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藏传佛教萨迦派简介
[打印本页]
作者:
措朗
时间:
2007-4-10 14:47
标题:
藏传佛教萨迦派简介
藏传佛教萨迦派简介
萨迦派是藏传佛教中最古老的教派之一,也是藏传佛教中最早传入汉地及蒙古地区的教派,在藏传佛教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萨迦派的教理博大精深,修持上具有显密圆融、由显入密的特点,开创和发展了以大、小五明为主的传统知识文化讲习之先河,对藏传佛教和藏族文化的发展产生过深远影响。在中国历史上,萨迦派的祖师是最早成为帝师的,并开创了西藏“政教合一”的历史,对祖国的统一,对中华民族的缔造,以及对中华文明的发展都曾做出过杰出的贡献。以下就从萨迦派的历史、寺庙、教法之种类和特点,及其对藏传佛教、藏民族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贡献这几个方面,对萨迦派作一全面扼要的介绍。
一、 萨迦派的历史及寺庙
举世闻名的萨迦派,由西藏颇为古老的贵族——昆氏家族所创立。昆氏的祖先昆•鲁益旺波泽真(龙王持寿)是藏族最早的七位出家人之一,从他开始,昆氏子孙数代修持莲花生大师传承的旧译密咒法要,并且都亲见了本尊,获得了共同和最胜之成就。此后至昆•根确加布(宝王)时,他幼随父兄学习旧译密咒教法和经典,通达显密教法。因见时人多修持旧译密法,行为错乱颠倒,他再修持旧密,亦难有殊胜成就,于是遵兄长之命,前往芒喀地方卓米大译师那里学法,获得了新译密续的教授与证悟。公元1073年,他在萨迦地方奔波日山观察地形,于山坡白土中部的侧面建立庙宇,此即著名的萨迦派祖寺——萨迦寺。萨迦,藏语意为“灰白色的土”,即以地名为寺名,后来也成了教派的名称。萨迦寺自创建至今,一直是萨迦教派的中心。又因萨迦派寺庙围墙涂有象征文殊、观音、金刚手三菩萨的红、白、黑三色花条,故汉地俗称“花教”。
对吉祥萨迦派的教法,贡献最大的是:由昆•根确加布最初获得了新译密乘教法,并修建了萨迦祖寺;后由其长子根噶宁波(遍喜藏,1092-1158)遍学显密教法,创立了以耳传宝训道果法为主的萨迦派宗风,因之,萨迦派称之为萨钦(大萨迦巴),立为萨迦五祖之首。萨钦之子、二祖至尊索南则摩(福顶,1142-1182)和三祖扎巴江称(名称幢,1147-1246)两兄弟,通过对显密教义广泛的闻、思、修和讲授、著述,令萨迦教法弘扬光大。至萨钦之孙、四祖萨迦班智达•贡噶坚赞(遍喜幢1182-1251)和其侄儿、五祖、大元帝师八思巴(1235-1280)的萨迦法王叔侄时代,不仅整个雪域藏区被收入萨迦派政教的大白伞盖之下,甚至内地乃至汉地东南沿海等大元帝国的领土之内,都能看见萨迦派的寺宇及僧人。法王叔侄为藏传佛教文化的弘传和中华民族的交流与融合,做出了举世瞩目的贡献。
随后近百年间,昆族世代承袭朝中高位,并管理藏区的政教事务。在教法方面,一切讲授的法统由夏、鲁、贡三师住持;修持的法统由措、年、香三师住持,法王喇嘛当巴则获得了一切讲修的受命。之后,虽因元朝的覆灭和萨迦政教内部的分裂,萨迦派在西藏的政权被新兴的帕竹噶举政权所取代,但萨迦仍管辖着自己原有的大部分香火地。入明后,萨迦高僧颇得朝廷尊崇,罗追坚赞(1366-1420)受封为国师,衮噶扎西(1349-1425)受封为大乘法王,南喀雷必坚赞(1399-1444)受封为辅教王,并予世袭。至1951年,萨迦法王(萨迦寺座主)已传到82代。
明朝时期,萨迦派虽然失去了对整个藏区的统治权,却出现了住持和振兴萨迦教法、庄严雪域的九庄严,即:精通显教的亚楚•桑杰贝(佛祥,1346-1399)、全知绒登•协夏更热(所知遍明,1427-1511)、仁达瓦•言鲁落追(童智1349-1412),即亚、绒、仁三师。精通密教的是大金刚持鄂钦?更嘎绒波(遍喜贤,1382-1452)、宗巴•更嘎江称(遍喜幢,1382-1436)、擦钦法王洛色加措(明-慧海,1501-1561年),即鄂、宗、擦三师。精通显密二宗的郭屋绕降巴•索南僧格(福狮,1427-1478)和色多班禅•释迦确丹(释迦最胜,1427-?)、达仓•喜绕仁青(智宝,1399-1474),即郭、释、达三师。此时期,由于诸师将讲修的喜宴弘遍了四方,萨迦之显密教理的讲授与修持都十分兴盛,人才辈出。不但建立了众多讲授“六大论”为主的萨迦派显教的学问传统的大寺庙,尤其在密教的讲修方面,则形成了萨迦巴、以及鄂尔巴、宗巴、擦尔巴等支派并行发展、枝叶并茂的情形。
