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女密宗大师劳准玛及觉宇派
[打印本页]
作者:
誓言三昧耶
时间:
2006-8-29 15:58
标题:
女密宗大师劳准玛及觉宇派
女密宗大师劳准玛及觉宇派
一千年前,印度的高僧帕当巴桑结来到西藏,将觉宇派的教法传授给交·释迦意希和雅隆·玛热色波。雅隆·玛热色波传下的后辈弟子多为男子,这一系称为"男觉宇派",交·释迦意希传承给他的侄子交·索南喇嘛,交·索南喇嘛传给他的女弟子劳准玛,从劳准玛开始后辈弟子多为女子,这一系称为"女觉宇派"。
"觉"意为断,意思是说该派的教法(主要指空性见、慈悲心和菩提心)能够断除人生的苦恼,能够断除生死的根源,觉宇派又称为断派。"宇"意为地方,即佛家所说的"境",亦即人们心理活动的对象。觉宇派认为一切烦恼是起惑造业、流转生死的根源,它们产生于对认识对象的误解和由此引起的爱憎,只有用真正的智慧和对一切人的慈悲,才可以断除这些烦恼,即觉宇派的教法可以断除人们由于不能正确认识所面对的对象而生起的种种烦恼,这也是把这种教派称为觉宇的原因。
觉宇派的教法是通过心理思维活动对宇宙本体产生一切皆空的认识,从而达到成佛的境界,其意思是用慈悲心、菩提心来断除自利心,用般若空性来断除我执,提出只有开发人的真正的智慧和所有的慈悲心才能从根本上断除一切烦恼。
公元1049年,在西藏一个被称为措麦的村子里诞生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女婴,这就是日后被誉为"伟大母亲"的劳准玛。劳准玛出生在一个颇为富裕的家庭里,父亲名叫确吉达娃,笃信佛法,与人为善,很受当地人的尊敬,母亲叫本江,受过教育,通达明理,劳准玛自小在她的身边长大,最初所受的教育便来自于她,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母亲是劳准玛真正的启蒙教师。
劳准玛超乎常人的聪慧,五岁开始习字,八岁时,便能将《般若八千颂》从头到尾一字不漏地背诵,不仅自己领会了其要义,还能向比自己大很多的人讲解,大家都被她这种神速的诵读能力所折服,更为她这种超乎寻常的理解力所惊叹。幼年的劳准玛已经成了当地家喻户晓的人物了。
十二岁那年,劳准玛的母亲病逝。虽然在去世之前,母亲并没有受太大的罪,当地的一名有声望的大师在她的身边给了她很多指导,她去的时候显得内心平静,充满信心。但劳准玛却因此看到了生命无奈而痛苦的一面,她知道只有修佛才可以使自己获得解脱,问题是应该找怎样的一种途经,这时候的她开始认真考虑自己、考虑佛法。十六岁时父亲又与世长辞,亲人生死的离别给劳准玛沉重的打击,好在这时候的她已经学会面对这不得不接受的事实,几年来的佛学教育使她成长,使她认识到生命原本是苦难,这一次她更加坚定了学佛的信心。
不久,她离开了家,在约日扎唐寺内亲近一位叫俄西坚的喇嘛,主攻般若经,在这位喇嘛的指导下,她先后学习了《十万般若》、《二万般若》、《慈氏五论》、《大圆满》等佛教主要经典,之后,又相继拜夏麦巴、白顿、亚唐巴、交·索南喇嘛等著名的学者为师,接受了各位大师的密宗灌顶,为修炼密宗铺平了道路。其中她受交·城乡之间南喇嘛的影响最大,在其身边呆的时间最长,系统地学习了《般若婆罗密多经》,掌握了大乘佛教般若性空思想,为创立女觉宇派的思想体系打下了理论基础。
