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明《大乘经咒》及其二十九幅插图 [打印本页]

作者: 法成    时间: 2007-12-24 12:50     标题: 明《大乘经咒》及其二十九幅插图

明《大乘经咒》及其二十九幅插图

大乘经咒四本合拍.jpg
《大乘经咒》
明成祖永乐九-十年(1411-1412)
泥金写本 附图二十九幅
四卷四册 方册折装 纸本
每幅纵6x横6 cm


    《大乘经咒》为明成祖(1403-1424A.D.)时集汉地民间流传经咒,以及元代藏传梵本所传译的咒语而成。

    卷一收录:佛说五十三佛大因缘经、佛说三十五佛名经、称扬诸佛功德经、般若波罗密多心经、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等诸经。其中前三部合为「八十八佛宏名宝忏」,收录于朝暮课诵本中,多为佛寺农历双日晚课时称念,或逢朔望礼佛拜忏之用;后三部多为在家居士早晚课奉诵的日常经典。

    卷二为流行于汉地民间的咒语,如:无量寿佛真言、大悲观自在菩萨总持经咒、佛顶尊胜总持经咒等。

    卷三与文殊菩萨的修持法门有关,如:圣妙吉祥真实名经、文殊师利发菩提心愿文等。

    卷四乃藏传梵本杂密陀罗尼真言咒的汇编,如:大随求陀罗尼神咒经、三大士真言、救度佛母神咒、沙斡佛母神咒、摩利支天菩萨陀罗尼、灭恶趣神咒、大威德炽盛光如来消灾吉祥陀罗尼、金刚心咒、金刚手菩萨神咒、坏相金刚根本咒、百字神咒、金刚寿命真言、红色怖畏真言、黑色怖畏真言、马哈葛立真言、十忿怒明王集咒、马曷葛剌根本咒、马曷葛剌神咒等。

    本经卷首有御制经赞,卷中有成祖永乐九年、十年(1412-1413A.D.)御制序五则,应为内廷司礼监经厂写本;装帧为巾箱本的袖珍小品,外覆木质书衣,上嵌象牙签牌,框内墨漆,内镶螺钿为题签,精致秀丽。内叶裱绫素雅,蝇头小楷之泥金抄字,娟秀端丽,羊脑笺纸墨光褶褶。经咒前冠以描金佛像凡二十九幅,图像受西藏佛像样式影响,绛唇金肤,或慈悲恬静,或威仪外现,线条工秀、金瑞闪闪;背光以蔓草文补白,散花漫天、祥云外征,金碧辉煌。

    收传印记:乾隆御览之宝、乾隆鉴赏、秘殿珠林、秘殿新编、珠林复位、嘉庆御览之宝、宣统御览之宝、干清宫鉴藏宝、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


注:据经中所录六则御制序,本经应为明成祖永乐九至十年前后(1411-1412)内廷写本。据《秘殿珠林》著录与经中的收传印记,可知清干嘉年间,本经藏于清宫干清宫,民国十三年故宫博物院接收时,此经已移藏至钟粹宫。

   据《秘殿珠林》著录,本经为「羊脑笺纸」。内容乃历代经咒的集成,并未标明辑录者姓名,相关藏经亦未见著录。明太监刘若愚所著《酌中志》,提及内府经书有「诸品经咒」,可知这类兼摄显宗经典与密宗杂咒之佛典,为皇室内眷中官所信仰。此外,清代雍、干、嘉三朝,军机处奏折所列民间秘密宗教宝卷的查禁名单中,有「大乘诸品经咒」、「小乘、大乘经咒」等条目,亦可见这一类经咒,在民间秘密宗教亦颇为流行。

图片附件: 大乘经咒四本合拍.jpg (2007-12-24 12:50, 40.93 KB) / 下载次数 3311
http://www.zmxh.com/bbs/attachment.php?aid=2415&k=837b64de7ea013fad53d254ac846f32d&t=1732321690&sid=r9y99K


作者: 法成    时间: 2007-12-24 12:58

s1釋迦牟尼佛與二大弟子像.jpg
释迦牟尼佛与二大弟子像
明成祖永乐九至十年 (1411-1412)
泥金写本《大乘经咒》插图
方册 折装 纸本 描金
纵6x横6cm
  
    「释迦牟尼」,为佛教的肇创者,梵文Sakyamuni的原意系「释迦族的圣人」,本姓乔达摩,名悉达多,原是公元前六世纪后期北印度迦毗罗(Kapilavastu,位于今尼泊尔境内)城主释迦族净饭王(Suddhodana)之子,为寻求解答世间诸苦的根源,毅然放弃了世俗贵族生活,出家求道。历经遍访学者,与多年苦行,最后藉致志专心的思维静坐,誓言「不得等正觉,不起此坐」,终于净绝虚妄之欲念,击退魔鬼之诱惑,达到大悟大彻,圆满觉悟的无上境界。其后于印度中部弘法传道四十余年,广受世人的尊仰。与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合称「释迦三尊」。

    是画为明永乐间泥金写本《大乘经咒》第一册第一幅插图(第一开)。画中的世尊,神情洋溢着一股庄严安宁的力量,额宽唇朱,目善眉慈,高高隆起的肉髻,象征觉悟与高贵,修长垂肩的双耳,代表财富与权力,额间白毫,为至高智慧的表征,右掌朝上、屈置于脐前结禅定印,入定深思,左手向内、低伸及膝作触地印(又名降魔印),悟道成佛,二足结跏趺坐于丝毫不染、印度式建筑风味浓厚的莲华座之上,而躯干比例协调,袈裟朴实雅洁,线条流畅柔顺,充满着生命活力与冷静沉着的融合,从整体形像来看,则散发着觉悟得道后的圆满智慧与博大慈悲之璀璨光辉。左右两侧的胁侍者(疑是摩诃迦叶与阿难),态度谦恭至诚,造型细腻传神,与如来尊像之间,主从彼此辉映。全画在深黝的墨底纸幅上,流动着闪亮的描金线条,显得分外灿烂绚丽,鲜明耀眼,而背光中的巧致散花与四周的云文瑞光,也呈现出浪漫生动的气息。


注:《大乘经咒》著录于清宫《秘殿珠林》与故宫《善本旧籍总目》,附图二十九幅均未题名,今根据经中文意,自定义各画题名。

图片附件: s1釋迦牟尼佛與二大弟子像.jpg (2007-12-24 12:58, 76.04 KB) / 下载次数 3321
http://www.zmxh.com/bbs/attachment.php?aid=2416&k=dd2beaa729be311ee63e542f88f0f2da&t=1732321690&sid=r9y99K


