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宗喀巴大师的那罗巴六瑜伽*实修教授
[打印本页]
作者:
金刚鱼
时间:
2006-4-17 15:57
标题:
宗喀巴大师的那罗巴六瑜伽*实修教授
宗喀巴大师的那罗巴六瑜伽*实修教授导读
作者:弥勒若巴喇嘛
宗喀巴大师与六瑜伽传承
西藏精神文明史上,宗喀巴大师占有举足轻重的分量。他是许多著名作家中,最具创造力的一位,并且也是让雪地大放光彩的哲学家与瑜伽学者,通常在传承文献上,就简单地尊称名相为宗喀巴大师千波,意即“伟大行者宗喀巴大师”的意思,或者是嘉华宁巴,即“佛陀转世”的意思。“宗喀巴大师全集”展现他的学识用心之深,以及涉猎范围之广,包括所有佛教思想的全部范畴:显宗的佛法,以及奥密宗的教义。
士耳人入侵印度,在佛教发源地上摧毁佛教不到二百年之后,他适有时出现于西藏。然而,早在佛教被完全摧毁之前,西藏人已经大量吸收印度佛教文化。不同的传承,穿过中亚高原向外流布,并在山中的苦行林、寺院、岩窟,以及其他可以从事精神活动的地点,源远流长,保留下来。
佛教在西藏的流布,通常被分成两个时期:前弘期与后弘期。前弘期是指第十世纪结束之前,所做的传教活动。后弘期,是十一世纪的佛教复兴运动,以及众多学派、支派产生的灿烂时期:那罗巴六瑜,属于后弘期这个时段。
西藏关于佛教输入的记载,对于七世纪以前的情形,未能提供详尽史料。大约西元六五0年时,在国王松赞干布的统治下,佛教变成国教。从这时起,重要的佛学传承,在皇室的赞助下,开始有系统整理,并清楚地保留记录下来。所有主要显宗及密宗经典(甘珠尔),以及论述(丹珠尔)都在那时候,由梵文译成藏文,主要的印度佛教徒传承修行法,随之确立,成为雪地生气勃勃的传承。
原注:显密经典及论述,三者当中的显宗经典,指佛陀开放性的经文记载。除了戒和律之外,经在被记载下来以来,都以口述方式,传了好几个世纪。其次的密宗经典,是比较深奥难懂的开示,由佛陀以神秘方式传受。后者是指一些对佛经的论述与释论,由后来的印度上师所撰写。
这些典籍,都收入西藏大藏经之内,前两类典籍,称为“甘珠尔”,第三类则称为“丹珠尔”。
西藏人深刻地记得三位伟大“法王”的黄金时代。即使九十世纪初期的内战,摧毁了许多的瑜伽典籍,仍有许多译本,以及含有术语、字典类的典籍被保留下来,而且在许多传承复苏之前不久,又纷纷问世了。
原注:三位伟大的“法王”,身分同时是西藏国王。松赞干布,是七世纪中叶人,他使佛教变成为西藏的国教。赤松德赞王,八世纪中叶人,他敦请莲华生大师来到西藏,建立西藏境内第一座虔诚信仰的寺院,并监督过许多佛典译作。再过半世纪之后,赤热巴金王,鼎力赞助整理早期佛典翻译作品系统化,完成前两位国王推广佛教、佛学的传业。
三位伟大法王,被认为是生命体的转世化身,最后,转世为DL喇嘛一世。
藏传佛教学派,从宁玛巴,即“旧派”时期开始,就是传分裂的现象发生。旧派这名词,是“早期传布佛法教义”的同义词。
十一世纪时,一度许多西藏人向南求法,越过喜马拉雅山,去印度上师们请教。当中许多人,在北印度大型国际佛教大学,诸如那兰陀寺、超行寺等地,参加佛学修行课程。其他则是与个别的上师学习,例如玛尔巴,就是在那罗巴门下修习佛法。
因依西藏已有数世纪之久的佛教知识,以及自印度学习回来的佛学知识、新兴佛学观念及名相(即术语)等,逐渐涌入,于是又兴起自梵文佛教文献翻译为藏文的运动。一些瑜伽学者回到西藏,发现各方竞相争取自己当上师,又有成群的学生环伺在旁,因而发展成许多寺院、隐士修行场所、苦行林等蕴处,同一集团的成员,致力研究与修行译师所发现特别的佛学传承。
晚期流布的教义,大都是自由作家(大译师)的贡献。相较于早期的流布,因为都是布施的宫延出资,所以,内容想当然是带人个人色彩。那时候,西藏佛教有数十个新学派产生,这些新派沼的相容性,只在于他们译本中所使用的语言有点标准化,以及都跟著西藏西部之译经风潮而脉动。
因此,在宗喀巴大师时代之前,大部分西藏佛教学派,主要学说根据,泰半直接来自印度的特别传承。而从宗喀巴大师学说凝聚成的学派,如原先已有甘丹派及后来的格鲁派,则是从融合的藏传佛教传承中,唯一成功地自成系统的西藏佛教学派。同样的运动,渐渐为其他学派吸收,就不再是独立存在的形式。
宗喀巴大师并没有太花太多时间,去追寻哪些传承比其他传承更有力量,或是去了解哪能些印度佛教的典籍比西藏的更精确。即使早期他大为赞赏的上师,经过长时间下来,许多西藏传承喇嘛(即上师)在他眼里,都变得有点偏颇,并且是坚持贫乏的佛学知识、草率的证悟力,与精神上的自满。
他一生的工作,都在追寻源自印度的优秀传承。其取舍标准分为三种:佛陀口述最初的显密精义、印度大成就者的论述、各传承最早的藏文译著经典。
早期译经师中,宗喀巴大师给予最高评价的是玛尔巴译师,他是噶举派(藏文原意为口耳相传)的创造者。玛尔巴引进中最著名的那罗六法,就是“那罗巴六师瑜伽”。
宗喀巴大师有关密宗修行系统的论述,正式的标题名称是“甚深妙道那罗六法引导次第•备具三信仰说(以下简称信念书)”,成为甘丹寺那罗巴传承的标准版指引书。甘丹寺是宗喀巴大师于一四0九年,在拉萨附近初遇的佛寺,后来变成孕育格鲁派学识的摇篮,并成为数千年来,在中亚地区,从西伯利亚到北印度,相继成立之“格鲁派寺院精神象征”的总部。
“三信念书”成为该地区数千位格鲁派僧侣、尼姑与修行者,修行那罗巴六瑜伽的指导法本。在这广袤地区,这些人追求那罗巴传承,做为个人研究密宗以及修行之用,并维护这个传承基础,将近六世纪之久。
宗喀巴大师有关六瑜伽的作品,计有两部分:一是“三信念书”,这本是真正由宗喀巴大师所撰写的,全书共一百二十页。另一部分经篇作品的浓缩版,由他的弟子巴千玻衮襄巴编篡而成。浓缩版式的重点放在静虑禅修行方面,舍弃有关原理的讨论,篇幅仅四十页,是宗喀巴大师原作的三分之一。
在火猴年(一八三六年)时,名为杰先饶嘉措的高僧,编注宗喀巴大师“三信念书”。一位弟子誊写杰先饶嘉措的序言。这位大师圆寂之后,他所收集的作品,以“论释三信念书”为题名而出版问世。从此书中,可以窥见一些那罗巴传承的轨迹,以及格鲁派学人对三信念书的观点:
洛札的玛尔巴论师,直接从有名的(印度)上师那罗巴之处,得到许多传承,其间自各密宗传承中,先后得到六项教导。玛尔巴将六项教导,加以整理,成为有系统的、著名的“那罗六法”,当中包括清楚呈现圆满道次第瑜伽,及提供修行圆满道次第瑜伽之深入深入浅出方法。
那罗巴和玛尔巴分享六瑜伽,以及“六瑜伽之歌”。然而,可以确定的是,这六瑜伽远在那罗巴之前,就已经存在印度,只是当时是否已经被整理成系统化,尚未得知。
那罗巴六瑜伽是早期噶举派上师独一无二的教导。宗喀巴大师在接受此传承之后,针对此系统集成论述,成为“三信念书”。
噶举派特别以六瑜伽传承闻名,早期的传承上师如玛尔巴、密勒日巴、冈波巴、帕木竹巴与止页巴等,都是此传承完美无瑕的阐述者。然而,当一代一代传下去时,许多口耳传承,自然而然出现不清楚的小地方,甚至出现错误之处。杰嘉华宁巴(原意为佛陀转纪者,于此乃指宗喀巴大师)改进了这些小地方,并厘清所有重点,以及传承系统的基本原则,基于这点,那罗巴六瑜伽成为今天格鲁派生要修行课程,是受宗喀巴大师的影响。
