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瑜伽调息法

瑜伽调息法
 
        一、呼吸的原理
    呼吸是人的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通过呼吸,机体从大气摄取新陈代谢所需要的氧,排出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因此,呼吸是维持机体新陈代谢和其它功能活动所必需的基本生理过程之一,是生命的象征。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相互衔接并且同步进行的环节来完成,一是外呼吸或肺呼吸,包括肺通气(外界空气与肺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二是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三是内呼吸或组织呼吸,即组织换气(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有时也将细胞内的氧化过程包括在内。可见呼吸过程不仅依靠呼吸系统来完成,还需要血液循环系统的配合,这种协调配合,以及它们与机体代谢水平的相适应,又都受神经和体液因素的调节。
    呼吸实际上也是一种生理运动。引起呼吸运动的肌称为呼吸肌。其中使胸廓扩大产生吸气动作的肌肉为吸气肌,主要有膈肌和肋间外肌;使胸廓缩小产生呼气动作的是呼气肌,主要有肋间内肌和腹壁肌。此外,还有一些辅助呼吸肌,如斜角肌、胸锁乳突肌和胸背部的其它肌肉等,这些肌肉只在用力呼吸时才参与呼吸运动。
    这里顺便说一下“横膈膜”,这是一个在瑜伽呼吸学说中常用的名词。“横膈膜”属旧称或俗称,现代声乐学中常用这个名词,而在现代生理学中被称为“膈”。它分隔胸腔和腹腔的肌膜组织,呈伞状,凸面向上,平放在身体内部分隔了胸腹腔,并参与机体呼吸活动。吸气时,膈膜下降,胸腔扩大;呼气时,膈膜恢复原位,胸腔又缩小。隔膜随着呼吸运动而上下运动,并能促进血液循环和食物在肠胃道内的运行。横隔膜与上面所说的“膈肌”,通常说法是一回事,但也有细究起来说是两回事的,认为横膈膜由“膈肌”与“膜”两部分,大致是说横膈膜的周边部分为“膈肌”,相当于上面所说的膈肌;而中间部分为“膜”, “膜”是用来呼吸用的,而膈肌是膈膜周围的肌肉,是发力用的。
    呼吸的动力来源于呼吸肌的收缩。肺与胸廓皆为弹性组织,吸气运动是主动的,吸气肌主动收缩,肺与胸廓受牵拉而扩张的同时,储存了势能;呼气则靠受牵拉组织的弹性回位、势能释放来完成,因而是被动的。只有用力快速呼吸或气道阻力增高时,呼气肌才主动收缩。
    膈肌是最主要的吸气肌,静息时的吸气主要靠膈肌的收缩来完成,肋间外肌也参加吸气动作,但远不如膈肌重要,另有斜角肌、胸锁乳突肌等辅助吸气肌。参与主动呼气的肌肉,主要有腹肌、肋间外肌。此外膈肌也参与呼气早期的活动。自然呼吸的调节,是通过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反射和体液化学变化三种途径来进行的。
    二、呼吸运动的类型
    1、吸气:当人体吸气时,横隔膜收缩而向下运动,胸腔壁和颈部的呼吸肌则收缩,令胸腔向上和向外的方向牵引,引起胸腔的扩张,造成肺腔内部的气压降低。体外的空气由此而被吸入肺泡,新鲜空气里的氧气渗透入肺泡里的微细血管,里面二氧化碳同时被排出到肺泡中。只有在吸气肌收缩时,才会发生吸气运动,所以吸气总是主动过程。
    2、呼气:呼气的时候,横膈膜和呼吸肌放松,扩展的胸腔会由于弹性而回收至原来的位置,其间产生的收缩便将肺泡内的二氧化碳和残余的气体呼出体外。平静呼气时,呼气运动不是由呼气肌收缩所引起,而是因膈肌长肋间外肌舒张,肺依靠本身的回缩力量而回位,并牵引胸廓缩小,恢复其吸气开始前的位置,产生呼气,所以平静呼吸时,呼气是被动的。用力呼吸时,呼气肌才参与收缩,使胸廓进一步缩小,呼气也有了主动的成分。肋间内肌走行方向与肋间外肌相反,收缩时使肋骨和胸骨下移,肋骨还向内侧旋转,使胸腔前后、左右缩小,产生呼气。同时腹壁肌的收缩,一方面压迫腹腔器官,推动膈上移,另一方面也牵拉下部的肋骨向下向内移位,两者都使胸腔容积缩小,协助产生呼气。
