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修心法要] 入菩萨行论白话——达瓦次仁译 [打印本页]

作者: 法成    时间: 2012-2-6 16:23     标题: 入菩萨行论白话——达瓦次仁译

入菩萨行论
寂天      著
达瓦次仁  译

译  序

    《入菩萨行论》即《入行论》,是古印度高僧寂天(梵音鲜德太瓦,藏语喜瓦拉)所作。他是公元7至8世纪的佛学家,被称为文殊菩萨的化身。《入行论》最早是在公元8世纪吐蕃赞普赤松德赞时期由大译师嘎瓦白泽和印度高僧萨伯扎聂德瓦从迦湿弥罗文译成藏文。其后在藏传佛教后弘期之初即公元11世纪,大译师仁钦桑布同印度高僧达摩西拨扎和大译师释迦洛追一道参照印度中土释文进行了修改校订。最后校订藏译本的是大译师洛丹希绕和印度高僧苏玛底给蒂。

    《入行论》收入在大藏经《丹珠尔》。德格版《丹珠尔》中收入中观类。《入行论》有多种版本的单行本,并有许多注释本。

    《入行论》共有十章,其核心是阐述六波罗蜜多,即何谓彻底的布施、彻底的精进努力、彻底的守戒自律、彻底的禅定、彻底的忍辱和彻底的大智。六波罗蜜多概括了大乘佛教的基本内容。因此,千余年来,佛教僧人以及信众把《入行论》作为佛法必读课本。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把《入行论》列为必修教材,是该院系列教材第八部。

    本书的梵文书名为“菩提萨埵则热亚阿瓦达热”,意思是如何实践菩萨的行为准则,也就是如何才能成为菩提心者。

目  录
第一章  树立菩提心的功德
第二章  忏罪
第三章  树立彻底的菩提心
第四章  不放逸即谨慎自律
第五章  严守戒律
第六章  忍辱
第七章  精进努力
第八章  禅定
第九章  智慧
第十章  善根转为菩提因
作者: 法成    时间: 2012-2-6 16:25

第一章  树立菩提心的功德

    向所有的佛和菩萨顶礼叩头,向所有善逝的佛、法、僧顶礼叩头。关于如何实践善逝弟即菩萨的戒律即行为准则,我将引经据典地、扼要地加以说明。不过,我在这里所讲的没有什么(释迦佛以及龙树和无著所没有讲过的)新东西。再者我也不善言谈,不谙笔法。我写这篇东西的目的不是为了他人,而只是用于自我修养。当然,由于我一心行善即实践菩提行,至诚笃信菩提心,必然会增长菩提心。同时,那些同我一样实践菩提戒律的人们如能读到我的这篇东西的话,就会起到一些有益的作用,也就是说必定会促使他们去实践菩提行。

    获得暇满①的人生是非常不容易的。当今生已经获得修行成三士②的机会时,如果不把人生花在有价值的从佛事佛上的话,那么来生很难再次获得这样的机会。比如,在漆黑的夜空中偶尔闪耀出瞬间的雷电光一样,由于佛的恩惠,加之我们自己前世修的德,使得我们在万难③的轮回中,今生产生了一线行善的念头。由此看来,行善的愿望是如此之脆弱而短暂,而作恶造孽的念头又如此之强大而长久,并且又很难去掉。这种作恶的念头除了立志成佛的菩提心之外,是别的行善行为所不能去掉的。因此,在无数劫④漫长的时间中一心为众生谋福的佛陀们把树立菩提心视为最有意义的东西。菩提心是数不胜数的人,即一切人获得最大幸福即顺顺当当地成佛的保证。要想消除世间一切苦难,从而获得此生和来世的永恒的幸福的话,就永远不能放弃发菩提心。当一个人一旦树立起菩提心便会立刻受到处在轮回牢笼中的可怜人们的称赞,称他是菩萨,人和天神都会向他顶礼。

    菩提心好比是点铁成金的点金剂。一个人一旦树立起菩提心便会使你的不干净的身躯也会立刻变成至贵无价的佛的身体。因此,一定要牢牢地树立起菩提心。

    众生惟一的舵手佛陀以其无上的智慧深入而全面地考察时发现,菩提心比任何东西还要珍贵。因此,一切想使众生从苦难中解脱出来的人必须牢牢地树立起菩提心。

    在没有发菩提心即在没有树立菩提心之前,你所做的一切善事如同芭蕉树一样结一次果便会枯死。而出于菩提心所做的善事则像常青的果树一样不停地结出果实,并且越摘越多。

    正像一个人虽然作了极大的罪孽,但是只要他有勇气就能去掉恐惧心理一样,只要他发菩提心就能在顷刻间从罪孽的报应中解脱出来。因此,一切害怕造孽的安分的人们怎么可能不去树立菩提心呢?

    菩提心如同劫火⑤一样瞬间就能烧掉一切罪孽。关于菩提心具有如此无量的作用正是智慧的慈氏佛告诉给了具有菩提心的巨商罗布桑布的。

    简要地说,菩提心分为两大类,即产生发菩提心的愿望和真正实行菩提准则。这两者的区别如同某个人产生去某地的想法和正式动身去那个地方一样。智者应把这两者加以区别。虽然只要“生发菩提心的愿望就能获得较好的结果,但是不可能获得像真正实践菩提心即实行菩提准则那样的无限福分。当一个人为解脱众生的一切苦难而矢志不渝地坚持菩提心时,就从这一时刻起,这个人不管是睡觉或者玩耍,他的功德福分不停地增长,达到连天空都装不下的程度。关于这样做是否有价值的问题佛在对妙臂菩萨的回答中指出:“只要为劣业众生的解脱而努力就能使你们功德日夜不停地增长。”

    既然仅仅产生消除某个生灵头痛的念头,并产生帮助这个生灵的想法就能获得无限的功德福气的话,那么产生解除所有众生的无尽痛苦,并为他们谋取无限利益的念头的话,就会获得更无量的功德福分,这是无须赘言的。除了怀有菩提心的人以外,就连父亲和母亲也没有这样利他(使众生解脱成佛)的心。就连天神、仙人和梵天也没有这种菩提心,父母双亲、天神、仙人和梵天等这些众生连为自己成佛的菩提心都未能在梦境中产生过,那么怎么可能为他人产生菩提心呢?

    天神等不用说为他人,就为自己都没产生过发菩提心的念头。为众生的这种菩提心是最最宝贵的。今生有幸产生这个前所未有的美妙的菩提心,而这个菩提心是一切众生的幸福的源泉,是解除一切众生的所有痛苦的灵丹。如此可贵的菩提心的功德福分是无法估量的。

    既然仅仅产生为众生牟取(今生和来世的幸福即永恒的幸福——解脱成佛)幸福念头的功德远胜过供奉佛陀的功德的话,那么身体力行地努力为所有众生谋幸福的功德就更远胜过供奉佛陀的功德。

    一切众生虽然都有从痛苦中解脱出来的愿望,可是却偏偏往苦海里跳;一切众生虽然都有获取幸福的愿望,可是由于烦恼⑥所致却把真正的幸福视为仇敌加以征服消灭。

    对于那些没有幸福、陷入无限痛苦的人,给以足够的幸福,帮助他们除去一切苦难并替他们消除烦恼,没有什么与之可比的善事,没有什么与之可比的善友,没有什么与之可比的功德福分。

    既然把那些得到人家好处而回报的人都加以赞扬的话,那么赞扬那些不曾受人恩惠却施以他人好处的菩提心是毋庸置疑的。

    既然人们把对少数生灵给以较长时间的食物或给以瞬息的食物甚至边打边给食物或让他吃饱半日等等都视为做善事加以称赞的话,那么称赞那些给无数众生以长久的、成佛的、无上的幸福,给予一切如意的永恒恩惠的菩萨是毋庸置疑的。

    释迦佛指出:“对于上述这些怀有菩提心的菩萨,如果谁产生坏心眼的话,那么他就会以他产生坏心眼的时间的长度为基数的劫数陷落地狱中。”同样,如果某个生灵以纯真的心和愉快的心情仰慕上述这些菩提心者的话,那么他就会获得成倍的善果。

    佛子菩萨们不管碰到多大的困难,不仅不会造孽,相反地把善业加以扩展。

    向一切具有至贵之心——菩提心的人叩头顶礼,向一切以德报怨的菩萨即一切幸福的源泉祈求保佑。

作者: 法成    时间: 2012-2-6 16:27

第二章  忏 罪

    为了使自己树立菩提心,就要诚心供奉一切佛、至真的佛法、具有如大海一样广博知识的佛子菩萨。我以意念把世间的一切花朵、一切药材、一切珍宝、所有清洁的水、金银铜铁的山、幽静的、令人神往的森林景色、被树木花果装点的美景、天界等的香料及如意树、极乐世界的珍宝树和天成果、还有一切可以用来供奉的实物如被荷花装饰的湖泊和池子以及在它们上面的叫声悦耳的鸭鹅,总之,普天下所包容的无限的财富统统供奉给大雄释迦佛以及菩萨,望恩德无量的佛和菩萨即大德们开思恩笑纳之。我是个没有福分的穷极的人,没有任何可以拿来供奉的东西,望一心为众生的佛和菩萨等怙主们,为我等众生福德智慧圆满,清除二障,用法力接纳上述这些我以意念所献的东西。

    从今以后我把我的身体永远献给佛和菩萨们,望菩萨们把我彻底接纳,我愿虔诚地做你们的臣民。只要你们把我收为臣民,我将永世以无所畏惧、坚韧不拔地做有益于众生的事情,洗清前世的罪孽,从今以后不再造任何孽。

    在一间充满香气的浴室里,我给佛和菩萨沐浴。这个浴室地上铺的是闪亮的水晶,柱子上镶有各种宝石,四壁和梁上挂有发亮的珍珠缨络。我用许多宝瓶盛满香料水,吟歌奏乐地给佛和菩萨沐浴。然后用无以伦比的、洁净的、芳香的浴巾来擦拭佛和菩萨的身子。然后奉上华丽、芳香的衣服。并用薄柔的多种衣物以及数百件最好的饰品来奉献装点普贤菩萨、文殊菩萨和观世音菩萨等。

    我要像擦拭纯金一样用大千世界上的上乘香料水涂抹佛和菩萨的身体使其闪亮;要用天界的曼达热花、人间的莲花和睡莲等香花瓣和花环来敬献佛等至上的供奉对象;用焚烧香气四溢的香料形成的烟云来供奉佛等;用各种供品来敬献佛等;把排列整齐的金莲以及灯炬明烛都献给佛等;用香水喷洒大地并用花瓣撒满之,以此献给佛和菩萨;把充满赞歌声的、用珍珠和宝器装点的、堪称天界的装饰华丽的无量宫奉献给大德的佛和菩萨;把用珍宝制做的并用黄金做柄的、形状非常好看的法幢 ⑦永远奉献给佛和菩萨们。

    除上述这些供奉之外,我祈祷一切可以用于供奉的如乐声妙音等令人神往的、能除去众生痛苦的东西像云雾弥漫四方一样永远存在下去;我祝愿花雨不停地飘洒在佛经、佛塔和佛像上。

    我要像文殊菩萨等供奉诸佛一样去供奉如来佛及其弟子菩萨们。

    佛和菩萨们具有如海的功德,我要用如海的赞歌来赞颂他们,并祝愿美妙的颂歌像云团一样萦绕不散。

    我愿使自己幻化成与整个宇宙中的极微粒尘⑧数一样多的身躯,以极其恭敬的态度向所有的三世佛⑨、佛法和僧众顶礼叩头;向一切菩提根基即佛教圣地、佛塔顶礼叩头;向教主、上师以及持戒者顶礼叩头。

    我决心把一切拜托给佛直到获得菩提真谛。同样决心把一切拜托给佛法和菩提僧众。

    我合掌向十方的佛和大慈大悲的菩提祈祷并忏悔:从无起点的轮回以来到今生以及其他转生中由于无知不明而造的孽和唆使他人造孽以及因痴愚而赞同他人造孽的罪恶都决心忏悔干净;特别是由于烦恼所致,我以行为、言谈以及心思伤害了三宝⑩、父母以及上师的种种罪行、无穷的罪孽等都向导凡育俗的佛和菩萨坦白忏悔。没准我在洗清罪孽之前就死掉,因此,佛和菩萨赶快怙佑我,使我从这些罪孽中解脱出来。

    谁都没有把握说得准阎王爷何时叫你去。阎王爷叫你去时,他不管你是不是已忏悔完或者还没有忏悔罪过,也不管有没有病,随时都有可能死去,因此不应该盲目自信长寿。由于我不懂得死去时一切都得抛弃这一道理,因而为帮扶亲人,击败仇人而干了许多罪恶的事情。然而,死亡使仇人没了影,亲人也已绝迹,就连自己也消失干净,甚至外部世界的一切众生、事物都将不复存在。这一切都像梦境一样,凡是在梦中享用的东西,仅仅成为记亿,已经过去的东西都不可能再复现于眼前。即令是今生活着时,许多亲人和仇人都已过世。但是为了他们的利益而犯的罪孽却一个不少地摆在你自己的眼前,一一会有报应。

    总之,如前所述,由于我不懂得此生是如此无定而短暂这一道理,听任痴心、贪欲和瞋恚摆布作了许多罪孽。如不及时忏悔的话,那么光阴是日夜不停地消失,生命则时刻在消耗,并且无法得到任何补充。因此,我和像我一样的所有生灵没有一个能摆脱死亡。当死亡来临时,即令是亲友们围坐在你的床前,临死时的痛苦也只能由你一个人来感受。阎王的使者来勾你走时亲人和朋友都无济于事。唯有功德才是你惟一的拯救者。只可惜我恰恰没有积德。佛和菩萨等怙主呀!放荡无羁的我这个人,由于不懂得将要承受如下这些恐惧,仅仅为了无常的此生的利益而造了许许多多孽。其结果是,一旦死亡降临时就像带往刑场的犯人一样惊恐万分,张大干渴的嘴巴,眼睛呆痴,完全变成了另一个人。何况被可怕的阎王的捕快所逮住,遭受最可怕、最痛苦的惩罚时将会变成怎样可悲的模样那是不言自明的。这个时候才想到瞪大眼睛,嘴里呼喊着谁来把我从这个无限的可怕境地中拯救出去,四面张望,却发现没有一个出来拯救自己,于是感到彻底的失望。死亡来临时,除了生前行善积德这一拯救者外,没有别的任何拯救者。时至今日我们没有任何摆脱因作孽而受地狱惩罚的办法。

    正因为如此,应该从今日起向众生的怙主、竭诚为拯救众生而不懈努力的、威力无穷的、能消除一切恐惧的佛加以拜托求救;同样,也应该向精通佛法的、消除了轮回恐惧的众菩萨加以拜托求救。

    我十分害怕罪恶的报应,因此把我的一切奉献给普贤菩萨,奉献给文殊菩萨。我以悲惨的处境和心情向慈悲不已的怙主观世音菩萨呼救,恳求保佑我这个罪人。

    我向虚空菩萨、地藏菩萨以及观世音菩萨等所有怙佑者从内心里祈求保佑;我向密宗本尊金刚持祈求怙佑,阎王的鬼差等一切害人精只要见了金刚持就会吓得四处逃窜。

    过去我总是违背佛和菩萨的教导,如今我意识到死后将要经历的可怕遭遇(如转生于恶趣等),因此我向佛和菩萨们祈求怙佑,希望快速消除这一切可怕的恶运。息上最普通常见的病也要遵照医嘱去治疗的话,那么被贪欲等上百个罪孽所缠绕而患上常年久治不愈的疾病时应遵照佛的教导弃恶从善,这是毋庸置疑的。贪欲等烦恼这个病魔能把世上所有的人断送。而医治这一疾病的良药除了佛法之外,别处无处可寻。因此,谁要是不听能解除一切疼痛的、遍知一切的医生的话,那是最愚蠢的遭人耻笑的对象。既然身处一般的悬崖时也要小心的话,那么长期身临万丈罪恶深渊时更应留神小心,这是不言而喻的道理。谁也不能打保票说今天我是不会死的,因而舒舒服服地过它一天。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我终究要死亡,这是毫无疑问的。既然谁也不能为我消除死亡的恶运恐惧,那么怎么可能一定免于必死的命运呢?既然人都要终有一死而消失得无踪无影的话,那么我怎么能有心思过舒心的日子呢?既然以往享受过的东西都已成过去,已经消散,没有留下任何痕迹,那么,我为什么还要贪恋那些享乐的东西去违背上师的教导呢?!既然一旦死去时正如前述,要丢下生前的所有亲人和朋友,孤孤零零一个人走向那你该去的地方的话,那么不管是为了亲友的利益,还是为了征服仇人而所做的种种罪孽必将得到遭受苦难的报应,并且这是无法逃脱的。我应该日日夜夜思索上述这些问题。由于我被无知和痴心所驱使犯下了极大的罪孽,我决心向佛和菩萨合掌祈祷,不断叩头,以悔恨的心情把我所犯下的罪孽统统坦白并予以忏悔。希望导凡育俗的佛和菩萨们监督我悔过。造孽不是一件可取的事情,因此,今后我决心不再造孽。

作者: 法成    时间: 2012-2-6 16:28

第三章  树立彻底的菩提心

    对于能使众生从恶趣⑾的痛苦中解脱出来获得幸福的善业以及痛苦的人获得善趣⑿的幸福,应该表现出高兴和予以称赞;对于菩提因缘的行善积德的事情也应该加以赞同;对于任何一个众生设法从轮回的苦难中解脱出来的事情应该加以称赞;对于怀有拯救众生出苦海决心的菩提以及菩提地道⒀也应赞扬;对于怀有把众生济渡到福地的如海的善誓愿、对于帮助众生从轮回中解脱出来的行为应该怀着高兴的心情表示称道。

    合掌向四面八方的所有佛祈祷:祈求用佛法的光明照亮众生的昏暗的心;合掌向佛祈祷:您虽已立意要涅槃,但恳求您在世长寿无数劫,以便使众生不再处于黑暗之中。

    希望我所积累的这一切善业功德能解除所有众生的所有痛苦。只要众生还没有从病魔缠身的痛苦解脱出来之前,我愿做良药、良医和侍候病人的人。愿天下食物充足如雨而下,解除一切饥饿。当饥荒的中劫⒁到来时,愿我变成食物;愿我变成无穷的宝藏以满足处于贫困的众生的需求,使他们具备所需要的一切东西。

    我愿把我的身体、财富以及三时⒂中所积累的一切功德毫无吝啬地用于为众生牟利的事情上。由于奉献给了众生,因而获得涅槃的成就,从而使你的心也达到寂静。在所有的奉献中唯有为众生的利益奉献是最神圣的。

    我已把我的身体奉献给了众生,因此任凭众生宰割它、谩骂它、打击它。既然我已把我的身体奉献给了众生,那么众生玩耍我的身体、咒骂我的身体时何必要劝阻呢?只要不是毁坏它,任凭众生去打骂我的身体。凡是有求于我的众生,一个也不使他们失望;凡是由于我而使某个众生生气或产生信仰的话,那么愿我的这个菩提心永远成为实现众生跟前和终极利益的因素。不论是哪个众生对我不管进行谩骂或者加以损害或者嘲讽,都能成为我获得菩提的有利因素。

    愿我成为无依怙者的保佑者,成为远行者的领路人,成为过河者的舟船和桥梁;愿我成为远航者的歇船岛,成为需要光亮者的灯炬,成为睡眠者的寝室和床具,成为需要侍候者的佣人;愿我成为如意的宝瓶,成为法力无穷的为众生者,成为解除病痛的灵丹,成为如意宝树,成为实现众生一切愿望的宝贝;愿我像大种土等一样,像天空一样永远成为满足无计数众生生存所需的基础;愿我成为普天下众生成佛之前的生活用品。

    我决心像以往的如来佛发菩提心,依次实践菩提戒律一样为众生的利益而发那菩提心,并依次实践菩提戒律。

    为了实践上述这些,有智者以十分纯洁的心发菩提心、严守戒律。并为使其越发强烈,对下列感到骄傲:今生我获得有益的人生。这人生又是极有价值的,即今生有幸成为佛一类,成为佛子菩提。因此,从今以后不论我作什么都依照大乘佛法一心为众生。严守戒律不使沾污清净佛徒之名声。产生菩提心是极为不容易的。

    关于这一点有这样的比喻:如同瞎子从垃圾中拣到珍宝一样具有极大的偶然性。如同上述比喻一样,因偶然的因素使我产生了菩提心。

    解除众生的生死轮回痛苦的最佳甘露就是菩提心;
    解脱众生贫困的取之不尽的宝藏也是菩提心;
    解除众生病痛的最佳药物也是这个菩提心。

    这菩提心好比是饱经轮回游荡之苦者的歇脚的树阴地;是使众生从恶趣中爬出来的梯子;是除去众生烦恼燥热内心的阴凉月光;是消除众生朦胧无知,使其心明眼亮的太阳。这菩提心是如奶汁般的佛法中提炼出来的酥油一样是最精华的东西。对于匆匆而过的过客一般的众生来说,这菩提心是他们所期望的幸福中最大的幸福,它能满足一切匆匆而过的众生过客的愿望。

    今天,我当着一切佛和菩萨的面,把众生都请来,并向他们许下诺言:一定要使所有的众生都获得终极的幸福——成佛,在这之前保证它们享受天神和人的快乐。

作者: 法成    时间: 2012-2-6 16:34

第四章  不放逸⒃即谨慎自律

    佛子菩萨们正是像前面所讲的一样牢固树立菩提心,并且时刻专心专意地遵守菩提戒律,决不违反。仓促而随意开始的任何事情,由于它是没有经过认真策划的,因而即便是发了誓也保不准能否进行到底。佛和佛子菩萨则用最佳的大智进行分析考察,得出最大的功德莫过于发菩提心,对此我本人也进行了思考分析,因此,既然已经下了决心要实践菩提心,岂能容得退缩呢?一旦立下了发菩提心的誓言,如果不兑现的话,那么就等于出卖了众生。