上述名相,等于为“那罗六法”的传承下了定义。那罗巴,是印度佛教上师,他教导西藏来的玛尔巴学习六瑜伽教义和修行法。玛尔巴把传承传播到西藏,并教授数百位弟子,其中,密勒日巴(生于一0四0年)是西藏最伟大诗人之一,也是玛尔巴门下最有成就弟子之一。
冈波巴(生于一0七九年),是塔布地方的医生,原本为甘丹派僧侣,后来变成了密勒日巴弟了,最后以最成功继承人身分出现(编注:冈波巴为塔布噶举创始者)。伟大的帕木竹巴(生于一一一0年),促成了那罗巴六瑜伽在十二世纪广受欢迎。还有止贡巴•杰敦松根尊者(生于一一四三年),是帕木竹巴著名八大弟子之一。
在这里,我们有那罗巴的尊名,以及在他之后,从玛尔巴开始,西藏传承上师最初的五位上师尊名。
玛尔巴有四位主要弟子(四大上首),他们都接受许多独一无二的传承。当中三位:翱敦、楚敦和密勒日巴,接受那罗六瑜伽传承。而第四位,梅敦,则接受那罗巴的秘集金刚檀陀罗传承。宗喀巴大师在整个论述中,都引用或参照此四人的传承,然而到了三世纪之后,只有密勒日巴的那罗巴六瑜伽传承,为宗喀巴大师所接受。
密勒日巴接著在六瑜伽传承教导出数十位弟子,当中最主要的是甘丹巴僧侣冈波巴,他在塔布的寺院中,有一群男女瑜伽修行者,埋首接受他的修行。这四位在之后,变得显赫有名,并衍生出塔布噶兴四举系,称为“噶举四大旧系”。就如之前引述,伟大的帕木竹巴是四系中的最后一系,他接著教导出八位优秀弟子,这八位又创立八支噶举支派,即为“噶举八小新支”。因此,就有十二个不同的噶举派系支,第一派皆有个别的六瑜伽传承。这些,通常会有一个中心的寺院或隐居修行场所,并有数十位共修者。
原注:我们通常地听到噶举四大旧派,与噶举八大新派等,一大堆翻译名称,或称“四大系”与“八小支”。虽然藏文使用到che与chung,有时含有这个意思,但是通常没有这个意思在内。本文中把它们翻译成“大的”与“小的”,是有误导的可能。举例而言,止贡噶法是八小新支学派之一,可是,它的规模却比四大历系全部加起来还要大。事实上,四大旧系中,有两系到了十二世纪,就几乎已经不存在了。
编注:藏传佛教部派传承之称呼,本书采用顺序为教、派(或巴)、系、支、流等阶层,如造成读者不便,敬请原宥。
宗喀大师在“三信念书”中,将早期噶举派上师传承总结如下:
玛尔巴将那罗巴六瑜伽传给三位弟子:果敦、珠敦和密勒日巴。
接著,密勒日巴传给他的的两大弟子:冈波巴与惹琼巴。传承从冈波巴以后,大大地增加许多不同修行的法门,每种法门都自成一格,并对不同修行法,各有其独一无二的个别看法……。
因此,传到西藏的一百年间,“那罗六法”传承在雪地早已根深柢固了。
上述的引用句中,这些早期西藏上师,都提到杰先饶嘉措。早在两世纪之前,他就已介绍本书作者宗喀巴大师,以及他在传承中扮演的地位。十九世纪的杰先饶嘉措,当然是宗喀巴大师底下的格鲁学派僧侣,众他为宗喀巴大师思想所下的结论,可以明显看到这句话“基于这点,那罗巴六瑜伽成为今天格鲁派主要修行课程,是受宗喀巴大师的影响”。他的意思,是宗喀巴大师所他天分能力,花在那罗六法传承上,由于他对每一件接触的事物,都给予了独一无二的深度与光彩,而且对佛教全面的教义结构,也提出看法,使格鲁派传承值得到殊胜力量。他对当时西藏宗教精神世界、各派思想,做了比较,即使我们随意浏览他的文章,都可以看出文章题材的瑰丽与丰富性。
谈到宗喀巴大师时,我们已来到了十四世纪末叶,以及十五世纪实。或许,跳回到权藏传佛教宗的重要时代,也就是古老印度佛教宗传承的年代,会比较有帮助。
作者:
金刚鱼
时间:
2007-3-7 03:02
印度佛教檀陀罗传承
十一世纪北印度的佛遗产,在那罗巴和玛尔巴还活著的时代,是大乘(大从部)与小乘(上座部)融合的时代。或是说显宗,字面意义是“公开论述之道”,与秘宗(后来以讹传讹,称为密宗)并存的时代。密宗又称为真言乘,字义为“秘咒之道”,它是在大乘传承里,比较深奥难懂的佛学开示。
显宗(显乘)通常分类两方面:
一是小乘,或称“简化型教诲”、或称为声产闻乘,或“僧徒纪录的教诲”。
一是大乘,或“伟大之道”,它的教诲对象,大部分是有机会成为圣者如菩提萨垛的信众。佛教文献的大乘,又称为菩萨乘,或“勇士之道”,或意义为“完美之道”的波罗密多乘。
佛教文献的大乘,又有数个不同传承,造出数个不同名称,其中有两个名相,是我们经常提到的,就是金刚乘与檀院罗乘。宗喀巴大师讨论到那罗巴六瑜伽的注释书,提到各种瑜伽修行、静虑观想与哲学态度时,就出现许多新的名词。
就算说,佛陀在二千五百年以前,曾经教导过檀陀罗(密宗经典),但是,佛教历史的密宗,在印度出现的时间,是西元十四五世纪左右。认真追究密宗源流,发现远比十四世纪更早之前,就以秘密宗教的形式,代代相传下来。
密宗每部典籍,都有教诲核心,称为“根檀陀罗”。此外,又使用一座曼荼罗(或称为坛城),来表现经黄的哲学原理、证悟修行、佛性及佛位。藏文字义里的佛位,是指根、道果。对修行者而言,密宗各传承,都有静虑观想技巧与瑜伽的基本架构,在每日例常修行时运用。
九世纪时,有数百个不同类型的密宗学识系统,在印度流传。后来,印度上师将这些系统加以归纳,而成为四大类型,称为“四部”:作部(或称为事部),行部、瑜伽部与无上瑜伽部。其他的系统,都与这四个当中的一个或两个有关联。融入那罗巴六瑜伽六大教义的,是第四部“无上瑜伽部”。
虽然密宗各传承间,有相当不同差异程度存在,但是,流传西藏的“二道次第瑜伽修行法”顺序,差异并不大。前三部,是“象征道次第”与“超越象征道次第”,第四部之无上瑜伽檀陀罗,分为“生起道次第”以及“圆满道次第”等二次第。无上瑜伽之生起道次第修行法,主要是观想自己和其他所有人,都是曼荼罗本尊,培养世界就是个曼荼罗的共识,并念诵合适的秘咒。第二之圆满道次第修行,包括身体瑜伽与微细生理的禅修法,就像那罗巴六瑜伽所教导的,以及宗喀巴大师“三信念书”所讨论的。
编注:身体瑜伽,修法的名相(术语)称为粗色身或粗糙身。微细生理的名相是微细身。有情众生去世之后,粗糙身会坏灭,而微细身却不永存,继续轮回。
无上瑜伽檀陀罗系统,于是那罗巴生前,在印度北部与西北部很兴盛。而后,有些从那罗巴六瑜伽发展出来的修行法,亦是如此。例如:佛说一切如来金刚三丛最上秘密大教王经之秘密大教王、胜乐轮遏罗迦、喜金刚、大威德金刚、大幻化金刚等,都很盛行。
编著:佛说一切如来金刚三业最上的秘密大教王经,是宋朝施护的汉译经名。此经源出无上瑜伽檀陀罗•父系檀陀罗之“秘密集会檀陀罗”,主尊为秘集金刚,或称秘集会金刚。
因此,“秘密集会檀陀罗密”又称为“秘集金刚檀陀罗”。主尊秘集金刚,就是施护汉译之秘密大教王。
胜乐轮遏罗迦之“遏罗迦”,近人音译为黑如噶赫鲁迦或其他同音字。
早期印度佛教密宗修行者,大部分可能是以个别、自给自足的方式在修行。每一个小集团或个人,代表独立的观想或证悟体系,由修行者自行运用修行法。然而,自第九世纪与第十世纪起,个别不同系统的散漫修行法传承,开始式微。