作者: 法成    时间: 2007-12-24 13:01

s2佛陀.jpg
佛陀
明成祖永乐九至十年 (1411-1412)
泥金写本《大乘经咒》插图
方册 折装 纸本 描金
纵6x横6cm
  
    佛陀(Buddha),简称「佛」,又称「休屠」、「浮图」、「没驮」等,其义为「觉悟者」,是对彻底觉悟佛教真理者的尊称。「既能自觉,复能觉他,觉行穷满,故名为佛。」

    是画为明永乐间泥金写本《大乘经咒》第一册第二幅插图(第六开)。画中佛陀结跏趺坐于富有印度式建筑风味的莲华座上,尊像的祥眉慈目,给人一股庄严安宁的力量;修鼻绛唇,给人一种温馨亲切的感动;高髻顶珠,象征着无比至高的智慧;手作触地印,代表着降服无数不驯的障逆;衣纹曲畅细腻,充满着行云流水般的轻快与喜悦。


图片附件: s2佛陀.jpg (2007-12-24 13:01, 96.8 KB) / 下载次数 3372
http://www.zmxh.com/bbs/attachment.php?aid=2417&k=0b870abac7a4e3f00bef18c7cd2d3f1a&t=1732321690&sid=r9y99K


作者: 法成    时间: 2007-12-24 13:03

s3佛陀2.jpg
佛陀
明成祖永乐九至十年 (1411-1412)
泥金写本《大乘经咒》插图
方册 折装 纸本 描金
纵6x横6cm
  
    佛陀(Buddha),简称「佛」,又称「休屠」、「浮图」、「没驮」等,其义为「觉悟者」,是对彻底觉悟佛教真理者的尊称。「既能自觉,复能觉他,觉行穷满,故名为佛。」

    是画为明永乐间泥金写本《大乘经咒》第一册第三幅插图(第十一开)。画中佛陀结跏趺坐于富有印度式建筑风味的莲华座上,尊像的祥眉慈目,给人一股庄严安宁的力量;修鼻绛唇,给人一种温馨亲切的感动;高髻顶珠,象征着无比至高的智慧;手作触地印,代表着降服无数不驯的障逆;衣纹曲畅细腻,充满着行云流水般的轻快与喜悦。


图片附件: s3佛陀2.jpg (2007-12-24 13:03, 75.63 KB) / 下载次数 3315
http://www.zmxh.com/bbs/attachment.php?aid=2418&k=485ca00b44dc02f2aabe75c5e32c5491&t=1732321690&sid=r9y99K


作者: 法成    时间: 2007-12-24 13:05

s4佛陀3.jpg
佛陀
明成祖永乐九至十年 (1411-1412)
泥金写本《大乘经咒》插图
方册 折装 纸本 描金
纵6x横6cm
  
    佛陀(Buddha),简称「佛」,又称「休屠」、「浮图」、「没驮」等,其义为「觉悟者」,是对彻底觉悟佛教真理者的尊称。「既能自觉,复能觉他,觉行穷满,故名为佛。」

    是画为明永乐间泥金写本《大乘经咒》第一册第四幅插图(第十八开)。画中佛陀结跏趺坐于富有印度式建筑风味的莲华座上,尊像的祥眉慈目,给人一股庄严安宁的力量;修鼻绛唇,给人一种温馨亲切的感动;高髻顶珠,象征着无比至高的智慧;手作触地印,代表着降服无数不驯的障逆;衣纹曲畅细腻,充满着行云流水般的轻快与喜悦。


图片附件: s4佛陀3.jpg (2007-12-24 13:05, 75.82 KB) / 下载次数 3281
http://www.zmxh.com/bbs/attachment.php?aid=2419&k=b124a3e15ceedae0f118c2952c96e517&t=1732321690&sid=r9y99K


作者: 法成    时间: 2007-12-24 13:07

s5佛陀4.jpg
佛陀
明成祖永乐九至十年 (1411-1412)
泥金写本《大乘经咒》插图
方册 折装 纸本 描金
纵6x横6cm
  
    佛陀(Buddha),简称「佛」,又称「休屠」、「浮图」、「没驮」等,其义为「觉悟者」,是对彻底觉悟佛教真理者的尊称。「既能自觉,复能觉他,觉行穷满,故名为佛。」

    是画为明永乐间泥金写本《大乘经咒》第一册第五幅插图(第二十开)。画中佛陀结跏趺坐于富有印度式建筑风味的莲华座上,尊像的祥眉慈目,给人一股庄严安宁的力量;修鼻绛唇,给人一种温馨亲切的感动;高髻顶珠,象征着无比至高的智慧;手作触地印,代表着降服无数不驯的障逆;衣纹曲畅细腻,充满着行云流水般的轻快与喜悦。


图片附件: s5佛陀4.jpg (2007-12-24 13:07, 79.04 KB) / 下载次数 3327
http://www.zmxh.com/bbs/attachment.php?aid=2420&k=79df9e2d230a2713e469031afa2a3305&t=1732321690&sid=r9y99K


作者: 法成    时间: 2007-12-24 13:09

s6四臂觀音菩薩.jpg
四臂观音菩萨
明成祖永乐九至十年 (1411-1412)
泥金写本《大乘经咒》插图
方册 折装 纸本 描金
纵6x横6cm

    四臂观音菩萨,梵文Shadakshari Avalokiteshvara,又名六字观音、六字观音菩萨,系观音菩萨众多的变化形像之一种,「唵嘛尼叭咪吽」是其特有的咒语。此六字咒语为「礼敬莲中宝」之意,据说念诵这个神奇的梵音咒语,可以响遍宇内十方,无处不闻,象征观音菩萨普度一切众生脱离诸苦、完成大慈大悲誓愿的胜利力量。

    是画为明永乐间泥金写本《大乘经咒》第一册第六幅插图(第三十二开)。画幅中的四臂观音菩萨为寂静相、一面四臂二足之形像,修眉细目,慈祥沉静,大耳笑口,温柔和善,顶戴华丽堂皇宝冠,高贵精美的天衣披肩绕腕,主臂二手作合掌印,左侧第二只手持莲华,右第二手则执念珠,装饰着各式巧致的璎珞,二足结跏趺坐于洁净不染、富有印度式建筑风味的莲华座上。


图片附件: s6四臂觀音菩薩.jpg (2007-12-24 13:09, 79.2 KB) / 下载次数 3341
http://www.zmxh.com/bbs/attachment.php?aid=2421&k=b8575fc4e9010e39f2656c15c548ea9a&t=1732321690&sid=r9y99K


