藏密修海's Archiver

堪钦将洋 发表于 2013-2-27 16:35

新译华严经 入法界品

[font=楷体_GB2312][size=5]《华严经》卷六十  入法界品之一
【题解】
依照澄观的判释,八十卷《华严经》第九会「逝多林园重阁会」可分为「本」、「末」二会。本会为「如来显相,二圣开显,顿证法界」,末会为「诸善知识为善财说」。
此卷为本会之
「序分」、
「请佛说法分」、
「三昧现相分」、
「明集新众分」、
「举失显得分」、
「偈颂赞德分」。

佛世尊与以普贤、文殊菩萨为上首的五百菩萨以及无量世主等同聚于室罗筏国逝多林给孤独园大庄严重阁。这五百菩萨与声闻、世间诸王均于心中产生请求佛为自己宣说佛法的想法。世尊感知了他们的心念,进入了师子嚬申三昧而显现出不可思议的神变世界,佛以神力使得逝多林变得美妙庄严,因佛之伟力使得逝多林之上的虚空也变得美妙庄严,并且遍照十方世界。依照澄观的解释,
「三严」表三种缘起,「严重阁」即装饰重阁藉以「显自体缘起」,
「严园林」表征「有为缘起」,
「严虚空」表征「无为缘起」。
十方各有菩萨及其眷属归附来聆听佛宣说佛法。这十方一切菩萨及其眷属都是在普贤行愿中成就的。

对于上述菩萨所示现的境界,诸大声闻因为自己的修习善根不足等等多种原因如聋如盲,无法得见。
经中以十种比喻来说明声闻众生无法见佛、菩萨境界的原因。
十方世界的十位大菩萨遍观十方而各自说偈赞颂佛德以及此次聚会,并且各自显现自己所证。

依照上述线索,本卷可以分为六大段落:
第一,世尊与五百菩萨、声闻以及世主在逝多林大庄严重阁聚会。
第二,五百菩萨与声闻、世间诸王均于心中产生请求佛为自己宣说佛法的想法。
第三,十方菩萨世尊以神变庄严逝多林以及大庄严重阁。
第四,因世尊的感召,十方世界的十大菩萨及其眷属前来逝多林聆听世尊说法。
第五,回答声闻不能感知佛、菩萨神变的原因。第六,十方十位大菩萨各自说偈赞颂佛德。

本会•序分
  尔时,世尊在室罗筏国①逝多林给孤独园②大庄严重阁,与菩萨摩诃萨③五百人俱,
普贤菩萨④、文殊师利菩萨⑤而为上首,光焰幢菩萨⑥、须弥幢菩萨、宝幢菩萨、
无碍幢菩萨、华幢菩萨、离垢幢菩萨、日幢菩萨、妙幢菩萨、
离尘幢菩萨、普光幢菩萨、地威力菩萨、宝威力菩萨、大威力菩萨、
金刚智威力菩萨、离尘垢威力菩萨、正法日威力菩萨、功德山威力菩萨、智光影威力菩萨、
普吉祥威力菩萨、地藏菩萨⑦、虚空藏菩萨、莲华藏菩萨、宝藏菩萨、
日藏菩萨、净德藏菩萨、法印藏菩萨、光明藏菩萨、脐藏菩萨、
莲华德藏菩萨、善眼菩萨、净眼菩萨、离垢眼菩萨、无碍眼菩萨、
普见眼菩萨、善观眼菩萨、青莲华眼菩萨、金刚眼菩萨、宝眼菩萨、
虚空眼菩萨、喜眼菩萨、普眼菩萨、天冠菩萨、普照法界智慧冠菩萨、
道场冠菩萨、普照十方冠菩萨、一切佛藏冠菩萨、超出一切世间冠菩萨、普照冠菩萨、
不可坏冠菩萨、持一切如来师子座冠菩萨、普照法界虚空冠菩萨、梵王髻菩萨、龙王髻菩萨、
一切化佛光明髻菩萨、道场髻菩萨、一切愿海音宝王髻菩萨、一切佛光明摩尼髻菩萨、
示现一切虚空平等相摩尼王庄严髻菩萨、示现一切如来神变摩尼王幢网垂覆髻菩萨、出一切佛转法轮音髻菩萨、说三世一切名字音髻菩萨、
大光菩萨、离垢光菩萨、宝光菩萨、离尘光菩萨、焰光菩萨、
法光菩萨、寂静光菩萨、日光菩萨、自在光菩萨、天光菩萨、
福德幢菩萨、智慧幢菩萨、法幢菩萨、神通幢菩萨、光幢菩萨、
华幢菩萨、摩尼幢菩萨、菩提幢菩萨、梵幢菩萨、普光幢菩萨、
梵音菩萨、海音菩萨、大地音菩萨、世主音菩萨、山相击音菩萨、
遍一切法界音菩萨、震一切法海雷音菩萨、降魔音菩萨、大悲方便云雷音菩萨、息一切世间苦安慰音菩萨、
法上菩萨、胜上菩萨、智上菩萨、福德须弥上菩萨、功德珊瑚上菩萨、
名称上菩萨、普光上菩萨、大慈上菩萨、智海上菩萨、佛种上菩萨、
光胜菩萨、德胜菩萨、上胜菩萨、普明胜菩萨、法胜菩萨、
月胜菩萨、虚空胜菩萨、宝胜菩萨、幢胜菩萨、智胜菩萨、
娑罗自在王菩萨、法自在王菩萨、象自在王菩萨、梵自在王菩萨、山自在王菩萨、
众自在王菩萨、速疾自在王菩萨、寂静自在王菩萨、不动自在王菩萨、势力自在王菩萨、
最胜自在王菩萨、寂静音菩萨、无碍音菩萨、地震音菩萨、海震音菩萨、
云音菩萨、法光音菩萨、虚空音菩萨、说一切众生善根音菩萨、示一切大愿音菩萨、
道场音菩萨、须弥光觉菩萨、虚空觉菩萨、离染觉菩萨、无碍觉菩萨、
善觉菩萨、普照三世觉菩萨、广大觉菩萨、普明觉菩萨、法界光明觉菩萨……
如是等菩萨摩诃萨五百人俱。此诸菩萨皆悉成就⑧普贤行愿⑨,境界无碍,普遍一切诸佛剎故;
现身无量,亲近一切诸如来故;净眼无障,见一切佛神变⑩事故;
至处无限,一切如来成正觉所恒普诣故;光明无际,以智慧光普照一切实法海故;
说法无尽,清净辩才11无边际劫无穷尽故;等虚空界12,智慧所行悉清净故;
无所依止,随众生心现色身故;
除灭痴翳,了众生界无众生故;等虚空智13,以大光网照法界故。
及与五百声闻众俱悉觉真谛,皆证实际14,深入法性15,永出有海16;依佛功德,离结、使17 、缚18,住无碍处19;
其心寂静犹如虚空,于诸佛所永断疑惑,于佛智海深信趣入。及与无量诸世主俱悉曾供养无量诸佛,常能利益一切众生,为不请友恒勤守护,誓愿不舍;入于世间殊胜智门,从佛教生,护佛正法,起于大愿,不断佛种20,生如来家,求一切智21。

【章旨】佛世尊与以普贤、文殊菩萨为上首的五百菩萨以及无量世主等同聚于室罗筏国逝多林给孤独园大庄严重阁。此章为八十卷《华严经》第九会之序幕。

【注释】
①室罗筏国:即古印度舍卫国之京城,又称「舍卫城」。
②逝多林给孤独园:即「祗园精舍」。原是祗陀太子之园林,后被给孤独长者购买,赠送给释迦牟尼佛作为讲法之场所。因当时太子只卖园,没有卖园中之树,当给孤独长者把所购之园赠送给释迦牟尼佛时,祗陀太子亦把树赠送给释迦牟尼佛。于是,两人合力在园中建筑精舍供释迦牟尼佛说法之用。此后,此园成为释迦牟尼传教说法的重要道埸。
③摩诃萨:「摩诃萨埵」的简称,乃菩萨或大士之通称,即「大有情」、「大众生」。谓此大众生为「愿」大、「行」大、「度众生」大,于世间诸众生中为最上,不退其大心,故称「摩诃萨埵」。具体指有作佛之大心愿的众生。
④普贤菩萨:
汉译有「普贤」、「遍吉」等名,意为具足无量行愿、普现于一切佛剎的大乘圣者。在娑婆世界,他与文殊菩萨并为释迦牟尼的两大胁侍。文殊象征「智」、「慧」、「证」三德,普贤则显示「理」、「定」、「行」三德。在修行上,文殊重在一切般若,而普贤则重在一切三昧。两位菩萨德行的配合,象征着大乘精神最究竟的完成。在我国,普贤菩萨则是四大菩萨之一。
⑤文殊师利菩萨:又称「文殊室利」,意译为「妙吉祥」、「法王子」,是中国佛教的四大菩萨之一。
⑥光焰幢菩萨:以下所列菩萨名号共计一百四十一名,乃大有深意之文。
依据澄观《华严经疏》卷五十四说:「数中欲显五位同证入故,位各十度,一一相融成五百故。」
此中「五位」指菩萨修道之五等阶位,即「资粮位」、「加行位」、「通达位」、「修习位」、「究竟位」。依澄观的说法,前四十一人总体表征前四位,后「天冠」下十位百人专门表征「十地」、「十度」。此十四位一般为十,其间略有增减。
第一以「幢」命名的菩萨十位,表征「行」、「德」高出。
第二以「威力」命名的菩萨九位,表征能精进修行。
第三以「藏」命名的菩萨十位,表征德备含摄。
第四以「眼」命名的菩萨十二位,表征「解能照法」。
上述四位以总体观之,欲表圆融之位无前后故。后十位分别表征十地十度:
第一以「冠」命名的菩萨十位,「初地冠于诸地之首,檀冠众行之先故;又一一位中各具十者,一地之中具足一切诸地功德故,一度之中具足十度,为庄严故。」
第二以「髻」命名的菩萨十位,「持戒无垢检束尊高故」。
第三以「光」命名的菩萨十位,「发闻持光照法忍故」。
第四又以「幢」命名的菩萨十位,「焰慧精进超世高出故,又道品伏惑精进伏慢故」。
第五以「音」命名的菩萨十位,「禅定发生难胜悦机故」。
第六以「上」命名的菩萨十位,「般若现前最尊上故」。
第七以「胜」命名的菩萨十位,「远行方便有殊胜行故」。
第八以「自在王」命名的菩萨十一位,「相用不动大愿无碍故」。
第九又以「音」命名的菩萨十位,「善慧演法自力生故」。
第十以「觉」命名的菩萨九位,「法云受职堕佛数故,智觉诸法无所遗故」。
⑦地藏菩萨:别称「持地菩萨」、「无边心菩萨」、「地藏王菩萨」,是我国佛教界所信仰的四大菩萨之一。
依经典所载,地藏菩萨受释尊付嘱,出现于释尊入灭后至弥勒佛出世的无佛时代,誓愿济度教化六道一切众生后始愿成佛,且又有「地狱未空,誓不成佛」的誓愿,故被称为「大愿菩萨」。
⑧成就:为「得」的一种。未曾得到或得到之后已经失去但今日又得到,称为「获」;已经获得而至今相续不失,则称为「成就」。
⑨普贤行愿:广义指三世诸佛同有的因位行愿,要义就是本经所列举的「十大行愿」,法界缘起要由修十种广大行愿才能证入,成就佛的功德也要从修习十种广大行愿开始。其「十大行愿」是:
(1)礼敬诸佛,(2)称赞如来,
(3)广修供养,(4)忏悔业障,
(5)随喜功德,(6)请转法轮,
(7)请佛住世,(8)常随佛学,
(9)恒顺众生,(10)普皆回向。
因为普贤菩萨劝人广修十大行愿,并且以此十愿为众生成就如来功德的主要法门,因此,普贤菩萨是大乘佛教之行愿的象征,也是大乘佛教徒实践菩萨道时的行为典范。

⑩ 神变:为教化众生,佛、菩萨等以超人间之不可思议的神通力变现出各种外在的形状与动作。狭义而言,一般指以身来表现,即指「六神通」中之「神足通」;广义而言,则包括身、语、意三类之变。
11辩才:巧于辩述,善巧讲说佛法之才能。
佛、菩萨等于多劫中,由口业庄严之功力而具足各种辩才,如四无碍辩、七辩、八辩、九辩等。
12虚空界:指一切诸法存在之广大无边无际的空间、场所。
13虚空智:菩萨所具之智慧,因为真如离诸相犹如虚空,故云「」虚空」。
14实际:「真实际极」之意。极真实之理,至于其穷极,称之为「实际」。具体而言,是指绝离虚妄之涅槃实证;又指真如之理体。
15法性:诸法之真实体性,即宇宙一切现象所具有之真实不变之本性。又作真如法性、真法性、真性,为真如之异称。法性乃万法之本,故又作法本。
16有海:比喻三有、二十五有等生死迷界如无边之大海,众生沈没于生死迷界中,而不得出离,犹如船舶漂泊于大海中,不能到达彼岸。
17结使:烦恼之异称。结,为系缚之义,诸烦恼缠缚众生,不使出离生死,故称「结」;驱役而恼乱众生,故称「使」。「结」有九种,「使」有十种,称为「九结十使」。
18缚:拘束之义,为烦恼之异名,由于贪等烦恼束缚众生,令不自在,故称为「缚」。
19无碍处:无有障碍之处。无碍,又作「无阂」、「无障碍」、「无罣碍」、「无所罣碍」,有「心无碍」、「色无碍」、「解无碍」、「辩无碍」等的区别。
本经卷五十六载,如相回向位(十回向之第八)之菩萨有众生无碍用乃至力无碍用等十种自在作用(十无碍用);卷四十六说诸佛具十种无障碍住。
20佛种:有二义。一指佛之种族、佛之系统;二指成佛之种子,即佛性,为得佛果之因。此处为第二义。
21一切智:三智之一,音译为「萨婆若」,指通达一切法相的智慧。
在佛典中,有时为区别声闻的一切智与佛的一切智,而将佛的一切智称为「一切智智」,得此智的佛称「一切智人」;
有时「一切智」也是「一切智人」即佛的略称。

【语译】
那时,世尊在舍卫城逝多林给孤独园大庄严重阁与五百名菩萨在一起聚会。
普贤菩萨、文殊师利菩萨为上首菩萨,还有光焰幢菩萨、须弥幢菩萨、宝幢菩萨、
无碍幢菩萨、华幢菩萨、离垢幢菩萨、日幢菩萨、妙幢菩萨、
离尘幢菩萨、普光幢菩萨、地威力菩萨、宝威力菩萨、大威力菩萨、
金刚智威力菩萨、离尘垢威力菩萨、正法日威力菩萨、功德山威力菩萨、智光影威力菩萨、
普吉祥威力菩萨、地藏菩萨、虚空藏菩萨、莲华藏菩萨、宝藏菩萨、
日藏菩萨、净德藏菩萨、法印藏菩萨、光明藏菩萨、脐藏菩萨、
莲华德藏菩萨、善眼菩萨、净眼菩萨、离垢眼菩萨、无碍眼菩萨、
普见眼菩萨、善观眼菩萨、青莲华眼菩萨、金刚眼菩萨、宝眼菩萨、
虚空眼菩萨、喜眼菩萨、普眼菩萨、天冠菩萨、普照法界智慧冠菩萨、
道场冠菩萨、普照十方冠菩萨、一切佛藏冠菩萨、超出一切世间冠菩萨、普照冠菩萨、
不可坏冠菩萨、持一切如来师子座冠菩萨、普照法界虚空冠菩萨、梵王髻菩萨、龙王髻菩萨、
一切化佛光明髻菩萨、道场髻菩萨、一切愿海音宝王髻菩萨、一切佛光明摩尼髻菩萨、示现一切虚空平等相摩尼王庄严髻菩萨、
示现一切如来神变摩尼王幢网垂覆髻菩萨、出一切佛转法轮音髻菩萨、说三世一切名字音髻菩萨、大光菩萨、离垢光菩萨、

宝光菩萨、离尘光菩萨、焰光菩萨、法光菩萨、寂静光菩萨、
日光菩萨、自在光菩萨、天光菩萨、福德幢菩萨、智慧幢菩萨、
法幢菩萨、神通幢菩萨、光幢菩萨、华幢菩萨、摩尼幢菩萨、
菩提幢菩萨、梵幢菩萨、普光幢菩萨、梵音菩萨、海音菩萨、
大地音菩萨、世主音菩萨、山相击音菩萨、遍一切法界音菩萨、震一切法海雷音菩萨、
降魔音菩萨、大悲方便云雷音菩萨、息一切世间苦安慰音菩萨、法上菩萨、胜上菩萨、
智上菩萨、福德须弥上菩萨、功德珊瑚上菩萨、名称上菩萨、普光上菩萨、
大慈上菩萨、智海上菩萨、佛种上菩萨、光胜菩萨、德胜菩萨、
上胜菩萨、普明胜菩萨、法胜菩萨、月胜菩萨、虚空胜菩萨、
宝胜菩萨、幢胜菩萨、智胜菩萨、娑罗自在王菩萨、法自在王菩萨、
象自在王菩萨、梵自在王菩萨、山自在王菩萨、众自在王菩萨、速疾自在王菩萨、
寂静自在王菩萨、不动自在王菩萨、势力自在王菩萨、最胜自在王菩萨、寂静音菩萨、
无碍音菩萨、地震音菩萨、海震音菩萨、云音菩萨、法光音菩萨、
虚空音菩萨、说一切众生善根音菩萨、示一切大愿音菩萨、道场音菩萨、须弥光觉菩萨、
虚空觉菩萨、离染觉菩萨、无碍觉菩萨、善觉菩萨、普照三世觉菩萨、
广大觉菩萨、普明觉菩萨、法界光明觉菩萨等等菩萨在座。

这些菩萨都成就了普贤行愿,达到了境界无碍的境地,能够普遍一切诸佛国土;
他们显现出无量之身,能够亲近一切诸如来;他们证得无障之净眼,见到过一切佛之神变事迹;
他们到达过无限多的地方,拜访了一切成正觉的如来;他们具有无边无际的光明,能够以智慧光普照一切真实的法海;
他们宣讲了无穷无尽的法理,其所具的清净辩才在无边无际劫中永无穷尽;
他们之身弥漫虚空界,以其智慧所做一切的事情都是清净行为;
他们没有固定的依止,随着众生之心意显现出不同的色身;他们去除了无明的遮蔽,了悟众生界并没有众生;
他们凭借虚空智,以大光网遍照法界。
这五百菩萨与五百声闻众都知晓觉悟真谛,都现证得实际,深入法性,永远出离了生死之大海;
依靠佛之功德远离诸烦恼,住于无碍处;
他们的心寂静犹如虚空,永远断绝了对于佛土的疑惑,虔诚地相信佛之智慧并且发心趣入。
这五百菩萨、五百声闻众与无量诸世主都曾供养无量诸佛,常能利益一切众生,为那些并未要求菩萨守护家口的人永恒、勤谨的守护,发出永不舍弃的誓愿;
他们入于世间殊胜智门,尊从佛的教诲而生存,护佛正法,发起大愿,使成佛之种子不中断,誓生于如来之家,求证一切智。

【说明】「序分」至此结束。


请佛说法分
  时,诸菩萨大德①、声闻②、世间诸王并其眷属③咸作是念:「如来境界、如来智行、如来加持④、如来力⑤、如来无畏⑥、如来三昧⑦、如来所住、如来自在⑧、如来身、如来智,一切世间⑨诸天及人无能通达、无能趣入、无能信解、无能了知、无能忍受、无能观察⑩、无能拣择、无能开示、无能宣明、无有能令众生解了,唯除诸佛加被之力、佛神通力、佛威德力、佛本愿力,及其宿世善根之力、诸善知识11摄受12之力、深净信力、大明解力、趣向菩提13清净心力、求一切智广大愿力。
  唯愿世尊随顺我等及诸众生种种欲、种种解14、种种智、种种语、种种自在、种种住地、种种根清净、种种意方便15、种种心境界、种种依止16如来功德、种种听受诸所说法,显示如来往昔趣求一切智心、往昔所起菩萨大愿、往昔所净诸波罗蜜17、往昔所入菩萨诸地、往昔圆满诸菩萨行18、往昔成就方便、往昔修行诸道、往昔所得19出离法20、往昔所作神通事、往昔所有本事因缘,及成等正觉21、转妙法轮22、净佛国土、调伏23众生、开一切智法城24、示一切众生道25、入一切众生所住、受一切众生所施、为一切众生说布施26功德、为一切众生现诸佛影像;如是等法,愿皆为说!」
  
【章旨】这五百菩萨与声闻、世间诸王均于心中产生请求佛为自己宣说佛法的想法。此章为此会的「请佛说法分」。

【注释】
①大德:在印度佛教中,是对佛菩萨或高僧之敬称。中国佛教中特以「大德」称呼高僧,统领僧尼之僧官,亦称「大德」。近代以来,「大德」成为佛教界一般性之礼称,举凡有德有行之人,不论其出家、在家,均以「大德」尊称之。
②声闻:因声闻法而悟道,特指因听闻佛说法而悟道者,在佛教属于小乘信众。
③眷属:亲近的顺从者。眷,亲爱。属,隶属。此经中的「眷属」大多指佛、菩萨、天王等等的随从。
「眷属」又可指随附无漏净慧必起的心所及四相的涵义。此处指第一义项。
④如来加持:佛以不可思议之力,保护众生,称为「神变加持」。加持,又译作「所持」、「护念」,互相加入,彼此摄持。
⑤如来力:指佛所具有的能力、力用,或指众生求悟的能力,有时也指烦恼力、魔力等。
⑥如来无畏:指佛所具有的四种无畏(无所畏)。无畏,意为无所怖畏。佛具十力之智,于大众中说法,无恐惧之相,故名「无所畏」。
第一为「正等觉无畏」,又称「一切智无所畏」,即佛于一切法等皆觉知,即使面对因不知诸法而施种种问难的众生也无有怖畏。
第二为「漏永尽无畏」,又称「漏尽无所畏」,即佛自宣言,我诸漏已尽,更不怖畏外难。
第三为「说障法无畏」,又称「说障道无所畏」,即佛能够无畏地宣说「染法能障碍圣道」。
第四为「说出道无畏」,又称「说尽苦道无所畏」,即佛说能出离之道,修道必能出离苦果;佛无畏地宣说能尽灭诸苦的道法。
⑦三昧:又作「三摩」、「三摩提」,意译为「正定」,是佛教的一种修行方法。
⑧如来自在:又作「无碍」、「纵任」,即自由自在,随心所欲,做任何事均无障碍。此为诸佛及上位菩萨所具之功德,故佛亦被称为「自在人」。
⑨一切世间:指一切有为有漏之秽土,为五蕴世间、众生世间、器世间之总称。世,世俗;凡俗。世界,指被烦恼缠缚之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及有为有漏诸法等一切现象。
五蕴世间,指世间之众生能成之法,其色、受、想、行、识等五蕴各各差别。
众生世间,指五蕴所成之假名之众生各各差别。
国土世间,此世间之众生所依之住处国土各各差别。
⑩观察:为佛教的修行方法之一。系念内、外境,以智慧照察,以正念观此境,并且如实修行,称为「观察」。法藏《华严经探玄记》卷十说,「观察」有内心照察与举目眄视二义,前者言内境,后者言外境。
11善知识:指正直而有德行,能教导正道之人。又作「知识」、「善友」、「亲友」、「胜友」、「善亲友」。反之,引导众生进入邪道之人,称为「恶知识」。
从《华严经•入法界品》所记述的善财童子参访的五十五位善知识看,上至佛、菩萨,下至人、天,不论以何种姿态出现,凡是能够引导众生舍恶修善、入于佛道者,均可称为「善知识」。
佛陀跋陀罗所译《华严经》卷三十六〈离世间品〉则举了十种「善知识」:
能令安住菩提心善知识、
能令修习善根善知识、
能令究竟诸波罗蜜善知识、
能令分别解说一切法善知识、
能令安住成熟一切众生善知识、
能令具足辩才随问能答善知识、
能令不着一切生死善知识、
能令于一切劫行菩萨行心无厌倦善知识、
能令安住普贤行善知识、
能令深入一切佛智善知识。
12摄受:又作「摄取」,佛以慈心摄入感化众生,而以平和之言语解说佛法以达到感化使其摄住于善法。与此相反的是「折伏」,即严厉斥责对方,并仔细分析道理使其理解,而令其破迷得悟。对无智者或意念上犯罪者,适用摄受法;对邪智者、谤法者或犯五逆之重罪者,则须使用折伏法。
13菩提:意译为「妙智」,指能断除世间烦恼、证成道果之智慧。
菩提有佛与缘觉、声闻之分,佛之菩提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即「无上菩提」。
14种种解:指思惟事物之理而能有所了知,是与「信」、「证」相对的用语。
作领知之义,称为「领解」;
作信知之义,称为「信解」;
作心意开悟之义,称为「悟解」、「了解」、「开解」;
作印持审决之义者,称为「胜解」、「慧解」;
作义推之义者,则称「义解」。
15方便:十波罗蜜之一,又作「善权」、「变谋」,指随方因便、以利导人的种种安排以及种种方法。
16依止:依赖止住有力有德之处而不离。
17波罗蜜:即波罗蜜多,即到彼岸之意。生死境界,叫「此岸」;
涅槃境界,叫「彼岸」;「
罗蜜多」,意为离生死此岸,度烦恼中流,到涅槃彼岸。
波罗蜜有六种,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此又称「六度」。
18菩萨行:即佛教修行者为了成佛道而须修的六度之行。如释迦牟尼在成道前所修的种种苦行,在过去世现种种身所修的布施、忍辱等行,即称之为菩萨行。
19 得:一切法造作成就而不失去,称为「得」。「得」有「获」与「成就」两种。「获」是指未曾得到或得到之后已经失去但现今又重新得到,「成就」是指已经得而至今相续不失。
20出离法:出离苦海之方法。
21等正觉:梵语音译为「三藐三菩提」,意译为「等正觉」,即「无上菩提」,即真正平等的觉悟。
22转妙法轮:指佛为众生宣说佛法。
23调伏:调和、控御身、口、意三业,制伏诸恶行,其目的在于使众生离过顺法,究竟出离。
24法城:佛教正法可杜防非法,犹如城池之防患外敌,故称「法城」。
一切经法亦称法城,此乃因经法可守护正法之故。又涅槃妙果乃安身之处,故亦称法城。
25众生道:即六道,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因为此六者是一切众生乘业而趣向之处,所以又名「六趣」。
26布施:以自己的财物等等方面,分施给别人。
布施有三种,
一为财施,即以财物去救济疾病贫苦的人;
二为法施,即以正法去劝人修善断恶;
三为无畏施,即不顾虑自己的安危去解除别人的怖畏。
布施为大乘六度之一。

【语译】这时,诸位菩萨、声闻、世间诸王并其眷属都产生了这样的想法:「如来之境界、如来之智慧与修行、如来对于众生的加持、如来之力、如来之无畏、如来的定力、如来所住、如来的自由自在、如来身、如来智,一切世间诸天及人之中没有能够通达者、没有能够能趣入者、没有能够信仰理解者、没有能够了悟者、没有能够忍受者、没有能够观察者、没有能够鉴别选择者、没有能够开示者、没有能够明畅宣讲者、没有能够使众生理解了悟者,只有凭借诸佛加被之力、佛神通力、佛威德力、佛本愿力,及其宿世善根之力、诸善知识摄受之力、深净信力、大明解力、趣向菩提清净心力、求一切智广大愿力,才有可能达到。
唯愿世尊随顺我们这些众生的种种欲望、种种理解、种种智力、种种语言、种种自在、种种住地、种种根清净、种种意识方便、种种心境界、种种依止于如来所得的功德、种种听受诸所说法,为我们显示出如来往昔趣求一切智之心、往昔所起的菩萨大愿、往昔所净的六波罗蜜、往昔所入的菩萨诸地、往昔圆满的诸菩萨行、往昔的成就方便、往昔所修行的诸道、往昔所得的出离法、往昔所作的神通事、往昔所有本事因缘,以及如何成佛、转法轮、清净佛国土、调伏众生、开一切智法城、示一切众生道、入一切众生所住、接受一切众生所施舍、为一切众生说布施功德、为一切众生现诸佛影像。如此这些法,我们都愿意世尊为我们宣说!」


三昧现相分
  尔时,世尊知诸菩萨心之所念,大悲①为身,大悲为门,大悲为首,以大悲法而为方便,充遍虚空,入师子嚬申三昧②。
  入此三昧已,一切世间普皆严净。于时,此大庄严楼阁忽然广博,无有边际。金刚为地,宝王覆上,无量宝华及诸摩尼③普散其中,处处盈满。琉璃为柱,众宝合成,大光摩尼之所庄严,阎浮檀金如意宝王④周置其上以为严饰。危楼迥带⑤,阁道傍出,栋宇相承,窗闼交映⑥,阶墀⑦、轩槛⑧种种备足,一切皆以妙宝庄严;其宝悉作人、天形像,坚固妙好,世中第一,摩尼宝网弥覆其上。于诸门侧悉建幢幡⑨,咸放光明,普周法界道场之外。阶蹬、栏楯⑩,其数无量不可称说,靡不咸以摩尼所成。
  
尔时,复以佛神力故,其逝多林忽然广博,与不可说佛剎11微尘数诸佛国土其量正等。一切妙宝间错庄严,不可说宝遍布其地,阿僧祇12宝以为垣墙,宝多罗树13庄严道侧。
其间复有无量香河,香水14盈满,湍激洄澓15;一切宝华随流右转,自然演出佛法音声;不思议宝、芬陀利华16菡萏芬敷17,弥布水上;众宝华树列植其岸;种种台榭不可思议,皆于岸上次第行列,摩尼宝网之所弥覆。阿僧祇宝放大光明,阿僧祇宝庄严其地。烧众妙香,香气氛氲。
复建无量种种宝幢,所谓:
宝香幢、宝衣幢、宝幡幢、宝缯幢18、宝华幢、宝璎珞幢、宝鬘幢、宝铃幢、摩尼宝盖幢、大摩尼宝幢、光明遍照摩尼宝幢、出一切如来名号音声摩尼王幢、师子摩尼王幢、说一切如来本事19海摩尼王幢、现一切法界影像摩尼王幢,周遍十方,行列庄严。

时,逝多林上虚空之中,有不思议天宫殿云、无数香树云、不可说须弥山云、不可说妓乐云、出美妙音歌赞如来不可说宝莲华云、不可说宝座云、敷以天衣菩萨坐上叹佛功德不可说诸天王形像摩尼宝云、不可说白真珠云、不可说赤珠楼阁庄严具云、不可说雨金刚坚固珠云,皆住虚空,周匝遍满,以为严饰。何以故?
如来善根不思议故,如来白法不思议故,如来威力不思议故,如来能以一身自在变化遍一切世界不思议故,如来能以神力令一切佛及佛国庄严皆入其身不思议故,如来能于一微尘内普现一切法界影像不思议故,如来能于一毛孔中示现过去一切诸佛不思议故,如来随放一一光明悉能遍照一切世界不思议故,如来能于一毛孔中出一切佛剎微尘数变化云充满一切诸佛国土不思议故,如来能于一毛孔中普现一切十方世界成、住、坏劫20不思议故。
如于此逝多林给孤独园见佛国土清净庄严,十方一切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世界亦如是见。所谓:
见如来身住逝多林,菩萨众会皆悉遍满;
见普雨一切庄严云,
见普雨一切宝光明照曜云,
见普雨一切摩尼宝云,
见普雨一切庄严盖弥覆佛剎云,
见普雨一切天身云,
见普雨一切华树云,
见普雨一切衣树云,
见普雨一切宝鬘、璎珞21相续不绝周遍一切大地云,
见普雨一切庄严具云,
见普雨一切如众生形种种香云,
见普雨一切微妙宝华网相续不断云,
见普雨一切诸天女持宝幢幡于虚空中周旋来去云,
见普雨一切众宝莲华于华叶间自然而出种种乐音云,
见普雨一切师子座22宝网璎珞而为庄严云。

【章旨】
此章为本品的「三昧现相分」。世尊感知了他们的心念进入了师子嚬申三昧,以此三昧力庄严世间,特别是庄严了此次聚会的场所——大庄严楼阁、逝多园林以及虚空。依照澄观的解释,
「三严」表三种缘起,「严重阁」即装饰重阁「显自体缘起」,
「严园林」表征「有为缘起」,
「严虚空」表征「无为缘起」。

【注释】
①大悲:诸佛菩萨不忍十方众生受苦而欲拔济之,其心被称为「大悲」。此乃佛菩萨为救度众生之痛苦而生的悲愍心。悲,拔苦。
②师子嚬申三昧:又称「师子威三昧」、「师子奋迅三昧」,略称「奋迅三昧」,于所依之定中,如狮子王之奋迅勇猛,现佛之大威神力,故称为师子奋迅三昧。
③摩尼:又作「末尼」,意译作「珠」、「宝珠」,为珠玉之总称。一般传说摩尼有消除灾难、疾病以及澄清浊水、改变水色之德。
④阎浮檀金如意宝王:以阎浮檀金制作的最上乘的如意宝珠。印度传说,在香醉山与雪山之间,有流经阎浮树林之河流,从此河流采出之金即称阎浮檀金。此金色泽赤黄带有紫焰气,为金中之最高贵者。在印度神话中,阎浮河为恒河七支流之一。
⑤危楼迥带:形容楼阁高耸的样子。迥,高。
⑥窗闼交映:从门窗射入的光线交相辉映。闼,门。暎,映照;光影。
⑦阶墀:台阶;阶面,台阶上的空地。
⑧轩槛:栏板。轩,楼板;栏槛。槛,栏杆。
⑨幢幡:旌旗之总称。原为武人在战场上用以统领军旅、显扬军威之物,佛教则取之以显示佛菩萨降魔之威德,为佛菩萨之庄严供具。一般而言,「幢幡」、「幡」,没有多大区别。也有人认为,二者的形状有所不同,谓圆桶状者为「幢」,长片状者为「幡」。
⑩栏楯:栏杆。
11佛剎:有二义:
其一指佛所住之国土,即佛国土、净土。
其二泛指一般寺院之堂宇,即佛塔、佛阁、佛龛、僧剎、伽蓝专供修行办道之处所。

12阿僧祇:为印度数目之一,无量数或极大数之意。又作「阿僧伽」、「阿僧企耶」、「阿僧」等,意译「不可算计」或「无量数」。
13多罗树:又作岸树、高竦树。盛产于印度、缅甸、锡兰、马德拉斯等海岸之砂地,树高约二十二公尺,为棕榈科之热带乔木。其叶长广,平滑坚实,自古即用于书写经文,称为贝多罗叶;果熟则赤,状如石榴,可食。
14香水:指含有香气之净水,是混和诸种香而成,用于身体之灌沐或诸物之洒净。
15湍激洄澓:形容河水激荡回旋。湍,水势急而旋;急流的水;冲刷。洄澓,湍急回旋的流水。
16芬陀利华:又作「芬陁利」、「 分陀利」,白莲花。
17菡萏:荷花。
18缯:丝织品的总称;厚帛。
19如来本事:佛陀及佛弟子在过去世之因缘事迹。
20成住坏劫:劫,译为「时分」或「大时」,即通常年月日所不能计算的极长时问。加上「空劫」为四劫。
这是佛教对于宇宙世界之成立、持续、破坏又转变为另一世界之成立、持续、破坏之连续过程的一种描述,即成、住、坏、空四时期。
成劫,为器世间(山河、大地、草木等)与众生世间(一切有情众生)成立之时期。
住劫,为器世间与众生世间安稳、持续之时期。
坏劫,火、水、风三灾毁坏世界之时期。
空劫,世界已坏灭,于欲、色二界之中,唯色界之第四禅天尚存,其他则全入于长期之空虚中。

21宝鬘璎珞:宝鬘,花鬘,即以香草结成的花鬘。璎珞,又作「缨络」,由珠玉或花等编缀成之饰物,可挂在头、颈、胸或手脚等部位。
22师子座:又作「师子床」、「狮子座」。原指释迦牟尼之座席,佛为人中之狮子,故佛所坐之处(床、地等)总称师子座。后来泛指寺院中佛、菩萨之台座以及高僧说法时之座席。

【语译】
这时,世尊知晓诸位菩萨心中的想法。
世尊以大悲为身,大悲为门,大悲为首,以大悲法而为方便,充满虚空,进入师子嚬申三昧。世尊一进入此三昧,一切世间都普遍严整干净。此时,此大庄严楼阁忽然变得广博,没有边际。此楼阁以金刚为地,最上等的珠宝覆盖其上,无量宝华及诸摩尼到处都是,处处盈满。
此楼阁以琉璃为柱,以许多珠宝合成,并且以大光摩尼作为庄严具,以阎浮檀金制作的如意珠环绕其上作为美丽的装饰。危楼迥带,阁道傍出,栋宇相承,窗闼交映,阶墀、轩槛种种备足,所有一切都用美妙的珍宝作装饰。
这些装饰都呈现人、天形像,坚固而美妙,为世间第一,摩尼宝珠完全覆盖于这些人、天形象之上。在楼阁的各个门的侧面都悬挂着幢幡,整个多林给孤独园大庄严重阁都熠熠发光,照耀到法界道场之外。台、栏干的数量根本没有办法称说,无不用摩尼珠制成。

  这时,又因佛之神力的缘故,此逝多林忽然变得广博,它与不能估计数量的佛国土、无数的诸佛国土同样广大。一切美妙的珍宝交错辉映,不可言说的珍宝遍布其地,以无量无数的珍宝制作垣墙,多罗树矗立于大路两旁。此逝多林中又有无数的香河,其香水盈满,激流湍旋;
无数珍贵的花朵随着流水右转,自然演奏出佛法音声;
不可思议的白莲花争奇斗艳,弥漫于河水之上;
河水两岸种植了许许多多的花树;
种种楼台在岸上次第排列,摩尼宝网弥覆于这些楼台之上。无数的珍宝大放光明,无数的珍宝庄严着此逝多林的地面。逝多林中供奉着许多美妙之香,香气氛氲。在此林中,又制作了无数的宝幢,计有:
  宝香幢、宝衣幢、宝幡幢、宝缯幢、宝华幢、宝璎珞幢、宝鬘幢、宝铃幢、摩尼宝盖幢、大摩尼宝幢、光明遍照摩尼宝幢、出一切如来名号音声摩尼王幢、师子摩尼王幢、说一切如来本事海摩尼王幢、现一切法界影像摩尼王幢,这些宝幢充满十方,行列庄严。
这时,在逝多林之上的虚空之中,
有不可思议天宫殿云、
无数香树云、
不可说须弥山云、
不可说妓乐云、
出美妙音歌赞如来不可说宝莲华云、
不可说宝座云、
敷以天衣菩萨坐上叹佛功德不可说诸天王形像摩尼宝云、
不可说白真珠云、
不可说赤珠楼阁庄严具云、
  不可说雨金刚坚固珠云,都停留在虚空中,周匝遍满,装饰着逝多林的上空。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如来善根不可思议,如来所说的佛法不可思议,如来威力不可思议,如来能够不可思议地以一身自在变化充满一切世界,如来能以神力不可思议地使一切佛及佛国之庄严都进入其身,如来能不可思议地在一微尘内普现一切法界影像,如来能不可思议地于一毛孔中示现过去一切诸佛,如来不可思议地随便放出一束束光明就能够遍照一切世界,如来能不可思议地于一毛孔中出一切佛剎微尘数变化云充满一切诸佛国土,如来不可思议地能于一毛孔中普现一切十方世界成、住、坏、空的生成、存在、变化与毁灭的过程。
  比如,在此逝多林给孤独园中看见佛国土清净庄严,从十方一切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世界之中观看也是如此结果。这就是:
看见如来身住于逝多林,菩萨众会都遍满;
看见普雨一切庄严云,
看见普雨一切宝光明照曜云,
看见普雨一切摩尼宝云,
看见普雨一切庄严盖弥覆佛剎云,
看见普雨一切天身云,
看见普雨一切华树云,
看见普雨一切衣树云,
看见普雨一切宝鬘、璎珞相续不绝周遍一切大地云,
看见普雨一切庄严具云,
看见普雨一切如众生形种种香云,
看见普雨一切微妙宝花网相续不断云,
看见普雨一切诸天女持宝幢幡于虚空中周旋来去云,
看见普雨一切众宝莲华于花朵、枝叶之间自然而出种种乐音云,
看见普雨一切师子座宝网璎珞而为庄严云。

  
明集新众分
  尔时,东方过不可说佛剎微尘数世界海①外有世界,名金灯云幢,佛号毗卢遮那胜德王。彼佛众中有菩萨名毗卢遮那②愿光明,与不可说佛剎微尘数菩萨俱来向佛所,悉以神力兴种种云。所谓:
  天华云、天香云、天末香云、天鬘云、天宝云、天庄严具云、天宝盖云、天微妙衣云、天宝幢幡云、天一切妙宝诸庄严云,充满虚空。至佛所已,顶礼佛足③,即于东方化作宝庄严楼阁及普照十方宝莲华藏师子之座,如意宝网罗覆其身,与其眷属结跏趺坐④。
  
  南方过不可说佛剎微尘数世界海外有世界,名金刚藏,佛号普光明无胜藏王。彼佛众中有菩萨,名不可坏精进王,与不可说佛剎微尘数菩萨俱来向佛所,
持一切宝香网,
持一切宝璎珞,
持一切宝华带,
持一切宝鬘带,
持一切金刚璎珞,
持一切摩尼宝网,
持一切宝衣带,
持一切宝璎珞带,
持一切最胜光明摩尼带,
持一切师子摩尼宝璎珞,悉以神力充遍一切诸世界海。
  到佛所已,顶礼佛足,即于南方化作遍照世间摩尼宝庄严楼阁及普照十方宝莲华藏师子之座,以一切宝华网罗覆其身,与其眷属结跏趺坐。
  
西方过不可说佛剎微尘数世界海外有世界,名摩尼宝灯须弥山幢,佛号法界智灯。彼佛众中有菩萨,名普胜无上威德王,与世界海微尘数菩萨俱来向佛所,
悉以神力兴不可说佛剎微尘数种种涂香⑤烧香⑥须弥山⑦云、
不可说佛剎微尘数种种色香水须弥山云、
不可说佛剎微尘数一切大地微尘等光明摩尼宝王须弥山云、
不可说佛剎微尘数种种光焰轮庄严幢须弥山云、
不可说佛剎微尘数种种色金刚藏摩尼王庄严须弥山云、
不可说佛剎微尘数普照一切世界阎浮檀摩尼宝幢须弥山云、
不可说佛剎微尘数现一切法界摩尼宝须弥山云、
不可说佛剎微尘数现一切诸佛相好摩尼宝王须弥山云、
不可说佛剎微尘数现一切如来本事因缘说诸菩萨所行之行摩尼宝王须弥山云、
不可说佛剎微尘数现一切佛坐菩提场摩尼宝王须弥山云,充满法界。
至佛所已,顶礼佛足,即于西方化作一切香王楼阁,真珠宝网弥覆其上,及化作帝释⑧影幢宝莲华藏师子之座,以妙色摩尼网罗覆其身,心王宝冠以严其首,与其眷属结跏趺坐。

北方过不可说佛剎微尘数世界海外有世界,名宝衣光明幢,佛号照虚空法界大光明。彼佛众中有菩萨,名无碍胜藏王,与世界海微尘数菩萨俱来向佛所,悉以神力兴一切宝衣云,所谓:
黄色宝光明衣云、
种种香所熏衣云、
日幢摩尼王衣云、
金色炽然摩尼衣云、
一切宝光焰衣云、
一切星辰像上妙摩尼衣云、
白玉光摩尼衣云、光明遍照殊胜赫奕摩尼衣云、
光明遍照威势炽盛摩尼衣云、庄严海摩尼衣云,充遍虚空。
至佛所已,顶礼佛足,即于北方化作摩尼宝海庄严楼阁及毗琉璃宝莲华藏师子之座,以师子威德摩尼王网罗覆其身,清净宝王为髻明珠,与其眷属结跏趺坐。

【章旨】从此章开始,叙述从十方各有菩萨及其眷属归附来聆听佛宣说佛法。此章先言东方灯云幢世界中的毗卢遮那愿光明菩萨、南方金刚藏世界中的不可坏精进王菩萨、西方摩尼宝灯须弥山幢世界中的普胜无上威德王菩萨、北方宝衣光明幢世界中的无碍胜藏王菩萨及其眷属前来佛所结跏趺坐听闻佛说法。以下十段各有十句,惟「其间剎佛菩萨之名,本意难定。但可说者随宜」理解。此章为「明集新众分」的开始。

【注释】
①世界海:指十佛摄化的诸种世界,为「国土海」的对称。
华严宗约因、果而分佛土为二类,以「果分不可说土」为国土海,即圆融自在不可言说的佛境界;以「因分可说土」为世界海,即因位菩萨所居以及佛所教化之世界。
②毗卢遮那:原为太阳之意,象征佛智之广大无边,乃历经无量劫海的修习功德而得到之正觉。
③顶礼佛足:两膝、两肘及头着地,以头顶敬礼,承接所礼者双足。以我所高者为顶,彼所卑者为足;以我所尊,敬彼所卑者,为礼节的极至。
④结跏趺坐:又作「结加趺坐」、「结跏跗坐」、「跏趺坐」等,其坐法即互交二足,双膝弯曲,两足掌向上。诸坐法中,结伽趺坐最安稳而不易疲倦。此为圆满安坐之相,诸佛皆依此法而坐,故又称如来坐、佛坐。
⑤涂香:又作涂身香、涂妙香。以香涂身,以消除臭气或恼热。密教言以涂香供养诸佛、菩萨,则能获甚大功德,故密教中以之与阏伽、华鬘、烧香、饮食、灯明等并称六种供养。
⑥烧香:指用于在诸佛、菩萨、祖师像前燃烧的各种香。「烧」或作动词理解,又称拈香、捻香、焚香、炷香。
⑦须弥山:原为印度神话中之山名,佛教沿用之,谓其为耸立于一小世界中央之高山,以此山为中心,周围有八山、八海环绕,而形成一世界。
⑧帝释:即天帝释、忉利天天主,与梵天同为佛教之护法主神,镇护东方,居于须弥山顶,其城称善见城。

【语译】
那时,东方过不可说佛剎无数世界海之外有一个名叫金灯云幢的世界,此世界中有毗卢遮那胜德王佛,这位佛的信众中有一位名叫毗卢遮那愿光明的菩萨。这位菩萨与不可说佛剎无数菩萨一同来到佛所在的大庄严重阁。他们都以神力兴起许许多多云彩。这些云彩有:天华云、天香云、天末香云、天鬘云、天宝云、天庄严具云、天宝盖云、天微妙衣云、天宝幢幡云、天一切妙宝诸庄严云,如此等等云彩充满虚空。他们到达佛所在的东方,顶礼佛足,随即在东方化出宝庄严楼阁及普照十方宝莲华藏师子之座,以如意宝网覆盖自己的身体,与其眷属结跏趺而坐。

南方过不可说佛剎无数世界海之外有一个名叫金刚藏的世界,此世界中有普光明无胜藏王佛,这位佛的信众中有一位名叫不可坏精进王的菩萨。这位菩萨与不可说佛剎无数菩萨一起来到佛所在的大庄严重阁,
手持一切宝香网,
手持一切宝璎珞,
手持一切宝华带,
手持一切宝鬘带,
手持一切金刚璎珞,
手持一切摩尼宝网,
手持一切宝衣带,
手持一切宝璎珞带,
手持一切最胜光明摩尼带,
手持一切师子摩尼宝璎珞,都以神力使这些充满了一切诸世界海。
这些菩萨到达佛所在的地方之后,顶礼佛足,随即就在南方化出遍照世间摩尼宝庄严楼阁及普照十方宝莲华藏师子之座,以一切宝华网覆盖自己的身体,与其眷属结跏趺而坐。

西方过不可说佛剎无数世界海之外有一个名叫摩尼宝灯须弥山幢的世界,此世界中有法界智灯佛。这位佛的信众中有一位名叫普胜无上威德王的菩萨。这位菩萨与世界海无数的菩萨一同来到佛所,
都以神力兴起不可说佛剎无数种种涂香烧香须弥山云、
不可说佛剎微尘数种种色香水须弥山云、
不可说佛剎微尘数一切大地微尘等光明摩尼宝王须弥山云、
不可说佛剎微尘数种种光焰轮庄严幢须弥山云、
不可说佛剎微尘数种种色金刚藏摩尼王庄严须弥山云、
不可说佛剎微尘数普照一切世界阎浮檀摩尼宝幢须弥山云、
不可说佛剎微尘数现一切法界摩尼宝须弥山云、
不可说佛剎微尘数现一切诸佛相好摩尼宝王须弥山云、
不可说佛剎微尘数现一切如来本事因缘说诸菩萨所行之行摩尼宝王须弥山云、
不可说佛剎微尘数现一切佛坐菩提场摩尼宝王须弥山云,这些云彩充满法界。
如此等等菩萨到达佛所在的地方,顶礼佛足,随即在西方化出一切香王楼阁并且用真珠宝网完全覆盖了此楼阁;他们还化出帝释影幢宝莲华藏师子之座,以妙色摩尼网罗覆盖自己的身体,以心王宝冠装饰自己的头,与其眷属结跏趺而坐。

北方过不可说佛剎无数世界海外有一个名叫宝衣光明幢的世界,此世界中有照虚空法界大光明佛。这位佛的信众中有一位名叫无碍胜藏王的菩萨。这位菩萨与世界海无数菩萨一同来到佛所在的大庄严重阁,都以神力兴起一切宝衣云。这些云彩有:
黄色宝光明衣云、
种种香所熏衣云、
日幢摩尼王衣云、
金色炽然摩尼衣云、
一切宝光焰衣云、
一切星辰像上妙摩尼衣云、
白玉光摩尼衣云、
光明遍照殊胜赫奕摩尼衣云、
光明遍照威势炽盛摩尼衣云、
庄严海摩尼衣云,如此等等云彩充满虚空。
他们到达佛所在的地方,顶礼佛足,随即在北方化出摩尼宝海庄严楼阁及毗琉璃宝莲华藏师子之座,以师子威德摩尼王网罗覆盖自己的身体,以清净宝王作为装饰于发髻上的明珠,与其眷属结跏趺而坐。

  东北方过不可说佛剎微尘数世界海外有世界,名一切欢喜清净光明网,佛号无碍眼。彼佛众中有菩萨,名化现法界愿月王,与世界海微尘数菩萨俱来向佛所,
悉以神力兴宝楼阁云、
香楼阁云、
烧香楼阁云、
华楼阁云、
栴檀楼阁云、
金刚楼阁云、
摩尼楼阁云、
金楼阁云、
衣楼阁云、
莲华楼阁云,弥覆十方一切世界。
至佛所已,顶礼佛足,即于东北方化作一切法界门大摩尼楼阁及无等香王莲华藏师子之座,摩尼华网罗覆其身,着妙宝藏摩尼王冠,与其眷属结跏趺坐。

  东南方过不可说佛剎微尘数世界海外有世界,名香云庄严幢,佛号龙自在王。彼佛众中有菩萨,名法慧光焰王,与世界海微尘数菩萨俱来向佛所,
悉以神力兴金色圆满光明云、
无量宝色圆满光明云、
如来毫相圆满光明云、
种种宝色圆满光明云、
莲华藏圆满光明云、
众宝树枝圆满光明云、
如来顶髻圆满光明云、
阎浮檀金色圆满光明云、
日色圆满光明云、
星月色圆满光明云,悉遍虚空。
  到佛所已,顶礼佛足,即于东南方化作毗卢遮那最上宝光明楼阁、金刚摩尼莲华藏师子之座,众宝光焰摩尼王网罗覆其身,与其眷属结跏趺坐。
  
西南方过不可说佛剎微尘数世界海外有世界,名日光摩尼藏,佛号普照诸法智月王。彼佛众中有菩萨,名摧破一切魔军智幢王,与世界海微尘数菩萨俱来向佛所,
于一切毛孔中出等虚空界华焰云、
香焰云、
宝焰云、
金刚焰云、
烧香焰云、
电光焰云、
毗卢遮那摩尼宝焰云、
一切金光焰云、
胜藏摩尼王光焰云、
等三世如来海光焰云,一一皆从毛孔中出,遍虚空界。
到佛所已,顶礼佛足,即于西南方化作普现十方法界光明网大摩尼宝楼阁及香灯焰宝莲华藏师子之座,以离垢藏摩尼网罗覆其身,着出一切众生发趣音摩尼王严饰冠,与其眷属结跏趺坐。

西北方过不可说佛剎微尘数世界海外有世界,名毗卢遮那愿摩尼王藏,佛号普光明最胜须弥王。彼佛众中有菩萨,名愿智光明幢,与世界海微尘数菩萨俱来向佛所,于念念中,一切相①好②、一切毛孔、一切身分③,
皆出三世一切如来形像云、
一切菩萨形像云、
一切如来众会形像云、
一切如来变化身形像云、
一切如来本生身形像云、
一切声闻辟支佛形像云、
一切如来菩提场形像云、
一切如来神变形像云、
一切世间主形像云、
一切清净国土形像云,充满虚空。
至佛所已,顶礼佛足,即于西北方化作普照十方摩尼宝庄严楼阁及普照世间宝莲华藏师子之座,以无能胜光明真珠网罗覆其身,着普光明摩尼宝冠,与其眷属结跏趺坐。

【章旨】此章叙述东北方一切欢喜清净光明网世界中的化现法界愿月王菩萨、东南方香云庄严幢世界中的法慧光焰王菩萨、西南方日光摩尼藏世界中的摧破一切魔军智幢王菩萨、西北方毗卢遮那愿摩尼王藏世界中的愿智光明幢藏王菩萨及其眷属前来佛所结跏趺坐听闻佛说法。

【注释】
①相:即「三十二相」,也就是「三十二大人相」、「四八相」,本指释迦牟尼佛所具有的与常人不同的三十二种最为显著的特征,在此则指菩萨。
依照三十二相的描绘,释迦佛的形像一般是顶有肉髻,螺发特征明显,双耳垂肩,眉目修长,双眼微睁,眉间有白毫,背有身光和头光。三十二相有十二、三个「相」可以在塑像中得到了体现。
②好:即「八十种好」,也就是「八十随形好」、「八十微妙种好」、「八十种小相」,本指释迦容貌的八十种微细隐秘、难于一眼看出而须待指明的特征,主要涉及头、面、鼻、口、眼、耳、手、足各处的奇特长相,其中在造像上可以得到体现的有十多项。在此则指菩萨。
③身分:指身体之一部分或身体全部。

【语译】
东北方过不可说佛剎无数世界海之外有一个名叫一切欢喜清净光明网的世界,此世界中有一位无碍眼佛。这位佛的信众中有一位名叫化现法界愿月王的菩萨。这位菩萨与世界海无数菩萨都来到佛所在的大庄严重阁,
都以神力兴起宝楼阁云、
香楼阁云、
烧香楼阁云、
华楼阁云、
栴檀楼阁云、
金刚楼阁云、
摩尼楼阁云、
金楼阁云、
衣楼阁云、
莲华楼阁云,这些云彩完全覆盖了十方一切世界。
他们到达佛所在的地方,顶礼佛足,随即在东北方化出一切法界门大摩尼楼阁以及无等香王莲华藏师子之座,以摩尼华网覆盖自己的身体,戴着妙宝藏摩尼王冠,与其眷属结跏趺而坐。

东南方过不可说佛剎无数世界海之外有一个名叫香云庄严幢的世界,此世界中有龙自在王佛。这位佛的信众中有一位名叫法慧光焰王的菩萨。这位菩萨与世界海无数菩萨一同来到佛所在的地方,
都以神力兴起金色圆满光明云、
无量宝色圆满光明云、
如来毫相圆满光明云、
种种宝色圆满光明云、
莲华藏圆满光明云、
众宝树枝圆满光明云、
如来顶髻圆满光明云、
阎浮檀金色圆满光明云、
日色圆满光明云、
星月色圆满光明云,
这些云彩完全充满了虚空。
他们到达佛所在的地方,顶礼佛足,随即在东南方化出毗卢遮那最上宝光明楼阁以及金刚摩尼莲华藏师子之座,以众宝光焰摩尼王网覆盖自己的身体,与其眷属结跏趺而坐。

西南方过不可说佛剎无数世界海之外有一个名叫日光摩尼藏的世界,此世界中有普照诸法智月王佛。这位佛的信众中有一位名叫摧破一切魔军智幢王的菩萨。这位菩萨与世界海无数菩萨一起来到佛所在的大庄严重阁,
并且从一切毛孔中生出等虚空界华焰云、
香焰云、
宝焰云、
金刚焰云、
烧香焰云、
电光焰云、
毗卢遮那摩尼宝焰云、
一切金光焰云、
胜藏摩尼王光焰云、
等三世如来海光焰云。
这些云彩每个都是从毛孔中出来的,云彩完全充满了虚空界。
他们到达佛所在的地方,顶礼佛足,随即在西南方化出普现十方法界光明网大摩尼宝楼阁以及香灯焰宝莲华藏师子之座,以离垢藏摩尼网覆盖自己的身体,头戴出一切众生发趣音摩尼王严饰冠,与其眷属结跏趺而坐。

西北方过不可说佛剎无数世界海之外有一个名叫毗卢遮那愿摩尼王藏的世界,此世界中有普光明最胜须弥王佛。这位佛的信众中有一位名叫愿智光明幢的菩萨。这位菩萨与世界海无数菩萨一同来到佛所在的大庄严重阁,在其念念之中,
一切相好、一切毛孔、身体的一切部分都生出三世一切如来形像云、
一切菩萨形像云、
一切如来众会形像云、
一切如来变化身形像云、
一切如来本生身形像云、
一切声闻辟支佛形像云、
一切如来菩提场形像云、
一切如来神变形像云、
一切世间主形像云、
一切清净国土形像云,这些云彩完全充满了虚空。
他们到达佛所在的地方,顶礼佛足,随即在西北方化作普照十方摩尼宝庄严楼阁以及普照世间宝莲华藏师子之座,以无能胜光明真珠网覆盖自己的身体,头戴普光明摩尼宝冠,与其眷属结跏趺而坐。

  下方过不可说佛剎微尘数世界海外有世界,名一切如来圆满光普照,佛号虚空无碍相智幢王。彼佛众中有菩萨,名破一切障勇猛智王,与世界海微尘数菩萨俱来向佛所,
于一切毛孔中,出说一切众生语言海音声云,
出说一切三世菩萨修行方便海音声云,
出说一切菩萨所起愿方便海音声云,
出说一切菩萨成满清净波罗蜜方便海音声云,
出说一切菩萨圆满行遍一切剎音声云,
出说一切菩萨成就自在用音声云,
出说一切如来往诣道场破魔军众成等正觉自在用音声云,
出说一切如来转法轮契经①门名号海音声云,
出说一切随应教化调伏众生法方便海音声云,
出说一切随时、随善根、随愿力普令众生证得智慧方便海音声云。
  到佛所已,顶礼佛足,即于下方化作现一切如来宫殿形像众宝庄严楼阁及一切宝莲华藏师子之座,着普现道场影摩尼宝冠,与其眷属结跏趺坐。
  
上方过不可说佛剎微尘数世界海外有世界,名说佛种性无有尽,佛号普智轮光明音。彼佛众中有菩萨,名法界差别愿,与世界海微尘数菩萨俱发彼道场来向此娑婆世界②释迦牟尼佛所,于一切相好、一切毛孔、一切身分、一切支节③、一切庄严具、一切衣服中,现毗卢遮那等过去一切诸佛、未来一切诸佛、已得授记、未授记者,现十方一切国土,一切诸佛并其众会,
亦现过去行檀那波罗蜜④及其一切受布施者诸本事海,
亦现过去行尸罗波罗蜜⑤诸本事海,
亦现过去行羼提波罗蜜⑥割截支体心无动乱诸本事海,
亦现过去行精进波罗蜜⑦勇猛不退诸本事海,
亦现过去求一切如来禅波罗蜜⑧海而得成就诸本事海,
亦现过去求一切佛所转法轮所成就法发勇猛心一切皆舍诸本事⑨海,
亦现过去乐见一切佛、乐行一切菩萨道⑩、乐化一切众生界诸本事11海,
亦现过去所发一切菩萨大愿清净庄严诸本事12海,
亦现过去菩萨所成力波罗蜜13勇猛清净诸本事海,
亦现过去一切菩萨所修圆满智波罗蜜14诸本事海。
如是一切本事海,悉皆遍满广大法界。至佛所已,顶礼佛足,即于上方化作一切金刚藏庄严楼阁及帝青金刚王莲华藏师子之座,以一切宝光明摩尼王网罗覆其身,以演说三世如来名摩尼宝王为髻明珠,与其眷属结跏趺坐。

如是十方一切菩萨并其眷属,皆从普贤菩萨行愿中生,以净智眼15见三世佛,普闻一切诸佛如来所转法轮修多罗16海,已得至于一切菩萨自在彼岸;于念念中现大神变,亲近一切诸佛如来,一身充满一切世界一切如来众会道场,于一尘中普现一切世间境界,教化成就一切众生,未曾失时,
一毛孔中出一切如来说法音声;
知一切众生悉皆如幻,
知一切佛悉皆如影,
知一切诸趣受生悉皆如梦,
知一切业报如镜中像,
知一切诸有17生起如热时焰,
知一切世界皆如变化;
成就如来十力18、无畏,勇猛自在,能狮子吼19,深入无尽辩才大海,得一切众生言辞海诸法智;
于虚空法界所行无碍,知一切法无有障碍;
一切菩萨神通境界悉已清净,勇猛精进,摧伏魔军;
恒以智慧了达三世,知一切法犹如虚空,无有违诤,亦无取着⒆;
虽勤精进而知一切智终无所来,虽观境界而知一切有悉不可得;
以方便智20入一切法界,以平等智21入一切国土,以自在力令一切世界展转相入于一切世界;
处处受生,见一切世界种种形相;于微细境现广大剎,于广大境现微细剎;
于一佛所一念之顷,得一切佛威神所加,普见十方无所迷惑,于剎那顷悉能往诣。
如是等一切菩萨满逝多林,皆是如来威神之力。

【章旨】此章叙述下方一切如来圆满光普照世界中的破一切障勇猛智王菩萨、上方说佛种性无有尽世界中的法界差别愿菩萨及其眷属前来佛所结跏趺坐听闻佛说法。前文所述十方一切菩萨及其眷属都是在普贤行愿中所成就。

【注释】
①契经:即如来所说的契合众生的根机、表达佛教真理的经文,即佛经。
契,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经,法、常之义。
本意指由线与纽串连花簇,引申为能贯串前后法语、法意使不散失者。
②娑婆世界:简称为「娑婆」,意译为「堪忍」,因这一世界的众生堪能忍受十恶三毒及诸烦恼而不肯出离,故名「堪忍世界」,或简称「忍土」。
③支节:即托胎第五个七日后,肢节等形相皆已圆满之位。
④檀那波罗蜜:六波罗蜜之一。檀那,意译为布施、施,即给与、施舍之意。梵汉并称,则为檀施、檀信。
⑤尸罗波罗蜜:六波罗蜜之一。尸罗,意译为「清凉」、「戒」,言三业过恶,其性热恼,惟戒能防息其炽燃焚烧之势。
⑥羼提波罗蜜:六波罗蜜之一。羼提,意译为「忍辱」,指忍受诸侮辱恼害而无恚恨。
⑦精进波罗蜜:六波罗蜜之一。精进,又作「精勤」、「勤精进」、「进」、「勤」,指勇猛勤策进修诸善法。依照佛教教义,在修善断恶、去染转净之修行过程中,不懈怠地努力上进。
⑧禅波罗蜜:六波罗蜜之一。禅,又作「禅那」,意译为「思惟修」、「静虑」,即住心一境而冥想妙理。
⑨菩萨道:即菩萨修六度万行,圆满自利、利他之两利,成就佛果之道。
一般也称之为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教法为菩萨道。
⑩转法轮句:指六波罗蜜中的般若波罗蜜。般若即智慧,指佛教中所说的明见一切事物及道理的高深智慧。般若波罗蜜(智慧波罗蜜),被称为「诸佛之母」,成为其他五波罗蜜之根据,而居于最重要之地位。
11亦现过去乐见:指十波罗蜜中的方便波罗蜜,又作「方便善巧波罗蜜」、「方便胜智波罗蜜」,包括「回向方便善巧」、「拔济方便善巧」两种。
「回向方便善巧」指把前六种波罗蜜所积集的诸善巧施与有情,并与有情共同回向,祈求无上正等菩提;
「拔济方便善巧」则指方便利益济度诸有情。前者为般若,后者为大悲。
指以般若之故,乃求涅槃;以大悲之故,不舍生死。
12亦现过去句:指十波罗蜜中的愿波罗蜜,指菩萨以上求菩提、下化众生之誓愿,为到达彼岸之大行者。
此经卷十八列举愿波罗蜜十德:
尽成就一切众生,
(二)尽庄严一切世界,
(三)尽供养一切诸佛,
(四)尽通达无障碍法,
(五)尽修行遍法界行,
(六)身恒住尽未来劫,
(七)智尽知一切心念,
(八)尽觉悟流转还灭,
(九)尽示现一切国土,
(十)尽证得如来智慧。以此十德能清净愿波罗蜜。
13智波罗蜜:十波罗蜜之一,即如实知一切法之智,分为「受用法乐智」与「成熟有情智」两种。前者系由十波罗蜜中之前六度所成立之妙智,具此一妙智即能受用法乐无穷;后者则可成熟有情,有情依此智而得大饶益。
14修多罗:有两种含义:
一是一切佛法的总称。
二是特指九分教或十二分教中之第一类即「契经」。
就文体与内容而言,佛陀所说之教法,凡属直说之长行者,皆属于修多罗。
15智眼:因为智慧能够见到事物,故以「眼」比喻智慧,「智」本身就是「眼」。智之眼并非肉眼。
16诸有:世间万事万物的总称。
佛教看来,世间一切都是众生所作之业的产物。诸有可分三有、四有、七有、九有、二十五有等类,总称诸有。此外,诸有是凡夫众生浮沈其中的生死海,故称「诸有海」。

17如来十力:又作「十神力」,指惟有如来才具足的十种智力,即佛十八不共法中之十种。因为如来证得了实相之智,了达一切,无能坏,无能胜,故称为「力」。
十力如下:
其一,处非处智力,指如来对于一切因缘果报审实能知之智力。
其二,业异熟智力,指如来对于一切众生过去、未来、现在三世业缘、果报、生处都完全遍知之力。
其三,静虑解脱等持等至智力,指如来对于诸禅定自在无碍,对于其浅深次第如实遍知之力。
其四,根上下智力,指如来于诸众生根性胜劣、得果大小皆实遍知之力。
其五,种种胜解智力,指如来对于诸众生种种欲乐善恶不同如实遍知之力。
其六,种种界智力,指如来于世间众生种种界分不同如实遍知之力。
其七,遍趣行智力,指如来于六道有漏行所至处、涅槃无漏行所至处如实遍知之力。
其八,宿住随念智力,指如来如实了知过去世种种事之力。
其九,死生智力,指如来藉天眼如实了知众生死生之时与未来生之善恶趣乃至美丑贫富等善恶业缘之力。
其十,漏尽智力,指如来于一切惑余习气分永断不生如实遍知之力。

18狮子吼:佛在大众中演说佛法,心中毫无怖畏,好像师子作吼。
19取着:执取所面对的对象,贪着而不舍离。这是凡夫之境界。
凡夫视心外之对象为实有,又于己身执着有「我」、「我所」,这都是执于「我」而起之作用。以此取着而生贪欲,有贪欲则为生、老、病、死等一切烦恼所系缚而不得解脱。
20方便智:又作「权智」,为「实智」即「真实智」的对称,合称「二智」。方便智指熟达方便法之智,也就是行善巧方便之智。
21平等智:即「平等性智」,为四智心品之一,五智之一。指体悟自、他平等之智。为唯识学所特别强调,即转第七末那识所得之智慧,依此智慧而了知一切事相及自他皆平等,乃生起大慈悲心。
【语译】下方过不可说佛剎无数世界海之外有一个名叫「一切如来圆满光普照」的世界,此世界中有虚空无碍相智幢王佛。这位佛的信众中有一位名叫破一切障勇猛智王的菩萨。这位菩萨与世界海无数菩萨一同来到佛所在的大庄严重阁,
菩萨从一切毛孔中发出「说一切众生语言海音声云」,
发出「说一切三世菩萨修行方便海音声云」,
发出「说一切菩萨所起愿方便海音声云」,
发出「说一切菩萨成满清净波罗蜜方便海音声云」,
发出「说一切菩萨圆满行遍一切剎音声云」,
发出「说一切菩萨成就自在用音声云」,
发出「说一切如来往诣道场破魔军众成等正觉自在用音声云」,
发出「说一切如来转法轮契经门名号海音声云」,
发出「说一切随应教化调伏众生法方便海音声云」,
发出「说一切随时、随善根、随愿力普令众生证得智慧方便海音声云」。
他们到达佛所在的地方,顶礼佛足,随即在下方化出显现一切如来宫殿形像众宝庄严楼阁及一切宝莲华藏师子之座,头戴普现道场影摩尼宝冠,与其眷属结跏趺而坐。

上方过不可说佛剎无数世界海之外有一个名说佛种性无有尽的世界,此世界中有普智轮光明音佛。在这位佛的信众中有一位名叫法界差别愿的菩萨。这位菩萨与世界海微尘数菩萨一起从他们各自的道场出发来到此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所在的地方,从一切相好、一切毛孔、一切身分、一切肢节、一切庄严具、一切衣服中显现出毗卢遮那等过去一切诸佛、未来一切诸佛、已得授记、未授记者,显现出十方一切国土、一切诸佛及其众会,
也显现出过去行布施波罗蜜及其一切受布施者诸本事海,也显现出过去行戒波罗蜜诸本事海,
也显现出过去行戒波罗蜜时割截肢体而心却没有任何动乱等等本事海,
也显现出过去行精进波罗蜜而勇猛不退诸本事海,
也显现出过去求一切如来禅波罗蜜海而得到成就的诸本事海,
也显现出过去求一切佛所转法轮所成就之法以及发勇猛心一切皆舍诸本事海,
也显现出过去乐见一切佛、乐行一切菩萨道、乐化一切众生界诸本事海,
也显现出过去所发一切菩萨大愿清净庄严诸本事海,
也显现出过去菩萨所成力波罗蜜勇猛清净诸本事海,
也显现出过去一切菩萨所修圆满智波罗蜜诸本事海。
如此一切本事海,全部都充满广大法界。

他们到达佛所在的地方,顶礼佛足,随即在上方化出一切金刚藏庄严楼阁及帝青金刚王莲华藏师子之座,以一切宝光明摩尼王网覆盖自己的身体,以用演说三世如来名摩尼宝王制作的明珠作为发髻的装饰,与其眷属结跏趺而坐。

上述十方一切菩萨并其眷属都是从普贤菩萨行愿中出生,以净智眼见三世佛,普闻一切诸佛如来所转法轮契经海,已经达到菩萨之解脱境界;从念念中显现出大神变,亲近一切诸佛如来,一身充满一切世界一切如来众会道场,从一尘中普现一切世间境界,能够及时而卓有成效地教化成就一切众生,一毛孔中发出一切如来说法音声;
知晓一切众生都是如幻的暂时存在,知晓一切佛都是与影一样的存在,知晓一切诸趣受生都是如梦一样,知晓一切业报都如同镜中像一样,知晓一切诸有的生起、存在如同燃烧时的火焰,知晓一切世界都是变化的。
他们成就了如来十力、四无畏,勇猛自在,能发出狮子吼,深入无尽辩才大海,证得一切众生言辞海诸法智;
能够在虚空法界无碍地行动,知晓一切法无有障碍;一切菩萨神通境界都已经清净,勇猛精进,摧伏魔军;
永远以智慧了达三世,知晓一切法犹如虚空,对于一切法没有违逆的情况发生,对于一切法没有执与执着;
虽勤精进而知晓一切智终无所来,虽观想境界而知晓一切有都不可能得到;
以方便智进入一切法界,以平等智进入一切国土,以自在力使一切世界展转相入于一切世界;
处处受生,见一切世界种种形相;于微细境显现广大佛土,于广大境显现微细佛土;
从一佛的一念得到一切佛威神的加持,完全见十方无所迷惑,于剎那顷都能够往来无碍。这样的一切菩萨满聚于逝多林,都是如来威神之力加持的结果。

【说明】「明集新众分」结束。
举失显得分
于时,上首诸大声闻──舍利弗①、大目揵连②、摩诃迦叶③、离婆多④、须菩提⑤、阿    楼驮⑥、难陀⑦、劫宾那⑧、迦旃延⑨、富楼那⑩等诸大声闻,在逝多林皆悉不见如来神力、如来严好、如来境界、如来游戏11、如来神变、如来尊胜、如来妙行12、如来威德、如来住持13、如来净剎,亦复不见不可思议菩萨境界、菩萨大会、菩萨普入、菩萨普至、菩萨普诣、菩萨神变、菩萨游戏、菩萨眷属、菩萨方所、菩萨庄严师子座、菩萨宫殿、菩萨住处、菩萨所入三昧自在、菩萨观察、菩萨嚬申、菩萨勇猛、菩萨供养14、菩萨受记、菩萨成熟、菩萨勇健、菩萨法身15清净、菩萨智身圆满、菩萨愿身示现、菩萨色身成就、菩萨诸相具足清净、菩萨常光众色庄严、菩萨放大光网、菩萨起变化云、菩萨身遍十方、菩萨诸行圆满。如是等事,一切声闻诸大弟子皆悉不见。

何以故?以善根不同故,本不修习见佛自在善根故,本不赞说十方世界一切佛剎清净功德故,本不称叹诸佛世尊种种神变故,本不于生死流转之中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故,本不令他住菩提心故,本不能令如来种性不断绝故,本不摄受诸众生故,本不劝他修习菩萨波罗蜜故,本在生死流转之时不劝众生求于最胜大智眼故,本不修习生一切智诸善根故,本不成就如来出世诸善根故,本不得严净佛剎神通智故,本不得诸菩萨眼所知境故,本不求超出世间不共菩提诸善根故,本不发一切菩萨诸大愿故,本不从如来加被之所生故,本不知诸法如幻、菩萨如梦故,本不得诸大菩萨广大欢喜故。如是皆是普贤菩萨智眼境界,不与一切二乘16所共。以是因缘,诸大声闻不能见、不能知、不能闻、不能入、不能得、不能念、不能观察、不能筹量、不能思惟、不能分别17;是故,虽在逝多林中,不见如来诸大神变。

复次,诸大声闻无如是善根故,无如是智眼故,无如是三昧故,无如是解脱故,无如是神通故,无如是威德故,无如是势力故,无如是自在故,无如是住处故,无如是境界故,是故于此不能知、不能见、不能入、不能证、不能住、不能解、不能观察、不能忍受、不能趣向、不能游履;又亦不能广为他人开阐解说,称扬示现,引导劝进,令其趣向,令其修习,令其安住,令其证入。何以故?诸大弟子依声闻乘而出离故,成就声闻道,满足声闻行,安住声闻果,于无有谛得决定18智,常住实际究竟寂静,远离大悲,舍于众生,住于自事;于彼智慧,不能积集,不能修行,不能安住,不能愿求,不能成就,不能清净,不能趣入,不能通达,不能知见,不能证得。是故,虽在逝多林中对于如来,不见如是广大神变。

【章旨】对于上述菩萨所示现的境界,诸声闻帝子如聋如盲,无法得见。这里正面阐述了声闻的局限性。此章为本品「举失显德分」之开始。

【注释】①舍利弗:又称「舍利弗多」,意译为「鹫鹭子」、「秋露子」,有些佛典中译为「身子」,释迦牟尼佛的十大弟子之一,以「智慧第一」著称。
②大目揵连:又作「摩诃目犍连」、「大目连」等,意译为「天抱」,释迦牟尼佛的十大弟子之一,以「神通第一」著称。
③摩诃迦叶:又作「大迦叶」等,释迦牟尼佛的十大弟子之一,以「头陀第一」著称,行十二头陀,能堪苦行,以「头陀第一」著称。
④离婆多:又作「离越多」、「离婆」等,意译「常作声」、「所供养」、「室星」。佛弟子之一,为舍利弗之弟。常坐禅入定,心无错乱。因其父母祈求离婆多星而得之,故取此名。
⑤须菩提:释迦牟尼佛的十大弟子之一,以「解空第一」著称,恒好空定,能通达空义,以「解空第一」著称。
⑥阿    楼驮:又作「阿那律」,释迦牟尼佛的十大弟子之一,因得天眼,能见十方世界,以「天眼第一」著称。释尊的堂兄弟,与阿难同时出家,曾在佛前瞌睡受叱责,遂立誓不眠而致失明,仍勤修不懈,终得天眼。
⑦难陀:又称「阿难陀」、「阿难」,意译为「庆喜」、「无染」等,释迦牟尼佛的十大弟子之一,以「多闻第一」著称。
⑧劫宾那:又作「劫庀那」、「劫譬那」、「劫比拏」,憍萨罗国人,世尊之弟子,其知星宿之力为众僧中第一。
⑨迦旃延:又作「摩诃迦旃延」,释迦牟尼佛的十大弟子之一,能分别深义,发挥佛教教义,以「论义第一」著称。
⑩富楼那:全称为「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又称「弥多罗尼子」等,意译为「满慈子」、「满祸子」,释迦牟尼佛的十大弟子之一,以「说法第一」著称。
11游戏:佛、菩萨藉其神通力以度化众生而自娱。戏,意谓自在、无碍,含游化、游行之意。本经卷五十六举出菩萨有十种游戏。
12如来妙行:即如来所具有的殊妙之行法,指「三牟尼」,即「身牟尼」、「语牟尼」、「意牟尼」,又称「三寂默」。据《集异门足论》卷六之解释,谓无学之身律仪为「身寂默」,无学之语律仪为「语寂默」,无学之心为「意寂默」。
13如来住持:指如来安住于世而保持佛法的延续。
14供养:奉养的意思,对上含有亲近、奉事、尊敬的意思,对下含有同情、怜措、爱护的意思。佛教中对于供养的分类很多,最流行的是三种供养的说法:
财供养、法供养、观行供养。
财供养,指以世间的财宝、香华等行供养。
法供养,指依佛所说的教法,如实奉行,起菩提心,行二利行。
观行供养,指实践周遍含容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事事无碍的深观。
15法身:本是佛的三身之一,又名自性身,或法性身,即诸佛所证的真如法性之身。菩萨处于候补佛之位,因而此处称之为菩萨法身。
16二乘:指二种教法。乘,运载。诸佛所说之教法,系运载行者从迷至悟,故称之为「乘」。有多种涵义,此处指声闻乘与缘觉乘。声闻乘又称弟子乘,缘觉乘又称独觉乘。直接听闻佛陀之教说,依四谛理而觉悟者,称声闻乘。不必亲闻佛陀之教说,系独自观察十二因缘之理而获得觉悟者,称缘觉乘。
17分别:若作专门的佛学术语言之,「分别」为「推量思惟」之意,又译作「思惟」、「计度」,即心及心所(精神作用)对境起作用时,取其相而思惟量度之意。若作一般术语使用、解释,「分别」为「区分」、「类别」、「分析」之意,即欲分类、分析教法,而由种种立场来研究考察之意。此处则作一般术语理解为妥。
18决定:确定不变。为「不定」之对称,又作「一定」,缩略为「定」,有「决定信」、「决定业」、「决定性」、「决定明了」等语,为佛教典籍中常用的普通语词。


【语译】
在那时,上首诸大声闻──舍利弗、大目揵连、摩诃迦叶、离婆多、须菩提、阿耨楼驮、难陀、劫宾那、迦旃延、富楼那等诸大声闻,在逝多林都没有看见如来神力、如来相好、如来境界、如来游戏、如来神变、如来尊胜、如来妙行、如来威德、如来住持、如来清净土,
也没有看见不可思议的菩萨境界、菩萨的大型聚会、菩萨普入、菩萨普至、菩萨普诣、菩萨神变、菩萨游戏、菩萨眷属、菩萨方所、菩萨庄严师子座、菩萨宫殿、菩萨住处、菩萨所入自在的定境、菩萨观察、菩萨定力、菩萨勇猛、菩萨供养、菩萨受记、菩萨成熟、菩萨勇健、菩萨清净的法身、菩萨圆满的智身、菩萨示现的愿身、菩萨成就的色身、菩萨诸具足的清净之相、菩萨永恒具有的众色装饰、菩萨放大光网、菩萨起变化云、菩萨身遍十方、菩萨诸行圆满。如此等等事情,一切声闻诸大弟子都没有看见。

  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声闻与菩萨所具的善根是不同的,声闻本来就不修习见佛自在的善根,
  本来就不赞扬十方世界一切佛剎的清净功德,
  本来就不称赞感叹诸佛世尊种种神变,
  本来就不在生死流转之中发无上菩提心,
  本来就不能使自己住于菩提心,
  本来就不能使如来种性不断绝,
  本来就不摄受诸众生,
  本来就不激励别人修习菩萨波罗蜜,
  本来就在生死流转之时不激励众生追求最胜大智眼,
  本来就不修习能出生一切智的诸善根,
  本来就不成就如来出世诸善根,
  本来就不能得到清净美丽的佛土神通智,
  本来就不能得到诸菩萨眼所知晓的外境,
  本来就不追求能够出生超越世间的不共菩提之诸善根,
  本来就不发一切菩萨诸大愿,本来就不是从如来加被之力所生,
  本来就不知晓诸法如幻、菩萨如梦,
  本来就不能得到诸大菩萨的广泛欢喜。
  上述这些都是普贤菩萨智眼境界,不与一切声闻、缘觉所共有。因为这些因缘,诸大声闻不能见、不能知、不能闻、不能入、不能得、不能念、不能观察、不能筹量、不能思惟、不能分别,因此,这些声闻,既是身在逝多林中,也没有见到如来诸大神变。

佛子!如恒河岸有百千亿无量饿鬼,裸形饥渴,举体焦然,鸟鹫豺狼竞来搏撮,为渴所逼,欲求水饮,虽住河边而不见河;设有见者,见其枯竭。何以故?
深厚业障之所覆故。彼大声闻亦复如是,虽复住在逝多林中,不见如来广大神力,舍一切智,无明翳瞙覆其眼故,不曾种植萨婆若①地诸善根故。

譬如有人,于大会中昏睡安寝,忽然梦见须弥山顶帝释所住善见大城宫殿、园林种种严好,天子、天女百千万亿,普散天华遍满其地,种种衣树出妙衣服,种种华树开敷妙华,诸音乐树奏天音乐,天诸采女②歌咏美音,无量诸天于中戏乐;
其人自见着天衣服,普于其处住止周旋。其大会中一切诸人虽同一处,不知不见。何以故?梦中所见,非彼大众所能见故。一切菩萨、世间诸王亦复如是,
以久积集善根力故,
发一切智广大愿故,
学习一切佛功德故,
修行菩萨庄严道故,
圆满一切智智法故,
满足普贤诸行愿故,
趣入一切菩萨智地故,
游戏一切菩萨所住诸三昧故,
已能观察一切菩萨智慧境界无障碍故,
是故悉见如来世尊不可思议自在神变。一切声闻诸大弟子,皆不能见,皆不能知,以无菩萨清净眼故。

譬如雪山具众药草,良医诣彼悉能分别;其诸捕猎、放牧之人恒住彼山,不见其药。此亦如是,以诸菩萨入智境界,具自在力,能见如来广大神变;诸大弟子唯求自利,不欲利他,唯求自安,不欲安他,虽在林中,不知不见。

譬如地中有诸宝藏,种种珍异悉皆充满,有一丈夫聪慧明达,善能分别一切伏藏,其人复有大福德力,能随所欲自在而取,奉养父母,赈恤亲属,老、病、穷、乏靡不均赡;其无智慧、无福德人,虽亦至于宝藏之处,不知不见,不得其益。此亦如是,诸大菩萨有净智眼,能入如来不可思议甚深境界,能见佛神力,能入诸法门,能游三昧海,能供养诸佛,能以正法开悟众生,能以四摄③摄受众生;诸大声闻不能得见如来神力,亦不能见诸菩萨众。

  譬如盲人至大宝洲,若行、若住、若坐、若卧,不能得见一切众宝;以不见故,不能采取,不得受用。此亦如是,诸大弟子虽在林中亲近世尊,不见如来自在神力,亦不得见菩萨大会。何以故?无有菩萨无碍净眼,不能次第悟入法界,见于如来自在力故。

譬如有人得清净眼,名离垢光明,一切暗色不能为障。尔时,彼人于夜暗中,处在无量百千万亿人众之内,或行、或住、或坐、或卧,彼诸人众形相威仪④,此明眼人莫不具见;其明眼者威仪进退,彼诸人众悉不能睹。佛亦如是,成就智眼,清净无碍,悉能明见一切世间;其所示现神通变化,大菩萨众所共围绕,诸大弟子悉不能见。

譬如比丘在大众中入遍处定⑤,所谓:地遍处定、水遍处定、火遍处定、风遍处定、青遍处定、黄遍处定、赤遍处定、白遍处定、天遍处定、种种众生身遍处定、一切语言音声遍处定、一切所缘遍处定。入此定者见其所缘,其余大众悉不能见,唯除有住此三昧者。如来所现不可思议诸佛境界亦复如是,菩萨具见,声闻莫睹。

譬如有人以翳形药自涂其眼,在于众会去、来、坐、立无能见者,而能悉睹众会中事。应知如来亦复如是,超过于世,普见世间,非诸声闻所能得见,唯除趣向一切智境诸大菩萨。如人生已,则有二天⑥,恒相随逐⑦,一曰同生,二曰同名;天常见人,人不见天。应知如来亦复如是,在诸菩萨大集会中现大神通,诸大声闻悉不能见。

譬如比丘得心自在,入灭尽定⑧,六根⑨作业皆悉不行,一切语言不知不觉;
定力持故,不般涅槃⑩。一切声闻亦复如是,虽复住在逝多林中,具足六根,而不知不见不解不入如来自在、菩萨众会诸所作事。何以故?
如来境界甚深广大,难见难知,难测难量,超诸世间,不可思议,无能坏者,非是一切二乘境界;是故,如来自在神力、菩萨众会及逝多林普遍一切清净世界,如是等事,诸大声闻悉不知见,非其器故。

【章旨】
此章以十种比喻来说明声闻众生无法看见佛、菩萨境界的原因。

【注释】
①萨婆若地:即一切种智,就是诸佛究竟圆满果位的大智慧。

②采女:又作「婇女」,指地位卑微的宫女。

③四摄:即「布施摄」、「爱语摄」、「利行摄」、「同事摄」,是菩萨应该修行的法门。
「布施摄」是对于钱财心重的人,用财施,对于求知心重的人,用法施,使双方情谊逐渐深厚,而达到我度化对方的目的;
「爱语摄」是随着众生的根性,以温和慈爱的言语相对,使他生欢喜心,感到我和蔼可亲而与我接近,以达到我度化对方的目的;
「利行摄」是修菩萨道者,以身口意诸行都有利于人,以损己利人的行为,感化众生共修佛道,以达到我度人的目的;
「同事摄」是修菩萨道者,要深入社会各阶层中,与各行各业的人相接近,做其朋友,与其同事,在契机契缘的情况下,而度化之。菩萨济度众生,必须先行此四摄法,使众生爱我敬我信我,然后方能听我劝导,修行佛道。

④威仪:指举止善合规矩,语默行为不失方正,见之能使人生起崇仰畏敬之念的仪容。

⑤遍处定:又名「十遍处」,为八解脱法之一,指观青、黄、赤、白、地、水、火、风、空、识之十法,使其一一周遍于一切处。十中之前八者,如前之第三净解脱,观色之清净,其所依之禅定亦如前,依第四禅定缘欲界之色。
后二者以「空无边处识无边处定」为所依,缘其它受、想、行、识之四蕴。修观行者由解脱入于胜处,由胜处入于一切处,后面生起的远远胜于前面产生的。

⑥二天:这是此经的独特说法。是说,人一出生就有「同生」、「同名」二天恒相随逐,「同生天」,谓此天与人同时而生。「同名天」,谓此天与人同其名字。

⑦随逐:亲近而不远离。

⑧灭尽定:为「无心定」之一,为灭除心、心所之定。灭尽定是圣者将定之境地作为无余涅槃界之静,而修习之定。

⑨六根:包含眼、耳、鼻、舌、身、意六种。眼是视根,耳是听根,鼻是嗅根,舌是味根,身是触根,意是念虑之根。「根」为能生之义,如草木有根,能生枝干,识依根而生,有六根则能生六识,亦复如此。其中何根生何识,各有其界限,不相混,例如眼根只能生眼识,并不能生耳、鼻等识,余可类推。

⑩般涅槃:又作「泥洹」、「泥曰」、「涅槃那」、 「涅槃」、 「大般涅槃」,意译作「灭」、「寂灭」、「灭度」、「无生」,与「择灭」、「离系」、「解脱」等词同义。
原来指吹灭,或表吹灭之状态;其后转指燃烧烦恼之火灭尽,完成悟智(即菩提)之境地。此乃超越生死(迷界)之悟界,亦为佛教终极之实践目的,而「涅槃寂静」为佛教的「三法印」之一。

【语译】佛子!譬如恒河岸边有百千亿无数饿鬼,裸着身体,非常饥渴,全身异常憔悴,鸟鹫豺狼争先恐后前来撮食,这些饿鬼被渴所逼迫想找水喝饮,但虽然住在河边却看不见河。即便是有看见河的,也只是看见枯竭的河床。为什么呢?
这是他们深厚的业障覆盖的缘故。那些大声闻也是如此,虽然住在逝多林中,却不能看见如来的广大神力,因为他们舍弃了一切智,无明的眼膜覆障了他们的眼睛,并未种植培植一切种智所需之地的诸善根。

譬如有人在大众聚会中昏睡安寝,忽然梦见须弥山顶帝释所住的善见大城的宫殿、园林的种种美好的形象,百千万亿的天子、天女将天华撒满了大地,许许多多衣树生长出美妙的衣服,许许多多华树开放出美妙的花朵,许多音乐树演奏出天上的音乐,天众中的歌伎演唱出美妙的音符,无数诸天在其中戏耍娱乐;
这位昏睡者看见自己穿着天众的衣服,在此城中到处游赏。当时一同参加大会的一切诸人虽然同处一地,却不能知晓这些。这是为什么呢?梦中所见的情境,并不是那些大众所能看见的。一切菩萨、世间诸王也是如此,
因为他们长久地积集善根之力,发一切智广大愿望,学习一切佛的功德,修行菩萨庄严道,圆满一切智智(即佛智)之法,满足普贤诸行愿,趣入一切菩萨智地,游戏一切菩萨所住诸三昧,已能观察一切菩萨智慧境界而无有障碍,因此,他们都看见了如来世尊不可思议的自在神变。一切声闻诸大弟子都不能见到,都不能知晓,因为他们没有菩萨清净眼。

譬如地中有许多宝藏,充满了种种珍异,有一男子聪慧明达,善于辨别一切隐藏的宝藏,这人也有大福德力,能随心所欲地自在取用,并且以其奉养父母,赈恤亲属,老人、病人、穷苦人、缺乏财物之人无不得到赡养。
但是,那些没有智慧、没有福德之人,即使也到蕴藏宝藏之处,既无法知晓,也无法见到,不能得到利益。声闻与佛、菩萨的区别也应该如此看待,诸大菩萨拥有净智眼,能进入如来不可思议的甚深境界,能观见佛之神力,能进入诸法门,能在三昧海中漫游,能够供养诸佛,能以正法使众生开悟,能够以四摄摄受众生;诸大声闻则不能得见如来之神力,也不能见诸菩萨众之神力。

譬如盲人到大宝洲,无论是行,是住,是坐,还是卧,都不能得见一切众宝;因为不能看见,所以就不能采择取用,更不能享用。声闻与佛、菩萨的区别也应该如此看待,诸大弟子虽在逝多林中与世尊在一起,但却没有观见如来自在神力,也没有观见菩萨的大型聚会。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没有菩萨无碍之净眼,不能次第悟入法界,所以就不能观见如来自在之力。

譬如有人拥有号称离垢光明的清净眼,所有黑暗及其昏暗的光线都不能障碍其视线。这时,让那人在夜暗中,处在无量百千万亿人群之内,或行、或住、或坐、或卧,无量数之人的形体相貌威仪,这位明眼人无不清楚地看见;但这位明眼者的威仪与进退,那些无量数之人都无法看见。佛也是如此,成就了智眼,清净无碍,明见一切世间之事物;他所示现的神通变化,大菩萨众都在其周围环绕,只是诸大弟子都不能看见。

譬如比丘在大众中进入遍处定,所谓:地遍处定、水遍处定、火遍处定、风遍处定、青遍处定、黄遍处定、赤遍处定、白遍处定、天遍处定、种种众生身遍处定、一切语言音声遍处定、一切所缘遍处定。进入此定者观见其所观之对象,而其他大众则都不能看见,除非同样住于这种三昧者才有可能观见。如来所示现的不可思议诸佛境界也是如此,菩萨全都可以看见,声闻却不可能看见。

譬如有人以障形之药自己涂在自己的眼睛上,在大众聚会的场所走来走去,会中大众没有能够看见他的,而他却能全部看见会中的大众及其所发生的事情。应该知道,如来也是如此,超越了世间,普见世间之一切,这是诸声闻不能看见的,只有趣向一切智境的诸位大菩萨才能看见。

譬如人一生下来,就有二类天众恒相随逐,一曰「同生」,二曰「同名」;这两类天众常常看见人,而人却无法看见天。应该知道,如来也是如此,如来在诸菩萨大集会中显现出大神通,诸大声闻却完全不能看见。

譬如比丘得到心自在的境界,进入灭尽定,六根的活动都不存在,对于所有语言都没有知觉;由于定力的加持,不进入涅槃境界。一切声闻也应该是如此,虽然住在逝多林中,具足六根,而不知不见不解不入如来自在以及菩萨众会中所作的事情。为什么呢?
如来之境界甚深广大,难于观见,难于知晓,难于测量,超越了诸世间的局限,不可思议,没有什么可以毁坏它,它不同于所有的声闻、缘觉境界;因此,如来自在神力、菩萨众会及逝多林一切普遍清净世界,如此这样的种种事情,诸大声闻都无法知见,因为他们没有这种根器。

【说明】「举失显得分」至此结束。

偈颂赞德分

  尔时,毗卢遮那愿光明菩萨,承佛神力,观察十方而说颂言:「
  汝等应观察,佛道不思议,于此逝多林,示现神通力。①
  善逝威神力,所现无央数;一切诸世间,迷惑不能了。②
  法王深妙法,无量难思议,所现诸神通,举世莫能测。③
  以了法无相,是故名为佛,而具相庄严,称扬不可尽。
  今于此林内,示现大神力,甚深无有边,言辞莫能辩。
  汝观大威德,无量菩萨众,十方诸国土,而来见世尊。
  所愿皆具足,所行无障碍;一切诸世间,无能测量者。
  一切诸缘觉,及彼大声闻,皆悉不能知,菩萨行境界。
  菩萨大智慧,诸地悉究竟,高建勇猛幢,难摧难可动。
  诸大名称士,无量三昧力,所现诸神变,法界悉充满。」

  尔时,不可坏精进王菩萨,承佛神力,观察十方而说颂言:「
  汝观诸佛子,智慧功德藏,究竟菩提行,安隐诸世间。
  其心本明达,善入诸三昧,智慧无边际,境界不可量。
  今此逝多林,种种皆严饰,菩萨众云集,亲近如来住。
  汝观无所著,无量大众海,十方来诣此,坐宝莲华座。
  无来亦无住,无依无戏论,离垢心无碍,究竟于法界。④⑤
  建立智慧幢,坚固不动摇,知无变化法,而现变化事。
  十方无量剎,一切诸佛所,同时悉往诣,而亦不分身。
  汝观释师子,自在神通力,能令菩萨众,一切俱来集。⑥
  一切诸佛法,法界悉平等,言说故不同,此众咸通达。
  诸佛常安住,法界平等际,演说差别法,言辞无有尽。」⑦⑧

  尔时,普胜无上威德王菩萨,承佛神力,观察十方而说颂言:「
  汝观无上士,广大智圆满,善达时非时,为众演说法;⑨⑩
  摧伏众外道,一切诸异论,普随众生心,为现神通力。11
  正觉非有量,亦复非无量;若量若无量,牟尼悉超越。12
  如日在虚空,照临一切处;佛智亦如是,了达三世法。13
  譬如十五夜,月轮无减缺;如来亦复然,白法悉圆满。14
  譬如空中日,运行无暂已;如来亦如是,神变恒相续。
  譬如十方剎,于空无所碍,世灯现变化,于世亦复然。
  譬如世间地,群生之所依;照世灯法轮,为依亦如是。
  譬如猛疾风,所行无障碍;佛法亦如是,速遍于世间。
  譬如大水轮,世界所依住;智慧轮亦尔,三世佛所依。」15,16,17

  尔时,无碍胜藏王菩萨,承佛神力,观察十方而说颂言:「
  譬如大宝山,饶益诸含识;佛山亦如是,普益于世间。18,19
  譬如大海水,澄净无垢浊;见佛亦如是,能除诸渴爱。
  譬如须弥山,出于大海中;世间灯亦尔,从于法海出。20,21
  如海具众宝,求者皆满足;无师智亦然,见者悉开悟。22
  如来甚深智,无量无有数;是故神通力,示现难思议。
  譬如工幻师,示现种种事;佛智亦如是,现诸自在力。23,24
  譬如如意宝,能满一切欲;最胜亦复然,满诸清净愿。
  譬如明净宝,普照一切物;佛智亦如是,普照羣生心。
  譬如八面宝,等鉴于诸方;无碍灯亦然,普照于法界。
  譬如水清珠,能清诸浊水;见佛亦如是,诸根悉清净。」

【章旨】十方十位菩萨分别说偈赞颂佛德与此次聚会,并且显现自己所证。东方灯云幢世界中的毗卢遮那愿光明菩萨、南方金刚藏世界中的不可坏精进王菩萨主要赞颂道场三昧等用,西方摩尼宝灯须弥山幢世界中的普胜无上威德王菩萨与北方宝衣光明幢世界中的无碍胜藏王菩萨则从总体上赞颂佛德。

【注释】①佛道:成佛之道。

②善逝:如来十号之一,「善」是「好」的意思,「逝」是「去」的意思,佛修正道,进入涅槃,向好的去处而去,故号「善逝」。
③法王:此处为佛之尊称。「王」有「最胜」、「自在」之义,佛为法门之主,能自在教化众生,故称「法王」。
④无住:又称「不住」。「住」为「所住」之意,「无住」则指无固定之实体,也指心不执着于一定之对象,不失其自由无碍之作用。
⑤无依:即「无着」。指虽处于万境而一无所依,即不被任何外在条件所左右的境界。也指远离烦恼系缚的境界。
⑥释师子:为释尊之德号。释尊为人中之王,于三界中得无畏自在,如兽中之狮子王,故称释师子。
⑦平等际:即「平等法」,指一切众生平等成佛之法也。本经卷五十三《离世间品》举出菩萨具有十种平等,即:一切众生平等、一切法平等、一切剎平等、一切深心平等、一切善根平等、一切菩萨平等、一切愿平等、一切波罗蜜平等、一切行平等、一切佛平等,菩萨若安住此法,则得一切诸佛无上平等之法。
同经卷三十《十回向品》,也举出十种平等:业平等、报平等等十种平等。又《大方等大集经》卷五十则举出众生平等、法平等、清净平等、布施平等、戒平等、忍平等、精进平等、禅平等、智平等、一切法清净平等。众生若具此平等,能速得入无畏之大城。此皆说明人、法、国土、修行乃至诸佛等悉皆平等无有差别之理。
⑧差别法:与「平等法」对照而言之。「平等法」指万法一如之法性,而「差别法」指万事万物之个性品类。也可以直接将「差别法」理解为一切世间诸法。
⑨无上士:佛十号之一。又作无上、无上丈夫。如来之智德,于人中最胜,无有过之者,故称无上士。
⑩时非时:时,时节。此处大致是指说法度生的时机问题。
11外道:佛教通常对于佛教之外的宗教与思想派别的称呼。
12正觉非有量句:此句系以中观的中道思想表达佛之正觉。
13三世法:过去、现在、未来之一切法。
14白法:此处为宣说佛法之意。

15水轮:成立器世间的「四轮」之一。轮,持载之义。佛教以为,有四轮支持器世间,金轮在大地之下,金轮之下有水轮,水轮之下有风轮,风轮之下有空轮。
16智慧轮:这是仿照「四轮」而作的譬喻,意思为正如器世间为「四轮」所持载,三世佛也是以智慧之轮所持载。
17三世佛:过去佛为迦叶诸佛,现在佛为释迦牟尼佛,未来佛为弥勒诸佛。
18饶益:予人法益,丰足利人。
19含识:又作「有情」、「众生」 、「含灵」、「含生」、「含类」、「含情」、「禀识」,即指含有心识之有情众生。以一切众生皆有心识,故称含识;此总摄六道之有情众生。
20世间灯:比喻佛法如同灯火可以照明破除世间之黑暗。
21法海:谓佛法广大,深远辽阔犹如大海。
22无师智:指非藉他力,不待他人教而自然成就之智慧。如佛所证得之智慧,非由师教或外力而得。
23幻师:又作「幻士」、「幻人」、「幻术师」,是那种专门演示幻术之人,他们往往能够将非实体性的存在变现成似乎是真实的存在。佛教经论中常常用其譬喻诸法之虚幻。
24佛智:指佛所具有的圣智,即指证悟法界真理的圣智。此圣智横穷十方,竖尽三世,完全圆满,为最胜无上之智见,相当于一切种智。诸佛即依此圣智发起无限的慈悲,以开启摄化法界的大事业。

【语译】(偈颂语译从略。)

  尔时,化现法界愿月王菩萨,承佛神力,观察十方而说颂言:「
  譬如帝青宝,能青一切色;见佛者亦然,悉发菩提行。
  一一微尘内,佛现神通力,令无量无边,菩萨皆清净。
  甚深微妙力,无边不可知;菩萨之境界,世间莫能测。
  如来所现身,清净相庄严,普入于法界,成就诸菩萨。
  难思佛国土,于中成正觉;一切诸菩萨,世主皆充满。
  释迦无上尊,于法悉自在,示现神通力,无边不可量。
  菩萨种种行,无量无有尽;如来自在力,为之悉示现。
  佛子善修学,甚深诸法界,成就无碍智,明了一切法。
  善逝威神力,为众转法轮,神变普充满,令世皆清净。
  如来智圆满,境界亦清净;譬如大龙王,普济诸群生。」

  尔时,法慧光焰王菩萨,承佛神力,观察十方而说颂言:「
  三世诸如来,声闻大弟子,悉不能知佛,举足下足事。
  去来现在世,一切诸缘觉,亦不知如来,举足下足事。
  况复诸凡夫,结使所缠缚,无明覆心识,而能知导师!
  正觉无碍智,超过语言道,其量不可测,孰有能知见!
  譬如明月光,无能测边际;佛神通亦尔,莫见其终尽。
  一一诸方便,念念所变化,尽于无量劫,思惟不能了。
  思惟一切智,不可思议法,一一方便门,边际不可得。
  若有于此法,而兴广大愿;彼于此境界,知见不为难。
  勇猛勤修习,难思大法海;其心无障碍,入此方便门。
  心意已调伏,志愿亦宽广,当获大菩提,最胜之境界。」①

  尔时,破一切魔军智幢王菩萨,承佛神力,观察十方而说颂言:「
  智身非是身,无碍难思议;设有思议者,一切无能及。
  从不思议业,起此清净身,殊特妙庄严,不着于三界。②
  光明照一切,法界悉清净,开佛菩提门,出生众智慧。
  譬如世间日,普放慧光明,远离诸尘垢,灭除一切障,
  普净三有处,永绝生死流,成就菩萨道,出生无上觉。
  示现无边色③,此色无依处;所现虽无量,一切不思议。
  菩提一念顷,能觉一切法;云何欲测量,如来智边际?
  一念悉明达,一切三世法;故说佛智慧,无尽无能坏。
  智者应如是,专思佛菩提;此思难思议,思之不可得。
  菩提不可说,超过语言路;诸佛从此生,是法难思议。」

  尔时,愿智光明幢王菩萨,承佛神力,观察十方而说颂言:「
  若能善观察,菩提无尽海,则得离痴念,决定受持法。④
  若得决定心,则能修妙行,禅寂自思虑,永断诸疑惑。
  其心不疲倦,亦复无懈怠,展转增进修,究竟诸佛法。
  信智已成就,念念令增长,常乐常观察,无得无依法。
  无量亿千劫,所修功德行;一切悉回向,诸佛所求道。⑤
  虽在于生死,而心无染着,安住诸佛法,常乐如来行。
  世间之所有,蕴界等诸法;一切皆舍离,专求佛功德。⑥
  凡夫婴妄惑,于世常流转;菩萨心无碍,救之令解脱。
  菩萨行难称,举世莫能思,遍除一切苦,普与群生乐。
  已获菩提智,复愍诸群生,光明照世间,度脱一切众。」

  尔时,破一切障勇猛智王菩萨,承佛神力,观察十方而说颂言:「
  无量亿千劫,佛名难可闻;况复得亲近,永断诸疑惑!
  如来世间灯,通达一切法,普生三世福,令众悉清净。
  如来妙色身,一切所钦叹,亿劫常瞻仰,其心无厌足。
  若有诸佛子,观佛妙色身,必舍诸有着,回向菩提道。
  如来妙色身,恒演广大音,辩才无障碍,开佛菩提门;
  晓悟诸众生,无量不思议,令入智慧门,授以菩提记。
  如来出世间,为世大福田,普导诸含识,令其集福行。
  若有供养佛,永除恶道畏,消灭一切苦,成就智慧身。
  若见两足尊,能发广大心;是人恒值佛,增长智慧力。
  若见人中胜,决意向菩提;是人能自知,必当成正觉。」⑦

  尔时,法界差别愿智神通王菩萨,承佛神力,观察十方而说颂言:「
  释迦无上尊,具一切功德;见者心清净,回向大智慧。
  如来大慈悲,出现于世间,普为诸群生,转无上法轮。⑧
  如来无数劫,勤苦为众生;云何诸世间,能报大师恩?
  宁于无量劫,受诸恶道苦;终不舍如来,而求于出离。
  宁代诸众生,备受一切苦;终不舍于佛,而求得安乐。⑨
  宁在诸恶趣,恒得闻佛名;不愿生善道,暂时不闻佛。⑩,11
  宁生诸地狱,一一无数劫;终不远离佛,而求出恶趣。
  何故愿久住,一切诸恶道?以得见如来,增长智慧故。
  若得见于佛,除灭一切苦;能入诸如来,大智之境界。
  若得见于佛,舍离一切障;长养无尽福,成就菩提道。
  如来能永断,一切众生疑,随其心所乐,普皆令满足。」

【章旨】
东北方一切欢喜清净光明网世界中的化现法界愿月王菩萨、东南方香云庄严幢世界中的法慧光焰王菩萨、西南方日光摩尼藏世界中的摧破一切魔军智幢王菩萨、西北方毗卢遮那愿摩尼王藏世界中的愿智光明幢藏王菩萨、下方一切如来圆满光普照世界中的破一切障勇猛智王菩萨、上方说佛种性无有尽世界中的法界差别愿菩萨等六位菩萨继续赞颂佛之功德。

【注释】
①获:是「得」之一种。得到一直未曾得到的法,或者得到曾经得到但后来又失去的法,都称之为「获」。
②三界:指欲界、色界、无色界。
欲界是指有淫食二欲的众生所住的世界,上自六欲天,中自人畜所居的四大洲,下至无间地狱都属于此界;
色界是指无淫食二欲但还有色相的众生所住的世界,四禅十八天都属于此界;
无色界是指色相俱无而将心识住于深妙禅定的众生所住的世界,四空天即属于此界。此三界都是凡夫生死往来的境界,所以佛教行者是以跳出三界为目的的。
③无边色:指没有边际的佛之身量。
④受持:领受于心,忆而不忘。可分为受持佛教戒律、受持佛教经典、受持僧人服装三个方面。
⑤回向:又作「转向、「施向」。以自己所修之善根功德,回转给众生,并使自己趋入菩提涅槃。或以自己所修之善根,为亡者追悼,以希望死亡者得到安稳。
⑥蕴界等诸法:指世间有为法。蕴,五蕴。界,十八界。
⑦人中胜:即「人中尊胜」的缩略语,为佛之德号之一。佛是人中最尊最胜者。
⑧转无上法轮:指如来说法。
⑨安乐:身安心乐。《法华文句》卷八下:「身无危险故『安』,心无懮恼故『乐』。」
⑩恶趣:即六道中的三恶道地狱、畜生、饿鬼。
11善道:即六道中的阿修罗、人、天三道。

【语译】偈颂语译从略。

【说明】「偈颂赞德分」至此结束。

 



《华严经》卷六十一 入法界品之二

【题解】

此卷横跨本品的两大部分,即「本会」与「末会」。「本会」是以世尊为说法之主体的,而「末会」共有五十五会,说法主体有五十三位。依照此线索,本卷可分为五部分:
第一「普贤开发分」,
第二「毫光示益分」,
第三「文殊述德分」,
第四「无涯大用分」。这四部分属于本品的「本会」,
从第五「文殊师利会」开始则进入此品的「末会」。

当十方的十位菩萨诵完赞颂佛德之偈后,普贤菩萨又为会众详细地以十种法句说明了师子奋迅三昧的内容。世尊为了使得会中的诸位菩萨能够进入师子奋迅三昧,从自己眉间的白毫相放出光明,群集之菩萨因此而进入师子奋迅三昧。
此时,文殊师利菩萨秉承佛之神力,观察十方,以偈颂形式赞叹。文殊菩萨分别以十三偈通赞逝多林之庄严等此会所具的过去、现在、未来三种世间之自在大用。会中因世尊加持之力而进入师子奋迅三昧的诸大菩萨这时也因三昧之力生起救度众生之大用。至此,在逝多林及大庄严重阁进行的「本会」结束。

文殊师利菩萨向世尊告别,欲带领其眷属,南下进入人世间化导众生。舍利弗尊者因为佛力的加持,看到了文殊菩萨的意欲,于是动员与其同住的刚刚出家的六千比丘一起追随文殊菩萨南下。于是,舍利弗带着六千比丘向世尊辞行,来到了文殊师利菩萨的住所。
文殊师利接受了这六千比丘的请求,向其宣说发「十种无疲厌心」的「十种趣大乘法」,其核心就是如何修证普贤行。六千比丘一经闻听文殊师利菩萨的说法,就获得「无碍眼见一切佛境三昧」。


普贤开发分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普观一切菩萨众会,以等法界方便、等虚空界方便、等众生界方便,等三世、等一切劫、等一切众生业、等一切众生欲、等一切众生解、等一切众生根、等一切众生成熟时、等一切法光影方便①,为诸菩萨以十种法句②开发、显示、照明③、演说此师子频申三昧。何等为十?所谓:
  演说能示现等法界一切佛剎微尘中,诸佛出兴次第、诸剎成坏次第法句;
  演说能示现等虚空界一切佛剎中,尽未来劫赞叹如来功德音声法句;
  演说能示现等虚空界一切佛剎中,如来出世无量无边成正觉门法句;
  演说能示现等虚空界一切佛剎中,佛坐道场菩萨众会法句;
  演说于一切毛孔,念念出现等三世一切佛变化身充满法界法句;
  演说能令一身充满十方一切剎海平等显现法句;
  演说能令一切诸境界中,普现三世诸佛神变法句;
  演说能令一切佛剎微尘中,普现三世一切佛剎微尘数佛种种神变经无量劫法句;
  演说能令一切毛孔出生三世一切诸佛大愿海音,尽未来劫开发化导一切菩萨法句;
  演说能令佛师子座量同法界,菩萨众会道场庄严等无差别,尽未来劫转于种种微妙法轮法句。佛子!此十为首,有不可说佛剎微尘数法句,皆是如来智慧境界。

尔时,普贤菩萨欲重宣此义,承佛神力,
观察如来,
观察众会,
观察诸佛难思境界,
观察诸佛无边三昧,
观察不可思议诸世界海,
观察不可思议如幻法智,
观察不可思议三世诸佛悉皆平等,
观察一切无量无边诸言辞法而说颂言:「
一一毛孔中,微尘数剎海,悉有如来坐,皆具菩萨众。
一一毛孔中,无量诸剎海,佛处菩提座,如是遍法界。
一一毛孔中,一切剎尘佛,菩萨众围绕,为说普贤行。
佛坐一国土,充满十方界,无量菩萨云,咸来集其所。
亿剎微尘数,菩萨功德海,俱从会中起,遍满十方界。
悉住普贤行,皆游法界海,普现一切剎,等入诸佛会。
安坐一切剎,听闻一切法;一一国土中,亿劫修诸行。
菩萨所修行,普明法海行,入于大愿海,住佛境界地。
了达普贤行,出生诸佛法,具佛功德海,广现神通事。
身云等尘数,充遍一切剎,普雨甘露法,令众住佛道。」④

【章旨】
普贤菩萨普观会中诸众,为诸菩萨以十种法句开发、显示、照明、演说此佛所入的奋迅三昧,并以偈颂形式重宣此义。此章为「普贤开发分」。

【注释】
①光影方便:以光影清净相比喻一切法,又以光影随着物体不同而变化比喻契机化导众生。
②法句:说法之语句。
③照明:以明亮的智慧去照亮众生的无明痴暗。
④甘露法:指如来之教法。因法味清净,长养众生之身心,譬如甘露之德,故名之甘露法。

【语译】
这时,普贤菩萨仔细地观看了此会中的所有菩萨一遍,
以与法界数量相等的方便,
以与虚空界相等的方便,
以与众生界相等的方便,
以与三世同样持续的方便,
以与一切劫同样长久的方便,
以与一切众生之业相同的方便,
以与一切众生之欲望相同的方便,
以与等一切众生之理解力相同的方便,
以与一切众生根相同的方便,
以与一切众生成熟之时机相应的方便,
以与一切法光影方便,
替诸菩萨以十种法句开拓启发、显现示范、照明、演说此师子频申三昧。十种法句有哪些呢?十种法句如下:
演说能够示现与法界一切佛土的微尘数量相等的诸佛出世次第、诸土成坏次第的法句;
演说能示现与虚空界相等的一切佛土中,一到未来劫都连续赞叹如来功德的音声的法句;
演说能示现与虚空界相等的一切佛土中,可以使如来出世的无量无边成正觉门的法句;
演说能示现与虚空界相等的一切佛土中,佛坐道场菩萨众会的法句;
演说从一切毛孔之中,念念出现三世一切佛变化身充满整个法界的法句;
演说能使一身充满十方一切剎海使其平等显现的法句;
演说能使一切诸境界中普现三世诸佛神变的法句;
演说能使一切佛土的微尘之中,普遍显现三世一切佛剎微尘数量的佛的种种神变经无量劫而仍存在的法句;
演说能使一切毛孔出生三世一切诸佛所具的无边大愿之音,尽未来劫开发化导一切菩萨的法句;
演说能使佛师子座的数量与法界相等,菩萨众会道场都很庄严没有任何差别,尽未来劫旋转种种微妙法轮的法句。
佛子!以此十为开端,有不可说佛土的微尘数量的法句,都是如来智慧的境界。

  这时,普贤菩萨想再次宣讲此义,秉承佛之神力,
  观察如来,
  观察众会,
  观察诸佛的难思境界,
  观察诸佛无边的定力,
  观察不可思议的诸世界海,
  观察不可思议如幻法智,
  观察不可思议三世诸佛悉皆平等,
  观察一切无量无边可以以言辞表达的诸法,然后,普贤菩萨说出如下的偈颂:「
一一毛孔中,微尘数剎海,悉有如来坐,皆具菩萨众。
一一毛孔中,无量诸剎海,佛处菩提座,如是遍法界。
一一毛孔中,一切剎尘佛,菩萨众围绕,为说普贤行。
佛坐一国土,充满十方界,无量菩萨云,咸来集其所。
亿剎微尘数,菩萨功德海,俱从会中起,遍满十方界。
悉住普贤行,皆游法界海,普现一切剎,等入诸佛会。
安坐一切剎,听闻一切法;一一国土中,亿劫修诸行。
菩萨所修行,普明法海行,入于大愿海,住佛境界地。
了达普贤行,出生诸佛法,具佛功德海,广现神通事。
身云等尘数,充遍一切剎,普雨甘露法,令众住佛道。」

毫光示益分

尔时,世尊欲令诸菩萨安住如来师子频申广大三昧故,从眉间白毫相①放大光明,其光名:普照三世法界门,以不可说佛剎微尘数光明而为眷属②,普照十方一切世界海诸佛国土。时,逝多林菩萨大众悉见一切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佛剎一一微尘中,各有一切佛剎微尘数诸佛国土,种种名③、种种色④、种种清净、种种住处、种种形相。
如是一切诸国土中,皆有大菩萨坐于道场师子座上成等正觉,菩萨大众前后围绕,诸世间主而为供养;
或见于不可说佛剎量大众会中,出妙音声充满法界,转正法轮;或见在天宫殿、龙宫殿、夜叉⑤宫殿,干闼婆⑥、阿修罗⑦、迦楼罗⑧、紧那罗⑨、摩睺罗伽⑩、人非人11等诸宫殿中,或在人间村邑聚落、王都大处,现种种姓、种种名、种种身、种种相、种种光明,住种种威仪,入种种三昧,现种种神变,或时自以种种言音,或令种种诸菩萨等在于种种大众会中种种言辞说种种法。

如此会中,菩萨大众见于如是诸佛如来甚深三昧大神通力;
如是尽法界、虚空界,东、西、南、北、四维12、上、下一切方海中,依于众生心想而住,始从前际至今现在,一切国土身、一切众生身、一切虚空道,其中一一毛端量处,一一各有微尘数剎,种种业起次第而住,悉有道场菩萨众会,皆亦如是见佛神力,不坏三世,不坏世间,于一切众生心中现其影像,随一切众生心乐出妙言音,普入一切众会中,普现一切众生前,色相13有别,智慧无异,随其所应开示佛法,教化调伏一切众生未曾休息。

其有见此佛神力者,皆是毗卢遮那如来于往昔时善根摄受,或昔曾以四摄所摄,或是见闻忆念亲近之所成熟,或是往昔教其令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或是往昔于诸佛所同种善根,或是过去以一切智善巧方便教化成熟。

【章旨】
世尊为使诸位菩萨都能够进入师子奋迅三昧,从眉间白毫相放出光明,遍照一切世界,群集的菩萨因此而进入各种三昧。「毫光示益分」的内容自此章始。此章先言佛之毫光普射,会中大菩萨依光而见法,会中大菩萨因佛之摄持以及过去自身之因缘而证之。

【注释】
①白毫相:又作「毫眉」、「毫相」、「白毛相」、「眉间白毫相」、「眉间白毫软白兜罗绵相」等,为如来三十二相之一。世尊两眉之间有柔软细泽之白色毛发,引之则长一寻(或谓初生时长五尺,成道时长一丈五尺),放之则右旋宛转,犹如旋螺,鲜白光净,一似真珠,如日之正中,能放光明,称为白毫光。众生若遇其光,可消除业障、身心安乐。
②眷属:本来指眷爱隶属的家族、从仆等人,在佛典中常指佛、菩萨、天众等等的随从围绕者。狭义的佛陀眷属是指其出家以前车匿、瞿毗耶等人,以及苦行时之五人给侍、得道时之阿难等,也有将舍利弗、目犍连等诸圣以及弥勒、文殊师利等诸菩萨当作佛陀之眷属的情况。而从广义而言,凡闻道受教者,都为佛之眷属。此外,在论述诸法之相状时,随属一法而起的他法,也称之为「眷属」。
③名:为心不相应行法之一,通常指名称而言。应该准确理解为随音声呼召物体,使人闻其名而心中浮现物体之相。此「名」,据说能令人生起觉慧。
④色:有广、狭二义,广义为物质存在之总称,狭义则专指眼根所取之境。
⑤夜叉:天龙八部众之一,通常与「罗剎」并称,又作「药叉」、「野叉」等,意译轻捷、勇健、能啖、贵人、威德、祠祭鬼、捷疾鬼。女性夜叉,称为「夜叉女」。指夜叉为住于地上或空中,以威势恼害人,或守护正法之鬼类。
⑥干闼婆:天龙八部众之一,又作「寻香神」、「乐神」、「执乐天」,与紧那罗同奉侍帝释天而司奏雅乐。传说不食酒肉,唯以香气为食。此类神有众多之王及眷属,本经卷一《世主妙庄严品》就说到二十余「干闼婆王」之名。
⑦阿修罗:六道、十界之一,指以战斗为事之一类鬼类,又作「阿素罗」、「阿须罗」、「阿素洛」等,意译为「非天」、「不端正」、「非善戏」、「非同类」,略称「修罗」。阿修罗原为印度最古诸恶神之一,与帝释天率领之天族对抗。
佛教中,与干闼婆、紧那罗等同是天龙八部众,守护释尊。另外,与地狱、饿鬼、畜生、人、天形成六道世界,常与天众战斗。
⑧迦楼罗:天龙八部众之一,又作「迦留罗」、「伽楼罗」、「金翅鸟」、「妙翅鸟」等。本是印度神话中一种性格猛烈的大鸟,佛教将其作为人之外护持佛法的众生之一。依佛典所载,迦楼罗的翅膀是由众宝交织而成,所以又称为金翅鸟或妙翅鸟。这种鸟的躯体极大,两翅一张开,有数千余里,甚至于数百万里之大。其出生类别有胎生、卵生、湿生、化生四种,以龙为食物。
⑨紧那罗:又作「紧捺洛」、「紧拿罗」、「歌神」、「歌乐神」、「音乐天」,意译作「疑神」、「人非人」。原为印度神话中之神,后被佛教吸收为八部众之一。
法藏《华严经探玄记》卷二载,此神形貌似人,然顶有一角,人见而起疑,故译为「疑人」、「疑神」,具有美妙的音声,能歌舞。大乘诸经中,佛说法之听众中常列其名。
⑩摩睺罗伽:音译又作「摩呼罗伽」、「摩护啰伽」、「摩休洛」等,意译作「大腹行」、「大蟒」、「大蟒神」,为无足、腹行之蟒神。
11人非人:有两种含义:一是紧那罗的别名,二是天龙八部众的总称。此处应该依第二义理解。

12四维:指东南、西南、西北、东北四隅。「四维」加「四方」,称为八方;若再加上、下二方,则合称「十方」。
13色相:指显现于外在而能够被人所见的色身之相貌。在此指诸佛、菩萨为方便摄化众生,而以方便显现出来的色身相貌。

【语译】
这时,世尊出于想使诸位菩萨安住于如来师子频申三昧的缘故,从眉间白毫相放出大光明,光的名字是「普照三世法界门」,以不可说佛剎无数的光明为其眷属,普照十方一切世界海诸佛国土。当时,逝多林中的菩萨大众都看见了全部法界、虚空界的一切佛土中每一微尘中各有一切佛剎无数的诸佛国土的种种名、种种色、种种清净、种种住处、种种形相。这样的一切诸国土中都有大菩萨坐于道场的师子座上成就等正觉,许多菩萨大众围绕在菩萨的前后,诸世间主为大菩萨作供养;
也见到不可说佛土无量大众会中产生出美妙的声音,这些声音充满了整个法界,宣说着纯正的佛法;也有看见在天宫殿、龙宫殿、夜叉宫殿以及干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等天龙的宫殿中,在人间村邑聚落、国都大城市,出现了种种姓、种种名、种种身、种种相、种种光明,菩萨在种种威仪中安住,进入种种三昧,显现种种神变,不时以自己的种种语言声音,使种种诸菩萨等在种种大众聚会之中以种种言辞说种种法。

在此逝多林会中,菩萨大众见到了诸佛如来如此深广的三昧大神通力;尽法界、虚空界,东、西、南、北、四维、上、下一切方向海中,凡是依止于众生心想而住者,从过去到现在,一切国土身、一切众生身、一切虚空道,其中每一个毛端处各有无数国土剎,种种业次第而生起、存在,逝多林会中的菩萨大众进入了上述场所的道场和菩萨的聚会。
在这些聚会中的菩萨都见到了佛的如此神力,这种神力在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中不会损坏,在世间中也不会损减,由于佛之神力在所有众生的心中显现出佛的影像,随着所有众生喜悦的心发出美妙的言语、声音,完全进入了所有众会之中,完全显现在一切众生面前。这些如来,其色相有差别,但智慧却没有差别,随着众生的根机和要求开示佛法,教化调伏一切众生,永无疲倦,永不休息。

会中诸大菩萨之所以能够观见佛之三昧神力,都是毗卢遮那如来在过去以善根摄受的结果,或者是毗卢遮那如来在过去以四摄所摄的结果,或者是其见闻忆念亲近佛所成就的结果,或者是在过去受过教导而发过大菩提心,或者是过去曾经在诸佛所在之处种植了善根,或者是过去曾以一切智善巧方便教化而成。


是故皆得入于如来不可思议甚深三昧,尽法界、虚空界大神通力。
或入法身①,或入色身,或入往昔所成就行②,
或入圆满诸波罗蜜,
或入庄严清净行轮③,
或入菩萨诸地④,
或入成正觉力,
或入佛所住三昧无差别大神变,
或入如来力、无畏智,
或入佛无碍辩才海。
彼诸菩萨以种种解、种种道、种种门、种种入、种种理趣、种种随顺⑤、种种智慧、种种助道⑥、种种方便、种种三昧,入如是等十不可说佛剎微尘数佛神变海方便门。

云何种种三昧?所谓:
普庄严法界三昧、
普照一切三世无碍境界三昧、
法界无差别智光明三昧、
入如来境界不动转三昧、
普照无边虚空三昧、
入如来力三昧、
佛无畏勇猛奋迅庄严三昧、
一切法界旋转藏三昧、
如月普现一切法界以无碍音大开演三昧、
普清净法光明三昧、
无碍缯法王幢三昧、
一一境界中悉见一切诸佛海三昧、
于一切世间悉现身三昧、
入如来无差别身境界三昧、
随一切世间转大悲藏三昧、
知一切法无有迹三昧、
知一切法究竟寂灭三昧、
虽无所得而能变化普现世间三昧、
普入一切剎三昧、
庄严一切佛剎成正觉三昧、⑦
观一切世间主色相差别三昧、
观一切众生境界无障碍三昧、
能出生一切如来母三昧、⑧
能修行入一切佛海功德道三昧、
一一境界中出现神变尽未来际三昧、
入一切如来本事海三昧、
尽未来际护持一切如来种性三昧、
以决定解力令现在十方一切佛剎海皆清净三昧、
一念中普照一切佛所住三昧、
入一切境界无碍际三昧、
令一切世界为一佛剎三昧、
出一切佛变化身三昧、⑨
以金刚王智知一切诸根海三昧、
知一切如来同一身三昧、
知一切法界所安立悉住心念际三昧、
于一切法界广大国土中示现涅槃三昧、
令住最上处三昧、
于一切佛剎现种种众生差别身三昧、
普入一切佛智慧三昧、
知一切法性相三昧、⑩
一念普知三世法三昧、
念念中普现法界身三昧、
以师子勇猛智知一切如来出兴次第三昧、
于一切法界境界慧眼圆满三昧、
勇猛趣向十力三昧、
放一切功德圆满光明普照世间三昧、
不动藏三昧、
说一法普入一切法三昧、
于一法以一切言音差别训释三昧、
演说一切佛无二法三昧、
知三世无碍际三昧、
知一切如无差别三昧、
入十力微细方便三昧、
于一切劫成就一切菩萨行不断绝三昧、
十方普现身三昧、于法界自在成正觉三昧、
生一切安隐受三昧、
出一切庄严具庄严虚空界三昧、
念念中出等众生数变化身云三昧、
如来净空月光明三昧、
常见一切如来住虚空三昧、
开示一切佛庄严三昧、
照明一切法义灯三昧、11
照十力境界三昧、
三世一切佛幢相三昧、
一切佛一密藏三昧、
念念中所作皆究竟三昧、
无尽福德藏三昧、
见无边佛境界三昧、
坚住一切法三昧、
现一切如来变化悉令知见三昧、
念念中佛日常出现三昧、
一日中悉知三世所有法三昧、
普音演说一切法性寂灭三昧、
见一切佛自在力三昧、
法界开敷莲华三昧、
观诸法如虚空无住处三昧、
十方海普入一方三昧、
入一切法界无源底三昧、
一切法海三昧、
以寂静身放一切光明三昧、
一念中现一切神通大愿三昧、
一切时一切处成正觉三昧、
以一庄严入一切法界三昧、
普现一切诸佛身三昧、
知一切众生广大殊胜神通智三昧、
一念中其身遍法界三昧、
现一乘净法界三昧、
入普门法界示现大庄严三昧、12
住持一切佛法轮三昧、
以一切法门庄严一法门三昧、
以因陀罗网愿行摄一切众生界三昧、13
分别一切世界门三昧、乘莲华自在游步三昧、
知一切众生种种差别神通智三昧、
令其身恒现一切众生前三昧、
知一切众生差别音声言辞海三昧、
知一切众生差别智神通三昧、
大悲平等藏三昧、
一切佛入如来际三昧、
观察一切如来解脱处师子频申三昧。
菩萨以如是等不可说佛剎微尘数三昧,入毗卢遮那如来念念充满一切法界三昧神变海。

【章旨】
此章先以十种「入」从总体上说明诸大菩萨之所证入,后又具体罗列了会中菩萨在世尊之神力感召下所进入的各种三昧的名称。经文中列举了一百零二门三昧,都是从「业用」即功能立名的。这些三昧都以法性真如为三昧之根本。其中前一百零一门各自的「业用」都不相同,后一门三昧为集大成者。

【注释】
①法身:大乘佛教所言佛的三身之一,又名「自性身」、「法性身」,即诸佛所证的真如法性之身。
②往昔所成就行:指佛往日所证得的果位。已得而至今相续不失,称为「成就」。
③庄严清净行轮:指佛所做的一切事情。
④菩萨诸地:指菩萨修证过程中所经历的十个重要阶段,即「菩萨十地」——欢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极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
⑤随顺:随从他人之意而不拂逆。这里所说意思为,随顺世间若干众生之种性、根机,以方便知见而为说法,拔出众生处处之贪着。本经卷三十七中有菩萨随顺得以进入第六现前地而获得明利的随顺忍却未获得无生法忍的记载。
⑥助道:能资助果德,或者诸行互为资助。佛教中主要指「四念住」、「四正断」等「三十七种道品」,因为其能资助止观的缘故。
⑦庄严:严饰布列,即布列诸种众宝、杂花、宝盖、幢、幡、璎珞等,以装饰严净道场或国土等。
⑧如来母:指六波罗蜜中的「般若波罗蜜」,因为它是其它五波罗蜜之根据,居于最重要之地位。
⑨变化身:是佛的「三身」之一,又作「化身」、「变易身」。
具体指法身、报身、应身三身中的应身,为应身之分身所化之佛,依于应身所化现出的佛形。这是诸佛为欲利益安乐地前菩萨、二乘及六趣等众生而由成所作智变现出无量随类化身,以便使众生脱离恶趣,出离三界,而入于初地。
⑩性相:指体性与相状。不变而绝对之真实本体,或事物之自体,称为「性」;差别变化之现象的相状,称为「相」。
11法义:指佛教的教法义理。「法」即「教法」,「义」即「义理」。
12普门:又作「无量门」,意指普及于一切之法门。佛教中往往将佛、菩萨依种种缘,显示其种种形相,而来救度众生,称为「普门示现」。
13因陀罗网:又作「天帝网」、「帝网」,为帝释天之宝网,为帝释天宫殿的装饰物。
网之一一结皆附宝珠,其数无量,一一宝珠皆映现自他一切宝珠之影,又一一影中亦皆映现自他一切宝珠之影,如是宝珠无限交错反映,重重影现,互显互隐,重重无尽。
《华严经》以因陀罗网譬喻诸法之「一」与「多」相即相入、重重无尽之义;
若依境而言,称为因陀罗网境,依定而言,称为因陀罗网定,依土而言,称为因陀罗网土,此皆为显示事事无碍圆融之法门。

【语译】
由于上述原因,这些菩萨都得以进入如来不可思议甚深三昧;显现出尽法界、虚空界的大神通力,有的进入法身,有的进入色身,有的进入佛往昔所成就行,有的进入圆满诸波罗蜜,有的进入庄严清净行轮,有的进入菩萨诸十地,有的进入正觉力,有的进入佛所住三昧无差别大神变,有的进入如来十力、无畏智,有的进入佛的无碍辩才海。这些菩萨以种种解悟、种种方法道、种种门径、种种入、种种义理归趣、种种随顺、种种智慧、种种助道、种种方便、种种三昧,进入如此十不可说佛剎微尘数佛神变海方便门。

种种三昧包括哪些呢?包括:
普庄严法界三昧、
普照一切三世无碍境界三昧、
法界无差别智光明三昧、
入如来境界不动转三昧、
普照无边虚空三昧、
入如来力三昧、
佛无畏勇猛奋迅庄严三昧、
一切法界旋转藏三昧、
如月普现一切法界以无碍音大开演三昧、
普清净法光明三昧、
无碍缯法王幢三昧、
一一境界中悉见一切诸佛海三昧、
于一切世间悉现身三昧、
入如来无差别身境界三昧、
随一切世间转大悲藏三昧、
知一切法无有迹三昧、
知一切法究竟寂灭三昧、
虽无所得而能变化普现世间三昧、
普入一切剎三昧、
庄严一切佛剎成正觉三昧、⑦
观一切世间主色相差别三昧、
观一切众生境界无障碍三昧、
能出生一切如来母三昧、⑧
能修行入一切佛海功德道三昧、
一一境界中出现神变尽未来际三昧、
入一切如来本事海三昧、
尽未来际护持一切如来种性三昧、
以决定解力令现在十方一切佛剎海皆清净三昧、
一念中普照一切佛所住三昧、
入一切境界无碍际三昧、
令一切世界为一佛剎三昧、
出一切佛变化身三昧、⑨
以金刚王智知一切诸根海三昧、
知一切如来同一身三昧、
知一切法界所安立悉住心念际三昧、
于一切法界广大国土中示现涅槃三昧、
令住最上处三昧、
于一切佛剎现种种众生差别身三昧、
普入一切佛智慧三昧、
知一切法性相三昧、⑩
一念普知三世法三昧、
念念中普现法界身三昧、
以师子勇猛智知一切如来出兴次第三昧、
于一切法界境界慧眼圆满三昧、
勇猛趣向十力三昧、
放一切功德圆满光明普照世间三昧、
不动藏三昧、
说一法普入一切法三昧、
于一法以一切言音差别训释三昧、
演说一切佛无二法三昧、
知三世无碍际三昧、
知一切如无差别三昧、
入十力微细方便三昧、
于一切劫成就一切菩萨行不断绝三昧、
十方普现身三昧、于法界自在成正觉三昧、
生一切安隐受三昧、
出一切庄严具庄严虚空界三昧、
念念中出等众生数变化身云三昧、
如来净空月光明三昧、
常见一切如来住虚空三昧、
开示一切佛庄严三昧、
照明一切法义灯三昧、11
照十力境界三昧、
三世一切佛幢相三昧、
一切佛一密藏三昧、
念念中所作皆究竟三昧、
无尽福德藏三昧、
见无边佛境界三昧、
坚住一切法三昧、
现一切如来变化悉令知见三昧、
念念中佛日常出现三昧、
一日中悉知三世所有法三昧、
普音演说一切法性寂灭三昧、
见一切佛自在力三昧、
法界开敷莲华三昧、
观诸法如虚空无住处三昧、
十方海普入一方三昧、
入一切法界无源底三昧、
一切法海三昧、
以寂静身放一切光明三昧、
一念中现一切神通大愿三昧、
一切时一切处成正觉三昧、
以一庄严入一切法界三昧、
普现一切诸佛身三昧、
知一切众生广大殊胜神通智三昧、
一念中其身遍法界三昧、
现一乘净法界三昧、
入普门法界示现大庄严三昧、12
住持一切佛法轮三昧、
以一切法门庄严一法门三昧、
以因陀罗网愿行摄一切众生界三昧、13
分别一切世界门三昧、乘莲华自在游步三昧、
知一切众生种种差别神通智三昧、
令其身恒现一切众生前三昧、
知一切众生差别音声言辞海三昧、
知一切众生差别智神通三昧、
大悲平等藏三昧、
一切佛入如来际三昧、
观察一切如来解脱处师子频申三昧。
菩萨以如是等不可说佛剎微尘数三昧,入毗卢遮那如来念念充满一切法界三昧神变海。

  其诸菩萨皆悉具足大智神通,明利自在,住于诸地;以广大智普观一切,从诸智慧种性而生一切智,智常现在前,得离痴翳清净智眼。为诸众生作调御师①,住佛平等,于一切法无有分别,了达境界,知诸世间性皆寂灭无有依处;
普诣一切诸佛国土而无所著,悉能观察一切诸法而无所住,遍入一切妙法宫殿而无所来;
教化调伏一切世间,普为众生现安隐处。智慧解脱为其所行,恒以智身住离贪际,超诸有海,示真实际;智光圆满,普见诸法,住于三昧,坚固不动;
于诸众生恒起大悲,知诸法门悉皆如幻,一切众生悉皆如梦,一切如来悉皆如影,一切言音悉皆如响②,一切诸法悉皆如化③;
善能积集殊胜行愿,智慧圆满,清净善巧,心极寂静;
善入一切总持④境界,具三昧力,勇猛无怯;获明智眼,住法界际,到一切法无所得处;修习无涯智慧大海,到智波罗蜜究竟彼岸,为般若波罗蜜之所摄持;
以神通波罗蜜⑤普入世间,依三昧波罗蜜得心自在。
以不颠倒智知一切义,
以巧分别智⑥开示法藏⑦,
以现了智训释文辞,
以大愿力说法无尽,
以无所畏大师子吼,常乐观察无依处法,
以净法眼普观一切,
以净智月照世成坏,
以智慧光照真实谛⑧;
福德智慧如金刚山⑨,一切譬喻所不能及;
善观诸法,慧根⑩增长;
勇猛精进,摧伏众魔;
无量智慧,威光炽盛;
其身超出一切世间,得一切法无碍智慧,善能悟解尽、无尽际;
住于普际,入真实际,无相观智常现在前。

善巧成就诸菩萨行,以无二智知诸境界,普见一切世间诸趣,遍往一切诸佛国土;
智灯圆满,于一切法无诸暗障,放净法光照十方界;
为诸世间真实福田11,若见若闻所愿皆满,福德高大超诸世间,勇猛无畏摧诸外道,演微妙音遍一切剎。
普见诸佛心无厌足,于佛法身已得自在,随所应化而为现身12,一身充满一切佛剎。已得自在清净神通,乘大智舟,所往无碍,智慧圆满,周遍法界;
譬如日出普照世间,随众生心现其色像;
知诸众生根性欲乐,入一切法无诤境界;
知诸法性无生无起,能令小大自在相入。
决了13佛地甚深之趣,以无尽句说甚深义,于一句中演说一切修多罗海;
获大智慧陀罗尼身14,凡所受持永无忘失;
一念能忆无量劫事,一念悉知三世一切诸众生智;

恒以一切陀罗尼门,演说无边诸佛法海,
常转不退清净法轮,令诸众生皆生智慧。
得佛境界智慧光明,入于善见甚深三昧,
入一切法无障碍际,于一切法胜智自在,
一切境界清净庄严;普入十方一切法界,
随其方所靡不咸至。一一尘中现成正觉,
于无色性现一切色,以一切方普入一方。

其诸菩萨具如是等无边福智15功德之藏,常为诸佛之所称叹,种种言辞说其功德不能令尽。靡不咸在逝多林中,深入如来功德大海,悉见于佛光明所照。

【章旨】
此章以十门总结菩萨所得三昧之德:
一为「智位高深德」,
二为「调生无染德」,
三为「成满诸度德」,
四为「智力无畏德」,
五为「成就昔行德」,
六,为「法身圆满德」,
七为「色身自在德」,
八为「辩才自在德」,
九为「三昧神变德」,
十为「成等正觉德」。

【注释】
①调御师:又作「调御丈夫」,佛十号之一,佛能调御一切可度的丈夫,使他们发心修道。
②如响:这是佛经中常用的比喻之一。《大智度论》卷六曰:「若深山狭谷中,若深绝涧中,空大舍中,若语声若打声,从声有声名为响,无智人谓为有人语声。智者心念,是声无人作,但以声触故名为响。响事空能诳耳根……诸菩萨知诸法如响。」
③如化:佛经中常用的比喻之一。化,又作「变化」、「变化事」。举凡神仙之通力、天龙之业力,及以禁咒、禅定等变现诸物者,皆称为「化」。这些化事化物,皆空而无实,故以之比喻一切诸法皆空,犹如化物般之无实。
④总持:音译作「陀罗尼」,持善不失,持恶不使起,以念与定慧为体。这是菩萨所修之念定慧所具的功德。
⑤神通波罗蜜:通常所言的「十波罗蜜」、「六波罗蜜」、「四波罗蜜」中均无此名相,在本经特指上文所述世尊以神力使得诸大菩萨获得各种三昧等事。
⑥分别智:分别有为事相之智,在佛言之为后得之权智,在凡夫则是虚妄之计度。凡夫若能离此虚妄之计度,而与真理冥合,则名为无分别智,亦即佛之根本实智。
⑦法藏:法,教法之意;藏,含藏之意。指佛陀所说之教法;以教法含藏多义,故称法藏。也指含藏此等教说之圣教、经典等。
⑧真实谛:即「真谛」,又名「胜义谛」、「第一义谛」,即圣智所见的真实理性,亦即内证的离言法性。圣智所见的真实理性,离诸虚妄,故云「真」,其理永恒不变,故云「谛」。
⑨金刚山:又曰「金刚围山」、「金刚轮山」,须弥山及金刚铁围一切诸山。本经卷四十五《菩萨住处品》曰:「东北方有处,名清凉山。……海中有处,名金刚山。从昔以来,诸菩萨众,于中止住。现有菩萨,名曰法起,与其眷属诸菩萨众千二百人俱,常在其中而演说法。」
⑩慧根:即由定中观智所起而了知如实之真理,为五无漏根之一。观想了达真理,称为「慧」;智慧具有照破一切、生出善法之能力,可成就一切功德,以至成道,故称「慧根」。这是以草木之根对于生命的重要性来比喻智慧在佛教修行中的重要性。
11福田:田以生长为义,人若行善修慧,犹如农夫于田下种,能得福慧之报,故名福田。
12随所应化而为现身:即「应化利生」,佛、菩萨示现种种形像,为众生说法,教化众生乃至令达悟境,给与众生无上利益。如观世音菩萨化现三十三身,自在变化而无拘缚,称为「应化无方」。如是应化之佛身、菩萨身,称为「应化身」、「应身」、「化身」。
13决了:使义理决定明了。
14陀罗尼身:指「三陀罗尼」之一的「持陀罗尼」与「分别陀罗尼」。前者指耳闻一切语言诸法皆不忘失,后者指分别了知诸众生诸法。
15福智:「福德」与「智慧」之并称。
据《成唯识论》卷九,菩萨所修诸胜行中,以慧为性者称为「智」,其余则称为「福」。
菩萨为成就佛果,必须上求菩提(智业),下化众生(福业),因其所具备之福、智二行(福、智二业),系成佛最胜之实践,故称为「二种胜行」。
菩萨一切行为,虽总摄于「福行」与「智行」,若加以区别,则有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等六度。
此中,前五者属于「福行」,智慧属「智行」;或以前三者属「福行」,智慧属「智行」,而居中之精进、禅定则通于「智行」与「福行」。

【语译】
这些菩萨都具足大智神通,聪明锐利而自在,住于十地,并且以广大的智慧普观一切,从诸智慧种性之中生出一切智,这些智常常显现出来,使其可以远离无明障蔽他们清净的智眼。这些菩萨是众生的调御师,坚住于佛平等的真际,对于一切法都不产生分别,了达其境界,知晓世间都是以寂灭为性质的,并无固定的处所可以作为依止;他们都到过一切诸佛之国土但却不产生执着之心,完全能够观察一切诸法而并不将其当作永恒不变的东西,进入过一切妙法之宫殿而并无来过的感觉;
教化调伏所有世间之众生,为所有众生显现可以安稳地居住之处。这些菩萨以智慧解脱为其行为的归趣,永远以其智慧之身住于远离贪欲之处,超越万有之海,显现出真实之际;
智光圆满,普遍观察世间诸法,住于三昧大定中坚固不动;
对于诸众生永远生起大悲之心,知晓世间法门都如同幻觉,一切众生都如同梦境,一切如来都如同影子,一切言语声音都如响,一切诸法悉皆如化;
善于并且能够积集殊胜的行愿,智慧圆满,清净善巧,心极寂静;
善于进入一切总持境界,具备三昧力,勇猛而不胆怯;
获得明智之眼,住于法界际,达到了一切法无所得之处;
修习无涯智慧大海,到智波罗蜜究竟彼岸,为般若波罗蜜之所摄持;
以神通波罗蜜普遍进入世间,依于三昧波罗蜜得心自在的境界。
这些菩萨以不颠倒之智知晓一切义法,
以善巧的分别智开示法藏,
以显现明了之智解释理解文辞,
以大愿力无尽地为众生说法,
以无畏的大师子吼,常常并且乐于观察无所依止之法,
以清净的法眼普观一切,
以清净智慧之月照彻世间的生成、存在与变化,
以智慧之光照真实谛;
其福德智慧如金刚山,是一切譬喻都不能清晰表达的;
善于观察诸法,使慧根增长;
以勇猛之精进摧伏许许多多魔境,无量智慧之威光炽盛;其身超出一切世间,得到了一切法都是无碍之智慧,善能悟解有限与无限之际;
住于世间,进入真实之际,无相观智常常显现出来。

这些菩萨善巧成就诸菩萨行,以无二之智慧知晓诸境界,普见一切世间的六道众生,遍往一切诸佛国土;
智慧之灯圆满,对于一切法都没有暗障,放出净法之光照耀十方界;
为了缔造诸世间真实的福田,其所见所闻所愿都得到满足,其高大福德超越诸世间,
以勇猛无畏之力摧破诸外道,演说微妙法音使其遍于一切国土。
见到了所有诸佛而心无厌倦也无满足,已证得佛之自在法身,随其所应化的需要而显现出应身,一身就充满一切佛土。
这些菩萨已得自在清净神通,乘大智慧之舟,所往无有任何障碍,智慧圆满,周遍法界;
譬如日出,普照世间,随众生之心显现出不同的颜色与形像;知晓诸众生的根机、本性、欲望、快乐,进入一切法都无争诤的境界;
知晓诸法之性本来无生无起,能够使小物与大物自在相入。这些菩萨决定明了佛地甚深之归趣,以无穷无尽的语言宣说很深的佛教义理,从一句中演说一切经藏海;获得大智慧陀罗尼身,凡所接受的法义永远不会忘记失去;
其一念能够记忆无量劫之事务,一念就全部知晓三世一切众生之智慧;
永远以一切陀罗尼门,演说无边佛法义理之海,常转不退转的清净法轮,使哪些众生都产生智慧。
这些菩萨获得了佛境界的智慧光明,
进入了善见甚深三昧,
进入一切法无障碍的境界,对于一切法都以智慧而得自在,一切境界都清净庄严;
普入十方一切法界,随其方向处所没有不至的。
这些菩萨于每一尘中现证出正觉,在无色性中显现出一切色,以一切方所普入一方所。

这些菩萨具足如此等无边福智功德之藏,常常被诸佛所称引赞叹,以种种言辞宣说他们的功德都不能全部说尽,他们无不在逝多林中,深入如来功德大海,都见到了佛之光明所照。

  尔时,诸菩萨得不思议正法光明,心大欢喜,各于其身及以楼阁、诸庄严具,并其所坐师子之座,遍逝多林一切物中,化现种种大庄严云,充满一切十方法界。所谓:
  于念念中放大光明云,充满十方,悉能开悟一切众生;
  出一切摩尼宝铃云,充满十方,
  出微妙音,称扬赞叹三世诸佛一切功德出一切音乐云,充满十方,音中演说一切众生诸业果报;
  出一切菩萨种种愿行色相云,充满十方,说诸菩萨所有大愿;
  出一切如来自在变化云,充满十方,演出一切诸佛如来语言音声;
  出一切菩萨相、好庄严身云,充满十方,说诸如来于一切国土出兴次第;
  出三世如来道场云,充满十方,现一切如来成等正觉功德庄严;
  出一切龙王云,充满十方,雨一切诸香;
  出一切世主身云,充满十方,演说普贤菩萨之行;出一切宝庄严清净佛剎云,
  充满十方,现一切如来转正法轮。
  是诸菩萨以得不思议法光明故,法应如是,出兴此等不可说佛剎微尘数大神变庄严云。

【章旨】
诸位大菩萨因得此光明三昧而化现出种种庄严云而供养世尊。文中列举十种以象征无量无数。

【语译】
这时,诸菩萨获得了不可思议的正法光明,心中生出大欢喜,各自于其身,以楼阁、诸庄严具并其所坐师子之座,以及遍逝多林中的一切物之中,化现出种种大庄严云,充满一切十方法界。这些云有:
这些菩萨于念念中放出大光明云,充满十方,都能以之开悟一切众生;这些菩萨发出一切摩尼宝铃云,充满十方,出微妙之音,称扬赞叹三世诸佛一切功德;
这些菩萨发出一切音乐云,充满十方,音中演说一切众生诸业之果报;
这些菩萨发出一切菩萨种种愿行色相云,充满十方,宣说诸菩萨所有大愿;
这些菩萨发出一切如来自在变化云,充满十方,演出一切诸佛如来语言音声;
这些菩萨发出一切菩萨相好庄严身云,充满十方,宣说诸如来在一切国土出兴的次第;
这些菩萨发出三世如来道场云,充满十方,显现出一切如来成等正觉的功德庄严;
这些菩萨发出一切龙王云,充满十方,降下一切诸香;这些菩萨发出一切世主身云,充满十方,演说普贤菩萨之行;
这些菩萨发出一切宝庄严清净佛剎云,充满十方,显现一切如来转正法轮。这些都是诸菩萨以得到的不可思议法发出的光明而出生兴起此等不可说的佛剎微尘数的大神变庄严云。

【说明】「毫光示益分」至此结束。

文殊述德分
  尔时,文殊师利菩萨承佛神力,欲重宣此逝多林中诸神变事,观察十方而说颂言:「
  汝应观此逝多林,以佛威神广无际,一切庄严皆示现,十方法界悉充满。
  十方一切诸国土,无边品类大庄严,于其座等境界中,色像分明皆显现。
  从诸佛子毛孔出,种种庄严宝焰云,及发如来微妙音,遍满十方一切剎。
  宝树华中现妙身,其身色相等梵王,从禅定起而游步,进止威仪恒寂静。①②
  如来一一毛孔内,常现难思变化身,皆如普贤大菩萨,种种诸相为严好。
  逝多林上虚空中,所有庄严发妙音,普说三世诸菩萨,成就一切功德海。
  逝多林中诸宝树,亦出无量妙音声,演说一切诸群生,种种业海各差别。
  林中所有众境界,悉现三世诸如来,一一皆起大神通,十方剎海微尘数。
  十方所有诸国土,一切剎海微尘数,悉入如来毛孔中,次第庄严皆现睹。
  所有庄严皆现佛,数等众生遍世间,一一咸放大光明,种种随宜化群品。③
  香焰众华及宝藏,一切庄严殊妙云,靡不广大等虚空,遍满十方诸国土。④
  十方三世一切佛,所有庄严妙道场,于此园林境界中,一一色像皆明现。
  一切普贤诸佛子,百千劫海庄严剎,其数无量等众生,莫不于此林中见。」⑤

【章旨】
此章为本品「文殊述德分」。文殊菩萨分别以十三偈通赞此会所具的过去、现在、未来三种世间之自在大用。

【注释】
①宝树:珍宝所成之树林,指佛土的草木。
②梵王:又名「大梵王」、「大梵天王」,为初禅天之王。
③羣品:指在六道中轮回的各类众生。
④香焰:焚香时出现的烟火。
⑤劫海:劫数之多譬如大海之水量。

【语译】
这时,文殊师利菩萨秉承佛之神力,想重复宣说此逝多林中发生的诸神变事,普遍观察十方而说颂言:(偈颂语译略)。

无涯大用分
  尔时,彼诸菩萨以佛三昧光明照故,即时得入如是三昧,一一皆得不可说佛剎微尘数大悲门,利益安乐一切众生。于其身上一一毛孔,皆出不可说佛剎微尘数光明;
  一一光明,皆化现不可说佛剎微尘数菩萨。其身形相如世诸主,普现一切众生之前,周匝遍满十方法界,种种方便教化调伏,
  或现不可说佛剎微尘数诸天宫殿无常门,
  或现不可说佛剎微尘数一切众生受生门,
  或现不可说佛剎微尘数一切菩萨修行门,
  或现不可说佛剎微尘数梦境门,
  或现不可说佛剎微尘数菩萨大愿门,
  或现不可说佛剎微尘数震动世界门,
  或现不可说佛剎微尘数分别世界门,
  或现不可说佛剎微尘数现生①世界门,
  或现不可说佛剎微尘数檀波罗蜜门,
  或现不可说佛剎微尘数一切如来修诸功德种种苦行②尸波罗蜜门,
  或现不可说佛剎微尘数割截支体羼提波罗蜜门,
  或现不可说佛剎微尘数勤修毗梨耶③波罗蜜门,
  或现不可说佛剎微尘数一切菩萨修诸三昧禅定解脱门④,
  或现不可说佛剎微尘数佛道圆满智光明门,
  或现不可说佛剎微尘数勤求佛法为一文一句故舍无数身命门,
  或现不可说佛剎微尘数亲近一切佛谘问一切法心无疲厌门,
  或现不可说佛剎微尘数随诸众生时节欲乐,往诣其所方便成熟令住一切智海光明门,
  或现不可说佛剎微尘数降伏众魔制诸外道显现菩萨福智力门,
  或现不可说佛剎微尘数知一切工巧明⑤智门,
  或现不可说佛剎微尘数知一切众生差别明智门,
  或现不可说佛剎微尘数知一切法差别明智门,
  或现不可说佛剎微尘数知一切众生心乐差别明智门,
  或现不可说佛剎微尘数知一切众生根行、烦恼、习气⑥明智门,
  或现不可说佛剎微尘数知一切众生种种业明智门,
  或现不可说佛剎微尘数开悟一切众生门……。
  以如是等不可说佛剎微尘数方便门,往诣一切众生住处而成熟之。所谓:
  或往天宫,或往龙宫,或往夜叉、干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宫,或往梵王宫,或往人王宫,或往阎罗王⑦宫,或往畜生、饿鬼、地狱之所住处,以平等大悲、平等大愿、平等智慧、平等方便摄诸众生。或有见已而调伏者,或有闻已而调伏者,或有忆念而调伏者,或闻音声而调伏者,或闻名号而调伏者,或见圆光而调伏者,或见光网而调伏者;随诸众生心之所乐,皆诣其所令其获益。

  佛子!此逝多林一切菩萨,为欲成熟诸众生故,或时现处种种严饰诸宫殿中,或时示现住自楼阁宝师子座,道场众会所共围绕,周遍十方皆令得见,然亦不离此逝多林如来之所。佛子!此诸菩萨,或时示现无量化身云,或现其身独一无侣。所谓:
  或现沙门⑧身,或现婆罗门⑨身,或现苦行身,或现充盛身,或现医王身,或现商主身,或现净命⑩身,或现妓乐身,或现奉事诸天身,或现工巧技术身。往诣一切村营城邑、王都聚落诸众生所,随其所应,以种种形相、种种威仪、种种音声、种种言谈、种种住处,于一切世间犹如帝网11行菩萨行。
  或说一切世间工巧事业,
  或说一切智慧照世明灯,
  或说一切众生业力所庄严,
  或说十方国土建立诸乘位,
  或说智灯所照一切法境界,教化成就一切众生,而亦不离此逝多林如来之所。

【章旨】
此章为本品「无涯大用分」,言诸大菩萨因三昧之力起救度众生之大用。

【注释】
①现生:现在之生。同于现世,指其人在生之一期。
②苦行:即断除肉体欲望、堪忍诸种难忍之苦的宗教修行方式。主要指印度诸外道为求生天而行诸苦行,佛教的苦行称之为「头陀」。
③毗梨耶:即「六度」中「精进」的音译。
④解脱门:指空、无相、无愿三种,因为这三种乃是通向涅槃之门户,因此名为「解脱门」。
⑤工巧明:又作「世工业明」、「巧业明」,指通达有关技术、工艺、音乐、美术、书术、占相、咒术等的技能学问。
⑥习气:又作「烦恼习」、「余习」、「残气」,略称「习」。指由于人之思想及行为(尤以烦恼)经常生起,其熏习于人心中所留的习惯、气分、习性、余习、残气等。如由纳香之箧中取出香,箧内犹存香气;用以比喻虽灭除烦恼之正体(称为正使),尚存习惯气分。
⑦阎罗王:即「阎王」,又作「琰魔王」、「双王」。兄妹二人并为王,兄治男事,妹治女事。
据《法苑珠林》等记载:阎罗王往昔为沙毗国王,与邻国战而败,国王极其忿怒,与诸大臣兵卒都发愿,希望死后作为为地狱主,抓住邻国诸恶人,一一投之于地狱以发泄愤怒。后来,这位国王果然死后成为阎罗王,其大臣兵卒,也都成为地狱官卒。
⑧沙门:又作「沙门那」、「桑门」、「丧门」,意译「勤劳」、「功劳」、「劬劳」、「静志」、「息止」、「息心」、「息恶」、「勤息」、「贫道」、「乏道」,为出家修道者的总称,在印度及中国佛教初期通用于佛教内、外。
凡剃除须发,止息诸恶,善调身心,勤行诸善,希望以行趣涅槃之出家修道者,均称为「沙门」。
⑨婆罗门:为印度社会种姓之一。自认为是梵天的后裔,平素读诵《四吠陀》,行祭祀,位居四姓(四种阶级)之最上位,只有婆罗门可以教授他人《吠陀》,为他人行祭祀,接受布施。
⑩净命:比丘远离四种邪命法而清净活命,即八正道中之正命。亦即正当、清净之生活方法。
11帝网:即「因陀罗网」,帝释悬宝珠网以装饰宫殿,这些宝珠的光明互相辉映,一珠现一切珠影,一切珠尽现一珠之中,各各如此,重重影现。

【语译】
这时,那些菩萨因为有佛三昧之光明照耀的缘故立即得以进入如此三昧,每一位都得到不可说佛剎无数大悲法门,使一切众生都能够得到利益和安定、快乐;
从他们的身上每一个毛孔中都发出不可说佛剎无数光明;
每一光明都化现出不可说佛剎无数菩萨。这些身形、相貌如同世间的统治者的菩萨,普现在一切众生之前,菩萨遍满十方一切法界,以种种方便教化调伏众生,
有的显现出不可说佛剎无数诸天宫殿无常法门,
有的显现出不可说佛剎无数一切众生转生法门,
有的显现出不可说佛剎无数一切菩萨修行法门,
有的显现出不可说佛剎无数梦境法门,
有的显现出不可说佛剎无数菩萨大愿法门,
有的显现出不可说佛剎无数震动世界法门,
有的显现出不可说佛剎无数分别世界法门,
有的显现出不可说佛剎无数现在之生命世界法门,
有的显现出不可说佛剎无数檀波罗蜜法门,
有的显现出不可说佛无数一切如来修诸功德种种苦行尸波罗蜜门,
有的显现出不可说佛剎无数割截肢体羼提波罗蜜法门,
有的显现出不可说佛剎无数勤修精进波罗蜜门,
有的的显现出不可说佛剎无数一切菩萨修诸三昧禅定解脱法门,
有的显现出不可说佛剎无数佛道圆满智光明法门,
有的显现出不可说佛剎无数勤求佛法并且因为一文一句之故而宁愿舍弃无数身命的法门,
有的显现出不可说佛剎无数亲近一切佛并向佛谘问一切法而自己之心从无疲倦厌恶的法门,有的显现出不可说佛剎无数针对众生之时节、欲望、快乐前往其所住的地方以方便使其成熟而住于一切智海光明之法门,
有的显现出不可说佛剎无数降伏众魔、制服外道而显现菩萨福智之力的法门,
有的显现出不可说佛剎无数知一切工巧明的智慧法门,
有的显现出不可说佛剎无数知晓一切众生差别的智慧法门,
有的显现出不可说佛剎无数知晓一切法之差别的智慧法门,
有的显现出不可说佛剎无数知晓一切众生心中快乐差别的智慧法门,
有的显现出不可说佛剎无数知晓一切众生根行、烦恼、习气的智慧法门,
有的显现出不可说佛剎无数知晓一切众生种种业的智慧法门,
有的显现出不可说佛剎无数使一切众生门开悟的法门……。
以如此不可说佛剎无数方便法门,前往一切众生住处而使其成熟正果。具体而言:
有的往天宫,有的往龙宫,有的往夜叉、干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宫,有的往梵王宫,有的往人王宫,有的往阎罗王宫,有的往畜生、饿鬼、地狱的住处,以平等大悲、平等大愿、平等智慧、平等方便摄诸众生。
有只要一看见菩萨就调伏的众生,也有只要一听说菩萨就调伏的众生,也有以记忆和回忆而调伏的众生,也有因听闻菩萨的音声而调伏的众生,也有因闻菩萨名号而调伏的众生,也有看见圆光而调伏的众生,也有看见光明之网而调伏的众生。总之,这些菩萨针对众生心之所乐,都前往众生之住所而使其获得利益。

  佛子!逝多林中的所有菩萨为了想使众生成熟的缘故,有的时时显现出有种种美丽装饰的宫殿,有的时时示现出住于自己之楼阁、坐于宝师子座的场景,道场众会围绕着菩萨。菩萨使十方世界的众生都可以看见这些场景,但自己却并未离开逝多林如来之所。
  佛子!这些菩萨,有的时时示现无量化身之云,有的显现其独自居住、无有法侣的场景。总而言之,有的显现沙门身,有的显现婆罗门身,有的显现苦行身,有的显现充盛身,有的显现出医王身,有的显现出商主身,有的显现出正命身,有的显现出妓乐身,有的显现出奉事诸天身,有的显现出工匠身。
  这些菩萨前往一切村落城市、王都聚落等等众生之住所,以其应化之身,以种种形相、种种威仪、种种音声、种种言谈、种种住处,在一切世间犹如因陀罗网实践菩萨行。有的宣说一切世间工巧事业,有的宣说作为照世明灯的一切智慧,有的宣说一切众生的业力,有的宣说十方国土建立的诸乘位,有的宣说智慧之灯所照耀的一切法境界。这些菩萨教化成就一切众生,但却并不离开此逝多林如来之所。

【说明】
「入法界品」的「本会」部分到此结束。「本会」是以世尊为会主,菩萨为伴侣的。

末会五十五会第一会:文殊师利会
  尔时,文殊师利童子从善住①楼阁出,与无量同行菩萨,
  及常随侍卫诸金刚神②、
  普为众生供养诸佛诸身众神、
  久发坚誓愿常随从诸足行神、
  乐闻妙法主地神、
  常修大悲主水神、
  智光照耀主火神、
  摩尼为冠主风神、
  明练十方一切仪式主方神、
  专勤除灭无明黑暗主夜神、
  一心匪懈阐明佛日主昼神、
  庄严法界一切虚空主空神、
  普度众生超诸有海主海神、
  常勤积集趣一切智助道善根高大如山主山神、
  常勤守护一切众生菩提心城主城神、
  常勤守护一切智智③无上法城诸大龙王、
  常勤守护一切众生诸夜叉王、
  常令众生增长欢喜干闼婆王、
  常勤除灭诸饿鬼趣鸠盘荼王④、
  恒愿拔济一切众生出诸有海迦楼罗王、
  愿得成就诸如来身高出世间阿修罗王、
  见佛欢喜曲躬恭敬摩睺罗伽王、
  常厌生死恒乐见佛诸大天王⑤、
  尊重于佛赞叹供养诸大梵王。
  文殊师利与如是等功德庄严诸菩萨众,出自住处,来诣佛所,右绕世尊,经无量匝,以诸供具种种供养;供养毕已,辞退南行,往于人间。

【章旨】
这是八十《华严》「末会」的第一会「文殊师利会」的开端。文殊师利菩萨与其眷属一起告别世尊准备南行,进入人世间。文殊师利菩萨的眷属就是著名的「十四神九王」。 

【注释】
①善住:安定、安住。
②金刚神:全名「执金刚神」,又名「金刚手」、「金刚力士」等,为执金刚杵护持佛法的神祇。
③一切智智:指佛陀之智慧是一切智中之最殊胜者。音译作「萨婆若那」。
一切智通于声闻、缘觉、佛三者,今为区别佛智与前二者,故称佛智为「一切智智」。
④鸠盘荼王:在此经中为文殊师利菩萨的眷属,密教中将其当作千手观音二十八部众之第二十七位。
⑤诸大天王:即「四大天王」,指在欲界护持佛法的四位天王,包括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居须弥山腰的四方,率部属守护佛土、护持佛法。

【语译】
这时,文殊师利童子从善住楼阁出来,其间有无数菩萨以及「十四位神九王」同行。这「十四位神九王」名目如下:
常随侍卫诸金刚神、
普为众生供养诸佛诸身众之神、久
发坚誓愿常随从诸足之行神、
乐闻妙法之主地神、
常修大悲之主水神、
智光照耀之主火神、
摩尼为冠之主风神、
明练十方一切仪式之主方神、
专勤除灭无明黑暗之主夜神、
一心匪懈阐明佛日之主昼神、
庄严法界一切虚空之主空神、
普度众生超诸有海之主海神、
常勤积集六道众生的一切智助道善根使其高大如山之主山神、
常勤守护一切众生菩提心之城的主城神、
常勤守护一切智智无上法城诸大龙王、
常勤守护一切众生诸夜叉王、
常令众生增长欢喜干闼婆王、
常勤除灭诸饿鬼趣鸠盘荼王、
恒愿拔济一切众生出诸有海迦楼罗王、
愿得成就诸如来身高出世间阿修罗王、
见佛欢喜曲躬恭敬摩睺罗伽王、
常厌生死恒乐见佛诸大天王、
尊重于佛赞叹供养诸大梵王。
文殊师利与这些功德庄严诸菩萨及随从神、王,从自己的住处出来,来到佛所住的地方,从世尊的右边绕行无数圈,以诸种种供具供养世尊。供养世尊结束之后,文殊菩萨等向世尊辞退欲向南方去进入人世间。

  尔时,尊者舍利弗承佛神力,见文殊师利菩萨,与诸菩萨众会庄严,出逝多林,往于南方,游行人间;
  作如是念:「我今当与文殊师利俱往南方。」时,尊者舍利弗与六千比丘,前后围绕,出自住处,来诣佛所,顶礼佛足,具白世尊。
  世尊听许,右绕三匝,辞退而去,往文殊师利所。此六千比丘是舍利弗自所同住,出家未久,所谓:海觉比丘、善生比丘、福光比丘、大童子比丘、电生比丘、净行比丘、天德比丘、君慧比丘、梵胜比丘、寂慧比丘……。
  如是等,其数六千,悉曾供养无量诸佛,深植善根,解力广大,信眼明彻,其心宽博,观佛境界,了法本性,饶益众生,常乐勤求诸佛功德,皆是文殊师利说法教化之所成就。

  尔时,尊者舍利弗在行道中观诸比丘,告海觉言:「
  海觉!汝可观察文殊师利菩萨清净之身相、好庄严,一切天人莫能思议。
  汝可观察文殊师利圆光映彻,令无量众生发欢喜心。
  慧汝可观察文殊师利光网庄严,除灭众生无量苦恼。
  汝可观察文殊师利众会具足,皆是菩萨往昔善根之所摄受。
  汝可观察文殊师利所行之路,左右八步,平坦庄严。
  汝可观察文殊师利所住之处,周回十方常有道场①随逐而转。
  汝可观察文殊师利所行之路,具足无量福德庄严,左右两边有大伏藏②,种种珍宝自然而出。
  汝可观察文殊师利曾供养佛,善根所流,一切树间出庄严藏。
  汝可观察文殊师利,诸世间主雨供具云,顶礼恭敬以为供养。
  汝可观察文殊师利,十方一切诸佛如来将说法时,悉放眉间白毫相光来照其身,从顶上入。」

  尔时,尊者舍利弗为诸比丘称扬赞叹、开示演说文殊师利童子有如是等无量功德具足庄严。彼诸比丘闻是说已,心意清净,信解坚固,喜不自持,举身踊跃,形体柔软,诸根悦豫,懮苦悉除,垢障咸尽,常见诸佛,深求正法,具菩萨根,得菩萨力,大悲大愿皆自出生,入于诸度甚深境界,十方佛海③常现在前,于一切智深生信乐。
  即白尊者舍利弗言:「
  唯愿大师将引我等,往诣于彼胜人之所。」时,舍利弗即与俱行,至其所已,白言:「
  仁者!此诸比丘,愿得奉觐。」

【章旨】
舍利弗见文殊菩萨将南行也告别世尊,欲带领其六千比丘一同南行。舍利弗在去礼敬文殊菩萨的路上,向六千比丘称赞文殊菩萨之道行。

【注释】
①道场:指修行佛道之区域。不论有无堂宇,凡修行佛道的所在,均称道场。
②伏藏:指埋藏于地中之宝物。此名相也有譬喻义,指以贫女不知自家有伏藏,待智者教之始发掘,比喻众生不知自身具有佛性,待佛说法开示始能觉悟。此处应该以第一义项理解。
③佛海:佛界之广大无边如海,因此曰「佛海」。
法藏《华严经探玄记》卷三载:「佛海者,能化之佛非一如海,谓遍一切处而转法轮故。」

【语译】
这时,舍利弗尊者秉承佛的神力,观见文殊师利菩萨以及诸菩萨众会的庄严,看见文殊菩萨等走出逝多林前往南方,漫游行进人世间。舍利弗这样想道:「我现在应该与文殊师利一起前往南方。」于是,舍利弗尊者就与六千比丘前后相随,从各自的住处出来,来到佛的住所,顶礼佛足,将其打算全部禀告世尊。
世尊允许了舍利弗等人的要求。舍利弗尊者从世尊的右边绕行无数圈,向世尊辞退前往文殊师利菩萨的住所。这六千比丘是与舍利弗住在一起的。他们出家时间不长,他们的名字是:海觉比丘、善生比丘、福光比丘、大童子比丘、电生比丘、净行比丘、天德比丘、君慧比丘、梵胜比丘、寂慧比丘……。
如此等等,总数六千,都曾供养无量诸佛,深深地种植善根,理解力广大,信眼明彻,其心宽博,观佛境界,了悟诸法本性,能够饶益众生,长期乐于辛勤追求诸佛功德,也都是文殊师利说法教化之所成就。

当时,舍利弗尊者在路上看着这些比丘,告诉海觉等人:「
海觉!你可以观察文殊师利菩萨清净之身所具有的庄严之相、好,这是一切天与人都不能思不能议的。你可观察文殊师利照彻的圆光,它使无数众生发出欢喜心。你可观察文殊师利庄严的光明之网,它除灭了众生无量的苦恼。
你可观察文殊师利所具有的众会,这都是文殊菩萨往昔善根所摄受的结果。
你可观察文殊师利所行之路,左右八步,平坦庄严。
你可观察文殊师利所住之处,周回十方,常有道场随逐而转。
你可观察文殊师利所行之路,具足无量福德庄严,左右两边有珍贵的伏藏,种种珍宝自然从中流出。
你可观察文殊师利曾供养佛,因此从其善根之树间流出庄严的宝藏。
你可观察文殊师利,诸世间主顶礼恭敬,降下供具云并以之供养文殊菩萨。
你可观察文殊师利,十方一切诸佛如来将说法时,文殊就放出眉间白毫相之光来照耀佛身,此光从头顶上进入佛身。」

这时,舍利弗尊者向诸比丘称扬赞叹、开示演说文殊师利童子有如此无量功德具足庄严。那些比丘闻听了这些说法之后,心意清净,信仰、解证坚固,喜不自持,举身踊跃,形体柔软,诸根悦豫,全部的懮苦都除掉了,全部的尘垢与障碍都消除了,常常礼敬诸佛,深求正法,具备菩萨之根,得到菩萨之力,大悲大愿都自菩萨之根、力中出生,进入了六度甚深境界,十方佛海显现在眼前,对于一切智深深地产生信仰和快乐。
这六千比丘随即向舍利弗尊者说:「希望大师引领我们前往那殊胜之人的住所。」当时,舍利弗随即就与这些比丘一起向文殊菩萨的住所走去。到达文殊师利菩萨的住所之后,舍利弗尊者对文殊菩萨说:「仁者!这些比丘希望供奉觐见您。」

  尔时,文殊师利童子,无量自在菩萨围绕并其大众如像王①回观诸比丘。时,诸比丘顶礼其足,合掌恭敬,作如是言:「
  我今奉见,恭敬礼拜。及余所有一切善根,唯愿仁者文殊师利、和尚舍利弗、世尊释迦牟尼,皆悉证知②!如仁所有如是色身、如是音声、如是相好、如是自在,愿我一切悉当具得。」

  尔时,文殊师利菩萨告诸比丘言:「比邱!若善男子、善女人,成就十种趣大乘法,则能速入如来之地,况菩萨地!何者为十?所谓:
  积集一切善根,心无疲厌。
  见一切佛承事供养,心无疲厌。
  求一切佛法,心无疲厌。
  行一切波罗蜜,心无疲厌。
  成就一切菩萨三昧,心无疲厌。
  次第入一切三世,心无疲厌。
  普严净十方佛剎,心无疲厌。
  教化调伏一切众生,心无疲厌。
  于一切剎一切劫中成就菩萨行,心无疲厌。
  为成就一众生故,修行一切佛剎微尘数波罗蜜,成就如来十力;
  如是次第,为成熟一切众生界,成就如来一切力,心无疲厌。

  「比邱!若善男子、善女人,成就深信,发此十种无疲厌心,则能长养一切善根,舍离一切诸生死趣,超过一切世间种性③,不堕声闻、辟支佛④地,
  生一切如来家,具一切菩萨愿,学习一切如来功德,修行一切菩萨诸行,得如来力,摧伏众魔及诸外道,亦能除灭一切烦恼,入菩萨地,近如来地。」

【章旨】
文殊师利菩萨向六千比丘宣讲发「十种无疲厌心」的「十种趣大乘法」。

【注释】
①象王:譬喻佛、菩萨之举止如像中之王。佛八十种「好」中说,佛进止如像王,行步如鹅王,容仪如狮子王。也可以之譬喻菩萨。
②证知:修习正法,以实际体验而悟入真理,称为「证」。
「证」有契会真理而悟入之意,故有「契证」、「证悟」、「证入」等术语。
证入之境地称为「所证」,证入之主体称之为「能证」、「证智」、「证知」。
③种性:又作「种姓」,是指佛及声闻、缘觉、菩萨等三乘人各具有可能证得菩提之本性。此有先天具足不变者与后天修行而得者二种,前者称为「本性住种性」,略称「性种性」,后者称为「习所成种性」,略称「习种性」。
有时也转用种性之意义,以表示菩萨修行之阶位。而《大集经》卷八等列举了十种种性,即:
凡夫性。
(二)信行性,听闻善知识之教,而如是信受奉行之三贤位。
(三)法行性,信奉佛说及善知识之教而修行之四善根位。
(四)八忍性,即具有八忍七智之见道位。
(五)须陀洹性。
(六)斯陀含性。(
七)阿那含性。
(八)阿罗汉性。
(九)辟支佛性。
(十)佛种性。此处所言的「一切世间种性」是指除佛、菩萨即「佛种性」之外的其余种性。
④辟支佛:意译作「缘觉」、「独觉」,为二乘之一,指无师而能自觉自悟之圣者。

【语译】
这时,文殊师利童子、围绕着文殊的无数自在菩萨以及其他大众,如同像王般回观这些比丘。当时,这些比丘顶礼文殊菩萨之足,合掌恭敬,这样说道:「我今奉见您,恭敬礼拜。请求仁者文殊师利、和尚舍利弗、世尊释迦牟尼,都能够来使我们证知所有一切善根!仁者所有的如此的色身、如此的音声、如此的相好、如此的自在,希望我们都能够具备、获得。」

  这时,文殊师利菩萨告诉这些比丘说:「
  比丘!如果善男子、善女人能够成就十种趣向大乘之法,就能够很快进入如来之地,何况菩萨地呢!这十种有那些呢?它们是:
积集一切善根,心从不疲倦厌恶。
见一切佛承事供养,心从不疲倦厌恶。
追求一切佛法,心从不疲倦厌恶。
实行一切波罗蜜,心从不疲倦厌恶。
成就一切菩萨三昧,心从不疲倦厌恶。
次第进入一切三世,心从不疲倦厌恶。
普遍严净十方佛剎,心从不疲倦厌恶。
教化调伏一切众生,心从不疲倦厌恶。
在一切国土一切劫中成就菩萨行,心从不疲倦厌恶。
为成就一众生故,修行一切佛剎无数波罗蜜,成就如来十力;
以如此的次第,为一切众生界的成熟,成就如来一切力,心从不疲倦厌恶。

  「比丘!如果善男子、善女人,成就深信,发此十种无疲厌心,就能长养一切善根,舍离一切诸生死轮回之道,超过一切世间种性,就不会堕于声闻、辟支佛地,就会生于一切如来家,具备一切菩萨之大愿,学习一切如来功德,修行一切菩萨诸行,获得如来力,摧伏众魔以及外道,也能除灭一切烦恼,进入菩萨地,接近如来地。」

  时,诸比丘闻此法已,则得三昧,名「无碍眼见一切佛境界」。得此三昧故,悉见十方无量无边一切世界诸佛如来,及其所有道场众会;
亦悉见彼十方世界一切诸趣所有众生;亦悉见彼一切世界种种差别;
亦悉见彼一切世界所有微尘;
亦悉见彼诸世界中,一切众生所住宫殿,以种种宝而为庄严;及亦闻彼诸佛如来种种言音演说诸法,文辞训释悉皆解了;亦能观察彼世界中一切众生诸根心欲;
亦能忆念彼世界中一切众生前后十生①;亦能忆念彼世界中过去、未来各十劫②事;
亦能忆念彼诸如来十本生事、十成正觉、十转法轮、十种神通、十种说法、十种教诫、十种辩才。
  又即成就十千菩提心、十千三昧、十千波罗蜜;悉皆清净,得大智慧圆满光明,得菩萨十神通,柔软微妙,住菩萨心,坚固不动。

尔时,文殊师利菩萨劝诸比丘住普贤行;
住普贤行已,入大愿海;
入大愿海已,成就大愿海。
以成就大愿海故,心清净;
心清净故,身清净;
身清净故,身轻利③;
身清净轻利故,得大神通无有退转;
得此神通故,不离文殊师利足下,普于十方一切佛所悉现其身,具足成就一切佛法。

【章旨】
六千比丘一经闻听文殊师利菩萨的说法,就获得「无碍眼见一切佛境三昧」。文殊又鼓励诸位比丘修行普贤行。

【注释】
①十生:即卵生、胎生、湿生、化生、有色生、无色生、有想生、无想生、非有想生、非无想生等十种生命形态。此文言「前后」,似应该理解为十次转生。
②十劫:阿弥陀佛在过去世为法藏比丘,于修行时,立四十八愿以期成佛。自成佛以来,至今十劫。劫,印度所说最长久的时间单位。
③轻利:轻快;轻便;锐利。

【语译】
此时,这些比丘听闻此法之后,就获得了名叫「无碍眼见一切佛境界」的三昧。
因得到此三昧的缘故,这些比丘都见到了十方无量无边一切世界诸佛如来及其所有道场的众会;
也全都看见了那十方世界一切诸趣中的所有众生;
也都看见了一切世界种种差别;
也都看见了那一切世界所有微尘;
也都看见了那诸世界中一切众生所住的宫殿,这些宫殿均以种种珍宝作为装饰;
也听到了那些如来以种种言音演说的诸法,其文辞解释都全部理解了悟;
也能观察到那世界之中一切众生诸根的心思欲望;
也能回忆记住那世界中一切众生前后十次转生的形态;
也能回忆记住那世界中过去、未来各十劫中发生的事情;
也能回忆记住那些如来十种本生事、十次成正觉、十次转法轮、十种神通、十种说法、十种教诫、十种辩才。他们随即成就十千菩提心、十千三昧、十千波罗蜜;
他们都得到清净,获得大智慧圆满光明,获得菩萨十种神通,柔软微妙地坚住于菩萨心,此心坚固不动。

这时,文殊师利菩萨激励这些比丘住于普贤行;
住普贤行之后,进入大愿海;
进入大愿海之后,成就大愿海。
以成就大愿海的缘故,心获得清净;
因心清净的缘故,身获得清净;
因身获得清净的缘故,身获得轻快之感;
因身清净轻快的缘故,获得从不退转的大神通;
因获得此神通的缘故,不离开文殊师利足下,普于十方一切佛之所都显现出自己之身,具足成就一切佛法。

【说明】《入法界品》「末会」第一会「文殊师利会」至此结束。



《华严经》卷六十二  入法界品之三
【题解】
本卷包括《入法界品》「末会」中的第二会至五会,即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中的第一参至第四参的内容。

第一参为「文殊师利菩萨会」:文殊菩萨一行南行到达福城之东,住于过去诸佛昔日曾经教化众生的大塔。无量诸龙以及城中无量众前来听文殊说法,善财童子也是会众之一,并且得到了文殊师利菩萨的格外垂顾。
文殊菩萨仔细观察了善财童子得名的因缘以及修行情况,并且劝喻善财童子及其会众发菩提心。
文殊菩萨告诫善财童子,要求取无上菩提,应该坚定地寻找参拜善知识,并且建议善财童子前往「胜乐国」的「妙峰山」向德云比丘求教。
第二参为「德云比丘会」:善财童子遵照文殊菩萨的指点南下向德云比丘请教,德云则以种种念佛法门相教。德云比丘教诲给善财童子的念佛法门是入「发心住」的法门。
所谓「发心住」,是「十住位」的第一位,是上进分善根之人以真方便发起十信之心,信奉三宝,常住八万四千般若波罗蜜,受习一切行、一切法门,常起信心,不作邪见、十重、五逆、八倒,不生难处,常值佛法,广闻多慧,多求方便,始入空界,即住于空性之位,于心生出一切功德。
第三参为「海云比丘会」:善财童子依照德云比丘的嘱咐继续南下至海门国礼拜海云比丘,向其请教如何进入菩萨行。海云比丘先告诉他发菩提心的十种内容。
海云比丘给善财宣讲的「普眼法门」是进入「治地住」的方法。所谓「治地住」为「十住位」的第二位,谓常随空心,净八万四千法门,其心明净,犹如琉璃其内显现出精金;因为初发之妙心,履治为地,故称之「治地住」。
第四参为「善住比丘会」:遵照海云比丘的告诫,善财童子至楞伽道边的「海岸」聚落向善住比丘请教如何进入菩萨行的问题,善住比丘向善财童子宣说修行菩萨行的「究竟无碍解脱门」。这是进入菩萨行之「十住位」之第三位「修行住」的法门。
所谓「修行住」是指前之发心、治地二住之智俱已明了,故游履十方而无障碍。这一法门的基本内容是非戒不能修治心地,依戒而无碍解脱。善住比丘又建议善财童子前往「达里鼻荼果」的「自在」城去拜访弥伽比丘。善财于是辞别善住比丘继续南下。

善财童子第一参:文殊师利菩萨会
  尔时,文殊师利菩萨劝诸比丘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已,渐次南行,经历人间,至福城东①,住庄严幢娑罗林中往昔诸佛曾所止住教化众生大塔庙处,亦是世尊于往昔时修菩萨行能舍无量难舍之处,是故此林名称普闻无量佛剎。此处常为天、龙、夜叉、干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与非人之所供养。

时,文殊师利与其眷属到此处已,即于其处说普照法界修多罗,百万亿那由他②修多罗以为眷属。说此经时,于大海中有无量百千亿诸龙而来其所;
闻此法已,深厌龙趣,正求佛道,咸舍龙身,生天、人中。一万诸龙,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复有无量无数众生,于三乘③中各得调伏。

时,福城人闻文殊师利童子在庄严幢娑罗林中大塔庙处,无量大众从其城出,来诣其所。时,有优婆塞④名曰大智,与五百优婆塞眷属俱,所谓:须达多优婆塞、婆须达多优婆塞、福德光优婆塞、有名称优婆塞、施名称优婆塞、月德优婆塞、善慧优婆塞、大慧优婆塞、贤护优婆塞、贤胜优婆塞……如是等五百优婆塞俱来诣文殊师利童子所,顶礼其足,右绕三匝,退坐一面。复有五百优婆夷⑤,所谓:
大慧优婆夷、善光优婆夷、妙身优婆夷、可乐身优婆夷、贤优婆夷、贤德优婆夷、贤光优婆夷、幢光优婆夷、德光优婆夷、善目优婆夷……如是等五百优婆夷来诣文殊师利童子所,顶礼其足,右绕三匝,退坐一面。复有五百童子,所谓:善财童子、善行童子、善戒童子、善威仪童子、善勇猛童子、善思童子、善慧童子、善觉童子、善眼童子、善臂童子、善光童子……
如是等五百童子,来诣文殊师利童子所,顶礼其足,右绕三匝,退坐一面。复有五百童女,所谓:善贤童女、大智居士女童女、贤称童女、美颜童女、坚慧童女、贤德童女、有德童女、梵授童女、德光童女、善光童女……如是等五百童女,来诣文殊师利童子所,顶礼其足,右绕三匝,退坐一面。

【章旨】
文殊师利菩萨一行南行到达福城之东,住于过去诸佛昔日曾经教化众生的大塔。这个地方也是世尊修菩萨行时舍弃难于割舍之处的地方。
无量诸龙以及城中无量众前来听文殊说法。这是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第一次参访,也是《入法界品》「末会」中善财五十五会中的第二会。

【注释】
①福城东:据澄观的解释,其城之居民多有福德故曰「福城」,东为十方之首,也是启明之初,即第一缕阳光出现之所,故以之表征顺福分善入佛道,又以之表征「福智进位本故。娑罗林者,此云『高远』,以林木森耸故,表当起万行庄严摧伏故。大塔庙者,即归宗之所。」六十卷《华严经》卷四十九称「福城」为「觉城」,四十卷《华严经》卷四则称之为「福生城」。
②那由他:数目字,相等于今天的亿数。
③三乘:以三种交通工具来比喻运载众生渡越生死到涅槃彼岸之三种法门,有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等三种教法。
④优婆塞:意译为「清信士」、「近事男」、「善宿男」等,即在家亲近奉事三宝和受持五戒的男居士,为佛教四众或七众之一。
⑤优婆夷:意译为「清净女」、「清信女」、「近善女」、「近事女」等,即亲近奉事三宝和受持五戒的女居士,为佛教四众或七众之一。

【语译】
这时,文殊师利菩萨激励六千比丘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之后,逐渐朝南走,进入人间,到达福城的东边,住在庄严幢娑罗林中过去诸佛曾经住于此教化众生的大塔庙处,这也是世尊在往昔修菩萨行的时候舍弃无量难于割舍之处的地方。
由于这些原因,这个地方的树林的名称在无数佛土之中非常著名。这个地方常常由天、龙、夜叉、干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与非人等所供养。

当时,文殊师利与其眷属到达此处之后,随即就在这个地方宣说普照法界的佛法经藏,百万亿的经藏为其眷属。说此经时,大海中有无量百千亿诸龙前来文殊的住所听法。他们听闻此法之后,深深地厌倦生于龙道,正求佛道,于是都舍弃龙身,生于天、人之中。一万诸龙,在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中得到不退转境界;也有无量无数众生在声闻、缘觉、菩萨乘中分别得到调伏。

  当时,福城人听说文殊师利童子住于庄严幢娑罗林中大塔庙处,无量大众从其城中出来,前来文殊菩萨的住所。当时,有一位名叫「大智」的优婆塞是与五百优婆塞眷属在一起的,五百眷属有:
  须达多优婆塞、婆须达多优婆塞、福德光优婆塞、有名称优婆塞、施名称优婆塞、月德优婆塞、善慧优婆塞、大慧优婆塞、贤护优婆塞、贤胜优婆塞……如此等五百优婆塞都来到文殊师利童子的住所,顶礼文殊之足,围绕文殊菩萨右旋三圈,然后退后坐在一面。又有五百优婆夷,有:大慧优婆夷、善光优婆夷、妙身优婆夷、可乐身优婆夷、贤优婆夷、贤德优婆夷、贤光优婆夷、幢光优婆夷、德光优婆夷、善目优婆夷……如此等五百优婆夷,前来文殊师利童子的住所,顶礼文殊菩萨之足,围绕文殊菩萨右旋三圈,然后退后坐在一面。
  又有五百童子,有:善财童子、善行童子、善戒童子、善威仪童子、善勇猛童子、善思童子、善慧童子、善觉童子、善眼童子、善臂童子、善光童子……如此等五百童子,前来文殊师利童子的住所,顶礼文殊菩萨之足,围绕文殊菩萨右旋三圈,然后退后坐在一面。
  又有五百童女,有:善贤童女、大智居士女童女、贤称童女、美颜童女、坚慧童女、贤德童女、有德童女、梵授童女、德光童女、善光童女……如此等五百童女,前来文殊师利童子的住所,顶礼文殊菩萨之足,围绕文殊菩萨右旋三圈,然后退后坐在一面。

  尔时,文殊师利童子知福城人悉已来集,随其心乐现自在身,威光赫奕蔽诸大众;以自在大慈①令彼清凉,以自在大悲起说法心,以自在智慧知其心乐,以广大辩才将为说法。复于是时,观察善财以何因缘而有其名?
  知此童子初入胎时,于其宅内自然而出七宝②楼阁,其楼阁下有七伏藏,于其藏上,地自开裂,生七宝牙,所谓:金、银、琉璃③、玻璃④、真珠⑤、砗磲⑥、码瑙⑦。善财童子处胎十月然后诞生,形体支分端正具足;其七大藏,纵广高下各满七肘⑧,从地涌出,光明照耀。复于宅中自然而有五百宝器,种种诸物自然盈满。所谓:
  金刚器中盛一切香,于香器中盛种种衣,美玉器中盛满种种上味饮食,摩尼器中盛满种种殊异珍宝,金器盛银,银器盛金,金银器中盛满琉璃及摩尼宝,玻璃器中盛满砗磲,砗磲器中盛满玻璃,码瑙器中盛满真珠,真珠器中盛满码瑙,火摩尼器中盛满水摩尼,水摩尼器中盛满火摩尼……。如是等五百宝器自然出现。
  又雨众宝及诸财物,一切库藏悉令充满。以此事故,父母亲属及善相师共呼此儿名曰「善财」。
  又知此童子,已曾供养过去诸佛,深种善根,信解广大,常乐亲近诸善知识,身、语、意业皆无过失,净菩萨道,求一切智,成佛法器⑨,其心清净犹如虚空,回向菩提无所障碍。

  尔时,文殊师利菩萨如是观察善财童子已,安慰开喻而为演说一切佛法。所谓:
说一切佛积集法,
说一切佛相续法,
说一切佛次第法,
说一切佛众会清净法,
说一切佛法轮化导法,
说一切佛色身相好法,
说一切佛法身成就法,
说一切佛言辞辩才法,
说一切佛光明照耀法,
说一切佛平等无二法。
  尔时,文殊师利童子为善财童子及诸大众说此法已,殷勤劝喻,增长势力,令其欢喜,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又令忆念过去善根。作是事已,即于其处,复为众生随宜说法,然后而去。

【章旨】
文殊师利菩萨仔细观察了善财童子得名的因缘以及修行情况,然后为善财童子以及其他会众开演一切佛法,并且劝喻善财童子及其会众发菩提心。

【注释】
①大慈:指佛、菩萨所具的济度一切众生之大慈心,通常与「大悲」连用来表示佛、菩萨化度众生的胸怀。据《大智度论》卷二十七所说,「大慈」为「与一切众生乐」,「大悲」为「拔一切众生苦」。
②七宝:即下文所说的金、银、琉璃、玻璃、真珠、砗磲、码瑙等七种珍珠宝物。
③琉璃:意译「青色宝」、「远山宝」,又作「流璃」、「吠琉璃」、「毗琉璃」等,为猫眼石之一种。种类有青、白、赤、黑、绿等各种颜色。
古代人所说的琉璃实际上是指一种不透明或半透明的彩色玻璃,甚至也将一种彩色的陶质釉也当作琉璃。佛教文献中说,琉璃具有将任何接近琉璃之物都同化为琉璃之色的功能,相传虚空之颜色(青色)即是由须弥山南方之琉璃宝所映现。
④玻璃:又作「颇梨」、「颇黎」、「颇胝迦」等,也称为「水玉」。
在古代,玻璃与琉璃的区别主要在于颜色,玻璃呈现白色或者很淡的紫、红、碧等色,因此古人惯于以水或冰比喻其色。
又该「玻璃珠」有「火珠」、「水珠」二种,日宫殿与月宫殿即分别由「火珠」、「水珠」所形成。
⑤真珠:即珍珠。形圆如豆,乳白色,有光泽,是某些软体动物(如蚌)殻内所产。为珍贵的装饰品,并可入药。
⑥砗磲:又作「车磲」、「车渠」、「紫色宝」等,音译作「麻萨罗揭婆」、「牟娑罗揭婆」等。据《增广本草纲目》卷四十六载,车渠乃海中大蛤,外殻上有似垄之纹,如车轮之渠,其殻内白晰如玉,故常被误作玉石类。后世多以白珊瑚及贝殻所制之物为砗磲。
⑦码瑙:赤色宝之意,音译「阿湿摩揭拉婆」、「阿舍磨揭婆」等,又作「石藏」、「胎藏」、「杵藏」。一般认为可能相当于今日所说的金刚石。
⑧肘:印度的计量单位。肘,本来是指人体上臂与前臂相接处相向外突起的部分,古代印度人将其当作尺度的名称。
⑨法器:有二义:一是指能修习佛法之众生,大乘佛教经典中将护持正法者或信奉大乘法者称之为「法器」,反之则称之为「非法器」。二是指寺院之中做各种佛事活动所使用的器具。此中为第一种含义。

【语译】
这时,文殊师利童子知晓福城中的人全都来到此处了,于是针对会众心中所乐见的形象显现出自己的自在身,其身所发出的熠熠光彩遮蔽了会中大众。文殊以自在的大慈之心使他们浑身清凉,以自在大悲生起说法之心,以自在智慧知晓会众心中所乐,并且以广大辩才准备为众生宣说佛法。正在这时,文殊菩萨仔细观察善财究竟以何种因缘而有这个名字:
当这位童子刚刚入胎之时,在其住宅内自然而涌出七宝楼阁,其楼阁下有七种伏藏,在伏藏之上,大地自然开裂,生出七宝之萌牙,这就是金、银、琉璃、玻璃、真珠、砗磲、码瑙。善财童子处胎十月然后诞生,其形体肢节端正具足;
这时,地中的七种宝藏,纵广高下各满七肘,从地下涌出,光明照耀。接着,在其家宅中自然而有五百种宝器,种种诸物自然盈满。这些宝器有:
金刚器中盛放一切香,在香器中盛放种种衣物,美玉器中盛满种种上等美味饮食,摩尼器中盛满种种殊异珍宝,金器盛银,银器盛金,金银器中盛满琉璃及摩尼宝,玻璃器中盛满砗磲,砗磲器中盛满玻璃,码瑙器中盛满真珠,真珠器中盛满码瑙,火摩尼器中盛满水摩尼,水摩尼器中盛满火摩尼……。如此等等五百种宝器自然出现。
又从天上降下许多珍宝及诸财物,使所有仓库都装满了珍宝物品。由于这件事的缘故,父母、亲属以及优秀的相面师都称此儿名曰「善财」。
文殊菩萨还知道这位童子,曾经供养过过去诸佛,深种善根,信仰、理解力广大,常常乐于亲近诸善知识,身、语、意业都无过失,发心修习菩萨道,求证一切智,欲成就佛之法器,其心清净犹如虚空,回向菩提没有任何障碍。

  当时,文殊师利菩萨这样观察完善财童子之后,开始以抚慰的语调并以各种比喻为众生演说一切佛法。文殊菩萨宣说了这些法门:
说一切佛积集法,
说一切佛相续法,
说一切佛次第法,
说一切佛众会清净法,
说一切佛转法轮化导众生法,
说一切佛之色身所具相、好法,
说一切佛法身成就法,
说一切佛言辞辩才法,
说一切佛光明照耀法,
说一切佛平等无二法。
  这时,文殊师利童子为善财童子及诸大众宣说完这些法之后,以多方比喻激励、教诲众生,使其增长势力,使其欢喜而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又使其回忆记住过去之善根。做完这些事情之后,文殊菩萨就在其住处,又随宜为众生说法,然后才离开。

  尔时,善财童子从文殊师利所闻佛如是种种功德,一心勤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随文殊师利而说颂曰:「
三有为城廓,憍慢为垣墙,诸趣为门户,爱水为池堑。①②
愚痴暗所覆,贪恚火炽然,魔王作君主,童蒙依止住。③④
贪爱为徽缠,谄诳为辔勒,疑惑蔽其眼,趣入诸邪道。⑤
悭、嫉、憍盈故,入于三恶处,或堕诸趣中,生老病死苦。⑥
妙智清净日,大悲圆满轮,能竭烦恼海,愿赐少观察!
妙智清净月,大慈无垢轮,一切悉施安,愿垂照察我!
一切法界王,法宝为先导,游空无所碍,愿垂教敕我!
福智大商主,勇猛求菩提,普利诸群生,愿垂守护我!
身被忍辱甲,手提智慧剑,自在降魔军,愿垂拔济我!⑦
住法须弥顶,定女常恭侍,灭惑阿修罗,帝释愿观我!⑧
三有凡愚宅,惑业地趣因;仁者悉调伏,如灯示我道!
舍离诸恶趣,清净诸善道;超诸世间者,示我解脱门!
世间颠倒执,常乐我净想;智眼悉能离,开我解脱门!⑨
善知邪正道,分别心无怯;一切决了人,示我菩提路!⑩
住佛正见地,长佛功德树,雨佛妙法华,示我菩提道!
去来现在佛,处处悉周遍,如日出世间,为我说其道!
善知一切业,深达诸乘行;智慧决定人,示我摩诃衍!11
愿轮大悲毂,信轴坚忍辖,功德宝庄校,令我载此乘!12
总持广大箱,慈愍庄严盖,辩才铃震响,使我载此乘!
梵行为茵褥,三昧为采女,法鼓震妙音,愿与我此乘!13,14,15
四摄无尽藏,功德庄严宝,惭愧为羁鞅,愿与我此乘!16,17
常转布施轮,恒涂净戒香,忍辱牢庄严,令我载此乘!
禅定三昧箱,智慧方便轭,调伏不退转,令我载此乘!
大愿清净轮,总持坚固力,智慧所成就,令我载此乘!
普行为周校,悲心作徐转,所向皆无怯,令我载此乘!
坚固如金刚,善巧如幻化,一切无障碍,令我载此乘!
广大极清净,普与众生乐,虚空法界等,令我载此乘!
净诸业惑轮,断诸流转苦,摧魔及外道,令我载此乘!
智慧满十方,庄严遍法界,普洽众生愿,令我载此乘!
清净如虚空,爱见悉除灭,利益一切众,令我载此乘!18
愿力速疾行,定心安隐住,普运诸含识,令我载此乘!
如地不倾动,如水普饶益,如是运众生,令我载此乘!
四摄圆满轮,总持清净光;如是智慧日,愿示我令见!
已入法王位,已着智王冠,已系妙法缯,愿能慈顾我!」19

  尔时,文殊师利菩萨如像王回观善财童子,作如是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已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复欲亲近诸善知识,问菩萨行,修菩萨道。善男子!亲近供养诸善知识,是具一切智最初因缘,是故于此勿生疲厌。」

【章旨】
善财童子听闻文殊师利菩萨的教诫,一心求取大菩提心,以偈颂形式向文殊菩萨请教修菩萨行的方法,得到了文殊菩萨的肯定。

【注释】
①三有:有二义:
其一,因三界之生死是有因有果的,所以有「三有」:
「欲有」,即欲界的生死;
「色有」,即色界的生死;
「无色有」,即无色界的生死。
其二,「本有」指现生的身心;
「当有」指未来的身心;
「中有」指本有与当有之间所受的身心。

②憍慢:二种有区别的心理活动和感受。
憍,指不对他人而仅对自己之种性、色力、财位、智才等有所染着,使心高举之精神作用,也就是对自己之长处产生傲慢自大之心理。
慢,则指经过比较自己与他人之高低、胜劣、好恶等,而生起轻蔑他人之自恃之心,也就是轻蔑、自负之意。
唯识学以「憍」为小随烦恼之一,系以贪爱之一分为自体的,离贪而别无相用;将「慢」作为六根本烦恼之一。

③贪恚:与「痴」即「无明」共同构成「三毒」。
贪,即「贪欲」、「贪爱」,简称为「爱」、「欲」,指欲求各种欲望的满足欲,追求名声、财物等等,没有厌足的心理活动。
贪通于三界,其中,欲界之贪,称为欲贪,其性不善,为十恶、五盖、三不善根之一;色界、无色界之贪,称为有贪,其性有覆无记。
瞋,又作「瞋恚」、「瞋怒」、「恚」、「怒」,指对于众生产生的怨恨的心理。
《成唯识论》卷六将其解释为,对违背己情之有情生起憎恚,使身心焦热苦恼,不得平安。「瞋」唯属欲界所系之烦恼,色界、无色界则无。
「贪」是从喜爱之对境所起,「瞋」则从违逆(不顺心)之对境所起。
唯识学将「贪」、「瞋」列为六种「根本烦恼」、十种「随眠」之一。
④童蒙:幼稚愚昧;无知的儿童。
⑤谄诳:唯识学所列的两种有联系的二十种「随烦恼」。谄,阿曲,谄曲,指为了网取他意而无法如实显表自己之精神作用,也即心曲而不真,将自己本心隐藏而对他人却故意装出顺从之心理作用,以谄所生之身、口、意业,称为「曲业」。诳,指以种种手段迷惑他人之精神作用,此为得利养而现矫德,以诡诈为性,能障不诳,以邪命为业。
「谄」与「诳」同为欲界及初地所系,与诸受中之懮喜相应,而自在生起,故仅属于「修所断」。
⑥悭嫉憍:吝啬、嫉妒、傲慢。
⑦降魔军:意即对治、降伏恶魔。恶魔乃扰乱身心,障碍善法,破坏胜事,夺取慧命者,通常分为心内之烦恼魔与心外之天魔,皆为修行佛道之障碍,修行者可赖禅定或智慧力加以降伏。同时佛菩萨为引导众生,亦须以定慧之力降伏魔害。
例如,不动明王所持之剑称为降魔剑,此即其象征之意。传说释尊在菩提树下端坐时,即有群魔来袭,然尽为释尊逐退,而后终成正等正觉。故降魔亦为释尊八相之一。
⑧定女:比喻三昧之力在修行中的作用。
⑨常乐我净:即「涅槃四德」,大乘涅槃与如来法身所具足之四德。
达涅槃境界之觉悟为永远不变之觉悟,故称之为「常」;
其境界无苦而安乐,故称之为「乐」;
自由自在,毫无拘束,故称之为「我」;
无烦恼之染污,故称之为「净」。
⑩正道:指中正之道,即趣向涅槃之正直大道;亦即无漏正真之道,系相对于邪道而言,又作「正真道」。广义言之,指与邪道恶道相对之佛道即称正道;三乘所行之道亦称正道。狭义言之,则指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11摩诃衍:即「大乘」。乘,即交通工具之意,系指能将众生从烦恼之此岸载至觉悟之彼岸之教法而言。具体地说,大乘即菩萨的法门,以救世利他为宗旨,最高的果位是佛果。
12毂:本指车轮的中心部位,周围与车辐的一端相接,中有圆孔,用以插轴。又为车轮的代称。
13梵行:意译「净行」,指道俗二众所修之清净行为。以梵天断淫欲、离淫欲者,故称梵行;反之,行淫欲之法,即称非梵行。
14茵褥:床垫子。
15法鼓:有二义:一指佛陀所说的法,能使众生折伏如魔军般的烦恼,恰如两军作战,击鼓以令军士进击敌阵,故将「法」比喻为「鼓」。二指佛教寺庙所用的鼓之一。
16惭愧:惭与愧之并称,即羞耻过罪的心理活动。「惭」为先尊重自身,而后崇重贤者与圣者,并崇重法;「愧」系由世间之力,即由于他人之讥谤或律法之制裁,而轻拒暴恶。即主张羞耻为惭、愧二者之通相,崇善与拒恶则分别为惭、愧之别相。
17羁鞅:泛指驾驭牲口的用具;喻束缚。羁,马络头;鞅,牛缰绳。
18爱见:以事、理为对象所起之烦恼。分别言之,「爱」系属情意上之烦恼,由于执着事事物物,故易障道。「见」则指执着于错误之理论导致谬见,并妨碍悟道,为理知上之烦恼。
19法王位:此名相历来有异解,因为涉及到对善财童子的定位,所以特别关键。
在菩萨行之「十住」的第九位也称「法王子住」、「了生住」。
众生自初「发心住」至第四之「生贵住」,称为入圣胎;自第五「方便具足住」至第八「童真住」,称为长养圣胎;而此「法王子住」则相形具足,于焉出胎;
犹如从佛王之教中生解,乃绍隆佛位。此处应该如何理解,应该仔细斟酌。
如澄观所说:「此菩提心为当何位?善财童子为圣?为凡?有古多释:一云即地上菩萨,言发心者,证发心也。一云是地前宝报凡夫,但有宿善信根现熟。」
至于第三种解释:「此人已生法王种中,斯文可定然自为二解,
一谓智契法性生在佛家,名法王种,即已入地。
二谓据多闻熏习胜解真性成就佛种,名生法王种中,即三贤内种性菩萨。」
但澄观认为,这三种解释都不能作为依据。澄观依据法藏的解释认为,善财童子「应是善趣信行中人。
依圆教宗有其三位:
一见闻位,即是善财次前生身,见闻如是普贤法故,成解脱分善根。如前叹德中辨。
二是解行位,顿修如此五位行法,如善财此生所成,至普贤位是。
三证入生,即因位穷终没同果海,善财来生是也。
若尔,定是何位?谓以在『信』是『信位』。在『住』是『住』位。一身历五位随在即彼。」这样,便有三种解释:
其一,善财为地前菩萨;
其二,善财为地上菩萨;
其三,善财顿修五位行法,乃是一身历五位。

【语译】
  这时,善财童子在文殊师利的住所听闻佛有如此种种功德,便一心勤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他接着文殊师利的话音诵出偈颂曰:「
三有为城廓,憍慢为垣墙,诸趣为门户,爱水为池堑。①②
愚痴暗所覆,贪恚火炽然,魔王作君主,童蒙依止住。③④
贪爱为徽缠,谄诳为辔勒,疑惑蔽其眼,趣入诸邪道。⑤
悭、嫉、憍盈故,入于三恶处,或堕诸趣中,生老病死苦。⑥
妙智清净日,大悲圆满轮,能竭烦恼海,愿赐少观察!
妙智清净月,大慈无垢轮,一切悉施安,愿垂照察我!
一切法界王,法宝为先导,游空无所碍,愿垂教敕我!
福智大商主,勇猛求菩提,普利诸群生,愿垂守护我!
身被忍辱甲,手提智慧剑,自在降魔军,愿垂拔济我!⑦
住法须弥顶,定女常恭侍,灭惑阿修罗,帝释愿观我!⑧
三有凡愚宅,惑业地趣因;仁者悉调伏,如灯示我道!
舍离诸恶趣,清净诸善道;超诸世间者,示我解脱门!
世间颠倒执,常乐我净想;智眼悉能离,开我解脱门!⑨
善知邪正道,分别心无怯;一切决了人,示我菩提路!⑩
住佛正见地,长佛功德树,雨佛妙法华,示我菩提道!
去来现在佛,处处悉周遍,如日出世间,为我说其道!
善知一切业,深达诸乘行;智慧决定人,示我摩诃衍!11
愿轮大悲毂,信轴坚忍辖,功德宝庄校,令我载此乘!12
总持广大箱,慈愍庄严盖,辩才铃震响,使我载此乘!
梵行为茵褥,三昧为采女,法鼓震妙音,愿与我此乘!13,14,15
四摄无尽藏,功德庄严宝,惭愧为羁鞅,愿与我此乘!16,17
常转布施轮,恒涂净戒香,忍辱牢庄严,令我载此乘!
禅定三昧箱,智慧方便轭,调伏不退转,令我载此乘!
大愿清净轮,总持坚固力,智慧所成就,令我载此乘!
普行为周校,悲心作徐转,所向皆无怯,令我载此乘!
坚固如金刚,善巧如幻化,一切无障碍,令我载此乘!
广大极清净,普与众生乐,虚空法界等,令我载此乘!
净诸业惑轮,断诸流转苦,摧魔及外道,令我载此乘!
智慧满十方,庄严遍法界,普洽众生愿,令我载此乘!
清净如虚空,爱见悉除灭,利益一切众,令我载此乘!18
愿力速疾行,定心安隐住,普运诸含识,令我载此乘!
如地不倾动,如水普饶益,如是运众生,令我载此乘!
四摄圆满轮,总持清净光;如是智慧日,愿示我令见!
已入法王位,已着智王冠,已系妙法缯,愿能慈顾我!」19
  这时,文殊师利菩萨以如同象王之身回头观看善财童子,并且说出这样的话语:「好啊!好啊!善男子!你已经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又想亲近诸善知识,问菩萨行,修菩萨道。善男子!亲近并供养诸善知识,是具备一切智的最初因缘。因此,绝不要对此产生疲倦和厌恶之心。」

善财白言:「唯愿圣者广为我说,菩萨应云何学菩萨行?
应云何修菩萨行?
应云何趣菩萨行?
应云何行菩萨行?
应云何净菩萨行?
应云何入菩萨行?
应云何成就菩萨行?
应云何随顺菩萨行?
应云何忆念菩萨行?
应云何增广菩萨行?
应云何令普贤行速得圆满?」

尔时,文殊师利菩萨为善财童子而说颂言①:「
善哉,功德藏!能来至我所,发起大悲心,勤求无上觉。
已发广大愿,除灭众生苦,普为诸世间,修行菩萨行。
若有诸菩萨,不厌生死苦,则具普贤道,一切无能坏。
福光福威力,福处福净海;汝为诸众生,愿修普贤行。
汝见无边际,十方一切佛,皆悉听闻法,受持不忘失。
汝于十方界,普见无量佛,成就诸愿海,具足菩萨行。
若入方便海,安住佛菩提,能随导师学,当成一切智。
汝遍一切剎,微尘等诸劫,修行普贤行,成就菩提道。
汝于无量剎,无边诸劫海,修行普贤行,成满诸大愿。
此无量众生,闻汝愿欢喜,皆发菩提意,愿学普贤乘。」

  尔时,文殊师利菩萨说此颂已,告善财童子言:「
  善哉!善哉!善男子!汝已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求菩萨行
  。善男子!若有众生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事为难;能发心已,求菩萨行,倍更为难。
  善男子!若欲成就一切智智,应决定求真善知识。
  善男子!求善知识勿生疲懈,见善知识勿生厌足,于善知识所有教诲皆应随顺,于善知识善巧方便勿见过失。
  
  善男子!于此南方有一国土名为『胜乐』;其国有山,名曰『妙峰』;于彼山中,有一比丘名曰『德云』。汝可往问:菩萨云何学菩萨行?菩萨云何修菩萨行?乃至菩萨云何于普贤行疾得圆满?德云比丘当为汝说。」

  尔时,善财童子闻是语已,欢喜踊跃,头顶礼足,绕无数匝,殷勤瞻仰,悲泣流泪。

【章旨】
善财童子向文殊菩萨请教求取无上菩提的方法、途径。文殊菩萨告诫善财童子,要求取无上菩提,应该坚定地寻找参拜善知识,并且建议善财童子前往「胜乐国」的「妙峰山」向德云比丘求教。

【注释】
①说颂言:下文的偈颂大意为文殊菩萨对于善财童子的鼓励夸奖之辞,其含义与下文的散文体大致相同。

【语译】
善财童子对文殊菩萨说:「
很希望圣者为我等广泛详细地宣说,
成就菩萨应该如何学习菩萨行?
应该如何修行菩萨行?
应该如何导向菩萨行?
应该如何实践菩萨行?
应该如何纯净菩萨行?
应该如何进入菩萨行?
应该如何成就菩萨行?
应该如何随顺菩萨行?
应该如何记忆回忆菩萨行?
应该如何增加扩展菩萨行?
应该如何使普贤行很快能够圆满?」

这时,文殊师利菩萨为善财童子说出偈颂:「
善哉,功德藏!能来至我所,发起大悲心,勤求无上觉。
已发广大愿,除灭众生苦,普为诸世间,修行菩萨行。
若有诸菩萨,不厌生死苦,则具普贤道,一切无能坏。
福光福威力,福处福净海;汝为诸众生,愿修普贤行。
汝见无边际,十方一切佛,皆悉听闻法,受持不忘失。
汝于十方界,普见无量佛,成就诸愿海,具足菩萨行。
若入方便海,安住佛菩提,能随导师学,当成一切智。
汝遍一切剎,微尘等诸劫,修行普贤行,成就菩提道。
汝于无量剎,无边诸劫海,修行普贤行,成满诸大愿。
此无量众生,闻汝愿欢喜,皆发菩提意,愿学普贤乘。」

  当时,文殊师利菩萨说完此偈颂之后,告诉善财童子说:「很好啊!很好啊!善男子!你已经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追求菩萨行。
  善男子!如果有众生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这本身就是很难的事情;能在发心之后,再接着求取菩萨行,更加倍地艰难。
  善男子!如果欲成就一切智智,应该下定决心定寻找真正的善知识。
  善男子!寻找善知识千万不要产生疲倦和懈怠,拜见善知识也不要产生厌倦和满足,对于善知识的所有教诲都应该随顺,对于善知识以善巧方便所说及所做不要认为是其过失。
  善男子!在此南方有一个名叫『胜乐』的国土;此国中有一座名叫『妙峰』的山;那座山中有一位名叫『德云』的比丘。你可以前往向他请教,成就菩萨应该如何学菩萨行?成就菩萨应该如何修行菩萨行?以及成就菩萨应该如何很快获得圆满的普贤行?德云比丘应该会给你作出回答。」

  当时,善财童子听了文殊菩萨的这些话语之后,欢喜跳跃,以头顶礼文殊菩萨的双足,并且围绕文殊菩萨无数圈礼拜文殊,非常殷勤虔诚地抬头观看文殊菩萨,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说明】
善财童子第一参——文殊菩萨会,至此叙述完毕。此后,善财童子还得到过文殊菩萨的指点,下文当详。

善财童子第二参:德云比丘会

  辞退南行,向胜乐国,登妙峰山,于其山上东、西、南、北、四维、上、下观察求觅,渴仰欲见德云比丘。经于七日,见彼比丘在别山上徐步经行①。见已往诣,顶礼其足,右绕三匝,于前而住,作如是言:「
  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
  云何修菩萨行?乃至应云何于普贤行疾得圆满?
  我闻圣者善能诱诲,唯愿垂慈,为我宣说:
  云何菩萨而得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时,德云比丘告善财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已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复能请问诸菩萨行。如是之事,难中之难。所谓:
求菩萨行,
求菩萨境界,
求菩萨出离道,
求菩萨清净道,
求菩萨清净广大心,
求菩萨成就神通,
求菩萨示现解脱门,
求菩萨示现世间所作业,
求菩萨随顺众生心,
求菩萨生死涅槃门,
求菩萨观察有为②、无为③心无所著。

  「善男子!我得自在决定解力,信眼清净,智光照曜,普观境界,离一切障,善巧观察,普眼明彻,具清净行,往诣十方一切国土,恭敬供养一切诸佛,常念一切诸佛如来,总持一切诸佛正法,常见一切十方诸佛。所谓:
  见于东方一佛、二佛、十佛、百佛、千佛、百千佛、亿佛、百亿佛、千亿佛、百千亿佛、那由他亿佛、百那由他亿佛、千那由他亿佛、百千那由他亿佛,乃至见无数、无量、无边、无等、不可数、不可称、不可思、不可量、不可说、不可说不可说佛,乃至见阎浮提④微尘数佛、四天下⑤微尘数佛、千世界微尘数佛、二千世界微尘数佛、三千世界⑥微尘数佛、佛剎微尘数佛,乃至不可说不可说佛剎微尘数佛;
  如东方,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一一方中所有诸佛,种种色相、种种形貌、种种神通、种种游戏、种种众会庄严道场、种种光明无边照耀、种种国土、种种寿命,随诸众生种种心乐,示现种种成正觉门,于大众中而师子吼。

 
【章旨】
善财童子遵照文殊菩萨的指点南下向德云比丘请教,德云则以种种念佛法门相教。德云比丘所示为入「十住」初位——「发心住」的法门。这是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第二次参访,也是《入法界品》「末会」中善财五十五会中的第三会。

【注释】
①经行:以养身为目的散步。
义净《南海寄归内法传》卷三云:「五天之地,道俗多作经行,直去直来,唯遵一路,随时适性,勿居闹处。一则疴;二能销食。」
(经行可以在行禅走转中深入三昧正定)
②有为:有所作为、造作之意,又称「有为法」。泛指由因缘和合所造作之现象;狭义而言,亦特指人的造作行为。也就是一切处于相互联系、生灭变化中之现象,而以生、住、异、灭四种有为相为其特征。
③无为:无造作之意,为「有为」的对称,指非由因缘所造作、离于生灭变化而绝对常住之法,又作「无为法」。
④阎浮提:又作「阎浮利」、「赡部提」、「阎浮提鞞波」,梵汉兼译则作「剡浮洲」、「阎浮洲」、「赡部洲」、「谵浮洲」,略称「阎浮」。阎浮,梵语为树之名;提,梵语为洲之意。阎浮提,即盛产阎浮树之国土。又因出产阎浮檀金,故又有「胜金洲」、「好金土」之译名。此洲为须弥山四大洲之南洲,故又称「南阎浮提」、「南阎浮洲」、「南赡部洲」。在佛教中,此洲就是我们现在所住的娑婆世界。
⑤四天下:须弥山东、南、西、北之四大洲。
⑥三千世界:是古代印度人对于宇宙构成的描述,又作「一大三千大千世界」、「一大三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
印度人认为,以须弥山为中心,周围环绕四大洲及九山八海,称为一小世界,乃自色界之初禅天至大地底下之风轮,其间包括日、月、须弥山、四天王、三十三天、夜摩天、兜率天、乐变化天、他化自在天、梵世天等。此一小世界以一千为集,而形成一个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集成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集成大千世界,此大千世界因由小、中、大三种千世界所集成,故称三千大千世界。佛教中所说的的三千世界往往是指一位佛所教化之领域,故又称一佛国。

【语译】
善财童子辞别文殊师利菩萨向南行走,到达胜乐国,登上妙峰山。善财在妙峰山山上向东、西、南、北、四维、上、下观察寻找,渴望见到德云比丘。一直经过了七日,才见到德云比丘在另外一座山上慢慢散步。善财看见德云比丘后,立即前往拜见,顶礼其足,在德云周围向右围转三圈,又站在其正前方,向德云比丘这样说道:「
圣者!我已经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但还不知道成就菩萨应该如何学菩萨行,
如何修行菩萨行,以及应该如何迅速圆满证成普贤行。
我听闻圣者您善能教诲众生,希望您能够垂怜我,为我宣说菩萨如何才可以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这时,德云比丘对善财说:「好啊!好啊!善男子!你已经能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又能请教诸菩萨行。这样的事,是难为之事中最难的。正如所说:
追求菩萨行,
追求菩萨境界,
追求菩萨出离世间之道,
求取菩萨清净之道,
追求菩萨清净广大之心,
追求菩萨成就神通,
追求菩萨示现解脱法门,
追求菩萨示现世间所作之业,
追求菩萨随顺众生之心,
追求菩萨生死涅槃之门,
追求菩萨观察有为法、无为法而心并无任何执着。

  「善男子!我已经证得自在决定的解悟力,信眼清净,智光照曜,普观所有境界,远离一切障碍,善巧观察,普眼明彻,具备清净之行,到往十方一切国土,恭敬供养一切诸佛,常常忆念一切诸佛如来,总持一切诸佛之正法,常常观见一切十方诸佛。具体而言:
  见于东方一佛、二佛、十佛、百佛、千佛、百千佛、亿佛、百亿佛、千亿佛、百千亿佛、那由他亿佛、百那由他亿佛、千那由他亿佛、百千那由他亿佛,乃至见无数、无量、无边、无等、不可数、不可称、不可思、不可量、不可说、不可说不可说佛,乃至见阎浮提微尘数佛、四方天下微尘数佛、千世界微尘数佛、二千世界微尘数佛、三千世界微尘数佛、佛剎微尘数佛,乃至不可说不可说佛剎微尘数佛。
  东方如此,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也是如此。对于一一方中所有诸佛的种种色相、种种形貌、种种神通、种种游戏、种种众会庄严道场、种种光明无边照耀、种种国土、种种寿命,随诸众生种种心乐示现出种种成就正觉之门,以及在大众中作师子吼而宣说正法。——所有这些方面,我都时常观想不忘失。

  「善男子!我唯得此忆念一切诸佛境界智慧光明普见法门,岂能了知诸大菩萨无边智慧清净行门?所谓:
智光普照念佛门,常见一切诸佛国土种种宫殿悉严净故;
令一切众生念佛门,随诸众生心之所乐,皆令见佛得清净故;
令安住力念佛门,令入如来十力中故;令安住法念佛门,见无量佛,听闻法故;
照耀诸方念佛门,悉见一切诸世界中等无差别诸佛海故;
入不可见处念佛门,悉见一切微细境中诸佛自在神通事故;
住于诸劫念佛门,一切劫中常见如来诸所施为无暂舍故;
住一切时念佛门,于一切时常见如来,亲近同住不舍离故;
住一切剎念佛门,一切国土咸见佛身超过一切无与等故;
住一切世念佛门,随于自心之所欲乐普见三世诸如来故;
住一切境念佛门,普于一切诸境界中见诸如来次第现故;
住寂灭①念佛门,于一念中见一切剎一切诸佛示涅槃故;
住远离念佛门,于一念中见一切佛从其所住而出去故;
住广大念佛门,心常观察一一佛身充遍一切诸法界故;
住微细念佛门,于一毛端有不可说如来出现,悉至其所而承事故;
住庄严念佛门,于一念中见一切剎皆有诸佛成等正觉现神变故;
住能事念佛门,见一切佛出现世间放智慧光转法轮故;
住自在心念佛门,知随自心所有欲乐,一切诸佛现其像故;
住自业②念佛门,知随众生所积集业,现其影像令觉悟故;
住神变念佛门,见佛所坐广大莲华周遍法界而开敷故;
住虚空念佛门,观察如来所有身云庄严法界、虚空界故。

  「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彼功德行?善男子!南方有国,名曰『海门』;彼有比丘名为『海云』。汝往彼问: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
海云比丘能分别说发起广大善根因缘。
善男子!海云比丘当令汝入广大助道位,
当令汝生广大善根力,
当为汝说发菩提心因③,
当令汝生广大乘光明,
当令汝修广大波罗蜜,
当令汝入广大诸行海,
当令汝满广大誓愿轮,
当令汝净广大庄严门,
当令汝生广大慈悲力。」

  时,善财童子礼德云比丘足,右绕观察,辞退而去。

【章旨】
德云比丘又告诉善财童子南方「海门国」的海云比丘可以进一步给予教诲,善财于是辞别德云比丘继续南下。
【注释】
①寂灭:略称为「灭」,指度脱生死,进入寂静无为之境地。此境地远离迷惑世界,含快乐之意,故称寂灭为乐。「寂灭」有时又等同于「涅槃」。
②自业:自己之业。「业」为造作之义,指行为、所作、行动、作用、意志等身心活动,或单由意志所引生之身心生活。
若与因果关系结合,则指由过去行为延续下来所形成之力量。
③因:指能引生结果之原因。从狭义而言,引生结果的直接内在原因,称为因(内因),而由外来相助的间接外在原因,则称为缘(外缘)。
然从广义而言,凡参与造果之因素,包括使事物得以生存与变化之一切条件,皆称为「因」。由此可知,广义之因,系包含内因与外缘二者。

【语译】
「善男子!我只是证得了这种回忆记忆一切诸佛境界智慧光明普见的法门,怎么能够了知诸大菩萨无边智慧清净行门?这一法门包含:
智光普照念佛门,常常观见一切诸佛国土种种宫都整洁干净;
使一切众生念佛门,针对诸众生心之所乐,使其都观见佛而获得清净;
使众生安住于力念佛门,使其进入如来十力中;
使其安住于法念佛门,观见无量佛,听闻佛法;
照耀诸方念佛门,完全观见一切诸世界中等无差别诸佛海;
进入不可见处念佛门,完全观见一切微细境界中诸佛自在神通等事;
住于诸劫念佛门,在一切劫中常常观见如来诸所施为没有片刻舍离;
住一切时念佛门,在一切时常常观见如来,亲近同住从不舍离;
住一切剎念佛门,于一切国土均见佛身超过一切,没有与之相等者;
住于一切世念佛门,随于自心之所欲乐完全观见三世诸如来;
住于一切境念佛门,在一切诸境界中完全观见诸如来次第显现;
住寂灭念佛门,于一念中观见一切剎一切诸佛示显涅槃;
住于远离念佛门,于一念中观见一切佛从其所住而出去;
住广大念佛门,心常常观察一一佛身充遍一切诸法界;
住微细念佛门,于一毛端有不可说如来出现,都至其所而做各种事;
住庄严念佛门,于一念中观见一切剎皆有诸佛成等正觉并出现神变;
住能事念佛门,看见一切佛出现世间放出智慧光而转法轮;
住自在心念佛门,知道随其自心所有欲乐,一切诸佛均显现其像;
住自业念佛门,知道随着众生所积集之业,显现众生影像使其觉悟;
住神变念佛门,观见佛所坐广大莲华周遍法界而开放;
住虚空念佛门,观察如来所有身云装饰了整个法界和虚空界。

德云比丘继续对善财童子说:「我为什么能够知晓哪些功德行呢?善男子!南方有一个名叫『海门』的国家;这个国家有一位叫『海云』的比丘。你可以前往他那里向他请教:成就菩萨应该如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海云比丘能分别宣说发起广大善根的因缘。
善男子!海云比丘肯定会使你进入广大助道位,
肯定会使你产生广大善根力,
肯定会为你宣说发菩提心之因,
肯定会为你生发出扩展大乘的光明,
肯定会为你说明如何修广大波罗蜜,
肯定会使你进入广大诸行海,
肯定会满足你的广大誓愿轮,
肯定会使你进入清净广大庄严门,
肯定会使你产生广大慈悲力。」

当时,善财童子礼拜德云比丘双足之后,右绕而礼敬观察德云。最后,善财童子辞别德云而向南去。

【说明】
善财童子第二参——德云比丘会,至此叙述完毕。德云比丘教诲给善财童子的念佛法门是进入十住之第一住「发心住」的法门。
发心住,又作「波蓝耆兜波菩萨法住」、「发意住」,谓上进分善根之人以真方便发起十信之心,信奉三宝,常住八万四千般若波罗蜜,受习一切行、一切法门,常起信心,不作邪见、十重、五逆、八倒,不生难处,常值佛法,广闻多慧,多求方便,始入空界,住于空性之位;并以空理智心习古佛之法,于心中生出一切功德。

善财童子第三参:海云比丘会
尔时,善财童子一心思惟善知识教,
念观察智慧光明门,
正念观察菩萨解脱门,
正念观察菩萨三昧门,
正念观察菩萨大海门,
正念观察诸佛现前门,
正念观察诸佛方所门,
正念观察诸佛轨则门,
正念观察诸佛等虚空界门,
正念观察诸佛出现次第门,
正念观察诸佛所入方便门。
  渐次南行,至海门国,向海云比丘所,顶礼其足,右绕毕,于前合掌,作如是言:「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欲入一切无上智海,而未知菩萨云何能舍世俗家,生如来家?
云何能度生死海,入佛智海?
云何能离凡夫地,入如来地?
云何能断生死流,入菩萨行流?
云何能破生死轮,成菩萨愿轮?
云何能灭魔境界,显佛境界?
云何能竭爱欲海,长大悲海?
云何能闭众难恶趣门,开诸大涅槃门?
云何能出三界城,入一切智城?
云何能弃舍一切玩好之物,悉以饶益一切众生?」

  时,海云比丘告善财言:「善男子!汝已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耶?」
  善财言:「唯!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海云言:「善男子!若诸众生不种善根,则不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要得普门善根光明,具真实道三昧智光,出生种种广大福海,长白净法①无有懈息,事善知识不生疲厌,不顾身命无所藏积,等心②如地无有高下,性常慈愍一切众生,于诸有趣③专念不舍,恒乐观察如来境界。如是乃能发菩提心。
「发菩提心者,所谓:
发大悲心,普救一切众生故;
发大慈心,等佑一切世间故;
发安乐心,令一切众生灭诸苦故;
发饶益心,令一切众生离恶法故;
发哀愍心,有怖畏者咸守护故;
发无碍心,舍离一切诸障碍故;
发广大心,一切法界咸遍满故;
发无边心,等虚空界无不往故;
发宽博心,悉见一切诸如来故;
发清净心,于三世法智无违故;
发智慧心,普入一切智慧海故。

【章旨】
在南下的路上,善财继续体味德云比丘的教诲。善财童子依照德云比丘的嘱咐继续南下至海门国礼拜海云比丘,向其请教如何进入菩萨行。海云比丘先告诉他发菩提心的十种内容。至此,海云比丘开始为善财童子开示进入十住之第二住「治地住」的法门——「普眼法门」。这是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第三次参访,也是《入法界品》「末会」中善财五十五会中的第四会。

【注释】
①白净法:清净法,善法。
②等心:对于一切众生怨亲所持平等之心;对于佛教修行的万千法门持等修之心。
③诸有趣:指众生在其中以因果律而运作的六道轮回。趣,即六道。诸有,指迷界之万象差别。众生之所作业,由因生果,因缘果报实有不虚;可分三有、四有、七有、九有、二十五有等类,总称诸有。此外,诸有为凡夫众生浮沈之生死海,故称「诸有海」。

【语译】
这时,善财童子一心思惟德云比丘的如下教诲:
正念观察智慧光明门,
正念观察菩萨解脱门,
正念观察菩萨三昧门,
正念观察菩萨大海门,
正念观察诸佛现前门,
正念观察诸佛方所门,
正念观察诸佛轨则门,
正念观察诸佛等虚空界门,
正念观察诸佛出现次第门,
正念观察诸佛所入方便门。

善财童子逐渐地南行,到达海门国,走向海云比丘的住所,顶礼海云比丘双足,从右围绕向其致敬完毕,重新在海云比丘的前面合掌向其致敬,善财童子这样说道:「
圣者!我早先已经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想进入一切无上智之海,
但却不知道成就菩萨如何才能舍弃世俗之家而生于如来之家?
如何才能度过生死大海,进入佛智之海?
如何才能脱离凡夫地,进入如来地?
如何才能截断生死之流,进入菩萨行之流?
如何才能毁破生死车轮,成就菩萨大愿之轮?
如何才能灭除魔境界,显现佛之境界?
如何才能使爱欲之海枯竭而使大悲之海壮大?
如何才能关闭诸多进入恶道之门,打开进入大涅槃之门?
如何才能逃出欲界、色界、五色界三界之城,进入一切智之城?
如何才能弃舍一切玩好之物,将其都用作使一切众生得到很大的益处?」

  当时,海云比丘问善财说:「善男子!你已经发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吗?」
善财回答:「是!我早先已经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海云说:「善男子!如果诸众生不种植善根,就不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要获得普门善根光明,
具备真实道三昧之智光,
生出种种广大福海,
使清净法得到增长,没有懈怠停息,
应该侍奉善知识而不生疲倦和厌恶,不顾身体和生命,
没有任何掖藏和积集,其等心如同大地一样无有高下之分,
心性常常缅怀慈愍一切众生之念想,对于诸有趣专念不舍,
永恒地乐于观察如来境界。这样才能发菩提心。

「所谓发菩提心包含这些内容:
发大悲心,普遍救助一切众生;
发大慈心,完全同等地护佑一切世间;
发安乐心,使一切众生灭除诸苦;
发饶益心,使一切众生远离恶法;
发哀愍心,能够普遍地守护那些怖畏者;
发无碍心,舍离一切诸障碍;
发广大心,使其遍满一切法界;
发无边心,等虚空界无不往;
发宽博心,完全观见一切诸如来;
发清净心,对于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法之智没有违反;
发智慧心,普遍进入一切智慧之海。

「善男子!我住此海门国十有二年,常以大海为其境界。所谓:
思惟大海广大无量,
思惟大海甚深难测,
思惟大海渐次深广,
思惟大海无量众宝奇妙庄严,
思惟大海积无量水,
思惟大海水色不同不可思议,
思惟大海无量众生之所住处,
思惟大海容受种种大身众生,
思惟大海能受大云所雨之雨,
思惟大海无增无减。

「善男子!我思惟时,复作是念:『世间之中,颇有广博过此海不?颇有无量过此海不?颇有甚深过此海不?颇有殊特过此海不?』
善男子!我作是念时,此海之下有大莲华忽然出现,以无能胜因陀罗尼罗宝为茎,吠琉璃宝①为藏,阎浮檀金为叶,沈水②为台,码瑙为须,芬敷布濩③,弥覆大海。百万阿修罗王执持其茎,百万摩尼宝庄严网弥覆其上,百万龙王雨以香水,百万迦楼罗王衔诸璎珞及宝缯带周匝垂下,百万罗剎④王慈心观察,百万夜叉王恭敬礼拜,百万干闼婆王种种音乐赞叹供养,百万天王雨诸天华、天鬘、天香、天烧香、天涂香、天末香⑤、天妙衣服、天幢幡盖,百万梵王头顶礼敬,百万净居天⑥合掌作礼,百万转轮王⑦各以七宝庄严供养,百万海神俱时出现恭敬顶礼,百万味光摩尼宝光明普照,百万净福摩尼宝以为庄严,百万普光摩尼宝为清净藏,百万殊胜摩尼宝其光赫奕,百万妙藏摩尼宝光照无边,百万阎浮幢摩尼宝次第行列,百万金刚师子摩尼宝不可破坏清净庄严,百万日藏摩尼宝广大清净,百万可乐摩尼宝具种种色,百万如意摩尼宝庄严无尽,光明照耀。
此大莲华,如来出世善根所起,一切菩萨皆生信乐,十方世界无不现前,从如幻法生、如梦法生、清净业⑧生,无诤法门之所庄严,入无为印,住无碍门,充满十方一切国土,随顺诸佛甚深境界,于无数百千劫叹其功德不可得尽。

「我时见彼莲华之上,有一如来结跏趺坐,其身从此上至有顶。
宝莲华座不可思议,
道场众会不可思议,
诸相成就不可思议,
随好圆满不可思议,
神通变化不可思议,
色相清净不可思议,
无见顶相不可思议,⑨
广长舌相不可思议,⑩
善巧言说不可思议,
圆满音声11不可思议,
无边际力不可思议,
清净无畏不可思议,
广大辩才不可思议。
又念彼佛往修诸行不可思议,
自在成道不可思议,
妙音演法不可思议,
普门示现种种庄严不可思议,
随其左右见各差别不可思议,
一切利益皆令圆满不可思议。

【章旨】
海云比丘向善财童子宣说其于大海中所观见的大莲华以及结跏趺坐于此莲华之上的如来的不可思议的情境。

【注释】
①吠琉璃宝:又作「毗琉璃」,为「琉璃」的异名。
②沉水:即「沉水香」之略称,又称「沉香」、「黑沈香」、「蜜香」。系采自热带所产瑞香科常绿乔木之天然香料。此香木材质甚重,为青白色。
印度、波斯、暹罗、交趾及我国广东南部、海南岛等地均产之。其木朽败或伐采时,由中心木质部分渗出黑色树脂,即是沈香。其香浓郁,木心坚实,入水必沈,故称沉水香,可供药用,治疗风水肿毒。
③布濩:遍布;布散。
④罗剎:恶鬼的总名,男的叫「罗剎娑」,女的叫「罗剎私」,或飞空,或地行,喜欢食人的血肉。罗剎也是地狱的狱卒,职司呵责罪人。
又称「阿傍」、「阿傍罗剎」、「阿防」、「旁」。其形状有多种,或牛头人手,或具有牛蹄,力气甚大,或为鹿头、羊头、兔头等。以上各类恶鬼性质之罗剎,于诸经中,偶亦转变成佛教之守护神,称为「罗剎天」,乃十二天之一。彼等呈神王形,身披甲冑,手上持刀,跨骑白狮。
⑤末香:即「抹香」、「粖香」,指在道场、寺庙抛撒的呈粉末的香,为十种用来供养佛的香之一。
⑥净居天:在色界四禅之最高处,有五重天,为证得不还果的圣者所生之处,因无外道杂居,故名「净居」。这五重天是无烦天、无热天、善现天、善见天、色究竟天。
⑦转轮王:即「转轮圣王」,简称「轮王」,为世间第一有福之人,于人寿八万四千岁时出现,统辖四天下。
⑧清净业:又作「净业」,即「世福」、「戒福」、「行福」三种福业。
据《观无量寿经》载,此三「福业」为:
第一,孝养父母,奉侍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
第二,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
第三,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此三福为众生往生之正因,亦为菩萨之净佛国土之无漏修因,故称净业。
⑨无见顶相:指佛八十种「好」的第六十六种,佛之肉髻相,是说佛顶高至不得见之相。
⑩广长舌相:为佛三十二大人相之一。又作「广长轮相」,略称「长舌相」、「广长舌」、「舌相」。诸佛之舌广而长,柔软红薄,能覆面至发际,如赤铜色。此相具有两种表征:一是语必真实,二是辩说无穷,即下文所说的「善巧言说」、「广大辩才」、「妙音演法」。
11圆满音声:指佛所具「三十二大人相」的第二十八种「梵声相」,又作「梵音相」、「声如梵王相」,即佛清净之梵音,洪声圆满,如天鼓响,亦如迦陵频伽之音。乃由说实语、美语,制守一切恶言所得之相;闻者随其根器而得益生善,大小权实亦得惑断疑消。

【语译】
「善男子!我住于这个海门国已经有十二年了,经常以大海为我观想的境界。我是这样做的:思惟大海的广大无量,
思惟大海甚深难测,
思惟大海逐渐又深又宽阔,
思惟大海中有无量奇妙庄严的众多珍宝,
思惟大海积集了无量的水,
思惟大海水色不同也不可思议,
思惟大海是无量众生的居住之处,
思惟大海容受了种种身体宏大的众生,
思惟大海能受大云所雨之雨,
思惟大海从来就没有增减。

  「善男子!我思惟这些问题时,又产生这样的念想:『在世间之中,是否有广博超过大海的东西呢?是否有在容纳众生之数量方面超过大海的地方呢?是否有在深度方面超过大海的东西吗?是否有殊特超过大海的吗?』
  善男子!我这样想时,此海之下有宏大的花朵忽然出现了,它以无能战胜的因陀罗尼罗宝为其茎,以吠琉璃宝为其藏,阎浮檀金为其叶,沈水为其台,码瑙为其须,其芬芳遍布十方,覆盖了整个大海。
有数百万的阿修罗王执持其茎,
有数百万摩尼宝庄严网完全覆盖其上,
数百万龙王降下香水,
数百万迦楼罗王佩带诸璎珞及宝缯带周匝垂下,
数百万罗剎王以慈心观察此花,
数百万夜叉王恭敬礼拜,
数百万干闼婆王以种种音乐赞叹供养,
数百万天王降下天华、天鬘、天香、天烧香、天涂香、天末香、天妙衣服、天幢幡盖,数百万梵王头顶礼敬此花,
数百万净居天众合掌作礼,
数百万转轮王各以七宝庄严供养此花,
数百万海神同时出现恭敬顶礼,
数百万味光摩尼宝光明普照,
数百万净福摩尼宝作为此花的装饰,
数百万普光摩尼宝为其清净藏,
数百万殊胜摩尼宝其光赫奕,
数百万妙藏摩尼宝光照无边,
数百万阎浮幢摩尼宝次第排列,
数百万不可破坏的金刚师子摩尼宝清净装饰此花,
数百万日藏摩尼宝广大清净,数百万可乐摩尼宝具种种色,
数百万如意摩尼宝庄严无尽,光明照耀。
  这朵大莲花,是如来出世善根所生起的,一切菩萨都对其产生信仰和快乐,十方世界无不显现于眼前。
  这朵大莲花,是从如幻之法中产生的,是从如梦之法产生的,是从清净之业产生的,为无诤法门所装饰,进入无为法印,住于无碍门,充满十方一切国土,随顺诸佛甚深境界,无数百千劫中感叹其功德永远不可能耗尽。

  「时,此如来即申右手而摩我顶,为我演说普眼法门,开示一切如来境界,显发一切菩萨诸行,阐明一切诸佛妙法,一切法轮悉入其中,
能净一切诸佛国土,
能摧一切异道邪论,
能灭一切诸魔军众,
能令众生皆生欢喜,
能照一切众生心行①,
能了一切众生诸根,
随众生心悉令开悟。
  我从于彼如来之所闻此法门,受持读诵,忆念观察。假使有人,以大海量墨,须弥聚笔,书写于此普眼法门,一品中一门,一门中一法,一法中一义,一义中一句,不得少分,何况能尽!