新的趋势,西藏人称为“密耳传承法”。刚开始,这些是从密宗精华要义中,整理出来的修行系统,也就是说,被主事者化繁为简的新生系统。远在此新趋势出现之前,各个不同密宗系统的要义,为了要得到最大效果,而有互相结合的趋势,于是,口耳相传的方式,就这样被最为同一类。或许可以说,系统化之后,印度佛教界流行的各种瑜伽修行与哲学理念、趋向大同小异。
修行法事学理,通常是经由整理者与推行者现而闻名,并根据这些人提倡的新法,去获得证悟境界。例如光是六瑜伽,就有母系神秘苏喀悉地六瑜伽、母系檀陀罗圣者悉怛罗尼的长寿祛疾瑜伽,以及当做“三信念书”主旨的那罗巴六瑜伽。
作者:
金刚鱼
时间:
2007-3-7 03:03
大成就者那罗巴
那罗巴是那个时代,最优秀的印度佛学大师之一,在西藏佛教史上,特别重要。因为他的传承在他圆寂之后,一百年来,在西藏地区一直广为流布。人在檀陀罗传法上,扮演很重要的地位,闻名的秘法有时轮金刚、秘集金刚、喜金刚与胜乐轮金刚等之檀陀罗修行法。还有无上瑜伽檀陀罗修行法,如六瑜伽就是一个别例子。
有数篇西方资料,提到那罗巴的生平事迹。最具权威,而且值得一读的,是甘瑟写的“那罗巴生平与教法”,由牛津大学出版社于一九六三年出版。甘瑟教授是早期将西藏文翻译成英文的人,他描述那罗巴生平,并阐释十五世纪西藏的历史背景,是很好的翻译作品。难以置信的是,他竟然写出那罗巴在帝洛巴门下,修行十二年的过程。
原注:在甘瑟教授之前,并没有一本帝帝洛巴传记的译作流传,但是,可以由散见于各处的资料中看到。我喜欢从堪布根丘嘉千撰写的“伟大噶举派诸上师”,去查询相关资料。该书由雪狮出版社于一九九0年出版。
西藏文献的那罗巴,通常被称为罗巴“路千”,梵语为摩诃悉达,就是“大成就者”。梵文摩诃,是伟大的意思,悉达则表示“达到悉地(成就)境界的人”,密宗意指修行得道的人。悉地或得道的意思有两类:一类是形体可见的,如千里眼、穿墙等。另一类是内涵修为,在知识行为上,进入崇高证悟境界。
摩诃悉达,总是被说成具有“超能力”的修行者,通常,是指拥有伟大精神力量,以及神奇能力的人。西藏的宗教史,罗列印度金刚乘时期,出现的数百位印度上师,当中有八十四位(称为八十四成就者),特别受西藏人青睐,常常可以在绘画中看到;那罗巴也是其中之一。宗喀巴大师的作品,曾经大量引述诸摩诃悉达的檀陀罗论述。
早期西藏人知识来源,许多是取材自那罗巴生平故事,它受欢迎的程度,和释迦牟尼佛的生平故事差不多。释迦牟尼佛生平故事,著名的包括:出生于贵族家庭,便是从孩提时代开始,就渴望精神生活的故事。被迫安排婚姻的故事。放弃婚姻、家庭与世俗地位,出家成为和尚的故事。还有释迦牟尼佛为了得道,忍受艰辛困苦大考验与,最后获得完美证悟的故事等。
出身孟加拉佛教家庭的那罗巴,早期生活是与许多知名上师研究佛学,先生孟加拉,然后到喀什米尔,并在那里完成高等教育。因为他的努力,获得不错的名声,最后甚至成为印度最有名望的佛教大学,那兰陀寺的住持。他当了八年座主,获得各界赞誉,并成为顶尖的佛教学者之一。
然而,在他人生的第四十个年头,却发生一件事,彻底影响他们的生活。那时,他正静静地坐著,读一本经籍,突然注意到,有位丑陋的老女人在观察他。她问那罗巴:
‘你了解正在读的东西吗?’
那罗巴肯定地回答。老女人放声大笑,并说:
‘那么,你了解书中的真义吗?’
那罗巴再度表示肯定。然而,老女人却哭了起来,责备他说:
‘你在说谎!’
几天和数周之后,这段对话,在那罗巴内心产生颠覆作用,最后,他决定离开那兰陀寺,去寻找新的启蒙上师。因此,他辞年掉座主职位,开始寻觅可以为他解惑的上师。流浪许久,以及接受许多次炼之后,他遇到了帝洛巴。
那罗巴寻找上师的过程,与后来在帝洛巴门下修行的过程,都是以原始、神秘语言,或以充满寓意与神奇的方式去进行。他遇见麻疯病女人,并且快速闪身而过。女人向他唱了首诗歌:
‘倘若出发点缺少怜悯心、又无前瞻性的智慧,就不可能找到上师。’
在寻找上师的旅途,他遇到许多行为诡异的奇人,如抓虱子与吃虱子的人、将尸体开膛剖肚的人。每一个人,都提供精神上的新线索,藉著这些境遇,培养出前所未有的精神物质,终于遇到心目中理想的上师。
帝洛巴适时在面前出现,教导他开始为期十二年的密集修行。西藏人喜欢一而再、再而三强调说:那罗巴如何在帝洛巴门下,是如何全心全意投入修行。帝洛巴又如何逼迫那罗巴,让他的修为达到人类耐力的极限。而那罗巴不畏艰辛,一路坚持下去,最后,才了悟究竟,成为摩诃悉达。
那罗的后半生,吸引许多来自印度、尼泊尔、西藏和印度半岛北部的信徒。藏传佛教史,记载他最成功的,是收了弟子玛尔巴,因为,从玛尔延续的传承,不但源远流长,而且几乎遍布整个亚佛教圈。那罗巴的传佛,由玛尔巴带到西藏,并由早期噶举派上师接捧传下去,又成为喀巴大师建构精神宅邸的主要梁柱。从“三信念书”可以看出,过喀巴特别珍视那罗巴传承,进而使“那罗巴六瑜伽”,在格鲁派诸修行法中,颇受重视。
作者:
金刚鱼
时间:
2007-3-7 03:04
六瑜伽遗珍
据说,“那罗巴六瑜伽”的整理者,事实上并非那罗巴本人,而是他们上师帝洛巴,针对这点,杰先饶嘉措说:
‘即使这六瑜伽,确实是那罗巴之前就存在于印度,但是,当时是否就已经有那么圆熟的结构,值得怀疑。’
虽在帝洛巴与那罗巴师弟,从不同檀陀罗来源,得到许多要义,并且,那罗巴又将它传给玛尔巴,但是,先前存疑的是,究竟谁赋予这修行法,具有六大部分,并让这六大结构,在往后的西藏为流传?
宗喀巴大师谈以六顶个别瑜伽要素时,推论说,即使“那罗六法”是那罗巴传给玛尔巴的精华,玛尔巴很可能又许多上师那儿,得到不少法源。就史实所知,他至少有四位上师:尼泊尔籍的契德巴,印度籍的罗巴、吉纳那噶巴和梅纪巴。将这几位上师的教法整理出系统结构,才呈现出有名的“那罗六法”传承。那罗巴是玛尔巴的主要上师,其他三位,在精神开支方面,都扮演很重要角色。
宗喀巴大师也指出,有各种方法,可以重行组合“六法”的顺序,他个人偏爱的,是伟大的帕木竹巴组合的六法:
一、灵热瑜伽。
二、幻身瑜伽。
三、明光瑜伽。
四、迁识瑜伽。
五、梦观瑜伽。
六、中阴瑜伽。
对玛尔巴留下来的六瑜伽资产,传承上,各不同传承,多少有点增添或重组成的情况出现。宗喀巴大师提到:
‘有许多方法,去组合六瑜伽檀陀系统,现今常见的有二法、三法、四法、六法与十法。’
换句话说,这些系统可以轻易地以“那罗二法”、“那罗四法”、“那罗十法”等方式流传,而不会遗漏传承中任实质的东西。
格鲁派瑜伽士嘉华温萨巴(生于一五0五年),是六瑜伽传承的早期传承拥有者,曾经花了超过二十年时间,在洞穴与隐居的地方静虑禅修,完成证悟。他的法名,在DL喇嘛七世祈请文中出现过。标题为“证悟之源:那罗巴六瑜伽印信”的书中谈到,他提出安排那罗六瑜伽的两大方法:
一、牵引能量到中脉的瑜伽。
二、修行瑜伽,使能量依次消除。
这里说的,以灵热瑜伽,代表上述第一项方法,其余五种瑜伽,属于第二项方法。六瑜伽若用“那罗三法”来代表的话,就是:
一、基础阶段,由灵热瑜伽所构成。
二、修行的主要阶段,包括幻身瑜伽与明光瑜伽。
三、进阶修行成果,包括迁识瑜伽与梦观瑜伽。
至于中阴瑜伽,则归类在幻身瑜伽底下:这点是宗喀巴大师提出的。在至尔巴方面,主要从四个角度来年看待六瑜伽:
一、灵热瑜伽。
二、羯磨印.