    3、屏气:即通过闭锁咽喉关闭气门,使呼吸处于停滞状态。屏气有两种情况,一是呼气后的屏气,二是吸气后的屏气。屏气会使练功者的身体、情绪、精神暂时安定下来,同时屏息还有利于加强腰腹部的支撑力,便于短时间内的发力与坚持。屏气又分为主动式与自然式,主动式即用主观意志进行的屏气,自然式即自然而然进行的屏气印度语叫做凯瓦拉屏气。屏气的目的,在于平抑呼吸,屏气时,语言、感觉和听觉都受到了控制,在该状态中,意识可暂时从各种感情纠葛中解脱出来,利于注意力的集中。
    此外,呼吸还可以分为平静呼吸和用力呼吸两种,安静状态下的呼吸称为平静呼吸,其特点是呼吸运动较为平和、均匀,每分钟呼吸频率约1218次;机体活动时,或吸入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或氧含量减少时,呼吸将加深、加快,这称为用力呼吸,这时不仅有更多的吸气肌参与收缩,收缩加强,而且呼气肌也主动参与收缩。  
    4、悬息:很多人将悬息等同于屏气,这是个严重的错误。虽然悬息与屏息都是止住呼吸,但两者却有根本区别:屏息时可以关闭咽喉气门,而悬息时是不可以关闭气门的,只是让呼吸系统处于静止状态,不呼也不吸,但呼吸道却是畅通的。屏息时胸腹部会感到明显的压力,而悬息时胸腹部依然是放松而平静的,呼吸肌也暂处于休止状态,此时身心会处于一种异常的宁静之中,有利于在瞬间高度凝聚或调动注意力,在瑜伽冥想中,可以作为凝神专注的重要手段之一。
    三、两种最基本的呼吸法
    1、胸式呼吸:由肋间肌舒缩使肋骨和胸骨运动所产生的呼吸运动,称为胸式呼吸,通常感觉是用肺的中上部分进行呼吸,感觉是胸部在张缩鼓动,腹部相对不动。在吸气时空气直接吸入胸部,胸骨上移、横隔膜上移、双肩微抬、腹部收紧;呼气时,肋骨向下并向内收。由于脊椎的位置是固定的,而胸骨可以上下移动,所以当肋间外肌收缩时,肋骨和胸骨都向上提,肋骨下缘还向外侧偏转,从而增大了胸腔的前后径和左右径,产生吸气,肋间外肌收缩越强,胸腔容积增大越多。在平静呼吸中肋间外肌所起的作用较膈肌为小。
    胸式呼吸要比腹式呼吸需要更多的力气。在运动时或处于紧张的状态下使用胸式呼吸较多。但是很多人在紧张过后,还是继续使用这种不良的呼吸方法,形成不良的呼吸习惯,使紧张感继续。
    还有人提到一种“肩式呼吸”法(也称锁骨式呼吸),其特征是呼吸时伴随着双肩的微微起伏。实际上这种呼吸法只是胸式呼吸的一部分,可以理解为是胸腔扩张时的最后一步,是胸式呼吸的延续。也有一种说法,将胸式呼吸称为肺中叶呼吸、将肩式呼吸称为肺上叶呼吸。
    2、腹式呼吸:以肺的底部进行呼吸,感觉只是腹部在鼓动,胸部相对不动。腹式呼吸主要是充分运用横膈膜的功能,所以也称为横膈膜式呼吸。横膈膜形状似钟罩,静止时向上隆起,位于胸腔和腹腔之间,构成胸腔的底。膈肌收缩时,隆起的中心下移,从而增大了胸腔的上下径,胸腔和肺容积增大,产生吸气。膈下移的距离视其收缩强度而异,平静吸气时,下移约 12cm;深度吸气时则大幅度增加。由于胸廓呈圆锥形,其横截面积上部较小,下部明显加大,因此,膈稍稍下降就可使胸腔容积大大增加。据估计,平静呼吸时因膈肌收缩而增加的胸腔容积相当于总通气量的五分之四,所以膈肌的舒缩在肺通气中起重要作用。膈肌收缩而膈下移时,腹腔内的器官因受压迫而使腹壁突出,膈肌舒张时,腹腔内脏恢复原状,所以因膈肌舒缩引起的呼吸运动伴以腹壁的起伏,所以称为腹式呼吸。有人说胸式呼吸用的是肺的上、中叶,腹式呼吸用的是肺的下叶,这种说法只是个大概的描述,不是十分确切的。
    腹式呼吸是瑜伽中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一种呼吸方法。它是我们学习其他呼吸或调息的基础。腹式呼吸是通过加大横隔膜的活动、减少胸腔的运动来完成练习的,其在呼吸的过程当中要求胸腔保持不动,只是感觉腹部随着一呼一吸在起伏。体验腹式呼吸的简便方法之一是,采用仰卧,把你的左手或右手轻轻放在肚脐上,当你吸气时,想象把空气直接吸向腹部,手就会被腹部抬起,吸气越深,腹部升起越高;呼气时,你就会感到腹部向内,朝脊柱方向收。
    四、瑜伽完全呼吸法
