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这些都是最殊胜的供养

普贤菩萨对善财童子讲:“善男子,诸供养中法供养最”,所有的供养中,法供养最殊胜。“所谓如说修行供养、利益众生供养、摄受众生供养、代众生苦供养、勤修善根供养、不舍菩萨业供养、不离菩提心供养。”

第一,修行供养。
所谓如说修行供养。佛不需要你供养的身体、受用、善根,佛之所以让你做这些供养,接纳这些供养,主要是拿这些来做利益众生的事。若是你真正修行了,直截了当地就弘法利生了。
因为你修行了,第一个利益的是你自己,你相续中有佛法了,这也叫弘扬佛法。什么叫正法久住?正法要住在哪里?正法不是住在大庙里,也不是住在大殿里。佛法常驻,正法久住,应该住于众生的相续中。
如果你修行了,相续中有佛法了,正法就久住了,这叫弘扬正法;你修行了,你相续中有佛法了,能息灭你内心中的烦恼,能解除你内心的痛苦,这叫利益众生。既有弘法,又有利生。
你相续中有佛法了,这叫正法久住,弘法利生直接就有了。你修行取得了成就,通过你的相续,通过你个人的努力,可以传播佛法,传播智慧,
还可以帮助和利益众生,这样又连续不断地、恒常性地弘法利生了,所以法供养最为殊胜。如法修行本身就是一种供养,这是修行供养。
第二,利益众生供养。
如果你修行了,有成就了,就能弘扬正法了,就可以利益众生了。这样你就继承了佛的事业,圆满了佛的愿望,那是佛最高兴的事了。对佛来说这是最大的孝顺。你也就尽孝了,也可以说是报恩了。

第三,摄受众生供养
摄受众生是什么意思?就是要接纳众生。正如《上师赞》里所写:无论是美是丑,无论是善是恶,无论是颠倒还是愚痴,都一样能以慈心、悲心去接纳,去度化,这叫摄受众生。
要摄受的是什么?就是你最讨厌、最烦的这个人,最不想见、最不想接触、恨之入骨的这个人;就要摄受、接纳怨敌仇人、鬼神恶魔等这些众生。“他对我太好了,对我有恩德”,然后就去接纳,这是自私,这不叫摄受。
同修道友之间也是,稍微有一点点态度不好了,就再也不去见了,再也不去接触了,这不叫摄受。若是你想摄受众生,想接纳众生,就应该接受鬼神恶魔、怨敌仇人,摄受你最烦、最讨厌的这些人。
我们通常是对比较顺心、顺眼的,就想多看看,多接触接触;对不顺眼、不顺心的,就尽量躲避;对比较善良、比较慈祥的,就想多接触、多看看;对脾气不好、态度不好的,就躲得远远的,根本就不想见,不愿意接触。
对比较聪明、比较有智慧的,如所谓的上师、大德,到处跑去见;若是遇到疯子、乞丐,就躲得远远的。其实,这些有什么差别啊?
对佛来说,摄受众生是最大的供养。因为佛会把所有的众生都视为自己身上的肉,佛会把所有的众生都视为自己的独子——家里唯一的儿子、唯一的女儿。
当你去接纳他、度化他的时候,佛就高兴了:“这个人太好了。”尤其是你去接纳那些比较丑,比较恶,比较愚痴的人,佛就更高兴了。