三、幻身瑜伽。
四、明光瑜伽。
于此,六瑜伽中的迁识瑜伽、梦观瑜伽与中阴瑜伽,并没有独立的修行法,大根因为被归类到进阶修行部分。
宗喀巴大师的观点,来自瑜伽上师密勒日巴,而做不同于别人的六种分类法。他说:
玛尔巴的南麓传承,对“那罗六法”提出指导方向。
一、生起道次第瑜。
二、灵热瑜伽。
三、羯磨印瑜伽。
四、生命终极观。
五、指点明光瑜伽修行。
六、指点幻身瑜伽及梦观瑜伽的物质。
这是玛尔巴的开示精髓,没出有比这更高的境界,可以向受示者介绍口耳传承的开示要义,先前的指导,都比不上这个,它是瑜伽行者思想的核心。实际上,也是凌驾一切教法的修行法。
宗喀巴大师还提起:有“那罗十法”存在。不过,他并没有说出十法的细目。即使如此,“那罗十法”的内容结构,也许可以在沽丘达摩巴卓的释论,题名为“三信念书礼赞”中找到。沽丘厉达摩巴卓写道:
那么,十法的架构是这样:
一、一起道次第瑜伽。
二、空义观点。
三、灵热瑜伽。
四、羯磨印瑜伽。
五、幻身瑜伽。
六、明光瑜伽。
七、梦点瑜伽。
八、中阴瑜伽。
九、迁识瑜伽。
十、劲道瑜伽。
比较帕木竹巴、沽丘达摩巴卓与宗喀巴大师的说法,我们可以看到,“那罗十法”里面,包含现在共知的“那罗六法”在内。
沽丘达摩巴卓,也列出帕木竹巴提的内六瑜伽方法,他按照宗喀巴大师在“三信念书”的架构,再添加一些传承进去,成为有趣的变化。从沽丘达摩巴卓的著作,可以了解宗喀巴大师,如何为瑜伽的组合命名。他说:
宗喀巴大师谈到另一套六瑜伽结构:
第一之灵热瑜伽,与第二这羯磨印瑜伽,是得自喜金刚檀陀罗。
第三之幻身瑜伽,与第四之明光瑜伽,是得自于佛说一切如来金刚三业最上秘密大师王经(又名密集全金刚檀陀罗、秘密集会檀陀罗)。
第五之迁识瑜伽,与第六之梦观瑜伽,则从室利戛图昆萨檀陀罗而来,……因为这些以两项为一组的三组瑜伽,都是出自具有权威的檀陀罗,所以,宗喀巴大师把他作品,题名为“三信念书”。
编注:室利戛图昆萨檀陀罗,汉译全名为“吉祥第四座曼荼罗心要积略大王檀陀罗仪轨”。大王是形容词,表示无上殊胜,而非自封为王之大王。
这三大印度密宗系统,贯穿整部宗喀巴大师的作品,成为六瑜伽六要来源。要注意的是,中阴身在这里并未被单独提出,那是因为它被摆在幻身瑜伽里,而它的空缺,却使羯磨印瑜伽伽提高地位,成为六瑜伽之一。
沽丘达磨擦巴卓的提出上述看法。宗喀巴大师的论述,有七次指出:那罗六瑜伽,是当时流传于印度西并北部,主要密宗修法的精华集结。“三信念书”结论的颂偈说:
无与伦比释迦圣者主
利僧众生教示殊胜法
崇高开示无上瑜伽密
母系父系二者尽其中
母系开示灵热瑜伽义
喜金刚与金刚胜乐轮
调息运气微细增能法
喜画加持生起天赋智
以此根基勤修秘集续(续,意指檀陀罗,即密宗经典。)
幻身瑜伽明光瑜伽义
室利密续迁识瑜伽本
精进更得梦观瑜伽法
札此根基而起新传承
大成就者上师帝洛巴
并及摩诃悉达那罗巴
传承名为那罗六瑜伽
鳞次栉比雪地修地者
欢喜浸沉深奥密宗内
视若摩尼宝珠深珍惜
口耳传承法宝胜资财
论述的另一章,宗喀巴大师谈到六瑜伽的各种来源,例如,他认为玛尔巴在幻身瑜伽与明光瑜伽教义的一些资料,得自另一位印度上师吉纳那噶巴之处,玛尔巴曾经与他一起研究“佛说一切如来金刚三业最上秘密大教王经”。此檀陀罗是那罗巴六瑜伽中,幻身瑜伽与明光瑜伽教义来源,宗喀巴大师写道:
灵热瑜伽的指导,经由帝洛巴而传给我们,帝洛巴把它解释为克利修行那阿奢梨(编注:克利修那的梵音名字,义译是“行是黑色师”)的传承,也就是西藏有名的洛邦上师。此处以先前就存在的口耳传承做为基础,并因承袭“正见念光吉祥相合明点瑜祇母檀陀罗王广注”,以及克利修那阿奢梨的“春时明点”二篇精华,内容充实、条理分明。
幻身瑜伽与明光瑜伽教义,出自“佛说一切如来金刚三业最上秘密大教王经”口耳传承,由印度上师吉祥纳那噶马教导,并直接从玛尔巴那儿领受。因此,是根据必集金刚檀陀罗而来。指导秘集金刚檀陀罗口耳传承的玛尔巴系统,有关于尊者、父、子的秘集金刚环(如秘集金刚檀陀罗教义的尊者轮回)都已当成基础修法来运用。
修行迁识瑜伽与梦观瑜伽的成就,是根据释吉祥四座大王檀陀罗(编注:意指吉祥第四座曼荼罗心要积略大王檀陀罗仪轨)而来。除此之外,……它们与其他许多檀陀罗传承也有关,包括了加行大檀陀罗(或称三菩吒檀陀罗)、金刚空行父(又名胜乐海空行父)檀陀罗等。
因此,六瑜伽似乎在源头不同的印度佛教密宗里生根。
另有一系六瑜伽传承,是“尼古玛六瑜伽”,经由尼古玛传到西藏。她是那罗巴的女弟子,从那罗巴那儿,接受六瑜伽传承。又有一传承,属于玛尔巴系统,被与尼古玛同时代的雍波那久喇嘛带到西藏,而传承之间,最大的差别,似乎在于尼古玛系统特别强调梦观瑜伽。
杰先饶嘉措在其著作“三信念书释论”里面,提到这样的看法:
最初,梦观瑜伽在那罗巴六瑜伽传承里,不被重视。而夺舍瑜伽(编注:指换体瑜伽)并未存在尼古玛六瑜伽传承。这样的差别,似乎刻意藉此表示,两者为不同传承。否则,这两个传承会非常类似。
“三信念释论”里又指出:
六瑜伽中的第一项,对圆满道次第瑜伽,都有综合性呈现,而且,六瑜伽也都呈现出圆满道次第瑜伽各方面的方法。
意思就是,这个传承对圆满道次第瑜伽,给予完整周详的定义和方法。如果所有六瑜伽,都以一次一个阶段来修行的话,就等于修成所有圆满道次第瑜伽的精华。若是以其中一项,做为重点来修行,同样可以成就圆满道次第瑜伽。虽然过去几世纪的瑜伽传承者,都如此建议,但是最近,前一项传承,亦即按部就班的修行法,有越来越受到重视得倾向。
嘉华温萨巴有“证悟之源:那罗六瑜伽印信”做总结说:
因此,致力于深奥那罗巴六瑜伽修行,成就有如珠宝般珍贵的修行者,已经达到以其短暂一生,完成全然无误、证悟境界之道;即使是在堕落的年代。
作者:
金刚鱼
时间:
2007-3-7 03:05
六瑜伽•三中阴身•九融合
宗喀巴大师在“三信念书”里,开宗明义说道:
今人景仰的密勒日巴,教导“中阴身解脱口传”时,他说:
‘首先要札好根基……。’
这段记载,显示“中阴身解脱口传”与“那罗巴六瑜伽”是同义词。
换言之,在密勒日巴的时代,那罗巴六瑜伽和“中阴救度”是同一系统的修行法,用较白话的说法,是“于中阴身获得解脱的口传修行法”。
大部分读者,已经熟稔藏文名词“中阴身”,字面上的意思是“介于……之间”,泛指刚死亡时的状态。“中阴救度秘法”有了几种不同翻译版本,书名可以解释为“在中阴身时期,听闻教法而获得解脱的法门”,西洋人译为“西藏死亡之书”(编注:即西藏度亡箓,或称中阴得度教法),中阴的藏语Bardo一词,是第一个(也许也是最后一个)以藏文原貌,在和牛津字典与韦氏字典中出现的藏文式英文。
六瑜伽传承独特之处,在于它谈到三种阴身状态,以及在每一种状态,进行观想的修行方法。这三种状分别是:出生与死亡之间的觉醒中阴身、睡眠与做与之间的中阴身,以及死亡与转世之间的中阴身。三种中阴身修行法,只有第三种是“西藏度亡箓”认同的中阴身。
六瑜伽传承谈到,如何在三种阴身状态里,应用观想技巧去修行。此修行过程,即“三种中阴情境中的瑜伽三融合”。换言之,三种中阴身的每一种,都具有三项融合,加起来,总共有“九融合”。藉著六瑜伽修行法,修行者可以修行三中阴身的觉醒、睡中梦观以及死亡后中阴,这传承就称为“中阴身解脱口耳传承”。
要了解“九融合”到底指的是什么,我们必须先对大乘佛教的“三身”,有概念性的基本认识。三身分别是:法身、报身与应身。(编注:应身也称为化身。)
三身的教义,是所有无上瑜伽檀陀罗教义的基础。许多以藏文写成的文书,都是以这个主题,传达在证悟之际,修行者的内心转化为法身、语言转化为报身,而身体则转为应身。法身只能被诸佛菩萨所感应,报身则可被尊者呀悟性高的上士所感应,就身则可以报普通众生感应到。
通常的说法是,法身实现我们个人的希望和需要。报身和应身,实现其他有情众生的希望和需要。有时候,报身和应身,二者合为一体,形成“虹光身”,或称为“形体世俗身”,这样一来,三身就只剩二身了。这里要说的主旨是:法身,用来实现我们个人欲望。虹光身,用来实现有情众生的欲望。
