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上师五十颂》马鸣菩萨造 [打印本页]

作者: 长寿持明    时间: 2009-12-25 20:46     标题: 《上师五十颂》马鸣菩萨造

《上师五十颂》

马鸣菩萨造

世出世间诸利乐 一切唯仗师恩生
如此深恩永难报 务令师喜励力行
如农播种于良田 于师最胜福田中
宁不精勤事利敬 由此速满福资粮

供养教授无谬道 上师身中一毛孔
佛说由此所生福 胜于称供一切佛
菩萨声缘诸圣众 那洛密勒仲敦巴
萨迦班禅渣宇哇 众多成就瑜伽士

宁舍身命财受用 供养师长善功德
是尔当由身语业 精勤称赞敬承事
摩搓洗浴起立礼 以自珍爱作供养
师极欢喜胜三门 昼夜不懈精勤修

圆满无谬道次第 是尔当如教奉行
以法供养令师喜 愿能成办求加持


《上师五十颂》

  马鸣菩萨 造论
  丹增卓津 汉译

敬礼世尊金刚萨埵

成就吉祥金刚萨埵因
上师莲足如法恭敬礼
无垢续典所说依止理
略摄而释当恭敬谛听

已能得受胜灌顶 如是金刚轨范师
十方世界诸如来 三时现前作礼拜
最胜信心三时中 手持鲜花曼陀罗
合掌供养传法师 恭敬头面礼其足

师或白衣或沙弥 为断世间讥毁故
彼前陈设正法等 持禁戒者意作礼
敷设座具身起立 办事业等诸敬事
具禁戒者悉应作 唯离顶礼及下劣

为免上师与弟子 俱同失坏三昧耶
是故勇士师弟子 应先互相作观察
具慧弟子莫依止 无有悲心而忿毒
骄慢贪著不调伏 自夸炫耀为上师

坚固调柔具智慧 安忍正直无谄诳
了知咒与续加行 具足慈愍解诸论
毕竟晓了十真实 善巧绘造中围业
了知宣说咒加行 具大敬信根调柔

既为弟子若作意 轻蔑如是依怙主
即是轻蔑一切佛 故彼恒时感苦恼
若有轻毁轨范师 当缘疫瘴侵害病
魔碍热症与诸毒 大愚痴者身命终

或为恶王火毒蛇 水与空行及盗贼
魔障邪引所杀害 堕入无间地狱中
任於何时永不应 扰乱一切阇黎心
倘由愚痴如是行 定於地狱受烹煮

有说毁谤师长者 长住所云无间等
可畏恐怖地狱中

是故一切精勤者 永不轻毁慧广大
於自善德离自矜 金刚上师阿阇黎
以诸随顺诸供物 恭敬呈献阿阇黎
如是热症等违缘 当来悉皆不出生

於自誓句轨范师 以非可施妻与儿
及自性命常供献 况复不定诸财物
是故无数俱胝劫 所难获得佛果位
若有具足精进者 即此一生亦能赐

恒时守护自誓句 恒时供养诸如来
亦当恒时供师长 以彼等同一切佛
欲得无尽果位者 以其少分极悦意
乃至最极殊胜者 若彼若此献上师

倘能於彼恒供养 即是恒供一切佛
由供而得福资粮 资粮令得胜悉地
是故具足悲舍戒 忍等功德之弟子
於上师与金刚持 不应观为有别异

可畏等同坏塔罪 师影尚不应跨越
鞋履座垫乘骑等 莫作跨越不待言
大慧者以欢喜心 精勤听受上师命
倘无力办如理事 当作启白不堪能

依师当得诸悉地 若增上生若安乐
是故一切精勤者 不应违越师教令
师长财物如自命 师长所爱亦如师
师长侍从如亲眷 等住境中恒思惟

坐於床榻或先行 或束头巾踏座具
双手搓揉或叉腰 师长面前不应作
倘若师长身起立 当勿躺卧或端坐
应於此等种种事 恒时善巧殷勤作

除遣口唾涎沫等 伸足於彼坐垫处
往来经行兴争斗 师长面前皆勿作
搓揉肢体或舞蹈 歌咏伎乐均莫为
广作种种杂言谈 能闻近处不应为

躬身从座而起立 当具恭敬而端坐
黑夜渡水可畏途 得教令已方先行
师长所能现见处 具慧不应身扭旋
不应以背倚柱等 亦莫牵曳手指节

或濯其足或浴身 擦拭与及按摩等
先应顶礼竟亦然 礼已後当随欲行
倘若称说彼名号 随後应缀尊前语
为令他人起恭敬 故应称说殊胜语

恳请师长予教令 应说当如汝教行
双手合掌离散乱 属耳听受师长教
发笑与及咳嗽等 应当以手掩自口
所办事务究竟已 当以柔和语启白

师长面前调柔住 所著衣物应如法
双膝胡跪手合掌 三返启请求闻等
所有一切敬事中 应离高举我慢心
羞惭畏怯善防护 犹如初嫁女儿姿

一切骄恣炫耀相 师长面前应断除
诸如此类所作事 当自观察尽弃舍
善住中围与护摩 摄受弟子及说法
若然师长住彼处 未得许可不应作

作开眼等所得物 一切皆应献上师
复於所供纳受已 馀者随欲自受用
师长弟子非弟子 师前弟子亦不许
起立顶礼诸敬事 一切皆应作遮禁

凡於师长作供养 或凡师长所赐予
具慧於彼躬身礼 双手恭敬作捧持
具足正念不忘失 一切所行皆精进
同法违越所行时 以欢喜心互劝止

有病於师顶礼业 纵未得师所开许
於诸遮禁虽现行 具善心故不成罪
此中何须广宣说 令师欢喜皆应作
令师不悦悉断除 於此二事当勤勉

应知金刚持亲说 悉地是随师长生
一切务令师喜悦

意乐清净诸弟子 已於三宝正皈依
随顺师长而转者 即应授彼令诵读
次由授予密咒等 令成堪受正法器
复於十四根本罪 应当诵读并受持

为利随学师弟子 造此无有过垢论
以吾所积无边善 愿诸众生速成佛


(吉祥圆满)

(密戒要求严格,行者虽然很难做到毫无过失、违犯,却更需要反复持诵,随诵随观察自己身语意的各种过失、违反、和罪业,反复持诵随时觉察、随时做四力忏悔的修行,故此密乘行者每天都诵经忏悔和修持金刚萨埵等作为必不可少的日课。)
作者: 金刚莲    时间: 2010-1-7 18:09

《上师五十颂释·成满弟子希愿》

   宗喀巴大士 造论
   丹增卓津   汉译

那谟咕噜曼殊廓萨雅
敬礼尊长妙音


诸胜者父示现佛子孺童身 妙语安慰有情令诸魔惊怖(注1)
永住一切之上作诸众生仆 启请尊以殊妙事业恒护持(注2)

如理承事易赐予 一切善资唯一门
依止善知识方便 上师尊长五十颂
吾当励力作宣说


《幻网续》(注3)第一品云:
最初悉地当依轨范行 倘无上师不能得悉地 故当宣说轨范师德相
此说一切共同殊胜悉地之根本生源,是由如理承事殊胜善知识而得。是尔,吾当解说《上师五十颂》所示如理依止上师之方便。此分三门而释:初义、论体、後义。
(1)「初义」:
初义分二:敬礼、标宗。
(1.1)「敬礼」:
(第一颂上)
成就吉祥金刚萨埵因
上师莲足如法恭敬礼

此中,「恭敬礼」之义极易了知。所礼之处为视如「莲」华之「上师足」。取身中之最下分以表示最大恭敬之意。「如法」是说敬礼之法,谓依经典所说由身、语、意三门恭敬顶礼上师。「吉祥」一句是说(所礼)上师性相。
《喜金刚续》(注4)初品第七章云:
师利无二智(注5)
此谓已得吉祥无二智慧(注6)体性乃是金刚萨埵(注7)胜位成就之根因。「金刚萨埵」之义,《金刚顶续》(注8)释十六萨埵云:
何谓金刚萨埵尊 殊胜菩提般苦智
决定称名为金刚 智慧金刚所出生
金刚萨埵如是名

三种菩提(注9)之最殊胜者,与真实性(注10)和合无别之法身智慧(注11)即是「金刚」。由彼所出「色身」(注12)即是「萨埵」(注13)。
(1。2)「标宗」:
作礼敬已,当如何行?
(第一颂下)
无垢续典所说依止理
略摄而释当恭敬谛听

「依止理」一句是说彼(注14)当宣说依止上师之法。「恭敬」是说应当具足最大恭敬听闻此法,而非徒具外相。此是对一切听法者之教诫。次当遣除自我杜撰臆造之疑难。问:「倘此依止上师之法,唯由自意安立,即不堪为依信处。汝说为何人此论是摄众多「无垢续典」之说,故是可依信处。依何续典宣说,後当明言。
    有作是念:「若尔,由彼等续典了知已足,撰造此论并无义利?」彼续虽有宣说,然极广繁混杂,散见各处,是尔「略摄」依次「而释」,故具义利。此是遣除《上师五十颂》乃是赘述诸续所说,应无撰造需要之疑难。
(2)「论体」:
  论体分三:依止上师之法:释依止法之时量;释已,云何能成合宜法器。
(2.1)「依止上师之法」:
  此分三门:总说依止之法;特殊依止之法;依止法之摄义。
(2.1.1)「总说」依止之法:
  此又分二:正义;附义。
(2.1.1.l)「正义」:
  正义分二:略释依止上师之法;广释依止上师之法。
(2.1.1.1.1)「略释」:
  此分三门:恭敬上师之理:修习恭敬之法;观察所恭敬境及恭敬所依。
(2.1.1.1.1.1)「恭敬上师之理」:
    (第二颂)
已能得受胜灌顶 如是金刚轨范师
十方世界诸如来 三时现前作礼拜

所授之灌顶有三,谓「能成熟之因灌顶」、「能解脱之道灌顶」、「解脱之果灌顶」。然此处是指初者,谓「已能得受」能成熟「灌顶」之「师」(注15),乃是弟子应作恭敬之处。
  「胜」谓「清净」,意即遵从诸续所说传授灌顶。传授灌顶之金刚轨范师者,《教授穗论》(注16)第五穗云:
    金刚谓菩提心(注17),由彼自性所显世间出世间行,即是尊长金刚阿阇黎。
达诸法性,如实来去者即是「如来」(注18)。东方等十方一切如来尚於晨朝、日中、日没三时来临礼拜上师,馀弟子众恭敬上师自不待言。此显必须敬师之理。《密集续》第十七品摄彼义云:
    男子,简言之,十方世界现在尽所有诸佛菩萨,彼等一切三时来临,於彼阿阇黎以一切如来供养,正供已,返彼佛刹,且口出如是金刚字:彼乃我等如来之母云云,乃至是我等一切如来之大师云云。
《幻网续》第十品亦作是说。月称(注19)、支鲁巴(注20)、
寂静(注21)、无垢隐(注22)等众多智者成就(注23)於释论中悉作如是解说,彼与《上师五十颂》造者之宗似极相顺。吾当随顺彼宗,谓一切如来尚且恭敬承事上师,况馀一切弟子,当知此即引生最大恭敬之根本。

《时轮续广释无垢光明论》於此「已能得受胜灌顶」一颂是有「了义」与「不了义」二说,释「如来」义,亦有差别。此二文句虽同,出处有别。今依前说,应知此颂乃是初业当於灌顶上师具大恭敬之因,若於「如来」之释义有异,此颂即不堪为恭敬之因。
    要言之,续中一一金刚句之解说,差别虽大,然不相违。是尔,诸佛顶礼德相圆满上师之说亦非不应道理,如《胜义承事论》(注24)云:
具德种性子 能摧坏轮回
其身普示现 梵天世间处
吉祥师非馀 无量佛如来
恒於彼作供 十方佛菩萨
恒於彼作礼

《经集》(注25)引《宝积经)云:
阿难,若有菩萨住车乘中,随欲受用五种少欲,无有余人曳其车乘。阿难,如来亦当以身曳彼菩萨车乘。
其理相同,如是应知。
(2.1.1.1.2)「修习恭敬之法」:
此分二门:总说修习恭敬之法;特别修习恭敬之法。
(2.1.1.1.1.2.1)「总说修习恭敬之法」:
(第三颂)
最胜信心三时中 手持鲜花曼陀罗
合掌供养传法师 恭敬头面礼其足