    这样我将会有什么样的轮回转生呢?《佛说法集经》中指出:“即便是一件极小的东西,只要你在内心里想把它施舍给他人,而实际上并没有施舍给他人的话,那么你就要转生为饿鬼。”既然如此,你以真诚的心向众生许下把他们都渡济到极乐世界的诺言,却不予兑现,把他们出卖了的话,你怎么可能会转生到善趣呢?也有这样的情况,某个人虽然此生放弃了菩提誓言,可是他仍旧获得解脱,这是为什么呢?这是由于前世的业果⒄所致,这种现世看不见的业果⒄及其来龙去脉只有通知一切的、无所不知的佛才能看得见⒅。

    对于菩提萨埵来说没有什么比放弃或违背菩提誓愿更严重的罪过。这是因为如果菩提萨埵们违背了自己所发的菩提誓约就会损害所有众生的利益。不管是谁只要你给那些发菩提心的人造成哪怕是一瞬间的障碍,从而损害了众生解脱成佛的利益的话,那么他就要在恶趣中无限地待下去。既然仅仅破坏一个生灵的福运也会使你堕入深渊,那么,损害普天下所有众生的解脱求极乐的事业就会有多大的恶报那是不用赘言的。如此这般时而犯下极大罪孽,时而发无量的菩提心,交替不停地待在轮回中的话,那么就会长久地延误获得解脱成佛的时机。

    因此,我要完全按照自己所发的菩提誓愿,毕恭毕敬地去实践它。并且,如果不从今天起努力实践菩提誓愿的话,那么因罪孽的报应使你从恶趣转生到更糟糕的境地。虽然,过去出现了无数个一心为众生的佛,但是,由于我罪孽太重,因而并没能成为众佛渡济的对象。如果我还继续照旧不行善,专干罪孽的话,那么,继续会在恶趣中不停地轮回,即令转生善趣也会病魔缠身,遭受被捆绑、被截肢、被劈成两半等等痛苦。

    时逢如来佛出世,并对佛法产生信仰、获得人生、习惯于行善等这一切是极不容易获得的。除了今生之外,不可能再获得如此齐备的机缘。虽然此生健康无病,衣食齐备,没有人来加害于你,但是生命是极其短暂的,是极其靠不住的,瞬息会灭亡⒆。这躯体如同借来的东西一样只属于你一次。由于我一向行为不善,因而不可能再获得转生为人的机会。既然不可能转生为人,那么只能转生于恶趣,也就只会行恶,不可能有行善的机会⒇。因此,今生获得转生为人,获得行善的机会时,如果我不行善的话,那么一旦转生于恶趣,遭受无限痛苦,并且痴愚不堪时我怎么可能行善呢?如果我连一点善事都不做,尽做罪孽,那么几亿劫的长时期内连善趣的概念都不会听到。

    因此,释迦如来佛指出,转生为人如同海底的瞎龟碰巧将头穿过漂浮在海面上的木板上的孔里一样非常不容易。既然瞬间作的孽都会导致承受一个劫苦难报应的话,那么从无始以来所作的孽怎么可能会转生善趣呢?这是无须赘言的。更有甚者,不会因为你承受了恶趣的苦难而使你获得解脱出轮回,因为你在承受恶趣的苦难的过程中又在造其它许多孽。所以说,今生获得如此暇满的人生时如果我还不做善事成习的话,没有什么比这更大的损失,没有什么比这更愚蠢的事。即今我懂得了获得人生是极不易的道理,但是由于痴笨,本来已经延误了许多,可还糊涂地认为我不可能学成佛法因而懒惰下去的话,那么临到死亡时就会悔恨万分。并且,死后堕入地狱承受难以忍受的狱火的长时间烘烤时,你就因生前未行善而悔恨不已,悔恨的烈火会烘烤你的内心,痛苦万分。这是毫无疑问的。我获得了极为不容易获得的有用的人生,而且智力健全,在这样的情况下我还去造孽使自己重新引入地狱的话,那就要好好地查一查是由于咒语迷住了心,还是由于自己的鉴别力衰退了,如果不是这两者,那么是什么原因使我糊涂起来的呢?不得而知,我的身心中究竞有什么阻碍我学佛行善的东西,应反复地进行查寻。

    瞋恚、贪欲(21)等敌人虽然没有长有手和脚,也不是英勇智慧者,却怎么有本事把我像奴隶一样使唤呢?瞋恚、贪欲等以我的内心为家,我一切顺着它,以使它高兴,可是它却陷害我,断送今生和来世的正道前程。容忍瞋恚、贪欲等就是无谓的容忍,这样的容忍就应该加以批评。即令天神和非天都与我作对也不能把我送入无间地狱的烈火中。然而,贪欲等烦恼是一个强大的敌人,它能在一瞬间把我打入那连须弥山都能一遇而烧成无踪无影的烈火中去。烦恼这个敌人从无始轮回起与我作对,其作对的时间之长是任何别的敌人无法比的。对一般的仇敌只要施恩以迎合他们的话,那么他们总会知恩报恩。然而,对于烦恼这个敌人不管你怎样依从它,满足它的愿望,它只会给你此生和来世带来痛苦,只会伤害你。

    既然烦恼这个你久远的宿敌,一切危害的惟一来源依旧住在你的内心里,那么怎么不感到轮回的恐惧呢?怎么可能获得幸福感呢?烦恼这个东西好比是轮回这个监狱的狱卒,不会让你从轮回中逃出去(解脱),烦恼是地狱的刽子手。如果让这样的烦恼住在我的内心中,不愿舍弃,如同被罗网罩住的一样的话,那么怎么可能有我的今生和来世的安乐呢?因此,我决心降服战胜烦恼这个敌人直至完全征服它,在这之前我决不放弃我的努力。对于偶尔小小地伤害你的人你怒火满腔地要报复他,不然连觉都睡不着,对于那些终归要死亡,并遭受痛苦的可怜的烦恼者,如果在战场上碰到时,你就想好好地收拾他,为此你不顾箭伤和枪伤的疼痛,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既然能够如此,那么对于始终危害你,而且是你此生和来世一切痛苦根源的天生的敌人贪、瞋、痴,你为什么不能为了战胜它们而去克服眼前的所有困难,不被困难所吓倒呢?既然被仇人无端砍伤的伤疤被你炫耀成为好汉的标志的话,那么为了完成解脱成佛这样的大事而努力奋斗时,遇到一些困难又算得了什么呢!渔夫、猎人和农夫等为了各自的生计能够忍受冷热等各种生活中的痛苦的话,那么为了使所有众生获得永久安乐,我为什么不能忍受一切艰难困苦呢?当我发誓要把普天十方的众生从烦恼中解救出来时,的确我自已还没有从烦恼中解脱出来。

    因此,当时我发这样的誓言时似乎有些不自量力,近乎于疯话。然而,既然你已发了菩提誓言,那么你就要义无反顾地坚持克服自己身上的烦恼。对于烦恼采取依恋的态度还是采取仇视的态度并加以驱逐,二者同样也都是一种烦恼。但是,在最初时这两种烦恼不属于克服之列(但这两者仍属于智障,因而终归要克服)。即令是遭到被烧死的威胁,或者遭到杀头的灾祸,我也永不向烦恼这个仇敌低头。即使是最无能的仇敌,当他遭到失败而被驱逐之后,他也会呆在某个地方,等到积蓄了一定力量之后就会来反攻你。烦恼这个敌人可不是与之一样,只要一旦被驱逐,烦恼就再也不会返回来。这个烦恼需要用智慧的眼睛看破它,并把它抛弃。只要把它从我的内心中赶出去,它就没有任何去处,因而它也不可能躲藏在某个地方俟机反攻来加害我。智力低下的我由于缺乏刻苦努力的精神因而被烦恼所降服了。这烦恼不在仇敌等人身上,也不在你的五官上,也不在外界和五官的空档中,也不在别的众生身上,那么它呆在什么地方来危害所有的众生呢?这烦恼如同幻觉。

    因此,从内心里消除害怕烦恼的恐惧感,为搞懂烦恼在本质上是空的这一道理而精进努力,从而不让烦恼来使我遭受地狱等恶趣苦难。应该好好地思考上述这些问题,应该努力实践佛和菩萨所教导的那些戒律。这正如不听医嘱服药,怎可能治得好疾病呢?

作者: 法成    时间: 2012-2-6 16:36

第五章  严守戒律

    要想遵守菩提戒律就得头脑清醒地、竭尽全力地看住自己的心,使它不要产生邪念。如果不看住自已的心就不可能做到严守戒律。放纵如同大象一样的心就会招来来生堕入无间地狱的灾祸。用酒灌醉的疯象再凶猛也不能给人带来如此大的灾祸。行为、言谈及内心动机上全面地、头脑清醒地、牢牢地拴住内心的这头大象就能消除此生和来世的一切恐惧,就能顺顺当当地做一切善事。此生的威胁如老虎、狮子、大象、熊、毒蛇以及盗贼等等,来生的地狱的鬼头、恶魔、罗刹等,只要你把自己的内心好好拴住了就能控制和左右上述这一切危害者,只要降服你自己的心就能消除上述这一切威胁。正如上面所述,“一切灾祸及无数苦难都是由于放纵了自己的心而产生的”。这一真理正是佛所指出的。同样佛也指出:“地狱的刑具如刀子、钜子、刃叶、磨子等等都不是谁特意制做的,那地狱中烧红的大地也不是由谁制造的,那诱惑你的妖艳的众女人也不是从什么地方出来的。这一切都是由于你的罪恶的心理所造成的。”如此看来在三世中没有什么比迷乱的心更可怕的东西。如果说只有使众生都获得施舍而脱离贫困才算菩提道所讲的彻底的布施的话,那么现在仍有贫困的众生,以前的佛是怎么实践了彻底的布施呢?关于这一点佛有如下教导:“只要养成了把自已所有的东西毫无吝啬地施舍给众生的习惯就是彻底的施舍。”由此可见,彻底的施舍不在于有多少东西,而在于内心里是否完全树立起一切都施舍的思想。就拿严守不杀生的戒律来说,你没有办法把所有的鱼弄到不被人捕杀的地方。但你只要树立了决不杀生的心就是严守不杀生的戒律。这也是佛所说的。又比如,凶恶的众生多得不计其数,你想把它们都加以降服,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但是,只要你降服了瞋恚这个怒心就等于战胜了上述这一切凶恶的众生,又比如,要想用牛皮盖住所有的地面以免扎伤脚,这是不可能的,不可能弄到这许多的牛皮。可是,只须用脚掌大的牛皮做鞋穿在脚上就等于大地都用牛皮盖上了一样。同样你没有办法抵御外界的所有的伤害,但是只要你克服了发怒生气的心理又何须去抵御那些外界来的伤害呢?只要有一个非常清楚的慈悲之心,就能获得转生于梵天等善趣。用言行努力行善的好结果是不能由差劲的言行来达到。这入定也是完全取决于心。佛指出:“即令长时间地念诵并承受所有苦难,但是,如果你的心不能专一,就不能取得应有的效果。”这智慧也完全取决于心。如果你不懂得一切事物的本质即性空无我这一秘密就不可能实现消除痛苦获得幸福的目的,就会无意义地游离于轮回中。由此可见要好好把握住自己的内心使其懂得正确的扬弃。只要内心能严守戒律,何须别的许多戒律?处在神志不清、放逸的状况时应十分小心地使自己不被伤害。处在歹人中间时更要时刻提防心灵被污染受伤。既然小小伤口的疼痛都觉得难以忍受而格外小心不使自己受伤的话,那么为了避免遭受众合地狱(22)的痛苦,为什么不小心地、理智地不使自己的心灵受到烦恼的伤害呢?只要心灵上做到严守戒律,不被诱惑的话,那么即令是身处坏人中间或身处色欲之中也不会违背菩提戒律。要我放弃名利地位、身家性命等等是轻而易举的事情,放弃小小的善行也是可能的。然而,我永远不会改变严守菩提戒律的心,永远不会改变已立的菩提心。

    总之,我合掌祈祷发誓:“严守所发的菩提心,严守菩提戒律,清醒地、理智地把住自己的心,即令有生命危险也决不放弃内心的戒律。”

    身患疾病的人是无力做好任何一件事情。同样,被迷茫搅乱了心的人也做不成任何一件善事。

    不清醒、不理智的人,即便是他听了佛法、思考了佛法的道理并按佛法进行了修行,但是如同漏底的容器存不住水一样,在他身上不会留下任何印象。

    即使是懂得善恶扬弃、坚信佛法并努力实践菩提道的人,有时由于不清醒的原因也会堕入罪孽的麻烦中去。

    不清醒不理智的盗贼们,由于受糊涂意识的驱使导致了以往积的一切功德都被盗贼窃去一空一般的下场,从而堕入恶趣。

    贪、瞋、痴这个烦恼盗贼群随时都在寻找加害人的机会。一旦它要是得了手就会把功德善果盗去一空,断送善趣的前程。因此,要以明辨善恶扬弃的心态永远不放弃菩提心。如果万一出现心放逸的话,就要想到转生恶趣时所要遭受的苦难,从而恢复理智。为了达到理智地守戒,首先要拜一个上师,要依照上师的指导行事,并时刻想到违背戒律是可怕的,从而毕恭毕敬之,进而顺利地恢复善恶鉴别力。佛和菩萨是任何时候都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没有什么他们所看不到的东西。你应该想到我是时时刻刻都处在佛和菩萨的视线下,从而做到懂得廉耻、礼敬和惧怕造孽。这样你就会感激佛并且总是体会到佛的恩德。一旦弃恶扬善的意念坚守不悔时就能形成自觉实践菩提行,并且恢复或回忆起以往行善而如今忘却的东西。倘若经反省发现自己最初的想法是一个不善的话,就应意识到它对此生和来世都有害,从而像巨大的树木不受微风吹动一样把住内心,不去从恶。永远不关注无意义的东西,必须时刻从弃恶向善的角度,眼睛只看鼻尖,不去看那些使你产生贪欲、瞋恚心的东西。为了放松或眼睛专注而休息时有意识地远望四周。如果路上碰到熟人的话,就应目视并致问好。当你穿过险要路段时,为了提防危险应不停地向四处张望。路途中歇息时应转过身来向后看一看有无盗贼追来。如此,前后左右认真进行搜视以便决定继续前进还是原路返回。总之,正如前述,对于自己的举止要认真进行审省,不做任何放任自流的言行。身体姿势也要讲究,坐要有坐相,站要有站相。比如参加法会,应不断检查自己的坐姿是否始终保持了开始时的姿态。被贪欲、瞋恚、痴愚所迷住的人心如同疯狂的大象一样,要把自己的心念牢牢地拴在佛法这个巨柱上,竭尽全力使其不脱缰。在进入禅定专一时,一定要使自己的心一刻也不走神,不要被其它东西所吸引走。倘若偶尔出现走神时也要自我检查及时回到原定专注点上来。如果遇到危机时或碰上大的供奉祈祷等事而不能继续入定的话,也就是需要中断入定时,可以采取灵活的态度,并适中地接受正当的布施。这也是佛所说的话。只要立下志实行菩提行之后,就要一门心思地去实践它,直至完全实现。如此不断善以为之便能从善至终,反之就两头落空。如果不能清醒而自觉地守戒,就会产生随惑(23)而使善业不得发展。

    在听到各种笑话,看到许多精彩的节目时,要克服被这些东西迷住的念头,从而严守菩提戒律;当出现无目的地、下意识地刨土、割断草、地上胡乱画画等情况时,就应立刻想到佛和菩萨们不会这样无端行事而惧怕违戒地加以停止;如果打算出门或想发表言谈时,首先要很好地审视你的动机,在牢牢树立起菩提心的前提下行事发言;倘若处于贪欲和盛怒时就暂停进行言谈和行为,像大树一样静止不动;当你的心处于放任自流即非常贪欲或处于玩物不止,处于傲慢不已,或总想揭人短,或旧怨重提或企图诱骗他人,或图谋荣誉,或想贬低他人,或想谩骂他人与人争斗等等时也要像大树一样暂停一切行为静止不动;贪图钱财、谋求地位、祈望名誉或想得到有人来侍候你或谋求眼前利益等等情形出现时也要像大树一样静止不动,停止这一切行为;当你根本不顾他人利益,只顾自己的私利或想发表一些毫无意义乃至误人伤人的言谈时也要像大树一样静止不动,停止这些言行;当你产生缺乏忍耐、忍让,产生懒惰情绪,出现惧怕困难时,当你产生厚颜无耻、胡言乱语时,当你偏袒亲友等时,也要像大树一样静止不动,停止这些意念和言行。总之,要随时提防贪欲等的产生,时刻防止无谓的举动,并以菩提心为动力牢牢地把住实践菩提戒律的心。务必在事佛时道理明白、信仰虔诚、坚持誓言、行为谦恭、敬重师尊、懂得廉耻、惧怕罪恶之举、稳重和善地努力使他人愉快。由于世俗的人们因为欲望上的不同,对于你实践菩提行必然会持不同的意见。有人会称赞,有人却会贬低乃至反对,对此你不应该悲观失望,并认识到由于贪欲等烦恼所致形成了这世俗人的不良心理,从而更加怜悯他们。任何时候只享用无罪孽的东西,引导众生学佛事佛,并且说法讲经时如同幻化一样忘我地坚持无我的观念。要反复地想到经过漫长轮回中行善积德的努力才获得了至贵的暇满人生,从而将此人生用于最有价值的事情上即事佛从佛上的决心和信念像须弥山一样巍然不动。

    当你死了以后,秃鹫们争抢你的尸体时你的心不会表示一丝的不快,那么你今天为什么为了爱怜自己的身体而与人纷争呢?心和躯体各是各,那么这躯体对于心来说有何用处呢?糊涂的心为什么不寄身于一个干净的树身而偏偏要守住这肮脏的、虚幻的、腐臭的躯壳呢?不信的话你不妨用智慧去层层分解一下你的躯体,最外是一层皮,再里是肉和骨头构成的,再对骨头挨个儿进行分解,一直分解至骨髓。从里到外有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呢?如此仔细分析之后,你就会发现这躯体没有任何有价值的东西。既然如此,你为什么要以贪恋之心偏爱这躯体呢?既然你的这肮脏的躯体不能作为食品食用,这血也不能当饮料去喝,这肠子也不能用来嘬吸,那么你的这躯体有何用处呢?也许你是为了给狐狸和秃鹫供食而偏爱你的躯体,那也许是值得的。这人的躯体一用就消耗尽。即令你倍加爱惜,可阎王爷丝毫不讲情面,硬是从你手里夺去喂给鸟类和狗,这时你这个心有什么办法阻止呢?不顶用的奴仆,主人是不会给他衣物等的。而这躯体即便是你好好喂养了它,它却要离你这个心而远去的话,你为什么还要辛辛苦苦地保养它呢?应该像雇佣人一样雇佣这躯体,给它以适度衣食为你从佛事佛服务。而不应该无缘无故地给它以丰衣足食。应把躯体看作是实现解脱成佛的工具,如同过河用的船一样,适度地给以衣食,为了完成众生解脱成佛的功业,要设法使你的身体变成如意宝——佛的身体。

    要自觉地发自内心地始终以微笑来对待众生,要彻底放弃拉脸怒视人,要成为众生的善友,公正地对待他人。或坐凳子或卧床时,或搬动它们时不要莽撞地弄出响声,也不能用力开启房门。时刻不能趾高气扬,要把自己摆在不显眼、地位低下的位置上。水鸟和猫以及盗贼在获取猎物时总是悄悄地接近猎物。释迦佛和菩萨们在实践解救众生的功业时也总是默默无闻地进行努力。要善于劝导他人。当他人主动地为你的利益而说话时,应该十分敬重他,要十分虚心地,始终做他人的徒弟,凡是说善道善的人,对他们应表示称赞;凡是见到行善积德的人,就应怀着兴奋的心情加以称赞;就是在他人的背后也应说他的优点;他人在说你仇人的优点时也要加以称道;当遇到别人说你的优点时,不应得意扬扬,而把那个人视为有识之士,看做慧眼者。凡是做事都出于菩提心,是为了使人高兴,因此这是难能可贵的,是用钱买不来的。由此可见,看见他人行善积德时,应该表示高兴,而不应该嫉妒。他人行善,此生对于我无损害,来生却因称赞他人行善而获得极大的幸福。如果你对他人行善,对他人的财富、知识、才能等表现出嫉妒心的话,那么此生使你无端痛苦,来生更得受到极大的痛苦。

    与人谈话或发表言谈时要平心静气地、深思熟虑地、含义清晰地、使人愉快地、不偏不倚地、和气而适度地发表之。

    用眼看众生时心里要想到正是由于他们的恩德我才能成佛,从而慈祥地注视众生。行善应当坚持不懈,应当怀着虔诚而慈悲地行善,应当伴之以施舍、守戒等来行善,特别是对于大福田(24)应格外好,格外侍奉,对于处于困境的如病人、远来的过客等给以帮助,其功德大于其它行善。

    事佛从佛要通晓佛法并以虔诚坚持实践菩提行。事佛从佛要自觉,而不能靠人督促。实践彻底的布施等菩提行,一个更比一个功德大,不应因小失大,特别是要时刻把他人的利益放在心中。要自觉地、理智地为众生的利益而努力奋斗。这样佛就会以隆恩加持之,阻塞者也被施以菩提行。