大乘佛教修行,重点在培养心识、语言沟通原则,并且和身体行为构成身口意三身。密宗里,有些从三身境界得到的证悟,会被带到平常情境中,二者混合,成为影响往后所作所为的因素。因此之故,必须落实于静虑禅修证悟之“因”上面,正因为如此,佛教大乘显宗,有时被称为“因乘”。
大乘密宗则被称为“果乘”。密宗不论前行或是加行,都是安立于证悟结果状态,而与三身的经验印证。换言之,“三融合”背后的意义,就是在某一场合下,可以让身心复合体,与修行经验组成新元素,并且用这元素,做为三身中的一身,或者是证悟的印证品。静虑禅修行力量,与瑜伽修行力量结合,会成为强化印证品的自然力量。
三身融合之概念,首先在生起道次第修行时被提起。修行时,修行者静虑禅修的,是居住在支撑曼荼罗中心的本尊。进行“三身修行法”静虑禅修时,有三个步骤:
一、观想世界的一切情众生,在我们世俗身内消融,然后,粗糙能量从我们的世俗身撤离,就像在死亡之际,直到明光中生起,这是“以中阴身为报身”的修行。
二、观想我们的纯粹能量形体,从明光中生起,这是“以中阴身为报身”的修行。
三、观想我们以曼荼罗主尊的样子生起,这是“以转纪做为应身”的修行。
所有严肃的灌顶,每天都会进行生起道次第静虑禅修。在六瑜伽传承,则以圆满道次第的“三融合”来进行,设立道次第。
如同宗喀巴大师解释的,圆满道次第瑜伽修行法,原则被延伸到三个不同场合:
一、在觉醒状态时期,与三身融合。
二、在睡眠的期间,与三身融合。
三、在死亡之际,与三身融合。
亦即在三种中阴身状态,执行三融合。这里的基本概念是,生命历程本身就是三身,我们还可以利用,与每种中阴身状态相对应的瑜伽修行法。若看看不同的注释者,对瑜伽修行所做的注释,更能够体会这里所说的内容。
宗喀巴大师在“三信念书”中提到,六瑜伽实际上可以用三方面来表示:
一、基础修行法,此为灵热瑜伽。
二、主要修行法,包括幻身瑜伽与明光瑜伽。
三、进阶修行,包括中了瑜伽与迁识瑜伽。
根据瑜伽修行的功能,来和嘉华温萨巴的浓缩六瑜伽业精华,互相比较,可以整理出两点,让我们在什么是“融合”上看出些端倪:
一、牵动生命能量到中脉的瑜伽。
二、把能量牵到中脉之后,才加以运用的瑜伽。
宗喀巴大师分类的第一项是灵热瑜伽,为嘉华温萨巴的第一项。而第二、三项,则含括在嘉华温萨巴的第二项里面,也包括在六瑜伽系统的其他五种瑜伽里。
为什么“三融合”的灵热瑜伽,称为“基础修行(加行)”,而幻身瑜伽与明光瑜伽称为“真正实际修行(正行)”呢?因为藉著灵热瑜伽,我们可以获得世俗粗糙身与微细身的控制权。这些能量被撤离,将引起相对应的内在与外在反应,直到就像死亡命时候,会有同心光明生起。换句话说,它是籍灵热瑜伽修行的力量,使明光意识可以连续经验中唤起;这与法身是相融合的。接著应用幻身瑜伽修行技巧,与报身和应身相融合。灵热瑜伽是三融合的基础,也唯有明光瑜伽与幻身瑜伽,才是致力于融合的真正修行法。
三融合过程,最好、最清楚的呈现之一,是嘉华温萨巴的“证悟之源:那罗巴六瑜伽印信”中所说的:
要牵动生命能量中脉,首先要把自己的形象,想成是佛陀金刚持(编注:佛陀金刚手,其实是金刚持或执金刚,又称为金刚持佛,意指“释迦牟尼佛”在金刚乘的化身,因此之故,有些上师直陈就是指释迦牟尼佛),为男性与女性相结合之身,观想能量脉道,以及轮宝上的种子字,静虑于心,最后禅修融合明点。这样便能引发生命能量进入,或是停留、或是消融。
要测知生命能量进入的迹象,最好的方法,就是在吸入一口气时,感觉到空气中均自两鼻孔中流入。它们能够造成停留现象,表示基本消融景象与三个观想消融的状态出现。这些消融必须一一地认识:地消融成水,会有好像看见海市蜃楼景象;水消融成火,会有好像看见烟般的景象;火消融成空气,会有好像看到萤火闪动的景象。
然后,空所元素开始消融成虚幻的意识,称为“现(出现)”,会有好像看到油灯炽热发光的景象。空气会完全消融成“现”,将出现白色景象,看起来好像像秋天洒满皎洁月光的清澈天空。这又消融到意识中,即为“近(接近)”,会有红色景象,好像充满阳光的明亮天空。这种景象,又消融成“近成(接近圆满成就)”,会有黑漆漆景象,像黎是前的天空,既没有阳光,也没有月光。
编注:上述地、水、火、空气四者,属于“气、脉、明点”的气,通常称为:地大、水大、火大,以及风大。全称为地大气、水大气、火大气、风大气。
然后“近成”消融为明光,有明光的放光景象,就像破晓时的天空,从三种情况中释放。当它们出现,我们必须认识,并拥有这些现象的经验。这就是“觉醒状态与法身相融合”的过程。
明光之“蕴”生起时,引起强烈本能,压制旧有的蕴藏物,并以男女两性结合的佛陀金刚持形体生起。然后,我们的从明光中生起,旧有的蕴,被放置一旁,而内心形成佛陀金刚持之男女两结合意象。我们运用技巧,以“相反”的顺序,引起消融道次第,从明光到接近完成、到接近,以及到出现。我们又经历了元素消融(以相反顺序)景象:像油灯的炽热发光物、像萤火般地闪铄、像烟,最后是海市蜃楼。
这过程就是“觉醒状态与报身相融合”的过程。
我们致力于观想,及与报身形体的转换,并专注于对报身的吸收。当决定从吸收中生起时,便静虑观想自身旧有蕴物,成为心间位置的象征体与智慧体。这就是“觉醒状态与应身相融合”的过程。
空气再一次流经鼻孔,五官感觉意识复苏,无论发生了什么,都被视为空性。空性又升华为大喜乐,大喜乐被视为曼荼罗与曼荼罗诸尊。这是后观想阶段,所要培养的修行法功夫。
嘉华温萨巴接著解释在睡眠、梦境中与三身与融合的过程。
瑜伽修行者进入睡眠状态,企图留住睡眠明光瑜伽,并下决心生起如梦境中的报身诸尊。准备睡觉时,投入脉道、能量与轮宝的静虑观想,造成明点融合、大喜乐生起的现象。生命能量进入中脉,停留并消融(编注:此过程,简称为入、住、融)。消融过程发生所有景象,从“地融于水”,到明光瑜伽出现。四空以四乐为前题之下出现,同明,明光出现,瑜伽修行者睡在禅修与空性(智慧)想结合的大喜乐上。这是“睡眠状态与法身相融合”的过程。
这时候,明光生起,我们把世俗身旧有的蕴物放在一边,采用佛陀金刚持的法相,与梦中的身体同时生起。然后我们从(睡眠)明光中露出,梦中的身体,并不是以旧有蕴物的世俗身出现,而是以佛陀金刚持、男女两性结合的样子出现。这就是“睡眠状态与报身相融合”的过程。
我们专注于报身转换过程中,静虑禅修的吸收程度,当时候到了,就从睡眠中醒过来,把旧有蕴物,看做是心间位置上的象征与智慧体,并以这样的方式清醒,这就是“睡眠状态与应身相融合”的过程。
此时,空气流经鼻孔,五官的感觉意识复苏,无论发生什么,都被视为空性,空性被视为大喜乐,大喜乐又被视为曼荼罗与曼荼罗诸尊。这是在后七静虑观想阶段所要培养的修行功夫。
嘉华温萨巴第三项要谈的,是死亡之际与中阴身状态,三融合出现的情形:
瑜伽修行者在死亡之前,不能够完成最高道次第领域,所以要下定决心,运用技巧,留住死亡明光,在中阴报身中生起,转为檀陀罗上师化身。接著,真正死亡时刻逼近,我们应该在脉道、能量与轮宝上静虑观想,并禅修燃烧与事融合,使生命能量进入中脉,先停留再消融,直到明光出现。死亡的明光显现时,我们专注空性禅修。这就是“死亡与法身相融合”的过程。
当时候到了,会生起明光瑜伽,我们唤醒本能,把旧有蕴物悉皆放在一边,采用中阴身,生起佛陀金刚持之男、女结合法相。然后,我们自明光露出,中阴身身体形象生起,把旧有蕴物都放在一边,以佛陀金刚持之两性结合法相出现。
同时,消融过程的景象,以相反顺序观现出来,意识方面也是颠倒顺序,先是明光瑜伽道次第,后来是接近完成等,直到海市蜃楼(即十缘生句的乾闼婆城)出现为止。这是“中阴身与报身相融合”的过程。
我们依然专注在转换报身静虑观想的的吸收,然后,当转世的希望开始具体化,我们将寻找合适的基因环境,适合自己未来父母的白色明点与红色明点(例如受精卵)的环境,以转世为特别的世俗身。这是“转世与应身相融合”的过程。
