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菩提道次第]
菩提道次第明晰引导·趣一切智坦途
[打印本页]
作者:
金刚愷
时间:
2006-9-8 17:07
标题:
菩提道次第明晰引导·趣一切智坦途
菩提道次第明晰引导·趣一切智坦途
班禅·洛桑却吉坚赞 造
仁钦曲札 译
一切时中顶礼与能仁金刚持无别最上至尊上师足下,伏请大悲摄受!
有缘士夫趣往佛地之甚深方便菩提道次第引导分二:
(甲一)道之根本依止知识法;
(甲二) 既依止已如何修心之次第。
(甲一)道之根本依止知识法
分二:(乙一)座上如何修之理;(乙二)座间如何修之理。初又分三:(丙一)加行;(丙二)正行;(丙三)结行。
(丙一)加行
于悦意处安乐座上,身具八法或随宜威仪而坐,善观自心,于殊胜善心中,观想自己正前方虚空中,有一八大狮子擎举高广宝座,其上为杂色莲花与月、日轮垫,体为自己具恩根本上师、相为释迦牟尼佛安住其中。身如纯金色,头具顶髻。一面二臂,右手按地,左手定印,上托甘露盈满之钵。身披红黄色法衣,相好庄严,以澄净光明为体。于自身所出光蕴中央,双足结金刚跏趺而坐。于彼周围,亲疏诸师、本尊、佛、菩萨、勇士、勇女、智慧护法等众围绕而住。彼等各各前方圆满座上,置有各自所说诸教正法,光明为体、经函为相。资粮田诸尊对己现欢喜相,自亦忆念资粮田诸尊之功德及恩德,生大信心。于此之中,作如下思惟:
我与一切母亲有情,从无始以来乃至现在,虽已领受总轮回、别三恶趣种种痛苦,然苦之深度与边际犹难测度。是故如今值此已获难得、利大之殊胜暇满人身之际,若我不当即求证断一切轮回苦之殊胜解脱上师佛位者,又必将领受总轮回、别三恶趣种种痛苦。因前方所住上师三宝具有救苦之能力故,我为利益一切母亲有情、必当获得大宝正等觉位,是故至诚皈依上师三宝。
先修皈依、发心与四无量。(次发殊胜心:)尤其为利一切母亲有情故,我必当速速证得大宝正等觉位,故当由甚深道上师本尊瑜伽之门,趣入修习菩提道次第引导。诵七遍或二十一遍不等。继而观想:
自己正前方虚空中,有一八大狮子擎举高广宝座,其上为杂色莲花与月、日轮垫,体为自己具恩根本上师、相为释迦牟尼佛安住其中。身如纯金色 ……双足结金刚跏趺而坐。彼背后上方,杂色莲花、月、日轮垫之上为胜者金刚持,修行加持派众师长围绕而住;右方为至尊弥勒,广大行派众师长围绕而住;
左方为至尊文殊,甚深见派众师长围绕而住;前方为具恩根本上师,结有法缘众师长围绕而住。彼等周围本尊、佛、菩萨、勇士、勇女、智慧护法等众围绕而住。彼等各各前方圆满座上,置有各自所说诸教正法,光明为体、经函为相。彼等外围,随机调伏不可思议化身庄严散布十方。
一切主眷,头顶白色“嗡”字,喉间红色“阿”字,心间蓝色“吽”字,脐间黄色“梭”字,密处绿色“哈”字,放五色光。上师释迦牟尼佛心间“吽”字放光照射十方,从自性处迎请与所修相同之“智慧尊”融入各各“三昧耶尊”,胜解各尊为总摄皈依处之体性。奉献七支及曼荼罗,如教授启请决定令与自心和合。
复次,上师心间“吽”字放光,照及周匝安住一切寂、怒圣众,收摄彼等化为光相,融入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亦融入自己顶上根本上师。彼悉转变,于自顶上狮座、莲花、日月轮垫上,观想体为自己具恩根本上师、相为释迦牟尼佛安住其中……双足结金刚跏趺而坐。略供七支与曼荼罗。继而观想自己与周遭一切母亲有情齐声启请:
具足四身体性上师尊,能仁金刚持前我启请。
离障法身体性上师尊,能仁金刚持前我启请。
大乐报身体性上师尊,能仁金刚持前我启请。
种种化身体性上师尊,能仁金刚持前我启请。
总摄一切上师上师尊,能仁金刚持前我启请。
总摄一切本尊上师尊,能仁金刚持前我启请。
总摄一切佛陀上师尊,能仁金刚持前我启请。
总摄一切正法上师尊,能仁金刚持前我启请。
总摄一切僧伽上师尊,能仁金刚持前我启请。
总摄一切空行上师尊,能仁金刚持前我启请。
总摄一切护法上师尊,能仁金刚持前我启请。
特别启请:
总摄一切皈处上师尊,能仁金刚持前我启请。
我与一切母亲有情受生轮回以来,长时领受种种剧苦,此乃未能以意乐、加行二者如理依止善知识所致。是故启请上师本尊加持,令我与一切母亲有情,现在能由意乐、加行二者之门如理依止善知识!以启请故,观顶上上师本尊之身降澍五色甘露、光明,灌入自他一切有情身心,无始以来所积一切罪障,尤其障碍能以意乐、加行如理依止善知识之罪、障、病、魔悉皆净除,身成澄明光体,寿命、福泽等功德悉皆增长;尤其自他相续中生起能以意乐、加行二者如理依止善知识之殊胜证德。
(丙二)正行
分二:(丁一)意乐依止法;(丁二)加行依止法。
初又分二:(戊一)根本修信;(戊二)念恩生敬。
(戊一)根本修信
观想上师本尊心间放出直接结有法缘众师长,端坐于面前空中。次思:此诸善知识真实是佛。如正等觉于诸大宝续部中说,胜者金刚持将于浊世示现善知识相、利益众生。我之诸善知识亦唯身相示现不同,实乃胜者金刚持为摄受我等无缘亲见佛陀者所示现之善知识身相。是故启请上师本尊加持,令我与一切母亲有情,现在见此诸善知识真实是能仁金刚持!以启请故,观顶上上师本尊之身降澍五色甘露、光明,灌入自他一切有情身心……净除彼彼之障碍,自他相续中生起彼彼殊胜证德。
