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听闻《法华经》的殊胜福报 [打印本页]

作者: 格力琼寺    时间: 2024-10-20 13:30     标题: 听闻《法华经》的殊胜福报

若人为是经故,往诣僧坊,若坐、若立、须臾听受。
如果有人为了听这部《法华经》到一些寺院里面,到一些经堂里面。在那里站着也好、坐着也好,在须臾间,短短的时间当中听法华经。
有时候我们这里有些来旅游的人,在这里站一下,或者是坐一会儿,刚才都是好几个人,应该他们是新来的旅游的人。
缘是功德,转身所生,得好上妙象、马、车乘。

这些旅游的人这样、凡是在那里坐一会儿,站一会儿,稍微听一下(法华经)的话,以这个因缘的功德,让他们将来,这辈子不一定,
那么将来的话,转生到比较有财富的地方去,获得了非常好的一些马车。
现在可能马车、象车都没有,应该以后会买豪车,奔驰、宝马、劳斯莱斯,还有什么……,现在是人工智能的汽车,这个也是很方便的。
还有直升飞机,现在很多富裕的人,有自己的一些豪华轮船。
珍宝辇舆
这些都是珍宝的辇舆。辇舆是以前国王有好几个人抬着的。我们现在很多电影里面也是这样的嘛。
及乘天宫。
有一些天宫。特别好的,说是比尔·盖茨都是90年代的时候,享受全人工智能的各种各样的设施吧。
若复有人、于讲法处坐,更有人来,劝令坐听,若分座令坐。

如果有人对讲《妙法莲华经》的地方,有些人来了,比如说到了门口的时候,劝别人坐在那里听课:“今天这里要讲《妙法莲华经》,你要不要听一节课?”让他进来,在别人的座位上坐着。或者自己的座位的一半让别人坐。

把自己的座位分给,不是把别人地方都是占着:“不要在这边坐,去,干什么?”我们有些人对座位上还是很执著的。不是这样的。
应该把这个座位,比如说不熟悉的人、新来的一个人的时候,本来自己座位这边的话,这样:“坐、坐、坐,这儿、这儿、这儿”。
是人功德,转身得帝释坐处,若梵王坐处,若转轮圣王所坐之处。
这样的话,这个功德,将来你会得到了帝释天王、梵天王、转轮圣王。
如果帝释天王、梵天王说不上的话,国家总统、或者是局长、科长,包括一些站长等等,凡是得领导的位置。不然如果听《法华经》的时候,把别人的位置抢了的话,自己也会容易下台。
真的这些功德是不可思议,我们为什么有些人很想升官发财,但是始终是不成的;有些人的话因缘很巧妙,自己能力都是一般的。真的,
我都有时候是,全世界的这些高官、领导啊这些聚集的时候,心里面一直想:“哎,这些人肯定以前,比如说以前国王阿那律,他多少世转轮王位的话,也是以前一个佛陀面前做过供养的功德。
”所以因缘真的是不可思议的,我们即生当中抢别人的位置、害别人的话,自己在将自己在将来的人生和生活当中,会遭到各种各样的……
有些人的人生是很不平的,可以说是很不顺利的,他要想做什么事情处处都碰壁,特别麻烦的。有些人的话,好像特别顺利,不管什么样,只要自己一想,甚至有些都是根本自己没有特别地去争取,但是自然而然获得。这也是这种因缘,因为我们众生的确也是,不是特别懂这些因果方面的东西。
因此,我们劝别人行持善法的功德非常大。
《不退转法经》当中也是讲了:“佛法中智人,自信劝他信”,我以前用过吧,佛法中的一些有智慧的人,自己信佛,劝别人信的话,“如是展转教,增长诸功德。”这样的展转,最后的话,增长很多很多的功德。因此我们还是把自己所懂得的这些教言,经常也是劝别人享用,这个很重要的。
劝别人听(法华经)的功德很大。
这是一段意思,还有一段意思。
阿逸多,若复有人、语余人言:“有经、名法华,可共往听。
佛告诉阿逸多:如果有些人对其他人说,这里讲《法华经》、《妙法莲华经》,讲的名称叫《法华经》,我们一起可以听。
刚才是有人来的时候给他分座位的,那这里,他可能还没有来的时候,在门口上或者是在其他时候,我们一起去听《法华经》。
即受其教,乃至须臾间闻。

这个人当时已经接受了“即受其教”,然后一起到现场去听课。听的话“乃至须臾”,短短的几分钟、十几分钟。

所以我们为什么,我那天刚开始的时候,以前上师如意宝的一些的话,一般是讲一个公案或者是讲几堂课。
但是我们这次《法华经》功德太大了,你们哪怕是听一节课也可以,听一节课实在不行的话,到了中间的时候,拉肚子、出现一些重要的事情的时候,那也允许离开,当然不允许也没办法。

是人功德,转身得与陀罗尼菩萨共生一处。

那么这个人的功德,你看短短的时间当中听课,这个功德“转身”的话,那以后获得了能与陀罗尼菩萨生活在一起。

为什么现在有些人经常跟好多善知识一起呀?一直从小都是。我原来也说过我都好像很有福报的,读小学的时候、读中学的时候,凡是很多善知识在那里出现。在不同当中,包括我去放牦牛的时候,也是有个很好的出家人。
所以我一生当中都是一直是,怎么说,不知道他们有没有陀罗尼,陀罗尼的话有不忘陀罗尼、法陀罗尼、这些应该有吧。
有些人可能跟前世确实是有一些福报,可能是带过有些人到“法华讲堂”去听过课,这样的话,一路走来,旁边都是有善知识、很好的人,一直是这样的。
利根智慧,百千万世、终不喑哑,口气不臭。
而且智慧也很利根的,百千万的世当中不会变成喑哑的,口中也不会出一些臭气。
不然有些人怎么样刷牙也不行的,旁边坐的时候马上很明显的。
舌常无病,口亦无病,齿不垢黑、不黄、不疏,亦不缺落、不差、不曲。
而且舌头没有什么病,没有什么口腔病,口中也是没有什么严重的病。牙齿也不黄、不黑、不疏,也不缺、不脱落,并不是不整齐的那种。
唇不下垂,亦不褰缩、不粗涩。
嘴唇也并不是很下垂的,也不褰缩,是吧?好像嘴唇上下都很不均匀的那种;也不粗涩,有时候嘴唇特别特别粗的,看起来不太好看的。
有些国家的人也有差别的,包括有些黑人,我们这里没有黑人吧,不然他们不高兴。不过他们自己说,嘴唇比较粗一点的话,他们的美女和帅哥,他们还是有他们不同的一些标准。我们不能以亚洲人的眼光来看待,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
不疮胗
包括嘴唇的话也没有什么其他的疾病。有些嘴唇天天都是破烂,有些居士到了藏地高原反应的时候,嘴唇有点的,但是可能回去就好了。因为刚才以前劝别人听《法华经》的原因,因为他嘴里说:“我们一起去听。”以这个因缘,他嘴唇、牙齿、舌头,都非常好的。
亦不缺坏,亦不喎斜。
所以他嘴唇也不会缺,不会兔唇,嘴也不会斜的,不喎斜。有些人嘴一直歪着的,也不是。
不厚、不大,
然后不厚不大。刚才前面是不粗,这里有不厚不大。
嘴唇粗涩,现在很多人粗糙的话,涂一点口红可以,现在很多男的也是这样的。不粗糙、不干涩。嘴唇不厚,嘴不是很大的,好像现在听说明星也很多都是特别大嘴巴,很喜欢。
亦不黧黑,无诸可恶
也不黧黑,嘴不黧黑,凡是没有可恶的这些相。
鼻不匾㔸,亦不曲戾。
鼻子不匾㔸,不是塌鼻子。鼻子不歪曲的。以前我们有一个出家人,他鼻子一直这样歪着的,不曲戾。
面色不黑,亦不狭长,亦不窊曲。
面色不黑,也不狭长。不窊曲是吧,不是那种,怎么说?我们说的“鞋拔子”,原来我们读中学的时候,我天天学一个领导,
无有一切不可喜相,唇舌牙齿、悉皆严好,鼻修、高直,面貌圆满,眉高而长,额广、平、正。
无有一切不喜欢的相,嘴唇、舌头,牙齿,这些都非常的庄严,鼻子妙高,没有歪曲,很直的,面貌圆满,端严。眉毛的话高而长,额头的话广阔平正。
人相具足。

总而言之整个人的面相,因为他劝听《法华经》课的话,所以以后还是,有人还是劝,为了自己好看。
这辈子如果好看确实有点困难,但是下一辈子好看的话,还是劝一个人,如果路上看到的话,过来过来,我们一起去听课。你们赶快劝,不然《法华经》马上讲完。可能以后门口看到一个人,很多人都抢。
世世所生,见佛闻法、信受教诲。

这种相貌的庄严“世世所生”,而且“见佛闻法”,能见到佛,闻佛法,并且用信心来教授这种。

生生世世的,因为前世我们跟《法华经》结上善缘的缘故,生生世世都是见佛、闻到佛法,还有自己的不容易生邪见。这个很重要,生生世世都产生信心。

所以我们闻法的功德也是很大的,以前我用过一个《正法念处经》吧,好像当时讲《缘起赞》还是什么:“听法功德,于一切功德,最胜最上。”闻法功德,所有的功德当中是最胜、最上,所以我们这里也劝别人听法的话,这个功德也是最上、最胜的。
阿逸多,汝且观是、劝于一人令往听法,功德如此,何况一心听说、读诵,而于大众、为人分别如说修行?
佛陀告诉阿逸多:你劝一个人令听法的功德是这么大的,何况很多人一心一意,如果听这个佛法,《妙法莲华经》,然后读诵,还有对别人分别宣说,并且如理如法地修行的话,那这个功德更是不可思议。
作者: 格力琼寺    时间: 2024-10-20 15:01

 增长福报比较快的经,是法华经,经中之王。但是这部经要起到好的效果,就是要配合吃素。就是色身要干净时,念这部经,得普贤菩萨加持,世俗福报具足,又不执着。这个法华经说的。.
   古来大德读法华经开悟的不计其数。其中让人开悟的经典,应该是法华经最多的。比金刚经还多。就是读了法华经开悟的。
   以前人要拜经,就是拜法华经,一个字一拜。法华经每个字都有护法神。这个是拜经。所以福报比较缺的,其实要吃素,然后找个干净的地方来修法华经。
    法华经因为有清净六根的功德,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清净的功德,所以法华经可以让人开智慧,就是意根开智慧,包括治疗眼睛,耳朵的各种问题。这个法华经有清净色身的功能。
   越修,色身智慧会开发是对的。包括健康也会恢复。同时法华经也是长寿的经典,就是念法华经,活九十多岁比较正常的。不仅长寿,而且老了病苦比较少。
    法华经也是增加福报很快的。一般来讲的世俗事业的,求子,都是靠法华经不可思议的能量。法华经最出名的一品就是普门品,观音菩萨普门品,这也是僧俗念得最多的,也是感应非常多的。那开智慧也可以念普门品开智慧。总之,法华经里头有无穷的宝藏。随便拿来都是妙用无穷的。
   普陀山道生长老一辈子修法华经,九十多岁眼睛和耳朵都很好。这就是修法华经的感应。到了九十六岁,没有任何疾病的往生。大家遇到法华经,每天要坚持念普门品,或者法华经每天念一品,都是不可思议。而且增长福报最快。
   现在很多人福报很缺,所以我重提法华经,大家要吃素,身心干净,念法华经增加福报改命运非常快。
作者: 格力琼寺    时间: 2024-10-20 15:10

不入法华,不知佛恩之浩瀚 
不看楞严,不知佛法之奥妙 

《妙法莲华经》(法华经) 是佛陀释迦牟尼晚年所说教法, 属于开权显实的圆融教法, 大小无异,显密圆融, 显示人人皆可成佛之一乘了义。在五时教判中,属于法华、涅盘之最后一时。因经中宣讲内容至高无上, 明示不分贫富贵贱、人人皆可成佛, 所以《法华经》也誉为「经中之王」。

当你心生邪念时
念一偈经文
十方诸佛加持,正念即来。

当你心生贪嗔痴时
念一偈经文
现出一朵净莲,放下执迷。

虔诚诵念法华偈

法华偈
六万余言七轴装,无边妙意广含藏。 
白玉齿边流舍利,红莲舌上放毫光。 
喉中甘露涓涓润,口内醍醐滴滴凉。 
假饶造罪过山岳,不须妙法两三行。
《法华经》说尽了宇宙万法的本来面目。即使是最大恶极的罪犯,一念明白“无上慧”——如来藏的道理,明白了一切万法就是当人当下一念之所变现,如恒河沙数的罪恶一笔勾销,地狱境界现前,当下一念变地狱为佛土。

《大乘妙法莲华经》是经中之王。抄写、读诵、学习法华经功德利益不可思议。如佛为诸法王,此经亦复如是,诸经中王。《印光大师文钞》中云∶法华奥典,位冠群经,闻即往生,位齐等觉。

《法华经》另一特殊之处是,只要读过一遍,就生生世世不会忘记。哪怕读过一段,就生生世世不会忘记这一段。此经功德浩瀚博大,不可思议,是一本具备金刚性、成佛的经典。

一、【闻法华经一念随喜,随力演说、随喜转教,功德无量!】

  如其所闻,为父母、宗亲、善友知识随力演说;是诸人等闻已,随喜复行转教;余人闻已,亦随喜转教,如是展转至第五十……是人以一切乐具,施于四百万亿阿僧祇世界六趣众生,又令得阿罗汉果,所得功德,不如是第五十人,闻《法华经》一偈随喜功德,百分、千分、百千万亿分不及其一,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知。阿逸多,如是第五十人辗转闻《法华经》随喜功德,尚无量无边阿僧祇,何况最初于会中闻而随喜者!其福复胜无量无边阿僧祇,不可得比。

二、【受持、读诵、随喜的无量功德】

  1、如来灭度之后,若有人闻《妙法华经》乃至一偈一句一念随喜者,我亦与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

  2、若有人闻是药王菩萨本事品,能随喜赞善者,是人现世,口中常出青莲华香,身毛孔中常出牛头栴檀之香,所得功德如上所说。

  3、此经则为阎浮提人病之良药。若人有病,得闻是经,病即消灭,不老不死。

  4、读是经者, 常无忧恼,又无病痛,颜色鲜白,不生贫穷,卑贱丑陋,众生乐见,如慕贤圣,天诸童子, 以为给使,刀杖不加,毒不能害,若人恶骂,口则闭塞,游行无畏,如师子王,智慧光明, 如日之照。若于梦中,但见妙事。

  5、若暂持者……诸佛所叹,是则勇猛,是则精进,是名持戒,行头陀者,则为疾得,无上佛道。

  6、受持、读诵、思惟是经,为他人说,所得福德无量无边,火不能烧,水不能漂。汝之功德,千佛共说不能令尽……于一切世间天人之中无如汝者,唯除如来。其诸声闻、辟支佛乃至菩萨智慧禅定,无有与汝等者。

  7、以七宝满三千大千世界,供养于佛及大菩萨、辟支佛、阿罗汉,是人所得功德,不如受持此《法华经》,乃至一四句偈,其福最多!

  8、若人得闻此《法华经》,若自书,若使人书,所得功德,以佛智慧筹量多少不得其边。

  9、受持读诵是经典者,所愿不虚,亦于现世得其福报。此经能大饶益一切众生,充满其愿。如清凉池能满一切诸渴乏者,如寒者得火,如裸者得衣,如商人得主,如子得母,如渡得船,如病得医,如暗得灯,如贫得宝。

  10、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法华经》乃至一句受持、读诵、解说、书写,种种供养经卷,华香、璎珞、末香、涂香、烧香、缯盖、幢幡、衣服、伎乐,合掌恭敬,是人一切世间所应瞻奉,应以如来供养而供养之。

  11、如来灭后,其能书持、读诵、供养、为他人说者,如来则为以衣覆之,又为他方现在诸佛之所护念。是人有大信力及志愿力、诸善根力,当知是人与如来共宿,则为如来手摩其头。

  12、若我灭后,诸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是经典者,复有如是诸善功德,当知是人已趣道场,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坐道树下。

  13、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是《法华经》,若读、若诵、若解说、若书写,是人当得八百眼功德、千二百耳功德、八百鼻功德、千二百舌功德、八百身功德、千二百意功德,以是功德庄严六根皆令清净。是善男子、善女人,父母所生清净肉眼,见于三千大千世界内外所有山林河海,下至阿鼻地狱,上至有顶;亦见其中一切众生,及业因缘果报生处,悉见悉知。

  14、以佛灭度后,能持是经故,诸佛皆欢喜……是人之功德,无边无有穷,如十方虚空,不可得边际。能持是经者,则为已见我,亦见多宝佛,及诸分身者……能持是经者,令我及分身,灭度多宝佛,一切皆欢喜。十方现在佛,并过去未来,亦见亦供养,亦令得欢喜。

  15、若不能得见闻、读诵、书持、供养是《法华经》者,当知是人未善行菩萨道。若有得闻是经典者,乃能善行菩萨之道。其有众生求佛道者,若见若闻是《法华经》,闻已信解受持者,当知是人得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三、【法华经——经中之王】

  1、如来一切所有之法,如来一切自在神力,如来一切秘要之藏,如来一切甚深之事,皆于此经宣示显说。

  2、此经开方便门,示真实相。是《法华经》藏深固幽远,无人能到,今佛教化成就菩萨而为开示。

  3、此经是一切过去、未来、现在诸佛神力所护故。文殊师利,是《法华经》于无量国中,乃至名字不可得闻,何况得见受持读诵。

  4、此经能救一切众生者,此经能令一切众生离诸苦恼,此经能大饶益一切众生,充满其愿。如清凉池能满一切诸渴乏者,如寒者得火,如裸者得衣,如商人得主,如子得母,如渡得船,如病得医,如暗得灯,如贫得宝,如民得王,如贾客得海,如炬除暗;此《法华经》亦复如是,能令众生离一切苦、一切病痛,能解一切生死之缚。若人得闻此《法华经》,若自书,若使人书,所得功德,以佛智慧筹量多少不得其边。

  5、世尊以种种譬喻,赞叹《法华经》为诸经中王:

  1).譬如一切川流江河诸水之中,海为第一;此《法华经》亦复如是,于诸如来所说经中,最为深大。

  2).又如土山黑山、小铁围山、大铁围山及十宝山,众山之中须弥山为第一;此《法华经》亦复如是,于诸经中最为其上。

  3).又如众星之中,月天子最为第一;此《法华经》亦复如是,于千万亿种诸经法中,最为照明。

  4).又如日天子能除诸闇,此经亦复如是,能破一切不善之闇。

  5).又如诸小王中,转轮圣王最为第一;此经亦复如是,于众经中最为其尊。

  6).又如帝释,于三十三天中王;此经亦复如是,诸经中王。

  7).又如大梵天王,一切众生之父;此经亦复如是,一切贤圣学无学,及发菩萨心者之父。

  8).又如一切凡夫人中,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为第一;此经亦复如是,一切如来所说,若菩萨所说,若声闻所说,诸经法中最为第一。

  9).有能受持是经典者,亦复如是,于一切众生中亦为第一。

  10).一切声闻、辟支佛中,菩萨为第一;此经亦复如是,于一切诸经法中最为第一。

  11).如佛为诸法王,此经亦复如是,诸经中王。

  6、此经是诸佛秘要之藏,不可分布妄授与人。诸佛世尊之所守护,从昔已来未曾显说,而此经者,如来现在犹多怨嫉,况灭度后!

为什么要弘扬《妙法莲华经》?
因为如来的智慧、慈悲全部在《法华经》里,就是「如来藏」。
你明白了「如来藏」,一切万法都是「我」,你的大慈悲心发也发,不发也发,你没有办法不发;你的智慧开也开,不开也开,你没有办法不开。
 摘录《大乘妙法莲华经》法师品第十:
“佛告药王,又如来灭度之后,若有人闻妙法华经、乃至一偈一句,一念随喜者,我亦与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
摘录《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十:
“阿难。若复有人,遍满十方所有虚空,盈满七宝。持以奉上微尘诸佛,承事供养,心无虚度。于意云何。是人以此施佛因缘,得福多不。
阿难答言:虚空无尽,珍宝无边。昔有众生施佛七钱,舍身犹获转轮王位。况复现前虚空既穷,佛土充遍,皆施珍宝。穷劫思议,尚不能及。是福云何更有边际。
佛告阿难。诸佛如来,语无虚妄。若复有人,身具四重十波罗夷,瞬息即经此方他方阿鼻地狱,乃至穷尽十方无间,靡不经历。能以一念将此法门,于末劫中开示未学。是人罪障,应念销灭。变其所受地狱苦因,成安乐国。得福超越前之施人,百倍千倍千万亿倍,如是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作者: 格力琼寺    时间: 2024-10-20 15:15

1.高丽光禅师  僧人玄光,海东熊州人。年纪很小就不喜欢世间俗事,一心清净修行。长大以后,坐船渡海到中国来寻求禅法。到衡山去向慧思大禅师参学请教。慧思观察玄光的素质、个性,教授他修习《法华经》中的四安乐行。玄光修法专注勇猛,像神锥一样,没有任何东西能够挡住他强大的力量。没有多久,玄光就证得法华三昧。慧思为他做印证,说:“你所证得的真实不虚,应该回到你的国家,好好传播宣扬佛法。”玄光磕头拜谢,告别师父,登船回国。 
 船行驶在大洋上,玄光忽然看见天帝的仪仗,伴随着彩云出现,美妙的音乐环绕,空中有声音对玄光说:“天帝请您到龙宫讲法。”玄光拱手避让,看见一个穿着青衣服的人在前面做引导,不久进入宫城。宫城不像人间的宫殿,卫士都批鳞带甲,还有很多鬼神。玄光登上宝典,又升到高台,随着天帝的提问讲述佛法,一共七天。讲法结束后,天帝亲自来送别玄光。玄光再次登船,船夫告诉他:“船在海上飘荡着不前进,大概有半天的时间。”
  回国后,玄光就到熊州的翁山搭建茅草棚,住在那里,后来又建成寺院。弟子众多。其中一人证得火光三昧,一人证得水光三昧。其余的弟子都像鸟儿依附须弥山,都变成金色一样,都各有成就。玄光圆寂后,不知道去了什么地方。南岳衡山祖堂列二十八位大德,玄光位居其一。  ——《法华经显应录》
  2.隋荆州释慧成  隋朝僧人释慧成,澧阳人,俗家姓段。熟练诵读《法华经》、《维摩诘经》、《胜天王经》等经典后,到南岳衡山去见慧思禅师,教他修行法华三昧。慧成遵照老师的话修行三年,所有妨碍修行的罪业,不正的禅定和鬼定都消散干净了。
  后来,慧成到了枝江,修建禅慧寺。六月份的时候,江水上涨,一夜间江水冲上很多修建大殿需要的梁木。有个叫段弘的人,是一处讲学修身之所的主人,忽然气绝身亡。慧成一到,他就苏醒了,对慧成说:“刚开始,我被阴间的官吏抓到了阎王那里,就看见您在大殿上对阎王说:‘这个人的功德还没有做完,希望阎王能够宽容赦免他。’阎王离开座位,到您的脚前跪拜,这样我就被释放回来了。”还有一个常律师,半夜里抓虱子,把虱子扔到地上。天亮以后,慧成师说:“夜里有一个施主挨冻,好可怜啊!”常律师听了非常惭愧,就把这件事作为教训,不敢再犯同样的错误了。  ——《法华经持验记》 
 3.明释传灯  释传灯,俗家姓叶,是古越国姑蔑人。小的时候跟随贤映庵师剃头出家,后来又拜见百松法师。跟随百松法师听讲《法华经》,恍惚间心领神会。接着又听《楞严经》,半夜的时候到百松法师房内请教楞严大定的旨意。百松法师不说话,瞪着眼睛看他,传灯一下就开悟了。百松法师把金云紫缕袈裟传给传灯。传灯一生中修行法华、大悲、光明、弥陀和楞严等忏法,没空过一天,从此讲经远近闻名。 
 冯司成梦桢和陆太宰光祖出资买山,发心建道场。于是,传灯就选择在幽溪建高明寺。那个地方先前是山农叶祺父母的墓地。一天晚上,叶祺梦到玄弼真君对他说:“这里是圣人的道场,马上会有肉身菩萨在这里大做佛事,赶快把父母的坟墓迁走,避免灾祸吧。”叶祺不信这是真的,不久全家人都生病了。他非常害怕,迅速迁走坟墓。第二天,传灯就到了此地,在这里设立了天台祖庭,很多学道的人都聚集在这里。 
 传灯曾经写《生无生论》,讲明了往生净土的大义。甲辰年,传灯应守庵禅师的邀请,在新昌的大佛前登上法座讲法。众人都听到了石室里演奏的天乐声,声音铿锵响亮,好像丝竹,不是人间的曲调,讲经结束后天乐才停止。每年都要修行四种三昧,以身作则,精进勇猛。传灯注解楞严、维摩等经书,书写时一定要披上戒衲,感得鬼神护卫。前后讲经七十多期。 
 传灯七十五岁的时候,提前知道自己圆寂的时候到了,写下“妙法莲华经”五个字,高唱经题两遍,面容恬静柔和,安然去世。传灯号无尽,黄檗禅师号无念,博山禅师号无异,都是浊界医王,人天正眼,时人称为三无。  ——《法华经持验记》 
 听闻  明州沈氏  绍兴石鳅有一户姓伍的人家娶媳妇。媳妇姓沈,是定海江南人。为人禀性贞洁贤惠,常修善行。婆婆每天早晨都诵《法华经》,媳妇就在旁边恭敬谨慎地侍奉着。婆婆只要展开经卷,媳妇就过来听经,少则一二品,多则一卷,一直不倦。有一天,媳妇生病了,对婆婆说:“我有这样的机缘听婆婆您诵经,这一世我们的缘分尽了,现在和您告别,不能再侍奉您了。希望以后我们能在诸佛的法会上相见。我有一首偈子,请婆婆帮我流传:‘平生快活,死也风流。最后一着,分付柴头。’”说完就端正身体,结跏趺坐去了。婆婆看她走得这样超脱,就和宏智禅师说了这件事情,禅师听了欢喜赞叹,把给自己准备的龛拿给婆婆,用来火化她儿媳妇的遗体。火化后的骨灰中有无数晶莹剔透的舍利,僧人和在家修行的人无论看到和听到的都称叹稀有。这件事是湖心寺法政宗师亲眼所见,因此流传。  ——《法华经显应录》
作者: 格力琼寺    时间: 2024-10-20 15:19

诵读《法华经》
舌头不腐烂的故事齐武帝时,东山人挖土看见一个东西,形状像两个嘴唇,中间有舌头,颜色鲜红。皇帝闻奏问道俗两界。和尚法尚说:“这是念法华经的人死亡之后不腐坏。诵完一千遍后,它的灵验必显。”于是就召集念法华经的人,围绕着它诵读经书,才发声,该唇舌一齐鼓动。看到的人惊得毛发竖立。又把此景上奏。于是下诏书用石匣子封上它。       —— 梁《高僧传》(《法苑珠林》三五、八五两引俱作出《旌异记》,此北齐事,不当见梁《高僧传》)露葬十年,唯舌不坏唐朝雍州醴泉寺法师释遗俗,常年恭诵《法华经》,已有几千遍之多。

唐太宗贞观年间(公元627—649年),法师生病了,给道友慧廓禅师留下遗言:“我一生精勤诵经,意在得到灵验。我死后不用棺木,直接埋在土里。如果我往生善道,我的舌头将不会腐烂。如果是这样,就请为我建一座塔,让人们见了之后对佛法生起信心和向往。”说完这话,法师便往生了。
十年之后挖开埋土一看,果然只有舌头完好无损。仰慕佛道的人纷纷前来瞻礼,人多得如同集市一般,大众就在甘谷崖为法师建造了一座塔。
在遗俗法师之前和之后的佛弟子中,因为诵《法华经》获得舌根不坏灵验的人还有很多,对此不再一一纪录了。   —— 海议译、正念校《法华经持验记》天人供养诵法华经者的故事南齐时和尚弘明,是会稽山阴人。少年出家,贞忠吃苦守戒律,在山阴云门寺。每天诵读法华经,学习佛法,精心勤恳读诵,整日不停。每天早晨水瓶自然而满,感动了天童子给做的。每天天亮坐禅,老虎常常趴在室内。                      ——《法苑珠林》

神灵请讲法华经的故事晋代有个和尚昙邃,不知道他是哪里人,年少出家,住河阴的白马寺。吃粗粮穿布衣,诵读法华经,又能解释领会经书的宗旨,也常为别人讲解。忽然在夜里听到敲门的声音说:“要请法师去讲经九十天。”昙邃不答应。坚决请求,就跟他去了。像是睡梦中,自己身在白马岛神祠中,并且有一个弟子,每天都和他一起前往,其余没有人知道。后寺的和尚从祠前走过看见有两个高座,邃坐在北面,弟子坐在南面,就象有讲说经书的声音。又闻到有奇香的气味,于是道俗的人们都作为神异事传说。一直到了夏天,神送给他白马一匹,白羊五头,绢九十匹,祝愿完毕,一切都消失了。
                         ——《法苑珠林》
诵法华经免病死的故事宋朝的罗玙的妻子费氏,宁蜀人,她的父亲做了宁州刺史。费氏年少就敬信诵读法华经,几年勤奋不倦。后来得了病,忽然感到心痛,全家人都非常害怕,只等咽气下葬。费氏心念:我诵读经书勤奋,应当有保祐,大概不至于马上就死吧。接着就入睡了,一顿饭的工夫她醒了。梦中看见佛在窗中过来拉她的手,抚摸她的心。过了一会就不疼了。一屋子里的男女婢仆,都看见了金光,也闻到了香味。罗玙的堂妹在床前探望她的时候,也都看见和闻到。于是就大兴信悟,虔诚地守戒规到最后,也常常用这些来教化他们的子侄等人。——《迷异记》(《法苑珠林》九五作出《冥祥记》)
江陵玉法师比丘尼慧玉是宋朝长安人,精勤持戒,修行善道,修为和品行兼备。她周游各地,用佛法教化众人,不论寒暑都坚持不懈。住在江陵牧牛寺的时候,诵读《法华经》、《楞严经》等经典,十天就能流利背诵,众人都感到很惊奇。

元嘉年间,慧玉修苦行,斋戒时发誓:“要是我的诚心有感应,舍身之后一定往生佛土,七天之内祈愿见到佛光。”五天后的夜里,寺庙东侧的树林忽然现出佛光,形色鲜明。众人看见了都发欢喜心。后来人们就在发光的地方建造了一座禅堂。                   ——《法华经显应录》

图片附件: 75BCBB40-FF35-463D-B5CC-49398548F20A.jpeg (2024-10-20 15:23, 46.31 KB) / 下载次数 0
http://www.zmxh.com/bbs/attachment.php?aid=11212&k=6d0753b5fb3dd8e77b73a42640a3c651&t=1730435284&sid=KvJk33


作者: 格力琼寺    时间: 2024-10-20 15:23

1:沙门静生
  西晋时蜀郡的沙门静生,出家后以苦行著称,做了蜀地的三贤寺主,诵读法华经。每当诵经时,常感动老虎前来倾听,等读完之后才走。又常常看见左右四个人侍候着他。年纪虽然衰老了,但更加努力精心读经书。一直到死。
2:释昙邃(suì)
  晋代有个和尚昙邃,不知道他是哪里人,年少出家,住河阴的白马寺。吃粗粮穿布衣,诵读法华经,又能解释领会经书的宗旨,也常为别人讲解。

忽然在夜里听到敲门的声音说:“要请法师去讲经九十天。”昙邃不答应。坚决请求,就跟他去了。而还象是在睡梦中,觉得自己身在白马岛神祠中,并且有一个弟子,每天都和他一起前往,其余没有人知道。后寺的和尚从祠前走过看见有两个高座,邃坐在北面,弟子坐在南面,就象有讲说经书的声音。又闻到有奇香的气味,于是道俗的人们都作为神异事传说。一直到了夏天,神送给他白马一匹,白羊五头,绢九十匹,祝愿完毕,一切都消失了。
3:释慧庆
  宋朝的释慧庆,是广陵人,出家在庐山寺。精通经书,清正廉洁而遵守佛教的戒律,诵读法华经中的十地思、益维摩,常常听到空中有弹指赞叹的声音。曾在大雷雨天遇到风暴,船将要覆灭,慧庆只是读经不止,就觉得船好象是在浪中,有人拉着似的,很快地到了岸。于是读经也就更加精心勤勉了。
4:费 氏
  宋朝的罗玙(yú)的妻子费氏,宁蜀人,她的父亲做了宁州刺史。费氏年少就敬信诵读法华经,几年勤奋不倦。后来得了病,忽然感到心痛,全家人都非常害怕,只等咽气下葬。

费氏心念:我诵读经书勤奋,应当有保祐,大概不至于马上就死吧。接着就入睡了,一顿饭的工夫她醒了。梦中看见佛在窗中过来拉她的手,抚摸她的心。过了一会就不疼了。一屋子里的男女婢仆,都看见了金光,也闻到了香味。罗玙的堂妹在床前探望她的时候,也都看见和闻到。于是就大兴信悟,虔诚也守戒规到最后,也常常用这些来教化他们的子侄等人。
5:赵 泰
  赵泰字文和,清河贝丘人。官府征召不去就职。精心钻研典籍,在乡党中闻名,年龄三十五岁。太始五年七月十三日半夜,忽然心痛而死,心上稍温,身体能屈能伸,尸体放了十天突然喘气声象雷鸣一样从咽喉中发出。眼睛睁开,要水喝,喝完就起来了。

他说他刚死的时候,有两个乘黄马的人,两个兵士跟着,只是说要抓他去。两个人就扶着赵泰的胳膊向东走,不知走了几里,便看见一座大城。城高大雄伟庄严。从城的西门进去。看见官府的房舍,有两重黑门,几十间房屋。男女有五六十人。主官穿着黑色的单衣,把赵泰的名排在第三十上。等一会被叫进去。官员面向西坐着,核对姓名。又从南面进入黑门。

一人穿着深红色的衣服,坐在大堂下,按顺序喊名,问活着时干过什么,有什么罪过,建立那些功德,作了哪些好事。说的人各个都说的不同。主管说允许你们陈述。往常派六师督录使者,在人间,记载各自所作的善行恶事,来检查验证。人死有三条险恶的路,以杀生酬神祭祀最重。应当对信佛遵守僧之五戒十善者,广发善心,生在福中,安稳而无为。赵泰答道自己一点也没做什么恶事。

讯问完之后,就让他做水官监作吏,统帅一千多人,往江岸上运沙筑堤,他们整天劳苦而悲伤。后悔自己在世时没做善事,现在落到这种地步。以后又转为水官都督,总管牢狱中的事,送给他一匹马,到东面地狱去巡视。又到泥犁地狱,有男子六千多人,有火树,周围五十多步,高千丈,四边都有剑,树上着火,从顶上落下一十一五的人落到火剑上,穿透了他的身体。并说:“这些人咒骂犯罪,抢夺别人的财物,伤害良善。”赵泰看见父母和一个弟弟也在这狱中哭泣,又看见两个人拿来文书,下令给狱吏,说有三个人,他家供佛,因在寺中悬挂旗子虔诚烧香,念法华经的咒语,免除他们生时的罪过。就走出福舍,已看见还是穿着平常的衣服,又到了一门,据说是开光大殿,有三重黑门,都是白壁红柱。

这三个人就进去了。看见一大殿,珍宝映日,堂前有两个狮子,并排趴在那驼着金玉床,说是叫狮子之座。又看见一个大人身高一丈多,满面金色,脖子上有日光,坐在这个床上。站立侍候的和尚很多,周围的人叫他真人菩萨。看到泰山府君来拜礼,赵泰问官吏他是什么人,官吏说:“这是名佛,天上天下解救人的法师。”于是就听到佛说:“现在想要度这些恶道上的人和那些地狱的人都出去。”时辰一到,就有一万九千多人,一下子出去了,地狱便空了。

又看见喊十个人,应当升上天,有车马迎接他们,于是他们升空而去。又看见一城,吏说:周围有二百多里,名叫受变形城。”又说:“从来不学道法,而地狱考查已经完毕的人,应当到这座城,重新听从安排。于是进入北门,看见几千几百间土房子,中间有个大瓦房,宽五十多步。下面有五百多个官吏,对录人名,作好事坏事的情况。摆在面前的是变身形的路。于是就跟着他去的地方走。杀人的说是当做蜉蝣虫,早上生晚上死。若变成人,常常是短命的。偷盗的变作猪羊,杀了肉让人尝。淫逸的人变作鹄鹜蛇身。

坏人的人变作鸱鴸(chī zhū)、鸺鹠(xiū liú),讨厌它们的声音,人听到都诅咒让它们死。抵债的作驴马牛鱼鳖之类。大屋子下面有地房朝向北面,一门朝南。叫他跟着从北门进去,又从南门走出来的,都变身形为鸟兽。又看见一城,纵横百里,那里居的人安居乐业,说:“在世时不作恶事,也不做好事,应当在鬼住的地方度过一千年,才能出去变成人。又看见一城,宽有五千余步,名叫地中,惩罚被贬谪的人,不能忍受痛苦。

男女有五六万,都是裸体没有穿衣服。饥饿困乏互相搀扶,看见赵泰叩头啼哭。赵泰巡查完毕回来。主管的人问:“地狱的法律如何,你没罪,所以让你作水官都督,不然就和狱中的人没有什么不同的。”赵泰问人在世上以什么为乐事呢?主管的人说:“唯独信奉佛教做佛的弟子。精心念经不违犯佛教的禁戒为乐事。”又问:“没奉佛教时,罪恶如山;现在信奉佛法,他的罪过能解除吗?”回答说:“都能解除。”主管的人又召都录使者,问赵泰什么原因死的。使者打开滕检年纪的册子,说:“算寿命还有三十年,意外地被恶鬼所缠,现在打发他回家。”从此大大小小都发誓信奉佛教,从祖辈到子弟,都悬挂幡葢,诵读法华经作福事。
作者: 格力琼寺    时间: 2024-10-20 15:34

