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吉祥喜金刚集轮甘露泉》
《吉祥喜金刚集轮甘露泉》
元 释莎南屹啰 译
明英宗正统四年 (1439)
泥金写本 一卷一册
经折装 瓷青纸本
每半叶纵26x横12.3cm
《吉祥喜金刚集轮甘露泉》是晚期密典,属于印度密教怛特罗续部四部中的‘无上瑜伽部’。喜金刚教法在北宋仁宗(1022-1063A.D.)时首度传入中国,是为印度僧人释法护(936-1004A.D.)译自梵本的《佛说大悲空智大教王仪轨经》。元初世祖忽必烈(1271-1294A.D.)时代,西藏萨迦五祖发思巴(1235-1280A.D.)的弟子莎南屹啰复将印度传入西藏的喜金刚瑜伽实修法门节译为汉文,此即为《吉祥喜金刚集轮甘露泉》。
《吉祥喜金刚集轮甘露泉》是西藏萨迦派入门的基础修行法,也是最重要的仪轨,内容包括‘前行’、‘正修’与‘结行’:前行由敬礼文开始,先行庄严坛场、献供,皈依、发心、修诵金刚萨埵、发悲心、观空性、修守护轮等。其次即进入正修,有‘生起次第’与‘圆满次第’两过程;生起次第的‘六支’,可谓本仪轨的中心思想,藉由这六支的修法,以净化修行者的身心与外境,达到清静圆满的六佛境界。圆满次第则深入修禅定、观净相与念诵瑜伽。仪轨最后结行于诵偈、回向发愿。
本轨的主译者为沙南屹啰,然文中于供养上师名单中,两度提及‘发斯巴帝师’,并主张‘瑜伽人若欲博达,宜访发斯巴帝师所述合教现证也’,可推知本轨的汉译时间,约在发思巴与莎南屹啰师徒合译《如来顶髻尊胜佛母现证仪》稍后。两部仪轨皆在元世祖时代由藏文译为汉文,明英宗正统四年(1439A.D.)制成精致的写绘本。
写绘本每半叶上下双栏,经文七行,每行一至二十字不等,除少数子标题为朱书,全文以金书为主,书体俊朗清逸,与瓷青底纸相互辉映,分外亮丽。文中凡咒语梵文译音,常以二字合音之反切法注记。文末以散花补白,喻有梵天献花之意。书衣为木质夹板,阴刻佛经题名,内填石绿。全卷首尾冠有扉画‘吉祥喜金刚坛城’及拖尾画‘护经天神大黑天’,并有御制经牌赞,制作风格严谨而华丽。
收传印记:秘殿珠林。干隆御览之宝。秘殿新编。珠林重定。嘉庆御览之宝。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干清宫鉴藏宝。西湖明水。
注:据《秘殿珠林》着录与经中收传印记,可知清嘉庆年间,本仪轨的写绘本藏于清宫干清宫,民国十三年故宫博物院接收清宫旧藏时,已移藏钟粹宫。《善本旧籍总目》版本项着录‘元释沙南屹啰译’;据《甘露泉》标题原文为‘持咒沙门沙南屹啰集译’,可知译者不止一人。
大黑天
明英宗正统四年 (1439) 泥金写本
《吉祥喜金刚集轮甘露泉》拖尾画
一册 经折装 瓷青纸本 描金彩绘
纵25.1x横12.3cm
「大黑天」,梵名Mahakala,其义译为大黑、大时、大黑天、大黑神或大黑天神等,若音译则有玛哈嘎拉、摩诃迦罗或莫诃哥罗等名称。大黑天是毗卢遮那佛(大日如来)的降魔相﹐原为西藏古时的帐篷守护神,亦是藏传佛教八大护法(大梵天,大黑天,吉祥天女,马头观音,阎曼德迦,阎魔天,财神护法,战神)之一,有二臂、六臂及八臂等数种不同形象。藏传佛教萨迦派系二臂大黑天,此尊最早由八思巴传入元代宫廷,成为元世祖以下历朝崇奉之神,及至有明后,复辗转传入满州。
本幅「(吉祥喜金刚集轮甘露泉)大黑天」身蓝黑色,体形矮短肥大而立,为一面二臂,其三目圆赤,张口咬啮利牙,颦眉忿恨,头戴五骷髅佛冠,须发红赤上扬,项挂五十滴血人头,右手持金刚钺刀,左手持一切怨魔血满头器(嘎巴拉),二臂肘上横捧一杖刀,刀内隐有神兵无数,以虎皮为裙,披六种骨珠璎珞蛇宝装饰其身,其上方为大鹏,右侧黑色乌,左侧青铁狼,前方黑人,后方黑犬,此数物共围绕之。怖畏像或著称降魔像的取材是以现世最可怖的血肉人兽与最晦暗的色彩,来象征魔障与降魔者的法力。头戴五瓣的骷髅佛冠代表着调伏心识的五障或五蕴诸毒。身上所佩挂的五十颗人首项环,代表梵文的五十个字母,也就是象征伏魔的真言咒语。骇人的盛血头颅器「嘎巴拉」代表生命的执着,金刚钺刀是为了伏恶除障。脚下所践踏的是我们内心的三毒四魔。