萨迦派的支派法流主要有三大传承,即:鄂尔派,由鄂钦大金刚持更嘎绒波(遍喜贤,1382-1452年)于1429年在后藏创建鄂尔唉旺寺而得名;宗巴派,源自于萨迦法王喇嘛当巴索南坚赞(1312-1375),宗巴•更嘎江称(遍喜幢,1382-1436年)使此派光大,称前宗巴系(或称沫舍系),之后从更嘎朗嘉所出的为“后宗巴系”(或称贡嘎系);擦尔派,由住持弘扬萨迦派耳传密法为主的擦钦法王洛色加措(明-慧海)(1501-1561年)所创。根据蒋扬钦哲•秋吉洛追的说法,还有夏鲁派、布顿派和觉囊派(也可算是萨迦的支派)。虽然这些支派各有其不共的修法和知见,但都源自于萨迦派的传承。
元明两朝是萨迦派的全盛期,在蒙古、汉地、康区、安多和卫藏各地都建有寺院。其分布则主要集中于后藏日喀则地区,以及川、青、藏结合部的德格、阿坝、王树等多康地区。
其中,后藏主要为萨迦派的传统势力范围。日喀则地区的萨迦寺饱经风雨,迄今仍是萨迦派的祖庭和中心。其佛殿后的藏经库堪称智慧的宝库,所藏一万余种佛经、佛典,为八思巴时期集中卫、藏、康三地缮写家以金汁、银汁、朱砂、宝石和墨汁精心抄写而成,实为佛教瑰宝。整个萨迦寺共珍藏佛教经藏四万多卷,其中“贝叶经”的藏量居世界之首。萨迦寺以其浩如烟海的藏书、琳琅满目的佛教圣物和独特的建筑风格,赢得“第二敦煌”、“佛教文化的宝库”之美名。
此外,鄂尔唉旺寺(即鄂尔寺,是萨迦派在后藏传播密宗的重要场所)、锡金杰出寺(又名花园寺,乃由绛钦•绕降巴•桑杰培所建的讲授显教的大寺)、色多金寺(即具金色寺,班禅释迦确登曾住持此寺,宏传显密教法)、达纳土登朗加寺(由全知郭绕巴•索南僧格创建)、达仲莫切寺(是擦钦•洛色加措的主要寺届)、珀东唉寺(为珀东•乔勒朗加的珀东学派诸师的驻锡地)、夏鲁寺(全知布敦大师曾任寺主,开创了夏鲁派)等都是后藏地区著名的萨迦派寺庙。
伴随历史的变迁和兴衰的演替,萨迦派在多康地区建立并保存了众多的寺庙。其原因有三:(1)元时,帝师八思巴往返汉藏两地时曾两次途径多康地区,在他的感召与摄受之下,沿途部分原有的本波、宁玛、噶当派寺庙皆改宗了萨迦派,而皈依八思巴等萨迦大师的当地弟子则新建了另一部分寺庙。(2)鄂钦的弟子、大成就者唐东加波在德格创建的更庆寺,成为历代德格土司的家庙。由此因缘,萨迦鄂尔巴在德格地区建立了众多的寺庙。(3)多康地区地处川、青、藏的结合部,独持的地理因素使此地长期以来成为一个“三不管”地带,从而成为所有教派远离政教纷争的一片净土,甚至在拉萨等地几乎绝迹的本教和觉囊派亦在此找到了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因此,历史悠久、兼具教理和修持的萨迦派传承在这片土地上得以自然地延续和发展。
这一地区的德格宗萨寺(绛央钦则旺波大师曾在此寺广弘一切宗派的教法)、阿坝县的都布寺、青海玉树的结古寺等都是萨迦派重要的、著名的寺庙。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四川德格县的更庆寺,本名伦珠顶寺,是第四十一代德格士司坚巴彭措时所建,他的长子任寺主,次子继承土司,形成制度,政教大权世代由德格土司统一掌握,所以没有活佛。公元1550年,更庆寺设立德格印经院,专门刊刻藏传佛教经书、各教派重要著述、历法和医学等于余种典籍,是藏区最著名的印经院,对保护、弘扬藏传佛教文化起了重要作用。
另外,前藏地区的萨迦寺庙有彭波那烂扎寺,此寺早先讲授显教,中期主要传授密咒,最后则成为传授萨迦道果弟子释等续部和窍诀的大寺。山南地区有藏区第一座佛教寺庙——著名的桑耶寺,有擦钦的弟子所建的弘扬耳传教法的道场——雅隆扎西(吉祥)寺,还有早期住持萨迦宗巴派和布敦派混合的体系,曾经盛极一时的贡嘎金刚寺等。
