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徒大多致力于修持圣道、成办事业、利益有情,古今皆然。今时行者较诸先前,似显力量羸弱,原因何在?就个人所见,前辈诸仁于如理依止师长极为着力,现在则多重于增广学识等,故而效力有所差别。
若人亡故后,可以彼骨灰制擦擦,先当由不动佛门中修净化发、骨仪轨,而后印制擦擦,复善加严饰、胜住,于诸圣地供奉,如是可令亡者罪障消除、善根增长,其为功德莫能名焉。
佛法并非迷信,实属此世间中最为珍贵者,若能妥善了解,可知其与日常生活关系极为紧密。佛法众多,“业因果”为要点之一,略而言之:所受苦乐为果,苦因为恶,乐因为善,不欲痛苦需断恶,希求安乐当修善。断恶修善之法于佛教中有广说,而学习佛法最初需要亲近依止一位具备德相师长,否则恐怕难以学习。目前,世界上颇多具备远见卓识者如某些科学家等,对佛法深感兴趣。微信中无法深谈,概说如此。
没有任何一件事是佛法解决不了的,但不能仅仅依靠佛法,必须结合自身努力。这样看来,努力的人可分为四种:第一种最为普通,虽然不懂修行,但对业因果、三宝信心强烈,遇到事业不顺等情况时,即祈求三宝加持、做佛事等,这一种大部分是有效果的,也有少数没有效果,但他们从不怀疑三宝,知道这是由于自身障碍、福报资粮不足导致的,因而内心有继续努力的想法,这样的人可以算是佛教徒,但不算是真正的修行人,由此可见,佛教徒和修行人之间是有所差别的;
第二种在今生与来世之间,以来世为主,认真修学归依,如理取舍业因果,属于真正开始修行的人,是下士道的修行者;
第三种能够完全舍弃世间,追求从轮回中获得解脱,在此基础上修持戒定慧三学,属于中士道的修行者;
第四种完全以利益众生为目的,发起为了利益一切众生而成佛的菩提心,在此基础上修持六度四摄等,如此则属于上士道的修行者。当我们遇到事情时,想寻求佛法的帮助,这时应当仔细观察内心,看看自己到底属于这四种人中的哪一种。如果自己都不属于,那么暂时先放下佛法或者更合适一些。譬如非常珍贵的良药,如果使用方法不当或不对症,就没有好处,反而有坏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