    化缘得来的应与陷入恶趣者如狗和飞禽等畜牲以及没有怙佑者和苦行者分享之。饮食要适度即以维持生命的最低限度为宜,剩余的施与其他生灵。就拿衣物来说除三件法衣之外,其余衣物都应施与他人。

    初次实践菩提行时,要据情事佛从佛,不应为了他人的小小事情伤害自己的身体,要为众生牟大利而爱护自己的身体。只有这样循序渐进地为众生的解脱而努力才能迅速地实现众生的利益。在没有完全树立纯洁的慈悲之心之前,即在获得大菩萨十地之初地极喜地之前,不能拿身体的任何部位来施舍与人。无论如何,这身体只能为此生和来世的众生的根本利益而奉献。对于那些不信佛、不尊敬佛门的人,不应讲佛法。对于那些无病裹头或戴帽子、顶着阳伞、拄拐杖、或佩戴兵械的、包头的、坐于高垫之上的人等等也不能讲佛法。对于只修小乘的人不讲说高深广大的大乘佛法。僧人不能单独给女人讲法。不论是讲授小乘佛法还是大乘佛法都抱以同样的崇敬心。对于适合传授大乘佛法的人,不应强迫他修行小乘佛法。不能放弃戒律,不能用显密的只言片语蒙人。不能随便吐唾沫、口水等。即便吐弃以后也要用土盖上。要阻止在饮用的流水和平地上大小便。吃东西时,不能满嘴鼓腮,不能嚼出声,不能张嘴嚼食物。坐时不能伸腿,不能两手来回搓。不能同妇女同乘一匹马,不同女人同寝一张床,不与女人同坐一个座位,不与女人同住一个屋。总之,凡是世人所不赞成的事应打听清楚,从而不作任何世人犯忌的事。不能无礼貌地用一只指头给人指路。给人指路时要以十分尊敬和高兴的态度,用右手五指并拢,手心向上地给人指路。走路时不大甩胳臂。略有走动时,稍带响声或弹指以提示人。不然,会被人视为不懂规矩而失去对你的信仰。睡眠时要像怙主释迦佛涅槃时所卧的姿势一样,但可朝任何方向睡。要头脑清醒地即怀着信仰地希望明日早点醒来的意念去睡。

    关于菩提行为,佛和菩萨在经书中讲了许多。这其中最主要的、首要的是内心动机上树立菩提心,务必要坚持不懈地修行锻炼使自己最终树立起菩提心。要日诵三遍《三聚经》,夜诵三遍《三聚经》,依靠佛和菩萨以及菩提心来彻底清除罪孽。不论处于自主的地位还是处于他人所摆布的地位,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随时随地,努力实践菩提行。佛子菩提所没有学过的知识是没有的,并且精通熟知这些知识。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将成为积德之举。菩萨们不论是直接地还是间接地所做的事情都是为了众生的此生和来世的利益,而没有任何别的目的。要祈祷:“把我和他人在三世中所积累的福根都成为众生成佛成菩萨的资本。”在成菩提萨埵之前,始终敬重善师友,并把他们看作是精于大乘佛法、严守菩提戒律的善师友,即令处于生死关头也不背叛师友。

    至于如何拜师友,应该学习吉祥源和吉祥智拜师的做法。要学习吉祥源与吉祥智的传记和佛的有关教导,以便掌握正确拜师的方法。佛经中有详细的菩提戒律,因此更应该认真地学习这些佛经。特别是《虚空藏菩萨经》,应该优先学习。关于菩萨为什么时刻要严守这些戒律的问题,在我的《集菩萨学论》一书中进行了详尽而深刻的阐述,因此,把它视为一切菩提戒律的集合而务必反复地学习之。也可以诵读有关这一方面的佛经要点,还可读一读我所编的《集论》,要刻苦地学习龙树所著的《集经论》和《集学论》。要随时实践佛经中不仅没有禁止,相反提倡的那些事情,为了使世人坚信佛法,菩萨要学习实践菩提行。
    要反复检点审查自己的言行以及思想出发点,这样才算理智地、清醒地严守了菩提戒律。

只是在口头上讲要实践菩提心是没有用处的。关键是要真正实行。这好比光读医书而不去实际治病一样,对于病人是毫无用处的。

作者: 法成    时间: 2012-2-6 16:38

第六章  忍 辱

    佛指出:“即令是千劫中通过布施和供奉佛等获得的善业福报,只要你生气发怒一次就会断送干净,抵消干净。”没有比瞋恚更严重的罪孽,没有什么比忍辱更难做的事情。因此,要想尽一切办法,采取种种措施认真地修行忍受。只要你怀着瞋恚的念头,你的内心就不得安宁,不能使你获得内心快乐和身体舒适,甚至连安稳的觉都睡不成。谁要是用钱财施与人,并尊重他人,人们就会依附于他;如果他是一个暴戾的人,那他手下的人会起来反抗并杀死他。瞋恚的人会使亲人伤透心,众亲离他而去,即便是用钱财笼络也拢不住其手下的人。总之,从没有一个好动气的瞋恚的人过得舒心。发怒生气这个敌人把瞋恚者的善根彻底扫尽,从而把他置于此生和来世的痛苦之中。不过只要这个人下决心竭力克服动怒之心,那么他就能获得此生和来世的幸福。他人给你使坏而使你不快,或给你作梗而使你好事办不成,这些都会使你不痛快,成为发怒生气的根源,从而会葬送你的福报。因此,这个时候一定要克制动怒。由此可见,要断瞋恚这个仇敌的食物,即不高兴这个食物。瞋恚这个敌人只知加害我,即断送我的善根福源,从而使我在此生和来世受苦。瞋恚这个敌人只干这件事,而不干任何别的事情。不论遇到任何情况,决不失去快乐的心情。也就是承受一切不愉快、挫折、痛苦,不因困难、挫折而使你情绪低落。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你对所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对于加害你的人和事采取动怒、仇视等态度是无济于事的,你伤心、痛苦,并不能帮助你实现愿望。不仅如此,你伤心、痛苦、生气、动怒会损失你的善缘、善根。如果,加害你的那些因素有办法消除的话,那你生气动怒是没有用的呀。

    要忍受哪些东西呢?应承受下列这些东西:给我和我的亲友带来痛苦、欺负我和我的亲友、谩骂我和我的亲友、毁坏我和我的亲友的名声,仇人却获得幸福安乐、得到财富、受到赞扬、名声远扬等,这些是应该忍受的东西。

    这世上使你快乐幸福的因素很少很少。而使你痛苦的东西却很多很多。这是轮回的特征,因此要忍受一切痛苦。不过,如果你要是有了正确的观点,那么可以变不利为有利。假如没有痛苦的话,那么就不会产生从轮回中解脱出去的厌离之心。因此,内心要坚定地忍受世间的一切不快和痛苦。既然,那些苦行者和伽纳巴(25)能够无畏地忍受火烤、刀刃解肢等非人的疼痛,那么,我们为了求得解脱成佛为什么不能忍受一切痛苦和不愉快呢?习惯成自然,这是世间一切事物的规律。因此,只要能习惯于忍受小的伤害,最终必能习惯于忍受任何大的伤害。既然人们能忍受被蛇咬、被蚊子叮、饥饿以及癣疥等无谓的痛苦,那么,为了完成伟大功业即使众生解脱成佛的善业为何不能忍受一切磨难呢?面对炎热、寒冷、暴雨、狂风,面对疾病、绑缚、挨打等,我决不应该缺乏忍受力。倘若缺乏忍受力,那伤害你的程度就越发大起来,使你越发不能忍受。有些人在战场上看见自己流血就更加勇猛起来,而有些人则看见别人流血却吓得晕过去。这是由于勇夫和胆小者的不同心态造成的。由此可见,要克服一切灾难,不应该让痛苦来压倒自己。智者即使遭到痛苦也不会失去信心,并做到不使自己心烦意乱失去快乐,与贪瞋痴等烦恼较量时会遇到许多挫折和伤害,但是为了完成伟大功业要克服(忍受)一切痛苦,从而战胜瞋恚等敌人,这样才算得上勇夫。只会用刀剑去刺杀死尸者不过是冒牌的勇夫。再则,痛苦也有积极的作用,正因为遇到了痛苦,这才悲伤,从而免去了骄傲的情绪。由于自己遇到了苦难,从而怜悯轮回中的众生,从而顾忌犯罪,乐于事善。既然你能忍受胆病等重病带来的痛苦,不生气,那么为什么遇到生灵来伤害你就忍受不住,发起火呢?再者别的生灵来伤害你也是受烦恼这个因素所驱使,因此不能责怪他们。这好比一个人生病,完全由不得他,都是在根本不情愿的情况下得病的。你的仇人也是在根本不情愿的情况下,由于心情不快等因素促成他大发怒,陷入烦恼境地的。

    人们虽然事先并不想发怒,但是,一遇小小的变故便动起怒。这个变故也并没有想使某个生灵生气的意图,然而仅仅一点点变故就能引起怒火。所有的罪行、所有的罪孽都是受某种因素驱使造成的,完全由不得那个犯罪的生灵。而这些聚集起来的因素也是没有意识的,并不会有意识地想到要成为造孽的因素。而那瞋恚等也并不会有意识地想:我要靠某某因素来发怒等。五法具自主为首(26)和为我之心也不是有意地要当害人的因素。这些因素没有的话为我等也就不会有,因此没有什么有意识想害人的因素。如果有,那是由于沉迷于对象所造成,也是不被阻塞所造成的。假如我是永恒的,就应该像虚空一样成为无所谓的造就者,也就是所谓被造就者。即令是我与其他因素结合了,但是永恒的我因没有变化也就不起什么作用。即便心等因素与你帮忙,我也照旧无变化,那么有利的因素也不能使我有任何变化。有变化就违背了我常。因此,没有什么“这是我的有利因素”这样可以指出的东西。由此可见,仇人等加害你、伤害你,都是受某种因素所驱使,仇人们是没有任何自主权的。要懂得这一道理,从而不去憎恨那如幻觉一般的一切伤害你的人。既然一切事物如同幻化,那么任何人去阻挡引起发怒的原因是没有意义的。同样,用以牙还牙,针锋相对的办法去消除痛苦也是不值得的。因此,当你看见仇人或亲人在干伤害他人的事时,你就应该想到他们正是不由自主地、受某种因素的驱使所造成的,从而不要去生气,依旧保持乐观的情绪。

    倘若有选择受不受伤害的自主权的话,那么没有一个生灵是愿意受苦的,因而所有的众生都不会陷入苦难中。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正是由于没有自主权,所以不能自持的人自己给自己扎刺来伤害自己;也有一些人为了追逐女色、钱财等,贪婪地采取绝食等手段,自成折磨;也有一些人或采取上吊自杀,或采取跳悬崖自尽,或服毒,或食用有害食物等断送福分的手段来伤害自己。既然,人们由于受贪瞋痴等烦恼的驱使而对自己都采取伤害或自我杀害的手段的话,那么被烦恼所驱使去伤害他人是很自然的。对于那些因烦恼所驱使而采取自我杀害等行为的人,即令不产生十分的怜悯之心也不应该生他们的气。既然,伤害他人是如同无知孩童一般的世俗人们的天性的话,那么不应该生他们的气。这好比烧毁它物是火的特性,因此,你自己碰了火而烧伤了自己就不应该责怪火。假如伤害他人是由偶然的因素造成的,并不是众生的天性,众生的天性是温和的,那么同样也不能生众生的气。如果生众生的气就好比烟气冲天使你难受时生天空的气一样是生错了对象。如果他人用棍子或石头等来打你时,你去恨那个人是没有道理的。那个人是受瞋恚所驱使的,要恨首先要恨那棍子或石头,其次应该恨那瞋恚。当你遇到他人加害你或伤害你时,你就应该想到这肯定是前世我用同样的办法伤害了别人,因此,今生我就遭到了今天这种伤害。那个人用来伤害我的武器和我的身体这两者是招致我受苦的因素,是他人用武器和我用身子二者结合才造成痛苦,因此彼此的责任都一样,你该生谁的气呢?单单生人家的气是不应该的。这人的身体如同黄水疮一样,稍稍碰一下就疼痛难忍,然而你这个贪婪的、无知的人却偏偏把这样脆弱的身体当宝贝一样倍加爱护,那么使它受到伤害时为什么要生人家的气呢?世间的凡夫们虽然都不愿意受痛苦,但是偏偏去追逐导致痛苦的因素,从而自己造孽自己受苦,为什么要怨他人呢?比如,地狱的狱卒、刃叶林等等都是由于自己的行为所造成的,那么你还生谁的气呢?由于我前世造了孽,从而这个业唆使他人今生加害于我,而那个人却因加害于我而堕入了地狱,这样不正是我这个人断送了那个人,不正是我害了那个人吗?这些伤害我的仇人,正是由于他们加害于我,才使我有机会通过忍受来洗去我以前的罪孽,使福资增长,这样仇人是有恩于我的。然而,我却害了仇人,也就是由于我使仇人造了孽,进而堕入长时间的地狱之苦中。因此,我害了他,而仇人却帮了我的忙。我怎么能恩将仇报,无端地生人家的气呢?如果你具有内心忍让力,那么你就不会堕入地狱;如果由于你采取了忍的态度来使自己免于堕入地狱的话,那么对于加害你的仇人来说却仍未能免予堕入地狱。不过,如果你对仇人采取以牙还牙的态度的话,不仅不能使仇人免于堕入地狱,反而会使你行善积德的行为大大减弱,从而使你失去菩提行之最即忍这个吃苦精神。

    你的心或意识是非有形的,因而谁也不能够用武器或别的什么东西来使其伤害。但是,正是由于你从内心格外爱怜你的身体,因而能够被打击等行为所伤害,进而使你受苦。假如你不格外爱怜你的身体的话,就不能伤害你。既然欺负、谩骂、诽谤等不能伤害你的身体的话,那么你这个心为什么要生气呢?既然,即令其他人不喜欢我,也不能在今生和来世把我生吞了,那么,我为什么不高兴呢?如果说别的生灵阻碍了我发财而理应发怒的话,那么,一旦你离开人世时,你所积累的一切财富都要扔在身后,而你所造的孽却一个不少地要你自己来承受。即令让我今天去死也决不靠不义之财来长久地活下去。就算你活得很久,也不能躲避死后的痛苦。一个人做梦做了享福百年的梦以后醒来,另一个人做了瞬间享福的梦,然后醒来,他们两个人都不可能重复梦中所享的福。长寿还是短命,在临死时都如同上述这两种梦一样,生前的一切荣华富贵都成了泡影。就算你生前获得了许多财富并且得以长久地享受,但是,当你死去时如同被盗贼洗劫一空一样光着身子、空着手走向来生。也许有人会认为只要获得许多财富,我就能活着有机会洗清以往的罪过并积德增福,因此,别人阻碍我发财,我理当生气。这种想法也是不对的,因为为了发财而对那些阻碍你发财的人动怒的话,正如佛说的一样,在一千劫中积的德只消一次发怒就会消失得无踪无影。因此,你这样发怒不就是不仅抵消了福资,而且更加重了罪孽吗?既然你活着有害于洗清罪孽、行善积德的话,那么,这种只会造孽的活动有什么意义呢?也许有人认为,自己是个菩萨,如果一味地听任他人来诽谤的话就会使诽谤者的福分减弱,从而堕入恶趣,因此,我应该对那些诽谤者生气,这种认识也是不对的。既然你听到别人说你的坏话时动怒的话,那么你为什么听到他人说别的菩萨等的坏话时不生气呢?也许你会认为,见到人们诽谤别的菩萨就生气,这是生不起的。再者,人们之所以诽谤别的菩萨即不信仰这些菩萨,完全是由于这些菩萨的言行不当所造成的。因此,对于那些诽谤者不应该生气。这种看法也是错误的。你既然能忍受上述这种对别的菩萨的诽谤,那么你为什么不能忍受那些因烦恼所驱使而诽谤你的人呢?总之,他人对自己采取敌视态度、给你设置障碍使你不能发财、恶语中伤你、背后毁坏你的名声等时,应感到高兴,进而忍让之。

    对于那些诽谤毁坏佛像、佛塔以及佛法的人,也不应该生气,而应该怜悯他们。因为,他们被无知烦恼所驱使,不自主地造了极大的孽,因而会堕入恶趣,真是可怜。佛和菩萨等是不会受到伤害的,因为他们已不属于诸行所造成的一类,佛像和佛塔等是用无生命的东西做成的,无所谓被伤害。至于你的上师、亲人、善友人等受到伤害的事,应该看作是他们的前世所造的业因引起的,从而消除生气的念头。众生所受到的伤害是来自有心的人等众生和无心的水、火、风等的伤害。既然,这二者同样伤害众生的话,那么为什么只恨有心的众生的伤害呢?二者的伤害都应该忍受。有些人由于无知的痴心所驱使尽作一些罪孽的事;有些人也由于无知的痴心所驱使对于那些造孽的人不仅不怜悯,反而怒视他们,这不也是一种罪孽吗?而且这二者是同样的罪孽。某个人伤害你的亲朋好友,正是前世你的亲友以同样的方法伤害了那个人的报应。这一切都是由前世的业所决定的,那么我没有理由偏偏冲着那个人去生气。懂得了这一道理之后,就应该想尽一切办法使仇人和亲友彼此放弃仇恨,用菩提心来相处,以此来努力积德。当某家着火而殃及另一家,燃着了这家的草等易燃物时,应该马上把这些草扔出去。同样的道理是由于对某种事物贪恋而引燃起瞋恚的火,进而有可能烧毁你的福资功德时,就应该立即克服贪欲。如果一个判了死刑的人只要砍去一只手便能抵消死罪的话,那是值得的;同样用承受人世间的痛苦来抵消承受地狱之苦的话,那也是划算的。既然,你连眼前被人伤害这样的苦都承受不住的话,那么你为什么不去掉那招致地狱之苦的瞋怒这个因素呢?为了达到私欲而在地狱中承受了上千次火烤的痛苦,但是并未能办成有益于你自己和其他众生的任何一件事情,白白地吃了这许多苦。与之相反,今天为了恪守忍让这个菩提戒律而需要你承受的痛苦远远没有地狱之苦那么深重,并且通过这忍让却能完成大的功业。既然如此,为了免除众生承受恶趣之苦,应该愉快地去接受忍让时的痛苦。

    假如有人夸你的仇人而使仇人高兴的话,你的内心里也应该赞同,而不应该不高兴。假如你能听到称赞他人的话而高兴的话,这样就会给你带来此生和来世的一切快乐。这是一切佛所提倡的,也是吸引他人的最好的办法。如果你出于忌妒心认为夸赞他人会使他人高兴,这是你所不情愿的,那么雇佣人而付工钱也会使被雇人高兴,这样也不就要求你不付工钱吗?其结果是不能享受看得见的今生的福和看不见的来生的幸福。这种颠倒的错误的观点即别人夸赞你时你要求人人都赞同,而听见别人夸赞他人时你却不愿意一同高兴。既然你立下了愿所有众生获得成佛的誓言,那么,当别的生灵获得一些幸福时你为什么要不高兴呢?当初你在发菩提愿时说要用三域(27)来供奉诸佛,并认为这是众生的共同心愿,然而,如今看到别人稍微供奉佛时你为什么不高兴呢?这是不应该的。如果你所需要供养的人一旦他们能够自己养活自己时本应高兴,而你为什么不高兴呢?如果你连众生有一些供奉佛的能力都容不下的话,那么以菩提心期望所有众生成佛这是不可能的。忌妒他人有钱财的人怎么可能有菩提心呢?假如某个僧人不论从施主家得到没有得到财物,只要他在该施主家待下去,就无所谓了。为了财富舍弃自己所具有的福分和对佛的信仰是不值得的,为什么不对你这种舍弃行为生气呢?你应该设法除去使你不能获得福分的根源即前世造下的孽,而不应该与其他积德者比高低,即不能不服气那些有福气者。以上是第二部(28)。