    瑜伽完全呼吸法,是瑜伽特有的呼吸法,在瑜伽修习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完全呼吸指的是肺的上、中、下三部分同时都参与呼吸的运动,腹部、胸部乃至感觉全身都在起伏张缩,因此完全呼吸法可以看作是腹式呼吸、胸式呼吸的结合。完全呼吸的习练方法,可任意采用站、坐、卧姿,右手置于腹部肚脐的位置掌握腹部起伏的感觉,轻轻吸气,首先吸向腹部区域,在这区域鼓起的时候,就开始充满你胸部区域的下半部分,然后,又充满你的胸部的上半部分。尽量将胸部吸满空气而扩张到最大程度,这时你的双肩可能略微升起,胸部也将扩大等等。在这种情况下,你的腹部将会向内紧收。当吸气达到双肺的最大容量,则开始按相反的顺序呼气,首先放松胸部,然后放松腹部。用收缩腹部肌肉的方法结束呼气,确保已经从肺部呼出了最大量的空气。然后,再慢慢吸气……如此循环下去。整个的呼吸过程应该顺畅而轻柔,一气呵成,如同波浪轻轻起伏,不可分段割裂滞顿。吸气时深长而均匀,呼气时应该是稳定,渐进的。
    完全呼吸法是靠腹肌、肋间肌和横膈膜的综合运动来进行的完全胸腹式呼吸,这种呼吸均匀,缓慢又深长,可以向身体的各个器官提供更多的氧气,有利于积聚维持全身活力的宇宙能量或生命力,把较多的氧气带入血液,较好地滋养生命器官、内分泌腺、神经中枢、机体组织等,镇静神经系统,使心律变得正常有规律,让身心充满平和宁静的感觉,使心肺保持良好的功能。长期坚持练习之后,人们会发现其实在日常的瑜伽练习与生活当中也可以经常采用此方式进行呼吸,尤其是处于紧张或生气时,可以很好地使情绪安静下来。完全呼吸法是瑜伽调息法练习中的重要基础,是每一个瑜伽习练者必须熟练掌握的呼吸技法。
    五、瑜伽导引术基础
    以呼吸法作为基础,可以进一步控制我们的呼吸与内存气机。对呼吸的控制通常被称为“导引”,也称“制气”。导引的目的是加强我们身体对吸入气体的利用与控制,目的是借助呼吸之“气”来有益于身心,同时开唤醒开发潜在能量,这与调息法(“数息”等法)是不同的,后者并不去控制呼吸和利用呼吸之气,只是保持着对呼吸本身的关注与观照,达到气息减弱乃至止息的状态,目的是凝神一处、深入定境。
    瑜伽导引术早在《吠陀经》中即已见端倪,《奥义书》中对此论述甚为详备,在《瑜伽真性奥义书》、《商积略奥义书》、《禅定点奥义书》、《弥勒奥义书》、《甘露滴奥义书》等诸“奥义书”中皆有对制气术的阐解。
    导引术由一系列方法连接而成,通常由坐姿开始,先由左、右鼻孔呼吸调节(吐纳法)开始,进而止息(止气);接着修持契合(结印)与收束法,最后进入“敛意”。敛意之后进入瑜伽八支的第五支调心(摄心),亦称敛退、敛识。可见,导引是摄心的前行或前提。
    这里需要强调一点的是:导引术是一项十分复杂又十分严密的修炼术,如要进行实际的修持,最好在有经验的老师指导之下进行。
    1、吐纳功
    吐纳是导引术的第一步,目的是清净中脉。
    所谓吐纳,就是分别以左右鼻孔吸气或者呼气,其中再加上止息。分别以左右鼻孔呼吸(吐纳),俗称“风箱式调息法”,也就是如风箱一般,气流分别自两头气门进出,分别从左右鼻孔进出气。而此时的止息,指呼吸之间的悬息(不是屏息,气门不可关闭)。
    瑜伽经典告诉我们:左右鼻孔实际上是左右气脉的端点,二者联系着左右脉。左右鼻息,如同左右气脉,右持阳流(日),左持阴流(月),一温一凉、一正一负。而通过左右鼻孔的调息,实际是调节左右脉,清理中脉,使之清净。
    《瑜伽真性奥义书》介绍了具体的吐纳法:
    (1)静坐:端身静坐,合掌敬礼。
     (2)吐纳:以右手大指阻抑右鼻孔,以左鼻孔缓缓吸气。阻抑的方法,是伸右掌,食指与中指屈至掌心而不用,戒指(无名指)与小指并,行吐纳时,拇指负责从一侧压右鼻,戒指负责压左鼻孔。
     (3)止息:呼吸之间,悬息而不呼不吸。
     (4)持续:由右鼻孔缓缓呼气,再以右鼻孔吸气满腹,而后又行止息法,如此循环。
     (5)缓延止息:以手掌膝右绕一周,或一弹指作迸发声,称“一节拍”,大约一秒时间。以左鼻孔吸气,缓缓延至十六节拍,然后止息,可达六十四节拍之久;以右鼻孔吸气,可达三十二节拍;再以右鼻孔吸气,循环如前。
     (6)行法:早晨、中午、傍晚、半夜,行止息法四次,渐次练习至八十次。