6:释慧进
  前齐永明年中,杨都高座寺的和尚慧进,年少英勇有义侠精神。年纪四十岁时,忽然间明白过来,于是就出家。食粗粮穿布衣,发誓诵读法华经,用心苦诵,积劳成病。发誓要造百部经书来赎先前的罪孽,开始攒了一千六百文,贼来抢财物,慧进向贼说这是买经书的钱,贼惭愧而退。以后就造成了一百部经书,因此病也就好了。经书读得多,又满足了自己的心愿,从此一心诵经,愿平生安乐。忽听空中告诉他说:“法愿已足,一定能够延寿。”一直活到八十多岁无病而死。
7:沙门法尚
  齐武帝时,东山人挖土看见一个东西,形状象两个嘴唇,中间有舌头,颜色鲜红。皇帝闻奏问道俗两界。和尚法尚说:“这是念法华经的人死亡之后不腐坏。诵完一千遍后,它的灵验必显。”于是就召集念法华经的人,围绕着它诵读经书,才发声,该唇舌一齐鼓动。看到的人惊得毛发竖立。又把此景上奏。于是下诏书用石匣子封上它。
8:释弘明
  南齐时和尚弘明,是会稽山阴人。少年出家,贞忠吃苦守戒律,在山阴云门寺。每天诵读法华经,学习佛法,精心勤恳读诵,整日不停。每天早晨水瓶自然而满,感动了天童子给做的。每天天亮坐禅,老虎常常趴在室内。
9:释志湛
  后魏末期,齐州的和尚志湛,住在泰山北边深谷的衔草寺中。通情达理,少言寡语,四面太平,常年诵读法华经。将死的时候,神僧宝志对梁武帝说:“北方衔草寺须陁(tuó)洹圣僧,今日灭度了。”释志湛死时,没有烦恼而终,两手各伸着一指。有一个梵僧说:“这是初果人。”埋葬在山中,以后挖掘出来一看,只有舌头象以前一样。大家为他立了塔赞颂他的功德。
10:五侯寺僧
  后魏范阳五侯寺和尚,不知他的姓名,以诵法华经为常业。当初死的时候,暂时埋在堤下,后改葬,发现尸骨已枯萎,唯独舌头不坏。雍州有个和尚诵读法华经,隐居于白鹿山中,感动了一个童子每天给他送衣服。一直到死他的尸体放在岩石下,尸骨都已枯干,只是舌头不烂。
11:释智聪
  唐朝润州摄山栖霞寺和尚智聪,曾经住在扬州的安业寺。大业之乱时,没有办法回老家。暂隐居在江边芦荻中,诵读法华经,七天不吃不喝。常常有老虎围绕着他。智聪说:“我的命快完了,你不久就可以吃我的肉了。”老虎忽然说到:“天地间没有这个道理。”忽然有一个老翁,划着船过来,老翁说:“你想渡江至栖霞寺,就可以上船了。”四只虎一起流泪。智聪说:“你们和我有缘。”于是带上四只虎奋力涉渡,到达南岸时,船和老人都不知去处。智聪领着四虎去栖霞寺舍利塔西,坐禅念经。弟子八十人都不出院门,如果有事,一只虎就进入寺内鸣叫,形成规律。智聪到贞观年中死去,年龄九十九岁。
12:昙韵禅师
  唐朝昙韵神师是定州人。隋末战乱,隐居在离石北山。常诵法华经,想要写下那些经,没有人和他一起做,如此多年。忽然有个书生来拜见他,竟然请求为他写经。禅师非常高兴,书生清晨吃完饭,洗了澡,穿上净衣,入净室,受八戒,口含着旃檀,烧香挂幡,寂寂地抄写,到了晚上才出来。第二天又是那样,不知疲倦,等到写完,才脱去衣服。一切都很符合法规。书生告辞而去,送到门口,忽然不见了。禅师诵读经书,丝毫不废。以后僧遭到胡贼的劫难,仓猝逃避,箱子里装着那个经书,就把它放在高岩上。过一年后贼败退,于是寻找经书,在岩石下找到了。巾箱已腐烂,用手一碰便变成灰,拨开灰看见经书,象先前一样完好。
13:李山龙
  唐代的李山龙是冯翊人,为左监门校尉。武德年中,突然死去而心还不凉。家里人不忍心入殓。到了七天而苏醒过来。自己说,他刚死的时候,看见被收录到一个官署。官署很宽大,庭前有几千个囚犯,都带着枷锁刑械,都面向北立着。官吏将山龙带到庭前。厅上的高座上坐着一个大官,侍卫大王的人,喊山龙到阶前。王问:“你生平作过什么福事?”山龙回答说:“乡人每当设斋时,我常常把礼物送去资助他们。”王说:“你自己做了哪些好事?”山龙曰;“诵读法华经,每天两卷。”大王说:“太好了,可以让他到阶上来。”北面有一个高座,王说:“可登座诵经。”王就立即站起,山龙坐下,王就对着他而坐下。山龙打开经书念道:“妙法莲华经序品第一。”王说:“请法师下去。”山龙又站在阶下。看庭前的囚犯,早已没有了。王说:“你诵读经书的福气,并不是只对你自己有利。那些人因为听到念经,都已获免了,难道不是好事吗?今天放你回去。”王对官吏说:“可领这个人去看看各处地狱。”官吏就领山龙向东走了一百多步,看见一座铁城,很宽大。城旁边有许多小窗,看见许多男女从地上飞进窗中,就不再出来了。山龙奇怪地问吏,官吏说:“这是大地狱。中间都分隔开,定的罪都根据各自不同的表现,到地狱受罪罢了。”山龙听说之后感到悲痛害怕,口诵“南无佛”,请求走出去,又看见有一大锅,火猛汤沸。旁边坐卧着两个人,山龙问他们。二人说:“我们的罪是入这汤镬之刑。承蒙你诵‘南无佛’。所以狱中所有的罪人,都能得到一天的休息睡觉罢了。”山龙又诵“南无佛”,官吏对山龙说:“官府多次移改,今天放你回去,可请求大王给写‘符’字。如果不这样,恐怕其他的官也不知道,再被追录。”山龙就拜见大王请求写字。大王写了一行字交给官吏说:“让他去五道等署。”官吏领命。带山龙再看两个曹衙。各个厅事侍卫也都这样,官吏都请他们的官署,各写完一行给山龙。走出门去,看见有三个人对他说:“大王放你回去,我们都希望你多少能赠送点东西。”官吏对山龙说:“那三个人是先前收录你的使者,一个人用红绳绑你的;一个人是用棒子打你头的;一个人是用口袋装你的气的。现在看见你要回去,特意来请求你。”山龙惊慌拜谢说:“我不认识你们,请让我到家之后给你们准备礼物,只是不知往何处送呢?”三个人说:“送到水边古树下烧了它。”山龙答应了。官吏便送他回家,看见亲属恸哭。准备棺材,山龙到了尸体旁便苏醒了说:“用纸钱捆着布帛和酒饭,到水边烧了。”忽然看见三个人来谢道:“感谢你不失信,赠送这么多的礼物。”说完就不见了。
14:苏长
  苏长,武德年间做了巴州刺史。赴任,到嘉陵江,风浪暴起全船覆灭,淹死他家六十多口人。唯独他的一妾常读法华经,水入到船中,妾头戴经函,决心和它一起淹死。随水漂流,不一会就靠了岸,随着经匣子上岸,打开匣子一看,经书一点没有湿。那些人中,只有她保全了性命。
15:尼法信
  唐朝武德年间,河东有个练行尼名法信,常常诵读法华经。她求访了一个擅长写字的人,加数倍的酬谢价值,并特意为他准备了一净室,让他写这部经书。每天起来,沐浴更衣,点燃香烛就在写经的室内。又在墙上凿开一孔,加上一个竹筒,让写经的人每次想要呼吸,就对准竹筒,出气于墙外,一共写了七卷,八年才写完。法信对他侍候周到殷勤,对他毕恭毕敬。龙门僧法端尝召集众僧讲法华经,也因此尼经本为典范,就去请借,尼坚持不答应。法端责备她,尼法信不得已,才自己送去。法端等人打开经书,只看黄纸,无一文字。再打开其它的经卷,全都一样。法端等感到惭愧害怕,立即送给尼法信。她非常悲痛地接受了,并用香水洗匣子,沐浴更衣,围着经书行道,七天七夜不休息一下。等打开一看,文字和先前一样。所以知道抄写经书深加洁净,法端拿去没有灵验,只是因为不勤奋又不恭敬的原因。
作者: 格力琼寺    时间: 2024-10-20 15:36

16:李 氏
  唐朝冀州的封丘县,有一个老母姓李,年纪七十,孤苦一人,只有两个奴婢。家在镇上卖酒,酒中掺假,付酒量又少,分毫都不相让。在贞观年中,因病而死。过了两天,埋葬她的器具已准备好了,只因她的心口稍微温热,未曾入敛。等到她苏醒过来后说:当初有两个人,都穿着红衣服,在门前叫她出去,说有上符派遣追拿,就跟着他们去了。到了一座城,很象州城。引她到侧院,看见一官人,穿着宽衣大袖,凭着几案而坐着,他手下人很多。阶下有很多带枷锁的人,防守得很严。官府的人责问老母:“为什么行骗卖酒,夺取别人许多的财物?打算写法华经,已十年了,为什么不写。”老母就说:“酒让奴婢作,量也是让奴婢量。写经的钱已付了一千给了隐师了。”就派人追拿奴婢,不一会奴婢带到,就打四十杖放回。又派人问隐师。回答说:“都是实情。”于是对老母说:“放你七日先回去,经写完了再来,因为你有善念,才能得活”。验证一下老母刚死的时候,奴婢得了重病,很久才苏醒过来,腹部都青肿,大概是打了四十棒的痕迹。那个隐禅师,本来是客僧,住在顿丘寺,年纪近六七十岁,自从出家后,就定斋念佛,行脚乞食,不曾停止,是远近闻名的有功德的人,大家都很敬重他。老母病死的那个夜晚,隐师梦见有个穿红衣的人来问,梦中他答道:“造经书是事实。”老母就召集乡间亲属以及隐禅师行道,看着各经生写经书。正好是七天,又看见来过的两个人,老母便说:“使者来了,你等好好活着。”声断而死。隐师等还活着,道俗都很钦敬他。
17:彻 师
  唐朝绛(jiàng)州南孤山隐泉寺和尚彻禅师,曾出行,遇见一个生癞的人在洞穴中。彻师把他领出山中,也凿了个山洞给他送吃的,常常念法华经。癞人一向不识字,又加上性格固执孤僻,彻禅便一句一句地教他,始终坚持不懈。诵读经书将近一半时,便梦有教他的人。以后渐渐地聪明起来,已学了五六卷了。疮也渐渐感到好了,一部经书读完了,须眉都恢复原来的样子,面容脸色都和原来一样。经中说:“经是有病的良药。”这话真灵验啊。
18:悟真寺僧
  唐朝贞观年中,有个王顺山悟真寺和尚。有一天夜里到蓝溪去,忽然听到有诵读法华经的,那个声音很细很远。当时的星月已没了,四下里望,寂静而看不清。那个和尚凄惨而恐惧,等到了寺内,就把这些事告诉了和尚们。第二天晚上,都在蓝溪听诵经声,于是就听到读经的声音从地中发出。于是就在那个地方做上标记,第二天一早挖开地表层,下面有一颅骨,埋在土中,他的骨头已枯干了,唯独唇与舌鲜红而滋润,于是就拿回寺中,用石匣子装上放在千佛殿的西殿下。从此每天晚上,总有诵读法华经的声音从石匣中发出。长安的男女,来看的人以千数。后来新罗和尚客居于寺,过了一年多,一天寺里的和尚都下山去了,只有新罗和尚在寺,就偷走了石匣子。寺里和尚们追查他的行踪,他已回海东去了。当时是开元末年。
19:释道俗
  唐朝和尚道俗,不知道他是从哪里来的,住在醴泉山原,以诵读法华经为业,竟达到几千遍。贞观年中,因病将死,告诉他的友人慧廓禅师说:“虽然如此诵读经书,也只希望能有效验。我死之后,应当以十年为限,挖开坟墓看,如果舌已朽烂,那是我诵经无功;如果舌和先前一样,为我建立一塔,这也是我一生的信念。”说完就死了。到了第十一年,按他的话挖开他的坟看,身体的肌肉都已烂尽,只有舌头不烂。一县的男女,都来观看赞叹。于是就用匣子把舌头装上,在甘谷岸上筑起一塔。
20:史阿誓
  唐朝郊南福水的北面有个史村,有个叫史阿誓的,诵读法华经,做了令史,来回走步,从不乘车骑马。都按经书说的那样,是致哀怜悯一切的缘故。病死在本地。香气充满了全村,道俗之人都很惊讶,而不知道什么原因。死后十年,他的妻子死了。就挖开坟墓合葬。看见他的舌头象生前那样。这的确是诵读法华经的灵验。
21:石壁寺僧
唐朝并州石壁寺。有一个老和尚,以禅诵为职业,精心修炼。贞观年中,有一个八哥在他的房檐下筑巢,哺养了两只雏。法师每当有剩余的饭,总是送到巢穴里喂它们,八哥的雏鸟虽然渐渐地长大,但羽翼还没长成。因而学飞时,都落地而死。和尚收埋了它们。十天后,和尚梦见两个小孩说:“我等因为先前犯了小罪,就受到变鹆(即八哥)的惩罚,等来到这里听到法师诵读法华经,已听到了妙法,所以又能够变为人身,我们现在已投生在寺侧十几里某村某姓家,托生为男儿,十个月之后,就应当出生。”和尚便按期去看,这家的妇女,果然同时生育两个男孩。于是为他们作满月。和尚就叫它们为鹆儿,他们并答应:“是”。
22:.代州总因寺释妙莲
代州总因寺释妙莲,为人慈悲,乐于助人,日常持诵《法华经》。他曾经和师友说:“我想借助诵经的力量,往生到兜率内院,见弥勒菩萨,这个愿望能满足吗?”师友告诉他:“当然可以了。经文上说:‘若人受持读诵,是人命终,即往兜率天上弥勒菩萨所。’佛怎么会说假话呢?”妙莲从此更加精进修行,持诵《法华经》,没有休息过。七十多岁的时候突然生小病,把师友请来,和大家说:“我有小病,没有痛苦,天童子来迎接,化佛也来接我。”说完就去世了,端坐,好像还活着似的。
三天后,妙莲苏醒过来说:“我靠诵《法华经》的力量,到了兜率内院,见到了弥勒菩萨。诸天说偈赞叹:‘汝在阎浮诵法华,功德自至此天处。奉见慈氏妙相尊,闻法早契不退忍。’我听到偈子很高兴。弥勒菩萨说:“你在人间因为诵《法华经》的力量,得以往生到这里。这里的天人,很多都是释迦牟尼佛留下的佛法里,受持、读诵、解说、书写《法华经》的。你可以回到人间,告诉四众弟子,暂时持诵《法华经》就能大销罪业,弥补生天不够的德行。’我说:‘我拿什么证明,让徒众相信呢?’菩萨就用熏香涂抹在我的手上,我就活过来了。”当时妙莲手上的香气,一州的人都能闻得到,大家都对他说的话深信不疑。不久妙莲就去世了。在寺的东北处建塔,安放妙莲的遗体。塔还有熏香的味道,要是触摸塔的四壁,三天手上都有香气。——《法华传记》
23:长安大寺比丘尼妙法
长安大寺比丘尼妙法,俗家姓李,母亲闵氏,生妙法前梦到一位梵僧,手拿三支莲花,说:“给你良种,要好好保护。”从此怀孕,孩子出生后起名叫莲花。小孩渐渐渐长大,不愿意在家,乐意出家。十二岁时,姐姐教授她诵《法华经》,看经文,感觉好像以前读过。一天能诵八页,一个多月就能背诵全经了。妙法在佛前焚香发愿,愿诵八千部《法华经》,还诵通《无量义经》和《普贤观经》。三支莲花的梦,莫非指的是这事么?妙法夜晚诵经的声音,方圆百里都听得到,而且声音没有远近大小的差别。她临终的时候告诉徒众:“普贤菩萨在我面前,安慰我的心,就要往生净土了。”说完就去世了。座位边生出三支白莲花,像池水中生的一样,七天不败。——《法华传记》
24:.宋湖州城南屠户陆翁
宋朝湖州城南屠户陆翁,二十三岁的时候,见到一个云游僧人来到门前,自称教化有缘人。陆翁不明白。僧人说:“你杀了无数牛羊,为什么不换个事做呢?”陆翁说:“我继承的是祖业,家里祖辈都是做屠户,没法一下子就放弃啊。”僧人说:“你不改行做别的事,后世一定堕畜生道,也会受被人冤杀的报应,没有出头的日子。我看你过去世有善根,应该赶紧专心受持《法华经》和《金刚经》,消除恶业,增长善福。”说完就突然不见了。陆翁醒悟过来,持斋发誓不再杀动物。他请人画了一轴阿弥陀佛和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的像,恭敬供养,又找师父学习读诵两部经典,不到五年的时间就能背诵了。每天都在佛前焚香,诵《法华经》一部,《金刚经》一卷,忏悔过去的杀业,发愿度所杀的众生,早日往生净土。陆翁活到八十一岁,临终前半个月,相约所有亲友,在十一月初九,设斋饭和大家告别。到日子亲友都来了,吃完斋饭,陆翁忽然洗浴换衣服,端正坐好,做了一首偈子,就坐化了。偈子说:“六十余年离杀业,手抛刀秤暗修行。今朝得趣菩提路,水里莲花火里生。”
——《法华经持验记》
25:长安城寡女扬氏
长安城里住着一位寡居的扬氏,年少的时候,父母双亡,中年时,丈夫去世,她深深厌恶世事的无常,一切都在变化,也讨厌自己的女身。于是决定寻访老师,求教修道。师父教她《法华经》的提婆达多品,扬氏精勤持诵,一年时间就能够背诵下来,昼夜诵读也不觉得疲倦。一天晚上,梦见自己在莲花上诵经。请教师父,师父说:“经上说‘莲花化生’,就是这事了。你应该更加坚定志向,精勤修习。”后来又梦到自己突然变成大丈夫身,有成百上千的亲属围绕在身边,求证师父,师父说:“经上说‘具丈夫相’。梦表示的是你将来的相貌,你的愿望必定会实现。”扬氏发愿说:“愿我的父母、亡夫和过世的亲戚朋友都能借助我诵经的功德离苦得乐。”梦中又见到父母、丈夫、亲友来告诉她:“我们依靠你诵经的恩德升莲花座。”扬氏把梦中内容告诉师父,师父说:“她们都依靠你诵经的力量往生净土了。”扬氏非常高兴,说:“我也不在意世间的享受,愿把我今生的善行都回向极乐净土,愿生往十方佛前。”她更加精进修行,日夜诵经不断,临终前告诉师父:“观音菩萨和我的亲友来迎接我了,弟子先往生净土了。”说完就去世了,微细的音乐之声,稀有的香薰味道,外县都能够听见、闻到。因为扬氏的缘故,很多人诵持提婆达多品。——《法华传记》
作者: 格力琼寺    时间: 2024-10-20 15:37

26:明武林西溪释传记
释传记是妙峰高禅师弟弟,鄞水人,世称法华和尚。他喜欢独居,在西溪隐居三十多年。每天诵《法华经》为功课,诵了九千七百余部。万历丙戌年,虞司勋淳熙举办法华三昧忏,传记不怕劳苦,修习长忏三次,经历九个寒暑,感应很多祥瑞,但他都沉默不说。后来他不再礼诵,到西溪的路上,担水背柴。有人说:“和尚还做这样的有为功德么?”传记厉声说:“无为在有为外么?”癸丑七月,传记和弟子道别,念佛三千声,唱《法华经》经题四遍,面朝西方合掌去世。第二天早晨,他的头顶还是温暖的,异香很久才散去。——《法华经持验记》
27.庐山刘遗民
庐山的刘程之,号遗民,是汉楚元王后人。精通诸子百家,尤其喜欢佛理。王公贵族都很佩服他的道德学问,征召他做官,但刘遗民都辞谢了。庐山远公建十八贤莲社,推举刘遗民为上客,从此就住在西林。十二年里,他修习念佛三昧,一天看到佛的白毫光明,又看到阿弥陀佛,身色紫金,毫光光彩四散。刘遗民请佛给他摩顶,用衣服盖住自己的身体。佛就为他摩顶,并把衣服披在他身上。又见到自己下到七宝池中,喝了八功德水,水的味道甘美无比,异香从身上毛孔散发出来。他预感自己往生的时候到了,就和众人告别。刘遗民对着佛像焚香祝念:“我因为释迦牟尼佛留下的佛教,知道有西方净土,先持此香奉上释迦佛;次供弥陀,愿必定得到摄受;三奉持《法华经》,所以得生净土,是此经的功德。”说完向西合掌去世。
——《法华经显应录》
28:.宋释可久
宋朝僧人释可久,住在四明开元寺,因为常诵《法华经》,人们都称他“久法华”。可久和苏轼来往最多,常住在西湖祥符,居处简陋,安贫守戒。九曲看灯的时候,苏轼把随从打发走,一个人到可久房中,没有灯火,只闻到瞻卜花香。苏轼叹服,留诗一首,诗中有“不把琉璃间照佛,始知无尽本非灯”这样的句子。
元祐八年,可久无疾坐化,三天后苏醒过来,说:“我已经神游到净土,看到净土的景象,和《十六观经》里说的一样庄严。七宝池里,所有莲花台上都写着生在其中人的名字。一座紫金台,上面写着成都府广教院勋公,已生其中。又一座金台,写着明州孙十二郎,另一座写可久。又一座银台,写明州徐道姑。”说完又坐化了。过了五年,徐道姑去世,异香满室。又过七年,孙十二郎去世,当时天乐迎空,都和可久说的一致。——《法华经持验记》
29:.杭州岩法师
绍岩法师是雍州刘氏的儿子,七岁出家,所有经书一看就会,好像温习一样。游方到杭州,投宿在水心寺。日夜持诵《法华经》,很快感应到陆地生莲花,满城人都来观看,绍岩就用脚把莲花踩了。他发誓要效法药王菩萨焚身供佛,钱王虔敬皈依,苦苦劝说,这才作罢。他又悄悄去曹娥江,投身喂鱼,奇怪的是,人到水中不下沉,好像有神人托着绍岩的脚一样,后来被打鱼的人救上岸。钱王为绍岩建造上方院,请绍岩住在寺中。开宝年中,绍岩生病,不用医药,说:“我诵《法华经》两万部,愿生净土,今天我的愿望要实现了。”说完就坐化了。在龙井山火化,得到无数舍利,骨头像玉一样晶莹剔透。人们把他的遗骨装在石函里,放在影堂。太师孙承祐制碑——《法华经显应录》
30:宋明州陆郎中
陆沅道,号省庵居士,住在明州横溪。他是文章左丞陆佃的孙子,作官至刑部都官郎中,任福建提举。母亲去世,守丧回家。后来因为同朝做官的郑兴裔的话,获罪离职,闲居在家。每当有客人来,说及郑的事,陆沅道就合掌说:“我和郑没有矛盾,这是过去世结下的冤仇,如果不放下怨恨心,一定会冤冤相报,没有了期。我要用善法把它化解掉。”
陆沅道专一持诵《法华经》,每天早起就沐浴更衣,在净室中焚香,结跏趺坐,目不转睛,先唱偈子:“盥手清晨贝叶开,不求诸福不禳灾。世缘断处从佗断,劫火光中舞一回。”然后开卷读经,声音不快不慢,像连贯的珠子一样。每天读一遍,读了三十年。过了八十岁,增加到一天三遍。他曾经写诗表达自己的志向,有“清晨三度到灵山”的句子。有空的时候还读《大藏经》,念阿弥陀佛圣号,一心求生净土。
绍熙五年,陆沅道八十五岁的时候,四月六日沐浴净身,整理衣服、帽子后安然躺下,就去世了。入殓的时候,浓烈的莲花香气从他的口鼻中散发出来,但是女人大多闻不到。弟弟华文阁学士陆游为他撰写墓志铭,详细记述陆公的事迹。——《法华经显应录》

40:隋相州北道僧
隋朝相州北道有两个僧人,不知道叫什么名字。两人是十分要好的朋友,住在一个房间。一个人诵《十地论》,一个人诵《法华经》。一天晚上,两人诵完经,聊天说:“我们两个人,谁要是先死,一定来告诉另一个人有没有因果。”几年之后,诵《十地论》的僧人生病去世了,很久也没有消息。诵《法华经》的僧人昼夜悲哀哭泣,怨朋友迟迟不来报信。
一天晚上做梦,诵《十地论》的僧人来了,说:“我用贡高胜负心诵《十地论》,不想来生的苦乐。因为心粗,阎王把我放在黑屋子里,要等我贡高我慢、战胜他人的罪业销完了,才能生净土。你追忆我诵经时,大光明照进黑屋子里,我的身体顿时清凉,痛苦也没了。不久我就要脱离难苦,你我朋友的情谊,能让我在后世得利。我庆幸你是我的善知识,你怎么恨我呢?你三年后会往生净土,请为我再诵《法华经》一百部,帮我快点往生净土,来迎接你。”诵《法华经》的僧人梦醒后,洗澡,换上干净的新衣服,又诵一百部《法华经》给朋友。后来,朋友托梦来报,说:“靠你诵经的恩泽,我往生净土了。过三年我来迎接你,不要荒废了诵经的事业。”诵《法华经》的僧人醒来,向同行僧人说了此事。——《法华传记》
41:.明天台石城释性专
释性专,昆山人,俗家姓名是张守庵。年少的时候剃发出家,四处参访善知识,见妙峰禅师受戒,参与法华讲席。后来辞别妙峰禅师去峰顶修头陀行。性专在十二个时辰里,一心诵《法华经》,修深禅定。曾经在定中看见西方极乐世界的宝池,都是琉璃色,广大无边。他和妙峰说了境界,妙峰说:“这是观行初有成果的境界,不生执着的心,就是好境界。如果执着或是宣扬,就入邪境了。”性专从此把修行境界藏在心底,不和别人说。
石城有百尺高的弥勒菩萨像,因为经历了僧护、僧淑、僧祐三世才完工,古人称为三生佛像。嘉靖年间,因为战乱,佛像上的金箔剥落。性专为佛像重新贴金,又造石殿来与佛像相配,感应佛像放光,把黑夜照得像白天一样。
甲辰年秋,性专请传灯禅师讲小本《弥陀经》,有人请求换成《弥勒上生经》。性专说:“不是这样。我听说阿弥陀佛与弥勒佛,法身、智慧、十力、四无畏都是一样的。我要率领僧众,同悟本性弥陀,也就是本性弥勒。先游莲花净土,然后参加龙华胜会。” 
丙午年十一月,性专沐浴更衣,让僧众敲钟诵经,结跏趺坐念佛而逝。去世前几天,大佛涅槃像衣褶里,生出一朵灵芝,比拳头大些,颜色白里透红,柔净可爱。看到的人都说是性专往生净土的验证。—《法华经持验记》
42:王淹 
王淹,字公远,是琅玡临溯人。祖父王份,是尚书左仆射;父亲王琳,是司徒左长史。王淹是长公主所生,官至黄门郎新安太守。他专心佛道,早晚不松懈,多年持诵《法华经》。他的八弟王固,也素食,诵《法华经》。王淹去世,给王固托梦说:“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胎生在铁叶莲花里,五百年后才能出胎见佛。我因为诵《法华经》刻苦,得生西方。但又因愚痴、疑心重,受胎生。现在和你告别,你诵经千万不要松懈。”——《弘赞法华传》
44:国子祭酒萧璟
国子祭酒萧璟是肃陵人。梁朝灭亡后入隋朝当官,姐姐是隋炀帝皇后。他生长在豪贵的家庭,家里人崇信佛法。大业年间,萧璟开始自己诵《法华经》,按照经文描述用檀香木造多宝塔,塔高三尺多,还造了木制的多宝佛像。过了几年,他哥哥的儿子萧铨在家,早起忽然看见前院的草地里,有一座檀木佛塔,盖下有一尊黄铜佛像,制作和中国不一样,面貌身形像是胡人。眼睛是银子做的,中间有黑色精光,纯净得像真眼睛一样。萧铨感到很奇怪,告诉了萧璟,萧璟看了很惊喜。他试着把佛塔盖放在自己造的多宝塔上,配合严密,好像是一起打造的一样。萧璟很高兴,想这是自己精诚所至的感应,就把佛像放在塔内供养。
佛像里有一百多粒舍利,萧璟的女儿出家为尼,年纪还小,怀疑舍利不是真的。她听胡僧常说:舍利坚固,用锤子也打不破。她就取了三十粒舍利,放在石头上用斧头砸。舍利迸得四处都是,女儿去地上捡,只找到三四粒,其余的都消失不见了。她非常害怕,和萧璟说了。萧璟往塔里一看,舍利还和原来一样多,一点也没少。萧璟从这天开始,每天诵《法华经》一遍,一直到去世。
贞观十一年,萧璟病重,萧后和弟弟侄子来探望,萧璟与她们相见,让她们燃香告别。后来只留下弟弟萧瑀和作尼姑的女儿,让他们燃香诵经。不久,他对女儿说:“我要走了,普贤菩萨来迎接我,在东院,师父去迎接吧。”女儿去迎接没有回来,萧璟说:“这院子不净,菩萨不肯来,我过去随菩萨走。你们好自为之。”于是和弟弟告别,起身面向西方,长跪合掌,随即身体倒下去世。萧璟遗言,让家人用一辆车收殓遗体,就穿去世时身上的衣服,妇女不要送葬,不要用酒肉祭奠,不要髙坟,土盖住棺材就行了。家人照他的话做了。朝廷和民间的人都赞叹他的道行悟解。——《法华传记》
45:晋蜀三贤寺释僧生
释僧生,俗家姓袁,是蜀郡陴(pí)人。年少的时候出家,以苦行著称。成都宋丰等人,请他作三贤寺主。早晚诵《法华经》,兼修禅定。在山里诵《法华经》的时候,有一只老虎走来蹲在他的面前,直到诵经完才离开。后来每到诵经的时候,就看见左右有四个人护卫。他年岁虽然老了,修行却更加精进勇猛。僧生后来生了小病,对弟子说:“天童子来迎接我了,说我因为诵经的力量,生兜率天。现在时间到了,我要走了。死后要是火化的地方生出青色莲花,就证明我往生了。”弟子按他的遗言为师父火化,果然像他所说,火化的地方生出青色莲花。众人都觉得很奇异。 ——《法华传记》
作者: 格力琼寺    时间: 2024-10-20 15:40

46:释万相
释万相,俗家姓杜,是雍州万年人。年纪很小就出家了,向很多名师大德请教修法。持戒严谨,学问深厚。讽诵《法华经》,还讲解经文的义理,共讲十多遍。为人慈悲柔和,善于教导后学,方法很多。寺里建造善佛殿,突然遇火灾烧毁了,后来再次建起高大的殿堂,其中有就万相的力量。又在佛殿北面,镌刻法华石经一部,庄严伟丽。
万相曾在屋檐下诵经,忽然一只白色的野鸡飞来,站在他左右,非常听话。用手把它拿起来,也不惊慌。这只野鸡跟在万相身边来来去去,有十几天。又有一天,万相在房后树林中,看见金铜龛像突然出现。有两只青色雀鸟,在佛像的两边侍立。万相把佛像收好,青鸟就飞走了。有时候,炉中的火炭会凭空出现,有时候,床后、枕头间常常散发出异香。
万相半夜禅坐的时候,忽然像做梦一样,看见西北方向的天空中一千多颗明星,看久了变成宝塔,高大庄严,没有边际。又看见东北方向的空中有七颗明星,七八尺大,有七尊佛从明星中出来,金色的身体,仪态端正纯粹,光明照耀,无比鲜明。万相祈愿能一直见到七佛和多宝佛塔,梦中又悲又喜,礼拜赞叹。没过多久,这景象一下就消失了。
万相共诵经四千多遍,七十四岁临终的时候,让弟子雅胜等人称普贤菩萨名号。不一会,他说:“普贤菩萨来了。”向右躺下,在兴善寺去世。——《弘赞法华传》
47:齐京师高座寺释慧进 
释慧进,俗家姓姚,吴兴人。年轻的时候勇猛威武,任性,好打抱不平。四十岁的时候忽然心有领悟,于是出家,住在京城高座寺。吃素,穿衣简朴,发誓诵《法华经》,但是只要拿起经卷就生病。
 慧进于是发愿,造《法华经》百部来忏悔以前的罪业。刚刚筹得一千六百钱,有强盗跑进来问:“有东西没有?”慧进答:“只有造经钱,在佛那里。”众强盗听了很羞愧,就跑了。于是慧进聚集众人布施的钱,造了百部《法华经》。经书造成之后,慧进的病就好了。他诵《法华经》一部,心愿得以圆满。满愿之后,持戒诵经更加勇猛精进。他常常把自己的福业回向,愿生西方极乐世界。没过多久突然听到空中声音说:“已经满了你的愿,一定会往生西方。”齐永明三年,无疾而卒,时年八十五岁。—《法华传记》
48:释跋澄
释跋澄,年少出家。不聪明,又迟钝,一直坚持素食斋戒。二十五岁的时候,受具足戒,发心诵《法华经》,发愿往生西方。每天或者诵一行,或者诵半偈,或者一点都诵不下来。到八十岁的时候,才把《法华经》诵得流利。
一天,跋澄梦见一个人穿红色衣服,戴着武官的帽子,手里拿着邀请的敕书他看,说:“天主帝释派我来奉请您上天。”跋澄说:“我发愿往生西方。忉利天虽是好地方,但不称我的愿望。”穿红衣服的人就走了。跋澄醒来后和弟子讲了梦境。 
第二天,又梦到一座七层宝塔,跋澄站在第五层上,向西看见宝绳阶道,没有边际。有两个金刚,拿着杵站在两边,几个青衣童子手拿白色拂尘,拂拭这条阶道。跋澄问童子:“这是什么地方?”童子答:“这是西方宝绳阶道,来迎接跋澄法师。”跋澄梦醒后讲了此事,和弟子说:“你们把我的三衣六物卖了,作一供斋。”弟子按照他说的话去办。供斋前,跋澄问大众:“看见千佛了么?”众人说:“没看见。”又问:“闻到不一样的香气了么?”众人说:“闻到了。”供斋结束,跋澄沐浴剃发,端坐正念,安然去世。—《弘赞法华传》
49:释慧斌
释惠斌,俗家姓胡。出家后住在豫章郡禅居道场,后来拜天台智顗为师。他素食长斋,精进修习苦行。隐居在匡山,不和人来往,专诵《法华经》。开始诵经完,就点燃左手第四根手指供养,像这样每天诵经三遍。从此,房屋常年有奇异的香气。周围的人还经常听到弹指的声音,很感动。大业八年八月圆寂,时年四十四岁。圆寂之前,他看到身高数丈的神人现形,礼拜恭敬,称叹他的诵经功德,说:“法师要走了,我愿陪从您。”寺里的僧人智海,是个实修的人,梦到惠斌法师说:“我要往生兜率天了,就此告别。你要好好修行。”他去世以后,身形变大,比平时大了一倍多,用旧衣服收殓遗体,只能遮住三分之一的身体。僧俗都很惊异,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惠斌留下遗言,把身体布施给众生,同学僧顗赞成他的志愿。人们收取他的遗骸,在洪井岩建立方坟。——《弘赞法华传》
50:隋豫州慧缘
释慧缘,隋朝豫州人。少年出家,吃素苦行。用所有修行的道业回向,发愿往生兜率天,祈愿见到弥勒菩萨,十二年里没有休息过。一天夜里,慧缘梦到一个童子来告诉他:“你修行想往生兜率,虽然能生兜率天,但是不能奉侍弥勒菩萨,因为你没有读《法华经》。如果人能受持十善,可以生兜率天,但不受持《法华经》,就只能在外院,见不到弥勒菩萨。因为有欲望的因缘,还会堕落三恶道。”说完就升到虚空飞走了。慧缘梦醒流泪,悔谢前心,请师友教他读诵《法华经》,昼夜不停转读三年。
后来,慧缘又梦到原来梦里的童子来说:“你往生兜率内院的业缘已经成熟,但是寿命还没完。如果你想提前奉见弥勒菩萨,可以从我的胁下,接引你上升到兜率内院。”弥勒菩萨被大菩萨围绕说法,看见慧缘来了,说偈赞叹:“善哉大释子,转读一乘故。现身见我身,舍寿必生此。”慧缘听完偈子,高兴得流泪。他看见前后左右,百千众会在座,又看见没有人的空座很多,就问天众:“为什么有的座位没人?”有二位菩萨,是弥勒菩萨侍者,一位名法音林,一位名大妙相,从座位上站起对慧缘说:“空座位是释迦如来末法里,读诵《法华经》的人当生的时候所坐的座位,所以这些座位还空着没有人。你的座位就在其中。因为你的行业妙,我来迎接你。先前你所见的童子,不是别人,就是我大妙相啊。你速回人间,告诉别人这件事,让他们转读大乘经典。十二年后,你就会舍寿到这里听受弥勒菩萨教诲。”于是,让从前的童子来带慧缘回去。慧缘梦醒后非常高兴,对朋友讲了这件事。十二年后,慧缘无病去世,紫云堆满天空,人们都说是往生的瑞相。——《法华传记》
51:临安府范俨 
范俨是仁和县人,常年吃素,不在意人间的事情。儿子不擅长管理家庭,范俨也不管,说:“我自己不过是寄居在世间的客人罢了。”他每天读《法华经》,专心不懈,还书写《法华经》一部。大观年间,他已经七十多岁了。一天,范俨把外甥徐侃叫来,说:“你为我办后事吧,我在世的时间只有两三天了。”徐侃又听范俨在佛堂里高声呼喊普贤菩萨,几次答应,大多是说“固是”两字。徐侃问是怎么回事,范俨答:“我看见普贤菩萨骑着六牙白象,放金色大光明照到我身上,说因为我看《法华经》、念阿弥陀佛得生净土,所以来告诉我:‘你明天卯时走,我和阿弥陀佛一同来接引你。’我大声答应。”到了范俨说的时间,他就念佛菩萨名号,看到众多佛菩萨来接引他。范俨说:“我是什么人,能得佛菩萨接引。”连声说:“实在是难当啊。”坐好合掌,闭目去世。(《宝珠集》)—《法华经显应录》
52:晋释昙翼
东晋的时候有个僧人法志,在余杭山搭茅棚,诵《法华经》,早晚不懈。茅棚边有雉鸡窝,里面有一只雉鸡,每听到诵经声就飞到座旁,好像侍立在一边听经的样子。这样过了七年。一天,雉鸡很憔悴,法志师抚摸着它说:“你虽然是鸟类,但能听经,脱了这个身子一定会生人道。”第二天雉鸡死了,法志就把它埋葬了。晚上,法志才打瞌睡,就梦到一个童子来拜谢,说:“我就是雉鸡。因为听师父诵经,现在投生到山前王家做男孩。我右腋下有雉鸡毛可以验证。”法志早晨到王家,一问果然生了个儿子。一天,王氏设斋,法志刚进门,小孩就突然说:“我和尚来了。”大家都很惊异。带小孩来见法志,法志摸着他的头说:“这是我的雉鸡儿啊。”解开小孩的衣服,在右腋下果然看到三根雉鸡毛。法志说:“到七岁的时候,应该让他出家。”父母答应了。
小孩到了七岁入山,十六岁的时候落发,因为腋下有毛,取名昙翼。教他《法华经》,不脱落一个字。起初,昙翼入庐山跟随远公修行,后来又去关中,师从鸠摩罗什。后来东游会稽到秦望山,在那里结茅棚住下,称为法华精舍,专诵《法华经》,过了十二年。
一天黄昏,有一个女子身穿彩衣,拎着一个笼子,里面有只白猪,还拿着两根大蒜,跑到昙翼师面前哭着说:“小女子是山前某家的女儿,进山挖野菜,路上碰到猛虎跑到这里。天色晚了,树林阴森森的,豺狼又多,要是现在回去肯定活不了,请大师留我住一晚吧。”昙翼师觉得这事可疑,坚决不答应。女子泪如雨下,不停哀求。昙翼师不得已把草床让给她,自己把头蒙上诵经。
半夜三更,女子叫唤,说肚子疼,求师父看看。昙翼师给她药吃,女子疼得更厉害了,不断叫唤,说:“要是师父为我按摩肚子,就不会那么疼了,不然我会疼死的。佛法不是慈悲为本么,师父怎么忍心看着,不伸手救救我呢。”昙翼师说:“我是受大戒的僧人,摩挲女子身体,这是什么道理。”女子再三恳求,昙翼师就用布裹着锡杖头远远地为她按摩。很快女子说:“病好了。”第二天早晨,女子走到院子里,彩衣化成了祥云,白猪变成了白象,大蒜化成两朵莲花,女子腾空而起,脚踏莲花,跨上白象,乘着祥云对昙翼师说:“我是普贤菩萨。因为你不久就要到我身边,特意来试一试你。看你的心,真如水中的月亮一样不可污染啊。”说完飘然而去。天空降下花朵,大地震动。
当天早晨太守孟公顗刚起,忽然看见南方祥云弥漫,光明射到院子里,祥云下隐隐有金石丝竹的音乐声。太守让人查问是怎么回事,得报告是昙翼师见到普贤菩萨示化。于是太守把昙翼师的道行上报给朝廷。朝廷下令建寺,赐寺额法华,当时是晋安帝义熙十三年。 (出自《现应录》及法华寺碑)
53:释智顗
释智顗,俗家姓陈,是颖川人。母亲徐氏梦到五彩香烟萦绕在怀。她想挥手把香烟赶散,听到有人说话:“我因为过去世的因缘与你成为母子,寄托在你这里。”到出生那天,灵瑞的景象很多。他七岁诵普门品,其余的内容无师自通。十八岁出家,二十岁受具足戒。隐居在大贤山,诵《法华经》和《无量义经》、《普贤观经》。不到二十天,三部经就诵下来了。 
智顗后来到光州大苏山慧思禅师处修行学习。慧思常常感叹:“过去我们在灵山同听《法华经》,宿世的缘分,现在又来相见。”就为他讲解普贤行法,讲说四安乐行。智顗在大苏山,行法华三昧。过了三夜,诵药王品,心缘苦行,到“是真精进”句,顿时有大体悟,见地和慧思师一样。看到灵鹫山七宝净土,八万菩萨和一万二千声闻共听佛说法。所以慧思说:“非尔弗感,非我莫议。”这是法华三昧前的方便啊。(宣律师问天说:“陈国慧思、隋国智顗,神德超伦。过去在灵山同听《法华经》,不知道分别是谁?讲经合佛意么?”天答:“都是游方大士,本来是古佛。慧思是观音菩萨,普门品说他利益众生。智顗是药王菩萨,日月净明德佛出世的时候,舍弃身体,作法供养。灵山释迦摩尼佛,寄在妙法。药王一品说他的修行。不但今天弘扬佛经,在久远实佛灭度后,讲《法华经》;过去千佛出世,贤劫三佛出世,都和今天一样深深领会佛旨。”)
智顗更入止观,看经有疑问,就看见慧思现身,秘密为他解释。慧思说:“你和陈国有缘,去那里一定能利益众生。”慧思游方南岳衡山,智顗就去了金陵,在瓦官寺住了八年,讲《法华经》。梁陈大德都来请教,王公贵族停止朝廷的政事来听他讲经。开讲序品到文殊答问结束,灵山法会的景象在空中出现。有人看见天上下雨一样飘下鲜白的花朵,三十多片花瓣,一瓣瓣在空中相连而不下坠。花瓣一尺多长,好像莲华的花瓣。讲到宝塔品,听众里有人做梦,梦到瓦官寺是三变净土,释迦牟尼佛的分身遍满八方。还有人看见普贤菩萨从远处来的景象。听讲经而默默受益的人,多得不可记数。
智顗还用自己的血写经,用作讲经的经本,收藏在国清寺真身堂。四周的草木都向佛堂的方向而低垂。后来,智顗在石城寺弥勒像前发愿,愿往生兜率。圆寂后,弟子灌顶做梦,看到师父已经在兜率内院了。(《出别记》)——《法华传记》
54:释灌顶
释灌顶,字法云,俗家姓吴,是常州义兴人。他的祖上为避战乱,到东瓯住,后来没有回去。现在是临海的章安。父亲很早就去世了,母亲把他养大。灌顶出生三个月还没有取名。一天夜里,母亲称佛法僧名号,孩子就跟着学说,吐字非常清楚,见到的人都很惊异。母亲就把此事告诉摄静寺慧极法师,法师听了赞叹说:“这孩子真是非凡。”于是就以“非凡”作名字。小孩到七岁时,拜慧极法师为师。他学习文字每天都有进步,大儒看了都很惊叹。年纪轻轻就以才华出众而闻名了。
灌顶二十岁受具足戒。他淡泊厌世,在天台学道,不久随智者大师去台岳。智者大师晚年从称心精舍出来,开讲《法华经》。听讲的人从四方云集而来。有一位吉藏法师,兴皇年间修行有成。他在嘉祥建讲堂,浙东闻名,听到智者大师名声很大,不以为然。他借来智者大师讲经的义记,仔细阅读,深有体会。于是吉藏解散讲堂,到天台参禀《法华经》,发誓弘扬。到十七年,智者大师示现疾病,灌顶早晚尽心服侍。智者大师去世后,灌顶继承老师的遗旨,把留下的遗书还有很多信物,哀泣跪着交给晋王。晋王五体投地,悲伤地流泪顶受。仁寿二年,晋王下令说:“禅师既然是大师的高足,现在请您带《法华经》疏,随使者入京讲经。”于是入京讲经三年,后来晋王派使者送灌顶回来,赠与丰厚的礼物。
有一个村民叫于法龙,住在离山三十多里的地方,得了重病,想尽方法也治不好。他儿子跑到山里祈求救治。灌顶为他转读《法华经》,焚栴檀香。病人虽然在很远的地方,却能闻到檀香的味道,当时身体就好了。乐安南的岭地叫安州,绿树清溪,泉流潺潺,几乎没有人烟。灌顶非常喜欢这个地方,住了几天,发誓说:“这里的地如果能变平坦,我就会来这里讲经。”不到十天,白沙从地涌出来,地面变得平坦,像玉镜一样。灌顶看到显现的感应,就履行自己先前的誓愿,在这里讲《法华经》,答谢上天显灵的美意。
自从灌顶在天台受业,又跟随智者大师修行。无论修观还是讲经,都依止《法华经》。圆顿止观四念等法门,讲了不少遍。智者大师的辩才,像天上云卷云舒,又像雨珠滋润众生,又像天网、璎珞,人们随着听经就能领悟。只有灌顶一个人私下记录了智者的言词旨趣,自己写了义记,还有杂文等题目,并刻石在千碑阴。
贞观六年八月七日,灌顶逝于国清寺房。时年七十二岁。开始的时候示现小病,无论用什么药治疗,房间里都有异香。临终时他和弟子说:“弥勒经说:‘佛入灭日,香烟若云。’你们多烧香,我要走了。”留遗言告诫弟子,言辞恳切,义理高妙。门人弟子都跪拜流泪。灌顶忽然起身合掌,好像对什么人敬礼,三次称念阿弥陀佛,低头俯身叩拜,表情十分快乐,安然去世。全身柔软,过了很多天,头顶都是温暖的。灌顶的同学智晞,道德高深,先在贞观元年去世。智晞临终时说:“我往生兜率,见到先师智者大师。行行宝座,座位上都有人,只有一个座位空着。说再过六年,灌顶法师在世间说法完,焚香验证,弥勒菩萨就要下降去迎接他。”按时间推算,确实如此,真实不虚。——《弘赞法华传》
55:唐台州国清寺释智晞 
释智晞,俗姓陈,颖川人。祖先因为被官家流放,住在闽越。智晞小时候就和其他孩子不一样,见到人的生老病死,发达破败,早晚都在思考,怜悯世人的沉沦堕落,深深生起厌离世间的心,发誓要出轮回。听到智者大师在天台山讲法,指点迷途,是世间的明师,就跋山涉水,在二十岁时,得偿所愿,拜智者大师为师。智晞守戒严谨,威仪具足,又修习禅法,深入禅定,诵《法华经》非常真诚急切,好像救自己身上着的火一样。他遵循师父的遗命,常住在佛垄修禅道场。喜欢修三昧的人,都来皈依仰止他。
智晞禅坐的空闲时间,指挥僧众修造寺院殿堂房舍,非常严整,只有经台还没建造,正要开工。当地有一座香炉峰,山上岩石险峻,林木秀丽,那里的山神非常灵验,自古已来,没有人敢仰视香炉峰,更别说爬山去采伐树木了。当时众人商议,说:“现在要造经台,供养法宝,应该用最精华的材料,不能仓促行事。香炉峰上有柽柏树,是木料里的精品,可以用来造台,供养法宝。”讨论完了,众人去咨询智晞的意见。智晞沉默好久,说:“这些树山神很爱护珍惜,我们不能轻率做事。”众人不敢再说话,各自回屋。智晞夜里做梦,有人送书信来,说:“香炉峰上的柽柏树,都布施建造经台。”梦中得到感应,智晞就开始筹划人工,进山采伐。侍者问:“昨天您不让砍树,今天怎么可以了呢?”智晞答:“昨天由他今天由我。尽管砍树,肯定没事的。”
先师智者大师上书朝廷说:“劝化百姓,从天台水边,其次到海边,所有江河溪流,还有放生池,永远断绝捕捞鱼虾。”隋朝下令执行。隋朝亡国后,百姓做恶的很多,争着去江湖河海捕捞水族。众人没有地方投诉,就一起顶礼禅师,请他去去先师智者大师的龛房,烧香咒愿。百姓打渔时,看见一个僧人在江上站着,以为是落水了,划船过去救人,到近前发现没人。从此河湖都没法打渔,大家互相转告,改恶从善,停止采捕鱼虾。
一天,智晞的弟子道亘正在房里诵《法华经》,智晞和他说:“今晚会有僧人来。”说完出去了。道亘果然看见一位僧人,穿着衲衣,手执锡杖,托着钵,形神爽俊,和一般人不一样,从外面走来。相隔二十几步,才走入路东,僧人就突然不见了。很快就听到东山有洪亮的铜钟声,在山谷里回响。智晞说:“哎呀,这是在召唤我了。”没过几天对弟子说:“我的寿命没有多久了,可准备香汤沐浴。”洗浴完,山中鸟兽里颜色奇异、形体特殊,平常见不到的,都来集中在房边,有的在地上,有的在空中,悲哀鸣叫,几天才散去。
十二月十七日夜,智晞跏趺端坐,手执如意说法,义理深刻,说完告诉弟子:“和你们短暂相会,现在要永别,以后没有再见的机会了。”说完寂然无声,过了很久。弟子们哭泣,智晞就又睁开眼劝告道:“人有生就有死,万物有始必有终。世间的事都是这样,有什么可悲哀的呢。我现在走,不要扰乱我啊。”又说:“我习禅诵经,到今天四十九年,背不沾床。我没有辜负布施,没有辜负香火。你们想和我相见,要自己努力修行,功夫不负有心人。”弟子问:“不知道和尚去什么地方呢?”智晞答:“刚才做梦,梦里说是兜率。宫殿青色,在天的西北。见到智者大师,左右有众位天人,都坐在宝座上,只有一座是空的。我问原因,答:‘灌顶再过六年,要来这升座说法。’”
十八日早晨,智晞和弟子说:“你们早点开斋饭,我马上要走了。”弟子说:“有村人上山探病,吃完就要回去了。”智晞说:“既然远道辛苦而来,等等再走吧,等我走了再走。”村人听不懂他的话,怎么留也留不住。当时天空极其晴朗美好,没有一丝云彩。智晞对村人说:“既然不留就赶紧走吧,马上要下雨了。”村人没走多久,天降暴雨。时年七十二岁。贞观元年十二月十八日午时,智晞结跏趺坐,端正安然,气息绵软微弱,像入禅定一样。天空中有弦管音乐的声音,众人都听到了,很久才停止。智晞的遗体停放了几天才入石龛,面色红润喜悦,手足柔软,和活着的时候一样。埋葬石龛的坟墓选在先师智者大师龛前二百多步。—《法华传记》
作者: 格力琼寺    时间: 2024-10-20 15:41