作者: 法成    时间: 2007-12-24 13:10

s7無量壽佛.jpg
无量寿佛
明成祖永乐九至十年 (1411-1412)
泥金写本《大乘经咒》插图
方册 折装 纸本 描金
纵6x横6cm

    是画为明永乐间泥金写本《大乘经咒》第二册第一幅插图(第一开)。画中的无量寿佛,面露巧倩笑容,顶戴堂皇宝冠,长眉修耳,宽肩细腰,躯干各部匀称,体态秾纤合度,手掌垂伸交迭成禅定印,掌上持摩尼珠宝瓶,华贵天衣披肩绕腕,身饰各种精致的璎珞,二足结跏跗坐于富有印度式建筑风格的莲华座。从尊像的整体来看,愉悦的神情之中,不失庄严;亲切的气氛之中,带有可敬。

图片附件: s7無量壽佛.jpg (2007-12-24 13:10, 107.34 KB) / 下载次数 3346
http://www.zmxh.com/bbs/attachment.php?aid=2422&k=c59fe49ecf74bf909f427cf7b75ce87d&t=1732321690&sid=r9y99K


作者: 法成    时间: 2007-12-24 13:12

s8無量光佛.jpg
无量光佛
明成祖永乐九至十年 (1411-1412)
泥金写本《大乘经咒》插图
方册 折装 纸本 描金
纵6x横6cm

    无量光佛,梵文Amitabha,象征「无限量光」,系阿弥陀佛常见的二种形式(Amitabha「阿弥陀婆佛陀」与Amitayus「阿弥陀庚斯佛陀」)之一。Amitabha为「无量光」,即是无量光佛,而Amitayus意指「无量寿」之意,即是无量寿佛,分别代表着「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所蕴含的空间与时间的两种特性。在密教中,以无量光佛是阿弥陀佛的原身,而无量寿佛则为其化身。二者在一般的绘塑作品中所表现出的形像,最显著的差异,在于无量光佛的持物是「平口钵」(patra),而无量寿佛为「宝瓶」(kalasha)。

    是画为明永乐间泥金写本《大乘经咒》第二册第二幅插图(第三开)。纸幅中无量寿佛的形像,面露巧倩笑容,顶戴堂皇宝冠,长眉修耳,宽肩细腰,躯干各部匀称,体态秾纤合度,手掌垂伸交迭成「禅定托钵」,平口钵上有摩尼宝珠,华贵天衣单肩披挂,身佩各式精致的装饰品,两侧弯耸的长蛇,为灭除一切病苦与无明的表征,二足结跏跗坐于纤尘不染的莲华座。从尊像的整体来看,愉悦的神情之中,不失庄严;亲切的气氛之中,带有可敬。


图片附件: s8無量光佛.jpg (2007-12-24 13:12, 97.71 KB) / 下载次数 3358
http://www.zmxh.com/bbs/attachment.php?aid=2423&k=04ba66b0116415ec443fdf695ffd9e92&t=1732321690&sid=r9y99K


作者: 法成    时间: 2007-12-24 13:15

s9佛頂尊勝佛母.jpg
佛顶尊胜佛母
明成祖永乐九至十年 (1411-1412)
泥金写本《大乘经咒》插图
方册 折装 纸本 描金
纵6x横6cm

    佛顶尊胜佛母,梵文Usnisavijaya 或Vijaya,又名最胜佛顶、乌瑟腻沙尊胜佛母、如来顶髻尊胜佛母,密号除魔金刚,为毗卢遮那佛(大日如来)顶髻的化身,亦是藏传佛教三长寿佛(无量寿佛、白度母、顶髻尊胜佛母)之一。顶是尊胜之义,一切佛顶是指八佛顶,八佛顶中以尊胜佛顶为总体,故能除一切烦恼、业障,与破一切秽恶、痛苦。

    是画为明永乐间泥金写本《大乘经咒》第二册第三幅插图(第九开)。纸幅中佛母身如秋月,皎白无瑕,有三面八臂,每面各具三眼。正面相貌慈悲庄严,代表着消灾息难。右面呈笑容愉悦状,象征着增福益寿。左面寂静微具怒容,代表着降伏恶道。其右侧第一手持十字金刚羯磨杵于胸前,象征降魔降灾,第二手托莲座上捧阿弥陀佛,第三手持箭,代表压伏妄想,第四手作与愿印置于右腿前,象征给予一切殊胜如愿以偿。左侧第一手成训诫印持金刚索,代表制服一切难调伏神众,第二手执弓,象征胜三界,第三手上扬作施无畏,代表令离一切怖畏,第四手成禅定印托火焰珠甘露宝瓶,代表得以长寿。并有天衣、五叶摩尼宝冠、缨络、耳环、胸饰、臂钏、腕钏、足钏等装饰其身,庄严安祥结跏趺坐于莲花月轮上。


图片附件: s9佛頂尊勝佛母.jpg (2007-12-24 13:15, 75.15 KB) / 下载次数 3322
http://www.zmxh.com/bbs/attachment.php?aid=2424&k=2d7172ab6b9196f2a00d756a5131edd7&t=1732321690&sid=r9y99K


作者: 法成    时间: 2007-12-24 13:17

s10佛頂大白傘蓋佛母.jpg
佛顶大白伞盖佛母
明成祖永乐九至十年 (1411-1412)
泥金写本《大乘经咒》插图
方册 折装 纸本 描金
纵6x横6cm
  
    佛顶大白伞盖佛母(Invincible goddess of the White Parasol),藏文名「都葛」,为「白伞」之意,系释迦如来顶上发髻中代表五智的「五佛顶尊」(即白伞佛顶、胜佛顶、最胜佛顶、火聚佛顶、舍除佛顶)之首位,也就是佛典所说的「如来五顶,第一白伞。」此尊手持白伞的胜利女神具有极大神通的威力,能够大放光明,以白净无垢的大慈大悲镇伏邪魔,庇护法界芸芸众生。

    白伞女神的形像,最重要、显著的标志(持物),就是那一把象征胜利、保卫佛法、以及庇佑一切众生的白色宝伞(或称宝盖、华盖)。是画为明永乐间泥金写本《大乘经咒》第二册第四幅插图(第十三开)。纸幅中佛顶大白伞盖佛母一面二臂三目,顶戴堂皇宝冠,微微右倾,左右二臂共执华盖,犹如雪山映照的身躯,佩挂着瑰丽缤纷的耳环、腕钏、臂钏、足钏、璎珞等饰件与流水行云般的天衣,双足则结跏趺坐于富有印度式建筑风味的莲华座。


