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佛教密宗女性神佛(仅供参考)

佛教密宗女性神佛
李 南
《南亚研究》2007年第2期

  【内容提要】 佛教密宗的神殿中女神云集,蔚为大观,其中不乏忿怒的凶神。而忿怒女神的涌现则是佛教密宗重要义理的体现。
  
  在佛教密宗当中,女性神佛的身影堪称无处不在。最高神本初佛的明妃般若波罗蜜多菩萨具有无上的智慧和地位。五位禅那佛也各有明妃,大力协助五佛弘扬五智。

另外,还有为数众多的佛母、天母、瑜伽母、荼吉尼活跃于天上地下,人世之间。这些女性神佛有的慈眉善目,扶危济困,救众生于水火之中;有的面目狰狞,杀气腾腾,令众魔罗闻风丧胆;有的学识渊博,诲人不倦,在世间宣道弘法,传播胜义之谛。然而,在佛教创立初期,却是截然不同的另一番景象。

    一
  在佛教初期的巴利文和梵文佛经中,出现过为数不多的一些男女神明,他们源自印度早期存在的其他宗教体系。那些皈依佛教的信徒们在接受佛教教义的同时,并未完全放弃其传统的信仰和崇拜。于是,婆罗门教系统乃至吠陀时期的一些神祇改换门庭,进入这一新兴宗教的领域。在巴利文文献中,这些神明虽未达到至尊,却也居于天界之中,其地位仅次于佛陀。在早期的佛教女神当中,地母神波哩提毗,以及吉祥天母即财富女神地位最为重要。

  《名义明灯》称吉祥天母是美貌与吉祥女神。巴利文《长部经注》将她描绘为家庭财产与智慧女神。在《奢梨迦本生经》等本生经故事中,她司管财富、智慧和道德。《萨罗婆伽本生经》宣称吉祥天母决不会抛弃一位善于感恩、以心制胜、温柔、仁慈的智者。由于佛教的吉祥天母同时兼具智慧女神之神格,可以说她是婆罗门教的吉祥天女与娑罗室伐底的结合。不过,佛教中也有一位单独的女神被称做娑罗室伐底,亦即辩才天母。《小史》中提到,笃信佛教的锡兰国王波洛罗摩婆诃一世在首都普拉提城王宫附近修建了一座辩才天母庙。巴利文《法句经注》将她称作赐王位财富天母,表明她赐予王位和财富。《小史》中还提到英雄吉祥天母,她是一位在战斗中赐予英雄胜利的女神。在《吉祥迦罗迦尼本生经》中,吉祥天女被描绘为护持国土、安抚众生的天王持国天的女儿。她自天而降,身着金色衣衫,涂饰金色油膏,配戴金色饰物,放射出夺目的金色光芒。她爱上一位商人,在他落魄时与他共同生活。她钟情于他,因为他举止文雅,温顺和蔼,待人友善,乐善好施,刚正不阿,忠诚正直,不施诡计,是一位颇具魅力的高贵之人。若要获得她的青睐,这些品质缺一不可。这位女神的对立面为非吉祥天母,等同于迦罗迦尼。本生经将她描述为广目天的女儿。她从空中降临大地,身着蓝色衣衫,涂饰蓝色油膏,配戴蓝色珠宝,放射出不祥的蓝色光芒。她青睐虚伪、淫荡、乖张、贪婪、嫉妒、诡计多端之人。
  
    二
  在大乘佛教的文献当中,女神的数目日益增多。及至大乘佛教发展到佛教最高阶段——密教金刚乘时期,众多女神纷纷出现,体系庞大,蔚为壮观,其影响更是空前绝后。于是,在金刚乘的神殿中,我们发现了六位女方位神,五位女保护神,四位女门神,四位女舞神,四位女光神,四位女兽面神,四位荼吉尼,十二位波罗蜜多女神,十二位自在女神,十二位女持明,她们各司其职。但是更引人注目的是五禅那佛及其所统辖的浩荡的部母、明妃等女神队伍。