控制微细身,把它们带到中脉,此与“三融合”过程成功与否,是密不可分的。控制取决于灵热瑜伽,即基本瑜伽。宗喀巴大师说,灵热瑜伽在脐转上,引燃它,能量会被带到中脉,而微细明点在脉道内流动,轮宝会消融。这些“融化明点”,聚集中一起,用来支持身心复合体的微细身。身体其他部分来的能量,退到空前的“微细意”中,在意识上,经历明光的感觉。
整本“三信念书”,我们不断重复看到消融过程的主题,在消融过程中,能量从每个粗糙元素撤离。从地消融于水开始,经历内在景象,就像海市蜃楼景象。水能量消融于火,就有烟的景象出现。这些能量消融步聚,会继续下去,直到所有粗糙能量都退去。
然后,微细明点来到心轮。首先,收集红色母系明点,产生红色景象,一身称为“现(实现)”。其次,收集父系白色明点,产生白光内在景象,我们经历“近(接近)”的心境。第三,是白色与红色明点融合在一起,而有全新内有景象,就是“近成(接近圆满成就)”的心境。接著,我们几近晕厥,而变成无意识状态。从此,我们产生第四种心境,原始明光的心境,称为“四空”。
无上瑜伽檀陀罗的观念里,我们是自然地经历了三个中阴身状态的消融。我们每天都有醒著、在睡眠状态中、似乎死亡时候的生活。每次我们睡觉时,都会经历一部分“融过程”,而在死亡时候,会全部重新体验。体验,必须靠檀陀罗瑜伽,在觉醒道次第期间的意识上感受到。我们在每日静虑观想,可以很有技巧地产生消融经验,也可以在睡眠、梦境中,以及死亡时候,驾轻就熟地运用同样技巧。
宗喀巴在大师分析这三个系统的细节,就要有意识运作这消融过程,以及意识上,引起檀陀罗大喜乐能力,是取决于灵热瑜伽的方法,因此,灵热瑜伽被认为是诸瑜伽之“基石”。而主要修行是幻身瑜伽与明光瑜伽,包括先使用消融过程,而显示出幻身,然后再浸沉此幻身到明光之中。
若要产生“未纯的”与“纯净的”幻身瑜伽境界,了解“表象的”与“实际的”明光瑜伽意识,可以应用消融技巧。这会引导证悟,在檀陀罗传承称为“大结合”。而进阶的修行,如留三住三身,都只是要帮助执行灵热瑜伽、幻身瑜伽与明光瑜伽而已。
“证悟之源:那罗巴六瑜伽印信”里,嘉华温萨巴对禅修者在修行中,从一个道次第过渡到另一过道次第,一直到达证悟为止的方法,加以阐释:
首先,我们在静虑禅修消融过程阶段,造成生命能量进到中脉,停留并且开始消融(即入住融),产生从乾闼婆城(海市蜃楼)到明光的消融景象。明光出现时候,我们从未净化的幻身,转换成净化的幻身。
然后,我们从明光生起,未净化的幻身,会被放置一旁,而净化幻身的形象,在心中生起。同时,我们经历相反顺序消融(逆生消融)过程;从光明瑜伽移向接近完成过程,到海市蜃楼景象出现为止。报身形体盘踞的生命体,将以应身生起,产生支持与被支持的曼荼罗。他想要从静虑禅修中升起,便会把旧有蕴体,看成是心间位置的象征体与智慧体。
幻身瑜伽道次第修行者,培养这些时阶禅修,最后看见的景象,表示“修行大结合”完成道次第,就要功德圆满了。致力于把与羯磨印相结合的修行,做为外在条件,而内在条件,则是专心于消融道次等的禅修,造成生命能量进入中脉,停驻与消融。
消融景象发生,从海市蜃楼直到明光、四空以四喜的性质出现,内在明光出现时刻,我们投入与空性结合的大喜乐禅修。
此时,有五项事件会同时发生。“展开过程接近完成”状态停止、内在大喜乐引导出前所未有的、直接的空性证悟,幻身在真正明光中被净化,如彩虹一般,在天空呈现万丈净光。我们完成没有阻碍的道次第,产生具有情感,去除执迷不悟的解药,在意识内孕育而生,使我们的连续体成为主尊。
明光出现之际,我们先前修行的驱策力量,进入活跃状态,踏上完成“净化幻身瑜伽”门槛。明光瑜伽出现后,五光的微细身,扮演实体地位,仰杖内在真实性“内在真正的明光意识”,同是依现前情况,心识在真正“净化幻身瑜伽”中升起,像不间断的溪水般流动,也像以佛陀金刚持之两性结合体出现,上面装饰完美的标志与符号,而们旧有的蕴体,则被放置一旁。
此刻,消融过程景象,以相反顺序显现出来,从明光到接近完成、到海市蜃楼出现为上,并且,有五项情形发生:内在的真实(真正的明光心识)停止、消融过程产生接近完成状态、“净化幻身瑜伽”生起、完成最后解脱修行,使情感的“我执”释放,以我们的连续体变成的阿罗汉。报身的生命体,接著专心致力于观想吸收。
什么是吸收道次第?我们全心全意专注在空性观想,使生命能量进入中脉,停留并且消融,产生景象,直到明光出现。我们会到达一个境界,在那里可以畅行无阻,达到大结合、身与心合而为一。这儿的身,是以完美幻身为代表,上面装饰完美的标志与记号,心,则是以真正明光意识为代表。
明光生起的时候,先前来自修行的驱策力,变得活跃起来,透过修行过程、身体的大结合,变成超越修行的大结合。明光出现时,在“修行大结合”道次第的生命体,觉知“超越大结合”道次第意象。同时,相反过程的景象会发生,从明光到接近完成,直到海市蜃楼景象出现。
我们希望从禅修中生起,进入本身旧有的蕴体,或其他旧的蕴体,任何一个蕴体都合适。然后,居住在该脉道,我们对处在“修行练”的人,展示修行法,并培养修行后的活跃,像与羯磨印本结合、吃、喝,以及与野生动物跑步等。
大结合修行道行第的瑜伽修行者,在禅修加行与正行阶段,培养各层次修为,最后,可以看见超越修行的大结合瑜伽足迹象。外在致力于与羯磨印结合,内在致力于全面观想空性,使生命能量进入中脉,停留并消融。所发景象,以海市蜃楼为开始,直到最后,明光景象显现为止。这四喜以四喜的性质生起。
内有明光瑜伽显现时刻,我们静虑观与空性智慧结合的大喜乐。明光的第一瞬间,是凌驾觉知、障碍的无障碍道次第。第二瞬间,也就是第一瞬间体得全知全能佛性的同时,直接看到一切实相,诸如清楚握在手中的水果。
大结合修行的身体,变成超越修行的大结合,赋予真正报身七项绝妙轻抚,并散发出成千应身,使那些接受修行炼的人,得到受惠。此时可以了知,我们的三身,修成了完全佛性。
我们在那罗巴六瑜伽各层次应用上,看见“基本消融”、“三融合”、“三身”等名相。清楚了解这些名相的话,有助于把修行成果,推向全知全能的证悟境界,即“超越修行的大结合”状态。
现今格鲁派喇嘛(上师),有关六瑜伽系统最受欢迎的法本,是“大喜乐证悟之源:那罗巴六瑜伽甚深道”,由十九世纪中叶,纳藏图库(图库是转世化身者这意,俗称佛爷)所著。纳在藏图库将修行道次第分为二种状态:
一、为产生四喜,而静虑观想灵热瑜伽。
二、在上项证悟基础之上,静虑禅修“九融合”。
换言之,首先要教导修行者,如何应用灵热瑜伽,得到四喜经验,再籍革召唤基本元素的消融,而体认四喜,将生命能量带到中脉,融化成微细明点。证悟坚定不移时,就教导先前描述的“九融合”技巧。
嘉华温萨巴的“证悟之源:那罗巴六瑜伽印信”,也就是以相反顺序,来看六瑜伽的过程,从最终证悟的道次第,或“超越修行的结合”开始,而以修行的第一步骤结束:
要实践超越修行大结合道次第,前置修行(加行)法,必须通过修行大结合道次第。而修行道次第的前提,是必须先修幻身瑜伽与明光瑜伽,在这之前,还必须静虑禅修中脉、轮宝、燃烧、融合等,这些,都在灵热瑜伽中会教到。
接下来,对于圆满道次第修行的前置修行,我们必须完成结束粗糙身与微还乡团身生起道次第的修行,观想出生、死亡、中阴身以及修三身的之道,这些都是要被净化的基础。我们必须领受完整加持,观察灌顶的修行方式,使自己变得成熟。再者,进入檀陀罗修行之前,我们应该在普通修行上,从事心性修行,先与精神上师培养良好关系,之后才静虑禅修结合禅写与观想的修行。
珍贵如珠宝般的修行者,若依此致力于深奥的那罗巴六瑜伽修行,就会进入全无误境界,于短暂一生中,修成证悟;即使是在这个堕落、退化的年代。
作者:
金刚鱼
时间:
2007-3-7 03:06
宗喀巴大师“三信念书”
作者:弥勒若巴喇嘛
甚深妙道那罗六法引导次第•备具三信仰说
西藏宗教论文,以六瑜伽传承为主题的,毫无疑问,至少上千篇。经过数世纪,几乎每一座寺院,都会发表一篇或更多篇,关于该传承的看法。之所以如此,最有可能,是为了提供:六瑜伽如何整合成为精神教义的方针?在语言学基本架构,如何构成各传承的基础?
