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最上等的报恩
[打印本页]
作者:
格力琼寺
时间:
2024-12-25 11:48
标题:
最上等的报恩
施饥者以食物,施渴者以饮水,施贫者以财物,让他们满足暂时的需求,虽然也有一点报恩的意味,然而仅此并没有多大的利益。
最上等的报恩方法,就是要让他们具足一切安乐、远离一切苦恼,再也没有比这更超胜的报恩了。所以,我们应该生起慈心:“愿一切有情具足安乐”;生起悲心:“愿一切有情远离痛苦”;我们也应该生起增上意乐,心想:“使这些母亲具足一切安乐、远离一切痛苦的担子就落在我的肩上,因此,我应该靠自己去完成这项使命。”然而,我现在有这样的能力去做吗?目前不要说是一切有情,恐怕就连一个有情我们也没有能力去利益。
那么谁才有这样的能力呢?虽然声闻、缘觉与清净地菩萨能利益有情,但并不圆满,无法与佛相提并论;因此,在利益有情方面,只有佛是无与伦比的。比如说,佛身所出一一光明都能成熟和解脱无量有情;在每个有情面前,佛均能变化出适合于这个有情的界、根、意乐及随眠的色身,并用该有情的语言为之说法等等。那么,我有没有能力获得这样的佛位呢?有的!成佛所需身中最殊胜的是暇满身,瞻部洲人所具有的胎生六界之身,是极其殊胜的,以此便能在一生中成就双运金刚持位;我们只是没有去修才没能成佛罢了。
成佛的方法是大乘法,而我们已遇到了圆满无误的圣教心要——“佛陀第二”宗喀巴大师的显、密双修无垢教法。简言之,我们只是被自己的不精进所蒙骗,事实上我们具有远离一切违缘、具足一切顺缘之妙身;如果现在还不能去修,将来肯定不会再有比这更好的身和更妙的法了。有些人说:现在是浊世、是恶劣的时代。其实从无始以来,我们从未经历过比现在更好的时代!现前侥幸能获得这样一次良机,值此之际,我们更应尽力地去修习佛位;因此,我们应当想到:为了利益一切有情,我必须尽力去获得无上圆满菩提!
作者:
格力琼寺
时间:
2024-12-25 11:53
律航大师,晚年才出家,平日不论行住坐卧,佛号不离口,念珠不离手。大师念佛是用“并耳念佛法”,即将阿弥陀佛四字洪名,字字念得清楚,耳朵听得清楚。先将右耳听力,作意并在左耳,听一百声。再将左耳听力,并在右耳,听一百声。然后两耳平均听一百声。或者摄心记数,初三声注入左耳,次三声注入右耳,再四声两耳一起听闻,共为十声。
如此循环练习,才一个月就可大见功效,偶尔生起妄念,随时觉知,日子久了养成习惯,不必作意并耳而自然并入了。大师以此度化他人,得其传者,皆称绝妙。
公元一九六〇年春天,律航大师将他在台湾住持的慈善寺交由广化法师接替,从此隐居静修,预备往生资粮。五月二十八日早晨,趺坐于连接大殿的寮房中,随众持诵早课,至念完十小咒,寂然入定,看见一场大法会,异常庄严,人数之多,世间未见。又见到已往生之莲友多人,因而自知往生的日子将到了,随即谢绝外缘,一心念佛,由每日一万声增至五万声。初七日立遗嘱,交代后事。十一日未时(下午一至三时),沐浴完毕,到客堂,向西方而坐,对大众开示说:“你们有幸得以信佛,又得出家,是幸运之中最幸运的人。现今告诉你们,修行的法门非常多,而以念佛法门最为方便、最圆顿殊胜。你们看我念佛二十余年,现在临命终,一心不乱,求生西方,这是最好的证明。”
又站起来举起两袖说:“看我不是很好吗?身无病苦,心不贪恋。”后来又说:“此生多么幸运,老了而能出家,又得你们这些道友助念往生。若不出家,此时为妻室儿女啼哭纠缠,哪里能一心念佛,不得一心,怎能往生?”说完就独自回寮。过不多久,呼唤广化法师来,广化问他是否往生的时间到了?大师点点头。随即鸣钟召集大众助念,大师也随众念佛,刚开始声音紧凑而急促,渐渐小声而安定,随即安祥地往生了,当时是下午酉时(五至七点)。时年七十四岁。停灵三日,而容光焕发如生。荼毗后,获五彩舍利子数百颗,头顶骨现出莲花的颜色,半露舍利子,好像深红色璧石所镶嵌的珍珠。
作者:
格力琼寺
时间:
2024-12-26 08:21
在你没有发心的时候什么事都没有,刚一发菩提心想行菩萨道,障缘就来了。第一个是害病。身体四大不调,病就来了。要是能克服过去,道业向上增长。你越用功越精进,道力越增高魔障越大,俗话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魔从哪儿来的?不是外头来的,而是内心的魔。看着好像外边境界相来的,实际上是你自己。怎么对待它呢? 降伏魔。任何事情都不理它 ! 天塌不塌下来 ? 假使现在压死你了,那你就成道了。幻化的肉体没有了,法身活了。
~~~ 梦参老和尚
平时我们的心就像一池的水,搅和得很浊,什么境界相都现不出来。当一用功夫时,它就把过去的历史、前生或者再前生的好多境界相都现出来了,我们说这是著魔 ! 其实没有魔,一切都是自己心里的变化。
~~~ 梦参老和尚
作者:
格力琼寺
时间:
2024-12-26 08:23
佛教就是这么样讲,佛教从不抱怨。若你没有修,你怎么会享得?你前生多生净做害人的事,已经转到人类就不容易了,你是有的善因成熟了。原来人都很难得转,你还求着发大财,还想享受,不可能!