在密教的早期经典《一切如来金刚三业最上秘密大教王经》中,初次全面详细地描述了密教的神殿,包括五禅那佛及其真言、坛城和各自的部母、明妃以及他们统领的其他男女神祇。五禅那佛为大日、阿閦、宝生、弥陀和不空成就。他们分别具有五种智慧,即法界体性智、大圆满智、平等智、妙观察智和成就所智。据称,若通过明师指引获得这五种智慧,即能达到“菩提”,即身成佛。此外,由于密教各派皆主张以方便(悲)为父,以般若(慧)为母,特别强调般若与方便(慧与悲)的结合,认为当方便不与般若结合时,便是一种束缚,只有当二者相互紧密结合时,才可变为解脱。因此创造了大量男女神佛神圣结合(maithuna)的双身佛,以此作为“悲智和合”的表征。五禅那佛作为密教各部的部主,自然也有各自的部母、明妃等女尊为其配偶。在这部经典中,弥陀的明妃是白衣观音或称白处尊菩萨,阿閦的明妃是忙莽鸡菩萨(也称多母或金刚母),大日的明妃是佛眼菩萨,不空成就的明妃是度母,宝生的明妃是金刚界主菩萨。在《文殊师利根本经》和后来的《成就法鬘》、《真实瑜伽论》等经典中,作为统辖五部男女天神的部主,五禅那佛更为系统化,而内中神明,尤其是女神的数量和属性也更为丰富。

  属于弥陀佛部的男神有两位,而女神有三位。其中最为重要、广受尊崇的是居楼居拉佛母。在《成就法鬘》中,至少有14个成就法是针对她的。据说,她在一种称作“所作自在”的、以法术魅惑人的密仪中能够赐予修行者成功。她的真言是:“唵,居楼居拉,吽,醯利,莎诃”,若吟诵万遍,就能魅惑任何人,甚至国王。她常做挽弓放箭姿势,箭由鲜花做成。因此她与爱和征服的仪轨有着特殊的关系。她有双臂和四臂两种形象。毗俱致观音地位较低,是观世音的伴侣。她是四臂、一面、三眼的美丽童女。大尸陀婆蒂天母为四臂、一面,肤呈红色。

  仅有一位男神属于大日佛部,其他均为女神。其中最重要的是摩利支天母或称威光天母。她有时也被认为是大日佛的部母。她是一位太阳女神,其车辇由七只猪所曳。在《成就法鬘》中,有十六个成就法描写出她的六个不同形象。但只要凭借一副母猪的面孔(若她有多张脸,必有一张是母猪脸),以及为她驾车的七只猪,就可以轻易地将其辨认出。女神最胜佛顶天母是一位广受崇拜的神,她肤白,三面,佩戴华美饰物,正当豆蔻年华。她的四只右手持有双雷、莲花上的佛陀、箭矢、结施愿印;而四只左手执持弓、套索、水罐、结无畏印。白伞盖天母, 阿波罗尔多(无能胜天母)和大千毁灭天母在这里都是地位较低的神。除了摩利支天母,属于大日佛部的重要女神还有金刚亥母和纯陀天母。

金刚亥母与呬噜迦的结合是著名的《胜乐轮经》中的主题。下文还要详述。纯陀天母是被称作《纯陀陀罗尼经》的佛教陀罗尼经的概念化身,寂天曾经提到过这部经。这位女神的名字在《文殊师利根本经》和《大乘集菩萨学论》中出现。她的形象在《般若波罗蜜多经》的写本中画有图像。这位女神在《成就法鬘》中被描述为四臂、一面、肤白的形象。在《真实瑜伽论》中有三段对她的描绘。有几个纯陀天母的形象为十六臂。

  在不空成就部的群神中,金刚甘露是惟一的男神,其他皆为女神,大多属于度母族。除此之外,还有叶衣菩萨,她通常被认为源自阿閦佛。金刚商竭罗天母和金刚健驮棃天母是地位略低的神。只有大孔雀天母比较重要,其形象为六臂、三面,每张脸上有三目。三只右手上分别持有孔雀羽毛、箭矢、结施愿印;而三只左手分别是珠宝、碗,以及置于膝上的水罐。还有一些属于度母族的女神。