若念佛本是净一切过、圆一切德者,然而此诸善知识似有如此这般由三毒发起之过失,故非是佛。当知此乃自所见相不净所致。往昔亦因自所见相不净故,善星比丘见大师佛陀一切事业纯系欺伪,无著见至尊弥勒为母犬,弥勒巴则见瑜伽自在夏瓦里巴为一作杀猪等不如法事者。以此为例,我之诸善知识非如所现真有过失,实乃自所见相不净所致。是故启请上师本尊加持,令我与一切母亲有情之相续中,于此诸善知识不起刹那观过之心,顺易生起见师所作悉为功德之大信心!以启请故,观顶上上师本尊之身降澍五色甘露、光明,灌入自他一切有情身心……净除彼彼之障碍,自他相续中生起彼彼殊胜证德。
(戊二)念恩生敬
缘念自己面前诸善知识,次思:此诸善知识于我恩德极大,我能通晓顺易惠赐我等断轮回与恶趣诸苦之最上解脱、大宝正等觉位之甚深道,实乃此诸善知识之恩德。是故启请上师本尊加持,令我与一切母亲有情之相续中,顺易生起随念此诸善知识恩德之大恭敬!以启请故,观顶上上师本尊之身降澍五色甘露、光明,灌入自他一切有情身心……净除彼彼之障碍,自他相续中生起彼彼殊胜证德。
(丁二)加行依止法
缘诸善知识在前,我为此等真实是佛诸善知识故,身、命、受用等无所顾惜而作施舍,尤其当以如教奉行之供养令师欢喜,启请上师本尊加持能如是行!以启请故,观顶上上师本尊之身降澍五色甘露、光明,灌入自他一切有情身心……净除彼彼之障碍,自他相续中生起彼彼殊胜证德。
(丙三)如何作结行之理
观修顶上上师本尊而作启请及持咒,并将修法所致善根殷切回向自他现前与究竟诸希愿处。
(乙二)座间如何修之理
座间应阅读有关开示依止善知识法之经论,具足正念正知,密护根门,饮食知量,精勤修习悎寤瑜伽,及修沐浴、饮食瑜伽。
(甲二) 既依止已如何修心之次第
分二:(乙一)于暇满劝取心要;(乙二)如何正取心要之理。初又分二:(丙一)座上如何修之理;(丙二)座间如何修之理。初又分三:(丁一)加行;(丁二)正行;(丁三)结行。
(丁一)加行
“总摄一切皈处上师尊,能仁金刚持前我启请”等如前。复次,我与一切母亲有情受生轮回以来,长时领受种种轮回剧苦,此乃相续中未生暇满利大、难得之殊胜证德所致。是故启请上师本尊加持,令我与一切母亲有情,现在能生起暇满利大、难得之殊胜证德!以启请故,观顶上上师本尊之身降澍五色甘露、光明,灌入自他一切有情身心,无始以来所积一切罪障,尤其障碍生起暇满利大、难得殊胜证德之罪障悉皆净除;身成澄明光体,寿命、福泽等功德悉皆增长,尤其自他相续中生起暇满利大、难得之殊胜证德。
(丁二)正行
分二:(戊一)思惟暇满利大;(戊二)思惟难得。
(戊一)思惟暇满利大
于观修顶上上师本尊之中,作如下思惟:具闲暇可修习正法谓“暇”;具足修法内外顺缘谓“满”。简言之,我们所得此暇满身利益极大。依恃此身能成办布施、持戒、忍辱等增上生圆满身、受用之因,此身尤可生起三种律仪,且于浊时短暂一生中顺易圆成佛位。是故不应令此难得、利大之暇满身无益虚掷,而当取其心要,启请上师本尊加持能如是行!以启请故,观顶上上师本尊之身降澍五色甘露、光明,灌入自他一切有情身心……净除彼彼之障碍,自他相续中生起彼彼殊胜证德。
(戊二)思惟难得
于观修顶上上师本尊之中,作如下思惟:此暇满不仅利大,亦极难得。人等众生率多造作十不善等,此等乃是获得暇满之障;尤其为获清净暇满身,须以净戒为本,施等为伴,并结合无垢净愿等,能成办如是因者极少。观待畜生等恶趣,得生善趣者少而又少;观待善趣,得此暇满身者亦稀如白昼之星。是故不应令此侥幸一次获得之难得、利大暇满身无益虚掷,而当取其心要。取心要之理,则当依止与佛不相乖离之上师,修习彼所开示之胜乘教授心要,即生顺易获证佛位,启请上师本尊加持能如是行!以启请故,观顶上上师本尊之身降澍五色甘露、光明,灌入自他一切有情身心……净除彼彼之障碍,自他相续中生起彼彼殊胜证德。
(丁三)如何作结行之理
如前。
(丙二)座间如何修之理
座间应阅读有关开示暇满法类之经论等,如前。
(乙二)如何正取心要之理
分三:(丙一)于共下士道次第修心;(丙一)于共中士道次第修心;(丙三)于上士道次第修心。
(丙一)于共下士道次第修心
分二:(丁一)座上如何修之理;(丁二)座间如何修之理。初又分三:(戊一)加行;(戊二)正行;
(戊三)结行。
(戊一)加行
“总摄一切皈处上师尊,能仁金刚持前我启请”等如前。复次,我与一切母亲有情受生轮回以来,长时领受种种剧苦,此乃不念死无常、未怖畏恶趣苦而至诚皈依三宝、于业果未发深忍信而不能如理取舍黑白业所致。是故启请上师本尊加持,令我与一切母亲有情相续中,现在能念死无常、怖畏恶趣苦而至诚皈依三宝、于业果发深忍信而能断恶如理修善!以启请故,观顶上上师本尊之身降澍五色甘露、光明,灌入自他一切有情身心,无始以来所积一切罪障,尤其障碍生起彼彼殊胜证德之罪障悉皆净除;身成澄明光体,寿命、福泽等功德悉皆增长,尤其自他相续中生起彼彼殊胜证德。
(戊二)正行
分四:(己一)思惟死无常;(己二)思惟恶趣苦;(己三)修皈依三宝;(己四)于业果发深忍信。
(己一)思惟死无常
于观修顶上上师本尊之中,作如下思惟:此难得、利大之暇满身速易坏灭。死主必至,内外诸缘皆无法令其退却;寿不可增,不断减损;存活之际亦无暇修法而决定死。
死不仅决定且死期无定:我等瞻部洲人寿期无定;死缘极多,活缘微少;身躯脆危如水泡故,死期无定。死时除正法外,余皆无益:亲友纵然爱恋不舍环绕在侧,然无一人同行;悦意财物纵然富有,然无尘许携走;俱生血肉亦须舍离,何必贪着现世圆满?