交·索南喇嘛是当时较为著名的上师之一,也是印度高僧帕当巴桑结的最有成就的门徒之一,在他的指导下,劳准玛进步很快。但是要想获得真正密法的传授,却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艰难的路要走。师父只有确信自己的弟子经过艰苦的自我训戒和严格的苦行生活之后,各方面条件都已完备的情况下才会将密教传给弟子,这些密教的教义是没有文字记载的,只靠师父口头传给弟子,再逐渐积累起来。简而言之,要想获得启蒙的密教的教义,就需要付出最彻底的虔诚和牺牲。
觉宇派与西藏的其它教派相比,虽然规模不大,但教徒们的苦修精神在其他教派中却是不多见的。觉宇派的信徒往往半夜到山上和荒野去受苦,进行念经、修炼等活动。
他们习惯的场所是坟地和陈尸处,在这些地方他们怀着特别爱好的心情专心祈祷那些可以引起恐怖的神灵:夜叉、鬼、怪,它们以其可怕的、带血的和凶恶的形象出现。修炼时,信徒们要备好一把腿骨号和一面手鼓,在这种令人胆颤心惊的气氛中独自一人生活,怀着因日常静修而获得的对《般若婆罗密多经》的坚信,怀着自己上师以特定方式理解和解释的想象。
在召神的时候,坚信心可以帮助他对付原有的烦恼的入侵,这些出现在他面前的想象都是他个人思想的造物、当然,为了坚信这些想象并不存在,而仅仅是一种尚未受控制的思想的幻觉,单单有一种纯粹的思想方面的坚信是不够的。赢修者应将此吸收进其固有的种子中,并使这种种子消失于心间,只有这样,他才可能由于经常反复的、全身心投入的修行,而获得直接坚信这些令人恐怖烦恼的表现形式是不真实的,其不过是出自本身的幻觉的力量。
这样,他同样还可以获得坚信每一种思想,每一种感受、每一种形式、每一种东西都仅仅是一些无法控制的思想在作怪的力量,一旦当这种无分别的发光的菩提心出现时,上述的一切就都会消失。
出现在人身上的道路主要有两条。其一导致一种人或神的状态,即一种受乐和受苦支配的状态。其内容和持续时间可以互相不同,但始终都是生死轮回之路。另一条是菩提心之路,觉宇派的修行者必须从根部斩断这种生死轮回的原因。这样一来,就应从种错误的态度开始.其一是一般性的,要禁绝邪恶,其二是特殊的,即行素的行为。但甚至这后一种态度也不会从生死轮回中摆脱出来。因此必须克服善和恶,并坚信即无主观,又无客观,这样一开始就可以阻止二者所有的束缚。
同时藏传密宗还认为,修行者在死者的尸体被慈悲地作为施舍物而奉献给秃鹫的天葬场静虑禅定,可以获得特殊的成就。比如,对尸体的解剖以及尸体的腐烂将有效地影响修行者的无常真谛的思想,提高其对人生无常、人生苦海的认识,从而产生迅速断灭人生轮回的信念,还有助于认识并排除一切欲望,特别是对名色肉欲的排除。
觉宇派的信徒们总是提倡将自己置身于最坏的、最令人毛骨悚然的条件下,并且不向守护神奉献供品,也不做任何祈愿,总是怀着坚信一人独处,向自己证明他所信奉的教理不是一种纯理论的事业。他放纵想象力,许多可怕的幻影就会出现在面前,天空在自己的上部撕开了,大水在自己的下面奔腾,凶恶的魔鬼从四面八方赶来,做出种种令人恐惧的举动,向自己施加压力,但静修者能够毫不恐慌地抵抗这些出自其体的幻想,安然而沉着地保持在其位置上,他在那里就如同在自己的家中一样,泰然地处于一种坚信这些可怕的幻觉仅仅是由其想象的虚假构出的幻觉。
修行者一旦达到这个阶段,种种的虚幻和混乱就会停止,甚至再也不会出现,但在其潜意识中会存在某种焦虑。在这种情况下,修行者将使用一些比较严肃的三昧做法,这些做法能够彻底消除最难以洞察的幻觉,所有畏惧的思想都将因此法而消失,甚至感到最害怕的人也是如此。
错误出现得越来越少,最后在一种极端的范围内化为乌有,它可以通过一种错误的策略而净化错误,即借助于表面的表现而消失幻觉。
这里实行的仪轨共分成四个相继的阶段:
第一:白色的分配,修行者认为自己的身体变成了精美的食物并奉献给佛教的"三宝"。
第二:什色的分配,修行者认为自己的身体变成了田园、食物、衣服和日用品,它们被奉献给了"护法神",这些神能排除进人菩提心之道中耸立的障碍。