直到今天,萨迦派寺庙仍然众多。不仅遍布于整个藏区,还因历史和现实的诸多因缘,在内地和港澳台地区,以及东南亚、南亚、蒙古、欧美等国家和地区,也分布着大大小小的萨迦派寺庙和讲修中心。
现今,萨迦祖寺及众多子寺仍处于兴盛之中。住持和弘扬萨迦派教法的是大乘法王、达钦、擦钦等为首的昆氏家族传承世系的法王们,如用绛央钦则旺波的话来说,则是:“这些仁波切们,仅他们天赋的智慧、能力等功德的微小一分,也是别的自以为是的化身活佛、或名门望族后裔们所不能及的,这是至到现在,大家都能亲眼看见的事实。”由于历代祖师和法王们的大悲护佑与善巧摄持,使萨迦派法脉得以延绵不绝、常盛不衰。
二、萨迦派所讲修的教法之种类
萨迦派的法门类别十分众多,是藏传佛教各派中具有大家公认的具量法门最多的教派。现就其传承至今的法门,按显、密二大教类简单介绍于下:
显教的教法
萨迦派的初学者,在学习因明学(消除客观存在上的错觉,祥细抉择所量外境、能量内心以及心境认识法的学科)之前,首先要学习开启学问知识之门的钥匙——《摄类学》(概括因明要义、分门别类的初级教材),之后逐步学习萨迦的“六部大论”,即:《释量论》(古印度佛学家法称所著)及其解释《量理宝藏》(藏族大学者萨迦班智达•更噶坚赞所著)等因明典籍;《律经根本律》(古印度论师功德光所著,注释四部律典总义);《阿毗达磨俱舍论》(印度佛学家世亲所著,讲解有关佛教智慧及证悟方法);《现观庄严论》(弥勒菩萨为无著所说);《入中论》(印度论师月称所著);《三律论说》(萨迦班智达所著,为讲述别解脱戒、菩萨戒和密乘戒等三种戒律的显密共同的典籍)。以此为代表的众多论典,在萨迦的各大寺庙广泛讲授弘扬。
显教的修持主要有《中观和唯识两派的发心》、《修心遣离四种贪著》和《修持七义》等法类。
密教的教法
萨迦密教的法门主要有:一般四续部法类、特殊道果弟子释及金法类、及与此类相关的上师们的著作等三大类。
(一)一般四续部的法类
此部法类分为共同的经教和单独的经教两种。共同的经教有《金刚鬘》的灌顶,《百种成就法》、《成就法海》、《纳唐百法》等共通修法类的开许。在单独的经教方面,事续部有如来、莲花和金刚等三部共同的灌顶,以及每部各自的主尊、部主、佛母、顶髻、忿怒尊、忿怒女神、使者、财神等五十多种法类的灌顶、窍诀及开许;行续部有如来部的部主《文殊阿、绕、巴、扎、纳五尊》的灌顶,以及《文殊独雄》的开许;瑜伽续部有同分续《净化恶趣十二坛城》、《普明》、《金刚手摧毁死主》等法,以及《普明》的三类利他典籍等许多经典的传承。无上续部则包括父续、母续和无二续三类。
无上续中,父续有《密集不动如来》、《文殊金刚》、《观自在》等的灌顶和传承,和绕派《起尸八尊》等法,热派《黑色大威十三尊》的灌顶,觉派《角尖持心》和热派《空行耳传》的引导,以及四本依靠的经教典籍的传承。母续有六类,即黑汝嘎种类的续——《胜乐》及此续按照《时轮》所著的解释《空行海》、按照《瑜伽秘密无边》所著的解释有鲁、铃、黑等大师的三派、以及《胜乐驴面》的胜乐法的灌顶;金刚亥母类——嘉派《金刚亥母》及《白色亥母显明智慧》的加持;莲花舞自在类有《作明佛母五本尊》的灌顶;珠加派《无量寿佛》的加持和昌布派《大悲观自在》的引导;马头明王类的《薄伽梵金刚童子》的灌顶及窍诀;宁白派《二十一度母》的开许。
无二续有《吉祥喜金刚》的窍诀派、注释派、海生派、黑尊者派、以及《三身意藏喜金刚》等四种受命,有七种灌顶;佛母教言《无我佛母十五尊》,注释续《金刚幕》,同分续《桑布扎》等之灌顶;《宝帐护法》增业的三本尊——《降魔金刚手》、《白智慧母》和《白随行母》的开许;《吉祥时轮金刚》身语意圆满之灌顶,以及此续所说“增业三本尊”——金刚力、金刚彩鹏和众妙佛母的开许。
(二)特殊道果弟子释及金法类
首先,萨迦独有的不共《道果宝训》法集之中,灌顶和教诫方面的法门有:
《吉祥喜金刚窍诀派的因(基)位灌顶》、《阿克扎(喜金刚咒)的念诵传承》、《吉祥喜金刚窍诀派的道位灌顶》、《百字明的念诵传承》、《外、内甚深道》、《上师宝生佛》、《三次回传》、《比瓦巴的外、内除障法》、《无我母的加持》、《隐道解释》、《显明语义》、《共同和不共传承表示文》、比派的《摧破金刚》、《修行授记》、《十密的印契》、《守护缘起》等法的加持;道果派的《单身护法大黑天的开许》、《道果会众释和弟子释各自的觉受引导》、《道果的二十修身》、《三十二事业(动功拳法)的修持》等。