  「善男子!我于彼佛所千二百岁,受持如是普眼法门,于日日中以闻持陀罗尼光明领受无数品,
以寂静门陀罗尼光明趣入无数品,
以无边旋陀罗尼光明普入无数品,
以随地观察陀罗尼光明分别无数品,
以威力陀罗尼光明普摄无数品,
以莲华庄严陀罗尼光明引发无数品,
以清净言音陀罗尼光明开演无数品,
以虚空藏②陀罗尼光明显示无数品;
以光聚陀罗尼光明增广无数品,
以海藏陀罗尼光明辨析无数品。若有众生从十方来,若天、若天王,若龙、若龙王,若夜叉、若夜叉王,若干闼婆、若干闼婆王,若阿修罗、若阿修罗王,若迦楼罗、若迦楼罗王,若紧那罗、若紧那罗王,若摩睺罗伽、若摩睺罗伽王,若人、若人王,若梵③、若梵王,如是一切来至我所,我悉为其开示解释、称扬赞叹,咸令爱乐、趣入、安住此诸佛菩萨行光明普眼法门。

  「善男子!我唯知此普眼法门,如诸菩萨摩诃萨深入一切菩萨行海,随其愿力而修行故;入大愿海,于无量劫住世间故;入一切众生海,随其心乐广利益故;入一切众生心海,出生十力无碍智光故;入一切众生根海,应时教化悉令调伏故;入一切剎海,成满本愿严净佛剎故;入一切佛海,愿常供养诸如来故;入一切法海,能以智慧咸悟入故;入一切功德海,一一修行令具足故;入一切众生言辞海,于一切剎转正法轮故。

「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彼功德行?善男子!从此南行六十由旬④,楞伽道⑤边有一聚落,名为『海岸』⑥;彼有比邱,名曰『善住』。汝诣彼问菩萨云何净菩萨行?」

时,善财童子礼海云足,右绕瞻仰,辞退而去。

【章旨】
海云比丘向善财童子宣说了修行菩萨行的「普眼法门」,并且告诉善财童子可以继续南下到「海岸」聚落去向善住比丘请教。

【注释】
①心行:心以念念迁流为特征,故称「心行」。指心的作用、活动、状态、变化以及心的对象、作用所及的范围、志向、心愿、性向、决心等。另外,心中产生的分别意识、妄想、计较分别也称之为「心行」。
②虚空藏:含藏一切功德如虚空,故名「虚空藏」。
③梵:指梵天之众生。
④由旬:又作「由延」、「 逾缮那」、「逾阇那」,是印度古代用来衡定里程的长度单位。其一般含义为「套一次牛,车所行的路程」,并无确定的长度。玄奘在《大唐西域记》卷二「印度总述」中说:「逾缮那者,自古圣王一日军程也。旧传一逾缮那四十里矣。印度国俗乃三十里,圣教所载唯十六里。」
又,日本学者足立喜六经过研究认为,《佛国记》所说「由延」,在印度北部及西部为每一由延平均合四点六里,在以摩竭提国为中心之中印度地方则每一由延平均合六点五里。
⑤楞伽道:通往楞伽山之道路。楞伽,即楞伽山。相传此山乃佛陀宣讲《楞伽经》之处。
据《入楞伽经》卷一《请佛品》所载,此山系由种种宝性所成,诸宝间错,光明赫炎,犹如百千个太阳共同照耀金山。山中有无量花园香树,微风吹拂,枝叶摇曳,百千妙香一时流布,百千妙音一时俱发。重岩屈曲,处处仙境,无数众宝共成灵堂、龛窟,内外明彻,不能复现日月之光晖,此山乃古昔诸仙贤圣得道入化之处。
据玄奘《大唐西域记》卷十一说,楞伽山在斯里兰卡。
澄观说,楞伽「云『难往』,又含四义:一种种宝性所成庄严殊妙故,二有大光明映日月故,三高显宽广故,四伽王等居,佛复于此开化群生,作胜益事故。……此山居海之中四面无门,非得通者莫往,故云『难往』。」
⑥海岸:此村落之所以名为「海岸」是因为它是通往南海北岸之的缘故。

【语译】
海云比丘继续向善财童子宣说「普眼法门」:「当时,这位如来随即伸出其右手抚摩着我的头顶,
为我演说普眼法门,
开示一切如来境界,
显发一切菩萨诸行,
阐明一切诸佛微妙法门,
一切法轮都进入其中,这些微妙佛法能净一切诸佛国土,
能摧毁一切异道的邪论,
能灭除一切诸魔的军众,
能使众生都产生欢喜,
能照亮一切众生的心行,
能了一切众生诸根,
随着众生之心的状况使其开悟。
我跟从这位如来所听闻的这一法门之后,便经常受持读诵,忆念观察。假使有人以大海数量的墨,以无数须弥山聚制成的笔,书写这一普眼法门,一品中一门,一门中一法,一法中一义,一义中一句,也只能写很少一部分,何况其全部!

  「善男子!我在那位佛的住所一千二百年,受持了如此的普眼法门,日日中以闻持陀罗尼光明领受无数品,
  以寂静门陀罗尼光明趣入无数品,
  以无边旋陀罗尼光明普入无数品,
  以随地观察陀罗尼光明去琢磨理解无数品,
  以威力陀罗尼光明普摄无数品,
  以莲华庄严陀罗尼光明引发无数品,
  以清净言音陀罗尼光明开演无数品,
  以虚空藏陀罗尼光明显示无数品;
  以光聚陀罗尼光明增广无数品,
  以海藏陀罗尼光明辨析无数品。
  如果有众生从十方来,或者是天、或者是天王,或者是龙、或者是龙王,或者是夜叉、或者是夜叉王,或者是干闼婆、或者是干闼婆王,或者是阿修罗、或者是阿修罗王,或者是迦楼罗、或者是迦楼罗王,或者是紧那罗、或者是紧那罗王,或者是摩睺罗伽、或者是摩睺罗伽王,或者是人、或者是人王,或者是梵众、或者是梵王,如此一切众生都来到我的住所,我都为他们开示解释、称扬赞叹,使其都能够爱乐、趣入、安住于此诸佛菩萨行光明普眼法门。

  「善男子!我深深地知道这一普眼法门,如果诸位菩萨摩诃萨能够深入一切菩萨行海,随其愿力而修行;
进入大愿海,在无量劫中住于世间;
进入一切众生海,随其心之欲乐给予其广泛的利益;
进入一切众生心海,出生十力无碍智之光;
进入一切众生根海,应时教化全部使其调伏;
进入一切剎海,成满本愿装饰佛土;
进入一切佛海,希望经常供养诸如来;
进入一切法海,能以智慧使其都悟入;
进入一切功德海,使其具足所有修行法门;
进入一切众生言辞海,在一切国土转正法轮而说法。

  「而我什么能够知晓,能够宣说普眼法门的功德行呢?善男子!从此继续南行六十由旬,在楞伽道边有一个名为『海岸』的村落;
  那里有一位叫『善住』的比丘。你可以到他那里询问成就菩萨如何清净菩萨行?」
  这时,善财童子礼拜海云双足,右绕瞻仰海云比丘。然后辞别海云比丘,离开了海门国继续南下。

【说明】
善财童子第三参——海云比丘会,至此叙述完毕。海云比丘给善财宣讲的「普眼法门」是进入「十住」第二住——「治地住」的方法。「治地住」又作「阿阇浮菩萨法住」、「持地住」,谓常随空心,净八万四千法门,其心明净,犹如琉璃内现精金;因为以初发之妙心,履治为地,故称之「治地住」。

善财童子第四参:善住比丘会
   尔时,善财童子专念善知识教,专念普眼法门,专念佛神力,专持法句云,专入法海门,专思法差别,深入法漩澓①,普入法虚空,净持法翳障,观察法宝处。

渐次南行,至楞伽道海岸聚落,观察十方求觅善住。
见此比丘于虚空中来往经行,无数诸天恭敬围绕,散诸天华,作天妓乐,幡幢缯绮悉各无数,遍满虚空以为供养;
诸大龙王于虚空中兴不思议沈水香云,震雷激电以为供养;紧那罗王奏众乐音,如法赞美以为供养;
摩睺罗伽王以不思议极微细衣,于虚空中周匝布设,心生欢喜以为供养;
阿修罗王兴不思议摩尼宝云,无量光明种种庄严,遍满虚空以为供养;
迦楼罗王作童子形,无量采女之所围绕,究竟成就无杀害心,于虚空中合掌供养;
不思议数诸罗剎王,无量罗剎之所围绕,其形长大,甚可怖畏,见善住比丘慈心自在,曲躬合掌瞻仰供养;不思议数诸夜叉王各各悉有自众围绕,四面周匝恭敬守护;
不思议数诸梵天王于虚空中曲躬合掌,以人间法称扬赞叹;
不思议数诸净居天于虚空中与宫殿俱,恭敬合掌发弘誓愿。

时,善财童子见是事已,心生欢喜,合掌敬礼,作如是言:「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修行佛法?
云何积集佛法?
云何备具佛法?
云何熏习②佛法?
云何增长佛法?
云何总摄佛法?
云何究竟佛法?
云何净治佛法?
云何清净佛法?
云何通达佛法?
我闻圣者善能诱诲,唯愿慈哀,为我宣说:
菩萨云何不舍见佛,常于其所精勤修习?
菩萨云何不舍菩萨,与诸菩萨同一善根?
菩萨云何不舍佛法,悉以智慧而得明证?
菩萨云何不舍大愿,能普利益一切众生?
菩萨云何不舍众行,住一切劫心无疲厌?
菩萨云何不舍佛剎,普能严净一切世界?
菩萨云何不舍佛力③,悉能知见如来自在?
菩萨云何不舍有为亦复不住,普于一切诸有趣中犹如变化,示受生死修菩萨行?
菩萨云何不舍闻法,悉能领受诸佛正教?
菩萨云何不舍智光,普入三世智④所行处?」

【章旨】
善财童子辞别海云比丘踏上南下求法的历程,于路途又专心回味「普眼法门」的内容。善财童子到达楞伽道海岸聚落向善住比丘请教修行菩萨行的途径、方法。这是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第四次参访,也是《入法界品》「末会」中善财五十五会中的第五会。

【注释】
①漩澓:水的旋涡和回流。澓,水回流。
②熏习:又作「熏习」,简称「熏」,指将一法之势力熏附于他法之上,犹如以香气熏附于物。
《成唯识论述记》卷三(本)云:「熏者,发也,或由致也。习者,生也,近也,数也。即发致果于本识内,令种子生,近令生长故。」
意思为,由熏习而新生种子,并且能使种子增长。
③佛力:佛之力用。
佛具有二智,也称为「智力」;
以方便智能摄化众生,因而也称为「方便力」;
显示由佛果而起之力,因而又称为「愿力」。
④三世智:如来十智之一,为通达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之佛智。

【语译】
在路途,善财童子专心忆念海云比丘的教诲,
专心忆念这一普眼法门,
专心忆念佛之神力,
专心忆持无数法句,
专心进入法海之门,
专心思考法之差别,
深入法之旋涡,完全进入法之虚空处,清除障碍法,观察法宝。

善财童子逐渐地继续向南行进,直至通往楞伽山的大道旁的海岸村落。善财童子仔细观察十方寻找善住比丘。
他终于看见善住比丘在虚空之中来往漫步,无数诸天恭敬地围绕着他,诸天撒播许多天华,演奏出天妓乐,以遍满虚空的无数幡、幢、丝绸飘带作为善住比丘之供养;
诸大龙王在虚空中兴起了不可思议沈水香云,并将震雷激电作为对善住比丘的供养;
紧那罗王演奏出音乐,如法赞美善住以之作为对他的供养;摩睺罗伽王将不可思议极微细之衣在空中周匝布设,使其心中产生欢喜。以之作为对善住比丘的供养;
阿修罗王兴起不可思议的摩尼宝云,以其无量光明的种种庄严遍满虚空作为对善住比丘的供养;
迦楼罗王变作童子形,无量采女围绕着这位童子,究竟成就了无杀害之心,在虚空中合掌供养善住比丘;
不可思议数诸罗剎王被无量罗剎围绕着,这些罗剎王形体非常大,十分可怕恐怖,看见善住比丘慈心自在,便曲躬合掌瞻仰供养善住比丘;
不可思议无数诸夜叉王,各各都有众多眷属围绕,四面周匝恭敬守护善住比丘;不可思议数诸梵天王,在虚空中曲躬合掌,以人间之法称扬赞叹善住比丘;
不可思议数诸净居天,在虚空中与宫殿中都恭敬合掌发出大誓愿。

  当时,善财童子看见这些景象之后,心里产生无量欢喜,合掌敬礼,这样说道:「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如何修行佛法?
  如何积集佛法?
  如何具备佛法?
  如何熏习佛法?
  如何使佛法增长?
  如何总摄佛法?
  如何究竟佛法?
  如何净治佛法?
  如何清净佛法?
  如何通达佛法?
  我闻圣者善欲教诲众生,希望您怜爱我,为我宣说菩萨如何才能够不舍弃拜见佛,并且常在其住所精勤修习?
  菩萨如何不舍离菩萨,与诸菩萨有同一善根?
  菩萨如何不舍佛法,都以智慧而得到明证?
  菩萨如何不舍大愿,而能完全使一切众生得到利益?
  菩萨如何不舍众行,住于一切劫而心没有任何疲倦和厌恶?
  菩萨如何不舍佛土,能够完全使一切世界严整干净?
  菩萨如何不舍佛力,能全部知见如来自在?
  菩萨如何不舍有为法又不住于有为法,并且在一切六道之中自如变化,示现所受生死而修菩萨行?
  菩萨如何不舍所闻之法,并且都能领受诸佛之正教?
  菩萨如何不舍智光,普入三世智所行之处?」

  时,善住比丘告善财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已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今复发心求问佛法、一切智法、自然①者法。
  「善男子!我已成就菩萨无碍解脱门,若来若去,若行若止,随顺思惟,修习观察,即时获得智慧光明,名『究竟无碍』。得此智慧光明故,
  知一切众生心行无所障碍,
  知一切众生殁生无所障碍,
  知一切众生宿命无所障碍,
  知一切众生未来劫事无所障碍,
  知一切众生现在世事无所障碍,
  知一切众生言语音声种种差别无所障碍,决一切众生所有疑问无所障碍,
  知一切众生诸根无所障碍,随一切众生应受化②时悉能往赴无所障碍,
  知一切剎那、罗婆③、牟呼栗多④、日夜时分无所障碍,
  知三世海流转次第无所障碍,能以其身遍往十方一切佛剎无所障碍。
  何以故?得无住无作神通力故。

  「善男子!我以得此神通力故,于虚空中或行、或住、或坐、或卧、或隐、或显,或现一身,或现多身,穿度墙壁犹如虚空;
  于虚空中结跏趺坐,往来自在犹如飞鸟;
  入地如水,履水如地,遍身上下普出烟焰如大火聚。
  或时震动一切大地,
  或时以手摩触日月,
  或现其身高至梵宫。
  或现烧香云,
  或现宝焰云,
  或现变化云,
  或现光网云,皆悉广大弥覆十方。或一念中过于东方一世界、二世界、百世界、千世界、百千世界,乃至无量世界,乃至不可说不可说世界;
  或过阎浮提微尘数世界,或过不可说不可说佛剎微尘数世界。于彼一切诸佛国土佛世尊前,听闻说法,一一佛所现无量佛剎微尘数差别身,
  一一身雨无量佛剎微尘数供养云,所谓
  :一切华云、一切香云、一切鬘云、一切末香云、一切涂香云、一切盖云、一切衣云、一切幢云、一切幡云、一切帐云,以一切身云而为供养。一一如来所有宣说,我皆受持;一一国土所有庄严,我皆忆念。
  如东方,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如是一切诸世界中所有众生,若见我形,皆决定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彼诸世界一切众生,我皆明见,随其大小、胜劣、苦乐,示同其形,教化成就。若有众生亲近我者,悉令安住如是法门。

【章旨】
善住比丘向善财童子宣说修行菩萨行的「究竟无碍解脱门」。这是进入菩萨行之「十住位」之第三位「修行住」的法门。

【注释】
①自然:指不假任何造作之力而自然而然、本然如是存在之状态。
②受化:受生及化生,即「转生」之义。
③罗婆:又作「腊缚」、「罗预」、「罗予」,为印度计量时间的单位。据《俱舍论》卷十二载,一二○剎那为一怛剎那,六十怛剎那为一罗婆,三十罗婆为一牟呼栗多,三十牟呼栗多为一昼夜。
④牟呼栗多:剎那,印度计量时间的单位。《俱舍论》卷十二曰:「三十腊缚为一牟呼栗多,三十牟呼栗多为一昼夜。」

【语译】
这时,善住比丘对善财说:「好啊!好啊!善男子!你已经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现在又发心求问佛法、一切智法以及自然者之法。

  「善男子!我已经成就菩萨无碍解脱门,若来若去,若行若止,随顺思惟,修习观察,即时获得叫做『究竟无碍』的智慧光明。由于得到这个智慧光明的缘故,
能够没有任何障碍地知晓一切众生的心行,
能够无所障碍地知晓一切众生的生死状况,
能够没有任何障碍地知晓一切众生的宿命,
能够没有任何障碍地知晓一切众生在未来劫中的事情,
能够没有任何障碍地知晓一切众生现在世的事情,
能够没有任何障碍地知晓一切众生的言语音声的种种差别,
能够为一切众生没有任何障碍地解决所有的疑问,
能够没有任何障碍地知晓一切众生诸根,
能够没有任何障碍地在一切众生应该受化之时准时前往,
能够没有任何障碍地知晓一切剎那、罗婆、牟呼栗多以及日夜时分,
能够没有任何障碍地知晓三世海的流转次第,
能够没有任何障碍地以自己的身体遍往十方一切佛土。
为什么可以如此呢?是因为我证得了无住无作的神通力的缘故。

  「善男子!我因为证得了这一神通力,所以,在虚空中有时行、有时住、有时坐、有时卧、有时隐、有时显,有时显现出一身,有时显现出多身,穿度墙壁犹如虚空;
并且在虚空中结跏趺而坐,往来自在犹如飞鸟;
进入地下犹如进入水中一样地方便,履水如地般平坦,浑身上下都冒出烟焰犹如大火。
有时可以一切大地产生震动,
有时以手触摸太阳、月亮,有时显现出高至梵宫的身体。
有时显现出如烧香形状的云彩,
有时显现出宝焰样的云彩,
有时显现出变化多端的云彩,
有时显现出如光网般的云彩,这些云彩都非常广大完全覆盖了十方。
有时在一念中掠过东方一世界、二世界、百世界、千世界、百千世界,乃至无量世界,乃至不可说不可说世界;有时也掠过阎浮提微尘数世界,有时掠过不可说不可说佛剎微尘数世界。在一切诸佛国土佛世尊面前,听闻他们说法,每一位佛所现无量佛剎微尘数的差别身,每一佛身雨无量佛剎微尘数供养云,这些云彩有:
一切华云、一切香云、一切鬘云、一切末香云、一切涂香云、一切盖云、一切衣云、一切幢云、一切幡云、一切帐云,以一切身云而为供养。每一位如来宣说的所有内容,我都受持;
每一国土所有的庄严,我都回忆忆念。
如东方以及南、西、北方,四维,上、下,所有十方都是如此。如此一切诸世界中所有的众生,如果看见我的身形,都可决定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那些世界中的一切众生,我都已经清晰地看见了,并且能够随其大小、胜劣、苦乐,展示出与其同样的形状,以便教化他们使其成就。如果有众生来亲近我,我都能够使其安住于如此法门之中。

  「善男子!我唯知此普速疾供养诸佛成就众生无碍解脱门,如诸菩萨持大悲戒、波罗蜜戒、大乘戒①、菩萨道相应戒、无障碍戒、不退堕②戒、不舍菩提心戒、常以佛法为所缘戒、于一切智常作意③戒、如虚空戒、一切世间无所依戒、无失戒、无损戒、无缺戒、无杂戒、无浊戒、无悔戒、清净戒、离尘戒、离垢戒。
  「如是功德,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善男子!从此南方有国,名『达里鼻荼』,城名『自在』④;其中有人,名曰『弥伽』。汝诣彼问: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
时,善财童子顶礼其足,右绕瞻仰,辞退而行。

【章旨】
证得「究竟解脱无碍门」都是由于持别解脱戒为依地的缘故,因为非戒不能修治心地。这是善住对于这一法门的总结。善住比丘又建议善财童子前往「达里鼻荼果」的「自在」城去拜访弥伽比丘。善财于是辞别善住比丘继续南下。

【注释】
①大乘戒:又名「菩萨戒」,即菩萨僧所受持的戒,如《梵网经》中所说的「十重戒四十八轻戒」以及《善戒经》中所说的「三聚净戒」。
②退堕:又作「退转」、「退失」,略称作「退」。指在求佛道之中途,退失菩提心,而堕于二乘凡夫之地;或退失已证得之行位。
③作意:心的作用、功能之一,即突然警觉而将心投注某处以引起活动之精神作用。
④达里鼻荼:据澄观的解释,「达里鼻茶」的意思为「消融」,「谓从圣教生消谬解故」;城名为「自在」的意思为「于三世佛法了知修习得圆满故」
【语译】
「善男子!我只晓这一普遍迅速供养诸佛成就众生的无碍解脱法门,如诸菩萨持大悲戒、波罗蜜戒、大乘戒、菩萨道相应戒、无障碍戒、不退堕戒、不舍菩提心戒、常以佛法为所缘戒、于一切智常作意戒、如虚空戒、一切世间无所依戒、无失戒、无损戒、无缺戒、无杂戒、无浊戒、无悔戒、清净戒、离尘戒、离垢戒。
  「如此的功德,我为什么能够知晓,能够宣说呢?
  善男子!从此南下有一个名叫『达里鼻荼』的国家,此国中有一座名叫『自在』的城市;此城中有一位名叫『弥伽』的比丘。你可以前往他住的地方去请教:菩萨如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
当时,善财童子顶礼善住比丘的双足,右绕瞻仰比丘,辞别善住比丘,又朝南方走去。

【说明】善财童子第四参——善住比丘会,至此叙述完毕。善住比丘给善财宣讲的「究竟无碍解脱法门」是进入「十住」第三住——「修行住」的方法。修行住,又作「渝阿阇菩萨法住」、「应行住」,谓前之发心、治地二住之智俱已明了,故游履十方而无障碍。



《华严经》卷六十三 入法界品之四
【题解】
本卷主要包括《入法界品》「末会」中的第六、七、八会的内容,即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中的第五参、第六参以及第七参的内容。

第五参为「良医弥伽会」:善财童子继续南下至「达里鼻荼果」的「自在」城,向良医弥伽请教修行菩萨行的途径、方法。良医弥伽首先称赞善财童子为真正的法器,然后为其讲授自己所精通的修行法门。良医弥伽给善财宣讲的「菩萨妙音陀罗尼光明门」是进入「十住」第四住——「生贵住」的方法。
所谓「生贵住」,是指在前述各个层次之妙行的基础上,冥契妙理,将生于佛家为法王子;即行与佛同,受佛之气分,如中阴身,自求父母,阴信冥通,入如来种。

第六参为「解脱长者会」:善财童子继续南下至「住林」聚落,向解脱长者请教修行菩萨行的途径、方法。
解脱长者先进入「普摄一切佛剎无边旋陀罗尼」三昧,得到清净身,于其清净身中观见十方一切佛土、一切佛诸事。解脱长者出定后,将其所见告知善财童子。解脱长者又从三昧起,为善财童子宣说「如来无碍庄严解脱门」。
这是进入「十住」第五住之「方便具足住」的法门。所谓「方便具足住」,又作「波渝三般菩萨法住」、「修成住」。其内容为,习无量之善根,自利利他,方便具足,相貌无缺。

第七参为「海幢比丘会」:善财童子继续南下,在阎浮提畔的摩利伽罗聚落观看了海幢比丘于三昧中所显现出的胜境。善财童子历经六月零六日观察思维海幢比丘之三昧力。
等到海幢比丘从这一三昧境界之中出来,善财童子立即向其表达了对于这一三昧的极大敬意,并且殷切地向海幢比丘请教。海幢比丘向善财童子宣说「普眼舍得」三昧的神奇之处。
海幢比丘给善财宣讲的这一法门,是进入「十住」第六住——「第六海幢寄正心住」的方法。所谓「正心住」,又作「阿耆三般菩萨法住」、「行登住」,是指成就第六般若的菩萨所成的境界,因为并非仅仅相貌与佛相同,其心也与佛相同,因此名之为「正心住」。

善财童子第五参:良医弥伽会
尔时,善财童子一心正念法光明法门,深信趣入,专念于佛,不断三宝①,叹离欲性,念善知识普照三世,忆诸大愿普救众生,不着有为,究竟思惟诸法自性,悉能严净一切世界,于一切佛众会道场心无所著。

  渐次南行,至自在城,求觅弥伽。乃见其人于市肆中,坐于说法师子之座,十千人众所共围绕,说轮字②庄严法门。时,善财童子顶礼其足,绕无量匝,于前合掌而作是言:「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我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
云何修菩萨道?
云何流转于诸有趣常不忘失菩提之心?
云何得平等意坚固不动?
云何获清净心无能沮坏?
云何生大悲力恒不劳疲?
云何入陀罗尼普得清净?
云何发生智慧广大光明,于一切法离诸暗障?
云何具无碍解辩才之力,决了一切甚深义藏?
云何得正念③力,忆持一切差别法轮?
云何得净趣力,于一切趣普演诸法?云何得智慧力,于一切法悉能决定分别其义?」

  尔时,弥伽告善财言:「善男子!汝已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耶?」善财言:「唯!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弥伽遽即下师子座,于善财所五体投地④,散金银华无价宝珠,及以上妙碎末栴檀⑤、无量种衣以覆其上,复散无量种种香华、种种供具以为供养,然后起立而称叹言:「善哉!善哉!善男子!乃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善男子!若有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则为不断一切佛种,
则为严净一切佛剎,
则为成熟一切众生,
则为了达一切法性,
则为悟解一切业种⑥,
则为圆满一切诸行,
则为不断一切大愿,
则如实解离贪种性,
则能明见三世差别,
则令信解永得坚固,
则为一切如来所持,
则为一切诸佛忆念,
则与一切菩萨平等,
则为一切贤圣赞喜,
则为一切梵王礼觐,
则为一切天主供养,
则为一切夜叉守护,
则为一切罗剎侍卫,
则为一切龙王迎接,
则为一切紧那罗王歌咏赞叹,
则为一切诸世间主称扬庆悦,
则令一切诸众生界悉得安隐。
所谓:令舍恶趣故,令出难处故,断一切贫穷根本故,生一切天、人快乐故,遇善知识亲近故,闻广大法受持故,生菩提心故,净菩提心故,照菩萨道故,入菩萨智故,住菩萨地故。

「善男子!应知菩萨所作甚难,难出难值,见菩萨者倍更难有。
菩萨为一切众生恃怙⑦,生长成就故;
为一切众生拯济,拔诸苦难故;
为一切众生依处,守护世间故;
为一切众生救护,令免怖畏故。
菩萨如风轮,持诸世间不令堕落恶趣故;
如大地,增长众生善根故;
如大海,福德充满无尽故;
如净日,智慧光明普照故;
如须弥⑧,善根高出故;
如明月,智光出现故;如猛将,摧伏魔军故;
如君主,佛法城中得自在故;
如猛火,烧尽众生我爱心故;
如大云,降霔无量妙法雨⑨故;
如时雨,增长一切信根⑩芽故;
如船师11,示导法海津济处故;
如桥梁,令其得度生死海故。」

【章旨】
这是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第五次参访,也是《入法界品》「末会」中善财五十五会中的第六会。善财童子向良医弥伽请教修行菩萨行的途径、方法,良医弥伽首先称赞善财童子为真正的法器。

【注释】
①三宝:佛宝、法宝、僧宝。一切之佛,即佛宝;佛所说之法,即法宝;奉行佛所说之法的人,即僧宝。佛者觉知之义,法者法轨之义,僧者和合之义。
②轮字:指金刚因菩萨之种子  满字。因菩萨为转法轮之弥勒菩萨,故约于其弥勒之三形,而称为「轮」。
③正念:八正道之一,又作「谛意」,即如实忆念诸法之性相而不忘失。
④五体投地:印度礼法之一,为佛教最郑重的礼拜法。即两膝、两肘及头顶着地的致敬法。又称五轮投地、五轮着地、举身投地顶礼、接足礼。
⑤栴檀:又作「栴檀树」、「真檀树」、「真檀」等,为常绿之乔木,干高数丈,其材芳香,可供雕刻;研根为粉末,可为檀香,或制香油,叶长约五公分,枪锋状对生,房状花。球形核果,大如蚕豆,熟时呈黑色,颇富汁液,核甚坚硬,竖之有三凸陵。
⑥业种:因为善、恶之业可以生出苦乐之果,因此将善、恶之业称之为「业种子」。
⑦恃怙:出自《诗•小雅•蓼莪》:「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后因以「恃怙」为母亲、父亲的代称。
⑧须弥:即「须弥山」,意译「妙高山」,因为此山是由金、银、琉璃、水晶四宝所成,所以称「妙」;诸山不能与之相比,所以称「高」。又高有八万四千由旬,阔有八万四千由旬,为诸山之王,故得名「妙高」。此山为一小世界的中心,山形上下皆大,中央独小,四王天居山腰四面,忉利天在山顶,山根有七重金山,七重香水海环绕之,在金山之外有碱海,碱海之外有大铁围山,四大部洲即在此碱海的四方。
⑨法雨:以雨来比喻佛之教法。佛法滋润众生,令由迷妄而至证悟,犹如雨之普泽草木,使其生长,而至开花结果,因此佛教常常以雨譬喻佛法。
⑩信根:即信仰佛、法、僧三宝以及四谛等佛教的真理,为五无漏根之一。「信」为入理之根本,「根」则为坚固不动之义。这是以草木之根对于生命的重要性来比喻信仰之心在佛教修行中的重要性。
11船师:因为佛、菩萨如同度众生至彼岸的船筏的指挥者一样,因而佛典中常常以船师来喻指佛、菩萨。

【语译】
在继续南下的路途,善财童子一心正念即将学习的大光明法光明法门,深深地信仰并且趣入,专心忆念佛,使三宝从不中断,感叹而远离各种欲念,忆念一切普照三世的善知识,
忆念那些能够普救众生的大愿,对于有为法不产生执着,究竟思惟诸法的自性,能够是一切世界都变得严整干净,对于一切佛以及众会道场都在心中不产生执着。

善财童子逐渐地继续南下到达自在城,寻找弥伽。善财看见有人在市场中坐在师子座上说法,数万人一同围绕着他,弥伽正在宣说轮字庄严法门。
善财童子当即顶礼弥伽之足,围绕他无量圈,最后在其前合掌而这样说:「
圣者!我早先已经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但我却不知道成就菩萨如何学菩萨行?
如何修菩萨道?
如何在六道中流转但却永不忘记失去菩提之心?
如何得平等之心意并坚固不动?
如何获得清净心而不会毁坏?
如何产生大悲之力而永不疲劳?
如何进入陀罗尼而完全得到清净?
如何发生智慧广大光明,一切法都不再是其障蔽?
如何具备无碍理解辩才之力,决定明了一切很深的义藏?
如何得正念力,忆持一切差别法轮?
如何获得净趣之力,在一切道都演说诸法?
如何获得智慧之力,对于一切法都能够决定分别其意义?」

  这时,弥伽对善财童子说:「善男子!你已经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吗?」善财童子回答:「是!我早先已经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弥伽立即从师子座上走下来,来到善财童子面前,五体投地礼敬善财,并且散布金银花等无价宝珠以及美妙的碎末状的栴檀、无量种的衣物覆盖在善财的身上,又散布无量种种香华、种种供具以之供养善财。
做完这一切之后,善财起立而称赞感叹说:「
好啊!好啊!善男子!已经能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善男子!如果有人能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那么就可以使一切佛种不至于中断,就可以使一切佛剎更为严整干净,
就可以使一切众生获得成熟,
就可以了达一切法性,
就可以悟解一切业的种子,
就可以使一切诸行圆满,
就可以使一切大愿不致于中断,
就可以如实理解远离贪欲的种性,
就可以明确地见到三世的差别,
就可以使信仰和理解永远坚固不变,
就可以被一切如来所加持,
就可以被一切诸佛所忆念,
就可以与一切菩萨平等,
就可以被一切贤圣所赞叹喜欢,
就可以被一切梵王礼觐,
就可以被一切天之主所供养,
就可以被一切夜叉守护,
就可以被一切罗剎所侍奉保卫,
就可以被一切龙王迎接,
就可以被一切紧那罗王所歌咏赞叹,
就可以被一切诸世间之主称扬庆悦,
就可以使一切诸众生界都得到安定。
总而言之,使其舍弃恶道,使其出离困难之处,断绝一切贫穷之根本,生于一切天、人快乐之位,遇到善知识并亲近之,听闻广大法并且受持,生出菩提心,使菩提心清净,照耀菩萨道,进入菩萨之智,住于菩萨之地。

  「善男子!应该知晓菩萨所作是非常难的,难于出生也难于遇到,就更加难有看见菩萨的机遇。
菩萨是一切众生的的父母亲,因为众生依靠菩萨而成就;
菩萨是一切众生救星,救拔众生出离苦难;
菩萨是一切众生的依止之处,因为菩萨守护着世间;
菩萨是一切众生的救护者,使其免于恐怖害怕。
菩萨如同风轮,执持诸世间不使其堕落于恶道;
菩萨如同大地,使众生的善根得到增长;
菩萨如同大海,充满了无尽福德;
菩萨如同净日,智慧光明普照;
菩萨如同须弥山,其善根远远高于须弥山巅;
菩萨如同明月,智光因此而出现;
菩萨如同猛将,摧伏了魔军;
菩萨如同君主,在佛法城中得到自由自在;
菩萨如同猛火,烧尽了众生我爱之心;
菩萨如同大云,降下无量的妙法雨;
菩萨如同及时雨,使一切信根之芽增长;
菩萨如同船师,指示着度过法海的渡口;
菩萨如同桥梁,使众生可以度过生死之大海。」

  弥伽如是赞叹善财,令诸菩萨皆欢喜已,从其面门出种种光,普照三千大千世界。其中众生遇斯光已,诸龙神等乃至梵天①悉皆来至弥伽之所。弥伽大士即以方便,为开示、演说、分别、解释轮字品庄严法门。彼诸众生闻此法已,皆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

弥伽于是还升本座,告善财言:「善男子!我已获得妙音陀罗尼,能分别知三千大千世界中诸天语言,诸龙、夜叉、干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与非人及诸梵天所有语言。如此三千大千世界,十方无数乃至不可说不可说世界,悉亦如是。

「善男子!我唯知此菩萨妙音陀罗尼光明法门。如诸菩萨摩诃萨,
能普入一切众生种种想海、
种种施设②海、
种种名号海、
种种语言海,
能普入说一切深密法句海、
说一切究竟③法句海、
说一切所缘中有一切三世所缘法句海、
说上法句海、
说上上法句海、
说差别法句海、
说一切差别法句海,
能普入一切世间咒术海、
一切音声庄严轮④、
一切差别字轮⑤际。

【章旨】
良医弥伽向善财童子宣说「菩萨妙音陀罗尼光明法门」。

【注释】
①梵天:音译「婆罗贺摩」、「没罗含摩」、「梵摩」,意译「清净」、「离欲」。在婆罗门教、印度教之中,梵天指宇宙的创造者,是万有之根源。「
梵」的神格化所产生的神祇,为婆罗门教的最高神,也是印度教三大神祇(即梵天、湿婆、毗湿奴)之一。
佛教中总称色界的初禅天为梵天,包括「大梵天」、「梵辅天」、「梵众天」。通常单独使用的「梵天」,大多指「大梵天王」、「梵王」。「梵王」,别名「尸弃」、「世主」,此天王深信正法,每逢佛出世,必最先请求佛转法轮,与帝释天同为佛教的护法神。
②施设:安立;建立;发起。
③究竟:音译「郁多罗」,形容至高无上之境界,或对事物彻底极尽之意。
④音声庄严轮:以音声作佛事之意,即用诵经、唱佛名乃至以歌舞音乐等供养佛的礼仪。在此是指以妙音诵持「轮字法门」。
⑤字轮:密教修法所用的观法之一。又称法界体性三昧观、入法界三昧观、入法界观、后入三摩地观。即观显本尊之意密与行者之意业本来融会不二的观法。亦即行者于心月轮上,布列表地、水、火、风、空五大的梵字(阿、 、罗、诃、佉), ,以及表示佛、菩萨的梵字,而思惟现象世界本来是空,最后实现本尊与自己一体无二之境地。于密教修法中,此字轮观为意密成佛之秘观、加持成佛之妙行,与正念诵、修口密的入我我入观同是重要的观法。

【语译】
弥伽如此赞扬感叹善财童子,使得诸位菩萨都非常欢喜。诸位菩萨都从其面门发出种种光芒,普照三千大千世界。大千世界之中的众生遇到这些光之后,诸位龙神以及梵天都全部来到弥伽的住所。弥伽大士即以方便为众生开示、演说、分别、解释轮字品庄严法门。那些众生听闻此法之后已,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之心并且永不退转。
  弥伽又还升其本座,告诉善财说:
  「善男子!我已经获得妙音陀罗尼,能分别知晓三千大千世界中诸天所用的语言,对于诸龙、夜叉、干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与非人及诸梵天等所有的语言也都能够知晓。对于三千大千世界,十方无数乃至不可说不可说世界诸众生所用的语言,也都能够知晓。
  「善男子!我只知晓这一菩萨妙音陀罗尼光明法门。诸菩萨摩诃萨,能够完全进入一切众生种种想海、种种施设海、种种名号之海、种种语言之海,能够完全进入说一切深刻秘密的法句海、说一切究竟法句海、说一切所缘中有一切三世所缘法句之海、说上等法句海、说上上等法句海、说差别之法句海、说一切差别之法句海,能完全进入一切世间咒术海、一切音声庄严轮、一切差别之字轮际。
「如是功德,我今云何能知能说?善男子!从此南行,有一聚落,名曰『住林』①;彼有长者,名曰『解脱』②。汝诣彼问:菩萨云何修菩萨行?菩萨云何成菩萨行?菩萨云何集菩萨行?菩萨云何思菩萨行?」
尔时,善财童子以善知识故,于一切智法深生尊重,深植净信,深自增益;礼弥伽足,涕泗悲泣,绕无量匝,恋慕瞻仰,辞退而行。

【章旨】
良医弥伽又向善财童子举荐「住林」聚落的解脱长者,嘱咐善财童子南下前去拜访。

【注释】
①住林:表征「方便具足住」。
②解脱:于其身内显现无边佛境,定用自在,因此此长者名为「解脱」。

【语译】
良医弥伽继续给善财童子说:「如此功德,我现在为什么能够知晓,能够宣说?善男子!从此继续向南行进,有一个名叫『住林』的村落;那里有一位名叫『解脱』的长者。你可以前往他那里去请教:成就菩萨如何修菩萨行?菩萨如何成就菩萨行?菩萨如何积集菩萨行?菩萨如何思维菩萨行?」
这时,善财童子因为弥伽善知识的缘故,对于一切智之法产生深深的尊重,种植了很深的清净信仰,自己又深深地增益它。善财童子礼拜弥伽之足,涕泗悲泣,绕无数圈。恋慕瞻仰弥伽之后,善财童子辞别良医弥伽,继续向南行进。

【说明】
善财童子第五参——良医弥伽会,至此叙述完毕。良医弥伽给善财宣讲的「菩萨妙音陀罗尼光明门」是进入「十住」第四住——「生贵住」的方法。「生贵住」,又作「阇摩期菩萨法住」,是指在前述各层次妙行的基础上,冥契妙理,将生于佛家为法王子;即行与佛同,受佛之气分,如中阴身,自求父母,阴信冥通,入如来种。

善财童子第六参:解脱长者会
尔时,善财童子思惟诸菩萨无碍解陀罗尼光明庄严门,
深入诸菩萨语言海门,
忆念诸菩萨知一切众生微细方便门,
观察诸菩萨清净心门,
成就诸菩萨善根光明门,
净治诸菩萨教化众生门,
明利诸菩萨摄众生智门,
坚固诸菩萨广大志乐门,
住持诸菩萨殊胜志乐门,
净治诸菩萨种种信解门,
思惟诸菩萨无量善心门;
誓愿坚固,心无疲厌;
以诸甲冑而自庄严,精进深心①不可退转,具不坏信;
其心坚固,犹如金刚及那罗延②,无能坏者;
守持一切善知识教,于诸境界得不坏智;
普门清净,所行无碍;
智光圆满,普照一切;
具足诸地总持光明,了知法界种种差别,无依无住,平等无二;
自性清净而普庄严,于诸所行皆得究竟,智慧清净离诸执着;
知十方差别法,智无障碍;往十方差别处,身不疲懈;
于十方差别业,皆得明了;
于十方差别佛,无不现见;
于十方差别时,悉得深入;
清净妙法充满其心,普智三昧明照其心,心恒普入平等境界;
如来智慧之所照触,一切智流相续不断,若身若心不离佛法;
一切诸佛神力所加,一切如来光明所照,成就大愿,愿身周遍一切剎网,一切法界普入其身。

  渐次游行十有二年,至住林城,周遍推求解脱长者。既得见已,五体投地,起立合掌,白言:「圣者!我今得与善知识会,是我获得广大善利③。何以故?
  善知识者,难可得见,
  难可得闻,难可出现,
  难得奉事,难得亲近,
  难得承接④,难可逢值,
  难得共居,难令喜悦,
  难得随逐。我今会遇,为得善利。

「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为欲事一切佛故,
为欲值一切佛故,
为欲见一切佛故,
为欲观一切佛故,
为欲知一切佛故,
为欲证一切佛平等故,
为欲发一切佛大愿故,
为欲满一切佛大愿故,
为欲具一切佛智光故,
为欲成一切佛众行故,
为欲得一切佛神通故,
为欲具一切佛诸力故,
为欲获一切佛无畏故,
为欲闻一切佛法故,
为欲受一切佛法故,
为欲持一切佛法故,
为欲解一切佛法故,
为欲护一切佛法故,
为欲与一切诸菩萨众同一体故,
为欲与一切菩萨善根等无异故,
为欲圆满一切菩萨波罗蜜故,
为欲成就一切菩萨所修行故,
为欲出生一切菩萨清净愿故,
为欲得一切诸佛菩萨威神藏故,
为欲得一切菩萨法藏无尽智慧大光明故,
为欲得一切菩萨三昧广大藏故,
为欲成就一切菩萨无量无数神通藏故,
为欲以大悲藏教化调伏一切众生皆令究竟到边际故,
为欲显现神变藏故,为于一切自在藏中悉以自心得自在故,
为欲入于清净藏中以一切相而庄严故。

「圣者!我今以如是心、如是意、如是乐、如是欲、如是希求、如是思惟、如是尊重、如是方便、如是究竟、如是谦下,至圣者所。我闻圣者善能诱诲诸菩萨众,能以方便阐明所得,示其道路,与其津梁,授其法门;
令除迷倒障,拔犹豫箭,截疑惑网,照心稠林⑤,浣心垢浊,令心洁白,使心清净,正心谄曲,绝心生死,止心不善,解心执着;
于执着处令心解脱,于染爱处使心动转,令其速入一切智境,使其疾到无上法城⑥;
令住大悲,令住大慈,令入菩萨行,令修三昧门,令入证位,令观法性,令增长力,令修习行,普于一切,其心平等。唯愿圣者为我宣说:
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随所修习,疾得清净,疾得明了!」

【章旨】
这是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第六次参访,也是《入法界品》「末会」中善财五十五会中的第七会。善财遵嘱继续南下,于路途仔细消化良医弥伽所宣说的「菩萨妙音陀罗尼光明门」。后到达住林城礼拜解脱长者并诚恳地向解脱长者请教修行菩萨行的途径、方法。

【注释】
①深心:又称「深信」。通常是指深求佛道之心,或指扫除犹疑不定而对佛法真实确信之心,或指乐于集聚诸功德善行而又深信爱乐之心。
②那罗延:即「那罗延天」 、「那罗延力执金刚」,乃帝释天之力士,或为毗纽天之异名,此金刚能发勇猛之大悲以救济众生。以其大悲心特别强盛,因此以那罗延天之大力喻之,而称为「那罗延力」。
③广大善利:善的、美妙的利益为「善利」。佛典中的「大善利」往往是指菩提之利益。
④承接:交接;连接;衔接;接受。
⑤稠林:又作「谜」,即密茂之森林,佛教以之比喻众生邪见烦恼,交络繁茂,有如稠密的森林。
⑥无上法城:即「涅槃城」。无上法,指「涅槃」,因为在佛教中,「涅槃」是一切法中至高无上之法。

【语译】
在南下的路途,善财童子思惟着良医弥伽宣说的诸菩萨无碍解陀罗尼光明庄严门,
深入了诸菩萨语言海门,
回忆记忆诸菩萨知晓一切众生微细的方便门,
观察诸菩萨清净心门,
成就诸菩萨善根光明门,
净治诸菩萨教化众生门,
明利诸菩萨摄众生之智门,
坚固诸菩萨广大志乐门,
住持诸菩萨殊胜志乐门,
净治诸菩萨种种信解门,
思惟诸菩萨无量善心门;
誓愿坚固,心无疲倦厌恶;
以诸甲冑而自己庄严,精进深心不可退转,具备从未毁坏的信仰;
其心坚固,犹如金刚以及那罗延,从来就不会毁坏;
守持一切善知识的教诲,对于诸境界获得不坏之智;
普门清净,所行无有障碍;
智光圆满,普照一切;
具足诸地总持光明,了知法界的种种差别,无依无住,平等无二;
自性清净而庄严,于诸所行都获得究竟,智慧清净离诸执着;
知晓十方差别法,智慧没有障碍;
前往十方差别之处,身体从不疲倦懈怠;对于十方差别之业,都获得明了;对于十方差别佛,无不现见;
对于十方差别时,都可以深入;
清净妙法充满了善财童子的心,普智三昧明照其心,心永恒完全进入平等境界;
因为得到了如来智慧的照触,一切智流相续不断,其身其心都不离开佛法;
由于一切诸佛神力的加持,由于一切如来光明所照的缘故,成就了大愿,愿身周遍一切剎网,一切法界完全进入其身。

善财童子逐渐地向南方游行达十二年之久,最后到达了住林城。善财童子到处询问找寻解脱长者。与解脱长者见面之后,善财童子便五体投地,起立合掌,向解脱长者说:「圣者!我现在总算与善知识相会了,这会使我获得广大的善法利益。为什么这样说呢?
善知识者,确实难于见到,也难于得闻您的说法,难于出现,难得奉事,难得亲近,难得承接,难于遇到,难得在一起居住,难得使您喜悦,难得跟随。我现在遇到您,肯定会得到善法利益。

  「圣者!我早先已经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是因为欲侍奉一切佛的缘故,
因为欲遇到一切佛的缘故,
因为欲见一切佛的缘故,
因为欲观一切佛的缘故,
因为欲知晓一切佛的缘故,
因为欲证得一切佛平等之智慧的缘故,
因为欲发一切佛的大愿的缘故,
因为欲满足一切佛的大愿的缘故,
因为欲具备一切佛智之光的缘故,
因为欲成就一切佛的众行的缘故,
因为欲获得一切佛之神通的缘故,
因为欲具备一切佛之诸力的缘故,
因为欲获得一切佛之无畏的缘故,
因为欲听闻一切佛法的缘故,
因为欲接受一切佛法的缘故,
因为欲持一切佛法的缘故,
因为欲理解一切佛法的缘故,
因为欲保护一切佛法的缘故,
因为欲与一切诸菩萨具备同一本体的缘故,
因为欲与一切菩萨的善根相等没有差别的缘故,
因为欲圆满一切菩萨波罗蜜的缘故,
因为欲成就一切菩萨所修行的缘故,
因为欲出生一切菩萨清净大愿的缘故,
因为欲获得一切诸佛菩萨威神藏的缘故,
因为欲获得一切菩萨法藏无尽智慧大光明的缘故,
因为欲获得一切菩萨三昧广大藏的缘故,
因为欲成就一切菩萨无量无数神通藏的缘故,
因为欲以大悲藏教化调伏一切众生使他们都获得究竟到达边际的缘故,
因为欲显现神变藏的缘故,
因为在一切自在藏之中全部以自心获得了自在的缘故,
因为欲进入于清净藏之中并且以一切相而得庄严的缘故。

  「圣者!我现在以如此之心、如此之意、如此之乐、如此之欲、如此之希求、如此之思惟、如此之尊重、如此之方便、如此之究竟、如此之谦下,到达了圣者您的住所。我听说圣者您能够诱诲诸菩萨众,能以方便阐明所得,为众生指示道路,给予他们指示渡口和桥梁,教授给他们法门;
  使他们除去迷惑和颠倒、障碍,拔出他们的犹豫之箭,截断他们的疑惑之网,照耀他们的心稠林,清洗他们那污浊之心,使其心变得洁白,使其心清净,矫正其谄曲的心,断绝其生死之心,制止其不善之心,解开其执着之心;
  在其执着之处使其心得到解脱,在染爱之处使其心动转,使其迅速进入一切智境,使其迅速达到无上法之城;使其住于大悲,使其住于大慈,使其进入菩萨行,使其修习三昧门,使其进入证位,使其观想法性,使其力得到增长,使其修习菩萨行,对于一切境遇都能够做到心平气和。希望圣者为我宣说:
  菩萨如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很想跟随着您所修习的法门,迅速获得清净,迅速获得明了!」

  时,解脱长者以过去善根力、佛威神力、文殊师利童子忆念力故,即入菩萨三昧门,名「普摄一切佛剎无边旋陀罗尼」。入此三昧已,得清净身。于其身中,显现十方各十佛剎微尘数佛,及佛国土众会道场种种光明诸庄严事,亦现彼佛往昔所行神通变化、一切大愿、助道之法、诸出离行、清净庄严,亦见诸佛成等正觉、转妙法轮教化众生。如是一切,于其身中悉皆显现,无所障碍;种种形相、种种次第,如本而住,不相杂乱,所谓:
  种种国土、种种众会、种种道场、种种严饰。其中诸佛现种种神力、立种种乘道、示种种愿门,或于一世界处兜率宫①而作佛事,或于一世界殁兜率宫而作佛事;
  如是,或有住胎,或复诞生,或处宫中,或复出家,或诣道场,或破魔军,或诸天、龙恭敬围绕,或诸世主劝请说法②,或转法轮,或般涅槃,或分舍利③,或起塔庙。彼诸如来于种种众会、种种世间、种种趣生、种种家族、种种欲乐、种种业行、种种语言、种种根性、种种烦恼随眠④习气诸众生中,
  或处微细道场,或处广大道场,或处一由旬量道场,或处十由旬量道场,或处不可说不可说佛剎微尘数由旬量道场,以种种神通、种种言辞、种种音声、种种法门、种种总持门⑤、种种辩才门,以种种圣谛⑥海、种种无畏大师子吼,说诸众生种种善根、种种忆念,授种种菩萨记,说种种诸佛法。彼诸如来所有言说,善财童子悉能听受,亦见诸佛及诸菩萨不可思议三昧神变。

  尔时,解脱长者从三昧起,告善财童子言:「善男子!我已入出如来无碍庄严解脱门。
善男子!我入出此解脱门时,即见东方阎浮檀金光明世界,龙自在王如来应正等觉,道场众会之所围绕,毗卢遮那藏菩萨而为上首;
又见南方速疾力世界,普香如来应正等觉,道场众会之所围绕,心王菩萨而为上首;
又见西方香光世界,须弥灯王如来应正等觉,道场众会之所围绕,无碍心菩萨而为上首;
又见北方袈裟⑦幢世界,不可坏金刚如来应正等觉,道场众会之所围绕,金刚步勇猛菩萨而为上首;
又见东北方一切上妙宝世界,无所得境界眼如来应正等觉,道场众会之所围绕,无所得善变化菩萨而为上首;
又见东南方香焰光音世界,香灯如来应正等觉,道场众会之所围绕,金刚焰慧菩萨而为上首;又见西南方智慧日普光明世界,法界轮幢如来应正等觉,道场众会之所围绕,现一切变化幢菩萨而为上首;
又见西北方普清净世界,一切佛宝高胜幢如来应正等觉,道场众会之所围绕,法幢王菩萨而为上首;
又见上方佛次第出现无尽世界,无边智慧光圆满幢如来应正等觉,道场众会之所围绕,法界门幢王菩萨而为上首;
又见下方佛光明世界,无碍智幢如来应正等觉,道场众会之所围绕,一切世间剎幢王菩萨而为上首。

  

【章旨】
解脱长者先进入「普摄一切佛剎无边旋陀罗尼」三昧,得到清净身,于其清净身中观见十方一切佛土、一切佛诸事。解脱长者出定后,将其所见告知善财童子。

【注释】
①兜率宫:是欲界第四层天之名。此天一昼夜,人间四百年,天寿四千岁,合人间五亿七千六百万年。有内外二院,外院为天人所居,内院为补处菩萨的住处,补处菩萨常由此天下生而成佛,今为弥勒菩萨的净土。
②劝请说法:又叫「劝请转法轮」,指佛陀初成道时,菩萨劝请世尊为众生转法轮,度脱一切。
③舍利:又作「实利」、「设利罗」、「室利罗」等,意译为「体」、「身」、「身骨」、「遗身」等。通常指佛陀之遗骨,而称佛骨、佛舍利,后又指高僧死后焚烧所遗之物。
④随眠:「烦恼」的异名。烦恼随逐我人,令入昏昧沉重之状态;其活动状态微细难知,与境及相应之心、心所相互影响而增强(随增),以其束缚(随缚)我人,故称为「随眠」。
有贪、瞋、慢、无明(痴)、见(恶见)、疑等六种,称为「六随眠」或「六根本烦恼」。
其中,将「贪」又分为「欲贪」与「有贪」,成「七随眠」;
将「见」分为「身」、「边执」、「邪」、「见取」、「戒禁取」等五见,成「十随眠」。
⑤总持门:即总持之法门。
总持,为「陀罗尼」之意译,即能总摄忆持无量佛法而不忘失之念慧力。
有「法」、「义」、「咒」、「忍」等四种总持。
⑥圣谛:「谛」为真实不虚之理,「圣谛」即指圣者所知的一切寂静之境界,系佛教之根本大义,故又称「第一义」、「真谛」,为佛教所说的出离世间法中的最究竟深义。
⑦袈裟:比丘的法衣,有不正色、坏色、染色等意义,因为出家比丘所穿的法衣都要染成浊色,故袈裟是依染色而立名的。又因其形状为许多长方形割截的小布块缝合而成,有如田畔,故又名「割截衣」或「田相衣」,亦称「福田衣」。
分大、中、小三种,大者名叫「僧伽梨衣」或「九条大衣」,中者名叫「郁多罗衣」或「七条衣」,小者名叫「安陀会衣」或「五条衣」。

【语译】
这时,解脱长者以过去善根力、佛威神力、文殊师利童子忆念力,随即进入名为「普摄一切佛剎无边旋陀罗尼」的菩萨三昧门。进入此三昧之后,解脱长者获得清净身。在其清净身之中,显现出十方各十佛土微尘数佛,以及佛国土中众会道场的种种光明诸庄严事,也显现出诸佛往昔所做出的种种神通变化、一切大愿、助道之法、诸出离世间的修行、清净的庄严,也观见诸佛成等正觉、转妙法轮教化众生的情境。
如此一切,在其身中都可显现出来,没有任何障碍;
显现出的种种形相、种种次第,如其本来面貌而住,种种国土、种种众会、种种道场、种种严饰不相杂乱。在其身中,诸佛显现出种种神力、树立种种乘道、示显种种愿门,有的在一世界住于兜率宫而作佛事,
有的在一世界隐没兜率宫而作佛事;
如此等等,有显现住胎形相的,有显现诞生形相的,
有显现住于宫中形相的,
有显现出家形相的,或在道场,或破魔军,或诸天、龙恭敬围绕,或诸世间之主殷勤劝请其说法,
也有显现转法轮形相的,有显现出般涅槃形相的,
有显现分舍利情境的,也有显现修建塔庙供养的情形的。
那些如来在种种众会、种种世间、种种六道、种种家族、种种欲乐、种种业行、种种语言、种种根性、种种烦恼随眠习气诸等等生之中,有的住于很小的道场,有的处于非常广大的道场,有的处于一由旬量的道场,有的处于十由旬量的道场,
有的处于不可说不可说佛土微尘数由旬量的道场,他们以种种神通、种种言辞、种种音声、种种法门、种种总持门、种种辩才门,以种种圣谛大海、种种无畏大师子吼,宣说诸众生种种善根、种种忆念,授与种种菩萨记,宣说种种佛法。那些如来的所有言说,善财童子都能够听受,也观见到诸佛及诸菩萨不可思议的三昧神变。

  这时,解脱长者从三昧出来,对善财童子说:「善男子!我已经进入并且又出了如来无碍庄严解脱门。
  善男子!我进入此解脱门时,就立即观见东方阎浮檀金光明世界中,龙自在王如来应正等觉在道场之中,被无数众会围绕,其中毗卢遮那藏菩萨而为上首;
又观见南方速疾力世界中,普香如来应正等觉在道场之中,被众会围绕,其中心王菩萨而为上首;
又观见西方香光世界中,须弥灯王如来应正等觉在道场之中,被众会围绕,其中无碍心菩萨而为上首;又观见北方袈裟幢世界中,不可坏金刚如来应正等觉在道场之中被众会围绕,其中金刚步勇猛菩萨而为上首;
又观见东北方一切上妙宝世界中,无所得境界眼如来应正等觉在道场之中,被众会围绕,其中无所得善变化菩萨而为上首;
又观见东南方香焰光音世界中,香灯如来应正等觉在道场之中被众会围绕,其中金刚焰慧菩萨而为上首;又观见西南方智慧日普光明世界中,法界轮幢如来应正等觉在道场之中被众会围绕,其中现一切变化幢菩萨而为上首;
又观见西北方普清净世界中,一切佛宝高胜幢如来应正等觉在道场之中被众会围绕,其中法幢王菩萨而为上首;
又观见上方佛次第出现无尽世界中,无边智慧光圆满幢如来应正等觉在道场之中被众会围绕,法界门幢王菩萨而为上首;
又观见下方佛光明世界中,无碍智幢如来应正等觉在道场之中被众会围绕,其中一切世间剎幢王菩萨而为上首。

  「善男子!我见如是等十方各十佛剎微尘数如来。彼诸如来不来至此,我不往彼。我若欲见安乐世界阿弥陀如来①,随意即见;
我若欲见栴檀世界金刚光明如来、
妙香世界宝光明如来、
莲华世界宝莲华光明如来、
妙金世界寂静光如来、
妙喜世界不动如来、
善住世界师子如来、
镜光明世界月觉如来、
宝师子庄严世界毗卢遮那如来②,
如是一切,悉皆即见。然彼如来不来至此,我身亦不往诣于彼。知一切佛及与我心,悉皆如梦;知一切佛犹如影像,自心③如水;
知一切佛所有色相及以自心,悉皆如幻;知一切佛及以己心,悉皆如响。我如是知,如是忆念:所见诸佛皆由自心。

  「善男子!当知菩萨修诸佛法,净诸佛剎,积集妙行,调伏众生,发大誓愿,入一切智自在游戏不可思议解脱之门,得佛菩提,现大神通,遍往一切十方法界,以微细智普入诸劫;如是一切,悉由自心。
  是故,善男子!应以善法扶助自心,应以法水④润泽自心,应于境界净治自心,应以精进坚固自心,应以忍辱坦荡自心,应以智证洁白自心,应以智慧明利自心,应以佛自在开发自心,应以佛平等广大自心,应以佛十力照察自心。

  「善男子!我唯于此如来无碍庄严解脱门而得入出。如诸菩萨摩诃萨得无碍智住无碍行,得常见一切佛三昧,得不住涅槃际三昧,了达三昧普门境界,于三世法悉皆平等,能善分身遍一切剎,住于诸佛平等境界,十方境界皆悉现前,智慧观察无不明了,于其身中悉现一切世界成坏,而于己身及诸世界不生二想⑤。

【章旨】
解脱长者从三昧起,为善财童子宣说「如来无碍庄严解脱门」。 这是进入「十住」之第五住「方便具足住」的法门。

【注释】
①阿弥陀如来:意译为「无量光佛」、「无量寿佛」,为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他以观世音、大势至两大菩萨为胁侍,在极乐净土实践教化、接引众生的伟大悲愿,这是我国佛教界最熟稔的如来。
依据《无量寿经》所载,阿弥陀佛在成道以前,原是一位国王,由于受到世自在佛的启示,乃发起求无上道的愿心而出家。
在修行期间,曾发出四十八-大愿,誓愿建立一个庄严的极乐世界,以救渡一切念佛名号的众生。
其中有三个大愿是︰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毁谤正法。」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至心发愿欲生我国。临寿终时,假令不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者,不取正觉。」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闻我名号,系念我国,植众德本,至心回向,欲生我国,不果遂者,不取正觉。」基于这些深宏的誓愿,因此,在他成佛之后,任何人只要具足信愿行、如法念佛,则一定会得到他的接引,而往生到至真至善至美的净土佛国。
阿弥陀佛的悲愿至广,慈心极深,其念佛法门又至为易行,因此在中、日等国信仰弥陀法门的众生为数极多,并且在隋唐时期形成了专门弘扬这一法门的净土宗。
②毗卢遮那如来:又作「毗卢遮那」、「卢舍那」、「遍一切处」、「光明遍照」如来等。华严宗以「毗卢遮那」为莲华藏世界的教主,也是包含十方诸佛,显示超越形相之佛法本身的法身佛。法相宗以之为释迦牟尼佛的自性身。天台宗以之为释迦牟尼佛的法身。密教则奉为真言密乘的教主,而译之为「大日如来」,或称「摩诃毗卢遮那」,而以之为金刚界与胎藏界曼荼罗的中心本尊。
③自心:自己的本来之心,即众生自己的本性。
④法水:佛教的妙法能够洗尽烦恼之尘垢,因此以水比喻佛法。
⑤二想:分别之想,即将二者分别看待的想法。此句的实际含义就是,自己之身与此世界为一个整体而不是两体。

【语译】
解脱长者继续给善财童子说道:「善男子!我观见如此十方各十佛土微尘数如来。那些如来并不来到我这个地方,我也并不到他们那里去。
我如果想观见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随着心意就可以见到;
我如果想见到栴檀世界的金刚光明如来、
妙香世界的宝光明如来、
莲华世界的宝莲华光明如来、
妙金世界的寂静光如来、
妙喜世界的不动如来、
善住世界的师子如来、
镜光明世界的月觉如来、
宝师子庄严世界的毗卢遮那如来,
如此一切诸佛,都可以随意见到。
但是这些如来却并不来到我这个地方,我的身体也并不前往他们那里。我知晓一切佛以及我的心,都与梦是一样的;知晓一切佛犹如影像,自己之心如同水一样;
知晓一切佛所有色相以及自己的心,都与幻觉没有区别;
知晓一切佛以及自己之心,都与响是一样的。我是这样想,这样忆念的:我所观见的诸佛都是由我的自心而有的。

  「善男子!应当知道,菩萨修诸佛法,净诸佛剎,积集妙行,调伏众生,发大誓愿,入一切智自在游戏不可思议解脱之门,得佛菩提,现大神通,遍往一切十方法界,以微细智普入诸劫;如此一切,都是由于自心而有的。
  因此,善男子!应该以善法扶助自己之心,应该以法水润泽自己之心,应该以所观见的境界净治自己之心,应该以精进使自己之心更加坚固,应该以忍辱使自己之心更为坦荡,应该以智证使自己之心洁白,应该以智慧使自己之心明亮敏锐,应该以佛之自在开发自己之心,应该以佛的平等使自己之心更加开阔,应该以佛之十力照察自己之心。

  「善男子!我只是可以在如来无碍庄严解脱门中入出而已。以诸菩萨摩诃萨得无碍智住无碍行,可以常常观见一切佛之三昧,获得不住涅槃际之三昧,了达三昧之普门境界,对于三世法都可以平等对待,能善于分身使其遍于一切国土,住于诸佛平等之境界,十方境界全部都显现出来,以智慧观察诸法无不明了,在其身中全部显现出一切世界之生成与毁坏,但是对于自己之身及其诸世界却不产生分别之想。

  「如是妙行,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善男子!从此南行,至阎浮提畔,有一国土,名『摩利伽罗』①;彼有比邱,名曰『海幢』②。汝诣彼问: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

  时,善财童子顶礼解脱长者足,右绕观察,称扬赞叹,思惟恋仰,悲泣流泪,-心忆念:依善知识,事善知识,敬善知识,由善知识见一切智;于善知识不生违逆,于善知识心无谄诳,于善知识心常随顺;于善知识起慈母想,舍离一切无益法故;于善知识起慈父想,出生一切诸善法故。辞退而去。

【章旨】
解脱长者又向善财童子举荐摩利伽罗国的海幢比丘,嘱咐善财童子南下前去拜访。
【注释】
①摩利伽罗:「庄严」之义。
②海幢:业用深广而高出,正心不动如海最为高胜,因此此比丘的名号为「海幢」。
【语译】
解脱长者继续给善财童子说:「如此功德,我现在为什么能够知晓,能够宣说?善男子!从此继续向南行进,有一个名叫「摩利伽罗」的国家;那里有一位名叫「海幢」的比丘。你可以前往他那里去请教:成就菩萨如何修菩萨行?菩萨如何成菩萨行?菩萨如何积集菩萨行?菩萨如何思维菩萨行?」

这时,善财童子礼拜弥伽之足,右绕无数圈,称扬赞叹,思惟依恋敬仰,悲泣流泪,专心致志地回忆记忆:依止于善知识,侍奉善知识,敬礼善知识,由于善知识而见到一切智;因善知识而不产生违逆之业,因善知识而心无谄媚欺骗,因善知识而心常随顺;因善知识而起慈母之想,舍离一切无益之法;因善知识而起慈父之想,出生一切诸善法。然后,善财童子辞别了解脱长者,向南方继续行进。

【说明】善财童子第六参——解脱长者会,至此叙述完毕。解脱长者给善财宣讲的「不思议菩萨解脱门」是进入「十住」第五住——「方便具足住」的方法。「方便具足住」,又作「波渝三般菩萨法住」、「修成住」。其内容为:习无量之善根,自利利他,方便具足,相貌无缺。

善财童子第七参:海幢比丘会
尔时,善财童子一心正念彼长者教,观察彼长者教,
忆念彼不思议菩萨解脱门,
思惟彼不思议菩萨智光明,
深入彼不思议法界门,
趣向彼不思议菩萨普入门,
明见彼不思议如来神变,
解了彼不思议普入佛剎,
分别彼不思议佛力庄严,
思惟彼不思议菩萨三昧解脱境界分位①,
了达彼不思议差别世界究竟无碍,
修行彼不思议菩萨坚固深心,
发起彼不思议菩萨大愿净业。

  渐次南行,至阎浮提畔摩利聚落,周遍求觅海幢比丘。乃见其在经行地侧结跏趺坐,入于三昧,离出入息,无别思觉,身安不动。
  从其足下,出无数百千亿长者、居士、婆罗门众,皆以种种诸庄严具庄严其身,悉着宝冠,顶系明珠,普往十方一切世界,雨一切宝、一切璎珞、一切衣服、一切饮食如法上味、一切华、一切鬘、一切香、一切涂香、一切欲乐资生②之具,于一切处救摄一切贫穷众生,安慰一切苦恼众生,皆令欢喜心意清净,成就无上菩提之道。

  从其两膝,出无数百千亿剎帝利、婆罗门众,皆悉聪慧,种种色相、种种形貌、种种衣服上妙庄严,普遍十方一切世界,爱语③、同事摄④诸众生。所谓:贫者令足,病者令愈,危者令安,怖者令止,有懮苦者咸使快乐;复以方便而劝导之,皆令舍恶,安住善法。

从其腰间,出等众生数无量仙人,或服草衣,或树皮衣,皆执澡瓶⑤,威仪寂静,周旋往返十方世界,于虚空中以佛妙音,称赞如来,演说诸法;或说清净梵行之道,令其修习,调伏诸根;或说诸法皆无自性,使其观察,发生智慧;或说世间言谈轨则,或复开示一切智智出要方便,令随次第各修其业。

从其两胁,出不思议龙、不思议龙女,示现不思议诸龙神变,所谓:
雨不思议香云、不思议华云、不思议鬘云、不思议宝盖云、不思议宝幡云、不思议妙宝庄严具云、不思议大摩尼宝云、不思议宝璎珞云、不思议宝座云、不思议宝宫殿云、不思议宝莲华云、不思议宝冠云、不思议天身云、不思议采女云,悉遍虚空而为庄严,充满一切十方世界诸佛道场而为供养,令诸众生皆生欢喜。

【章旨】
这是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第七次参访,也是《入法界品》「末会」中善财五十五会中的第八会。善财遵嘱继续南下,于路途仔细消化解脱长者所宣说的「不思议菩萨解脱门」。后来,善财童子在阎浮提畔的摩利伽罗聚落看到,海幢比丘于三昧之中,从其足下变现出无数长者、居士等,救摄一切贫穷众生,安慰一切苦恼众生;
从其两膝变现出无数剎帝利、婆罗门,以爱语、同事摄诸众生,从其腰间变现出五十仙人,赞扬如来,演说诸法,使众生次第修行;从其两胁变现出无数龙、龙女以及不可思议的云彩,供养诸佛道场。

【注释】
①分位:分,指时分;位,指地位。是指对于事物产生变化之时分与地位。为显假立法之词。如波为水之鼓动分位,故波为假立于水之分位,离水则波无实法。百法中之二十四不相应法为假立于色与心或心所三法而生的变化之分位,故为无别体性。
②资生:指能够资助众生生存的衣、食、住、行等物品、工具。

③爱语:「四摄」之一,又作「能摄方便爱语摄事」、「爱语摄方便」、「爱言」。依照众生之根性而善言慰喻,令起亲爱之心而依附菩萨受道。
④同事摄:「四摄」之一,又作「同事摄事」、「同事随顺方便」、「随转方便」、「随顺方便」、「同利」、「同行」、「等利」、「等与」。指亲近众生同其苦乐,并以法眼见众生根性而随其所乐分形示现,使其同沾利益,因而入道。
⑤澡瓶:僧人所带用来净手的水罐。

【语译】
在南下的路途,善财童子一心正念解脱长者所教授的法门,
观想考察解脱长者的教诲,
记忆解脱长者所宣说的不思议菩萨解脱门,
思惟解脱长者所宣说的不思议菩萨智光明,
深入解脱长者所宣说的不思议法界门,
趣向解脱长者宣说的不思议菩萨普入门,
明见解脱长者所宣说的不思议如来神变,
理解了悟解脱长者所宣说的不思议普入佛剎,
分别解脱长者所宣说的不思议佛力庄严,
思惟解脱长者所宣说的不思议菩萨三昧解脱境界分位,
了达解脱长者所宣说的不思议差别世界究竟无碍,
修行解脱长者所宣说的不思议菩萨坚固深心,
发起解脱长者所宣说的不思议菩萨大愿净业。

善财童子逐渐地向南行进,到达了阎浮提边缘的摩利村落,在此村落之中到处寻找海幢比丘。善财童子终于看见海幢比丘在其散步的地方结跏趺坐,进入了三昧,脱离了呼气与吸气,没有别的思维和知觉,身体安宁不动。
海幢比丘从其足下生出无数百千亿长者、居士、婆罗门众。这些长者、居士、婆罗门众,都以种种诸庄严具庄严其身体,都戴宝冠,头顶系着明珠,前往十方一切世界,降下一切宝、一切璎珞、一切衣服、一切饮食如法上味、一切花、一切鬘、一切香、一切涂香、一切滋生欲乐的工具,在一切处救护摄念一切贫穷众生,安慰一切苦恼众生,都使他们得到欢喜而心意清净,成就无上菩提之道。

海幢比丘从其两膝生出无数百千亿剎帝利、婆罗门众。这些剎帝利、婆罗门众都显现出聪慧,种种色相、种种形貌、种种衣服之上的装饰都很漂亮美丽,他们遍布十方一切世界,以爱语、同事两种方法摄度众生。具体而言为:
使贫穷者财物充足,使得病者痊愈,使处境危险者安宁,使恐惧者停止恐惧,使懮恼痛苦者都得到快乐;又以方便而劝导众生,都使其舍弃恶行,安住于善法。

海幢比丘从其腰间生出与众生数量相等的无量仙人。这些仙人,有的穿著草衣,有的穿著树皮衣,都手执澡瓶,威仪寂静,周旋往返于十方世界,在虚空中以佛妙音称赞如来,演说诸法;
有的宣说清净梵行之道,使其修习梵行,调伏诸根;有的宣说诸法皆无自性,使其观察诸法,生出智慧;有的宣说世间言谈逻辑;有的又开示一切智智的进出方便,使其随着次第各修其业。

海幢比丘从其两胁生出不可思议龙、不可思议龙女,
示现出不思议诸龙的神变。这些神变有:
雨不可思议香云、
不可思议华云、
不可思议鬘云、
不可思议宝盖云、
不可思议宝幡云、
不可思议妙宝庄严具云、
不可思议大摩尼宝云、
不可思议宝璎珞云、
不可思议宝座云、
不可思议宝宫殿云、
不可思议宝莲华云、
不可思议宝冠云、
不可思议天身云、
不可思议采女云,
都遍布虚空作为庄严具,充满一切十方世界诸佛道场而作为供养,使诸众生都发生欢喜之心。

从胸前卍字①中,出无数百千亿阿修罗王,皆悉示现不可思议自在幻力,令百世界皆大震动,一切海水自然涌沸,一切山王互相冲击,诸天宫殿无不动摇,诸魔光明无不隐蔽,诸魔兵众无不摧伏;
普令众生舍憍慢心,除怒害心,破烦恼山,息众恶法,长无斗诤,永共和善。
复以幻力开悟众生,
令灭罪恶,
令怖生死,
令出诸趣,
令离染着,
令住无上菩提之心,
令修一切诸菩萨行,
令住一切诸波罗蜜,
令入一切诸菩萨地,
令观一切微妙法门,
令知一切诸佛方便。如是所作,周遍法界。

从其背上,为应以二乘而得度者出无数百千亿声闻、独觉;为着我者说无有我;
为执常者说一切行②皆悉无常;为贪行者说不净观③;
为瞋行者说慈心观④;为痴行者说缘起观⑤;
为等分行⑥者说与智慧相应境界法;
为乐着境界者说无所有法;
为乐着寂静处者说发大誓愿普饶益一切众生法。如是所作,周遍法界。

从其两肩,出无数百千亿诸夜叉、罗剎王,种种形貌、种种色相,或长或短,皆可怖畏,无量眷属而自围绕,守护一切行善众生,并诸贤圣、菩萨众会,若向正住⑦及正住者。或时现作执金刚神⑧,守护诸佛及佛住处,或遍守护一切世间。有怖畏者,令得安隐;有疾病者,令得除差;有苦恼者,令得免离;
有过恶者,令其厌悔;有灾⑨横⑩者,令其息灭。如是利益一切众生,皆悉令其舍生死轮转正法轮。

从其腹,出无数百千亿紧那罗王,各有无数紧那罗女前后围绕;
又出无数百千亿干闼婆王,各有无数干闼婆女前后围绕。各奏无数百千天乐,
歌咏赞叹诸法实性11,
歌咏赞叹一切诸佛,
歌咏赞叹发菩提心,
歌咏赞叹修菩萨行,
歌咏赞叹一切诸佛成正觉门,
歌咏赞叹一切诸佛转法轮门,
歌咏赞叹一切诸佛现神变门,
开示演说一切诸佛般涅槃门,
开示演说守护一切诸佛教门,
开示演说令一切众生皆欢喜门,
开示演说严净一切诸佛剎门,
开示演说显示一切微妙法门,
开示演说舍离一切诸障碍门,
开示演说发生一切诸善根门。如是周遍十方法界。

【章旨】
海幢比丘于三昧之中,从其胸前的卍字变现出无数阿修罗使其远离诸染污,修行菩萨行;从其背上变现出无数声闻、缘觉为各类众生方便说法;从其两肩变现出无数夜叉、罗剎王守护一切善众生;从其腹部变现出无数紧那罗王、干闼婆王赞叹成佛的修行法门。

【注释】
①卍字:又作「万字」、「卍卍字」,音译作「室利靺蹉洛剎曩」,意译作「吉祥海云」、「吉祥喜旋」,为佛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之一。是显现于佛及十地菩萨胸臆等处之德相。在佛教,卍字为佛及十地菩萨胸前之吉祥相,其后渐成为整个佛教的标志。
②行:有三义:第一,原为「造作」之意,后转为迁流变化之意。在「造作」的意义上,等同于「业」,指能招感现世果报之过去世三业(身业、口业、意业),即人的一切身心活动。在「迁流变化」的意义上,为「有为」之义,因有为乃由因缘所造,故指无常之一切法。第二,动作、行为,具体是指为到达悟境所作的修行或行法。
第三,进行、步行,即行、住、坐、卧(四威仪)之「行」。此章所用之「行」,分别指第一、第二种意义。

③不净观:五停心观之一。为治贪心,观身之不净也。
据净影慧远在《大乘义章》卷十二、卷十三的说法,不净观可分为两大类:
一者观自身之不净,二者观他身之不净。
观自身不净,有九相:一死想,二胀想,三青瘀想,四脓烂想,五坏想,六血涂想,七虫啖想,八骨锁想,九分散想。
《大智度论》中加「烧想」,而缺「死想」。
「观他身不净」有五不净:
一种子不净,身以过去之结业为种,现在以父母之精血为种。
二住处不净,在母胎不净之处。
三自相不净,身具有九孔,常流出唾涕大小便等不净。
四自体不净,由三十六种之不净物所合成。
五终竟不净,此身死后,埋则成土,虫啖成粪,火烧则为灰,究竟推求,无一净相。
④慈心观:五停心观之一,即「慈悲观」,指对其他众生作拔苦与乐想,以对治瞋恚障。瞋心重者修之。大、小乘所修有别。
依《俱舍论》卷二十九之意,观自行慈悲有七周,意即观想对上亲(父母师长)、中亲(兄弟姊妹)、下亲(朋友知识)、中人(非怨非亲)、下怨(害下亲者)、中怨(害中亲者)、上怨(害上亲者),给予佛、菩萨、声闻、独觉所受的真正快乐。
依《次第禅门》所述,对骤然间所发不问可否的非理瞋,修众生缘慈;对人实来恼我而起的实理瞋,修法缘慈;对以己所解为是,其他说行为非的诤论瞋,修无缘慈。前者为小乘观法,后者为大乘观法。
⑤缘起观:五停心观之一,又作「因缘观」、「观缘观」、「缘性缘起观」,即观十二缘起之连环相续,而悟生死流转之理,是对治众生愚痴烦恼的观法。
⑥等分行:指对于诸法以类相别而作的分类、归纳活动。等,平等;等级;等类。如《杂阿毗昙心论》卷六所说:「等者,众事聚会之义」。分,分别;归类。
⑦正住:「住」指「十住」,「正住」即正确的「十住」之境界。
⑧执金刚神:又云「执金刚夜叉」、「金刚手」、「金刚力士」,为手执金刚杖而卫护帝释天宫门之夜叉神。遇佛出世,即降于阎浮提,卫护世尊,防守道场。
⑨灾:即「灾患」,指妨碍向上修道之障,有八种。因为寻、伺、苦、乐、懮、喜、出息、入息等八者,妨碍入于色界第四禅,故称之为「八灾患」。
⑩横:即「横死」,指非因往世之业果致死,而系遭意外灾祸死亡的情形,又作「非时死」、「不虑死」、「事故死」。共有九种,得病无医而死,王法诛戮,被非人夺去精气,被火焚而死,溺水而死,被恶兽所吃,堕崖摔死,被毒药毒死及咒咀而死,饥渴所困而死。
11诸法实性:即一切事物的最真实的相状,也就是「真相」、「真理」。诸法,世间与出世间之一切万法,乃差别之现象、随缘之事;实性,即「实相」,真实之体相,乃平等之实在、不变之理。

【语译】
海幢比丘从其胸前的卍字之中,生出无数百千亿的阿修罗王。这些阿修罗王,都示现出不可思议的自在幻力,使百世界都发生大震动,一切海水自然而然地翻腾汹涌,一切大山之王互相冲击,诸天宫殿无不动摇,诸魔之光明全部都被遮蔽,诸魔兵众都被其摧伏;
使全部众生舍弃憍慢之心,除去愤怒和害人之心,破除烦恼之山,息灭诸多恶法,使无斗诤之心增长,永远保持和善相处之心。
这些海幢比丘以幻力开悟众生,使其灭除罪恶,使其对生死产生恐怖,使其出离六道,使其远离染着,使其住于无上菩提之心,使其修习一切诸菩萨行,使其住于一切诸波罗蜜,使其进入一切诸菩萨地,使其观想一切微妙法门,使其知晓一切诸佛方便。海幢比丘变化出的这些,充满了全部法界。

为应对声闻、缘觉等二乘使其可以解脱,海幢比丘从其背上,生出无数百千亿声闻、独觉。这些声闻、缘觉,
为执着我者宣说并无我的存在,
为执着常恒不变者宣说一切行都是无常的,
为贪恋身心者宣说不净观,
为有瞋行者宣说慈心观,
为有痴行者宣说缘起观,
为执着于等分行者宣说与智慧相应境界法;
为乐于执着境界者宣说境界是并不存在的;
为乐于执着寂静处者宣说发大誓愿完全饶益一切众生之法。
海幢比丘变化出的这些,充满了全部法界。

海幢比丘从其两肩,生出无数百千亿诸夜叉、罗剎王,他们有种种不同的形貌、不同的色相,有的高大,有的矮小,都非常恐怖使众生畏惧,无数的眷属都分别围绕着他们,而他们又守护着所有行善的众生,保护着诸贤圣、菩萨等众的聚会以及已经向往「正住」及进入「正住」的众生。这些夜叉、罗剎,有的显现为执金刚神,守护着诸佛以及佛的住处,有的守护着全部一切世间。
他们使世间的有恐怖感的众生得以安隐,有疾病的得以痊愈,有苦恼的得以免除远离,有过错和恶行的使其得以厌弃悔悟,有灾横的使其得以息灭。他们使一切众生都得到利益,使其全部舍离生死之轮而旋转正法轮。

海幢比丘从其腹,生出无数百千亿紧那罗王,各有无数紧那罗女前后围绕着这些紧那罗王;又生出无数百千亿干闼婆王,各有无数干闼婆女前后围绕着他们。这些无数的紧那罗王、紧那罗女、干闼婆王、干闼婆女每一位都演奏着无数百千种天乐,
歌咏赞叹诸法实性,
歌咏赞叹一切诸佛,
歌咏赞叹发菩提心,
歌咏赞叹修菩萨行,
歌咏赞叹一切诸佛成正觉门,
歌咏赞叹一切诸佛转法轮门,
歌咏赞叹一切诸佛现神变门,
开示演说一切诸佛涅槃门,
开示演说守护一切诸佛教门,
开示演说使一切众生皆欢喜门,
开示演说严净一切诸佛剎门,
开示演说显示一切微妙法门,
开示演说舍离一切诸障碍门,
开示演说发生一切诸善根门。
海幢比丘变化出的这些,充满了全部法界。

从其面门,出无数百千亿转轮圣王,七宝具足,四兵①围绕,放大舍光,雨无量宝,诸贫乏者悉使充足,令其永断不与取行②;
端正采女无数百千,悉以舍施心无所著,令其永断邪淫③之行;
令生慈心,不断生命;
令其究竟常真实语,不作虚诳无益谈说;
令摄他语,不行离间;令柔软语,无有粗恶;
令常演说甚深决定明了之义,不作无义绮饰言辞;
为说少欲,令除贪爱,心无瑕垢;为说大悲,令除忿怒,意得清净;
为说实义,令其观察一切诸法,深入因缘,善明谛理,拔邪见④刺,破疑惑山,一切障碍悉皆除灭。如是所作,充满法界。

从其两目,出无数百千亿日轮,普照一切诸大地狱及诸恶趣,皆令离苦;
又照一切世界中间,令除黑暗;
又照一切十方众生,皆令舍离愚痴翳障;
于垢浊国土放清净光,白银国土放黄金色光,黄金国土放白银色光,琉璃国土放玻璃色光,玻璃国土放琉璃色光,砗磲国土放码瑙色光,码瑙国土放砗磲色光,帝青国土放日藏摩尼王色光,日藏摩尼王国土放帝青色光,赤真珠国土放月光网藏摩尼王色光,月光网藏摩尼王国土放赤真珠色光,一宝所成国土放种种宝色光,种种宝所成国土放一宝色光,照诸众生心之稠林,办诸众生无量事业,严饰一切世间境界,令诸众生心得清凉,生大欢喜。如是所作,充满法界。

从其眉间白毫相中,出无数百千亿帝释,皆于境界而得自在,摩尼宝珠系其顶上,光照一切诸天宫殿,震动一切须弥山王,觉悟一切诸天大众,
叹福德力,说智慧力,生其乐力,持其志力,净其念力,坚其所发菩提心力。
赞乐见佛,令除世欲;
赞乐闻法,令厌世境;
赞乐观智⑤,令绝世染,
止修罗战⑥,断烦恼诤,灭怖死心,发降魔愿,兴立正法须弥山王,成办众生一切事业。如是所作,周遍法界。

【章旨】
海幢比丘于三昧之中,从其面门生出无数百千亿转轮圣王,从其两目生出无数百千亿日轮,从其眉间白毫相中生出无数百千亿帝释,都于此三昧之中做利益众生之事。

【注释】
①四兵:为印度古代战场上之四种军兵。象兵,即每四人组成一队,共护象足。马兵,每八人组成一队,共护马足。车兵,每十六人组成一队,共护军车。步兵,每三十二人组成一队,执持兵杖。此处指转轮王出游之时所具的卫护之士。
②不与取行:十恶业道之一,指他人不给与而自己取之,即偷盗。禁制这种行为者称为「不与取戒」,为五戒中的第二戒。
③邪淫之行:又作「欲邪行」,为「十恶」之一。指在家者于配偶之外的异性发生的性行为,佛教居士者不可为之恶行之一。以男性而言,指与妻子以外之女性行淫,又虽与妻子,但行于不适当之时间、场所、方法等,亦为邪淫。
④邪见:指不正之执见,主要指拨无四谛因果之道理者。是「八邪行」、「十恶」、「十随眠」、「五见」之一。以为世间无可招结果之原因,也没有由原因而生之结果,因此主张恶不足畏,善也不足喜。这些理论见解就是「邪见」。
⑤观智:观见佛法之正智。
⑥修罗战:指阿修罗王与忉利天帝释之战斗。修罗有美女而无好食,诸天有好食而无美女,互相憎嫉,故常战斗。其战斗之场所,称为修罗场;作战之军,称为修罗军。

【语译】
海幢比丘从其面门生出无数百千亿转轮圣王。这些转轮圣王具足七宝,有四兵围绕,放出无量光芒,降下无量之宝,使那些贫乏者都可以有充足的财物,使其永断偷盗行为;又有无数长相端正美丽的宫女,都做出种种施舍行为而心却没有如何执着,使那些欲望强烈的众生永远断除邪淫之行;使众生产生慈悲之心,不杀戮生命;
使众生获得最究竟的境界而常常说出真实的话语,而决不以虚诳之心说出虚伪不实的言说;使众生相信接受别人的见解,不在众生之间做出挑拨离间的行为;
使其以温柔和缓的语言说话,从不使用粗俗恶劣的话语;使其常常演说很深刻而决定明了之义理,而不作没有意义的空虚之言辞;
为其宣说抑制欲望之法,使其除去贪欲与爱恋之情,心无瑕疵与污垢;为其宣说大悲之义,使其去除忿怒,在意识层面得到清净;为其宣说真实之理,使其观察一切诸法,深入因缘,善于明了真理,拔出邪见之刺,破除疑惑之山,除灭一切障碍。海幢比丘变化出的这些,充满了全部法界。

海幢比丘从其两目,生出无数百千亿日轮。这些日轮,普照一切诸大地狱及诸恶道,使这些界别的众生都远离痛苦;
也照耀着一切世界的空间之中,除掉黑暗;
也照耀着一切十方众生,使其都舍离愚蠢、无明的障碍;
在垢浊国土放出清净之光,
白银国土放出黄金色之光,黄金国土放出白银色之光,琉璃国土放出玻璃色之光,玻璃国土放出琉璃色之光,砗磲国土放出玛瑙色之光,玛瑙国土放出砗磲色之光,帝青国土放出日藏摩尼王色之光,日藏摩尼王国土放出帝青色之光,赤真珠国土放出月光网藏摩尼王色之光,月光网藏摩尼王国土放出赤真珠色之光,一宝所成国土放出种种宝色之光,种种宝所成国土放出一宝色之光,照耀着诸众生心之稠林,为诸众生办成无量的事业,装饰着一切世间的境界,使诸众生之心得到清凉,生出大欢喜。海幢比丘变化出的这些,充满了全部法界。

海幢比丘从其眉间白毫相之中,生出无数百千亿帝释。这些帝释,都在境界之中得到自在,其头顶上系着摩尼宝珠,其光照耀着一切诸天的宫殿,
使一切须弥山王都感觉到震动,使一切诸天大众得到觉悟,感叹福德之力,宣说智慧力,产生快乐力,坚持其志力,净化其念力,坚定其所发的菩提心力。
赞叹并且使其乐于观佛,使其除去世俗的情欲;
赞叹并且使其乐于闻法,使其厌恶世间的景象;
赞叹并且乐于观智,使其断绝世俗的染着,
停止修罗与天帝释的战斗,断灭烦恼之斗诤,灭除对于死亡的恐惧之心,发降魔之愿,兴起树立正法须弥山王,成办众生一切事业。海幢比丘变化出的这些,充满了全部法界。

从其额上,出无数百千亿梵天,色相端严,世间无比,威仪寂静,言音美妙,劝佛说法,叹佛功德,令诸菩萨悉皆欢喜,能办众生无量事业,普遍一切十方世界。

从其头上,出无量佛剎微尘数诸菩萨众,悉以相、好庄严其身,放无边光,说种种行。所谓:
赞叹布施,令舍悭贪,得众妙宝庄严世界;
称扬赞叹持戒功德,令诸众生永断诸恶,住于菩萨大慈悲戒;
说一切有悉皆如梦,说诸欲乐无有滋味,令诸众生离烦恼缚;
说忍辱力,令于诸法心得自在;
赞金色身,令诸众生离瞋恚垢,起对治①行,绝畜生道;
叹精进行,令其远离世间放逸,皆悉勤修无量妙法;
又为赞叹禅波罗蜜,令其一切心得自在;
又为演说般若波罗蜜,开示正见,令诸众生乐自在智,拔诸见毒②;
又为演说随顺世间种种所作,令诸众生虽离生死,而于诸趣自在受生;又为示现神通变化,说寿命自在,令诸众生发大誓愿;
又为演说成就总持力、出生大愿力、净治三昧力、自在受生力;
又为演说种种诸智,所谓:
普知众生诸根智、普知一切心行智、普知如来十力智、普知诸佛自在智。如是所作,周遍法界。

从其顶上,出无数百千亿如来身,其身无等,诸相随好清净庄严,威光赫奕如真金山,无量光明普照十方,出妙音声充满法界,示现无量大神通力,为一切世间普雨法雨。所谓:
为坐菩提道场诸菩萨雨普知平等法雨,
为灌顶位③诸菩萨雨入普门法雨,
为法王子位④诸菩萨雨普庄严法雨,
为童子位⑤诸菩萨雨坚固山法雨,
为不退位⑥诸菩萨雨海藏法雨,
为成就正心位⑦诸菩萨雨普境界法雨,
为方便具足位⑧诸菩萨雨自性门法雨,
为生贵位⑨诸菩萨雨随顺世间法雨,
为修行位⑩诸菩萨雨普悲愍法雨,
为新学诸菩萨11雨积集藏法雨,
为初发心12诸菩萨雨摄众生法雨,
为信解13诸菩萨雨无尽境界普现前法雨,
为色界14诸众生雨普门法雨,为诸梵天雨普藏法雨,
为诸自在天15雨生力法雨,
为诸魔众雨心幢法雨,
为诸化乐天16雨净念法雨,
为诸兜率天雨生意法雨,
为诸夜摩天17雨欢喜法雨,
为诸忉利天雨疾庄严虚空界法雨,
为诸夜叉王雨欢喜法雨,
为诸干闼婆王雨金刚轮法雨,
为诸阿修罗王雨大境界法雨,
为诸迦楼罗王雨无边光明法雨,
为诸紧那罗王雨一切世间殊胜智法雨,
为诸人王雨无乐着法雨,
为诸龙王雨欢喜幢法雨,
为诸摩睺罗伽王雨大休息法雨,
为诸地狱众生雨正念庄严法雨,
为诸畜生雨智慧藏法雨,
为阎罗王界众生雨无畏法雨,
为诸厄难处众生雨普安慰法雨。
悉令得入贤圣众会。如是所作,充满法界。

【章旨】
海幢比丘从其额头生出无数梵王,以美妙的声音激励佛说法;从其头顶上,生出无量佛土的菩萨众,都以相、好庄严其身,放出无边光芒,为众生宣说种种修行方法;从其顶上,生出无数百千亿如来身,光明普照十方,发出妙音声充满法界,示现出无量大神通力,为一切世间普雨法雨。

【注释】
①对治:原意为「否定」、「遮遣」,佛教中以之指依照正确的修行方法断除烦恼等。其中,「道」即正确的方法,为「能对治」,「烦恼」等为「所对治」。
据《俱舍论》卷二十一,有四种对治烦恼的方法,可顺次配于加行道、无间道、解脱道与胜进道等四道。
第一,厌患对治,又作厌坏对治,首先深厌欲界生死之苦与烦恼惑业之集。
第二,断对治,其次观苦、集、灭、道四谛之理以断除烦恼。
第三,持对治,再次保持择灭(以真智之拣择力来断灭烦恼)之得,使其不失。
第四,远分对治,再观四谛之理,以更远离前所断之烦恼。
②诸见:即种种「邪见」,共计六十二种,是古代印度外道之妄执。
③灌顶位:「十住位」第十,即「灌顶住」,又作「阿惟颜菩萨法住」、「补处住」。菩萨既为佛子,堪行佛事,故佛以智水为之灌顶;犹如剎帝利王子之受权灌顶。已至灌顶住之菩萨即具有三别相:(1)度众生,谓堪能修行,成就十种智,而能度众生。(2)得甚深所入之境界,一切众生乃至第九法王子住之菩萨亦不能测量其境界。(3)广学十种智,了知一切法。
④法王子位:「十住位」第九,即「法王子住」,又作「渝罗阇菩萨法住」、「了生住」,自初发心住至第四之生贵住,称为入圣胎;自第五之方便具足住至第八之童真住,称为长养圣胎;而此法王子住则相形具足,于焉出胎;犹如从佛王之教中生解,乃绍隆佛位。
⑤童子位:「十住位」第八,即「童真住」,又作「鸠摩罗浮童男菩萨法住」。自发心起,始终不倒退,不起邪魔破菩提之心,至此,佛之十身灵相乃一时具足。
⑥不退位:「十住位」第七,即「不退住」,又作「阿惟越致菩萨法住」、「不退转住」。既入于无生毕竟空界,心常行空无相愿,身心和合,日日增长。
⑦正心位:「十住位」第六,即「正心住」,又作「阿耆三般菩萨法住」、「行登住」。成就第六般若,故非仅相貌,且心亦与佛同。
⑧「方便具足位」:「十住位」第五,即「方便具足住」,又作「波渝三般菩萨法住」、「修成住」。习无量之善根,自利利他,方便具足,相貌无缺。
⑨生贵位:「十住位」第四,即「生贵住」,又作「阇摩期菩萨法住」。由前之妙行,冥契妙理,将生于佛家为法王子;即行与佛同,受佛之气分,如中阴身,自求父母,阴信冥通,入如来种。
⑩修行位:「十住位」第三,即「修行住」,又作「渝阿阇菩萨法住」、「应行住」。前之发心、治地二住之智俱已明了,故游履十方而无障碍。
11新学诸菩萨:「十住位」第二,指进入「治地住」的菩萨,因为「发心住」意味着进入成就菩萨果位的菩萨行,因此名之为「新学菩萨」。治地住,又作「阿阇浮菩萨法住」、「持地住」。常随空心,净八万四千法门,其心明净,犹如琉璃内现精金;盖以初发之妙心,履治为地,故称之为「治地住」。
12初发心:「十住位」第一,即「发心住」,又作「波蓝耆兜波菩萨法住」、「发意住」。上进分善根之人以真方便发起十信之心,信奉三宝,常住八万四千般若波罗蜜,受习一切行、一切法门,常起信心,不作邪见、十重、五逆、八倒,不生难处,常值佛法,广闻多慧,多求方便,始入空界,住于空性之位;并以空理智心习古佛之法,于心生出一切功德。
13信解:依靠信仰而得殊胜的理解,这是小乘佛教修行阶位之名,又名「信胜解」,为钝根者入修道位之名。
《俱舍论》卷二十三说︰「至住果位舍得二名,谓不复名随信、法行,转得信解、见至二名,此亦由根钝利差别。」\这是说,在见道位中,诸钝根者原名随信行,后至修道住果之位,则改名信解。
14色界:三界之一,在欲界之上,因为此界的众生,只有色相,而无男女诸欲,故名色界,色界的范围包括初禅至四禅等一共十八层天。
15自在天:即「大自在天」,印度教湿婆神的异名。在印度的文化传统中,此神原与毗湿奴同居梵天之下,后来成为三者同位。在印度教中,大自在天被视为世界最高位的神,是宇宙世界的创造者。此神被吸收入佛教后,成为居住在色究竟天的圣者。在大乘佛教中,更被视为是位居法云地的圣者。
16化乐天:音译作「尼摩罗天」、「维那罗泥天」,又作「化自在天」、「化自乐天」、「乐变化天」等。是欲界六天中之第五天,其上为他化自在天,下为兜率天。此天之人,自化五尘而自娱乐,故称「化自乐」。
以人间八百岁为一日夜,寿长八千岁,身长八由旬,身具常光,男女互相熟视或相向而笑即成交媾,其子自男女膝上化生,刚刚降生就大如人间十二岁之孩童。
17夜摩天:六欲天之一,音译又作「焰摩」、「须焰摩」、「须焰」等,意译为「善时分」、「善时」、「妙善」等,也称为「离诤天」。此天界光明赫奕,无昼夜之别。居于其中之天人分分度时受不可思议之欢乐。距阎浮提十六万由旬,距忉利天八万由旬;纵广有八万由旬。其天王名叫「牟修楼陀」,身量五由旬。
又此天界有高一万由旬的四大山及种种异山,亦有无数天华以为庄严,有种种河池,百千园林周匝围绕。河池有胜妙莲华,园林有天女喜笑歌舞,成就其他无量功德。天众受种种快乐,其胜妙非忉利天所能及。寿二千岁,其一昼夜相当于人间二百岁。身长二由旬,衣长四由旬,广二由旬,重三铢。有婚姻之事,男娶女嫁,男女相近或才相抱即形成性行为。儿从男女膝上化生。其初生者如阎浮提三、四岁之童(一说七岁),出生不久身形就迅速成满,常食净抟食。

【语译】
海幢比丘从其额上生出无数百千亿的梵天。这些梵王色相端正庄严,世间无比,威仪寂静,以其美妙的声音和语言鼓励佛为众生说法,感叹佛的功德,使诸菩萨都欢欢喜喜,为众生办理无量的事业。海幢比丘变化出的这些,充满了全部法界。

海幢比丘从其头上生出无量佛剎微尘数的菩萨众。这些菩萨都以相、好庄严其身,放出无边光芒,宣说种种修行方法。这些方法有:赞叹布施,使众生舍弃吝啬和贪婪,获得众妙宝庄严世界;称扬赞叹持戒的功德,使诸众生永远断除诸恶,坚住于菩萨大慈悲戒;
宣说一切事物都如同梦境,宣说诸欲望、快乐都没有滋味,使诸众生远离烦恼的束缚;
宣说忍辱之力,使众生在诸法之中获得心的自在;
赞叹金色身,使诸众生远离瞋恚等污垢,生起对治之行,断绝畜生道;
感叹精进之行,使其远离世间的种种放逸,都勤修无量妙法;
又为众生赞叹禅波罗蜜,使其于一切心都获得自在;
又为众生演说般若波罗蜜,开示正见,使诸众生乐自在之智,拔除诸见之毒;
又为众生演说随顺世间的种种所作,使诸众生虽然有生有死,但却在六道中自在受生;
又为众生示现种种神通变化,宣说寿命自在,使诸众生发大誓愿;
又为众生演说成就总持力、出生大愿力、净治三昧力、自在受生力;
又为众生演说种种诸智,所谓:
普知众生诸根智、普知一切心行智、普知如来十力智、普知诸佛自在智。海幢比丘变化出的这些,充满了全部法界。

海幢比丘从其顶上,生出无数百千亿如来身,其身无与伦比,「三十二相」及「八十好」清净庄严,威光赫奕如真正的金山,发出无量光明普照着十方世界,发出的美妙声音充满法界,示现出无量大神通力,为一切世间普降下法雨。所谓:
为坐菩提道场诸菩萨降下普知平等法雨,
为灌顶位诸菩萨降下入普门法雨,
为法王子位诸菩萨降下普庄严法雨,
为童子位诸菩萨降下坚固山法雨,
为不退位诸菩萨降下海藏法雨,
为成就正心位诸菩萨降下普境界法雨,
为方便具足位诸菩萨降下自性门法雨,
为生贵位诸菩萨降下随顺世间法雨,
为修行位诸菩萨降下普悲愍法雨,
为新学诸菩萨降下积集藏法雨,
为初发心诸菩萨降下摄众生法雨,
为信解诸菩萨降下无尽境界普现前法雨,
为色界诸众生降下普门法雨,
为诸梵天降下普藏法雨,
为诸自在天降下产生「力」的法雨,
为诸魔众降下心幢法雨,
为诸化乐天降下净念法雨,
为诸兜率天降下产生「意」的法雨,
为诸夜摩天降下欢喜法雨,
为诸忉利天降下快速庄严虚空界法雨,
为诸夜叉王降下欢喜法雨,
为诸干闼婆王降下金刚轮法雨,
为诸阿修罗王降下大境界法雨,
为诸迦楼罗王降下无边光明法雨,
为诸紧那罗王降下一切世间殊胜智法雨,
为诸人王降下无乐着法雨,
为诸龙王降下欢喜幢法雨,
为诸摩睺罗伽王降下大休息法雨,
为诸地狱众生降下正念庄严法雨,
为诸畜生降下智慧藏法雨,
为阎罗王界众生降下无畏法雨,
为诸厄难处众生降下普安慰法雨。
全部使其得以进入贤圣众会。海幢比丘变化出的这些,充满了全部法界。

尔时,善财童子一心观察海幢比丘,深生渴仰,忆念彼三昧解脱,
思惟彼不思议菩萨三昧,
思惟彼不思议利益众生方便海,
思惟彼不思议无作用①普庄严门,
思惟彼庄严法界清净智,
思惟彼受佛加持②智,
思惟彼出生菩萨自在力,
思惟彼坚固菩萨大愿力,
思惟彼增广菩萨诸行力。
如是住立,思惟观察,经一日一夜,乃至经于七日七夜、半月、一月,乃至六月,复经六日。

过此已后,海幢比丘从三昧出。善财童子赞言:「
圣者!希有奇特!
如此三昧最为甚深,
如此三昧最为广大,
如此三昧境界无量,
如此三昧神力难思,
如此三昧光明无等,
如此三昧庄严无数,
如此三昧威力难制,
如此三昧境界平等,
如此三昧普照十方,
如此三昧利益无限,以能除灭一切众生无量苦故。所谓:
能令一切众生离贫苦故,
出地狱故,免畜生故,
闭诸难门故,开人、天道故,
令人、天众生喜乐故,
令其爱乐禅境界故,
能令增长有为乐故,
能为显示出有乐故,
能为引发菩提心故,
能使增长福智行故,
能令增长大悲心故,
能令生起大愿力故,
能令明了菩萨道故,
能使庄严究竟智故,
能令趣入大乘境故,
能令照了普贤行故,
能令证得诸菩萨地智光明故,
能令成就一切菩萨诸愿行故,
能令安住一切智智境界中故。圣者!此三昧者,名为何等?」

【章旨】
善财童子历经六月零六日观察思维海幢比丘之三昧力。等到海幢比丘从这一三昧境界之中出来,善财童子立即向其表达了对于这一三昧的极大敬意,并且殷切地向海幢比丘请教。

【注释】
①作用:动作起用,简称为「用」。在三世有为法中,唯现在法有作用,过去及未来之法无有作用。在有为法的「四相」之中,生相之作用在于未来,住、异、灭三相之作用则起于诸法已生之现在。此外,无为法离生、住、异、灭四相,不为世所迁流,因此都无有作用。
②加持:又译作「所持」、「护念」,指互相加入,彼此摄持。原意为「站立」、「住所」,后转为「加护」之义。佛菩萨以不可思议之力,保护众生,称为神变加持。

【语译】
当时,善财童子一心观察海幢比丘,产生了深深的敬仰之情,
回忆记忆着这一三昧解脱法门,思惟这一不可思议的菩萨三昧,
思惟这一不可思议的利益众生方便海,
思惟这一不可思议的无为法之普庄严门,
思惟这一庄严法界清净之智,
思惟这一受佛加持之智,
思惟这一出生菩萨的自在力,
思惟这一坚固菩萨的大愿力,
思惟这一增广菩萨的诸行力。
就这样,善财童子站立着思惟观察,经过一日一夜,乃至经过七日七夜、半月、一月,最终一直经过了六个月另加六日。

六个月零六日之后,海幢比丘从三昧中出来。善财童子赞叹说:「
圣者!真是希有!真是奇特啊!
这种三昧最为深刻,
这种三昧最为广大,
这种三昧境界无量,
这种三昧神力难于思维,
这种三昧光明无等,
这种三昧庄严无数,
这种三昧威力难于控制,
这种三昧境界平等,
这种三昧普照十方,
这种三昧利益无限,
因为它能够除灭一切众生无量的痛苦。具体而言:
能使一切众生远离贫穷之苦,出离地狱,免于作畜生,
关闭那些难于掌握的法门,
开辟出人、天之道,使人、天众都产生喜乐,
使人、天众喜爱禅的境界,
使其有为乐得到增长,并且为其显示出有为之乐,
能够引发出他们的菩提心,
能使他们的福智行得到增长,
能使他们的大悲心得到增长,
能使他们生起大愿力,
能使他们明了菩萨道,
能使究竟智得到庄严,
能使其趣入大乘的境界,
能使其明了普贤行,
能使其证得诸菩萨地的光明智慧,
能使其成就一切菩萨诸愿行,
能使其安住于一切智智之境界中。圣者!这一三昧,叫什么名字呢?」

  海幢比邱言:「善男子!此三昧名『普眼舍得』,又名『般若波罗蜜境界清净光明』,又名『普庄严清净门』。善男子!我以修习般若波罗蜜故,得此普庄严清净三昧等百万阿僧祇三昧。」

  善财童子言:「圣者!此三昧境界究竟唯如是耶?」

  海幢言:「善男子!入此三昧时,
了知一切世界无所障碍;
往诣一切世界无所障碍;
超过一切世界无所障碍;
庄严一切世界无所障碍;
修治一切世界无所障碍;
严净一切世界无所障碍;
见一切佛无所障碍;
观一切佛广大威德无所障碍;
知一切佛自在神力无所障碍;
证一切佛诸广大力无所障碍;
入一切佛诸功德海无所障碍;
受一切佛无量妙法无所障碍;
入一切佛法中修习妙行无所障碍;
证一切佛转法轮平等智无所障碍;
入一切诸佛众会道场海无所障碍;
观十方佛法无所障碍;
大悲摄受十方众生无所障碍;
常起大慈充满十方无所障碍;
见十方佛心无厌足无所障碍;
入一切众生海无所障碍;
知一切众生根①海无所障碍;
知一切众生诸根差别智无所障碍。
善男子!我唯知此一般若波罗蜜三昧光明。如诸菩萨入智慧海,净法界境,达一切趣,遍无量剎,总持自在三昧清净,神通广大,辩才无尽,善说诸地,为众生依。

【章旨】
海幢比丘向善财童子宣说「普眼舍得」(又名「般若波罗蜜境界清净光明」或「普庄严清净门」)三昧的神奇之处。

【注释】
①众生根:众生的根性。

【语译】
海幢比丘告诉善财童子说:「善男子!这一三昧名叫『普眼舍得』,也叫『般若波罗蜜境界清净光明』,又名『普庄严清净门』。善男子!我是因为修习般若波罗蜜的缘故而获得这一普庄严清净三昧等百万阿僧祇三昧的。」
  善财童子又问:「圣者!这一三昧境界究竟有些什么内容呢?」
海幢比丘说:「善男子!进入这一三昧时,
可以没有障碍地了知一切世界,
可以没有障碍地来往于一切世界之间,
可以没有障碍地超越一切世界,
可以没有障碍地庄严一切世界,
可以没有障碍地修治一切世界,
可以没有障碍地严净一切世界,
可以没有障碍地见到一切佛,
可以没有障碍地观一切佛的广大威德,
可以没有障碍地知晓一切佛的自在神力,
可以没有障碍地证得一切佛的诸广大力,
可以没有障碍地进入一切佛的诸功德海,
可以没有障碍地接受一切佛的无量妙法,
可以没有障碍地进入一切佛法中修习各种妙行,
可以没有障碍地证得一切佛转法轮所说的平等智,
可以没有障碍地进入一切诸佛众会的道场海,
可以没有障碍地观见十方佛法,
可以没有障碍地以大悲摄受十方众生,
可以没有障碍地生起大慈使其充满十方,
可以没有障碍地既观见十方佛而心却无任何厌恶与满足,
可以没有障碍地进入一切众生海,
可以没有障碍地知晓一切众生的根性海,
可以没有障碍地知晓一切众生诸根的差别智。
善男子!我只知晓这一般若波罗蜜三昧光明。可以使诸菩萨进入智慧海,使法界境得到清净,了达一切诸趣,身体遍布无量国土,以总持之力而得自在三昧清净,神通广大,辩才无尽,善于宣说菩萨修行所经历的诸地,并且作为众生的依止。

「而我何能知其妙行,辨其功德,了其所行,明其境界,究其愿力,入其要门,达其所证,说其道分,住其三昧,见其心境,得其所有平等智慧?
善男子!从此南行有一住处名曰『海潮』①;
彼有园林名『普庄严』②;
于其园中,有优婆夷名曰『休舍』③。汝往彼问: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

时,善财童子于海幢比丘所,得坚固身,获妙法财④,入深境界,智慧明彻,三昧照耀,住清净解,见甚深法,其心安住诸清净门,智慧光明充满十方,心生欢喜,踊跃无量;
五体投地,顶礼其足,绕无量匝,恭敬瞻仰,思惟观察,谘嗟恋慕,持其名号,想其容止⑤,念其音声,思其三昧及彼大愿所行境界,受其智慧清净光明。辞退而行。

【章旨】
海幢比丘又向善财童子举荐「海潮」地方「普庄严园林」中的休舍优婆夷,嘱咐善财童子南下前去拜访。善财童子于是告别海幢比丘继续南下。

【注释】
①海潮:据澄观的解释,以「海潮」为名是因为「前国显方便行不离般若故,言海潮者,谓潮所至处,显方便就机不过限故。亦将入生死海以济物故,能知三世佛法海故,故上法门名为海藏。」
②普庄严:据澄观所说,「园名普庄严者,约相广有众严故,约表以生死为园苑,万行为庄严故。又文义相随等庄严总持无漏法故。」
③休舍:据澄观的解释,「休舍」意思为「意乐」、「希望」、「满愿」,以「休舍」为名是因为「谓随众生意乐希望得圆满故,亦能圆满性相法故。前般若了真故寄比丘,此以慈心方便入俗故寄优婆夷矣。」
④法财:与「世财」的对应词,指佛法、教说等。因为精神之教法能滋润众生,为众生长养慧命之资粮,犹如世间之财宝,故喻称为「法财」。
⑤容止:仪容举止;允许栖止。此中所用为第一种义项。

【语译】
海幢比丘又对善财童子说:「我为什么能够知晓如此的妙行,能够辨别各种功德,明了各种行为,明观如此境界,究竟其愿力,进入其关键之处,了达其所证,宣说其道分,住于其三昧,观见其心境,获得其所有平等智慧呢?
善男子!从这个地方再南下,有一个名叫『海潮』的住处;那里有一处名叫『普庄严』的园林;在这个园林中,有一位名叫『休舍』的优婆夷。你可以到她那里向她请教:菩萨如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

这时,善财童子在海幢比丘的住所,已经获得坚固身,获得美妙的法财,进入很深的境界,智慧明彻,三昧照耀,住于清净的解悟之中,观见甚深之法,其心安住于诸清净门,智慧光明充满十方。善财童子心中生出大欢喜,踊跃无量,五体投地,顶礼海幢比丘之足,围绕无量匝恭敬瞻仰、思惟观察海幢比丘,谘嗟恋慕,持其名号,想其仪容举止,念其音声,思其三昧及彼大愿所行境界。善财童子接受了海幢比丘的智慧清净光明,辞别了比丘向南方进发。

【说明】
善财童子第七参——海幢比丘会,至此叙述完毕。海幢比丘给善财宣讲的「普眼舍得门」(又名「般若波罗蜜境界清净光明」、「普庄严清净门」),是进入「十住」第六住——「第六海幢寄正心住」的方法。
所谓「正心住」,又作「阿耆三般菩萨法住」、「行登住」,是指成就第六般若的菩萨所成的境界,因为并非仅仅相貌与佛相同,其心也与佛相同,因此名之为「正心住」。[/size][/font]

堪钦将洋 发表于 2013-2-27 23:42

[size=5]《华严经》卷六十四  入法界品之五
【题解】
本卷主要包括《入法界品》的「末会」中的第九会、第十会及第十一会,即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中的第八参、第九参以及第十参的主要内容。

第八参为「休舍优婆夷会」:善财童子继续南下至位于海潮处的普庄严园林礼拜休舍优婆夷,向其请教修行菩萨行的方法、途径。休舍优婆夷则向善财童子讲解了自己所得的「离懮安隐幢」的解脱法门。休舍优婆夷说,十方佛都于此宣说佛法,只要进入此园听闻十方佛说法之众生就可进入不退转位,而这一法门之所以能够证得,全赖于十方诸佛的说法开示。休舍优婆夷所说的「离懮安隐幢」法门是进入「十住」第七住——「不退住」的方法。所谓「不退住」,又作「阿惟越致菩萨法住」、「不退转住」,在前述修行境界的基础上,进入无生毕竟空界,心常行空无相愿,身心和合,日日增长。

第九参为「毗目瞿沙仙人会」:善财童子继续南下到达「那罗素」国拜访「毗目瞿沙」仙人。毗目瞿沙仙人以及在座的诸多仙人对于善财童子能够发心修行菩萨行及其所发之心相大加称赞,毗目瞿沙仙人告诉善财童子,只要发求取菩提之心,必当成就一切智道。毗目瞿沙仙人应善财童子的请求,为其演说「无胜幢解脱」法门。毗目瞿沙仙人以手摩善财童子的头顶,使其身未动却自见十方世界微尘数诸佛,并且证得毗卢遮那藏三昧光明。
这是进入「十住」的第八住「童真住」的法门。毗目瞿沙仙人给善财宣讲的「无胜幢解脱境界」,是进入「十住」第八住——「第八童真住」的方法。所谓「童真住」,又作「鸠摩罗浮童男菩萨法住」,是说菩萨自发心起,始终不倒退,不起邪魔破菩提之心,至此,佛之十身灵相乃一时具足。

第十参为「胜热婆罗门会」:善财童子南下到达伊沙那村落,看到胜热婆罗门身体头顶烈日,身体四面有四个大火堆。这种修行方法叫「五热」苦行。善财童子作礼问法,胜热婆罗门让善财童子修「五热」苦行,善财心中暗暗以为此为魔鬼所设的陷阱以扰乱修行。天界十三种众生知晓善财童子的疑虑之后,先后下降至伊沙那村落为善财童子解除疑虑,并激励他向胜热婆罗门求法。善财童子听了这些天众的解释后,疑虑很快消除。善财童子真诚忏悔自己刚纔所产生的罪过,跟从胜热婆罗门的教诲以身投入大火堆。当身体刚刚落到火堆上,善财立即证得了「菩萨寂静乐神通三昧」。
据澄观所说,此中「五热」及其上「刀山」等都有象征含义。「五热」象征着无明和各种烦恼,而「刀山」则象征着「无分别智」。胜热婆罗门海幢比丘给善财宣讲的「菩萨无尽轮解脱门」,是进入「十住」第九住——「法王子住」的方法。「法王子住」,又作「渝罗阇菩萨法住」、「了生住」,自初发心住至第四「生贵住」,称为入圣胎;自第五「方便具足住」至第八「童真住」,称为长养圣胎;而此「法王子住」则相形具足,于焉出胎;犹如从佛王之教中生解,乃绍隆佛位。

善财童子第八参:休舍优婆夷会
尔时,善财童子蒙善知识力,依善知识教,念善知识语,于善知识深心爱乐,作是念言:「
因善知识,令我见佛;
因善知识,令我闻法。
善知识者是我师傅①,示导于我诸佛法故;
善知识者是我眼目,令我见佛如虚空故;
善知识者是我津济②,令我得入诸佛如来莲华池故。」
  渐渐南行,至海潮处,见普庄严园,众宝垣墙周匝围绕,一切宝树行列庄严;
  一切宝华树,雨众妙华,布散其地;
  一切宝香树,香气氛氲,普熏十方;
  一切宝鬘树,雨大宝鬘,处处垂下;
  一切摩尼宝王树,雨大摩尼宝,遍布充满;一切宝衣树,雨种种色衣,随其所应,周匝敷布;
  一切音乐树,风动成音,其音美妙,过于天乐;一切庄严具树,各雨珍玩奇妙之物,处处分布,以为严饰。
  其地清净无有高下,于中具有百万殿堂,大摩尼宝之所合成;
  百万楼阁,阎浮檀金以覆其上;
  百万宫殿,毗卢遮那摩尼宝间错庄严;一万浴池,众宝合成;
  七宝栏楯,周匝围绕;
  七宝阶道,四面分布;八功德水③,湛然盈满,其水香气如天栴檀,金沙布底,水清宝珠周遍间错;凫雁④、孔雀、俱枳罗鸟⑤游戏其中,出和雅音;
  宝多罗树⑥周匝行列,覆以宝网,垂诸金铃,微风徐摇,恒出美音;施大宝帐,宝树围绕,建立无数摩尼宝幢,光明普照百千由旬。其中复有百万陂池⑦,黑栴檀泥凝积其底,一切妙宝以为莲华敷布水上,大摩尼华光色照耀。
  园中复有广大宫殿,名「庄严幢」,海藏妙宝以为其地,毗琉璃宝以为其柱,阎浮檀金以覆其上,光藏摩尼以为庄严,无数宝王光焰炽然,重楼挟阁种种庄饰;阿卢那香王、觉悟香王,皆出妙香普熏一切。其宫殿中,复有无量宝莲华座周回布列,所谓:
  照耀十方摩尼宝莲华座、毗卢遮那摩尼宝莲华座、照耀世间摩尼宝莲华座、妙藏摩尼宝莲华座、师子藏摩尼宝莲华座、离垢藏摩尼宝莲华座、普门摩尼宝莲华座、光严摩尼宝莲华座、安住大海藏清净摩尼王宝莲华座、金刚师子摩尼宝莲华座。

园中复有百万种帐,所谓:衣帐、鬘帐、香帐、华帐、枝帐、摩尼帐、真金帐、庄严具帐、音乐帐、象王神变帐、马王神变帐、帝释所著摩尼宝帐……如是等,其数百万。有百万大宝网弥覆其上,所谓:宝铃网、宝盖网、宝身网、海藏真珠网、绀琉璃⑧摩尼宝网、师子摩尼网、月光摩尼网、种种形像众香网、宝冠网、宝璎珞网……如是等,其数百万。有百万大光明之所照耀,所谓:焰光摩尼宝光明、日藏摩尼宝光明、月幢摩尼宝光明、香焰摩尼宝光明、胜藏摩尼宝光明、莲华藏摩尼宝光明、焰幢摩尼宝光明、大灯摩尼宝光明、普照十方摩尼宝光明、香光摩尼宝光明……如是等,其数百万。常雨百万庄严具,百万黑栴檀香出妙音声,百万出过诸天曼陀罗华⑨而以散之,百万出过诸天璎珞以为庄严,百万出过诸天妙宝鬘带处处垂下,百万出过诸天众色妙衣,百万杂色摩尼宝妙光普照,百万天子欣乐瞻仰,头面作礼⑩,百万采女于虚空中投身而下,百万菩萨恭敬亲近,常乐闻法。

【章旨】
这是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第八次参访,也是《入法界品》「末会」中善财五十五会中的第九会。善财遵嘱继续南下,于路途仔细消化海幢比丘所宣说的「般若波罗蜜境界清净光明普庄严清净门」。善财童子南下至海潮处「普庄严」园中看到许多奇异的景象。

【注释】
①师傅:古代对于僧人的通称。严格意义上的「师傅」,又作「师长」、「师僧」、「师父」、「师家」。而在佛教之中,通常是指从其学习教法、依之出家剃度,或从其受戒之人。
②津济:渡口;航道;渡河;救助;接济。此处应该理解为「渡口」之义。
③八功德水:又作「八支德水」、「八味水」、「八定水」,所谓八种殊胜包括:第一为「澄净」,就是水澄清洁净,没有污秽。第二为「清冷」,就是很清净凉冷,没有昏浊烦燥。第三为「甘美」,就是水的味道,富有甜味。第四为「轻软」,就是水的性质,轻浮柔软。第五为「润泽」,就是滋润滑泽,有益身心。第六为「安和」,就是安宁和平,沐浴其中,安稳舒适。第七为「除患」,就是喝了这种水,不但可以止渴,还可以去饿。第八为「增益」,就是喝了水,或者在水中沐浴,可以增长人们的善根。佛之净土有八功德池,八功德水充满其中。同时,包围须弥山之七内海,亦有八功德水充满其中,其亦具有甘、冷、软、轻、清净、无臭、饮不伤喉、饮不伤腹等八种特质。
④凫雁:即「凫雁」,野鸭或大雁,鹅。
⑤俱枳罗鸟:又作「咄咤迦」、「都咤迦」。据澄观《华严经疏钞》卷十四说:「俱枳罗者,亦云『都咤迦』,此云『众音合和,微妙最胜』。」
⑥多罗树:又作「岸树」、「高竦树」。盛产于印度、缅甸、锡兰、马德拉斯等海岸之砂地,树高约二十二公尺,为棕榈科之热带乔木。其叶长广,平滑坚实,自古即用于书写经文,称为贝多罗叶;果熟则赤,状如石榴,可食。又此树干若中断,则不再生芽,故于诸经中多以之譬喻比丘犯波罗夷之重罪。
⑦陂池:池沼;池塘。
⑧绀琉璃:即青色的琉璃。绀,天青色。
⑨曼陀罗华:音译又作「曼陀勒华」、「曼那罗华」、「曼陀罗梵华」、「曼陀罗帆华」,为一年生的草本毒草,印度、日本及中国皆有产。佛典也译为「适意」、「成意」、「杂色」等名,又称「佛花」、「闷陀罗草」、「天茄弥陀花」等。此植物茎高三、四尺,枝叶皆似茄子。叶无刺,绿色互生。夏秋之间开花,花冠为大形一瓣,作漏斗状,长凡三寸,端有五尖,裂片排列成褶襞形,其色白质。果实卵圆形。种子、殻、茎、叶均有毒,也供作药用。佛教经典说,曼陀罗华为诸天之中四种最名贵的花之一,花色似赤而美,见者心悦。
⑩头面作礼:以我头面顶礼尊者之足,为最高级别的致敬礼节。

【语译】
这时,善财童子承蒙善知识海幢之力,依止于善知识海幢的教诲,忆念善知识海幢之语,从心灵深处生出了对于海幢善知识的尊敬喜爱。善财童子这样说道:「我凭借善知识而使我观见了佛,凭借善知识而使我听闻了佛法。善知识是我的师父,向我开示了无量佛法;善知识是我的眼睛,使我观见了佛就如同虚空;善知识是我的渡河向导,使我能够进入诸佛如来的莲华池中。」
善财童子逐渐地继续向南行进,到达了海潮地方处,看见了普庄严园。这座园林由许多珍宝制作装饰而成的垣墙周匝围绕,庄严美观的宝树排列整齐;
一切宝华树撒播下许多美妙的花朵,园中的地上到处都散布着花朵;
一切宝香树,香气芬芳,使得十方世界都沾染了香气;
一切宝鬘树降下大宝鬘,其枝条低垂,装点着园林;
一切摩尼宝王树撒播下大摩尼宝,园中满地都遍布这些大摩尼宝;
一切宝衣树撒播下各种各样颜色的衣服,随其所应,到处都有敷设;
一切音乐树在风的吹拂之下演奏出音乐,其音美妙远远超过天乐;
一切庄严具树都撒播下珍玩奇妙之物,处处分布,以为严饰。

  普庄严园林清净平整,没有高低之别。这个园林之中,矗立着百万座殿堂,都是用大摩尼宝所制作完成的;
百万座楼阁都是以阎浮檀金作为屋顶覆盖着;
百万座宫殿中,毗卢遮那摩尼宝交错分布,将其装点得分外庄严;
一万座浴池,也是由多种珍宝组成的;
以七种珍宝制作的栏杆,周匝围绕装点着这些浴池;
以七种珍宝制作的台阶,四面分布;
八种功德水,清澈盈满,其水放射出的香气犹如栴檀,这些功德水池的池地都是以金沙铺就的,池水清澈见底,水池的底部遍布珍宝;
大雁、孔雀、俱枳罗鸟在园林中游戏,发出和谐美妙的叫声;
珍贵的多罗树在园林周围矗立,树上覆盖着宝网,树枝上悬垂的各种金铃,在微风的吹拂之下慢慢摇动,演奏出美妙的音乐;园林中还设置了巨大的宝帐,有宝树围绕,宝帐中建立了无数的摩尼宝幢,其发出的光明甚至普照到百千由旬之外。园林中还有百万多处池塘,黑栴檀泥池塘塘底凝积着黑栴檀泥,无数美妙的莲华敷布在水面上,池中的大摩尼华光色鲜艳明亮,照耀十方。

园中还有一处名叫「庄严幢」的宏大宫殿,宫殿的地面是以海中出产的各种美妙的珍宝铺就的,宫殿的柱子是以琉璃宝制作的,以阎浮檀金覆盖着,以光藏摩尼宝作为柱子的装饰,无数最珍贵的珍宝光芒灿烂,各层楼阁上布满了无数的装饰;阿卢那香王、觉悟香王都发出美妙的香气熏染着一切。在这座宫殿中,又有无量宝莲华座环旋分布,这些莲花座有:照耀十方摩尼宝莲华座、毗卢遮那摩尼宝莲华座、照耀世间摩尼宝莲华座、妙藏摩尼宝莲华座、师子藏摩尼宝莲华座、离垢藏摩尼宝莲华座、普门摩尼宝莲华座、光严摩尼宝莲华座、安住大海藏清净摩尼王宝莲华座、金刚师子摩尼宝莲华座。

普庄严园林中又有百万种帐。这些帐的名称有:衣帐、鬘帐、香帐、华帐、枝帐、摩尼帐、真金帐、庄严具帐、音乐帐、象王神变帐、马王神变帐、帝释所著摩尼宝帐……如此等等,其数有上百万之多。又有百万数的大宝网完全覆盖在帐上。这些网是:宝铃网、宝盖网、宝身网、海藏真珠网、青色琉璃摩尼宝网、师子摩尼网、月光摩尼网、种种形像众香网、宝冠网、宝璎珞网……如此等等,其数有上百万之多。又有上百万大光明照耀着这一园林,这些光明有:

焰光摩尼宝光明、日藏摩尼宝光明、月幢摩尼宝光明、香焰摩尼宝光明、胜藏摩尼宝光明、莲华藏摩尼宝光明、焰幢摩尼宝光明、大灯摩尼宝光明、普照十方摩尼宝光明、香光摩尼宝光明……如此等等,其数有上百万之多。
从园林上空常常撒播下来数百万种庄严具,数百万种黑色栴檀香发出美妙的音声,数百万诸天出现在空中,将曼陀罗花撒播在园林中,数百万诸天出现,以璎珞装饰园林,数百万诸天从空中将美妙的宝鬘带垂落下来,数百万诸天以多种颜色的衣服,以百万种色彩的摩尼宝所发出的美妙光芒普照园林,数百万天之子欣乐瞻仰,以头面作礼,数百万的采女从虚空中投身而下,数百万的菩萨恭敬亲近,乐于常常听闻说法。

  时,休舍优婆夷坐真金座,戴海藏真珠网冠,挂出过诸天真金宝钏①,垂绀青发,大摩尼网庄严其首,师子口摩尼宝以为耳珰,如意摩尼宝王以为璎珞,一切宝网垂覆其身,百千亿那由他众生曲躬恭敬。东方有无量众生来诣其所,所谓:
梵天、梵众天②、大梵天、梵辅天③、自在天,乃至一切人及非人。南、西、北方,四维,上、下,皆亦如是。其有见此优婆夷者,一切病苦悉得除灭,离烦恼垢,拔诸见刺,摧障碍山,入于无碍清净境界,增明一切所有善根,长养诸根;
入一切智慧门,入一切总持门,一切三昧门、一切大愿门、一切妙行门、一切功德门皆得现前;其心广大,具足神通,身无障碍,至一切处。

  尔时,善财童子入普庄严园,周遍观察,见休舍优婆夷坐于妙座,往诣其所,顶礼其足,绕无数匝,白言:「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云何修菩萨道?我闻圣者善能诱诲,愿为我说!」
休舍告言:「善男子!我唯得菩萨一解脱门,若有见闻忆念于我,与我同住,供给我者,悉不唐捐④。善男子!若有众生不种善根,不为善友之所摄受,不为诸佛之所护念,是人终不得见于我。善男子!其有众生得见我者,皆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获不退转。

「善男子!东方诸佛常来至此,处于宝座为我说法;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一切诸佛悉来至此,处于宝座为我说法。善男子!我常不离见佛闻法,与诸菩萨而共同住。善男子!我此大众,有八万四千亿那由他,皆在此园与我同行,悉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其余众生住此园者,亦皆普入不退转位。」

【章旨】
善财童子进入普庄严园林,看到休舍优婆夷的神奇装扮以及会众围绕的情景。善财童子随即礼拜休舍优婆夷,向其请教修行菩萨行的方法、途径。休舍优婆夷则向善财童子开始宣说自己所得的解脱法门。十方佛都于此宣说佛法,只有进入此园听闻十方佛说法之众生纔可进入不退转位,而这一法门之所以能够证得,全赖于十方诸佛的说法开示。据澄观的判释,前者属于「举法门体用」,后者属于「穷因浅深」。
【注释】
①宝钏:以金玉等制作的手镯。
②梵众天:又作「梵身天」,为色界初禅天之第一天。此天为大梵所有、所化、所领之天众所住,故称「梵众天」。此天之天众身长半由旬,寿命半劫。初禅天之主为大梵王,其下之梵众天、梵辅天分别为其人民、属臣。
③梵辅天:又作「梵富楼天」,色界初禅之第二天,为大梵天之辅相。旧名「梵先行天」,又称「梵前益天」,因为其在梵前恒思梵天利益,因此以之为名。「梵辅天」之天众皆为大梵天王之辅弼臣,天王行幸时,必为列行侍卫。
④唐捐:虚弃浪费。

【语译】
这时,休舍优婆夷坐在真金座上,头戴海藏真珠网冠,手臂上戴着来自于诸天的以真金制作的宝钏,青色的头发自然下垂,以大摩尼网装饰着其头顶,耳朵上挂着师子口摩尼宝制作的耳环,戴着以如意摩尼宝王制作的璎珞,一切宝网覆盖着其身,周围有百千亿那由他的众生恭敬地作揖向其致敬。从东方,有无数众生来到这座园林,这些众生有:梵天王、梵众天、梵辅天、自在天,以及一切人及非人。
南面、西面、北方,东南、东北、西南、西北,上、下的众生,都全部来到了此园林之中。
凡是见到这位优婆夷的众生,一切病苦都全部除灭,远离烦恼的污垢,拔除了诸见之刺,摧毁了障碍之山,进入了没有任何障碍的清净境界,使一切所有善根都得到增长,使之更为明净,使诸善根得到长期保养;
进入一切智慧门,进入一切总持门,一切三昧门、一切大愿门、一切妙行门、一切功德门都显现在眼前;
众生的心变得广大,具足神通,身体方面没有障碍,可以自由到达任何地方。
  正在这时,善财童子进入普庄严园。他周遍观察,看见休舍优婆夷坐在那美妙的座位上,便前往其所在的地方,顶礼休舍优婆夷的双足,在其身边绕无数圈向其致敬。然后,善财童子说道:「圣者!我早先已经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但却未能知晓菩萨如何学菩萨行?如何修菩萨道?我听说圣者您谆谆善诱,特来请求您为我宣说修菩萨行的方法!」

休舍告诉善财童子说:「善男子!我只是获得了菩萨的一种解脱法门。如果有众生看见我,或听闻我说法,或忆念我,或与我住在一起,为我提供供养,这些都不会白白浪费。善男子!如果有众生并不种植善根,没有被善友所吸引、接受,没有被诸佛所护念,这种人是永远不能来见我的。善男子!凡是来拜见我的众生,都在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方面获得不退转之位。

「善男子!东方诸佛常常来到这处园林,坐在这个宝座为我说法;南、西、北方,东南、东北、西南、西北,上、下,十方一切诸佛都曾经来到此园林,坐于这个宝座为我说法。善男子!我从不失去见佛闻法的机会,并且经常与诸菩萨居住在一起。
善男子!在我这里的大众,共有八万四千亿那由他。他们都在此园林中与我同行,都在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方面获得不退转位。除此之外的其他众生凡住于此园中的,也全都进入了不退转位。」

  善财白言:「圣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为久近耶?」
答言:「善男子!我忆过去,于然灯佛①所修行梵行,恭敬供养,闻法受持。次前,于离垢佛②所出家学道,受持正法。次前,于妙幢佛所;次前,于胜须弥佛所;次前,于莲华德藏佛所;次前,于毗卢遮那佛所;次前,于普眼佛所;次前,于梵寿佛所;次前,于金刚脐佛所;次前,于婆楼那天佛所。善男子!我忆过去,于无量劫无量生中,如是次第三十六恒河沙③佛所,皆悉承事,恭敬供养,闻法受持,净修梵行。于此已往,佛智所知,非我能测。

「善男子!菩萨初发心无有量,充满一切法界故。菩萨大悲门无有量,普入一切世间故。菩萨大愿门无有量,究竟十方法界故。菩萨大慈门无有量,普覆一切众生故。菩萨所修行无有量,于一切剎一切劫中修习故。菩萨三昧力无有量,令菩萨道不退故。菩萨总持力无有量,能持④一切世间故。菩萨智光力无有量,普能证入三世故。菩萨神通力无有量,普现一切剎网故。菩萨辩才力无有量,一音一切悉解故。菩萨清净身无有量,悉遍一切佛剎故。」

【章旨】
从此章开始,应善财童子的请求,休舍优婆夷显现所证之果证得时间的久暂。在此章,休舍优婆夷向善财童子叙说自己证道的经过。

【注释】
①然灯佛:又作「燃灯佛」、「普光佛」、「锭光佛」,是在过去世为释迦菩萨授成道之记的佛。据《修行本起经》卷上记载,提和卫国有圣王名「灯盛」,王临命终时将国付托太子锭光。太子知世之无常,复授国于其弟,而出家为沙门,后成佛果。时有梵志儒童,值遇锭光佛之游化,买花供佛,佛为儒童授来世成道之记,此儒童即后来之释迦牟尼佛。
②离垢佛:此处可能是指舍利弗当来成佛之国名。据《法华经•譬喻品》记载,舍利弗于未来世过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劫,供养千万亿佛,奉持正法,具足菩萨所行之道,当得作佛,号「华光如来」,国名「离垢」。其土平正清净,安隐丰乐,天人众多,其时,华光如来亦以三乘教化众生。离垢,即远离烦恼之垢秽,一般惯称「远尘离垢」,是法眼的修饰词。四谛、缘起之理乃佛教正确之人生观、世界观,若能在理论上真实理解,即得照见真理之智慧眼(即法眼),并且证成佛教所言圣者位的初阶——须陀洹道(预流果)。因为此法眼能远离理论上之见惑,故称「远尘离垢」。
③恒河沙:又作「恒边沙」、「兢伽沙」、「恒沙」、「恒河沙数」等,即恒河之沙。印度之恒河沙粒非常细微,其量根本无法计算。佛教经典之中凡形容无法计算之数,多以「恒河沙」一词来比喻。
④能持:能护持而不忘失。

【语译】
善财童子又问道:「圣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需要多长时间呢?」
休舍优婆夷回答说:
「善男子!我回忆到,我过去在燃灯佛的所在清净修行,恭敬供养诸佛,听闻然灯佛说法并且如法领受于心,记忆不忘。在此之前,我在离垢佛的所在出家学道,受持正法。再朝前推,我在妙幢佛的所在;再朝前推,我在胜须弥佛的所在;再朝前推,我在莲华德藏佛的所在;再朝前推,我在毗卢遮那佛的所在;在朝前推,我在普眼佛的所在;再朝前推,我在梵寿佛的所在;再朝前推,我在金刚脐佛的所在;再朝前推,我在婆楼那天佛的所在。善男子!我回忆过去,在无量劫的无数次转生之中,如这样依次在总数达第三十六条恒河之沙的数量的佛所,都承事诸佛,恭敬供养诸佛,闻法受持,清净修行。从现在以后,乃是佛智才能知晓的,并非我所能够预测。

「善男子!菩萨初发菩提心所具的能量充满一切法界,因此它是没有限度的。菩萨大悲门所具的能量普入一切世间,因此它是没有限度的。菩萨大愿门所具的能量究竟十方法界,因此它是没有限度的。菩萨大慈门所具的能量完全覆盖了一切众生,因此它是没有限度的。菩萨是在一切剎一切劫中修习的,因此它是没有限度的。菩萨的三昧力能够使菩萨道永远不退转,因此它是没有限度的。菩萨所具的总持力能够护持而不忘失一切世间,因此它是没有限度的。菩萨的智慧之光完全能够证入三世,因此它是没有限度的。菩萨所具的神通力完全显现出一切佛土,因此它是没有限度的。菩萨所具有的辩才能够完全知晓每一个音节,因此它是没有限度的。菩萨的清净之身能够遍布于所有佛土,因此它是没有限度的。」
  善财童子言:
「圣者!久如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答言:「善男子!菩萨不为教化调伏一众生故发菩提心,不为教化调伏百众生故发菩提心,乃至不为教化调伏不可说不可说转众生故发菩提心;
不为教化一世界众生故发菩提心,乃至不为教化不可说不可说转世界众生故发菩提心;
不为教化阎浮提微尘数世界众生故发菩提心,不为教化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世界众生故发菩提心,乃至不为教化不可说不可说转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世界众生①故发菩提心;不为供养一如来故发菩提心,乃至不为供养不可说不可说转如来②故发菩提心;
不为供养一世界中次第兴世诸如来故发菩提心,乃至不为供养不可说不可说转世界中次第兴世诸如来故发菩提心;
不为供养一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世界中次第兴世诸如来故发菩提心,乃至不为供养不可说不可说转佛剎微尘数世界中次第兴世诸如来故发菩提心;
不为严净一世界故发菩提心,乃至不为严净不可说不可说转世界故发菩提心;
不为严净一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世界故发菩提心,乃至不为严净不可说不可说转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世界故发菩提心;
不为住持一如来遗法③故发菩提心,乃至不为住持不可说不可说转如来遗法故发菩提心;
不为住持一世界如来遗法故发菩提心,乃至不为住持不可说不可说转世界如来遗法故发菩提心;
不为住持一阎浮提微尘数世界如来遗法故发菩提心,乃至不为住持不可说不可说转佛剎微尘数世界如来遗法故发菩提心。
如是略说,不为满一佛誓愿故,不为往一佛国土故,不为入一佛众会故,不为持一佛法眼④故,不为转一佛法-轮故,不为知一世界中诸劫次第故,不为知一众生心海故,不为知一众生根海故,不为知一众生业海故,不为知一众生行海故,不为知一众生烦恼海故,不为知一众生烦恼习海故,乃至不为知不可说不可说转佛剎微尘数众生烦恼习海故,发菩提心。
  「欲教化调伏一切众生悉无余故发菩提心,
欲承事供养一切诸佛悉无余故发菩提心,
欲严净一切诸佛国土悉无余故发菩提心,
欲护持一切诸佛正教悉无余故发菩提心,
欲成满一切如来誓愿悉无余故发菩提心,
欲往一切诸佛国土悉无余故发菩提心,
欲入一切诸佛众会悉无余故发菩提心,
欲知一切世界中诸劫次第悉无余故发菩提心,
欲知一切众生心海悉无余故发菩提心,
欲知一切众生根海悉无余故发菩提心,
欲知一切众生业海悉无余故发菩提心,
欲知一切众生行海悉无余故发菩提心,
欲灭一切众生诸烦恼海悉无余故发菩提心,
欲拔一切众生烦恼习海悉无余故发菩提心。
善男子!取要言之,菩萨以如是等百万阿僧祇方便行故发菩提心。
  「善男子!菩萨行普入一切法皆证得故,普入一切剎悉严净故。是故,善男子!严净一切世界尽,我愿乃尽;拔一切众生烦恼习气尽,我愿乃满。」
 
【章旨】
菩萨的使命是教化调伏所有众生,因为众生之数是无穷无尽的,所以菩萨行所具的大愿应该就是普证一切法、普净一切国土、拔除所有众生之烦恼习气。因为众生无尽,所以成佛也是无有期限的。

【注释】
①转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世界众生:指众生在生死之中无穷不尽地流转。也就是由于众生的真如净法无力,因此被杂染法所熏染,沈沦三界。
②转如来:此处所言的「流转」是指诸佛为化他而随缘显现六道,普现色身流入生死海中。这种处于生死世界之中的如来即「转如来」。
③遗法:佛去而遗于世之教法也。
④法眼:指彻见佛法正理之智慧眼。系五眼之一。此眼能见一切法之实相,故能分明观达缘生等差别法。菩萨为度众生,以清净法眼遍观诸法,能知能行,得证佛道;又知一切众生之各各方便门,故能使众生修行证道。

【语译】
善财童子又向休舍优婆夷请教说:「圣者!到底修行多长时间纔能够获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呢?」
休舍优婆夷回答道:
「善男子!菩萨不会为教化调伏一位众生的缘故而发菩提心,不会为教化调伏数百名众生的缘故而发菩提心,甚至也不会为教化调伏不可说不可说次转世之众生的缘故发菩提心;
不会为教化一个世界之众生的缘故而发菩提心,甚至也不会为教化不可说不可说数量之世界之众生的缘故而发菩提心;
不会为教化阎浮提微尘数世界之众生的缘故而发菩提心,不会为教化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世界之众生的缘故而发菩提心,甚至也不会为教化不可说不可说次转世的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世界之众生的缘故而发菩提心;
不会为供养一位如来的缘故而发菩提心,甚至也不会为供养不可说不可说次转世的如来的缘故而发菩提心;
不会为供养在一处世界中次第兴世的诸如来的缘故而发菩提心,甚至也不会为供养不可说不可说转世界中次第兴世的诸如来的缘故而发菩提心;
不会为供养一个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世界中次第兴世的诸如来的缘故而发菩提心,甚至也不会为供养不可说不可说转佛剎微尘数世界中次第兴世的诸如来的缘故而发菩提心;不会为严净一处世界的缘故而发菩提心,乃至不为严净不可说不可说转世界的缘故而发菩提心;
不为严净一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世界的缘故而发菩提心,甚至也不会为严净不可说不可说转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世界的缘故而发菩提心;
不会为住持一位如来之遗法的缘故而发菩提心,甚至也不会为住持不可说不可说转如来之遗法的缘故而发菩提心;
不会为住持一处世界的如来之遗法的缘故而发菩提心,甚至也不会为住持不可说不可说转世界之如来的遗法的缘故而发菩提心;
不会为住持一阎浮提微尘数世界之如来的遗法的缘故而发菩提心,甚至不会为住持不可说不可说转佛剎微尘数世界的如来之遗法的缘故而发菩提心。如此总括而言,不会为满足一位佛之誓愿的缘故,不会为往一位佛之国土的缘故,不会为进入一位佛的众会的缘故,不会为持一位佛之法眼的缘故,不会为转一次佛之法-轮的缘故,不会为知晓一处世界中诸劫次第的缘故,不会为知晓一位众生之心海的缘故,不会为知晓一位众生之根海的缘故,不会为知晓一位众生之业海的缘故,不会为知晓一位众生之行海的缘故,不会为知晓一位众生之烦恼海的缘故,不会为知晓一位众生之烦恼习海的缘故,甚至也不会为知晓不可说不可说转佛土微尘数众生之烦恼习海的缘故而发菩提心。

  「菩萨是因为想毫无剩余的教化调伏一切众生的缘故而发菩提心,是因为想毫无剩余地承事供养一切诸佛的缘故而发菩提心,是因为想毫无剩余地严净一切诸佛国土的缘故而发菩提心,是因为想毫无剩余地护持一切诸佛正教的缘故而发菩提心,是因为想毫无剩余地成满一切如来誓愿的缘故而发菩提心,是因为想毫无剩余地前往一切诸佛国土的缘故而发菩提心,是因为想毫无剩余地进入一切诸佛众会的缘故而发菩提心,是因为想毫无剩余地知晓一切世界中诸劫次第的缘故而发菩提心,是因为想毫无剩余地知晓一切众生之心海的缘故而发菩提心,是因为想毫无剩余地知晓一切众生之根海的缘故而发菩提心,是因为想毫无剩余地知晓一切众生之业海的缘故而发菩提心,是因为想毫无剩余地知晓一切众生之行海的缘故而发菩提心,是因为想毫无剩余地灭除一切众生诸烦恼大海的缘故而发菩提心,是因为想毫无剩余地拔除一切众生之烦恼习海的缘故而发菩提心。善男子!总括而言,菩萨是因为如此等百万阿僧祇之方便行的缘故而发菩提心的。

  「善男子!菩萨行是完全进入一切法都可以证得的,是完全进入一切国土都可使国土得到严整干净的。因此,善男子!使一切世界全部得到严整干净,我的大愿纔算得到满足直至全部实现;拔除一切众生的烦恼习气使其完全消除,我的大愿纔算满足。」
善财童子言:「圣者!此解脱名为何等?」
  答言:「善男子!此解脱名『离懮安隐幢』①。善男子!我唯知此一解脱门。如诸菩萨摩诃萨其心如海,悉能容受一切佛法;如须弥山,志意坚固,不可动摇;如善见药②,能除众生烦恼重病;如明净日,能破众生无明暗障;犹如大地,能作一切众生依处;犹如好风,能作一切众生义利;犹如明灯,能为众生生智慧光;犹如大云,能为众生雨寂灭法;犹如净月,能为众生放福德光;犹如帝释,悉能守护一切众生。

「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彼功德行?善男子!于此南方海潮之处,有一国土,名『那罗素』③;中有仙人,名『毗目瞿沙』④。汝诣彼问,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
时,善财童子顶礼其足,绕无数匝,殷勤瞻仰,悲泣流泪,作是思惟:「得菩提难,近善知识难,遇善知识难,得菩萨诸根难,净菩萨诸根难,值同行善知识难,如理观察难,依教修行难,值遇出生善心方便难,值遇增长一切智法光明难。」作是念已,辞退而行。

【章旨】
休舍优婆夷告诉善财童子这一解脱法门名叫「离懮安隐幢」。休舍优婆夷又向善财童子举荐「那罗素」国土中的「毗目瞿沙」仙人,嘱咐善财童子南下前去拜访。

【注释】
①离懮安隐幢:据澄观的解释,此法门之所以列名「离忧安隐幢」,「有二义:一以大悲高显所以称『幢』,其有见者,离业惑苦不退菩提,是谓离忧安隐。二者即智之悲涉苦安隐,即悲之智多劫无忧,双摧生死涅槃,特出凡小之外故名『幢』矣。」
这是说,「离忧安隐」是说可以依靠此法门远离懮苦,得不退转的菩提心;以「幢」象征其功能卓绝。
②善见药:佛教经典中常用的比喻,用来比喻此种法门如同良药,众生若见此法,众毒都可以灭除。
③那罗素:据澄观说,含义为「不懒惰」,永不休息。
④毘目瞿沙:据澄观说,含义为「最上无恐怖声」,是说其常常以无与伦比的无怖畏之声使众生得到安定。

【语译】
善财童子又问道:「圣者!这一解脱法门叫什么名字呢?」
休舍优婆夷回答道:「善男子!这一解脱法门名叫『离懮安隐幢』。善男子!我只知晓这一个解脱法门。我已经有如同菩萨一样如海广大宽阔的心,能够全部容受一切佛法;如同须弥山一样志意坚固,不可动摇;如同善见之药一样能够去除众生的烦恼重病;如同明净的太阳,能够破除众生无明之黑暗的障蔽;犹如大地,能够作为一切众生的依止可依靠;犹如和熙的风,能够给予一切众生以利益;犹如明灯,能够为众生发生智慧之光;犹如大云,能为众生降下寂灭解脱之法;犹如清净的月亮,能够为众生放出福德之光;犹如帝释,能够守护一切众生。

休舍优婆夷又说道:「我为什么能够知晓、能够宣说这一修行法门之功德呢?善男子!从此再向南行,在有海潮的地方,有一个名叫『那罗素』的国土。这一国土中有一位名叫『毗目瞿沙』的仙人。你可以前往他住的地方去向他请教,菩萨如何修菩萨行、行菩萨道?」
这时,善财童子顶礼休舍优婆夷的双足,在其身边转了无数圈向其致敬,殷勤瞻仰,悲泣流泪。善财童子这样想:「获得菩提是非常难的,亲近善知识也是非常难的;遇到善知识是很难的,获得菩萨之根则更加艰难;成就菩萨之清净根是非常难的,想遇到有同样志行的善知识则更加艰难;如理观察善知识的教诲是非常难的,依此教诲修行则更加艰难;想遇到生出善心的方便是非常难的,想遇到能够使一切智法之光明增长的机缘则更加艰难。」善财童子这样想着,便告别了休舍优婆夷向南方进发。

【说明】
善财童子第八参——休舍优婆夷会,至此叙述完毕。休舍优婆夷给善财宣讲的解脱法门名叫「离懮安隐幢」,是进入「十住」第七住——「不退住」的方法。所谓「不退住」,又作「阿惟越致菩萨法住」、「不退转住」,在前述修行境界的基础上,进入无生毕竟空界,心常行空无相愿,身心和合,日日增长。

善财童子第九参:毗目瞿沙仙人会
尔时,善财童子随顺思惟菩萨正教,随顺思惟菩萨净行,生增长菩萨福力心,生明见一切诸佛心①,生出生一切诸佛心,生增长一切大愿心,生普见十方诸法心,生明照诸法实性心,生普散一切障碍心,生观察法界无暗心,生清净意宝庄严心,生摧伏一切众魔心。
渐渐游行,至那罗素国,周遍推求毗目瞿沙。见一大林,阿僧祇树以为庄严,所谓:
种种叶树②扶疏③布濩④,种种华树开敷鲜荣⑤,种种果树相续成熟,种种宝树雨摩尼果,大栴檀树处处行列,诸沈水树常出好香,悦意本香树妙香庄严,波咤罗树⑥四面围绕,尼拘律树⑦其身耸擢,阎浮檀树常雨甘果,优钵罗华⑧、波头摩华⑨以严池沼。
  时,善财童子见彼仙人在栴檀树下敷草而坐,领徒一万,或着鹿皮,或着树皮,或复编草以为衣服,髻环垂鬓,前后围绕。善财见已,往诣其所,五体投地,作如是言:「我今得遇真善知识。善知识者,则是趣向一切智门,令我得入真实道故;
善知识者,则是趣向一切智乘,令我得至如来地故;
善知识者,则是趣向一切智船,令我得至智宝洲⑩故;
善知识者,则是趣向一切智炬,令我得生十力光故;
善知识者,则是趣向一切智道,令我得入涅槃城故;
善知识者,则是趣向一切智灯,令我得见夷险道故;
善知识者,则是趣向一切智桥,令我得度险恶处故;
善知识者,则是趣向一切智盖,令我得生大慈凉故;
善知识者,则是趣向一切智眼,令我得见法性门故;
善知识者,则是趣向一切智潮,令我满足大悲水故。」

作是语已,从地而起,绕无量匝,合掌前住,白言:
「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云何修菩萨道?我闻圣者善能诱诲,愿为我说!」

【章旨】
这是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第九次参访,也是《入法界品》「末会」中善财五十五会中的第十会。善财童子于是告别海幢比丘继续南下,并在路途继续思维休舍优婆夷所说之法门。善财童子到达那罗素国看到毗目瞿沙仙人及其徒众,并且向仙人请教修行菩萨行的途径、方法。

【注释】
①佛心:有三层含义:其一指如来充满慈爱(大慈悲)之心。其二指不执着于任何事、理之心。其三指人人心中本来具足之清净真如心。
②叶树:指除果树、花树、香木、珍宝树等有特种用途的树木之外的普通树木。
③扶疏:也作「扶疎」、「扶踈」,枝叶繁茂分披的样子。
④布濩:遍布;布散。
⑤鲜荣:指鲜花;艳丽的样子。
⑥波咤罗树:又作「钵怛罗」树。慧琳《一切经音义》卷二十五曰:「波咤罗,此翻为重叶树也。」慧苑《一切经音义》卷下则解释为:「波咤罗,其树正似此方楸树也,然甚有香气,其花紫色也。」
⑦尼拘律树:意译为「无节」、「纵广」、「多根」,又称「尼拘陀树」、「尼拘屡陀树」、「尼俱卢陀树」等,形状类似榕树,产于印度、锡兰等地。其树高十公尺乃至十五公尺,树叶呈长椭圆形,叶端为尖状。由枝生出下垂气根,达地复生根;枝叶繁茂而向四方蔓生,因为其种子甚小,因此佛典常用来比喻由小「因」而得大果报者。
⑧优钵罗华:又作「乌钵罗花」、「沤钵罗花」、「郁钵罗花」、「优钵剌花」、「优婆罗花」,即睡莲。此花似莲而小,叶浮在水面上,卵形,表面为有光泽的暗绿色,叶背是淡绿色,边缘为赤色且有不规则的暗赤紫色斑点。花由多数花盖组成。根与种子可食用。佛典中,也有在「优钵罗」之前冠上意指「青色」的「泥庐」、「尼罗」之语,因此,「优钵罗华」也就是「青莲华」。
⑨波头摩华:意译作「赤莲华」、「红莲华」,又作「钵特摩华」、「般头摩华」,为产于东印度、波斯、西藏、中国内地、缅甸、北澳大利亚及日本沼泽区之睡莲科植物。其根茎肥大,可供食用,柄内之细丝可作灯心。印度自古以来,视此花为水生植物中最高贵之花,于诸佛典中,亦每誉之为七宝中之一宝。又于诸经论中,常与「拘物头华」、「优钵罗华」、「芬陀利华」并举。
⑩智宝洲:智慧、珍宝聚集的水中之陆地。洲,水中的陆地。

【语译】
在南下的路上,善财童子随顺思惟休舍优婆夷所宣说的成就菩萨的正确教导,随顺思惟菩萨的清净行生增长菩萨福力之心。由此,善财童子产生了明见一切诸佛之心,生出生一切诸佛之心,产生了增长一切大愿之心,生出普见十方诸法之心,生出明照诸法实性之心,生出普散一切障碍之心,生出观察法界没有障暗之心,生出清净意宝庄严之心,生出摧伏一切众魔之心。
善财童子逐渐地向南行进,最后到达了那罗素国。善财童子在那罗素国到处寻找毗目瞿沙仙人,看见一处很大的树林,有无数的树木将其装扮得分外庄严。树林之中有种种叶树枝叶繁茂,到处皆有;种种花树争奇斗艳,竞相开放;种种果树挂满果实,种种宝树降下摩尼果,高大的栴檀树巍然耸立,诸沈香树逸出扑鼻芳香,使人高兴的香树妙香庄严,波咤罗树则四面围绕着此树林,尼拘律树挺拔高耸,阎浮檀树常常降下甘果,青莲花、红莲花装饰着池沼。
  这时,善财童子看见毗目瞿沙仙人在栴檀树下坐在草座之上,有一万余徒众,有的穿著鹿皮,有的穿著树皮,有的穿著以草编织成的衣服,这些徒众髻环垂鬓,前后围绕着毗目瞿沙仙人。善财童子看见毗目瞿沙仙人之后,立即前往其坐处,五体投地礼拜仙人。
善财童子对毗目瞿沙仙人这样说:
「我今很荣幸地遇到了真正的善知识。善知识是趣向一切智的门径,使我可以得以进入真实的修行之道;
善知识是趣向一切智的车乘,使我可以得以到达如来之地;
善知识是趣向一切智之船,使我可以得以到达智宝聚集之洲;
善知识是趣向一切智的火炬,使我可以得以产生十力之光;
善知识是趣向一切智之道,使我可以得以进入涅槃之城;
善知识是趣向一切智之灯,使我可以得以区分平坦与崎岖之道;
善知识是趣向一切智的桥梁,使我可以得以度过险恶之地;
善知识是趣向一切智之宝盖,使我可以得以产生大慈之清凉;
善知识是趣向一切智之眼,使我可以得以观见法性之门;
善知识是趣向一切智之潮,使我的大悲之水得以满足。」
说完这些话之后,善财童子从地上站起来,在仙人周围绕行无量圈,合掌礼拜,然后朝前靠近仙人说道:
「圣者!我早先已经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但却不知成就菩萨应该如何学菩萨行?如何修菩萨道?我听说您谆谆善诱说法度人,请求您为我讲一讲这些问题吧!」
  时,毗目瞿沙顾其徒众,而作是言
:「善男子!此童子已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善男子!此童子普施一切众生无畏,此童子普兴一切众生利益,此童子常观一切诸佛智海,此童子欲饮一切甘露法雨,此童子欲测一切广大法海,此童子欲令众生住智海中,此童子欲普发起广大悲云,此童子欲普雨于广大法雨,此童子欲以智月普照世间,此童子欲灭世间烦恼毒热,此童子欲长含识一切善根。」

  时,诸仙众闻是语已,各以种种上妙香华散善财上,投身作礼,围绕恭敬,作如是言:「今此童子,必当救护一切众生,必当除灭诸地狱苦,必当永断诸畜生道,必当转去阎罗王界,必当关闭诸难处门,必当干竭诸爱欲海,必令众生永灭苦蕴①,必当永破无明②黑暗,必当永断贪爱系缚③,必以福德大轮围山④围绕世间,必以智慧大宝须弥显示世间,必当出现清净智日,必当开示善根法藏,必使世间明识险易。」
  时,毗目瞿沙告群仙言:「善男子!若有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必当成就一切智道。此善男子已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当净一切佛功德地。」

【章旨】
毗目瞿沙仙人对于善财童子能够发心修行菩萨行及其所发之心相大加称赞,在座的诸多仙人听到此言,也不由得对于善财童子产生敬意。毗目瞿沙仙人告诉善财童子,只要发求取菩提之心,必当成就一切智道。

【注释】
①苦蕴:又作「苦阴」。蕴,聚集。其义有二:(一)苦之所集,(二)指个人之存在。众生之身体是由五蕴结合而成,因此只是一种暂时的存在。另外,众生之身也是各种「苦」的承担者,各种「苦」最终都聚集于此,因此身体本身就叫「苦蕴」。五蕴,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
②无明:又作「痴」,为十二因缘之一。无明,含义甚多,大致而言,是指对于佛法不能明了。明,智慧;学识。因此,「无明」最简单的语意就是「无智」。从佛教义理而言,可将一切烦恼通称为「无明」;也可将迷于真如本际之理,称为「无明」;也可将不能明了抉择、解了诸法事理的烦恼,称为「无明」。
③系缚:指众生之身心为烦恼、妄想或外界事物所束缚而失去自由,长时流转于生死之中。
④大轮围山:「抡围山」即「铁围山」,有大、小之别。「铁围山」又作「铁轮围山」、「金刚围山」、「金刚山」,指围绕须弥四洲的外海,由铁所成之山。佛教之世界观以须弥山为中心,其周围共有八山八海围绕,最外侧之山即称铁围山。「大轮围山」是指围绕三千大千世界之大铁山。据《彰所知论》卷上〈器世界品〉载,以阎浮提等四大洲为一小世界,集一千小世界为一小千世界,其外有一铁山围之,称为小铁围山;集一千小千世界为一中千世界,其外亦有一铁山围之,称为中铁围山;集一千中千世界为一大千世界,其外复有铁山围之,称为「大铁围山」。

【语译】
这时,毗目瞿沙回头看了看他的徒众,然后这样说道:「善男子!这位童子已经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善男子!这位童子给一切众生施与无畏之力,这位童子为一切众生给予利益,这位童子常常以一切诸佛智之海为观想的对象,这位童子想饮用一切甘露法之雨,这位童子欲测量一切广大法海,这位童子欲使众生住于智海之中,这位童子欲完全发起广阔的大悲之云,这位童子欲完全降下广大法雨,这位童子欲以智慧之月普照世间,这位童子欲灭除世间烦恼之毒之热,这位童子欲使众生的一切善根都得到增长。」
  当时,诸仙众听了毗目瞿沙仙人这番话之后,每位仙人都将种种最上等的美妙的香、花撒在善财童子的身上,仙人们投身作礼,围绕着善财童子,恭敬地向善财童子致礼。这些仙人这样说道:
「现今的这位童子,必然会救护一切众生,必然会除灭诸地狱之苦,必然会永远断除诸畜生道,必然会转生于阎罗王界,必然会关闭诸难处之门,必然会使众生的爱欲之海干枯,必然会使众生永远灭除苦蕴,必然会永远破除无明黑暗,必然会永远断除贪爱的系缚,必然会以福德大轮围山围绕世间,必然会以如须弥山高的智慧大宝显示世间,必然会有清净智之日出现,必然会为众生开示善根法藏,必然使世间的众生明确地知晓危险与容易。」
这时,毗目瞿沙告诉这些仙人们:
「善男子!如果能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必然会成就一切智之道。这位善男子已经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肯定能够使一切佛之功德地清净。」
时,毗目瞿沙告善财童子言:「善男子!我得菩萨无胜幢解脱①。」
善财白言:「圣者!无胜幢解脱境界云何?」
  时,毗目仙人即申右手,摩善财顶,执善财手。即时,善财自见其身往十方十佛剎微尘数世界中,到十佛剎微尘数诸佛所,见彼佛剎及其众会、诸佛相好、种种庄严;亦闻彼佛随诸众生心之所乐而演说法,一文一句皆悉通达,各别受持无有杂乱;亦知彼佛以种种解②净治③诸愿;亦知彼佛以清净愿成就诸力;亦见彼佛随众生心所现色相;亦见彼佛大光明网,种种诸色清净圆满;亦知彼佛无碍智慧大光明力;又自见身于诸佛所,经一日夜或七日夜、半月、一月、一年、十年、百年、千年,或经亿年,或阿庾多④亿年,或那由他亿年,或经半劫,或经一劫、百劫、千劫,或百千亿乃至不可说不可说佛剎微尘数劫。

尔时,善财童子为菩萨无胜幢解脱智光明照故,得毗卢遮那藏三昧光明;为无尽智解脱三昧光明照故,得普摄诸方陀罗尼光明;为金刚轮⑤陀罗尼门光明照故,得极清净智慧心三昧光明;为普门庄严藏般若波罗蜜光明照故,得佛虚空藏轮三昧光明;为一切佛法-轮三昧光明照故,得三世无尽智三昧光明。
  时,彼仙人放善财手,善财童子即自见身还在本处。
  时,彼仙人告善财言:「善男子!汝忆念耶?」
  善财言:「唯!此是圣者善知识力。」
  仙人言:「善男子!我唯知此菩萨无胜幢解脱。如诸菩萨摩诃萨成就一切殊胜三昧,于一切时而得自在,于一念顷出生诸佛无量智慧,以佛智灯而为庄严普照世间,一念普入三世境界,分形遍往十方国土,智身普入一切法界,随众生心普现其前观其根行而为利益,放净光明甚可爱乐。

【章旨】
毗目瞿沙仙人应善财童子的请求,为其演说「无胜幢解脱」法门。这是进入「十住」的第八住「童真住」的法门。毗目瞿沙仙人以手摩善财童子的头顶,使其身未动却自见十方世界微尘数诸佛,并且证得毗卢遮那藏三昧光明。

【注释】
①无胜幢解脱:据澄观的解释,此法门之所以名为「无胜幢」,是因为「童真住」所证的「童真净智变化自在,高出功用之表,所以名『幢』;相惑不动故云『无胜』。」另外,因为此法门可以摧毁除灭烦恼,所以可名为「幢」。
②解:对于思惟事物之理而能有所了知,称为「解」。在佛教中,有「信」、「解」、「行」、「证」的说法。「解」,若作领知之义,称为「领解」;若作信知之义,称为「信解」;若作心意开悟之义,称为「悟解」、「了解」、「开解」;若作印持审决之义,称为「胜解」、「慧解」;若作义推之义,则称「义解」。
③净治:密教中有「净治」之法,即在道场召请本尊圣众之前,先清净空中道路,为除诸障碍而诵真言。此处应该为「引导使其清净」之义。
④阿庾多:又作「阿由多」,为古代印度对于无法计算的数字的称呼。《佛本行集经》卷十二认为是「数十亿」;慧苑《一切经音义》卷下认为是「一兆」之名。
⑤金刚轮:此处所言指地层底部用来支橕整个世界的金轮。据《俱舍论》卷十一载,器世间由三轮组成,风轮位居最下层,次上为水轮。其余凝结为金,即为金轮,上有九山、八海、四洲等。

【语译】
这时,毗目瞿沙仙人告诉善财童子:「善男子!我获得了菩萨无胜幢解脱。」
善财问道:「圣者!无胜幢解脱境界有些什么内容?」
当时,毗目瞿沙仙人随即伸出右手抚摩着善财童子的头顶,左手拉着善财童子的手。善财童子立即看见自己的身体前往十方十佛剎微尘数世界中,到达十方佛剎微尘数诸佛的住所,看见了那些佛土及其众会、诸佛的相与好以及种种装饰;
也听见了那些佛针对诸众生心之所向往而演说的佛法,佛所讲的一字一句善财童子都能够明了通达,分门别类地记住,没有任何杂乱;
也已经知晓诸佛净治众生的愿望并且能够使众生开解、了悟的方法;也知晓诸佛以清净的愿望所成就的诸力;
也已经看见诸佛随应众生之心所显现的色相;
也已经看见诸佛大光明之网以及诸佛种清净圆满的诸色身;
也已经知晓诸佛无碍智慧的大光明之力。
善财童子又看见自己的身体到达了诸佛的住所,并且在其地经历了一日夜或七日夜、半月、一月、一年、十年、百年、千年,或经亿年,或阿庾多亿年,或那由他亿年,或经半劫,或经一劫、百劫、千劫,或百千亿乃至不可说不可说佛剎微尘数劫。

这时,善财童子凭借菩萨无胜幢解脱智之光明照耀的缘故,获得了毗卢遮那藏三昧之光明;
凭借无尽智解脱三昧之光明照耀的缘故,获得普摄诸方陀罗尼之光明;
凭借金刚轮陀罗尼门之光明照耀的缘故,获得极为清净智慧心三昧之光明;
凭借普门庄严藏般若波罗蜜光明照耀的缘故,获得佛虚空藏轮三昧之光明;
凭借一切佛法-轮三昧之光明照耀的缘故,获得三世无尽智三昧之光明。
  当毗目瞿沙仙人放开善财童子的手后,善财童子就看见自己身体又回到原来的地方。
  这时,毗目瞿沙仙人问善财童子:「善男子!你还记得刚纔所见的情景吗?」
  善财童子回答说:「记得!这是凭借圣者善知识之力的缘故。」
  毗目瞿沙仙人说道:「善男子!我只是知晓这一菩萨无胜幢解脱法门。进入这一菩萨成就一切殊胜的三昧,就可在一切时中获得自由自在,在一念顷出生诸佛无量的智慧,以佛智之灯普照世间、庄严世间,一念普入三世之境界,其分形遍往十方国土,智身完全进入一切法界,随应众生之心在众生之眼前显现出来,并且观察众生的根机和行为而使其得到利益,放射出非常使众生喜爱的清净光明。
「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彼功德行、彼殊胜愿、彼庄严剎、彼智境界、彼三昧所行、彼神通变化、彼解脱游戏、彼身相差别、彼音声清净、彼智慧光明?善男子!于此南方,有一聚落,名『伊沙那』①;有婆罗门,名曰『胜热』②。汝诣彼问: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
  时,善财童子欢喜踊跃,顶礼其足,绕无数匝,殷勤瞻仰,辞退南行。

【章旨】
毗目瞿沙仙人又向善财童子举荐「伊沙那」村落中的「胜热」婆罗门,嘱咐善财童子南下前去拜访,善财童子于是告别海幢比丘继续南下。
【注释】
①伊沙那:据澄观的解释,「伊沙那」的含义是「长直」,「谓里巷径永,表善知三际故『长』,善知胜义故『直』。」
②胜热:据澄观的解释,此婆罗门之所以名叫「胜热」,意思为「于五热中成胜行故,表体烦恼热成胜德故,不染烦恼成净行故。」
「五热」为古代印度外道苦行之一,即曝晒身体于烈日下,而于身体四方燃火之苦行。行此苦行之外道,即称五热炙身外道。

【语译】
毗目瞿沙仙人接着告诉善财童子:「我为什么能够知晓、能够宣说这一功德行、那些殊胜愿、那些庄严剎、那些智境界、那些三昧所行、那些神通变化、那些解脱游戏、那些身相差别、那些音声清净、那些智慧光明?善男子!从这地方再向南方继续行进,有一个名叫『伊沙那』的村落;这村落中有一位名叫『胜热』婆罗门。你可以前往他所在之处向他询问,菩萨如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
  这时,善财童子欢喜跳跃,顶礼毗目瞿沙仙人的双足,围绕毗目瞿沙仙人无数圈向其致敬,殷勤瞻仰。然后,善财童子辞别了仙人,继续向南进发。
【说明】善财童子第九参——毗目瞿沙仙人会,至此叙述完毕。毗目瞿沙仙人给善财宣讲的「无胜幢解脱境界」,是进入「十住」第八住——「第八童真住」的方法。所谓「童真住」,又作「鸠摩罗浮童男菩萨法住」,是说菩萨自发心起,始终不倒退,不起邪魔破菩提之心,至此,佛之十身灵相乃一时具足。

善财童子第十参:胜热婆罗门
尔时,善财童子为菩萨无胜幢解脱所照故,住诸佛不思议神力,证菩萨不思议解脱神通智,得菩萨不思议三昧智光明,得一切时熏修三昧智光明,得了知一切境界皆依想所住三昧智光明,得一切世间殊胜智光明;于一切处悉现其身,以究竟智说无二无分别平等法,以明净智普照境界;
凡所闻法皆能忍受①,清净信解,于法自性决定明了。心恒不舍菩萨妙行,求一切智永无退转,获得十力智慧光明,勤求妙法常无厌足,以正修行入佛境界,出生菩萨无量庄严,无边大愿悉已清净;以无穷尽智知无边世界网,以无怯弱心度无量众生海;了无边菩萨诸行境界,见无边世, 界种种差别,见无边世界种种庄严,入无边世界微细境界,知无边世界种种名号,知无边世界种种言说,知无边众生种种解,见无边众生种种行,见无边众生成熟行,见无边众生差别想。念善知识。

  渐次游行,至伊沙那聚落,见彼胜热修诸苦行求一切智。四面火聚②犹如大山,中有刀山③高峻无极,登彼山上投身入火④。
  时,善财童子顶礼其足,合掌而立,作如是言:
「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云何修菩萨道?我闻圣者善能诱诲,愿为我说!」
  婆罗门言:「善男子!汝今若能上此刀山,投身火聚,诸菩萨行悉得清净。」
时,善财童子作如是念:「得人身难⑤,离诸难⑥难,得无难难,得净法难,得值佛难⑦,具诸根难⑧,闻佛法难⑨,遇善人难,逢真善知识难,受如理正教⑩难,得正命11,随法行难。此将非魔12、魔所使耶?将非是魔险恶徒党,诈现菩萨善知识相,而欲为我作善根难、作寿命13难,障我修行一切智道,牵我令入诸恶道中,欲障我法门、障我佛法?」

【章旨】
这是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第十次参访,也是《入法界品》「末会」中善财五十五会中的第十一会。善财童子在南下的路途继续思维毗目瞿沙仙人所说的「无胜幢解脱」法门,到达伊沙那村落,见到胜热婆罗门在修「五热」苦行。据澄观所说,此中「五热」及其上「刀山」等都有象征含义。善财童子作礼问法,胜热婆罗门让善财童子如其自己一样修「五热」苦行,善财以为这是为魔所设的陷阱,不敢尝试。

【注释】
①忍受:忍,即「忍辱」,为六般若波罗蜜之一。受,即「受持」。「忍」有三层含义︰忍受人事间的苦迫,叫「生忍」;忍受身心的劳苦病苦,以及风雨寒热等苦,叫「法忍」;忍可诸法无生性,叫「无生忍」,无生忍即般若慧。常人所不易忍的,即受人的欺虐等,所以经中多举忍辱为例。
②四面火聚:据澄观所说,「般若波罗蜜犹如大火聚,四边不可取远离于四句。四句即四边,取则烧人,离则成智。又火有四义,一烧烦恼薪,二破无明暗,三成熟善根,四照现证理。」「四句」即中观学所说的「有」、「无」、「亦有亦无」、「非有非无」。
③刀山:据澄观所说,「刀山者,无分别智最居中道,无不割故;高而无上难可登故。」这是说,「刀山」是「无分别智」即佛智的象征。
④投身入火:据澄观所说,「投身入火者,从无分别智遍入四句皆无滞故。又释『刀』是断德,无不割故。『火』是智德,无不照故。『投身下』者,障尽证理故。即刀山为能证,火聚为所证故。此火等即是法门。」简单言之,「投身入火」就是烧尽诸烦恼,以无分别智住于世间。
⑤得人身难:为南本《涅槃经》卷二所举直接听闻佛法的 「五难」之一,指受生于人「道」,获得人之身体是非常难得的。
⑥诸难:「难」,障碍,特指障碍佛道修行的情况。关于「难」的具体内容,佛教经典说法甚多,有「二难」、「三难」、「四难」、「六难」、「七难」、「八难」、「二十难」等,其中以「六难」、「八难」最为常见。「六难」见于北本《涅槃经》。此经卷二十三〈高贵德王品〉举出如下六难:难遇佛世、难闻正教、难生善心、难生「中国」(指中印度)、难生人间、难具眼耳诸根。「八难」见于《长阿含经》卷九,在地狱难、在饿鬼难、在畜生难、在长寿天难、在边地难、盲聋喑哑难、世智辩聪难、生在佛前佛后难。
⑦得值佛难:谓值遇佛陀出世甚难。诸经论谓佛之出世,数十亿岁乃有一次。即贤劫人寿二万岁时,有迦叶佛出世;人寿百岁时,有释迦牟尼佛出世;五十六亿七千万年之后有弥勒佛出世。如此佛之出世,颇为稀有。纵令佛出世时受生此界,仍有八难处不得见闻佛法。
⑧具诸根难:也叫「盲聋喑哑难」,是指虽得人身,但是由于聋、盲、喑、哑等原因而六根难于具备,故称「诸根难具」。
⑨闻佛法难:即「八难」的「生在佛前佛后难」 、「六难」的「正法难闻难」。众生由于其根业,生在佛出世之前或入灭之后,不得见佛闻法。或者,虽然得遇佛出世,然因机缘之违逆、身体之障难、根性之愚钝等,而不能听受;又值佛灭后,不得听闻正法,生邪见,虽听闻而不能信受。
⑩正教:所说契于正理。
11正命:又作「谛受」、「正命道支」,八正道之一。佛弟子依从正法,清净身、口、意三业;远离咒术、占卜等五种邪恶之谋生方法,而如法求取衣服、饮食、汤药、床榻等生活资具,即称为「正命」。
12魔:全称为「魔罗」,意译为「杀者」、「夺命」、「障碍」,又称「恶魔」,指夺取众生生命,而妨碍善事之恶鬼神。
13寿命:指众生之生命的持续时间。湛然《止观辅行传弘诀》卷七之三说:「一期为『寿』,连续曰『命』。一期连持,息风不断,名为『寿命』。」这是在佛教三世轮回的框架之下而言的。佛教认为,众生有两种「命」,一者命根,二者智慧命。前者指众生的肉体,后者指众生所具的智慧。

【语译】
在继续南下的路途,善财童子由于被菩萨无胜幢解脱所照耀的缘故,住于诸佛不思议之神力,证得菩萨不可思议解脱神通之智,获得菩萨不可思议三昧智之光明,获得一切时熏修三昧智之光明,获得了知一切境界皆依想所住三昧智之光明,获得一切世间殊胜智之光明;在一切地方都可以显现出自己的身体,以最究竟的智慧宣说无二无分别之平等真实法,以明净智普照诸境界;凡其所听闻之法都能够记忆受持,清净信仰理解,对于法的自性都能够确定明了。在对从毗目瞿沙仙人处所学到的法门作了仔细回忆之后,善财童子又这样想:我永远不舍弃菩萨妙行,求取一切智永远不退转,获得十力智慧光明,辛勤追求妙法常常没有厌恶和满足,要以正修行进入佛之境界,出生菩萨无量庄严,使无边大愿都得到清净;要以无穷尽智知晓无边世界网,以无怯弱之心度无量众生海;
要了知无边菩萨诸行境界,观见无边世界种种的差别,观见无边世界种种的庄严,进入无边世界微细境界,知晓无边世界种种名号,知晓无边世界种种言说,知晓无边众生种种解,观见无边众生种种行,观见无边众生成熟行,观见无边众生差别想。善财童子这样想着,便十分想念善知识胜热婆罗门。
善财童子逐渐地向南行进,到达了伊沙那村落。在这个村落中,善财童子看见了胜热婆罗门正在修习苦行求证一切智。胜热在露天受太阳烘烤,身体四周置放的大火堆犹如大山,火堆之山中有高峻无极的刀山,那胜热婆罗门登上那刀山上投身跳进火堆。
  这时,善财童子顶礼胜热的双足,后又合掌站在胜热的前面。善财童子这样说道:
「圣者!我早先已经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但却不知道菩萨如何学菩萨行?如何修菩萨道?我听说圣者谆谆善诱,善于为众生说法解惑,希望您能为我讲解一下这些问题!」
胜热婆罗门说:「善男子!你现在如果能登上这个刀山,投身于火堆之中,就可以使诸菩萨行全部得到清净。」
这时,善财童子心中这样想:「获得人的身体难,远离诸难也难,获得无难的情形更难;获得清净之法难,获得遇到佛出世的机会也难,具备诸根更难;有听闻佛说法的机会难,与善人相遇也难,与真正的善知识相遇更难;
接受如理正教难,获得正命的生活也难,随顺法行动更难。这莫非是魔所设定的圈套?是不是魔的那些险恶的徒党诈现菩萨善知识之相,想藉此显现出毁灭我的善根的灾难和毁灭我寿命的灾难,以其作为我修行一切智道的障碍,引诱我进入诸恶道之中,最终阻碍我的修行、妨碍我接受佛法?」

  作是念时,十千梵天①在虚空中作如是言:
「善男子!莫作是念!莫作是念!今此圣者得金刚焰三昧光明,发大精进,度诸众生,心无退转;欲竭一切贪爱海,欲截一切邪见网,欲烧一切烦恼薪,欲照一切惑稠林,欲断一切老死怖,欲坏一切三世障,欲放一切法光明。善男子!我诸梵天多着邪见,皆悉自谓是自在者、是能作者,于世间中我是最胜。见婆罗门五热炙身,于自宫殿心不乐着,于诸禅定不得滋味,皆共来诣婆罗门所。时,婆罗门以神通力示大苦行为我说法,能令我等灭一切见,除一切慢,住于大慈,行于大悲,起广大心,发菩提意,常见诸佛,恒闻妙法,于一切处②心无所碍。」
  复有十千诸魔③在虚空中以天摩尼宝散婆罗门上,告善财言:「善男子!此婆罗门五热炙身时,其火光明映夺于我,所有宫殿诸庄严具皆如聚墨④,令我于中不生乐着,我与眷属来诣其所。此婆罗门为我说法,令我及余无量天子、诸天女等皆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

复有十千自在天王⑤于虚空中各散天华,作如是言:「善男子!此婆罗门五热炙身时,其火光明映夺我等所有宫殿诸庄严具皆如聚墨,令我于中不生爱着,即与眷属来诣其所。此婆罗门为我说法,令我于心而得自在,于烦恼中而得自在,于受生中而得自在,于诸业障而得自在,于诸三昧而得自在,于庄严具而得自在,于寿命中而得自在,乃至能于一切佛法而得自在。」

【章旨】
天界十三种众生知晓善财童子的疑虑之后,先后下降至伊沙那村落为善财童子解除疑虑,并激励他向胜热婆罗门求法。此章中,大梵天王、魔众以及欲界的「自在天王」下降伊沙那村落激励善财童子。

【注释】
①梵天:据澄观的解释,此处以色界的梵天王对应象征初禅之所证。
②一切处:有二义:其一为「不论何处」的意思,也就是通于十方无有障碍。其二为禅定之名,以总合万有所观之境周遍一切处,计有地、水、火、风、青、黄、赤、白、空、识十种,称「十一切处」、「十遍处」。
③诸魔:《长阿含经》卷二十〈忉利天品〉将「欲界」分为地狱、畜生、饿鬼、人、阿须伦(即阿修罗)、四天王、忉利天、焰魔天、兜率天、化自在天、他化自在天、魔天等十二种,此处即其所指最后一类「魔天」。而一般经典所说欲界六天之中并无「魔天」之名目。
据《长阿含经》卷二十〈忉利天品〉《过去现在因果经》卷三载,魔王是住于欲界第六他化自在天之高处,为破坏正教之神,称为「天子魔」,或「天魔波旬」。
另据《增一阿含经》卷二十七记载,魔王波旬具有色力、声力、香力、味力、细滑力等五力。《佛本行集经》卷二十五举出欲贪、不欢喜、饥渴寒热、爱着、睡眠、惊怖恐畏、狐疑惑、瞋恚忿怒、竞利争名、愚痴无知、自誉矜高、恒常毁他人等十二魔军。又由内观而言,烦恼、疑惑、迷恋等一切能扰乱众生者,均称为魔;由自己身心所生之障碍称为内魔,来自外界之障碍称为外魔,二者合称为二魔。此处所指应该为「外魔」。
④聚墨:佛典中常常以此比喻最为黝黑的物品。
⑤自在天王:此指欲界第六天的「他化自在天」之天王,因为此处之天众对于所变化之欲境自在受乐,因而名之为「自在天」。又作「他化自转天」、「他化乐天」、「化应声天」等。「自在天王」身量为一俱卢舍半,以人间一千六百岁为一昼夜,定寿一万六千岁。

【语译】
当善财童子这样想的时候,一万名梵天在空中向善财童子这样说:「
善男子!不要这样想!不要这样想!你现在看到的这位圣者已经获得了金刚焰三昧光明,发心精进,济度诸众生,其心永不退转;想使一切贪爱之海干涸,想截断一切邪见之网,想烧尽一切烦恼之薪,想照亮一切烦恼之稠林,想断绝一切对于衰老、死亡的恐怖,想毁坏一切三世障碍,想放出一切法之光明。
善男子!我们这些梵天都执着于邪见,都自以为是自在者、是能创造者,在世间之中惟有我们最好。我们看见这位婆罗门以五热烤炙自己的身体,便对自己的宫殿产生不再执着之心,对于自己所修的这些禅定体味不到滋味,于是,我们便一起来到这位婆罗门的住所。当时,这位婆罗门以神通力示现大苦行为我们说法,使我们灭除了一切见,灭除了一切慢,住于大慈之心,以大悲的精神行事,发起广大之心,发菩提之意,常常观见诸佛,永远听闻美妙之法,在一切处都可心无障碍。」
这时,又有一万名魔鬼在空中将天上的摩尼宝撒播在这位婆罗门的身上。这些魔鬼告诉善财童子说:
「善男子!当这位婆罗门以五热炙烤自己的身体时,其明亮的火光照彻了我,我那里的所有宫殿的所有装饰物品都变成如同焦碳一样的聚墨,使我等于这些物品再也不产生执着。我们与眷属一起来到这位婆罗门的住所。这位婆罗门便为我们说法,使我们以及无数的天之子、诸天之女都获得永不退转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这时,又有一万名自在天王在空中,各自从天空撒下无数天上的花朵。这些自在天王告诉善财童子说:
「善男子!当这位婆罗门以五热炙烤自己的身体时,其明亮的火光照彻了我们的所有宫殿,使得宫殿中的所有装饰物品都变得如同焦碳一样,使我们对于这些物品再也不产生爱恋执着。我们立即与眷属一起来到这位婆罗门的住所。这位婆罗门便为我们说法,使我们的心得到自在,使我们对于所有烦恼都能够自在脱离,并且于日后能够自在地转生,能够自在地脱离所有业障,使我们获得自在的三昧,使我们能够自在地脱离对于庄严具的执着,使我们自由地在自己的本来寿命中生存,他甚至使我们自在地解悟一切佛法。」
  复有十千化乐天王①,于虚空中,作天音乐,恭敬供养,作如是言:
「善男子!此婆罗门五热炙身时,其火光明照我宫殿诸庄严具及诸采女,能令我等不受欲乐、不求欲乐、身心柔软,即与众俱来诣其所。时,婆罗门为我说法,能令我等心得清净、心得明洁、心得纯善、心得柔软、心生欢喜,乃至令得清净十力清净之身,生无量身,乃至令得佛身、佛语、佛声、佛心,具足成就一切智智。」

  复有十千兜率天王②、天子、天女、无量眷属,于虚空中,雨众妙香,恭敬顶礼,作如是言:
「善男子!此婆罗门五热炙身时,令我等诸天及其眷属,于自宫殿无有乐着,共诣其所,闻其说法,能令我等不贪境界,少欲知足,心生欢喜,心得充满,生诸善根,发菩提心,乃至圆满一切佛法。」
复有十千三十三天③并其眷属、天子、天女,前后围绕,于虚空中,雨天曼陀罗华,恭敬供养,作如是言:
「善男子!此婆罗门五热炙身时,令我等诸天于天音乐不生乐着,共诣其所。时,婆罗门为我等说一切诸法无常败坏,令我舍离一切欲乐,令我断除憍慢放逸④,令我爱乐无上菩提。又,善男子!我当见此婆罗门时,须弥山顶六种震动⑤,我等恐怖,皆发菩提心,坚固不动。」

【章旨】
欲界六天中的「乐变化天王」、「兜率天王天」以及帝释天王各一万名纷纷从天界下降至伊沙那村落为善财童子解除对于胜热婆罗门的疑虑,并且激励他向胜热婆罗门求法。
【注释】
①化乐天王:即欲界第五天的「化自在天」之王。此中之天众依空而住,常自化五尘之欲而娱乐。此天离大海六十四万由旬,距上方之他化自在天亦六十四万由旬。其寿量,以人间八百年为一昼夜,定寿八千岁。身长一又四分之一俱卢舍,衣长十六由旬。行欲之相,唯男女相向而笑。
②兜率天王︰欲界第四天之王,又作「知足天王」。此天依空而住,于五欲境知止足。《弥勒上生经》说此天宫有牢度跋提大神,于发誓为弥勒菩萨造善法堂时,额上出五百亿宝珠,此摩尼光回旋于空中,形成四十九重微妙宝宫。此天离大海三十二万由旬,距上方之化乐天亦三十二万由旬。其寿量,以人间四百年为一昼夜,定寿四千岁。身长一俱卢舍,衣长八由旬。行欲之相,由执手成淫。
③三十三天:即「忉利天」的音译,指住在须弥山顶上的三十三天。帝释天止住于中央(善见城),其四方各有八天(八城),合计三十三天。山顶四隅各有一峰,高五百由旬,由金刚手药叉于中守护诸天。帝释天所居住的善见城,城外四面有四苑,乃诸天众游戏之处。此天离大海八万由旬,与上方之夜摩天亦相距八万由旬。其寿量,以人间百年为一昼夜,定寿千岁。身长四分之二俱卢舍,衣长二由旬。行欲之相,亦以形交成淫(或说以风为欲),与人无异,然无诸不净。
④放逸:心所之一,简称「逸」,《俱舍论》所列七十五法之一,唯识学百法之一。是指放纵欲望而不精勤修习诸善之精神状态。《俱舍论》说,放逸是指与一切染污心(不善心与有覆无记心)相应而起之心所,系属大烦恼地法。唯识学则说此属八大随惑之一。反之,防杜诸恶而专注于修善之精神作用,称为「不放逸」。《俱舍论》以不放逸为一切善心生起的心所,系属「大善地法」;唯识学也以之为「善心所」。
⑤六种震动:指大地震动的六种相状。又称六变震动或六反震动,略称六震或六动。依佛典所载,在释尊诞生、成道、说法或如来出现时,大地皆有六种震动。
据澄观《华严经疏》卷六载,「六种震动」为动、起、涌、震、吼、击六种。「动」为摇扬不安,「起」为自下渐高,「涌」则忽然腾举,此三者指地动之形。「震」为隐隐出声,「吼」为雄声猛烈,「击」则砰然发响,此三者指地动之声。在形、声之中各列举一种,称为「震动」。又此六者各有「小」(独)、「中」(遍)、「大」(普遍)三相,因此总共有十八种震动之相。「独」指一方独动,「遍」指向四方俱动,「普遍」则是向八方齐动。

【语译】
这时,又有一万名化乐天王在空中演奏出天上的音乐,以之恭敬供养胜热婆罗门。这些化乐天王对善财童子这样说道:
「善男子!当这位婆罗门以五热炙烤自己的身体时,其明亮的火光照耀着我们的宫殿以及宫殿之中的装饰品、各位宫女,这些光明使我们不接受感性之乐,也不寻求感性之乐,使我们的身心变得柔软。我们于是与许多天众一起来到胜热婆罗门的住所。当时,这位婆罗门为我说法,能使我们的心变得清净、心变得明亮清洁、心变得纯粹善良、心变得柔软、心中产生欢喜,甚至使我们获得清净的十力清净之身,产生无数的身形,乃至使我们获得佛身、佛的语言、佛的声音、佛的心,完全具备成就一切智之智。」

这时,又有一万名兜率天王、天之子、天女以及无数的眷属在空中降下许许多多美妙的香,并且恭敬顶礼胜热婆罗门。这些天王、天之子、天女对善财童子说:
「善男子!当这位婆罗门以五热炙烤自己的身体的时候,使我们这些天众及其眷属在自己的宫殿中没有了对于欢乐的执着。于是我们一起来到这位婆罗门的住所听闻他为我们说法,胜热婆罗门所说之法能够使我们对于各种境界不产生贪着,少欲知足,心中产生欢喜,心里感到充实,产生诸善根,发菩提心,甚至圆满一切佛法。」
这时,又有一万名三十三天及其眷属、天之子、天女前后围绕,在空中降下许许多多曼陀罗华,恭敬供养胜热婆罗门。这些天众对善财童子这样说:
「善男子!当这位婆罗门以五热炙烤自己的身体时,使我们这些诸天对于天上的音乐不产生欢乐和执着。于是,我们一起来到胜热派婆罗门的住所。当时,胜热婆罗门为我们宣说一切诸法是无常的,是要衰灭和毁坏的,使我们舍离一切欲望和快乐,使我们断除憍、慢、放逸,使我们爱乐无上菩提。还有,善男子!当我们看见此婆罗门时,在须弥山顶产生六种震动,使我们产生无比的恐怖,使我们都发菩提心,坚固不动。」

复有十千龙王,所谓伊那跋罗龙王①、难陀②、优波难陀龙王③等,于虚空中,雨黑栴檀;无量龙女奏天音乐,雨天妙华及天香水,恭敬供养,作如是言:「善男子!此婆罗门五热炙身时,其火光明普照一切诸龙宫殿,令诸龙众离热沙怖、金翅鸟④怖,灭除瞋恚,身得清凉,心无垢浊,闻法信解,厌恶龙趣,以至诚心悔除业障,乃至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意,住一切智。」
复有十千夜叉王,于虚空中,以种种供具,恭敬供养此婆罗门,及以善财作如是言:「善男子!此婆罗门五热炙身时,我及眷属悉于众生发慈愍心,一切罗剎⑤、鸠盘荼⑥等亦生慈心;以慈心故,于诸众生无所恼害而来见我。我及彼等,于自宫殿不生乐着,即与共俱,来诣其所。时,婆罗门即为我等如应说法,一切皆得身心安乐,又令无量夜叉、罗剎、鸠盘荼等发于无上菩提之心。」

复有十千干闼婆王,于虚空中,作如是言:「善男子!此婆罗门五热炙身时,其火光明照我宫殿,悉令我等受不思议无量快乐,是故我等来诣其所。此婆罗门为我说法,能令我等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
复有十千阿修罗王,从大海出,住在虚空,舒右膝轮,合掌前礼,作如是言:「善男子!此婆罗门五热炙身时,我阿修罗所有宫殿、大海、大地,悉皆震动,令我等舍憍慢放逸,是故我等来诣其所。从其闻法,舍离谄诳,安住忍地⑦,坚固不动,圆满十力⑧。」

【章旨】
又有龙王、夜叉王、干闼婆王、阿修罗王等各一万名纷纷从天界下降至伊沙那村落为善财童子解除对于胜热婆罗门的疑虑,并且激励他向胜热婆罗门求法。

【注释】
①伊那跋罗龙王:又作「医罗钵呾罗」、「咽罹钵多罹龙王」、「伊罗钵多罗龙王」。「伊那」是树名;「跋罗」为树叶之义。此龙王前身为比丘时,曾损伊那树叶,以致受龙王之身,且头上生出伊那树。
②难陀:又作「难途龙王」、「难头龙王」,意译为「喜龙王」、「欢喜龙王」,八大龙王之一。与优波难陀(跋难陀)龙王为兄弟,一般将二龙王连称为「难陀跋难陀龙王」、「难途跋难陀龙王」。难陀龙王善能顺应人心,以调御风雨,深得世人欢喜,故有喜龙王等名称。据《增一阿含经》卷二十八及《大宝积经》卷十四载,此龙王有七龙头,性颇凶恶,后为佛陀弟子目犍连降伏。据《过去现在因果经》卷一、《法华经》卷一《序品》等载,难陀龙王为护法龙神之上首。
③优波难陀龙王:又作「婆难陀龙王」、「跋难陀龙王」,意译为「重喜龙王」、「延喜龙王」、「贤喜龙王」,为八大龙王之一,与难陀龙王为兄弟。优波难陀善能顺应人心,调御风雨,深得百姓欢喜,故有大喜等名称。
④金翅鸟:意译「羽毛美丽」,又译「食吐悲苦声」,又作「妙翅鸟」、「项瘿鸟」,是印度神话之鸟,为印度教毗湿奴神所跨乘。在佛教中,为天龙八部之一,翅翮金色,两翼广三三六万里,住于须弥山下层。据《长阿含经》卷十九载,此鸟有卵生、胎生、湿生、化生四种,常取卵、胎、湿、化之诸龙为食。
⑤罗剎:恶鬼之名。又作「罗叉娑」、「罗乞察娑」,意译为「可畏」、「速疾鬼」,女则称「罗剎女」,为印度神话中的恶魔。男罗剎为黑身、朱发、绿眼,女罗剎则如绝美妇人,富有魅人之力,专食人之血肉。罗剎具神通力,可于空际疾飞,或速行地面,为暴恶可畏之鬼。罗剎也是地狱之狱卒,职司呵责罪人。各类恶鬼性质之罗剎,在佛教诸经中,也有转变成佛教之守护神的情形,称为罗剎天,乃十二天之一。彼等呈神王形,身披甲冑,手上持刀,跨骑白狮。
⑥鸠盘荼:又作「俱盘荼」、「究盘荼」、「盘查」等,意译为「瓮形鬼」、「冬瓜鬼」、「厌魅鬼」,为隶属于增长天的二部鬼类之一。此鬼啖人精气,其疾如风,变化多端,住于林野,管诸鬼众。据《大方等大集经》卷五十二所载,佛尝敕毗楼勒天王(增长天)护持南方阎浮提;天王之下有鸠盘荼大臣,率领众多部众,具有大势力,其下有鸠盘荼兄弟,檀提、懮波檀提、大肚、葛迦赊、摩诃钵湿婆、十手、山行等诸鸠盘荼眷属。
⑦忍地:觉悟「无生忍」所得之修证阶位。无生忍,为「无生法忍」的略称。远离生灭之真如实相理体,称为「无生法」;真智安住于此理而不动,称为「无生法忍」。盖菩萨观诸法性空,入于见道初地,而了见一切法毕竟不生之理,就算证得了「无生法忍」,进入了「无生法忍」之地。
⑧十力:佛教经典所说的「十力」有如来十力、菩萨十力、波罗蜜十力、世间十力四种,本经所说大多数是指如来十力。其具体内容见「入法界品之一」的注解。

【语译】
这时,又有一万名龙王,如伊那跋罗龙王、难陀龙王、优波难陀龙王等,在空中降下黑色的栴檀香;又有无数龙女演奏着天上的音乐,降下天上美妙的花朵以及天上的香水,恭敬供养胜热婆罗门。这些龙王对善财童子这样说:
「善男子!当这位此婆罗门以五热炙烤着自己的身体时,其明亮的火光普照一切诸龙的宫殿,使诸龙众远离对于热沙的恐怖以及对于金翅鸟的恐怖,灭除瞋恨,身体获得清凉的感受,心中没有了污垢,听闻佛法即产生信仰与解悟,对于龙身产生厌恶,最终诚恳地忏悔祈求灭除业障,甚至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之意,发心住于一切智。」

这时,又有一万名夜叉王在空中以种种供具恭敬供养这位婆罗门,并且对善财童子这样说道:
「善男子!当这位胜热婆罗门以五热炙烤自己的身体时,我以及眷属都对众生产生怜悯之心。所有罗剎、鸠盘荼等也同时对于众生产生同情心;由于这种慈心的缘故,这些罗剎、鸠盘荼对于众生没有了痛恨和加恼害之心,他们一起来见我。我与他们一起对于自己的宫殿不产生欢喜和执着,随即与他们一起来到胜热婆罗门的住所。当时,婆罗门随即随应我们的要求为我们说法,所有在场者的身心都得到了安定和快乐,也使无数的夜叉、罗剎、鸠盘荼等发起无与伦比的菩提之心。」

这时,又有一万名干闼婆王在空中这样向善财童子说:
「善男子!当这位胜热婆罗门以五热炙烤自己的身体时,其明亮的火光照耀着我的宫殿,使我们得到了不可思议的无量快乐,因此,我们一起来到胜热婆罗门的住所。这位婆罗门为我们说法,能够使我们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永不退转。」
这时,又有一万名阿修罗王从大海出来,停在空中,解下右膝之轮,上前合掌向胜热婆罗门行礼。这些阿修罗对善财童子这样说:
「善男子!当这位婆罗门以五热炙烤自己的身体时,我们阿修罗的所有宫殿、大海、大地都感觉到了震动,使我们舍弃了憍慢与放逸。于是,我们便一起来到了胜热婆罗门的住所,跟从胜热听其说法,我们因此而舍弃远离了谄诳,安住于忍地而坚固不动,圆满成就了十力。」

复有十千迦楼罗王,勇力持王而为上首,化作外道童子之形,于虚空中唱如是言:
「善男子!此婆罗门五热炙身时,其火光明照我宫殿,一切震动皆悉恐怖,是故我等来诣其所。时,婆罗门即为我等如应说法,令修习大慈,称赞大悲,度生死海,于欲泥中拔济众生,叹菩提心,起方便智,随其所宜调伏众生。」
复有十千紧那罗王,于虚空中,唱如是言:
「善男子!此婆罗门五热炙身时,我等所住宫殿诸多罗树、诸宝铃网、诸宝缯带、诸音乐树、诸妙宝树及诸乐器,自然而出佛声、法声①及不退转菩萨僧声、愿求无上菩提之声,云:
『某方某国有某菩萨发菩提心;某方某国有某菩萨修行苦行,难舍能舍,乃至清净一切智行;某方某国有某菩萨,往诣道场;乃至某方某国,有某如来,作佛事已,而般涅槃。』
善男子!假使有人,以阎浮提一切草木末为微尘,此微尘数可知边际,我宫殿中宝多罗树乃至乐器所说菩萨名、如来名、所发大愿、所修行等,无有能得知其边际。善男子!我等以闻佛声、法声、菩萨僧声,生大欢喜,来诣其所。时,婆罗门即为我等如应说法,令我及余无量众生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
复有无量欲界诸天,于虚空中,以妙供具,恭敬供养,唱如是言:「善男子!此婆罗门五热炙身时,其火光明照阿鼻②等一切地狱,诸所受苦悉令休息。我等见此火光明故,心生净信;以信心故,从彼命终,生于天中;为知恩故,而来其所,恭敬瞻仰,无有厌足。时,婆罗门为我说法,令无量众生发菩提心。」

【章旨】
又有迦楼罗王、紧那罗王等各一万名纷纷从天界下降至伊沙那村落为善财童子解除对于胜热婆罗门的疑虑,并且激励他向胜热婆罗门求法。此外,还有无数天众也下降至伊沙那村落为善财童子解除疑惑。

【注释】
①法声:宣说佛法的美妙音声。《贤愚经》卷十三曰:「五百群雁爱敬法声,即共飞来。」
②阿鼻:即八热地狱之一的阿鼻地狱,又作「阿毗地狱」、「阿鼻旨地狱」,意译为「无间地狱」。《观佛三昧海经》卷五〈观佛心品〉说,此地狱位于诸狱之最底层,有七重铁城、七层铁网,七重城内有剑林,下有十八鬲,周匝七重皆是刀林,有十八狱卒。阿鼻四门于门阃上有八十釜,沸铜涌出,从门漫流。众生杀父害母、骂辱六亲者,命终后堕于此狱。由于在阿鼻地狱受苦之众生皆不堪种种煎熬而痛苦叫唤,故此处又称「阿鼻唤地狱」。又因阿鼻之猛火烧人,而称「阿鼻焦热地狱」。又阿鼻地狱极广漠,非凡力所能脱出,其坚固犹如大城堡,故亦称「阿鼻大城」。

【语译】
这时,又有一万名以勇力持王为首的迦楼罗王变化成外道的童子之形,在空中这样唱道:
「善男子!当这位胜热婆罗门以五热炙烤自己的身体时,其明亮的火光照耀着我的宫殿,发出的所有震动都非常恐怖。于是,我们一起便来到这位婆罗门的住所。当时,这位婆罗门随即随应我们的要求为我们说法,使我们得以修习大慈法门,称赞大悲法门,济度我们脱出生死之海,将众生从欲望的泥沼中拔济出来,赞叹菩提心,发起方便智,针对众生的根机与能够接受的方面使其顽劣的品性得到调整折服。」

这时,又有一万名紧那罗王在空中这样唱道:「善男子!当这位胜热婆罗门以五热炙烤自己的身体时,我们所住的宫殿中的许多多罗树、宝铃网、宝缯带、音乐树、妙宝树及许多乐器,自然而发出佛声、法声以及不退转菩萨所发出的声音、愿意求证无上菩提的声音,他们说:『某方某国有某菩萨发菩提心;某方某国有某菩萨修行苦行,对于难于割舍的都能够舍弃,甚至能够使一切智、一切行都能够得到清净;某方某国有某菩萨,前往道场;乃至某方某国,有某如来,作佛事之后,就进入涅槃境界。』善男子!如果有人将阎浮提的所有草木都研成细末,这些细末的数量是可以知晓其最终边际,但我们宫殿中的宝多罗树以及许多乐器所说的菩萨名、如来名,所发的大愿、所修行的法门等,是没有人能够知晓其边际的。善男子!我们凭借所闻的佛声、法声、菩萨僧的声音,生出无限欢喜,便前来这位胜热婆罗门的住所。当时,这位婆罗门随即随应我们的要求为我们说法,使我们以及其他无数的众生获得永不退转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这时,又有无数欲界诸天,在空中以美妙的供养具,恭敬供养胜热婆罗门。这些天众这样唱道:「善男子!当这位胜热婆罗门以五热炙烤自己的身体时,其明亮的火光照耀着阿鼻等一切地狱,地狱众生所受的都得到灭除。我们因为看见这些明亮的火光的缘故,心中产生清净的信仰;以信仰之心的缘故,当其命终之时,就可出生到天上。我们因为知恩的缘故,一起来到胜热婆罗门的住所,恭敬瞻仰这位婆罗门,从来没有感到厌恶和满足。当时,这位婆罗门为我们说法,使无数众生发菩提心。」

尔时,善财童子闻如是法,心大欢喜,于婆罗门所,发起真实善知识心,头顶礼敬,唱如是言:
「我于大圣善知识所生不善心,唯愿圣者容我悔过①!」
时,婆罗门即为善财而说颂言:「若有诸菩萨,顺善知识教,一切无疑②惧③,安住心不动。当知如是人,必获广大利,坐菩提树④下,成于无上觉。」
尔时,善财童子即登刀山,自投火聚;未至中间,即得菩萨善住三昧⑤;纔触火焰,又得菩萨寂静乐神通三昧⑥。善财白言:「甚奇!圣者!如是刀山及大火聚,我身触时安隐快乐。」

时,婆罗门告善财言:
「善男子!我唯得此菩萨无尽轮解脱⑦。如诸菩萨摩诃萨大功德焰,能烧一切众生见惑令无有余,必不退转,无穷尽心,无懈怠心,无怯弱心,发如金刚藏那罗延⑧心,疾修诸行无迟缓心,愿如风轮⑨普持一切精进大誓皆无退转。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彼功德行?善男子!于此南方,有城名『师子奋迅』⑩,中有童女名曰『慈行』11。汝诣彼问: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
时,善财童子顶礼其足,绕无数匝,辞退而去。

【章旨】
善财童子听了这些天众的解释后,疑虑很快消除。善财童子真诚忏悔自己刚纔所产生的罪过,跟从胜热婆罗门的教诲以身投入大火堆。当身体刚刚落到火堆上,善财立即证得了「菩萨寂静乐神通三昧」。胜热又向善财童子举荐「师子奋迅」城中的童女「慈行」,嘱咐善财童子南下前去拜访。善财童子于是告别胜热婆罗门继续南下。

【注释】
①悔过:忏悔罪过,指为减轻或消除罪业而在佛、僧之前,自述所犯身、口、意等三业的忏悔仪式。
②疑:心所之名,《俱舍论》所列七十五法之一,唯识学百法之一。是指对迷悟因果之理,犹豫而无法决定的心理活动,也就是对于佛教真理犹豫不决之心。
③惧:指「一切恐惧」,迷界的所有众生因心内有烦恼的怨贼,身外则面临生死的苦海,未得安心之宅,常处恐惧之中。
④菩提树:指诸佛成道处的树木,又称「觉树」、「道树」、「道场树」、「佛树」、「思惟树」。释迦牟尼佛成正觉时的菩提树是「阿说他树」,此树别名为「毕钵罗树」或「阿说他树」,盛产于中央印度及孟加拉等地。这种菩提树是常绿乔木,枝叶繁茂,亭亭高耸,周围达二十五呎,树皮稍平滑,呈灰色,叶互生而有长柄,叶身长四吋乃至七吋,宽三吋乃至四吋余,尖端长而尖,叶之表里皆无毛,上面特别平滑而有光泽,叶呈网状脉。花包容在小形壶状之花托内。此外,另有一种菩提树,与前述之菩提树不同,为落叶乔木,茎稍平滑,叶长一至二吋,叶缘呈锯齿状,上面平滑,下面呈白色,密生细毛,花有从叶掖特生的披针形总苞,上出花梗,花梗的前端多分歧。七月开黄褐色的花,结圆形的果实,可以串成念珠,多产于中国北部山地。
⑤善住三昧:据澄观所说,「善住三昧者,上不依山下不依火,正处于空即显般若,离于二边无所住故。」善住,安定、安住之意。
⑥寂静乐神通三昧:据澄观所说,「善住寂静乐神通三昧者,亲证般若实体,即性净涅槃故云『寂静乐』,而大用无涯故云『神通』。」
⑦菩萨无尽轮解脱:此法门之所以命名为「无尽轮」,是有两重象征含义的:「一智轮摧惑,照其本源无可尽故;二反常智用,用周法界,无有尽故;圆转不已,所以名『轮』。」
⑧金刚藏那罗延:是具有大力的印度古神,又作「那罗延那天」、「那罗野拿天」,意译为「坚固力士」、「金刚力士」、「钩锁力士」、「人中力士」。据慧琳《一切经音义》卷六载,那罗延是欲界中之天名,又称「毗纽天」。凡是欲求多力者,如精诚祈祷、供养此天,则多获神力。同书卷四十一描述了其形像,此天多力,身为绿金色,有八臂,乘金翅鸟,手持斗轮及种种器杖,常与阿修罗王战争。以那罗延天具有大力之故,中国佛教后来将其与密迹金刚共称为二王尊,安置于寺门。
⑨风轮:为大地四轮之一,位于世界的最底部。佛教以为,世界之所以能够生成是因为有空轮、风轮、水轮、金轮「四轮」的执持,在四轮之上乃有九山八海。风轮其广无数,厚有十六亿逾缮那。其体坚密,假令有一大诺健那,以金刚轮奋威击之,则金刚碎尽,而风轮无损。「轮」是指其形横圆、其体坚密之义。
⑩师子奋迅:本是佛所具的三昧神力之名,此处是指「师子幢王」所居住的地方,以之表征「振动照耀住持世界自在无畏故」。
11慈行:据澄观说,此处之所以以「慈行」为童女之名,是因为此童女「知众生根令其调伏。『慈』为『行』故,智中生悲便能处世无染,是谓童女以学如来十种智故。」
【语译】
这时,善财童子听到如此美妙的法门,心中非常欢喜,就在胜热婆罗门的住所,发起真正的善知识之心,头顶礼敬胜热,这样唱道:「我刚纔在大圣善知识的住所产生了不好的想法,请求圣者允许我悔过!」
当时,胜热婆罗门随即为善财说出这样的偈颂:
「若有诸菩萨,顺善知识教,一切无疑惧,安住心不动。当知如是人,必获广大利,坐菩提树下,成于无上觉。」
这时,善财童子立即登上刀山,自己投身于大火堆;善财童子的身体还未到半空中,就获得了菩萨善住三昧;其身体刚刚接触到火焰,又获得了菩萨寂静乐神通三昧。善财童子说:
「很神奇!圣者!面对这样的刀山及大火聚,我的身体接触时却感到安宁、稳定、快乐。」
这时,胜热婆罗门告诉善财童子说:
「善男子!我只是知晓这一菩萨无尽轮解脱法门。进入这样的菩萨功德火焰,能够完全烧尽一切众生的见惑,使其永远不会退转,获得无边际的心,无懈怠之心,无怯弱之心,发起如同金刚藏那罗延样的心,很迅速修习诸行,没有任何犹豫延迟之想法,其大愿就如同风轮完全持一切精进大誓,使其永远不会退转。我为什么能够知晓、能够宣说这一功德之行呢?善男子!在此再向南行进,有一座名叫『师子奋迅』的城市,此城之中有一位名叫『慈行』的童女。你可以前往他那里,向他请教:菩萨如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
这时,善财童子顶礼胜热婆罗门的双足,在其周围绕行无数圈致敬。之后,善财童子辞别了胜热婆罗门,继续向南方行进。

【说明】
善财童子第十参——胜热婆罗门会,至此叙述完毕。胜热婆罗门给善财宣讲的「菩萨无尽轮解脱门」,是进入「十住」第九住——「法王子住」的方法。「法王子住」,又作「渝罗阇菩萨法住」、「了生住」,自初发心住至第四「生贵住」,称为入圣胎;自第五「方便具足住」至第八「童真住」,称为长养圣胎;而此「法王子住」则相形具足,于焉出胎;犹如从佛王之教中生解,乃绍隆佛位。

《华严经》卷六十五 入法界品之六
【题解】
本卷主要包括《入法界品》「末会」中的第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会的内容,即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中的十一至第十五参的内容。
第十一参为「慈行童女会」:
善财童子经过长途跋涉南下到达师子奋迅城,进入师子幢王的宫殿,至诚礼拜慈行童女,向其请教修行菩萨行的方法、途径。慈行童女先从总体上为善财童子大致说明这一「般若波罗蜜普庄严门」的境界,然后分一百一十八门「陀罗尼」,详细地对这一法门之境界以及功能作了说明。所谓「陀罗尼」,意译「总持」、「能持」、「能遮」,是指能够总摄忆持无量佛法而不忘失之念慧力。慈行童女给善财宣讲的「般若波罗蜜普庄严门」,是进入「十住」第十住——「灌顶住」的方法。进入「灌顶住」的菩萨已可列名为佛子,堪行佛事,故佛以智水为之灌顶;犹如剎帝利王子之受权灌顶。

第十二参为「善见比丘会」:善财童子经过长途跋涉南下到达三眼国,在树林中发现了被天众、龙众围绕的善见比丘。因为善见比丘已经完成了「十住」修行,所以初具佛、菩萨之「相」、「好」。善财童子向善见比丘请教修行菩萨行的方法、途径。善见比丘给善财宣讲的「菩萨随顺智慧灯解脱」,是进入「十行」第一行——「欢喜行」的方法。所谓「欢喜行」是指在前述「十住」修行的基础上,以无量如来之妙德,随顺十方,作大施主,能舍一切,三时无悔,令所有众生欢敬。

第十三参为「自在主童子会」:善财童子经过长途跋涉南下到达名闻国,找到了正在与一万名童子聚沙成堆的自在主童子。善财童子向自在主童子请教修行菩萨行的方法、途径。自在主童子向善财童子显示了自己所修的「一切工巧大神通智光明法门」的殊胜功用,其主旨为以戒、智之功德利益众生。自在主童子教给善财童子的这一法门是进入「十行」第二行——「饶益行」的方法。所谓「饶益行」即善能利益一切众生,是说持净戒伏众魔,使一切众生立无上戒,得不退地,饶益自他。

第十四参为「具足优婆夷会」:善财童子经过长途跋涉南下到达海住城,进入具足优婆夷所住所,看到优婆夷的罕见身相以及身前所置的一具小器,一万童女围绕着具足优婆夷。善财童子礼拜具足优婆夷后,向其请教修行菩萨行的方法、途径。具足优婆夷可以随众生的欲乐以一小器具生出无尽的物品,满足无数众生、声闻、缘觉的各种愿望。具足优婆夷以其身边的童女为例让善财童子亲眼观见此法门的神奇功用。具足优婆夷给善财宣讲的「菩萨无尽福德藏解脱门」,是进入「十行」第三行——「无违逆行」的方法。所谓「无违逆行」,又称「无瞋恨行」、「无恚恨行」,是指修忍辱离瞋,谦卑恭敬,不害自他,对怨能忍,以德报怨。

第十五参「明智居士会」:善财童子经过长途跋涉南下到达大兴城,在大兴城的街道上看到明智居士的罕见身相、豪华的装饰以及陪侍的天众、人众。善财童子向其请教修行菩萨行的方法、途径。明智居士可以满足众生一切欲乐、一切所请。明智居士以其会众为例让善财童子亲眼观见「随意出生福德藏解脱门」的神奇功用。明智居士给善财宣讲的「随意出生福德藏解脱法门」,是进入「十行」第四行——「无屈挠行」的方法。所谓「无屈挠行」,又作「无尽行」,是指虽然多劫受诸剧苦,仍勤修精进,发心度一切众生,广摄善法,令至大涅槃而无松懈。

善财童子第十一参:慈行童女会
尔时,善财童子于善知识所,起最极尊重心,生广大清净解,常念大乘,专求佛智,愿见诸佛,观法境界,无障碍智常现在前,决定了知诸法实际、常住际①、一切三世诸剎那际、如虚空际、无二际②、一切法无分别际、一切义无障碍际、一切劫无失坏际、一切如来无际之际③;于一切佛心无分别,破众想网,离诸执着,不取诸佛众会道场,亦不取佛清净国土;知诸众生皆无有我,知一切声悉皆如响,知一切色悉皆如影。
  渐次南行,至师子奋迅城,周遍推求慈行童女。闻此童女是师子幢王女,五百童女以为侍从,住毗卢遮那藏殿,于龙胜栴檀足④、金线网天衣座上而说妙法。善财闻已,诣王宫门求见彼女。见无量众来入宫中,善财问言:「诸人今者何所往诣?」咸报之言:
「我等欲诣慈行童女听受妙法。」善财童子即作是念:「此王宫门既无限碍,我亦应入。」
  善财入已,见毗卢遮那藏殿,玻璃为地,琉璃为柱,金刚为壁,阎浮檀金以为垣墙;百千光明而为窗牖,阿僧祇摩尼宝而庄校之;宝藏摩尼镜周匝庄严,以世间最上摩尼宝而为庄饰;无数宝网罗覆其上,百千金铃出妙音声;有如是等不可思议众宝严饰。其慈行童女,皮肤金色,眼绀⑤紫色,发绀青色,以梵音声⑥而演说法。
善财见已,顶礼其足,绕无数匝,合掌前住,作如是言:「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云何修菩萨道?我闻圣者善能诱诲,愿为我说!」

【章旨】
这是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第十一次参访,也是《入法界品》「末会」中善财五十五会中的第十二会。善财童子于是告别胜热婆罗门继续南下,并在路途继续思维胜热婆罗门所说的「菩萨无尽轮解脱门」法门。善财童子经过长途跋涉到达了师子奋迅城,进入师子幢王的宫殿,至诚礼拜慈行童女,向其请教修行菩萨行的方法、途径。