死敌必至且死期无定,容或今日亦有死亡之虞,故当备死。备死者,应全不贪着现世圆满、当即修习清净正法,启请上师本尊加持能如是行!以启请故,观顶上上师本尊之身降澍五色甘露、光明,灌入自他一切有情身心……净除彼彼之障碍,自他相续中生起彼彼殊胜证德。
(己二)思惟恶趣苦
于观修顶上上师本尊之中,作如下思惟:此难得、利大之暇满身速易坏灭,灭后不成空无仍须受生,受生处不外乎善、恶二趣。倘若生于恶趣,地狱众有热、冷所表诸苦;饿鬼众有饥、渴所表诸苦;旁生众有愚痴、互相吞啖等不可思议诸苦。如是恶趣苦难忍故,值此获得难得、利大暇满身之际,应求证断恶趣诸苦之上师佛位,启请上师本尊加持能如是行!以启请故,观顶上上师本尊之身降澍五色甘露、光明,灌入自他一切有情身心……净除彼彼之障碍,自他相续中生起彼彼殊胜证德。
(己三)修皈依三宝
顶上上师本尊身放出上师、本尊、三宝、勇士、勇女及护法众,遍满虚空,周匝围绕顶上上师本尊身而住,善观此皈依境。忆念彼等身、语、意与事业功德,祈愿当下救护我与一切母亲有情远离总轮回、别恶趣诸怖畏,由此口诵“皈依上师、本尊、三宝!”之皈依文百、千、万、十万遍不等。复应了知皈依三宝之现前与究竟利益、如理修学诸皈依学处。
(己四)于业果发深忍信
于观修顶上上师本尊之中,作如下思惟:佛经说,善因之果纯系安乐、无有痛苦,不善因之果纯系痛苦、无有安乐;所造善恶之因纵然微小,若无障缘,感果极大;若不造作善恶二因,必不承受苦乐果;若造作善恶二因且无障缘,已造业不失故,定感苦乐二果。复说由福田、意乐、事物、所依之门力大之理。对此当发深忍信,十善等诸微细善亦当奉行,十不善等诸微细不善亦不令三门染犯,勤修取舍,启请上师本尊加持能如是行!以启请故,观顶上上师本尊之身降澍五色甘露、光明,灌入自他一切有情身心……净除彼彼之障碍,自他相续中生起彼彼殊胜证德。
虽已勤修,然因对治力弱、烦恼力强,万一为不善所染,则当勤修四力之忏悔防护。
(戊三)如何作结行
如前。
(丁二)座间如何修之理
座间应阅读开示共下士道法类之经论等,如前。
于共下士道次第修心说讫。
(丙一)于共中士道次第修心
分二:(丁一)发起求解脱心;(丁二)抉择趣解脱道自性。初又分二:(戊一)座上如何修之理;(戊二)座间如何修之理。初又分三:(己一)加行;(己二)正行;(己三)结行。
(己一)加行
“总摄一切皈处上师尊,能仁金刚持前我启请”等如前。
复次,我与一切母亲有情受生轮回以来,长时领受种种剧苦,此乃未知一切轮回以苦为自性而不发猛力求解脱心所致。是故启请上师本尊加持,令我与一切母亲有情相续中,现在能了知一切轮回以苦为自性而发起猛力求解脱心!以启请故,观顶上上师本尊之身降澍五色甘露、光明,灌入自他一切有情身心,无始以来所积一切罪障,尤其障碍了知一切轮回以苦为自性而发起猛力求解脱心之罪障,悉皆净除;身成澄明光体,寿命、福泽等功德悉皆增长,尤其自他相续中了知一切轮回以苦为自性而发起猛力求解脱心。
(己二)正行
分二:(庚一)思惟轮回总苦;(庚二)思惟轮回别苦。
(庚一)思惟轮回总苦
于观修顶上上师本尊之中,作如下思惟:因我如理持戒断十不善故,已离恶趣苦、得善趣果。然若未获解脱、断苦根本,实无刹那安乐可言。譬如某一个罪犯,旬月当斩,期间日日领受火漆、梃击等刑拷剧痛。纵然因人托情免去梃击之苦,以日日濒近死苦故,心无少乐;乃至未获解脱、断苦根本,纵获最上善趣位,于往昔所造善业牵引力尽时,复堕三涂,仍需长时领受种种剧苦。
又以业烦恼力甫生此轮回中,即不外乎苦之本性。敌转成亲、亲变成敌故,为损为益不可保信;轮回之乐受用再多,终无饱足之时,复增贪欲、引生无尽众苦;纵获最上妙身,须数数弃舍故,所获妙身不可保信;无始以来数数结生,不见生之边际;纵获最上轮回富乐,终将舍离故,所获富乐不可保信;独自无伴往他世故,友伴不可保信。值此获得难得、利大暇满之际,定当获得断轮回诸苦之大宝上师佛位,启请上师本尊加持能如是行!以启请故,观顶上上师本尊之身降澍五色甘露、光明,灌入自他一切有情身心……净除彼彼之障碍,自他相续中生起彼彼殊胜证德。
(庚二)思惟轮回别苦
于观修顶上上师本尊之中,作如下思惟:取蕴甫成,即不外乎苦之体性。三恶趣固不待言,依人取蕴,将受饥渴、追求辛劳、爱别离、怨憎会、所欲求不得、不欲却临头,以及生、老、病、死等苦;依非天取蕴,将受不忍天界圆满嫉妒忧愁之苦,以及由此所生身苦;依欲天取蕴,将受与诸非天战斗而有断肢、身裂、杀害等苦,并现起不欲五种死相,预知行将远离天界圆满而受恶趣苦之苦。上二界取蕴,亦有不得自在安住,往昔所造妙业牵引力尽,复堕恶趣无量众苦。简言之,此取蕴乃现世生老病死等之所依,能引今生、后世苦、坏两苦。取蕴甫成,即成为业烦恼所自在之行蕴体性。是故定当获得解脱以取蕴为体之轮回之上师佛位,启请上师本尊加持能如是行!以启请故,观顶上上师本尊之身降澍五色甘露、光明,灌入自他一切有情身心……净除彼彼之障碍,自他相续中生起彼彼殊胜证德。
(己三)如何作结行
如前。
(戊二)座间如何修之理
座间应阅读有关开示一切轮回以苦为体之经论等,如前。