谓于每日晨朝及余二时,应于为己开示续道之上师,以自「头面」顶「礼其足」,以作「供养」。有作是念:「唯作顶礼耶?」谓应先以中央堆置鲜花之曼陀罗作供,复以双手「合掌」作礼。恰译师(注26)之译文甚善,彼云:
设置鲜花曼陀罗 恭敬供养传法师 合掌头面礼其足
又此应以极猛厉之「最胜信心」而发起。
(2.1.1.1.1.2.2)「特殊修习恭敬之法」:
若作是念:「自为出家,金刚阿阇黎为在家白衣,或身为比丘,上师则为新学沙弥,非是比丘。应如是礼敬耶?」颂云:
师或白衣或沙弥 为断世间讥毁故
彼前陈设正法等 持禁戒者意作礼

谓弟子出家,师为在家白衣等(注27)。作顶礼等时,应于「彼前」陈设「正法」经典,「等」谓佛像等物。身于彼等实作顶礼,意则顶礼上师。此为远离以身真实顶礼上师而招世人讥毁圣教(注28)之嫌。倘无避讳之事,则不应尔。此中,「持禁戒」(注29)学处。设问:倘于在家上师不应以身实作顶礼,若尔,一切上师敬事悉断除耶?
(第五颂)
敷设座具身起立 辦事业等诸敬事
具禁戒者悉应作 唯离顶礼及下劣

谓「具禁戒」之弟子除远离五轮顶礼(注31)及洗足等「下劣」事务外,所有「诸敬事」,如是弟子「悉应作」之。何者应作?谓于上师「敷设座具」;师将临时,先行「起立」,助师「辦」诸「事业」或供献财物等。《胜乐续释难论》谓纵是新得戒之比丘上师金刚持,亦应作顶礼等一切敬事。
    声闻部有许大乘非是佛说,以大乘法藏有说出家比丘应当顶礼一类白衣,此与《毘奈耶》(注33)所说唯有本师与戒腊胜己之比丘二种皈依处相违。《思择焰论》(注34)广引具量经教,证成出家比丘应当顶礼在家菩萨,以作答难,由此成立比丘于白衣等金刚轨范师非是不应顶礼(注35)。若于圣教根本《毘奈耶》戒学能生极大危害,极应回避,故于此时说应遮止,不应作礼。若彼处所全无应回避事,故于此时说应遮止,不应作礼。若彼处所全无应回避事,仍当顶礼。《无垢光明论》亦说现有比丘金刚持,则不应依白衣金刚持为上师,此显当于《毘奈耶》具极大恭敬,应知圣教住不住世是随《毘奈耶》之有无而定(注36)。此中,有一类师谓白衣或沙弥者,是说彼等未作金刚阿阇黎时,倘非如是,即与前说诸佛尚于金刚阿阇黎顶礼相违。此不应理,以彼是约有应回避事时(注37),即如上说而特开许。倘若非约金刚阿阇黎说,是失时位(注38)。
(2.1.1.1.2)「观察所恭敬境及恭敬所依」:
此分二门:必须互相观察之理;即观察已应作取舍之理。
(2.1.1.1.2.1)「必须互相观察之理」:
有作是念:「若尔,所恭敬境之上师与能恭敬之弟子,二者应否互相观察耶?」
(第六颂)
为免上师与弟子 俱同失坏三昧耶
是故勇士师弟子 应先互相作观察

「勇士」(注39)谓具教授金刚乘之恩者及领受金刚乘教恩者。未受金刚乘恩前,能授上师应先「观察」能受弟子是否堪为法器,受者(注40)亦当「观察」授者(注41)是否具足德相。是尔双方应当「互相」观察是否相应。倘未作如是观察而建立师弟关系,系彼非器者宣示秘密(注42),上师当失坏三昧耶。弟子由不能守护所得誓句,亦当「失坏三昧耶」。以是因缘「俱同失坏三昧耶」,故尔应当观察。又观察时,若知非为合宜法器,不应开示密法。《金刚鬘释续》(注43)云:
犹如狮子乳 不应置瓦器
大瑜伽密续 勿授非器者

此见未经观察而传灌顶具大过患,此续复谓应勤观察经十二年,意谓不能速知是器非器,故应长时观察。
(2.1.1.1.2.2)「既观察已应作取舍之理」:
此分二门:应舍之相;应依之相。
(2.1.1.1.2.2.1)「应舍之相」:
若作是念:「既应观察上师是否具相,则何者方是具相?」论云:
(第七颂)
具慧弟子莫依止 无有悲心而忿毒
骄慢贪着不调伏 自夸炫耀为上师

「具慧」谓具慧力。如是之弟子不应依止上师。若尔,何等上师不应依止耶?谓具足「无有悲心」乃至「自夸炫耀」等过失者。「无有悲心」者,谓不欲度脱一切有情离苦及苦因,故不堪为胜乘善知识。「忿」谓具上品嗔恚。「毒」谓身语意爱乐损恼他众有情,或怀怨恨坚执不舍。「骄慢」谓具上品慢心。「贪著」谓坚执资财。「不调伏」谓于学处三门放逸。「自夸炫耀」谓于他众夸耀自身微小功德。《金刚空行续》(注44)第三十二品云:
嗔恚具谄诳 语言极粗恶
功德自喜足 此师不应依

(2.1.1.1.2.2.2)「应依之相」:
若尔:「何等上师方堪依止耶?」论云:
(第八、九颂)
坚固调柔具智慧 安忍正直无谄诳
了知咒与续加行 具足慈愍解诸论
毕竟晓了十真实 善巧绘造中围业
了知宣说咒加行 具大敬信根调柔

庆喜藏论师(注45)于《幻網续释》(注46)释「坚固」为善调其身。「调柔」为善调其语。「具智慧」至「无谄诳」谓善调其意。「具智慧」谓慧力高上。于诸怨害、苦行、深法,堪忍能耐,即名「安忍」。「正直」谓于有情众生具足增上意乐。「谄」与「诳」谓由贪着利养恭敬所生,贪分痴分随一所摄,以众方便隐覆己过(注47),无德诈现有济德(注48)。如是,此等俱「无」(注49)。
「了知咒与续加行」一句,庆喜藏论师于《幻網续释》是作「了知密咒续加行」,彼谓能以真言与药物回遮障碍。有贤论师于《金刚空行续释》(注50)释「了知咒与续加行」云:
「咒」谓八句等(注51)
「续」者谓药物
「加行」为事业
「了知」即善巧
意谓了知以咒与物,成办息等事业(注52)。
「具足慈愍」谓具足愿一切有情离苦之大慈心。「解诸论」者,《金刚幕续》(注53)是释为「通达诸明处。」意谓三藏内明。「十真实」(注54)者,《金刚藏庄严续》(注55)最后品云:
二遮遣仪轨 秘密与智慧
离结合仪轨 供食金刚诵
威猛修仪轨 善住修中围
名密十真实 中围三摩地
印契与身姿 坐姿及念诵
护摩并供养 加行与收摄

名外十真实
此中是说有「内十真实」及「外十真实」。其中「二遮遣」谓修习十大明王(注56)回遮障难,及由书写佩带等事(注57)而作回遮。此处唯说「秘密」、「智慧」二种灌顶,未说余者,然「秘密灌顶」是于获得「宝瓶灌顶」之后传授,故彼能表「宝瓶灌顶」;「第三」亦表「第四」(注58),如是俱摄于此中(注59)。于《十真实论》(注60)中俱说四种灌顶。「离结合仪轨」谓令怨敌与护法分离已,于彼实行威猛事业(注61)。「供食」者,谓如供献十五护方神之食子(注62)。「金刚诵」(注63)谓「意金刚诵」与「语金刚诵」,然于《十真实论》中次第宣说种种诵咒之法。「威猛修仪轨」谓已得灌顶,守护誓句律仪者,依成就仪轨所说,修习十八月等,仍未成就,遂以威猛加行于本尊作钉橛法。「善住」其义易知(注64)。「修中围」谓建立对生中围(注65),作供养赞颂,入坛受灌,领受随许(注66)。广者应从《十真实论》求知。
「外十真实」者,「中围」谓有色无色二种曼陀罗。「三摩地」谓「初加行」(注67)等本尊天瑜伽。「印契」谓融入本尊之四种手印(注68)。「身姿」、「坐姿」、「加行」、「收摄」四者,寂静友论师于《幻網续释难论》(注69)释云:
    如其次第谓右足伸展等;金刚跏趺坐等;修护轮及迎请对生等(注70);依次先作供养赞叹,启请趣入(注71)
    然而,庆喜藏论师释「加行」为修习息灾等事业,余三相同。「念诵」等三(注72),容易了知。
《幻網续》最后一品所说十种真实是与后品十者相类(注73)。是尔,下续部之金刚阿阇黎应善了知后品十种真实(注74);无上金刚阿阇黎则应善知前品十种真实(注75)。

    「善巧绘造中围业」者,谓于弹线、著色等事业能得善巧。《幻網续》摄彼义云:
坚固调柔具智慧 安忍正直无谄诳
了知咒与续加行 具足慈愍解诸论
善巧绘造中围业 毕竟晓了十真实
于诸有情施无畏 恒时爱乐于大乘
彼即名为阿阇黎

「了知宣说咒加行」一句,恰译师译作:
阇黎善巧说密咒。
此较妥善。此谓于他有情善巧开示咒道也。「具大敬信」犹如前续所说:「恒时爱乐于大乘」相同,谓总于大乘、别于密咒乘具大恭敬,信心坚固。「根调柔」者,谓具足正念正知,摄护根门,断除邪境散乱(注76)。
    总摄彼义,谓:具大悲心;于大乘具坚固不移信心;善知共不共乘经论;善巧次第引导所化;善能防护身语意三门恶作,诸根调伏。具此五种德相者,是为具慧弟子所应依之师。《金刚幕续》第八品云:
具相金刚轨范师 彼所宣说真言咒
行者成就极希有 坚固具足甚深法
通达一切诸明处 了知护摩中围咒
熟谙善住供食子 晓了十种真实性

能善护持声闻行 咒乘次第能恭敬
见具相者生欢喜 善绘中围具念诵
善能摧坏根本罪 于咒与续善加行
于诸世间赐安乐 如是上师正所依
于彼永不应轻毁

如此经广说,金刚阿阇黎纵于一根本罪亦不得染犯。此是《律生续》(注77)所共许。上说防护身语意三门恶作中,此为主要。
    「能善护持声闻行」与《金刚鬘释续上师性相品》所说:「外现声闻行,内乐密集义」同义。如是,具足别解脱律仪者(注78),又以比丘金刚持为上品;沙弥金刚持为中品,不具梵行律仪但具续部律仪之白衣金刚持为最下品。此如《时轮续灌顶品释》(注79)所云:
通达十真实 三者比丘胜
沙弥为中品 在家为最后

此说如理守护《毘奈耶》善说学处,具足续部律仪之比丘,是修真言咒道最胜所依。故知执一切「别解脱」唯是小乘,与密咒极不相顺,是难成立佛说根本理趣(注80)。倘未求得上说相续德相圆满之师,当如何作?《胜义承事论》云:
斗-争坚固时 师德过相雜
难究竟离罪 当殷重观察
若功德较胜 如是善男子
即应作依止

此谓尚未得遇德相圆满者,则应依止功德较劲大者。(注81)
    以金刚阿阇黎是一切悉地之根本,众多续经皆广说阿阇黎之德相。了知上师一切性相已,欲为弟子依止者应当精勤具足此等功德。彼等欲依上师者,亦当励力寻求如是德相之师。倘未求得如是德相者,即应勤积资粮,发愿启请,以作摄受之因。是尔,了知此等上师德相,最极重要。何等弟子应作摄受?
《幻網续》初品云:
乐善法修习 恒常敬师长
相续供本尊 具足彼功德
是名为弟子


何等弟子应当舍弃?谓从「无有悲心而忿毒」一颂所说,应知若具此等过失及与此中所说功德相悖诸过,即应舍弃。既已了知弟子过失功德,即应励力断除诸过,令己具足诸种功德。
(2.1.1.1.3)「广释依止上师之法」:
此分二门:远离不敬;修恭敬之相。
(2.1.1.1.3.1)「远离不敬」:
此又分四:远离轻毁;断除扰乱师心;释不现见之过患;总摄彼义。
(2.1.1.1.3.1.1)「远离轻毁」:
此又分二:总说;别说。
(2.1.1.1.3.1.1.1)「总说」:
(第十颂)
既为弟子若作意 轻蔑如是依怙主
即是轻蔑一切佛 故彼恒时感苦恼