第三:红色的分配(血肉布施),修行者认为其个人身体中的血和肉分散在了整个空间并奉献给了鬼和魔。
第四:黑色的分配,修行者认为他个人和众生的罪孽都吸收于自己的身体中,变成如同积累起来的巨大罪孽,为了续这种罪行和所有的苦难以及由此产生的不幸,必须把身体奉献给魔。
修行毫无疑问是无比艰苦的,但信徒们相信只有苦修才能带来大的解脱,只有最为彻底的宗教奉献和最为诚恳的宗教实践才能实现最终的目的。
密宗的教义要求每一个修行者在师父的监督和指导下走自己的路,严格的宗教实践决定每一个修行者必须处在一种绝对的方式进行。这是因为在自我发展的最初阶段运用密宗仪式之后,修行者的肉体和精神会发生各种变化,容易使人误入歧途,以为自己已经达到了超过第一步的较高水平,如果他不曾与世隔绝,仍然可以与周围的人相比较,那么这种危险就更为严重。密宗的教义的实施最后要求否定自我意识,这只能在首先取消对外部世界感知的情况下才能获得,如果不借助于同世界的隔绝,那么对任何人来说达到完美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做为觉宇派的弟子,劳准玛在进行了严格的基础训练之后,也开始了初步的宗教实践。她伟大的恩师交·索南喇嘛对她的修行进行了严格的指导和监督,有的时候他的要求甚至显得颇为苛刻。无可否认,每一个老师都有用自己的方式确认自己的弟子的价值的权利,在这个时候,弟子唯一所能做的一件事就是依顺老师的指导,因为这个指导即是对你的试探,也是你想要成果的唯-一条路。从这点上来说,劳准玛无疑是一个坚定不移的追随者。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之间,劳准玛二十三岁了。她从一个热爱宗教、急于立下神圣誓言的孩子变成了一个充满灵气的少女,在她的身上有一种天使般的圣洁的庄严,她的美丽是无可置疑的。这一年,印度的班智达巴扎亚来到了西藏,劳准玛慕名前去求教,他的博学和智者风范让她有了好感,而她的聪明伶俐则深深打动了他,他们结为了夫妻,共同养育了二子一女,其中长子托巴桑志后来成了劳准玛的得意门徒,为觉宇派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劳准玛是神圣的,但另一方面她还依旧是个凡人,是一个有着出众才能的聪慧的女子。她好学善进,对宗教有着极大的热情,在这种情况下,博学温雅的班智达巴扎亚获得了她的好感,是极其自然的。那是一种完全发自内心的感觉,没有任何杂质掺在里头,是纯洁高贵的,是他们上一辈子修来的缘份,是因缘业力的牵引。写到这里,我想提一下西藏历史上另一个伟大的密宗师玛尔巴,他是圣者和诗人米拉日巴的老师,也是许多神奇密术的传授者,他结了婚,过着优裕的生活,因此长得过于肥胖,有时候脾气不好,但所有的这些并没有影响他成为一个伟大的受人尊敬的人。在这点上,西藏的人从来没有显得过于偏激。
有一点我认为应该特别地说明一下,西藏的有些教派允许其成员结婚的,宁玛派是如此,萨迦派也是如此,但结婚的人只是那些追求者,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喇嘛。劳准玛结婚的时候,她只是一个坚定的宗教追求者,因此就谈不上是否破戒的问题。
没有一本书上记载过劳准玛婚后的生活,这是我在经过力所能及的搜寻之后得出的结论。因此我不能对此妄加评判。也许他们遇到过我们现在的人所能遇到的所有的生活上的问题,也许这些问题在他们的面前会显得更加尖锐,因为他们是非常相似的两个人,都非常热衷于自己追求的事业,都有超出常人的非凡的天赋,都有坚定的个性,都愿意为宗教做出牺牲。从现在的意义上来讲,这种强者和强者的结合似乎并不是美满婚姻的最佳的形式,但我更愿意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不仅是因为时间间隔的太长,而且不论如何他们都是一般的常人所不能比较的。