   (7)功效:《奥义书》云:“如是修习三月,则身中气脉皆清”。具体表征是“身体轻健也;容色光辉也;中焦火盛也”。
    2、止气术
    止气是导引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顾名思义,“止气”有中止呼吸、消停气息流动的意思。与吐纳法配合运用的止气术,《奥义书》称为“用助”。而止气的终极形式则是“独止”,“独止”是离开吐纳(呼吸)而独行止息,《奥义书》称其为“三界中无复难得之事”;“由‘独止’而昆达里尼觉醒”。并指出修炼此术者,可以达到“身体清瘦,容颜悦泽,眸子清明,内声可闻,病网解脱,精液炼化,腹火增胜”。
    《奥义书》中所介绍导止气术有多种,大多是吐纳法与观想结合之法,主要有:
    (1)观“唵”字母,分作两步:
    第一步是观三音之象征形相,以莲花坐,观想“唵”字母。
    第二步是配合呼吸观“唵”声的三个音节符号或默听其声,方法是:自右鼻孔吸气,历十六秒,观念“阿”(a)字母或其声音;其次悬息六十四秒,观念“乌”(w)字母或其声音;再由左鼻孔吐气,历三十秒之久,观念“门”(m)字母或其声音;如此反复练习。
      (2)醒脑术:以舒适坐姿而坐,自右鼻孔均匀吸入空气,观想此气自头发至足趾、甲尖;再由左鼻孔呼出。以此而头脑清健,清除气脉之病。
      (3)喉呼吸:以鼻孔缓缓吸气,悬息片刻;再由左鼻孔呼出,呼吸时微收咽喉,喉间微微有声。此术可消除痰阴,增强腹中之火。
      (4)口纳鼻吐:以口吸满气,随之有“嘘”声,再由两鼻孔呼出。此术可消除饥、渴、倦怠、睡眠之困苦。
      (5)清凉纳息:卷舌摄气,滋滋有声,由两鼻孔呼出。此术可消除痞块、胰涨、瘟疾、火病、等患。
       止气的最后阶段是“独止”。人身高约九十六指,吐气长约十二指,止气阶段,吐气长度会日益缩短,最后全藏于身中,则气止,这便是“独止”。
        3、收束契合法(印结)
        当制气达到一定火候,体内气息调顺,腹中之火强盛,能量增长,此时为防止能量散乱或漏失,便须使用印结(收束契合法)来约束之。
        收束契合法,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是收束法,音译为庞达、班达,来自梵文“Bandha”;二是契合法即梵文“Mudra”的意译,音译叫“木德拉”。两者都有封住,锁住的意思,同时也可以结合一起锻炼。所以一般的瑜伽典籍中通常把这两者列在一起,称“收束契合”法。
    但二者还是有些区别的:收束法倾向于肢体动态而能量相对静止,一般是通过紧压,收缩,控制身体特定器官及身体部位,以达到激活能量并对能量起到保护和约束的作用;而契合法倾向于肢体静态,而能量相对流动,即利用一定的姿势如“身印”、“手印”,控制能量的流向,同时不致外泄。
    在引发脉轮灵量的过程中,收束契合法往往是配合静坐调息与冥想来完成的。而一般的瑜伽习练者在运用这一方法中,只是用来调节与控制调息中产生的能量。在瑜伽调息锻炼过程中,能量产生了以后,如果不能及时进行调节和控制,从而使之能合理流动到正常的能量通道以及所需要的部位,能量就可能乱串,不为有益反而有害。而运用收束契合法,就是一个很有效的解决手段。
   (1)收束法
    常见的主要有三种:收颌收束法、收腹收束法、提肛收束法、会阴收束法。而三者也可以组全合使用,如收腹收束与会阴收束,就常常合用,有类于中国气功中的“提肛收腹”。
        ①收颔收束法:此种收束法对于人的肌体和心灵会产生更为广泛的影响,它使心搏减缓,对甲状腺和甲状旁腺有按摩作用,从而改进其功能,整个身体都会因为甲状腺功效增强而获益;它有助于消除愤怒和紧张忧伤的心情。可以在瑜伽冥想前单独做收颔收束法练习,但是通常把它和调息及其它收束法等配合着一起练习,效果更好。尤其是和调息、会阴收束法、收腹收束法以及其它功法一起练时,有助于唤醒昆达利尼蛇。