图片附件: s10佛頂大白傘蓋佛母.jpg (2007-12-24 13:17, 75.55 KB) / 下载次数 3376
http://www.zmxh.com/bbs/attachment.php?aid=2425&k=c15344341f06641eb13fa6f2eccd3769&t=1732321690&sid=r9y99K


作者: 法成    时间: 2007-12-24 13:19

s11四臂文殊菩薩.jpg
四臂文殊菩萨
明成祖永乐九至十年 (1411-1412)
泥金写本《大乘经咒》插图
方册 折装 纸本 描金
纵6x横6cm

    文殊菩萨,英文the Lord of Wisdom,梵文Manjusri音译为文殊室利、曼殊师利、满殊尸利等,藏文音译为坚贝央,意译为妙吉祥、妙音、妙首等,亦称为大智文殊师利菩萨、文殊师利童子、三世诸佛成道之母、吉祥金刚、般若金刚等。相传文殊生于古印度舍卫国一户婆罗门之家,后随释迦牟尼出家学道。曾立誓以卓越的智慧遍及宇内,引导佛陀的信徒们探索自我,并追求真实的本质。大乘佛教以文殊是智慧的化身,号「智慧第一」,并位居诸菩萨之首。在佛教绘塑作品中,通常作为释尊的左胁侍,与释尊、右胁侍普贤菩萨合称「释迦三尊」。另外,又与毗卢遮那佛、普贤并称为「华严三圣」。

    是画为明永乐间泥金写本《大乘经咒》第三册第一幅插图(第二开)。画中文殊形像一面四臂二足,身躯曲折,曼妙有致,头戴五叶摩尼宝冠,金碧辉煌,左侧第一只手屈肘置于胸前结转法-轮印(或名说法印),第二只手执宝弓,右第一只手挥舞着智慧之剑(Khad_ga),第二只手持宝箭,身后左侧的莲华之上,载放着般若波罗蜜多心经(Prajn~a^pa^ramita^),宝剑比喻至高的智慧犹如锋利之剑,能斩断一切无明烦恼,与摧伏无数邪魔外道,莲上经书则象征般若智慧浩瀚如书卷,且清净不染,此二物为其重要、鲜明的标志,上身赤裸,佩挂流畅柔顺的天衣,与各式瑰丽的璎珞宝饰,下身穿着高贵雅致的丝质裙裳,双足结跏趺坐于代表菩萨智慧之威猛无匹的狮座上,而背光中精巧的散花与四周闪动的云文瑞光,则散发出浪漫生动的气息。


图片附件: s11四臂文殊菩薩.jpg (2007-12-24 13:19, 72.45 KB) / 下载次数 3342
http://www.zmxh.com/bbs/attachment.php?aid=2426&k=aac454b8b71b82ce57943efa3b71b652&t=1732321690&sid=r9y99K


作者: 法成    时间: 2007-12-24 13:21

s12毗盧遮那佛說法圖.jpg
毗卢遮那佛说法图
明成祖永乐九至十年 (1411-1412)
泥金写本《大乘经咒》插图
方册 折装 纸本 描金
纵6x横6cm

    毗卢遮那佛,梵文Mahavairochana,或Vairochana,原意是「光明遍照一切宇宙万物」。Maha为「大」之意,Vairochana代表「日」,因此又名大日如来,或译作卢舍那、遍一切处、光明遍照。系「五方佛」(又称五智佛、五禅定佛)之一,位居中央,象征「五智」中的法界体性智,是理智具足、佛我合一的体现。在密教中,毗卢遮那佛为释迦牟尼佛的法身佛,位阶至崇,能放智慧之光,普照法界众生,化解无数障逆,成就所有事业,具有不可思议的无量功德。

    是画为明永乐间泥金写本《大乘经咒》第四册第一幅插图(第一开)。画中毗卢遮那佛的形像,五官柔顺,眉目修长,充满庄严祥和的绚烂光辉,发髻隆起,双耳垂肩,散发觉悟高贵之浓郁气息,右手屈肘胸前、作转法-轮印(又名说法印),传道三世十方,六道众生解惑,双足结跏趺坐于典雅洁净、富有印度式建筑风味的莲华座上,而躯干协调,比例得宜有度,服饰简朴,衣纹流畅有致。


图片附件: s12毗盧遮那佛說法圖.jpg (2007-12-24 13:21, 67.97 KB) / 下载次数 3336
http://www.zmxh.com/bbs/attachment.php?aid=2427&k=4f5137be9e1cc4daabb3b990a435513f&t=1732321690&sid=r9y99K


作者: 法成    时间: 2007-12-24 13:22

s13觀音文殊金剛手三大士.jpg
观音文殊金刚手三大士
明成祖永乐九至十年 (1411-1412)
泥金写本《大乘经咒》插图
方册 折装 纸本 描金
纵6x横6cm

    观音菩萨(Avalokiteshvara)、文殊菩萨(Manjusri)、金刚手菩萨(Vajrapani),一般合称为「三族姓尊」或「日松贡布三尊像群」,分别代表着「慈悲、智慧、伏恶」三种特质。其排列方式:中间系观音菩萨,左侧是文殊菩萨,右方则为金刚手菩萨。在不同的时期,三族姓尊的形像有着不同的变化,如其中象征慈悲的观音,早期为莲华手观音(Padmapani),至后期转变成四臂观音(Shadakshari Avalokiteshvara,又名六字观音菩萨);而代表伏恶的金刚手,亦由寂静的菩萨相改变为忿怒的护法相。

    是画为明永乐间泥金写本《大乘经咒》第四册第二幅插图(第九开)。画中三尊像,由左至右依序是文殊菩萨、观音菩萨、金刚手菩萨,均长眉修鼻,慈祥沉静,垂耳绛唇,温柔和善,结跏趺坐于莲华座之上。其中观音系四臂观音菩萨,主臂二手作合掌印,左第二只手持莲华,右第二手则执念珠;文殊右手挥舞着智慧之剑(Khad_ga),比喻至高智慧如利剑,能斩除一切烦恼与邪魔,左拿着般若波罗蜜多心经(Prajn~a^pa^ramita^),象征般若智慧浩瀚如书卷;而金刚手为寂静的菩萨相貌,右手高举飞舞着金刚杵,代表「起正智犹如金刚,能断我法微细障故」,左手屈肘作训诫印。全画图像,左右对称,架构井然。


图片附件: s13觀音文殊金剛手三大士.jpg (2007-12-24 13:22, 74.36 KB) / 下载次数 3388
http://www.zmxh.com/bbs/attachment.php?aid=2428&k=b3efc4114483dc22b4e0d60b2034e485&t=1732321690&sid=r9y99K