    假如你的仇人遇到了倒霉的事时,你采取幸灾乐祸的态度有什么价值呢?你诅咒人家并不能使他人倒霉。即便是你的诅咒灵验而使仇人受苦的话也有何值得高兴呢?如果因仇人受苦而使你感到解恨舒心的话,那么没有什么比这更有害于今生和来世的意念。怀着贪欲、瞋恚和痴心所发的愿不仅不能使你受益,反而适得其反,这种烦恼之心如同鱼钩把你钓来投入地狱的滚沸的水中,让地狱的鬼卒长时间地煮你。名誉和赞扬声不会成为来世的福运,也不会给你的此生带来长寿,不会使你的能力增强,也不会使你不得疾病,甚至不能使你的身体舒服。因此,只要你明白什么东西对于你最有价值,那么名誉等有什么意思呢?如果只图心情愉快的话,连赌场、饮酒等都得为之,而这些是比丘僧所不能为之的。为了名声而花费钱财,为了获得英雄好汉的美名而上战场送命,从而得到几个空洞的赞扬声有什么价值呢?一旦闭了眼时,这名声对于身心有何价值?孩童们当看到自己在海滩上堆起来的沙屋坍塌时便伤心地晕了过去。这是毫无价值的。那些追逐名声的人正是像这些无知的小孩一样被名誉这个幻觉所迷住了,因此,当他们名声受到损害时就伤心难过起来。那赞扬你的声音本身是没有生命的东西,因此,声音本身是不可能有夸赞你的意图,所以听到赞扬声就不值得高兴。不论被赞扬的是他人还是你自己,这些赞扬声对谁都没有价值。赞扬者的快乐是他本人才能体验。而我却丝毫也不能体验之。如果说因赞扬者高兴而你也应该随之高兴的话,那么这是符合菩提心的,这就要求对于众生高兴的事你都应该同喜,同高兴,而不应该当仇人受到赞扬时不愉快起来。由此可见,听到他人的称赞而沾沾自喜时,其实你是因他人的声音而高兴呢,还是冲着人家的心理高兴呢?这二者都如同无知的小孩依恋沙子堆起来的小房子一样毫无价值。赞扬之声会使你迷恋世俗的名利,从而影响你专心学佛;会使你得意扬扬,忘记轮回是苦难的深渊,失去厌离之心;会使你忌妒有德性之人,从而葬送你的此生和来世之福运。既然赞扬之声,也就是荣誉有如此之多的害处,那么我应该根除赞美之词即荣誉,而应该亲近仇人等,视他们为把你从堕入恶趣深渊的险境中拯救出来的恩人一样。既然你所追求的是从轮回的牢笼中解脱出来,那么,这名利则恰恰是致你于恶趣的因素,是要不得的。与这相反,正是仇人是帮助你从轮回和恶趣中解脱出来的因素,你怎能生仇人的气呢?当我追逐名利从而走向苦难的深渊时,幸亏佛陀加恩,给追逐名利设置障碍,把进入苦难的大门关上,从而不让我进入苦难深渊,我怎么能对这个障碍生气呢?即令有人给你积德行善设置障碍也不应该生他的气。正如前述没有什么比忍受更艰难的事,因而也没有什么比忍更大的功德。如此大的功德,我何乐而不为呢?假如我由于受瞋恚等驱使而不能忍受上述这些设置障碍的行为的话,那么实际上你自己把到手的福运扔掉了。既然,如果没有仇人等给你使坏,那么忍让就没有必要存在。正是由于有了仇人等来使坏,才有了忍。由此可见,仇人的使坏就是实践忍的前提。因此,怎么能把仇人使坏看成是积德的障碍呢?当你施舍时恰恰来了乞讨者,这个乞讨者不仅不是施舍的阻力,恰恰是积德的条件。同样,当你想出家为僧时,师父等剃度者不仅不是出家的障碍,相反是出家的条件。时值浊世,施舍的对象乞讨者很多。然而作为忍的条件的加害你的人则很少。只要你以菩提心不伤害他人,那么任何众生都不会伤害你。由于实践忍的条件是如此之少,所以对于送上眼前的实践菩提心条件的忍之对象——仇人的加害,应该像获得天赐财宝一样地喜出望外,而不应该憎恨仇人。仇人和我一道实现或促成了忍。因此,是否真的做到了能忍要用仇人来检验。为什么呢?因为仇人的伤害是忍的前提。假如你不承认仇人促成了你实践忍,因而也就不认为仇人是供奉对象的话,那么成为你广泛积德因素的佛法也不应该去供奉。如果你认为仇人是有意识地加害了你而不应该供奉的话,那么,假如仇人也像医生一样怀着善意来给你治病的话,这忍让是无用处的。也就是说,能忍是无法实现的。由此可见,正是由于他人对你的伤害、迁怒才使你磨炼出能忍,他人的伤害就是实践忍的前提,因此就得像供奉佛法一样地供奉仇人。正是由于这一点,释迦佛祖把众生和佛视为两个最好的福田。以慈悲之心使众生满意,通过从佛来使众佛满意,从而使许多人成佛。因此,在从佛成佛方面众生和众佛起着同等的作用,所以为什么不应该像敬佛一样地敬重众生呢?当然,这样说并不是指佛和众生在内心上是一样的,而是指在成佛的功能方面二者相同,因而二者是一样的。供奉具有菩提心的人就能在此生获得好报,这是众生的可贵之处;而信仰佛陀能使你获得无穷的福运功德,这正是佛的可贵之处。每个众生多少具有佛性,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佛和众生是一样的。然而,佛毕竟具有如海的功德,从这个意义上讲佛和众生又不是一样的。如果哪一个众生哪怕只具有佛陀无限功德的一小部分的话,那么用三界的财宝来供奉这个众生以报答他的恩德也嫌太少。既然每个众生都具有一定的佛性,因此,应该像供奉佛一样地供奉众生。

    另外,佛和菩萨总是以真诚无邪地、亲人般地为众生谋取无限的利益。对于佛和菩萨只能用善待众生来报答他们的恩情。那佛陀当初为了众生的利益毫无吝啬地将通过许多转世积德得来的身体都能舍弃,并毫无犹豫地去承受地狱之苦。对此,只要我们虔诚地信奉佛陀就能报答佛的这一恩德。由此可见,即令是众生此生伤害我、给我作梗等等,我都应该统统视作是为我好,看作是帮助我,从而愉快地加以接受。我们众生的尊王佛和菩萨们,他们能够为了任何一个众生的利益而牺牲自己。因此,我们这些无知的人不应该傲慢,而应以奴仆的姿态来对待众生。当众生获得安乐时佛陀们高兴,当众生受到伤害时佛陀们就难过。因此,使众生快乐的行为就是使佛满意的行为,而使众生受伤害的举动就是伤害佛陀。当一个人处在烈火之中时,就算用一切美好的东西去满足他也不可能使他高兴起来。同样的道理,你一方面不停地伤害众生,另一方面又去供奉佛陀,这决不可能使佛和菩萨高兴起来。因此,我决心悔过一切伤害众生、令佛和菩萨难过的罪行,并祈求佛和菩萨原谅我所做的一切使佛和菩萨不快的事情。为了使佛和佛子菩萨们高兴,从今以后,我一定要克服伤害众生、蔑视众生的行为,心甘情愿地做所有众生的奴仆;就算是众生用脚踩我的头,甚至杀害我,我也决不报复,而以愉快的心情接受这一切,以此来使怙主佛和菩萨高兴。毋庸置疑,所有的众生无一例外地受到佛的厚爱,也就是说,佛和众生在本质上是一样的。人们所看到的所有众生实际上都是佛的幻化,因此,应该对所有众生顶礼相敬。让众生愉快就是使佛愉快的最好办法,为众生服务就是实现你今生和来世利益的最好途径,让众生高兴就是消除世间众生一切苦难的最佳手段。因此,我应该时刻努力使众生高兴。

    国王委派的大臣等往往会加害许多百姓。但是,有见识的人虽然有能力收拾这个大臣,可是不会收拾这个大臣,因为他不是孤立的,他是受国王之命,有国王为他作后盾。同样,你不应该杀害、加害那些弱小的生灵。地狱的鬼卒和佛与菩萨都是他们的后盾。要像百姓善待暴君一样地想尽办法使众生高兴满意。暴君再厉害也只能夺走你今生的财富,要是你使众生不满意的话就会使你来世堕入地狱而遭受痛苦,这是暴君所做不到的。你设法使国王满意,顶多给你财富和地位;要是你使众生满意高兴的话,就会给你带来成佛的圆满结果。这一点国王是不能给你的。使众生高兴满意的结果不仅来世能成佛,而且此生也能获得财富、名声以及心情的愉快。这是有目共睹的。只要你能忍,在你处于轮回之中时就能使你变得英俊、美丽、健全、无灾无病、名声大振、长寿百年、成为御轮的国君。

作者: 法成    时间: 2012-2-6 16:39

第七章  精进努力

    以上六个章节讲了六种菩萨行,前一个行是后一个行的前提。能忍方能精进努力。只有精进努力才能获得菩提成果。这好比如果没有风就会使一切都稳定不摇。没有精进努力就不能获得福泽。

    什么是精进努力?努力向善,乐于事善就是精进努力。

    什么是精进努力的对立面呢?懒惰、好恶、痴钝、蔑视自我等是精进努力的对立面。懒散而贪图安逸,无精打采,昏昏欲睡,不认识轮回的痛苦,这些都会使人产生懒惰。要是不能控制烦恼的话就会使你陷入轮回的深渊,并会奔向阎王爷的嘴里,这一点难道你没有看见吗?难道你没有看见阎王爷正是逐个夺走你周围人的性命? 你明明目睹了这一切却贪睡疏懒,正像屠夫挨个儿宰杀水牛时,别的水牛却都无动于衷一样。永生的路已堵死,阎王爷正瞪大眼睛看着你,在这样的情况下,你怎么还有心思贪吃贪喝呢?在这样的情况下你怎么还有心思贪睡而虚度光阴呢?随时有可能死去,因此,应该趁你还活着赶紧行善积德。只要活一天就得克服懒惰,努力行善积德,不然,死亡突然降临时,一切都来不及了,当你某些事情还未做,有些事情虽已开始但未做完,有些事情才干完一半时死亡就有可能突然降临到你的头上,你只好怀着遗憾的心情让阎王爷拉走自己。到了这个时候你只好哭肿着眼睛,眼看着亲友们失望的脸和地狱鬼差的脸,怀着生前造孽负罪之心,听着地狱中的惨叫声,吓得大小便失禁,吓得昏过去。一旦到了这样的地步你该怎么办呢?此生如同沙滩上的活鱼垂死挣扎,令人可怕。那么由于造孽而堕入地狱遭受无尽的痛苦时,其可怕程度是不言而喻的。当温泉水碰到嫩皮上时感到烫得难以承受,那么造了下地狱的罪孽反而心安理得地安于舒适呢?不愿付出努力而妄想获得今生和来世的好结果的人以及缺乏忍耐力的人,他们在今生和来世反而会碰到格外多的挫折和困难。明明将要被阎王爷带走却像长命的天神一样意识不到死亡将临,一味地虚度光阴,可怜这些人正被苦难所折磨。应该乘暇满人身这条船,努力争取渡过轮回的苦海。倘若不趁此今生获得人身的机会去努力行善积德的话,那么这样的暇满人身之船是很难再次获得的。因此劝一切执迷的人们趁此难得的机会精进努力,而不要虚度光阴!你为什么要放弃将会给你带来无限快乐的佛法,却偏偏要追求那今生和来世给你带来痛苦的根子即放逸、任性等恶劣的东西呢?应该放弃懒惰,树立克服懒惰的积极因素,正确扬弃、去掉惟我之心,树立自我和他人一视同仁之菩提心以及自我与他人换位的菩提心。

    不能自悲地认为像我这样被烦恼所缠绕的人怎么可能获得菩提的地位呢?因而也就自行懒惰起来。如来佛说了以下真理:就连昆虫、苍蝇、蜜蜂以及一切虫类,只要它努力行善的话也能获得最难获得的菩萨的地位。我和我的同类已经是转生为人,具有鉴别善恶利害的能力,只要不放弃实践菩提行的努力的话,那么怎么可能会不获得菩萨的地位呢?不过,假如你认为实践菩提行就要施舍自己的肢体,就害怕起来的话,那么,实际上你是个不懂得什么该害怕,什么不该害怕的愚蠢的人。这实际上,你是害怕那些不该害怕的东西。假如不发菩提心就能避免遭受肢体被肢解的痛苦的话,那么这种害怕是应该的。然而,实际不是这样,我们众生在无数劫的漫长岁月中虽然遭受了多次被肢解、被刺穿、被地狱火烤、被地狱的鬼差锯开等无数的痛苦,但是,并未获得菩提的地位。如此看来,为了获得菩提而努力,就只需承受有限的苦难。这是值得承受的。这好比,为了去掉致命的痛苦而给身上开一小刀,忍受这一点疼痛是值得的。凡是医生,为了去掉病痛而使用器械使病人承受一些疼痛。那么为了根除轮回的无数痛苦而承受暂时的劳苦是应该的。再者,好似至上的医生一样的佛,根本不使用这种普通的医疗器械来除去轮回的痛苦,而是用修佛这种非常温和的办法来除去轮回的无限病痛。这种修持办法之所以称它是温和的,是因为它是通过逐渐习惯来实现的。即令是施舍一些蔬菜这样的小事情,佛也是逐渐引导人们去做它。当你习惯于这种小的施舍之后,再进一步引导你习惯于稍微大一些的施舍,如此逐步达到习惯于更大的乃至施舍你自己身上的肉的地步。一旦你对自己身体抱有蔬菜一样的观念时,就没有什么困难施舍身上的肉。菩提们为了去掉罪孽决没有痛苦之感;为了追寻真谛,决没有不痛快的时候。而凡人们与之相反,他们持邪见造孽从而危害自己的心和身。菩萨们由于积德,使得身体很舒适;由于明白诸法无我等,也就是智慧圆满,因而内心充满快乐安宁。菩萨们为了众生的利益而处在轮回中也不会感到痛苦,这些慈悲的菩萨决不会悲观。不仅如此,菩萨们依靠菩提心之力量来除尽苦难之根即前世之罪孽,并为了积聚如海的福分,菩萨们特别讲说除去罪孽,集取功德的道理。由此可见,那些乘着能除去一切悲观情绪和惧怕劳苦思想的菩提马,从福道奔向福果的人,那些明白这一道理的人是不会懒惰和悲观。菩萨们在完成拯救众生事业时靠的是信服、恒常、喜乐和舍弃等四个“队伍”。而信服就是惧怕不善之果的苦难。应该反复思考信服的功效,从而增长信服之心。

    正如前述,克服消极的因素即克服懒惰,坚持信服、恒常(自豪)、喜乐和舍弃等四个方面,自如地驾御身心并以此为增强精进之心而努力。

    什么是信服之队伍呢?既然,我已发菩提心,那么我就应该清除我和众生(他人)的无数罪孽。为此,清除每一个孽根而需要付出劫数如海的时间的努力也是应该的。既然,现在我连这种精进努力的一部分也没有做到,那么,未来和来生我肯定会处于无尽的痛苦之中,我怎么能不为此而心碎呢?同样,既然我已发了菩提誓言,那么,我就应该使自己和众生(他人)具有许多功德。因此,为树立每一个功德而付出劫数如海的时间的努力来使自己习惯也是应该的。既然,现在我连这种精进努力的一小部分也没有做到,那么,我等于白白地耗掉了极其难以获得的人生,真是令人惊奇。假如我不供奉佛,不供奉僧众,使他们受布施,不听闻学习佛法,不施舍予处境贫困的人,不去拯救处于危险的人,不给那些不知善恶的、可悲的人以鉴别真假善恶、弃恶扬善的指导使他们快乐的话,那么我白让生我的母亲受十月怀胎之苦,那就等于白获得了暇满的人生。既然,我在前世和此生都没有对佛法产生信服之感,处于如此信仰上的贫乏地位,那么怎么可能使他人对佛法产生信服呢?一切善业之根本是对佛法的信服,这是释迦佛所说的。而信仰佛法,最根本的是要时刻修持异熟果报。肉体受苦,心情不快,遭遇各种恐惧和危险、不如意等等,都是由于你做了不善即造孽的报应。抱着真诚之心做善事,因而不管走到哪里或转生于何处都会因你以前或前世所积的福资而使你受到供奉;相反,作孽的人虽然他们也想得到幸福,但是,不管走到哪里,也不管转生于哪里,都由于他造了罪孽而遭受痛苦的折磨。转生于宽广的、充满芬芳香气的、令人凉爽的、如同荷花之心的舒适地方,有幸聆听佛的悦耳的教导而使身心光彩夺目,并获得由释尊所光照而盛开的莲花中诞生出的完美的身体,成为无量光佛之及门弟子善逝,这一切都是做善事的结果;转生于地狱,遭受地狱的鬼头剥你的皮,因而处境十分悲惨,或遭受烈火熔化的钢液浇你的身,或遭受燃着火焰的刀砍、矛刺,使得肉身被剁成几百块,散落于燃烧的铁的大地上。这一切都是由于做了许多不善之事的报应。由此更加说明,应对善业怀有崇敬之心和敬服之心。

    什么是恒常呢?依照《金刚顶饰回向篇》所提出的仪式,应对利他的事业怀有必成的信心。首先要衡量自己的决心,进而决定能否立即事善。倘若由于没有决心而不能事善利他时,不去做是上策。但是,一旦决定做了,就得义无反顾地遵循誓言进行到底。如果违背誓言,中途放弃实践诺言的话,那么就会养成不好的习惯,即养成不实践诺言、中途放弃誓言的坏习惯,不仅在此生,就连来世都会受到影响,坏习惯照旧,从而罪恶和痛苦越来越深重;如果不把已下决心做的善事做完,中途放弃而去做别的事情的话,不仅完不成先前已开始的善事,而且连以后开始的事情也会成效甚微。因此,要怀着凡善事必得由我一个人完成到底、决不被烦恼所左右、我必能做到弃恶扬善等这三种有力的自信心。我一个人来承担所有众生解脱的重任,这就是菩萨的自豪感和自信心,被烦恼所左右的世间众生,连今生的小事都做不成,那么,众生决不可能像我这个菩萨一样去完成解脱众生的任务。因此,我更应该担当解脱众生的重任。当众生只知做一些低俗的事情时,我怎么能与之同流合污地也做一些低俗的事情呢?也不应该满足于做一些小善事。不知足于小善事就是我这个菩萨的最高尚行为,见到死蛇,连小乌鸦也会像大鹏一样地把蛇肉吃掉。同样,如果我从事善事方面显得很懦弱的话,那么小小的罪孽也会像造了很大的孽一样伤害我。由此可见,丧失做善事的勇气,放弃弃恶扬善的努力的话,那么使你今生和来世都不可能从平庸中摆脱出来。与此相反,如果以极大的自信心来努力事善的话,那么再大的罪孽也不能把你怎么样。因此,要以坚定的决心来除去所有的罪孽。如果我被罪孽所压垮的话,那么我决心放弃三界中一切该放弃的东西,去争取佛的地位的愿望也就会成为众人嘲笑的对象。所以,我要战胜三界中一切烦恼,决不让烦恼来战胜我,我这个师佛之弟子要坚持这种自信心。这里所说的自信心与世俗的骄傲不是一个概念。所有的众生被烦恼的骄傲所征服,这些众生就是被烦恼缠缚的人,而不是怀有菩提之心的自信者。具有菩提自信心的人是不会被烦恼傲慢所驾御的,而世俗的人肯定会被烦恼的傲慢所驾御。一旦被烦恼的傲慢所驾御,就会使你的内心被烦恼的傲慢所充斥,并被这种傲慢引向恶趣,即令使你获得人生也会使你失去快乐,得不到幸福,成为乞食他人给的食物的奴仆或成为愚蠢的人或成为难看的人或成为虚弱的人或成为被人欺负的对象。更有甚者,这些人内心由于被傲慢所充斥,不能接受佛法,因而使其成为困苦万分的人。如果这些都是属于恒常的自信的话,那么,不能修持菩提自信心的低俗的人是怎样一个情景是不言而喻的。为了战胜烦恼的骄傲,菩萨们坚持恒常的自信,这种自信是应该称赞的自信,也是真正的英勇无畏。如果某个人能够用这种自豪之心降服世俗的自高自大的傲慢之心并能顺应众生之愿望使他们获得成佛的话,那么,这是应该称赞的。

    当你处在容易产生烦恼的环境中时,就要发扬特别能忍的精神以此来不使自己的心绪受干扰。这好比狮子决不被狐狸等小动物所左右一样,决不让贪欲等烦恼来扰乱自己的心。当一个人遇到十分危险的情况时就会保护自己的眼睛,如同这样,即令遇到再大的危险也要使自己不被烦恼所左右。即便被烧死,或被人砍去头,等等,都不在乎。无论何时何地,我决不向烦恼这个敌人屈服。同样,无论何时何地,我只做合乎佛法的事,决不做违背佛法的事情。

    什么是喜乐呢?儿童玩耍时只图其中的快乐,并不考虑什么此生和来世的回报,并且总是玩个没有够。如果人们在施舍等方面也儿童一门心思玩一样,不追求这些善事的回报,而只是一心去做善事,那么就能做到不满足于已经做过的善事,越做越多,越做越高兴。世俗的人为了求得幸福而从事许多生计,但是,能否真的获得幸福是不一定的。与此相反,菩提心的人从事利他的善事必定能获得安乐。假如一个人不学习菩萨,不去做善事,那么怎么可能获得安乐呢?那些贪欲之心很强,总是不知足,连锋利的刀刃上沾的蜂蜜都不肯放过,用舌头去舔的话,那么,立下菩提誓言的人怎么会满足于获得天人的地位、最终获得涅槃寂静的地位而积下的福资呢?因此,立下菩提誓言的人,为了彻底实践誓言,就要像被正午的太阳晒得热极了的大象,见到湖水便急不可待地跳入湖中一样,急切地去做善事。

    什么是舍弃呢?所谓舍弃或暂时放弃是指当你因生病或劳累而处于虚弱无力或落在后头,尚不具备去做善事时,为了以后某一时候有能力做而暂时放弃它。但是,一旦开始做了就会使你越做越想做,就会在做完一件事时,对已做完的抱以不知足的态度,即予以放弃。

    善于与敌作斗争的人,在与对手较量时,总是想尽办法用你手中的兵器击败对手,却不让对手的兵器打着自己。在与烦恼斗争中,就是要像上战场一样,不能让烦恼的利器伤着你,而要把烦恼打它个粉碎。当你在战场上时,假如失手掉了兵器时,你肯定会马上去拣。当你不经意而烦恼来统治你的时候,你就要想到来生有可能堕入地狱,因而怀着极大的恐惧感迅速集中思想以事善。当一个人被毒箭射中时,毒素便会顺着血液流遍全身。这烦恼也像这样,当你不经意、走神时它就趁虚而入,把你击败,并把罪恶的念头充斥于心间。当强令一个人端着盛满芥子油的盆子朝前走,并提着刀剑威胁他,要是洒出一点点,就杀了他。这时,这个人肯定会身心高度集中,十分小心地把芥子油端走。我们就是要像这个人一样精神十分集中,十分小心地、严格约束自己,决不让烦恼来左右自己。这就是说,如果不注意的话,小小的罪孽也会招来很大的危害。又比如,如果一条蛇钻到你的怀中时,你肯定会迅速地把它扔出去。当你修佛行善时,如果产生犯困、懒散之心时,就要像扔掉怀中的蛇一样迅速克服犯困、发懒的思想,努力不止。要坚定地完成誓言。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还出现造孽的情况时,就要针对出现的罪孽,进行自我批评,并祈祷以后再也不要出现造孽的事,而且要为不再犯罪而努力不止。如此,时时刻刻不忘专意从善,养成习惯,并以此为缘祈求碰上好的老师,或者把它作为事善成习、事善有加的好方法,追求不止。无论如何,为了使从善有前世的功德力,就要时刻牢记守律得体的教诲,并努力实践这些教诲。这就要像风吹棉一样地用一心行善的心来统彻自己的身、语、意。这样你所做的一切善事都能如愿。