(丁二)抉择趣解脱道自性。
分二:(戊一)座上如何修之理;(戊二)座间如何修之理。初又分三:(己一)加行;(己二)正行;(己三)结行。
(己一)加行
“总摄一切皈处上师尊,能仁金刚持前我启请”等如前。
复次,我与一切母亲有情受生轮回以来,长时领受种种剧苦,此乃未发求解脱心、如理修学三学道所致。是故启请上师本尊加持,令我与一切母亲有情,现在能发求解脱心、如理修学三学道!以启请故,观顶上上师本尊之身降澍五色甘露、光明,灌入自他一切有情身心,无始以来所积一切罪障,尤其障碍发起求解脱心、如理修学三学道之罪障,悉皆净除;身成澄明光体,寿命、福泽等功德悉皆增长,尤其自他相续中生起发求解脱心、如理修学三学道之殊胜证德。
(己二)正行
于观修顶上上师本尊之中,作如下思惟:心识本身为无记,初缘我、我所而生起执自性有心,次依我执,贪着自方、嗔恚他方,并起固执胜他之慢等邪见,复起固执无有开示无我之大师,及彼所示业果、四谛、三宝等之邪见与疑,由此增长其他烦恼,由此造业而于轮回中领受种种不欲之苦。诸苦之本即是无明,故当获得断除轮回一切痛苦根本之上师佛位。为此,当如理修习大宝三学道。尤其当知护戒利益极大、若不守护过患极大,是故纵遇命难亦不舍弃所承许之戒,如理守护。又,无知是犯堕之门,彼之对治谓当听闻、了知学处;不敬是犯堕之门,彼之对治谓当恭敬大师、彼所制戒及如理修学彼戒之同梵行友;放逸是犯堕之门,彼之对治谓当生起念知、惭愧,不放逸住;烦恼炽盛是犯堕之门,彼之对治谓贪欲当修不净、嗔恚当修慈、愚痴当修缘起等,由此如理持守净戒、不为众过所染,启请上师本尊加持能如是行!以启请故,观顶上上师本尊之身降澍五色甘露、光明,灌入自他一切有情身心……净除彼彼之障碍,自他相续中生起彼彼殊胜证德。
(己三)如何作结行
如前。
(戊二)座间如何修之理
座间应阅读有关别解脱之诸学处等,如前。
于共中士道次第修心说讫。
(丙三)于上士道次第修心
分二:(丁一)发菩提心之理;(丁二)既发心已学行之理。初又分二:(戊一)正发菩提心;(戊二)以仪轨受持发心之法。初又分二:(己一)由七因果教授之门发菩提心法;(己二)由自他相换之门发菩提心法。
(己一)由七因果教授之门发菩提心法
先对一切有情修平等舍,继而修知母乃至菩提心。
此中分二:(庚一)座上如何修之理;(庚二)座间如何修之理。初又分三:(辛一)加行;(辛二)正行;(辛三)结行。
(辛一)加行
“总摄一切皈处上师尊,能仁金刚持前我启请”等如前。
启请上师本尊加持,令我与一切母亲有情相续中,生起于一切有情远离亲疏贪嗔之平等心,以及知母、念恩、报恩、慈心、悲心与菩提心殊胜证德!以启请故,观顶上上师本尊之身降澍五色甘露、光明,灌入自他一切有情身心,无始以来所积一切罪障,尤其障碍生起于一切有情远离亲疏贪嗔平等心等之罪障,悉皆净除;身成澄明光体,寿命、福泽等功德悉皆增长,尤其自他相续中生起于一切有情远离亲疏贪嗔平等心等之殊胜证德。
(辛二)正行
于观修顶上上师本尊之中,作如下思惟:想面前有一无利无害之中庸有情。此人希欲安乐、不欲痛苦故,不应时或认作亲近而兴饶益,时或认作疏远而加伤害,当修远离亲疏贪嗔之平等心,启请上师本尊加持能如是行!
若于此人心平等已,想面前有一确信悦意之有情修平等心。若于此人心不平等,乃是贪欲所致,当念往昔亦因贪爱悦意者而受生轮回,由此遮除贪爱而修。
若于此人心平等已,想面前有一确信不悦意之有情修平等心。若于此人心不平等,乃是自心偏执违逆而生嗔恚所致,当念若于此不平等,能发菩提心无有是处,由此遮除嗔恚而修。
若于此人心平等已,想面前有一极悦意者如母亲、有一极不悦意者如仇敌之二有情。此二人同欲安乐、不欲痛苦故,如今认作亲友者,无始轮回以来曾是仇敌之首,数难计量;如今认作仇敌者,无始轮回以来曾是慈爱呵护之母亲,数难计量故,于谁当贪?于谁当嗔?应修远离亲疏贪嗔之平等心,启请上师本尊加持能如是行!如是等等。
若于此心平等已,于一切有情修平等心。修习之理:当思一切有情同欲安乐、不欲痛苦故,对我而言,一切有情皆是亲友,不应时或认作亲近而兴饶益,时或认作疏远而加伤害,当修远离亲疏贪嗔之平等心,启请上师本尊加持能如是行!如是等等。
继修知母乃至菩提心之理。
于观修顶上上师本尊之中,作如下思惟:然则何故一切有情皆是亲友?当思轮回无始故,生亦无始。生生相续,无一地未曾受生,受生亦无数。无一类有情身未曾受取,取身亦无数。无一有情未曾为我母,为母次数亦无数。无一有情得人身时未曾为我母,为母次数亦无数,并仍将为母,是故皆是施恩呵护之母。或念:有情无数故,非一切有情皆是我母。然非如此。当思:正如有情无数,我生亦无数故,一切有情皆是我母。或念:我与一切有情互不相识故,彼非我母。此亦不然。当思:现世中母子互不相识者亦多故。或念:一切有情乃我前生之母,已逝故不应是母。当思:然则,昨日之母今日已成过去,彼亦应非是母。是故昨日之母与今日之母二皆是母无异、施恩呵护无异;如是,前生之母与现世之母二皆是母无异、施恩呵护无异,一切有情皆是我母!