【注释】
①常住际:际,际畔。「常住」,缩略语为「常」,为「无常」之对称。「常住际」是指绵延于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恒常存在,永不生灭变易的存在。在大乘佛教中,一般仅指佛身为「常住」。《胜鬘经》北本《涅槃经》卷三十四等,只说如来法身为常住不变,也就是涅槃四德之一的「常」。《大乘庄严经论》卷三则讲,如来之法身、报身、应身也是常住不变,而以法身为本性常(本质上永远不变),报身为无间常(受乐不绝),应身为相续常(为教化众生而变现,生灭无限相续)。
②无二际:二际,涅槃际与生死际。小乘佛教认为此二者有别,大乘佛教则主张生死即涅槃,二者无异,故言「无二际」。
③无际之际:没有边际之分际。这是对于佛的法身的描述,即「无」之边际,或虚空之边际。大乘佛教认为,佛的法身是没有边际的,是无限的,《华严经》尤其强调这一点。
④龙胜栴檀:即「懮陀伽娑罗栴檀」,据法藏《华严经探玄记》卷二十所说:「懮陀伽娑罗栴檀者,具云『地毗乌罗伽娑罗』也。『地毗』此云『妙』,『乌罗伽』此云『腹行』,即龙蛇之类。『娑罗』此云『胜』,亦云『坚固』。谓此栴檀坚固胜出,在龙宫,故以为名。」
⑤绀:天青色;深青透红之色。
⑥梵音声:佛菩萨之音声,指佛所具有的清净微妙之音声,佛三十二相中即有梵音相。佛教经典中说,佛具有「八种清净音」(或称「八种梵音声」、「八梵」),即八种殊胜功德,令诸众生闻即解悟。「八梵」如下:其一,极好音,唯有佛的音声能使闻者无厌,得一进入妙道,为好中之最。其二,柔软音,又作「濡软声」、「发喜声」,佛以慈善为心,所出音声巧顺物情,能使闻者喜悦,都舍弃逞强欺弱之心。其三,和适音,佛常居中道,妙解从容,所出音声和雅调适,能使闻者心都融适,因声会理。其四,尊慧音,佛德位尊高,慧心明彻,所出音声能令闻者尊重,慧解开明。其五,无厌声,佛住于首楞严定,有大雄之德,所出音声能令一切闻者敬畏,天魔外道,莫不归伏。其六,不误音,佛智圆明,照了无碍,所出音声谛审真实,无有差谬,能使闻者各获正见。其七,深远音,佛智幽深,行位高极,所出音声自近而远,彻至十方,令近声非大,远闻不小,皆悟甚深幽远之理。其八,不竭音,如来愿行无尽,住于无尽法藏,所出音声令闻者寻其语义,无尽无穷。以上是就佛音之德而言。就佛之声音本身而言,《大智度论》卷四说,佛之梵音如大梵天王所出之声,有五种清净之音:甚深如雷;清彻远播,闻而悦乐;入心敬爱;谛了易解;听者无厌。

【语译】
在继续南下的路途,善财童子反省思维,感到在胜热婆罗门的住所,生起了最极尊重之心,生起了广大清净之解,常常忆念大乘,专心追求佛智,愿意观见诸佛,观想法之境界,无障碍智常常显现在前,明确了知诸法的真实本质,了知佛身常住,了知一切三世中的每一个剎那,了知诸法如同虚空、生死与涅槃没有分别、一切法没有分别,对于一切法之含义没有障碍、一切劫都没有失坏、一切如来无际之际。善财童子已经对于一切佛心都没有分别之心,毁破了忆想之网,远离诸执着,对于诸佛与众生聚会的道场不产生执着,对于佛的清净国土也不产生执取;知晓众生都没有永恒不变的我,知晓一切声音都如同空谷之回声,知晓一切色彩都如同影子。

善财童子逐渐向南行进,到达师子奋迅城。在这座城中,善财童子到处寻找慈行童女。后听说这位慈行童女是师子幢王之女,有五百名童女作为其侍从,住在毗卢遮那藏殿中,坐在以龙胜栴檀木制作、上面铺着金丝织成的网天衣的宝座上宣说美妙之法。善财童子听说之后,立即前往王宫门口求见这位慈行童女。到了王宫门口,善财童子看见无数的众生都向宫内涌来,善财问道:「你们现在要到什么地方去?」众生都说:
「我们都想要前往慈行童女的住所听其宣说妙法。」善财童子立即就这样想道:「这座王宫大门既然没有任何阻拦,我也应该进去。」
  善财进入宫殿之后,看见毗卢遮那藏殿是以玻璃为地、琉璃为柱,金刚为壁、阎浮檀之金为宫墙的,有百千光明的窗户上有无数摩尼宝作为装饰,宫殿的四周有宝藏摩尼镜装饰着,镜子则用世间最上等的摩尼宝作为装饰,无数宝网覆盖着宫殿,百千金铃发出美妙的声音。这座宫殿竟然有如此多的不可思议的珍寶作为装饰。这位慈行童女,皮肤是金色的,眼睛深青透出红紫,头发为青色,童女以如同佛的声音演说佛法。
善财看到慈行童女之后,便顶礼慈行童女的双足,在其周围环绕无数圈。最后,善财合掌在慈行童女前方站住,这样向童女说:
「圣者!我早先已经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但却不知道菩萨如何学菩萨行?如何修菩萨道?我听说圣者谆谆善诱,希望圣者为我宣说这些问题!」
  时,慈行童女告善财言:「善男子!汝应观我宫殿庄严。」
善财顶礼,周遍观察,见一一壁中、一一柱中、一一镜中、一一相中、一一形中、一一摩尼宝中、一一庄严具中、一一金铃中、一一宝树中、一一宝形像中、一一宝璎珞中,悉见法界一切如来,从初发心,修菩萨行,成满大愿,具足功德,成等正觉,转妙法-轮,乃至示现入于涅槃①。如是影像靡不皆现,如净水中普见虚空日月星宿所有众像,如此皆是慈行童女过去世中善根之力。
尔时,善财童子忆念所见诸佛之相,合掌瞻仰慈行童女。
尔时,童女告善财言:
「善男子!此是般若波罗蜜普庄严门②,我于三十六恒河沙③佛所求得此法。彼诸如来各以异门,令我入此般若波罗蜜普庄严门;一佛所演,余不重说。」

【章旨】
慈行童女应善财童子所请,为其演说「般若波罗蜜普庄严门」的内容。
【注释】
①从初发心一句:此句指世尊八相成道的成佛过程。
②般若波罗蜜普庄严门:据澄观的说法,「名『般若普庄严』者,有二义:一由般若照一切法,依中有正、一中有多故,所得依无所不现。……二由能证般若已具诸度庄严故,所证所成亦庄严无尽。」
此中,澄观是以「依报」与「正报」、「能证」与「所证」两对范畴解释此法门。世间国土房屋器具等,为身所依,叫做依报;众生五蕴假合之身,乃过去造业所感,叫做正报。「能证」指修行主体及其智慧,「所证」指修证所要得到的「果」。
③三十六恒河沙:三十六条恒河中的沙子之数量,此句有象征含义。澄观认为,「住位既满,则六度之中一一具六,故为三十六。」
这是说,慈行童女已经证得十住位,所以为表示其已经圆满六度,所以以三十六恒河沙来说明。

【语译】
这时,慈行童女告诉善财:「善男子!你应该仔细观看我这座宫殿的装饰。」
善财童子向童女顶礼致敬之后,仔细地观察这座宫殿。他仔细地观察,在宫殿的每一面墙壁、每一根柱子、每一面镜子、宫殿的每一个相状、每一个形状、每一个摩尼宝、每一个庄严具、每一个金铃、每一棵宝树、每一座宝形像、每一枚宝璎珞之中,都可以看见法界中的所有如来从初发心、修菩萨行、成满大愿、具足功德、成等正觉、转妙法-轮,甚至示现进入涅槃境界的全部过程。这样的影像无不栩栩如生地显现出来,就如同于清澈的水中映现的虚空之中的日月星晨的所有形像。这些都是慈行童女凭借过去世中所具的善根之力而示现出来的。
这时,善财童子忆念自己所看见的诸佛之相,合掌礼拜瞻仰慈行童女。慈行童女告诉善财童子说:
「善男子!这是般若波罗蜜普庄严法门,我在三十六条恒河沙数的佛所住之处求得此法。那些如来各自以不同的法门,使我进入这一般若波罗蜜普庄严法门。这里显现的是一位佛所演示的,其他佛所演示的,在此就不重复说明了。」
  善财白言:「圣者!此般若波罗蜜普庄严门境界云何?」
  童女答言:「善男子!我入此般若波罗蜜普庄严门,随顺趣向,思惟观察,忆持分别时得普门陀罗尼,百万阿僧祇陀罗尼门皆悉现前。所谓:
佛剎陀罗尼门、佛陀罗尼门、法陀罗尼门、众生陀罗尼门、过去陀罗尼门、未来陀罗尼门、现在陀罗尼门、常住际陀罗尼门①;福德陀罗尼门、福德助道具陀罗尼门、智慧陀罗尼门、智慧助道具陀罗尼门、诸愿陀罗尼门、分别诸愿陀罗尼门、集诸行陀罗尼门、清净行陀罗尼门、圆满行陀罗尼门②;业陀罗尼门、业不失坏陀罗尼门、业流注陀罗尼门、业所作陀罗尼门、舍离恶业陀罗尼门、修习正业陀罗尼门、业自在陀罗尼门、善行陀罗尼门、持善行陀罗尼门③;三昧陀罗尼门、随顺三昧陀罗尼门、观察三昧陀罗尼门、三昧境界陀罗尼门、从三昧起陀罗尼门、神通陀罗尼门④;心海陀罗尼门、种种心陀罗尼门、直心陀罗尼门、照心稠林陀罗尼门、调心清净陀罗尼门⑤;知众生所从生陀罗尼门、知众生烦恼行陀罗尼门、知烦恼习气陀罗尼门、知烦恼方便陀罗尼门、知众生解陀罗尼门、知众生行陀罗尼门、知众生行不同陀罗尼门、知众生性陀罗尼门、知众生欲陀罗尼门、知众生想陀罗尼门⑥;普见十方陀罗尼门、说法陀罗尼门、大悲陀罗尼门、大慈陀罗尼门、寂静陀罗尼门、言语道陀罗尼门、方便非方便陀罗尼门、随顺陀罗尼门、差别陀罗尼门、普入陀罗尼门、无碍际陀罗尼门、普遍陀罗尼门、佛法陀罗尼门、菩萨法陀罗尼门、声闻法陀罗尼门、独觉法陀罗尼门、世间法陀罗尼门⑦;世界成陀罗尼门、世界坏陀罗尼门、世界住陀罗尼门、净世界陀罗尼门、垢世界陀罗尼门、于垢世界现净陀罗尼门、于净世界现垢陀罗尼门、纯垢世界陀罗尼门、纯净世界陀罗尼门、平坦世界陀罗尼门、不平坦世界陀罗尼门、覆世界陀罗尼门、因陀罗网世界陀罗尼门、世界转陀罗尼门、知依想住陀罗尼门、细入粗陀罗尼门、粗入细陀罗尼门⑧;见诸佛陀罗尼门、分别佛身陀罗尼门、佛光明庄严网陀罗尼门、佛圆满音陀罗尼门、佛法-轮陀罗尼门、成就佛法-轮陀罗尼门、差别佛法-轮陀罗尼门、无差别佛法-轮陀罗尼门、解释佛法-轮陀罗尼门、转佛法-轮陀罗尼门、能作佛事陀罗尼门、分别佛众会陀罗尼门、入佛众会海陀罗尼门、普照佛力陀罗尼门、诸佛三昧陀罗尼门、诸佛三昧自在用陀罗尼门、诸佛所住陀罗尼门、诸佛所持陀罗尼门、诸佛变化陀罗尼门、佛知众生心行陀罗尼门、诸佛神通变现陀罗尼门、住兜率天宫乃至示现入于涅槃陀罗尼门、利益无量众生陀罗尼门、入甚深法陀罗尼门、入微妙法陀罗尼门⑨;菩提心陀罗尼门、起菩提心陀罗尼门、助菩提心陀罗尼门、诸愿陀罗尼门、诸行陀罗尼门、神通陀罗尼门、出离陀罗尼门、总持清净陀罗尼门、智轮清净陀罗尼门、智慧清净陀罗尼门、菩提无量陀罗尼门、自心清净陀罗尼门⑩。
「善男子!我唯知此般若波罗蜜普庄严门。如诸菩萨摩诃萨,其心广大,等虚空界,入于法界,福德成满,住出世法,远世间行,智眼无翳,普观法界,慧心广大犹如虚空,一切境界悉皆明见,获无碍地大光明藏,善能分别一切法义,行于世行不染世法,能益于世非世所坏,普作一切世间依止,普知一切众生心行,随其所应而为说法,于一切时恒得自在。 
【章旨】
慈行童女先从总体上为善财童子大致说明这一「般若波罗蜜普庄严门」的境界,然后分一百一十八门「陀罗尼」,详细地对这一法门之境界以及功能作了说明。所谓「陀罗尼」,意译「总持」、「能持」、「能遮」,是指能够总摄忆持无量佛法而不忘失之念慧力。简单地说,陀罗尼就是佛教修行应该具备的一种记忆术。

【注释】
①佛剎陀罗尼门句:依据澄观的解释,这八种陀罗尼门「总知依正理事持」。
也就是说,「佛剎」、「佛陀」、「法」为「理」(理体),为「正」(根据);「众生」等其它五门为「依」(依于「正」而显现),为「事」(即「现象」)。
②福德陀罗尼门句:依据澄观的解释,这九种陀罗尼门的内容为「明愿行持」。所谓「愿」 即「誓愿」,是指心中欲成就所期目的之决意,特指内心之愿望,如心愿、志愿、意愿、念愿等。佛、菩萨欲达成佛教之最高目的,再入于「因位」之愿,称为本愿、因愿,或宿愿;其本愿之力或作用,称为「」愿力」。欲成就佛道,愿力是不可或缺的。所谓「行」即修行,是指为到达悟境所作之修行或行法。
③业陀罗尼门句:依据澄观的解释,这九种陀罗尼门的内容为「明业持」。所谓「业」为「造作」之义,是指人之行为、所作、行动、作用、意志等身心活动,或单由意志所引生之身心生活。若与因果关系结合,则指由过去行为延续下来所形成之力量。「业」的概念是佛教所言因果报应思想的基础。
④三昧陀罗尼门句:依据澄观的解释,这六种陀罗尼门的内容是「明正受体用持」。具体而言,这六门是对于「三昧」定力之本体与作用的说明。
⑤心海陀罗尼门句:依据澄观的解释,这五种陀罗尼门的内容是「染净诸心持」,是就众生之修行中所应该显现的「心」而言的。
⑥知众生所从生陀罗尼门句:依据澄观的解释,这十种陀罗尼门的内容是「知所化持」。成就菩萨的最重要途径是度化一切众生,此门是说,依于此门就可以知晓自己的化度对象的所有一切。
⑦普见十方陀罗尼句:依据澄观的解释,这十七种陀罗尼门的内容是「知能化持」。这是接续上述十门而对于菩萨行化度众生的手段所做的说明。
⑧世界成陀罗尼门句:依据澄观的解释,这十七种陀罗尼的内容是「明知剎海自在持」。这是说,菩萨不离世间而深入世间,为众生的世间生活应该作出贡献。
⑨见诸佛陀罗尼门句:依据澄观的解释,这二十五种陀罗尼门的内容是「知佛海自在持」。这是说,菩萨修行菩萨行而求成佛,通过这些法门就可以对于佛的各个方面都有所了解。
⑩菩提心陀罗尼门句:依据澄观的解释,这十二种陀罗尼门的内容是「明菩提因果持」。
成佛也就是成就菩提心,菩提心就是「果」,而成就菩提心的最终依据是众生都具备的「自心清净心」,而由发「菩提心陀罗尼门」到「菩提无量陀罗尼门」也都是成就菩提心之「因」。

【语译】
善财童子又问慈行童女说:「圣者!这一般若波罗蜜普庄严门的境界是什么呢?」
  慈行童女回答道:「善男子!我进入这一般若波罗蜜普庄严门,随顺法门之趣向,思惟观察,在忆持辨别之时获得普门陀罗尼,百万阿僧祇陀罗尼门都显现出来。具体而言,这些『普门陀罗尼』就是:佛剎陀罗尼门、佛陀罗尼门、法陀罗尼门、众生陀罗尼门、过去陀罗尼门、未来陀罗尼门、现在陀罗尼门、常住际陀罗尼门;福德陀罗尼门、福德助道具陀罗尼门、智慧陀罗尼门、智慧助道具陀罗尼门、诸愿陀罗尼门、分别诸愿陀罗尼门、集诸行陀罗尼门、清净行陀罗尼门、圆满行陀罗尼门;业陀罗尼门、业不失坏陀罗尼门、业流注陀罗尼门、业所作陀罗尼门、舍离恶业陀罗尼门、修习正业陀罗尼门、业自在陀罗尼门、善行陀罗尼门、持善行陀罗尼门;三昧陀罗尼门、随顺三昧陀罗尼门、观察三昧陀罗尼门、三昧境界陀罗尼门、从三昧起陀罗尼门、神通陀罗尼门;
心海陀罗尼门、种种心陀罗尼门、直心陀罗尼门、照心稠林陀罗尼门、调心清净陀罗尼门;知众生所从生陀罗尼门、知众生烦恼行陀罗尼门、知烦恼习气陀罗尼门、知烦恼方便陀罗尼门、知众生解陀罗尼门、知众生行陀罗尼门、知众生行不同陀罗尼门、知众生性陀罗尼门、知众生欲陀罗尼门、知众生想陀罗尼门;
普见十方陀罗尼门、说法陀罗尼门、大悲陀罗尼门、大慈陀罗尼门、寂静陀罗尼门、言语道陀罗尼门、方便非方便陀罗尼门、随顺陀罗尼门、差别陀罗尼门、普入陀罗尼门、无碍际陀罗尼门、普遍陀罗尼门、佛法陀罗尼门、菩萨法陀罗尼门、声闻法陀罗尼门、独觉法陀罗尼门、世间法陀罗尼门;
世界成陀罗尼门、世界坏陀罗尼门、世界住陀罗尼门、净世界陀罗尼门、垢世界陀罗尼门、于垢世界现净陀罗尼门、于净世界现垢陀罗尼门、纯垢世界陀罗尼门、纯净世界陀罗尼门、平坦世界陀罗尼门、不平坦世界陀罗尼门、覆世界陀罗尼门、因陀罗网世界陀罗尼门、世界转陀罗尼门、知依想住陀罗尼门、细入粗陀罗尼门、粗入细陀罗尼门;
见诸佛陀罗尼门、分别佛身陀罗尼门、佛光明庄严网陀罗尼门、佛圆满音陀罗尼门、佛法-轮陀罗尼门、成就佛法-轮陀罗尼门、差别佛法-轮陀罗尼门、无差别佛法-轮陀罗尼门、解释佛法-轮陀罗尼门、转佛法-轮陀罗尼门、能作佛事陀罗尼门、分别佛众会陀罗尼门、入佛众会海陀罗尼门、普照佛力陀罗尼门、诸佛三昧陀罗尼门、诸佛三昧自在用陀罗尼门、诸佛所住陀罗尼门、诸佛所持陀罗尼门、诸佛变化陀罗尼门、佛知众生心行陀罗尼门、诸佛神通变现陀罗尼门、住兜率天宫乃至示现入于涅槃陀罗尼门、利益无量众生陀罗尼门、入甚深法陀罗尼门、入微妙法陀罗尼门;菩提心陀罗尼门、起菩提心陀罗尼门、助菩提心陀罗尼门、诸愿陀罗尼门、诸行陀罗尼门、神通陀罗尼门、出离陀罗尼门、总持清净陀罗尼门、智轮清净陀罗尼门、智慧清净陀罗尼门、菩提无量陀罗尼门、自心清净陀罗尼门。

「善男子!我只是知晓这一般若波罗蜜普庄严门。进入这一菩萨行法门时,其心变得广大,甚至与虚空界相等,进入法界,福德就圆满成就,住于出世法,远离世俗行为,智慧之眼没有任何障碍,普观法界,智慧之心广大犹如虚空,一切境界都可以明察,获得无碍地大光明宝藏,善能分别一切法义,在世间生活而不沾染世间之法,能够有益于世间而并不能被世俗所毁坏,普作一切世间的依止,完全知晓一切众生心中的所思所想,针对其所希望的而为其说法,在任何时刻都永远自由自在。
「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彼功德行?善男子!于此南方,有一国土,名为『三眼』①;彼有比邱,名曰『善见』②。汝诣彼问: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
时,善财童子顶礼其足,绕无数匝,恋慕瞻仰,辞退而行。

【章旨】
慈行童女又向善财童子举荐「三眼」国土中的「善见」比丘,嘱咐善财童子南下前去拜访,善财童子于是告别慈行童女继续南下。

【注释】
①三眼:据澄观的解释,「善见」比丘所说法门表征布施,「目导余根,故名为『眼』。财施无着成于慧眼,无畏之施成于慈眼,法施开于法眼,故复云『三』。」
②善见:此比丘之名「善见」,与上述「三眼」国土之名构成一象征体。
澄观说:「用上三眼见无不善,又施行内成胜报外现,见者皆善,故出住之行。」此中,「出住之行」意思为,这是修成「十住」进入「十行」位的法门。
【语译】
慈行童女又对善财童子说:
「我为什么能够知晓能够宣说这些功德行呢?善男子!在此继续向南方行进,有一处名为『三眼』的国土。那里有一位名叫『善见』的比丘。你可以前往他那里去向他请教:菩萨如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
当时,善财童子顶礼慈行童女的双足,在童女周围环绕无数圈,恋慕瞻仰慈行童女。然后,善财告别了慈行童女,继续向南方进发。
【说明】
善财童子第十一参——慈行童女会,至此叙述完毕。慈行童女给善财宣讲的「般若波罗蜜普庄严门」,是进入「十住」第十住——「灌顶住」的方法。所谓「灌顶住」,又作「阿惟颜菩萨法住」、「补处住」,此时菩萨已可列名为佛子,堪行佛事,故佛以智水为之灌顶;犹如剎帝利王子之受权灌顶。已至灌顶住之菩萨即具有三种别相:
第一,度众生,谓堪能修行,成就十种智,而能度众生。
第二,得甚深所入之境界,一切众生乃至第九法王子住之菩萨亦不能测量其境界。
第三,广学十种智,了知一切法。

善财童子第十二参:善见比丘会
尔时,善财童子思惟菩萨所住行甚深,思惟菩萨所证法甚深,思惟菩萨所入处甚深,思惟众生微细智甚深,思惟世间依想住①甚深,思惟众生所作行甚深,思惟众生心流注甚深,思惟众生如光影②甚深,思惟众生名号甚深,思惟众生言说甚深,思惟庄严法界甚深,思惟种植业行甚深,思惟业庄饰世间甚深。
  渐次游行,至三眼国,于城邑聚落、村邻市肆、川原山谷一切诸处,周遍求觅善见比丘。见在林中,经行往返,壮年美貌,端正可喜。其发绀青右旋不乱③,顶有肉髻④,皮肤金色⑤,颈文三道,额广平正⑥,眼目修广如青莲华⑦,唇口丹洁如频婆果⑧,胸标卍字,七处平满⑨,其臂纤长⑩,其指网缦11,手足掌中有金刚轮12。其身殊妙如净居天13,上下端直如尼拘陀树14,诸相随好,悉皆圆满,如雪山王种种严饰,目视不瞬,圆光一寻15。智慧广博犹如大海,于诸境界心无所动,若沈若举,若智非智,动转戏论,一切皆息16。得佛所行平等境界,大悲教化一切众生,心无暂舍。为欲利乐一切众生,为欲开示如来法眼,为践如来所行之道,不迟不速,审谛经行。
无量天、龙、夜叉、干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释、梵、护世17、人与非人18前后围绕,主方之神随方回转引导其前,足行诸神持宝莲华以承其足,无尽光神舒光破暗,阎浮幢林神雨众杂华,不动藏地神现诸宝藏,普光明虚空神庄严虚空,成就德海神雨摩尼宝,无垢藏须弥山神头顶礼敬曲躬合掌,无碍力风神雨妙香华,春和主夜神庄严其身举体投地,常觉主昼神执普照诸方摩尼幢住在虚空放大光明。

【章旨】
这是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第十二次参访,也是《入法界品》「末会」中善财五十五会中的第十三会。善财童子经过长途跋涉到达了三眼国,找寻善见比丘。后来,善财在树林中发现了被天众、龙众围绕的善见比丘。因为善见比丘已经完成了「十住」修行,所以初具佛、菩萨之「相」、「好」。

【注释】
①依想住:世间众生依靠「四食」而得以在世间生存,此「依想住」是指「四食」中的「思食」。思食,又作「念食」、「意念食」、「意食」、「业食」,是指第六识相应之思心所对于可意之境产生希望之念,使诸根滋长相续。如人虽饥渴,思想饮食,可以使人长生不死。望梅止渴就是其例。
②众生如光影:光影为因缘和合而起,因缘消散而失。佛教依照轮回和缘起观念认为,众生在世间的存在也如同光与影一样,为虚假的暂时的存在。
③发绀青右旋不乱:这是指佛、菩萨所具有的「毛上向相」、「身毛右旋相」,为三十二相之一。佛、菩萨的一切发毛,由头至足皆右旋。其色绀青,柔润。此相由行一切善法而有,能令瞻仰之众生,心生欢喜,获益无量。
④顶有肉髻:佛的三十二相之一,如来及菩萨的头顶上,骨肉隆起,其形如髻,故称「肉髻」,这是尊贵之相。
⑤皮肤金色:即三十二相之一的「金色相」、「真妙金色相」、「金色身相」、「身皮金色相」,指佛身及手足都是真金色,如同众宝庄严的美妙金台。此相是以远离忿恚,以慈眼顾视众生而感得。此德相能使瞻仰的众生厌舍爱乐,灭罪生善。
⑥额广平正:为佛、菩萨所具「八十种好」的第四十五好。
⑦眼目修广如青莲华:即三十二相之一的「真青眼相」、「目绀青色相」、「目绀青相」、「莲目相」。佛眼为绀青,如同青莲花。这是由生生世世以慈心慈眼及欢喜心施予乞者所感得之相。
⑧唇口丹洁如频婆果:即三十二相之一的「牙白相」以及「八十种好」的「唇色光润丹晖好」。「牙白相」也叫「四牙白净相」、「齿白如雪相」,佛、菩萨在一般人所具有的四十齿外,上下亦各有二齿,其色鲜白光洁,锐利如锋,坚固如金刚。系以常思惟善法,修慈而感得此相。此妙相能摧破一切众生强盛坚固之三毒。频婆果,频婆树之果。频婆树,意译「相思树」,其果实为鲜红色,称为频婆果、频婆罗果,佛典常常以之来比喻赤色。
⑨七处平满:佛、菩萨三十二相之一,又作「七处隆满相」、「七处满足相」。佛、菩萨两足、两手及两肩、颈项等七处,皆平满端正,柔软微妙。这是佛、菩萨在因位即修行过程中,不惜施舍,不计福田非福田,所感得之妙相。佛典以其表征佛、菩萨断尽七随眠,具足七圣财,使一切众生获得灭罪生善之益的一种德相。
⑩其臂纤长:即三十二相之一的「正立手摩膝相」,又作「垂手过膝相」、「手过膝相」、「平住手过膝相」。这是说,当佛、菩萨立正时,两手垂下,长可越膝。此相是由离我慢、好惠施、不贪着所感得,表降伏一切恶魔、哀愍摩顶众生之德。
11其指网缦:三十二相之一,又作「指网缦相」、「俱有网鞔相」、「手足网缦相」。这是说,佛、菩萨的手足于各指间有网缦,类似雁王之蹼,其色金黄。这是佛、菩萨在因位时常修四摄法,摄取众生,故感得此妙相,恰如水鸟捕取小鱼,在水陆出没自在而无碍,表示佛常入三界流转之爱河,摄取五道众生,使离烦恼恶业之浪,而至无为之彼岸。
12手足掌中有金刚轮:三十二相之一的「手足轮相」、「千辐轮相」。这是说,佛、菩萨的手心、足心常显现出一千辐轮宝之肉纹相。此相能摧伏怨敌、恶魔,表照破愚痴与无明之德。
13净居天:又作「五净居处」、「五那含天」、「五不还天」,是证不还果(阿那含)的圣者所住之处,具体指色界第四禅九天中的「无烦天」、「无热天」、「善现天」、「善见天」、「色究竟天」。
14上下端直如尼拘陀树:即三十二相之一的「身广长等相」,又作「身纵广等如尼拘树相」、「圆身相」、「尼俱卢陀身相」。是指佛身纵广左右上下,其量全等,周匝圆满,如尼拘陀树。以其常劝众生行三昧,作无畏施而感此妙相,表无上法王尊贵自在之德。尼拘陀树,新译《华严经》卷六十三将其译为「尼拘律树」。见前《入法界品之四》的注释。
15圆光一寻:即三十二相之一的「大光相」、「常光一寻相」、「身光面各一丈相」。这是说,佛、菩萨之身光任运普照三千世界,四面各有一丈。此相以发大菩提心,修无量行愿而有,能除惑破障,表一切志愿皆能满足之德。
16智慧广博句:据澄观的解释,此句是「明其心相,即止观双运。止过则沈,智过则举;不沈不举,则正受现前;不智不愚,则双契中道。起念止观皆成动转,双非再遣未离戏论;虽止观双运而无心寂照,则一切皆息。」这是说,这一句是专就止观修行中所见的心的相状而作的描述、说明。
17护世:即「护国四王」、「四大天王」、「四王」,即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这四位天王居于须弥山四方之半腹,常守护佛法,护持四天下,使诸恶鬼神不得侵害众生,故称「护世」、「护国」。
18人与非人:这里指「人」、「非人」。非人,指非人类之天龙八部,以及夜叉、恶鬼、阿修罗、地狱等。一般又作为鬼神之泛称。另有「人非人」一语,指天龙八部中的紧那罗。

【语译】
在南下的路途,善财童子一直在思惟着菩萨所住所行真是很深,思惟着菩萨所证之法真是很深,思惟着菩萨所进入的境界真是很深,思惟着众生微细之智慧真是很深,思惟着世间众生所依之而生存的「思食」真是很深,思惟着众生所作所行真是很深,思惟着众生之心的流注真是很深,思惟着众生之存在如光影的道理真是很深,思惟着众生的名号真是很深,思惟着众生的言说真是很深,思惟着庄严的法界真是很深,思惟着种植业的实践真是很深,思惟着以业装饰世间真是很深。

善财童子逐渐向南行进,终于到达了三眼国。他在城市民众聚居地、村庄贸易市场、川原山谷等所有地方,到处寻找善见比丘。最后,善财终于看见善见比丘在树林中来回散步。这位比丘年届壮年,伟岸潇洒,使人顿生欢喜。他的青色头发右旋而不乱,头顶有肉髻,皮肤呈金色,脖颈上有三道纹饰,额广平正,眼睛很大,眼珠如同青莲华,嘴唇红润清洁就如同频婆果,胸部有卍字,七处平满,手臂纤长,手足的指间有金黄色的网缦,手、足的掌心上有金刚轮。善见比丘的身体特殊美妙就如同净居天的天众,其身就像尼拘陀树般的端正。凡是佛、菩萨的「相」与「随好」,善见比丘都完全圆满具备,身上佩带如雪山王一样的种种装饰,眼睛从来就不眨眼,而身体闪闪发光,照耀大千世界。善见比丘有犹如大海般广阔的智慧,对于许多境界都心无所动,心理活动的升起与低沈,非智非愚,并不沈溺戏论,所有这一切都完全除灭了。善见比丘已经获得佛所实行的平等境界,以大悲心教化一切众生,永远不舍弃众生。为了使一切众生都能够满足自己的欲望,获得快乐,为了给所有众生开示如来的法眼,为了实践如来所实行过的方法,善见比丘在树林中一边在散步,一边在从容不迫地仔细审视、细细思考着。

这时,无数的天、龙、夜叉、干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帝释天、梵王、四大天王、人以及其它类众生都在善见比丘的前后围绕着,主管方向的神在前面引导着,以足行走的诸神持宝莲华以承接善见比丘的双足,无尽光之神发出光线破除黑暗,阎浮幢树林之神降下许多花朵,不动藏之地神显现出许多宝藏,普光明虚空之神装饰着虚空,成就德海神降下摩尼宝,无垢藏须弥山之神五体投地致敬之后又鞠躬合掌致意,无碍力的风神降下美妙的香华,春和主夜之神庄严其身五体投地礼拜善见比丘,常觉主昼之神则执持普照诸方的摩尼幢停在空中放出大光明。

  时,善财童子诣比丘所,顶礼其足,曲躬合掌,白言:「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求菩萨行。我闻圣者善能开示诸菩萨道,愿为我说: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云何修菩萨道?」
  善见答言:「善男子!我年既少,出家又近①。我此生中,于三十八恒河沙佛所净修梵行,或有佛所一日一夜净修梵行,或有佛所七日七夜净修梵行,或有佛所半月、一月、一岁、百岁、万岁、亿岁、那由他岁,乃至不可说不可说岁,或一小劫、或半大劫、或一大劫、或百大劫,乃至不可说不可说大劫,听闻妙法,受行其教,庄严诸愿,入所证处,净修诸行,满足六种波罗蜜海。亦见彼佛成道说法,各各差别,无有杂乱,住持遗教②,乃至灭尽。亦知彼佛本所兴愿,以三昧愿力严净一切诸佛国土,以入一切行三昧力净修一切诸菩萨行,以普贤乘出离力清净一切佛波罗蜜。
  「又,善男子!我经行时,一念③中,一切十方皆悉现前,智慧清净故;
一念中,一切世界皆悉现前,经过不可说不可说世界故;
一念中,不可说不可说佛剎皆悉严净,成就大愿力故;
一念中,不可说不可说众生差别行皆悉现前,满足十力智故;一念中,不可说不可说诸佛清净身皆悉现前,成就普贤行愿力故;
一念中,恭敬供养不可说不可说佛剎微尘数如来,成就柔软心供养如来愿力故;
一念中,领受不可说不可说如来法,得证阿僧祇差别法,住持法-轮陀罗尼力故;
一念中,不可说不可说菩萨行海皆悉现前,得能净一切行如因陀罗网愿力故;
一念中,不可说不可说诸三昧海皆悉现前,得于一三昧门入一切三昧门皆令清净愿力故;
一念中,不可说不可说诸根海皆悉现前,得了知诸根际于一根中见一切根愿力故;
一念中,不可说不可说佛剎微尘数时皆悉现前,得于一切时转法-轮众生界尽法-轮无尽愿力故;
一念中,不可说不可说一切三世海皆悉现前,得了知一切世界中一切三世分位智光明愿力故。
「善男子!我唯知此菩萨随顺灯解脱门④。如诸菩萨摩诃萨如金刚灯,于如来家真正受生,具足成就不死命根⑤,常然智灯无有尽灭,其身坚固,不可沮坏,现于如幻色相之身,如缘起法无量差别,随众生心各各示现,形貌色相世无伦匹,毒刃火灾所不能害,如金刚山无能坏者,降伏一切诸魔外道;其身妙好如真金山,于天人中最为殊特,名称广大靡不闻知,观诸世间咸对目前,演深法藏如海无尽,放大光明普照十方。若有见者,必破一切障碍大山,必拔一切不善根本,必令种植广大善根。如是之人,难可得见,难可出世!

【章旨】
善财童子向善见比丘请教修行菩萨行的方法、途径。善见比丘首先向其叙述了自己得法的因缘,后又向善财童子显示自己所修的「菩萨随顺灯解脱门」殊胜功用。

【注释】
①年少一句:此句是有特殊含义的。据澄观解释说,「初入行位,故云『年少』;创离十住之家,名为『出家』。」善见比丘是就自己修行菩萨行的阶段而说「年少且出家短」的。
②遗教:又作「遗法」、「遗诫」、「遗训」,指佛、祖师等遗留予后世之教法;或特指佛临终时所说之教法。佛教为释迦佛所说而遗留后世之教法,故佛教可谓释迦之遗教。
③一念:指极短之时间单位,或作瞬间,或指某一事甫成就之片刻。关于此处所说的「一念」,澄观说:「总云一念者,以得无依无念智故,无法不现。」
此处所说的是修行至「十行」位的菩萨所具的「如来正智之念」,它远离根尘境界,为真净明妙虚彻灵通之念。下文就是对其功用的描述。
④菩萨随顺灯解脱门:据澄观的解释,「名『随顺灯』者,用无念之真智顺法、顺机无不照故。」也就是以此所证所获得的无念智随顺诸法,度化众生。
⑤命根:指生命、生命之持续力,或众生与生俱来的生命机能或原理。十四心不相应行法之一。依《俱舍论》所述,命根即是「寿」。此命根能使有情于一期之间的暖(体温)、识持续不断。

【语译】
这时,善财童子来到善见比丘的住所,顶礼善见比丘的双足,向其鞠躬合掌致敬。然后,善财童子对善见比丘说:
「圣者!我早先已经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追求菩萨行。我听说您善于为众生开示修菩萨行的方法,希望您能为我宣说:菩萨如何学菩萨行?如何修菩萨道?」
  善见比丘回答说:「善男子!我刚刚进入十行位,住于十住位时间也并不长。我此生中,曾经在三十八恒河沙数的佛所在之处清净地修行过梵行,在有的佛之所在处用了一日一夜的时间清净修行梵行,在有的佛之所在处用了七日七夜清净修行梵行,在有的佛之所在处用了半月、一月、一年、一百年、一万年、亿年、那由他年,乃至不可说不可说年,或一小劫、或半大劫、或一大劫、或百大劫,乃至不可说不可说大劫,听闻美妙之法,接受其行其教,庄严诸愿,进入所证之处,清净修行诸行,使六种波罗蜜海得到满足。也观见诸佛成道说法,每位佛所说虽然各自有所不同,但却整然有序 ,我住持诸佛之遗教,乃至灭尽之时。我也知晓诸佛心中所发的大愿,凭借三昧愿力使一切诸佛国土得到庄严,凭借进入一切行所得的三昧力清净修行一切诸菩萨行,凭借修普贤乘所得的出离力使一切佛波罗蜜得到清净。

  「此外,善男子!当我散步的时候,在一念中,一切十方都完全显现在眼前,这是因为我的智慧清净的缘故;
一念中,一切世界都完全显现在眼前,这是因为我经过了不可说不可说世界的修行的缘故;一念中,不可说不可说佛土都完全得到严整清净,这是因为我成就了大愿力的缘故;一念中,不可说不可说数的众生各自不同的行为都完全显现在眼前,这是因为我获得了满足十力之智的缘故;
一念中,不可说不可说数诸佛的清净身都完全显现在眼前,这是因为我成就了普贤行之愿力的缘故;
一念中,恭敬供养不可说不可说数佛土微尘数的如来,这是因为我成就了以柔软心供养如来的愿力的缘故;
一念中,领受不可说不可说数如来之法,得证阿僧祇不同之差别法,这是因为我获得了住持法-轮之陀罗尼力的缘故;
一念中,不可说不可说数菩萨行海都完全显现在眼前,这是因为我获得了能清净一切行且如因陀罗网的愿力的缘故;
一念中,不可说不可说数诸之三昧海都完全显现在眼前,这是因为我获得了可以凭借一个三昧门而进入一切三昧门并且能够使其清净的愿力的缘故;
一念中,不可说不可说数诸根之海都完全显现在眼前,这是因为我获得了知晓诸根边际并且可以从一根中观见一切根的愿力的缘故;
一念中,不可说不可说数佛土微尘数的时光都完全显现在眼前,这是因为我获得了在一切时转法-轮而使众生界尽灭的法-轮无尽愿力的缘故;
一念中,不可说不可说数一切三世大海都完全显现在眼前,这是因为我获得了知晓一切世界中一切三世之分位的智慧光明之愿力的缘故。
「善男子!我只是知晓这一菩萨随顺灯解脱门。进入此一解脱门,菩萨就如金刚灯一样,纔真正地转生在如来家,具足成就永恒的命根,常常燃烧的智慧之灯从来没有灭的时候。菩萨的身体坚固,不会败坏,显现出如同幻觉的色相之身,如同缘起法一样有无数的差别,这身体随着众生之心而示现出不同的形象,其形貌颜色无与伦比,毒刃火灾也不能伤害。菩萨的身体就如同金刚山一样没有什么能够使其败坏,他能够降伏一切诸魔外道;其身就如同真金山一样的美妙,在所有天、人等类众生之中菩萨最为特殊,其鼎鼎大名没有谁不知道,其观看世间就如同在其眼前一样清晰,滔滔不绝地演说深刻的法藏,放出大光明普照十方。若干有看见菩萨之身体的,必然会使其一切障碍的大山都坍塌,必然会拔出一切不善的根本,必然使其种植下广大的善根。这样的人,难于见到,难于出世!
  「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彼功德行?善男子!于此南方,有一国土,名曰『名闻』①;于河渚②中,有一童子,名『自在主』③。汝诣彼问: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
时,善财童子为欲究竟菩萨勇猛清净之行,欲得菩萨大力光明,欲修菩萨无胜无尽诸功德行,欲满菩萨坚固大愿,欲成菩萨广大深心,欲持菩萨无量胜行,于菩萨法心无厌足,愿入一切菩萨功德,欲常摄御一切众生,欲超生死稠林旷野,于善知识常乐见闻,承事供养无有厌倦;顶礼其足,绕无量匝,殷勤瞻仰,辞退而去。

【章旨】
善见比丘又向善财童子举荐「名闻」国中的童子「自在主」,嘱咐善财童子南下前去拜访。善财童子于是告别善见比丘继续南下。

【注释】
①名闻:据澄观的解释:「国曰『名闻』者,能持净戒现世果故。」这是说,此国名的象征意义是,能够遵守清净之戒律,在世间作为榜样。
②河渚:据澄观的解释,此国之所以位于「河渚中者,若持净戒,生死爱河不漂溺故。又无量福河常流注故。」这是以河渚来象征清净戒律的功能。渚,小洲;水中的小块陆地;水边;岛。
③自在主:据澄观的解释:「童子『自在主』者,三业无非六根,离过故得自在,则戒为主矣!戒净无染故云『童子』。」
【语译】
善见比丘继续给善财童子说:「我为什么能够知晓、能够宣说这一法门的功德行呢?善男子!在此继续朝南方行进,有一处名叫『名闻』的国土;在一个河洲上有一位名叫『自在主』的童子。你可以前往这个地方去向他请教:菩萨如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
当时,善财童子因为想使菩萨勇猛清净之行更加究竟,想获得菩萨大力之光明,想修习菩萨无胜无尽的诸功德行,想满足菩萨坚固的大愿,想成就菩萨所具的广大深心,想实行菩萨无量之胜行,对于菩萨之法在心中从来不会感到厌恶与满足,愿意进入一切菩萨功德,想长久地摄入一切众生,使其超脱生死轮回的制约,常常乐于向善知识请教,并且承事供养善知识而从不感到厌恶与疲倦。善财童子顶礼善见比丘的双足,在其周围绕行无数圈,殷勤瞻仰比丘。然后,善财童子告别了善见比丘,向南方继续行进。
【说明】
善财童子第十二参——善见童女会,至此叙述完毕。善见比丘给善财宣讲的「菩萨随顺灯解脱门」,是进入「十行」第一行——「欢喜行」的方法。所谓「欢喜行」是指在前述「十住」修行的基础上,以无量如来之妙德,随顺十方,作大施主,能舍一切,三时无悔,使所有众生欢敬。

善财童子第十三参:自在主童子会
尔时,善财童子受善见比丘教已,忆念诵持,思惟修习,明了决定,于彼法门而得悟入。天、龙、夜叉、干闼婆众前后围绕,向名闻国,周遍求觅自在主童子。
  天、龙、夜叉、干闼婆众前后围绕,向名闻国,周遍求觅自在主童子。时,有天、龙、干闼婆等于虚空中告善财言:
「善男子!今此童子在河渚上。」尔时,善财即诣其所,见此童子,十千童子所共围绕,聚沙为戏①。善财见已,顶礼其足,绕无量匝,合掌恭敬,却住一面,白言:
「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云何修菩萨道。愿为解说!」
  自在主言:「善男子!我昔曾于文殊师利童子所②,修学书、数、算、印等法③,即得悟入一切工巧神通智法门。善男子!我因此法门故,得知世间书、数、算、印界处等法,亦能疗治风痫、消瘦、鬼魅所著──如是所有一切诸病④。亦能造立城邑聚落、园林台观、宫殿屋宅种种诸处,亦善调炼种种仙药;亦善营理田农商贾一切诸业,取舍进退咸得其所;又善别知众生身相,作善作恶,当生善趣,当生恶趣,此人应得声闻乘道,此人应得缘觉乘道,此人应入一切智地,如是等事皆悉能知;亦令众生学习此法,增长决定究竟清净⑤。

  「善男子!我亦能知菩萨算法⑥。所谓:一百洛叉为一俱胝,俱胝俱胝为一阿庾多,阿庾多阿庾多为一那由他,那由他那由他为一频婆罗,频婆罗频婆罗为一矜羯罗;
广说乃至,优钵罗优钵罗为一波头摩,波头摩波头摩为一僧祇,僧祇僧祇为一趣,趣趣为一喻,喻喻为一无数,无数无数为一无数转,无数转无数转为一无量,无量无量为一无量转,无量转无量转为一无边,无边无边为一无边转,无边转无边转为一无等,无等无等为一无等转,无等转无等转为一不可数,不可数不可数为一不可数转,不可数转不可数转为一不可称,不可称不可称为一不可称转,不可称转不可称转为一不可思,不可思不可思为一不可思转,不可思转不可思转为一不可量,不可量不可量为一不可量转,不可量转不可量转为一不可说,不可说不可说为一不可说转,不可说转不可说转为一不可说不可说,此又不可可说转。

  「善男子!我以此菩萨算法,算无量由旬广大沙聚,悉知其内颗粒多少;亦能算知东方所有一切世界种种差别次第安住,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亦能算知十方所有一切世界广狭大小及以名字,其中所有一切劫名、一切佛名、一切法名、一切众生名、一切业名、一切菩萨名、一切谛名,皆悉了知。
「善男子!我唯知此一切工巧大神通智光明法门⑦。如诸菩萨摩诃萨,能知一切诸众生数,能知一切诸法品类数,能知一切诸法差别数,能知一切三世数,能知一切众生名数,能知一切诸法名数,能知一切诸如来数,能知一切诸佛名数,能知一切诸菩萨数,能知一切菩萨名数。 

【章旨】
这是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第十三次参访,也是《入法界品》「末会」中善财五十五会中的第十四会。善财童子经过长途跋涉到达了名闻国,找寻自在主童子。后来,善财童子找到了正在与一万名童子聚沙成堆的自在主童子。善财童子向自在主童子请教修行菩萨行的方法、途径。自在主童子向善财童子显示了自己所修的「一切工巧大神通智光明法门」的殊胜功用,其主旨为以戒、智之功德利益众生。

【注释】
①聚沙为戏:据澄观的解释,「聚沙者,恒沙功德由戒积集故。」这是说,自在主童子的聚沙为戏象征着利益众生的无上功德是由戒所积聚而成的。
②于文殊师利童子所:文殊师利菩萨象征着智慧,善财童子从文殊师利所学象征着「有智能护戒」
③书数算印等法:「书」本指书写经典,而在此则指戒律中的「止」(禁止)、「作」(应当)分明。数,本指「数量」,而在此表征戒律中的「四重、十重乃至三千威仪八万细行」。
「算」本指「计算」,而在此则表征「一一之因感几何果」。
「印」本来是「印定」即「佛教的真理」,在此则是表征「持犯善恶感果决定」。
「等」则表征此一「工巧明」与下文的「医方」等共同构成此自在主童子所习的「五明」。
「五明」,古印度的五种学术,即语文学的声明、工艺学的工巧明、医药学的医方明、论理学的因明、宗教学的内明。
④亦能疗治风痫一句:指「五明」之一的「医方明」。医方明,医学、药学、咒法之学,是古印度解说有关疾病、医疗、药方之学。明,学问。
⑤又善别知众生身相二句:指「五明」之一的「内明」。所谓「内明」,是指佛教中的菩萨藏法和声闻藏法,也就是诸佛的一切言教。
《瑜伽师地论》卷十三举出「事施设建立相」、「想差别施设建立相」、「摄圣教义相」、「佛教所应知处相」等四种相来说明「内明」。
「事施设建立」指由三种事——素怛缆事(经)、毗奈耶事(律)、摩怛履迦事(论)总摄一切诸佛的言教;
「想施设建立」的「想」指「名相」,即佛教中一切专有名相的建立;
「摄圣教义」的「义」指佛教所说明解释的义理;「佛教所应知处」则指佛教所应当知道的法数。
⑥算法:古代印度通常以如下十进法之五十二种数来表示各种数量:一、十、百、千、万、洛叉、阿底洛沙、俱胝、末陀、阿庾多、大阿庾多、那由多、大那由多、钵罗由多、大钵罗由多、频婆罗、大频婆罗、矜羯罗、大矜羯罗、阿刍婆、大阿刍婆、毗婆诃、大毗婆诃、嗢蹲伽、大嗢蹲伽、婆喝那、大婆喝那、地致婆、大地致婆、酰都、大酰都、羯腊婆、大羯腊婆、印达罗、大印达罗、三磨钵耽、大三磨钵耽、揭底、大揭底、拈筏罗阇、大拈筏罗阇、姥达罗、大姥达罗、跋蓝、大跋蓝、珊若、大珊若、毗步多、大毗步多、跋罗搀、大跋罗搀、阿僧祇等。《华严经》所用的数词非常多,除上述五十二位之外,本章仍然以多种比喻说明极大之数。方法是,以阿僧祇为单位,阿僧祇乘阿僧祇为一趣,趣乘趣为一「喻」,喻乘喻为一「无数」,无数乘无数为一「无数转」,以下各大数皆以此类推。另外,关于「阿僧祇」,此章以「优钵罗优钵罗为一波头摩,波头摩波头摩为一僧祇」来界定,不见于其它经典。其中,「优钵罗」本指「青莲花」,「波头摩」本指「红莲花」。
⑦一切工巧大神通智光明法门:工巧神通,又作「世工业明」、「巧业明」,指通达有关技术、工艺、音乐、美术、书术、占相、咒术等之艺能学问。
可分「身工巧」和「语工巧」两种。前者包括细工、书画、舞蹈、刻镂等等技艺。后者则指文词赞咏、吟唱等艺能。
关于这一法门,据澄观的解释,「工巧神通皆智所为故,亦表修戒发定慧故。」
这是说,此中是以工巧明象征修行必须具备的「智慧」,而此「智慧」又是「持戒」、「护戒」的基础,因此,这一法门也就是表征修行必须「戒」、「定」、「慧」「三学」兼修。

【语译】
善财童子领受了善见比丘的教诲之后,在南下的路上,他忆念诵持,思惟修习,心里明了而坚定,完全领悟了这一法门并且进入了其境界。
善财童子遵照善见比丘的嘱托,继续向南行进。天、龙、夜叉、干闼婆等天众前后围绕着善财童子到达了名闻国。善财童子在名闻国到处寻找自在主童子。这时,天、龙、干闼婆等天众在空中告诉善财说:「善男子!这位童子现在在河洲上。」于是,善财童子便前往自在主童子的住所。善财童子看见有一万名童子与自在主童子一起在聚沙成丘。善财童子看见自在主童子后,便顶礼其双足,在自在主童子周围绕行无数圈向其致敬,然后合掌恭敬地站立在自在主童子面前,向自在主童子说道:「圣者!我早先已经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但却不知晓菩萨如何学菩萨行,如何修菩萨道。请您向我开示这一问题!」

自在主童子说:「善男子!我过去曾经在文殊师利童子的住所,修学了书、数、算、印等法,随即悟入了一切工巧神通智法门。善男子!我凭借这一法门的缘故,获得世间书、数、算、印界处等法,也能够疗治风痫、消瘦、鬼魅缠身等所有疾病。也能够建造城邑村落、园林台观、宫殿屋宅等种种建筑,也善于调制提炼种种仙药;也善于营理田农、商业等所有事务,对于这些事务的取舍进退都能够恰当处理;又善于区别了知众生的身相以及他们所作的善事与恶事,应该转生到善道还是应该转生到恶道,此人应该到声闻乘道,此人应该到缘觉乘道,此人应该进入一切智地——如此等等事情,我都能够全部知晓;也能够使众生学习此法,增长获得决定究竟的清净心。

  「善男子!我也能够知晓修行菩萨行应该知晓的算法。这些算法有:
一百洛叉为一俱胝,俱胝俱胝为一阿庾多,阿庾多阿庾多为一那由他,那由他那由他为一频婆罗,频婆罗频婆罗为一矜羯罗;广说乃至,优钵罗优钵罗为一波头摩,波头摩波头摩为一僧祇,僧祇僧祇为一趣,趣趣为一喻,喻喻为一无数,无数无数为一无数转,无数转无数转为一无量,无量无量为一无量转,无量转无量转为一无边,无边无边为一无边转,无边转无边转为一无等,无等无等为一无等转,无等转无等转为一不可数,不可数不可数为一不可数转,不可数转不可数转为一不可称,不可称不可称为一不可称转,不可称转不可称转为一不可思,不可思不可思为一不可思转,不可思转不可思转为一不可量,不可量不可量为一不可量转,不可量转不可量转为一不可说,不可说不可说为一不可说转,不可说转不可说转为一不可说不可说,此又不可说不可说为一不可说不可说转。
「善男子!我凭借这一算法,可以计算出无量由旬广大沙堆,并且知晓这些沙堆之内究竟有多少颗沙粒;也能够计算出东方所有一切世界种种差别以及其递移次第,对于南、西、北方以及东南、东北、西南、西北、上、下等也是如此;我也能够计算出十方所有一切世界的广狭大小以及名字,这些世界中的所有一切劫名、一切佛名、一切法名、一切众生名、一切业名、一切菩萨名、一切真理之名,我都能够全部了知。
「善男子!我只是知晓一切工巧大神通智光明法门。若诸菩萨能够进入这一法门,就能知晓一切诸众生的数量,能够知晓一切诸法的种类数,能够知晓一切诸法的差别之处,能够知晓一切三世之数,能够知晓一切众生的名数,能够知晓一切诸法之名数,能够知晓一切诸如来之数,能够知晓一切诸佛之名数,能够知晓一切诸菩萨之数,能够知晓一切菩萨的名数。
  「而我何能说其功德,示其所行,显其境界,赞其胜力,辨其乐欲,宣其助道,彰其大愿,叹其妙行,阐其诸度,演其清净,发其殊胜智慧光明?善男子!于此南方,有一大城,名曰『海住』①;有优婆夷,名为『具足』②。汝诣彼问: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
  时,善财童子闻是语已,举身毛竖,欢喜踊跃,获得希有信乐宝心,成就广大利众生心,悉能明见一切诸佛出兴次第,悉能通达甚深智慧清净法-轮,于一切趣皆随现身,了知三世平等境界,出生无尽功德大海,放大智慧自在光明,开三有城③所有关钥。顶礼其足,绕无量匝,殷勤瞻仰,辞退而去。

【章旨】
自在主童子又向善财童子举荐「海住」城中的「具足」优婆夷,嘱咐善财童子南下前去拜访。善财童子于是告别自在主童子继续南下。

【注释】
①海住:据澄观的解释,「城名『海住』者,近海而住故;安住于忍,如海包含故。」这是说,以「海住」象征安住于忍辱。
②具足:据澄观的解释,「友名『具足』者,一器之中无不具故,忍器遍容一切德故。忍辱柔和,故寄女人。」
③三有城:这是一个比喻,指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类界别之中所有众生的住所。

【语译】
自在主童子又告诉善财童子:「我为什么能够宣说这一功德,演示其所行,显现其境界,赞叹其殊胜之力,辨别其乐欲,宣说其助道,彰显其大愿,赞叹其妙行,阐述其六度,演说其清净,发出其殊胜的智慧光明?善男子!在此继续南下,有一座名叫『海住』的城市;在座城市中有一位名叫『具足』的优婆夷。你可以前往她的住所向她请教:菩萨如何学菩萨行、修习菩萨道。」
善财童子当时一听闻这些话语,全身的毛发都竖起来了,欢喜踊跃,获得罕见的信乐之心以及成就广大利益众生之心,能够完全明见一切诸佛的出兴次第,能够完全通达甚深智慧清净之法-轮,能够在一切趣界都随应现身,了知三世平等的境界,出生无尽功德大海,放出大智慧自在之光明,获得了打开欲界、色界、无色界所有众生之心扉的钥匙。善财童子于是顶礼自在主童子的双足,在自在主童子周围绕行无数圈,殷勤瞻仰自在主童子,然后告别自在主童子,向南方进发。

【说明】
善财童子第十一参——善见童女会,至此叙述完毕。自在主童子给善财宣讲的「菩萨随顺智慧灯解脱门」,是进入「十行」第二行——「饶益行」的方法。所谓「饶益行」是指善能利益一切众生,持净戒伏众魔,令一切众生立无上戒,得不退地,饶益自他。

善财童子第十四参:具足优婆夷会
尔时,善财童子观察思惟善知识教,犹如巨海受大云雨无有厌足,作是念言:「善知识教,犹如春日,生长一切善法根苗;善知识教,犹如满月,凡所照及皆使清凉;善知识教,如夏雪山,能除一切诸兽热渴;善知识教,如芳池日,能开一切善心莲华;善知识教,如大宝洲,种种法宝充满其心;善知识教,如阎浮树,积集一切福智华果;善知识教,如大龙王,于虚空中游戏自在;善知识教,如须弥山无量善法,三十三天于中止住;善知识教,犹如帝释,众会围绕,无能映蔽,能伏异道①、修罗军众。」如是思惟。
  渐次游行,至海住城,处处寻觅此优婆夷。时,彼众人咸告之言:
「善男子!此优婆夷在此城中所住宅内。」善财闻已,即诣其门,合掌而立。
  其宅广博,种种庄严,众宝垣墙周匝围绕,四面皆有宝庄严门。善财入已,见优婆夷处于宝座,盛年好色,端正可喜,素服垂发,身无璎珞,其身色相威德光明,除佛菩萨余无能及。于其宅内,敷十亿座,超出人、天一切所有,皆是菩萨业力成就。宅中无有衣服、饮食及余一切资生之物,但于其前置一小器。复有一万童女围绕,威仪色相如天采女,妙宝严具庄饰其身,言音美妙,闻者喜悦,常在左右,亲近瞻仰,思惟观察,曲躬低首,应其教命。彼诸童女,身出妙香,普熏一切;若有众生遇斯香者,皆不退转,无怒害心,无怨结心,无悭嫉心,无谄诳心,无险曲心②,无憎爱心,无瞋恚心,无下劣心③,无高慢心,生平等心,起大慈心,发利益心,住律仪④心,离贪求心。闻其音者,欢喜踊跃;见其身者,悉离贪染。
尔时,善财既见具足优婆夷已,顶礼其足,恭敬围绕,合掌而立,白言:「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云何修菩萨道。我闻圣者善能诱诲,愿为我说!」

【章旨】
这是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第十四次参访,也是《入法界品》「末会」中善财五十五会中的第十五会。善财童子经过长途跋涉到达了海住城,找寻具足优婆夷。善财童子进入具足优婆夷的住所看到优婆夷罕见的身相以及身前所置的一具小器,一万童女围绕着具足优婆夷。善财童子礼拜具足优婆夷后,向其请教修行菩萨行的方法、途径。

【注释】
①异道:指佛教之外的思想流派之信仰者,佛典中有「九十六种异道」的说法。
②无险曲心:即没有「谄曲」之心。谄曲,欺瞒他人而故作娇态,曲顺人情。另外,对物无所执着,也称为「无谄曲」。
③下劣心:指怀有停留于声闻、缘觉二乘之修证而不向往发心求证大乘的修行者,是相对于大乘而言的,为大乘佛教最初给予小乘佛教的贬称。
④律仪:又作「等护」、「拥护」、「禁戒」,指佛教的各种律法仪式,其词义为「保护一切众生」。据在中国占据主流地位的南山律学的解释,律仪通于善、恶两戒。律仪可分三类:
其一,别解脱律仪,或称「别解脱戒」,是欲廛戒,指各别弃舍「身三」、「语四」之恶,防护其非。
其二,静虑律仪,或称「定共戒」,为色廛戒,凡是获得色界的定力者在定中自能防护身语之非。
其三,无漏律仪,或称「道具戒」或「道生律仪」,发无漏道自有防非止恶的律仪。后二戒与定心、无漏心同时生起,故名「随心转」;然别解脱戒与此相反,故名「不随心转」。从别解脱戒可防「身三」、「语四」之非而言,又可称「身律仪」、「语律仪」。所谓「身律仪」即「身三」,是指不杀、不盗、不邪淫;「语律仪」即「语四」,是指不虚诳语、不离间语、不粗恶语、不杂秽语。

【语译】
在继续南下的路途,善财童子观察思惟这位善知识的教诲,其心犹如巨海之中降下大云雨而从来不会有厌恶与满足。善财童子这样想道:
「这位善知识的教诲,犹如春天的太阳,使得一切善法之根苗得以生长;
善知识的教诲,犹如满月,凡所照及之处都使其得到清凉;
善知识的教诲,如同夏天的雪山,能够除去一切诸兽炎热与口渴;
善知识的教诲,如同花朵盛开于池沼,能够使一切善心之莲华盛开;
善知识的教诲,如同大宝之洲,使种种法宝充满我的心;
善知识的教诲,如同阎浮树,积集了一切福智之花与果实;
善知识的教诲,如同大龙王,在空中自由自在地游戏;
善知识的教诲,如同须弥山般的无量善法,可以使三十三天在其中居住;
善知识的教诲,犹如帝释,有无数众会围绕,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遮蔽,能降伏外道、修罗的军众。」
善财童子一路上就这样想着。

善财童子遵照自在主童子的嘱咐,逐渐地继续南下,到达海住城。善财童子在海住城到处寻找具足优婆夷。这时,很多人都告诉善财说:「善男子!这位优婆夷在此城中自己的住宅内。」善财童子一听说,随即前往其门,并在其门前合掌而立向其致敬。
  具足优婆夷的住宅非常宽敞,有种种庄严,有许多珍宝装饰的围墙勾勒出其边界,四个方向都装饰着珍宝的大门。善财童子进入其住所之后,看见优婆夷坐在宝座上,正当盛年,容貌美丽,端正可喜,穿着简朴,长发飘飘,身上没有璎珞,其身体发出的威德光芒除佛、菩萨之外无与伦比。在其住宅内,铺设了十亿个座位,其数其装饰远非人、天之中能够具备,这都是具足优婆夷的菩萨之业力所成就的。住宅中没有存放衣服、饮食及其它一切生活需要的物品,只是在其座位前方放置了一个很小的器具。又有一万名童女围绕着优婆夷,这些童女的威仪容貌如同天上的宫女,各种美妙的珍宝装饰着她们的身体,说话的声音非常美妙,使听者喜不自禁。这些童女常常围绕在具足优婆夷的左右,亲近瞻仰优婆夷,思惟观察,鞠躬低头,听从优婆夷的教诲、命令。这些童女,身上发出美妙的香气,普熏一切;
如果有众生遇到此香,所证所修都可永不退转,没有愤怒和害人之心,没有凝结于心的怨恨,没有嫉妒之心,没有花言巧语的欺骗之心,没有谄媚之心,没有憎恨和爱着之心,没有瞋恨之心,没有修行二乘之心,没有高慢之心,生起平等心,发起大慈心,发出为众生谋取利益之心,住于律仪心,远离贪求心。凡是听到具足优婆夷的声音的,都欢喜踊跃;凡是看见其身体的,都远离贪婪的污染。
当善财童子观察了具足优婆夷之后,便顶礼其双足,在其身体周围围绕无数圈恭敬致敬,然后在其前方合掌而立,善财说道:
「圣者!我早先已经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但却未能知晓菩萨如何学菩萨行,如何修菩萨道。我听说圣者谆谆善诱,希望您能为我回答这些问题!」
  彼即告言:
「善男子!我得菩萨无尽福德藏解脱门①,能于如是一小器中,随诸众生种种欲乐,出生种种美味饮食,悉令充满。假使百众生、千众生、百千众生、亿众生、百亿众生、千亿众生、百千亿那由他众生,乃至不可说不可说众生;假使阎浮提微尘数众生、一四天下微尘数众生,小千世界、中千世界、大千世界,乃至不可说不可说佛剎微尘数众生;假使十方世界一切众生,随其欲乐悉令充满,而其饮食无有穷尽亦不减少。如饮食,如是种种上味、种种床座、种种衣服、种种卧具、种种车乘、种种华、种种鬘、种种香、种种涂香、种种烧香、种种末香、种种珍宝、种种璎珞、种种幢、种种幡、种种盖、种种上妙资生之具,随意所乐悉令充足。
  「又,善男子!假使东方一世界中,声闻、独觉食我食已,皆证声闻、辟支佛果,住最后身;如一世界中,如是百世界、千世界、百千世界、亿世界、百亿世界、千亿世界、百千亿世界、百千亿那由他世界、阎浮提微尘数世界、一四天下微尘数世界、小千国土微尘数世界、中千国土微尘数世界、三千大千国土微尘数世界,乃至不可说不可说佛剎微尘数世界中,所有一切声闻、独觉食我食已,皆证声闻、辟支佛果,住最后身②。如于东方,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
「又,善男子!东方一世界,乃至不可说不可说佛剎微尘数世界中,所有一生所系菩萨食我食已,皆菩提树下,坐于道场降伏魔军,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东方,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

【章旨】
具足优婆夷向善财童子显示了自己所修的「菩萨无尽福德藏解脱门」的殊胜功用。具足优婆夷可以随众生的欲乐以一小器具生出无尽的物品,满足无数众生、声闻、缘觉的各种愿望。

【注释】
①菩萨无尽福德藏解脱门:关于此门,澄观以华严宗的法界缘起观作了解释。澄观说:「即一小器融同法界,无尽缘起故;用无不应,应无不益,而其法界体无增减。又表『忍』必自卑故『小』,法忍同如一味为『一』,内空外假为『器』,『忍』能包含无外,故随出无尽。」此法门是以「忍辱」波罗蜜为修证目标的,其证成的法体即具有富德无尽的功用。
②最后身:即生死身中最后之身。又作最后生、最后有、最后末身。小乘佛教指断一切见思烦恼、证无余依涅槃之阿罗汉,大乘佛教则指证佛果之等觉菩萨之身。
【语译】
具足优婆夷随即告诉善财童子说:「善男子!我已经获得菩萨无尽福德藏解脱法门,能够在如此的一个器具中,随应诸多众生的许许多多欲乐,生出许许多多美味嘉肴,使众生的欲望都能够得到满足。即使有百众生、千众生、百千众生、亿众生、百亿众生、千亿众生、百千亿那由他众生,乃至不可说不可说众生;即使有阎浮提微尘数众生、一四天下微尘数众生,小千世界、中千世界、大千世界,乃至不可说不可说佛剎微尘数众生;即使十方世界一切众生,如此等等,都可随应其欲乐而使其欲望得到满足,而且此器具中的饮食并没有穷尽也不会减少。关于饮食是如此,对于种种最可口的上等味道、种种床座、种种衣服、种种卧具、种种车乘、种种华、种种鬘、种种香、种种涂香、种种烧香、种种末香、种种珍宝、种种璎珞、种种幢、种种幡、种种盖、种种上等的为众生生存提供基础的东西,我都能够随应众生的意愿和所乐使其得到满足。
  「又,善男子!假使东方一世界中的声闻、独觉吃了我的食品之后,都可以证得声闻、辟支佛果,住于阿罗汉身;如果一世界中如此,如此百世界、千世界、百千世界、亿世界、百亿世界、千亿世界、百千亿世界、百千亿那由他世界、阎浮提微尘数世界、一四天下微尘数世界、小千国土微尘数世界、中千国土微尘数世界、三千大千国土微尘数世界,乃至不可说不可说佛剎微尘数世界中的所有一切声闻、独觉吃了我的食品之后,都可以证得声闻、辟支佛果,住于阿罗汉身。
「又,善男子!东方一世界,乃至不可说不可说佛剎微尘数世界中的所有一生所系菩萨吃了我的食品之后,都可在菩提树下悟道,坐于道场降伏魔军为众生说法,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东方世界是这样,南、西、北世界也是如此;东南、东北、西南、西北世界是这样、上、下世界也是如此。
  「善男子!汝见我此十千童女眷属已不?」
  答言:「已见。」
  优婆夷言:「善男子!此十千童女而为上首,如是眷属百万阿僧祇,皆悉与我同行①、同愿、同善根、同出离道、同清净解、同清净念、同清净趣②、同无量觉、同得诸根、同广大心、同所行境、同理、同义③、同明了法④、同净色相、同无量力、同最精进、同正法音、同随类音⑤、同清净第一音⑥、同赞无量清净功德、同清净业、同清净报、同大慈周普救护一切、同大悲周普成熟众生、同清净身业随缘集起令见者欣悦、同清净口业随世语言宣布法化、同往诣一切诸佛众会道场、同往诣一切佛剎供养诸佛、同能现见一切法门、同住菩萨清净行地。
「善男子!是十千童女,能于此器取上饮食,一剎那顷遍至十方,供养一切后身菩萨⑦、声闻、独觉,乃至遍及诸饿鬼趣,皆令充足。善男子!此十千女以我此器,能于天中充足天食,乃至人中充足人食。善男子!且待须臾,汝当自见。」
说是语时,善财则见无量众生从四门入,皆优婆夷本愿所请。既来集已,敷座令坐,随其所须,给施饮食,悉使充足。

【章旨】
具足优婆夷以其身边的童女为例让善财童子亲眼观见此法门的神奇功用。
【注释】
①行:有三类含义:其一为「造作」、迁流变化之意。在「造作」的意义上,同于「业」,指能招感现世果报之过去世三业(身业、口业、意业),亦即人的一切身心活动。在迁流变化的意义上,即「有为」之义,指因缘而起的一切法,「诸行无常」 、「五蕴」中之「行蕴」中之「行」即属此类。其二为动作、行为以及为到达悟境所作之修行或行法。其三指进行、步行,「行、住、坐、卧」「四威仪」之行即是此义。此处之「行」应该主要指第一类、第二类义项。
②趣:意译为「道」,指众生以自己所作之行为(业)所引导而有的来生之生存或生存世界,有「所往」、「因趣」两种含义。具体而言是指「六道」或「五道」。
③义:意思;道理;意义、价值、利益。其中,「意义」与「义理」相通。「道理」指「正义」(正确的传统道理)而言,反之则称为「不正义」、「邪义」、「异义」等。
④了法:即「了义」之法,凡直接、完全显了述尽佛法道理之教,称为「了义教」,如诸大乘经说生死、涅槃无异者。宣说此道理之经典,即称「了义经」,为佛所说。而若顺应众生理解之程度,不直接显了法义,而渐次以方便教相引导,则称「不了义教」(未了义教),如诸经宣说厌背生死、欣乐涅槃者。而说此「不了义教」之经典即称「不了义经」(未了义经),乃菩萨因人之所说。了义教与不了义教,合称「二了」。
⑤随类音:佛以一音说法,众生之缘有深浅,根有利有钝,因此在一音之中同听而异闻。如人天根器,则闻佛说五戒十善之法;如声闻根器,则闻佛说四谛之法;如缘觉根器,则闻佛说十二因缘之法;如菩萨根器,则闻佛说六度等法,各得解了。《维摩经•佛国品》就说:「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
⑥清净第一音:又作「一圆音教」、「一音说法」,指佛世尊说法的声音,佛陀以一种语言演说一切法之意。
⑦后身菩萨:又名「最后生菩萨」、「最后有菩萨」,是指住于生死身最后之生之菩萨。

【语译】
具足优婆夷问善财童子:「善男子!你是否已经看到在我这里的一万名童女眷属?」
  答言:「看见了。」
  具足优婆夷说:「善男子!这一万名童女为上首,在其下有眷属百万阿僧祇,她们都与我具有相同的行、相同的愿、相同的善根、相同的出离之道、相同的清净理解、相同的清净之念、相同的清净因趣、相同的无量智慧、获得相同的诸根、相同的广大心、相同的所行境、相同的理、相同的义、同时明了了义法、相同的清净容貌、相同的无量力、相同的最精进、相同的正法音、相同的随类理解、相同的清净第一音、共同赞叹无量清净之功德、相同的清净业、相同的清净报、共同以大慈心周到完全救护一切、共同以大悲心周到完全使众生成熟、以相同的清净身业随缘集起使得见者都感到欣悦、以相同的清净口业用世间的语言宣说佛法导化众生、共同前往一切诸佛众会的道场、共同前往一切佛土供养诸佛、能够共同显现一切法门、共同住于菩萨清净之十行地。

「善男子!这一万名童女能够同时在这个器具上拿取饮食,然后在一剎那顷遍至十方去供养一切后身菩萨、声闻、独觉,甚至遍及诸饿鬼道等道,使其众生都得到充足的食物。善男子!这一万名童女以我此器,在天道中能够使其众有充足的天食,乃至在人道中使人人有充足的食物。善男子!姑且再等待一瞬间,你就可以亲眼看到这景象了。」
在具足优婆夷正在说这一段话时,善财童子就看见无数的众生从四门进入了这个院落,这都是具足优婆夷本愿所请来的。这些众生集合之后,具足优婆夷就给他们敷座让其坐下,按照其需要给与饮食,使其完全得到满足。
  告善财言:
「善男子!我唯知此无尽福德藏解脱门。如诸菩萨摩诃萨一切功德,犹如大海甚深无尽,犹如虚空广大无际,如如意珠①满众生愿,如大聚落所求皆得,如须弥山普集众宝,犹如奥藏常贮法财②,犹如明灯破诸黑暗,犹如高盖普荫群生。
  「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彼功德行?善男子!南方有城,名曰『大兴』③;彼有居士,名曰『明智』④。汝诣彼问: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
  时,善财童子顶礼其足,绕无量匝,瞻仰无厌,辞退而去。
【章旨】
具足优婆夷又向善财童子举荐「大兴」城中的「明智」居士,嘱咐善财童子南下前去拜访。善财童子于是告别具足优婆夷继续南下。

【注释】
①如意珠:从宝珠出种种所求如意,故名「如意」。传说出自龙王或摩竭鱼之脑中,或为佛舍利所变成。《大智度论》卷五十九曰:「有人言:此宝珠从龙王脑中出,人得此珠毒不能害,入火不能烧,有如是等功德。有人言:是帝释所执金刚,用与阿修罗战时碎落阎浮提。有人言:诸过去久远佛舍利,法既灭尽,舍利变成此珠,以益众生。有人言:众生福德因缘故,自然有此珠。譬如罪因缘故,地狱中自然有治罪之器。此宝名如意,无有定色,清彻轻妙,四天下物皆悉照现。是宝常能出一切宝物,衣服饮食随意所欲尽能与之。」 
②法财:指佛法、教说等佛教义理。因为精神之教法能够滋润众生,为众生长养慧命之资粮,犹如世间之财宝,因此佛典中常常将「法」比喻为「法财」。
③大兴:据澄观的解释,「城名『大兴』者,起大精进故。」
④明智:据澄观的解释,「友名『明智』者。进足必假智目导故。」
【语译】
具足优婆夷告诉善财童子说:「善男子!我只是知晓这一无尽福德藏解脱门。这一菩萨摩诃萨一切功德,犹如大海甚深无有穷尽,犹如广大的虚空无边无际,就像如意珠一样可以满足众生的愿望,如同大村落中可以找到想寻找的任何东西,如同须弥山埋藏了所有珍宝,如同深处的宝藏常常储存了法财,犹如明灯可以冲破黑暗,犹如高大的伞盖完全可以为众提供避荫。而我为什么能够知晓能够宣说这一功德行?善男子!在此继续南下,有一座名叫『大兴』的城市;此城中有一位名叫『明智』的居士。你可以前往他那里去向他请教:菩萨如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
  这时,善财童子顶礼优婆夷的双足,在其周围绕行无数圈,喜悦地瞻仰优婆夷。然后,善财童子辞别了优婆夷,继续向南方进发。
【说明】
善财童子第十四参——具足优婆夷会,至此叙述完毕。具足优婆夷给善财宣讲的「菩萨无尽福德藏解脱门」,是进入「十行」第三行——「无违逆行」的方法。所谓「无违逆行」,又称「无瞋恨行」、「无恚恨行」,是指修忍辱离瞋,谦卑恭敬,不害自他,对怨能忍,以德报怨。

善财童子第十五参:明智居士会
尔时,善财童子得无尽庄严福德藏解脱光明已,思惟彼福德大海,观察彼福德虚空,趣彼福德聚,登彼福德山,摄彼福德藏①,入彼福德渊,游彼福德池,净彼福德轮,见彼福德藏,入彼福德门,行彼福德道,修彼福德种。
渐次而行,至大兴城,周遍推求明智居士。于善知识心生渴仰,以善知识熏习其心,于善知识志欲坚固,方便求见诸善知识心不退转,愿得承事诸善知识心无懈倦。知由依止善知识故,能满众善;知由依止善知识故,能生众福;知由依止善知识故,能长众行;知由依止善知识故,不由他教,自能承事一切善友。如是思惟时,长其善根,净其深心,增其根性②,益其德本③,加其大愿,广其大悲,近一切智,具普贤道,照明一切诸佛正法④,增长如来十力光明。

尔时,善财见彼居士在其城内市四衢道七宝台上,处无数宝庄严之座。其座妙好,清净摩尼以为其身,金刚帝青⑤以为其足,宝绳交络,五百妙宝而为校饰;敷天宝衣,建天幢幡,张大宝网,施大宝帐;阎浮檀金以为其盖,毗琉璃宝以为其竿,令人执持以覆其上;鹅王羽翮⑥清净严洁以为其扇;熏众妙香,雨众天华;左右常奏五百乐音,其音美妙过于天乐,众生闻者无不悦豫。十千眷属前后围绕,色相端严,人所喜见,天庄严具以为严饰,于天人中最胜无比,悉已成就菩萨志欲,皆与居士同昔善根,侍立瞻对,承其教命。
尔时,善财顶礼其足,绕无量匝,合掌而立,白言:「圣者!我为利益一切众生故,为令一切众生出诸苦难故,为令一切众生究竟安乐故,为令一切众生出生死海故,为令一切众生住法宝洲故,为令一切众生枯竭爱河故,为令一切众生起大慈悲故,为令一切众生舍离欲爱故,为令一切众生渴仰佛智故,为令一切众生出生死旷野故,为令一切众生乐诸佛功德故,为令一切众生出三界城故,为令一切众生入一切智城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云何修菩萨道,能为一切众生作依止处。」

【章旨】
这是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第十五次参访,也是《入法界品》「末会」中善财五十五会中的第十六会。善财童子经过长途跋涉到达了大兴城,找寻明智居士。善财童子在大兴城的街道上看到明智居士的罕见身相、豪华的装饰以及陪侍的天众、人众。善财童子礼拜明智居士之后,向其请教修行菩萨行的方法、途径。

【注释】
①福德藏:指能够获得种种福利的善行,这些善行犹如能纳福德之藏,故称「福德藏」。
②根性:众生所具的生善业或恶业之力。根,能生。
③德本:指能够获得功德善根的依据。
④正法:真正之法,也就是佛陀所说之教法。又作「白法」、「净法」、「妙法」。
⑤帝青:宝珠之名。玄应《一切经音义》卷二十三说:「帝青,梵言因陀罗尼罗目多,是帝释宝,亦作青色;以其最胜,故称『帝释青』。」
⑥羽翮:指鸟的翅膀上的羽毛。翮,羽轴下段不生羽瓣而中空的部分。

【语译】
在南下的路上,善财童子在获得了无尽庄严福德藏解脱光明之后,思维着这一福德大海,观察这一福德虚空,向那福德聚进发,登上那福德之山,摄入那福德藏,进入那福德渊,在那福德池中游泳,使福德轮清净,观察那福德藏,进入那福德门,实践那福德之道,修养那福德的种子。
善财童子逐渐向南行进,到达大兴城,到处寻找明智居士。善财童子在心中产生了对于善知识的极大渴仰,以善知识的教诲熏习其心,对于善知识有着顽强的渴求之心,以各种办法拜见诸善知识之心永远不会退转,愿意心无懈怠、心无厌倦地侍奉诸善知识。善财童子深深地知晓因为依止于善知识的缘故,能够使得诸多善事能够实现;
知晓因为依止于善知识的缘故,能够产生许多福分;
知晓因为依止于善知识的缘故,能够使十行得到增长;知晓因为依止于善知识的缘故,不用其他人教导,自己就能承事善待一切好友。善财童子这样想着,其善根就得到增长,其深心就得到净化,其根性就得到增长,其德本就得到扩充,其大愿就得到加强,其大悲心就得到扩大,就接近了一切智,具备普贤之道,照亮了一切诸佛之正法,使其如来之十力光明得到增强。
这时,善财童子看见明智居士在此城的市中心的街道上的由七宝装饰的高台上,坐在由无数珍宝装饰的宝座上。这个座椅是非常美妙的,它以清净的摩尼宝装饰其身,以金刚帝青装饰其足,宝绳交错,以五百种珍宝装饰着座椅;
此台上敷设天众的宝衣,建立了天道之幢、幡,张挂着大宝之网,设置了大宝之蓬帐;
以阎浮檀金为伞盖,以毗琉璃宝伞盖的橕竿,让人执持着覆盖在居士的头顶之上;
以清净整洁的鹅王翅膀上的羽毛制作成扇子;点燃了许多美妙的熏香,降下许多的天道之花;居士周围有众演奏出五百种音乐,其美妙的声音超过了天道的音乐,听到这些音乐的众生无不感到愉悦舒坦。有一万名眷属在居士周围围绕,这些眷属容貌端庄美丽,为人所乐见,并且以天道之装饰品装扮自己,在天道、人道中无与伦比,都已经成就菩萨的志向,在过去与明智居士同具善根。这些眷属侍立在两旁侍奉着居士,并且承蒙其教诲与命令。
这时,善财童子顶礼明智居士的双足,在其周围环绕无数圈,然后合掌而立,对明智居士说:
「圣者!我为了使一切众生得到利益,为使一切众生出离诸苦难,为使一切众生得到究竟安乐,为使一切众生出离生死之海,为使一切众生住于法宝之洲,为使一切众生的爱河干涸,为使一切众生生起大慈大悲之心,为使一切众生舍离欲爱,为使一切众生渴仰佛智,为使一切众生出生死的纠缠,为使一切众生乐于诸佛功德,为使一切众生出离三界之城,为使一切众生进入一切智之城,而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但是我却未能知晓菩萨如何学菩萨行,如何修菩萨道,如何能够作为一切众生的依止之处。」
居士告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乃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善男子!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人难得。若能发心,是人则能求菩萨行,值遇善知识恒无厌足,亲近善知识恒无劳倦,供养善知识恒不疲懈,给侍善知识不生懮戚,求觅善知识终不退转,爱念善知识终不放舍,承事善知识无暂休息,瞻仰善知识无时憩止,行善知识教未曾怠惰,禀善知识心无有误失。

「善男子!汝见我此众会人不?」
善财答言:「唯然!已见。」
居士言:「善男子!我已令其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生如来家,增长白法①,安住无量诸波罗蜜,学佛十力,离世间种,住如来种,弃生死轮,转正法-轮,灭三恶趣,住正法趣,如诸菩萨悉能救护一切众生。
「善男子!我得随意出生福德藏解脱门②,凡有所须悉满其愿。所谓:衣服、璎珞、象马、车乘、华、香、幢、盖、饮食、汤药、房舍、屋宅、床座、灯炬、奴婢、牛羊及诸侍使,如是一切资生之物,诸有所须悉令充满,乃至为说真实妙法。善男子!且待须臾,汝当自见。」
说是语时,无量众生从种种方所、种种世界、种种国土、种种城邑,形类各别,爱欲不同,皆以菩萨往昔愿力,其数无边俱来集会,各随所欲而有求请。

【章旨】
明智居士向善财童子显示了自己所修的「随意出生福德藏解脱门」的殊胜功用。明智居士可以满足众生一切欲乐、一切所请。
【注释】
①白法:指清净之善法。有「二种白法」与「四种白法」两种说法。
「二种白法」指「惭」与「愧」,因为此二者能使诸行光洁,救度众生,故称「白法, 」。
「四种白法」指「欲白法」、「行白法」、「满足功德白法」、「证白法」。
「欲白法」,闻佛正教,心生乐欲而不暂舍。
「行白法」,勤行六度之行,唯在利益世间一切众生而不求自身果报。
「满足功德白法」,精进勇猛,遍修众行,令诸功德圆满具足。
「证白法」,净行已成,功德已圆,得证悟佛果。
②随意出生福德藏解脱门:关于此门,澄观以华严宗的法界缘起观作了解释。
澄观说:「财法无尽,蕴在虚空,随意给施故,名『随意出生福德藏』,亦表见空无不备故。这是说,佛法之财全都蕴藏在空中,可以随意将其布施给众生。

【语译】
明智居士告诉善财童子说:「好啊!好啊!善男子!你能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善男子!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的人很是难得。若能够发心,这人则能够追求菩萨行,遇到善知识而永远没有厌恶和满足,亲近善知识而永远没有劳苦和厌倦,供养善知识而永远不疲倦懈怠,给侍善知识而不会产生懮伤悲戚,寻找善知识而永远不会退转,爱护想念善知识而永远不会放弃,承事善知识而无有休息之时,瞻仰善知识而无有停息,执行善知识的教诲而未曾懈怠偷懒,禀承善知识之心而没有任何走失与误解。善男子!你看见了我此众会中的人了吗?」
善财童子回答说:「是啊!已经看见了。」

明智居士接着说:「善男子!我已经使其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生于如来之家,使其增长善法,安住于无量诸波罗蜜,学习佛之十力,远离世间种,住于如来种,放弃生死轮,转正法-轮,灭除三恶道,住于正法之道,就如同诸菩萨一样都能够救护一切众生。
「善男子!我获得了随意出生福德藏解脱法门,凡有众生的所须都能够给予满足。也就是:衣服、璎珞、象马、车乘、华、香、幢、盖、饮食、医药、房舍、屋宅、床座、灯具、奴婢、牛羊及诸使者,如是一切众生生存所需要的物品,凡是他们所须的东西都能够得到满足,甚至还能够为其宣说最真实的妙法。善男子!姑且再等待一会儿,你可以亲眼看见这一景象。」
正在明智居士说此语时,无数众生从种种方向和住所、种种世界、种种国土、种种城镇,形状和生类不同,爱好与欲望也不同,但都凭借菩萨过去的愿力,其数没有边际,都前来此地集会,各自都以自己的欲望而向居士请求满足。

尔时,居士知众普集,须臾系念①,仰视虚空;如其所须,悉从空下,一切众会普皆满足。然后复为说种种法。所谓:为得美食而充足者,与说种种集福德行、离贫穷行、知诸法行、成就法喜禅悦食②行、修习具足诸相好行、增长成就难屈伏行、善能了达无上食行、成就无尽大威德力降魔怨行;为得好饮而充足者,与其说法,令于生死舍离爱着,入佛法味③;为得种种诸上味者,与其说法,皆令获得诸佛如来上味之相④;为得车乘而充足者,与其宣说种种法门,皆令得载摩诃衍乘;为得衣服而充足者,与其说法,令得清净惭愧之衣,乃至如来清净妙色。如是一切靡不周赡,然后悉为如应说法。既闻法已,还归本处。
尔时,居士为善财童子示现菩萨不可思议解脱境界已,告言:「善男子!我唯知此随意出生福德藏解脱门。如诸菩萨摩诃萨成就宝手,遍覆一切十方国土,以自在力普雨一切资生之具,所谓:雨种种色宝、种种色璎珞、种种色宝冠、种种色衣服、种种色音乐、种种色华、种种色香、种种色末香、种种色烧香、种种色宝盖、种种色幢幡,遍满一切众生住处,及诸如来众会道场,或以成熟一切众生,或以供养一切诸佛。

【章旨】
明智居士以其会众为例让善财童子亲眼观见「随意出生福德藏解脱门」的神奇功用。

【注释】
①系念:是指将心念系于一处而不思其它之意。又作「悬念」、「悬想」。教外将懮虑称为「悬念」,称「恋慕」为「悬想」,皆为转讹之用法。
②法喜禅悦食:「食」为牵引、长养、持续的意思,是指牵引、养育众生之肉身或圣者之法身,而使之存在,并永远保持其状态以及触等精神作用之饮食。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中能长养肉身之食物,称作「世间食」;长养悟智(法身)之食物,称「出世间食」。这里的「法喜」、「禅悦」为五种出世间食的第一、第二项。 禅悦食,即行者以禅法资益心神,得禅定乐。「法喜食」,即行者闻法欢喜,增长善根,资益慧命。出世间食的另外三种为「愿食」、「念食」、「解脱食」。愿食,即行者发弘誓愿,欲度众生,断烦恼、证菩提,以愿持身,常修万行。念食,即行者常忆持所得出世之善法,心存定意,护念不忘。解脱食,即行者修出世圣道,断烦恼业缚,不受生死逼迫之苦。「出世间食」等是依靠禅定之力、正愿、正思、离烦恼之自由、学佛法之喜悦,以此五者能养育悟种并保持智慧之生命,故亦称之为「食」。
③佛法味:又作「法味」、「法智味」,即佛所说的妙法之滋味。佛所说之法门,其义趣甚深,须细细咀嚼体得,方生快乐,故以美味譬之,称为「法味」。
④诸佛如来上味之相:又作「味中得上味相」、「得味中上味相」、「次第得上味相」、「常得上味相」、「诸味中得最上味相」,是佛所具足三十二相中之第二十六相。佛之咽喉中常有津液,凡进食因之而得上妙美味,如同甘露流注。所谓「上味」,有二义:三千界中之最上味;纵是劣食粗味,然入于佛口即转为上味。佛在因位时,于无量世之中予众生所须之饭食,又视众生如子,回向菩提予众生所须之善法,不待祈求即能施与,遂感得此妙相,故此相又可表佛法能满足众生志愿之德。

【语译】
这时,明智居士知晓众生已经都到齐了,很快系念,仰视虚空;果然,如居士所需要的东西都从空中降下,会中一切众生的愿望都得到满足。明智居士然后开始为众生宣说种种法。具体而言,明智居士所说的法有:为那些想得到充足的美食者,说种种积聚福德的方法与行为、远离贫穷的方法与行为、知晓诸法的方法与行为、成就法喜禅悦食的方法与行为、修习具足诸相诸好的方法与行为、增长成就难屈伏的方法与行为、善能了达无与伦比之食的方法与行为、成就无尽大威德力降伏诸魔之怨恨的方法与行为;为那些想得到充足的饮料者,与其说法,使其在生死之中舍弃远离对于爱恋的执着,进入佛法味;为那些想获得种种最上等美味者,与其说法,使其都获得诸佛如来上味之相;为那些想获得充足的车乘者,与其宣说种种法门,使其获得大乘之车;为那些想获得充足的衣服者,与其说法,使其获得清净惭愧之衣,乃至如来清净美妙的色相。如是一切无不周到详赡,然后明智居士如其所应说法。这些众生听法之后,又回到其本来之地。
这时,明智居士为善财童子示现菩萨不可思议解脱境界之后,告诉善财童子说:
「善男子!我只是知晓这一随意出生福德藏解脱门。进入这一法门,即凭借诸菩萨成就宝手完全覆盖一切十方国土,以自在力降下一切资生之具,所谓:
降下种种颜色宝、种种颜色璎珞、种种颜色宝冠、种种颜色衣服、种种音乐、种种颜色的花朵、种种颜色香、种种末香、种种烧香、种种样子的宝盖、种种样式的幢幡。这些东西遍满一切众生的住处以及诸如来众会的道场,有的物品用来使一切众生成熟,有的则用来供养一切诸佛。
「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彼诸功德自在神力?善男子!于此南方,有一大城,名『师子宫』①;彼有长者,名『法宝髻』②。汝可往问: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
时,善财童子欢喜踊跃,恭敬尊重,如弟子礼,作如是念:「由此居士护念于我,令我得见一切智道,不断爱念善知识见,不坏尊重善知识心,常能随顺善知识教,决定深信善知识语,恒发深心事善知识。」顶礼其足,绕无量匝,殷勤瞻仰,辞退而去。

【章旨】
明智居士又向善财童子举荐「师子宫」城中的「法宝髻」长者,嘱咐善财童子南下前去拜访。善财童子于是告别明智居士继续南下。
【注释】
①师子宫:据澄观的解释,「城名『师子宫』者,禅定无乱如彼深宫处之,则所说决定作用无畏,故以为名。」这是以狮子来比喻禅定的深邃体验。
②法宝髻:据澄观的解释,「友名『法宝髻』者,绾摄诸乱居心顶故,定含明智加以『宝』名,以喻显法名『法宝髻』。」这是以宝髻来比喻禅定之体验。

【语译】
明智居士又对善财童子说:「我为什么能够知晓能够宣说那些功德自在神力?善男子!在此地的南方有一座名叫『师子宫』的大城市,那里有一位名叫『法宝髻』的长者。你可以到他那里去向他请教:菩萨如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
这时,善财童子欢喜踊跃,恭敬而庄重地以如弟子的礼节向明智居士致敬。善财童子这样想:「由于这位居士对我的护念,使我得以观见一切智道,没有断绝爱念善知识的想法,没有毁坏尊重善知识之心,常能随顺善知识的教诲,决定深信善知识的话语,永远发深心侍奉善知识。」善财童子顶礼居士的双足,在其周围绕行无数圈,殷勤瞻仰居士。然后,善财童子告别了居士,继续向南方进发。
【说明】
善财童子第十五参——明智居士会,至此叙述完毕。明智居士给善财宣讲的「随意出生福德藏解脱法门」,是进入「十行」第四行——「无屈挠行」的方法。所谓「无屈挠行」,又作「无尽行」,谓多劫受诸剧苦,仍勤修精进,发心度一切众生,广摄善法,使其达到大涅槃而无有松懈。

《华严经》卷六十六  入法界品之七
【题解】
本卷主要包括《入法界品》「末会」中的第十七、十八、十九、二十、二十一会的内容,即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中的十六至第二十参的内容。
第十六参为「法宝髻长者会」:善财童子经过长途跋涉到达师子城,于街市中找到法宝髻长者。宝髻长者引领善财童子仔细观看自己的十层八门的宏伟大宅。此章极具象征意义,据澄观的解释,此八门十层「如八角塔形」,而「十层」则分别表征十地、十度,即表征「因果行位」等法。宝髻长者向善财童子说明,因为自己曾经在过去劫的「圆满庄严世界」供养「无边光明法界普庄严王如来应正等觉」的因缘而证成这一法门。宝髻长者又向善财童子举荐「藤根」国土「普门」城中的「普眼」长者,嘱咐善财童子南下前去拜访。善财童子于是告别宝髻长者继续南下。法宝髻长者给善财宣讲的「菩萨无量福德宝藏解脱门」,是进入「十行」之第五行「离痴乱行」的方法。所谓「离痴乱行」,又名「无痴乱行」,是在前述修行的基础上,常住于正念而不散乱,对于一切法都无痴乱。

第十七参为「普眼长者会」:善财童子经过长途跋涉到达藤根国普门城中找到普眼长者,向其请教修行菩萨行的方法。普眼长者向善财童子展示自己能知晓众生之病,并给予相应治疗,使其痊愈,其顺序为先除身病,后治心病。普眼长者向善财童子说明,自己也同时知晓所有和合制作各种香的方法,并以其供养诸佛。普眼长者又说,如果有众生与得到此法门的菩萨有缘接近,就能得到相应的利益。接着,普眼长者又向善财童子举荐「多罗」城中的「无厌足王」,嘱咐善财童子南下前去拜访,善财童子于是告别普眼长者继续南下。普眼长者给善财宣讲的「令一切众生普见诸佛欢喜法门」,是进入「十行」之第六行「善现行」的方法。所谓「善现行」是指知晓一切法并无所有,身、口、意「三业」寂灭,无缚无着,但却不舍弃而是教化一切众生。

第十八参为「无厌足王会」:善财童子经过长途跋涉到达多罗幢城中找到无厌足王。善财童子看到了无厌足王的神奇身相以及其审理犯罪众生的手法。善财童子看到无厌足王的这一阵势,对于无厌足王的修行有些怀疑。在天众的提醒之下,他纔领悟到这是此王以方便智救度众生的幻化场景。于是,善财童子便向无厌足王请教修行菩萨行的方法、途径。无厌足王给善财童子解说了「菩萨如幻解脱」法门的内容。无厌足王为了调伏众生的缘故而以方便化作恶人作种种恶行,受种种苦,使一切众生心生恐怖畏惧,断其恶业。无厌足王又向善财童子举荐「妙光」城中的「大光王」,嘱咐善财童子南下前去拜访。善财童子于是告别无厌足王继续南下。无厌足王给善财宣讲的「菩萨如幻解脱」法门,是进入「十行」之第七行「无着行」的方法。所谓「无着行」,是指历诸尘剎供佛求法,心无厌足,且以寂灭观诸法,因此对于一切无有所著。

第十九参为「大光王会」:善财童子经过长途跋涉到达妙光大城,看到此城的神奇景象。善财童子看到大光王所住楼阁的神奇景象,并且看到在城中的街道、村落有二十亿的菩萨在为众生做布施。于是,善财童子便礼拜大光王并且向其请教修行菩萨行的方法、途径。大光王给善财童子解说「菩萨大慈幢行」之法,菩萨以大慈三昧摄化救护众生。大光王宣讲以法摄化、以无畏摄化、以财宝摄化以及随机摄化等四种方法救度众生。大光王并且进入「大慈随顺世间三昧」,为善财童子演示此法门摄化众生之功能。无厌足王又向善财童子举荐「安住」王都的「不动」优婆夷,嘱咐善财童子南下前去拜访。善财童子于是告别大光王继续南下。大光王王给善财宣讲的「菩萨大慈为首随顺世间三昧门」法门,是进入「十行」之第八行「尊重行」的方法。所谓「」尊重行」,又名「难得行」,是指尊重善根智慧等法,悉皆成就,由之更增修二利之行。

第二十参为「不动优婆夷会」:善财童子经过长途跋涉到达安住大城,打听到不动优婆夷在自己住宅中演说佛法。善财童子来到优婆夷的住处看到不动优婆夷的神奇景象,便礼拜童女并且向其请教修行菩萨行的方法、途径。不动优婆夷便告诉善财童子这是「菩萨难摧伏智慧藏解脱门」的功德。不动童女为善财童子讲说自己修成此法门的因缘。远在过去世离垢劫时,作电授国王独生女的不动童女因修臂佛的指点而得以证成坚固如金刚之心,得以证成「菩萨难摧伏智慧藏解脱门」等境界。不动优婆夷进入「菩萨求一切法无厌足庄严」三昧门,为善财童子演示此法门摄化众生之功能。不动优婆夷又向善财童子举荐「无量都萨罗」城的「遍行」出家外道,嘱咐善财童子南下前去拜访。善财童子于是告别不动优婆夷继续南下。不动优婆夷给善财童子宣讲的「菩萨难摧伏智慧藏解脱」法门,是进入「十行」之第九行「善法行」的方法。所谓「善法行」,是指获得四无碍陀罗尼门等法,成就种种化他之善法,以守护正法,使佛种不绝。

善财童子第十六参:法宝髻长者会
尔时,善财童子于明智居士所,闻此解脱已,游彼福德海,治彼福德田,仰彼福德山,趣彼福德津,开彼福德藏,观彼福德法,净彼福德轮,味彼福德聚,生彼福德力,增彼福德势。
  渐次而行,向师子城,周遍推求宝髻长者。见此长者在于市中,遽即往诣,顶礼其足,绕无数匝,合掌而立,白言:
「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云何修菩萨道。善哉,圣者!愿为我说诸菩萨道,我乘此道趣一切智!」
  尔时,长者执善财手,将诣所居,示其舍宅,作如是言:「善男子!且观我家。」
  尔时,善财见其舍宅,清净光明,真金所成,白银为墙,玻璃为殿,绀琉璃宝以为楼阁,砗磲妙宝而作其柱,百千种宝周遍庄严;赤珠摩尼为师子座;摩尼为帐,真珠为网,弥覆其上;码瑙宝池香水盈满,无量宝树周遍行列;其宅广博,十层八门①。
善财入已,次第观察。见最下层②,施诸饮食。见第二层③,施诸宝衣。见第三层④,布施一切宝庄严具。见第四层⑤,施诸采女并及一切上妙珍宝。见第五层⑥,乃至五地菩萨云集,演说诸法利益世间,成就一切陀罗尼门、诸三昧印⑦、诸三昧行智慧光明。见第六层⑧,有诸菩萨皆已成就甚深智慧,于诸法性明了通达,成就广大总持三昧无障碍门,所行无碍,不住二法⑨,在不可说妙庄严道场中而共集会,分别显示般若波罗蜜门,所谓:
寂静藏般若波罗蜜门、善分别诸众生智般若波罗蜜门、
不可动转般若波罗蜜门、离欲光明般若波罗蜜门、
不可降伏藏般若波罗蜜门、照众生轮般若波罗蜜门、
海藏般若波罗蜜门、普眼⑩舍得般若波罗蜜门、
入无尽藏般若波罗蜜门、一切方便海般若波罗蜜门、
入一切世间海般若波罗蜜门、无碍辩才般若波罗蜜门、
随顺众生般若波罗蜜门、无碍光明般若波罗蜜门、
常观宿缘而布法云11般若波罗蜜门……说如是等百万阿僧祇般若波罗蜜门。
见第七层12,有诸菩萨得如响忍13,以方便智分别观察而得出离,悉能闻持诸佛正法。见第八层14,无量菩萨共集其中,皆得神通无有退堕,能以一音遍十方剎,其身普现一切道场,尽于法界靡不周遍,普入佛境,普见佛身,普于一切佛众会中而为上首演说于法。见第九层15,一生所系诸菩萨⒂众于中集会。见第十层16,一切如来充满其中。从初发心,修菩萨行,超出生死,成满大愿及神通力,净佛国土道场众会,转正法-轮,调伏众生,如是一切,悉使明见。

【章旨】
这是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第十六次参访,也是《入法界品》「末会」中善财五十五会中的第十七会。善财童子经过长途跋涉到达师子城,于街市中找到法宝髻长者。宝髻长者引领善财去观看自己的家。善财仔细观看宝髻长者之十层八门的宏伟大宅。此章极具象征意义,据澄观的解释,此八门十层「如八角塔形」 ,而「十层」则分别表征十地、十度,即表征「因果行位」等法。

【注释】
①八门:据澄观的解释,「门」可以从三层去理解:
「一通约所修之道,以八正为门,八正通入于诸位故。
二约所依之道,即以八识为门,于眼根中入正定故,根若能入,境则可知。
三约教显理,即四句入法,教、理各四故有八门。
谓若失意,有、空俱泯,便成四谤;
得意通入并称为『门』。寻教得解即『教四门」,于理得解即『理四门』。」这是说,从「所修之道」而言,「八门」象征「八正道」,因为「八正道」通于诸位;
从「所依之道」而言,「八门」象征眼、耳、鼻、舌、身、意、末那识、阿赖耶识;
而将「教」、「理」分别与「四句」结合就成为八门。
「四句」即「有」、「无」、「亦有亦无」、「非有非无」。
「教」即修行方法,「理」即理性,亦即万有永恒不变的真体。
②最下层:此层象征「十地」之第一地「干慧地」与「十度」之第一度「布施波罗蜜」。菩萨至此「欢喜地」已经舍弃远离无始以来的异生性,初得圣性,具证人、法二空理,能利益自他而生大喜。「施波罗蜜」则包含财施、法施、无畏施三种。
③第二层:此层象征「十地」之第二地「离垢地」与「十度」之第二度「戒波罗蜜」。菩萨至「离垢地」则圆具净戒,远离烦恼垢。「戒波罗蜜」则指持戒而常自省。
④第三层:此层象征「十地」之第三地「发光地」与「十度」之第二度「忍波罗蜜」。菩萨至此「发光地」已经成就胜定、大法、总持,发无边妙慧光。「忍波罗蜜」则指忍辱负重。
⑤第四层:此层象征「十地」之第四地「焰慧地」与「十度」之第三度「精进波罗蜜」。菩萨至此「焰慧地」已经安住于最胜菩提分法,烧烦恼薪,增智慧焰。「精进波罗蜜」则指精励进修而不懈怠。
⑥第五层:此层象征「十地」之第五地「难胜地」与「十度」之第五度「禅波罗蜜」。菩萨至「难胜地」已经能够将行、相不同的真、俗二智互合相应。「禅波罗蜜」则指摄持内意,使心安定。
⑦三昧印:即「入定印」,指进入禅定之印。印,又作「印契」、「印相」、「契印」,指象征佛法的种种标志。
⑧第六层:此层象征「十地」之第六地「现前地」与「十度」之第六度「般若波罗蜜」。菩萨至「现前地」已经住于缘起智,进而引发染净无分别的最胜智现前。「般若波罗蜜」则能够开真实之智慧,晓了诸法实相。
⑨二法:指「胜义法」与「法相法」。前者即涅槃之法,其义最胜,故名「胜义法」。后者即「四谛法」,谓苦、集、灭、道之法,各有相状,故名「法相法」。
⑩普眼:指以断除烦恼惑业之平等眼观见一法具一切法之眼。
11法云:佛说法如云,涵盖一切,普荫一切众生,使其得以清凉自在。
12第七层:此层象征「十地」之第七地「远行地」与「十度」之第七度「方便波罗蜜」。菩萨至「远行地」,其修行已经进入无相行,远离世间及二乘的有相功用。「方便波罗蜜」指以种种间接方法,启发其智慧。
13如响忍,善觉究竟彼岸,知一切法皆如响,不从内出、外出、内外出,但从缘起,而亦能以种种巧方便说法。
14第八层:据澄观的解释,「八层之中含于二位,一『八地』无功用之神通,三种世间自在;二即『九地』法师一音能演,八大愿所成神通等故。」
这是说,因为「愿波罗蜜」之力的缘故,此层象征「十地」之第八地「不动地」、第九地「善慧地」两种位格。
菩萨至「不动地」,则无分别智已经相续任运,不被相、用、烦恼等所动;至「善慧地」则已经成就微妙四无碍辩,普遍十方,善说法门。
15第九层:据澄观的解释,「九层亦二位,十地、等觉俱可为一生故。」
这是说,因「力波罗蜜」的缘故,十地「法云地」与「如来地」是合二为一的。
法云地,菩萨至此位,大法智云含众德水,如虚空覆隐无边二障,使无量功德充满法身。
16一生所系诸菩萨菩萨:也作「一生所系」、「一生补处」,略称「补处」。原为「最后之轮回者」之义,是指经过此生,来生定可在世间成佛。一般说来,此菩萨位还存有元品(根本)无明,受变易生死,故名一生;到最后断惑入妙觉位,补前佛位处,因此名为「补处」。
17第十层:此层象征「如来地」与「十度」之第十度「智波罗蜜」。「如来地」即佛之位格。「智波罗蜜」则指能了知一切法之智慧。

【语译】
在南下的路途,善财童子回味着在明智居士住所所得到的教诲。善财童子听闻这一解脱法门之后,在其福德海中游赏,整治福德田,瞻仰福德山,向福德渡口进发,开发福宝藏,观想福德法,使福德轮清净,回味福德聚,产生福德力,增长福德势。
善财童子逐渐南下,向师子城进发。到达师子城后,善财童子到处寻找宝髻长者。后来,善财在师子城的街道上见到了宝髻长者。他立即前往拜见,顶礼长者的双足,在其周围绕行无数圈,然后在其前面合掌而立对长者说:「圣者!我早先已经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但却不知道菩萨如何学菩萨行,如何修菩萨道。好啊,圣者!请您为我说说修菩萨的方法、途径,我希望以此方法证得一切智!」
这时,宝髻长者拉着善财童子的手,带着他去自己的住所。长者指着自己的住宅这样说道:「善男子!你看看我的家。」
这时,善财发现这座住宅,既干清又光芒四射,它由真金制作而成,以白银为墙,玻璃为殿,以绀琉璃宝为楼阁,以砗磲妙宝作为屋柱,成百上千种珍宝装饰着这栋屋舍。屋内,以赤珠摩尼装饰师子座,以摩尼制成宝帐,以真珠制成的网完全覆盖在屋宇之上。院落中,以码瑙装饰的宝池装满了香水,院落周围有无数宝树围绕。这座住宅非常广博,有十层八门。
善财童子进入这座住宅之后,依照顺序仔细观察屋宅。善财看见屋宇的最下层置放着许许多多饮食,
第二层放置着许多珍贵的衣物,
第三层则放置着用来布施的以一切宝装饰的器物,第四层有无数的侍女以及所有最上等的珍宝。
善财童子看见屋宇的第五层有无数达到五地的菩萨云集其中,演说诸法以利益世间,成就一切陀罗尼门、诸三昧印以及诸三昧行智慧光明。善财看见屋宇的第六层有已经成就甚深智慧的菩萨,他们已经明了通达诸法的法性,成就了广大总持三昧无障碍门,其所行没有任何障碍,不执着二法;这些菩萨在不可说妙庄严道场中共同集会,分别显示般若波罗蜜门;他们显示的般若波罗蜜门如下:寂静藏般若波罗蜜门、善分别诸众生智般若波罗蜜门、不可动转般若波罗蜜门、离欲光明般若波罗蜜门、不可降伏藏般若波罗蜜门、照众生轮般若波罗蜜门、海藏般若波罗蜜门、普眼勇于舍弃般若波罗蜜门、入无尽藏般若波罗蜜门、一切方便海般若波罗蜜门、入一切世间海般若波罗蜜门、无碍辩才般若波罗蜜门、随顺众生般若波罗蜜门、无碍光明般若波罗蜜门、常观宿缘而布法云般若波罗蜜门……他们宣说着如此百万阿僧祇般若波罗蜜门。
善财童子看见屋宇的第七层,有获得如响忍的许多菩萨,以方便智分别观察而得以出离世间,都能完全闻持诸佛之正法。善财看见屋宇的第八层,有无量菩萨在其中集会,他们都获得了不会退堕的神通,能以一音说法而传遍十方国土,其身在一切道场同时出现,周遍一切法界而没有任何遗漏,普入佛境,普见佛身,在一切佛众会中作为上首菩萨演说诸法。善财童子看见屋宇的第九层有许多补处菩萨在其中集会。善财看见屋宇的第十层中住满了一切如来。在宝髻长者的住宅中,从初发心菩萨,修菩萨行之菩萨,超离生死之菩萨,成满大愿及神通力之菩萨,清净佛国土道场之众会,转正法-轮、调伏众生之如来,都充满其中。如此一切,善财童子都亲眼看见了。
  尔时,善财见是事已,白言:「圣者!何缘致此清净众会?种何善根获如是报?」
  长者告言:「善男子!我念过去过佛剎微尘数劫有世界名『圆满庄严」,佛号『无边光明法界普庄严王如来应正等觉』,十号①圆满。彼佛入城,我奏乐音,并烧一丸香而以供养,以此功德回向三处②,谓永离一切贫穷困苦、常见诸佛及善知识、恒闻正法,故获斯报。
  「善男子!我唯知此菩萨无量福德宝藏解脱门③。如诸菩萨摩诃萨得不思议功德宝藏,入无分别如来身海,受无分别无上法云,修无分别功德道具,起无分别普贤行网,入无分别三昧境界,等无分别菩萨善根,住无分别如来所住,证无分别三世平等,住无分别普眼境界,住一切劫无有疲厌。 

【章旨】
宝髻长者向善财童子说明,因为自己曾经在过去劫的「圆满庄严世界」供养「无边光明法界普庄严王如来应正等觉」的因缘而证成这一法门。

【注释】
①十号:即佛的十种尊号。其一,如来,乘如实之道来成正觉。其二,应供,应受人、天的供养。其三,正遍知,真正遍知一切法。其四,明行足,宿命明、天眼明、漏尽明等三明与圣行、梵行、天行、婴儿行、病行等五行都完全具足。其五,善逝,自在好去入于涅槃。其六,世间解,能了解一切世间的事理。其七,无上士,至高无上之士。其八,调御丈夫,能调御修正道的大丈夫。其九,天人师,佛是一切天、人的导师。其十,佛世尊,佛是一切世人所共同尊重的人。
②三处:据澄观的解释,即指下文所说的「永离一切贫穷困苦、常见诸佛及善知识、恒闻正法」。
③菩萨无量福德宝藏解脱门:据澄观的解释,此法门之名的来由为:「世宝三宝蕴积十重之中,故云『宝藏』;常用无尽,是为『无量福德』。」
【语译】
这时,善财观察完这些事之后,对宝髻长者说:「圣者!因为什么因缘而招致此清净众会?究竟种植了什么善根而获得如此果报?」
  宝髻长者告诉善财童子说:「善男子!我想起在过去超过佛剎微尘数劫一名叫『圆满庄严」的世界,有一位佛号为『无边光明法界普庄严王如来应正等觉』的如来,他十号圆满。这位佛进入城时,我演奏着音乐,并点燃一丸香而供养这位佛。后凭借此功德而回向三处,即远离一切贫穷困苦、常见诸佛及善知识、永远听闻正法。因这些因缘而获得这一果报。
  「善男子!我只是知晓这一菩萨无量福德宝藏解脱门。如同诸菩萨摩一样,我也获得了不可思议功德宝藏,进入无分别如来身海,接受无分别无上法云,以无分别功德道具为修行对象,发起无分别普贤行网,进入无分别三昧境界,获得与无分别菩萨同样的善根,住无分别如来之所住,证得无分别三世平等智慧,住于无分别普眼境界,安住一切劫而没有疲倦与厌恶。
「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彼功德行?善男子!于此南方,有一国土,名曰『藤根』①;其土有城,名曰『普门』②;中有长者,名为『普眼』③。汝诣彼问: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
  时,善财童子顶礼其足,绕无数匝,殷勤瞻仰,辞退而去。

【章旨】
宝髻长者又向善财童子举荐「藤根」国土「普门」城中的「普眼」长者,嘱咐善财童子南下前去拜访。善财童子于是告别宝髻长者继续南下。
【注释】①藤根:据澄观的解释,「国名藤根者,夫藤根深入于地上发华苗,表善现行般若证深能生后得,后得随物而转,故取类于『藤』。」这是说,以「十行」的第三行「善现行」为本可以生出「后得智」。
②普门:据澄观的解释,「城名『普门』者,实相般若无所不通故。」此城名象征了实相般若的普遍性。
③普眼:据澄观的解释,「长者名『普眼』者,观照般若无不见故。」此善知识之名象征观照般若的功用。
【语译】
宝髻长者又向善财童子说:「我为什么能够知晓能够宣说这一功德行?善男子!在此继续南下有一处名叫『藤根』的国土,此国土中有一座名叫『普门』的城市,城市中有一位名叫『普眼』的长者。你可以前往长者的住所向他请教:菩萨如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
  当时,善财童子顶礼宝髻长者的双足,在长者周围绕行无数圈,殷勤瞻仰长者。然后,善财童子辞别宝髻长者,踏上继续南下求法的历程。
【说明】
善财童子第十六参——法宝髻长者会,至此叙述完毕。法宝髻长者给善财宣讲的「菩萨无量福德宝藏解脱门」,是进入「十行」之第五行「离痴乱行」的方法。所谓「离痴乱行」,又名「无痴乱行」,是在前述修行的基础上,常住于正念而不散乱,对于一切法都无痴乱。

善财童子第十七参:普眼长者会
尔时,善财童子于宝髻长者所闻此解脱已,深入诸佛无量知见,安住菩萨无量胜行,了达菩萨无量方便,希求菩萨无量法门,清净菩萨无量信解,明利菩萨无量诸根,成就菩萨无量欲乐,通达菩萨无量行门,增长菩萨无量愿力,建立菩萨无能胜幢,起菩萨智照菩萨法。
  渐次而行,至藤根国,推问求觅彼城所在。虽历艰难,不惮劳苦,但唯正念善知识教,愿常亲近承事供养,遍策诸根离众放逸。然后乃得见普门城,百千聚落周匝围绕①,雉堞崇峻②,衢路宽平③。见彼长者,往诣其所,于前顶礼,合掌而立,白言:「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云何修菩萨道。」
长者告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已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善男子!我知一切众生诸病:风黄④、痰热、鬼魅、蛊毒⑤,乃至水火之所伤害。如是一切所生诸疾,我悉能以方便救疗。
「善男子!十方众生诸有病者咸来我所,我皆疗治,令其得差;复以香汤沐浴其身,香华、璎珞、名衣、上服、种种庄严,施诸饮食及以财宝,悉令充足无所乏短。然后各为如应说法:为贪欲多者,教不净观;瞋恚多者,教慈悲观;愚痴多者,教其分别种种法相⑥;等分行者,为其显示殊胜法门。为欲令其发菩提心,称扬一切诸佛功德;为欲令其起大悲意,显示生死无量苦恼;为欲令其增长功德,赞叹修集无量福智;为欲令其发大誓愿,称赞调伏一切众生;
为欲令其修普贤行,说诸菩萨于一切剎、一切劫住,修诸行网;为欲令其具佛相、好,称扬赞叹檀波罗蜜;为欲令其得佛净身,悉能遍至一切处故,称扬赞叹尸波罗蜜;为欲令其得佛清净不思议身,称扬赞叹忍波罗蜜;为欲令其获于如来无能胜身,称扬赞叹精进波罗蜜;为欲令其得于清净无与等身,称扬赞叹禅波罗蜜;为欲令其显现如来清净法身⑦,称扬赞叹般若波罗蜜;为欲令其现佛世尊清净色身,称扬赞叹方便波罗蜜;为欲令其为诸众生住一切劫,称扬赞叹愿波罗蜜;为欲令其现清净身,悉过一切诸佛剎土,称扬赞叹力波罗蜜;为欲令其现清净身,随众生心悉使欢喜,称扬赞叹智波罗蜜;为欲令其获于究竟净妙之身,称扬赞叹永离一切诸不善法。如是施已,各令还去。

【章旨】
这是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第十七次参访,也是《入法界品》「末会」中善财五十五会中的第十八会。善财童子在南下的路上继续回味在宝髻长者住所学到的「菩萨无量福德宝藏解脱门」的内容与功德,经过长途跋涉到达藤根国普门城中找到普眼长者,向其请教修行菩萨行的方法。普眼长者向善财童子展示自己能知晓众生之病,并给予相应治疗,使其痊愈。其顺序为先除身病,后治心病。

【注释】
①百千聚落周匝围绕:据澄观的解释,此中以城中的村落象征般若智慧。
②雉堞崇峻:指高大坚固的城墙。据澄观的解释,此形象象征般若防非之功能是无与伦比的。③衢路宽平:据澄观的解释,此形象是象征诸佛以般若智慧行方便之行,使世间平坦无涯。④风黄:指因感受冷风寒气引起的热病。
⑤蛊毒:指因食用以一种人工培育的毒虫——蛊虫之毒而致的中毒症。
⑥法相:诸法所具本质之相状(体相),或指其意义内容(义相)。
⑦清净法身:指佛之体性即「佛之真如理体」。因为佛身清净无染,因此称之为「清净法身」。

【语译】
善财童子在南下的路上,回味着在宝髻长者所听闻的这一解脱法门。善财童子听闻这一解脱法门之后,深入了诸佛无量知见,安住于菩萨无量胜行,已经了达菩萨无量方便,希望追求菩萨无量法门,使菩萨的无量信解得到清净,使菩萨无量诸根得以明利,成就菩萨无量欲乐,通达了菩萨无量行门,使菩萨无量愿力得到增长,建立了菩萨无能胜幢,兴起了菩萨智照菩萨法。
善财童子逐渐向南行进,到达藤根国。善财在此国到处寻找普门城的所在。虽然历经艰难,但仍然不畏劳苦,只是正念善知识的教诲,希望常亲近承事供养善知识,全面地鞭策自己的诸根使其远离放逸。不久,善财童子终于看见了普门城。这座城市有百千村落在其周围环绕,城墙高峻,街道宽敞平坦。善财童子看见普眼长者,立即前往其所在,在其面前顶礼礼拜,并合掌而立对普眼长者说:
「圣者!我早先已经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但却未能知晓菩萨如何学菩萨行,如何修菩萨道。请长者为我解答这一疑惑!」
普眼长者告诉善财童子说:
「好啊!好啊!善男子!你已经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善男子!我知晓一切众生诸病:受冷发热、咳嗽多痰、鬼魅缠身、蛊毒,甚至被大水大火所伤害。如此一切所生的疾病,我都能够以方便智加以救治。
「善男子!十方众生凡是有病者都来到我的住所,我都能够为其加以治疗,使其得到痊愈;然后再以香汤沐浴其身,香花、璎珞、名贵的衣服、上等的服装以及其它各种装饰,饮食以及财宝,如此等等,我都充足供应而从不让其匮乏。最后,我又针对他们的不同情况给其说法:
对于多贪欲的,教受不净观;对于多瞋恚的,教受慈悲观;对于多愚痴的,教受其分别种种法相;
对于将各种修行方法同等对待的,为其显示殊胜法门。为了使其发菩提心,我为其称扬一切诸佛的功德;
为了使其发起大悲意,我为其显示出生死无量苦恼;
为了使其增长功德,我赞叹修集无量福智;
为了使其发起大誓愿,我为其称赞调伏一切众生;
为了使其修普贤行,我为其宣说一切国土、一切劫都有菩萨住世,修习诸行之网;
为使其具备佛的相、好,我为其称扬赞叹檀波罗蜜;
为使其获得佛的净身,因为完全能够遍至一切处的缘故,称扬赞叹尸波罗蜜;
为欲使其得佛清净不思议身,称扬赞叹忍波罗蜜;
为使其获得如来无能胜之身,我为其称扬赞叹精进波罗蜜;
为使其获得清净无与等身,我为其称扬赞叹禅波罗蜜;
为使其显现如来清净法身,我为其称扬赞叹般若波罗蜜;
为使其显现佛世尊清净色身,我为其称扬赞叹方便波罗蜜;
为使诸众生住于一切劫,称扬赞叹大愿波罗蜜;
为使其显现清净身,在一切诸佛剎土都可经过,我为其称扬赞叹力波罗蜜;为使其显现清净身,能够针对每一众生的心意使其欢喜,我为其称扬赞叹智波罗蜜;为使获得究竟净妙之身,我为其称扬赞叹永离一切诸不善法。我这样布施完毕之后,让他们各自离去。
  「善男子!我又善知和合一切诸香要法,所谓:无等香、辛头波罗香①、无胜香、觉悟香、阿卢那跋底香②、坚黑栴檀香③、乌洛迦栴檀香④、沈水香、不动诸根香,如是等香,悉知调理和合之法。又,善男子!我持此香以为供养,普见诸佛,所愿皆满,所谓救护一切众生愿、严净一切佛剎愿、供养一切如来愿。又,善男子!然此香时,一一香中出无量香,遍至十方一切法界一切诸佛众会道场,或为香宫,或为香殿,如是香栏槛、香垣墙、香却敌、香户牖、香重阁、香半月、香盖、香幢、香幡、香帐、香罗网、香形像、香庄严具、香光明、香云雨,处处充满以为庄严。

「善男子!我唯知此令一切众生普见诸佛欢喜法门⑤。如诸菩萨摩诃萨如大药王,若见、若闻、若忆念、若同住、若随行往、若称名号,皆获利益,无空过者;若有众生暂得值遇,必令消灭一切烦恼,入于佛法,离诸苦蕴,永息一切生死怖畏,到无所畏一切智处,摧坏一切老死大山,安住平等寂灭之乐。
「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彼功德行?善男子!于此南方,有一大城,名『多罗幢』⑥;彼中有王,名『无厌足』⑦。汝诣彼问: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
时,善财童子礼普眼足,绕无量匝,殷勤瞻仰,辞退而去。

【章旨】
普眼长者向善财童子说明,自己也同时知晓所有和合制作各种香的方法,并以其供养诸佛。普眼长者又说,如果有众生与得到此法门的菩萨有缘接近,就能得到相应的利益。普眼长者又向善财童子举荐「多罗」城中的「无厌足王」,嘱咐善财童子南下前去拜访。善财童子于是告别普眼长者继续南下。

【注释】
①辛头波罗香:出自印度河岸之香。「辛头」为印度河的古译名,「波罗」为岸边的意思。因为此香生长于印度河的岸边,因此而有此名。
②阿卢那跋底香:又作「阿楼那香」,慧苑《一切经音义》上说:「阿楼那香,红赤色香,其色一如日欲出前之红赤相,即梵语中,呼彼赤相为『阿楼那香』也。」
③坚黑栴檀香:可能为「懮陀伽娑罗栴檀木香」的异名,据法藏《华严经探玄记》卷二十说:「懮陀伽娑罗栴檀者,具云『地毗乌罗伽娑罗』也。『地毗』此云『妙』,『乌罗伽』此云『腹行』,即龙蛇之类。『娑罗』此云胜,亦云『坚固』。谓此栴檀坚固胜出,在龙宫,故以为名。」
④乌洛迦栴檀香:据慧苑《一切经音义》卷下说:「乌洛迦者,西域蛇名,其蛇常患毒热,据此香树,以身绕之,毒热便息,故因名也。或曰:此蛇最毒,螫人必死。唯以栴檀,能治,故以为名耳。」
⑤令一切众生普见诸佛欢喜法门:此法门以普眼长者能够知见众生之疾病并能够对疹下药,而众生之身、心「病除,成二世乐,故皆欢喜以香普供。」
⑥多罗幢:据澄观的解释,「言『多罗』者,此云『明净』;『幢』者,建立,表无着行依般若净明立胜行故。」 这是说,此法门是依于般若智慧而建立明净之行。
⑦无厌足:据澄观的解释,「王名『无厌足』者,如幻方便化无所著,故无疲厌心。」
【语译】
普眼长者又向善财童子说:「善男子!我也善于知晓和合一切诸香的关键方法,所谓无等香、辛头波罗香、无胜香、觉悟香、阿卢那跋底香、坚黑、栴檀香、乌洛迦栴檀香、沈水香、不动诸根香,如此等等香,我都知晓其调理和合的方法。
还有,善男子!我持此香以为供养,普见诸佛,所愿都可以得到满足。我的大愿是:
救护一切众生愿、严净一切佛土愿、供养一切如来愿。
又,善男子!点燃此香时,一一香中出现无数香,遍至十方一切法界一切诸佛众会道场,有的显现为香宫,有的显现为香殿,还有香栏杆、香围墙、香却敌、香门窗、香重阁、香半月、香盖、香幢、香幡、香帐、香罗网、香形像、香庄严具、香光明、香云雨,香气充满装饰着一切。
「善男子!我只是知晓这一使一切众生普见诸佛欢喜法门。进入这一法门的菩萨就如同大药王,若看见他、若听其说法、若忆念他、若与其同住、若随其行游、若称念其名号,都可以获得利益,从不会空手而归;如果有众生偶然得以遇到他,必将使其消灭一切烦恼,进入佛法,远离诸苦蕴,永远息灭一切对于生死的恐惧,到达无所畏一切智处,摧坏一切老、死之大山,安住于平等寂灭之乐中。
「我为什么能够知晓能够宣说这一功德行呢?善男子!在此继续朝南方走,有一座名叫『多罗幢』的大城市;那座城市中有一位名叫『无厌足』的王。你可以前往那里向其请教:菩萨如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
这时,善财童子顶礼普眼的双足,在其周围绕行无数圈,殷勤瞻仰长者。然后,善财童子辞别普眼长者,继续向南方进发。

【说明】
善财童子第十七参——普眼长者会,至此叙述完毕。普眼长者给善财宣讲的「令一切众生普见诸佛欢喜法门」,是进入「十行」之第六行「善现行」的方法。所谓「善现行」是指知晓一切法并无所有,身、口、意「三业」寂灭,无缚无着,但却不舍弃而是教化一切众生。[/size]

堪钦将洋 发表于 2013-2-28 00:27

[size=5]
善财童子第十八参:无厌足王会
尔时,善财童子忆念思惟善知识教,念善知识:「能摄受我,能守护我,令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有退转。」如是思惟,生欢喜心、净信心、广大心、怡畅心、踊跃心、欣庆心、胜妙心、寂静心、庄严心、无着心、无碍心、平等心、自在心、住法心、遍往佛剎心、见佛庄严心、不舍十力心。
  渐次游行,经历国土、村邑、聚落,至多罗幢城,问无厌足王所在之处,诸人答言:「此王今者在于正殿,坐师子座,宣布法化,调御众生,可治者治,可摄者摄,罚其罪恶,决其诤讼,抚其孤弱,皆令永断杀、盗、邪淫,亦令禁止妄言、两舌①、恶口②、绮语③,又使远离贪、瞋、邪见。」时,善财童子依众人语,寻即往诣。
  遥见彼王坐那罗延金刚④之座,阿僧祇宝以为其足,无量宝像以为庄严,金绳为网弥覆其上;如意摩尼以为宝冠庄严其首,阎浮檀金以为半月庄严其额,帝青摩尼以为耳珰相对垂下,无价摩尼以为璎珞庄严其颈,天妙摩尼以为印钏庄严其臂;
阎浮檀金以为其盖,众宝间错以为轮辐,大琉璃宝以为其竿,光味摩尼以为其脐,杂宝为铃恒出妙音,放大光明周遍十方,如是宝盖而覆其上。
阿那罗王有大力势,能伏他众,无能与敌;
以离垢缯而系其顶,十千大臣前后围绕共理王事。其前复有十万猛卒,形貌丑恶,衣服褊陋⑤,执持器仗,攘臂瞋目,众生见者无不恐怖。无量众生犯王教敕,或盗他物,或害他命,或侵他妻,或生邪见,或起瞋恨,或怀贪嫉,作如是等种种恶业,身被五缚⑥,将诣王所,随其所犯而治罚之。
或断手足,或截耳鼻,或挑其目,或斩其首,或剥其皮,或解其体,或以汤煮,或以火焚,或驱上高山推令堕落,有如是等无量楚毒;发声号叫,譬如众合大地狱⑦中。

【章旨】
这是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第十八次参访,也是《入法界品》「末会」中善财五十五会中的第十九会。善财童子在南下的路上继续回味在普眼长者住所学到的「令一切众生普见诸佛欢喜法门」的内容与功德,经过长途跋涉到多罗幢城中找到无厌足王。善财童子看到了无厌足王的神奇身相以及其审理犯罪众生的手法。

【注释】
①两舌:又作「离间语」、「两舌语」,十恶之一。指在两者之间搬弄是非、挑拨离间,破坏彼此的团结和合。
②恶口:又译「粗恶语」,十恶之一。指口出粗恶语毁訾他人。
③绮语:又作「杂秽语」、「无义语」,十恶之一。指从一切染污心所发的言词,或时机不对之不恰当言词。
④那罗延金刚:指欲界具有大力的毗纽天王。此中是说,无厌足王幻化为那罗延天王处理对于罪犯的惩罚。
⑤褊陋:狭隘浅陋;狭小偏僻。
⑥五缚:此句中的「五缚」其表面意思为五种绳索之意,其深层含义是指众生所具的心、心所法及所缘之五种烦恼。烦恼大致分为「相应缚」与「所缘缚」两种,前者指与诸烦恼缚同时相应之心、心所法,后者指诸烦恼缘境时缚其所缘之缚。而「所缘缚」又可分为同部同品、同部异品、异部同品、异部异品等四缚,与相应缚合称五缚。其中,「部」指苦、集、灭、道四谛与修道等五部,「品」指所断惑之上、中、下等九品。
⑦众合大地狱:又作「聚磕」、「堆压」地狱,八热地狱之一。据《长阿含经》卷十九〈地狱品〉所载,此狱中有大石山,其山两两相对,罪人进入其中,两山自然相合,堆压糜碎罪人身体骨肉,其后两山复还原处。又有大铁象,举身发火,蹴蹋罪人,使其身体糜碎,脓血流出。又有狱卒捉罪人置磨石中,以磨磨之,或以大石压之,其凄苦难忍,欲求暂停而不可得。

【语译】
在南下的路上,善财童子忆念思惟这位善知识的教诲,这样想:「这位善知识能够摄受我,能够守护我,使我对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没有退转。」这样想着,善财童子产生了欢喜心、净信心、广大心、怡畅心、踊跃心、欣庆心、胜妙心、寂静心、庄严心、无着心、无碍心、平等心、自在心、住法心、遍往佛剎心、见佛庄严心、不舍十力心。
善财童子逐渐南下,历经许多国土、村庄、聚落到达了多罗幢城。善财向人们询问无厌足王所在的地方,有人回答说:「这位王现今在正殿,坐在师子座上,宣布正法之教化,调御众生,可改变的使其改变,可摄化的摄化之,惩罚其所犯的罪恶,审定其诤讼,抚养其孤弱,都使其永远断绝杀、盗、邪淫,也使其禁绝妄言、两舌、恶口、绮语等恶行,又使其远离贪、瞋、邪见。」听完此言,善财童子便依照众人的指点,前往其所在寻找无厌足王。
  善财童子在远处就看见无厌足王坐在那罗延金刚之座上,阿僧祇宝装饰着其足,无量宝像装饰着其身,以金绳制作的网完全覆盖在其身上;由如意摩尼宝制作的宝冠戴在其头上,以阎浮檀金制作的半月形物品装饰着其额头,以帝青摩尼宝制作的耳珰相互对应挂在其双耳上,以无价摩尼制作的璎珞装饰着其颈,以天妙摩尼制作的印钏装饰着其双臂;以阎浮檀金制作的伞盖十分辉煌,众宝间错作为座椅的轮辐,一大琉璃宝作为其竿,以光味摩尼宝装饰着其中心,以杂宝制作的铃铛发出美妙的声音,放出大光明周遍十方,这样的宝盖覆盖在无厌足王为其遮荫。
这位阿那罗王有巨大的威力,能够使众生折伏,没有谁能够与其为敌;以离垢丝绳系在其头顶上,一万名大臣前后围绕在其周围一同处理王事。在其前方又有十万凶横的士卒,形貌丑恶,穿着简陋狭小的衣服,执持器仗,攘臂瞋目,凡是看见这阵势的众生没有不恐怖的。触犯王之教令的众生,有的偷盗他人财物,有的杀害他人,有的冒犯他人之妻,有的产生邪见,有的则生起瞋恨之心,有的心怀贪欲与嫉恨,这些造作如此种种恶业,身体被五种绳索捆绑,将被押送到王所在之地,依照其所触犯的罪行而治罚之。有的判决断其手足,有的判决割下其耳、鼻,有的则判决挑出其眼睛,有的则判决斩首,有的则判决剥皮,有的则判决肢解其身体,有的则判决以热水煮身,有的则判决火刑,有的则判决将其驱赶到高山上然后再推下山谷。有如此等等无数痛苦,这些被惩罚众生发出的哀叫,与众合大地狱中的声音是相同的。
  善财见已,作如是念:「我为利益一切众生,求菩萨行,修菩萨道。今者,此王灭诸善法,作大罪业,逼恼众生,乃至断命,曾不顾惧未来恶道。云何于此而欲求法,发大悲心救护众生?」
  作是念时,空中有天而告之言:「善男子!汝当忆念普眼长者善知识教。」
  善财仰视而白之曰:「我常忆念,初不敢忘。」
  天曰:「善男子!汝莫厌离善知识语,善知识者能引导汝至无险难安隐之处。
善男子!菩萨善巧方便智不可思议,
摄受众生智不可思议,
护念众生智不可思议,
成熟众生智不可思议,
守护众生智不可思议,
度脱众生智不可思议,
调伏众生智不可思议。」
时,善财童子闻此语已,即诣王所,顶礼其足,白言:「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云何修菩萨道。我闻圣者善能教诲,愿为我说!」
【章旨】善财童子看到无厌足王的这一阵势,对于无厌足王的修行有些怀疑。在天众的提醒之下,他纔领悟到这是此王以方便智救度众生的幻化场景。于是,善财童子便向无厌足王请教修行菩萨行的方法、途径。

【语译】
善财童子看到这一场景之后,心中这样想:「我是为了利益一切众生而寻求菩萨行,修习菩萨道的。但是现在此王却泯灭了诸善法,作出大罪业,逼迫恼害众生,甚至断其性命,并未想到畏惧其未来会堕入恶道。我怎么能向他寻求佛法,生发大悲心而救护众生呢?」
刚刚想到这里,空中有天众告诉善财童子说:「善男子!你应该想想普眼长者善知识给予您的嘱咐。」
  善财童子抬起头来看着空中说道:「我常常忆念,决不敢忘。」
天众说:「善男子!你不要厌恶远离善知识所说的话,
此善知识能够引导你到达无险难安隐之处。
善男子!菩萨所具的善巧方便智不可思议,
摄受众生智不可思议,
护念众生智不可思议,
成熟众生智不可思议,
守护众生智不可思议,
度脱众生智不可思议,
调伏众生智不可思议。」
善财童子听了这一段话之后,立即前往无厌足王的住所,顶礼王的双足,对无厌足王说:「圣者!我早先已经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但却不知晓菩萨如何学菩萨行,如何修菩萨道。我听说圣者谆谆善诱,请您为我回答这些问题!」
  时,阿那罗王理王事已,执善财手,将入宫中,命之同坐,告言:「善男子!汝应观我所住宫殿。」
  善财如语即遍观察,见其宫殿广大无比,皆以妙宝之所合成,七宝为墙周匝围绕,百千众宝以为楼阁,种种庄严悉皆妙好,不思议摩尼宝网罗覆其上;十亿侍女端正殊绝,威仪进止皆悉可观,凡所施为无非巧妙,先起后卧软意承旨。
  时,阿那罗王告善财言:「善男子!于意云何?我若实作如是恶业,云何而得如是果报、如是色身①、如是眷属、如是富赡、如是自在?
  「善男子!我得菩萨如幻解脱②。
善男子!我此国土所有众生,多行杀、盗乃至邪见,作余方便不能令其舍离恶业。
善男子!我为调伏彼众生故,化作恶人造诸罪业受种种苦,令其一切作恶众生见是事已,心生惶怖,心生厌离,心生怯弱,断其所作一切恶业,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意。
善男子!我以如是巧方便故,令诸众生,舍十恶③业,住十善道④,究竟快乐,究竟安隐,究竟住于一切智地。
善男子!我身、语、意未曾恼害于一众生。善男子!如我心者,宁于未来受无间苦⑤,终不发生一念之意与一蚊一蚁而作苦事,况复人耶!人是福田,能生一切诸善法故。
「善男子!我唯得此如幻解脱。如诸菩萨摩诃萨得无生忍⑥,知诸有趣悉皆如幻,菩萨诸行悉皆如化⑦,一切世间悉皆如影,一切诸法悉皆如梦,入真实相无碍法门,修行帝网一切诸行,以无碍智行于境界,普入一切平等三昧,于陀罗尼已得自在。
「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彼功德行?善男子!于此南方,有城名『妙光』⑧,王名『大光』⑨。汝诣彼问: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
时,善财童子顶礼王足,绕无数匝,辞退而去。
【章旨】
无厌足王给善财童子解说了「菩萨如幻解脱」法门的内容。无厌足王为了调伏众生的缘故而以方便化作恶人作种种恶行受种种苦,使一切众生心生恐怖畏惧,断其恶业。无厌足王又向善财童子举荐「妙光」城中的「大光王」,嘱咐善财童子南下前去拜访。善财童子于是告别无厌足王继续南下。
【注释】
①色身:指有形质之身,即「肉身」。这是与无形质的「法身」或「智身」相对应的。具足三十二相之佛就是有形质之色身。佛的色身分为「实色身」、「化色身」二种,也称「报身」与「应身」。「实色身」是诸佛如来在「因」中凭借在修习中所获得的无量功德而在「果位」感得的无量的相好庄严。「化色身」是诸佛如来凭借自身所具的大悲愿力,为了化度众生而变化出的种种身形。
②菩萨如幻解脱:以「变化身」、「变化土」来教化众生的解脱法门。
佛、菩萨为教化凡夫,应机所变现净、秽之国土,称为「变化土」、「化土」;
能变化之心,称为「化心」;所变化之事,称为「化事」。
③十恶:又作「十不善」,十种恶行,即杀生、偷盗、邪淫、妄语、恶口、两舌、贪欲、瞋恚、愚痴。
④十善道:指修行十种善业的方法、途径。「十善」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不瞋、不痴。
⑤无间苦:即「五无间地狱」或「阿鼻地狱」。法界有情众生随所造业,堕此地狱,受苦报无有间断。为八大地狱中之最苦处,乃极恶之人所受之果报。
「无间」即「时无间」,指历劫受罪,无时间歇;
「形无间」,指此地狱纵广八万由旬(限量),一切有情于中受苦,其身形亦广八万由旬,遍满此狱。一人亦满,多人亦满,无有间隙;
「受苦无间」,诸有情于剑树刀山、罪器叉棒、碓磨锯凿及銼斫镬汤等,备受诸苦,无有休歇;
「趣果无间」,不问男子女人、老幼贵贱及天龙神鬼,罪业所感,悉同受之;
「命无间」,若堕此狱,从初入时,至百千万劫,一日一夜,万死万生,求一念间暂住不得,除非业尽,方得受生。
⑥无生忍:为「无生法忍」之略称。远离生灭之真如实相理体,称为「无生法」;
真智安住于此理而不动,称为「无生法忍」。
这是菩萨观诸法性空,入于见道初地,而了见一切法毕竟不生之理所证成的境界。
⑦如化:化,又作变化、变化事、等变化。在佛教中,凡是神仙之通力、天龙之业力以及以禁咒、禅定等变现诸物者,皆称为「化」。此等化事化物,皆空而无实,故以之比喻一切诸法皆空,犹如化物般之无实。
⑧妙光:据澄观的解释,「城名『妙光』者,前位悲增,今得无住妙慧运众生故。」 这是说,无厌足王所象征的第八行是以无住的奇妙智慧济度众生。
⑨大光:据澄观的解释,「王名『大光』者,慈定之智无不该故,广大愿中皆彻照故。」这是说,进入此「行」的菩萨其智慧与大愿具有无比的济度众生的功能。

【语译】
这时,阿那罗王将政事处理完毕之后,拉着善财童子的手引其进入宫中,命令善财与其坐在一起。王告诉善财童子说:「善男子!你应该先看看我所住的宫殿。」
  善财童子遵嘱随即全面观察这座宫殿。善财看见这座宫殿广大无比,都以妙宝制作而成,以七宝装饰的围墙在周围矗立,以百千种珍宝制作成楼阁,种种装饰都是异常美妙,不思议摩尼宝网覆盖着宫殿;
十亿侍女既端正又美丽异常,威仪进止都非常优雅美观,她们的所有动作都非常巧妙,早起晚睡温柔地秉承王的旨意。
这时,阿那罗王告诉善财童子说:「
善男子!您意下如何呢?我如果确实作了如此恶业,为什么还能够获得如此的果报、如此的色身、如此的眷属、如此富裕、如此自在呢?
「善男子!我已经获得菩萨如幻解脱。
善男子!我此国土的所有众生,多做杀、盗等恶行,执着邪见,以其它方便不能使其舍弃远离恶业。
善男子!我为调伏这些众生的缘故,化作恶人造诸罪业受种种苦,使其一切作恶众生看见这些事之后,心里产生惶恐畏惧,心里产生厌离,心里产生怯弱,便断其所作一切恶业,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意。
善男子!我以如此善巧方便的缘故,使诸众生舍弃十种恶业,安住于十种善道,获得究竟快乐,究竟安隐,究竟住于一切智地。
善男子!我的身、语、意未曾对任何一位众生产生扰乱迫害之心。善男子!与我有相同的心者,宁可在未来受无间地狱的果报,也决不可对一蚊一蚁产生哪怕是一念的迫害之心,更谈不上做苦事了。对于动物都是如此,何况对于人呢!因为人是福田,能出生一切诸善法啊!
「善男子!我只是获得此如幻解脱法门。我获得了菩萨无生法忍,知晓诸道世间都如同幻化、菩萨诸行也都如同幻化、一切世间都如同影子、一切诸法都如同梦境,进入了真实相无碍法门,修行帝网一切诸行,以无碍智运行于这一境界,完全进入一切平等三昧,在陀罗尼方面已经能够自由自在。
「我为什么能够知晓能够宣说这一功德行呢?
善男子!在此继续朝南行进,有一座名叫『妙光』的城市,此城有一位名叫『大光』的王。你可以前往他那里去向他请教:菩萨如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
这时,善财童子顶礼无厌足王的双足,在其周围绕行无数圈,辞别无厌足王,继续向南方行进。
【说明】
善财童子第十八参——无厌足王会,至此叙述完毕。无厌足王给善财宣讲的「菩萨如幻解脱」法门,是进入「十行」之第七行「无着行」的方法。「无着行」,是指历诸尘剎供佛求法,心无厌足,且以寂灭观诸法,因此于一切无所著。
善财童子第十九参:大光王会
尔时,善财童子一心正念彼王所得幻智法门,思惟彼王如幻解脱,观察彼王如幻法性,发如幻愿,净如幻法,普于一切如幻三世起于种种如幻变化,如是思惟。
  渐次游行,或至人间城邑、聚落,或经旷野、岩谷、险难,无有疲懈,未曾休息。然后乃至妙光大城,而问人言:「妙光大城在于何所?」人咸报言:「妙光城者,今此城是,是大光王之所住处。」
  时,善财童子欢喜踊跃,作如是念:「我善知识在此城中,我今必当亲得奉见,闻诸菩萨所行之行,闻诸菩萨出要之门,闻诸菩萨所证之法,闻诸菩萨不思议功德,闻诸菩萨不思议自在,闻诸菩萨不思议平等,闻诸菩萨不思议勇猛,闻诸菩萨不思议境界广大清净。」作是念已,入妙光城。
  见此大城,以金、银、琉璃、玻璃、真珠、砗磲、码瑙七宝所成,七宝深堑,七重围绕;八功德水盈满其中,底布金沙,优钵罗华、波头摩华、拘物头华①、芬陀利华遍布其上;宝多罗树七重行列,七种金刚以为其垣各各围绕,所谓:
师子光明金刚垣、
无能超胜金刚垣、
不可沮坏金刚垣、
不可毁缺金刚垣、
坚固无碍金刚垣、
胜妙网藏金刚垣、
离尘清净金刚垣,悉以无数摩尼妙宝间错庄严,种种众宝而为埤堄②。其城纵广一十由旬,周回八方,面开八门,皆以七宝周遍严饰,毗琉璃宝以为其地,种种庄严甚可爱乐。
  其城之内,十亿衢道,一一道间,皆有无量万亿众生于中止住。有无数阎浮檀金楼阁,毗琉璃摩尼网罗覆其上;无数银楼阁,赤真珠摩尼网罗覆其上;无数毗琉璃楼阁,妙藏摩尼网罗覆其上;无数玻璃楼阁,无垢藏摩尼王网罗覆其上;无数光照世间摩尼宝楼阁,日藏摩尼王网罗覆其上;无数帝青摩尼宝楼阁,妙光摩尼王网罗覆其上;无数众生海摩尼王楼阁,焰光明摩尼王网罗覆其上;无数金刚宝楼阁,无能胜幢摩尼王网罗覆其上;无数黑栴檀楼阁,天曼陀罗华网罗覆其上;无数无等香王楼阁,种种华网罗覆其上。
  其城复有无数摩尼网、无数宝铃网、无数天香网、无数天华网、无数宝形像网,无数宝衣帐、无数宝盖帐、无数宝楼阁帐、无数宝华鬘帐之所弥覆,处处建立宝盖、幢、幡。
  当此城中,有一楼阁,名『正法藏』,阿僧祇宝以为庄严,光明赫奕最胜无比,众生见者心无厌足,彼大光王常处其中。
尔时,善财童子于此一切珍宝妙物,乃至男女、六尘③境界,皆无爱着,但正思惟究竟之法,一心愿乐见善知识。
【章旨】
这是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第十九次参访,也是《入法界品》「末会」中善财五十五会中的第二十会。善财童子在南下的路上继续回味跟从无厌足王所学到的「令一切众生普见诸佛欢喜法门」的内容与功德,经过长途跋涉到妙光大城,看到此城的神奇景象。
【注释】
①拘物头华:又作「俱物头华」、「究牟地华」、「句文罗华」,花茎有刺,色白或赤,叶稍短。
②埤堄:城上呈凹凸形而有射孔的矮墙;泛指城墙、围墙。
③六尘境界:即「六境」。指六根所取之六种对境,亦为六识所感觉认识之六种境界。即色、声、香、味、触、法。此六境犹如尘埃能污染人之情识,故称「六尘」。能引人迷妄,又称「六妄」;能使善衰灭,又称「六衰」;或因其能劫持一切善法,故又称「六贼」。

【语译】
在南下的路途,善财童子一心正念在无厌足王处所获得的幻智法门,思惟那位王所教诲的如幻解脱方法,观察无厌足王所说的如幻法性,发如幻大愿,使如幻法得到清净,完全进入一切如幻三世之中而生起种种如幻的变化。善财童子这样边想边朝南走。
善财童子逐渐向南行进,走过人间城市、村落,经过了旷野、岩谷以及其它危险之处,从无疲倦和懈怠,未曾休息。最后,善财童子终于到达了妙光大城。善财问城中居民说:「妙光大城在什么地方?」居民都说:「这座城就是妙光,是大光王所住的地方。」
  这时,善财童子欢喜踊跃,这样想到:「
善知识在此城中,我现今肯定亲自得以奉见这位善知识,
听闻诸菩萨所行之行,
听闻诸菩萨走出关键的门径,
听闻诸菩萨所证之法,
听闻诸菩萨不思议功德,
听闻诸菩萨不思议自在,
听闻诸菩萨不思议平等,
听闻诸菩萨不思议勇猛,
听闻诸菩萨不思议境界广大清净。」这样想着,善财童子已经进入了妙光城。
  善财童子看见这座大城是以金、银、琉璃、玻璃、真珠、砗磲、码瑙七宝修建而成的,以七宝掘成深堑,七重深壕围绕着全城;
壕沟中注满了八种功德水,水池之底铺就金沙,青莲花、红莲花、拘物头华、白色莲花遍布水池上;七重宝多罗树矗立其间护卫壕沟,七种金刚布成围墙各个环列。这七重围墙是:
师子光明金刚垣、
无能超胜金刚垣、
不可沮坏金刚垣、
不可毁缺金刚垣、
坚固无碍金刚垣、
胜妙网藏金刚垣、
离尘清净金刚垣。
这些围墙都以无数摩尼妙宝间错庄严,种种众宝装饰着呈凹凸形而有射孔的矮墙。其城纵广一十由旬,周回八方,设置八门,都以七宝周遍装饰,毗琉璃宝铺就城中地面,种种庄严非常使人喜爱。
  其城市之内,有十亿数的大道,每一街道之间,都有无数万亿的众生住于其中。城中有无数阎浮檀金楼阁,毗琉璃摩尼网罗覆盖其上;
有无数银楼阁,赤真珠摩尼网覆盖其上;
有无数毗琉璃楼阁,妙藏摩尼网罗覆盖其上;
有无数玻璃楼阁,无垢藏摩尼王网罗覆盖其上;
有无数光照世间摩尼宝楼阁,日藏摩尼王网罗覆盖其上;
有无数帝青摩尼宝楼阁,妙光摩尼王网罗覆盖其上;
有无数众生海摩尼王楼阁,焰光明摩尼王网罗覆盖其上;
有无数金刚宝楼阁,无能胜幢摩尼王网罗覆盖其上;
有无数黑栴檀楼阁,天曼陀罗华网罗覆盖其上;
有无数无等香王楼阁,种种华网罗覆盖其上。
  其城中还有无数摩尼网、无数宝铃网、无数天香网、无数天华网、无数宝形像网,无数宝衣帐、无数宝盖帐、无数宝楼阁帐、无数宝华鬘帐覆盖在其上空,城中到处建立宝盖、幢、幡。
在此城中,有一座名叫『正法藏』的楼阁,有阿僧祇宝作为装饰,光明闪耀无与伦比。凡是看见这一景象的众生心从来不会感到厌倦满足,那位大光王就常住于其中。
这时,善财童子对于眼前所见的一切珍宝妙物,甚至男女、六尘境界,都无喜爱执着,只是正思惟究竟之法,一心希望拜见善知识。
  渐次游行,见大光王去于所住楼阁不远四衢道中,坐如意摩尼宝莲华藏广大庄严师子之座,绀琉璃宝以为其足,金缯为帐,众宝为网,上妙天衣以为茵蓐。其王于上结跏趺坐,二十八种大人之相、八十随好而以严身;
如真金山,光色炽盛;
如净空日,威光赫奕;如盛满月,见者清凉;
如梵天王,处于梵众;
亦如大海,功德法宝无有边际;
亦如雪山,相好树林以为严饰;
亦如大云,能震法雷,启悟群品;
亦如虚空,显现种种法门星象;
如须弥山,四色①普现众生心海;
亦如宝洲,种种智宝充满其中。
  于王座前,有金、银、琉璃、摩尼、真珠、珊瑚、琥珀、珂贝②、璧玉诸珍宝聚,衣服、璎珞及诸饮食无量无边种种充满。复见无量百千万亿上妙宝车、百千万亿诸天妓乐、百千万亿天诸妙香、百千万亿病缘汤药资生之具,如是一切悉皆珍好。无量乳牛,蹄角金色;无量千亿端正女人,上妙栴檀以涂其体,天衣、璎珞种种庄严,六十四能③靡不该练,世情礼则悉皆善解,随众生心而以给施。
  城邑、聚落、四衢道侧,悉置一切资生之具。一一道傍皆有二十亿菩萨,以此诸物给施众生,
为欲普摄众生故,
为令众生欢喜故,
为令众生踊跃故,
为令众生心净故,
为令众生清凉故,
为灭众生烦恼故,
为令众生知一切义理故,
为令众生入一切智道故,
为令众生舍怨敌心故,
为令众生离身、语恶故,
为令众生拔诸邪见故,
为令众生净诸业道故。
时,善财童子五体投地,顶礼其足,恭敬右绕,经无量匝,合掌而住,白言:「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云何修菩萨道。我闻圣者善能诱诲,愿为我说!」
【章旨】
善财童子看到大光王所住楼阁的神奇景象,并且看到在城中的街道、村落中有二十亿的菩萨在为众生做布施。于是,善财童子便礼拜大光王并且向其请教修行菩萨行的方法、途径。
【注释】①四色:即须弥山四色。
据佛教经典所说,须弥山由四宝所成,北面为黄金、东面为白银、南面为琉璃、西面为颇梨。而须弥山四方的虚空色,也由这些宝物所反映。因此,四色即指黄金、白银、琉璃、颇梨(即玻璃)之色。
②珂贝:最美丽的贝殻。珂,美石。贝,贝殻。
③六十四能:即「六十四梵音」,指如来的声音所具有的六十四种殊胜美妙的相,即流泽声、柔软声、悦意声、可乐声、清净声、离垢声、明亮声、甘美声、乐闻声、无劣声、圆具声、调顺声、无涩声、无恶声、善柔声、悦耳声、适身声、心生勇锐声、心喜声、悦乐声、无热恼声、如教令声、善了知声、分明声、善爱声、令生欢喜声、使他如教令声、令他善了知声、如理声、利益声、离重复过失声、如师子音声、如龙音声、如云雷吼声、如龙王声、如紧那罗妙歌声、如迦陵频伽声、如梵王声、如共命鸟声、如帝释美妙声、如振鼓声、不高声、不下声、随入一切音声、无缺减声、无破坏声、无染污声、无希取声、具足声、庄严声、显示声、圆满一切音声、诸根适悦声、无讥毁声、无轻转声、无动摇声、随入一切众会声、诸相具足声、令众生心意惟喜声、说众生心行声、入众生心喜声、随众生信解声、闻者无分量声、众生不能思惟称量声。

【语译】
善财童子在城中漫游,在距离大光王所住楼阁不远处的四衢街道中,看见大光王坐在如意摩尼宝莲华藏广大庄严师子之座上,绀琉璃宝装饰着这个宝座之足,金缯为帐,众宝为网,以最美妙的天衣作为座椅的垫子。这位大光王结跏趺坐于此座上,他具备了二十八种大人之相、八十随好;
他就如同一座真正的金山,光芒四射;
他如同明净的太阳,熠熠闪光;
如同满月,使见者感觉到清凉;
如同梵天王,坐在梵众之中;
也如同大海,其功德法宝无有边际;
也如同雪山,美丽的树林装点得雪山分外美丽;
也如同大云,能产生震动巨大的法雷,启发众生使其领悟;
也如同虚空,显现处出种种法门的星象;
如同须弥山,其四色普现众生之心海;
也如同宝洲,种种智宝都充满其中。
  在大光王的座位前,堆聚着金、银、琉璃、摩尼、真珠、珊瑚、琥珀、贝殻、璧玉等珍宝,到处盛放着衣服、璎珞以及各种饮食,无量无边。善财童子又看见无数百千万亿上妙宝车、百千万亿诸天妓乐、百千万亿天诸妙香、百千万亿对症的汤药等等器具,如此一切都是最上等的。还有无数蹄角为金色的乳牛;
有无数千亿端正美丽的女人,她们以上等美妙的栴檀涂抹自己的身体,以种种天衣、璎珞装饰其身,六十四梵音都完全具备而熟练,对于世间的情感和礼节都能够完全理解,并且针对众生之心而给与布施。
在此城中的街区、聚落、四衢道的两侧,到处都放置着一切资生之器具,每一街道傍边都有二十亿菩萨以此诸物给施众生。
这是为了完全摄入众生的缘故,
为了使众生欢喜的缘故,
为使众生踊跃的缘故,
为使众生之心清净的缘故,
为使众生清凉的缘故,
为除灭众生烦恼的缘故,
为使众生知晓一切义理的缘故,
为使众生进入一切智道的缘故,
为使众生舍弃怨敌之心的缘故,
为使众生远离身、语恶业的缘故,
为使众生拔除诸邪见的缘故,
为使众生清净诸业道的缘故。
这时,善财童子五体投地,顶礼大光王的双足,恭敬地在其周围右绕无数圈,最后在其前方合掌而住,对大光王说:「
圣者!我早先已经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但却不知晓菩萨如何学菩萨行,如何修菩萨道。我听闻您谆谆善诱,希望您能为我回答这些问题!」
  时,王告言:「善男子!我净修菩萨大慈幢行,我满足菩萨大慈幢行。善男子!我于无量百千万亿乃至不可说不可说佛所,问难此法,思惟观察,修习庄严。
  「
善男子!我以此法为王,
以此法教敕,
以此法摄受,
以此法随逐世间,
以此法引导众生,
以此法令众生修行,
以此法令众生趣入,
以此法与众生方便,
以此法令众生熏习,
以此法令众生起行,
以此法令众生安住思惟诸法自性,
以此法令众生安住慈心,
以慈为主,具足慈力;如是,令住利益心、安乐心、哀愍心、摄受心、守护众生不舍离心、拔众生苦无休息心。我以此法令一切众生毕竟快乐,恒自悦豫,身无诸苦,心得清凉,断生死爱,乐正法乐①,涤烦恼垢,破恶业障,绝生死流,入真法海,断诸有趣,求一切智,净诸心海,生不坏信。
善男子!我已住此大慈幢行,能以正法教化世间。
「善男子!我国土中一切众生,皆于我所无有恐怖。善男子!若有众生贫穷困乏来至我所而有求索,我开库藏恣其所取,而语之言:『
莫造诸恶,莫害众生,莫起诸见,莫生执着。汝等贫乏,若有所须,当来我所及四衢道,一切诸物种种具足,随意而取勿生疑难。』
善男子!此妙光城所住众生,皆是菩萨发大乘意随心所欲,所见不同。
或见此城其量狭小,
或见此城其量广大;
或见土沙以为其地,
或见众宝而以庄严;
或见聚土以为垣墙,
或见宝墙周匝围绕;
或见其地多诸瓦石高下不平,
或见无量大摩尼宝间错庄严平坦如掌;
或见屋宅土木所成,
或见殿堂及诸楼阁、阶墀、窗闼、轩槛、户牖──如是一切无非妙宝。
「善男子!若有众生其心清净,曾种善根,供养诸佛,发心趣向一切智道,以一切智为究竟处,及我昔时修菩萨行曾所摄受,则见此城众宝严净。余皆见秽。
【章旨】
大光王给善财童子解说「菩萨大慈幢行」之法,菩萨以大慈三昧摄化救护众生。此章中,大光王宣讲以法摄化、以无畏摄化、以财宝摄化以及随机摄化等四种方法救度众生。
【语译】
这时,大光王告诉善财童子说:「善男子!我清净修行菩萨大慈幢行,我完全满足菩萨大慈幢行。
善男子!我在无量百千万亿乃至不可说不可说佛所向诸佛请教此法,思惟观察,认真虔诚地修习。
  「
善男子!我以此法为核心,
以此法的要求,
以此法摄受众生,
以此法随逐于世间,
以此法引导众生,
以此法让众生修行,
以此法使众生趣入,
以此法给与众生方便,
以此法使众生熏习,
以此法制约众生的行为,
以此法使众生安住思惟诸法的本性,
以此法使众生安住于慈心,
使其以慈为核心而具足慈悲之力。
这样一来,使众生产生安住于利益心、安乐心、哀愍心、摄受心、守护众生而不舍弃远离心、永不休息拔众生出苦心。
我以此法使一切众生获得最终的快乐,永远愉悦,身无诸苦,心得清凉,断绝对于生死的爱着,乐住于正法之乐,涤除烦恼垢,破除恶业障,断绝生死之流转,进入真实法之海,断绝诸有趣,求证一切智,使其心海清净,产生永远不变化的信仰。
善男子!我已住于此大慈幢行,能以正法教化世间。
  「善男子!在我国土中的一切众生都在此土没有任何恐怖。善男子!如果贫穷困乏的众生来到我的住所而想求取物品,我会打开库藏让其任意拿取,并且对他们说:『
莫造诸恶,莫害众生,莫起诸见,莫生执着。你们缺少物品,如果有需要,就可以来到我这里或至街道,种种物品具足,随意而取,勿生疑难。』
  「善男子!此妙光城所住的众生,都是菩萨发大乘之意随心所显现出来的,个人所见并不相同。
有的见到的是狭小的城市,
有的看到的是广大的城市;
有的的看到的是沙土地面,
有的看到的是以许多珍宝装饰的地面;
有的看到的是以土砌成的围墙,
有的看到的是以珍宝砌成的围墙围绕着城市;
有的看到的是高下不平的瓦石,
有的看到的是无数大摩尼宝间错庄严平坦如掌;
有的看到的是以土木建造的住宅,有的看到的殿堂、楼阁、台阶、窗户、栏杆、大门,如此一切都是由美妙的珍宝制成。
  「善男子!如果众生的心是清净的,并且曾经种植善根供养诸佛,发心进入一切智道,以一切智为最终的归趣,这样的众生看见的此城是一幅众宝辉映、整齐洁净的城市。我昔时修菩萨行所摄受的众生也是如此。除此之外的众生见到的都是污秽的城市。
  
「善男子!此国土中一切众生五浊世①时乐作诸恶,我心哀愍而欲救护,入于菩萨大慈为首随顺世间三昧之门。入此三昧时,彼诸众生所有怖畏心、恼害心、怨敌心、诤论心,如是诸心,悉自消灭。何以故?入于菩萨大慈为首顺世三昧法如是故。
善男子!且待须臾,自当现见。」
  时,大光王即入此定。其城内外六种震动,诸宝地、宝墙、宝堂、宝殿、台观、楼阁、阶砌、户牖如是一切咸出妙音,悉向于王曲躬敬礼。妙光城内所有居人靡不同时欢喜踊跃,俱向王所举身投地。村营、城邑一切人众,咸来见王,欢喜敬礼。
  近王所住鸟兽之属,互相瞻视,起慈悲心,咸向王前恭敬礼拜。一切山原及诸草树,莫不回转向王敬礼。陂池、泉井及以河海,悉皆腾溢,流注王前。十千龙王起大香云,激电震雷,注微细雨。有十千天王,所谓:
忉利天王、夜摩天王、兜率陀天王、善变化天王、他化自在天王……如是等而为上首,于虚空中作众妓乐。无数天女歌咏赞叹,雨无数华云、无数香云、无数宝鬘云、无数宝衣云、无数宝盖云、无数宝幢云、无数宝幡云,于虚空中而为庄严,供养其王。伊罗婆拿大象王②以自在力,于虚空中敷布无数大宝莲华,垂无数宝璎珞、无数宝缯带、无数宝鬘、无数宝严具、无数宝华、无数宝香,种种奇妙以为严饰,无数采女种种歌赞。
阎浮提内复有无量百千万亿诸罗剎王、诸夜叉王、鸠盘荼王、毗舍阇王③,或住大海,或居陆地,饮血啖肉,残害众生;皆起慈心,愿行利益,明识后世,不造诸恶;恭敬合掌,顶礼于王。如阎浮提,余三天下,乃至三千大千世界,乃至十方百千万亿那由他世界中,所有一切毒恶众生悉亦如是。
【章旨】
大光王进入「大慈随顺世间三昧」,为善财童子演示此法门摄化众生之功能。
【注释】
①五浊世:又作「五滓」,指减劫(人类寿命次第减短之时代)中所起之五种滓浊——世命浊、众生浊、烦恼浊、见浊、劫浊。
「命浊」是众生因烦恼丛集,心身交瘁,寿命短促;
「众生浊」是世人每多弊恶,心身不净,不达义理;
「烦恼浊」是世人贪于爱欲,瞋怒诤斗,虚诳不已;
「见浊」是世人知见不正,不奉正道,异说纷纭,莫衷一是;
「劫浊」是生当末世,饥馑疾疫刀兵等相继而起,生灵涂炭,永无宁日。
②伊罗婆拿大象王:又作「堙罗婆那」、「蔼罗筏拿」、「伊罗满」,意译「持水者」、「守地子」、「持地子」,为因陀罗天所乘御之白象王,是由乳海搅拌而生之十四宝之一。又或系雷鸣时所涌现之云,而将之比拟为动物,盖云涌之时,其形犹如像王成列。
③毗舍阇王:类似罗剎的鬼神之一,音译又作「毕舍遮」、「毗舍遮」、「臂舍柘」,意为食血肉鬼、啖人精气鬼或癫狂鬼。

【语译】
大光王继续对善财童子说:「善男子!此国土中的一切众生在五浊世时曾经乐于作恶,我心哀愍他们而想去救护,便进入菩萨大慈为首随顺世间三昧之门。当我进入此三昧时,那些众生所具有的怖畏心、恼害心、怨敌心、诤论心,如此等等诸心,都全部自行消灭了。为什么呢?这是进入菩萨大慈为首顺世三昧之法本来就是如此的缘故。善男子!姑且等待一会儿,你自会看见这些景象。」
说完这些之后,大光王随即进入此定。这时城内外出现六种震动,诸宝地、宝墙、宝堂、宝殿、台观、楼阁、阶砌、户牖等如此一切都发出美妙的声音,都向大光王鞠躬敬礼。妙光城内的所有居民,无不同时欢喜踊跃,都面向大光王住所的方向举身投地致敬。村庄、城邑一切人众都前来拜见大光王,欢喜敬礼。
  接近大光王住所的鸟兽之属,互相对视,发起慈悲心,都来到王前恭敬礼拜。一切山原及诸草树莫不回转向王敬礼。池塘、泉井及以河海都全部沸腾溢出流注到王的面前。一万名大龙王生起大香云,雷声阵阵,降下细雨。有一万名天王——忉利天王、夜摩天王、兜率陀天王、善变化天王、他化自在天王……如此等等作为上首,在空中演奏着天乐。
无数天女歌咏赞叹,降下无数华云、无数香云、无数宝鬘云、无数宝衣云、无数宝盖云、无数宝幢云、无数宝幡云,这些云彩在空中作为装饰,供养这些天王。伊罗婆拿大象王以自在力在空中敷布无数大宝莲华,垂下无数宝璎珞、无数宝缯带、无数宝鬘、无数宝严具、无数宝华、无数宝香,以这些种种的奇妙花朵物品作为装饰,无数采女演唱着种种赞歌。
在阎浮提内又有无量百千万亿诸罗剎王、诸夜叉王、鸠盘荼王、毗舍阇王,有的住在大海,有的居于陆地,他们饮血吃肉,残害众生。这时,这些天龙都生起慈心,愿意做有利于众生的事情,明确地知晓后世,不造作诸恶。这些天龙都恭敬合掌,向大光王顶礼致敬。不光是阎浮提如此,其余三天下,甚至三千大千世界,甚至十方百千万亿那由他世界中,所有一切毒恶众生也都是如此。
时,大光王从三昧起,告善财言:「
善男子!我唯知此菩萨大慈为首随顺世间三昧门①。
如诸菩萨摩诃萨为高盖,慈心普荫诸众生故;
为修行,下、中、上行悉等行故;
为大地,能以慈心任持一切诸众生②故;
为满月,福德光明于世间中平等现故;
为净日,以智光明照耀一切所知境故;
为明灯,能破一切众生心中诸黑暗故;
为水清珠③,能清一切众生心中谄诳浊故;
为如意宝,悉能满足一切众生心所愿故;
为大风,速令众生修习三昧入一切智大城中故。
  「而我云何能知其行,能说其德,能称量彼福德大山,能瞻仰彼功德众星,能观察彼大愿风轮,能趣入彼甚深法门,能显示彼庄严大海,能阐明彼普贤行门,能开示彼诸三昧窟,能赞叹彼大慈悲云?
善男子!于此南方,有一王都名曰『安住』④,有优婆夷名曰『不动』⑤。汝诣彼问: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
  时,善财童子顶礼王足,绕无数匝,殷勤瞻仰,辞退而去。
【章旨】
无厌足王又向善财童子举荐「安住」王都的「不动」优婆夷,嘱咐善财童子南下前去拜访。善财童子于是告别大光王继续南下。善财童子在南下的路上继续回味跟从大光王所学到的「菩萨大慈为首随顺世间三昧门」的内容与功德。
【注释】
①菩萨大慈为首随顺世间三昧门:据澄观的解释,「慈本为物,名『顺世间』;高出众行,故名为首」。」
这一法门的含义是,菩萨以大慈三昧,普覆救护一切众生,上、中、下品等观无二,慈如大地,载育众生。
②任持一切诸众生:任持,主持;维持。佛教中此语含义很特别,各宗派理解不一。在此可以理解为菩萨以其三昧之力加持众生使其明了领悟佛法并且如法生活。
③水清珠:能够使浊水澄净的珍贵珍珠,佛教典籍中常常以之比喻慈心、信心。
④安住:据澄观的解释,「示以女居『安住』王都者,王子位故,智契实法,不为缘坏,名为『安住』。」这是说,此优婆夷已至「王子位」,其「智」已经不被外缘所坏,因此名叫「不动」。
⑤不动:据澄观的解释,此优婆夷之所以名为「不动」,是因为「自发心来,于一切法无不得定,烦恼二乘不能动故;亦令众生心不动故,以智修慈故。」
【语译】
这时,大光王从三昧出来,告诉善财童子说:「
善男子!我只是知晓菩萨大慈为首随顺世间三昧门。
这一法门是以诸菩萨摩诃萨为高盖,
菩萨的慈心完全为众生提供阴凉;
在修行方面,使下、中、上等『行』的众生其行的效果都相同;
如同大地,能以慈心任持一切诸众生;
如同满月,平等地将福德光明给予世间;
如同净日,以智光明照耀一切所知觉到的境界;
如同明灯,能破除一切众生心中的所有黑暗;
如同水清珠,能够使一切众生心中的谄诳浊心干净;
如同如意宝,能够全部满足一切众生心中的所有愿望;
如同大风,使众生迅速修习三昧进入一切智大城之中。
大光王继续向善财童子说:「
我为什么能够知晓这一修行法门,
能够宣说这种修行法的功德,
能够称量那福德大山,
能够瞻仰那功德众星,
能够观察大愿风轮,
能够进入那甚深法门,
能够显示那庄严大海,
能够阐明那普贤行门,
能够开示彼那三昧窟,
能够赞叹大慈悲云呢?善男子!在此继续朝南方走,在一座名叫『安住』的王都有一位名叫『不动』的优婆夷。你可以到他那里去向他请教:菩萨如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
  这时,善财童子顶礼大光王的双足,在其周围环绕无数圈,殷勤瞻仰大光王。然后,善财童子辞别大光王,继续向南行进。
【说明】
善财童子第十九参——大光王会,至此叙述完毕。大光王给善财宣讲的「菩萨大慈为首随顺世间三昧门」法门,是进入「十行」之第八行「尊重行」的方法。所谓「」尊重行」,又名「难得行」,是指尊重善根智慧等法,完全使其成就,由之更增修二利之行。
善财童子第二十参:不动优婆夷会
尔时,善财童子出妙光城,游行道路,
正念思惟大光王教,
忆念菩萨大慈幢行门,
思惟菩萨随顺世间三昧光明门,
增长彼不思议愿福德自在力,
坚固彼不思议成熟众生智,
观察彼不思议不共受用大威德,
忆念彼不思议差别相,
思惟彼不思议清净眷属,
思惟彼不思议所作业;
生欢喜心,生净信心,生猛利心,生欣悦心,生踊跃心,生庆幸心,生无浊心,生清净心,生坚固心,生广大心,生无尽心。如是思惟,悲泣流泪,念善知识实为希有,
出生一切诸功德处,
出生一切诸菩萨行,
出生一切菩萨净念,
出生一切陀罗尼轮,
出生一切三昧光明,
出生一切诸佛知见①,
普雨一切诸佛法雨,
显示一切菩萨愿门,
出生难思智慧光明,
增长一切菩萨根芽。
又作是念:「
善知识者,能普救护一切恶道,
能普演说诸平等法,
能普显示诸夷险道,
能普开阐大乘奥义,
能普劝发普贤诸行,
能普引到一切智城,
能普令入法界大海,
能普令见三世法海,
能普授与众圣道场,
能普增长一切白法。」
善财童子如是悲哀思念之时,彼常随逐觉悟菩萨、如来使天②于虚空中而告之言:「
善男子!其有修行善知识教,诸佛世尊悉皆欢喜;
其有随顺善知识语,则得近于一切智地;
其有能于善知识语无疑惑者,则常值遇一切善友;
其有发心愿常不离善知识者,则得具足一切义利。
善男子!汝可往诣安住王都,即当得见不动优婆夷大善知识。」
【章旨】
这是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第二十次参访,也是《入法界品》「末会」中善财五十五会中的第二十一会。善财童子在南下的路上继续回味跟从大光王所学到的「菩萨大慈为首随顺世间三昧门」的内容与功德。
【注释】
①诸佛知见:指诸佛如来照见诸法实相妙理之知见慧解。此系二智中「一切种智」之用,故就智体而言「知」;
亦为五眼中「佛眼」之用,故就眼而言「见」。
盖所谓「佛之知见」,乃透彻了达诸法实相之真知真见。而如来出世之一大事因缘,即在为众生而「开启」佛之知见,「示导」佛之知见,欲令众生「了悟」佛之知见,并令「证入」佛之知,还其本来清净面目而不复迷失。
②如来使天:即随如来之天。
据澄观的解释,「随菩萨天是已业行之神,如来使天是佛力摄生神。但修行位已着,皆有二天常随其人。」

【语译】
当时,善财童子走出妙光城,踏上南下的道路。在路途,善财童子正念思惟大光王的教诲,
忆念菩萨大慈幢行门,
思惟菩萨随顺世间三昧光明门,
使不思议愿福德自在力得到增长,
使不思议成熟众生智更加坚固,
观察那不思议不共受用大威德,
忆念那不思议差别相,
思惟那不思议清净眷属,
思惟那不思议所作业;
产生欢喜心,产生净信心,产生猛利心,产生欣悦心,产生踊跃心,产生庆幸心,产生无浊心,产生清净心,产生坚固心,产生广大心,产生无尽心。
如此思惟,悲泣流泪,
想到善知识确实甚为希有,
是出生一切诸功德之处,
能出生一切诸菩萨行,
能出生一切菩萨净念,
能出生一切陀罗尼轮,
能出生一切三昧光明,
能出生一切诸佛知见,
普降一切诸佛法雨,
显示一切菩萨愿门,
出生难于想象的智慧光明,
增长一切菩萨根芽。
善财童子又这样想到:「
善知识者,能够完全救护一切恶道,
能够完全演说诸平等法,
能够完全显示诸夷险道,
能够完全开阐大乘奥义,
能够完全激励发普贤诸行,
能够完全将众生引导到一切智城,
能够完全使众生进入法界大海,
能够完全使众生见三世法海,
能够完全参与众圣道场,
能够完全使一切善法得到增长。」

在善财童子这样悲哀思念之时,常随逐觉悟菩萨、如来所派遣的天众在空中对善财童子说:「善男子!对于依照善知识的教诲修行的众生,诸佛世尊都很欢喜;
对于随顺善知识话语的众生,就可以接近一切智地;
对于善知识之语无疑惑的众生,就可以经常遇到一切善友;
对于发心愿意永不离开善知识的众生,就可以具足一切义利。
善男子!你若前往安住王都,就可以看见不动优婆夷大善知识。」
  时,善财童子从彼三昧智光明起,渐次游行,至安住城,周遍推求不动优婆夷今在何所?无量人众咸告之言:「善男子!不动优婆夷身是童女,在其家内,父母守护,与自亲属无量人众演说妙法。」善财童子闻是语已,其心欢喜,如见父母,即诣不动优婆夷舍。
  入其宅内,见彼堂宇金色光明普皆照耀,遇斯光者身意清凉。善财童子光明触身,即时获得五百三昧门,所谓:
了一切希有相三昧门、
入寂静三昧门、
远离一切世间三昧门、
普眼舍得三昧门、
如来藏三昧门……得如是等五百三昧门;
以此三昧门故,身心柔软,如七日胎。又闻妙香,非诸天、龙、干闼婆等、人与非人之所能有。
善财童子前诣其所,恭敬合掌,一心观察,见其形色端正殊妙,十方世界一切女人无有能及,况其过者,唯除如来及以一切灌顶菩萨!口出妙香,宫殿庄严,并其眷属悉无与等,况复过者!
十方世界一切众生,无有于此优婆夷所起染着心;
若得暂见,所有烦恼悉自消灭。譬如百万大梵天王,决定不生欲界烦恼;
其有见此优婆夷者,所有烦恼应知亦然。十方众生观此女人皆无厌足,唯除具足大智慧者。
【章旨】
善财童子经过长途跋涉到安住大城打听到不动优婆夷在自己住宅中演说佛法,善财童子来到优婆夷的住处看到神奇景象。
【注释】
①诸佛知见:指诸佛如来照见诸法实相妙理之知见慧解。此系二智中「一切种智」之用,故就智体而言「知」;
亦为五眼中「佛眼」之用,故就眼而言「见」。
盖所谓「佛之知见」,乃透彻了达诸法实相之真知真见。而如来出世之一大事因缘,即在为众生而「开启」佛之知见,「示导」佛之知见,欲令众生「了悟」佛之知见,并令「证入」佛之知,还其本来清净面目而不复迷失。

【语译】
这时,善财童子从三昧智光明出来,逐渐向南方行进,到达安住城,到处寻找求不动优婆夷现今的住所。无数人众都告诉他说:「
善男子!不动优婆夷身是童女,正在其家内,有父母守护,给自己的无数亲属演说妙法。」善财童子听到这一消息后,心里非常欢喜,如同将与父母相见一样,立即前往不动优婆夷的家宅。
  进入不动优婆夷的住宅内,善财童子看见那里的堂宇都发射出金色光明照耀十方,凡是遇到这种光线的人都有清凉的感觉。一经这种光明触身,善财童子立即获得五百种三昧门。这五百种三昧是:
了一切希有相三昧门、
入寂静三昧门、
远离一切世间三昧门、
普眼舍得三昧门、
如来藏三昧门……如此等等共五百种三昧门;
凭借这些三昧门的缘故,善财童子的身心柔软如同七日的胎儿。善财童子同时又闻到一阵美妙的香气,不是诸天、龙、干闼婆、人与非人等等之所能有。
善财童子前往不动优婆夷的住所,恭敬合掌,一心观察童女,看见其形色端正美妙,为十方世界一切女人所不能企及,除如来以及一切灌顶菩萨之外没有能够超过的!
不动优婆夷口出妙香,宫殿庄严,跟随童女的眷属都是无与伦比的,更不必说超过了!
面对不动优婆夷,十方世界的一切众生无一生起染着之心;
如果可以与其见面,所有的烦恼都可自行消灭。
譬如已经不会产生欲界烦恼的百万大梵天王,如果再看到不动优婆夷,所有烦恼也能够断绝。
除过具有大智慧的众生之外,十方众生观此女人都不会有厌恶与满足的时候。
  尔时,善财童子曲躬合掌,正念观察,见此女人,其身自在不可思议,色相颜容世无与等,光明洞彻物无能障,普为众生而作利益,其身毛孔恒出妙香,眷属无边,宫殿第一,功德深广莫知涯际。心生欢喜,以颂赞曰:「
守护清净戒,修行广大忍,
精进不退转,光明照世间。」
  尔时,善财童子说此颂已,白言:「
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云何修菩萨道。我闻圣者善能诱诲,愿为我说!」
  时,不动优婆夷以菩萨柔软语、悦意语慰喻善财而告之言:「
善哉!善哉!善男子!汝已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善男子!我得菩萨难摧伏智慧藏解脱门,我得菩萨坚固受持行门,我得菩萨一切法平等地总持门,我得菩萨照明一切法辩才门,我得菩萨求一切法无疲厌三昧门①。」
  善财童子言:「圣者!菩萨难摧伏智慧藏解脱门,乃至求一切法无疲厌三昧门,境界云何?」
  童女言:「善男子!此处难知。」
善财白言:「唯愿圣者,承佛神力,为我宣说!我当因善知识能信能受,能知能了,趣入观察,修习随顺,离诸分别,究竟平等。」
【章旨】
看到不动优婆夷的神奇景象,善财童子便礼拜童女并且向其请教修行菩萨行的方法、途径。不动优婆夷便告诉善财童子这是「菩萨难摧伏智慧藏解脱门」的功德。
【注释】
①菩萨难摧伏智慧藏解脱门句:关于这一法门,澄观的解释如下:
「一智慧无羁名『解脱』,有智则烦恼不可坏,取着无能胜故云『难摧伏』,此智包容故名为『藏』。
二受持坚固得『行』名,谓遇恶众生而能堪忍,遍生诸趣而心不迷,故云『坚固』。
三即能持深入法门得法性地,则无不持矣。
四即外化由正思佛法明照差别,故得『辩才』,能转法-轮称众生欲。
五即上求一心求法故云『三昧』,近佛无厌受法无足故。」
【语译】
这时,善财童子曲躬合掌,正念观察,看见这位女子的身体自在而不可思议,色相颜容世无与等,光明洞彻没有什么物能够障碍,完全为众生而谋取利益。此童女的身体之毛孔一直产生美妙的香气,有无数的眷属陪伴,其宫殿是世间第一,其功德深广无人能够知晓其界限。善财童子心生欢喜,以颂赞美说:「
守护清净戒,修行广大忍,
精进不退转,光明照世间。」
  善财童子说完此颂之后,对不动优婆夷说:「
圣者!我早先已经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但却不知菩萨如何学菩萨行,如何修菩萨道。我闻圣者谆谆善诱,希望您能为我回答这些问题!」
  这时,不动优婆夷以菩萨特有的柔软语、悦意语对善财童子说:「好啊!好啊!善男子!你已经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善男子!我已经获得菩萨难摧伏智慧藏解脱门、菩萨坚固受持行门、菩萨一切法平等地总持门、菩萨照明一切法辩才门、菩萨求一切法无疲厌三昧门。」
  善财童子说:「圣者!菩萨难摧伏智慧藏解脱门以及求一切法无疲厌三昧门的境界如何?」
  童女言:「善男子!这些境界是非常难于了解的。」
善财禀告童女说:「希望圣者秉承佛之神力,为我宣说!我会凭借善知识的教诲能信能受,能知晓能了悟,进入观察,修习随顺,远离诸分别,达到究竟平等的境界。」
  优婆夷言:「
善男子!过去世中有劫,名『离垢』,佛号『修臂』。时有国王名曰『电授』,唯有一女即我身是。我于夜分废音乐时,父母兄弟悉已眠寝,五百童女亦皆昏寐。我于楼上仰观星宿,于虚空中见彼如来如宝山王,无量无边天龙八部①、诸菩萨众所共围绕,佛身普放大光明网周遍十方无所障碍,佛身毛孔皆出妙香。我闻是香,身体柔软,心生欢喜;便从楼下至于地上,合十指爪,顶礼于佛。
又观彼佛不见顶相,观身左右莫知边际。思惟彼佛诸相随好无有厌足,窃自念言:『此佛世尊作何等业,获于如是上妙之身,相、好圆满,光明具足,眷属成就,宫殿严好,福德智慧悉皆清净,总持三昧不可思议,神通自在,辩才无碍?』
  「善男子!尔时,如来知我心念,即告我言:『
汝应发不可坏心,灭诸烦恼;
应发无能胜心,破诸取着;
应发无退怯心,入深法门;
应发能堪耐心,救恶众生;
应发无迷惑心,普于一切诸趣受生;
应发无厌足心,求见诸佛无有休息;
应发无知足心,悉受一切如来法雨;
应发正思惟心,普生一切佛法光明;
应发大住持心,普转一切诸佛法-轮;
应发广流通心,随众生欲施其法宝。』
  「善男子!我于彼佛所闻如是法,求一切智,求佛十力,求佛辩才,求佛光明,求佛色身,求佛相、好,求佛众会,求佛国土,求佛威仪,求佛寿命。发是心已,其心坚固犹如金刚,一切烦恼及以二乘悉不能坏。
  
【章旨】
不动童女为善财童子讲说自己修成此法门的因缘。远在过去世离垢劫时,作电授国王独生女的不动童女因修臂佛的指点而得以证成坚固如金刚之心。
【注释】①天龙八部:又称「八部众」,天、龙、夜叉、阿修罗、迦楼罗、干闼婆、紧那罗、摩侯罗迦,为守护佛法而有大力之诸神。八部众中,以天、龙二众为上首,故标举其名,统称「天龙八部」。

【语译】
不动优婆夷对善财童子说:「善男子!过去世中有一名叫『离垢』的劫,此劫中有一位佛号为『修臂』的佛。当时有一位名曰『电授』的国王,此国王有一位独生女就是我。我在无任何声音的一日夜晚,父母兄弟都已经睡觉了,五百名童女也都昏昏欲睡。我在楼上仰观星宿,在空中发现如来就如同宝山王一样,有无量无边的天龙八部、诸菩萨众围绕着,佛身放射出的大光明网周遍十方没有任何障碍,佛身各毛孔都发出美妙的香气。
我闻到这种香气,身体变得柔软,心里产生大欢喜。于是,我便从楼上走下到达地面,合十指爪,向如来顶礼。我又观看佛之不可能见到顶部的肉髻相,观看到佛身左右并无边际。我当时没有任何厌恶满足地思惟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好,私下里自言自语:『此佛世尊作何等业,竟然获得了如此上等美妙之身,相、好圆满,光明具足,有无量眷属跟随,宫殿整齐美好,福德智慧都很清净,总持三昧不可思议,神通自在,辩才无碍?』
  「善男子!这时,如来知晓我心中的想法,立即告诉我说:『
你应该发不可坏心,灭除烦恼;
应该发无能胜心,破除诸取着;
应该发无退怯心,进入深法门;
应该发能堪耐心,救度恶众生;
应该发无迷惑心,在一切诸趣都可受生;
应该发无厌足心,没有间歇地求见诸佛;
应该发无知足心,受一切如来法雨的冲洗;
应该发正思惟心,产生一切佛法光明;
应该发大住持心,转一切诸佛法-轮;
应该发广流通心,随众生所欲布施法宝。』
「善男子!我在那位佛的处所听闻如此法,
求证一切智,
追寻佛之十力,
追求佛之辩才,
追求佛之光明,
追求佛之色身,
追求佛之相、好,
寻找佛的众会,
寻找佛之国土,
寻求佛之威仪,
寻求佛之寿命。
发这些心之后,我的心坚固得犹如金刚,一切烦恼以及声闻、缘觉都不能破坏它。

「善男子!我发是心已来,经阎浮提微尘数劫,尚不生于念欲之心,况行其事!尔所劫中,于自亲属不起瞋心,况他众生!尔所劫中,于其自身不生我见①,况于众具而计我所②!尔所劫中,死时、生时及住胎藏,未曾迷惑起众生想③及无记心④,况于余时!尔所劫中,乃至梦中随见一佛未曾忘失,何况菩萨十眼⑤所见!
尔所劫中,受持一切如来正法,未曾忘失一文一句,乃至世俗所有言辞尚不忘失,何况如来金口所说!
尔所劫中,受持一切如来法海,一文一句无不思惟、无不观察,乃至一切世俗之法亦复如是。尔所劫中,受持如是一切法海,未曾于一法中不得三昧,乃至世间技术之法,一一法中悉亦如是。
尔所劫中,住持一切如来法-轮,随所住持,未曾废舍一文一句,乃至不曾生于世智⑥,唯除为欲调众生故。
尔所劫中,见诸佛海,未曾于一佛所不得成就清净大愿,乃至于诸化佛⑦之所悉亦如是。尔所劫中,见诸菩萨修行妙行,无有一行我不成就。
尔所劫中,所见众生,无一众生我不劝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未曾劝一众生发于声闻、辟支佛意。
尔所劫中,于一切佛法,乃至一文一句,不生疑惑,不生二想⑧,不生分别想⑨,不生种种想,不生执着想,不生胜劣想,不生爱憎想。
「善男子!我从是来,
常见诸佛,常见菩萨,
常见真实善知识,
常闻诸佛愿,
常闻菩萨行,
常闻菩萨波罗蜜门,
常闻菩萨地智光明门,
常闻菩萨无尽藏门,
常闻入无边世界网门,
常闻出生无边众生界因门,
常以清净智慧光明除灭一切众生烦恼,
常以智慧生长一切众生善根,
常随一切众生所乐示现其身,
常以清净上妙言音开悟法界一切众生。
【章旨】
不动童女为善财童子继续讲说自己修成此法门的因缘。远在过去世离垢劫时,作电授国王独生女的不动童女因修臂佛的指点而发大心,得以证成「菩萨难摧伏智慧藏解脱门」等境界。
【注释】
①我见:又名「我执」,一切众生的肉体和精神,都是因缘所生法,本无我的实体存在,但人们却妄执为我,以为「我」是真实的、永恒的存在。这种观念就是「我见」。
②我所:指为我所有之观念,全称「我所有」。 即我之所有、我之所属之意。即以自身为我,谓自身以外之物都为我所有。于佛教中,「我」与「我所」,被认为是一切世俗分别之基本分别,因此为应该破除的对象。
③众生想:指妄执众生为实体性存在的妄想。
④无记心:佛教「心所法」中的「无记」法,因为这类法的性质为非善非不善,不能记为善或恶,故称「无记」。「无记心」又分为「有覆无记心」和「无覆无记心」两种。
「有覆无记心」,其性染污,覆障圣道,又能蔽心,使心不净,故称有覆;然因其势用弱,不能引生异熟果,故称为「有覆无记」。
「无覆无记心」,即纯粹之无记,绝不覆圣道,蔽心性,故不属不净。
⑤菩萨十眼:菩萨所具的十种眼目,肉眼、天眼、慧眼(圣慧眼)、法眼、佛眼(佛正觉眼)、智眼(智慧眼)、明眼(光明眼)、出生死眼(导利眼)、无碍眼(无为眼)、普眼(一切智眼)。
⑥世智:指普通世俗之智慧,为三智之一。是指与世谛之事相相通,相对于『出世间智』而言的智慧,又称「」世俗智」、「」世间智」。
如一切凡夫或外道妄计有、无所产生之有漏智,即为「世智」。此类智慧多缘于世俗之境而起,因此也必燃随世间俗事之变化而转。
⑦化佛:有两种情形:一是指佛陀为救度众生而变现另一种姿态,即变化身、应化生。二是指原无而忽有之佛,即应机宜而忽然化现的佛形。
⑧二想:即「二见」,断见(无见)与常见(有见)。前者是指固执人之身心断灭不续生之妄见,后者是指固执人之身心常住不间断之妄见。
⑨分别:推量思惟之意,又作「思惟」、「计度」,指心及心所(精神作用)对境起作用时,取其相而思惟的量度活动。

【语译】
不动优婆夷继续给善财童子说:「
善男子!在我发这些心以来,经阎浮提微尘数劫仍然不会产生念欲之心,何况去做念欲之事呢!在这些劫中,对于自己的亲属不起瞋心,何况对于其他众生呢!
在这些劫中,对于自身不产生我见,何况对于这些器具产生为我所有的观念呢!
在这些劫中,在死亡之时、出生之时以及住于胞胎之中时,都未曾产生迷惑而生起众生想及无记心,何况在其它时间呢!
在这些劫中,甚至在梦中随见一佛都未曾忘失,何况菩萨十眼所见之佛呢!
在这些劫中,受持一切如来正法,未曾忘失一字一句,甚至对于世俗所有的言辞都不会忘失,何况如来金口所说呢!
在你们所在的劫中,受持一切如来法海,一字一句无不思惟、无不观察,甚至一切世俗之法也是如此。在你们所在的劫中,受持如此一切法海,未曾在一法中不得三昧,乃至世间技术之法,一一法中都获得了三昧。
在你们所在的劫中,住持一切如来法-轮,随所住持,未曾废弃一字一句,乃至不曾产生世俗智慧,除非为了调伏众生的缘故。
在你们所在的劫中,见诸佛海,未曾在一佛所不得成就清净大愿,乃至于诸化佛之所也是如此。
在你们所在的劫中,见诸菩萨修行妙行,无有一项行为我不成就。在你们所在的劫中,所见众生,无一位众生我不激励其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未曾激励一位众生发于声闻、辟支佛意。在你们所在的劫中,对于一切佛法,甚至一字一句,不产生疑惑,不产生二想,不生分别想,不生种种其它想法,不产生执着想,不产生优劣之区分的想法,不产生爱或憎的想法。
「善男子!我从那时起,
常见诸佛,
常见菩萨,
常见真正的善知识,
常闻诸佛的愿望,
常闻菩萨行,
常闻菩萨波罗蜜门,
常闻菩萨地智光明门,
常闻菩萨无尽藏门,
常闻入无边世界网门,
常闻出生无边众生界因门,
常以清净智慧光明除灭一切众生烦恼,
常以智慧生长一切众生善根,
常随一切众生所乐示现其身,
常以清净上妙言音开悟法界一切众生。
  「善男子!我得菩萨求一切法无厌足庄严门,我得一切法平等地总持门,现不思议自在神变。汝欲见不?」
善财言:「唯!我心愿见。」
  尔时,不动优婆夷坐于龙藏师子之座,
入求一切法无厌足庄严三昧门、
不空轮庄严三昧门、
十力智轮现前三昧门、
佛种无尽藏三昧门……入如是等一万三昧门。
入此三昧门时,十方各有不可说佛剎微尘数世界六种震动,皆悉清净琉璃所成;
一一世界中,有百亿四天下,百亿如来或住兜率天乃至般涅槃;
一一如来放光明网,周遍法界道场众会清净围绕,转妙法-轮,开悟群生。
  时,不动优婆夷从三昧起,告善财言:「善男子!汝见此不?」
  善财言:「唯!我皆已见。」
  优婆夷言:「善男子!我唯得此求一切法无厌足三昧光明,为一切众生说微妙法,皆令欢喜。如诸菩萨摩诃萨,
如金翅鸟游行虚空无所障碍,能入一切众生大海,见有善根已成熟者,便即执取置菩提岸;
又如商客入大宝洲,采求如来十力智宝;
又如渔师持正法网,入生死海,于爱水①中漉②诸众生;
如阿修罗王能遍③动三有大城诸烦恼海;
又如日轮出现虚空,照爱水泥,令其干竭;
又如满月出现虚空,令可化者心华开敷;
又如大地普皆平等,无量众生于中止住,增长一切善法根芽;又如大风所向无碍,能拔一切诸见大树;
如转轮王游行世间,以四摄事摄诸众生。
  「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彼功德行?善男子!于此南方,有一大城名『无量都萨罗』④,其中有一出家外道名曰『遍行』⑤。汝往彼问: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
时,善财童子顶礼其足,绕无量匝,殷勤瞻仰,辞退而去。
【章旨】
不动优婆夷进入「菩萨求一切法无厌足庄严」三昧门,为善财童子演示此法门摄化众生之功能。不动优婆夷又向善财童子举荐「无量都萨罗」城的「遍行」出家外道,嘱咐善财童子南下前去拜访。善财童子于是告别不动优婆夷继续南下。
【注释】
①爱水:自爱欲之情流出之水液,如精液等。
②漉:使干涸,竭尽;用网捞取。
③  :撼;摇。
④无量都萨罗:据澄观的解释,「都萨罗者,此云『喜出生』,谓此城中出生无量欢喜之事故,以智度圆满则能无所不生。」
⑤遍行:据澄观的解释,「友名『遍行』,巧智随机无不行,故名『真实行』;示外道者,能行非道故,非道不染故曰『出家』。」
【语译】
不动优婆夷继续对善财童子说:「善男子!我获得了菩萨求一切法无厌足庄严门,我得一切法平等地总持门,现不思议自在神变。你想看一看吗?」
善财童子回答:「是!我是从心底里想看一看的。」
  这时,不动优婆夷坐在龙藏师子之座上,进入求一切法无厌足庄严三昧门、不空轮庄严三昧门、十力智轮现前三昧门、佛种无尽藏三昧门……进入如此等一万个三昧门。
在不动优婆夷进入这些三昧门时,十方各产生了不可说佛剎微尘数世界的六种震动,都是清净琉璃所成;
每一处世界中,有一百亿数量的四方天下,百亿如来有的住于兜率天乃至般涅槃;
每一如来都放出光明网,周遍法界道场众会清净围绕着他们,转妙法-轮,开悟群生。
  这时,不动优婆夷从三昧出来,告诉善财说:「善男子!你看见了这些了吗?」
  善财童子说:「是!我都已经看见了。」
  优婆夷接着说:「善男子!我只是获得了此求一切法无厌足三昧光明,为一切众生说微妙法,使其欢喜。
我就如同诸菩萨,如金翅鸟在虚空中没有任何障碍地飞行,能进入一切众生大海,看见善根已成熟的众生,便立即执取将其置于菩提岸;
又如同商客进入大宝洲,寻找采择如来十力智宝;又如渔师持正法之网,进入生死海,从爱水之中将这些众生捞取出来;
如同阿修罗王能完全摇动三界众生大城中的诸烦恼海;
又如同日轮出现于虚空,照耀着爱水之泥,使其枯竭;
又如同满月出现于虚空,使可以化度者的心华开放;
又如同大地完全平等,无量众生在此生活居住,使得一切善法根芽得以增长;
又如同大风所向无碍,能拔除一切诸见大树;
如同转轮王在世间巡游,以布施摄、爱语摄、利行摄、同事摄等四种方式摄诸众生。
「我为什么能够知晓能宣说这一功德行呢?
善男子!在此继续朝南方走,有一处名叫『无量都萨罗』的大城市,其中有一位名叫『遍行』的出家外道。你可以前往他那里向他请教:菩萨如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
当时,善财童子顶礼不动童女的双足,在其周围环绕无数圈,殷勤瞻仰童女。然后,善财童子辞别不动优婆夷,踏上了继续南下求法的历程。
【说明】
善财童子第二十参——不动优婆夷会,至此叙述完毕。不动优婆夷给善财童子宣讲的「菩萨难摧伏智慧藏解脱」法门,是进入「十行」之第九行「善法行」的方法。所谓「善法行」,是指获得四无碍陀罗尼门等法,成就种种化他之善法,以守护正法,使佛种不绝。

《华严经》卷六十七  入法界品之八
【题解】
本卷包括《入法界品》「末会」中的第二十二会至二十六会,即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中的二十一参至第二十五参的内容。
第二十一参为「遍行出家外道会」:善财童子经过长途跋涉到达都萨罗城,在善德山找到遍行出家外道,向其请教修行菩萨行的方法、途径。遍行出家外道向善财童子讲解「至一切处菩萨行」的体、用,他正是凭借这一法门纔能够以种种变化身救度无量众生的。
遍行出家外道给善财童子宣讲的「至一切处菩萨行」法门,是进入「十行」之第十行「真实行」的方法。「真实行」,谓成就第一义谛之语,如说能行,如行能说,语行相应,色心皆顺。

第二十二参为「优钵罗华长者会」:善财童子经过长途跋涉到达广大国,礼拜优钵罗华长者,向其请教修行菩萨行的方法、途径。优钵罗华长者为善财童子讲解「调和香」法门。此处是以诸香象征法香,「谓以戒、定、慧、慈悲等香熏修生善灭恶习气故。善知一切香者,差别行也;亦知调合者,融通行也。」
这一「调和香」法门,是进入「十回向」之第一回向「救护众生回向」的方法。「救护众生回向」即「救护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菩萨以行六度四摄等救护一切众生使其远离众生之相,怨亲平等。

第二十三参为「婆施罗船师会」:善财童子到达楼阁城,在城门外的海岸上看见了被无数大众围绕的婆施罗船师。善财礼拜船师,向其请教修行菩萨行的方法、途径。婆施罗船师向善财童子讲解「菩萨大悲幢行」法门的内容。婆施罗以大悲心救度众生,而此处则以「五知」、「十海」来象征菩萨救度众生的功德。
这一「大悲幢行」法门,是进入「十回向」之第二回向「不坏回向」的方法。「不坏回向」,又名「不坏一切回向」,将信仰佛、法、僧等三宝所获得的永远不会变化的信仰,回向此善根,使众生获得善利。

第二十四参为「无上胜长者会」:善财童子到达可乐城,在城东大庄严幢无懮林中看见了被无数商人、居士围绕的无上胜长者。善财礼拜长者,向其请教修行菩萨行的方法、途径。无上胜长者向善财童子宣说「至一切处菩萨行门无依无作神通之力」法门,长者正是以此法门至一切处救度三界六道众生的。
无上胜长者给善财童子宣讲的「至一切处修菩萨行清净法门无依无作神通之力」法门,是进入「十回向」之第三回向「等一切佛回向」的方法。
「等一切佛回向」,又名等一切诸佛回向、平等一切佛回向、等诸佛回向;谓效法三世佛,以不着生死、不离菩提,修习回向之位。

第二十五参为「师子频申比丘尼会」:善财童子南下到达「那」国土的「迦陵迦林」城,经人指点,来到胜光王所施舍的日光园,看到此园中各种宝树、宝衣以及各种师子之座,以及师子频申比丘尼的身相与威仪等等,并看见七处天众、天龙八部、人、罗剎以及十二类菩萨等分别围绕,师子频申比丘尼随应为其分别演说佛法。善财童子在日光园观见如此盛大的场景,心中对于师子频申比丘尼产生极大尊敬,便礼拜比丘尼,向其请教修行菩萨行的方法、途径。
师子频申比丘尼为善财童子宣说「成就一切智光明境界」。师子频申比丘尼给善财童子宣讲的「成就一切智解脱」法门,是进入「十回向」之第四回向「至一切处回向」的方法。「至一切处回向」,又名「遍至一切处回向」,经由回向力以所修善根供养一切三宝、利益一切众生。

善财童子第二十一参:遍行出家外道会
尔时,善财童子于不动优婆夷所得闻法已,专心忆念所有教诲,皆悉信受,思惟观察。
  渐渐游行,经历国邑,至都萨罗城,于日没时入彼城中,廛店、邻里、四衢道侧处处寻觅遍行外道。
城东有山,名曰『善德』。善财童子于中夜时,见此山顶草树岩巘光明照耀如日初出①。见此事已,生大欢喜,作是念言:「我必于此见善知识。」便从城出而登彼山,见此外道于其山上平坦之处徐步经行,色相圆满,威光照耀,大梵天王所不能及,十千梵众之所围绕。往诣其所,头顶礼足,绕无量匝,于前合掌而作是言:「
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我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云何修菩萨道。我闻圣者善能教诲,愿为我说!」
【章旨】
这是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第二十一次参访,也是《入法界品》「末会」中善财五十五会中的第二十二会。善财童子在南下的路上继续回味跟从不动优婆夷处所学到的修行法门,并且经过长途跋涉到达都萨罗城,在善德山找到遍行出家外道。善财童子礼拜遍行出家外道,向其请教修行菩萨行的方法、途径。

【注释】
①城东有山句:善财童子所见所为都有象征含义。据澄观所说,「『中夜见』者,智入生死故;善财将入此位,故上云『日没入城』;于『山顶』者,表位极故;
『光明照』者,以智慧光破于生死及二边暗故。」
【语译】
这时,善财童子从不动优婆夷处听闻「菩萨难摧伏智慧藏解脱门」之后,专心忆念不动优婆夷的所有教诲,都完全相信接受,思惟观察此法门所显现之相。
  善财童子逐渐地向南行进,经历许多城市,到达都萨罗城,在太阳落山的时候进入都萨罗城中。到这一城市之后,善财童子在商店、居民住宅、街道两边到处寻找遍行外道。
在都萨罗城东面有一座名叫「善德」的山。善财童子在中夜时分,看见此山顶草树岩石被光明照耀如同太阳刚刚升起之时。看
见这一景象之后,善财童子无比喜悦,产生了这样的想法:「我肯定会在此处看到这位善知识。」于是,他便出了城,登上善德山。在善德山上,善财童子看见此外道在山上平坦之处慢慢散步。遍行外道色相圆满,威光照耀,是大梵天王所无法企及的,一万名梵众在其周围围绕。
善财童子前往遍行外道的所在,以头顶礼遍行外道的双足,在其周围围绕无数圈,最后在其前方合掌这样说道:「
圣者!我早先已经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但却不知道菩萨如何学菩萨行,如何修菩萨道。我听说圣者谆谆善诱,希望您能够为我回答这些问题!」
遍行答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我已安住至一切处菩萨行,已成就普观世间三昧门,已成就无依无作神通力,已成就普门般若波罗蜜。善男子!
「我普于世间种种方所、种种形貌、种种行解、种种殁生一切诸趣。所谓:天趣、龙趣、夜叉趣、干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地狱、畜生、阎罗王界、人、非人等一切诸趣;或住诸见,或信二乘,或复信乐大乘之道。如是一切诸众生中,我以种种方便、种种智门而为利益。所谓:
或为演说一切世间种种技艺,令得具足一切巧术陀罗尼智;
或为演说四摄方便,令得具足一切智道;
或为演说诸波罗蜜,令其回向一切智位;
或为称赞大菩提心,令其不失无上道意;
或为称赞诸菩萨行,令其满足净佛国土度众生愿;
或为演说造诸恶行受地狱等种种苦报,令于恶业深生厌离;
或为演说供养诸佛种诸善根决定获得一切智果,令其发起欢喜之心;
或为赞说一切如来、应、正等觉所有功德,令乐佛身求一切智;
或为赞说诸佛威德,令其愿乐佛不坏身;或为赞说佛自在身,令求如来无能映蔽大威德体。

  「又,善男子!此都萨罗城中,一切方所一切族类,若男若女诸人众中,我皆以方便示同其形,随其所应而为说法。诸众生等,悉不能知我是何人、从何而至,唯令闻者如实修行。善男子!如于此城利益众生,于阎浮提城邑聚落,所有人众住止之处,悉亦如是而为利益。
  「善男子!阎浮提内九十六众①,各起异见而生执着,我悉于中方便调伏,令其舍离所有诸见;如阎浮提,余四天下亦复如是;如四天下,三千大千世界亦复如是;如三千大千世界,如是十方无量世界诸众生海,我悉于中随诸众生心之所乐,以种种方便、种种法门,现种种色身,以种种言音而为说法,令得利益。
  「善男子!我唯知此至一切处菩萨行。
  如诸菩萨摩诃萨,身与一切众生数等,
  得与众生无差别身,以变化身普入诸趣,
  于一切处皆现受生,普现一切众生之前,
  清净光明遍照世间,以无碍愿住一切劫,
  得如帝网诸无等行,常勤利益一切众生,
  恒与共居而无所著,普于三世悉皆平等,
  以无我智周遍照耀,以大悲藏②一切观察。
  「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彼功德行?善男子!于此南方,有一国土,名为『广大』③;有鬻香长者,名『优钵罗华』④。汝诣彼问: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
时,善财童子顶礼其足,绕无量匝,殷勤瞻仰,辞退而去。
【章旨】
遍行出家外道向善财童子讲解「至一切处菩萨行」的体、用。遍行出家外道凭借这一法门能够以种种变化身救度无量众生。遍行出家外道又向善财童子举荐「广大」国土中的「优钵罗华」长者,嘱咐善财童子南下前去拜访。善财童子于是告别遍行出家外道继续南下。
【注释】
①九十六众:指「九十六种外道」,是佛陀在世前后出现于印度而异于佛教的思想流派,其以「六师外道」为核心而形成。
「六师外道」即富兰那迦叶、末伽梨拘赊梨子、删阇夜毗罗胝子、阿耆多翅舍钦婆罗、迦罗鸠驮迦旃延、尼犍陀若提子,六师各有十五弟子,总计为九十六人。
也就是外道之六师各有十六种之所学法,一法自学,余之十五种各教十五弟子,师徒合论为九十六种。
②大悲藏:悲,意为拔苦。诸佛菩萨不忍十方众生受苦而欲拔济之,其心称大悲,乃佛菩萨为救度众生痛苦之悲愍心。
藏,为「篮」或「箧」、「箧藏」之义,引申为「仓库」。
菩萨所具大悲之法的汇集称之为「大悲藏」。
③广大:据澄观的解释,「『广大国』者,创入回向故,回向众生故『广』;回向菩提故『大』;回向实际,义通『广大』。」
「实际」,真如,即佛教的最高真理。
④优钵罗华:为「青莲花」之义。
据澄观的解释,「青莲华长者,寄救护众生离众生相回向。」「青莲华者,莲华处淤泥而不染,犹护众生而离相;青莲华为水中之最,救护为入生死之尊。」

【语译】
遍行出家外道对善财童子说:「好啊!好啊!善男子!我已经安住于至一切处菩萨行,已成就普观世间三昧门,已成就无依无作神通力,已成就普门般若波罗蜜。
善男子!我常常在世间种种地方,以种种形貌、种种行解来救度众生,我也常常投生于一切诸道。这些道是:
天趣、龙趣、夜叉趣、干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地狱、畜生、阎罗王界、人、非人等一切诸趣;在这些道中,有些众生执着于某些见解,有些众生信仰声闻、缘觉二乘,有些众生信仰大乘之道。在如此一切诸众生所在的道中,我以种种方便、种种智门而为其谋取利益。
具体而言,我有时为其演说一切世间的种种技艺,使其获得具足一切巧术陀罗尼智;
有时为其演说四摄方便,使其获得具足一切智道;
有时为其演说诸波罗蜜,使其回向一切智位;
有时为其称赞大菩提心,使其不失无上道意;
有时为其称赞诸菩萨行,使其满足使佛之国土清净而救度众生的大愿;
有时为其演说造诸恶行受地狱等种种苦报,使其对于恶业产生深深地厌恶与远离之心;
有时为其演说供养诸佛种植诸善根决定获得一切智果,使其发起欢喜之心;
有时为其赞说一切如来、应、正等觉等所有功德,使其喜欢佛身求一切智;
有时为其赞说诸佛之威德,使其愿乐佛之不坏身;
有时为其赞说佛之自在身,使其追求如来无能映蔽大威德之体。
  「又,善男子!在此都萨罗城中,在一切地方的一切族类,无论是男还是女,我都以方便显示与其同样的形体,随其需求和要求为其说法。这些众生都不能知晓我是什么人、从什么地方来,只是使听闻我说法的众生如实修行。
善男子!我不光在此城利益众生,在阎浮提城邑聚落,凡是有人众居住的地方,我都如此而为其谋利益。
  「善男子!阎浮提内有九十六种外道,各起异见而产生执着,我都于中以方便调伏他们,使其舍弃远离所有诸见;对于阎浮提中的众生如此,对于其它的天下也是如此;对于四天下如此,对于整个三千大千世界也是如此;
对于三千大千世界如此,对于十方无量世界诸众生海也是如此。在这些地方,我都在其中针对众生心之所乐,以种种方便、种种法门,显现种种色身,以种种语言声音而为其说法,使其获得利益。
  「善男子!我只是知晓这一至一切处菩萨行法门。获得此法门,就如同诸菩萨,其身与一切众生的数量相等,获得与众生没有差别的身体,并且以变化身完全进入诸趣,在一切处都可以受生而显现在一切众生之前,其清净光明遍照于世间,以无碍愿住于一切劫,获得如同帝网般的诸无等行,常常努力地为一切众生谋取,永远与其共居而无所执着,将三世看作完全平等的,以无我的智慧周遍照耀世间,以大悲藏观察一切。
  「我为什么能够知晓能够宣说这一功德行呢?善男子!在此继续朝南方走,有一处名叫『广大』的国土,在那里有一位卖香的名叫『优钵罗华』的长者。你可以前往他那里去向他请教:菩萨如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
当时,善财童子顶礼遍行出家外道的双足,在其周围绕行无量圈,殷勤瞻仰遍行出家外道。然后,善财童子告别遍行出家外道,踏上继续南下求法的历程。
【说明】
善财童子第二十一参——遍行出家外道会,至此叙述完毕。遍行出家外道给善财童子宣讲的「至一切处菩萨行」法门,是进入「十行」之第十行「真实行」的方法。所谓「真实行」,是指成就第一义谛之语,如说能行,如行能说,语行相应,色心皆顺。
善财童子第二十二参:优钵罗华长者会
  尔时,善财童子因善知识教,不顾身命,不着财宝,不乐人众,不耽五欲①,不恋眷属,不重王位;
唯愿化度②一切众生,
唯愿严净诸佛国土,
唯愿供养一切诸佛,
唯愿证知诸法实性,
唯愿修集一切菩萨大功德海,
唯愿修行一切功德终无退转,
唯愿恒于一切劫中以大愿力修菩萨行,
唯愿普入一切诸佛众会道场,
唯愿入一三昧门普现一切三昧门自在神力,
唯愿于佛一毛孔中见一切佛心无厌足,
唯愿得一切法智慧光明能持一切诸佛法藏,专求此等一切诸佛菩萨功德。
渐次游行,至广大国,诣长者所,顶礼其足,绕无量匝,合掌而立,白言:「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欲求一切佛平等智慧,
欲满一切佛无量大愿,
欲净一切佛最上色身,
欲见一切佛清净法身,
欲知一切佛广大, 智身,
欲净治一切菩萨诸行,
欲照明一切菩萨三昧,
欲安住一切菩萨总持,
欲除灭一切所有障碍,
欲游行一切十方世界,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云何修菩萨道,而能出生一切智智?」
【章旨】
这是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第二十二次参访,也是《入法界品》「末会」中善财五十五会中的第二十三会。善财童子在南下的路上回味着在前述善知识处所学的法门。经过长途跋涉,善财童子终于到达广大国,礼拜优钵罗华长者,向其请教修行菩萨行的方法、途径。
【注释】
①五欲:指财欲、色欲、饮食欲、名欲、睡眠欲。财欲,是指人以财物为养身之资,故贪求恋着而不舍。
色欲,色即世间之青、黄、赤、白及男女等色,人以色悦情适意,故贪求恋着,不能出离三界。
饮食欲,饮食即世间之肴膳众味,指人必藉饮食以资身活命,故贪求恋着而无厌。
名欲,名即世间之声名,指人由声名而能显亲荣己,故贪求乐着而不知止息。
睡眠欲,指人不知时节,怠惰放纵,乐着睡眠而无厌。
②化度:教化济度众生。

【语译】
在南下的路途,善财童子凭借遍行出家外道的教诲,不顾自己的身命,不贪着财宝,不执着于人道的生活,不沈溺于五欲,不贪恋眷属,不看重王位;
只是愿意化度一切众生,只是愿意严净诸佛国土,
只愿供养一切诸佛,
只愿证知诸法的真实本性,
只愿修集一切菩萨大功德海,
只愿修行一切功德而永不退转,
只愿永远在一切劫中以大愿力修菩萨行,
只愿普入一切诸佛众会道场,
只愿进入可以以一种三昧门而普现一切三昧门的自在神力,
只愿从佛的一处毛孔中看见一切佛而心中并不产生厌恶和满足,
只愿获得一切法智慧光明能护持而不忘失一切诸佛之法藏,专心求此等一切诸佛菩萨功德。

善财童子逐渐地向南进发,到达广大国,前往优钵罗华长者的住所,顶礼长者的双足,在其周围绕行无数圈,合掌而立。善财童子对长者说:「
圣者!我早先已经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想追求一切佛平等智慧,
想满足一切佛无量大愿,
想获得清净的一切佛最上色身,
想看见一切佛清净法身,
想知晓一切佛广大智身,
想净治一切菩萨诸行,
想照明一切菩萨三昧,
想安住一切菩萨总持,
想除灭一切所有障碍,
想在一切十方世界游走。
但是,我却不知晓菩萨如何学菩萨行、如何修菩萨道,并且能够凭借此出生一切智智?」
长者告言:「
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乃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善男子!我善别知一切诸香,亦知调合一切香法,所谓:一切香、一切烧香、一切涂香、一切末香。
亦知如是一切香王所出之处,
又善了知天香、龙香、夜叉香,干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所有诸香。又善别知治诸病香、断诸恶香、生欢喜香、增烦恼香、灭烦恼香、令于有为生乐着香、令于有为生厌离香、舍诸憍①逸②香、发心念佛香、证解法门香、圣所受用香、一切菩萨差别香、一切菩萨地位③香,如是等香形相、生起、出现、成就、清净、安隐、方便、境界、威德、业用及以根本④,如是一切我皆了达。
  「
善男子!人间有香,名曰『象藏』⑤,因龙斗生。若烧一丸,即起大香云弥覆王都,于七日中雨细香雨。若着身者,身则金色;若着衣服、宫殿、楼阁,亦皆金色。若因风吹入宫殿中,众生嗅者,七日七夜欢喜充满,身心快乐,无有诸病,不相侵害,离诸懮苦,不惊不怖,不乱不恚,慈心相向,志意清净。我知是已而为说法,令其决定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善男子!摩罗耶山出栴檀香,名曰『牛头』⑥;若以涂身,设入火坑,火不能烧。
「善男子!海中有香,名『无能胜』⑦;若以涂鼓及诸螺贝,其声发时,一切敌军皆自退散。
「善男子!阿那婆达多池⑧边出沈水香,名『莲华藏』⑨,其香一丸如麻子大;若以烧之,香气普熏阎浮提界,众生闻者,离一切罪,戒品清净。
「善男子!雪山有香,名『阿卢那』⑩;若有众生嗅此香者,其心决定离诸染着,我为说法莫不皆得离垢三昧。
「善男子!罗剎界中有香,名『海藏』11,其香但为转轮王用;若烧一丸而以熏之,王及四军皆腾虚空。
「善男子!善法天中有香,名『净庄严』12;若烧一丸而以熏之,普使诸天心念于佛。
「善男子!须夜摩天有香,名『净藏』13;若烧一丸而以熏之,夜摩天众莫不云集彼天王所而共听法。
「善男子!兜率天中有香,名『先陀婆』14;于一生所系菩萨座前烧其一丸,兴大香云遍覆法界,普雨一切诸供养具,供养一切诸佛菩萨。
「善男子!善变化天有香,名曰『夺意』15;若烧一丸,于七日中,普雨一切诸庄严具。
【章旨】
优钵罗华长者为善财童子讲解「调和香」法门。此章是以诸香象征法香,「谓以戒、定、慧、慈悲等香熏修生善灭恶习气故。善知一切香者,差别行也;亦知调合者,融通行也。」
【注释】
①憍:心所法之一,是指不对他人,而仅对自己之种性、色力、财位、智才等有所染着,使心高举之精神作用。也就是对自己之长处产生傲慢自大之心理。
②逸:全称为「放逸」,心所法之一,指放纵欲望而不精勤修习诸善之精神状态。
③地位:指菩萨修行阶位中的「十地」之位。
④如是等香形相生起句:此句是指香所象征的「本」与「末十事」,其中「根本」即「本」,是指如来藏。
⑤象藏:据澄观的解释,此章所言的「象藏香具前本、末十事。一但语香名必有形相,二『龙斗』为『生起』,三『兴云』为『出现』,四『雨雨』为成就,五『金色』为清净,六『喜乐』为安隐,七『无病』等为方便,八『慈心』等为境界,九『意净』为威德。其『业用』一种义通前七。十『我知下』是根本,本为菩提心故。」
⑥牛头:又作「牛头栴檀」,檀香木之一,乃旃檀中之最具香气者。产于印度,为常绿树,干高约零点九公尺,其材芳香,呈灰黄色,或赤铜色,可用以雕刻,或与根研为粉末,以供焚香,或制香油。昔时优填王曾命人以此木雕刻佛像,迄今著名。
据澄观解释,「此即『忍香』,瞋火不烧。」
⑦无能胜:据澄观解释,此香象征精进。
⑧阿那婆达多池:意译「无热池」,有龙王常居于其中。
⑨莲华藏:由此以下为「五分法身香」。「莲华藏」象征「戒香」,自心中无过失,无罪恶,无嫉贤妒能的心理,无悭贪瞋忿的念头,无劫掠杀害的意图。
⑩阿卢那:又作「阿留那」、「阿楼那」,意译「日」、「将晓」、「明相」,指红色香。此香象征「定香」,即看到一切善恶境相之时,自心不会散乱。
11海藏:此香象征「慧香」,即自心无障无碍,常以智慧观照自己的真如自性,不造作一切罪恶之事,虽是修行种种善事,但心中不执着所作的善行,尊敬上辈,体念下人,怜悯孤苦,救济贫穷。 
12净庄严:此香象征「解脱香」,即自心在外境上无所攀缘,不想善,不想恶,安然自在,没有罣碍。
13净藏:此香即「解脱知见香」,即自心既于善恶都无所攀缘,但也不可以沈落断空顽守枯寂,应当广泛参学多多闻法,认识自己的本心,通达诸佛的道法,从初发心一直到圆满菩提时,真如自性毫不变易。香的意义,是以智慧火烧那抽象无价真香,这是真实的庄严佛身,这是真实供养如来。
14先陀婆:又作「仙陀婆」、「先陀婆」、「先陀」,意译为「石盐」。即产于印度河畔之盐。
依据南本《大般涅槃经》卷九载,如来密语深而难解;
譬如诸臣之服侍大王,大王洗时索先陀婆,智臣便奉水;
食时索先陀婆,智臣便奉盐;
饮时索先陀婆,智臣便奉器;
游时索先陀婆,智臣便奉马。
如此之智臣,堪称善解大王四种密语之意。
故知『先陀婆』一名,实具盐、器、水、马四义。
而以『一名四实』譬喻如来密语之甚深难解。
15夺意:此香象征「能」、「所」两忘。能,某一动作之主体。所,指某一动作之客体即对象。

【语译】
优钵罗华长者告诉善财童子说:「好啊!好啊!善男子!你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善男子!我善于知晓区分一切诸香,也知晓调合一切香的方法。
具体而言,一切香、一切烧香、一切涂香、一切末香我都能够知晓。也知晓如此一切香中最上等者的产出之地,又善于了知天香、龙香、夜叉香以及干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所有的各种香。
又善于知晓区分治诸病香、断诸恶香、生欢喜香、增烦恼香、灭烦恼香、使其对于有为法产生乐着之香、使其对于有为法产生厌离之香、舍弃憍逸香、发心念佛香、证解法门香、圣所受用香、一切菩萨差别香、一切菩萨十地之位香,如是等香的形相、生起、出现、成就、清净、安隐、方便、境界、威德、业用以及根本,如此等等一切我都了达。
  「善男子!人间有一种名叫『象藏』的香,凭借龙斗而生。若烧一丸,就生起大香云完全覆盖了王都,连续七日降下细香雨。其雨若飘落在身体上,身体就发出金色;若飘落在衣服、宫殿、楼阁上,也泛出金色。若凭借风吹入宫殿中,被众生所嗅闻,众生则七日七夜充满欢喜,身心快乐,无有诸病,互相不相侵害,离诸懮苦,不惊慌也不恐怖,不乱不恚,以慈心相处,志意也变得清净。我知晓这些后,便为这些众生说法,使其决定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善男子!摩罗耶山出产一种名叫『牛头』的栴檀香。如果将其涂抹在身体上,即便是落入火坑,火也不会浸烧身体。
「善男子!海中有一种名叫『无能胜』的香。如果将其涂抹在鼓以及螺贝上,当敲响这些鼓与螺贝之时,所有敌军都会自己溃退逃散。
「善男子!阿那婆达多池边出产一种名叫『莲华藏』的沈水香,其一丸香就如同麻子一样大。但是,如果点燃一丸,其香气却能够完全熏遍阎浮提界,凡是闻见的众生都远离一切罪,戒的品类都很清净。
「善男子!雪山出产一种名叫『阿卢那』的香。众生如果嗅闻了此香,其心便可肯定离诸染着,我再为其说法,无不都获得离垢三昧。
「善男子!罗剎界出产一种名叫『海藏』的香,其香只供转轮王使用。如果点燃一丸而以香气熏之,王及象兵、马兵、车兵、步兵都在空中腾飞。
「善男子!善法天中有一种名叫『净庄严』的香。如果点燃一丸而以其香气熏之,完全可以使诸天的心念被佛所占据。
「善男子!须夜摩天有一种名叫『净藏』的香。如果点燃一丸而以其香气熏之,夜摩天众无不云集在其天王的住所而一起听法。
「善男子!兜率天中有一种名叫『先陀婆』的香。如果在一生所系菩萨座前烧其一丸,就会产生大香云而完全覆盖整个法界,降下一切诸供养具,供养一切诸佛、菩萨。
「善男子!善变化天有一种名叫『夺意』的香。如果点烧一丸,就会一连七日降下一切诸庄严具。
  「善男子!我唯知此调和香法。如诸菩萨摩诃萨,远离一切诸恶习气,不染世欲,永断烦恼众魔罥索①,超诸有趣,以智慧香而自庄严,于诸世间皆无染着,具足成就无所著戒,净无着智,行无着境,于一切处悉无有着,其心平等,无着无依。
  「而我何能知其妙行,说其功德,显其所有清净戒门,示其所作无过失业,辨其离染身、语、意行?善男子!于此南方,有一大城,名曰『楼阁』②;中有船师,名『婆施罗』③。汝诣彼问: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
时,善财童子顶礼其足,绕无量匝,殷勤瞻仰,辞退而去。
【章旨】
优钵罗华长者又向善财童子举荐「楼阁」大城中的「婆施罗」船师,嘱咐善财童子南下前去拜访。善财童子于是告别优钵罗华长者继续南下。
【注释】
①罥索:音译「播舍」、「皤赊」、「波舍」,又称「金刚索」、「罥索」、「罥网」、「宝索」、「珠索」,略称「索」,为战斗或狩猎之用具
。据慧琳《一切经音义》卷六十一载,「罥索」是在战斗之时用以罥取人,或罥取马头、马脚之绳索,俗称「搭索」。
通常以五色线搓成,一端附镮,另一端附半独股杵(独股杵之半形);
或两端均附半独股杵。
②楼阁:据澄观的解释,「楼阁城者,由此回向令菩提心转更增长,悲智相依而胜出故。」
③婆施罗:据澄观的解释,「婆施罗者,此云『自在』,谓于佛法海已善通达,于生死海能善运度,于一切法深信不坏。」
【语译】
优钵罗华长者继续向善财童子说:「善男子!我只是知晓这一调和香法。如同菩萨,远离一切诸恶习气,不染世欲,永远断绝烦恼众魔罥索,超越诸生死道,以智慧香使自身庄严,对于诸世间都无染着,具足成就无所著戒,净无着智,行无着境,对于一切处都无有着,其心平等,无着无依。
  「我为什么能够知晓这一妙行,说其功德,显现其所有清净戒门,显示其所作无过失业,辨别其离污染的身、语、意诸行呢?善男子!从此地继续向南方走,有一座名叫『楼阁』的大城,城中有一位名叫『婆施罗』的船师。你可前往他那里向他请教:菩萨如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
这时,善财童子顶礼长者的双足,在其周围绕行无数圈,殷勤瞻仰长者。然后,善财童子告别优钵罗华长者,踏上了继续南下求法的历程。
【说明】
善财童子第二十二参——优钵罗华长者会,至此叙述完毕。优钵罗华长者给善财童子宣讲的「调和香」法门,是进入「十回向」之第一回向「救护众生回向」的方法。所谓「救护众生回向」,即「救护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是指菩萨以行六度、四摄等救护一切众生使其远离众生之相,怨亲平等。

善财童子第二十三参:婆施罗船师会
尔时,善财童子向楼阁城,观察道路。所谓:观道高卑,观道夷险,观道净秽,观道曲直①。渐次游行,作是思惟:「
我当亲近彼善知识。
善知识者,是成就修行诸菩萨道因,
是成就修行波罗蜜道因,
是成就修行摄众生道因,
是成就修行普入法界无障碍道因,
是成就修行令一切众生除恶慧道因,
是成就修行令一切众生离憍慢道因,
是成就修行令一切众生灭烦恼道因,
是成就修行令一切众生舍诸见道因,
是成就修行令一切众生拔一切恶刺道因,
是成就修行令一切众生至一切智城道因。何以故?
于善知识处得一切善法故;
依善知识力得一切智道故。
善知识者,难见难遇。」如是思惟。
渐次游行,既至彼城,见其船师在城门外海岸上住,百千商人及余无量大众围绕,说大海法,方便开示佛功德海。
②善财见已,往诣其所,顶礼其足,绕无量匝,于前合掌而作是言:「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云何修菩萨道。我闻圣者善能教诲,愿为我说!」
【章旨】这是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第二十三次参访,也是《入法界品》「末会」中善财五十五会中的第二十四会。善财童子在南下的路上,依教观察道路而增长对于善知识的坚定信念。后来,善财童子到达了楼阁城,在城门外的海岸上看见了被无数大众围绕的婆施罗船师。于是,善财礼拜船王,向其请教修行菩萨行的方法、途径。
【注释】
①观道高卑句:此句具有象征含义,据澄观的解释,「佛道为『高』,余皆是『卑』;
生死、涅槃为『夷』、『险』;
障、无障为『净』、『秽』;二乘为『曲』,菩萨为『直』等。」
②船师在城门外海岸句:此场景具有象征含义,据澄观的解释,「在海岸者,若佛法海以生死为此岸,不舍生死故。若生死海,以大悲修因而为此岸,住大慈悲令离因故。」
这是说,以佛法而言,生死为此岸,但佛、菩萨并不舍弃生死因而住于此岸。另一方面,从生死海而言,大悲为离生死之因。