作者: 法成    时间: 2012-2-6 16:42

第八章  禅 定
  
    正如前述,事善要精进努力,而且心要注入一处,不能走神,要入禅定。思想不能集中于一点、老走神、放逸的人,必定会陷入烦恼的利牙中。

    如何克服放逸呢?这就要使身心处于清静之中,才能不会使心思放逸。要舍弃世俗的欲念,放弃一切胡思乱想。

    世间众生,由于贪欲和追逐利益等等,致使不能舍弃世俗。因此,首先要彻底放弃这些贪恋之心。明于扬弃之理的智者贤能都是这样做的。以最完美的静虑禅定所获得的殊胜观来掌握根除烦恼的办法,为此首先要通过思虑专一的九种办法来实现禅定静虑。而作为殊胜观之基础的静虑之禅定则要通过义无反顾地、彻底放弃世俗的贪恋之心来实现。

    世人本身都是无常之物,却偏偏依恋无常的世人,其结果是,在千万次转生中也不会遇到任何可爱的东西。既然遇不上可爱的东西就不会使你愉快,进而也不能专注于一点。就算遇上可爱的东西也不会知足,因而依旧被贪欲所折磨。如果依恋众生,就会不能正确地看待事物,就会失去厌烦轮回之苦的心,并且不再产生轮回是苦的念头,最终导致无限痛苦,这种依恋之心会白白地虚度此生。依恋这无常的亲友,其结果是失去那获得永恒的佛法的机遇。与世俗的凡夫为伍,其后果必定会转生于恶趣。既然,与凡夫同流合污就会把你拖向与菩萨背道而行的路上,那么你为什么还要依恋凡夫呢?凡夫俗人是不牢靠的,他们瞬间可以成为你的友人,瞬间也会成仇人;叫他去做善事,他就会不高兴,见到你富有,他也不高兴。总之俗人是怎么做也很难使他高兴;好言相劝,他会生气,与此同时,他会给你设置种种障碍,使你偏离正道。如果你要是不听他们的话,他们就会生气,从而使他们堕入恶趣。那些世俗的凡夫,他们对于比自己强的人、比自己位尊的人忌妒不止;对于与自己同等的人则采取排斥的态度;对于比自己低下的人则采取傲慢的态度;你要是夸奖他,他就会骄傲起来;你要是批评他,他就会生气。任何时候,只要与世俗的凡夫为伍,就不会使你获得任何益处。不仅如此,只要与世俗的凡夫为友,就会做出自我吹嘘、贬低他人、赘述贪恋轮回等一切不善之事。如此,我们世俗的凡夫彼此为友为倚,其结果是大家都会被断送。朋友不能为我做出有益于此生和来世的事,我也不可能为朋友做出有益于此生和来世的事。既然如此,应远离一切世俗的凡夫,应该到幽静之地修行。倘若在僻幽处遇到亲朋时,至多说一些使他们高兴的话语,千万不能过分亲热,只可不亲不仇地相处。对于施主,应该像蜜蜂对待花卉一样,取完花粉就走,从施主处只取修佛所需要的衣食,而不能依恋其家。对于所有的施主应该像素昧相识一样,不亲不热的对待之。

    假如我要是满足于名利地位,并以有许多人拥护爱戴而傲慢的话,那死后肯定会遭到堕入恶趣的恐惧。因此,如果任凭痴迷之心摆布,贪恋世间诸物,那么,来生会把此生的业果汇为一体,并成倍地成罪孽而遭受无限痛苦。所以,善于取舍的智者贤能的人决不依恋名利。贪恋名利只会招来此生和来世的苦难和恐惧。应该抛弃名利等,彻底地认清一切名利都是无常的道理。即便是得到了许多利益,获得了广泛的声誉,但是,这些利益和声誉将会把你引向何处是没有准头的。既然有人在贬低我,那么听到夸奖我的话有什么值得高兴的呢?既然有人夸奖我,那么听到贬低我的话又有什么值得生气的呢?众生的愿望是多种多样的,连佛都不能使他们个个都满意,何况于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因此,应该放弃一切俗念。穷困了,世人会贬斥你,富有了又会遭受到世人的非议。如此难以相处的世人,怎么可能使他们满意呢?如来佛指出:“世俗的人们虽忙忙碌碌,却没有办成一件有益的事情,因而不可能快活起来。由于世俗的人只知谋私利,因而不可能有真正的善友人。”

    在幽僻的深山密林中,野生动物和树木是不会说出任何难听的话语。与野生动物以及树木交往,用不着担心会翻脸。因此,与这些动植物交往的快乐是始终伴随你。应该在这幽静的地方,找一处山洞或空庙堂,或在一棵大树下,义无反顾地、舍弃一切地进行修行。应该意识到这幽静的地方未被人占有过,空旷无碍,任你行走,也无需去依恋它,可独自一人待下去;在这幽静处,只需化缘用的碗等极少的日用品以及人们所丢弃的衣物,不用躲藏起来,不用害怕地生活下去。有时也应该到天葬台转一转,看一看那些白骨,想一想自己迟早也会变成一堆尸骨。现在的这个活生生的身体,终究有一天会变成僵尸,腐烂发臭,连狐狸等也不敢靠近。这躯体本是从母体得来,但是,一旦死了以后,血肉和骨头等一同生下的也会各自分离。既然如此,那些亲朋好友自然在你死后不可能与你同往。生下来的时候,你是孤身一人生下来;死去的时候,也是孤身一人离开人世。你所造孽的苦果,别人无法替你代受。既然如此,那些你从佛行善障碍的亲朋好友有什么用处呢?应该像过路的行人对待旅店一样地对待人生,不应该依恋旅店,不应该贪恋人生,不应该依恋轮回。应该乘你还未被人哀悼痛哭、还未被四条汉子抬上天葬台之前,到幽静的森林中去修佛事善。在幽静的森林中,既没有亲友,也没有仇人,孤身一人,只当一切亲朋都早已不存在,这样,当你死的时候用不着让人为你哀悼,也不给教友们带来悲伤。因此,能一心一意地从佛事佛而心不放逸。这一切都是幽静之地的好处。这美妙的幽静的密林中,干扰少而安逸快乐。应该在这能够去掉一切分心杂念的地方,只身一人地进行修佛,并且去掉一切世俗的欲望杂念,自我约束,只求把心调服,努力修行。

    无论从此生的角度讲,还是从来世的角度讲,欲念只会给你带来痛苦。欲望使你在此生遭到杀身等灾祸;在来生,欲望使你堕入地狱等恶趣中。

    为了得到美女,通过男女信使传递情书,希望会面共欢;为了情爱,不怕造孽,不顾败坏自己的名声,不怕一切威胁,花去一切财产,一旦得手搂抱不止,觉得十分快活。其实只不过是在拥抱一具骷髅而已,有什么值得高兴呢?从实质上讲,那女人的躯体只是因缘所构成,而不是一个自在的、有独立自我的东西。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一味地追求她、依恋她呢?!为什么不去追求涅槃寂静的境地呢?

    你想目睹那美女的脸,并为此竭力使她抬起头。可是她却害羞地只管低头;作为新郎,不论你在婚前见过没有见过新娘,新婚之夜,新娘总是用布盖住脸使你急切地想看清她的脸。然而,如今死去的妻子的尸体放在天葬台上时,不仅连块遮盖的脸布都没有,而且任凭秃鹫撕碎其脸。见到这种情形,你为何要吓得逃走呢?

    当你的妻子在世时,你看见别的人多看你妻子一眼就醋意大发,情不自禁地看护起妻子,那么当你看到秃鹫在撕碎你妻子的尸体时,为什么不加以保护呢?既然你看到你所心爱的美人终究要变成秃鹫的食物,那么现在你为什么要用鲜花去装饰她,用檀香水去擦拭,用珍宝去装点她呢?见到静止不动的尸骨你害怕,那么,见到那被贪欲所驱使的看似活人,其实不过是行尸走肉的美女却为什么不害怕呢?是女人,即便是用衣物裹起来,你也爱恋不止,那么,你为什么不喜欢那天葬台上赤裸裸的女尸呢?也许你会说那僵尸是不干净的,因而不值得爱。那么,同样是血肉等不干净的东西组成的、用衣服裹起来的女人,你为什么要搂搂抱抱呢?唾液和小便都是由食物造就,为什么你喜欢亲吻女人时的唾沫而不喜欢她们的小便呢?也许你会说,女人丽质的皮肤柔滑,值得喜欢,那么,你为什么不去搂抱那用柔滑的木棉做成的枕头呢?人们把木棉看成臭不可闻,却把女人浊身看成洁身,欲火不止;因不能行欢而把柔软的木棉看成怀恨的对象。其实,他们不是看上柔软的、光滑的皮肤,而是看上污浊的东西。如果你不是爱上不洁的她,那么你为什么要搂抱那用筋相连的骨架、外由肉糊成的女人的身体呢?你的身子也是由不干净的东西组成的,并且时时刻刻在使用这个不洁的身躯。更有甚者你还依恋那不洁的女人的身躯即不洁的皮囊。也许你会说,不喜欢木棉的柔软,而喜欢女人的光滑的皮肉,因而触摸她,喜欢看她。那么,你为什么不去喜欢和触摸那天葬台上的没有心灵的肉体呢?你也许会说,那天葬台上的女尸没有生命,而活的女人则有心灵,所以才喜欢。那么,你所喜欢的心灵是不能触摸到的,是看不见的。而那能够触摸的,并能看得见的女人的身体则并不是你所说的心灵。既然如此,那么你为什么还要搂抱那不是心灵本身的女人的身体呢?如果这是成立的话,那么岂不成了这样一种可笑的道理:由诸多不干净的东西构成的他人——女人的身体,虽未认识其实质,但仍是不可爱的,而我自己的身体因未认识其不洁的实质而显得可爱。也许你会说,我是看上了女人的美貌,那么请问你,你为什么不去喜欢那晴天日照下的美丽的荷花,而以贪恋不洁的心去爱那盛满不洁的容器——美女的身子呢?既然你连碰都不愿碰任何不干净的土地的话,那么,你为什么要去触摸一切不洁之源的身子呢?如果你不想依恋那粪便等不干净的东西的话,那么你为什么要搂抱那恰恰是生于不洁之田,并由这个种子成长出来的女人之身躯呢?既然,你不喜欢那粪便中生出的蛆虫,那么你为什么偏偏要喜欢那诸多不干净所组成的身体呢?你不仅贪恋你自身的不干净的身躯,而且,由于你贪恋你那盛满不洁之物的皮囊进而迷恋上别的不洁之皮囊——女人的身躯。即便是芳香的冰片和美味的果子,还有那蔬菜等,只要送入口中,立刻吐出来也会变成不洁之物,弄脏脚下的土地。更何况那人身所排泄出来的东西。明明看见这人身是如此之肮脏,却依旧不信其不洁之本质的话,那么,你不妨到那天葬台,看一看那被遗弃的尸骨。当你在天葬台上看到那皮开肉绽的女尸时恐惧不已,然而,你却明知故犯,偏偏贪恋那女人的身子并不知足。那女人身上的香气只不过是涂了檀香水等而已,并不是女人本身的香气,既然如此,你为什么要贪恋那涂了它物香气的女人呢?如果你认为那女人的自身的气味难闻,因而不值得爱的话,这也许是对的。世人出于贪爱之心而用香水涂抹那不洁之身。即便是用芳香之料涂抹了女人,当你与之欢爱时闻到的清香味只不过是檀香等的气味,并不是那女人自身的香气。既然如此,你为什么要喜欢那用香水掩盖的女人的恶臭之身呢?如果说那不加任何梳理打扮、不着衣服的女人其头发长而乱、其指甲长而牙齿灰暗、充满牙垢而发臭、其身发出烂泥潭的味,如同罗刹一样可怕,那么,你为什么像磨砺你的兵器一样地去撩洗、打扮那女人呢?如此,执迷于我执一味追求女人,并竭力打扮、抹香,如同喝醉了一样地心神不定,搅得世人不安,这真是令人可怜。既然,你看见天葬台上的几块尸骨而不忍待在天葬台的话,那么对于那充满活动骨头——活人的城市这个天葬台,你难道能爱得起来吗?

    如此肮脏的女人,你不拿出金钱是不能得到的。为了满足她的金钱以及物质要求,你所做的一切将成为罪孽越发深重,成为来世堕入地狱的根源。小孩小时候没有能力发财,但是等到他长成壮年人时又追求女人而不得享福。只知积财而耗尽了生命,待到年老时想把财富享用时,为时已晚。那些贪心不足的人,白天拼命干活,天黑回到家中累得像僵尸一样倒头便睡。又有一些人为了发横财而奔波在外,受尽烦恼和背井离乡之苦,加之想念妻儿及亲友而不得相见之苦,其苦不堪言。疼爱我的人因不懂得疼爱的办法,因而为了获得幸福把我卖给或赠与人,结果不仅没能使我过上舒心日子,反而无端地为他家的事而忙个不停。有的人则把自己卖给他人,成为奴仆任他人使唤。一旦有了妻子时,在生孩子时只好在野外大树下、荒庙以及岩洞中生下。被贪心所迷惑的愚笨的人们,为了物质享受,冒着生死危险上战场;为了获利而甘心当人奴隶;有些贪心的人,被追逐利益所驱使,当贼当盗,结果遭到被刀刃砍断身肢的下场;有的被弗戈穿透;有的遭到刀刺;有的则遭到火烧。这一切都是苦难。

    人们总想发财,但是,发了财以后,仍感到聚无多而苦不堪苦。有了钱财又要为守财和保财发愁,又怕被人偷走,愁不堪愁。应懂得那财富是今生和来世一切灾祸的根源。只要贪财而执迷不悟,就没有从痛苦中解脱出来的机会。凡是贪心的人,不仅要遭受上述这些痛苦,而且几乎没有享福的机会。这好比拉马车的几头牲口一样,只要有一头偷懒去吃草的话,就有可能被马车所压死的危险。连牲口都容易得手的青草之类小小的利益,其罪孽能使暇满人生这难得的机会被厄运所葬送。贪心必定会断送一切福分,来世堕入地狱等恶趣中。人们为那没有多大意义而常年不辞辛苦。如果能用其百万分之一的吃苦精神去实践菩提心的话,就能成佛。然而,贪心不除不管你吃多少苦来实践菩提行为也是不可能成菩提的。并且,由于贪恋人世间的荣华富贵,致使来生转生于地狱等,遭受无限痛苦。其痛苦不堪言,这痛苦远胜于世间被刀剑砍伤、被巨毒毒死、被烈火烧死、堕入深渊、被仇敌所杀害等等。

    既然追求世间的享乐会招致如此的恶果的话,那么应该厌弃追逐世间利乐之心,应该到那人迹罕至的幽静之处。在那里既用不着与人争吵,也没有内心烦恼。那里,能在没有一切干扰的森林中获得比国君还要大的福分,即获得修行菩提的机会,获得在月光下和檀香气中、清凉之环境中、在宽敞的庄严的石头房内耳听风吹树林之声,一心修习利他利众之心,并悠闲自在地生活。在无主的空房,或在大树下,或在山洞中,凭你的愿望静修之,并舍弃家产,除去一切痛苦,任凭你无拘无束地修行。如此自在,毫无贪恋之心,无须同任何人交往,知足常乐,就连玉皇大帝都没有得到过这等福缘。幽静之处有如此多的好处,应该经常默想体会它的好处,克服一切依恋钱财的思想,一门心思地静修菩提心。

    要努力修行“别人与自己换个位子的平等思考的方法”,并且首先要修行这一条(自他平等相换),从而认识到所有众生与你一样,都想得到幸福,都不愿遭受痛苦,要像疼爱自己那样地疼爱所有众生。虽然人的躯体可分为上肢、下肢、头部以及五脏六腑等等许多部位,但是,这些都是被疼爱的一个身子的组成部分。要像爱护自己身体的每个部位一样地看待众生:每个众生虽然各不相同,各自所承受的苦乐也不一样,但是,都和你一样只喜欢福乐。如果说我所遭受的痛苦并不会伤害他人的身体,那么这痛苦就是你自己该受的痛苦,只是由于自爱才不肯接受罢了。同样别人的痛苦也不会落到你的头上,但是,作为菩提心者,会把别的众生的苦难看成自己的痛苦并以自爱之心不堪忍受这些痛苦。菩提萨埵立下了除尽众生一切痛苦的誓言,因此,视别的众生的痛苦为自己的痛苦,同时竭力使众生受益。这是因为受苦的是众生,而众生如同你自己的身子一样。既然,别的众生和我一样,都只希望得到幸福,在这一点上,众生与我没有任何差别,那么怎么可以只图你一个人幸福呢?既然别的众生和我一样,都不希望遭受痛苦,在这一点上,众生和我没有任何区别,那么怎么可以只图疼爱你自己呢?如果你认为别人遭受的痛苦不会累及自己,因此也就没有必要设法使他人不遭受痛苦。那么,来生你将遭受的痛苦,不会马上在今生使你痛苦,为什么要设法去避免来生将要遭受的痛苦呢?也许你会认为来生我所要遭受的痛苦不一样,因而,来生的苦难要设法避免。不过,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对于来生来说,今生是一个异体;对于今生来说,来生也是一个异体。假如各自只求自己不受痛苦的话,那么,脚部的疼痛不干手部的事,手也用不着去管脚部的疼痛。也许你会说,虽然手去保护脚部不受痛苦是不合理的,但是,由于众生习惯于我执,下意识地做了这件事。这种解释也是站不住的。因为,这种区分你和我的做法是不对的,应该竭尽全力地克服这种做法。今生和来世,虽然各异,然而都是同一个流程的两个环节;虽然手和脚是各异的,但是,它们同是一个整体的不同部位。因此,应设法使手和脚都不受痛苦。之所以称它们为一个流程或一个整体,是因为每个转生像串珠上的一颗珠子,许多持兵器的人合在一起称为军队一样,只不过是起的名称不同罢了。既然如此,也就说假若没有遭受苦难的自我,那么这个苦难也就没有承受者。之所以苦难没有承受者是因为自他(自己和他众生)都没有区别的缘故。因此,没有必要特意认定,这是我的痛苦,我要设法免遭这一痛苦。也许有人会提出:为什么我要去设法使所有众生免遭痛苦呢?提出这样的质问是没有道理的。要避免,就得避免所有众生遭受痛苦。如果不去设法避免其他众生的痛苦,那么你所遭受的痛苦也像别的众生遭受的痛苦一样不予克服。

    也许有人会提出,如果你发慈悲之心的话,痛苦就会越发多起来,既然如此,何必要发这菩提心呢?这种看法是不对的。悲悯众生的痛苦并不会增加你的痛苦。这好比医生用个小刀来除去毒瘤一样,如果一个人发慈悲心并承受痛苦能够解除众生的许多痛苦的话,那么这种由慈悲引起自己痛苦的菩提心是人所愿意的。因此,花月丽菩萨虽然预知到国王要加害于他,但为了消除许多人的痛苦他并没有躲避国王的加害。

    正如前述,如果习惯于与他众生换位思考的方法,并成为你的本能的东西的话,就会乐于从事使人解脱痛苦的善事,就会像鸭子乐于游戏于莲花池一样地为众生的利益愉快地去受无间地狱的痛苦(29)。如果能使众生从一切苦难中解脱出来的话,就能获得如大海一样无限的快乐,这难道不值得知足吗?相比之下只追求自己一个人解脱有什么价值呢?因此,菩提萨埵们一心只为众生而努力,却从不自满;一心乐于利他,却不考虑善报。

    当你听到一点点难听的话也会进行自我保护的话,那么,就应该像保护自己一样地以慈悲之心爱护众生。这正是你和其他众生换位思考的方法。

    由于自然成习,把别人精液和血液这些根本没有你的成分的东西都当成自己。既然如此,那么对别的众生为什么不视做自己呢?如此习惯成自然之后,把自己的身躯视为他人的身躯,把他众生的身躯看成自己的身躯时就不会感到有什么困难。应该认识到我执的罪过和爱他众的如海功德,从而彻底克服我执之心,树立把他众生重于自己的思想。

    正如手和脚等四肢各异,然而都是身体的组成部分;虽天、人、畜等各异,然而都是六道众生的成员。既然能把手脚等视为一个躯体的组成部分加以爱护,那么为什么不能把所有众生视为一个整体来加以爱护呢?既然习惯成自然地能把无我的身躯视为自己的话,那么为什么不对别的众生也习惯成自然地视为自己呢?如能这样,你就会在做众生的事时也不会觉得自己了不起,正如你吃东西并不图什么回报一样。由此可见,应该像听到一点点不快的话时不由自主地保护自己一样地习惯于保护众生和悲悯众生。因此,怙主大德观世音菩萨为了解除众生遭受的轮回的危难,发苦提心:任何一个众生,只要听到自己的名字(观音)或想到自己的名字(观音) 便能从苦难中解救出来,并予以加持。与此同时,观世音菩萨决不在任何困难面前退缩,并习惯成自然的结果使得从害怕替人承受痛苦到不害怕,乃至如果没有机会利他就不高兴。要想使自己和其他众生迅速从苦难中解救出来,就要实践与别人换位思考的密法誓言。由于你依恋自己的躯体,致使连小小恐惧都让你害怕,那么你为什么不恨那个给你带来种种恐惧的身躯呢?为了满足身体的饥渴等需要,便杀害飞禽、鱼类、野兽等,甚至拦路抢劫,更有甚者为了牟取暴利和荣誉,连父母双亲都加以杀害,甚至盗窃佛门的财产,其结果,来生转生于无间地狱,遭受烈火烧烤。既然如此,任何贤能智者怎么可能贪恋这身躯呢?怎么不可能视身躯为仇敌并加以打击呢?

