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世界藏文化宝库——德格印经院
[打印本页]
作者:
金刚竹
时间:
2006-8-30 21:01
标题:
世界藏文化宝库——德格印经院
世界藏文化宝库——德格印经院
素有“藏文化大百科全书”、“藏族地区璀璨的文化明珠”、“雪山下的宝库”盛名的德格印经院,全名“西藏文化宝藏德格印经院大法库吉祥多门”,又称“德格吉祥聚慧院”,始建于1729年,总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近3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000余平方米,坐落在德格县城(更庆镇)文化街,1996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是中国藏区三大文化中心(西藏拉萨、甘肃拉卡楞、四川德格)之一,特别是德格印经院,以收藏藏族文化典籍最广博、门类最齐全、完备而严格的管理、原材料制作考究,精湛的创工技艺,高质量的印刷,以及对建筑壁画、刻版及其他文物的全面保护,在藏区三大印经院(拉萨印经院、拉卜楞印经院、德格印经院)中位居首位。德格印经院自创建以来,已有二百七十多年的历史,院藏各类典籍830余部,木刻印板29万余块,文字字数达5亿之巨,这在当今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卷中浩瀚的印版、典籍对于研究藏族历史、政治、经济、宗教、医学、科技、文学、艺术等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已经引起了海内外藏学专家的瞩目。德格印经院既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德格印经院于清雍正七年(1729年)由德格第十二世土司兼第六世法王却吉·登巴泽仁创建,至今已有270多年的历史。据德格版《甘珠尔总目录》与《丹珠尔总目录》等藏文史料记载,却吉·登巴泽仁继任土司后,开始选择建选印经院的基地,经多方勘察,认定更庆欧普河畔的伦珠顶的尼干普绒有祥瑞吉兆,便决定在那里建选印经院。清雍正七年(1729年)初,印经院破土动工,历经十二、十三、十四世德格土司的努力,前后耗时27年,终于形成了德格印经院后来的规模和建筑风格。
作者:
金刚竹
时间:
2006-8-30 21:05
标题:
德格,绛红色的印经院
德格,绛红色的印经院
在德格县东不远的欧曲山沟口,名闻遐迩的德格印经院就坐落在这里。院外,许多藏民沿着印经院绛红色的围墙,手转经轮,口诵经咒,缓慢而深沉地绕行;也有磕大头的,一步一磕,额发须上沾满了泥土,脸上却泛着乌金一样吉祥的亮光。
德格印经院始建于清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由德格第12代土司、六世法王却加登巴泽仁所建。用现代人的眼光打量,德格印经院也许应算作一座融印制和收藏为一体的图书馆,是我们这个世界最古老、最富有神圣意义和神秘色彩的图书馆。印经院现保存有世称“德格版”的藏文印版二十七万七千多块,包括藏传佛教红黄白花等各教派经典,不但有藏传佛教经典和藏族文化的发展历史,还包容了大量的古代亚洲文化思想史料,甚至天文、地理、医方、百工等,其收藏范围之广之丰,堪称“雪山下的文化宝库”。印经院中的经书珍本、孤本,更是举世瞩目,在藏区三大印经院(另两处是布达拉宫印经院和纳塘印经院)中首屈一指。200多年来,这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用细腻、精巧的手工印制着一页页梵香缭绕的经卷,而只要是德格版的经书,所有的人都会闻之生敬,视若珍宝。在藏区,几乎所有的寺院都会以珍藏德格版的经书为荣。