56:宋释有严
宋朝释有严,俗家姓胡,是临海人。十四岁到东山皈依神照法师,学习天台教观。绍圣年间,隐居在赤城东峰,在樝木下搭建茅棚,自号樝庵。修习法华三昧,无论是水灾、旱灾,只要一持诵《法华经》,就立刻得到感应,灾祸息灭。一次母亲眼睛生病,有严面对观音菩萨,观想日精摩尼手。母亲就梦到有严捧着太阳站在面前,醒来后,眼睛就能看见了。一天,有严在定中看见天神说:“师父的净土事业成就了。”又梦到池子里生出大莲花,天乐在四周响起。于是,有严做了一篇《西归自饯文》给众人看,过了七天结跏趺坐而逝。塔上有光明像月亮一样,三天后才消失。—《法华经持验记》
57:宋温州释道琛
释道琛,俗家姓彭,乐清人。十八岁受具足戒,到南湖依止圆照禅师。在禅定中看见四明尊者坐在禅床上,深入讲解法相,从此豁然开悟。他修行法华三昧,感应普贤菩萨放光,智慧辩才更加高超。有人生病很久治不好的,请道琛说法施食,大多能够痊愈,恢复健康。绍兴末年,他忽然召集众僧诵《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从早晨到晚上不断。众人闻到异香满室。道琛说:“佛来接我。”于是沐浴更衣,让众人诵《法华经》安乐行品,一品未诵完,道琛就安详坐化。遗体留龛一个多月,面色体貌和活着的时候一样。—《法华经持验记》
58:江宁县优婆塞
江宁县有位优婆塞,信奉小乘俱舍宗等说,不信大乘。当时县里僧俗众人,都造金字《法华经》供养。成年男女,虽然很多是愚笨的,但轻财重法。信小乘的优婆塞不经意间为熏香器捐了钱。七年后,优婆塞没有生病突然死去,家人觉得怪异,没有马上殡葬。第二天黄昏,他苏醒过来,悲哀哭泣,倒地失去知觉,过一会神智慢慢恢复,坐起来对家人说:“刚死的时候,先看见一座大城,像是黄金筑的。其中有很多殿堂,庄严奇妙,金银的幔帐,琉璃的布匹,非常可爱。城外有很多白色的房屋相连,城中出来一个童子对我说:‘你是小乘人,不能进大城,可以住在城外的白屋子里。城里只有大乘人才能住。’我往城里远远望去,看到很多宫殿都是空的,没有住人,就问童子:‘宫殿里怎么没人?’童子答:‘江宁县供养大乘的众人,会往生到这些宫殿里,现在还在人间,所以没人住。’”
“当时我回想起过去曾经布施捐过熏香器的钱,对童子说:‘我也供养过《法华经》,怎么住白屋呢。’童子说:‘我知道,你为薰香器捐钱才能住在金城的附近,因为不是直接供养,所以不能进城。你要想进城,早点回人间,供养《法华经》。供养经卷的人,一定会生到这里。’我要回去的时候,犹犹豫豫问童子:‘你是谁?这是什么地方?’童子说:‘我是文殊师利,这是金色世界。你的心小所以看见小城,如果是大心的人就会看见无比广博的妙土。’说完这话,金城和童子就忽然不见了。”优婆塞发心,用尽家财,造金字《法华经》,如法供养。当时人都说:造金字经,一定生金色世界。—《法华传记》
59:并州清信女
并州有一个清信女,姓楚,修念佛行业。这个州八岁的男孩女孩,都知道念佛三昧。楚姓女深生厌离世间的心,发愿写《法华经》一部,回向西方。梦到西方圣众来告诉她:“你修念佛三昧,又造《法华经》,所以来告诉你。二十五年后,再来迎接你。”说完就离去了。从此她信心更加坚定,写《法华经》,念阿弥陀佛。她七十六岁去世,当时空中有微细的音乐声,异香满室,瑞相很多。——《法华传记》
作者: 格力琼寺    时间: 2024-10-20 15:44

唐朝僧人昙韵,定州人,七十岁时,遇到隋末战乱,他就隐居在离石北千山。常持诵《法华经》,他有一个心愿,想把这部经书抄写出来,但是没有志同道合的人。几年后的一天,突然不知道从哪来了一位书生,这位书生说法师要求抄经人的清净无染,他都具备,可以抄写经书。
书生在第二天早上吃完了饭后,就沐浴更衣,穿着清净的衣服,受持八关斋戒,进入到清净的房间里面,口里边含着檀香,烧香、悬挂幢幡,然后一心寂然地抄写《法华经》。到了日落才出来,第二天又是这样,一直坚持抄完,从来都不说累。等到《法华经》写完以后,如法装裱。昙韵法师送他到门外,这个书生转眼就不见了。昙韵法师用七层布来包裹这部《法华经》,每次打开都用香水洗手,始终如一。后来遇到盗贼,没办法,就用书箱把经书装起来,放在山上的岩洞里。一年后,贼寇被平乱,他四处寻找都找不见经,心里非常的惶恐不安,到处寻觅,最后在岩洞下找到了。书箱及包巾都已经朽烂,但是他拨开朽坏的包巾,见到经书依然像从前一样光鲜完好。
——(整理自《竭诚方获实益论》)
作者: 格力琼寺    时间: 2024-10-20 15:49

露葬十年  唯舌不坏
唐朝雍州醴泉寺法师释遗俗,常年恭诵《法华经》,已有数千遍之多。唐太宗贞观年间(公元627—649年),法师病后,向道友慧廓禅师留下遗言:“我一生精勤诵经,意在得到灵验。我死后不用棺木,直接埋在土里。若我往生善道,舌头将不腐烂。若果真无腐烂,就请为我建一座塔,使人们见后对佛法生起信心与向往。”言后法师便往生。
十年后挖开埋土,法师果然只有舌头完好无损。仰慕佛道实人纷纷前来瞻礼,多如集市,大众便于甘谷崖为法师建造了一座塔,以为纪念。(海议译、正念校《法华经持验记》)


天人供养诵持法华经者

南齐时和尚弘明,会稽山阴人。少年出家,贞忠吃苦守戒律。于山阴云门寺。每日诵读法华经,学习佛法,精心勤恳读诵,整日不停。每天早晨其水瓶自然盈满,此乃天童子因感动为其而做。

诵法华经免病死之事

宋罗玙妻费氏,宁蜀人,其父宁州刺史。费氏年少敬信诵读法华经,数年勤奋不倦。后病,忽感心痛,举家苦惧,等其命终下葬。费氏心念:我诵经勤奋,当有祐,恐不至死。后入睡。一顿饭的夫夫,果然醒来。于梦中见佛在窗中来牵其手,抚其心。过了一会便不再痛。士女仆,俱见金光、闻香。其堂妹于床前探望时,也亦可见及闻。于是大兴信悟,以戒慎终,亦常以此教子弟。(《迷异记》)

江陵玉法师比丘尼慧玉,宋朝长安人也。精勤严戒,修行善道,修为和品行兼备。周游各地,以法教化众人,不论寒暑皆不懈怠。居江陵牧牛寺时,诵读《法华经》、《楞严经》等经,十日则流利背诵,众皆惊。

元嘉年间,慧玉修苦行,斋戒誓曰:“若我诚能感其心,舍身后必往生佛土,七天之内祈愿见到佛光。”后五日夜,寺东林忽见佛光,形色鲜明。众见之皆喜。后人乃为一禅堂。(《法华经显应录》)
作者: 格力琼寺    时间: 2024-10-20 15:51

并州释僧衍 
释僧衍是唐朝并州人。并州人到了七岁以上,都知道念佛,而且往生净土的人很多。僧衍持诵《法华经》,发愿往生西方净土。因为《法华经》“药王菩萨本事品”中说:“即往安乐世界”,所以他每天诵读一遍《法华经》,三年诵了一千遍。 有一天,僧衍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身体左右两侧生出翅膀,《法华经》上的文字化为翅膀上美丽绚烂的羽毛。僧衍动了飞翔的念头,身体自然而然变得很轻,飞到西方极乐世界,看见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等七宝装饰之地,华丽的宫殿层层叠叠,宫殿内外全是散发出圣洁光芒的天人。僧衍再看自己身体,左右两侧的翅膀忽然变成大宝莲花台,《法华经》上的每一个字都变成一丈六尺高的佛身,这些佛各自说着偈子:“汝在浊世诵妙法,众生业障唯见字。实是三身圆满佛,今成羽翼复本身。”僧衍听完偈子,看到大宝莲花台上坐着阿弥陀佛,六万九千三百多化身佛坐在莲花瓣上。僧衍向前跪拜礼敬,阿弥陀佛对僧衍说:“你回阎浮提后,把看到的景相讲给众生听,继续弘扬《法华经》的功德。” 说完后,尊尊佛像又变化成翅膀,僧衍飞回娑婆世界。 僧衍梦醒之后泪流满面,从此诵读《法华经》达到了观想的境界。诵经的时候,舌端有八瓣莲花,花上有跏趺 而坐的佛,《法华经》里的一个个文字,从佛口飞出,都散发着金色光明,再由字变成金色佛身,遍满虚空,围绕在自己周围。僧衍闭上眼睛就会看到这种景象,睁开眼睛就不见了。 僧衍专注修行观想和持诵。临终的时候,天空布满紫色祥云,僧衍端坐诵经,闭目而逝。离世时七十九岁。僧衍详细记录了自己的感应,秘密收在经室里。后来见到僧衍记录的人,都感动得流泪赞叹。 ——《法华传记》 
作者: 格力琼寺    时间: 2024-10-20 15:53

陈南岳衡山释慧思
  释慧思,俗姓李,是项城武津人。小时候做梦,梦见一位梵僧劝他出家,于是他就出家做僧人了。他立志一天只吃一顿饭,不接受别的供养。一次慧思看到朋友诵《法华经》,诵读时流露出深挚的情感、极大的快乐,很让他感动。于是他就借了一部,在空坟中独自看经。因为没有人教他读诵,他很难过,日夜流泪。坟墓毕竟不是人住的地方,恐怖的事情经常发生。

后来,慧思又搬到古城,凿了一个洞穴,住在里面。他白天到外面乞食,晚上不睡觉,对着《法华经》流泪,不断礼拜。那年夏天雨水特别多,洞穴里闷热潮湿,慧思全身浮肿,内心的力量却越来越强。一天他的身体症状忽然都消失了,恢复了健康。慧思又梦到普贤菩萨骑着六牙白象来给自己摩顶 后离去。从此以后,不认识、不理解的《法华经》文自然就认识、理解了。慧思受过摩顶的地方隐隐隆起,像肉髻 一样。  

慧思十年持诵《法华经》不断,开悟法华三昧 和其他大小法门。后来,他在光州大苏山受众人邀请,讲《法华经》、《般若经》。

一次,慧思走到南山,告诉大家这里在古代是寺院,众人发掘,果然发现大殿地基和器皿等东西。又到了山岩下,慧思说:“这是我前世修行的地方,因为被强盗砍头而命终。”众人挖掘到一具骷髅,慧思把骷髅顶在头上表示尊敬,后来还修了一座塔纪念前世恩德。慧思身上常有神奇的事情显现:走在雨里衣服不湿,过泥地腿脚不脏,有时候现大身、小身,有时候隐身不现形。瓶子里的水没有人续,却总是满的,好像有天童服侍一样。

有人问他的修行果位 ,慧思答:“不过十信位 罢了。”临终那天,慧思把弟子集合起来说法,大家都很伤心,慧思就说:“如果有十个人不惜身命,修法华、般舟三昧,我就为他们做事,供养他们。如果没有这样的人,我就走了。”门人弟子无人答话,慧思就说:“佛菩萨来接我了。”说完坐化,异香满室,很远的地方都闻得到。时年六十四岁,陈大建九年。 自从有佛法以来,法门众多,只有慧思兼顾禅定与智慧二者的弘扬,言谈影响深远,南北禅宗没有不遵循继承他的。慧思行大慈悲,奉持菩萨戒,不穿皮革丝绸,只穿粗布僧衣。他的著述文字大多散失了,只有《法华安乐行义》和《发愿文》存世。 ——《法华传记》《法华经显应录》 
作者: 格力琼寺    时间: 2024-10-20 15:57

清信士王梵行      

  清信士 王梵行,是琅琊临沂人。他从小失明,母亲教他诵《法华经》,到十三岁的时候就能流利背诵整部经书了。    

   他日夜坚持诵持《法华经》,一心一意,精进不懈,诵了一万七千遍。虽然眼睛看不见,但他走路从来不用别人指引,就能识别坑洼的地方。而且,他还能织草席、缝衣服、写信,做这些事情比视力正常的人还要快,还要好,别人都怀疑他有神奇的力量。他一生吃素斋戒,没有娶妻。   

   开皇六年,王梵行七十一岁时去世,遗体放在荒野,飞鸟走兽都不敢接近。慢慢的遗体的肌肉消失,只剩下白骨,于是舌头显露出来,长一尺多,颜色和莲花一样。他弟弟慧义把他的舌头装在砖函里,放了很长时间也没有腐烂。 ——《弘赞法华传》 
作者: 格力琼寺    时间: 2024-10-20 16:00

释智登         

释智登,不知道是哪里人。他从小就出家修道,在匡山的大林道场,昼夜不停地诵读《法华经》。三年后的一天,忽然看见空中有银色宝殿悬浮在头上。又过了三年,银色宝殿又近了些,就在头顶。过了很久,银色宝殿变成了金色宝殿,稍微动一下念头金色宝殿就到了房间里。睁开眼睛,闭上眼睛,金色宝殿常常就在床前。又过了很久,智登想去宝殿里面,刚刚动念就发现自己已经坐在殿里。动念想从殿里出来,就又回到禅床上,试了几十回都是这样。从此,智登的信仰更加坚定了。  

        智登的修行远近闻名,请求向他皈依受戒的人越来越多。但是智登喜欢清静,厌恶吵闹,很多人请他都没有成功。后来,晋安王约了城里很多出家人、在家人,恳请智登授戒,多次苦苦请求,智登终于答应了,说:“白天喧哗吵闹,人心散乱,夜里授戒。”授戒的时候,智登不让点燃蜡烛,在他说戒到受皈依正法戒的时候,口中放光,光芒遍照众人。大家看到智登口中放光,悲喜交集,争着顶礼跪拜,声音喧哗吵闹,以致没有办法受戒。智登看到这种情况,闭口不说话,光芒也消失了。智登说:“你们来这里是受菩萨戒,不是来礼拜光明的。现在怎么能看见光就礼拜,荒废了受戒呢?戒本说:‘戒光从口出,是证戒相,不是戒本身。’刚才要授戒,因为太喧闹没有授戒成功,现在从头开始。”大众安静地听着,智登又开始说戒,讲到皈依正法戒的时候,口中又放光,大众又顶礼跪拜,喧哗吵闹,不能受戒。一夜中反复多次,最终没有授戒成功。   

     第二天,智登回山,又看见金色宝殿,和同行的人说:“这次我登上金殿,就不再回来了。”几天后,智登就圆寂了。 ——《弘赞法华传》
作者: 格力琼寺    时间: 2024-10-20 16:03

持诵法华感得老虎护法     释智聪,不知道是哪里人。持诵《法华经》,兼听三论 。南陈灭亡后,智聪渡江来到扬州安乐寺。大业年间,隋朝灭亡,没有地方可以去,就藏身在江边的草丛中,坚持诵《法华经》。四只老虎来到身边,围绕在他左右。智聪已经十几天没有吃饭,也不感到饥饿口渴,和老虎说:“我就快死了,到时候你们就可以吃了。“老虎忽然说人话:“天地间没有这样的道理。”不久,一位八十上下的老人,胳膊下挟着一艘小船,对智聪说:“师父要是想渡江去栖霞寺住,就请上船。”四只老虎眼里流泪,舍不得智聪。智聪就对老人说:“救苦救难,就在现在,把四只老虎也带上吧。”于是,老人就驾船将智聪和四只老虎送到了江的南岸,然后就不见了。 智聪带着四只老虎到栖霞寺舍利塔西侧,修行坐禅,发誓不躺下睡觉。弟子和追随者八十人都不出寺院。要是有凶险的事情,一只老虎就会进寺大声吼叫,告诉众人。唐朝贞观二十三年四月八日,早饭后,智聪就到兴皇法朗 像前顶礼跪拜,回到自己的房内就坐化了,异香满室。丹阳城里跟随智聪受戒的出家、在家人有三千多人,听到智聪圆寂的消息,都奔走登山,哀恸的声音满山遍野。智聪圆寂时九十九岁。 ——《弘赞法华传》
作者: 格力琼寺    时间: 2024-10-20 16:05

比丘尼称道迹,号总持,不知道是什么地方人,得法于菩提达摩。达摩和梁武帝话不投机,到少林寺面壁九年。一天,达摩和弟子说:“我要回天竺,你们说说自己修习禅法的心得吧。”道育说:“我的见解是不执着文字,也不离开文字,就是道用。”达摩说:“你得我的皮。”道迹说:“我的见解是好像看见阿閦佛国般喜悦,一见更不再见。”达摩说:“你得我的肉。”道副说:“四大 本空,五阴 非有,我的见解是,没有一法。”达摩说:“你得我的骨。”慧可恭敬礼拜达摩后站立不动,没有说话。达摩说:“你得到我法的精髓。”于是传法给慧可。   

      道迹虽然没得师父认可,得到禅宗心髓,但是自己早年实践佛法的志愿没有忘,于是隐居在湖州卞岭的顶峰,昼夜诵《法华经》,满十万遍,几乎二十年没下山  。

      道迹圆寂后,人们在她搭茅棚的地方造塔,把她的遗体供奉在塔内。大同元年,塔内忽然生出一朵青莲花,众人都很惊奇,开塔后看见道迹禅师的肉身完好,莲花从舌根生出,又从中得到一部《法华经》。     

    州郡据实上奏,就在这里建法华寺。到宋朝的时候,改称观音院,用法华作山名,道迹禅师的肉身塔还在。 ——《法华经显应录》
作者: 格力琼寺    时间: 2024-10-20 16:08

释法喜,俗家姓李,是湖北襄阳人。他七岁的时候出家,拜颢禅师为师,在荆州青溪山寺做沙弥。白天砍柴做饭,晚上诵习经典。山上没有蜡烛,他就点燃柴火照亮,每天晚上诵通一页。虽然学习很多经典,但是以《法华经》为宗。他经常在吃饭睡觉间隙,诵持一卷经书,其余的时间就专心参禅。颢禅师去世,法喜发愿诵持上千遍《法华经》给师父做功德。他不住自己的旧房,每日巡绕寺塔,发誓要圆满愿望。诵经满八百遍,早晚精进,专心不散乱,身体也觉得强健了。跟他同寺的僧人,一天看到白牛拉着宝车进到法喜的房间,追过去看的时候却什么都没有。       法喜乐于救助生病的贫苦人,不管是陌生人还是熟人,都照顾周到,关心慰问,亲自治疗。病人的屎尿、浓痰、吐出来的脏东西,他不嫌脏,一直高高兴兴地照顾病人。
   
    贞观六年的春天,法喜因为受伤的创口感染生病,自己知道要去世了。十月十二日,他对门人说:“无常到了,不要喧扰,要沉默静虑,不要让外人随便进屋。”又告诉大众:“三界虚空,但是一心。”大众听到树林的北面有音乐和车辆的声音,告诉法喜。法喜说:“世间的果报,我早就舍掉了,怎么又有音乐,这是缠累啊。”法喜入定,随即音乐声就消失了,香气满屋。到了凌晨,端坐去世。寿命六十一岁,去世后脸色如同活着时打坐入定一样。——《弘赞法华传》
作者: 格力琼寺    时间: 2024-10-20 16:10

        马郎妇,不知是哪里人。大唐佛教兴盛,而陕西人爱骑马射箭,轻视佛、法、僧。有一位美丽的女子,可怜他们的愚痴,就来到这个地方。人们看到一位风姿绰约的单身少女,都想娶回家做媳妇。少女说:“我没有父母,也想有个好归宿。但是我不在乎钱财,要是有一个聪明善良、能诵佛经的人,我就嫁给他。”很多男子聚在一起看热闹,少女就给他们《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答应谁能一晚背下来,就嫁给他。第二天,有二十多人能背下来。少女说:“我的家世贞洁,不能嫁给这么多人。”于是她又给这些人《金刚经》,第二天早晨能背出来的有十几个人。少女又给众人七轴《法华经》,约定三天背下。到了期限,只有姓马的男子能全背下来。少女说:“你能超过别人,就回去和父母说,请媒人来下聘礼,然后我们再成亲。”马氏男子来迎亲的时候,少女说:“我有点不舒服,请把我安顿在别的房间,等身体恢复了,再和你相见。”于是马氏男子把少女安顿在别的屋子休息。没等婚宴结束,少女就去世了,身体很快腐烂了,马家就把她安葬了。没过几天,有个穿紫色袈裟、肤色黝黑、相貌怪异的僧人来找少女,马氏男子带他到埋葬少女的坟前。僧人用锡杖拨开沙土,看到少女尸骨已经没了,只剩下金色锁骨。僧人在河水里把锁骨洗了洗,挑在锡杖上说:“这是菩萨怜悯你们不信佛法,为让你们种善根,化身变成少女。你们要好好想想善因,以免堕落到苦海里去。”说完就腾空飞走,众人悲哀哭泣,不停叩头。从此本地人信佛诵经,都是少女的力量。北宋大诗人、书法家黄庭坚作《观音赞》:设欲真见观世音,金沙滩头马郎妇。平江万寿体禅师作颂:十分美貌谁家女,百倍聪明是马郎。堪笑金沙滩畔约,始终姻娅不成双。——《法华经显应录》  
作者: 格力琼寺    时间: 2024-10-20 16:11

淮宁姑嫂二人       淮宁近城河北岸有座华台寺,建寺的起源是这样一件事:当地一户大姓人家有个女儿,能诵《法华经》。后来她的哥哥娶妻,嫂子受她影响,也喜欢诵《法华经》。没过多久姑嫂两人就都能背诵整部经文了。每到夜深人静,月白风清的时候,二人就一起诵《法华经》,声音清脆,节奏铿锵。后来两人一同病倒,都去世了。某天,嫂子的墓上忽然长出一朵红莲花,美丽盛开,人们都很惊奇。打开坟墓,看到莲花根穿过嫂子的口,连到小姑子的墓地。再打开小姑子的墓,发现莲花根是从她的舌头长出来的。因为嫂子的《法华经》是小姑子传授的,所以有这样的景象。当地政府知道了这件事,上报给朝廷,朝廷赐华台寺匾额,建立寺院。——《法华经显应录》 
作者: 格力琼寺    时间: 2024-10-20 16:16

隋朝并州人高守节,家中世代都信奉佛教,守节在修行上尤其精进。高守节十六七岁的时候,曾经游历化郡,在途中遇见一个五六十岁的沙弥,自称海云,与高守节交谈的时候问他:“小朋友,你会诵经吗?”高守节回答:“识其本心。”于是海云就把他带到五台山,走到一处刚好可以容身的三草屋住了下来。海云教高守节诵读《法华经》,平时在外面乞讨衣食,供养高守节。     
     
      高守节经常看见一个外国僧人,来到草屋和海云师谈笑,一天后才离开。海云经常问高守节:“你知道外国僧人是谁吗?”高守节回答说:“不认识。”海云就像开玩笑一样的说:“他是文殊师利菩萨啊。”高守节虽然总是听海云师这么 说,却没有领悟师父这句话的含义。         
某天,海云让高守节下山到附近的村落取东西,临行前再三告诫:“女人是恶之本,坏菩提道,破涅槃城。你下山办事的时候,一定要小心谨慎!”高守节牢记海云师的叮嘱就出发了。在半路上遇见一个女孩,十四五岁年纪,穿的衣服很漂亮,长得端庄美丽大方,骑着一匹白马,直接来到高守节的面前,向他行礼后说:“我的身体有急病,需要下马。可是我骑的马上蹿下跳,我没有办法让它停下来,希望你救救我。”高守节想起师父叮嘱他的话,不理睬女子,继续往前走。女子一直追了高守节几里路,多次苦苦地哀求,高守节意志坚定,就是不理睬她,后来女子就消失了。办完事情回去后,高守节把路上遇见女子的事情和海云师说了,师父说:“你真是个大丈夫。不过那个女子其实是文殊师利菩萨。”      
  高守节仍然没有领悟,以为是师父开玩笑。经过这件事后,他更加精进诵经,三年的时间就把《法华经》诵读得特别精淳。  

        后来,高守节听说长安有高僧度化人,就想去剃度出家。海云师说:“如果你一定要去,就是辞别了好师父,以后很难再见面了。你到了京城后可以去禅定道场皈依卧伦禅师。”高守节到了京城后一心想剃发出家,却不能如他心愿。他去了卧伦禅师的道场,禅师问他:“你是从什么地方来的?”高守节回答:“我是从五台山来的,师父临别的时候让我来卧伦师这里做弟子。”卧伦禅师又问:“你的师父怎么称呼啊?”高守节回答说是海云。卧伦禅师惊叹道:“五台山的文殊师利菩萨!这个海云师其实就是《华严经》中善财童子参拜学习的第三个大善知识啊,你为什么要离开圣人呢?千生万劫没有这样的机会相遇,这是多么大的错误啊!”        

