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佛(the five Buddhas,藏,又作五方佛、五智如来、五智佛、五圣,或称五禅定佛(panca dhyāni-buddhāh),指密教中以大日如来为首的五尊佛,有金刚界五佛与胎藏界五佛之别。(一)金刚界五佛,即毗庐遮那(梵Vairocana、阿閦、宝生(梵Ratna—sambhava,、阿弥陀(梵Amitabha,)不空成就(梵Amogha-siddhi),居于金刚界曼荼罗中央之五解脱轮。(二)胎藏界五佛,谓大日、宝幢、开敷华王、无量寿、天鼓雷音。即胎藏曼荼罗中台八叶中之五佛。在藏传佛教密教中,基本是以金刚界五佛为核心,本文所探讨的也仅限于金刚界五佛的相关问题。
五方佛各居于中、东、南、西、北不同方位的佛国中,各自拥有自己的菩萨、明妃、护法等眷属,组成五个次佛国系统(梵Kula,the Buddha Family,汉意译为“部族、家族”);五个次佛国系统又组成一个完整的佛国神系,数量庞大的佛教诸神及外来神祇被系统地纳入这一神系中。五方佛被赋予不同的神格(宗教特性、功能),分别作为五佛部族的部尊,并成为五部诸神之父,五佛部族的成员作为其“法子”也具有相同特性,如阿閦佛为金刚部部尊,具有破坏威猛的特点,许多护法神和本尊神都被视为其派生;宝生佛为宝部部尊,具有财富神的特性,宝部族中的诸神也有具有相同神格;阿弥陀佛为莲花部部尊,佛教中的寿神多与此尊有关,如度母等。据成就法的描述,在五佛部族成员的图像特征中,其宝冠、发髻中常有表现所属部尊形象的“化佛”出现,以此表明其领属关系。(注:印度的佛教艺术史学者B.巴达恰利亚B.Bhattacharyya在对梵文本《成就法鬘》整理的基础上,著《印度佛教图像志——基于<成就法鬘>及其他相关密教仪轨文献》The Indian Buddhist Iconography: Based onthe Sadhanamala adn other Connate Tantric Texts of Rituals. Calcutta;1924.),该书以五佛为系统,将众多菩萨、女神、护法纳入五佛化身体系,对各密教尊神的描述中多引《成就法鬘》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