【语译】
善财童子继续南下向楼阁城进发。在路途,善财童子观察着道路。他观察道路高或低凹,观察道路的平坦与险要,观察道路的干净与污秽,观察道路的弯曲与笔直。善财童子一边南下,一边这样想:「
我应该亲近那些善知识。
善知识是成就修行诸菩萨道之因,
是成就修行波罗蜜道之因,
是成就修行摄众生道之因,
是成就修行普入法界无障碍道之因,
是成就修行使一切众生除恶之智慧道之因,
是成就修行使一切众生远离憍慢道之因,
是成就修行使一切众生灭烦恼道之因,
是成就修行使一切众生舍弃诸见道之因,
是成就修行使一切众生拔除一切恶刺道之因,
是成就修行使一切众生至一切智城道之因。
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从善知识处可以获得一切善法,
依从善知识之力可以获得一切智道。
善知识者难于见到难于遇到。」善财童子这样想着。
善财童子逐渐南下,到达楼阁大城之后,善财童子看见这位船师住在城门外的海岸上,成百上千的商人以及其他无数大众围绕着他。船师在为这些众生宣说大海法,以方便开示佛的功德海。
善财看到这一情景之后,立即前往船师的住所,顶礼船师的双足,在其周围绕行无数圈,后在其前合掌而这样说道:「圣者!我早先已经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但却不知菩萨如何学菩萨行,如何修菩萨道。我听说您谆谆善诱,希望您能够为我回答这些问题!」
船师告言:「
善哉!善哉!善男子!汝已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今复能问生大智因、
断除一切生死苦因、
往一切智大宝洲因、
成就不坏摩诃衍因、
远离二乘怖畏生死住诸寂静三昧旋因、
乘大愿车遍一切处行菩萨行无有障碍清净道因、
以菩萨行庄严一切无能坏智清净道因、
普观一切十方诸法皆无障碍清净道因、
速能趣入一切智海清净道因。

「善男子!我在此城海岸路中净修菩萨大悲幢行①。
善男子!我观阎浮提内贫穷众生,为饶益故,修诸苦行,随其所愿悉令满足。
先以世物,充满其意;
复施法财,令其欢喜,
令修福行,令生智道,
令增善根力,令起菩提心,
令净菩提愿,令坚大悲力,
令修能灭生死道,令生不厌生死行,
令摄一切众生海,令修一切功德海,
令照一切诸法海,令见一切诸佛海,
令入一切智智海。
善男子!我住于此,如是思惟,如是作意②,如是利益一切众生。
  「善男子!我知海中一切宝洲、一切宝处、一切宝类、一切宝种。我知净一切宝、钻一切宝、出一切宝、作一切宝。我知一切宝器、一切宝用、一切宝境界、一切宝光明。③我知一切龙宫处、一切夜叉宫处、一切部多宫处,皆善回避,免其诸难。④亦善别知漩澓浅深,波涛远近,水色好恶,种种不同。⑤
亦善别知日月星宿运行度数,昼夜晨晡⑥,晷漏⑦延促。⑧亦知其船铁木坚脆、机关涩滑,水之大小,风之逆顺。⑨如是一切安危之相无不明了,可行则行,可止则止。
善男子!我以成就如是智慧,常能利益一切众生。
「善男子!我以好船运诸商众行安隐道,复为说法令其欢喜,引至宝州与诸珍宝,咸使充足,然后将领还阎浮提。
善男子!我将大船如是往来,未始令其一有损坏。
若有众生得见我身、闻我法者,
令其永不怖生死海,
必得入于一切智海,
必能消竭诸爱欲海,
能以智光照三世海
能尽一切众生苦海,⑩
能净一切众生心海,
速能严净一切剎海,
普能往诣十方大海,
普知一切众生根海,
普了一切众生行海,
普顺一切众生心海。11
【章旨】
婆施罗船师向善财童子讲解「菩萨大悲幢行」法门的内容。婆施罗以大悲心救度众生,而此章则以「五知」、「十海」来象征菩萨救度众生的功德。
【注释】
①菩萨大悲幢行:关于此法门以「幢」命名的原因,澄观解释说:「谓大悲超出为物所归故。」而此大悲法门的「业用」有二:「先明于陆化,生令知有海。」后则善知海相以之济度众生到达彼岸。
②作意:心所之名,即突然警觉而将心投注某处以引起相应的活动。
③知海中一切宝洲三句:此中「宝」象征「智」,「不入生死大海,则不能得一切智宝。」此中十二句的象征意义如下:
「一生死海中湛寂不动,谓之『宝洲』,
二空、不空如来藏为『宝处』,
三恒沙功德皆『宝类』,
四佛性为『宝种』。此上皆约本有。
次四约修成。以净戒头陀等为『能净』,以缘起智为『能钻』,以发一切智心为『出因』,听闻为『能作』,后四为『宝用』。」从总体上其象征意义为:
「三乘等器智慧有殊,照理断惑所用各别,所缘境界万品阶差,破愚显明各各不等。」
④知一切龙宫处句:此处「龙宫处」象征生死中瞋、贪、痴之三毒。「部多」为一种自生而类似于夜叉的龙类。因为其不从父母而生,因此以之比喻「多痴」。
⑤善别知漩澓浅深句:此处以水流比喻心识之变化,「心识相、色、无色等依识心定,劫数浅深,七识波浪,染习远近,随善恶缘,心水色异。」
⑥晡:申时,即十五时至十七时;傍晚;夜;指太阳西移至晡时的视觉位置。
⑦晷漏:古代测时的仪器;顷刻;片刻。
⑧善别知日月星宿句:此处以日月星宿象征修行时机。
⑨知其船铁木坚脆句:此处以船之状况象征济度的手段之高下,「
万行不同,有方便为『坚』,无方便为『脆』;
曾修为『滑』,不曾则『涩』;
水之大小者,谓生死有边与无边;
风之逆顺者,八风四顺四逆,又谓修行有住与无住故。」机关,设有机件而能制动的器械。
⑩必得入于一切智海四句:此处的「一切智海」、「爱欲海」、「三世海」、「一切众生苦海」等「四海」都是以自己解脱即「自利」为目的的。、
11能净一切众生心海六句:此处的「一切众生心海」、「一切剎海」、「十方大海」、「一切众生根海」、「一切众生行海」、「一切众生心海」是以济度众生即「利他」为目的的。

【语译】
婆施罗船师对善财童子说:「
好啊!好啊!善男子!你已经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现今又能问产生大智之因,
断除一切生死苦之因,
往一切智大宝洲之因,
成就不坏大乘之因,远离声闻、缘觉,远离怖畏生死,
住于诸寂静三昧旋之因,乘大愿车遍一切处,
行菩萨行无有障碍清净道之因,
以菩萨行庄严一切无能坏智清净道之因,
普观一切十方诸法都无障碍清净道之因,
速能趣入一切智海清净道之因。

「善男子!我在此城海岸边的路中净修菩萨大悲幢行。
善男子!我观察阎浮提内贫穷的众生,为了使他们得到法益的缘故,我修诸苦行,随其所愿使其都能得到满足。先以世俗事物,满足他们的心意;
再给其施予法财,
使其欢喜,
使其修福行,
使其产生智道,
使其增长善根力,
使其发起菩提心,
使其发清净的菩提愿,
使其坚固大悲力,
使其修习能灭生死道,
使其生不厌生死行,
使其摄入一切众生海,
使其修习一切功德海,
使其照耀一切诸法之海,
使其观见一切诸佛海,使
其进入一切智智海。
善男子!我住于此,如此思惟,如此作意,如此利益一切众生。
  「善男子!我知晓海中的一切宝洲、一切宝处、一切宝类、一切宝种。我知晓净一切宝、钻一切宝、出一切宝、作一切宝。我知晓一切宝器、一切宝用、一切宝境界、一切宝光明。我知晓一切龙宫处、一切夜叉宫处、一切部多宫处,并且都善于回避,免于发生灾难。我也善于区别旋涡的浅深,波涛的远近,水色的好恶以及其它种种不同。我也善于区别日月星宿运行的情况,昼夜晨晡,片刻与延促。我也知晓其船铁木的坚脆、机关的涩与滑,水之大小,风之逆顺。如此一切安危之相,我无不明了,可行则行,可止则止。
善男子!我以成就如此智慧,常能利益一切众生。
「善男子!我以好船运诸经商的众生行于安隐之道,又为其说法使其欢喜,引至宝州给予他们珍宝,使他们都感到充足,然后再领他们回到阎浮提。
善男子!我驾大船如此往来,从来不让其有一点损坏。若有众生能够有机会看见我的身体、听闻我说法,我就会使其对于生死海永远不会感到恐怖,
必然使其可以进入一切智海,
必然能够使其诸爱欲海干枯,
能够以智光照耀三世海,
能使一切众生苦海干涸,
能使一切众生心海清净,
能迅速严净一切国土海,
能前往一切十方大海,
完全知晓一切众生根海,
完全了悟一切众生行海,
完全使一切众生心海畅通快乐。
  「善男子!我唯得此大悲幢行;若有见我及以闻我、与我同住、忆念我者,皆悉不空。如诸菩萨摩诃萨,善能游涉生死大海,不染一切诸烦恼海,能舍一切诸妄见海,能观一切诸法性海,能以四摄摄众生海,已善安住一切智海,能灭一切众生着海,能平等住一切时海,能以神通度众生海,能以其时调众生海。
  「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彼功德行?善男子!于此南方有城名『可乐』①;中有长者名『无上胜』②。汝诣彼问: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
时,善财童子顶礼其足,绕无量匝,殷勤瞻仰,悲泣流泪,求善知识心无厌足,辞退而去。
【章旨】
婆施罗船师又向善财童子举荐「可乐」城中的「无上胜」长者,嘱咐善财童子南下前去拜访。善财童子于是告别婆施罗船师继续南下。
【注释】
①可乐:据澄观解释,「可乐国者,由等佛回向不见美恶,皆得清净欢喜悦乐故。」(这是说,因菩萨的回向之力,众生均得清净快乐。
②无上胜:关于此长者的名号之意义,澄观解释说:「寄等一切佛回向,以得胜通无过上故;等于诸佛,更无胜故。」这是说,「等一切佛回向」所得之力无有超过者。

【语译】
婆施罗船师继续向善财童子说:「
善男子!我只是获得此大悲幢行。如果有看见我以及听说我,或者与我同住、忆念我的众生,他们都是一种实际的存在。
如同诸菩萨一样,我善于在生死大海中游动摆渡,不染污一切诸烦恼海,
能够舍弃一切诸妄见海,
能够观一切诸法性海,
能够以布施摄、爱语摄、利行摄、同事摄吸摄众生海,
已善安住一切智海,
能够灭除一切众生执着之海,
能够平等地住于一切时之海,
能够以神通度过众生海,
能够把握恰当的时机调伏众生海。
  「我为什么能够知晓能够宣说这一功德行?善男子!在此继续南下,在南方有一座名叫『可乐』的城市,此城中有一位名叫『无上胜』的长者。你可以前往他那里向他请教:菩萨如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
这时,善财童子顶礼船师的双足,在其周围绕行无数圈,殷勤瞻仰船师,悲泣流泪。善财童子寻找拜见善知识之心永无厌足,后来他告别婆施罗船师,踏上了继续南下求法的历程。
【说明】
善财童子第二十三参——婆施罗船师会,至此叙述完毕。婆施罗船师给善财童子宣讲的「大悲幢行」法门,是进入「十回向」之第二回向「不坏回向」的方法。所谓「不坏回向」,又名「不坏一切回向」,是指将信仰佛、法、僧等三宝所获得的永远不会变化的信仰,回向此善根,使众生获得善利。

善财童子第二十四参:无上胜长者会
尔时,善财童子起大慈周遍心,
大悲润泽心相续不断,
福德、智慧二种庄严,
舍离一切烦恼尘垢,证法平等,
心无高下,拔不善刺,灭一切障,
坚固精进以为墙堑,
甚深三昧而作园苑,
以慧日光破无明暗,
以方便风开智慧华,
以无碍愿充满法界,
心常现入一切智城,
如是而求菩萨之道。
渐次经历,到彼城内。见无上胜在其城东大庄严幢无懮林中,无量商人、百千居士之所围绕

①,理断人间种种事务;因为说法,令其永拔一切我慢①,离我、我所,舍所积聚,灭悭嫉妒,心得清净,无诸秽浊,获净信③力,常乐见佛,受持佛法,生菩萨力,起菩萨行,入菩萨三昧,得菩萨智慧,住菩萨正念,增菩萨乐欲。
尔时,善财童子观彼长者为众说法已,以身投地,顶礼其足,良久乃起,白言:「
圣者!我是善财!我是善财!我专寻求菩萨之行,
菩萨云何学菩萨行?
菩萨云何修菩萨道?
随修学时,常能化度一切众生,
常能现见一切诸佛,
常得听闻一切佛法,
常能住持一切佛法,
常能趣入一切法门,
入一切剎学菩萨行,
住一切劫修菩萨道,
能知一切如来神力,
能受一切如来护念,
能得一切如来智慧?」
【章旨】
这是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第二十四次参访,也是《入法界品》「末会」中善财五十五会中的第二十五会。善财童子在南下的路上,依教如法思维。
后来,善财童子到达可乐城,在城东大庄严幢无懮林中看见了被无数商人、居士围绕的无上胜长者。于是,善财礼拜长者,向其请教修行菩萨行的方法、途径。
【注释】
①城东大庄严幢句:此句描述具有象征意义,据澄观的解释,「在城东者,启明佛日故。处『无懮林』者,同佛回向无爱憎故。商人等围绕者,佛为商主,菩萨为商人,法财外益功归己故。」
②我慢:谓视「我」为一己之中心,由此所执之「我」而形成憍慢心。
③净信:清净之信心。

【语译】
这时,善财童子发起大慈周遍之心,大悲润泽心相续不断,产生福德、智慧二种庄严,舍离了一切烦恼尘垢,证得法平等,心无高下,拔除了不善之刺,灭除了一切障碍,
以坚固精进为墙堑,
以甚深三昧为园苑,
以慧日光破除无明之暗,
以方便风开出智慧华,
以无碍愿充满法界,
心常进入一切智城,如此而寻求菩萨之道。
善财童子逐渐向南行进,到达可乐城内。
善财童子看见无上胜长者正在可乐城东边的大庄严幢无懮林中,在无数商人、百千居士的围绕下,理断人间种种事务。无上胜长者也借此机会为这些众生说法,使其永远拔除一切我慢,远离我、我所,舍弃所积聚的东西,灭除了吝啬、嫉妒之心,心获得了清净,没有任何污秽混浊,获得清净的信仰之力,常乐见佛,受持佛法,产生菩萨力,发起菩萨行,进入菩萨三昧,获得菩萨智慧,住于菩萨正念,增长菩萨乐欲。
这时,善财童子看到这位长者为众说法之后,便以身投地,顶礼长者双足,很久纔起来,禀告长者说:「
圣者!我是善财!我是善财!我专寻求菩萨之行,
菩萨如何学菩萨行?
菩萨如何修菩萨道?
随修学时,常能化度一切众生,常能现见一切诸佛,常得听闻一切佛法,常能住持一切佛法,常能趣入一切法门,进入一切剎学菩萨行,住于一切劫修菩萨道,能知一切如来神力,能受一切如来护念,能得一切如来智慧?」
时,彼长者告善财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已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善男子!我成就至一切处菩萨行门无依无作神通之力①。
「善男子!云何为至一切处菩萨行门?
善男子!我于此三千大千世界,欲界一切诸众生中,所谓:一切三十三天、一切须夜摩天、一切兜率陀天、一切善变化天、一切他化自在天、一切魔天,及余一切天、龙、夜叉、罗剎娑、鸠盘荼,干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与非人,村营、城邑、一切住处诸众生中而为说法,令舍非法,令息诤论,令除斗战,令止忿竞,令破怨结②,令解系缚,令出牢狱,令免怖畏,令断杀生乃至邪见一切恶业,不可作事皆令禁止;
令其顺行一切善法,
令其修学一切技艺,于诸世间而作利益;
为其分别种种诸论,令生欢喜,令渐成熟;
随顺外道,为说胜智,令断诸见,令入佛法。乃至色界一切梵天,我亦为其说超胜法。

「如于此三千大千世界,乃至十方十不可说百千亿那由他佛剎微尘数世界中,我皆为说佛法、菩萨法、声闻法、独觉法;
说地狱,说地狱众生,说向地狱道;
说畜生,说畜生差别,说畜生受苦,说向畜生道;
说阎罗王世间,说阎罗王世间苦,说向阎罗王世间道;
说天世间,说天世间乐,说向天世间道;
说人世间,说人世间苦乐,说向人世间道。为欲开显菩萨功德,
为令舍离生死过患,
为令知见一切智人诸妙功德,
为欲令知诸有趣中迷惑受苦,
为令知见无障碍法,
为欲显示一切世间生起所因,
为欲显示一切世间寂灭为乐,
为令众生舍诸想着,
为令证得佛无依法,
为令永灭诸烦恼轮,
为令能转如来法-轮,
我为众生说如是法。

【章旨】
无上胜长者向善财童子宣说「至一切处菩萨行门无依无作神通之力」法门。无上胜长者以此法门至一切处救三界六道众生。
【注释】
①至一切处菩萨行门无依无作神通之力:据澄观解释:「无依者,不依他故。无作者,离加行故。」「加行」也就是即加功用行之意,是针对正行之预备行。「由无作无依,故能遍至。遍至是用广。无依是体胜。」
②怨结:怨恨之心,结而不解。

【语译】
这时,无上胜长者告诉善财童子说:「好啊!好啊!善男子!你已经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善男子!我已经成就了至一切处菩萨行门无依无作神通之力。
「善男子!什么是至一切处菩萨行门?
善男子!我在此三千大千世界、欲界的一切诸众生中,为其说法。这些众生有:一切三十三天、一切须夜摩天、一切兜率陀天、一切善变化天、一切他化自在天、一切魔天,及余一切天、龙、夜叉、罗剎娑、鸠盘荼,干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与非人。我为住在村庄、城市、一切住处的诸众生说法,
使其舍弃不合于佛法的东西,
使其息灭诤论,除掉他们之间的斗-争,
使其停止忿怒与竞争,
使其破除怨结,
使其解除系缚,
使其走出牢狱,
使其免于恐怖畏惧,
使其断绝杀生乃至邪见等一切恶业,
使其绝不做规定不能做的事情;
使其顺行一切善法,
使其修学一切技艺,在诸世间为众生谋取利益;
为其分别种种诸论,使其欢喜,使其逐渐成熟;我也随顺外道,为他们宣说超过他们之说的殊胜智慧,使其断绝诸见,使其进入佛法。我甚至为色界的所有梵天宣说特别殊胜之法。
「在这样的三千大千世界,甚至十方十不可说百千亿那由他佛剎微尘数世界中,我都为其说佛法、菩萨法、声闻法、独觉法;为其说地狱之法,说地狱众生之法,说向地狱道之法;说畜生之法,说畜生差别之法,说畜生受苦之法,说向畜生道之法;
说阎罗王世间之法,说阎罗王世间苦之法,说向阎罗王世间道之法;
说天世间之法,说天世间乐之法,说向天世间道之法;
说人世间之法,说人世间苦乐之法,说向人世间道之法。
为了想向其开显菩萨功德,
为使其舍弃远离生死过患,
为使其知见一切智人诸妙功德,
为了想使其知晓诸有趣中迷惑受苦,
为使其知见无障碍法,
为欲显示一切世间生起所因,
为欲显示一切世间寂灭为乐,
为使众生舍诸想着,
为使其证得佛无依法,
为使其永灭诸烦恼轮,
为使其能转如来法-轮,
我为众生说如此法。
  「善男子!我唯知此至一切处修菩萨行清净法门无依无作神通之力。如诸菩萨摩诃萨,具足一切自在神通,悉能遍往一切佛剎,得普眼地;
悉闻一切音声言说,普入诸法智慧自在,无有乖诤,勇健无比,以广长舌出平等音;
其身妙好,同诸菩萨,与诸如来究竟无二、无有差别;
智身广大,普入三世,境界无际,同于虚空。
  「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彼功德行?善男子!于此南方,有一国土,名曰『输那』①;其国有城,名『迦陵迦林』②;有比邱尼,名『师子频申』③。汝诣彼问: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
时,善财童子顶礼其足,绕无量匝,殷勤瞻仰,辞退而去。
【章旨】
无上胜长者又向善财童子举荐「输那」国土中「迦陵迦林」城中的「师子频申」比丘尼,嘱咐善财童子南下前去拜访。善财童子于是告别无上胜长者继续南下。
【注释】
①输那:此国名有象征含义,据澄观的解释,「国名『输那』者,此云『勇猛』,勇猛之力能使善根无不至故。」
②迦陵迦林:据澄观的解释,「城名『迦陵迦林』者,以义翻,为相斗战时谓因斗胜而立城故。表此回向愿以信解大威力故,广大智慧无障碍故,令修善根无所不至义同战时。」
这是说,此会所象征的回向意义与战斗之意义相同。
③师子频申:据澄观的解释,「善友名『师子嚬申』者,舒展自在无不至故;比丘尼者,纯净之慈合善遍故。」

【语译】
无上胜长者继续给善财童子说:「善男子!我只是知晓这一『至一切处修菩萨行清净法门无依无作神通之力』。
掌握这一法门,就如同诸菩萨具足一切自在神通,
都能够遍往一切佛土,获得普眼地;
都可以听闻一切音声言说,
完全进入诸法智慧自在,无有乖离与诤论,勇健无比,以广长舌发出平等音;
其身妙好,与诸菩萨相同,与诸如来究竟无二、无有差别;
智身广大,普入三世,境界无际,同于虚空。
  「我为什么能够知晓能够宣说这一功德行呢?善男子!在此继续南下,有一处名叫『输那』的国土,此国有一座名叫『迦陵迦林』的城市,此城中有一位名叫『师子频申』的比丘尼。你可以前往他那里向他请教:菩萨如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
当时,善财童子顶礼长者的双足,在其周围绕行无数圈,殷勤瞻仰长者。然后,善财童子辞别无上胜长者,踏上了继续南下求法的历程。

【说明】
善财童子第二十四参——无上胜长者会,至此叙述完毕。无上胜长者给善财童子宣讲的「至一切处修菩萨行清净法门无依无作神通之力」法门,是进入「十回向」之第三回向「等一切佛回向」的方法。
所谓「等一切佛回向」,又名「」等一切诸佛回向」、「」平等一切佛回向」、「」等诸佛回向」,是指效法三世佛,以不着生死、不离菩提,修习回向之位。

善财童子第二十五参:师子频申比丘尼会
  尔时,善财童子渐次游行,至彼国城,周遍推求此比丘尼。有无量人咸告之言: 「善男子!此比丘尼在胜光王之所舍施日光园①中说法利益无量众生。」
时,善财童子即诣彼园,周遍观察。
  见其园中有一大树,名为「满月」,形如楼阁,放大光明照一由旬;见一叶树,名为「普覆」,其形如盖,放毗琉璃绀青光明;
见一华树,名曰「华藏」,其形高大,如雪山王,雨众妙华无有穷尽,如忉利天中波利质多罗树②。
复见有一甘露果树,形如金山,常放光明,种种众果悉皆具足;
复见有一摩尼宝树,名「毗卢遮那藏」,其形无比,心王摩尼宝最在其上,阿僧祇色相摩尼宝周遍庄严。复有衣树,名为「清净」,种种色衣垂布严饰;
复有音乐树,名为「欢喜」,其音美妙,过诸天乐;复有香树,名「普庄严」,恒出妙香,普熏十方,无所障碍。
  园中复有泉流陂池,一切皆以七宝庄严,黑栴檀泥凝积其中,上妙金沙弥布其底,八功德水具足盈满,优钵罗华、波头摩华、拘物头华、芬陀利华遍覆其上,无量宝树周遍行列。诸宝树下敷师子座,种种妙宝以为庄严,布以天衣,熏诸妙香,垂诸宝缯,施诸宝帐,阎浮金网弥覆其上,宝铎徐摇出妙音声。
或有树下敷莲华藏师子之座,
或有树下敷香王摩尼藏师子之座,
或有树下敷龙庄严摩尼王藏师子之座,
或有树下敷宝师子聚摩尼王藏师子之座,
或有树下敷毗卢遮那摩尼王藏师子之座,
或有树下敷十方毗卢遮那摩尼王藏师子之座;
其一一座各有十万宝师子座周匝围绕,一一皆具无量庄严。
  此大园中众宝遍满,犹如大海宝洲之上。迦邻陀衣③以布其地,柔软妙好,能生乐触,蹈则没足,举则还复;无量诸鸟出和雅音,宝栴檀林上妙庄严,种种妙华常雨无尽,犹如帝释杂华之园④。无比香王普熏一切,犹如帝释善法之堂⑤。诸音乐树、宝多罗树、众宝铃网出妙音声,如自在天善口天女所出歌音。诸如意树,种种妙衣垂布庄严,犹如大海。有无量色百千楼阁,众宝庄严,如忉利天宫善见大城⑥。宝盖遐张,如须弥峰。光明普照,如梵王宫。
尔时,善财童子见此大园无量功德、种种庄严,皆是菩萨业报成就,出世善根之所生起,供养诸佛功德所流,一切世间无与等者,如是皆从师子频申比丘尼了法如幻集广大清净福德善业之所成就。三千大千世界天龙八部、无量众生,皆入此园而不迫窄。何以故?此比丘尼不可思议威神力故。
【章旨】
这是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第二十五次参访,也是《入法界品》「末会」中善财五十五会中的第二十六会。善财童子南下到达「输那」国土的「迦陵迦林」城找寻「师子频申」比丘尼。经人指点,善财童子来到胜光王所施舍的日光园,看到此园中各种宝树、宝衣以及各种师子之座。这些都是师子频申比丘尼的清净善业所感招。
【注释】
①胜光王之所舍施日光园:据澄观所说,依照戒律,比丘尼修头陀行多在王园;言「胜光」者,「令其善根遍法界之园苑故,并皆即智故有光名。」
另外,义净将「波斯匿王」翻译为「胜光王」,不知二者是否为一?
②波利质多罗树:又作「波利质罗」、「波疑质姤」,全名为「波利耶怛罗拘陀罗」,意译「香遍树」。
慧苑《一切经音义》卷下说:「谓此树根、茎、枝、叶、华、实皆能遍熏忉利天宫。」
③迦邻陀衣:又作「迦旃邻陀衣」 、「迦真邻底迦衣」,指以迦邻陀鸟毛所造之衣。以鸟毛所织之衣。
慧琳《一切经音义》卷十九说:「迦止栗绵,亦名迦真邻底迦,瑞鸟名也。身有细软毛,非常轻妙,如绵缉绩。以为衣,或为絮。转轮圣王,方御此服也。今虽有此鸟类,非鸟也。其毛粗恶,不堪缉绩也。」
④帝释杂华之园:即「帝释四苑」之一的「杂林苑」。位于须弥山顶的善见城四面各有一苑,形皆正方,各苑之中央皆有一如意池,池中八功德水盈满,为帝释诸天游戏之处。
「杂林苑」就是其中之一,谓帝释诸天若游此苑,则于诸种众妙之境,所玩皆同,而俱生胜喜。
⑤帝释善法之堂:即「善法堂」,位于须弥山顶善见城外之西南角,此堂纵广各五百由旬,有七重栏楯、七重铃网,皆为七宝所成,四方诸门皆楼橹台观,亦为七宝所成,其地为青琉璃宝,柔软细滑,触之如迦旃邻提衣。堂中央有一宝柱,高二十由旬,柱下设帝释天之座,高一由旬,方半由旬,左右各有十六小天王之座。善法堂为忉利天诸天众之集会所。每逢三斋日,天众集于此堂,详论人、天之善恶,并制服阿修罗。
⑥善见大城:即「善见城」,又作「喜见城」、「天帝释城」,位于须弥山顶忉利天之中央,为帝释天所住之宫城。
善见城四面纵广各二千五百由旬,高一由旬半。其地平坦,以真金所成,以各种杂宝严饰,地面柔软如兜罗绵,微风吹去萎花,散布新花。城有千门,由五百青衣药叉神防守。城中有大殊胜殿,以种种妙宝庄严。城之四隅有四台观,由金银等四宝所成。城外有众车、粗恶、杂林、喜林四苑,周环各千由旬,为诸天游戏之处。

【语译】
这时,善财童子逐渐南下,到达「输那」国土的「迦陵迦林」城,到处找寻「师子频申」比丘尼。无数人都告诉善财童子说:「
善男子!此比丘尼在胜光王所施舍的日光园中为无数众生说法,谋取利益」。当时,善财童子立即前往日光园,仔细全面观察。
善财童子看见日光园中有一棵名为「满月」的大树,其形状如同楼阁,放出大光明照射一由旬;
看一棵名为「普覆」的一叶树,其形状如同大盖,放出如同毗琉璃般的赤青色光明;
看见一棵名为「华藏」的花树,其形高大,如同雪山之王,降下许多美妙的花朵永远没有穷尽,也如同忉利天中的波利质多罗树。
善财童子又看到一棵甘露果树,形如金山,常放光明,种种众果都完全具足;
又看见一棵名叫「毗卢遮那藏」摩尼宝树,此树的形状无比奇特,上有心王摩尼宝以及阿僧祇色相摩尼宝周遍装饰。
又有名为「清净」的衣树,各种颜色的衣服在上面垂挂作为装饰;又有名为「欢喜」的音乐树,其音美妙,超过诸天之音乐;
又有名为「普庄严」的香树,一直发出妙香,普熏十方,无所障碍。
  这个日光园中又有泉水池塘,这些都以七宝作为装饰,黑色的栴檀泥凝积其水中,上面有美妙的金沙铺满其底,八功德水具足盈满,优钵罗华、波头摩华、拘物头华、芬陀利华覆盖在其上面,无量宝树在其周围排列。
  在这些宝树下敷设师子座,以种种妙宝作为装饰,铺上天衣,点燃妙香,丝绸宝带装饰其上,在其座上方设置了宝帐,以阎浮金网完全覆盖在宝帐之上,宝铎慢慢地发出美妙的音声。
有的树下敷设的是莲华藏师子之座,
有的树下敷设的是香王摩尼藏师子之座,
有的树下敷设的是龙庄严摩尼王藏师子之座,
有的树下敷设的是宝师子聚摩尼王藏师子之座,
有的树下敷设的是毗卢遮那摩尼王藏师子之座,
有的树下敷设的是十方毗卢遮那摩尼王藏师子之座。
每一个宝座各有十万宝师子座在其周围围绕,每一个宝座都有无数的装饰品。
  这一日光园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宝物,犹如位于大海宝洲之上。此园以迦邻陀衣铺设其地,柔软妙好,能产生美妙的触感,踩下去则没足,抬起则地又恢复如初;
无数诸鸟发出和雅之音,宝栴檀林树美妙无比,种种妙花常常降落,没有穷尽,犹如帝释善见城外的杂林苑。日光园中有无比香王普熏一切,犹如帝释善法堂。诸音乐树、宝多罗树、众宝铃网发出美妙的声音,如同自在天善口天女所唱出的歌音。日光园中的诸如意树上有种种美妙的衣物垂布庄严,犹如大海。此园中又有不同颜色楼阁上千座,都是以众宝作装饰,如同忉利天宫的善见城。此园宝盖遐张,如同须弥山峰。此园光明普照,如同梵王的宫殿。
善财童子此时所看见的日光园的无量功德、种种庄严,都是菩萨业报之所成就,是出世善根之所生起,是供养诸佛之功德所流出,在一切世间都是无与伦比的。所有这些都是从师子频申比丘尼「了法如幻、集广大清净福德善业」之所成就。三千大千世界中的天龙八部、无数众生,都同时进入此园而此园并不显得狭小。为什么呢?这是此比丘尼不可思议威神力的缘故。
  尔时,善财见师子频申比丘尼遍坐一切诸宝树下大师子座,
身相端严,威仪寂静,诸根调顺,如大象王;
心无垢浊,如清净池;
普济所求,如如意宝;
不染世法,犹如莲华;
心无所畏,如师子王;
护持净戒不可倾动,如须弥山;
能令见者心得清凉,如妙香王;
能除众生诸烦恼热,如雪山中妙栴檀香;
众生见者,诸苦消灭,如善见药王①;
见者不空,如婆楼那天②;
能长一切众善根芽,如良沃田。
在一一座,众会不同,所说法门亦各差别。
或见处座,净居天众③所共围绕,大自在天子而为上首;
此比丘尼为说法门,名「无尽解脱」。
或见处座,诸梵天众所共围绕,爱乐梵王而为上首;
此比丘尼为说法门,名「普门差别清净言音轮」。
或见处座,他化自在天天子、天女所共围绕,自在天王而为上首;
此比丘尼为说法门,名「菩萨清净心」。或见处座,善变化天天子、天女所共围绕,善化天王而为上首;此比丘尼为说法门,名「一切法善庄严」。
或见处座,兜率陀天天子、天女所共围绕,兜率天王而为上首;
此比丘尼为说法门,名「心藏旋」。或见处座,须夜摩天天子、天女所共围绕,夜摩天王而为上首;此比丘尼为说法门,名「无边庄严」。
或见处座,三十三天天子、天女所共围绕,释提桓因而为上首;此比丘尼为说法门,名「厌离门」。
或见处座,百光明龙王、难陀龙王、优波难陀龙王、摩那斯龙王④、伊罗跋难陀龙王、阿那婆达多龙王⑤等龙子、龙女所共围绕,娑伽罗龙王⑥而为上首;
此比丘尼为说法门,名「佛神通境界光明庄严」。
或见处座,诸夜叉众所共围绕,毗沙门天王⑦而为上首;
此比丘尼为说法门,名「救护众生藏」。
或见处座,干闼婆众所共围绕,持国干闼婆王而为上首;
此比丘尼为说法门,名「无尽喜」。
或见处座,阿修罗众所共围绕,罗睺阿修罗王而为上首;
此比丘尼为说法门,名「速疾庄严法界智门」。
或见处座,迦楼罗众所共围绕,捷持迦楼罗王而为上首;
此比丘尼为说法门,名「怖动诸有海」。
或见处座,紧那罗众所共围绕,大树紧那罗王而为上首;
此比丘尼为说法门,名「佛行光明」。
或见处座,摩睺罗伽众所共围绕,庵罗林摩睺罗伽王而为上首;
此比丘尼为说法门,名「生佛欢喜心」。
【章旨】
善财童子在日光园看见师子频申比丘尼的身相与威仪等等,并看见七处天众、天龙八部等分别围绕,师子频申比丘尼随应为其分别演说佛法。
【注释】
①善见药王:产于喜马拉雅山之药名,能治一切病。
旧《华严经》卷三十七《离世间品》载,
雪山善现药王,以眼见之者,眼得清净;
以耳闻之者,耳得清净;
以鼻闻香者,鼻得清净;
以舌尝味者,舌得清净;
以身触之者,身得清净;
若取其地之土,则能除治百病,安稳快乐。
②婆楼那天:又作「缚噜拿龙王」,意译「水天」,为一切鱼类、龙之王,十二天之一,护世八方天之一,乃西方之守护神。密教将其置于胎藏界曼荼罗中,位于外金刚部院西门之北侧,身呈赤色,头上有七龙头,右手持轮索,左拳叉腰。
③净居天众:在色界四禅之最高处有五重天,为证得「不还果」的圣者所生之处,因无外道杂居,故名「净居」。这五重天是无烦天、无热天、善现天、善见天、色究竟天。
④摩那斯龙王:八大龙王之一,又称「摩那苏婆帝龙」,意译作「大身龙王」、「慈心龙王」等。此龙身长能绕须弥山七匝,故称「大身」。又谓此龙主管降雨,将降雨时先起云,待七日众事均毕,然后降雨;因起云雨时都从慈心出,因此称之为「慈心」。
⑤阿那婆达多龙王:八大龙王之一。「阿那婆达多」为水池之名,意思为「无热」,此池常有龙出没,称为「阿那婆达多龙王」。
⑥娑伽罗龙王:大龙王之一,观音菩萨二十八部众之一,音译又作「娑竭罗龙王」、「沙竭龙王」,意译「海龙王」。
《长阿含经》卷十九〈龙鸟品〉说:「大海水底有娑竭龙王宫,纵广八万由旬,宫墙七重,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周匝严饰,皆七宝成,乃至无数众鸟相和而鸣。」(《大正藏》卷一,页一二七中)此龙王系降雨之龙神,从古以来修请雨之法时,都以之为本尊。
⑦毗沙门天王:四天王之一的北方多闻天王,有可畏、天敬、众归三城,率夜叉、罗剎二部鬼众守护北洲兼及余洲。

【语译】
当时,善财童子看见师子频申比丘尼遍坐于一切诸宝树下的大师子座上,身相端严,威仪寂静,诸根调顺,如同大象王;其心无垢浊,如同清净池;
其普济众生所求,如同如意宝;
其不染世间之法,犹如莲华;
其心无所畏,如师子王;
其护持净戒不可倾动,如同须弥山;
其能使见者心得清凉,如同妙香王;
其能除去众生诸烦恼热,如同雪山中美妙的栴檀香;
众生看到比丘尼,诸苦就可消灭,如同善见药王;
凡是看见比丘尼的就不会没有收获,如同婆楼那天;
能使一切众善根芽得以生长,如同良田沃土。
师子频申比丘尼在不同的座位,由于众会不同,因此其所说法门也各有差别。
善财童子有时看见师子频申比丘尼坐于师子座,被净居天众所围绕,其中以大自在天子为上首;此比丘尼为其宣说名为「无尽解脱」的法门。善财有时看见师子频申比丘尼坐于师子座,被诸梵天众所围绕,其中以爱乐梵王为上首;
此比丘尼为其演说名为「普门差别清净言音轮」的法门。
善财童子有时看见师子频申比丘尼坐于师子座,被他化自在天天子、天女所围绕,其中以自在天王为上首;
此比丘尼为其演说名为「菩萨清净心」的法门。
有时看见师子频申比丘尼坐于师子座,被善变化天天子、天女所围绕,其中善化天王为上首;
此比丘尼为其演说名为「一切法善庄严」的法门。
有时看见师子频申比丘尼坐于师子座,被兜率陀天天子、天女所围绕,其中兜率天王为上首;
此比丘尼为其演说名为「心藏旋」的法门。
有时看见师子频申比丘尼坐于师子座,被须夜摩天天子、天女所围绕,其中夜摩天王为上首;
此比丘尼为其演说名为「无边庄严」的法门。
有时看见师子频申比丘尼坐于师子座,被三十三天天子、天女所共围绕,释提桓因为上首;
此比丘尼为其演说名为「厌离门」的法门。
善财童子有时看见师子频申比丘尼坐于师子座,被一百头光明龙王、难陀龙王、优波难陀龙王、摩那斯龙王、伊罗跋难陀龙王、阿那婆达多龙王等龙子、龙女所围绕,其中娑伽罗龙王为上首;
此比丘尼为其演说名为「佛神通境界光明庄严」的法门。
有时看见师子频申比丘尼坐于师子座,被诸夜叉众所围绕,其中毗沙门天王为上首;
此比丘尼为其演说名为「救护众生藏」的法门。
有时看见师子频申比丘尼坐于师子座,被干闼婆众所围绕,其中持国干闼婆王为上首;
此比丘尼为其演说名为「无尽喜」的法门。
有时看见师子频申比丘尼坐于师子座,被阿修罗众所围绕,其中罗睺阿修罗王为上首;
此比丘尼为其演说名为「速疾庄严法界智门」的法门。
有时看见师子频申比丘尼坐于师子座,被迦楼罗众所围绕,其中捷持迦楼罗王为上首;
此比丘尼为其演说名为「怖动诸有海」的法门。
有时看见师子频申比丘尼坐于师子座,被紧那罗众所围绕,其中大树紧那罗王为上首;
此比丘尼为其演说名为「佛行光明」的法门。
有时看见师子频申比丘尼坐于师子座,被摩睺罗伽众所围绕,其中庵罗林摩睺罗伽王为上首;
此比丘尼为其演说名为「生佛欢喜心」的法门。

或见处座,无量百千男子、女人所共围绕;
此比丘尼为说法门,名「殊胜行」。
或见处座,诸罗剎众所共围绕,常夺精气大树罗剎王而为上首;
此比丘尼为说法门,名「发生悲愍心」。
或见处座,信乐声闻乘众生所共围绕;
此比丘尼为说法门,名「胜智光明」。或见处座,信乐缘觉乘众生所共围绕;
此比丘尼为说法门,名「佛功德广大光明」。
或见处座,信乐大乘众生所共围绕;
此比丘尼为说法门,名「普门三昧智光明门」。
或见处座,初发心诸菩萨所共围绕;
此比丘尼为说法门,名「一切佛愿聚」。
或见处座,第二地诸菩萨所共围绕;
此比丘尼为说法门,名「离垢轮」。
或见处座,第三地诸菩萨所共围绕;
此比丘尼为说法门,名「寂静庄严」。
或见处座,第四地诸菩萨所共围绕;
此比丘尼为说法门,名「生一切智境界」。
或见处座,第五地诸菩萨所共围绕;
此比丘尼为说法门,名「妙华藏」。
或见处座,第六地诸菩萨所共围绕;
此比丘尼为说法门,名「毗卢遮那藏」。
或见处座,第七地诸菩萨所共围绕;
此比丘尼为说法门,名「普庄严地」。
或见处座,第八地诸菩萨所共围绕;
此比丘尼为说法门,名「遍法界境界身」。
或见处座,第九地诸菩萨所共围绕;
此比丘尼为说法门,名「无所得力庄严」。
或见处座,第十地诸菩萨所共围绕;
此比丘尼为说法门,名「无碍轮」。
或见处座,执金刚神①所共围绕;
此比丘尼为说法门,名「金刚智那罗延庄严」。
【章旨】
善财童子在日光园看见人、罗剎以及十二类菩萨等分别围绕,师子频申比丘尼随应为其分别演说佛法。
【注释】
①执金刚神:又作「执金刚夜叉」、「金刚手」、「金刚力士」,为手执金刚杖而护帝释天宫门之夜叉神。遇佛出世,即降于阎浮提,卫护世尊,防守道场。

【语译】
善财童子有时看见师子频申比丘尼坐于师子座,被无数百千男子、女人所围绕;
此比丘尼为其演说名为「殊胜行」的法门。
善财有时看见师子频申比丘尼坐于师子座,被诸罗剎众所围绕,其中常夺精气大树罗剎王为上首;
此比丘尼为其演说名为「发生悲愍心」的法门。
善财童子有时看见师子频申比丘尼坐于师子座,被信仰声闻乘的众生所围绕;
此比丘尼为其演说名为「胜智光明」的法门。
有时看见师子频申比丘尼坐于师子座,被信仰缘觉乘的众生所围绕;
此比丘尼为其演说名为「佛功德广大光明」的法门。
善财童子有时看见师子频申比丘尼坐于师子座,被信仰大乘的众生所围绕;
此比丘尼为其演说名为「普门三昧智光明门」的法门。
善财有时看见师子频申比丘尼坐于师子座,被初发心的诸菩萨所围绕;
此比丘尼为其演说名为「一切佛愿聚」的法门。
善财有时看见师子频申比丘尼坐于师子座,被第二地诸菩萨所围绕;
此比丘尼为其演说名为「离垢轮」的法门。
有时看见师子频申比丘尼坐于师子座,被第三地诸菩萨所围绕;
此比丘尼为其演说名为「寂静庄严」的法门。
有时看见师子频申比丘尼坐于师子座,被第四地诸菩萨所围绕;
此比丘尼为其演说名为「生一切智境界」的法门。
善财有时看见师子频申比丘尼坐于师子座,被第五地诸菩萨所围绕;
此比丘尼为其演说名为「妙华藏」的法门。
有时看见师子频申比丘尼坐于师子座,被第六地诸菩萨所围绕;
此比丘尼为其演说名为「毗卢遮那藏」的法门。
有时看见师子频申比丘尼坐于师子座,被第七地诸菩萨所围绕;
此比丘尼为其演说名为「普庄严地」的法门。
有时看见师子频申比丘尼坐于师子座,被第八地诸菩萨所围绕;
此比丘尼为其演说名为「遍法界境界身」的法门。
善财童子有时看见师子频申比丘尼坐于师子座,被第九地诸菩萨所围绕;
此比丘尼为其演说名为「无所得力庄严」的法门。
善财童子有时看见师子频申比丘尼坐于师子座,被第十地诸菩萨所围绕;
此比丘尼为其演说名为「无碍轮」的法门。
善财童子有时看见师子频申比丘尼坐于师子座,被执金刚神所围绕;
此比丘尼为其演说名为「金刚智那罗延庄严」的法门。
  善财童子见如是等一切诸趣所有众生已成熟者、已调伏者,堪为法器,皆入此园,各于座下围绕而坐。师子频申比丘尼,随其欲解胜劣差别而为说法,令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何以故?
此比丘尼入普眼舍得般若波罗蜜门、
说一切佛法般若波罗蜜门、
法界差别般若波罗蜜门、
散坏一切障碍轮般若波罗蜜门、
生一切众生善心般若波罗蜜门、
殊胜庄严般若波罗蜜门、
无碍真实藏般若波罗蜜门、
法界圆满般若波罗蜜门、
心藏般若波罗蜜门、
普出生藏般若波罗蜜门,
此十般若波罗蜜门为首,
入如是等无数百万般若波罗蜜门。此日光园中所有菩萨及诸众生,皆是师子频申比丘尼初劝发心,受持正法,思惟修习,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
  时,善财童子见师子频申比丘尼如是园林、如是床座、如是经行、如是众会、如是神力、如是辩才,复闻不可思议法门,广大法云润泽其心,便生是念:「我当右绕无量百千匝。」
时,比丘尼放大光明,普照其园众会庄严。
善财童子即自见身,及园林中所有众树,皆悉右绕此比丘尼,经于无量百千万匝。围绕毕已,善财童子合掌而住,白言:「
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云何修菩萨道。我闻圣者善能诱诲,愿为我说!」
【章旨】
善财童子在日光园观见如此盛大的场景,心中对于师子频申比丘尼产生极大尊敬,便礼拜比丘尼,向其请教修行菩萨行的方法、途径。

【语译】
善财童子看到如此等一切诸趣的所有已经成熟、已经调伏、堪为法器的众生都进入此园,各自在其座下围绕而坐。师子频申比丘尼针对其欲望与理解力的优劣而为其说法,使其对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获不退转。为什么呢?
这位比丘尼进入普眼舍得般若波罗蜜门、
说一切佛法般若波罗蜜门、
法界差别般若波罗蜜门、
散坏一切障碍轮般若波罗蜜门、
生一切众生善心般若波罗蜜门、
殊胜庄严般若波罗蜜门、
无碍真实藏般若波罗蜜门、
法界圆满般若波罗蜜门、
心藏般若波罗蜜门、
普出生藏般若波罗蜜门等十种般若波罗蜜门为首,
进入如此无数百万种般若波罗蜜门。此日光园中所有菩萨及诸众生都是师子频申比丘尼首先激励其发心,受持正法,思惟修习,对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获得不退转。
  这时,善财童子看见师子频申比丘尼如此的园林、如此的床座、如此的漫步、如此的众会、如此的神力、如此辩才,又听闻不可思议法门,广大法云润泽其心,便产生了这个念头:「我应该从比丘尼右边围绕其无数量百千圈。」
这时,比丘尼放出大光明,普照日光园中的众会,使其更为庄严。善财童子随即自己现身,与园林中所有的树木一起,都右绕此比丘尼无量百千万圈。围绕完毕之后,善财童子在比丘尼面前合掌而立,禀告师子频申比丘尼说:「
圣者!我早先已经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但却不知晓菩萨如何学菩萨行,如何修菩萨道。我听说圣者谆谆善诱,希望您为我回答这一问题!」
比邱尼言:「善男子!我得解脱,名『成就一切智』①。」
善财言:「圣者!何故名为『成就一切智』?」
比邱尼言:「善男子!此智光明,于一念中普照三世一切诸法。」
善财白言:「圣者!此智光明境界云何?」
比邱尼言:「善男子!我入此智光明门,得出生一切法三昧王;以此三昧故,得意生身②,往十方一切世界兜率天宫一生所系菩萨所,
一一菩萨前现不可说佛剎微尘数身,
一一身作不可说佛剎微尘数供养。所谓:
现天王身乃至人王身,执持华云,执持鬘云,烧香、涂香及以末香,衣服、璎珞、幢幡、缯盖、宝网、宝帐、宝藏、宝灯,如是一切诸庄严具,我皆执持而以供养。
如于住兜率宫菩萨所,如是于住胎、出胎、在家、出家、往诣道场、成等正觉、转正法-轮、入于涅槃,如是中间,或住天宫,或住龙宫,乃至或复住于人宫,于彼一一诸如来所,我皆如是而为供养。
若有众生,知我如是供养佛者,皆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
若有众生来至我所,我即为说般若波罗蜜。
「善男子!我见一切众生,不分别众生相,智眼明见故;
听一切语言,不分别语言相,心无所著故;
见一切如来,不分别如来相,了达法身故;
住持一切法-轮,不分别法-轮相,悟法自性故;
一念遍知一切法,不分别诸法相,知法如幻故。
【章旨】
师子频申比丘尼为善财童子宣说「成就一切智光明境界」法门。
【注释】
①成就一切智:「一切智」等同于佛智,师子频申比丘尼因证得此智,所以遍知三世一切事,知一切事的本质为空性。
②意生身:又作「意成身」、「意成色身」、「摩奴末耶身」,非父母所生之身体,乃初地以上之菩萨为济度众生依「意」所化生之身。此外,中有之身、劫初之人、色界、无色界、变化身、界外之变易身等,均属「意生身」。

【语译】
师子频申比丘尼对善财童子说:「善男子!我获得了名叫『成就一切智』的解脱法门。」
善财童子说:「圣者!为什么缘故名为『成就一切智』?」
比丘尼回答:「善男子!此智光明,在一念中可以普照三世一切诸法。」
善财又问道:「圣者!此智的光明境界如何?」
  比丘尼说:「
善男子!我进入此智光明门,得以出生一切法三昧之王;
以此三昧的缘故,获得意生身,
前往十方一切世界兜率天宫一生所系菩萨所,
在每一位菩萨前现不可说佛剎微尘数身,
每一身作不可说佛剎微尘数供养。
具体而言,现天王身甚至人王身,执持花云,执持鬘云,烧香、涂香及以末香、衣服、璎珞、幢幡、缯盖、宝网、宝帐、宝藏、宝灯等等如此一切诸庄严具,我都执持而以之作为供养。当我住在兜率宫菩萨的住所时,如此在住胎、出胎、在家、出家、往诣道场、成等正觉、转正法-轮、入于涅槃,如此中间,有时住天宫,有时住龙宫,甚至也住于人间的宫殿,在每一诸如来的住所,我都如此而为供养。
如果有知晓我如此供养佛的众生,都获得不退转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果有众生来到我的住所,我随即为其说般若波罗蜜。
「善男子!我看见一切众生,但不分别众生之相,这是因为智眼所具的明澈功能的缘故;
听一切语言,但却不分别语言之相,这是因为我的心已经没有任何执着的缘故;
观见一切如来,但却不分别如来之相,这是因为了达法身的缘故;
住持一切法-轮,但却不分别法-轮之相,这是因为已经悟得法的自性的缘故;
一念遍知一切法,但却不分别诸法的相状,这是因为知晓法都如同幻相的缘故。

  「善男子!我唯知此成就一切智解脱。
如诸菩萨摩诃萨,心无分别,普知诸法,
一身端坐,充满法界,
于自身中现一切剎,
一念悉诣一切佛所,
于自身内普现一切诸佛神力,
一毛遍举不可言说诸佛世界,
于其自身一毛孔中现不可说世界成坏,
于一念中与不可说不可说众生同住,
于一念中入不可说不可说一切诸劫。
  「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彼功德行?善男子!于此南方,有一国土,名曰『险难』①;此国有城,名『宝庄严』②;中有女人,名『婆须蜜多』③。汝诣彼问: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
时,善财童子顶礼其足,绕无数匝,殷勤瞻仰,辞退而去。
【章旨】
师子频申比丘尼又向善财童子举荐「险难」国土「宝庄严」城中的「婆须蜜多」女,嘱咐善财童子南下前去拜访。善财童子于是告别师子频申比丘尼继续南下。
【注释】
①险难:据澄观的解释,「国名『险难』者,逆行非道,下位不能行故。」
②宝庄严:据澄观的解释,「城名『宝庄严』者,逆随世行,能生无尽功德藏故。」
③婆须蜜多:据澄观的解释,「善友名『婆须蜜多』者,此云『世友』,亦云『天友』,随世人、天方便化故。」
【语译】
师子频申比丘尼对善财童子说:「
善男子!我只是知晓此成就一切智解脱法门。
如同诸菩萨,心无分别,
完全知晓诸法,一身端坐,充满法界,
在自己身中显现一切国土,
一念全部到达一切佛的住所,
在自身内普现一切诸佛之神力,
一毛孔中完全浓缩不可言说诸佛世界,
在自身一毛孔中显现出不可说世界之生成、存在与败坏,
在一念中与不可说不可说众生同住,
一念中进入不可说不可说一切诸劫。
  「我为什么能够知晓能够演说这一功德行呢?
善男子!在此继续朝南方行进,有一处名为『险难』的国土,此国中有一座名叫『宝庄严』的城市,此城中有一位名叫『婆须蜜多』的女人。你可以前往他那里向他请教:菩萨如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
这时,善财童子顶礼师子频申比丘尼的双足,在其周围绕行无数圈,殷勤瞻仰比丘尼。然后,善财童子辞别师子频申比丘尼,踏上了南下的路途。
【说明】
善财童子第二十五参---师子频申比丘尼会,至此叙述完毕。师子频申比丘尼给善财童子宣讲的「成就一切智解脱」法门,是进入「十回向」之第四回向「至一切处回向」的方法。
所谓「至一切处回向」,又名「遍至一切处回向」,是指经由回向力以所修善根供养一切三宝、利益一切众生的境界。[/size]

堪钦将洋 发表于 2013-2-28 00:40

[size=5]
《华严经》卷六十八  入法界品之九
【题解】
本卷包括《入法界品》「末会」中的第二十七会至三十三会,即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中的二十六参至第三十二参的内容。
第二十六参为「婆须蜜多女会」:善财童子南下到达「险难」国「宝庄严」城找寻「婆须蜜多」女。经人指点,善财童子来到婆须蜜多女的壮丽住宅,看到此宅建筑园林之美无与伦比。善财童子终于见到无比美丽的婆须蜜多女,便礼拜此女,向其请教修行菩萨行的方法、途径,婆须蜜多女向其讲述自己所证得的「离贪欲际」法门。
此境界的核心是,菩萨不断贪欲而可得解脱,「染而不染」,即入世而出世,方为菩萨所获得的「究竟离欲」境界。
婆须蜜多女给善财童子宣讲的「菩萨离贪际解脱」法门,是进入「十回向」之第五回向「无尽功德藏回向」的方法。
所谓「」无尽功德回向」,又作「无尽藏回向」,即随喜一切无尽善根,回向此等功德,庄严诸佛剎,以得以获得无尽善根。
第二十七参为「鞞瑟胝罗居士会」:
善财童子南下到达「善度」城找寻「鞞瑟胝罗」居士。善财童子向「鞞瑟胝罗」居士请教修行菩萨行的方法、途径。「鞞瑟胝罗」居士向其讲述自己所证得的「不般涅槃际」法门。
此境界的核心是,在三昧定境中常常观见一切诸佛。鞞瑟胝罗居士给善财童子宣讲的「菩萨所得不般涅槃际解脱」法门,是进入「十回向」之第五回向「随顺平等善根回向」的方法。所谓「随顺平等善根回向」,又名「随顺坚固一切善根回向」、「入一切平等善根回向」,其内容是回向所修之善根,被佛所守护,能成一切坚固善根。
第二十八参为「观自在菩萨会」:善财童子南下到达海中「补怛洛迦」山中向「观自在」菩萨请教修行菩萨行的方法、途径。观自在菩萨向善财童子宣说其以「菩萨大悲行门」平等教化一切众生的因缘,其主要内容是以「四摄等门」摄取众生以及以各种方便使其远离「五种怖畏」。
这一法门,是进入「十回向」之第七回向「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的方法。
所谓「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又名「等心随顺一切众生回向」、「等随顺一切众生回向」,其内容是增长一切善根,回向利益一切众生。

第二十九参为「正趣菩萨会」:
善财童子遵从观音菩萨的嘱咐,到达正趣菩萨的住所向正趣菩萨请教修行菩萨行的方法、途径。正趣菩萨向善财童子讲述自己所证得的「普门速疾行」的菩萨解脱法门。此境界的核心是,一念速至一切佛所,一念速解一切佛法。
正趣菩萨给善财童子宣讲的「菩萨普门速疾行」法门,是进入「十回向」之第八回向「如相回向」的方法。「如相回向」,又名「真如相回向」,是指随顺真如相而将所成种种善根回向给众生。
第三十参为「大天神会」:善财童子遵从正趣菩萨的嘱咐,到达「堕罗钵底」城,向大天神请教修行菩萨行的方法、途径。
大天神向善财童子开始讲述自己所证得的名叫「云网」的菩萨解脱法门。此境界的核心是以六度救度众生。大天神给善财童子宣讲的「菩萨云网解脱」法门,是进入「十回向」之第九回向「无缚无着解脱回向」的方法。
「无缚无着解脱回向」,又名「无缚无着解脱心回向」、「无缚解脱回向」、「无缚无着回向」,是指对于一切法无所取执缚着,得解脱心,行普贤行,以无缚着解脱之心回向所习诸善,饶益群生。

第三十一参为「安住地神」:善财童子遵从大天神的嘱咐,到达「摩竭提国菩提场内」向安住地神请教修行菩萨行的方法、途径。
安住地神向善财童子显示了善财童子昔日在此地下所种植的善根。
安住地神为善财童子叙述「不可坏智慧藏」境界的内容。此境界的核心是拥有不可坏的一念之智慧。
安住地神给善财童子宣讲的「不可坏智慧藏」法门,是进入「十回向」之第十回向「法界无量回向」的方法。
「法界无量回向」,又名「入法界无量回向」、「法界无尽回向」,指修习一切无尽善根,以此回向,愿求法界差别无量功德。

第三十二参为「婆珊婆演底夜神会」:
善财童子遵从安住地神的嘱咐,到达「摩竭提国迦毗罗城」向婆珊婆演底夜神请教修行菩萨行的方法、途径。由此,善财童子开始证入「十地」。
婆珊婆演底夜神为善财童子叙述「菩萨破一切众生痴暗法光明解脱」境界的内容。此境界的核心是以自己所具的「法光明」破除众生的痴暗。
婆珊婆演底夜神先言兴起救物救世之心,后以十门疆界言对缘救摄众生的实践。应善财童子所请,婆珊婆演底夜神向其讲述了获得这一法门的发心时节机缘以及得法时间的长短。
婆珊婆演底夜神又向善财童子演说自己获得「出生见佛调伏众生三世智光明轮」三昧并以之救度教化众生的过程。

婆珊婆演底夜神给善财童子宣讲的「菩萨破一切众生暗法光明解脱」法门,是进入「十地」之第一地「欢喜地」的方法。
「欢喜地」,即菩萨初地,又作「极喜地」。菩萨历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等修行阶位,经一大阿僧祇劫之修行,初证真如平等圣性,全部证得人空、法空之理,能成就自利利他之行,心多生欢喜,故称「欢喜地」。

善财童子第二十六参:婆须蜜多女会
尔时,善财童子,大智光明照启其心,思惟观察见诸法性,得了知一切言音陀罗尼门,得受持一切法-轮陀罗尼门,得与一切众生作所归依①大悲力,得观察一切法义理光明门,得充满法界清净愿,得普照十方一切法智光明,得徧庄严一切世界自在力,得普发起一切菩萨业圆满愿。
  渐次游行,至险难国宝庄严城,处处寻觅婆须蜜多女。
  城中有人不知此女功德智慧,作如是念:「
今此童子,诸根寂静,智慧明了,不迷不乱,谛视一寻,②
无有疲懈,无所取着,目视不瞬,心无所动,甚深宽广,犹如大海;
不应于此婆须蜜女,有贪爱心,有颠倒心,生于净想,生于欲想;③④
不应为此女色所摄。此童子者,
不行魔行,不入魔境,不没欲泥,不被魔缚,不应作处已能不作,有何等意而求此女?」
  其中有人先知此女有智慧者,告善财言:「
  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今乃能推求寻觅婆须蜜女,汝已获得广大善利。
  善男子!汝应决定求佛果位,决定欲为一切众生作所依怙⑤,决定欲拔一切众生贪爱毒箭⑥,决定欲破一切众生于女色中所有净想。
  善男子!婆须蜜女于此城内市廛之北自宅中住⑦。」
时,善财童子闻是语已,欢喜踊跃,往诣其门。见其住宅广博严丽,宝墙、宝树及以宝堑,一一皆有十重围绕;其宝堑中,香水盈满,金沙布地,诸天宝华、优钵罗华、波头摩华、拘物头华、芬陀利华徧覆水上;宫殿、楼阁处处分布,门闼、窗牖相望间列,咸施网铎,悉置幡幢,无量珍奇以为严饰;琉璃为地,众宝间错,烧诸沈水,涂以栴檀,悬众宝铃,风动成音,散诸天华徧布其地;种种严丽不可称说,诸珍宝藏其数百千,十大园林以为庄严。
【章旨】
这是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第二十六次参访,也是《入法界品》「末会」中善财五十五会中的第二十七会。善财童子南下到达「险难」国「宝庄严」城找寻「婆须蜜多」女。
经人指点,善财童子来到婆须蜜多女的壮丽住宅,看到此宅建筑园林之美无与伦比。

【注释】
①归依:又作「皈依」,指归敬依投于佛、法、僧三宝。「归依」的梵语含有救济、救护之义,即依持三宝的功德威力,能加持、摄导归依者,使止息无边之生死苦轮而得解脱。
一般而言,归依是信仰、希愿领受外来之助力,从他力而得救济。而归依的终极意义仍是归向自己之自心、自性。
②一寻:古代之长度单位。伸张两臂为一寻,约等于八尺或六尺。
③颠倒心:指违背常道、不顺应正理的心理活动。
④欲想:即「贪欲想」,三想之一。即对于自身所好之对境生喜乐之念,而起贪着之心及取得之欲望。
⑤依怙:本来是「依恃」之意,佛教中引申为众生因贪、瞋等无明缠身,造作各种恶业,而堕于轮回之中,须仰赖佛、菩萨之慈心悲愿,予以济度,纔能出离苦厄,故称众生为「依怙」。
⑥贪爱毒箭:「贪爱」是指贪着爱、乐五欲之境而不能出离生死轮回。
「贪」与「爱」为异名同体。
「贪」是指欲求染污之爱或财物等而无厌足之精神作用;
「爱」是指染着于境之贪烦恼。
因为「贪」、「爱」能够害人,因此将其比喻为毒箭。
⑦市廛之北自宅中住:此住宅具有象征意义。
据澄观的解释:「『市』者,喧杂。『北』主于灭。『自宅』即毕竟空寂。
谓在欲行禅处喧常寂故。」这是说,行禅之地应该是外界嘈杂而心中常常寂静。

【语译】
在继续南下的路上,善财童子大智光明照启其心,经过思惟观察已经见到诸法的空寂本性,得以了知一切言音陀罗尼门,
得以受持一切法-轮陀罗尼门,
能够为一切众生充当可以归依的大悲力,
能够观察一切法义理光明门,
能够充满法界清净大愿,
获得普照十方一切法智之光明,
获得徧庄严一切世界的自在力,
获得完全发起一切菩萨业圆满大愿。
  善财童子逐渐南下,到达险难国的宝庄严城,在城中到处寻找婆须蜜多女。
  城中那些不知晓婆须蜜多女功德智慧的人产生了这样的想法:「
  现今的这位童子,诸根寂静,智慧明了,不迷不乱,眼睛仔细审视不远处,没有疲倦与懈怠,没有执取执着,目视不动,心无所动,其心犹如大海般宽广深邃。这位童子不应该对于婆须蜜女产生贪爱心,产生颠倒心,产生与其亲近的想法,产生占有的欲望;
  不应该被此女的美色所摄伏。这位童子不行魔行,不入魔境,不被欲泥所陷,不被魔所系缚,不应该做的事情已经能够不作,还会有什么想法去寻找这位女子呢?」
城中那些早先已经知晓此女之智慧的人告诉善财童子说:「
好啊!好啊!善男子!你现今能够推求寻觅婆须蜜女,你已经获得广大善利。
善男子!你应该决定求取佛果之位,决定充当一切众生的依怙,决定欲拔除一切众生的贪爱毒箭,决定欲破一切众生对于女色的所有欲望。
善男子!婆须蜜女在此城内的市场之北自己的住宅中居住。」
当时,善财童子一听说这一席话,欢喜踊跃,立即前往婆须蜜多女的住宅之门。善财童子看见此女的住宅广博而严丽,宝墙、宝树及围绕的宝堑,每一处都有十重围绕;
其宝堑中,香水充满,金沙铺地,各种天宝华、优钵罗华、波头摩华、拘物头华、芬陀利华徧覆水上;到处是宫殿、楼阁,门户、窗牖相望排列,都设置了网铎,都悬挂着幡幢,无数珍奇作为装饰;琉璃为地,众宝错落分布,点燃沉水香,涂抹了栴檀,悬挂着许多宝铃,风动成音,散诸天华徧布其地;种种严丽不可称说,诸珍宝藏其数百千,有十大园林以为庄严。

尔时,善财见此女人,颜貌端严,色相圆满,皮肤金色,目发绀青,不长不短,不粗不细,欲界人、天无能与比;
音声美妙超诸梵世,一切众生差别言音,悉皆具足,无不解了;
深达字义①,善巧谈说,得如幻智,入方便门;
众宝璎珞及诸严具庄严其身,如意摩尼以为宝冠而冠其首;
复有无量眷属围绕,皆共善根同一行愿,福德大藏具足无尽。
时,婆须蜜多女从其身出广大光明,普照宅中一切宫殿;遇斯光者,身得清凉。
  尔时,善财前诣其所,顶礼其足,合掌而住,白言:「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云何修菩萨道。我闻圣者善能教诲,愿为我说!」
  彼即告言:「善男子!我得菩萨解脱,名『离贪欲际』②,随其欲乐而为现身。若天见我,我为天女,形貌、光明殊胜无比;
  如是乃至人、非人等而见我者,我即为现人、非人女,随其乐欲皆令得见。
「若有众生欲意所缠来诣我所,我为说法,彼闻法已,则离贪欲,得菩萨无着境界三昧;若有众生暂见于我,则离贪欲,得菩萨欢喜三昧;
若有众生暂与我语,则离贪欲,得菩萨无碍音声三昧;
若有众生暂执我手,则离贪欲,得菩萨徧往一切佛剎三昧;
若有众生暂升我座,则离贪欲,得菩萨解脱光明三昧;
若有众生暂观于我,则离贪欲,得菩萨寂静庄严三昧;
若有众生见我频申③,则离贪欲,得菩萨摧伏外道三昧;
若有众生见我目瞬④,则离贪欲,得菩萨佛境界光明三昧;
若有众生抱持于我,则离贪欲,得菩萨摄一切众生恒不舍离三昧;
若有众生唼我唇吻,则离贪欲,得菩萨增长一切众生福德藏三昧。
凡有众生亲近于我,一切皆得住离贪际,入菩萨一切智地,现前无碍解脱。」

【章旨】
善财童子终于见到无比美丽的婆须蜜多女,便礼拜此女,向其请教修行菩萨行的方法、途径。婆须蜜多女向其讲述自己所证得的「离贪欲际」法门。此境界的核心是,菩萨不断贪欲而可得解脱,「染而不染」,即入世而出世,方为菩萨所获得的「究竟离欲」境界。
【注释】
①字义:佛教之真言咒语之字轮相有字相、字义两层面的解释。
「字相」是观真言文字的形、音、义,「字义」是观字的实义;
诠明诸字的形、音及意义称为「字相」,而各个字不可得的义趣,即为「字义」。
而所谓「字义」,是字的真实义。
②离贪欲际:澄观这样解释这一法门:「凡夫染欲,二乘见欲可离。菩萨不断贪欲而得解脱,智了性空欲即道故。如是染而不染,方为究竟离欲之际。」
这是说,菩萨不断贪欲而可得解脱,「染而不染」,即入世而出世,方为菩萨所获得的「究竟离欲」境界。
③频申:为「奋迅」三昧的缩略语,全名为「师子奋迅三昧」。进入此三昧定中,如狮子王之奋迅勇猛,现佛之大威神力,故称为「师子奋迅三昧」。
④目瞬:目动;眨眼;看;注视。

【语译】
这时,善财童子看见婆须蜜多女,面相端庄美丽,身体圆满,皮肤金色,眼睛、头发青中透红,毛发不长不短,不粗不细,是欲界人、天无与伦比的;
其美妙的声音超过诸梵世,一切众生各不相同的声音都完全具足,没有她不了解的;她深达真言密咒的字义,以方便善巧谈论,获得如幻智,进入方便门;
她以许多珍宝璎珞以及其它庄严具装饰自己的身体,以如意摩尼为宝冠装饰自己的头;
又有无数眷属围绕着她,这些眷属与师子频申女都具备同样的善根、同样的行愿,其福德大藏具足无尽。
这时,婆须蜜多女从其身发出广大光明,完全照耀着住宅中的一切宫殿;凡是遇到这些光线的会众,身体都获得清凉的感受。
  这时,善财童子前往婆须蜜多女的住所,顶礼此女的双足,合掌而住,对婆须蜜多女说:「圣者!我早先已经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但却不知晓菩萨如何学菩萨行,如何修菩萨道。我听闻圣者谆谆善诱,希望您能够为我回答这些问题!」
婆须蜜多女随即告诉善财童子说:「
善男子!我获得名叫『离贪欲际』的菩萨解脱境界,能够针对众生的欲乐而显现出相应的身体。如果是天众来见我,我就显现为天女,形貌、光明殊胜无比;
甚至人、非人等而来见我,我就显现为人、非人女,针对其欲乐都使其得以看见。
「如果有众生被欲望所纠缠前来我的住所,我为其说法,他们听闻佛法之后,就远离贪欲,获得菩萨无着境界三昧;
如果有众生短时间看见我,就可远离贪欲,获得菩萨欢喜三昧;
如果有众生短时间与我说话,就可远离贪欲,获得菩萨无碍音声三昧;
如果有众生短时间拉着我的手,就可远离贪欲,获得菩萨徧往一切佛土三昧;
如果有众生短时间登上我的座位,就可远离贪欲,获得菩萨解脱光明三昧;
如果有众生短时间观察我,就可远离贪欲,获得菩萨寂静庄严三昧;
如果有众生观见我的定力,就可远离贪欲,获得菩萨摧伏外道三昧;
如果有众生与我的眼睛对视一会儿,就可远离贪欲,获得菩萨、佛境界光明三昧;
如果有众生拥持我,就可远离贪欲,获得菩萨摄一切众生永远不舍离三昧;
如果有众生吻我的嘴唇,就可远离贪欲,获得菩萨增长一切众生福德藏三昧。
凡是与我亲近的众生,就可获得住于离贪之际,进入菩萨一切智地,显现出无碍解脱境界。」
  善财白言:「圣者种何善根、修何福业,而得成就如是自在?」
  答言:「善男子!我念过去有佛出世,名为『高行』;其王都城,名曰『妙门』。
善男子!彼高行如来哀愍众生,入于王城蹈彼门阃①,其城一切悉皆震动,忽然广博,众宝庄严,无量光明递相映彻,种种宝华散布其地,诸天音乐同时俱奏,一切诸天充满虚空。
善男子!我于彼时为长者妻,名曰『善慧』;见佛神力,心生觉悟,则与其夫往诣佛所,以一宝钱而为供养②。是时,文殊师利童子为佛侍者,为我说法,令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善男子!我唯知此菩萨离贪际解脱。如诸菩萨摩诃萨,成就无边巧方便智,其藏广大,境界无比;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彼功德行?
  「善男子!于此南方有城,名『善度』③;中有居士,名『鞞瑟胝罗』④,彼常供养栴檀座佛塔。汝诣彼问: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
时,善财童子顶礼其足,绕无量匝,殷勤瞻仰,辞退而去。
【章旨】
婆须蜜多女为善财童子解说修成此法门的因缘。婆须蜜多女又向善财童子举荐「善度」城中的「鞞瑟胝罗」居士,嘱咐善财童子南下前去拜访。善财童子于是告别婆须蜜多女继续南下。
【注释】
①门阃:门槛。
②以一宝钱而为供养:关于以一宝钱供养佛的含义,澄观解释为:
一,宝而能舍故得离贪。
二,一钱虽微,以菩提心故,成斯自在。
③善度:据澄观的解释,「城名『善度』者,无一善根不度到究竟故。」这是说,所有善根都能够度尽众生使其到达究竟境界。
④鞞瑟胝罗:据澄观的解释,「善友名『鞞瑟胝罗』者,此云『缠裹』,义当『包摄』,塔中包摄一切佛故。或云『摄入』,摄诸善根入平等故。常供佛塔者,善根中最故。未详何缘偏供此塔。有云『以塔中空有栴檀之座,为欲普供无尽佛故。』亦是一理。」

【语译】
善财童子又问婆须蜜多女:「圣者究竟种植了什么善根、修行了什么福业,而获得成就如此自在?」
  婆须蜜多女回答说:「
  善男子!我记得过去有位名为『高行』的佛出世;其国王的都城名叫『妙门』。
  善男子!那位高行如来哀愍众生,进入王城,刚刚踏上此城的门槛,其城中的一切都产生了震动,城市忽然变得广博,许多珍宝装饰,有无量光明竞相辉映,种种珍贵的花朵散布在地面上,诸天音乐同时演奏出来,一切诸天充满了虚空。
  善男子!我在那时为一长者之妻,名为『善慧』;
当时,我看见佛的如此神力,心生觉悟,就与其夫一起前往佛的住所,以一宝钱作为的供养。当时,文殊师利童子为佛的侍者,为我说法,使我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善男子!我只是知晓这一菩萨离贪际解脱法门。如同诸位菩萨,成就了无边巧方便智,其蕴藏非常广大,境界无与伦比。
  「我为什么能够知晓能够宣说这一功德行呢?善男子!在此继续朝南方行进,有一座名为『善度』的城市,此城有一位名叫『鞞瑟胝罗』的居士,那位居士常常供养栴檀座佛塔。你可以前往他那里向他请教:菩萨如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
这时,善财童子顶礼婆须蜜多女的双足,在其周围绕行无数圈,殷勤瞻仰婆须蜜多女。然后,善财童子告别婆须蜜多女,踏上了继续南下求法的历程。
【说明】
善财童子第二十六参——婆须蜜多女会,至此叙述完毕。婆须蜜多女给善财童子宣讲的「菩萨离贪际解脱」法门,是进入「十回向」之第五回向「无尽功德藏回向」的方法。
所谓「无尽功德藏回向」,又作「无尽藏回向」,即随喜一切无尽善根,回向此等功德,庄严诸佛剎,以获得无尽善根。

善财童子第二十七参:鞞瑟胝罗居士会
  尔时,善财童子渐次游行,至善度城,诣居士宅,顶礼其足,合掌而立,白言:「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云何修菩萨道。我闻圣者善能诱诲,愿为我说!」
  居士告言:「善男子!我得菩萨解脱,名『不般涅槃际』①。
  善男子!我不生心,言『如是如来已般涅槃,如是如来现般涅槃,如是如来当般涅槃。』我知十方一切世界诸佛如来毕竟无有般涅槃者,唯除为欲调伏众生而示现耳。
  善男子!我开栴檀座如来塔门时,得三昧,名『佛种无尽』②。
  善男子!我念念中入此三昧,念念得知一切无量殊胜之事。」
  善财白言:「此三昧者,境界云何?」
居士答言:「
善男子!我入此三昧,随其次第见此世界一切诸佛。所谓:
迦叶佛③、
拘那含牟尼佛④、
拘留孙佛⑤、
尸弃佛⑥、
毗婆尸佛⑦、
提舍佛、
弗沙佛⑧、
无上胜佛、
无上莲华佛;
如是等而为上首,于一念顷,得见百佛,得见千佛,得见百千佛,得见亿佛、千亿佛、百千亿佛、阿庾多亿佛、那由他亿佛,乃至不可说不可说世界微尘数佛,
如是一切,次第皆见。亦见彼佛,初始发心,
种诸善根,获胜神通,成就大愿,修行妙行,
具波罗蜜,入菩萨地,得清净忍,摧伏魔军,
成正等觉,国土清净,众会围绕,放大光明,
转妙法-轮,神通变现;种种差别,我悉能持,
我悉能忆,悉能观察,分别显示。
未来弥勒佛⑨等一切诸佛,现在毗卢遮那佛⑩等一切诸佛,悉亦如是。如此世界,十方世界所有三世一切诸佛、声闻、独觉、诸菩萨众,悉亦如是。
【章旨】
这是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第二十七次参访,也是《入法界品》「末会」中善财五十五会中的第二十八会。善财童子南下到达「善度」城找寻「鞞瑟胝罗」居士。善财童子向「鞞瑟胝罗」居士请教修行菩萨行的方法、途径。
「鞞瑟胝罗」居士向其讲述自己所证得的「不般涅槃际」法门。此境界的核心是,在三昧定境中常常观见一切诸佛。
【注释】
①不般涅槃际:此法门的核心是不见佛入于涅槃境界,因为「谓心契实际,知佛常住」的缘故。
②佛种无尽:「佛种」即真如佛性。「佛种从缘起,佛缘理生。见理湛然故,见佛无灭,以佛化身即是常身法身故。」这是说,从真如理性的角度言之,诸佛是不灭的。
③迦叶佛:又作「迦叶波佛」、「迦摄波佛」、「迦摄佛」,意译作「饮光佛」。为释尊以前之佛,即过去七佛中之第六佛,又为现在贤劫千佛中之第三佛。传说为释迦牟尼前世之师,曾预言释迦将来必定成佛。
④拘那含牟尼佛:又作「拘那含佛」、「羯诺迦牟尼佛」,意译「金色仙」、「金寂」。过去七佛之第五佛,现在贤劫千佛之第二佛。
⑤拘留孙佛:又作「迦罗鸠孙陀佛」、「拘楼秦佛」、「俱留孙佛」等,意译「领持」、「灭累」等。是过去七佛中之第四佛,现在贤劫千佛之第一佛。
⑥尸弃佛:又作「式佛」、「式诘佛」、「式弃那佛」,意译「顶髻」、「有髻」、「最上」。指过去七佛之第二佛。
⑦毗婆尸佛:又作「毗钵尸佛」、「鞞婆尸佛」,意译为「胜观佛」、「净观佛」、「种种见佛」,为过去七佛之第一佛,即过去庄严劫中出现之佛。释尊于因位修百劫相好业时,偶逢此佛坐于宝龛中,威光赫奕,遂七日七夜翘足赞叹之。
⑧弗沙佛:又作「底沙佛」、「帝沙佛」、「提沙佛」,为释尊于过去世修百劫相好业时所遇之佛。
据《俱舍论》卷十八所载,释尊于过去世三阿僧祇劫修行成满后,更勇猛精进修行百劫相好业之际,适逢底沙佛坐于宝龛中,入火界定,威光赫奕,特异于常,遂专诚瞻仰,翘足而立,经七日七夜而不倦怠,净心以美妙的偈颂赞颂佛。
⑨弥勒佛:又作「弥勒菩萨」,意译为「慈氏」,现住在兜率天内院,是一生补处菩萨,将来当于住劫中的第十小劫,人寿减至八万岁时,下生此界,继释迦牟尼佛之后,为贤劫之第五尊佛。
⑩毗卢遮那佛:佛的报身或法身,又作「卢舍那佛」,意译为「大日如来」、「徧照」、「光明徧照」等。据旧译《华严经》卷二〈卢舍那佛品〉所述,卢舍那佛于无量劫海修功德成正觉,住莲华藏庄严世界海,放大光明照十方,由身上诸毛孔出化身云,演出无边契经海。
【语译】
这时,善财童子逐渐南下,到达善度城,前往鞞瑟胝罗居士的住宅,顶礼居士的双足,合掌而立,对居士说:「圣者!我早先已经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但却不知道菩萨如何学菩萨行,如何修菩萨道。我闻圣者谆谆善诱,希望您能够回答我的问题!」
  鞞瑟胝罗居士告诉善财童子说:「
善男子!我获得了名为『不般涅槃际』的菩萨解脱法门。
善男子!我不产生这样的想法,说什么『这位如来已经涅槃,那位如来已经涅槃,那位如来肯定要涅槃。』我知晓十方一切世界诸佛如来最终没有涅槃者,除非其为调伏众生考虑而示现涅槃。
善男子!我打开栴檀座如来塔门之时,获得了名为『佛种无尽』的三昧。
善男子!我念念中入此三昧,念念得知一切无量殊胜之事。」
  善财童子又问道:「这一三昧的境界如何呢?」
鞞瑟胝罗居士回答说:「善男子!我进入此三昧,依照其次第见到此世界一切诸佛。这些佛是:
迦叶佛、
拘那含牟尼佛、
拘留孙佛、
尸弃佛、
毗婆尸佛、
提舍佛、
弗沙佛、
无上胜佛、
无上莲华佛,
以上述诸佛为上首,在一念的时间内,可以见到百佛,可以见到千佛,可以见到百千佛,可以见到亿佛、千亿佛、百千亿佛、阿庾多亿佛、那由他亿佛,甚至不可说不可说世界微尘数佛,如此一切,次第都可以见到。
我因为可以看到这些佛从初始发心,种植诸善根,获得特殊的神通,成就大愿,修行妙行,具备波罗蜜,进入菩萨地,获得清净忍,摧伏魔军,成正等觉,使国土清净,众会围绕,放出大光明,转妙法-轮,变现神通。这些佛的种种差别变化,我都能够护持而不忘失,我都能够时常全部回忆,都能够完全观察,分别显示。对于未来弥勒佛等一切诸佛,现在毗卢遮那佛等一切诸佛,也是如此。如此世界,十方世界所有三世一切诸佛、声闻、独觉、诸菩萨众,也都是如此。
  「善男子!我唯得此菩萨所得不般涅槃际解脱。如诸菩萨摩诃萨,
  以一念智普知三世,一念徧入一切三昧,
  如来智日恒照其心,于一切法无有分别,
  了一切佛悉皆平等、如来及我一切众生等无有二,
  知一切法自性清净,无有思虑,无有动转,
  而能普入一切世间,离诸分别,住佛法印①,悉能开悟法界众生。
  「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彼功德行?善男子!于此南方有山,名『补怛洛迦』②;彼有菩萨,名『观自在』③。汝诣彼问: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
  即说颂曰:「海上有山多圣贤,众宝所成极清净,华果树林皆徧满,泉流池沼悉具足。勇猛丈夫观自在,为利众生住此山;汝应往问诸功德,彼当示汝大方便。」
时,善财童子顶礼其足,绕无量匝已,殷勤瞻仰,辞退而去。
【章旨】
鞞瑟胝罗居士又向善财童子举荐「补怛洛迦」山中的「观自在」菩萨,嘱咐善财童子南下前去拜访。善财童子于是告别鞞瑟胝罗居士继续南下。
【注释】
①法印:指佛教教义的根本性质、基本标志以及证明为真正佛法之标准。印,旗印;印记;标帜;又有「真实」、「不动不变」之义。后世称《杂阿含经》卷十所指的「一切行无常」、「一切法无我」、「涅槃寂静」等三者为「三法印」。又称「一切行无常」、「一切行苦」、「一切法无我」、「涅槃寂静」为「四法印」。此四者之上再加「一切法空」,称为「五法印」。
②补怛洛迦:关于此地之象征含义,澄观说:「海上有山者,大悲随顺入生死海而住涅槃山故,即南印度之南。在补怛落迦山者,此云『小白华树』,山多此树,香气远闻,闻见必欣,是『随顺』义。」这是说,此山是以「小白华树」而得名。
③观自在:即观世音菩萨,又作「光世音菩萨」、「观世自在菩萨」、「观世音自在菩萨」等,别称「救世菩萨」、「莲华手菩萨」、「圆通大士」。观音菩萨为以慈悲救济众生为本愿之菩萨,与大势至菩萨同为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之胁侍,世称「西方三圣」。凡遇难众生诵念其名号,菩萨即时观其音声前往拯救,故称观世音菩萨。又因其于理事无碍之境,观达自在,故称观自在菩萨。
【语译】
鞞瑟胝罗居士对善财童子说:「
善男子!我只是获得菩萨所得不般涅槃际解脱境界。如同诸菩萨,
以一念智完全知晓三世,
一念徧入一切三昧,
如来智之光永远照耀其心,
对于一切法都没有分别,
了悟一切佛都是平等的、如来与我及一切众生完全平等而没有区别,
知晓一切法的自性都是清净的,
没有思虑,没有运动和转化,
而能完全进入一切世间,
远离诸分别,住于佛法之印,完全能够开悟法界中的众生。
  「我为什么能够知晓能够宣说这一功德行法门呢?
善男子!从此地再向南行进,有一座名叫『补怛洛迦』的山,此山中有一位名叫『观自在』的菩萨。你可以前往他那里去向他请教:菩萨如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
  鞞瑟胝罗居士随即诵出颂语:「
  海上有山多圣贤,众宝所成极清净,华果树林皆徧满,泉流池沼悉具足。
  勇猛丈夫观自在,为利众生住此山;汝应往问诸功德,彼当示汝大方便。」
这时,善财童子顶礼居士的双足,在其周围绕行无数圈之后,又殷勤瞻仰居士。然后,善财童子告别鞞瑟胝罗居士,踏上继续南下的历程。
【说明】
善财童子第二十七参——鞞瑟胝罗居士会,至此叙述完毕。鞞瑟胝罗居士给善财童子宣讲的「菩萨所得不般涅槃际解脱」法门,是进入「十回向」之第五回向「随顺平等善根回向」的方法。
所谓「随顺平等善根回向」,又名「随顺坚固一切善根回向」、「入一切平等善根回向」,即回向所修之善根,为佛所守护,能成一切坚固善根。

善财童子第二十八参:观自在菩萨会
  尔时,善财童子一心思惟彼居士教,
入彼菩萨解脱之藏,
得彼菩萨能随念力,
忆彼诸佛出现次第,
念彼诸佛相续次第,
持彼诸佛名号次第,
观彼诸佛所说妙法,
知彼诸佛具足庄严,
见彼诸佛成正等觉,
了彼诸佛不思议业。
  渐次游行,至于彼山,处处求觅此大菩萨。见其西面①岩谷之中,泉流萦映,树林蓊郁,香草柔软,右旋布地。观自在菩萨于金刚宝石②上结跏趺坐,无量菩萨皆坐宝石恭敬围绕,而为宣说大慈悲法,令其摄受一切众生。
  善财见已,欢喜踊跃,合掌谛观,目不暂瞬,作如是念:「
善知识者,则是如来;
善知识者,一切法云;
善知识者,诸功德藏;
善知识者,难可值遇;
善知识者,十力③宝因;
善知识者,无尽智炬;
善知识者,福德根芽;
善知识者,一切智门;
善知识者,智海导师;
善知识者,至一切智助道之具。」便即往诣大菩萨所。
  尔时,观自在菩萨遥见善财,告言:「
善来④!汝发大乘意普摄众生,
起正直心专求佛法,
大悲深重救护一切,
普贤妙行相续现前,
大愿深心圆满清净,
勤求佛法悉能领受,
积集善根恒无厌足,
顺善知识不违其教;
从文殊师利功德智慧大海所生,其心成熟,得佛势力;
已获广大三昧光明,专意希求甚深妙法,常见诸佛生大欢喜,智慧清净犹如虚空,既自明了,复为他说,安住如来智慧光明。」
尔时,善财童子顶礼观自在菩萨足,绕无数匝,合掌而住,白言:「
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云何修菩萨道。我闻圣者善能教诲,愿为我说!」
【章旨】
这是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第二十八次参访,也是《入法界品》「末会」中善财五十五会中的第二十九会。
善财童子南下到达海中「补怛洛迦」山中找寻「观自在」菩萨。善财童子向「观自在」菩萨请教修行菩萨行的方法、途径。
【注释】
①西面:观音菩萨坐于西面,据澄观的解释,其原因在于:「西方主杀,显悲救故,又令归向本所事故。」
②金刚宝石:佛典中常以金刚比喻宝石,因金刚石透明无色,且光耀璀璨,一经日光照射,即显现出各种光耀之色彩,于夜中亦能放出萤光,而为诸宝中之最胜者。此中以金刚宝石来比喻菩萨所证得之金刚三昧。
③十力:有「如来十力」与「菩萨之十力」两种,此处应该指后者。
「菩萨十力」是指在十回向中第九「无缚无着解脱回向位」之菩萨所具足之十种作用:
深心力(直心力)、增上深心力(深心力)、方便力、智力(智慧力)、愿力、行力、乘力、神变力(游戏神通力)、菩提力、转法-轮力等。
④善来:为佛、菩萨对于有一定修行的比丘的称赞性的称呼。佛、菩萨对比丘称「善来比丘」时,该比丘即获得具足戒。此谓「善来得」,为十种得戒缘之一,是指限于释尊一人特授之作法。
即由彼人之愿力与佛陀之威神力,佛、菩萨向欲出家之人称「善来比丘」,彼人即为沙门,具备剃发与着袈裟之相,得具足戒。

【语译】
在南行的路途,善财童子一心思惟鞞瑟胝罗居士的教诲,进入居士所教授的菩萨解脱之藏,获得菩萨能随念力,回忆在居士处所见诸佛的出现次第,念起在居士处所见诸佛的相续次第,记忆在居士处所见诸佛的名号次第,观想在居士处所见诸佛所说的妙法,知晓了在居士处所见到的诸佛具足的庄严,观见那些诸佛成正等觉的过程,了解那些诸佛不可思议之业。
  善财童子逐渐南行,到达补怛洛迦山,在山中到处寻找观自在菩萨。善财童子看见此山西面的岩谷之中,泉水清澈流淌,树林郁郁苍苍,柔软的香草以右旋方向铺满大地。在西面的岩谷之下,观自在菩萨在金刚宝石上结跏趺而坐,有无数菩萨都坐在宝石上恭敬围绕,观自在菩萨为其宣说大慈悲之法,使其能够摄入感化一切众生。
  善财看见这些之后,欢喜踊跃,合掌仔细观察,目不转睛。善财童子这样想到:「
善知识就是如来,善知识为一切法云,
善知识是诸功德所在,善知识难可遇求,
善知识是证成菩萨十力之宝的因凭,
善知识是无尽智之火炬,
善知识为福德之根芽,
善知识是进入一切智之门,
善知识为智海之导师,
善知识是至一切智的助道之具。」善财童子随即便前往观自在大菩萨的住所。
  这时,观自在菩萨在远处早已经观见善财,也已经知晓善财的想法,就告诉善财童子说:「善财,来!你已经发大乘的意愿,要普摄众生,
生起正直心专心求证佛法,
以大悲心深重救护一切,
普贤妙行接连不断地显现出来,
你的大愿深心圆满清净,
辛勤求得的佛法都能够领悟接受,
积集善根永远没有厌恶满足,
顺善知识而不违反其教诲;
这些都是你依凭文殊师利功德智慧之大海而产生的,
其心成熟,获得佛的势力;
已经获得广大三昧光明,
专意希求甚深妙法,
常见诸佛而产生大欢喜,
智慧清净犹如虚空,自己明了之后,又能够为他人宣说,安住于如来智慧光明。」
这时,善财童子顶礼观自在菩萨双足,在其周围绕行无数圈,合掌而住,对观音菩萨说:「圣者!我早先已经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但却不知晓菩萨如何学菩萨行,如何修菩萨道。我听说圣者谆谆善诱,希望您能够为我回答这些问题!」
  菩萨告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已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善男子!我已成就菩萨大悲行解脱门。
  善男子!我以此菩萨大悲行门平等教化一切众生①,相续不断。
  「
善男子!我住此大悲行门,常在一切诸如来所,普现一切众生之前。
或以布施,摄取众生;或以爱语,或以利行,或以同事,摄取②众生;
或现色身,摄取众生;或现种种不思议色净光明网,摄取众生;
或以音声,或以威仪,或为说法,或现神变,令其心悟而得成熟;
或为化现③同类之形,与其共居而成熟之。
  「善男子!我修行此大悲行门,愿常救护一切众生;
愿一切众生离险道怖,
离热恼怖④,离迷惑怖,离系缚怖,离杀害怖,
离贫穷怖,离不活怖⑤,离恶名怖⑥,离于死怖⑦,
离大众怖⑧,离恶趣怖⑨,离黑暗怖,离迁移怖,
离爱别怖⑩,离怨会怖11,离逼迫身怖,离逼迫心怖,离懮悲怖。
复作是愿:『
愿诸众生,若念于我,若称我名,若见我身,皆得免离一切怖畏12。』
善男子!我以此方便,令诸众生离怖畏已,复教令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永不退转。
「善男子!我唯得此菩萨大悲行门。如诸菩萨摩诃萨,
已净普贤一切愿,已住普贤一切行,
常行一切诸善法,常入一切诸三昧,
常住一切无边劫,常知一切三世法,
常诣一切无边剎,常息一切众生恶,
常长一切众生善,常绝众生生死流13;
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彼功德行?」
【章旨】
观自在菩萨向善财童子宣说其以「菩萨大悲行门」平等教化一切众生的因缘,其主要内容是以「四摄等门」摄取众生以及以各种方便使其远离「五种怖畏」。
【注释】
①以此菩萨大悲行门平等教化一切众生:关于这一法门,澄观解释说:「平等教化即是『大悲』,以同体悲故云『平等』,相续不断即是『行门』。又『门』即『普门』,『普门』示现曲济无遗故。」
②摄取:摄物而取之,即佛以慈悲之光明摄救苦难众生。
③化现:指化现形像,即佛、菩萨为救度众生而变化成种种形像示现于此一世间。
④热恼怖:对于热恼逼迫身心的恐怖。热恼,指被剧苦所逼迫,而使身心焦热苦恼。
⑤不活怖:又作「不活畏」、「不活恐怖」,五怖畏之一。刚刚开始修行之人,虽然行布施,但却仍然存有我想,尚爱自身,深恐尔后难维生计,故常积存资财,未能尽施所有,这就叫作「不活畏」。
⑥恶名怖:又作「恶名畏」,五怖畏之一。常常恐惧他人讥谤而使自己的名誉受到损害的心理。
⑦死怖:又作「死畏」,五怖畏之一。指对于死亡的恐惧心理,常常畏惧自己的生命即将终了。
⑧大众怖:又作「大众威德畏」、「怯众畏」,五怖畏之一。是指众生由于缺乏自信而具有的对于在大众聚集场合出现所怀有的的恐惧心理。
⑨恶趣怖:恶道畏,又作恶趣畏,五怖畏之一。恐惧堕入地狱、饿鬼等恶趣。
⑩爱别怖:即对于「爱别离苦」的恐惧。「爱别离」是指常所亲爱之人,乖违离散不得共处。
11怨会怖:即对于「怨憎会苦」的恐怖。「怨憎会」是指那些常常怨恨憎恶之人,本来欲求远离,但反而集聚在一起。
12一切怖畏:本章罗列十八种「怖畏」。其中,「险道怖」、「热恼怖」、「迷惑怖」都是从「因」言之的,其余十五种则是以「五怖畏」为核心开出的。「系缚怖」、「杀害怖」、「贫穷怖」是从「不活怖」开出的,「黑闇怖」、「迁移怖」、「爱别怖」、「怨会怖」、「逼迫身怖」、「逼迫心怖」、「懮悲怖」则是从其它四种怖畏中开出的。
13生死流:生死之苦海能使人漂流和湮没,故佛典中常常以水流比喻生死。

【语译】
观自在菩萨对善财童子说:「好啊!好啊!
善男子!你已经能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善男子!我已经成就菩萨大悲行解脱门。
善男子!我以此菩萨大悲行门,连续不断地平等教化一切众生。
  「善男子!我住于此大悲行门,常常住在一切诸如来的住所,完全显现在一切众生之前。
有时以布施的方法摄取众生,
有时以爱语的方法摄取众生,
有时以利行的方法摄取众生,
有时以同事方法摄取众生;
有时显现出色身来摄取众生,
有时显现出种种不可思议的色净光明网来摄取众生,
有时以音声,
有时以威仪,
有时为其说法,
有时显现神变,
使众生心悟而得以成熟;
有时又化现出与其同类的身形,与其居住在一起而使其成熟。
  「善男子!我修行此大悲行门,希望以此永远救护一切众生;
希望以此使一切众生远离对于险恶道路的恐怖,使其远离对于烦恼的恐怖,
远离对于无明的恐怖,
远离对于系缚的恐怖,
远离对于被杀害的恐怖,
远离对于贫穷的恐怖,
远离对于不活的恐怖,
远离对于恶名的恐怖,
远离对于死亡的恐怖,
远离对于在大众中出现所怀有的恐怖,
远离对于出生在三恶道的恐怖,
远离对于黑暗的恐怖,
远离对于迁移的恐怖,
远离对于爱别离的恐怖,
远离对于怨憎聚集的恐怖,
远离对于身体所受到的逼迫的恐怖,
远离对于心所受到的逼迫的恐怖,
远离对于懮伤悲痛的恐怖。
我又发出这样的大愿:『希望诸众生,只要想起我,只要称呼我的名字,只要看见我的身,都可以获得免除、远离一切怖畏的结果。』善男子!我用此方便法门,使诸众生远离怖畏之后,又教诲他们使其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永远不退转。
「善男子!我只是获得此菩萨大悲行门。如同诸菩萨,已使普贤一切愿得到清净,已经住于普贤一切行,
常常实践一切诸善法,
常常进入一切诸三昧,
常常住于一切没有边际的劫中,
常常知晓一切三世之法,
常常到达一切没有边际的国土,
常常使一切众生之恶得到熄灭,
常常使一切众生的善行得以增长,
常常使众生得以断绝生死之流。而我为什么能够知晓能够宣说这一功德法门呢?」

  尔时,东方有一菩萨,名曰「正趣」①,从空中来,至娑婆世界轮围山顶,以足按地;其娑婆世界六种震动,一切皆以众宝庄严。
正趣菩萨放身光明,映蔽一切日、月、星、电,天龙八部、释、梵、护世所有光明皆如聚墨;
其光普照一切地狱、畜生、饿鬼、阎罗王处,令诸恶趣众苦皆灭,烦恼不起,懮悲悉离。
又于一切诸佛国土,普雨一切华、香、璎珞、衣服、幢、盖;如是所有诸庄严具,供养于佛。复随众生心之所乐,普于一切诸宫殿中而现其身,令其见者皆悉欢喜,然后来诣观自在所。
时,观自在菩萨告善财言:「
善男子!汝见正趣菩萨来此会不?」白言:「已见。」
告言:「善男子!汝可往问: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
【章旨】
观自在菩萨又向善财童子举荐东方的「正趣」菩萨,嘱咐善财童子南下前去拜访。善财童子于是告别观自在菩萨继续南下。
【注释】
①正趣:关于「正趣」菩萨的叙述具有象征意义,澄观解释为:「从东来者,后位如相智明方证故。名『正趣』者,正法徧趣,化众生故;
以智正,趣真如相故;从空来者,智体无依,方契如故。
『智轮围上』者,如依妄惑显故。足动界者,以定慧足除杂恶故。同前会者,不离随顺众生,得如相故;又以智会悲,成无住故。」

【语译】
这时,从东方一位名为「正趣」的菩萨,从空中出现。正趣菩萨到达娑婆世界的轮围山顶,以足压按大地,娑婆世界立即出现六种震动,此世界中的一切都被以许多珍宝装饰起来。正趣菩萨从身体中发出光明,映蔽了所有日、月、星、电,天龙八部、帝释、梵天、护世天王等等所有光明都一齐消失,成为黑碳般的墨色;
这些光明完全照耀着一切地狱、畜生、饿鬼、阎罗王所在地,使诸恶趣众生所受的众苦都得以消灭,其所具的烦恼不再生起,其心中的懮悲都得以远离。
与此同时,一切诸佛国土都降下所有花、香、璎珞、衣服、幢、盖;
以这些庄严具供养在其佛前。
又针对众生心之所乐,完全在一切诸宫殿中显现出身体,使那些看见这位菩萨身体的众生都产生大欢喜,然后都前来观自在菩萨的住所。
这时,观自在菩萨对告善财童子说:「
善男子!你是否看见正趣菩萨来到了此会?」善财童子回答说:「已经看见了。」
观自在菩萨告诉善财童子说:「
善男子!你可以前往他那里向他请教:菩萨如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
【说明】
善财童子第二十八参——观自在菩萨会,至此叙述完毕。观自在菩萨给善财童子宣讲的「菩萨大悲行门」法门,是进入「十回向」之第七回向「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的方法。所谓「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又名「等心随顺一切众生回向」、「等随顺一切众生回向」,即增长一切善根,回向利益一切众生。

善财童子第二十九参:正趣菩萨会
  尔时,善财童子敬承其教,遽即往诣彼菩萨所,顶礼其足,合掌而立,白言:「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云何修菩萨道。我闻圣者善能教诲,愿为我说!」
  正趣菩萨言:「善男子!我得菩萨解脱,名『普门速疾行』①。」
  善财言:「圣者!于何佛所得此法门?所从来剎,去此几何?发来久如?」
  告言:「善男子!此事难知,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沙门、婆罗门等所不能了;唯勇猛精进无退无怯诸菩萨众,已为一切善友所摄,诸佛所念,善根具足,志乐清净,得菩萨根,有智慧眼,能闻能持,能解能说。」
  善财言:「圣者!我承佛神力、善知识力,能信能受,愿为我说!」
正趣菩萨言:「
善男子!我从东方妙藏世界普胜生佛所②而来此土,于彼佛所得此法门,从彼发来已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剎微尘数劫,
一一念中举不可说不可说佛剎微尘数步,
一一步过不可说不可说世界微尘数佛剎。
一一佛剎,我皆徧入,至其佛所,以妙供具而为供养;此诸供具皆是无上心所成,无作法所印,诸如来所忍,诸菩萨所叹。
善男子!我又普见彼世界中一切众生,悉知其心,悉知其根,随其欲解现身说法③,或放光明,或施财宝,种种方便教化调伏,无有休息。如从东方,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
【章旨】
这是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第二十九次参访,也是《入法界品》「末会」中善财五十五会中的第三十会。善财童子遵从观音菩萨的嘱咐,到达正趣菩萨的住所向正趣菩萨请教修行菩萨行的方法、途径。正趣菩萨向善财童子讲述自己所证得的「普门速疾行」的菩萨解脱法门。此境界的核心是:一念速至一切佛所,一念速解一切佛法。
【注释】
①普门速疾行:关于此法门,澄观解释说:「十方无际,故名『普门』;
一念超多,故云『速疾』。」也就是说,以一念速至十方,观见十方一切诸佛。
②东方妙藏世界普胜生佛所:关于此法门的获得之处的叙述具有象征含义。
澄观说:
「从自本智如来藏界,普生万善本觉而来故;
行能速徧知一切法,不离心性万行顿成。」这是说,「妙藏」为如来藏之义,而以此「妙藏」则可普徧出生诸佛(即「普胜生」)。
③现身说法:佛、菩萨神通广大显现出种种之身向众生说法。
【语译】
这时,善财童子恭敬地秉承观自在菩萨的教诲,立即前往正趣菩萨的住所。善财童子见到正趣菩萨之后,顶礼菩萨的双足,合掌而立,对正趣菩萨说:「
圣者!我早先已经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但却不知晓菩萨如何学菩萨行,如何修菩萨道。我听说圣者谆谆善诱,希望您能够为我回答这些问题!」
  正趣菩萨回答说:「善男子!我获得名叫『普门速疾行』的菩萨解脱法门。」
  善财童子又问道:「
  圣者!您是从哪一位佛的所在获得这一法门的呢?
  这一佛所是从什么国土来的?
  距离此土有多远?
  从那处国土出发多长时间可以到达这里?」
  正趣菩萨说:「善男子!此事难以知晓,因为它是一切世间的天、人、阿修罗、沙门、婆罗门等都不能了解的。只有勇猛精进无退无怯的诸位菩萨众纔能够听闻能够受持,能够理解能够宣说,因为他们已经被一切善友所摄护,被诸佛所忆念,具足善根,立志以清净为乐,获得了菩萨之根,具备智慧之眼。」
  善财童子说:「圣者!我秉承佛之神力、秉承善知识之力,已经能够信仰能够受持,希望您能为我宣说这一法门!」
正趣菩萨说:「善男子!我是从东方妙藏世界普胜生佛的住所来到此土的,我是在普胜生佛所获得这一法门的,从东方妙藏世界出发经过了不可说不可说佛剎微尘数劫,在每一念能够走过不可说不可说佛土微尘数步,每一步都经过了不可说不可说世界微尘数的佛土。每一佛土,我都完全进入,到其佛的住所,以美妙的供具作为给予诸佛的供养;
这些供具都是无上心所作成,由无为法所印可,为诸如来所忍,为诸菩萨所感叹。
善男子!我又完全观见那些世界中的一切众生,完全知晓其心,完全知晓其根,针对其欲望和理解为其现身说法,有时放出光明,有时布施财宝,以种种方便永不休息地教化调伏众生。与从东出发一样,从南、西、北方,东南、东北、西南、西北以及上、下,也是这样。
  「
善男子!我唯得此菩萨普疾行解脱,能疾周徧到一切处。如诸菩萨摩诃萨,普于十方无所不至,智慧境界等无差别,善布其身悉徧法界,至一切道,入一切剎,知一切法,到一切世,平等演说一切法门,同时照耀一切众生,于诸佛所不生分别,于一切处无有障碍。
  「而我何能知能说彼功德行云?
善男子!于此南方有城,名『堕罗钵底』①;其中有神,名曰『大天』②。汝诣彼问: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
时,善财童子顶礼其足,绕无数匝,殷勤瞻仰,辞退而去。
【章旨】
正趣菩萨又向善财童子举荐「堕罗钵底」城中的「大天」神,嘱咐善财童子南下前去拜访。善财童子于是告别正趣菩萨继续南下。
【注释】
①堕罗钵底:这一城名具有象征意义,据澄观的解释:「『堕罗钵底城』者,此云『有门』,谓有此无缚等微妙法门为法师故。」这是说,有这一「无缚」法门为法之师。
②大天:这一善知识的名字有象征意义,据澄观的解释:「善友名『大天』者,现大身故,无缚无着智净自在,故名为『天』;称理普应故名为『大』;妙用难测故名为『神』。」
【语译】
正趣菩萨又告诉善财童子说:「
善男子!我只是获得这一菩萨普疾行解脱,能够迅速完全到达一切地方。如同诸菩萨一样,到达十方无所不至,与佛之智慧境界相等而没有差别,善于将自己的身体都徧布于整个法界,到达一切道,进入一切国土,知晓一切法,到达一切世间,平等演说一切法门,同时照耀一切众生,对于诸佛的住所不产生分别比较的意识,对于一切处无有障碍。
  「我为什么能够知晓能够宣说这一功德法门呢?
  善男子!从此继续南下有一座名为『堕罗钵底』的城市,此城市中有一位名叫『大天』的神。你可以前往他那里向他请教:菩萨如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
这时,善财童子顶礼正趣菩萨的双足,在其周围绕行无数圈,殷勤瞻仰菩萨。然后,善财童子辞别正趣菩萨,踏上了继续南下的历程。
【说明】
善财童子第二十九参——正趣菩萨会,至此叙述完毕。正趣菩萨给善财童子宣讲的「菩萨普门速疾行」法门,是进入「十回向」之第八回向「如相回向」的方法。「如相回向」,又名「真如相回向」,是指随顺真如相而将所成种种善根回向给众生。

善财童子第三十参:大天神会
  尔时,善财童子入菩萨广大行,求菩萨智慧境,见菩萨神通事,念菩萨胜功德,生菩萨大欢喜,起菩萨坚精进,入菩萨不思议自在解脱,行菩萨功德地,观菩萨三昧地,住菩萨总持地,入菩萨大愿地,得菩萨辩才地,成菩萨诸力地。
  渐次游行,至于彼城,推问大天今在何所。人咸告言:「在此城内,现广大身,为众说法。」
  尔时,善财至大天所,顶礼其足,于前合掌而作是言:「
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
云何修菩萨道。我闻圣者善能教诲,愿为我说!」

尔时,大天长舒四手,取四大海水自洗其面,持诸金华以散善财①,而告之言:「
善男子!一切菩萨难可得见,难可得闻,希出世间于众生中最为第一,是诸人中芬陀利华,为众生归,为众生救,为诸世间作安隐处,为诸世间作大光明,示迷惑者安隐正道;
为大导师,引诸众生入佛法门;
为大法将②,善能守护一切智城。菩萨如是难可值遇,唯身、语、意无过失者,然后乃得见其形像、闻其辩才,于一切时常现在前。
善男子!我已成就菩萨解脱,名为『云网』③。」

【章旨】这是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第三十次参访,也是《入法界品》「末会」中善财五十五会中的第三十一会。善财童子遵从正趣菩萨的嘱咐,到达「堕罗钵底」城,向大天神请教修行菩萨行的方法、途径。大天神向善财童子开始讲述自己所证得的名叫「云网」的菩萨解脱法门。
【注释】
①长舒四手依据一句:此处对于大天神的叙述具有象征意义,澄观解释说:「约『事』则发心难遇,净目而观,散华而供故。约『表』谓展『四无碍解』手,取所证胜流相应法门;先当自净以洗身心,后因利他故云『华散』。亦表四摄远展摄取四众故。」
「四无碍解」又作「四无碍智」,即法无碍智、义无碍智、词无碍智、乐说无碍。
「法无碍智」是通达诸法的名字,分别无滞;
「义无碍智」是了知一切法之理,通达无碍;
「词无碍智」是通晓各种言语,能随意演说;
「乐说无碍智」是辩说法义,圆融无滞,为众生乐说自在。这是说,以「四无碍解」之手证得与其相应的「四无碍智」,也表示以「四摄」即布施摄、爱语摄、利行摄、同事摄来摄取四众。
②法将:即佛法之大将,此处指菩萨。以大将与军队的关系来比喻佛、菩萨与众生的关系。
③云网:此处是以如云彩之网来比喻菩萨六度,菩萨以此法门如网罗摄取众生使其获得解脱。
【语译】
在继续南下的路途,
善财童子进入菩萨广大之行,
求取菩萨智慧之境,
观见菩萨神通之事,
忆念菩萨殊胜之功德,
产生对于菩萨的大欢喜心,
发起菩萨所具的坚强精进心,
进入菩萨不思议自在解脱境界,
行于菩萨功德之地,
观想菩萨三昧之地,
住于菩萨总持之地,
进入菩萨大愿之地,
获得菩萨辩才之地,
成就菩萨诸力地。
  善财童子逐渐向南行进,到达堕罗钵底城。在此城中,善财童子到处询问大天现今的住所。人都告诉善财说:「他在此城内,显现出广大身,为众生说法。」
  这时,善财前往大天的所在,顶礼大天的双足,在其前合掌而这样说道:「圣者!我早先已经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但却不知晓菩萨如何学菩萨行,如何修菩萨道。我听说圣者谆谆善诱,希望您能够为我回答这些问题!」
当时,大天展开其四只长长的手,取来四方大海水清洗自己的脸面,又手持诸金花散给善财。然后,大天告诉善财童子说:「善男子!一切菩萨难于看见,难于有机会听闻其说法,在众生之中是最希望至出世间的,是诸人中芬陀利华,为众生归依的对象,是众生的救星,为诸世间创造出安全稳妥的生存环境,为诸世间放射出大光明,为迷惑者显示出安全稳妥的正确道路;
菩萨是众生的伟大导师,引导诸位众生进入佛的法门;
菩萨是伟大的法将,善于并且能够守护一切智之城。
菩萨如此难于遇到,只有身、语、意没有过失的众生纔可以看见其形像、听闻其辩才,菩萨在一切时间都可以在其眼前显现出来。
善男子!我已经成就了名为『云网』菩萨解脱法门。」
  善财言:「圣者!云网解脱境界云何?」
尔时,大天于善财前,示现金聚、银聚、琉璃聚、玻璃聚、砗磲聚、码瑙聚、大焰宝聚、离垢藏宝聚、大光明宝聚、普现十方宝聚、宝冠①聚、宝印②聚、宝璎珞聚、宝珰聚、宝钏聚、宝锁聚、珠网聚、种种摩尼宝聚、一切庄严具聚、如意摩尼聚,皆如大山;又复示现一切华、一切鬘、一切香、一切烧香、一切涂香、一切衣服、一切幢幡、一切音乐、一切五欲娱乐之具,皆如山积;及现无数百千万亿诸童女众。
而彼大天告善财言:「善男子!可取此物,供养如来,修诸福德,并施一切摄取众生,令其修学檀波罗蜜,能舍难舍。善男子!如我为汝示现此物,教汝行施;为一切众生悉亦如是,皆令以此善根熏习,于三宝所、善知识所,恭敬供养,增长善法,发于无上菩提之意。
「善男子!若有众生贪着五欲,自放逸者,为其示现不净境界;若有众生瞋恚、憍慢、多诤竞者,, 为其示现极可怖形,如罗剎等饮血啖肉;令其见已,惊恐惶惧,心意调柔,舍离冤结③。若有众生惛沈④、懒惰,为其示现王、贼、水、火及诸重疾;令其见已,心生惶怖,知有懮苦而自勉策。以如是等种种方便,令舍一切诸不善行,修行善法;令除一切波罗蜜障,具波罗蜜;令超一切障碍险道,到无障处。
【章旨】
大天为善财童子叙述「云网」境界的内容。此境界的核心是以六度救度众生。
【注释】
①宝冠:又作「天冠」,指饰以宝玉之冠,是用于庄严佛、菩萨之物。
②宝印:有多种含义。
一是指佛、法、僧「三宝」中的法宝,「法」为诸宝中之宝,坚固不坏,故名「宝印」。
二是指佛教的「三法印」,即「诸行无常印」、「诸法无我印」、「涅槃寂静印」。因为凡符合此三原则的,便是佛正法,有如世间印信,用为证明,故名「法印」。
三是对诸佛、菩萨种种印契之美称。
③冤结:即「冤习」,对于对手的怨恨情绪。冤习交嫌而发冲恨,如阴毒之人,心怀毒恶,此业所感,故有投掷击射等报。
④惛沈:心所法之一,指内心惛昧沈郁,使身心不能实践善行。
【语译】
善财又问大天神:「圣者!云网解脱境界的内容是什么呢?」
这时,大天在善财童子前,示现出金聚、银聚、琉璃聚、玻璃聚、砗磲聚、码瑙聚、大焰宝聚、离垢藏宝聚、大光明宝聚、普现十方宝聚、宝冠聚、宝印聚、宝璎珞聚、宝珰聚、宝钏聚、宝锁聚、珠网聚、种种摩尼宝聚、一切庄严具聚、如意摩尼聚,这一切都如同大山;
大天又示现出一切花、一切鬘、一切香、一切烧香、一切涂香、一切衣服、一切幢幡、一切音乐,也示现出用来满足一切色、声、香、味、触等「五欲」之欲乐的工具。这些物品如同大山一样堆积在此。同时,大天也示现出无数百千万亿的童女。
那位大天这时告诉善财童子说:「
善男子!你可以随意拿取这些物品来供养如来,修诸福德,并将其布施给众生以摄取所有众生,使其修学布施波罗蜜,使其能够舍弃最难于舍弃的对象。善男子!如同今日我为你示现这些物品,教你实践布施一样,我也为一切众生也都是如此做,都使他们以此熏习善根,在三宝的所在、善知识的所在地,能够恭敬供养三宝、善知识,使善法得到增长,发无上菩提之意。
「善男子!如果有贪着色、声、香、味、触等「五欲」以及自我放逸的众生,就可以为其示现不干净的境界;如果有瞋恚、憍慢、多诤竞的众生,就可以为其示现出极为可怕的情景,如罗剎等饮血吃肉的景象,使他们看见情景之后,惊恐惶惧,心意变得调和柔顺,舍弃远离冤习之结。如果有惛沈、懒惰的众生,就可以为其示现出王难、贼难、水灾、火灾以及其它重大疾患,使其看见这些情形之后,心中产生恐怖,具有懮患意识而能够振作勤勉起来。以这样的种种方便,使众生舍弃一切诸不善行,修行善法;使其除去一切波罗蜜之障碍,具备诸波罗蜜;使其超越一切障碍险道,到达无障碍之处。
  「
善男子!我唯知此云网解脱。如诸菩萨摩诃萨,犹如帝释,已能摧伏一切烦恼阿修罗军;犹如大水,普能消灭一切众生诸烦恼火;犹如猛火,普能干竭一切众生诸爱欲水;犹如大风,普能吹倒一切众生诸见取①幢;犹如金刚,悉能摧破一切众生诸我见山。
  「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彼功德行?
善男子!此阎浮提摩竭提国②菩提场中,有主地神③,其名『安住』④。汝诣彼问: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
时,善财童子礼大天足,绕无数匝,辞退而去。
【章旨】
大天神又向善财童子举荐「阎浮提摩竭提国菩提场」中的「安住」地神,嘱咐善财童子南下前去拜访。善财童子于是告别大天神继续前进求法。
【注释】
①见取:即「见等取见」,是指执着于身见、边见、邪见等非理之见。有为法在修行过程中是必须断除的,相反,执着此有为法并且以为其最殊胜,这样的心理活动称之为「见取」。
②地神:即世俗所谓「土地神」,其为大地之神,是守护疆界的功能神。
③摩竭提国:又作「摩揭陁国」,其领域大致相当于现今印度比哈尔邦的巴特那和加雅地方。摩竭提国是印度古代最为强大的国家之一,在印度历史上占据非常突出的地位。在公元前七世纪佛教开始创立时,摩竭提国就很强大,频毗娑罗王在位时,国都为王舍城。频毗娑罗王是佛教的最大保护者,其子阿阇世王也与佛教有特殊的因缘。
④安住:澄观对此善知识之名的含义解释如下:「善友名『安住地神』者,地为万法所依,即所入法界。『安住』即入义。」
【语译】
大天又对善财童子说:「
善男子!我只是知晓这一云网解脱法门。如同诸菩萨一样,
我犹如帝释,已经能够摧伏一切烦恼阿修罗军;犹如大水,完全能够消灭一切众生诸烦恼之火;
犹如猛火,完全能够使众生的爱欲之水干竭;
犹如大风,完全能够吹倒一切众生诸见取之幢;
犹如金刚,完全能够摧毁破坏一切众生诸我见之山。
  「我为什么能够知晓能够宣说这一功德法门呢?
善男子!在此阎浮提内摩竭提国的菩提道场中,有一位名为『安住』的土地神。你可以前往他那里向他请教:菩萨如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
这时,善财童子顶礼大天的双足,在其周围绕行无数圈。然后,善财童子告别了大天,踏上了继续求法的历程。
【说明】
善财童子第三十参——大天神会,至此叙述完毕。大天神给善财童子宣讲的「菩萨云网解脱」法门,是进入「十回向」之第九回向「无缚无着解脱回向」的方法。
「无缚无着解脱回向」,又名「无缚无着解脱心回向」、「无缚解脱回向」、「无缚无着回向」,是指对于一切法无所取执缚着,得解脱心,行普贤行,以无缚着解脱之心回向所习诸善,饶益群生。

善财童子第三十一参:安住地神会
  尔时,善财童子渐次游行,趣摩竭提国菩提场内安住神所,百万地神同在其中,更相谓言:「此来童子即是佛藏①,必当普为一切众生作所依处,必当普坏一切众生无明 藏②。此人已生法王种③中,当以离垢无碍法缯而冠其首,当开智慧大珍宝藏,摧伏一切邪论异道。」
  时,安住等百万地神,放大光明,徧照三千大千世界,普令大地同时震吼,种种宝物处处庄严,影洁光流递相鉴彻;
一切叶树俱时生长,
一切华树咸共开敷,
一切果树靡不成熟,
一切河流递相灌注,
一切池沼悉皆盈满;
雨细香雨徧洒其地,风来吹华普散其上,无数音乐一时俱奏,天庄严具咸出美音;
牛王、象王、师子王等,皆生欢喜,踊跃、哮吼,犹如大山相击出声;百千伏藏自然涌现。
  时,安住地神告善财言:「善来童子!汝于此地曾种善根,我为汝现,汝欲见不?」
尔时,善财礼地神足,绕无数匝,合掌而立,白言:「圣者!唯然!欲见。」
时,安住地神以足按地,百千亿阿僧祇宝藏自然涌出,告言:「
善男子!今此宝藏随逐于汝,是汝往昔善根果报,是汝福力之所摄受,汝应随意自在受用。

【章旨】这是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第三十一次参访,也是《入法界品》「末会」中善财五十五会中的第三十二会。
善财童子遵从大天神的嘱咐,到达「摩竭提国菩提场内」向安住地神请教修行菩萨行的方法、途径。安住地神向善财童子显示了善财童子昔日在此地下所种植的善根。

【注释】
①佛藏:本指佛所说的大乘经以及所包含的明一切诸佛所说之法、佛菩萨神通变现以及利导众生之事等等,在此是指善财童子已经完全掌握了佛法,堪为众生理解修习佛法的依持。
②无明  藏:能够出生无明的卵子之集合。
③法王种:即「法王之种子」。「法王」为佛的尊称,因为王有最胜、自在之义,佛为法门之主,能自在教化众生,故称「法王」。

【语译】
这时,善财童子逐渐前行,到达摩竭提国的菩提道场内的安住地神的住所,当时百万地神同在其中。这些地神互相议论说:「
刚刚来此地的童子就是佛藏,
一定会成为一切众生的归依之处,
一定会完全毁坏一切众生无明之卵藏。
此人已经出生了成就法王的种子,
会以离垢无碍法之丝带装饰其首,
会打开智慧大珍宝之藏,
摧伏一切坚持邪论的异道。」
  这时,安住等百万地神放射出大光明,完全照亮了三千大千世界,完全使大地同时发出震吼,种种宝物处处装饰着大地,明亮的光流使得大地明澈清洁;一切叶树都同时生长出来,
一切花树都同时开放
,一切果树无不成熟,
一切河流都充满水流,
一切池沼都蓄水饱满;
从空中降下的细香雨洒徧了大地,风吹落的花朵完全撒满了大地,无数音乐一时奏出,天中的庄严具都发出美妙的声音;
牛王、象王、师子王等,都产生欢喜心,跳跃、吼叫,犹如大山相互撞击发出的声音。地下的百千埋藏的宝藏自然涌出显现。
  当时,安住地神告诉善财童子说:「善财童子!你曾经在此地种植了善根,我现在为你显现出来,你想看到吗?」
这时,善财童子顶礼地神的双足,在其周围绕行无数圈,合掌而立,禀告地神说:「圣者!我确实想看到!」
这时,安住地神以足压按住大地,百千亿阿僧祇宝藏就自然涌现了出来。安住地神告诉善财童子说:「善男子!现在你看到的这些宝藏跟随于你,它们是你过去善根的果报,是你福力之所摄受,你应该随意自在享用。
  「善男子!我得菩萨解脱,名『不可坏智慧藏』①,常以此法成就众生。
  「善男子!我忆自从然灯佛②来,常随菩萨恭敬守护,观察菩萨所有心行、智慧境界、一切誓愿、诸清净行、一切三昧、广大神通、大自在力、无能坏法,徧往一切诸佛国土,普受一切诸如来记,转于一切诸佛法-轮,广说一切修多罗门,大法光明普皆照耀,教化调伏一切众生,示现一切诸佛神变,我皆能领受、皆能忆持。
  「善男子!乃往古世过须弥山微尘数劫,有劫名『庄严』③,世界名『月幢』,佛号『妙眼』,于彼佛所得此法门。
  善男子!我于此法门,若入若出修习增长,常见诸佛未曾舍离,始从初得乃至贤劫④,于其中间,值遇不可说不可说佛剎微尘数如来、应、正等觉,悉皆承事,恭敬供养;亦见彼佛诣菩提座,现大神力;亦见彼佛所有一切功德善根。
  「善男子!我唯知此不可坏智慧藏法门。如诸菩萨摩诃萨常随诸佛,能持一切诸佛所说,入一切佛甚深智慧,念念充徧一切法界,等如来身,生诸佛心,具诸佛法,作诸佛事。
  「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彼功德行?
  善男子!此阎浮提摩竭提国迦毗罗城⑤,有主夜神,名『婆珊婆演底』⑥。汝诣彼问: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
时,善财童子礼地神足,绕无数匝,殷勤瞻仰,辞退而去。
【章旨】
安住地神为善财童子叙述「不可坏智慧藏」境界的内容。此境界的核心是拥有不可坏的一念之智慧。安住地神又向善财童子举荐「阎浮提摩竭提国迦毗罗城」中的「婆珊婆演底」夜神,嘱咐善财童子前去拜访。善财童子于是告别安住地神继续前进求法。
【注释】
①不可坏智慧藏:关于此法门的含义,澄观解释为:「谓一念之智冥乎法界,则不可坏。此中则无所不生,故名为『藏』。」
②然灯佛:又作「燃灯佛」、「普光佛」、「锭光佛」、「定光佛」。《大智度论》卷九说:「生时一切身边如灯,故名然灯太子,作佛亦名然灯。」
据《佛说太子瑞应本起经》卷上说:定光佛之时,菩萨即后来的释迦是一名儒童(学童)。此儒童菩萨遇见燃灯佛时,花了五百钱从一位卖花少女处买来五茎青莲花奉献给燃灯佛。定光佛预言儒童:「汝自是后九十一劫,劫号为『贤』,汝当作佛,名释迦文。」儒童菩萨「稽首佛足。见地濯湿,即解皮衣,欲以覆之。不足掩泥,乃解发布地,令佛蹈而过。」
③劫名庄严:又作「过去庄严劫」,是相对于「现在贤劫」、「未来星宿劫」而言的。在现在贤劫之前,由一大劫所成。一大劫中总有成、住、坏、空之八十增减小劫,于其「住劫」中,以华光佛为首,至毗舍浮佛,共有千佛出世,庄严其劫,故称庄严劫。劫,时分之义。
④贤劫:即「现在住劫」、「现在贤劫」,「贤」又译作「善」,即千佛贤圣出世之时分。佛教认为,在现在之二十增减住劫中,有千佛贤圣出世化导,故称为贤劫,又称善劫、现劫。此与「过去庄严劫」、「未来星宿劫」合称「三劫」。
⑤迦毗罗城:即佛世尊出生之地「迦毗罗卫」城,又作「迦毗罗卫」、「劫比罗伐窣堵国」等等,意译为「苍城」、「黄赤城」、「妙德城」等等。
传说迦维罗卫国是日族英雄乔达摩所建立。数论派传说中之始祖迦毗罗仙人亦居于此,因此以其名为国名。
在佛陀晚年,迦毗罗卫之释迦族惨遭憍萨罗国毗琉璃王之虐杀而衰亡,此地亦渐次荒废。关于此城的地理位置,现今仍未能取得完全一致,有两种意见可以考虑:
其一,迦维罗卫城位于尼泊尔南部的提劳拉柯特,此地据塔赖首府陶里伐以北两英里。
其二,迦维罗卫城位于现今印度北方邦东北部巴斯提区北部的比普拉瓦。两种看法都有考古发掘的成果作依据。「又此是佛生之城,表初地生佛家故。」
⑥婆珊婆演底:关于此夜神之名,澄观解释为:「『婆珊』者,此云『春』也;『婆演底』者,此云『主当』;以于春时主当苗稼故。谓显初入地能生长万行,护众生故。地上多见夜神者,证智玄妙杂相破暗故。」

【语译】
安住地神又告诉善财童子说:「善男子!我获得了名为『不可坏智慧藏』的解脱法门,并且常常以此法成就众生。
  「善男子!我记得自从燃灯佛以来,我常常跟随菩萨,恭敬守护菩萨,观察菩萨所有的心理活动、智慧境界、一切誓愿、清净的行为、一切三昧、广大神通、大自在力、无能坏法,徧往一切诸佛国土,普徧地接受一切诸如来的授记,
转一切诸佛之法-轮,广说一切佛法之门,被大法的光明完全照耀,教化调伏一切众生,示现出一切诸佛神变。菩萨的这些活动及其内容,我都能领悟接受、都能够忆住遵循。
  「善男子!在久远的过去世再经过须弥山微尘数的劫数,有一名为『庄严』的劫,其世界名称为『月幢』,佛号为『妙眼』。我是在此佛所在获得此法门的。善男子!我在此法门,有时进入有时出来,修习增长法力,常常观见诸佛而从未舍弃远离,从刚刚获得此法门一直到贤劫,在此期间,我遇到过不可说不可说佛土微尘数的如来,我完都全承事,恭敬供养;我也见到过这些佛坐于菩提座,显现出大神通之力;也看见过这些佛所有一切功德善根。
  「善男子!我只是知晓这一不可坏智慧藏法门。如同诸菩萨,能忆持一切诸佛所说,进入一切佛甚深智慧,念念充徧一切法界,与如来之身相同,产生诸佛之心,具备诸佛之法,作诸佛事。
  「我为什么能够知晓能够宣说这一功德法门呢?善男子!在阎浮提中的摩竭提国迦毗罗城中,有一位名叫『婆珊婆演底』的夜神。你可以前往他那里去向他请教:菩萨如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
这时,善财童子顶礼地神双足,在其周围绕行无数圈,殷勤瞻仰安住地神。然后,善财童子辞别地神,踏上继续求法的历程。
【说明】
善财童子第三十一参——安住地神会,至此叙述完毕。安住地神给善财童子宣讲的「不可坏智慧藏」法门,是进入「十回向」之第十回向「法界无量回向」的方法。「法界无量回向」,又名「入法界无量回向」、「法界无尽回向」,指修习一切无尽善根,以此回向,愿求法界差别无量功德。

善财童子第三十二参:婆珊婆演底夜神会
  尔时,善财童子一心思惟安住神教,忆持菩萨不可沮坏智藏解脱,修其三昧,学其轨则,观其游戏,入其微妙,得其智慧,达其平等,知其无边,测其甚深。
  渐次游行,至于彼城,从东门入,伫立未久,便见日没①。心念随顺诸菩萨教,渴仰欲见彼主夜神,于善知识生如来想,复作是念:「
  由善知识得周徧眼,普能明见十方境界;
  由善知识得广大解,普能了达一切所缘;
  由善知识得三昧眼,普能观察一切法门;
  由善知识得智慧眼,普能明照十方剎海。」
  作是念时,见彼夜神于虚空中处宝楼阁香莲华藏师子之座,身真金色,目发绀青,形貌端严,见者欢喜,众宝璎珞以为严饰,身服朱衣,首戴梵冠,一切星宿炳然在体。②于其身上一一毛孔,皆现化度无量无数恶道众生,令其免离险难之像;
是诸众生,或生人中,或生天上,或有趣向二乘菩提,或有修行一切智道。
又彼一一诸毛孔中,示现种种教化方便,或为现身,或为说法,或为示现声闻乘道,或为示现独觉乘道,或为示现诸菩萨行、菩萨勇猛、菩萨三昧、菩萨自在、菩萨住处、菩萨观察、菩萨师子频申、菩萨解脱游戏③,如是种种成熟众生。
善财童子见闻此已,心大欢喜,以身投地,礼夜神足,绕无数匝,于前合掌而作是言:「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我心冀望依善知识获诸如来功德法藏。唯愿示我一切智道,我行于中,至十力地④!」
【章旨】
这是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第三十二次参访,也是《入法界品》「末会」中善财五十五会中的第三十三会。善财童子遵从安住地神的嘱咐,到达「摩竭提国迦毗罗城」向婆珊婆演底夜神请教修行菩萨行的方法、途径。由此,善财童子开始证入「十地」。
【注释】
①从东门入一句:此句描述有象征意义,澄观解释说:「从东门入者,开明之初,显入证之始故。
见日没者,是夜神故,表分别见日皆已亡故。」这是说,以「东门」象征证入「十地」之开端,以「日落」象征「分别」之见已经消亡。
②夜神于虚空中一句:此句有象征含义,澄观解释为:「『城』表教道,『空』表『证道』。服『朱衣』者,证、智明显故。法门星像,不离一身如体,化生作用不离一毛之性。」这是说,「夜神于虚空中」指证得「空」理,「身服朱衣」是为了使证、智显明,「一切星宿炳然在体」象征此法门不离夜神之身体。
③菩萨解脱游戏:指菩萨所具的「师子游戏三昧」。菩萨凭借神通力,以度化众生而自娱,使一切恶道地狱之众生皆蒙解脱,得生于天上。
④十力地:此处指如来十力之地。「如来十力」见《入法界品之一》注。

【语译】
在继续前进的路上,善财童子一心思惟安住地神的教诲,忆持菩萨不可沮坏智藏解脱法门,修其三昧,复习其轨则,观想其游戏三昧,进入其微妙之处,获得其智慧,达到其平等境界,知晓其境界没有边际,测量而知此境界非常深邃。
  善财童子逐渐前进,到达摩竭提国迦毗罗城,从城的东门进入城中,刚刚在城中站立不久,便看见太阳落山了。善财童子这时非常渴望随顺诸位菩萨的教诲,渴望瞻仰拜见那位婆珊婆演底主管夜晚之神,渴望拜见善知识的感觉就如同对于如来的想念一样。善财童子又这样想道:「
我由善知识而获得周徧之眼,完全能够明见十方境界;
由善知识而获得广大的理解力,完全能够了达一切所缘;
由善知识而获得三昧之眼,完全能够观察一切法门;
由善知识而获得智慧之眼,完全能够明照十方国土之海。」
正当善财童子这样想的时候,他看见婆珊婆演底夜神在虚空中坐于宝楼阁香莲华藏师子之座上,身体为真金之色,眼睛、头发为青中带赤之色,形貌端正威严,非常让人喜欢,以许多珍宝制作的璎珞作为装饰,身穿红色的衣服,头戴干净的帽子,一切星宿炳然印显在其身体上。
从婆珊婆演底夜神身体的每一毛孔之中,都可以显现化度无量无数恶道众生,使其免除、远离险难的征兆。这些众生,有的可以转生人道,有的可以转生天道,有的则可以趣向声闻、缘觉菩提,有的则可以修行一切智之道。
此外,婆珊婆演底夜神的每一毛孔之中,示现出种种教化方便,有的显现出身体,有的则为其说法,有的则示现为声闻乘道,有的则示现为独觉乘道,有的则示现出诸菩萨行、菩萨勇猛、菩萨三昧、菩萨自在、菩萨住处、菩萨观察、菩萨师子频申、菩萨解脱游戏。婆珊婆演底夜神显示出了如此等等使得众生成熟的法门。
善财童子看见、听闻这些之后,心中产生大欢喜,以身投地顶礼夜神双足,在其周围绕行无数圈,后来在其前合掌而这样禀告夜神:「
圣者!我早先已经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我心中希望依靠善知识获得诸如来功德法藏。希望您能够为我开示一切智之道,使我如法实践,最终到达十力之地!」
  时,彼夜神告善财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能深心敬善知识,乐闻其语,修行其教;以修行故,决定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善男子!我得菩萨破一切众生痴暗法光明解脱①。善男子!
我于恶慧众生起大慈心;
于不善业众生起大悲心;
于作善业众生起于喜心;
于善恶二行众生起不二心②;
于杂染③众生起令生清净心;
于邪道众生起令生正行心;
于劣解众生起令兴大解心;
于乐生死众生起令舍轮转心;
于住二乘道众生,起令住一切智心。
善男子!我以得此解脱故,常与如是心共相应。
  「善男子!我于夜暗人静,鬼、神、盗贼、诸恶众生所游行时,密云重雾、恶风暴雨、日月星宿并皆昏蔽不见色时,见诸众生,若入于海,若行于陆,山林、旷野、诸险难处,或遭盗贼,或乏资粮,或迷惑方隅,或忘失道路,慞惶懮怖不能自出;我时即以种种方便而救济之。
  「为海难者,示作船师、鱼王、马王、龟王、象王、阿修罗王及以海神;为彼众生,止恶风雨,息大波浪,引其道路,示其洲岸,令免怖畏,悉得安隐。复作是念:『以此善根,回施众生,愿令舍离一切诸苦。』
  「为在陆地一切众生于夜暗中遭恐怖者,现作日月及诸星宿、晨霞、夕电种种光明,或作屋宅,或为人众,令其得免恐怖之厄。复作是念:『以此善根,回施众生,悉令除灭诸烦恼暗。』一切众生,有惜寿命,有爱名闻,有贪财宝,有重官位,有着男女,有恋妻妾,未称所求,多生懮怖;我皆救济,令其离苦。
  「为行山险而留难者,为作善神,现形亲近;为作好鸟,发音慰悦;为作灵药,舒光照耀;示其果树,示其泉井,示正直道,示平坦地,令其免离一切懮厄。
「为行旷野、稠林、险道,藤萝所罥、云雾所暗而恐怖者,示其正道,令得出离。作是念言:『愿一切众生,伐见稠林④,截爱罗网,出生死野,灭烦恼暗,入一切智平坦正道,到无畏处毕竟安乐。』
【章旨】
婆珊婆演底夜神为善财童子叙述「菩萨破一切众生痴暗法光明解脱」境界的内容。此境界的核心是以自己所具的「法光明」破除众生的痴暗。此章先言兴起救物救世之心,后又宣说以十门疆界对缘救摄众生的实践。第一门为总体言之,以下为救海难众生、救处陆众生、救求不得及行山险众生、救乐国土众生等四门。

【注释】
①菩萨破一切众生痴暗法光明解脱:据澄观解释,「『一切众生痴暗』者,即所破二愚。『法光明』者,即是能破二无我智。
又破众生暗为『悲』,法光明是『智』,悲智具故。」
「二愚」即十地菩萨所应破的两种迷惑,一是执着我法之迷惑,二是执着恶趣、杂染之迷惑。「二无我智」即是知晓「人无我」、「法无我」二理之智。
「悲」为大悲,「智」为智慧。
②于善恶二行众生起不二心:佛教从理论上,虽将善恶分别为,顺从、符合佛法之理为「善」,违反佛法之背理为「恶」,但以般若(智二慧)之立场观之,善、恶,都由因缘而生,其中并无实体,而系空性平等,无所差别,也就是说善恶本来就是不二的。
善、恶都为空性,并非对立,而为平等一如。若从觉悟境地之不二立场观之,在相对之世界中,善、不善之对立,并无任何实质可言,仅为虚妄分别,因此以智慧灭除善与不善相对分别之执着,则通达一切法无相平等,就可到达善、不善不二之境地。
因此,佛、菩萨以其智慧法门使其持善恶截然二分的众生最终生起「不二」之心。
③杂染:指有为法,为「清净」之对称。杂,间杂;和杂。染,染污。因为有为法能够染污众生之真性,故称「杂染」。
④见稠林:即「邪见稠林」。邪见种类众多,犹如稠林之茂密,交互繁生,故称「邪见稠林」。

【语译】
这时,婆珊婆演底夜神告诉善财童子说:「好啊!好啊!善男子!你能够深心尊敬善知识,乐于听闻其言谈,乐于修行其教诲。因为你专心修行的缘故,肯定会得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善男子!我获得了菩萨破一切众生痴暗法光明解脱。善男子!
我面对恶慧众生生起大慈之心;
面对不善业众生生起大悲之心;
面对作善业众生生起喜心;
面对善恶二行众生使其生起不二之心;
面对杂染众生使其产生清净之心;
面对邪道众生使其产生正行心;
面对劣解众生使其兴起大解之心;
面对乐着生死众生使其舍弃轮转之心;
面对住于声闻、缘觉二乘道的众生使其住于一切智之心。
善男子!我凭借这一解脱法门,常常产生与此心相应的救度众生的行为。
  「善男子!我在夜暗人静而鬼、神、盗贼、诸恶众生正在猖獗之时,在密云重雾、恶风暴雨、日月星宿都被完全遮蔽看不见任何颜色之时,仍然可以看见众生。如果有入海的众生以及在陆地中行走的众生,在山林、旷野、诸险难之处,或者遭遇盗贼,或者缺乏资粮,或者迷失方向,或者忘记道路,恐慌懮虑而自己走不出来。对于这些困境中的众生,我立刻会以种种方便救助他们。
  「我为在海上航行中遇到困难的众生,示现为船师、鱼王、马王、龟王、象王、阿修罗王以及海神;为了这些众生,制止恶风大雨的袭击,平息大波浪,为其引路,为其显示洲岸,使其免于怖畏,都完全得到安稳。我又这样想道:『希望以此善根,回施众生,希望能够使其舍弃远离一切诸苦。』
  「我为在陆地行走而在黑夜中遭遇恐怖的众生,显现为日月及诸星宿、早晨的霞光、黄昏的电光等等光明,或者制作屋宅,或者扮做其同伴,使其得以避免恐怖之厄。我又这样想道:『希望以此善根,回施众生,使其都得以免除诸烦恼黑暗。』
在所有众生中,有怜惜寿命的,有喜爱名声的,有贪图财宝的,有看重官位的,有爱着男女之形的,有眷恋妻妾的,这些欲望未能得到满足,便会产生许多懮虑恐怖。对于这些困境中的众生,我都会给予救济,使其远离痛苦。
「我为在山中险道上遇到危险的众生,显现为善神,与其显示亲近的样子;显现为好鸟,发出美妙的叫音抚慰他;为其制作灵验的药品,以舒适的光芒照耀着他;为其显示出果树,显示出泉井,显示出正直之道,显示出平坦之地,使其免于一切懮厄。
「我为在旷野、稠林、险道上行走以及被藤萝绳索所拌、被云雾所遮蔽而产生恐怖的众生,显示出正确的道路,使其得以出离险境。我又这样想道:『希望一切众生,砍倒邪见之稠林,截断爱欲之罗网,走出生死之荒野,灭除烦恼之黑暗,进入一切智之平坦正道,到达无畏处毕竟安乐的境界。』
  「善男子!若有众生,乐着国土而懮苦者,我以方便,令生厌离。作是念言:『愿一切众生不着诸蕴①,住一切佛萨婆若境。』
  「善男子!若有众生,乐着聚落,贪爱宅舍,常处黑暗,受诸苦者,我为说法,令生厌离,令法满足,令依法住。作是念言:『愿一切众生,悉不贪乐六处聚落②,速得出离生死境界,究竟安住一切智城。』
「善男子!若有众生行暗夜中,迷惑十方,于平坦路生险难想,于险难道起平坦想,以高为下,以下为高,其心迷惑,生大苦恼。我以方便舒光照及,若欲出者,示其门户;若欲行者,示其道路;
欲度沟洫,示其桥梁;欲涉河海,与其船筏;乐观方者,示其险易安危之处;欲休息者,示其城邑、水、树之所。作是念言:『
如我于此照除夜暗,令诸世事悉得宣叙;
愿我普于一切众生生死长夜、无明暗处,以智慧光普皆照了。是诸众生无有智眼,想心见倒之所覆翳,无常常想,无乐乐想,无我我想,不净净想,坚固执着我人众生、蕴界处法③,迷惑因果,不识善恶,杀害众生,乃至邪见,不孝父母,不敬沙门及婆罗门,不知恶人,不识善人,贪着恶事,安住邪法,毁谤如来,坏正法-轮,于诸菩萨呰辱伤害,轻大乘道,断菩提心,于有恩人反加杀害,于无恩处常怀冤结,毁谤贤圣,亲近恶伴,盗塔寺物,作五逆罪④,不久当堕三恶道处。
愿我速以大智光明破彼众生无明黑暗,令其疾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既发心已,示普贤乘,开十力道,亦示如来法王境界,亦示诸佛一切智城、诸佛所行、诸佛自在、诸佛成就、诸佛总持、一切诸佛共同一身、一切诸佛平等之处,令其安住。
  「善男子!一切众生,或病所缠,或老所侵,或苦贫穷,或遭祸难,或犯王法,临当被刑,无所依怙,生大怖畏;我皆救济,使得安隐。复作是念:『愿我以法普摄众生,令其解脱一切烦恼、生老病死、懮悲苦患,近善知识,常行法施,勤行善业,速得如来清净法身,住于究竟无变易处。』
「善男子!一切众生入见稠林,住于邪道,于诸境界起邪分别,常行不善身、语、意业,妄作种种诸邪苦行,于非正觉⑤生正觉想,于正觉所非正觉想,为恶知识之所摄受,以起恶见,将堕恶道;我以种种诸方便门而为救护,令住正见,生人、天中。复作是念:『如我救此将坠恶道诸众生等,愿我普救一切众生,悉令解脱一切诸苦,住波罗蜜出世圣道,于一切智得不退转,具普贤愿,近一切智,而不舍离诸菩萨行,常勤教化一切众生。』」
【章旨】
婆珊婆演底夜神以「菩萨破一切众生痴暗法光明解脱」法门救度执着聚落众生、暗夜众生、惑业众生、八苦众生、恶见众生。
【注释】
①诸蕴:即「五蕴」。「蕴」是积集的意思,「五蕴」就是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色」就是一般所说的物质,变碍为义,是地、水、火、风四大种所造;
「受」就是感受,领纳为义,其中包括苦、乐、舍三受;
「想」就是想象,于善恶憎爱等境界中,取种种相,作种种想;
「行」就是行为或造作,由意念而行动去造作种种的善恶业;
「识」就是了别的意思,由识去辨别所缘所对的境界。五蕴中,前一种属于物质,后四种属于精神,乃是构成人身的五种要素。
②六处聚落:指「六根」的聚合体。「六处」为「六根」的别名,「处」是出生之义,「六处」就是出生六识之处,因为六根缘「六尘」,生起「六识」故。
在「十二因缘」的系列中,「六处」指在母胎内具足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而出母胎之位。
③蕴界处法:指「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之法,为根本佛教与部派佛教对于人身的构成、身心及其与对象所形成的缘起关系的分析。
④五逆罪:指五种极恶之行为,又名「五无间业」、「五无间罪」、「五不救罪」。即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杀」包含「杀」与伤害两层含义。其中前四是身业,后一为口业。造此五罪必堕无间地狱受苦,故称五无间罪、五无间业。又因杀父、杀母是违逆恩田,其他三种为背逆福田,故称「五逆」或「五逆罪」。
⑤正觉:又作「正解」、「等觉」、「等正觉」、「正等正觉」、「正等觉」、「正尽觉」,指达到成佛的真正觉悟,也就是证悟一切诸法之真正觉智,即如来之实智,成佛又称「成正觉」。「等」是就所证之理而言的,「尽」是就所断之惑而言的。「非正觉」是针对未得此最终解脱智慧而言的。
【语译】
婆珊婆演底夜神继续对善财童子说:「善男子!如果有乐着国土并且产生懮苦的众生,我会以方便,使其产生厌恶而远离之。我又这样想道:『希望一切众生不对诸蕴产生执着,住于一切佛之一切智境。』
  「善男子!如果有乐着村落、贪爱宅舍、常常住在黑暗之处承受诸苦的众生,我将为其说法,使其产生厌恶而远离这些,使其满足于佛法,使其依照佛法的要求行事。我又这样想道:『希望一切众生,都不贪乐六处这一村落,很快获得出离生死之境界,究竟安住于一切智城。』
「善男子!如果有在暗夜中行走的众生,对十种方位产生迷惑,将平坦的大路当作险难去想,将险难之道路当作平坦的大道去想,将高处当作低处,将低处当作高处,这些众生的心很迷惑,产生了大苦恼。我便以方便之舒光照及他们,为想要出门的众生,显示其门户;
对于想要行路的众生,显示其道路;
对于想要跨过沟渠的众生,显示其桥梁;对于想要渡过河海的众生,给与船筏;
对于乐于观察旅游的众生,显示其险易安危之处;
对于想要休息的众生,显示其城邑以及有水、生长树木的地方。我又这样想道:『如同我在此以光明照耀除去夜暗,使诸世事都能够正常运转,
希望我能够以智慧之光完全照耀一切众生的生死长夜、无明暗处。
这些众生因为没有智慧之眼,
被想心颠倒之见所遮蔽,
将无常当作恒常去想,
将无乐当作乐去想,
将无我当作我去想,
将不净当作净去想,
坚固执着于做人道众生以及蕴、界、处之法,迷惑于因果,不知晓善恶,杀害众生,执持邪见,不孝顺父母,不尊敬沙门以及婆罗门,不知晓恶人,不认识善人,贪着于恶事,安住于邪法,毁谤如来,毁坏正法之轮,侮辱伤害诸位菩萨,轻视大乘之道,灭断菩提之心,对于有恩之人反而加以杀害,在没有恩遇之处常以冤仇看待,毁谤贤圣,亲近恶伴,盗窃塔寺之物品,犯五逆大罪,这些众生不久将堕入三恶道之处。
希望我速以此大智光明破除这些众生无明之黑暗,使其迅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在发菩提心之后,示显普贤乘,开创十力之道,也示显出如来法王之境界,也示显出诸佛一切智之城、诸佛的实践、诸佛的自在、诸佛的成就、诸佛的总持力、一切诸佛共同的法身、一切诸佛平等之处,使其安住于这些境界。
  「善男子!一切众生,有的被病所纠缠,有的已经进入老境,有的苦于贫穷,有的遭遇灾难,有的违反王法面临被处罚的局面,没有依靠,产生极大的恐怖。这些众生,我都会去救济,使其获得安稳。我又这样想道:『
  希望我以此法普摄众生,使其解脱一切烦恼、生老病死、懮悲苦患,亲近善知识,常常实践法布施,勤恳实践善业,迅速获得如来清净法身,住于究竟没有变易之处。』
「善男子!一切进入邪见稠林的众生,住于邪道,对于诸境界产生邪分别,常行不善身、语、意业,妄作种种诸邪苦行,将非正觉当作正觉去想,将正觉当作非正觉去想,被恶知识所摄受,产生恶见,将堕入恶道。我将以种种诸方便门救护这些众生,使其住于正见,生于人、天之道中。
我又这样想道:『如同我救度这些将坠入恶道的众生一样,希望我完全能够救度一切众生,都使其解脱一切诸苦,住于波罗蜜出世之圣道,对于一切智得以不退转,具备普贤大愿,亲近一切智,并且不舍弃远离诸菩萨行,常常勤奋地教化一切众生。』」
尔时,婆珊婆演底主夜神,欲重宣此解脱义,承佛神力,观察十方,为善财童子而说颂曰:「[b]
我此解脱门,生净法光明,能破愚痴暗,待时而演说。①
我昔无边劫,勤行广大慈,普覆诸世间,佛子应修学。
寂静大悲海,出生三世佛,能灭众生苦,汝应入此门。
能生世间乐,亦生出世乐,令我心欢喜,汝应入此门。
既舍有为患,亦远声闻果,净修诸佛力,汝应入此门。②
我目甚清净,普见十方剎,亦见其中佛,菩提树下坐,
相好庄严身,无量众围绕,一一毛孔内,种种光明出;
见诸群生类,死此而生彼,轮回五趣③中,常受无量苦。
我耳甚清净,听之无不及,一切语言海,悉闻能忆持;
诸佛转法-轮,其声妙无比,所有诸文字,悉皆能忆持。
我鼻甚清净,于法无所碍,一切皆自在,汝应入此门。
我舌甚广大,净好能言说,随应演妙法,汝应入此门。
我身甚清净,三世等如如,随诸众生心,一切悉皆现。
我心净无碍,如空含万像,普念诸如来,而亦不分别。
了知无量剎,一切诸心海,诸根及欲乐,而亦不分别。④
我以大神通,震动无量剎,其身悉徧往,调彼难调众。
我福甚广大,如空无有尽,供养诸如来,饶益一切众。
我智广清净,了知诸法海,除灭众生惑,汝应入此门。
我知三世佛,及以一切法,亦了彼方便,此门徧无等。
一一尘中见,三世一切剎,亦见彼诸佛,此是普门力。
十方剎尘内,悉见卢舍那,菩提树下坐,成道演妙法。[/b]⑤」

【章旨】
婆珊婆演底主夜神为善财童子以二十一首偈颂将前述法义重新作了说明。
【注释】
①我此解脱门一颂:此颂讲的是此法门的名称与法体。
②我昔无边劫四颂:此四颂主要是激励善财童子修学这一法门,并且以「四无量心」来救度众生。四无量心,即「慈无量心」、「悲无量心」、「喜无量心」、「舍无量心」。与一切众生乐,名「慈无量心」;
拔一切众生苦,名「悲无量心」;
见人行善或离苦得乐,深生欢喜,名「喜无量心」;
如上三心,舍之而不执着,或怨亲平等,不起爱憎,名「舍无量心」。
四心普缘无量众生,引生无量之福,故名「无量心」。
③五趣:又作「五道」、「五恶趣」、「五有」,指有情众生五种所趣之处,即地狱、饿鬼、畜生、人、天。五趣中,地狱、饿鬼、畜生三者为纯恶之所趣,人、天为善恶杂业之所趣,都属于有漏,与无漏之净土相对,因而总立名为恶趣。又从因果不亡之义而言,称为「五有」。
④我目甚清净十颂:此以十颂分别以眼、耳、鼻、舌、身、意为线索,显现修行之果使其进入此境界。
⑤我以大神通六颂:此处以六颂说明此法门的广大功能。

【语译】
这时,婆珊婆演底主夜神想为善财童子重新阐述此解脱之义,秉承佛之神力,观察十方,为善财童子而说颂曰:「[b]
我此解脱门,生净法光明,能破愚痴暗,待时而演说。①
我昔无边劫,勤行广大慈,普覆诸世间,佛子应修学。
寂静大悲海,出生三世佛,能灭众生苦,汝应入此门。
能生世间乐,亦生出世乐,令我心欢喜,汝应入此门。
既舍有为患,亦远声闻果,净修诸佛力,汝应入此门。②
我目甚清净,普见十方剎,亦见其中佛,菩提树下坐,
相好庄严身,无量众围绕,一一毛孔内,种种光明出;
见诸群生类,死此而生彼,轮回五趣③中,常受无量苦。
我耳甚清净,听之无不及,一切语言海,悉闻能忆持;
诸佛转法-轮,其声妙无比,所有诸文字,悉皆能忆持。
我鼻甚清净,于法无所碍,一切皆自在,汝应入此门。
我舌甚广大,净好能言说,随应演妙法,汝应入此门。
我身甚清净,三世等如如,随诸众生心,一切悉皆现。
我心净无碍,如空含万像,普念诸如来,而亦不分别。
了知无量剎,一切诸心海,诸根及欲乐,而亦不分别。④
我以大神通,震动无量剎,其身悉徧往,调彼难调众。
我福甚广大,如空无有尽,供养诸如来,饶益一切众。
我智广清净,了知诸法海,除灭众生惑,汝应入此门。
我知三世佛,及以一切法,亦了彼方便,此门徧无等。
一一尘中见,三世一切剎,亦见彼诸佛,此是普门力。
十方剎尘内,悉见卢舍那,菩提树下坐,成道演妙法。[/b]⑤」

  尔时,善财童子白夜神言:「汝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为几时耶?得此解脱其已久如,乃能如是饶益众生?」
  其神答言:「善男子!乃往古世过如须弥山微尘数劫,有劫名『寂静光』,世界名『出生妙宝』,有五亿佛于中出现。彼世界中有四天下①名『宝月灯光』,有城名『莲华光』,王名『善法度』,以法施化,成就七宝,王四天下。王有夫人,名『法慧月』,夜久眠寐。时,彼城东有一大林,名为『寂住』,林中有一大菩提树,名『一切光摩尼王庄严身出生一切佛神力光明』。
尔时,有佛名『一切法雷音王』,于此树下成等正觉,放无量色广大光明,徧照出生妙宝世界。莲华光城内有主夜神名为『净月』,诣王夫人法慧月所,动身璎珞以觉夫人,而告之言:『夫人当知,一切法雷音王如来,于寂住林成无上觉,及广为说诸佛功德自在神力、普贤菩萨所有行愿。』令王夫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意,供养彼佛及诸菩萨、声闻、僧众。

  「善男子!时王夫人法慧月者,岂异人乎?我身是也!我于彼佛所发菩提心种善根故,于须弥山微尘数劫,不生地狱、饿鬼、畜生诸恶趣中,亦不生于下贱之家,诸根具足,无有众苦,于天、人中福德殊胜,不生恶世②,恒不离佛及诸菩萨、大善知识,常于其所种植善根,经八十须弥山微尘数劫常受安乐,而未满足菩萨诸根。

【章旨】
善财童子又向婆珊婆演底夜神请教其获得这一法门的发心时节机缘以及得法时间的长短。

【注释】
①四天下:一个太阳和一个月亮所照临的四大部洲,即东胜身洲、南赡部洲、西牛货洲和北俱卢洲。
②恶世:即浊恶之世。此时烦恼、邪见炽盛,且人寿短促,苦多而乐少。恶世中有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等五浊,其时众生垢重,成就诸不善根,故诸佛以方便力应机示教,于一佛乘分别说三乘之法。盖正法时代,众生烦恼薄少,人人自行十善,且其寿命长达数万岁;反之,末法时代,恶世界、恶众生、恶见、恶烦恼、恶邪、无信炽盛之时,特称之为恶世或恶时。

【语译】
这时,善财童子又问婆珊婆演底夜神:「你是什么时候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的?获得这一解脱法门多长时间之后纔能如此饶益众生呢?」
  婆珊婆演底夜神回答说:「善男子!在久远的过去再过如须弥山微尘数劫,有一名为『寂静光』的劫,此世界名叫『出生妙宝』,有五亿佛在此世界中出现。那一世界中有一名为『宝月灯光』的四天下,有一名叫『莲华光』的城市,城中有一位名为『善法度』的王,其王以法施化,成就了七宝,在四天下称王。此王有一位名叫『法慧月』的夫人,此位夫人在深夜入睡了。
这时,在此城东一处名为『寂住』的大森林中,有一棵名为『一切光摩尼王庄严身出生一切佛神力光明』的大菩提树。
那时,有一位名为『一切法雷音王』的佛,正在此树下成等正觉,放出了无数种颜色的广大光明,徧照世间产生了美妙的宝藏世界。在莲华光城内,有一位名叫『净月』的主管夜晚的夜神,前往王夫人法慧月的住所,以身上摇动的璎珞使夫人觉醒,然后告诉夫人:『夫人应该知道,一切法雷音王如来在寂住林成无上觉,并且广为宣说诸佛功德自在神力、普贤菩萨所有行愿。此如来可以使王夫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意,供养彼佛及诸菩萨、声闻、僧众。』

  「善男子!当时的这位叫法慧月的王夫人,难道是别人吗?就是我身啊!我在那位佛的住所发菩提心种植善根,在如须弥山微尘数的劫中,不生于地狱、饿鬼、畜生诸恶趣中,也不生于下贱之家,诸根具足,没有众多痛苦,在天、人中福德殊胜,不生于恶世,永远不远离佛及诸菩萨、大善知识,常常在他们的住所种植善根,经过八十须弥山微尘数劫常常享受安乐,但是却未使菩萨诸根得到满足。

「过此劫已,复过万劫,于贤劫前,有劫名『无懮徧照』,世界名『离垢妙光』。其世界中净秽相杂,有五百佛于中出现。其第一佛,名『须弥幢寂静妙眼如来、应、正等觉』;我为『名称』长者女,名『妙慧光明』,端正殊妙。彼净月夜神,以愿力故,于离垢世界一四天下妙幢王城中生,作主夜神,名『清净眼』。
我于一时,在父母边,夜久眠息。彼清净眼来诣我所,震动我宅,放大光明,出现其身,赞佛功德言:『妙眼如来坐菩提座,始成正觉。』劝喻于我及以父母并诸眷属,令速见佛;自为前导,引至佛所,广兴供养。
「我纔见佛,即得三昧,名『出生见佛调伏众生三世智光明轮』。获此三昧故,能忆念须弥山微尘数劫,亦见其中诸佛出现,于彼佛所听闻妙法;以闻法故,即得此破一切众生暗法光明解脱。
  「得此解脱已,即见其身徧往佛剎微尘数世界,亦见彼世界所有诸佛,又见自身在其佛所;亦见彼世界一切众生,解其言音,识其根性,知其往昔曾为善友之所摄受,随其所乐而为现身,令生欢喜。我时于彼所得解脱,念念增长,此心无间;又见自身徧往百佛剎微尘数世界,此心无间;又见自身徧往千佛剎微尘数世界,此心无间;
又见自身徧往百千佛剎微尘数世界。如是,念念乃至不可说不可说佛剎微尘数世界,亦见彼世界中一切如来;亦自见身在彼佛所,听闻妙法,受持忆念,观察决了;亦知彼佛诸本事海、诸大愿海,彼诸如来严净佛剎,我亦严净;亦见彼世界一切众生,随其所应而为现身教化调伏。此解脱门,念念增长,如是乃至充满法界。

【章旨】
婆珊婆演底夜神又向善财童子演说自己获得「出生见佛调伏众生三世智光明轮」三昧并以之救度教化众生的过程。

【语译】
婆珊婆演底夜神继续回答善财童子的说:「在寂静光劫之后再经过万劫,在贤劫之前有一名为『无懮徧照』的劫,此世界名为『离垢妙光』。这一世界是净秽相杂的,有五百佛在其世界中出现。其第一佛名为『须弥幢寂静妙眼如来、应、正等觉』;我当时为『名称』长者之女,名为『妙慧光明』,长相端庄美丽。那位净月夜神,以大愿之力的缘故,在离垢世界一四天下妙幢王城中出生又作主夜之神,名为『清净眼』。
一时,我在父母身边,于深夜中眠息。那位清净眼来到我的住所,敲动我的卧室的,放出大光明,显现出其身,赞叹佛的功德说:『妙眼如来坐于菩提座,始成正觉。』此夜神劝导我以及父母并诸眷属,使我们迅速去拜见佛。这位夜神自己作为前导,将我们引至佛的所在,广兴供养。
「我刚刚见到佛,立即就获得名为『出生见佛调伏众生三世智光明轮』的三昧。我因为获得此三昧的缘故,能忆念起须弥山微尘数劫,也能够看见其中诸佛的出现,在彼佛所听闻美妙的佛法;因为闻法的缘故,立即获得此『破一切众生暗法光明解脱』境界。

  「当我获得此解脱之后,立即看见自身完全徧往佛土微尘数世界,也看见那一世界中的所有诸佛,又看见自身在其佛所;也看见那一世界中的一切众生,理解其言语,知晓其根性,知晓其往昔曾为善友之所摄受,并且针对其所乐而为其现身,使其产生欢喜。我那时在那一位佛的所在获得解脱,念念增长,此心没有任何间断;又看见自身徧往百佛土微尘数世界,此心没有任何间断;
又看见自身徧往千佛土微尘数世界,此心没有任何间断;
又看见自身徧往百千佛土微尘数世界。如此等等,念念乃至不可说不可说佛剎微尘数世界,也看见那一世界中一切如来;
也看见自身在那一佛所,听闻妙法,受持忆念,观察使义理决定明了;
也知晓那一佛诸本事之海、诸大愿之海,那位如来严净佛土剎,我也严净;也看见那一世界中的一切众生,针对其所应而为现身教化调伏他们。这一解脱法门,念念增长,如此如此甚至充满了法界。

  「善男子!我唯知此菩萨破一切众生暗法光明解脱。如诸菩萨摩诃萨,成就普贤无边行愿,普入一切诸法界海,得诸菩萨金刚智幢自在三昧,出生大愿,住持佛种;于念念中,成满一切大功德海,严净一切广大世界;
以自在智,教化成熟一切众生;以智慧日,灭除一切世间暗障;以勇猛智,觉悟一切众生惛睡;以智慧月,决了一切众生疑惑;以清净音,断除一切诸有执着;于一切法界一一尘中,示现一切自在神力,智眼明净,等见三世。
「而我何能知其妙行、说其功德、入其境界、示其自在?善男子!此阎浮提摩竭提国菩提场内①,有主夜神,名『普德净光』②。我本从其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常以妙法开悟于我。汝诣彼问: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

  尔时,善财童子向婆珊婆演底神而说颂曰:「
  见汝清净身,相好超世间,如文殊师利,亦如宝山王。
  汝法身清净,三世悉平等,世界悉入中,成坏无所碍。
  我观一切趣,悉见汝形像,一一毛孔中,星月各分布。
  汝心极广大,如空徧十方,诸佛悉入中,清净无分别。
  一一毛孔内,悉放无数光,十方诸佛所,普雨庄严具。
  一一毛孔内,各现无数身,十方诸国土,方便度众生。
  一一毛孔内,示现无量剎,随诸众生欲,种种令清净。
  若有诸众生,闻名及见身,悉获功德利,成就菩提道。
  多劫在恶趣,始得见闻汝,亦应欢喜受,以灭烦恼故。
  千剎微尘劫,叹汝一毛德,劫数犹可穷,功德终无尽。」
时,善财童子说此颂已,顶礼其足,绕无量匝,殷勤瞻仰,辞退而去。

【章旨】
婆珊婆演底夜神又向善财童子举荐「阎浮提摩竭提国菩提场内」中的「普德净光」夜神,嘱咐善财童子前去拜访。善财童子于是告别婆珊婆演底夜神继续前进求法。

【注释】
①菩提场内:此之所以名为「菩提场内」,是因为「得无误犯,由契理故,理即菩提场。」
②普德净光:据澄观的解释,「友名『普德』者,最胜法界无德不具故;『净光』者,正智证入离误犯之垢故。」
【语译】
婆珊婆演底夜神对善财童子说:「善男子!我只是知晓此『菩萨破一切众生暗法光明解脱』法门。如同诸菩萨,成就普贤无边行愿,完全进入一切诸法界之海,获得诸菩萨金刚智幢自在三昧,出生大愿,住持佛种;
于念念中,成就满足一切大功德海,严净一切广大世界;
以自在的智慧教化使一切众生都得到成熟;
以智慧之日,灭除一切世间暗障;
以勇猛智使一切众生从惛睡中觉醒;
以智慧之月,使一切众生的疑惑得到决定明了;
以清净之声音,断除众生对于一切诸有的执着;
在一切法界一一尘中,示现出一切自在神力,
智眼明净,同时看清楚过去、现在、未来三世。

「而我为什么能够知晓这一妙行、宣说这一法门的功德、进入这一境界、显示这一法门的自在呢?善男子!在此阎浮提摩竭提国的菩提场,有一位名叫『普德净光』的主管夜晚的神。我本来是跟从其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的,他常常以妙法使我开悟。你可以前往他那里去向他请教:菩萨如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
  这时,善财童子向婆珊婆演底夜神以偈颂形式说:「
  见汝清净身,相好超世间,如文殊师利,亦如宝山王。
  汝法身清净,三世悉平等,世界悉入中,成坏无所碍。
  我观一切趣,悉见汝形像,一一毛孔中,星月各分布。
  汝心极广大,如空徧十方,诸佛悉入中,清净无分别。
  一一毛孔内,悉放无数光,十方诸佛所,普雨庄严具。
  一一毛孔内,各现无数身,十方诸国土,方便度众生。
  一一毛孔内,示现无量剎,随诸众生欲,种种令清净。
  若有诸众生,闻名及见身,悉获功德利,成就菩提道。
  多劫在恶趣,始得见闻汝,亦应欢喜受,以灭烦恼故。
  千剎微尘劫,叹汝一毛德,劫数犹可穷,功德终无尽。」
当时,善财童子说完此颂之后,顶礼夜神的双足,在其周围绕行无数圈,殷勤瞻仰夜神。然后,辞别婆珊婆演底夜神,踏上了继续求法的历程。

【说明】善财童子第三十二参——婆珊婆演底夜神会,至此叙述完毕。婆珊婆演底夜神给善财童子宣讲的「菩萨破一切众生暗法光明解脱」法门,是进入「十地」之第一地「欢喜地」的方法。
欢喜地,即菩萨初地,又作「极喜地」。菩萨历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等修行阶位,经一大阿僧祇劫之修行,初证真如平等圣性,具证二空之理,能成就自利利他之行,心多生欢喜,故称「欢喜地」。
《十地经论》卷二说,初地菩萨有九种欢喜:「是菩萨住菩萨欢喜地中,成就多欢喜:多信敬、多爱念、多庆悦、多调柔、多踊跃、多堪受、多不坏他意、多不恼众生、多不瞋恨。」
[/size]

堪钦将洋 发表于 2013-2-28 08:50

[size=5]
《华严经》卷六十九  入法界品之十
【题解】
本卷包括《入法界品》的「末会」中的第三十四会至三十五会,即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中的三十三参至第三十四参的内容。

第三十三参为「普净德光会」:
善财童子遵从婆珊婆演底夜神的嘱咐,到达「阎浮提摩竭提国菩提场内」向普德净光夜神请教进入菩萨地的方法、途径。普德净光夜神向善财童子解说圆满菩萨行的十种方法,并为善财童子叙述「寂静禅定乐普游步」菩萨解脱法门的法体与四大业用即功能。
此四大功能为:攀缘如实禅、法乐住禅、引生功德禅、饶益有情禅。普德净光夜神给善财童子宣讲的「菩萨寂静禅定乐普游步解脱门」法门,是进入「十地」之第二地「离垢地」的方法。
离垢地,又作「离垢」、「无垢地」、「净地」、「具戒地」。进入此地之菩萨,获得守清净戒行,远离烦恼垢染,故名「无垢」;又以此地具足三聚净戒故,亦称「具戒地」。
第三十四参为「喜目观察众生夜神会」:
善财童子在前往找寻喜目观察夜神住所的路上,得到喜目观察夜神的加持,求访亲近善知识之心更加迫切。到达夜神的住所后,善财童子看到了此位夜神显现出的修行身,其化身分别象征「十度」的「施波罗蜜」、「戒波罗蜜」、「忍波罗蜜」、「精进波罗蜜」、「静虑波罗蜜」、「般若波罗蜜」、「方便善巧波罗蜜」、「愿波罗蜜」、「力波罗蜜」、「智波罗蜜」。喜目观察夜神又从其每一毛孔中变化出色界四禅天、欲界五天、天龙八部以及阎罗王及其眷属等等无数的众生身之云,他们分别以各种声音为众生演说以「十波罗蜜」为主的法门,使众生得到解脱修行利益。善财童子因为往昔曾经与喜目观察众生夜神共同修行以及如来神力加持的缘故,目睹喜目观察众生夜神所示现出来的功能而获得「菩萨不思议大势力普喜幢自在力解脱」法门。
在此,善财童子又提出发心修行之后的修行过程、修得此法门的具体时节两个问题,请喜目观察众生夜神回答。喜目观察众生夜神以偈颂的形式对这两个问题作了回答。喜目观察众生夜神在「寂静音劫」发菩提心,又历经「天胜劫」、「梵光明劫」、「功德月劫」、「寂静慧劫」、「善出现劫」、「坚固王劫」、「妙胜主劫」、「千功德劫」、「无着庄严劫」等九劫的清净修行,最终在功德幢佛的所在证得「十地」境界,获得「大势力普喜幢菩萨解脱」法门。
喜目观察众生夜神给善财童子宣讲的「菩萨不思议大势力普喜幢自在力解脱」法门,是进入「十地」之第三地「发光地」的方法。发光地,又作「明地」、「有光地」、「兴光地」,菩萨至此位成就胜定、大法、总持,开发极明净之慧光。

善财童子第三十三参:普德净光夜神会
  尔时,善财童子了知彼婆珊婆演底夜神初发菩提心所生菩萨藏、所发菩萨愿、所净菩萨度、所入菩萨地、所修菩萨行、所行出离道、一切智光海、普救众生心、普徧大悲云,于一切佛剎尽未来际常能出生普贤行愿。
  渐次游行,至普德净光夜神所,顶礼其足,绕无数匝,于前合掌而作是言:「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我未知菩萨云何修行菩萨地,云何出生菩萨地,云何成就菩萨地。」
  夜神答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已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今复问于菩萨地修行、出生及以成就。
「善男子!菩萨成就十法,能圆满菩萨行。何者为十?
一者,得清净三昧,常见一切佛;
二者,得清净眼,常观一切佛相、好庄严;
三者,知一切如来无量无边功德大海;
四者,知等法界无量诸佛法光明海;
五者,知一切如来一一毛孔放等众生数大光明海,利益无量一切众生;
六者,见一切如来一一毛孔出一切宝色光明焰海;
七者,于念念中出现一切佛变化海,充满法界,究竟一切诸佛境界,调伏众生;
八者,得佛音声同一切众生言音海,转三世一切佛法-轮;
九者,知一切佛无边名号海;
十者,知一切佛调伏众生不思议自在力。善男子!菩萨成就此十种法,则能圆满菩萨诸行。
【章旨】
这是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第三十三次参访,也是《入法界品》「末会」中善财五十五会中的第三十四会。善财童子遵从婆珊婆演底夜神的嘱咐,到达「阎浮提摩竭提国菩提场内」向普德净光夜神请教进入菩萨地的方法、途径。普德净光夜神向善财童子解说圆满菩萨行的十种方法。
【语译】
善财童子逐渐前进,到达摩竭提国菩提场内的普德净光夜神的住所。善财童子顶礼夜神的双足,在其绕行无数圈,在其前合掌而这样说道:「圣者!我早先已经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但却不知晓菩萨如何修行菩萨地,如何出生于菩萨地,如何成就菩萨地。」
  普德净光夜神回答说:「好啊!好啊!善男子!你已经能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现今又问菩萨地修行、出生以及成就等问题。
「善男子!菩萨成就如下十法就能够使菩萨行得到圆满。这十法是什么呢?
第一,获得清净三昧,常常观见一切佛;
第二,获得清净眼,常常观想一切佛相、好庄严;
第三,知晓一切如来无量无边之功德大海;
第四,知晓与法界相同大小的无量诸佛之法光明海;
第五,知晓一切如来一一毛孔放射出与众生数量相等的大光明之海,并且以此利益无量一切众生;
第六,观见一切如来一一毛孔发出一切宝之颜色的光明焰之海;
第七,在念念中出现一切佛变化之海,充满整个法界,究竟一切诸佛之境界,并且以之调伏众生;
第八,获得与一切众生言音与佛的声音完全相同之海,旋转三世一切佛法-轮;
第九,知晓一切佛无边名号之海;
第十,知晓一切佛调伏众生不思议之自在力。善男子!菩萨成就此十种法,就能够使菩萨诸行得到圆满。
  「善男子!我得菩萨解脱,名『寂静禅定乐普游步』①。普见三世一切诸佛,亦见彼佛清净国土、道场、众会、神通、名号、说法、寿命、言音、身相,种种不同,悉皆明睹而无取着。何以故?知诸如来非去,世趣永灭故;
  非来,体性②无生故;
  非生,法身平等故;非灭,无有生相故;
  非实,住如幻法故;
  非妄,利益众生故;非迁,超过生死故;
  非坏,性常不变故;一相,言语悉离故;无相,性相本空故。③
「善男子!我如是了知一切如来时④,于菩萨寂静禅定乐普游步解脱门,分明了达,成就增长,思惟观察,坚固庄严,不起一切妄想分别,大悲救护一切众生。
一心不动,修习初禅⑤。
息一切意业,摄一切众生,智力勇猛,喜心悦豫,修第二禅⑥。
思惟一切众生自性,厌离生死,修第三禅⑦。
悉能息灭一切众生众苦热恼⑧,修第四禅⑨。
「增长圆满一切智愿,出生一切诸三昧海,入诸菩萨解脱海⑩门,游戏一切神通,成就一切变化,以清净智普入法界。11
「善男子!我修此解脱时,以种种方便成就众生12。所谓:
于在家放逸众生,令生不净想、可厌想、疲劳想、逼迫想、系缚想、罗剎想、无常想、苦想、无我想、空想、无生想、不自在想、老病死想。自于五欲不生乐着,亦劝众生不着欲乐,唯住法乐13,出离于家,入于非家。若有众生住于空闲,我为止息诸恶音声,于静夜时为说深法,与顺行缘,开出家门,示正道路,为作光明,除其暗障,灭其怖畏,赞出家业,叹佛、法、僧及善知识具诸功德,亦叹亲近善知识行。
复次,善男子!我修解脱时,令诸众生,不生非法贪,不起邪分别,不作诸罪业。若已作者,皆令止息;若未生善法,未修波罗蜜行,未求一切智,未起大慈悲,未造人、天业,皆令其生;若已生者,令其增长。我与如是顺道因缘,乃至令成一切智智。
【章旨】
普德净光夜神为善财童子叙述「寂静禅定乐普游步」菩萨解脱法门的法体与四大业用即功能。此四大功能为:攀缘如实禅、法乐住禅、引生功德禅、饶益有情禅。
【注释】
①寂静禅定乐普游步数句:据澄观解释,此法门之法体为:「谓契理无着为『寂静』,止观双运为『禅定』,正法乐住为『乐』,大用无涯为『普游步』。」
②体性:指实体,即事物之实质为「体」,而体之不变易称为「性」,故「体」即「性」。若就理之法门而言,佛与众生,其体性同一而无差别。
③普见三世一切诸佛:澄观说此数句是对「攀缘如实禅」的说明。
「攀缘如实禅」与「如来清净禅」相同。文中以般若学的「八不」解释此禅法,「文有『十非』,大同《中论》八不。
谓不去不来、不生不灭为四。其『非实非妄』即是不常,『非迁非坏』即是不断,一相即非异,无相亦非一。」此禅法的核心是「穷了如来之体性」。
④我如是了知一切如来时:此段落讲述「法乐住禅」之内容。
⑤初禅:清净心中,诸漏不动,是为初禅。
具有「寻」、「伺」、「喜」、「乐」、「心一境性」等五支,心能寂静审虑,感受到离开欲界之恶而生喜、乐,心感喜受,身感乐受,故称「离生喜乐」,然仍有寻与伺之心理活动,称为初禅。
寻,旧译作「觉」,为心之粗分别作用;
伺,旧译作「观」,为心之细分别作用。
因为获得此禅定之人仍有寻、伺作用,故又称「有觉有观」。
上文中「思惟观察」即是「寻」、「伺」,「坚固庄严」犹是寻、伺之相。
「不起一切妄想分别」,即所离之障。
「大悲救护一切众生」,「谓离自懮,念众生懮,故生喜、乐」。「一心不动」则为此禅之所依。
⑥第二禅:具有「内等净」、「喜」、「乐」、「心一境性」等四支,在此禅定中,远离初禅的寻、伺心理活动,于内心信相明净,故称「内等净」;
由于禅定之故,住于喜与乐之情态,故称「定生喜乐」。
上文中,「息一切意业」即「灭觉观」,「摄一切众生」、「一心智力勇猛」是「内净无觉无观」即「内等净」,「喜心悦豫」是「定生喜乐」。
⑦第三禅:具有行舍、正念、正慧(又作正知)、受乐、心一境性等五支。
于此禅定中,已离脱二禅之喜乐,住于正念正知,进一步欣求更高境界的胜法而精进修习;因已远离二禅定之喜乐,然犹存有自地之妙乐,故称「离喜妙乐」。
上文中,「初思惟一切众生自性」即行舍、正念二支,「厌离生死」即正慧、受乐二支,「谓正知生死不可喜故,厌离即得真寂之乐。」
⑧热恼:指逼于剧苦,而使身心焦热苦恼。
⑨第四禅:此禅定具有「舍清净」、「念清净」、「不苦不乐受」、「心一境性」等四支。在此禅定,离脱第三禅定之妙乐,故称「舍清净」;
仅忆念修养功德,故称「念清净」;由此之故,住于不苦不乐之感受中。「悉能息灭一切众生众苦热恼」通具前三支,「悉能息灭」即「舍念清净」,既无苦乐即是「中受」。
⑩解脱海:解脱之德,深广如海,故将解脱境界称之为「海」。
11增长圆满一切智愿六句:此六句讲解「引生功德禅」。「游戏神通」即「普游步」义,约一乘而说「普入法界」。
12以种种方便成就众生:此一大段落讲解「饶益有情禅」。「种种方便」无不饶益,也即「普游步」义。可分为三部分理解:
「所谓」以下为使其修习「四念处」等观,「若有众生」下说明修此道的因缘,「复次」以下使其修习「四正断」。
四念处,又称「四念住」、「四意止」、「四止念」,或单称「四念」,即「身念处」、「受念处」、「心念处」、「法念处」。
也就是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而对治「常」、「乐」、「我」、「净」等四颠倒的观法。「念」指与观慧相应之念心所;「处」即「身」、「受」、「心」、「法」四境。
于此四境起不净、苦、无常、无我等观慧时,就能够使念止住于其境,因此称为「念处」或「念住」。
四正断,即「四正勤」,已生恶使其断灭、未生恶使其不生、未生善使其生起、已生善使其增长。
此「四正勤」就是精进,精进勤劳修习四种道法,以策励身口意,断恶生善。
13法乐:即法味之乐。听受佛法之法味,以长养法身之慧命而生喜乐,故称「法乐」。又行善积德以自娱,也称为「法乐」。
【语译】
普德净光夜神继续对善财童子说:「
善男子!我获得名叫『寂静禅定乐普游步』的解脱法门。我可以完全看见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中的一切诸佛,也可以看见这些佛种种不同的清净国土、道场、众会、神通、名号、说法、寿命、言音、身相,都能够明睹而并不执着。为什么呢?
我知晓诸如来非去,世间之道趣永远除灭的缘故;
如来非来,其体性无生的缘故;
如来非生,佛的法身平等的缘故;
如来非灭,无有生相的缘故;
如来非实,住于如幻之法的缘故;
如来非妄,利益众生的缘故;
如来非迁,超过生死的缘故;
如来非坏,其性常不变的缘故;
如来一相,言语都完全远离的缘故;
如来无相,性相本来就是空的缘故。
「善男子!我这样了知一切如来之时,在菩萨寂静禅定乐普游步解脱门中,分明了达,增长成就,思惟观察,坚固庄严,不起一切妄想分别,大悲救护一切众生,一心不动,修习初禅。息灭一切意业,摄取一切众生,智力勇猛,喜心悦豫,修习第二禅。思惟一切众生之自性,厌恶远离生死,修习第三禅。都能够息灭一切众生身心的焦热苦恼,修习第四禅。
「我增长圆满一切智之愿,出生一切诸三昧之海,进入诸菩萨解脱海之门,游戏一切神通,成就一切变化,以清净智完全进入法界。
「善男子!我修习这一解脱法门之时,以种种方便使众生得到成就。具体而言,面对在家放逸之众生,使其产生不净之想、可厌之想、疲劳之想、逼迫之想、系缚之想、罗剎之想、无常之想、苦之想、无我之想、空之想、无生之想、不自在之想、老病死之想。自己对于五欲不产生喜乐执着,激励众生不执着欲乐,只是住于法乐,出离于家,进入非家。对于住在空闲之处的众生,我为了止息诸恶之音声,在静夜时为其说甚深之法,给予其求取寂静之想顺应的外缘,为其指点出家之门,为其开示正确的道路,为其变化出光明,除去其黑暗之蔽障,灭除其怖畏,赞叹其出家之业,赞叹佛、法、僧及善知识所具备的诸功德,也赞叹其亲近善知识的行为。
还有,善男子!我修习这一解脱法门之时,使诸众生,不生非法之贪,不生起邪分别想,不作诸罪业。对于已经已经作了这些业的众生,都使其停止;对于未产生善法,未曾修习波罗蜜行,未求得一切智,未生起大慈悲,未造人、天之业的众生,都使其产生之;对于已经产生这些善法的众生,使其增长。我给与他们如此顺道因缘,直至使其成就一切智之智。
  「善男子!我唯得此菩萨寂静禅定乐普游步解脱门。如诸菩萨摩诃萨,具足普贤所有行愿,了达一切无边法界,常能增长一切善根,照见一切如来智力,住于一切如来境界,恒处生死,心无障碍,疾能满足一切智愿,普能往诣一切世界,悉能观见一切诸佛,徧能听受一切佛法,能破一切众生痴暗,能于生死大夜之中出生一切智慧光明。
  「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彼功德行?善男子!去此不远,于菩提场右边,有一夜神,名『喜目观察众生』①。汝诣彼问: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
  尔时,普德净光夜神欲重宣此解脱义,为善财童子而说颂曰:「
  若有信解心,尽见三世佛;彼人眼清净,能入诸佛海。②
  汝观诸佛身,清净相庄严,一念神通力,法界悉充满。③
  卢舍那如来,道场成正觉,一切法界中,转于净法-轮。④
  如来知法性,寂灭无有二,清净相严身,徧示诸世间。⑤
  佛身不思议,法界悉充满,普现一切剎,一切无不见。⑥
  佛身常光明,一切剎尘等,种种清净色,念念徧法界。⑦
  如来一毛孔,放不思议光,普照诸群生,令其烦恼灭。⑧
  如来一毛孔,出生无尽化,充徧于法界,除灭众生苦。⑨
  佛演一妙音,随类皆令解,普雨广大法,使发菩提意。⑩
  佛昔修诸行,已曾摄受我,故得见如来,普现一切剎。11
  诸佛出世间,量等众生数,种种解脱境,非我所能知。
  一切诸菩萨,入佛一毛孔,如是妙解脱,非我所能知。12
  此近有夜神,名喜目观察,汝应往诣彼,问修菩萨行。13」
时,善财童子顶礼其足,绕无数匝,殷勤瞻仰,辞退而去。
【章旨】普德净光夜神又向善财童子举荐「阎浮提摩竭提国菩提场内」中的「喜目观察众生」夜神,嘱咐善财童子前去拜访。善财童子于是告别继普德净光夜神续前进求法。
【注释】
①喜目观察众生:据澄观的解释,「『喜目观察』者,忍恶视物,故云『喜目』;发闻持光,故云『观察』」
②若有信解心:以下十偈分别指前述圆满菩萨诸行的方法,此偈指第一法「得清净三昧,常见一切佛。」
③汝观诸佛身:此偈指第二法「得清净眼,常观一切佛相、好庄严」。
④卢舍那如来:此偈指第三法「知一切如来无量无边功德大海」。
⑤如来知法性:此偈指第四法「知等法界无量诸佛法光明海」。
⑥佛身不思议:此偈指第七法「于念念中出现一切佛变化海,充满法界,究竟一切诸佛境界,调伏众生」。
⑦佛身常光明:此偈指第六法「见一切如来一一毛孔出一切宝色光明焰海」。
⑧如来一毛孔:此偈指第五法「知一切如来一一毛孔放等众生数大光明海,利益无量一切众生」。
⑨如来一毛孔,出生无尽化:此偈指第十法「知一切佛调伏众生不思议自在力」。
⑩佛演一妙音:此偈指第八法「得佛音声同一切众生言音海,转三世一切佛法-轮」。
11佛昔修诸行:此偈指第九法「知一切佛无边名号海」。
12诸佛出世间:普德净光夜神以谦虚的胸怀总结自己所修学的法门。
13此近有夜神:普德净光夜神向善财童子推荐喜目观察夜神,嘱咐善财童子前去拜访。后一颂指示后友。
【语译】普德净光夜神继续对善财童子说:「善男子!我只是获得此菩萨寂静禅定乐普游步解脱门。如同诸位菩萨,我具足普贤所有行愿,了达一切无边之法界,常常能够使一切善根得到增长,照见一切如来智之力,住于一切如来境界,永远处于生死流转之中但却心无障碍,能够很快满足一切智之愿,完全能够前往到达一切世界,都能观见一切诸佛,徧能听受一切佛法,能破除一切众生所具的无明黑暗,能在生死大夜之中出生一切智慧光明。
  「而我为什么能够知晓能够宣说这一功德行呢?善男子!距离此处不远,也就在菩提场的右边,有一位名叫『喜目观察众生』的夜神。你可以前往他处向其请教:菩萨如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
  这时,为再次宣说这一解脱法门,普德净光夜神对善财童子以偈颂说:「
  若有信解心,尽见三世佛;彼人眼清净,能入诸佛海。②
  汝观诸佛身,清净相庄严,一念神通力,法界悉充满。③
  卢舍那如来,道场成正觉,一切法界中,转于净法-轮。④
  如来知法性,寂灭无有二,清净相严身,徧示诸世间。⑤
  佛身不思议,法界悉充满,普现一切剎,一切无不见。⑥
  佛身常光明,一切剎尘等,种种清净色,念念徧法界。⑦
  如来一毛孔,放不思议光,普照诸群生,令其烦恼灭。⑧
  如来一毛孔,出生无尽化,充徧于法界,除灭众生苦。⑨
  佛演一妙音,随类皆令解,普雨广大法,使发菩提意。⑩
  佛昔修诸行,已曾摄受我,故得见如来,普现一切剎。11
  诸佛出世间,量等众生数,种种解脱境,非我所能知。
  一切诸菩萨,入佛一毛孔,如是妙解脱,非我所能知。12
  此近有夜神,名喜目观察,汝应往诣彼,问修菩萨行。13」
这时,善财童子顶礼夜神的双足,在其周围绕行无数圈,殷勤瞻仰夜神。然后,善财童子辞别普德净光夜神,又继续前行求法。
【说明】
善财童子第三十三参——普德净光夜神会,至此叙述完毕。普德净光夜神给善财童子宣讲的「菩萨寂静禅定乐普游步解脱门」法门,是进入「十地」之第二地「离垢地」的方法。「离垢地」,又作「离垢」、「无垢地」、「净地」、「具戒地」。进入此地之菩萨,获得守清净戒行,远离烦恼垢染,因而名为「无垢」;又以此地具足三聚净戒故,也称之为「具戒地」。

善财童子第三十四参:喜目观察众生夜神会
  尔时,善财童子敬善知识教,行善知识语,作如是念:「
  善知识者,难见难遇;
  见善知识,令心不散乱①;
  见善知识,破障碍山;
  见善知识,入大悲海救护众生;
  见善知识,得智慧光普照法界;
  见善知识,悉能修行一切智道;
  见善知识,普能睹见十方佛海;
  见善知识,得见诸佛转于法-轮,忆持不忘。」作是念已,发意欲诣喜目观察众生夜神所。
  时,喜目神加善财童子,令知亲近善知识,能生诸善根,增长成熟。所谓:
  令知亲近善知识,能修助道具;
  令知亲近善知识,能起勇猛心;
  令知亲近善知识,能作难坏业;
  令知亲近善知识,能得难伏力;
  令知亲近善知识,能入无边方;
  令知亲近善知识,能久远修行;
  令知亲近善知识,能办无边业;
  令知亲近善知识,能行无量道;
  令知亲近善知识,能得速疾力,普诣诸剎;
  令知亲近善知识,能不离本处徧至十方。
  时,善财童子遽发是念:「
  由亲近善知识,能勇猛勤修一切智道;
  由亲近善知识,能速疾出生诸大愿海;
  由亲近善知识,能为一切众生尽未来劫受无边苦;
  由亲近善知识,能被大精进甲,于一微尘中说法声徧法界;
  由亲近善知识,能速往诣一切方海;
  由亲近善知识,于一毛道,尽未来劫修菩萨行;
  由亲近善知识,于念念中行菩萨行,究竟安住一切智地;
  由亲近善知识,能入三世一切如来自在神力诸庄严道;
  由亲近善知识,能常徧入诸法界门;
  由亲近善知识,常缘法界未曾动出,而能徧往十方国土。」
尔时,善财童子发是念已,即诣喜目观察众生夜神所。
【章旨】
这是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第三十四次参访,也是《入法界品》「末会」中善财五十五会中的第三十五会。善财童子在前往找寻喜目观察夜神住所的路上,得到喜目观察夜神的加持,求访亲近善知识之心更加迫切。
【注释】
①散乱:心所之名,又作「散动」、「心乱」,是指心于所缘之境流荡散乱之精神作用。也就是,心若没有呈现出不动的状态,心就会起障碍正定的恶慧之作用。
【语译】
这时,善财童子尊敬善知识的教诲,实践善知识的旨意,这样想道:「
善知识确实难于见到,难于遇到;
拜见善知识可以使心不散乱;
拜见善知识,可以破除障碍之山;
拜见善知识,可以进入大悲海去救护众生;
拜见善知识,可获得智慧光普照法界;
拜见善知识,全部能够修行一切智之道;
拜见善知识,能够完全目睹十方佛海;
拜见善知识,可以看见诸佛正在旋转法-轮,并且对于佛所说之法忆持不忘。」这样想着,善财童子更加急迫地想到达喜目观察众生夜神的住所。
  当时,喜目观察夜神加持于善财童子,使其知晓亲近善知识,能够产生诸善根,增长成熟。具体而言,
  使其知晓亲近善知识,能够修习助道之具;
  使其知晓亲近善知识,能够生起勇猛心;
  使其知晓亲近善知识,能够作出难坏之业;
  使其知晓亲近善知识,能够获得难伏力;
  使其知晓亲近善知识,能够进无边之方位;
  使其知晓亲近善知识,能够久远修行;
  使其知晓亲近善知识,能够做成无边之业;
  使其知晓亲近善知识,能够实践无量道行。
  使其知晓亲近善知识,能够获得速疾力,完全到达诸国土剎;
  使其知晓亲近善知识,能够不离开本处而徧至十方。
  这时,善财童子忽然这样想道:「
  由亲近善知识的缘故,能够勇猛勤修一切智之道;
  由亲近善知识的缘故,能够迅速出生诸大愿之海;
  由亲近善知识的缘故,能够代替一切众生直至尽未来劫受无边苦;
  由亲近善知识的缘故,能够披大精进之甲,在一微尘中说法而其声却徧传法界;
  由亲近善知识的缘故,能够迅速到达一切方海;
  由亲近善知识的缘故,在一毛道直至尽未来劫修习菩萨行;
  由亲近善知识的缘故,在念念中实践菩萨行,究竟安住于一切智之地;
  由亲近善知识的缘故,能够进入三世一切如来自在神力诸庄严之道;
  由亲近善知识的缘故,能够常常完全进入诸法界门;
  由亲近善知识的缘故,常常缘入法界而未有行动却能够徧往十方国土。」
这时,善财童子这样想着,立即到达了喜目观察众生夜神的住所。
见彼夜神在于如来众会道场,坐莲华藏师子之座,入大势力普喜幢解脱①,于其身上一一毛孔,出无量种变化身云,随其所应,以妙言音而为说法,普摄无量一切众生,皆令欢喜而得利益。
所谓:出无量化身云,充满十方一切世界,说诸菩萨行檀波罗蜜,于一切事皆无恋着,于一切众生普皆施与;其心平等,无有轻慢②,内外悉施,难舍能舍。
出等众生数无量化身云,充满法界,普现一切众生之前,说持净戒③无有缺犯,修诸苦行皆悉具足,于诸世间无有所依,于诸境界无所爱着,说在生死轮回往返,说诸人、天盛衰苦乐,说诸境界皆是不净,说一切法皆是无常,说一切行悉苦无味,令诸世间舍离颠倒,住诸佛境持如来戒。如是演说种种戒行④,戒香⑤普熏,令诸众生悉得成熟。
又出等众生数种种身云,说能忍受一切众苦,所谓:割截、捶楚、诃骂、欺辱,其心泰然,不动不乱;于一切行不卑不高,于诸众生不起我慢,于诸法性安住忍受。说菩提心无有穷尽,心无尽故,智亦无尽,普断一切众生烦恼;说诸众生卑贱丑陋不具足身,令生厌离;赞诸如来清净妙色无上之身,令生欣乐。如是方便成熟众生。
  又出等众生界种种身云,随诸众生心之所乐,说勇猛精进,修一切智助道之法;
  勇猛精进,降伏魔怨⑥;
  勇猛精进,发菩提心,不动不退;
  勇猛精进,度一切众生,出生死海;
  勇猛精进,除灭一切恶道诸难;
  勇猛精进,坏无智山;勇猛精进,
  供养一切诸佛如来不生疲厌;
  勇猛精进,受持一切诸佛法-轮;
  勇猛精进,坏散一切诸障碍山;
  勇猛精进,教化成熟一切众生;
  勇猛精进,严净一切诸佛国土。如是方便成熟众生。
  又出种种无量身云,以种种方便,令诸众生,心生欢喜,舍离恶意,厌一切欲;
  为说惭愧,令诸众生藏护诸根;为说无上清净梵行;
  为说欲界是魔境界,令生恐怖;
  为现不乐世间欲乐,住于法乐,随其次第,入诸禅定诸三昧乐,令思惟观察,除灭一切所有烦恼;
  又为演说一切菩萨诸三昧海神力变现自在游戏,令诸众生欢喜适悦,离诸懮怖,其心清净,诸根猛利,爱重于法,修习增长。
【章旨】
善财童子来到喜目观察众生夜神的住所,看到了此位夜神显现出的修行身。这是喜目观察夜神所修之法门的业用,其化身分别象征「十度」的「施波罗蜜」、「戒波罗蜜」、「忍波罗蜜」、「精进波罗蜜」、「静虑波罗蜜」。
【注释】
①大势力普喜幢解脱:此法门名称的含义,澄观解释说:「无不摄伏为『大势力』,徧称群机故云『普喜』,摧伏高显所以名『幢』。」
②轻慢:因轻视别人而产生的傲慢等心作用。
③净戒:清净之戒行。
④戒行:谓持戒之行为。受持佛陀所制之律法,能随顺戒体,动作身、口、意三业而不违法,称为戒行。
⑤戒香:以香熏于十方,比喻持戒者之德名远闻。盖持戒之香,其芳馨徧于世间,名闻满于十方,逆、顺风时都能够闻之;与栴檀、沈水或花叶之香顺风则闻之、逆风则不闻的情形并不相同。
⑥魔怨:指恶魔。因恶魔向人行恶,为人之怨敌,故称魔怨
【语译】
善财童子看见喜目观察夜神在如来众会道场中坐在莲华藏师子之座上,进入大势力普喜幢解脱法门,在其身上每一毛孔中产生出无量种变化身之云,针对众生的要求,以美妙的声音为众生说法,普摄无量一切众生,使其都欢喜而得到利益。
喜目观察夜神变化出无量化身之云,充满十方一切世界,讲说诸菩萨实践布施檀波罗蜜,对于一切事都无留恋执着,对于一切众生都完全施与;其心完全平等,无有轻慢之心,身内、身外之物都能够布施,对于最难舍弃的也能够舍弃。
喜目观察夜神变化出与众生数量完全相等的无量化身之云,充满法界,完全显现在一切众生之前,讲说执行清净戒行而没有欠缺违犯,修习诸苦行都完全具备,对于诸世间没有任何依靠,对于诸境界没有任何欢喜执着,讲说众生在生死轮回之中往返的情形,讲说诸人、天之盛衰与苦乐,讲说诸境界都是不净,讲说一切法都是无常的,讲说一切行都是苦而无味的,使诸世间众生舍弃远离颠倒,住于诸佛境界实践如来所制定的戒律规范。喜目观察夜神以种种变化身如此演说种种戒行,戒香普熏,使诸众生都获得成熟。
喜目观察夜神又变化出与众生数相等的种种身之云,讲说能忍受一切众苦;这些苦是:割截身体、敲打身体、诃骂、欺辱;尽管身受这些苦楚,其心却安然不动而从不混乱;不将一切行看低也不将其看高,对于诸众生不产生我慢之心,对于诸法性安住忍受。喜目观察夜神之变化身讲说菩提心无有穷尽,因为心无尽的缘故,智慧也无尽的缘故,完全断绝一切众生之烦恼;讲说诸众生卑贱丑陋而残缺不全的身体,使其产生厌恶远离之心;称赞诸如来清净妙色无上之身,使其产生欣乐。喜目观察夜神以如此方便,使众生得到成熟。
  喜目观察夜神又变化出与众生界相等的种种身之云,针对众生心之所乐,讲说勇猛精进,修习一切智助道之法;
  以勇猛精进,降伏魔怨;
  以勇猛精进,发菩提心,不动不退;
  以勇猛精进,济度一切众生,出离生死之海;
  以勇猛精进,除灭一切恶道诸难;
  以勇猛精进,毁坏无智之山;
  以勇猛精进,供养一切诸佛如来从不产生疲倦厌恶;
  以勇猛精进,受持一切诸佛法-轮;
  勇猛精进,坏散一切诸障碍之山;
  勇猛精进,教化使一切众生得到成熟;
  以勇猛精进,严净一切诸佛国土。喜目观察夜神以如此方便,使众生得到成熟。
  喜目观察夜神又变化出种种无量身之云,以种种方便,使诸众生心中产生欢喜,舍弃远离恶意,厌恶一切欲望。
  他为其演说惭愧之法,使诸众生保藏维护诸根;
  为其演说无上清净梵行;为其演说欲界即是魔鬼境界,使其产生恐怖;
  为其显现不乐世间欲乐,住于法乐,跟随其次第,进入诸禅定诸三昧乐,使其思惟观察,除灭一切所有烦恼;
  又为其演说一切菩萨诸三昧海神力变现自在游戏,使诸众生欢喜适悦,远离诸懮怖,其心清净,诸根猛利,看重热爱佛法,修习增长。
又出等众生界种种身云,为说往诣十方国土,供养诸佛及以师长、真善知识,受持一切诸佛法-轮精勤不懈;
又为演说、称赞一切诸如来海,观察一切诸法门海,显示一切诸法性相,开阐一切诸三昧门,开智慧境界,竭一切众生疑海;
示智慧金刚,坏一切众生见山;
升智慧日轮,破一切众生痴暗。皆令欢喜,成一切智。
又出等众生界种种身云,普诣一切众生之前,随其所应,以种种言辞而为说法;或说世间神通福力;
或说三界皆是可怖,令其不作世间业行,离三界处,出见稠林;或为称赞一切智道,令其超越二乘之地;或为演说不住生死、不住涅槃,令其不着有为、无为;
或为演说住于天宫乃至道场,令其欣乐发菩提意。如是方便教化众生,皆令究竟得一切智。
  又出一切世界微尘数身云,普诣一切众生之前,念念中示普贤菩萨一切行愿,念念中示清净大愿充满法界,念念中示严净一切世界海,念念中示供养一切如来海,念念中示入一切法门海,念念中示入一切世界海、微尘数世界海,念念中示于一切剎尽未来劫清净修行一切智道,念念中示入如来力,念念中示入一切三世方便海,念念中示往一切剎现种种神通变化,念念中示诸菩萨一切行愿,令一切众生住一切智。如是所作,恒无休息。
  又出等一切众生心数①身云,普诣一切众生之前,说诸菩萨集一切智助道之法无边际力、求一切智不破坏力、无穷尽力、修无上行不退转力、无间断力、于生死法无染着力、能破一切诸魔众力、远离一切烦恼垢力、能破一切业障山力、住一切劫修大悲行无疲倦力、震动一切诸佛国土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力、能破一切诸外道力、普于世间转法-轮力。以如是等方便成熟,令诸众生至一切智。
  又出等一切众生心数无量变化色身云,普诣十方无量世界,随众生心,
  演说一切菩萨智行。所谓:说入一切众生界海智,
  说入一切众生心海智,
  说入一切众生根海智,
  说入一切众生行海智,
  说度一切众生未曾失时智,
  说出一切法界音声智,
  说念念徧一切法界海智,
  说念念知一切世界海坏智,
  说念念知一切世界海成、住庄严差别智,
  说念念自在亲近供养一切如来听受法-轮智。示现如是智波罗蜜,令诸众生,皆大欢喜,调畅适悦,其心清净,生决定解,求一切智无有退转。如说菩萨诸波罗蜜成熟众生,如是宣说一切菩萨种种行法而为利益。
【章旨】
喜目观察夜神的化身分别象征「十度」的「般若波罗蜜」、「方便善巧波罗蜜」、「愿波罗蜜」、「力波罗蜜」、「智波罗蜜」。
【注释】
①心数:又作「心所」、「心所有法」、「心所法」、「心数法」,从属于「心王」,指与心(即「心王」)相应而同时存在的种种复杂的精神作用。
【语译】
喜目观察夜神又变化出与众生界相等的种种身之云,为众生讲说应该前往十方国土去供养诸佛以及老师长者、真正的善知识,受持一切诸佛法-轮而精勤不懈;
又为众生演说、称赞一切诸如来之海,观察一切诸法门海,显示一切诸法性相,
开示阐述一切诸三昧门,
开示智慧境界,使一切众生疑海干涸;
开示智慧金刚,毁坏一切众生见解之山;
升起智慧之日轮,破除一切众生之无明黑暗。
喜目观察夜神就是如此,使得众生以欢喜的心境,成就一切智。
喜目观察夜神又变化出与众生界相等的种种身之云,到达一切众生之前,针对其所应,以种种言辞而为其说法;
或者讲说世间神通之福力;
或者讲说三界都是非常恐怖的,使其不作世间业行,远离三界,拔出见解稠林;或者为其称赞一切智道,使其超越声闻、缘觉二乘之地;
或者为其演说不住于生死、不住于涅槃之法,使其不着有为法和无为法;或者为其演说住于天宫乃至道场之法,使其欣乐发菩提意。喜目观察夜神以如此方便教化众生,使众生都究竟获得一切智。
  喜目观察夜神又变化出一切世界微尘数身之云,到达一切众生之前,于念念中示显普贤菩萨一切行愿,于念念中示显充满法界的清净大愿,于念念中示显严净一切世界海,于念念中示显供养一切如来海,于念念中示显进入一切法门海,于念念中示显进入一切世界海、微尘数世界海,于念念中示显于一切国土尽未来劫清净修行一切智之道,于念念中示显进入如来之力,于念念中示显进入一切三世方便之海,于念念中示显往一切国土显现种种神通变化,于念念中示显诸菩萨一切行愿,使一切众生住于一切智。喜目观察夜神以如此辛劳救度众生,永远没有休息。
  喜目观察夜神又变化出与一切众生心所法相等的身云,到达一切众生之前,讲说诸菩萨集一切智助道之法的无边际之力、
  追求一切智不破坏力、
  无穷尽力、
  修习无上行不退转力、
  无间断力、
  于生死法无染着力、
  能破一切诸魔众力、
  远离一切烦恼垢力、
  能破一切业障山力、
  住一切劫修大悲行无疲倦力、
  震动一切诸佛国土使一切众生产生欢喜力、
  能破一切诸外道之力、
  普于世间转法-轮之力。
  喜目观察夜神以如此的方便成熟,使诸众生到达一切智的境界。
  喜目观察夜神又变化出与一切众生心所法相等的无量变化色身云,到达十方无量世界,随应众生心,演说一切菩萨的智慧和修行。具体而言,
  讲说进入一切众生界海的智慧智,
  讲说进入一切众生心海之智,
  讲说进入一切众生根海之智,
  讲说进入一切众生行海之智,
  讲说度一切众生未曾失时之智,
  讲说出一切法界音声之智,
  讲说念念徧一切法界海之智,
  讲说念念知一切世界海坏之智,
  讲说念念知一切世界海成、住庄严差别之智,
  讲说念念自在亲近供养一切如来听受法-轮之智。
  喜目观察夜神示现如此智波罗蜜,使诸众生,都产生大欢喜,畅快舒适,其心清净,产生决定的理解,求取一切智而无有退转。喜目观察夜神宣说菩萨诸波罗蜜使众生得到成熟,如此宣说一切菩萨种种修行方法而使其获得利益。
复于一一诸毛孔中,出无量种众生身云。所谓:
出兴色究竟天、善现天、善见天、无热天、无烦天相似身云,出少广、广果、福生、无云天相似身云,出徧净、无量净、少净天相似身云,出光音、无量光、少光天相似身云,出大梵、梵辅、梵众天相似身云①,出自在天、化乐天、兜率陀天、须夜摩天、忉利天及其采女、诸天子众相似身云②,
出提头赖咤干闼婆王、干闼婆子、干闼婆女相似身云,出毗楼勒叉、鸠盘荼王、鸠盘荼子、鸠盘荼女相似身云,出毗楼博叉龙王、龙子、龙女相似身云,
出毗沙门夜叉王③、夜叉子、夜叉女相似身云,
出大树紧那罗王、善慧摩睺罗伽王、大速疾力迦楼罗王、罗睺阿修罗王、阎罗法王④及其子、其女相似身云,
出诸人王及其子、其女相似身云,出声闻、独觉及诸佛众相似身云,
出地神、水神、火神、风神、河神、海神、山神、树神乃至昼、夜、主方神等相似身云。
周徧十方,充满法界。
于彼一切众生之前,现种种声。所谓:
风轮声、水轮声、火焰声、海潮声、地震声、大山相击声、天城震动声、摩尼相击声、天王声、龙王声、夜叉王声、干闼婆王声、阿修罗王声、迦楼罗王声、紧那罗王声、摩睺罗伽王声、人王声、梵王声、天女歌咏声、诸天音乐声、摩尼宝王声。
【章旨】
喜目观察夜神又从其每一毛孔中变化出无数的众生身之云,并在众生前发出种种声音。这些众生云依次为色界四禅天、欲界五天、天龙八部以及阎罗王等及其眷属。
【注释】
①出兴色究竟天、善现天四句:此四句指色界的「四禅天」共「十八天」。其顺序为四禅九天、三禅三天、二禅三天、初禅三天。
②出自在天化乐天:由下向上,依次为四大王众天(又称四天王;持国天、增长天、广目天、多闻天等及其眷属之住所)、三十三天(又称忉利天;此天之主称释提桓因,即帝释天)、夜摩天(又称焰摩天、第三焰天)、睹史多天(又称兜率天)、乐变化天(又称化乐天)、他化自在天(又称第六天、魔天),合称『六欲天』,为『属欲界六天』之意。
③毗沙门夜叉王:此指「四天王」之一的北方「多闻天王」。夜叉受毗沙门天王统领,守护忉利天等诸天,得受种种欢乐,并具有威势。因为夜叉受毗沙门天王统领,守护忉利天等诸天,得受种种欢乐,并具有威势。因此有此称呼。
④阎罗法王:阎魔王依法判定冥界众生之罪,故称「阎罗法王」,也简称为「法王」。
【语译】
喜目观察夜神又从其每一毛孔之中,变化出无量种众生身云。这些身云有:
变化兴起色究竟天、善现天、善见天、无热天、无烦天相似身云,兴起少广、广果、福生、无云天相似身云,兴起徧净、无量净、少净天相似身云,兴起光音、无量光、少光天相似身云,兴起大梵、梵辅、梵众天相似身云,兴起自在天、化乐天、兜率陀天、须夜摩天、忉利天及其采女、诸天子众相似身云,
兴起提头赖咤干闼婆王、干闼婆子、干闼婆女相似身云,出毗楼勒叉、鸠盘荼王、鸠盘荼子、鸠盘荼女相似身云,兴起毗楼博叉龙王、龙子、龙女相似身云,
兴起毗沙门夜叉王、夜叉子、夜叉女相似身云,
兴起大树紧那罗王、善慧摩睺罗伽王、大速疾力迦楼罗王、罗睺阿修罗王、阎罗法王及其子、其女相似身云,兴起诸人王及其子、其女相似身云,
兴起声闻、独觉及诸佛众相似身云,兴起地神、水神、火神、风神、河神、海神、山神、树神乃至昼、夜、主方神等相似身云。
喜目观察夜神所变现出的这些众生身云周徧十方,充满法界。
喜目观察夜神在一切众生之前,显现出种种声音。这些声音有:
风轮声、水轮声、火焰声、海潮声、地震声、大山相击声、天城震动声、摩尼相击声、天王声、龙王声、夜叉王声、干闼婆王声、阿修罗王声、迦楼罗王声、紧那罗王声、摩睺罗伽王声、人王声、梵王声、天女歌咏声、诸天音乐声、摩尼宝王声。
  以如是等种种音声,说喜目观察众生夜神从初发心所集功德。所谓:
  承事一切诸善知识,亲近诸佛,修行善法;
  行檀波罗蜜,难舍能舍;
  行尸波罗蜜,弃舍王位、宫殿、眷属,出家学道;行羼提波罗蜜,能忍世间一切苦事,及以菩萨所修苦行、所持正法,皆悉坚固,其心不动,亦能忍受一切众生于己身心恶作恶说,忍一切业皆不失坏,忍一切法生决定解,忍诸法性能谛思惟;
  行精进波罗蜜,起一切智行,成一切佛法;行禅波罗蜜,其禅波罗蜜所有资具、所有修习、所有成就、所有清净、所有起三昧神通、所有入三昧海门,皆悉显示;行般若波罗蜜,其般若波罗蜜所有资具,所有清净、大智慧日、大智慧云、大智慧藏、大智慧门,皆悉显示;
  行方便波罗蜜,其方便波罗蜜所有资具、所有修行、所有体性、所有理趣、所有清净、所有相应事,皆悉显示;
  行愿波罗蜜,其愿波罗蜜所有体性、所有成就、所有修习、所有相应事,皆悉显示;
  行力波罗蜜,其力波罗蜜所有资具、所有因缘、所有理趣、所有演说、所有相应事,皆悉显示;
  行智波罗蜜,其智波罗蜜所有资具、所有体性、所有成就、所有清净、所有处所、所有增长、所有深入、所有光明、所有显示、所有理趣、所有相应事、所有简择①、所有行相②、所有相应法,所有所摄法、所知法、所知业、所知剎、所知劫、所知世、所知佛出现、所知佛、所知菩萨,所知菩萨心、菩萨位、菩萨资具、菩萨发趣③、菩萨回向、菩萨大愿、菩萨法-轮、菩萨简择法、菩萨法海、菩萨法门海、菩萨法旋流、菩萨法理趣,如是等智波罗蜜相应境界,皆悉显示,成熟众生。
又说此神从初发心所集功德相续次第;
所习善根相续次第;所修无量诸波罗蜜相续次第;死此生彼及其名号相续次第;亲近善友,承事诸佛,受持正法,修菩萨行,入诸三昧,以三昧力,普见诸佛,普见诸剎,普知诸劫,深入法界,观察众生,入法界海,知诸众生死此生彼,得净天④耳闻一切声,得净天眼见一切色,得他心智⑤知众生心,得宿住智⑥知前际事,得无依无作神足智⑦通自在游行徧十方剎,如是所有相续次第;
得菩萨解脱,入菩萨解脱海,得菩萨自在,得菩萨勇猛,得菩萨游步,住菩萨想,入菩萨道,如是一切所有功德相续次第。皆悉演说,分别显示,成熟众生。
如是说时,于念念中,十方各严净不可说不可说诸佛国土,度脱无量恶趣众生,令无量众生生天、人中富贵自在,令无量众生出生死海,令无量众生安住声闻、辟支佛地,令无量众生住如来地。
【章旨】
喜目观察夜神通过每一毛孔所变化出的种种众生之身演说种种法(以「十波罗蜜」为主),使众生得到解脱修行利益。
【注释】
①简择:选择。指依智慧力作正确之判断,以舍伪取真。「简」与「择」,均为选择、分别之意。以智慧来简择一切诸法之力,即称为「择力」。又由简择力而得灭谛涅槃,即称为「择灭」。
②行相:指心及心所所具有的认识作用或所映现之影像状态。心、心所以各自之性能,游行于境相之上,又行于所对境之相状,故称为「行相」。
③菩萨发趣:指地前菩萨为趣入大乘所发之十种心,称「十发趣心」、「十发趣」。「十发趣」如下:舍心、戒心、忍心、进心、定心、慧心、愿心、护心、喜心、顶心。
④净天:指声闻、缘觉二乘。因为此二乘人断除诸烦恼,获大神通,变化自在,清净无染,故称之为「净天」。
⑤他心智:又作「知他人心智」、「心差别智」,指了知他人心念之智。远离欲惑而得色界之根本禅定以上者,得发此智;于六通中,称为「他心通」。
⑥宿住智:又作「宿住通智」、「宿命通智」,即知晓自身及六道众生之百千万世宿命及所作之事的神通智慧,。
⑦无依无作神足智:即「神境通智」、「身通智」、「身如意通智」、「神足通智」,即自由无碍,随心所欲现身之能力。
【语译】
这些众生身云以如此等种种音声演说喜目观察众生夜神从初发心所积集的功德。具体而言,这些功德是:
承事一切诸善知识,亲近诸佛,修行善法;
行布施波罗蜜,对于难于舍弃的能够舍弃;实践尸波罗蜜,弃舍王位、宫殿、眷属而出家学道;
实践羼提波罗蜜,能够忍受世间一切苦事,能够忍受菩萨所修苦行、所持正法,都很坚固,其心不动,也能够忍受一切众生对于自己的身心作出不好的事情说出不好的言语,忍一切业使其都不失坏,忍受一切法而生决定性理解,忍受诸法性能够仔细思惟;
实践精进波罗蜜,兴起一切智行,成就一切佛法;实践禅波罗蜜,其禅波罗蜜所需要的所有资生之具、所有修习、所有成就、所有清净、所有起三昧神通、所有进入三昧海之法门,都完全显示出来;
实践般若波罗蜜,其般若波罗蜜所有资生之具,所有清净、大智慧之日、大智慧之云、大智慧之藏、大智慧之门,都完全显示出来;
实践方便波罗蜜,其方便波罗蜜所有资生之具、所有修行、所有体性、所有理论旨趣、所有清净、所有相应之事,都完全显示出来;
实践愿波罗蜜,其愿波罗蜜所有体性、所有成就、所有修习、所有相应之事,都完全显示出来;实践力波罗蜜,其力波罗蜜所有资生之具、所有因缘、所有理论旨趣、所有演说、所有相应之事,都完全显示出来;实践智波罗蜜,其智波罗蜜所有资具、所有体性、所有成就、所有清净、所有处所、所有增长、所有深入、所有光明、所有显示、所有理论旨趣、所有相应之事、所有简择、所有行相、所有相应法,所有所摄法、所知法、所知业、所知国土、所知劫、所知世、所知佛出现、所知佛、所知菩萨,所知菩萨心、菩萨位、菩萨资生之具、菩萨发趣心、菩萨回向、菩萨大愿、菩萨法-轮、菩萨简择法、菩萨法海、菩萨法门海、菩萨法旋流、菩萨法理论旨趣,如此等等智波罗蜜相应境界,都完全显示出来,使众生得以成熟。
这些众生身云以如此声音又演说此神从初发心所积集的功德相续次第;所修习的善根相续次第;所修习无量诸波罗蜜相续次第;
死于此,生于彼,及其名号相续次第;
亲近善友,承事诸佛,受持正法,修习菩萨行,进入诸三昧,以三昧之力,普见诸佛,普见诸国土,完全知晓诸劫,深入法界,观察众生,进入法界海,
知晓诸众生死于此生于彼,
获得净天耳闻听一切声音,
获得净天眼看见一切颜色,
获得他心智知晓众生之心,
获得宿住智知晓前际之事,
获得无依无作神足智通在十方国土中自在周游,如此所有相续次第;
获得菩萨解脱,进入菩萨解脱海,
获得菩萨自在,
获得菩萨勇猛,
获得菩萨游步,住于菩萨想,
进入菩萨道,如此一切所有功德相续次第。
如此等等,都得到演说,分别显示,使众生得到成熟。
在这些众生演说之时,于念念中,十方不可说不可说诸佛国土都得到严净,度脱无量恶趣众生,使无量众生生于天、人中获得富贵自在,使无量众生出离生死之海,使无量众生安住于声闻、辟支佛地,使无量众生住于如来地。
  尔时,善财童子见闻如上所现一切诸希有事,念念观察,思惟解了,深入安住,承佛威力及解脱力,则得菩萨不思议大势力普喜幢自在力解脱。何以故?
  与喜目夜神于往昔时同修行故,如来神力所加持故,不思议善根所佑助故,得菩萨诸根故,生如来种中故,得善友力所摄受故,受诸如来所护念故,毗卢遮那如来曾所化故,彼分善根①已成熟故,堪修普贤菩萨行故。
尔时,善财童子得此解脱已,心生欢喜,合掌向喜目观察众生夜神,以偈赞曰:「
无量无数劫,学佛甚深法,随其所应化,显现妙色身。
了知诸众生,沈迷婴妄想,种种身皆现,随应悉调伏。
法身恒寂静,清净无二相,为化众生故,示现种种形。
于诸蕴界处,未曾有所著,示行及色身,调伏一切众。
不着内外法,已度生死海,而现种种身,住于诸有界。
远离诸分别,戏论所不动,为着妄想者,弘宣十力法。
一心住三昧,无量劫不动,毛孔出化云,供养十方佛。
得佛方便力,念念无边际,示现种种身,普摄诸群生。
了知诸有海,种种业庄严,为说无碍法,令其悉清净。
色身妙无比,清净如普贤,随诸众生心,示现世间相。」
【章旨】
善财童子因为往昔曾经与喜目观察众生夜神共同修行以及如来神力加持的缘故,目睹喜目观察众生夜神所示现出来的功能而获得「菩萨不思议大势力普喜幢自在力解脱」法界。善财童子又以偈颂体赞叹夜神的无上功德。
【注释】
①分善根:又称「四善根」、「四加行位」,即「暖法」、「顶法」、「忍法」、「世第一法」。
此四者乃是发见道位无漏智的根本,故称「善根」。
此四善根系顺趣于见道之无漏决择智,因此又称「顺决择分善根」。
以佛觉为己心,如火欲燃,名为「暖」;
以自心成佛,如登高山,身入虚空,下有微碍,名为「顶」;
印持无所取之境,顺忍所无取之心识,名为「忍」(暖位以佛觉为己心,顶位以自心为佛境,忍位则觉于中道);
由此更进,则迷、觉两忘,中边不立,虽未至初地见道之出世间,然已到世间的最后边际,纵属有漏,但在世间已是第一,名「世第一」。
【语译】
这时,善财童子见闻如上所显现的一切诸希有之事,念念观察,思惟理解了悟,深入安住,承佛威力以及解脱力的加持,获得了菩萨不可思议大势力普喜幢自在力解脱。因为什么缘故呢?因为善财童子在往昔曾经与喜目夜神在一起共同修行的缘故,因为如来神力加持的缘故,因为不可思议善根所佑助的缘故,获得菩萨诸根的缘故,生于如来种之中的缘故,获得善友之力摄受的缘故,受到诸如来护念的缘故,曾经为毗卢遮那如来所化的缘故,善财童子的分善根已成熟的缘故,堪修普贤菩萨行的缘故。
这时,善财童子获得这一解脱法门,心中生出欢喜,合掌礼拜喜目观察众生夜神,并且以偈赞赞颂夜神曰:(偈颂语译从略)
尔时,善财童子说此颂已,白言:「天神!汝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为几时耶?得此解脱身①已久如?」
尔时,喜目观察众生主夜神以颂答曰:「
我念过去世,过于剎尘劫,剎号摩尼光,劫名寂静音。
百万那由他,俱胝四天下,其王数亦尔,各各自临驭。
中有一王都,号曰香幢宝,庄严最殊妙,见者皆欣悦。
中有转轮王,其身甚微妙,三十二种相,随好以庄严;
莲华中化生,金色光明身,腾空照远近,普及阎浮界。
其王有千子,勇猛身端正;臣佐满一亿,智慧善方便;
嫔御有十亿,颜容状天女,利益调柔意,慈心给侍王。
其王以法化,普及四天下,轮围大地中,一切皆丰盛。
我时为宝女,具足梵音声,身出金色光,照及千由旬。
日光既已没,音乐咸寂然,大王及侍御,一切皆安寝。
彼时德海佛,出兴于世间,显现神通力,充满十方界;
放大光明海,一切剎尘数,种种自在身,徧满于十方。
地震出妙音,普告佛兴世;天人龙神众,一切皆欢喜。
一一毛孔中,出佛化身海,十方皆徧满,随应说妙法。
我时于梦中,见佛诸神变,亦闻深妙法,心生大欢喜。
一万主夜神,共在空中住,赞叹佛兴世,同时觉悟我:『
贤慧汝应起,佛已现汝国,劫海难值遇,见者得清净。』
我时便寐寤,即睹清净光。观此从何来。见佛树王下,
诸相庄严体,犹如宝山王;一切毛孔中,放大光明海。
见已心欢喜,便生此念言:『愿我得如佛,广大神通力。』
我时寻觉寤,大王并眷属,令见佛光明,一切皆欣庆。
我时与大王,骑从千万亿,众生亦无量,俱行诣佛所。
我于二万岁,供养彼如来,七宝四天下,一切皆奉施。
时彼如来说,《功德普云经》,普应群生心,庄严诸愿海。
夜神觉悟我,令我得利益,我愿作是身,觉诸放逸者。
我从此初发,最上菩提愿,往来诸有中,其心无忘失。
从此后供养,十亿那由佛,恒受人天乐,饶益诸群生。
初佛功德海,第二功德灯,第三妙宝幢,第四虚空智,
第五莲华藏,第六无碍慧,第七法月王,第八智灯轮;
第九两足尊②,宝焰山灯王;第十调御师③,三世华光音。
如是等诸佛,我悉曾供养,然未得慧眼④,入于解脱海。
「从此次第有,一切宝光剎,其劫名天胜,五百佛兴世。
最初月光轮,第二名日灯,第三名光幢,第四宝须弥,
第五名华焰,第六号灯海,第七炽然佛,第八天藏佛,
九光明王幢,十普智光王。如是等诸佛,我悉曾供养,
尚于诸法中,无而计为有。
「从此复有劫,名曰梵光明;世界莲华灯,庄严极殊妙。
彼有无量佛,一一无量众,我悉曾供养,尊重听闻法。
初宝须弥佛,二功德海佛,三法界音佛,四法震雷佛,
五名法幢佛,六名地光佛,七名法力光,八名虚空觉,
第九须弥光,第十功德云。如是等如来,我悉曾供养,
未能明了法,而入诸佛海。
「次后复有劫,名为功德月;尔时有世界,其名功德幢。
彼中有诸佛,八十那由他,我皆以妙供,深心而敬奉。
初干闼婆王,二名大树王,三功德须弥,第四宝眼佛,
第五卢舍那,第六光庄严,第七法海佛,第八光胜佛,
九名贤胜佛,第十法王佛。如是等诸佛,我悉曾供养,
然未得深智,入于诸法海。
【章旨】
善财童子又提出两个问题,请喜目观察众生夜神回答。第一个问题是发心修行之后的修行过程,第二个问题是修得此法门的具体时节问题。喜目观察众生夜神以偈颂的形式对这两个问题作了回答。此章依照时间先后为序,说明在「寂静音劫」、「天胜劫」、「梵光明劫」、「功德月劫」的修行情况。
「寂静音劫」主要说明发心情况,因未得「慧眼」所以也未进入解脱境界。
在「天胜劫」的修行,因为未能理解心的自性本来就是「空」,所以将「无」仍然执着为「有」。在「梵光明劫」仍然未能明了「十行」中的第十行「真实行」之法。在「功德月劫」未能获得「善巧回向」之深智,故未能进入佛智之海。
【注释】
①解脱身:本指佛身之一,但此处指菩萨修完第十地之后所获得的「无学道」佛果。此时已经断离世俗所谓的肉身,以解脱之后的正智为「身」,故称「解脱身」。
②两足尊:又作「无上两足尊」、「二足尊」,为佛之尊号。因佛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以及世间所有众生都没有的智慧,所以,佛是天、人之中,所有两足生类中之最尊贵者。另外,「两足」也比喻「权」与「实」、「戒」与「定」、「福」与「慧」、「解」与「行」等,佛即具足此两足,而游行法界,无所障碍。
③调御师:又作「调御丈夫」,佛十号之一。佛能调御一切可度的丈夫,使他们发心修道。
④慧眼:指智慧之眼,是声闻、缘觉二乘所证之眼。以此眼能够了知诸法平等、性空之智慧,因其照见诸法真相,能够度众生至彼岸,因此称为「慧眼」。
【语译】
善财童子说完这些颂之后,又问喜目观察众生夜神:「天神!你是在什么时候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的?具体是在什么时节获得这一解脱身的?」
这时,喜目观察众生主夜神以偈颂回答说:「
我记得在过去世,一直到剎尘数的劫之前,有一处号为『摩尼光』的国土,劫名为『寂静音』。有百万那由他俱胝数目的四天下,其王数也是如此多,这些王各自统治自己的区域。其中有一处王都,号为『香幢宝』,是最为庄严美妙的,凡是见者都很欣悦。其中有位转轮王,其身非常美妙,三十二种相、八十种随好都俱全;他是在莲花中化生的,有金色光明的身体,其光腾空照耀远近十方,并且也射入阎浮界。其王有一千个儿子,都具有勇猛而端正的身体;
其臣佐有一亿多,有极大智慧而且擅长各种方便;其嫔妃有十亿,颜容如同天女,都以温柔的脾性与慈心侍奉国王。其王以法治理教化四天下,在其轮围山大地之中,一切都很丰盛。我当时为宝女,具足梵音声,身上发出金色光,照及千由旬。太阳落山之后,音乐也都停息了,大王以及侍御,所有的人众都安寝了。
这时德海佛来到了世间,显现出神通力,充满了十方界;
放出如海的大光明,其一切剎尘数的种种自在身,徧布十方。大地震动发出妙音,普告佛出世;天、人、龙等神众,所有的众生都很欢喜。佛的每一毛孔之中,变化出佛的化身海,十方都徧满佛,随应为众生演说妙法。我当时在梦中,看见佛的诸种神变,也听到深刻的佛法,心中产生大欢喜。一万名主夜神,一起在空中停住,赞叹佛的出世,同时启发我说:『贤慧的你啊,应该起来!佛已经在你的国土出现,如海之劫也是难于遇求的,凡是见到佛者都可以获得清净。』我当时便醒来了,立即看见了清净之光。我再仔细看此光是从何处来的。我看见佛坐于树王之下,诸相庄严,就犹如宝山之王;
一切毛孔中,放出如海的大光明。我看见这些心中就很兴奋,便产生了这些想法:『希望我也能够如佛一样,有如此广大的神通力。』
这时我就去找寻大王以及眷属,让他们也看见了佛之光明,所有众生都欢欣鼓舞。我当时与大王,带领骑从千万亿,以及无量众生,一起前往佛的所在地。我在二万年中,供养这位如来,四天下中的所有七宝,我都奉献布施。当时这位如来演说《功德普云经》,完全随应众生之心,庄严诸愿之海。夜神使我觉悟,使我获得利益,我愿转生为夜神之身,使放逸者得到觉悟。我从这一因缘初发最上菩提大愿,尽管在诸有之中往来,但此心从未忘记失去。从此之后,我供养了十亿那由他数量的佛,一直受生而享受人、天之乐,饶益诸群生。
我供养的第一位佛为『功德海』,
第二位为『功德灯』,
第三位为『妙宝幢』,
第四位为『虚空智』,
第五位为『莲华藏』,
第六位为『无碍慧』,
第七位为『法月王』,
第八位为『智灯轮』;
第九位佛为『宝焰山灯王』;
第十位佛为『三世华光音』。
如此等等诸佛,我都曾经供养过,但却未获得慧眼,未能进入解脱海。
「在这一劫之后,又有一处『一切宝光剎』国土,其劫名为『天胜』,有五百佛出世。
第一位为『月光轮』,
第二位为『日灯』,
第三位为『光幢』,
第四位为『宝须弥』,
第五位为『华焰』,
第六位为『灯海』,
第七位为『炽然佛』,
第八位为『天藏佛』,
第九位为『光明王幢』,
第十位为『普智光王』。如此等等诸佛,我都曾经供养过,但尚未通达诸法,将『无』却执着为『有』。
「在这一劫之后,又有一处国土,其劫名为『梵光明』;此世界名为『莲华灯』,庄严极为特殊美妙。那里有无量佛,每一位佛都有无量众生,我都曾经供养他们,我尊重佛及其眷属,听闻佛说法。
第一位为『宝须弥佛』,
第二位为『功德海佛』,
第三位为『法界音佛』,
第四位为『法震雷佛』,
第五为名『法幢佛』,
第六位名『地光佛』,
第七位名『法力光』,
第八位名『虚空觉』,
第九位名『须弥光』,
第十位名『功德云』。如此等等如来,我都曾经供养过,但我却未能明了法,也未能进入诸佛之海。
「在这一劫之后,有一劫名为『功德月』;那时有一处世界,其名为『功德幢』。此世界中诸佛其数有八十那由他,我都给美妙的供养,深心而敬奉他们。
第一位佛是『干闼婆王』,
第二名为『大树王』,
第三位为『功德须弥』,
第四位为『宝眼佛』,
第五位为『卢舍那』,
第六位为『光庄严』,
第七位为『法海佛』,
第八位为『光胜佛』,
第九位名『贤胜佛』,
第十位为『法王佛』。如此等等诸佛,我都曾经供养过,但是却未获得深智,也未能进入诸法之海。