第四,代众生苦供养
这种供养是最殊胜的。作为一个菩萨或一个修行人,应该将一切胜利和好处都献给众生,把一切恼害和损失都拿到自己身上。什么是自轻他重的菩提心?就是代众生受苦。
我们现在就要学这种精神,要学习菩萨的精神,要学习佛的精神。不要害怕伤害和失败,不要总去希求胜利和利益。
要修一个平等的心态。胜利和失败都是一样的,有胜利就有失败,有失败就有胜利。利和害也是一样,有利益就有损害,有损害就有利益。
什么时候你修出平等心来了,什么时候达到了那种平等的境界时,才没有分别。无论是胜利,还是失败,都是相对法。无论是利益,还是损害,这都是相对法。
有利益就肯定有损害,有胜利就肯定有失败。所以,这还是轮回,还是痛苦。现在我们要超越,不逃避失败,也不希求胜利;不逃避伤害,也不希求利益。
平等才是真正的“入不可思议解脱境界”。平等心修出来了,当下就“入不可思议解脱境界”了。平等心是菩萨心、普贤行。有普贤行,才能进入不可思议的解脱境界。
不要认为“佛的要求太高了,上师的要求有点太过分了,一切胜利和利益都要给别人,一切损害和失败都要拿到自己身上。这我可做不到,我只要不去伤害众生就可以了!”不是。
你只不做恶,不伤害众生,那是小乘的境界。大乘要高出一层,不仅不伤害众生,还要利益众生。不仅利益众生,还要把伤害都拿到自己身上,替众生受苦。
不伤害众生,是小乘;在不伤害众生的基础上,去利益众生,这是大乘。利益众生,将众生的痛苦拿到自己身上,自己的快乐给予众生,这种精神叫普贤行,是大菩萨的行愿。

第五,勤修善根供养
昼夜不停地修善根,这叫勤修善根。
第六,不舍菩萨业供养
不舍弃菩萨的事业,发菩提心,行菩萨道。
第七,不离菩提心供养
在任何时,在任何处,在任何境界当中都不舍弃菩提心,以利他心做供养。
法供养,包括修行供养,利益众生供养,摄受众生供养,代众生苦供养,勤修善根供养,不舍菩萨业供养,不离菩提心供养。一共有这几种供养。
普贤菩萨又跟善财童子讲:“善男子,如前供养无量功德。”如前供养,就是那些物质供养。做物质供养也是功德无量。
“比法供养一念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俱胝那由他分、迦罗分、算分、数分、喻分、优波尼沙陀分,亦不及一”,物质供养的功德如此广大,如此不可思议。
但是与一念法供养的功德相比,不及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百千俱劫那由他分。迦罗分、算分、数分、喻分、优波尼沙陀分,都是一些数字单位。
“何为故?以诸如来尊重法故”,为什么法供养的功德这么大?因为一切如来都会尊重法。一切佛菩萨都由法而生。若是没有正法,哪有佛?哪有僧?所以法是最殊胜的。
你在人群中看到的每一个耀眼的人,都是踩着刀尖过来的,你如履平地般的舒服,当然不配拥有任何光芒。