在三十四岁那年,劳准玛做出了一个非常重大的决定,她与家庭彻底脱离了关系,开始过一种绝对孤独的宗教实践的生活。这在她也许是一种精神和肉体上的迫切的需要,但在我看来还是有些不可理解。这一年,她最大的孩子也不过十二岁,这个年龄还需要母亲很多的爱和照顾,这种亲密的感觉是其它的东西所不能替代的。因此我想,就连劳准玛这样伟大的人也不可能做得十全十美,她不可能在成为一个杰出的女密宗大师的同时,又担负起做一个合格的母亲所应该承担的全部的义务。想到这些,我便对自己平日里的种种不是有了由衷的谅解。
离开家庭之后,劳准玛开始到四处云游,拜祭各方圣地,天资聪慧的好虚心救教、博采众长,打下了深厚的佛学功底。在她觉得所有的条件都具备之后,她开始了自己的宗教实践体验。她是遵循觉宇派的思想体系进行修行的。修行的过程当然极其艰苦,物质的生活降到了最低的限度,精神上却要承受很多很多。每当夜晚降临,独自一人坐在寒气逼人的旷野中,用意念将自身撕成碎片,施舍给天葬台的饿鬼和四处漂荡的凶魔,众多的鬼魔尽情享用着鲜血和骨肉,吃饱喝足之后,欢欢喜喜地离开,这时候再用意念将自己的残骨碎肉收回复原,许多的修行者因为极度的恐惧而暴死,劳准玛却坚持了下来,一步一步,虽说苦难重重,但坚定的信仰给了她无穷的帮助。
劳准玛用她所学到的奥秘大法进行了多年的自我净化,这些年是在孤独和冥想中度过的,于此,她充分体会到有形物质的非永存性和存在的虚无性质,她获得了解脱的力量,发展了自身各种不同的能力。这时候的她,不仅充分研习了觉宇派的思想体系,而且根据自己多年宗教实践的体会,得出了的独到见解,探索出自己独特的实践体验途径,从中得出了别具特色的佛教哲学思想。
由于劳准玛在密宗实践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密宗修炼方法,因此她的名声大振,众多的信徒跋山涉水前来求教,于此,劳准玛开始广收门徒,宣扬自己所体会到的独特的觉宇派的思想体系,女性觉宇派由此诞生。
在广漠的雪域高原上,劳准玛不仅仅是一个有着坚定毅力的别树一帜的女密宗大师,更重要的是她培养了一大批尼姑学者,极大地鼓舞了这些女性的修行者,使她们在体验一种特殊的宗教实践途径的同时,改变了在此之前藏传佛教界对女性偏颇的观点。当然,劳准玛的信仰绝不仅仅是女性,她渊博的佛学知识和在密宗实践上取得的特殊成就,已经使她赢得了雪域众生的传颂,对整个藏传佛教界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公元1144年,伟大的女密宗大师劳准玛与世长辞,享年九十五岁。她被后来从事密宗修炼的僧众奉为智慧空行母的化身,大家祈求她的恩惠:
母亲,当你在那里靠近我的时候,
我就感到安宁,
当你离开时,
痛苦就充满我心。
作者:
金刚竹
时间:
2006-8-31 13:57
标题:
“劳准玛”就是“玛久拉仲”
玛久拉仲(1049—1144),是继益希措嘉后在藏传佛教史上出现的又一位著名尼僧。由于她在密法修持上获得大成就,后人又尊称她为女密宗大师。她出生在西藏山南地区措美地方,父亲名叫确吉达瓦,为该地地方官,母亲叫隆姆本尖,是门阀富家之女,从小受过教育。其父母二人心地善良,崇信佛法,颇受人们尊敬。由于家庭的良好熏陶,玛久拉仲自幼喜欢习文识字,从母亲和家中供养师学习。八岁时,一日内可诵读《般若八千颂》二遍。其诵读之神速和对般若经义的不同寻常的理解天才,引起较大反响。从此,她被称誉为“希热仲美”,即“智慧明炬”。