高守节此时才醒悟过来,非常悔恨。他还想见到海云,就辞别卧伦禅师,日夜不停赶回五台山,回到过去居住的地方,什么人也没有看见。 ——《法华传记》
作者: 格力琼寺    时间: 2024-10-20 16:21

金城释僧智         释僧智,持戒严格清净,诵持《法华经》作为自己日常的事业。僧智本来没有牙齿,发愿诵经后,梦见一位外国僧人用杨柳枝指向他的牙龈。梦醒之后,僧智的口中就生出牙齿。   

     有时候,他登上古塔诵经,身体疲累,躺下睡觉,从塔上掉下来却没有落到地上,感觉空中有人接住他,身体没有受一点伤。僧智问是谁,答:“我是毗沙门天王 。要是有人受持《法华经》,我一定守护。”僧智后来去了西域,不知所终。——《法华传记》
作者: 格力琼寺    时间: 2024-10-20 16:24

釋曇翼——山雞成佛        

  釋曇翼大師是晉朝時候的浙江人。在他還沒有出世的時候,他的家鄉有一位叫法志的沙門,經常持誦《法華經》。法志誦經的時候,總是有一隻山雞飛到他的座位旁
邊,好象是專門來聽經的。      

  七年之後,這只山雞死了,法志將它埋葬起來。一天晚上,法志做了一個夢:一個小孩向他叩頭並說:“我就是那只常來聽師父讀誦《法華經》的山雞,因為聽經,所以得以擺脫做禽畜的命運,現在已經投生到山前的王家了。”

        一天,恰好夢中小孩提到的王家設齋供僧,法志借機到了王家。說來奇怪,這家的小孩一見到法志就說:“我的和尚來了”。法志愛憐地撫摸著這個小孩:“這就是我的山雞兒了”。脫下小孩的衣服一看,腋下果然有三根山雞毛!於是這小孩的名字就叫:翼。



        翼七歲的時候就出家,十六歲的時候正式落髮。開始時到廬山親近遠公,後來又到關中向羅什大師學法  。  


    義熙十三年,釋曇翼回到東部來,在會稽的秦望山上搭了一個茅廬,稱為法華精舍,在這裡一心持誦《法華經》。就這樣過了十二年,某一日,忽然山裡來了個穿著華麗的妙齡女子,手裡提著一個裝著一頭小白豬和兩根大蒜
的籃子。這女子走到釋曇翼的跟前說:“我是來山裡采野菜的。天色晚了,山裡的野獸出沒,這個時候回去,肯定是沒命的,求您讓我在這裡借宿一夜。”   

    釋曇翼大師極力推辭,禁不住女子的苦苦哀求,只好讓出草床給這女子住下。半夜時分,這女子哭嚷著說肚子疼,求釋曇翼大師為她按摩止痛。釋曇翼大師無奈,只好持著錫
杖遠遠地用包著布的一頭為她按摩,秋毫未犯。到了次日清晨,這女子將身上華麗的衣服變成了一片祥雲,白豬變成了白象,兩根大蒜變成了雙蓮花,騰空而起,在半空中對釋曇翼大師說:“我乃是普賢菩薩,因為你不久也將成為菩薩,所以前來試探你的。看來你的心是真誠的,就象水中的月亮一樣高潔不可污染。”說完,天空中降下了一場花雨,震動四方。     

    當時,太守孟(豈頁)剛剛起床辦公,忽然見到從南方飄來了一片祥雲,四射的光芒籠罩著整個庭院。孟太守知道這是普賢菩薩示化的,於是將這件事向朝庭作了奏報。皇帝賜在此建法華寺(也就是現在的天衣寺),釋曇翼大師入滅後,信眾將他的法身上漆留在寺裡供養。
作者: 格力琼寺    时间: 2024-10-20 16:26

释慧进-念法华经往生的故事         前齐永明中,杨都高座寺释慧进者,少雄勇游侠。年四十,忽悟非常,因出家,蔬食布衣,誓诵法华,用心劳苦,执卷便病。乃发愿造百部以悔先障,始聚得一千六百文。贼来索物,进示经钱,贼惭而退。尔后遂成百部,故病亦愈。诵经既广,情愿又满,回此诵业,愿生安养。闻空中告曰:“法愿已足,必得往生。”无病而卒,八十余矣。(出《祥异记》。明抄本作出《冥异记》,按见《冥祥记》。)
  【译文】 前齐永明年中,杨都高座寺的和尚慧进,年少英勇有义侠精神。年纪四十岁时,忽然间明白过来,于是就出家。食粗粮穿布衣,发誓诵读法华经,用心苦诵,积劳成病。发誓要造百部经书来赎先前的罪孽,开始攒了一千六百文,贼来抢财物,慧进向贼说这是买经书的钱,贼惭愧而退。以后就造成了一百部经书,因此病也就好了。经书读得多,又满足了自己的心愿,从此一心诵经,回向往生极乐。忽听空中告诉他说:“法愿已足,一定能够往生。”一直活到八十多岁无病而死。
作者: 格力琼寺    时间: 2024-10-20 16:28

诵法华经免病死的故事        宋罗玙妻费氏者,宁蜀人,父悦为宁州刺史。费少而敬信,诵法华经数年,勤至不倦。后得病,忽苦心痛,阖门惶惧,属纩待时。费心念:我诵经勤苦,宜有善祐,庶不遂致死也。既而睡卧,食顷而寤,乃梦见佛于窗中援手,以摩其心,应时都愈。一堂男女婢仆,悉睹金光,亦闻香气。玙从妹于时省疾床前,亦具闻见。于是大兴信悟,虔戒至终,每以此端进化子侄焉。(出《迷异记》。《法苑珠林》九五作出《冥祥记》。)
  【译文】宋朝的罗玙的妻子费氏,宁蜀人,她的父亲做了宁州刺史。费氏年少就敬信诵读法华经,几年勤奋不倦。后来得了病,忽然感到心痛,全家人都非常害怕,只等咽气下葬。费氏心念:我诵读经书勤奋,应当有保祐,大概不至于马上就死吧。接着就入睡了,一顿饭的工夫她醒了。梦中看见佛在窗中过来拉她的手,抚摸她的心。过了一会就不疼了。一屋子里的男女婢仆,都看见了金光,也闻到了香味。罗玙的堂妹在床前探望她的时候,也都看见和闻到。于是就大兴信悟,虔诚也守戒规到最后,也常常用这些来教化他们的子侄等人。
作者: 格力琼寺    时间: 2024-10-20 16:30

释慧超,俗家姓范,是丹阳建元人。年纪不大却有远大的心量,为人温雅明理通达,有超脱尘俗的想法。他钻研佛法秘藏,来完成自己的心愿,并把诵《法华经》作为日常的事业。当时光州大苏山的慧思禅师,参悟了一乘的妙义,明白了三观的奥妙。慧超听说,就和天台智者、仙城慧命结为好友,多年一起参访慧思禅师。

禅师常和众人说:“超公是得忍 的人啊。”会稽净业法师住在蓝谷,钦佩慧超的道德,亲自邀请他一起隐居八年。慧超常勤苦修行六度,又用严格的法令约束僧人。 慧超隐居在瓦窑三年,后来动乱的时局安定下来,慧超准备离开,临走时告诉窑主说:“我在窑中诵《法华经》一千多遍,你可以扫洒干净,供养起来,别再用来烧砖瓦了。”

窑主不信,还和原来一样烧砖瓦,发现所烧的瓦都变成莲花的形状。远近见到的人都感叹称奇。慧超曾经在寺里诵经,有一头猛兽来听经。慧超为它授戒,用手抚摸它,好像家犬一样,说:“施主好好回去吧。”

猛兽就听话回去了。类似的灵异感应事迹还有很多,难以一一记载下来。 后来慧超生病卧床,弟子流泪跪问,慧超说:“我一直是这样,活的年纪大也没什么高兴,晚上就死掉也没什么悲哀的。”

于是坐起来面对西方,说:“第一义空,清净智观。”说完就去世了。圆寂的时候七十七岁,武德五年十二月六日。慧超九岁出家就开始诵《法华经》,五十多年诵经近两万遍。 ——《弘赞法华传》 
作者: 格力琼寺    时间: 2024-10-20 17:52

隆州令孤元轨          唐朝贞观五年,隆州巴西县有一个叫令孤元轨的人,敬信佛法。他想书写《法华经》、《金刚经》、《般若经》、《涅槃经》等经典,但是没有机会自己来书写,请来了上抗禅师书写检校。上抗禅师就在寺内清净身心,如法恭敬写经,把经书送到歧州庄所,和老子的《道德经》共放一处保存。忽然有一天,家里失火,存放经书的房屋是茅草屋顶,被烧得干净。令孤元轨当时在外任职冯翊县令,不在家。家人在灰烬中寻找存留的物品,盛放经书的箱子已经被烧成焦炭,但是经书和原来一样,装潢的颜色都没有改变。再寻找《道德经》,已经烧成灰了。《金刚经》有一卷题字焦黑,查找原因,原来这卷题字当初是一个擅长书法的州官所写。写的时候,他没有素食,又因为有急事要走,站着题完就走了,不够恭敬,所以被烧。乡里的人都叹为奇异之事。 ——《法华传记》 
作者: 格力琼寺    时间: 2024-10-20 17:55

越州观音道场道人
梁朝天监年中,百济国有位僧人释发正,背着书箱来到中国,寻师学道,悟了不少佛法的义趣,修行也很精进。发正在梁待了三十多年,始终不能忘记故乡,于是决定回国。

回家路上,他听人说越州界山有个观音道场,留存着观音堵室,就去看,到了发现房屋的梁栋都烂光了,只留下几堵墙。 观音道场的由来,是这样的一件事。当时有两个要好的僧人,相伴入山诵经。一个人要诵《华严经》,一个人要诵《法华经》。

各占了一块空地,垒石墙作为住处。诵《华严经》的僧人预计一个月可以诵完。他不知同伴诵经诵得怎么样了,抽空去看他,发现他一卷《法华经》还没有诵完。诵《华严经》的僧人说:“我们定的期限快到了,粮食也快吃完了,你该加紧用功,如期诵完。如果实在诵不下整部经书,就诵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吧。”说完就回去了。

诵《法华经》的僧人非常难过,心想自己肯定是过去世的原因,今生才如此愚钝。于是他更加诚心读诵,早晚不停歇。 又过了几天,诵《华严经》的僧人又来问,他实话实说:“诵一半了。”诵《华严经》的僧人说:“我已经诵完《华严经》了。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这样浅显的经文,你怎么两三天都诵不下来呢?我要是离开你走了,就辜负了朋友义气。你三天都诵不下普门品,按理我不能再等了。明天再来,你要是还诵不出,我就走了。你要努力啊!”

他听了更加悲痛,至心诵念,终于诵完。 第二天早晨,诵《华严经》的僧人又来了,说:“我要走了。”诵《法华经》的僧人说:“我昨晚才诵完。”诵《华严经》的僧人大喜,想试一下各自的诵经成果,就坐在禅床上诵《华严经》,三十卷经,没有一点脱落错误。接着,同伴上禅床诵普门品。刚发声,空中就飘下花瓣,伴随着阵阵花香,石室里到处是花,香气遍满山谷。看到这个景象,诵《华严经》的僧人禁不住下地叩头流血,忏悔谢罪。过后他刚要告别,诵《法华经》的僧人让他别走,说:“有一位老翁常送东西给我吃,你稍等会儿,咱们一起吃了,你再走吧。”

但是过了很久都没人来。 后来,诵《法华经》的僧人要打水,到了打水的地方,看到老翁坐在草地上休息,身边放着装饭食的担子。诵《法华经》的僧人很奇怪,问他:“我的同伴刚来,想一起吃饭,您有什么事,为什么在这里不送饭呢?”老翁答道:“你的同伴这么轻视我,我怎么好见他啊。”诵《法华经》的僧人这才知道老翁是观世音菩萨化身。他五体投地,恭敬礼拜。拜完抬头一看,老翁已经不见了。  诵《法华经》的僧人垒的石墙至今还在,发正亲眼所见。 ——《法华传记》
作者: 格力琼寺    时间: 2024-10-20 17:57

唐天台山国清寺释智璪         释智璪,俗家姓张,清河人。晋朝的时候迁居到临海。他的祖父名叫元秀,是梁朝时的仓部侍郎,曾经任临海内史。父亲文怀,是陈朝的将军。智璪少年的时候开始持诵《法华经》,行为端正,言而有信,亲戚乡邻对他都很爱护尊敬。十七岁的时候,父母都去世了。服丧期间刚过,智璪就染上重病,治疗了很长时间也没有好转。一天深夜,智璪拄着拐杖,拖着生病的身体来到庭院中,在月光下躺着,至心专一念诵月光菩萨名号,祈愿菩萨慈悲加持他身体康复。他就这样不断地念诵,大概半个月左右,某天夜晚,梦见一个人,相貌非凡,从东方来对智璪说:“我现在来为你治病。”随即用口对着智璪的病体逐处吮吸。连续三天都是这样,智璪的身体渐渐康复。他经此一事,深深知道佛、法、僧三宝是他真正的依靠,能够救度他,于是出家,拜安静寺的慧凭法师为师。

后来,智璪听说智者大师的行为轨范超群,是人间的良师,就坐船到天台,拜智者大师学道。智者大师让智璪修行法华忏悔,并诵读《法华经》。第十四天的初夜,智璪忏悔完毕,刚要在禅床上打坐,看见九头龙从地面涌出来,上升到虚空。第二天问师父,智者大师说:“这是在表法,告诉你九道众生都在听闻《法华经》,将来可以破除无名地,进入法性空的境界啊。” 陈朝至德四年,智璪住在宝林山寺,修行法华三昧。第一天夜里,好像有人来摇动门窗。智璪问:“你是什么人,这么晚来敲门?”门外人高声回答说:“我只是来看看你屋子里的灯。”如此多次,门外人都是这样回答。寺里有一位大德慧成禅师,那一夜他也听到了同样的声响,对弟子说:“智璪在的佛堂经常有大恶鬼出现,现在听到这个声音,一定是恶鬼来抓人了。”天快亮的时候,慧成师敲门呼唤智璪,智璪开始没有回应,慧成师就绕着佛堂哀叹说:苦啊苦啊,一定是被恶鬼害了。”智璪开门问是怎么回事。慧成师说:“你还在啊,我以为你昨天晚上已经被恶鬼害了。” 慧成师向永阳王禀报了这件事,永阳王派了几十个官兵手持兵器来保护智璪。智璪对前来护卫的人说:“一个人的性命是由他的业力所定,不是有人保护就能延长的,希望你们回城去吧,就这样回禀永阳王。”负责护卫的人离开后的第二天夜晚,恶鬼闯入禅堂,在禅堂内敲击墙柱,走来走去。禅堂里有六盏灯,智璪熄灭五盏,只留了一盏灯,行道坐禅诵经,内心坦荡,没有任何恐惧。

二十一天里,每天都是这样。等到修行快要结束的时候,只见一个青衣童子,对他称赞“善哉”!说完就消失了。经历了这两件奇异的事情,智璪的内心却没有什么忧喜,恬淡平静。 一次智璪有事去会稽,路过剡县孝行村乞食。那家的主人误煮了有毒的蘑菇款待他。智璪吃完后继续赶路,主人在他走后吃了剩下的饭菜,上吐下泻,几乎丢了性命。邻居知道后,立刻拿着药追赶智璪,跑了十里路才追上,发现他走路轻快,丝毫没有中毒的样子。智璪问:“为什么追我?”邻居就把事情原委说了一遍,智璪笑着说:“我没事,你把药扔了回去吧,不用追我。修行的道力护持我,毒伤不了我啊。” ——《法华传记》
作者: 格力琼寺    时间: 2024-10-20 17:59

朱元正是明朝海盐人。先生作秀才时,讲儒家孔孟的学说,为人品行正直,对自己要求严格。先生六十岁后,深入禅定,在自家宅子后面三间破屋里闭关,不管家事,在门上题“譬如我已死了”六个字。他每天的功课是,午前诵《法华经》一卷,午后静坐。 庚申年四月,他的学生陈则梁来拜访他,说:“老师岁数大了,不妨开戒喝点酒,对身体有益。”先生说:“你以为我岁数大了,应该借几杯酒调养气血么?你不知道我已经画得断生死,哪里在乎这个啊。”先生说画得断生死时,用手在几案上画一画,是表示已经解脱生死了。陈泽梁听了肃然起敬。

当年七月,先生没有病,忽然告诉儿子:“我在这里没什么事情了,可以走了。”儿子问他去哪里。回答去西方。儿子和孙子一再挽留,先生才答应了不走。到腊月初一,先生示现得病,不再吃饭。家人很慌张,匆忙准备后事。先生说:“不要忙乱,我腊八半夜才走。”

到了日子,先生端坐要走,又说:“我这一生丝毫不亏欠人。今年冬天,咱家后面住的木匠帮我修了后门的一片地,希望我来年元旦会客的时候,地面平整,便于老人走路。他的好意还没有报答,拿纸笔来,我做一首诗谢他。”写诗时,中间有一个字写错了,用笔涂改后,从容坐定去世,正是公鸡报晓的时候。先生去世前告诉家人,临终时不要让家里的妇女来,过两三个时辰才能来,来了也不要哭。到天亮的时候,家里人才进来,都哭了。先生睁开眼没说话,只是摇头让女人离开,等她们都走了才又闭目逝去。先生就是这样来去自由。 ——《法华经持验记》
作者: 格力琼寺    时间: 2024-10-20 18:02

龟兹国沙门达磨跋陀        达磨跋陀,龟兹国人,唐朝人称他为法贤。他天性聪颖,精通佛家经典教义,粗通外国语言,把小乘尊为最高佛法。内心贡高我慢 ,侮辱大乘僧众。当时,有一位巡礼的僧人,名叫须梨耶,诵读《法华经》六千偈,通达经义,没有脱漏的地方,给法贤讲解《法华经》的幽深义理。法贤认识到自己对佛经理解的局限,归心大乘。

拜须梨耶做师父,诵读《法华经》并学习经义,每天诵读五遍,护法夜叉都来守护他。每天夜里,他住的草房都有异光,别人以为是失火了,问法贤是怎么回事,法贤说:“四大天王每次都来护持《法华经》的光芒。”

法贤临终的时候,对徒众说:“过去我认为小乘经典是最高的佛法,好像把瓦石当做金宝一样。现在反复体会《法华经》才真正得到金宝啊!三年诵经,看见普贤菩萨,得到正位,得见法性,再也不会退转。你们要专心诵持《法华经》,想得到正位,不过三生就可以了。”随即写下遗书就去世了,好像入禅定一样。人们在法贤的遗骨上建造宝塔,夏天下暴雨,也不能沾湿宝塔;鸟群从来不飞近宝塔。凡是看见和听说的人,都来恭敬礼拜供养,像热闹的集市一样。(《出外国记》) ——《法华传记》
作者: 格力琼寺    时间: 2024-10-20 18:02

龟兹国沙门达磨跋陀        达磨跋陀,龟兹国人,唐朝人称他为法贤。他天性聪颖,精通佛家经典教义,粗通外国语言,把小乘尊为最高佛法。内心贡高我慢 ,侮辱大乘僧众。当时,有一位巡礼的僧人,名叫须梨耶,诵读《法华经》六千偈,通达经义,没有脱漏的地方,给法贤讲解《法华经》的幽深义理。法贤认识到自己对佛经理解的局限,归心大乘。

拜须梨耶做师父,诵读《法华经》并学习经义,每天诵读五遍,护法夜叉都来守护他。每天夜里,他住的草房都有异光,别人以为是失火了,问法贤是怎么回事,法贤说:“四大天王每次都来护持《法华经》的光芒。”

法贤临终的时候,对徒众说:“过去我认为小乘经典是最高的佛法,好像把瓦石当做金宝一样。现在反复体会《法华经》才真正得到金宝啊!三年诵经,看见普贤菩萨,得到正位,得见法性,再也不会退转。你们要专心诵持《法华经》,想得到正位,不过三生就可以了。”随即写下遗书就去世了,好像入禅定一样。人们在法贤的遗骨上建造宝塔,夏天下暴雨,也不能沾湿宝塔;鸟群从来不飞近宝塔。凡是看见和听说的人,都来恭敬礼拜供养,像热闹的集市一样。(《出外国记》) ——《法华传记》
作者: 格力琼寺    时间: 2024-10-20 18:05

龟兹国沙门达磨跋陀 
        释功迥是唐朝汴州浚仪人。六岁的时候,母亲口授《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十六岁的时候,到秦山拜弘法师为师。功迥年纪虽然不大,却严持操守。穿布衣、住茅棚,修法精进。他常说:“在山林中静默修行是独善其身,要延续佛法慧命,必须教化诱导,才能弘法。”后来,功迥去南方参学,在慧福寺专诵《法华经》,又撰写了五卷《法华经疏》,常常为人演讲《法华经》,感应普贤菩萨骑着六牙白象现身,地面都变成了银色。功迥前后讲《法华经》五十多遍,每次讲到药草喻品时,天必下雨。 ——《法华经显应录》 
作者: 格力琼寺    时间: 2024-10-20 18:07

严恭,字近礼,泉州人。家中非常富有,没有兄弟姐妹。父母对严恭非常疼爱。陈大建年初,严恭二十岁的时候,和父母说要五万钱到扬州买东西,父母答应了。严恭乘船南下,在距离扬州几十里的江上,碰到一艘去集市上卖团鱼的船。严恭询问后,想到团鱼将死,就和船主商议赎买团鱼。船主说:“我的团鱼大,要一千钱一头。”

严恭问:“有几头?”答:“五十。”严恭说:“我正好有五万钱,愿意拿来赎买。”船主很高兴,将团鱼尽数卖给严恭,开船离去。严恭把团鱼都放生江中,空船去扬州玩。装团鱼的船主和严恭告别后,船行了十几里就翻了,船主淹死江中。 当天,严恭的父母在家中。黄昏的时候有五十个穿黑衣服的人来借宿,还送钱五万,说:“您的儿子在扬州,托我们把钱送回来。”严恭的父母很惊愕诧异,怀疑儿子死了,一再询问黑衣人。黑衣人说:“您的儿子没事,就是不需要用钱,所以托我们带回来。”

严恭父亲接受了钱财,发现确实是原来给儿子的钱,只是都湿了。第二天,黑衣人告辞走了。过了一个多月,严恭回家了,父母都很高兴,问:“为什么托人带钱回来?”严恭说:“没有啊。”父母说送钱人的相貌和日期,刚好就是赎买团鱼那天,这才知道五十个穿黑衣服的人竟是所赎买的团鱼,父子惊叹。 严恭把家搬到扬州,专门做功德。自己经常诵读《法华经》,读到宝塔品时,把书放下,感叹道:“一塔之内,有两尊如来,分身诸佛,其数众多。我现在怎么一位也见不到呢?”感慨良久。当天夜间,严恭梦见一位梵僧,自称法脱,告诉严恭:“如果书写《法华经》,加上讲经,想见诸佛的事情就可以办到了。”严恭就发愿造《法华经》百部。没过多久,严恭忽然生重病,就发誓造《法华经》千部,讲经五百遍。严恭建造了很多写经的房屋,庄严清净,写经的书生常有几十人,供给丰厚。扬州的僧俗人众,都很敬重他,称他为“严法华”。病好之后,严恭的志愿更加坚定。 一天,严恭在经堂北面,碰见一个奇异的僧人,八十岁上下年纪,对严恭说:“听说您造《法华经》,我愿意向您请一部经书。以前没有提婆达多品,现在把这品留下,放在宝塔品后。我从龟兹国来,要去罗浮山。得到您造的经书一部,粗略看过。我留下一饼金子,重三十斤,用于造《法华经》,明年夏天我还要带造经钱来。”

又说:“我曾经看见普贤品内缺少一句咒语,应该找来有这句咒语的经书,补足内容。”僧人说完就走了,不知所踪。后来,栖霞寺禅师宝恭送零散《法华经》五十多卷给严恭补足,用于流通。其中有一卷第七是宋元嘉二十九年宋懿所造,用来校对普贤咒,发现原来的版本少了“婆罗帝”三个字,是第十六句。之后再写《法华经》,就按照这个版本补足普贤咒少的三个字。 一次,严恭的亲戚向严恭借一万造经钱,严恭迫不得已借给他。亲戚坐船回家,途中船翻了,借的钱落入水中,船上的人没有死。当天严恭在钱库看到一万湿钱,好像刚从水里捞出的样子,很是奇怪。后来严恭遇到借钱的亲戚,证实湿钱是他借走的一万钱。 第二年夏天,庐江人侯志从鄱阳郡到宫亭湖,遇到暴风,同行的很多船都翻了,只有侯志在的那艘船,好像被人牵引一样,穿过风浪,来到一座庙前。一个身高两丈,披甲带剑的神人,坐在一个人身上,问侯志生平所有罪过,侯志一一说了。神人又问:“认识扬州造《法华经》的严恭吗?我要布施一万钱给严恭造经做功德,你可以拿钱给他。”说完就消失不见了。侯志不知道从哪里出这笔钱,但记住了严恭的名字。随后,风向转为利于行船的顺风,侯志两天就登岸了。船刚停好,就有一个人来找侯志,自称姓许,说:“我在南陈的时候,曾经在会稽从您那里买了四匹锦,当时没有付给您足够的钱,现在要还给您。”

留钱一万要侯志接受,就消失不见了。侯志记得当年的交易,并没有欠钱的事情,这才明白是神钱。侯志到江宁县拜访严恭,给他一万钱,并把事情的原委说了一遍。严恭更受鼓舞,发愿造经三千部,讲经一千遍。 又有江夏人李湛,请《法华经》一部回家供养。船行到三山的时候遇到大风,一船人都死了,李湛也没有幸免。过了五天,新林坊人忽然看到水上有几十只乌鸦、老鹰一起抓着一个东西,光彩映日,顺流而下。有人坐小船去取,发现是一个漆函,上岸打开,里面是一部《法华经》,一点也没有沾湿。

坊人把经书交送刺史张熙,刺史检查,知道是严恭所造,送还严恭。严恭检视,发现是李湛请的那一部。 又有齐王府人,请了一部《法华经》回家。在过江的时候遭遇暴风,船翻了,财物都丢失了,人获救活了下来。《法华经》函在江上漂流,随着波浪上下,好像有东西拿着一样。有人把经函捞出检查,发现经书一点都没有沾湿损伤。将经书送还严恭,发现是齐王府人请的经书。 严恭曾经到集市上去买纸,恰巧钱不够。忽然有一个人,拿着三千钱给严恭,说:“帮助您买纸。”说完人就不见了。这样的事情不止一次。隋朝开皇末年,严恭去世,他的子孙继续造《法华经》的事业。隋朝末年,有盗贼来到江都,相互约定不到严法华家附近,同乡的人因此保全身家性命。严恭及其后代前后共造经二千五百多部。 ——《弘赞法华传》
作者: 格力琼寺    时间: 2024-10-20 18:11

《妙法莲华经》译者鸠摩罗什   


   鸠摩罗什大师是天竺 人,家里世世代代做宰相。他的父亲鸠摩炎聪慧且道德高深,为了躲避继承宰相官位,离开天竺到葱岭出家。龟兹国王听说后,十分敬重鸠摩炎,亲自迎请他为国师。国王有一个妹妹,二十岁,异常聪敏,看过的书马上就能背诵。她的身体上有一块红色的胎记,据说是生智慧之子的征兆。很多国家来向龟兹国王妹妹提亲,她都没有答应。见到鸠摩炎之后,内心生出钦慕之情,就逼鸠摩炎还俗和她结婚。

怀孕的时候她智慧大增,突然没有人教就会说天竺语,凡是有任何问题,都能够详细解答,说话精深凝练,令人赞叹。罗汉达摩瞿沙说:“这一定是怀上了智慧的孩子。释迦牟尼佛的大弟子舍利佛尊者,人称‘智慧第一’,住胎的时候,他母亲也是这样。” 罗什大师的母亲后来出家修道,精进不懈怠,证得初果须陀洹 。大师在七岁的时候也出家了。拜师诵经,一天能诵读千首偈子,共计三万两千字。师父为他讲解经文大义,他都能通达无碍。

后来,大师又遍访名师,学习各种经教,包括外道的经典书籍,都能够听闻一点儿就完全了悟。罗什大师的母亲后来证得二果,又去天竺,证得三果。去天竺之前,母亲对大师说:“法华、方等、摩诃般若这些经教,应该传播到东土,在震旦 大兴,都要依靠你的力量,但是对你自身却没有好处。”大师回答:“菩萨道不计较自己的利益,只要能让大教得以流传,让众生开悟,即使我自己经历火烧之苦,也没有什么遗憾和悔恨的!”     

  龟兹国王迎请大师回国,为大众演说经典,西域各国对大师都极其敬重。大师讲法的时候,各国国王长跪在大师座位旁,让大师踩着自己的身体登上法座。大师的盛名传到中国,前秦国王苻坚命令大将吕光带领兵七万人,攻打龟兹及乌耆,只是为了能得到鸠摩罗什大师。

后来,苻坚被姚苌害死,吕光也死了,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动和阻碍,在弘始三年十二月,鸠摩罗什大师才来到长安,受到了姚兴的隆重接待,奉为国师,请大师到西明阁和逍遥园翻译佛经。 鸠摩罗什大师通达汉语之后,发现旧有的翻译经典有很多错误,不符合梵文本的原义。姚兴就下令,让僧人僧迁、法钦、道流、道恒、道标、僧睿、僧肇等八百人做大师的助手,一起翻译佛经。又召集各地有志翻译佛经的沙门二千多人,共同翻译《妙法莲华经》。

鸠摩罗什大师诵读梵文本,并将其口译成中文,僧睿等人用笔记录下来。翻译到五百弟子授记品的时候,大师说:“竺法护法师翻译的这句‘天见人,人见天’,意思和梵文本一样,但是文字太过朴素直白。”僧睿应声答道:“改成‘人天交接,两得相见’怎么样?”大师听了非常高兴。 鸠摩罗什大师一生共翻译经论九十八部四百二十五卷。

另外,大师还写有《实相论》、马鸣、龙树、提婆达多等传,注解《维摩诘经》,还有其他的著作流传于世。佛法传到东土,能够广大弘扬,教化众生,很大程度上依赖鸠摩罗什大师的力量。 相传鸠摩罗什大师是文殊菩萨的化身,灵山法华一会的发起人 ,现在又化身来翻译《法华经》。大师执笔书写的时候,笔上常常放光,光中或现文殊菩萨身,或现佛身。后来大师生病,口里读诵三番神咒,让弟子诵持来延寿治病,没有效果,知道自己离世的时候到了。大师去世前和弟子告别说:“因为弘法的因缘相遇,我的心愿还没有完成,就要和大家告别了,很难过。如果我翻译的经典没有错,那么焚身之后,我的舌头就不会焦烂。”大师火化之后,果然舌头保持完好。 ——《弘赞法华传》、《法华传记》
作者: 格力琼寺    时间: 2024-10-20 18:12

明谭工部贞默母          明朝工部谭贞默的母亲严太夫人,持家教子都很有法度。虽然丈夫和儿子身份显贵,但她却布衣蔬食,吃穿从简。严太夫人笃信佛法,尤其尊崇《法华经》、《金刚经》,早晚持诵,晚年的时候增加持诵《华严经》,每天诵一卷,还能给儿子媳妇讲解佛经大义。崇祯壬申年,严太夫人生病,沐浴更衣后礼拜佛像,说:“我一生敬佛,如果有佛缘,我的遗体应该没有秽气。”说完就跏趺坐,双手合掌去世。当时正是盛夏时节,七天中她的面容慈悲含笑,就像活着时一样。空气中时时有香气拂面而来,等到丧事办完,没有一个苍蝇,见到的人都感到惊讶叹服。 ——《法华经持验记》 
作者: 格力琼寺    时间: 2024-10-20 18:14

唐京师龙兴寺释楚金          释楚金,俗家姓程,是广平人。七岁的时候出家,诵《法华经》。受具足戒后,升座讲法。一天楚金夜里持诵《法华经》,到多宝塔品,身心恬淡,好像进入禅定。忽然,他看见宝塔就在眼前,释迦牟尼佛的分身遍满虚空界。楚金深深感悟,泪如雨下。从此穿布衣,一天吃一顿饭,不出寺门。发愿六年内建宝塔。 楚金看到千福寺规模宏大,寺院宽敞,十分幽静,就想在这里建塔。恰好千福寺有位叫怀忍的僧人,一天半夜,忽然看到一条河水从龙兴寺发源,流到千福寺,水波荡漾,清澈无比,河上有一艘方舟,又有一座宝塔从天而降。过了很久,这个景象才消失。他听说楚金建议建造宝塔,十分高兴。 楚金每天晚上到建造宝塔的地方,精进修行,众人都听到天乐,闻到异香。天宝元年,开始安宝塔相轮,皇帝感应梦境,亲自书写多宝塔额,赐钱五十万。宝塔建成,有五色祥云笼罩在塔上,万众跪拜。楚金对修行同仁说:“我们应该坚定志愿,在塔下昼夜诵持《法华经》,终身不变。”共吟诵《法华经》六千余部。每到春秋天,楚金就集合大德四十九人,行法华三昧,前后感应得舍利七百粒。六年后,想收藏舍利,庄严道场,又降下舍利一百零八粒。 楚金画普贤菩萨变相,在笔锋下感应出舍利十九粒,每一粒都圆转晶莹,灵光四射。于是他用石函盛放舍利,又造了自身的石头跪像,石像头顶石函,一同放在塔下,表达至高敬意。楚金从小就书写《法华经》,曾经刺血写经一部,还写金字经三十六部,墨本经千部镇在塔内。又书写千部发给众人受持,感应很多。(编注:楚金师建塔事迹,详见多宝塔碑,此碑为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所书,是书法史上的传世名作。) ——《法华经持验记》 
作者: 格力琼寺    时间: 2024-10-20 18:15

唐并州司马楚宣宗         唐朝并州司马楚宣宗,家里非常富有,有三个儿子两个女儿。小儿子突然得急病死了,宣宗伤心过度,得了痴狂的毛病,光着身子叫唤乱走一个多月。当时大兴国寺的僧人慧超安慰宣宗说:“人都有生老病死,没有父亲能和孩子永远在一起的。要是想见你的小儿子,就为他造《法华经》吧。”宣宗听了很高兴,就开始书写《法华经》,白天夜晚都希望见到小儿子。一天晚上做梦,梦见一个僧人对他说:“想见到你的小儿子就跟我来吧。” 宣宗跟着僧人来到一个花园,看见成百上千的小孩子在里面游戏。僧人指着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说:“这就是你的小儿子。”宣宗很高兴,想抱小儿子,小孩子却不让他抱。宣宗说:“我想你想得白天、晚上都睡不着觉,你怎么不愿意和我亲近呢?”小孩子说:“我不过是因缘聚合暂时生在你家,做你的儿子,父子一场,有什么恩爱呢?你为我写经,只是暂时相见。如果想这一世还能够见面,你就应该发大心造经,把这件事作为事业,这样我们一起往生佛国,就能在那里永远相会了。”小孩子说完就走了。宣宗和僧人说:“我想通了,不会再追我的小儿子了。”于是就随着僧人回来了。梦醒之后,宣宗和慧超说了这件事,发大心以写经为毕生事业,后来出家,往生净土。还把这件事说给他人听。 ——《法华传记》  
作者: 格力琼寺    时间: 2024-10-20 18:17

明州沈氏       绍兴初年,石鳅有一户姓伍的人家娶媳妇。媳妇姓沈,是定海江南人。为人禀性贞洁贤惠,常修善行。婆婆每天早晨都诵《法华经》,媳妇就在旁边恭敬谨慎地侍奉着。婆婆只要展开经卷,媳妇就过来听经,少则一二品,多则一卷,一直不厌倦。

   有一天,媳妇生病了,对婆婆说:“我有这样的机缘听婆婆您诵经,这一世我们的缘分尽了,现在和您告别,不能再侍奉您了。希望以后我们能在诸佛的法会上相见。我有一首偈子,请婆婆帮我流传:‘平生快活,死也风流。最后一着,分付柴头。’”说完就端正身体,结跏趺坐去世了。

  婆婆看她走得这样超脱,就和田童宏智禅师说了这件事情,禅师听了欢喜赞叹,把给自己准备的龛拿给婆婆,用来火化她儿媳妇的遗体。火化后的骨灰中有无数晶莹剔透的舍利,僧人和在家修行的人无论看到和听到的都称叹稀有。这件事是湖心寺法政宗师亲眼所见,因此流传。 ——《法华经显应录》
作者: 格力琼寺    时间: 2024-10-20 18:21

舌生蓮花
        宋朝高僧釋道生是钜鹿人,他很小的時候就跟著竺法汰法師出家。先是到廬山隱居了七年,常常持誦《法華經》。後來悟到要入道契法,必須得先懂得經義。於是開
始不辭勞苦地鑽研各種佛學經典,併入關中,師從羅什大師的嫡承。釋道生大師的佛學修養已經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在辨問機鋒上,當時已無人可與他相提並論,
因此人們都說他已經悟道。釋道生大師到蘇州的虎邱山上講經,即使是本來沒有佛性的人聽了他講的經都能受到感化,人們形容說連頑石聽了也會點頭讚歎。他在半
塘講誦《法華經》的時候,收了一個小孩做徒弟,也跟著他持誦《法華經》。後來,這小孩夭折了,葬在林子裡。一天晚上,村裡的人聽到從小孩的墳裡傳出誦經
聲,感到非常奇怪,打開小孩的棺木一看,裡面只有一根舌頭,舌頭上開著一朵青色的蓮花。於是,人們就在此地建了一座塔,後來慢慢地又發展建成了一座佛寺
(就是現在的半塘寺)。詩人高啟為此寫了一首詩紀念:黃土但埋骨,豈能埋性靈。昔聞宿草間,曾吐青蓮華。身歸長夜台,口誦西方經。尋跡殊(穴目),聞聲每
泠泠。寒燈照空塔,時有山僧聽。應使鄰塚聞,沈迷盡皆醒。
作者: 格力琼寺    时间: 2024-10-20 18:23

宋东掖山能仁寺释本如        释本如是宋代四明句章人,小时候跟从法智禅师学习佛法。宋真宗祥符四年,本如到东山大弘教观,讲法华、光明、观无量寿等经,每部经都讲了六七遍。他后来又集合百名僧人,修习法华长忏一年。本如曾经在东山的西南角看见一只老虎趴在地上,他用禅杖打了老虎一下,说:“这不是你住的地方。”老虎就低头离开了。他后来在老虎趴的地方建造草屋,闲居在此。本如师禅坐时,原来住在这里的五通神经常将本如师和禅床一起抬起在空中飞行。本如师倾慕庐山的道风,和郇公章得象等贤人结白莲社。庆历年间,皇帝赐号神照,赏紫方袍,赐寺额白莲。本如师临终的时候和众人说法诀别,江上很多人看到云端上有僧人向西而去。嘉定四年迁葬,已过去二百多年了,打开龛室,看到本如慈祥的相貌和生前一样,须发长垂,舍利满龛。 ——《法华经显应录》 
作者: 格力琼寺    时间: 2024-10-20 18:24

高丽光禅师            有一个僧人叫做玄光,是海东熊州人。年纪很小就不喜欢世间的俗事,一心清净修行。长大以后,坐船渡海到中国来寻求禅法。到衡山去向慧思大禅师参学请教。慧思观察玄光的素质、个性,教授他修习《法华经》中的四安乐行。       

玄光修法专注勇猛,像神锥一样,没有任何东西能够挡住他强大的力量。没有多久,玄光就证得法华三昧。慧思为他做印证,说:“你所证得的真实不虚,应该回到你的国家,好好传播宣扬佛法。”玄光磕头拜谢,告别师父,登船回国。 

       船行驶在大洋上,玄光忽然看见天帝的仪仗,伴随着彩云出现,美妙的音乐环绕,空中有声音对玄光说:“天帝召请您到龙宫讲法。”玄光拱手避让,看见一个穿着青衣服的人在前面做引导,不久进入宫城。宫城不像人间的宫殿,卫士都批鳞带甲,还有很多鬼神。玄光登上宝典,又升到高台,随着天帝的提问讲述佛法,一共七天。讲法结束后,天帝亲自来送别玄光。玄光再次登船,船夫告诉他:“船在海上飘荡着不前进,大概有半天的时间。”  

    回国后,玄光就到熊州的翁山搭建茅草棚,住在那里,后来又建成寺院。弟子众多。其中一人证得火光三昧 ,一人证得水光三昧 。其余的弟子都像鸟儿依附须弥山,都变成金色一样,都各有成就。玄光圆寂后,不知道去了什么地方。南岳衡山祖堂列二十八位大德,玄光位居其一。 ——《法华经显应录》 
作者: 格力琼寺    时间: 2024-10-20 18:27

高安太守嫂      

朝奉大夫孙于之的嫂子,十九岁就守寡了。她发誓一天只吃一顿饭,终身诵《法华经》,没有再嫁人。      

嫂子七十多岁的时候,脸上还有光泽,行动灵活利落。      

   政和六年六月,她忽然把经书收起来,整理自己的衣服古玩,分送给了侍妾。别人问她为什么要这么做,嫂子笑着说:“我三天后就要死了。”三天后,嫂子果然没有病就安然去世。 ——《法华经显应录》
作者: 格力琼寺    时间: 2024-10-20 18:30

唐朝蒲州孤介山陷泉寺有一名僧人释义彻,发愿用身上的血来写《法华经》。他将写好的经书埋在孤介山的南面,等待下一尊佛出世。飞鸟野兽从来不接近埋经的地方。后来,义彻又想到经卷免不了遭受风雨的侵蚀而毁坏,就对着虚空,发愿写经。       在他写经的虚空之地,霜雪不降,鸟兽不飞。如果有人敬信祈祷,就会看见在空中十多丈的地方出现《法华经》文,如同钩锁连接一样。这是那个地方的人亲眼所见。 ——《法华传记》 
作者: 格力琼寺    时间: 2024-10-20 18:38

释传灯,俗家姓叶,是古越国姑蔑人。小的时候跟随贤映庵师剃头出家,后来又拜见百松法师。
跟随百松法师听讲《法华经》,恍惚间心领神会。接着又听《楞严经》,半夜的时候到百松法师房内请教楞严大定的旨意。百松法师不说话,瞪着眼睛看他,传灯一下就开悟了。百松法师把金云紫缕袈裟传给传灯。传灯一生中修行法华、大悲、光明、弥陀和楞严等忏法,没有空过一天,从此讲经远近闻名。 冯司成梦桢和陆太宰光祖出资买山,发心建造道场。于是,传灯就选择在幽溪建高明寺。那个地方先前是山农叶祺父母的墓地。

一天晚上,叶祺梦到玄弼真君对他说:“这里是圣人的道场,马上就会有肉身菩萨在这里大做佛事,赶快把父母的坟墓迁走,避免灾祸吧。”
叶祺不信这是真的,不久全家人都生病了。他非常害怕,迅速迁走坟墓。

第二天,传灯就到了此地,在这里设立了天台祖庭,很多学道的人都聚集在这里。

传灯曾经写《生无生论》,讲明了往生净土的大义。甲辰年,传灯应守庵禅师的邀请,在新昌的大佛前登上法座讲法。众人都听到了石室里演奏的天乐声,声音铿锵响亮,好像丝竹,不是人间的曲调,讲经结束后天乐才停止。每年都要修行四种三昧,以身作则,精进勇猛。传灯注解楞严、维摩等经书,书写的时候一定要披上戒衲,感得鬼神护卫他。前后讲经七十多期。 传灯七十五岁的时候,提前知道自己圆寂的时候到了,写下“妙法莲华经”五个字,高唱经题两遍,面容恬静柔和,安然去世。传灯的号是无尽,黄檗禅师号无念,博山禅师号无异,都是浊界医王,人天正眼,时人称为三无。 ——《法华经持验记》
作者: 格力琼寺    时间: 2024-10-20 18:41

释宝通,不知道俗家姓名。他对佛法没有什么知解,只是诵   读了《法华经》第七卷的几篇咒,忽然能看见鬼神。杨桥村赵家的媳妇被村神迷惑。宝通到神舍,村神起身让座,宝通对村神说:“你住在村边,应该做利益村人的好事啊,怎么迷惑人家的媳妇呢?”村神说:“这不是弟子的过错,是我手下人做的,我一定会处理好这件事。”村神派小吏把迷惑村妇的神召唤到庭前,杖打一百,身上流血。赵家媳妇的病就好了。宝通又问村神:“白露村神和你相关吗?”村神答:“也相关啊。”宝通说:“那村里有郝家媳妇,被村神迷惑,能让她病好吗?”村神说:“可以啊。”就派人把白露村神召来,也惩罚杖打一百。郝家媳妇病也好了。      

   后来,赵家媳妇的病复发了,唱歌叫喊了一天。主人请宝通救治,宝通来到赵家,看见先前挨罚的神在病人旁。宝通说:“你以前说永远不来了,现在怎么又来了。我要诵咒。”神叩头哀求宝通放自己回去,不要诵咒。神跑得远远的,再也不敢来了,赵家媳妇的病也没有再犯过。 ——《弘赞法华传》
作者: 格力琼寺    时间: 2024-10-20 18:42