于此若生觉受,当修念恩。
于观修顶上上师本尊之中,想自己现世之母呈年迈相在前,次作如下思惟:此母不仅于今世、无始生来亦无数次为我母。尤其于今世,初慈护我于胎中,出生后置我于软垫,十指捧玩、偎以身暖,慈颜笑迎、喜目顾视,口拭鼻涕、手除便秽,视我微恙较自己命难之苦尤剧,不顾罪、苦、恶名及性命,将辛劳成办之一切饮食、财物慈施于我,竭尽全力为我成办无量利乐、救护无量危害痛苦,恩德浩大!
于此若生觉受,改缘父等其它亲友而修。修习之理:缘父等相,次作思惟:彼无始生来无数次为我母,彼时亦如现世母般施恩呵护,恩德浩大!
于此若生觉受,改缘一切中庸而修。修习之理:缘诸中庸有情在前,次作思惟:如今我与彼等众人似不相关,然而彼等众人无始生来无数次为我母,彼时亦如现世母般施恩呵护,恩德浩大!
于此若生觉受,改缘仇敌而修。修习之理:缘仇敌之相在前,次作思惟:如今为何视彼为敌?彼无始生来无数次为我母,为我母时,成办无量利乐、救护无量危害痛苦。尤其曾无数次和睦同心、不忍片刻分离。目前之状况乃是恶业所致,其他时间纯系施恩呵护之母!
于此若生觉受,改缘一切有情修习念恩。
如是念恩已,当修报恩。
于观修顶上上师本尊之中,作如下思惟:无始以来施恩呵护于我之诸母,心为烦恼魔扰、神志不清而癫狂,无有能见增上生与决定善之慧眼,亦乏善知识导盲。每一刹那皆为恶行所乱而颠仆,濒临总轮回、别恶趣之可畏悬险,若弃而不顾,实不知耻!故当报恩,救拔彼等出轮回苦、置解脱乐,启请上师本尊加持能如是行!如是等等。
次当修慈。缘一洽心至爱如自母者,当思此人既乏无漏乐,亦无有漏乐。彼自以为乐者终变为苦,求乐营谋悉为后世恶趣苦因,现世亦为辛劳所苦,绝无真实乐可言。若彼具足一切乐与乐因岂不善哉?!愿彼具足乐与乐因!我当令彼具足乐与乐因!启请上师本尊加持能如是行!如是等等。
于此若生觉受,改缘父等其它亲友、中庸有情、仇敌乃至一切有情,如前而修。
次当修悲。
于修顶上上师本尊之中,观诸苦恼众生如屠宰之羊而修。修习之理:想彼相在前,四肢被缚、开膛破肚,屠夫之手伸入胸腔,羊知命已不保、耽视屠夫,思其苦恼之状。若彼远离一切苦与苦因岂不善哉?!愿彼远离一切苦与苦因!我当令彼远离一切苦与苦因!启请上师本尊加持能如是行!如是等等。
于此若生觉受,改缘放逸受用僧物者、破戒者、谤法者、邪见者、伤害有情而肆意造作种种罪业诸众生而修。修习之理:想彼等相在前,彼等行径若此,现世亦无安乐,死后旋即投生恶趣无疑,必将长时经受种种大苦。若彼等远离一切苦与苦因岂不善哉?!愿彼等远离一切苦与苦因!我当令彼等远离一切苦与苦因!启请上师本尊加持能如是行!如是等等。
于此若生觉受,改缘母等亲友在前:此等亲友因现世营谋扶亲灭仇而为苦苦、坏苦所逼恼,无少安乐。又因现世专勤恶行、不生善心,死后旋即投生恶趣,必将长时经受种种大苦。若彼等远离一切苦与苦因岂不善哉?!愿彼等远离一切苦与苦因!我当令彼等远离一切苦与苦因!启请上师本尊加持能如是行!如是等等。
于此若生觉受,改缘中庸有情、仇敌乃至一切有情,如前而修。
如是于慈心、悲心若生改变心意之觉受,继修增上意乐。
于观修顶上上师本尊之中,作如下思惟:我当令一切苦恼、乏乐之有情远离苦与苦因!当令值遇乐与乐因!尤其当令一切母亲有情获得断除二障及其习气之正等觉位!启请上师本尊加持能如是行!如是等等。
次修菩提心。
于观修顶上上师本尊之中,作如下思惟:自问可否将一切有情置于正等觉位?目前尚无力安置一有情于正等觉位。不仅如此,纵然已证两种阿罗汉位,仅可成办少分义利、无力安置一切有情于正等觉位。谁具此力?唯正等觉有之。
彼身功德,相好圆明庄严;
语功德具六十音支,不起功用、以一音说法而一切有情随类得解;
意功德现见如所有、尽所有一切所知,如母爱子、悲悯一切有情不分亲疏,刹那不逾调伏之时,事业无功用任运而转,身语意一一光明亦能将无量众生安置于一切智位,如是等等。
简言之,具一切德、离一切过者,厥为正等觉。若欲自他二利究竟,必须获得如是佛位。为利一切母亲有情故,我定当速速获得大宝正等觉位,启请上师本尊加持能如是行!以启请故,顶上上师本尊之身如灯分二、化现出第二尊融入自身,胜解有一八大狮子擎举高广宝座,其上为杂色莲花与月、日轮垫,自成释迦牟尼佛安住其中……双足结金刚跏趺而坐。于自观释迦牟尼佛之中,放出身、受用、善根呈五色甘露光明相,施予一切有情,胜解观想一切有情由此获得增上生与决定善圆满安乐。
(辛三)如何作结行
如前。
(庚二)座间如何修之理
座间应阅读有关开示慈心、悲心、菩提心建立之经论等,如前。
(己二)由自他相换之门发菩提心法
先于一切有情修平等心舍、知母、念恩三事。缘自己周围一切有情,复观自心,于自他二于谁爱执、于谁轻弃?当见爱执自己、轻弃他人之心任运而起,次作如下思惟:爱执自己、轻弃他人殊不应理,自他二者皆欲安乐、不欲痛苦故,当如我爱执般爱执他人。若他爱我,我心欢喜;若我爱他,他人亦当喜悦。又,虽欲求自利圆满,然因无始以来我爱执故,自他二利无一得成,复受种种痛苦。我爱执者,乃轮回、恶趣苦等一切衰损之根源故,当令我爱执未生不生、已生断除。他爱执者,则为一切功德之源故,当令他爱执未生新生、已生增长,启请上师本尊加持能如是行!如是等等。