作者: 法成    时间: 2007-12-24 13:24

s14救度佛母.jpg
救度佛母
明成祖永乐九至十年 (1411-1412)
泥金写本《大乘经咒》插图
方册 折装 纸本 描金
纵6x横6cm

    救度佛母,又名度母、多罗菩萨,梵文「Tara」为「眼精」之意,相传由于观世音菩萨悲悯尘世间未被救度的众生甚多,因而忧伤流泪,所滴落下来的泪珠即化做莲华,而救度佛母就是从此莲华出现的,所以救度佛母是观音菩萨大慈大悲的化身,并以慈母怜愍呵护稚子般的心肠,广度芸芸众生脱离生死苦海,导引至光明的彼岸,因此救度佛母即是「救度一切众生的佛母」。救度佛母象征诸佛菩萨的慈心慧眼,具有广显甚深的神通威力,若听闻受持此尊密法,则能除罪消业,增福广智,治病延寿,并能子嗣繁衍,财货富饶,凡有所求,莫不随愿圆满成就。

    是画为明永乐间泥金写本《大乘经咒》第四册第三幅插图(第十开)。画中救度佛母的形像美丽动人,头部微向左倾,丰胸细腰,身躯呈S型,姿态万千,具明显女性特质,顶戴富丽堂皇的五叶摩尼宝冠,右手垂置于右膝上结与愿印,左手平放胸前作安慰印(又名说法印),右足舒展踩踏莲华,左足跏趺卷曲,成大王游戏姿安坐于富有印度式建筑风味的莲华座上,身佩耳环、璎珞、腕钏、臂钏、足钏等饰品,上半身披挂着行云流水般的天衣,下身华丽重裙表示庄严。


图片附件: s14救度佛母.jpg (2007-12-24 13:24, 76.79 KB) / 下载次数 3369
http://www.zmxh.com/bbs/attachment.php?aid=2429&k=7c844be9d2ff4d8bd7500e584cff1719&t=1732321690&sid=r9y99K


作者: 法成    时间: 2007-12-24 13:25

s15沙斡佛母.jpg
沙斡佛母
明成祖永乐九至十年 (1411-1412)
泥金写本《大乘经咒》插图
方册 折装 纸本 描金
纵6x横6cm

    沙斡佛母,梵文Savari,又名沙斡哩母、夏瓦莉天女、沙瓦瑞明妃、山林白母、山林女、设缚哩,相传是「无上瑜伽密」中「五大本尊」之一的吉祥喜金刚(Shri Hevajra)足下、洁净不染之莲瓣所蕴化而生的。其形像怖畏,是要威镇邪魔,摧碎障蔽;而寓意悲智,是要利益众生,证悟大乐。

    是画为明永乐间泥金写本《大乘经咒》第四册第四幅插图(第十一开)。画幅中沙斡佛母为三面九目六臂二足之忿怒形像,头上戴着宝冠,怒发直竖,圆目瞪视,大嘴张裂,貌甚凶恶,令人不禁畏惧颤栗,右侧第一只手屈肘执金刚杵,第二手拿斧钺,第三手持宝箭,左第一手紧握金刚索,第二手高举莲华,第三手执持宝弓,以各式精丽的璎珞为装饰,上半身披挂天衣,下半身穿着虎皮裙,二足跪立于莲华座之上。


图片附件: s15沙斡佛母.jpg (2007-12-24 13:25, 76.9 KB) / 下载次数 3332
http://www.zmxh.com/bbs/attachment.php?aid=2430&k=0149dc73d3264ddad294428757ec29b1&t=1732321690&sid=r9y99K


作者: 法成    时间: 2007-12-24 13:27

s16摩利支天菩薩.jpg
摩利支天菩萨
明成祖永乐九至十年 (1411-1412)
泥金写本《大乘经咒》插图
方册 折装 纸本 描金
纵6x横6cm

    摩利支天菩萨,又名摩利支提婆、阳焰,梵文Marici,为「光线」之意,系日光的神格化,相传源于古印度民间所崇拜的猪面人身光明女神华拉希(Varahi),后被佛教所吸收而成为黎明女神,并列于天部。以摩利支天菩萨为本尊的修法,称为「摩利支天法」,此法具有能够隐身遁形与除难消灾的神通能力,密教中就是以摩利支天法为隐形法。由于摩利支天菩萨具有不可思议的隐身法力,因此极受日本武士的信仰,并奉为守护神。

    是画为明永乐间泥金写本《大乘经咒》第四册第五幅插图(第十二开)。画中摩利支女神是三面八臂二足的乘猪座形像:正面为和蔼慈祥,微笑自在的和善相(或称寂静相),左面呈猪相,颦眉吐舌,面貌极丑陋,右面则是忿怒相,每面各有三眼,闪烁着明耀的目光,头戴毗卢遮那化佛宝塔,项挂无忧树华鬘,左右第一只手共执金刚杵,左边第二只手执针,第三只手持弓,第四只手执金钢索,右边第二只手拿线,第三只手执箭,第四只手持钩,身披华丽流畅的天衣,以耳环、腕钏、臂钏、足钏、璎珞等物为装饰,结跏趺坐于相当有趣可爱的七只猪所拉的车座上。


图片附件: s16摩利支天菩薩.jpg (2007-12-24 13:27, 77.01 KB) / 下载次数 3345
http://www.zmxh.com/bbs/attachment.php?aid=2431&k=7be6fa8ce8c7bbb8a1ad9d8d0f5e957a&t=1732321690&sid=r9y99K


作者: 法成    时间: 2007-12-24 13:28

s17滅惡趣菩薩.jpg
灭恶趣菩萨
明成祖永乐九至十年 (1411-1412)
泥金写本《大乘经咒》插图
方册 折装 纸本 描金
纵6x横6cm

    灭恶趣菩萨,即除盖障菩萨,梵文Sarvapayajaha,又名破恶趣、除恶趣、能舍一切恶趣、除障金刚等,以破灭「三恶趣」(或称三恶道,即地狱道、恶鬼道、畜生道)为本誓,解脱众生之烦恼痛苦,使臻至彼岸。系「八大菩萨」(观音、弥勒、虚空藏、普贤、金刚手、文殊、地藏、除盖障)之一。

    是画为明永乐间泥金写本《大乘经咒》第四册第六幅插图。(第十四开)画中灭恶趣菩萨结跏趺坐于富有古印度佛寺宝塔风格、装饰着金刚交杵的莲座上,顶戴华丽宝冠,脸庞圆润,神貌和蔼,令人油然生起亲近之心,二手垂置脐前作禅定印,佩带柔顺天衣与各式精致璎珞。