  属于宝生佛的神有宝藏神和不净金刚。宝藏神有时被认为属于阿閦佛部。他与财富有关,据说可向他的虔信者分发珠宝和财富。在印度教中,类似的神是俱比罗。宝藏神的明妃是雨宝天母,二神常呈双尊像。当单独出现时,他是金色的,左手持猫鼬,右手持枸掾。他的明妃谷物女神雨宝天母,也经常被认为属于阿閦佛部。属于宝生佛部的其他女神还有阿波罗尔多(无能胜天母),她将群主踏在脚下,结猛击印。大随求天母或单独出现,或作为四位一体的成员之一与其他三位神一起现身于曼荼罗中。这里还有金刚瑜伽天母的身影。她一般由两位瑜伽天女陪伴于两旁。属于宝生佛部的女神中还有两位来自度母族的女神。

  在五禅那佛中,统领识蕴的阿閦佛经常居于最高地位。前四位禅那佛一般以第五位禅那佛阿閦佛的小像为标志,而后者又以金刚萨埵的小像为标志。在金刚乘中,至高神为本初佛或曰金刚持、金刚萨埵等,他是空的体现,是空与悲的无二状态;为了表明空识他同时也具有空与悲的同一性。五禅那佛皆源于他。他的明妃是般若波罗蜜多菩萨。他经常以双尊像的形式出现,紧紧拥抱着他的明妃。

  属于阿閦佛部的神明队伍庞大,青色的阿閦佛与恐怖神相关联。事实上,除了宝藏神,所有源于阿閦佛的男性神都具有骇人的外形:狰狞的面容,呲出的獠牙,充血的三眼,吐出的舌头,髑髅制成的花环,虎皮与蛇皮的饰物。在这些神当中,暴戾可畏天是著名的《暴戾可畏大激昂经》中描述的最重要的神祇。对于他的崇拜总是秘密进行。在佛教造像中他常与明妃相拥,呈双尊像。

  阿閦佛之化身呬噜迦是佛教密宗金刚乘中影响最为深广的神灵之一,对于其产生的原因,印度学者S.B.达斯古普塔指出:金刚乘“试图以与可怕的伽梨女神的结合,来解释创造和自然的神秘力量。而这种结合不仅是五禅那佛与伽梨女神之间的,甚至还是本初佛本身与伽梨女神之间的。用这种方式,通过禅定,本初佛逐渐发展了一种产生的力量。凭借这种力量,产生了骇人的胜乐天母,以及其他恐怖的荼吉尼魔女,全部都是伽梨女神类型。她们获得了与她们同样可怕的配偶。而这些配偶又都被认为是本初佛和诸禅那佛的反映。这些凶恶的‘佛’,分别叫做时轮金刚、呬噜迦、不动明王、金刚陪罗缚等,据信,他们具有不亚于那些天界佛本身的力量。”[1]《呬噜迦怛特罗》以及其他的金刚乘经典中描绘了对于呬噜迦的崇拜。他以半跏趺坐状位于尸身之上,身披人皮,右手执一金刚,左手持一盛满鲜血的髑髅。身配骨饰,头上饰有五髑髅。呬噜迦的明妃是无我天女和金刚瑜伽天女。以双尊像出现的呬噜迦的另一形式是大名鼎鼎的胜乐金刚,其明妃为金刚亥母。这三位著名的佛母以及其他属于阿閦佛部的女神将在下文详述。属于阿閦—呬噜迦系列的男性神佛还有瑜伽空金刚、觉头金刚、七无尽金刚、大幻金刚等。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佛教女性神佛大都源自部族宗教体系,是大乘佛教与部族宗教妥协的结果。但是她们中的大多数与非佛教的女神在性质与观念上有着本质的不同。她们不过是一些思想的抽象体现,而崇拜部族女神的实用目的十分明确,那些女神代表了生活的各个方面。哈拉帕母神基本上是地母,主司生殖与丰饶。吠陀女神代表了不同的自然现象,用以适应游牧部落生产生活的需要。