在《道果宝训》的依靠典籍方面,有《道果会众释和弟子释各自的上师传承传记》多本,解释道果法的《道果黄本及道类》、《红本》、《黑本》、《蓝本》(东热瓦著)、《利子本》、《注释——日光》(擦钦著)、《引导文》(钦则著)等,以及后来龙珠、阿旺曲扎、阿旺丹多等众多上师关于道果的经典教言。总之,仅《道果弟子释》,就有二十四大本的灌顶、传承、引导及窍诀。
其次,萨迦派金法类有:
修习最胜成就而附带出现共同成就的著名的那若、因扎和麦扎等 “三类空行母法”(或称“三类红母法”)和古汝古勒、象鼻天、欲帝明王等“三类红父法”;著名的三类“小红母法”(或称“凝译师的怀柔三本尊”),即:《怀柔佛母具金之忠诚》、《财宝天母》和《底鲁玛天母》三种的开许及窍诀之传承。
以上九种,再加上《蓝色狮面》、《黑文殊》、《金刚彩鹏》和《红财神命修》等四种的开许及自各的窍诀传承,即为萨迦派著名的“不传出寺庙围墙的耳传十三金法”。在十三金法之上,增加《狮子吼的语守护解放》的开许及传承,即为著名的“鲁巴十四金法”。
属于金法的还有《无量寿化身佛的开许》,凝译师的金法《瞻巴拉财神三合一》的观修传承,以及《持棍杖仙女三姊妹》之窍诀传承。
另外,萨迦派拥有众多守护佛教的武器——金刚护法的受命,最主要的是金刚大黑天宝帐和四面二类。
(三)著作类
《萨迦五祖文集》十五本、《佛子拖美》一本、《鄂钦金刚持文集》四本、《梅钦文集》一本、《遍智郭让巴的密咒文集》四本、《更确伦珠文集》四本、《巴登敦珠文集》一本、《秀钦班智达的全集》,及以擦钦父子(师徒)、大班智达朗喀巴绒、阿旺曲札、桑杰彭措、莫钦•更嘎洛追等上师的著作为代表的如海般众多的显密深法。
第一世绛央钦则旺波,博闻世出世间的知识与学问,通学了包括部分本波教法在内的西藏一切宗派的教法及传统文化,并获得实修证悟之体验,而成为近代藏传佛教之领袖。他著有《钦则文集》十三本、《钦则受命》(收录他的地伏藏、极密伏藏、意伏藏等七种密法受命)十三本、《成就法总集》(汇编了所有成就法的灌顶、开许、传承连同窍诀)十四本。他的萨迦派弟子洛得旺波著有《洛得旺波文集》十五本,还编著了汇集所有续部的灌顶、开许、传承连同窍诀为一体的《续部总集》数十本。
通常,在执持萨迦、鄂尔和擦尔派的寺庙中,都要从事事续部的《无量光佛九尊》、《无死鼓音如来》、《不动佛》、《尊胜佛母》、《摧破金刚》、《白度母》;瑜伽续的《普明》、《金刚手摧毁死主》;无上父续《密集不动如来》、《文殊金刚》;母续《胜乐》鲁、黑二派;无二续《吉祥喜金刚》的窍诀派,以及《金刚幕》和《桑布扎》,以上即鄂尔派著名的“七坛城”。另外有《无我佛母十五尊》,《红色大威德五尊》、《黑色大威德十三尊》、《作怖金刚》,《大威德十三尊》,《空行海》,父法《清净》和《金刚橛》,《吉祥时轮金刚》等的修供,以及《大威德》、《金刚大黑天》等的朵玛回遮,使教法的讲修事业向上增长。
三、萨迦派的特点
(一)总述其教派特点
萨迦派的特征如总括其要义,则如至尊萨迦班智达所说:
“首先于诸所知遍通达,然后于诸智者善讲说,
最后精进观修理解义,即是三世诸佛之共许。”
萨迦派的修持,是以清净持戒作为基础,广泛地闻习那些由班智达和大译师所译订、由智者和证士们所讲修故而为具足智慧者共许认可的显密典籍。在此基础上,对这些典籍的文字的组合、内意的解释、仪轨的程序等细微之处,应用“真实的”或“假设的”、“用意”和“目的”、“自他宗派的差别”等思维所生之智慧,详细地断除以无为有、以有为无的增损。在对人讲说或著书立论之时,也应结合教理和证理而论证成立。同时,按照上师传承的窍诀所出,无有迷乱地守护。除此之外,未参杂、沾染一点其它典籍的说法和自己造作的污垢。
修持甚深的共道,特别是修持具四正量的耳传《宝训道果法》时,最初先以因时的灌顶成熟相续;至中间阶段,道时的灌顶之水流未消失,于四座领取此灌顶以养育,即串习二次第的四种灌顶之修道;最后以果时的灌顶,于今生或中阴等时,决定获得最胜大手印的成就,故比其它道更殊胜。
另外,在修习最胜成就时,能附带出现共同成就;修习共同成就,也能附带出现最胜成就的深广教诫(如十三金法),可以决定的把握,令自他一切人,皆容易获得暂时和究竞的两种成就。