    谓于前文所说「如是依怙主」,作「轻蔑」毁谤,定当恒时无间感受痛苦。缘何轻蔑而生此苦?谓缘所思「作意」轻毁。「何人能作轻蔑?」谓「既为」彼师之「弟子」,为弟子已,轻蔑师长。轻毁之相,如《最胜本初广释》(注82)所云:
    于彼引入瑜伽中围轻范师前,或说彼破犯戒律,或说彼精进下劣,或说彼愚痴。如是等事,任谁皆不应作。
此谓轻毁破犯戒等事。此中,引入中围之师非是唯传灌顶之师,密意是说受持续部讲释及诀窍前,必先趣入中围坛城。应知此是总说轻毁金刚阿阇黎之过患。复次,若「境」为己之师长,定须断除远离一切不敬。寂静论师于《密集中围仪轨释》(注83)云:
    不毁谓者,谓虽见师长犯戒等,亦复不失恭敬。
「即是轻蔑一切佛」一句是显轻蔑乃是恒常招感苦恼之因,此与供养金刚上师即是供养一切诸佛之理相同。
(2.1.1.1.3.1.1.2)「别说」:
    若尔,轻毁师长当感何等苦耶?
(第十一、十二颂)
若有轻毁轨范师当缘疫瘴侵害病
魔碍热症与诸毒大愚痴者身命终
(注84)
或为恶王火毒蛇 水与空行及盗贼(注85)
魔障邪引所杀害 堕入无间地狱中(注86)

恰师译本则云(注87):
毁谤师足大愚者 当缘疫瘴侵害病
魔碍热症或诸毒 由是因缘而命终

此谓较为妥善。此中又有现世恶报及不现见之后世恶报二种:首颂与及「恶王」乃至「邪引所杀害」等句是明前者(注88);「堕入无间地狱」一句是明后者(注89)。「疫瘴」(注90)谓除「病」以外余等难忍传染疫病。「侵害」者,谓除后文所说能害有情以外,余等暴恶众生所作之损害(注91)。「热症」者(注92),谓除「病」及「疫瘴」以外之一切疾病。如《金刚幕续》第八品云:
谄诳粗恶行 现颠倒承事(注93)
罹肺血癫病 死堕地狱等(注94)
(注95)
「魔碍」谓天魔、龙魔等。「病」谓不过一昼夜诸不治之症。「诸毒」谓掺毒等物(注96)。彼等不知重大罪恶过患,于师长作毁谤师之「大愚痴者」,当由此等死缘而命终。如是或为「恶王」、「毒蛇」、食用「空行」、「盗贼」、「邪引」所杀,又或遭逢火烧、溺水之非时横时,生于地狱。
《最胜本初续》第一品总彼义云:
若毁等同佛 上师阿阇黎
即毁一切佛 恒常受诸苦
热症毒掺毒 诸空行所害
(注97)
或为暴恶魔 引天众所杀
堕入无间狱


(2.1.1.1.3.1.2)「断除扰乱师心」:
(第十三颂)
任于何时永不应 扰乱一切阇黎心
倘由愚痴如是行 定于地狱受烹煮

谓「何时永不应」猛厉「扰乱一切」金刚「阇黎」之「心」意,令生厌烦。弟子「倘由愚痴如是行」,当于「地狱」身「受烹煮」焚烧。以如是业具极大势力,决定引生彼果。如《圣八千颂般若波罗密多注现观庄严论名句论》(注98)所说纵为定业,依止「四力」(注99)能得清净。彼理可从《菩提道次第广论》得知。此颂是总摄《月密明点续》(注100)所说。
(2.1.1.1.3.1.3)「释不现见之过患」:
(第十四颂)
有说毁谤师长者 长住所云无间等 可畏恐怖地狱中(注101)
前说「堕入无间地狱」之「地狱」。「等」谓「无间」及「炎热」等地狱。于诸经续皆谓彼地狱最极「可畏恐怖」,苦极猛厉。故谓「毁谤师长者」定当长时受苦。此是总摄《金刚藏庄严续》第十四品与《幻網续》初品所说。复次,诸护法从亦不能救(注102)。《金刚藏庄严续》云:
暴恶大愚者 随往四方所
智者不救护 枪矛等利器
刺杀造罪者

《密集续》第五品亦云:
有情虽造作
无间大罪等 金刚乘大海
大乘中成就 诸毁阿阇黎
虽修无成就
(注103)

《明灯论》(注104)释彼义云:
「无间罪」者,谓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毁谤正法等五大罪。染犯彼等随一,命终无间堕于地狱。「等」字是摄诸近无间罪与四根本罪。纵曾染犯彼罪者,倚仗上师恩德趣修圆满次第,亦能成就正觉。初时依止师长,后由闻思了达究竟空性,即便轻蔑师长,心念「今者师何所用?」。与此等存心毁谤师长者,共同受用资财喜乐者,尚且不得成就,况乎其人?
意谓此罪尤胜于毁谤正法,染犯无间重罪。续经数数宣说此等恶行能夺一切悉地,是极可畏恶趣众苦根本,故于此处应极殷重。
    总于因果,别于轻毁上师,扰乱师心诸罪之果,思维彼义,根植心相续中,当于彼罪果报起大怖畏,坚固定解此等是从彼因而生(注105)。若于此二(注106)徒讬空言,则于此等果报之殷重亦唯虚言。
    设不能念毁谤师长等罪,于守护律仪而生轻弃,虽谓修道,亦是开启恶趣之门。是尔,应当守护所得誓句戒律,以为修道根本。《金刚藏庄严续》第十四品云:
何人轻毁轨范师 纵离睡眠与愦闹
精勤修习经千劫 亦为积集地狱因

《胜乐略续》第一品:
行者极等引 当应护誓句
失坏誓坛中 不得灌悉地
(注107)
(2.1.1.1.3.1.4)「总摄彼义」:
(第十五颂)
是故一切精勤者 永不轻毁慧广大
于自善德离自矜 金刚上师阿阇黎

轻毁师长之过患极大,是尔,「一切精勤者」应当尽己所能,「永不毁谤」师长。「金刚上师阿阇黎」其「慧广大」,博学多闻,虽具广大「善德」而「离自矜」,隐藏不露。总于一切弟子,别于数数希求甚深法门然一善知识尚未如理依止之弟子,由大慈心而作引导。
    如上所说,非但自身不应轻毁师长轨范,若于他作轻毁者而作助伴,能成悉地极大障碍,故当究竟远离此罪。
《幻網续》第一品云:
轻毁师长事 梦中亦不现
轻毁轨范者 为魔邪引攫
作此暴恶者 智者应永离

(2.1.1.1.3.2)「修恭敬之相」:
此分八门:供养;视之如佛;如教奉行;于上师之物及其眷属之作法;净治现前威仪;殊胜身语敬事;断除我慢;离自主张。
(2.1.1.1.3.2.1)「供养」:
供养分四:为断不敬而作供养;供养一切摄受之法;如是献供之理;守护三种誓句之法。
(2.1.1.1.3.2.1.1)「为断不敬而作供养」:
(第十六颂)
以诸随顺诸供物 恭敬呈献阿阇黎
如是热症等违缘 当来悉皆不出生


倘缘放逸轻毁上师,应具最大恭敬,以馔食等供养「呈献上师阿阇黎」。「随顺」者,谓悦意之「供物」。作是供养,即如前所说,「热症等违缘」,于「当来悉皆不生」。
《最胜本初广释》及《吉祥密集中围仪轨》于轻毁师长之还净方便(注108)皆有宣说。
(2.1.1.1.3.2.1.2)「供养一切摄受之法」(注109):
(第十七颂)
于自誓句轨范师 以非可施妻与儿
及自性命常供献 况复不定诸财物

往昔诸师有说「自誓句轨范师」为授己誓句之师长。余师有释彼为己誓句(注110)中之师长,令不染犯(注111)。然《最胜本初广释》云:
所言「恒时守护自誓句」者,谓自誓句即自本尊身语意三种金刚。
寂静论师亦说此即本尊瑜伽。是尔,观为与自本尊身语意无别之上师,即是「自誓句轨范师」。「非可施」者,谓自「妻」、「儿」、「性命」等难施事。若此等尚能「供献」,令自誓句上师欢喜,「况复」无常「不定」之身外「财物」。《和合续续》(注112)第二品初分亦如是云:
以自妻儿女 姐妹及奴仆
顶礼而供献 自所有资财
供已复启白 自今以为始
献身作汝仆

(2.1.1.1.3.2.1.3)「如是献供之理」:
设问:「从今供献自身为奴仆,令师欢喜,其理何在?」论云:
(第十八颂)
是故无数俱胝劫 所难获得佛果位
若有具足精进者即 此一生亦能赐

余者于「无数俱胝劫」难以获得之正觉「佛果位」,于金刚乘中「即此一生能赐予」,故应令师欢喜。赐予何人?谓当赐予彼等具足极大勇猛精进之上品所化。若乏精进不能成佛,此过唯于弟子自身。「亦」谓于此生中非唯赐予共同悉地也。
(2.1.1.1.3.2.1.4)「守护三种誓句之法」:
(第十九、二十、二十一颂)
恒时守护自誓句 恒时供养诸如来
亦当恒时供师长 以彼等同一切佛
欲得无尽果位者 以其少分极悦意
乃至最极殊胜者 若彼若此献上师
倘能于彼恒供养 即是恒供一切佛
由供而得福资粮 资粮令得胜悉地

「恒时守护自誓句」者,谓自身之本尊身、语、意瑜伽。「恒时」者,寂静论师释为无尽善法;「守护」谓坚住律仪。为令圆满资粮(注113)故,「恒时」以遍满虚空之内供、外供,「供养」金刚萨埵等「诸如来」。如是,「亦当恒时供师长」,「以」师长是「等同一切佛」之资粮田。「亦」者,谓此供更胜于供献诸如来之供物。总之,以前说之曼陀罗供及一切内外供养、财物供养作供。《金刚藏庄严续》第四品云:
金刚弟子具慧者 何所希求一切乐
当以信解心供养 心若思供而未供
或作承诺而未供 决定受生为饿鬼
又在堕于地狱中

「无尽果位」谓证得犹如虚空广大无尽之法身境位。彼等「欲得」引位之弟子,以自极悦意一切微小乃至最极殊胜之物供养师长。师肯?为除弟子贪爱,故而纳受彼供。
如《和合续》第二品初分云:
凡所一切可爱物 悉以无有希求心
彼彼一切供上师 具大悲愍上师长
为除弟子贪执故 以饶益想予纳受

作如是供养之利益者,谓恒时供养上师如同恒时「恒供一切佛」,圆满「福资粮」。由广积资粮即能速得「胜悉地」,况乎余等切悉地。此明行者所得悉地是由「相顺因」亦即广积资粮所生,非从「无因」或「不顺因」生。依于师长即易圆满资粮,此显金刚阿阇黎乃是为积集福行之最胜福田。《五次第论》自加持次第品(注114)云:
应舍一切供 唯供养上师
令师欢喜已 得殊胜遍智
供无上师长 金刚萨埵尊
不于此修福 苦行何所依

上文「是故一切精勤者」至「资粮令得胜悉地」等颂(注115)中,除第六颂外(注116),皆是总摄《最胜本初续》第二品之义。第一颂及第五颂亦出于《金刚幕续》第十五品。
(2.1.1.1.3.2.2)「视之如佛」:
此又发二:正义;于师身影行亦遮不敬。
(2.1.1.1.3.2.2.1)「正义」:
(第二十二颂)
是故具足悲舍戒 忍等功德之弟子
于上师与金刚持 不应观为有别异

以彼师长为积集资粮之田,等同诸佛。诸正弟子,不应观察金刚「上师与金刚持」二者「别异」。应当视彼为金刚持。又正弟子者应具之功德者,「悲」谓大乘之根本。「舍」谓不执自利,以身体、资财、善根,回向有情众生。「戒」者,谓其清净守护所得律仪。「忍」者,谓堪忍有情之邪行及苦行(注117),无有厌患。此视师如佛之修法,众多续经皆有宣说。《密集续》第十七品云:
世尊,一切如来与菩萨,于世尊一切如来身语意金刚集会中,现前灌顶之阿阇黎,云何视之?善男子,一切如来与菩萨应视其如菩提心金刚。何以故?阿阇黎者与菩提心平等,无二相差别也。