    如果认为把什么都给予人,自己吃什么,穿什么的话,那么,这是一种魔鬼的观念。如果认为我把什么都享用了,那拿什么给人呢?这才是利他的佛法。为了自身的利益而伤害其他众生就会遭到堕入地狱的痛苦;相反,如果为了其他众生的利益而伤害自己就会获得一切利乐丰盛。追求自己出人头地,其结果是来生转生于恶趣或成为痴呆者。如果把爱自己的心移到他人身上,做到利他,那就会转生善趣,并获得利乐。为了自身的利益而役使他人的话,来生会变成奴仆等,为了他人的利益而服务于他人的话,来生会转生为国君等。

    世间一切幸福都来自利他;世间一切痛苦都由利己引起。关于这一点,何须多说呢,不信请看一看,那些世俗的凡人只知为自己,而释迦佛祖一心为众生,两者的结果截然不同。如果不能把自己的福分施于他人,把他人的苦难由自己来承担,就不可能成佛,就不可能在轮回中获得幸福。如果做不到与他人换位思考,不用说来生获福,就连在此生佣人也不会为你干活,主人不会给你工钱,什么都办不成。眼前的此生和尚未成为现实的来生之福运的根源是实践与他人换位的思考。违背这一思考方法,从而丧失此生和来世的福运,不仅如此,给他人带来痛苦。其后果是丧失了鉴别是非的能力,遭受无限的苦难。世间的一切危害、恐惧、苦难等都是我执所引起的。如此阻碍你从轮回中解脱出来、断送此生和来世福运的我执这个大魔鬼,有什么值得珍惜呢?如果不彻底克服我执之心就不能去掉轮回的苦难。正如不放弃玩火就不能避免被烧的危险一样,为了避免你的此生和来世的灾难,为了除去其他众生的苦难,就要为他人的利益而舍弃自己,并且把他人视为自己一样地爱护之。通过与他人换位思考的方法,达到从今之后我的一切都属于众生的认识,也就是在意识上必须树立这一认识,并且做到从今以后除了一门心思为众生的利益外,绝不像以往那样只为自己。既然我的眼鼻等所有的一切都献给了众生,那么不能把这些用于利己。已献给众生的你的眼等也绝不应该背叛众生。要以众生至上,将你所拥有的一切都拿出来施舍给众生。

    众生中有比你强的、有和你相当的,也有不及你的。应该这样地换位思考,即面对比你强的,你把自己摆在对方即比你强的位置上,然后感受一下被人忌妒的滋味。同样,面对比你弱的,你把自己摆在弱者的位置上。感受一下被强者傲慢待你的滋味;面对和你相当的人,把你摆在对方的位置上,感受一下被人竞争较量的滋味。这些换位思考的具体做法如下:

    与不及你的人换位思考是这样的:
    他人因为具有福分而受到人们的礼遇,而我却因卑下而无人尊敬,他人很富有,而我却一无所有;他人受到赞誉,而我却遭到贬斥;他人享福,而我却遭苦难;我处于被奴役干一切杂活的地位,而他人却处在享福的地位;他人身处位尊,富贵已极,而我却身处卑下穷困已极,虽然我卑下,你何必要傲慢地对待我呢?尊贵与卑贱只是相对而已,决不是一成不变的。即便像我这样卑下的人,相对于更卑贱的人还是尊贵的。那富贵已极的人也有可能变成卑下;而我这个最卑下的人也有可能变为位尊者。那不守法纪、持邪见、家境贫寒等也不是自主自愿的,完全是由贪欲、瞋恚、痴迷所驱使的。既然你是菩提心者,就得竭尽全力使我这个不守法纪、持邪见者转变过来。如果你能使我转变过来,那么我愿意接受你为我转变而采取的看似伤害,实则为我好的激烈做法。然而,既然我被列入你的教化转变对象,那么为什么要伤害于我呢?即令你有长处功德,如果没有使我受益的能力的话,那么你的这些长处、功德等有何用处呢?倘若你这个菩提心者真的有功德的话,那么你为什么对我这样处在恶趣苦难中的人不发悲悯之心呢?没有怜悯之心还要自以为有功德呢?为什么还要与有菩提心的贤能者比高下呢?

    与自己相当的人换位思考的方法如下:
    把自己设想成他人,把他人设想成自己,为了使自己比同等的人强一些,用强力手段将他人的名利都抢走;竭力把自己的功劳显现传扬于世。而他人的功劳都竭力不让人知道;把自己的缺点毛病隐藏起来;设法使自己成为供奉对象,却设法使别人得不到供奉,设法使自己获得名利,而使别人一无所获;设法使自己被人拥戴,而使别人无人拥护;见到他人做不法违纪之事,高兴不已;众生嘲讽这个人时,见到众生相互贬低时便高兴。

    与比自己强的人换位思考的方法如下:
    这烦恼始终与我较量,然而,这卑下的人在知识、智慧、身材、财产等方面怎能与我相比。正是由于这一点,使我名扬四方,凡听到我的功德的人无不肃然起敬,无不欢欣鼓舞。即令你富有,倘若不傲不慢,为我服务的话,那么我仍供应你的生活,然后用强力把你的余下财产夺走。不仅如此,我还使你丧失福分,让你总是受苦。我为什么要如此对待你呢?因为,你在轮回中曾千百次地加害了我。

    我的利已的意识,从无始的轮回起只谋求私利,然而,尽管经历了无数劫的漫长时间,可是却只得到痛苦。既然如此,你应该一门心思地为他人服务。释迦佛的教导是千真万确的,不会有假的。你将会获得一心为他人服务的功德成就——成菩提萨埵。假如,你过去即以往的转生中实践了菩提心——与其他众生换位思考行事的话,那么肯定早已获得了成佛的圆满结果,决不会落到现在这种苦难境地。由此可见,既然你能对他人的血肉组成的自己的身体持以自我的观点,那么你就应该以此类推对其他众生也以爱自身一样地加以珍视。要对其他众生进行分析,看到其他众生的苦难,从而把自己所拥有的一切都自我剥夺之后用于利他的事情上。既然我处在享福的地位,而他人却没有福可享;我身处位尊而其他众生却身处低下;我尽遇他人相助,而其他众生却尽遭伤害。这种情景,我怎么可能不遭人忌妒呢?既然如此,就应该放弃自己的一切福分,把其他众生的苦难都由你来承受;就应该认识到坚持我执是毫无意义的,以此来认清自己在身、语、意三方面的过错。把其他众生所作的罪孽都看成是你自己的过错;凡是你所作的罪孽,哪怕是小小的过错都要当众认错;要大张旗鼓地宣传他人的功绩美名,从而使自己的名声黯然失色;要把自己视为最低下的奴仆,主动地去做众生的所有事情。我这个人是一个一身毛病过错很多的人,因此,偶尔有一两点小小长处,也不应该自夸。要把自己的优点隐藏起来,不让任何人知道。总之,过去我为了自身的利益伤害了其他众生,从今以后,我希望为了众生的利益,让我承受如上的伤害。我应该力戒骄傲,应该像出嫁的新娘一样低头害羞。应该努力实践上述这些戒律,并坚持这种为众生的自律性,凡是违反戒律的事情,我决不去做,从而用心自持己,只要违反律己,便能自我惩治。

    倘若用上述这些来约束自己也不能使你的心恪守戒律的话,那么你这个心是一切罪恶的根基,自然要克服这个心。由于你这个爱已的心只知利己把我引向恶趣,断送了我。这已是过去的事情,无以追究。然而,如今你已经知道了利己的恶果,就不应该再走罪恶之路。你应该打消一切自满之心,并且克服那种多少应该有些私利的观念。既然我已奉献给众生,那么不应该以悲观的情绪来对待为众生服务这件事,而竭力做利众的事情。为什么我要把自己奉献给众生呢?这是因为,假如你要是由于放任自己而不肯把自己奉献给众生的话,那么你只知谋私而必然会把自己交到地狱的狱卒手中。在过去漫长的轮回中,正是这个爱已的心曾无数次地把我交给了地狱的狱卒,使我遭受长时间的痛苦。既然如此,从今以后要牢记爱己之心给自己带来的痛苦,彻底克服利己之心。如果你想获得永恒的快乐,就应该放弃利己的思想,如果你想从苦难中彻底解脱出来,就应该始终保护众生不遭受苦难。

    你要是越优待你的身躯,就越是会使你的身子娇弱不堪。其结果会变得更加贪欲而无止境,即令用世间的一切财宝也不能满足其欲望。既然如此,没有人能够满足他的欲望。没人能使他知足,他的欲望更加膨胀,进而烦恼增加,善行日减,只落得不快。只要对任何东西都不予依恋的话,那么其财富用之不尽。由此可见,对于满足身体所需东西的欲望不加以克制的话,那么就会越发膨胀,毫无节制。只有把那些有诱惑力的东西看成非美好的东西,才能获得美好的东西。你的身躯最终将变成泥土。这不动的身躯是靠心来驱动,由血肉等构成的肮脏的身躯不断成为心灵的居所。为什么要把它视为自我呢?不论生与死,这身躯机器有何用呢?这身躯与一切无生命的东西有何区别?可怜不知克服我慢心,被躯体的欲念所驱使,无端招来了许多痛苦,计较得失利害,动情动怒。如此像木头一般的身躯,你依恋它有什么意义呢?这身躯,不论是我善待它,还是秃鹫吃掉它,它都不会感激你或憎恨你,那么你这个意念为什么还要留恋它呢?这身躯本无知觉,因此,你骂它,它不会生气;你赞扬它,它不会高兴。既然如此,你这个意何必下力气对它来个爱的感情投入呢?也许你会说,这身躯是令人依恋、令人可爱的东西,是我的伴侣,我应该珍爱它。不过,所有的众生都珍爱自己的身躯,因此,应该珍视每一个众生的身躯。不仅如此,应该毫不吝惜地把自己的身躯奉献出来,以利众生。虽然,把自身用于服务众生时,要遭受许多痛苦,但是应看作用于有益事情上,是值得的。由此可见,应该停止一切利已的凡夫行为,从今以后追随上智的佛,牢记佛的教导,再也不能浑浑噩噩。要像佛子一样,以极大的忍耐力,日夜努力。不然,不能使你的苦难有终。为了去除诸障,把心从邪路上引出来,注入于正确的目的上,坚持不懈。

作者: 法成    时间: 2012-2-6 16:45

第九章  智  慧
  
    佛祖为了建立智慧的根基、提出了上述的施舍、精进、禅定等五个波罗蜜多。凡是想从轮回的苦难中解脱出来的人,必须弄懂上智即最圆满的智慧——般若波罗蜜多(30)。关于如何树立上智问题,首先要弄懂两个真谛,俗义谛和胜义谛就是两个真谛。胜义谛不是意念或心的对象,而心即思是俗义谛。对此,人们有两种感觉。即视诸法空性的瑜伽者的认识和俗人的认识。世俗凡夫将受到瑜伽者观点批驳。而同是瑜伽僧其信奉的教派不同,即是信显宗,还是信密宗,是信奉唯识论还是信奉中观论而一个批驳另一个?不论是持诸法无真,还是持诸法为真者,都用魔术等例子来论证诸法空性,都是由于为了求结果未加分析的原因。虽然,世俗凡人亲眼所见,而且正确地进行分析,然而,由于不同于魔术一般,所以在这里瑜伽者和世俗凡夫之间产生了分歧。色(31)等现量,只是由于盛传造成可以成立,然而,用正量是无法证实其实有。这正如不洁东西被说成洁净一样是假的。为使世俗凡夫引入中观之道,怙主诸佛才把色等诸法说成实有。但是,从实质上讲这些事物是非实有的即非瞬间的实有,并在俗义谛上也是不成立的。为什么这样说呢?这是因为它是瑜伽僧的俗义谛,因而也就没有过错,并且为了顾及世俗人的认识而说成亲眼所见而已。然而,假如凡世上流传的都是真理的话,那么视女人为不洁的瑜伽者将受到世俗人的批驳。也许有人会说,既然诸法皆幻觉,那么佛也是一种幻觉,供奉他怎么会积福呢?这是因为你把佛视为实有才使你从供奉佛的过程中获了福运。也许有人会说,既然众生也是一种幻觉,那么死后怎么会有转生?凡是一旦具备诸种因素时,便会产生幻觉的东西。即令众生从无始的遥远起转生不止、历经久远,也不可能构成众生实有。幻觉的东西不会因为历经久远与否而使其成实有。也许有人会说,既然众生是非实有的,那么杀死生灵就不会构成罪恶。这是不对的。虽然,幻觉的人被杀,因其无生命而没有罪,但是,正是由于对于那个持有幻觉意识的人进行了伤害或使其受益而出现了罪过和积德两种不同结果。咒语等没有实际的效用,因而幻觉的牛马等也不可能有心灵。多种因素构成的幻觉也是多样的。世上决没有一个因素能构成所有现象。部派认为,虽然轮回空性而胜涅槃,但是由于轮回俗义而成如实。既然如此,即便获得成佛也会重新转生于轮回中,这样,学习并实践菩提行有何用处。部派的这种看法是不对的。只要因素不去掉,不仅不能从轮回中解脱出来,而且连幻觉也不能去掉。由于原因已断,不仅使轮回变不成胜义谛,就连俗义谛也成不了。

    唯识派认为,假如幻觉本身也是不存在的,那么怎么会看见幻觉呢?这种看法也是错误的。假如你们唯识论者连幻觉这样的外境都没有的话,那么怎么可能会看见真外境。对此,唯识论者又说:即便没有色、声等外境,也还是有别的东西。这是因为色、声等外境是心的实体。中观派驳道:假如心只表现为幻觉,实质上不存在的话,那么什么东西能被人所看见?唯识论者回答道:知识有内外两种形式,外识就是对象。对此,中观派驳斥道:世间之怙主在《顶上珍宝经》中指出:“心不能看见心。”这好比利刃的刃口不能砍伤利刃本身一样,意不能目睹意。对此,唯识派说:“心怎么不能自己看见自己呢?正像灯火能照亮自己和别的东西一样,心也能自己看见自己。”对此中观派反驳道:“不是灯火自我照亮。假如灯火自我照亮是成立的话,那么黑暗把自己和别的东西都能遮住也是应该成立的。然而,从未听说过黑暗被黑暗遮住的说法。”唯识派又道:“透明的水晶发蓝光,那是靠外界的颜色来发蓝光的。然而蓝琉璃则不靠外界的颜色,自身能发出蓝光。同样,色声等有些要靠外力来认识。然而,认识则不依靠外力来认识,而是自我认识。”对此中观派驳道:“蓝琉璃发蓝光并不是不需要外界因素,并不是自然的发光。蓝琉璃之所以发蓝光正是由于借助于许多外在因素才得以发蓝光。如果没有这些因素,在过去没能自我发蓝光,也不可能有后来发蓝光的现象。”因此,所谓自我照亮是不能成立的。不仅如此,假如认为灯火能自我照亮,这是意识所认识的,那么心本身就是自我认识这种结论是怎么得出来的。既然个别者都未目睹,那么不管显现与否都如同谈论石女的女儿的体态一样毫无意义。假如没有自我认识,那么灵魂、记忆等又是如何变化的。对此唯识派道:因为记忆是靠亲身经历的。认识主体接触他物即蓝色等,从而形成记忆,即对象和主体的结合形成记亿。另外,通过禅定等其他因素,能够看透其他众生的心,能够看清其他贤劫众生的心。既然如此,自然能看清自身的心。这好比连远处的一根毫毛都能看得到,怎么可能看不见近处的粗绳呢?中观派驳斥道:这是不一定的。通过密宗修炼的眼药能使人看见地底下的宝瓶等,但这眼睛却看不见涂在眼睛上的眼药。因此,能看见远处的未必能看见近处的。对此唯识派驳道:假如没有自我认识,就不可能有记忆,从而也不可能有其他的耳闻目睹等认识。中观派反驳道:不管耳闻目睹以及认识等如何,在俗义谛中未被遮止。这是用不着遮止的,而且不可能遮止得了的。因此,这些成为苦难根源的自以为真实的东西都是应该抛弃的。唯识派道:由于不存在外境,因此由内心产生的幻觉东西绝不是它事物的意义。如果以为是外在的东西,而不是心本身,那么这也是未加分析得出来的。对此中观派道:假如你把心视为客观事物的话,那么,怎么可能得出这外境不是心以外的东西呢?如果你认为除了心以外没有所谓的客观事物的话,也就是用一种认识代替多种认识,实际上就是承认一切形式都是假的,也就是承认并不存在客观事物。虽然幻觉不是真实的事物,但是正像它是认识的对象一样,作为认识主体的心灵虽不是实有的,但同样可以担当认识主体的任务。假如由于轮回等虚假事物都有其真实性的根据,从而这轮回只因真实而存在,如同虚空一样地存在,那么,非真实的东西都要依真实的东西而存在。这样怎么可能有所作者?你唯识派的所谓心是孤立的东西,并且,一旦众生的心失去了所执的东西,那就会使一切都成为如来佛。既然如此,主张诸法皆为心,有什么价值呢?对此唯识派反驳中观派道:你们即便是认定诸法皆为幻觉,实无真境,那也不可能克服烦恼。既然女人是虚幻的,那么为什么还有男人爱恋她们呢?这正是因为爱恋者没有克服对女人等一切对象的贪恋烦恼之心,所以一旦遇到虚幻的美女也会因缺乏空性之观念而不能克制爱恋之心。只有当你树立起空性的观念之后才能克服对物质的贪恋之心;只有当你树立起一切都是虚空的观念之后才能克服对虚幻的东西的贪恋之心。一旦树立起某个物质实质上是不存在的,因而概念上也成为乌有时,无物无依的东西便会在意识中成为没有存在依据的东西。一旦物质和非物质的即实和无实的东西都在意念中成为不存在的时候,就会因没有独立存在的理由而成为没有任何实有的东西,进而克服一切虚构实有的观念。

    也许有人会说,既然一切都是非实有的,那么佛怎么来实践为众生的意愿呢?它是这样的:虽然如意宝和如意树没有意识,但能满足实现人们的愿望,同样的道理,由于众生的前愿和佛子们发愿祈祷的原故,使众生眼中显现出佛的形象,并完成利众的事业。又比如,婆罗门天翔在世时修建灵塔,在他死后许多年这灵塔仍然具有解毒等功能。同样,实践菩提心而积累的资粮所造就的灵塔也会在菩提萨埵去世之后的许多年,只要向这个灵塔祈祷就能实现你的愿望。声闻派认为:既然佛没有分别心,那么供奉佛怎么会获得福呢?这是不对的,一心为众生的佛不论他在世与否,是否已经涅槃寂静,对其法体灵塔进行供奉与对他本人进行供奉的功效是一样的。这是《弥勒狮音经》所说的。不论从俗义谛的角度还是从胜义谛的角度都可以,只要供奉就会获得福果,这也是佛的教导,应该坚信这一点。这好比你根据佛的教导相信佛实有而祈祷佛以求善果一样。又有一些声闻派认为,既然只要承认诸行无常的道理便能从轮回中解脱出来,那么何必非得要认清诸法无我这个空性的道理呢?这也是不对的。《般若经》指出,如果不能树立空性的观念,就不可能获得菩提萨埵的地位。因此,要想获得声闻和独觉也要认清空性的道理。对此,声闻派又提出:你们大乘派作为依据的《般若经》等大乘说根本不是佛的教导,大乘说是佛圆寂之后,一些人伪造的东西,根本不能作为依据。大乘派反驳道:假如大乘教是佛的教导不能成立的话,那么你们小乘教是佛语又是怎么成立的。对此声闻小乘派回答道:我们声闻派所依据的是《律经》、《四缘》、《经藏》以及《说一切有部 ?对法七论》等。而这些经是我们声闻派和你们大乘派都承认是佛语。对此大乘反问道:对于你们声闻派来说,当你们刚生下时也不是一开始就相信小乘声闻,以后是什么原因使你们相信声闻呢?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我们大乘派。假如凡是两方面承认的都能成立的话,那么,外道婆罗门所宣扬的《四经》等也可以是真理。因为,不仅仅是两个人,有许多人都承认《四经》等是真理。假如认为小乘是不是佛语没有争论,因而它是真理,而大乘是不是佛语有争论,因而不是佛语。这种看法也是不对的,凡是有争论的未必都不是真理。如果凡是有争论的东西都是谬论的话,那么对于佛的教导,外道从来都是不予承认的,即进行争论。这样佛法岂不成了不是真理吗?再者说,小乘中也有各执己见彼此进行争论,那么岂不小乘也成了不是佛语吗?岂不要放弃它吗?由此可见能使佛法正统地存在下去的根本保证是要有名符其实的比丘僧人。然而比丘僧人却也是很难有的(32)。不仅如此,内心存在所缘的(33),也就是认为诸法实有的人,只要不放弃这一诸法实有的观念就很难获得涅槃寂静。虽然克服了烦恼就能从轮回的痛苦中解脱出来,并成为罗汉,但是,如果没有树立空性的观念就不行。因为,这时虽然不存在烦恼,但是,正像目犍连和谷琼,虽是阿罗汉,然而他们仍然不能摆脱前世业的报应。也许声闻派还会说,这是不矛盾的,虽然表面上是前世的报应出现在此生,但这是今生的贪心的现报现应,而不是前世的报应。因此可以肯定地说,今生的贪心不会在来世表现出其报应。对此大乘反驳道:虽然罗汉的欲念不同于我执的烦恼心,但仍然存在众迷之心。因此,由于感觉而产生了欲念的话,那么,这种感觉连罗汉也有。只要存在诸法实有的心,就不能克服由此产生的贪欲之心。只要没有树立起空性的观念,即便暂时消除了烦恼终究也会再度产生。这正像处于无想定(34)的状况一样。因此,凡是想获得涅槃寂静的人必须要修行性空。既然认为凡是符合经藏的言谈是佛语的话,那么大乘经的大部分是讲三戒律的,是与小乘经所主张的是一致的,为什么不是佛语?如果因为大乘的某个经有不合你们小乘限定的佛语标准的地方而认定大乘经都不是佛语的话,那么,为什么不能用与小乘经一致的某个大乘经为依据来断定所有大乘经就是佛语呢?《大般若经》是难度很大的经。连释迦牟尼十大弟子之一的饮光尊者迦叶波等人也感到很难理解。你们声闻派更是会感到搞不懂,这是很自然的。因此,仅凭你们自己搞不懂就认定不是佛语是不能成立的。

