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文殊菩萨名之略解
[打印本页]
作者:
誓言三昧耶
时间:
2006-8-1 13:34
标题:
文殊菩萨名之略解
文殊菩萨名之略解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文殊】
(菩萨)
Manjuśr&imacron
;,文殊师利之略,旧称文殊师利,满殊尸利,新称曼殊室利。新旧有六译:无量寿经、涅盘经曰妙德,无行经曰妙首,观察三昧经,大净法门经曰普首,阿目
佉
经、普超经曰濡首,无量门微密经、金刚璎珞经曰敬首(已上旧译);大日经曰妙吉祥、文殊或曼殊,是妙之义;师利或室利,是头之义,德之义,吉祥之义也。此菩萨与普贤为一对,常侍释迦如来之左,而司智慧(普贤在右司理,但当以右智左理,今违之,一依胜劣之次第,二示理智融通之义也)。心地观经八曰:‘三世觉母妙吉祥。’放钵经曰:‘今我
得佛,皆是文殊师利之恩也。过去无央数诸佛,皆是文殊师利弟子。当来者亦是其威神力所致。譬如世间小儿有父母,文殊者佛道中父母也。’此菩萨顶结五髻,以表大日之五智,手持剑,以表智慧之利剑,驾师子以表智慧之威猛。此文殊有种种之差别,如一字文殊,五字文殊,六字文殊,八字文殊,一髻文殊,五髻文殊,八髻文殊,儿文殊等。此中以五字五髻文殊为本体。法华文句二曰:‘文殊师利,此云妙德。大经云:了了见佛性,犹如妙德。’法华嘉祥疏二曰:‘文殊,此云妙德。以了了见佛性,故德无不圆,累无不尽,称妙德也。’西域记四曰:‘曼殊室利,唐言妙吉祥,旧曰濡首,又曰文殊师利,或言曼殊尸利,译曰妙德,讹也。’探玄记四曰:‘梵语唤头为室利、吉祥、德等,亦为室利,故致翻译不同也。’慧苑音义上曰:‘文殊师利,正云曼殊室利,言曼殊者此云妙也,室利者德也。’
【文殊三世果位】
(杂语)文殊虽为助释迦之化,一时现菩萨之因位,然三世皆为果上之如来。过去称为龙种上佛,又名大身佛,神仙佛,现在号为欢喜藏摩尼宝精佛,未来称为普见佛。首楞严三昧经下曰:‘过去久远无量无边阿僧
祇
劫,尔时有佛,号龙种上如来。(中略)佛世尊,于此世界南方过于千佛国土,国号平等。(中略)龙种上
佛于彼世界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中略)龙种上佛寿命四百四十万岁,度天人已入于涅盘。(中略)尔时平等世界龙种上佛岂异人乎?即文殊师利法王子是。’智度论二十九曰:‘如首楞严经中,文殊师利自说,七十二亿反作一缘觉,而般涅盘,又现作佛,号龙种尊。’心地观经三曰:‘请我释迦牟尼佛当为菩萨戒和上,龙种净智尊王佛当为净戒阿奢梨,未来导师弥勒佛当为清净教授师。’菩萨璎珞经四曰:‘过去无数阿僧
祇
劫有佛,名大身如来。(中略)佛世尊,刹号空寂,正于此处成无上等正觉。(中略)尔时,大身如来,今文殊师利是。’菩萨处胎经文殊身变化品
曰:‘本为能仁师,今乃为弟子,佛道极广大,清
凈
无增减,我欲现佛身,二尊不并立,此界现受教。(中略)佛刹名无碍,佛名升仙尊。(中略)彼升仙佛者,我身濡首是。’(已上过去之佛名)。央崛摩罗经四曰:‘尔时世尊告波斯匿王言:北方去此过四十二恒河沙
剎
,有国名常喜,佛名欢喜藏摩尼宝积如来,在世教化。(中略)彼如来者岂异人乎?文殊师利即是彼佛。’宝积经六十曰:‘此文殊师利成佛之时名为普见。’
【文殊为九代之祖】
(杂语)法华经序品言:‘往昔日月灯明佛未出家时有八子,闻父出家成道,皆随之出家。时有一菩萨,名妙光,佛因之说法华经。佛入灭后八子皆以妙光为师,妙光教化之使次第成佛,其最后之佛名燃灯,其妙光即文殊也。’若是则文殊居八代之首,燃灯为释迦之师,故文殊乃释迦如来九代之祖也。
【文殊捉剑迫佛】
(传说)大宝积经一百五曰:‘五百菩萨得宿命智,知多劫所作重罪。以忧悔故,不证无生法忍。时文殊知其念已,于大众中偏袒右肩,手执利剑,直向世尊欲行逆害。佛言文殊汝勿害我,若必欲害,应善害,何以故?一切诸法如幻化,无我无人,为谁杀而受殃。是时诸菩萨知宿罪皆如幻化,得无生忍,异口同音说偈曰:文殊大智人,深达法源底。自手握利剑,驰逼如来身。如剑佛亦尔,一相无有二。无相无所生,是中云何杀?’