图片附件: s17滅惡趣菩薩.jpg (2007-12-24 13:28, 108.91 KB) / 下载次数 3364
http://www.zmxh.com/bbs/attachment.php?aid=2432&k=eb65cfeaaed2b2fc23db5a6adca52abd&t=1732321690&sid=r9y99K


作者: 法成    时间: 2007-12-24 13:29

s18大威德熾盛光如來.jpg
大威德炽盛光如来
明成祖永乐九至十年 (1411-1412)
泥金写本《大乘经咒》插图
方册 折装 纸本 描金
纵6x横6cm

    大威德炽盛光如来,又名大威德金轮佛顶炽盛光如来、金轮佛顶、炽盛光佛顶、炽盛光如来,相传为佛身毛孔所放射出的炽盛光明之化身,亦是消灾除厄咒语(陀罗尼dharani)的本尊。受持诵读「炽盛光佛顶法」者,可消灭一切灾难,带来无量祯祥。

    是画为明永乐间泥金写本《大乘经咒》第四册第七幅插图(第十五开)。画幅中的大威德炽盛光如来,祥眉慈目,长耳垂肩,肉髻高耸,右手于胸前作转法-轮印,左手低垂成禅定印、持金轮,手中的金轮,为其重要显著的标志,华美高贵的袈裟披左袒右,二足结跏趺坐。


图片附件: s18大威德熾盛光如來.jpg (2007-12-24 13:29, 92.75 KB) / 下载次数 3396
http://www.zmxh.com/bbs/attachment.php?aid=2433&k=2217162460c8d46837479fbca31fd567&t=1732321690&sid=r9y99K


作者: 法成    时间: 2007-12-24 13:30

s19心咒菩薩.jpg
心咒菩萨
明成祖永乐九至十年 (1411-1412)
泥金写本《大乘经咒》插图
方册 折装 纸本 描金
纵6x横6cm

    心咒,即诸尊之神咒,或称陀罗尼(dharani)、咒语、真言,而心咒菩萨也就是守护经(Pancaraksa)咒语的拟人化。此种将真言咒语赋予「人形」的图像,不仅是经书的插图,并具有「符咒」效果,能保护经书免于侵害毁损,进而增强咒语真言的功效,使持诵者得以趋吉避凶。

    是画为明永乐间泥金写本《大乘经咒》第四册第八幅插图(第十六开)。画幅中心咒菩萨为一面二臂二足之形像,头戴宝冠,额宽脸圆,笑容可掬,修眉垂耳,祥和可亲,二手屈肘于胸前结转法-轮印(又名说法印),天衣流畅典雅,璎珞繁复细致,身后左右两侧的莲华上,分置经书与摩尼宝珠,双足结跏趺坐于富有印度式建筑风格的莲座之上。


图片附件: s19心咒菩薩.jpg (2007-12-24 13:30, 75.24 KB) / 下载次数 3337
http://www.zmxh.com/bbs/attachment.php?aid=2434&k=f42df0c521792036289c1cfe2ca6a9c1&t=1732321690&sid=r9y99K


作者: 法成    时间: 2007-12-24 13:32

s20金剛手菩薩.jpg
金刚手菩萨
明成祖永乐九至十年 (1411-1412)
泥金写本《大乘经咒》插图
方册 折装 纸本 描金
纵6x横6cm

    金刚手菩萨,梵文Vajrapani,又名金刚手、金刚手药叉将、金刚力士、密主金刚手、秘密主菩萨、执金刚菩萨。相传源于古印度婆罗门教的威猛神将,其后被佛教吸收,因手执金刚杵,常侍卫于佛,故称之为金刚手菩萨,具有除恶降魔的广大神力。在西藏地区,也是相当重要的雨神。与观音菩萨、文殊菩萨合称「三族姓尊」,分别代表「伏恶、慈悲、智慧」三种特质,亦为「八大菩萨」(观音、弥勒、虚空藏、普贤、金刚手、文殊、地藏、除盖障)之一。

    是画为明永乐间泥金写本《大乘经咒》第四册第九幅插图(第十七开)。画幅中金刚手菩萨呈一面二臂二足的护法忿怒相,头部微倾,顶戴忿恨冠,三目圆睁怒视,阔嘴大张,獠牙外露,容貌甚为凶猛,右手高举飞舞着金刚杵,是其显著特具的标帜,象征「起正智犹如金刚,能断我法微细障故」,左手屈肘执持金刚索,天衣流畅,璎珞繁复,下半身穿着虎皮裙,以勇武的战斗姿立于莲华座之上。


图片附件: s20金剛手菩薩.jpg (2007-12-24 13:32, 73.46 KB) / 下载次数 3160
http://www.zmxh.com/bbs/attachment.php?aid=2435&k=415040b3913419c72707ffe1467e465c&t=1732321690&sid=r9y99K


作者: 法成    时间: 2007-12-24 13:33

s21壞相金剛.jpg
坏相金刚
明成祖永乐九至十年 (1411-1412)
泥金写本《大乘经咒》插图
方册 折装 纸本 描金
纵6x横6cm

    坏相金刚,是守护经(Pancaraksa)咒语真言(陀罗尼dharani)的人格化,象征此陀罗尼犹如金刚之坚利,能破坏种种烦恼魔障,因此称为坏相金刚。其能护佑一切众生,息灾增益,未成就者悉令得成就,所有希愿皆使如意。

    是画为明永乐间泥金写本《大乘经咒》第四册第十幅插图(第十八开)。画中的坏相金刚为一面二臂二足之形像,圆脸修耳,长眉细目,头顶宝冠堂皇富丽,身上璎珞繁复精巧,右手弯肘,以拇、食二指捏着十字金刚交杵,左手低伸握着金刚铃,流畅柔顺的天衣披绕全身,左足屈盘,右足舒踞,并踏踩一朵莲华,成大王游戏姿。


图片附件: s21壞相金剛.jpg (2007-12-24 13:33, 87.24 KB) / 下载次数 3221
http://www.zmxh.com/bbs/attachment.php?aid=2436&k=fdf56306e9230f4e48825d51cda38fb5&t=1732321690&sid=r9y99K