此后复有劫,名为寂静慧,剎号金刚宝,庄严悉殊妙。
于中有千佛,次第而出兴,众生少烦恼,众会悉清净。
初金刚脐佛,二无碍力佛,三名法界影,四号十方灯,
第五名悲光,第六名戒海,第七忍灯轮,第八法-轮光,
九名光庄严,十名寂静光。如是等诸佛,我悉曾供养,
犹未能深悟,如空清净法。游行一切剎,于彼修诸行。

「次第复有劫,名为善出现,剎号香灯云,净秽所共成。
亿佛于中现,庄严剎及劫,所说种种法,我皆能忆持。
初名广称佛,次名法海佛,三名自在王,四名功德云,
第五法胜佛,第六天冠佛,第七智焰佛,第八虚空音,
第九两足尊,名普生殊胜,第十无上士,眉间胜光明。
如是一切佛,我悉曾供养,然犹未能净,离诸障碍道。

次第复有劫,名集坚固王,剎号宝幢王,一切善分布。
有五百诸佛,于中而出现;我恭敬供养,求无碍解脱。
最初功德轮,其次寂静音,次名功德海,次名日光王,
第五功德王,第六须弥相,次名法自在,次佛功德王,
第九福须弥,第十光明王。如是等诸佛,我悉曾供养,
所有清净道,普入尽无余,然于所入门,未能成就忍。

次第复有劫,名为妙胜主,剎号寂静音,众生烦恼薄。
于中有佛现,八十那由他;我悉曾供养,修行最胜道。
初佛名华聚,次佛名海藏,次名功德生,次号天王髻,
第五摩尼藏,第六真金山,第七宝聚尊,第八法幢佛,
第九名胜财,第十名智慧。此十为上首,供养无不尽。

次第复有劫,名曰千功德;尔时有世界,号善化幢灯;
六十亿那由,诸佛兴于世。最初寂静幢,其次奢摩他,
第三百灯王,第四寂静光,第五云密阴,第六日大明,
七号法灯光,八名殊胜焰,九名天胜藏,十名大吼音。
如是等诸佛,我悉常供养,未得清净忍,深入诸法海。

次第复有劫,名无着庄严;尔时有世界,名曰无边光;
中有三十六,那由他佛现。初功德须弥,第二虚空心,
第三具庄严,第四法雷音,第五法界声,第六妙音云,
第七照十方,第八法海音,第九功德海,第十功德幢。
如是等诸佛,我悉曾供养。
【章旨】
此章依照时间先后为序,说明在「寂静慧劫」、「善出现劫」、「坚固王劫」、「妙胜主劫」、「千功德劫」、「无着庄严劫」的修行情况。在「寂静慧劫」,仍然未悟得「十地」上之我空、法空二空真如清净法。在「坚固王劫」的修行,因为未能修尽修道之障碍。在「妙胜主劫」修行最胜道,修习般若智。在「千功德劫」修行,但却未能获得八地无生忍。在「无着庄严劫」,此位夜神证得十地之境界。注意,此十劫之名与「十地」完全对应,但其所证则须注意澄观的如下解释。
澄观说:「前次第皆言『未得』,后后则已得。前前思之,亦可。初劫已得初地,未得第二,乃至第九未得第十地,第十劫中方得圆满故。」
这是说,关于「未得」可以从两方面去理解:
第一,从后推前观之,前劫未得,后劫则得之。
第二,从前往后思之,则初劫中已得初地而未得第二地,
第二地未得第三地,以此类推,第九劫未得第十地。
至第十劫则获得第十地之智慧与境界。
【语译】
喜目观察主夜神继续对善财童子说:「在这一劫之后,有名为『寂静慧』的劫,国土号『金刚宝』,庄严且特殊美妙。在此劫中有千佛,次第而出世,众生烦恼很少,众会都清净。
第一位佛名为『金刚脐佛』,
第二位为『无碍力佛』,
第三位名为『法界影』,
第四位号『十方灯』,
第五位为『悲光』,
第六位名『戒海』,
第七位为『忍灯轮』,
第八位为『法-轮光』,
第九位名『光庄严』,
第十位名『寂静光』。如此等等诸佛,我都曾经供养过,但仍然犹未能深悟空清净等法。游行一切国土,在那里修习诸行。
「在这一劫之后,有名为『善出现』的劫,国土号『香灯云』,由净、秽两种世间构成。有上亿位佛在其中出现,庄严国土以及劫,这些佛所说的种种法,我都能够受持而不忘失。
第一位名『广称佛』,
第二位名『法海佛』,
第三位名『自在王』,
第四位名『功德云』,
第五位为『法胜佛』,
第六位为『天冠佛』,
第七位为『智焰佛』,
第八位为『虚空音』,
第九位佛名『普生殊胜』,
第十位为『无上士』,眉间有殊胜的光明。如此等等一切佛,我都曾经供养过,但却未能清净,远离诸障碍道。
「在这一劫之后,有名为『集坚固王』的劫,国土名为『宝幢王』,所有的善行在此国土都有分布。此劫有五百诸佛在其中出现;我恭敬供养这些佛,追求无碍解脱。
第一位佛名为『功德轮』,
第二位佛名为『寂静音』,
第三位佛名为『功德海』,
第四位佛名为『日光王』,
第五位名为『功德王』,
第六位佛名为『须弥相』,
第七位佛名为『法自在』,
第八位『佛功德王』,
第九位为『福须弥』,
第十位为『光明王』。如此等等诸佛,我都曾经供养过,所有的清净之道,完全进入而没有任何剩余,但我仍然未能成就法忍。
「在此劫之后,有名为『妙胜主』的劫,国土号『寂静音』,众生烦恼很少。在此国土中有八十那由他数的佛出现;这些佛我都曾经供养过,我在此劫修行最殊胜之道。
第一位佛名『华聚』,
第二位佛名『海藏』,
第三位佛名『功德生』,
第四位佛号『天王髻』,
第五位佛名『摩尼藏』,
第六位佛名『真金山』,
第七位佛『宝聚尊』,
第八位佛名『法幢佛』,
第九位佛名『胜财』,
第十位佛名『智慧』。此十位佛为上首,我都供养他们而无不周到。
「在此劫之后,有名为『千功德』的劫;那时有一处世界,号『善化幢灯』;有六十亿那由他的佛出现于世。
第一位佛名为『寂静幢』,
第二位佛名为『奢摩他』,
第三位名为『百灯王』,
第四位佛名为『寂静光』,
第五位佛名为『云密阴』,
第六位佛名为『日大明』,
第七位佛名为『法灯光』,
第八位佛名为『殊胜焰』,
第九位佛名为『天胜藏』,
第十位佛名为『大吼音』。如此等等诸佛,我都曾经供养过,但却未得清净忍,也未能深入诸法海。
「在此劫之后,有名为『无着庄严』;那时有世界,名为『无边光』;此劫中有三十六那由他数的佛出现。
第一位名为『功德须弥』,
第二位佛名为『虚空心』,
第三位佛名为『具庄严』,
第四位佛名为『法雷音』,
第五位佛名为『法界声』,
第六位佛名为『妙音云』,
第七位佛名为『照十方』,
第八位佛名为『法海音』,
第九位佛名为『功德海』,
第十位佛名为『功德幢』。如此等等诸佛,我都曾经供养过。

次有佛出现,名为功德幢;我为月面天,供养人中主。
时佛为我说,无依妙法门;我闻专念持,出生诸愿海。
我得清净眼,寂灭定总持,能于念念中,悉见诸佛海。
我得大悲藏,普明方便眼,增长菩提心,成就如来力。
见众生颠倒,执常乐我净,愚痴暗所覆,妄想起烦恼。
行止见稠林,往来贪欲海,集于诸恶趣,无量种种业。
一切诸趣中,随业而受身,生老死众患,无量苦逼迫。
为彼众生故,我发无上心,愿得如十方,一切十力尊。
缘佛及众生,起于大愿云,从是修功德,趣入方便道。
愿云悉弥覆,普入一切道,具足波罗蜜,充满于法界。
速入于诸地,三世方便海,一念修诸佛,一切无碍行。
佛子我尔时,得入普贤道,了知十法界,一切差别门。
「善男子!于汝意云何,彼时转轮圣王,名『十方主』,
能绍隆佛种①者,岂异人乎?文殊师利童子是也!尔时夜神觉悟我者,普贤菩萨之所化耳!我于尔时为王宝女,蒙彼夜神觉悟于我,令我见佛,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自从是来,经佛剎微尘数劫,不堕恶趣,常生人、天,于一切处常见诸佛,乃至于妙灯功德幢佛所,得此大势力普喜幢菩萨解脱,以此解脱如是利益一切众生。
【章旨】
喜目观察众生夜神为善财童子回答自己得法的时节。「寂静音」劫「摩尼光」国土中的「十方主」是文殊师利菩萨,唤醒喜目观察夜神前身——国王之女的夜神是普贤菩萨的化身。从「寂静音劫」至「无着庄严劫」的「功德幢佛」出现于世,喜目观察夜神一直不懈修行,最终在功德幢佛所证得「十地」境界,获得「大势力普喜幢菩萨解脱」法门。此章中的偈颂部分,可以分为两部分去理解。前四偈,分别说明证得第八地「无依大愿」、第九地「灭定总持」、第十地则成就如来之力。后八偈讲说修行普贤行位的情况。
【注释】
①绍隆佛种:谓承继正法并使佛的种子光大隆盛。
【语译】
喜目观察众生夜神继续给善财童子说:「在无着庄严劫中又有佛出现,名为『功德幢』;
我当时为月面天,供养人中的主人。当时佛为我演说无依妙法门;
我一听说便专心念持,生出诸愿之海。我获得清净眼,寂灭定总持,能于念念中完全看见诸佛海。我获得大悲藏,普明方便眼,增长菩提心,成就如来之力。我看见众生颠倒,执持常乐我净的观念,被愚痴暗所覆盖,因妄想而生起烦恼。众生行止见解之稠林,往来于贪欲之海,坠落于诸恶趣,产生无量种种业。在一切诸趣中,随业而受身,被生老死等众多祸患所纠缠,被无量苦所逼迫。为了这些众生的缘故,我发无上心,希望能够前往十方拜见一切具备十力的尊师。以佛及众生为缘,我发起大愿之云,从此修习功德,趣入方便之道。大愿之云完全覆盖了一切,我完全进入一切道,具足波罗蜜,充满于法界。我迅速进入诸地,以三世方便海,念念修习诸佛的一切无碍之行。佛子,我当时得以进入普贤道,了知十法界的一切差别门。
「善男子!你知道吗?在『寂静音』劫的转轮圣王,名为『十方主』,其能够发扬广大佛种的,难道是别人吗?
是文殊师利童子啊!那时唤醒我的夜神,是普贤菩萨所化生的呵!我在那时是王所垂爱的女儿,承蒙那位夜神使我觉醒,使我得以见佛,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自那时起,经历佛剎微尘数的劫,我不堕恶趣,常生人、天之中,在一切处常见诸佛,直至在妙灯功德幢佛的所在,我获得了此『大势力普喜幢菩萨解脱』法门,以此解脱法门使一切众生都获得利益。
  「善男子!我唯得此大势力普喜幢解脱门。如诸菩萨摩诃萨,
  于念念中,普诣一切诸如来所,疾能趣入一切智海;
  于念念中,以发趣门,入于一切诸大愿海;
  于念念中,以愿海门,尽未来劫,念念出生一切诸行。
  一一行中出生一切剎微尘数身,一一身普入一切法界门;
  一一法界门,一切佛剎中,随众生心说诸妙行。
  一切剎一一尘中,悉见无边诸如来海;
  一一如来所,悉见徧法界诸佛神通;
  一一如来所,悉见往劫修菩萨行;
  一一如来所,受持守护所有法-轮;
  一一如来所,悉见三世一切如来诸神变海。
  「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彼功德行?善男子!此众会中,有一夜神,名『普救众生妙德』①。汝诣彼问:菩萨云何入菩萨行、净菩萨道?」
时,善财童子顶礼其足,绕无数匝,殷勤瞻仰,辞退而去。
【章旨】
喜目观察众生夜神又向善财童子举荐此会众中的「普救众生妙德」夜神,嘱咐善财童子前去拜访。善财童子于是告别喜目观察众生夜神继续求法。
【注释】
①普救众生妙德:关于此夜神的名称,澄观解释为:「同在证位,故云『于此会中』,起精进行为『普救众生』,智焰吉祥称为『妙德』。」
【语译】
喜目观察众生夜神继续给善财童子说:「善男子!我只是获得这一大势力普喜幢解脱门。如同诸位菩萨一样,
我在念念中,前往一切诸如来的所在,迅速能够趣入一切智之海;
在念念中,以十种发趣门,进入一切诸大愿之海;
在念念中,以愿海门,尽未来劫,念念出生一切诸行。
在一一行中出生一切剎微尘数身,而一一身又完全入一切法界门;
在一一法界门,一切佛剎中,针对众生之心而演说诸种妙行。
在一切剎一一尘之中,完全看见无边诸如来之海;
在一一如来之所,完全看见徧及法界的诸佛神通;
在一一如来之所,完全看见往劫修菩萨行;
在一一如来之所,受持守护所有法-轮;
在一一如来之所,都完全看见三世一切如来诸神变之海。
「而我为什么能够知晓能够宣说这一功德行呢?善男子!就在此会的会众之中,有一位名为『普救众生妙德』的夜神。你可以去向他请教:菩萨如何入菩萨行、净菩萨道?」
这时,善财童子顶礼喜目观察众生夜神的双足,在其周围绕行无数圈,殷勤瞻仰夜神。然后,善财童子辞别喜目观察众生夜神,又继续前去求法。
【说明】
善财童子第三十四参——喜目观察众生夜神会,至此叙述完毕。喜目观察众生夜神给善财童子宣讲的「菩萨不思议大势力普喜幢自在力解脱」法门,是进入「十地」之第三地「发光地」的方法。发光地,又作「明地」、「有光地」、「兴光地」,菩萨至此位成就胜定、大法、总持,开发极明净之慧光。


《华严经》卷七十  入法界品之十一
【题解】
本卷为《入法界品》的「末会」中的第三十六会,即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中的三十五参「普救众生妙德夜神会」的内容。
善财童子在前往找寻「普救众生妙德夜神」的路上,仔细反思喜目观察夜神的教诲,发亲近善知识的大愿。此时,善财童子又得到普救众生妙德夜神所发「智灯普照清净幢」大光明的加持,获得究竟清净轮三昧,因此三昧而得以仔细观察世间,并且看到普救众生妙德夜神救度众生的大用神力。善财童子看到如此景象,佩服至极,便虔诚礼拜。普救众生妙德夜神恢复本形,但不舍其神力。善财童子向普救众生妙德夜神提出了三个问题:
一是此解脱法门的名称,
二是获得这一解脱法门的修行时间,
三是修成这一法门的因缘。普救众生妙德夜神先就这三个问题从总体上做了回答,然后分层对其作了回答。
此法门的全名为「菩萨普现一切世间调伏众生解脱」,而普救众生妙德夜神历经无数劫方纔证得这一法门。在过去很久之前,有一名为「圆满清净」的劫,劫中有一名「毗卢遮那大威德」的世界。此世界东侧,有一名「宝灯华幢」的四天下。此天下的阎浮提内,有一名为「宝华灯」的国土。此土有一名「毗卢遮那妙宝莲华髻王」的转轮王。此转轮王有一名「圆满面」的妃子,此妃有一名为「普智焰妙德眼」的女儿。此土众生互相诋毁,其所有的乐事都在减损。在「宝华灯幢」国土之国都的城北一棵名为「普光法云音幢」的菩提树下,有一位名为「普智宝焰妙德幢」的佛出世。
从此佛出世之前的一万年起,有一朵大莲华不断放出光明。普智宝焰妙德幢如来在此菩提树下出世显相,旋转法-轮,使无量众生、声闻、缘觉、菩萨得到利益。普贤菩萨化现妙身,告诉此国土的转轮王,此城外的菩提树下有佛出世。于是,此国王带领其部众前往佛所在的道场拜佛问法。转轮王之女普智焰妙德眼因将自己的庄严具献给佛而得以看见佛所显现出来的大用,使其心清净。
普智宝焰妙德幢王如来为转轮王、王女以及其他会众演说《一切如来转法-轮经》。此王女获得三昧益、大心益以及发心调伏众生益。
普救众生妙德夜神给善财童子说,当时的那位普智焰妙德眼童女就是自己的前身。在「圆满清净」劫之前的十大劫,此童女在普贤菩萨的激励下因修补莲花座上的破损佛像而发菩提心。后来,童女经普贤菩萨引导拜见妙德幢佛,解身璎珞,散佛供养,闻佛说法,最终获得菩萨普现一切世间调伏众生解脱门。普救众生妙德夜神在毗卢遮那大威德世界圆满清净劫得法之后,又在『大光』劫供养诸佛,继续修行。
由于诸劫的修行,普救众生妙德夜神最终获得此「菩萨普现一切世间调伏众生解脱」法门,获得一切智。
普救众生妙德夜神又向善财童子举荐「寂静音海」夜神,嘱咐善财童子前去拜访。善财童子于是告别普救众生妙德夜神继续求法。普救众生妙德夜神给善财童子宣讲的「菩萨普现一切世间调伏众生解脱」法门,是进入「十地」之第四地「焰慧地」的方法。
焰慧地,又作「焰地」、「增曜地」、「晖曜地」,菩萨至此位安住于最胜菩提分法,烧烦恼薪,增智慧焰,因此名之为「焰慧地」。

善财童子第三十五参:普救众生妙德夜神会
  尔时,善财童子于喜目观察众生夜神所,闻普喜幢解脱门,信解趣入,了知随顺,思惟修习,念善知识所有教诲,心无暂舍,诸根不散,一心愿得见善知识,普于十方勤求匪懈,愿常亲近生诸功德,与善知识同一善根,得善知识巧方便行,依善知识入精进海,于无量劫常不远离。作是愿已,往诣普救众生妙德夜神所。
时,彼夜神为善财童子示现菩萨调伏众生解脱神力,以诸相、好庄严其身,于两眉间放大光明,名「智灯普照清净幢」,无量光明以为眷属,其光普照一切世间。照世间已,入善财顶,充满其身。善财尔时即得「究竟清净轮三昧」①。
【章旨】
这是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第三十五次参访,也是《入法界品》「末会」中善财五十五会中的第三十六会。善财童子在前往找寻「普救众生妙德夜神」的路上,仔细反思喜目观察夜神的教诲,发亲近善知识的大愿。此时,善财童子又得到普救众生妙德夜神所发「智灯普照清净幢」大光明的加持,获得究竟清净轮三昧。
【注释】
①究竟清净轮三昧:关于此三昧,澄观解释说:「三业、六根皆离障故,云『究竟清净』,即净智圆满,摧障为『轮』故所见无碍。」
【语译】
这时,善财童子在喜目观察众生夜神所听闻普喜幢解脱门之后,信解趣入,了知随顺,思惟修习,记忆善知识所有的教诲,心无片刻舍弃远离,诸根不散,一心希望得见善知识,完全在十方勤求不懈,希望常常亲近善知识而产生诸功德,希望与善知识拥有同样的善根,获得善知识巧方便之行,依照善知识所敎导进入精进之海,在无量劫常常不远离。发这一大愿之后,善财童子前往普救众生妙德夜神的住所。
这时,那位普救众生妙德夜神为善财童子示现出菩萨调伏众生解脱的神力,以诸相、好庄严自己之身,在两眉间之间放出名为「智灯普照清净幢」的大光明,无量光明作为眷属,其光普照一切世间。完整地照耀世间之后,其光从善财童子的头顶一直充满其全身。顿时,善财童子获得了究竟清净轮三昧。
  得此三昧已,悉见二神两处中间,所有一切地尘、水尘及以火尘,金刚摩尼众宝微尘,华、香、璎珞诸庄严具,如是一切所有微尘,一一尘中各见佛剎微尘数世界成坏。及见一切地、水、火、风诸大①积聚。亦见一切世界接连,皆以地轮任持②而住。种种山海、种种河池、种种树林、种种宫殿,所谓:天宫殿、龙宫殿、夜叉宫殿,乃至摩睺罗伽、人非人等宫殿屋宅,地狱、畜生、阎罗王界一切住处,诸趣轮转,生死往来,随业受报,各各差别,靡不悉见。
  又见一切世界差别。所谓:或有世界杂秽,或有世界清净,或有世界趣杂秽,或有世界趣清净,或有世界杂秽清净,或有世界清净杂秽,或有世界一向清净,或有世界其形平正,或有覆住,或有侧住。如是等一切世界一切趣中,悉见此普救众生夜神,于一切时一切处,随诸众生形貌、言辞、行解差别,以方便力普现其前,随宜化度,令地狱众生免诸苦毒,令畜生众生不相食啖,令饿鬼众生无有饥渴,令诸龙等离一切怖,令欲界众生离欲界苦,令人趣众生离暗夜怖、毁呰怖、恶名怖、大众怖、不活怖、死怖、恶道怖、断善根怖、退菩提心怖、遇恶知识怖、离善知识怖、堕二乘地怖、种种生死怖、异类众生同住怖、恶时受生怖③、恶种族中受生怖、造恶业怖、业烦恼障④怖、执着诸想系缚怖⑤,如是等怖悉令舍离。

又见一切众生,卵生⑥、胎生⑦、湿生⑧、化生⑨,有色⑩、无色11,有想12、无想13,非有想非无想14,普现其前,常勤救护,为成就菩萨大愿力故,深入菩萨三昧力故,坚固菩萨神通力故,出生普贤行愿力故,增广菩萨大悲海故,得普覆众生无碍大慈故,得普与众生无量喜乐故,得普摄一切众生智慧方便故,得菩萨广大解脱自在神通故,严净一切佛剎故,觉了一切诸法故,供养一切诸佛故,受持一切佛教故,积集一切善根修一切妙行故,入一切众生心海而无障碍故,知一切众生诸根教化成熟故,净一切众生信解除其恶障故,破一切众生无知黑暗故,令得一切智清净光明故。
【章旨】
善财童子获得「究竟清净轮三昧」后得以仔细观察世间,并且看到普救众生妙德夜神救度众生的大用神力。
【注释】
①地水火风诸大:即地、水、火、风「四大」。「地」以坚硬为性,「水」以潮湿为性,「火」以温暖为性,「风」以流动为性。世间的一切有形物质,都是由「四大」所造。
②地轮任持:佛教认为,世间之地层是由五轮支持而存在的,最上方为地轮,所以说地层是由地轮支橕的。地层由地、水、风、空之四轮而成,最下为空轮,空轮之上有风轮,风轮之上有水轮,水轮之上有地轮,地轮即金轮际也。
③恶时受生怖:指对于在恶行盛之时转生的恐惧。
④业烦恼障怖:指对于业障中的「烦恼障」的恐惧。业障,指能障圣道及圣道加行善根之业;烦恼障为三障(烦恼、业、报)或五障(烦恼、业、生、法、所知)之首。
⑤执着诸想系缚怖:指对于众生之身心因为被烦恼、妄想或外界事物所束缚而失去自由并且长时流转于生死之中的恐怖。诸想,「想」指外界的境象作用于心中所产生的精神作用。「想」有「六想」、「三想」之分。六想,为依据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而产生的眼想、耳想、鼻想、舌想、身想、意想。依所缘境之大、小、无量之别,而有「大想」、「小想」、「无量想」等三想。依所缘之境的善恶又分为,「欲想」(贪欲想)、「瞋想」(瞋恚想)、「害想」(杀害想)等「三不善想」或「三恶想」,以及与之相反的「出离想」、「不恚想」、「不害想」等「三善想」。
⑥卵生:指由卵殻出生的众生,如鹅、孔雀、鸡、蛇、鱼、蚁等。
⑦胎生:又作「腹生」,指从母胎而出生者,如人、象、马、牛、猪、羊、驴等。
⑧湿生:湿生又作「因缘生」、「寒热和合生」,指由粪聚、注道、秽厕、腐肉、丛草等润湿地之湿气所产生的生命,如飞蛾、蚊蚰、蠓蚋、麻生虫等。
⑨化生:指无所依托而忽有的生命,如诸天、地狱、中有之有情,都是由其过去之业力而化生。
⑩有色:指欲界与色界中具有色身的众生。
11无色:指「无色界」的众生。此界无一可谓为色法之物质,亦无身体,无宫殿,但存识心,而住居于深妙之禅定,故谓之为「无色界」。
12有想:指具有感觉、认识、意志、思考等意识作用的有情众生。
13无想:指全无想念等作用的众生。
14非有想非无想:无色界之第四处「有顶天」的生命存在。生于此处的众生没有如同下地众生所具有的粗想烦恼,因此既是「非有想」又「非想」。
【语译】
善财童子在获得「究竟清净轮三昧」之后,完全看见在喜目观察众生夜神与普救众生妙德夜神所在的两地之间,所有一切地尘、水尘及以火尘,金刚摩尼众宝微尘,花、香、璎珞诸庄严具,如此一切的所有微尘,一一尘中各显现佛土微尘数世界的生成与毁坏。也看见一切地、水、火、风诸大的积聚。也看见一切世界接连不断,都依靠地轮的支橕存在。种种山海、种种河池、种种树林、种种宫殿,所谓:天宫殿、龙宫殿、夜叉宫殿,甚至摩睺罗伽、人非人等宫殿屋宅,地狱、畜生、阎罗王界一切处所,诸趣的轮转,生死的往来,随业受报,各各差别,无不在眼前显现出来。
善财童子又看见一切世界的差别。所谓:有的世界是混杂污秽的,有的世界是清净的,有的世界趋向于混杂污秽,有的世界趋向于清净,有的世界杂秽清净混杂,有的世界清净杂秽混杂,有的世界一直清净,有的世界其形状平正,有的世界以颠倒的形式而存在,有的世界以倾斜的形式而存在。如此等一切世界的一切诸道中,都可以看见这位普救众生夜神在一切时一切处,针对众生的形貌、言辞、行为与理解力的差别,以方便力在其面前显现出来,随宜化度,使地狱众生免于诸苦的毒害,使畜生道众生不互相吞吃,使饿鬼道众生无有饥渴,使诸龙等众生远离一切恐怖,使欲界众生远离欲界之苦,使人道众生远离对于暗夜的恐怖、对于毁辱的恐怖、对于不安定生活的畏惧、对于受人讥谤而使名誉受损的恐怖、对于因无自信而怯于出现大众之前的恐怖、对于死的恐怖、对于降生恶道的恐怖、对于断善根恐怖、对于菩提心退堕的恐怖、对于遇恶知识的恐怖、对于远离善知识的恐怖、对于堕入声闻缘觉二乘地的恐怖、对于种种生死的恐怖、对于异类众生同住一起的恐怖、对于在恶时受生的恐怖、对于受生在恶种族之中的恐怖、对于造恶业的恐怖、对于业烦恼障的恐怖、对于因执着诸想而被系缚的恐怖。这位菩萨使众生舍弃远离如此等等恐怖。
善财童子又看见一切众生,卵生、胎生、湿生、化生,有色界、无色界众生,有想众生与无想众生,非有想非无想众生,如此等等众生都完全显现在眼前,普救众生妙德夜神都去勤奋救护。这是为成就菩萨大愿力的缘故,深入菩萨三昧力的缘故,坚固菩萨神通力作用的缘故,出生普贤行愿力的缘故,增广菩萨大悲之海的缘故,获得普覆众生无碍大慈的缘故,获得普与众生无量喜乐的缘故,获得普摄一切众生智慧方便的缘故,获得菩萨广大解脱自在神通的缘故,严净一切佛土的缘故,觉了一切诸法的缘故,供养一切诸佛的缘故,受持一切佛之教诲的缘故,积集一切善根修一切妙行的缘故,进入一切众生心海而无障碍的缘故,知晓一切众生诸根并且教化使其成熟的缘故,使一切众生的信解清净并且去除其恶障的缘故,破除一切众生无知黑暗的缘故,获得一切智清净之光明的缘故。
时,善财童子见此夜神如是神力不可思议甚深境界,普现调伏一切众生菩萨解脱已,欢喜无量,头面作礼,一心瞻仰。时,彼夜神即舍菩萨庄严之相,还复本形,而不舍其自在神力。     
尔时,善财童子恭敬合掌,却住一面,以偈赞曰:「
我善财得见,如是大神力,其心生欢喜,说偈而赞叹。
我见尊妙身,众相以庄严;譬如空中星,一切悉严净。
所放殊胜光,无量剎尘数;种种微妙色,普照于十方。
一一毛孔放,众生心数光;一一光明端,皆出宝莲华;
华中出化身,能灭众生苦;光中出妙香,普熏于众生;
复雨种种华,供养一切佛。两眉放妙光,量与须弥等,
普触诸含识,令灭愚痴暗。口放清净光,譬如无量日,①
普照于广大,毗卢舍那境。眼放清净光,譬如无量月,
普照十方剎,悉灭世痴翳。现化种种身,相状等众生,
充满十方界,度脱三有海。妙身徧十方,普现众生前,
灭除水火贼,王等一切怖。我承喜目教,今得诣尊所,
见尊眉间相,放大清净光,普照十方海,悉灭一切暗,
显现神通力,而来入我身。我遇圆满光,心生大欢喜,
得总持三昧,普见十方佛。我于所经处,悉见诸微尘,
一一微尘中,各见尘数剎。或有无量剎,一切咸浊秽,
众生受诸苦,常悲叹号泣。或有染净剎,少乐多懮苦;
示现三乘像,往彼而救度。或有净染剎,众生所乐见,
菩萨常充满,住持诸佛法。一一微尘中,无量净剎海;
毗卢遮那佛,往劫所严净。佛于一切剎,悉坐菩提树,
成道转法-轮,度脱诸群生。我见普救天,于彼无量剎,②
一切诸佛所,普皆往供养。」
【章旨】
善财童子看到如此景象,佩服至极,便虔诚礼拜。普救众生妙德夜神恢复本形,但不舍其神力。善财童子又以偈赞赞颂普救众生妙德夜神之功德。
【注释】
①触:指境(对象)、根(感官及其机能)、识(认识)三者和合时所产生之精神作用。大致相当于主观与客观接触之感觉。
②普救天:指普救众生妙德夜神。
【语译】
这时,善财童子看见此普救众生妙德夜神如此神力不可思议的甚深境界,以及显现的调伏一切众生菩萨解脱身之后,欢喜无量,顶礼礼拜夜神,一心瞻仰夜神。这时,普救众生妙德夜神随即舍弃菩萨庄严的形象,又恢复本来的形相,但却不舍弃拥有的自在神力。
这时,善财童子恭敬合掌,在夜神面前站住,以偈颂称赞说:
我善财得见,如是大神力,其心生欢喜,说偈而赞叹。
我见尊妙身,众相以庄严;譬如空中星,一切悉严净。
所放殊胜光,无量剎尘数;种种微妙色,普照于十方。
一一毛孔放,众生心数光;一一光明端,皆出宝莲华;
华中出化身,能灭众生苦;光中出妙香,普熏于众生;
复雨种种华,供养一切佛。两眉放妙光,量与须弥等,
普触诸含识,令灭愚痴暗。口放清净光,譬如无量日,①
普照于广大,毗卢舍那境。眼放清净光,譬如无量月,
普照十方剎,悉灭世痴翳。现化种种身,相状等众生,
充满十方界,度脱三有海。妙身徧十方,普现众生前,
灭除水火贼,王等一切怖。我承喜目教,今得诣尊所,
见尊眉间相,放大清净光,普照十方海,悉灭一切暗,
显现神通力,而来入我身。我遇圆满光,心生大欢喜,
得总持三昧,普见十方佛。我于所经处,悉见诸微尘,
一一微尘中,各见尘数剎。或有无量剎,一切咸浊秽,
众生受诸苦,常悲叹号泣。或有染净剎,少乐多懮苦;
示现三乘像,往彼而救度。或有净染剎,众生所乐见,
菩萨常充满,住持诸佛法。一一微尘中,无量净剎海;
毗卢遮那佛,往劫所严净。佛于一切剎,悉坐菩提树,
成道转法-轮,度脱诸群生。我见普救天,于彼无量剎,②
一切诸佛所,普皆往供养。」
尔时,善财童子说此颂已,白普救众生妙德夜神言:「天神!今此解脱甚深希有!其名何等?得此解脱其已久如?修何等行而得清净?」
夜神言:「善男子!是处难知,诸天及人、一切二乘所不能测。何以故?此是住普贤菩萨行者境界故,住大悲藏者境界故,救护一切众生者境界故,能净一切三恶①、八难②者境界故,能于一切佛剎中绍隆佛种不断者境界故,能住持一切佛法者境界故,能于一切劫修菩萨行成满大愿海者境界故,能于一切法界海以清净智光灭无明暗障者境界故,能以一念智慧光明普照一切三世方便海者境界故。我承佛力,今为汝说。
【章旨】
善财童子向普救众生妙德夜神提出了三个问题:一是此解脱法门的名称,二是获得这一解脱法门的修行时间,三是修成这一法门的方法。普救众生妙德夜神先就这三个问题从总体上做了回答,而其法门的名称「菩萨普现一切世间调伏众生解脱」将在「谦逊推荐善友」部分说出全名。
【注释】
①三恶:指人的三种恶心。
其一,心性狠毒鄙陋,不能接纳善言。
其二,器量狭小,常怀嫉妒,畏惧他人比自己优胜。
其三,若知他人你自己优秀,便觉得羞耻而不愿意向其请教。有此「三恶」的众生,很难加以教化。
②八难:又作「八难处」、「八难解法」、「八无暇」、「八非时」、「八恶」、「八不闻时节」,指八种不能遇到佛、不能听闻正法的八种障难。其一,在地狱难,众生因恶业所感,堕于地狱,长夜冥冥而受苦无间,不得见佛闻法。
其二,在饿鬼难。
其三,在畜生难,畜生种类不一,亦各随因受报,或为人畜养,或居山海等处,常受鞭打杀害,或互相吞啖,受苦无穷。
其四,在长寿天难,此天以五百劫为寿,即色界第四禅中之无想天。无想者,以其心想不行,如冰鱼蛰虫,外道修行多生其处,而障于见佛闻法。
其五,在边地之郁单越难,「郁单越」译为「胜处」,生此处者,其人寿千岁,没有中途夭折的情况,贪着享乐而不受教化,是以圣人不出其中,不得见佛闻法。
其六,盲聋喑哑难,此等人虽生中国(指古印度中部摩竭陀国一带),而业障深重,盲聋喑哑,诸根不具,虽值佛出世,而不能见佛闻法。
其七,世智辩聪难,即便是聪明伶俐,只是追求沈溺在对于外道经书的学习,而不信仰出世正法。
其八,生在佛前佛后难,由于业重缘薄,生在佛前佛后,某有机会见佛闻法。
【语译】
这时,善财童子说完此颂之后,对普救众生妙德夜神说:「天神!现今我看到的这一解脱法门非常罕见!其名是什么?获得此解脱需要多少时间?需要修行什么内容纔能得到如此清净法门?」
普救众生妙德夜神回答说:「善男子!这一境界是难于知晓的,是诸天及人、一切声闻、缘觉所不能测知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这是因为它是住于普贤菩萨行的修行者所具的境界的缘故,
它是住于大悲藏的修行者所具境界的缘故,是救护一切众生的修行者所具境界的缘故,
是能使一切三恶、八难清净的修行者所具境界的缘故,
它是能在一切佛土中使佛种得到延续不断的修行者所具的境界的缘故,
是能住持一切佛法的修行者所具的境界的缘故,
它是能在一切劫修菩萨行成满大愿海的修行者所具的境界的缘故,
它是能于一切法界海以清净智之光灭除无明黑暗的障碍的修行所具的境界的缘故,
是能够以一念智慧光明普照一切三世方便海的修行者所具的境界的缘故。
我秉承佛力,现今为你演说。
  「善男子!乃往古世,过佛剎微尘数劫,尔时有劫名『圆满清净』,世界名『毗卢遮那大威德』,有须弥山微尘数如来于中出现。其佛世界,以一切香王摩尼宝为体,众宝庄严,住无垢光明摩尼王海上。其形正圆,净秽合成,一切严具帐云而覆其上,一切庄严摩尼轮山千匝围绕。
  有十万亿那由他四天下皆妙庄严,或有四天下恶业众生于中止住,或有四天下杂业众生于中止住①,或有四天下善根众生于中止住,或有四天下一向清净诸大菩萨之所止住。
  「此界东际轮围山侧,有四天下,名『宝灯华幢』。国界清净,饮食丰足,不藉耕耘而生稻粱;宫殿楼阁悉皆奇妙;
  诸如意树处处行列,种种香树恒出香云,种种鬘树恒出鬘云,种种华树常雨妙华;种种宝树出诸奇宝,无量色光周匝照耀;
  诸音乐树出诸音乐,随风吹动演妙音声;日月光明摩尼宝王普照一切,昼夜受乐无时间断。
  「此四天下有百万亿那由他诸王国土,一一国土有千大河周匝围绕,一一皆以妙华覆上,随流漂动,出天乐音,一切宝树列植其岸,种种珍奇以为严饰,舟船来往称情戏乐。一一河间有百万亿城,一一城有百万亿那由他聚落;如是一切城邑、聚落,各有无量百千亿那由他宫殿、园林周匝围绕。
  「此四天下阎浮提内,有一国土,名『宝华灯』,安隐丰乐,人民炽盛;其中众生,具行十善②。有转轮王于中出现,名『毗卢遮那妙宝莲华髻』,于莲华中忽然化生,三十二相以为严好,七宝具足,王四天下,恒以正法教导群生。王有千子,端正勇健,能伏冤敌;百万亿那由他宫人、采女,皆悉与王同种善根、同修诸行、同时诞生,端正姝妙犹如天女,身真金色常放光明,诸毛孔中恒出妙香;
  良臣、猛将,具足十亿。王有正妃,名『圆满面』,是王女宝,端正殊特,皮肤金色,目发绀青,言同梵音,身有天香,常放光明照千由旬。其有一女,名『普智焰妙德眼』,形体端严,色相殊美,众生见者情无厌足。
  尔时,众生寿命无量,或有不定而中夭者;种种形色、种种音声、种种名字、种种族姓,愚、智、勇、怯、贫、富、苦、乐,无量品类皆悉不同。时,或有人语余人言:『我身端正,汝形鄙陋。』作是语已,递相毁辱,集不善业;以是业故,寿命、色力、一切乐事悉皆损减。
【章旨】
普救众生妙德夜神开始为善财童子回答其修成此法门的时间。在过去很久之前,有一名为「圆满清净」的劫,劫中有一名「毗卢遮那大威德」的世界。此世界东侧,有一名「宝灯华幢」的四天下。此天下的阎浮提内,有一名为「宝华灯」的国土。此土有一名「毗卢遮那妙宝莲华髻王」的转轮王。此转轮王有一名「圆满面」的妃子,此妃有一名为「普智焰妙德眼」的女儿。此土众生互相诋毁,其所有的乐事都在减损。
【注释】
①杂业众生于中止住:即「杂生世界」。由作各种业而感应各种果报并且共居在一起的众生所组成的世界。如娑婆世界,也被称之为「五趣杂居地」,为地狱、饿鬼、畜生、人、天等五趣杂居之世界。
②十善:十种的善业,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不瞋、不痴。
【语译】
普救众生妙德夜神继续对善财童子说:「善男子!在久远的世纪之前再过佛土微尘数劫,那时有一名为『圆满清净』的劫,其世界名叫『毗卢遮那大威德』,此世界中有须弥山微尘数如来出现于世。其佛世界,以一切香王摩尼宝为其体,以众宝作为庄严,诸佛都住在无垢光明摩尼王之海上。此世界的形状是正圆形,为净秽合成的国土,一切美丽的帐云覆盖在国土之上,一切庄严摩尼轮山在其周围围绕了一千层。此世界中有十万亿那由他的四天下,都有美丽的装饰,有的四天下由恶业众生在其中居住,有的四天由杂业众生在其中居住,有的四天下由善根众生在其中居住,有的四天下由一向清净的诸大菩萨在其中居住。
  「在此世界东边的轮围山之侧面,有一名为『宝灯华幢』的四天下。其国界清净,饮食丰足,不需要凭借耕耘而可以自己产生稻粱;其宫殿楼阁都非常奇妙;到处排列着诸如意树,种种香树一直在发出香云,种种鬘树一直在发出鬘云,种种花树常常降下美妙的花朵;种种宝树长出许多奇异的珍宝,无量颜色的光芒周匝照耀;诸音乐树随风吹动演妙出美妙的音乐;日月光明摩尼宝王完全照耀一切,昼夜都有阳光,没有任何间断。
  「此四天下有百万亿那由他数量的诸王国土,每一国土中有一千条大河在其周围围绕,每一处河流上都有美妙的花朵覆盖在上面,河水随流漂动,演奏出天上纔有的音乐,一切宝树列植其岸,种种珍奇装饰着大河,河面上舟船来往尽情戏乐。每一处河间都有百万亿城市,每一城中都有百万亿那由他的村落;如是一切城邑、村落,各有无量百千亿那由他座宫殿、园林在其周围围绕。
  「在这一四天下的阎浮提着内,有一处名叫『宝华灯』的国土,安稳丰乐,人口众多;其中的众生都执行十善。此国土中有转轮王出现,名叫『毗卢遮那妙宝莲华髻』,是在莲华中忽然化生的,有三十二相装饰其身。此转轮王具足七宝,在四天下称王,永远以正法教导众生。此王有一千名儿子,都端正勇健,能降伏冤家敌人,此国中有百万亿那由他数量的宫人、采女都与国王同样种植了善根、同样修习诸行、同时诞生。
  这些宫人、采女都端正美丽犹如天女,真金色的身体常常放出大光明,诸毛孔中一直发出美妙的香气。此国良臣、猛将足足有十亿。此王有一位名叫『圆满面』的正妃,是国王最宠爱的女子,端正殊特,皮肤为金色,眼睛、头发青中透红,其说话的声音就如同菩萨的声音,身上发出天上纔有的香气,其身常常放出光明照射千由旬之远。
  此王妃有一位名叫『普智焰妙德眼』的女儿,形体端严,色相殊美,凡是看见她的无不生情而永远没有满足之时。当时,这一世界的众生寿命各不相同,也有年寿不定而中途夭折的;众生的形体颜色、种种音声、种种名字、种种族姓,愚、智、勇、怯、贫、富、苦、乐,如此等等品性都不相同。
  当时,有人对他人说:『我的身体端正,而你的身形丑陋。』刚刚说完此语,众生之间就开始了互相毁辱,都集积了不善之业。由于这些不善业的缘故,众生的寿命、色力、一切乐事都损减了。
  
「时,彼城北有菩提树,名『普光法云音幢』,以『念念出现一切如来道场庄严坚固摩尼王』而为其根,一切摩尼以为其干,众杂妙宝以为其叶,次第分布,并相称可,四方上下,圆满庄严;放宝光明,出妙音声,说一切如来甚深境界。于彼树前,有一香池,名『宝华光明演法雷音』,妙宝为岸,百万亿那由他宝树围绕,一一树形如菩提树,众宝璎珞周匝垂下,无量楼阁皆宝所成,周徧道场以为严饰。彼香池内出大莲华,名『普现三世一切如来庄严境界云』,须弥山微尘数佛于中出现。
其第一佛,名『普智宝焰妙德幢』,于此华上,最初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量千岁演说正法,成熟众生。
  「其彼如来未成佛时,十千年前,此大莲华放净光明,名『现诸神通成熟众生』,
  若有众生遇斯光者,心自开悟,无所不了,知十千年后佛当出现。
  九千年前,放净光明,名『一切众生离垢灯』;若有众生遇斯光者,得清净眼,见一切色,知九千年后佛当出现。
  八千年前,放大光明,名『一切众生业果音』,若有众生遇斯光者,悉得自知诸业果报,知八千年后佛当出现。
  七千年前,放大光明,名『生一切善根音』,若有众生遇斯光者,一切诸根悉得圆满,知七千年后佛当出现。
  六千年前,放大光明,名『佛不思议境界音』,若有众生遇斯光者,其心广大,普得自在,知六千年后佛当出现。
  五千年前,放大光明,名『严净一切佛剎音』,若有众生遇斯光者,悉见一切清净佛土,知五千年后佛当出现。
  四千年前,放大光明,名『一切如来境界无差别灯』,若有众生遇斯光者,悉能往觐一切诸佛,知四千年后佛当出现。
  三千年前,放大光明,名『三世明灯』,若有众生遇斯光者,悉能现见一切如来诸本事海,知三千年后佛当出现。
  二千年前,放大光明,名『如来离翳智慧灯』,若有众生遇斯光者,则得普眼见一切如来神变、一切诸佛国土、一切世界众生,知二千年后佛当出现。
  一千年前,放大光明,名『令一切众生见佛集诸善根』,若有众生遇斯光者,则得成就见佛三昧,知一千年后佛当出现。
  次七日前,放大光明,名『一切众生欢喜音』,若有众生遇斯光者,得普见诸佛生大欢喜,知七日后佛当出现。
【章旨】
在「宝华灯幢」国土之国都的城北一棵名为「普光法云音幢」的菩提树下,有一位名为「普智宝焰妙德幢」的佛出世。从此佛出世之前的一万年起,有一朵大莲华不断放出光明。经文中,以十一重叙述此光明之功用。
据澄观的解释,「放光调机,有十一重。一一重中,各有光明业用成益。以益对『名』可以思准。若约表法,则前十为次第十度光,后一为圆融十度光。以此照心则自智出现。」这是说,这十一重光可以依照名称知晓其功用,若依照象征的方法,则前十重象征「十度」,最后一重则象征「十度」之圆融。
【语译】
普救众生妙德夜神继续对善财童子说:「当时,在阎浮提内宝花灯国之国都的北边有一棵名叫『普光法云音幢』的菩提树。此树以『念念出现一切如来道场庄严坚固摩尼王』为其树根,以一切摩尼为其树干,以许多类型的美妙珍宝为其树叶。这些珍宝,在菩提树上次第分布,相互映衬,使得菩提树的四方上下都圆满庄严。此菩提树放出宝光明,发出美妙的声音,演说一切如来甚深之境界。
在这棵菩提树前面,有一座名为『宝华光明演法雷音』的香池,此池以美妙的珍宝为岸,有百万亿那由他数的宝树在其周围围绕,每一棵树形都如同菩提树,树上众多以珍宝制作的璎珞在其四周垂下。池边的无数楼阁都是由珍宝组成的,这些楼阁在道场到处都有,将道场装饰得更加美观。这座香池内长出一朵名叫『普现三世一切如来庄严境界云』的大莲花,在此莲花上有如须弥山微尘数的佛出现。
在『普现三世一切如来庄严境界云』大莲花上出现的第一位佛名叫『普智宝焰妙德幢』。他就是在此花上最初获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从此以后的无量千岁都在演说正法,使众生得到成熟。
  「在『普智宝焰妙德幢』如来未成佛之前的一万年前,此大莲华放出清净光明,名为『现诸神通成熟众生』。如果有众生遇到这一光明,其心就自然开悟,没有什么不能领悟了断,并且知晓一万年之后有佛应当出现。在『普智宝焰妙德幢』如来未成佛之前的九千年前,此大莲华放出清净光明,名为『一切众生离垢灯』。
  如果众生遇到这一光明,就获得清净眼,看见一切颜色,并且知晓九千年后有佛应当出现。在『普智宝焰妙德幢』如来未成佛之前的八千年之前,此大莲华放出清净光明,名为『一切众生业果音』。如果有众生遇到这一光明,都得以自知诸业之果报,并且知晓八千年后有佛应当出现。在『普智宝焰妙德幢』如来未成佛之前的七千年之前,此大莲华放出清净光明,名为『生一切善根音』。
  如果有众生遇到这一光明,其一切诸根都能够获得圆满,并且知晓七千年后有佛应当出现。在『普智宝焰妙德幢』如来未成佛之前的六千年前,此大莲华放出清净光明,名为『佛不思议境界音』。
  如果众生遇到这一光明,其心就变得无比广大,完全获得自在,并且知晓六千年后有佛应当出现。
  在『普智宝焰妙德幢』如来未成佛之前的五千年之前,此大莲华放出清净光明,名为『严净一切佛剎音』。如果有众生遇到这一光明,都可以看见一切清净佛土,并且知晓五千年后有佛应当出现。
  在『普智宝焰妙德幢』如来未成佛之前的四千年之前,此大莲华放出清净光明,名为『一切如来境界无差别灯』。
  如果有众生遇到这一光明,都能够往前往礼拜一切诸佛,并且知晓四千年后有佛应当出现。在『普智宝焰妙德幢』如来未成佛之前的三千年前,此大莲华放出清净光明,名为『三世明灯』。如果有众生遇到这一光明,都能看见一切如来诸本事之海,并且知晓三千年后有佛应当出现。
  在『普智宝焰妙德幢』如来未成佛之前的二千年前,此大莲华放出清净光明,名为『如来离翳智慧灯』。
  如果众生遇到这一光明,就可以获得普徧观察一切众生之普眼,能够看见一切如来神变、一切诸佛国土、一切世界众生,并且知晓二千年后有佛应当出现。
  在『普智宝焰妙德幢』如来未成佛之前的一千年前,此大莲华放出清净光明,名为『令一切众生见佛集诸善根』。如果有众生遇到这一光明,就可获得成就见佛三昧,并且知晓一千年后有佛应当出现。
  在『普智宝焰妙德幢』如来未成佛之前七日,此大莲华放出清净光明,名为『一切众生欢喜音』。如果有众生遇到这一光明,就得以完全看见诸佛因而产生大欢喜,并且知晓七日后有佛应当出现。
「满七日已,一切世界悉皆震动,纯净无染,念念普现十方一切清净佛剎,亦现彼剎种种庄严;若有众生根性淳熟,应见佛者,咸诣道场。
「尔时,彼世界中一切轮围、一切须弥,一切诸山、一切大海、一切地、一切城、一切垣墙、一切宫殿、一切音乐、一切语言,皆出音声,赞说一切诸佛如来神力境界;又出一切香云、一切烧香云、一切末香云、一切香摩尼形像云、一切宝焰云、一切焰藏云、一切摩尼衣云、一切璎珞云、一切妙华云、一切如来光明云、一切如来圆光云、一切音乐云、一切如来愿声云、一切如来言音海云、一切如来相好云,显示如来出现世间不思议相。

「善男子!此普照三世一切如来庄严境界大宝莲华王,有十佛剎微尘数莲华周匝围绕,诸莲华内悉有摩尼宝藏师子之座,一一座上皆有菩萨结跏趺坐。善男子!彼普智宝焰妙德幢王如来,于此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即于十方一切世界中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随众生心,悉现其前为转法-轮。于一一世界,令无量众生离恶道苦,
令无量众生得生天中;令无量众生住于声闻、辟支佛地;
令无量众生成就出离菩提之行,
令无量众生成就勇猛幢菩提之行,
令无量众生成就法光明菩提之行,
令无量众生成就清净根菩提之行,
令无量众生成就平等力菩提之行,
令无量众生成就入法城菩提之行,
令无量众生成就徧至一切处不可坏神通力菩提之行,
令无量众生入普门方便道菩提之行,
令无量众生安住三昧门菩提之行,
令无量众生成就缘一切清净境界菩提之行①;
令无量众生发菩提心②,
令无量众生住菩萨道③,
令无量众生安住清净波罗蜜道④,
令无量众生住菩萨初地,
令无量众生住菩萨二地乃至十地⑤,
令无量众生入于菩萨殊胜行愿,
令无量众生安住普贤清净行愿⑥。
「善男子!彼普智宝焰妙德幢如来,现如是不思议自在神力转法-轮时,于彼一一诸世界中,随其所应,念念调伏无量众生。
【章旨】
普智宝焰妙德幢如来在菩提树下出世显相,旋转法-轮,使无量众生、声闻、缘觉、菩萨得到利益。
【注释】
①令无量众生成就出离菩提之行十句:此十句大致表示进入菩萨修行阶位之前的准备性修行活动。
②令无量众生发菩提心一句:此句大致表示「十住」位。
③令无量众生住菩萨道一句:此句大致表示「十行位」。
④令无量众生安住清净波罗蜜道一句:此句大致表示「十回向位」。
⑤令无量众生住菩萨初地二句:此二句表示「十地位」。
⑥令无量众生入于菩萨殊胜行愿二句:此二句表示「等觉位」。等觉位,大乘五十二阶位中的第五十一位,即十地位满,将证佛果的中间阶段,因其智慧功德,等似妙觉,故名「等觉」;又名「一生补处」,或「金刚心菩萨」。
【语译】
普救众生妙德夜神继续对善财童子说:「满七日之后,一切世界都震动起来,纯净无染,念念普现出十方一切清净佛土,也显现出那国土中的种种庄严。如果有众生根性淳熟,能够看见佛的众生应该都前往道场。
「这时,这一世界中的一切轮围山、一切须弥山,一切诸山、一切大海、一切地、一切城、一切垣墙、一切宫殿、一切音乐、一切语言,都发出声音,赞说一切诸佛如来神力之境界;此世界中又发出一切香云、一切烧香云、一切末香云、一切香摩尼形像云、一切宝焰云、一切焰藏云、一切摩尼衣云、一切璎珞云、一切妙花云、一切如来光明云、一切如来圆光云、一切音乐云、一切如来愿声云、一切如来言音海云、一切如来相好云,这些云彩都显示出如来出现世间时所具备的不可思议之相。
「善男子!这位普照三世一切如来庄严境界大宝莲华王,有十佛土微尘数莲华在其周围围绕,诸莲花内都有摩尼宝藏师子之座,每一座上都有菩萨在其上结跏趺而坐。善男子!彼普智宝焰妙德幢王如来,在此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也就同时在十方一切世界中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此普智宝焰妙德幢王如来针对众生的心意,在众生前都显现出来旋转法-轮。在每一世界,使无量众生远离恶道之苦,
使无量众生得以转生天中,
使无量众生住于声闻、辟支佛之地,
使无量众生成就出离菩提之行,
使无量众生成就勇猛幢菩提之行,
使无量众生成就法光明菩提之行,
使无量众生成就清净根菩提之行,
使无量众生成就平等力菩提之行,
使无量众生成就入法城菩提之行,
使无量众生成就徧至一切处不可坏神通力菩提之行,
使无量众生进入普门方便道菩提之行,
使无量众生安住于三昧门菩提之行,
使无量众生成就缘一切清净境界菩提之行,
使无量众生发菩提心,使无量众生住菩萨道,
使无量众生安住于清净波罗蜜道,使无量众生住于菩萨初地,
使无量众生住于菩萨二地乃至十地,
使无量众生进入于菩萨殊胜行愿,
使无量众生安住于普贤清净行愿。
「善男子!这位普智宝焰妙德幢如来,
显现出如此不可思议自在神力旋转法-轮之时,
在这一诸世界中,随众生所应,念念调伏无量众生。
  「时,普贤菩萨知宝华灯王城中众生,自恃色貌及诸境界,而生憍慢陵蔑他人;化现妙身,端正殊特,往诣彼城,放大光明,普照一切,令彼圣王及诸妙宝、日月星宿、众生身等一切光明悉皆不现,譬如日出众景夺曜,亦如聚墨对阎浮金。时,诸众生咸作是言:『此为是谁?为天?为梵?今放此光,令我等身所有光色皆不显现。』种种思惟,无能解了。
  「尔时,普贤菩萨在彼轮王宝宫殿上虚空中住,而告之言:『大王当知,今汝国中,有佛兴世,在普光明法云音幢菩提树下。』
  时,圣王女莲华妙眼见普贤菩萨所现色身光明自在,及闻身上诸庄严具所出妙音,心生欢喜,作如是念:『
  愿我所有一切善根,得如是身、如是庄严、如是相好、如是威仪、如是自在。今此大圣,能于众生生死长夜黑暗之中放大光明,开示如来出兴于世;愿令于我亦得如是,为诸众生作智光明,破彼所有无知黑暗。愿我所在受生之处,常得不离此善知识。』
  「善男子!时,转轮王与其宝女、千子、眷属、大臣、辅佐、四种兵众,及其城内无量人民,前后围绕,以王神力,俱升虚空,高一由旬,放大光明照四天下,普使一切咸得瞻仰,欲令众生俱往见佛,以偈赞曰:
  『
  如来出世间,普救诸群生,汝等应速起,往诣导师所。
  无量无数劫,乃有佛兴世,演说深妙法,饶益一切众。
  佛观诸世间,颠倒常痴惑,轮回生死苦,而起大悲心。
  无数亿千劫,修习菩提行,为欲度众生,斯由大悲力。
  头目手足等,一切悉能舍,为求菩提故,如是无量劫。
  无量亿千劫,导师难可遇;见闻若承事,一切无空过。
  今当共汝等,往观调御尊,坐于如来座,降魔成正觉。
  瞻仰如来身,放演无量光,种种微妙色,除灭一切暗。
  一一毛孔中,放光不思议,普照诸群生,咸令大欢喜。
  汝等咸应发,广大精进心,诣彼如来所,恭敬而供养。』
「尔时,转轮圣王说偈赞佛,开悟一切众生已,从轮王善根,出十千种大供养云,往诣道场,向如来所。所谓:
一切宝盖云、一切华帐云、一切宝衣云、一切宝铃网云、一切香海云、一切宝座云、一切宝幢云、一切宫殿云、一切妙华云、一切诸庄严具云,于虚空中周徧严饰。到已,顶礼普智宝焰妙德幢王如来足,绕无量百千匝,即于佛前坐普照十方宝莲华座。
【章旨】
普贤菩萨化现妙身,告诉此国土的转轮王,此城外的菩提树下有佛出世。于是,此国王带领其部众前往佛所在的道场拜佛问法。
【语译】
普救众生妙德夜神继续对善财童子说:「当时,普贤菩萨知晓宝花灯王城中众生,依靠自己的色貌及诸境界而产生憍慢并陵蔑他人。于是,普贤菩萨化现出妙身,端正殊特,前往宝花灯王城,放出大光明,普照一切,使那里的圣王及诸妙宝、日月星宿、众生身等一切光明都无法显露出来。此正如太阳一出,众多景物都争相放出光芒,也如同聚墨与阎浮金的对比。这时,诸位众生都这样说道:『这位是谁呀?是天吗?是梵吗?他放出此光,使我们的身体的所有光色都不再显现。』他们这样想着,但都没有办法了解真相。
  「这时,普贤菩萨在那位转轮王宝宫殿之上的空中停住,对国王说:『大王应当知道,现今你的国家中,有佛兴世,佛在普光明法云音幢菩提树下。』这时,圣王之女莲华妙眼因看见普贤菩萨所现色身的光明自在,以及听到从其身上诸庄严具所发出美妙的声音,心中产生欢喜,这样想道:『希望我所有一切善根,都可以获得如此身、如此庄严、如此相好、如此威仪、如此自在。现今此大圣,能够在众生生死长夜黑暗之中放出大光明,开示如来出兴于世;希望使我也能够如此,为诸众生作智慧光明,破除众生所有的无知黑暗。希望我所在受生之处,永远可以不离此善知识。』
    「善男子!这时,转轮王与其宝女、千子、眷属、大臣、辅佐、四种兵众,及其城内无量人民,前后围绕,凭借王的神力,都升入空中高达一由旬,放出大光明照四天下,完全使一切都可以瞻仰得见,想使众生都去拜见佛。王以偈赞颂说:『
  如来出世间,普救诸群生,汝等应速起,往诣导师所。
  无量无数劫,乃有佛兴世,演说深妙法,饶益一切众。
  佛观诸世间,颠倒常痴惑,轮回生死苦,而起大悲心。
  无数亿千劫,修习菩提行,为欲度众生,斯由大悲力。
  头目手足等,一切悉能舍,为求菩提故,如是无量劫。
  无量亿千劫,导师难可遇;见闻若承事,一切无空过。
  今当共汝等,往观调御尊,坐于如来座,降魔成正觉。
  瞻仰如来身,放演无量光,种种微妙色,除灭一切暗。
  一一毛孔中,放光不思议,普照诸群生,咸令大欢喜。
  汝等咸应发,广大精进心,诣彼如来所,恭敬而供养。』

「这时,转轮圣王说完偈语赞佛,开悟一切众生之后,从轮王所获得的善根之处生出一万种大供养云,前往道场,向如来的所在进发。这些云彩有:
一切宝盖云、一切华帐云、一切宝衣云、一切宝铃网云、一切香海云、一切宝座云、一切宝幢云、一切宫殿云、一切妙花云、一切诸庄严具云,这些云彩在空中到处排列装饰道场。此位转轮王以及所带领的部众到达道场之后,顶礼普智宝焰妙德幢王如来的双足,在其周围绕行无量百千圈,随即在佛前坐于普照十方宝莲华座上。

「时,转轮王女『普智焰妙德眼』即解身上诸庄严具,持以散佛①。时,庄严具于虚空中变成宝盖、宝网垂下,龙王执持,一切宫殿于中间列;十种宝盖周匝围绕,形如楼阁,内外清净,诸璎珞云及诸宝树、香海摩尼以为庄严。于此盖中,有菩提树,枝叶荣茂,普覆法界,念念示现无量庄严。
毗卢遮那如来坐此树下,有不可说佛剎微尘数菩萨前后围绕,皆从普贤行愿出生,住诸菩萨无差别住,
亦见有一切诸世间主,亦见如来自在神力,
又见一切诸劫次第世界成坏,
又亦见彼一切世界一切诸佛出兴次第,
又亦见彼一切世界一一皆有普贤菩萨供养于佛、调伏众生,
又亦见彼一切菩萨莫不皆在普贤身中,
亦见自身在其身内,
亦见其身在一切如来前、一切普贤前、一切菩萨前、一切众生前,
又亦见彼一切世界一一各有佛剎微尘数世界种种际畔、种种任持、种种形状、种种体性、种种安布、种种庄严、种种清净、种种庄严云而覆其上、种种劫名、种种佛兴、种种三世、种种方处、种种住法界、种种入法界、种种住虚空、种种如来菩提场、种种如来神通力、种种如来师子座、种种如来大众海、种种如来众差别、种种如来巧方便、种种如来转法-轮、种种如来妙音声、种种如来言说海、种种如来契经云;
既见是已,其心清净,生大欢喜。
【章旨】
转轮王之女普智焰妙德眼因将自己的庄严具献给佛而得以看见佛所显现出来的大用,使其心清净。此中,「严具奉佛,表修万行,向佛果故。」
【语译】
普救众生妙德夜神继续给善财童子说:「这时,转轮王之女『普智焰妙德眼』随即解下自己身上的诸庄严具,手持它散给佛。这时,庄严具在虚空中变成宝盖、宝网垂下,由龙王执持,在一切宫殿的中间排列;十种宝盖在其周围围绕,形状如同楼阁,内外清净,以诸璎珞云及诸宝树、香海摩尼为庄严。在此盖中,有菩提树,枝叶荣茂,完全覆盖了法界,念念示现无量庄严。
毗卢遮那如来坐在此菩提树下,有不可说佛土微尘数菩萨在其前后围绕,都从普贤行愿中出生,住于诸菩萨无差别住之境,
也看见一切诸世间主,也看见如来自在神力,
又看见一切诸劫次第世界的生成与毁灭,
也看见彼一切世界一切诸佛出兴的次第,
又看见那一切世界一一都有普贤菩萨供养佛、调伏众生,
又看见彼一切菩萨莫不都在普贤身体之中,
也看见自身在其身内,
也看见其身在一切如来前、一切普贤前、一切菩萨前、一切众生前,也看见那一切世界一一各有佛土微尘数世界种种际畔、种种任持、种种形状、种种体性、种种安排布置、种种庄严、种种清净、种种庄严云而覆其上、种种劫名、种种佛兴、种种三世、种种地方方位、种种住法界、种种入法界、种种住虚空、种种如来菩提场、种种如来神通力、种种如来师子座、种种如来大众之海、种种如来众差别、种种如来巧方便、种种如来转法-轮、种种如来妙音声、种种如来言说海、种种如来契经云。在看见这些之后,王女的心清净了,产生大欢喜。
「普智宝焰妙德幢王如来,为说修多罗,名《一切如来转法-轮》,十佛剎微尘数修多罗而为眷属。
「时,彼女人闻此经已,则得成就十千三昧门,其心柔软,无有粗强,如初受胎,如始诞生,如娑罗树①初始生芽。彼三昧心亦复如是,所谓:
现见一切佛三昧、
普照一切剎三昧、
入一切三世门三昧、
说一切佛法-轮三昧、
知一切佛愿海三昧、
开悟一切众生令出生死苦三昧、
常愿破一切众生暗三昧、
常愿灭一切众生苦三昧、
常愿生一切众生乐三昧、
教化一切众生不生疲厌三昧、
一切菩萨无障碍幢三昧、
普诣一切清净佛剎三昧。
得如是等十千三昧已,复得妙定心、不动心、欢喜心、安慰心、广大心、顺善知识心、缘甚深一切智心、住广大方便海心、舍离一切执着心、不住一切世间境界心、入如来境界心、普照一切色海心、无恼害心,无高倨心、无疲倦心、无退转心、无懈怠心、思惟诸法自性心、安住一切法门海心、观察一切法门海心、了知一切众生海心、救护一切众生海心、普照一切世界海心、普生一切佛愿海心、悉破一切障山心、积集福德助道心、现见诸佛十力心、普照菩萨境界心、增长菩萨助道心、徧缘一切方海心。
「一心思惟普贤大愿,发一切如来十佛剎微尘数愿海:
愿严净一切佛国,
愿调伏一切众生,
愿徧知一切法界,
愿普入一切法界海,
愿于一切佛剎尽未来际劫修菩萨行,
愿尽未来际劫不舍一切菩萨行,
愿得亲近一切如来,
愿得承事一切善友,
愿得供养一切诸佛,
愿于念念中修菩萨行,增一切智无有间断。
发如是等十佛剎微尘数愿海,成就普贤所有大愿。
「时,彼如来复为其女开示演说发心已来所集善根、所修妙行、所得大果,令其开悟成就如来所有愿海,一心趣向一切智位。
【章旨】
普智宝焰妙德幢王如来为转轮王、王女以及其他会众演说《一切如来转法-轮经》。此王女获得三昧益、大心益以及发心调伏众生益。
【注释】
①娑罗树:又作「沙罗」、「萨罗」、「苏连」,意译「坚固」或「高远」。
属龙脑香科,乔木,产于印度、孟加拉等热带地方。高达十丈,叶呈长椭圆形而尖,长五寸至八寸五分,宽三寸至五寸。花小,呈淡黄色。果实有长一、二寸的翼。种子可食。材质甚坚,可供建筑用,亦可作种种器具及船舰之材料。相传,此树乃过去七佛中第三毗舍浮佛之道场树。佛陀曾经在此种树下涅槃。
【语译】
普救众生妙德夜神继续给善财童子说:「普智宝焰妙德幢王如来为其会众演说修多罗,名为《一切如来转法-轮经》,十佛土微尘数修多罗而为眷属。
「这时,这位王女听完此经之后,就得以成就一万种三昧门,其心柔软灵活,就如同刚刚受胎,如同刚刚诞生,如同娑罗树开始生芽。她的三昧心也是如此,这些三昧有:
现见一切佛三昧、
普照一切剎三昧、
入一切三世门三昧、
说一切佛法-轮三昧、
知一切佛愿海三昧、
开悟一切众生使其出离生死苦三昧、
常常希望破除一切众生的黑暗的三昧
、常常希望灭除一切众生苦三昧、
常常希望生出一切众生乐三昧、
教化一切众生不生疲厌三昧、
一切菩萨无障碍幢三昧、
完全到达一切清净佛剎三昧。
得如此等一万门三昧之后,此位王女又获得妙定心、不动心、欢喜心、安慰心、广大心、顺善知识心、缘甚深一切智心、住广大方便海心、舍离一切执着心、不住一切世间境界心、入如来境界心、普照一切色海心、无恼害心,无傲慢心、无疲倦心、无退转心、无懈怠心、思惟诸法自性心、安住一切法门海心、观察一切法门海心、了知一切众生海心、救护一切众生海心、普照一切世界海心、普生一切佛愿海心、悉破一切障山心、积集福德助道心、现见诸佛十力心、普照菩萨境界心、增长菩萨助道心、徧缘一切方海心。

「此位王女一心思惟普贤的大愿,发一切如来十佛土微尘数大愿海:希望严净一切佛国,希望调伏一切众生,希望徧知一切法界,希望普入一切法界海,希望在一切佛土尽未来际劫修菩萨行,希望尽未来际劫不舍一切菩萨行,希望得以亲近一切如来,希望得以承事一切善友,希望得以供养一切诸佛,希望在念念中修菩萨行,使一切智得到增长无有间断。发如此与十佛土微尘数相同的大愿之海,希望成就普贤的所有大愿。
「这时,这位如来又为其女开示演说发心已来所集的善根、所修的妙行、所得的大果,使其开悟成就如来所有愿海,一心趣向一切智位。
「善男子!复于此前,过十大劫,有世界,名『日轮光摩尼』,佛号『因陀罗幢妙相』。此妙眼女,于彼如来遗法之中,普贤菩萨劝其修补莲华座上故坏佛像;既修补已,而复彩画,既彩画已,复宝庄严,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善男子!我念过去,由普贤菩萨善知识故,种此善根。从是已来,不堕恶趣,常于一切天王、人王种族中生,端正可喜,众相圆满,令人乐见,常见于佛,常得亲近普贤菩萨;乃至于今,示导开悟,成熟于我,令生欢喜。
「善男子!于意云何?尔时毗卢遮那藏妙宝莲华髻转轮圣王者,岂异人乎?今弥勒菩萨是。时王妃圆满面者,寂静音海夜神是,今所住处去此不远。时妙德眼童女者,即我身是。我于彼时,身为童女,普贤菩萨劝我修补莲华座像,以为无上菩提因缘,令我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我于彼时,初始发心;
次复引导,令我得见妙德幢佛,解身璎珞,散佛供养,见佛神力,闻佛说法,即得菩萨普现一切世间调伏众生解脱门。于念念中,见须弥山微尘数佛,亦见彼佛道场、众会、清净国土;我皆尊重,恭敬供养,听闻说法,依教修行。
【章旨】
普救众生妙德夜神给善财童子说,当时的那位普智焰妙德眼童女就是自己的前身。在「圆满清净」劫之前的十大劫,此童女在普贤菩萨的激励下因修补莲花座上的破损佛像而发菩提心。后来,童女经普贤菩萨引导见于妙德幢佛,解身璎珞,散佛供养,闻佛说法,最终获得菩萨普现一切世间调伏众生解脱门。
【语译】
普救众生妙德夜神继续说:「善男子!在此之前过十大劫,有一处名为『日轮光摩尼』的世界,其佛号『因陀罗幢妙相』。这位妙眼女,在那位如来遗法之中,普贤菩萨激励其修补莲华座上破损的佛像;在修补完毕之后,又恢复了彩画,在彩画恢复完毕之后,又以珍宝装饰佛像,此童女随即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善男子!我想起过去,由于普贤菩萨善知识的缘故,种植此善根。从那时起,我不堕入恶趣,常在一切天王、人王的种族中受生,端正可喜,众相圆满,使人都乐于看到我,常常去拜见佛,常常得以亲近普贤菩萨。直到现在,普贤菩萨都示导我,使我开悟,使我成熟,使我产生欢喜之心。
「善男子!你以为如何呢?那位毗卢遮那藏妙宝莲华髻转轮圣王难道不是奇异之人吗?他就是现今的弥勒菩萨。当时的圆满面王妃就是寂静音海夜神,她现在的住处距离此地不远。当时的妙德眼童女就是我的前身。
我在那时,身为童女,普贤菩萨激励我修补莲华座像,以之作为发无上菩提的因缘,使我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我在那时,刚刚发心。后来,普贤菩萨又引导我,使我得以拜见妙德幢佛,我解下身上的璎珞,散佛供养,看见佛的神力,听闻佛的说法,随即获得菩萨普现一切世间调伏众生解脱门。我在念念中,看见须弥山微尘数佛,也看见那位佛道场、众会、清净国土;对于这些佛、道场、会众等等,我都很尊重,恭敬供养,听闻佛说法,依照佛的教诲修行。
「善男子!过彼毗卢遮那大威德世界圆满清净劫已,
次有世界,名『宝轮妙庄严』,劫名『大光』,有五百佛于中出现,我皆承事恭敬供养。
「其最初佛,名『大悲幢』;初出家时,我为夜神,恭敬供养。
次有佛出,名『金刚那罗延幢』;我为转轮王,恭敬供养;
其佛为我说修多罗,名《一切佛出现》,十佛剎微尘数修多罗以为眷属。
次有佛出,名『金刚无碍德』;我于彼时为转轮王,恭敬供养;
其佛为我说修多罗,名『普照一切众生根』,须弥山微尘数修多罗而为眷属;我皆受持。
次有佛出,名『火焰山妙庄严』;我于彼时为长者女;
其佛为我说修多罗,名《普照三世藏》,阎浮提微尘数修多罗而为眷属;
我皆听闻,如法受持。次有佛出,名『一切法海高胜王』;我为阿修罗王,恭敬供养;
其佛为我说修多罗,名《分别一切法界》,五百修多罗而为眷属;我皆听闻,如法受持。
次有佛出,名『海岳法光明』;
我为龙王女,雨如意摩尼宝云而为供养;
其佛为我说修多罗,名《增长欢喜海》,百万亿修多罗而为眷属;我皆听闻,如法受持。
次有佛出,名『宝焰山灯』;我为海神,雨宝莲华云恭敬供养;
其佛为我说修多罗,名《法界方便海光明》,佛剎微尘数修多罗而为眷属;我皆听闻,如法受持。
次有佛出,名『功德海光明轮』;我于彼时为五通仙①,现大神通,六万诸仙前后围绕,雨香华云而为供养;其佛为我说修多罗,名《无着法灯》,六万修多罗而为眷属;我皆听闻,如法受持。
次有佛出,名『毗卢遮那功德藏』;我于彼时,为主地神,名『出生平等义』,与无量地神俱,雨一切宝树、一切摩尼藏、一切宝璎珞云而为供养;
其佛为我说修多罗,名《出生一切如来智藏》,无量修多罗而为眷属;我皆听闻,受持不忘。
善男子!如是次第,其最后佛,名『充满虚空法界妙德灯』;
我为妓女,名曰『美颜』,见佛入城,歌舞供养;
承佛神力,踊在空中,以千偈颂赞叹于佛;佛为于我,放眉间光,名『庄严法界大光明』,徧触我身;我蒙光已,即得解脱门,名『法界方便不退藏』。
「善男子!此世界中,有如是等佛剎微尘数劫,一切如来于中出现;我皆承事,恭敬供养。
【章旨】
普救众生妙德夜神在毗卢遮那大威德世界圆满清净劫得法之后,又在『大光』劫供养诸佛,继续修行。
【注释】
①五通仙:即获得五种神通的仙人。「五神通」是修习所得的五种不可思议之力。
第一为「天眼通」,指超越肉眼的所有障碍,可以看见常人所不能看见的。
第二为「天耳通」,又名「天耳智证通」或「天耳智通」,指超越肉耳的所有障碍,可以听闻常人所不能听到的音声。
第三「他心通」,指可洞悉他人之心念。
第四为「宿命通」,指能知晓自、他过去之事。
第五为「身如意通」,指可点石成金、变火成水、飞行自在、变现自在的能力。获得此五种神通之仙人,称为「五通仙」。
印度各种宗教大多都有修习而得此五种神通的,而佛陀则曾经禁止其弟子显现各种神通。
【语译】
普救众生妙德夜神继续给善财童子说:「善男子!在过那一毗卢遮那大威德世界圆满清净劫之后,又有一处名为『宝轮妙庄严』的世界,其劫名为『大光』,有五百佛在其中出现,我都承事恭敬供养。
「此大光劫中的第一位佛,名为『大悲幢』;佛刚刚出家时,我为夜神,恭敬供养。再次,又有佛出,名为『金刚那罗延幢』;我为转轮王,恭敬供养;其佛为我宣说修多罗,名《一切佛出现》,十佛土微尘数的修多罗以为眷属。
又有佛出世,名为『金刚无碍德』;我在那时为转轮王,恭敬供养;其佛为我宣说修多罗,名为《普照一切众生根》,须弥山微尘数修多罗而为眷属;我都接受记忆。
再次,又有佛出世,名为『火焰山妙庄严』;我在那时为长者女;其佛为我宣说修多罗,名为《普照三世藏》,阎浮提微尘数修多罗而为眷属;我都听闻,如法接受记忆。
再次,又有佛出,名『一切法海高胜王』;我为阿修罗王,恭敬供养;其佛为我宣说修多罗,名《分别一切法界》,五百修多罗而为眷属;我都听闻,如法接受记忆。
再次,又有佛出世,名为『海岳法光明』;我为龙王女,降下如意摩尼宝云而为供养;
其佛为我宣说修多罗,名为《增长欢喜海》,百万亿修多罗而为眷属;我都听闻,如法接受记忆。
再次,又有佛出世,名为『宝焰山灯』;我为海神,降下宝莲华云恭敬供养;其佛为我宣说修多罗,名为《法界方便海光明》,佛土微尘数修多罗而为眷属;我都听闻,如法接受记忆。

再次,有佛出世,名为『功德海光明轮』;我在那时为五通仙,显现大神通,六万诸仙前后围绕,降下香华云而为供养;
其佛为我宣说修多罗,名为《无着法灯》,六万修多罗而为眷属;我都听闻,如法接受记忆。

再次,又有佛出世,名为『毗卢遮那功德藏』;
我在那时,为主地神,名为『出生平等义』,与无量地神一起,降下一切宝树、一切摩尼藏、一切宝璎珞云而为供养;其佛为我宣说修多罗,名为《出生一切如来智藏》,无量修多罗而为眷属;我都听闻,接受记忆而不忘。
善男子!如此次第,其最后佛名为『充满虚空法界妙德灯』;我当时为妓女,名为『美颜』,看见佛进入此城,歌舞供养;
承蒙佛的神力,我踊升空中,以千偈颂赞叹佛;佛为我放出眉间之光,名为『庄严法界大光明』。此光徧触我的身体,我承蒙此光之后,随即获得名为『法界方便不退藏』的解脱门。
「善男子!在此世界之中,有如此与佛土微尘数相同的劫,一切如来从中出现;我都承事,恭敬供养。
  「彼诸如来所说正法,我皆忆念,乃至不忘一文一句。于彼一一诸如来所,称扬赞叹一切佛法,为无量众生广作利益;于彼一一诸如来所,得一切智光明,现三世法界海,入一切普贤行。
  「善男子!我依一切智光明故,于念念中见无量佛;既见佛已,先所未得、先所未见普贤诸行①,悉得成满。何以故?以得一切智光明故。」
  尔时,普救众生夜神,欲重明此解脱义,承佛神力,为善财童子而说颂言:「
  善财听我说,甚深难见法,普照于三世,一切差别门。
  如我初发心,专求佛功德,所入诸解脱,汝今应谛听。
  我念过去世,过剎微尘劫,次前有一劫,名圆满清净。
  是时有世界,名为徧照灯,须弥尘数佛,于中出兴世:
  初佛名智焰,次佛名法幢,第三法须弥,第四德师子,
  第五寂静王,第六灭诸见,第七高名称,第八大功德,
  第九名胜日,第十名月面。于此十佛所,最初悟法门。
  从此后次第,复有十佛出:初名虚空处,第二名普光,
  三名住诸方,四名正念海,五名高胜光,六名须弥云,
  七名法焰佛,八名山胜佛,九名大悲华,十名法界华。
  此十出现时,第二悟法门。从此后次第,复有十佛出:
  第一光幢佛,第二智慧佛,第三心义佛,第四德主佛,
  第五天慧佛,第六慧王佛,第七胜智佛,第八光王佛,
  第九勇猛佛,第十莲华佛。于此十佛所,第三悟法门。
  从此后次第,复有十佛出:第一宝焰山,第二功德海,
  第三法光明,第四莲华藏,第五众生眼,第六香光宝,
  七须弥功德,八干闼婆王,第九摩尼藏,第十寂静色。
  从此后次第,复有十佛出:初佛广大智,次佛宝光明,
  第三虚空云,第四殊胜相,第五圆满戒,第六那罗延,
  第七须弥德,第八功德轮,第九无胜幢,第十大树山。
  从此后次第,复有十佛出:第一娑罗藏,第二世主身,
  第三高显光,第四金刚照,第五地威力,第六甚深法,
  第七法慧音,第八须弥幢,第九胜光明,第十妙宝光。
  从此后次第,复有十佛出:第一梵光明,第二虚空音,
  第三法界身,第四光明轮,第五智慧幢,第六虚空灯,
  第七微妙德,第八徧照光,第九胜福光,第十大悲云。
  从此后次第,复有十佛出:第一力光慧,第二普现前,
  第三高显光,第四光明身,第五法起佛,第六宝相佛,
  第七速疾风,第八勇猛幢,第九妙宝盖,第十照三世。
  从此后次第,复有十佛出:第一愿海光,第二金刚身,
  第三须弥德,第四念幢王,第五功德慧,第六智慧灯,
  第七光明幢,第八广大智,第九法界智,第十法海智。
  从此后次第,复有十佛出:初名布施法,次名功德轮,
  三名胜妙云,四名忍智灯,五名寂静音,六名寂静幢,
  七名世间灯,八名深大愿,九名无胜幢,十名智焰海。
  从此后次第,复有十佛出:初佛法自在,二佛无碍慧,
  三名意海慧,四名众妙音,五名自在施,六名普现前,
  七名随乐身,八名住胜德,第九本性佛,第十贤德佛。
  须弥尘数劫,此中所有佛,普作世间灯,我悉曾供养。
  佛剎微尘劫,所有佛出现,我皆曾供养,入此解脱门。
  我于无量劫,修行得此道;汝若能修行,不久亦当得。
【章旨】
普救众生妙德夜神总结其在诸劫修行的情况。由于诸劫的修行,普救众生妙德夜神最终获得此「菩萨普现一切世间调伏众生解脱」法门,获得一切智。普救众生妙德夜神又以偈颂形式对其所言作了总结,全章共四十一首偈颂。
第一、二偈标举正法,提示善财童子等会众仔细听讲;后面的三十六偈宣讲在最初「圆满清净」劫中供养其中出现的一百一十名佛的情形。这一百一十佛分别表征「十地」、「等觉」等十一位,各以初佛为主,其余九佛为伴。这些内容是前述长行中没有涉及到的。最后二劫从总体上概括其余诸劫的修行情形,表征「智满行圆,无非佛故。」
【注释】
①普贤诸行:包含两层面的含义,
一是「普贤行愿」,
二是「普贤三昧」。前者指普贤菩萨所发的「十大行愿」,后者指「一切三昧」。从后者言之,普贤菩萨、文殊菩萨为一大法门,普贤菩萨主司一切三昧,文殊菩萨主司一切般若,助佛教化,因此相对于「文殊般若」而称「普贤三昧」。
法藏在《华严经探玄记》中说:「普贤三昧自在,文殊般若自在。」
【语译】
普救众生妙德夜神继续给善财童子说:「这些如来所说的正法,我都记忆诵持,甚至不忘一字一句。在每一如来的住所,称扬赞叹一切佛法,为无量众生广泛地谋取利益;在每一如来的住所,获得一切智之光明,显现三世法界之海,进入一切普贤行。
  「善男子!我依止于一切智之光明的缘故,在念念中看见无量佛;在看见佛之后,先前未获得、先前未看见的普贤诸行,都得以成就圆满。为什么如此呢?因为我已经获得一切智之光明的缘故。」
  这时,普救众生妙德夜神想再次宣说这一解脱法门,承蒙佛之神力,为善财童子以偈颂形式说道:
  「
  善财听我说,甚深难见法,普照于三世,一切差别门。
  如我初发心,专求佛功德,所入诸解脱,汝今应谛听。
  我念过去世,过剎微尘劫,次前有一劫,名圆满清净。
  是时有世界,名为徧照灯,须弥尘数佛,于中出兴世:
  初佛名智焰,次佛名法幢,第三法须弥,第四德师子,
  第五寂静王,第六灭诸见,第七高名称,第八大功德,
  第九名胜日,第十名月面。于此十佛所,最初悟法门。
  从此后次第,复有十佛出:初名虚空处,第二名普光,
  三名住诸方,四名正念海,五名高胜光,六名须弥云,
  七名法焰佛,八名山胜佛,九名大悲华,十名法界华。
  此十出现时,第二悟法门。从此后次第,复有十佛出:
  第一光幢佛,第二智慧佛,第三心义佛,第四德主佛,
  第五天慧佛,第六慧王佛,第七胜智佛,第八光王佛,
  第九勇猛佛,第十莲华佛。于此十佛所,第三悟法门。
  从此后次第,复有十佛出:第一宝焰山,第二功德海,
  第三法光明,第四莲华藏,第五众生眼,第六香光宝,
  七须弥功德,八干闼婆王,第九摩尼藏,第十寂静色。
  从此后次第,复有十佛出:初佛广大智,次佛宝光明,
  第三虚空云,第四殊胜相,第五圆满戒,第六那罗延,
  第七须弥德,第八功德轮,第九无胜幢,第十大树山。
  从此后次第,复有十佛出:第一娑罗藏,第二世主身,
  第三高显光,第四金刚照,第五地威力,第六甚深法,
  第七法慧音,第八须弥幢,第九胜光明,第十妙宝光。
  从此后次第,复有十佛出:第一梵光明,第二虚空音,
  第三法界身,第四光明轮,第五智慧幢,第六虚空灯,
  第七微妙德,第八徧照光,第九胜福光,第十大悲云。
  从此后次第,复有十佛出:第一力光慧,第二普现前,
  第三高显光,第四光明身,第五法起佛,第六宝相佛,
  第七速疾风,第八勇猛幢,第九妙宝盖,第十照三世。
  从此后次第,复有十佛出:第一愿海光,第二金刚身,
  第三须弥德,第四念幢王,第五功德慧,第六智慧灯,
  第七光明幢,第八广大智,第九法界智,第十法海智。
  从此后次第,复有十佛出:初名布施法,次名功德轮,
  三名胜妙云,四名忍智灯,五名寂静音,六名寂静幢,
  七名世间灯,八名深大愿,九名无胜幢,十名智焰海。
  从此后次第,复有十佛出:初佛法自在,二佛无碍慧,
  三名意海慧,四名众妙音,五名自在施,六名普现前,
  七名随乐身,八名住胜德,第九本性佛,第十贤德佛。
  须弥尘数劫,此中所有佛,普作世间灯,我悉曾供养。
  佛剎微尘劫,所有佛出现,我皆曾供养,入此解脱门。
  我于无量劫,修行得此道;汝若能修行,不久亦当得。
「善男子!我唯知此菩萨普现一切世间调伏众生解脱。如诸菩萨摩诃萨,集无边行,生种种解,现种种身,具种种根,满种种愿,入种种三昧,起种种神变,能种种观察法,入种种智慧门,得种种法光明。
  「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彼功德行?善男子!去此不远,有主夜神,名『寂静音海』①,坐摩尼光幢庄严莲华座,百万阿僧祇主夜神前后围绕。汝诣彼问: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
时,善财童子顶礼其足,绕无数匝,殷勤瞻仰,辞退而去。
【章旨】
普救众生妙德夜神又向善财童子举荐「寂静音海」夜神,嘱咐善财童子前去拜访。善财童子于是告别普救众生妙德夜神继续求法。
【注释】
①寂静音海:因为此位夜神与普救众生妙德夜神所证相同,又都依止于禅定,因此说寂静音海夜神住地距离此处不远。因为是以禅定为依托,因此名之为「寂静」,「入俗演法化物深广,故云『音海』。然此神即普救之母,表真精进却从定生起,心动是妄非进故。」寂静音海夜神是普救众生妙德夜神之母,则象征精进是从禅定所生。
【语译】
普救众生妙德夜神继续对善财童子说:「善男子!我只是知晓此菩萨普现一切世间调伏众生解脱法门。如同诸菩萨一样,积集无边之修行,产生种种理解,显现出种种身,具备种种根,满足种种愿,进入种种三昧,生起种种神变,修得种种观察法,进入种种智慧之门,获得种种法光明。
  「而我为什么能够知晓能够宣说这一功德行呢?善男子!距离此地不远,有一位名为『寂静音海』的主夜神,坐在摩尼光幢庄严莲华座上,有百万阿僧祇主夜神前后围绕。你可以前往她那里去向她请教:菩萨如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
这时,善财童子顶礼普救众生妙德夜神的双足,在其周围绕行无数圈,殷勤瞻仰夜神。然后,善财童子辞别普救众生妙德夜神,继续前去求法。
【说明】
善财童子第三十五参——普救众生妙德夜神会,至此叙述完毕。普救众生妙德夜神给善财童子宣讲的「菩萨普现一切世间调伏众生解脱」法门,是进入「十地」之第四地「焰慧地」的方法。焰慧地,又作「焰地」、「增曜地」、「晖曜地」,菩萨至此位安住于最胜菩提分法,烧烦恼薪,增智慧焰,故名之为「焰慧地」。

《华严经》卷七十一  入法界品之十二
【题解】
本卷为《入法界品》「末会」中的第三十七会和第三十八会,即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中的三十六参和第三十七参的内容。
第三十六参为「寂静音海夜神会」:
善财童子遵从「普救众生妙德夜神」的嘱咐,前去拜访「寂静音海夜神」,向其请教修行菩萨行的方法、途径。
寂静音海夜神告诉善财童子,自己获得了「菩萨念念出生广大喜庄严解脱门」,善财童子则从「业用」、「境界」、「方便所起」、「能观之观」四方面询问此法门的内容。寂静音海夜神告诉善财童子,「菩萨念念出生广大喜庄严解脱法门」是「以悲、智双运等心为能起之方便。前九起上求大智心,后『我发起令一切众生超过』下十心,下化大悲心。」
而此寂静音海夜神则以三部分回答此法门的业用即功能问题。总共三十七门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十五门以「十度化治其十蔽,于中,初五门双明舍戒,以舍一切着则戒净故。
后十心明余八度,而『般若』及『愿』各有二门。」
第二部分十二门则指化度无功德众生,使其获得可成佛之因果功德,见第一义之「空」。
第三部分十门则以对治门破其惑障。寂静音海夜神以两部分来回答此法门应该观想的对象:「所观境」即正观之对象,「分齐境」则是指有差别的各自有别的境像。先以十层从正面说明,后则以二十二层比喻加以说明。
善财童子向寂静音海夜神请教解脱的根据。寂静音海夜神以「十大法藏」即「十度」作为证成此法门的根据。善财童子又向寂静音海夜神请教修成此法门的时间。寂静音海夜神最初在「一切净光宝世界海」中的「清净光金庄严世界普光明幢劫」修行。寂静音海夜神从「清净光金庄严世界普光明幢劫」中命终之后,就转生在此华藏庄严世界海娑婆世界中修行得法,并且在遇到毗卢遮那佛之时获得这一「念念出生广大喜庄严解脱」境界。
以下,寂静音海夜神首先为善财童子说明其依此法门在海中的所见,然后再显示此法门的「能悟」与「所悟」。后来,又别显「一一智光」之大功用,分为五部分:
一知如来因地之行(十度),
二知佛因地之位,
三知因地作用,
四知佛果之功用,
五总知因果。功用无边,则重重不可穷尽。
寂静音海夜神以长行、偈颂又向善财童子总结此「菩萨念念出生广大喜庄严解脱法门」,并且对善财童子所问的问题作了总结性回答。寂静音海夜神给善财童子宣讲的「念念生广大喜庄严解脱」法门,是进入「十地」之第五地「难胜地」的方法。「难胜地」,又作「极难胜地」,菩萨至此位,能使行、相互违之真、俗二智互合相应,因此名为「难胜地」。

第三十七参为「守护一切城增长威力夜神会」:
善财童子遵从「寂静音海夜神」的嘱咐,前去拜访「守护一切城增长威力夜神」,向其请教修行菩萨行的方法、途径。守护一切城增长威力夜神告诉善财童子,自己获得的法门叫「菩萨甚深自在妙音解脱」。守护一切城增长威力夜神为善财童子详细地说明了「菩萨甚深自在妙音解脱」法门的功用。
先释「甚深」,次释「自在」,后释「妙音」,最后总结此业用。
善财童子又问证得此法门的机缘。守护一切城增长威力夜神告诉善财童子,在往古世过世界转微尘数劫之「离垢光明」劫中,有一名为「法界功德云」的四天下,在此劫中出世的第一位佛是「法海雷音光明王」。此中有一名为「妙幢」的王都,此王都中有一位名为「普宝华光」的转轮王。这位转轮王就是现今的普贤菩萨,而王国中名叫「清净日光明面」的比丘尼,就是此位夜神的前身。守护一切城增长威力夜神就是在此劫发菩提心,获得了此「甚深自在妙音解脱」法门。
在往古世过世界转微尘数劫之「离垢光明」劫中,又有无数的佛出世。在往古世过世界转微尘数劫之「离垢光明」劫中,其最后佛名为「法界城智慧灯」。守护一切城增长威力夜神在此劫中供养一切佛,听闻说法,出家学道,最终方纔修得这一「甚深自在妙音解脱」。
守护一切城增长威力夜神给善财童子宣讲的「甚深自在妙音解脱」法门,是进入「十地」之第六地「现前地」的方法。「现前地」,又作「现在地」、「目见地」、「目前地」,菩萨至此位,住缘起智,进而引发染净无分别的最胜智现前,故名「现前地」。

善财童子第三十六参:寂静音海夜神会
尔时,善财童子于普救众生妙德夜神所闻菩萨普现一切世间调伏众生解脱门,了知信解,自在安住;而往寂静音海夜神所,顶礼其足,绕无数匝,于前合掌而作是言:「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我欲依善知识,学菩萨行,入菩萨行,修菩萨行,住菩萨行。唯愿慈哀,为我宣说: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云何修菩萨道?」
时,彼夜神告善财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能依善知识求菩萨行。善男子!我得菩萨念念出生广大喜庄严解脱门①。」
善财言:「大圣!此解脱门为何事业?行何境界?起何方便?作何观察?」
【章旨】
这是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第三十六次参访,也是《入法界品》「末会」中善财五十五会中的第三十六会。善财童子遵从「普救众生妙德夜神」的嘱咐,前去拜访「寂静音海夜神」,向其请教修行菩萨行的方法、途径。寂静音海夜神告诉善财童子,自己获得了「菩萨念念出生广大喜庄严解脱门」,善财童子则从「业用」、「境界」、「方便所起」、「能观之观」四方面询问此法门的内容。
【注释】
①菩萨念念出生广大喜庄严解脱门:澄观对此法门的含义解释为:「一化生遂志故,生喜即福德庄严。二观佛菩萨胜用故,欢喜即智慧庄严。观化既无间断故,『喜』亦念念出生。」
【语译】
这时,善财童子对于在普救众生妙德夜神处所闻听到的菩萨普现一切世间调伏众生解脱法门,已经了知信解,并且得以自在安住。然后,善财童子到达寂静音海夜神的住所,顶礼寂静音海夜神的双足,在其周围绕行无数圈,后在其前合掌而这样说道:「
圣者!我早先已经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我想依止善知识,学菩萨行,进入菩萨行,修菩萨行,住于菩萨行。希望您慈愍,为我宣说:菩萨如何学菩萨行,如何修菩萨道。」
当时,寂静音海夜神告诉善财童子说:「好啊!好啊!善男子!你已经能够依止善知识而求取菩萨行。善男子!我获得了菩萨念念出生广大喜庄严解脱法门。」
善财童子问道:「大圣!这一解脱法门的业用如何?产生什么样的境界?生起什么样的方便?其观行的内容如何?」

夜神言:「善男子!
我发起清净平等乐欲心,
我发起离一切世间尘垢清净坚固庄严不可坏乐欲心,
我发起攀缘①不退转位永不退转心,
我发起庄严功德宝山不动心,
我发起无住心,
我发起普现一切众生前救护心,
我发起见一切佛海无厌足心,
我发起求一切菩萨清净愿力心,
我发起住大智光明海心;
我发起令一切众生超过忧恼旷野心,
我发起令一切众生舍离愁忧苦恼心,
我发起令一切众生舍离不可意色、声、香、味、触、法②心,
发起令一切众生舍离爱别离苦、怨憎会苦心,
我发起令一切众生舍离恶缘愚痴等苦心,
我发起与一切险难众生作依怙心,
我发起令一切众生出生死苦处心,
我发起令一切众生舍离生老病死等苦心,
我发起令一切众生成就如来无上法乐心,
我发起令一切众生皆受喜乐心。
【章旨】
寂静音海夜神为善财童子回答「菩萨念念出生广大喜庄严解脱法门」所生起的方便的问题。「以悲、智双运等心为能起之方便。前九起上求大智心,后『我发起令一切众生超过』下十心,下化大悲心。」
【注释】
①攀缘:攀取缘虑之意。指心执着于某一对象之作用。众生之妄想缘取三界诸法,此乃一切烦恼之根源。盖凡夫之人,妄想微动即攀缘诸法;
妄想既有所攀缘,则善恶已分;善恶既分,则憎爱并炽;由此,内烦众结,外生万疾;此都攀缘作用所致。
②色声香味触法:指「六尘」,即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尘」为染污之义,佛教认为外境能够染污人们清净的心灵,使真性不能显发。又名「六境」,即六根所缘之外境。法,指具有自性的一切存在。
【语译】
寂静音海夜神继续对善财童子说:「善男子!
我发起清净平等乐欲心,
我发起离一切世间尘垢清净坚固庄严不可坏乐欲心,
我发起攀缘不退转位永不退转心,
我发起庄严功德宝山不动心,
我发起无住心,
我发起普现于一切众生前救护心,
我发起见一切佛海而永不厌恶满足心,
我发起求一切菩萨清净愿力心,
我发起住大智光明海心;
我发起使一切众生超越忧恼旷野心,
我发起使一切众生舍离愁忧苦恼心,
我发起使一切众生舍离不以色、声、香、味、触、法六尘为对象之心,
发起使一切众生舍离爱别离苦、怨憎会苦心,
我发起使一切众生舍离恶缘愚痴等苦心,
我发起为一切遇到险难的众生而作依怙之心,
我发起使一切众生脱离生死苦处之心,
我发起使一切众生舍离生老病死等苦之心,
我发起使一切众生成就如来无上法乐之心,
我发起使一切众生皆受喜乐之心。
「发是心已,复为说法,令其渐至一切智地。所谓:
「若见众生乐着所住宫殿、屋宅,我为说法,令其了达诸法自性,离诸执着;若见众生恋着父母、兄弟、姊妹,我为说法,令其得预诸佛菩萨清净众会;若见众生恋着妻子,我为说法,令其舍离生死爱染,起大悲心,于一切众生平等无二;
若见众生住于王宫,采女侍奉,我为说法,令其得与众圣集会,入如来教;
若见众生染着境界,我为说法,令其得入如来境界;
若见众生多瞋恚者,我为说法,令住如来忍波罗蜜;
若见众生其心懈怠,我为说法,令得清净精进波罗蜜;
若见众生其心散乱,我为说法,令得如来禅波罗蜜;
若见众生入见稠林无明暗障,我为说法,令得出离稠林黑暗;
若见众生无智慧者,我为说法,令得般若波罗蜜;
若见众生染着三界,我为说法,令出生死;若见众生志意下劣,我为说法,令其圆满佛菩提愿;
若见众生住自利行,我为说法,令其发起利益一切诸众生愿;
若见众生志力微弱,我为说法,令得菩萨力波罗蜜;
若见众生愚痴暗心,我为说法,令得菩萨智波罗蜜。
「若见众生色相不具,我为说法,令得如来清净色身;
若见众生形容丑陋,我为说法,令得无上清净法身;
若见众生色相粗恶,我为说法,令得如来微妙色身;
若见众生情多懮恼,我为说法,令得如来毕竟安乐①;
若见众生贫穷所苦,我为说法,令得菩萨功德宝藏;
若见众生住止园林,我为说法,令彼勤求佛法因缘;
若见众生行于道路,我为说法,令其趣向一切智道;
若见众生在聚落中,我为说法,令出三界;若见众生住止人间,我为说法,令其超越二乘之道,住如来地;若见众生居住城郭,我为说法,令其得住法王城中;
若见众生住于四隅,我为说法,令得三世平等智慧;若见众生住于诸方,我为说法,令得智慧见一切法。
「若见众生贪行多者,我为彼说不净观门,令其舍离生死爱染;若见众生瞋行多者,我为彼说大慈观门,令其得入勤加修习;
若见众生痴行多者,我为说法,令得明智观诸法海;
若见众生等分行者,我为说法,令其得入诸乘愿海;
若见众生乐生死乐,我为说法,令其厌离;若见众生厌生死苦,应为如来所化度者,我为说法,令能方便示现受生;若见众生爱着五蕴,我为说法,令其得住无依境界;若见众生其心下劣,我为显示胜庄严道;若见众生心生憍慢,我为其说平等法忍②;若见众生其心谄曲,我为其说菩萨直心③。
「善男子!我以此等无量法施摄诸众生,种种方便教化调伏,令离恶道,受人、天乐,脱三界缚,住一切智;我时便得广大欢喜法光明海,其心怡畅,安隐适悦。

【章旨】
寂静音海夜神为善财童子回答「菩萨念念出生广大喜庄严解脱法门」的业用即功能问题。总共三十七门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十五门以「十度化治其十蔽,于中,初五门双明舍戒,以舍一切着则戒净故。后十心明余八度,而『般若』及『愿』各有二门。」第二部分十二门则指化度无功德众生,使其获得可成佛之因果功德,见第一义之「空」。第三部分十门则以对治门破其惑障。
【注释】
①如来毕竟安乐:指佛所具的最终极的身安心乐之境界。毕竟,又作「究竟」、「至竟」,即「究极」、「至极」、「最终」之意。安乐,身安心乐,身无危险为「安」,心无懮恼为「乐」。
②平等法忍:指坚定地安住于众生平等之法中。对于众生亦应等同视之,无高低、亲怨之区别,在值得怜悯和具有佛性上,平等无二,此称「众生平等」。
法忍,指对于诸经所说微妙幽深之法义能不惊怖,且能勤学读诵,而安住于教法之真理中。忍,忍耐、忍许、忍可、安忍,即指堪忍违逆之境而不起瞋心。
③直心:指质直而无谄曲之心,也可以指清净纯一、专心企求佛道之「菩提心」。
【语译】
寂静音海夜神继续对善财童子说:「当我发起这些心之后,又为众生说法,使其逐渐能够到达一切智之地。具体有:
「如果看见乐于执着所住宫殿、屋宅的众生,我为其说法,使其了达诸法之自性,远离诸执着;
如果看见恋着父母、兄弟、姊妹的众生,我为其说法,使其能够参与诸佛菩萨清净众会;
如果看见恋着妻子的众生,我为其说法,使其舍弃远离生死爱染,生起大悲心,对于一切众生都平等无二;
如果看见住于王宫并且有采女侍奉的众生,我为其说法,使其能够参加众圣的集会,进入如来的教诲;
如果看见染着境界的众生,我为其说法,使其能够进入如来境界;
如果看见多瞋恚的众生,我为其说法,使其住于如来忍波罗蜜;
如果看见其心懈怠的众生,我为其说法,使其获得清净精进波罗蜜;
如果看见其心散乱的众生,我为其说法,使其获得如来禅波罗蜜;
如果看见进入见稠林被无明黑暗障蔽的众生,我为其说法,使其得以出离稠林黑暗;
如果看见无智慧的众生,我为其说法,使其获得般若波罗蜜;
如果看见染着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的众生,我为其说法,使其出离生死;
如果看见志意下劣的众生,我为其说法,使其圆满佛菩提之愿;
如果看见众生住于自利之行为,我为其说法,使其发起利益一切诸众生之愿;
如果看见志力微弱的众生,我为其说法,使其获得菩萨力波罗蜜;
如果看见有愚痴暗之心的众生,我为其说法,使其获得菩萨智波罗蜜。
「如果看见色相不具的众生,我为其说法,使其获得如来清净之色身;
如果看见形容丑陋的众生,我为其说法,使其获得无上清净法身;
如果看见色相粗恶的众生,我为其说法,使其获得如来微妙色身;
如果看见情多懮恼的众生,我为其说法,使其获得如来毕竟安乐;
如果看见被贫穷所苦的众生,我为其说法,使其获得菩萨功德宝藏;
如果看见住止于园林的众生,我为其说法,使其勤求佛法因缘;
如果看见行于道路的众生,我为其说法,使其趣向一切智之道;
如果看见在聚落中的众生,我为其说法,使其出离三界;
如果看见住止于人间的众生,我为其说法,使其超越声闻、缘觉二乘之道,住于如来地;
如果看见居住于城郭的众生,我为其说法,使其得以住在佛、菩萨法王之城中;
如果看见众生住于四隅,我为其说法,使其获得三世平等之智慧;
如果看见众生住于诸方,我为其说法,使其获得智慧可以见一切法。
「如果看见贪行多的众生,我为其说不净观门,使其舍离生死爱染;
如果看见瞋行多的众生,我为其说大慈观门,使其得以勤加修习;
如果看见痴行多的众生,我为其说法,使其得以依靠明智观察诸法之海;
如果看见致力于对事物做归纳、分类思考活动的众生,我为其说法,使其得以进入诸乘愿海;
如果看见众生乐于生死之乐,我为其说法,使其厌恶远离;如果看见众生厌恶生死苦,可以被如来所化度的众生,我为其说法,使其能够以方便示现受生;
如果看见爱着五蕴的众生,我为其说法,使其得以住于无依之境界;
如果看见其心下劣的众生,我为其显示殊胜的庄严道;如果看见心生憍慢的众生,我为其说平等法忍;如果看见其心谄曲的众生,我为其说菩萨所具的正直之心。

「善男子!我以此等无量法布施摄化诸众生,以种种方便教化调伏众生,使其远离恶道,获得人、天之乐,脱离三界之缚,住于一切智。我当时便获得广大欢喜法光明之海,其心怡畅,安隐适悦。
「复次,善男子!我常观察一切菩萨道场众会,
修种种愿行,现种种净身,
有种种常光,放种种光明;
以种种方便,入一切智门,
入种种三昧,现种种神变,
出种种音声海,具种种庄严身,
入种种如来门,诣种种国土海,
见种种诸佛海,得种种辩才海,
照种种解脱境,得种种智光海,
入种种三昧海,游戏种种诸解脱门,
以种种门趣一切智,种种庄严虚空法界,
以种种庄严云徧覆虚空,观察种种道场众会,
集种种世界,入种种佛剎,诣种种方海,
受种种如来命,从种种如来所,
与种种菩萨俱,雨种种庄严云,
入如来种种方便,观如来种种法海,
入种种智慧海,坐种种庄严座。

「善男子!我观察此道场众会,知佛神力无量无边,生大欢喜。
善男子!我观毗卢遮那如来,念念出现不可思议清净色身;既见是已,生大欢喜。
又观如来于念念中,放大光明充满法界;既见是已,生大欢喜。
又见如来一一毛孔,念念出现无量佛剎微尘数光明海,一一光明以无量佛剎微尘数光明而为眷属,一一周徧一切法界,消灭一切诸众生苦;既见是已,生大欢喜。
又,善男子!我观如来顶及两肩,念念出现一切佛剎微尘数宝焰山云,充满十方一切法界;既见是已,生大欢喜。
又,善男子!我观如来一一毛孔,于念念中,出一切佛剎微尘数香光明云,充满十方一切佛剎;既见是已,生大欢喜。
又,善男子!我观如来一一相,念念出一切佛剎微尘数诸相庄严如来身云,徧往十方一切世界;既见是已,生大欢喜。
又,善男子!我观如来一一毛孔,于念念中,出不可说佛剎微尘数佛变化云,示现如来从初发心、修波罗蜜、具庄严道、入菩萨地;既见是已,生大欢喜。
又,善男子!我观如来一一毛孔,念念出现不可说不可说佛剎微尘数天王身云,及以天王自在神变,充徧一切十方法界,应以天王身而得度者,即现其前而为说法;既见是已,生大欢喜。
如天王身云,其龙王、夜叉王、干闼婆王、阿修罗王、迦楼罗王、紧那罗王、摩睺罗伽王、人王、梵王身云,莫不皆于一一毛孔,如是出现,如是说法。
「我见是已,于念念中,生大欢喜,生大信乐,量与法界萨婆若等。昔所未得而今始得,昔所未证而今始证,昔所未入而今始入,昔所未满而今始满,昔所未见而今始见,昔所未闻而今始闻。何以故?以能了知法界相故,知一切法唯一相故,能平等入三世道故,能说一切无边法故。
【章旨】
寂静音海夜神为善财童子回答「菩萨念念出生广大喜庄严解脱法门」所应该观想的对象。分两部分,先观菩萨所具的境界,后以十门观察正显佛之神力。
【语译】
寂静音海夜神继续对善财童子回答「菩萨念念出生广大喜庄严解脱法门」所具的境界:「
复次,善男子!我常常观察一切菩萨道场众会,
观察菩萨所修习的种种愿行,所显现的种种净身,
所具有的种种常光,所放出的种种光明;
菩萨以种种方便,进入一切智门,
进入种种三昧,显现出种种神变,
发出种种音声,具备种种庄严身,
进入种种如来门,到达种种国土海,
看见种种诸佛海,获得种种辩才海,
照耀种种解脱之境,获得种种智光海,
进入种种三昧海,游戏于种种诸解脱门,
以种种门进入一切智,以种种庄严虚空法界,
以种种庄严云完全覆盖虚空,菩萨观察种种道场众会,
积集种种世界,进入种种佛土,
到达种种方海,接受种种如来的命令,
跟从如来到达种种地方,与种种菩萨在一起,
降下种种庄严云,进入如来种种方便,
观如来种种法海,进入种种智慧海,坐于种种庄严座。
「善男子!我观察此道场众会,知晓佛之神力是无量无边的,便产生大欢喜。善男子!我观察毗卢遮那如来,在念念中出现不可思议清净色身;见到此清净色身之后,我便产生了大欢喜。
又在念念观想如来之中,如来放出大光明充满法界;见到这些光明之后,产生了大欢喜。又看见如来一一毛孔,于念念中出现无量佛土微尘数光明大海,一一光明以无量佛土微尘数光明而为眷属,一一周徧一切法界,消灭一切诸众生苦;看到这一奇异景象之后,产生了大欢喜。
又,善男子!我看见如来的顶及两肩,在念念中出现一切佛土微尘数宝焰山云,充满十方一切法界;看到这一景象之后,我产生大欢喜。
又,善男子!我看见如来一一毛孔,于念念中,出现一切佛土微尘数香光明云,充满十方一切佛土剎;看到这一景象之后,产生大欢喜。
又,善男子!我看见如来一一相,念念中出现一切佛土微尘数诸相庄严如来身云,徧往十方一切世界;看到这一景象之后,我产生大欢喜。
又,善男子!我看见如来一一毛孔,于念念中,出现不可说佛土微尘数佛变化云,示现出如来从初发心、修波罗蜜、具庄严道、进入菩萨地的情形;看到这一景象之后,我产生大欢喜。
又,善男子!我看见如来一一毛孔,念念中出现不可说不可说佛土微尘数天王身云,这些天王身云以天王自在神变充徧一切十方法界,凡是有可以以天王身而得以济度的众生,随即显现于其前而为说法;看到这一景象之后,产生大欢喜。
如天王身云一样,其龙王、夜叉王、干闼婆王、阿修罗王、迦楼罗王、紧那罗王、摩睺罗伽王、人王、梵王身云,无不都在如来的一一毛孔之中如此而出现,如此说法。
「我看见这些之后,在念念中,产生大欢喜,产生大信乐,其数量与法界一切智相等。过去所没有获得的现今获得了,过去所没有证得的现今证得了,过去所没有进入的境界现今进入了,过去所没有满足的现今满足了,过去所没有见到的现今开始见到了,过去所没有听说的现今开始听说了。为什么这么说呢?
这是因我能够了知法界相状的缘故,因我能够知晓一切法的唯一相状的缘故,因我能够平等进入三世之道的缘故,能够演说一切无边之法的缘故。
「善男子!我入此菩萨念念出生广大喜庄严解脱光明海。
又,善男子!此解脱无边,普入一切法界门故;
此解脱无尽,等发一切智性心故;
此解脱无际,入无际畔一切众生心想中故;
此解脱甚深,寂静智慧所知境故;
此解脱广大,周徧一切如来境故;
此解脱无坏,菩萨智眼之所知故;
此解脱无底,尽于法界之源底故。
此解脱者即是普门,于一事中普见一切诸神变故;
此解脱者终不可取,一切法身等无二故;
此解脱者终无有生,以能了知如幻法故。
「此解脱者犹如影像,一切智愿光所生故;
此解脱者犹如变化①,化生菩萨诸胜行故;
此解脱者犹如大地,为一切众生所依处故;
此解脱者犹如大水,能以大悲润一切故;
此解脱者犹如大火,干竭众生贪爱水故;
此解脱者犹如大风,令诸众生速疾趣于一切智故;
此解脱者犹如大海,种种功德庄严一切诸众生故;
此解脱者如须弥山,出一切智法宝海故;
此解脱者如大城郭,一切妙法所庄严故;
此解脱者犹如虚空,普容三世佛神力故;
此解脱者犹如大云,普为众生雨法雨故;
此解脱者犹如净日,能破众生无知暗故;
此解脱者犹如满月,满足广大福德海故;
此解脱者犹如真如②,悉能周徧一切处故;
此解脱者犹如自影,从自善业所化出故;
此解脱者犹如呼响③,随其所应为说法故;
此解脱者犹如影像,随众生心而照现故;
此解脱者如大树王,开敷一切神通华故;
此解脱者犹如金刚,从本已来不可坏故;
此解脱者如如意珠,出生无量自在力故;
此解脱者如离垢藏④,摩尼宝王示现一切三世如来诸神力故;
此解脱者如喜幢摩尼宝,能平等出一切诸佛法-轮声故。
善男子!我今为汝说此譬喻,汝应思惟,随顺悟入。」
【章旨】
寂静音海夜神为善财童子回答「菩萨念念出生广大喜庄严解脱法门」所具的境界。分两部分,「入法界门即所观境,发一切智性心即分齐境。」
「所观境」即正观之对象,「分齐境」则有差别的各自有别的境像。先以十层从正面说明,后则以二十二层比喻加以说明。
【注释】
①变化:指佛、菩萨为教化众生,而以其神通力变化成种种相貌。其中,佛为地前凡夫等利益之事,而变现之佛身或菩萨等身,称为「变化身」、「应化身」、「应化佛」;为五道之众生而变现鬼畜等身,称为「化身」;
无而忽有之佛形、菩萨形、人形、鸟形等,称为化佛、化菩萨、化人、化鸟。又佛为教化凡夫,应机所变现净、秽之国土,称为「变化土」、「化土」。
②真如:即指徧布于宇宙万物之中的最真实的本体,为一切万有的本质,实际上就是「空性」。它有许多异名,「如如」、「如实」、「法性」、「实际」、「实相」、「如来藏」、「法身」、「佛性」等等。
③呼响:指在山谷中对于呼叫的反应,即回声。
④离垢藏:指「如来藏自性清净心」,指于一切众生之烦恼身中,所隐藏之本来清净(即自性清净)的如来法身。因为如来藏虽覆藏于烦恼中,却不为烦恼所污,具足本来绝对清净而永远不变的本性,因此称之为「离垢藏」。
【语译】
寂静音海夜神为善财童子回答「菩萨念念出生广大喜庄严解脱法门」所具的境界问题:「善男子!我进入此菩萨念念出生广大喜庄严解脱光明海。
又,善男子!此解脱法门是没有边缘的,因为其完全进入一切法界门的缘故;
此解脱法门没有尽头,因为其与发一切智所具的本性之心相同的缘故;
此解脱法门是没有边际的,因为其进入无边无际的一切众生心想之中的缘故;
此解脱境界甚深,因为其是寂静智慧所知之境界的缘故;
此解脱法门广大,因为其周徧一切如来的境界的缘故;
此解脱境界不会坏灭,因为其是菩萨智眼之所知的缘故;
此解脱境界没有底现,因为其穷尽了法界之源泉与根底的缘故;
此解脱境界就是普门,因为从一事之中完全看见一切诸神变的缘故;
此解脱境界最终没有什么可以执取的,因为一切法身与其相等没有区别的缘故;
此解脱境界最终没有生的情形发生,因为其能了知如幻之法的缘故。
「此解脱境界犹如影像,是一切智之愿光所生的缘故;
此解脱境界犹如『变化』,从中化生出菩萨诸胜行的缘故;
此解脱境界犹如大地,因为其是一切众生所依之处的缘故;
此解脱境界犹如大水,能够以大悲滋润一切的缘故;
此解脱境界犹如大火,能够使众生的贪爱之水干涸的缘故;
此解脱境界犹如大风,能够使诸众生迅速进入一切智的缘故;
此解脱境界犹如大海,因为其以种种功德庄严一切诸众生的缘故;
此解脱境界如须弥山,因为它是能够生出一切智的法宝海的缘故;
此解脱境界如大城郭,因为其是一切妙法之所庄严的缘故;
此解脱境界犹如虚空,因为其能够完全容纳三世佛之神力的缘故;
此解脱境界犹如大云,因为其能够完全为众生降下法雨的缘故;
此解脱境界犹如净日,因为其能够破除众生无知之黑暗的缘故;
此解脱境界犹如满月,因为其能够成为满足众生广大福德的大海的缘故;
此解脱境界犹如真如,因为其能够完全周徧一切处的缘故;
此解脱境界犹如自己的影子,因为其是从自己的善业所化生出来的缘故;
此解脱境界犹如对于高呼的回响,因为其可以随其所应为其说法的缘故;
此解脱境界犹如镜子,因为其可以针对众生之心而照现出影像的缘故;
此解脱境界如大树王,因为其能够开敷出一切神通花的缘故;
此解脱境界犹如金刚,因为其是从本已来不可毁坏的缘故;
此解脱境界如同如意珠,因为其能够出生无量自在力的缘故;
此解脱境界如同离垢藏,因为其摩尼宝王可以示现一切三世如来诸神力的缘故;
此解脱境界如同喜幢摩尼宝,因为其能够平等生出一切诸佛旋转法-轮的声音的缘故。
善男子!我现今为你说这些譬喻,你应该顺此思惟,随顺悟入这些境界。」

尔时,善财童子白寂静音海夜神言:「大圣!云何修行,得此解脱?」
夜神言:「善男子!菩萨修行十大法藏,得此解脱。何等为十?
一修布施广大法藏,随众生心悉令满足;
二修净戒广大法藏,普入一切佛功德海;
三修堪忍广大法藏,能徧思惟一切法性;
四修精进广大法藏,趣一切智恒不退转;
五修禅定广大法藏,能灭一切众生热恼;
六修般若广大法藏,能徧了知一切法海;
七修方便广大法藏,能徧成熟诸众生海;
八修诸愿广大法藏,徧一切佛剎、一切众生海,尽未来劫修菩萨行;
九修诸力广大法藏,念念现于一切法界海、一切佛国土,成等正觉常不休息;
十修净智广大法藏,得如来智,徧知三世一切诸法无有障碍。
善男子!若诸菩萨安住如是十大法藏,则能获得如是解脱,清净增长,积集坚固①,安住圆满。」
【章旨】
善财童子向寂静音海夜神请教解脱的根据。寂静音海夜神以「十大法藏」即「十度」作为证成此法门的根据。
【注释】
①坚固:树之根株不能拔者叫「坚」,跟从他物不变原态叫「固」。佛典中常常以之比喻心念之不变不动。
【语译】
这时,善财童子又向寂静音海夜神请教:「大圣!如何修行纔能获得这一解脱法门呢?」
寂静音海夜神回答说:「善男子!菩萨修行十大法藏就得以获此解脱法门。十大法藏是什么呢?
一修习布施广大法藏,针对众生使其都得到满足;
二修习净戒广大法藏,完全进入一切佛功德海;
三修习堪忍广大法藏,能徧思惟一切法性;四修习精进广大法藏,进入一切智永远不退转;
五修习禅定广大法藏,能够使一切众生灭除身心的焦热苦恼;
六修习般若广大法藏,能够完全了知一切法之海;
七修习方便广大法藏,能够完全成熟诸众生海;
八修习诸愿广大法藏,徧一切佛土、一切众生海,尽未来劫修习菩萨行;
九修习诸力广大法藏,念念显现于一切法界海、一切佛国土,成等正觉常不休息;
十修习清净智广大法藏,得获如来智,完全知晓三世一切诸法而无有障碍。
善男子!若诸菩萨安住于如此十大法藏,就能够获得如此解脱,清净增长,积集坚固之心,安住于圆满之境。」

善财童子言:「圣者!汝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其已久如?」
夜神言:「善男子!此华藏庄严世界海①东,过十世界海,有世界海名『一切净光宝』。此世界海中,有世界种②,名『一切如来愿光明音』;中有世界,名『清净光金庄严』,一切香金刚摩尼王为体,形如楼阁,众妙宝云以为其际,住于一切宝璎珞海,妙宫殿云而覆其上,净秽相杂。
「此世界中,乃往古世,有劫名『普光幢』,国名『普满妙藏』,道场名『一切宝藏妙月光明』,有佛名『不退转法界音』,于此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我于尔时,作菩提树神,名『具足福德灯光明幢』,守护道场;我见彼佛成等正觉、示现神力、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即于此时,获得三昧,名『普照如来功德海』。
此道场中,次有如来出兴于世,名『法树威德山』;
我时命终,还生此中,为道场主夜神,名『殊妙福智光』,见彼如来转正法-轮、现大神通,即得三昧,名『普照一切离贪境界』。
次有如来出兴于世,名『一切法海音声王』;
我于彼时,身为夜神,因得见佛,承事供养,即获三昧,名『生长一切善法地』。次有如来出兴于世,名『宝光明灯幢王』;
我于彼时,身为夜神,因得见佛,承事供养,即获三昧,名『普现神通光明云』。
次有如来,出兴于世,名『功德须弥光』;我于彼时,身为夜神,因得见佛,承事供养,即获三昧,名『普照诸佛海』。
次有如来出兴于世,名『法云音声王』;我于彼时,身为夜神,因得见佛,承事供养,即获三昧,名『一切法海灯』。次有如来出兴于世,名『智灯照耀王』;我于彼时,身为夜神,因得见佛,承事供养,即获三昧,名『灭一切众生苦清净光明灯』。
次有如来出兴于世,名『法勇妙德幢』;我于彼时,身为夜神,因得见佛,承事供养,即获三昧,名『三世如来光明藏』。
次有如来出兴于世,名『师子勇猛法智灯』;我于彼时,身为夜神,因得见佛,承事供养,即获三昧,名『一切世间无障碍智慧轮』。
次有如来出兴于世,名『智力山王』;我于彼时,身为夜神,因得见佛,承事供养,即获三昧,名『普照三世众生诸根行』。
「善男子!『清净光金庄严世界普光明幢劫』中,有如是等佛剎微尘数如来出兴于世。我于彼时,或为天王,或为龙王,或为夜叉王,或为干闼婆王,或为阿修罗王,或为迦楼罗王,或为紧那罗王,或为摩睺罗伽王,或为人王,或为梵王,或为天身,或为人身,或为男子身,或为女人身,或为童男身,或为童女身,悉以种种诸供养具,供养于彼一切如来,亦闻其佛所说诸法。从此命终,还即于此世界中生,经佛剎微尘数劫修菩萨行。

【章旨】
善财童子又向寂静音海夜神请教修成此法门的时间。寂静音海夜神最初在「一切净光宝世界海」中的「清净光金庄严世界普光明幢劫」修行,后又从其余剎海中发心修行。
【注释】
①华藏庄严世界海:又作「莲华藏世界」、「华藏界」,相当于十佛之境界,系就「证入生」之位而言。即十佛摄化之诸种世界,为「国土海」之对称。华严宗约因、果而分佛土为二类,以「果分不可说土」为国土海,即圆融自在不可言说的佛境界。以「因分可说土」为世界海,即因位菩萨所居、佛所教化之世界。
②世界种:佛教中有「五重世界」的说法。
《大智度论》卷五十有文曰:「三千大千世界名一世界;一时起,一时灭如是等十方如恒河沙等世界,是一佛世界;
如是一佛世界数,如恒河沙等世界,是一佛世界海;
如是佛世界海数,如十方恒河沙世界,是佛世界种;
如是世界种十方无量,是名一佛世界。」
后来的《华严经》注家引用六十《华严经》卷五十六的说法,将第二重「一佛世界」改称为「世界性」,这样便构成了一个关于「世界」构成的系列:「一世界」、「一世界性」、「一世界海」、「一世界种」、「一佛世界」。其中,「种」为「种类」,也是「因义」。积集世界海,共安一处,摄诸同类,此为第五重「一佛世界」作其「因」之种子,故名为「世界种」。
【语译】
善财童子又向寂静音海夜神问道:「圣者!你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已经经过了多长时间了呢?」
寂静音海夜神回答说:「善男子!在此华藏庄严世界海之东过十世界海,有一处名叫『一切净光宝』的世界海。此世界海中,有一处名叫『一切如来愿光明音』的世界种海;此世界海中又有一处名叫『清净光金庄严』的世界。这一世界是以一切香金刚摩尼王为主体,其形状如同楼阁,有众多美妙的宝云以为其边际,住于一切宝璎珞之海,美妙的宫殿云而覆盖其上,净秽相杂。
「此清净光金庄严世界中,在其往古之世,有一名叫『普光幢』的劫,其国名为『普满妙藏』,道场名为『一切宝藏妙月光明』,有一位名为『不退转法界音』的佛,在此道场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我在那时,作为菩提树神,名叫『具足福德灯光明幢』,守护着这一道场;我看见那位佛成等正觉、示现出神力、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在当时我就获得名为『普照如来功德海』的三昧。
此后,在这一道场中,又有如来出兴于世,名为『法树威德山』;我命终之后,又转生于这一道场之中,又作为道场主夜之神,名为『殊妙福智光』,我看见那位如来转正法-轮、显现出大神通,立即获得名叫『普照一切离贪境界』的三昧。
此后,又有如来出兴于世,名为『一切法海音声王』;我在那时,身为夜神,凭借得以见佛并且承事供养这位佛的因缘,立即获得名为『生长一切善法地』的三昧。
此后,又有如来出兴于世,名为『宝光明灯幢王』;我在那时,身为夜神,凭借得以见佛并且承事供养这位佛的因缘,立即获得名叫『普现神通光明云』的三昧。
此后,又有如来出兴于世,名为『功德须弥光』;我在那时,身为夜神,凭借得以见佛并且承事供养这位佛的因缘,立即获得名为『普照诸佛海』的三昧。
此后,又有如来出兴于世,名为『法云音声王』;我在那时,身为夜神,凭借得以见佛并且承事供养这位佛的因缘,立即获得名为『一切法海灯』的三昧。
此后,又有如来出兴于世,名为『智灯照耀王』;我在那时,身为夜神,凭借得以见佛并且承事供养这位佛的因缘,立即获得名为『灭一切众生苦清净光明灯』的三昧。
此后,又有如来出兴于世,名为『法勇妙德幢』;我在那时,身为夜神,凭借得以见佛并且承事供养这位佛的因缘,立即获得名为『三世如来光明藏』的三昧。
此后,又有如来出兴于世,名为『师子勇猛法智灯』;我在那时,身为夜神,凭借得以见佛并且承事供这位佛的因缘,立即获得名为『一切世间无障碍智慧轮』的三昧。
此后,又有如来出兴于世,名为『智力山王』;我在那时,身为夜神,凭借得以见佛并且承事供养这位佛的因缘,立即获得名为『普照三世众生诸根行』的三昧。
「善男子!在『清净光金庄严世界普光明幢劫』中,有如此与佛土微尘相同数量的如来出兴于世。我在那时,有时为天王,有时为龙王,有时为夜叉王,有时为干闼婆王,有时为阿修罗王,有时为迦楼罗王,有时为紧那罗王,有时为摩睺罗伽王,有时为人王,有时为梵王,有时为天身,有时为人身,有时为男子身,有时为女人身,有时为童男身,有时为童女身,都以种种诸供养具,供养那里的一切如来,也听闻其佛所说的诸法。从这一劫中命终,又立即在此世界中出生,经佛土微尘数的劫一直修习菩萨行。
「然后命终,生此华藏庄严世界海娑婆世界,值迦罗鸠孙驮如来,承事供养,得三昧,名『离一切尘垢光明』。次值拘那含牟尼如来,承事供养,得三昧,名『普现一切诸剎海』。次值迦叶如来,承事供养,得三昧,名『演一切众生言音海』。
次值毗卢遮那如来,于此道场成正等觉,念念示现大神通力;我时得见,即获此念念出生广大喜庄严解脱。
「得此解脱已,能入十不可说不可说佛剎微尘数法界安立海,见彼一切法界安立海一切佛剎所有微尘,一一尘中有十不可说不可说佛剎微尘数佛国土。一一佛土皆有毗卢遮那如来坐于道场,于念念中,成正等觉,现诸神变;
所现神变,一一皆徧一切法界海。亦见自身在彼一切诸如来所,又亦闻其所说妙法。又亦见彼一切诸佛一一毛孔,出变化海,现神通力,于一切法界海、一切世界海、一切世界种、一切世界中,随众生心,转正法-轮。
「我得速疾陀罗尼力,受持思惟一切文义;
以明了智,普入一切清净法藏;
以自在智,普游一切甚深法海;
以周徧智,普知三世诸广大义;
以平等智,普达诸佛无差别法,如是悟解一切法门。
一一法门中,悟解一切修多罗云;
一一修多罗云中,悟解一切法海;
一一法海中,悟解一切法品;
一一法品中,悟解一切法云;
一一法云中,悟解一切法流。①
一一法流中,出生一切大喜海;
一一大喜海,出生一切地;一一地,出生一切三昧海;
一一三昧海,得一切见佛海;一一见佛海,得一切智光海。②
一一智光海,普照三世,徧入十方。
【章旨】
寂静音海夜神从「清净光金庄严世界普光明幢劫」中命终之后,就转生在此华藏庄严世界海娑婆世界中修行得法,并且在遇到毗卢遮那佛之时获得这一「念念出生广大喜庄严解脱」境界。以下,寂静音海夜神首先为善财童子说明其依此法门在海中的所见,然后再显示此法门的「能悟」与「所悟」。
【注释】
①一一法门中五句:此五句宣说「能悟」。第一句是说,通过每一法门可悟解许多契经的内容;第二句是说,每一契经诠释了许多深广之法;第三句是每一深法都包含着许多品类;第四句是说,每一品类中又包含有许多事法即「法云」;第五句是说,从每一根本法云流出众多支派。
②一一法流中五句:此五句指「所悟」。
【语译】
寂静音海夜神继续给善财童子说:「当我在『清净光金庄严世界普光明幢劫』中命终之后,就转生在此华藏庄严世界海娑婆世界中,刚好遇到迦罗鸠孙驮如来,便承事供养,获得名为『离一切尘垢光明』的三昧。
此后,又遇到拘那含牟尼如来,便承事供养,获得名为『普现一切诸剎海』的三昧。此后,又遇到迦叶如来,便承事供养,获得名为『演一切众生言音海』的三昧。
此后,又遇到毗卢遮那如来,在此道场成正等觉,念念示现出大神通力;我当时得以观见,立即获得这一念念出生广大喜庄严解脱境界。
「在获得这一念念出生广大喜庄严解脱境界之后,能够进入十不可说不可说佛土微尘数法界安立海,看见那一切法界安立海中的一切佛土所有微尘,其每一尘中有十不可说不可说佛土微尘数佛国土。每一佛土中都有毗卢遮那如来坐在道场中,于念念之中,成正等觉,显现诸神变;其所显现的神变,一一都徧于一切法界海。我也同时看见自身在那一切诸如来的所在,听闻其所说的妙法;
又看见那一切诸佛的每一毛孔都变出变化海,显现出神通力,在一切法界海、一切世界海、一切世界种、一切世界之中,随应众生心,转正法-轮。
我获得了速疾陀罗尼力,受持思惟一切经文的含义;
以明了之智,完全进入一切清净法藏;
以自在智,完全游于一切甚深法海;
以周徧智,完全知晓三世诸广大之义;
以平等智,完全了达诸佛无差别法。如此,我悟解了一切法门;
从每一法门中,悟解了一切修多罗云;
从每一修多罗云中,悟解了一切法海;
从每一法海中,悟解了一切法品;
从每一法品中,悟解了一切法云;
从每一法云中,悟解了一切法流;
从每一法流中,出生一切大喜海;
从每一大喜海中,出生一切地;
从每一地中,出生一切三昧海;
从每一三昧海中,获得所有见佛海;
从每一见佛之海中,获得一切智光之海;
从每一智光之海,完全照耀三世,完全进入十方。
「知无量如来往昔诸行海;
知无量如来所有本事海;
知无量如来难舍能施海;
知无量如来清净戒轮海;
知无量如来清净堪忍海;
知无量如来广大精进海;
知无量如来甚深禅定海;
知无量如来般若波罗蜜海;
知无量如来方便波罗蜜海;
知无量如来愿波罗蜜海;
知无量如来力波罗蜜海;
知无量如来智波罗蜜海。

知无量如来往昔超菩萨地;
知无量如来往昔住菩萨地无量劫海,现神通力;
知无量如来往昔入菩萨地;
知无量如来往昔修菩萨地;
知无量如来往昔治菩萨地。
知无量如来往昔观菩萨地;
知无量如来昔为菩萨时,常见诸佛;
知无量如来昔为菩萨时,尽见佛海,劫海同住。

知无量如来昔为菩萨时,以无量身徧生剎海①;
知无量如来昔为菩萨时,周徧法界修广大行;
知无量如来昔为菩萨时,示现种种诸方便门,调伏成熟一切众生。

知无量如来放大光明,普照十方一切剎海;
知无量如来现大神力,普现一切诸众生前;
知无量如来广大智地;知无量如来转正法-轮;
知无量如来示现相海;知无量如来示现身海;
知无量如来广大力海。
「彼诸如来,从初发心,乃至法灭;我于念念,悉得知见。
【章旨】
此处又别显「一一智光」之大功用,分为五部分:一知如来因地之行(十度),二知佛因地之位,三知因地作用,四知佛果之功用,五总知因果。功用无边,则重重不可穷尽。
【注释】
①剎海:全称「剎土大海」,指十方世界,也就是一般所说的「宇宙」。「剎」意为「剎土」、「国土」,「海」为大海之意。「剎海」带有比喻性质。
【语译】
寂静音海夜神继续为善财童子讲授「念念出生广大喜庄严解脱境界」所具有的功能:「
我凭借此念念出生广大喜庄严解脱境界法门,
知晓无量如来往昔的诸行之海;
知晓无量如来的所有本事之海;
知晓无量如来难舍能施之海;
知晓无量如来清净戒轮之海;
知晓无量如来清净堪忍之海;
知晓无量如来广大精进之海;
知晓无量如来甚深禅定之海;
知晓无量如来般若波罗蜜之海;
知晓无量如来方便波罗蜜之海;
知晓无量如来愿波罗蜜之海;
知晓无量如来力波罗蜜之海;
知晓无量如来智波罗蜜之海。
「凭借此法门,我还能够知晓无量如来往昔超越的菩萨地;
知晓无量如来往昔曾经住过的菩萨地于无量劫海中显现出神通力;知晓无量如来往昔进入过的菩萨地;
知晓无量如来往昔所修行的菩萨地;
知晓无量如来往昔所治的菩萨地。
知晓无量如来往昔所观的菩萨地;
知晓无量如来过去曾经为菩萨时,常常观见的诸佛;
知晓无量如来过去为菩萨之时,看见的全部佛海,并且于劫海中与佛同住。
「凭借此法门,我还知晓无量如来过去曾经作为菩萨之时,以无量身徧生国土海;
知晓无量如来过去曾经为菩萨时,周徧法界所修的广大行;
知晓无量如来过去曾经为菩萨之时,所示现的种种诸方便门,以之调伏成熟一切众生。
「凭借此法门,知晓无量如来放出大光明,普照十方一切国土海;
知晓无量如来显现出大神力,完全显现在一切诸众生前;
知晓无量如来广大智之地;
知晓无量如来转正法-轮;
知晓无量如来示现相之海;
知晓无量如来示现身之海;
知晓无量如来广大力之海。
「总之,那些如来,从初发心一直到寂灭,我在念念之中,都完全得以知晓看见。

「善男子!汝问我言:『汝发心来,其已久如?』善男子!我于往昔,过二佛剎微尘数劫,如上所说,于清净光金庄严世界中,为菩提树神,闻不退转法界音如来说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于二佛剎微尘数劫中修菩萨行,然后乃生此娑婆世界贤劫之中。从迦罗鸠孙驮佛至释迦牟尼佛,及此劫中未来所有一切诸佛,我皆如是亲近供养。如于此世界贤劫之中,供养未来一切诸佛;一切世界一切劫中,所有未来一切诸佛,悉亦如是亲近供养。善男子!彼清净光金庄严世界,今犹现在,诸佛出现相续不断。汝当一心修此菩萨大勇猛门。」
尔时,寂静音海主夜神,欲重宣此解脱义,为善财童子而说颂言:

善财听我说,清净解脱门,闻已生欢喜,勤修令究竟。
我昔于劫海,生大信乐心,清净如虚空,常观一切智。
我于三世佛,皆生信乐心;并及其众会,悉愿常亲近。
我昔曾见佛,为众生供养,得闻清净法,其心大欢喜。
常尊重父母,恭敬而供养;如是无休懈,入此解脱门。
老病贫穷人,诸根不具足;一切皆愍济,令其得安隐。
水火及王贼,海中诸恐怖;我昔修诸行,为救彼众生。
烦恼恒炽然,业障所缠覆,堕于诸险道,我救彼众生。
一切诸恶趣,无量楚毒苦,生老病死等,我当悉除灭。
愿尽未来劫,普为诸群生,灭除生死苦,得佛究竟乐。
【章旨】
寂静音海夜神以长行、偈颂又向善财童子总结此「菩萨念念出生广大喜庄严解脱法门」,并且对善财童子所问的问题作了总结性回答。偈颂共十首,第一首为诫听劝修,后四首为以「智」而供养佛、菩萨、众生以及父母,后四偈则以大悲之心救度众生,最后一偈则为总结祈愿。
【语译】
寂静音海夜神继续对善财童子说:「善男子!你问我说:『你发心以来,已经经历了多长时间呢?』善男子!我在久远的过去,过二佛土微尘数劫,如上面所说,在清净光金庄严世界中,作为菩提树神,听闻『不退转法界音如来』说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在二佛土微尘数劫中修习菩萨行,然后纔生于此娑婆世界贤劫之中。
从迦罗鸠孙驮佛至释迦牟尼佛,及此劫中未来所有一切诸佛,我都如此亲近供养。如在此世界贤劫之中,供养未来一切诸佛;一切世界一切劫中,所有未来一切诸佛,我也都如此亲近供养。善男子!这一清净光金庄严世界,直到现在诸佛仍然相续不断出现。你应当一心修习此菩萨大勇猛门。」
  这时,寂静音海主夜神想重宣此解脱之义,为善财童子而说颂说:
善财听我说,清净解脱门,闻已生欢喜,勤修令究竟。
我昔于劫海,生大信乐心,清净如虚空,常观一切智。
我于三世佛,皆生信乐心;并及其众会,悉愿常亲近。
我昔曾见佛,为众生供养,得闻清净法,其心大欢喜。
常尊重父母,恭敬而供养;如是无休懈,入此解脱门。
老病贫穷人,诸根不具足;一切皆愍济,令其得安隐。
水火及王贼,海中诸恐怖;我昔修诸行,为救彼众生。
烦恼恒炽然,业障所缠覆,堕于诸险道,我救彼众生。
一切诸恶趣,无量楚毒苦,生老病死等,我当悉除灭。
愿尽未来劫,普为诸群生,灭除生死苦,得佛究竟乐。

「善男子!我唯知此念念生广大喜庄严解脱。如诸菩萨摩诃萨,深入一切法界海,悉知一切诸劫数,普见一切剎成坏。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彼功德行?善男子!此菩提场如来会①中,有主夜神,名『守护一切城增长威力』。汝诣彼问: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
  尔时,善财童子一心观察寂静音海主夜神身,而说颂言:
  「
  我因善友教,来诣天神所,见神处宝座,身量无有边。
  非是着色相,计有于诸法,劣智浅识人,能知尊境界。
  世间天及人,无量劫观察,亦不能测度,色相无边故。
  远离于五蕴,亦不住于处,永断世间疑,显现自在力。
  不取内外法,无动无所碍,清净智慧眼,见佛神通力。
  身为正法藏,心是无碍智,既得智光照,复照诸群生。
  心集无边业,庄严诸世间,了世皆是心,现身等众生。
  知世悉如梦,一切佛如影,诸法皆如响,令众无所著。①
  为三世众生,念念示现身,而心无所住,十方徧说法。
  无边诸剎海,佛海众生海,悉在一尘中,此尊解脱力。」
  时,善财童子说此偈已,顶礼其足,绕无量匝,殷勤瞻仰,辞退而去。
【章旨】
寂静音海夜神又向善财童子推荐此会中的「守护一切城增长威力」夜神,嘱咐善财童子前去拜访请教。善财童子以偈颂赞颂感谢寂静音海夜神的教诲,告别寂静音海夜神,继续前行求法。
【注释】
①如来会:如来集诸菩萨等说法的法会。
②一切佛如影:这是从佛之三身的角度而言的。「三身」即「法身」、「报身」、「应身」。「法身」是由真如的理体所证显;「报身」是酬报因位无量愿行的相好庄严身;「应身」则是应所化众生之机感而化现的佛身。在此,世间众生所见的「报身」、「应身」都是依止于「法身」而应机变现出来的,所以如同影子一样。
【语译】
寂静音海夜神继续对善财童子说:「善男子!我只是知晓此念念生广大喜庄严解脱。如同诸位菩萨一样,深入一切法界海,完全知晓一切诸劫数,完全观见一切国土的产生与毁坏。而我为什么能够知晓能够宣说这一功德行?
善男子!此菩提场如来会中,一位名叫『守护一切城增长威力』的主夜神。你可以去拜访他,向他请教菩萨如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
  这时,善财童子一心观察寂静音海主夜神身,而说颂说:
  
  我因善友教,来诣天神所,见神处宝座,身量无有边。
  非是着色相,计有于诸法,劣智浅识人,能知尊境界。
  世间天及人,无量劫观察,亦不能测度,色相无边故。
  远离于五蕴,亦不住于处,永断世间疑,显现自在力。
  不取内外法,无动无所碍,清净智慧眼,见佛神通力。
  身为正法藏,心是无碍智,既得智光照,复照诸群生。
  心集无边业,庄严诸世间,了世皆是心,现身等众生。
  知世悉如梦,一切佛如影,诸法皆如响,令众无所著。
  为三世众生,念念示现身,而心无所住,十方徧说法。
  无边诸剎海,佛海众生海,悉在一尘中,此尊解脱力。

这时,善财童子说完此偈之后,顶礼寂静音海夜神的双足,在其周围绕行无数圈,殷勤瞻仰夜神。然后,辞别寂静音海夜神,又继续其求法历程。
【说明】
善财童子第三十六参——寂静音海夜神会,至此叙述完毕。寂静音海夜神给善财童子宣讲的「念念生广大喜庄严解脱」法门,是进入「十地」之第五地「难胜地」的方法。「难胜地」,又作「极难胜地」,菩萨至此位,能使行、相互违的真、俗二智互合相应,因此名为「难胜地」。


善财童子第三十七参:守护一切城增长威力夜神会
  尔时,善财童子随顺寂静音海夜神教,思惟观察所说法门,一一文句皆无忘失,于无量深心、无量法性、一切方便神通智慧,忆念思择,相续不断;其心广大,证入安住。
  行诣守护一切城夜神所,见彼夜神坐一切宝光明摩尼王师子之座,无数夜神所共围绕,现一切众生色相身,现普对一切众生身,现不染一切世间身,现一切众生身数身,现超过一切世间身,现成熟一切众生身,现速往一切十方身,现徧摄一切十方身,现究竟如来体性身①,现究竟调伏众生身。
善财见已,欢喜踊跃,顶礼其足,绕无量匝,于前合掌而作是言:「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修菩萨行时,云何饶益众生?云何以无上摄而摄众生?云何顺诸佛教?云何近法王位?唯愿慈哀,为我宣说!」
【章旨】
这是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第三十七次参访,也是《入法界品》「末会」中善财五十五会中的第三十八会。善财童子遵从「寂静音海夜神」的嘱咐,前去拜访「守护一切城增长威力夜神」,向其请教修行菩萨行的方法、途径。
【注释】
①究竟如来体性身:此是指修得的类似于佛之「法身」的理体之身。
【语译】
这时,善财童子随顺寂静音海夜神的教诲,思惟观察其所说的「菩萨念念出生广大喜庄严解脱法门」,对于每一文句都没有忘记遗失,对于无量深心、无量法性、一切方便神通智慧,都忆念思维抉择,相续不断。
善财童子心量变得广大,证入安住之心。
善财童子前往守护一切城增长威力夜神的住所,
看见这位夜神坐在一切宝光明摩尼王师子之座上,有无数夜神共同围绕,
显现出一切众生所具有的色相身,
显现出可以完全面对一切众生的身相,
显现出不染一切世间之身,
显现出与一切众生身的数量相同的身相,
显现出超越一切世间的身相,
显现出成熟一切众生之身,
显现出速往一切十方之身,
显现出徧摄一切十方众生之身,
显现出究竟如来体性之身,
显现出究竟调伏众生之身。
善财童子看见这一景象之后,欢喜踊跃,顶礼夜神的双足,在其周围绕行无数圈,在夜神面前合掌而这样说道:「
圣者!我早先已经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但却未能知晓菩萨修菩萨行之时,如何饶益众生?如何以无上摄而摄取众生?如何遵顺诸佛之教诲?如何接近法王位?希望您慈哀于我,为我宣说这些问题!」
  时,彼夜神告善财言:「善男子!汝为救护一切众生故,汝为严净一切佛剎故,汝为供养一切如来故,汝欲住一切劫救众生故,汝欲守护一切佛种性故,汝欲普入十方修诸行故,汝欲普入一切法门海故,汝欲以平等心徧一切故,汝欲普受一切佛法-轮故,汝欲普随一切众生心之所乐雨法雨故,问诸菩萨所修行门。
  「善男子!我得『菩萨甚深自在妙音解脱』①,为大法师②,无所罣碍,善能开示诸佛法藏故;具大誓愿、大慈悲力,令一切众生住菩提心故;
  能作一切利众生事,积集善根无有休息故;为一切众生调御之师,令一切众生住萨婆若道故;为一切世间清净法日③,普照世间,令生善根故;
  于一切世间其心平等,普令众生增长善法故;于诸境界其心清净,除灭一切诸不善业故;誓愿利益一切众生,身恒普现一切国土故;
  示现一切本事因缘,令诸众生安住善行故;恒事一切诸善知识,为令众生安住佛教故。
  
「佛子!我以此等法施众生,令生白法,求一切智,其心坚固犹如金刚那罗延藏,善能观察佛力、魔力,常得亲近诸善知识,摧破一切业惑障山④,集一切智助道之法,心恒不舍一切智地。
【章旨】
守护一切城增长威力夜神告诉善财童子,自己获得的法门叫「菩萨甚深自在妙音解脱」。此位夜神并且从总体上对此法门的业用作了简略说明。
【注释】
①菩萨甚深自在妙音解脱:据澄观的解释,此法门的含义为:「即事契理,故曰『甚深』;权实无碍蕴摄妙辩,称为『自在』;依此演法,普应群机,是为『妙音』。」
②大法师:又作「说法师」、「法师」,指通晓佛法又能引导众生修行之人。广义之法师,通指佛陀及其弟子;狭义则专指一般通晓经或律之行者,称为「经师」或「律师」。
③法日:以日光比喻佛法之智慧能够普照众生,能够破无明生死痴暗。
④业惑障山:指「业障」、「惑障」等遮蔽正道之山。「业障」,谓众生于诸善法不能勤行,而随身、口、意造作恶业,障蔽正道。「惑障」,是指众生由贪欲、瞋恚、愚痴等惑,使根性昏钝而障蔽正道。
【语译】
这时,守护一切城增长威力夜神告诉善财童子说:「善男子!
你为了救护一切众生的缘故,
你为了严净一切佛土的缘故,
你为了供养一切如来的缘故,
你因为想住于一切劫救助众生的缘故,
你因为想守护一切佛之种性的缘故,
你因为想完全进入十方修习诸行的缘故,
你因为想完全进入一切法门之海的缘故,
你因为想以平等之心对待一切的缘故,
你因为想完全接受一切佛法-轮的缘故,
你因为想完全随一切众生心之所乐降下法雨的缘故,向我请教诸菩萨所修的法门。

「善男子!我已经获得『菩萨甚深自在妙音解脱』。我能够凭借此法门,作为大法师,没有任何障碍,善于并且能够开示诸佛法藏;具备大誓愿、大慈悲力,能够使一切众生住于菩提心;能够做任何有利于众生的事,积集善根永远没有休息;
作一切众生的调御之师,使一切众生住于一切智之道;
作为一切世间之清净法日,完全照耀世间,使众生产生善根;
对于一切世间都以平等之心看待,完全使众生增长善法;
面对诸境界而能够保持心的清净,除灭一切诸不善业;
誓愿利益一切众生,身永远普现一切国土;
示现一切本事因缘,使诸众生安住于善行;
永远侍奉一切诸善知识,使众生安住于佛的教诲。
「佛子!我以这些法布施予众生,使其生起善法,寻求一切智,其心坚固犹如金刚那罗延藏,善于并且能够观察佛力、魔力,常常得以亲近诸善知识,摧破一切业所具的惑障之山,积集一切智助道之法,心永远不舍弃一切智之地。
「善男子!我以如是净法光明饶益一切众生,集善根助道法①时,作十种观察法界。何者为十?所谓:
我知法界无量,获得广大智光明故;
我知法界无边,见一切佛所知见故;
我知法界无限,普入一切诸佛国土,恭敬供养诸如来故;
我知法界无畔,普于一切法界海中,示现修行菩萨行故;
我知法界无断,入于如来不断智故;
我知法界一性,如来一音,一切众生无不了故;
我知法界性净,了如来愿普度一切诸众生故;
我知法界徧众生,普贤妙行悉周徧故;我知法界一庄严,普贤妙行善庄严故;
我知法界不可坏,一切智善根充满法界不可坏故。
善男子!我作此十种观察法界,集诸善根办助道法,了知诸佛广大威德,深入如来难思境界。
  「又,善男子!我如是正念思惟,得如来十种大威德陀罗尼轮。何者为十?所谓:
  普入一切法陀罗尼轮、
  普持一切法陀罗尼轮、
  普说一切法陀罗尼轮、
  普念十方一切佛陀罗尼轮、
  普说一切佛名号陀罗尼轮、
  普入三世诸佛愿海陀罗尼轮、
  普入一切诸乘海陀罗尼轮、
  普入一切众生业海陀罗尼轮、
  疾转一切业陀罗尼轮、
  疾生一切智陀罗尼轮。
  善男子!此十陀罗尼轮,以十千陀罗尼轮而为眷属,恒为众生演说妙法。
  
「善男子!我或为众生说闻慧法,或为众生说思慧法,或为众生说修慧法,或为众生说一有法②,或为众生说一切有法③,或为说一如来名海法④,或为说一切如来名海法,或为说一世界海法,或为说一切世界海法,或为说一佛授记海法,或为说一切佛授记海法,或为说一如来众会道场海法,或为说一切如来众会道场海法,或为说一如来法-轮海法,或为说一切如来法-轮海法,或为说一如来修多罗法,或为说一切如来修多罗法,或为说一如来集会法,或为说一切如来集会法,或为说一萨婆若心海法,或为说一切萨婆若心海法,或为说一乘出离法,或为说一切乘出离法。善男子!我以如是等不可说法门,为众生说。
「善男子!我入如来无差别法界门海,说无上法,普摄众生,尽未来劫,住普贤行。善男子!我成就此甚深自在妙音解脱,于念念中增长一切诸解脱门,念念充满一切法界。」
【章旨】
守护一切城增长威力夜神为善财童子再详细地说明「菩萨甚深自在妙音解脱」法门的功用。先释「甚深」,次释「自在」,后释「妙音」,最后总结此业用。
【注释】
①助道法:谓四念住、四正断等三十七种道品,因为能够资助止观修行,因此称之为助道法。
②一有法:即「真如」,即指徧布于宇宙中的最真实之本体,为一切万有之根源,为大乘佛教所说的「万有的不变的本体」。
③一切有法:指「一切有为法」,指有作为、有造作之一切因缘所生之法。
④一如来名海法:指一切如来之名的广大聚集。佛典之中惯以「海」比喻广大无涯,无边无际。以下九句所用之「海」仿此。
【语译】
守护一切城增长威力夜神继续对善财童子讲解这一法门的功能:「善男子!当我以如此净法光明饶益一切众生、积集善根助道之法的时候,以十种方法观察法界。这十种观察方法是什么呢?所谓:我知晓法界无量,是因为获得了广大智光明的缘故;
我知晓法界无有边际,是因为看见了一切佛所知见的缘故;
我知晓法界无限,完全进入一切诸佛国土,是因为我恭敬供养诸如来的缘故;
我知晓法界无有际畔,普在一切法界之海中,示现出修行菩萨行的缘故;
我知晓法界无有断绝,是因为我进入了如来不断智的缘故;
我知晓法界一性,如来一音,是一切众生无不了悟的缘故;
我知晓法界之性是清净的,是因为了悟如来的大愿是完全救度一切诸众生的缘故;
我知晓法界中的所有的众生,是因为普贤妙行都周徧的缘故;
我知晓法界每一庄严,是因为普贤妙行善庄严的缘故;
我知晓法界不可坏,是因为一切智之善根充满法界且不可坏的缘故。
善男子!我以此十种方法观察法界,积集诸善根完成诸种, 助道之法,得以了知诸佛广大威德,得以深入如来难思之境界。
  「还有,善男子!我如此正念思惟,获得如来十种大威德陀罗尼轮。这十种陀罗尼轮是什么呢?它们是:
  完全进入一切法陀罗尼轮、
  完全忆持一切法陀罗尼轮、
  普说一切法陀罗尼轮、
  普念十方一切佛陀罗尼轮、
  普说一切佛之名号陀罗尼轮、
  普入三世诸佛大愿之海陀罗尼轮、
  普入一切诸乘海陀罗尼轮、
  普入一切众生业海陀罗尼轮、
  快速旋转一切业陀罗尼轮、
  快速产生一切智陀罗尼轮。
  善男子!这十种陀罗尼轮,以一万种陀罗尼轮而为眷属,永远为众生演说妙法。
  
「善男子!我有时为众生说听闻智慧之法,有时为众生宣说思索智慧之法,有时为众生宣说修习智慧之法,有时为众生宣说一种东西为有之法,有时为众生宣说一切有之法,有时为其宣说一位如来名海之法,有时为其宣说一切如来名海之法,有时为其宣说一处世界海之法,有时为其宣说一切世界海之法,有时为其宣说一位佛授记海之法,有时为其宣说一切佛授记海之法,有时为其宣说一位如来众会道场海之法,有时为其宣说一切如来众会道场海之法,有时为其宣说一如来法-轮海之法,有时为其宣说一切如来法-轮海之法,有时为其宣说一位如来修多罗之法,有时为其宣说一切如来修多罗之法,有时为其宣说一位如来集会之法,有时为其宣说一切如来集会之法,有时为其宣说一种一切智心海之法,有时为其宣说一切一切智心海之法,有时为其宣说一乘出离之法,有时为其宣说一切乘出离之法。善男子!我以如此等不可说之法门,为众生宣说。
「善男子!我进入如来无差别法界门海,演说无上法,普摄众生,尽未来劫,住于普贤行。善男子!我成就此甚深自在妙音解脱,在念念中增长一切诸解脱门,念念充满一切法界。」
  时,善财童子白夜神言:「奇哉!天神!此解脱门如是希有!圣者证得,其已久如?」
  夜神言:「善男子!乃往古世,过世界转微尘数劫,有劫名『离垢光明』,有世界名『法界功德云』,以现一切众生业摩尼王海为体,形如莲华,住四天下微尘数香摩尼须弥山网中,以出一切如来本愿音莲华而为庄严,须弥山微尘数莲华而为眷属,须弥山微尘数香摩尼以为间错,有须弥山微尘数四天下,一一四天下有百千亿那由他不可说不可说城。
  「善男子!彼世界中,有四天下,名为『妙幢』;中有王都,名『普宝华光』;去此不远,有菩提场,名『普显现法王宫殿』。须弥山微尘数如来于中出现,其最初佛,名『法海雷音光明王』。彼佛出时,有转轮王,名『清净日光明面』,于其佛所,受持一切法海旋修多罗。佛涅槃后,其王出家,护持正法。法欲灭时,有千部异众千种说法。近于末劫,业惑障重;诸恶比丘多有斗诤,乐着境界,不求功德,乐说王论、贼论、女论、国论、海论,及以一切世间之论。
  「时,王比丘而语之言:『奇哉!苦哉!佛于无量诸大劫海集此法炬①,云何汝等而共毁灭?』作是说已,上升虚空,高七多罗树,身出无量诸色焰云,放种种色大光明网,令无量众生除烦恼热,令无量众生发菩提心。以是因缘,彼如来教,复于六万五千岁中而得兴盛。
「时,有比丘尼,名『法-轮化光』,是此王女,百千比丘尼而为眷属,闻父王语及见神力,发菩提心永不退转,得三昧,名『一切佛教灯』,又得此甚深自在妙音解脱;得已,身心柔软,即得现见法海雷音光明王如来一切神力。
「善男子!于汝意云何?彼时转轮圣王随于如来转正法-轮,佛涅槃后兴隆末法者,岂异人乎?今普贤菩萨是。其法-轮化光比丘尼,即我身是。我于彼时,守护佛法,令十万比丘尼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又令得现见一切佛三昧,又令得一切佛法-轮金刚光明陀罗尼,又令得普入一切法门海般若波罗蜜。
【章旨】
善财童子又问证得此法门的机缘。守护一切城增长威力夜神告诉善财童子,在往古世过世界转微尘数劫之「离垢光明」劫中,有一名为「法界功德云」的四天下,在此劫中出世的第一位佛是「法海雷音光明王」。此中有一名为「妙幢」的王都,此王都中有一位名为「普宝华光」的转轮王。这位转轮王就是现今的普贤菩萨,而国王就是一位名叫「清净日光明面」的比丘尼,就是此位夜神的前身。守护一切城增长威力夜神就是在此劫发菩提心的,而获得此「甚深自在妙音解脱」法门的。
【注释】
①法炬:法能照物,故譬之以火炬。
【语译】
这时,善财童子对守护一切城增长威力夜神说道:「奇特啊!天神!这一解脱门如此希有!圣者证得这一法门经历了多长时间?」
  夜神回答说:「善男子!在过去的古世,过世界转微尘数劫,有一名为『离垢光明』的劫,有一处名为『法界功德云』的世界。这一世界是以可以显现一切众生业摩尼王之海为其形体,其形状如同莲华,住于四天下微尘数香摩尼须弥山之网中,以可以发出一切如来本愿之音的莲花为其庄严,以须弥山微尘数的莲花为其眷属,有须弥山微尘数香摩尼在此间错分布。此世界中,有须弥山微尘数的四天下,每一处四天下都有百千亿那由他不可说不可说的城市。
  「善男子!在这一世界中,有一处名为『妙幢』的四天下;此四天下中有一处名为『普宝华光』的王都。距离此王都不远处,有一处名为『普显现法王宫殿』的菩提场。须弥山微尘数的如来在此菩提场出现,其最初一位佛名为『法海雷音光明王』。
  这位佛出世时,有一位名叫『清净日光明面』的转轮王在这位佛的住所,受持了一切法海旋修多罗。佛涅槃之后,这位转轮王出家,护持正法。在佛法正要灭除之时,有千部不同的部众宣说千种不同之法。在接近末劫之时,业的惑障非常沉重;诸位恶比丘之间发生许多斗诤,他们喜欢并且执着内外境界,不求取功德,却热衷于讨论国君论、盗贼论、女人论、国家论、大海论以及其它一切世间之论。
  「当时,这位国王比丘对于大众说:『奇怪啊!苦恼啊!佛在无量诸大劫海积集的这些法之火炬,你们为什么要一起将其毁灭呢?』这样说完之后,这位国王上升到空中,高达七个多罗树那么高,身体发出无量诸色火焰云,放出种种颜色的大光明网,使得无量众生除去烦恼的热烤,使无量众生发菩提心。由于这一因缘,那些如来的教诲,重新在六万五千岁的时候得以兴盛。
「当时,有一位名为『法-轮化光』的比丘尼,是这位国王的女儿,有百千比丘尼为其眷属。『法-轮化光』比丘尼一听到父王的话语,一看见父王的这一神力,便当即发菩提心并永不退转,获得名叫『一切佛教灯』的三昧,也获得了此甚深自在妙音解脱法门。获得这些之后,这位比丘尼身心变得柔软,随即获得显现法海雷音光明王如来的一切神力。
「善男子!你如何看待这些呢?那时那位跟随如来转正法-轮并且在佛涅槃之后兴隆末法的转轮王,难道是别人吗?他就是现今的普贤菩萨。那位法-轮化光比丘尼也就是我的前身。我在那时,守护佛法,使十万比丘尼获得不退转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又使其得以现见一切佛之三昧,又使其获得一切佛法-轮金刚光明陀罗尼,又使其能够完全进入一切法门海般若波罗蜜。
「次有佛兴,名『离垢法光明』;
次有佛兴,名『法-轮光明髻』;
次有佛兴,名『法日功德云』;
次有佛兴,名『法海妙音王』;
次有佛兴,名『法日智慧灯』;
次有佛兴,名『法华幢云』;
次有佛兴,名『法焰山幢王』;
次有佛兴,名『甚深法功德月』;
次有佛兴,名『法智普光藏』;
次有佛兴,名『开示普智藏』;
次有佛兴,名『功德藏山王』;
次有佛兴,名『普门须弥贤』;
次有佛兴,名『一切法精进幢』;
次有佛兴,名『法宝华功德云』;
次有佛兴,名『寂静光明髻』;
次有佛兴,名『法光明慈悲月』;
次有佛兴,名『功德焰海』;
次有佛兴,名『智日普光明』。

次有佛兴,名『普贤圆满智』;
次有佛兴,名『神通智光王』;
次有佛兴,名『福德华光灯』;
次有佛兴,名『智师子幢王』;
次有佛兴,名『日光普照王』;
次有佛兴,名『须弥宝庄严相』;
次有佛兴,名『日光普照』;
次有佛兴,名『法王功德月』;
次有佛兴,名『开敷莲华妙音云』;
次有佛兴,名『日光明相』;
次有佛兴,名『普光明妙法音』;
次有佛兴,名『师子金刚那罗延无畏』;
次有佛兴,名『普智勇猛幢』;
次有佛兴,名『普开法莲华身』;
次有佛兴,名『功德妙华海』;
次有佛兴,名『道场功德月』;
次有佛兴,名『法炬炽然月』;
次有佛兴,名『普光明髻』;
次有佛兴,名『法幢灯』;
次有佛兴,名『金刚海幢云』。

次有佛兴,名『名称山功德云』;
次有佛兴,名『栴檀妙月』;
次有佛兴,名『普妙光明华』;
次有佛兴,名『照一切众生光明王』;
次有佛兴,名『功德莲华藏』;
次有佛兴,名『香焰光明王』;
次有佛兴,名『波头摩华因』;
次有佛兴,名『众相山普光明』;
次有佛兴,名『普名称幢』;
次有佛兴,名『须弥普门光』;
次有佛兴,名『功德法城光』;
次有佛兴,名『大树山光明』;
次有佛兴,名『普德光明幢』;
次有佛兴,名『功德吉祥相』;
次有佛兴,名『勇猛法力幢』;
次有佛兴,名『法-轮光明音』;
次有佛兴,名『功德山智慧光』;
次有佛兴,名『无上妙法月』;
次有佛兴,名『法莲华净光幢』;
次有佛兴,名『宝莲华光明藏』。
「次有佛兴,名『光焰云山灯』;
次有佛兴,名『普觉华』;
次有佛兴,名『种种功德焰须弥藏』;
次有佛兴,名『圆满光山王』;
次有佛兴,名『福德云庄严』;
次有佛兴,名『法山云幢』;
次有佛兴,名『功德山光明』;
次有佛兴,名『法日云灯王』;
次有佛兴,名『法云名称王』;
次有佛兴,名『法-轮云』;
次有佛兴,名『开悟菩提智光幢』;
次有佛兴,名『普照法-轮月』;
次有佛兴,名『宝山威德贤』;
次有佛兴,名『贤德广大光』;
次有佛兴,名『普智云』;
次有佛兴,名『法力功德山』;
次有佛兴,名『功德香焰王』;
次有佛兴,名『金色摩尼山妙音声』;
次有佛兴,名『顶髻出一切法光明云』;
次有佛兴,名『法-轮炽盛光』。
「次有佛兴,名『无上功德山』;
次有佛兴,名『精进炬光明云』;
次有佛兴,名『三昧印广大光明冠』;
次有佛兴,名『宝光明功德王』;
次有佛兴,名『法炬宝盖音』;
次有佛兴,名『普照虚空界无畏法光明』;
次有佛兴,名『月相庄严幢』;
次有佛兴,名『光明焰山云』;
次有佛兴,名『照无障碍法虚空』;
次有佛兴,名『开显智光身』;
次有佛兴,名『世主德光明音』;
次有佛兴,名『一切法三昧光明音』;
次有佛兴,名『法音功德藏』;
次有佛兴,名『炽然焰法海云』;
次有佛兴,名『普照三世相大光明』;
次有佛兴,名『普照法-轮山』;
次有佛兴,名『法界师子光』;
次有佛兴,名『须弥华光明』;
次有佛兴,名『一切三昧海师子焰』;次有佛兴,名『普智光明灯』。
【章旨】
在往古世过世界转微尘数劫之「离垢光明」劫中,又有无数的佛出世。经中列举了前百位佛,此章为第二位至第九十九位。
【语译】
守护一切城增长威力夜神继续给善财童子讲解自己证得这一法门的时间:「
在往古世过世界转微尘数劫之『离垢光明』劫中,在第一位佛出世之后,
又有名为『离垢法光明』的佛出世;
此后,又有名为『法-轮光明髻』的佛出世;
此后,又有名为『法日功德云』的佛出世;
此后,又有名为『法海妙音王』的佛出世;
此后,又有名为『法日智慧灯』的佛出世;
此后,又有名为『法华幢云』的佛出世;
此后,又有名为『法焰山幢王』的佛出世;
此后,又有名为『甚深法功德月』的佛出世;
此后,又有名为『法智普光藏』的佛出世;
此后,又有名为『开示普智藏』的佛出世;
此后,又有名为『功德藏山王』的佛出世;
此后,又有名为『普门须弥贤』的佛出世;
此后,又有名为『一切法精进幢』的佛出世;
此后,又有名为『法宝华功德云』的佛出世;
此后,又有名为『寂静光明髻』的佛出世;
此后,又有名为『法光明慈悲月』的佛出世;
此后,又有名为『功德焰海』的佛出世;
此后,又有名为『智日普光明』的佛出世。

此后,又有名为『普贤圆满智』的佛出世;
此后,又有名为『神通智光王』的佛出世;
此后,又有名为『福德华光灯』的佛出世;
此后,又有名为『智师子幢王』的佛出世;
此后,又有名为『日光普照王』的佛出世;
此后,又有名为『须弥宝庄严相』的佛出世;
此后,又有名为『日光普照』的佛出世;
此后,又有名为『法王功德月』的佛出世;
此后,又有名为『开敷莲华妙音云』的佛出世;
此后,又有名为『日光明相』的佛出世;
此后,又有名为『普光明妙法音』的佛出世;
此后,又有名为『师子金刚那罗延无畏』的佛出世;
此后,又有名为『普智勇猛幢』的佛出世;
此后,又有名为『普开法莲华身』的佛出世;
此后,又有名为『功德妙华海』的佛出世;
此后,又有名为『道场功德月』的佛出世;
此后,又有名为『法炬炽然月』的佛出世;
此后,又有名为『普光明髻』的佛出世;
此后,又有名为『法幢灯』的佛出世;
此后,又有名为『金刚海幢云』的佛出世。
「此后,又有名为『名称山功德云』的佛出世;
此后,又有名为『栴檀妙月』的佛出世;
此后,又有名为『普妙光明华』的佛出世;
此后,又有名为『照一切众生光明王』的佛出世;
此后,又有名为『功德莲华藏』的佛出世;
此后,又有名为『香焰光明王』的佛出世;
此后,又有名为『波头摩华因』的佛出世;
此后,又有名为『众相山普光明』的佛出世;
此后,又有名为『普名称幢』的佛出世;
此后,又有名为『须弥普门光』的佛出世;
此后,又有名为『功德法城光』的佛出世;
此后,又有名为『大树山光明』的佛出世;
此后,又有名为『普德光明幢』的佛出世;
此后,又有名为『功德吉祥相』的佛出世;
此后,又有名为『勇猛法力幢』的佛出世;
此后,又有名为『法-轮光明音』的佛出世;
此后,又有名为『功德山智慧光』的佛出世;
此后,又有名为『无上妙法月』的佛出世;
此后,又有名为『法莲华净光幢』的佛出世;
此后,又有名为『宝莲华光明藏』的佛出世。
「此后,又有名为『光焰云山灯』的佛出世;
此后,又有名为『普觉华』的佛出世;
此后,又有名为『种种功德焰须弥藏』的佛出世;
此后,又有名为『圆满光山王』的佛出世;
此后,又有名为『福德云庄严』的佛出世;
此后,又有名为『法山云幢』的佛出世;
此后,又有名为『功德山光明』的佛出世;
此后,又有名为『法日云灯王』的佛出世;
此后,又有名为『法云名称王』的佛出世;
此后,又有名为『法-轮云』的佛出世;
此后,又有名为『开悟菩提智光幢』的佛出世;
此后,又有名为『普照法-轮月』的佛出世;
此后,又有名为『宝山威德贤』的佛出世;
此后,又有名为『贤德广大光』的佛出世;
此后,又有名为『普智云』的佛出世;
此后,又有名为『法力功德山』的佛出世;
此后,又有名为『功德香焰王』的佛出世;
此后,又有名为『金色摩尼山妙音声』的佛出世;
此后,又有名为『顶髻出一切法光明云』的佛出世;
此后,又有名为『法-轮炽盛光』的佛出世。
「此后,又有名为『无上功德山』的佛出世;
此后,又有名为『精进炬光明云』的佛出世;
此后,又有名为『三昧印广大光明冠』的佛出世;
此后,又有名为『宝光明功德王』的佛出世;
此后,又有名为『法炬宝盖音』的佛出世;此后,
又有名为『普照虚空界无畏法光明』的佛出世;
此后,又有名为『月相庄严幢』的佛出世;
此后,又有名为『光明焰山云』的佛出世;
此后,又有名为『照无障碍法虚空』的佛出世;
此后,又有名为『开显智光身』的佛出世;
此后,又有名为『世主德光明音』的佛出世;
此后,又有名为『一切法三昧光明音』的佛出世;
此后,又有名为『法音功德藏』的佛出世;
此后,又有名为『炽然焰法海云』的佛出世;
此后,又有名为『普照三世相大光明』的佛出世;
此后,又有名为『普照法-轮山』的佛出世;
此后,又有名为『法界师子光』的佛出世;
此后,又有名为『须弥华光明』的佛出世;
此后,又有名为『一切三昧海师子焰』的佛出世;
此后,又有名为『普智光明灯』的佛出世。
「善男子!如是等须弥山微尘数如来,其最后佛,名『法界城智慧灯』,并于离垢光明劫中,出兴于世。我皆尊重,亲近供养,听闻受持所说妙法;亦于彼一切诸如来所,出家学道,护持法教,入此菩萨甚深自在妙音解脱,种种方便教化成熟无量众生。从是已来,于佛剎微尘数劫,所有诸佛出兴于世;我皆供养,修行其法。
「善男子!我从是来,于生死夜无明昏寐诸众生中而独觉悟;令诸众生,守护心城①,舍三界城,住一切智无上法城。
「善男子!我唯知此甚深自在妙音解脱,令诸世间,离戏论语,不作二语②,常真实语,恒清净语。如诸菩萨摩诃萨,能知一切语言自性,于念念中自在开悟一切众生,入一切众生言音海,于一切言辞悉皆辨了,明见一切诸法门海,于普摄一切法陀罗尼已得自在,随诸众生心之所疑而为说法,究竟调伏一切众生,能普摄受一切众生,巧修菩萨诸无上业,深入菩萨诸微细智,能善观察诸菩萨藏,能自在说诸菩萨法。何以故?已得成就一切法-轮陀罗尼故。
【章旨】
在往古世过世界转微尘数劫之「离垢光明」劫中,其最后佛名为「法界城智慧灯」。守护一切城增长威力夜神在此劫中供养一切佛,听闻说法,出家学道,最终方纔修得这一「甚深自在妙音解脱」。
【注释】
①心城:有二义。一是指「心」,以身为城廓,故喻「心」为城。二是喻指「禅定」,禅定防心,能抑制妄动,犹如具有防御作用之城,故喻为「心城」。此处应该指前者。
②二语:意为「两舌」,乃指前后矛盾之语,或作诽谤之语。
【语译】
救护一切城增长威力夜神继续给善财童子说:「善男子!如此与须弥山的微尘数相等的如来,其最后一位佛名叫『法界城智慧灯』。这位佛是在离垢光明劫中出兴于世的。对于这些无数的佛,我都尊重,亲近供养,听闻受持其所说的妙法;
也在一切诸如来的所在,出家学道,护持佛法的正教,
进入此菩萨甚深自在妙音解脱境界,以种种方便教化成熟无量众生。
从此已来,在佛土微尘数劫出世的所有诸佛,我都供养,修行其法。
「善男子!从此以来,我在生死夜无明昏寐的诸众生中独自觉悟,并且使那些众生,守护心城,舍弃三界之城,住于一切智无上法城。
「善男子!我只是知晓这一菩萨甚深自在妙音解脱法门,使诸世间的众生远离戏论之语,不作诽谤之语,常常说出真实的话语,永远说出清净的语言。如同诸菩萨一样,我能够知晓一切语言的本来性质,在念念中自在而使一切众生得以开悟,进入一切众生言音之海,对于一切言辞都能够辨别明了,明见一切诸法门之海,在普摄一切法陀罗尼方面已经获得自在,随诸众生心之所疑而为其说法,究竟调伏一切众生,能够完全摄受一切众生,巧妙地修习菩萨诸无上之业,深入菩萨诸微细之智,能够并善于观察诸菩萨之藏,能够自在地演说诸菩萨之法。为什么呢?这是已经成就了一切法-轮陀罗尼的缘故。
「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彼功德行?善男子!此佛会中,有主夜神,名『开敷一切树华』①。汝诣彼问:菩萨云何学一切智?云何安立一切众生住一切智?」
  尔时,守护一切城主夜神,欲重宣此解脱义,为善财童子而说颂言:
「菩萨解脱深难见,虚空如如平等相,普见无边法界内,一切三世诸如来。
出生无量胜功德,证入难思真法性,增长一切自在智,开通三世解脱道。
过于剎转微尘劫,尔时有劫名净光,世界名为法焰云,其城号曰宝华光。
其中诸佛兴于世,量与须弥尘数等;有佛名为法海音,于此劫中先出现;
乃至其中最后佛,名为法界焰灯王;如是一切诸如来,我皆供养听受法。
我见法海雷音佛,其身普作真金色,诸相庄严如宝山,发心愿得成如来。
我暂见彼如来身,即发菩提广大心,誓愿勤求一切智,性与法界虚空等。
由斯普见三世佛,及以一切菩萨众;亦见国土众生海,而普攀缘起大悲。
随诸众生心所乐,示现种种无量身,普徧十方诸国土,动地舒光悟含识。
见第二佛而亲近,亦见十方剎海佛,乃至最后佛出兴,如是须弥尘数等。
于诸剎转微尘劫,所有如来照世灯;我皆亲近而瞻奉,令此解脱得清净。」

  尔时,善财童子得入此菩萨甚深自在妙音解脱故,入无边三昧海,入广大总持海,得菩萨大神通,获菩萨大辩才;心大欢喜,观察守护一切城主夜神,以偈赞曰:
  「已行广大妙慧海,已度无边诸有海,长寿无患智藏身,威德光明住此众。
  了达法性如虚空,普入三世皆无碍;念念攀缘一切境,心心永断诸分别。了
  达众生无有性,而于众生起大悲;深入如来解脱门,广度群迷无量众。
  观察思惟一切法,了知证入诸法性;如是修行佛智慧,普化众生令解脱。
  天是众生调御师,开示如来智慧道,普为法界诸含识,说离世间众怖行。
  已住如来诸愿道,已受菩提广大教,已修一切徧行力,已见十方佛自在。
  天神心净如虚空,普离一切诸烦恼,了知三世无量剎,诸佛菩萨及众生。
  天神一念悉了知,昼夜日月年劫海;亦知一切众生类,种种名相各差别。
  十方众生生死处,有色无色想无想,随顺世俗悉了知,引导使入菩提路。
  已生如来誓愿家,已入诸佛功德海,法身清净心无碍,随众生乐现众色。」
时,善财童子说此颂已,礼夜神足,绕无量匝,殷勤瞻仰,辞退而去。

【章旨】
守护一切城增长威力夜神又向善财童子推荐此会中的「开敷一切树华」夜神,嘱咐善财童子前去拜访请教。善财童子以偈颂赞颂感谢守护一切城增长威力夜神的教诲,告别守护一切城增长威力夜神,继续前行求法。
【注释】
①开敷一切树华:据澄观的解释,「『开敷树华』者,约事在香树阁内故,约位七地是有行,有开发无相住故。」这是说,以下之法会发生在香树阁内,而此法门具有开发「无相住」的功能,所以名为「开敷一切树华」。
【语译】
救护一切城增长威力夜神最后对善财童子说:「而我为什么能够知晓能够宣说这一功德行?善男子!在此佛会之中,有一位名叫『开敷一切树华』的主夜神。你可以前往他那里去向他请教:菩萨如何学一切智?如何安立一切众生使其住于一切智?」
  这时,守护一切城增长威力夜神,想再次演说这一解脱法门之义,为善财童子说颂说:「菩萨解脱深难见,虚空如如平等相,普见无边法界内,一切三世诸如来。
出生无量胜功德,证入难思真法性,增长一切自在智,开通三世解脱道。
过于剎转微尘劫,尔时有劫名净光,世界名为法焰云,其城号曰宝华光。
其中诸佛兴于世,量与须弥尘数等;有佛名为法海音,于此劫中先出现;
乃至其中最后佛,名为法界焰灯王;如是一切诸如来,我皆供养听受法。
我见法海雷音佛,其身普作真金色,诸相庄严如宝山,发心愿得成如来。
我暂见彼如来身,即发菩提广大心,誓愿勤求一切智,性与法界虚空等。
由斯普见三世佛,及以一切菩萨众;亦见国土众生海,而普攀缘起大悲。
随诸众生心所乐,示现种种无量身,普徧十方诸国土,动地舒光悟含识。
见第二佛而亲近,亦见十方剎海佛,乃至最后佛出兴,如是须弥尘数等。
于诸剎转微尘劫,所有如来照世灯;我皆亲近而瞻奉,令此解脱得清净。」

    这时,善财童子因为得以进入此菩萨甚深自在妙音解脱的缘故,进入了无边三昧海,进入了广大总持海,获得了菩萨大神通,获得了菩萨的大辩才。善财童子心中产生大欢喜,便观察守护一切城增长威力主夜神,以偈赞颂说:「
  已行广大妙慧海,已度无边诸有海,长寿无患智藏身,威德光明住此众。
  了达法性如虚空,普入三世皆无碍;念念攀缘一切境,心心永断诸分别。
  了达众生无有性,而于众生起大悲;深入如来解脱门,广度群迷无量众。
  观察思惟一切法,了知证入诸法性;如是修行佛智慧,普化众生令解脱。
  天是众生调御师,开示如来智慧道,普为法界诸含识,说离世间众怖行。
  已住如来诸愿道,已受菩提广大教,已修一切徧行力,已见十方佛自在。
  天神心净如虚空,普离一切诸烦恼,了知三世无量剎,诸佛菩萨及众生。
  天神一念悉了知,昼夜日月年劫海;亦知一切众生类,种种名相各差别。
  十方众生生死处,有色无色想无想,随顺世俗悉了知,引导使入菩提路。
  已生如来誓愿家,已入诸佛功德海,法身清净心无碍,随众生乐现众色。」

  这时,善财童子说完此颂之后,顶礼夜神双足,在其周围绕行无量圈,殷勤瞻仰夜神。然后,善财童子辞别守护一切城增长威力夜神,继续求法。
【说明】
善财童子第三十七参——守护一切城增长威力夜神会,至此叙述完毕。守护一切城增长威力夜神给善财童子宣讲的「甚深自在妙音解脱」法门,是进入「十地」之第六地「现前地」的方法。「现前地」,又作「现在地」、「目见地」、「目前地」,菩萨至此位,住缘起智,进而引发染净无分别的最胜智现前,故名「现前地」。[/size]

堪钦将洋 发表于 2013-2-28 13:24

[size=5]
《华严经》卷七十二  入法界品之十三
【题解】
本卷为《入法界品》「末会」中的第三十九会,即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中的三十八参「开敷一切树华夜神会」的内容。
善财童子遵从「救护一切城增长威力夜神」的嘱咐,前去拜访「开敷一切树华夜神」,向其请教修行菩萨行的方法、途径。开敷一切树华夜神向善财童子讲解「菩萨出生广大喜光明解脱门」的作用。
此法门的作用分为两方面,一是「安乐众生行」、「利益众生行」。
应善财童子所问,开敷一切树华夜神开始为善财童子讲解此法门所具的境界,进入这一解脱法门就能够获得「如来普摄众生巧方便智」。应善财童子的请求,开敷一切树华夜神向善财童子讲解证得这一法门的机缘。
在往古世过世界转微尘数劫之中,有一处名为「普光明真金摩尼山」的世界海,此世界海中有一位名为「普照法界智慧山寂静威德王」的佛出现。
此世界海中又有名为「普庄严幢」的世界种,此世界种中又有名为「一切宝色普光明」的世界。此世界中,有一处名为「一切宝山幢」的四天下。此四天下的阎浮提中,有一处名为「坚固妙宝庄严云灯」的王都。
当人寿万岁之时,此王都中出现了一位名为「一切法音圆满盖」的国王,其国王无有怨敌。
在「一切宝色普光明」世界劫欲尽之时,进入五浊恶世。众生悲苦,无所依靠,向国王求救。「一切法音圆满盖」国王应众生的所请,下令竭尽所有布施众生。在「一切法音圆满盖」国王的命令下,在阎浮提内的大小城市、村落到处都设置了布施之所。
其中,「坚固妙宝庄严云灯城」东面「摩尼山光明」门之外的布施大会由此位国王亲自坐镇
。这位「一切法音圆满盖」国王面对前来求取布施的众生产生十种「心」,也同时产生了无与伦比的喜悦,并且以种种心与喜悦给予众生种种布施。
当时,在城东布施大会中的「宝光明」长者女礼拜「一切法音圆满盖」王。「宝光明」长者女以偈颂的形式赞颂「一切法音圆满盖」王的功德,并且在偈颂中叙述了此位国王的本生故事。「一切法音圆满盖」大王称赞「宝光明」童女能够深信他人功德,并且以宝衣摄持宝光明童女及其眷属。
开敷一切树华夜神告诉善财童子,当时的「一切法音圆满盖」大王就是现今的毗卢遮那佛,而「光明王」就是净饭王,莲花光夫人就是摩耶夫人,宝光明童女就是自己的前身。
开敷一切树华夜神又向善财童子推荐此道场中的「大愿精进力救护一切众生」夜神,嘱咐善财童子前去拜访请教。善财童子告别开敷一切树华夜神夜神,继续前行求法。
开敷一切树华夜神给善财童子宣讲的「菩萨出生广大喜光明解脱门」法门,是进入「十地」之第七地「远行地」的方法。「远行地」,又作「深行地」、「深入地」、「深远地」、「玄妙地」,菩萨至此位,修行进入无相行,远离世间及二乘的有相功用,因此名为「远行地」。





善财童子第三十八参:开敷一切树华夜神会
  尔时,善财童子入菩萨甚深自在妙音解脱门,修行增进。
  往诣开敷一切树华夜神所,见其身在众宝香树楼阁之内妙宝所成师子座上,百万夜神所共围绕。时,善财童子顶礼其足,于前合掌而作是言:「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云何得一切智。唯愿垂慈,为我宣说!」
  夜神言:「善男子!我于此娑婆世界,日光已没,莲华覆合,诸人众等罢游观时,见其一切若山、若水、若城、若野,如是等处种种众生,咸悉发心欲还所住;我皆密护,令得正道,达其处所,宿夜安乐。
  「
善男子!若有众生,盛年好色,憍慢放逸,五欲自恣。
我为示现老、病、死相,令生恐怖,舍离诸恶。
复为称叹种种善根,使其修习:为悭吝者,赞叹布施;①
为破戒者,称扬净戒;有瞋恚者,教住大慈;怀恼害者,②③
令行忍辱;若懈怠者,令起精进;若散乱者,令修禅定;
住恶慧者,令学般若;乐小乘者,令住大乘;
乐着三界诸趣中者,令住菩萨愿波罗蜜;
若有众生,福智微劣,为诸结业之所逼迫多留碍者,令住菩萨力波罗蜜;④
若有众生,其心暗昧,无有智慧,令住菩萨智波罗蜜。
「善男子!我已成就菩萨出生广大喜光明解脱门。」⑤
【章旨】
这是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第三十八次参访,也是《入法界品》「末会」中善财五十五会中的第三十九会。
善财童子遵从「救护一切城增长威力夜神」的嘱咐,前去拜访「开敷一切树华夜神」,向其请教修行菩萨行的方法、途径。
开敷一切树华夜神向善财童子讲解「菩萨出生广大喜光明解脱门」的作用。
其作用分为两方面,一是「安乐众生行」,二是「利益众生行」。
【注释】
①悭啬:不舍得把自己的物品与思想、观念施给人家,分为「财悭」与「法悭」两种。吝惜财物,没有怜悯心,见贫穷困苦而不能惠施,称为「财悭」;悭惜佛法,心怀妒嫉,唯恐他人优胜于己,不肯教导于人,称为「法悭」。
②破戒:又作「犯戒」,与「持戒」相对,即毁破所受持之戒律。在佛教中,针对所犯之戒法不同,治罚也不相同。
③恼害:恼恨;愤怒怨恨。
④结业:指由烦恼而生的思想与行为。「结」为「烦恼」之异名,由烦恼生种种之恶业,故曰「结业」。
⑤菩萨出生广大喜光明解脱门:据澄观的解释,此法门名称的得名与前述所证有关,也与后面将证之地有关。
澄观说:「
一,望前称已,益物悲智之心,故生『大喜』。
二者,望后照佛,摄生广大悲智,故生『大喜』。」
【语译】
这时,善财童子进入在救护一切城增长威力夜神处所获得的菩萨甚深自在妙音解脱法门,修行日益增进。
  善财童子到达开敷一切树华夜神的住所,看见其坐在众宝香树楼阁之内的由妙宝所制成的师子座上,百万夜神在其周围围绕。这时,善财童子顶礼夜神的双足,在其前合掌而这样说道:「
  圣者!我早先已经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但却不知晓菩萨如何学菩萨行,如何获得一切智。希望您能够垂慈于我,为我回答这些问题!」
  开敷一切树华夜神回答说:「
善男子!我在此娑婆世界,当太阳落下去,莲花之叶覆合,诸人众等旅游观光之后,我看见这里的一切山、水、城市、田野如此等等的种种众生,都生起想回归自己住所的愿望。
这时,我都偷偷地护送他们,使其找到正确的道路,到达自己的住所,夜中住宿在安全快乐的地方。
「善男子!如果有众生,年届中年却喜好女色,憍慢放逸,沈浸在感官的享受之中。我就为其示现老、病、死之相,使其产生恐怖,舍弃远离诸恶。又为其称叹种种善根,使其修习:
我为悭吝的众生,赞叹布施;
为破戒的众生,称扬净戒;为瞋恚的众生,教诲他们住于大慈;对于怀有怨恨之心的众生,使其实行忍辱;
如果有懈怠的众生,我使其发起精进之心;
如果有心思散乱的众生,使其修习禅定;
我为住于恶劣智慧的众生,使其学习般若;
我对于那些以小乘为乐的众生,使其住于大乘;
我对于那些乐于执着三界诸趣的众生,使其住于菩萨愿波罗蜜;
如果有福智微劣并且被诸结业之所逼迫而多有障碍的众生,我使其住于菩萨力波罗蜜;
如果有心里暗昧并且没有智慧的众生,我使其住于菩萨智波罗蜜。

「善男子!我已经成就了菩萨出生广大喜光明解脱门。」
  善财言:「大圣!此解脱门境界云何?」
  夜神言:「善男子!入此解脱,能知如来普摄众生巧方便智。云何普摄?
善男子!一切众生所受诸乐,皆是如来威德力故,顺如来教故,行如来语故,学如来行故,得如来所护力故,修如来所印道故,种如来所行善故,依如来所说法故,如来智慧日光之所照故,如来性净业力之所摄故。云何知然?
善男子!我入此出生广大喜光明解脱,忆念毗卢遮那如来、应、正等觉往昔所修菩萨行海,悉皆明见。
「善男子!世尊往昔为菩萨时,见一切众生,着我、我所,住无明暗室,入诸见稠林,为贪爱所缚、忿怒所坏、愚痴所乱、悭嫉所缠,生死轮回,贫穷困苦,不得值遇诸佛菩萨。
见如是已,起大悲心利益众生。所谓:起愿得一切妙宝资具摄众生心;
愿一切众生,皆悉具足资生之物无所乏心,
于一切众事离执着心,
于一切境界无贪染心,
于一切所有无悭吝心,
于一切果报无希望心,
于一切荣好无羡慕心,
于一切因缘无迷惑心;
起观察真实法性心;
起救护一切众生心;
起深入一切法漩澓心;
起于一切众生住平等大慈心;
起于一切众生行方便大悲心;
起为大法盖普覆众生心;
起以大智金刚杵①破一切众生烦恼障山心;
起令一切众生增长喜乐心;
起愿一切众生究竟安乐心;
起随众生所欲雨一切财宝心;
起以平等方便成熟一切众生心;
起令一切众生满足圣财②心;
起愿一切众生究竟皆得十力智果心。
【章旨】
应善财童子所问,开敷一切树华夜神开始为善财童子讲解此法门所具的境界。
进入这一解脱法门就能够获得「如来普摄众生巧方便智」,开敷一切树华夜神又以自己在毗卢遮那佛所的所作所为来说明这一法门的功能。
【注释】
①大智金刚杵:如金刚杵般坚固锐利的智慧。
金刚杵为古代印度之武器,由于质地坚固,能击破各种物质,故冠以金刚之名。
②圣财:即「七圣财」、「七财」、「七德财」、「七法财」,是指成就佛道之七种圣法,即信、戒、惭、愧、闻、施、慧等七者。
【语译】
善财又问:「大圣!这一解脱法门的境界如何?」
  开敷一切树华夜神说:「
  善男子!进入这一解脱境界,就能够知晓如来普摄众生巧方便智慧。如何普摄众生呢?
善男子!一切众生所受的各种快乐,
都是因为如来威德力的缘故,
都是遵从如来的教诲的缘故,
都是实践如来的话语的缘故,
都是学习如来的行为的缘故,
都是获得如来所护之力的缘故,
都是实践如来所指引的道路的缘故,
都是种植了如来所行的善根的缘故,
都是依从如来所说之法的缘故,
都是如来智慧日光之所照耀的缘故,
都是如来性净业力之所收摄的缘故。
怎么知道是这样呢?
善男子!我进入此出生广大喜光明解脱,
便忆念起毗卢遮那佛往昔所修的菩萨行海,
其中所有一切都能够完全看见。

「善男子!世尊往昔作为菩萨时,
看见一切众生,执着于我与我所有,
住于无明暗室,进入诸见稠林
,被贪爱所系缚,被忿怒所毁坏,
被愚痴所扰乱,被吝啬、嫉妒所缠绕,
在生死之中轮回,贫穷困苦,没有可能遇到佛、菩萨。
世尊看见如此情境,生起大悲心来利益众生。大悲心的内容是:
生起希望获得一切美妙的珍宝资具以摄取众生之心;
希望一切众生,都具足资生之物而无所缺乏之心,
众生能够对于一切事务都远离执着之心,
对于一切境界都无贪染之心,
对于一切所有没有吝啬之心,
对于一切果报没有希望之心,
对于一切荣誉好处都无羡慕之心,
对于一切因缘都无迷惑之心;
生起观察真实法性之心;
生起救护一切众生之心;
生起深入一切繁复之法之心;
生起对于众生的平等大慈之心;
生起对于一切众生实行方便大悲之心;
生起作为大法盖完全覆盖众生之心;
生起以大智金刚杵毁破一切众生烦恼障碍大山之心;
生起使一切众生增长喜乐之心;
生起希望一切众生究竟安乐之心;
生起随众生所欲降下一切财宝之心;
生起以平等方便成熟一切众生之心;
生起使一切众生满足圣财之心;
生起愿一切众生究竟获得十力智慧及果位之心。
  「起如是心已,得菩萨力,现大神变;
徧法界、虚空界,于一切众生前,普雨一切资生之物,
随其所欲悉满其意皆令欢喜,不悔不吝,无间无断。
以是方便,普摄众生,教化成熟,皆令得出生死苦难,不求其报;
净治一切众生心宝,令其生起一切诸佛同一善根,增一切智福德大海。①
  「菩萨如是念念成熟一切众生,念念严净一切佛剎,念念普入一切法界,
念念皆悉徧虚空界,念念普入一切三世,念念成就调伏一切诸众生智,
念念恒转一切法-轮,念念恒以一切智道利益众生,
念念普于一切世界种种差别诸众生前尽未来劫现一切佛成等正觉,
念念普于一切世界、一切诸劫修菩萨行不生二者有别的想法。这也就是说:
普入一切广大世界海一切世界种中,种种际畔诸世界,种种庄严诸世界,种种体性诸世界,种种形状诸世界,种种分布诸世界,或有世界秽而兼净,或有世界净而兼秽,或有世界一向杂秽,或有世界一向清净,或小或大,或粗或细,或正或侧,或覆或仰②。
如是一切诸世界中,念念修行诸菩萨行,入菩萨位,现菩萨力,亦现三世一切佛身,随众生心普使知见。
  「善男子!毗卢遮那如来,于过去世,如是修行菩萨行时,
见诸众生不修功德,无有智慧,着我、我所,无明翳障,不正思惟,入诸邪见,不识因果,顺烦恼业,堕于生死险难深坑,具受种种无量诸苦。
起大悲心,具修一切波罗蜜行,
为诸众生称扬赞叹坚固善根,
令其安住远离生死、贫穷之苦,勤修福智助道之法;
为说种种诸因果门,
为说业报不相违反,
为说于法证入之处,
为说一切众生欲解,
及说一切受生国土,
令其不断一切佛种,
令其守护一切佛教,
令其舍离一切诸恶;
又为称赞趣一切智助道之法,
令诸众生心生欢喜,
令行法施普摄一切,
令其发起一切智行,
令其修学诸大菩萨波罗蜜道,
令其增长成一切智诸善根海,
令其满足一切圣财,
令其得入佛自在门,
令其摄取无量方便,
令其观见如来威德,
令其安住菩萨智慧。」
【章旨】
开敷一切树华夜神为善财童子继续讲解「菩萨出生广大喜光明解脱门」的业用即功能。
【注释】
①心宝:「心」的别称,因为心中具无量之宝财,故称之为「心宝」。
延寿《宗镜录》卷九说:「一切宝中心宝为上,故知一切法宝皆归宗镜中,无有无量法财珍宝而不积集。」
②覆或仰:即「仰世界」及「覆世界」,正住者是仰世界;倒住者是覆世界。
八十卷《华严经》卷十七说:「仰世界即是覆世界,覆世界即是仰世界。」
【语译】
开敷一切树华夜神继续对善财童子讲解「菩萨出生广大喜光明解脱门」的功能:
「生起上述这些心之后,就获得了菩萨力,显现出大神变;
充满法界、虚空界,在一切众生前,完全降下一切资生之物,
随其所欲都满足其欲望使其都得到欢喜,不犯应该忏悔之罪过,
也不吝啬,没有间断。以此方便,普摄众生,教化他们使其成熟,
都使其得以脱离生死苦难,不追求果报;
净治一切众生之心,使其生起与一切诸佛相同的善根,
使其增长一切智福德大海。
  「菩萨如此念念成熟一切众生,念念严净一切佛土,
念念普入一切法界,
念念都完全徧及虚空界,
念念普入一切三世,
念念成就调伏一切诸众生之智慧,
念念永远旋转一切法-轮,
念念永远以一切智之道利益众生,
念念完全在一切世界种种差别诸众生的面前尽未来劫显现出一切佛成等正觉的形象,
念念普入一切世界、一切诸劫修习菩萨行而不产生二想。所谓:
普入一切广大世界海一切世界种之中,种种边缘诸世界,
种种美丽庄严诸世界,
种种本体之世界,
种种不同形状的世界,
种种分割而断续存在的世界,
或有世界污秽而兼有清净,
或有世界清净而兼有污秽,
或有世界一直污秽,
或有世界一直清净,
或小世界或大世界,
或粗世界或细世界,
或在以平正形式存在的世界或以倾斜的形式世界,
或覆世界或仰世界。
在如此一切诸世界中,念念修行诸菩萨行,
进入菩萨位,显现菩萨力,
也显现出三世一切佛身,
随众生心完全使众生都知晓看见这一切。

  「善男子!毗卢遮那如来,在过去世,如此修行菩萨行之时,
看见诸众生不修习功德,无有智慧,执着于我与我所有,
被无明所遮蔽,不正确地思惟,进入诸邪见,
不知晓因果,顺从烦恼业,堕于生死险难的深坑,承受种种无量诸苦。
生起大悲心,全部修习一切波罗蜜行,为诸众生称扬赞叹坚固的善根,
使其安住远离生死、贫穷之苦,勤修福德、智慧助道之法;
为其演说种种诸因果门,
为其宣说业报之规律不会背离,
为其宣说证入佛法之处,
为其宣说一切众生的想法欲望,
为其宣说一切受生的国土,
使其不断一切佛种,
使其守护一切佛教,
使其舍弃远离一切诸恶;
又为其称赞进入一切智的助道之法,
使诸众生心中产生欢喜,
使其实行法布施而完全摄入一切,
使其发起一切智之行,
使其修学诸大菩萨波罗蜜之道,
使其增长成一切智诸善根之海,
使其满足一切圣财,
使其得以进入佛自在门,
使其摄取无量方便,
使其观见如来的威德,
使其安住于菩萨智慧。」

  善财童子言:「圣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其已久如?」
  夜神言:「善男子!此处难信、难知、难解、难入、难说,一切世间及以二乘皆不能知。
唯除诸佛神力所护,善友所摄,集胜功德,欲乐清净,无下劣心,无杂染心,无谄曲心,
得普照耀智光明心,发普饶益诸众生心、
一切烦恼及以众魔无能坏心,
起必成就一切智心,不乐一切生死乐心,
能求一切诸佛妙乐,能灭一切众生苦恼,
能修一切佛功德海,能观一切诸法实性,
能具一切清净信解,能超一切生死暴流,①
能入一切如来智海,能决定到无上法城,
能勇猛入如来境界,能速疾趣诸佛地位,
能即成就一切智力,能于十力已得究竟;
如是之人,于此能持、能入、能了。何以故?
此是如来智慧境界,一切菩萨尚不能知,况余众生!
然我今者,以佛威力,欲令调顺可化众生意速清净,
欲令修习善根众生心得自在,随汝所问,为汝宣说。」

  尔时,开敷一切树华夜神,欲重明其义,观察三世如来境界而说颂言:「
佛子汝所问,甚深佛境界,难思剎尘劫,说之不可尽。
非是贪恚痴,憍慢惑所覆,如是众生等,能知佛妙法。
非是住悭嫉,谄诳诸浊意,烦恼业所覆,能知佛境界。
非着蕴界处,及计于有身,见倒想倒人,能知佛所觉。
佛境界寂静,性净离分别,非着诸有者,能知此法性。
生于诸佛家,为佛所守护,持佛法藏者,智眼之境界。
亲近善知识,爱乐白净法,勤求诸佛力,闻此法欢喜。
心净无分别,犹如太虚空,慧灯破诸暗,是彼之境界。②
以大慈悲意,普覆诸世间,一切皆平等,是彼之境界。
欢喜心无着,一切皆能舍,平等施众生,是彼之境界。
心净离诸恶,究竟无所悔,顺行诸佛教,是彼之境界。
了知法自性,及以诸业种,其心无动乱,是彼之境界。
勇猛勤精进,安住心不退,勤修一切智,是彼之境界。

其心寂静住三昧,究竟清凉无热恼,已修一切智海因,此证悟者之解脱。
善知一切真实相,深入无边法界门,普度群生靡有余,此慧灯者之解脱。
了达众生真实性,不着一切诸有海,如影普现心水中,此正道者之解脱。③
从于一切三世佛,方便愿种而出生,尽诸劫剎勤修行,此普贤者之解脱。
普入一切法界门,悉见十方诸剎海,亦见其中劫成坏,而心毕竟无分别。
法界所有微尘中,悉见如来坐道树,成就菩提化群品,此无碍眼之解脱。④
汝于无量大劫海,亲近供养善知识,为利群生求正法,闻已忆念无遗忘。
毗卢遮那广大境,无量无边不可思,我承佛力为汝说,令汝深心转清净。

【章旨】
善财童子又向开敷一切树华夜神询问发菩提心的机缘。由于善财童子所问为佛才有的境界,所以,此位夜神以长行、偈颂的形式感叹佛境难于以语言说明与知晓。而开敷一切树华夜神凭借佛之神力的加持,答应为善财童子以语言言说此境。
【注释】
①暴流:又作「瀑流」,为「烦恼」之别名。大水暴涨之时,可以漂流人畜、房屋等;烦恼也是如此,可以使之善德善品,故称为「暴流」。
②慧灯:即「智慧之灯」,比喻智慧犹如灯明,能照破浊世之迷暗。
③心水:心中涌现万象,进而动摇,又有染净之不同,譬喻如水,称为「心水」。
④道树:即菩提树,本名「毕波罗树」,因为佛于此树下成道,所以称之为「道树」。
【语译】
善财童子又问开敷一切树华夜神说:「圣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已经多久了呢?」
  开敷一切树华夜神说:「
善男子!此处难于相信、难于知晓、难于理解、难于进入、难于宣说,
一切世间的众生以及声闻、缘觉都不能知晓。
除非得到诸佛神力的保护,善友的摄持,积集殊胜的功德,
欲乐清净,无有下劣心,无有杂染心,无有谄曲心,得到完全照耀智慧的光明之心,
发完全饶益诸众生之心、
一切烦恼及以众魔无能毁坏之心,
生起必然成就一切智之心,
不对一切生死产生喜乐之心,
能够求取一切诸佛美妙之乐,
能够灭除一切众生苦恼,
能够修习一切佛功德之海,
能够观一切诸法之实性,
能够具备一切清净信解,
能够超越一切生死瀑流,
能够进入一切如来智之海,
能够决定向往无上法之城,
能够勇猛进入如来的境界,
能够迅速到达诸佛的地位,
能够随即成就一切智之力,
能够在十力方面获得究竟;
如此之人,对于这一法门能够忆持、能够进入、能够了悟。
为了什么缘故呢?这是如来智慧的境界,一切菩萨尚且不能知晓,况且其余众生呢!
然而我现在能够凭借佛的威力,并且我也想使可以化度的众生之心得到调理顺畅并且使其迅速地得以清净,想使修习善根的众生之心得以自在,因此,针对你的询问,现在我为你宣说。」

这时,开敷一切树华夜神想重新阐明这一方面之义,观察三世如来境界而说颂说:「
佛子,你所问的甚深境界只有佛才具有,以难于想象的剎尘劫也无法完全说清楚。这并非贪恚痴以及吝啬、傲慢、烦恼等所覆盖的众生所能够知晓的微妙的佛法。
这是并非执着于吝啬、嫉妒的众生,以及被谄媚、欺诳等浊意、烦恼业所覆盖的众生,所能够知晓的佛的境界。
这也是并非执着于蕴、界、处以及执着于有身,持颠倒之想之人,所能够知晓的佛的觉悟。
佛的境界寂静,性净而远离分别,并不执着诸种存在,而能够知晓真实的法性。这
是生于诸佛家并且被佛所守护,且持佛之法藏的众生所拥有的智眼之境界。
亲近善知识,热爱并且以善法、清净法为乐,勤求诸佛之力,听闻此法都会产生欢喜。
清净的心无有分别,犹如大虚空,以智慧之灯破除诸黑暗,这就是佛之境界。
以大慈悲的意愿,完全覆盖诸世间,一切都是平等的,这就是佛之境界。
欢喜心没有任何执着,一切都能够舍弃,以平等之心而布施众生,这就是佛之境界。
心净而远离诸恶,究竟没有任何应该悔过的恶行,遵顺实践诸佛的教诲,这就是佛之境界。
了知法的自性,以及诸业的种子,其心没有不动而不混乱,这就是佛之境界。
勇猛而勤于精进,安住心永不退转,勤修一切智,这就是佛之境界。
其心寂静住于三昧,究竟清凉,身心没有焦热苦恼,已经修习一切智海之因,这是证悟者的解脱境界。
善于知晓一切真实的相状,深入无边法界之门,普度群生无有剩余,这是智慧之灯者的解脱境界。
了达众生的真实性,不执着于一切诸有之海,世界万有就如同影子一样完全显现在众生的心水之中,这是正道者的解脱境界。跟从一切三世佛,从佛之方便愿种出生,尽诸劫剎勤修行,这是修习普贤行者的解脱境界。
完全进入一切法界之门,都看见十方诸国土之海,也看见其中劫的生成与毁坏,而心毕竟没有分别。
在法界所有的微尘中,都可以看见如来所坐过的菩提树,成就菩提而度所有的众生,这是无碍眼的解脱境界。
你在无量大劫之海中,亲近供养善知识,为了众生的利益而求取正法,听闻的所有佛法都得到忆念无任何遗忘。
毗卢遮那佛的广大境界,是无量无边而不可思议的,我承蒙佛力的加持为你宣说,使你的深心转变为清净之心。
  「善男子!乃往古世,过世界海微尘数劫,有世界海,名『普光明真金摩尼山』;其世界海中,有佛出现,名『普照法界智慧山寂静威德王』。
  善男子!其佛往修菩萨行时,净彼世界海。
  其世界海中,有世界微尘数世界种;
一一世界种,有世界微尘数世界;
一一世界,皆有如来出兴于世;
一一如来,说世界海微尘数修多罗;
一一修多罗,授佛剎微尘数诸菩萨记,现种种神力,说种种法门,度无量众生。

「善男子!彼普光明真金摩尼山世界海中,有世界种,名『普庄严幢』。
此世界种中,有世界,名『一切宝色普光明』,以现一切化佛影摩尼王为体,形如天城;
以现一切如来道场影像摩尼王为其下际,住一切宝华海上,净秽相杂。
此世界中,有须弥山微尘数四天下,有一四天下最处其中,名『一切宝山幢』。
其四天下,一一纵广十万由旬,一一各有一万大城。
其阎浮提中,有一王都,名『坚固妙宝庄严云灯』,一万大城周匝围绕。
阎浮提人寿万岁时,其中有王,名『一切法音圆满盖』,
有五百大臣、六万采女、七百王子;其诸王子皆端正勇健,
有大威力。尔时,彼王威德普被阎浮提内,无有怨敌。
【章旨】
开敷一切树华夜神开始为善财童子讲解自己获得这一法门的机缘。
在往古世过世界转微尘数劫之中,有一处名为「普光明真金摩尼山」的世界海,此世界海中有一位名为「普照法界智慧山寂静威德王」的佛出现。
此世界海中又有名为「普庄严幢」的世界种,此世界种中又有名为「一切宝色普光明」的世界。
此世界中,有一处名为「一切宝山幢」的四天下。此四天下的阎浮提中,
有一处名为「坚固妙宝庄严云灯」的王都。
当人寿万岁之时,此王都中出现了一位名为「一切法音圆满盖」的国王,其国王无有怨敌。

【语译】开敷一切树华夜神继续给善财童子说:「
善男子!在往古世过世界转微尘数劫之中,
有一处名为『普光明真金摩尼山』的世界海,
此世界海中有一位名为『普照法界智慧山寂静威德王』的佛出现。
善男子!在这位佛往昔修习菩萨行之时,使这一世界海得到清净。
在这处世界海之中,有世界微尘数的世界种;
一一世界种之中又有世界微尘数的世界;
一一世界中,都有如来出兴于世;
一一如来,在宣说着世界海微尘数的修多罗;
一一修多罗,给佛土微尘数的菩萨授记,显现出种种神力,宣说种种法门,救度无量众生。

「善男子!在这一普光明真金摩尼山世界海中,有一名为『普庄严幢』的世界种。
在这一世界种之中,有一处名为『一切宝色普光明』的世界。
此世界以能够显现一切化佛的影摩尼王宝为其主体,其形状如同天城;
以能够显现一切如来道场影像的摩尼王宝为其下际,住于一切宝华海上,清净与污秽相混杂。
在此世界之中,有须弥山微尘数四天下,有一处名为『一切宝山幢』的四天下在其最中心。
这一四天下,每一处纵、广十万由旬,每一处各有一万大城。
在其阎浮提之中,有一处名为『坚固妙宝庄严云灯』的王都,有一万大城在其周围围绕。
当此阎浮提人寿万岁时,其中出现了一位名为『一切法音圆满盖』的国王,国王有五百大臣、六万采女、七百王子;其每一位王子都长相端正勇健,有大威力。
当时,这位国王的威德完全择披阎浮提之内,他也没有怨敌。

  「时,彼世界劫欲尽时,有五浊起。
一切人众,寿命短促,资财乏少,形色鄙陋,
多苦少乐,不修十善,专作恶业,更相忿诤,
互相毁辱,离他眷属,妒他荣好,任情起见,
非法贪求。以是因缘,风雨不时,苗稼不登,
园林、草树一切枯槁,人民匮乏,多诸疫病,
驰走四方,靡所依怙,咸来共绕王都大城,
无量无边百千万亿,四面周匝高声大呼;
或举其手,或合其掌,或以头扣地,或以手捶胸,
或屈膝长号,或踊身大叫;头发蓬乱,衣裳弊恶,
皮肤皴裂,面目无光,而向王言:『大王!大王!
我等今者,贫穷孤露,饥渴寒冻,疾病衰羸,众苦所逼,
命将不久,无依无救,无所控告。我等今者来归大王,
我观大王仁慈智慧,于大王所生得安乐想、
得所爱想、得活命想、得摄受想、得宝藏想、
遇津梁想、逢道路想、值船筏想、见宝洲想、获财利想、升天宫想。』

  「尔时,大王闻此语已,得百万阿僧祇大悲门,一心思惟,发十种大悲语。其十者何?所谓:
『哀哉众生!堕于无底生死大坑;我当云何而速勉济,令其得住一切智地?
哀哉众生!为诸烦恼之所逼迫;我当云何而作救护,令其安住一切善业?
哀哉众生!生、老、病、死之所恐怖;我当云何为作归依,令其永得身心安隐?
哀哉众生!常为世间众怖所逼;我当云何而为佑助,令其得住一切智道?
哀哉众生!无有智眼,常为身见疑惑所覆;我当云何为作方便,令其得决疑见翳膜?①
哀哉众生!常为痴暗之所迷惑;我当云何为作明炬,令其照见一切智城?
哀哉众生!常为悭嫉谄诳所浊;我当云何而为开晓,令其证得清净法身?
哀哉众生!长时漂没生死大海;我当云何而普运度,令其得上菩提彼岸?
哀哉众生!诸根刚强,难可调伏;我当云何而为调御,令其具足诸佛神力?
哀哉众生!犹如盲瞽,不见道路;我当云何而为引导,令其得入一切智门?』
作是语已,击鼓宣令:『我今普施一切众生,随有所须悉令充足。』
【章旨】
在「一切宝色普光明」世界劫欲尽之时,进入五浊恶世。众生悲苦,无所依靠,向国王求救。「一切法音圆满盖」国王应众生的所请,下令竭尽所有布施众生。
【注释】
①疑见:十种邪见之一,对于佛教的真理,心存犹豫而无决定的见解。
【语译】
开敷一切树华夜神继续给善财童子讲解自己发菩提心的机缘:「这时,那『一切宝色普光明』世界劫欲尽之时,命浊、众生浊、烦恼浊、见浊、劫浊等五浊生起。一切人众,寿命都很短促,缺少资财,形色鄙陋,多苦少乐,不修十善,专门作恶业,互相忿诤,互相毁辱,离间他人的眷属,嫉妒别人的容貌与荣誉,任情而生起执见,非法贪求。以此因缘,风雨失时而至,苗稼不能丰收,园林、草树等一切都枯槁,人口稀少,多诸疫病,人们奔走四方,无所依靠,都前来围绕在王都大城周围,聚集了无量无边百千万亿人,在王都的四面周围高声大呼;有的举起手,有的合其掌,有的以头扣地,有的以手捶胸,有的屈膝大声号叫,有的踊身大叫;他们头发蓬乱,衣裳破裂,皮肤皴裂,面目无光,都向王呼喊:
『大王!大王!我们现在贫穷孤苦,饥渴寒冻,疾病衰羸,被众苦所逼迫,生命将于不久结束,没有依靠,没有得救的希望,没有地方可以哭告求助。
我们现今来归附大王,我们看大王仁慈智慧,对于大王产生了想得到安乐的想法、得到所爱的想法、得以活命的想法、得到摄受的想法、得到宝藏的想法、遇到桥梁的想法、遇到道路的想法、遇到船筏的想法、见到宝洲的想法、获得财利的想法、升至天宫的想法。』
  「当时,大王听到这些话语之后,生起百万阿僧祇大悲之门,一心思惟,发出十种大悲语。这十种大悲语是什么呢?所谓:『
悲哀啊,众生!你们堕于无底生死的大坑;我应当如何才可以迅速救济,使你们得以住于一切智地?
悲哀啊,众生!被诸烦恼所逼迫;我应当如何而作救护,使你们得以安住于一切善业?
悲哀啊,众生!被生、老、病、死所吓;我应当如何才可以作你们的归依,使你们的身心永远得以安稳?
悲哀啊,众生!一直被世间的许多恐怖所逼迫;我应当如何才可以作为你们的佑助,使你们得以住于一切智道?
悲哀啊,众生!无有智慧之眼,一直被身见疑惑所覆盖;我应当如何才能为你们充作方便,使你们获得决疑而冲破盖覆的薄膜?
悲哀啊,众生!一直被无明黑暗所迷惑;我应当如何才能成为你们的火炬,使你们得以照见一切智之城?
悲哀啊,众生!一直被吝啬、嫉妒所污染;我应当如何才能开晓你们,使你们证得清净的法身?
悲哀啊,众生!长时间漂没在生死大海之中;我应当如何才能完全运度你们,使你们得以登上菩提彼岸?
悲哀啊,众生!诸根刚强,难可调伏;我应当如何才能成为调御师,使你们具足诸佛之神力?
悲哀啊,众生!犹如盲人、聋人,看不见道路;我应当如何才能成为你们的引导者,使你们得以进入一切智门?』
这样说完之后,国王击鼓宣布命令:『我现今完全布施一切众生,随有所须都使其得到满足。』

「即时颁下阎浮提内大小诸城及诸聚落,悉开库藏,出种种物,置四衢道。所谓:金、银、琉璃、摩尼等宝;衣服、饮食、华香、璎珞、宫殿、屋宅、床榻、敷具;建大光明摩尼宝幢,其光触身,悉使安隐;亦施一切病缘汤药;种种宝器盛众杂宝,金刚器中盛种种香,宝香器中盛种种衣;辇舆、车乘、幢幡、缯盖,如是一切资生之物,悉开库藏而以给施。亦施一切村营、城邑、山泽、林薮、妻子、眷属及以王位,头、目、耳、鼻、唇、舌、牙、齿、手、足、皮、肉、心、肾、肝、肺,内外所有,悉皆能舍。
  「其『坚固妙宝庄严云灯城』东面有门,名『摩尼山光明』。
于其门外,有施会处。其地广博,清净平坦,无诸坑坎、荆棘、沙砾,一切皆以妙宝所成,散众宝华,熏诸妙香,然诸宝灯,一切香云充满虚空,无量宝树次第行列,无量华网、无量香网弥覆其上,无量百千亿那由他诸音乐器恒出妙音。
如是一切,皆以妙宝而为庄严,悉是菩萨净业果报①。
「于彼会中,置师子座,十宝为地,十宝栏楯,十种宝树周匝围绕,金刚宝轮以承其下,
以一切宝为龙神像而共捧持,
种种宝物以为严饰,幢幡间列,众网覆上,
无量宝香常出香云,种种宝衣处处分布,
百千种乐恒奏美音。
复于其上张施宝盖,常放无量宝焰光明,
如阎浮金炽然清净;覆以宝网,垂诸璎珞,
摩尼宝带周回间列,种种宝铃恒出妙音,劝诸众生修行善业。

时,彼大王处师子座,形容端正,人相具足,光明妙宝以为其冠,
那罗延身不可沮坏,一一肢分悉皆圆满,性普贤善,王种中生,
于财及法悉得自在,辩才无碍,智慧明达,以政治国,无违命者。
【章旨】
在「一切法音圆满盖」国王的命令下,在阎浮提内的大小城市、村落到处都设置了布施之所。其中,在「坚固妙宝庄严云灯城」东面「摩尼山光明」门之外的布施大会由此位国王亲自坐镇。
【注释】
①业果报:又作「业报」,善恶业因所招感的苦乐果报。业,指善、恶业;果,即由业所感人、天、鬼、畜等之果报。由「业」而报「果」,此乃自然之法理,称为「业果法然」。此外,「业」与「果」彼此相接相续,「业」为因,「果」为报,因果接续,无穷无止,这就是佛教所言的因果报应说之梗概。
【语译】
开敷一切树华夜神继续对善财童子说:「『一切法音圆满盖』国王下令立即打开阎浮提内大小诸城及诸村落的库藏,拿出种种物品,置放在四衢道路上。这些物品是:
金、银、琉璃、摩尼等珍宝;衣服、饮食、花香、璎珞、宫殿、屋宅、床榻、敷具。在各个城市中修建大光明摩尼宝幢,其光一旦接触众生的身体,便可以使众生得到安稳;也布施治疗一切病的汤药;种种宝器中盛放着多种珍宝,金刚器中盛放着种种香,宝香器中盛放着种种衣物;辇舆、车乘、幢幡、缯盖,如此等等一切资生之物,都打开库藏而给以布施。这位国王也将一切村庄、城市、山泽、林丛、妻子、眷属以及王位,头、目、耳、鼻、唇、舌、牙、齿、手、足、皮、肉、心、肾、肝、肺等等身内、身外所有的东西,都全部布施给众生。
「在『坚固妙宝庄严云灯城』的东面有一座名叫『摩尼山光明』的门。在此东门之外,有举行布施大会之处。其地广阔,清净平坦,没有坑坎、荆棘、沙砾,一切都以美妙的珍宝制成,散布许多珍贵的花朵,熏诸妙香,点燃诸宝灯,一切香云充满虚空,无量宝树次第行列,无量华网、无量香网在其上覆盖,无量百千亿那由他诸音乐器一直发出美妙的声音。如此一切,都以美妙的珍宝作为庄严,这些都是菩萨修习所得清净之业的果报。
「在这一会中,放置着师子座,以十宝为地,以十宝制成栏杆,以十种宝树在其会场周围围绕,有金刚宝轮在其下承载着这些,以一切宝为龙神像而共同捧持,以种种宝物以为装饰,幢幡交错排列,有许多网覆盖其上,无量宝香常常散出香云,到处都堆放着种种宝衣,百千种乐器一直演奏着美妙的音乐。又在其上张施宝盖,一直放射出无量宝焰光明,如同阎浮提中的金一样熠熠生辉而又清净;
又以宝网,垂诸璎珞,摩尼宝带在其周围交错排列,种种宝铃一直发出美妙的声音,激励诸众生修行善业。这时,那位大王坐在师子座上,容貌端正,人相具足,以光明妙宝为其冠,其那罗延身不可沮坏,一一肢体都很圆满,其品性与普贤一样美好,从王种之中出生,对于财及法都获得自在,辩才无碍,智慧明达,以政令治国,没有违反其命令的人。
  「尔时,阎浮提无量无数百千万亿那由他众生,种种国土、种种族类、种种形貌、种种衣服、种种言辞、种种欲乐,俱来此会,观察彼王,咸言:『此王是大智人、是福须弥、是功德月,住菩萨愿,行广大施。』时,王见彼诸来乞者,生悲愍心,生欢喜心,生尊重心,生善友心,生广大心,生相续心,生精进心,生不退心,生舍施心,生周徧心。
  「善男子!尔时,彼王见诸乞者,心大欢喜经须臾顷;假使忉利天王、夜摩天王、兜率陀天王,尽百千亿那由他劫所受快乐,亦不能及。善化天王于无数劫所受快乐,自在天王于无量劫所受快乐,大梵天王于无边劫所受梵乐,光音天王于难思劫所受天乐,徧净天王于无尽劫所受天乐,净居天王不可说劫住寂静乐,悉不能及。
  「善男子!譬如有人仁慈孝友,遭逢世难,父母、妻息、兄弟、姊妹并皆散失,忽于旷野道路之间而相值遇,瞻奉抚对,情无厌足。时,彼大王见来求者,心生欢喜,亦复如是。
  「善男子!其王尔时,因善知识,于佛菩提,解欲①增长,诸根成就,信心清净,欢喜圆满。何以故?此菩萨勤修诸行,求一切智,愿得利益一切众生,愿获菩提无量妙乐,舍离一切诸不善心,常乐积集一切善根,常愿救护一切众生,常乐观察萨婆若道,常乐修行一切智法,满足一切众生所愿,入一切佛功德大海,破一切魔业惑障山,随顺一切如来教行,行一切智无障碍道,已能深入一切智流,一切法流常现在前,大愿无尽,为大丈夫,住大人法,积集一切普门善藏,离一切着,不染一切世间境界,知诸法性犹如虚空。
「于来乞者,生一子想②,生父母想,生福田想,生难得想,生恩益想,生坚固想、师想、佛想。不简方处,不择族类,不选形貌,随有来至,如其所欲,以大慈心,平等无碍,一切普施,皆令满足:求饮食者,施与饮食;求衣服者,施与衣服;求香华者,施与香华;求鬘盖者,施与鬘盖;幢幡、璎珞、宫殿、园苑、象马、车乘、床座、被褥、金、银、摩尼、诸珍宝物、一切库藏,及诸眷属、城邑、聚落,皆悉如是普施众生。
【章旨】
这位「一切法音圆满盖」国王面对前来求取布施的众生产生十种「心」,也产生了无与伦比的喜悦,并且以种种心、种种喜悦给予众生种种布施。
【注释】
①解欲:知解和欲望。
②一子想:谓菩萨修慈悲行,视诸众生犹如一子。若见众生修习善业,胜进圣道,心则欢喜。若见众生造作恶业,流转生死,心则愁恼。此种状态譬如父母见子安隐,心则观喜;见子遇患,心则苦恼。
【语译】
开敷一切树华夜神继续对善财童子说:「那时,阎浮提内种种国土、种种族类、种种形貌、穿着种种衣服、操着种种口音、有着种种欲望快乐的无量无数百千万亿那由他众生,都一起来到这处布施大会,观察那位『一切法音圆满盖』国王,都说道:『此王是大智人、是如须弥山之福、是功德月,住于菩萨愿,实行广大施。』
这时,王看见这些来乞讨的众生,产生悲愍心,产生欢喜心,产生尊重心,产生善友心,产生广大心,产生相续心,产生精进心,产生不退心,产生舍施心,产生周徧心。
「善男子!这时,这位国王看见这些行乞者,其心中所产生的欢喜即便是须臾顷,也是那些忉利天王、夜摩天王、兜率陀天王用尽百千亿那由他劫所受的快乐所不能企及。
善化天王在无数劫所受的快乐,自在天王在无量劫所受的快乐,大梵天王在无边劫所受的梵乐,光音天王在难思劫所受的天乐,徧净天王在无尽劫所受的天乐,净居天王在不可说劫所住的寂静乐,都不能企及。
  「善男子!譬如有人仁慈孝友,遭逢世间的变难,父母、妻子、兄弟、姊妹都同时散失,忽然在旷野道路之间而与自己的亲人相遇,相对瞻视,拥抱抚慰,其情没有满足的时候。当时,那位大王看见前来求取布施时心中所产生的欢喜,也是如此。
  「善男子!这位王那时凭借善知识,对于佛之菩提的理解快速增长,诸根已经成就,其信心已经清净,欢喜圆满。为什么这么说呢?
此菩萨勤修诸行,求取一切智,
希望得以利益一切众生,
希望获得菩提无量妙乐,
舍弃远离一切诸不善心,
常常乐于积集一切善根,
常常希望救护一切众生,
常常乐于观察一切智之道,
常常乐于修行一切智之法,
满足一切众生的所愿,
进入一切佛功德大海,
破除一切魔业惑障之山,
随顺一切如来的教法与实践,
行一切智无障碍之道,
已经能够深入一切智之流,
一切法流常常显现在眼前,
大愿无尽,为大丈夫,住于大人法,
积集一切普门善藏,远离一切执着,
不染一切世间境界,知晓诸法性犹如虚空。

「这位国王对于一切前来行乞的众生,产生一子想,产生众生如同父母的想法,产生众生是福田的想法,产生众生难得的想法,产生报答众生恩情给予众生利益的想法,产生坚固之想、产生如同对于师长之想、佛想。
不选择方位地方,不选择族类,不选择形貌,随有来至,如其所欲,以大慈心,平等无碍地给予完全布施,都使其得到满足:求取饮食者,施与饮食;求取衣服者,施与衣服;求取香、花者,施与香、花华;
求取鬘盖者,施与鬘盖;幢幡、璎珞、宫殿、园苑、象马、车乘、床座、被褥、金、银、摩尼、诸珍宝物、一切库藏,及诸眷属、城邑、聚落,如此等等,都如此普施众生。