        大致方法是:选择一种能使你两膝稳固地靠落地面的瑜伽坐姿打坐。最好的姿势是莲花坐或至善坐。把双掌放在两膝上。放松,双眼微闭。深深吸气或呼气,悬息,随之头向前方弯下来,把下巴紧紧抵着胸骨。两肩稍向前耸一点,伸直两臂,让两肘挺直不动。两手掌应紧握或紧压两膝,保持这种姿势,直到你不能舒适地悬息为止。停止时放松双臂和双肩,同时慢慢抬起头部慢慢呼气或吸气。如此重复十个回合左右。
       ②收腹收束法:这个练习把横膈膜向胸腔提升,而把腹部脏器推向脊柱方向。帮助迫使阿帕那生命之气向上运行,从而唤醒昆达利尼蛇,消除中经的障碍物。可以和收颔收束法一起配合着做。有两种方式,一是坐式:选择一种能使你双膝稳固地靠落在地板上的瑜伽姿势打坐,两掌放在两膝上,放松。完全呼气、悬息。在悬息的同时,把腹部肌肉向内和向上收缩。尽量长久地保持这个姿势。然后慢慢放松腹部肌肉(如果你同时还在做着收颔收束法的话,这时也放松它)。然后,吸气。调整呼吸片刻再重复,如此做3-5次。站式:站立,两膝微弯,两脚分开略小于肩宽。上身从腰部向前倾,双手放在两大腿上,手指向内。尽量用双臂来支撑躯干,以便能放松腹部。先深深吸入一口气,然后慢慢彻底呼出。当肺部空气已出尽,再通过鼻孔迅速喷气两三次,保证双肺已完全放尽了空气,闭气悬息,将腹部向内、向上收。这个动作是借助于用腹肌做“吸入”的动作以及尽量将横膈膜向上升起来完成的。收腹一两秒钟,然后,将腹部肌肉坚定有力地向下、向外推放出去,借此迅速将腹部恢复原状。如此做5次后,继续闭气悬息。然后,直立,慢而深地吸气。调整呼吸片刻,然后重复3到5次。
        ③提肛收束法:肛门区域的生命之气(在正常状况下是向下运行的)。习瑜伽者的目的是将它转为向上运行。肛门收缩会帮助习瑜伽者实现这个目的。按任何一种瑜伽姿势打坐。放松。合上双眼。常规行法是,按正常情况呼吸,收缩肛门的括约肌。保持收缩肛门由1~3之久。放松这些肛门周围的肌肉,稍等数1~3或5之久,再次收缩肛门。反复多次地做这个练习。提肛无须在时间上与呼吸相一致。还不错一种增效行法,就是在吸气或呼气时,收缩肛门,悬息由1数至5,同时始终保持在悬息期间收缩肛门;然后在呼气式吸气时,放松收缩的肛门。
        ④会阴收束法:又称“脊根收束法”。会阴收束法几乎总是和提肛契合法一起做的。会阴收束法使在正常状态下总是向下运行的生命之气阿帕那瓦由(阿帕那风息)转而向上运行,同时有助于唤醒昆达利尼蛇。会阴收束法有两种,一是强式会阴收束法,按至善坐打坐,让脚跟紧紧顶住生殖器与肛门之间的会阴部位。闭上两眼,放松。保持背部伸直,在吸气和呼气之后,配合收颔收束法,悬息,用力收缩会阴,同时,观想“海底轮”,尽量长久地保持收缩的时间,然后放松,调整呼吸,再来第二个回合,如此重复多次。二是微妙的会阴收束法,用仰卧放松功姿势以及任何一种坐着的瑜伽姿势来做,先专注观想海底轮,把注意力集中在这一点上,然后就能做一种微妙的肌肉收缩的动作,据说这种微妙会阴收缩法是很有效的。   
       ⑤庞达三收束法:是收额、收腹和会阴收束的同时练习。方法是,使用瑜伽完全呼吸。静坐,两手轻按膝上,闭眼、放松。作一次瑜伽呼吸,当呼气完毕时闭息,同时收额、提升收腹、收缩会阴,三步同时进行。尽量保持,直至不能闭息为止。然后慢慢抬头,放松腹部,放松会阴,恢复呼吸。如此三至五个回合。
       结束练习后,不要立刻睁眼,自观脊椎热量的变化感觉,直到完全放松入静。
     (2)契合法
       契合法由手印、身印(坐姿)与观想组合而成。主要有:
        ①大印:以左足踵(踝骨)压肛门,伸右足,用两手紧握右足;下颔按心,再吸入空气,尽可能止气长久,然后吐出。练完左肢,再练右肢
        ②大结:在大印的基础上,再以伸出的腿放置先屈的腿胫上。左右交替练习。
③大穿透:在大结的基础上,吸气之后,意念专一,止气不出,使气存喉咙两侧,再以又掌按地、臀部轻微上扬拍击地面,如此逼迫“般纳”(气息)出左右两脉而透入中脉。