史诗与往世书女神是不同信仰调和的产物,有关这些女神的观念揭示了漫长的历史变革。确实,古已有之的女性崇拜的教派对于佛教密宗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在实践上使之浸透了女性崇拜的原则。但是,佛教密宗在这种影响下产生的许多女神缺乏具体性。密宗佛教徒的造神过程堪称不屈不挠,他们把一切外境、宇宙和哲学原则、字母、方位、甚至愿望都转变为男女神明。尤为引人注目的是,他们用神明表现各种抽象的佛教教义信条的特征。

例如,婆和婆吒著《胜乐轮注》第四品中写道:“现在教说诸天母之自性。具身念处之自性者为荼吉尼。具受念处之自性者为喇嘛母。具法念处之自性者为碎生母。具心念处之自性者为有色母。以上属于识轮。具欲神足之自性者为暴恶母。具勤神足之自性者为怒目母。具思惟神足之自性者为光华母。具心神足之自性者为大鼻母。具信根之自性者为勇心母。具精进根之自性者为侏儒母。具念根之自性者为楞伽女王。具定根之自性者为树荫母。以上属于心轮。具慧根之自性者为护法母。具信力之自性者为大怖畏母。具精进力之自性者为风力母。具念力之自性者为饮酒母。具定力之自性者为绿天母。具慧力之自性者为妙贤母。具定觉支之自性者为马耳母。具精进觉支之自性者为鸟面母。以上属于语轮。具喜觉支之自性者为轮力母。具轻安觉支之自性者为碎生母。具择法觉支之自性者为酿酒母。具念觉支之自性者为轮甲母。具舍觉支之自性者为勇猛母。具正见之自性者为大力母。具正思惟之自性者为转轮圣母。具正语之自性者为大精进母。以上属于身轮。具正业之自性者为鸦脸母。具正命之自性者为枭脸母。具正精进之自性者为犬脸母。具正念之自性者为猪脸母。具有使未生善法生起之自性者为阎摩护法母。具有保护已生善法之自性者为阎摩女使节。具有断除已生恶法之自性者为阎摩獠牙母。具有使未生恶法不生之自性者为阎摩毁灭母。以上属于尸林轮。具有正等觉之自性者为吉祥亥如伽。”[2]
  
    三
  前面提到,阿閦佛部有着为数甚巨的神祇。属于阿閦佛部的女神,更是特色鲜明。有一些女神来自印度教神殿。其中,颇负盛名的常瞿梨天母作为医治、防止蛇咬伤的女神备受尊崇。她等同于印度教女神玛那萨。有趣的是,在印度教往世书和怛特罗中,常瞿梨天母是玛那萨的一个名号。叶衣菩萨是防止时疫爆发的女神。她与印度教女神悉达拉十分相似。通常她被描绘为不空成就的明妃。在造像中她常表现为将象征窒碍的群主踩在脚下。雨宝天母是宝藏神的明妃,前已提到,后者相当于印度教的财神俱比罗。而她相当于印度教观念中的地母与谷物女神。她是一位16岁的少女,右手结施愿印,左手持谷穗。她通常属于宝生佛部。

  还有一组来自阿閦佛的女神属于度母族,数目繁多。关于慈悲济世、广受崇拜的度母,笔者已有专文论述[3]。这里不再赘述。
  另外两位阿閦佛部的重要女神是无我天母和般若波罗蜜多菩萨。“无我天母”是呬噜迦的明妃。其名号“无我”,是“空”的另一名称。密教认为,通过“空”识获得菩提心,即可达到涅槃。在此,“空”的纯粹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为女神无我天母。当呬噜迦与之结合时,会获得永恒大乐。她面孔骇人,舌头伸出,右手持短剑,左手执髑髅,其形象酷似伽梨女神。而般若波罗蜜多菩萨是知识与智慧的化身。她是一位美丽的女神,端坐于白莲之上,右手执一朵红莲,左手持一部般若波罗蜜多经。与其他阿閦佛部的女神迥然相异的是,她具有秀美的面庞和欢快的表情。她经常以书本的形式被崇拜。她呈现出白色、黄色、金色等多种形态。一般认为,般若波罗蜜多菩萨能够赋予崇拜者们智慧和博学。