萨迦派的上师们,除了无迷乱地护持自宗之外,并不追随他人的宗派,对它宗仅稍作一些教理的分析,而不会以毫无道理的贪瞋,去诋毁其它宗派;内心虽拥有广大的觉受、证悟和神通等功德,却深藏不露,即如《吉祥密集续》所说:“外护声闻行,内修密集义。”
总之,由于在听闻、讲授和观修方面如此严格地奉行实践,故而吉祥萨迦派的班智达和瑜伽自在主们如雨雪般不可思议地纷纷降临。这些班智达们不仅通达显密及学问的广大要义,并能按照印藏诸大宗师们的主张如实宣说;瑜伽自在主们则由无误地观修续部所说之道,故大手印的智慧和地道的功德性相于相续中生起而获得成就。
(二)萨迦派见地“轮涅无别”的介绍
一切宗教教派都在各自的心目中,依教依理而确立宇宙人生的真理(此所谓的“真理”或称为见解、理论),然后依据正理加以宣说(传教)。藏传佛教各宗各派,大多通过对“基位、道位、果位等三位”的描述,来表达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基、道、果三位”,是与一切大小乘的见、修、果三位相结合的,即:基位,指抉择正见;道位,指修习行持;果位,指现证菩提。
“基位”一词,是藏传佛教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是“本体”、“实相”、“事物”、“因缘”、“种子”的代名词,各派在修道的方法和对将要证得的佛果等方面,没有太大的差别,但在对“本体”或“实相”即基位的认识上,却是众说纷纭,长期辩论不止。
那么,萨迦派关于“基位”的认识和主张是怎样的呢?
萨迦派认为,基位时的自心本性,从无始以来到成佛之间,皆恒常不断地本自具足,它是没有善或不善等分别妄念的明空双运。即:自心体性不离明分为明,故明为心之性相;明分全无形色可得为空,故空为心之自性,如此正明之时即空,正空之时又明,故明空双运无别,远离戏论(言说),不由造作之心的体性,即是心性。
此明空双运之心性,在其它经续中也称为阿赖耶(含藏、普基)识、法界、有垢真如、光明心、如来藏、清净心等。因众生不能认识把握此心性,就会生起能取、所取二执的现前烦恼及随眠,此即是轮回的根本俱生之无明。而一旦认识把握了自心实相,由无明所生的种种轮回现象,就会解脱,消融于法界,获得涅槃。因而,此心由于有无认识摄持的差别,而成为一切束缚轮回和解脱涅槃之基(因)。
所谓“轮涅无别”,是将明分有法(事物、现象)称为“轮回”;而有法之法性(本体)空分,则作为“涅槃”,此二者无别,故称为“轮涅无别”。
总而言之,一切轮回涅槃的现象,都是自心唯一离戏本性所生起的种种之相,除心之外,真实不成立。而此心本身,虽受暂时之影响,而生为各别之形相,但于它们的本质,善恶皆不成立。比如用一块铜器铸成狗盆时,即成为下劣之处和呕吐之境;而如果将铜器装上足环、手镯等装饰,用作国王的食盘时,就没有呕吐的感觉,反而成为美食和奇特之处;同样,将此物做成佛像,开光之后,便成为礼供之境,且依于此像而能积聚福德资粮之境。虽然此铜器暂时的形相现似有优劣,但铜自身的本质,没有一点好坏的差别,虽现似显现但真实不成立,故自性空;正空时而显现,正显现时而空,故称为“自性双运”。
萨迦派中对此见地,以抉择和通达的方式,而分为显教和密教两种见地,即抉择显教中观之见地和密教抉择轮涅无别之见地。对于抉择显教中观见地的方式,因恐文字太多,且论述中观的著作甚丰,故不讲述。以下仅简述密教的见地——轮涅无别的抉择方式。
首先,上师要求弟子们,通过经典、教理和窍诀的方式,抉择万有轮涅所汇聚的一切法(事物),都是唯一自心所现起的种种现象,除心之外,别无一法。
然后,让弟子通过以心观心的方式,首先认识心之“明分”:即在安住之时,体验到内心一种唯明、唯知的不灭明觉之性,即是心之明分,称为“心之(性)相”。
之后,又继续观察明分之本质:观察心最初由何所生,生起之因不得,故无生,空朗朗的;中间观察住于何处,颜色形状等任何也不成立,并且于身之外内任何处也不得,故无住,清清明明的;最后观察灭于何处,于何也不灭,是故无灭,乐盈盈的。如此生、灭、住三种,有无、是非等全都远离,故空性离戏赤裸显现,即是心之空分,称为“心之自性”。