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文殊师利(梵Man~jus/ri^,藏H!jam-dpal)】
或作曼殊师利、妙吉祥。是大乘佛教中最以智慧著称的菩萨。与普贤菩萨并为释迦牟尼佛的两大胁侍。由于他在所有菩萨中,是辅佐释尊弘法的上首,因此也被称为文殊师利法王子。
依大乘经典所载,在所有大菩萨中,文殊菩萨不只是四大菩萨中‘大智’的象征,而且,在过去世他曾为七佛之师。其锐利的智慧,被喻为三世诸佛成道之母。因而有 ‘三世觉母妙吉祥’的尊号。而且,依《首楞严三昧经》所载,他在久远的过去世早已成佛,号称龙种上如来。所以,其为释迦牟尼佛二胁侍之一,只不过是一种慈悲度化的大权示现而已。
文殊菩萨除了是过去世诸佛之师以外,对释迦牟尼佛也曾有教诲之谊,《放钵经》载(大正15
•
451a)
︰
‘佛语诸菩萨阿罗汉言(中略)今我得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威神尊贵,度脱十方一切众生者,皆文殊师利之恩。本是我师。前过去无央数诸佛,皆是文殊师利弟子,当来者亦是其威神恩力所致。譬如世间小儿有父母,文殊者,佛道中父母也。’
由于文殊菩萨是大乘佛法中智慧的象征,因此佛典里也有很多关于他以智慧开导行者的故事。他曾经以‘仗剑迫佛’的权宜示现,来晓喻那些疑悔不安、不能悟入如幻深法的菩萨。也经常用反诘、否定、突兀的语言或行动,来警醒众生。在大乘佛教里,文殊菩萨开出的是重视第一义谛、不拘寻常格式的善巧法门。《华严经》中善财童子的五十三次参访,也是由他启迪才成行的。
在大乘经典里,文殊菩萨的教化历程与善巧方便,可以说是多彩多姿的。而且,其教化历程也与我国有关。在《文殊师利法宝藏陀罗尼经》中,释尊曾经预言(大正20
•
791c)
︰
‘我灭度后,于此赡部洲东北方,有国名大振那。其国中有山,号曰五顶。文殊师利童子游行居止,为众生于中说法。’这里的‘振那’,相传即是我国(支那),五顶之山,即五台山(又名清凉山)。虽然学术界对文殊师利到五台山说法的记载多持怀疑态度,但是佛教界则大多相信这是事实。五台山也因而成为代表文殊师利的名山。后世佛教美术作品中的‘文殊菩萨渡海图’,描绘的就是文殊率领法眷到我国的情景。
◎附一
︰
印顺《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第十二章第二节(摘录)
文殊师利从东方来,留着没有回去。文殊赞助了释尊的教化,也独当一面的弘法,成为初期大乘的一大流!‘文殊师利法门’,与释尊的(传统的,大乘的)佛法,在应机开示,表达佛法的方式上,是有显著差别的。文殊师利是从宝氏世界、宝英佛那边来的。宝英佛那边的佛法,与此土释尊的佛法不同,如《清
凈
毗尼方广经》说(大正
24
•
1076b、1080b)
︰
‘彼诸众生,重第一义谛,非重世谛。(中略)一切言说,皆是戏论,是差别说,呵责结使说。世尊!宝相佛土无有是说,纯明菩萨不退转说,无差别说。’
大乘经的文殊法门,就是宝相佛土那样的,重第一义谛,重无差别,重不退转的法门。《那伽室利分》说
︰
‘尊者所说,皆依
胜义。’《濡首菩萨无上清净分■经》说
︰
‘濡首诸所可说,彼之要言,但说法界。’《决定毗尼经》说
︰
‘文殊师利所说之法,依于解脱。’依胜义,依法界,依解脱,文殊法门的特色,与《清
凈
毗尼方广经》所说的,完全符合。
‘文殊师利法门’,不是释尊那样的,依众生现前的身心活动──蕴、处、界、缘起,次第的引导趣入;是依自己体悟的胜义、法界、解脱,直捷的开示,使人也能当下悟入的。这可说是声闻与大乘的不同。(中略)
在初期大乘经中,‘文殊法门’与‘般若法门’同源(于‘原始般若’),而有了独到的发展。以语句来说,‘皆依胜义’,‘但说法界’(近于禅者的专提向上)。着重于烦恼是菩提,淫欲是菩提,五逆罪是菩提,而忽略于善心──信、惭、愧等是菩提,善业、福报是菩提,六度、四无量、四摄等是菩提。以行动来说,作外道形去化外道,到宫人、淫女处去安居,执剑害佛,而对佛教固有的教化方式,也不加重视。这可说是一切平等中的‘偏到’!这种‘偏到’的精神,在‘文殊法门’ 中,从多方面表现出来。(中略)
文殊师利菩萨的法门,一向都是以为说‘空’的;如古代三论宗的传承,就是仰推文殊为远祖的。但在说‘空’的《般若经》(前五会)中,文殊师利并没有参与问答,这是值得注意的事!‘中品般若’,及‘下品般若’的‘汉译本’、‘吴译本’,虽有文殊菩萨在会,但‘下品般若’的‘晋译本’、‘秦译本’、‘宋译本 ’,都没有提到文殊师利。所以文殊师利的法门,即使是说‘空’的,但与‘般若法门’,可能只是间接关系,而不是同一系的!