  佛教密宗发展到无上瑜伽部时,女性神佛数量空前,地位日升。她们当中,有些女神一直是重要的佛母或菩萨;有些女神在刚出现时原本地位较低,而后发展成为教派崇拜的中心;还有的女神曾经是男主神的明妃,后来地位逐渐提升,最终占据了怛特罗坛城的中心,而其男性伴侣反倒受到排挤。在这些女神当中,金刚瑜伽天母的形象尤其引人瞩目。作为单独出现的神,金刚瑜伽天母是“众瑜伽女之首”。她的主要真言兼名号为“一切佛陀之荼吉尼”的符咒。这名号本身就说明了问题,它清楚地表明,在崇拜金刚瑜伽天母的教派中,金刚瑜伽天母被理解为“一切佛陀之荼吉尼[4]”,亦即,她是一位佛教荼吉尼的至高化身,是一位最杰出的金刚瑜伽女,是一切金刚乘女神之和。不过,她具有多种形象,分别被冠以不同的名号。

  金刚瑜伽天母最常见的一个形式是金刚亥母。在许多有关金刚亥母的修行成就法中,她都被尊称为金刚瑜伽天母。一般认为,金刚亥母本质上与金刚瑜伽天母并无二致。金刚亥母名字意为“金刚母猪”或“佛教之母猪”。她源于婆罗门教的一位女神亥母,作为七或八位母神之一,她曾经广受崇拜。

在尼泊尔,她迄今仍以此种身份接受膜拜。通常,婆罗门教的亥母有一副猪的面孔,是毗湿奴下凡的化身之一野猪的女性配偶。她有四臂,左手持钩子或刺棒,右手执套索;另一左手持锤子或狼牙棒,右手执矛;她大腹便便,凶恶强大,被祈求灭除敌人。佛教的这位女神继承了她忿怒的特征,同时,正如亥母一样也具有面目可憎的猪头,用以威吓敌人,因此金刚亥母的特点也是凶残忿怒。

  一如亥母,金刚亥母并非总是仅仅生有一只猪头。她最常见的形象是:一只咆哮的猪头附在主头的右侧。按照传统,恐怖的兽头形象与保护有关。而这似乎正是金刚亥母造像中有着颇具特色的猪头的目的。尽管佛教传统上将猪与愚痴、无明联系在一起,但是,梵文的各种佛教成就法中皆未对这一猪头的意义或者象征意义加以解说。不过,据英国学者伊丽莎白·英格利希考证,早期瑜伽女形式的坛城中曾出现过一位愚痴女神的形象,她有一张“原猪(即毗湿奴的猪之化身)”的面孔,并且有着“惑人的目光”。与此同时,她的忿怒特性也得到强调。密宗的忿怒神明往往会“使恐惧本身恐惧”,或者“使危险本身危险”,因此他们的忿怒应被理解为大悲情怀的展现。金刚亥母也与其他密宗神明有着共同之处,她忿怒地实施恐吓,实际上是悲悯的体现。[5]

  猪首女神大约在佛教密宗瑜伽部形成时期进入佛教经典。在《一切如来真实义摄经》中,亥母是湿婆教派的“一切母”之一,位于地狱界。通过金刚手,她皈依到佛教坛城。此时,她的名号为金刚脸。而在瑜伽母怛特罗中,一位猪脸女神“亥母”作为许多侍从女神之一出现在呬噜迦的曼荼罗中。如前所述,她还是摩利支天母的一群猪脸侍从之一,其义理与作用均与保护有关。当金刚亥母成为位于曼荼罗中心的呬噜迦的明妃时,地位变得日趋重要。担当这一角色后,她的造像也起了变化。