全画具尼泊尔风格﹐以「描金」的技法使用金线勾勒出大黑天的形貌,虽为怖畏像但无凶恶,相貌可爱,独特的花蔓设计、火焰背光及其身戴的缨络将此画点缀得相当华丽庄严。
大黑天神主要是在保护喜金刚行者。
关于仪轨内文,本经上卷与《吉祥喜金刚现证中品事业六支妙严》相当,下卷诸诵偈在《吉祥喜金刚现证四支》中亦加以对勘并列,咒语部分,除食子护法全咒以外,皆可对照。该二法本收于南天书局发行《吉祥喜金刚现证法宝集》。
二、吉祥喜金刚坛城解说
自十三世纪中叶以降,「藏传佛教」历经蒙元、朱明、满清三代朝廷更迭的尊崇提倡,已发展臻至颠峰的时期,并逐渐地与中原地区原有的「汉传佛教」相互合流影响,遂产生了一种新的佛教艺术风格──「藏汉艺术」 (Tibeto-Chinese Art),而且迅速地、普遍地流行于当时的宫廷与民间。
《吉祥喜金刚集轮甘露泉》为藏传佛教萨迦派(Sa-skya-pa)入门的基础修行法,系晚期密典,属于印度怛特罗续部四部中的「无上瑜伽部」。约当元世祖忽必烈在位之际(1271-1294A.D.),萨迦派五祖发思巴(1235-1280A.D.)弟子莎南屹啰()将之译为汉文,而于有明英宗正统四年(1439A.D.)时,由宫廷作坊(疑是司礼监)御制手书成精致雅丽的泥金写绘本佛经。而「吉祥喜金刚坛城」乃此经简首扉画,瓷青纸本色泽熠熠,典雅精美,韵味隽永无穷,令人赏玩无法释手;诸尊法相怖畏庄严,身行曼妙有致,手舞足蹈之间,莫不散发着慈悲与智慧的光辉;「高古游丝描法」的衣纹线条,宛如流水行云,曲畅直顺,飘逸柔和。在设色、尊像及纹饰三者之间,和谐融洽,浑然一体,彼此辉映,构筑出一幅完美绝轮的明代藏汉艺术之绘画佳作。
是画不仅蕴含浓厚的神秘的藏密教义,颇受重视,如元世祖、明成祖等帝王均曾接受「吉祥喜金刚坛城」深奥成熟之灌顶;并且展现了缤纷灿烂、光彩夺目的藏汉艺术色彩,甚值得深加解析探讨。
吉祥喜金刚坛城
明英宗正统四年 (1439)
泥金写本
《吉祥喜金刚集轮甘露泉》扉画
经折装 瓷青纸本
描金彩绘 纵25.1x横36.9cm
吉祥喜金刚,英文Eternal Thunder bolt,梵文Shri Hevajra音译为「嘿跋折啰」,藏文kye-ba-rdo-rje音译成「戒多杰」或「杰巴多杰」,意译则有「喜金刚」、「大悲空智金刚」、「欢喜金刚」、「饮血金刚」、「大乐金刚」、「意金刚」、「方便金刚」或「悲金刚」等不同名称,系藏传佛教无上瑜伽密中最常见的绘塑作品「五大本尊」(即上乐金刚、时轮金刚、密集金刚、大威德金刚、吉祥喜金刚)之一。「本尊」的藏文(Yidam)之意,原指对于觉性的执持与实践,是以具体有形的图像,来表达抽象玄虚的义理。其「吉祥」二字代表福慧圆满、具「不二智」,「喜」字的涵义为证得无我、利益有情的大悲(great compassion),「金刚」则象征般若空性、具众胜相的智慧(wisdom)。所以「喜金刚本尊」蕴含了慈悲与智慧互具、「上求菩提,下度众生」的觉悟与抱负。智慧能使人洞悉透彻种种自我执迷的假像,为解脱诸苦桎梏的根本要素,亦是一种甚深极大的喜悦;而慈悲就是将这种无量法喜无私地分享给一切众生的具体表现。
据《吉祥喜金刚集轮甘露泉》经文的描述,吉祥喜金刚的形像,原是与其明妃「无我佛母」相拥的双身像,由于「为表悲智恒常融,故父母二尊现相合相。」母性的无我佛母代表着卓越非凡的智慧,父性的吉祥喜金刚则象征着普遍法界的慈悲,这种男悲女智相拥的双身形像,具体地证明了悲智双运的胜味理趣,与一摄一切的圆融境界是存在的。然而吉祥喜金刚自雪域东传中土以来,或因揉合了汉民族特具的悠久的含蓄敦厚之传统后,改易了原有的双身像面貌,转变为此经扉画中所见的喜金刚单身形像,其明妃无我佛母则被安排与诸尊并列于坛城四周的方拱形佛龛之中。虽然喜金刚在画中的形像从双身像变易成单身像,然而由于:
1.吉祥喜金刚的梵文音译「嘿跋折啰」之意,据《吉祥喜金刚本续》的解释,乃「嘿为大悲性,跋折啰说慧。」
2.喜金刚身上的五种装饰品,象征着五佛的五种「智慧」,而其肉体与血液则代表着无量「慈悲」。
3.坛城中,自喜金刚足下莲华座八片花瓣所化生的「瑜伽尼众」(八天母),即分别代表着「慈悲」与「智慧」的意涵。
职是之故,吉祥喜金刚仍为象征悲智合一的守护尊。
《吉祥喜金刚集轮甘露泉》着录于清宫《秘殿珠林》与故宫《善本旧籍总目》,然此二书与经文中并未载记绘图者的相关资料,兹根据是经简首的‘御制经牌赞’,可推知本幅应出自明代宫廷作坊之手。全画磁青色彩华丽精美,坛城方龛繁复有序,八宝散花细致缤纷,吉祥喜金刚与诸佛菩萨法相怖畏庄严,深具藏汉艺术(Tibeto-Chinese)风格。
吉祥喜金刚除了具有悲与智和合的象征意义外,从其容貌、手足,以至于服饰、姿态等,莫不充满着丰富独特的深层意涵,不仅表现了异彩纷呈、绚丽璀璨的艺术光芒,更是揭露出深奥隐晦的无上瑜伽密义理的神秘面纱。兹以表格方式,来介绍坛城中八面十六臂的吉祥喜金刚本尊诸部位的象征意义。
吉祥喜金刚是极大慈悲与殊胜智慧具体形像化的象征,身体诸部位处处蕴含独特深邃的意义,其终极目的在于:「以实有解脱,实有缚成缚」;亦即以有相的观修方式,来净化注华一切众生身心的本质;也就是以相破相,不执于相.不役于相.自在自如。
坛城,梵文(man_d_ala)称为「曼荼罗」、「曼陀罗」、「曼挐罗」或「满荼罗」,藏文(dkyil-vkhor)名为「吉廓」、「集阔」或「金扣」,汉译时,又有「圆轮具足」、「坛场」、「坛」、「中围」或「聚集」等名称。
坛城的观念,源于「梵我合一」之思想,为密教的中心要素。其梵名「曼荼罗」,原指奶酪制造的过程中,浮集于上层的最精醇者,由此引申为聚集发生、无比至极、或是获得本质之义,其后用以比喻大彻大悟、无上正觉之境界,或是密宗本尊及其眷属聚集证悟的场所。古代印度密宗于修法时,都会在道场建筑起一个或方或圆的祭坛,供奉诸佛菩萨,以防止魔障的入侵干扰,或藉以自我集中精神。因此,凡是聚集佛菩萨之像于一坛,或描绘诸尊于一处者,均可称为坛城;也可说是一种象征超越的大宇宙(macrocosm,即「梵」Brahman或「大我」)与内在的小宇宙(microcosm,即「小我」或「人体」)二者相即相印的空间。
坛城的种类形式颇多,一般主要的有所谓「四曼」,即:
1.大坛城(mahaman_d_ala,或称大曼荼罗、尊像曼荼罗)
为总集诸尊,并描绘其实际形体的坛城。
2.三昧耶坛城(samaya-mandala,或称三昧耶曼荼罗、象征曼荼罗)
为描绘能明确象征诸尊的持物与印相之坛城。
3.法坛城(dharma-man_d_ala,或称法曼荼罗、文字曼荼罗)
为描绘代表诸尊的种子文字之坛城。
4.羯磨坛城(karma-man_d_ala,或称羯磨曼荼罗、立体曼荼罗)
为描塑诸尊的威仪事业及其木像、铸像之坛城。
「吉祥喜金刚坛城」系一总集、图绘吉祥喜金刚与诸尊的具体形像之坛城,应属于四曼中的「大坛城」。此种坛城与佛教图绘艺术关系最为密切,通过深刻具体的图像布局建构,将玄秘的自然之美、深邃的精神之美、以及仪轨的秩序之美予以重新组合,展现出人生的永恒真理与终极意义。
若以坛城尊像的配置形式而言,又可分为三种,即:
1.会聚三世十方诸尊的「都会坛城」(或称普门坛城)。
2.会聚密宗各部诸尊的「部会坛城」。
3.以一尊为中心的「别尊坛城」(或称一门坛城)。
「吉祥喜金刚坛城」表现坛城本尊喜金刚及其眷属的配置形式,则属于别尊坛城一类。
此外,坛城的形状,主要有方形、圆形、半圆形、三角形四种,各代表着不同的目的与意涵。如方形的坛城象征「增益」(paustika),圆形象征「息灾」(santika),半圆形象征「敬爱」(vasikarana),三角形则代表「降伏」(abhicaraka)。而四方形的「吉祥喜金刚坛城」正蕴含「增益」的功德,能「发最上菩提心,饶益一切诸有情」,修作是法,可使修行者身心清净,悲智双运,利益自他,臻于精神圆满、证悟正觉的至高境界。