「时,此会中有长者女,名『宝光明』,与六十童女俱,端正殊妙,人所喜见,皮肤金色,目发绀青,身出妙香;
口演梵音,上妙宝衣以为庄严,常怀惭愧,正念不乱,具足威仪,恭敬师长,常念顺行、甚深妙行,所闻之法忆持不忘,宿世善根①流润其心,清净广大犹如虚空,等安众生,常见诸佛,求一切智。
  「时,宝光明女去王不远,合掌顶礼,作如是念:
『我获善利!我获善利!我今得见大善知识。』于彼王所,生大师想②、善知识想、具慈悲想、能摄受想。其心正直,生大欢喜,脱身璎珞,持奉彼王,作是愿言:『今此大王为无量无边无明众生作所依处,愿我未来亦复如是。如彼大王所知之法、所载之乘、所修之道、所具色相、所有财产、所摄众会,无边无尽,难胜难坏,愿我未来悉得如是。随所生处,皆随往生③。』
  「尔时,大王知此童女发如是心,而告之言:『童女!随汝所欲,我皆与汝。我今所有,一切皆舍;令诸众生,普得满足。』
「尔时,宝光明童女,以偈赞叹一切法音圆满盖王已,绕无量匝,合掌顶礼,曲躬恭敬,却住一面。
【章旨】
此会中的「宝光明」长者女礼拜「一切法音圆满盖」王。
【注释】
①宿世善根:「宿」即「久」、「旧」、「古」之意。佛教从三世六道轮回的教义出发,认为过去世即「前生」、「前世」之善根能够对于现世的生存状态产生影响。
②大师想:将其当作大师看待的想法。大师,阿罗汉初果以上,乃至诸佛、菩萨,堪为众生之师范,故称「大师」。
③往生:是指命终之时生于他方世界,通常又以「往生」为「死」之代用词。此词,佛教中通常指受生三界六道及诸佛净土。
【语译】
开敷一切树华夜神继续对善财童子说:「当时,在此会中有一位名为『宝光明』的长者之女,与六十位童女一切来到这里。此位童女端正美妙,为人所喜见,皮肤金色,目发赤青色,身上发出美妙的香气;口演梵音,身上穿着美妙的宝衣作为装饰,心中经常怀有惭愧之心,正念不乱,具足威仪,恭敬师长,常常以顺行、甚深妙行为念,对于所闻之法能够忆持不忘,其宿世善根流润其心,使其心清净广大犹如虚空,能够安慰一切众生,常常观见诸佛,求取一切智。
「当时,这位『宝光明』女距离『一切法音圆满盖』国王不远,便合掌顶礼,这样说道:
『我获善利!我获善利!我现在得以见到大善知识。』这位女童在那位国王的布施之所,产生了这位国王是大师的想法、国王是善知识的想法、国王具足慈悲的想法、国王能够摄受众生的想法。这位童女之心变得正直,产生大欢喜,她脱下身上的璎珞,将其持奉给国王,这样叙说自己的希望:
『今此大王为无量无边的无明众生作所归依之处,希望我未来也能够如此。如同这位大王所知之法、所用来运载众生的车乘、所修习之道、所具有的容貌、所具有的财产、所摄取的众会,无边无尽,难于胜过,也难于毁坏,希望我未来也能够如此。跟随众生的受生之处,都去往生而救度他们。』
「这时,大王知晓这位童女发如此心,就对其说:『童女!随你所欲,我都给予你。我现今所有的一切都可以舍弃,使现在的众生,都能够得到满足。』
时,宝光明女,信心清净,生大欢喜,即以偈颂而赞王言:『

往昔此城邑,大王未出时,一切不可乐,犹如饿鬼处。
众生相杀害,窃盗纵淫佚,两舌不实语,无义粗恶言,
贪爱他财物,瞋恚怀毒心,邪见不善行,命终堕恶道。
以是等众生,愚痴所覆蔽,住于颠倒见,天旱不降泽。

以无时雨故,百谷悉不生,草木皆枯槁,泉流亦干竭。
大王未兴世,津池悉枯涸,园苑多骸骨,望之如旷野。
大王升宝位,广济诸群生,油云被八方,普雨皆充洽。①
大王临庶品,普断诸暴虐,刑狱皆止措,惸独悉安隐。

『往昔诸众生,各各相残害,饮血而啖肉,今悉起慈心。
往昔诸众生,贫穷少衣服,以草自遮蔽,饥羸如饿鬼。
大王既兴世,粳米自然生,树中出妙衣,男女皆严饰。
昔日竞微利,非法相陵夺;今时并丰足,如游帝释园。

昔时人作恶,非分生贪染,他妻及童女,种种相侵逼。
今见他妇人,端正妙严饰,而心无染着,犹如知足天。
昔日诸众生,妄言不真实,非法无利益,谄曲取人意。
今日群生类,悉离诸恶言,其心既柔软,发语亦调顺。

昔日诸众生,种种行邪法,合掌恭敬礼,牛羊犬豚类。
今闻王正法,悟解除邪见,了知苦乐报,悉从因缘起。
『大王演妙音,闻者皆欣乐;梵释音声等,一切无能及。
大王众宝盖,迥处虚空中,擎以琉璃干,覆以摩尼网。

金铃自然出,如来和雅音,宣扬微妙法,除灭众生惑。
次复广演说,十方诸佛剎,一切诸劫中,如来并眷属。
又复次第说,过去十方剎,及彼国土中,一切诸如来。
又出微妙音,普徧阎浮界,广说人、天等,种种业差别。

众生听闻已,自知诸业藏,离恶勤修行,回向佛菩提。
『王父净光明,王母莲华光,五浊出现时,处位治天下。
时有广大园,园有五百池,一一千树绕,各各华弥覆。
于其池岸上,建立千柱堂,栏楯等庄严,一切无不备。

末世恶法起,积年不降雨,池流悉干竭,草树皆枯槁。
王生七日前,先现灵瑞相;见者咸心念:救世今当出。
尔时于中夜,大地六种动;有一宝华池,光明犹日现。
五百诸池内,功德水充满,枯树悉生枝,华叶皆荣茂。

池水既盈满,流演一切处,普及阎浮地,靡不皆沾洽。
药草及诸树,百谷苗稼等,枝叶华果实,一切皆繁盛。
沟坑及塠阜,种种高下处,如是一切地,莫不皆平坦。
荆棘沙砾等,所有诸杂秽,皆于一念中,变成众宝玉。

众生见是已,欢喜而赞叹,咸言得善利,如渴饮美水。
时彼光明王,眷属无量众,佥然备法驾,游观诸园苑。
五百诸池内,有池名庆喜,池上有法堂,父王于此住。②
先王语夫人:『我念七夜前,中宵地震动,此中有光现。』

时彼华池内,千叶莲华出,光如千日照,上彻须弥顶。
金刚以为茎,阎浮金为台,众宝为华叶,妙香作须蕊。
王生彼华上,端身结跏坐,相好以庄严,天神所恭敬。
先王大欢喜,入池自抚鞠,持以授夫人:『汝子应欣庆。』

『宝藏皆涌出,宝树生妙衣,天乐奏美声,充满虚空中。
一切诸众生,皆生大欢喜,合掌称希有:『善哉救护世!』
王时放身光,普照于一切,能令四天下,暗尽病除灭。
夜叉毗舍阇,毒虫诸恶兽,所欲害人者,一切自藏匿。
恶名失善利,横事病所持,如是众苦灭,一切皆欢喜。
凡是众生类,相视如父母,离恶起慈心,专求一切智。
关闭诸恶趣,开示人天路,宣扬萨婆若,度脱诸群生。
我等见大王,普获于善利,无归无导者,一切悉安乐。』

「尔时,宝光明童女,以偈赞叹一切法音圆满盖王已,绕无量匝,合掌顶礼,曲躬恭敬,却住一面。

【章旨】
此会中的「宝光明」长者女以偈颂的形式赞颂「一切法音圆满盖」王的功德,并且在偈颂中叙述了此位国王的本生故事。
【注释】①油云:可降至世间,可以供众生食同的油脂之云彩。
油,是指从苣藤、蔓菁及木蜜等如法澄滤出的五种脂。
苣藤,即「胡麻」。蔓菁,即「芜菁」。其根茎叶,可为菜食,籽可压油。
②法堂:演说大法的厅堂。
【语译】
开敷一切树华夜神继续对善财童子说道:「
这时,宝光明女的信仰之心清净,产生大欢喜,随即以偈颂而称赞国王说:『
过去当大王未出现之时,这座城市的一切都使人不可乐观,犹如饿鬼道。
众生互相杀害,窃盗放纵淫佚,挑拨是非而撒谎成风,经常说些无意义和粗暴的恶言恶语,贪爱他人的财物,以瞋恚待人而心中常怀有歹毒之心,执持邪见而实践不善之行,命终之后堕入恶道。
以上这类众生,被愚痴所遮蔽,住于颠倒之见,天大旱而不降雨。
因为缺乏及时雨的缘故,百谷全都不生长,草木也都枯槁了,泉流也都枯竭了。
大王未兴世之前,池塘都干涸了,园林中堆积着众多的骸骨,远望就如同旷野。
大王升上国王之宝位后,广泛地救济众生,油云泽披八方,处处降雨都很充沛。
大王临驾治理众生之事,完全断绝了世间的暴行虐待,
对于刑讼之事也都处理得很恰当,使孤独者都得到安稳。

『过去那些众生,各各互相残害,饮血而吃肉,现今都生起慈心。
过去那些众生,贫穷而缺少衣服,以草遮蔽自己的身体,饥饿瘦弱如同饿鬼。
大王兴世之后,粳米自自然然而得以产生,树中生长出美妙的衣服,男女都以之作为装饰。
过去竞相为了微利,非法而互相陵夺;
今日众生一同丰收充足,如同在帝释园游赏。
过去这些人作恶多端,非分地产生贪染,对于别人的妻子以及童女,以种种手段相侵逼。
现今看见他人的妻子,即便是端正而装饰美丽,但心中却无有染着,就犹如兜率天王。
过去的那些众生,妄言不真实,干些非法之事而得不到如何修行的利益,以谄曲之心投合别人的心意。
现今的这些众生,都远离诸恶言,其心都变得柔软,说话也都温柔。
过去的那些众生,对于那些实行种种邪法的人却合掌恭敬地礼拜,其做法就如同牛羊狗猪之类。
现今这些众生听闻王的正法,悟解而除去了邪见,了知了苦乐之报,都是从因缘生起的。
「大王演说的美妙声音,使听到的人都感到欣慰快乐;这种声音是梵天、帝释的声音所不能相比的。大王所有的由许多珍宝构成的宝盖,高高地处在虚空之中,是以琉璃为杆的,再以摩尼网覆盖其上。
此网上的金铃自然发出声音,如来以雅音相和,宣扬微妙之法,除灭众生之惑。
又广泛地演说十方诸佛土以及一切诸劫中的如来及其眷属的美妙、高超。
又接着演说过去十方土以及那些国土中的一切如来的所具的境界。
又发出微妙音,在阎浮界到处传播,广说人、天等所具的种种不同的业。
众生听说这些之后,知晓自己的诸业之藏,远离诸恶而勤奋修行,回向佛之菩提。

「此位国王的父亲名叫『净光明』,国王的母亲叫『莲华光』。
在五浊出现之时,是这位『净光明』王在治理天下。
当时有一处广大的园林,园林中有五百个池塘,
每一个池塘都有一千棵树环绕,各各有花在其上盛开。
在这些池塘的岸上,建立了一座千柱堂,栏杆等装饰,一切无不具备。
当末世恶法生起之时,积年不降雨,池塘河流都全部干竭了,草木都枯槁了。
当『一切法音圆满盖』王出生七日之前,先显现出灵瑞之相;
见者都心中想到救世之主应该出现了。当时在中夜,大地出现六种震动;
有一宝花池,放射出光明犹如太阳出来一样。
五百诸池之内,功德水都充满池塘,枯树也都生出新枝,其花、叶茂盛。
池水都充满,流到一切地方,并且到达阎浮地,无不非常洽当。
药草及诸树,百谷苗稼等,枝叶花果实,一切都很繁盛。
沟坑及高地,种种高处和低洼之处,如此一切地,无不都很平坦。
荆棘沙砾等,所有诸杂秽之处,都在一念中,变成众宝之玉。

众生看见这些之后,欢喜而赞叹,都说获得了善利,如同口渴之时得以饮用美水。
这时的那位光明王以及无数的眷属,整齐地准备好车马,游观诸园林。
五百诸池之内,有一处名为『庆喜』的池塘,池塘上建有法堂,父王在此居住。此位老国王对自己的妻子说:
『我想起在七日之前的夜间,中夜大地震动,此中有光出现。』这时那花池之内,千叶莲花生出,光如千日照耀,上彻须弥山顶。
金刚以为茎,阎浮金为莲台,众多珍宝以为花叶,以妙香作为须蕊。
有王从这朵莲花之上生出,端身而结跏坐,有相、好作为庄严,天神都恭敬地对待他。
先王产生大欢喜,进入池中将其亲自抱持出来,持以授给妻子说:『这是你的儿子,你应该感到荣幸。』
「此时,宝藏都从地下涌出,宝树上都产生妙衣,天乐演奏出美声,充满虚空之中。
一切诸众生,都产生大欢喜,合掌称赞希有:
『好啊,世间的救护者!』
一切法音圆满盖国王这时放出身光,普照于一切,能使四天下的黑暗全部除掉,疾病也都除灭了。
夜叉、罗剎鬼等所有一切都自己藏匿起来。恶名以及失去善的利益,横死以及被疾病所控制,
如此种种苦都得以除灭,一切众生都得到欢喜。
凡是众生之类,都以对待父母之礼对待对方,远离诸恶而生起慈心,专门求取一切智。
关闭诸恶趣,开示受生人、天之路,宣扬一切智,度脱诸众生。
我等见到大王普徧获得善利,没有归宿以及没有导师的众生,一切众生都得到安定快乐。」

「这时,宝光明童女,以偈赞叹『一切法音圆满盖』王之后,在其周围绕行无量圈,合掌顶礼国王。然后曲躬恭敬,在国王的面前站住。
「时,彼大王告童女言:『善哉!童女!汝能信知他人功德,是为希有。
童女!一切众生,不能信知他人功德。
童女!一切众生,不知报恩,无有智慧,其心浊乱,性不明了,本无志力,又退修行;
如是之人,不信不知菩萨如来所有功德神通智慧。
童女!汝今决定求趣菩提,能知菩萨如是功德。
汝今生此阎浮提中,发勇猛心,普摄众生,功不唐捐,亦当成就如是功德。』
王赞女已,以无价宝衣,手自授与宝光童女并其眷属,一一告言:
『汝着此衣。』时,诸童女双膝着地,两手承捧,置于顶上,然后而着;既着衣已,右绕于王,诸宝衣中普出一切星宿光明。众人见之,咸作是言:
『此诸女等,皆悉端正,如净夜天①星宿庄严。』
  「善男子!尔时一切法音圆满盖王者,岂异人乎?今毗卢遮那如来、应、正等觉是也。光明王者,净饭王②是。
莲华光夫人者,摩耶夫人③是。宝光童女者,即我身是。
其王尔时以四摄法所摄众生,即此会中一切菩萨是,皆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或住初地乃至十地,具种种大愿,集种种助道,修种种妙行,备种种庄严,得种种神通,住种种解脱,于此会中处于种种妙法宫殿。」
  尔时,开敷一切树华主夜神,为善财童子,欲重宣此解脱义而说颂言:「
  
我有广大眼,普见于十方,一切剎海中,五趣轮回者。④
亦见彼诸佛,菩提树下坐,神通徧十方,说法度众生。
我有清净耳,普闻一切声,亦闻佛说法,欢喜而信受。
我有他心智,无二无所碍,能于一念中,悉了诸心海。

我得宿命智,能知一切劫,自身及他人,分别悉明了。⑤
我于一念知,剎海微尘劫,诸佛及菩萨,五道众生类。
忆知彼诸佛,始发菩提愿,乃至修诸行,一一悉圆满。
亦知彼诸佛,成就菩提道,以种种方便,为众转法-轮。

亦知彼诸佛,所有诸乘海,正法住久近,众生度多少。
我于无量劫,修习此法门;我今为汝说,佛子汝应学。

【章旨】
「一切法音圆满盖」大王称赞「宝光明」童女能够深信他人功德,并且以宝衣摄持宝光明童女及其眷属。
开敷一切树华夜神告诉善财童子,当时的「一切法音圆满盖」大王就是现今的毗卢遮那佛,而「光明王」就是净饭王,莲花光夫人就是摩耶夫人,宝光明童女就是自己的前身。
【注释】
①净夜天:指明净的夜晚的天空。
②净饭王:即释迦牟尼佛的父亲。
③摩耶夫人:即释迦牟尼佛的母亲。
④五趣轮回:有情众生在五道之中依照自己的业力而往来受生。
「五趣」是指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人道、天道。言「五趣」是将「六道」之中的「阿修罗道」归结于「天道」或者归结于「天道」与「鬼道」之中。
⑤宿命智:即能够知晓众生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果报的智慧。
【语译】
开敷一切树华夜神继续对善财童子说:「
这时,那位『一切法音圆满盖』大王告诉『宝光明』童女说:
『好啊!童女!你能够信知他人的功德,这确实是非常希有的。
童女!这里的所有众生都不能信知他人的功德。
童女!一切众生,都不知晓报恩,无有智慧,其心浊乱,其性不明了,本来就无意志力,其修行也都退转;
如此之人,不相信也不知晓菩萨、如来的所有功德神通智慧。
童女!你现今决定求取菩提,能够知晓菩萨如此功德。
你现今生在此阎浮提中,发勇猛心,普摄众生,功不白白浪费,也应当成就如此功德。』
这位大王称赞童女之后,以无价的宝衣,亲手授与宝光童女及其眷属,并且一一告诉她们:
『你穿上这件衣服。』这时,诸位童女双膝着地,两手承捧,置于顶上,然后就穿在身上;
穿上这件衣服之后,在大王的周围右绕,在诸宝衣中都发出如同一切星宿所具有的光明。
众人看见后,都这样说:『此诸女等,都很端正,如净夜天的星宿般庄严。』
  「善男子!那时的『一切法音圆满盖王』难道是别人吗?就是现今的毗卢遮那佛啊。光明王,就是净饭王啊。莲华光夫人就是摩耶夫人。宝光童女就是我的前身啊。
这位国王那时以四摄法所摄的众生,也就是此会中的一切菩萨,他们都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获得不退转,
或者住于初地乃至十地,具备种种大愿,积集种种助道,修行种种妙行,具备种种庄严,获得种种神通,住于种种解脱,在此会中住于种种妙法宫殿。」
  这时,开敷一切树华主夜神为善财童子想再次讲解这一解脱法门的含义,就说出如下偈颂:(偈颂的语译略)
我有广大眼,普见于十方,一切剎海中,五趣轮回者。④
亦见彼诸佛,菩提树下坐,神通徧十方,说法度众生。
我有清净耳,普闻一切声,亦闻佛说法,欢喜而信受。
我有他心智,无二无所碍,能于一念中,悉了诸心海。

我得宿命智,能知一切劫,自身及他人,分别悉明了。⑤
我于一念知,剎海微尘劫,诸佛及菩萨,五道众生类。
忆知彼诸佛,始发菩提愿,乃至修诸行,一一悉圆满。
亦知彼诸佛,成就菩提道,以种种方便,为众转法-轮。

亦知彼诸佛,所有诸乘海,正法住久近,众生度多少。
我于无量劫,修习此法门;我今为汝说,佛子汝应学。

  「善男子!我唯知此菩萨出生广大喜光明解脱门。
如诸菩萨摩诃萨,亲近供养一切诸佛,入一切智大愿海,满一切佛诸愿海;
得勇猛智,于一菩萨地,普入一切菩萨地海;
得清净愿,于一菩萨行,普入一切菩萨行海;
得自在力,于一菩萨解脱门,普入一切菩萨解脱门海。
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彼功德行?
  「善男子!此道场中,有一夜神,名『大愿精进力救护一切众生』。
  汝诣彼问:菩萨云何教化众生,令趣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云何严净一切佛剎?云何承事一切如来?云何修行一切佛法?」

时,善财童子顶礼其足,绕无数匝,殷勤瞻仰,辞退而去。
【章旨】
开敷一切树华夜神又向善财童子推荐此道场中的「大愿精进力救护一切众生」夜神,嘱咐善财童子前去拜访请教。善财童子告别开敷一切树华夜神夜神,继续前行求法。
【语译】
开敷一切树华夜神最后向善财童子说:
「善男子!我只是知晓这一菩萨出生广大喜光明解脱门。
如同诸位菩萨一样,亲近供养一切诸佛,
进入一切智大愿之海,满足一切佛诸愿之海;
获得勇猛智,以一菩萨地,
完全进入一切菩萨地之海;
获得清净愿,以一菩萨行,
完全进入一切菩萨行之海;
获得自在力,以一菩萨解脱门,
完全进入一切菩萨解脱门海。
而我为什么能够知晓能够宣说这一功德行呢?
  「善男子!在此道场中,有一位名为『大愿精进力救护一切众生』的夜神。
你可前往他那里去向他请教:菩萨如何教化众生,使其趣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如何严净一切佛土?
如何承事一切如来?
如何修行一切佛法?」
这时,善财童子顶礼夜神的双足,在其周围绕行无数圈,殷勤瞻仰夜神。然后,善财童子辞别开敷一切树华夜神,继续求法。
【说明】
善财童子第三十八参——开敷一切树华夜神会,至此叙述完毕。
开敷一切树华夜神给善财童子宣讲的「菩萨出生广大喜光明解脱门」法门,是进入「十地」之第七地「远行地」的方法。「远行地」,又作「深行地」、「深入地」、「深远地」、「玄妙地」,菩萨至此位,修行进入无相行,远离世间及二乘的有相功用,因此名为「远行地」。

《华严经》卷七十三  入法界品之十四
【题解】
本卷为《入法界品》「末会」中的第四十会,即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中的三十九参「大愿精进力救护一切众生夜神会」的内容。
善财童子遵从「开敷一切树华夜神」的嘱咐,前去拜访「大愿精进力救护一切众生夜神」,向其请教修行菩萨行的方法、途径。善财童子看到大愿精进力救护一切众生夜神之身油然而生十种心。
善财童子因发十心而得以与夜神、无数位菩萨同「行」。下文所言八十四种「同」就是其具体化。
善财童子以偈颂赞扬「大愿精进力救护一切众生」夜神,并且向其请教修得此法门的机缘以及时间久暂。善财童子所说十偈分三部分,前八偈各自与上述「十种心」对应,第九偈则言自己已经证得这一功德法门,第十偈则言荷恩深重。大愿精进力救护一切众生夜神告诉善财童子自己所获得的是「教化众生令生善根解脱门」,并且为其讲说凭借此法门所显现出来的九十八种色身。
善财童子向「大愿精进力救护一切众生」夜神请问发菩提心、修菩萨行的机缘。这位夜神首先从正说、喻说两方面为善财童子解说菩萨智慧之轮的境界。
「大愿精进力救护一切众生」夜神给善财童子开始宣说自己证得菩提心的机缘。在往古世,过世界海微尘数劫的「善光」劫中,有一处名为「宝光」的世界,其出世的第一位佛号为「法-轮音虚空灯王」。在那阎浮提有一处王都名叫「宝庄严」,在其东不远的「妙光」大森林中有一处名为「宝华」的道场。此国的国王名为「胜光」,其太子名为「善伏」。
此位太子愿意以自身换取对于罪人的宽恕。
善伏太子到王都城北的「日光园林」做布施。在半月的最后一日,法-轮音虚空灯王如来与其眷属一起前往日光园林为善伏太子及其会众宣说《普照因轮经》,善伏太子因此而获得「菩萨教化众生令生善根解脱」法门。
大愿精进力救护一切众生夜神告诉善财童子说,那位善伏太子就是自己的前身。
善伏太子命终之后,又转生于国王家中继续做转轮王,承事供养每一位出世的诸佛。
大愿精进力救护一切众生夜神又告诉善财童子,自己在此后的日光劫之中同样侍奉供养其中出世的六十亿位如来。
大愿精进力救护一切众生夜神最后以偈颂形式总结自己所讲,并且又向善财童子推荐此道场中的「岚毗尼」园林中的「妙德圆满」神,嘱咐善财童子前去拜访请教。
善财童子告别大愿精进力救护一切众生夜神,继续前行求法。
大愿精进力救护一切众生夜神给善财童子宣讲的「菩萨教化众生令生善根解脱门」法门,是进入「十地」之第八地「不动地」的方法。菩萨至此「不动」位,无分别智已经相续任运,不被相、用、烦恼等所动,因此名为「不动地」。

善财童子第三十九参:大愿精进力救护一切众生夜神会
  尔时,善财童子往「大愿精进力救护一切众生」夜神所,见彼夜神在大众中,
坐「普现一切宫殿摩尼王藏师子」之座,「普现法界国土摩尼宝网」弥覆其上,
现日、月、星宿影像身,
现随众生心普令得见身,
现等一切众生形相身,
现无边广大色相海身,
现普现一切威仪身,
现普于十方示现身,
现普调一切众生身,
现广运速疾神通身,
现利益众生不绝身,
现常游虚空利益身①;
现一切佛所顶礼身,
现修习一切善根身,
现受持佛法不忘身,
现成满菩萨大愿身,
现光明充满十方身,
现法灯普灭世暗身②;
现了法如幻净智身,
现远离尘暗法性身,
现普智照法明了身,
现究竟无患无热身,
现不可沮坏坚固身,
现无所住佛力身,
现无分别离染身,
现本清净法性身③。

时,善财童子见如是等佛剎微尘数差别身,一心顶礼,举体投地,良久乃起,合掌瞻仰,于善知识生十种心。何等为十?所谓:
于善知识生同己心,令我精勤办一切智助道法故;
于善知识生清净自业果心,亲近供养生善根故;
于善知识生庄严菩萨行心,令我速能庄严一切菩萨行故;
于善知识生成就一切佛法心,诱诲于我令修道故;
于善知识生能生心,能生于我无上法故;
于善知识生出离心,令我修行普贤菩萨所有行愿而出离故;
于善知识生具一切福智海心,令我积集诸白法故;
于善知识生增长心,令我增长一切智故;
于善知识生具一切善根心,令我志愿得圆满故;
于善知识生能成办大利益心,令我自在安住一切菩萨法故,
成一切智道故,得一切佛法故。是为十。

【章旨】
这是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第三十九次参访,也是《入法界品》「末会」中善财五十五会中的第四十会。
善财童子遵从「开敷一切树华夜神」的嘱咐,前去拜访「大愿精进力救护一切众生夜神」,向其请教修行菩萨行的方法、途径。
善财童子看到大愿精进力救护一切众生夜神之身油然而生十种心。
【注释】
①现日月星宿影像身十句:此十身为「大愿精进力救护一切众生」夜神所显现的应机摄化众生之身。
②现一切佛所顶礼身六句:此六身是「大愿精进力救护一切众生」夜神所显现的应法成行身,即依照所修之法显现出的相应的实践之身。
③现了法如幻净智身八句:此八身是「大愿精进力救护一切众生」夜神所显现的离障契理身,即以「法性」、「真如」为本体之身。

【语译】
当时,善财童子前往「大愿精进力救护一切众生」夜神的住所,
看见这位夜神在大众的围绕中,坐于「普现一切宫殿摩尼王藏师子」之座上,
「普现法界国土摩尼宝网」完全覆盖其上,显现出日、月、星宿的影像身,
显现出针对众生之心使其完全得以看见之身,
显现出与一切众生相同的形相身,
显现出无边广大的色相海之身,
显现出普现一切威仪之身,
显现出普于十方示现之身,
显现出完全调伏一切众生之身,
显现出广运速疾神通之身,
显现出利益众生永远不绝之身,
显现出常游于虚空使众生得到利益之身,
显现出在一切佛所顶礼之身,
显现出修习一切善根之身,
显现出受持佛法不忘之身,
显现出成满菩萨大愿之身,
显现出光明充满十方之身,
显现出以法灯完全除灭世间黑暗之身,
显现出了法如幻清净智慧之身,
显现出远离尘暗法性身,
显现出普智照法使其明了之身,
显现出究竟无患无热之身,
显现出不可沮坏坚固之身,
显现出无所住佛力之身,
显现出无分别离染之身,
显现出本来清净法性身。

这时,善财童子看见如此与佛土微尘数相同的差别身,一心顶礼,举体投地,良久乃起,合掌瞻仰夜神,在这位善知识面前产生十种心。这十种心是什么呢?所谓:
与善知识产生同己之心,
因为我精勤实践一切智的助道法的缘故;
在善知识所在之处产生清净自业果之心,
因为我亲近供养善知识而产生善根的缘故;
在善知识所在之处产生庄严菩萨行之心,
因为使我能够迅速庄严一切菩萨行的缘故;
在善知识所在之处产生成就一切佛法之心,
因为善知识谆谆善诱使我修道的缘故;
在善知识所在之处产生能生之心,
因为能够使我生起无上法的缘故;
在善知识所在之处产生出离世间之心,
因为善知识使我修行普贤菩萨所有行愿而能够出离世间的缘故;
在善知识所在之处产生具备一切福智海之心,
因为善知识使我积集诸善法的缘故;
在善知识所在之处产生增长之心,
因为善知识使我增长一切智故;
于善知识生具一切善根心,令我志愿得圆满故;
于善知识生能成办大利益心,
使我自在,安住于一切菩萨法,成就一切智道,获得一切佛法的缘故。这就是十种心。

发是心已,得彼夜神与诸菩萨佛剎微尘数同行。所谓:
同念,心常忆念十方三世一切佛故;
同慧,分别决了一切法海差别门故;
同趣,能转一切诸佛如来妙法-轮故;
同觉,以等空智①普入一切三世间故;
同根,成就菩萨清净光明智慧根故;
同心,善能修习无碍功德,庄严一切菩萨道故;
同境,普照诸佛所行境故;
同证,得一切智照实相海净光明故;②
同义,能以智慧了一切法真实性故;
同勇猛,能坏一切障碍山故;
同色身,随众生心示现身故;
同力,求一切智不退转故;
同无畏,其心清净如虚空故;
同精进,于无量劫行菩萨行无懈倦故;
同辩才,得法无碍智光明故;
同无等③,身相清净超世间故;
同爱语,令一切众生皆欢喜故;
同妙音,普演一切法门海故;
同满音,一切众生随类解故;
同净德④,修习如来净功德故;
同智地,一切佛所受法-轮故;
同梵行,安住一切佛境界故;
同大慈,念念普覆一切国土众生海故;
同大悲,普雨法雨润泽一切诸众生故;
同身业,以方便行教化一切诸众生故;
同语业,以随类音演说一切诸法门故;
同意业,普摄众生置一切智境界中故;
同庄严,严净一切诸佛剎故;
同亲近,有佛出世皆亲近故;
同劝请,请一切佛转法-轮故;
同供养,常乐供养一切佛故;
同教化,调伏一切诸众生故;
同光明,照了一切诸法门故;
同三昧,普知一切众生心故;
同充徧,以自在力充满一切诸佛剎海修诸行故;
同住处,住诸菩萨大神通故;
同眷属,一切菩萨共止住故;
同入处,普入世界微细处故;
同心虑,普知一切诸佛剎故;
同往诣,普入一切佛剎海故;
同方便,悉现一切诸佛剎故;
同超胜,于诸佛剎皆无比故;
同不退,普入十方无障碍故;
同破闇,得一切佛成菩提智大光明故;
同无生忍,入一切佛众会海故;
同徧一切诸佛剎网,恭敬供养不可说剎诸如来故;
同智证,了知彼彼法门海故;
同修行,顺行一切诸法门故;
同希求,于清净法深乐欲故;
同清净,集佛功德而以庄严身、口、意故;
同妙意,于一切法智明了故;
同精进,普集一切诸善根故;
同净行,成满一切菩萨行故;
同无碍,了一切法皆无相故;
同善巧,于诸法中智自在故;
同随乐,随众生心现境界故;
同方便,善习一切所应习故;
同护念,得一切佛所护念故;
同入地,得入一切菩萨地故;
同所住,安住一切菩萨位故;
同记别,一切诸佛授其记故;
同三昧,一剎那中普入一切三昧门故;
同建立,示现种种诸佛事故;
同正念,正念一切境界门故;
同修行,尽未来劫修行一切菩萨行故;
同净信,于诸如来无量智慧极欣乐故;
同舍离,灭除一切诸障碍故;
同不退智,与诸如来智慧等故;
同受生,应现成熟诸众生故;
同所住,住一切智方便门故;
同境界,于法界境得自在故;
同无依,永断一切所依心故;
同说法,已入诸法平等智故;
同勤修,常蒙诸佛所护念故;
同神通,开悟众生令修一切菩萨行故;
同神力,能入十方世界海故;
同陀罗尼,普照一切总持海故;
同秘密法⑤,了知一切修多罗中妙法门故;
同甚深法,解一切法如虚空故;
同光明,普照一切诸世界故;
同欣乐,随众生心而为开示令欢喜故;
同震动,为诸众生现神通力普动十方一切剎故;
同不虚,见闻忆念皆悉令其心调伏故;
同出离,满足一切诸大愿海,成就如来十力智故。
【章旨】
善财童子因发十心而得以与夜神、无数位菩萨同「行」。所谓「同」有四层含义:「
一,人、法无二,与一切法界同。
二,因、果无二,与一切诸佛同。
三,自、他无二,与一切菩萨同。
四,染、净无二,与一切众生同。」
因为在第八地证得无生之理,「自、他、相、作皆无碍故。」
下文所言八十四种「同」就是其具体化。
【注释】
①等空智:指与佛、菩萨所具有的「空智」相同之智慧。
空智,指证得不思议空理之佛智,分为「生空智」、「法空智」。
前者为观察一切众生都无实在的我体的智慧,后者为观一切法都是缘起性空的智慧。
②实相海:指一切法的真实相状如同大海。
③无等:为佛之尊称。诸佛如来之智慧,于一切法中无可譬类,亦无法超过,称为「无等」。又指众生、声闻、菩萨等无法与诸佛齐等,故称为「无等」。
④净德:指大乘涅槃境界所具有的「四德」之「净德」。因为涅槃之体,解脱一切垢染,非常清净,所以名为「净德」。
⑤秘密法:即秘密之法藏。
此法藏甚深甚密奥,唯佛与佛乃能知之,不是一般人所能了知的法门;
又因为如来善于护念深法,如果没有遇到具有适当根机的众生,则密而不说,因此称为「秘密藏」。
【语译】
同梵行,因为安住于一切佛的境界的缘故;
同大慈,因为念念完全覆盖一切国土众生之海的缘故;
同大悲,因为普降法雨润泽一切诸众生的缘故;
同身业,因为以方便行教化一切诸众生的缘故;
同语业,因为以随类音演说一切诸法门的缘故;
同意业,因为普摄众生将其置于一切智境界的缘故;
同庄严,因为严净一切诸佛土的缘故;
同亲近,因为有佛出世都去亲近的缘故;
同劝请,因为请一切佛转法-轮的缘故;
同供养,因为常常乐于供养一切佛的缘故;
同教化,因为调伏一切诸众生的缘故;
同光明,因为照了一切诸法门的缘故;
同三昧,因为完全知晓一切众生心的缘故;
同充徧,因为以自在力充满一切诸佛土海修诸行的缘故;
同住处,因为住于诸菩萨大神通的缘故;
同眷属,因为一切菩萨共止住的缘故;
同入处,因为完全进入世界微细处的缘故;
同心虑,因为完全知晓一切诸佛土的缘故;
同往诣,因为完全进入一切佛土海的缘故;
同方便,因为全部显现一切诸佛土的缘故;
同超胜,因为在诸佛土都无与伦比的缘故;
同不退,因为完全进入十方无障碍的缘故;
同破暗,因为获得一切佛成菩提智大光明的缘故;
同无生忍,因为进入一切佛众会之海的缘故;
同徧一切诸佛土网,因为恭敬供养不可说国土诸如来的缘故;
同智证,因为了知这些那些法门之海的缘故;
同修行,因为顺行一切诸法门的缘故;
同希求,因为对于清净法深深地乐欲的缘故;
同清净,因为集佛功德而以之庄严身、口、意的缘故;
同妙意,因为对于一切法之智都明了的缘故;
同精进,因为完全积集一切诸善根的缘故;
同净行,因为成满一切菩萨行的缘故;
同无碍,因为了悟一切法皆无相的缘故;
同善巧,因为于诸法中获得智自在的缘故;
同随乐,因为随众生心显现境界的缘故;
同方便,因为善习一切所应修习的缘故;
同护念,因为获得一切佛所护念的缘故;
同入地,因为得以进入一切菩萨地的缘故;
同所住,因为安住于一切菩萨位的缘故;
同记别,因为一切诸佛授其记的缘故;
同三昧,因为一剎那中普入一切三昧门的缘故;
同建立,因为示现种种诸佛事的缘故;
同正念,因为正念一切境界门的缘故;
同修行,因为尽未来劫修行一切菩萨行的缘故;
同净信,因为于诸如来无量智慧极欣乐的缘故;
同舍弃远舍离,因为灭除了一切诸障碍的缘故;
同不退智,因为与诸如来智慧相等的缘故;
同受生,因为应现成熟诸众生的缘故;
同所住,因为住于一切智方便门的缘故;
同境界,因为于法界境获得自在的缘故;
同无依,因为永断一切所依之心的缘故;
同说法,因为已进入诸法平等智的缘故;
同勤修,因为常蒙诸佛所护念的缘故;
同神通,因为开悟众生使其修习一切菩萨行的缘故;
同神力,因为能进入十方世界海的缘故;
同陀罗尼,因为完全照曜一切总持海的缘故;
同秘密法,因为了知一切修多罗微妙法门的缘故;
同甚深法,因为理解一切法如同虚空的缘故;
同光明,因为完全照曜一切诸世界的缘故;
同欣乐,因为随众生心而开示使众生欢喜的缘故;
同震动,因为为诸众生显现出神通力普动十方一切国土的缘故;
同不虚,因为见闻忆念都使众生心得到调伏的缘故;
同出离,因为满足一切诸大愿海,成就如来十力智的缘故。

  时,善财童子观察「大愿精进力救护一切众生」夜神,
起十种清净心,获如是等佛剎微尘数同菩萨行。
既获此已,心转清净,偏袒右肩,顶礼其足,一心合掌,以偈赞曰:
  「
我发坚固意,志求无上觉;今于善知识,而起自己心。①
以见善知识,集无尽白法,灭除众罪垢,成就菩提果。②
我见善知识,功德庄严心,尽未来剎劫,勤修所行道。③
我念善知识,摄受饶益我,为我悉示现,正教真实法。④
关闭诸恶趣,显示人天路,亦示诸如来,成一切智道。⑤
我念善知识,是佛功德藏,念念能出生,虚空功德海。⑥
与我波罗蜜,增我难思福,长我净功德,令我冠佛缯。⑦
我念善知识,能满佛智道;誓愿常依止,圆满白净法。⑧
我以此等故,功德悉具足,普为诸众生,说一切智道。
圣者为我师,与我无上法,无量无数劫,不能报其恩。」

尔时,善财说此偈已,白言:「大圣!愿为我说,此解脱门名为何等?
发心已来为几时耶?久如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章旨】
善财童子以偈颂赞扬「大愿精进力救护一切众生」夜神,
并且向其请教修得此法门的机缘以及时间久暂。
善财童子所说十偈分三部分,前八偈各自与上述「十种心」对应,第九偈则言自己已经证得这一功德法门,
第十偈则言荷恩深重。
【注释】
①我发坚固意一偈:此偈对应于「十心」的第一句「于善知识生同己心,令我精勤办一切智助道法故」。
②以见善知识一偈:此偈对应于「十心」的第二句「于善知识生清净自业果心,亲近供养生善根故」。
③我见善知识一偈:此偈对应于「十心」的第三句「于善知识生庄严菩萨行心,令我速能庄严一切菩萨行故」。
④我念善知识一偈:此偈对应于「十心」的第四句「于善知识生成就一切佛法心,诱诲于我令修道故」。
⑤我念善知识一偈:此偈对应于「十心」的第五句「于善知识生能生心,能生于我无上法故」。
⑥我念善知识一偈:此偈于对应于「十心」的第六句「善知识生出离心,令我修行普贤菩萨所有行愿而出离故」。
⑦我念善知识:此偈前三句对应于「十心」的第七句「于善知识生具一切福智海心,令我积集诸白法故」,第四句对应于「十心」的第八句「于善知识生增长心,令我增长一切智故」。
⑧我以此等故:此偈的上半颂对应于「十心」的第九句「于善知识生具一切善根心,令我志愿得圆满故」,下半颂对应于「十心」的第十句「于善知识生能成办大利益心,令我自在安住一切菩萨法故,成一切智道故,得一切佛法故」。
【语译】
这时,善财童子观察「大愿精进力救护一切众生」夜神,生起十种清净之心,获得如此与佛土微尘数相同的同于菩萨之行。在获得这些之后,心转变成清净的。
  善财童子偏袒右肩,顶礼夜神的双足,一心合掌,以偈赞曰:「
  
我发坚固意,志求无上觉;今于善知识,而起自己心。①
以见善知识,集无尽白法,灭除众罪垢,成就菩提果。②
我见善知识,功德庄严心,尽未来剎劫,勤修所行道。③
我念善知识,摄受饶益我,为我悉示现,正教真实法。④
关闭诸恶趣,显示人天路,亦示诸如来,成一切智道。⑤
我念善知识,是佛功德藏,念念能出生,虚空功德海。⑥
与我波罗蜜,增我难思福,长我净功德,令我冠佛缯。⑦
我念善知识,能满佛智道;誓愿常依止,圆满白净法。⑧
我以此等故,功德悉具足,普为诸众生,说一切智道。
圣者为我师,与我无上法,无量无数劫,不能报其恩。」

夜神告言:「善男子!此解脱门,名『教化众生令生善根』。
我以成就此解脱故,悟一切法自性平等,入于诸法真实之性,证无依法,舍离世间,悉知诸法色相差别,亦能了达青、黄、赤、白,性皆不实,无有差别,而恒示现无量色身。
「所谓:
种种色身、非一色身、
无边色身、清净色身、
一切庄严色身、普见色身、
等一切众生色身、普现一切众生前色身、
光明普照色身、见无厌足色身、
相好清净色身、离众恶光明色身、
示现大勇猛色身、甚难得色身、
一切世间无能映蔽色身、一切世间共称叹无尽色身、
念念常观察色身、示现种种云色身、
种种形显色色身、现无量自在力色身、
妙光明身色、一切净妙庄严色身、
随顺成熟一切众生色身、随其心乐现前调伏色身、
无障碍普光明色身、清净无浊秽色身、
具足庄严不可坏色身、不思议法方便光明色身、
无能映夺一切色身、无诸暗破一切暗色身、
集一切白净法色身、大势力功德海色身、
从过去恭敬因所生色身、如虚空清净心所生色身、
最胜广大色身、无断无尽色身、
光明海色身、于一切世间无所依平等色身、
徧十方无所碍色身、念念现种种色相海色身、
增长一切众生欢喜心色身、摄取一切众生海色身、
一一毛孔中说一切佛功德海色身、净一切众生欲解海色身、
决了一切法义色身、无障碍普照耀色身、
等虚空净光明色身、放广大净光明色身、
照现无垢法色身、无比色身、
差别庄严色身、普照十方色身、
随时示现应众生色身、寂静色身、
灭一切烦恼色身、一切众生福田色身、
一切众生见不虚色身、大智慧勇猛力色身、
无障碍普周徧色身、妙身云普现世间皆蒙益色身、
具足大慈海色身、大福德宝山王色身、
放光明普照世间一切趣色身、大智慧清净色身、
生众生正念心色身、一切宝光明色身、
普光藏色身、现世间种种清净相色身、
求一切智处色身、现微笑令众生生净信色身、
一切宝庄严光明色身、不取不舍一切众生色身、
无决定无究竟色身、现自在加持力色身、
现一切神通变化色身、生如来家色身、
远离众恶徧法界海色身、普现一切如来道场众会色身、
具种种众色海色身、从善行所流色身、
随所应化示现色身、一切世间见无厌足色身、
种种净光明色身、现一切三世海色身、
放一切光明海色身、现无量差别光明海色身、
超诸世间一切香光明色身、现不可说日轮云色身、
现广大月轮云色身、放无量须弥山妙华云色身、
出种种鬘云色身、现一切宝莲华云色身、
兴一切烧香云徧法界色身、散一切末香藏云色身、
现一切如来大愿身色身、现一切语言音声演法海色身、
现普贤菩萨像色身。
「念念中,现如是等色相身充满十方,令诸众生或见、或念、或闻说法、或因亲近、或得开悟、或见神通、或睹变化,悉随心乐,应时调伏,舍不善业,住于善行。善男子!当知此由大愿力故,一切智力故,菩萨解脱力故,大悲力故,大慈力故,作如是事。
「善男子!我入此解脱,
了知法性无有差别,而能示现无量色身,
一一身现无量色相海,一一相放无量光明云,
一一光现无量佛国土,一一土现无量佛兴世,
一一佛现无量神通力,开发众生宿世善根,
未种者令种,已种者令增长,已增长者令成熟;
念念中,令无量众生,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
【章旨】
大愿精进力救护一切众生夜神告诉善财童子自己所获得的是「教化众生令生善根解脱门」,
并且为其讲说凭借此法门所显现出来的九十八种色身。
【语译】
大愿精进力救护一切众生夜神告诉善财童子说:「
善男子!这一解脱法门名叫『教化众生令生善根』。
我因为成就这一解脱法门的缘故,悟得一切法自性平等,
进入于诸法真实之性,证得无依之法,
得以舍弃远离世间,全部知晓诸法的色相差别,
也能够了达青、黄、赤、白等法其性都是不真实的,
无有差别,但却能够永远示现出无量色身。

「我所示现出来的色身是:
种种色身、非一色身、
无边色身、清净色身、
一切庄严色身、普见色身、
等一切众生色身、普现一切众生前色身、
光明普照色身、现无厌足色身、
相好清净色身、离众恶光明色身、
示现大勇猛色身、甚难得色身、
一切世间无能映蔽色身、一切世间共称叹无尽色身、
念念常观察色身、示现种种云色身、
种种形显色色身、现无量自在力色身、
妙光明色身、一切净妙庄严色身、
随顺成熟一切众生色身、随其心乐现前调伏色身、
无障碍普光明色身、清净无浊秽色身、
具足庄严不可坏色身、不思议法方便光明色身、
无能映夺一切色身、无诸暗破一切暗色身、
集一切白净法色身、大势力功德海色身、
从过去恭敬因所生色身、如虚空清净心所生色身、
最胜广大色身、无断无尽色身、
光明海色身、于一切世间无所依平等色身、
徧十方无所碍色身、念念现种种色相海色身、
增长一切众生欢喜心色身、摄取一切众生海色身、
一一毛孔中说一切佛功德海色身、净一切众生欲解海色身、
决了一切法义色身、无障碍普照耀色身、
等虚空净光明色身、放广大净光明色身、
照现无垢法色身、无比色身、
差别庄严色身、普照十方色身、
随时示现应众生色身、寂静色身、
灭一切烦恼色身、一切众生福田色身、
一切众生见不虚色身、大智慧勇猛力色身、
无障碍普周徧色身、妙身云普现世间皆蒙益色身、
具足大慈海色身、大福德宝山王色身、
放光明普照世间一切趣色身、大智慧清净色身、
生众生正念心色身、一切宝光明色身、
普光藏色身、现世间种种清净相色身、
求一切智处色身、现微笑令众生生净信色身、
一切宝庄严光明色身、不取不舍一切众生色身、
无决定无究竟色身、现自在加持力色身、
现一切神通变化色身、生如来家色身、
远离众恶徧法界海色身、普现一切如来道场众会色身、
具种种众色海色身、从善行所流色身、
随所应化示现色身、一切世间见无厌足色身、
种种净光明色身、现一切三世海色身、
放一切光明海色身、现无量差别光明海色身、
超诸世间一切香光明色身、现不可说日轮云色身、
现广大月轮云色身、放无量须弥山妙华云色身、
出种种鬘云色身、现一切宝莲华云色身、
兴一切烧香云徧法界色身、散一切末香藏云色身、
现一切如来大愿身色身、现一切语言音声演法海色身、
现普贤菩萨像色身。
「我在念念中,显现出如此等色相身充满十方,使诸众生有的看见、有的思念、有的听闻说法,有的得以亲近,有的得以开悟、有的见到神通、有的看见变化,都随众生的心乐,应时调伏,使其舍弃不善之业,住于善行。
善男子!应该知晓这些都是由于大愿力的缘故,一切智力的缘故,菩萨解脱力的缘故,
大悲力的缘故,大慈力的缘故,才能够呈现如此之事。
「善男子!我进入这一解脱境界,了知法性无有差别,并且能够示现无量色身,
一一身显现出无量色相海,
一一相放出无量光明云,
一一光显现出无量佛国土,
一一国土显现出无量佛兴世,
一一佛显现出无量神通之力,
开发出众生宿世的善根,未种植善根者使其种植,已经种植者使其增长,已经增长者使其成熟;
在念念中,使无量众生,对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获得不退转。

  「善男子!如汝所问:『从几时来,发菩提心,修菩萨行?』如是之义,承佛神力,当为汝说。
  「善男子!菩萨智轮远离一切分别境界,不可以生死中长短、染净、广狭、多少,如是诸劫分别显示。
何以故?菩萨智轮本性清净,离一切分别网,超一切障碍山,随所应化而普照故。
  「善男子!譬如日轮,无有昼夜;但出时名『昼』,没时名『夜』。
菩萨智轮亦复如是,无有分别,亦无三世;
但随心现,教化众生,言其止住前劫、后劫。
  「善男子!譬如日轮,住阎浮空,其影悉现一切宝物及以河海诸净水中,一切众生莫不目见,而彼净日不来至此。
菩萨智轮亦复如是,出诸有海,住佛实法,寂静空中无有所依,为欲化度诸众生故,而于诸趣随类受生;
实不生死,无所染着,无长短劫诸想分别。何以故?
菩萨究竟离心想,见一切颠倒,得真实见,见法实性,知一切世间如梦、如幻;
无有众生,但以大悲大愿力故,现众生前教化调伏。
  「佛子!譬如船师,常以大船,于河流中不依此岸、不着彼岸、不住中流,而度众生无有休息。
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以波罗蜜船,于生死流中不依此岸、不着彼岸、不住中流,而度众生无有休息;
虽无量劫修菩萨行,未曾分别劫数长短。
  「佛子!如太虚空,一切世界于中成坏而无分别,本性清净,无染无乱,无碍无厌,非长非短,尽未来劫持一切剎。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以等虚空界广大深心,起大愿风轮,摄诸众生,令离恶道,生诸善趣,悉令安住一切智地,灭诸烦恼生死苦缚,而无懮喜、疲厌之心。
  「善男子!如幻化人①,肢体虽具,而无入息及以出息、寒、热、饥、渴、懮、喜、生、死十种之事。
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以如幻智平等法身现众色相,
于诸有趣住无量劫教化众生,于生死中一切境界,无欣无厌,无爱无恚,无苦无乐,无取无舍,无安无怖。
「佛子!菩萨智慧虽复如是甚深难测,我当承佛威神之力为汝解说,令未来世诸菩萨等满足大愿、成就诸力。
【章旨】
善财童子向「大愿精进力救护一切众生」夜神请问发菩提心、修菩萨行的机缘。这位夜神首先从正说、喻说两方面为善财童子解说菩萨智慧之轮的境界。
【注释】
①幻化人:指以幻术变现出的人形。
②平等法身:即「自性法身」。八地以上的菩萨已经证得平等寂灭之真如,虽任其自然,不加功用,亦能一时徧于十方世界,示现种种教化,作种种佛事,而无往来之想,亦无造作之想,故称「平等法身」。而七地以下之菩萨,虽证真如,然而仍然需要加功用行始成。
【语译】
大愿精进力救护一切众生夜神继续给善财童子说:「
善男子!如你所问:『从几时以来,发菩提心,修菩萨行?』如此之义,承佛神力,我应该为你解说这一问题。
  「善男子!菩萨智慧之轮远离一切分别境界,不可用生死中的长与短、染与净、广与狭、多与少来显示,也不在如此诸劫中分别显示。
为什么这样呢?菩萨智慧之轮本性清净,远离一切分别之网,超越一切障碍之山,这是随着众生的根机与欲求所应化而普照的缘故。
  「善男子!譬如太阳,没有昼夜之分;
只是出现于世间时名为『昼』,落下之时名为『夜』。
菩萨智慧之轮也是如此,没有分别,也没有三世;
只是随着众生之心而显现以教化众生,从这个角度而言,其止住于前劫、后劫。
  「善男子!譬如太阳,住于阎浮提空中,其影完全显现在一切宝物以及河海诸净水之中,一切众生无不以目见,但是其清净的太阳却并不来到这里。
菩萨智慧之轮也是如此,其出于诸有之海,住于佛之真实法,
在寂静空中无有所依,只是为了化度诸众生的缘故,才在诸趣之中随类受生;
此菩萨智慧之轮实际上没有生与死,也没有染着,没有长、短劫等诸想分别。
为什么如此呢?
菩萨究竟远离心想,知晓一切颠倒,获得真实见,
知晓法实性,知晓一切世间如梦、如幻;
无有众生,只是以大悲大愿之力的缘故,显现于众生之前教化调伏众生。
  「佛子!再譬如船师,常常以大船在河流之中不依于此岸、不着于彼岸、不住于中流济度众生而无有休息。
菩萨也是如此,以波罗蜜之船,在生死之流中不依于此岸、不着于彼岸、不住于中流,济度众生而无有休息;
即使无量劫中修习菩萨行,却未曾分别劫数的长短。
  「佛子!再如太虚空,一切世界在其中成坏而无有分别,本性清净,无染无乱,无碍无厌,非长非短,尽未来劫持一切国土。
菩萨也是如此,以与虚空界相等的广大深心,生起大愿之风轮,摄持诸众生,使其远离恶道,生于诸善趣,使其安住于一切智之地,灭除诸烦恼生死苦的系缚,而无懮喜、疲厌之心。
  「善男子!再如幻化之人,虽然具备肢体,却没有入息以及出息、寒、热、饥、渴、懮、喜、生、死十种事情。
菩萨也是如此,以如幻智平等法身显现出许多色相,在诸有趣住无量劫以教化众生,对生死中的一切境界,无欣无厌,无爱无恚,无苦无乐,无取无舍,无安定也无恐怖之感。
「佛子!菩萨智慧虽然是如此甚深难测,我应该秉承佛的威神之力为你解说,使未来世诸菩萨等满足大愿、成就诸力。

  「佛子!乃往古世,过世界海微尘数劫,有劫名『善光』,世界名『宝光』。
于其劫中,有一万佛出兴于世。其最初佛,
号『法-轮音虚空灯王』如来、应、正等觉,十号圆满。
彼阎浮提,有一王都,名『宝庄严』;
其东不远,有一大林,名曰『妙光』;中有道场,名为『宝华』。
彼道场中,有普光明摩尼莲华藏师子之座。
时,彼如来于此座上,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满一百年坐于道场,
为诸菩萨、诸天、世人及阎浮提宿植善根已成熟者演说正法。
  「是时,国王名曰『胜光』。时世人民寿一万岁,其中多有杀、盗、淫佚、妄语、绮语、两舌、恶口、贪、瞋、邪见、不孝父母、不敬沙门婆罗门等。
时,王为欲调伏彼故,造立囹圄,枷锁禁闭,无量众生于中受苦。
  「王有太子,名为『善伏』,端正殊特,人所喜见,具二十八-大人之相。
在宫殿中,遥闻狱囚楚毒音声,心怀伤愍。从宫殿出,入牢狱中,见诸罪人杻械、枷锁递相连系,置幽暗处,或以火炙,或以烟熏,或被榜笞,或遭膑割,裸形乱发,饥渴羸瘦,筋断骨现,号叫苦剧。太子见已,心生悲愍,以无畏声安慰之言:『汝莫懮恼!汝勿愁怖!我当令汝悉得解脱。』便诣王所而白王言:『狱中罪人苦毒难处,愿垂宽宥,施以无畏①。』
  「时,王即集五百大臣而问之言:『是事云何?』
诸臣答言:『彼罪人者,私窃官物,谋夺王位,盗入宫闱,罪应刑戮。有哀救者,罪亦至死。』
  「时,彼太子悲心转切,语大臣言:
『如汝所说,但放此人;随其所应,可以治我。我为彼故,一切苦事悉皆能受,粉身殁命,无所顾惜,要令罪人皆得免苦。何以故?我若不救此众生者,云何能救三界牢狱诸苦众生?
一切众生在三界中,贪爱所缚,愚痴所蔽,贫无功德,堕诸恶趣,身形鄙陋,诸根放逸,其心迷惑,不求出道,失智慧光,乐着三有,断诸福德,灭诸智慧,种种烦恼浊乱其心,住苦牢狱,入魔罥网,生老病死懮悲恼害,如是诸苦常所逼迫。我当云何令彼解脱?应舍身命而拔济之!』
  「时,诸大臣共诣王所,悉举其手高声唱言:
  『大王当知,如太子意,毁坏王法,祸及万人。若王爱念不责治者,王之宝祚亦不久立。』王闻此言,赫然大怒,令诛太子及诸罪人。
「王后闻之,愁懮号哭,毁形降服,与千采女驰诣王所,举身投地顶礼王足,俱作是言:
『唯愿大王,赦太子命!』王即回顾,语太子言:『莫救罪人;若救罪人,必当杀汝!』
尔时,太子为欲专求一切智故,为欲利益诸众生故,为以大悲普救摄故,其心坚固无有退怯,复白王言:
『愿恕彼罪,身当受戮!』王言:『随意!』
尔时,王后白言:『大王!愿听太子,半月行施,恣意修福,然后治罪。』王即听许。
【章旨】
「大愿精进力救护一切众生」夜神给善财童子开始宣说自己证得菩提心的机缘。在往古世,过世界海微尘数劫的「善光」劫中,有一处名为「宝光」的世界,其出世的第一位佛号为「法-轮音虚空灯王」。在那阎浮提有一处王都名叫「宝庄严」,在其东不远的「妙光」大森林中有一处名为「宝华」的道场。此国的国王名为「胜光」,其太子名为「善伏」。此位太子愿意以自身换取对于罪人的宽恕。
【注释】
①施以无畏:即「施无畏」、「无畏施」,救度众生,为其祛除种种怖畏。
【语译】
大愿精进力救护一切众生夜神给善财童子说:
「佛子!从往古世过世界海微尘数劫中有一处名为『善光』的劫,世界名为『宝光』。
在其劫中,有一万佛出兴于世。其最初佛,号为『法-轮音虚空灯王』如来,十号圆满。
那阎浮提,有一名为『宝庄严』的王都;在其王都东边不远,有一处名为『妙光』的大林;
大林中有一处名为『宝华』的道场。在这处道场中,有普光明摩尼莲华藏师子之座。
当时,这位如来坐在此座之上,成就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后满一百年坐于道场,为诸菩萨、诸天、世人及阎浮提宿植善根已成熟的众生演说正法。
  「这时,有名为『胜光』的国王。
当时世间的人民寿一万岁,其中多有杀、盗、淫佚、妄语、绮语、两舌、恶口、贪、瞋、邪见、不孝父母、不敬沙门的婆罗门等等。
当时,国王为欲调伏这些众生的缘故,造立监狱,枷锁禁闭众生,使无量众生在其中受苦。
  「国王有一位名为『善伏』的太子,端正殊特,为人所喜见,具备二十八种大人之相。
这位太子在宫殿中,远远听见狱中的囚徒被捶打的音声,心中产生伤心与悲愍。
这位太子从宫殿中走出,进入牢狱中,看见诸罪人被杻械、枷锁递相连系,置于幽暗之处,有的被火炙烤,有的被烟熏,有的遭到榜笞,有的遭到膑割,他们都裸形乱发,饥渴羸瘦,筋断骨现,号叫苦剧。
太子看见之后,心中产生悲愍,以无畏的声音发出安慰之言:
『你们不要懮恼!你们不要愁怖!我应当使你们全都得到解脱。』
这位太子便前往国王的住所而对国王说:
『狱中的罪人苦毒难处,希望您能够垂爱宽宥他们,以无畏布施给他们使其无有恐惧。』
  「这时,国王随集召集五百名大臣而问其臣下说:『这事情怎么办呢?』
诸臣答言:『那些罪人,私窃官物,谋夺王位,盗入宫闱,罪应刑戮。
有哀求救助的,其罪也达到死刑的程度。』
  「这时,那位太子悲心更加悲切,对诸位大臣说:
『如你所说,只管将此人放掉;
凡是他所应该给予的惩罚,都可以用来治我。我为他的缘故,一切苦事都能够承受,粉身殁命,也无所顾惜,要使罪人都得以免除苦难。为什么如此呢?
我如果不救此众生,为何说能够救三界牢狱中的诸位受苦的众生呢?
一切众生在三界中,被贪爱所系缚,被愚痴所遮蔽,贫穷而无有功德,堕入诸恶趣,身形鄙陋,诸根放逸,其心迷惑,不追求出道,失去智慧之光,乐着三有,断绝诸福德,灭除了智慧,种种烦恼扰乱其心,住于苦难的牢狱,陷入魔的绳网,为生老病死懮悲所恼害,如此诸苦常常逼迫他们。
我当如何使其得到解脱呢?我应该舍弃自己的身命而拔济他们!』
  「这时,诸位大臣一起前往大王的住所,都举起自己的手高声说道:
『大王应当知道,如果让太子如意,就会毁坏王法,祸及万人。
如果国王因为爱念太子而不责治太子,国王王运也会不太长久。』
国王听说这一说法,勃然大怒,下令诛杀太子以及其他罪人。
「王后听说这些事情之后,愁懮号哭,毁形降服,与一千位采女奔至国王的所在,举身投地顶礼王足,一起对国王说:
『希望大王,赦免太子的生命!』国王随即回头对太子说:
『不要再想着拯救罪人;如果拯救罪人,一定会将你杀死!』
这时,太子因为想专心求得一切智的缘故,因为想利益诸众生的缘故,因为想以大悲完全救摄众生的缘故,其心坚固无有退怯,太子再次对国王说:
『希望宽恕这些人的罪过,我情愿自己之身承受杀戮!』
国王说:『随你的意!』
这时,王后又说:『大王!希望能够允许太子在半月之内行施修福,然后治罪。』国王随即答应了。

  「时,都城北有一大园,名曰『日光』,是昔施场。太子往彼,设大施会;饮食、衣服、华鬘、璎珞、涂香、末香、幢幡、宝盖诸庄严具,随有所求,靡不周给。经半月已,于最后日,国王、大臣、长者、居士、城邑人民及诸外道,悉来集会。
  「时,『法-轮音虚空灯王』如来,知诸众生调伏时至,与大众俱,天王围绕,龙王供养,夜叉王守护,干闼婆王赞叹,阿修罗王曲躬顶礼,迦楼罗王以清净心散诸宝华,紧那罗王欢喜劝请,摩睺罗伽王一心瞻仰,来入彼会。
  「尔时,太子及诸大众,遥见佛来,端严殊特,诸根寂定如调顺象,心无垢浊如清净池,现大神通,示大自在,显大威德,种种相好庄严其身,放大光明普照世界,一切毛孔出香焰云,震动十方无量佛剎,随所至处普雨一切诸庄严具;以佛威仪,以佛功德,众生见者,心净欢喜,烦恼消灭。
  「尔时,太子及诸大众五体投地,顶礼其足,安施床座,合掌白言:
  『善来世尊!善来善逝!唯愿哀愍,摄受于我,处于此座!』以佛神力,净居诸天即变此座为香摩尼莲华之座。
  
佛坐其上,诸菩萨众亦皆就座周匝围绕。时,彼会中一切众生,因见如来,苦灭障除,堪受圣法。
「尔时,如来知其可化,以圆满音,说修多罗,名《普照因轮》,令诸众生随类各解。
时,彼会中有八十那由他众生,远尘离垢,得净法眼;无量那由他众生,得无学地;十千众生,住大乘道,入普贤行,成满大愿。
当尔之时,十方各百佛剎微尘数众生,于大乘中,心得调伏;
无量世界一切众生,免离恶趣,生于天上。善伏太子即于此时,得菩萨教化众生令生善根解脱门。
【章旨】
善伏太子到王都城北的「日光园林」做布施。在半月的最后一日,法-轮音虚空灯王如来与其眷属一起前往日光园林为善伏太子及其会众宣说《普照因轮》经,善伏太子因此而获得「菩萨教化众生令生善根解脱」法门。
【注释】
①无学:为「有学」的对称。虽然已知佛教之真理,但未断迷惑,尚有所学者,称为「有学」。相对于此,「无学」指已达佛教真理之极致,无迷惑可断,亦无可学者。声闻乘四果中之前三果「预流果」、「一来果」、「不还果」为「有学」,第四阿罗汉果为「无学」。
【语译】
「大愿精进力救护一切众生」夜神继续给善财童子宣说自己证得菩提心的机缘:「当时,在宝庄严城北有一处名为『日光』的园林,这是昔日布施的场所。太子前往那里,设立布施大会;饮食、衣服、花鬘、璎珞、涂香、末香、幢幡、宝盖诸庄严具,随有所求,无不周到地供给。布施半月之后,在最后一天,国王、大臣、长者、居士、市民以及诸外道,都前来集会。
  「这时,『法-轮音虚空灯王』如来知晓调伏诸位众生的时机成熟了,便与, 这些大众一起前来此会。当时,法-轮音虚空灯王如来被天王所围绕,被龙王所供养,被夜叉王所守护,干闼婆王赞叹,阿修罗王曲躬顶礼,迦楼罗王以清净心撒播诸宝花供养,紧那罗王欢喜劝请,摩睺罗伽王一心瞻仰。
  「这时,太子以及诸位大众,远远看见佛来,端严殊特,诸根寂定如调顺的大象,心无垢浊如清净池,显现出大神通,显示出大自在,显现出大威德,以种种相、好庄严其身,放出大光明普照世界,在一切毛孔中发出香焰云,震动十方无量佛土,随所至处普雨一切诸庄严具;以佛的威仪,以佛的功德,使得看见这一切的众生都心净欢喜,消灭烦恼。
「这时,太子以及诸位大众五体投地,顶礼佛的双足,安施床座,合掌禀告佛说:
『善来世尊!善来善逝!唯愿哀愍,摄受我们处于此座!』凭借佛的神力,净居诸天立即将此座变化为香摩尼莲华之座。佛坐于其上,诸菩萨众也都就座于周围围绕。这时,这一布施会中的所有众生,因为看见如来而灭除众苦和障碍,可堪接受圣法。
「这时,如来知晓这些众生可以化度,便以圆满音演说修多罗,名为《普照因轮》,使诸位众生随类各解。这时,这一会中有八十那由他众生,远尘离垢,获得清净法眼;无量那由他众生,获得无学地;一万名众生,住于大乘道,进入普贤行,圆满成就大愿。
当此之时,十方各百佛土微尘数的众生,在大乘中,其心得以调伏;无量世界的一切众生,得以脱离恶趣,生于天上。善伏太子就在此时,获得菩萨教化众生令生善根解脱门。
  「善男子!尔时太子岂异人乎?我身是也。我因往昔起大悲心,舍身、命、财救苦众生,开门大施供养于佛,得此解脱。佛子当知,我于尔时,但为利益一切众生,不着三界,不求果报,不贪名称,不欲自赞轻毁于他,于诸境界无所贪染、无所怖畏,但庄严大乘出要之道,常乐观察一切智门,修行苦行,得此解脱。
  「佛子!于汝意云何,彼时五百大臣,欲害我者,岂异人乎?
今提婆达多等五百徒党是也。是诸人等,蒙佛教化,皆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未来世,过须弥山微尘数劫,
尔时有劫,名『善光』,世界名『宝光』,于中成佛。
其五百佛次第兴世,最初如来,名曰『大悲』;
第二,名『饶益世间』;
第三,名『大悲师子』;第四,名『救护众生』;
乃至最后,名曰『医王』。虽彼诸佛大悲平等,然其国土、种族、父母、受生、诞生、出家、学道、往诣道场、转正法-轮、说修多罗、语言、音声、光明、众会、寿命、法住及其名号,各各差别。
  「佛子!彼诸罪人,我所救者,即拘留孙等贤劫千佛,及百万阿僧祇诸大菩萨──于无量精进力名称功德慧如来所,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今于十方国土,行菩萨道,修习增长此菩提,教化众生,令生善根解脱者是。时胜光王,今萨遮尼干子大论师是。时王宫人及诸眷属,即彼尼干六万弟子──与师俱来,建大论幢,共佛论议,悉降伏之,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者是。此诸人等,皆当作佛,国土、庄严、劫数、名号,各各有异。
「佛子!我于尔时救罪人已,父母听我舍离国土、妻子、财宝,于法-轮音虚空灯王佛所出家学道。五百岁中,净修梵行,即得成就百万陀罗尼、百万神通、百万法藏、百万求一切智勇猛精进,净治百万堪忍门②,增长百万思惟心,成就百万菩萨力,入百万菩萨智门,得百万般若波罗蜜门,见十方百万诸佛,生百万菩萨大愿;念念中,十方各照百万佛剎;
念念中,忆念十方世界前后际劫百万诸佛;
念念中,知十方世界百万诸佛变化海;
念念中,见十方百万世界所有众生种种诸趣,随业所受生时、死时、善趣、恶趣、好色、恶色,其诸众生种种心行、种种欲乐、种种根性、种种业习、种种成就,皆悉明了。
【章旨】
大愿精进力救护一切众生夜神告诉善财童子说,那位善伏太子就是自己的前身。
【注释】
①提婆达多:又作「调达」,是净饭王之弟斛饭王之子,阿难的兄长,与佛陀是堂兄弟。传说他曾经修行十二年,诵八万法,得五神通,在阿阇世王的支持下,欲得到教权,因而与佛陀产生冲突。佛教经典都说其以破坏佛法为能事。实际上,调达与佛陀持有不同见解,后来另立教团,其性质与当时的外道相同。
②忍门:指忍受违逆之境,对于他人之损恼而不起瞋恨、报复心的法门,为佛教修行之门中的第三门。
【语译】
大愿精进力救护一切众生夜神告诉善财童子说:「善男子!那时的那位太子难道是别人吗?
他就是我的前身。我因为在往昔发起大悲之心,舍弃身、命、财而救度苦难中的众生,开门大施供养于佛,获得这一解脱法门。
佛子,你应当知道,我在那时,只是为了利益一切众生,不执着三界,不追求果报,不贪图名誉,不欲自赞轻毁别人,对于诸境界无所贪染、无所怖畏,只是庄严大乘出离苦难之道的要点,常乐观察一切智门,修行苦行,获得这一解脱法门。
  「佛子!你以为如何呢?那时的五百位大臣以及想害我的,难道是别人吗?
就是现今的提婆达多等五百徒党啊。这些人等,承蒙佛的教化,都应该获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在未来世过须弥山微尘数劫,
那时有一名为『善光』的劫,世界名为『宝光』,这五百徒众于此世界成佛。
其五百佛次第兴世,最初如来的名为『大悲』;第二名为『饶益世间』;
第三位名为『大悲师子』;第四位名为『救护众生』;
乃至最后一位佛名为『医王』。虽然诸佛大悲平等,
然而其国土、种族、父母、受生、诞生、出家、学道、往诣道场、转正法-轮、说修多罗、语言、音声、光明、众会、寿命、法住及其名号,各各不同。
  「佛子!那些被我所救的罪人也就是拘留孙等贤劫千佛以及百万阿僧祇诸大菩萨。
他们在『无量精进力名称功德慧』如来的所在,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在当今的十方国土修行菩萨道,修习增长此菩提,教化众生,使其产生善根解脱。
当时的胜光王,就是现今的萨遮尼干子大论师。
当时王宫中的人及诸眷属,也就是尼干六万名弟子。
他们与其师一起来,建大论幢,与佛一起论议,最后被佛全部降伏,佛为他们授给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
此诸人等,都应当作佛,国土、庄严、劫数、名号也各不相同。
「佛子!我在那时拯救罪人之后,父母允许我舍弃远离国土、妻子、财宝,在法-轮音虚空灯王佛所出家学道。
五百岁中,净修梵行,
就获得了成就百万陀罗尼、百万神通、百万法藏、百万求一切智勇猛精进,
净治百万堪忍门,
增长百万思惟心,
成就百万菩萨力,
进入百万菩萨智门,
获得百万般若波罗蜜门,
看见十方百万诸佛,
产生百万菩萨大愿;
在念念中,十方各照百万佛土;
在念念中,忆念十方世界前后际劫百万诸佛;
在念念中,知晓十方世界百万诸佛变化海;
在念念中,看见十方百万世界所有众生种种诸趣,
随业所受生时、死时、善趣、恶趣、好色、恶色,其诸众生种种心行、种种欲乐、种种根性、种种业习、种种成就,都完全都明了。
  「佛子!我于尔时命终之后,还复于彼王家受生,作转轮王,彼法-轮音虚空灯王如来灭后,
次即于此值法空王如来,承事供养;
次为帝释,即此道场值天王藏如来,亲近供养;
次为夜摩天王,即于此世界值大地威力山如来,亲近供养;
次为兜率天王,即于此世界值法-轮光音声王如来,亲近供养;
次为化乐天王,即于此世界值虚空智王如来,亲近供养;
次为他化自在天王,即于此世界值无能坏幢如来,亲近供养;
次为阿修罗王,即于此世界值一切法雷音王如来,亲近供养;
次为梵王,即于此世界值普现化演法音如来,亲近供养。
佛子!此宝光世界善光劫中,有一万佛出兴于世,我皆亲近承事供养。

  「次复有劫,名曰『日光』,有六十亿佛出兴于世,
最初如来,名『妙相山』,我时为王,名曰『大慧』,于彼佛所承事供养;
次有佛出,名『圆满肩』,我为居士,亲近供养;
次有佛出,名『离垢童子』,我为大臣,亲近供养;
次有佛出,名『勇猛持』,我为阿修罗王,亲近供养;
次有佛出,名『须弥相』,我为树神,亲近供养;
次有佛出,名『离垢臂』,我为商主,亲近供养;
次有佛出,名『师子游步』,我为城神,亲近供养;
次有佛出,名为『宝髻』,我为毗沙门天王,亲近供养;
次有佛出,名『最上法称』,我为干闼婆王,亲近供养;
次有佛出,名『光明冠』,我为鸠盘荼王,亲近供养。
「于彼劫中,如是次第有六十亿如来出兴于世。
我常于此受种种身,一一佛所亲近供养,教化成就无量众生;
于一一佛所,得种种三昧门、种种陀罗尼门、种种神通门、种种辩才门、种种一切智门、种种法明门、种种智慧门,照种种十方海,入种种佛剎海,见种种诸佛海,清净成就,增长广大。
如于此劫中亲近供养尔所诸佛,于一切处、一切世界海微尘数劫,所有诸佛出兴于世,亲近供养,听闻说法,信受护持,亦复如是。
如是,一切诸如来所,皆悉修习此解脱门,复得无量解脱方便。」
【章旨】
善伏太子命终之后,又转生于国王家中继续做转轮王,承事供养每一位出世的诸佛。大愿精进力救护一切众生夜神又告诉善财童子,自己在此后的日光劫之中同样侍奉供养于其中出世的六十亿位如来。
【语译】
大愿精进力救护一切众生夜神继续给善财童子讲说自己获得这一法门的机缘:「
佛子!我在那时命终之后,又还生于国王家受生,作转轮王,在那位法-轮音虚空灯王如来寂灭之后,我就在此遇到法空王如来,承事供养
;再次为帝释,也就是在此道场中所遇到的天王藏如来,我亲近供养;
再次为夜摩天王,也就是在此世界遇到的大地威力山如来,我亲近供养;
再次为兜率天王,也就是此世界中遇到的法-轮光音声王如来,我亲近供养;
再次为化乐天王,也就是此世界中遇到的虚空智王如来,我亲近供养;
再次为他化自在天王,也就是此世界中遇到的无能坏幢如来,我亲近供养;
再次为阿修罗王,也就是此世界中遇到的一切法雷音王如来,我亲近供养;
再次为梵王,也就是在此世界中遇到的普现化演法音如来,我亲近供养。
佛子!此宝光世界善光劫中,有一万佛出兴于世,我都亲近承事供养。
「再次又有名为『日光』的劫,有六十亿佛出兴于世,最初的如来名为『妙相山』。
我在当时为王,名为『大慧』,在这位佛所承事供养;
再次有佛出世,名为『圆满肩』,我为居士,亲近供养;
再次有佛出世,名为『离垢童子』,我为大臣,亲近供养;
再次有佛出世,名为『勇猛持』,我为阿修罗王,亲近供养;
再次有佛出世,名为『须弥相』,我为树神,亲近供养;
再次有佛出世,名为『离垢臂』,我为商主,亲近供养;
再次有佛出世,名为『师子游步』,我为城神,亲近供养;
再次有佛出世,名为『宝髻』,我为毗沙门天王,亲近供养;
再次有佛出世,名为『最上法称』,我为干闼婆王,亲近供养;
再次有佛出世,名为『光明冠』,我为鸠盘荼王,亲近供养。
「在日光劫之中,如此次第有六十亿如来出兴于世。我常于此受种种身,在一一佛所亲近供养,教化成就无量众生;
在一一佛所,获得种种三昧门、种种陀罗尼门、种种神通门、种种辩才门、种种一切智门、种种法明门、种种智慧门,照耀种种十方海,进入种种佛土海,看见种种诸佛海,清净成就,增长广大。如在此劫中亲近供养那里的诸佛,我在一切处、一切世界海微尘数劫,所有诸佛都出兴于世,我也都亲近供养,听闻说法,信受护持。如此,我在一切诸如来的所在,都完全修习这一解脱法门,又获得无量解脱方便。」
  尔时,救护一切众生主夜神,欲重宣此解脱义,即为善财而说颂言:「
  
汝以欢喜信乐心,问此难思解脱法;我承如来护念力,为汝宣说应听受。
过去无边广大劫,过于剎海微尘数,时有世界名宝光,其中有劫号善光。
于此善光大劫中,一万如来出兴世,我皆亲近而供养,从其修学此解脱。
时有王都名喜严,纵广宽平极殊丽,杂业众生所居住,或心清净或作恶。

尔时有王名胜光,恒以正法御群生;其王太子名善伏,形体端正备众相。
时有无量诸罪人,系身牢狱当受戮;太子见已生悲愍,上启于王请宽宥。
尔时诸臣共白王:『今此太子危王国,如是罪人应受戮,如何悉救令除免?』
时胜光王语太子:『汝救彼罪自当受!』太子哀念情转深,誓救众生无退怯。

时王夫人采女等,俱来王所白王言:『愿放太子半月中,布施众生作功德。』
时王闻已即听许,设大施会济贫乏,一切众生靡不臻,随有所求咸给与。
如是半月日云满,太子就戮时将至,大众百千万亿人,同时瞻仰俱号泣。
彼佛知众根将熟,而来此会化群生,显现神变大庄严,靡不亲近而恭敬。

佛以一音方便说,法灯普照修多罗,无量众生意柔软,悉蒙与授菩提记。
善伏太子生欢喜,发兴无上正觉心,誓愿承事于如来,普为众生作依处。
便即出家依佛住,修行一切种智道,尔时便得此解脱,大悲广济诸群生。
于中止住经劫海,谛观诸法真实性,常于苦海救众生,如是修习菩提道。

劫中所有诸佛现,悉皆承事无有余,咸以清净信解心,听闻持护所说法。
次于佛剎微尘数,无量无边诸劫海,所有诸佛现世间,一一供养皆如是。
我念往昔为太子,见诸众生在牢狱,誓愿舍身而救护,因其证此解脱门。
经于佛剎微尘数,广大劫海常修习,念念令其得增长,复获无边巧方便。

彼中所有诸如来,我悉得见蒙开悟,令我增明此解脱,及以种种方便力。
我于无量千亿劫,学此难思解脱门;诸佛法海无有边,我悉一时能普饮。
十方所有一切剎,其身普入无所碍;三世种种国土名,念念了知皆悉尽。
三世所有诸佛海,一一明见尽无余;亦能示现其身相,普诣于彼如来所。

又于十方一切剎,一切诸佛导师前,普雨一切庄严云,供养一切无上觉。
又以无边大问海,启请一切诸世尊;彼佛所雨妙法云,皆悉受持无忘失。
又于十方无量剎,一切如来众会前,坐于众妙庄严座,示现种种神通力。
又于十方无量剎,示现种种诸神变,一身示现无量身,无量身中现一身。

又于一一毛孔中,悉放无数大光明,各以种种巧方便,除灭众生烦恼火。
又于一一毛孔中,出现无量化身云,充满十方诸世界,普雨法雨济群品。①
十方一切诸佛子,入此难思解脱门,悉尽未来无量劫,安住修行菩萨行。
随其心乐为说法,令彼皆除邪见网,示以天道及二乘,乃至如来一切智。

一切众生受生处,示现无边种种身,悉同其类现众像,普应其心而说法。
若有得此解脱门,则住无边功德海,譬如剎海微尘数,不可思议无有量。

  「善男子!我唯知此教化众生令生善根解脱门。
如诸菩萨摩诃萨,超诸世间,现诸趣身,不住攀缘,无有障碍,
了达一切诸法自性,善能观察一切诸法,得无我智,证无我法
,教化调伏一切众生恒无休息,心常安住无二法门,普入一切诸言辞海;
我今云何能知能说彼功德海、彼勇猛智、彼心行处、彼三昧境、彼解脱力?
  「善男子!此阎浮提,有一园林,名『岚毗尼』②;彼园有神,名『妙德圆满』③。汝诣彼问:菩萨云何修菩萨行、生如来家、为世光明,尽未来劫而无厌倦?」
时,善财童子顶礼其足,绕无量匝,合掌瞻仰,辞退而去。

【章旨】
大愿精进力救护一切众生夜神最后以偈颂形式总结自己所讲,并且又向善财童子推荐「岚毗尼」园林中的「妙德圆满」神,嘱咐善财童子前去拜访请教。善财童子于是告别大愿精进力救护一切众生夜神,继续前行求法。
【注释】
①群品:即六道之中的所有各类众生。
②岚毗尼:关于此地,澄观说:「岚尼林,此云『乐胜圆光』。昔有天女下生此处,因以为名。表九地总持光明无不照故。然此园在迦毗罗城东二十里,是摩耶生佛之处。」
此地位于今尼泊尔境内靠近印度边境的小镇鲁明迪旁,传为释迦牟尼佛的诞生地,是善觉王为其夫人蓝毗尼建造的一座花园。据说迦毗罗卫国净饭王夫人摩耶产期将临,按当地习俗回母家分娩,途经蓝毗尼时,在一棵娑罗树下生下了释迦牟尼。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曾来此朝拜并建石柱留念。
③妙德圆满:关于此善知识之名,澄观说:「友名『妙德圆满』者,善慧无缺故。」
【语译】
这时,大愿精进力救护一切众生夜神,想再次宣说这一解脱法门之义,随即为善财而说颂:(偈颂的语译从略) 
「善男子!我只是知晓这一菩萨教化众生令生善根解脱门。
如同诸位菩萨一样,超越诸世间,显现出诸趣之身,不
住于攀缘之心,无有任何障碍,
了达一切诸法的自性,善于并且能够观察一切诸法,
获得无我的智慧,证得无我之法,
教化调伏一切众生永远无休息之时,心常常安住于无二法门,完全进入一切诸言辞之海。
我现今为何能够知晓并且宣说这一功德海、那一勇猛智、那一心行之处、那一三昧的境界、那一解脱之力呢?
「善男子!在这一阎浮提,有一处名叫『岚毗尼』的园林;
那园中有一位名为『妙德圆满』的神。你可以前往他那里向他请教:
菩萨如何修菩萨行、生于如来家、为世间众生之光明,并且尽未来劫而永无厌倦之时?」
这时,善财童子顶礼这位夜神的双足,在其周围绕行无量圈,合掌瞻仰夜神。
然后,善财童子辞别大愿精进力救护一切众生夜神,踏上继续求法的历程。
【说明】
善财童子第三十九参——大愿精进力救护一切众生夜神会,至此叙述完毕。
大愿精进力救护一切众生夜神给善财童子宣讲的「菩萨教化众生令生善根解脱门」法门,是进入「十地」之第八地「不动地」的方法。
菩萨至此「不动」位,无分别智一经相续任运,不被相、用、烦恼等所动,因此名为「不动地」。

《华严经》卷七十四  入法界品之十五
【题解】
本卷为《入法界品》「末会」的第四十一会,即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中的四十参「妙德圆满神会」的内容。
善财童子遵从「大愿精进力救护一切众生夜神」的嘱咐,前去拜访「妙德圆满神」,向其请教修行菩萨行的方法、途径。妙德圆满神告诉善财童子,菩萨有十种「受生藏」。
第一藏相应于「十信」,
第二藏相应于「十住」,
第三藏相应于「十行」、「十回向」,
第四藏相应于初地,第五藏相应于第二地至第七地。
第六藏、第七藏相应于第八地,
第八藏相应于第九地,
第九藏相应于第十地,
第十藏相应于等觉入如来地。
妙德圆满神对善财童子总结说,菩萨具足此「十种受生藏」即可生于如来家。
善财童子又向妙德圆满神询问「自在受生解脱门」的境界。
妙德圆满神对善财童子讲解了自己因发一切菩萨受生之时皆得目睹的大愿而得以于此岚毗尼园林中目睹释迦牟尼佛诞生的整个过程。在摩耶夫人未至岚毗尼园林中时,此园林中就出现了十种瑞相。
而当摩耶夫人从迦毗罗城出发到达岚毗尼园林之时,此岚毗尼园林中发出十种光明瑞相,而当摩耶夫人坐在毕洛叉树下之时,此园林又出现菩萨将欲诞生的十种神变。然后妙德圆满神给善财童子讲说世尊降生时的情景。

善财童子又向妙德圆满神请教证得「自在受生解脱门」的时间久暂。妙德圆满神回答说:在往古世过亿佛剎微尘数劫有名为「普宝」的世界,在「悦乐」大劫中有八十那由他佛于中出现。
其第一佛「自在功德幢」所在的世界中的「妙光庄严」四天下的「须弥庄严幢」王都中,有一名为「宝焰眼」的国王,其王夫人名为「喜光」。当「喜光夫人」将欲诞生菩萨之时旁边有一位名为「净光」的乳母。而这位乳母就是妙德圆满神的前身。
最后,妙德圆满神以偈颂形式总结自己所讲,并且又向善财童子推荐迦毗罗城中的「瞿波」释种女,嘱咐善财童子前去拜访请教。
善财童子告别妙德圆满神,继续前行求法。妙德圆满神给善财童子宣讲的「菩萨自在受生解脱门」法门,是进入「十地」之第九地「善慧地」的方法。
「善慧地」,又作「善意地」、「善根地」,菩萨至此位,成就微妙四无碍辩,普徧十方,善说法门,因此名为「善慧地」。
善财童子第四十参:妙德圆满神会
尔时,善财童子于大愿精进力救护一切众生夜神所,得菩萨解脱已,忆念修习,了达增长。
渐次游行,至岚毗尼林,周徧寻觅彼妙德神,见在一切宝树庄严楼阁中,坐宝莲华师子之座,二十亿那由他诸天恭敬围绕,为说《菩萨受生海经》,令其皆得生如来家,增长菩萨大功德海。
善财见已,顶礼其足,合掌前立,白言:「大圣!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能知菩萨云何修菩萨行、生如来家、为世大明?」
【章旨】
这是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第四十次参访,也是《入法界品》「末会」中善财五十五会中的第四十一会。善财童子遵从「大愿精进力救护一切众生夜神」的嘱咐,前去拜访「妙德圆满神」,向其请教修行菩萨行的方法、途径。
【语译】
这时,善财童子在大愿精进力救护一切众生夜神的所在,获得菩萨解脱法门之后,忆念修习,了达增长。
善财童逐渐地前进,到达岚毗尼园林,在此园林到处寻找妙德圆满神。
后来,善财童子发现这位神在由一切宝树庄严的楼阁中坐在宝莲华师子之座上,有二十亿那由他诸天在其周围恭敬围绕。
妙德圆满神在宣说《菩萨受生海经》,使众生都能够得以生于如来家,增长菩萨大功德海。
善财童子看见之后,便顶礼其足,合掌前立,对妙德圆满神说:
「大圣!我早先已经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但却不知晓菩萨如何修菩萨行、如何才能生于如来家、如何才能为世间放出大光明?」
彼神答言:「
善男子!菩萨有十种受生藏①,若菩萨成就此法,则生如来家,念念增长菩萨善根,不疲不懈,不厌不退,无断无失,离诸迷惑,不生怯劣、恼悔之心,趣一切智,入法界门,发广大心,增长诸度,成就诸佛无上菩提,舍世间趣,入如来地,获胜神通,诸佛之法常现在前,顺一切智真实义境。
「何等为十?
一者,愿常供养一切诸佛受生藏;
二者,发菩提心受生藏;
三者,观诸法门勤修行受生藏;
四者,以深净心普照三世受生藏;
五者,平等光明受生藏;
六者,生如来家受生藏;
七者,佛力光明受生藏;
八者,观普智门受生藏;
九者,普现庄严受生藏;
十者,入如来地受生藏。
【章旨】
妙德圆满神告诉善财童子,菩萨有十种受生藏。这十种通于菩萨修行的六位。
【注释】
①受生藏:指菩萨生于如来之家,成就佛果的最重要的法门。受生,意为生于如来家;藏,意为含藏所修所证之理。
【语译】
妙德圆满神这样回答善财童子:
「善男子!菩萨有十种受生的宝藏。如果菩萨能够成就此法,就可以生于如来家,念念增长菩萨的善根,从不疲倦懈怠,从不厌恶不退缩,没有中断也没有遗失,远离诸迷惑,不产生怯劣、恼悔之心,趣向一切智,进入法界门,发广大心,增长『十度』,成就诸佛无上菩提,舍弃世间趣,进入如来地,获得殊胜的神通,诸佛之法常常显现在前,顺从一切智的真实境界。
「十种受生之藏是什么呢?
第一,希望常常供养一切诸佛受生之藏;
第二,发菩提心受生藏;
第三,观诸法门勤奋修行受生藏;
第四,以深切纯净之心普照三世受生藏;
第五,平等光明之智慧受生藏;
第六,生于如来家受生藏;
第七,佛力光明受生藏;
第八,观见一切智慧法门受生藏;
第九,完全显现出一切庄严之受生藏;
第十,证入如来地受生藏。
「善男子!云何名『愿常供养一切佛受生藏』?
善男子!菩萨初发心时,作如是愿:『我当尊重、恭敬、供养一切诸佛,见佛无厌,于诸佛所,常生爱乐,常起深信,修诸功德,恒无休息。』是为菩萨为一切智始集善根受生藏。

「云何名『发菩提心受生藏』?
善男子!此菩萨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所谓:
起大悲心,救护一切众生故;
起供养佛心,究竟承事故;
起普求正法心,一切无悋故;
起广大趣向心,求一切智故;
起慈无量心,普摄众生故;①
起不舍一切众生心,被求一切智坚誓甲故;②
起无谄诳心,得如实智故;
起如说行心,修菩萨道故;③
起不诳诸佛心,守护一切佛大誓愿故;
起一切智愿心,尽未来化众生不休息故。
菩萨以如是等佛剎微尘数菩提心功德故,得生如来家。是为菩萨第二受生藏。

「云何名『观诸法门勤修行受生藏』?
善男子!此菩萨摩诃萨,
起观一切法门海心,
起回向一切智圆满道心,
起正念无过失业心,④
起一切菩萨三昧海清净心,
起修成一切菩萨功德心,
起庄严一切菩萨道心,
起求一切智大精进行、
修诸功德如劫火炽然无休息心,
起修普贤行教化一切众生心,
起善学一切威仪、
修菩萨功德、舍离一切所有、住无所有真实心。是为菩萨第三受生藏。

「云何名『以深净心普照三世受生藏』?
善男子!此菩萨具清净增上心,
得如来菩提光,入菩萨方便海,
其心坚固犹若金刚,背舍一切诸有趣生,
成就一切佛自在力,修殊胜行,具菩萨根,
其心明洁,愿力不动,
常为诸佛之所护念,
破坏一切诸障碍山,
普为众生作所依处。
是为菩萨第四受生藏。

「云何名『平等光明受生藏』?
善男子!此菩萨具足众行,普化众生;
一切所有,悉皆能舍;住佛究竟净戒境界;
具足忍法,成就诸佛法忍光明;
以大精进,趣一切智,到于彼岸;
修习诸禅,得普门定;
净智圆满,以智慧日,明照诸法;
得无碍眼,见诸佛海,悟入一切真实法性;
一切世间,见者欢喜,善能修习如实法门。是为菩萨第五受生藏。

【章旨】
妙德圆满神为善财童子解说前五种「菩萨受生藏」。第一藏相应于「十信」,第二藏相应于「十住」,第三藏相应于「十行」、「十回向」,第四藏相应于初地,第五藏相应于第二地至第七地。
【注释】
①慈无量心:「四无量心」之一。「四无量心」即四种广大的利他心,为使无量众生离苦得乐而生起的「慈」、「悲」、「喜」、「舍」四种心。
所谓「慈」,即友爱之心。
所谓「悲」,即同情他人的受苦。
所谓「喜」,即喜悦他人之享有幸福。
所谓「舍」,即舍弃一切冤亲之差别相,而平等亲之。
②求一切智坚誓甲:此处是以铠甲为比喻说明,「坚誓」即坚强的誓言为成就一切智的坚固堡垒。
③如说行心:指如同自己的话语而发起言行一致的行为之心。
④无过失业心:即无过无失之业之心。
【语译】
妙德圆满神对善财童子说:「
善男子!如何名为『愿常供养一切佛受生藏』呢?
善男子!菩萨初发心之时,会发如此愿:
『我应当尊重、恭敬、供养一切诸佛,观佛无厌,
对于诸佛的所在,常常生起爱乐,常常发起深深的信仰
,修习诸功德,永远不再休息。』
这就是菩萨为一切智所开始积集善根之受生藏。

「如何名『发菩提心受生藏』呢?
善男子!菩萨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起大悲心,以之救护一切众生;
生起供养佛之心,以之穷尽一切诸劫、一切世间去承奉侍奉诸佛;
发起普求正法之心,对于一切都没有吝啬之心;
发起广大趣向之心,求取一切智;
发起慈无量心,以之普摄一切众生;
生起不舍弃一切众生之心,由此而能够坚固求证佛之智慧的道心;
发起无谄诳之心,以之才能获得如实之智;
发起如说行之心,由此修习菩萨之道;
发起不诳诸佛之心,由此守护一切佛的弘大誓愿;
发起一切智愿之心,尽未来而化度众生永不休息。
菩萨以如此与佛土微尘数相同的菩提心的功德,才能有可能生于如来家。这就是菩萨第二受生之藏。

「如何名为『观诸法门勤修行受生藏』?
善男子!菩萨生起观想一切法门海之心,
生起回向一切智圆满道之心,
生起正念无过失业之心,
生起一切菩萨三昧海清净之心,
生起修成一切菩萨功德之心,
生起庄严一切菩萨道之心,
生起求一切智大精进之行、
修习诸功德如劫火炽然而无休息之心,
生起修普贤行教化一切众生之心,
生起善学一切威仪、修习菩萨功德、
舍弃远离一切所有、住于无所有的真实之心。这就是菩萨第三受生之藏。

「如何名为『以深净心普照三世受生藏』?
善男子!此菩萨具有清净增上之心,获得如来菩提心之光,
进入菩萨方便之海,其心坚固犹如金刚,
背舍一切可能受生于六道之中的有为万法,
成就一切佛之自在力,修习殊胜之行,
具备菩萨根,其心明洁,愿力不动,常被诸佛之所护念,
破坏一切如同大山的诸障碍,
由此完全作为众生的所依之处。这就是菩萨第四受生之藏。

「如何名为『平等光明受生藏』?
善男子!此菩萨具足众行,完全全面教化众生;
世间一切所有的东西,都能够舍弃;
住于佛的究竟净戒境界;
具足忍法,成就诸佛所具的究竟根本的法忍光明;
以广大的精进之力而趣向一切智,到达解脱的彼岸;
修习种种禅定,证得普门定;
圆满成就清净佛智,以智慧之日,明照诸法;
获得无碍之眼,见到诸佛之海,悟入一切真实的法性;
对于一切世间,只要是见到的都会欢喜,善于并且能够修习如实法门。这就是菩萨第五受生之藏。

「云何名『生如来家受生藏』?
善男子!此菩萨生如来家,随诸佛住,成就一切甚深法门,具三世佛清净大愿,得一切佛同一善根,与诸如来共一体性,具出世行白净善法,安住广大功德法门;
入诸三昧,见佛神力;随所应化,净诸众生;如问而对,辩才无尽。是为菩萨第六受生藏。
「云何名『佛力光明受生藏』?
善男子!此菩萨深入佛力,游诸佛剎心无退转,供养承事菩萨众会无有疲厌,了一切法皆如幻起,知诸世间如梦所见,一切色相犹如光影,神通所作皆如变化,一切受生悉皆如影,诸佛说法皆如谷响,开示法界咸令究竟。是为菩萨第七受生藏。
「云何名『观普智门受生藏』?

善男子!此菩萨住童真位,观一切智一一智门,尽无量劫开演一切菩萨所行,于诸菩萨甚深三昧心得自在,念念生于十方世界诸如来所,于有差别境入无差别定,于无差别法现有差别智,于无量境知无境界,于少境界入无量境,通达法性广大无际,知诸世间悉假施设,一切皆是识心①所起。是为菩萨第八受生藏。

「云何名『普现庄严受生藏』?
善男子!此菩萨能种种庄严无量佛剎,普能化现一切众生及诸佛身,得无所畏②,演清净法,周流法界,无所障碍;
随其心乐,普使知见,示现种种成菩提行,令生无碍一切智道;
如是所作不失其时,而常在三昧毗卢遮那智慧之藏。是为菩萨第九受生藏。

「云何名『入如来地受生藏』?
善男子!此菩萨悉于三世诸如来所受灌顶法③,
普知一切境界次第。所谓:
知一切众生前际后际殁生次第、
一切菩萨修行次第、
一切众生心念次第、
三世如来成佛次第、
善巧方便说法次第,
亦知一切初、中、后际所有诸劫若成若坏名号次第。
随诸众生所应化度,为现成道功德庄严,神通说法,方便调伏。是为菩萨第十受生藏。
【章旨】
第六藏、第七藏相应于第八地,第八藏相应于第九地,第九藏相应于第十地,第十藏相应于等觉入如来地。
【注释】
①识心:即「心王」。佛教认为,眼、耳、鼻、舌、身、意、末那识、阿赖耶识等八识各有「心王」与「心所」,识之本体为心王,与之相应而起之作意、触、受等分别作用为「心所有法」,略称「心所」。
②无所畏:指佛、菩萨在说法作师子吼时所具有的四种智力,又称「四无畏」。
佛的四无所畏与菩萨的四无所畏不同。
菩萨具诸智慧,于众中说法,无恐畏之相,故名「无所畏」。
菩萨的「四无所畏」为:
第一「能持无所畏」,即菩萨闻持、忆念一切法不忘失,于众中说法时无所怖畏。
第二「知根无所畏」,即菩萨知一切众生根机之利钝,随其所应说法无所畏。
第三「决疑无所畏」,即菩萨抉择一切众生疑难,如法应答无所怯惧。
第四「答报无所畏」,即菩萨对一切所问,如法自在于应答酬报无所怖畏。
③灌顶法:此指菩萨从第九地进入第十「法云地」时,诸佛以智水灌其顶,以为受法王职之证明,此称「受职灌顶」,或称「授职灌顶」。
【语译】
妙德圆满神在继续给善财童子讲解「菩萨受生藏」:
「如何名为『生如来家受生藏』?
善男子!此菩萨生于如来家,跟随诸佛所住的境界,
成就了一切最深邃的法门,
具有三世佛的清净大愿,
获得了与一切佛相同的善根,
与诸如来拥有相同的体性,
具足出离世间的行为所拥有的清净善法,
安住于广大的功德法门;
证入了诸三昧,看见了诸佛的神力;
随所应化,使诸位众生清净;
随应一切问难而回答,具有无尽的辩才。这就是菩萨第六受生之藏。

「如何名为『佛力光明受生藏』?
善男子!此菩萨深入佛的业用之力,
周游诸佛土而心无退转,
供养承事菩萨众会而无有疲倦厌恶,
了知一切法都如同幻觉而生起,
知晓诸世间如同梦中所见,一切色相犹如光影,
神通所制造出来的都是化生的,一切受生都如同影子,
诸佛说法都如同山谷中的回响,
由此而开示法界使众生都获得对诸法的最究竟理解。
这就是菩萨第七受生之藏。

「如何名为『观普智门受生藏』?
善男子!这些菩萨都已经到达童真位
,观一切智的每一智门,
尽无量劫开演一切菩萨所行,
对于诸菩萨所证得的甚深三昧都在心中达到自在的境地,
于念念中生于十方世界诸如来之所,
能够在种种差别的境界中进入无差别的定境,
在无差别之法中显现出有差别的智慧,
在无量境界中知晓『无』的境界,
在很少的境之中得以进入无量的境界,
通达法性的广大无际,知晓诸世间都是虚假的施设,
所有一切都是识心所生起的。这就是菩萨第八受生之藏。

「如何名为『普现庄严受生藏』?
善男子!此菩萨能够以种种装饰去庄严无量的佛土,
完全能化现一切众生及诸佛身,
获得无所畏法门,演清净法,周流法界,无所障碍;
随其心乐,普使知见,
示现种种成菩提行,使其生出无碍一切智道;
如此所作不失其时,而常常在三昧毗卢遮那智慧之藏。这就是菩萨第九受生藏。

「如何名为『入如来地受生藏』?
善男子!此菩萨都在过去、现在、未来一切如来的道场领受了灌顶法,
完全知晓一切境界的次第。
菩萨由此知晓一切众生前世、后世出生、死殁转生的次序,
知晓一切菩萨的修行次序,
知晓一切众生心念的次序,
知晓三世如来成佛的次序,
知晓如来善巧方便说法的次序,
也知晓一切初、中、后际所有诸劫之中成、住、坏劫中诸佛的名号次序。
菩萨能够随顺众生应化而救度众生,为众生示现庄严的功德法门,
菩萨以神通说法,方便调伏众生。这就是菩萨第十受生之藏。

「佛子!若菩萨摩诃萨,于此十法修习增长圆满成就,则能于一庄严中,现种种庄严;
如是庄严一切国土,开导示悟一切众生,尽未来劫无有休息;
演说一切诸佛法海种种境界、种种成熟,展转传来无量诸法;
现不思议佛自在力,充满一切虚空法界;
于诸众生心行海中而转法-轮,于一切世界示现成佛,恒无间断;
以不可说清净言音说一切法,住无量处通达无碍;
以一切法庄严道场,随诸众生欲解差别而现成佛,
开示无量甚深法藏,教化成就一切世间。」

尔时,岚毗尼林神,欲重明其义,以佛神力,普观十方而说颂言:「

最上离垢清净心,见一切佛无厌足,愿尽未来常供养,此明-慧者受生藏。
一切三世国土中,所有众生及诸佛,悉愿度脱恒瞻奉,此难思者受生藏。
闻法无厌乐观察,普于三世无所碍,身心清净如虚空,此名称者受生藏。
其心恒住大悲海,坚如金刚及宝山,了达一切种智门,此最胜者受生藏。
大慈普覆于一切,妙行常增诸度海,以法光明照群品,此雄猛者受生藏。
了达法性心无碍,生于三世诸佛家,普入十方法界海,此明智者受生藏。
法身清净心无碍,普诣十方诸国土,一切佛力靡不成,此不思议受生藏。
入深智慧已自在,于诸三昧亦究竟,观一切智如实门,此真身者受生藏。
净治一切诸佛土,勤修普化众生法,显现如来自在力,此大名者受生藏。
久已修行萨婆若,疾能趣入如来位,了知法界皆无碍,此诸佛子受生藏。

「善男子!菩萨具此十法,生如来家,为一切世间清净光明。
善男子!我从无量劫来,得是自在受生解脱门。」

【章旨】
妙德圆满神对善财童子总结说,菩萨具足此「十种受生藏」即可生于如来家。妙德圆满神又以偈语重新演说此十法。
【语译】
妙德圆满神对善财童子说:「
佛子!菩萨如果在此十法中修习增长圆满成就,则能够在一庄严之中,显现出种种庄严;
以如此庄严一切国土,开导示现使一切众生都能得悟,尽未来劫无有休息;
演说一切诸佛法海种种境界、种种成熟,展转传来无量诸法;
显现出不思议佛自在之力,充满一切虚空法界;
在诸众生心行海之中旋转法-轮,在一切世界示现成佛,永远没有间断;
以不可说清净言音演说一切法,住于无量处而通达无碍;
以一切法庄严道场,针对诸众生得欲解差别而显现成佛,开示无量甚深法藏,教化成就一切世间之众生。」
这时,岚毗尼园林中的妙德圆满神,想重新演说其义,便以佛之神力,普观十方而说颂:「

最上离垢清净心,见一切佛无厌足,愿尽未来常供养,此明-慧者受生藏。
一切三世国土中,所有众生及诸佛,悉愿度脱恒瞻奉,此难思者受生藏。
闻法无厌乐观察,普于三世无所碍,身心清净如虚空,此名称者受生藏。
其心恒住大悲海,坚如金刚及宝山,了达一切种智门,此最胜者受生藏。
大慈普覆于一切,妙行常增诸度海,以法光明照群品,此雄猛者受生藏。
了达法性心无碍,生于三世诸佛家,普入十方法界海,此明智者受生藏。
法身清净心无碍,普诣十方诸国土,一切佛力靡不成,此不思议受生藏。
入深智慧已自在,于诸三昧亦究竟,观一切智如实门,此真身者受生藏。
净治一切诸佛土,勤修普化众生法,显现如来自在力,此大名者受生藏。
久已修行萨婆若,疾能趣入如来位,了知法界皆无碍,此诸佛子受生藏。

「善男子!菩萨具备这一十法,生于如来家,为一切世间的清净光明。善男子!我是从无量劫来而获得这种自在受生解脱之门的。」
善财白言:「圣者!此解脱门境界云何?」
答言:「善男子!我先发愿①:『愿一切菩萨示受生时皆得亲近;愿入毗卢遮那如来无量受生海。』以昔愿力,生此世界阎浮提中岚毗尼园,专念菩萨何时下生;经于百年,世尊果从兜率陀天而来生此。
「时,此林中现十种相。何等为十?
一者,此园中地忽自平坦,坑坎、塠阜②悉皆不现。
二者,金刚为地,众宝庄严,无有瓦砾、荆棘、株杌③。
三者,宝多罗树周匝行列,其根深植至于水际④。
四者,生众香芽,现众香藏,宝香为树,扶疏荫映,其诸香气皆逾天香。
五者,诸妙华鬘宝庄严具,行列分布,处处充满。
六者,园中所有一切诸树,皆自然开摩尼宝华。
七者,诸池沼中,皆自生华,从地涌出,周布水上。
八者,时此林中,娑婆世界欲、色所住天、龙、夜叉、干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一切诸王,莫不来集,合掌而住。
九者,此世界中所有天女,乃至摩睺罗伽女皆生欢喜,各各捧持诸供养具,向毕洛叉树⑤前,恭敬而立。十者,十方一切诸佛脐中,皆放光明,名『菩萨受生自在灯』,普照此林;
一一光中,悉现诸佛受生,诞生所有神变,及一切菩萨受生功德,又出诸佛种种言音。是为林中十种瑞相。此相现时,诸天王等即知当有菩萨下生;我见此瑞,欢喜无量。
【章旨】
善财童子又向妙德圆满神询问「自在受生解脱门」的境界。
妙德圆满神对善财童子讲解了自己因发一切菩萨受生之时都可以目睹到的大愿,而得以于此岚毗尼园林中目睹释迦牟尼佛诞生的整个过程。
此章先言岚毗尼园林中出现的十种瑞相。
【注释】
①发愿:发起誓愿之意,又作「发大愿」、「发愿心」、「发志愿」、「发无上愿」,指发求佛果菩提心之愿与发度化有情之愿。
②塠阜:小山丘。
③株杌:指树木斫伐后剩下的桩子。
④水际:即「水轮」,三轮之一。佛教之宇宙观中,谓器世界成立之初,由下至上,依次由风、水、金等三轮固持之。水轮即居于风轮之上、金轮之下。经典说其深十一亿二万由旬,广十二亿三千四百五十由旬,周围三十六亿一万三百五十由旬。
⑤毕洛叉:又作「毕剌叉」,树名,「阿输迦树」之异名。产地分布于喜马拉雅山、锡兰(斯里兰卡)、马来半岛。树干直立,其叶似槐,为羽状复叶,长约九至二十公分,花开约六至十公分,其色鲜红,引人注目。果实椭圆,长约二十余公分。据传悉达多太子于蓝毗尼园阿输迦树下出生,由于母子均甚平安,因而此树被称为「无懮树」。
【语译】
善财童子又向妙德圆满神问道:「圣者!这一自在受生解脱门的境界如何?」
妙德圆满神回答说:
「善男子!我早先曾经发过愿:
『希望一切菩萨示显受生时,我都得以亲近菩萨;
希望进入毗卢遮那如来无量受生之海。』
我以昔日的愿力,生于此世界阎浮提中的岚毗尼园林,专心忆念菩萨何时下生;
经过一百年之后,世尊果然从兜率天而下生于此。
「当时,岚毗尼园林中显现出十种相状。十种相状是什么呢?
第一,此园中的地面忽然自己变得平坦了,坑洼、小山丘都完全不见了。
第二,以金刚为地,以众宝为庄严,没有瓦砾、荆棘、株杌。
第三,宝多罗树在周围围绕,其根深植至于水际。
第四,生出许多香芽,显现出许多香藏,以宝香为树,扶疏荫映,其诸香气都超过天上的香。
第五,许多美妙的花鬘制作的宝庄严具行列分布,处处充满。
第六,园中所有的一切诸树,都自然开出摩尼宝华。
第七,诸池沼之中都自发地长出花朵,这些花从地涌出,周布水上。
第八,当时此园林中,娑婆世界欲界、色界所住的天、龙、夜叉、干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等一切诸王,无不前来集合,都合掌而住。
第九,此世界中所有天女,乃至摩睺罗伽女都产生欢喜,
各各捧持诸供养具站在毕洛叉树前,恭敬而立。
第十,十方一切诸佛的脐中,都放出光明,名为『菩萨受生自在灯』,普照此林;
每一光中,都显现出诸佛受生、诞生的所有神变以及一切菩萨的受生功德,
又发出诸佛种种的言音。这就是园林中的十种瑞相。
此相显现时,诸天王等立即知晓应当有菩萨下生;
我看见这些瑞相,欢喜无量。
「善男子!摩耶夫人出迦毗罗城①,入此林时,复现十种光明瑞相,令诸众生得法光明。何等为十?所谓:
一切宝华藏光、
宝香藏光、
宝莲华开演出真实妙音声光、
十方菩萨初发心光、
一切菩萨得入诸地现神变光、
一切菩萨修波罗蜜圆满智光、
一切菩萨大愿智光、
一切菩萨教化众生方便智光、
一切菩萨证于法界真实智光、
一切菩萨得佛自在受生出家成正觉光。此十光明,普照无量诸众生心。

「善男子!摩耶夫人于毕洛叉树下坐时,复现菩萨将欲诞生十种神变。何等为十?
「善男子!菩萨将欲诞生之时,欲界诸天天子、天女,及以色界一切诸天、诸龙、夜叉、干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并其眷属,为供养故,悉皆云集。
摩耶夫人威德殊胜,身诸毛孔咸放光明,普照三千大千世界无所障碍,一切光明悉皆不现,除灭一切众生烦恼及恶道苦。是为菩萨将欲诞生第一神变。
「又,善男子!当尔之时,摩耶夫人腹中悉现三千世界一切形像,其百亿阎浮提内,各有都邑,各有园林,名号不同,皆有摩耶夫人于中止住、天众围绕,悉为显现菩萨将生不可思议神变之相。
是为菩萨将欲诞生第二神变。

「又,善男子!摩耶夫人一切毛孔,皆现如来往昔修行菩萨道时,恭敬供养一切诸佛,及闻诸佛说法音声。譬如明镜及以水中,能现虚空日月、星宿、云雷等像;
摩耶夫人身诸毛孔亦复如是,能现如来往昔因缘。是为菩萨将欲诞生第三神变。

「又,善男子!摩耶夫人身诸毛孔,一一皆现如来往修菩萨行时,所住世界,城邑聚落,山林河海,众生劫数,值佛出世,入净国土,随所受生,寿命长短,依善知识修行善法,于一切剎在在生处,摩耶夫人常为其母;如是一切,于毛孔中靡不皆现。是为菩萨将欲诞生第四神变。

「又,善男子!摩耶夫人一一毛孔,显现如来往昔修行菩萨行时,随所生处,色相形貌,衣服饮食,苦乐等事,一一普现,分明辨了。是为菩萨将欲诞生第五神变。

【章旨】
摩耶夫人从迦毗罗城出发到达岚毗尼园林之时,此岚毗尼园林中发出十种光明瑞相,而当摩耶夫人坐在毕洛叉树下之时,此园林又出现菩萨将欲诞生的十种神变。此章先言前五种神变。
【注释】
①迦毗罗城:又作「迦毗罗卫」、「劫比罗伐窣堵国」等等;意译为「苍城」、「黄赤城」、「妙德城」等等。
此城为释迦牟尼佛的故国。传说迦维罗卫国是日族英雄乔达摩所建立。
在公元前六世纪前后,为迦维罗卫国的强盛时期,释迦族人口日益兴旺,几达百万,分居十城,佛陀的故乡劫比罗城位居诸城之首。阿育王曾经至此地瞻礼,并且树立石柱作纪念。此后该城日益衰落。关于此城的地理位置,现今仍未能取得完全一致,有两种意见可以考虑:
其一,迦维罗卫城位于尼泊尔南部的提劳拉柯特,此地距塔赖首府陶里伐以北两英里。
其二,迦维罗卫城位于现今印度北方邦东北部巴斯提区北部的比普拉瓦。两种看法都有考古发掘的成果作依据。
【语译】
妙德圆满神继续对善财童子说:「
善男子!当摩耶夫人从迦毗罗城出发,进入岚毗尼园林时,园林中又显现出十种光明瑞相,使诸位众生获得法光明。
十种法光明是什么呢?它们是:
一切宝花藏之光、
宝香藏之光、
宝莲华开演出真实妙音声之光、
十方菩萨初发心之光、
一切菩萨得入诸地显现神变之光、
一切菩萨修波罗蜜圆满智之光、
一切菩萨大愿智之光、
一切菩萨教化众生方便智之光、
一切菩萨证于法界真实智之光、
一切菩萨获得佛自在受生出家成正觉之光。这十种光明,普照无量诸众生之心。

「善男子!当摩耶夫人坐在毕洛叉树下之时,此园林中又显现出菩萨将欲诞生的十种神变。这十种神变是什么呢?
「善男子!菩萨将欲诞生之时,欲界的诸天天子、天女以及色界的一切诸天、诸龙、夜叉、干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并其眷属,
为了供养菩萨的缘故,都来云集。摩耶夫人威德殊胜,身体上的诸毛孔都放出光明,普照三千大千世界而无所障碍,一切其它光明都完全不再显现,除灭一切众生烦恼及恶道之苦。这就是菩萨将欲诞生时的第一神变。

「又,善男子!当此之时,摩耶夫人腹中完全显现出三千世界的一切形像,其百亿阎浮提内各有都邑,各有园林,其名号虽然不同,但摩耶夫人都在其中止住、被天众所围绕
,也都显现出菩萨将生时的不可思议的神变之相。
这就是菩萨将欲诞生的第二神变。

「又,善男子!摩耶夫人的一切毛孔都显现出如来往昔修行菩萨道时所恭敬供养的一切诸佛,也听闻到诸佛说法的音声。
正如明镜及以水中能够显现出虚空日月、星宿、云雷等像一样;
摩耶夫人身中的诸毛孔也是如此,能够显现出如来往昔的因缘。这就是菩萨将欲诞生时的第三神变。

「又,善男子!摩耶夫人身中的诸毛孔,一一都显现出如来往昔修菩萨行之时所住的世界。
这些世界中的城邑聚落、山林河海以及众生劫数,遇到佛出世,进入清净国土,随所受生,寿命的长短,依善知识修行善法,在一切国土再生之处,摩耶夫人常常为其母;
如此一切,在摩耶夫人的毛孔中无不显现出来。这就是菩萨将欲诞生时的第四神变。

「又,善男子!摩耶夫人的一一毛孔,都显现出如来往昔修行菩萨行之时,随所生之处显现出的色相形貌、衣服饮食、苦乐等事都一一在其中完全显现出来,历历分明。这就是菩萨将欲诞生时的第五神变。

「又,善男子!摩耶夫人身诸毛孔,一一皆现世尊往昔修施行时,舍所难舍──头目耳鼻,唇舌牙齿,身体手足,血肉筋骨,男女妻妾,城邑宫殿,衣服璎珞,金银宝货。如是一切内外诸物,亦见受者形貌、音声及其处所。是为菩萨将欲诞生第六神变。

「又,善男子!摩耶夫人入此园时,其林普现过去所有一切诸佛入母胎时国土、园林、衣服、华鬘、涂香、末香、幡缯、幢盖─切众宝庄严之事,妓乐歌咏上妙音声,令诸众生普得见闻。是为菩萨将诞生时第七神变。

「又,善男子!摩耶夫人入此园时,从其身出菩萨所住摩尼宝王宫殿、楼阁,超过一切天、龙、夜叉、干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及诸人王之所住者,宝网覆上,妙香普熏,众宝庄严,内外清净,各各差别,不相杂乱,周匝徧满岚毗尼园。是为菩萨将诞生时第八神变。

「又,善男子!摩耶夫人入此园时,从其身出十不可说百千亿那由他佛剎微尘数菩萨,其诸菩萨身形容貌、相好光明、进止威仪、神通眷属,皆与毗卢遮那菩萨等无有异,悉共同时赞叹如来。是为菩萨将诞生时第九神变。

「又,善男子!摩耶夫人将欲诞生菩萨之时,忽于其前,从金刚际出大莲华,名为:一切宝庄严藏。金刚为茎,众宝为须,如意宝王以为其台,有十佛剎微尘数叶,一切皆以摩尼所成宝网、宝盖以覆其上。一切天王所共执持;一切龙王降注香雨;一切夜叉王恭敬围绕,散诸天华;一切干闼婆王出微妙音,歌赞菩萨往昔供养诸佛功德;一切阿修罗王舍憍慢心,稽首①敬礼;一切迦楼罗王垂宝缯幡,徧满虚空;一切紧那罗王欢喜瞻仰,歌咏赞叹菩萨功德;一切摩睺罗伽王皆生欢喜,歌咏赞叹,普雨一切宝庄严云。是为菩萨将诞生时第十神变。

【章旨】
妙德圆满神继续对善财童子讲说当摩耶夫人坐在毕洛叉树下之时,此园林出现的菩萨将欲诞生的十种神变中的后五种神变。
【注释】
①稽首:又称「接足礼」,即以头着地之礼,为佛教礼法之一。佛教之稽首,弯背曲躬,头面着地,以两掌伸向被礼拜者之双足,故又称为接足礼(接着对方之足)。此种以头额触地之礼拜,为印度之最高礼节。所谓接足作礼、头面礼足、五体投地等即指此而言。在佛教中,「稽首」与「归命」同义,若区别之,则「稽首」属身,「归命」属意。
【语译】
妙德圆满神继续给善财童子讲说当摩耶夫人坐在毕洛叉树下之时,此园林中出现的菩萨将欲诞生的十种神变:
「又,善男子!摩耶夫人身中的诸毛孔,一一都显现出世尊往昔修布施之行时,舍弃最难舍弃的头目耳鼻、唇舌牙齿、身体手足、血肉筋骨、男女妻妾、城邑宫殿、衣服璎珞、金银宝货等等如此一切身内身外诸物。也看见接受者的形貌、音声以及处所。这就是菩萨将欲诞生时的第六神变。

「又,善男子!当摩耶夫人进入此园林时,其林中到处都显现出过去所有一切诸佛进入母胎时的国土、园林、衣服、华鬘、涂香、末香、幡缯、幢盖等等一切众宝庄严之事,以及妓乐歌咏上等美妙的音声,使诸众生都能够完全得以看见听闻。这就是菩萨将诞生时的第七神变。

「又,善男子!当摩耶夫人进入此园中时,从其身上出现菩萨所住的摩尼宝王宫殿、楼阁,这宫殿、楼阁超过一切天、龙、夜叉、干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及诸人王所住的,其上有宝网覆盖,妙香普熏,众宝庄严,内外清净,各各差别,不相杂乱,在岚毗尼园周围布满。这就是菩萨将诞生时的第八神变。

「又,善男子!当摩耶夫人进入此园中时,从其身上发出十不可说百千亿那由他佛土微尘数菩萨,其诸菩萨身形容貌、相好光明、进止威仪、神通眷属,都与毗卢遮那菩萨等没有任何差异,都共同赞叹如来。
这就是菩萨将诞生时的第九神变。

「又,善男子!当摩耶夫人将欲诞生菩萨之时,忽然在其前,从金刚际生长出大莲花,名为『一切宝庄严藏』。
此花以金刚为茎,众宝为须,以如意宝王作为其台,有十佛土微尘数叶,一切都以摩尼所成宝网、宝盖覆盖其上。
这朵花由一切天王共同执持,一切龙王降注香雨;一切夜叉王恭敬围绕,散诸天花;
一切干闼婆王发出微妙声音,歌赞菩萨往昔供养诸佛的功德;
一切阿修罗王舍弃憍慢之心,稽首敬礼;
一切迦楼罗王垂宝缯幡,徧满虚空;一切紧那罗王欢喜瞻仰,歌咏赞叹菩萨的功德;
一切摩睺罗伽王都产生欢喜,歌咏赞叹,普降一切宝庄严云。这就是菩萨将诞生时的第十神变。

「善男子!岚毗尼园示现如是十种相已,然后菩萨其身诞生。如虚空中现净日轮,如高山顶出于庆云,如密云中而耀电光,如夜暗中而然大炬;尔时,菩萨从母胁生,身相光明亦复如是。
善男子!菩萨尔时,虽现初生,悉已了达一切诸法,如梦如幻,如影如像,无来无去,不生不灭。
「善男子!当我见佛于此四天下阎浮提内岚毗尼园示现初生种种神变时,
亦见如来于三千大千世界百亿四天下阎浮提内岚毗尼园中示现初生种种神变;
亦见三千大千世界一一尘中无量佛剎,亦见百佛世界、千佛世界乃至十方一切世界一一尘中无量佛剎,
如是一切诸佛剎中,皆有如来示现受生种种神变。如是念念,常无间断。」

【章旨】
妙德圆满神继续给善财童子讲说世尊降生时的情景。
【语译】
妙德圆满神继续给善财童子说:「
善男子!岚毗尼园示现出如此十种相之后,菩萨其身就诞生了。如虚空中显现出清净日轮,如高山顶上漂浮出吉祥的云彩,如同密云中而闪耀电光,如同暗夜中点燃的大火炬;
这时,菩萨从母胁生,身相光明也是如此。
善男子!当时菩萨,虽然显现出初生,完全已经了达一切诸法,如梦如幻,如影如像,无来无去,不生不灭。
「善男子!当我看见佛在此四天下阎浮提内的岚毗尼园林示现出初生的种种神变之时,也看见如来在三千大千世界的百亿四天下阎浮提内岚毗尼园中示现初生种种神变;
也看见三千大千世界中的一一尘中无量佛土,也看见百佛世界、千佛世界甚至十方一切世界一一尘中无量佛土,如此一切诸佛土之中,都有如来示现出受生种种神变。如此念念,常无间断。」

时,善财童子白彼神言:「大天①得此解脱,其已久如?」
答言:「善男子!乃往古世,过亿佛剎微尘数劫,复过是数。时,有世界名为『普宝』,劫名『悦乐』,八十那由他佛于中出现;
其第一佛,名『自在功德幢』,十号具足。彼世界中,有四天下,名『妙光庄严』;其四天下阎浮提中,
有一王都,名『须弥庄严幢』;
其中有王,名『宝焰眼』;
其王夫人,名曰『喜光』。
善男子!如此世界摩耶夫人,为毗卢遮那如来之母;彼世界中喜光夫人,为初佛母,亦复如是。

「善男子!其喜光夫人将欲诞生菩萨之时,与二十亿那由他采女诣金华园;
园中有楼,名『妙宝峰』;其边有树,名『一切施』。
喜光夫人攀彼树枝而生菩萨,诸天王众各持香水共以洗沐。
时,有乳母名为『净光』,侍立其侧。既洗沐已,诸天王众授与乳母。
乳母敬受,生大欢喜,即得菩萨普眼三昧;
得此三昧已,普见十方无量诸佛,
复得菩萨于一切处示现受生自在解脱。
如初受胎识,速疾无碍;
得此解脱故,见一切佛乘本愿力受生自在,亦复如是。

善男子!于汝意云何?彼乳母者,岂异人乎?我身是也。
我从是来,念念常见毗卢遮那佛示现菩萨受生海调伏众生自在神力。
如见毗卢遮那佛乘本愿力,念念于此三千大千,乃至十方一切世界微尘之内,皆现菩萨受生神变;
见一切佛悉亦如是,我皆恭敬承事供养,听所说法,如说修行。」

【章旨】
善财童子又向妙德圆满神请教证得「自在受生解脱门」的时间久暂。妙德圆满神回答说:在往古世过亿佛剎微尘数劫有名为「普宝」的世界,在「悦乐」大劫中有八十那由他佛于中出现。其第一佛「自在功德幢」所在的世界中的「妙光庄严」四天下的「须弥庄严幢」王都中,有一名为「宝焰眼」的国王,其王夫人名为「喜光」。当「喜光夫人」将欲诞生菩萨之时旁边有一位名为「净光」的乳母。而这位乳母就是妙德圆满神的前身。

【注释】
①大天:即妙德圆满神。
【语译】
这时,善财童子又对妙德圆满神说:「大天,您获得这一解脱法门有多久了?」
妙德圆满神回答说:「善男子!乃往古世过亿佛剎微尘数劫,再过此数。
当时,有一处名为『普宝』的世界,劫名为『悦乐』,
此时有八十那由他佛于中出现;
其第一佛名为『自在功德幢』,十号具足。
这一世界中,有一名为『妙光庄严』的四天下;
其四天下的阎浮提中有一处名为『须弥庄严幢』的王都;
其中有一位名为『宝焰眼』的国王;其王夫人名为『喜光』。
善男子!如同此世界的摩耶夫人为毗卢遮那如来之母一样,
那一世界中的喜光夫人,也是初佛之母。

「善男子!当那位喜光夫人将欲诞生菩萨之时,
便与二十亿那由他采女前往金花园中;
园中有一处名为『妙宝峰』的楼;其边有一棵名为『一切施』的树。
喜光夫人攀着那树枝而生菩萨之时,诸天王众各持香水共同以之洗沐。
当时,有乳母名为『净光』,侍立在夫人的身边。
在洗沐之后,诸位天王众将初生的婴儿授与乳母。
乳母敬受,产生大欢喜,随即获得菩萨普眼三昧;
获得这一三昧之后,完全看见十方无量诸佛,
又得菩萨在一切处示现受生自在解脱。
如同初受胎识,迅速无碍;由于获得这一解脱的缘故,
看见一切佛乘着本愿力受生自在,也是如此。

善男子!你是如何想这件事呢?那位乳母,难道是别人吗?
她就是我的前身啊!我从那时以来,
念念常见毗卢遮那佛示现出菩萨受生海调伏众生自在神力。
如见毗卢遮那佛乘着本愿之力,念念在此三千大千世界,
甚至十方一切世界微尘之内,都显现出菩萨受生的神变;
看见一切佛都是如此,我都恭敬承事供养,听其说法,如其说而实践。」

 时,岚毗尼林神,欲重宣此解脱义,承佛神力,普观十方而说颂言:「

佛子汝所问,诸佛甚深境;汝今应听受,我说其因缘。
过亿剎尘劫,有劫名悦乐;八十那由他,如来出兴世。
最初如来号,自在功德幢;我在金华园,见彼初生日。
我时为乳母,智慧极聪利;诸天授与我,菩萨金色身。

我时疾捧持,谛观不见顶,身相皆圆满,一一无边际。
离垢清净身,相好以庄严,譬如妙宝像,见已自欣庆。
思惟彼功德,疾增众福海;见此神通事,发大菩提心。
专求佛功德,增广诸大愿,严净一切剎,灭除三恶道。

普于十方土,供养无数佛,修行本誓愿,救脱众生苦。
我于彼佛所,闻法得解脱,亿剎微尘数,无量劫修行。
劫中所有佛,我悉曾供养,护持其正法,净此解脱海。
亿剎微尘数,过去十力尊,尽持其法-轮,增明此解脱。

我于一念顷,见此剎尘中,一一有如来,所净诸剎海。
剎内悉有佛,园中示诞生,各现不思议,广大神通力。
或见不思议,亿剎诸菩萨,住于天宫上,将证佛菩提。
无量剎海中,诸佛现受生,说法众围绕,于此我皆见。

一念见亿剎,微尘数菩萨,出家趣道场,示现佛境界。
我见剎尘内,无量佛成道,各现诸方便,度脱苦众生。
一一微尘中,诸佛转法-轮,悉以无尽音,普雨甘露法。
亿剎微尘数,一一剎尘内,悉见于如来,示现般涅槃。

如是无量剎,如来示诞生;而我悉分身,现前兴供养。
不思议剎海,无量趣差别;我悉现其前,雨于大法雨。
佛子我知此,难思解脱门,无量亿劫中,称扬不可尽。

「善男子!我唯知此菩萨于无量劫徧一切处示现受生自在解脱。
如诸菩萨摩诃萨,能以一念为诸劫藏,观一切法,以善方便而现受生;
周徧供养一切诸佛,究竟通达一切佛法;
于一切趣皆现受生,一切佛前坐莲华座;
知诸众生应可度时,为现受生方便调伏;
于一切剎现诸神变,犹如影像悉现其前。我当云何能知能说彼功德行?
「善男子!此迦毗罗城,有释种女,名曰『瞿波』①。
汝诣彼问:菩萨云何于生死中教化众生?」
时,善财童子顶礼其足,绕无数匝,殷勤瞻仰,辞退而去。

【章旨】
妙德圆满神最后以偈颂形式总结自己所讲,并且又向善财童子推荐迦毗罗城中的「瞿波」释种女,嘱咐善财童子前去拜访请教。善财童子告别妙德圆满神,继续前行求法。

【注释】
①瞿波:关于此释种女的名号,澄观解释说:「言『瞿波』者,此云『守护大地』,在家为父母守护太子,储备守护国地。既为其妃,依主得名。表十地既圆,故无地不护。
然太子有三夫人,一名『瞿波』,次名『耶输陀罗』,三名『摩奴舍』。
今因位之极故取其第一,法喜已满故,寄之昔妃。此位亲能得佛,故在生佛之城矣!」这是说,「瞿波」为释迦太子之妃,以其象征「法云地」是因为其能够接近佛的缘故。

【语译】
,岚毗尼园妙德圆满神想重新宣说这一「自在受生解脱法门」,秉承佛的神力,普观十方而说颂:「

佛子汝所问,诸佛甚深境;汝今应听受,我说其因缘。
过亿剎尘劫,有劫名悦乐;八十那由他,如来出兴世。
最初如来号,自在功德幢;我在金华园,见彼初生日。
我时为乳母,智慧极聪利;诸天授与我,菩萨金色身。

我时疾捧持,谛观不见顶,身相皆圆满,一一无边际。
离垢清净身,相好以庄严,譬如妙宝像,见已自欣庆。
思惟彼功德,疾增众福海;见此神通事,发大菩提心。
专求佛功德,增广诸大愿,严净一切剎,灭除三恶道。

普于十方土,供养无数佛,修行本誓愿,救脱众生苦。
我于彼佛所,闻法得解脱,亿剎微尘数,无量劫修行。
劫中所有佛,我悉曾供养,护持其正法,净此解脱海。
亿剎微尘数,过去十力尊,尽持其法-轮,增明此解脱。

我于一念顷,见此剎尘中,一一有如来,所净诸剎海。
剎内悉有佛,园中示诞生,各现不思议,广大神通力。
或见不思议,亿剎诸菩萨,住于天宫上,将证佛菩提。
无量剎海中,诸佛现受生,说法众围绕,于此我皆见。

一念见亿剎,微尘数菩萨,出家趣道场,示现佛境界。
我见剎尘内,无量佛成道,各现诸方便,度脱苦众生。
一一微尘中,诸佛转法-轮,悉以无尽音,普雨甘露法。
亿剎微尘数,一一剎尘内,悉见于如来,示现般涅槃。

如是无量剎,如来示诞生;而我悉分身,现前兴供养。
不思议剎海,无量趣差别;我悉现其前,雨于大法雨。
佛子我知此,难思解脱门,无量亿劫中,称扬不可尽。

「善男子!我只是知晓这一『菩萨于无量劫徧一切处示现受生自在解脱』法门。
如同诸位菩萨一样,我能够以一念作为诸劫的宝藏,观一切法,以善方便而显现受生;
周徧供养一切诸佛,究竟通达一切佛法;
对于一切趣都能够受生,在一切佛前坐于莲华座上;
当知晓诸众生应可度之时,前往为其显现受生方便使其得到调伏;
在一切国土显现出诸神变,犹如影像都全部显现在前。
我如何能够知晓能够演说这一功德行呢?
「善男子!在此迦毗罗城有释迦族的女子名叫『瞿波』。
你可以前往那里向其请教:菩萨如何在生死中教化众生?」
当时,善财童子顶礼其足,在其周围绕行无数圈,殷勤瞻仰。
然后,善财童子告别妙德圆满神,踏上继续求法的历程。

【说明】
善财童子第四十参——妙德圆满神神会,至此叙述完毕。
妙德圆满神给善财童子宣讲的「菩萨自在受生解脱门」法门,是进入「十地」之第九地「善慧地」的方法。
「善慧地」,又作「善意地」、「善根地」,菩萨至此位,成就微妙四无碍辩,普徧十方,善说法门,因此名为「善慧地」。

  
《华严经》卷七十五 入法界品之十六
【题解】
本卷为《入法界品》「末会」中第四十二会,即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中的四十一参「瞿波释种女会」的内容。
善财童子遵从「妙德圆满神」的嘱咐,前去拜访「瞿波释种女」,向其请教修行菩萨行的方法、途径。
善财童子来到菩萨集会的「普现法界光明讲堂」,受到「无懮德」神与一万名主宫殿神的迎接。
「无懮德」神对善财童子大加称赞。善财童子向无懮德神说明自己所证与所作。
无懮德神以及其他神众以偈颂赞颂善财童子,而无懮德神从此追随善财童子而永不舍弃远离。
善财童子进入普现法界光明讲堂,看到坐在宝莲花师子座上的衢波释氏女,向其请教修行菩萨行的方法、途径。
衢波释氏女首先对于善财童子发菩提心并且不懈求法的精神表示赞许,
接着衢波释氏女为善财童子讲述「因陀罗网普智光明菩萨之行」,以及承事善知识的十种方法。
后又以偈颂重新阐述了这一「因陀罗网普智光明菩萨之行」。
瞿波释种女应善财童子的请求,为其宣说「观察一切菩萨三昧海解脱门」的境界。
瞿波释种女说,进入「观察一切菩萨三昧海解脱门」就可以完全知晓娑婆世界、各类国土之海以及往昔诸佛之因缘。

瞿波释种女应善财童子的请求,为其宣说自己获得的「观察一切菩萨三昧海解脱门」的机缘与时间久暂。瞿波释种女回答说:
在往古世过亿佛剎微尘数劫有一名为「胜行」的劫,此劫中有一处名叫「无畏」的世界,此世界中有处名叫「安隐」的四天下。
这一四天下的阎浮提中,有一座名为「高胜树」的王城,此城中的国王名叫「财主」,其王有一位名叫「威德主」的太子。
城中又有一位名为「善现」的母亲,带一名叫「具足妙德」的童女。
城中「法云光明」道场中有一位名为「胜日身」的如来出世。
妙德童女因为梦中目睹如来而得以前往拜见太子。
童女之母亲向太子介绍妙德童女的出生以及成长经历,激励太子迎娶这位童女。
太子进入香牙园告诉童女及其童女之母自己修行佛法的志向,而妙德童女愿意与太子一起修行并供养胜日身如来。
妙德童女与其母亲善现以及太子一起前往胜日身佛的住所拜见这位佛,并且听闻胜日身佛说法。
太子回宫将胜日身佛出世的消息告诉给国王。
国王便舍弃王位,将其让与太子,自己与一万名眷属一起去拜见胜日身佛。
那位父王因为听闻佛说法而发心出家,而那位太子则因七宝自然具足而成为转轮圣王。

瞿波释种女告诉善财童子,那位供养胜日身如来的妙德女,就是其前身,其因供养此劫中的最后一位佛,并且听闻其说「出生一切如来灯法门」,立即获得「观察一切菩萨三昧海境界解脱」境界。
瞿波释种女给善财童子说,尽管自己获得了「观察一切菩萨三昧海境界解脱」,并且多劫修证,但却未能知晓「普贤解脱」境界。
因为此「普贤解脱」境界事理之无边,与诸佛之境界相同。
「瞿波」释种女又向善财童子推荐佛母摩耶,嘱咐善财童子前去拜访请教。
「瞿波」释种女最后以偈颂形式总结自己所讲。
善财童子于是告别「瞿波」释种女,继续前行求法。
瞿波释种女给善财童子宣讲的「观察菩萨三昧海解脱法门」法门,是进入「十地」之第十地「法云地」的方法。
「法云地」,又作「法雨地」,菩萨至此位,大法智云含众德水,如虚空覆隐无边二障,使无量功德充满法身,故名「法云」。「寄位修行相」部分至此全部结束。

善财童子第四十一参:瞿波释种女会
  尔时,善财童子向迦毗罗城,思惟修习受生解脱,增长广大,忆念不舍。
  渐次游行,至菩萨集会普现法界光明讲堂,其中有神,号「无懮德」,与一万主宫殿神俱,来迎善财,作如是言:
「善来丈夫!有大智慧,有大勇猛,能修菩萨不可思议自在解脱,
心恒不舍广大誓愿,善能观察诸法境界;
安住法城,入于无量诸方便门,成就如来功德大海;
得妙辩才,善调众生,获圣智身,恒顺修行,
知诸众生心行差别,令其欢喜趣向佛道。
「我观仁者修诸妙行心无暂懈,威仪所行悉皆清净,汝当不久得诸如来清净庄严无上三业①,以诸相、好庄严其身,以十力智莹饰其心,游诸世间。我观仁者勇猛精进而无有比,不久当得普见三世一切诸佛,听受其法,
不久当得一切菩萨禅定解脱诸三昧乐,不久当入诸佛如来甚深解脱。何以故?
见善知识亲近供养,听受其教,忆念修行,不懈不退,无懮无悔,无有障碍,魔及魔民不能为难,不久当成无上果故。」

【章旨】
这是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第四十一次参访,也是《入法界品》「末会」中善财五十五会中的第四十二会。
善财童子遵从「妙德圆满神」的嘱咐,前去拜访「瞿波释种女」,向其请教修行菩萨行的方法、途径。
在路上,善财童子来到菩萨集会的「普现法界光明讲堂」,受到「无懮德」神与一万名主宫殿神的迎接。
「无懮德」神对善财童子大加称赞。
【注释】
①如来清净庄严无上三业:即「清净三业」。据《菩萨璎珞经》卷十一载,须菩提请问佛之色身如何,佛以三业清净作答:
第一,身业清净,是指身之所行能防塞一切不善之法。
第二,口业清净,是指凡所言说的,都为真实诚信而永离邪妄之语。
第三,意业清净,是指收摄身心,常居寂定而别无异念。
【语译】
这时,善财童子向迦毗罗城进发,思惟修习受生解脱法门,增长广大,对于这一法门忆念不舍。
  善财童子逐渐前进,到达菩萨集会的普现法界光明讲堂。这一讲堂中有一位号为「无懮德」的神。
  「无懮德」神与一万主宫殿神一起前来迎接善财童子,并且这样说道:
「善来丈夫!你有大智慧,有大勇猛之力,能够修习菩萨不可思议自在解脱法门,心永远不舍弃广大誓愿,善于并且能够观察诸法境界;
安住于法城,进入于无量诸方便门,成就如来功德大海;
获得美妙的辩才,善于调伏众生,获得圣智之身,永远顺修行,知晓诸众生心行的差别,使其欢喜而趣向佛道。
「我看到您修诸妙行而心无暂懈,威仪所行也全部都很清净,
你当在不久获得诸如来清净庄严的无上三业,以诸相、好庄严其身,以十力之智莹饰其心,在诸世间周游。
我看到你勇猛精进无有人可比,不久当得普见三世一切诸佛并且听受诸佛法,不久当得一切菩萨禅定解脱诸三昧乐,不久当进入诸佛如来甚深解脱境界。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你看见善知识亲近供养,听受其教,忆念修行,不懈不退,无懮无悔,无有障碍,魔及魔民不能为难,不久当成无上果。」

  善财童子言:「圣者!如向所说,愿我皆得。圣者!我愿一切众生,息诸热恼,离诸恶业,生诸安乐,修诸净行。圣者!一切众生,起诸烦恼,造诸恶业,堕诸恶趣,若身若心恒受楚毒,菩萨见已心生懮恼。圣者!譬如有人,唯有一子,爱念情至,忽见被人割截肢体,其心痛切不能自安。
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见诸众生以烦恼业堕三恶趣受种种苦,心大懮恼。
若见众生起身、语、意三种善业,生天人趣受身心乐,菩萨尔时生大欢喜。何以故?
菩萨不自为故求一切智,
不贪生死诸欲快乐,
不随想倒①、见倒、心倒③、诸结、随眠、爱见力转,
不起众生种种乐想,
亦不味着诸禅定乐,非有障碍、疲厌、退转住于生死。
但见众生于诸有中,具受无量种种诸苦,
起大悲心,以大愿力而普摄取。
悲愿力故,修菩萨行,
为断一切众生烦恼,
为求如来一切智智,
为供养一切诸佛如来,
为严净一切广大国土,
为净治一切众生乐欲及其所有身心诸行,于生死中无有疲厌。
「圣者!菩萨摩诃萨于诸众生,
为庄严,令生人天富贵乐故;
为父母,为其安立菩提心故;
为养育,令其成就菩萨道故;
为卫护,令其远离三恶道故;
为船师,令其得度生死海故;
为归依,令舍诸魔烦恼怖故;
为究竟,令其永得清凉乐故;
为津济,令入一切诸佛海故;
为导师,令至一切法宝洲故;
为妙华,开敷诸佛功德心故;
为严具,常放福德智慧光故;
为可乐,凡有所作悉端严故;
为可尊,远离一切诸恶业故;
为普贤,具足一切端严身故;
为大明,常放智慧净光明故;
为大云,常雨一切甘露法故。
圣者!菩萨如是修诸行时,令一切众生皆生爱乐、具足法乐。」
【章旨】
善财童子向无懮德神说明自己所证与所作。
【注释】①想倒:颠倒之想。
②见倒:即「倒见」,颠倒事理真相之妄见。众生以无常为常,以苦为乐,以无我为我,以不净为净,都属于倒见。
③心倒:颠倒之心。
【语译】
善财童子对无懮德神说:「
圣者!如各位善知识所说,希望我都能够证得。
圣者!我希望一切众生息灭诸烦恼,远离诸恶业,产生诸安乐,修习诸净行。
圣者!一切众生生起诸烦恼,造作诸恶业,堕于诸恶趣,无论是身还是心永远受到毒害,菩萨看到这种情形心中产生懮虑烦恼。
圣者!譬如有人,只有一子,爱念情至,忽然看见自己的儿子被人割截肢体,其心痛切不能自安。
菩萨也是如此,看见诸众生以烦恼业堕于三恶趣受到种种痛苦的折磨,心中产生大懮虑烦恼。
如果看见众生起身、语、意三种善业,生于天、人趣享受身心之乐,菩萨当时就产生大欢喜。为什么这样呢?
菩萨不是为自己的缘故去追求一切智,
不贪恋生死诸欲的快乐,
不随从想倒、见倒、心倒、诸结、随眠、爱见之力的转持,
不生起众生种种快乐之想,
也不回味执着诸禅定之乐,并没有障碍、疲倦厌恶、退转之心而住于生死。
只是看见众生在诸有之中,具受无量种种诸苦,便生起大悲心,以大愿力而完全摄取。
因为悲愿之力的缘故,修习菩萨行,
为了断绝一切众生的烦恼,为
了求取如来一切智智,
为了供养一切诸佛如来,
为了严净一切广大国土,
为了净治一切众生乐欲及其所有身心的诸行,菩萨在生死之中没有疲倦厌恶。

「圣者!菩萨为众生的庄严,使其生于人、天而享受富贵之乐的缘故;
为众生的父母,因为菩萨为其安立菩提心的缘故;
为众生的养育者,因为菩萨使其成就菩萨之道的缘故;
为众生的卫护,因为菩萨使其远离三恶道的缘故;
为众生的船师,因为菩萨使其得以度过生死之海的缘故;
为众生的归依,因为菩萨使其舍弃诸魔的烦恼恐怖的缘故;
为众生指明究竟之处,因为菩萨使其永远获得清凉之乐的缘故;
为众生的渡口,因为菩萨使其得以进入一切诸佛之海的缘故;
为众生的导师,因为菩萨使其至一切法宝洲的缘故;
为妙花,因为菩萨开敷诸佛功德心的缘故;
为众生的庄严具,因为菩萨常常放出福德智慧之光的缘故;
众生可以凭借其获得快乐,因为菩萨的所有作为都完全端庄美观的缘故;
为众生可以尊重的对象,因为菩萨远离一切诸恶业的缘故;
为普贤,因为菩萨具足一切端严身的缘故;
为众生的大光明,因为菩萨常常放出智慧清净光明的缘故;
为宏大的云彩,因为菩萨常常降下一切甘露法的缘故。
圣者!菩萨如此修习诸行时,使一切众生都产生喜爱快乐、具足法乐。」

  尔时,善财童子将升法堂。其无懮德及诸神众,以出过诸天上妙华鬘、涂香、末香,及以种种宝庄严具,散善财上,而说颂言:「
汝今出世间,为世大明灯,普为诸众生,勤求无上觉。
无量亿千劫,难可得见汝;功德日今出,灭除诸世暗。
汝见诸众生,颠倒惑所覆,而兴大悲意,求证无师道。①
汝以清净心,寻求佛菩提,承事善知识,不自惜身命。
汝于诸世间,无依无所著,其心普无碍,清净如虚空。
汝修菩提行,功德悉圆满,放大智慧光,普照一切世。
汝不离世间,亦不着于世,行世无障碍,如风游虚空。
譬如火灾起,一切无能灭;汝修菩提行,精进火亦然。
勇猛大精进,坚固不可动,金刚慧师子,游行无所畏。
一切法界中,所有诸剎海,汝悉能往诣,亲近善知识。」
尔时,无懮德神说此颂已,为爱乐法故,随逐善财,恒不舍离。

【章旨】
无懮德神以及其他神众以偈颂赞颂善财童子,而无懮德神从此追随善财童子而永不舍弃远离。
【注释】
①无师道:指求取「无师智」之道。「无师智」指非藉他力、不待他人教而自然成就之智慧,一般是指无师而独自觉悟的佛智。
【语译】
这时,善财童子要登上法堂。无懮德及诸神众以出产于诸天上的美妙的花鬘、涂香、末香以及种种珍宝制作的庄严具,撒播在善财童子的身上,并且说颂道:(偈颂语译从略)。
这时,无懮德神等说完此偈颂之后,因为喜爱法的缘故,跟随善财童子,永远不舍弃远离善财童子。
  尔时,善财童子入普现法界光明讲堂,周徧推求彼释氏女,见在堂内,坐宝莲华师子之座,八万四千采女所共围绕。
是诸采女,靡不皆从王种中生,
悉于过去修菩萨行同种善根,布施、爱语普摄众生;
已能明见一切智境,已共修集佛菩提行;
恒住正定,常游大悲,普摄众生犹如一子;
慈心具足,眷属清净;
已于过去成就菩萨不可思议善巧方便,
皆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具足菩萨诸波罗蜜;
离诸取着,不乐生死;
虽行诸有,心常清净,恒勤观察一切智道;
离障盖网,超诸着处,从于法身而示化形;生普贤行,长菩萨力,智日慧灯悉已圆满。

尔时,善财童子诣彼释女瞿波之所,顶礼其足,合掌而住,作如是言:「
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于生死中,而不为生死过患①所染?
了法自性,而不住声闻、辟支佛地?
具足佛法,而修菩萨行?
住菩萨地,而入佛境界?超过世间,而于世受生?
成就法身,而示现无边种种色身?
证无相法②,而为众生示现诸相?
知法无说,而广为众生演说诸法?
知众生空,而恒不舍化众生事?
虽知诸佛不生不灭,而勤供养无有退转?
虽知诸法无业无报,而修诸善行恒不止息?」
【章旨】
善财童子进入普现法界光明讲堂,看到坐在宝莲花师子座上的衢波释氏女,向其请教修行菩萨行的方法、途径。
【注释】
①过患:过咎与灾患。
②无相法:一指涅槃,二指「三解脱门」的「无相门」。无相门,又作「无想门」,由知晓一切法空而观男女一异等相实际上是不可得;如果能够如此通达诸法无相,即离差别相而获得自在。
【语译】
这时,善财童子进入普现法界光明讲堂,到处寻找那位释氏女。善财童子终于在堂内看见坐在宝莲华师子座上并且被八万四千名采女共同围绕的衢波释氏女。
这些采女无不都从国王的种姓中出生,
也都在过去修习菩萨行且同时种植下善根,以布施、爱语普摄众生;
已经能够明见一切境,已经一起修习聚集佛的菩提之行;
恒住于正定,常游于大悲门,普摄众生犹如一子;
慈心具足,眷属清净;
已经于过去成就菩萨不可思议善巧的方便,
都对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获得不退转,具足菩萨诸波罗蜜;
远离诸取着,不乐生死之形;
即使行于诸有,而心却经常清净,一直勤于观察一切智之道;
远离障盖之网,超越诸着之处,跟从于法身而示现出化身之形;
产生普贤行,增长菩萨之力,智日慧灯都已经圆满。

这时,善财童子前往那位释女瞿波的所在处,顶礼其足,合掌站立,对衢波释氏女这样说道:「圣者!我早先已经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但却不知晓菩萨如何处于生死之中却不被生死过咎与灾患所污染?
如何才能了达法的自性,而不住于声闻、辟支佛之地?
然后才能具足佛法而修习菩萨行?
如何才能住于菩萨地,从而进入佛的境界?
如何才能超过世间但却在世间受生?
如何才能在成就法身的情形下却为众生示现出无边的种种色身?
如何才能在证得无相之法的情形下却为众生示现出世间的诸相?
如何才能在知晓法是无法以语言表达的情形下却能够广为众生演说诸法?
如何才能在知晓众生本来就是空的情形下却永远不舍弃化度众生之事?
如何才能在即使知晓诸佛不生不灭的情形下却一直勤于供养诸佛而无有退转?
如何才能在即使知晓诸法无业无报的情形下却修习诸善行而永远不停止?」
  时,瞿波女告善财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今能问菩萨摩诃萨如是行法,修习普贤诸行愿者能如是问。谛听谛听!善思念之!我当承佛神力,为汝宣说。
  「善男子!若诸菩萨成就十法,则能圆满因陀罗网普智光明菩萨之行①。何等为十?所谓:
依善知识故,
得广大胜解故,
得清净欲乐故,
集一切福智故,
于诸佛所听闻法故,
心恒不舍三世佛故,②
同于一切菩萨行故,
一切如来所护念故,
大悲妙愿皆清净故,
能以智力普断一切诸生死故。是为十。
若诸菩萨成就此法,则能圆满因陀罗网普智光明菩萨之行。

  「佛子!若菩萨亲近善知识,则能精进不退修习出生无尽佛法。佛子!菩萨以十种法,承事善知识。何等为十?所谓:
于自身命无所顾惜,
于世乐具心不贪求,
知一切法性皆平等,
永不退舍一切智愿,
观察一切法界实相,
心恒舍离一切有海,
知法如空心无所依,
成就一切菩萨大愿,
常能示现一切剎海,
净修菩萨无碍智轮。
佛子!应以此法承事一切诸善知识,无所违逆。」

尔时,释迦瞿波女,欲重明此义,承佛神力,观察十方,而说颂言:「③
  
菩萨为利诸群生,正念亲承善知识,敬之如佛心无怠,此行于世『帝网行』。
胜解广大如虚空,一切三世悉入中,国土众生佛皆尔,此是『普智光明行』。
志乐如空无有际,永断烦恼离诸垢,一切佛所修功德,此行于世『身云行』。
菩萨修习一切智,不可思议功德海,净诸福德智慧身,此行于世『不染行』。

一切诸佛如来所,听受其法无厌足,能生实相智慧灯,此行于世『普照行』。
十方诸佛无有量,一念一切悉能入,心恒不舍诸如来,此向菩提『大愿行』。
能入诸佛大众会,一切菩萨三昧海,愿海及以方便海,此行于世『帝网行』。
一切诸佛所加持,尽未来际无边劫,处处修行普贤道,此是菩萨『分身行』。④

见诸众生受大苦,起大慈悲现世间,演法光明除暗冥,此是『菩萨智日行』。
见诸众生在诸趣,为集无边妙法-轮,令其永断生死流,此是『修行普贤行』。
菩萨修行此方便,随众生心而现身,普于一切诸趣中,化度无量诸含识。
以大慈悲方便力,普徧世间而现身,随其解欲为说法,皆令趣向菩提道。」

时,释迦瞿波说此颂已,告善财童子言:「善男子!我已成就观察一切菩萨三昧海解脱门⑤。」
【章旨】
衢波释氏女首先对于善财童子发菩提心并且不懈求法的精神表示赞许,接着衢波释氏女为善财童子讲述「因陀罗网普智光明菩萨之行」,以及承事善知识的十种方法。
后又以偈颂重新阐述了这一「因陀罗网普智光明菩萨之行」。
【注释】
①因陀罗网普智光明菩萨之行:依此十法可以照重重无尽之法,因此名为「因陀罗网普智光明菩萨之行」。
②三世佛:指过去佛迦叶诸佛、现在佛释迦牟尼佛、未来佛弥勒诸佛。
③颂:此中有十二偈分二,前十偈颂前十种「帝网行」。前面的长行只名「帝网光明行」,为十法的通称,此偈中第一、第二偈取前面的总名,后之八行各别立称。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八名一一通其十行,重重无碍方受帝网之名,又须得斯偈意方了前名。后二偈颂前事友十法。
④分身:指诸佛、菩萨由于慈悲,用种种方便法门,化身至各处教化众生。
分身是为了教化、摄取众生而起,因此又称之为「分身摄化」、「分身度化」或「分身遣化」。
⑤观察一切菩萨三昧海解脱门:关于此法门,澄观解释说:「谓一切菩萨,普贤三昧深广如海。
如法界故『深』,如众生名故『广』,以殊妙智念念观察故立此名。」
【语译】
这时,瞿波释种女对善财童子说:「好啊!好啊!善男子!你今天能够问菩萨如此行法,修习普贤诸行愿者才能如此问。仔细听!仔细听!好好地思念这些!我应当秉承佛神之力,为你宣说。
  「善男子!如果诸菩萨能够成就这十种法,就能够圆满因陀罗网普智光明菩萨之行。这十种法是什么呢?它们是:
依善知识的缘故,
获得广大殊胜之悟解的缘故,
获得清净欲乐的缘故,
积集一切福智的缘故,
在诸佛的住所听闻佛说法的缘故,
心永远不舍弃三世佛的缘故,
与一切菩萨行相同的缘故,
被一切如来所护念的缘故,
大悲美妙的愿望都清净的缘故,
能够以智力完全断绝一切诸生死的缘故。这就是十种法。
如果诸菩萨能够成就此法,就能够圆满因陀罗网普智光明菩萨之行。

「佛子!如果菩萨能够亲近善知识,就能够精进不退转地修习并且出生无尽佛法。佛子!菩萨以上述十种法,亲近承事各位善知识。这十种方法是什么呢?所谓:
对于自己的身体生命无所顾惜,
对于世间的快乐能够具有不贪求之心,
知晓一切法性都是平等的,
永远不退转不舍弃一切智之大愿,
观察一切法界的实相,
心永远不舍弃远离一切有之海,
知晓法就是空从而心无所依,
成就一切菩萨大愿,常
常能够示现一切国土之海,
清净修行菩萨无碍智慧之轮。佛子!应该以此法承事一切诸善知识,没有任何违逆。」

    这时,释迦瞿波女想重新阐述此义,承佛之神力,观察十方,而说颂言:「
  
菩萨为利诸群生,正念亲承善知识,敬之如佛心无怠,此行于世『帝网行』。
胜解广大如虚空,一切三世悉入中,国土众生佛皆尔,此是『普智光明行』。
志乐如空无有际,永断烦恼离诸垢,一切佛所修功德,此行于世『身云行』。
菩萨修习一切智,不可思议功德海,净诸福德智慧身,此行于世『不染行』。

一切诸佛如来所,听受其法无厌足,能生实相智慧灯,此行于世『普照行』。
十方诸佛无有量,一念一切悉能入,心恒不舍诸如来,此向菩提『大愿行』。
能入诸佛大众会,一切菩萨三昧海,愿海及以方便海,此行于世『帝网行』。
一切诸佛所加持,尽未来际无边劫,处处修行普贤道,此是菩萨『分身行』。④

见诸众生受大苦,起大慈悲现世间,演法光明除暗冥,此是『菩萨智日行』。
见诸众生在诸趣,为集无边妙法-轮,令其永断生死流,此是『修行普贤行』。
菩萨修行此方便,随众生心而现身,普于一切诸趣中,化度无量诸含识。
以大慈悲方便力,普徧世间而现身,随其解欲为说法,皆令趣向菩提道。」

  当时,释迦瞿波说完此颂之后,就告诉善财童子说:「善男子!我已经成就观察一切菩萨三昧海解脱门。」
  善财言:「大圣!此解脱门境界云何?」
答言:「善男子!我入此解脱,知此娑婆世界佛剎微尘数劫,所有众生于诸趣中,死此生彼,作善作恶,受诸果报,有求出离、不求出离,正定①、邪定②及以不定③,有烦恼善根,无烦恼善根,具足善根,不具足善根,不善根所摄善根,善根所摄不善根;如是所集善、不善法,我皆知见。
又彼劫中所有诸佛名号、次第,我悉了知。彼佛世尊从初发心,及以方便求一切智,出生一切诸大愿海,供养诸佛,修菩萨行,成等正觉,转妙法-轮,现大神通,化度众生,我悉了知。

亦知彼佛众会差别,其众会中有诸众生依声闻乘而得出离,其声闻众过去修习一切善根,及其所得种种智慧,我悉了知。
有诸众生依独觉乘而得出离,其诸独觉所有善根、所得菩提、寂灭解脱、神通变化、成熟众生、入于涅槃,我悉了知。

亦知彼佛诸菩萨众,其诸菩萨从初发心,修习善根,出生无量诸大愿行,成就满足诸波罗蜜种种庄严菩萨之道,以自在力,入菩萨地,住菩萨地,观菩萨地,净菩萨地,菩萨地相、菩萨地智、菩萨摄智、菩萨教化众生智、菩萨建立智、菩萨广大行境界、菩萨神通行、菩萨三昧海、菩萨方便,菩萨于念念中所入三昧海、所得一切智光明、所获一切智电光云、所得实相忍④、所通达一切智、所住剎海、所入法海、所知众生海、所住方便、所发誓愿、所现神通,我悉了知。

「善男子!此娑婆世界,尽未来际,所有劫海,展转不断,我皆了知。
如知娑婆世界,
亦知娑婆世界内微尘数世界,
亦知娑婆世界内一切世界,
亦知娑婆世界微尘内所有世界,
亦知娑婆世界外十方无间所住世界,
亦知娑婆世界世界种所摄世界,
亦知毗卢遮那世尊此华藏世界海中十方无量诸世界种所摄世界,所谓:
世界广博、世界安立、世界轮、世界场、世界差别、世界转、世界莲华、世界须弥、世界名号。尽此世界海一切世界,由毗卢遮那世尊本愿力故,我悉能知,亦能忆念。

「亦念如来往昔所有诸因缘海。所谓:
修集一切诸乘方便,无量劫中,住菩萨行,净佛国土,教化众生,承事诸佛,造立住处,听受说法,获诸三昧,得诸自在;修檀波罗蜜入佛功德海,持戒苦行,具足诸忍⑤,勇猛精进,成就诸禅,圆满净慧;
于一切处示现受生,普贤行愿悉皆清净,普入诸剎,普净佛土,普入一切如来智海,普摄一切诸佛菩提,得于如来大智光明,证于诸佛一切智性,成等正觉,转妙法-轮;
及其所有道场众会,其众会中一切众生,往世已来所种善根,从初发心,成熟众生,修行方便,念念增长,获诸三昧神通解脱。如是一切,我悉了知。何以故?
我此解脱,能知一切众生心行、一切众生修行善根、一切众生杂染清净、一切众生种种差别、一切声闻诸三昧门、一切缘觉寂静三昧神通解脱、一切菩萨一切如来解脱光明,皆了知故。」
【章旨】
瞿波释种女应善财童子的请求,为其宣说「观察一切菩萨三昧海解脱门」的境界。瞿波释种女说,进入「观察一切菩萨三昧海解脱门」就可以完全知晓娑婆世界、各类国土之海以及往昔诸佛之因缘。
【注释】
①正定:即「正定聚」,又作「正性定聚」、「等聚」、「善聚」,「三定聚」之一。指众生中一定可以证悟佛法者。依《俱舍论》卷十载,「正定聚」是指「见道」以上的圣者。一般是指菩萨阶位在十信以上者。
②邪定:即「邪定聚」,又作「邪性定聚」、「必邪聚」、「邪见际」,为「三定聚」之一。
指一定必然进入邪法类聚的众生。具体是指造作五无间业的众生,此等之人,由于不具备成佛之素质,亦无法证悟,因此,佛典说「邪定聚」者必然不能进入涅槃境界。
③不定:即「不定聚」,又作「不定性聚」、「亦不在邪亦不在正见际」,「三定聚」之一。
此类众生或进入「正定」,或进入「邪定」,因为其性正、邪未属,遇善缘则成「正定(聚)」,得恶缘则成「邪定(聚)」。
④实相忍:即「忍」、「忍辱」、「堪忍」、「安忍」等,指菩萨之「六度」的「忍辱波罗蜜」。
即受他人之侮辱恼害等而不生瞋心,或自身遇苦而不动心,证悟真理,心安住于理即「实相」上。
如净影慧远《大乘义章》卷十一说:「于法实相安住为『忍』。」
⑤诸忍:「忍」即「忍耐」,有「二忍」、「三忍」、「四忍」、「五忍」、「六忍」、「十忍」等不同分类。
「二忍」有「生忍」与「法忍」、「世间忍」与「出世间忍」、「安受苦忍」与「观察法忍」三种不同说法。
「三忍」有「耐怨害忍」、「安受苦忍」、「谛察法忍」等。
「四忍」即「无生法忍」、「无灭忍」、「因缘忍」、「无住忍」。
「五忍」包括「伏忍」、「信忍」、「顺忍」、「无生忍」、「寂灭忍」。
「六忍」即「信忍」、「法忍」、「修忍」、「正忍」、「无垢忍」、「一切智忍」。
「十忍」则分别指菩萨忍受真理而获得的十种安住心以及菩萨所具的十种忍受行两种不同说法。

【语译】
善财童子向瞿波释种女请教说:「大圣!这一『观察一切菩萨三昧海解脱门』的境界如何呢?」
瞿波释种女回答说:「善男子!我进入这一解脱门,
知晓此娑婆世界佛土微尘数劫的所有众生,在诸趣之中,
死于此而生于彼,作善作恶,受诸果报;有追求出离的众生,
也有不追求出离的众生,有正定、邪定及不定三类众生,
有烦恼中种植了善根的众生,也有烦恼中没有种植善根的众生,
有具足善根的众生,也有未具足善根的众生,
有不善之根摄入善根的众生,也有善根摄入不善根的众生;
众生如此所集的善、不善法,我都可以知见。
又彼劫中所有诸佛的名号、出世次第,我都全部了知。

那位佛世尊从初发心到以方便求取一切智,出生一切诸大愿之海,供养诸佛,修习菩萨行,成就等正觉,旋转微妙法-轮,显现大神通,化度众生,我都全部了知。
我也知晓那些佛众会的差别,其众会中有诸众生依靠声闻乘而得以出离,其声闻众过去修习的一切善根以及其所得的种种智慧,我都全部了知。
有诸众生依靠独觉乘而得以出离,其诸独觉所有的善根、所获得的菩提、寂灭解脱、神通变化、成熟众生、进入涅槃,我都全部了知。

我也知晓那围绕着佛的诸菩萨众,其诸菩萨从初发心到修习善根,出生无量诸大愿行,成就满足诸波罗蜜种种庄严菩萨之道,以自在之力,进入菩萨地,住于菩萨地,观想菩萨地,清净菩萨地,菩萨地之相、菩萨地之智、菩萨所摄之智、菩萨教化众生之智、菩萨建立智、菩萨广大行之境界、菩萨神通行、菩萨三昧海、菩萨的方便,菩萨在念念中所入的三昧海、所得的一切智之光明、所获得的一切智之电光云、所获得的实相忍、所通达的一切智、所住的国土海、所进入的法海、所知晓的众生海、所住的方便、所发的誓愿、所显现的神通,我全部都了知。

「善男子!此娑婆世界,尽未来际的所有劫之海,展转不断,我都能够了知。
譬如,我知晓娑婆世界,
也知晓娑婆世界之内的微尘数世界,
也知晓娑婆世界内的一切世界,也
知晓娑婆世界微尘内的所有世界,
也知晓娑婆世界外十方无间所住世界,
也知晓娑婆世界世界种所摄的世界,
也知晓毗卢遮那世尊此华藏世界海中的十方无量诸世界种所摄世界,所谓:
世界广博、世界安立、世界轮、世界场、世界差别、世界流转、世界中的莲花、世界须弥山、世界的名号。尽此世界海的一切世界,凭借毗卢遮那世尊本愿之力的缘故,我都能够知晓,也能够忆念。

「我也念如来往昔所有诸因缘之海。所谓:修集一切诸乘方便,在无量劫中,住于菩萨行,清净佛的国土,教化众生,承事诸佛,造立住处,听受诸佛说法,获得诸三昧,获得诸自在;
修习檀波罗蜜进入佛之功德海,持戒苦行,具足诸忍,勇猛精进,成就诸禅,圆满清净智慧;
于一切处示现受生,对于普贤行愿都能够全部清净,完全进入诸国土,完全清净佛土,完全进入一切如来智之海,完全摄入一切诸佛菩提,获得如来的大智光明,证得诸佛的一切智之性,成就等正觉,旋转微妙法-轮。
我也知晓所有道场众会以及众会中得一切众生在往世已来所种植的善根,从初发心到成熟众生,修行方便,念念增长,获得诸三昧神通解脱。如此一切,我都完全了知。为什么呢?

我这一解脱法门,
能够知晓一切众生的心行、
一切众生所修行的善根、
一切众生杂染清净、
一切众生的种种差别、
一切声闻的诸三昧门、
一切缘觉的寂静三昧神通解脱法门、
一切菩萨以及一切如来的解脱光明,我都能够了知。」

尔时,善财童子白瞿波言:「圣者得此解脱,其已久如?」
  答言:「善男子!我于往世,过佛剎微尘数劫,有劫名『胜行』,
  世界名『无畏』。彼世界中,有四天下,名为『安隐』。
  其四天下阎浮提中,有一王城,名『高胜树』,于八十王城中最为上首。
  
  彼时,有王名曰『财主』,其王具有六万采女、五百大臣、五百王子;
其诸王子皆悉勇健,能伏怨敌。其王太子,名『威德主』,
端正殊特,人所乐见,足下平满①,轮相备具②,足趺隆起③,
手足指间皆有网缦④,足跟齐正⑤,手足柔软⑥,伊尼耶鹿王腨⑦,
七处圆满⑧,阴藏隐密⑨,其身上分如师子王⑩,两肩平满11,
双臂(月庸,音yong)长12,身相端直13,颈文三道,
颊如师子14,具四十齿15悉皆齐密16,四牙鲜白17,
其舌长广18出梵音声19,眼目绀青20,睫如牛王21,
眉间毫相22,顶上肉髻23,皮肤细软如真金色24,身毛上靡25,
发帝青色26,其身洪满如尼拘陀树27。

  「尔时,太子受父王教,与十千采女诣香牙园游观戏乐。太子是时,乘妙宝车,其车具有种种严饰,置大摩尼师子之座而坐其上;
五百采女各执宝绳牵驭而行,进止有度,不迟不速;百千万人持诸宝盖,百千万人持诸宝幢,百千万人持诸宝幡,百千万人作诸妓乐,百千万人烧诸名香,百千万人散诸妙华,
前后围绕而为翊从。道路平正,无有高下,众宝杂华散布其上;
宝树行列,宝网弥覆,种种楼阁延袤其间。
其楼阁中,或有积聚种种珍宝,或有陈列诸庄严具,
或有供设种种饮食,
或有悬布种种衣服,
或有备拟诸资生物,
或复安置端正女人,
及以无量僮仆侍从;随有所须,悉皆施与。
  
  「时,有母人名为『善现』,将一童女名『具足妙德』,颜容端正,色相严洁,洪纤得所,修短合度,目发绀青,声如梵音,善达工巧,精通辩论,恭勤匪懈,慈愍不害,具足惭愧,柔和质直,离痴寡欲,无诸谄诳,乘妙宝车,采女围绕,及与其母从王城出,先太子行。
见其太子言辞讽咏,心生爱染,而白母言:
『我心愿得敬事此人,若不遂情,当自殒灭。』母告女言:『莫生此念。何以故?
此甚难得。此人具足轮王诸相,后当嗣位作转轮王,有宝女出,腾空自在。我等卑贱,非其匹偶。此处难得,勿生是念。』
  
「彼香牙园侧,有一道场,名『法云光明』。时,有如来名『胜日身』,十号具足,于中出现已经七日。
时,彼童女暂时假寐,梦见其佛;
从梦觉已,空中有天而告之言:
『胜日身如来,于法云光明道场成等正觉已经七日,诸菩萨众前后围绕。天、龙、夜叉、干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梵天乃至色究竟天,诸地神、风神、火神、水神、河神、海神、山神、树神、园神、药神、主城神等,为见佛故,皆来集会。』
【章旨】
瞿波释种女应善财童子的请求,为其宣说自己获得「观察一切菩萨三昧海解脱门」的机缘与时间久暂。
瞿波释种女回答说:在往古世过亿佛剎微尘数劫有一名为「胜行」的劫,此劫中有一处名叫「无畏」的世界,此世界中有处名叫「安隐」的四天下。
这一四天下的阎浮提中,有一座名为「高胜树」的王城,此城中的国王名叫「财主」,其王有一位名叫「威德主」的太子。城中又有一位名为「善现」的母亲,带一名叫「具足妙德」的童女。
城中的「法云光明」道场中有一位名为「胜日身」的如来出世。
【注释】
①足下平满:即「足下安平立相」、「两足掌下皆悉平满相」,佛三十二相之一。指佛的足底平直柔软,安住密着于地面。
②轮相备具:即「足下二轮相」、「千辐轮相」,佛的三十二相之一。指佛足心所显现的一千辐轮宝之肉纹相。
③足趺隆起:即「足趺高满相」、「足趺隆起相」、「足趺端厚相」、「足趺高平相」,佛的三十二相之一。指佛的足背高起圆满之相。
④手足指间皆有网缦:即「手足指缦网相」、「指间雁王相」、「俱有网鞔相」、「指网缦相」,佛的三十二相之一。指佛的手足的每一指间,都有缦网交互连络之纹样,如雁王张指则现,不张则不现。
⑤足跟齐正:即「足跟广平相」、「足跟圆满相」、「足跟长相」、「脚跟长相」,佛的三十二相之一。指佛的足踵圆满广平之相。
⑥手足柔软:即「手足柔软相」、「手足如兜罗绵相」、「手足细软相」,佛的三十二相之一。指佛的手足极柔软,如细劫波毳之相。
⑦伊尼耶鹿王腨:即「伊泥延腨相」、「腨如鹿王相」、「鹿王腨相」、「两腨鹿王相」,佛的三十二相之一。指佛的股骨如鹿王般纤圆之相。
⑧七处圆满:即「七处隆满相」、「七处满肩相」、「七处隆相」,指佛的三十二相之一。指佛的两手、两足下、两肩、颈项等七处之肉都隆满、柔软。
⑨阴藏隐密:即「阴藏相」、「马阴藏相」、「阴马藏相」、「象马藏相」,佛的三十二相之一。指佛的男根密隐于体内如马阴(或象阴)之相。
⑩其身上分如师子王:即「上身如狮子相」、「上身相」、「师子身相」、「身如师子相」,佛的三十二相之一。指佛之上半身如同狮子王般广大,行住坐卧威容端严。
11两肩平满:即「肩圆好相」、「肩圆大相」、「两肩平整相」,佛的三十二相之一。指佛的两肩圆满丰腴,殊胜微妙之相。
12双臂(月庸,音yong)长:即「正立手摩膝相」、「垂手过膝相」、「手过膝相」、「平住手过膝相」,佛的三十二相之一。指佛立正时,两手垂下,长可越膝。
13身相端直:即「大直身相」、「身广洪直相」、「广洪直相」、「大人直身相」,佛的三十二相之一。指在一切人中,佛身最大而直。
14颊如师子:即「狮子颊相」、「颊车相」、「颊车如狮子相」,佛的三十二相之一。指佛的两颊隆满如同狮子颊。
15具四十齿:即「四十齿相」、「口四十齿相」,佛的三十二相之一。指佛具有四十齿,一一皆齐等、平满如白雪。
16悉皆齐密:即「齿齐相」、「齿密齐平相」、「诸齿齐密相」,佛的三十二相之一。指佛的诸齿都不粗不细,齿间密接而不容一毫。
17四牙鲜白:即「牙白相」、「四牙白净相」、「齿白如雪相」,佛的三十二相之一。指佛在四十齿之外,上、下也各有二齿,其色鲜白光洁,锐利如锋,坚固如金刚。
18其舌长广:即「大舌相」、「广长舌相」、「舌广博相」、「舌软薄相」,佛的三十二相之一。指佛的舌头广长薄软,伸展则可覆至发际。
19出梵音声:即「梵声相」、「梵音相」、「声如梵王相」,佛的三十二相之一。指佛清净之梵音,洪声圆满,悦耳动听。
20眼目绀青:即「真青眼相」、「目绀青色相」、「目绀青相」、「绀眼相」、「绀青眼相」,佛的三十二相之一。指佛的眼睛呈绀青色,如同青莲花。
21睫如牛王:即「牛眼睫相」、「眼睫如牛王相」、「眼如牛王相」、「牛王睫相」,佛的三十二相之一。指佛的睫毛整齐而不杂乱。
22眉间毫相:即「白毛相」、「白毫相」、「眉间毫相」,佛的三十二相之一。指佛的两眉之间有白毫,柔软如兜罗绵,长一丈五尺,右旋而卷收,以其常放光,故称毫光、眉间光。
23顶上肉髻:即「顶髻相」、「肉髻相」、「乌瑟腻沙相」,佛的三十二相之一。指佛的头顶上有肉,隆起如髻形之相。
24皮肤细软如真金色:即「金色相」、「真妙金色相」、「金色身相」、「身皮金色相」,佛的三十二相之一。指佛身及手足全部为真金色。
25身毛上靡:即「毛上向相」、「身毛上靡相」、「毛上向右旋相」、「身毛右旋相」、「发毛端皆上靡右旋宛转相」等,佛的三十二相之一。指佛之发毛,由头至手足一切毛端皆上靡,右旋,其色绀青柔润。
26发帝青色:佛的「八十随形好」之一,即佛的头发之色如同青珠。
27其身洪满如尼拘陀树:即「身广长等相」、「身纵广等如尼拘树相」、「圆身相」、「尼俱卢陀身相」,佛的三十二相之一。指佛身纵广左右上下,其量全等,周匝圆满,如尼拘律树。

【语译】
这时,善财童子又向瞿波请教说:「圣者获得这一解脱法门,已经多长时间了?」
  瞿波释种女回答说:「善男子!我在往世,过佛土微尘数劫,
有一劫名为『胜行』,世界名为『无畏』。那一世界中,
有一处名为『安隐』的四天下。
这一四天下的阎浮提中,有一座名为『高胜树』的王城,是八十座王城之中最为上等的。那时,有一位名为『财主』的国王,这位国王有六万名采女、五百名大臣、五百位王子。他的诸位王子都非常勇敢健壮,能够使怨敌屈服。
这位国王的太子名叫『威德主』,端正殊特,为人所乐见,
他足下平满,轮相备具,足趺隆起,手与足的指间都有网缦,
足跟齐正,手足柔软,如同伊尼耶鹿王,七处圆满,阴藏隐密,
他的上身如同师子王,两肩平满,双臂修长,身相端直,
颈上有三道纹,面颊如同师子,口中具有四十棵牙齿且都很整齐细密,四棵门牙鲜白,
他的舌头长广且发出清净的音声,眼目绀青,眼睫毛如同牛王,
眉间有白毫相,顶上长有肉髻,皮肤细软如同真金色,
身上的毛发上靡,头发为帝青色,他的身体结实如同尼拘陀树。

「这时,太子接受父王的教诲,与一万名采女一起前往香牙园游赏观看表演取乐。太子当时乘着美妙的珍宝装饰的车子,这辆车具有种种美丽的装饰,车上放置着大摩尼师子之座,
太子就坐在这大摩尼师子之座上;
五百名采女每人都执宝绳牵驭而行,
车子进止有限度,不迟不速;
百千万人手持诸宝盖,
百千万人手持诸宝幢,
百千万人手持诸宝幡,
百千万人扮作妓乐歌舞,
百千万人点烧诸名香,
百千万人散播诸美妙的花朵,前后围绕而作为太子的侍从。
道路平坦笔直,无有高下坑凹,许多珍宝以及花朵都散布在道路上;
宝树在路旁行列,宝网覆盖在宝树之上,种种楼阁在路旁排成数条无限的行列。
在这些楼阁中,有的积聚了种种珍宝,
有的陈列着诸庄严具,有的供设种种饮食,有的悬挂种种衣服,
有的备拟诸资生之物,有的安置着端正的女人以及无量僮仆侍从。
总之,随有所须,都可以从这些楼阁中拿出施与。

「当时的城中,有一位名为『善现』的母亲,带一位名为『具足妙德』的童女。
这位童女颜容端正,颜色洁白,该宽大处宽大,该纤细处就纤细,身高合度,眼睛头发都是青赤色,声如梵音,精通工巧明,精通辩论,勤劳而待人恭敬毫不懈怠,对于众生怀有慈愍不害之心,具足惭愧之心,说话柔和质直,远离无明而少欲,没有谄诳之心,乘着美妙的珍宝装饰的车子,有采女围绕。
这位童女与其母亲一起从王城出行,在太子前面行进。
这位童女看到这位太子的言辞歌咏,心里产生爱染,童女禀告其母说:
『我心里愿意得以恭敬地事奉此人,如果不能实现我的情感,我就自杀。』
其母告诉童女说:『不要这样想。为什么呢?这是非常难以得到的。
此人具足轮王的诸相,以后一定会嗣位作转轮王的,有贵家小姐出现,优游自在。
我们出身卑贱,是不能匹配的。这确实难于实现,不要产生这一想法。』

「那城中香牙园的一侧,有一处名为『法云光明』的道场。当时,有一位名为『胜日身』的如来,十号具足,在此劫此世界出现已经七日。
这时,那位童女暂时假寐,梦见了这位佛;
童女从梦中醒来之后,空中有天神告诉童女说:
『胜日身如来在法云光明道场成等正觉已经七日了,诸位菩萨众在其前后围绕。
天、龙、夜叉、干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梵天乃至色究竟天,诸地神、风神、火神、水神、河神、海神、山神、树神、园神、药神、主城神等,因为想见到佛的缘故,都来集会。』
「时,妙德童女梦睹如来故,闻佛功德故,其心安隐,无有怖畏,于太子前而说颂言:

『我身最端正,名闻徧十方,智慧无等伦,善达诸工巧。
无量百千众,见我皆贪染;我心不于彼,而生少爱欲。
无瞋亦无恨,无嫌亦无喜,但发广大心,利益诸众生。
我今见太子,具诸功德相,其心大欣庆,诸根咸悦乐。

色如光明宝,发美而右旋,额广眉纤曲,我心愿事汝。
我观太子身,譬若真金像,亦如大宝山,相好有光明。
目广绀青色,月面师子颊,喜颜美妙音,愿垂哀纳我!
舌相广长妙,犹如赤铜色;梵音紧那声,闻者皆欢喜。

口方不褰缩,齿白悉齐密,发言现笑时,见者心欢喜。
离垢清净身,具相三十二,必当于此界,而作转轮位。』
  
  「尔时,太子告彼女言:『汝是谁女?为谁守护?若先属人,我则不应起爱染心。』
  「尔时,太子以颂问言:
『汝身极清净,功德相具足;我今问于汝,汝于谁所住?
谁为汝父母?汝今系属谁?若已属于人,彼人摄受汝。
汝不盗他物,汝不有害心,汝不作邪淫,汝依何语住?
不说他人恶,不坏他所亲,不侵他境界,不于他恚怒。

不生邪险见,不作相违业,不以谄曲力,方便诳世间。
尊重父母不?敬善知识不?见诸贫穷人,能生摄心不?
若有善知识,诲示于汝法,能生坚固心,究竟尊重不?
爱乐于佛不?了知菩萨不?众僧功德海,汝能恭敬不?

汝能知法不?能净众生不?为住于法中,为住于非法?
见诸孤独者,能起慈心不?见恶道众生,能生大悲不?
见他得荣乐,能生欢喜不?他来逼迫汝,汝无瞋恼不?
汝发菩提意,开悟众生不?无边劫修行,能无疲倦不?』

「尔时,女母为其太子而说颂言:
『太子汝应听,我今说此女,初生及成长,一切诸因缘。
太子始生日,即从莲华生,其目净修广,肢节悉具足。
我曾于春月,游观娑罗园①,普见诸药草,种种皆荣茂。
奇树发妙华,望之如庆云;好鸟相和鸣,林间共欢乐。

同游八百女,端正夺人心,被服皆严丽,歌咏悉殊美。
彼园有浴池,名曰莲华幢;我于池岸坐,采女众围绕。
于彼莲池内,忽生千叶华,宝叶琉璃茎,阎浮金为台。②
尔时夜分尽,日光初出现,其莲正开剖,放大清净光。

其光极炽盛,譬如日初出,普照阎浮提,众叹未曾有。
时见此玉女,从彼莲华生,其身甚清净,肢分皆圆满。
此是人间宝,从于净业生,宿因无失坏,今受此果报。
绀发青莲眼,梵声金色光,华鬘众宝髻,清净无诸垢。

肢节悉具足,其身无缺减,譬如真金像,安处宝华中。
毛孔栴檀香,普熏于一切;口出青莲香,常演梵音声。
此女所住处,常有天音乐;不应下劣人,而当如是偶。
世间无有人,堪与此为夫,唯汝相严身,愿垂见纳受!

非长亦非短,非粗亦非细,种种悉端严,愿垂见纳受!
文字算数法,工巧诸技艺,一切皆通达,愿垂见纳受!
善了诸兵法,巧断众诤讼,能调难可调,愿垂见纳受!
其身甚清净,见者无厌足,功德自庄严,汝应垂纳受!

众生所有患,善达彼缘起,应病而与药,一切能消灭。
阎浮语言法,差别无量种,乃至妓乐音,靡不皆通达。
妇人之所能,此女一切知,而无女人过,愿垂速纳受!
不嫉亦不悭,无贪亦无恚,质直性柔软,离诸粗犷恶。

恭敬于尊者,奉事无违逆,乐修诸善行,此能随顺汝。
若见于老病,贫穷在苦难,无救无所依,常生大慈愍。
常观第一义③,不求自利乐,但愿益众生,以此庄严心。
行住与坐卧,一切无放逸;言说及默然,见者咸欣乐。

虽于一切处,皆无染着心;见有功德人,乐观无厌足。
尊重善知识,乐见离恶人;其心不躁动,先思后作业。
福智所庄严,一切无怨恨,女人中最上,宜应事太子。』

【章旨】
瞿波释种女继续应善财童子的请求,为其宣说自己获得「观察一切菩萨三昧海解脱门」的机缘与时间久暂。妙德童女因为梦中目睹如来而得以前往拜见太子。童女之母亲向太子介绍妙德童女的出生以及成长经历,激励太子迎娶这位童女。
【注释】
①娑罗园:即「娑罗树」之园。娑罗树,因释尊在拘尸那揭罗城外的娑罗树下涅槃,此树在佛教中有特殊的意义。「娑罗」为「坚固」、「高远」之义。
②阎浮金:即「阎浮檀」,在香醉山与雪山之间,有流经阎浮树林之河流,从此河流采出之金即称「阎浮檀金」。此金色泽赤黄,带有紫焰气,为金中之最高贵者。在印度神话中,阎浮河为恒河七支流之一,似非本有此河之存在,故阎浮檀金可能与阎浮大树王同是附和须弥四洲之说而为想象之物。
③第一义:指佛教所说的出离世间法中的最究竟深义。因为佛教最究竟的真理为最上,故名「第一」;深有理由,故云「义」。
【语译】
瞿波释种女继续给善财童子演说自己获得「观察一切菩萨三昧海解脱门」的机缘与时间久暂:「
当时,妙德童女因为在梦中看见如来的缘故,因为听闻佛说法之功德的缘故,其心安隐,无有怖畏,童女向前而对太子说颂:(偈颂的语译从略)
  「这时,太子告诉那位童女说:『你是谁的女儿?被谁所守护?如果已经属于别人,我就不应该再生起爱染之心。』
「这时,太子以颂体而问童女说:
『你的身体极其清净,功德相都具足;我现今问你,你与谁住在一起?
谁是你的父母?你现今属于谁?
如果已经属于别人,那人将迎娶你。
你不偷盗别人的物品,
你不产生害人之心,
你不作邪淫之事,你依靠什么信念而生活?
你不说他人的坏话,
不破坏他人之间的亲密关系,
不侵害他人的境界,
不对别人产生恚怒。
不产生邪恶危险的见解,
不作相违之业,
不以谄曲之力欺骗世间的众生。

你尊重父母吗?尊敬善知识吗?
你看见诸贫穷之人,是否能够产生帮助之心?
如果有善知识给你教授诸法,你能够产生坚固之心以及究竟尊重诸法之心吗?
你热爱佛吗?
你了知菩萨吗?
对于众僧的功德海,你能够产生恭敬心吗?
你能够知晓各种法吗?
你能够使众生清净吗?
你住于法之中,还是住于非法之中?
看见诸位孤独者,你能够产生慈心吗?
看见恶道的众生,你能够产生大悲吗?
看见别人获得荣誉快乐,能够产生欢喜否?
别人来逼迫你,你无有瞋恨和苦恼吗?
你发了菩提意,开悟过众生吗?在无边劫中修行,能够没有疲倦吗?』

「这时,童女的母亲替童女以颂体回答太子:『
太子你应该听一听,我现今为你说一说此女初生以及成长的所有因缘。这位女子是太子诞生之日,从莲花中出生的,其目清净而修广,肢节都完全具备。我曾经在春月,游观娑罗园,看见种种药草都很茂盛。奇树开出美妙的花朵,望之就如同喜庆的云彩;好鸟互相和鸣,在林间共同嬉乐。同游的八百位女子,都端正美丽,非常吸引人,她们所穿的衣服都很整齐美丽,唱着非常美妙动听的歌
。那园林中有一处名叫『莲华幢』的浴池;我在浴池的岸边坐着,许多采女众围绕着我。在那莲池之内,忽然产生千叶莲花,其宝叶以琉璃为茎,莲花以阎浮金为台。当时夜分已经尽,太阳刚刚升起,那朵莲花盛开,放射出弘大的清净之光。其光极为炽盛,如同初升的太阳完全照耀着阎浮提,众人都感叹未曾见过。
这时就看见这位玉女,从那朵莲花中出生,她的身体非常清净,肢体都非常圆满。这是人间的宝贝,从净业之中出生,过去的业因没有失去,现今才受此果报。青色头发青莲眼睛,发出梵声,放射出金色光,头戴花鬘发髻以珍宝装饰,清净没有任何污垢。肢节完全具足,其身体没有任何缺减,如同真金像安处于宝花之中。毛孔发出栴檀香,普熏于一切;
口中发出青莲之香,常常演奏出梵音声。此女所住之处,常常有天上的音乐;
不应该是下劣人成为这位女子的配偶。世间没有人,可以匹配此女为其丈夫,唯独你的相、好严整,希望你能够接受她!
她非长也非短,非粗也非细,种种都很端庄,希望你能够接受她!
文字算数法以及工巧等等技艺,她都很通达,希望你能够接受她!
她善于了解诸兵法,巧于判断许多诤讼,能够调和难于调理的事情,希望你能够接受她!
她的身体很清净,使看见的人没有感到厌恶满足的,以自己的功德庄严自身,你应该接受她!
众生所有的祸患,她都善于了解其缘起,能够针对其病而给予药品,一切祸患都能够消灭。阎浮提有无数种种不同的语言,甚至艺伎所发出的声音,她无不通达。妇人所能学会的一切技能,此女都能够知晓,并且她没有一般女人所犯的过错,希望你能够接受她!
她不嫉妒也不吝啬,不贪婪也不忿恨,性格质直而温柔,远离诸粗犷之恶。对于尊贵者非常尊敬,奉事没有违逆,乐于修习诸善行,她能够随顺你。如果看见老人、病人以及贫穷受苦受难之人,无救无所依靠之人,她常常产生大慈愍之心。她常常观想第一义,不求自己的利乐,只是希望有益于众生,并且以此庄严自己的心。她的行住与坐卧,都没有任何放逸;她的言说以及沈默的样子,使看见的人都产生快乐。对于一切处都没有染着之心,看见有功德之人,乐于观想而没有厌恶和满足。她尊重善知识,乐于看见远离恶法之人;
她的心不躁动,先思考而后才行动。她被福智所庄严,对于一切都没有怨恨,是女人中最上等的,应该而适宜侍奉太子。』
  「尔时,太子入香牙园已,告其妙德及善现言:
  『善女!我趣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当于尽未来际无量劫,集一切智助道之法,
修无边菩萨行,净一切波罗蜜,
供养一切诸如来,护持一切诸佛教,严净一切佛国土,
当令一切如来种性不断,
当随一切众生种性而普成熟,
当灭一切众生生死苦置于究竟安乐处,
当净治一切众生智慧眼,
当修习一切菩萨所修行,
当安住一切菩萨平等心
,当成就一切菩萨所行地,
当令一切众生普欢喜;
当舍一切物,尽未来际行檀波罗蜜,
令一切众生普得满足,衣服饮食、妻妾男女、头目手足,
如是一切内外所有,悉当舍施,无所吝惜。

当于尔时,汝或于我而作障难:
施财物时,汝心吝惜;施男女时,汝心痛恼;
割肢体时,汝心懮闷;舍汝出家,汝心悔恨。』

  「尔时,太子即为妙德而说颂言:『
哀愍众生故,我发菩提心,当于无量劫,习行一切智。
无量大劫中,净修诸愿海,入地及治障,悉经无量劫。
三世诸佛所,学六波罗蜜,具足方便行,成就菩提道。
十方垢秽剎,我当悉严净;一切恶道难,我当令永出。

我当以方便,广度诸群生,令灭愚痴暗,住于佛智道。
当供一切佛,当净一切地,起大慈悲心,悉舍内外物。
汝见来乞者,或生悭吝心;我心常乐施,汝勿违于我。
若见我施头,慎勿生懮恼;我今先语汝,令汝心坚固。

乃至截手足,汝勿嫌乞者;汝今闻我语,应可谛思惟。
男女所爱物,一切我皆舍;汝能顺我心,我当成汝意。』

  「尔时,童女白太子言:『敬奉来教。』即说颂言:
『无量劫海中,地狱火焚身;若能眷纳我,甘心受此苦。
无量受生处,碎身如微尘;若能眷纳我,甘心受此苦。
无量劫顶戴,广大金刚山;若能眷纳我,甘心受此苦。
无量生死海,以我身肉施;汝得法王处,愿令我亦然!
若能眷纳我,与我为主者,生生行施处,愿常以我施!
为愍众生苦,而发菩提心;既已摄众生,亦当摄受我。
我不求豪富,不贪五欲乐,但为共行法,愿以仁为主!
绀青修广眼,慈愍观世间,不起染着心,必成菩萨道。
太子所行处,地出众宝华,必作转轮王,愿能眷纳我!
我曾梦见此,妙法菩提场,如来树下坐,无量众围绕。
我梦彼如来,身如真金山,以手摩我顶,寤已心欢喜。
往昔眷属天,名曰喜光明;彼天为我说,道场佛兴世。
我曾生是念:愿见太子身。彼天报我言:汝今当得见。
我昔所志愿,于今悉成满;唯愿俱往诣,供养彼如来!』

「尔时,太子闻胜日身如来名,生大欢喜,愿见彼佛,以五百摩尼宝散其女上,冠以妙藏光明宝冠,被以火焰摩尼宝衣。其女尔时,心不动摇,亦无喜相;但合掌恭敬,瞻仰太子,目不暂舍。
【章旨】
瞿波释种女继续应善财童子的请求,为其宣说自己获得「观察一切菩萨三昧海解脱门」的机缘与时间久暂。
太子进入香牙园告诉童女及其童女之母自己修行佛法的志向,而妙德童女愿意与太子一起修行并供养胜日身如来。
【语译】
瞿波释种女继续应善财童子的请求,继续为其宣说自己获得「观察一切菩萨三昧海解脱门」的机缘与时间久暂:「
这时,太子进入香牙园之后,告诉妙德童女以及善现:
『善女!我追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会在尽未来际无量劫集积一切智助道之法,
修习无边菩萨行,清净一切波罗蜜,
供养一切诸如来,护持一切诸佛的教诲,严净一切佛的国土,
当使一切如来种性不致断绝,
应当针对一切众生种性而完全成熟,
应当灭除一切众生生死之苦而将其置于究竟安乐之处,
应当净治一切众生智慧之眼,
应当修习一切菩萨所修行的法门,
应当安住于一切菩萨平等之心,
应当成就一切菩萨所行之地,
应当使一切众生都完全欢喜;
应当舍弃一切物品,
尽未来际行布施波罗蜜,使一切众生完全获得满足,衣服、饮食、妻妾男女、头目手足,
如此一切身内身外我所有的东西,都当做施舍的东西,无所吝惜。

在这种情况下,你有可能为我制造障碍:
当我施财物时,你心中吝惜;
当我施男女时,你心痛恼;
当我割肢体时,你心懮闷;
当舍离你而出家时,你心悔恨。』

  「这时,太子随即为妙德童女而说颂言:
  『
哀愍众生故,我发菩提心,当于无量劫,习行一切智。
无量大劫中,净修诸愿海,入地及治障,悉经无量劫。
三世诸佛所,学六波罗蜜,具足方便行,成就菩提道。
十方垢秽剎,我当悉严净;一切恶道难,我当令永出。

我当以方便,广度诸群生,令灭愚痴暗,住于佛智道。
当供一切佛,当净一切地,起大慈悲心,悉舍内外物。
汝见来乞者,或生悭吝心;我心常乐施,汝勿违于我。
若见我施头,慎勿生懮恼;我今先语汝,令汝心坚固。

乃至截手足,汝勿嫌乞者;汝今闻我语,应可谛思惟。
男女所爱物,一切我皆舍;汝能顺我心,我当成汝意。』


「这时,妙德童女对太子说:『我恭敬地遵奉您的教诲。』

『无量劫海中,地狱火焚身;若能眷纳我,甘心受此苦。
无量受生处,碎身如微尘;若能眷纳我,甘心受此苦。
无量劫顶戴,广大金刚山;若能眷纳我,甘心受此苦。
无量生死海,以我身肉施;汝得法王处,愿令我亦然!

若能眷纳我,与我为主者,生生行施处,愿常以我施!
为愍众生苦,而发菩提心;既已摄众生,亦当摄受我。
我不求豪富,不贪五欲乐,但为共行法,愿以仁为主!
绀青修广眼,慈愍观世间,不起染着心,必成菩萨道。

太子所行处,地出众宝华,必作转轮王,愿能眷纳我!
我曾梦见此,妙法菩提场,如来树下坐,无量众围绕。
我梦彼如来,身如真金山,以手摩我顶,寤已心欢喜。
往昔眷属天,名曰喜光明;彼天为我说,道场佛兴世。

我曾生是念:愿见太子身。彼天报我言:汝今当得见。
我昔所志愿,于今悉成满;唯愿俱往诣,供养彼如来!』

童女随即说颂:『无量劫海中,在地狱被火焚身之苦;如果你能够眷纳我,我甘心受此苦。无量受生处,碎身就如同微尘;如果你能够眷纳我,我甘心受此苦。无量劫中顶戴广大金刚山,你如果能够眷纳我,我甘心受此苦。
无量生死海,我都以自己的身肉施舍;你获得法王之位,希望我也如此!
若能眷纳我,与我一起生活,我愿意生生做布施之事,愿意让你一直以我为布施物!
为哀愍众生之苦,你发菩提心;
在已经摄受众生之后,也应当摄受我。我不求得豪富,不图五欲之乐,只是希望一起修法,愿意以道义为重!
青色的修广的眼睛,慈愍地观看世间,不生起染着心,必定成就菩萨道。
太子所行之处,地上生出许多宝花,以后必然作转轮王,希望你能够眷纳我!
我曾梦见这一场景,在妙法菩提道场,如来在树下坐,有无量众生围绕。
我梦见那位如来,身如同真金山,他以手抚摩着我的头顶,我醒来后心中非常欢喜。
过去有一位名为『喜光明』的眷属天;
那位天对我说,佛在道场兴世。我曾产生这样的念头:希望看到太子身。
那位天回答说:你会见到的。我昔日的理想,今日已经全部完满地成就;
只希望我们一起去拜访供养那位如来!』
「这时,太子听闻胜日身如来之名,产生大欢喜,希望看见那位佛,便以五百摩尼宝散播在其女身上,为其戴上妙藏光明宝冠,为其披上火焰摩尼宝衣。这时,那位童女心并不动摇,也没有喜相;
只是合掌恭敬,瞻仰太子,目光没有片刻舍离。

  「其母善现,于太子前而说颂言:
『此女极端正,功德庄严身;昔愿奉太子,今意已满足。
持戒有智慧,具足诸功德;普于一切世,最胜无伦匹。
此女莲华生,种姓无讥丑,太子同行业,远离一切过。
此女身柔软,犹如天缯纩;其手所触摩,众患悉除灭。
毛孔出妙香,芬馨最无比;众生若闻者,悉住于净戒。
身色如真金,端坐华台上;众生若见者,离害具慈心。
言音极柔软,听之无不喜;众生若得闻,悉离诸恶业。
心净无瑕垢,远离诸谄曲,称心而发言,闻者皆欢喜。
调柔具惭愧,恭敬于尊宿,无贪亦无诳,怜愍诸众生。
此女心不恃,色相及眷属;但以清净心,恭敬一切佛。』

  「尔时,太子与妙德女及十千采女并其眷属,出香牙园,诣法云光明道场。至已下车,步进诣如来所。见佛身相端严寂静,诸根调顺,内外清净,如大龙池无诸垢浊;皆生净信,踊跃欢喜,顶礼佛足,绕无数匝。
于时,太子及妙德女,各持五百妙宝莲华供散彼佛。太子为佛造五百精舍,一一皆以香木所成,众宝庄严,五百摩尼以为间错。
时,佛为说《普眼灯门修多罗》;闻是经已,于一切法中得三昧海,所谓:
得普照一切佛愿海三昧、
普照三世藏三昧、
现见一切佛道场三昧、
普照一切众生三昧、
普照一切世间智灯三昧、
普照一切众生根智灯三昧、
救护一切众生光明云三昧、
普照一切众生大明灯三昧、
演一切佛法-轮三昧、
具足普贤清净行三昧。
时,妙德女得三昧,名『难胜海藏』,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永不退转。

「时,彼太子与妙德女并其眷属,顶礼佛足,绕无数匝,辞退还宫;
诣父王所,拜跪毕已,奉白王言:『大王当知,胜日身如来出兴于世,于此国内法云光明菩提场中成等正觉,于今未久。』
尔时,大王语太子言:『是谁为汝说如是事?天耶?人耶?』
太子白言:『是此具足妙德女说。』
时,王闻已,欢喜无量,譬如贫人得大伏藏,作如是念:
『佛无上宝难可值遇,若得见佛,永断一切恶道怖畏。
佛如医王,能治一切诸烦恼病,能救一切生死大苦;
佛如导师,能令众生至于究竟安隐住处。』
作是念已,集诸小王、群臣、眷属,及以剎利、婆罗门等一切大众,便舍王位,授与太子;
灌顶讫已,与万人俱,往诣佛所;
到已礼足,绕无数匝,并其眷属悉皆退坐。
【章旨】
妙德童女与其母亲善现以及太子一起前往胜日身佛的住所拜见这位佛,并且听闻胜日身佛说法。太子回宫将胜日身佛出世的消息告诉给国王。国王便舍弃王位,将其让与太子,自己与一万名眷属一起去拜见胜日身佛。
【语译】
瞿波释种女继续应善财童子的请求,继续为其宣说自己获得的「观察一切菩萨三昧海解脱门」的机缘与时间久暂:
「童女的母亲善现站在太子前以颂体对太子说:
『此女长相极其美丽,以功德庄严其身;
她过去一直希望侍奉太子,现今终于实现了这一愿望。
她持戒而有智慧,具足诸功德;
即使在一切世中,她也是最好而无与伦比的。
此女是从莲花中出生的,种姓高尚,太子与其在一起生活,可以远离指责。
此女的身体极其柔软,犹如天然的锦缎;
凡是其手所触摩过的,许多祸患都会除灭。
她的毛孔中发出妙香,芬馨最无比;
众生如果能够闻到,都可以住于净戒。
她的身体的颜色如同真金之色,她端坐在花台上;
众生如果看见她,都远离害人之心而且具有慈心。
她说话的声音极其温柔,凡是听到的人无不喜欢;
众生如果能够听见她的声音,就可全部远离诸恶业。
她心净而没有瑕垢,远离诸谄曲,她说话表里如一,听到的人都很欢喜。
她调和柔顺怀有惭愧之心,对于尊宿大德怀有尊敬之心,她无贪也无诳,怜愍诸众生。
此女心中并不依恃其色相及眷属;只是以清净心,恭敬供养一切佛。』

  「这时,太子与妙德女以及一万名采女及其眷属,走出香牙园,前往法云光明道场。
到了道场后,下车步行前往如来的住所。他们看见佛的身相端严寂静,诸根调顺,内外清净,如大龙池没有任何垢浊,便都产生了清净的信仰,踊跃欢喜,顶礼佛足,在佛的周围绕行无数圈。
当时,太子及妙德女各持五百美妙的宝莲华供养这位佛。
太子为佛建造了五百精舍,每一精舍都是以香木制成,以许多珍宝庄严,有五百摩尼宝在其中交错分布。
这时,佛为这些众生演说《普眼灯门修多罗》。听完这部经之后,这些听众在一切法中获得三昧海,所谓:
获得了普照一切佛愿海三昧、
普照三世藏三昧、
现见一切佛道场三昧、
普照一切众生三昧、
普照一切世间智灯三昧、
普照一切众生根智灯三昧、
救护一切众生光明云三昧、
普照一切众生大明灯三昧、
演一切佛法-轮三昧、
具足普贤清净行三昧。
这时,妙德女所获得的三昧名叫『难胜海藏』,对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永不退转。

「这时,那位太子与妙德女及其眷属,顶礼佛足,在佛周围绕行无数圈,然后告别辞退胜日身佛回到宫中。太子前往父王的住所,拜跪完毕之后,禀告父王说:
『大王应当知道,胜日身如来出兴于世,在此国内的法云光明菩提场中成就等正觉,时间还不算太长。』
这时,大王对太子说:『这是谁给你说?是天神说的吗?是人说的吗?』
太子回答说:『这是此具足妙德女说的。』
当时,大王听到这话之后,欢喜无量,就如穷人获得了埋于地下的宝藏一样。国王这样想道:
『佛是无上宝,难于遇到,如果得以拜见佛,就会永远断绝一切恶道怖畏。
佛就如同医王,能够医治一切诸烦恼病,能够拯救众生的一切生死大苦;
佛就如同导师,能使众生达到究竟安隐的住处。』
这样想后,国王就召集诸小王、群臣、眷属以及剎利、婆罗门等一切大众,便舍去王位,将其授与太子;作完灌顶之后,国王就与万人一起前往佛的住所;
到了佛所在的道场礼拜了佛之后,在其佛的周围绕行无数圈,然后与其眷属都退到一边坐了下来。

  「尔时,如来观察彼王及诸大众,白毫相中放大光明,名『一切世间心灯』,普照十方无量世界,住于一切世主之前,示现如来不可思议大神通力,普令一切应受化者心得清净。
  尔时,如来以不思议自在神力,现身超出一切世间,以圆满音普为大众说陀罗尼,名『一切法义离暗灯』,佛剎微尘数陀罗尼而为眷属。
  彼王闻已,即时获得大智光明;其众会中,有阎浮提微尘数菩萨,俱时证得此陀罗尼;六十万那由他人,尽诸有漏①,心得解脱;
十千众生,远尘离垢,得法眼净;无量众生,发菩提心。时,佛又以不思议力广现神变,普于十方无量世界演三乘法化度众生。
  「时,彼父王作如是念:『我若在家,不能证得如是妙法;若于佛所出家学道,即当成就。』作是念已,前白佛言:『愿得从佛出家修学!』佛言:『随意,宜自知时。』
  时,财主王与十千人,皆于佛所同时出家。
未久之间,悉得成就一切法义离暗灯陀罗尼,亦得如上诸三昧门,
又得菩萨十神通门,
又得菩萨无边辩才,
又得菩萨无碍净身,往诣十方诸如来所听受其法,为大法师演说妙法;
复以神力徧十方剎,随众生心而为现身,赞佛出现,说佛本行,示佛本缘,称扬如来自在神力,护持于佛所说教法。

「尔时,太子于十五日在正殿上,采女围绕,七宝自至。
一者,轮宝,名『无碍行』;
二者,象宝,名『金刚身』;
三者,马宝,名『迅疾风』;
四者,珠宝,名『日光藏』;
五者,女宝,名『具妙德』;
六,藏臣宝,名为『大财』;
七,主兵宝,名『离垢眼』。
七宝具足,为转轮王,王阎浮提,正法治世,人民快乐。
王有千子,端正勇健,能伏怨敌。其阎浮提中有八十王城,一一城中有五百僧坊①,一一僧坊立佛支提②,皆悉高广,以众妙宝而为校饰;一一王城皆请如来,以不思议众妙供具而为供养。
佛入城时,现大神力,令无量众生种诸善根,无量众生心得清净,见佛欢喜,发菩提意,起大悲心,利益众生,勤修佛法,入真实义,住于法性,了法平等,获三世智,等观三世,知一切佛出兴次第,说种种法摄取众生,发菩萨愿,入菩萨道,知如来法,成就法海,能普现身徧一切剎,知众生根及其性欲③,令其发起一切智愿。
【章旨】
那位父王因为听闻佛的说法而发心出家,而那位太子则因七宝自然具足而成为转轮圣王。
【注释】
①有漏:与「无漏」一起构成一组概念。「漏」为「流失」、「漏泄」之意,为「烦恼」的异名。人类由于烦恼所产生之过失、苦果,使人在迷妄, 的世界中流转不停,难以脱离生死苦海,故称为「有漏」;若达到断灭烦恼之境界,则称为「无漏」。
②僧坊:又作「僧房」,指僧尼所住之坊舍,一般多指弘扬戒律的专门之道场为僧坊,其制度与其他寺院不同。
③佛支提:又作「支帝」、「枝提」、「制多」、「制底」、「制底耶」,为积集之义。
释尊荼毗时,曾积聚香柴而成大积,此为「支提」一名之起因,其后在佛陀灵迹等上堆积砖土而营造的建筑就叫「支提」。又言世尊无量之福德积集于此,故举凡塔庙、灵庙、庙、方坟等,皆称「支提」。依《摩诃僧祇律》之说,有舍利者为「塔」,无舍利者为「支提」。
③性欲:指个人由其本身的素质、本性而产生的各种想法与意志。性,指过去之习性;欲,指现在之乐欲。
【语译】
瞿波释种女继续应善财童子的请求,继续为其宣说自己获得「观察一切菩萨三昧海解脱门」的机缘与时间久暂:
「这时,如来观察那位国王以及诸大众,其白毫相中放出大光明,名『一切世间心灯』,
普照十方无量世界,住在一切世主之前,示现出如来不可思议的大神通力,
完全使一切应受化者之心得到清净。
这时,如来以不思议的自在神力,显现出超出一切世间众生的身体,
以圆满的声音完全为大众说名为『一切法义离暗灯』的陀罗尼,佛土微尘数陀罗尼为其眷属。
那位王听闻之后,立即获得大智光明;
其众会中,有阎浮提微尘数菩萨,也同时证得这一陀罗尼;
六十万那由他的人,都远离诸有漏法,心中获得解脱;
一万名众生,远尘离垢,获得法眼的清净;
无量众生,发菩提心。

当时,佛又以不思议力广现神变,完全在十方无量世界演说三乘法而化度众生。
「这时,那位父王又这样想:『我如果在家,就不能证得如此妙法;如果在佛所出家学道,立即就可成就。』
这样想着,他上前对佛说:『希望得以跟从佛而出家修学!』
佛说:『可以随你的意,应该知道这就是时机。』当时,国王与一万人,都在佛的所在同时出家。没有多长时间,都获得成就一切法义远离暗灯陀罗尼,也获得了如上诸三昧门,
又获得了菩萨十神通门,
又获得了菩萨无边辩才,
又获得了菩萨无碍净身,前往十方诸如来所听受其法,为大法师演说妙法;
又以神力徧十方国土,随众生之心而为其现身,称赞佛的出现,演说佛的本行,显示佛的本缘,称扬如来的自在神力,护持佛所说的教法。
「这时,太子于十五日在正殿上,由采女围绕,七宝自然出现。
第一为名叫『无碍行』的轮宝;
第二为名叫『金刚身』的象宝;
第三为名叫『迅疾风』的马宝;
第四为名叫『日光藏』的珠宝;
第五为名『具妙德』的女宝;
第六为名叫『大财』的藏臣宝;
第七为名叫『离垢眼』的主兵宝。
凡是七宝具足的就是转轮王,在阎浮提称王,以正法治世,人民快乐。王有一千名儿子,都端正勇健,能伏怨敌。其阎浮提中有八十座王城,每一城中都有五百僧坊,每一僧坊都建立起佛支提,都很高广,以许多珍贵的宝物作为装饰;每一王城都来邀请如来,以不思议众妙供具作为佛的供养。
佛进入城时,显现出大神力,使无量众生种植下善根,无量众生由此获得清净,看见佛很欢喜,发菩提意,生起大悲心,利益众生,勤修佛法,进入真实义,住于法性,了知诸法平等,获得三世智慧,等观三世,知晓一切佛的出兴次第,演说种种法而摄取众生,发菩萨愿,进入菩萨道,知晓如来法,成就法海,能够完全显现出身体而徧一切国土,知晓众生之根及其本来之欲想,使其发起一切智愿。
  「佛子!于汝意云何?彼时太子得轮王位供养佛者,岂异人乎?今释迦牟尼佛是也。财主王者,宝华佛是。其宝华佛,现在东方过世界海微尘数佛剎有世界海,名『现法界虚空影像云』,中有世界种,名『普现三世影摩尼王』,彼世界种中有世界,名『圆满光』,中有道场,名『现一切世主身』,宝华如来于此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可说佛剎微尘数诸菩萨众前后围绕而为说法。宝华如来往昔修行菩萨道时,净此世界海;
其世界海中去、来、今佛出兴世者,皆是宝华如来为菩萨时教化令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彼时女母善现者,今我母善目是。其王眷属,今如来所众会是也,皆具修行普贤诸行成满大愿,虽恒在此众会道场而能普现一切世间,住诸菩萨平等三昧,常得现见一切诸佛,一切如来以等虚空妙音声云演正法-轮悉能听受,于一切法悉得自在,名称普闻诸佛国土,普诣一切道场之所,普现一切众生之前,随其所应教化调伏,尽未来劫修菩萨道恒无间断,成满普贤广大誓愿。
  「佛子!其妙德女与威德主转轮圣王以四事供养①胜日身如来者,我身是也。彼佛灭后,其世界中,六十亿百千那由他佛出兴于世,我皆与王承事供养。
其第一佛名『清净身』,
次名『一切智月光明身』,
次名『阎浮檀金光明王』,
次名『诸相庄严身』,
次名『妙月光』,
次名『智观幢』,
次名『大智光』,
次名『金刚那罗延精进』,
次名『智力无能胜』,
次名『普安详智』,
次名『离垢胜智云』,
次名『师子智光明』,
次名『光明髻』,
次名『功德光明幢』,
次名『智日幢』,
次名『宝莲华开敷身』,
次名『福德严净光』,
次名『智焰云』,
次名『普照月』,
次名『庄严盖妙音声』,
次名『师子勇猛智光明』,
次名『法界月』,
次名『现虚空影像开悟众生心』,
次名『恒嗅寂灭香』,
次名『普震寂静音』,
次名『甘露山』,
次名『法海音』,
次名『坚固网』,
次名『佛影髻』,
次名『月光毫』,
次名『辩才口』,
次名『觉华智』,
次名『宝焰山』,
次名『功德星』,
次名『宝月幢』,
次名『三昧身』,
次名『宝光王』,
次名『普智行』,
次名『焰海灯』,
次名『离垢法音王』,
次名『无比德名称幢』,
次名『修臂』,
次名『本愿清净月』,
次名『照义灯』,
次名『深远音』,
次名『毗卢遮那胜藏王』,
次名『诸乘幢』;
次名『法海妙莲华』。
佛子!彼劫中,有如是等六十亿百千那由他佛出兴于世,我皆亲近承事供养。

「其最后佛,名『广大解』,于彼佛所,得净智眼。
尔时,彼佛入城教化。我为王妃,与王礼觐,以众妙物而为供养,于其佛所闻说『出生一切如来灯法门』,即时获得『观察一切菩萨三昧海境界解脱』。
佛子!我得此解脱已,与菩萨于佛剎微尘数劫勤加修习,于佛剎微尘数劫中承事供养无量诸佛;
或于一劫承事一佛,或二、或三、或不可说,或值佛剎微尘数佛,悉皆亲近承事供养,而未能知『菩萨之身形量色貌及其身业心行智慧三昧境界』。
【章旨】
瞿波释种女告诉善财童子,那位供养胜日身如来的妙德女,就是其前身,其因供养此劫中的最后一位佛,并且听闻其说「出生一切如来灯法门」,立即获得「观察一切菩萨三昧海境界解脱」境界。
【注释】
①四事供养:指供给资养佛、僧等日常生活所需的四种物品。四事,指衣服、饮食、卧具、医药,或指衣服、饮食、汤药、房舍等。
【语译】
瞿波释种女继续应善财童子的请求,继续为其宣说自己获得「观察一切菩萨三昧海解脱门」的机缘与时间久暂:
「佛子!你如何看待这一过程呢?那时获得轮王位并且供养佛的太子难道是别人吗?他就是现今的释迦牟尼佛啊!财主国王就是现今的宝华佛。
这位宝华佛在现在东方过世界海微尘数佛土有一处名为『现法界虚空影像云』的世界海中,
此世界海中有名为『普现三世影摩尼王』的世界种,
此世界种中有一处名为『圆满光』的世界,
此世界中有一处名为『现一切世主身』的道场,
宝华如来就在此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有不可说佛土微尘数的诸菩萨众在其前后围绕,宝华佛就为其说法。
宝华如来往昔修行菩萨道时,清净了此世界海;
在此世界海中过去、未来、现在而出兴于世的佛,
都是宝华如来为菩萨时教化使其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的结果。
那位名为善现的母亲,就是我的母亲善目。
其国王的眷属,就是现今如来的众会,
都具修行普贤诸行成满大愿,即使在此众会道场而能普现一切世间,
住于诸菩萨平等三昧,常得拜见一切诸佛,
一切如来以等虚空妙音声云演说的正法-轮,
他们都能够听受,对于一切法都获得自在,
名称普闻诸佛国土,普徧前往一切道场之所,
普徧显现在一切众生之前,随其所应而教化调伏众生,
尽未来劫而修菩萨道永远没有间断,成满普贤广大誓愿。

  「佛子!那位与威德主转轮圣王一起以四事供养胜日身如来的妙德女,就是我的前身。那位佛寂灭之后,那世界之中,有六十亿百千那由他佛出兴于世,我都与国王承事供养。
其第一佛名为『清净身』,
第二位佛名为『一切智月光明身』,
第三位佛名为『阎浮檀金光明王』,
第四位佛名为『诸相庄严身』,
第五位佛名为『妙月光』,
第六位佛名为『智观幢』,
第七位佛名为『大智光』,
第八位佛名为『金刚那罗延精进』,
第九位佛名为『智力无能胜』,
第十位佛名为『普安详智』,
第十一位佛名为『离垢胜智云』,
第十二位佛名为『师子智光明』,
第十三位佛名为『光明髻』,
第十四位佛名为『功德光明幢』,
第十五位佛名为『智日幢』,
第十六位佛名为『宝莲华开敷身』,
第十七位佛名为『福德严净光』,
第十八位佛名为『智焰云』,
第十九位佛名为『普照月』,
第二十位佛名为『庄严盖妙音声』,
第二十一位佛名为『师子勇猛智光明』,
第二十二位佛名为『法界月』,
第二十三位佛名为『现虚空影像开悟众生心』,
第二十四位佛名为『恒嗅寂灭香』,
第二十五位佛名为『普震寂静音』,
第二十六位佛名为『甘露山』,
第二十七位佛名为『法海音』,
第二十八位佛名为『坚固网』,
第二十九位佛名为『佛影髻』,
第三十位佛名为『月光毫』,
第三十一位佛名为『辩才口』,
第三十二位佛名为『觉华智』,
第三十三位佛名为『宝焰山』,
第三十四位佛名为『功德星』,
第三十五位佛名为『宝月幢』,
第三十六位佛名为『三昧身』,
第三十七位佛名为『宝光王』,
第三十八位佛名为『普智行』,
第三十九位佛名为『焰海灯』,
第四十位佛名为『离垢法音王』,
第四十一位佛名为『无比德名称幢』,
第四十一位佛名为『修臂』,
第四十二位佛名为『本愿清净月』,
第四十三位佛名为『照义灯』,
第四十四位佛名为『深远音』,
第四十五位佛名为『毗卢遮那胜藏王』,
第四十六位佛名为『诸乘幢』;
第四十七位佛名为『法海妙莲华』。
佛子!在那劫中,有如此等六十亿百千那由他佛出兴于世,我都亲近承事供养。
「那一劫中的最后一位佛名为『广大解』。我在那位佛的住所,获得净智之眼。
那时,『广大解』佛入城教化。我当时为王妃,与王一起礼觐这位佛,以许多美妙的物品作为供养,在其佛的住所听闻其说『出生一切如来灯法门』,立即获得观察一切菩萨三昧海境界解脱。
佛子!我获得此解脱之后,与菩萨在佛土微尘数劫勤加修习,在佛土微尘数劫中承事供养无量诸佛;
或在一劫承事一佛,或二、或三、或不可说数佛,或遇到佛土微尘数佛,都全部亲近承事供养,但我却未能知晓『菩萨之身形量、色貌及其身业、心行智慧三昧境界』。
  「佛子!若有众生,得见菩萨修菩提行,若疑若信;菩萨皆以世、出世间种种方便而摄取之,以为眷属,令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
佛子!我见彼佛得此解脱已,与菩萨于百佛剎微尘数劫而共修习;
于其劫中,所有诸佛出兴于世,我皆亲近承事供养,听所说法读诵受持。
于彼一切诸如来所,得此解脱种种法门,知种种三世,
入种种剎海,见种种成正觉,入种种佛众会,
发菩萨种种大愿,修菩萨种种妙行,得菩萨种种解脱,
然未能知菩萨所得普贤解脱门。何以故?
菩萨普贤解脱门,如太虚空,如众生名,如三世海,如十方海,如法界海,无量无边。
佛子!菩萨普贤解脱门,与如来境界等。
  「佛子!我于佛剎微尘数劫,观菩萨身无有厌足。如多欲人男女集会,递相爱染,起于无量妄想思觉。
我亦如是,观菩萨身一一毛孔,念念见无量无边广大世界种种安住、种种庄严、种种形状,有种种山、种种地、种种云、种种名、种种佛兴、种种道场、种种众会,演种种修多罗,说种种灌顶、种种诸乘、种种方便、种种清净。
又于菩萨一一毛孔,念念常见无边佛海,坐种种道场,现种种神变,转种种法-轮,说种种修多罗,恒不断绝。又于菩萨一一毛孔,见无边众生海种种住处、种种形貌、种种作业、种种诸根。
又于菩萨一一毛孔,见三世诸菩萨无边行门,所谓:无边广大愿、无边差别地、无边波罗蜜、无边往昔事、无边大慈门、无边大悲云、无边大喜心、无边摄取众生方便。
「佛子!我于佛剎微尘数劫,念念如是观于菩萨一一毛孔,已所至处而不重至,已所见处而不重见,求其边际竟不可得,乃至见彼悉达太子住于宫中、采女围绕。我以解脱力,观于菩萨一一毛孔,悉见三世法界中事。
【章旨】
瞿波释种女给善财童子说,尽管自己获得了「观察一切菩萨三昧海境界解脱」,并且多劫修证,但却未知「普贤解脱」境界。因为此「普贤解脱」境界事理无边,与诸佛境界相同。
【语译】
瞿波释种女继续给善财童子说:「佛子!如果有众生得以看见菩萨修习菩萨行,有时怀疑有时相信;菩萨都以世间、出世间的种种方便而摄取这些众生,作为自己的眷属,使其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获得不退转。
佛子!我因为看见『广大解』佛而获得此解脱境界之后,与菩萨在百佛土微尘数劫一起修习;
在其劫之中,所有出兴于世的诸佛,我都亲近承事供养,听其所说法并且读诵受持。
在彼一切诸如来的住所,获得解脱的种种法门,知晓种种三世,
进入种种剎海,看见种种成正觉的佛,
进入种种佛的众会,发菩萨种种大愿,
修习菩萨种种妙行,获得菩萨种种解脱,
但我仍然未能知晓菩萨所获得的普贤解脱门。
为什么这样呢?
菩萨普贤解脱门,如同太虚空,如同众生名,
如同三世之海,如同十方海,如同法界海,无量无边。
佛子!菩萨普贤解脱门,与如来的境界相同。

「佛子!我在佛土微尘数劫,观想菩萨之身从来没有厌恶满足
。如同多欲男女的集会,递相爱染,生起无量妄想的思觉。
我也如此,观菩萨身一一毛孔,
念念见无量无边广大世界的种种安住、种种庄严、种种形状,有种种山、种种地、种种云、种种名、种种佛出世、种种道场、种种众会,演说种种修多罗,演说种种灌顶、种种诸乘、种种方便、种种清净。
又在菩萨一一毛孔中,念念常见无边佛海,坐于种种道场,显现种种神变,旋转种种法-轮,演说种种修多罗,永远不会断绝。
又从菩萨的每一毛孔之中,看见无边众生海种种住处、种种形貌、种种作业、种种诸根。
又从菩萨一一毛孔,看见三世诸菩萨无边行门。这些行门有:无边广大愿、无边差别地、无边波罗蜜、无边往昔事、无边大慈门、无边大悲云、无边大喜心、无边摄取众生方便。
「佛子!我在佛土微尘数劫,念念如此观于菩萨一一毛孔,已经到达过的不再重来,已经看见之处而不再重见,追求其边际竟然不可得,甚至看见那位悉达太子住于宫中、有采女围绕。我以解脱力,观于菩萨一一毛孔,完全看见三世法界中的事。
  「佛子!我唯得此观察菩萨三昧海解脱。如诸菩萨摩诃萨,究竟无量诸方便海,为一切众生现随类身①,为一切众生说随乐行,于一一毛孔现无边色相海;知诸法性无性为性,知众生性同虚空相无有分别,知佛神力同于如如②,徧一切处示现无边解脱境界;于一念中,能自在入广大法界,游戏一切诸地法门。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彼功德行?
  「善男子!此世界中,有佛母摩耶③。汝诣彼问:
菩萨云何修菩萨行,于诸世间无所染着,供养诸佛恒无休息,作菩萨业永不退转,离一切障碍、入菩萨解脱不由于他,住一切菩萨道,诣一切如来所,摄一切众生界,尽未来劫修菩萨行、发大乘愿,增长一切众生善根常无休息?」
  尔时,释迦瞿波女,欲重明此解脱义,承佛神力即说颂言:
「若有见菩萨,修行种种行,起善不善心,菩萨皆摄取。
乃往久远世,过百剎尘劫,有劫名『清净』,世界名『光明』。
此劫佛兴世,六十千万亿;最后天人主,号曰『法幢灯』。
彼佛涅槃后,有王名『智山』,统领阎浮提,一切无怨敌。
王有五百子,端正能勇健,其身悉清净,见者皆欢喜。
彼王及王子,信心供养佛,护持其法藏,亦乐勤修法。
太子名『善光』,离垢多方便,诸相皆圆满,见者无厌足。
五百亿人俱,出家行学道,勇猛坚精进,护持其佛法。
王都名『智树』,千亿城围绕;有林名『静德』,众宝所庄严。
善光住彼林,广宣佛正法,辩才智慧力,令众悉清净。
有时因乞食,入彼王都城,行止极安详,正知心不乱。
城中有居士,号曰『善名称』;我时为彼女,名为『净日光』。
时我于城中,遇见善光明,诸相极端严,其心生染着。
次乞至我门,我心增爱染,即解身璎珞,并珠置钵中。
虽以爱染心,供养彼佛子;二百五十劫,不堕三恶趣。
或生天王家,或作人王女,恒见善光明,妙相庄严身。
此后所经劫,二百有五十,生于善现家,名为『具妙德』。
时我见太子,而生尊重心,愿得备瞻侍,幸蒙哀纳受。
我时与太子,觐佛胜日身,恭敬供养毕,即发菩提意。
于彼一劫中,六十亿如来,最后佛世尊,名为『广大解』。
于彼得净眼,了知诸法相,普见受生处,永除颠倒心。
我得观菩萨,三昧境解脱,一念入十方,不思议剎海。
我见诸世界,净秽种种别,于净不贪乐,于秽不憎恶。
普见诸世界,如来坐道场,皆于一念中,悉放无量光。
一念能普入,不可说众会;亦知彼一切,所得三昧门。
一念能悉知,彼诸广大行,无量地方便,及以诸愿海。
我观菩萨身,无边劫修行,一一毛孔量,求之不可得。
一一毛孔剎,无数不可说,地水火风轮,靡不在其中。
种种诸建立,种种诸形状,种种体名号,无边种庄严。
我见诸剎海,不可说世界;及见其中佛,说法化众生。
不了菩萨身,及彼身诸业;亦不知心智④,诸劫所行道。」

尔时,善财童子顶礼其足,绕无数匝,辞退而去。

【章旨】
「瞿波」释种女又向善财童子推荐佛母摩耶,嘱咐善财童子前去拜访请教。「瞿波」释种女最后以偈颂形式总结自己所讲。善财童子于是告别「瞿波」释种女,继续前行求法。
【注释】
①随类身:指佛、菩萨为救度众生而针对众生的界别、类别而示现出的不同应身和化身。
②如如:指佛教的最高真理「真如」。因为法性之理体不二平等,故云「如」,诸法的本性都是「如」,因此叫「如如」,是正智所契之理体。
③佛母摩耶:指释迦牟尼佛的生身母亲。摩耶,又作「摩诃摩耶」、「摩诃摩邪」,意译「大幻化」、「大术」、「妙」。摩耶夫人为古印度迦毗罗卫城净饭王的妃子。临产前依时俗返回娘家待产,途中于其父天臂城主须菩提之别宫蓝毗尼园休息时,生下释尊。七日后逝世。据传其死后生于欲界六天的第二天——忉利天中,释尊曾于某夏,升至忉利天,为其母说法。
④心智:即「心」与「智」。心为体,智为用,体用二者并举,故称「心智」。
【语译】
「瞿波」释种女对善财童子说:「
佛子!我只是获得此观察菩萨三昧海解脱法门。
如同诸菩萨,究竟无量诸方便海,
为一切众生显现出随类之身,
为一切众生演说随乐行,
从一一毛孔中显现出无边色相海;
知晓诸法性是以无性为性,
知晓众生的本性如同虚空相而无有分别,
知晓佛神力与如如相同,
徧一切处而示现出无边解脱境界;
在一念中,能够自在进入广大法界,
在一切诸地法门周游。而我如何能够知晓能够演说这一功德行?
  「善男子!此世界之中,有佛母摩耶。你可以前往她那里向其请教:
菩萨如何修菩萨行,在诸世间如何才能无所染着,供养诸佛而永远不休息,
如何才能作菩萨业而永不退转,
如何才能不通过他力而远离一切障碍、进入菩萨解脱,住于一切菩萨道,
前往一切如来之所在拜访诸佛,摄入一切众生界,
尽未来劫而修习菩萨行、发大乘愿,增长一切众生善根而常无休息?」
这时,释迦瞿波女想重新演说明晰这一解脱法门,便秉承佛的神力随即说颂:「

若有见菩萨,修行种种行,起善不善心,菩萨皆摄取。
乃往久远世,过百剎尘劫,有劫名『清净』,世界名『光明』。
此劫佛兴世,六十千万亿;最后天人主,号曰『法幢灯』。
彼佛涅槃后,有王名『智山』,统领阎浮提,一切无怨敌。

王有五百子,端正能勇健,其身悉清净,见者皆欢喜。
彼王及王子,信心供养佛,护持其法藏,亦乐勤修法。
太子名『善光』,离垢多方便,诸相皆圆满,见者无厌足。
五百亿人俱,出家行学道,勇猛坚精进,护持其佛法。

王都名『智树』,千亿城围绕;有林名『静德』,众宝所庄严。
善光住彼林,广宣佛正法,辩才智慧力,令众悉清净。
有时因乞食,入彼王都城,行止极安详,正知心不乱。
城中有居士,号曰『善名称』;我时为彼女,名为『净日光』。

时我于城中,遇见善光明,诸相极端严,其心生染着。
次乞至我门,我心增爱染,即解身璎珞,并珠置钵中。
虽以爱染心,供养彼佛子;二百五十劫,不堕三恶趣。
或生天王家,或作人王女,恒见善光明,妙相庄严身。

此后所经劫,二百有五十,生于善现家,名为『具妙德』。
时我见太子,而生尊重心,愿得备瞻侍,幸蒙哀纳受。
我时与太子,觐佛胜日身,恭敬供养毕,即发菩提意。
于彼一劫中,六十亿如来,最后佛世尊,名为『广大解』。