简言之,释迦牟尼佛因轻弃自己、爱执他人,纯修利他,故证佛果。若我亦如是行,早已成佛;以未行故,今犹飘泊于轮回,我爱执根深蒂固、他爱执难以新生,纵然生起,亦难持续故。爱执自己、轻弃他人之心刹那亦不令生起,而应轻弃自己、爱执他人。他之一切痛苦、罪恶皆取受于自相续,自之一切安乐悉施舍予他,我当令一切他有情远离痛苦、具足安乐圆满!此复目前我尚无此力,谁具此力?唯正等觉有故,为利一切母亲有情,我当获正等觉位,启请上师本尊加持能如是行!如是等等。
(戊二)以仪轨受持发心之法
分二:(己一)未得律仪令得之理;(己二)已得守护不坏之理。
(己一)未得律仪令得之理
道次第中说愿、行二心依次而受。按寂天派,则同受为宜。其理如下:总加行次第、别依止知识法乃至菩提心之间诸正行所缘与相续和合而修。继而于观修顶上上师本尊之中,当思:为利一切母亲有情,应速证正等觉位。是故,从今为始乃至证菩提藏之间,应受佛子律仪、学诸大行。乃至成佛之前,当受持为利一切有情当获佛位之心!胜解随上师释迦牟尼佛后念诵﹕
诸位上师佛菩萨﹐伏请于我作忆念﹕
犹如往昔诸如来﹐菩提心者令发起﹐
于彼菩萨诸学处﹐如其次第而安住。
我亦为利众生故﹐菩提心者令发起﹐
于彼菩萨诸学处﹐如其次第而修学。
诵三返,胜解获得菩萨律仪。
如今此生有果利﹐善得人身之利益﹐
今日生佛种姓中﹐即是菩萨佛之子。
今后我当尽自力﹐发起随顺种姓业﹐
于此无过净种中﹐不令玷污如是行。
生欢喜心。
(己二)已得守护不坏之理
于观修顶上上师本尊之中,当思:为利一切母亲有情,应速获正等觉位。是故,应思惟菩提心利益;昼三次、夜三次受持菩提心;众生行径纵极恶劣,我心终不弃舍一有情;为增长发心,当精勤积集供养三宝等二资粮。
又当断除下至戏笑,于上师等妄语欺蒙;于他行善令生悔意;以嗔恚心毁辱大乘菩萨;非增上心而行谄诳四黑法等忘失发心之因。当如理学修依四白法等增长发心之因。
简言之,乃至证菩提藏之间,应舍命防护清净菩萨律仪,绝不为十八根本堕与四十六恶作之过所染,启请上师本尊加持能如是行!如是等等。
(丁二)既发心已学行之理
分二:(戊一)总学佛子行之理;(戊二)别学后二度之理。初又分二:(己一)座上如何修之理;(己二)座间如何修之理。初又分三:(庚一)加行;(庚二)正行;(庚三)结行。
(庚一)加行
“总摄一切皈处上师尊,能仁金刚持前我启请”等如前。复次,启请上师本尊加持,令我与一切母亲有情能如理学修深、广诸佛子大行!如是等等。
(庚二)正行
分二:(辛一)成熟自相续之六度修持;(辛二)成熟他相续之四摄修持。
(辛一)成熟自相续之六度修持
于观修顶上上师本尊之中,当思:为利一切母亲有情,应速获正等觉位。是故,当不顾名闻利养,于诸正法匮乏有情尽力开示正法而行法施;救护诸为人、非人、四大所害有情出离彼等怖畏而行无畏施;于诸贫穷有情,断除悭吝、不求回报异熟,施予合宜资具而行财施。如理学修三种布施。简言之,为利一切母亲有情,应速获正等觉位。是故,应将自己一切身、受用、善根无吝施予一切有情。启请上师本尊加持能如是行!如是等等。增长舍心即布施修持。
次为持戒修持。
于观修顶上上师本尊之中,当思:为利一切母亲有情,应速获正等觉位。是故,我当断除与断十不善等所承许律仪相违之诸恶行;施等六度与戒等净善,于自相续中,未生令生、已生令增;亦当令一切有情修持戒等净善而置于成熟、解脱之道。启请上师本尊加持能如是行!如是等等。
次为忍辱修持。
于观修顶上上师本尊之中,当思:为利一切母亲有情,应速获正等觉位。是故,纵然一切有情与我为敌,亦刹那不起忿恨、以德报怨,令自他相续圆满忍度等诸佛法。又,匮乏食、财、住处、卧具等与遭遇病痛等不欲苦时,当思:此等系往昔所积恶业之果,由此净除众多恶业故,亦非坏事。尤其为法安受苦忍,近于一切智道,故当甘受此等痛苦,截断自他轮回、恶趣苦流。又,若信解黑白业之异熟、三宝加持、诸佛菩萨不可思议力、无上菩提、十二分教、菩萨学处者,果利极大。信解已,为证无上菩提故,当如理修学十二分教所诠义—诸菩萨学处。启请上师本尊加持能如是行!如是等等。
次为精进修持。
观修顶上上师本尊之中,当思:为利一切母亲有情,应速获正等觉位。是故,为成办相好等一一佛法、布施等一一菩萨法,纵然各以十万劫住无间狱始证佛位,我亦不舍精进而生欢喜;于自相续,摄集甚深、广大善法;安置他有情于善道,令证无上菩提。启请上师本尊加持能如是行!如是等等。
次为静虑修持。
于观修顶上上师本尊之中,当思:为利一切母亲有情,应速获正等觉位。是故,当学由体性分世间与出世间静虑;由品类分止、观及止观双运静虑;由作业分现法身心乐住静虑、功德所依静虑及饶益有情静虑等一切菩萨静虑。启请上师本尊加持能如是行!如是等等。
次为智慧修持。
于观修顶上上师本尊之中,当思:为利一切母亲有情,应速获正等觉位。是故,当学实相明——通达胜义之慧,五明——通达世俗之慧,以及通达如何饶益有情之慧等一切菩萨慧相。启请上师本尊加持能如是行!如是等等。
(辛二)成熟他相续之四摄修持