走进印经院,当你在一刹那清空那颗被欲望尘俗染污的心,你真的会发现,德格印经院已成为一个象征,那些曾经在高原上游离的信仰,终于被凝固到这绛红色的经卷中;那些曾经以口耳一脉相传的心髓,终于在经版朱砂的磨砺中,留下灵动飞翔的永恒印迹。
在长长的走廊上,我们看见挂满了已印刷完毕而字迹未干的书页,在风中徐徐晃动。天井里,阁楼上,喇嘛们半裸着臂膀,或单独坐在窗前的平台上精心雕刻手中的经版,或三两人一组转动滚筒印制经页。这些原始而简陋的机器飞速地运转着,一张张印有经文的纸页雪片一样纷纷落下。这种手工作坊式的劳作显得既粗糙又效率低下,然而,就在这徐缓、悠远的氛围中,有一种感觉却是无与伦比的———置身于印经院专心劳作的人群,我能感受到转筒上飘下来的每一页经文,都切切实实带上了喇嘛们的体温。
这些经版所使用的材料是德格本地产的上等红叶桦木。在制成合格的经版前需要经过微火熏烤、在池中沤泡一冬、水煮、烘凉、推光刨平……经过前后数十种工序,才会使经版永不变形。接下来就是胚版书写、刻版、成版熬制、浸泡等工序,之后再用一种名叫“苏巴”的植物根须熬水清洗,晾干后方能入库收藏。其印刷用纸也十分考究,人们采集一种当地盛产的名叫“阿交如交”(汉名“瑞香狼毒”)的草本植物根须,之后进行淘洗、分层、捣浆、沤制,其后的方法大体上与内地造纸工艺相同。这种纸色泽微黄,质地粗实,但纤维性能好,不易碎,吸水性强。且“阿交如交”本身是一种藏药材,含轻微毒性,故制造出的纸张具有防鼠咬、虫蛀、久藏不坏的特征。经卷的印刷用墨则取材于当地的大杜鹃树皮,其精心熏烧研制而成的烟墨,质地柔和、细腻,墨色鲜亮,使用时只需加适量的水作调和剂即可。
喇嘛们告诉我们,每年均从藏历3月15日开始印刷,至9月20日止,每年印刷的经典、文献也均有一定限制,如《甘珠尔》只能印25套,《丹珠尔》20套,其余则控制在10余套左右。
在砌满经书、印版和画版的古老建筑中穿行,就像走入了阿里阿德涅的迷宫,眼花缭乱。所有的印版、经书以及贮藏它们的木架都是一律的绛红,在同样绛红色的墙壁间交错起伏,散发出古木与烟墨相杂的浓浓暗香。光与影的变幻游戏使这里的一切都显得如此神秘、深邃、不可惘测。有时候,我能在沉默中听到自己浊重的心跳。我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情绪已极敏感。一个血肉之躯在永恒的寓所面前实在是太卑微、太脆弱了。
在一个阳光刚刚能照进来的房间角落里,我看到一个老喇嘛正在用手工编织的细牛毛绳固定印制好的书页。他告诉我,那是龙树菩萨所造的《般若八千颂》,印经院里的原版已有800多年历史了,是由1600块刻有乌都尔文、梵文和藏文三种文字构成。我知道龙树菩萨是佛教大乘八宗之祖,也是现在的藏传和汉传佛教共同的祖师,据说他常常会转世人间,往往在不经意的时候,突施妙手,点化有缘人。我不能获知佛的转世,但可以肯定,眼前这满目绛红的印版和经卷,正是大师们智慧的化身。只要这些印版和经卷还在人间流传,他们的智慧就会在人间示现,像甘霖一样遍洒大地,普渡众生。
作者:
金刚竹
时间:
2006-8-30 21:07
标题:
德格印经院印版的制作与保护
德格印经院印版的制作与保护
素有“藏文化大百科全书”、“藏族地区璀璨的文化明珠”、“雪山下的宝库”盛名的德格印经院,全名为“藏文化宝藏德格印经院大法库吉祥多门”,又称“德格吉祥聚慧院”。由第十二代德格土司曲杰·登巴泽仁始建于公元1729年(清雍正七年),整个建筑占地面积3880平方米。德格印经院以印版收藏最多,藏传佛教五大教派的经典和藏文化典籍最为齐全,并珍藏有较多数量的珍本和孤本而名扬海内外。