宗喀巴大师的“三信念书”,数世纪以来,被视为独树一帜,这篇文章在西藏檀陀罗文献,占有有席之地,因为,它后来成为数百篇文评论对象,而且,是宗喀巴大师对六瑜伽的深入观察成果,当然,也就成为往后评论瑜伽修行的跳板,在修行与哲学宗统上,开启了新视野。
宗喀巴的作品,特别推崇六瑜伽中,第一项被探讨的瑜伽,即“灵热瑜伽”。这样的强调是对的,法王DL喇嘛十四世,在一九九一年,于印度达兰萨拉举行的法会。特别推崇“三信念书”,他提到:
‘这部作品,西藏人视为灵热瑜伽作品之王。’
其他的西藏宗教修行法论述,也非常推崇“三信念书”的思绪,甚至引用内文。宗喀大师写作有关六瑜伽的释论,是基于帕木竹巴统治者札巴强曲,以及他的年轻胞弟索南札巴的要求。DL喇嘛一世之前的西藏,曾经受到帕拍巴与王室家族统治。帕木竹巴是噶举派的一支,也是宗喀巴大师之佛教伟业的最大助者,他资助兴建拉萨附近的甘丹寺,以及赞助“传召”大会的经费。传召大会(编注:传召大会,或称为传大召,本意是祈愿大法会)后就成西藏宗教界的年度大事。或许为了表示致意,宗喀巴大师动笔写作。此法本的后记提到:
这篇有关深奥的那罗六瑜伽论述,题目名称是“三信念书”,之所以能够完成,乃是应王室成员扎巴强曲以及索南扎巴的要求,他们要求能有一篇作品,对灵热瑜伽的关键处加以厘清,并简明扼要述及一些加行与正行。
宗喀巴大师以独特的身分地位,权威地写成这部著作。身分还是年轻求法僧侣时期的宗喀巴大师,在隶属数十个学派的四十五个不同寺院中研读,置身许多保存六瑜伽传承的寺院,勤学不倦。尤其是,他将学习所得精华,保留在噶举派帕木竹巴、止贡巴,以及夏鲁巴(或称为布顿派)传承中。除此之外,他又接受许多源自玛尔巴的传承,由于玛尔巴曾把六瑜伽带到西藏,因此助长全更容易展现这方面的知识。
综观宗喀巴大师的论述,他自由地引述早期上师的言谈,而这些引述,大部分摘自早期印度作品的藏文译者,都是权威性的原版檀陀罗,以及纯熟的印度论述。这个物质,在其数百页作品中可以见到,他写的主要著作当中,亦是如此。他引述西藏喇嘛说的话,通常出自从印度流传到西藏,早期某位传承上师说过的话。
有许多方式,可以解释宗喀巴大理由论述的标题“三信念书”之本义。其中一种说法,在杰先饶嘉措的“三信念书释论”提到,他从宗喀巴大师文章的结尾部分,引述以下的章节,认为宗喀巴大师在这里面,对自己在文章采用的重点,有所说明:
修行次第明确立引导
教法原理清楚灯作明
权威密续译论可参照
如斯殊胜即为三信念
杰先饶嘉措接著提及:
‘或许,这些就是标题中所指示,三项启迪信念的灵感。’
换句话说,因为这篇论述,含有三项特性(编注:此处意指确立修行次第、明示个行原理、附加详细释论等三项),所以,可视为自信与灵感之下的产物。DL喇嘛后期的年轻上师,嘉杰季蒋亡仁波切也提到同样的说法。一九七三年,嘉杰季蒋仁波切在达兰萨拉,浏览宗喀巴大师作品活之时,公开附和杰先饶嘉措的说法。
第二种解释是由沽丘达摩巴卓,在其“三信念书礼赞”(之前已经引述过)提出的。沽丘达摩巴卓对宗喀巴大师,将六瑜伽分为“基础修行、实际修行、进阶修行”三个阶段,认为与印度六瑜伽传承有联结关系。他在不同的释论理,曾经提过此看法三次。
他阅读宗喀巴大师作品后半部,认为三阶段之首的“灵热瑜伽,基础修行……”。这部分源自克利修那阿奢梨传承。另外,有些局部的叙述,取材自帝洛巴所传授之“春时明点”,以及“正见念光吉祥明点瑜祇母大王檀陀罗广注”,其中代表喜金刚与遏罗迦胜乐轮檀陀里面,有关灵热瑜伽教义的精华。
第二阶段“实际修行”,为修行的主体,或称为幻身瑜伽与光瑜伽教义,有些内容取材自“佛说一切如来金刚三业最上秘密大教王经”的精华,或龙树菩萨传承“生命循环(轮回)”,以及“第五道次第论”的精要。
玛尔巴译师首次前往印度旅程中,在尼泊尔花了三年时间,精通释吉祥四座大王檀陀罗,及室利恰都毘萨檀陀罗(即正见念光吉祥相合明点瑜祇母大王檀陀广注),构成迁识瑜伽与中阴瑜伽,这些,成为宗喀巴大师“三信念书”,第三阶段“进阶修行”的灵感来源。沽丘达摩巴卓提到:
‘因为六瑜伽三支派的每一派,都是根据这样的权威来源,因此,宗喀巴大师便以此传承,将其论述题名为“三信念书”。’
作者:
金刚鱼
时间:
2007-3-7 03:07
宗喀巴大师著作的第一部分
那罗马六瑜伽属于最高瑜伽檀陀罗教义之一,又属于修行的第二道次第,也就是所谓的“圆满道次第”。这方面的指导,是由已经完成基本修行的人来讲解,套句传承的说法,指导者就是“圆满加行”的修行者。
宗喀巴大师的“三信念书”,分成两大部分为开端:第一部分,是讨论基础预备修行,进入那罗巴六瑜伽修行的先决条件,以及以勾勒出生起道次第,与圆满道次第的通用原则。第二部分,是正式讨论六瑜伽修行法。
与显宗攸关的加行
宗喀巴大师加行分成二类:“一般的”加行,与“特殊的”加行,如此,才能使我们的心性,完成修行六瑜伽的准备工作。接著指出:前一种修行源自显宗,或说是佛陀教法的“公开传法”,为一般的哲学与沉思传承,是大众化的大乘基本观想灵修,根据业力律运作,去观想大爱、怜悯、利他心等。宗喀巴大师并没有在评论中,对这些加行多著墨,因为,他已经“在别处谈过了多遍了”。
别处,可能是指他的“菩提道次第广论”,于总结这部分,宗喀巴大师给我们珍贵的忠告,是出自诗人瑜伽行者密勒日巴悦耳的声音:
因果业律现前无所思
善有善报为孽得恶报
汉然无视轻忽勤修行
桎梏速至无限轮回苦
官能之乐沉沦又迷途
无始轮回世世难解脱
清净心性洞穿虚假象
阻绝痛苦唯有万灵丹
六道有情曾为我父母
悲天悯人逸失心狭隘
自是养成宽广菩提心
无限关怀照料诸众生
杰先饶嘉措在他的“三信念书释论”中提到,宗喀巴大师在其论述中,针对这点,首先顶礼阿底峡尊者。他是西元一0四二年,应皇室邀请,来到西藏的印度上师,因为他的作品,甘丹派才能够头角峥嵘。接著顶礼密勒日巴尊者,一位在六瑜伽传承中的早期传承上师,这表示,对这两位十一世纪上师同样恭敬的态度。从他们那里,宗喀巴大师了解大乘显宗,做为檀陀罗修和练的基础与预备修行法。
杰先饶嘉措继续指出,阿底峡的“菩提道灯论”,把所有显宗修行法分为三派:
一、初级的,包括沉思观想业力定律、无常等,改变内心的看法,不要紧抓著此生中瞬息消失的事物,应转而寻求更高的精神层次。
二、中级的,沉思观想堕落、沉溺的坏处,以及更高世俗的成就,并且激发出达到涅盘境地的雄习壮志。
三、深远的,沉思观想大爱、怜悯心、宇宙的责任感与菩萨道的要义,并要有修行全知全能佛性成就的心愿。
之后,他提到宗喀巴大师引述密勒日巴的三段诗文,将这三个步骤,在修行法之中,具体实践。
一般的密宗加行
宗喀巴大师接著将主题转向“特殊的”预备修行(加行),他说:
‘这些分为两大类。一是大众化的金刚乘预备修行,一是那罗巴六瑜伽传承,强调的预备修行。’
第一种提醒修行者,有某一种指导方针存在。这方针对所有金刚乘或檀陀传承,都普遍适用,任何想要修那罗六瑜伽、檀陀罗传承的人,都必须实践这些加行。
基本上来说,有两项指导方针,通用于所有檀陀传承。第一项,是入门修行者,必须先接受檀陀罗灌顶,而此灌顶要切合修行法门传承。第二项,修行者必须固守檀陀罗三昧耶,白话的说法是“坚守神秘的戒律”。
从名门正派传承上师那儿受灌顶,是绝对不可少的先决条件。宗喀巴大师引述印度文学作品“吉祥大印契明点大瑜祇母大王檀陀罗主”说:
因缘何时指导修行者
理应处在接受加持后
斯时有如纳物巧脉道
悉皆领受教法檀陀罗
若无灌顶无法修正果
飞逝细沙哪能榨出油
佛教密宗强调的传承,是生活上的传承,可以使弟子对檀陀罗清楚明白。宗喀巴大师举了密勒日巴,与弟子冈波巴初次相遇的故事为例。密勒日巴是玛尔的爱徒,直接从那罗巴那儿接受六瑜伽。而冈波巴也注定要成为密勒日巴最伟大的弟子,并成为所有十二支噶举派系创始人。宗喀巴大师写道:
令人景仰的密勒日巴,第一次遇到弟子冈波巴时,就问他说:
‘你曾领受过檀陀罗灌顶吗?’