瑜伽重要呼吸法——内悬息

    《瑜伽修息密记》记载,内悬息(Antar Kumbhaka)是指吸气后控制住气息并蕴气而不呼。
    内悬息通俗一点来说:先缓慢的吸气,当气息吸不动时,即这口气停留住,开始进入保持蓄力的一种吸气控制。简单是说,就是把吸气停悬、保持吸力。
注解提示:悬的意思是悬空、停悬或者停留;悬息不是屏息,很多教练者和培训机构误解为屏息,这是错误的,切记!
    内悬息的喉轮通道不关闭,让气息悬住,也是《哈他瑜伽》记载的住气法之一。屏息则是喉轮通道关闭,如此是很大的区别。
    内悬息如同静水深流,彷如丝丝小息,汇集成了足够多的内息流,人体的气血在这股内息的深流作用下,犹如澎湃的海浪,在足够控制强的内息推压动力下,就会产生气血畅流,并有透热的功能效果。配合在一静一动的体式下,蓄积生命的气息力量,只为那一刻内在的生命热血释放与功能觉醒。
    怎么感到内悬息呢?请你先缓慢吸气,感受一杯茶脉茗香的清晰气流,舒缓地进入体内,当吸不动时,保持气的停悬,控制好吸力蓄气而不呼,保持好一会内悬息(初期练习几秒即可、第一关能力达到控制30秒),随后慢慢呼出气息。
    提示:当你感受到胸口有一股悬息的清凉,并且很轻柔美好的控制停留效果时,这就说明内悬息作对了。假如,你感觉胸部有内压,说明你在憋气或者屏息了。

