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说菩萨三昧戒,总摄大悲诸万行,首重不退菩提心。
译:菩萨十大戒律是释迦牟尼佛所说,内容乃指欲修行的菩萨与佛陀的彼此约束和协定,也称之为三昧耶戒。它包含了所有菩萨修持八万四千法的慈悲与智慧作为。第一条首重菩提心不退,因为修行求道发菩提心进修八万四千法门,目地就是要明心见性,开显佛性。若是因为遇到困难或考验,就退失了求道的真心,舍弃了修行成佛的誓愿,那就会掉入六道生死苦海永世无法出离。故千金、万金难买菩提心(求道的真心),只要坚持誓愿不退菩提心,则解脱成就早晚会来到。
○曾经灌顶誓成佛,永不舍离我三宝,慎防堕入邪法道。
译:修行的菩萨在受戒灌顶时,都曾发过五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福智无边誓愿集、法门无量誓愿学、如来无边誓愿侍、无上菩提誓愿成),所以永生永世的历劫修行,皆不舍弃内在的自性佛、自性法、自性僧三宝,否则很容易掉入邪师外道的邪法路上,进而内心产生出邪见的想法,而掉入邪见的稠林背道而驰。
○ 三宝三乘诸教典,毁者违背自佛性。
译:佛、法、僧三宝以及三藏十二部经藏、律藏、论藏,是指导各种不同根器修行求道之人的引导工具,也是佛陀所说的法理和教典。只有不懂虔诚、感恩不信因果的人,才会毁谤三宝批判声闻罗汉乘、缘觉罗汉乘、菩萨乘等三乘的教理,这样的人是没有资格走上修行求道之路,因为这是违背自心良知佛性,狂妄无知的行为。
○ 愚痴无智生疑惑,此是凡夫梁执故。
译:“凡夫”就是指愚痴无知、缺乏智慧的人,一个修行求道的觉悟菩萨在修行的过程中,若是遇到听不懂或看不懂有关佛、法、僧三宝的事务时,内心就会生出疑惑和障碍。这是愚痴无知之人执著世俗尘染的分别心和所知障的劣习,用不成熟的顽劣固执来看待内心无作、无受、无为、清净佛性所造成的障碍。
○ 若有发菩提心者,勿说使向二乘法。
译:一个修行学佛行持菩萨道的人,假若遇到发出真心求道,追求自心佛性显露的人时,不可以用错误的言行,去引导他人放弃正知正见的求道真心,使其趣向背道而驰的邪见,也因为误导其不究竟之法(例如:信仰心外的神佛,有所为的布施,通灵算命、地理风水等)而失去了成佛的机会。
○ 设遇未发心之人,亦不可阻碍他意,以防断三宝种故,有违于大悲誓愿。
译:若是遇到无法发心追求佛法、真理、智慧的人时,不可以污辱、耻笑、排斥或远离;因为众生皆有佛性,既然众生皆有平等的自心佛性,就要以身教的行为来代替言语的教导(言教),假以时日经过了生命的无常历练之后,必定会有机会发心学习佛法、真理、智慧。故修持菩萨道的人,不可以轻视未发心的人,因为他们都是尚未开悟的佛,若去阻止、障碍时,就会让他们远离三宝,生生世世受困在生死苦海中永无出期,这样就会违背修行慈悲的愿力。
○ 在小乘邪见人前,勿说微妙大乘法,恐彼生起诸疑谤,因此而获大灾殃。
译:对执迷于有为万法中的修道人,或追求心外信仰的邪见者面前,不可轻易的对他们说,自己已经受了无上乘心灵智慧之法,以免对方内心产生邪见和疑惑而对三宝产生毁谤和批判,因而发生了灾难和困厄。此乃告诫行持菩萨道的人,要用智慧去教化顽劣无知、不同根器的人。这就是观世音菩萨的慈悲智慧,示现出三十二应化之身﹙三十二种不同层次、根器的教化方法﹚,来引导各种不同心境的人化无知为有知。
○ 亦不生起诸邪见,恐断一切善根故。
译:进入清净的教团为的是追求了生脱死、即身成佛的锻炼,要善护念修行的五种心(恭敬心、感恩心、惭愧心、忏悔心、虔诚心),不可以纵容自己用世俗的好胜心、无知心、嫉妒心、嗔恨心、挑拨是非心、贡高狂妄心来制造教团的纷乱,这样只会自己淘汰自己,这样只会用邪恶的心思来看待教团,因此而退失求道的真心,自断法身慧命。
○ 于彼外道邪见前,不可轻易自言说,我俱菩提妙法戒,恐彼生起嗔恨心,反以傲慢求是法,未得而退菩提心,未渡众生先害命,彼此俱有损伤故。
译:在信仰心外神佛的外道邪见之人面前,不必要说明自己所受的清净戒律以及其内涵,以免邪见无知之人内心产生嫉妒嗔恨之心,反而会用贡高狂妄的态度来追求无上菩提之道,自己还没学到就先失去了求道的真心。换句话说,行持菩萨道的人还没引渡到众生时,就先让无知邪见之人影响,反而让自己退失了求道的真心。这样的错误引导对彼此双方都是损人不利己,都会造成可怕的伤害。
○ 若见一切诸众生,有所损害无利益,自己当心不可作,更勿执意使人作,或见他作而随喜,皆违利他慈悲心。
译:若是修持菩萨道的人看到无知愚痴的众生在玩乐透彩、赌博时,自己的求道信心要坚定,不可去贪求,也不可以鼓励他人去碰运气玩玩看,更不可以看到他人在玩,而自己在旁边起哄、凑热闹或是好奇的出明牌,这些言行作为都不是追求明心见性,修行修心、利益他人该有的慈悲作为。
(转自般若网:http://www.bore.cc/view-19241/)
南无观音菩萨,南无地藏菩萨,南无文殊菩萨,南无弥勒菩萨,南无阿弥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