坛城主尊吉祥喜金刚为藏传佛教无上瑜伽密五大本尊(守护尊)之一,是萨迦派(花派)‘入门’的基础修法,萨迦派初学者必须先获得此灌顶,方可继而起修其他密续;又因喜金刚乃萨迦派祖师大成就者必哩斡巴(Virupa)所亲传,故该派以此总集一切密续,为‘不共’最高的仪轨。
另外,在坛城四周方拱形龛中安住着二十六尊像,分别是无我佛母、文殊菩萨、八十四大成就者的必哩斡巴、夏哇里巴、‘瑜伽尼众’(八天母)、‘忿怒尊’(十忿怒)、度母等。
根据《吉祥喜金刚集轮甘露泉》经文的载述,「吉祥喜金刚坛城」中位于吉祥喜金刚本尊两侧方拱形佛龛、左右各四的「瑜伽尼众」(或称八天母),是吉祥喜金刚足下洁净不染之莲华的八片花瓣所蕴化而生的。诸尊形像怖畏,是要威镇邪魔,摧碎障蔽;寓意悲智,是要利益众生,证悟大乐。每一尊天母,各有其所属的方位、蕴义、种字、颜色、持物、台座等,形成独具的特色与多样的内涵,饶富趣味。兹作八天母综合比较表如下:
忿怒尊,又称明王、持明王、威怒王、金刚。据密教的理论而言,诸佛可化现为「自性轮身」、「正法-轮身」及「教令轮身」三种轮身,其次第等同于「三密」。所谓自性轮身,为诸佛的真身,即「身密」。所谓正法-轮身,指诸佛为教化众生,以正法度人,而化现为菩萨,即「语密」。所谓教令轮身,即菩萨秉受如来的教义,欲摄召折伏法界难化愚暗之众生,而显现至极忿怒威猛、奋不顾身之相貌,也就是忿怒尊或明王,亦即「意密」。(有少数的明王呈柔和相,如孔雀明王。)当沉溺蒙蔽于内外魔障的众生、观此多面多臂的怖畏之「染像」时,犹如当头棒喝,智慧之光乍现,猛然苏醒,摒弃邪魔的障蔽,从而获得解脱。因此,忿怒尊实是凭借着「染像」以调伏「染心」(受到魔障污染之心),在本质上仍为「净像」(未受魔障污染)。而忿怒尊在调伏内外魔障之际,将烦恼转化为解脱,由降魔转化为怀爱,正是象征悲智精神的圆满展现,也是忿怒尊的图像艺术中最重要、显著的特色。
密教中的明王或忿怒尊众多,较常见的有四大明王、五大明王、八大明王、十大明王等,这些忿怒明王的具体名称与形象,各部经典的说法记载,多有殊异。根据《吉祥喜金刚集轮甘露泉》经文的叙述,「吉祥喜金刚坛城」中的忿怒尊,有下列诸尊:
中央黄色‘顶髻轮转王尊’,或称‘顶髻转轮明王’,右手执法-轮,左手于胸前作训诫印。
东方青色‘狱帝’,或称‘阎魔敌明王’,右手执锤,左手于胸前作训诫印。
南方白色‘慧智究竟’,或称‘慧竟明王’,右手执棒,左手于胸前作训诫印。
西方红色‘莲究竟’,或称‘莲竟明王’,右手执莲华,左手于胸前作训诫印。
北方青色‘魔究竟’,或称‘障竟明王’,右手执金刚杵,左手于胸前作训诫印。
东北方青色‘不动’,或称‘不动明王’,右手执利剑,左手于胸前作训诫印。
东南方青色‘欲王’,或称‘欲帝明王’,右手执铁钩,左手于胸前作训诫印。
西南方青色‘青杖’,或称‘杖帝明王’,右手执捶杖,左手于胸前作训诫印。
西北方青色‘大力’,或称‘大力明王’,右手执三叉,左手于胸前作训诫印。
下方青色‘妙害’,或称‘损美明王’,右手执木杵,左手于胸前作训诫印。
上方青色‘作吽’,或称‘作吽明王’,右手执金刚杵,左手执金刚铃,二手交按胸前。
其中四方、上下诸忿怒尊,皆三目圆睁赤红,身形矮胖,以蛇饰、虎皮为配件装扮,并且黄色的怒发上竖,显现出甚极忿怒之相;而四隅诸忿怒尊的颜容则微露和善,身瘦结实,头发黚黑,以众宝、杂彩为配件装扮。此十一忿怒尊与一般诸明王最大不同之处,在于他们均是一面二臂二足,不似常见的多面多臂多足之形像。
在「吉祥喜金刚坛城」上方的方拱形佛龛中,有二尊像溜肩细腰,比例匀称,姿态万千,美丽动人,祂们就是窈窕柔善、救苦救难的绿度母与白度母。
绿度母 白度母