    内悬息有很多效果作用:第一主体稳定心态,第二能够稳固呼吸,第三达到控制身体行为。
    如图所示,若能掌握好内悬息,就能够令你身体每个体式,都具有控制力很强的感觉,体式控制很精确;这样训练瑜伽,你会达到控制自己的心,控制自己的息,自己的情绪,自己的身体。在内悬息产生推动内在气血内压的作用下,你逐步的感到气血,缓缓流畅彷如奔放的河流,当控制内悬息时间加长的时候,能够让你的气血保持持久的热能与活力。
    拜日式一套完整的姿势练习,最终的目标是由一个“内悬息”完成。俗话说,内练一口气,既是这个原理。瑜伽体式不是让你去搞难度,而是这样去完成一个,真正的对自我生命肌体控制的挑战,并且超越和达到最强自律能力。
    初期练习者不要刻意达到一个内悬息目标,从多几个内悬息训练开始。有一天你发现自己能够做到目标了,那么你会惊讶的发现,自己这个人整体完全被改变了。由内悬息完成的“拜日”练习,在一遍下来,你会产生气血流畅、无比透热的功效。
提示:没有掌握熟练好之前,不要刻意运用,随着练习数遍,逐步的受到效果。不适应的人群有:高血压、心脏病、眩晕症、孕妇等人不宜练习。
    内悬息运用在静坐冥想时,是进入冥想大门的一道门槛。《瑜伽修息密记》记载:息止妄念止,息不止则妄念纷飞;内悬息则能够停止妄念作用,外悬息则能够完全放松身心,平衡悬息则契合心境,完全令身心契入冥想。

    人体瑜伽寓意的来说,就像一座城市,体式是这个城市的框架结构,五花八门上下左右屹立着,在这个体式城市框架结构里,人的意识是连接体式协调的神经功能与信息网络,由头脑首相管理并指挥着,让体式行为功能之间互通有无、相互协作。
    而呼吸则是产生体式动力的能源,不断输送着气息,推动血液滋润着,这座城市的整体,散发出生命的活力。
    情绪是人体城市的居民,也是人体城市重要的稳定保障。居民们离不开有气有血,经过呼吸推动的气血渠道,不断的输送给各功能部门,确保营养能源的供给和能量平衡的协调作用,目前是让居民们在体式城市里能够安居乐业,健康居住。
    气血为体之阴阳,当气弱则血脉弱,意识神经传递功能彰显疲劳,进一步引发身体各功能虚弱,形成生理链而互为因果。
    当呼吸功能产生问题,情绪居民则不能安居乐业,开始引发浮躁动能;气血由情绪居民引发动乱,如洪水决堤形成危害;于是,居民们于是不能听从头脑首相指挥,当各功能部门受到了巨大影响,无法有效安抚情绪居民时,最终引发“心地国王”的种种不安。
    在不安中,国王给首相头脑作出价值评估,传达最高智慧手谕:反省、反思并且去管理……
    首相头脑在受到国王的指令后,召开内阁会议制定章程,章程选择了人体瑜伽练习法八步:
    1、调整意识:信息功能部门做好有效传递与连接协调(瑜伽契合法、指印冥想系列)
    2、舒展放松:通过肢体放松让动乱产生问题得到延缓(舒展放松法、体式呼吸系列)
    3、调整呼吸:强化呼吸功能管理机制让问题得到改善(呼吸调理法、收束呼吸系列)
    4、训练专注:让首相头脑管理得到最强功能执行能力(质感训练法、凝视法等系列)
    5、调理情绪:安抚居民们的动乱让其能释放恢复正常(内悬息控制、平衡体式系列)
    6、恢复机能:气血活力恢复机能让体式功能调理作用(静力拉伸法、体式变体系列)
    7、体位练习:人体整体城市进入一起欢畅的平衡运作(体式套路法、动静结合系列)
    8、放松休息:在收获管理后各功能部门之间奖赏惩罚(放松术调理、悬息调理系列)
    最后,首相颁发国王的奖章,呼吸功能功不可没,获得奖励最大。首相在表彰会议上说:呼吸是身心之间的一道大门,即能够左右你的情绪,更能够左右你的肢体框架和气血动能。情绪居民们热烈鼓掌,一致举手赞同!
    这里,一禅把理疗瑜伽的几种呼吸法,做一点简单的介绍,因文字能力有限,还请大家多多善解。《楞伽经》上说:文字相不是第一谛议,故此,文字不能完美的表达出人体的种种内容细则。因此,这里仅仅说明呼吸实际运用的内容,只能感觉到文字的解说有些乏力,还希望练习者、教练者可以多多去通过实际的认识去多体会。