于彼得净眼,了知诸法相,普见受生处,永除颠倒心。
我得观菩萨,三昧境解脱,一念入十方,不思议剎海。
我见诸世界,净秽种种别,于净不贪乐,于秽不憎恶。
普见诸世界,如来坐道场,皆于一念中,悉放无量光。

一念能普入,不可说众会;亦知彼一切,所得三昧门。
一念能悉知,彼诸广大行,无量地方便,及以诸愿海。
我观菩萨身,无边劫修行,一一毛孔量,求之不可得。
一一毛孔剎,无数不可说,地水火风轮,靡不在其中。

种种诸建立,种种诸形状,种种体名号,无边种庄严。
我见诸剎海,不可说世界;及见其中佛,说法化众生。
不了菩萨身,及彼身诸业;亦不知心智,诸劫所行道。」④


这时,善财童子顶礼瞿波释种女的双足,在其周围绕行无数圈,然后,善财童子辞别瞿波释种女,继续前行求法。
【说明】
善财童子第四十一参——瞿波释种女会,至此叙述完毕。瞿波释种女给善财童子宣讲的「观察菩萨三昧海解脱法门」,是进入「十地」之第十地「法云地」的方法。
「法云地」,又作「法雨地」,菩萨至此位,大法智云含众德水,如虚空覆隐无边二障,使无量功德充满法身,因此名为「法云」。「寄位修行相」至此全部结束。]
[/size]

堪钦将洋 发表于 2013-2-28 13:46

[size=5]
《华严经》卷七十六 入法界品之十七
【题解】
本卷包括《入法界品》「末会」中的第四十三会至五十一会,即包含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中的四十二参至第四十九参的内容以及《入法界品》「末会」第四十五会「徧友童子师会」的内容。
从此以下十一人都为善财童子说明依照本人的因缘证入实相的方法。
第四十二参为「摩耶夫人会」:善财童子遵从「瞿波释种女」的嘱咐,前去拜访「摩耶夫人」,向其请教修行菩萨行的方法、途径。
善财童子刚刚发心寻求摩耶夫人,就有「宝眼」主城神前来为善财童子说明「修心」的重要性与方法。
「善眼」身众神从其耳下放光加被善财童子,使善财童子获得「十眼」。
名叫「善眼」的法堂罗剎鬼王,则教给善财童子寻找拜访善知识的方法,先教其「十法」增长其智,后示三昧息灭其乱心。
在「宝眼」主城神、「善眼」身众神、「善眼」法堂罗剎鬼王的教导之下,善财童子得以目睹摩耶夫人的依报、正报。
善财童子拜见摩耶夫人,向其请教修行菩萨行的方法、途径。
摩耶夫人则告诉善财童子,自己证得了「菩萨大愿智幻解脱门」,因而能够成为诸佛之母。摩耶夫人并且向善财童子讲述了自己做悉达多太子及其他佛、菩萨之母的经历。
善财童子又向摩耶夫人请教其获得这一「菩萨大愿智幻解脱门」的久暂,摩耶夫人则告诉善财童子说:
在往古世,过不可思议非最后身菩萨神通道眼所知晓的劫数,那时有一处名为『净光』的劫,此劫有一处名为『须弥德』的世界,这一世界有一处名为『师子幢』的四天下,此四天下中有一处名为『自在幢』的王城,此王城之中有一位名为『大威德』的转轮王。
在这一王城的北边,有一处名为『满月光明』的道场,其道场神名为『慈德』,当时有一位名为『离垢幢』的菩萨在此道场中成佛。那位道场神就是摩耶夫人的前身,那位转轮王也就是现今的世尊毗卢遮那佛。摩耶夫人又向善财童子荐举「三十三天」中的「正念王」与其王之女「天主光」,嘱咐善财童子前往请教菩萨如何修行菩萨行。善财童子于是告别摩耶夫人,继续前行求法。

第四十三参为「天主光女会」:
善财童子遵从「摩耶夫人」的嘱咐,前去拜访「天主光女」,向其请教修行菩萨行的方法、途径。天主光女告诉善财童子自己证得了「无碍念清净庄严解脱」法门,以此法门能够记忆无数的菩萨修行成佛的全过程。
「天主光女」又向善财童子荐举「迦毗罗城」的「徧友」童子师,嘱咐善财童子前往请教菩萨如何修行菩萨行。善财童子于是告别「天主光女」,继续前行求法。
《入法界品》「末会」第四十五会——徧友童子师会:善财童子遵从「天主光女」的嘱咐,前去拜访迦毗罗城的「徧友童子师」,向其请教修行菩萨行的方法、途径。徧友童子师向善财童子又推荐「善知众艺」童子师,嘱咐善财童子前去请教念诵「菩萨字智」法门。

第四十四参为「善知众艺童子师会」:善财童子遵从「徧友」童子师的嘱咐,前往拜见处于同城的善知众艺童子师,向其请教念诵「菩萨字智」法门。「字」为法门之义,四十二字分别象征菩萨行的四十二阶位。
善知众艺童子师又向善财童子荐举摩竭提国婆呾那城中的「贤胜」优婆夷,嘱咐善财童子前往请教菩萨如何修行菩萨行。

第四十五参为「贤胜优婆夷会」:善财童子遵从「善知众艺」童子师的嘱咐,前去拜访「贤胜」优婆夷,向其请教修行菩萨行的方法、途径。
贤胜优婆夷向善财童子讲解了「无依处道场」解脱法门,获得此法门即出生胜德不可穷尽、转依究竟显德无尽。贤胜优婆夷又向善财童子荐举「沃田」城中的「坚固长者」,嘱咐善财童子前往请教菩萨如何修行菩萨行。善财童子于是告别「坚固长者」,继续前行求法。

第四十六参为「坚固长者会」:善财童子遵从「贤胜优婆夷」的嘱咐,前去拜访「坚固长者」,向其请教修行菩萨行的方法、途径。坚固长者向善财童子讲解了「无着念清净庄严」解脱法门,获得此法门即勤求正法无有休息。坚固长者又向善财童子荐举同城即「沃田」城中的「妙月」长者,嘱咐善财童子前往请教菩萨如何修行菩萨行。善财童子于是告别「坚固长者」,继续前行求法。

第四十七参为「妙月长者会」:善财童子遵从「坚固长者」的嘱咐,前去拜访「妙月长者」,向其请教修行菩萨行的方法、途径。妙月长者向善财童子讲解了「净智光明」解脱法门。
妙月长者又向善财童子荐举「出生」城中的「无胜军」长者,嘱咐善财童子前往请教菩萨如何修行菩萨行。善财童子于是告别「妙月长者」,继续前行求法。

第四十八参为「无胜军长者会」:善财童子遵从「妙月」长者的嘱咐,前去拜访「无胜军长者」,向其请教修行菩萨行的方法、途径。无胜军长者向善财童子讲解了「无尽相」解脱法门,得以见无量佛,获得无尽藏。
无胜军长者又向善财童子荐举同城即「出生」城中的「法」村落中的「最寂静」婆罗门,嘱咐善财童子前往请教菩萨如何修行菩萨行。善财童子于是告别「无胜军长者」,继续前行求法。

第四十九参为「最寂静婆罗门会」:善财童子遵从「无胜军长者」的嘱咐,前去拜访「最寂静」婆罗门,向其请教修行菩萨行的方法、途径。
最寂静婆罗门向善财童子讲解了「诚愿语」解脱法门,并且说明其以住于诚愿语的缘故,随意所作,莫不成功满足。
最寂静婆罗门又向善财童子荐举同城即「妙意华门」城中的「德生」童子与「有德」童女,嘱咐善财童子前往请教菩萨如何修行菩萨行。善财童子于是告别「最寂静婆罗门」,继续前行求法。

善财童子四十二参:摩耶夫人会
  尔时,善财童子一心欲诣摩耶夫人所,即时获得观佛境界智,作如是念:「
是善知识,远离世间,住无所住,超过六处①,
离一切着,知无碍道,具净法身,
以如幻业而现化身,以如幻智而观世间,
以如幻愿而持佛身、随意生身、无生灭身、
无来去身、非虚实身、不变坏身、无起尽身、
所有诸相皆一相身②、离二边③身、无依处身、无穷尽身、
离诸分别如影现身、知如梦④、了如像⑤身、如净日身⑥、
普于十方而化现身、住于三世无变异身、非身心身,
犹如虚空,所行无碍,超诸世眼,唯是普贤净目所见。
如是之人,我今云何而得亲近承事供养、与其同住、观其状貌、听其音声、思其语言、受其教诲?」

  作是念已,有主城神,名曰「宝眼」,眷属围绕,于虚空中而现其身,种种妙物以为严饰,手持无量众色宝华以散善财,作如是言:
「善男子!应守护心城⑦,谓不贪一切生死境界;
应庄严心城,谓专意趣求如来十力;
应净治心城,谓毕究断除悭嫉谄诳;
应清凉心城,谓思惟一切诸法实性;
应增长心城,谓成办一切助道之法;
应严饰心城,谓造立诸禅解脱宫殿;
应照耀心城,谓普入一切诸佛道场听受般若波罗蜜法;
应增益心城,谓普摄一切佛方便道;
应坚固心城,谓恒勤修习普贤行愿;
应防护心城,谓常专御扞恶友、魔军;
应廓彻心城,谓开引一切佛智光明;
应善补心城,谓听受一切佛所说法;
应扶助心城,谓深信一切佛功德海;
应广大心城,谓大慈普及一切世间;
应善覆心城,谓集众善法以覆其上;
应宽广心城,谓大悲哀愍一切众生;
应开心城门,谓悉舍所有随应给施;
应密护心城,谓防诸恶欲不令得入;
应严肃心城,谓逐诸恶法不令其住;
应决定心城,谓集一切智助道之法恒无退转;
应安立心城,谓正念三世一切如来所有境界;
应莹彻心城,谓明达一切佛正法-轮修多罗中所有法门种种缘起;
应部分心城,谓普晓示一切众生皆令得见萨婆若道;
应住持心城,谓发一切三世如来诸大愿海;
应富实心城,谓集一切周徧法界大福德聚;
应令心城明了,谓普知众生根欲等法;
应令心城自在,谓普摄一切十方法界;
应令心城清净,谓正念一切诸佛如来;
应知心城自性,谓知一切法皆无有性;
应知心城如幻,谓以一切智了诸法性。
「佛子!菩萨摩诃萨若能如是净修心城,则能积集一切善法。何以故?
蠲除一切诸障难故,所谓:见佛障、闻法障、供养如来障、摄诸众生障、净佛国土障。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以离如是诸障难故,若发希求善知识心,不用功力则便得见,乃至究竟必当成佛。」

【章旨】
这是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第四十二次参访,也是《入法界品》「末会」中善财五十五会中的第四十三会。善财童子遵从「瞿波释种女」的嘱咐,前去拜访「摩耶夫人」,向其请教修行菩萨行的方法、途径。善财童子刚刚发心寻求摩耶夫人,就有「宝眼」主城神前来为善财童子说明「修心」的重要性与方法。——从此以下十一人都为善财童子说明依照本人的因缘证入实相的方法。
【注释】
①六处:「六根」的别名,「处」是出生之义,意思为出生六识之处,六根缘六尘而生起六识。六根,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识根。
②所有诸相皆一相身:指世间万象从本质上言,都是实相的体现。身,为「存在」之义。
③离二边:指远离偏离中道的两种极端。两边,即相对立的两种立场而与佛法之中道立场相违者,例如苦乐二边、有无二边、断常二边、增损二边等。
④知如梦:知晓世间的一切都如同梦幻一样。
⑤了如像:指了知世间的一切都如同镜中的影象一样虚幻不实。
⑥如净日身:指同太阳一样光明四射之身。
⑦心城:指「心」。以身为城廓,因此以「城」比喻「心」。
【语译】
这时,善财童子一心想前往摩耶夫人的住所,随即就获得观佛境界的智慧。他这样想道:「
这位善知识,远离世间,住于无所住之处,超越六处,
远离一切执着,知晓无碍之道,
具备清净法身,以如幻之业而显现化身,以如幻之智而观看世间,
以如幻之愿而持佛身、随意生身、无生灭身、无来去身、非虚实身、
不变坏身、无起无尽之身、所有诸相都是一实相之身、远离二边身、
无依处身、无穷尽身、远离诸分别如影而显现之身、知晓如梦之身、
了知如像之身、如同净日之身、普于十方而化现身、住于三世而无变异身、非身心之身,
犹如虚空,所行无碍,超越诸世眼,只是普贤净目所见。
如此之人,我今如何而得以亲近承事供养、与其同住、观其状貌、听其音声、思考其语言、受其教诲呢?」

  善财童子这样想之后,有一位名叫「宝眼」的主城神,在眷属的围绕下,在虚空中显现出身体,以种种妙物作为严饰,手持无量众色的宝花散在善财童子的身上。「宝眼」主城神这样说:
「善男子!应该守护心城,不贪恋一切生死的境界;
应该庄严心城,专意趣求如来十力;
应该净治心城,毕竟断除悭嫉谄诳;
应该使心城清凉,思惟一切诸法的实性;
应该使心城得到增长,成办一切助道之法;
应该严饰心城,造立诸禅解脱宫殿;
应该照耀心城,完全进入一切诸佛道场听受般若波罗蜜法;
应该增益心城,普摄一切佛的方便道;
应该使心城变得坚固,永远勤于修习普贤行愿;
应该防护心城,常专门抵御不好的恶友、魔军;
应该使心城廓彻,开引一切佛的智慧光明;
应该善补心城,听受一切佛所说之法;
应该扶助心城,深信一切佛功德海;
应该广大心城,使大慈普及一切世间;
应该善于覆盖心城,积集众善法以覆盖其上;
应该宽广心城,以大悲哀愍一切众生;
应该大开心城门,全部舍弃所有针对众生的要求给施;
应该密护心城,防止诸恶欲使其不得进入;
应该严肃心城,驱逐诸恶法不使其住;
应该决定心城,积集一切智助道之法永远没有退转;
应该安立心城,正念三世一切如来所有境界;
应该使心城莹彻,明达一切佛正法-轮修多罗中所谓所有法门之种种缘起;
应该部署心城,完全晓示一切众生使其得以见萨婆若道;
应住持心城,发一切三世如来诸大愿海;
应使心城富实,聚集一切周徧法界大福德聚;
应使心城明了,谓普知众生根欲等法;
应使心城自在,完全摄一切十方法界;
应使心城清净,正念一切诸佛如来;
应知心城自性,知晓一切法皆无有性;
应知心城如幻,以一切智了诸法性。

「佛子!菩萨如果能够如此净修心城,就能够积集一切善法。为什么缘故呢?
要清除一切诸障是非常难的。这些障碍有:见佛障、闻法障、供养如来障、摄诸众生障、净佛国土障。
善男子!菩萨以远离如此诸障非常难的缘故,如果发希求善知识之心,不用功力就可以见到,甚至究竟必当成佛。」

  尔时,有身众神,名「莲华法德及妙华光明」,无量诸神前后围绕,从道场出,住虚空中,于善财前,以妙音声,种种称叹摩耶夫人,从其耳珰放无量色相光明网,普照无边诸佛世界,令善财见十方国土一切诸佛。
其光明网,右绕世间,经一匝已,然后还来,入善财顶,乃至徧入身诸毛孔。
善财即得净光明眼,永离一切愚痴暗故;
得离翳眼,能了一切众生性故;
得离垢眼,能观一切法性门故;
得净慧眼,能观一切佛国性故;
得毗卢遮那眼,见佛法身故;
得普光明眼,见佛平等不思议身故;
得无碍光眼,观察一切剎海成坏故;
得普照眼,见十方佛起大方便转正法-轮故;
得普境界眼,见无量佛以自在力调伏众生故;
得普见眼,睹一切剎诸佛出兴故。

  时,有守护菩萨法堂罗剎鬼王,名曰「善眼」,与其眷属万罗剎俱,于虚空中,以众妙华,散善财上,作如是言:
「善男子!菩萨成就十法,则得亲近诸善知识。何等为十?所谓:
其心清净离诸谄诳;
大悲平等普摄众生,知诸众生无有真实;
趣一切智,心不退转;
以信解力普入一切诸佛道场;
得净慧眼了诸法性;
大慈平等普覆众生;
以智光明廓诸妄境;
以甘露雨涤生死热;
以广大眼彻鉴诸法;
心常随顺诸善知识。是为十。

  「复次,佛子!菩萨成就十种三昧门,则常现见诸善知识。何等为十?所谓:
法空清净轮三昧、
观察十方海三昧、
于一切境界不舍离不缺减三昧、
普见一切佛出兴三昧、
集一切功德藏三昧、
心恒不舍善知识三昧、
常见一切善知识生诸佛功德三昧、
常不离一切善知识三昧、
常供养一切善知识三昧、
常于一切善知识所无过失三昧。
佛子!菩萨成就此十三昧门,常得亲近诸善知识,
又得善知识转一切佛法-轮三昧;
得此三昧已,悉知诸佛体性平等,处处值遇诸善知识。」

  说是语时,善财童子仰视空中而答之言:
「善哉!善哉!汝为哀愍摄受我故,方便教我见善知识。愿为我说:云何往诣善知识所?于何方处城邑聚落求善知识?」
罗剎答言:
「善男子!汝应普礼十方,求善知识;
正念思惟一切境界,求善知识;
勇猛自在徧游十方,求善知识;
观身观心如梦如影,求善知识。」

【章旨】
「善眼」身众神从其耳下放光加被善财童子,使善财童子获得「十眼」。
名叫「善眼」的法堂罗剎鬼王,则教善财童子寻找拜访善知识的方法,先教其「十法」增长其智,后示三昧息灭其乱心。
【语译】
这时,有位名为「莲华法德及妙华光明」的身众神,在无量诸神前后围绕下,从道场出来,停住于虚空中,在善财前以美妙的声音,种种称扬赞叹摩耶夫人,从其耳珰中放出无量色相光明网,完全照耀无边的诸佛世界,使善财看见十方国土中的一切诸佛。
其光明网,从右绕行世间,经过一圈之后,然后回来,进入善财童子的头顶,甚至徧及进入善财童子的诸毛孔之中。
善财童子随即获得清净光明眼,永远远离一切愚痴黑暗的缘故;
获得离翳眼,能够了知一切众生本性的缘故;
获得离垢眼,能够观想一切法性之门的缘故;
获得净慧眼,能够观察一切佛国之性质的缘故;
获得毗卢遮那眼,能够看见佛之法身的缘故;
获得普光明眼,能够看见佛平等不思议之身的缘故;
获得无碍光眼,观察一切国土海的存在与坏灭的缘故;
获得普照眼,看见十方佛生起大方便而旋转正法-轮的缘故;
获得普境界眼,看见无量佛以自在力调伏众生的缘故;
获得普见眼,目睹一切国土诸佛出兴的缘故。

  这时,有位守护菩萨法堂的名叫「善眼」的罗剎鬼王,与其眷属数万罗剎一起,在虚空中,以许多美妙的花朵,撒在善财童子的身上。这罗剎鬼王这样说道:
「善男子!菩萨成就十法,就可以亲近诸善知识。这十种法是什么呢?它们是:
其心清净远离诸谄诳;
大悲平等而普摄众生,知晓诸众生并非真实的存在;
趣一切智,心不退转;
以信解力完全进入一切诸佛的道场;
获得净慧眼而了诸法性;
大慈平等完全覆盖保护一切众生;
以智光明照耀诸妄境;
以甘露雨涤除生死之热;
以广大眼彻底地鉴别诸法;
心常随顺诸善知识。以上就是十种法。

「此外,佛子!菩萨成就十种三昧门,就可以常常现见诸善知识。
这十种三昧门是什么呢?它们是:
法空清净轮三昧、
观察十方海三昧、
于一切境界不舍离不缺减三昧、
普见一切佛出兴三昧、
集一切功德藏三昧、
心恒不舍善知识三昧、
常见一切善知识而产生诸佛功德三昧、
常不离一切善知识三昧、
常供养一切善知识三昧、
常于一切善知识所无过失三昧。
佛子!菩萨成就此十种三昧门,就可以常常得以亲近诸善知识,
又可获得善知识转一切佛法-轮三昧;
获得这一三昧之后,完全知晓诸佛体性平等,处处遇到诸善知识。」

说完这些话语之时,善财童子仰视空中而这样回答说:
「好啊!好啊!你为哀愍摄受我的缘故,以方便教我拜见善知识。希望您能够为我说明:
如何前往善知识的所在之处?
在何方城市村落寻找善知识?」
罗剎回答说:
「善男子!你应该到处礼拜十方,寻找善知识;
以正念思惟一切境界,寻找善知识;
勇猛自在而徧游十方,寻找善知识;
观身观心而知晓身、心都如同梦境如同镜中之影,寻找善知识。」

  尔时,善财受行其教,即时睹见大宝莲华从地涌出①,金刚为茎,妙宝为藏,摩尼为叶,光明宝王以为其台,众宝色香以为其须,无数宝网弥覆其上。
于其台上,有一楼观,名「普纳十方法界藏」②,奇妙严饰,金刚为地,千柱行列,一切皆以摩尼宝成,阎浮檀金以为其壁,众宝璎珞四面垂下,阶陛、栏楯周匝庄严。其楼观中③,有如意宝莲华之座,种种众宝以为严饰,妙宝栏楯,宝衣间列,宝帐、宝网以覆其上,众宝缯幡周匝垂下,微风徐动,光流响发;
宝华幢中雨众妙华,宝铃铎中出美音声,宝户牖间垂诸璎珞,
摩尼身中流出香水,宝象口中出莲华网,宝师子口吐妙香云,
梵形宝轮出随乐音,
金刚宝铃出诸菩萨大愿之音,
宝月幢中出佛化形,
净藏宝王现三世佛受生次第,
日藏摩尼放大光明徧照十方一切佛剎,
摩尼宝王放一切佛圆满光明,
毗卢遮那摩尼宝王兴供养云供养一切诸佛如来,
如意珠王念念示现普贤神变充满法界,须弥宝王出天宫殿,
天诸采女种种妙音歌赞如来不可思议微妙功德。

  尔时,善财见如是座,复有无量众座围绕,摩耶夫人在彼座上,于一切众生前,现净色身。所谓:
超三界色身,已出一切诸有趣故;
随心乐色身,于一切世间无所著故;
普周徧色身,等于一切众生数故;
无等比色身,令一切众生灭倒见故;
无量种色身,随众生心种种现故;
无边相色身,普现种种诸形相故;
普对现色身,以大自在而示现故;
化一切色身,随其所应而现前故;
恒示现色身,尽众生界而无尽故;
无去色身,于一切趣无所灭故;
无来色身,于诸世间无所出故;
不生色身,无生起故;
不灭色身,离语言故;
非实色身,得如实故;
非虚色身,随世现故;
无动色身,生灭永离故;
不坏色身,法性不坏故;
无相色身,言语道断④故;
一相色身,无相为相故;
如像色身,随心应现故;
如幻色身,幻智所生故;
如焰色身,但想所持故;
如影色身,随愿现生故;
如梦色身,随心而现故;
法界色身,性净如空故;
大悲色身,常护众生故;
无碍色身,念念周徧法界故;
无边色身,普净一切众生故;
无量色身,超出一切语言故;
无住色身,愿度一切世间故;
无处色身,恒化众生不断故;
无生色身,幻愿所成故;
无胜色身,超诸世间故;
如实色身,定心⑤所现故;
不生色身,随众生业而出现故;
如意珠色身,普满一切众生愿故;
无分别色身,但随众生分别起故;
离分别色身,一切众生不能知故;
无尽色身,尽诸众生生死际故;
清净色身,同于如来无分别故。
如是身者,非色,所有色相如影像故;
非受,世间苦受究竟灭故;
非想,但随众生想所现故;
非行,依如幻业而成就故;
离识,菩萨愿智⑥空无性故,一切众生语言断⑦故,已得成就寂灭身故。

尔时,善财童子又见摩耶夫人,随诸众生心之所乐,现超过一切世间色身。所谓:
或现超过他化自在天女身乃至超过四大天王天女身,
或现超过龙女身乃至超过人女身。
现如是等无量色身,饶益众生。
集一切智助道之法,行于平等檀波罗蜜,大悲普覆一切世间。
出生如来无量功德,修习增长一切智心,观察思惟诸法实性;
获深忍海,具众定门,住于平等三昧境界,得如来定圆满光明,销竭众生烦恼巨海;
心常正定,未尝动乱,恒转清净不退法-轮,善能了知一切佛法,恒以智慧观法实相;
见诸如来心无厌足,知三世佛出兴次第,
见佛三昧常现在前,了达如来出现于世无量无数诸清净道,
行于诸佛虚空境界;普摄众生,各随其心,教化成就;
入佛无量清净法身,成就大愿,
净诸佛剎,究竟调伏一切众生,心恒徧入诸佛境界;
出生菩萨自在神力,已得法身清净无染,而恒示现无量色身;
摧一切魔力,成大善根力,出生正法力,
具足诸佛力,得诸菩萨自在之力,速疾增长一切智力;
得佛智光,普照一切,悉知无量众生心海,根、性、欲、解种种差别;
其身普徧十方剎海,悉知诸剎成坏之相,
以广大眼见十方海,以周徧智知三世海,
身普承事一切佛海,心恒纳受一切法海;
修习一切如来功德,出生一切菩萨智慧,
常乐观察一切菩萨从初发心乃至成就所行之道,
常勤守护一切众生,常乐称扬诸佛功德,愿为一切菩萨之母。

【章旨】
在「宝眼」主城神、「善眼」身众神、「善眼」法堂罗剎鬼王的教导之下,善财童子得以目睹摩耶夫人的依报、正报。
以「莲华所证法界」、「台上楼观」以及「楼中宝座」三层以象征手法说明依报。
正报为摩耶夫人所显现出来的「身相」与「身业」。
【注释】
①大宝莲华从地涌出:此句一下所叙述具有象征意义。据澄观的解释,此表征「莲华所证法界」,「自性无染故曰『莲华』,无明既开不离心内,如从地涌,亦表性净万行,从法性地而出现故。此即十定中普贤之华也。」
②楼观名普纳十方法界藏:此句一下所描述具有象征意义。据澄观的解释,「谓能证权、实二智,依于所证而重现故。智包无外,云『普纳十方』;总摄五位,自分胜进,故云『千柱行列』。」
③其楼观中:此句以下的描述具有象征意义。据澄观的解释,「楼中宝座即智体自空,故云『楼中有座』,空具性德故广显庄严。」
④言语道断:又作「语言道断」、「言语道过」、「名言道断」,是指言语之道断绝,即「言语思想所不能及」之意。此语常与「心行处灭」一词连用,意思为心行之处灭绝,远离概念思维之情境。
⑤定心:制修习禅行而远离乱意的心理状态。
⑥愿智:指如愿知悉一切之智慧,为佛、菩萨的共德之一,仅不动罗汉(六种阿罗汉中最高位者)所能起。乃先发诚愿求知彼境,而以世俗智为自性,复依第四静虑为其所依,由此加行而引发之妙智。
⑦语言断:即「言语道断」。
【语译】
这时,善财童子在「宝眼」主城神、「善眼」身众神以及名叫「善眼」的法堂罗剎鬼王的教诲之下,立即看见一朵硕大的宝莲花从地下涌现出来。这朵宝莲花以金刚为其茎,以美妙的珍宝为藏,以摩尼为叶,以光明宝王作为其台,以许多珍宝的颜色和香作为其须,有无数宝网完全覆盖于其上。
在宝莲花的花台上,有一处名为「普纳十方法界藏」的楼观,奇妙严饰,以金刚为地,有千柱行列,一切都以摩尼宝组成,以阎浮檀金作为其壁,许多珍宝璎珞从四面垂下,台阶、栏杆在其周围作为装饰。
在此楼观中,有如意宝莲华之座,以种种众宝以为严饰,以美妙的珍宝制成栏杆,宝衣交错排列,以宝帐、宝网覆盖在其上,以许多珍宝制作的缯幡在楼观的周围垂下,在微风徐徐吹动之下,流光溢彩,发出美妙的声音;
从宝华幢中降下许多美妙的花朵,
从宝铃铎中发出美妙动听的声音,
从以珍宝装饰的门窗中间垂下诸璎珞,
从摩尼身中流出香水,
从宝象口中长出莲华之网,
从宝师子口中吐出美妙的香云,
从梵形宝轮中发出各种音乐,
从金刚宝铃中发出诸菩萨大愿之音,
从宝月幢中显现出佛的化形,
从净藏宝王身上显现出三世佛的受生次第,
从日藏摩尼中放出的大光明徧照十方一切佛土,
从摩尼宝王中放出一切佛的圆满光明,
从毗卢遮那摩尼宝王中兴起供养云供养一切诸佛如来,
从如意珠王中念念示现出普贤神变充满法界,
从须弥宝王中生出天宫殿,
天众的诸位采女以种种美妙的歌声赞颂如来不可思议的微妙功德。

  这时,善财童子看见了如此宝座,
又有无量众在此座周围围绕,摩耶夫人坐在这个座位上,在一切众生的面前,显现出清净的色身。这些色身有:
超越三界之色身,因为其已经超越了一切诸有趣的缘故;
随顺众生之心乐色身,因为其在一切世间无所执着的缘故;
普周徧之色身,因为其与一切众生的数量相等的缘故;
无等比之色身,因为其可以使一切众生除灭颠倒之见的缘故;
无量种之色身,因为其随顺众生之心而显现出种种不同的相状的缘故;
无边相之色身,因为其完全显现出种种诸形相的缘故;
完全针对世间而显现出的色身,因为其以大自在而示现的缘故;
化一切之色身,因为其随顺众生的心意而现前的缘故;
永远示现的色身,因为其尽众生界而无尽的缘故;
无去之色身,因为在一切趣都无所灭的缘故;
无来之色身,因为其在诸世间无所出的缘故;
不生之色身,因为其无生起的缘故;
不灭之色身,因为其远离语言的缘故;
非实之色身,因为其已经证得如实之智的缘故;
非虚之色身,因为其随应世间而显现的缘故;
无动之色身,因为其永远远离生灭的缘故;
不坏之色身,因为其法性不坏的缘故;
无相之色身,因为其言语道断的缘故;
一相之色身,因为其以无相为相的缘故;
如像之色身,因为其随心所应而显现的缘故;
如幻之色身,因为其为幻智所生的缘故;
如焰之色身,只是想所持的缘故;
如影之色身,因为其随顺众生的愿望而显现生起的缘故;
如梦之色身,因为其随心而显现的缘故;
法界之色身,因为其性净如空的缘故;
大悲之色身,因为其常常护念众生的缘故;
无碍之色身,因为其念念周徧法界的缘故;
无边之色身,因为其普净一切众生的缘故;
无量之色身,因为其超出一切语言的缘故;
无住之色身,愿意度一切世间之众生的缘故;
无处之色身,因为其永远化度众生而不断绝的缘故;
无生之色身,因为其是幻愿所成的缘故;
无胜之色身,因为其超越诸世间的缘故;
如实之色身,因为其是定心所显现的缘故;
不生之色身,因为其是随顺众生之业而出现的缘故;
如意珠之色身,因为其普满一切众生所愿的缘故;
无分别之色身,因为其只是随顺众生之分别而生起的缘故;
离分别之色身,因为其是一切众生所不能知晓的缘故;
无尽之色身,因为其尽诸众生生死之际的缘故;
清净之色身,因为其同于如来无分别的缘故。
如此之身,都并非物质性的存在,因为其所有色相都如同影像的缘故;
没有任何感受,因为其已经究竟灭除了世间苦、受的缘故;
没有任何思想,因为其只是随顺众生之想所显现的缘故;
其并非行,因为其是依照如幻之业而成就的缘故;
其远离识,因为其是菩萨愿智空无性的缘故,
一切众生语言断绝的缘故,
已经获得成就而寂灭身的缘故。

这时,善财童子又看见摩耶夫人,随诸众生的心意所乐,
显示出超过一切世间的色身。这些色身是:
或显现出超过他化自在天女身甚至超过四大天王天女之身,
或显现出超过龙女身甚至超过人女之身,
摩耶夫人显现出如此与众生数量相等的无数色身来饶益众生。
积集一切智助道之法,实践平等的布施波罗蜜,以大悲完全覆盖一切世间。
出生如来无量功德,修习增长一切智之心,观察思惟诸法的实性;
获得深深的忍海,具备许多禅定门,住于平等三昧境界,获得如来定的圆满光明,销解干净众生烦恼的巨海;
心常常处于正定,未尝动乱,永远旋转清净不退的法-轮,善于并且能够了知一切佛法,永远以智慧观察法的实相;
看见诸如来而心无厌恶和满足,知晓三世佛的出兴次第,见佛三昧常常显现于眼前,了达如来出现于世的无量无数的诸清净道,实践诸佛之虚空境界;
完全摄取众生,各随其心,教化众生使其成就;进入佛的无量清净法身,成就大愿,清净诸佛土,究竟调伏一切众生,心永远徧入诸佛境界;
出生菩萨自在神力,已经获得法身清净无染,而永远示现无量色身;摧毁一切魔力,成就大善根之力,出生正确的法力,具足诸佛力,获得诸菩萨自在之力,迅速增长一切智力;
获得佛智之光,完全照耀一切,完全知晓无量众生心海及其根、性、欲、解的种种差别;
其身完全徧在于十方国土海,完全知晓诸国土成坏之相,以广大眼看见十方海,以周徧智慧知晓三世海,身完全承事一切佛海,心永远纳受一切法海;
修习一切如来功德,出生一切菩萨智慧,常常乐于观察一切菩萨从初发心甚至成就所行之道的过程,常常勤于守护一切众生,常常乐于称扬诸佛功德,愿意作为一切菩萨之母。
  尔时,善财童子见摩耶夫人现如是等阎浮提微尘数诸方便门。既见是已,如摩耶夫人所现身数,善财亦现作尔许身,于一切处摩耶之前恭敬礼拜,即时证得无量无数诸三昧门,分别观察,修行证入。从三昧起,右绕摩耶并其眷属,合掌而立,白言:
  「大圣!文殊师利菩萨教我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求善知识,亲近供养。我于一一善知识所,皆往承事,无空过者;渐来至此,愿为我说:菩萨云何学菩萨行而得成就?」
  答言:「佛子!我已成就菩萨大愿智幻解脱门①,是故常为诸菩萨母。
佛子!如我于此阎浮提中迦毗罗城净饭王家,右胁而生悉达太子,现不思议自在神变;如是,乃至尽此世界海,所有一切毗卢遮那如来,皆入我身,示现诞生自在神变。
  「又,善男子!我于净饭王宫,菩萨将欲下生之时,见菩萨身一一毛孔咸放光明,名『一切如来受生功德轮』,一一毛孔皆现不可说不可说佛剎微尘数菩萨受生庄严。彼诸光明,皆悉普照一切世界;
照世界已,来入我顶乃至一切诸毛孔中。
又,彼光中普现一切菩萨名号、受生神变、宫殿眷属、五欲自娱;又见出家、往诣道场、成等正觉、坐师子座、菩萨围绕、诸王供养、为诸大众转正法-轮;又见如来往昔修行菩萨道时,于诸佛所恭敬供养,发菩提心,净佛国土,念念示现无量化身,充徧十方一切世界,乃至最后入般涅槃。如是等事,靡不皆见。
  「又,善男子!彼妙光明入我身时,我身形量虽不逾本,然其实已超诸世间。所以者何?
我身尔时量同虚空,悉能容受十方菩萨受生庄严诸宫殿故。
尔时,菩萨从兜率天将降神时,有十佛剎微尘数诸菩萨,皆与菩萨同愿、同行、同善根、同庄严、同解脱、同智慧,诸地、诸力、法身、色身,乃至普贤神通行愿,悉皆同等,如是菩萨前后围绕;
又有八万诸龙王等、一切世主,乘其宫殿,俱来供养。菩萨尔时,以神通力,与诸菩萨普现一切兜率天宫;
一一宫中,悉现十方一切世界阎浮提内受生影像,方便教化无量众生,令诸菩萨离诸懈怠无所执着。
又以神力,放大光明,普照世间,破诸黑暗,灭诸苦恼;令诸众生,皆识宿世所有业行,永出恶道。
又为救护一切众生,普现其前,作诸神变。现如是等诸奇特事,与眷属俱,来入我身。彼诸菩萨于我腹中,游行自在,或以三千大千世界而为一步,或以不可说不可说佛剎微尘数世界而为一步。
又,念念中,十方不可说不可说一切世界诸如来所、菩萨众会,及四天王天、三十三天,乃至色界诸梵天王,欲见菩萨处胎神变,恭敬供养,听受正法,皆入我身。虽我腹中悉能容受如是众会,而身不广大亦不迫窄;其诸菩萨各见自处众会道场,清净严饰。
  「善男子!如此四天下阎浮提中,菩萨受生,我为其母;三千大千世界百亿四天下阎浮提中,悉亦如是。然我此身本来无二,非一处住,非多处住。何以故?
以修菩萨大愿智幻庄严解脱门故。善男子!如今世尊,我为其母;往昔所有无量诸佛,悉亦如是而为其母。
  「善男子!我昔曾作莲华池神,时有菩萨于莲华藏忽然化生,我即捧持瞻侍养育,一切世间皆共号我为:菩萨母。又,我昔为菩提场神,时有菩萨于我怀中忽然化生,世亦号我为:菩萨母。
善男子!有无量最后身菩萨,于此世界种种方便示现受生,我皆为母。
「善男子!如此世界贤劫之中,过去世时,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及今世尊释迦牟尼佛现受生时,我为其母。未来世中,弥勒菩萨从兜率天将降神时,放大光明普照法界,示现一切诸菩萨众受生神变,乃于人间生大族家,调伏众生;我于彼时,亦为其母。如是次第,
有师子佛、法幢佛、善眼佛、净华佛、华德佛、
提舍佛、弗沙佛、善意佛、金刚佛、离垢佛、
月光佛、持炬佛、名称佛、金刚楯佛、清净义佛、
绀身佛、到彼岸佛、宝焰山佛、持炬佛、莲华德佛、
名称佛、无量功德佛、最胜灯佛、庄严身佛、善威仪佛、
慈德佛、无住佛、大威光佛、无边音佛、胜怨敌佛、
离疑惑佛、清净佛、大光佛、净心佛、云德佛、
庄严顶髻佛、树王佛、宝珰佛、海慧佛、妙宝佛、
华冠佛、满愿佛、大自在佛、妙德王佛、最尊胜佛、
栴檀云佛、绀眼佛、胜慧佛、观察慧佛、炽盛王佛、
坚固慧佛、自在名佛、师子王佛、自在佛、最胜顶佛、
金刚智山佛、妙德藏佛、宝网严身佛、善慧佛、自在天佛、
大天王佛、无依德佛、善施佛、焰慧佛、水天佛、
得上味佛、出生无上功德佛、仙人侍卫佛、随世语言佛、功德自在幢佛、
光幢佛、观身佛、妙身佛、香焰佛、金刚宝严佛、
喜眼佛、离欲佛、高大身佛、财天佛、无上天佛、
顺寂灭佛、智觉佛、灭贪佛、大焰王佛、寂诸有佛、
毗舍佉天佛、金刚山佛、智焰德佛、安隐佛、师子出现佛、
圆满清净佛、清净贤佛、第一义佛、百光明佛、最增上佛、
深自在佛、大地王佛、庄严王佛、解脱佛、妙音佛、
殊胜佛、自在佛、无上医王佛、功德月佛、无碍光佛、
功德聚佛、月现佛、日天佛、出诸有佛、勇猛名称佛、
光明门佛、娑罗王佛、最胜佛、药王佛、宝胜佛、
金刚慧佛、无能胜佛、无能映蔽佛、众会王佛、大名称佛、
敏持佛、无量光佛、大愿光佛、法自在不虚佛、不退地佛、
净天佛、善天佛、坚固苦行佛、一切善友佛、解脱音佛、
游戏王佛、灭邪曲佛、薝卜净光佛、具众德佛、最胜月佛、
执明炬佛、殊妙身佛、不可说佛、最清净佛、友安众生佛、
无量光佛、无畏音佛、水天德佛、不动慧光佛、华胜佛、
月焰佛、不退慧佛、离爱佛、无着慧佛、集功德蕴佛、
灭恶趣佛、普散华佛、师子吼佛、第一义佛、无碍见佛、
破他军佛、不着相佛、离分别海佛、端严海佛、须弥山佛、
无着智佛、无边座佛、清净住佛、随师行佛、最上施佛、
常月佛、饶益王佛、不动聚佛、普摄受佛、饶益慧佛、
持寿佛、无灭佛、具足名称佛、大威力佛、种种色相佛、
无相慧佛、不动天佛、妙德难思佛、满月佛、解脱月佛、
无上王佛、希有身佛、梵供养佛、不瞬佛、顺先古佛、
最上业佛、顺法智佛、无胜天佛、不思议功德光佛、随法行佛、
无量贤佛、普随顺自在佛、最尊天佛,如是乃至楼至如来,
在贤劫中,于此三千大千世界,当成佛者,悉为其母。
如于此三千大千世界,如是于此世界海十方无量诸世界一切劫中,诸有修行普贤行愿,为化一切诸众生者,我自见身悉为其母。」
【章旨】
善财童子拜见摩耶夫人,向其请教修行菩萨行的方法、途径。
摩耶夫人则告诉善财童子,自己证得了「菩萨大愿智幻解脱门」,因而能够成为诸佛之母。摩耶夫人并且向善财童子讲述了自己为悉达多太子及其他佛、菩萨之母的经历。
【注释】
①菩萨大愿智幻解脱门:关于此法门,澄观解释说:「
一愿大,愿为一切诸佛母故。
二智大,智亦二义,
一『权智』即能起大愿,能成幻事;
二『实智』即是般若,生佛真身。
幻亦二义,一愿智体虚,当相名幻故。
上文云,幻智即是菩萨,菩萨即是幻智,故能无不为。
二者即智所作生佛之义,谓于己身不坏小而广容,若于佛身无生起而现起;
又愿收普贤,智收文殊,皆入大幻同为般若,亦名佛母。」
【语译】
当时,善财童子看见摩耶夫人显现出如此与阎浮提微尘数相等的方便法门。看见这些法门之后,善财童子也显现出与摩耶夫人所现身数相同的身相,在一切处的摩耶之前恭敬礼拜,立即获证无量无数诸三昧门。
善财童子分别观察,修行证入这些三昧门。
善财童子又从这些三昧出来,在摩耶夫人及其眷属右侧绕行向其致敬。
然后,善财童子合掌而立,对摩耶夫人说:「大圣!文殊师利菩萨教我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寻求善知识,亲近供养。我在每一位善知识的所在处,都前往承事,从来没有空过。我就这样逐渐来到这里,希望您为我说:菩萨如何学菩萨行而获得成就?」

  摩耶夫人回答说:「佛子!我已经成就菩萨大愿智幻解脱法门,因此缘故我常常为诸菩萨之母。
佛子!譬如我在此阎浮提中的迦毗罗城净饭王家,从右胁而生出悉达多太子,显现出不可思议自在神变;如此,甚至尽此世界海,所有一切毗卢遮那如来,都进入了我身,示现出诞生自在神变。
  「又,善男子!我在净饭王宫,菩萨将欲下生之时,看见菩萨身一一毛孔都放出光明。这些光明,名为『一切如来受生功德轮』,每一毛孔都显现出不可说不可说佛土微尘数菩萨受生庄严。这些光明,都完全照耀一切世界;
照耀世界之后,来入我顶甚至一切诸毛孔之中。
又,在这些光明中普现一切菩萨的名号、受生神变、宫殿眷属、五欲自娱;又显现出家、往诣道场、成等正觉、坐于师子座、菩萨围绕、诸王供养、为诸大众旋转正法-轮;
又看见如来往昔修行菩萨道之时,在诸佛所恭敬供养,发菩提心,清净佛之国土,念念示现出无量化身,充徧十方一切世界,甚至最后进入涅槃。如此等事,我无不都见。
  「又,善男子!这一美妙光明进入我身时,我身形量虽不逾越我的本体,然而其实已经超越诸世间。为什么这样说呢?我身那时量同虚空,因为都能够容受十方菩萨受生庄严诸宫殿的缘故。
那时,菩萨从兜率天将降神时,有十处佛土微尘数的菩萨,都与菩萨具有相同的愿望、相同的修行、相同的善根、相同的庄严、相同的解脱、相同的智慧,诸地、诸力、法身、色身,甚至普贤神通行愿,都完全相同,如此菩萨前后围绕;又有八万诸龙王等、一切世主,乘坐其宫殿,一起前来供养。
菩萨那时,以神通力,与诸菩萨一起完全在一切兜率天宫中显现;
每一宫中,都完全显现出在十方一切世界阎浮提内受生的影像,以方便教化无量众生,使诸菩萨远离诸懈怠无所执着。
又以神力,放出大光明,完全照耀世间,破除诸黑暗,灭除诸苦恼;
使诸众生,都知晓宿世所有业行,永远出离恶道。
又为了救护一切众生,完全显现于众生的面前,作诸神变。
显现如此等诸奇特事,与眷属一起,来入我身。那些菩萨在我的腹中,游行自在,有的以三千大千世界而为一步,有的以不可说不可说佛土微尘数世界而为一步。
又,念念中,十方不可说不可说一切世界诸如来所、菩萨众会以及四天王天、三十三天,甚至色界诸梵天王,想看见菩萨处胎神变,恭敬供养,听受正法,都进入我身。即便我腹中完全能够容受如此多的众会,但我的身体却不扩大也不显得窄迫;这些菩萨各自可以看见自己所处的众会道场,都清净而有庄严的装饰。
  「善男子!在如此四天下阎浮提中,菩萨受生,我为其母;三千大千世界百亿四天下阎浮提中,也是如此。不过,我此身本来无二,非一处住处,也非多处住处。
  为什么能够如此呢?因为修习菩萨大愿智幻庄严解脱法门的缘故。
善男子!如今的世尊,我为其母;往昔所有无量诸佛,我也是如此而为其母。
「善男子!我昔日曾经作为莲华池之神,当时有菩萨在莲华藏中忽然化生,我即捧持瞻侍养育,一切世间都共同称我为菩萨母。又,我昔日为菩提场之神,当时有菩萨在我的怀中忽然化生,世间也称我为菩萨母。善男子!有无量最后身菩萨,在此世界以种种方便示现受生,我都是其母。
「善男子!譬如此世界贤劫之中,在过去世时,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及今世尊释迦牟尼佛现受生之时,我都是其母。在未来世中,弥勒菩萨从兜率天将降神之时,放出大光明普照法界,示现一切诸菩萨众受生神变,甚至在人间生于大族家,调伏众生;我在那时,也为其母。如此次第,
有师子佛、法幢佛、善眼佛、净华佛、华德佛、
提舍佛、弗沙佛、善意佛、金刚佛、离垢佛、
月光佛、持炬佛、名称佛、金刚楯佛、清净义佛、
绀身佛、到彼岸佛、宝焰山佛、持炬佛、莲华德佛、
名称佛、无量功德佛、最胜灯佛、庄严身佛、善威仪佛、
慈德佛、无住佛、大威光佛、无边音佛、胜怨敌佛、
离疑惑佛、清净佛、大光佛、净心佛、云德佛、
庄严顶髻佛、树王佛、宝珰佛、海慧佛、妙宝佛、
华冠佛、满愿佛、大自在佛、妙德王佛、最尊胜佛、
栴檀云佛、绀眼佛、胜慧佛、观察慧佛、炽盛王佛、
坚固慧佛、自在名佛、师子王佛、自在佛、最胜顶佛、
金刚智山佛、妙德藏佛、宝网严身佛、善慧佛、自在天佛、
大天王佛、无依德佛、善施佛、焰慧佛、水天佛、
得上味佛、出生无上功德佛、仙人侍卫佛、随世语言佛、功德自在幢佛、
光幢佛、观身佛、妙身佛、香焰佛、金刚宝严佛、
喜眼佛、离欲佛、高大身佛、财天佛、无上天佛、
顺寂灭佛、智觉佛、灭贪佛、大焰王佛、寂诸有佛、
毗舍佉天佛、金刚山佛、智焰德佛、安隐佛、师子出现佛、
圆满清净佛、清净贤佛、第一义佛、百光明佛、最增上佛、
深自在佛、大地王佛、庄严王佛、解脱佛、妙音佛、
殊胜佛、自在佛、无上医王佛、功德月佛、无碍光佛、
功德聚佛、月现佛、日天佛、出诸有佛、勇猛名称佛、
光明门佛、娑罗王佛、最胜佛、药王佛、宝胜佛、
金刚慧佛、无能胜佛、无能映蔽佛、众会王佛、大名称佛、
敏持佛、无量光佛、大愿光佛、法自在不虚佛、不退地佛、
净天佛、善天佛、坚固苦行佛、一切善友佛、解脱音佛、
游戏王佛、灭邪曲佛、薝卜净光佛、具众德佛、最胜月佛、
执明炬佛、殊妙身佛、不可说佛、最清净佛、友安众生佛、
无量光佛、无畏音佛、水天德佛、不动慧光佛、华胜佛、
月焰佛、不退慧佛、离爱佛、无着慧佛、集功德蕴佛、
灭恶趣佛、普散华佛、师子吼佛、第一义佛、无碍见佛、
破他军佛、不着相佛、离分别海佛、端严海佛、须弥山佛、
无着智佛、无边座佛、清净住佛、随师行佛、最上施佛、
常月佛、饶益王佛、不动聚佛、普摄受佛、饶益慧佛、
持寿佛、无灭佛、具足名称佛、大威力佛、种种色相佛、
无相慧佛、不动天佛、妙德难思佛、满月佛、解脱月佛、
无上王佛、希有身佛、梵供养佛、不瞬佛、顺先古佛、
最上业佛、顺法智佛、无胜天佛、不思议功德光佛、随法行佛、
无量贤佛、普随顺自在佛、最尊天佛,如是乃至楼至如来,
在贤劫中,在此三千大千世界,当成佛者,我都为其母。譬如在此三千大千世界,如此在此世界海十方无量诸世界一切劫中,有修行普贤行愿而化度一切诸众生的,我自己都现身作为其母。」

尔时,善财童子白摩耶夫人言:「大圣得此解脱,经今几时?」
答言:「善男子!乃往古世,过不可思议非最后身菩萨神通道眼所知劫数,尔时有劫名『净光』,世界名『须弥德』,虽有诸山五趣杂居①,然其国土众宝所成,清净庄严无诸秽恶。
有千亿四天下,有一四天下,名『师子幢』,于中有八十亿王城。有一王城,名『自在幢』;有转轮王,名『大威德』。
彼王城北,有一道场,名『满月光明;』其道场神,名曰『慈德』。
时,有菩萨,名『离垢幢』,坐于道场,将成正觉。有一恶魔,名『金色光』,与其眷属无量众俱,至菩萨所。
彼大威德转轮圣王已得菩萨神通自在,化作兵众,其数倍多,围绕道场;
诸魔惶怖,悉自奔散;故彼菩萨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时,道场神见是事已,欢喜无量,便于彼王而生子想,顶礼佛足,作是愿言:『此转轮王,在在生处,乃至成佛,愿我常得与其为母。』作是愿已,于此道场,复曾供养十那由他佛。
「善男子!于汝意云何,彼道场神岂异人乎?我身是也。
转轮王者,今世尊毗卢遮那是。
我从于彼发愿已来,此佛世尊,于十方剎一切诸趣,处处受生,种诸善根,修菩萨行,教化成就一切众生,乃至示现住最后身,念念普于一切世界,示现菩萨受生神变,常为我子,我常为母。
善男子!过去、现在十方世界无量诸佛将成佛时,皆于脐中放大光明,来照我身及我所住宫殿屋宅;彼最后生,我悉为母。
【章旨】
善财童子又向摩耶夫人请教其获得这一「菩萨大愿智幻解脱门」的久暂,摩耶夫人则告诉善财童子说:
在往古世,过不可思议非最后身菩萨神通道眼所知晓的劫数,
那时有一处名为『净光』的劫,此劫有一处名为『须弥德』的世界,
这一世界有一名为『师子幢』的四天下,此四天下中有一处名为『自在幢』的王城,
此王城之中有一位名为『大威德』的转轮王。
在这一王城的北边,有一处名为『满月光明』的道场,其道场神名为『慈德』,
当时有一位名为『离垢幢』的菩萨在此道场中成佛。
那位道场神就是摩耶夫人的前身,
那位转轮王也就是现今的世尊毗卢遮那佛。
【注释】
①五趣杂居:即「五趣杂居地」、「欲界五趣地」,五趣即欲界六天、人、饿鬼、畜生及地狱,五者都为散地且果报苦乐不同,合而为一故称「五趣杂居地」。
【语译】
这时,善财童子又问摩耶夫人说:「大圣获得这一解脱法门,经历了多长的时间呢?」
摩耶夫人回答说:「善男子!在往古世,过不可思议非最后身菩萨神通道眼所知晓的劫数,那时有一处名为『净光』的劫,有一处名为『须弥德』的世界。
这一世界,虽然有诸山而五趣杂居,然而其国土为众宝所构成,清净庄严而没有诸秽恶。
这一世界有一千亿的四天下,有一名为『师子幢』的四天下,此四天下中有八十亿王城。其中有一处名为『自在幢』的王城;此王城之中有一位名为『大威德』的转轮王。
在这一王城的北边,有一处名为『满月光明』的道场;
这一处的道场神名为『慈德』。
当时,有一位名为『离垢幢』的菩萨,坐在道场,即将成正觉。
这时,有一位名为『金色光』恶魔,与其无数眷属一起前来菩萨的住所。
那位大威德转轮圣王已经获得了菩萨神通自在,便化作兵众,其数量非常多,这些兵众围绕着道场;
诸魔便非常惶恐畏惧,都各自逃散了。因此,那位菩萨得以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这时,道场神看见此事之后,欢喜无量,便对那位王产生了将其作为儿子的想法,于是顶礼佛足,作如此大愿:
『这位转轮王,在每一个转生之处,直至成佛,希望我常常得以作为其母。』
发这一大愿之后,在此道场,又曾经供养十那由他数量的佛。

「善男子!你如何看待这些事情呢?那位道场神难道是别人吗?是我的前身啊。
那位转轮王也就是现今的世尊毗卢遮那佛。
我从那时发愿已来,此佛世尊,在十方剎一切诸趣,处处受生,种植诸善根,修习菩萨行,教化成就一切众生,直至示现最后身,念念普于一切世界,示现菩萨受生神变,他常常为我子,我常常为其母。
善男子!过去、现在十方世界无量诸佛即将成佛时,都从脐中放出大光明,来照耀我身以及我所住的宫殿屋宅;那最后出生的,我也是其母。
  「善男子!我唯知此菩萨大愿智幻解脱门。
如诸菩萨摩诃萨,具大悲藏,教化众生常无厌足,以自在力,一一毛孔示现无量诸佛神变;我今云何能知能说彼功德行?
  「善男子!于此世界三十三天,有王名『正念』①,其王有女名『天主光』②。汝诣彼问: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
时,善财童子敬受其教,头面作礼,绕无数匝,恋慕瞻仰,却行而退。
【章旨】
摩耶夫人又向善财童子荐举「三十三天」中的「正念王」与其王之女「天主光」,嘱咐善财童子前往请教菩萨如何修行菩萨行。善财童子于是告别摩耶夫人,继续前行求法。
【注释】
①王名正念:关于此王的名号的含义,澄观解释说:「父名『正念』者,此由定发故,故法门名『无碍清净念』。」
②其王有女名天主光:关于此王的名号的含义,澄观解释说:「『天主光』即幻智念力,善友言『天主光』者,谓悲智胜用光净自在,破暗义故。」
【语译】
摩耶夫人继续对善财童子说:
「善男子!我只是知晓这一菩萨大愿智幻解脱法门。如同诸菩萨一样,具备大悲藏,教化众生而常常没有厌恶和满足,以自在力,从一一毛孔示现出无量诸佛神变。我现今如何能够知晓能够演说这一功德行呢?
  「善男子!在此世界的三十三天,有一位名为『正念』的王,其王有一位名为『天主光』女子。你可以前往他们那里向其请教:菩萨如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
这时,善财童子恭敬地接受摩耶夫人的教诲,头面作礼,在其周围绕行无数圈,恋慕瞻仰摩耶夫人。
然后,善财童子辞别摩耶夫人,继续其求法历程。
【说明】
善财童子第四十二参——摩耶夫人会,至此叙述完毕。应善财童子的请求,摩耶夫人为其讲解了自己证得的「菩萨大愿智幻解脱门」的机缘与过程。
善财童子第四十三参:天主光女会
  遂往天宫,见彼天女,礼足围绕,合掌前住,白言:「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云何修菩萨道?我闻圣者善能诱诲,愿为我说!」
  天女答言:「善男子!我得菩萨解脱,名『无碍念清净庄严』①。
善男子!我以此解脱力,忆念过去,有最胜劫,名『青莲华』。
我于彼劫中,供养恒河沙数诸佛如来。
彼诸如来,从初出家,我皆瞻奉,守护供养,造僧伽蓝,营办什物。
又,彼诸佛从为菩萨住母胎时,诞生之时,行七步时,大师子吼时,
住童子位在宫中时,向菩提树成正觉时,转正法-轮现佛神变教化调伏众生之时;
如是一切诸所作事,从初发心乃至法尽,我皆明忆,无有遗余,常现在前,念持不忘。
又,忆过去劫,名『善地』,我于彼供养十恒河沙数诸佛如来;
又,过去劫名为『妙德』,我于彼供养一佛世界微尘数诸佛如来;
又,劫名『无所得』,我于彼供养八十四亿百千那由他诸佛如来;
又,劫名『善光』,我于彼供养阎浮提微尘数诸佛如来;
又,劫名『无量光』,我于彼供养二十恒河沙数诸佛如来;
又,劫名『最胜德』,我于彼供养一恒河沙数诸佛如来;
又,劫名『善悲』,我于彼供养八十恒河沙数诸佛如来;
又,劫名『胜游』,我于彼供养六十恒河沙数诸佛如来;
又,劫名『妙月』,我于彼供养七十恒河沙数诸佛如来。
「善男子!如是忆念恒河沙劫,我常不舍诸佛如来、应、正等觉,从彼一切诸如来所,闻此无碍念清净庄严菩萨解脱,受持修行恒不忘失。如是,先劫所有如来,从初菩萨,乃至法尽,一切所作,我以净严解脱之力,皆随忆念,明了现前,持而顺行,曾无懈废。

【章旨】
这是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第四十三次参访,也是《入法界品》「末会」中善财五十五会中的第四十四会。
善财童子遵从「摩耶夫人」的嘱咐,前去拜访「天主光女」,向其请教修行菩萨行的方法、途径。
天主光女告诉善财童子自己证得了「无碍念清净庄严解脱」法门,以此法门能够记忆无数的菩萨修行成佛的全过程。
【注释】
①无碍念清净庄严:关于此法门,澄观解释说:「谓以一念无碍智普观三世,无不明现而无去来今;为无碍念,不杂异念,为清净念,念佛功德有益悲智,故曰『庄严』。」
【语译】
善财童子于是前往天宫去拜见天主光女。在天宫中,善财童子顶礼天女的双足,在其周围围绕致敬,然后合掌前住而对天女说:「圣者!我早先已经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但却未能知晓菩萨如何学菩萨行?如何修菩萨道?我听说圣者谆谆善诱教化众生,希望您能够为我解说这些问题!」
  天主光女回答说:「善男子!我获得菩萨解脱,其法门名为『无碍念清净庄严』。
善男子!我以此解脱之力,忆念过去,有名为『青莲华』的最胜劫。我在这一劫中,供养恒河沙数诸佛如来。那些如来,从初出家以来,我都瞻仰侍奉,守护供养,为其修造僧伽蓝,营办各种物品。
又,那些诸佛从作为菩萨住于母胎时,诞生之时,行走七步时,作大师子吼时,住于童子位在宫中时,向菩提树成正觉时,旋转正法-轮显现出佛的神变以教化调伏众生之时;
如此一切诸所作事,从初发心直至法尽,我都能够鲜明地记忆,没有任何遗漏,常常显现在眼前,念持不忘。
又,我忆起在名为『善地』的过去劫中,我在那时供养十恒河沙数的诸佛如来;
又,在劫名为『妙德』的过去劫,我在那时供养一佛世界微尘数的诸佛如来;
又,在名为『无所得』的劫中,我在那时供养八十四亿百千那由他数量的诸佛如来;
又,在名为『善光』的劫中,我在那时供养阎浮提微尘数的诸佛如来;
又,在名为『无量光』的劫中,我在那时供养二十恒河沙数的诸佛如来;
又,在名为『最胜德』的劫中,我在那时供养一恒河沙数的诸佛如来;
又,在名为『善悲』的劫中,我在那时供养八十恒河沙数的诸佛如来;
又,在名为『胜游』的劫中,在那时供养六十恒河沙数的诸佛如来;
又,在名为『妙月』的劫中,我在那时供养七十恒河沙数的诸佛如来。

「善男子!如此忆念恒河沙劫,我常常不舍弃诸佛如来、应、正等觉,从那一切诸如来的所在,听闻此无碍念清净庄严菩萨解脱,受持修行而永远不忘失。如此,先劫所有如来,从初菩萨,乃至法尽,一切所作,我都以净严解脱之力,都随顺诸佛而忆念,使其明了显现出来,持而顺行,未曾懈怠而荒废。

  「善男子!我唯知此无碍念清净解脱。如诸菩萨摩诃萨,出生死夜朗然明彻,永离痴冥未尝惛寐,心无诸盖、身行轻安,于诸法性清净觉了,成就十力开悟群生;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彼功德行?
  
  「善男子!迦毗罗城有童子师,名曰『徧友』①。汝诣彼问: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
时,善财童子以闻法故,欢喜踊跃,不思议善根自然增广;顶礼其足,绕无数匝,辞退而去。
【章旨】
「天主光女」又向善财童子荐举「迦毗罗城」的「徧友」童子师,嘱咐善财童子前往请教菩萨如何修行菩萨行。
善财童子于是告别「天主光女」,继续前行求法。
【注释】
①徧友:关于此位善知识,澄观解释说:「童子师『徧友』,幻智师范。善知识谓为童蒙师,徧与众生为善友故。居迦毗罗黄色城者,中道轨物故。」
【语译】
天主光女继续给善财童子说:「善男子!我只是知晓这一无碍念清净解脱法门。
如同诸菩萨一样,出离生死夜而朗然明彻,永远远离痴暗而未尝昏睡,心没有诸盖、身行轻安,关于诸法性清净觉悟明了,成就了十力并且以之开悟群生;而我为什么能够知晓能够宣说这一功德行呢?
  「善男子!在迦毗罗城有一位名为『徧友』童子师。你可以前往那里向其请教:
  菩萨如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
这时,善财童子以听闻法的缘故,欢喜踊跃,不可思议善根自然增长而扩充。善财童子顶礼天主光女的双足,在其周围绕行无数圈向其致敬。然后,善财童子辞别天主光女,踏上继续求法的历程。

【说明】
善财童子第四十三参——天主光女会,至此叙述完毕。应善财童子的请求,天主光女为其讲解了自己证得的「无碍念清净庄严」的机缘与过程。
「末会」第四十五会:徧友童子师会
从天宫下,渐向彼城。至徧友所,礼足围绕,合掌恭敬,于一面立,白言:「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云何修菩萨道?我闻圣者善能诱诲,愿为我说!」
徧友答言:「善男子!此有童子,名『善知众艺』①,学菩萨字智。汝可问之,当为汝说。」②
【章旨】
这是《入法界品》「末会」中善财五十五会中的第四十五会。善财童子遵从「天主光女」的嘱咐,前去拜访迦毗罗城的「徧友童子师」,向其请教修行菩萨行的方法、途径。徧友童子师向善财童子又推荐「善知众艺」童子师,嘱咐善财童子前去请教念诵「菩萨字智」法门。
【注释】
①善知众艺:此童子师之名中的「众艺」是指「幻智字母」,因此,此童子师之名的含义就是「以无碍智穷世间之伎艺故」,「字母为众艺之胜」,「从字入于无相智故,字义为门故。」
②徧友答言句:关于徧友童子师未曾向善财童子讲法的问题,澄观解释说:「不得法者略有四义:一与『众艺』法门同故,二法有所付显流通故,三表一切法门体无二故,四表无所得方为得故。」
【语译】
善财童子从天宫下来,慢慢地向迦毗罗城走去。到达徧友的住所,善财童子顶礼徧友的双足,在其周围围绕致敬,合掌恭敬,后在一面站立,对徧友说:「圣者!我早先已经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但却未能知晓菩萨如何学菩萨行?如何修菩萨道?我听说圣者谆谆善诱,希望您能够为我解答这些问题!」
  徧友回答说:「善男子!这里有一位名叫『善知众艺』的童子,修学菩萨字智。你可以前去问他,他应当会为你解答这些问题。」
善财童子第四十四参:善知众艺童子师会
  尔时,善财即至其所,头顶礼敬,于一面立,白言:「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云何修菩萨道?我闻圣者善能诱诲,愿为我说!」
时,彼童子告善财言:「善男子!我得菩萨解脱,名『善知众艺』。
我恒唱持此之字母:
唱『阿』①字时,入般若波罗蜜门,名『以菩萨威力入无差别境界』;
唱『多』②字时,入般若波罗蜜门,名『无边差别门』;
唱『波』③字时,入般若波罗蜜门,名『普照法界』;
唱『者』④字时,入般若波罗蜜门,名『普轮断差别』;
唱『那』⑤字时,入般若波罗蜜门,名『得无依无上』;
唱『逻』⑥字时,入般若波罗蜜门,名『离依止无垢』;
唱『柁』⑦字时,入般若波罗蜜门,名『不退转方便』;
唱『婆』⑧字时,入般若波罗蜜门,名『金刚场』;
唱『荼』⑨字时,入般若波罗蜜门,名曰『普轮』;
唱『沙』⑩字时,入般若波罗蜜门,名为『海藏』;
唱『缚』11字时,入般若波罗蜜门,名『普生安住』;
唱『哆』12字时,入般若波罗蜜门,名『圆满光』;
唱『也』13字时,入般若波罗蜜门,名『差别积聚』;
唱『瑟咤』14字时,入般若波罗蜜门,名『普光明息烦恼』;
唱『迦』15字时,入般若波罗蜜门,名『无差别云』;
唱『娑』16字时,入般若波罗蜜门,名『降霪大雨』;
唱『么』17字时,入般若波罗蜜门,名『大流湍激众峰齐峙』;
唱『伽』18字时,入般若波罗蜜门,名『普安立』;
唱『他』19字时,入般若波罗蜜门,名『真如平等藏』;
唱『社』20字时,入般若波罗蜜门,名『入世间海清净』;
唱『锁』21字时,入般若波罗蜜门,名『念一切佛庄严』;
唱『柂』22字时,入般若波罗蜜门,名『观察简拣择一切法聚』;
唱『奢』23字时,入般若波罗蜜门,名『随顺一切佛教轮光明』;
唱『佉』24字时,入般若波罗蜜门,名『修因地智慧藏』;
唱『叉』25字时,入般若波罗蜜门,名『息诸业海藏』;
唱『娑多』26字时,入般若波罗蜜门,名『蠲诸惑障开净光明』;
唱『壤』27字时,入般若波罗蜜门,名『作世间智慧门』;
唱『曷攞多』28字时,入般若波罗蜜门,名『生死境界智慧轮』;
唱『婆』29字时,入般若波罗蜜门,名『一切智宫殿圆满庄严』;
唱『车』30字时,入般若波罗蜜门,名『修行方便藏各别圆满』;
唱『娑么』31字时,入般若波罗蜜门,名『随十方现见诸佛』;
唱『诃婆』32字时,入般若波罗蜜门,名『观察一切无缘众生方便摄受令出生无碍力』;
唱『縒』33字时,入般若波罗蜜门,名『修行趣入一切功德海』;
唱『伽』34字时,入般若波罗蜜门,名『持一切法云坚固海藏』;
唱『咤』35字时,入般若波罗蜜门,名『随愿普见十方诸佛』;
唱『拏』36字时,入般若波罗蜜门,名『观察字轮有无尽诸亿字』;
唱『娑颇』37字时,入般若波罗蜜门,名『化众生究竟处』;
唱『娑迦』38字时,入般若波罗蜜门,名『广大藏无碍辩光明轮徧照』;
唱『也娑』39字时,入般若波罗蜜门,名『宣说一切佛法境界』;
唱『室者』40字时,入般若波罗蜜门,名『于一切众生界法雷徧吼』;
唱『侘』41字时,入般若波罗蜜门,名『以无我法开晓众生』;
唱『陀』42字时,入般若波罗蜜门,名『一切法-轮差别藏』。
善男子!我唱如是字母时,此四十二般若波罗蜜门为首,入无量无数般若波罗蜜门。

【章旨】
这是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第四十四次参访,也是《入法界品》「末会」中善财五十五会中的第四十六会。
善财童子遵从「徧友童子师」的嘱咐,前去拜访同一城中的「善知众艺」童子师,向其请教念诵「菩萨字智」法门。
「字」为法门之义,四十二字分别象征菩萨行的四十二阶位。
【注释】
①阿:据澄观的解释,「『阿』者是无生义,以无生之理统该万法故。经云『无差别境』,而菩萨得此无生,则能达诸法空,断一切障,故云『威力』。」
②多:据澄观解释,「『多』者,彼经第二当『啰』字,是清净无染离尘垢义,今云『多』者,《毗卢遮那经》释『多』云『如如解脱』。《金刚顶》云『如如不可得故』,
谓『如』即无边差别故,如不可得。
此顺『多』字义,应是译人之误。
『啰』、『多』二字字形相近,声相滥故。若顺无尘垢释,以无边之门,方净尘垢。」
澄观根据《毗卢遮那经》、《文殊五字经》认为,此中的「多」字为「啰」字的误译,并且据「啰」字解释为「清净无染离尘垢」之义。
③波:澄观据《文殊五字经》解释此「波」的含义是:「亦无第一义谛,诸法平等,谓真俗双亡是真法界,诸法皆等即是『普照』。」
④者:据澄观的解释,「者」字的含义是:「诸法无有诸行,谓诸行既空故,徧摧『差别』。」
⑤那:据澄观的解释,「那」字的含义是:「诸法无有性相,言说文字皆不可得,谓性相双亡故『无所依』,能所诠亡是谓『无上』。」
⑥逻:据澄观的解释,「逻」字的含义是:「悟一切法离世间故,爱支因缘永不现故,离世故『无依』,不现故『无垢』。」
⑦柁:据澄观的解释,「柁」字的含义是:「悟一切法调伏寂静,真如平等无分别故,方为『不退转方便』。」⑧婆:据澄观的解释,「婆」的含义是:「悟一切法离缚解故。方入『金刚场』。」
⑨荼:据澄观的解释,「荼」的含义是:「悟一切法离热矫秽得清凉故,是『普摧』义。」
⑩沙:据澄观的解释,「沙」字的含义是:「悟一切法无罣碍故,如海含像。」
11缚:据澄观的解释,「缚」字的含义是:「悟一切法言语道断故,能徧『安住』。」
12哆:据澄观的解释,「哆」字的含义是:「悟一切法真不动故,不动则『圆满发光』。」
13也:据澄观的解释,「也」字的含义是:「悟如实不生故,则诸乘『差别积聚』皆不可得。」
14瑟咤:据澄观的解释,「瑟咤」的含义是:「悟一切法制伏任持相不可得故,『普光明』即能制伏,任持『烦恼』即所制伏,『息』即『伏』义。」
15迦:据澄观的解释,「迦」字的含义是:「悟作者不可得,则作业如云皆『无差别』。」
16娑:据澄观的解释,「娑」字的含义是「平等性」。
17么:据澄观的解释,「么」字的含义是:「即我所执性,我慢高举若『众峰齐峙』,我慢则生死长『流湍』驰奔激。」
18伽:据澄观的解释,「伽」字的含义是:「即一切法行取性」。
19他:据澄观的解释,「他」字的含义是:「即是处所性。」
20社:据澄观的解释,「社」字的含义是:「即能所生起。」
21锁:据澄观的解释,「锁」字的含义是:「即安隐性。」
22柂:据澄观的解释,「柂」字的含义是:「即能持界性。」
23奢:据澄观的解释,「奢」字的含义是:「即寂静性。」
24佉:据澄观的解释,「佉」字的含义是:「即如虚空性。」
25叉:据澄观的解释,「叉」字的含义是「即尽性。」
26娑多:据澄观的解释,「娑多」的含义是:「即任持处非处令不动性,惑障为『非处』,开净光明为其『处』。」
27壤:据澄观的解释,「壤」字的含义是:「即能所知性。」
28曷攞多:据澄观的解释,「曷攞多」的含义是:「即执着义性。执着为『生死境』,义即『智慧轮』。」
29婆:据澄观的解释,「婆」字的含义是:「即可破坏性,圆满之言。」
30车:据澄观的解释,「车」字的含义是:「即欲乐覆性。」
31娑么:据澄观的解释,「娑么」的含义是:「即可忆念性。」
32诃婆:据澄观的解释,「诃婆」的含义是:「即可呼召性,无缘召令有缘故。」
33縒:据澄观的解释,「縒」字的含义是:「即勇健性。」
34伽:据澄观的解释,「伽」字的含义是:「即厚平等性。」
35咤:据澄观的解释,「咤」字的含义是:「即积集性」。
36拏:据澄观的解释,「拏」字的含义是:「即离诸喧诤,无往无来行住坐卧,谓以常观字轮故。」
37娑颇:据澄观的解释,「娑颇」字的含义是:「即徧满果报。」
38娑迦:据澄观的解释,「娑迦」字的含义是:「即积聚蕴性。」
39也娑:据澄观的解释,「也娑」的含义是:「即衰老性相」。
40室者:据澄观的解释,「室者」的含义是:「即聚集足迹,谓『聚集』即一切众生,『法雷』即是足迹。」
41侘:据澄观的解释,「侘」字的含义是:「即相驱迫性,谓无我晓之,即为『驱迫』。」
42陀:据澄观的解释,「陀」字的含义是:「即究竟处,所谓此究竟处含藏一切法-轮。」
【语译】
这时,善财童子便到达了善知众艺童子师的住所,善财童子顶礼这位童子的双足,在其周围围绕致敬,合掌恭敬,后在一面站立,对善知众艺童子说:「
圣者!我早先已经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但却未能知晓菩萨如何学菩萨行?如何修菩萨道?我听说圣者谆谆善诱,希望您能够为我回答这些问题!」
这时,善知众艺童子告诉善财童子说:「善男子!我获得了菩萨解脱,名为『善知众艺』。
我一直唱持这些字母:
当唱『阿』字时,进入般若波罗蜜门,名为『以菩萨威力入无差别境界』;
当唱『多』字时,进入般若波罗蜜门,名为『无边差别门』;
当唱『波』字时,进入般若波罗蜜门,名为『普照法界』;
当唱『者』字时,进入般若波罗蜜门,名为『普轮断差别』;
当唱『那』字时,进入般若波罗蜜门,名为『得无依无上』;
当唱『逻』字时,进入般若波罗蜜门,名为『离依止无垢』;
当唱『柁』字时,进入般若波罗蜜门,名为『不退转方便』;
当唱『婆』字时,进入般若波罗蜜门,名为『金刚场』;
当唱『荼』字时,进入般若波罗蜜门,名为『普轮』;
当唱『沙』字时,进入般若波罗蜜门,名为『海藏』;
当唱『缚』字时,进入般若波罗蜜门,名为『普生安住』;
当唱『哆』字时,进入般若波罗蜜门,名为『圆满光』;
当唱『也』字时,进入般若波罗蜜门,名为『差别积聚』;
当唱『瑟咤』字时,进入般若波罗蜜门,名为『普光明息烦恼』;
当唱『迦』字时,进入般若波罗蜜门,名为『无差别云』;
当唱『娑』字时,进入般若波罗蜜门,名为『降霪大雨』;
当唱『么』字时,进入般若波罗蜜门,名为『大流湍激众峰齐峙』;
当唱『伽』字时,进入般若波罗蜜门,名为『普安立』;
当唱『他』字时,进入般若波罗蜜门,名为『真如平等藏』;
当唱『社』字时,进入般若波罗蜜门,名为『入世间海清净』;
当唱『锁』字时,进入般若波罗蜜门,名为『念一切佛庄严』;
当唱『柂』字时,进入般若波罗蜜门,名为『观察简拣择一切法聚』;
当唱『奢』字时,进入般若波罗蜜门,名为『随顺一切佛教轮光明』;
当唱『佉』字时,进入般若波罗蜜门,名为『修因地智慧藏』;
当唱『叉』字时,进入般若波罗蜜门,名为『息诸业海藏』;
当唱『娑多』字时,进入般若波罗蜜门,名为『蠲诸惑障开净光明』;
当唱『壤』字时,进入般若波罗蜜门,名为『作世间智慧门』;
当唱『曷攞多』字时,进入般若波罗蜜门,名为『生死境界智慧轮』;
当唱『婆』字时,进入般若波罗蜜门,名为『一切智宫殿圆满庄严』;
当唱『车』字时,进入般若波罗蜜门,名为『修行方便藏各别圆满』;
当唱『娑么』字时,进入般若波罗蜜门,名为『随十方现见诸佛』;
当唱『诃婆』字时,进入般若波罗蜜门,名为『观察一切无缘众生方便摄受令出生无碍力』;
当唱『縒』字时,进入般若波罗蜜门,名为『修行趣入一切功德海』;
当唱『伽』字时,进入般若波罗蜜门,名为『持一切法云坚固海藏』;
当唱『咤』字时,进入般若波罗蜜门,名为『随愿普见十方诸佛』;
当唱『拏』字时,进入般若波罗蜜门,名为『观察字轮有无尽诸亿字』;
当唱『娑颇』字时,进入般若波罗蜜门,名为『化众生究竟处』;
当唱『娑迦』字时,进入般若波罗蜜门,名为『广大藏无碍辩光明轮徧照』;
当唱『也娑』字时,进入般若波罗蜜门,名为『宣说一切佛法境界』;
当唱『室者』字时,进入般若波罗蜜门,名为『于一切众生界法雷徧吼』;
当唱『侘』字时,进入般若波罗蜜门,名为『以无我法开晓众生』;
当唱『陀』字时,进入般若波罗蜜门,名为『一切法-轮差别藏』。
善男子!我唱这些字母时,以此四十二般若波罗蜜门为首,进入无量无数般若波罗蜜门。

  「善男子!我唯知此善知众艺菩萨解脱。如诸菩萨摩诃萨,能于一切世、出世间善巧之法,以智通达到于彼岸;
殊方异艺,咸综无遗;文字、算数,蕴其深解;医方、咒术,善疗众病;
有诸众生,鬼魅所持,怨憎咒诅,恶星变怪,死尸奔逐,癫痫、羸瘦,种种诸疾,咸能救之,使得痊愈;
又善别知金玉、珠贝、珊瑚、琉璃、摩尼、砗磲、鸡萨罗①等一切宝藏,出生之处,品类不同,价直多少;
村营乡邑、大小都城、宫殿苑园、岩泉薮泽,凡是一切人众所居,菩萨咸能随方摄护;
又善观察天文地理、人相吉凶、鸟兽音声、云霞气候、年谷丰俭、国土安危,如是世间所有技艺,莫不该练,尽其源本;
又能分别出世之法,正名辨义,观察体相,随顺修行,智入其中,无疑、无碍、无愚暗、无顽钝、无懮恼、无沈没、无不现证。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彼功德行?

  「善男子!此摩竭提国,有一聚落,彼中有城,名『婆呾那』②;有优婆夷,号曰『贤胜』③。汝诣彼问: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
时,善财童子头面敬礼知艺之足,绕无数匝,恋仰辞去。
【章旨】
善知众艺童子师又向善财童子荐举摩竭提国婆呾那城中的「贤胜」优婆夷,嘱咐善财童子前往请教菩萨如何修行菩萨行。
【注释】
①鸡萨罗:宝物之名。据《慧苑音义》卷下说:「师子身毛旋文,呼为『鸡萨罗』。西域有宝,旋文恰如师子毛旋形,从其为名耳也。」这是说,「鸡萨罗」的本意是狮子身上螺旋形的身毛,而因有一宝物之纹饰恰如同此,因而便以「鸡萨罗」称呼之。
②婆呾那:关于此城之名,澄观解释说:「云『增益』,以无尽三昧能出生故。」
③贤胜:关于此善知识姓名的含义,澄观解释说:「友名『贤胜』者,『贤』犹『直善』,依道场直善之最故。」
【语译】
善知众艺童子师又对善财童子说:「善男子!我只是知晓这一善知众艺菩萨解脱法门。
如同诸菩萨一样,能够以一切世、出世间的善巧之法,以智慧通达到达彼岸;对于殊方的特殊技艺,都完全学习没有遗漏;文字、算数,其蕴含着其深解;
医方、咒术,善于治疗许多病,有些被鬼魅所持的众生,被怨憎之人所咒诅的众生,被恶星精灵怪物所侵入的众生,被死尸奔逐的众生,癫痫、羸瘦等等诸疾,都能够救之,使其获得痊愈;
又善于区别知晓金玉、珠贝、珊瑚、琉璃、摩尼、砗磲、鸡萨罗等一切宝藏的出生之处,品类的不同,价值的多少;
村庄民居、大小城市、宫殿苑园、岩泉薮泽,凡是一切人众所居住的地方,菩萨都能够随方摄护;
又善于观察天文地理、人相的吉凶、鸟兽的音声、云霞气候、年谷丰俭、国土安危,世间的所有如此的技艺,我莫不熟练,尽其源本;
又能分别出世之法,正名辨义,观察体相,随顺修行,智入其中,无疑、无碍、无愚暗、无顽钝、无懮恼、无沈没、无不现证。而我为什么能够知晓能够演说这一功德行呢?

「善男子!在摩竭提国有一处名叫『婆呾那』的城市,此城中有一位号为『贤胜』优婆夷。你可以前往她那里去向其请教:菩萨如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
这时,善财童子以头面敬礼知艺童子师之足,在其周围绕行无数圈,怀着恋恋不舍的心情辞别童子师,踏上继续求法的历程。
【说明】
善财童子第四十四参——善知众艺童子师会,至此叙述完毕。
应善财童子的请求,善知众艺童子师为其讲解了自己证得的四十二门菩萨字法门的内容。

善财童子第四十五参:贤胜优婆夷会
向聚落城,至贤胜所,礼足围绕,合掌恭敬,于一面立,白言:「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云何修菩萨道?我闻圣者善能诱诲,愿为我说!」
贤胜答言:「善男子!我得菩萨解脱,名『无依处道场』①;
既自开解,复为人说。
又得无尽三昧,非彼三昧法有尽、无尽,以能出生一切智性眼无尽故,
又能出生一切智性耳无尽故,
又能出生一切智性鼻无尽故,
又能出生一切智性舌无尽故,
又能出生一切智性身无尽故,
又能出生一切智性意无尽故,
又能出生一切智性功德波涛无尽故,
又能出生一切智性智慧光明无尽故,
又能出生一切智性速疾神通无尽故。
「善男子!我唯知此无依处道场解脱。
如诸菩萨摩诃萨一切无着功德行,而我云何尽能知说?
「善男子!南方有城,名为『沃田』②;
彼有长者,名『坚固解脱』③。汝可往问: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
尔时,善财礼贤胜足,绕无数匝,恋慕瞻仰,辞退南行。

【章旨】这是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第四十五次参访,也是《入法界品》「末会」中善财五十五会中的第四十七会。
善财童子遵从「善知众艺」童子师的嘱咐,前去拜访「贤胜」优婆夷,向其请教修行菩萨行的方法、途径。
贤胜优婆夷向善财童子讲解了「无依处道场」解脱法门,获得此法门即出生胜德不可穷尽、转依究竟显德无尽。
贤胜优婆夷又向善财童子荐举「沃田」城中的「坚固长者」,嘱咐善财童子前往请教菩萨如何修行菩萨行。
善财童子于是告别「贤胜优婆夷」,继续前行求法。
【注释】
①无依处道场:据澄观的解释,梵名为「那阿赖耶曼茶罗」,是说「无阿赖耶染分依处,而有净分圆场,出生胜德不可穷尽,即转依究竟显德无尽故也。」
②沃田:据澄观的解释,「沃田者,是南天竺近水沃润故,显无念定水能滋长故。」
③坚固解脱:据澄观的解释,「长者名『坚固解脱』者,无着清净,惑不能坏,即解脱故。」
【语译】
善财童子遵从善知众艺童子师的嘱托前往城市中,到达了贤胜的住所。善财童子礼拜此位优婆夷的双足,在其周围绕行致敬,然后合掌恭敬,在一面站立,对贤胜优婆夷说:
「圣者!我早先已经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但却未能知晓菩萨如何学菩萨行?
如何修菩萨道?
我听说圣者谆谆善诱,希望您能够为我回答这些问题!」

贤胜优婆夷回答说:「善男子!我获得了菩萨解脱,名为『无依处道场』。
我自己开解之后,又为别人解说,又获得了无尽三昧,
这不是说那种三昧法有尽与无尽的区分,
而是因为从此法门能够出生一切智性之眼而且使其无穷无尽的缘故,
也能够出生一切智性之耳而且使其无穷无尽的缘故,
也能够出生一切智性之鼻而且使其无穷无尽的缘故,
也能够出生一切智性之舌而且使其无穷无尽的缘故,
也能够出生一切智性之身而且使其无穷无尽的缘故,
也能够出生一切智性之意而且使其无穷无尽的缘故,
也能够出生一切智性之功德而且使其如同波涛无穷无尽的缘故,
也能够出生一切智性之智慧而且使其无穷无尽的缘故,
又能出生一切智性使其迅速获得神通而且使其无穷无尽的缘故。

「善男子!我只是知晓此无依处道场解脱法门,获得如同诸菩萨一样的一切无着功德行。
而我为什么能够全部知晓且能够演说这一法门呢?
「善男子!在南方有一座名为『沃田』的城市,那里有一位名为『坚固解脱』的长者。
你可以前往他那里向其请教:菩萨如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
这时,善财童子顶礼贤胜优婆夷的双足,在其周围绕行无数圈,恋慕瞻仰优婆夷。
然后,善财童子辞别贤胜优婆夷,继续南下,踏上了继续求法的历程。

善财童子第四十六参:坚固解脱长者会
到于彼城,诣长者所,礼足围绕,合掌恭敬,于一面立,白言:「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云何修菩萨道?我闻圣者善能诱诲,愿为我说!」

长者答言:「善男子!我得菩萨解脱,名『无着念清净庄严』①。
我自得是解脱已来,于十方佛所勤求正法无有休息。
「善男子!我唯知此无着念净庄严解脱。如诸菩萨摩诃萨,获无所畏大师子吼,安住广大福智之聚;
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彼功德行?
「善男子!即此城中,有一长者,名为『妙月』②;其长者宅,常有光明。汝诣彼问: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
时,善财童子礼坚固足,绕无数匝,辞退而行。

【章旨】
这是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第四十六次参访,也是《入法界品》「末会」中善财五十五会中的第四十八会。
善财童子遵从「贤胜优婆夷」的嘱咐,前去拜访「坚固长者」,向其请教修行菩萨行的方法、途径。
坚固长者向善财童子讲解了「无着念清净庄严」解脱法门,获得此法门即勤求正法无有休息。
坚固长者又向善财童子荐举同城即「沃田」城中的「妙月」长者,嘱咐善财童子前往请教菩萨如何修行菩萨行。
善财童子于是告别「坚固长者」,继续前行求法。
【注释】
①无着念清净庄严:此法门据澄观的解释:「『无着』约境,离所知故;无念约心,心体离念故无烦恼,二障永尽是曰『清净』,净则能严法身。」
②妙月:关于此长者之名的含义,澄观解释说:「真智廓妄名为『净智』,后智照法名为『智光』。
能净能光若秋空满月,故名『妙月』。」
【语译】
善财童子到达沃田城,前往坚固长者的住所,礼拜长者的双足,在其周围绕行致敬,然后合掌恭敬,在一面站立,对长者说:「圣者!我早先已经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但却未能知晓菩萨如何学菩萨行?
如何修菩萨道?我听说圣者谆谆善诱,希望您能够为我讲解这些问题!」
长者答言:「善男子!我已经证得名为『无着念清净庄严』菩萨解脱。
我自从获得这一解脱法门以来,在十方佛所勤求正法无有休息。
「善男子!我只是知晓这一无着念净庄严解脱法门。
如同诸菩萨一样,获得无所畏大师子吼,安住于广大福智之聚。
而我为什么能够知晓能够演说这一功德行呢?
「善男子!在此沃田城中,有一位名为『妙月』的长者。在这位长者的住宅,常常有光明放射出。你可以前往他那里向其请教:菩萨如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
这时,善财童子顶礼坚固长者的双足,在其周围绕行无数圈向其致敬。
然后,善财童子辞别坚固长者,踏上了继续求法的历程。
善财童子第四十七参:妙月长者会
向妙月所,礼足围绕,合掌恭敬,于一面立,白言:「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云何修菩萨道?我闻圣者善能诱诲,愿为我说!」
妙月答言:「善男子!我得菩萨解脱,名『净智光明』。
「善男子!我唯知此智光解脱。如诸菩萨摩诃萨证得无量解脱法门,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彼功德行?
「善男子!于此南方,有城名『出生』①;彼有长者,名『无胜军』②。汝诣彼问: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
是时,善财礼妙月足,绕无数匝,恋仰辞去。
【章旨】
这是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第四十七次参访,也是《入法界品》「末会」中善财五十五会中的第四十九会。善财童子遵从「坚固长者」的嘱咐,前去拜访「妙月长者」,向其请教修行菩萨行的方法、途径。
妙月长者向善财童子讲解了「净智光明」解脱法门。
最后,妙月长者又向善财童子荐举「出生」城中的「无胜军」长者,嘱咐善财童子前往请教菩萨如何修行菩萨行。善财童子于是告别「妙月长者」,继续前行求法。
【注释】
①出生:关于此城之名称的含义,澄观解释说:「皆从体出,故城名『出生』。」
②无胜军:关于此长者之名的含义,澄观的解释为:「无能胜,众德所聚,从喻如军,亦能普胜诸魔军故。」这是说,「无胜」即「无能胜」为众德所聚集,以比喻说其为「军」。
【语译】
善财童子向妙月长者的住所走去。到达其住所,善财童子顶礼长者的双足,在其周围绕行向其致敬,然后合掌恭敬,在一面站立,对长者说:「圣者!我早先已经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但是却未能知晓菩萨如何学菩萨行?如何修菩萨道?我听说圣者谆谆善诱,希望您能够为我回答这些问题!」
妙月长者回答说:「善男子!我已经获得了名为『净智光明』的菩萨解脱法门。
「善男子!我只是知晓这一智光解脱法门。如同诸菩萨一样证得无量解脱法门,而我为什么能够知晓能够演说这一功德行呢?
「善男子!在此南方,有一座名为『出生』的城市。那里有一位名为『无胜军』的长者。你可以前往他那里向其请教:菩萨如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
这时,善财童子顶礼妙月的双足,在其周围绕行无数圈,然后怀着恋恋不舍的心情告别妙月长者,踏上了继续求法的历程。[/size]

堪钦将洋 发表于 2013-3-1 11:38

[font=楷体_GB2312][size=5]
善财童子第四十八参:无胜军长者会
渐向彼城,至长者所,礼足围绕,合掌恭敬,于一面立,白言:
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云何修菩萨道?我闻圣者善能诱诲,愿为我说!」
长者答言:「善男子!我得菩萨解脱,名『无尽相』①。
我以证此菩萨解脱,见无量佛,得无尽藏。
「善男子!我唯知此无尽相解脱。如诸菩萨摩诃萨得无限智无碍辩才,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彼功德行?
「善男子!于此城南,有一聚落,名之为『法』②;
彼聚落中,有婆罗门,名『最寂静』③。
汝诣彼问: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
时,善财童子礼无胜军足,绕无数匝,恋仰辞去。
【章旨】
这是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第四十八次参访,也是《入法界品》「末会」中善财五十五会中的第五十会。
善财童子遵从「妙月」长者的嘱咐,前去拜访「无胜军长者」,向其请教修行菩萨行的方法、途径。
无胜军长者向善财童子讲解了「无尽相」解脱法门,得以见无量佛,获得无尽藏。
无胜军长者又向善财童子荐举同城即「出生」城中「法」村落中的「最寂静」婆罗门,嘱咐善财童子前往请教菩萨如何修行菩萨行。
善财童子于是告别「无胜军长者」,继续前行求法。
【注释】
①无尽相:关于此法门,据澄观的解释,其含义为:「即所成德相无穷尽故」,「得无尽藏谓闻诸妙法,又诸心境无非佛法故,若佛若法皆无有尽,既见佛得法无尽故。」
②法:关于此城之名的含义,澄观解释说:「言行,君子之枢机。苟能诚实斯则可法,故城名为『法』。」
③最寂静:关于此婆罗门之名的含义,澄观解释说:「虚诳言息故云『寂静』,寂静即为净行。」
【语译】
善财童子慢慢地向名为「出生」的城市走去,到达了无胜军长者的住所,顶礼长者的双足,在其周围绕行向其致敬。善财童子合掌恭敬,在一面站立,对长者说:
「圣者!我早先已经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但是却未能知晓菩萨如何学菩萨行,如何修菩萨道。我听说圣者谆谆善诱,希望您能够为我回答这些问题!」
无胜军长者回答说:「善男子!我获得了名为『无尽相』的菩萨解脱法门。
我因为证此菩萨解脱法门的缘故,看见无量佛,获得无尽藏。
「善男子!我只是知晓这一无尽相解脱法门。
如同诸菩萨一样获得无限智无碍辩才,而我为什么能够知晓能够演说这一功德行呢?
「善男子!在这座『出生』城南,有一处名为『法』的村落。这一村落中,有一位名为『最寂静』的婆罗门。
你可以前往他那里向其请教:菩萨如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
这时,善财童子顶礼无胜军长者的双足,在其周围绕行无数圈,怀着恋恋不舍的心情辞别了长者,踏上了继续求法的历程。

善财童子第四十九参:最寂静婆罗门会
渐次南行,诣彼聚落,见最寂静,礼足围绕,合掌恭敬,于一面立,白言:
「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
云何修菩萨道?我闻圣者善能诱诲,愿为我说!」
婆罗门答言:「善男子!我得菩萨解脱,名『诚愿语』;
过去、现在、未来菩萨,以是语故,乃至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有退转,无已退、无现退、无当退。
善男子!我以住于诚愿语故,随意所作,莫不成满。
「善男子!我唯知此诚语解脱。
如诸菩萨摩诃萨,与诚愿语,行止无违,言必以诚,未曾虚妄,无量功德因之出生;
而我云何能知能说?
「善男子!于此南方,有城名『妙意华门』②;
彼有童子,名曰『德生』③;
复有童女,名为『有德』④。
汝诣彼问: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
时,善财童子于法尊重,礼婆罗门足,绕无数匝,恋仰而去。

【章旨】
这是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第四十九次参访,也是《入法界品》「末会」中善财五十五会中的第五十一会。善财童子遵从「无胜军长者」的嘱咐,前去拜访「最寂静」婆罗门,向其请教修行菩萨行的方法、途径。
最寂静婆罗门向善财童子讲解了「诚愿语」解脱法门,并且说明其以住于诚愿语的缘故,随意所作,莫不成功满足。最寂静婆罗门又向善财童子荐举同城即「妙意华门」城中的「德生」童子与「有德」童女,嘱咐善财童子前往请教菩萨如何修行菩萨行。善财童子于是告别「最寂静婆罗门」,继续前行求法。
【注释】
①诚愿语:关于此法门,据澄观的解释,其含义为:「一始终无妄故,如从初发心立弘誓言,必如言行不乖先语故。二者随行不虚故。」
②妙意华门:关于此城之名的含义,澄观解释说:「云『妙意华门』者,『妙意华』者即『苏满那华』,其城门侧有之故。」
③德生:关于此童子之名的含义,澄观解释说:「童子表于净智,智则万德由生。」
④有德:关于此童女之名的含义,澄观解释说:「童女表于净悲,悲为众德之本,以悲、智相导故。二人同会,会缘之终此二满故,将见慈氏绍佛位故。」
【语译】
善财童子慢慢地向南进发,到达了「出生」城中的「法」村落,看见了最寂静婆罗门,礼拜最寂静婆罗门的双足,在其周围绕行致敬,然后合掌恭敬,在一面站立,对婆罗门说:
「圣者!我早先已经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但是却未能知晓菩萨如何学菩萨行,如何修菩萨道。
我听说圣者谆谆善诱,希望您能够为我解答这些问题!」
最寂静婆罗门回答说:「善男子!我已经获得了名为『诚愿语』的菩萨解脱法门。
过去、现在、未来的菩萨,正是因为这些诚愿语的缘故,甚至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有退转,无已经减退、无正在减退、无有未来应当减退的情况。
「善男子!我因为住于诚愿语的缘故,随意所作,无不成满。
善男子!我只是知晓这一诚语解脱法门。
如同诸菩萨一样,与诚愿语,行止无违,言必以诚,未曾虚妄,无量功德因为这样而出生。而我为什么能够知晓能够演说这一法门呢?
「善男子!在此南方,有一座名为『妙意华门』的城市。
那里有一位名为『德生』的童子,又有一位名为『有德』的童女。
你可以前往他们那里向其请教:菩萨如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
这时,善财童子对于法非常尊重,礼拜婆罗门的双足,在其周围绕行无数圈,怀着恋恋不舍的心情告别最寂静婆罗门,踏上了继续求法的历程。

《华严经》卷七十七 入法界品之十八
【题解】
本卷包括《入法界品》「末会」中的第五十二会的全部及五十三会的一部分,即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中的五十参、第五十一参的全部及第五十二参的部分内容。
第五十、五十一参为「德生童子与有德童女会」:
善财童子遵从「最寂静婆罗门」的嘱咐,前去拜访「妙意华门」城中的「德生」童子与「有德」童女,向其请教修行菩萨行的方法、途径。二位童男、童女告诉善财童子自己证得的是「幻住」菩萨解脱法门,见一切皆为幻住。
「德生」童子与「有德」童女又向善财童子荐举「海岸」国「大庄严」园「毗卢遮那庄严藏」楼阁中的菩萨,嘱咐善财童子前往请教菩萨如何修行菩萨行。
德生童子、有德童女向善财童子解释弥勒所具的功德,激励善财童子前往拜见求法。其中,以十类九十八门标举菩萨应该修行的法门。其十类为:
一,「上求菩提行」;
二,「下救众生行」;
三,「自断惑障行」;
四,「劝物出离行」;
五,「净自根欲行」;
六,「力用自在行」;
七,「摄法治惑行」;
八,「供佛摄生行」;
九,「悲愿深广行」;
十,「证入圆满行」。
德生童子、有德童女激励善财童子应该侍奉一切善知识。善财童子于是告别德生童子、有德童女,继续前行求法。
第五十二参为「弥勒菩萨会」:
善财童子在南下的路上,仔细回忆自己往昔的一切活动,产生了后悔往昔而发心修行的心理活动。
善财童子回味着拜访诸位善知识之所得,进入无比之智慧境界。
到达「毗卢遮那庄严藏」广大楼阁前面,善财童子顶礼弥勒菩萨,不可思议之善根一时弥贯善财童子的身心之中。
善财童子在弥勒菩萨面前以长行、偈颂体赞颂「大庄严」园中的「毗卢遮那庄严藏」广大楼阁的功德庄严。
善财童子在赞叹毗卢遮那庄严藏大楼阁中诸菩萨之后,看见在天龙及其许多众生的围绕下,弥勒菩萨来到这座楼阁中。
善财童子立即拜见弥勒菩萨,弥勒菩萨将善财童子介绍给会中大众,以偈语称赞善财童子。善财童子听完弥勒菩萨的称赞后,不禁欢喜踊跃,身毛竖起,悲泣哽噎。善财童子起立合掌,恭敬礼拜弥勒菩萨。
依持着文殊师利心念之力的缘故,无数花朵、璎珞、种种美妙的珍宝不觉之间忽然自然自盈其手。
善财童子非常欢喜,随即将其奉上散布在弥勒菩萨的身上。

善财童子第五十、五十一参:德生童子与有德童女会
  尔时,善财童子渐次南行,至妙意华门城,见德生童子、有德童女,顶礼其足,右绕毕已,于前合掌而作是言:「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云何修菩萨道?唯愿慈哀,为我宣说!」
  时,童子、童女告善财言:
  「善男子!我等证得菩萨解脱,名为『幻住』①。
得此解脱故,见一切世界皆幻住,因缘所生故;
一切众生皆幻住,业烦恼所起故;
一切世间皆幻住,无明、有、爱等展转缘生故;
一切法皆幻住,我见等种种幻缘所生故;
一切三世皆幻住,我见等颠倒智所生故;
一切众生生灭、生老病死、懮悲苦恼皆幻住,虚妄分别所生故;
一切国土皆幻住,想倒、心倒、见倒无明所现故;
一切声闻、辟支佛皆幻住,智断分别所成故;
一切菩萨皆幻住,能自调伏教化众生诸行愿法之所成故;
一切菩萨众会、变化、调伏、诸所施为皆幻住,愿智幻所成故。
善男子!幻境自性不可思议。

【章旨】
这是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第五十、五十一次参访,也是《入法界品》「末会」中善财五十五会中的第五十二会。
善财童子遵从「最寂静婆罗门」的嘱咐,前去拜访「「妙意华门」城中的「德生」童子与「有德」童女,向其请教修行菩萨行的方法、途径。
二位童男、童女告诉善财童子自己证得的是「幻住」菩萨解脱法门,见一切皆为幻住。
【注释】
①幻住:关于此法门,澄观解释说:「谓能、所、境、智、染、净之法,皆从缘起,无定性故,如幻而住。」也就是说,此法门的特征就在于了知诸法皆为缘生,依幻而住。
【语译】
这时,善财童子慢慢地向南行进,到达了妙意华门城,看见了德生童子、有德童女。善财童子顶礼童子、童女的双足,在其周围从右绕行致敬之后,在其前合掌而这样说道:
「圣者!我早先已经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但却未能知晓菩萨如何学菩萨行,如何修菩萨道。
希望您们慈哀我,为我回答这些问题!」
这时,德生童子、有德童女告诉善财童子说:
「善男子!我们已经证得名为『幻住』的菩萨解脱法门。
由于获得这一解脱法门的缘故,我们看见一切世界都是依幻而住的,因为都是因缘所生的缘故;
一切众生都是依幻而住的,因为都是业烦恼所生起的缘故;
一切世间都是依幻而住的,因为都是无明、有、爱等展转缘生的缘故;
一切法都是依幻而住的,因为这都是我见等种种幻缘所生起的缘故;
一切三世都是依幻而住的,因为都是我见等颠倒智所生起的缘故;
一切众生的生灭、生老病死、懮悲苦恼等都是依幻而住的,因为这些都是虚妄分别所生起的缘故;
一切国土都是依幻而住的,因为这些都是想倒、心倒、见倒无明所显现的缘故;
一切声闻、辟支佛等都是依幻而住的,因为都是智断分别所成就的缘故;
一切菩萨都是依幻而住的,因为都是由能够自己调伏教化众生的诸行愿法之所成就的缘故;
一切菩萨众会、变化、调伏、诸所施为都是依幻而住的,因为这些都是愿望、智慧之幻所成就的缘故。
善男子!幻境自性真是不可思议的。

「善男子!我等二人但能知此幻住解脱。如诸菩萨摩诃萨善入无边诸事幻网,彼功德行,我等云何能知能说?」
时,童子、童女说自解脱已,以不思议诸善根力,令善财身柔软光泽,而告之言:
「善男子!于此南方,有国名『海岸』①,有园名『大庄严』②,其中有一广大楼阁,名『毗卢遮那庄严藏』③,
从菩萨善根果报生,从菩萨念力、愿力、自在力、神通力生,从菩萨善巧方便生,从菩萨福德智慧生。

「善男子!住不思议解脱菩萨,以大悲心,为诸众生,现如是境界,集如是庄严。
弥勒菩萨摩诃萨安处其中,为欲摄受本所生处父母、眷属及诸人民,令成熟故;
又欲令彼同受生、同修行众生,于大乘中得坚固故;
又欲令彼一切众生,随住地、随善根皆成就故;
又欲为汝显示菩萨解脱门故,
显示菩萨遍一切处受生自在故,
显示菩萨以种种身普现一切众生之前常教化故,
显示菩萨以大悲力普摄一切世间资财而不厌故,
显示菩萨具修诸行知一切行离诸相故,
显示菩萨处处受生了一切生皆无相故。
汝诣彼问:菩萨云何行菩萨行?
云何修菩萨道?
云何学菩萨戒?
云何净菩萨心?
云何发菩萨愿?
云何集菩萨助道具?
云何入菩萨所住地?
云何满菩萨波罗蜜?
云何获菩萨无生忍?
云何具菩萨功德法?
云何事菩萨善知识?

【章旨】
「德生」童子与「有德」童女又向善财童子荐举「海岸」国「大庄严」园「毗卢遮那庄严藏」楼阁中的菩萨,嘱咐善财童子前往请教菩萨如何修行菩萨行。
【注释】
①海岸:关于此国名称的象征性含义,澄观解释说:「国名『海岸』者,南海北岸,一生菩萨临智海故。」这是说,因为这位菩萨临界智慧之海,因此,国名为「海岸」。
②大庄严:关于此园名称的象征性含义,澄观解释说:「园名『大庄严』,因圆万行而严果故;
又,生死园苑以万行树林严自果故。」
③广大楼阁名毗卢遮那庄严藏:关于此楼阁名称的象征性含义,澄观解释说:「『广大楼阁』等者,约事则其中广博同虚空故,有多光明能遍照故,阿僧祇等宝所严故,蕴多楼阁包多事故。
约法则二智相依缘起相由,故云『楼阁』。智即法界,是为『广大』,名『毗卢』等顺成上义。
二智光明遍照事、理故,智能包含万德,即『庄严藏』,华严万行不离此故。」
【语译】
德生童子与有德童女继续对善财童子说:「善男子!我们二人只是能知晓这一幻住解脱法门。如同诸菩萨一样善入无边诸事幻网以及具备这一法门的功德行。我们为什么能够知晓能够演说这一法门呢?」
这时,童子、童女在解说完自己证得的解脱法门之后,以不可思议的诸善根之力,使善财童子身体柔软而有光泽,二位善知识告诉善财童子说:「善男子!从此继续南下,有一个名为『海岸』的国家,此国中有一处名为『大庄严』的园林,此园林中有一座名为『毗卢遮那庄严藏』的广大楼阁。
这个广大楼阁是因为菩萨的善根果报而修造的,是以菩萨的慧念之力、誓愿之力、自在之力、神通之力产生的,以菩萨的善巧方便智而造就的,是从菩萨福德智慧中得以造就的。
「善男子!住于不可思议解脱的这位菩萨,以大悲之心,为一切众生示现如此境界,积集如此庄严。
弥勒菩萨之所以安然住于其中,是为了想摄受自己的父母、眷属以及人民,使其能够成就圆满智慧;
又想使与自己同时受生、同时修行的众生,坚固大乘佛教的真理;
为了使一切众生,无论在什么样的生存环境、何种善根都能够成就;
是为了能够显示菩萨解脱的全部法门,
是为了显示菩萨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受生而得到自在,
是为了显示菩萨常常以种种身完全显现于一切众生的面前来教化众生,
是为了显示菩萨以大悲之力完全摄受一切世间资财而从不厌恶舍弃,
是为了显示菩萨具备修持一切法门而知晓一切修行都远离诸相,
是为了显示菩萨能够在处处受生而且了知一切受生都是无形无相的。

你可以前往他那里向其请教:
菩萨如何实践菩萨行?
如何修习菩萨道?
如何学菩萨戒?
如何清净菩萨心?
如何发菩萨愿?
如何积集菩萨助道之具?
如何进入菩萨所住之地?
如何满足菩萨波罗蜜?
如何获得菩萨无生法忍?
如何具备菩萨功德法?
如何侍奉菩萨善知识?

  「何以故?善男子!彼菩萨摩诃萨通达一切菩萨行,了知一切众生心,,常现其前教化调伏。
彼菩萨已满一切波罗蜜,已住一切菩萨地,已证一切菩萨忍,已入一切菩萨位,已蒙授与具足记,已游一切菩萨境,已得一切佛神力,已蒙一切如来以一切智甘露法水①而灌其顶②。
  
  善男子!彼善知识能润泽汝诸善根,
能增长汝菩提心,
能坚汝志,
能益汝善,
能长汝菩萨根,
能示汝无碍法,
能令汝入普贤地③,
能为汝说菩萨愿,
能为汝说普贤行,
能为汝说一切菩萨行愿所成功德。
「善男子!汝不应修一善、照一法、行一行、发一愿、得一记、住一忍,生究竟想;
不应以限量心,行于六度,住于十地,净佛国土,事善知识。

「何以故?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应种无量诸善根,
应集无量菩提具,应修无量菩提因,
应学无量巧回向,应化无量众生界,
应知无量众生心,应知无量众生根,
应识无量众生解,应观无量众生行,
应调伏无量众生,应断无量烦恼,
应净无量业习,应灭无量邪见,
应除无量杂染心,应发无量清净心,
应拔无量苦毒箭,应涸无量爱欲海,
应破无量无明暗,应摧无量我慢山,
应断无量生死缚,应度无量诸有流,
应竭无量受生海,应令无量众生出五欲淤泥,
应使无量众生离三界牢狱,应置无量众生于圣道中,
应消灭无量贪欲行,应净治无量瞋恚行,
应摧破无量愚痴行,应超无量魔网,
应离无量魔业,应净治菩萨无量欲乐,
应增长菩萨无量方便,应出生菩萨无量增上根,
应明洁菩萨无量决定解,应趣入菩萨无量平等,
应清净菩萨无量功德,应修治菩萨无量诸行,
应示现菩萨无量随顺世间行,应生无量净信力,
应住无量精进力,应净无量正念力,
应满无量三昧力,应起无量净慧力,
应坚无量胜解力,应集无量福德力,
应长无量智慧力,应发起无量菩萨力,
应圆满无量如来力,应分别无量法门,
应了知无量法门,应清净无量法门,
应生无量法光明,应作无量法照耀,
应照无量品类根,应知无量烦恼病,
应集无量妙法药,应疗无量众生疾,
应严办无量甘露供,应往诣无量佛国土,
应供养无量诸如来,应入无量菩萨会,
应受无量诸佛教,应忍无量众生罪,
应灭无量恶道难,应令无量众生生善道,
应以四摄摄无量众生,应修无量总持门,
应生无量大愿门,应修无量大慈、
大愿力,应勤求无量法常无休息,
应起无量思惟力,应起无量神通事,
应净无量智光明,应往无量众生趣,
应受无量诸有生,应现无量差别身,
应知无量言辞法,应入无量差别心,
应知菩萨大境界,应住菩萨大宫殿,
应观菩萨甚深妙法,应知菩萨难知境界,
应行菩萨难行诸行,应具菩萨尊重威德,
应践菩萨难入正位,应知菩萨种种诸行,
应现菩萨普遍神力,应受菩萨平等法云,
应广菩萨无边行网,应满菩萨无边诸度,
应受菩萨无量记莂④,应入菩萨无量忍门,
应治菩萨无量诸地,应净菩萨无量法门,
应同诸菩萨,安住无边劫,供养无量佛,
严净不可说佛国土,出生不可说菩萨愿。
善男子!举要言之,
应普修一切菩萨行,应普化一切众生界,
应普入一切劫,应普生一切处,
应普知一切世,应普行一切法,
应普净一切剎,应普满一切愿,
应普供一切佛,应普同一切菩萨愿,
应普事一切善知识。

【章旨】
德生童子、有德童女向善财童子解释弥勒所具的功德,激励善财童子前往拜见求法。
其中,以十类九十八门标举菩萨应该修行的法门。其十类为:
一,「上求菩提行」;
二,「下救众生行」;
三,「自断惑障行」;
四,「劝物出离行」;
五,「净自根欲行」;
六,「力用自在行」;
七,「摄法治惑行」;
八,「供佛摄生行」;
九,「悲愿深广行」;
十,「证入圆满行」。

【注释】
①甘露法水:这里指佛法。
②灌其顶:本指以水灌于头顶,受灌者即获晋升一定地位之仪式。
据旧译《华严经》卷二十七〈十地品〉载,菩萨于十地中之第九地进入第十「法云地」时,诸佛以智水灌其顶,以为受法王职的证明,此称「受职灌顶」,或称「授职灌顶」。
③普贤地:即「十地」。
④记莂:即「记别」,指佛对于其弟子成佛之事的预言。分别劫数、国土、佛名、寿命等事,谓为「记别」。授此记别于弟子,谓为「授记」。
【语译】
德生童子、有德童女继续给善财童子说:「为什么你须去向弥勒菩萨请教呢?
善男子!那位菩萨通达一切菩萨行,了知一切众生之心,常常显现在众生之前教化调伏众生。
那位菩萨已经圆满一切波罗蜜,
已经住于一切菩萨地,
已经证得一切菩萨忍法,
已经进入一切菩萨之位,
已经承蒙佛授与具足记,
已经游于一切菩萨之境界,
已经获得一切佛的神力,
已经承蒙一切如来以一切智的甘露法水而灌其顶。

善男子!那位善知识能够润泽你的诸善根,
能够使你的菩提心得到增长,
能够使你的意志得到坚定,
能够使你的善心得到增益,
能够使你的菩萨根得到增长,
能够示现给你无碍之法,
能够使你进入普贤地,
能够为你演说菩萨愿,
能够为你演说普贤行,
能够为你演说一切菩萨行愿所成就的功德。

「善男子!你不应该只是修习一善、照亮一法、实践一行、发出一愿、获得一次授记、住于一忍,产生究竟之想;
不应该以有限量之心,行于六度,住于十地,清净佛之国土,侍奉善知识。

「为什么这么说呢?善男子!
菩萨应该种植无量诸善根,应该聚集无量菩提之具,
应该修习无量菩提之因,应该学习无量巧回向,
应该化度无量众生界,应该知晓无量众生之心,
应该知晓无量众生根,应该知晓无量众生的理解,
应该观想无量众生之行,应该调伏无量众生,
应该断绝无量烦恼,应该使无量业习清净,
应该灭除无量邪见,应该灭除无量杂染之心,
应该发无量清净之心,应该拔除无量苦毒之箭,
应该使无量爱欲海干涸,应该破除无量无明之黑暗,
应该摧破无量我慢之山,应该断绝无量生死之系缚,
应该渡过无量诸有之流,应该竭尽无量受生之海,
应该使无量众生拔出五欲之淤泥,应该使无量众生远离三界之牢狱,
应该置无量众生于圣道之中,应该消灭无量贪欲之行,
应该净治无量瞋恚之行,应该摧破无量愚痴之行,
应该超越无量之魔网,应该远离无量之魔业,
应该净治菩萨无量欲乐,应该增长菩萨无量之方便,
应该出生菩萨无量增上之根,应该明洁菩萨无量决定之解,
应该趣入菩萨无量平等,应该清净菩萨无量功德,
应该修治菩萨无量诸行,应该示现菩萨无量随顺世间行,
应该产生无量净信之力,应该住于无量精进之力,
应该清净无量正念之力,应该充满无量三昧力,
应该生起无量净慧之力,应该使无量胜解力得到坚固,
应该聚集无量福德之力,应该增长无量智慧之力,
应该发起无量菩萨力,应该圆满无量如来之力,
应该分别无量法门,应该了知无量法门,
应该清净无量法门,应该产生无量法光明,
应该作无量法而照耀世间,应该照耀无量品类众生之根,
应该知晓无量烦恼之病,应该聚集无量妙法之药,
应该治疗无量众生之疾病,应该严办无量甘露之供养,
应该前往无量之佛国土,应该供养无量诸如来,
应该进入无量菩萨会,应该接受无量诸佛教,
应该忍受无量众生之罪,应该灭除无量恶道难,
应该使无量众生生于善道,应该以四摄摄取无量众生,
应该修习无量总持门,应该产生无量大愿门,
应该修习无量大慈、大愿之力,应该勤求无量法而常无休息,
应该生起无量思惟之力,应该生起无量神通事,
应该清净无量智光明,应该前往无量众生趣,
应该受无量诸有的产生,应该显现出无量差别身,
应该知晓无量言辞法,应该进入无量差别心,
应该知晓菩萨大境界,应该住于菩萨大宫殿,
应该观想菩萨甚深妙法,应该知晓菩萨难知之境界,
应该实践菩萨难行之诸行,应该具备菩萨尊重威德,
应该践入菩萨难入之正位,应该知晓菩萨种种诸行,
应该显现菩萨普遍神力,应该接受菩萨平等法云,
应该扩大菩萨无边行网,应该满足菩萨无边诸度,
应该接受菩萨无量记别,应该进入菩萨无量忍门,
应该治理菩萨无量诸地,应该清净菩萨无量法门,
应该与诸菩萨一样,安住于无边劫,供养无量佛,严净不可说佛国土,出生不可说菩萨愿。

善男子!概括而言之,
应该完全修习一切菩萨行,
应该完全化度一切众生界,
应该完全进入一切劫,
应该完全生于一切处,
应该完全知晓一切世,
应该完全实践一切法,
应该完全清净一切国土,
应该完全满足一切愿,
应该完全供养一切佛,
应该完全与一切菩萨之愿相同,
应该完全侍奉一切善知识。

「善男子!汝求善知识,不应疲倦;
见善知识,勿生厌足;
请问善知识,勿惮劳苦;
亲近善知识,勿怀退转;
供养善知识,不应休息;
受善知识教,不应倒错;
学善知识行,不应疑惑;
闻善知识演说出离门,不应犹豫;
见善知识随烦恼行,勿生嫌怪;
于善知识所生深信尊敬心,不应变改。

何以故?善男子!菩萨因善知识,
听闻一切菩萨诸行,成就一切菩萨功德,
出生一切菩萨大愿,引发一切菩萨善根,
积集一切菩萨助道,开发一切菩萨法光明,
显示一切菩萨出离门,修学一切菩萨清净戒,
安住一切菩萨功德法,清净一切菩萨广大志,
增长一切菩萨坚固心,具足一切菩萨陀罗尼辩才门,①
得一切菩萨清净藏,生一切菩萨定光明,
得一切菩萨殊胜愿,与一切菩萨同一愿,
闻一切菩萨殊胜法,得一切菩萨秘密处,
至一切菩萨法宝洲,增一切菩萨善根芽,
长一切菩萨智慧身,护一切菩萨深密藏,
持一切菩萨福德聚,净一切菩萨受生道,
受一切菩萨正法云,入一切菩萨大愿路,
趣一切如来菩提果,摄取一切菩萨妙行,
开示一切菩萨功德,往一切方听受妙法,
赞一切菩萨广大威德,生一切菩萨大慈悲力,
摄一切菩萨胜自在力,生一切菩萨菩提分,作一切菩萨利益事。

「善男子!菩萨由善知识任持,不堕恶趣;
由善知识摄受,不退大乘;
由善知识护念,不毁犯菩萨戒;
由善知识守护,不随逐恶知识;
由善知识养育,不缺减菩萨法;
由善知识摄取,超越凡夫地;
由善知识教诲,超越二乘地;
由善知识示导,得出离世间;
由善知识长养,能不染世法;
由承事善知识,修一切菩萨行;
由供养善知识,具一切助道法;
由亲近善知识,不为业惑之所摧伏;
由恃怙善知识,势力坚固,不怖诸魔;
由依止善知识,增长一切菩提分法。②

「何以故?善男子!善知识者,
能净诸障,能灭诸罪,能除诸难,能止诸恶,
能破无明长夜黑暗,能坏诸见坚固牢狱,
能出生死城,能舍世俗家,能截诸魔网,
能拔众苦箭,能离无智险难处,
能出邪见大旷野,能度诸有流,
能离诸邪道,能示菩提路,
能教菩萨法,能令安住菩萨行,
能令趣向一切智,能净智慧眼,
能长菩提心,能生大悲,
能演妙行,能说波罗蜜,
能摈恶知识,能令住诸地,能令获诸忍,
能令修习一切善根,能令成办一切道具,
能施与一切大功德,能令到一切种智位,
能令欢喜集功德,能令踊跃修诸行,
能令趣入甚深义,能令开示出离门,
能令杜绝诸恶道,能令以法光照耀,
能令以法雨润泽,能令消灭一切惑,
能令舍离一切见,能令增长一切佛智慧,能令安住一切佛法门。

【章旨】
德生童子、有德童女激励善财童子应该侍奉一切善知识。
【注释】
①陀罗尼辩才:既能善于记忆一切佛法,又能善巧说法之才能。陀罗尼,能够总摄忆持无量佛法而不忘失之念慧力。
②菩提分:又作「觉支」、「觉分」。分,支分;
因。从广义而言,泛指追求智慧之三十七种修行方法,即「三十七道品」——「四念住」、「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正道」等。
因为此三十七法都随顺进入菩提,故皆称「菩提分法」。
从狭义而言,则仅指三十七道品中的「七觉支」,即「念觉支」、「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轻安觉支」、「定觉支」、「舍觉支」。
【语译】
德生童子、有德童女继续给善财童子说:
「善男子!你寻找拜见善知识,不应该感到疲倦;
拜见善知识,不要产生厌恶与满足;
向善知识请教,不要害怕劳苦;
亲近善知识,不要怀有退转之心;
供养善知识,不应该休息;
接受善知识的教诲,不应该颠倒和误解;
学习善知识的行为,不应该感到疑惑;
听闻善知识演说出离的法门,不应该犹豫;
看见善知识随烦恼之行,不要产生嫌弃与怪异之想;
对于善知识所生的深信尊敬心,不应该变化更改。

为什么这么说呢?善男子!菩萨凭借善知识,
听闻一切菩萨诸行,成就一切菩萨功德,
出生一切菩萨大愿,引发一切菩萨善根,
积集一切菩萨助道,开发一切菩萨法之光明,
显示一切菩萨出离法门,修学一切菩萨清净戒,
安住于一切菩萨功德法,清净一切菩萨广大志,
增长一切菩萨坚固之心,具足一切菩萨陀罗尼辩才①法门,
获得一切菩萨清净藏,产生一切菩萨定光明,
获得一切菩萨殊胜大愿,与一切菩萨具有一样的愿,
听闻一切菩萨殊胜之法,获得一切菩萨秘密之处,
到达一切菩萨法之宝洲,增长一切菩萨善根之芽,
增长一切菩萨智慧之身,护守一切菩萨深密之藏,
持一切菩萨福德聚,清净一切菩萨受生道,
受一切菩萨正法之云,进入一切菩萨大愿之路,
趣入一切如来菩提果,摄取一切菩萨妙行,
开示一切菩萨功德,前往一切地方听受妙法,
赞叹一切菩萨广大威德,产生一切菩萨大慈悲力,
摄取一切菩萨殊胜自在力,产生一切菩萨菩提分,做一切菩萨利益众生之事。

「善男子!菩萨由于有善知识任持,不会堕入恶趣;
由于有善知识摄受,不会从大乘中退坠;
由于有善知识护念,不会毁犯菩萨戒;
由于有善知识守护,不会随逐恶知识;
由于有善知识的养育,不会缺减菩萨法;
由于有善知识的摄取,会超越凡夫地;
由于有善知识的教诲,超越了二乘地;
由于有善知识的示范和引导,得以出离世间;
由于有善知识长养,能够不沾染世间法;
由于承事善知识的缘故,得以修习一切菩萨行;
由于供养善知识的缘故,具备一切助道法;
由于亲近善知识,不会被业惑之所摧伏;
由于恃怙善知识,势力坚固,不会恐怖诸魔;
由于依止善知识,能够增长一切菩提分法。

「为什么能够如此呢?善男子!
善知识,能够使诸障得到清净,能够灭除诸罪,
能够除灭诸难,能够制止诸恶,
能够破除无明长夜黑暗,能够毁坏诸见的坚固牢狱,
能够出离生死之城,能够舍弃世俗之家,
能够截断诸魔之网,能够拔出众苦之箭,
能够远离无有智慧的险难之处,能够出离邪见的大旷野,
能够渡过诸有之水流,能够远离诸邪道,
能够示现菩提路,能够教授菩萨法,
能够使其安住于菩萨行,能够使其趣向一切智,
能够使其获得清净智慧之眼,能够增长菩提心,
能够产生大悲之心,能够演说妙行,
能够演说波罗蜜,能够摈出恶知识,
能够使其住于诸地,能够使其获得诸忍,
能够使其修习一切善根,能够使其成办一切道具,
能够施与一切大功德,能够使其到达一切种智之位,
能够使其欢喜地聚集功德,能够使其踊跃地修习诸行,
能够使其趣入甚深之义,能够使其开示出离世间之门,
能够使其杜绝诸恶道,能够使其以法光照耀世间,
能够使其以法雨润泽世间,能够使其消灭一切惑,
能够使其舍弃远离一切见,能够使其增长一切佛之智慧,能够使其安住于一切佛之法门。

  「善男子!善知识者,如慈母,出生佛种故;
如慈父,广大利益故;如乳母,守护不令作恶故;
如教师,示其菩萨所学故;如善导,能示波罗蜜道故;
如良医,能治烦恼诸病故;如雪山,增长一切智药故;
如勇将,殄除一切怖畏故;如济客,令出生死暴流故;
如船师,令到智慧宝洲故。

善男子!常当如是正念思惟诸善知识。
  「复次,善男子!汝承事一切善知识,
应发如大地心,荷负重任无疲倦故;
应发如金刚心,志愿坚固不可坏故;
应发如铁围山心,一切诸苦无能动故;①
应发如给侍心,所有教令皆随顺故;
应发如弟子心,所有训诲无违逆故;
应发如僮仆心,不厌一切诸作务故;
应发如养母心,受诸勤苦不告劳故;
应发如佣作心,随所受教无违逆故;②
应发如除粪人心,离憍慢故;
应发如已熟稼心,能低下故;
应发如良马心,离恶性故;
应发如大车心,能运重故;
应发如调顺象心,恒伏从故;
应发如须弥山心,不倾动故;
应发如良犬心,不害主故;
应发如旃荼罗③心,离憍慢故;
应发如犗牛心,无威怒故;
应发如舟船心,往来不倦故;
应发如桥梁心,济渡忘疲故;
应发如孝子心,承顺颜色故;
应发如王子心,遵行教命故。

「复次,善男子!
汝应于自身生病苦想,
于善知识生医王想,
于所说法生良药想,
于所修行生除病想。

又,应于自身生远行想,
于善知识生导师想,
于所说法生正道想,
于所修行生远达想。

又,应于自身生求度想,
于善知识生船师想,
于所说法生舟楫想,
于所修行生到岸想。

又,应于自身生苗稼想,
于善知识生龙王想,
于所说法生时雨想,
于所修行生成熟想。

又,应于自身生贫穷想,
于善知识生毗沙门王想,
于所说法生财宝想,
于所修行生富饶想。

又,应于自身生弟子想,
于善知识生良工想,
于所说法生技艺想,
于所修行生了知想。

又,应于自身生恐怖想,
于善知识生勇健想,
于所说法生器仗想,
于所修行生破冤想。

又,应于自身生商人想,
于善知识生导师想,
于所说法生珍宝想,
于所修行生捃拾想。④

又,应于自身生儿子想,
于善知识生父母想,
于所说法生家业想,
于所修行生绍继想。

又,应于自身生王子想,
于善知识生大臣想,
于所说法生王教想,
于所修行生冠王冠想、服王服想、系王缯想、坐王殿想。

【章旨】
德生童子、有德童女继续激励善财童子应该侍奉一切善知识。
【注释】
①铁围山:又作「铁轮围山」、「轮围山」、「金刚山」、「金刚围山」。
佛教之世界观以须弥山为中心,其周围共有八山八海围绕,最外侧为铁所成之山,称铁围山」。
即围绕须弥四洲外海之山。
②旃荼罗:又作「旃陀罗」,印度种姓之中最低贱的亚种姓之一。
《摩奴法典》称,旃荼罗是人中最低贱者,是首陀罗男子与婆罗门女子逆婚所生的混杂种姓。
旃荼罗的常见或曰「法定」职业为屠夫。「首陀罗」,贱民。
③佣作:仆人;被雇佣者。
④捃拾:拾取落穗。
【语译】
德生童子、有德童女继续对善财童子说:「
善男子!善知识,就如同慈母,因为其能够从中出生佛种的缘故;
就如用慈父,因为其能够给予修行者以广大的利益的缘故;
如同乳母,因为其能够守护众生使其不作恶的缘故;
如同教师,因为其能够示现菩萨所学的缘故;
如同优秀的向导,因为其能够指示波罗蜜道的缘故;
如同良医,因为其能够治疗烦恼诸病的缘故;
如同雪山,因为其能够增长一切智之药的缘故;
如同勇将,因为其能够殄除一切怖畏的缘故;
如同渡河的客人,因为其能够出离生死瀑流的缘故;
如同船师,因为其能够到达智慧的宝洲的缘故。
善男子!应该常常如此正念思惟诸善知识。

「其次,善男子!你应该承事一切善知识,
应该发如同大地一样坚实的心,因荷负重任无有疲倦的缘故;
应该发如同金刚一样坚固的心,因志愿坚固而不可毁坏的缘故;
应该发如同铁围山一样的心,因一切诸苦都不能动摇它的缘故;
应该发如同侍者一样的心,因所有教令都能够随顺遵守的缘故;
应该发如同弟子一样的心,因所有训诲从无违逆的缘故;
应该发如同僮仆一样的心,因不厌倦一切诸作务的缘故;
应该发如同养母一样的心,因受诸勤苦从不埋怨劳苦的缘故;
应该发如同佣作一样的心,因随所受教无有违逆的缘故;
应该发如同除粪人一样的心,因远离一切憍慢的缘故;
应该发如同已经成熟的庄稼一样的心,因能够低下头颅的缘故;
应该发如同良马一样的心,因为远离恶性的缘故;
应该发如同大车一样的心,因为能够运送重物的缘故;
应该发如同调顺了的大象一样的心,因为其永远匍匐而服从的缘故;
应该发如同须弥山一样的心,因为其从不倾动的缘故;
应该发如同良犬一样的心,因为其从不谋害主人的缘故;
应该发如同旃荼罗一样的心,因为其远离憍慢的缘故;
应该发如同被犗住的牛一样的心,因为其从无威怒的缘故;
应该发如同舟船一样的心,因为其往来从来不疲倦的缘故;
应该发如同桥梁一样的心,因为其济渡而忘疲的缘故;
应该发如同孝子一样的心,因为其承顺父母的脸色的缘故;
应该发如同王子一样的心,因为其一直遵行教命的缘故。

「其次,善男子!
你应该将自己当作病苦之人看待,
将善知识当作医王来看待,
将善知识所说之法当作良药来看待,
将所修行当作除去疾病的方法来看待。

又,应该将自身当作远行之人来看待,
将善知识当作导师来看待,
将善知识所说法当作生正道想,
对于善知识所修行法门产生远达的想法。

又,应该从自身之中产生求度的想法,
将善知识当作船师来看待,
将善知识所说之法当作舟船来看待,
将善知识所修行的法门当作到彼岸的法门看待。

又,你应该将自己当作苗稼来看待,
将善知识当作龙王来看待,
将善知识所说之法当作及时雨来看待,
将善知识所修行的法门当作成熟的果实来看待。

又,你应该将自己当作贫穷之人来看待,
将善知识当作能够生出毗沙门王者来看待,
将善知识所说之法当作财宝来看待,
将善知识所修行之法门当作富饶之法来看待。

又,你应该将自己当作弟子来看待,
将善知识当作良工来看待,
将善知识所说之法当作技艺来看待,
将善知识所修行之法当作能够了知者来看待。

又,你应该从自身中产生恐怖的想法,
从善知识中产生勇健的想法,
你应该将善知识所说之法当作器仗来看待,
将善知识所修行的法门当作破除冤想的方法。

又,你应该将自己当作商人来看待,
将善知识当作导师来看待,
将善知识所说之法当作珍宝来看待,
将善知识所修行的法门当作能查漏补缺的方法来看待。

又,你应该将自己当作儿子来看待,
将善知识当作父母来看待,
将善知识所说之法当作家业来看待,
面对善知识所修行的法门产生继承的想法。

又,你应该将自己当作王子来看待,
将善知识当作大臣来看待,
将善知识所说之法当作王教来看待,
将善知识所修行的法门当作戴着的王冠、穿着的王服、系着的王缯、坐于王殿来看待。

  「善男子!汝应发如是心,作如是意近善知识。何以故?以如是心近善知识,令其志愿永得清净。
  「复次,善男子!
善知识者长诸善根,譬如雪山长诸药草;
善知识者是佛法器,譬如大海吞纳众流;
善知识者是功德处,譬如大海出生众宝;
善知识者净菩提心,譬如猛火能炼真金;
善知识者出过世法,如须弥山出于大海;
善知识者不染世法,譬如莲华不着于水;
善知识者不受诸恶,譬如大海不宿死尸;
善知识者增长白法,譬如白月光色圆满;
善知识者照明法界,譬如盛日照四天下;
善知识者长菩萨身,譬如父母养育儿子。

  「善男子!以要言之,菩萨摩诃萨若能随顺善知识教,
得十不可说百千亿那由他功德,
净十不可说百千亿那由他深心,
长十不可说百千亿那由他菩萨根,
净十不可说百千亿那由他菩萨力,
断十不可说百千亿阿僧祇障,
超十不可说百千亿阿僧祇魔境,
入十不可说百千亿阿僧祇法门,
满十不可说百千亿阿僧祇助道,
修十不可说百千亿阿僧祇妙行,
发十不可说百千亿阿僧祇大愿。

  「善男子!我复略说一切菩萨行、一切菩萨波罗蜜、一切菩萨地、一切菩萨忍、一切菩萨总持门、一切菩萨三昧门、一切菩萨神通智、一切菩萨回向、一切菩萨愿。
一切菩萨成就佛法,
皆由善知识力,
以善知识而为根本,
依善知识生,
依善知识出,
依善知识长,
依善知识住,
善知识为因缘,
善知识能发起。」

时,善财童子闻善知识如是功德,
能开示无量菩萨妙行,
能成就无量广大佛法,
踊跃欢喜,顶礼德生及有德足,
绕无量匝,殷勤瞻仰,辞退而去。

【章旨】
德生童子、有德童女继续激励善财童子应该侍奉一切善知识。
善财童子于是告别德生童子、有德童女,继续前行求法。
【语译】
德生童子、有德童女继续给善财童子说:「
善男子!你应该发如此之心,作如此心意而亲近善知识。为什么如此呢?
以如此心亲近善知识,使其志愿永远获得清净。

  「其次,善男子!
善知识生长诸善根,譬如雪山生长诸药草;
善知识是佛之法器,譬如大海吞纳众流;
善知识是功德之处,譬如大海出生众宝;
善知识有清净菩提心,譬如猛火能炼就真金;
善知识出离世间之法,如同须弥山出于大海;
善知识不沾染世间之法,譬如莲花不着于水;
善知识不受诸恶,譬如大海不停留死尸;
善知识增长善法,譬如白色的月亮光色圆满;
善知识照耀着法界,譬如盛日照耀四天下;
善知识生长出菩萨身,譬如父母养育着儿子。

  「善男子!总而言之,
菩萨如果能够随顺善知识的教诲,
获得十不可说百千亿那由他功德,
使十不可说百千亿那由他深心得到清净,
生长十不可说百千亿那由他的菩萨根,
使十不可说百千亿那由他菩萨力得到增长,
断绝十不可说百千亿阿僧祇的障碍,
超越十不可说百千亿阿僧祇的魔境,
进入十不可说百千亿阿僧祇法门,
完满十不可说百千亿阿僧祇助道,
习修十不可说百千亿阿僧祇妙行,
发十不可说百千亿阿僧祇大愿。

「善男子!我又略说一切菩萨行、一切菩萨波罗蜜、一切菩萨地、一切菩萨忍、一切菩萨总持门、一切菩萨三昧门、一切菩萨神通智慧、一切菩萨回向、一切菩萨愿、一切菩萨成就佛法,
都是由于善知识之力,
以善知识而为根本,
依善知识而生,
依善知识而出,
依善知识而生长,
依善知识而住,
善知识而为因缘,
以善知识为能发起者。」

这时,善财童子听到善知识的如此功德,能够开示无量菩萨的妙行,能够成就无量广大的佛法,踊跃欢喜。
善财童子顶礼德生及有德的双足,在其周围绕行无量圈,殷勤瞻仰二位童子、童女。
然后,善财童子辞别德生童子、有德童女,踏上了继续求法的历程。
【说明】
善财童子第五十参、第五十一参——德生童子、有德童女会,至此叙述完毕。
应善财童子的请求,德生童子、有德童女为其讲解了二位证得的「菩萨幻住解脱门」的境界。
特别是,德生童子与有德童女激励善财童子一定要永远亲近善知识,向其求法。
二位童子、童女郑重地向善财童子推荐弥勒菩萨,叮嘱善财童子前去拜访。

善财童子第五十二参:弥勒菩萨会
  尔时,善财童子闻善知识教,润泽其心,正念思惟诸菩萨行,向海岸国。
自忆往世不修礼敬,即时发意勤力而行;
复忆往世身心不净,即时发意专自治洁;
复忆往世作诸恶业,即时发意专自防断;
复忆往世起诸妄想,即时发意恒正思惟;
复忆往世所修诸行但为自身,即时发意令心广大普及含识;
复忆往世追求欲境常自损耗无有滋味,即时发意修行佛法长养诸根以自安隐;
复忆往世起邪思念颠倒相应,即时发意生正见心起菩萨愿;
复忆往世日夜劬劳作诸恶事,即时发意起大精进成就佛法;
复忆往世受五趣生于自他身皆无利益,
即时发意愿以其身饶益众生、成就佛法、承事一切诸善知识。
如是思惟,生大欢喜。
复观此身是生、老、病、死众苦之宅,愿尽未来劫,修菩萨道,教化众生,
见诸如来成就佛法,游行一切佛剎,
承事一切法师,住持一切佛教,
寻求一切法侣,见一切善知识,①
集一切诸佛法,与一切菩萨愿智身而作因缘。

作是念时,长不思议无量善根,即于一切菩萨深信尊重,生希有想,生大师想;
诸根清净,善法增益,起一切菩萨恭敬供养,
作一切菩萨曲躬合掌,生一切菩萨普见世间眼,
起一切菩萨普念众生想,现一切菩萨无量愿化身,
出一切菩萨清净赞说音;想见过、现一切诸佛及诸菩萨,
于一切处示现成道神通变化,乃至无有一毛端处而不周遍;
又得清净智光明眼,见一切菩萨所行境界;
其心普入十方剎网,其愿普遍虚空法界,三世平等,无有休息。
如是一切,皆以信受善知识教之所致耳。

【章旨】
这是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第五十二次参访,也是《入法界品》「末会」中善财五十五会中的第五十三会。善财童子遵从「德生童子」与「有德童女」的嘱咐,前去拜访住于「海岸」国「大庄严」园「毗卢遮那庄严藏」广大楼阁中的「弥勒菩萨」,向其请教修行菩萨行的方法、途径。
善财童子在南下的路上,仔细回忆自己往昔的一切活动,产生了后悔往昔而发心修行的心理活动。
【注释】
①法侣:遵从佛法一起修行之徒侣,与「僧侣」的意义相同。
【语译】
这时,善财童子听闻善知识的教诲,其心得到润泽
。善财童子一边正念思惟诸菩萨行,一边向海岸国走去。
在路途,善财童子一旦回忆自己往世不去礼敬善知识之事,
立即在心中发意勤力而行去拜访善知识;
又回忆起往世自己的身心不净,
立即在心中发意一定要专门对治除去不净使其清净;
又回忆起往世所作的所有恶业,
立即在心中发意自己要专门防止恶业、断绝恶业;
又回忆起往世生起诸妄想,立即在心中发意永远正确地思惟;
又回忆起往世所修的诸行只是为了自己,
立即在心中发意使自己的心变得广大而完全包含众生;
又回忆起往世追求欲望的满足而损耗了自身而实际上没有任何滋味,
立即在心中发意修行佛法长期保养诸根以使自己安全稳定;
又回忆起往世生起邪思邪念并且有与其相应的颠倒行为,
立即在心中发意产生正见之心而发起菩萨大愿;
又回忆起往世日夜操劳诸恶事,
立即在心中发意生起大精进而成就佛法;
又回忆起往世受生五趣所生出的自他身都没有任何利益,
立即在心中发意希望以其自身饶益众生、成就佛法、承事一切诸善知识。

如此思惟,善财童子产生了大欢喜。
再观察自己的身体是生、老、病、死等众苦的住宅,
希望尽未来劫修习菩萨道,并且以之教化众生,
观见诸如来而成就佛法,在一切佛土中游行,
承事一切法师,住持一切佛教,寻求一切法侣,
拜见一切善知识,聚集一切诸佛法,
与一切菩萨愿智之身而产生因缘。

善财童子这样想之时,生长出不可思议的无量善根,
立即对于一切菩萨深信尊重,
产生希有的想法,产生将一切菩萨当作大师的想法;
自己的诸根变得清净,善法得到增益,
生起对于一切菩萨恭敬供养、在一切菩萨前都曲躬合掌致敬的念想,
产生一切菩萨所具有的普见世间之眼,
生起如同一切菩萨所具有的完全挂念众生的想法,
显现出一切菩萨的无量愿化身,
发出一切菩萨所具有的清净赞说佛法的声音;
想见过去、现在一切诸佛及诸菩萨,
在一切处示现出成道神通变化,甚至无有一毛端处不周遍;
又获得清净智光明之眼,看见一切菩萨所行的境界;
善财童子之心完全进入十方国土之网,其愿普遍虚空法界,三世平等,从不休息。
如此一切,都是信受善知识的教诲所导致的结果啊!

  善财童子以如是尊重、如是供养、如是称赞、如是观察、如是愿力、如是想念、如是无量智慧境界,
于毗卢遮那庄严藏大楼阁前,五体投地,暂时敛念,思惟观察。
以深信解、大愿力故,入遍一切处智慧身平等门,
普现其身在于一切如来前、一切菩萨前、一切善知识前、一切如来塔庙前、一切如来形像前、一切诸佛诸菩萨住处前、一切法宝前、一切声闻辟支佛及其塔庙前、一切圣众福田前、一切父母尊者前、一切十方众生前,皆如上说,尊重礼赞,尽未来际无有休息。
等虚空,无边量故;
等法界,无障碍故;
等实际,遍一切故;①
等如来,无分别故。
犹如影,随智现故;
犹如梦,从思起故;
犹如像,示一切故;
犹如响,缘所发故;
无有生,递兴谢故;
无有性,随缘转故。②

又决定知一切诸报皆从业起,一切诸果皆从因起,③④
一切诸业皆从习起,一切佛兴皆从信起,⑤
一切化现诸供养事皆悉从于决定解起,
一切化佛从敬心起,一切佛法从善根起,
一切化身从方便起,一切佛事从大愿起,
一切菩萨所修诸行从回向起,
一切法界广大庄严从一切智境界而起。
离于断见,知回向故;⑥
离于常见,知无生故;⑦
离无因见,知正因⑧故;
离颠倒见,知如实理⑨故;
离自在见,知不由他故;⑩
离自他见,知从缘起故;11
离边执见,知法界无边故;12
离往来见,知如影像故;13
离有无见,知不生灭故;14
离一切法见,知空无生故,15
知不自在故,知愿力出生故;
离一切相见,入无相际故。
知一切法如种生芽故,如印生文故。
知质如像故,知声如响故,
知境如梦故,知业如幻故。
了世心现故,
了果因起故,
了报业集故,
了知一切诸功德法皆从菩萨善巧方便所流出故。

善财童子入如是智,端心洁念;
于楼观前,举体投地,殷勤顶礼;
不思议善根流注身心,清凉悦怿。

【章旨】
善财童子回味着拜访诸位善知识之所得,进入无比之智慧境界。
到达「毗卢遮那庄严藏」广大楼阁前面,善财童子顶礼弥勒菩萨,不可思议之善根一时弥贯善财童子的身心之中。
【注释】
①实际:即「真实之际」的意思,指绝离虚妄之涅槃实证;又指真如之理体。
②性:有不变之义,指本来具足之性质、事物之实体(即自性)、对相状而言之自体、众生之素质(种性)等,特别是指即使受外界影响也不改变的本质。
③业:为造作之义。意谓行为、所作、行动、作用、意志等身心活动,或单由意志所引生之身心生活。若与因果关系结合,则指由过去行为延续下来所形成之力量。此外,『业』亦含有行为上善恶苦乐等因果报应思想,及前世、今世、来世等轮回思想。
④因:有广、狭二种含义:从广义言之,泛指能引生结果之原因,凡参与造果之因素,包括使事物得以生存与变化的一切条件,皆称为「因」。
从狭义而言,「因」与「缘」为一组互相依存的范畴,引生结果的直接内在原因,称为「因」(内因),而由外来相助的间接外在原因,则称为「缘」(外缘)。 
⑤习:即「烦恼习」、「余习」、「残气」,指由经常生起的各种思想及行为熏习而在众生之心中所形成的习惯、气分、习性等等心理潜力。
⑥断见:又称「断灭论」,为「常见」之对称。
凡是偏执世间及我终归断灭之邪见以及认为无有因果相续之理,如此等等观点,都叫断见」。
盖诸法之因果各别亦复相续,非常亦非断,执断见者则唯执于一边,谓无因果相续之理,称之为「断见」。
⑦常见:又作「常邪见」、「常论」,为「断见」之对称。
凡是主张世界为常住不变,人类的自我不灭,人类死后自我也不消灭,且能再生,如此等等,称之为「常见」。
⑧正因:对缘因而言。正生法之因种称之为「正因」,资助之力称之为「缘因」。
⑨如实理:即佛教的最高真理即「真如」,又作「真如实相」。
诸法之理体,乃真实不变,平等无异,故称「如实」。
此处之「如」为「平等」之义。
⑩自在见:以为万事万物都独立自足,众生都进退无碍、自由而远离烦恼,诸如此类的见解称之为「自在见」。
11自他见:「自」指「自我」、「自身」,「他」指「他人」、「他者」。
凡是认为诸法都是依从于「自我」、「自身」而存在的观念称之为「自见」;
凡是认为诸法都是依从于「他者」而存在的观念称之为「他见」。
12边执见:简称为「边见」,指执着片面极端之见解。
13往来见:将诸法即万事万物的生起、存在、变化、毁灭当作有一真实的实体性东西在其中流变存在的观念,称之为「往来见」。
14有无见:指「有见」与「无见」。
将诸法即万事万物当作真实的、不变的存在,称之为「有见」;
而将诸法即万事万物完全当作虚假不实、不承认其暂时性的「假有」之存在,这种观念称之为「无见」。
这两种观念都是错误的颠倒之见,称为「二边见」。
15法见:执着一法而以之非议他法。

【语译】
善财童子以如此尊重、如此供养、如此称赞、如此观察、如此愿力、如此想念、如此无量智慧境界,来到毗卢遮那庄严藏大楼阁之前,五体投地,摒声敛念,思惟观察。
善财童子以深深的信解以及弘大的愿力,
进入遍一切处之智慧身平等法门,
完全显现其身于一切如来之前、
一切菩萨之前、一切善知识之前、
一切如来塔庙之前、一切如来的形像之前、
一切诸佛诸菩萨住处之前、一切法宝之前、
一切声闻辟支佛及其塔庙之前、一切圣众福田之前、
一切父母尊者之前、一切十方众生之前。

在这些佛、菩萨、善知识等等之前,
善财童子都尊重礼赞,穷尽未来际而从不休息。
善财童子所证得的境界,与虚空界相等,因为其是无边无量的缘故;
与法界相等,因为它是没有任何障碍的缘故;
与实际相等,因为其遍布一切处的缘故;
与如来相等,因为其与如来本来就是无有分别的缘故。
善财童子所证得的境界犹如影子,因为其是随着智慧而显现的缘故;
犹如梦境,因为其是依从于心之思而生起的缘故;
犹如影像,因为其可以示显一切的缘故;
犹如回声,因为其有外缘作为发起者的缘故。
善财童子所证得的境界根本没有生起,因为其是递相兴起和代谢的缘故;
根本不是不变的实体,因为其是随缘而流转的缘故。
善财童子又确实知晓一切诸报都是依从于业而生起的,
一切诸果也都是依从于因而生起的,
一切诸业都是依从于习而生起的,
一切佛都是依从于信而生起的,
对于佛、菩萨为救度众生所显现出来的一切化、
现身的诸供养事都是完全依从于决定解而生起的,
一切化佛都是从敬心而生起的,
一切佛法都是依从于善根而生起的,
一切化身都是依从于方便而生起的,
一切佛事都是依从于大愿而生起的,
一切菩萨所修习的诸行都是依从于回向而生起的,
一切法界所举的广大庄严都是依从于一切智的境界而生起的。

善财童子远离了断见,因为他知晓回向的缘故;
善财童子远离于常见,因为他知晓无生的缘故;
善财童子远离无因之见,因为他知晓正因的缘故;
善财童子远离颠倒之见,因为他知晓真如之理的缘故;
善财童子远离自在之见,因为他知晓诸法不由自身而存在的缘故;
善财童子远离自他之见,因为他知晓诸法依从于缘起而生起、存在、坏灭的缘故;
善财童子远离边执之见,因为他知晓法界是无边无际的;
善财童子远离往来之见,因为他知晓诸法如同影子和镜中的图像的缘故;
善财童子远离有无之见,因为他知晓不生不灭的缘故;
善财童子远离一切法见,因为他知晓诸法无生的道理,
知晓诸法都是不自在的,知晓这些都是依凭愿力而出生的缘故;
善财童子远离一切相之见,因为他已经进入无相际的缘故。
善财童子知晓一切法如同种子生长发芽的缘故,如同以印章而产生印纹的缘故。
善财童子知晓万物的本质如同镜中之像,
知晓万物之声如同回声一样,
知晓外境就如同梦境一样,
知晓业力就如同幻觉一样。

善财童子了悟到世间的一切都是众生之心所显现的,
了悟到果都是由因而起的,
了悟到报都是依从聚集的业而起的,
了知一切诸功德法都是从菩萨善巧方便所流出的。
善财童子进入如此智慧,端正心想清净忆念。
在「毗卢遮那庄严藏」广大楼阁前,善财童子举体投地,殷勤顶礼弥勒菩萨,
同时,不可思议的善根流注到善财童子的身心之中,清凉悦怿,无可比拟。
从地而起,一心瞻仰,目不暂舍,合掌围绕,经无量匝,作是念言:
「此大楼阁,是解空、无相、无愿者之所住处;
是于一切法无分别者之所住处;
是了法界无差别者之所住处;
是知一切众生不可得者之所住处;
是知一切法无生者之所住处;
是不着一切世间者之所住处;
是不着一切窟宅者之所住处;
是不乐一切聚落者之所住处;
是不依一切境界者之所住处;
是离一切想者之所住处;
是知一切法无自性者之所住处;
是断一切分别业者之所住处;
是离一切想心、意、识者之所住处;
是不入不出一切道者之所住处。
「是入一切甚深般若波罗蜜者之所住处;
是能以方便住普门法界者之所住处;
是息灭一切烦恼火者之所住处;
是以增上慧除断一切见、爱、慢者之所住处;
是出生一切诸禅解脱三昧通明而游戏者之所住处;
是观察一切菩萨三昧境界者之所住处;
是安住一切如来所者之所住处。

「是以一劫入一切劫,以一切劫入一劫,而不坏其相者之所住处;
是以一剎入一切剎,以一切剎入一剎,而不坏其相者之所住处;
是以一法入一切法,以一切法入一法,而不坏其相者之所住处;
是以一众生入一切众生,以一切众生入一众生,而不坏其相者之所住处;
是以一佛入一切佛,以一切佛入一佛,而不坏其相者之所住处;
是于一念中而知一切三世者之所住处;是于一念中往诣一切国土者之所住处。

「是于一切众生前悉现其身者之所住处;
是心常利益一切世间者之所住处;
是能遍至一切处者之所住处;
是虽已出一切世间,为化众生故而恒于中现身者之所住处;
是不着一切剎,为供养诸佛故而游一切剎者之所住处;
是不动本处,能普诣一切佛剎而庄严者之所住处;
是亲近一切佛而不起佛想者之所住处;
是依止一切善知识而不起善知识想者之所住处;
是住一切魔宫而不耽着欲境界者之所住处;
是永离一切心想者之所住处;
是虽于一切众生中而现其身,然于自他不生二想者之所住处;
是能普入一切世界而于法界无差别想者之所住处;

是愿住未来一切劫而于诸劫无长短想者之所住处;
是不离一毛端处而普现身一切世界者之所住处;
是能演说难遭遇法者之所住处。

「是能住难知法、甚深法、无二法、无相法、无对治法、无所得法、无戏论法者之所住处

「是住大慈大悲者之所住处,
是已度一切二乘智、已超一切魔境界、
已于世法无所染、已到菩萨所到岸、已住如来所住处者之所住处;
是虽离一切诸相而亦不入声闻正位,
虽了一切法无生而亦不住无生法性者之所住处;
是虽观不净而不证离贪法亦不与贪欲俱,
虽修于慈而不证离瞋法亦不与瞋垢俱,
虽观缘起而不证离痴法亦不与痴惑俱者之所住处。

「是虽住四禅而不随禅生,虽行四无量为化众生故而不生色界,
虽修四无色定以大悲故而不住无色界者之所住处;
是虽勤修止观为化众生故而不证明脱,
虽行于舍而不舍化众生事者之所住处;
是虽观于空而不起空见,
虽行无相而常化着相众生,
虽行无愿而不舍菩提行愿者之所住处。

「是虽于一切业烦恼中而得自在为化众生故而现随顺诸业烦恼,
虽无生死为化众生故示受生死,
虽已离一切趣为化众生故示入诸趣者之所住处;
是虽行于慈而于诸众生无所爱恋,
虽行于悲而于诸众生无所取着,
虽行于喜而观苦众生心常哀愍,
虽行于舍而不废舍利益他事者之所住处。

「是虽行九次第定①而不厌离欲界受生,
虽知一切法无生无灭而不于实际作证,
虽入三解脱门②而不取声闻解脱,
虽观四圣谛③而不住小乘圣果④,
虽观甚深缘起而不住究竟寂灭,
虽修八圣道⑤而不求永出世间,
虽超凡夫地而不堕声闻、辟支佛地,
虽观五取蕴而不永灭诸蕴,
虽超出四魔⑥而不分别诸魔,
虽不着六处而不永灭六处,
虽安住真如而不堕实际,
虽说一切乘而不舍大乘。

「此大楼阁,是住如是等一切诸功德者之所住处。」
  尔时,善财童子而说颂言:「
此是大悲清净智,利益世间慈氏尊,灌顶地中佛长子,入如来境之住处。
一切名闻诸佛子,已入大乘解脱门,游行法界心无着,此无等者之住处。

施戒忍进禅智慧,方便愿力及神通,如是大乘诸度法,悉具足者之住处。
智慧广大如虚空,普知三世一切法,无碍无依无所取,了诸有者之住处。
善能解了一切法,无性无生无所依,如鸟飞空得自在,此大智者之住处。
了知三毒真实性,分别因缘虚妄起,亦不厌彼而求出,此寂静人之住处。

三解脱门八圣道,诸蕴处界及缘起,悉能观察不趣寂,此善巧人之住处。
十方国土及众生,以无碍智咸观察,了性皆空不分别,此寂灭人之住处。
普行法界悉无碍,而求行性不可得,如风行空无所行,此无依者之住处。

普见恶道群生类,受诸楚毒无所归,放大慈光悉除灭,此哀愍者之住处。
见诸众生失正道,譬如生盲践畏途,引其令入解脱城,此大导师之住处。
见诸众生入魔网,生老病死常逼迫,令其解脱得慰安,此勇健人之住处。
见诸众生婴惑病,而兴广大悲愍心,以智慧药悉除灭,此大医王之住处。⑧

见诸群生没有海,沈沦懮迫受众苦,悉以法船而救之,此善度者之住处。⑨
见诸众生在惑海,能发菩提妙宝心,悉入其中而济拔,此善渔人之住处。
恒以大愿慈悲眼,普观一切诸众生,从诸有海而拔出,此金翅王之住处。
譬如日月在虚空,一切世间靡不烛,智慧光明亦如是,此照世者之住处。

菩萨为化一众生,普尽未来无量劫,如为一人一切尔,此救世者之住处。
于一国土化众生,尽未来劫无休息,一一国土咸如是,此坚固意之住处。

十方诸佛所说法,一座普受咸令尽,尽未来劫恒悉然,此智海人之住处。
遍游一切世界海,普入一切道场海,供养一切如来海,此修行者之住处。
修行一切妙行海,发起无边大愿海,如是经于众劫海,此功德者之住处。
一毛端处无量剎,佛众生劫不可说,如是明见靡不周,此无碍眼之住处。

一念普摄无边劫,国土诸佛及众生,智慧无碍悉正知,此具德人之住处。
十方国土碎为尘,一切大海以毛滴,菩萨发愿数如是,此无碍者之住处。
成就总持三昧门,大愿诸禅及解脱,一一皆住无边劫,此真佛子之住处。
无量无边诸佛子,种种说法度众生,亦说世间众技术,此修行者之住处。

成就神通方便智,修行如幻妙法门,十方五趣悉现生,此无碍者之住处。
菩萨始从初发心,具足修行一切行,化身无量遍法界,此神力者之住处。
一念成就菩提道,普作无边智慧业,世情思虑悉发狂,此难量者之住处。
成就神通无障碍,游行法界靡不周,其心未尝有所得,此净慧者之住处。

菩萨修行无碍慧,入诸国土无所著,以无二智普照明,此无我者之住处。
了知诸法无依止,本性寂灭同虚空,常行如是境界中,此离垢人之住处。
普见群生受诸苦,发大仁慈智慧心,愿常利益诸世间,此悲愍者之住处。

佛子住于此,普现众生前,犹如日月轮,遍除生死暗。
佛子住于此,普顺众生心,变现无量身,充满十方剎。

佛子住于此,遍游诸世界,一切如来所,无量无数劫。
佛子住于此,思量诸佛法,无量无数劫,其心无厌倦。

佛子住于此,念念入三昧,一一三昧门,阐明诸佛境。
佛子住于此,悉知一切剎,无量无数劫,众生佛名号。
佛子住于此,一念摄诸劫,但随众生心,而无分别想。
佛子住于此,修习诸三昧,一一心念中,了知三世法。
佛子住于此,结跏身不动,普现一切剎,一切诸趣中。

佛子住于此,饮诸佛法海,深入智慧海,具足功德海。
佛子住于此,悉知诸剎数,世数众生数,佛名数亦然。
佛子住于此,一念悉能了,一切三世中,国土之成坏。
佛子住于此,普知佛行愿,菩萨所修行,众生根性欲。
佛子住于此,见一微尘中,无量剎道场,众生及诸劫。
如一微尘内,一切尘亦然,种种咸具足,处处皆无碍。
佛子住于此,普观一切法,众生剎及世,无起无所有。

观察众生等,法等如来等,剎等诸愿等,三世悉平等。
佛子住于此,教化诸群生,供养诸如来,思惟诸法性。
无量千万劫,所修愿智行,广大不可量,称扬莫能尽。
彼诸大勇猛,所行无障碍,安住于此中,我合掌敬礼。
诸佛之长子,圣德慈氏尊;我今恭敬礼,愿垂顾念我!」
【章旨】
善财童子在弥勒菩萨面前以长行、偈颂体赞颂「大庄严」园中的「毗卢遮那庄严藏」广大楼阁的功德庄严。长行分为十层:「约境显胜」、「约德显妙」、「约用显自在」、「约行显胜」、「约观显深」、「约对治显胜」、「约止观明自在」、「约利他行显胜」、「约护小乘行明自在」、「结德所住」。
偈颂共五十五颂,前两偈为总体赞叹,其次的三十四颂七言为「举德叹处」,最后的二十一颂五言为「指处明德。」
【注释】
①九次第定:意为次第无间所修之九种禅定,又称「无间禅」或「炼禅」。
指色界之「四禅」、无色界之「四处」及「灭受想定」等九种禅定。
以不杂他心,依次自一定入于他定,故称「次第定」。分别为「初禅次第定」、「二禅次第定」、「三禅次第定」、「四禅次第定」、「空处次第定」、「识处次第定」、「无所有处次第定」、「非想非非想处次第定」及「灭受想次第定」等。
②三解脱门:指获得解脱达到涅槃的三种法门,简称「三解脱」、「三脱门」、「三门」。即:
第一,「空门」,观一切法都无自性,都是由因缘和合而生;若能如此通达,即可于诸法而获得自在。
第二,「无相门」,又称「无想门」,是说既知一切法空,乃观男女一、异等相确实是不可得的;
若能如此通达诸法无相,即离差别相而获得自在。
第三,「无愿门」,又作「无作门」、「无欲门」,是说若知一切法无相,则于三界无所愿求;若无愿求,则不造作生死之业;若无生死之业,则无果报之苦而获得自在。
上述三门是依无漏之「空」、「无相」、「无愿」等三种三昧而进入的,此三昧犹如门户而能够使众生获得解脱,故称「三解脱门」。
③四圣谛:又名「四真谛」、「四谛法」,即「苦谛」、「集谛」、「灭谛」、「道谛」,为根本佛教的基本教义。
「苦谛」是说明人生多苦的真理;
「集谛」的「集」是集起的意思,集中说明人生的痛苦是怎样来的真理;
「灭谛」是说明涅槃境界才是多苦的人生最理想最究竟的归宿的真理,因涅槃是常住、安乐、寂静的境界;
「道谛」是说明人要修道才能证得涅槃的真理,主要是指修习八正道。此四圣谛括尽了世、出世间的两重因果,「集」是因,「苦」是果,是迷界的因果;「道」是因,「灭」是果,是悟界的因果。
④小乘圣果:指小乘声闻修行所得之四种证果。其阶段依次为「预流果」、「一来果」、「不还果」、「阿罗汉果」。
⑤八圣道:即「八正道」、「八支正道」、「八直行」、「八法」等,指八种求趣涅槃之正道,即八种通向涅槃解脱之正确方法或途径。八正道为「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⑥四魔:第一种「四魔」是指恼害众生之「无常」、「无乐」、「无我」、「不净」等四种「颠倒心」。第二种「四魔」是指夺取众生之身命及慧命之四种魔——「蕴魔」、「烦恼魔」、「死魔」、「天子魔」(即「他化自在天子魔」)。
上述前三者为内魔,最后者为外魔。
⑦三毒:指「贪欲」、「瞋恚」、「愚痴」三种烦恼,又作「三火」、「三垢」。一切烦恼通称为「毒」,然此三种烦恼通摄三界,为毒害众生出世善心之中的最甚者,能使有情长劫受苦而不得出离,故特称「三毒」。
⑧大医王:对佛、菩萨的譬喻性称呼,因佛、菩萨能够如同高明的医生一样善于治疗众生之疾病。
⑨没有海:沈没于诸有之海。
【语译】
善财童子从地上起来,一心瞻仰弥勒菩萨,眼睛一眨也不眨地注视着弥勒菩萨,然后,善财童子合掌围绕无量圈,这样想着,说道:
「这座『毗卢遮那庄严藏』大楼阁,
是理解空、无相、无愿之道理的修行者的住处,
是对于一切法无所分别者的住处,
是了悟法界无差别者的住处,
是知晓一切众生不可得者的住处,
是知晓一切法无生者的住处,
是不着一切世间者的住处,
是不执着一切住宅者的住处,
是不乐一切村落、城市者的住处,
是不依赖于一切境界者的住处,
是远离一切想者的住处,
是知晓一切法无自性者的住处,
是断绝一切分别业者的住处,
是远离一切想心、意、识者的住处,
是不进入不出离一切道者的住处。

「这座『毗卢遮那庄严藏』大楼阁,
是进入一切甚深般若波罗蜜者的住处,
是能以方便而住于普门法界者的住处,
是息灭一切烦恼火者的住处,
是以增上慧除断一切见、爱、慢者的住处,
是出生一切诸禅解脱三昧通明而游戏者的住处,
是观察一切菩萨三昧境界者的住处,
是安住一切如来所者的住处。

「这座『毗卢遮那庄严藏』大楼阁,
是以一劫进入一切劫,以一切劫进入一劫,而不坏其相者的住处;
是以一剎进入一切国土,以一切国土进入一国土,而不坏其相者的住处;
是以一法进入一切法,以一切法进入一法,而不坏其相者的住处;
是以一位众生摄入一切众生,以一切众生入一众生,而不坏其相者的住处;
是以一佛入一切佛,以一切佛入一佛,而不坏其相者的住处;
是于一念中而知一切三世者的住处,
是于一念中前往一切国土者的住处。
「这座『毗卢遮那庄严藏』大楼阁,
是于一切众生前完全显现出其身者的住处,
是心常利益一切世间者的住处,
是能遍至一切处者的住处,
是虽已出离一切世间但为了化度众生的缘故而永远于中现身者的住处,
是不执着一切国土但为了供养诸佛的缘故而游一切国土者的住处,
是不动本来之处而能够完全前往一切佛土而庄严者的住处,
是亲近一切佛而不起佛想者的住处,
是依止一切善知识而不产生善知识想者的住处,
是住于一切魔宫而不沈溺欲望之境界者的住处,
是永远远离一切心想者的住处,
是即使在一切众生中显现出身体但是并不产生自、他为二的想法者的住处,
是能够完全进入一切世界而对于法界不产生差别想者的住处,
是愿住于未来一切劫而于诸劫没有长短高下之想法者的住处,
是不离一毛端处而完全现身一切世界者的住处,
是能够演说难遭遇之法者的住处。

「这座『毗卢遮那庄严藏』大楼阁,
是能住于难知之法、甚深之法、无二之法、无相之法、无对治之法、无所得之法、无戏论法者的住处。
「这座『毗卢遮那庄严藏』大楼阁,
是住于大慈大悲者的住处,
是已经超越一切二乘智、
已经超越一切魔的境界、已经对于世间法无所沾染、
已经到达菩萨所到岸、已经住于如来所住处者的住处;
是虽离一切诸相但却不进入声闻正位,
虽了悟一切法无生但却不住于无生法性者的住处;
是虽观不净而不证远离贪法,但却不与贪欲混融,
修习慈而不证远离瞋法,但却不与瞋垢混融,
虽观缘起而不证远离痴法,但却不与痴惑混融者的住处。

「这座『毗卢遮那庄严藏』大楼阁,
是虽住四禅而不随禅生,
虽行四无量但却为了化度众生的缘故而不生于色界,
虽修四无色定但却因为以大悲的缘故而不住于无色界者的住处;
是虽勤修止观但却为了化度众生的缘故而不证得解脱,
是虽行于舍而不舍化众生事者的住处;
是虽观于空而不起空见,
虽行无相而常化着相众生,
虽行无愿而不舍菩提行愿者的住处。

「这座『毗卢遮那庄严藏』大楼阁,
是虽于一切业烦恼中获得自在,
但为了化度众生的缘故而显现出随顺诸业烦恼,
虽无生死之变化,但为了化度众生的缘故而示现受生死,
虽已经远离一切趣,但为了化度众生的缘故而示入诸趣者的住处;
是虽行于慈而对于诸众生无爱恋,
虽行于悲而对于诸众生无所取着,
虽行于喜而观苦众生心常哀愍,
虽行于舍而不废弃为他人谋取利益者的住处。
「这座『毗卢遮那庄严藏』大楼阁,
是虽行九次第定而不厌离欲界受生,
虽知晓一切法无生无灭而不于实际作证,
虽进入三解脱门而不取声闻解脱,
虽观四圣谛而不住于小乘圣果,
虽观甚深缘起而不住于究竟寂灭,
虽修八圣道而不求永远出离世间,
虽超越凡夫地而不堕入声闻、辟支佛地,
虽观五取蕴而不永远灭除诸蕴,
虽超出四魔而不分别诸魔,
虽不执着六处而不永远灭除六处,
虽安住于真如而不堕入实际,
虽演说一切乘而不舍弃大乘者的住处。

「总而言之,这座『毗卢遮那庄严藏』大楼阁,是住于如此等等一切诸功德者的住处。」

    这时,善财童子又以偈颂体而赞颂道:「
此是大悲清净智,利益世间慈氏尊,灌顶地中佛长子,入如来境之住处。
一切名闻诸佛子,已入大乘解脱门,游行法界心无着,此无等者之住处。

施戒忍进禅智慧,方便愿力及神通,如是大乘诸度法,悉具足者之住处。
智慧广大如虚空,普知三世一切法,无碍无依无所取,了诸有者之住处。
善能解了一切法,无性无生无所依,如鸟飞空得自在,此大智者之住处。
了知三毒真实性,分别因缘虚妄起,亦不厌彼而求出,此寂静人之住处。

三解脱门八圣道,诸蕴处界及缘起,悉能观察不趣寂,此善巧人之住处。
十方国土及众生,以无碍智咸观察,了性皆空不分别,此寂灭人之住处。
普行法界悉无碍,而求行性不可得,如风行空无所行,此无依者之住处。

普见恶道群生类,受诸楚毒无所归,放大慈光悉除灭,此哀愍者之住处。
见诸众生失正道,譬如生盲践畏途,引其令入解脱城,此大导师之住处。
见诸众生入魔网,生老病死常逼迫,令其解脱得慰安,此勇健人之住处。
见诸众生婴惑病,而兴广大悲愍心,以智慧药悉除灭,此大医王之住处。⑧

见诸群生没有海,沈沦懮迫受众苦,悉以法船而救之,此善度者之住处。⑨
见诸众生在惑海,能发菩提妙宝心,悉入其中而济拔,此善渔人之住处。
恒以大愿慈悲眼,普观一切诸众生,从诸有海而拔出,此金翅王之住处。
譬如日月在虚空,一切世间靡不烛,智慧光明亦如是,此照世者之住处。

菩萨为化一众生,普尽未来无量劫,如为一人一切尔,此救世者之住处。
于一国土化众生,尽未来劫无休息,一一国土咸如是,此坚固意之住处。

十方诸佛所说法,一座普受咸令尽,尽未来劫恒悉然,此智海人之住处。
遍游一切世界海,普入一切道场海,供养一切如来海,此修行者之住处。
修行一切妙行海,发起无边大愿海,如是经于众劫海,此功德者之住处。
一毛端处无量剎,佛众生劫不可说,如是明见靡不周,此无碍眼之住处。

一念普摄无边劫,国土诸佛及众生,智慧无碍悉正知,此具德人之住处。
十方国土碎为尘,一切大海以毛滴,菩萨发愿数如是,此无碍者之住处。
成就总持三昧门,大愿诸禅及解脱,一一皆住无边劫,此真佛子之住处。
无量无边诸佛子,种种说法度众生,亦说世间众技术,此修行者之住处。

成就神通方便智,修行如幻妙法门,十方五趣悉现生,此无碍者之住处。
菩萨始从初发心,具足修行一切行,化身无量遍法界,此神力者之住处。
一念成就菩提道,普作无边智慧业,世情思虑悉发狂,此难量者之住处。
成就神通无障碍,游行法界靡不周,其心未尝有所得,此净慧者之住处。

菩萨修行无碍慧,入诸国土无所著,以无二智普照明,此无我者之住处。
了知诸法无依止,本性寂灭同虚空,常行如是境界中,此离垢人之住处。
普见群生受诸苦,发大仁慈智慧心,愿常利益诸世间,此悲愍者之住处。

佛子住于此,普现众生前,犹如日月轮,遍除生死暗。
佛子住于此,普顺众生心,变现无量身,充满十方剎。

佛子住于此,遍游诸世界,一切如来所,无量无数劫。
佛子住于此,思量诸佛法,无量无数劫,其心无厌倦。

佛子住于此,念念入三昧,一一三昧门,阐明诸佛境。
佛子住于此,悉知一切剎,无量无数劫,众生佛名号。
佛子住于此,一念摄诸劫,但随众生心,而无分别想。
佛子住于此,修习诸三昧,一一心念中,了知三世法。
佛子住于此,结跏身不动,普现一切剎,一切诸趣中。

佛子住于此,饮诸佛法海,深入智慧海,具足功德海。
佛子住于此,悉知诸剎数,世数众生数,佛名数亦然。
佛子住于此,一念悉能了,一切三世中,国土之成坏。
佛子住于此,普知佛行愿,菩萨所修行,众生根性欲。
佛子住于此,见一微尘中,无量剎道场,众生及诸劫。
如一微尘内,一切尘亦然,种种咸具足,处处皆无碍。
佛子住于此,普观一切法,众生剎及世,无起无所有。

观察众生等,法等如来等,剎等诸愿等,三世悉平等。
佛子住于此,教化诸群生,供养诸如来,思惟诸法性。
无量千万劫,所修愿智行,广大不可量,称扬莫能尽。
彼诸大勇猛,所行无障碍,安住于此中,我合掌敬礼。
诸佛之长子,圣德慈氏尊;我今恭敬礼,愿垂顾念我!」

尔时,善财童子以如是等一切菩萨无量称扬赞叹法,
而赞毗卢遮那庄严藏大楼阁中诸菩萨已,曲躬合掌,恭敬顶礼,一心愿见弥勒菩萨亲近供养;
乃见弥勒菩萨摩诃萨从别处来,无量天、龙、夜叉、干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王,释、梵、护世,及本生处无量眷属、婆罗门众,及余无数百千众生,前后围绕而共来向庄严藏大楼观所。
善财见已,欢喜踊跃,五体投地。
时,弥勒菩萨观察善财,指示大众,叹其功德,而说颂曰:

汝等观善财,智慧心清净,为求菩提行,而来至我所。

善来圆满慈,善来清净悲,善来寂灭眼,修行无懈倦。
善来清净意,善来广大心,善来不退根,修行无懈倦。
善来不动行,常求善知识,了达一切法,调伏诸群生。
善来行妙道,善来住功德,善来趣佛果,未曾有疲倦。
善来德为体,善来法所滋,善来无边行,世间难可见。
善来离迷惑,世法不能染,利衰毁誉等,一切无分别。
善来施安乐,调柔堪受化;谄诳瞋慢心,一切悉除灭。
善来真佛子,普诣于十方,增长诸功德,调柔无懈惓。
善来三世智,遍知一切法,普生功德藏,修行不疲厌。

文殊、德云等,一切诸佛子,令汝至我所,示汝无碍处。
具修菩萨行,普摄诸群生;如是广大人,今来至我所。

为求诸如来,清净之境界,问诸广大愿,而来至我所。
去、来、现在佛,所成诸行业,汝欲皆修学,而来至我所。
汝于善知识,欲求微妙法,欲受菩萨行,而来至我所。
汝念善知识,诸佛所称叹,令汝成菩提,而来至我所。
汝念善知识,生我如父母,养我如乳母,增我菩提分,
如医疗众疾,如天洒甘露,如日示正道,如月转净轮,
如山不动摇,如海无增减,如船师渡,而来至我所。
汝观善知识,犹如大猛将,亦如大商主,又如大导师,
能建正法幢①,能示佛功德,能灭诸恶道,能开善趣门,
能显诸佛身,能守诸佛藏,能持诸佛法,是故愿瞻奉。
欲满清净智,欲具端正身,欲生尊贵家,而来至我所。

汝等观此人,亲近善知识,随其所修学,一切应顺行。
以昔福因缘,文殊令发心,随顺无违逆,修行不懈倦。
父母与亲属,宫殿及财产,一切皆舍离,谦下求知识。
净治如是意,永离世间身,当生佛国土,受诸胜果报。

善财见众生,生老病死苦,为发大悲意,勤修无上道。
善财见众生,五趣常流转,为求金刚智,破彼诸苦轮。
善财见众生,心田甚荒秽,为除三毒刺,专求利智犁。
众生处痴暗,盲冥失正道;善财为导师,示其安隐处。

忍铠解脱乘,智慧为利剑,能于三有内,破诸烦恼贼。②
善财法船师,普济诸含识,令过尔焰海,疾至净宝洲。③
善财正觉日,智光大愿轮,周行法界空,普照群迷宅。
善财正觉月,白法悉圆满,慈定清凉光,等照众生心。
善财胜智海,依于直心住,菩提行渐深,出生众法宝。
善财大心龙,升于法界空,兴云霔甘泽,生成一切果。
善财然法灯,信炷慈悲油④,念器功德光,灭除三毒暗。

觉心迦罗逻,悲胞慈为肉,菩提分肢节,长于如来藏。⑤
增长福德藏,清净智慧藏,开显方便藏,出生大愿藏。
如是大庄严,救护诸群生;一切天、人中,难闻难可见。
如是智慧树,根深不可动,众行渐增长,普荫诸群生。

欲生一切德,欲问一切法,欲断一切疑,专求善知识。
欲破诸惑魔,欲除诸见垢,欲解众生缚,专求善知识。

当灭诸恶道,当示人、天路,令修功德行,疾入涅槃城。
当度诸见难,当截诸见网,当枯爱欲水,当示三有道。
当为世依怙,当作世光明,当成三界师,示其解脱处。
亦当令世间,普离诸想着,普觉烦恼睡,普出爱欲泥。
当了种种法,当净种种剎;一切咸究竟,其心大欢喜。

汝行极调柔,汝心甚清净,所欲修功德,一切当圆满。
不久见诸佛,了达一切法,严净众剎海,成就大菩提。
当满诸行海,当知诸法海,当度众生海,如是修诸行。
当到功德岸,当生诸善品,当与佛子等,如是心决定。

当断一切惑,当净一切业,当伏一切魔,满足如是愿。
当生妙智道,当开正法道,不久当舍离,惑业诸苦道。
一切众生轮,沈迷诸有轮;汝当转法-轮,令其断苦轮。
汝当持佛种,汝当净法种,汝能集僧种,三世悉周遍。

当断众爱网,当裂众见网,当救众苦网,当成此愿网。
当度众生界,当净国土界,当集智慧界,当成此心界。
当令众生喜,当令菩萨喜,当令诸佛喜,当成此欢喜。
当见一切趣,当见一切剎,当见一切法,当成此佛见。

当放破暗光,当放息热光,当放灭恶光,涤除三有苦。
当开天趣门,当开佛道门,当示解脱门,普使众生入。
当示于正道,当绝于邪道;如是勤修行,成就菩提道。
当修功德海,当度三有海;普使群生海,出于众苦海。

当于众生海,消竭烦恼海,令修诸行海,疾入大智海。
汝当增智海,汝当修行海;诸佛大愿海,汝当咸满足。
汝当入剎海,汝当观众海;汝当以智力,普饮诸法海。
当觐诸佛云,当起供养云,当听妙法云,当兴此愿云。

普游三有室,普坏众惑室,普入如来室,当行如是道。
普入三昧门,普游解脱门,普住神通门,周行于法界。
普现众生前,普对诸佛前,譬如日月光,当成如是力。
所行无动乱,所行无染着,如鸟行虚空,当成此妙用。

譬如因陀网,剎网如是住;汝当悉往诣,如风无所碍。
汝当入法界,遍往诸世界,普见三世佛,心生大欢喜。

汝于诸法门,已得及当得,应生大喜跃,无贪亦无厌。
汝是功德器,能随诸佛教,能修菩萨行,得见此奇特。

如是诸佛子,亿劫难可遇;况见其功德,所修诸妙道!
汝生于人中,大获诸善利,得见文殊等,无量诸功德。
已离诸恶道,已出诸难处,已超众苦患,善哉勿懈怠。
已离凡夫地,已住菩萨地,当满智慧地,速入如来地。
菩萨行如海,佛智同虚空,汝愿亦复然,应生大欣庆。

诸根不懈倦,志愿恒决定,亲近善知识,不久悉成满。
菩萨种种行,皆为调众生,普行诸法门,慎勿生疑惑。
汝具难思福,及以真实信;是故于今日,得见诸佛子。
汝见诸佛子,悉获广大利,一一诸大愿,一切咸信受。

汝于三有中,能修菩萨行;是故诸佛子,示汝解脱门。
非是法器人,与佛子同住,设经无量劫,莫知其境界。
汝见诸菩萨,得闻如是法,世间甚难有,应生大喜庆。
诸佛护念汝,菩萨摄受汝,能顺其教行,善哉住寿命。

已生菩萨家,已具菩萨德,已长如来种,当升灌顶位。
不久汝当得,与诸佛子等,见苦恼众生,悉置安隐处。
如下如是种,必获如是果,我今庆慰汝,汝应大欣悦。
无量诸菩萨,无量劫行道,未能成此行,今汝皆获得。

信乐坚进力,善财成此行;若有敬慕心,亦当如是学。
一切功德行,皆从愿欲生;善财已了知,常乐勤修习。
如龙布密云,必当霔大雨;菩萨起愿智,决定修诸行。
若有善知识,示汝普贤行;汝当好承事,慎勿生疑惑。

汝于无量劫,为欲妄舍身;今为求菩提,此舍方为善。
汝于无量劫,具受生死苦,不曾事诸佛,未闻如是行。
汝今得人身,值佛善知识,听受菩提行,云何不欢喜!
虽遇佛兴世,亦值善知识;其心不清净,不闻如是法。

若于善知识,信乐心尊重,离疑不疲厌,乃闻如是法。
若有闻此法,而兴誓愿心;当知如是人,已获广大利。
如是心清净,常得近诸佛,亦近诸菩萨,决定成菩提。
若入此法门,则具诸功德,永离众恶趣,不受一切苦。

不久舍此身,往生佛国土,常见十方佛,及以诸菩萨。
往因今净解,及事善友力,增长诸功德,如水生莲华。
乐事善知识,勤供一切佛,专心听闻法,常行勿懈倦。
汝是真法器,当具一切法,当修一切道,当满一切愿。

汝以信解心,而来礼敬我,不久当普入,一切诸佛会。
善哉真佛子,恭敬一切佛,不久具诸行,到佛功德岸。
「汝当往大智,文殊师利所;彼当令汝得,普贤深妙行。」

【章旨】
善财童子在赞叹毗卢遮那庄严藏大楼阁中诸菩萨之后,看见在天龙及其许多众生的围绕下,弥勒菩萨来到这座楼阁中。
善财童子立即拜见弥勒菩萨,弥勒菩萨将善财童子介绍给会中大众,以偈语称赞善财童子。
其共一百一十三颂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偈为总体赞叹,「最后一偈略示后友,中间诸偈别叹胜德。」而中间的诸偈又分为三部分,「初二十二偈直对善财叹」,也分为三段;
从「汝等观」下的二十六偈为第二部分,弥勒菩萨面对大众而激励会众赞叹善财童子,此部分可分为五段;从「汝行」下的六十三偈,弥勒菩萨又直接赞叹善财童子,此段可分为五段。
【注释】
①法幢:其义有二:第一,比喻佛法如幢。「幢」为「幢幡」,与旌旗同义。佛教以法幢譬喻佛、菩萨之说法能降伏众生烦恼之魔军,后凡于佛法立一家之见,即称为建立法幢。
第二,为说法道场之标帜。宣扬大法之际,将幢幡建于道场门前,此称为「法幢」、「法旆」。此处大致应该为第一种含义。
②忍铠:以「忍辱」波罗蜜为防护铠甲。
③尔焰海:即「尔焰」之海。尔焰,意思为「所知」,指菩萨修行阶位「十地」之第十地。澄观解释说,弥勒菩萨之所以如此言之,是因为善财童子已经断除了十种所知障的缘故。
④信炷慈悲油:以「信」为灯炷,以「慈悲心」为油,以此组成的「法灯」照耀「无明」之黑暗,去除贪、瞋、痴「三毒」。
⑤迦罗逻:夜叉名。
【语译】
这时,善财童子以如此等一切菩萨无量称扬赞叹法赞颂毗卢遮那庄严藏大楼阁中诸菩萨之后,曲躬合掌,恭敬顶礼,一心希望见到弥勒菩萨并且能够亲近供养。
于是,善财童子看见弥勒菩萨从别处来,有无量天、龙、夜叉、干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王,帝释、梵、护世王,以及本生处的无量眷属、婆罗门众并及其余无数百千位众生,前后围绕弥勒而一起来到庄严藏大楼观所。
善财童子看见之后,欢喜踊跃,五体投地。

这时,弥勒菩萨观察善财,并且将善财童子介绍给大众,赞叹善财童子的功德,而说颂道:

汝等观善财,智慧心清净,为求菩提行,而来至我所。

善来圆满慈,善来清净悲,善来寂灭眼,修行无懈倦。
善来清净意,善来广大心,善来不退根,修行无懈倦。
善来不动行,常求善知识,了达一切法,调伏诸群生。
善来行妙道,善来住功德,善来趣佛果,未曾有疲倦。
善来德为体,善来法所滋,善来无边行,世间难可见。
善来离迷惑,世法不能染,利衰毁誉等,一切无分别。
善来施安乐,调柔堪受化;谄诳瞋慢心,一切悉除灭。
善来真佛子,普诣于十方,增长诸功德,调柔无懈惓。
善来三世智,遍知一切法,普生功德藏,修行不疲厌。

文殊、德云等,一切诸佛子,令汝至我所,示汝无碍处。
具修菩萨行,普摄诸群生;如是广大人,今来至我所。

为求诸如来,清净之境界,问诸广大愿,而来至我所。
去、来、现在佛,所成诸行业,汝欲皆修学,而来至我所。
汝于善知识,欲求微妙法,欲受菩萨行,而来至我所。
汝念善知识,诸佛所称叹,令汝成菩提,而来至我所。

汝念善知识,生我如父母,养我如乳母,增我菩提分,
如医疗众疾,如天洒甘露,如日示正道,如月转净轮,
如山不动摇,如海无增减,如船师渡,而来至我所。
汝观善知识,犹如大猛将,亦如大商主,又如大导师,

能建正法幢①,能示佛功德,能灭诸恶道,能开善趣门,
能显诸佛身,能守诸佛藏,能持诸佛法,是故愿瞻奉。
欲满清净智,欲具端正身,欲生尊贵家,而来至我所。

汝等观此人,亲近善知识,随其所修学,一切应顺行。
以昔福因缘,文殊令发心,随顺无违逆,修行不懈倦。
父母与亲属,宫殿及财产,一切皆舍离,谦下求知识。
净治如是意,永离世间身,当生佛国土,受诸胜果报。

善财见众生,生老病死苦,为发大悲意,勤修无上道。
善财见众生,五趣常流转,为求金刚智,破彼诸苦轮。
善财见众生,心田甚荒秽,为除三毒刺,专求利智犁。
众生处痴暗,盲冥失正道;善财为导师,示其安隐处。

忍铠解脱乘,智慧为利剑,能于三有内,破诸烦恼贼。②
善财法船师,普济诸含识,令过尔焰海,疾至净宝洲。③
善财正觉日,智光大愿轮,周行法界空,普照群迷宅。
善财正觉月,白法悉圆满,慈定清凉光,等照众生心。

善财胜智海,依于直心住,菩提行渐深,出生众法宝。
善财大心龙,升于法界空,兴云霔甘泽,生成一切果。
善财然法灯,信炷慈悲油④,念器功德光,灭除三毒暗。

觉心迦罗逻,悲胞慈为肉,菩提分肢节,长于如来藏。⑤
增长福德藏,清净智慧藏,开显方便藏,出生大愿藏。
如是大庄严,救护诸群生;一切天、人中,难闻难可见。
如是智慧树,根深不可动,众行渐增长,普荫诸群生。

欲生一切德,欲问一切法,欲断一切疑,专求善知识。
欲破诸惑魔,欲除诸见垢,欲解众生缚,专求善知识。

当灭诸恶道,当示人、天路,令修功德行,疾入涅槃城。
当度诸见难,当截诸见网,当枯爱欲水,当示三有道。
当为世依怙,当作世光明,当成三界师,示其解脱处。
亦当令世间,普离诸想着,普觉烦恼睡,普出爱欲泥。
当了种种法,当净种种剎;一切咸究竟,其心大欢喜。

汝行极调柔,汝心甚清净,所欲修功德,一切当圆满。
不久见诸佛,了达一切法,严净众剎海,成就大菩提。
当满诸行海,当知诸法海,当度众生海,如是修诸行。
当到功德岸,当生诸善品,当与佛子等,如是心决定。

当断一切惑,当净一切业,当伏一切魔,满足如是愿。
当生妙智道,当开正法道,不久当舍离,惑业诸苦道。
一切众生轮,沈迷诸有轮;汝当转法-轮,令其断苦轮。
汝当持佛种,汝当净法种,汝能集僧种,三世悉周遍。

当断众爱网,当裂众见网,当救众苦网,当成此愿网。
当度众生界,当净国土界,当集智慧界,当成此心界。
当令众生喜,当令菩萨喜,当令诸佛喜,当成此欢喜。
当见一切趣,当见一切剎,当见一切法,当成此佛见。

当放破暗光,当放息热光,当放灭恶光,涤除三有苦。
当开天趣门,当开佛道门,当示解脱门,普使众生入。
当示于正道,当绝于邪道;如是勤修行,成就菩提道。
当修功德海,当度三有海;普使群生海,出于众苦海。

当于众生海,消竭烦恼海,令修诸行海,疾入大智海。
汝当增智海,汝当修行海;诸佛大愿海,汝当咸满足。
汝当入剎海,汝当观众海;汝当以智力,普饮诸法海。
当觐诸佛云,当起供养云,当听妙法云,当兴此愿云。

普游三有室,普坏众惑室,普入如来室,当行如是道。
普入三昧门,普游解脱门,普住神通门,周行于法界。
普现众生前,普对诸佛前,譬如日月光,当成如是力。
所行无动乱,所行无染着,如鸟行虚空,当成此妙用。
譬如因陀网,剎网如是住;汝当悉往诣,如风无所碍。
汝当入法界,遍往诸世界,普见三世佛,心生大欢喜。

汝于诸法门,已得及当得,应生大喜跃,无贪亦无厌。
汝是功德器,能随诸佛教,能修菩萨行,得见此奇特。
如是诸佛子,亿劫难可遇;况见其功德,所修诸妙道!
汝生于人中,大获诸善利,得见文殊等,无量诸功德。

已离诸恶道,已出诸难处,已超众苦患,善哉勿懈怠。
已离凡夫地,已住菩萨地,当满智慧地,速入如来地。
菩萨行如海,佛智同虚空,汝愿亦复然,应生大欣庆。

诸根不懈倦,志愿恒决定,亲近善知识,不久悉成满。
菩萨种种行,皆为调众生,普行诸法门,慎勿生疑惑。
汝具难思福,及以真实信;是故于今日,得见诸佛子。
汝见诸佛子,悉获广大利,一一诸大愿,一切咸信受。

汝于三有中,能修菩萨行;是故诸佛子,示汝解脱门。
非是法器人,与佛子同住,设经无量劫,莫知其境界。
汝见诸菩萨,得闻如是法,世间甚难有,应生大喜庆。
诸佛护念汝,菩萨摄受汝,能顺其教行,善哉住寿命。


已生菩萨家,已具菩萨德,已长如来种,当升灌顶位。
不久汝当得,与诸佛子等,见苦恼众生,悉置安隐处。
如下如是种,必获如是果,我今庆慰汝,汝应大欣悦。
无量诸菩萨,无量劫行道,未能成此行,今汝皆获得。

信乐坚进力,善财成此行;若有敬慕心,亦当如是学。
一切功德行,皆从愿欲生;善财已了知,常乐勤修习。
如龙布密云,必当霔大雨;菩萨起愿智,决定修诸行。
若有善知识,示汝普贤行;汝当好承事,慎勿生疑惑。

汝于无量劫,为欲妄舍身;今为求菩提,此舍方为善。
汝于无量劫,具受生死苦,不曾事诸佛,未闻如是行。
汝今得人身,值佛善知识,听受菩提行,云何不欢喜!
虽遇佛兴世,亦值善知识;其心不清净,不闻如是法。

若于善知识,信乐心尊重,离疑不疲厌,乃闻如是法。
若有闻此法,而兴誓愿心;当知如是人,已获广大利。
如是心清净,常得近诸佛,亦近诸菩萨,决定成菩提。
若入此法门,则具诸功德,永离众恶趣,不受一切苦。

不久舍此身,往生佛国土,常见十方佛,及以诸菩萨。
往因今净解,及事善友力,增长诸功德,如水生莲华。
乐事善知识,勤供一切佛,专心听闻法,常行勿懈倦。
汝是真法器,当具一切法,当修一切道,当满一切愿。

汝以信解心,而来礼敬我,不久当普入,一切诸佛会。
善哉真佛子,恭敬一切佛,不久具诸行,到佛功德岸。

汝当往大智,文殊师利所;彼当令汝得,普贤深妙行。」

尔时,弥勒菩萨摩诃萨在众会前,称赞善财大功德藏。
善财闻已,欢喜踊跃,身毛皆竖,悲泣哽噎;起立合掌,恭敬瞻仰,绕无量匝。
以文殊师利心念力故,众华、璎珞、种种妙宝不觉忽然自盈其手;善财欢喜,即以奉散弥勒菩萨摩诃萨上。
  时,弥勒菩萨摩善财顶,为说颂言:
「善哉善哉真佛子!普策诸根无懈倦,
不久当具诸功德,犹如文殊及与我。」
时,善财童子以颂答曰:「
我念善知识,亿劫难值遇;
今得咸亲近,而来诣尊所。
我以文殊故,见诸难见者;
彼大功德尊,愿速还瞻觐。」

【章旨】
善财童子听完弥勒菩萨的称赞后,不禁欢喜踊跃,身毛竖起,悲泣哽噎。
善财童子起立合掌,恭敬礼拜弥勒菩萨。
依持着文殊师利心念之力的缘故,无数花朵、璎珞、种种美妙的珍宝不觉之间忽然自然自盈其手。
善财童子非常欢喜,随即将其奉上散布在弥勒菩萨的身上。
【语译】
这时,弥勒菩萨在众会前,称赞善财大功德之藏。
善财童子听完弥勒菩萨的称赞后,不禁欢喜踊跃,身毛竖起,悲泣哽噎。
善财童子起立合掌,恭敬瞻仰菩萨,在弥勒菩萨周围绕行无量圈。
依持着文殊师利心念之力的缘故,无数花朵、璎珞、种种美妙的珍宝不觉之间忽然自然自盈其手。
善财童子非常欢喜,随即将其奉上散布在弥勒菩萨的身上。

这时,弥勒菩萨抚摩着善财童子的头顶,为其说颂道:「
善哉善哉真佛子!普策诸根无懈倦,
不久当具诸功德,犹如文殊及与我。」

「好啊!好啊!真佛子!完全激励诸根而无懈怠疲倦,不久应当具备诸功德,如同文殊和我一样。」
这时,善财童子以颂体而回答说:「
我念善知识,亿劫难值遇;
今得咸亲近,而来诣尊所。
我以文殊故,见诸难见者;
彼大功德尊,愿速还瞻觐。」

《华严经》卷七十八 入法界品之十九
【题解】
本卷接续第七十七卷之「弥勒菩萨会」,即《入法界品》「末会」中的第五十三会,即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中的五十二参中间一大部分内容。
善财童子向弥勒菩萨恭敬地请教如何修习菩萨行和菩萨道。弥勒菩萨指着善财童子向会众作介绍,并且高度赞扬善财童子发菩提心、修习菩萨行的功德。弥勒菩萨称赞善财童子能够发菩提心,并且以一百一十种比喻来称赞菩提心。
澄观说这些比喻所言都通于三种发心,且菩提心「遍该诸地」。
从内容上这些比喻大多用来说明「信成就及解行发心」以及「菩提心殊胜功德」。
此一百一十种比喻又可分为十二个层次,澄观则据北齐地论师慧光的解释将其与「十二住」配释,可以参考。
弥勒菩萨先以一百一十八种比喻称赞菩提心,接着又以一百零三种比喻来称赞菩提心所具有的「广多无量」的自在功德。赞颂菩提心之功德的部分,层次很分明。
其中,第一至第七句言「十住」之功德,以十种比喻称赞「十行」所具有的功德,以九种比喻称赞「十回向」所具有的功德,以六十四种比喻来称赞菩提心所具有的「十地」功德,以十七种比喻是用来称赞「等觉位」所具有的功德。
本卷最后,弥勒菩萨又总结了对菩提心的称赞之语,又引入善财童子所提出的问题,并且让其进入毗卢遮那庄严藏大楼阁中周遍观察,以学习菩萨行。

尔时,善财童子合掌恭敬,重白弥勒菩萨摩诃萨言:「大圣!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我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云何修菩萨道?
「大圣!一切如来授尊者记,①
一生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一生当得无上菩提,
则已超越一切菩萨所住处,
则已出过一切菩萨离生位,②
则已圆满一切波罗蜜,
则已深入一切诸忍门,
则已具足一切菩萨地,
则已游戏一切解脱门,
则已成就一切三昧法,
则已通达一切菩萨行,
则已证得一切陀罗尼辩才,
则已于一切菩萨自在中而得自在,
则已积集一切菩萨助道法,
则已游戏智慧方便,
则已出生大神通智,
则已成就一切学处,
则已圆满一切妙行,
则已满足一切大愿,
则已领受一切佛所记,
则已了知一切诸乘门,
则已堪受一切如来所护念,
则已能摄一切佛菩提,
则已能持一切佛法藏,
则已能持一切诸佛菩萨秘密藏,
则已能于一切菩萨众中为上首,
则已能为破烦恼魔军大勇将,
则已能作出生死旷野大导师,
则已能作治诸惑重病大医王,
则已能于一切众生中为最胜,
则已能于一切世主中得自在,
则已能于一切圣人中最第一,
则已能于一切声闻、独觉中最增上,
则已能于生死海中为船师,
则已能布调伏一切众生网,
则已能观一切众生根,
则已能摄一切众生界,
则已能守护一切菩萨众,
则已能谈议一切菩萨事,
则已能往诣一切如来所,
则已能住止一切如来会,
则已能现身一切众生前,
则已能于一切世法无所染,
则已能超越一切魔境界,
则已能安住一切佛境界,
则已能到一切菩萨无碍境,
则已能精勤供养一切佛,
则已与一切诸佛法同体性,
已系妙法缯,已受佛灌顶,已住一切智,已能普生一切佛法,已能速践一切智位。

「大圣!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云何修菩萨道?
随所修学,疾得具足一切佛法,悉能度脱所念众生,普能成满所发大愿,普能究竟所起诸行,普能安慰一切天、人,不负自身,不断三宝,不虚一切佛菩萨种,能持一切诸佛法眼。如是等事,愿皆为说!」
【章旨】
善财童子向弥勒菩萨恭敬地请教如何修习菩萨行和菩萨道。
【注释】
①授尊者记:佛对于发菩提心之众生授予将来必当成为佛的记别。尊者,一般是对罗汉的尊称。
②离生位:即出离生死之位。谓三乘之人入于见道,了见谛理,断尽见惑,永离三界之生死,达到这一境界可称之为见道位。
【语译】
这时,善财童子双手合十恭敬地又对弥勒菩萨说:「大圣,我早就已经发过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但我却不知道菩萨怎样来修习菩萨行?怎样来修习菩萨道?
「大圣,一切如来对于发菩提心的众生授予将来必将成佛的记别,
预言其在一生中应当证得无上菩提的果位。
如果在一生中就能证得无上菩提,那么就超越了一切菩萨安住的境地,
就已经出离、超过一切菩萨的离生死之位;
就已经圆满了一切波罗蜜,
就已经深入一切诸忍门,
就已经具足一切菩萨地,
就已经游戏于一切解脱门,
就已经成就了一切三昧法,
就已经通达一切菩萨行,
就已经证得了一切陀罗尼辩才,
就已经于一切菩萨自在中获得自在,
就已经积集了一切菩萨助道法,
就已经游戏于智慧方便,
就已经出生了大神通智,
就已经成就了一切学处,
就已经圆满了一切妙行,
就已经满足了一切大愿,
就已经领受了一切佛的授记,
就已经了知一切大乘、小乘、缘觉、声闻等诸乘之门,
就已经能够领受一切如来的护念,
就已经能够摄取一切佛菩提,
就已经能够忆持一切佛之法藏,
就已经能够忆持一切诸佛菩萨的秘密藏,
就已经能够于一切菩萨众中作为上首,
就已经能够作为破除烦恼魔军的大勇将,
就已经能够作为众生出离生死旷野的大导师,
就已经能够作治疗诸惑重病的大医王,
就已经能够于一切众生中为最胜,
就已经能够于一切世主中得到自在,
就已经能够于一切圣人中为第一,
就已经能够于一切声闻、独觉中作为最为增上者,
就已经能够作为众生济度生死海时候的船师,
就已经能够布置下用来调伏一切众生的大网,
就已经能够观察一切众生之根,
就已经能够摄取一切众生界,
就已经能够守护一切菩萨众,
就已经能够谈议一切菩萨之事,
就已经能够前往一切如来的所在,
就已经能够住止于一切如来组织的法会,
就已经能够现身于一切众生前,
就已经能够于一切世间法无所沾染,
就已经能够超越一切魔的境界,
就已经能够安住于一切佛的境界,
就已经能够到达一切菩萨无所障碍的境界,
就已经能够精勤供养一切佛,
就已经与一切诸佛法具有相同的体性,
就已经系上妙法之丝带,
就已经接受了佛的灌顶,
已经住于一切智,
已经能够完全普遍生起一切佛法,
已经能够迅速到达一切智之位。

「大圣!菩萨如何学习菩萨行?如何修习菩萨道?
随着所修所学,迅速获得具足一切佛法,
完全能够度脱所念护的众生,
完全能够成就满足所发的大愿,
完全能够究竟圆满一切所起的诸行,
完全能够安慰一切天、人,
不辜负自身,不断绝三宝,
不断绝一切佛、菩萨的种性,
能够持有一切诸佛的法眼。
如此等事,希望大圣能够都为我说一说。

  尔时,弥勒菩萨摩诃萨观察一切道场众会,指示善财而作是言:「
诸仁者!汝等见此长者子,今于我所问菩萨行诸功德不?
诸仁者!此长者子,勇猛精进,志愿无杂,深心坚固,恒不退转;
具胜希望,如救头然,无有厌足;
乐善知识,亲近供养,处处寻求,承事请法。
诸仁者!此长者子,曩于福城①受文殊教,展转南行求善知识,经由一百一十善知识已②,然后而来至于我所,未曾暂起一念疲懈。

  「诸仁者!此长者子甚为难有,趣向大乘,乘于大慧,发大勇猛,擐大悲甲③,
以大慈心救护众生,起大精进波罗蜜行,作大商主护诸众生,为大法船度诸有海,
住于大道,集大法宝,修诸广大助道之法;
如是之人,难可得闻,难可得见,难得亲近、同居、共行。何以故?
此长者子发心救护一切众生,令一切众生,
解脱诸苦,超诸恶趣,离诸险难,破无明暗,
出生死野,息诸趣轮④,度魔境界,不着世法,
出欲淤泥,断贪鞅⑤,解见缚,坏想宅⑥,绝迷道,
摧慢幢⑦,拔惑箭,撤睡盖⑧,裂爱网,灭无明,
度有流⑨,离谄幻⑩,净心垢,断痴惑,出生死。

「诸仁者!此长者子,为被四流11漂泊者,造大法船;
为被见泥12没溺者,立大法桥;
为被痴暗昏-迷者,然大智灯;
为行生死旷野者,开示圣道;
为婴烦恼重病13者,调和法药;
为遭生、老、死苦者,饮以甘露,令其安隐;
为入贪、恚、痴火者,沃以定水,使得清凉;
多懮恼者,慰喻使安;
系有狱者,晓诲令出;
入见网者,开以智剑;
住界城14者,示诸脱门15;
在险难者,导安隐处;
惧结贼16者,与无畏法;
堕恶趣者,授慈悲手;
拘害蕴17者,示涅槃城;
界蛇所缠18,解以圣道;
着于六处空聚落19者,以智慧光引之令出;
住邪济20者,令入正济;
近恶友者,示其善友;
乐凡法者,诲以圣法;
着生死者,令其趣入一切智城。

  「诸仁者!此长者子,
恒以此行救护众生,发菩提心未尝休息,求大乘道曾无懈倦,饮诸法水不生厌足,
恒勤积集助道之行,常乐清净一切法门,修菩萨行不舍精进,成满诸愿善行方便,
见善知识情无厌足,事善知识身不疲懈,闻善知识所有教诲,常乐顺行未曾违逆。

  「诸仁者!若有众生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为希有;
若发心已,又能如是精进方便集诸佛法,倍为希有;
又能如是求菩萨道,又能如是净菩萨行,
又能如是事善知识,又能如是如救头然,
又能如是顺知识教,又能如是坚固修行,
又能如是集菩提分,又能如是不求一切名闻利养21,
又能如是不舍菩萨纯一之心,
又能如是不乐家宅、不着欲乐、不恋父母亲戚知识,但乐追求菩萨伴侣,
又能如是不顾身命,唯愿勤修一切智道,应知展转倍更难得。

「诸仁者!余诸菩萨经于无量百千万亿那由他劫,乃能满足菩萨愿行,乃能亲近诸佛菩提;
此长者子,于一生内,
则能净佛剎,则能化众生,
则能以智慧深入法界,则能成就诸波罗蜜,
则能增广一切诸行,则能圆满一切大愿,
则能超出一切魔业,则能承事一切善友,
则能清净诸菩萨道,则能具足普贤诸行。」

【章旨】
弥勒菩萨指着善财童子向会众作介绍,并且高度赞扬善财童子发菩提心、修习菩萨行的功德。
【注释】
①福城:善财童子的家乡及善财童子参见文殊菩萨的地方。
②一百一十善知识已:关于此处所言的善财童子已经经历「一百一十位善知识」的问题,古来有许多解释。
晋译《华严经》在「一百一十善知识」后没有「已」字,因而法藏解释为五十五位善知识各自具有主伴,成一百一十位。
因唐译在「一百一十善知识」后有「已」字,因此,澄观不同意法藏的解释,而提供了一种以义理象征为理路的解释。
澄观说:「然,下复云『百一十城』,又云『过百一十由旬』,皆言『百一十』者,有所表故。
谓除佛位取其证入十地、等觉为百一十,一中具十故;
亦显位位十十相融,设有三贤亦唯具十,若合等觉属十地胜进,则开十信为一故。进退行布及与圆融,皆顺百一十言。」

③擐大悲甲:披上大悲的铠甲。
④趣轮:即六道之生死轮回。
⑤贪鞅:贪欲的束缚。鞅,本来是指套在马头上的皮带,用以束缚马匹。
⑥想宅:「想」之住宅,意思为「想」的基础、根源。
⑦慢幢:傲慢之薪高举,犹如幢之高高飘扬。
幢,又作「宝幢」、「天幢」、「法幢」,为旗的一种,用以庄严佛菩萨及道场。
⑧睡盖:即「睡眠之盖」。
佛教以为,众生被睡眠烦恼所覆盖,不能通达佛法,因而沈沦于三界,无有出离之期。
⑨有流:又作「有暴流」,为四流之一。
有,谓因果不无;
流,谓流而不返。指「色界」与「无色界」的一切诸惑,但不包含「见惑」及「无明惑」,也就是指贪、慢等「思惑」。
因为由此「思惑」,能使众生流转于「色界」与「无色界」,不能出离生死,故称「有流」。
⑩谄幻:指心曲不真,将自己本心隐藏而对他人却故意装出顺从之心理作用,与「讨好」、「阿曲」、「谄曲」的意义相同。因为「谄」往往是以不真实的东西来眩惑人以达到自己的目的,所以佛教中将其称之为「谄幻」。
11四流:即「见流」、「欲流」、「有流」、「无明流」,有情众生因为此四种法而在六道之中漂流不息,因此而名之为「流」。「见流」是指欲界、色界、五色界等三界的「见惑」。
「欲流」是指欲界除过「见」与「无明」之外的一切诸惑。
「有流」,是指欲界、色界除过「见」与「无明」之外的一切诸惑。「无明流」则是指三界的「无明」。
12见泥:各种邪见如同污泥将众生吸陷于其中,使其轮回不休。
13婴烦恼重病:被烦恼所染污的重病所缠绕、困扰。
14界城:据澄观的解释,「界城」即「十八界」,因为「一一根、境、识中别别解脱故。」
十八界,即六根、六境和六识,即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能发生认识之功能),及其所对之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境(为认识之对象),以及感官(六根)缘对境(六境)所生之眼、耳、鼻、舌、身、意等六识,合为十八种,称为十八界。
「界」有「差别」、「体性」、「原因」等意义,十八界就是把宇宙诸法分析成这十八种要素。也就是说,宇宙诸法是由根、境、识所构成的,而根、境、识三者各有区别又有联系。
16结贼:烦恼能为害智慧,故喻之为「贼」。结,「烦恼」的别名。
17拘害蕴:五蕴能够拘禁、限制众生,因此称「五蕴」为「拘害蕴」。
18界蛇所缠:指被「十八界」所纠缠。
佛教以为,世间诸法归根到底是由「根」、「境」、「识」三者之和合而产生的,众生由于执持由此而形成的诸法为真实的、永恒不变的存在,才会沈溺于六道轮回之中,而解脱这一切的基本途径就是从「六根」的清净开始。
19六处空聚落:众生之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都是依假名和合而并无实际之主体存在,如同无人之村落。
20邪济:以不正当方式去济度众生。
21名闻利养:即「名利」,是指名声远闻与以利养身之意,也就是指欲求名声远闻及贪求财富之利益。
【语译】
这时,弥勒菩萨观察了一切道场众会,指着善财童子而这样说道:「
诸位仁者!你们看到的这位长者之子,现今是在向我请教菩萨行的各种功德吗?
诸位仁者!这位长者之子,勇猛精进,志愿专一无杂,深心坚固,永远不退转,具有殷切的希望,就如同救助头发已经燃烧起来的自己一样,求法之心从来没有厌恶和满足的时候。
他乐于拜见善知识,亲近供养善知识,到处寻求善知识,承事善知识并向其请问佛法。
诸位仁者!这位长者之子,曾经在福城受到文殊菩萨的指教,展转南行寻找善知识,拜见经见了一百一十位善知识之后,来到了我的住所,其间未曾有过一念的疲倦与懈怠。
  「诸位仁者!这位长者之子甚为难得稀有,他趣向大乘,凭借其所具有的大智慧,发起大勇猛,披上大悲的铠甲,以大慈心救护众生,修行大精进波罗蜜行,作为大商主而救护诸众生,制造大法船而使众生渡过诸有之海,他住于大道,聚集大法宝,修习一切广大的助道之法。
  如此之人,难于得闻,难于遇见,难得亲近、同居、共行。为什么这么说呢?
  这位长者之子发心救护一切众生,使一切众生解脱诸苦,超越诸恶道,远离一切危险与困境,破除无明的黑暗,出离生死之旷野,息灭六道的轮转,度过恶魔的境界,不执着世间之法,出离欲望之淤泥,断绝贪欲之束缚,解开邪见的系缚,毁坏想宅,断绝迷途,摧破傲慢之幢,拔出疑惑之箭,撤除睡眠之盖,撕裂爱欲之网,灭除无明,渡过有流,远离谄幻,使心中的污垢得到清净,断绝无明之惑,出离生死的流转。
  「诸位仁者!这位长者之子,为那些漂泊在见流、欲流、有流、无明流等四流之上的众生制造出巨大的法船;
为那些被见泥所没溺的众生,建立起巨大的法桥;
为那些被无明之黑暗所昏昧迷惑的众生,点燃巨大的智慧之灯;
为那些行走于生死旷野的众生,开示圣道
;为那些被重病所纠缠的众生,调制出法药;
为那些遭受生、老、死苦的众生,给予甘露让其饮下,使其得到安宁稳定;为那些进入贪、恚、痴之大火堆的众生,浇以禅定之水,使其得到清凉;
为那些懮愁、苦恼甚多的众生,给予抚慰使其安定;
为那些被关在牢狱之中的众生,给予教诲使其出离牢狱;
为那些进入邪见之网的众生,以智慧之剑斩断罗网;
为那些住于三界之城垣中的众生,给其示现一切解脱法门;
将那些处在危险和困境之中的众生,引导到安全稳定的地方;
为那些惧怕『结』之贼的众生,给与无畏之法;
为那些堕入恶道的众生,伸出慈悲之手;
为那些被危害甚大的五蕴所拘禁的众生,示现出涅槃之城;
为那些被三界之蛇所纠缠的众生,讲解圣道;
为那些着于六根这一空聚落的众生,给予智慧之光,引导其走出来;
指点那些住于邪恶的济度的众生,使其进入正确的济度方式;为那些亲近恶友的众生,晓示其应该亲近善友;
为那些乐于凡人之法的众生,教以圣者之法;为那些执着生死的众生,使其趣入一切智之城。

  「诸位仁者!这位长者之子,一直以这些行为救护众生,
发菩提心而未尝休息,求取大乘道而从无懈怠、厌倦,
饮诸法水而从未产生厌恶与满足,一直勤于积集助道之行,
常常以清净一切法门为乐,修习菩萨行而从不舍弃精进,
成就满足诸愿,善行一切方便,
拜见善知识而从内心深处从不产生厌恶与满足,
侍奉善知识而身体从不疲倦懈怠,
听闻善知识的所有教诲而常常乐于顺行未曾有所违逆。
  
「诸位仁者!如果有众生能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这本身就是非常稀少的;
如果发心之后,又能如此精进不懈怠,
以善巧方便聚集诸佛之法,更是加倍希有;
又能如此求菩萨道,
又能如此清净菩萨行,
又能如此侍奉善知识,
又能如此如同救灭自己头发上燃烧的火一样急迫地修行,
又能如此顺从善知识的教诲,
又能如此坚固地修行,
又能如此聚集菩提分,
又能如此不求一切名闻利养,
又能如此不舍弃菩萨纯一之心,
又能如此不乐于自己的家宅、不执着欲望和快乐、不挂恋父母、亲戚、善知识,只是乐于追求菩萨伴侣,
又能如此不顾身命,只是希望勤奋修习一切智之道。应该知晓,这样展转修行,更是加倍难得。

「诸位仁者!其他的诸位菩萨经过无量百千万亿那由他劫,
才能满足菩萨的愿行,才能亲近诸佛菩提。
而这位长者之子,在其一生之内,
就能够清净佛土,就能够化度众生,
就能够以智慧深入法界,
就能够成就诸波罗蜜,
就能够增广一切诸行,
就能够圆满一切大愿,
就能够超出一切魔业,
就能够承事一切善友,
就能够清净诸菩萨道,
就能够圆满具足普贤菩萨诸行。」

  尔时,弥勒菩萨摩诃萨如是称叹善财童子种种功德,令无量百千众生发菩提心已,告善财言:「
善哉善哉!善男子!
汝为饶益一切世间,
汝为救护一切众生,
汝为勤求一切佛法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善男子!汝获善利,汝善得人身,汝善住寿命,汝善值如来出现,
汝善见文殊师利大善知识。
汝身是善器,为诸善根之所润泽。
汝为白法之所资持,所有解欲悉已清净,已为诸佛共所护念,已为善友共所摄受。何以故? 

「善男子!菩提心者,犹如种子,能生一切诸佛法故;
菩提心者,犹如良田,能长众生白净法故;
菩提心者,犹如大地,能持一切诸世间故。①
「菩提心者,犹如净水,能洗一切烦恼垢故;
菩提心者,犹如大风,普于世间无所碍故;
菩提心者,犹如盛火,能烧一切诸见薪故;②
菩提心者,犹如净日,普照一切诸世间故;
菩提心者,犹如盛月,诸白净法悉圆满故;
菩提心者,犹如明灯,能放种种法光明故。③
「菩提心者,犹如净目,普见一切安危处故;
菩提心者,犹如大道,普令得入大智城故;
菩提心者,犹如正济,令其得离诸邪法故;
菩提心者,犹如大车,普能运载诸菩萨故;
菩提心者,犹如门户,开示一切菩萨行故;
菩提心者,犹如宫殿,安住修习三昧法故;
菩提心者,犹如园苑,于中游戏受法乐故;
菩提心者,犹如舍宅,安隐一切诸众生故;
菩提心者,则为所归 ,利益一切诸世间故;④
菩提心者,则为所依,诸菩萨行所依处故;⑤
菩提心者,犹如慈父,训导一切诸菩萨故;
菩提心者,犹如慈母,生长一切诸菩萨故;
菩提心者,犹如乳母,养育一切诸菩萨故;
菩提心者,犹如善友,成益一切诸菩萨故;
菩提心者,犹如君主,胜出一切二乘人故;
菩提心者,犹如帝王,一切愿中得自在故。⑥
「菩提心者,犹如大海,一切功德悉入中故;
菩提心者,如须弥山,于诸众生心平等故;
菩提心者,如铁围山,摄持一切诸世间故;
菩提心者,犹如雪山,长养一切智慧药故;
菩提心者,犹如香山,出生一切功德香故;⑦
菩提心者,犹如虚空,诸妙功德广无边故;
菩提心者,犹如莲华,不染一切世间法故。⑧

【章旨】
弥勒菩萨称赞善财童子能够发菩提心,并且以一百一十种比喻来称赞菩提心。
澄观说这些比喻所言都通于三种发心,且菩提心「遍该诸地」。从内容上这些比喻大多用来说明「信成就及解行发心」以及「菩提心殊胜功德」。
此一百一十种比喻又可分为十二个层次,此章先叙述前四个层次三十二句比喻。
澄观则据北齐地论师慧光的解释将其与「十二住」配释,可以参考。
【注释】
①菩提心者犹如种子三句:据澄观说,此三种比喻属于「十二住」中的「种性住」,「皆是种生之义」。
此「住」属于「十地」之「初地」。
②诸见薪:一切诸见如同可以燃烧的柴草、薪木。
③菩提心者犹如净水六句:据澄观说,此六种比喻属于「十二住」中的「胜解行住」,「明胜解行住中之益」。
此「住」属于「十地」之「初地」。
④所归:所归趣、归向、向往的对象。
⑤所依:所依止、依托的对象。
⑥菩提心者犹如净目十六句:据澄观说,此十六种比喻属于「十二住」中的「极喜增上住」,此「住」属于「十地」之「初地」。
⑦香山:即大量出产香木、香料之山。
佛教典籍中以为在无热池之北,为阎浮提洲之最高中心。
中国古人以之为「昆仑山」,《俱舍论》称之为「香醉山」,当今的地理学家以为是喜马拉雅山。
⑧菩提心者犹如大海七句:据澄观说,此七种比喻属于「十二住」中的「戒增上住」。
【语译】
这时,弥勒菩萨这样称叹善财童子使无量百千众生发菩提心的种种功德之后,就对善财童子说:「好啊!好啊!善男子!你为了饶益一切世间,你为了救护一切众生,你为了勤求一切佛法的缘故,发起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善男子!你不仅获得了善妙的利益,
你又善于获得人身,你善于保养寿命,
你善于遇到如来出现,你善于拜见文殊师利大善知识。
你的身体是很好的根器,它被诸善根所润泽。
你被善法所资持,你所有的知解、欲望都已经完全清净,
已经被诸佛一起所护念,已经被善友所共同摄受。为什么这么说呢? 