◎附二
︰
〈文殊师利〉(摘译自《望月佛教大辞典》)
文殊师利,为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与普贤菩萨同为释迦牟尼佛的 胁侍。又作满殊尸利、曼殊室利、文殊尸利、满祖室哩,略称文殊、濡首、溥首,意译作妙德、妙吉祥。一般称文殊菩萨,或称文殊师利法王子、曼殊室利童子、文殊师利童子、文殊师利童子菩萨、孺童文殊菩萨。
此菩萨与《首楞严三昧经》及般若系经典关系甚深。或有谓其为历史人物者,如《文殊师利般涅盘经》载,文殊菩萨为印度舍卫国多罗聚落梵德婆罗门之子,生时屋宅化如莲花,由其母之右胁出生,身紫金色。初生即能语言,后诣诸仙人所求出家法,因酬对者无,故至佛所出家学道。
或有谓其为已成之佛者,如《首楞严三昧经》卷下载,过去久远劫有龙种上如来,于南方平等世界成无上正等觉,彼佛即今文殊师利法王子。
或有谓其为当来佛者,如《文殊师利佛土严净经》卷下谓,此菩萨自那由他阿僧
祇
劫以来,发十八种大愿严净国土,当来成佛名普现如来。
或有谓此菩萨在他方世界教化者,如新译《华严经》卷十二〈如来名号品〉载,过东方十佛
剎
微尘数世界有金色世界,佛号不动智,有一菩萨名文殊师利云云。
在印度及西域等地,有关文殊信仰之记载甚少。中国自东晋以来信仰文殊之风渐盛。《贞元新定释教目录》卷十六载,唐
•
大历四年(
769),依不空三藏之奏请,敕令天下佛寺,食堂中除宾头卢尊者像外,别置此菩萨像为上座。现今敦煌千佛洞中有多种文殊维摩变、文殊普贤变及千臂千钵文殊师利等壁画及绢本画。华严宗据旧译《华严经》〈菩萨住处品〉所载,文殊菩萨住于东北方清凉山之说,而以山西五台山(清凉寺)为文殊道场。文殊信仰遂以该山为中心,传播遍及西藏、蒙古、日本等地。
其形像种类颇多,或作草衣文殊,或作僧形文殊,或作童子形,或作渡海之相,而以右手持智剑,左手执青莲花,以狮子为座骑的文殊像,最为常见。
此菩萨在密宗现图胎藏曼荼罗中,被安置于中台八叶院的西南叶上,密号吉祥金刚,三摩耶形为青莲花上金刚杵,形像为通身呈金色之童子相,顶戴五髻冠,右手仰掌持梵箧,左手竖掌屈大、头、中三指,执青莲花,上立五股杵。胎藏曼荼罗另设文殊院,以文殊菩萨为中尊,又称五髻文殊,密号吉祥金刚或般若金刚,三摩耶形为青莲上三股或梵箧,形像为童子形,身呈紫金色,顶有五髻,右手仰掌,指端向右,左手竖掌,屈头、中、无名三指,执青莲花,上立三股杵。在金刚界曼荼罗中,文殊菩萨则为贤劫十六尊之一。
欢迎光临 藏密修海 (http://www.zmxh.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