我也经常嘱咐我们的道友,对和尚、比丘尼,或者优婆塞、优婆夷,在家的男众女众,不要看他们的过患,不要去挑他们的毛病,因为你不知道他是什么因缘。他是什么缘起,你知道吗?你不知道。不知道,你一批评可就造业了,那你自己要受报。我讲太深了,大家可能脑子里头不理解这个问题,我讲个故事,现在我感觉到很多人爱听故事。
从前在河南乡间偏僻的山路上有个庙,那个庙外相上看很破败。有位和尚行脚,朝山,拜佛,很有修行,他自认为也有成就,别人看他也认为他很了不起。有一天他走到庙这个地方来,天气很晚了,他想就在这个地方休息一晚上。他进到庙里头来,看到很破败,就在山门里头护法殿,把自己的蒲团放到地下,我在这个地方打坐,休息一晚上吧!
庙里的住持和尚就轰他走,说:我们这个庙里头不挂单。他说:我也没跟你们挂单。我在天王殿护法殿里头,我就坐一坐还不行吗?住持和尚说:不行,我们这庙是不留单的,不让你住。他说:你不让我住,我也不走。我和尚不住在庙里头,我到哪儿去?吵了一阵子,他还是不走。住持和尚就说算了算了,就不理他了,把山门就关上了。他在那儿打坐,他心里很不平,他说我这么有修行;换句话,也就是自己认为我这么好的和尚,到庙里来,在天王殿坐一坐都不行,他想这个和尚究竟是干什么。他就不坐了,起来就去看看这个和尚干什么。
走到第一层殿都破败了,第二层殿也是破败了,都快倒了,都快坍塌了。走到最后一个不是佛殿了,很阔的五间瓦房。他说这个怪了,不修殿,不修僧房,他做这么个好房子做什么?他就走到跟前一听,屋里很热闹。那个时候没有玻璃,宋明时代,都是糊的窗户纸。他就拿舌头把窗户纸洇破了,往里一看,不看则已,这一看把他气的要死,原来不是一个和尚,还是两个和尚,还找些陪酒的,还有些个不正当的妇女,划拳喝酒。
他就非常的气,他就回来了,回到他那个伽蓝殿里头,他就向伽蓝菩萨发发牢骚,他说:你护的什么法呀?我这么好的和尚,这么修道,你不护法,这两个和尚你会护他的法。发顿牢骚就算了,之后他又坐在蒲团上打坐。
他很有功夫,一打坐他就入定了。他一入定的时候,伽蓝菩萨就来了,跟他说:我要不是看到你是有修行的,我就给你几鞭子了。你跟我发什么牢骚,你跟这么庙有什么因缘?这个庙在唐朝修建的时候,你未添一砖一瓦,你跟这个庙一点因缘没有,能在这儿住住就算人家对你不错了。
你知道那两个和尚,那时候修这个庙的时候,他们俩是个毛驴,所有这个庙上的椽子、砖瓦都是牠们驮上山的。你干过什么呢?现在这个庙里供养的事主都享乐生天都走了,这里的和尚跟这有因缘的全走了,轮到他们俩来享受。他们有贡献,他们俩来享受来了。因为他们那时候供养之后,还多年在畜生道没脱。畜生道脱离了,转入人道,这个庙跟他们有因缘,所以他们来享受了。因为他们从畜生道到人道来,要修行还有个过程的,你再不要发牢骚。
这只是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我给大家讲的目的,你的眼睛要把一切的僧众看成平等平等。佛还尊重众僧,众僧就是大众僧人。僧人必须三个到五个才成僧众,是和合众为僧。这个故事你要印证的时候,就是大家懂得要认识缘起;同时你要懂得因果,你种什么因会得什么果,这叫缘起。
~~~ 梦参老和尚
作者:
格力琼寺
时间:
2024-12-26 13:58
现在的很多人,
当他们在修行时,
总是口口声声的说,
我的时间不够,
修行的时间不够,
平常我们会这样说。
但是,
到底自己是不是不够时间修行?
