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修心法要] 对“萨迦远离四贪修心法要“的开示

根松成林曲杰嘉才仁波且

     在修行的过程中,很多弟子由于没有真正生起出离心,造成各种法障和违缘。不修正自己的心,就无法解脱,无法成就。当你调整好自己的心,没有嗔恨、悲伤、痛苦和烦恼,一切外在的违缘都能化解,成为你修行的增上缘。所以我们应该闻思殊胜的佛法,以诸佛菩萨及成就上师的法要,时时对照并修正自己的身口意。
    萨迦“远离四贪修心法要”,是萨迦初祖贡嘎宁波于十二岁时闭关修持文殊法,由文殊菩萨现身亲自传授的修心窍诀。这是对修行者提出的应远离四种执著的清净教诲。虽然仅有四句话,却贯穿了整个菩提道的始终,涵盖了从次第到圆满,从发心到正信,从因到果的殊胜法要。

贪著此生非行者

贪欲三界非出离

贪恋自利非悲心

贪执二取非正见


一、贪著此生非行者

    很多人也体悟到人生难得,也在追求人生的价值,但他们认为人就只有这一生,没有来世,所以一定要好好享受人生,吃喝玩乐。固执地认为此生过得好,荣华富贵,就是人生没有白过。企求世间一切如意圆满是不现实的,因为世人的欲望就如虚空一般无止境,永远填不满。比如有些人原先觉得能有三室一厅的住房就很满足,等有了三室一厅,又想要更好的房子,永远没有知足、大乐的心。

贪求外在世间的一切并不可能让人得到永久的幸福和快乐。诸多享乐可能带来短暂的幸福感,如男女之情,天伦之乐,乃至身上穿着柔软的衣服感觉舒适,眼睛看到美景觉得赏心悦目,鼻子闻到香气,舌头尝到美味等等。这并不是说美味非要说成不好吃,但“好吃”也只是食物短暂停留在这一寸半舌头上的感觉而已,一旦咽下去,美味也就荡然无存。穿着也一样,新衣服穿久了也会觉得平淡无奇。所有这一切感觉是由什么引起的?都是由个人的分别念造作出来的。

心的本体是空性的,既可增长无边的善念,也可滋生无边的恶念。我们要时常观照自己的心,看不透此心就会贪著此生,就不是修行者。许多人时时刻刻不是为了过去而悲伤,就是为了将来而烦恼,心没有清净的时候。今天丈夫给她买了块名表,就连连称赞:“啊!老公真好!”隔天买了件差一些的衣服,口气就变了,“你看,他多穷酸。”凡夫的心境总是随著外境而转变,被各种欲望驱使而烦恼痛苦。“万般带不去,惟有业随身。”生老病死苦就是我们的果报!应当如何面对这些果报?只有修行!无始以来,我们一直苦苦追求的只是迷惑,如果继续迷惑,我们依旧会流转轮回,甚至堕入三恶道中,万劫难逃。由于我们生生世世所累积的福德,今世有缘投生人道,为什么不把持这暇满人身,依止善知识,了脱生死,证悟自性呢?因此首先要转变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剖析“我”是什么?心在何处?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是为了追求今生短暂的享乐,还是为了自他永久的安乐?


二、贪欲三界非出离

    “三界火宅,众苦煎迫。”欲界、色界、无色界都是无明众生烦恼相续的果报,然而众生以苦为乐,颠倒妄想,导致无尽的轮回,不得解脱。很多人贪恋世间生活,不求出离。有的发愿下辈子还要与某人再续前缘,或者就象歌里所唱的:“还想再活五百年”,或者发愿升天或成仙,求人天之福,他们共同的愿就是想继续轮回。尤其当人春风得意的时候,对死亡就特别恐惧。一旦面临死亡,不是赶紧祈请上师三宝加持自己逃脱轮回,而是放不下自己的财产、亲人,企盼再投生为人,嘱咐亲人保存好他的物品,若干年以后再与家人相会等等。“爱不重不生娑婆”。西藏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对鸟夫妻,死后又成了马夫妻、牛夫妻,后来又转为人夫妻,因为他们发了生死相随的愿。导致轮回的就是这种愚痴和执着的愿力。

无明众生可怜可悲啊!希望大家在佛法的闻思修上精进不懈,多多思惟三界轮回之苦,三恶道所受的种种残酷折磨,人道的生老病死、烦恼,和天人的无常之苦,真正生起逃脱轮回的出离心。