 释僧映,不知道是哪里人,也不知道姓氏。年纪很小的时候就出家了,住在江阳永齐寺,一直持诵《法华经》,年老的时候也不间断。僧映和一位法师共同住一个房间,法师嫌僧映诵经的声音太高,妨碍自己看经,请僧值 劝说他。当天晚上月光明亮,僧映和往常一样诵经。僧值想去劝他不要诵经了,推开院门,看到僧映的房前有几千人,身上穿着铠甲,带着弓-箭、兵器,叉手跪在地上听僧映诵经。僧值就退回自己房中。第二天,僧值和法师说了昨天夜里看见的景象,两个人一同去找僧映,忏悔嫌他诵经声音大的罪过。僧映平时行住坐卧,身前身后总是能听到铠甲兵器的声音。 ——《弘赞法华传》 
作者: 格力琼寺    时间: 2024-10-20 18:43

江陵玉法师          比丘尼慧玉是宋朝长安人,精勤持戒,修行善道,修为和品行兼备。她周游各地,用佛法教化众人,不论寒暑都坚持不懈。住在江陵牧牛寺的时候,诵读《法华经》、《楞严经》等经典,十天就能流利背诵,众人都感到很惊奇。元嘉年间,慧玉修苦行,斋戒时发誓:“要是我的诚心有感应,舍身之后一定往生佛土,七天之内祈愿见到佛光。”五天后的夜里,寺庙东侧的树林忽然现出佛光,形色鲜明。众人看见了都发欢喜心。后来人们就在发光的地方建造了一座禅堂。 ——《法华经显应录》 
作者: 格力琼寺    时间: 2024-10-20 18:45

清信士谢智藏         

智藏是雍州蓝田人。他虽然是种田的农民,但一直持五戒。某天他有事进县城,看见寺里有僧人讲《法华经》,讲到第六卷,持经有眼耳鼻舌身意功德。智藏回家就发心诵持《法华经》第六卷。除了必须去做的事情,他一直坚持诵经,不曾间断。他想要诵持其他几卷经文,但是苦于住在乡下,没人教授。要是离家去找传授经书的老师,又会荒废种田,没法维持生活。

他白天晚上都在想,要是能碰上明师就好了。 过了几年,一天有位僧人忽然来敲门,对智藏说:“你有吃的么?我讨一顿斋饭。”智藏高高兴兴把家里有的东西拿出来,做好斋饭,恭敬供养僧人。僧人吃完,对智藏说:“你想受持《法华经》,把经本拿来吧。”智藏非常高兴,正好满足了自己的愿望。僧人就传授《法华经》给他,智藏听了一遍就记住了。传经以后,僧人忽然消失不见了。智藏很惆怅,恨自己没看出僧人是神人。僧人离开后,屋子里满是奇异的香气,好几天都没散。 ——《弘赞法华传》
作者: 格力琼寺    时间: 2024-10-20 18:46

  释慧津,俗家姓钱,不知道是哪里的人。年岁很小就出家了。他修行精进,严格遵守戒律。庐山的山峰都游历遍了,一直诵《法华经》不断,从早到晚除吃饭睡觉外都在诵经,没有间息过。他诵经的时候,周围几步的范围,一定要洒扫干净,采摘来新鲜的花朵,庄严装饰。中心五六尺左右的地方,悬挂幡盖烧香,旁边安放座位。穿上干净的新衣服,礼拜十方佛,合掌端坐,然后才开始诵经。诵经满万遍后,忽然依稀出现云雾状的景象,云雾里面现出《法华经》中的净土三变,八方宝座宝树的壮观景象,朦朦胧胧地可以看到诸佛菩萨。诵到一万五千遍后,诸佛菩萨的形象就清清楚楚了。后来不知所终。 ——《弘赞法华传》 
作者: 格力琼寺    时间: 2024-10-20 18:48

隋荆州释慧成           

隋朝的僧人释慧成,澧阳人,俗家姓段。熟练诵读《法华经》、《维摩诘经》、《胜天王经》等经典后,到南岳衡山去见慧思大禅师,教导他修行法华三昧。慧成遵照老师的话修行三年,所有妨碍修行的罪业,不正的禅定和鬼定都消散干净了。         

后来,慧成到了枝江,修建禅慧寺。六月份的时候,江水上涨,一夜间江水冲上很多修建大殿需要的梁木。有个叫段弘的人,是一处讲学修身之所的主人,忽然气绝身亡。慧成一到,他就苏醒了,对慧成说:“刚开始,我被阴间的官吏抓到了阎王那里,就看见您在大殿上对阎王说:‘这个人的功德还没有做完,希望阎王能够宽容赦免他。’阎王离开座位,到您的脚前跪拜,这样我就被释放回来了。”还有一个常律师,半夜里抓虱子,把虱子扔到地上。天亮以后,慧成师说:“夜里有一个施主挨冻,好可怜啊!”常律师听了非常惭愧,就把这件事作为教训,不敢再犯同样的错误了。 ——《法华经持验记》
作者: 格力琼寺    时间: 2024-10-20 18:49

《妙法莲华经论》译者菩提流支        西域沙门菩提流支是北天竺人。他精通经藏、律藏、论藏,这些集结了佛陀弘法教义的经典。发愿弘扬佛法,在北魏永平元年来到中国。宣武皇帝颁下诏书,请菩提流支在北魏第一大寺永宁寺翻译佛经,下令七百名僧人做他的助手。经论的梵文原本有万甲 ,翻译的经文堆满了整整一间屋子。菩提流支非常聪慧,擅长文字,还精通咒术。一次,他想要沐浴,恰好弟子都不在身边,没有人帮他打水。菩提流支拿起杨柳枝,向着井中持诵咒语,才几遍,井水就涌到了井栏的位置。菩提流支就用钵舀水来洗漱。旁边的僧人看见了,都称叹神奇。菩提流支说:“这种术法在外国很普遍,这里没有人用,就以为是圣人才能做的事情。” ——《弘赞法华传》
作者: 格力琼寺    时间: 2024-10-20 18:50

牛头山融禅师         唐朝的时候在牛头山有一位融禅师,润州人,俗家姓韦。家里世代传习儒学,家学渊源,博通经史,他却没有入世求取功名的心。一天,他偶然看《般若经》,明白了真空妙有的道理,弃学进山出家,二十年里修法精进毫不懈怠。贞观年间,融禅师在牛头山石室为一百多人讲解《法华经》。当时正是寒冬时节,厚厚的积雪覆满石室台阶。忽然,在冰中出现两朵莲花,金色灿烂,盛开七天不谢。又有一头大鹿,常常在融禅师讲解《法华经》的时候来听经,讲完就离开。门人弟子发心持诵《法华经》为正业。 ——《法华经显应录》 
作者: 格力琼寺    时间: 2024-10-20 18:53

唐天台山国清寺释智璪      

释智璪,俗家姓张,清河人。晋朝的时候迁居到临海。他的祖父名叫元秀,是梁朝时的仓部侍郎,曾经任临海内史。父亲文怀,是陈朝的将军。智璪少年的时候开始持诵《法华经》,行为端正,言而有信,亲戚乡邻对他都很爱护尊敬。十七岁的时候,父母都去世了。服丧期间刚过,智璪就染上重病,治疗了很长时间也没有好转。

一天深夜,智璪拄着拐杖,拖着生病的身体来到庭院中,在月光下躺着,至心专一念诵月光菩萨名号,祈愿菩萨慈悲加持他身体康复。他就这样不断地念诵,大概半个月左右,某天夜晚,梦见一个人,相貌非凡,从东方来对智璪说:“我现在来为你治病。”随即用口对着智璪的病体逐处吮吸。连续三天都是这样,智璪的身体渐渐康复。

他经此一事,深深知道佛、法、僧三宝是他真正的依靠,能够救度他,于是出家,拜安静寺的慧凭法师为师。 后来,智璪听说智者大师的行为轨范超群,是人间的良师,就坐船到天台,拜智者大师学道。智者大师让智璪修行法华忏悔,并诵读《法华经》。第十四天的初夜,智璪忏悔完毕,刚要在禅床上打坐,看见九头龙从地面涌出来,上升到虚空。第二天问师父,智者大师说:“这是在表法,告诉你九道众生都在听闻《法华经》,将来可以破除无名地,进入法性空的境界啊。”


陈朝至德四年,智璪住在宝林山寺,修行法华三昧。第一天夜里,好像有人来摇动门窗。智璪问:“你是什么人,这么晚来敲门?”门外人高声回答说:“我只是来看看你屋子里的灯。”如此多次,门外人都是这样回答。寺里有一位大德慧成禅师,那一夜他也听到了同样的声响,对弟子说:“智璪在的佛堂经常有大恶鬼出现,现在听到这个声音,一定是恶鬼来抓人了。”天快亮的时候,慧成师敲门呼唤智璪,智璪开始没有回应,慧成师就绕着佛堂哀叹说:苦啊苦啊,一定是被恶鬼害了。”智璪开门问是怎么回事。

慧成师说:“你还在啊,我以为你昨天晚上已经被恶鬼害了。” 慧成师向永阳王禀报了这件事,永阳王派了几十个官兵手持兵器来保护智璪。智璪对前来护卫的人说:“一个人的性命是由他的业力所定,不是有人保护就能延长的,希望你们回城去吧,就这样回禀永阳王。”负责护卫的人离开后的第二天夜晚,恶鬼闯入禅堂,在禅堂内敲击墙柱,走来走去。禅堂里有六盏灯,智璪熄灭五盏,只留了一盏灯,行道坐禅诵经,内心坦荡,没有任何恐惧。二十一天里,每天都是这样。等到修行快要结束的时候,只见一个青衣童子,对他称赞“善哉”!说完就消失了。经历了这两件奇异的事情,智璪的内心却没有什么忧喜,恬淡平静。

一次智璪有事去会稽,路过剡县孝行村乞食。那家的主人误煮了有毒的蘑菇款待他。智璪吃完后继续赶路,主人在他走后吃了剩下的饭菜,上吐下泻,几乎丢了性命。邻居知道后,立刻拿着药追赶智璪,跑了十里路才追上,发现他走路轻快,丝毫没有中毒的样子。智璪问:“为什么追我?”邻居就把事情原委说了一遍,智璪笑着说:“我没事,你把药扔了回去吧,不用追我。修行的道力护持我,毒伤不了我啊。” ——《法华传记》
作者: 格力琼寺    时间: 2024-10-20 18:55

宋东掖山能仁寺释本如        

释本如是宋代四明句章人,小时候跟从法智禅师学习佛法。宋真宗祥符四年,本如到东山大弘教观,讲法华、光明、观无量寿等经,每部经都讲了六七遍。他后来又集合百名僧人,修习法华长忏一年。本如曾经在东山的西南角看见一只老虎趴在地上,他用禅杖打了老虎一下,说:“这不是你住的地方。”老虎就低头离开了。他后来在老虎趴的地方建造草屋,闲居在此。本如师禅坐时,原来住在这里的五通神经常将本如师和禅床一起抬起在空中飞行。本如师倾慕庐山的道风,和郇公章得象等贤人结白莲社。庆历年间,皇帝赐号神照,赏紫方袍,赐寺额白莲。本如师临终的时候和众人说法诀别,江上很多人看到云端上有僧人向西而去。嘉定四年迁葬,已过去二百多年了,打开龛室,看到本如慈祥的相貌和生前一样,须发长垂,舍利满龛。 ——《法华经显应录》
作者: 格力琼寺    时间: 2024-10-20 18:57

衡州南上人           宋朝绍兴初年,衡州有个僧人叫做祖南,住在本郡的法轮寺。他剃度出家后,专修苦行,刺破自己的手指,用指血书写《法华经》十几部,《金刚经》一百卷,《阿弥陀经》五万卷。这样刺血写经二十七年,始终如一,并经常念阿弥陀佛,发愿往生西方净土。晚年血尽,身体非常瘦弱,健康状况还好,能够正常诵经和禅坐。一天,祖南去拜见方丈,见了面却不说话,突然端正做坐好,闭上眼睛去世了。大家回想他的行为,大概是希望方丈为他证明后事吧。身体火化后,从眉间涌现出五色舍利,数量多到没有办法计算。不管是出家人还是在家人祈请舍利,都能够如愿。 ——《法华经显应录》 
作者: 格力琼寺    时间: 2024-10-20 19:00

长安城寡女扬氏      

长安城里住着一位寡居的扬氏,年少的时候,父母双亡,中年时,丈夫去世,她深深厌恶世事的无常,一切都在变化,也讨厌自己的女身。于是决定寻访老师,求教修道。师父教她《法华经》的提婆达多品,扬氏精勤持诵,一年时间就能够背诵下来,昼夜诵读也不觉得疲倦。一天晚上,梦见自己在莲花上诵经。

请教师父,师父说:“经上说‘莲花化生’,就是这事了。你应该更加坚定志向,精勤修习。”后来又梦到自己突然变成大丈夫身,有成百上千的亲属围绕在身边,求证师父,师父说:“经上说‘具丈夫相’。

梦表示的是你将来的相貌,你的愿望必定会实现。”

扬氏发愿说:“愿我的父母、亡夫和过世的亲戚朋友都能借助我诵经的功德离苦得乐。”梦中又见到父母、丈夫、亲友来告诉她:“我们依靠你诵经的恩德升莲花座。”扬氏把梦中内容告诉师父,师父说:“她们都依靠你诵经的力量往生净土了。”扬氏非常高兴,说:“我也不在意世间的享受,愿把我今生的善行都回向极乐净土,愿生往十方佛前。”她更加精进修行,日夜诵经不断,临终前告诉师父:“观音菩萨和我的亲友来迎接我了,弟子先往生净土了。”说完就去世了,微细的音乐之声,稀有的香薰味道,外县都能够听见、闻到。因为扬氏的缘故,很多人诵持提婆达多品。——《法华传记》
作者: 格力琼寺    时间: 2024-10-22 08:54

师祖籍河北省容城县午方村人,俗姓孙,名宝田,岁入佛门,学问德行高深,说法讲经无数。他终身奉诵《法华经》,并曾刺十指血书《法华经》一部,深得法华幽旨。据有关人士介绍,法师一生勤修苦行,感应颇多。关于高僧圆寂后舌头不坏,在古籍也偶有记载。……人的舌头纯粹为柔软灵活的肉团,火化 后为何不化,确实为人体一大奇谜。(广西医学科学情报所)

又据1994年7月20日《江南晚报》报道:
苏州灵岩山寺82岁的法因法师圆寂火化后,获五色舍利无数,晶莹琉璃一块,且牙齿不坏。尤为奇特的是,火化后其舌根依然完整无损,色呈铜金色,坚硬如铁,敲击之,其声如钟,清脆悦耳,稀世罕见。

记得十八年前去天津河东,尝在马宝琪居士家寄宿一夜,马氏有收藏相关佛教纪事报纸的习惯。无意中竟翻出了一则报道,已记不清是什么报刊了,只记得灵岩山法因法师火化后舌根不坏,武汉医科大学曾作了鉴定,其鉴定结果已记不清了。据广西医学科学情报所鉴定结果:“人的舌头纯粹为柔软灵活的肉团,火化 后为何不化,确实为人体一大奇谜。”

佛史上最有著名的就是鸠摩罗什三藏法师荼毗后舌根不烂,以证明生前义译所翻佛经无误。茗山法师生前尝作联曰:“举鼎悟唯心,已觉见闻如幻梦; 焚身不烂舌,方知翻译是真经。”据教义而论,法因老荼毗后舌根不坏者,因日诵《法华》不辍,得舌根清净而成金刚不坏。其“色呈铜金色,坚硬如铁,敲击之,其声如钟,清脆悦耳”者,皆因勤诵《法华》,闻熏成种,“种子薰现行,现行薰种子”,全乃戒定慧之结晶,绝非精气神所感。绝非有人所云二三十年不漏精所致,即由精血集成;果真如斯,木男火化后怎无坚固子(舍利子)呢?亦非有人所云因长期食素,吃豆腐白菜多了,铁元素过剩所致;果真如斯,食素不修佛者火化后怎无坚固子(舍利子)呢?总之,荼毗后所遗坚固子(舍利子),皆因宿世熏修戒定慧所感耳。荼毗遗坚固子(舍利子)者,为后世众生证信,虔诚修佛,功不唐捐。

据住灵岩山亲历法因老荼毗现场者说,火化所捡得的舍利甚至比印光法师的舍利还多呢。明学长老因其并非专修弥陀净土法门者,并未留些舍利分供于灵岩山塔院。据说,法因老的四众弟子尝想建塔于灵岩山,但灵岩常住亦未许,其理由是法因老生前并未担任过任何一寺住持,在灵岩山只挂职讲师,讲师居堂主后、知客前,亦非班首序职。从这点而论,既未列丛林序职,亦未任过住持,故无为其单独建塔供养舍利的理由,此亦合情合理。佛门只为对佛教贡献卓著的住持或祖师建塔,并非给僧僧都建塔;普通僧灵骨只好入普通塔。塔者,高显之谓;建高塔以表显其生前弘佛化众的功绩。法因老只在佛学院授课,并未像谛闲、太虚等法师那样支讲于天下丛林,寸步不离讲席,普扇佛法于全国各地,力兴扶持各大丛林。法因老只限于佛学院支讲,其化区仅限于关中西安重镇,弘化亦不普不广。但是法因老有学问有道德,深入西北信众心,故建五层舍利塔于终南山扯袍峪,巍峨直矗云霄,与玄奘三藏塔遥峙而望,以示教宗法相唯识,一脉相承者也。此正突法因老与关中信众有不解之法缘,故遗舍利为佛法证信,建七层塔标其生前弘化功绩,令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作者: 格力琼寺    时间: 2024-10-22 08:56

法华经持验记 【清 周克复撰】  法华经持验纪序   法华为众经王。世尊以广长舌。演拈华之胜因。会诸法之秘要。开权显实。三一同圆。前后七轴。凡六万余言。洋洋洒洒乎。真大观也。虽然。当日灵山会上。五时各说一法。华严一。阿含二。方等三。般若四。乃犹以未畅厥(jue)怀。最后复说此经。化无量无边之法身。演无量无边之法口。颠倒淋漓。不嫌辞费。世尊于此。又多乎哉。昔佛临涅槃。文殊请佛再转法轮。佛咄云。吾住世四十九年。未尝说着一字。汝请再转法轮。是吾曾转法轮耶。夫一语说不来。九年面壁坐。既曾面壁九年。即此一语。亦正何须说得。有能善悟此六万余言。则可以破六万言而为一言。更可以破一言而还无言。又何不可衍无言而为六万余言。又何不可化六万言而为千百亿万言。知见既开。圆宗顿澈。妙法如斯。多乎哉。不多也。今以微尘世界。劳劳火宅之中。幸邀白光普烛后。获奉是经。诚哉生死路之津梁。净土门之梯级矣。经中所言。汲汲以受记为嘱付。其流传之法。殆有五门。最上曰受持。其次解说读诵书写供养是也。如或一句一偈。矢志皈依。虽至村朴之夫。帷合之子。累囚痼(gu)疾之徒。暨(ji)夫鳞羽知识有血气之伦。凡属精虔。共沾慈雨。而况振大觉之宗风。畅迦文之奥义。所称导师龙象。法界干城者乎。夫莲之为华。取其出淤泥而不染也。五浊之微尘火宅。何啻(chi)淤泥。求于此特立不染。非闻妙法。无由解脱。故知当日以是名经。世尊殆欲挈(qie)震旦国中。遍植之青莲一朵中耳。因华觅蒂。因蒂觅根。玉井秋塘。较德水华池。是一是二。请从三世中间宝座看来。如果立现千层。何处别寻优钵。不离色香。显标因果。岂欺我哉。岂欺我哉。余既集金刚经持验竟。念是经尤音教渊海。弘通为亟(ji)。感应灵异。代着曩(nang)编。爰(yuan)取累朝古德名贤事验。足征信者。仿前集条例而综次之。庶(shu)几见闻之下。精进修持。同证三昧。从说三归一。而究竟一无可说之微旨。曹溪偈云。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了此经出现一大事因缘。真觉灵山一会。俨然千古。予之文字。又多乎哉。   阳羡净业弟子 周克复 斋沐撰

劝流通法华持验引   经典所在。流通即属善缘。福报无量。故语云。能以大乘法传一人者。当十善。传十人者。当百善。传大贵人。大豪杰。大力量者。当千善。重刊广布者。当万善。况净土法门。超出生死轮回。永不退转。直至成佛而后已。是劝一人修净土。乃成就一众生作佛也。凡作佛者。必度无量众生。彼所度之众生。皆由我而始。其福报信不可穷尽。故欲劝一切见者闻者。广大其心。以佛之心为心。使人人知之而尽生净土。龙舒所言。自宜谛信不诬。至法华华严二经。尤佛说妙法中之最上乘。观音大士。普度世间。无刹不现。往贤感通事迹。历[示*冀]昭然。各为纂集。以劝进修。斯诚铃铎方来。津梁末路之最方便门也。戊戌秋。予辑金刚持验。已有流通小引。敬恳同人。兹刻净土。法华。华严。观音持验诸纪搜采载籍。征信古今。颇殚心手之微劳。用志皈依于不朽。但拙刻板在此地。未能广传他省。既并生庄严佛土之中。安可缺法事流通之胜。复告当世善信。获见诸本。不吝广为刻施。或仍原本。或易斯编。其见闻所及。有关持验者。尤冀续缉于后。一句赞扬。即是一句护持善根。一念鼓动。即是一念消弭罪业。于以续佛慧命。自利利他。所谓护法诸神。既护法宝。自护弘法载宝之人。断断不爽。昔贤为劈窠图。劝人念佛。后以他人念佛多生净土。乃归功施图之人。亦得生净土。法施功德。不可思议如是。愿与同人共勖之。   同善道人 克复 敬恳   历朝法华持验目录   ·上卷  ·晋释昙摩罗刹  ·晋释鸠摩罗什  ·晋比丘摩诃罗  ·晋释跋澄  ·晋释慧远  ·晋释慧持  ·晋释僧睿  ·晋释法崇  ·晋释道融  ·晋释昙翼  ·晋释法旷  ·晋释法绪  ·晋释法义  ·晋瓦官僧  ·晋参军刘程之  ·宋沙门求那跋摩  ·宋释道生  ·宋释法庄  ·宋释慧庆  ·宋释道冏  ·宋释昙谛  ·宋释昙邃  ·宋释普明  ·宋释宝通  ·宋释僧登  ·宋释法慧  ·宋释慧亮  ·宋释慧果  ·宋释慧益  ·宋释僧瑜  ·宋尼慧玉  ·宋尼道寿  ·宋罗玙妻  ·宋尼智通  ·宋开府王玄谟  ·宋孙彦曾  ·齐释慧进  ·齐释弘明  ·齐释法匮  ·齐释慧豫  ·齐释超辨  ·齐释慧基  ·齐释僧侯  ·齐文宣王萧子良  ·齐国子博士刘虬  ·梁释慧约  ·梁释法云  ·梁云光法师  ·梁释道琳  ·梁释法懔  ·梁释法忍  ·梁释僧迁  ·梁尼道迹  ·梁尼法宣  ·梁贞节先生庾铣  ·梁参军甄玄成  ·梁华手尼  ·陈南岳尊者慧思  ·陈释玄光  ·陈国子祭酒徐孝克  ·北魏释僧照  ·北魏释志湛  ·北魏博士卢景裕  ·北齐释法上  ·北周释慧命  ·北周释慧远  ·隋智者大师  ·隋释僧照  ·隋释大善  ·隋释慧成  ·隋释慧超  ·隋释慧威  ·隋释灌顶  ·隋释真观  ·隋释普明  ·隋释智越  ·隋释智璪  ·隋释智晞  ·隋释法向  ·隋释等观  ·隋释大志  ·隋释道悦  ·隋释昙询  ·隋释昙韵  ·隋释慧海  ·隋释慧恭  ·隋释法充  ·隋释法朗  ·隋释法喜  ·隋释法诚  ·隋释法安  ·隋释法泰  ·隋释玄秀  ·隋释行坚  ·隋陆淳  ·隋严恭  ·隋临沂王梵行  ·隋刺史崔彦武  ·唐律师道宣  ·唐释吉藏  ·唐释惠主  ·唐释玄奘  ·唐释玄琬  ·唐释窥基  ·唐释智聪  ·唐释智琰  ·唐释智通  ·唐释智威  ·唐释慧达  ·唐释遗俗  ·唐释义忠  ·唐释法融  ·唐释法彻  ·唐释法达  ·唐释法璇  ·唐释无畏  ·唐释玄朗  ·唐释湛然  ·唐释神邕  ·唐释道暹  ·唐释道遵  ·唐释神悟  ·唐释志邻  ·唐释楚金  ·唐释大光  ·唐国师澄观  ·唐释慧因  ·唐元和僧  ·唐释鉴空  ·唐释守素  ·唐释无言  ·唐释妙行  ·唐释遂端  ·唐释元慧  ·唐释功迥  ·唐释楚云  ·唐悟真寺僧  ·唐孙咸僧怀秀  ·唐尼法信  ·唐中书令岑文本  ·唐侍郎王淹  ·唐令狐元轨  ·唐大理丞董雄  ·唐令史史阿誓  ·唐校尉李山龙  ·唐高表仁孙  ·唐潘果  ·唐崔义起妻(父萧文铿)  ·唐马郎妇  ·唐黄氏二女  ·唐都水使苏长妾   ·下卷  ·五代大慈寺僧  ·吴越释道潜  ·吴越智觉禅师  ·吴越释鸿楚  ·吴越释可周  ·晋释自新  ·周释义楚  ·宋释绍岩  ·宋释羲寂  ·宋释义通  ·宋释晤恩  ·宋释省念  ·宋释知礼  ·宋释遵式  ·宋法华大士志言  ·宋释本如  ·宋释祖韶  ·宋释有严  ·宋释处咸  ·宋释灵照  ·宋释可久  ·宋释继忠  ·宋释思照  ·宋释中立  ·宋释净梵  ·宋释覃异  ·宋释宗利  ·宋释道琛  ·宋释从雅  ·宋释含莹  ·宋释祖南  ·宋喻思净  ·宋左伸  ·宋范俨  ·宋司狱张庆  ·宋军使李遇  ·宋刑部陆沅  ·宋待制晁说之  ·宋知州张秉  ·宋姜学士  ·宋潘冕  ·宋陆翁  ·宋朱氏如一  ·宋董母李氏  ·宋欧阳文忠妓  ·宋赵母  ·宋黄婆  ·宋秦氏净坚  ·宋宜人陆氏  ·元释弘济  ·元陈君璋  ·明释善继  ·明莲池大师  ·明释德清  ·明释洪恩  ·明释真觉  ·明释真清  ·明释性专  ·明释传灯  ·明释传记  ·明释广莫  ·明释广承  ·明释僧复  ·明释性天  ·明释济舟  ·明释行仁  ·明释永宁  ·明释明勋  ·明童子  ·明郡丞龙得孚  ·明朱元正先生  ·明邑令王立毂  ·明尤弘远  ·明葛琬  ·明太仆陈济生  ·明工部谭贞默母 
作者: 格力琼寺    时间: 2024-10-22 09:02

晋炖煌郡释昙摩罗刹   华言法护。本姓支氏。八岁出家。诵经日万言。志弘大道。遍游西域诸国。赍梵经还中夏。遂译出贤劫正法华诸部。晋武末。隐居深山。山有清涧。恒取澡漱。后忽以秽触而竭。师徘徊叹曰。人以凉德。遂使清泉辍流乎。言讫。泉流满涧。其幽诚所感如此。时称炖煌菩萨。   
晋释鸠摩罗什   华言童寿。天竺人也。七岁出家。日诵千偈。年十二至沙勒国。说法之暇。专务方等。于是声满葱左。龟兹王迎还国。请开方等经奥。师为推辨诸法皆空无我。分别阴界假名非实。听者莫不感悟。苻秦时。太史奏有星见外国分野。当有大智入辅中国。即遣使求之。后秦弘始三年十二月。迎师至长安。止逍遥园。译妙法莲华经。义皆圆通。众心惬伏。续出小品金刚般若等经。及诸论。凡三百余卷。师雅好大乘。志存敷广。将终语众曰。愿所宣译。后世咸共弘通。今于众前。发诚实誓。若所传无谬。当使焚身之后。舌不焦烂。晋义熙五年。卒于长安。依外国法阇维。薪灭形化。惟舌不灰。   
晋天竺比丘摩诃罗   读摩诃衍。德行弥着。国王正信。常布发掩泥。令蹈其上。或白王。此人不多读经。何大供养。王曰。我曾于夜半。欲见此比丘。即到其所。见彼在一窟中。读法华经。有金色光明人。乘白象王。合掌供养。我方近即不见。因问比丘。以我来故。金色人灭耶。比丘云。此是遍吉菩萨。遍吉自言。若有人诵法华经。当乘白象来教导之。我读是经。遍吉自来矣。遍吉即经中普贤菩萨也。我闻是已。礼足而退。是故我今勤当供养。   
晋长安释跋澄   年二十出家。根器鲁钝。誓诵法华。日记一行。或半偈。如是勤苦。至八十岁。方通一部。一日忽见朱衣神人持疏云。天帝奉迎大德。师曰。生来诵持。专祈极乐。忉利虽胜。非所愿尔。神乃辞去。又一夕梦七宝大塔。身居第五层。望见七宝城阶。无有涯际。有二金刚神。执杵而立。青衣数十。手执白拂。拂阶道云。是西方宝城。来迎跋澄。梦觉。即命以衣钵营大众斋。问曰。汝等此时见千佛否。众云。不见。又问觉非常香气否。众云。咸闻。言已。向西寂然而化。   
晋释慧远   姓贾氏。雁门人。闻沙门释道安。讲般若经。豁然开悟。遂投簪受业。精思讽持。太元六年。至庐山。止龙泉精舍。欲建兰若。尚乏良材。感山神现梦。一夕大雷雨。天明则木积如林矣。刺史桓伊惊其神异。乃为建刹曰东林。殿曰神运。师尝谓诸教三昧。其名甚众。功高易进。念佛为先。遂与慧永慧持等。结社念佛。世号十八贤。又率众至百二十三人同修净业。莲漏六时。禅诵不辍。有慧义法师者。强正少可。尝至山。值师讲法华经。欲致难问。辄内悸流汗。出曰。此公言貌。诚可敬服。西土诸僧。咸称汉有大乘开士。每东向致礼。师三十余年。克志西方。三睹圣相。默而不言。义熙十二年七月晦夕。于般若台东龛。方从定起。见阿弥陀佛。身满虚空。圆光之中。无量化佛。观音。势至。左右侍立。又见水流光明。分十四支。洄注上下。演说妙法。佛言。我以本愿力故。来安慰汝。汝后七日。当生我国。又见佛驮耶舍。慧持。慧永。刘遗民。在佛侧。前揖师曰。师志在先。何来之晚。师知时至。谓门人曰。吾始居此。三睹圣相。今复再见。当生净土必矣。至期端坐入寂。时八月六日也。所著有庐山集十卷。   
晋释慧持   远公同母弟也。年十八。师安公。遍学众经。游刃三藏。尤精法华。豫章守范宁。尝请师讲法华经。阿毗昙论。四方云聚。隆安三年。辞兄入蜀。远留之。师曰。既割欲求道。正以西方为期耳。至成都。居龙渊寺。大弘佛法。升其堂者。号登龙门。至宋致和三年四月。嘉州奏风折大树。有僧在定。敕送至京师。八月入内译经院。鸣金磬出其定。僧曰。我东林远公弟慧持也。西游峨眉。因入定于此。问欲何归。曰陈留。即复入定。徽宗令绘像颁行。仍制赞云。七百年前老古锥。定中消息许谁知。争如只履西归去。生死徒劳木作皮。   
晋释僧睿   冀州人。游学诸方。遍历天竺国界。还关中。从罗什咨禀经义。什翻法华经。以竺法护本云。天见人。人见天。什曰。以此言过质耳。师曰。将非人天交接。两得相见。什喜。遂用其文。后入庐山。依远公修净业。既而适京师。止乌衣寺。讲说法华。听者推服。元嘉十六年。面西合掌而逝。众见榻前。一金莲花。倏尔而隐。五色香烟。自室中出。   

晋剡东释法崇   姓竺氏。少入道。以戒节见称。笃志经论。尤长法华。尝游湘州麓山。山精化为天人。诣师请戒。因舍所住山为寺。师居少时。化洽湘土。后还葛岘山。茅庵涧饮。禅慧为乐。著有法华义疏四卷。   

晋彭城郡释道融   从什公入逍遥园。参详新译法华。随开讲席。什自听之。叹为殊伦。与释昙影。俱有法华文疏。并行于世。影师善讲正法华。及光赞般若。每一阐扬。听众千数。亦助什译经。甚为推重。  

 晋释昙翼   余杭人。初沙门法志。常诵法华。有雉翔集座隅。如听经状。七年雉殒。志瘗之。夜梦一童子拜曰。因听经得脱羽类。今生山前王氏家矣。王氏一日设斋。志乃踵门。儿曰。我和上来也。志抚之曰。此我雉儿也。解衣视腋下。果有雉毛三茎。因名以翼。七岁出家。十六剃发。初入庐山依远公。继往关中。师罗什。义熙十三年。东还会稽。入秦望山。结茆庵。称法华精舍。专诵法华。越十二年有女子披彩服。携笼盛一白豕。大蒜两茎。至师前曰。妾入山采薇。日夕矣。豺狼纵横。归无生理。敢托一宿。师却之甚力。女哀鸣不已。遂令居草床上。夜半号呼腹疼。求师按摩。师以布裹锡杖。遥为按之。翌日。女以彩服化祥云。豕变白象。蒜化双莲。凌空而上。谓师曰。我普贤菩萨也。以汝不久当归我众。特来相试。观汝心。真如水中月。不可染污也。既而天为雨华。地皆震动。太守孟觊方晨起视事。忽见南方祥云。光射庭际。知普贤示化。遂以闻于朝。敕建法华寺。即今天衣寺也。师既化。漆其身留山中。
作者: 格力琼寺    时间: 2024-10-22 09:06

晋京师瓦官寺释法旷   俗皋氏。寓居吴兴。风操超卓。尝为师礼忏。至第七日。感五色光明照室。所苦即差。后止于潜青山石室。每言法华为会三之旨。无量寿为净土之因。常吟咏二部。谢安为吴兴守。恒往展敬。简文帝召问起居。时彗见。帝以咨师。师竭诚忏禳。俄而星没。兴宁中。东游若耶。止昌原寺。拯救疾苦。莫不如响。人每见师行坐间。有鬼神数十。翊卫前后。   

晋西蜀石室山释法绪   高昌人。德行清谨。蔬食修禅。后入蜀。居刘师冢间。头陀山谷。虎兕见而不伤。诵法华维摩光明三经。尝处石室。且禅且诵。忽于盛夏右胁而逝。七日不坏。乡人为起塔。一夕放光。照彻数里。   

晋释法义   姓竺氏。髫龄入道。研精法华。后出京。大启讲筵。兴宁中。还江左。憩会稽保山精舍。咸安二年。忽感疾。诵经不歇。常存念观音。夜梦一道人。为出肠胃。洗涤垢秽。洗已。还纳腹中。觉即痊愈。  

 晋瓦官僧   晋建兴二年。长沙县西百余里。陆地生青莲花两本。道俗争观。因掘其地一丈二尺。得一瓦官。莲出坏处。斫视之。青莲根茎。生髑髅齿骨间。父老云。昔有僧不知名氏。诵莲经万余部。不疾而化。以瓦为官。此其是矣。众因建寺名瓦官   

晋参军刘程之   字仲思。彭城人。初解褐为府参军已。入庐山。倾心自托。朝议加遗民号。与远公雷次宗周续之宗炳张诠等。结莲社共修净土。镵石为誓。又着念佛三昧诗。以见专念坐禅之意。始涉半载。即于定中。见佛光照地。皆作金色。居十五年。正念佛时。见阿弥陀佛。玉毫光照。慰接摩顶。一日念佛。又见入七宝池。莲华青白。其水湛湛。一人项有圆光。胸中卍字。指池水曰。八功德水。汝可饮之。程之饮水。甘美非常。及寤。犹觉异香发毛孔。叹曰。此吾净土之缘至矣。复请僧。转法华经。数百遍。既而庐阜诸僧毕集。程之对像焚香再拜祝曰。我以释迦遗教。故知有弥陀慈父。此香先当供养释迦牟尼如来。次供阿弥陀佛。复次供妙法华经。所以得生净土。繇持此经。愿一切有情。俱生净土。面西合手而逝。时义熙六年也。异香郁然。七日而息。远公为撰纪德碑。  

 宋罽宾国沙门求那跋摩   华云功德铠。年二十出家受戒。诵法华及诸经。百余万言。元嘉元年。随商舶便风至广州。文帝知之。敕州郡资发。路由始兴。驻足虎市山。于山寺外别立禅室。山向多虎灾。自后去来无梗。或时值虎。以杖按头而去。尝于别室坐禅。沙弥往候。见一白师子。缘柱而立。亘室弥漫。生青莲花。光彩夺目。沙弥惊呼。忽无所见。八年正月。达建康。敕住祇洹寺。开讲法华。妙辨天逸。听者悉生解悟。其年夏。居定林寺。时有信者。采华布席。惟师所坐。华彩更鲜。众咸称为证圣。   

宋释道生   钜鹿人。幼从竺法汰出家。初入庐山。幽栖七年。时诵法华经。尝以入道之要。慧解为本。于是钻仰群经。不惮疲苦。往关中禀承罗什。辨问超卓。咸称神悟。后入虎丘山讲经。至阐提皆有佛性。顽石皆为点头。又在半塘。诵法华经。有一童子从师出家。亦诵法华。无何童子命终。因瘗于林。一夕闻诵经声。乡人异之。启视乃获一舌。生青莲华。因是起塔。后葺成寺。(即今半塘寺)高启为咏诗云。黄土但埋骨。岂能埋性灵。昔闻宿草间。曾吐莲华青。身归长夜台。口诵西方经。寻迹殊窅窅。闻声每泠泠。寒灯照空塔。时有山僧听。应使邻冢闻。沉迷尽皆醒。   

宋释法庄   淮南人。少为远公弟子。苦节标名。晚游关中。从睿公学。元嘉初。止道场寺。性率素。止午食而已。诵涅槃法华经。时感天神来听。每后夜讽诵。比房常闻师室前。有兵仗翊卫声。   

宋释慧庆   竺姓。广陵人。止庐山寺。学通经律。清洁有戒行。诵法华思益等经。每夜讽持。闻闇中有弹指赞叹之声。元嘉中。渡江遇风。舟将覆。师惟诵经不彻。觉舟在波涛中。迎飙截流。如有人牵之。倏忽抵岸。  

 宋京师南涧寺释道冏   扶风人。为师病。同侣三人。入河南霍山采钟乳。探穴数里。三人溺死。炬火又灭。冏默诵法华。凭诚乞济。又存念观音。有顷见光如萤火。追之。遂得出穴。后作普贤斋。有二僧来礼佛。出门飞空而去。众皆惊异。   

宋释昙谛   姓康氏。其先康居国人。汉末附中国。后徙吴兴。父彤为冀州别驾。母黄氏昼寝。梦一僧呼黄为母。寄麈尾拂。并铁镂书镇二枚。及觉。见二物具存。因孕生师。年五岁。母以麈尾等示之。师曰。秦王所饷。母曰。汝置何处。曰。忘之矣。十岁出家。学不从师。悟自天发。法华奥旨。辩若悬河。尝随父至樊邓间。遇关中僧道人。忽唤曰。童子何以呼尊宿名。师曰。曩昔和尚。是谛沙弥。为众僧采菜。遭野猪所伤。今忽逢汝。不觉失声耳。初不记忆。乃询彤。具说本末。并示书镇麈尾。悟而泣曰。即先师弘觉法师也。先师为姚苌讲法华经。贫道为都讲。苌赠先师二物。因追思弘觉入灭。正是寄物之日。复忆采菜事。弥增悲仰。师晚入吴武丘寺。讲法华大品维摩。各十五遍。后还吴兴。闲居涧饮。二十余载。元嘉末。示寂于山。

  宋释昙邃   止河阴白马寺。蔬食布衣。诵正法华经。日一遍。尝夜中忽闻叩户云。请师九旬说法。师不许。固请乃赴。犹在眠中。不觉身已在白马坞神祠中矣。并一弟子俱在。自尔每日密往。人无知者。后寺僧于祠前过。见两高座。师在北。弟子在南。如有讲说声。又闻奇香。于是共传神异。至夏方竟。   

