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要以法相见,不能以情相牵
[打印本页]
作者:
格力琼寺
时间:
2024-7-29 17:44
标题:
要以法相见,不能以情相牵
闻具足,就是听闻正法。就是以你们那种好乐心亲近善知识,听闻正法。
这个听闻正法你们不要拣择,说一定指定某个人给我讲我才接受,其他人给我讲我不接受,这个是你们自筑围墙,把自己围墙给建起来,这种本身就是一种恭高我慢的表现。你觉得那个人讲得不行,说明你比他还更好,你才觉得他不怎么样喽。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他到处去参学,乃至哪个师父有一技之长,我都应该参学。出家师父也好,在家居士也好,每一个人的修学过程都有他的心得,都有他的长处。
我们在某个地方的理解和修学过程,未必有这样的一个知见、观念。我们从他那里学来一句一字都是增长我们的知识,对我们的修学都有帮助,我们有这样的缺点,正好这个师父指出来了,他一句话或许受用终生。
你不要去拣择一定要哪个人,这样你听闻佛法的机会就失去了,你要多听,什么师父讲我们都听,这样就好。
皈依三宝的人也是这样,也不要拣择什么人,你皈依三宝就好了嘛,不要拣择哪个师父给我皈依我才接受,那个师父给我皈依不接受。
那意思说那个师父比较有修行,将来这个师父往生佛土能把你拉上去,那么好拉的吗?如果那么好拉,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早就把我们拉去了。
修行要自己去修,师父引进门,修行在个人。你通过那个师父给你皈依,证明你是三宝的弟子就了事了,你也不要一定找那个师父做你的干爹,做你的干妈,这样你就很累,就有一种眷属感。
那个师父我拜他啦,就打听那个师父的生日什么时间,然后我拼命给他过生日,送东西啊,办祝寿啦,这是我们世俗人的情见。我们要以法相见,不能以情相牵。修学佛法要断世间的情爱,了解吧?这个世间有种种情长——儿女情长,我们一轮回生死,就是有情有爱,就不能出轮回。
我们要慢慢去断恋情爱,跟师父这种关系本身是建立在法义上,这师父有告诉我们佛法,给我们法身慧命带来利益,所以我要亲近他,这样而已。
不是说那个师父对我很好,经常送我东西、泡茶喝,然后我才要亲近他;那个师父冷冰冰的,所以我就不亲近他。如果冷冰冰的能够告诉你佛法,你应该亲近。
所以说与师父应该建立在法义上这么一种关系,也就是一切出家人都是我们的师父,应该这样观念才对。不要认准哪一个是我师父,其他不是我师父。
你是皈依僧,所谓僧就是所有一切出家众,剃光头的都是你的师父,它本意是这样,佛陀告诉我们道理是这样。我们学佛,一切佛为师,一切法为师,但是其他的十方诸佛已经入灭,唯有释迦牟尼佛来这个世间成道,由他说法告诉我们,所以有本师释迦牟尼佛他说的法,我们现在是学释迦牟尼佛的法。那个师父给你皈依叫本师,证明人。
如果说你偶尔对他有一点恭敬、偏重一点,那也不是有多大的罪过,理应对一切出家人都一样对待。那是因为那个师父引导你成为三宝的弟子,你有所感恩、报答,那也没关系,是这样子。应该对一切出家人都有这么一种恭敬心。
我们要听闻正法,要亲近善知识。所谓听闻正法,你要经常多听,听完了以后要去比较,不能像前面讲了那样自筑围墙,我听这一个人的,其他我就不听了。
佛法里面没有讲听闻正法只能听一个人的,没有这样说。为什么华严里面有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呢?他就告诉我们要多学、广学、多听这个道理。
只听一个人的,知见、见解是非常有限的,除非他是佛、大菩萨,他的见解才能够圆满。否则的话,你就跟他一个人学,学着学着你就学偏了,知见就错了,搞不好就会变成这样子。那有人说不能多听,其他一听那就变成杂了、乱了,经里面也没这样讲。
专修净土的人,《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里面都说要读诵大乘。读诵大乘也没有专指的是《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啊,这一切经典都应该去读诵,乃至下下品往生的人,临终能够听到大乘经典的名称,他都能够得解脱。
所以说推动大乘佛法,这里面经的重要性,不能执着只是一经一论,或者一个师父的一种观念,要多听闻正法、学习教理、看经典,然后你慢慢就懂得佛法当中的所谓是非。不是说我们人我是非,谁讲的正确,谁讲的不正确,你进行比较,经典里面有没有这样说。你了解了,你的知见就圆满了,然后这样来取其长去其短,修学上就圆满。要听闻正法,闻具足。
欢迎光临 藏密修海 (http://www.zmxh.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