三、贪恋自利非悲心

    一些人体会到轮回之苦,迫切想逃脱轮回,但仅仅考虑自身的解脱,以自私的发心修学佛法。尤其以自利的心修大乘佛法,就象“杀鸡用牛刀”,大材小用。虽然也念诵四无量心,但仅仅为了“我”而修法,这样是绝对不可能成就的。大乘佛法是令行者成就的最殊胜法,而成就的关键在于悲心。人天乘为求人天之福而行善,小乘行者为自己的解脱而修行,这些发心都不叫悲心。现在社会上很多人认为爱心就是悲心,这也不对。爱心有执著分别,其对象是与“我”有关的某些众生,最大限度也只能令他们获得暂时的安乐,而悲心是平等无私的,普愿一切众生获得暂时与究竟的利益,二者在量度上有天壤之别。但培养悲心必须从爱心开始,慢慢转移。首先要象爱惜生命一样敬爱自己的大恩上师,孝敬恩重的父母,关爱性命相连的道友,再逐渐扩展到关爱一切众生。当你能自他交换,把“我”放下,完全利他,你就成就悲心了。真实的悲心是无缘之慈,同体大悲,也就是广大无边的佛心。如果只是口头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却提不起对上师诸佛的恭敬心、对众生的悲心,那肯定不是觉悟空性。没有正念的顽空,有可能轮回到无色界中。现在我们正在净除业障、增长智慧的资粮道中,打个比方说,过去我们生生世世所造的恶业有一丈八高,现在才累积了一寸八的善业,所以必须树立正见,增长善,息灭恶,而发菩提心是不可缺少的前提。


四、贪执二取非正见

    什么是正见?世间万物的本体是空性。但我们一直在不停地取舍,执取自以为美好的事物,舍弃不好的、丑陋的东西。而这一切是固定、永恒的吗?我们所执著、分别的这一切本来就是无自性的,象电视里的剧情,不是真实的。情器世间的一切都是因缘所生法,无常变灭,就象草木一岁一枯荣。人也一样,有生必有死,生命象花一样脆弱,诸多违缘都会令生命夭折。

    我们总被错误的概念所迷惑,执幻为真,对“诸行无常”、“诸法无我”的真谛从未体察。只有分别事物表象的世间聪明,却没有透视事物本质的智慧。比如这法座,拍了会响,可以坐在上面;还有行住坐卧、言谈举止,这些看起来似乎都是确实存在的。倘若我们深入观察思惟,就会发现人与万事万物的自性,其实都不是实有的,而是空性的。法座本来就有吗?法座因上师而设立,还需木料、木工、设计、雕刻、打磨等等才能做成。这法座是实有的吗?是坐的这块木头,还是靠背的这块,或者是四只脚叫法座?把它拆了或锯成末,还叫法座吗?只要我们把看似实有的东西分解、再分解,就会发现它的本体并非实有。

    同样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具足、因缘和合才有执著分别的“我”。仔细探究“我”到底是什么?皮肤是我?肌肉是我?还是骨头是我?贪嗔痴究竟从何处来?贪是由外境引起的,还是自身的原因?若没有贪的对象,贪从何起?有对象,你没有起心,又怎么贪?在修行中要多观照自己,正是由于无明造作了执著、分别的“我”,而组成“我”的这一切都是无常的。很多人认为“无常”就是短命,难道无常仅仅意味着短命吗?如前面所说,舌头尝到美味的感觉瞬间即逝,所有万事万物并非永恒实有,刹那都在变化之中,这叫“无常”。觉知无常才能明白空性。所以有贪执,有取舍,就有轮回。当你不取不舍,任运自在,那五蕴就是五智慧,你就是第六金刚持,利益一切。
善知识者则是如来。善知识者一切法云。
善知识者诸功德藏。善知识者难可值遇。
善知识者十力宝因。善知识者无尽智炬。
善知识者福德根芽。善知识者一切智门。
文殊师利菩萨授予萨迦贡嘎宁布远离四种执著心要
http://www.zmxh.com/bbs/viewthre ... 26amp%3Btypeid%3D12

「远离四种执着」修心法开示——萨迦·班智达·贡噶·嘉晨
http://www.zmxh.com/bbs/viewthre ... 26amp%3Btypeid%3D12

萨千贡噶宁波之教授——远离四种执著(萨迦天津法王开示)
http://www.zmxh.com/bbs/viewthre ... 26amp%3Btypeid%3D12

关于《远离四种执着》的开示——萨迦法王
http://www.zmxh.com/bbs/viewthre ... 26amp%3Btypeid%3D12

远离四种执着——尊贵的究给崔钦仁波切开示
http://www.zmxh.com/bbs/viewthre ... 26amp%3Btypeid%3D12

「远离四种执着」修心法(进入奥义之钥)详释
http://www.zmxh.com/bbs/viewthre ... 26amp%3Btypeid%3D12

“远离四种执著”修心法精要开示
http://www.zmxh.com/bbs/viewthre ... 26amp%3Btypeid%3D12

对“萨迦远离四贪修心法要“的开示
http://www.zmxh.com/bbs/viewthre ... 26amp%3Btypeid%3D12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