宋释普明   临淄张氏。少出家。禀性清纯。忏诵为业。诵法华经。时有别衣别座。未尝秽杂。每至劝发品。辄见普贤乘六牙象在其前。
作者: 格力琼寺    时间: 2024-10-22 09:10

  宋释宝通   梵行精修。长诵法华经陀罗尼品。久而灵异。时杨桥村有赵姓妻。为魅所凭。请师诵陀罗尼品。有神现形。呼其鬼受责。赵妻得差。后病再发。师往。见所责鬼在前。师曰。前已诫治。那得再来。吾当诵咒。令汝头破作七分。如阿梨树枝。鬼叩头哀乞去。病遂愈。   

宋释僧登   止庐山大林寺。通诵法华。昼夜不息。一日忽见空中有一银殿。渐下于房。忽变金殿。师遂入殿。坐起经行。如是三载。远近从化。为人说戒。口放光明。一日出外归。谓弟子曰。今登金殿不复出也。即翛然脱化。异香弥月。

  宋释法慧   本姓夏侯氏。秉志精苦。律行冰严。大明末。东探禹穴。隐天柱山。诵法华经。日周一部。志耽人外。楼居三十余年。王侯税驾。止拜门而返。惟汝南周颙。以信解兼深。特相引接。诵经处。恒有彩云笼于空中。  

 宋释慧亮   少有清誉。立寺临淄。讲法华大小品。学徒云集千里命驾。后过江止何园寺。颜延之张绪。眷德留连。每叹曰。安汰吐珠玉于前。斌亮振金声于后。清言妙悟。将绝复兴。着玄通论行世。   

宋扬州释慧果   少以蔬素自节。太始中。游京师。止瓦官寺。诵法华十地。尝于圊侧见一鬼致敬云。昔为众僧作维那。小不如法。堕在厕鬼中。法师慈悲。望垂拔济。有钱三千埋柿树下。愿取为福。师告众掘钱。为造法华经一部。后复梦鬼云。蒙慈力已得改生。致谢而去。   

宋京师释慧益   广陵人。孝建中。止竹林寺。诵法华经。精勤苦行。誓焚身。效药王菩萨故事。帝遣使劝不听。大明七年。以佛生日。诣阙辞帝。嘱以佛法。乃于钟山置油镬。以吉贝缠身。手自执烛以然。诵药王品。火及眼。方声绝。时闻笳管之声。异香芬馥。帝夜梦师更嘱付护法。翌日设大会。敕于焚身处建药王寺。   

宋释僧瑜   余杭人。初于庐山南岭。建招提精舍。常持法华。孝建二年六月。谓众曰。结累三涂。情形之故。情将尽矣。形亦宜捐。药王之辙。独何远哉。遂别众入柴龛。端坐诵药王然身品。发炬以焚。众见紫气腾空。旬日所焚处生双桐。识者谓娑罗双树之兆。   

宋尼慧玉   长安人。住江陵牧牛寺。诵法华楞严等经。旬日通利。元嘉中。焚香礼佛誓曰。若诚心有感。舍身之后。得见佛土。七日之内。愿见佛光。至第五夜。寺东林树。忽现光相。形色赫然。众叹希有。   

宋尼道寿   宋元嘉时。尼道寿诵法华满三千部。每见空中有光明宝盖。垂覆己顶  

 宋蜀都罗玙妻费氏   少诵法华。勤至不倦。后病心痛垂绝。属纩待时。俄梦佛手摩其心。应时而愈。家众俱睹金光。亦闻香气。   

宋简静寺尼智通   舍戒适梁群甫。生子七岁。家贫无衣。思为尼时。有素绢所书法华经。即练捣为衣着儿体。忽遍身生疮。白虫周咂。号叫旬日而死。闻空中语云。坏经为衣。得此华报。果在地狱。亦元嘉中事。   

宋开府王玄谟   太原祁人。元嘉中。北征失律。萧斌欲诛之。沈庆之谏曰。佛狸(魏世祖小字)威震天下。岂玄谟所能当。且杀战将。徒自弱耳。乃止。初玄谟将见杀。梦人告曰。能诵法华普门品观音神咒千遍。可免。既觉。诵之不辍。忽报停刑。后官至开府。   

宋孙彦曾   宋元嘉四年。初都人孙彦曾。家世奉佛。有妾王惠称。常诵法华。忽见江浦有光。掘之。得金佛一躯。先有铭曰。建武六年庚子。官寺道人法新造。盖法新乃妾之前身也。   

齐释慧进   齐永明中。扬州高座寺释慧进。吴兴人。少雄勇任侠。年四十。忽悟非常。因出家。布衣蔬食。誓诵法华。用心勤苦。执卷便病。乃发愿造法华百部。以忏先障。经愿既满。病亦良已。后愿回此诵业。获生净土。闻空中声曰。汝愿已足。必得往生。年八十余。无疾而化。   

齐释弘明   会稽人。贞苦有志节。永明中。止山阴云门寺。诵法华经。修习禅定。六时不懈。每旦瓶水自满。实诸天童子为给使也。每坐禅。虎尝伏室内。见师端然不动。久之乃去。
作者: 格力琼寺    时间: 2024-10-22 09:18

 齐释法匮   姓阮。吴兴于潜人。出家枳园寺。朴然自守。不涉世事。长诵法华。每斋会得直。聚以造旃檀佛像。像成。自设大会。其本家侨居京师。是旦还家。又至定林。复还枳园。后三处考覆。皆见师来中食。实是一时。而三处赴焉。尔日晚还房奄逝。体甚香软。手屈二指。众咸悟其得果。因为起枳园寺塔。时齐永明七年。   

齐释慧豫   黄龙人。游京师。止灵根寺。诵法华经。为救苦之津梁。尝于寝室。见三人扣户。并衣冠鲜洁。执持华盖。豫问何为。答曰。法师应寂。故来奉迎。豫曰。小事未果。可申一年得否。答曰可。至明年期满。无疾而卒。齐永明七年。春秋五十有七。   

齐释超辨   姓张。炖煌人。幼而神悟沉静。诵法华为常课。闻京师佛法大振。由巴楚达于建业。止定林寺。闲居壁坐。三十余年。诵法华经。日限一遍。心敏口从。恒有余力。永明十年示寂。僧祐律师为造碑。东管刘勰制文。未几。葬所产青莲花一枝。   

齐释慧基   姓吕。吴钱塘人。十五出家祇洹寺。厉行精苦。善小品法华。还止山阴法华寺。讲宣经教。学徒麇至。乃于会邑立宝林精舍。梦普贤放光接引。因造普贤像。并六牙白象形。竟陵王。尝询以法华要指。乃着法华义疏三卷。建武三年。示疾。弟子梦梵僧数人。踞砌而坐。云从大乘国来迎基和尚。泊然而化。   

齐释僧侯   姓龚。西凉州人。少出家。即知苦节。从游京师。诵法华光明经。二日一遍。六十余年。禅诵无废。筑室后冈。为安禅所。居恒奇香异卉。不知所自来。人登其户。肃敬冥发。时谓戒神阴护之耳。永元二年。微疾不食。乃索水漱口。合掌趺坐而逝。春秋八十有九。

  齐竟陵文宣王萧子良   字云英。敦义爱古。博览经籍。世称笔海。与文慧太子。并精佛理。每招致名僧。讲诸经乘。尊法之盛。江左未有。或亲为众僧赋食行水。诵法华经。冥感雅梵。有类陈思。着净住子二十卷行世。净住者。即梵语布萨。谓净身口意。如戒而住也。   

齐国子博士刘虬   字灵预。南阳人。精信释氏。衣粗布礼佛。长斋课诵。六时不缺。建元初。诏征通直散骑侍郎。不就。注法华华严二经。自讲佛义。建武二年。征为国子博士。徙居江陵西沙洲。其冬正昼。俄有白云。徘徊櫩户之内。又有异香。及钟梵声。端坐而化。   

梁释慧约   姓娄。东阳乌伤人。童时聚沙为塔。垒石为座。年十七剃染。剡令周颙侧席加礼。于钟山造草堂寺。延师居之。太宰褚渊。太尉王俭。请师讲法华胜鬘等经。大弘法教。渊遇疾昼寝。见梵僧云。菩萨当至。寻有道人来者是也。俄而师至。遂豁然病愈。性耽禅诵。感异香入室。猛兽驯阶。尝入金华山赤松涧。时嘱神光。魑魅弭息。天监中。帝从师受菩萨戒。至王姬道俗。着箓者凡四万八千人。尝受戒时。有一干鹊历阶而上。戒毕。然后飞腾。又有二孔雀。徐行至坛。俯颈听法。大同元年坐逝。建塔志公墓左。   

梁释法云   阳羡周氏。七岁出家。俊朗卓绝。诵妙法华。研精累思。年三十。于妙音寺。开讲法华净名。机辨风生。学者辐辏。又尝于光宅寺讲法华经。忽感天华满空。下如飞雪。时志公道超方外。每来云所。辄停信宿。称为大林法师。尝言吾欲解狮子吼。师即升座剖析。志弹指赞曰。善哉微妙矣。仪同袁昂家。有尝供养僧。发愿欲如师慧解。夜忽梦一僧云。云法师灯明佛时。已讲此经。那得卒及。   

梁云光法师   未详姓氏。普通二年。诏于内殿讲法华经。天雨宝华。天监中。帝以亢阳问志公。公曰。云能致雨。帝因请讲法华。至其泽普洽。雨即大霪。高下沾足。   梁释道琳   山阴人。有戒行。善法华涅槃。吴国张绪礼事之。天监中。居富阳泉林寺。寺有鬼怪。师至。鬼即销灭。弟子慧韶为屋所压。头陷入胸。师为诵法华经祷之。韶夜梦两胡道人。拔出其头。旦遂平复。众咸服其神感。   

梁释法懔   姓严。枝江人。出家玉泉山寺。常诵法华。分卫一食。不卧常坐。荷锡远游。庐峰台顶。衡岭罗浮。无远不届。栖息穷岩。一志禅定。尝往岱岳。过徐州。县令问以公验。师止。赍得法华一函。令怒而闭之。七日不食。诵经声不彻。令感恶梦。便顶礼悔过。后还幽栖。以禅诵为业。卒时异香缤纷。旬日乃歇。   

梁释法忍   江陵人。初投天皇寺出家。诵持法华。日常再遍。以众聚多諠。西往覆舟嵓下。头陀自静。三十余年。木食麻衣。破衲而已。自得幽林。无求外护。一食七日。趺坐观心。后于北窟右胁而化。   


梁荆州释僧迁   吴人。自幼神俊。为侍中王锡叹异。常诵莲华经。数溢六千部。一日假寐。梦普贤大士。香光照烛。亲为摩顶。讳而不传。至将示寂。方陈同志。法华大品涅槃等经。各讲数十遍。皆制疏流传。
作者: 格力琼寺    时间: 2024-10-22 09:21

梁吴兴尼道迹   号总持。得法于菩提达摩。遁居湖州弁岭峰。昼夜诵法华经。诵满万部。不出山者。凡二十年。后归寂。塔全身于结庐之所。大同元年。塔内忽有青莲华一朵。道俗异之。启视见华从舌根生。州郡录奏。敕建法华寺。   

梁剡川有尼法宣   初诵法华经。坐卧见帐盖覆上。父母令就齐明寺出家。是日帐盖即不见。自后博览经论。深探奥理。衡王元简为郡守。请为越城母师。   

梁征士庾铣   字彦宝。新野人。幼通经史。性托夷简。特嗜林泉。十亩之宅。山池居半。少与武帝善。及起兵。诏为平西府记室。普通间。署黄门侍郎。皆不就。晚年宅内建道场。山居蔬食。六时礼忏。诵法华经。每日一遍。忽于夜后见一道人。自称愿公。容止甚异。呼铣为上行先生。授香而去。中大通四年。昼寝。忽惊觉曰。愿公复来。不可久住。言终而化。举室咸闻空中唱上行先生。已生弥陀净域矣。武帝敬之。诏谥贞节先生。   

梁参军甄玄成   中山人。博达经史。为简文所知。以录事参军。随萧察镇襄阳。因江陵甲兵殷盛。密书申款。或以告察。察深信佛法。矢愿不杀诵法华者。玄成素诵法华。以此获免。察后见之。常曰。甄公好得法华经力。   

梁华手尼   梁普通二年。高邮有华手尼者。志节冰霜。诵妙法华经。不舍昼夜。后每诵一卷。右手爪上辄生一华。状如绫丝。五指皆遍。诵彻六七卷。掌上并生二华。武帝召见。大为嘉敬。旹因号华手尼。   

陈南岳尊者慧思   武津李氏子。幼持戒。顶礼法华。致忘寝息。因久雨蒸湿。身患浮肿。忍心向经。寻即痊愈。梦普贤乘白象王。亲为摩顶。顶上隐起肉髻。年十五。出家受具。日惟一食。专诵法华。计盈千遍。感瓶水不竭。天童侍奉。时慧文禅师。因阅大论。至四谛品。偈云。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为假名。亦名中道义。恍然大悟。遂遥礼龙树为师。依论立观。师乃往授法。昼夜摄心。胁不至席。坐夏三七日。得宿命通。倍加勇猛。禅障忽起。四肢缓弱。身不随心。即自念曰。病从业生。业繇心起。心源不起。外境何状。病业与心。都如云影。如是观已。颠倒想灭。轻安如故。竟岁犹无所得。深怀内愧。将放身倚壁。豁然大悟法华三昧。自后所未闻经。不疑自解。次光州大苏山。讲大般若经。尝得嚫施。于齐光寺。造金字大品般若。金字法华二部。复自述愿文一篇。愿弥勒佛时。身及此经。一时出现。广化一切。光大二年。入居南岳。一日登祝融峰。岳神乞戒。师乃为说法要。师指嵓下曰。吾一生曾此坐禅。为贼断首。寻获枯骨一具(今福严一生岩)。至西南隅。指大石曰。吾二生亦曾居此。即拾髑髅起塔。以报宿修之恩(今二生塔)。又至蒙密处。曰。此古寺也。吾三生尝托居。俾掘之。果有僧用器物。及基址犹存。即筑台为众说法(今三生藏)。众患无水。师以杖卓崖。虎因跑地。泉乃涌出。自此化道弥盛。陈主待以殊礼。时称思大禅师。大建九年六月。唱佛合掌而逝。异香满室。尝示众曰。道源不远。性海非遥。但向己求。莫从他觅。觅即不得。得亦非真。   

陈释玄光   新罗国人。专修梵行。越沧溟。求中土禅法。于是往衡山。参思大禅师。授以四安乐行。俄证法华三昧。返江南。附海舶至大洋。忽睹彩云雅乐。旌节缤纷而至。空中传呼云。天帝召玄光师。于龙宫说亲证法门。师拱手避让。见青衣前导。寻入宫城。不类人间宫府。左右无非鳞介。参杂鬼神。既登高台。谭说妙法。七日。然后王躬送别。师复登舟。舟子谓经半日而已。南岳祖构影堂。内图师像。天台国清寺祖堂亦然。   陈国子祭酒

徐孝克   东海剡人。少谈玄理。长通五经。梁太清初。起家为太学博士。性至孝。父忧殆不胜丧。事所生母尽道。天嘉中。除剡令。寻复去职。太建中征为秘书丞。不就。蔬食长斋。持菩萨戒。昼夜讲诵法华经。六年。除国子祭酒。临终正坐念佛。室内有非常香气。邻里皆惊异之。
作者: 格力琼寺    时间: 2024-10-22 09:25

北魏释僧照   住泰山丹岭寺。每游山水。喜造幽峻。普泰元年。行至荥山。见飞流下有穴。深入五六里。出穴东北行。得石渠。流泉清澈。药草延蔓。渠北有瓦舍三楹。形甚古陋。庭前谷穗纵横。东舍内有黄帙数架。中间臼釜。并积游尘。西舍内一沙门。端坐俨然。飞尘没膝。四望惟茂林悬涧。非复人居。须臾逢一神僧。年可六十。眉长丈许。盘挂耳上。相见欣然如旧。问所从来。自云。我同学三人。从此避世。一人外行未返。一人枯坐。似入灭定。今在西屋内。汝见之否。师云。已见。因取谷穗捣之作粥。又往林中取梨枣令啖。问平日诵何经。师云。诵法华。僧点头曰。大好精进业。今东屋格上如许经。并自诵之。欲得闻否。师合掌曰。唯。僧遂通夜诵经。声韵清彻。师苦睡。僧曰。但睡。我自恒业耳。达旦。更为造食。师谢别。僧亦不留。但言我同学行去。汝若值者。大有开悟。恨不见之。珍重而别。师寻路得还。结侣同往。瀑布与穴。莫测其处。   

北魏释志湛   齐州人。住泰山北邃谷中衔草寺。省事寡言。人鸟不乱。读诵法华。人不测其素业。将终时。神僧志公谓梁武曰。北方衔草寺须陀洹果圣僧。今日灭度。师果于是日无疾而化。两手各舒一指。有梵僧云。斯初果也。还葬此山。后发视之。惟舌不坏。建塔表信。   

北魏博士卢景裕   节闵初。为国子博士。坐累系晋阳狱。至心诵法华普门品。余力亦诵全经。俄而枷锁自脱。主者以闻于朝。特见原宥。   

北齐林虑山释法上   姓刘氏。朝歌人。十二投禅。称圣沙弥。诵法华维摩。才浃二旬。两部俱了。又创讲法华。酬抗疑难。无不叹伏。文宣帝诏为大统师。布发于地。令师践焉。时人语云。四海僧望。道场法上。至武成世。并州东山人掘土。见一物状如两唇。其中有舌。鲜红赤色。以事闻奏。帝问诸道人。无能知者。师奏曰。此持法华者。六根不坏报耳。诵满千遍。其征验乎。乃敕迁置净所供养。集诸持法华者。围绕诵经。请现瑞应。才始发声。唇舌一时鼓动。见者莫不毛竖。诏以石函缄于山室。   

北周释慧命   姓郭。太原晋阳人。英姿秀拔。年十五。诵法华经。两旬有半。一部都彻。寻剃染。专行方等普贤等忏法。后游河阳仙城山。止善光寺。讲演大乘。禅智所指。罔弗倒戈。有济北戴逵贻书。及师酬札。并称幽胜。同郡法音禅师。与师实称德朋。诣长沙果愿寺能禅师所。同学心定。已还仙城。一夕携音手。于松林相顾笑语。克志西迈。以周天和三年十一月。跏趺西向念佛。咸睹佛来。合掌而蜕。奇香异乐。闻薰非一。又八日。音亦坐化。奇瑞悉与师。   

北周释慧远   姓李。炖煌人。十三出家。二十进具。止清化寺。众缘奔凑。承光二年。周武欲湮法教。众皆结舌。师抗诏极陈。辞色无挠。遂隐于汲郡西山。诵法华经。计三年间。诵盈千遍。用通遗法。大象二年。天元悔过。东西两京。各置陟岵二寺。师遂至少林。长讲法华。开皇初。敕授雒州沙门都。匡任佛法。每讲说。常有一鹅驯听。但闻法集钟声。入堂伏听。梵散。便鸣翔而出。如斯六载。人共异之。后示寂。室有异香。   

隋天台修禅寺智者大师   讳智顗。姓陈氏。颖川人。母梦香烟五采。萦回入怀。诞灵之夕。神光照屋。七岁入果愿寺。闻僧授普门品。一遍辄记。宛如夙习。十七礼佛像。誓志出家。恍焉如梦。见岩崖万重。云日半垂。沧海泓澄。乃在山下。峰顶有僧招手。须臾伸臂。挽师入伽蓝。云汝当居此。十八出家。诣大贤山。诵法华无量义普贤观等。历二旬。诵通三部。陈天嘉元年。闻思大禅师止大苏山。即往顶拜。思曰。昔日灵山同听法华。宿缘所追。今复来矣。因示以普贤道场。为说四安乐行。师入观二七日。诵法华经。至药王品。是真精进。是名真法供养如来。身心豁然。寂而入定。乃见灵山一会。俨然未散。宿通潜发。以所证白思。南岳叹曰。非汝莫证。非我莫识。所入定者。法华三昧前方便。所发持者。初旋陀罗尼也。纵令文字之师千万。不能穷汝辨矣。大建元年。至金陵瓦官。开法华经题。帝敕停朝一日。令群臣往听。师将息缘天台。见佛陇南峰。即徘徊留意。先是神僧定光。居此峰三十载。师至。光谓曰。颇忆招手相引时否。师因悟礼像之征。乃于北峰创立伽蓝。植松引流。宛若昔梦。寺北别峰名华顶。独往头陀。自后般若天发。大阐法华。天台濒海。民业鱼捕。师心悯之。以所得嚫施。买海曲为放生池。表闻陈主。敕禁采捕。师为讲光明经。渔者闻法。皆好生去杀。合江溪簄梁六十三所。三百余里。俱成法池。开皇十二年。于当阳玉泉山。创立精舍。武安王关圣父子。显灵乞戒。求为护法弟子。师着法华玄义等书。为陈隋二代大法王师。十七年冬。将入灭。命侍者唱法华无量寿经。为最后闻思。听法华竟。赞曰。法门父母。慧解繇生。本迹旷大。微妙难测。辍斤绝弦。于今日矣。听无量寿竟。赞曰。四十八愿。庄严净土。华池宝树。易往无人。火车相现。能改悔者。尚得往生。况戒慧熏修。行道力故。实不唐捐矣。唱经竟。复说十如。四不生。十法界。三观。四无量。四悉檀。四谛。十二因缘。六波罗蜜。一一法门。摄一切法。皆能通心到清凉地。言讫。唱三宝名。如入三昧。葬天台佛陇嵓。详如国清百录等传。  

 隋衡岳寺释僧照   闻南岳妙善心观。特往参谒。凡所指授。无不领解。后以南岳命。行法华三昧。用销夙障。妙行将圜。睹普贤大士。乘白象王。放光证明。又感普门大慈。为其说法。于是顿悟玄旨。辨才无碍。师于众中。苦行禅定。皆为第一。   

隋衡州释大善   幼栖林野。常诵法华。后参南岳。得开观慧。躬行法华三昧。所入最深。后趺坐而逝。七日内。天为雨花。异香凝结。衡阳令陈正业。每致礼敬。见内史郑僧杲数称师德。常有猎人围一群鹿。杲谓正业曰。君常称善禅师有慈悲三昧力。今日如此鹿何。正业即率左右。同声念南无大善禅师。群鹿腾空而出。众悉骇服。   

隋荆州释慧成   澧阳段氏。诵通法华维摩胜天王等经已。见南岳思大禅师。令入法华三昧。三年依行。魔业禅鬼。顿尔散绝。后至枝江。造禅慧寺。六月江涨。于一夜得梁木。有段弘者。为精舍主。忽气绝。师至乃苏。曰。初被执至王所。见师上殿云。此人功德未了。愿赦之。王起礼足。如言得释。又有常律师。中夜扪虱投地。及明。师语曰。夜来一檀越。被冻可悯。常大惭。永以为戒。
作者: 格力琼寺    时间: 2024-10-22 09:28

隋终南山悟真寺释慧超   丹阳沈氏。自幼从释。专诵法华。闻光州思大禅师。独悟一乘。深明三观。乃与智者虚心洁己。抠衣请业。思曰。超之神府。得忍人也。及游衡岭。复与智者同途。诵经移岁。后隐终南。八载行道。洎寝疾少时。召众告曰。往返常也。长生不忻。夕死不戚。第一义空。清净智观。是吾凭杖。言已向西而逝。师九岁入道。即诵莲经。五十余年。万有余遍。感灵获瑞。不可胜述。   

隋释慧威   江陵人。少依南岳。行法华三昧。专思玄寂。遂得解一切众生语言陀罗尼。闻人畜禽鸟声。辄知其音。后又发证神通。飞空履水。如步平地。密行殊常。人莫能测。   

隋天台国清寺释灌顶   姓吴。临海章安人。生甫三月。能随母称三宝名。七岁出俗。日记万言。二十进具。谒智者。禀受观法。研绎既久。顿蒙印可。后随智者至金陵光宅。听讲法华。又于江陵玉泉。受法华玄义及止观。晚止会稽称心精舍。讲说法华。时有跨朗笼基超云迈印之语。贞观六年八月示寂。室有异香。师化流嚣俗。神用无方。每诵经宴坐。常有天花飘坠其侧。村人于法龙。去山三十里。染患将绝。其子驰至祈救。师为转法华经。焚栴檀香。病者遥闻香气入鼻。应时痊愈。又乐安南岭。地曰安洲。碧树清溪。泉流伏溺。人迳不通。师留连爱玩。顾而誓曰。若使斯地坦平。当来此讲经。曾未浃旬。白沙遍涌。平如玉镜。乃讲法华金光明。以答灵惠。   

隋灵隐南天竺寺释真观   钱塘范氏。少有奇相。舌紫罗纹。左右手有仙人字。诵法华经。日终一卷。开皇十四年。亢旱。时请讲海龙王经。序王既讫。骤雨滂注。县西灵隐山者。旧曰仙居。师既头陀石室。众构精舍。号南天竺。延师居止。常讲法华以为心要。每盥洗遗滴。地不为濡。人皆异之。一日皋亭神请讲法华。感神舍宅为寺。  

 隋天台释普明   本名法京。会稽朱氏。童时即合掌称佛。忽有僧指诣天台云。彼有初依菩萨。说法化世。大建十四年。因趋台山。事智者。专修忏法。日诵法华。后随至庐山。于陶侃瑞像阁。行请观音三昧。正行道间。感异僧为改名普明。因启智者从之。晚归国清寺。所居去水远。师指石曰。此石流泉。不亦快乎。泉即涌出日给千众。今锡杖泉是也。  

 隋天台国清寺释智越   南阳郑氏。少离尘俗。游方问道。至金陵值智者。北面请业。密传心要。智者晚归台岭。一众是嘱。二十年间。循循善诱。学者归心。师生平诵法华。计万余部。所居之处。瓶水自盈。大业十二年。右胁而逝。天雨异花。一境冥晦。   

隋释智璪   临海张氏。二十即登天台。参智者大师求出家。智者令诵法华。兼修三昧。至二七日夜忏讫。见九头龙从地涌出。上升虚空。天明白问。智者曰。此表九道众生。闻法华经。将来之世。破无明。入法性空耳。后移住宝林寺。专修法华三昧。初夜即有鬼摇撼户扇。三七日中。每夜如是。以至捶柱破壁。灭灯现状。师一无所动。惟坐禅诵经而已。第三七日毕。见一青衣童子赞曰。善哉。言讫遂灭。  

 隋释智晞   颖川陈氏。童年出俗。至台山智者所。禀受禅诀。加修寂定。常居佛陇修禅道场。行法华三昧。时欲构香台。香炉峰林木秀异。师欲伐用。众以神所据为疑。夜梦神送疏云。香炉峰柽柏树。尽舍给经台。遂伐之。有僧法云。欲往峰顶禅坐。师止之曰。卿道力微弱。山神刚猛不宜往。云不从。甫一夕。神现形驱令还。方悟前旨。深生敬仰。师尝往阿育王宝塔。礼八万四千拜。贞观元年。跏趺端坐。仍执如意说法。弟子问当生何所。答云。如吾见梦。当在兜率。俨然如入禅定。空中有弦管声。良久乃息。   

隋扬州正见寺释法向   维扬李氏。出家精苦。从智者学。专诵法华。于摄山栖霞寺侧。立法华堂。行三昧忏法。三七精进。大获灵瑞。默而不言。山中猛虎为害。众设大斋禳之。忽一虎入众中抟一人去。师高声呼云。今日专为汝设斋。可放此人。虎即置人而退。既而群虎数十。大集斋所。众惊避。师以杖叩群虎颈为说法。自后远遁无迹。   

隋释等观   富阳孙氏。受心观于智者。居天台。常诵法华。贞观中。赴余杭。法忍寺。讲法敷坐。正旦有王服者至。称皋亭神来谒。咨受戒法。师即索炉然香。为授菩萨大戒。礼谢而退。   

隋庐山福林寺释大志   会稽顾氏。髫龄出家。师事天台智者。开皇十年。来游庐岳。住华顶寺。诵法华经。索然闲静。音声清转。众皆乐闻。后于甘露峰前。建静观道场。头陀为业。孑尔一身。不避虓虎。每投身饲之。虎皆避去。   

隋荆州清溪山释道悦   昭丘张氏。出家玉泉寺。器识沉邃。长诵法华。初智者入玉泉。未有钟磬。于泉源获怪石一片。悬而击之。声响清彻。师每诵经。声如清流激韵终一卷。扣磬一下。闻者肃然。常步影而食。每留一分以资飞泳。慈善所薰。或飞来肩上。或浮拍手中。祥感非一。  

 隋怀州柏尖山寺释昙询   姓杨。华阴人。出家白鹿山。专诵法华。闻龙山云门寺稠禅师。定山郢匠。振古罕俦。即遥相揖敬。后移住鹿土谷修禅。致枯泉重出。麋鹿绕院。时因讲法。暂往云门。值径冥雾昏。感山神为之指路。又山行值虎斗。累时不歇。师执锡分之。以身为翳。虎低头而散。每入禅定。七日为期。开皇中。赐玺书褒异。  

 隋蔚州释昙韵   定州人。少出家。恒诵法华。遍游五台。备见灵相。停北台木瓜寺。廿余载。禅诵无辍。隋末丧乱。年已七十。隐比干山。以夜继昼。摄心不怠。常欲写法华数年未办。积愿既久。忽有书生至云。善写经。愿成师志繇是扫室涂地。含香默书。出戒入沐。未盈一旬。七轴俱了。将以嚫施。斯须不见后因胡寇卒至。藏经岩窟。经年寇静。觅经不获。乃于崖下草中得之。箱幞俱烂。卷色如初。贞观十一年。宣律师亲睹其事。   

隋江都安乐寺释慧海   清河张氏。髫年入道。以净土为期。专精致感。忽有齐州僧道诠。赍无量寿佛像来。微妙工巧。世未曾有云。是天竺鸡头摩寺五通菩萨。乘空往彼安乐世界。图写尊仪。既冥会素情。深怀礼敬。乃睹神光照烁。庆所希有。大业五年五月。欻然面西礼竟。跏坐而逝。师般舟密行。老而愈笃。讲法华经。至五十遍。弘法利生。矢心净土。为一时称首。   

隋益州招提寺释慧恭   与同学僧慧远结契。后游荆扬。访道而归。契阔三十年。夜话次。远语如流。师默无所对。远曰。仁者无所得耶。师曰。性闇无解。远曰。可不诵一经乎。师曰。惟诵法华普门品一卷。当为诵之。但至心听。乃结坛升高座。始发声唱经题。觉有香气。久之闻天乐振空。雨花零乱。经已方歇远敬礼谢之。
作者: 格力琼寺    时间: 2024-10-22 09:32

隋释法充   九江毕氏。常诵法华。兼通大品。住庐山化城寺。每劝僧众。无令女人入寺。上损佛化。下坠谣俗。初众有不从者。师遂于山顶香炉峰。自投而下。誓粉身骨。用生净土。忽于空中。头自转上。冉冉而下。身无少损。众感其异。相戒始断女人。开皇末坐化。隆暑不腐。异香满室。   

隋释法朗   南阳许氏。栖止无定。多住鄂州。时诵读诸经。志专法华。洁誓诵之。一坐七遍。如是良久。声如雷动。远近亮彻。世因目为法华朗焉。有比丘尼为鬼所著。超悟玄解。莫不称为聪悟。师曰。此邪鬼也。厉声呵之。魅即怖去。霍然如失。   

隋雍州释法喜   襄阳李氏。七岁出俗。志持法华。仁寿中。住京师禅定寺。欲冥祈灵爽。誓诵莲经千遍。因不止旧室。巡绕梵诵。数满八百。誓心不散。同寺僧忽见有宝车璎珞。入师房内。迫而观之。了无所赌。方知幽通之感。   

隋终南山悟真寺释法诚   雍州樊氏。止蓝田王效寺。专诵法华。负笈历游名岳。法华三昧。矢心奉行。梦感普贤劝书大乘。乃命工书八部般若。又造华严堂。竭其精志。书写受持。时弘文学士张静。夙善翰墨。请至山舍。含香缮写终部。时感异鸟飞至经案。自然驯扰。贞观初。手写法华。正当露地。因事他去未收。值洪雨滂注。趋往观之。合案并干。余便流潦。十四年夏。语侍人曰。吾闻诸行无常。生灭不住。九品往生。此言验矣。今有童子相迎。吾当去世。言已口出光明。照于楹内。又闻异香苾芬。端坐而化。诵习法华。略计十年。万有余遍。   

隋释法安   止建元寺。博通玄要。长诵法华。讲四十余遍。忽于讲坐四隅。生花一丛。有十余枝。黄白相间。状似莲华。香光敷[廿/妫]。又经旬日。复于都讲床侧。及大众坐处。生八九华。一月方萎。道俗聚观。叹为奇瑞。   

隋释法泰   眉州隆山人。常诵法华。手写经一部。数有灵瑞。向益州装演。俄堕笮桥水中。求之不得。师悲泣。巡岸上下。忽望小洲上有一幞。命取之。乃经也。草木擎之。宛无湿处。师不胜欢喜。即至成都装竟。以檀香为轴。备极庄严。还供本寺。每夜异香满室。师勤持诵。夜必一遍。时有彪法师在彼寺讲经。夕至师诵经所。见有诸人众胡跪合掌。彪流汗而退。   

隋黄州济华寺释玄秀   恒诵法华。每有异相。时当炎暑。师方诵经次。寺僧见翊卫严肃。怖告同侣。共视如初上望空中。填塞无际。四众咸称神异。   

隋释行坚   常修禅观。节操惟严。偶东游。路出泰山。日夕止岳庙。庙祝曰。近寄宿者。多罹殃暴。不可。师不听。乃藉藁庑下。端坐诵经。可一更。闻室中环佩声。须臾神出。衣冠甚伟。部从焜煌。向师合掌。师因延坐谈说。如食顷间。师问世传泰山治鬼。宁有之耶。神曰有之。岂欲见先亡乎。师曰。有两同学僧已死。愿一见之。神问其名。乃曰。一人已生人间。一人在狱受对。不可唤来。师就见可也。即同起至一处。见狱火光焰甚炽。使者引师入。遥见一人在火中号呼。血肉焦臭。不忍睹。师愍然求出。复同神坐。师问曰。欲救同学可乎。神曰。可。能为写法华经。必应得免。将曙。神辞入。庙祝视师不死。怪之。师去。急报前愿。写装经毕。赍就庙宿。神出如初。欢喜礼拜云。已知师为写经。始书经题。彼已脱免。今生人间也。此大业中事。   

隋居士陆淳   吴郡人。心常慕道。法华一部。日夕诵持。后忽病。仰卧看屋了不暂瞬。有知识僧来探疾。因问君何仰视屋梁耶。答曰。佛记陆淳当生夜摩天。今见彼天宫殿城阙。及诸天众。故顾盻不倦尔。   

隋严恭   隋开皇中。蒋州人严恭平生净心皈法。于郭外造精舍。写法华经。清净供养。纸笔缮写。咸务精良。信心而施。不行欺诈。随得便营。无所乞觅。每终卷必逐字亲为检校。久而忘疲。尝有人从贷经钱一万。恭不获已与之。贷者乘船覆水失钱。仅得身免。是日恭入家库。见所贷钱在焉湿如水洗。后闻其事。方知灵异   

隋临沂王梵行   少瞽。其母慈念。口授法华经。布衣蔬食禅诵无缺。计诵经一万七千部。后跏坐而逝。遗言露尸林野。久之皮肉既尽。惟舌不坏。色如莲华。  

 隋刺史崔彦武   隋开皇中。魏州刺史博陵崔彦武。因行部至一邑。语从者曰。吾前生在此邑为妇人。今欲往视之。因乘马入修巷。至其家。命扣门。老者出谒。彦武升堂。视东壁高处。谓主人云。昔吾所藏法华经。并金钗五只于此。经七卷尾。火焚失字数行。今每诵经至此。心便如有所失。令左右凿壁取视。并如其言。主人涕泣不胜。彦武厚馈之而去   

唐京兆西明寺律师道宣   湖州人。隋吏部尚书篯申之子。母孕时。梦梵僧云。汝所娠者。僧祐律师也。十六诵法华。两旬而彻。武德中。晦迹终南。所居乏水。神人指之。穿地尺余泉自迸涌。号白泉寺。后徙丰德寺。人般舟定。感群龙礼谒。供毕华奇果。师戒德不群。制四分律钞。又着内典录。三宝感通录。广弘明集。续高僧传。贞观中。隐云室山。人睹天童给侍左右。于西明夜行道。临砌蹶仆。有少年介胄拥持之。师问何神。曰某即毗沙门天王子那吒也。以师戒德高妙。来翊卫耳。师遂广问佛法之事。神一一言之。授师佛牙并宝掌。表信而隐。干封二年春。感天人来谈律相。一日复有一天人来礼谒云。律师当生睹史天宫。持物一本云。是棘林香。十月三日。安坐而化。号南山教主澄照大师。师述法华经序时。韦天以法华尊上。未易冠言。遂禀报十方诸佛。佛皆印可。序始传。即今弘传序是也。   

唐释吉藏   姓安。本安息人。祖世移家南海。七岁出家。后受具戒。志在传灯。法*继转。止京师日严寺。开讲法华。闻风至者万计。大业初。写法华一千部。又别置普贤像。躬对坐禅。观实相理。武德六年。移住延兴寺。异供交至。一日清旦。焚香跏坐而逝。时属炎暑。色愈鲜白。凿石瘗于北岩。师平生讲法华经。三十余遍。将终制死不怖论云。死繇生来。宜应泣生。不应怖死。文多不载。   

唐释惠主   始州贾氏。初至京师甘露寺受具。专诵法华。感山神送供。六时行道。鸟兽随行。似如听仰。仍为幽显受菩萨戒。武德中。居香林寺。时陵阳公临益州。将百余驮入寺。就讲堂安置。无敢违者。师见秽杂。即入房取锡杖三衣而出。举杖向诸驴骡。一时倒仆。县官大惊。执师申状。陵阳一无所怪。但云。蒙师破悭。深为大利。赠沉香十斤。还京后从受菩萨戒焉。
作者: 格力琼寺    时间: 2024-10-22 09:41

唐京师大慈恩寺释玄奘   姓陈。陈留人。年十一。通诵法华维摩。卓然耿正。贞观三年。往西域取未至经。抵麴阇国。与诸商渡殑伽河。国俗以人祀天。将戮师以祭。俄大风作。尘沙涨天。昼日晦冥。彼众以师为圣人。遂得释。至中天竺。得闻瑜伽师地。入王舍城。从上方戒贤论师。穷探大乘秘奥。日益智证。凡经一百五十余国。十九年。赍经像归京师。后译经论合七十五部。麟德元年二月。与众辞诀。令左右念弥勒如来。右胁安卧而逝。有异僧奉香涂师体。敕准世尊故事。塔于樊川北原。   

唐京师普光寺释玄琬   姓杨。华阴人。讲演法华大乘等。并研核理奥。妙写幽微。仁寿二年。造丈六释迦如来金像。至诚冥感。天雨妙华。飞飏状如云母。是夕天乐弥空。凌晨乃息。每二月八日戒期。依二十五佛及千转神咒。洁斋行道。贞观初。敕皇太子诸王。从师受菩萨戒。左仆射萧瑀兄弟。每咨法华会三为一之旨。师为剖析。反复忘疲。右仆射杜如晦遗命。愿为历劫弟子。每授戒说法。巫觋者辄云。见有异类鬼神。诸方屯聚。如承受相。   

唐大慈恩寺释窥基   姓尉迟。长安人。奘公弟子。通大小乘教。后游五台。宿西河古寺中。见经轴放光。探之得弥勒上生经。遂援毫作疏。笔锋得舍利二七粒。红润可爱。师貌硕心慈。随处化导。东至博陵。讲法华经。兼制大疏。尝造玉文殊菩萨像。写金字大般若经。俱发神光。烂然盈室。初奘公亲授师以瑜伽师地惟识宗。师尽领其妙。海内称为慈恩法师。时宣律师以弘律感天厨供馔。每薄师三车之玩。不甚加礼。师尝访宣。其日过午而天馔不至。师去。天神乃降。宣诘以后时。对曰。适见大乘菩萨在此。翼卫甚严。我曹神通。无自而入故尔。宣闻之。始大惊服。   