度母,我国古代称为「多罗菩萨」,「多罗」梵文原意为「眼睛」,相传由于观音菩萨悲悯尘世间未被救度的众生甚多,因此忧伤流泪,所滴落下来的泪珠即化做莲华,而度母就是从此莲华出现的;另一种说法为度母是从观音菩萨眼中所放射的光明而化生的。不管是哪一种说法,度母都是观音菩萨大慈大悲的化身,并以慈母怜愍呵护稚子般的心肠,广度芸芸众生脱离生死苦海,导引至光明的彼岸,所以度母即是「救度一切众生的佛母」。而「绿度母」与「白度母」是度母众多化身中最著名、常见的。相传度母曾化现为西藏国王松赞干布(Sron^-btsan sgam-po 569~650A.D.)的二位妃子:文成公主(?~680A.D.)与尺尊公主(Bhr_ikut_i,或作「墀尊」、「赤尊」、「波利库姬」,生卒年不详),而化身为文成公主者即白度母,化身成尺尊公主者即绿度母。文成公主是唐代太宗()的养女,而尺尊公主为尼婆罗(今尼泊尔)国王光胄(Amsuvarman,或称「鸯输伐摩」)之女,两位公主皆笃信佛教,于七世纪初嫁至西藏,对佛教传入西藏有很深远的影响。据说她们博学多才,容貌绝丽,温柔敦厚,乐善好施,因此藏民便将二人神格化,成为西藏的女守护神。
绿度母与白度母二者在坛城中的形像,皆是一面二臂二足,头部微向左倾,身躯略呈S型,顶戴象征五智圆满的五佛宝冠(又称五智宝冠),右手垂置于右膝上、掌心朝外、作施与愿印,表示接受苦难众生的求助,左手平放于胸前结安慰印(又名说法印),并持莲华,右足舒展,左足跏趺卷曲,成游戏姿,安坐于洁净无垢的莲华座上,佩戴耳环、璎珞、腕钏、臂钏、足钏等各式瑰丽饰品,上身天衣披挂,下身重裙表示庄严。二尊度母最显著的差异在于:
1.绿度母全身为生意盎然的绿色,而白度母则肤色洁白如秋月,绿色象征以事业利益芸芸众生,白色代表一切刹土清净不染。
2.绿度母左手所持为青莲华(utpala,或称乌巴拉花),而白度母所执系白莲华(padma,或称优钵花)。
3.绿度母的右足踩踏着莲华,为大王游戏姿,而白度母一面三目,于掌心、足心亦各具一目,共有七目,所以又称之为「七眼度母」(或称七眼女)。 若能修持听闻绿度母与白度母二尊密法,可消除一切魔障、业障,断绝生死轮回,并能开慧广智,添福延寿,所求皆能圆满如愿,命终往生极乐世界。据说如供奉绿度母,可解脱火、水、狮、象、蛇、贼、牢狱、非人等八种危难,因此也称之为「救八难度母」(或称八救度母)。白度母为象征益寿延年的女神,常与无量寿佛、尊胜顶髻佛母并列,合称为「西藏三长寿佛」。
必哩斡巴与夏哇里巴为印度八十四位大成就者中的二位。大成就者(Great Adepts),是活佛、菩萨、阿罗汉三者的结合。他(她)们虽然仍保有昔日的旧生活、旧职业、旧皮囊,但藉由密续的灵修,却已经证悟成佛了。大成就者们皆各有其独具的、多彩的、神秘的特质与故事,不仅垂范于后人,给予深刻的启示,而且这些奇异人物的图像,不论是男或女,无不展现出别树一帜的造型与精湛的艺术手法。
大成就者必哩斡巴(英文Birvapa,梵文Viru*pa 或Biru*pa,藏文bir-wa-pa),又名密理瓦巴、毕瓦巴、大力瑜伽士、邬那巴,生于印度西部瑞乍德哇帕拉市,于印度南部苏玛瑞寺出家,十二年间,修习念诵金刚亥母两百万次,最后证悟自心本性,获得殊胜的大手印成就。曾任那烂陀寺住持大师的护法,为萨迦派的祖师(或称传承师),深受敬重推崇。据记载,《喜金刚本续》集结成书后,传承至必哩斡巴始分为「疏释」与「口诀」二派。相传必哩斡巴曾多次显现神通,如在苏玛瑞寺时,将一撮鸽翼变做活生生、展翅高飞的鸽子;因向恒河女神托化食物未得,即怒将恒河分成两边;以神通定住太阳二日余,迫使达卡那萨国王为其偿还酒费;亦曾降伏应达国外道神祇大自在天,及东印度德维够吉国罗剎。坛城中,必哩斡巴一手指日的姿态,为其特有鲜明的造型,神情威严坚毅,身躯圆胖,嘴蓄须髭,披戴精巧饰物,双足左舒右跏,形像极具魅力。
