饕餮,读音tāo tiè,是传说中的龙的第五子,是一种想象中的神秘怪兽 。古书《山海经》介绍其特点是:羊身,眼睛在腋下,虎齿人爪,有一个大头和一个大嘴。十分贪吃,见到什么就吃什么,由于吃得太多,最后被撑死。后来形容贪婪之人叫:“饕餮”。在游戏、小说、漫画、影视作品中均有相关形象。
“Kirtimukha”一词的意思是“帝威之脸”、“名望之脸”或“荣光之脸”,一般称作“鬼脸”或“无名之物”。在中国,它被称作“饕餮”,是一种令人生畏之物。据说,它确实存在。中国餐具上常常饰有饕餮这个“ 贪婪之兽”,以警告人们不要贪婪和放纵。
作为甬道的守护者,在中国、印度次大陆和东南亚都可以看到这个古代象征物。饕餮源自《室健陀往世书》神话故事中的恶魔宿王,是在湿婆慧眼发出的火焰中生成的。它力大无比,与自己的养母、湿婆之妻雪山神女发生了乱伦。恶魔宿王怂恿其恶魔朋友罗睺去引诱雪山神女与之非法媾和。湿婆得知此阴谋后勃然大怒,从其慧眼中又生成了另一个恐怖凶残的魔。该魔飞快地吞食罗睺。惊恐万分的罗睺祈求宽恕,湿婆最终接受了他的忏悔。饥肠辘辘的凶魔失去了自己的猎物只得自食自身直到只剩下头颅。湿婆对凶魔的力大无比感到欢心,将他的脸命名为“荣光之脸”,命他永远担当自己门槛的保护神。在尼泊尔工匠的作品中,饕餮像极为普遍,在尼泊尔它被称作“切普”。吞蛇像雕塑经常装饰在甬道和神龛的拱顶上。根据传说,阿卢那是金翅鸟的长兄,注定要成为一切天界众生中最勇敢、最具品德的。由于其母毗那达心太急等不到自然分娩,因此,当他从卵中孵出时,仅有头和双手发育完
好。另一个传说讲述文殊菩萨是如何劝说隐身的阿卢那展示其神性的。当他在云中展示其上半身时,文殊菩萨秘密地为他画像,当阿卢那发现文殊菩萨要画下自己的神秘形象是,他立刻再次变成无形的样子,只给文殊菩萨留下了他画下的头和双手。然而,文殊菩萨对其勇敢和德行印象颇深,他宣布从今以后这个吞蛇的脸要出现在神殿大门顶处。于是,阿卢那就成了加德满都峡谷主要的保护神之一,其威慑一切邪恶之敌和龙众的能力与金翅鸟不相上下。
在藏族艺术中,饕餮作为一种纹饰出现在铠甲、头盔。盾牌和武器上。它经常被画成长有一张无下颌的凶恶的脸,头上长角。它的一双手紧握插在口中的金色的饰杖。通常其上颌挂有一颗珠宝、一组珠宝或珠宝帘帐。整个饕餮脸的帘帐构成了一张珠宝网,常常画在庙宇围墙的大梁上。装饰庙宇大柱的柱面幡常用拱形饕餮脸作为饰物。从建筑学的角度来看,它们在门楣、拱道和楣柱上构成了一个相同的主题,反映出它们已融入了立体坛城宫中。它们也常作门把或门环出现在寺庙大门上,门把或门环上常挂有白色哈达形成的垂花饰。法铃的上半部常裹有一条横饰带,上面有八张饕餮脸,其口中衔有珠宝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