    也许声闻派又会说,假如承认空性的话,那么不仅不想待在轮回中,而且也不会去寻求解脱与成佛。这种看法是不对的。那些菩提萨埵们为了拯救因无明而处于轮回苦难之中的众生,而以无贪心无畏惧地转生于轮回众生之中,这正是菩萨活佛们认清了空性的原故。因此,批判空性论是不对的。应该毫无疑问地修习空性。烦恼是智慧的障碍,而克服无明的有效东西是认识空性。凡是想速速成遍知一切的人怎么可能不去修习空性。凡是给你带来痛苦的东西都是值得可怕的。而认识空性就能解除一切痛苦,为什么要害怕修习认识空性呢?假如诸法真的有我的话,那么什么都值得害怕。然而,实际上根本不存在我,怎么可能引起害怕呢?是谁在害怕呢?人体上的所有东西都不是“我”。牙齿和头发以及指甲不是我;骨头和血液也不是我;鼻涕不是我,涎汾不是我,黄水和浓水也不是我;油脂和汗水不是我,肺和肝脏等也不是我,其他内脏也都不是我;大便和小便不是我,肉和皮肤也不是我;体温和脉气也不是我。体内的各种血管之类都不是我,六灵魄也不是我。知识也不是我。假如认为持声知识是永恒的话,那么永恒必须是持声的。这是不可能的。没有声等所知的对象那怎么谈论被认识呢?假如在没有所知的情况下仍认为有认识的话,那么树也成了不可认识的东西。由此可见,只要没有被认识的对象(所知)就可以断定不会有认识。声闻派说:没有所知的认识是可能的,过去听到过声音的人现在在没有声音的情况下仍可认识身体等色。这种说法是不对的,这时并不是听到声,而是由于未放弃过去的性质所致。假如认为当时之所以没有听到是因为对象声音不在近处的原故的话,那么正好应了“没有所知对象,便没有有关的认识”。另外,持声的自性怎么可能变成持色呢?因为二者是相异的。把某个人视为父与子的话,那么由于这是相对的两个东西来下定义的,然而实际上这二者都不能成立。假如真的存在既是父亲又是儿子的事物的话,那么,照此说来,由于你只承认三德的原故而尘埃和黑暗的本质既不是儿子,也不是父亲。持色永远不可能变成持声。声闻派说:虽然持色不能变成持声,但其性质是相同的,比如,一个演员可以扮演各种角色,同样通过别的途径使知声变成知色。这种说法也是不能成立的。最先的知声本不是永恒的,正是放弃原先的知声才获得了新识。如果除前者之外,并不能获得后者,并且二者表现为相异性,在这种情况下还认为由前者变成了后者的话,那么这种统一性的认识是前所未有的一种离奇认识。声闻派又说:假如别种状态是不能成立的话,那么请说一说其性质。对此答道:仅凭认识而认为是一致的话,那么岂不可以得出一切人都是一样的谬误的结论?此外,有心灵者和无心灵者也岂不成了相同?一旦认为持声、持色等不是各异的,那么所谓相同的依据也就不存在了。

    无心灵的东西也不是“我”。这是因为它们没有心灵的原故。瓶子等它们没有心灵,也就不是“我”。如果以为只要有近似于心灵便能认识到对境的话,那么,这正是由于承认了未认识到对境而成谬误。假如不能变成我,心灵又能拿它怎么办?如此,未被认识的、无能为力的东西,如虚空便被视为“我”。

    持“有我”者认为:假如没有我,那么因果报应说就不能成立,此生所作的业立即消失,因而谁也不用遭受报应。这种认识是不对的。作业时间和受报应的时间的生灵个体是不一样的。在这两个阶段中没有作业者“我”,这是我们双方都公认的,因而为此而争论是多余的。在因原没有消失之前就看到结果,这是不可能的。一个生命体的流程中,谁是作业者,谁是享受成果者,这一点佛早已指明。过去的心思和未来的心思都不是“我”,因为,已消失的过去的心思因它已经成为过去,不再存在;而未来的心思又因其尚未成为现实,也就不能成为“我”。假如认为未阻断的生是“我”的话,那么前后心思是各异的,前心思在后心思阶段时已成消失,与之相关的“我”也随之消失,也就不存在“我”。这好比,当一棵水树分解成小部分时就没有任何本来的特性一样,当我们用分析的方法进行分析时就会发现“我” 是不能成立的。

    也许有人会说:既然从本质上讲众生都不是实有的,那么对谁抱以怜悯?这种说法是不对的。立下使众生都获得解脱的誓愿的人,他所怜惜的对象是因惑而成为众生的所有众生。也许有人会提出:既然众生是非实有的,那么对众生怀以慈悲之心怎么会获得成佛呢?这种认识也是不对的。的确,认为因果报应是非实有是对的。然而,这是由于迷惑而导致的.因而并不矛盾。由此可见,为了消除众生的苦难,在获得成佛之前不应该阻断结果方面的迷惑。导致轮回中一切苦难的“持我”,即以我为核心的傲慢心理是随“有我”的迷惑之心而越发膨胀的,因此应该加以克服之。也许他们又会说:即令克服了迷惑也不能克服“我执”之心,并且即便是克服了一次也像轮回之中的财富一样需要一而再,再而三地予以克服。这种认识也是不对的。由于错误地进入对象的结果使得我执低下,并且无我是可以修习的,因而“我执”是可以克服的。

    诸法皆无我。人的身体是什么,不是脚,也不是小腿;大腿和腰部也不是身体;肚皮和背部也不是身体;胸部和肩膀也不是身体;肋条和手也不是身体,胳肢窝和手臂也不是身体;内脏不是身体,头部和脖子也不是身体。既然如此,那么什么是身体。假如身体是存在于上述这些各部位的话,那么各部位也存于每个部位上,那么它本身又存在于何处呢?假如“我”存在于共同的身体即存在于手臂等上的话,那么手等有多少个部位就该有多少个身体。假如除了手等之外没有别的话,那么这又怎样会有“我”呢?由此可见,由于迷惑而把本来不存在身体即不是身体的各部位误认为是身体了。这好比从形状上看似人而把石垛误认为人一样。由此可见,只要在外形上具备了人形特征就会把它看成近似的人。同样,只要手等肢体相互联接着,就会把手等视为身体。

   不仅整个身体是非实有的,而且手等也是由别的东西集合而成的,因而也是非实有的。手指头是由骨节集合而成,因而手指头也是不能成立的。而骨节又有其组成的各部分,因而也就没有什么独立的骨节,不仅如此,这各部可以由大到小分成许多部分,一直分割成极微尘。而这极微尘又有东西南北以及上下等六个部分组成。甚至每个方位也不是实有的,都是可以分成更小的部分。一旦把所有东西进行分解之后,最终变成像虚空一样什么都不存在,连极微尘都是不存在的。

    如此像梦幻一样虚无的身体,只要是有头脑的人就不会依恋它。既然如此,一切身体都本不存在的话,那么所谓男人和女人也是不存在的。

    假如痛苦从本质上是存在于内心的话,那么怎么可能不妨碍你的快乐?美丽的身材、可口的食物等都具有使人快乐的性能的话,那么处于悲痛的人为什么不能用美食使其高兴起来呢?这是因为处在痛苦之中的人即便是遇有小小的快乐,也只因痛苦的感觉太强烈而被抵消。如果认为这是因为并没有享受这一幸福的话,那么这正是由于并不存在享受者“我”的原故,进而无人去感受这一福。同样当你享受极大的快乐时并不是没有任何痛苦,而是由于痛苦远远小于幸福,因而没有感觉罢了。那么是不是幸福的因素太大而使痛苦从本质上被抵消了呢?不是这样的。虽然小的苦难依旧存在,只是不能发挥出其致苦的作用,完全被极大的快乐所左右,从而使人处于高兴状态。但这并不等于从本质上不存在痛苦。这正如红色尘土把透明的玻璃变成了红颜色,但是不等于透明玻璃不存在一样。同样正当你处在极度痛苦之中时,小小的快乐只是被大痛苦所淹没,并没有从实质上已不存在。假如处于幸福之中时由于所增长的是与苦难对立的福因,因而不会产生痛苦,那么岂不成了由于感觉而使你贪恋了?既然感觉是空洞的,那么为了克服感觉实有就应当修炼感觉性空的观念。通过鉴别、分析得到的性空观以及对此专注的禅定是瑜伽观增长的条件,因此要专心地修炼性空观。

    再来分析感觉的原因的话,情况是这样的。就拿感官与对象的关系来说,当感官与对象之间各是各,即它们之间存在距离时,它们相接触是不可能的。正如东山头和西山头是没法相碰一样。如果它们之间没有距离时就变成一体了。如此看来感官是无法同对象接触的。正如眼睛是没法同自己相接触的一样。微尘与微尘不能相互进入,这是因为微尘是不可再分的,即其间无空间,别的微尘无处可进,无法彼此变成一样。互相不能进入,就不能使两个微尘变成一体。不能融合为一体就不能接触。由此可见,不能细分的也有接触是不可能的。既是能接触的,同时又是不可分的,这样的东西如果你见到过的话,请予指出。无实体的灵魂相接触也是不可能的。如果无实体是可以相互接触的话,那么,虚空和手可以接触,石女的儿子也是存在的。也许会说,虽然不存在接触,但存在对象、知、感官等三者的集合体,这也是错误的。所谓集合体也是无实体的。同样认为存在是指集合体是不对的。这一点可照前面的分析方法来认清。既然接触这个原因不存在,那么怎么可能有感觉这个结果呢?既然没有感觉,那么争取幸福,避免苦难等一切努力是为了什么呢?即不存在任何幸福,任何苦难也不能伤害任何众生。

    再拿感觉的结果来说,既然感觉者我和感知都是不存在的,也不存在感觉本身,那么面对这种状况为什么不放弃一切贪恋之心呢?

    拿感觉者来进行分析时发现,眼睛看见色或身体感触到色是如同梦境和幻觉一样由“我”所造成的,是感受者的心与感觉同时产生的原故。这个感觉不是心所看到的,不是感受过去的神志,也不是过后感受的,都是一念之间消失,并不能感知它。感觉不能感知自己,也不能被它物所感知。没有一个感觉者是成立的,因此,感觉本身也是不存在的。既然如此,苦和乐的感觉怎么能伤害这个无我的集合体呢?

    心也是自性空的。什么是意,没有可找,无处可指。它既不存在于眼、耳、舌、身、鼻等感官上,也不存于色等外物上;也不存在于上述这些的中间或中介上;在体内不存在心,也不在肢体外部上,也不在任何其他物体上。身体不是心,身体以外的外界的任何一种物体也不是心,心不是与身体合二为一地存在,也不是与身体对立地存在着,也就是一点也不存在。因此,生灵的心是自然而然地涅槃地存着。

    心灵或意不是从无到有的。也就是说意是不能生的。假定知识或认识先于所知对象的话,那么这个认识是基于什么对象产生的?如果认识和所知对象是同时产生的话,那么在未产生根识之前,眼因也不能产生,这根识是针对什么产生的?如果存在所知在后的话,那么认识是从哪里产生的?

    正如前述,一切事物的产生是不可知的。胜义谛和俗义谛是无可争议的,假如作为所知对象的诸法(一切事物)没有生与灭的话,俗义谛也就不存在了,不仅如此,连胜义谛等二谛也都是不可能成立的。如果,要由别的心来确定的话,那么众生涅槃是不可能的。这正是其他众生幻觉所产生的一样,不是涅槃者本人心中涌出的俗义谛。成佛之后众生等俗义谛一定还存在,因而与已的俗义谛也存在。然而,事实上并不是这样,因而俗义谛是不存在的。

    考察者和考察对象二者实质上是不存在的。然而,二者是仅以相对而成立的。因此,仅以声誉来辨析的东西都当说之,即都是成立的。

    倘若以一切对象都是不成立的思想去进行分析的话,那么,第一个分析将由第二个分析来鉴别,因而就经不起鉴别。这样被分析的对象被定成不成立,进而分析本身也成没有任何依据的东西。一旦由于无依据而使分析成不可能时,这分析也就如同水波一样成为涅槃。

    按照实事师的观点,这二谛是很难成立的,这是因为缺乏成立的量;既然认识由于是标量而成有义即成标准认识的话,凭什么说这认识是成立呢?的确认识本身不足以成立,而且倘以别的认识来使其成立的话,就会使其成为不相干的东西。不过,如果是由所知产生出认识的话,那么所知又有什么根基依据呢?其根基是认识,这对象和认识是彼此作为存在的依据而存在的。因此,实际上二者都成乌有了。这好比,没有儿子的话,他就称不上父亲。同样,没有父亲这儿子又从何处来?没有儿子就不能使父亲成立;反过来没有父亲,儿子也就不成立,最终二者都不成立。也许有人会说,这不是彼此对应地成立,苗是从种子中长出的,只要有种子必定会长出苗子,这是显而易见的,既然如此,为什么由所知产生的认识并不能断定所知的存在呢?这种看法是不对的,这不是一回事。由苗来认定种子并不是苗本身感知的,而是由与苗不相同的他认识通过推理来认定种子的存在。既然如此,凭什么认为由于所知被认识,断定认识是成立的呢?

    没有原因就不可能有生长。顺世派等认为,一切事物如同刺的尖端如孔雀的羽毛上的花纹一样非外力所造就,而是事物本身所产生的。这种认识并不正确。世俗者凭现量看到了一切因素。但是,荷花等如果没有其种于是不能生长出来的。而果实的不同是由种子这个因素的不同来形成的。因素的多样是谁造成的呢?没有任何他力去造就它们。这种子同样要自己的因素才能形成,因素的多样性是原先的多样性的因素本身所造成的。由于什么原故使苗或果实生出呢?这是由于原先的因素的作用所造就的。

    如果认为自在天是众生产生的根源的话,那么自在天本身的性质又是什么呢?对此,自在派答道:金、木、水、火、土等大种是自在天的性质。大乘中观派驳道:就算是这样,那么,只不过是称谓上你们把金、木、水、火、土等叫做自在天,而我们则称它们为大种罢了。何必费这许多功夫呢?不过你们自在派硬要把自在天视为永恒的、值得供奉的对象的话,那么,水、火、土等是又多又不永恒、意志所不能左右的、也不是应供奉的神,是众生践踏的东西,是不干净的东西,因而这些大种不应该是自在天。也许你们自在派又会说,自在天就是苍天。这是不对的,这是因为苍天是无心无动作的。也不是自我,这是前面已经驳斥清楚的了。也许又会说:自在天的天性是能看清此岸、不可思议的,因而也就不存在上述这些缺陷。这也是不能成立的。自在天既不是思维的对象,也不是所思者。既然它不是所思者,那怎么可以称之为所思者呢?因而又怎么能说造就众生者是自在天呢?既然自我以及水火土与自在天等是一样的,那么岂不都成永恒。由此可见,蓝色的感觉是由蓝色的所知所产生的,而无始轮回中的苦和乐则是由恶业和善业所产生的。因而怎么能谈得上自在天造就了一切呢?既然你们所说的自在天是原因,是无起始的话,那么其结果怎么会有起始呢?既然自在天是不依赖任何其他因素的话,那么为什么自在天所造就的结果却时断时续呢?如果在这整个宇宙中没有一个不是自在天所造就的话,那么自在天所造就的东西也不应该依赖任何别的因素。假如需要依赖别的因素的话,那么是原因的汇合就是它的因素,而自在天不是因素。这是因为只要具备了原因就必然会产生结果。如果不具备这一因素的话,连自在天也无能为力。另外,倘若自在天不由自主地给他人施以痛苦的话,那么,他是处于被动状态的,也就称不上大自在。同样,倘若自在天是依照愿望来造就一切的话,那么一切都取决于愿望,也就同样处于被动状态,谈不上大自在。此外,如果这一切都看作是造物主的话,那也不是自在天。至于微尘永恒论已在前面进行了批判,不再赘述。

    一切由“我”产生的观点也是错误的。数论派认为冥谛永恒是众生的成因,并认为冥谛的性质或实质思维、微尘和冥暗等三者始终处于平衡状态,这就是冥谛,当不平衡时便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生灵。这种论调也是不能成立的。把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冥谛说成有三性是不能成立的。这是因为,有三性就不是惟一性。因此,所谓冥谛是不存在的,同样,连带的所谓三性也是不存在的。这是因为,这三者各有其三性。如果各自没有三性,那么每个性就不符合冥谛的特性。由此可见,那种认为,只要没有三特性,就会存在声音等的观点是非常荒谬的。此外,既然感觉是一种心思的话,那么,无心灵的衣物等不可能有快乐之感。并且,如果认为声音以及衣物等是快乐的因素的话,那么岂不成了物质非实有?倘若依照你们的看法衣物等的因素也成快乐的话,那么由此不可能产生出衣料等,进而这种看法是不对的。如果能从衣料中产生快感等的话,那么由于衣料等是非实有的,因而快感等也就不可能有。正量没有能证明快乐之感等是永恒的,因此也是不存在的。假如快乐等是永恒的,那么当你遭受痛苦时,为什么使你没有快乐之感呢?如果认为当你遭受苦难时,快乐就会变小,那么这岂不与快乐永恒成矛盾?怎么又出现了快乐变含糊,变小的问题。既然快乐可由大变小,有大有小,那么事实证明它们不是永恒的。既然如此,为什么不能认为一切事物都不是永恒的呢?如果认为整体只是快感,那么快乐的显现就证明是不水恒的。

    自生也是不能成立的。认为只要原因不存在,就不能自生,因而凡是不具备原因的,就不可能有任何自生现象,这种认识是不对的。如果这种认识成立的话,那么你的转生是怎么来的?虽然你不承认没有原因的转生,但是,仍然存在这一错误。如果原因本身存在结果的话,那么就成了吃不洁的东西。不仅如此,这岂不成了用买棉布的钱去买棉子儿,然后种棉制布进行分配。对此,他们又道:从实质上讲,原因中已存在结果,只是由于世俗的人们太愚蠢没有发现。大乘派驳道:既然数论派认为世俗的人们具有认识原因中已具有结果这一能力的话,那么,为什么在具备原因时为何没有瞧见结果呢?数论派又道:世俗凡人的认识是不能作为真理的标准,因而,世俗人所没有看见就不能断定原因中早已存在有结果这定论是错的。大乘派驳道:照这种说法,即令世俗人看见原因中有结果也不是真理。这样,所谓因中有果岂不成了一句空话?数论派又道:假如依照只要“量具是假的,被量的也会是假的”推论,你们中观派的标量也会成为不是真正的正量量。用这个不是真正的正量出的一切东西岂不都会成不正确的呢?既然如此,由这个非标准的量去衡量出的性空作为修行的内容也就成了不可靠的东西。对此中观派反驳道:如果不去接触就不能得出其非实有的结论。因此,凡是虚无的东西都是非实有的。由此,凡梦中梦见自己的儿子死去,并觉得他已不存在是你希望他活着的一种障碍,是一种假象。

    由此可见,没有任何无因的事物。不仅如此,凡是事物都是靠各自的原因来成就的,没有一个是无缘无故地形成的。其原因也不是无缘无故产生的。这些因素也不是从别的什么地方得来的,也不是一开始就有的;也不是最终走向另一个世界。

    由于无知愚昧而把一切事物都看成实有,其实与幻觉有什么区别呢?只要细致地分析幻觉产生的东西和原因所幻化出的东西时,也就是这二者最终归于何处时,就会发现两者是一样的。当产生结果的因素齐备时,就会显现出来,反之就不能。因此,由原因假造出来的形体是没有什么真实性的。

    对于结果即客观存在的物质来说,原因是没有必要的。这二者不是原因和结果的关系。但是,如果无结果也是由原因产生的,那么,对于本质上非实有的结果来说,原因也是没有必要的。即令有成千上万个原因也不能使任何一个非实有的东西变成实有的东西。如此非实有的东西即暂时的东西怎么可能称作实有呢?舍弃了非实有又成为新的东西也是不可能的。无自性的存在是不可能的,那么永远不可能成实有,只要不能成为实有,就永远不能摆脱非实有。只要不摆脱非实有就水远没有机会成为实有。非实有不能成为实有,同样实有的物质也不会变成无。假如物质变成非实有,这二性相违背。因此,不是物质本身被否定,也不是物质真实有。由此所有的众生是非水生的,也不是永灭的。所以,生灵多种多样的形式只不过是一场梦幻罢了。也就是当我们用理性进行分析时,就会发现这些生灵没有一个是独立的,如同空洞的水树一样没有自性。既然如此,涅槃与否区别无几。