唐摄山栖霞寺释智聪   住扬州白马寺。专习三论。寻渡江住安乐寺。值隋亡。思归无计。隐江浦荻中。诵法华经。七日不饥。恒有四虎驯绕。忽见老翁挟一小艇来曰。请师渡江。聪登艇。四虎蹲伏不肯去。师曰。将无渡耶。虎遂起。即同利涉。抵南岸。艇及老人忽不见。师携四虎止栖霞寺西。贞观中。年九十九。端坐逝。虎哀吼而去。   

唐苏州通玄寺释智琰   吴郡朱氏。年十二。诵通法华。后从秦皇寺延法师进具。德瓶仪钵。深护戒根。武德七年。返旧山。常行法华金光明普贤等忏法。诵法华三千余遍。讲涅槃法华各三十遍。观经百十遍。苦节弥勤。炉香不爇自焚。罐水空自满。祥感非一。贞观八年。示疾。见梵僧手执宝瓶曰。吾无边光也。却后净土称功德宝王。即我是也。师谓门人曰。无边光。大势至也。功德宝王。其成佛之号也。繇因言果。余其西归乎。即趺坐而逝。   

唐梓州释智通   俗陈氏。八岁离俗。专诵法华。尤勤讲授。住牛头山。善持威仪。奉戒贞苦。常有双鹅依时听法。讲百余遍。两度放光。贞观中示寂。时合寺堂房。变作白色。悉震动。一食顷乃已。   

唐天台法华寺释智威   缙云蒋氏。家世业儒。年十八将纳妇。路逢梵僧谓曰。少年前身是陈朝仆射徐陵也。因听智者讲法华。亲立五愿。一临终正念。二不堕三涂。三人中托生。四童真出家。五不堕流俗之僧。今日何意。欲违昔誓。师闻已遂感悟。不复还家。即往国清投章安为师。咨受心要。定慧俱发。即证法华三昧。上元元年。欲卜胜地说法。执锡而誓曰。锡止处。即吾住所。其锡自国清飞至苍岭普通山。可五百里。以地隘不容广众。凌空再掷。至轩辕炼丹山。师乃戾止。剪棘刈茅。昼讲夜禅。手写经典。学者子来日众。分九处居之。于是名其他曰法华。师骨法古秀。每登座。有紫云覆顶。状如宝盖。鸟雀旁止。驯狎非常。自法华寺至仙居上坂。约八十里。师每日往返。斋粥禅讲。未尝少违。咸谓师有神足通云。永隆元年。坐化。异香七日不歇。时号法华尊者。   

唐释慧达   太原人。专诵法华。五千余遍。行坐威仪。诵声不辍。存爱物命。每一步履。直视低身。地有虫豸。必回身而避。或问之。师曰。斯之与我。升沉不定。彼或先成正觉。何敢妄轻之耶。贞观八年。坐逝。经五宿。颜色如初。   

唐雍州醴泉寺释遗俗   诵法华数千遍。贞观中。因疾。告友人慧廓禅师曰。某生平诵经。意希有验。若生善道。当舌根不坏。可埋十年发视。若坏。知诵经无功。不坏。则为起一塔。令人信向。言讫而寂。后十年启视。舌果不坏。慕道者如市。众为起塔于甘谷崖。前后诸释。以诵法华。得舌根不坏者甚众。兹不尽录。   

唐京兆大慈恩寺释义忠   襄垣尹氏。二十登戒。闻长安基法师新造法华义疏。即诣讲肆。未极五年。通法华无垢称二经。及惟识等五论。乃着法华经钞二十卷。同辈见之。无不首伏。每行道时。面向西北。冥心内观。愿见慈氏。一日晨兴澡漱。忽香云满空。师仰视合掌曰。凡浊比丘。乃烦大圣躬来接引。言讫而化。   

唐释法融   姓韦。润州延陵人。年十九。入茅山依炅法师。二十年专精不懈。后于牛头山幽栖寺北岩下。别立茅茨。禅诵为业。山素多虎。樵苏绝迹。师入后。往还无阻。又有群鹿绕室听伏。贞观中。于岩下讲法华经。尔时素雪满阶。于凝冰内。见花二茎。状如芙蓉。灿然金色。七日乃灭。   

唐蒲州释法彻   绛州人。少勤苦。通法华经。常以是经诱化一切。邑有孤山。师依而结业。创立兰若。地本高险。向绝泉源。师积岁崇道。一旦清泉迸出。刺史房仁裕申请寺额。即以陷泉名之。尝于道中遇一癞者。引至山中。为凿穴给食。令诵法华。癞者素不识字。加又顽钝。句句授之。终不辞倦。至第六卷。癞病渐愈。经完。眉须复生。肤已如故。
作者: 格力琼寺    时间: 2024-10-22 09:49

唐韶州南华寺释法达   洪州人。七岁出家。长诵法华。后诣曹溪礼六祖。祖问。汝诵此经。以何为宗。师云。但依文念。岂知宗趣。祖令取经展诵。师即高声诵至譬喻品。祖曰。止。此经以因缘出世为宗。经云。以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一大事者。佛之知见也。若能于相离相。于空离空。一念心开。是为开佛知见。汝当信。佛知见者。即汝自心。更无别物。莫向外求。与佛无二。乃说偈曰。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诵经久不明。与义作仇家。无念念即正。有念念成邪。有无俱不计。长御白牛车。师闻不觉悲泣。亦以偈赞。有经诵三千部。曹溪一句亡之语。从此顿悟玄旨。  

 唐释法璇   开元中。于天童山东麓。建精舍栖止。后移居西南隅之多宝塔。日诵法华经。感天童蹑云升降。捧食来供。遇夜则绕塔行道。人遥见师身。与塔之相轮等。时号为太白禅师。   

唐洛京圣善寺释无畏   本中印度人也。梵名输波迦罗。生有神资。十三让国出家。道德名称。为天竺冠。南至海滨。遇殊胜招提。得法华三昧。所至讲法。恒多异相。后附商舶游诸国。密修禅诵。口放白光。时中印度大旱。师为冥祈。俄见观音在日轮中。手执军持。注水于地。时众欣感。得未曾有。将游震旦。以驼负经。驼没于河。师亦随入。止龙宫三宿。为宣法要。及出。所载梵夹。不湿一字。开元四年至长安。敕住西明寺。译出虚空藏及大毗卢遮那等经。尝亢旱。上遣祈雨。师盛一钵水。梵言数百。须臾。有物如蚪。矫首水面。顷之有白气自钵起。若一疋素。翻空而上。风霆晦暝。大雨如倾。又尝霪雨逾时。师捏泥媪五躯。作梵语咒之。即刻而霁。   

唐东阳清泰寺释玄朗   姓傅氏。梁双林大士六世孙。幼出家。弱冠纳戒。闻天台一宗。盛弘止观。诣东阳天官寺。谒慧威法师。修法华三昧。身厌人寰。志栖林壑。惟十八种十二头陀。隐左溪岩。四十余年。晏居一室。自以为法界之宽。尝于殿壁绘观音宾头卢像。焚香敛念。感五色神光。辉映一室。道俗俱瞻。叹未曾有。天宝十三年示寂。时号左溪尊者。   

唐台山国清寺释湛然   荆溪戚氏。年二十。受经于左溪朗禅师。溪大惊异。尝梦披僧服。掖二轮游大河中。左溪曰。嘻。汝当以止观二法。度群生于生死渊乎。乃授以所传止观。天宝七载。始解儒服出家。诣吴开元寺。敷行妙法。乃祖述所传章句。凡数十万言。大弘一心三观之教。常与江淮名僧四十人。同礼五台。清凉观师帅徒千指迎送。时皆称叹。有不空三藏门人含光。白师曰。顷从不空游历天竺。遇梵僧云。闻大唐有天台教宗。可以识偏圆。简邪正。明止观。可译之至此土耶。师闻之。叹曰。可谓中国失法。求之四维。晚归台岭。建中二年二月。示众曰。夫一念无相谓之空。无法不备谓之假。不一不异谓之中。在凡为三因。在圣为三德。自利利人。在此而已。言讫。隐几而化。所著法华释签疏记等。盛行于世。  

 唐越州大历寺释神邕   诸暨蔡氏。十二入道。依左溪朗禅师。习天台止观。法华玄疏。五夏敷演。吴会间学者云从。天宝中。游长安。居安国寺。后东归出襄汉。有著作郎韦子春者。学赡气刚。师与之酬抗。子春折服。中书舍人苑咸叹曰。师可谓尘外摩尼。论中师子。时人以为能言。  

 唐佛陇释道暹   遍览百家。弥精法华。大历年中。入京弘化。盛有著述。能于虚空游行往来。时谓有神足证云。   

唐苏州支硎山释道遵   姓张。吴兴人。参左溪。学天台止观。欲广写法华经。乃于支硎创辟经院。举精行沙门十四人。常持法华。以烛继昼。用弘大乘。敕署为法华道场。师于山中铸卢舍那像。及多宝佛塔。修净土当生业。造弥陀佛像。平时讲法华玄义。岁无虚日。天宝元年。于灵嵓道场。行法华三昧。忽睹大明上烛于天。身在光中。异日问荆溪然师。然曰。智慧光明。从心流出。将以显发第一义天也。又入法华道场。睹此身在空中坐。知是涤垢之相。兴元元年坐逝。门人灵翰等树塔。  

 唐润州石圮山释神悟   陇西李氏。幼婴恶疾。开元中。于菩提像前。爇指忏摩。祈遣夙业。感异光如月。朣胧绀宇。所苦顿愈。天宝四年。出家受具。每入法华道场。九旬礼念。观佛三昧。于斯现前。因语门人曰。夫阴薄日以何伤。风运空而不动。苟达于妄。谁非性也。方结宇于劳劳山东。常行禅定。夜有山神现形。称是隋故新成侯。久主南岭。今愿以此地永奉经行。言讫不见。十年。加趺而逝。阇维得舍利累累。粲然可数。   

唐京师大安国寺释志邻   姓范氏。兖人。母王氏。不信三宝。邻逃东都。依广受寺修律师出家。开元十年。思亲归宁。母终已三载。因诣岳庙敷具。诵法华经。誓见岳帝。求母生处。夜见帝召谓曰。汝母禁狱。见受诸苦。师悲号祈免。帝曰。往鄮山礼育王塔。庶可救也。师诘朝到寺。哀泣礼拜。至四万。俄闻空中有呼邻声。见母谢曰。承汝之力。得生忉利天矣。倏然不见。   

唐京师龙兴寺释楚金   广平程氏。七岁出家。讽法华经。进具之年。升座讲法。后因静夜。持诵法华。至多宝塔品。身心泊然。如入禅定。忽见宝塔宛在目前。释迦分身。遍满空界。感悟既深。泪下如雨。遂布衣一食。不出户庭。期六年誓建斯塔。见千福寺。幽闲宏敞。拟造于此。适千福有怀忍师者。忽于中夜。见有一水。发源龙兴。流注千福。澄清潋滟。中有方舟。又见宝塔自空而下。久之乃灭。及师建言。欣然欢洽。师每夜至筑所。励精行道。众闻天乐。咸嗅异香。天宝元载。肇安相轮。感通帝梦。亲书多宝塔额。敕赐钱五十万。塔成。有五色云笼塔上。万众瞻礼。师谓同学曰。凡我众僧。聿怀一志。当昼夜塔下。诵持法华。没身不替。凡吟咏莲经。六千余部。每春秋二时。集同志大德四十九人。行法华三昧。前后感获舍利七百粒。至六载。欲藏舍利。预严道场。又降一百八粒。画普贤变像。于笔锋上联得舍利十九粒。莫不圆转自动。浮光莹然。乃取舍利。盛以石函。造自身石影。跪而戴之。同置塔下。表至敬也。师自髫年。即写法华。尝血书一部。金字三十六部。墨本千部镇塔。又写一千部。散施受持。灵应甚繁。具如千福碑帖。   

唐释大光   吴兴唐氏。龀岁。即念法华。三月通贯。及出家。日持七卷。西游京邑。肃宗召见禁中。敕师诵经。至随喜功德品。口放五色光。帝大悦。叹曰。昔梦吴僧口持大乘。五光随发。今师音容。宛同昨梦。因赐名大光。令于千福寺行道。经四七日。梵音遥达宸听。帝甚异其事。后居蓝田精舍。寺僧先期梦天童来降。告言。大光经声。通于有顶。师一日山行。忽坠穷谷。因思本经多宝佛塔。愿持此支品十万遍。恍惚奋身脱泉。若有神捧焉。后表乞还吴。乃依法华寺松迳。筑庵以居。日持华偈。用报往愿。相国李绅刺吴兴。夜宿持经道场。忽见白光满空。朗然若昼。随往觇师。见宴坐持经。光起面门。如开毫相。经声向息。光亦随敛。永贞初示寂。异香三日不救
作者: 格力琼寺    时间: 2024-10-22 09:56

唐五台山清凉国师澄观   山阴夏侯氏。年十一。出家。诵通法华。俊朗高逸。精求秘藏。大历中。从荆溪湛禅师。习天台止观。法华维摩等经疏。解从上智。性自天然。大历十一年。誓游五台。顶礼妙吉。仍往峨眉。备观遍吉圣像。却还五台。撰华严新疏。穷圆顿之旨。后止中条山栖岩寺。寺有僧短褐狂歌。凡所指斥。皆多应验。师未至前。狂僧驱众洒扫曰。不久菩萨来此。先是寺壁所画散脂大将。及山麋之怪。往往为患。师既止此寺。遂尔绝迹。贞元十五年。敕延师入内殿。升座阐扬华严宗旨。乃赐号清凉。师平时恒发大愿。其第五愿。愿未舍执受。长诵法华。初造疏时。堂前池。生合欢莲华五枝。一华皆有三节。人咸叹仰。开成三年示寂。全身塔于终南。御制有赞。   

唐吴郡包山寺释慧因   善法华金刚。讲诵精勤。至德中。黄昏时。见一人入云。王请法师。遂僵仆。唯心顶暖。七日乃苏。自云。随使者至一城。城甚宏丽。入觐王。王从数百人。下殿至阁门拜曰。弟子不幸。主世名禄。兼治罪人。甚以为苦。闻上人善讲法华。幸为敷析。于是登座讲毕。王施绢三百疋。令送归。傍见百余僧。指上各生铁爪相拏。血肉涂地。因惊惧乃苏。蹶然而起。绢已在房中矣。   

唐元和僧   唐元和中。有僧入冥。见地藏菩萨。地藏问平生修何业。僧曰。念法华经。曰。止止不须说。我法妙难思。为是说是不说。僧无对。归宗代云。此回归去。转为流通   

唐洛阳香山寺释鉴空   姓齐氏。吴郡人。壮岁困游吴越间。元和初。值钱塘荒俭。拟求食天竺寺。至孤山寺西。馁甚不前。因临流雪涕。悲吟自遣。俄有梵僧。亦临流而坐。顾师笑曰。法师秀才。旅游滋味足乎。师曰。旅游味则足矣。呼法师何也。梵曰。子不忆讲法华经于洛中同德寺乎。师曰。生身四十五。惟盘桓吴越间。又安有洛中之说耶。梵曰。子应为饥火所烧。不暇记忆。遂探囊出一枣。大如拳。授曰。此吾国所产。食之得上智。知过去未来也。师饥甚。食枣掬水饮之。忽欠伸枕石而寝。俄顷乃寤。忆讲经同德事。恍如隔宵。因喟然涕泣。问震和尚安在。梵曰。专精未至。再为蜀僧矣。神上人安在。梵曰。前愿未满。堕戎马间。悟法师安在。梵曰。岂不记香山石像前。戏发大愿。若不证无上菩提。必愿为赳赳贵臣。昨己得大将军矣。当时云水五人。唯吾得解脱。独汝为冻馁之士。师泣曰。某四十许年。日唯一餐。拥一褐。浮俗之事。决断根源。何期福不完乎。坐此饥冻。梵曰。由师子座上。广说异端。使学空之人。心生疑惑。戒珠尚缺。膻气微存。形伛影曲。报亦宜然。师曰。为之奈何。梵曰。今日事定矣。他生之缘。警于子焉。乃探囊取一鉴。谓师曰。欲知贵贱之分。修短之期。佛法兴替。子宜一鉴。师照久之。谢曰。报应之征。荣枯之理。谨闻命矣。遂相挈行数步。忽失梵僧所在。师是夕投灵隐寺出家。受具足戒。专诵法华。愈高苦节。后诣洛阳。遇河东柳珵说其事。且曰。吾生世七十有七。持钵乞食。尚九年在世。吾灭之后。佛法其衰乎。珵诘之。索笔题曰。兴一沙。衰恒沙。兔而罝。犬而拏。牛虎相交与角牙。宝檀终不灭其华。后悉符斯谶。盖指会昌(武宗年号)沙汰事也。   

唐释守素   居长安兴善寺。恒务诵持。誓不出院。诵法华经三万七千部。夜常有貉子驯扰听经。斋时。鸟雀就掌取食。院庭有青桐四株。元和中。卿相多来游者。青桐至夏发汗。颇污人衣不可浣。郑相国絪尝欲伐之。师祝树曰。汝以汗污人。人将伐汝。能无汗则免矣。自尔树汗果绝。长庆初。有僧玄幽题此院云。三万莲经三十春。半生不踏院门尘。当时以为实录。   

唐释无言   姓李。精密教法。尝持一铁钵入定。欲晴则钵内火光烛天。遂霁。欲雨则钵内白气上升。遂雨。蒙氏封为灌顶法师。一日讲法华。有老翁立听毕。乘风云去。众惊问之。曰洱水龙也。   

唐释妙行   精天台教观。既入居泰山。结草为衣。拾果为食。行法华三昧。感普贤现身证明。后于一夕。见琉璃地佛。与二菩萨。涌立空中。僖宗闻其名。诏赐常精进号。后一日再见宝地。谓左右曰。吾无观相而实地复见。安养之期至矣。即日右胁安卧而逝。   

唐释遂端   明州张氏。舍家依德润寺。师授华华经。诵犹宿习。人皆骇叹。十二时间。恒讽不辍。咸通二年。忽结跏坐而化。须臾口中出青莲华七茎。芬馥香洁。远近瞻礼。于是造龛窆东山下。经二十余年。屡见光发。及启视。形质如生。遂迎还寺。漆纻饰之。今号真身院。   

唐释元慧   居嘉兴法空王寺。生平诵法华。不计其数。立志持三白法。三白者。谓身不妄动。口不妄语。意不妄缘。为三白业。时称三白和尚。咸通中。送佛骨舍利往凤翔。炼左拇指。口诵莲经。其指不逾月复生。   

唐汴州广福寺释功迥   汴州浚仪人。六岁时。母口授观音经。累日而度。十六舍俗。入泰山事弘法师。少欲自节。衣布坐茅。师自惟曰。拱默山林。一途独善。至于维持余寄。非化诱不弘。遂南参止慧福寺。专诵法华。撰疏五卷。常为敷演。一日普贤现身。乘六牙象。地皆银色。前后讲法华五十余遍。每至药草品。天必澍雨。   

唐衡州释楚云   生唐末。出家衡岳。尝刺血写莲华经一部。长七寸。广四寸。而厚半之。作旃檀箧。藏于福严三生藏。又刻八字于其上曰。若开此经。誓同慈氏。皇祐间。有贵人游山见之。疑为妄。使人以钳发之。有血如线出焉。须臾风雷震山谷。烟云入屋。相捉不相见。弥日不止。贵人大惊。投诚忏悔。宋筠溪石门寺僧觉范。尝经游往顶戴之。细看血线依然。同时禅月师贯休。有诗赠之曰。剔皮刺血诚何苦。为写灵山九会文。十指沥干终七轴。后来求法更无君。   

唐悟真寺僧   唐贞观中。长安悟真寺僧。夜如蓝溪。忽闻有诵法华经者。其声纤远。月下四望。阒然无睹。僧惨然有惧色。还寺白群僧。明夕俱往听之。乃闻经声自地中发。遂以标表其所。翼日穷表下。得一颅骨。在积壤中。其骨槁然。独唇吻与舌。鲜而且润。遂持归。以石函置佛殿西轩下。自是每夕。常有诵法华经声。出石函中。长安士女观者千数。后为新罗僧窃函去。   唐孙咸僧怀秀   为襄州梁崇义将校。虽在兵中。恒虔写法华经。一日暴卒。信宿却苏。言至一王府。仪卫甚严。吏引一僧对事。僧号怀秀。亡已经年。在生犯戒。入冥无善可录。乃谬云。我尝嘱孙咸写法华经。敕咸对理。咸初不省。对以无有。僧固执之不决。忽见地藏谓曰。汝若招承。亦自获佑。咸依言。乃得放还。方对勘时。见一戎王自外来。从者数百。冥王降阶迎入。升殿坐。未几为大风卷去。又一人常持金刚经。然好食肉。左边有经数千轴。右边积肉成山。以肉多将论罪。俄经堆中出火一星。飞向肉山。顷刻销尽。此人遂履空而去。咸问地藏。向来戎王。风吹何处。地藏云。彼王当入无间。此风即业风也。因引咸看地狱。及门。烟焰煽赫。惧不敢视。忽镬汤跳沫。滴落左股。痛彻心髓。地藏令吏送之归。妻子环泣。已一日矣。遂破家写法华经。矢志出家。所滴处成疮。终身不愈。夫怀秀谬言。尚得免破戒之罪。况生前真实写经者乎。地藏以招承谕咸。或僧有宿善致之。咸受镬汤之厄。安知非业。而始终蒙地藏指示。竟得回生。则写经之功德。又昭昭矣。   

唐尼法信   唐河东练行尼名法信。常读法华。特造净室。访工书写此经。价酬数倍。极力庄严。一起一沐。然香更衣。七卷之功。八载乃就。贞观二年。龙门寺僧法端。集众讲演。欲借尼经。以为楷定。尼固不与。端责之。不得已。自赍送端。端开读。惟见黄纸。了无文字。惭惧送还。尼悲泣受之。以香水洗函。熏沐顶戴。绕佛七日。既而开视。文字如初。又尼法润。住丹阳三昧王寺。自少入道。精修禅慧。通诵莲经。宵旦无歇。终后皮肉俱尽。惟心舌不朽。   

唐中书令岑文本   字景仁。棘阳人。少信佛。诵法华普门品。尝乘舟往吴江。中流舟覆。人俱溺死。文本亦没水中。俄闻有人云。能诵法华经。得不死。如是者三。遂浮水面。须臾抵岸。一日于家设斋。一僧后去。谓曰。天下方乱。君幸不预灾。终逢太平致富贵。言讫不见。及文本就斋。复于碗得舍利二粒。后仕唐为中书令。   

唐黄门侍郎王淹   生而鲁钝。法华一部。久方通诵。后病逝。见梦于弟新安太守固云。予以诵经故。得生西方。然因鲁钝。尚在铁叶莲华胎内。告汝等知。勤心经典。勿懈息也。言已而别。   

唐隆州令狐元轨   巴西人。敬信佛法。依杭禅师教。书法华经一部。箱帙严好。虔供岐州庄所。一夕为野火延烧。庄屋俱烬。轨令拨灰。取金铜经轴。则见外箱已灰。经独宛然。潢色不改。贞观五年事。  

 唐大理丞董雄   唐贞观中。河南董雄。为大理丞。坐李仙童事。上震怒。使侍御韦悰。鞠问甚急。大理李敬玄。司直王忻等。数十人同系狱。雄专念法华普门品。日诵三十遍。夜亦不息。枷锁忽自解。惊告守者。其夜监察御史张守一直宿。亲视甚怪之。更锁严封而去。雄仍诵经。五更锁复解。落地有声。而封题如故。台中内外闻者奇之。事平。同舍囚俱获免。   

唐令史史阿誓   唐长安县福水南史村。有史阿誓者。生平诵法华经。名充令史。往还步涉。未尝乘骑。盖依经云。哀悯一切故也。临终有异香。人咸异之。后十年妻亡。发冢合葬。舌本如生   

唐右监门校尉李山龙   冯翊人。武德中暴亡。惟心尚暖。七日而苏。云。至一官署。有囚千数。皆锁系北面立。王问山龙平生作何福善。山龙云。乡人建会。恒以物施之。又问更作何德业。龙云。诵法华经日两卷。王起立曰。大善。可升阶就东北高座诵之。龙即举声开经曰。妙法莲华经序品第一。王曰。请止。君诵经非徒自利。乃令庭中诸囚。闻法获免。善哉。诸囚遂忽不见。令放龙还。东行见一铁城。甚广大。吏曰。此是大地狱。中有分隔。各随本业。赴狱受罪。山龙闻之悲惧。称南无佛。请吏求出。俄见旁有人坐卧。龙问之。云。此辈罪报。应入镬汤。蒙贤者称南无佛。诸罪人暂得一日休息尔。   

唐长安高表仁之孙   常读法华。龙朔三年正月。乘马出顺义门。有两骑逐之。称是冥使。特来追卿。高惶怖西走。欲投普光寺。鬼疾前阻门不令入。又西走欲入开善寺。鬼复前阻。遂相从驰入醴泉坊。一骑在前。高以拳击坠之。后鬼怒。遥挽高发掷下马。家人舆还。至晚乃苏。自云。备见冥王。王云。汝何盗取僧果。复说三宝过。高伏罪无敢言。王云。盗果之罪。合吞铁丸四百五十枚。四年受之乃尽。说过之罪。合耕其舌。因放还。言已复绝。口如吞物状。通身疱赤。经日方醒。如是四年。吞丸报尽。忽复气绝。神至王所。王命鬼使拔舌耕之。鬼拈钩凿。铦利异常。终不能及。王乃简案。知曾读法华力。舌不可出。遂免罪放还。自后常于化度寺。行五悔法。以忏前愆。   

唐京师人潘果   年弱冠。任富平县都水小吏。及归家。与少年数人游野外。见一羊食草。果与少年捉之归。羊中路鸣唤。果惧主闻。拔其舌。杀食之。后一年。果舌渐消缩。陈牒解吏职。县令郑余庆疑其诈。使开口验之。见舌根仅如豆许不尽。问其故。取纸书以答之。县令教写法华经。为羊追福。果如言发心书写。斋戒不怠。后一年舌渐得生。平复如故。又诣官陈牒。县令用为里正。   

唐少常伯崔义起妻   妻父萧文铿。素持法华。满数千遍。永断荤茹。妻萧氏以龙朔三年五月亡。三七日修斋。婢素玉忽作夫人语。谓生时不信三宝。今受苦不可言。繇汝辈为我诵经修斋。得暂放归。至第二十日更来。将素玉去。看我受罪。及期。玉果死。三日而苏。曰。见大城宫府。夫人入别院。须臾火镬铁床并至。备受楚毒。忽见铿坐莲华台。语素玉曰。我女生多嗔妒。不信我言。不信因果。今受此苦。我无能救。汝归可语家人。令修功德。庶得解脱。又见梵僧从空中下。教玉诵法华经。谓曰。汝当记持此经。为阎浮提人传诵。当有信者。麟德元年正月。薛将军宅。设斋迎玉。试诵冥经。有梵僧闻之。合掌叹曰。如西国本不异。众始惊服。   

唐马郎妇者   出陕右。先是此地俗习骑射。不知有三宝名。元和十二年。忽有美艳女子。挈篮鬻鱼。人竞欲娶之。女曰。有一夕能诵普门品者。则吾归之。黎明。诵彻者二十余辈。复授以金刚般若。旦通犹十人。乃更授法华经全帙。期以三日通彻。独马氏子能。乃具礼迎焉。入门。女称疾求止别房。须臾便死。体即烂坏。遂瘗之。数日有紫衣老僧。至葬所。命启视。惟黄金锁子骨存焉。谓众曰。此观音大士。悯汝辈障重。故垂方便。示现以化汝耳。言讫。飞空而去(见宋潜溪像赞序一本作普贤)。   

唐黄氏二女   晋陵人。幼闻人诵法华经。倾听久之。曰。吾解此义矣。遂能深谈实相之旨。后入京师安国寺为尼。长名持法。次名慧忍。同修法华三昧。忽有尼号空姑。词貌甚异。降礼忏所。相与行道。每至中夜。身光赫然。如是三年而去。或疑为普贤化现云。兴元三年梁肃记。   

唐都水使苏长妾   唐武德中。都水使苏长。授巴州刺史。渡嘉陵江。中流风起舟覆。诸人一时同溺。惟一妾常读法华经。及水入船。乃头顶经函。誓与俱没。已而独得不沉。随波泛泛。顷之至岸。捧函而上。开视了无沾湿。妾竟以全。又淮宁城北。有姑嫂同诵法华。声如金玉。殁后。冢生红莲一朵。开敷妙盛。后人因于其地。建华台寺。   历朝法华持验纪卷上
作者: 格力琼寺    时间: 2024-10-22 10:00

五代大慈寺僧   五代成都大慈寺有僧。恒诵法华经。一日入青城山。采药。沿溪越险。忽云雾四起。不知所适。有顷云散。见一阁跨溪。甚崇丽。僧至门。仆人入报。出曰。先生请师诵所业经。僧朗声诵至宝塔品。先生野服藜杖。两眉垂肩。焚香揖听良久。诵已。设秫饭杞菊。馨若甘露。嚫金一锾。仆送至中途。僧问何姓名。仆曰。此孙思邈先生也。僧方嗟叹。仆忽不见。复寻索三日。竟迷旧处。归视所嚫。乃金钱也。繇兹一膳。身轻无疾。唐史云。百五十岁。至请诵经时。距前又三百年矣。出湘山野录。   吴越钱塘永明寺释道潜   

蒲津武氏。尝于山斋。行三七日法华忏。忽见普贤御象。在塔寺三门亭下。其象鼻直枕行忏所。汉南国钱王建慧日永明寺。请师居之。尝阅大藏经。晏坐中见文殊现形。后礼阿育王塔。跽而顶戴。泪下如雨。俄见舍利在悬钟外。旋绕而行。师悲喜交集。建隆二年。坐化阇维。舍利甚繁。建塔藏焉。塔顶放白光。如初化时。   

吴越永明寺智觉禅师   讳延寿。丹阳王氏。迁居余杭。总角时。诵法华经。七行俱下。感群羊跽听。二十八岁。为华亭镇将。以官钱放生。坐罪当死。临刑颜色不变。文穆王异而释之。令出家。依四明翠岩禅师。居龙册寺。执劳供众。日惟一食。长坐不卧。未几谒天台韶国师。止国清寺。行法华忏。中夜见普贤菩萨。执莲华。忽授师手。又于台岭天柱峰。九旬习定。见观音大士。灌以甘露。遂获辨才无碍。建隆二年。忠懿王请居永明道场。僧问经云。一切诸佛及诸佛法。皆从此经出。如何是此经。师曰。长时转不转。非义亦非声。问如何受持。师曰。若欲受持者。应须着眼听。居永明十五载。众常二千。署智觉号。开宝七年。入天台山。度戒约万余人。常与七众授菩萨戒。夜施食。朝放生。六时散花行道。日课一百八事。未尝暂废。余力诵法华经。计一万三千部。皆悉回向庄严净土。时号慈氏下生。着宗镜录百卷。以会天台贤首慈恩异同之旨。又着心赋。惟心诀。万善同归等录。尝夜往别峰行道。空中时闻螺具天乐之声。开宝八年二月。年九十八。焚香跏趺而寂。塔于大慈山。冥王绘像顶礼。具如别传。   

吴越温州大云寺释鸿楚   永嘉唐氏子。生而符彩。翛然出俗。钱武肃王于乾化初年。延师居龙兴寺。开度戒坛。赐紫不受。时诗人郑说南游。亲炙高行。诗赠师云。架上紫衣闲不着。案头金字坐长看。师讲法华经。计五十余座。一日讲堂中。忽生莲华。重柎复叶。香气芬荂。至今永嘉推为僧宝。   

吴越杭州龙兴寺释可周   晋陵傅氏。出家游豫章。穷究法华慈恩大疏已。诣龙兴寺。开演法华。缁白恒数百人。钱武肃王命师于天宝堂。夜为冥司讲经。往往见诸鬼神现形扈卫。尝有巫者祭铜官祠神。久请不下。后附巫语云。吾从大神天宝堂听法方回。武肃异之。赉师金如意并钵。赐号通明。着法华序钞一卷。   

晋宣州应瑞院释自新   濯戒寻师。研精法华。曾无懈废。尝入宣城山采药。穿洞深去。始昏闇。寻见日明。行数里。洞侧有别窍。溪水泛泛然。见大松下有草庵。一僧雪眉拥衲坐禅。旁有一磬并火器。师击磬。僧遂出定。开目惊曰。嘻。师何缘至此。乃陈行止。僧揖坐。取石敲火煎茗。香味可爱。日夕。僧让庵令师宿。顾其僧上松巅大巢内。闻诵法华经。声甚清亮。顷之。僧叱骂曰。此队畜生。今作毛类。何苦生人恐怖。速归林薄。不宜辄出。师窥之。见群虎豹弭耳而去。及曙。僧下松来相慰。师请侍巾履。僧曰。自此百见草枯。四绝人烟。非师栖息处。又问莫饥否。溪畔有稻百余穗。收其谷。挪三掬米。挑野蔬和煮与食。遣回。送至洞口云。相遇非偶然也。所食茶与菜糜。平生即不乏食矣。师遂遵路回本院。已月余日。乃命同好再往寻之。失洞所在。吴越文穆王天福中事。   

周齐州开元寺释义楚   湘州裴氏。七岁舍家。礼法华经。字字各拜。拜且彻部。俱舍一宗。臻微造极。纂释氏六帖。始从法王利见部。终师子兽类部。蔚为巨编。显德元年。敕付史馆。初师着纂。两目丧明。医工莫疗。遂冥心忏过。如是虔虔无间。再岁还明。人谓为征感焉。   

宋释绍岩   雍州刘氏。凡百经书。览同温习。洎入吴会。于杭州水心寺挂锡。恒讽法华经。不舍昼夜。俄感陆地生莲华。举城瞻瞩。建隆二年。经愿云满。誓效药王焚身。时汉南国王钱氏。固留乃止。寻复投身曹娥江。用饲鱼腹。有若神人扶足。惊涛迅激。如坐宝台。王乃造上方院。请师居之。开宝四年。语侍人。吾诵莲经。及二万部。决以安养为期。今幸遂怀。言已。趺坐而化。茶毗舍利无数。遗骨犹玉莹然。   

宋释羲寂   永嘉胡氏。童年诵法华经。匝月而彻。受具已。谒台山竦法师。研寻止观。尝寓四明育王寺。梦登国清上方。有宝幢座。题曰文殊台。外隔栏楯。欲入不可。俄见观音从内出。低回相接。自后乐说无尽。遂于佛陇国清。相继讲训。及兴螺溪道场。学侣云拥。太平兴国五年。诣黄岩浮江放生。讲流水长者品。至海门灵石。重新智者冬居道场。郁为名刹。生平讲法华。凡十余座。瓯越俗尚畋猎。自闻师诲。咸投弓裂网。说法之功。得未曾有。   

宋释义通   姓尹。高丽国族。梵相异常。眉长五寸余。幼出家龟山院。晋天福时。来游中土。至天台云居韶国师所。忽有契悟。及谒螺溪。闻一心三观之旨。乃叹曰。圆顿之学。毕兹辙矣。遂留受业。久之欲泛舶东归。四明守钱惟治固留之云。但期利生。何必鸡林乎。师遂止传教院。太平兴国六年。赐额为宝云。师敷扬教观。几二十年。端拱元年。右胁而化。   

宋释晤恩   海虞路氏子。长兴中。诣昆山慧聚寺。学南山律。后闻天台三观。冥符玄解。遂造钱塘慈光院志因师。讲习弥年。法华光明止观论。咸洞玄微。雍熙三年八月。梦拥衲沙门。执金炉焚香。三绕其室。自言祖师灌顶。来此相迎。梦觉犹闻异香。面西合掌而化。院中皆闻空际丝竹铃铎之声。依稀西去。   

宋汝州首山释省念   莱州狄氏。受学于本郡南禅寺。遍游丛席。常密诵法华经。众目为念法华也。晚侍风穴。一日师与真园头同问讯次。穴问。如何是世尊不说说。真曰。鹁鸠树头鸠。穴曰。汝作许多痴福作么。何不体究言句。又问师。师曰。动容扬古路。不堕悄然机。穴谓真曰。汝何不看念法华下语。淳化三年十二月四日。上堂说偈。有今年记却来年事语。至四年月日。无爽前记。仍上堂说偈曰。诸子谩波波。过却几恒河。观音指弥勒。文殊不奈何。良久泊然而化。阇维得舍利五色。

图片附件: 645BD3CD-B32C-4B34-8420-D4176EB056DB.png (2024-10-22 10:01, 528.28 KB) / 下载次数 0
http://www.zmxh.com/bbs/attachment.php?aid=11214&k=55617071ae38c70baa4f139d1d91eb21&t=1730435284&sid=KvJk33



图片附件: 645BD3CD-B32C-4B34-8420-D4176EB056DB.png (2024-10-22 10:01, 528.28 KB) / 下载次数 0
http://www.zmxh.com/bbs/attachment.php?aid=11215&k=6660ce02efd3d2d0c243249612ccac6d&t=1730435284&sid=KvJk33


作者: 格力琼寺    时间: 2024-10-22 10:05

宋释知礼   号法智。金姓。四明人。从宝云通师。传天台教观。淳化间。道化大炽。学徒如林。力行法华般舟三昧。期生安养。尝结十同志修忏。三载期满。将焚身以报妙经。杨文公亿。李公遵勖。奏赐紫及法智大师号。奉旨劝请住世。门人本如请益经王之旨。师曰。汝为我作三年监院来。如依言。三年竟。复咨问。师震威一喝。如豁然。乃呈颂曰。处处逢归路。时时复故乡。本来成现事。何必待思量。其随机开悟如此。师终身修忏。三七期满七遍。天台一宗。师为准的。着妙宗钞。大彰观心观佛之旨。天圣六年岁旦。建光明忏。至五日。召众说法。骤称佛号数百声。结跏坐脱。露龛二七。颜色如生。爪发俱长。舌相不坏。如莲华然。赵清献公忭。铭其塔。自龙树传北齐文。文传南岳思。思传天台顗。下迨法智。为台宗十七祖。   

宋灵隐天竺寺释遵式   字知白。宁海叶氏。入国清。于普贤像前烬一指。誓传天台教观。雍熙初。谒宝云通师。慧解秀出。智者讳日。燃顶誓力行四三昧。还天台。以苦学呕血。毅然行道。满七七日。忽如梦。见观音垂手师口。引出数虫。复舒指注甘露于口。身心清凉。宿疾顿愈。祥符八年。移居天竺。天禧中王文穆公抚杭。首访师山中。请讲法华。及心佛众生三法如义。才辨清发。公嗟赏不置。请赐慈云号。于寺东建日观庵。为运想西方之法。依无量寿经。述往生净土忏仪。及行愿法门。盛行于世。常行法华三昧。以九十日为期。感应非一。建光明忏堂。每架一椽一甃。必诵大悲咒七遍。屡经兵火。岿然独存。愿力致也。天圣十年。示寂。时号慈云忏主。   

宋开宝寺法华大士志言   自云寿春许氏。弱冠游东都。得度于七俱胝院。一日读云门录。忽契悟。未几宿命遂通。梵相奇古。直视不瞬。口吻衮衮不可识。日常不辍。居恒乐诵法华经。因以为号。临化时。语人曰。我从无量劫来。成就逝多国土。分身扬化。今南归矣。遂怡然而逝。仁宗尝夜焚香嘿祷云。翌日请法华大士。于化成殿斋。清旦。内侍奏。言法华自右掖门径趋。将至寝殿。呵不能止。上笑曰。朕请而来也。及至。径升御榻。趺坐受供。上以储嗣为问。索笔大书十三十三。后英宗即位。乃濮安懿王。第十三子也。吕文穆蒙正。请言法华斋。问未来休咎。但索笔书亳州二字。及罢相。知亳州。始悟前谶。   宋东掖山能仁寺释本如   四明句章人。幼依法智。祥符四年。至东山。大弘教观。讲法华光明观无量寿等经。皆六七过。又集百僧。修法华长忏一年。尝于山西南。见一虎卧。以杖击之曰。此非汝住处。俯虎首去。后于虎卧处结庵。归闲其中。先有五通神居此。师每禅坐。辄连床舁行空中。师慕庐山之风。与郇公章得象诸贤。结白莲社。庆历年中。敕赐号神照。及紫方袍。赐寺额曰白莲。后说法诀别。江上人见云端有僧西去。嘉定四年迁葬。时已二百年矣。发函慈颜俨然。须发长垂。舍利满龛。   