大成就者夏哇里巴(英文Shavaripa),或称夏哇巴、猎鹿者,因常住山林之中,亦称为山林怙主,又因常穿孔雀羽衣,所以也称之为孔雀衣上师。住在里曼作南伦居比乍马山中,以狩猎维生,造作恶业而不自知。观音菩萨心生悲悯,化身为猎人与鹿群,以传授箭术为由,诱导夏哇里巴夫妇两人悟道求佛;并幻化八大地狱坛城,现示以杀戮为业而坠入地狱的苦状。夏哇里巴夫妇受感召后,始修习无妄大悲禅法,十二年后,终于获得殊胜大手印的成就,并回到故乡,以譬喻、道歌方式教化众生,利益无数。画中夏哇里巴头戴华丽宝冠,容貌清秀,神情专注,若有所思,双手执持宝箭的姿势,令人印象深刻,二足左舒右跏于莲华座上。
无我佛母(梵文Nairatmya),或称金刚无我佛母、金刚无我母、无我母、无我明妃、一切佛陀之母,系般若智慧的人格化身,亦是吉祥喜金刚本尊的明妃,属于密宗萨迦派佛母。相传《喜金刚本续》是佛应无我佛母之请问而宣说的,其后流传出来集结成书,即由无我佛母亲授要法给大成就者必哩斡巴,所以无我佛母在萨迦派的传承源流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根据《吉祥喜金刚集轮甘露泉》经文的载述,为表示悲智合一的至高圆满境界,无我佛母原为与本尊吉祥喜金刚相拥相合的双身形像。然而经过藏汉艺术的融合交流后,改变了藏传佛教原有的男悲女智相拥的双身面貌,成为分置于坛城上方佛龛中的单身像。纸幅中的无我佛母身色藏青,一面二臂二足,冲竖的红发之上,戴着可怖的五骷髅冠,象征聚集五佛五智于一身,项挂骷髅华鬘,代表战胜镇伏一切尘世间的我执妄念,左手平放胸前,捧着白色嘎巴拉碗(头器),右手挥舞着金刚钺刀,象征断除八万四千烦恼,装饰着各式各样精巧细致的物品,以虎皮为裙,结跏趺坐于清净不染的莲座之上。
文殊菩萨,英文the Lord of Wisdom,梵文Manjusri音译为文殊师利、文殊室利、曼殊师利、曼殊室利、满殊尸利,藏文音译为坚贝央,意译为妙吉祥、妙德、妙音、妙首、濡首、敬首、普首,亦称为大智文殊师利菩萨、文殊师利童子、法王子、三世诸佛成道之母、三世佛母、吉祥金刚、般若金刚等。关于文殊的身世说法颇多,一般是根据《文殊室利涅盘经》的载述:文殊生于古印度舍卫国一户婆罗门之家,后随释迦牟尼出家学道。曾立誓以卓越的智慧遍及宇内,引导佛陀的信徒们探索自我,并追求真实的本质,如《华严经》中著名的「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即是受到祂的启迪而成行的。大乘佛教以文殊是智慧的化身,号「智慧第一」,并位居诸菩萨之首。在佛教绘塑作品中,通常作为释尊的左胁侍,与释尊、右胁侍普贤菩萨合称「释迦三尊」。另外,又与毘卢遮那佛、普贤并称为「华严三圣」,也是「八大菩萨」(观音、弥勒、虚空藏、普贤、金刚手、文殊、地藏、除盖障菩萨)之一。
文殊的形像多种,早期形似美男子,甚至蓄着微髭,自赵宋以来,转趋秀丽窈窕,换成美妇人的模样;又有象征天真纯洁的童子形,与拥抱明妃的双身像。坛城上方佛龛中的文殊,为其主要形像之一。身呈白色,为传承于大日如来的缘故,头戴「五髻宝冠」,代表证悟大日如来的五种智慧,二手屈肘置于胸前结转法-轮印(或名说法印),身旁两侧的连华之上,分别载放着智慧宝剑(Khad_ga)与般若波罗蜜多心经(Prajn~a^pa^ramita^),此二物为其重要、鲜明的标志,宝剑比喻至高的智慧犹如锋利之剑,能斩断一切无明烦恼,与摧伏无数邪魔外道,莲上经书则象征般若智慧浩瀚如书卷,且一尘不染,上身赤裸,佩挂各式瑰丽的璎珞宝饰,下身穿着高贵雅致的丝质裙裳,双足结跏趺坐于清净无垢的莲座上。
据《文殊师利法宝藏陀罗尼经》的记载,在赡部洲东北方有一名为「大振那」之国,国中有座五顶山岳,文殊即居止于斯,并为广众生灵宣说佛法。自唐代以后,一般认为佛经中所谓的五顶山道场,就是山西省的五台山,因此五台山乃成为以供奉文殊菩萨为主的佛教圣地,并称作「文殊净土」。在西藏地区,则盛传着祂曾化身为降伏死神阎魔的大威德明王与黄教的领袖宗喀巴。