这时我们要向下来比较,
才会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没有时间。
就好像动物,
首先它们就不知道何谓佛法,
就算它们可能知道的话,
也不会懂得如何去修持。
例如打坐好了,
一只牛,
是不会知道怎么去打坐禅修的。
而且不仅是少数的动物而已,
我们在很多介绍动物的节目中看到,
成千上万的动物,
它们完全不知道佛法,
只是一头栽入生活当中。
同样,
反观我们很多法友们,
都想要修行,
但是却将大部分的心力都花在现实生活中,
而对于内在的修持,
没有任何信心,
也可以说自心没有对佛法生起强大的力量和信心。
所以不是没有时间,而是没有习惯在法的修持上,
没有修持的习惯,
很自然就会将佛法和生活分开,
认为修学佛法和生活是两回事。
这么一来,就好像有一个人活在中国,
心想与思惟却放在印度一样,
现实生活与内在的思想分开,
没有交集了。
由于法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如果将它们分开,
又如何能如法的来做修持呢?
又如何能找到时间来修持呢?
就像昨天谈到过,
不能将修持佛法当做是很舒服、
安慰自己的一种休闲而已。
佛法其实是能够解决现实生活中各种问题与痛苦的一门知识。
因此如果不将佛法带入生活,
那么当我们遇到状况的时候,
就会不知该怎么办,
不知如何对治,
只好还是老样子;
因此,当有人又来伤害我们,
我们还是习惯性地会用嗔恨心面对他。
总之,我们说没时间来修持,
其实并不是真的没有时间,
而是因为我们没有养成佛法的习惯,
没有真正的信法,
或者说不相信佛法是真实的、
是好的。
作者:
格力琼寺
时间:
2024-12-26 14:02
修供养,就是和圣者结缘
在修行没有成就之前,一定要广修供养。唐朝有位悟达国师,他在没当国师前,曾经侍候过一个生病的梵僧,他生了大病,悟达国师就帮助他护理直到他病愈。
梵僧病好后,就告诉他说,以后如果遇到事情无法解决时,可到四川某地的山上去找他,他可帮忙。
后来,悟达国师因为当了国师后,生起了傲慢心,过去的恶业现前,膝盖生了人面疮,这人面疮每天都要喝酒吃肉,不然就痛苦难挡。
悟达国师没办法这时他就想起梵僧讲的话。于是就到四川去找他,结果真的找到了。梵僧用三昧水给他一抹,化解了过去的恶缘,这病就好了。这梵僧,就是迦诺迦尊者。
和悟达国师类似的,玄奘大师也照顾过一个病僧,后来病僧就传给他心经。靠着心经的加持力,玄奘大师去印度取经的路上,克服了许多的障碍。这病僧,就是观世音菩萨。因此和圣者结缘,是很重要的。
见不到三宝,就培不到解脱福田
供养是结缘最好的一种方式。什么是大宝?世界上最宝贵的是什么?法华经说,以菩萨为大宝故。菩萨是大宝,所以最珍贵的就是发心的菩萨。
有菩萨存在,是这个时代众生的福报。菩萨们游戏人间会以各种身份示现,以出家人形象最多。因此供养出家人,这个功德是不可思议的。
佛在法灭经中讲到,人寿到十岁时,佛法就灭了。这时菩萨罗汉都不会来人间度化,都会隐居山林。可见人的福报少了,连菩萨罗汉也见不到。
见不到三宝,就培不到福田,培不到福田你就没法得到清净的解脱。你想想看,这个世界上,能代表解脱形象的,就是出家人的清净形象。能供养到佛,供养到菩萨,这要有大福报。
护持佛法,就是修福报
佛教有尊护法神,就是韦驮菩萨。转轮圣王有一千个孩子,每个孩子都发愿要出家成佛,最后一个孩子说,你们都成佛,成佛后我来护持你们,直到最后我才成佛。
这就是护法韦驮菩萨的愿力。菩萨何其多,但知道的,能被供养的并不多。那我们在没有成就前,也要像韦驮菩萨一样发心护法,护持出家人,护持修行人用功办道。以后缘分深了,你要修行时就会有人来护持你。
古人讲的,修慧不修福报,罗汉应供薄。没有修福报,即使你证果了,你去托钵还是没人来供养你。这就是在因地修行时,没有以供养来结缘圣者的缘故。
欢迎光临 藏密修海 (http://www.zmxh.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