宋灵隐天竺寺释祖韶   天台刘氏。十九诵通法华。入东掖参慈云。尽得奥旨。惟行法华三昧。用为常课。尝修光明忏百昼夜。至期将半。忽见旌幢满前。导者呼为大辨尊天。师即前揖。天曰。师传通大乘。利益弘多。言讫而隐。又道出淮泗。梦僧摩顶。曰。吾文殊和上也。示汝五无生义。既觉。五藏豁然。如咀冰雪。   

宋释有严   临海胡氏。十四往东山依神照。习天台教观。绍圣中。隐居赤城东峰。结茆樝木之下。因自号曰樝庵。行法华三昧。水旱禳禬。一为持诵。奇应如响。母病目。师对观音大士。想日精摩尼手。母即梦师擎日当前。觉而目明。一日定中见天神告曰。师净业成矣。又梦池中生大莲华。天乐四列。乃作西归自饯一篇示众。后七日加趺而化。塔上有光如月。三夕方隐。   

宋释处咸   天台王氏。受具后。念佛法广大。若不力学。何能见道。即入天封阅藏经。三年而毕。往谒神照。深悟教旨。后主白莲寺。传天台教观。常修法华三昧。元祐元年七月。召众出衣盂散之曰。吾二十三日。当还净土。戒侍者晨钟鸣当告知。至时徐起趺坐而寂。杨次公为赞。有曰。遗书封了加趺坐。不住白莲生白莲。  

 宋释灵照   东阳卢氏。生而誓志空门。未逾月。通法华光明二经。负笈教庠。精研天台三观。晚止华亭超果寺。元丰中。结诸善侣。为净社。以效东林之风。尝梦见弥陀三圣。师跪问一生诵经。祈生净土。为果愿否。观音指曰。净土不远。有愿即生。勿复疑之。又于静夜诵经。梦睹普贤。因发心造菩萨像。誓诵莲经一万部。以严净报。一日定中见有异相。遂累足而逝。阇维舌根不坏。舍利无数。  

 宋释可久   居四明开元寺。常诵莲经。时号久法华。师与苏文忠公轼游最稔。常居西湖祥符。萧然一室。清介守贫。当九曲观灯。公去从者。独行入师室。了无灯火。但闻瞻卜余香。公仰叹留诗。有不把琉璃闲照佛始知无尽本非灯之句。元祐八年。无疾坐化。三日复苏云。吾已神游净土。见彼土相。与十六观经所说。庄严一同。七宝池中。所有莲台。皆书当生者姓名。一紫金台。书成都府广教院勋公。已生其中。又一金台。书明州孙十二郎。一书可久。又一银台。书明州徐道姑。言讫复化去。后五年。徐道故亡。异香满室。又七年。孙十二郎卒。时闻天乐迎空。皆如师所云。   

宋温州法明院释继忠   永嘉丘氏。八岁得度。诣南湖依广智。洞悟教观。行法华光明三昧。日无虚晷。却病除崇。神应莫测。元丰五年。集众说法而逝。赤光照彻空表。净社全教。梦金甲神人告曰。忠法师已生兜率。   

宋释思照   钱塘阳氏。参神悟有契。既而刺血书法华七轴。筑小庵曰德云。专修念佛三昧。凡三十年。宣和元年春。一夕见佛现金色身。即结印坐化。师诵莲华经千都。净土七经。一字一礼。又礼法华十过。苦行无两。   

宋明州释中立   鄞之陈氏。丱岁出家。赐号明智。熙宁中居南湖。继神智席。日宣止观。元祐中再主延庆寺。修法华三昧忏法者七年。行法将圆。一日于禅观中。见大舟。众欲乘不可。惟师坐其中以行。自是辨慧泉涌。师诵法华逾万部。禳救灾旱。靡不神验。永嘉扶宗谓师曰。吾尝见大摩利支韦驮。于梦中求护法。它日幸于忏堂置位。及师主忏。乃立像自师始。陈莹中尝赞师曰。严净木叉。坚持净虑。以身为舌。说百亿事。   

宋姑苏无量寿院释净梵   嘉禾竺氏。元祐初。主姑苏大慈。凡讲法华经十余遍。大观中。结二十七僧。修法华忏。每期方便。以二十八日为期。如此三会。感普贤受戒羯磨。至呼净梵比丘。则洪音震响。如撞巨钟。三昧将圆。有二僧作礼曰。今春至石桥礼圣迹。忽见空中散花。异香非常。一僧遽云。姑苏梵法主期忏散华至此。语毕不见。因来瞻礼。后又于会忏。见韦天按行忏室。行人有遭点察者。辄障起而退。元符中。师曾梦至冥府。王者迎就座。命吏简簿云。净梵比丘。屡经多劫。长讲法华。王即起顶礼。遣使送还。政和末年。示寂后。有舍利五色。   

宋释覃异   余姚杜氏。幼出家龙泉寺。已习天台教观。掩关专修净业。诵法华经。满五千部。普贤观弥陀经各万卷。日持佛号不绝。崇宁初。焚香告众曰。吾生净土时至矣。当乘金刚台。随佛西迈。愿勉力进修。可得相见。言讫。泊然而化。
作者: 格力琼寺    时间: 2024-10-22 10:08

宋会稽道味山释宗利   会稽高氏。既具戒。往姑苏依神悟。修法华忏。要期三载。俄见普贤乘空过前。寻诣新城碧沼。专修念佛三昧。政和元年。天旱祷雨。感龙王现金色身。甘雨沾足。建炎末。居道味山。系心净土。至第三夜。绘像顶珠。忽放光明。一日告弟子曰。佛来也。吾将归安养矣。即书偈。有一相道人归去来。金台坐断乾坤窄句。奄然而化。   

宋温州释道琛   乐清彭氏。十八具戒。至南湖依圆照。于禅定中。见四明尊者。坐禅榻上。深谈法相。自是心地豁然。因行法华三昧。感普贤大士放光。慧辨愈加。有久病者。为说法施食。多获痊安。绍兴末。忽集众讽观经。晨夜不绝。众闻异香盈室。师曰。佛来接我。即沐浴更衣。令众讽安乐行品未讫。嗒然坐化。留龛逾月。颜体如生。   

宋释从雅   钱塘人。始从海月。学通止观。遂入南山天王院。诵法华经二万余部。诵诸经及礼佛。至百万拜。礼法华经。一字一拜者三过。心期净土。一生坐不背西。其精诚如此。宪使杨杰。为制安乐国三十赞赠师。其一云。净土周法界。何劳独指西。但能从一入。处处是菩提。师于净住寺图九品三昧。镌赞于石。人多感化。后无疾坐逝。感异香天乐。咸谓西圣来迎之兆。   

宋释含莹   禀天台教观。尝以银书妙莲经。遇佛菩萨。则用金字。世称为法门至宝。建炎中。金寇至。院宇焚荡。于瓦砾中。寻获此经。不损一字。   

宋释祖南   居南岳之云峰。刺血书阿弥陀经五百卷。金刚经一百卷。法华经十部。终二十七年。皆用血书。末年血干骨立。念佛声不绝。一日在方丈坐化。眉间迸出舍利。随取随生。   

宋喻思净   钱塘人。自号净土子。早侍瑛法师讲法华。后常持诵。专心念佛。暇则画佛像。凡画。必于净室寂想。见弥陀光明。乃下笔。绍兴丁巳岁。端坐七日。一心念佛。漠然化去。   

宋征士左伸   天台临海人。从神照授菩萨戒。镌西方三圣像。旦夜虔事。诵法华经三千四百部。金刚般若二万卷。绍圣二年秋。命沙门唱法华首题。增受菩萨戒。寻梦三伟人立江皋。召伸登舟。即请僧诵弥陀经。遽曰。我已见佛光。端坐化去。   

宋仁和范俨   常时蔬食。世缘淡然。云。我自是旅泊耳。日诵法华。复手书经一部。备极庄严。大观中。忽见普贤乘六牙白象。放金色光。谓俨曰。汝尝诵法华。念阿弥陀佛。得生净土。故来相报。越一夕。睹众圣授手。就座合掌而逝。   

宋汴京张庆   祥符中为司狱。常以慈慎自持。日躬侍扫涤。暑月尤勤。饮食汤药卧具。必加精洁。每戒其徒曰。人不幸罹于法。我辈若不知所恤。则罪者何所赴诉。生平持诵法华经。每遇重囚就戮。必为斋素诵经。一月乃止。尝教狱囚。有罪当自认。毋诬良善以重己孽。妻袁氏。年四十八。染疫死三日。忽苏曰。我始至一秽所。思得清凉处。忽见白衣大士谓曰。汝不当至此。且尚未有嗣。汝夫多阴德。子孙当有兴者。乃以手挈之出。得苏。明年生子亨。官三班借职。庆年八十二。无疾终。六孙皆显官。号世族。   

宋无为军使李遇   素诵法华。忽昏夜途值群鬼侮之。俄见一老叟布袍草屦。厉声叱云。此人常诵法华。不得相犯。鬼遂散。老人亦不见。   

宋刑部都官陆沅   号省庵。居四明之横溪。每晨起。即澡漱入净室。焚香趺坐。诵法华经。目不他瞬。首唱偈曰。盥手清晨贝叶开。不求诸福不禳灾。世缘断处从他断。劫火光中舞一回。即开卷而诵。声如贯珠。日一遍者三十年。年登八十。增至三, , 部。赋诗见意。有清晨三度到灵山之句。凡诵九千四百八十五部。又阅毗卢大藏。凡台宗律部。少室心宗。无不博究。复诵弥陀圣号。一意西驰。绍兴五年四月。年八十五。沐浴冠服而化。忽闻口鼻间。出莲华香。郁然弥日方息。  

 宋晁待制说之   字以道。尝往湖南访明智。闻三千境观之说。欣然愿学。晚年日课莲经不辍。自号洧上老法华。   

宋知州张秉   知冀州。一巨盗劫民财。又乱其女。秉忿极。设架钉于门。三日醢之。后感痁疾。一日方午剧发。忽见中使来宣秉。乃力疾促辔。至一寝殿。闻先帝真宗厉声帘中曰。张秉何得非法杀人。自与本人对辨。引至殿西南隅。启狱扉。囚系万状。始悟非人世也。一铁校罪人。血肉淋漓。泣诉曰。汝用非法杀我。肢体零散。永无受托。奈何。秉方认冀盗。诟曰。汝所犯岂止一死。虽糜万躯。亦不足塞女耻。敢更诉乎。旁有一胥。乃秉从事河阳日故吏也。曰五刑自有常典。亦不得憾其诉。秉曰。奈何。吏曰。但遣之托生。公可却还。秉惧。询遣之之术。吏曰。无如法华经但至诚许之。秉遂许归日。召僧诵经百部。囚不舍。增及千部亦然。秉愈怖。吏曰不。必多。但诵贵长久。日请一僧诵一部。许终其身。乃可遣也。秉如言许之。果不见。三日后。神方还。乃日召僧诵一部。至没不废。出湘山野录。
作者: 格力琼寺    时间: 2024-10-22 10:12

 宋遂州姜学士   弱冠暴亡。冥王责曰。汝前生为善。今世该八十二岁。丁丑举进士。位历公卿。不合杀牛食肉。以致算减禄绝。汝岂不闻海州七日夜雷雨。天降石鼓之记乎。记曰。六畜皆前业。惟牛最苦辛。君看横死者。尽是食牛人。言毕。旁一吏谓曰。汝宜急求还魂改过。否则判入地狱。无出期矣。姜求指示。吏曰。阴府最敬人书写受持妙法莲华经。及金刚经。太上感应篇。汝若发心。可得脱免。姜依言乞还魂改过。书经养亲。冥王允之。遂得再生。自后。孝养二亲。奉淫杀戒。书经持咒。常述其事劝人。感化日众。后登第。仕至学士。   

宋南海潘冕者   佯狂不测。人谓之潘盎。盖俚语谓心风为盎也。盎每与京师人。说法华偈颂。往来日密。一异人云。盎即日光佛。有赵棠初为幕官。弃任从盎游。尽得其道。盎即隐去。棠亦坐化。焚身得舍利数升。苏文忠公轼与棠子昶游。得四十八粒。尝作赵先生舍利记。   

宋湖州城南屠户陆翁   年二十三时。见一云水僧至门。口称教化有缘人。陆不领解。僧云。汝杀牛羊无数。何不改业。陆云。承袭祖业。遽难弃舍。僧曰。汝不改。后世必堕此类。仍受冤报。无有出期。吾观汝宿有善根。可亟专心受持莲华经。及金刚经。消除恶业。增长善福。言讫。忽不见。陆遂省悟。持斋誓不宰杀。绘阿弥陀佛观音势至像一轴。虔装供养。投师习诵二经。未及五年。自能暗诵。每日于佛前焚香。诵莲经一部。金刚经一卷。忏悔。愿度所杀众生。早生净土。年八十一。将辞世。半月前。遍约亲友。于十一月初九日。具蔬相别。及期。俱赴斋罢。忽索浴更衣。端坐作颂而化。颂曰。六十余年离杀业。手抛刀秤暗修行。今朝得趣菩提路。水里莲花火里生。   

宋朱氏如一   幼归四明薛氏。年二十余。即清净自居。道装素服。萧然林下。绣妙法华经七轴。十年而成。至化城喻。针锋缀舍利如粟。连获数十粒。一句一字。凡唱礼者三。及绣弥陀三圣像。极为奇妙。诸大乘经。诵若建瓴。尝锓木为图。劝人念佛。所化之数。盈二十万。绍熙四年。示微疾。医进丹砂。曰吾往生决矣。丹砂何为。翛然右胁而逝。橘州昙禅师作传。   

宋德兴县董母李氏   诵普门品三十余年。后入冥。见观音垂手引之。光明如昼。云。尔数已尽。缘有善根。故来相援。豁然而苏。   

宋欧阳文忠妓   宋庆历间。欧阳文忠公修知颖州。有官妓卢媚。姿貌端秀。口中尝作莲花香。散越满座。有蜀僧颇知人生前事。云。此女前身尝为尼。诵法华经三十年。一念之误。遂至于此。公问妓曰。曾读法华经否。曰。某失身于此。所不暇也。公命取经示之。一览辄诵。如素习者易以他经。则不能也。公于是始信修种之言不妄。   

宋赵母   宋绍兴中。奉化赵母。素持法华。一女使窃听久之。忽记得青莲华香。白莲华香。华树香。果树香。四句。自是吟讽不绝。后卒。于葬所生青莲华一朵。释本空述   

宋潮山黄婆   素待法华金刚。专心念佛。忽患痢疾但饮水不食。邻庵僧善修梦婆来谓曰。将往西方。越二日。婆西向念佛。端坐化去。远近皆见红霞覆婆之屋。   

宋秦氏净坚   家松江。自厌女身。与夫各处。精持斋戒。披诵法华华严光明般若经为常课。寒暑无间。晨昏礼佛。修弥陀忏。久之光明入室。面西安坐而寂。   

宋宜人陆氏   钱塘人。朝请王玙妻也。常诵法华。笃意净土。礼忏一会。念佛万声。三十年不辍。后因微疾。忽闻天鼓自鸣。人方惊异。氏即向西双手结印而逝。   

元钱塘普福寺释弘济   号天岸。余姚姚氏。少孤。依从父满公出家。天性骏发绝人。授法华经。辍能记忆。十六受度。持律不懈。慨然有志大法。往鄞依半山全公。习天台止观。专修法华净土忏法。仿佛于观定中。睹尊者畀以犀角如意。自是谈辨日增。开法东吴两浙间。以流通教法为第一义。建法华百十会。屡感天华之瑞。盐官海岸崩。请师建水陆大会。师冥心观想。取海沙咒之。遍掷其处。足迹所及。岸为不崩。至正七年。召大众至。以惟心净土为嘱。端坐书偈而寂。   

元陈君璋   黄岩人。端重寡言。年四十。与室叶氏。披诵法华。念佛惟谨。年六十。疾笃。一夕命其子景星扶之坐。谓曰吾归去。曰归何处去。曰没处去。又曰。我死宜依桑门阇维法。言讫。合掌称南无阿弥陀佛而逝。   

明天台能仁寺释善继   号海慧。诸暨人。甫能言。闻母举佛号。即合掌随声和之。十岁。祝发山阴灵秘寺。从大山恢公。习天台教观。后得法于湛堂澄公。三主名蓝。宏阐法华玄义文句。朝讲暮解。五章四释。奥义昭晰。尝于讲期中。感四明尊者见梦。晚年隐居华径。严修净业。师平生讲。法华光明经。主修法华净土忏。所感灵异非一。   

明五云山云栖寺莲池大师   讳袾宏。古杭沈氏。弱冠栖心佛乘。嘉靖丙寅。依无门性天剃染。寻受具戒。单瓢只履。遍参诸方。北游五台。感文殊放光。隆庆辛未。见云栖山水幽寂。遂结茆终焉。环山多虎灾。师为讽。经施食。虎患以宁。岁旱。循田念佛。随足所至。时雨沾澍。自此化道大盛。师独辟。净土一门。融会三藏。指归惟心。四方缁白。顶礼莲台下者。日数千指。诸贤豪及门问道者相踵。皆扣关击节。征究大事。靡不心折。又极意悲愍。着戒杀放生文劝世。城内外暨山中。俱设放生池。岁救鳞羽诸生命。不可胜数。万历中。慈圣太后遣内侍。赍紫袈裟斋供。请问法要。海内闻师名者。佥曰云栖古佛云。师阴。修四安乐行。肩荷正法。密行难窥。以念佛三昧。普摄三根。诚永明以后一人。憨山禅师制塔铭云。若非付嘱。定是地涌。盖知师者微矣。师尝有绣法华经赞云。四十九年间。开示佛知见。得此一毫端。一切尘中现。人皆用笔墨。尔则针和线。叶叶莲华生。字字光明遍。心相本无形。即境能转变。我以笔为舌。今用斯为荐。共结菩提缘。永转空王殿。又尝有莲。经疏偈。载云栖法汇。   

明释德清   全椒人。姓蔡氏。九岁。能诵普门品。十二师授法华。三月通诵。二十习禅。刻志参究。游京师。谒安法师。听法华唯识。已游清凉。至北台憨山。喜其奇秀。因以为号。南还至少林。瞻礼初祖像。于东阿道中。豁然了悟。乃有偈曰。死生昼夜。水流花谢。今日乃知。鼻孔向下。遂诣北台。居龙门最幽峻处。老屋数椽。时见万山冰雪。身心洒然。涧水奔腾若雷。一念不生。众响如寂。师发愿刺血泥金。书华严经一部。结般若缘。兼酬罔极。时屡感异梦。见慈氏尊在广博楼阁。为说妙法。又梦入金刚窟。见清凉大师倚大宝床。开示圆融观境。自是夙障冰释。万历乙未。以送藏事株及。谪雷州。至金陵。遇达观禅师。临岐把臂云。向闻师难。于佛前期诵法华百部。以忏夙愆。余之心。师之舌也师唯唯。后至岭外。构禅室于壁垒间。集众讽课。用报前愿。仍讲法华一周。至见宝塔品。洞悟佛意。戊午。定居庐山五乳峰法云寺。仿远公六时。刻香代漏。专心净业。师尝以开示悟入。判释全经。著有法华通义。七卷。
作者: 格力琼寺    时间: 2024-10-22 10:14

明金陵大报恩寺释洪恩   姓黄。金陵人。十三岁。听讲法华。至三界无安。犹如火宅。豁然而悟。求父出家。与憨山禅师德清。同师无极和尚。游嵩少。至伏牛结冬而归。再游五台。挺然以法自任。万历中。据猊座。讲演法华。日绕万指。单提本文。直探佛意。一雨所沾。三草二木。悉皆蒙润。闻者叹未曾有。说法几三十年。每辍座。即修禅观。尝于长兴山中。结茆习静。入定二日。林木屋宇。皆为振动。憨公叙师梗概。为中兴法道传。   

明天台佛陇岩释真觉   字百松。昆山人。姓王氏。梵相奇古。夙具灵知。后寻梵典。知世无常。出家受具戒。诣吴兴谒月亭法师。预法华讲席。至方便品。即便开悟。嘉靖甲子。天台请师讲法华。意不欲行。梦绯衣神人告曰。师缘至矣。我当护师行。台俗初习邪教。师奋妙辩。一扫空之。皆知念佛求生西方。自后二十六年。岁无虚席。远近向风。学者尊之曰妙峰法师。所讲法华及妙宗钞。大弘教观。时人知有性具宗者。皆师德化也。临终着三自省而逝。师尝修随自意三昧。每遇病境。止观逾厉。著有净土梦谭记。   

明释真清   号象先。湘谭罗氏。少投南岳。依宝林和尚剃染。随授具戒。日持法华经。兼修苦行。二十五。航海礼普陀。舟中忽有所省。因访盐官遗迹。驻锡觉皇。俄遘疾。恍见关圣授以灵药曰。汝至人也。请广玄规以醒末俗。病寻愈。已而南游天台。精修止观。五载。复入华顶南峰。宋永明大师曾禅定九旬于此。师高其风。庐于旧址。结社。修大小弥陀忏各三年。广赞台宗。精敷五悔。一夕梦琳宫绮丽。列坐弥陀三圣。师因展拜。见沙弥授一牌。有戒香熏修四字。万历丁亥。慈圣太后特赐金紫方袍。降旨褒崇。冢宰五台陆公光祖。虚芙蓉法席见招。师辞不起。后移居东掖慈云。即式尊者得道之所。鸣泉在涧。松影参差。师禅定于此。宴如也。后应云间陆宗伯树声请。于本一禅院妙阐法华。癸巳正月坐逝。五日面如生。荼毗有异香气。远近至者几万余。   

明天台石城释性专   昆山张氏。号守庵。少剃发遍访知识。谒妙峰受戒。预听法华讲席。后辞峰往峰顶。行头陀行。十二时中。惟诵法华。行深禅定。尝于定中见西方宝池。成琉璃色。广厚无际。以是白峰。峰曰。此观行初成之相。不生取着。是善境界。若受若说。即入群邪。师繇是深秘不言。石城有百尺弥勒像。古称三生佛像也。以僧护僧淑僧祐更三世始竟工。嘉靖间因兵燹。像金剥落。师为新之。又构石殿与像称。感佛放光。夜明如旦。甲辰秋。延禅师传灯讲小本弥陀经。有请易弥勒上生经者。师曰。不然。吾闻弥陀与弥勒。一身一智慧。力无畏亦然。余将俾海众。同悟本性弥陀。即本性弥勒。先游莲华净土。然后预龙华胜会也。丙午仲冬。沐浴更衣。命众椎钟诵经。趺坐念佛而化。前数日。大佛泥洹褶中。生灵芝一本。大于拳。色白间红。柔净可爱。观者咸谓师往生净土之验。   

明释传灯   姓叶。姑蔑人。少从进贤映庵禅师削[髟/采]。隋谒百松法师。闻讲法华。恍有神会。次听楞严。中夜入室问楞严大定之旨。百松瞪目周视。师即契入。松付金云紫缕袈裟。一生修法华大悲光明弥陀楞严等忏。无虚日。自此讲声遐播。冯司成梦桢。陆太宰光祖。施买山赀。因卜居幽溪高明寺。先有山农叶祺。葬亲山后。忽梦玄弼真君语云。此圣道场地。异日有肉身菩萨。大作佛事。速迁可免祸。祺不信。俄举家病困。惧而遄徙。翌日师至。遂于此地立天台祖庭。学侣辐凑。师御高广车。垂甘露辨。尝着生无生论。明往生净土义。甲辰。应守庵禅师请。于新昌大佛前登座竖义。阖众时闻石室中。奏天乐。铿锵类丝竹。非人间所有。讲毕乃寂。每岁修四三昧。身先率众。精进勇猛。注楞严维摩等经。凡染翰必披戒衲。感鬼神翼卫。前后应讲席七十余期。年七十五。预知时至。手书妙法莲华经五字。复高唱经题者再。泊然而寂。师号无尽。同时为黄檗禅师深有。号无念。博山禅师大舣。号无异。俱浊界医王。人天正眼。旹称三无云。   

明武林西溪释传记   鄞水人。世称法华和尚。为妙峰高弟。性好独居。晦迹西溪。隐身龙树。三十余载。日诵法华为业。课及九千七百余部。万历丙戌。虞司勋淳熙举法华三昧忏。师奋志忘疲。力修长期者三。九历寒暑。每获瑞应。默而不言。后息礼诵。于西溪道上。肩水负薪。行诸佛事。或曰。和尚犹作此有为功德。师厉声曰。无为岂在有为外乎。癸丑七月。辞诸弟子。念佛及三千声。唱妙法华经题者数四。面西合掌而逝。次早顶门犹暖。异香久之方歇。   

明云栖寺释广莫   字仁安。初游千松门。执经问难复偕密藏开公。结制大云。习禅那行。开公勉以还从教入。于是历诸讲席。万历乙酉。百松法师讲法华于虎林福田寺。丙戌。复于灵峰山寺。讲法华玄义。师咸负笈往听。洞契会三归一之旨。丁亥。千松老人讲首楞严于槜李东禅。复驰回预听。时于能言辈中。老人屈师一指。从是义辨日发。三藏殊文。百家异学。开卷知归。喟然曰。文字般若。俱从禅那行中流出。顾我器量。不能直截情根。为彼二障所困其。以法华为越生死海之津梁。登涅槃岸之梯磴乎。壬辰。礼云栖。闻净土法门。三心圆发。誓蹑华台。偈有受恩俱是法。投足乍如归之句。着怀净土诗九章。俱古澹幽折。直契西佛悲愿。师志弘大法。尝集诵法华感应一卷行世。   

明释广承   字绍觉。弱冠从大觉受业。深究天台贤首诸宗。机辨风生。闻者倾服。后依翠峰受戒剃发。云栖大师见师所著净土文。呼为义虎。师勤修忏法。证入法华三昧。自是阅诸经典。涣然冰释。为众讲解。历年不怠。后无疾化去。黄海岸端伯铭其塔。
作者: 格力琼寺    时间: 2024-10-22 10:21

明江阴释僧复   道德高重。万历末。常写法华经。积岁乃成。写完。掷笔池中。时方腊月凝寒。忽有莲华一朵。自冰中吐出。亭亭直上。师遂自号冰莲道人。夏孝廉树芳师事之。亲炙其异。   

明释性天   号朗然。吴淞人。出家普陀。泰昌庚申。云间周东渊往南海礼大士。请师诵法华荐母。师为诵于韦天前回向。周有牛甚力。自是忽毙。未几。附妇体呼其子曰。向以口业重故为牛。今得法华经功德。已脱牛苦。再求朗师礼忏。便可托生。师因为礼忏。施焰口食。是夜。周恍惚见母谢曰。赖礼忏力。已托生东邻矣。翊晨。向师述梦。适东邻郑氏。诞一子。相顾惊愕。问何时曰。尔家道场才完耳。师曾刺血书法华经。书毕。六万余言。澜翻如夙习。所居静室。泥壁皆具莲华叶梗诸相。礼普陀者。莫不随喜。合爪赞叹。   

明释济舟   明北京刑部街之鹫峰寺。供养古旃檀佛像之所也。神庙末年。住持僧济舟。生平质实。奉佛钦肃。但于酒戒未严。一日有人着两截衣者。来告曰。我地府无常也。某老妪以生前无一善。滞地狱不得脱。每月朔望。曾到寺礼佛。携果物供养老师。以此因缘。望为渠讽法华经一部。即得托生。舟疑而未信曰。汝既是鬼。难得到佛地。盍瞻礼焉。鬼云。有都城隍在内。不敢入。舟因思是日五更。有人欲作善事。立城隍位于殿侧。其言殆不诬也。随于七月十五日。在佛前跪讽法华经。至第五卷。天暑渴甚。觅茶不得。见桌上一酒壶。摇之尚有存者。遂吸冷酒一口。仍跪佛前完经。次日。无常复来云。老妪承师诵经。完四卷。满阴司皆射金光。正将离狱托生。忽一阵酒气。冲入冥府。自五卷至七卷皆然。故仍不得力。舟闻之。毛骨竦立。发至诚愿。为之补诵。由此严持酒戒。永不敢犯。唐公时尝刻其事于本寺严净道场之碑阴。又昔有高僧。跪诵法华三十年。忽见一青衣童子谓曰。师诵法华甚久。但每度洗手。蘸水而已。不如法净洗。秽触法宝。且当受罪。僧悚然曰。得何罪报。童子曰。当堕粪蛆。言讫不见。僧大恐。后乃净洗如法。按洗涤法。先用土灰。后用澡豆(即肥皂)擦抹。洗手有净手咒。洗身有净身咒。各念七遍。不念咒。虽洗尽四大海水。亦不得净。净手咒云。唵。主迦剌耶莎诃。洗身咒云。唵。贺曩密栗帝莎诃  

 明释行仁   字指一。河南光山张氏。弱冠读书白鹿洞。遇异僧戒曰。子有大难。能持大悲圣号可解。师矢心受持。崇祯辛巳。献寇破县。屠戮及师。刃忽自断。贼异之。得不死。遂决志剃发。甲申抵金陵。从千华昧和尚受具戒已。见戎马充斥。乃沿流东下。至昆山。于净室讲梵网金刚楞严等经。缁素皈仰。戊子春。徐氏舍西郊别业。延师居之。庚寅春。讲演法华。辨慧云兴。听众日盈万指。有白鹤自空而下。旋绕法筵数匝。听毕戛然长鸣去。乃命庵曰法雨。辛卯。昆邑大饥。主施粥事。心力俱殚。遂得疾。壬辰正月二日。端坐说偈而化。  

 明释永宁   明嘉靖间。报恩寺住持僧永宁。号西林。蓄一马。每自寺骑赴礼部。上马时。默诵法华经。至礼部门下马。恰宗一卷。率以为常。本寺对门有孕妇。夜梦此马入室。遂生一男。天明。向寺访之。马死正其时也。其家后即以子为西林徒。极愚蠢。授之书。一字不易识。唯口传法华一卷。便能熟诵信为马闻经得度矣。出金陵琐事。又当湖有僧诵法华经。一虾蟆闻经声。忽作昂首拳跽状者移时。少顷若禅坐。撼之已息断矣。唐修雅法师曰。佛之意兮祖之髓。吾之心兮经之旨。合目冥心子细听。醍醐滴入焦肠里。若是虫岂非醉醍醐而熟睡者耶。见达观语录  

 明释明勋   徽人原名胡文柱。天启时。为中书舍人。以不从魏珰书经命褫官至丙戌。忽患人面疮。痛不可忍。辛卯冬。晕绝。恍惚听疮作人言曰。予梁时卢昭容也。在雒阳宫中。遭贼戕命。今已六百余年。尚滞鬼籍。而君即当日戕予者。今既转身为男子。当书法华等经以自救救予。文柱哀祈住痛即书。时居仪真。立具纸笔。书法华华严金刚楞严等经及水忏。每书时。痛辄止。停笔复痛。逾年书经完。患遂愈。丁酉夏。遇堆山于德庆。详述斯事。但未辨为萧梁。为朱梁。李太史明睿。王子猷定。诸人题跋。亦皆不及审定。堆山曰。此朱梁也。萧梁时。雒阳属魏。且昭容亦唐宫人位号。乃拥护昭宗而被害者。君非朱友圭。即氏叔琮耳。遂订而题其册。见薛公采。今堆山道者米笔记。按堆山考据最悉。但如此。则梁昭容。应作唐昭容。或胡君愦绝中。唐梁声近而讹。未可知也。周石续志。   

明童子   明苏州宝林寺。相传有十三岁童子至寺。云。欲得净室写经。寺僧以别房居之。索纸笔书法华经。以半幅高丽茧纸。画作七级浮图。一级一卷。纸长四尺许。广可尺半。而经文六万余言具焉。数日便了。留寺中。童子不知所之。里人陈文纲。亲见此塔。字如麻大。致密分明。其下左方题云。行童海王师光写。今归荡口华氏   

明龙得孚   为四明郡丞。廉直好道。时普陀有两住持。一曰大智。戒律精严。道俗皈仰。一曰真表。虽领丛林。性悍破戒。万历壬午。丞奉监司命。委鞫真表。以小过挞沙弥事。到山处分。命取莲华经一部火之。令众僧悉跨其上。誓无再犯。己至后殿礼拜。觉两髀病软不可动。体发奇热。疾遂委顿昏愦中。恍惚闻传旨云。奉道毁道。尤当重谴。姑以爱民故。罚作三石牛啬官。丞念此必冥官之号。如是死矣。且入恶趣。某不知毁经之罪。其大乃尔。自今而后。愿斋戒终身。急免官入道自赎。大智师亦为祈哀诵经礼忏。定中见一铁围城。城中裸尸累累。丞亦在中。独不裸。师至心忏摩。忽见空中下白光一道。若有人掖出之而苏。丞见沙门云拥。问何故毁经。犯此大戒。丞曰。知罪矣。愿以百偿一。先捐俸斋万僧。众沙门乃隐。其夕丞家僮于昏黑中。见两玉女双髽髻。手携幢盖。拂床而过。[圭/石]然有声。幢脚拂僮面。僮惊起大呼。丞病良已。是时不食不瞬十日矣。屠仪部隆。目击为之记。   

明海盐朱元正   为诸生时。讲孔孟之学。端方不苟。六十后。深入禅悦。于宅后敝屋三楹闭关。不与家事。门上题譬如我已死了六字。每日功课。午前讽法华经一卷。午后静坐。庚申四月。唐宜之同其门人陈则梁访之。先生谓则梁曰。宜之向曾与汝书。劝子舍利西泰之学。而学佛。此是好话。可切切听之。既而则梁曰。老师年高。盍少开酒禁。先生曰。子意谓衰年。当藉数杯。以调气养血耶。不知我之生死。已画得断。何复言此。先生说画得断时。因以手在几上画一画。盖已了生死矣。见者咸凛然起敬。七月。无疾。忽谓子曰。吾在此无事。可行矣。子问何处去。曰。西方去。子及孙固留。许之。至腊月朔。示疾不食。家人仓皇治后事。先生曰。勿忙。此腊八夜半事也。及期。端坐欲逝。又曰。我一生秋毫不负人。今冬。舍后木匠。为我修后门一片地。盖望我元旦会客。地平。便老人行步也。其雅意尚未报。取纸作一诗谢之。中一字错写。又以笔涂改。从容坐定而逝。时方鸡鸣。先生预诫家人。临行时。勿令妇女来。过二三时方可来。来亦勿哭。比天明。眷属方至举哀。先生复醒。开眼而不开口。但摇头令女人去。去尽仍瞑目逝。尔时来去自由如此。见妙意庵己求书。   

明邑令王立毂   字伯无。台州人。幼从父大中丞士性。游鸡足山。入一石壁中。见迦叶语曰。汝从何处来。王瞿然一惊。迦叶曰。汝堕火宅中。行慈忍戒。他日勇退急流。桥下前身犹在。须臾壁合如故。王自此坚持杀戒。万历丙午。领乡荐。梦父有十年五死。及植德禳灾之谕。乃于嘉禾三宝前。誓奉长斋。于天台受杀盗淫妄四戒。后为新淦县令。戊午入觐。舟次荻港。夜为冥府所摄。主者厉声叱曰。尔阳数丙辰八月当尽。延至今者。斋戒力也。奈何弃之。王叩谢曰。居官势不得不尔。主者曰。固然。奈算尽何。命驱入狱。一左侧宰官请曰。试取破戒后事稽之。少顷。羿两簏至。背令淦文卷。并一揭一柬。平日所戏书方寸之纸俱在焉。各有气上腾。青黑赤白不一色。主者令分检之。先检黑与青成聚。次检白聚成。青者渐缩。又检赤聚。青者隐。黑者缩小如杯许。而赤气炽然独盛。王睨之。见所刻金刚经。及好生编。社仓卷皆在。主者曰。是知植德。尚有生理。损五官。全其躯命可也。乃令抉其目。便昏暗无所见。觉有人促之行。一趺而寤。张目见灯火如刺。了不可开。医进明目药。其夜似有人复以钉钉目。痛楚滋甚。遂却医药。决意乞休归里。弃家修净业。誓持法华千部。及日诵金刚梵网经。以祈冥祐。庚申七月。礼忏幽溪。夕梦大士以杨枝洒甘露点其睛。晨起。豁然见物。两目复明。后历游云栖博山之门。再生又十二年。号壁如大师。有回生自记。   

明苏州尤弘远   与邻一女奴相悦私订终身。娶为妾。妻妒虐之。为咒诅法。令速死。未几。妾果卒。岁余。妻亦久病。呼里妪相伴。夜见妾红裳绿衫。冉冉至前。指妻谇曰。我命未合死。尔以咒诅。使我夭殁。今已诉岳司追汝矣。言讫不见。次晚妻果绝。远心念妾冤。而妻平日所许誓愿。及文书类甚多。必为己累。乃日持诵玉皇经。凡数百部。又祷于所事真武。卜玄妙观沈道士。建水陆道场以谢前过。后远病中。见隶卒摄去。至一阙。扁曰岳府。王坐殿上。叱问妻诉远同咒诅事。远叩辩非己过。王呼左右押远妻妾前证。妻辞屈。王曰。尔虽不知情。然此妇咒呾文案甚多。如何破除。远未答。案前一判白王曰。高真处已有文书准过矣。王令检文卷览之。授远。远惶惧不暇细读。但见朱字数行在纸尾。王曰。文移酆都。当云呈。今云咨误也。俄有二甲胄神将见庭中。一关圣。一心将王灵官。灵官顾王曰。此小失不足问。王颔之。灵官以足蹴远足曰。去。遂得出。路数折。仍入一司。有六僧坐其中。呼远诘问。主者言。且还。当入五瘟司去。远具言高真赧罪之故。僧曰。汝知奉道而忘佛。即此间利害亦非细。今既得生还。宜急延年高有德僧六人。诵法华经六部。方可消灭罪愆也。命放出。远乃苏。逾日即请僧诵经如数。迄今每月朔。常持念经忏。虽极冗不废。

  明葛琬   字石平。昆山人。投诚学道。掩户搜讨竺坟。长年不倦。尤皈心法华。用为日课。念流光逝电。妙法难闻。欲报佛恩。弘经为要。因取先贤古德事。自晋宋迄元明。辑感通录四卷。卷末各系以论。荏苒数载未竟。辛卯秋。以衰疲抱疴匝岁。至壬辰冬。连夕频感异梦。见神人趣镌是编。乃竭力鸠工。书告成。病寻愈。  

 明吴门陈济生   字皇士。文庄公之长子。素力行善事。凡古今嘉言懿行。无不手自辑录。几至充栋。尤好内典。每结莲社。持诵法华。久而不怠。忽夜梦一老者。风神古异。手持金字法华经。及因果事迹相授。陈子踊跃。拜而纳之。天明。鹿城葛氏所刻法华感通录。果载至陈子远耀堂流通。又一友以泥金法华经全部来质。同日事也。未几复于途次。见新安李正卿所书泥金法华搭。并购归供养。以成合璧。庄严妙胜。观者叹为希有。始信幽诚所感。佛事因缘。不可思议如是。陈子所著。有共知录。同善会全录。及香林广书等编行世。   

明工部谭贞默母   严太夫人。持家教子。俱有法度。虽夫贵子贵。而布衣蔬食。笃信佛法。尤崇重法华及金刚经。晨夕礼诵。晚岁加持华严。日一卷。又能为子妇讲解大义。崇祯壬申。示疾。起沐浴更衣礼佛曰。我一生敬佛。果有佛缘。当令遗体不秽。因跏趺合掌而逝。时值暑月七日。颜色含笑如生。香气时拂。丧次无一飞蝇。见者莫不叹异。   

法华持验纪卷下(终)




欢迎光临 藏密修海 (http://www.zmxh.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