八宝,又名八吉祥征、八吉祥、吉祥八清静,是藏传佛教中最为常见的八件吉祥宝物,通常作庄严具供于佛前,或作图案装饰殿堂。它们从八个方面说明了佛法的八种意义,皆有深刻的寓意。
1.法-轮:Wheel,梵音chakra。象征佛之‘大法圆转,万劫不息’。法-轮共有八轴,代表佛法八正道。佛之说法,能摧破众生之恶,犹如轮王之轮宝,能辗摧山岳岩石。故谓之法-轮。又佛之说法,不停滞于一人一处,辗转传人,犹如车轮,故譬喻为法-轮。
2.法螺:Conch shell,梵音sankha。象征‘菩萨果妙音吉祥’。螺贝之声远闻,以喻佛之说法广被大众。又螺声勇猛,以表大法之雄猛。又吹螺而号令三军,以譬说法降魔。佛之法音标帜,吹之则诸天善神欢喜而影向,且闻之者灭诸罪障。
3.宝伞:Parasol,梵音chhatra。象征‘张弛自如,荫覆众生’。伞原是古代印度贵族和皇室之象征,是贵族出巡时仪仗器具。后来被佛教采用,象征着遮蔽魔障,守护佛法。
4.华盖:The standard of victory,梵音dhvaja。象征‘遍覆三千净一切乐’。所谓盖即是幢,幢原是古代印度的军旗。代表佛法战胜外道,解除烦恼,得到觉悟的象征。
5.妙莲:Louts,梵音padma。象征‘出五浊世而不染’。 莲花出污泥而不染,是高尚纯洁的象征。
6.双鱼:Fish,梵音matsya。象征‘坚固活泼能解坏劫’。鱼儿优游自在,无拘无束的在水中生活,在佛教中象征了坚固活泼并且有能跳脱于恶劫的意义。
7.宝瓶:The vase,梵音kulasa or dhana kumbha。象征‘福智圆满,具完无漏’。宝瓶比喻佛说经典福智圆满,完备无漏。其造型似净瓶,作用为盛装净水,甘露或诸宝物。
8.盘长:Endless knot,梵音shrivasta。象征‘回环贯彻,一切通明’。盘长是没有开端和结尾的结饰图案,象征着佛法长久永恒,求无障碍。
以上所述,为「吉祥喜金刚坛城」中诸尊图像的各别解析。
兹复综合归纳全画整体的艺术特色,「吉祥喜金刚坛城」整体的图绘艺术特点有四:
1.构图严整
主尊位于画幅中央,其余诸尊均是上下、左右对称,并以其背光、台座画分出相同大小的空间,全画构图明晰严整,犹如棋盘,秩序井然。
2.主尊突出
主尊因是全画中的焦点对象,居于主导地位,故所表现出的形体最大,四周的诸尊则较小,且诸尊形体的大小,不论菩萨、佛母或明王,一律相同。主尊除了体型突出外,在形像也较诸尊突出,如修鼻绛唇,轮廓分明。
3.装饰繁复
主尊与诸尊身体所佩戴的宝冠、璎珞、臂钏、腕钏、足钏等,华丽繁复,又有天衣披挂飞舞,令人目不暇给。在画面的其他空间,亦是充满着多样与生动的装饰,如熊熊欲燃的火焰背光,生意盎然的卷草纹样,以及精巧典雅的八吉祥等。
4.重彩笔法
全画以石青、石绿、朱砂等矿物性颜料为主,色彩厚实浓艳,亮丽辉煌。另外,耀眼的金色勾线,也增添了高贵雅致的气息。
三、《吉祥喜金刚集轮甘露泉》中对喜金刚坛城的描述经文
1.坛城
“彼字放光,遍照诸方,下成金刚地,四维金刚垣,上成金刚帐,极外最焰智火围绕”
2.吉祥喜金刚
“喜金刚,其身白色,而有八面及十六臂,并具四足,其本面白,右青,左红,上面烟色,后四面黑,面各三目,咬啮利牙,黄发上竖,十六臂擎十六头器,右第一内擎大白象,左第一内擎黄地天,此二抱妃,右第二内擎青色马,第三赤驴,第四红牛,第五灰驼,第六红人,第七青狮,第八赤猫,面悉朝内,左第二内擎白水神,第三红火神,第四青风神,第五白月天,第六红日天,第七青狱帝,第八黄施财,面悉朝外,每首各严五骷髅冠,五十新首而为铔鍜,具六骨印,于前二足展右蜷左于后,二足舞相而立其佛之怀
以是建立果喜金刚其身青色具足八面及十六臂 正面青色其余皆如因持金刚
右八头器内 盛执两饮等 谓象马驴牛
驼人狮猫儿 左八头器内 地水及风神
火神及月日 善败与施财 肺病气颠狂
劳癞毕哩即二合葛 肝脾等诸病 象等次第除
初地后施财 能赐八自在 秀丽勇厌恶
大笑暴可畏 悲愍志寂静 具足九舞相