如此,在自性任何也不成立之时,自显之力用无灭,生起种种显现,故原本以来不曾没有;而在自显之力用无灭,生起种种显现之时,自性任何也不成立,故原本以来不曾有。本来不曾有的自性空分,与本来不曾没有的性相明分,此两者原本不曾分开的自显极清楚、自空明朗朗、自证赤裸裸之状态,除了仅能以自己本觉(自证)的智慧体验之外,对于胜义实相,任何思想言语皆不能表达其本质。然为消除世间的愚昧无知,故在世俗名言上取名为“无二”、“双运”、“离戏”、“无造作心之体性”等名称。
如此之实相,虽然周遍于一切轮涅而存在,但对于自己不认识自之本来面目的人,称为“轮回”;而对于认知者,则称之为“涅槃”(出离忧苦)。所谓“轮涅”,也仅是从通不通达的方面,而各自安立名称的;而从实相来看,别无一个不好的轮回可断,也别无一个好的涅槃可成。此理如果善加通达,则称为“通达轮涅无别之见”。
(三)不共道果法的特点
道果法,又称为《宝训》,是萨迦派《深法宝训道连同果法》的简称。由印度大成就者比瓦巴依于所有无上瑜伽续部以及《喜金刚》根本和注释的三续,特别是根本的《二品续》,而著述论典《根本金刚偈》和修持的引导文《宝训道连果之教诫》,传授给弟子纳波巴和仲比巴,此后辗转传入西藏,并为萨迦派祖师所继承弘扬,最终成为萨迦派不共、特殊之法门。
何谓“道连同果的窍诀”呢?
是指基(因)、道、果三者无别,或称为基(因)是道,道是果之教。即,基(因)位时的佛的本来面目,自己不认识,而为客尘所障,此本身经过道位的净化,离垢之后,认识本性,即立为果之名。这就是说:众生虽是基位的佛,但因自己不知道自己是佛,故不能产生福德作用。彼无明客尘消除之后,称为净垢之道,所谓佛性示现为果时之佛。
那么依靠什么道(方法),才能净化客尘,现证我们众生本自具足的佛性呢?
在《宝训道果法》中,是以三现分作为修持之基础,以三续作修持之正行,以四种正量和四种耳传作为断除修持之增损,以五种缘起决断道之地界。如此修持,而次第出三种汇聚界之时,应了知精通发挥效力的七种窍诀和消除障难的诸教诫类而修持,就将打破宗派而成佛。有关三现分、三续、四正量、四种耳、五种缘、七窍诀和除障等教诫的具体内容,请参阅《萨迦文库》第一辑之中的《萨迦密法选集》一书。
四、萨迦派对藏传佛教和西藏文化及中华文明的贡献
七世纪初,佛教传入藏区,与当地本教不断地交流、激荡、融合而形成了极富特色的藏传佛教,并逐渐成为藏族文明的主要载体,主导了藏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这里,寺庙不仅是精神信仰的宗教场所,也是传统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教育、医学的中心。作为藏族传统文化的主体和核心的佛教文化,对藏民族的精神文化和物质生产等各方面产生了全方位的支配和影响。然而,在雪山围绕的雪域藏地,虽有许多大小的宗派,但他们大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从至尊萨迦派的体系所出,且全都对该派恭敬。
首先,在旧译宁玛派方面,萨迦派本来就是旧密宁玛派最早的继承者。从西藏最初的七位出家人之一、昆族的祖先昆•鲁益旺波泽真(龙王持寿)亲自依止莲花生大师修学开始,昆氏子孙就数代修持莲花生大师传承的旧译密咒法要,且都亲见了本尊,获得了共同和最胜成就。现在,萨迦昆氏家族仍保有《金刚橛》等一些旧密派的教法传承。另一方面,整理、编辑、讲习旧译密典,开启了旧译宁玛派经教传承源头的索•益西旺修、宿•释迦久里、努•桑杰益西等三位祖师及其久远的家族世代,以及开启了宁玛派伏藏教法的大伏藏师古汝曲极旺修等众多宁玛派祖师,都曾在萨迦门下学法。
噶当派的甲域瓦、多冈瓦、朗卡崩、钦•朗卡札、穹敦热比绕支等大师,都从法王萨班和八思巴那里领取过教诫的甘露。西藏能仁的后补——大鄂译师的继承人、学问的自在主秀巴钦波(大占卜者)和年增巴•曲极僧格(法狮)等人,也从萨钦的亲传弟子久阿森受学了深义的成熟解脱。