作者: 法成    时间: 2007-12-24 13:34

s22壞相金剛2.jpg
坏相金刚
明成祖永乐九至十年 (1411-1412)
泥金写本《大乘经咒》插图
方册 折装 纸本 描金
纵6x横6cm

    坏相金刚,是守护经(Pancaraksa)咒语真言(陀罗尼dharani)的人格化,象征此陀罗尼犹如金刚之坚利,能破坏种种烦恼魔障,因此称为坏相金刚。其能护佑一切众生,息灾增益,未成就者悉令得成就,所有希愿皆使如意。

    是画为明永乐间泥金写本《大乘经咒》第四册第十一幅插图(第十九开)。画中的坏相金刚为一面二臂二足之形像,圆脸修耳,长眉细目,头顶宝冠堂皇富丽,身上璎珞繁复精巧,右手弯肘,以拇、中二指捏着金刚杵,左手低伸握着金刚铃,流畅柔顺的天衣披绕全身,左足屈盘,右足舒踞,并踏踩一朵莲华,成大王游戏姿。


图片附件: s22壞相金剛2.jpg (2007-12-24 13:34, 92.65 KB) / 下载次数 3192
http://www.zmxh.com/bbs/attachment.php?aid=2437&k=1d0c03bc944fc7e4cca8531b905d06b1&t=1732321690&sid=r9y99K


作者: 法成    时间: 2007-12-24 13:35

s23金剛壽命佛.jpg
金刚寿命佛
明成祖永乐九至十年 (1411-1412)
泥金写本《大乘经咒》插图
方册 折装 纸本 描金
纵6x横6cm

    金刚寿命佛,又名金刚寿命菩萨,也就是普贤延命菩萨。在密教中,有所谓的「延命法」(jani-tam)。此法有二种,其中一种系以普贤延命菩萨为本尊,称为「普贤延命法」,修持是法,可获得金刚寿命,免于轮回,离于非命,延长寿命,增益福财,以及开广智慧。

    是画为明永乐间泥金写本《大乘经咒》第四册第十二幅插图(第二十开)。画中的金刚寿命佛结跏趺坐于洁净不染、富有印度式建筑风味的莲华座上,其阔额大耳,修眉细目,令人在一股肃穆庄严的震撼之中,不失温馨亲切的感动,高髻顶珠,为甚深极大智慧的表征,印相细腻,宣说着宇内永恒的至理,衣纹曲畅,充满着行云流水般的轻快与喜悦。


图片附件: s23金剛壽命佛.jpg (2007-12-24 13:35, 73.76 KB) / 下载次数 3232
http://www.zmxh.com/bbs/attachment.php?aid=2438&k=eb777efcea33650f125c4fffbe2af672&t=1732321690&sid=r9y99K


作者: 法成    时间: 2007-12-24 13:36

s24紅色怖畏.jpg
红色怖畏
明成祖永乐九至十年 (1411-1412)
泥金写本《大乘经咒》插图
方册 折装 纸本 描金
纵6x横6cm

    红色怖畏,梵文Yamantakam,原意为摧灭阎魔者,又名降阎魔尊、阎敌治死王、阎曼德迦金刚、雅曼达嘎、大威德忿怒明王、六足尊、六面尊。威猛伏恶,谓之「大威」,护善救世,谓之「大德」,相传系无量寿佛的教令轮身,或是文殊菩萨的化身,以镇摄阎魔王,破除烦恼业障,解救一切众生,为五大明王、八大明王之一。修持本尊密法,可除魔消灾,祈求胜利。

    是画为明永乐间泥金写本《大乘经咒》第四册第十三幅插图(第二十一开).纸幅中阎曼德迦的形像,一面二臂二足,体形矮胖,容貌忿怒,顶戴五骷冠,头发冲竖,三目圆睁,大嘴张裂,右手高举三钴杵,右手屈肘作训诫印,各式巧丽的璎珞为装饰,柔畅的天衣飞舞飘扬,下身着虎皮裙,以战斗姿(或名展立姿)傲立于生灵座之上。足下的水牛,为其特有独具的识别标记,而人形名为「挪细」,是障碍成佛的作恶者。


图片附件: s24紅色怖畏.jpg (2007-12-24 13:36, 77.6 KB) / 下载次数 3145
http://www.zmxh.com/bbs/attachment.php?aid=2439&k=8f2e5d2ae90e8462d38b1a0b26337cd6&t=1732321690&sid=r9y99K


作者: 法成    时间: 2007-12-24 13:38

s25黑色怖畏.jpg
黑色怖畏
明成祖永乐九至十年 (1411-1412)
泥金写本《大乘经咒》插图
方册 折装 纸本 描金
纵6x横6cm

    黑色怖畏,梵文Yama,又名焰摩天、夜摩天、须炎天、时分天、焰摩天王、夜摩天王、焰摩王、阎魔王、死主王、遮止王、静息王、须焰摩、双王、妙善、妙唱、善时、善分等。相传源自古印度吠陀时代的夜摩神,其职司引导亡魂至充满光明欢乐的净土,与诸天共享福德。然而因为人性畏惧死亡,其后乃逐渐演变,成为审判死者善恶的地狱冥界之主,位列天部,为护世八方天之一。修持焰摩天密法,能具除病、消灾、延寿、添嗣等功德

    是画为明永乐间泥金写本《大乘经咒》第四册第十四幅插图(第二十二开).画中焰摩天的形像相当特殊显著,为一面二臂二足的牛头人身。其体形壮硕,气势威猛,顶戴五骷髅冠,面具圆睁三目,一对牛角微弯矗立,阔嘴大张,獠牙外露,相貌极其狰狞丑恶,令人印象深刻,右手执金刚钺刀,左手拿着头器,身上披挂五十人头项圈,天衣飞舞,蛇饰满身,展立姿于牛座之上。


图片附件: s25黑色怖畏.jpg (2007-12-24 13:38, 76.52 KB) / 下载次数 3242
http://www.zmxh.com/bbs/attachment.php?aid=2440&k=68fe5d19f07de214a4781210336010e9&t=1732321690&sid=r9y99K


作者: 法成    时间: 2007-12-24 13:39

s26馬哈葛立.jpg
马哈葛立
明成祖永乐九至十年 (1411-1412)
泥金写本《大乘经咒》插图
方册 折装 纸本 描金
纵6x横6cm

    马哈葛立,梵文Sridevi,藏文Palden Lhamo,又名达维、吉祥天母、吉祥天女、班丹拉姆、巴达拉母、功德天、驴子天王等。相传原是古印度婆罗门教的女神,非常残暴,其后为佛教中的金刚手菩萨(Vajrapani)镇摄收服,成为一尊女性护法神,亦是「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的总主。