在《大悲空智金刚王经》中,她作为四臂呼金刚的明妃出现。在此,她具有与其主人相同的形象:青色,手持髑髅碗与金刚,却绝未提到是否生有猪头。在《真实瑜伽论》中,描写了两个呼金刚的曼荼罗,而她是其中一位呼金刚的明妃。不过,金刚亥母只有在被当作胜乐金刚的明妃时,在呬噜迦曼荼罗中才实实在在地占据了中心地位。这一教派以胜乐金刚崇拜为中心。胜乐金刚是呬噜迦的另一形象,是青色、怖畏型的神明,具有十二臂,与金刚亥母相拥。在此,这位女神的形象具有自己的鲜明特征,不过,再次没有显现出猪首。她红色,双臂,因情欲而疯狂。她右手持金刚,左手高举一只淌血的髑髅碗,鲜血流入其主人张开的口中。当胜乐金刚展现出其他外观时,金刚亥母也是胜乐金刚的明妃。

例如,在《中间静虑经》和《真实瑜伽论》中,当他处于六转轮曼荼罗的中心,以金刚萨埵慧荼加现身时,即是如此。在这一曼荼罗中,位于中央的这对神被五位荼加佛环绕。在这里她分别被称作智慧荼吉尼、智慧界主母、金刚亥母等。金刚亥母在造像中的形式一般随着胜乐金刚形象的变化而变化。例如,当她身为胜乐金刚六臂七字化身的明妃时,她同样也有六臂和与他相近的属性,惟一的相异之处是,她持弓和箭,而胜乐金刚持一张剥下的人皮。此外,金刚亥母还是呬噜迦的另一形象马头金刚的明妃。

  随着崇拜瑜伽母教派的深入发展,金刚亥母逐步变为自己坛城的首领。《秘密三昧耶成就法鬘》的论述表明,她是一位中心神,在与胜乐金刚的相拥中是这样,当她作为更为常见的没有任何伴侣的“孤独女英雄”时,更是如此。在此,金刚亥母能够化身为数种不同的形象,她往往与金刚瑜伽天母相关联。例如,在胜利金刚的《金刚瑜伽天母成就法》中,金刚亥母是修行者致敬的对象,而金刚瑜伽天母实际上是被观想的神明。密宗经典还声称一切荼吉尼都生自亥母族。

《秘密三昧耶成就法鬘》提供了这位女神的丰富造像,在其他怛特罗的文献和艺术作品中,也还有多种金刚亥母的形象。譬如,一副18世纪的尼泊尔唐卡就表现了一副罕有的金刚亥母的形象:具有六臂和四种不同颜色的猪首,这些猪首附在位于中央的人形面孔旁。最古典的金刚亥母的一个形象在乌玛主天著的《金刚亥母成就法》中提到,这一成就法着重描述了武士姿势的金刚亥母形象:无猪首,其性既忿怒又喜乐,在众瑜伽女的环绕下,她位于一个三十七重的曼荼罗中心。金刚亥母的形象传入我国西藏地区后,更是受到广泛的崇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佛教密宗何以会出现如此大量的女性神佛,其中为何又有许多忿怒的凶神?造成女性神佛众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里简单谈两点。首先,从历史背景来看,佛教发展到四、五世纪时,大乘佛教教义日趋深奥繁琐,足以令广大的普通信徒望而却步,使得群众的信仰逐渐失去。此时,笈多王朝出现了新兴的宗教——印度教,由于它以婆罗门教为基础,深深扎根于印度社会,同时又巧妙地吸取了某些佛教的教义,教义简明,易于接受,从而形成了广泛的群众基础。随着印度教的发展,崇拜大女神提毗的性力派更是牢牢地吸引了大批的信众。在这一过程中,传统宗教观念,特别是母系氏族社会崇拜大母神的原始宗教功不可没。在吠陀时期之前,印度地区的大母神崇拜曾经长期存在,影响深广。父权制的雅利安游牧部落武士们的侵入,使得印度史前文明和印度河流域文明中至尊显赫的大女神地位日趋衰落,带有浓郁英雄主义色彩的男性天神一统天下。然而,母神崇拜的派别并不能完全消灭。