    既然事物在实质上都是空的,那么对于空性的事物来说得到物质享受与失去是毫无价值的。对于一个人来说被人拥戴称颂或被别人贬斥也是毫无实义的。当我们分析为什么有的人得以享福,有的却遭受苦难时就会发现一切都没有什么实在的意义,就会得出:当被人贬低时不值得不高兴,被人赞扬捧场时也不值得高兴。也就是说应该彻底克服追求名利安乐,计较苦痛等的世俗八法观。这样进行分析之后,就不会有人贪恋任何东西。当我们仔细分析时就会发现人生在世的世间是非实有的,无所谓死或谢世。对于什么是来生,什么是前世,什么是亲朋好友,对于这些应视为如虚空一样,无所谓地,持以中介的即中庸的态度。

    众生都希望安乐,却不知道怎样求得安乐,因而总是采取对仇人进行争斗,对亲友善待等态度,从而完全搅乱了自己的内心,时而沉湎于享乐,时而陷入痛苦之中,陷入无为的苦挣苦扎之中,陷入与他人不尽的斗争之中,遭到被人伤害、致伤,造下无数罪孽,使你此生来世都遭受极大苦难。众生中即令有些人有幸一再转生于善趣,享尽许多幸福,但是,由于不再继续积德,而是不断地造孽,结果最终转生于恶趣之中,遭受长久的、不尽的苦难。如此的轮回中,到处是苦难的深渊,在这个轮回中缺乏从轮回中解脱出来的方法,并且由于错误地,也就是颠倒地坚持“有我”及“恒常”等,从而无缘认识空性。由此可见,此生有缘与深奥的大乘中观佛法接触时,应该高高兴兴地修佛。不然的话,就会在这轮回中陷入无限的,不尽的无边苦海之中。在这轮回中由于烦恼的压力或被烦恼所驱使,使众生行善的愿望极小,并且人的寿命又短,没有多少工夫事善。在这暂短的生命中一味地追求长寿之法、一心企图不生病,受尽饥饿贫困、忙忙碌碌,还有一半的生命用于睡眠,又用许多时光受伤害或与世俗凡夫结伴,虚度时光,等等,等等,就是没有工夫行善积德,瞬间就消耗了一生。要想获得理智地分析人世间的能力是非常难的,而沉湎于轮回的习惯势力又十分强大,无以为抗。不仅如此,处在轮回中的人们,却受魔鬼的驱使竭力干着那些致你于恶趣的一切罪孽。在这轮回中充满了邪见,并且难以从迷茫中解脱出来。由于虚度了人生,即未能行善,因而再次获得暇满人生是很困难的,转生于佛出世的时候是更不容易的,渡过烦恼之河也是不易的。呜呼!这轮回苦难连着苦难!虽然身处不尽的苦难中,然而迷于分辨力,因而看不到自己身处苦海中,却偏偏依恋人世间,进而处于苦难的洪流中,这难道不是很可悲吗?这好比热了想凉快就用冷水冲洗,结果又感觉到冷,为暖和又反复去烤火,结果又感到热得难受,再次去冲凉,一冷一热,十分痛苦。这种状况本来是苦不堪苦,然而又是由于执迷不醒,视轮回为乐园的结果。这些本来身处轮回苦海中却误以为没有生老病死一般只知享乐的人,从一开始就已经面临着无法改变的生老病死等痛苦,最后被阎王钩去判入恶趣中遭受无尽的痛苦。面对这些苦难的烈火中的众生,有什么办法用福运的云团降下福雨,灭掉烈火,消除苦难呢?什么时候才能使自己成为除去众生苦难的人呢?这就需要怀着以无所求的态度,用施舍等办法积下无量的福资,向迷茫的众生指出性空之真理。

作者: 法成    时间: 2012-2-6 16:46

第十章  善根转为菩提因

    愿我阐述入菩提行所积的功德善事能促使众生都实践菩提行;愿我所积的功德能使四面八方所有遭受身心痛苦的众生都摆脱痛苦,身心获得如海一样无边的幸福。愿所有众生在轮回中永远得享持久的幸福。愿众生获得无上的、永恒的菩提幸福。愿整个宇宙中处在地狱中的所有生灵,从苦难中解脱出来,获得幸福,从而使他们快乐。愿一切受冻的人获得温暖。愿菩提心的广大云降下不尽的雨水,形成江河使一切不堪忍受热烤的生灵感到凉快。愿刃叶(35)的森林变成快乐的林园。愿铁刺树(36)变成如意树。愿那哀鸣的水鸥以及鸭子等都变成悦音的鸟。愿地狱的每个角落都长满芬芳的荷花。愿一切灰烬变成珍宝堆。愿燃烧着的地狱的大地变成光滑凉爽的水晶地。愿八合地狱(37)的大山都变成供奉佛陀的无量善逝宫。愿地狱的火炭、热石以及兵器的三合雨都变成花雨。让那些相互械斗的仇人,从今以后都变成怀着友好的情谊互献鲜花者。愿那身陷游增热地狱、身上肉都烂尽、露出白净骨头的生灵,仰仗我所积的功德力,转生天界与仙女们共欢。当我怀着:是谁的功德力能使地狱的狱卒、乌鸦和秃鹰等统统害怕,使一切黑暗都被除去,获得快乐呢?当我怀着这一疑问仰望天空时,就看见持金刚在空中光照着轮回,因而使我无比快乐,并愿借此力量使我摆脱罪孽,获得与持金刚一样的地位。当我看到花雨伴着香水一起降下扑灭了地狱的碳火时,使我顿感如愿,并想到这是什么原因?从而观察时使我不禁发愿让地狱中的生灵都能朝拜到持莲菩萨。朋友们请你们再也用不着惧怕地狱的苦难,为了我们这些身处地狱的生灵的利益,文殊菩萨正在设法使我们摆脱一切苦难,获得无限快乐。不仅如此,文殊菩萨怀着拯救众生出轮回的一切苦难的慈悲的菩提心,以年轻的五髻者姿态大无畏地置身于轮回。地狱中的生灵们诸你们看一看吧,玉帝和梵天等众天神都在顶礼朝拜文殊菩萨,用自己的头去叩文殊菩萨的脚;文殊菩萨因怜悯众生而眼含泪水,众佛和菩萨用花雨洒向文殊,在无量宫内成千的仙女为文殊菩萨唱赞歌。目睹文殊菩萨的如此神妙的功绩,但愿地狱中的生灵欢呼雀跃。愿我撰写这本著作等所获得的善根使我能见到普贤菩萨等众菩提萨埵,清除二障(38),形成云团,降下令人心旷神怡、感到凉爽、香气宜人的雨水,使处在炽热地狱中的生灵获得转生善趣,得享快乐。愿一切畜类能从自相为食的畏惧中解脱出来;愿一切饿鬼都能像俱卢洲的人们一样快乐;愿观世音降下甘露奶雨使饿鬼心满意足,使他们获得冲凉清爽的机遇,愿一切盲人重新复明,失聪者听到声音;愿孕妇们像神幻仙女一样舒心地生产;愿没有衣服的得到衣服,饥饿者得到食物,干渴者得到水喝,得到可口的饮料;愿贫穷的人获得财富;愿悲痛的人们快乐起来;愿失望的人们重新获得信心;愿一切病魔缠身的生灵立即解除病痛;愿一切使众生生病的因素水远消除,愿恐惧者无所害怕;愿被束缚者得到解脱;愿无能者变成能人;愿众生心心相印;愿商旅旅途平安、事事顺利;愿为财为事业奔忙的人轻轻松松地实现愿望;愿乘小船和大船去采集珍宝的人们如愿以偿,并一路平安地与家人团圆;愿一切迷路失途而处境困苦危难的人们遇上过路行旅,使他们免遭被劫、被虎狼吃掉的危险,不费气力地到达目的地;愿那些身处无路荒原孤立无援、疲惫不堪、昏厥不醒的儿童和老人受到神灵的保佑;愿一切生灵从无暇中解脱出来,获得有暇的人生,产生对佛的坚定信仰,获得上智和悲悯之心,得享净食,具有高尚品行,在一切转生中具有记忆犹新的菩提心;愿一切众生都能获得天库一样不尽的财宝;愿一切众生都能无争无害、互不伤害地、自由自在地生活下去;愿那些丑陋的人们,光彩夺目;愿那些因贫困而体弱难看的人变成体魄强健、丰衣足食的人;愿天下所有女子都能转生男子;愿一切卑贱的人们都能成为高贵者而不傲慢;愿我在无数转生中积累起来的福分能使所有众生放弃一切罪孽,时时刻刻行善积德;愿时时刻刻不分离菩提心,时时刻刻实践菩提心,并得到众佛和菩萨们的关照,彻底放弃贪恋财产和放逸等魔鬼的行为;愿一切善趣中的人们长寿无疆;愿他们永远平安,愿他们不遭受任何无端死亡;愿这人世间变成如意森林,并使之成为佛和菩萨讲经说法的场所,让法音充满四面八方;愿大地的所有地方没有碎石瓦砾以及坑洼,如同手心一样平坦光滑如琉璃;愿一切讲经说法的场所云集许多菩萨,并以自己的高尚的品德和功德来装点人世间;愿一切众生都能从飞禽、树木、阳光和天空那里听到不尽的佛语;愿一切众生时刻见到佛和佛子,并以无限的供物来供奉佛和佛子等众生的上师;愿神灵及时降下雨从而使大地获得丰收;愿君王们依照佛法治理国家并使世人财富兴隆;愿一切药方灵验,密咒见效;愿一切魔鬼和罗刹女都变成慈悲心者;愿没有任何一个生灵受苦,没有一个遭受恐惧和欺压;愿没有一个生灵内心不痛快;愿一切寺院佛堂充满诵经读经声;愿所有的僧人水远和睦,并实现他们的善愿;愿一切严守戒律的比丘们获得在幽静处修佛的机会;愿他们克服一切分心,一心只念善事,愿一切比丘尼都能获得修佛的所有的条件,彻底放弃争吵和一切障碍;同样愿一切出家人严守戒律;愿一切违背戒律的僧人悔悟并时刻洗清罪过;愿他们转生善趣,并不丧失守戒的信念;愿一切博学贤哲都受到人们的敬仰和供奉并获得化缘,愿他们德行纯净扬名四海;愿一切众生不遭受恶趣的痛苦,不经艰辛获得胜过神的转生即获得暇满人生,进而迅速获得成佛。

    愿所有的众生不断地供奉一切佛,并仰仗佛赐予的福运使众生永远幸福;愿所有的菩提萨埵一心为众生谋利并如愿以偿;愿佛和菩萨等众生的怙主们的心愿得以实现,进而使众生受益;同样愿一切独觉佛和佛弟子摆脱轮回之苦,最终成佛。

    愿我仰仗文殊菩萨的额外恩德在以后的不断的转生中不忘菩提心,并获得出家为僧的缘分直至获得欢喜地(39);愿我仅靠微薄的化缘得来的食物也能健康地生活下去;愿我在未来的一切转生中有缘在幽静的地方一门心思地修佛并具备修佛条件直至成佛;当我想见到文殊菩萨或想向他请教时,愿怙主文殊菩萨如愿地得以朝见;为了普天下众生的利益愿我也能像文殊菩萨一样行事,具有像文殊菩萨一样的品行;只要苍天不灭,只要众生存在,愿我也存在下去,以便消除众生的苦难;愿众生的一切苦难都落到我的头上;愿菩提萨埵们的功力使众生获得水恒的安乐。

    解除普天下众生一切苦难的惟一最灵验的妙药、能使众生获得暂时的和终极幸福的源泉是佛法,愿信徒们信奉供养佛法使其永存。

    多承文殊菩萨的恩典使我产生了一心行善之心,因此,我要虔诚顶礼文殊菩萨;多承大德上师的恩德使我出家为僧,使我学佛有成,我要向善师友叩头顶礼。

作者: 法成    时间: 2012-2-6 16:48

注  释:

    ①  暇满,又称暇满人生。暇即有空闲的时间,满即条件具备。暇满包括八有暇和十圆满。佛法认为六道众生即天神、非天、人、畜、饿鬼和地狱六道中唯有转生为人才有可能修行成佛。而且只有获得暇满人生才可能成佛。八有暇即非转生于地狱、饿鬼、畜类、边鄙人、天神、邪见者、佛不出世、喑哑等。满即十圆满:生为人、生于中土、五官齐全、未犯无间非常罪、敬信佛法、正值佛出世、正值佛说法、佛法存在、有缘入佛和有老师为你说佛法。前五条为自身的五个条件,后五条即客观条件。
    获得暇满人生是极不容易的,转生为其他类生灵的可能性远远大于转生为暇满人生。

    ②  三士即上中下三种士夫。佛法上根据修佛者所追求的修行层次或目的不同分为上士夫、中士夫和下士夫即上士、中士和下士。下士是指那些因害怕转生为畜类、饿鬼和地狱等三恶趣,一心希望转生各趣即人、天神和非天,并为此而修佛者。中士是指那些只为自己从轮回的苦难中解脱出来而修佛者。上士是指那些为普天下所有众生解脱成佛而努力修佛的人。

    ③  万难之路即极不寻常的道路。佛法在讲述暇满人生极不容易获得时讲了这样一个例子:在那无边无际的大海中随风飘着一块木板。木板上有一个碗大的孔。另外这海底有一只瞎了眼的海龟。这只海龟每百年浮出海面一次。海龟浮出水面时恰好把头伸入那块木板上的孔,这种情况是非常不容易发生的,这种可能性极小。然而,要获得暇满人生的机会比这还要难许多,因而称万难之路。

    ④  劫又称劫波或羯腊波,是一个极为漫长的时间概念。劫波又分大劫、中劫和小劫。一个大劫约为六亿七千一百九十二万年,一小劫约为八百三十九万九千年,一个中劫等于二十个小劫。

    ⑤  劫火是指能把整个宇宙烧为乌有的烈火。佛法认为宇宙有从无到有,形成、存在、消亡等全过程,因而细分为六种劫:成劫、住劫、中劫、大劫、坏劫和空劫。一个宇宙过程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灭亡的过程之后到下一个宇宙过程中间有一个很长的空过程,称为空劫。宇宙的消亡或毁灭是通过劫火来实现的。

    ⑥  烦恼,在佛语中烦恼是指扰乱身心,使人处于艰辛并导致作恶造孽、心情不能平静的心理活动。烦恼包括欲望、瞋恚即生气发怒和痴愚。众生之所以陷入轮回之中其根子在于众生有烦恼。

    ⑦  法幢即华盖,形似大伞,是佛法中的吉祥八宝之一。吉祥八宝又称八瑞相、八吉祥徽,是指吉祥结、妙莲、华盖、右旋海螺、金轮、胜利幢、宝瓶和金鱼。

    ⑧  极微粒尘,是组成物质的极小单位。七个极微尘等于一个微尘;七个微尘等于一个铁尘;七个铁尘等于一个水尘;七个水尘等于一个兔尘;七个兔尘等于一个羊尘;七个羊尘等于一个牛尘;七个牛尘等于七个阳光尘;七个阳光尘等于一个虮;七个虮等于一个虱子;七个虱子等于一个稞子;七个稞子等于一指宽,即15mm,可见极微尘是一个微观极小的概念。

    ⑨  三世佛,佛法认为从无起始的宇宙时间到今天已经出现了无数个佛。同样从现在到无终的未来还会出现无数个佛。过去佛的代表是燃灯佛即迦叶佛;现世佛的代表是释迦牟尼;未来佛的代表是慈氏怙主弥勒佛。

    ⑩  三宝,又称世间最珍贵、最稀有的三个至宝,即佛、法、僧。

    ⑾ ⑿  恶趣,佛法把众生的存在形式分为六种:天神、非天、人、畜类、饿鬼和地狱。众生在解脱之前在这六种生命区域即六道轮回中转生不息。转生于天神、非天和人的叫做善趣,转生于畜类、饿鬼和地狱的叫做恶趣。

    ⒀ 菩提地道是指成菩萨的阶段及次第。

    ⒁ 见注④。

    ⒂ 三时即过去、现在和未来。

    ⒃  不放逸是指取舍得当,勤奋地去作世间和佛门中的一切善事,是十一种善心之一。

    ⒄  业果,即前一世所作所为的报应结果。

    ⒅  遍知一切,即无所不知,是对佛的称谓。佛法认为佛是无所不知的。他知道宇宙间一切众生、一切事物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状况。因此,佛被称为遍知一切。

    ⒆  瞬息,佛法中把人的一生视为极为短暂。与漫长的、无始的轮回相比,人的一生只不过是一瞬间。然而,这一瞬间十分可贵,它是你从漫长的六道轮回中解脱出来的极不易获得的、唯一的机会。只要把这一瞬间用于有价值的即事佛和求解脱上便能脱离轮回之苦。反之,因图这一瞬间的舒服而不肯去忍受行善积德、学佛事法之苦,其结果使你继续陷落在轮回中,继续遭受轮回之苦。究竟哪一个更有意义,哪一个更值得追求,不言自明。

    ⒇  正如前述,六道轮回中唯有转生为人,才有可能获得行善积德的缘分。因为其他五道都不具备这种缘分。畜类缺乏鉴别能力,好坏不识。饿鬼只知寻找食物,无暇顾及其他。地狱中的生灵苦不堪忍,也无暇想别的。善趣中天神事事顺心,不缺吃不缺穿,快乐无比,而且寿命又长,根本想不到苦字,只知享乐,不会去修佛。非天则忌妒成性,忌妒天界的富有,整日与天神开战,屡战屡败,根本不可能去事佛。唯有转生成人方可能修佛。

    (21)  瞋恚、贪欲还有痴愚是众生堕入轮回的根本原因,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正确认识人生价值的障碍。

    (22)  众合地狱即八热地狱之一。

    (23)  随惑,又称烦恼或小惑,是一种产生吝啬之心的心态。

    (24)  大福田,是指上师(老师)、父母、处境困难需要帮助的人和仇人。对于这四类人,你要是作好事,其功德远大于对一般人作好事。同样,对于这四类人作坏事,加害他们,其罪过远胜于对一般人使坏。

    (25)  伽纳巴,古印度非佛教的一个教派。他们为了获得梵天的地位便在日食或月食那天自刎。

    (26)  五法,即名号、特征、鉴别、真如和无分别智慧。

    (27)  三域,即三世间,地上天世间、地面人世间和地下龙世间。

    (28)  佛经的一部有多长,没有定论。

    (29)  无间地狱,是八热地狱之一。

    (30)  般若是焚文读音bore的音译,是指最佳的、至上的智慧。波罗蜜多也是梵文音译,是指彻底的、完全的意思,译作到达彼岸。

    (31)  色包括形状和色彩两个部分。

    (32)  比丘僧,内分名想比丘、自称比丘、乞食比丘、近园比丘和破惑比丘(阿罗汉比丘)。

    (33)  所缘,是指想往的对象、目的、境相等。

    (34)  无想定,已离遍净欲、未离上界欲的补特加罗,发起作意,使心、心所不恒相续,六种转识暂得息灭之定。不相应行之一。

    (35)  刃叶林,是地狱中的近边地狱,又称剑叶林。在这个地狱中树上的叶子都是锋利的刀子,众生穿行其间被划伤无数。

    (36)  铁刺树,是地狱中的近边地狱山之一。该地狱山中丛林密布,是树皆长满锋利的铁刺,穿行其间被穿透无数。

    (37)  八合地狱的大山,如八热地狱中的一大山。

    (38)  二障,即烦恼障和所知障。

    (39)  欢喜地,大乘菩萨十地之一。十地即:欢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极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欢喜地是菩萨十地之初地。住此地的菩萨由于看见了前所未见的法性,从而自利之最胜菩提已近,他利之广大利生事业将成,心极愉悦,故名欢喜地。
作者: 法成    时间: 2012-2-6 16:50

入菩萨行论白话——达瓦次仁译
http://www.zmxh.com/bbs/viewthre ... &extra=page%3D1

入菩萨行(入行论)原文——如石法师译
http://www.zmxh.com/bbs/viewthre ... &extra=page%3D1

入菩萨行(入行论)逐句释
http://www.zmxh.com/bbs/viewthre ... &extra=page%3D1

入菩萨行(入行论)——导论⊙释注⊙集要 如石法师著
http://www.zmxh.com/bbs/viewthre ... &extra=page%3D1

《入菩萨行论》注释 大堪布贡噶旺秋仁波切
http://www.zmxh.com/bbs/viewthre ... &extra=page%3D1

《入菩薩行論》雪歌仁波切講授 法炬法師翻譯
http://www.zmxh.com/bbs/viewthre ... &extra=page%3D1

《入菩萨行论》颂词——隆莲法师译
http://www.zmxh.com/bbs/viewthre ... &extra=page%3D1

入菩萨行论广解——杰操大师著、隆莲法师译解
http://www.zmxh.com/bbs/viewthre ... &extra=page%3D1

入菩萨行论释——佛子正道(102任甘丹赤巴 日宗仁波切)
http://www.zmxh.com/bbs/viewthre ... 26amp%3Btypeid%3D12

《入菩萨行》——久美多杰堪布 讲解
http://www.zmxh.com/bbs/viewthre ... &extra=page%3D1




欢迎光临 藏密修海 (http://www.zmxh.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