噶举派和萨迦派的渊源同样深远。被视作众噶举派源头的帕莫竹巴,依止萨钦十二年,著了道果的正文解释。后又依止至尊扎巴受取语教之甘露,开放出觉受证悟的莲花。塔波仁波切令其发挥效力,创建帕竹噶举派,故成为继承其传承的著名弟子。后来,帕竹一系又分出直工、达隆、绰普、竹巴等噶举八派。其他如冈仓噶举(噶玛噶举)的创始人噶玛巴•都松钦巴(知三世)曾从萨钦的亲传弟子贝嘎洛、康巴阿森、辛多僧等师受学道果等密法;香巴噶举的大成就者莫觉巴,曾依止康巴阿森受学,而凝登•白比朗觉(隐瑜伽)则长久依止至尊扎巴的莲足,领取道果等深义;全知布敦仁波切受学了萨迦派所传的大部分密咒和性相乘的教法,着重于讲授辩论和著述,至尊扎巴以智慧身将其摄授。其所创的夏鲁派或布敦派,一般皆认为是萨迦派的一支。
在觉囊派,全知曲古威色(法身光明)是萨班语教所出的弟子,且多布巴•喜绕江称(智慧幢)也是初奉萨迦,在萨迦寺学习了性相方面的知识。据说在他晚年,被萨迦班智达所加持,而从心中生起了中观应成派之见地。总之,自多布巴开始,因他及其后的大师们大量著书阐扬中观它空见,原属萨迦派的觉囊派才从萨迦派中独立为一个新的教派,但至今仍被部分大师视为萨迦的支系。
珀东学派从香登译师多杰江称(金刚幢)开始,到珀东•乔勒朗加(诸方遍胜)之间,所出现的该派诸师都属于萨迦派的善知识,而乔勒朗加在传记中也承认宗奉萨迦派。著名《佛子行》的作者、加色拖美(佛子无著)派,也从法王喇嘛当巴(殊胜上师)等受学了萨迦派难以思议的教诫。
在当今如同日月的格鲁派也是由萨迦派所出。格鲁派的祖师宗喀巴及杰擦、克珠杰等均是萨迦派大师仁达瓦•循努洛追(童智)的弟子,且长时依止他及其它萨迦派大师广学显密教法。故诚如格鲁派的一位大师所说:“如没有萨迦派,也就不会有格鲁派。”
另外,萨班在《显明能仁密意》、《三律议论说》等著作中,对当时藏区流行的大手印的弊端、以及它与唐朝曾在西藏得到过广弘的汉地禅师所传的“唯一白法”的关系的论述,对布敦、宗喀巴等大师影响较深,以至于在他们的《布敦佛教史》、《菩提道次第广论》等重要著作中,也都源用萨班的观点。后来,萨迦派的郭让巴和释迦却丹等大师又在《见地详辩》、《消除邪见》等书中,将藏地流行的中观见划分为以觉囊派为代表的常见中观派、以格鲁派为代表的断见中观派和以萨迦派为代表的离边中观派等论述。虽然这些观点存在矫枉过正、或以点带面的过失,也招致布敦大师、珀东班禅、以及克珠杰等格鲁派学者的反击,但其中仍有许多真知灼见,发人深省,而且对繁荣教派学术文化和哲学思辩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萨迦派不仅对藏传佛教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还对祖国的统一和中华民族的缔造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十三世纪,成吉思汗建立了横跨欧亚的强大的蒙古汗国。在挥师南下西藏时,因发现西藏地方势力各自为政,不相统属,单靠武力难以控制,只能选用当地佛教领袖协助统治,故去函礼请了当时西藏最有学问、最有声望的萨迦派祖师萨班。深明大义的萨班为了整个西藏人民的幸福和安乐,带着侄儿八思巴等人来到凉州,与蒙古当局谈妥了西藏归顺蒙古的条件。之后便向西藏写了一封公开信,分析当时的社会形势和西藏各部派的发展前景,要求各政权势力归顺蒙古。最终,西藏各教派接受了这些条件,同意归顺。1253年,忽必烈率军进驻西藏,从此,西藏结束了吐蕃王朝灭亡后长达四百多年的分裂割据,正式成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萨班赴凉州和谈,不仅为西藏归入中国版图这一历史进程迈出了重要一步,而且为中土带来了一种全新的佛教文化——藏传佛教萨迦派,这是藏传佛教传入汉地之始!不仅如此,萨班还使萨迦教法在整个元代兴旺发展,对各民族的团结和文化的交流都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后,其侄儿八思巴继任萨迦派的法座,完成了萨班未竞的事业。
藏文“八思巴”即圣者、神童之意。法王八思巴具有深刻的思想、虔诚的宗教精神、精明的政治才能和渊博的学识,连忽必烈也为之折服,于是抛弃了以前信奉的萨满教,率其王妃及子女皈依八思巴,接受灌顶,受学佛教显密教义,并一直将八思巴留在身边,为其建立和统治大元帝国提供政治、军事、民族、宗教、文化等各方面的指导和帮助。后来,忽必烈继大汗位,即封八思巴为国师,赐玉印,又因八思巴为新创蒙古文字有功,而进封为“帝师”。又设宣政院,任命国师八思巴总领宣政院事,掌管整个大元帝国的佛教事务和西藏地方行政事务,由此开创了西藏“政教合一”的历史。