「善男子!菩提心,犹如种子,从其中因为能够生出一切诸佛法的缘故;
菩提心,犹如良田,因为从中能够使众生的白净法得到增长的缘故;
菩提心者,犹如大地,因为它能够执持一切诸世间的缘故。

菩提心,犹如净水,因为能够用它洗去一切烦恼垢的缘故;
菩提心,犹如大风,因为其在世间完全没有任何障碍的缘故;
菩提心,犹如熊熊燃烧着的火,因为它能够烧尽一切诸见之柴薪的缘故;
菩提心,犹如明净的太阳,因为其完全照耀着一切诸世间的缘故;
菩提心,犹如圆满的月亮,因为诸多白净法即善法完全圆满的缘故;
菩提心,犹如明灯,因为它能够放出种种法光明的缘故。

菩提心,犹如明净的眼睛,因为藉助于它能够完全看见一切安全、危险之处的缘故;
菩提心,犹如大道,因为藉助于它能够完全进入大智之城的缘故;
菩提心,犹如正确的渡河方法,因为它能够使众生得以远离诸邪法的缘故;
菩提心,犹如大车,因为它能够运载诸菩萨的缘故;
菩提心,犹如门户,因为它能够开示一切菩萨行的缘故;
菩提心,犹如宫殿,因为可以藉助于它安住而修习三昧法的缘故;
菩提心,犹如园苑,因为在其中可以游戏而享受法乐的缘故;
菩提心,犹如住宅,因为它可以使一切众生得到安全、稳定的住处的缘故;
菩提心,是众生的所归,因为可以藉助于它使一切诸世间都得到利益的缘故;
菩提心,为众生的所依,因为它是诸菩萨行所依之处的缘故;
菩提心,犹如慈父,因为它训导一切诸菩萨的缘故;
菩提心,犹如慈母,因为藉助于它可以生长出一切诸菩萨的缘故;
菩提心,犹如乳母,因为它养育一切诸菩萨的缘故;
菩提心,犹如善友,因为它能够成就利益一切诸菩萨的缘故;
菩提心,犹如君主,因为它胜于一切声闻、缘觉等修习二乘之人的缘故;
菩提心,犹如帝王,因为其中的一切愿都可以得到自在的缘故。


菩提心,犹如大海,因为一切功德都全部进入菩提心之中的缘故;
菩提心,如同须弥山,因为它对于诸众生之心来说是平等的;
菩提心,如同铁围山,因为它能够摄持一切诸世间的缘故;
菩提心,犹如雪山,因为它长期养育一切智慧之药的缘故;
菩提心,犹如香山,因为在其中能够出生一切功德之香的缘故;
菩提心,犹如虚空,因为它所具的诸多美妙功德广阔而无有边际的缘故;
菩提心,犹如莲花,因为它不沾染一切世间之法的缘故。

菩提心者,如调慧象,其心善顺不犷戾故;①②
菩提心者,如良善马,远离一切诸恶性故;
菩提心者,如调御师,守护大乘一切法故;
菩提心者,犹如良药,因为能够治一切烦恼病故;
菩提心者,犹如坑阱,陷没一切诸恶法故;③
菩提心者,犹如金刚,悉因为能够穿彻一切法故;
菩提心者,犹如香箧,因为能够贮一切功德香故;④
菩提心者,犹如妙华,一切世间所乐见故;
菩提心者,如白栴檀,除众欲热使清凉故;⑤
菩提心者,如黑沈香,因为能够熏法界悉周遍故。⑥

菩提心者,如善见药王,因为能够破一切烦恼病故;
菩提心者,如毗笈摩药,因为能够拔一切诸惑箭故;⑦
菩提心者,犹如帝释,一切主中最为尊故;
菩提心者,如毗沙门,因为能够断一切贫穷苦故;
菩提心者,如功德天,一切功德所庄严故;⑧
菩提心者,如庄严具,庄严一切诸菩萨故;
菩提心者,如劫烧火,因为能够烧一切诸有为故;⑨
菩提心者,如无生根药,长养一切诸佛法故;⑩
菩提心者,犹如龙珠,因为能够消一切烦恼毒故;11
菩提心者,如水清珠,因为能够清一切烦恼浊故。12.13

菩提心者,如如意珠,周给一切诸贫乏故;14
菩提心者,如功德瓶,满足一切众生心故;15
菩提心者,如如意树,能雨一切庄严具故;16
菩提心者,如鹅羽衣,不受一切生死垢故;17
菩提心者,如白氎线,从本已来性清净故;18
菩提心者,如快利犁,能治一切众生田故;
菩提心者,如那罗延,能摧一切我见敌故;
菩提心者,犹如快箭,能破一切诸苦的故;
菩提心者,犹如利矛,能穿一切烦恼甲故;
菩提心者,犹如坚甲,能护一切如理心故。19

菩提心者,犹如利刀,能斩一切烦恼首故;
菩提心者,犹如利剑,能断一切憍慢铠故;
菩提心者,如勇将幢,能伏一切诸魔军故;
菩提心者,犹如利锯,能截一切无明树故;
菩提心者,犹如利斧,能伐一切诸苦树故;
菩提心者,犹如兵仗,能防一切诸苦难故;
菩提心者,犹如善手,防护一切诸度身故;20
菩提心者,犹如好足,安立一切诸功德故;
菩提心者,犹如眼药,灭除一切无明翳故;
菩提心者,犹如钳镊,能拔一切身见刺故。21

【章旨】
弥勒菩萨以一百一十八种比喻称赞菩提心,此章接着叙述中间四个层次四十句比喻。
【注释】
①调慧象:已经驯服了的智慧之象。
②犷戾:凶悍、暴戾。
③坑阱:指捕捉野兽的陷阱、陷坑。
④香箧:装藏香木、香料的筐子。
⑤白栴檀:香木之名。栴檀有赤、白、黑、紫等类型。白色之栴檀名为「白栴檀」,能治疗热病。
⑥菩提心者如调慧象十句:据澄观说,此十种比喻属于「十二住」中的「增上心住」。
⑦毗笈摩药:又作「频伽陀药」,意思为「除去」、「普去」,据说此药能够除去所有毒恶疾病。
⑧功德天:即「吉祥天」,为施福德之女神,又称「摩诃室利」、「室唎天女」、「吉祥天女」、「吉祥功德天」、「宝藏天女」等等。本为印度神话中的神,系那罗延天为妃,爱欲神之母,后与帝释、摩酰首罗、毗湿奴等诸神,一并为佛教所继承,成为佛教之护法天神。
据早期印度佛教之传说,此天系毗沙门天之妃,其父为德叉迦,母为鬼子母神。
⑨劫烧火:坏劫时大火灾之火,能将一切都烧光。
⑩无生根药:指不生根之药。
11龙珠:指龙颔下之珠璎。根据《四分律含注戒本疏行宗记》卷五载,昔有螺髻梵志居于恒河边,为龙所阻挠,佛令其乞龙颈下之珠璎,龙即不再出现。
12水清珠:即「净水珠」,能使浊水澄净,以喻慈心及信心。
13菩提心者如善见药王十句:据澄观说,此十种比喻属于「十二住」中的「觉分相应增上慧住戒增上住」。
14如意珠:即「如意宝珠」、「摩尼宝珠」等名,据说此珠能够随众生之意愿,变现出种种珍宝;此病也有除病、去苦的功能。关于此宝珠之出处,说法不一,有说出自龙王的,有说出自摩竭鱼之脑中,也有说为佛舍利所变成。
此珠多在大海中,大龙王以之为首饰,若转轮圣王出世,以慈悲方便能得此珠,于阎浮提作大饶益。
15功德瓶:即「如意瓶」、「善瓶」、「宝瓶」、「德瓶」、「吉祥瓶」,据说能够产生善福,能够满足众生的一切愿望,能够成立一切功德。
16如意树:即「劫波树」、「劫树」,为生于帝释天所居喜林园中之树名。
「劫波」为时间之义。关于此树名称之由来,据《金刚顶经》卷四载,劫波树能应时产生一切所需之物,如衣服、庄严之饰物、日常用具等,故有此称。另外一种说法是,由此树之花开花谢而可测知昼夜时间,故称为「劫波树」。
17鹅羽衣:用鹅毛制作的衣服,不沾水,不沾染污垢。
18白氎线:以白氎纺成的线,洁白无暇。
19菩提心者如如意珠十句:据澄观说,此十种比喻属于「十二住」中的「诸谛相应增上住」。
20善手:指「净居天」五种手印之一,即妙好之手,即施无畏。左、右手皆可,一般皆用左手。
21菩提心者犹如利刀十句:据澄观说,此十种比喻属于「十二住」中的「相应增上住」,以之「明缘起流转止息」。

【语译】
弥勒菩萨继续为善财童子赞叹菩提心:「
菩提心,如同驯服了的大象,因为其心已经善顺而不犷戾的缘故;
菩提心,如同良善的马,因为其已经远离一切诸恶性的缘故;
菩提心,如同调御师,因为其守护大乘一切法的缘故;
菩提心,犹如良药,因为藉助于它能够治愈一切烦恼等疾病的缘故;
菩提心,犹如陷坑,因为藉助于它能够陷没一切诸恶法的缘故;
菩提心,犹如金刚,因为它完全能够穿彻一切法的缘故;
菩提心,犹如香箧,因为它能够贮藏一切功德香的缘故;
菩提心,犹如美妙的花朵,因为它是一切世间众生所乐见的缘故;
菩提心,如同白色的栴檀香,因为藉助于它能够除去众生的欲热而使其变得清凉的缘故;
菩提心,如同黑色的沈香,因为藉助于它能够完全周全地熏染法界的缘故。

菩提心,如善见药王,因为藉助于它能够破除一切烦恼疾病的缘故;
菩提心,如同毗笈摩药,因为藉助于它能够拔除一切诸惑之箭的缘故;
菩提心,犹如帝释,因为它是一切主之中最为尊贵的缘故;
菩提心,如同毗沙门,因为藉助于它能够断除一切贫穷之苦的缘故;
菩提心,如同功德天,因为它是一切功德所庄严的缘故;
菩提心,如同庄严具,因为它庄严一切诸菩萨的缘故;
菩提心,如同劫烧火,因为它能够烧毁一切诸有为法的缘故;
菩提心,如同无生根药,因为它长期养育一切诸佛法的缘故;
菩提心,犹如龙珠,因为它能够消灭一切烦恼之毒的缘故;
菩提心,如同水清珠,因为它能够清除一切烦恼之浊的缘故。

菩提心,如同如意珠,因为它能够周全地给予一切诸位贫乏众生的缘故;
菩提心,如同功德瓶,因为它能够满足一切众生之心的缘故;
菩提心,如同如意树,因为它能够下降一切庄严具的缘故;
菩提心,如同鹅羽衣,因为它不受一切生死之垢污染的缘故;
菩提心,如同白氎线,因为它从本已来其性清净的缘故;
菩提心,如同快利犁,因为它能够治一切众生之田的缘故;
菩提心,如同那罗延,因为它能够摧毁一切我见之敌的缘故;
菩提心,犹如快箭,因为它能够破除一切诸苦的的缘故;
菩提心,犹如利矛,因为它能够穿透一切烦恼之铠甲的缘故;
菩提心,犹如坚甲,因为它能够保护一切如理之心的缘故。

菩提心,犹如利刀,因为它能够斩断一切烦恼之首的缘故;
菩提心,犹如利剑,因为它能够断除一切憍慢之铠甲的缘故;
菩提心,如同勇将之幢,因为它能够伏灭一切诸魔军的缘故;
菩提心,犹如利锯,因为它能够截断一切无明之树的缘故;
菩提心,犹如利斧,因为它能够伐除一切诸苦之树的缘故;
菩提心,犹如兵杖,因为它能够防止一切诸苦难的缘故;
菩提心,犹如善手,因为它能够防护一切诸度之身的缘故;
菩提心,犹如好足,因为它能够安立一切诸功德的缘故;
菩提心,犹如眼药,因为它能够灭除一切无明之翳障的缘故;
菩提心,犹如钳镊,因为藉助于它能够拔除一切身见之刺的缘故。


菩提心者,犹如卧具,息除生死诸劳苦故;
菩提心者,如善知识,能解一切生死缚故;
菩提心者,如好珍财,能除一切贫穷事故;
菩提心者,如大导师,善知菩萨出要道故;
菩提心者,犹如伏藏,出功德财无匮乏故;
菩提心者,犹如涌泉,生智慧水无穷尽故;
菩提心者,犹如明镜,普现一切法门像故;
菩提心者,犹如莲华,不染一切诸罪垢故;
菩提心者,犹如大河,流引一切度摄法故;
菩提心者,如大龙王,能雨一切妙法雨故。①

菩提心者,犹如命根,任持菩萨大悲身的缘故;
菩提心者,犹如甘露,因为能够令安住不死界的缘故;
菩提心者,犹如大网,普摄一切诸众生的缘故;
菩提心者,犹如罥索,摄取一切所应化的缘故;②
菩提心者,犹如钩饵,出有渊中所居者的缘故;
菩提心者,如阿伽陀药,因为能够令无病永安隐的缘故;③
菩提心者,如除毒药,悉因为能够消歇贪爱毒的缘故;
菩提心者,如善持咒,因为能够除一切颠倒毒的缘故;
菩提心者,犹如疾风,因为能够卷一切诸障雾的缘故;
菩提心者,如大宝洲,出生一切觉分宝的缘故。④⑤⑥

菩提心者,如好种性,出生一切白净法的缘故;
菩提心者,犹如住宅,诸功德法所依处的缘故;
菩提心者,犹如市肆,菩萨商人贸易处的缘故;
菩提心者,如炼金药,因为能够治一切烦恼垢的缘故;
菩提心者,犹如好蜜,圆满一切功德味的缘故;
菩提心者,犹如正道,令诸菩萨入智城的缘故;
菩提心者,犹如好器,因为能够持一切白净法的缘故;
菩提心者,犹如时雨,因为能够灭一切烦恼尘的缘故;
菩提心者,则为住处,一切菩萨所住处的缘故;
菩提心者,则为寿行,不取声闻解脱果的缘故。⑦⑧

菩提心者,如净琉璃,自性明洁无诸垢的缘故;
菩提心者,如帝青宝,出过世间二乘智的缘故;⑨
菩提心者,如更漏鼓,觉诸众生烦恼睡的缘故;⑩
菩提心者,如清净水,性本澄洁无垢浊的缘故;
菩提心者,如阎浮金,映夺一切有为善的缘故;
菩提心者,如大山王,超出一切诸世间的缘故;
菩提心者,则为所归,不拒一切诸来者的缘故;
菩提心者,则为义利,因为能够除一切衰恼事的缘故;11
菩提心者,则为妙宝,因为能够令一切心欢喜的缘故;
菩提心者,如大施会,充满一切众生心的缘故;12
菩提心者,则为尊胜,诸众生心无与等的缘故;
菩提心者,犹如伏藏,因为能够摄一切诸佛法的缘故;
菩提心者,如因陀罗网,因为能够伏烦恼阿修罗的缘故;
菩提心者,如婆楼那风,因为能够动一切所应化的缘故;13
菩提心者,如因陀罗火,因为能够烧一切诸惑习的缘故;14
菩提心者,如佛支提,一切世间应供养的缘故。15
「善男子!菩提心者,成就如是无量功德;举要言之,应知悉与一切佛法诸功德等。

【章旨】
弥勒菩萨以一百一十八种比喻称赞菩提心,此章接着叙述最后四个层次四十六句比喻。
【注释】
①菩提心者犹如卧具十句:据澄观说,此十种比喻属于「十二住」中的「无相有功用住」。(
②罥索:又称「金刚索」、「罥网」,为战斗或狩猎之用具,系于战斗之时用以罥取人,或罥取马头、马脚之绳索,俗称搭索。
③阿伽陀药:又作「阿揭陀」、「阿竭陀」,原意为「健康」、「长生不死」、「无病」、「普去」、「无价」,后转用作药物名称,尤指解毒药而言。
「阿伽陀药」又称「不死药」、「丸药」,此药灵奇,价值无量,服之能普去众疾。
④大宝洲:意思为埋藏珍宝的河中或海中的陆地,在此是比喻佛果之大妙地。
⑤一切觉分宝:指三十七「菩提分」之宝。觉分,梵语音译叫做「菩提分」,即顺于觉的支分,有三十七法,亦即三十七科的道品。
⑥菩提心者犹如命根十句:据澄观说,此十种比喻属于「十二住」中的「无相无功用住」。
⑦菩提心者如好种性十句:据澄观说,此十种比喻属于「十二住」中的「无碍解住」。
⑧寿行:关于此比喻,澄观有一更正性质的解释,「言『寿行』者,梵本云则为『磁石』,不吸声闻解脱果故。」
⑨帝青宝:即「帝释宝」,因为它是青色,是宝中之最贵重的,故称之为「帝青宝」。
⑩更漏鼓:即「更鼓」,又作「更点」,即指夜里为报告时刻而于每更敲打大鼓。
11义利:道理与利益。
12大施会:即「无遮大会」,「无遮」即无有限制之意,为定期举行的一种盛大的布施僧众的法会,所有僧俗都可平等地参加,故称「无遮」。法显、玄奘都说这种「无遮大会」为「五年大会」即五年举行一次。
13婆楼那风:即「婆楼那龙王」之风,此风迅猛、坚密、如同执持世间之风轮。
14因陀罗火:即「帝释天」之火。
15菩提心者如净琉璃十六句:据澄观说,此十六种比喻属于「十二住」中的「最上菩萨住」。
【语译】
弥勒菩萨继续给善财童子称赞菩提心的功德:「
菩提心,犹如卧具,因为它能够息除生死诸劳苦的缘故;
菩提心,如同善知识,因为它能够解开一切生死之系缚的缘故;
菩提心,如同美好的珍贵财宝,因为它能够去除一切贫穷之事的缘故;
菩提心,如同大导师,因为藉助于它能够很好地知晓菩萨出生的关键之道的缘故;
菩提心,犹如伏藏,因为它能够出生功德财而无有匮乏的缘故;
菩提心,犹如涌泉,因为它能够生出智慧之水而无有穷尽的缘故;
菩提心,犹如明镜,因为它能够完全显现出一切法门之像的缘故;
菩提心,犹如莲花,因为它不沾染一切诸罪垢的缘故;
菩提心,犹如大河,因为从其中能够引出一切度之摄法的缘故;
菩提心,如同大龙王,因为它能够降下一切美妙的法雨的缘故。

菩提心,犹如命根,因为它能够任持菩萨之大悲身的缘故;
菩提心,犹如甘露,因为它能够使众生安住于不死亡之界的缘故;
菩提心,犹如大网,因为它能够完全摄入一切众生的缘故;
菩提心,犹如罥索,因为藉助于它能够化度一切所应化度的众生的缘故;
菩提心,犹如钩饵,因为藉助于它能够引诱出深渊中的所居者的缘故;
菩提心,如同阿伽陀药,因为它能够使众生永远无病永远享受安全稳定的生活的缘故;
菩提心,如同除毒之药,因为它能够完全消除贪爱之毒的缘故;
菩提心,如同善持之咒,因为藉助于它能够除去一切颠倒之毒的缘故;
菩提心,犹如疾风,因为它能够卷走一切作为障碍的大雾的缘故;
菩提心,如同大宝之洲,因为藉助于它能够出生一切觉分宝的缘故。

菩提心,如同高等级的种性,因为从中能够出生一切善净之法的缘故;
菩提心,犹如住宅,因为它是一切功德法的所依之处的缘故;
菩提心,犹如市场,因为它是菩萨商人贸易之处的缘故;
菩提心,如同炼金之药,因为它能够治疗一切烦恼之污垢的缘故;
菩提心,犹如上等的蜂蜜,因为它能够圆满一切功德味的缘故;
菩提心,犹如正道,因为它能够使诸位菩萨进智慧之城的缘故;
菩提心,犹如上等的器物,因为借助于它能够任持一切善净之法的缘故;
菩提心,犹如及时雨,因为它能够灭除一切烦恼之尘的缘故;
菩提心,就是住处,因为它是一切菩萨所住之处的缘故;
菩提心,就是寿行,因为它不采纳声闻解脱果的缘故。

菩提心者,如同清净的琉璃,因为它的自性本来就是明洁没有任何污垢的缘故;
菩提心,如同帝青宝,因为它已经出离超越了世间之声闻、缘觉二乘之智慧的缘故;
菩提心,如同更漏鼓,因为它能够唤醒诸众生烦恼睡的缘故;
菩提心,如同清净水,因为它的本性本来就澄清而没有任何垢浊的缘故;
菩提心,如同阎浮提的檀金,因为藉助于它能够映夺一切有为善法的缘故;
菩提心,如同大山王,因为它已经超出一切诸世间的缘故;
菩提心,就是众生的所归,因为它从不拒绝一切前来归依的众生的缘故;
菩提心,就是道义与利益,因为它能够除去一切衰弱、烦恼之事的缘故;
菩提心,就是美妙的珍宝,因为它能够使一切心产生欢喜的缘故;
菩提心,如同大型的布施法会,因为它充满一切众生之心的缘故;
菩提心,就是最尊贵的,因为诸众生之心无法与其相等的缘故;
菩提心,犹如伏藏,因为它能够摄取一切诸佛法的缘故;
菩提心,如同因陀罗网,因为它能够降伏烦恼阿修罗的缘故;
菩提心,如同婆楼那风,因为它能够吹动一切所应化度的众生的缘故;
菩提心,如同因陀罗之火,因为它能够烧尽一切诸惑习的缘故;
菩提心,如同佛塔,因为它是一切世间众生应该供养的对象的缘故。
「善男子!菩提心,能够成就如此无量功德。举要言之,应该知晓它完全与一切佛法的所有功德相等。

「何以故?因菩提心出生一切诸菩萨行,三世如来从菩提心而出生故。
是故,善男子!若有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则已出生无量功德,普能摄取一切智道。
「善男子!譬如有人,得无畏药,离五恐怖。何等为五?
所谓:火不能烧,毒不能中,刀不能伤,水不能漂,烟不能熏。
菩萨也是如此,得一切智菩提心药,贪火不烧,瞋毒不中,惑刀不伤,有流不漂,诸觉观烟不能熏害。
「善男子!譬如有人,得解脱药,终无横难①。
菩萨也是如此,得菩提心解脱智药,永离一切生死横难。
「善男子!譬如有人,持摩诃应伽药②,毒蛇闻气,即皆远去。
菩萨也是如此,持菩提心大应伽药,一切烦恼诸恶毒蛇,闻其气者,悉皆散灭。

「善男子!譬如有人,持无胜药,一切怨敌无能胜者。
菩萨也是如此,持菩提心无能胜药,悉能降伏一切魔军。
「善男子!譬如有人,持毗笈摩药,能令毒箭自然堕落。
菩萨也是如此,持菩提心毗笈摩药,令贪、恚、痴、诸邪见箭自然堕落。
「善男子!譬如有人,持善见药,能除一切所有诸病。
菩萨也是如此,持菩提心善见药王,悉除一切诸烦恼病。
「善男子!如有药树,名『珊陀那』③,有取其皮以涂疮者,疮即除愈;
然其树皮,随取随生,终不可尽。
菩萨摩诃萨从菩提心生一切智树亦复如是,若有得见而生信者,烦恼业疮悉得消灭,一切智树初无所损。
【章旨】
弥勒菩萨称赞善财童子能够发菩提心,并且以一百零三种比喻来称赞菩提心所具有的「广多无量」的自在功德。第一至第七句「摄十住德,觉心自性离恶觉等故。」
【注释】
①横难:指「横死」。非因往世之业果而致死,而是因为遭遇意外灾祸而死亡的情形,称为「横死」。
又作「非时死」、「不虑死」、「事故死」。共有九种:
第一,得病无医;
第二,王法诛戮;
第三,非人夺精气;
第四,火焚;
第五,水溺;
第六,恶兽啖;
第七,堕崖;
第八,毒药咒咀;
第九,饥渴所困。
②摩诃应伽药:即「大身之药」。应伽,身;支分。
③有药树名珊陀那:神话中之药树名,意译作「续断」、「和合」。
该木之树皮可作愈疮之用,或使断伤接合,故称「珊陀那」。
据《华严经探玄记》卷二十的解释:「删陀那,大药王树者,此云『续断药』,谓此树药能令所伤骨肉等皆得后续故。」
【语译】
弥勒菩萨又为善财童子以及会众解释菩提心为什么具有如此功德:「
为什么菩提心具有如此功能呢?
因为从菩提心中能够出生一切诸菩萨行,三世如来也是从菩提心而出生的缘故。
因为这些缘故,善男子!如果若有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的众生,
就已经可以出生无量功德,完全能够摄取一切智之道。
「善男子!譬如有人,获得了无畏药,远离五种恐怖。这五种恐惧是什么呢?它们是:
火不能烧,毒不能发作,刀不能伤害,水不能冲走,烟不能熏染。
菩萨也是如此,因为他们获得了一切智的菩提心之药,
因此贪火不能使其燃烧,瞋毒不能在其中发作,惑刀不再能够伤害他们,诸种感觉器官的观想之烟不能熏害他们。
「善男子!譬如有人,获得了解脱药,终日没有任何横难。
菩萨也是如此,因为他们已经获得了菩提心解脱智慧之药,永远脱离了一切生死的横难。
「善男子!譬如有人,身持大应伽药,毒蛇闻到此药所散发的气,立即都远去。
菩萨也是如此,身持菩提心大应伽药,一切如同毒蛇之毒的烦恼诸恶,一经闻到其气,都会完全散灭。
「善男子!譬如有人,身持无胜药,一切怨敌没有能够战胜的。
菩萨也是如此,持菩提心无能胜之药,就完全能够降伏一切魔军。
「善男子!譬如有人,身持毗笈摩药,能够使毒箭自然堕落。
菩萨也是如此,身持菩提心毗笈摩药,就可以使贪、恚、痴、诸邪见之箭自然堕落。
「善男子!譬如有人,身持善见药,就能够除去一切所有诸病。
菩萨也是如此,持菩提心善见药王,都完全能够除去一切诸烦恼之病。
「善男子!譬如有一种名为『珊陀那』的药树,如果剥取其皮涂在疮上面,疮随即就痊愈了。
但是这种树皮,随取随生,最终不可能取尽。
菩萨从菩提心中生出的一切智之树也是如此,
如果有得以见到菩提心而产生信仰之心者,
烦恼之业疮就可以完全得以消灭,而一切智树却并无任何损坏。
「善男子!如有药树,名『无生根』,以其力故,增长一切阎浮提树。
菩萨摩诃萨菩提心树亦复如是,以其力故,增长一切学与无学及诸菩萨所有善法。
「善男子!譬如有药,名『阿蓝婆』①,若用涂身,身之与心咸有堪能。
菩萨摩诃萨得菩提心阿蓝婆药亦复如是,令其身心增长善法。
「善男子!譬如有人,得念力药,凡所闻事忆持不忘。
菩萨摩诃萨得菩提心念力妙药,悉能闻持一切佛法皆无忘失。
「善男子!譬如有药,名『大莲华』,其有服者住寿一劫。
菩萨摩诃萨服菩提心大莲华药亦复如是,于无数劫,寿命自在。
「善男子!譬如有人,执『翳形药』②,人与非人悉不能见。
菩萨摩诃萨执菩提心翳形妙药,一切诸魔不能得见。
「善男子!如海有珠,名『普集众宝』,此珠若在,假使劫火焚烧世间,能令此海减于一滴,无有是处。
菩萨摩诃萨菩提心珠亦复如是,住于菩萨大愿海中,若常忆持不令退失,能坏菩萨一善根者,终无是处;若退其心,一切善法即皆散灭。
「善男子!如有摩尼,名『大光明』,有以此珠璎珞身者,映蔽一切宝庄严具,所有光明悉皆不现。菩萨摩诃萨菩提心宝亦复如是,璎珞其身,映蔽一切二乘心宝,诸庄严具悉无光彩。
「善男子!如水清珠,能清浊水。菩萨摩诃萨菩提心珠亦复如是,能清一切烦恼垢浊。
「善男子!譬如有人,得住水宝,系其身上,入大海中,不为水害。
菩萨也是如此,得菩提心住水妙宝,入于一切生死海中,终不沈没。
「善男子!譬如有人,得龙宝珠,持入龙宫,一切龙蛇不能为害。
菩萨也是如此,得菩提心大龙宝珠,入欲界中,烦恼龙蛇不能为害。
【章旨】
弥勒菩萨称赞善财童子能够发菩提心,此处的十种比喻是用来称赞「十行」所具有的功德的。
【注释】
①阿蓝婆:全称「阿罗底蓝婆」,略称「蓝婆」,意译作「汁药」,为一种药草。
产于印度之香山、雪山一带,一般取其草汁涂身,可去患得喜,故又译为「得喜」。
②翳形药:又作「翳身药」,即「隐身药」。用此药涂眼,则他人不能见及。
六十《华严经》卷四十四说:「譬如有人以翳身药自涂其目,行、住、坐、卧无能见者,唯有彼人悉能睹见。如来亦复如是,永离世间,无能见者,唯一切智菩萨境界,非诸声闻之所能知。」
【语译】
弥勒菩萨继续向善财童子以及会众称赞菩提心所具有的功德:「
善男子!譬如有一种名为『无生根』的药树,因为其所具之力的缘故,能够使一切阎浮提中的树都得到增长。
菩萨的菩提心树也是如此,以其力的缘故,增长一切学与无学及诸菩萨所有善法。
「善男子!譬如有一种名为『阿蓝婆』的药,如果将其涂抹在身上,身与心都能够有非常大的能耐。
菩萨获得的菩提心阿蓝婆药也是如此,它能够使其身心增长善法。
「善男子!譬如有人获得一种念力药,凡所听说的事情都能够忆持而不忘。
菩萨获得的菩提心念力妙药,也能够闻持一切佛法而使其完全不忘失。
「善男子!譬如有一种名为『大莲华』的药,凡是服食此药的众生其可以住世一劫。
菩萨所具有的服食的菩提心大莲华药也是如此,菩萨在无数劫,寿命自在。
「善男子!譬如有人持有翳形药,人与非人都不能看见他。菩萨因为执有菩提心翳形妙药,一切诸魔也不能看见他。
「善男子!譬如海中有一种名为『普集众宝』的宝珠,此珠如果在海中,假使劫火焚烧世间,也绝对不可能使此海水减少一滴。菩萨所具有的菩提心之珠也是如此,菩萨住于菩萨大愿之海中,如果常常忆持不使其退转遗失,想毁坏菩萨一善根,也是没有任何可能的;
如果真的能够使菩萨的菩提心退转,一切善法也就会全部散灭,而这又是不可能的。
「善男子!譬如有一种名为『大光明』的摩尼宝,如果以此宝珠制作璎珞挂在其身上,就能够遮蔽其它一切宝的装饰作用,其它装饰品的所有光明都完全不再显现。
菩萨所具的菩提心宝也是如此,以璎珞装饰其身,就会映蔽一切声闻、缘觉二乘之心宝,使其诸庄严具完全失去光彩。
「善男子!譬如水清珠,能够使浊水清洁。
菩萨所具有的菩提心珠也是如此,它能够清洁一切烦恼之垢浊。」
「善男子!譬如有人,获得了住水之宝,并将其系在身上,这样,他进入大海中,就不会被水所祸害。菩萨也是如此,获得菩提心住水之妙宝,进入一切生死海之中,就一直不会沈没。
「善男子!譬如有人,获得了龙宝珠,将其带入龙宫,一切龙蛇就不能够残害他。
菩萨也是如此,获得菩提心大龙宝珠,进入欲界之中,烦恼之龙蛇就不能够再残害他。
「善男子!譬如帝释,着摩尼冠①,映蔽一切诸余天众。
菩萨也是如此,着菩提心大愿宝冠,超过一切三界众生。
「善男子!譬如有人,得如意珠,除灭一切贫穷之苦。
菩萨也是如此,得菩提心如意宝珠,远离一切邪命怖畏。
「善男子!譬如有人,得日精珠②,持向日光而生于火。
菩萨也是如此,得菩提心智日宝珠,持向智光而生智火。
「善男子!譬如有人,得月精珠③,持向月光而生于水。
菩萨也是如此,得菩提心月精宝珠,持此心珠,鉴回向光,而生一切善根愿水。
「善男子!譬如龙王,首戴如意摩尼宝冠④,远离一切怨敌怖畏。
菩萨也是如此,着菩提心大悲宝冠,远离一切恶道诸难。
「善男子!如有宝珠,名『一切世间庄严藏』,若有得者,令其所欲悉得充满,而此宝珠无所损减。
菩提心宝亦复如是,若有得者,令其所愿悉得满足,而菩提心无有损减。」
「善男子!如转轮王,有摩尼宝,置于宫中,放大光明,破一切暗。
菩萨也是如此,以菩提心大摩尼宝,住于欲界,放大智光,悉破诸趣无明黑暗。
「善男子!譬如帝青大摩尼宝⑤,若有为此光明所触,即同其色。
菩萨摩诃萨菩提心宝亦复如是,观察诸法回向善根,靡不即同菩提心色。
「善男子!如琉璃宝,于百千岁处不净中,不为臭秽之所染着,性本净故。
菩萨摩诃萨菩提心宝亦复如是,于百千劫住欲界中,不为欲界过患所染,犹如法界性清净故。
【章旨】
弥勒菩萨称赞善财童子能够发菩提心,此处的九种比喻是用来称赞「十回向」所具有的功德的。
【注释】
①摩尼冠:用摩尼制作装饰的宝冠,一般认为是诸位天神所戴。
②日精珠:即「日精摩尼」,指「火珠」,为「颇梨」之一种,传说日宫殿就是由「火珠」所成。千手观音四十手之中,右边的第八手执此珠。据《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大悲心陀罗尼》所载,盲者之眼触此珠,则其眼得开而见光。
③月精珠:即「月精摩尼」,指「水珠」,为「颇梨」之一种,传说月宫殿就是由「水珠」所成。千手观音四十手中,左边的第一手所持之物就是「水珠」,传说此珠能够使患热毒病者得以清凉。
④如意摩尼宝冠:以如意珠、摩尼珍宝制作、装饰的宝冠。
⑤帝青大摩尼宝:即「帝青宝」。
【语译】
弥勒菩萨又为善财童子以及会众解释菩提心为什么具有如此功德:「
善男子!譬如帝释天戴着摩尼宝冠,其光芒遮蔽了一切其他天众。
菩萨也是如此,戴着菩提心大愿宝冠,超过一切欲界、色界、无色界等三界众生。
「善男子!譬如有人,获得如意珠,除灭一切贫穷之苦。
菩萨也是如此,获得菩提心如意宝珠,远离一切邪命怖畏。
「善男子!譬如有人,获得日精珠,持向日光而产生出火。
菩萨也是如此,获得菩提心智之日宝珠,持向智光而产生智火。
「善男子!譬如有人,获得月精珠,持向月光而产生出水。
菩萨也是如此,获得菩提心月精宝珠,持此心珠,反射出回向之光,而生出一切善根愿之水。
「善男子!譬如龙王,头戴如意摩尼宝冠,远离对一切怨敌之怖畏。
菩萨也是如此,头戴菩提心大悲之宝冠,远离一切恶道之诸难。
「善男子!如有一种名为『一切世间庄严藏』宝珠,如果获得这一宝珠,就能够使其所欲完全得到充满,而此宝珠却没有任何损害减少。
菩提心宝也是如此,如果有获得者,就可使其所愿全部得到满足,而菩提心却没有任何损害减少。」
「善男子!如同转轮王,有摩尼宝置于宫中,放出大光明,破除一切黑暗。
菩萨也是如此,以菩提心大摩尼宝住于欲界,放出大智之光,完全破除诸趣无明之黑暗。
「善男子!譬如帝青宝,如果有被此光明所接触,就立即与其同色。
菩萨所具的菩提心宝也是如此,观察诸法回向善根,无不随即与菩提心同色。
「善男子!如同琉璃宝,在百千岁中处于不净之中,不被臭秽所染着,这是因为其性本来清净的缘故。
菩萨所具有的菩提心宝也是如此,在百千劫中住于欲界中,不被欲界过患所沾染,犹如法界,其性本来就是清净的缘故。
「善男子!譬如有宝,名『净光明』,悉能映蔽一切宝色。
菩萨摩诃萨菩提心宝亦复如是,悉能映蔽一切凡夫二乘功德。
善男子!譬如有宝,名为『火焰』,悉能除灭一切暗冥。
菩萨摩诃萨菩提心宝亦复如是,能灭一切无知暗冥。
善男子!譬如海中有无价宝,商人采得,船载入城;诸余摩尼百千万种,光色、价直无与等者。
菩提心宝亦复如是,住于生死大海之中,菩萨摩诃萨乘大愿船,深心相续,载之来入解脱城中,二乘功德无能及者。
善男子!如有宝珠,名『自在王』,处阎浮洲,去日月轮四万由旬,日月宫中所有庄严,其珠影现悉皆具足
。菩萨摩诃萨发菩提心净功德宝亦复如是,住生死中,照法界空,佛智日月一切功德悉于中现。
「善男子!如有宝珠,名『自在王』,日月光明所照之处,一切财宝、衣服等物,所有价直悉不能及。
菩萨摩诃萨发菩提心自在王宝亦复如是,一切智光所照之处,三世所有天人、二乘漏无漏善一切功德皆不能及。
善男子!海中有宝,名曰『海藏』,普现海中诸庄严事。
菩萨摩诃萨菩提心宝亦复如是,普能显现一切智海诸庄严事。
善男子!譬如天上阎浮檀金,唯除心王大摩尼宝,余无及者。
菩萨摩诃萨发菩提心阎浮檀金亦复如是,除一切智心王大宝,余无及者。
「善男子!譬如有人,善调龙法,于诸龙中而得自在。
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得菩提心善调龙法,于诸一切烦恼龙中而得自在。
善男子!譬如勇士,被, 执铠仗,一切怨敌无能降伏。
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被执菩提大心铠仗,一切业惑诸恶怨敌无能屈伏。
善男子!譬如天上黑栴檀香,若烧一铢,其香普熏小千世界①,三千世界满中珍宝所有价直皆不能及。
菩萨摩诃萨菩提心香亦复如是,一念功德普熏法界,声闻、缘觉一切功德皆所不及。
善男子!如白栴檀,若以涂身,悉能除灭一切热恼,令其身心普得清凉;
菩萨摩诃萨菩提心香②亦复如是,能除一切虚妄、分别、贪、恚、痴等诸惑热恼,令其具足智慧清凉。
【章旨】
从此处开始,弥勒菩萨开始为善财童子等会众以比喻称赞菩提心所具有的「十地」功德。此章先以四种比喻赞叹「十地」之初地「欢喜地」所具的功德,再以三种比喻赞叹第二地「离垢地」之功德,其次以四种比喻赞叹第三地「发光地」之功德。
【注释】
①小千世界:以须弥山为中心,四周之铁围山为限叫「一世界」,此世界之数为一千就叫「小千世界」。
②心香:心香指心中之香。学佛者心中精诚,自能感格于佛,与焚香供佛无异,故称「心香」。
世俗本此,对于心所崇拜者,多用「一瓣心香」之语,以示其崇拜之意。此处是指以菩提心为香。
【语译】
弥勒菩萨又为善财童子以及会众解释菩提心为什么具有如此功德:「
善男子!譬如有一种名为『净光明』的宝,完全能够遮蔽一切珍宝之颜色。菩萨所具有的菩提心宝也是如此,其完全能够遮蔽一切凡夫、声闻、缘觉二乘之功德。
善男子!譬如有一种名为『火焰』的珍宝,完全能够除灭一切黑暗。菩萨所具有的菩提心宝也是如此,能够灭除一切无知之黑暗。
善男子!譬如海中有一种无价宝,商人将其采得,以船载入城;其它的摩尼宝有百千万种,但其光色、价值没有与其相等的。菩提心宝也是如此,住于生死大海之中,菩萨乘着大愿之船,深心相续,载之前来进入解脱城之中,声闻、缘觉二乘之功德没有能够赶得上的。
善男子!譬如有一种名为『自在王』的宝珠,位于阎浮洲,距离日月轮四万由旬,日月宫中的所有庄严,其珠影都完全具足地显现出来。菩萨所发的菩提心之清净功德宝也是如此,住于生死,照耀法界虚空,佛智日月的一切功德都完全在其中显现。
「善男子!譬如有一种名为『自在王』的宝珠,日月光明所照之处,一切财宝、衣服等物,所有价值都赶不上。
菩萨所发菩提心的自在王宝也是如此,一切智之光所照之处,三世所有天、人、声闻、缘觉等有漏、无漏之善等一切功德都不能及。
善男子!海中有一种名为『海藏』的珍宝,完全显现出海中的诸庄严事。
菩萨所具有的菩提心宝也是如此,完全能够显现一切智之海诸庄严事。善男子!譬如天上的阎浮檀金,除过心王的大摩尼宝之外,其它都没有能赶得上的。菩萨所发菩提心阎浮檀金也是如此,除过一切智之心王大宝外,其他都没有能够赶得上的。
「善男子!譬如有人善调龙之法,在诸龙之中获得自在。菩萨也是如此,获得菩提心善调龙之法,在诸一切烦恼龙中而获得自在。
善男子!譬如勇士,身披铠甲手执兵杖,一切怨敌都没有能够降伏。
菩萨也是如此,身披菩提大心之铠仗,一切业惑诸恶怨敌没有能够屈伏的。
善男子!譬如天上的黑栴檀香,如果烧一铢,其香完全熏染小千世界,三千世界全部珍宝的所有价值都不能够赶得上。
菩萨所具有的菩提心香也是如此,一念功德完全熏染法界,是声闻、缘觉的一切功德所不能企及的。
善男子!如同白色栴檀,如果以其涂抹身体,完全能够除灭一切热恼,使其身心完全得到清凉;
菩萨所具有的菩提心香也是如此,能够除去一切虚妄、分别、贪、恚、痴等诸惑热恼,使其具足智慧清凉。
  「善男子!如须弥山,若有近者,即同其色。菩萨摩诃萨菩提心山亦复如是,若有近者,悉得同其一切智色。
善男子!譬如波利质多罗树,其皮香气,阎浮提中若婆师迦①、若薝卜迦②、若苏摩那③,如是等华所有香气皆不能及。
菩萨摩诃萨菩提心树亦复如是,所发大愿功德之香,一切二乘无漏戒定、智慧解脱、解脱知见诸功德香悉不能及。
善男子!譬如波利质多罗树,虽未开华,应知即是无量诸华出生之处。菩萨摩诃萨菩提心树亦复如是,虽未开发一切智华,应知即是无数天人众菩提华所生之处。
善男子!譬如波利质多罗华,一日熏衣,薝卜迦华、婆利师华、苏摩那华虽千岁熏亦不能及。
菩萨摩诃萨菩提心华亦复如是,一生所熏诸功德香,普彻十方一切佛所,一切二乘无漏功德百千劫熏所不能及。
「善男子!如海岛中生椰子树,根、茎、枝、叶及以华果,一切众生恒取受用无时暂歇。
菩萨摩诃萨菩提心树亦复如是,始从发起悲愿之心,乃至成佛,正法住世,常时利益一切世间无有间歇。
善男子!如有药汁,名『诃宅迦』④,人或得之,以其一两变千两铜,悉成真金,非千两铜能变此药。
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以菩提心回向智药,普变一切业惑等法,悉使成于一切智相,非业惑等能变其心。
善男子!譬如小火,随所焚烧,其焰转炽。菩萨摩诃萨菩提心火亦复如是,随所攀缘,智焰增长。
善男子!譬如一灯,然百千灯,其本一灯无减无尽。
菩萨摩诃萨菩提心灯⑤亦复如是,普然三世诸佛智灯,而其心灯无减无尽。
【章旨】
弥勒菩萨分别以四种比喻称赞发菩提心所具有的「十地」之第四地「焰慧地」、第五地「极难胜地」的功能。
【注释】①婆师迦:又作「婆使迦」、「婆利师」、「婆利师迦」、「婆师波利」,意译作「雨时花」、「夏生花」等,此种花要至雨时方生。
②薝卜迦:又作「瞻波」、「占婆」、「瞻婆」、「瞻匐」、「瞻博」、「旃波迦」等,意译「金色花树」,其花有香气远熏,此树形高大,花很香,其气逐风弥远。
③苏摩那:又作「苏末那」、「苏蔓那」、「须摩那」,意译「善意」,其花色黄白,香气甚浓,不作大树,才高三四尺,四垂似盖。
④诃宅迦:又作「呵咤迦」,全称「呵咤迦阿罗娑」,意译「金色水」或「金光汁药」,传说为镀金之材料,或指不老之药。
⑤心灯:譬喻心灵。心灵能烛照一切,静而不昧,因此以灯比喻之。
【语译】
弥勒菩萨又为善财童子以及会众解释菩提心为什么具有如此功德:「
善男子!如同须弥山,如果有接近的,随即就与其同色。菩萨所具有的菩提心之山也是如此,如果有接近的,就完全得以与一切智之色相同。
善男子!譬如波利质多罗树,其皮具有香气,阎浮提中的婆师迦、若薝卜迦、若苏摩那,如此等等花的所有香气都赶不上。
菩萨所具有的菩提心树也是如此,所发的大愿功德之香,一切声闻、缘觉二乘等无漏戒禅定、智慧解脱、解脱知见诸功德香都完全不能企及。
善男子!譬如波利质多罗树,虽未开花,应该知晓就是无量诸花出生的地方。
菩萨所具有的菩提心树也是如此,虽未开发一切智之花,应该知晓就是无数天人众菩提花所生的地方。
善男子!譬如波利质多罗花,一日熏衣,薝卜迦花、婆利师花、苏摩那花即便是千岁熏习也是不能够企及的。
菩萨所具有的菩提心花也是如此,一生所熏习的诸功德之香,普彻十方一切佛之住所,一切声闻、缘觉二乘无漏功德百千劫所熏习所不能够企及的。
「善男子!如同海岛中生出的椰子树,其根、茎、枝、叶及以花果,一切众生永远采摘受用而无有片刻暂歇。
菩萨所具有的菩提心树也是如此,始从发起悲愿之心,直至成佛,正法住世,常常利益一切世间而无有间歇。
善男子!譬如有一种名为『诃宅迦』的药汁,人或得之,以其一两药变出千两铜钱,再全部将其变成真金,但这并非一千两铜能够变成此药。菩萨也是如此,以菩提心回向智慧之药,完全将一切业惑等法完全变成一切智之相,这并非从业惑等变出其心。
善男子!譬如小火,随着所焚烧的柴薪,其火焰便越来越炽盛。
菩萨所具有的菩提心之火也是如此,随着所攀缘的对象,其智慧之火焰也越来越增长。
善男子!譬如一灯,点燃百千灯,其本来就是一灯而无减无尽。
菩萨所具有的菩提心灯也是如此,完全点燃三世诸佛智慧之灯,而其心灯无减无尽。
  「善男子!譬如一灯,入于暗室,百千年暗悉能破尽。
菩萨摩诃萨菩提心灯亦复如是,入于众生心室之内,百千万亿不可说劫诸业烦恼、种种暗障悉能除尽。
  「善男子!譬如灯炷,随其大小而发光明;若益膏油,明终不绝。
  菩萨摩诃萨菩提心灯亦复如是,大愿为炷,光照法界;益大悲油,教化众生,庄严国土,施作佛事,无有休息。
  「善男子!譬如他化自在天王,冠阎浮檀真金天冠①,欲界天子诸庄严具皆不能及。
  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冠菩提心大愿天冠,一切凡夫、二乘功德皆不能及。
  「善男子!如师子王哮吼之时,师子儿闻皆增勇健,余兽闻之即皆窜伏。佛师子王菩提心吼应知亦尔,诸菩萨闻增长功德,有所得者②闻皆退散。
  「善男子!譬如有人,以师子筋而为乐弦;其音既奏,余弦悉绝。
  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以如来师子波罗蜜身菩提心筋为法乐弦;其音既奏,一切五欲及以二乘诸功德弦悉皆断灭。
「善男子!譬如有人,以牛羊等种种诸乳,假使积集盈于大海,以师子乳一滴投中,悉皆变坏,直过无碍。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以如来师子菩提心乳,着无量劫业烦恼乳大海之中,悉令坏灭,直过无碍,终不住于二乘解脱。
【章旨】
弥勒菩萨分别以六种比喻称赞发菩提心所具有的「十地」之第六地「现前地」的功能。
【注释】
①天冠:又作「宝冠」,指诸天头上所戴之冠,或类似诸天之冠的微妙之冠。以其精微殊妙,非人中所有,故称「天冠」。
②有所得:指未悟空理之凡夫的心境,即执着之心、与分别取舍之念。也是无法体达无二无别之理,凝滞于物,而分别有无、一异、是非之二相,而有取舍之念。为「无所得」之对称。凡夫心存分别之念而取舍物,以期自己有所取得,或凝住于某见地而自得者,即是执持二法,住于有所得,悉是偏见邪见。
【语译】
弥勒菩萨又为善财童子以及会众解释菩提心为什么具有如此功德:「
善男子!譬如一盏灯,一旦进入黑暗的房舍,此房舍中的百千年来的黑暗完全都能够破除尽。
菩萨所具有的菩提心灯也是如此,进入于众生心室之内,百千万亿不可说劫的诸业烦恼、种种黑暗之障碍完全能够除尽。
  「善男子!譬如灯炷,随其大小而发出光明;如果给其增加膏油,其光明终将不断绝。
  菩萨所具有的菩提心灯也是如此,以大愿为灯炷,以其光照耀法界;如果增加大悲之油,以之教化众生,庄严国土,施作佛事,没有休息。
「善男子!譬如他化自在天王,戴着以阎浮檀真金制作的天冠,是欲界天子诸庄严具都不能企及的。
菩萨也是如此,冠菩提心大愿之天冠,是一切凡夫、声闻、缘觉等二乘功德所不能够企及的。
  「善男子!如同师子王哮吼之时,狮子之子一听闻都倍增勇健,余兽听闻之后随即都窜伏。
佛师子王菩提心之吼叫也应该如此,诸菩萨听了之后就增长功德,凡夫、邪魔等有所得的一旦听闻都退散了。
「善男子!譬如有人,以狮子之筋来制作乐弦;其音演奏出来后,其余的弦就全部断绝了。
菩萨也是如此,以如来狮子波罗蜜身般的菩提心筋为法乐之弦;
其音演奏出来之后,一切财欲、色欲、饮食欲、名欲、睡眠欲等五欲以及声闻、缘觉二乘诸功德之弦也全部断绝坏灭了。
「善男子!譬如有人将牛羊等各种各样的乳液积集起来倾满整个大海,这时以一滴师子乳投于其中,满海的乳液都完全变化了,狮子乳在其中直通过无有障碍。
菩萨也是如此,将如来狮子菩提心之乳液投入到由无量劫之业烦恼的乳液组成的大海之中,就使无量劫之业烦恼的乳液完全坏灭了,菩提心之乳液在其中便直接通过无有障碍,最终不再住于声闻、缘觉二乘解脱境界。
  「善男子!譬如迦陵频伽鸟①,在卵   中有大势力,一切诸鸟所不能及。
菩萨也是如此,于生死   发菩提心,所有大悲功德势力,声闻、缘觉无能及者。
  「善男子!如金翅鸟王子,初始生时,目则明利,飞则劲捷,一切诸鸟虽久成长无能及者。
菩萨也是如此,发菩提心,为佛王子,智慧清净,大悲勇猛,一切二乘虽百千劫久修道行所不能及。
  「善男子!如有壮夫,手执利矛,刺坚密甲,直过无碍。
  菩萨也是如此,执菩提心铦利快矛,刺诸邪见、随眠密甲,悉能穿彻无有障碍。
  「善男子!譬如摩诃那伽②大力勇士,若奋威怒,于其额上必生疮疱;
疮若未合,阎浮提中一切人民无能制伏。菩萨也是如此,若起大悲,必定发于菩提之心;
心未舍来,一切世间魔及魔民不能为害。
「善男子!譬如射师有诸弟子,虽未惯习其师技艺,然其智慧、方便、善巧,余一切人所不能及。
菩萨摩诃萨初始发心亦复如是,虽未惯习一切智行,然其所有愿、智、解、欲,一切世间凡夫、二乘悉不能及。
【章旨】
弥勒菩萨分别以五种比喻称赞发菩提心所具有的「十地」之第七地「远行地」的功能。
【注释】
①迦陵频伽鸟:又作「歌罗频伽鸟」、「羯逻频迦鸟」、「迦兰频伽鸟」、「迦陵毗伽鸟」,意译作「好声鸟」、「美音鸟」、「妙声鸟」。此鸟产于印度,本出自雪山,山谷旷野亦多。其色黑似雀,羽毛甚美,喙部呈赤色,在卵殻中即能鸣,音声清婉,和雅微妙,为天、人、紧那罗、一切鸟声所不能及。在佛教经典中,常以其鸣声譬喻佛菩萨之妙音。或谓此鸟即极乐净土之鸟,在净土曼荼罗中,作人头鸟身形。
②摩诃那伽大力勇士:即「大龙象」。「摩诃」为「大」;「那伽」,可译作「龙」,也可译作「象」,有「无上」、「最上」之义。以龙为水族之王,象为兽类之王;在水行中龙力最大,陆行中象力最大,故取「龙象」比喻诸阿罗汉中,修行勇猛、有最大力者。也有以此比喻佛或高僧大德的。此处是指大勇士。
【语译】
弥勒菩萨又为善财童子以及会众解释菩提心为什么具有如此功德:「
善男子!譬如迦陵频伽鸟,在卵榖中就有大势力,是一切诸鸟所不能企及的。
菩萨也是如此,在生死榖中发菩提心,其所具有的大悲功德势力,是声闻、缘觉所不能企及的。
  「善男子!譬如金翅鸟王子,其初始生下之时,目光就很明利,飞翔起来很有劲,也很敏捷,一切诸鸟即便经过长久生长也是无法企及的。菩萨也是如此,其发菩提心,作佛王子,智慧清净,大悲勇猛,一切声闻、缘觉二乘即便是经过百千劫久久修习所获得的道行也是无法企及的。
  「善男子!譬如有壮夫,手执利矛,去刺坚密的铠甲,没有任何阻碍。菩萨也是如此,执菩提心之铦利快矛,刺诸邪见、烦恼等等坚密的铠甲,完全能够穿彻而无任何障碍。
「善男子!譬如大龙象大力勇士,如果振臂威怒,在其额头上一定生出疮疱;其疮如果未曾愈合,阎浮提中的一切人民没有能够制伏他的。
菩萨也是如此,如果他生起大悲之心,一定是从菩提之心发出的;
此心如果未曾舍弃,一切世间之魔以及魔民都不能为害世间。
「善男子!譬如射师有这样一些弟子,虽然未曾习惯其师的技艺,然而其智慧、方便、善巧,是其他一切人所不能够企及的。
菩萨初始发心也是如此,虽然未曾习惯一切智之行,然而其所有的愿力、智慧、理解力、欲想,是一切世间的凡夫、声闻、缘觉等等全部不能够企及的。
  「善男子!如人学射,先安其足,后习其法。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欲学如来一切智道,先当安住菩提之心,然后修行一切佛法。
  「善男子!譬如幻师,将作幻事,先当起意忆持幻法,然后所作悉得成就。
  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将起一切诸佛菩萨神通幻事,先当起意发菩提心,然后一切悉得成就。
  「善男子!譬如幻术,无色现色。菩萨所具有的菩提心相亦复如是,虽无有色,不可睹见,然能普于十方法界示现种种功德庄严。
  「善男子!譬如猫狸①,才见于鼠,鼠即入穴不敢复出。菩萨摩诃萨发菩提心亦复如是,暂以慧眼观诸惑业,皆即窜匿不复出生。
  「善男子!譬如有人,着阎浮金庄严之具,映蔽一切皆如聚墨。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着菩提心庄严之具,映蔽一切凡夫、二乘功德庄严悉无光色。
  「善男子!如好磁石,少分之力,即能吸坏诸铁钩锁。菩萨摩诃萨发菩提心亦复如是,若起一念,悉能坏灭一切见欲、无明钩锁。
  「善男子!如有磁石,铁若见之,即皆散去,无留住者。菩萨摩诃萨发菩提心亦复如是,诸业烦恼、二乘解脱,若暂见之,即皆散灭,亦无住者。
  「善男子!譬如有人,善入大海,一切水族无能为害;假使入于摩竭鱼②口,亦不为彼之所吞噬。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发菩提心入生死海,诸业烦恼不能为害;假使入于声闻、缘觉实际法中,亦不为其之所留难。
  「善男子!譬如有人,饮甘露浆,一切诸物不能为害。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饮菩提心甘露法浆,不堕声闻、辟支佛地,以具广大悲愿力故。
  「善男子!譬如有人,得安缮那药③以涂其目,虽行人间,人所不见。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得菩提心安缮那药,能以方便入魔境界,一切众魔所不能见。
  「善男子!譬如有人,依附于王,不畏余人。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依菩提心大势力王,不畏障、盖、恶道之难。
  「善男子!譬如有人,住于水中,不畏火焚。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住菩提心善根水中,不畏二乘解脱智火。
  「善男子!譬如有人,依倚猛将,即不怖畏一切怨敌。
  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依菩提心勇猛大将,不畏一切恶行怨敌。
「善男子!如释天王,执金刚杵④,摧伏一切阿修罗众。
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持菩提心金刚之杵,摧伏一切诸魔外道。
【章旨】
弥勒菩萨分别以十四种比喻称赞发菩提心所具有的「十地」之第八地「不动地」的功能。
【注释】
①猫狸:「猫」和「狸」的合称,都以捕鼠为食。狸,即「山猫」、「野猫」,也称为「豹猫」。
②摩竭鱼:又作「摩伽罗鱼」、「么迦罗鱼」,意译为「大体鱼」、「鲸鱼」、「巨鳌」。佛教典籍将其当作大鱼记载,当代学者将其视为与鳄、鲨鱼、海豚等同类。
也有可能为古代印度人假想中之鱼。印度神话中,以之为水神之坐骑,爱神所执之旗上也附有摩竭鱼图,又为十二宫之一,称「摩竭宫」。
其头部与前肢似羚羊,身体与尾部则呈鱼形。
③安缮那药:又作「安膳那」、「安禅那」、「安阇那」。一说为眼药名,其色青黑。
一说为植物之一种,其叶可和合眼药使用。据说将之涂于眼睑四周,使眼部青黑,则他人无法辨认。
现今的印度人仍然将之涂于小孩之眼缘上,因相信此药有强眼之效用,并认为眼缘为黑色更惹人喜爱。
④金刚杵:又称「金刚智杵」、「坚慧杵」,为帝释天、执金刚神、大力金刚、金刚手诸尊之执持物,亦为密教行者修法所用之法器。
此物本为印度人所使用之武器,由于质地坚固,能击破各种物质,故冠以「金刚」之名。
佛教密宗用以象征具有摧破烦恼之佛智。
最初金刚杵尖端甚锐利,直至用为佛教之法器,其形状已改变许多。
【语译】
弥勒菩萨又为善财童子以及会众解释菩提心为什么具有如此功德:「善男子!譬如有人学射,先安定其足,然后再学习射击的方法。菩萨也是如此,想学习如来一切智之道,先应当安住于菩提之心,然后修行一切佛法。
  「善男子!譬如幻师,将作幻事之前,先应当发起意念忆持幻之法,然后其所作才能完全得以成就。菩萨也是如此,将发起一切诸佛菩萨神通幻事,先应当起意发菩提心,然后一切才能完全得以成就。
  「善男子!譬如幻术,有一种让无颜色的东西显现出颜色的本领。菩萨所具有的菩提心之相状也是如此,虽然其心没有颜色,不可能看见,但是却能够完全在十方法界示现出种种功德庄严。
  「善男子!譬如猫狸,即便是其初次看见鼠,但鼠却吓得进入洞穴而不敢再出来。菩萨发菩提心也是如此,暂时以智慧之眼观诸惑业,其惑业也就窜匿而不再出生。
  「善男子!譬如有人,佩带着以阎浮金制作的庄严之具,遮蔽得周边一切都如同聚墨一样无光。菩萨也是如此,拥有着菩提心庄严之具,遮蔽得一切凡夫、声闻、缘觉功德庄严也都全部没有任何光色。
  「善男子!譬如上好的磁石,以少分之力,就能够吸坏诸铁钩锁。菩萨发菩提心也是如此,若生起一念,就能够完全坏灭一切见欲、无明钩锁。
「善男子!譬如有磁石,铁如果遇见它,就立即被吸引而去,没有能够留在原处的。菩萨发菩提心也是如此,诸业烦恼、声闻、缘觉的二乘解脱,如果一见到菩萨之菩提心,随即就都完全散灭了,不再有人再住于此种解脱方法。 
「善男子!譬如有人,善于进大海,而一切水族都不能够伤害他;假使进入了摩竭鱼之口,也可以不被此鱼所吞噬。菩萨也是如此,发菩提心而进入生死之海,诸业烦恼再也不能够为害;假使进入声闻、缘觉之实际法中,也自然不会被其吸引而停留于此。
  「善男子!譬如有人,饮甘露浆,一切诸物不能够再伤害他。菩萨也是如此,饮菩提心之甘露法浆,不堕入声闻、辟支佛地,因为他具有广大悲愿之力的缘故。
  「善男子!譬如有人,获得安缮那药而以之涂抹在自己的眼皮上,即便是在人间行走,别人也看不见他。菩萨也是如此,获得菩提心之安缮那药,能够以方便进入魔的境界,但一切众魔却不能看见他。
  「善男子!譬如有人,依附于国王,而不畏惧其他人。菩萨也是如此,依靠于菩提心之大势力王,就不畏惧障、盖、恶道等等的苦难、困境。
  「善男子!譬如有人,住于水中,就不害怕被火所焚。菩萨也是如此,住于菩提心之善根水中,就不害怕声闻、缘觉二乘解脱智之火。
  「善男子!譬如有人,依靠猛将,就不怖畏一切怨敌。菩萨也是如此,依靠菩提心之勇猛大将,就不畏惧一切恶行怨敌。
「善男子!譬如帝释天王,手执金刚杵,摧毁降伏一切阿修罗众。菩萨也是如此,持菩提心金刚之杵,一定会摧毁降伏一切诸魔外道。
  「善男子!譬如有人,服延龄药①,长得充健,不老不瘦。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服菩提心延龄之药,于无数劫修菩萨行,心无疲厌亦无染着。
  「善男子!譬如有人,调和药汁,必当先取好清净水。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欲修菩萨一切行愿,先当发起菩提之心。
  「善男子!如人护身,先护命根。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护持佛法,亦当先护菩提之心。
  「善男子!譬如有人,命根若断,不能利益父母、宗亲。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舍菩提心,不能利益一切众生,不能成就诸佛功德。
  「善男子!譬如大海,无能坏者。菩提心海亦复如是,诸业烦恼、二乘之心所不能坏。
  「善男子!譬如日光,星宿光明不能映蔽。菩提心日亦复如是,一切二乘无漏智②光所不能蔽。
  「善男子!如王子初生,即为大臣之所尊重,以种性自在故。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于佛法中发菩提心,即为耆宿③久修梵行声闻、缘觉所共尊重,以大悲自在故。
  「善男子!譬如王子,年虽幼稚,一切大臣皆悉敬礼。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虽初发心修菩萨行,二乘耆旧④皆应敬礼。
  「善男子!譬如王子,虽于一切臣佐之中未得自在,已具王相,不与一切诸臣佐等,以生处尊胜故。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虽于一切业烦恼中未得自在,然已具足菩提之相,不与一切二乘齐等,以种性第一故。
「善男子!譬如清净摩尼妙宝,眼有翳故见为不净。菩萨所具有的菩提心宝亦复如是,无智不信谓为不净。
【章旨】
弥勒菩萨分别以十种比喻称赞发菩提心所具有的「十地」之第九地「善慧地」的功能。
【注释】
①延龄药:指能够延年益寿的药物。
②无漏智:指证见真理,远离一切烦恼过与是非的智慧。对于小乘佛教来说,证见四谛理之智,称为「无漏智」。对于大乘唯识学而言,「无漏智」分为「根本」、「后得」二智,「根本智」为唯识之性,即证得真如理性之「无分别智」;「后得智」由「根本智」所出,为唯识之相,即了知因缘现起之万象。
③耆宿:年高有德者之人。
④耆旧:指年高望重之人。
【语译】
弥勒菩萨又为善财童子以及会众解释菩提心为什么具有如此功德:「
善男子!譬如有人,服食延龄之药,长得非常健康,不老也不瘦。菩萨也是如此,服食菩提心之延龄之药,在无数劫修习菩萨行,心没有疲倦和厌恶,也无染着。
  「善男子!譬如有人,调和药汁,一定先取好清净之水。菩萨也是如此,想修习菩萨一切行愿,必然应该先发起菩提之心。
  「善男子!譬如有人护身,必然先保护命根。菩萨也是如此,护持佛法,必然会先保护菩提之心。
  「善男子!譬如有人,如果断绝了命根,就不能够给予父母、宗亲以利益。菩萨也是如此,如果舍弃菩提心,就不能够利益一切众生,不能够成就诸佛功德。
  「善男子!譬如大海,是没有人能够毁坏的。菩提心海也是如此,是诸业烦恼、声闻、缘觉二乘之心所不能毁坏的。
  「善男子!譬如日光,是星宿之光明所不能映蔽的。菩提心之日也是如此,是一切声闻、缘觉二乘之无漏智光所不能遮蔽的。
  「善男子!譬如王子初生,即为大臣之所尊重,以种性自在故。菩萨也是如此,于佛法中发菩提心,就被德高望重并且久修梵行的声闻、缘觉所共同尊重,因为其已经以大悲而获得自在的缘故。
  「善男子!譬如王子,虽然年轻幼稚,但一切大臣却都向其致敬。
  菩萨也是如此,虽然初发心修习菩萨行,但声闻、缘觉二乘耆旧都应当向其致敬。
  「善男子!譬如王子,虽然在一切臣佐之中未能获得自在,但他却已经具备王者之相,并不与一切诸臣佐相同,这是因为他的出生地位很尊贵超越的缘故。菩萨也是如此,虽然在一切业烦恼之中未能获得自在,但是却已经具足菩提之相,并不与一切声闻、缘觉二乘相等同,这是因为菩萨的种性是第一的缘故。
「善男子!譬如清净的摩尼妙宝,那些眼睛有障蔽之物的人会将其看作不干净的。
菩萨所具有的菩提心宝也是如此,那些缺乏智慧以及没有信仰的人就会将其看作不清净的。
  「善男子!譬如有药,为咒所持,若有众生见、闻、同住,一切诸病皆得消灭。菩萨摩诃萨菩提心药亦复如是,一切善根、智慧、方便、菩萨愿智共所摄持,若有众生见、闻、同住、忆念之者,诸烦恼病悉得除灭。
  「善男子!譬如有人,常持甘露,其身毕竟不变不坏。菩萨也是如此,若常忆持菩提心露,令愿智身①毕竟不坏。
  「善男子!如机关木人②,若无有楔,身即离散,不能运动。菩萨也是如此,无菩提心,行即分散,不能成就一切佛法。
「善男子!如转轮王,有沈香宝,名曰『象藏『;若烧此香,王四种兵悉腾虚空。菩萨摩诃萨菩提心香亦复如是,若发此意,即令菩萨一切善根永出三界,行如来智无为③空中。
「善男子!譬如金刚,唯从金刚处及金处生,非余宝处生。
菩萨摩诃萨菩提心金刚亦复如是,唯从大悲救护众生金刚处、一切智智殊胜境界金处而生,非余众生善根处生。
「善男子!譬如有树,名曰『无根』,不从根生,而枝、叶、华、果悉皆繁茂。
菩萨摩诃萨菩提心树亦复如是,无根可得,而能长养一切智智神通大愿;枝、叶、华、果,扶疏荫映④,普覆世间。
【章旨】
弥勒菩萨分别以六种比喻称赞发菩提心所具有的「十地」之第六地「法云地」的功能。
【注释】①愿智身:指以「愿智」为体的菩萨之身。愿智,如愿知悉一切之智慧。
②机关木人:用机关启动的木人。
③无为:无造作之意,是指非因缘所造作,离生灭变化而绝对常住之法。也指「无为法」,是「涅槃」之异名。
④扶疏荫映:指枝叶繁茂分披,覆照、覆映着行人。
【语译】
弥勒菩萨又为善财童子以及会众解释菩提心为什么具有如此功德:「
善男子!譬如有一种药,被咒所执持,如果有众生见到、听到以及与其同住在一起,一切诸病都得以消灭。菩萨所具有的菩提心药也是如此,为一切善根、智慧、方便、菩萨愿智共同摄持,如果有众生看见、听到、同住、忆念菩提心药,诸烦恼病也都完全可以除灭。
  「善男子!譬如有人,常常持有甘露,其身永远不变不坏。菩萨也是如此,如果常常忆持菩提心露,就会使其愿智之身永远不坏。
  「善男子!如机关木人,如果没有楔子将其连接起来,其机身立即就会离散,不能运动。菩萨也是如此,如果没有菩提心,菩萨之行就立即会分散,就不能够成就一切佛法。
「善男子!譬如转轮王,拥有名为『象藏』的沈香宝;如果燃烧此香,转轮王的象兵、马兵、车兵、步兵四兵都完全飞腾进入虚空。菩萨所具有的菩提心香也是如此,如果能够发此意,就会使菩萨一切善根永远出离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行于如来智的无为空中。
「善男子!譬如金刚,只是从金刚和金处出生,并非在其它的珍宝处产生。
菩萨所具有的菩提心金刚也是如此,只是从大悲救护众生金刚处、一切智智殊胜境界之金处而产生,并非在其余众生之善根处产生。
「善男子!譬如有一种名为『无根』的树,它不从根生,而枝、叶、花、果都完全繁茂。菩萨所具有的菩提心树也是如此,无根可得,但却能够长养一切智智神通大愿;其枝、叶、花、果,扶疏荫映,完全覆盖世间。
  「善男子!譬如金刚,非劣恶器及以破器所能容持,唯除全具上妙之器。
  菩提心金刚亦复如是,非下劣众生悭、嫉、破戒、懈怠、妄念、无智器中所能容持,亦非退失殊胜志愿、散乱、恶觉众生器中所能容持,唯除菩萨深心宝器。
  「善男子!譬如金刚,能穿众宝。菩提心金刚亦复如是,悉能穿彻一切法宝。
  「善男子!譬如金刚,能坏众山。菩提心金刚亦复如是,悉能摧坏诸邪见山。
  「善男子!譬如金刚,虽破不全,一切众宝犹不能及。菩提心金刚亦复如是,虽复志劣,少有亏损,犹胜一切二乘功德。
  「善男子!譬如金刚,虽有损缺,犹能除灭一切贫穷。菩提心金刚亦复如是,虽有损缺,不进诸行,犹能舍离一切生死。
  「善男子!如小金刚,悉能破坏一切诸物。菩提心金刚亦复如是,入少境界,即破一切无知诸惑。
  「善男子!譬如金刚,非凡人所得。菩提心金刚亦复如是,非劣意众生之所能得。
  「善男子!譬如金刚,不识宝人不知其能、不得其用。菩提心金刚亦复如是,不知法人不了其能、不得其用。
  「善男子!譬如金刚,无能销灭。菩提心金刚亦复如是,一切诸法无能销灭。
  「善男子!如金刚杵,诸大力人皆不能持,唯除有大那罗延力。菩提之心亦复如是,一切二乘皆不能持,唯除菩萨广大因缘坚固善力。
  「善男子!譬如金刚,一切诸物无能坏者,而能普坏一切诸物,然其体性无所损减。菩提之心亦复如是,普于三世无数劫中,教化众生,修行苦行,声闻、缘觉所不能者咸能作之,然其毕竟无有疲厌亦无损坏。
  「善男子!譬如金刚,余不能持,唯金刚地之所能持。菩提之心亦复如是,声闻、缘觉皆不能持,唯除趣向萨婆若者。
  「善男子!如金刚器,无有瑕缺用盛于水,永不渗漏而入于地。菩提心金刚器亦复如是,盛善根水,永不渗漏,令入诸趣。
  「善男子!如金刚际,能持大地,不令坠没。菩提之心亦复如是,能持菩萨一切行愿,不令坠没入于三界。
  「善男子!譬如金刚,久处水中,不烂不湿。菩提之心亦复如是,于一切劫处,在生死业惑水中,无坏无变。
  「善男子!譬如金刚,一切诸火不能烧然、不能令热。菩提之心亦复如是,一切生死诸烦恼火不能烧然、不能令热。
  「善男子!譬如三千世界之中金刚座上,能持诸佛坐于道场、降伏诸魔、成等正觉,非是余座之所能持。菩提心座亦复如是,能持菩萨一切愿行、诸波罗蜜、诸忍、诸地、回向、受记、修集菩提助道之法、供养诸佛、闻法受行,一切余心所不能持。
「善男子!菩提心者,成就如是无量无边乃至不可说不可说殊胜功德。
「若有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则获如是胜功德法。是故,善男子!汝获善利!汝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求菩萨行,已得如是大功德故。
【章旨】
弥勒菩萨称赞善财童子能够发菩提心,此处的十七种比喻是用来称赞「等觉位」所具有的功德的。在此,弥勒菩萨总结了对菩提心的称赞之语。
【语译】弥勒菩萨又为善财童子以及会众解释菩提心为什么具有如此功德:「
善男子!譬如金刚,并非恶劣的器物以及破败的器物所能容持,只有完整的美妙的上等器物才能盛放。
菩提心之金刚也是如此,并非下劣众生的吝啬、嫉妒、破戒、懈怠、妄念、无智之根器所能够容持,也并非退失殊胜志愿、散乱之心、恶觉众生之根器所能够容持,只有菩萨深心之宝器才能容持。
  「善男子!譬如金刚,能够穿刺众宝。菩提心之金刚也是如此,它完全能够穿彻一切法宝。
  「善男子!譬如金刚,能够毁坏众山。菩提心之金刚也是如此,它完全能够摧毁破坏诸邪见之山。
  「善男子!譬如金刚,即便是破败不全,一切众宝仍然不能够企及。菩提心之金刚也是如此,即便是志向拙劣,少有亏损,仍然胜过一切声闻、缘觉二乘之功德。
  「善男子!譬如金刚,即便是有损缺,仍然能够除灭一切贫穷。菩提心之金刚也是如此,即便是有损缺,不能够进修诸行,仍然能够舍弃远离一切生死。
  「善男子!譬如小金刚,完全能够破坏一切诸物。菩提心金刚也是如此,进入一部分境界,就能够破坏一切无知之诸惑。
  「善男子!譬如金刚,并非凡人所得。菩提心之金刚也是如此,并非劣意众生之所能得。
  「善男子!譬如金刚,不认识这种珍宝的人不知晓其能、不能够得其用处。菩提心之金刚也是如此,不知晓佛法的人不了解其能、不得其用。
  「善男子!譬如金刚,没有任何东西能够将其销灭。菩提心之金刚也是如此,一切诸法中没有能够销灭它的。
  「善男子!譬如金刚杵,诸大力人都不能够持,唯有大那罗延之力才可以执持。菩提之心也是如此,一切声闻、缘觉二乘都不能够持有它,只有菩萨广大因缘坚固之善力才能持有它。
  「善男子!譬如金刚,一切诸物中没有能够毁坏它,但其却能够完全毁坏一切诸物,而其体性却无所损减。菩提之心也是如此,完全在三世无数劫中,教化众生,修行苦行,声闻、缘觉所不能的方面它都能够做之,但其自身却毕竟无有疲倦和厌恶,也无任何损坏。
  「善男子!譬如金刚,其它各地都不能持有,唯有金刚地才能持有。菩提之心也是如此,声闻、缘觉都不能持有,只是趣向般若波罗蜜的菩萨才能拥有。
  「善男子!譬如金刚器,没有瑕疵,用其盛水就永远不会渗漏而进入地下。菩提心之金刚器也是如此,盛放着善根之水,永远不会渗漏,使其进入诸趣。
  「善男子!譬如金刚的边际,能够执持大地,不使其坠没。菩提之心也是如此,能够持菩萨一切行愿,不使其坠没进入三界。
  「善男子!譬如金刚,长久地置放于水中,它既不腐烂,也不潮湿。菩提之心也是如此,在一切劫处,在生死业惑之水中,不坏也不变。
  「善男子!譬如金刚,是一切诸火所不能烧燃的,甚至也不能使其发热。菩提之心也是如此,一切生死诸烦恼之火并不能使其烧燃,也不能使其发热。
  「善男子!譬如三千世界之中的金刚座,能够使诸佛坐于道场、降伏诸魔、成等正觉,而其它的座位并不能完成这一伟业。菩提心之座也是如此,它能够持菩萨一切愿行、诸波罗蜜、诸忍、诸地、回向、受记、修集菩提助道之法、供养诸佛、闻法而受行,这是一切其它心所不能做到的。
「善男子!总而言之,菩提心能够成就如此无量无边乃至不可说不可说殊胜功德。
「如果有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就可以获得如此胜功德法。是故,善男子!你可以获得善利!你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求菩萨行,已经获得了如此的大功德。
「善男子!如汝所问: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善男子!汝可入此毗卢遮那庄严藏大楼阁中周遍观察,则能了知学菩萨行,学已成就无量功德。」
【章旨】
弥勒菩萨又引入善财童子所提出的问题,并且让其进入毗卢遮那庄严藏大楼阁中周遍观察,以学习菩萨行。
【语译】
弥勒菩萨继续给善财童子以及会众说:「善男子!如你所问:菩萨如何学习菩萨行、修习菩萨道?善男子!你可以进入此毗卢遮那庄严藏大楼阁中周遍观察,就能够了知如何学习菩萨行以及学成以后所成就的无量功德。」

《华严经》卷七十九 入法界品之二十
【题解】
本卷接续第七十八卷之「弥勒菩萨会」,即《入法界品》「末会」中的第五十三会,即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中的五十二参最后一大部分内容。
善财童子请求弥勒菩萨打开毗卢遮那庄严藏大楼阁,让自己能够进入。
弥勒菩萨至楼门前弹指出声,其门自开,善财童子得以进入,看到了楼阁中的奇异庄严。
善财童子看见毗卢遮那庄严藏楼阁如此不可思议的自在境界,生出大欢喜,进入无碍解脱之门。由于进入了无碍解脱境界,善财童子得以看见弥勒菩萨从初发心、修行得法,一直到其随类摄取众生的整个过程。
善财童子在毗卢遮那庄严藏楼阁看见菩萨进入三昧,以各种变化身演说佛法;
也看见了诸佛摄化众生的功德以及弥勒菩萨一生所做的功德。
善财童子在毗卢遮那庄严藏楼阁中又见到、听见各种庄严具的微妙作用,共分十段。
善财童子在毗卢遮那庄严藏楼阁中听闻宝网铃铎及诸乐器演说佛法,
又看到宝镜中显现出的种种形象、楼阁中的宝柱放出摩尼王大光明网、以阎浮提檀金制作的童女及众宝像。
善财童子又看见在楼阁中出生许多真珠璎珞、香水、琉璃、璎珞,这些珍宝都放出百千光明。
这时,善财童子又看见有各色莲花在其中盛开,在每一朵莲花中显现出各种颜色的众生形象。
此外,善财童子还看见毗卢遮那庄严藏楼阁中的净琉璃地每一步间都显现出不可思议的各种形象。
善财童子在毗卢遮那庄严藏楼阁中看见在各种宝树中都显现出佛、菩萨、天、龙等半身形象,
看见了此楼阁中的半月形建筑发出无数星宿的种种光明。
最后,善财童子还看见,在毗卢遮那庄严藏楼阁的周回四壁上,
其每一宝中都显现出了弥勒菩萨在修行中所作的「随类摄生」的事情。
善财童子因为获得了不忘失忆念之力的缘故,
才获得了见十方清净之眼、善观察无碍智、诸菩萨自在智,并且因为获得了诸菩萨已入智地后所具的广大解,所以,他才能在此楼阁中见到如此奇异的境界。
此处以十种比喻显示善财童子之所见,十种比喻均有二义:
一喻能见因缘不同,
二喻所见境界不同。
弥勒菩萨进入毗卢遮那庄严藏楼阁,以弹指作声,将善财童子从三昧定中唤出。
弥勒菩萨告诉善财童子,你因为菩萨之法力加持的缘故,才见到如此的境界。
善财童子请问此法门之名,弥勒菩萨告诉善财童子说,这一法门名为「三世一切境界不忘念智庄严藏」。
善财童子又向弥勒菩萨请教「三世一切境界不忘念智庄严藏」法门所具如此境界的本源。
弥勒菩萨则回答说,此法非去非来,非集非常,远离一切。
善财童子所见到的一切景象都是凭借菩萨智慧神力而住,也是不住于内,不住于外,非来非去的。
善财童子又询问弥勒菩萨是从何处生出的。弥勒菩萨以三层来回答:
第一,从法身而言,无来之来,来即无来。
第二,从「相」即「实报」言之,「从万行中来」。第三,从化身、现身而言,从「随机熟处而来」。
这三层「即法、报、化身,亦体、相、用,亦理、行、事。又初唯理,后唯事,中一具理、事。」
善财童子又向弥勒菩萨请教菩萨的生处,弥勒菩萨先回答菩萨的十种生处,后又向善财童子说明出生菩萨的二十种因缘。
弥勒菩萨告诉善财童子自己为了化度众生的缘故,而生于阎浮提界的摩罗提国中的拘咤聚落的婆罗门家,当自己在未来成佛之后,善财童子可以与文殊菩萨一起来与其相会。

弥勒菩萨又向善财童子举荐文殊师利菩萨,嘱咐他前去拜访,向其请教修行菩萨行的方法、途径。弥勒菩萨对于文殊师利菩萨推崇倍至,善财童子于是告别了弥勒菩萨,踏上了继续求法的历程。
应善财童子的请求,弥勒菩萨为其讲解了「三世一切境界不忘念智庄严藏」法门的境界。特别是,善财童子应弥勒菩萨的要求,观察了弥勒菩萨住所毗卢遮那庄严藏楼阁,从中得到了许多教益。
弥勒菩萨郑重地向善财童子推荐文殊师利菩萨,叮嘱善财童子前去拜访。
尔时,善财童子恭敬右绕弥勒菩萨摩诃萨已,而白之言:「唯愿大圣开楼阁门,令我得入!」
时,弥勒菩萨前诣楼阁,弹指出声,其门即开,命善财入。①善财心喜,入已还闭。②
见其楼阁广博无量同于虚空,阿僧祇宝以为其地;
阿僧祇宫殿、阿僧祇门闼、阿僧祇窗牖、阿僧祇阶陛、阿僧祇栏楯、阿僧祇道路,皆七宝成;
阿僧祇幡、阿僧祇幢、阿僧祇盖,周回间列;
阿僧祇众宝璎珞、阿僧祇真珠璎珞、阿僧祇赤真珠璎珞、阿僧祇师子珠璎珞,处处垂下;阿僧祇半月③、阿僧祇缯带、阿僧祇宝网,以为严饰;
阿僧祇宝铎风动成音,散阿僧祇天诸杂华,悬阿僧祇天宝鬘带,严阿僧祇众宝香炉,雨阿僧祇细末金屑,悬阿僧祇宝镜,然阿僧祇宝灯,布阿僧祇宝衣,列阿僧祇宝帐,设阿僧祇宝坐,阿僧祇宝缯以敷座上;
阿僧祇阎浮檀金童女像、阿僧祇杂宝诸形像、阿僧祇妙宝菩萨像,处处充遍;阿僧祇众鸟出和雅音;
阿僧祇宝优钵罗华、阿僧祇宝波头摩华、阿僧祇宝拘物头华、阿僧祇宝芬陀利华,以为庄严;
阿僧祇宝树次第行列,阿僧祇摩尼宝放大光明。如是等无量阿僧祇诸庄严具,以为庄严。
又见其中,有无量百千诸妙楼阁,一一严饰悉如上说;广博严丽皆同虚空,不相障碍亦无杂乱。
善财童子于一处中见一切处,一切诸处悉如是见。

【章旨】
善财童子请求弥勒菩萨打开毗卢遮那庄严藏大楼阁,让自己能够进入。
弥勒菩萨至楼门前弹指出声,其门自开,善财童子得以进入,看到了楼阁中的奇异庄严。 
【注释】
①弥勒菩萨前诣楼阁一句:关于此句所具有的象征意义,澄观说:「令其就法,亡言会旨,则佛法门开,故云『前诣』等。即开理智门,示令其悟入也。」
②善财心喜入已还闭:关于此句所具有的象征意义,澄观说:「约因自证,悟佛知见,则入法界。从迷之悟加行趣入,有门理之殊;证已契合,能、所两亡,即妄而真,更无入处,故云『还闭』。」
③半月:指半月形的庄严宫殿或装饰身体之物。据《理趣经》载,他化自在天王宫以珠鬘、璎珞、半满月等而为庄严。

【语译】
这时,善财童子恭敬地在弥勒菩萨身边右绕致敬之后,对弥勒菩萨说:「希望大圣打开楼阁之门,使我得以进入!」
当时,弥勒菩萨前往毗卢遮那庄严藏大楼阁,弹指出声,其门随即自己打开了。弥勒菩萨命善财童子进入。善财童子心中大喜,进入楼阁之后,其门就自己关闭了。
善财童子看见这座楼阁广博无量,与虚空同样宽广,它以无数的珍宝铺设地面;
有无数的宫殿、无数的门阶、无数的窗户、无数的台阶、无数的栏干、无数的道路,这些都是以金、银、琉璃、砗渠、玛瑙、真珠、玫瑰等七宝装饰的;
有无数的幡、无数的幢、无数的盖在其周围交错排列;
有无数的以许多珍宝制作的璎珞、无数的以真珠制作的璎珞、无数的以赤真珠制作的璎珞、无数的以狮子珠制作的璎珞,到处垂下;
有无数的半月形装饰物、无数的丝绸带、无数的宝网,作为美丽的装饰;
无数的宝铎在风的吹动之下,发出美妙的声音,到处散布着无数的天上的多种杂花,
悬挂着无数的以天宝制作的鬘带,盛放着无数的以许多珍宝制作的香炉,降下无数的珍宝之细末金屑,
悬挂着无数的宝镜,点燃着无数的宝灯,布列着无数的宝衣,陈列着无数的宝帐,
设置了无数的宝座,以无数珍贵的丝绸铺设座位;
有以无数的阎浮檀金制作的童女像、无数的杂宝制作的形像、无数的以美妙珍宝制作的菩萨像,到处都是;
无数的鸟发出和雅的鸣叫;无数的优钵罗华、无数的波头摩华、无数的拘物头华、无数的芬陀利华,作为楼阁的庄严;
无数的宝树次第排列,无数的摩尼宝大放光明。
如此等无量阿僧祇诸庄严具,作为这座楼阁的庄严具。
善财童子又看见毗卢遮那庄严藏大楼阁之中,
有无量百千座美妙的楼阁,每一座楼阁的美妙装饰都如同上面所说;
这无数座楼阁广博严丽,如同处于虚空中一样,不互相妨碍,又不障碍又不显得杂乱。
善财童子在此楼阁中的每一个事物之中看到一切事物,在一切地方所见都是如此。

尔时,善财童子见毗卢遮那庄严藏楼阁如是种种不可思议自在境界,生大欢喜,踊跃无量,身心柔软,离一切想,除一切障,灭一切惑,所见不忘,所闻能忆,所思不乱,入于无碍解脱之门。
普运其心,普见一切,普申敬礼,才始稽首,以弥勒菩萨威神之力,自见其身遍在一切诸楼阁中,具见种种不可思议自在境界。
所谓:或见弥勒菩萨初发无上菩提心时如是名字、如是种族,
如是善友之所开悟,令其种植如是善根、住如是寿、在如是劫、值如是佛、处于如是庄严剎土、修如是行、发如是愿;
彼诸如来如是众会、如是寿命,经尔许时亲近供养,悉皆明见。
或见弥勒最初证得慈心三昧①,从是已来,号为慈氏;
或见弥勒修诸妙行,成满一切诸波罗蜜;
或见得忍,或见住地,或见成就清净国土,
或见护持如来正教,为大法师,得无生忍,某时、某处、某如来所受于无上菩提之记。
或见弥勒为转轮王,劝诸众生住十善道;或为护世,饶益众生;
或为释天,呵责五欲;
或为焰摩天王,赞不放逸;
或为兜率天王,称叹一生菩萨功德;
或为化乐天王,为诸天众现诸菩萨变化庄严;
或为他化自在天王,为诸天众演说一切诸佛之法;
或作魔王,说一切法皆悉无常;或为梵王,说诸禅定无量喜乐;
或为阿修罗王,入大智海,了法如幻,为其众会常演说法,断除一切憍、慢、醉、慠。
或复见其处阎罗界,放大光明,救地狱苦;
或见在于饿鬼之处,施诸饮食,济彼饥渴;
或见在于畜生之道,种种方便,调伏众生。
【章旨】
善财童子看见毗卢遮那庄严藏楼阁如此不可思议的自在境界,生出大欢喜,进入无碍解脱之门。由于进入了无碍解脱境界,善财童子得以看见弥勒菩萨从初发心、修行得法,一直到其随类摄取众生的整个过程。
【注释】
①慈心三昧:又称「慈三昧」、「白光明慈三昧」、「大慈三昧」,或称「慈心观」,是大乘菩萨修慈悲行的根本。
即去除妄念杂虑、远离瞋恚怨憎之念,专门致力于以慈悲心观一切众生普遍受乐的三昧。这是行者怜念众生、关怀众生的心理境界。
【语译】
这时,善财童子看见毗卢遮那庄严藏楼阁如此种种不可思议的自在境界,产生极大欢喜,踊跃无量,身心柔软,远离一切想,除去了一切障碍,灭除了一切惑,其所见都不再忘记,其所听说的都能够记住,其所思都不再杂乱。
善财童子进入了无碍解脱之门,他完全运转自己的这种心,完全看见一切。
善财童子想向一切善知识致以敬礼。
刚刚开始稽首,他就凭借弥勒菩萨威神之力,
自己看见自身遍在一切诸楼阁中,
完全看见了种种不可思议自在的境界。
善财童子看到:
有时看见弥勒菩萨初发无上菩提心时的如此名字、如此种族,如此善友之所开悟,
使其种植如此善根、住于如此寿、在如此劫、值如此佛、处于如此庄严国土、修习如此行、发如此愿。
善财童子看见自己在一切如来的道场之中,看到如此众会、如此寿命,
经过许多时候亲近供养诸佛,所有这些事情,
善财童子都完全能够明晰地看见。
善财童子也看见弥勒菩萨最初证得慈心三昧,从此以来,号为慈氏。
也看见弥勒菩萨修诸妙行,成就圆满一切诸波罗蜜;
也看见其获得忍波罗蜜,
也看见其所住之地,
看见其成就清净国土,
看见其护持如来正教,为大法师,
获得无生法忍,在某时、某处、某如来之所受于无上菩提之记。
善财童子也看见弥勒菩萨为转轮王,激励诸众生住于十善道;
看见其作为护世天王,饶益众生;
看见其作为帝释天,呵责五欲之享受;
看见其为焰摩天王,称赞不放逸的品行;
看见其作为兜率天王,称叹一生菩萨之功德;看
见其为化乐天王,为了诸天众显现出诸菩萨变化出的庄严;
看见其为他化自在天王,为诸天众演说一切诸佛之法;
看见其作为魔王,说一切法都是无常;
看见其作为梵王,演说诸禅定之无量喜乐;
看见其为阿修罗王,进入大智海,了法如幻,为其众会常常演说法,断除一切憍慢醉慠。
也看见其处于阎罗界,放出大光明,拯救地狱中的苦难众生;
也看见其处于饿鬼之地,为饿鬼布施饮食,救济饿鬼之饥渴;
也看见其在于畜生之道,以种种方便,调伏众生。
或复见为护世天王众会说法,
或复见为忉利天王众会说法,
或复见为焰摩天王众会说法,
或复见为兜率天王众会说法,
或复见为化乐天王众会说法,
或复见为他化自在天王众会说法,
或复见为大梵王众会说法,
或复见为龙王众会说法,
或复见为夜叉、罗剎王众会说法,
或复见为干闼婆、紧那罗王众会说法,
或复见为阿修罗、陀那婆王①众会说法,
或复见为迦楼罗、摩睺罗伽王众会说法,
或复见为其余一切人、非人等众会说法,
或复见为声闻众会说法,
或复见为缘觉众会说法,
或复见为初发心乃至一生所系②已灌顶者③诸菩萨众而演说法。
或见赞说初地乃至十地所有功德,
或见赞说满足一切诸波罗蜜,
或见赞说入诸忍门,
或见赞说诸大三昧门,
或见赞说甚深解脱门,
或见赞说诸禅三昧神通境界,
或见赞说诸菩萨行,
或见赞说诸大誓愿,
或见与诸同行菩萨赞说世间资生工巧种种方便利众生事,
或见与诸一生菩萨赞说一切佛灌顶门。
或见弥勒于百千年,经行、读诵、书写经卷,勤求观察,为众说法,
或入诸禅四无量心④,
或入遍处⑤及诸解脱,
或入三昧以方便力现诸神变。

【章旨】
善财童子在毗卢遮那庄严藏楼阁又看见弥勒菩萨在道场之中为众生演说佛法。
【注释】
①陀那婆王:即「有施神」。
②已灌顶者:指弥勒菩萨已经证入第十地「法云地」,此地又名「灌顶住」。菩萨从十地中的第九地进入第十「法云地」时,诸佛以智水灌其顶,作为受法王职之证明,此称「受职灌顶」。
③一生所系:即「一生补处菩萨」,为弥勒菩萨的尊号之一。
释尊曾预言授记,当弥勒寿命四千岁(约人间五十七亿六千万年)尽时,将下生此世,于龙华树下成佛,分三会说法。以其代释迦佛说教之意,因此称作「一生补处菩萨」、「补处菩萨」、「补处萨埵」;当时,其一经获得佛格,因此也称为「弥勒佛」、「弥勒如来」。
④四无量心:即「慈无量心」、「悲无量心」、「喜无量心」、「舍无量心」。与一切众生乐,名「慈无量心」;
拔一切众生苦,名「悲无量心」;
见人行善或离苦得乐,深生欢喜,名「喜无量心」;
如上三心,舍之而不执着,或怨亲平等,不起爱憎,名「舍无量心」。
四心普缘无量众生,引生无量之福,故名「无量心」。
⑤遍处:即「十遍处」,又作「十遍」、「十遍入」、「十遍处定」、「十一切入」、「十一切处」,禅定修持法之一,是一种可远离三界烦恼的禅观,即观六大及四显色各遍满一切处而无间隙。「六大」指地、水、火、风、空、识,四显色即青、黄、赤、白。
【语译】
善财童子在毗卢遮那庄严藏楼阁又看见弥勒菩萨作为护世天王为众会说法,
又看见弥勒菩萨作为忉利天王为众会说法,
又看见弥勒菩萨作为焰摩天王为众会说法,
又看见弥勒菩萨作为兜率天王为众会说法,
又看见弥勒菩萨作为化乐天王为众会说法,
又看见弥勒菩萨作为他化自在天王为众会说法,
又看见弥勒菩萨作为大梵王为众会说法,
又看见弥勒菩萨作为龙王为众会说法,
又看见弥勒菩萨作为夜叉、罗剎王为众会说法,
又看见弥勒菩萨作为干闼婆、紧那罗王为众会说法,
又看见弥勒菩萨作为阿修罗、陀那婆王为众会说法,
又看见弥勒菩萨作为迦楼罗、摩睺罗伽王为众会说法,
又看见弥勒菩萨作为其余一切人、非人等为众会说法,
又看见弥勒菩萨作为声闻为众会说法,
又看见弥勒菩萨作为缘觉为众会说法,
又看见弥勒菩萨作为初发心乃至一生所系已经灌顶的诸菩萨众而为众生演说佛法。
善财童子又看见弥勒菩萨赞说初地乃至十地所有功德,
又看见弥勒菩萨赞说满足一切诸波罗蜜,
也看见弥勒菩萨赞说进入诸忍门,
也看来弥勒菩萨赞说诸大三昧门,
也看见弥勒菩萨赞说甚深解脱门,
也看见弥勒菩萨赞说诸禅三昧神通境界,
也看见弥勒菩萨赞说诸菩萨行,
也看见弥勒菩萨赞说诸大誓愿,
也看见弥勒菩萨与诸同行菩萨一起赞说世间资生工巧种种方便利益众生之事,
也看见与诸一生菩萨一起赞说一切佛之灌顶门。
善财童子看见弥勒在百千年之中经行、读诵、书写经卷,勤求观察,为众生说法,
也看见其进入诸禅四无量心,
也看见其进入遍处及诸解脱法门,
也看见其进入三昧以方便力显现出诸神变。
或见诸菩萨入变化三昧,各于其身一一毛孔,出于一切变化身云;
或见出天众身云,或见出龙众身云,
或见出夜叉、干闼婆、紧那罗、阿修罗、迦楼罗、摩睺罗伽、释、梵、护世、转轮圣王、小王、王子、大臣、官属、长者、居士身云,
或见出声闻、缘觉及诸菩萨、如来身云,或见出一切众生身云。
或见出妙音,赞诸菩萨种种法门。所谓:
赞说菩提心功德门;
赞说檀波罗蜜乃至智波罗蜜功德门;赞说诸摄①、诸禅②、诸无量心③,及诸三昧④、三摩钵底⑤、诸通⑥、诸明⑦、总持、辩才、诸谛、诸智⑧、止观⑨、解脱、诸缘⑩、诸依11、诸说法门;
赞说念处12、正勤13、神足14、根、力15、七菩提分、八圣道分、诸声闻乘、诸独觉乘、诸菩萨乘、诸地、诸忍、诸行、诸愿,如是等一切诸功德门。
或复于中,见诸如来,大众围绕;
亦见其佛生处、种姓、身形、寿命、剎劫、名号、说法利益、教住久近,乃至所有道场众会种种不同,悉皆明见。
又复于彼庄严藏内诸楼阁中,见一楼阁,高广严饰,最上无比;
于中悉见三千世界百亿四天下、百亿兜率陀天,一一皆有弥勒菩萨降神诞生、释梵天王捧持顶戴、游行七步、观察十方、大师子吼、现为童子、居处宫殿、游戏园苑、为一切智出家苦行、示受乳糜、往诣道场、降伏诸魔、成等正觉、观菩提树、梵王劝请转正法-轮、升天宫殿而演说法、劫数寿量、众会庄严、所净国土、所修行愿、教化成熟众生方便、分布舍利、住持教法,皆悉不同。
尔时,善财自见其身,在彼一切诸如来所;亦见于彼一切众会、一切佛事,忆持不忘,通达无碍。

【章旨】
善财童子在毗卢遮那庄严藏楼阁又看见菩萨进入三昧,以各种变化身演说佛法;也看见了诸佛摄化众生的功德以及弥勒菩萨一生所做的功德。
【注释】
①诸摄:指「四摄法」,菩萨摄受众生的四种方法「布施摄」、「爱语摄」、「利行摄」、「同事摄」。
②诸禅:禅,又作「禅那」、「持阿那」,意译作「静虑」、「思惟修习」等,指将心专注于某一对象,极寂静、详密思惟之定慧均等之状态。
在原始佛教及部派佛教,将「禅」以「寻」、「伺」、「喜」、「乐」之有无分为「初禅」、「二禅」、「三禅」、「四禅」等四种。
在大乘佛教中,禅为六波罗蜜、十波罗蜜之一,即「禅波罗蜜」。
《菩萨地持经》卷六及《瑜伽师地论》卷四十三等载,禅波罗蜜有九种相:
第一,「自性禅」,指静虑之自性,即将心集中于一对象的「心一境性」境界;或指由观心之自性所得之禅。
第二,「一切禅」,为摄尽自行化他一切法之禅。
第三,「难禅」,难修之禅之意,为利益无量之有情,舍去禅定之乐,还生欲界,乃至依止静虑,证悟无上菩提。
第四,「一切门禅」,一切禅定以此四禅为门,而自此出与入。
第五,「善人禅」,不爱着禅定之乐,而与四无量心俱行之禅。此乃具有殊胜善根之众生所修,故称「善人禅」。
第六,「一切行禅」,摄尽大乘一切行,故称「一切行禅」。
第七,「除烦恼禅」,除去众生种种苦恼之禅。
第八,「此世他世乐禅」,使众生得现在、未来一切快乐之禅。
第九,「清净禅」,又作「清净静虑」,已断尽一切惑、业,得大菩提果,故称「清净」。
以上是菩萨所修之殊胜禅,因此称「九种大禅」。
③诸无量心:即「四无量心」。
④诸三昧:指各种「三昧」。三昧,又名「三摩提」、「三摩地」,意思为「正定」,即离诸邪乱,摄心不散的意思。
佛教中有二种三昧、三种三昧、四种三昧等说法。
⑤三摩钵底:又作「三摩拔提」,意思为「等至」、「正受」、「正定现前」,指由远离惛沈、掉举等,而使身心达于平等安和之境。
依《俱舍论》卷二十八,「四静虑」及「四无色定」为「根本八等至」。「四静虑」色界诸天分为四禅,即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四无色定为「空无边处定」、「识无边处定」、「无所有处定」、「非想非非想处定」。
⑥诸通:指佛、菩萨、仙人所具有的「六神通」即「六通」。
作用自在无碍,谓之「通」。「六通」为「神足」、「天眼」、「天耳」、「他心」、「宿命」、「漏尽通」。
⑦诸明:有「智慧」与「学问」两种含义。从「学问」意义而言,印度,各种学问技术可分为「声明」(语言、文典之学)、「工巧明」(工艺、技术、算历之学)、「医方明」(医学、药学、咒法之学)、「因明」(论理学)、「内明」(专心思索五乘因果妙理之学)。
从佛教「智慧」而言,「明」是指破除愚痴之暗昧,而悟达真理之神圣智慧。
据《佛地经论》卷二载,由于「明」能除「闇」,故以「慧」为自性;
由于「明」为「无明」之相对者,故以无痴之善根为自性。
无学之圣者所具有的六神通中之「宿住通」、「生死通」、「漏尽通」等三通能破除过去、未来、现在三际之愚暗,此称为无学之「三明」。
六十卷《华严经》说,十地菩萨具有如下十种智明:
他心智明,
天眼智明,
宿命智明,
未来际智明,
天耳智明,
神力智明,
分别言音智明,
色身庄严智明,
真实智明,
(十)灭定智明。八十《华严》将此译为「神通」,故又作「十通」。
⑧诸智:指各种各样的智慧。佛教经论中,关于智慧的分类极多,极为繁复。
有二智、四智、五智、六智、八智、十智、四十四智、七十七智。
智,对于一切事物之道理能够断定是非、正邪,而有所取舍者。
⑨诸缘:指各种「缘」。
「缘」有广、狭二义。狭义指引起结果的间接原因,即「外缘」。
广义而言,是指「因」与「缘」两者之称。
佛教各宗派普遍认可「四缘」的说法:
第一,因缘,「因」亦为「缘」之意,指产生果报之直接内在原因,即狭义之因。
第二,「等无间缘」,指心、心所之相续中,由前一剎那引导后一剎那生起之原因。
第三,「所缘缘」(缘缘),所缘指外境,心缘外境时,必藉外境以为助缘。
第四,「增上缘」,泛指不对某一法产生障碍之一切法。
⑩止观:即「止」与「观」。「止」是止息一切妄念,「观」是观察一切真理。
「止」属于定,「观」属于慧,止观就是定慧双修的意思。止息一切外境与妄念,而贯注于特定之对象(止),并生起正智慧以观此一对象(观),称为「止观」。
11诸依:即各种「所依」。「依」为依止、依凭之意,有「能依」、「所依」之别。依赖、依凭者,称为「能依」;被依赖、依凭者,称为「所依」。「所依」有「因缘依」、「增上缘依」、「等无间缘依」等「三所依」。
又二种以上共同依止者,称「共依」,反之则为「不共依」。
12念处:又作「念住」。
「念」为能观之智,「处」为所观之境。即以智慧观察对境,而留住意念于此。为三十七菩提分法之一科。
念处有四种,系以身、受、心、法等四念处,观自相、共相,而一一对治「净」、「乐」、「常」、「我」等四颠倒。
13正勤:即「四正勤」,已生恶令断灭、未生恶令不生、未生善令生起、已生善令增长。
此四正勤就是精进,精进勤劳修习四种道法,以策励身、口、意,断恶生善。
14神足:即「神足通」,又名「神境智证通」、「心如意通」,即身如其意,随念即至,可在一想念间,十方无量国土都能同时一一到达,变化无穷。
15力:机能、能力之意。此处之「力」有以下几种可能的所指:
第一,指十波罗蜜中之第九,即称「力波罗蜜」。
第二,指思择力、修习力。
第三,指「自力」、「他力」。
第四,指产生菩提心之力有「自力」、「他力」、「因力」、「方便力」等四力。
【语译】
善财童子在毗卢遮那庄严藏楼阁又看见诸菩萨进入变化三昧,各于其身一一毛孔之中生出一切变化身云;
看见在其每一毛孔之中生出天众身云,
看见在其每一毛孔中生出龙众身云,
看见在其每一毛孔中生出夜叉、干闼婆、紧那罗、阿修罗、迦楼罗、摩睺罗伽、帝释、梵、护世四天王、转轮圣王、小王、王子、大臣、官属、长者、居士等等身云,
也看见在其每一毛孔中生出声闻、缘觉及诸菩萨、如来身之云,
看见在其每一毛孔中生出一切众生身云。
这些变化身云,有的发出美妙的声音,称赞诸菩萨的种种法门。
这些法门有:赞说菩提心功德门;
赞说檀波罗蜜乃至智波罗蜜功德门;
赞说四摄法、诸种禅定、四无量心以及各种三昧、三摩钵底、诸种神通、各种明、总持、辩才、各种真理、各种智慧、止观、解脱法门、诸缘、诸依、诸说法门;
赞说四念处、四正勤、神足通、六根、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诸声闻乘、诸独觉乘、诸菩萨乘、诸地、诸忍、诸行、诸愿,如此等一切诸功德门。
善财童子又在毗卢遮那庄严藏楼阁之中,
看见在大众围绕下的诸位如来,
也看见其佛出生之处、其种姓、身形、寿命、国土与劫、名号、说法利益、教住久近,乃至所有道场众会等等种种不同的情形,都完全得以明明晰地看见。
善财童子又在那庄严藏内的诸楼阁中,
看见一座楼阁,其既高又宽阔,装饰富丽堂皇,是无与伦比的;
从这座楼阁中完全看见三千世界百亿的四天下、百亿的兜率陀天,一一都有弥勒菩萨从中降神诞生、释梵天王捧持顶戴、游行七步、观察十方、发出大师子似的吼叫、显现为童子、居处宫殿、游戏园苑、为了求得一切智而出家苦行、示受乳糜、前往道场、降伏诸魔、成等正觉、坐于菩提树下观想、梵王劝请旋转正法-轮、升天宫殿而演说佛法、劫数寿量、众会庄严、所净国土、所修行愿、教化成熟众生方便、分布舍利、住持教法,这些不同的情形一一都可以完全看见。
这时,善财童子看见自己的身体,在那些一切诸如来的住所;
也看见那一切众会、一切佛事。所有这些,善财童子都忆持不忘,通达无碍。
复闻一切诸楼阁内,宝网铃铎及诸乐器,皆悉演畅不可思议微妙法音,说种种法。所谓:
或说菩萨发菩提心,或说修行波罗蜜行,或说诸愿,或说诸地,
或说恭敬供养如来,或说庄严诸佛国土,
或说诸佛说法差别。如上所说一切佛法,悉闻其音,敷畅①辩了②。
又闻某处,有某菩萨,闻某法门,某善知识之所劝导发菩提心,于某劫、某剎、某如来所、某大众中,闻于某佛如是功德,发如是心,起如是愿,种于如是广大善根;
经若干劫修菩萨行,于尔许时当成正觉,如是名号,如是寿量,如是国土,具足庄严,满如是愿,化如是众、如是声闻、菩萨众会;
般涅槃后,正法住世,经尔许劫,利益如是无量众生。
或闻某处,有某菩萨,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修习如是诸波罗蜜。
或闻某处有某菩萨,为求法故,弃舍王位及诸珍宝、妻子、眷属、手、足、头、目,一切身分皆无所悋。
或闻某处,有某菩萨,守护如来所说正法,为大法师,
广行法施,建法幢,吹法螺③,击法鼓,雨法雨,造佛塔庙,作佛形像,施诸众生一切乐具。
或闻某处,有某如来,于某劫中,成等正觉,如是国土,如是众会,如是寿命,说如是法,满如是愿,教化如是无量众生。
善财童子闻如是等不可思议微妙法音,身心欢喜,柔软悦怿④,即得无量诸总持门、诸辩才门、诸禅、诸忍、诸愿、诸度、诸通、诸明,及诸解脱、诸三昧门。
【章旨】
善财童子在毗卢遮那庄严藏楼阁中又见到、听见各种庄严具的微妙作用,共分十段。
此章先言听闻宝网铃铎及诸乐器演说佛法。
【注释】
①敷畅:铺叙而加以发挥;广为传播。
②辨了:清楚,明白。
③法螺:意译为「珂」、「贝」、「蠡贝」。在印度,召集人群或征战时,多吹此贝。亦为乐器。后世因为吹螺之声远闻,且螺声勇猛,因而佛教典籍中常常以此比喻佛说法仪节隆盛,广泛地泽披大众,并能够降伏魔鬼。
④悦怿:欢乐;愉快。此处意思为光润悦目。
【语译】
善财童子又在毗卢遮那庄严藏楼阁听到一切诸楼阁内的宝网上的铃铎及诸乐器,都全部演奏出顺畅的不可思议的微妙法音,宣说种种法。这些声音:
有的宣说菩萨发菩提心,有的宣说修行波罗蜜行,有的宣说诸愿,有的宣说诸地,有的宣说如何恭敬供养如来,有的宣说庄严诸佛国土,有的宣说诸佛说法差别。
如上所说的一切佛法,既充实又很清楚,善财童子都全部听闻其音,理解其意。
善财童子又听闻某处有某菩萨,闻某法门,在某善知识的劝导下发菩提心,在某劫、某国土、某如来的住所、某大众之中,听闻某佛如此功德,发如此心,起如此愿,种植如此广大善根;经过若干劫修习菩萨行,在那时应当成正觉,如此名号,如此寿量,如此国土,具足庄严,满足如此愿,化度如此众生、如此声闻、如此菩萨众会;
后来,涅槃后,其所宣扬的正法住于世间,经过许多劫,利益如此无量众生。
善财童子又听到某处有某菩萨,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修习如此诸波罗蜜。
又听闻某处有某菩萨,为了求法的缘故,弃舍王位及诸珍宝、妻子、眷属、手、足、头、目,身体的一切部分都从不吝啬。有时又听闻某处有某菩萨,守护如来所说的正法,作为大法师,广行法施,建立法幢,吹响法螺,敲击法鼓,降下法雨,建造佛的塔庙,制作佛的形像,布施给众生一切乐具。
有时听闻某处有某如来,在某劫中,成等正觉,如此国土,如此众会,如此寿命,说如此法,
满足如此愿,教化如此无量众生。
善财童子听闻如此等不可思议的微妙法音,身心欢喜,身体变得柔软舒适,
随即获得无量诸总持门、诸辩才门、诸禅、诸忍、诸愿、诸度、诸通、诸明以及诸解脱法门、诸三昧法门。
又见一切诸宝镜中种种形像。所谓:
或见诸佛众会道场,或见菩萨众会道场,
或见声闻众会道场,或见缘觉众会道场,
或见净世界,或见不净世界,或见净不净世界,或见不净净世界,
或见有佛世界,或见无佛世界,或见小世界,或见中世界,或见大世界,
或见因陀罗网世界,或见覆世界,或见仰世界,或见平坦世界,
或见地狱、畜生、饿鬼所住世界,或见天、人充满世界。
于如是等诸世界中,见有无数大菩萨众,或行或坐作诸事业,
或起大悲怜愍众生,或造诸论利益世间,或受或持,或书或诵,或问或答、三时忏悔①、回向、发愿。
又见一切诸宝柱中,放摩尼王大光明网,
或青、或黄、或赤、或白、或玻璃色、或水精色、或帝青色、或虹霓色、或阎浮檀金色,或作一切诸光明色。
又见彼阎浮檀金童女及众宝像,或以其手而执华云,或执衣云,
或执幢幡,或执鬘盖,或持种种涂香、末香,或持上妙摩尼宝网,
或垂金锁,或挂璎珞,或举其臂捧庄严具,
或低其首垂摩尼冠,曲躬瞻仰,目不暂舍。
又见彼真珠璎珞,常出香水,具八功德②;
琉璃、璎珞,百千光明,同时照耀;幢、幡、网、盖,如是等物,一切皆以众宝庄严。
又复见彼优钵罗华、波头摩华、拘物头华、芬陀利华,各各生于无量诸华,
或大一手,或长一肘,或复纵广犹如车轮,一一华中皆悉示现种种色像以为严饰。
所谓:男色像、女色像、童男色像、童女色像、释、梵、护世、天、龙、夜叉、干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声闻、缘觉及诸菩萨。
如是一切众生色像,皆悉合掌,曲躬礼敬。亦见如来结跏趺坐,三十二相庄严其身。
又复见彼净琉璃地,一一步间,现不思议种种色像。所谓:
世界色像、菩萨色像、如来色像及诸楼阁庄严色像。
  
【章旨】
善财童子在毗卢遮那庄严藏楼阁中又看到宝镜中显现出的种种形象、楼阁中的宝柱放出摩尼王大光明网、以阎浮提檀金制作的童女及众宝像。善财童子又看见在楼阁中出生许多真珠璎珞、香水、琉璃、璎珞,这些珍宝都放出百千光明。
这时,善财童子又看见有各色莲花在其中盛开,在每一朵莲花中显现出各种颜色的众生形象。
此外,善财童还看见毗卢遮那庄严藏楼阁中的净琉璃地每一步间都显现出不可思议的各种形象。
【注释】
①三时忏悔:疑为对于过去、现在、未来所做的不合乎佛法之事情进行忏悔。
②八功德:指「八功德水」,其八种功德为「澄净」、「清冷」、「甘美」、「轻软」、「润泽」、「安和」、「除饥渴」、「长养诸根」。
【语译】
善财童子在毗卢遮那庄严藏楼阁中又看到一切诸宝镜中的种种形像。具体而言如下:
有时见到诸佛众会道场,有时看到菩萨众会道场,
有时看到声闻众会道场,有时看到缘觉众会道场,
有时看见清净世界,有时看见不干净的世界,
有时看见清净与不清净交杂的世界,有时看见不清净世界中的清净世界,
有时看见有佛的世界,有时看见无佛的世界,
有时看见小千世界,有时看见中天世界,有时看见大千世界,
有时看见因陀罗网世界,有时看见覆世界,有时看见仰世界,有时看见平坦的世界,
有时看见地狱、畜生、饿鬼等所住的世界,有时看见天、人充满的世界。
在如此等诸世界之中,善财童子看见有无数大菩萨众,有的行走,有的坐著作诸事业,
有的生起大悲而怜愍众生,有的造诸论以利益世间,有的受持,有的书写、读诵,有的问有的回答、三时忏悔并且回向、发愿。
善财童子又看见毗卢遮那庄严藏楼阁中的一切诸宝柱之中,放出摩尼王大光明网,有的为青色、有的为黄色、有的为赤色、有的是白色、有的是玻璃色、有的是水精色、有的是帝青色、有的是虹霓色、有的是阎浮檀金之色,有的显现出一切诸光明之色。
善财童子又看见那阎浮檀金色童女以及许多以珍宝制成之像,
有的以其手而执花云,有的执持衣云,有的执持幢幡,有的执持鬘盖,
有的执持种种涂香、末香,有的执持上等美妙的摩尼宝网,
有的执持下垂的金锁,有的挂着璎珞,有的举起手臂捧着庄严具,
有的低着头垂下摩尼宝冠。善财童子曲躬瞻仰这些形象,眼睛一眨也不眨。
善财童子又看见那些真珠璎珞,常常流出香水,具备八种功德;
琉璃、璎珞所具的百千光明同时照耀着整座楼阁;
幢、幡、网、盖,如此等物,一切都以许多珍宝作为庄严。
善财童子又看见那些优钵罗花、波头摩花、拘物头花、芬陀利花中各各生出无数各种各样的花朵,
有的花有一手大,有的则长为一肘,有的更是纵广犹如车轮,
每一朵花中都完全示现出种种色像作为美丽的装饰。这些花中的形象为:
男子形象、女子形象、童男子形象、童女形象、帝释天、梵天、护世四天王、天、龙、夜叉、干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声闻、缘觉以及诸位菩萨之形象。
如此所有的众生都合掌,曲躬礼敬。
善财童子又看见如来结跏趺而坐,三十二相庄严其身。
善财童子又在此楼阁的清净的琉璃地,其每一步间都显现出不可思议的种种形象。
这些形象有:世界的形象、菩萨的形象、如来的形象以及诸楼阁的庄严形象。
又于宝树枝、叶、华、果一一事中,悉见种种半身色像。所谓:佛半身色像、菩萨半身色像,天、龙、夜叉,乃至护世、转轮圣王、小王、王子、大臣、官长,及以四众①半身色像。其诸色像,或执华鬘,或执璎珞,或持一切诸庄严具;
或有曲躬合掌礼敬,一心瞻仰,目不暂舍;
或有赞叹,或入三昧。其身悉以相好庄严,普放种种诸色光明,所谓:
金色光明、银色光明、珊瑚色光明、兜沙罗色②光明、帝青色光明、毗卢遮那宝色光明、一切众宝色光明、瞻波迦华色③光明。
又见诸楼阁半月像中,出阿僧祇日月星宿种种光明普照十方。
又见诸楼阁周回四壁,一一步内,一切众宝以为庄严。一一宝中,皆现弥勒曩劫修行菩萨道时,或施头目,或施手足、唇舌、牙齿、耳鼻、血肉、皮肤、骨髓乃至爪发,如是一切,悉皆能舍;
妻妾、男女、城邑、聚落、国土、王位,随其所须,尽皆施与。处牢狱者,令得出离;被系缚者,使其解脱;
有疾病者,为其救疗;
入邪径者,示其正道。或为船师,令度大海;或为马王,救护恶难;
或为大仙,善说诸论;或为轮王,劝修十善;
或为医王,善疗众病。或孝顺父母,或亲近善友,或作声闻,或作缘觉,或作菩萨,或作如来,教化调伏一切众生;
或为法师,奉行佛教,受持读诵,如理思惟,立佛支提,作佛形像,若自供养,若劝于他,涂香散华,恭敬礼拜。
如是等事,相续不绝。
或见坐于师子之座,广演说法,
劝诸众生安住十善,一心归向佛、法、僧宝,受持五戒④及八斋戒⑤,出家听法,受持读诵,如理修行。
乃至见于弥勒菩萨,百千亿那由他阿僧祇劫,修行诸度一切色像;
又见弥勒曾所承事诸善知识,悉以一切功德庄严;
亦见弥勒在彼一一善知识所,亲近供养,受行其教,乃至住于灌顶之地。
时,诸知识告善财言:「善来童子!汝观此菩萨不思议事,莫生疲厌。」
【章旨】
善财童子在毗卢遮那庄严藏楼阁中看见在各种宝树中都显现出佛、菩萨、天、龙等半身形象,看见了此楼阁中的半月形建筑发出无数星宿的种种光明。
最后,善财童子还看见,在毗卢遮那庄严藏楼阁的周回四壁上,其每一宝中都显现出了弥勒菩萨在修行中所作的「随类摄生」的事情。
【注释】
①四众:有「出家四众」和「佛弟子四众」等数种说法。「出家四众」为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佛弟子四众」即「僧俗四众」为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
②兜沙罗色:指如同霜冰的颜色。
③瞻波迦华色:指如同瞻波花般的金色。瞻波迦,又作「占婆」、「瞻婆」、「旃波迦」,树名,其意为「金色花树」,其花有香气远熏。
④五戒:指五种制戒,有在家居士五戒与在家菩萨五戒的区别。
在家男女所受持之五种制戒为:
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不杀生是不杀伤生命;
不偷盗是不盗取别人的财物;
不邪淫是不作夫妇以外的淫事;
不妄语是不说欺诳骗人的话;
不饮酒是不吸食含有麻醉人性的酒类及毒品。
在家菩萨所受持之五种制戒为:
不夺生命、不与取、不虚妄语、不欲邪行、不邪见等。
⑤八斋戒:又作「八戒斋」、「八关斋」、「八支斋」,简称「八戒」。
不杀生,不杀有生命的动物;
第二、不与取,不取他不与之物;
第三、不非梵行,不作男女之媾合;
第四、不虚诳语,不说不符事实的话;
第五、不饮酒,不饮一切的酒类;
第六、不涂饰鬘舞歌观听,不身涂香饰花鬘及观舞蹈听歌曲;
第七、不眠坐高广严丽床上,不坐卧于高广严丽的床上,
第八、不非时食,不食非时之食,亦即过午不食。
离上述八种之非法为八戒,又因此八戒中之第八「离非时食」是斋法,故总名「八戒斋」。
【语译】
善财童子又在毗卢遮那庄严藏楼阁中的珍宝树枝、叶、花、果等每一事中,都完全看见种种半身色像。这些形象是:佛的半身色像、菩萨的半身色像,天、龙、夜叉,乃至护世四天王、转轮圣王、小王、王子、大臣、官长,以及四众的半身色像。这些色像,有的佩带花鬘,有的挂着璎珞,有的持取一切诸庄严具;
有的曲躬合掌礼敬,一心瞻仰,眼睛一眨也不眨;有的则在赞叹佛法,有的则进入三昧。
这些形象都以相、好庄严自身,完全放出种种颜色的光明。这些光明是:
金色光明、银色光明、珊瑚色光明、兜沙罗色光明、帝青色光明、毗卢遮那宝色光明、一切众宝色光明、瞻波迦华色光明。
善财童子在毗卢遮那庄严藏楼阁中又见诸楼阁半月像中,出阿僧祇日月星宿种种光明,普照十方。
善财童子在毗卢遮那庄严藏楼阁中又看见诸楼阁内的四壁,每一步内都以一切众宝作为庄严。
每一宝中,都显现出弥勒菩萨在多劫修习实践菩萨道之时所发生的故事。
有布施头与眼睛的,有布施手足、唇舌、牙齿、耳鼻、血肉、皮肤、骨髓乃至爪发的,如此一切,都全部能够舍弃;
妻妾、男女、城邑、聚落、国土、王位,随着众生的需要,都完全可以施与。
对于那些身处牢狱的众生,使其得以出离牢狱;对于那些被系缚的众生,使其解脱系缚;
对于有疾病的众生,为其救疗;
对于那些进入邪径的众生,指示其正确的道路。
有时作为船师,使众生得以渡过大海;
有时又作为马王,救护众生所遇到的恶难;
有时作为大仙,善于演说谈论;
有时又作为转轮王,激励众生修习十种善行;
有时作为医王,为众生治疗疾病。
有时孝顺父母,有时又亲近善友,
有时又作为声闻,有时又作为缘觉,
有时又作为菩萨,有时又作为如来,教化调伏一切众生;
有时作为法师,奉行佛教,受持读诵,如理思惟,建立佛支提塔,化作佛的形像,或者自己供养佛,或者激励别人涂香散花,恭敬礼拜佛。如此等事,相续不绝。
有时看见其坐于师子之座,广演说法,激励诸多众生安住于十种善行,使其一心归向佛、法、僧三宝,受持五戒及八斋戒,出家听法,受持读诵,如理修行。
善财童子甚至看到弥勒菩萨在百千亿那由他阿僧祇劫中,修行诸度的一切形象;又看见弥勒曾所承事的诸位善知识,都全部以一切功德庄严自身;
也看见弥勒菩萨在那些每一位善知识的住所,亲近供养,受行教诲,直至住于灌顶之地。
这时,诸位知识告诉善财童子说:「善来童子!你应该观看此位菩萨的不思议事,不要产生疲倦与厌恶。」

尔时,善财童子得不忘失忆念力故,
得见十方清净眼故,
得善观察无碍智故,
得诸菩萨自在智故,
得诸菩萨已入智地广大解故,
于一切楼阁一一物中,悉见如是及余无量不可思议自在境界诸庄严事。
譬如有人,于睡梦中见种种物①,所谓:城邑、聚落、宫殿、园苑、山林、河池、衣服、饮食乃至一切资生之具;
或见自身父母兄弟、内外亲属;或见大海、须弥山,乃至一切诸天宫殿、阎浮提等四天下事;
或见其身形量广大百千由旬,房舍、衣服悉皆相称,谓于昼日经无量时不眠不寝受诸安乐。
从睡觉已,乃知是梦,而能明记所见之事。善财童子亦复如是,以弥勒菩萨力所持故,知三界法皆如梦故,灭诸众生狭劣想故,得无障碍广大解故,住诸菩萨胜境界故,入不思议方便智故,能见如是自在境界。
譬如有人,将欲命终②,见随其业所受报相:行恶业者,见于地狱、畜生、饿鬼所有一切众苦境界,或见狱卒手持兵仗或瞋或骂囚执将去,亦闻号叫、悲叹之声,或见灰河③,或见镬汤④,或见刀山⑤,或见剑树⑥,种种逼迫,受诸苦恼;作善业者,即见一切诸天宫殿无量天众、天诸采女,种种衣服具足庄严,宫殿、园林尽皆妙好。
身虽未死,而由业力见如是事。善财童子亦复如是,以菩萨业不思议力,得见一切庄严境界。
譬如有人,为鬼所持⑦,见种种事,随其所问,悉皆能答。
善财童子亦复如是,菩萨智慧之所持故,见彼一切诸庄严事,若有问者,靡不能答。
譬如有人,为龙所持⑧,自谓是龙,入于龙宫,于少时间,自谓已经日月年载。
善财童子亦复如是,以住菩萨智慧想故,弥勒菩萨所加持故,于少时间谓无量劫。
譬如梵宫,名「庄严藏」⑨,于中悉见三千世界一切诸物不相杂乱。
善财童子亦复如是,于楼观中,普见一切庄严境界种种差别不相杂乱。
譬如比丘,入遍处定⑩,若行、若住、若坐、若卧,随所入定,境界现前。
善财童子亦复如是,入于楼观,一切境界悉皆明了。
譬如有人,于虚空中见干闼婆城具足庄严11,悉分别知,无有障碍;
譬如夜叉宫殿与人宫殿12,同在一处而不相杂,各随其业,所见不同;
譬如大海13,于中悉见三千世界一切色像;
譬如幻师14,以幻力故,现诸幻事种种作业。
善财童子亦复如是,以弥勒菩萨威神力故,及不思议幻智力故,能以幻智知诸法故,得诸菩萨自在力故,见楼阁中一切庄严自在境界。
【章旨】
善财童子因为获得了不忘失忆念之力的缘故,才获得了见十方清净之眼、善观察无碍智、诸菩萨自在智,并且因为获得了诸菩萨已入智地后所具的广大解,所以,他才能在此楼阁中见到如此奇异的境界。此章以十种比喻显示善财童子之所见,十种比喻均有二义:一喻能见因缘不同,二喻所见境界不同。
【注释】
①譬如有人于睡梦中见种种物:这一比喻即「梦喻」,从总体上比喻能见、所见都如同梦中的事情,其「大小无碍」。
②譬如有人将欲命终:这一比喻即「临终现业喻」,是比喻「自因力随自业」及「所见冥应」。
③灰河:即「灰河地狱」,为「十六小地狱」之一。
佛教经籍记载,此地狱纵广各五百由旬,灰河沸涌其中,恶气蓬勃,回波相搏,声响可畏,从底至上,铁刺纵横,岸上则有剑林,其枝叶花实皆是刀剑。
罪人入河,随波上下,沈没于回流中,铁刺刺其全身,内外通彻,苦痛万端,罪人遂出灰河,至彼岸上,被利剑割刺,身体伤坏,复有豺狼来啃啮罪人,生食其肉。
罪人走上剑树,剑刃向下刺之,下剑树时,剑刃则向上刺之。罪人以手攀树手绝,以足踏树足断,皮肉裂落,筋脉相连,另有铁嘴鸟啄其头,食其脑。
罪人于此复入灰河,随波沈没,河中铁刺刺其全身,皮肉坏烂,脓血流出,唯有白骨漂浮于外,冷风吹来,不久即起立,由宿业所牵引,不觉忽至铁丸地狱。
④镬汤:即「镬汤地狱」。
佛教经籍记载,此地狱以锅镬煮沸汤,置罪人于其中,以惩其生前罪行之地狱。
据《观佛三昧海经》卷五载,此地狱共有十八镬,每一镬纵广皆四十由旬,有七重之铁网,其内充满沸铁。
有五百罗剎,以大石炭烧其铜镬,其火焰焰相承,在地狱六十日(即此娑婆世界之十二万年)而不灭。
系众生毁佛戒法、杀生祠祀、为食肉焚烧山野而伤害众生、烧煮生类等所招感之果报。
犯罪之人,临命终时,身心烦闷,不能禁制大小便,身体或热如汤,或冷如冰,乃萌生得大温水沐浴之念。
狱卒罗剎遂化作僮仆,手擎汤瓮至罪人所,罪人见瓮,心生喜爱,气绝命终而生此镬汤中。
罪人于其内,身肉消烂,唯余骨存在;
即被用铁叉取出镬外,铁狗食之,呕吐在地,寻复还活;
狱卒再驱捕罪人,还令入镬中。
罪人因畏镬热,乃攀剑树上,骨肉断坏,还堕镬汤中。
因杀生之罪,于一日一夜中有恒河沙之生死果报。
罪毕乃出,生于畜生道,猪羊鸡狗短命之处,无不经历,待受身八千万年后,才生于人道。虽生人道中,仍受多病、短命之报,经无量劫后遇善知识,始能受持五戒、行六度。
⑤刀山:即「刀轮地狱」,这是以刀山、刀轮惩治罪人的地狱。为乐见他人苦恼,杀害众生者所生之处。
此狱四面皆山,山间积刀如砖,虚空中有八百万亿大刀轮,如雨滴下。
罪人临命终时,患逆气病,心中充满烦闷如坚石,遂有得利刀削之而快之念,狱卒应其念拿来利刀,割重病,罪人得大欢喜,绝命而生刀山间,四山一时而合,切其身。
又有狱卒驱罪人登刀山,未至山顶,伤及足乃至胸,因畏狱卒,匍匐登山,狱卒以刀树相扑,尚未死之际,有铁狗、铁虫来啄。又罪人脚着铁轮,自空而落,如是一日一夜,有六十亿生死,经八千万岁,五百世生于畜牲,复受五百世卑贱人身,遇善知识始知发心。
⑥剑树:即「剑树地狱」。佛教经籍记载,此地狱中,将罪人入剑林中,暴风起吹落剑树叶,堕于其身,以致头面身体无不伤坏。另有铁嘴鸟啄其两目,苦痛无量,久受苦已,方出此狱,复到寒冰地狱。
⑦譬如有人为鬼所持:这一比喻即「为鬼所持喻」,是比喻「缘力鬼所持」、「所见能说」。 
⑧譬如有人为龙所持:这一比喻即「为龙所持喻」或「龙宫淹久喻」,是比喻「缘力龙所持」、「念劫圆融」、「所见能说」。 
⑨譬如梵宫名庄严藏:这一比喻即「梵宫广现喻」,是比喻「友依报力」、「一多无碍」。
⑩譬如比丘入遍处定:这一比喻即「遍处定境喻」,是比喻「定力」、「所见明了」。 
11譬如有人于虚空中见干闼婆城具足庄严:这一比喻即「干城依空喻」,是比喻「性空力」、「事理无碍」。
12譬如夜叉宫殿与人宫殿:这一比喻即「同处异见喻」,是比喻「法界自在力」、「隐显自在」 。
13譬如大海:这一比喻即「海现三千喻」,是比喻「智定无二力」、「顿现远近」。
14譬如幻师:这一比喻即「幻现众多喻」,是比喻「幻智自在力」、「所见纯杂无碍」。
【语译】
这时,善财童子因为获得了不忘失忆念之力的缘故,
因为获得了可以看见十方的清净之眼的缘故,
因为获得了善于观察的无碍智的缘故,
因为获得了诸菩萨自在智的缘故,
也因为获得诸菩萨已经进入智地之后所具有的广大理解的缘故,
善财童子在一切楼阁的每一物中,
完全看见了如此及其它无量不可思议的自在境界的诸庄严事。
譬如有人,在睡梦中看见种种物。
这些物有:城市、村落、宫殿、园苑、山林、河池、衣服、饮食甚至一切可以藉以资生的工具。
这人可以在梦中看见自身以及父母兄弟、内外亲属;
也可以看见大海、须弥山,甚至一切诸天的宫殿、阎浮提等四天下之事;
也可以看见其身形量广大竟达百千由旬,房舍、衣服都完全与其配套、相称,在白日经过无量时而不眠不寝享受安乐。
从睡梦中觉醒之后,此人才知晓这是一场梦,但是却能够明晰地记起所看见的情境。
善财童子也是如此,
因为凭借弥勒菩萨之力所持的缘故,
因为知晓三界之法都如同梦的缘故,
因为灭除了诸众生所具有的狭劣想的缘故,
因为获得了无障碍广大理解的缘故,
因为住于诸菩萨的殊胜境界的缘故,
因为进入不可思议的方便智的缘故,
所以,能够见到如此自在的境界。
譬如有人,在即将命终的时候,看见了随自己的业所受的报应的相状:
对于行恶业的众生,看见了地狱、畜生、饿鬼中的所有一切众苦境界,
有时看见了狱卒手持兵杖瞪着叫骂着将自己囚执而去,也听到号叫、悲叹之声,有时看见了灰河地狱,
有时看见了镬汤地狱,
有时看见了刀山地狱,
有时看了剑树地狱,在地狱中受到了种种逼迫,忍受了种种苦恼。
对于行善业的众生,随即就看见了一切诸天宫殿中的无量天众以及天中的诸多采女,
他们的种种衣服都具足各种装饰,其宫殿、园林都非常美妙。
身体即便是未死,而由于业的缘故可以看见如此等等事情。
善财童子也是如此,
凭借菩萨业不思议之力的缘故,
而得以看见一切庄严的境界。
譬如有人,被鬼所执持,看见种种事,随其所问,都能够完全回答。
善财童子也是如此,因为菩萨智慧执持的缘故,看见那里的一切诸庄严事,如果有问者,完全能够回答。
譬如有人,被龙所持,自己以为是龙,进入龙宫,尽管只停留了很短的时间,但自己以为已经过了很长时间了。
善财童子也是如此,
因为住于菩萨智慧之想的缘故,
因为被弥勒菩萨加持的缘故,
尽管经历了很短的时间但却可以看作是无量劫。
譬如梵宫,名为「庄严藏」,从中完全看见了三千世界一切诸物,不相杂乱。
善财童子也是如此,在楼观中,完全看见一切庄严境界尽管有种种差别,但却不相杂乱。
譬如比丘,进入遍处定,有时行、有时停住、有时坐着、有时躺着,随所入定,境界便显现在面前。
善财童子也是如此,进入楼观后,一切境界都完全明了。
譬如有人,在虚空中看见干闼婆城具足庄严,都完全辨别清楚,没有如何障碍;
譬如夜叉宫殿及人所居住的宫殿,二者同在一个地方而不互相混杂,各自随着自己之业,所见都各不相同;
譬如大海,从中完全看见了三千世界中的一切形象;
譬如幻师,凭借幻力的缘故,显现出诸幻事的种种结果。
善财童子也是如此,凭借弥勒菩萨威神之力的缘故,
以及不可思议幻智之力的缘故,
因为能够凭借幻智而知晓诸法的缘故,
因为获得了诸菩萨自在之力的缘故,看见了楼阁中的一切庄严自在境界。

尔时,弥勒菩萨摩诃萨即摄神力入楼阁中,弹指作声,告善财言:
「善男子起!法性如是,此是菩萨知诸法智因缘聚集所现之相。如是自性,如幻、如梦、如影、如像,悉不成就。」
尔时,善财闻弹指声,从三昧起。
  弥勒告言:「善男子!汝住菩萨不可思议自在解脱,受诸菩萨三昧喜乐,能见菩萨神力所持、助道所流、愿智所现种种上妙庄严宫殿;见菩萨行,闻菩萨法,知菩萨德,了如来愿。」
  善财白言:「唯然!圣者!是善知识加被忆念威神之力。圣者!此解脱门,其名何等?」
弥勒告言:「善男子!此解脱门,名『三世一切境界不忘念智庄严藏』①。
善男子!此解脱门中,有不可说不可说解脱门,一生菩萨之所能得。」
【章旨】
弥勒菩萨进入毗卢遮那庄严藏楼阁,以弹指作声,将善财童子从三昧定中唤出。弥勒菩萨告诉善财童子,你因为菩萨之法力加持的缘故,才见到如此的境界
善财童子请问此法门之名,弥勒菩萨告诉善财童子说,这一法门名为「三世一切境界不忘念智庄严藏」。
【注释】
①三世一切境界不忘念智庄严藏:关于此法门,澄观解释说:「『三世一切境界』者,即此所入所见之境。
『不忘念智』者,即能入能现之智。良以三世,一如故,念劫圆融;
随一世中现三际之境,智入三世了法空寂与如冥契故,一念之中无所不见。
『庄严藏』者有二义:
一以法性严故,一庄严中包含出生无尽严具,如一阁中见多阁等;
二以无碍智契圆融境,严如来藏则本具诸法故。」
【语译】
这时,弥勒菩萨随即摄神力而进入楼阁之中,弹指作声,告诉善财童子说:「
善男子起!法性是如此,这是菩萨知晓诸法之智慧因缘聚集起来所显现的相状。
如此自性,如同幻、如同梦、如同影、如镜中像,全部不能成就。这时,善财童子听到弹指之声,随即从三昧定中出来。
  弥勒菩萨告诉善财童子说:「
善男子!你住于菩萨不可思议的自在解脱法门,享受了诸菩萨的三昧喜乐,
能够见到菩萨神力所执持、助道所流出、愿智所显现的种种上等美妙的庄严宫殿;
看见菩萨行,听闻菩萨法,知晓菩萨德,了悟如来愿。」
善财童子回答说:「
确实如此!圣者!这是善知识加被忆念威神之力的结果。
圣者!这一解脱门,其名是什么呢?」
弥勒告诉善财童子说:「
善男子!这一解脱门名为『三世一切境界不忘念智庄严藏』。
善男子!这一解脱门中,包含着不可说不可说的解脱法门,是一生菩萨才能够获得的。」
  善财问言:「此庄严事,何处去耶?」
  弥勒答言:「于来处去。」
  曰:「从何处来?」
曰:「从菩萨智慧神力中来,依菩萨智慧神力而住,无有去处,亦无住处,非集非常,远离一切。
善男子!如龙王降雨,不从身出,不从心出,无有积集,而非不见;
但以龙王心念力故,霈然洪霔,周遍天下,如是境界不可思议。
善男子!彼庄严事亦复如是,不住于内,亦不住外,而非不见;
但由菩萨威神之力、汝善根力,见如是事。
善男子!譬如幻师作诸幻事,无所从来,无所至去;
虽无来去,以幻力故,分明可见。
彼庄严事亦复如是,无所从来,亦无所去;
虽无来去,然以惯习不可思议幻智力故,及由往昔大愿力故,如是显现。」
【章旨】
善财童子又向弥勒菩萨请教「三世一切境界不忘念智庄严藏」法门所具如此境界的本源。弥勒菩萨则回答说,此法非去非来,非集非常,远离一切。善财童子所见到的一切景象都是凭借菩萨智慧神力而住,也是不住于内,不住于外,非来非去的。
【语译】
善财童子又问道:「这些庄严事,须到何处去呢?」
  弥勒菩萨回答说:「到来处去。」
  善财童子又问:「它们是从何处来的呢?」
弥勒菩萨回答说:「它们是从菩萨智慧神力中来的,依止于菩萨智慧神力而住,没有去处,也没有住处,非积聚也非不变,远离一切。
善男子!如同龙王降雨,不从自己的身中出来,也不从自己心中出来,没有任何积集,但是却并非看不见。
这些雨只是凭借龙王心念之力的缘故,霈然而流注,周遍天下,形成如此境界确实是不可思议的。
善男子!这些庄严事也是如此,它们不住于内,也不住于外,但是却并非看不见。
只是由于菩萨威神之力以及你的善根之力的缘故,看见如此事。
善男子!譬如幻师设计诸幻之事,没有从什么地方来,也不到什么地方去。
但即便是没有来、去,因为凭借幻力的缘故,仍然分明可见。
这些庄严事也是如此,它们无所从来,也无所去;
即便是没有来、去,然而却凭借惯习不可思议幻智之力的缘故,已经由于往昔大愿之力的缘故,如此显现出来。」

  善财童子言:「大圣从何处来?」
  弥勒言:「善男子!诸菩萨无来无去,如是而来;
无行无住,如是而来;
无处无着,不没不生,不住不迁,不动不起,无恋无着,无业无报,无起无灭,不断不常,如是而来。

  善男子!菩萨从大悲处来,为欲调伏诸众生故;
从大慈处来,为欲救护诸众生故;
从净戒处来,随其所乐而受生故;
从大愿处来,往昔愿力之所持故
从神通处来,于一切处随乐现故;
从无动摇处来,恒不舍离一切佛故;
从无取舍处来,不役身心使往来故;
从智慧方便处来,随顺一切诸众生故;
从示现变化处来,犹如影像而化现故。

「然,善男子!汝问于我从何处来者。
善男子!我从生处摩罗提国①而来于此。
善男子!彼有聚落,名为『房舍』;
有长者子,名『瞿波罗』②。为化其人,令入佛法,而住于彼;
又为生处一切人民随所应化而为说法,亦为父母及诸眷属、婆罗门等演说大乘,令其趣入故住于彼。而从彼来。」
【章旨】
善财童子又询问弥勒菩萨是从何处生出的。弥勒菩萨以三层来回答:
第一,从法身而言,无来之来,来即无来。
第二,从「相」即「实报」言之,「从万行中来」。
第三,从化身、现身而言,从「随机熟处而来」。
这三层「即法、报、化身,亦体、相、用,亦理、行、事。又初唯理,后唯事,中一具理、事。」
【注释】
①摩罗提国:全名为「摩罗耶提数国」,意译为「鬘施中」,即鬘施山,「其山在此国中故,或国中近此山故。」
②长者子名瞿波罗:澄观解释说:「『瞿』者,地也。『波罗』云『守护』,即守护土地及心地故。」
【语译】
善财童子又问道:「大圣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呢?」
  弥勒菩萨回答说:「善男子!诸菩萨无来无去,如此而来;无行无住,如此而来;
无处无着,不消失也不产生,不住不迁,不动不起,无恋无着,无业无报,无起无灭,不断不常,如此而来。
善男子!为欲调伏诸众生的缘故,菩萨从大悲处来;
为欲救护诸众生的缘故,菩萨从大慈处来;
因为随其所乐而受生的缘故,菩萨从净戒处来;
因为往昔愿力之所持的缘故,菩萨从大愿处来;
因为在一切处而随乐显现的缘故,菩萨从神通处来;
因为永远不舍弃远离一切佛的缘故,菩萨从无动摇处来;
因为不役使身心使其往来的缘故,菩萨从没有取舍处来;
因为随顺一切诸众生的缘故,菩萨从智慧方便处来;
因为犹如影像而化现的缘故,菩萨从示现变化处来。

「然而,善男子!你向我询问,我从何处来。
善男子!我从生处摩罗提国而来到这里。
善男子!那里有一名为『房舍』的村落,此村落中有一位名为『瞿波罗』的长者之子。
为了化度这位长者子,使其进入佛法,我就住在那里;
又为了所生处的一切人民便随所应化而为其说法,也为父母及诸眷属、婆罗门等演说大乘佛法。
我是为了使其趣入佛法而住在那里的,我是从那里来的。」

  善财童子言:「圣者!何者是菩萨生处?」
  答言:「善男子!菩萨有十种生处。何者为十?
善男子!菩提心是菩萨生处,生菩萨家故;
深心是菩萨生处,生善知识家故;
地是菩萨生处,生波罗蜜家故;
大愿是菩萨生处,生妙行家故;
大悲是菩萨生处,生四摄家故;
如理观察是菩萨生处,生般若波罗蜜家故;
大乘是菩萨生处,生方便善巧家故;
教化众生是菩萨生处,生佛家故;
智慧方便是菩萨生处,生无生法忍家故;
修行一切法是菩萨生处,生过、现、未来一切如来家故。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以般若波罗蜜为母,方便善巧为父,檀波罗蜜为乳母,尸波罗蜜为养母,忍波罗蜜为庄严具,勤波罗蜜为养育者,禅波罗蜜为浣濯人,善知识为教授师,
一切菩提分为伴侣,一切善法为眷属,一切菩萨为兄弟,
菩提心为家,如理修行为家法,诸地为家处,诸忍为家族,
大愿为家教,满足诸行为顺家法,劝发大乘为绍家业,法水灌顶一生所系菩萨为王太子,成就菩提为能净家族。

「善男子!菩萨如是超凡夫地,入菩萨位,生如来家,住佛种性,能修诸行,不断三宝,善能守护菩萨种族,净菩萨种,生处尊胜,无诸过恶,一切世间天、人、魔、梵、沙门、婆罗门恭敬赞叹。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生于如是尊胜家已,
知一切法如影像故,于诸世间无所恶贱;
知一切法如变化故,于诸有趣无所染着;
知一切法无有我故,教化众生心无疲厌;
以大慈悲为体性故,摄受众生不觉劳苦;
了达生死犹如梦故,经一切劫而无怖畏;
了知诸蕴皆如幻故,示现受生而无疲厌;
知诸界、处同法界故,于诸境界无所坏灭;
知一切想如阳焰故,入于诸趣不生倒惑;
达一切法皆如幻故,入魔境界不起染着;
知法身故,一切烦恼不能欺诳;
得自在故,于一切趣通达无碍。

【章旨】
善财童子又向弥勒菩萨请教菩萨的生处,弥勒菩萨先回答菩萨的十种生处,后又向善财童子说明出生菩萨的二十种因缘。
【注释】
①阳焰:指浮尘为日光所照时呈现的一种远望似水如雾的自然景象。佛经中常用以比喻事物之虚幻不实者。
【语译】
善财童子又问道:「圣者!什么地方是菩萨的生处呢?」
  弥勒菩萨回答说:「善男子!菩萨有十种生处。这十种是什么呢?
善男子!菩提心是菩萨的生处,因为其是出生菩萨的家的缘故;
深心是菩萨的生处,因为其是出生善知识的家的缘故;
诸地是菩萨的生处,因为其是生出波罗蜜的家的缘故;
大愿是菩萨的生处,因为它是生出妙行之家的缘故;
大悲是菩萨的生处,因为其是出生四摄之家的缘故;
如理观察是菩萨的生处,因为它是生出般若波罗蜜之家的缘故;
大乘是菩萨的生处,因为它是出生方便善巧之家的缘故;
教化众生是菩萨的生处,因为它是生出佛的家的缘故;
智慧方便是菩萨的生处,因为它是生出无生法忍的家的缘故;
修行一切法是菩萨的生处,因为它是生出过去、现在、未来一切如来的家的缘故。
「善男子!菩萨以般若波罗蜜为母,
以方便善巧为父,
以檀波罗蜜为乳母,
以尸波罗蜜为养母,
以忍波罗蜜为庄严具,
以勤波罗蜜为养育者,
以禅波罗蜜为浣洗人,
以善知识为教授师,
以一切菩提分为伴侣,
以一切善法为眷属,
以一切菩萨为兄弟,
以菩提心为家,
以如理修行为家法,
以诸地为家处,
以诸忍为家族,
以大愿为家教,
以满足诸行为顺家法,
以劝发大乘为绍继家业的方式,
以授法灌顶的一生所系菩萨作为法王太子,
以成就菩提为能够清净的家族。

「善男子!菩萨如此超越凡夫地,进入菩萨位,生于如来家,
住于佛种性,能够修习诸行,不断绝三宝,
善于并且能够守护菩萨种族,清净菩萨种,生处很尊胜,没
有任何过错恶劣之事,一切世间的天、人、魔王、梵天、沙门、婆罗门都恭敬赞叹。

「善男子!菩萨生于如此尊胜之家以后,
知晓一切法都如同影像的缘故,在诸世间没有恶贱;
知晓一切法如同变化的缘故,在诸有趣中无所染着;
知晓一切法没有我的缘故,教化众生而心没有疲倦与厌恶;
以大慈悲为体性的缘故,摄受众生而不觉得劳苦;
了达生死犹如梦的缘故,经过一切劫而没有任何恐怖畏惧;
了知诸蕴都如同幻觉的缘故,示现受生而没有疲倦与厌恶;
知晓诸界、处如同法界的缘故,所以对于任何境界都没有坏灭之感;
知晓一切想如同阳焰的缘故,进入诸趣而不产生颠倒之惑;
了达一切法都如同幻觉的缘故,进入魔境界而不产生染着;
知晓法身的缘故,不能被一切烦恼所欺诳;
获得自在的缘故,对于一切趣都通达无碍。

  「善男子!我身普生一切法界,等一切众生差别色相,
等一切众生殊异言音,等一切众生种种名号,
等一切众生所乐威仪,随顺世间教化调伏;
等一切清净众生示现受生,等一切凡夫众生所作事业,
等一切众生想,等一切菩萨愿,而现其身充满法界。

「善男子!我为化度与我往昔同修诸行,今时退失菩提心者;
亦为教化父母、亲属;亦为教化诸婆罗门,令其离于种族憍慢,得生如来种性之中,而生于此阎浮提界摩罗提国拘咤聚落①婆罗门家。
善男子!我住于此大楼阁中,随诸众生心之所乐,种种方便教化调伏。
善男子!我为随顺众生心故,我为成熟兜率天中同行天故,我为示现菩萨福智变化庄严;
超过一切诸欲界故,令其舍离诸欲乐故,令知有为皆无常故,令知诸天盛必衰故,为欲示现将降生时大智法门;
与一生菩萨共谈论故,为欲摄化诸同行故,为欲教化释迦如来所遣来者令如莲华悉开悟②故,于此命终,生兜率天。
善男子!我愿满足,成一切智,得菩提时,汝及文殊俱得见我③。

【章旨】
弥勒菩萨告诉善财童子自己为了化度众生的缘故,而生于阎浮提界的摩罗提国中的拘咤聚落的婆罗门家,当自己在未来成佛之后,善财童子可以与文殊菩萨一起来与其相会。
【注释】
①拘咤聚落:「拘咤」的意思为「楼阁」。
关于其来历有二说,
一是说此聚落中多楼阁,因此名之「拘咤聚落」;
第二种说法是,因为弥勒菩萨所住的楼阁在此村落中的缘故。
②如莲华悉开悟:据澄观的解释,此有三义:
第一,「释迦下种,彼华开故。」
第二,「昔因含果,如华未开;因亡果现,故如莲华开。」
第三,「闻熏含实,如莲未开;见实亡言故云开悟。」
③汝及文殊俱得见我:据澄观的解释,此有三义:
第一,「俱助化故。」
第二,「善财表行,文殊信智,成正觉时俱证此故。」
第三,「文殊古佛,善财当佛,慈氏现佛,三世圆融,浩然大均,故云『俱见』。」
【语译】
弥勒菩萨继续给善财童子说:「
善男子!我的身完全出生一切法界,
与一切众生的不同的身形完全相等,
与一切众生的殊异声音完全相等,
与一切众生的种种名号完全相等,
与一切众生所乐见的威仪完全相等,我随顺世间而教化调伏众生;
我与一切清净众生示现相同的受生,
与一切凡夫众生所作事业相等,
与一切众生所想相同,
与一切菩萨所愿相等,我所示现的身体充满法界。

「善男子!我为了化度与我过去同修诸行而现在却退失菩提心的众生,
也为了教化父母、亲属,也为了教化诸位婆罗门,
使其离于种族所具有的憍慢,得以生于如来种性之中,
由于这些原因,我生于此阎浮提界的摩罗提国中的拘咤聚落的婆罗门家。
善男子!我住于此大楼阁中,随诸众生心中的所乐,以种种方便教化调伏众生。
善男子!我为了随顺众生之心的缘故,
我为了成熟兜率天中的同行天的缘故,
我为其示现菩萨福智变化庄严;
为了使其超过一切诸欲界的缘故,
使其舍弃远离诸欲乐的缘故,
使其知晓有为都是无常的缘故,
使其知晓诸天由盛必然转衰的缘故,
我为其示现将降生时的大智法门;
因为与一生菩萨一同谈论的缘故,
为了想摄化诸同行的缘故,
为了想教化释迦如来所遣来者使其如同莲花般开悟的缘故,在此命终,生于兜率天。
善男子!当我的愿望得到满足,成就一切智,获得菩提之时,你和文殊菩萨一起前来见我。

  「善男子!汝当往诣文殊师利善知识所而问之言:『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云何而入普贤行门?云何成就?云何广大?云何随顺?云何清净?云何圆满?』
善男子!彼当为汝分别演说。何以故?文殊师利所有大愿,非余无量百千亿那由他菩萨之所能有。
  「善男子!文殊师利童子,其行广大,其愿无边,出生一切菩萨功德无有休息。
善男子!文殊师利常为无量百千亿那由他诸佛母①,
常为无量百千亿那由他菩萨师②,
教化成熟一切众生,名称普闻十方世界;
常于一切诸佛众中为说法师,一切如来之所赞叹;
住甚深智,能如实见一切诸法,
通达一切解脱境界,究竟普贤所行诸行。
  「善男子!文殊师利童子是汝善知识,
令汝得生如来家,长养一切诸善根,
发起一切助道法,值遇真实善知识;
令汝修一切功德,入一切愿网,住一切大愿;
为汝说一切菩萨秘密法,现一切菩萨难思行;与汝往昔同生同行。
  「是故,善男子!汝应往诣文殊之所莫生疲厌,文殊师利当为汝说一切功德。何以故?
  汝先所见诸善知识闻菩萨行、入解脱门、满足大愿,皆是文殊威神之力,文殊师利于一切处咸得究竟。」
时,善财童子顶礼其足,绕无量匝,殷勤瞻仰,辞退而去。

【章旨】
弥勒菩萨又向善财童子举荐文殊师利菩萨,嘱咐他前去拜访,向其请教修行菩萨行的方法、途径。弥勒菩萨对于文殊师利菩萨推崇倍至,善财童子于是告别了弥勒菩萨,踏上了继续求法的历程。
【注释】
①文殊师利常为无量百千亿那由他诸佛母:在佛教中,文殊师利菩萨往往象征着佛教的最高智慧般若,而般若智慧是成佛的最重要的因素,所以,此处说文殊师利菩萨是一切诸佛之母。
②常为无量百千亿那由他菩萨师:文殊师利菩萨除过具备般若智慧之外,他还「具善巧智,通达解脱究竟普贤行」,而普贤行则是菩萨修行的最关键的方法。因此,此处说文殊师利菩萨是一切菩萨之师。
【语译】
弥勒菩萨继续对善财童子说:「善男子!你应当前往文殊师利善知识的住所向他请教:『菩萨如何学菩萨行?如何进入普贤行之门?如何成就?如何广大?如何随顺?如何清净?如何圆满?』
善男子!他将为你分别演说这些问题。为什么呢?文殊师利所有的大愿,不是无量百千亿那由他菩萨所能够具有的。
  「善男子!文殊师利童子,其行非常广大,其愿无边无际,出生一切菩萨功德而没有休息。
善男子!文殊师利常常作为无量百千亿那由他诸佛之母,常常为无量百千亿那由他菩萨之师,
他教化成熟一切众生,其名称在十方世界中无所不闻;
他常常于一切诸佛众中为说法之师,被一切如来所赞叹;
他住于甚深智慧,能够如实知见一切诸法,
通达一切解脱境界,究竟实践普贤所修行的诸种法门。
  「善男子!文殊师利童子是你的善知识,
可以使你得以生于如来之家,
长期养育一切诸善根,
发起一切助道之法,
遇到真实的善知识;
使你修习一切功德,
进入一切大愿之网,
住于一切大愿;
为你演说一切菩萨秘密法,
显现一切菩萨难思之行;
与你过去同生同行。

「因此,善男子!你应该前往拜见文殊师利菩萨而不要产生任何疲倦与厌恶,文殊师利应该为你宣说一切功德。为什么呢?你先前所见的诸善知识、听闻的菩萨行、进入的解脱法门、满足的大愿,
都是文殊师利菩萨威神之力所致,文殊师利菩萨在一切处都获得了究竟。」
这时,善财童子顶礼弥勒菩萨的双足,在其周围绕行无量圈,殷勤瞻仰菩萨。
然后,善财童子辞别弥勒菩萨,踏上了继续求法的历程。
【说明】
善财童子第五十二参——弥勒菩萨会,至此叙述完毕。
应善财童子的请求,弥勒菩萨为其讲解了「三世一切境界不忘念智庄严藏」法门的境界。
特别是,善财童子应弥勒菩萨的要求,观察了弥勒菩萨住所毗卢遮那庄严藏楼阁,从中得到了许多教益。
弥勒菩萨郑重地向善财童子推荐文殊师利菩萨,叮嘱善财童子前去拜访。
[/size][/font]

堪钦将洋 发表于 2013-3-1 11:42

[font=楷体_GB2312][size=5]
《华严经》卷八十 入法界品之二十一
【题解】
本卷包含《入法界品》「末会」中的第五十四会,以及第五十五会即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中的第五十三参的内容。 
「末会」第五十四会为「文殊师利菩萨会」:
善财童子遵从弥勒菩萨的嘱咐,前去拜访文殊师利菩萨,向其请教修行菩萨行的方法、途径。
善财童子经历了一百十城之后,
到达了普门国苏摩那城文殊师利菩萨的住所门前,他思惟文殊菩萨,随顺观察。
这时,文殊师利菩萨远远地伸出右手抚摩着善财童子的头顶,为其说法,
使其进入普贤行道场,文殊师利菩萨则隐藏起来,没有现身。
善财童子第五十三参为「普贤菩萨会」:
善财童子因文殊师利菩萨等善知识的教诲,趣求成佛之心普徧增长,
所得之境界也渐为深邃,为其证入法界显示广大之因。
这时,善财童子生起强烈的欲拜见普贤菩萨之心,便生起十一种正观普贤境界之心。
由于生起此等心,善财童子得以看到十种瑞相和十种光明相。
善财童子看见十种光明之相,渴望见到普贤菩萨之心更加强烈。
随即,善财童子摄止自己散乱之心住于定境。
在定境中,善财童子观见普贤菩萨坐于莲花狮子座上,
普贤的智慧境界无量,普贤菩萨的每一毛孔之中出生无限无量的美妙境界。
善财童子又重新观想普贤菩萨体内所包含的一切境界,
并且将在此看到的境界与在其它处所见到的境界进行比较,
证实普贤菩萨之境界是殊胜的境界。
善财童子因为看见如此殊胜的境界而获得十种智波罗蜜。
获得此等智慧之后,普贤菩萨即伸手抚摩善财童子的头顶,
善财童子随即又获得无数三昧,在每一三昧之中显现出无数境界。

普贤菩萨为善财童子讲解自己获得「究竟三世平等清净法身」、「清净无上色身」及其救护众生的种种神通的因缘。普贤菩萨鼓励善财童子观看普贤神奇的、清净的身体。
普贤菩萨说,如果众生见到或者听说我的清净国土,就一定会生于这一清净国土中;如果有众生见到或者听说我的清净身体,就一定会生于我的清净身之中。
善财童子应普贤菩萨的要求重新观看普贤菩萨的色身,看见其每一毛孔之中都含有种种世间、种种众生,看见普贤菩萨的色身徧于诸国土并且生起教化众生的大用。
善财童子又看见自己的身体在普贤菩萨的身内,并且在十方一切世界教化众生。
由此,善财童子感觉到自己所获得的善根、多种境界、功能以及所进入的国土海,都远远无法与普贤菩萨相比较。
看到如此神奇之境界,善财童子获得了普贤菩萨行愿之海。

普贤菩萨首先以偈颂体告诉善财童子,佛果之海离言而难说难思,今姑且以现佛之德来显示善财童子之果相。在座的诸位菩萨听说普贤菩萨的说法之后,都产生渴望、景仰。
普贤菩萨应诸位菩萨之要求,以九十五偈赞颂难思难议的佛德。这九十五偈赞叹毗卢遮那之十身圆满二十一种殊胜功德。偈颂即可分为二十一部分去理解。
八十卷《华严经》至此处全部结束。

「末会」第五十四会:文殊师利菩萨会
尔时,善财童子依弥勒菩萨摩诃萨教,渐次而行,经由一百一十余城已,到普门国苏摩那城①,住其门所②,思惟文殊师利,随顺观察,周旋求觅,希欲奉觐。
  是时,文殊师利遥伸右手,过一百一十由旬,按善财顶③,作如是言:「
善哉!善哉!善男子!若离信根,心劣懮悔,功行不具,退失精勤,
于一善根心生住着,
于少功德便以为足,
不能善巧发起行愿,
不为善知识之所摄护,
不为如来之所忆念,
不能了知如是法性、如是理趣④、如是法门、如是所行、如是境界。
若周徧知、若种种知、若尽源底,若解了、若趣入、若解说、若分别、若证知、若获得,皆悉不能。」

是时,文殊师利宣说此法,示教利喜⑤,令善财童子成就阿僧祇法门,具足无量大智光明,令得菩萨无边际陀罗尼、无边际愿、无边际三昧、无边际神通、无边际智,令入普贤行道场⑥,及置善财自所住处⑦。文殊师利还摄不现。
于是,善财思惟观察,一心愿见文殊师利,及见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诸善知识,悉皆亲近,恭敬承事,受行其教,无有违逆。
【章旨】
这是《入法界品》「末会」中善财五十五会中的第五十四会。善财童子遵从弥勒菩萨的嘱咐,前去拜访文殊师利菩萨,向其请教修行菩萨行的方法、途径。善财童子经历了一百十城之后,到达了普门国苏摩那城文殊师利菩萨的住所门前,他思惟文殊菩萨,随顺观察。这时,文殊师利菩萨远远地伸出右手抚摩着善财童子的头顶,为其说法使其进入普贤行道场,文殊师利菩萨则隐藏起来,没有现身。
【注释】
①普门国苏摩那城:关于文殊师利菩萨所住的城市的名称之含义,澄观解释说:「『苏摩那』者,此云『悦意』,即华名也。谓智照一性,悦本心故,即『德生城』。
有本云,至普门国,显摄诸差别归无二相,即『普门』故。」
②住其门所:善财童子停留在文殊师利菩萨住所前的门边,有重要的象征含义。
澄观解释说,这是「显解心已极,将入般若无二之门故。」
③文殊师利遥伸右手过一百一十由旬按善财顶:文殊师利菩萨远远地伸手抚摩善财童子的头顶,此举动有象征含义,澄观对此解释说:「『过百一十由旬』者,彻过前位故。始信该于极果,故曰『遥伸』。
随顺行成,故曰『右手』。然『过城』约超封域,『由旬』明超数量,
又前越诸位断德,后越诸位智地。『按顶』表于摄受,亦以普法置心顶故,信至极故。」
④理趣:指理体与归趣。「理」指万象差别事法之本体,为平等一如之真理。
「趣」为「所往」之义,乃相对于「因」而言的,因能向果,而果为「因趣」,故称为「趣」。
⑤示教利喜:为「示」、「教」、「利」、「喜」的并称,是指佛陀说法教化的四种次第,又作「示教赞喜」、「示教照喜」。
示,即显示其义,如示人之善、不善,示事之应行、不应行,或分别生死与涅槃,三乘与六波罗蜜等义。
教,即教导其行,如教导众生舍恶行善。
利,即获得义利,谓众生未得善法之味时,为免其心退,遂导之勤苦修行,则可得法味大利益。
喜,即欢喜行成,谓随众生所行而赞叹之,使其心喜。
⑥普贤行道场:即普贤菩萨修行的道场,此名有象征意义。澄观将此象征意义解释为「举足下足皆与普贤行相应故」。
⑦置善财自所住处:意思为,文殊师利菩萨指引善财童子到达自己修行应该停留的最终目的地。
澄观说:「『自所住处』者,即是法界,是文殊大智无住住故,又普贤道场即法界理,自所住处即文殊智。」
这是说,善财童子的最终修行结果是将文殊菩萨所象征的智慧与普贤菩萨道场所象征的「法界之理」融合在一起。

【语译】
这时,善财童子依照弥勒菩萨的教诲,逐渐向前进发,经过一百一十多座城之后,到达了普门国的苏摩那城。
善财童子在文殊师利菩萨的住所,思惟着文殊师利,随顺观察,在周围仔细寻找,希望能够觐见文殊师利菩萨。
  此时,文殊师利菩萨远远地伸出右手,越过了一百一十由旬的距离,按在善财童子的头顶,这样对善财童子说:
「好啊!好啊!善男子!如果离开了信仰之根,
心就会变得下劣而有懮虑与后悔,
就不具备功行,退失了精进与勤奋,
具有一点善根就在心中产生执着而停留,
具有很少的功德便以之感到满足,
不能善巧地发起行愿,也不被善知识接受、保护,
不被如来所记忆挂念,不能了知如此法性、如此理趣、如此法门、如此所行、如此的境界。
还有,对于上述这些法,即便想从总体上完全知晓,
想细致地将种种法都知晓,
想穷究诸法的根源,
想理解了悟诸法,想趣入诸法,
想向众生解说诸法,想辨析诸法,
想证知诸法,想获得诸法,
这些愿望、想法都是不能实现的。」

这时,文殊师利菩萨宣说此法,显示其教义,以之教导善财,
使其获得利益,心中得到欢喜,
使善财童子成就无数法门,具足无量大智之光明,
使其获得菩萨无边无际的陀罗尼、无边无际的大愿、
无边无际的三昧、无边无际的神通、无边无际的智慧,
使其进入普贤行道场。
文殊师利菩萨将善财童子安置在他应该停住的地方。
文殊师利菩萨则仍然隐藏起来,没有现身。
于是,善财童子思惟观察,一心希望见到文殊师利菩萨,
也想见到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的善知识,想全部亲近这些善知识,
恭敬地侍奉这些善知识,悉心接受他们的教诲,没有任何违逆。

善财童子第五十三参:普贤菩萨会
增长趣求一切智慧,广大悲海,益大慈云,普观众生,生大欢喜。
安住菩萨寂静法门,普缘一切广大境界,学一切佛广大功德,
入一切佛决定知见,增一切智助道之法,
善修一切菩萨深心,知三世佛出兴次第。
入一切法海,转一切法-轮,生一切世间,
入于一切菩萨愿海,住一切劫修菩萨行,照明一切如来境界,长养一切菩萨诸根。
获一切智清净光明,普照十方,除诸暗障,智周法界。
于一切佛剎、一切诸有,普现其身,靡不周徧。摧一切障,入无碍法,住于法界平等之地;
观察普贤解脱境界,即闻普贤菩萨摩诃萨名字、行愿、助道、正道、诸地地、方便地、入地、胜进地、住地、修习地、境界地、威力地。
【章旨】
这是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最后一次参访,也是《入法界品》「末会」中善财五十五会中的第五十五会。此章显示善财童子趣求成佛之心普徧增长,所得之境界也渐为深邃,为其证入法界显示广大之因。

【语译】
善财童子发心增长趣求一切智慧,增广扩大大悲之海,增益大慈之云,完全观察众生,产生大欢喜。
善财童子安住于菩萨寂静法门,完全以一切广大境界为缘,学习一切佛的广大功德,
进入一切佛的决定知见,增长一切智的助道之法,善于修习一切菩萨之深心,
知晓三世佛的出兴次第。
善财童子进入一切法之海,旋转一切法-轮,
生于一切世间,进入一切菩萨大愿之海,
住于一切劫去修习菩萨行,照明一切如来的境界,长期养育一切菩萨诸根。
善财童子由此获得了一切智之清净光明,
完全照耀着十方,除去世间的黑暗和障碍,其智慧周徧一切法界。
善财童子在一切佛剎、一切诸有,完全显现其身,无不周徧。
善财童子摧毁了一切障碍,进入无碍之法,住于法界平等之地。
善财童子还悉心观察普贤解脱境界,随即听到普贤菩萨的名字、行愿、助道、正道、十地之地、方便地、进入地、胜进地、住地、修习地、境界地、威力地。

同住渴仰,欲见普贤菩萨,即于此金刚藏菩提场①,毗卢遮那如来师子座前,一切宝莲华藏座上,
起等虚空界广大心、
舍一切剎离一切着无碍心、
普行一切无碍法无碍心、
徧入一切十方海无碍心、
普入一切智境界清净心、观道场庄严明了心、
入一切佛法海广大心、
化一切众生界周徧心、
净一切国土无量心、
住一切劫无尽心、
趣如来十力究竟心。
  善财童子起如是心时,由自善根力、一切如来所加被力、普贤菩萨同善根力故,见十种瑞相。
  何等为十?所谓:
见一切佛剎清净,一切如来成正等觉;
见一切佛剎清净,无诸恶道;
见一切佛剎清净,众妙莲华以为严饰;
见一切佛剎清净,一切众生身心清净;
见一切佛剎清净,种种众宝之所庄严;
见一切佛剎清净,一切众生诸相严身;
见一切佛剎清净,诸庄严云以覆其上;
见一切佛剎清净,一切众生互起慈心,递相利益,不为恼害;
见一切佛剎清净,道场庄严;
见一切佛剎清净,一切众生心常念佛。是为十。

  又见十种光明相。何等为十?所谓:
见一切世界所有微尘,一一尘中,出一切世界微尘数佛光明网云,周徧照耀;
一一尘中,出一切世界微尘数佛光明轮云,种种色相周徧法界;
一一尘中,出一切世界微尘数佛色像宝云,周徧法界;
一一尘中,出一切世界微尘数佛光焰轮云,周徧法界;
一一尘中,出一切世界微尘数众妙香云,周徧十方,称赞普贤一切行愿大功德海;
一一尘中,出一切世界微尘数日月星宿云,皆放普贤菩萨光明,徧照法界;
一一尘中,出一切世界微尘数一切众生身色像云,放佛光明,徧照法界;
一一尘中,出一切世界微尘数一切佛色像摩尼云,周徧法界;
一一尘中,出一切世界微尘数菩萨身色像云,充满法界,令一切众生皆得出离、所愿满足;
一一尘中,出一切世界微尘数如来身色像云,说一切佛广大誓愿,周徧法界。是为十。

【章旨】
善财童子生起强烈的欲拜见普贤菩萨之心,便生起十一种正观普贤境界之心。
由于生起此等心,善财童子得以看到十种瑞相和十种光明相。

【注释】
①金刚藏菩提场:即如同金刚一样坚固的成佛之地。关于此名称的象征意义,澄观解释说:「『菩提场』者,是所观处。
『金刚藏』者约表,即于本所信自心佛果。
菩提体中,金刚智内,起一切因陀罗网普贤心观。
约事,即前其地『金刚』,而蕴德具严故名为『藏』。」
【语译】
同时,善财童子也产生了渴仰,想要见到普贤菩萨,
就在此金刚藏菩提场中,在毗卢遮那如来师子座前,一切宝莲花藏座上,
生起与虚空界相等的广大心,
生起舍弃一切国土、远离一切执着的无碍心,
生起普徧修行一切无碍之法的无碍心,
生起普徧进入一切十方海的无碍心,
生起普徧进入一切智之境界的清净心,
生起观察道场庄严的明了之心,
生起进入一切佛法之海的广大心,
生起化度一切众生界的周徧心,
生起清净一切国土的无量心,
生起住于一切劫的无尽心,
生起趣向如来十力的究竟心。

  善财童子生起如此心之时,由于自己的善根之力,由于一切如来的加被之力,由于与普贤菩萨相同的善根的缘故,善财童子看见了十种瑞相。这十种瑞相是什么呢?
它们是:
见一切佛土清净,一切如来成正等觉;
见一切佛土清净,没有那些恶道;
见一切佛土清净,以许多美妙的莲花作为美丽的装饰;
见一切佛土清净,一切众生的身心也同样清净;
见一切佛土清净,以种种众宝作为庄严;
见一切佛土清净,一切众生诸相都是庄严之身;
见一切佛土清净,一切庄严云都覆盖在其上;
见一切佛土清净,一切众生都互相生起慈心,相互利益对方,不作恼害他人之事;
见一切佛土清净,道场都呈现出庄严之相;
见一切佛土清净,一切众生心中常常念佛。就是这十种。

  善财童子又看见了十种光明相。这十种光明相是什么呢?它们是:
见一切世界的所有微尘,每一尘中都示现出一切世界微尘数那样多的佛光明网云,周徧照耀;
每一尘中都生出一切世界微尘数佛光明轮云,以种种色相周徧法界;
每一尘中都生出一切世界微尘数佛之色像宝云,周徧法界;
每一尘中都生出一切世界微尘数佛光焰轮云,周徧法界;
每一尘中都生出一切世界微尘数众妙香云,周徧十方,称赞普贤一切行愿之大功德海;
每一尘中都生出一切世界微尘数日月星宿之云,都放出普贤菩萨光明,完全照耀着法界;
每一尘中都生出一切世界微尘数一切众生身色像云,放出佛光明,徧照法界;
每一尘中都生出一切世界微尘数一切佛色像摩尼云,周徧法界;
每一尘中都生出一切世界微尘数菩萨身色像云,充满法界,使一切众生都能够得以出离世间,使其所有的愿望都得到满足;
每一尘中都生出一切世界微尘数如来身色像云,宣说一切佛的广大誓愿,周徧法界。就是这十种。

时,善财童子见此十种光明相已,即作是念:
「我今必见普贤菩萨,增益善根,见一切佛;于诸菩萨广大境界,生决定解,得一切智。」
  于时,善财普摄诸根,一心求见普贤菩萨,起大精进,心无退转。即以普眼观察十方一切诸佛、诸菩萨众所见境界,皆作得见普贤之想。以智慧眼观普贤道,其心广大犹如虚空,大悲坚固犹如金刚,愿尽未来常得随逐普贤菩萨,念念随顺,修普贤行,成就智慧,入如来境,住普贤地。
时,善财童子即见普贤菩萨,在如来前众会之中,坐宝莲华师子之座,诸菩萨众所共围绕,最为殊特,世无与等;智慧境界无量无边,难测难思,等三世佛,一切菩萨无能观察。
见普贤身一一毛孔,出一切世界微尘数光明云,徧法界、虚空界、一切世界,除灭一切众生苦患,令诸菩萨生大欢喜。
见一一毛孔,出一切佛剎微尘数种种色香焰云,徧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众会道场,而以普熏;
见一一毛孔,出一切佛剎微尘数杂华云,徧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众会道场,雨众妙华;
见一一毛孔,出一切佛剎微尘数香树云,徧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众会道场,雨众妙香;
见一一毛孔,出一切佛剎微尘数妙衣云,徧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众会道场,雨众妙衣;
见一一毛孔,出一切佛剎微尘数宝树云,徧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众会道场,雨摩尼宝。
见一一毛孔,出一切佛剎微尘数色界天身云,充满法界,叹菩提心;
见一一毛孔,出一切佛剎微尘数梵天身云,劝诸如来转妙法-轮;
见一一毛孔,出一切佛剎微尘数欲界天主身云,护持一切如来法-轮。
见一一毛孔,念念中出一切佛剎微尘数三世佛剎云,徧法界、虚空界,为诸众生,无归趣者为作归趣①,无覆护者为作覆护②,无依止者为作依止。
见一一毛孔,念念中出一切佛剎微尘数清净佛剎云,徧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于中出世,菩萨众会悉皆充满;
见一一毛孔,念念中出一切佛剎微尘数净不净佛剎云,徧法界、虚空界,令杂染众生皆得清净;
见一一毛孔,念念中出一切佛剎微尘数不净净佛剎云,徧法界、虚空界,令杂染众生皆得清净;
见一一毛孔,念念中出一切佛剎微尘数不净佛剎云,徧法界、虚空界,令纯染众生皆得清净。
见一一毛孔,念念中出一切佛剎微尘数众生身云,徧法界、虚空界,随其所应,教化众生,皆令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见一一毛孔,念念中出一切佛剎微尘数菩萨身云,徧法界、虚空界,称扬种种诸佛名号,令诸众生增长善根;
见一一毛孔,念念中出一切佛剎微尘数菩萨身云,徧法界、虚空界一切佛剎,宣扬一切诸佛菩萨从初发意所生善根;
见一一毛孔,念念中出一切佛剎微尘数菩萨身云,徧法界、虚空界,于一切佛剎一一剎中,宣扬一切菩萨愿海及普贤菩萨清净妙行;
见一一毛孔,念念中出普贤菩萨行云,令一切众生心得满足,具足修习一切智道;
见一一毛孔,出一切佛剎微尘数正觉身云,于一切佛剎,现成正觉,令诸菩萨增长大法、成一切智。

【章旨】善财童子看见十种光明之相,渴望见到普贤菩萨的想法更加强烈。随即,善财童子摄止自己散乱之心住于定境。在定境中,善财童子观见普贤菩萨坐于莲花狮子座上,普贤的智慧境界无量,普贤菩萨的每一毛孔之中出生无限无量的美妙境界。

【注释】①归趣:指归;意向。
②覆护:保护;庇佑。

【语译】
这时,善财童子见到这十种光明相之后,立即这样想到:
「我现今一定会见到普贤菩萨,增益我的善根,观见一切佛;在诸菩萨的广大境界之中,生出确定的、不可动摇的理解,获得一切智。」
在这时,善财童子完全摄止自己的诸根,一心想拜见普贤菩萨,生起大精进而心无退转。
随即,善财童子以普眼观察十方一切诸佛、诸菩萨众所见的境界,从所见的境界中更加深了拜见普贤菩萨的渴望;善财童子又以智慧之眼观察普贤之道,其心广大犹如虚空,其大悲之心坚固犹如金刚,希望尽未来之际得以常常随逐普贤菩萨,念念不忘随顺修习普贤之行,成就智慧,进入如来之境,住于普贤地。
这时,善财童子就看见普贤菩萨,在如来前众会之中,坐于宝莲花师子之座上,诸菩萨众一起围绕着他,普贤菩萨最为殊特,无与伦比;
普贤菩萨的智慧境界无量无边,难于推测难于思量,这些都与三世佛相等,一切菩萨都没有能够去观察。
善财童子看见普贤菩萨的身体的每一毛孔之中,生出一切世界微尘数光明云,充满法界、虚空界以及一切世界,除灭一切众生的苦患,使诸菩萨产生大欢喜。
善财童子看见普贤菩萨的每一毛孔之中,生出一切佛土微尘数的种种颜色的香焰云,充满法界、虚空界的一切诸佛众会道场,并且这些香焰云普徧地熏染着法界、虚空界;
善财童子看见每一毛孔之中,生出一切佛土微尘数的杂花云,充满法界、虚空界的一切诸佛众会道场,降下许多美妙的花朵;
善财看见普贤菩萨的每一毛孔之中,生出一切佛土微尘数的香树云,充满法界、虚空界的一切诸佛众会道场,降下许多美妙的香;
善财看见普贤菩萨的每一毛孔之中,生出一切佛土微尘数的美妙的衣云,充满法界、虚空界的一切诸佛众会道场,降下许多美妙的衣服;
善财看见普贤菩萨的每一毛孔之中,生出一切佛土微尘数的宝树云,充满法界、虚空界的一切诸佛众会道场,降下摩尼宝。
善财看见普贤菩萨的每一毛孔之中,生出一切佛土微尘数的色界天身之云,充满法界,赞叹菩提心;
善财看见普贤菩萨的每一毛孔之中,生出一切佛土微尘数梵天身之云,激励诸如来旋转美妙法-轮;
善财看见普贤菩萨的每一毛孔之中,生出一切佛土微尘数的欲界天主身之云,护持一切如来法-轮。
善财看见普贤菩萨的每一毛孔之中,念念中生出一切佛土微尘数的三世佛土之云,充满法界、虚空界,为那些没有归宿的众生充当归趣,为那些没有覆护的众生充当覆护,为那些没有依止的众生充当依止。
善财看见普贤菩萨的每一毛孔之中,念念中生出一切佛土微尘数清净佛土云,充满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于中出世,菩萨众会完全充满;
善财看见普贤菩萨的每一毛孔之中,念念中生出一切佛土微尘数的情净中夹杂不清净的佛土云,充满法界、虚空界,使杂染众生都得以清净
;善财看见普贤菩萨的每一毛孔之中,念念中生出一切佛剎微尘数不清净中夹杂清净的佛土云,充满法界、虚空界,使杂染的众生都得以清净;
善财看见普贤菩萨的每一毛孔之中,念念中生出一切佛土微尘数不清净佛土云,充满法界、虚空界,使纯染的众生都得以得清净。
善财看见普贤菩萨的每一毛孔之中,念念中生出一切佛土微尘数的众生身云,充满法界、虚空界,随其所应,教化众生,使其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善财看见普贤菩萨的每一毛孔之中,念念中生出一切佛土微尘数菩萨身云,充满法界、虚空界,称扬种种诸佛名号,使诸众生的善根得以增长;
善财看见普贤菩萨的每一毛孔之中,念念中生出一切佛土微尘数的菩萨身云,充满法界、虚空界一切佛土,宣扬一切诸佛菩萨从初发意所生的善根;
善财看见普贤菩萨的每一毛孔之中,念念中生出一切佛土微尘数的菩萨身云,充满法界、虚空界,在一切佛土的每一国土中,宣扬一切菩萨愿海以及普贤菩萨的清净妙行;
善财看见普贤菩萨的每一毛孔之中,念念中生出普贤菩萨行云,使一切众生之心获得满足,具足修习一切智之道;
善财看见普贤菩萨的每一毛孔之中,生出一切佛土微尘数正觉身云,在一切佛土,显现成正觉的形象,使诸菩萨增长大法、成就一切智。
尔时,善财童子见普贤菩萨如是自在神通境界,身心徧喜,踊跃无量。
重观普贤一一身分、一一毛孔,悉有三千大千世界。风轮、水轮、地轮、火轮,大海、江河及诸宝山、须弥、铁围,村营、城邑、宫殿、园苑,一切地狱、饿鬼、畜生、阎罗王界,天龙八部、人与非人,欲界、色界、无色界处,日月星宿、风云雷电、昼夜月时及以年劫①、诸佛出世、菩萨众会、道场庄严;如是等事,悉皆明见。
如见此世界,十方所有一切世界悉如是见;
如见现在十方世界,前际、后际②一切世界亦如是见,各各差别,不相杂乱。
如于此毗卢遮那如来所,示现如是神通之力;
于东方莲华德世界贤首佛所,现神通力亦复如是。
如贤首佛所,如是东方一切世界。
如东方,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一切世界诸如来所,现神通力当知悉尔。
如十方一切世界;
如是十方一切佛剎,一一尘中皆有法界诸佛众会,一一佛所普贤菩萨坐宝莲华师子座上现神通力悉亦如是。
彼一一普贤身中,皆现三世一切境界、一切佛剎、一切众生、一切佛出现、一切菩萨众,及闻一切众生言音、一切佛言音、一切如来所转法-轮、一切菩萨所成诸行、一切如来游戏神通。
【章旨】
善财童子又重新观想普贤菩萨体内所包含的一切境界,并且将在此看到的境界与在其它处所见到的境界进行比较,证实普贤菩萨之境界是殊胜的境界。
【注释】
①年劫:即年时和劫时。
②前际后际:即过去世、未来世。
【语译】
这时,善财童子看见普贤菩萨有如此自在神通的境界,身心充满欢喜,踊跃无限。
于是,善财童子又重新观想普贤菩萨身体的每一部分、每一毛孔,都有三千大千世界,都有风轮、水轮、地轮、火轮,大海、江河及诸宝山、须弥山、铁围山,村营、城邑、宫殿、园苑,一切地狱、饿鬼、畜生、阎罗王界,天龙八部、人与非人,欲界、色界、无色界处,日月星宿、风云雷电、昼夜月时及以年劫、诸佛出世、菩萨众会、道场庄严,如此等事,善财童子都完全明晰地了见。
犹如见到这个世界,十方所有一切世界都如此清晰地看见;犹如见到现在十方世界,过去、未来的一切世界也是如此清晰地看见了,世界各各不同的现象,互相不再混杂。

犹如在毗卢遮那如来的住所一样,示现出如此神通之力;
在东方莲花德世界贤首佛的住所,显现出的神通力也是如此。
如同贤首佛的住所,如同东方一切的世界。如同东方,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一切世界诸如来的所在,显现出的神通力应当知晓也是如此。
犹如十方一切世界,犹如此十方一切佛土,一一尘中都有法界诸佛众会;
在一一佛所,普贤菩萨都坐于宝莲花狮子座上显现的神通力也是如此。
那每一位普贤菩萨的身体之中,都显现出三世一切境界、一切佛土、一切众生、一切佛出现、一切菩萨众,以及听闻一切众生的声音、一切佛的声音、一切如来所旋转的法-轮、一切菩萨所成就的诸行、一切如来的游戏神通。

善财童子见普贤菩萨如是无量不可思议大神通力,即得十种智波罗蜜①。何等为十?所谓:
于念念中,悉能周徧一切佛剎智波罗蜜;
于念念中,悉能往诣一切佛所智波罗蜜;
于念念中,悉能供养一切如来智波罗蜜;
于念念中,普于一切诸如来所闻法受持智波罗蜜;
于念念中,思惟一切如来法-轮智波罗蜜;
于念念中,知一切佛不可思议大神通事智波罗蜜;
于念念中,说一句法尽未来际辩才无尽智波罗蜜;
于念念中,以深般若观一切法智波罗蜜;
于念念中,入一切法界实相海智波罗蜜;
于念念中,知一切众生心智波罗蜜;
于念念中,普贤慧行皆现在前智波罗蜜。

  善财童子既得是已,普贤菩萨即伸右手摩触其顶。既摩顶②已,
善财即得一切佛剎微尘数三昧门,各以一切佛剎微尘数三昧而为眷属;
一一三昧,悉见昔所未见一切佛剎微尘数佛大海,
集一切佛剎微尘数一切智助道具,
生一切佛剎微尘数一切智上妙法,
发一切佛剎微尘数一切智大誓愿,
入一切佛剎微尘数大愿海,
住一切佛剎微尘数一切智出要道,
修一切佛剎微尘数诸菩萨所修行,
起一切佛剎微尘数一切智大精进,
得一切佛剎微尘数一切智净光明。
如此娑婆世界毗卢遮那佛所,普贤菩萨摩善财顶;
如是十方所有世界,及彼世界一一尘中一切世界一切佛所
,普贤菩萨悉亦如是摩善财顶,所得法门亦皆同等。

【章旨】
善财童子因为看见如此殊胜的境界而获得十种智波罗蜜。获得此等智慧之后,普贤菩萨即伸手抚摩善财童子的头顶,善财童子随即又获得无数三昧,在每一三昧之中显现出无数境界。

【注释】
①十种智波罗蜜:能了知一切法之智慧称为「智波罗蜜」。
此处所言的十种智波罗蜜是细致地对于智波罗蜜之功能的说明。
②摩顶:「顶」指人的头顶,「摩顶」是佛、菩萨为嘱付大法,以手摩弟子之顶,或为预示当来作佛之授记。

【语译】
善财童子看见普贤菩萨如此无量不可思议的大神通力,随即获得十种智波罗蜜。
这十种智波罗蜜是什么呢?它们是:
于念念中,完全能够周徧一切佛土的智波罗蜜;
于念念中,完全能够前往一切佛所的智波罗蜜;
于念念中,完全能够供养一切如来的智波罗蜜;
于念念中,对于在一切诸如来的所在听闻到的法都完全能够受持的智波罗蜜;
于念念中,思惟一切如来法-轮的智波罗蜜;
于念念中,知晓一切佛不可思议大神通事的智波罗蜜;
于念念中,说一句法尽未来际辩才无尽的智波罗蜜;
于念念中,以深般若观一切法的智波罗蜜;
于念念中,进入一切法界实相海的智波罗蜜;
于念念中,知晓一切众生心的智波罗蜜;
于念念中,普贤慧行都能够完全显现在前的智波罗蜜。

  善财童子得到这十种智波罗蜜之后,普贤菩萨随即伸出右手抚摩着善财童子的头顶。
抚摩完毕之后,善财童子随即获得了一切佛土微尘数的三昧门,各自以一切佛土微尘数三昧作为其眷属;
一一三昧中,都完全看见昔日所未曾见到的一切佛土微尘数的佛之大海,
积集了一切佛土微尘数的一切智的助道具,
生起一切佛土微尘数的一切智的上等妙法,
发一切佛土微尘数一切智的大誓愿,
进入一切佛土微尘数的大愿海,
住于一切佛土微尘数的一切智的要道,
修习一切佛土微尘数诸菩萨的修行,
生起一切佛土微尘数的一切智的大精进,
获得一切佛土微尘数的一切智的净光明。
在如此娑婆世界的毗卢遮那佛的所在,
普贤菩萨抚摩善财童子的头顶;
如此十方所有世界,
以及那些世界的一一尘中、一切世界、一切佛所,
普贤菩萨也都如此抚摩善财童子的头顶,所获得的法门也都相同。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告善财言:「善男子!汝见我此神通力不?」
「唯然!已见。大圣!此不思议大神通事,唯是如来之所能知。」
  普贤告言:「善男子!我于过去不可说不可说佛剎微尘数劫,行菩萨行,求一切智;一一劫中,为欲清净菩提心故,承事不可说不可说佛剎微尘数佛;
一一劫中,为集一切智福德具故,设不可说不可说佛剎微尘数广大施会,一切世间咸使闻知,凡有所求悉令满足;
一一劫中,为求一切智法故,以不可说不可说佛剎微尘数财物布施;
一一劫中,为求佛智故,以不可说不可说佛剎微尘数城邑、聚落、国土、王位、妻子、眷属、眼、耳、鼻、舌、身、肉、手、足乃至身命而为布施;
一一劫中,为求一切智首故,以不可说不可说佛剎微尘数头而为布施;
一一劫中,为求一切智故,于不可说不可说佛剎微尘数诸如来所,恭敬尊重,承事供养,衣服、卧具、饮食、汤药,一切所须悉皆奉施,于其法中出家学道,修行佛法,护持正教。
  「善男子!我于尔所劫海中,自忆未曾于一念间不顺佛教,于一念间生瞋害心、我我所心①、自他差别心②、远离菩提心、于生死中起疲厌心、懒惰心、障碍心、迷惑心,唯住无上不可沮坏集一切智助道之法大菩提心。
  「善男子!我庄严佛土,以大悲心救护众生,教化成就,供养诸佛,事善知识;
为求正法,弘宣护持,一切内外悉皆能舍,乃至身命亦无所吝。一切劫海说其因缘,劫海可尽,此无有尽。
「善男子!我法海中,无有一文,无有一句,非是舍施转轮王位而求得者,非是舍施一切所有而求得者。
善男子!我所求法,皆为救护一切众生。一心思惟:
『愿诸众生得闻是法,愿以智光普照世间,愿为开示出世间智③,愿令众生悉得安乐,愿普称赞一切诸佛所有功德。』
我如是等往昔因缘,于不可说不可说佛剎微尘数劫海说不可尽。
「是故,善男子!我以如是助道法力、诸善根力、大志乐力④、修功德力⑤、如实思惟一切法力、智慧眼力⑥、佛威神力、大慈悲力、净神通力、善知识力⑦故,得此究竟三世平等清净法身⑧,
复得清净无上色身,超诸世间,随诸众生心之所乐而为现形,入一切剎,徧一切处,于诸世界广现神通,令其见者靡不欣乐。

【章旨】
普贤菩萨为善财童子讲解自己获得的「究竟三世平等清净法身」、「清净无上色身」及其救护众生的种种神通的因缘。

【注释】
①我我所心:即「我心」与「我所心」。「我心」是指执持有一真实存在的实体性的自我之心。「我所心」是指执持有真实存在的、为我所有的身外之事物的心理感受、心理活动。
②自他差别心:是指执持自己与他人有所差别的心理感受、心理活动。符合佛教道理的观念是「自他无二」。
③大志乐力:指「大志意乐」之力,而「大志意乐」为「六种意乐」即「思修六意」之一。
凡心里所欲作为,皆称为「意乐」。
「大志意乐」是指菩萨以六度所集之善根功德回施一切众生,使其同得胜果,因此称之为「大志意乐」。
④出世间智:指声闻、缘觉二乘之智,世间智、出世间智、出世间上上智等三智之一。
二乘之人,以一切智修四谛、十二因缘,能出离世间,故称之为「出世间智」。
⑤助道法力诸善根力大志乐力修功德力:这四者通于「缘因佛性」。
「缘因佛性」是指一切功德善根,因为其能够资助了因,开发正因之性,因此称之为「缘因佛性」。
⑥如实思惟一切法力智慧眼力:此二者通于「了因佛性」。「了因佛性」是指显发照了众生本具正性之观智,此觉智(佛)非常非无常(性),理智相应,如人善知金藏,此智不可破坏,因此称之为「了因佛性」。
⑦佛威神力大慈悲力净神通力善知识力:此四者共通于「缘因佛性」、「了因佛性」。
⑧究竟三世平等清净法身:即「究竟法身」与「平等法身」。
「究竟法身」是指无上之佛果,也就是已经证悟法性的究竟佛身。
「平等法身」指「自性法身」,为八地以上的菩萨所证得的平等寂灭之真如,虽任其自然,不加功用,也能一时徧于十方世界,示现种种教化,作种种佛事,而无往来之想,也无造作之想,因此称之为「平等法身」。

【语译】
这时,普贤菩萨告诉善财童子说:「善男子!你看到了我的这些神通力了吗?」
善财童子回答说:「是的!我已经看到了。大圣!这不可思议的大神通之事,只有如来纔能知晓。」
  普贤菩萨告诉善财童子说:「善男子!我在过去不可说不可说佛土微尘数劫中,实行菩萨行,寻求一切智;在每一劫中,为了要清净菩提心的缘故,承事不可说不可说佛土微尘数的佛;
在每一劫中,为了聚集产生一切智之福德的工具的缘故,设置了不可说不可说佛土微尘数的广大布施法会,使一切世间都能够听到知晓,凡众生有所要求,都能够使其得到满足;
在每一劫中,为了求取一切智之法的缘故,以不可说不可说佛土微尘数的财物布施;
在每一劫中,为了求得佛智的缘故,以不可说不可说佛土微尘数的城邑、聚落、国土、王位、妻子、眷属、眼、耳、鼻、舌、身、肉、手、足乃至身命而作为布施;
在每一劫中,为了求得一切智之开端的缘故,以不可说不可说佛土微尘数的头颅作为布施;
在每一劫中,为了求取一切智的缘故,在不可说不可说佛土微尘数诸如来的住所,恭敬尊重,承事供养,衣服、卧具、饮食、汤药,凡是诸佛所须的一切都完全奉献施与,在诸佛之法中出家学道,修行佛法,护持正教。
  「善男子!我在那劫海之中,自己知道未曾在一念间不遵顺佛的教诲,未曾在一念间产生瞋害心、我与我所之心、自与他的差别心、远离菩提心、在生死中生起疲倦与厌恶之心、懒惰心、障碍心、迷惑心,只是住于无上不可沮坏聚集的一切智助道之法大菩提心之中。
  「善男子!我庄严佛土,以大悲心救护众生,教化众生使其取得成就,供养诸佛,侍奉善知识;为了求取正法,弘扬宣传护持,我的一切内、外都完全能够舍弃,甚至身命也无所吝啬。我在一切劫海宣说其因缘,而劫海可以耗尽,而这种因缘则永远不会穷尽。

「善男子!在我的法海之中,没有一字,没有一句,不是因为舍弃而给予别人转轮王位而获得的,也没有一样不是舍弃布施我所有的一切而获得的。
善男子!我所寻求之法,都是为了救护一切众生。我一心这样想:
『希望诸位众生得以听闻这些法,希望以智慧之光普徧照耀世间,希望为其开示出世间智,希望使众生都能够得到安乐,希望普徧称赞一切诸佛的所有功德。』我如此等等的过去因缘,在不可说不可说佛土微尘数劫海也是不可说尽的。

「因为这些缘故,善男子!
我因为如此助道法之力、诸善根之力、大志乐之力、
修习功德之力、如实地思惟一切法之力、
智慧眼之力、佛威神之力、大慈悲之力、
清净神通之力、善知识之力的缘故,
获得此究竟三世平等清净法身,
又获得了清净无上的色身,超越诸世间,
随诸众生心之所乐而为其示现身形,
进入一切国土,充满一切地方,
在诸世界之中广泛地显现出神通
,使其看见这些众生无不感到兴奋、快乐。

  「善男子!汝且观我如是色身;我此色身,无边劫海之所成就,无量千亿那由他劫难见难闻。
  「善男子!若有众生未种善根及种少善根,声闻、菩萨,犹尚不得闻我名字,况见我身!
善男子!若有众生得闻我名,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复退转;
若见若触,若迎若送,若暂随逐,乃至梦中见闻我者,皆亦如是。
或有众生,一日一夜忆念于我即得成熟;
或七日七夜、半月一月、半年一年、百年千年、一劫百劫,乃至不可说不可说佛剎微尘数劫,忆念于我而成熟者;
或一生、或百生,乃至不可说不可说佛剎微尘数生,
忆念于我而成熟者;或见我放大光明,或见我震动佛剎,或生怖畏,或生欢喜,皆得成熟。
善男子!我以如是等佛剎微尘数方便门,令诸众生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

「善男子!若有众生见闻于我清净剎者,必得生此清净剎中;
若有众生见闻于我清净身者,必得生我清净身中。
善男子!汝应观我此清净身。」
【章旨】
普贤菩萨鼓励善财童子观看普贤神奇的、清净的身体。普贤菩萨说,如果众生见到或者听说我的清净国土,就一定会生于这一清净国土中;
如果有众生见到或者听说我的清净身体,就一定会生于我的清净身之中。
【语译】
普贤菩萨继续对善财童子说:
「善男子!你且来观看我如此的色身。我这一色身,是在无边劫海之中所成就的,即便在无量千亿那由他劫中也是难于见到,难于听说的。
「善男子!如果那些未曾种植善根的众生,以及只是种植了很少善根的众生,甚至声闻、菩萨,尚且没有机会听说我的名字,何况看见我的身体啊!
善男子!如果那些得以听说我的名字的众生,
就能够获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不再退转;
那些能够见到我的众生
能够想到我的众生,
能够迎接我的众生,
能够欢送我的众生,
能够暂时随逐我的众生,
甚至在梦中见到我的众生,
都能够如此而获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不再退转。
那些一日一夜忆念我的众生,也能够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并且不再退转;
那些在七日七夜、半月或一月、半年或一年、百年千年、一劫百劫,
甚至于不可说不可说佛剎微尘数劫的时间中,
忆念我的这些众生,也能够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不再退转;
那些一生、百生,甚至不可说不可说佛土微尘数生忆念我的众生,
也能够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不再退转;
那些看见我放大光明以及看见我震动佛土而产生怖畏或产生欢喜的众生,
也能够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再退转。
善男子!我以如此与佛土剎微尘数相等的方便门,
使那些众生获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得以不退转。

「善男子!如果众生见到或者听说我的清净国土,就一定会生于这一清净国土中;
如果有众生见到或者听说我的清净身体,就一定会生于我的清净身之中。
善男子!你确实应该观看我这一清净之身。」

  尔时,善财童子观普贤菩萨身,相、好肢节,一一毛孔中,皆有不可说不可说佛剎海;
一一剎海,皆有诸佛出兴于世,大菩萨众所共围绕。
又复见彼一切剎海,种种建立、种种形状、种种庄严、种种大山周匝围绕,
种种色云弥覆虚空,种种佛兴演种种法;
如是等事,各各不同。
又见普贤于一一世界海中,出一切佛剎微尘数佛化身云,
周徧十方一切世界,教化众生,令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时,善财童子又见自身在普贤身内,十方一切诸世界中教化众生。
又,善财童子亲近佛剎微尘数诸善知识所得善根、智慧光明,
比见普贤菩萨所得善根,
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分不及一,百千亿分乃至算数譬喻亦不能及是。
善财童子从初发心,乃至得见普贤菩萨,
于其中间所入一切诸佛剎海,
今于普贤一毛孔中一念所入诸佛剎海,
过前不可说不可说佛剎微尘数倍;
如一毛孔,一切毛孔悉亦如是。

  善财童子于普贤菩萨毛孔剎中,行一步,过不可说不可说佛剎微尘数世界;
如是而行,尽未来劫,犹不能知一毛孔中剎海次第、剎海藏、剎海差别、剎海普入、剎海成、剎海坏、剎海庄严所有边际①;
亦不能知佛海次第、佛海藏、佛海差别、佛海普入、佛海生、佛海灭所有边际;
亦不能知菩萨众海次第、菩萨众海藏、菩萨众海差别、菩萨众海普入、菩萨众海集、菩萨众海散所有边际;
亦不能知入众生界、知众生根、教化调伏诸众生智、菩萨所住甚深自在、菩萨所入诸地、诸道②,如是等海所有边际。
  善财童子于普贤菩萨毛孔剎中,或于一剎经于一劫如是而行,乃至或有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剎微尘数劫如是而行,亦不于此剎没、于彼剎现,念念周徧无边剎海,教化众生,令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当是之时,善财童子则次第得普贤菩萨诸行愿海,与普贤等,与诸佛等,一身充满一切世界,剎等③、行等、正觉等、神通等、法-轮等、辩才等、言辞等、音声等、力无畏等、佛所住等、大慈悲等、不可思议解脱自在悉皆同等。

【章旨】
善财童子应普贤菩萨要求重新观看普贤菩萨的色身,看见其每一毛孔之中都含有种种世间、种种众生,看见普贤菩萨的色身徧于诸国土并且生起教化众生的大用。
善财童子又看见自己的身体在普贤菩萨的身内,并且在十方一切世界教化众生。
由此,善财童子感觉到自己所获得的善根、多种境界、功能以及所进入的国土海,都远远无法与普贤菩萨相比较。
看到如此神奇之境界,善财童子获得了普贤菩萨行愿之海。

【注释】①边际:本来的意思是「边界」、「边缘」,此章所用为「穷极」、「穷尽」的意思,即无有能够超越者。
②诸道:指众生所轮回的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等六道。
③剎等:即与一切国土同等。

【语译】
这时,善财童子观察普贤菩萨的色身,其肢节都十分符合佛的相、好,每一毛孔之中,
都有不可说不可说佛土之海;
每一国土海中,都有诸佛在世间兴世,并且在大菩萨众的共同围绕之下。
善财童子又看见那一切国土海建立的种种设施以及其种种不同的形状、种种的庄严,
种种大山围绕着国土海,有种种色云完全覆盖着整个虚空,
有种种佛兴起并且演说着种种法;
如此等事,各各不同。
善财童子又看见普贤菩萨在每一世界海之中,
生出一切佛土微尘数的佛之化身云,
周徧十方一切世界教化众生,使其趣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这时,善财童子又看见自己的身体也在普贤菩萨的身内,
在十方一切诸世界中教化众生。

  又,善财童子将自己亲近佛土微尘数诸善知识所得的善根、智慧光明,与见到的普贤菩萨所得的善根相比较。
  善财童子发现,自己所获得的这些尚不及普贤菩萨的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百千分之一,百千亿分之一,甚至以算数譬喻来说明的,也无法说清楚二者之间的差别。
  善财童子从初发心,直至得以见到普贤菩萨,在此之间所进入的一切诸佛土之海,比起今日在普贤菩萨一毛孔中于一念中所进入的诸佛土之海来,后者要超过前者不可说不可说佛土微尘数倍。如同一毛孔一样,在一切毛孔中也是如此。

  善财童子在普贤菩萨毛孔国土中行走一步,要越过不可说不可说佛土微尘数繁荣世界;
如此而行走,尽未来劫,仍然不能知晓一毛孔中国土海的次第、国土海中的宝藏、国土海的差别、国土海普徧进入的情形、国土海的生成、国土海的毁坏、国土海庄严的所有边际;
也不能知晓佛海的次第、佛海中的宝藏、佛海的差别、佛海的普徧进入、佛海的产生、佛海的寂灭的所有边际;也不能知晓菩萨众海的次第、菩萨众海的宝藏、菩萨众海的差别、菩萨众海的普徧进入、菩萨众海的聚集、菩萨众海离散的所有边际;也不能知晓进入众生界、知晓众生根、教化调伏诸众生的智慧、菩萨所住的甚深自在、菩萨所进入的诸地以及诸道,如此如同大海般的所有边际。

  善财童子在普贤菩萨毛孔国土中,有时在一国土经历了一劫而行走,有时甚至经过不可说不可说佛土微尘数的劫而行走,也不在这个国土沈没、在那一国土出现。
  善财童子在念念中周徧无边的国土海,教化众生,使其趣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当此之时,善财童子就先后获得普贤菩萨诸行愿海,
与普贤菩萨相等,
与诸佛相等,
一身充满一切世界,
与一切国土相等,
与诸行相等,
与佛的正觉相等,
与佛的神通相等,
与法-轮相等,
与佛的辩才相等,
与佛的言辞相等,
与佛的音声相等,
与佛的力、无畏相等,
与佛的所住相等,
与佛的大慈悲相等,
与佛的不可思议解脱自在都完全同等。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即说颂言:「
汝等应除诸惑垢,一心不乱而谛听;我说如来具诸度,一切解脱真实道。
出世调柔胜丈夫,其心清净如虚空,恒放智日大光明,普使群生灭痴暗。①
如来难可得见闻,无量亿劫今乃值,如优昙华时一现,是故应听佛功德。②
随顺世间诸所作,譬如幻士现众业,但为悦可众生心,未曾分别起想念。」

尔时,诸菩萨闻此说已,一心渴仰,唯愿得闻如来世尊真实功德,咸作是念:
「普贤菩萨具修诸行,体性清净,所有言说皆悉不虚,一切如来共所称叹。」作是念已,深生渴仰。
【章旨】
普贤菩萨首先以偈颂体告诉善财童子,佛果之海离言而难说难思,今姑且以现佛之德来显示善财童子之果相。
在座的诸位菩萨听说普贤菩萨的说法之后,都产生渴望、景仰。
【注释】
①调柔胜丈夫:即调柔、殊胜的丈夫。调柔,调顺;调伏。丈夫,勇进正道修行不退转的男子。
②优昙华:又名「优昙钵华」,意译为「灵瑞」、「瑞应」,是多年生草,茎高四五尺,花作红黄色,产于喜马位雅山麓及锡兰等处,二千年开花一次,开时仅一现,故人们对于难见而易灭的事,称为「昙花一现」。

【语译】
这时,普贤菩萨摩诃萨随即说颂言:「你们应该灭除一切烦恼、尘垢,一心不乱而仔细地听我讲;
我说如来具有的六度,以及一切解脱的真实途径。出世间的大丈夫,其心清净就如同虚空,永远放出智慧之日大光明,普徧使得众生灭除无明之黑暗。
如来是难得见到听说的,经过无量亿劫纔在今日得以遇到,如同优昙华千百年只是显现一时,因此应该仔细听听佛的功德。佛随顺世间的一切所作所为,譬如幻师可以显现出许多业像,只是为了取悦众生之心,其本身却未曾分别而生起想念。」
  当时,诸菩萨听说这些之后,一心渴望、景仰,只希望能够得以听闻如来世尊的真实功德,都这样想到:「普贤菩萨具足修习诸行,体性清净,所有言说都完全是真实不虚的,为一切如来所共同称赞感叹。」这样想之后,深深地产生渴望、景仰。
  尔时,普贤菩萨功德智慧具足庄严,犹如莲华不着三界一切尘垢,告诸菩萨言:「
汝等谛听,我今欲说佛功德海一滴之相。」
即说颂言:「
佛智广大同虚空,普徧一切众生心,悉了世间诸妄想,不起种种异分别。
一念悉知三世法,亦了一切众生根,譬如善巧大幻师,念念示现无边事。
随众生心种种行,往昔诸业誓愿力,令其所见各不同,而佛本来无动念。
或有处处见佛坐,充满十方诸世界,或有其心不清净,无量劫中不见佛。

或有信解离憍慢,发意即得见如来;或有谄诳不净心,亿劫寻求莫值遇。
或一切处闻佛音,其音美妙令心悦;或有百千万亿劫,心不净故不闻者。
或见清净大菩萨,充满三千大千界,皆已具足普贤行,如来于中俨然坐。
或见此界妙无比,佛无量劫所严净;毗卢遮那最胜尊,于中觉悟成菩提。

或见莲华胜妙剎,贤首如来住在中,无量菩萨众围绕,皆悉勤修普贤行。
或有见佛无量寿,观自在等所围绕,悉已住于灌顶地,充满十方诸世界。①②
或有见此三千界,种种庄严如妙喜,阿閦如来住在中,及如香象诸菩萨。③④⑤
或见月觉大名称,与金刚幢菩萨等,住如圆镜妙庄严,普徧十方清净剎。⑥⑦⑧

或见日藏世所尊,住善光明清净土,及与灌顶诸菩萨,充徧十方而说法。⑨
或见金刚大焰佛,而与智幢菩萨俱,周行一切广大剎,说法除灭众生翳。⑩
一一毛端不可说,诸佛具相三十二,菩萨眷属共围绕,种种说法度众生。
或有观见一毛孔,具足庄严广大剎,无量如来悉在中,清净佛子皆充满。

或有见一微尘内,具有恒沙佛国土,无量菩萨悉充满,不可说劫修诸行。
或有见一毛端处,无量尘沙诸剎海,种种业起各差别,毗卢遮那转法-轮。
或见世界不清净,或见清净宝所成,如来住寿无量时,乃至涅槃诸所现。
普徧十方诸世界,种种示现不思议,随诸众生心智业,靡不化度令清净。11

如是无上大导师,充满十方诸国土,示现种种神通力,我说少分汝当听。12
或见释迦成佛道,已经不可思议劫;或见今始为菩萨,十方利益诸众生。
或有见此释师子,供养诸佛修行道;或见人中最胜尊,现种种力神通事。
或见布施或持戒,或忍或进或诸禅,般若方便愿力智,随众生心皆示现。13

【章旨】
普贤菩萨应诸位菩萨之要求,以九十五偈赞颂难思说的佛德。
这九十五偈赞叹毗卢遮那之十身圆满二十一种殊胜功德。偈颂即可分为二十一部分去理解。此章为其前五部分。
第一部分二偈赞叹「佛无障碍智」,第二部分一偈赞叹「有无无二相真如最清净能入功德」(即真如无二、无动念之功德),第三部分三偈赞叹「无功用佛事不休息功德」,第四部分十五偈赞叹「法身中所依意乐作事无差别功德」,「即修一切障对治功德」。
【注释】
①佛无量寿:即阿弥陀佛。
②观自在:即观世音菩萨。
③妙喜:即妙喜世界,东方阿閦佛的世界。
④阿閦如来:全名「阿閦鞞佛」、「阿閦婆佛」,意译为「无动佛」、「不动佛」。
往昔在距离东方千佛土出现于阿比罗提国之大日如来的所在发愿,修行后,成佛于东方,其国土名「善快」,现于其土说法。
⑤香象:即「香象菩萨」,又作「香惠菩萨」、「赤色菩萨」、「不可息菩萨」,是贤劫十六尊菩萨之一。此位菩萨身出香风,在北方之香聚山说法。
⑥月觉大名称:即「月觉菩萨」。
⑦金刚幢菩萨:金刚界十六菩萨之一,为南方宝生如来四亲近之一,以宝幢之三昧耶标注宝雨。
⑧圆镜:即「大圆镜智」、「大圆鉴智」,是指可如实映现一切法之佛智,为唯识学的四智之一,由转第八识(阿赖耶识)而得。此智是在证入佛果之时,阿赖耶识舍断一切烦恼习气,转依而成的纯粹的无漏智。此智能明察三世一切诸法,万德圆满,无所欠缺,犹如大圆镜之能显现一切色像,故称为「大圆镜智」。
⑨日藏:即「日藏菩萨」,为显教在家十六位菩萨之一。
⑩智幢菩萨:为密教在家十六位菩萨之一。
11众生心智业:由一切众生之心所起的智慧产生之业。「心智」即「心」与「智」。
12无上大导师:佛的尊称。
13般若方便愿力智:即般若、方便智与愿力智。

【语译】
此时,普贤菩萨的功德、智慧都圆满具足,十分庄严,犹如莲花不沾染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的一切尘垢,普贤菩萨告诉诸位菩萨说:「你们应该仔细听着,我现今想说说佛的功德海中的一滴水之相状。」
普贤菩萨随即念说偈颂说:「
佛智广大同虚空,普徧一切众生心,悉了世间诸妄想,不起种种异分别。
一念悉知三世法,亦了一切众生根,譬如善巧大幻师,念念示现无边事。
随众生心种种行,往昔诸业誓愿力,令其所见各不同,而佛本来无动念。
或有处处见佛坐,充满十方诸世界,或有其心不清净,无量劫中不见佛。

或有信解离憍慢,发意即得见如来;或有谄诳不净心,亿劫寻求莫值遇。
或一切处闻佛音,其音美妙令心悦;或有百千万亿劫,心不净故不闻者。
或见清净大菩萨,充满三千大千界,皆已具足普贤行,如来于中俨然坐。
或见此界妙无比,佛无量劫所严净;毗卢遮那最胜尊,于中觉悟成菩提。

或见莲华胜妙剎,贤首如来住在中,无量菩萨众围绕,皆悉勤修普贤行。
或有见佛无量寿,观自在等所围绕,悉已住于灌顶地,充满十方诸世界。①②
或有见此三千界,种种庄严如妙喜,阿閦如来住在中,及如香象诸菩萨。③④⑤
或见月觉大名称,与金刚幢菩萨等,住如圆镜妙庄严,普徧十方清净剎。⑥⑦⑧

或见日藏世所尊,住善光明清净土,及与灌顶诸菩萨,充徧十方而说法。⑨
或见金刚大焰佛,而与智幢菩萨俱,周行一切广大剎,说法除灭众生翳。⑩
一一毛端不可说,诸佛具相三十二,菩萨眷属共围绕,种种说法度众生。
或有观见一毛孔,具足庄严广大剎,无量如来悉在中,清净佛子皆充满。

或有见一微尘内,具有恒沙佛国土,无量菩萨悉充满,不可说劫修诸行。
或有见一毛端处,无量尘沙诸剎海,种种业起各差别,毗卢遮那转法-轮。
或见世界不清净,或见清净宝所成,如来住寿无量时,乃至涅槃诸所现。
普徧十方诸世界,种种示现不思议,随诸众生心智业,靡不化度令清净。11

如是无上大导师,充满十方诸国土,示现种种神通力,我说少分汝当听。12
或见释迦成佛道,已经不可思议劫;或见今始为菩萨,十方利益诸众生。
或有见此释师子,供养诸佛修行道;或见人中最胜尊,现种种力神通事。
或见布施或持戒,或忍或进或诸禅,般若方便愿力智,随众生心皆示现。13


「佛智广大如同虚空,普遍存在于一切众生之心中,完全了知世间的诸妄想,不生起种种不同的分别。一念完全知晓三世之法,也了知一切众生之根,譬如善巧的大幻师,可以在念念中示现出无边无边的事情。
「随着众生之心修习种种行,依靠过去诸业的誓愿之力,使其所见各不相同,而佛本来就毫无动念。
「有人处处看见佛坐在狮子之座上,充满了十方诸世界,也有些人由于其心不清净,即便在无量劫中也不能看见佛。
有人对于佛法能够产生信解并且远离憍慢,一经发心就可以立即见到如来;
也有些人生谄诳不净之心,即便在亿劫寻求佛也是难于遇到佛的。
有的人在一切处听到佛的声音,佛的声音美妙使其心中充满喜悦;
也有的人即便在百千万亿劫中,由于其心不净的缘故却不能听闻佛的声音。
「有人看见清净的大菩萨,充满了三千大千界,都已经具足普贤行,如来在其中俨然而坐。
有的人看到这一世界奇妙无比,是佛在无量劫中严净的结果;
毗卢遮那佛最为殊胜受众生尊敬,在此世界中觉悟成就菩提。
有的人看见莲花胜妙的国土,贤首如来住于其中,有无量的菩萨众围绕着,都完全勤奋地修习普贤行。
也有的人看见无量寿佛,观音菩萨等围绕着,都完全已经住于灌顶地,充满十方诸世界。
也有的看见此三千界,种种庄严犹如妙喜世界,阿閦如来住于在其中,还有香象诸菩萨。
有的人看见月觉大菩萨,与金刚幢菩萨等,住于如同大圆镜般美妙庄严、普徧十方的清净国土。
有的人看见日藏菩萨为世间所尊敬,住于善光明清净土,与灌顶诸地的诸位菩萨,充徧十方而为众生说法。
有的则看见金刚大焰佛,与智幢菩萨一起,周行一切广大国土,为众生说法而除灭遮蔽众生的障碍。
佛的每一毛端都是不可说的,诸佛具足三十二相,菩萨眷属共同围绕着,佛宣说种种说以济度众生。
也有人观见佛的每一毛孔,具足庄严广大国土,无量如来都在其中,清净佛子都充满其中。
也有人看见一微尘之内,具有恒沙数的佛国土,有无量菩萨完全充满其中,在不可说劫中修习诸行。
也有人看见一毛端处,无量尘沙数的诸国土海中,因种种业而生起各各差别,毗卢遮那佛在其中旋转法-轮。
有人看见世界不清净,
有人看见世界是清净的珍宝所组成,如来住寿无量时,直至涅槃诸相显现出来。佛普徧十方诸世界,示现出种种不可思议的现象,随着诸位众生的心之智慧之业,无一不得到化度并且使其得到清净。如此无上的大导师,充满十方诸国土,示现出种种神通之力,我只是说出一点点让你们仔细听一听。
「有人看见释迦成就佛道,已经经历了不可思议的劫数;有人看见他现今纔成为菩萨,在十方利益诸多众生。
也有人看见这位释迦族的狮子,供养一切诸佛修行佛道;
有人看见他是人中最胜尊的,显现出种种力、种种神通之事。
有人看见他修习布施、持戒,修习忍,修习精进,修习诸禅,修习般若、方便愿力智,如此等等都随着众生之心而都示现出来。


或见究竟波罗蜜,或见安住于诸地,总持三昧神通智,如是悉现无不尽。
或现修行无量劫,住于菩萨堪忍位①;或现住于不退地②,或现法水灌其顶。
或现梵释护世身,或现剎利婆罗门,种种色相所庄严,犹如幻师现众像。

或现兜率始降神,或见宫中受嫔御,或见弃舍诸荣乐,出家离俗行学道。
或见始生或见灭,或见出家学异行,或见坐于菩提树,降伏魔军成正觉。
或有见佛始涅槃,或见起塔徧世间,或见塔中立佛像,以知时故如是现。
或见如来无量寿,与诸菩萨授尊记,而成无上大导师,次补住于安乐剎。
或见无量亿千劫,作佛事已入涅槃;或见今始成菩提,或见正修诸妙行。
或见如来清净月,在于梵世及魔宫,自在天宫化乐宫,示现种种诸神变。
或见在于兜率宫,无量诸天共围绕,为彼说法令欢喜,悉共发心供养佛。
或见住在夜摩天,忉利护世龙神处,如是一切诸宫殿,莫不于中现其像。
于彼然灯世尊所,散华布发为供养,从是了知深妙法,恒以此道化群生。
或有见佛久涅槃,或见初始成菩提;或见住于无量劫,或见须臾即灭度。
身相光明与寿命,智慧菩提及涅槃,众会所化威仪声,如是一一皆无数。
或现其身极广大,譬如须弥大宝山;或见跏趺不动摇,充满无边诸世界。
或见圆光一寻量,或见千万亿由旬,或见照于无量土,或见充满一切剎。
或见佛寿八十年,或寿百千万亿岁,或住不可思议劫,如是展转倍过此。
佛智通达净无碍,一念普知三世法,皆从心识因缘起,生灭无常无自性。
于一剎中成正觉,一切剎处悉亦成,一切入一一亦尔,随众生心皆示现。

如来住于无上道,成就十力四无畏;具足智慧无所碍,转于十二行法-轮。③
了知苦集及灭道,分别十二因缘法;法义乐说辞无碍,以是四辩广开演。④⑤
诸法无我无有相,业性不起亦无失,一切远离如虚空,佛以方便而分别。
如来如是转法-轮,普震十方诸国土,宫殿山河悉摇动,不使众生有惊怖。

如来普演广大音,随其根欲皆令解,悉使发心除惑垢,而佛未始生心念。
或闻施戒忍精进,禅定般若方便智,或闻慈悲及喜舍,种种音辞各差别。
或闻四念四正勤,神足根力及觉道,诸念神通止观等,无量方便诸法门。
龙神八部人非人,梵释护世诸天众,佛以一音为说法,随其品类皆令解。

若有贪欲瞋恚痴,忿覆悭嫉及憍谄,八万四千烦恼异,皆令闻说彼治法。⑥
若未具修白净法,令其闻说十戒行;已能布施调伏人,令闻寂灭涅槃音。
若人志劣无慈愍,厌恶生死自求离;令其闻说三脱门,使得出苦涅槃乐。
若有自性少诸欲,厌背三有求寂静;令其闻说诸缘起,依独觉乘而出离。

若有清净广大心,具足施戒诸功德,亲近如来具慈愍,令其闻说大乘音。
或有国土闻一乘,或二或三或四五,如是乃至无有量,悉是如来方便力。⑦
涅槃寂静未曾异,智行胜劣有差别;譬如虚空体性一,鸟飞远近各不同。
佛体音声亦如是,普徧一切虚空界,随诸众生心智殊,所闻所见各差别。

佛以过去修诸行,能随所乐演妙音,无心计念此与彼,我为谁说谁不说。
如来面门放大光,具足八万四千数;所说法门亦如是,普照世界除烦恼。
具足清净功德智,而常随顺三世间,譬如虚空无染着,为众生故而出现。
示有生老病死苦,亦示住寿处于世;虽顺世间如是现,体性清净同虚空。

一切国土无有边,众生根欲亦无量;如来智眼皆明见,随所应化示佛道。
究竟虚空十方界,所有人天大众中,随其形相各不同,佛现其身亦如是。
若在沙门大众会,剃除须发服袈裟,执持衣钵护诸根,令其欢喜息烦恼。
若时亲近婆罗门,即为示现羸瘦身,执杖持瓶恒洁净,具足智慧巧谈说。

吐故纳新自充饱,吸风饮露无异食,若坐若立不动摇,现斯苦行摧异道。⑧
或持彼戒为世师,善达医方等诸论,书数天文地众相,及身休咎无不了。
深入诸禅及解脱,三昧神通智慧行,言谈讽咏共嬉戏,方便皆令住佛道。

【章旨】
此章赞叹毗卢遮那之十身圆满二十一种殊胜功德中的第七种至十二种功德。
九十五偈中的第六部分三偈赞叹「降伏一切外道功德」,
第七部分十六偈赞叹「生在世间不为世法所碍功德」,
第八部分十八偈赞叹「安立正法功德」,
第九部分三偈赞叹「授记功德」,
第十部分四偈赞叹「示现受用变化身功德」,
第十一部分二偈赞叹「断一切疑功德」,
第十二部分九偈赞叹「令入种种行功德」。
【注释】
①堪忍位:即「堪忍地」。天台宗以为是指菩萨十地中之初地「欢喜地」。
但据南本《大般涅槃经》卷十一《圣行品》载,修行者已得四念处,则住于堪忍地中,能堪忍贪欲、恚、痴,亦能堪忍寒热、饥渴、蚊虻、蚤虱、暴风、恶触、种种疾病,以及挝打楚挞等一切身心苦恼。
因为此时的菩萨对于一切都能够忍受,因而称此境界为「堪忍地」。
②不退地:是指不退堕于恶趣及二乘地,且所得所证之法不退失。
「不退」有三种、四种之别,其位次虽依诸宗而异,然一般皆指菩萨初地以上之位,即「三种不退」中的「行不退」,「四种不退」中的「证不退」。
③转于十二行法-轮:即「三转十二行相」,指世尊三次旋转四谛之法-轮,为众生说法:
第一为「示转」,指示「此是苦,此是集,此是灭,此是道」。
第二为「劝转」,劝示「此是苦,汝应知;此是集,汝应断;此是灭,汝应证;此是道,汝应修」。
第三为「证转」,证示「此是苦,我已知,不复更知;此是集,我已断,不复更断;
此是灭,我已证,不复更证;此是道,我已修,不复更修」。
以每一转各具「眼」、「智」、「明」、「觉」四行相,因此而成「十二行相」。

④十二因缘法:即「十二因缘」,又名「十二有支」、「十二缘起」,是佛教用来说明有情生死流转的过程的理论。
十二因缘是无明(贪瞋痴等烦恼为生死的根本)、
行(造作诸业)、识(业识投胎)、
名色(但有胎形六根未具)、
六入(胎儿长成眼等六根的人形)、
触(出胎与外境接触)、
受(与外境接触生起苦乐的感受)、
爱(对境生爱欲)、取(追求造作)、
有(成业因能招感未来果报)、
生(再受未来五蕴身)、
老死(未来之身又渐老而死)。
以上十二支,包括三世起惑、造业、受生等一切因果,周而复始,至于无穷。

⑤法义乐说辞无碍:指佛、菩萨等所具有的四种自在无碍辩,又作「四无碍智」、「四无碍解」,简称为「四辩」或「四无碍」。
「法无碍辩」,指对于一切法相、名字有无碍自在的智解,故能善于辩说。
「义无碍辩」,指关于一切法相、名字的义理有无碍自在的智解辩才。
「辞无碍辩」,指通晓一切方言而无碍辩说的智解、辩才。
「辩无碍辩」,是指随顺众生根机而巧妙演说,令众生乐闻的智解、辩才。
大乘佛教认为,因为法、义、辞、辩四者穷尽法性,进入第一义谛,甚妙难测
。因此,惟有佛、菩萨真正具有四辩。
⑥忿覆悭嫉及憍谄:指十种「小随烦恼」。
即「忿」(心里不平)、
「恨」(心里怨恨)、
「覆」(隐藏自己的罪过)、
「恼」(对他人发火)、
「嫉」(嫉忌他人)、
「悭」(舍不得财物,气量小)、
「诳」(欺骗他人)、
「谄」(趋奉他人)、
「害」(伤害他人)、
「憍」(憍傲自大)。
以上十种烦恼,是随着六种「根本烦恼」而起的「枝末烦恼」,这些烦恼因其性质比较粗和猛烈,而且各别生起,范围较小,所以叫做「小随烦恼」。
⑦一乘或二或三或四五:
「一乘」为佛乘,
「二」为声闻乘、缘觉乘或大乘、小乘,
「三」则为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
「四」为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佛乘,
「五」则为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
⑧吐故纳新自充饱吸风饮露无异食:这是古代印度外道所流行的修行方法。
「吐故纳新」是指调整呼吸之法,「饮露」为其苦行之一。

【语译】
普贤菩萨继续为诸位菩萨吟颂偈颂以赞叹佛所具有的功德:「
有人看见世尊获得究竟波罗蜜,
有人看见其安住于诸地,获得总持三昧神通之智,如此完全显现出来而无不穷尽。
或显现出修行无量劫之时,住于菩萨堪忍位;
有时显现住于不退地,有时显现出法水灌其顶的情景。
有时显现出梵天、帝释天、护世四天王身,
有时显现出剎帝利、婆罗门的身相;
世尊之身以种种色相庄严,犹如幻师显现出许多身像。

「有时显现出从兜率天开始降下,
有时示现在宫中接受嫔妃,
有时显现出舍弃诸荣乐,
出家离俗去修行学道。
有时显现出生的情形,
有时显现出寂灭的情形,
有时显现出出家学习外道之修行方法的情景,
有时显现出坐于菩提树下,降伏魔军成就正觉。
有时显现出佛涅槃的情形,
有时显现出建立佛塔徧世间的情形,
有时显现出在塔中树立的佛像,因为其预知时节的缘故而显现出如此情形。
有人看见无量寿佛给予诸菩萨授尊记,并且成为无上大导师,接着称为候补而住于安乐国土。
有人看见无量亿千劫,作完佛所做之事而已经进入涅槃;
有人看见现今纔始成就菩提,
有人看见其正在修习诸妙行。
有人看见如来犹如清净的月亮,住于梵天世界及天魔的宫殿,住于自在天宫和化乐天宫,示现出种种诸神变。
有人看见其在兜率天宫,有无量诸天一起围绕,世尊为会众说法使其得到欢喜,都一起发心而供养佛。
有人看见世尊住于夜摩天,在忉利天护世四天王及龙神所在的地方,
如此一切诸宫殿,世尊无不在其中显现出其形像。
在那位燃灯佛的所在,世尊撒花将自己的头发铺在地上供养燃灯佛,从此世尊了知深刻的妙法,永远以此道化度众生。

也有人看见佛久住于涅槃,也有人看见世尊初始成就菩提;
有人看见其住于无量劫,有人看见其在须臾间就灭度。
其身相光明与寿命,智慧、菩提及涅槃,在众会中教化众生的威仪之声,
如此一一都有无数情形显现出来。有时显现出其身极为广大,譬如须弥山如同大宝山;
有人看见其跏趺坐而不动摇,充满无边诸世界。
有人看见世尊的圆光有一寻量,
有人看见其光有千万亿由旬,
有人看见其光照耀在无量国土,
有人看见其光充满一切国土。
有人看见世尊的寿命八十年,有人看世尊的寿命百千万亿岁,也有人看见其住于不可思议劫,如此展转超过这样好多倍。佛智通达清净无碍,一念完全知晓三世之法,都是从心识的因缘生起,生灭无常而无自性。
在一国土中成就正觉,在一切国土处也都完全成就,一切进入一,一也进如一切,这些随着众生之心也都示现出来。
「如来住于无上之道,成就了十力、四无畏;具足智慧无所障碍,三转法-轮于十二行法-轮。
了知苦、集、灭、道四谛,分别十二因缘法;
法、义、乐说、辞四无碍辨,于此广为开演。诸法无我、无有为之相,业性不起也不失去,一切远离就如同虚空,佛以善巧方便而作种种分别。
如来如此旋转法-轮,完全震动十方诸国土,宫殿、山河都全部摇动了,但却不使众生有惊惧和恐怖。
如来完全演说广大法音,随着众生的根欲都使众生得到理解,
完全使其发心除去烦恼、污垢,而佛却未曾生起任何心念。
或者听到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等六度以及方便智,
或者听到慈悲及喜、舍,其种种音辞各有差别。
或者听到四念处、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以及七觉支分、八正道,
一切诸念、神通、止观等,无量的方便诸法门。
天龙八部、人非人、梵天、帝释天、护世四天王等天众,
佛以一音为其说法,随着众生的品类而使其都能够理解。

如果有贪欲、瞋恚、痴三种根本烦恼,忿、覆、悭、嫉及憍、谄等十种小随烦恼,八万四千种烦恼各个互异,都使众生听闻并且为其解说那些对治之法。
如果尚未具备修习善净之法,就使其听闻十戒之行;
如果已经能够布施、调伏之人,使其听闻寂灭、涅槃之音。
如果有人本性意志下劣而无有慈愍之心,厌恶生死自己求取出离;
就使其闻说三解脱法门,使其得以出离苦海而得到涅槃之乐。
如果有人自己本性就少有诸欲,厌恶、背离三界之生死而祈求寂静;
使其闻听取各种缘起法,使其依照独觉乘而得以出离生死。
如果有人已经有清净广大心,具足了布施、持戒等等功德,
能够亲近如来而具有慈愍之心,使其听取大乘法音。

也有人在佛之国土听闻了一乘、二乘、三乘或四、五乘,如此乃至无有量,完全是如来方便法力。涅槃、寂静未曾有区别,智慧、修行的胜与劣则有差别
;譬如虚空的体性是一样的,鸟的飞翔则远近各不相同。
佛的体性、声音也是如此,普徧一切虚空界,随着诸位众生的心智不同,所闻、所见则各有差别。佛以过去修习的诸行,能够随着所乐,对于演说的美妙的声音无心计度、思念此与彼,也无心计度、思念我为谁说法、为谁不说法。
如来的脸面放出大光明,具足八万四千的数目;所说的法门也是如此,普徧照耀世界而除去烦恼。

「诸佛具足清净功德之智,常常随顺过去、现在、未来三种世间,
譬如虚空而没有染着,但为众生的缘故而又出现于世间。
世尊示现出生、老、病、死之苦,也示现出住寿而在世间居住;
即便是随顺世间而如此显现,但其体性清净如同虚空。
一切国土没有边际,众生的根欲也是无限量的;
如来的智眼都能够明晰地看见,随顺众生的根机而应化示现成佛之道。
「在究竟虚空的十方界所有人、天大众之中,随其形相各不同,佛显现出的佛身也是如此各不相同。
如果在沙门大众之会中,佛就剃除须发而穿着袈裟,执持衣钵护持诸根,使其欢喜而息灭烦恼。
如果有人当时亲近婆罗门,佛就为其示现羸瘦之身,执持杖、瓶而永远洁净,以其具足的智慧与其善巧谈论。
以呼吸吐纳使自己充饱,吸风饮露之处没有其它的食物,若坐若立毫不动摇,显现出这些苦行而摧破外道。

「世尊有时严持那些戒法而作为世间的导师,善于通达医方明等诸论,书写、数学、天文、地理等相,以及身体状况的凶吉,无不了知。
深入诸禅定及解脱法门,修习三昧、神通、智慧之行,与众生一起言谈、吟颂,一起嬉戏,以方便使其都住于成佛之道。

「或现上服以严身,首戴华冠荫高盖,四兵前后共围绕,警众宣威伏小王。
或为听讼断狱官,善解世间诸法务,所有与夺皆明审,令其一切悉欣伏。
或作大臣事弼辅,善用诸王治政法,十方利益皆周徧,一切众生莫了知。
或为粟散诸小王,或作飞行转轮帝,令诸王子采女众,悉皆受化无能测。①

或作护世四天王,统领诸龙夜叉等,为其众会而说法,一切皆令大欣庆。
或为忉利大天王,住善法堂欢喜园,首戴华冠说妙法,诸天觐仰莫能测。②
或住夜摩兜率天,化乐自在魔王所,居处摩尼宝宫殿,说真实行令调伏。
或至梵天众会中,说四无量诸禅道,普令欢喜便舍去,而莫知其往来相。

或至阿迦尼咤天,为说觉分诸宝华,及余无量圣功德,然后舍去无知者。③
如来无碍智所见,其中一切诸众生,悉以无边方便门,种种教化令成就。
譬如幻师善幻术,现作种种诸幻事;佛化众生亦如是,为其示现种种身。
譬如净月在虚空,令世众生见增减,一切河池现影像,所有星宿夺光色。

如来智月出世间,亦以方便示增减,菩萨心水现其影,声闻星宿无光色。
譬如大海宝充满,清净无浊无有量;四洲所有诸众生,一切于中现其像。
佛身功德海亦尔,无垢无浊无边际;乃至法界诸众生,靡不于中现其影。
譬如净日放千光,不动本处照十方;佛日光明亦如是,无去无来除世暗。

譬如龙王降大雨,不从身出及心出,而能沾洽悉周徧,涤除炎热使清凉。④
如来法雨亦复然,不从于佛身心出,而能开悟一切众,普使灭除三毒火。
如来清净妙法身,一切三界无伦匹;以出世间言语道,其性非有非无故。
虽无所依无不住,虽无不至而不去;如空中画梦所见,当于佛体如是观。

三界有无一切法,不能与佛为譬喻;譬如山林鸟兽等,无有依空而住者。
大海摩尼无量色,佛身差别亦复然;如来非色非非色,随应而现无所住。
虚空真如及实际,涅槃法性寂灭等;唯有如是真实法,可以显示于如来。
剎尘心念可数知,大海中水可饮尽,虚空可量风可系,无能尽说佛功德。

若有闻斯功德海,而生欢喜信解心,如所称扬悉当获,慎勿于此怀疑念。」

【章旨】
此章赞叹毗卢遮那之十身圆满二十一种殊胜功德中的第十二种至二十一种功德。
第十二部分九偈赞叹「令入种种行功德」,
第十三部分一偈赞叹「如来无碍智」,
第十四部分五偈赞叹「随其胜解示现功德」,
第十五部分三偈赞叹「无量所依调伏有情加行功德」,
第十六部分二偈赞叹「平等法身波罗蜜多成满功德」,
第十七部分一偈赞叹「随胜解示现差别佛土功德」,
第十八部分一偈赞叹「三种佛身方处无分限功德」,
第十九部分一偈赞叹三种功德,即「穷生死际常现利乐一切有情功德」、「无尽功德」、「究竟功德」。第二十部分一偈总结功德,最后一偈激励众生生起信仰。
【注释】
①粟散:即「粟散王」,小王之数众多,犹如粟散,故称「粟散王」。
②欢喜园:又名「欢乐园」、「喜林苑」,为忉利天帝释四园之一,在喜见城外之北方,一切天人一到此地,就自然的生起欢喜的心情。
③阿迦尼咤天:又作「阿迦腻咤天」,意译为「一究竟天」、「一善天」、「有顶天」。
为色界十八天之一,五净居天之一。
位于第四禅天之最顶位,亦为色界十八天之最上天,为有形体之天处的最究竟者,故又称「质碍究竟天」、「色究竟天」。
④沾洽:雨水充分,使土地浸润;普徧施惠使受益。

【语译】
普贤菩萨继续为诸位菩萨吟诵偈颂以赞叹佛所具有的功德:
「世尊有时显现出以上等衣服装饰起来的身体,他头戴花冠,身被高高的盖所庇荫,有象、马、车、步四兵前后一起围绕,警告众生、宣扬威仪、折伏小王。
有时成为听讼的断狱官,善于调解世间的诸多法律事务,所有对错、应该赞成的、应该剥夺的,都审理得明明白白,使其一切都完全欣悦、调伏。
有时作为大臣专门弼辅君王,善于使用诸王治理政务、法律事务,十方民众的利益都能够得到周到的照顾,而一切众生却都不了知。
有时作为粟散的诸小王,
有时成为能够在空中飞行的转轮王,使诸王子、采女众都全部受化而无能测知其玄妙。
有时作为护世四天王,统领诸龙、夜叉等,为其众会而说法,一切都使其获得巨大的欣悦而欢庆。
有时作为忉利大天王,住于善法堂的欢喜园,头戴花冠而宣说妙法,诸天觐仰都不能测知其玄妙。
有时住于夜摩天、兜率天、化乐自在天和魔王的所在,居住于摩尼宝宫殿,演说真实行使其得到调伏。
有时到达梵天众会知中,为其演说四无量心以及一切诸禅道定、八正道,完全使其欢喜之后,便离去,
这些天众并不知晓其往来之相。
有时至阿迦尼咤天为天众演说三十七菩提分并且散布诸宝花,以及其余无量的神圣功德,
然后便离去,而这些天众则并不知晓。
「在如来无碍智中所看见的一切众生,
都完全以无边的方便门,以种种方法教化众生使其成就。
「譬如幻师善于表演幻术,显现出种种幻事;
诸佛化度众生也是如此,为其示现种种色身。
譬如明净的月亮挂在虚空,使世间的众生看到其盈与亏,
在一切河水、池塘水中都显现出月亮的影像,
所有星宿都被其夺去光色。
如来的智慧之月出现在世间,
也以方便而示现出世间的增减,在菩萨的心水中显现出其影像,
使得声闻的星宿没有光色。
譬如大海充满了珍宝,清净无浊而且没有数量;
四大洲的所有诸众生,所有的一切都在大海之中显现出其影像。
佛身功德之海也是如此,无垢无浊而无有边际;
甚至法界中的一切众生,无不在功德之海中显现出其影像。
「譬如清净之太阳放出千道光明,不动本处而照耀十方;
佛之太阳的光明也是如此,无去无来而除去世间的黑暗。
譬如龙王降下大雨,不从其身流,也不从其心流出,
但却能够使大地都被雨水普徧润足,涤除了炎热使世间清凉。
如来之法雨也是如此,不从佛身之心流出,但却能够开悟一切众生,完全使其灭除三毒之火。
「如来清净美妙的法身,在一切欲界、色界、无色界中是无与伦比的;
以出世间的言语演说其道,其体性非有也非无。虽然它是无所依的,但也是无不住的;
虽然是无不至的,但却是不去的;如虚空中的画、梦中的所见,对于佛的体性也应该如此来看。
「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有为、无为等等一切法,都不能用来作为佛的譬喻;
譬如山林中的鸟兽等等,没有一种是依靠虚空而住的。
「大海中的摩尼宝有无数种颜色,佛身的差别也是如此;
如来非色身,也并非不是色身,随着众生所应而显现各种形象,但又无所住着。
「虚空、真如以及实际,涅槃、法性、寂灭等等,只有如此的真实法,可以显示出如来。
「国土中的外尘、众生的心念之数可以知晓,大海中的水可以饮尽,虚空可以衡量,风可以缚住,但是却没有能尽说佛的功德。
「如果有人听闻这些功德之海,而产生欢喜之心、信解之心,如其所称赞颂扬的那样应该全部获得,因此,一定不要对此生起怀疑的念头。」

【说明】善财童子第五十三参——普贤菩萨会,至此叙述完毕。
善财童子应弥勒菩萨的要求,进入普贤菩萨的道场,住于金刚藏道场。
普贤菩萨自一一毛孔中,放出无数光明,徧照一切世界。
普贤菩萨为善财童子讲解自己获得的「究竟三世平等清净法身」、「清净无上色身」及其救护众生的种种神通的因缘。
得以见到如此不可思议的威神之力所示现出的如此境界,善财童子立即获得了普贤菩萨行愿之海。
八十卷《华严经》至此全部结束。
[/size][/font]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7.0.0  © 2001-2009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