此中,密集灌顶亦表余续之灌顶;灌顶者亦表余等金刚阿阇黎。「菩提心金刚」是金刚持之异名。支鲁巴大师所造《大宝树论》(注118)云:
言「彼二无别」者,谓从菩提心金刚法身所起圆满受用之身(注119)。于不能现见此色身时,即于清净他众业障之处现彼身相(注120)。
意谓于现今世人不能亲见佛身时,佛即现为金刚阿阇黎身,利益有情众生。
寂静论师于《掌华论》谓观与佛无别是令弟子于师长与金刚持生起平等信心,令金刚持天慢能得坚固,无难积集资粮,速得成就。
《金刚幕续》第十五品谓金刚持示现凡夫身,以阿阇黎相饶益有情。如云:
所谓金刚萨埵者 示现金刚上师相
由念利益诸有情 现为众生凡夫相

应观师长为五部如来,数数思念功德,遮止寻过之想。以能离疑观彼所具功德,即能增上成就自身悉地之因。若观有少分过,即能障碍悉地障。

《金刚藏庄严续》第十四品云:
恒敬师弟子 如是观其师
师等同诸佛 本即金刚持
具宝生佛德 智广大如海
能施予无价 如意摩尼宝
远离寻过想 取德悉地成
寻过损悉地

《幻網续》中亦作是说。是尔,应自精勤数数遮止寻过失想,若有违越,当即忏悔,遮止寻求过失之想,数数令心忆念所见功德,此是于师长生起净信之甚深方便。观师身为自性善法之殊胜方便。如《金刚空行续》(注121)第三十二品云:
诸佛自性身 四肢即菩萨
毛孔阿罗汉 顶髻五部佛
足垫为世间 药叉与密等
为其身光明 功德自性身
瑜伽当恒观

《四座续》(注122)秘密座初分亦如是说。此中,「诸佛」谓金刚持,应如是观师长身,双目与四肢观为地藏菩萨等(注123),身中毛孔自性为百千俱胝阿罗汉。《四座续》云:
顶严为五部
诸伭亦作如是解说,谓五部(注124)为其顶严。梵天、大天(注125)等世间诸天为其足下之垫。有贤论师于《念因论》(注126)云:
「药叉」(注127)其名共知。
「密」谓寻香(注128)。
「等」者,是摄「部多」(注129)等。
念智称论师于《四座续释》(注130)云:
上师密处为药叉等之自性
观彼续中文句,应知彼意是说应观上师身中光明为「密」与「药叉」等之自性。此等乃是续部所说之不共上师瑜伽教授。
(2.1.1.1.3.2.2.2)「于师身影等亦遮不敬」:
(第二十三颂)
可畏等同坏塔罪 师影尚不应跨越
鞋履座垫乘骑等 莫作跨越不待言

「坏塔」者(注131),经中说为近无间罪。践踏上师身影与彼罪同。由畏此大罪行故,「师影尚不应跨越」,「鞋履」等物「莫作跨越」自「不待言」。
《幻網续》第一品亦如是云:
经说如同坏佛塔
故勿跨越师身影

《金刚藏庄严续》、《金刚空行续》亦作是说。《四座续》亦许彼二罪过相等。又彼过患,《金刚幕续》第八品云:
上师所喜与身影 鞋履座垫与寝具
诸大愚痴若跨踏 彼当堕于剑林狱(注132)

《金刚空行续》第三十二品亦云:
师长坐卧具 鞋伞衣服等
一切所用物 并与师身影
皆不应跨越 不应作轻悔
若作如是等 恒时受诸苦
失义不吉祥

倘于难免跨越之处行走,应如《毘奈耶经》卧具事所说:
作三宝事,或扫拭涂绘,或于佛殿影、或佛影像,或佛塔影,或命木影(注133),应念诵圣典颂文方能践踏,如是例如。
续部所说远离彼过之理趣,于吾所造律仪释论中当作宣说(注134)。
(2.1.1.1.3.2.3)「如教奉行」:
(第二十四、二十五颂)
大慧者以欢喜 心精勤听受上师命
倘无力办如理事 当作启白不堪能
依师当得诸悉地 若增上生若安乐
是故一切精勤者不应违越师教令
「大慧者」谓慧力广大之弟子,应于以大「精勤」力「听受上师」之「命」,如教奉行。又当远离勉强,具足极大「欢喜」欣悦之「心」而行。若尔,一切师命皆应成办耶?谓于如法事,倘已力行然难成办,纵不堪能亦无过失,然当明言不堪能因,婉言辞谢。若为非法或非理事(注135),亦当如前婉言辞谢,不应趣入。妙吉祥称论师于《总仪轨心髓庄严论》(注136)云:
所嘱不善当启白 作已即当作等置
《毘奈耶经》云:
若教非法当舍弃
《宝云经》(注137)云:
于善法,随顺而行,于不善法,不随顺行。
是尔,若师强令作诸违背三种律仪之事,不应实行。然不应由是因缘令失信心或说师过。除此以外,师长所嘱一切善事,皆应尽力成办,不可违越。以胜共二种「悉地」,或「增上生」等天人依身,或此中民需一切「安乐」,皆由「依师」而「得」。复次,师长言教,为能加持趣入弟子之主要门径,「是故」不应违越。后颂(注138)是出于《月密明点续》所说。「违越师教令」之过患,《金刚幕续》第八品云:
得胜灌顶诸弟子 若有违越师教令
于此现世亦受苦 后世堕于捺落迦

又悉地由师而得之理,如《金刚幕续》第十品所云:
一切如来所称赞 有情导主阿阇黎
是吾父母理何在 一切如来作是云
金刚心佛金刚法 威光马王诸悉地
(注139、140、141)
(注142、143)
从此无难而获得 由令金刚持欢喜
眼药速行与宝剑 地行丸药及空行
(注144、145、146)
(注147、148、149)
隐身并与取精等 彼等亦能速成就(注150、151)
是故一切诸如来 悉至师前作礼拜
(2.1.1.1.3.2.4)「于上师之物及眷属之作法」:
(第二十六颂)
师长财物如自命 师长所爱亦如师
师长侍从如亲眷 等住境中恒思维

应护师长之「财物」如护「自命」,励力守护不坏,远离犹豫。非唯恭敬师长,更当恭敬师长之儿女、明妃等「所爱」。于师长周围之「侍从」亦应慈爱,犹如慈爱自己「亲眷」。纵于「等住境中」,亦当如是「恒」时专注思维。
(2.1.1.1.3.2.5)「净治现前行仪」:
此分三门:遮止不如理行;依止如理行;宣说馀等遮止不如理行之法。
(2.1.1.1.3.2.5.1)「遮止不如理行」:
此又分二:于师长能见近处之行法;于师能闻近处之行法。
(2.1.1.1.3.2.5.1.1)「于师长能见近处之行法」:
此理是以三颂又半颂宣说:
(第二十七、二十八、二十九及三十颂上半颂)
坐于床榻或行行 或束头巾踏座具
双手搓揉或叉腰 师长面前不应作
倘若师长身起立 当勿躺卧或端坐
应于此等种种事 恒时善巧殷勤作
除遣口唾涎沫等 伸足于彼坐垫处
往来经行与争论 师长面前皆勿作
搓揉肢体或舞踏 歌咏伎乐均莫为

此说于师长前不应「坐于床榻」之上,然坐于座上则未遮止。行时不应「先行」于师长之前。
《金刚藏庄严续》云:
前行与伸足
正行不应作

「束头巾」者,谓于师前不应束髻带巾。《金刚藏庄严续》第十四品云:
结髻带巾作装扮
师长之前不应作

「踏座具」谓先于师长上座,或师长露地坐时(注152),自住座具之上。此等皆不应作。「双手搓揉或叉腰」一句,恰译师是译为:
勿以双手置腰间
此较妥善,盖下文已说遮禁搓揉肢体。是尔,此谓于师长前,应离轻慢,勿以双手叉腰。「倘若师长身起立...」一句,恰译师是作:
若师或坐或起立 当勿躺卧或端坐
是尔,于「师长身起立」时,「当勿躺卧或安坐」;师长坐时,不应躺卧。一切时中,应于师长敬事「恒时善巧殷勤作」,迅速发起,善巧成办。「除遣口唾涎沫等」是摄吐痰与擤涕;坐于座时「足」向外「伸」展;「往来经行」;吵嚷「争论」,如是诸事,「师长面前皆勿作」。复于师前,不应「搓揉肢体」或双手等;又除荟供轮等支分外,「舞踏」、「歌咏」、「伎乐」均不应作。
(2.1.1.1.3.2.5.1.2)「于师能闻近处之行法」:
(第三十颂下半颂)
广作种种杂言谈 能闻近处不应为
谓「不应」于师长周围之「能闻近处」,随意「广作种种」无义闲「杂言谈」。「除遣口唾涎沫等」至「能闻近处不应为」等句,于《密集释续金刚鬘》(注153)多所宣说。
《金刚藏庄严续》亦云:
舞蹈击鼓或绮语 所能闻处不应为
(2.1.1.1.3.2.5.2)「依止如理行」:
(第三十一颂)
躬身从座而起立 当具恭敬而端坐
黑夜渡水可畏途 得教令已方先行

端坐起立应当恭敬。「躬身」者,谓举止恭敬。于「黑夜」、「渡水」或旅经「可畏途」时,获「得」师长之「教令」,著己「先行」,如是方行于前。此为前说「不应先行」之特殊开许。《金刚藏庄严续》:
若于黑夜或渡水 或处险恶深谷处
行开许已方先行 如是即不成过失

(2.1.1.1.3.2.5.3)「宣说馀等遮止不如理行之法」:
(第三十二颂)
师长所能现见处 具慧不应身扭旋
不应以背倚柱等 亦莫牵曳手指节

具慧弟子于师长前,不应来回「旋扭」身躯;不应「以背倚」靠墙、「柱」等物。不应「牵曳手指节」。《金刚藏庄严续》:
抚节及伸足
此谓不应牵扯挤压关节。又于一类论典说为「不应拉指节」似较恰当。
(2.1.1.1.3.2.6)「殊胜身语敬事」:
此又分二:殊胜身敬事;殊胜言敬事。
(2.1.1.1.3.2.6.1)「殊胜身敬事」:
(第三十三颂)
或濯其足或浴身 擦拭与及按摩等
先应顶礼竟亦然 礼已后当随欲行

谓于师长「濯」洗沐「浴」,或「足」一分,或其全「身」又或「擦拭与及按摩等」,于前「应先顶礼」,作「竟」复应如是稽首礼拜。「从当随」自所「欲」作自事务。
(2.1.1.1.3.2.6.2)「殊胜语敬事」:
(第三十四颂)
倘若称说彼名号 随后应缀尊前语
为令他人起恭敬 故应称说殊胜语

谓「若当称说师长名」号,应于彼名号称说「尊前」之敬语。唯如是耶?谓复应「称说」馀等「殊胜」之敬「语」,令馀人能于师长生「起恭敬」。倘师长名「大宝金刚」,即应称为:「至尊正士大宝金刚尊前」。此能令馀者作意,恭敬师长故。又恰译师译此颂云:
彼名不应简略称 各后随行尊前语
为令馀者起恭敬 故当称说殊胜语
然前译似较妥善。
(2.1.1.1.3.2.7)「
断除我慢」:
此分三门:由依教令断除我慢;由闻正法等断除我慢;由总行仪断除我慢。
(2.1.1.1.3.2.7.1)「由依教令断除我慢」:
(第三十五、三十六颂)
恳请师长予教令 应说当如汝教行
双手合掌离散乱 属耳听受师长教
发笑与及咳嗽等 应当以手掩自口
所办事务究竟已 当以柔和语启白