    是画为明永乐间泥金写本《大乘经咒》第四册第十五幅插图(第二十三开).画幅中马哈葛立形像凶恶至极,为一面四臂二足,头上戴着五骷髅冠,怒发直立冲竖,三目圆瞪嗔视,口中含着「参布」(活人),肩挂五十颗人头所编成的链子,身披一张人皮,据说为其亲子之皮,象征着捍卫佛法,大义灭亲,左侧第一只手拿骷髅棒,系用来降伏阿修罗(恶鬼)的利器,第二只手执三叉戟,并握着人皮披风的一脚,右第一手持装满鲜血的头器,代表极大的快乐,第二手拿宝剑,并握着人皮的另一脚,身上装饰着各式精巧的璎珞,二足弯曲低垂侧坐于驴座之上。其坐骑亦相当特异,除头部二眼外,在两条后腿的上方还各有一眼,且以人皮为鞍,于驴子前后各系着人皮的一手一足,而其头颅则垂荡于颅腹之下。马哈葛立骑着四眼驴于波涛汹涌的血海之上,奋足直前,象征闯越天、地、海三大界。


图片附件: s26馬哈葛立.jpg (2007-12-24 13:39, 71.92 KB) / 下载次数 3194
http://www.zmxh.com/bbs/attachment.php?aid=2441&k=85da40b580fd9b7c95989dde5af8b76d&t=1732321690&sid=r9y99K


作者: 法成    时间: 2007-12-24 13:40

s27忿怒明王.jpg
忿怒明王
明成祖永乐九至十年 (1411-1412)
泥金写本《大乘经咒》插图
方册 折装 纸本 描金
纵6x横6cm
  
    忿怒明王,梵文Krodha Deities,又名忿怒尊、明王、持明王、威怒王、金刚。据密教的理论而言,诸佛可化现为「自性轮身」、「正法-轮身」及「教令轮身」三种轮身。所谓自性轮身,为诸佛的真身。所谓正法-轮身,指诸佛为教化众生,以正法度人,而化现为菩萨。所谓教令轮身,即菩萨秉受如来的教义,欲摄召折伏法界难化愚暗之众生,而显现至极忿怒威猛、奋不顾身之相貌,也就是忿怒明王。密教中的忿怒明王众多,较常见的有四大明王、五大明王、八大明王、十大明王等,这些忿怒明王的具体名称与形象,各部经典的说法记载,多有殊异。

    是画为明永乐间泥金写本《大乘经咒》第四册第十六幅插图(第二十四开)。画幅中忿怒明王为一面二目二臂二足之形像,顶戴五骷冠,怒发上竖,瞠目直视,阔嘴大张,容貌凶恶,令人心生畏惧,左手持金刚铃,右手执金刚杵,二手屈肘成金刚吽迦逻印,交会于胸前,以精致的璎珞为装饰,上半身披挂飞舞天衣,下半身穿着虎皮裙裳,二足展立姿于莲华座之上。


图片附件: s27忿怒明王.jpg (2007-12-24 13:40, 136.26 KB) / 下载次数 3293
http://www.zmxh.com/bbs/attachment.php?aid=2442&k=55bd4e66b2faa2012d96379b50486b66&t=1732321690&sid=r9y99K


作者: 法成    时间: 2007-12-24 13:42

s28馬曷葛剌.jpg
马曷葛剌
明成祖永乐九至十年 (1411-1412)
泥金写本《大乘经咒》插图
方册 折装 纸本 描金
纵6x横6cm

    马曷葛剌,梵文Mahakala,又名玛哈嘎拉、摩诃迦罗、莫诃哥罗、大黑、大时、大黑天、大黑神或大黑天神等名称。相传系毗卢遮那佛(大日如来)的降魔相,古印度视之为军神或战神,亦是藏传佛教「八大护法」(大梵天、大黑天、吉祥天女、马头观音、阎曼德迦、阎魔天、财神护法、战神)之一。自蒙元以来,马曷葛剌护法甚受重视,尤其是军方最为信奉,时常藉以祈求军功,所向披靡。

    是画为明永乐间泥金写本《大乘经咒》第四册第十七幅插图(第二十六开)。画中马曷葛剌为一面二臂二足,体形矮短肥大,头戴象征调伏「五蕴」诸毒的五骷髅佛冠,须发上扬,三目圆瞪,颦眉忿恨,裂嘴咬啮利牙,项挂五十颗滴血头颅,代表梵文的五十个字母,也就是象征伏魔的真言咒语,右手持握伏恶除障的金刚钺刀,左手拿蕴含生命执着的头器(嘎巴拉),二肘上横捧一杖刀,据说刀内隐藏着无数神兵,虎皮为裙,种种璎珞蛇宝装饰其身,蹲踞于尸体上,代表踏碎众生内心的魔障。


图片附件: s28馬曷葛剌.jpg (2007-12-24 13:42, 74.17 KB) / 下载次数 3175
http://www.zmxh.com/bbs/attachment.php?aid=2443&k=d0ee893d176dc01d7cbe8bea4a2c0b4b&t=1732321690&sid=r9y99K


作者: 法成    时间: 2007-12-24 13:43

s29韋馱天.jpg
韦驮天
明成祖永乐九至十年 (1411-1412)
泥金写本《大乘经咒》插图
方册 折装 纸本 描金
纵6x横6cm
  
    韦驮天,梵文Skanda,为「阴天」之意,又名韦驮、韦将军、韦天将军、违驮天神、塞建陀天、私建陀天、鸠摩罗、善梵等,有时也称为韦驮菩萨。相传本是古印度婆罗门教的战神,秉性聪慧,以威武勇猛、善走如飞著称。其后被佛教吸收,而成护法诸天之一,位列四天王下三十二将军之首,并为伽蓝(寺庙)的守护神。具有驱除邪魔,与保护佛法之广大能力。从其所拥有不同性质的名称来看,可知一般人对于护法韦驮天的信仰,应是古印度韦驮天、密迹金刚、韦琨将军等信仰的融合。

    是画为明永乐间泥金写本《大乘经咒》第四册第十八幅插图(第二十七开)。画幅中韦驮天全身铠甲的将军装扮,是其最常见、显著的造型。貌似童子,象征不失纯真的赤子之心,二手屈置胸前作合掌印,两肘之中横捧着一把宝剑,足穿战靴,昂首直立,姿态雄伟,气宇超群。


图片附件: s29韋馱天.jpg (2007-12-24 13:43, 60.35 KB) / 下载次数 3141
http://www.zmxh.com/bbs/attachment.php?aid=2444&k=c8ada463b69028aa57cebe065dc97ed0&t=1732321690&sid=r9y99K






欢迎光临 藏密修海 (http://www.zmxh.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