八思巴以其博大的胸怀,高瞻远瞩的韬略,在成功地使落后的奴隶制游牧部落的蒙古族统治集团接受了更为先进和理性的佛教之后,充分利用佛教这一精神纽带,加强了各民族的团结。在他的倡导下,忽必烈对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各宗各派,乃至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宗教都加以提倡和保护。通过这些措施,维护了蒙古人所建立的这个民族成分复杂、宗教信仰各异的横跨欧亚的大元帝国的稳定,使我们这个多民族国家进一步趋向统一和发展,促进了国内各民族间的联系和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
因八思巴对大元帝国和整个中华民族所作出的卓越贡献,在他去世时,元帝忽必烈颁发敕令,赐给这位在政治、军事、宗教、民族、文化等各方面为他指示道路的导师:“皇天之下,万人之上,开教宣文辅治,大圣至德善觉,真智佑国,如意DB法王,西天佛子,大元帝师”这一崇高的尊号,并诏令帝国各地修建帝师殿,供奉八思巴塑像。享有的盛誉只有孔子能与之相比。
因而在元代,藏传佛教在汉地盛极一时,一直传播到江南乃至广东等地,并形成了显密并重、汉藏佛教融合的趋势。当时,成为汉藏佛教文化交流史乃至中国佛教史和文化史上一大壮举的,即是集中了汉、藏、印、西域等地以显密教为主的各方力量,使用汉、梵、藏、畏兀尔等四种语言的佛教典籍,来从事汉藏大藏经的对勘,编订出《至元法宝勘同目录》。同时,以萨迦派大师为首,团结了藏、蒙、汉、回鹘等民族的一批僧人,在西藏将藏文《大藏经》译成蒙文,并在后藏刻成印板。
此时,由于萨迦派掌管了西藏地方政权,吐蕃长期四分五裂、内战不休的局面得以结束,西藏出现了暂时的统一。因此,西藏社会相对稳定,畜牧业、农业、贸易等都得到了发展,对发展藏族经济起到了促进作用。同时,藏族文化也得到了重大发展,即如《西藏简明通史》所载:
在萨迦派掌管西藏地方政权时期,许多藏族学者开始学习经典和学问,尤其是萨班本人,翻译和介绍了许多过去未曾翻译或介绍过的学问,他著述了《入声明释》、《智者入门》、《声律学•花束》等著作,开创了收徒讲课式的传授十明知识和习学经典的学风。萨班所著的辩别是非和善恶的《萨迦格言》一书,是藏族历史上最早的格言诗。
在八思巴的激励之下,他的弟子雄顿•多吉坚赞以《智者入门》为蓝本,将《诗镜》一书完整地译成藏文,开创了讲授诗歌典籍的传统。此间,《如意藤》、《龙庆喜之歌舞》和《观世音菩萨之百赞》等许多文化、学问方面的书籍被译出;大藏经手抄本也被广泛收集,并修建藏经阁以存放,堆砌的经书与外墙一样高。总之,在萨迦派统治西藏时期,藏族的五大传统学问(大五明)更加发展,小五明的学问也大多是在此时期形成或发展的;世间法规的建立和藏民族的文学艺术方面,也都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兴盛。
至近代,萨迦派的高僧绛央钦则旺波,经过广泛的世出世间知识文化的学习,在实修实证的基础上,团结了一批各个教派的大师,一起发动了一场打破宗教教派偏执的运动,将一切世间知识文化和显密经续新旧密乘,全部融会贯通,而创立了能满足各种信解和根器的一切求道者的所需、无有偏私圆融无碍的圆教,使佛教的教义和修持以及印度古典传统文化得到了极大的复兴,并在当代,对世界各民族的精神文化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
四川省康巴藏传佛教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四川省甘孜州德格县宗萨寺金刚阿阇黎多杰宁波
欢迎光临 藏密修海 (http://www.zmxh.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