谓先请问师长给「予教令」,千之所办之事。师教令办种种事时,身应「双手合掌」,心应远「离散乱」,「属耳听受」。师长说竟,应云:「当如汝教行」。师令「所办」之「事务」已「究竟」时。应以极「柔和语」启白师长:「已如是行。」令师长了知。
    听受教令或馀时位,又或将欲「咳嗽」、「发笑」,为令远离失仪不敬故,「应当以手掩自口」。「等」字是摄欠伸等时。恰译师译作:
师长赐予教令时 应当速云谨遵命
虽于一等地区现仿仍奉行此规(注154),然前译较善。
《金刚藏庄严续》云:
是故于自师长前 当如初嫁含羞涩
咳嗽发笑唾痰等 应当以手掩自口
言辞和雅极柔软

复云:
受持办事嘱咐等 从于彼处退出时
合掌不散师见处 勿以后背朝师长

此谓退出师所见处时,不应背向师长。
(2.1.1.1.3.2.7.2)「由闻正法等断除我慢」:
(第三十七颂)
师长面前调柔住 所著衣物应如法
双膝胡跪手合掌 三返启请求闻等

欲求听法之弟子,于求法时,应作「三返启请」。应具何等威仪?上师面前应离高举我慢,寂静「调柔」。由如法著衣等门,谨慎行仪,不令放逸。「双膝胡脆」,「合掌」而作「启请」。颂中「等」字是摄请求灌顶及传戒等事。「闻」者,唯指欲求抉择圣教法相。
(2.1.1.1.3.2.7.3)「由总行仪断除我慢」:
(第三十八、三十九颂)
所有一切敬事中 应离高举我慢心
羞惭畏怯善防护 犹如初嫁女儿姿
一切骄姿炫耀相 师长面前应断除
诸如此类所作事 当自观察尽弃舍

谓于前说一切敬事行仪之中,不应杂染「我慢」心念。以《般若经》谓于殊胜境起我慢心,为极重罪,过患极大。是尔,由恭敬故,「畏怯」师长,犹如自知「羞惭」之「初嫁女儿」,于一切行仪极「善防护」。所有一切「诸如此类」之事,于开演正道「师长面前」,悉应「断除」。应以自慧「观察」,由彼非法之念,弃舍一切我慢骄恣炫耀等非理行仪。
(2.1.1.1.3.2.8)「离自主张」:
此分四门:行利他事,请求开许;利他所得供养,敬献师长;师长面前,不应受他敬事;于身威仪起大恭敬。
(2.1.1.1.3.2.8.1)「行利他事,请求开许」:
(第四十颂)
善住中围与护摩 摄受弟子及说法
若然师长住彼处 未得许可不应作

谓作开光「善住」,入「中围」曼陀罗传授灌顶,修「护摩」火供,「摄受弟子」为彼「说法」,倘若师长住于彼地,应先请师开许。师若允许,方可实行,若不允许,即不可作。若师长不在彼处,不必请求开许。
(2.1.1.1.3.2.8.2)「利他所得供养,敬献师长」:
(第四十一颂)
作开眼等所得物 一切皆应献上师
彼于所供纳受已 馀者随欲自受用

「开眼」者(注155),即是「善住」之异名。由传授灌顶等所得一切供养,皆应尽数奉献师长。颂中第三句恰译师罗译为:
于彼受取所欲已
此谓上师于弟子所供中,取己所欲已,弟子即可随意受用所馀供物。
(2.1.1.1.3.2.8.3)「师长面前,不应受他敬事」:
(第四十二颂)
师长弟子非弟子 师前弟子亦不许
起立顶礼诸敬事 一切皆应作遮禁

上师弟子不应作为自己弟子。于师长前,纵为自己之弟子亦不应为彼说法。鄂舍登多杰(注156)说有一班智达作如是释,言上师弟子不应作己弟子者,是指于自身所作敬事损减于师长所作敬事,则不应作为弟子(注157)。然而,诸净善抄本于「师前弟子亦不许」一句皆具「亦」字,意谓上师之弟子,不应于师前作为弟子(注158)。又于师长面前,自弟子若为己作打扇、或作「起立顶礼诸敬事」,当云「莫作是事」而作「遮禁」(注159)。
(2.1.1.1.3.2.8.4)「于身威仪起大恭敬」:
(第四十三颂)
凡于师长作供养 或凡师长所赐予
具慧于彼躬身礼 双手恭敬作捧持

谓「凡于师长作供养」,「具慧」弟子应恭敬「顶礼」,以「双手」呈献供养。非唯如是,「凡师长所赐予」,亦当如是躬身作礼,以双手受持。恰译师译云:
具慧于彼躬身礼 双手呈献或受持
此较妥善。《和合续》云:
随所有赐予 顶礼敬受持
此谓获赐赠时,应作顶礼。
(2.1.1.2)「附义」:
(第四十四颂)
具足正念不忘失 一切所行皆精进
同法违越所行时 以欢喜心互劝止

于自身誓句「具足不忘失」之「正念」与「正知」,不令失坏。由具足彼等,于金刚持禁戒之「一切所行」中,悉「皆精进」。于「同」一师长之「法」友「违越所行」禁戒之界限时,劝阻彼等不应毁坏誓句。又应以欢喜意乐,互为法友。恰译师译云:
以其不忘失正念
此颂是于明释事师之法中,兼说于法友之作法。
(2.1.1.2)「特别依止之法」:
(第四十五颂)
有病于师顶礼业 纵未得师所开许
于诸遮禁虽现行 具善心故不成罪

此颂是说缘有病故不犯过之相。倘由馀缘轻毁师长,扰乱师意,则不开许。唯缘病者于「坐于床榻或先行」等禁戒(注160)而作开许。有病者虽欲于师长作顶礼等敬事,由病重故,无力成办,如于「师长前坐于床榻」等无病时「所遮禁」事纵有「现行」,倘能具足极净「善心」,即不染犯遮禁之罪堕。
若尔,彼等应求师长开许耶?应知彼时「纵」然未得师长许可,亦无过失。是尔不必请求开许。恰译师译此颂云:
病者礼敬师长业 已得上师所开许
纵然作诸遮禁事 彼具善心无堕罪

此译意谓于一类禁戒,纵然无病,若得师长开许,即无过失。《金刚藏庄严续》广释不犯过失之理云:
患病根残缺 利他具大义
需说无生义 具力得许可
奉命遇违缘 应知无罪过

(2.1.3)「依止法之摄义」:
(第四十六、四十七颂)
此中何须广宣说 令师欢喜皆应作
令师不悦悉断除 于此二事当勤勉
应知金刚持亲说 悉地是随师长生
一切务令师喜悦

「此中」,依师之法「何须广作宣说」?当总摄依师要门而作受持,谓了知能「令师欢喜」者,即应成办;「令师不悦」者,悉应「断除」令彼不悦之因。于此等事应当精进勤行。复次,「金刚持亲说」,一切「悉地」(注161)成就唯是观待令金刚阿阇黎欢喜而「生」。既了知已,即以身、语、意三门「一切」事业,「务令师」长金刚阿阇黎「喜悦」。《金刚藏庄严续》亦云:
是尔应尽诸方便 于胜上师金刚持
随顺令其生欢喜 彼悦一切佛喜悦

(2.2)「释依止法之时量」:
(第四十八颂)
意乐清净诸弟子 已于三宝正归依
随顺师长而转者 即应授彼令诵读

言「授」者,谓作解脱之所依。所授者何?谓此舍弃自主随侍依止师长法门之论。何义故授?谓授予「诵读」,由数数诵读论文,令不忘失,知彼义已,由正念知,如理取舍。授予何人?谓授予「诸弟子」。何等弟子?谓授予具足二种德相弟子:第一,谓已「正皈依」佛、法、僧「三宝」律仪。第二,谓「意乐清净」,如理发起愿行二种菩提心。
    此说本论是为彼等于经续二乘共道次第已善修学者宣说。皈依及二种菩提心一切修学方便,吾于《道次第广论》已广建立。

    又后颂云「次由授予密咒等,令成堪受正法器」是说传授依师教授已,次当令成密咒道轨法器。以于共道已善修学,欲求趣入咒道者,为说金刚弟子依止金刚阿阇黎之规,乃是此论之意趣。是故,卓弥大师(注162)谓于预备位作皈依发心,是日于正行前,为说《上师五十颂》(注163)。然玛觉译师(注164)所说较善,彼谓那洛巴大师(注165)之宗是许此论是为已学共道,欲成金刚师弟之前宣说。
    此论引导弟子之次第是与《摄行论》(注166)相顺,故为至要。此理吾于《道次第广论》已广宣说(注167)。

    设问:传授密咒灌顶前,宣说《上师五十颂》乃是错谬,以此能招洩露秘密(注168)之过故。答曰:无过。以此论所说密咒不共法相至极稀少,纵有宣说亦极简略不显。又如弟子最初求灌顶时,纵未成办所需预备,然为守护故(注169),于未授灌前,亦有传授本尊真言观修念诵,不成无洩露秘密之过。如是,此中是为彼等于共道已善修学,复欲趣入咒道者说,非是任意为他宣说。《金刚空行续》第四十六品云:
弟子观足心 风轮形如弓
脐间燃智火 其光燃心间
修火焰融合 罪行化恶相
纵邦字发放 经鼻门外出
次观忿怒相 尽噉彼一切
(注170)
复云:
起所修天相
安立诸护法

众多教典皆谓所修天相乃是普贤(注171)。倘许此是阿阇黎所修,非为弟子宣说即为错谬,以《金刚鬘曼陀罗仪轨》云:
蛇咒亦为念诵而传行者。(注172)
此即是说,于其弟子亦传以念诵之咒。《十真如论》亦如是说,是尔,上师弟子俱作修习。
    总之,任趣何乘,依师之法均极重要,众多契经皆已宣说。别于众大续典极大殷重宣说金刚乘一切悉地,悉由随顺师教而生。是故,依止金刚阿阇黎之法,为道之根本。又仅唯略修一座上师瑜伽者,决难了知此等教悟,是尔,应于此论,以大精进善解彼义。既了知巳,应以正念正知,励力守护大金刚持所制一切禁戒。倘能如是而行,罪过渐转微小,设有违越禁戒,即起忏悔改正之愿。如是,当于此生或馀生中,不待长时,即如善财童子(注173)、勇士常啼菩萨(注174),于依止善知识能得善巧,如所善巧,能正修习。若不了知此等理趣,又或了知,而不善披守护铠甲,此等众多过失定速生起,污染自心相续。如是,即于未来诸生世中,亦难守持禁戒。诸具慧者,当知此论阙为修学上师瑜伽殊胜教授。
(2.3)「云何能成合宜法器」:
(第四十九颂)
次由授予密咒等 令成堪受正法器
复于十四根本罪 应当诵读并受持

修习诸共道次第复学依师法门已,「次」当令弟子相续转成合宜法器。若尔,令成何种法器耶?谓成「正法」之器。「正」谓「正士」,即是诸佛。「法」谓正士善说能诠诸大宝续部,及其所诠二次第道等(注175)。谓令堪能闻思修行此等正法之「器」。由何方便令成合宜法器?谓「由授予密咒等」。《誓句仪轨总集》云:
后由授予秘密咒
谓依隐密修,非非器境,故名「秘密」(注176)。「咒」于梵音为「曼查那」(注177)。「曼」是「心意」。「查那」谓「救护」。救护心意,即名为「密咒」。《密集续》第十八品云:
依彼彼根境 为缘所生意
是心意名曼 查那能救义

救护心意之方便,虽有众多。然此处是说须由授予令成合宜法器之灌顶救护心意。从何救护习意?如寂静论师释云(注178):
谓从诸恶趣、三有苦或下劣乘(注179)而作救护。
若尔,令成相应之器已,当作何者为最初?谓最初应于灌顶所得誓句律仪,不令失坏,此为最要。以毁坏戒律即断悉地根本,往后纵能修道,又或讲说听闻续义,即如无基而欲建顶,故此乃是首要。是故,既授灌已,即应无间观察能成堕处或不成堕处之界限,而作守护。弟子当善了知师长所说续部律仪学处,以未授灌前不应圆满听闻密咒学处。又学处虽有众多,然根本堕罪乃是能断诸律仪之因,有别于馀者。故尔,应以极大精勤「诵读」此「十四根本罪」之文句;于心「受持」彼义,令不染犯根本堕罪。如《入行论》(注180)云:
首先当阅览
圣虚空藏经(注181)
已受菩萨戒者应先研读《虚空藏经》,以此经宣说诸根本续。然此非谓行者于馀学处不应修学。
此中意谓,至心欲学无上乘者,得灌顶后,首应了知守护十四根本罪之界限,若不守护而自诩修习彼道,讲说续部者,即与金刚乘相悖,故应受护律仪。是尔,汝等欲求自利者,于得灌后应以守护续部戒律为闻思修学续部之基础。
(3)「后义」:
(第五十颂)
为利随学师弟子 造此无有过垢论
以吾所积无边善 愿诸众生速成佛