悲心目赤色 慈心众肢黑 四足四摄法
八面八解脱 诸臂十六空 众印五如来
怒容降伏魔 肉即不葛细 血是山林母
魁母津液相 勇健净肢髓 皮肤七觉支
骨为四圣谛
诸法实相妙自性 一切本源自性处
方便胜慧无二者 喜金刚处我赞礼
相抱无我佛母项 顶发黄色而上竖
八面各各具三目 汝救主处恭敬礼
顶上面相如烟色 右具白色左红赤
其余诸面何者是 彼黑色处恭敬礼
象马驴牛并骆驼 人及羚羊花鼻猫
是右八手之所持 悉皆俱有八头器
地天水天及火风 日月死主并施财
是左八手之所持 执头器处而敬礼
四足踏于四种魔 平等镇伏裸形相
青色展右足日上 舞相之处恭敬礼
四轮自性能怖畏 滴血人头妙严饰
一切如来最清净 五印真实以庄严
顶饰上妙杂色杵 额上而严主尊佛
上妙欢悦真得实 大乐之处而敬礼”
3.八天母
“自心间化八天母而作供养所谓
白母持严兽 盗母胜魔器 起尸母水手
葛斯麻二合哩持药 不割金刚手 山林母持味
脍母鸣小鼓 是等皆奉尊 贡大贪欲故
勇健母抱身
其诸字种次第展转成八天母就于密处身相圆满出诣各方而印可者所谓
东方黑色戈哩天母右执钩镰左络戏怛鱼
南方红色昨哩天母右执法鼓左手执亥
西方黄色微答梨母右手执龟左擎头器
北方绿色葛斯麻二合哩母右手执蛇左擎头器
东北青色布葛细母右手执狮子左执钺斧
东南白色沙斡哩母右执比丘左执锡杖
西南青色赞吒立母右手执轮左执犁铧
西北众色钟必尼母右执金刚杵左作怖指
是等众圣皆一面二臂,各具三目,黄发上竖,裸露形体,严五骨印,项挂五十骷髅头鬘,舒展左足而于大智最焰火中舞相而立
色蕴清净成圆镜智即戈哩母
受蕴清净成平等智即昨哩母
想蕴清净成观察智即微答梨母
行蕴清净成所作智即渴斯麻二合哩母
地界清净是慈无量乃不葛细
水界清净是悲无量乃沙斡哩
火界清净是喜无量乃赞吒立
风界清净是舍无量乃钟必尼
东净梵座上……成黑色戈哩母右执钩镰左戏怛鱼
南帝释座上……成红色作哩母右执法鼓左手擎猪
西近神座上……成黄色微答立母右执灵龟左擎头器
北紧恶座上……成绿色葛思麻二合哩母右手执蛇左擎头器
东北狱帝座上……成青色不葛细母右执狮子左执斧钺
东南财主座上……成白色沙斡哩母右执比丘左执锡杖
西南罗叉座上……成青色赞吒梨母右手执轮左执梨铧
西北妙织纹座上……成众色钟必尼母右手执杵左作怖指
甘字所成东戈哩 身相黑色左持鱼
右手执持于钩刀 镇伏梵王我敬礼
咱字所生劫盗母 色如茜红住南方
手执猪及
麻噜 镇伏主宰我敬礼
鍐字西方黄色母 起尸母镇近主天
左手捧于葛巴辣 右持龟处我敬礼
葛思麻哩住北门 绿色元从龛字出
二手执持蛇头器 镇暴恶处我敬礼
镇伏死主钵嗡二合字生 左持钺斧右狮子
住具主隅怖形母 布葛细处我敬礼
山林白母衫字生 住火隅上镇施财
左手执持于锡杖 右执比丘我敬礼
骁勇虚空青色母 罗叉蓝字之所生
于左手中执持犁 右执轮处我敬礼
湛字所生勇健母 风隅镇伏妙织天
手作怖指并执杵 种种色处我敬礼
半跏舞相而安住 极妙五印为严饰
三目裸形一切处 我以虔诚恭敬礼
蕴体界分悉清净 菩提心处所出生
能施一切大乐处 所有尽皆恭敬礼
戈哩母与不葛细母顶严不动心印身也
昨哩及与沙斡哩母顶严毗卢身印心也
微答梨母及赞答立母顶严宝生果印因也
渴斯麻二合哩母及钟必尼母严无量光因印果也”
4.十忿怒
“其字色者,南白,西红,其余皆青,彼于各处成忿怒者,
中央自成黄色顶髻转轮王尊,右手执轮
东青狱帝,右手执锤
南方白色慧智究竟,右手执棒
西莲究竟,右手执莲
北魔究竟,右手执杵
东北不动,手执利剑
东南欲王,手执铁钩
西南青杖,手执捶杖
西北大力,手执三叉
上方作吽,手执铃杵交按于心
下方妙害,手执木杵
除却作吽,余悉右手执各标帜扬之,于空左手当心而作怖指,除慧究竟及莲究竟,其余悉青,四方上下诸忿怒尊最极忿怒,黄发上竖,以蛇严身虎皮
,四隅忿怒颜容微善,其发绀黑,身严众宝,杂彩为裙,诸忿怒尊皆于智火大炽焰中展右足住彼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