于观修顶上上师本尊之中,当思:为利一切母亲有情,应速获正等觉位。是故,当行摄受一切有情为眷属之布施;由治罚、摄持之门说法之爱语;令彼实修所说法义之利行;如为他说、自亦实修之同事。应依此等善妙利他方便安置一切有情于成熟、解脱之道。启请上师本尊加持能如是行!如是等等。
(庚三)如何作结行
如前。
(己二)座间如何修之理
间应阅读有关开示深、广诸佛子大行之经论等,如前。
(戊二)别学后二度之理
分二:(己一)学静虑体性奢摩他之理;(己二)学智慧体性毗钵舍那之理。初又分二:(庚一)座上如何修之理;(庚二)座间如何修之理。初又分三:(辛一)加行;(辛二)正行;(辛三)结行。
(辛一)加行
先修总加行次第,别下、中士道修心,次于地妙人贤之悦意僻静处,安住净戒,不与众人来往过密,断除粗分求欲分别、少欲知足。坐安乐座,令身端直,足结金刚跏趺,双手结定印,呼吸自然等,完备修止诸因资粮。
(辛二)正行
修止所缘虽有多种,以缘佛身为善,此有成为最上念佛、堪修密法本尊瑜伽之器等多种需要。修习之理:观想顶上上师本尊心间放出细光如丝,光端有杂色莲花与月、日轮垫,释迦牟尼佛安住其中……双足结金刚跏趺而坐。佛身大小如蚕豆许,住于正对自己脐间前方空中,一心专注而作观修。或观:顶上上师本尊如一灯分二、分出第二位上师本尊融于自身,于八大狮子擎举高广宝座之上,有杂色莲花与月、日轮垫,自成释迦牟尼佛安住其中……双足结金刚跏趺而坐。如空中虹、有相无体,一心专注而作观修。
若欲修黄色而现为红色,若欲修坐相而现为立相,若欲修一尊而现为多尊等,此时不可随行其后,当于根本所缘一心专注而作观修。起初纵无澄明光体之明显,亦应于半分明显之身总相一心专注而作观修,一座之内绝不令沉掉现起。倘若现起,立即觉知,生起猛力欲断之心而一心安住所缘,于心中念念不忘、将护修习。此是初学者修习住心之要诀。
简言之,所谓:“依止八行因,断除五过失。”当由依止断五过对治八行之门修清净三摩地。
始修三摩地时,懈怠是过失,彼对治有四:见三摩地功德之信、希求三摩地之欲、勤修三摩地之勤,及勤修之果轻安。
勤修三摩地时,忘失教授是过失,彼对治为正念:非仅以不忘失所缘境为足,应一心观修所缘,具足心智敏锐之坚固定解。
入三摩地时,沉没、掉举是过失,彼对治是正知:以正知善观察沉没、掉举生或未生。上者,沉没、掉举将现之时即能了知断除;中者,生已无间即能了知断除;下者,沉没、掉举出现不久亦必能了知断除。
然则,昏昧与沉没两者之差别为何?所缘境不明了、身心沉重之相,即是昏昧。心中黑暗笼罩,虽不离所缘而驰散他境,然无澄分与明分、正念力弱,即是粗分沉没。虽具澄分与明分,然决定所缘境之坚固定解力稍趋松弛,即是细分沉没。彼等对治为思三宝功德、作意光明相及修风心融合虚空诸教授。
心于所缘境不能安住、稍有驰散,是细分掉举,彼对治是依正念、正知而修。若依正念、正知亦不能安住,而驰散于诸贪欲境,即是粗分掉举,彼对治是修无常、三恶趣苦、轮回苦及修强断掉举诸教授。
出现沉掉时,不作行是过失,彼对治是沉掉生已无间即了知而作行断除。若心于所缘境太过专注,虽有明分,然因易生掉举故,难得住分。若宽坦松弛,虽有住分,然因易生沉没故,难得明分。故当观察自身体验,若心智过于策举有生掉举之虞,即应稍弛;反之,若心智过于低沉有生沉没之虞,即应稍举,令得适中。于彼二界限中,若生散乱,令心稍抑而求住分。具住分时,则当提防沉没而求心智敏锐之明分。彼二交替行之而修,当可成办无过三摩地。若无敏锐定解执受之明分,仅有澄分,不可保信。
微细沉掉亦断、心持续入三摩地时,作行是过失。彼对治是不作行对治沉掉、舍而安止。
如是善修故,依次获九住心,当可成办具足身心轻安之奢摩他。
(辛三)如何作结行
如前。
(庚二)座间如何修之理
座间应阅读有关开示奢摩他建立之经论等,如前。
(己二)学智慧体性毗钵舍那之理
分二:(庚一)座上如何修之理;(庚二)座间如何修之理。初又分三:(辛一)加行;(辛二)正行;(辛三)结行。
(辛一)加行
同奢摩他一节。尤其应如理依止善知识智者,听受胜观教授;视上师与本尊无别、猛力恳切启请;以及精勤积资净罪。此三事合修乃通达正见不可或缺之加行。
(辛二)正行
分二:(壬一)抉择修习补特伽罗无我之理;(壬二)抉择修习法无我之理。
(壬一)抉择修习补特伽罗无我之理
佛经中说有无边抉择无我之正理,初业行人依四扼要抉择则易通晓。
抉择之理:我等下至沉睡之际,内心亦坚执有“我”,此即俱生我执。受他人诬陷时,自念无辜受其陷害,内心所坚执之“我”现前而有明显之相。此时应以心之一角而作观察:彼心执何为我、如何执我。若后者观察心力大,前者执我心必将消失。是故心之总体大部当持续生为“我”想体性,次以心之一角而作观察。如是观时,则见俱生我执所执之“我”,既非自己五蕴或身心之外之他物,亦非五蕴之一或身心之一为“我”,而是于唯五蕴聚集体或唯身心聚集体上,执有一非唯分别安立、本来即能自立之“我”,此即俱生我执执我之相,其执受境之“我”乃应破之所破。是故不应仅以听闻理解或文字了解为足,当于自相续上明确定解此执着相。此即第一所破显现理决定扼要。