此《上师五十颂》是为利益无边有情众生达至无边大菩提而「造」。「吾」拔毘提婆(注182)以撰造此论「所积无边善」根,「愿诸众生速」证「佛」位。为令此辛勤造论之所生之福德无尽增长,故作回向。
若尔,此《五十颂》之性相为何?如前所云,「为」令彼等「随学师」长,舍弃自在之弟子,能生现前究竟(注183)一切「利」益。复能远离未说、倒说、赘说一切「过垢」。《殊胜赞》(注184)云:
世尊汝所说 所集福资粮
普回回众生 馀论未曾有

此谓回向造论等善根于诸有情,是为如来圣教之不共广大善巧方便,非是外道所有。

摄集三界导师佛善说 所成承事师长五十颂
成满恭敬弟子善心愿 由应善士殷勤作劝请
随学众多甚深密续典 久修达证胜位成就论
如是最极显了善解说 为欲令使彼等若我辈
不知依止善知识轨理 以及彼等唯略具知解
三门放逸未勤修习者 熟谙如斯妙道而撰造
以此造论所生之善根 回向无量众生得护念
无始以来实作与随喜 违逆最胜福田善知识
所集一切罪行速净除 复次能如吉祥极勇猛
常啼菩萨与善财童子 如理依止最胜依怙主


「跋」:
    此《上师五十颂》乃是印度大智者拔毘提婆所造。印土堪布贝玛嘎惹哇玛与西藏译师比丘仁钦桑波(注185)由梵语译本为藏文。彼论(注186)虽无梵文注释,然此名为《能满弟子希愿》之论,是依吾所研学诸具量版本校勘句义,复依《吉祥密集》、《金刚鬘》、《金刚藏庄严》、《幻网》、《三补打》、《金刚幕》、《金刚空行》、《吉祥最胜本初续》等重要续经及馀等续部论典之要义而释。
    由众多希求修学依止善知识之精进行者,世称即丹贡波法王(注187)之后裔,无量众生怙主大师咕师利敦主嘉波巴(注188)与及精通持明藏(注189)之金刚持大论师札西仁钦(注190)数数劝请;复应通达一切经续要义,唯一珍爱圣教之大智者嘉促贝桑(注191)所请,比丘金刚持善慧名称造于热振寺(注192)诸大上师之闭关兰若「下狮子严」(注193)。繕写者为精通内明三藏,尤擅因明,辩材无碍,持戒精严之达玛仁钦(注194)。愿大宝圣教广大兴隆。
吉祥圆满

法海渊深非我境
文义误失当悔除
福施无施诸有情
挚友善慧法炬等
生生不离善知识
如理承事得加持
速证无上大菩提

丹增卓津译于公元2007年1月2日

注释
(l)「胜者」fgyal ba是佛的别号。「佛子」 fgyal sras即是菩萨。文殊为诸佛之父,示现为菩萨佛子之身,辅佛弘法。
(2)文殊已证得胜於一切世间及声闻、缘觉之无上佛果,然因大悲起动,随顺承事一切有情众生,犹如忠仆护主。
(3)全名《幻化网大续王》。汉译《佛说瑜伽大教王经》。
(4)全名《喜金刚二观察续》。又作《喜金刚根本续》、《呼金刚续》、《二品续》、《二观察续》。此续分二品,
第一品名为《续王喜金刚》,即汉译《佛说大悲空智金刚大教王仪轨经》。
第二品名为《吉祥喜金刚空行母律网大续王》。
《佛说大悲空智金刚大教王仪轨经》,宋朝法护汉译。此续为属於无上瑜伽部之母续,其梵文抄本於十九世纪在尼泊尔发现。此续是无上瑜伽部「拙火瑜伽」tummo的主要来源之一,西藏佛教新译诸派均极重视研习,萨迦派更把此续及其口授传承「道果」奉为圭臬。
(5)「师利」是梵语sri的音译。
(6)即是「方便」(大乐)与「智慧」(空性)和合不二之智德。
(7)金刚萨埵梵名Vajrasattva。其梵名前半vajra,音译跋日罗,意译「金刚」;梵名後半sattva,音译萨埵,为勇猛、有情、勇识等义。藏名 rdo-rje sems-dpa,义为金刚心。是表徵证得方便智慧不二心性之觉者。有时是指一切受持三昧耶戒,修学密续的行者。
(8)全名《金刚顶秘密大瑜伽续》。
(9)三种菩提 byang chub gsum指身、语、意三种菩提。
(10)真实性de kho na nyid。梵语tattva。即是实相空性。
(11)法身智慧 chos kyi sku’i ye shes。亦即之究竟现证空性之佛智,此即佛法身。
(12)「色身」藏 gzug kyi sku。梵语 rupakaya。是从「法身」任运流出之佛身。「色身」又分报身、化身二种。「报身」又名「实色身」,是如来於因地所修无量功德,於感果时所生之无量相好庄严身。「化身」又名「化色身」,是诸佛由大悲愿力,为众生示现之种种身形。
(13)「萨埵」ems dpa。梵语  sattva。又作勇识、萨多婆、萨和萨、萨婆萨埵、萨怛、索埵。具有存在、生、实、真、善、美、贤等义。《成唯识论述记》称「萨埵」为「有情」,即有情意之义;《佛地经论》则作勇猛之义。另有心力、有、有相、含识、众生等诸义。於显教中,萨埵亦指菩萨,亦即菩提萨埵之简称,於续部则指金刚萨埵。印度数论派则以「萨埵」为「自性」所具三德之一。
(14)「彼」是指《上师五十颂)的造论者马鸣菩萨Asvaghosa。
(15)「能成熟之灌顶」即是宝瓶灌顶、名词灌顶。
(16)全名《吉祥和合续王广释·教授穗)。造者为超戒寺
Vikramasila大论师无畏隐Abhayakaragupta(又作无畏生、无畏生隐)。
(17)此「菩提心」特指佛陀的「胜义菩提心」或「智慧法  身jnanadharmakaya。亦即无上瑜伽密续所说的「光明」。「世间行」是「化身」nirmanakaya。「出世间行」是「报身」sambhogakaya。
(18)如来tathagata。音译作多陀阿伽陀、多他阿伽度、多陀阿伽度、怛萨阿竭、多阿竭。又作「如去」。为佛十号之一。梵语tathagata可分解为tatha-gata(如去)、tatha-agata(如来)二种,若依前者解,为乘真如之道,而往於佛果涅槃之义,故称为「如去」;若作後者解,则为由真理而来,而成正觉之义,故称「如来」。
佛乘真理而来,由真如而现身,故尊称佛陀为如来。
《长阿含》卷十二《清净经》云:「佛於初夜成最正觉及末後夜,於其中间有所言说尽皆如实,故名如来。复次,如来所说如事,事如所说,故名如来」。
《大智度论》卷五十五云:「行六波罗蜜,得成佛道…故名如来;…智知诸法如,从如中来,故名如来。」
(19)指月称论师zla ba grags pa(梵Candrakirti)所造之《广释明灯论》。
(20)指支鲁巴大师tse ln pa(梵 Cilupa)所造之《密集续释大宝树论)。
(21)指印度超戒寺东护门寂静论师(音译辛底巴Santipa,又名「宝作寂」Ratnakarasanti或宝生寂)所造之《密集续释掌华论》。
(22)指无垢隐论师 Dri med sbas pa(梵 Vimalagupta)所造之《吉祥密集庄严论》。
(23)「智者」mkhas(mkhas pa)是指通晓五种明处,善知取舍的大论师及大班智达,「成就」grub(grub chen,grub thob)即是已得胜共悉地的大成就者或大瑜伽士。
(24)全名《吉祥胜义承事论》。此论是《时轮续》之注释,造者为白莲华论师 Pundarika。
(25)汉译名《大乘宝要义论》龙树菩萨造。
(26)恰译师Chag Lotsawa全名恰卓杰贝 Chag chos rje dpal。
(27)「等」指弟子是比丘,其师是沙弥。
(28)意指避免世人讥毁密续金刚乘教法违越佛所制戒。
(29)持禁戒vratadhara。是佛陀为防止弟子们身、口、意之过恶而制定之戒律。三藏中律藏专明禁戒者有五戒、八戒、沙弥戒、具足戒等之别。《大方等大集经》谓持守禁戒者即为佛弟子,毁坏禁戒者即为魔弟子。
(30)「学处」意即所学之处。一般指戒律。即佛弟子学习戒律时所遵循的戒条,如五戒、八戒、十戒等。南传佛教称戒、定、慧三学为三学处。《菩萨地持经》说菩萨有七学处,即:自利、利他、真实义、力、成熟众生、自熟佛法、无上菩提。此处是指沙弥sramana、沙弥尼sramanerika、式叉摩尼siksamana、比丘bhiksu、比丘尼hiksuni等五种出家众的学处。
(31)五轮顶礼即是以双手、双膝及前额行五体投地之礼。
(32)全名《吉祥胜乐轮根本续释难论》,造者为胜贤论师rgyal ba bzang po,梵Jayabhadra。
(33)梵语Vinaya即是律藏经典。是三藏之一。又称毘尼藏。意译为律藏、调伏藏。调者,和御;伏者,制灭之义。亦即调和制御身语等作业,伏灭一切诸恶行。律藏是佛陀灭度後,僧团於王舍城遗法结集时,由优婆离尊者诵出,为大迦叶以下异世之五师所传持。至阿育王时,五部产生差异,故後世所谓之小乘律或声闻律,有别於《梵网经》、《地持经》等之大乘律。西藏佛教所用者为萨婆多部(有部)之律,分成毘奈耶本事、戒本、律疏、比丘尼戒本、比丘尼律等七类。
(34)全名《中观心论疏·思择焰》,清辨论师legs ldan’byed梵Bhavaviveka造。
(35)指已受具足戒的比丘不应顶礼在家或沙弥身份的金刚上师,并不符合教量。
(36)密续有说如来圣教能否住世,是观待戒律之有无而定;密法能否住世,是观待《密集》之有无而定。
(37)「应回避事」是指会令旁人误解失信的情况。
(38)《上师五十颂》所说的是弟子对上师的恭敬承事之法,所以这种解释是不符合此论的处境。
(39)藏语dpa’bos又作勇父。
(40)「受者」nod pa po即是接受教导的弟子。
(41)「授者」nod sa即是能授予、灌顶、戒律、教授的上
师。
(42)「秘密」即是四部密续一切根本支分修法教授。
(43)全名《现证大瑜伽续吉祥金刚鬘一切续心髓秘密分别》是《密集续》的释续。
(44)全名《全名《吉祥金刚空行秘密续王》。
(45)梵名Anandagarbha有译作喜庆藏或阿难藏(约为公元1100年人)。是阿底峡尊者燃灯吉祥智Atisa Dipankarasrijnana及达噶拿Thasana之徒。庆喜藏与释迦亲、佛密三师在天竺被称为「瑜伽三善巧J。
(46)全名《幻化网大续王广释》
(47)「谄」是以各种方法隐瞒过失。
(48)「诳」是无德诈现有德。
(49)意指具相上师俱离谄诳二过。
(50)全名《吉祥金刚空行大续王释》。有贤论师Bhavabhadra造。
(51)指《胜乐续》所说的父母八句赞等真言。
(52)即是息灾、增益、怀爱、降伏四种事业。
(53)全名:《圣空行母金刚幕大续王》此续是《喜金刚根本续》的释续之一。
(54)十真实 de nyid bcn,又作十真如、十真性。
(55)全名《吉祥金刚心庄严续》又作《金刚藏庄严续)。
(56)十大明王即是修护轮时观想於曼陀罗外围十方的十尊忿怒明王:
大威德明王、
降三世明王、
马头明王、
甘露漩明王、
欲帝主明王、
持蓝挺明王、
大力明王、
不动明王、
顶髻转轮明王、
金刚地下明王。
(57)指书写各种咒轮佩带於身上。
(58)第四名词灌顶是於真实成就第三智慧时传授,所以论中是以第三灌顶表示第四灌顶。
(59)因此,「宝瓶灌顶」及「名词灌顶」亦包含於「内十真实」之中。
(60)《十真实论》又作(十真如论》。无支金刚Advayavajra造。
(61)梵abhicara。又作降伏法。
(62)食子gtor ma。又作朵玛、多玛。食子是以炒青稞粉混合清水或酥油提成各种不同形状的面团,一般是作为供物或本尊坛城之所依。
(63)金刚诵 rdo ne’i bzas pa。
(64)善住rab gnas。又作「胜住」。即是为佛像开光加持的仪轨。
(65)意指於面前观想生起本尊能所依中围。
(66)「随许」是允许行者进行往後的修持。
(67)三摩地samadhi又名「等持」。生起次第本尊瑜伽的修持次第可分为「三三摩地」或「三等持」。
第一种是称为「初加行等持」;
第二是「胜曼陀罗王等持」;
第三是「最胜事业王等持」。
(68)印契mudra的意义极为广泛,此处是指念诵「札、吽、榜、吙」召「智慧尊」融入「誓句尊」时,左右二手所结的勾、入、缚、喜四种手印。
(69)全名《续王幻化网释难论》。寂静友论师Prasantamitra(藏 Rab zhi bshes gnyen)造。
(70)指行者在面前生起的对生本尊。
(71)即是献供赞後,启请本尊莅临自顶,融入自身成无异别。
(72)指馀下的「念诵」、「护摩」、「供养」三者。
(73)指「十外真实」。
(74)意指事续、行续、瑜伽续之金刚上师应精通十种外真实。
(75)无上瑜伽部的金刚上师应精通十种内真实。
(76)是贪嗔等境。
(77)全名《吉祥律生大续王》。此续是《胜乐续)的释续之一。
(78)别解脱戒pratimoksa。又作波罗提木叉律仪、依别解脱戒、别解脱戒、别解脱法、别解脱调伏、护从解脱、戒律仪、律仪戒、木叉戒。指七众於身口七支之诸恶一一分别弃舍所持之戒律,是於欲界受戒法而发得之戒体,故名为欲缠戒,属有漏戒。
《根本萨婆多部律摄》卷一:「言别解脱者,由依别解脱经如说修行,於下下等九品诸惑,渐次断除,永不退故;於诸烦恼而得解脱,名别解脱。又见修烦恼其类各多,於别别品而能舍离,名别解脱。」
别解脱戒有八种,即苾芻律仪、苾芻尼律仪、正学律仪、勤策律仪、勤策女律仪、近事律仪、近事女律仪、近住律仪等;亦即七众持受之戒,包括比丘比丘尼具足戒、沙弥沙弥尼十戒、式叉摩那六法、优婆塞优婆夷五戒、部波婆沙八斋戒。除近住男、女之八斋戒限一日一夜受持外,馀七种皆当尽形寿终身奉持。
(79)即《无垢光明论》。
(80)宗喀巴大士於此处秉承阿底峡尊者之教规,遮破萨迦札巴坚赞 SakyaGrags pa rgyal mtshan(名称幢)及馀师之见。
(81)於此五浊恶世,难遇德相圆满的上师,多属功德过失相杂,所以应当小心观察,务求能依止功德多於过失的善知识。
(82)全名《吉祥最胜本初广释》。庆喜藏论师造。
(83)全名(吉祥密集中围仪轨释》。此论是燃灯贤论师Dipamkarabhadra之《吉祥密集中围仪轨》的注疏。
(84)魔碍gdon。意指为羯罗诃graha等魅鬼附身。
(85)空行 dakini。此处是指罗刹rakasa或夜叉yaksa一类的世间食肉空行母。
(86)邪引log’dren。又作邪引天、毘那夜迦天、欢喜自在天、难提自在天、大圣欢喜天。其相象头人身,印度教徒视为此天为福神,常於商店门前立龛供养。此天为湿婆Siva与乌摩Uma之子,具有能碍他业或排除诸障之力,於正法行者常作障碍,故又名为毘那夜迦vighnayaka,意即施碍、障碍、排碍。佛教护法大黑天脚下所踏者便是此天。
(87)指恰译师所译的第十一颂译文。
(88)「前者」即是现世所感之异熟恶果。
(89)「後者」是指後世所感之异熟果报。
(90)疫瘴yams。指瘟疫瘴气。
(91)指除恶王、毒蛇、空行、盗贼、魔碍、邪引以外的凶恶有情,如狮虎等猛兽。
(92)「热症」rims。即是伤寒等热病。
(93)诈现恭敬承事之相,存心欺诳师长。
(94)肺血glo khrag即是肺结核病。癞病mdze即是麻疯病。
(95)地狱 dmyal ba。梵语 naraka。又作捺落迦、那落迦、
奈落、泥梨耶、泥梨。又作不乐、可厌、苦具、苦器、无有。又称地狱道、地狱趣、地狱有、地狱界。地狱的种类分为:
(一)八大地狱,又作八热地狱、八大热地狱。即是:等活、黑绳、众合、叫唤(号叫)、大叫唤(大号叫)、炎热、大焦热(极热)、阿鼻(阿鼻旨、无间、八万)。
(二)八寒地狱,即是:频部陀、尼剌部陀、頞哳吒(又作阿吒吒)、臛臛婆(又作阿波波)、虎虎婆、嗢钵罗、钵特摩、摩诃钵特摩等八寒地狱。八大地狱各有十六眷属地狱(即副地狱,又称十六小地狱、十六游增地狱),合其大小,总有一三六地狱。