德格印经院收藏的印经版主要内容包括:佛学经典、佛学哲理、佛本生传、诗歌音律、绘画工艺、气功医学、建筑雕塑、天文历算、辞书文法、文学逻辑、道德修养等各类典籍400多部,1300多册(函),其中有在印度早已失传的《印度佛教源流》、《汉地佛教源流》和比印经院始建早500多年有藏文、梵文、乌尔都文的《般若波罗密多经八千颂》等,可以说德格印经院文献浩繁、包罗万象,其藏书之巨,堪称藏区三大印经院之首。德格印经院从传统的藏式建筑到经架上重叠叠摆放的本刻印版乃至精美的壁画、雕塑等,都是珍贵的文物。在当今世界上,完整保存27万余块印经版,是绝无仅有的,应当说,德格印经院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是当之无愧的。德格印经院木刻印版是该院文物的主体部分,她大至可分为书版和画版两大类。书版可分为六种,即《甘珠尔》、《丹珠尔》、文集、丛书、综合、大藏经单行本,画版大体可分为唐卡、坛城(罗荼罗)、风马(龙打)三类。
德格印经院刻板制作工艺流程的技艺考究,可以称之为精雕细刻,艺术超常。雕版制作程序大致可以为原材料加工、书写、刻制、校对四道工序。德格印经院最初雕刻的103函,3305块的一部《甘珠尔》经版使用的材料就产自德格印经院附近的欧普龙半山腰上非常坚硬的“红桦木”,由于当时欧普龙半山腰山的“红桦木”生长有限,刚好够《甘珠尔》经版的使用。为更好长期有序地发展德格印经院,德格土司下达盛产区的差民以减差的方式,向差民下达指标(红桦木除原德格土司管辖的几个地区盛产外,其它地方几乎不多),并在砍伐红桦木的时间上有严格的时间要求。一是要等到秋收后木质水份较为减少,树皮带有一定颜色和水份略干后才能砍伐;二是砍伐的树种生长周期必须在三十年以上,要挺直无节巴,按照所需尺寸锯成节后划开,就地上架用微火熏烤脱水后,再放入畜粪堆中沤制一个冬季,待次年3、4月份,板材木性沤退后,将其取出再烘干才能正式懈版,大致推选后成为胚版,驮至德格印经院,经严格验收合格后入库,才算安排差民砍伐红桦木的任务完成。此后的213函,64512块的《丹珠尔》和其他用版就是这样增收完成的。
根据画版和印版不同图案和文字的粗细要求,选用木材也要严格筛选,凡是雕刻验收合格的印版必须在酥油锅中熬制、浸泡,让木制吸够油,才能达到印版的经久耐用。雕制刻版前,先由藏文书写员严格按照德格书法(全藏区三大书法中最具著名的叫做德真,就是德格书记法)家所著的《藏文书法标准四十条》和印版的尺寸,按内容书写。雕版的书写一般有两种书写方法:一种方法是将藏文直接反书于胚版上,雕刻之前严格进行校对;另一种方法是将透明的薄纸先载成与胚版规格相同,然后将藏文书写于样纸上,经过认真校对无误后,将书写的样纸用清浆糊反贴在胚版上,藏文字迹自然渗透在胚版上,等待样纸干到一定程度,用水浸湿,取掉样纸,字迹就会清晰地显现在胚版上。
雕刻工匠都是以师带徒进行培养,经过严格考核筛选出来的才能接受德格经院雕刻的重任。《德格印经院》为了保证刻深、刻准、刻精、刻好,规定每人每天只准刻二寸版面。版子初刻出来后,要由专人认真校对、控补改错,反复多次校对,如《甘珠尔》校对十二次,《丹珠尔》校对十次,其他至少校对八次,做到绝对无误后,最后请高级雕刻专家验收,验收合格的印版放入酥油锅中熬制、浸泡十几个小时,再取出晒干,用当地一种名叫“苏巴”的植物根须熬水把酥油清洗晾干。所印刷后的画版、书版必须冲洗干净,再放置房顶上日晒,上酥油,待日晒把酥油全部浸入木版内,再阴晾后上架,在印刷员搬运过程中有严格的操作程序,绝不允许印版之间发生碰搓,印版保管要随时检查有无虫、鼠的损坏现象,而在印刷全过程中,刷墨和印制滚筒必须是自制选用羊毛制成的木织垫,其它印刷工具均禁止使用。
作者:
一杯菠萝蜜
时间:
2012-1-6 20:59
我能深入于未来 尽一切劫为一念
三世所有一切劫 为一念际我皆入
我于一念见三世 所有一切人师子
亦常入佛境界中 如幻解脱及威力
欢迎光临 藏密修海 (http://www.zmxh.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