第二周遍决定扼要。内心所坚执之我,若于五蕴上有,则我与五蕴为一而有?为异而有?除此二者外,绝无第三种可能。又,任何一法,或以一相而有、或以多相而有,除此二者外,绝无第三种可能。于此应作决断。
第三离谛实一决定扼要。若思此所执之我与五蕴为一,则因补特伽罗为一而蕴有五,我亦应成相续各异之五。又因补特伽罗为一,五蕴亦将成不可分之一。如此等等,有此众过故,应思:如是所执之我与五蕴非一。又,如是所执之我与五蕴若为一,五蕴有生灭故,彼心所执能自立之我亦将有生灭。若如此,则有生灭之我与彼之前后诸刹那为一?为异?若为一,则前、后世之我与现世之我三者成不可分之一;若为异,总唯相异不必即成无关之异,然若为自性有之异,则必成绝无关联之异。因前、后世之我与现世之我三者成绝无关联之异故,遇未造业、失已造业。如此等等,有此众过故,应思:如是之我与彼之前后诸刹那非异,是故彼心所执之“我”与五蕴非一。又,如是所执之我与五蕴若为一,以是实有之一故,一切分均应成一。若如此,我不应是五蕴之能取,五蕴不应是我之所取。如此等等,有此众过故,应思:如是所执之我与五蕴非一。
第四离谛实异决定扼要。若思:如是所执之我,虽于五蕴上非成一,然于五蕴上成异。若如此,则如五蕴中,去除色蕴等四,尚有识蕴可以体认;将色蕴等一一去除后,亦应有如是所执之我可体认为相异,然非如此故,应思:如是所执之我与五蕴非异。
依此四扼要观察而决定俱生我执所执之我为无时,应离沉掉、一心将护此一定解。若彼定解力减弱,初业行人当如前依四扼要观察引发无实定解。上慧者则当观察俱生我执所执我是否如其显现而有,类似四扼要观察、引发无实定解。此时,决定相为决断我无自性之定解,显现相为唯破所破实有之空朗,具此二差别一心专修,即是定中修如虚空之理。后得位中,应修我等一切法为如幻游戏。依定中引发猛力无实之定解,于后得位中,应学一切现相虚妄不实、现为如幻游戏。
(壬二)抉择修习法无我之理
分二:(癸一)抉择修习有为法无自性之理;(癸二)抉择修习无为法无自性之理。初又分三:(子一)抉择色无自性;(子二)抉择心无自性;(子三)抉择不相应行无自性。
(子一)抉择色无自性
以身为例,若非唯于骨肉关节五支聚集之上唯分别安立,而有一自存自立之身,如我等心中所现不可抵赖者,此是所破显现理。如是之身若于此唯骨肉关节五支聚集之身上而有者,则身与此唯骨肉关节五支聚集身为一?为异?若为一,因此唯骨肉关节五支聚集身由父母精血所成,则心识所入之精血点亦成唯骨肉关节五支聚集身。如支有五,身亦应有五支聚集之五身;若为异,则将头等各支去除后,尚有余身可得,然非如此故,当知绝无如此之身!引发定解,将护修习。
(子二)抉择心无自性
以今日之心为例,若非于今日上午之心与今日下午之心二者之上唯分别安立,而有一自相有今日之心,则今日上午之心与今日下午之心为一?为异?若为一,则今日上午之心上应有今日下午之心;若为异,则将今日上午之心与今日下午之心二者去除后,尚有今日之心可得,然非如此故,当知绝无如此之今日之心!引发定解,如前修习。
(子三)抉择不相应行无自性
如时间,以一年为例,若非年之安立所依处十二月之上唯分别安立,而有一自相有之年,则与十二月为一?为异?若为一,如月有十二,则年亦应成十二;若为异,则将十二月一一去除后,尚有年可得,然非如此故,当知绝无如此之年!引发定解,如前修习。
(癸二)抉择修习无为法无自性之理
以虚空为例,虚空有方隅众多支分故,当观虚空与彼等为一?为异?引发无实定解,如前修习。
简言之,当决定我、蕴、须弥、房舍等轮涅一切法非唯分别安立而由自相有者无微尘许,一心将护此定解,为定中修如虚空;后得位中,知一切境相依因缘和合而生,乃虚妄无实之体性,为后得如幻瑜伽。善修此二已,由观察力引发身心轻安之乐,此乐所摄持之定,即安立为具相毗钵舍那。
(辛三)如何作结行
如前。
(庚二)座间如何修之理
座间应阅读有关开示毗钵舍那建立之经论等,如前。
如是以共同道净治相续已,当决定入金刚乘。若依彼道,不待三大阿僧祗劫,即能顺易圆满二资粮。
此于依止知识法乃至止观之间诸法作体验引导,每日四座或下至一座而修,令于诸道次第生起心意转变之觉受,此乃于暇满身取心要之殊胜方便。
无等蔗种之密意,吉祥燃灯智父子,
善慧第二佛开显,略摄集为修行次,
有缘趣解脱顺缘,名法幢者善编写,
愿此善根自他众,三士修行至究竟!
此菩提道次第明晰引导·趣一切智坦途,乃说法师善慧法幢某次夏季法会为僧伽海会所作开示之笔记,复经本人过目审订而成。愿此成为大宝圣教不没之幢!
仁钦曲札 二零零六年春节译于上海
作者:
蕴瑾
时间:
2011-2-18 17:20
顶礼上师
最上三宝我皈依 一切罪业皆忏悔
眾生善根盡隨喜 正覺菩提意中持
正覺妙法及僧伽 直至菩提我皈依
所為利益自他故 我今即發菩提心
既發最上菩提心 饒益一切諸有情
菩提妙行皆修作 為利眾生願成佛
欢迎光临 藏密修海 (http://www.zmxh.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