《佛三昧海经》有谓属无间(阿鼻)地狱之小地狱有十八寒地狱、十八黑暗地狱、十八小热地狱、十八刀轮地狱、十八剑轮地狱、十八火车地狱、十八沸屎地狱、十八镬汤地狱、十八灰河地狱、五百亿剑林地狱、五百亿刺林地狱、五百亿铜柱地狱、五百亿铁机地狱、五百亿铁网地狱、十八铁窟地狱、十八铁丸地狱、十八尖石地狱、十八饮铜地狱等十八种之地狱。无间地狱之「无间」是有五义:趣果无间(谓招受业果不经他世,而於现世即报)、受苦无间(受苦不间断)、时无间(於一劫中,受苦不间断)、命无间(受苦之寿命相续不断)、形无间(众生之身形与地狱之大小相同,无有间隙)
(96)例如掺杂剧毒的食物。
(97)「毒」指有毒之物。「掺毒」指杂毒之食。
(98)此论是狮子贤论师Haribhadra所造。内容是疏解至尊弥勒的《现观庄严论)。《现观庄严论》为《八千颂般若波罗密多经)的释论。
(99)「四力」是:能破力、现行对治力、遮止力、依止力。见《菩提道次第广论)共下士道一章。
(100)全名《吉祥月密明点大续王》。
(101)此颂仅有三句。
(102)毁谤上师者所受之大苦,即使大力护法亦不能救。
(103)意指纵会染犯无间重罪,倘能如法修习金刚乘道亦能成就。若然轻毁上师,即使修习无上密法亦无悉地可得。
(104)又作《灯明论)。此论是密集圣派的重要论典。参见注19。
(105)由理解上述道理,绝对认定这些可畏恶果是从上述轻毁师长的恶行所感生。
(106)一,总於因果取得决定。二,别於扰乱师心招感可畏大苦取得决定。
(107)意指极善修习三摩地者,应恒时守护誓句,倘若毁坏誓句,纵入中围受灌,亦不能得悉地成就。
(108)「还净」是以正确的方法令所犯戒律回复清净。
(109)「一切摄受之法」即是「所拥有的一切」。
《瑜伽师地论)云:「一父母、二妻子、三奴婢仆使、四朋友官僚兄弟眷属、五日宅邸肆、六福业及方便作业、七库藏,名为七种摄受。」
(110)即是第十九颂所说三种誓句中的第一种「恒时守护自誓句」。
(1ll)意指此誓句能令行者不染犯轻毁师长之罪。
(112)全名《正相合大续》。又作《桑布札续》、《三补打释续》、《和合续》、《吻合续》、《结合续》、《等合续》此续是《胜乐续》及《喜金刚续》的共同释续。
(113)指福德资粮。
(114)是圣派密集最重要的论典。龙树菩萨 Nagarjuna造。
(115)指《上师五十颂》的第十五颂至第二十一颁。
(116)指《上师五十颂》的第二十颂。
(117)即是大乘菩萨行人所应承担的种种难行苦行。
(118)参见注20。
(119)即是唯有圣位有情才能得见的佛报身。
(120)意指於未证圣位的凡夫异生不能得见佛陀的法身及报身时,诸佛即为所化有情示现金刚阿阇黎之相,度脱具缘有情。
(121)全名《吉祥空行海瑜伽母大续王》
(122)全名《四座瑜伽母大续王》
(123)地藏菩藏 Ksitsgarbha。藏名sa’i snying po。首译作乞叉底蘖婆。地有住处之义;藏为含藏义。此菩萨受释尊付嘱,於释尊圆寂後至弥勒菩萨成道间之无佛时代,自誓度尽六道众生始愿成佛之菩萨。地藏菩萨之名义,《地藏十轮经》云:「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秘藏。」
《大方广十轮经)以地藏为伏藏(埋藏在地中之宝藏)之义;
《究竟一乘宝性论)以地中之伏藏喻显「如来藏。」《大方广十轮经》《占察善恶业报经》等谓地藏菩萨由过去之大悲誓愿力,示现大梵王身、帝释身、声闻身、阎罗王身、狮象虎狼牛马身,乃至罗刹身、地狱身等无量无数异类之身,以教化众生,特别愍念五浊恶世受苦众生,应众生所求而消灾增福,以成熟众生之善根。地藏菩萨常变现如是无数之化身救度众生,故又名为「千体地藏。」
(124)五部 rigs pa即是五部如来。又作五佛部、五禅那佛。五部者:佛部、宝部、莲华部、金刚部、羯磨部。部主依次为:遍照如来、宝生如来、无量光如来、不动如来、不空成就如来。
(125)「梵天」梵 Brahma,藏tshans pa。「大天」梵语Mahadeva,藏 lha chen。
(126)全名《续王吉祥四座释念因论》。有贤论师Bhavabhadra造。
(127)药叉Yaksa,藏 gnod sbyin。八部众之一。又作药叉、悦叉、阅叉、野叉。意译轻捷、勇健、能噉、贵人、威德、祠祭鬼、捷疾鬼。指住於地上或空中,以威势恼害人,或守护正法之鬼类。《长阿含卷十二大会经》、《大昆婆沙论卷》、《顺正理论》谓夜叉受毘沙门天王统领,守护忉利天等诸天,得受种种欢乐,并具有威势。夜叉之种类,《大智度论》举出三种夜叉,即:
(一)地行夜叉,常得种种欢乐、音乐、饮食等。
(二)虚空夜叉,具有大力,行走如风。
(三)宫殿飞行夜叉,有种种娱乐及便身之物。
《维摩诘经》亦举出三种夜叉,即:
(一)地夜叉,因过去世仅行财施,故不能飞行。
(二)虚空夜叉。
(三)天夜叉,因过去世布施车马而能飞行。
(128)密 Guhyaka藏gsang ba于乾达婆 gandharva。藏语dri-za。又作健达缚、彦达婆、乾沓婆、乾杳和等。意译为食香、寻香行、香阴、香神、寻香主。是与紧那罗同奉侍帝释天而司奏雅乐之神。又作寻香神、乐神、执乐天。八部众之一。传说不食酒肉,唯以香气为食。此类有情有众多帝王及眷属,《大宝积经》谓有十亿乾达婆王。又「中有身」以香气为食,故亦称为乾达婆身或食香身。
(129)部多梵 bhata,藏’byung po。为饿鬼趣的非人。
(130)全名《圣四座释)。念智称论师Smrtijnanakirti造,藏名 dran pa ye shes drags pa造。
(131)即是毁坏佛塔。佛塔梵语stupa。音译窣睹婆、窣堵婆、窣都婆、薮斗婆、数斗波、苏偷婆、素睹波、率都婆、卒都婆。略译作塔婆、偷婆、兜婆、佛图、浮图、浮屠、佛塔。意译为高显处、功德聚、方坟、圆塚、大塚、塚、坟陵、塔庙、庙、归宗、大聚、聚相、灵庙。为「顶」、「堆土」之义。原指为安置佛陀舍利等圣物之建筑,後世多与「支提」caitya混同,泛指於佛陀生处、成道处、转法-轮处、般涅槃处、过去佛之经行处、有关佛陀本生谭之圣地、辟支佛窟,乃至安置诸佛菩萨像、祖师高僧遗骨等,而以堆土、石、木等筑成,作为供养礼拜之建筑物。
《摩诃僧祇律》《法华义疏)等则谓应以佛陀舍利之有无为塔与支提之区别,凡有佛陀舍利者,称为塔;无佛陀舍利者,称为支提。准此,则安置佛陀舍利之拘尸那、摩揭陀等八塔为窣堵波,另如迦毘罗城佛生处塔、佛陀伽耶菩提树下之成道处塔、鹿野苑之转法-轮处塔、祇园精舍大神通处塔、曲女城边三道宝阶处塔、耆阇崛山大乘经处塔、庵罗卫林维摩现疾处塔、沙罗林中涅槃处塔等「八大灵塔。则皆属支提。
(132)此地狱满布锋利如剑的树木,故名剑林地狱。
(133)命木srog shing是树立在佛像或佛塔中央的木柱。
(134)此论名为《续部戒律释论·悉地穗》。宗喀巴大士所说的是一种观修方法-在必须越过圣物的情况下,应持诵某种真言并观想圣物升于上方。
(135)「非法」是指违反佛法的事情,例如违反佛制戒律等行为。「非理」是指不合逻辑的事情。
(136)全名《吉祥一切秘密总仪轨心髓庄严论》,妙吉祥称论师Manjusrikirti造。
(137)梵名Ratna-megha-sutra。共七卷。梁代曼陀罗仙译。经中广说菩萨所具之功德。异译本有曼陀罗仙与僧伽婆罗共译之》大乘宝云经》七卷;《宝雨经》十卷,达磨流支所译;《除盖障菩萨所问经》二十卷,法护译。
(138)指第二十五颂。
(139)金刚心,藏rdo rje sems。
(140)佛,藏sangs rgyas。
(141)金刚法,藏rdo rje chos。
(142)威光又作威势,马王Balahaka,藏rta yi rgyal po。
(143)眼药,藏mig sman。
(144)速行,藏rkang mgyogs。能日行千里。
(145)宝剑,藏ral gri。能骑剑飞行。
(146)藏gzi brjid。
(147)地行,藏sa od’grub。能于地下行走,发现伏藏。
(148)丸药,藏ri lu。
(149)空行,藏mkha’sbyod。
(150)隐身,藏mi snang。
(151)取精,藏 bind len。能取花草精华资生,不用粗食。
(152)「露地而坐」指坐於没有敷设座具的地上。
(153)全名《现证大瑜伽续吉祥金刚鬘一切续心髓秘密分别》。
(154)藏语为bka’stsal lags。是对向佛陀所用的最高敬语。宗喀巴大士指出西藏某些地区在当时仍然沿用恰译师在译文所采用的这种极为古雅的敬语来回覆师长的吩咐。
(155)为佛像作善住开光仪轨时,先以布条遮封佛像面目,待适当时位再把遮面布条揭去。
(156)藏名 rNgog zhe sdang rdo rje。
(157)此说假如上师的弟子为了承事自己而减少了对上师的承事,便不要摄受他们为弟子。
(158)但是依照众多论典所说,假如上师在场时,即不可把师长的弟子视作弟子。
(159)还有,师长在场时,假如自己的弟子对自己顶礼承事,便要出言禁止。
(160)指第二十七至三十颂所说的内容。
(161)悉地Siddhi。意译成就。悉地分胜共二类。「共悉地。」即是八大悉地。胜悉地可分上、中、下三品。上品是即生成佛;中品是中有成佛;下品是转生成佛。
(162)全名卓弥译师释迦耶舍’Brog mi lo tsa ba Shakya xe shes(994-1078)。又作释迦迅鲁Shakra gzhon nu。是西藏後弘期的著名大译师。曾赴印度及尼泊尔十三年,与习戒律、般若、及母续喜金刚等显密教法,其教授後为萨迦派诸师弘传。玛尔巴译师卓之罗著Marpa Lo tsa ba Chos kyi blo gros亦曾於其座下修学。
(163)意指於进行灌顶前行预备时,进行皈依及发菩提心。於正行灌顶当日,首先为弟子开示《上师五十颂》。
(164)藏名Mal gyo lo tsa ba。
(165)梵名Naropada。是後期印度佛教之大师,亦是密教之大成就者。为西藏佛教迦举派鼻祖马尔巴之师。依据西藏迦举派大论师贝玛噶波 Pad ma dkar po所撰之《那洛巴传)所说,此师於十世纪末期出生於迦湿弥罗一婆罗门家庭。出家後前住那兰陀寺修学,曾任那兰陀寺上座之位。後进修学金刚乘密法,得金刚瑜伽母指示,往东方寻求金刚乘大成就者修学,终得遇谛洛巴大师Tilopa,尽得其法统。阿提沙Atisa尊者、弥哲巴大师Maitripa皆曾於其座下修学。
(166)又作《摄行炬论》、《摄行灯论》全名《五次第义释摄行炬论》。此论是密集龙猛派根本论典《五次第论》的重要注疏。圣天菩萨(提婆)造。
(167)宗喀巴大士於《菩提道次第广论》亦云:「圣天亦於《摄行炬论》成立先须修习到彼岸乘(波罗密多乘)意乐,次趣密咒渐次道理。摄此义云:诸初业有情,转趣於胜义,正等觉说此,方便如梯级。」
(168)此指违越密乘十四根本罪的第七条-「於未成熟诸有情,宣说密法第七堕」。
(169)指为保护受灌弟子不生障难而传授的某些本尊念修,如下文所说的除障灭罪观想修法。
(170)此即格鲁派前行修法《金刚空行噉食护摩仪轨》的出处。格鲁派行者趣入续部的前行次第,便是根据此处所说的架构建立。
(171)藏 bun in bzang po。梵 Samantabhadra。
(172)藏语’khil pa’i snags。《摄行炬论》云:「其中蛇等诸咒,是从阿利迦利中出。彼等真实谓从不坏所出三字。」
(173)藏名gshon un nor bzang。梵名Kumara Manibhadra。《华严经》入法界品中说此菩萨,曾南行参访五十五位善知识,遇普贤菩萨而成佛道。大乘佛教用以作为即身成佛之例证,其求法过程,是表徵华严入法界之次第。
据《旧华严经》卷四十五入法界品所载,善财童子为福城长者之子,於入胎及出生时,种种珍宝自然涌现,故称之为善财。其後受文殊师利菩萨之教诲,遍游南方诸国。先至可乐国参访功德云比丘,受念佛三昧门。继之,历访菩萨、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童子、童女、夜天、夭女、婆罗门、长者、医师、船师、国王、仙人、佛母、王妃、地神、树神等,听受种种法门,终至普贤菩萨道场,证入无生法界。
《华严经探玄记》谓善财童子参访善知识具有八意,即:善知识为轨范、为胜行之缘、破见慢、离细魔、寄成行、寄显位、显深广、显缘起。
(174)藏名dpa’bo rtag tu nu lha bu。梵名 Vira Sadaprarudita。音译萨陀波伦菩萨。又作普慈菩萨、常悲菩萨。
《大品般若经》有谓此菩萨因见恶世之人身受苦恼而悲哀哭泣;又有以菩萨生於无佛之世,然为利益众生,追求佛道,於空闲林中忧愁啼哭七日七夜,天龙鬼神遂号之为常啼;复有谓菩萨幼时啼哭不止,故得此名。常啼菩萨勇猛精勤修般若波罗密多行。
《道行般若经》萨陀波伦菩萨品载,此菩萨於梦中闻东方有般若波罗蜜之大法,为求法乃向东行,途经魔所乐国,为供养其师乃卖身,遂往二万里外之达键陀越国Gandhavati(北印度健驮罗Gandhara),参见昙无竭菩萨 Dharmodgata而得其法。
(175)指「生起次第」及「圆满次第」等密续道轨。
(176)咒道必须隐密修行,於非密续根器者不应开示。
(177)「咒」又作「真言」音译「曼查那」梵名 mantra。藏名sngags。「曼查那」mantra是由「曼」man及「查那」traya二梵文词根合成。
(178)此出《掌华论》。
(179)即是泥著自利的「小乘」。
(180)全名《入菩萨行论》。寂天论师 Santideva造。
(181)全名《圣虚空藏大乘经》。汉译名为《虚空孕菩萨经》。
(182)拔毘天提婆 Bhavideva,藏名 Bha bi lha。又作拔毘天。是马鸣菩萨Asvaghosa的别名。
(183)「现前」是指现世或暂时。「究竟」是指长远或永恒。
(184)印度大师吐津主杰mtho btsun grub rje。梵名
Udbhatasiddhasvamin所造。是赞颂世尊释迦牟尼佛的偈颂。
(185)贝玛嘎惹哇玛梵名Padmakaravarma。仁钦桑波 Rinchen bzang po(958---1055)。意译宝贤。是西藏後弘期的大译师。宝贤为朗达玛六世孙移喜弥之子、阿里王拉德之上师。生於阿里古格宁旺热特那地方。十三岁出家,三度前往印度、迦湿弥罗(今克什米尔)学法,迎请印广大德至阿里,共译显密经论,其中显教经十七部、论三十三部,密续一百零八部及医书多种。自此师後,一切译为藏文的密续皆称为「新密续」,故师被尊为「罗钦」Lo chen(大译师),并译有医书多种。
(186)指马鸣菩萨的《上师五十颂》
(187)藏名’Jig rten mgon po(1143—1217)。原名止贡巴仁钦贝Rin chen pal是西藏佛教止贡迦举派的创始人。意为宝吉祥。西康丹玛(今甘孜西北部)居热家族人,又称居热大师。是帕竹迦举派祖师帕木竹巴的弟子。南宋淳熙六年(1179)至止贡地方,扩建帕木竹巴弟子木雅贡仁所建之小寺庙,称止贡帖寺,并於此地创立止贡迦举派。
(188)藏名 Gu sri don grub rgyal po pa。宗喀巴大士的多部论典皆是应止贡迦举派的大师劝请而撰造。
(189)即是金刚乘续部教典的别名。
(190)藏名bkra shls rln che。
(191)藏名skyabs mchog dpal bzang po。
(192)藏名Rwa sgreng。
(193)藏名Brag seng ge。
(194)藏名Darmarinchen(1364—1432)。即是宗喀巴大士的大弟子法王嘉曹杰。亦为甘丹寺的第一代墀巴(法座)。初从萨迦派出家,广习显、密二教,其後成为宗喀巴之弟子。师著作等身,造有《究竟一乘宝性论释》《大乘阿毘达磨集论释》、《入菩萨行论释》、《六十如理论释》《密集妙金刚仪轨》及《时轮》等多部释论。

