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性(梵文:shunya , shunyata ;藏文:sTong- pa -nyid )
空性指现实的终极本性,完全不存在于“人空”和“法空”中,而在“我空”和“他空”之中。空性是“终极真理”、“法性”和“真如” 的同义词。大乘佛教经文中提到二空、四空、十六或二十空。
梵文中的五十个元音和辅音
怒相神佩戴的用五十颗新割人头或白色骼骸串成的长花环象征着“语”的净化,它们是梵文字母表中的十六个元音和三十四个辅音或与之对应的藏文字母。在许多密宗观修中,元音 和辅音 在循环的“语念珠”中生成,十六个“阳性”或白色元音顺时针旋转,而三十四个“阴性”或红色辅音则逆时针旋转。这些“咒语念珠”常与红白菩提心露在体内脉道中融合和流动。在某些能立 中,元音的数量可以增至四十,咒语念珠的数量可以加倍,两圈白色元音的数量可达到三十二个,两圈红色辅音的数量可达到八十个。这些数字与得道者的三十二大相和八十小相相符。
十六个元音是:A , AA , l , 11 , U , UU , Rl , Rll , LI , Lll , E , AI , O , AU , AM , AH 。
三十四个辅音可分为七个语音组:玛KA , KHA , GA , GHA , NGA ; 2 ) TSA , TSHA , DZA , DZHA , NYA ; 3 ) TA , THA , DA , DHA , NA : 4 ) TA , THA , DA , DHA , NA ; 5 ) PA , PHA , BA , BHA , MA ; 6 ) YA , RA , LA , WA ; 7 ) CHA , SHA , SA , HA , KSHA 。
梵文:tathata ,真如,亦称“如”。’‘如”是不变之意.指实现或最真理。
梵文:ali ,元音。
梵文:kali ,辅音。
梵文:sadhana ,能立,因明学中要建立某种观点主张或对论式的建立的证明,都是能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