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初聽到菩提心的開示,會有另一種錯誤的看法;
為了以最深入、圓滿的方法利益他人,我們必須充分發展內在的潛能。
所以他們認為,在成佛以前無法做任何事幫助別人:
“首先我要用功好幾年,然後開始修心。
經過一段長時間後,也許能夠發展出捨離心和菩提心,
之後在遙遠的未來,當我開悟的時候,就可以開始利益他人。”」
「這種心態完全錯誤,對於如何發展修行生活,背負一套僵硬的觀念,是另一種限制、幻想。
如果深信這樣的人生計劃,死亡會不知不覺到來,而我們甚至還沒有起步!
事實是,我們可以一面培養慈愛、智慧和覺悟的正見,一面幫助他人。
首先,光是努力降伏自我愛惜的心,單純地生活,就能利益他人。
其次,修心的各個階段都有其威力和功夫,修到什麼程度,就可以幫助他人到那個程度。
但是我們要實事求是,量力而為。
事實上,自認為開悟之前不能有所作為,相當自私、無知,根本誤解修行的真義。」
「這種誤解和我們慣有的心態有關。
譬如求學時代,我們想:
“我現在必須讀這些無聊的科目,總有一天會通過考試,取得學位,找到好工作,賺很多錢,那時我就會快樂了。”
這一切都在強調未來──“等到我有足夠的錢的時候”,“等到我有了自己的房子”,“等到我退休的時候”;
這很容易轉到我們的修行──“等到我修行完滿”,“等到我開悟”,其實這都是顛倒見。
憧憬未來虛幻的夢想,使我們當下的作為,同樣不切實際。
我們一定要了解,真正的修行,時時刻刻都要實踐,日復一日。
要竭精殫智地去做,然後迴向一切功德,利益別人。
自己儘量單純地過活,這本身就對別人有鉅大的稗益,不必等到成佛才開始實踐。」
「發展平等心──大慈悲心的基礎只要對菩提心的理念和心理作用,
有清晰、扼要的認識,盡力在日常生活中實踐,
一切作為本著敞開心胸,利益他人的精神,這就是老實修行,已夠好了。」
「當然,發展真正的菩提心,自動自發地關心別人甚於自己,這是高深的證悟。
到達這個境界之前,還有一段長遠的路要走。
發展完全開放的心,不僅靠願力,還要長遠、按步就班地實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