作者: carolwh    时间: 2010-6-2 23:47

应知金刚持亲说 悉地是随师长生
一切务令师喜悦
作者: 金鑫    时间: 2010-10-20 23:06

不动金刚广大智,金刚界中大善巧,金刚身语意坛城,于尔密界恭敬礼!
大日如来至清净,寂静金刚大欢喜,自性光明胜中胜,毘卢导师我敬礼!
宝生法王极甚深,如天中天无垢染,最胜金刚无自性,胜金刚身我敬礼!
弥陀无量寿金刚,胜中胜天无分别,离欲获证到彼岸,胜金刚语我敬礼!
不空金刚圆满佛,一切行思皆成就,清净自性胜中生,金刚勇士我敬礼!
作者: 光耀大千    时间: 2010-12-28 16:56

不动金刚广大智,金刚界中大善巧,金刚身语意坛城,于尔密界恭敬礼!
大日如来至清净,寂静金刚大欢喜,自性光明胜中胜,毘卢导师我敬礼!
宝生法王极甚深,如天中天无垢染,最胜金刚无自性,胜金刚身我敬礼!
弥陀无量寿金刚,胜中胜天无分别,离欲获证到彼岸,胜金刚语我敬礼!
不空金刚圆满佛,一切行思皆成就,清净自性胜中生,金刚勇士我敬礼!




欢迎光临 藏密修海 (http://www.zmxh.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