我在《印度河流域文明与吠陀时期的女神》一文中曾经说过:“当旧的经济形式已被新的社会经济形态取代,与旧的经济形态相适应的社会意识并不会即刻退出历史舞台。母系氏族社会的原始宗教历史悠久,在漫长的岁月中,早已与女性崇拜的习俗和思想一起,形成根深蒂固的习惯势力,融入民族和社会的文化传统之中,使人们难以与其一刀两断。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它还会保留,只要条件适当,它便会改头换面,以新的形式出现在新的宗教中。而当一种新的宗教出现时,为了扩大影响,吸引更多信徒,也会自然而然地求助于这些传统的意识形态。”因此,远古时代的大女神,便改换门庭,摇身变为印度教性力派中的提毗,接受信徒们的狂热崇拜。而佛教为了吸引更多的信徒,尽快走出大乘佛教愈益远离广大普通教众的阴影,也效法印度教,驾轻就熟地祭起原始宗教女神崇拜的法宝,成功地扭转了佛教式微的颓势。

  其次,从宗教心理学方面来看,宗教的心理功能,从本体角度出发,最明显的是心理慰藉。女性神佛更易被人接受,给人以亲切感,使人们心中的苦闷易于得到宣泄。宗教所关心的众多认知问题,诸如苦难、生死病老等,都是人生中无法回避的问题。在女神崇拜的原始宗教当中,大女神往往具有多重神格、多种司职,涉及到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呱呱落地到生命的尽头,为人生的旅途保驾护航。我们看到,密教宣称它的不少佛母、天母,也可肩负起这种种重任,从而受到广大教众的欢迎。

  至于众多女凶神的出现,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密宗所宣扬的“忿怒”、“怖畏”的义理。密宗宣称五禅那佛皆有两种变化身,除了“正法-轮身”的善神形象外,还有“教令轮身”。“教令轮身”以其狰狞恐怖的形象发出威猛之力,教令法界,摧破烦恼业障,降伏种种影响修道的精神与物质的因素——诸“魔”,使众生从“无明”中获得解脱。为了大地丰饶而产生的人祭仪式在大女神崇拜的原始宗教中本已有之,因此大女神形象中凶残的一面由来已久,并作为传统力量深入人们的意识之中。适应密宗义理的需要,诸多忿怒女神从远古大女神的形象中发展而来,应该说是顺理成章。
  
--------------------------------------------------------------------------------

*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研究所研究员
[1] See S. B. Dasgupta, An Introduction to Tantric Buddhism, University of Calcutta Press, 1974, p.65.
[2] 参见拙著《胜乐轮经及其注疏解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06页。“亥如伽”即此文中的呬噜迦。
[3] 详见《论度母》,《南亚研究》2000年第2期,第59~65页。
[4] 这里,荼吉尼泛指佛教密宗金刚乘的一切女性神佛。
[5] See Elizabeth English, Vajrayogini: Her Visualizations, Rituals, and Forms,Boston: Wisdom Publications, 2002,p.48.
万善根本从师出,能生利乐如良田,
依止违法断善根,如理事师求加持,
一切时处普摄护,诸善知识真佛身,
但观功德勿寻过,并念大恩求加持。
顶礼上师本尊!!!
那摩古如呗  皈依上师
那摩布达呀  皈依佛
那摩达嘛呀  皈依法
那摩僧嘎呀  皈依僧
弟子精进修行!
于诸佛前法供养!!!
随喜赞叹!
一切诸佛菩萨众  祈请于我垂护念
犹如三世诸依怙  决定趣入大菩提
所发无上菩提心  我亦真实而发起
祈求本尊诸佛众  为我弟子作明证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