~~ 路遥
行持跟智慧两个是平行的。片面地追求智慧,不重视行持的,不但是效果不好,而且智慧也大不了。为什么?障会来,身体会垮,神经会衰弱,学不进去了,所以说这些决定要配合。什么事情都是因缘和合而成,少一个因,少一个缘就不行,你强调了这一边,偏偏适得其反,效果不是你理想的,而且是反面去了。

~~~ ​智敏师
佛教界的声誉岂是你能维护得了的,我们自己清净就好?

雪相法师

经常有人来跟我说,僧人自清即可,莫管他人诽谤,佛教界的声誉岂是你能维护得了的,我们自己清净就好。

我想回答的是:这种认知是非常愚痴的。我们不要说经常列举的佛经的要求,戒律的要求①,还有高僧大德的示范,就是他自己受一点委屈,都跳起来又是声明,又是报警的,但遇到佛教和僧团有事,却这么自清,这不就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自私行为吗?何须拿着佛法来美化自己的行为呢,这不就是愚痴吗?

遇到佛教界有事,我们没有能力去写评论,去维护,应该感觉惭愧才好;而这种人不但毫无惭愧之心,还说这样恬不知耻的话,真是罔受佛恩,令人痛心啊。我想这就是为什么经论中痛斥这样的行为是恶魔的行为,而且连声闻人的身份都不配②的原因。

要知道很多社会大众人士关注佛教的方式,往往就是通过一些佛教的公众事件,但这种事件往往都是“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而且这种坏事,其实大都是造谣诽谤,恶意中伤。再加上在这个时代,由于网络的力量,这些负面事件能够瞬间传遍全世界。

很多佛教人士都小看了舆论的力量,小看了佛教长期受诽谤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所以习惯性地训练自己对任何佛教负面事件都没感觉的“清净发心”。但如果在关键的时刻,佛教人士依然清高自居,不管不顾,那么整体佛教的形象有可能就会遭到全盘黑化。而如果在这关键时刻顺势利导,澄清误解,并申通正理,不但会对佛教起到很好的守护作用,而且还可以顺势影响很多社会人士正确地了解佛教,信仰佛教。

这是至关重要的事情,佛弟子一定要有一个清醒的认知,千万不要做滥好人。不要认为,“他们就是经常这么诽谤诋毁,不要理他就好”。要知道,他经常诽谤,那你也应该经常声明和疏导才可以。大家看看国家为什么要设立外交部发言人呢?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只要大家能深入反思,就会知道如理澄清事实的重要性。所以,佛教那些所谓的“清高”的大修行人,也应该再谦虚一下,积极学习一下政府机构是如何对诋毁我国形象的媒体和个人做零容忍处理的才好。

我认为,在这个网络信息时代,不论任何团体和个人,如果遇到重大的负面事件,都需要第一时间出来澄清和说明情况。现在绝不是清者自清,就可以感化所有大众都去信任你的。况且经论佛戒中也是这么要求的。

我想,如果佛弟子还拿着固化的,曲解了“无诤”“清净”的思维模式,应用到这个时代的话,当自己从清高的自我境界中醒过来的时候,佛教界也就像上个世纪某个超级大国一样,土崩瓦解了。

分享以前写的一段小文,与有缘人共勉之:

出家众应以内护为本,但不做哑羊僧。居士者应以外护为主,尤可做刀兵卫。

莫把懦弱当做忍辱   莫把混滥当做圆融
莫把冷漠当做随缘   莫把纵容当做慈悲

须知法教有难,抑或有人遭苦受罪,此正是教汝大发慈悲之时,实非拿报应二字搪塞耳目,不问人间有疾苦,不管正法从此衰。

山僧虽凡类,然此赤心,敢与恶魔洒血泪。披剃染缁,何论得失,直叫正法永光辉。

敬录弘一大师诗偈供众勉之:“亭亭菊一枝,高标矗劲节。云何色殷红?殉教应流血。”

①②经论引证

善男子!有三十二法,向菩提心而得增长。何等三十二?……二十一者,为护法故不惜身命。

~~ 《大方等大集经》

“我涅槃已,随其方面有持戒比丘,威仪具足护持正法。见坏法者,即能驱遣呵责征治,当知是人得福无量不可称计……持法比丘亦复如是,见有破戒坏正法者,即应驱遣呵责举处。若善比丘见坏法者,置不呵责驱遣举处,当知是人佛法中怨。若能驱遣呵责举处,是我弟子真声闻也。”

~~《大般涅槃经》

若有菩萨行世俗忍,不治恶人,令其长恶败坏正法,此菩萨即是恶魔,非菩萨也,亦复不得名声闻也!何以故?求世俗忍不能护法,外虽似忍,纯行魔业。菩萨若修大慈大悲,具足忍辱建立大乘及护众生,不得专执世俗忍也。何以故?若有菩萨将护恶人,不能治罚,令其长恶恼乱善人,败坏正法,此人实非菩萨,外现诈似。常作是言:我行忍辱。其人命终,与诸恶人俱堕地狱。是故不得名为忍辱!

~~ 《法华经安乐行义》

如何保护自己的皈依体?能够使我们脱离苦海的,导引我们到清净的佛的最高的法身的,是佛法僧三个宝。你认为还有一个其他的可以跟他并驾齐驱的、相同的,那你就违背了你(皈依)的誓言了,你的皈依体马上就没有了。这个很危险。

~~~ ​智敏师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