正当玛久拉仲崭露头角之时,不幸的人间灾难降临。13岁时,母亲去世,当时她正随姐姐东措仁钦本,于格西阿东座前修习《般若六波罗蜜多》。16岁时,姊妹二人依止格西扎巴,不久父亲离世。在格西扎巴座前,玛久拉仲修习广、中、略三品《般若波罗蜜多》,并有其独到见解。格西扎巴赞叹道:“你已获得经藏-独特智识”,并赐僧衣、设法座而供养。然而,20岁时,姐姐又突然去世。这一系列的沉痛打击,更坚定了她对佛法孜孜追求的信念。
这一年,她从交顿巴索南喇嘛座前,受“甚深三昧四灌顶”等。其后,又依止夏玛尔巴修习《慈氏五论》;从喇嘛白顿巴修习《大圆满法》;从喇嘛亚塘巴修习《大手印法》、《那若六法》、《时轮》、《密乘四续部》等诸深奥教法。后在扎塘(今山南扎壤县城)与印度僧人帕丹巴桑杰(藏传佛教息解派、觉域派始祖)相遇,他称赞玛久拉仲“身具四种大智慧,佛母空行之化身,启开三摩地之门,降伏众魔能胜母,拉吉仲美为恭敬。”她依止帕丹巴桑杰学修《虚空启开心识》、《定见亲训》、《能断泄障六部》、《幻化能断密训》等能断教法。
23岁时,玛久拉仲与七位格西辩经交锋,她以自己深奥莫测的佛学理论和严密系统的辩经哲理,辩败群雄,博得众僧敬服,并奉香奏乐、设座迎请。是年在俗家忏经时,与印度班智达陀巴扎亚相遇,结为夫妻,生二子一女(有说三子二女)。34岁时,她再次拜谒其尊师索南喇嘛受“帕姆成就五神灌顶”,赐密名“多杰旺秀玛”,即“金刚自在女”。其后一直依止帕丹巴桑杰,修得多种精深密诀和修持法,游历108座雪山“年”(藏族原始神祗之一)地,修持苦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修持法。
37岁时,她以桑日卡玛尔(今西藏山南桑日县境内)为主要道场,广收门徒,传授自己独辟蹊径体悟到的佛教学识和别具特色的密宗修持方法,随之创立了独树一帜的藏传佛教觉域派。于此同时,形成了以玛久拉仲为中心的尼众僧团,其道场桑日卡玛尔也由此成为藏传佛教后弘期出家女众活动的重要中心。
不惑之年的玛久拉仲,就像一棵根植于肥沃土壤里的参天大树,以自己独特的佛学智慧和博学才识,挺拔耸立在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在雪域众多的教派和僧众中脱颖而出,成为一代女大成就者和密宗大师而名震四方,其教法亦不胫而走,播及整个藏区以及印度、尼泊尔等国,并且产生了巨大影响。值得一提的是,她创立的“大手印觉域派”是唯一传到印度的藏传佛教宗派。
玛久拉仲一生撰有许多觉域派论著,对藏传佛教其它诸宗派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在藏传佛教史上享有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她的弟子不计其数,尤其是她培养了大批尼众,为提高藏传佛教比丘尼的地位起到了巨大作用,且为藏传佛教“后弘期”比丘尼僧团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玛久拉仲,这位被藏族人民亲切地称作“伟大母亲”的藏族出家女性的优秀代表,于公元1144年与世长辞,享年95岁。然而,她的教法汇入藏传佛教格鲁派和宁玛派等宗派中继续传播。她的事迹至今仍在藏族尼僧以及广大民间广泛流传。玛久拉仲本人亦被奉为智慧空行母的化身,为人们所依止和供养。
欢迎光临 藏密修海 (http://www.zmxh.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