瑜伽重要呼吸控制术——收束法

    收束法:即班达(梵文Bandha 、音译班达),意为“约束控制、封锁封印”。班达可以使人聚敛散布在体内各处的气息能量,进行集中和控制,从而产生更多的人体能源,这些能源使人体更加有效的,去利用自己身体的功能资源。
    提示:收束法练习由“呼吸法控制”进行,没有呼吸控制的收束练习体式,作用等于“零”效果。
    收束法呼吸控制包括有:内悬息收束、外悬息收束、内压呼吸收束、喉咙呼吸收拾、内屏息收束、外屏息收束、收慑呼吸收束等很多。
    通过练习收束法,人体的16个重要部位会被控制。这16个重要部位是:手指、手腕、手肘、手臂、肩膀、下颚、胸椎、腰腹、髋关节、膝盖、脚踝、脚趾、大腿、喉咙、会阴、肛门等。通过内外各呼吸法,可以将身体这些不同的部位,通过系列体式练习,进行控制收缩和释放,从而达到控制气血流量,刺激和支配这些器官的神经。
    练习班达(bandha)的目的,是为了把体内的生命之气收集约束起来,在身体内形成某种控制力量,利用这种力量去实现瑜伽的要求,达到目的;有些瑜伽者在进行瑜伽冥想之前用它作为预备功。
  
    班达(bandha)可增进人体消化系统中各器官的活动。这些内部活动的结果,能够消除并治愈消化系统的疾病。如配合好“内压呼吸收束”,能够调理痢疾、腹泻、胃炎、胃痛、及消化不良等。班达(bandha)还会对内分泌腺产生影响,促使肾上腺、胰脏、卵巢、睾丸等器官增加活化运动。这些内部活动使得内分泌腺正常的分泌腺素。它还能治愈血液循环和呼吸系统的疾病。
    生命体是一个气血循环系统,这个系统是由生理和心理两部分组成。生命之体的控制,在“内悬息”的作用下,产生内在需要的驱动力,没有这种动力生命体不会自行运动。正如,没有饥饿感,生命体不会去获取食物,没有困倦,生命体也不会睡眠一样。
    这种驱动力的的产生状态是一种生命的“唤醒”状态。其“唤醒”的是生命对人体的智能需求。最终,生命体改善到不再受“人为妄念”控制,达到“自然控制”的时候,便产生被唤醒的“生命智能”。
提示:在练习者以往练习瑜伽系列体式中,注入这些呼吸收束的控制作用,体式发挥的能力,就会产生真正的效果作用。


    此文来源于《一禅瑜伽师博客》
最上三宝我皈依,一切罪业皆忏悔,
众生善根尽随喜,正觉菩提意中持。

正觉妙法及僧伽,直至菩提我皈依,
所为利益自他故,我今即发菩提心。

既发最上菩提心,饶益一切诸有情,
菩提妙行皆修作,为利众生愿成佛。
有四种主要的呼吸法:
第一种是吸气;
第二种是吐气;
第三种是吸气后止息和吐气后止息;
第四种是透过精通熟练各种体式和各种修法之后,刻意的呼吸变成自然不着力的呼吸。这就是进入三昧的呼吸法。
修龙王菩萨或各种本尊练气舞动,动中修定修本尊,也可以直接修到第四种呼吸法
最上三宝我皈依,一切罪业皆忏悔,
众生善根尽随喜,正觉菩提意中持。

正觉妙法及僧伽,直至菩提我皈依,
所为利益自他故,我今即发菩提心。

既发最上菩提心,饶益一切诸有情,
菩提妙行皆修作,为利众生愿成佛。
感谢分享,想问下这和密宗的气功修法有什么区别吗?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