冈波巴回答:
‘我已经从桑喀的弟子,玛玉罗登那儿领受过了。’
于是,密勒日巴因此接受他,并为传法。
玛玉罗登(编注:住在马玉乡,法名为罗登的格西)领受过由桑喀罗札瓦带到西藏的胜乐轮金刚灌顶。桑喀为西藏西部的译师,他的尊名是根据其出生地桑喀(靠近现在的拉达克地方)而取的。冈波巴因此领受到合适的加持,接下来,密勒日巴很快教导他六瑜伽传承,而不需要多做其他加行。
宗喀巴大师用下面这段话,当做结论的一部分:
‘最好的情形,是灌顶加持力,来自喜金刚或胜乐金刚曼荼罗。这两者,与那罗巴六瑜伽传承,有特别的连结关系。’
虽然这些传承,被玛尔巴带到西藏,但是,和六瑜伽传一样,早于玛尔巴的时代之前,就已经存在雪城,例如,之前提过的马玉罗登,更是早已在雪地出现的传承。
宗喀巴大师的看法是,六瑜伽为不同檀陀罗修行教法来源的综合体,不过,基础是三阶段中的第一项,即灵热瑜伽修行教义。灵热瑜伽主要有两大来源,喜金刚与胜乐轮金刚檀陀罗。因为灵热瑜伽教义有两大系统,所以,修任何传承,都属于修六瑜伽的有效基础。宗喀巴大师接著论述,各种地认为最具权威的不同派别传承。
宗喀巴大师并未阐述檀陀罗三昧耶中,培养金刚乘灌顶预备修行的称定性,也没有提到大家期望在檀陀罗修行开始时,所要做的特别戒律,然而,这些仍然可以在沽丘达摩巴卓的释论“三信念书礼赞”中找到:
檀陀罗三昧耶分为三类:凡是跟吃有关的是一类、凡是跟要维持什么东西有关的又是一类、凡是跟随要拥有什么东西有关的第三关。
第一类,指吃五种肉种与喝五种饮料之时•先要好好想一想:我们到底消耗些什么东西?第二类,指五方如来的一般三昧耶,其中包括十四项三昧耶(不弃三宝、常行誓言、火供等十四项)、八戒和十九有为法等。
我们应该了解这四层分类,以及构成每一层分类中的大小戒律,尽全力维护。至于第三类,是关于所要拥有的东西,指保有金刚杵与金刚铃、手鼓、特别的秘咒念珠、骨制装饰品等。
我们应该拥有真正的檀陀罗器物,或者其他可以吸引他们的东西……,无论出现什么样的阻碍,我们都应该勇于坚持到底,就好像偶然间不慎吃到毒药,就要很快服用像秘咒念诵、金刚萨垛或金刚三昧耶的观想禅修,或是进行金刚空行父火供等“解毒剂”。
就如DL喇嘛十三世在“佛教檀陀罗引导旧”所言,有一系列十四个重要的檀陀罗戒律,是由印度上师马鸣阿奢梨创设,内容综合许多早期檀陀罗论述。而一系列八个次要檀陀罗戒律,则由龙树菩萨在晚年(第六世纪)编纂而成。“主要与次要檀陀罗戒律”的传承,并不是直接起源自佛陀教导的檀陀罗,而是印度上师与龙树菩萨的创作。
当作DL喇嘛法王,在“每日禅修养成”,评论真正的檀陀罗戒律只有两个:
一、养成“放光外表”的景象。例如,视世界成为一个曼荼罗,自身成为此曼荼罗主尊景象。
二、维持檀陀罗的光荣感觉,例如,自身与其他人,都自我要求,在证悟中仍然不断精进的想法。
宗喀巴大师引述胜乐轮金刚檀陀罗,对这个戒律主题下结论说:
道贯檀陀罗提到:未详细传授曼荼罗,反而忽略了檀陀罗戒律……,要修行还没有修成的基础等程序。
六瑜伽传承的独特加行
预备修行是六瑜伽独有的,主要有两大修行法:金刚萨垛的静虑禅修与秘咒念诵,以及上师瑜伽修行,这还包括:提供象征宇宙的曼荼罗。宗喀巴大师相当仔细解释这两种修行,并指出这两种修行,在其他檀陀罗系统中也可行。因为六瑜伽系统之所以与众不同,是在于修行过程的态度问题,杰先饶嘉措在他的“三信念书释论”中,解释它他的重要性:
在六瑜伽系统中强调两种独特的预备修行:金刚萨垛与上师瑜伽之加行。这两种都使用相同形式的七支修行法。事实上,从净化习性修行的范畴来看,这对大众化佛教与大乘与金刚乘而言,都是很普通的,其表现就是七支修行法的供养,以及曼荼罗供养(即献曼荼罗)。再者,它也被当做帮助指导金刚乘戒律的方法与指导方针,鼓励观想金刚萨垛及念诵百字明。
甚到一些檀陀罗教法的法本,也净戒律保存得非常好,每个学派与专家,都保留那罗巴六瑜伽传承。几乎与圆满道次第、瑜伽檀陀罗相关的,都用得到它,
编注:最基本的加行是“四加行”,包括大礼拜、皈依发心、诵百字明、献曼荼罗。其中,诵百字明就是“金刚萨垛法”之一。
七支修行法,又称为七支供养或是七支清净,包括顶礼诸佛支、广修供养支、忏悔罪业支、欢喜赞叹(或随喜功德)支、请转法-轮支、请勿入涅盘以、功德回向支。在称呼时,通常省略掉支字。详细内容,请参看当代法王DL喇嘛十四世著“喜乐与空无”,由唵阿吽出版社出版。
六瑜伽传承,独一无二的部分,就是金刚萨垛法、上师相应法,以级在闭关或半闭关环境,如何进行五组十万次行法的传承。这五组分别是:诵十万次真言、行十万次大礼拜、十万闪曼荼罗供养,十万次金刚萨垛真言,及十万次上师心咒。其他的檀陀罗传承在进行禅修时,只是做为个人禅修课程中,简短的预备修行,而非主要的闭关修行。
做这“五十万次加行”的传承,是由玛尔巴译师引介到西藏,而且,很快变成藏传佛教多数寺院的修行准则。此外还有,三年三个月又三天的“大闭关”风气,也是玛尔巴设计的,并且,这样的闭关天数,为大部分教派保留。
译作“三信念书”时,我更动宗喀巴大师对这两种禅修:金刚萨垛法与上師相應法的處理方式,将它们移到本书后半部,分别放在附录一与附录二。宗喀巴大师之所以详细传述两种禅修,是因为在他那个时代,这两种禅修法并未流行,他想把它们弄清楚,于是,非常用心地支持这两种禅修。由于文化及语言上的藩篱,我觉得,它们有可能扰乱读者对宗喀巴大师作品思路的欣赏程度。
作者:
金刚鱼
时间:
2007-3-7 03:08
生起道次第瑜伽
完成以上的加行之后,宗喀巴大师接著推荐修行者,致力于生起道次第的修行,亦即静虑禅个修曼荼罗以及本尊。他讨论到,生起道次第禅修传承,是进入六瑜伽,圆满道次第瑜伽的必备条件。他也探讨秘咒乘曼荼罗,认为,最好是用在生起道次第修行上。他提供我们一些指导方针,以及如何求得最好的修行法。宗喀巴大师推荐静虑禅修喜金刚法或遏罗迦罗乐轮金刚法,做为生起道次第修行的基础。之后,他接著阐释的内容,包括迈向修地之道的方法,以及运用曼荼罗观想的方法。
杰先饶嘉措的“三信念书释论”,谈到生起道次第修行,话题围饶在如何以“三种状况做为三身修行”的过程,正如本书之前所述,向修行者介绍“九融合”的过程。他提到格鲁派修得的生起道次第,与旧派(通常意指宁玛派)的修行法不同之处:
生起道次第瑜伽的修行法大原则,就是“以转纪、死亡与中阴身,做为三身修行”过程。藉著生起道次第瑜伽的方法,“向修行者”介绍出生、死亡与中阴身经验,转换成三身(法身、报身与应身)证悟的过程,要他们内心准备好,藉圆满道次第瑜伽修行法,引起真正的转换。
萨迦派与噶举派,大部分仰赖简单化的曼荼罗,只用到一对主要本尊,为结合中的男尊与女尊,就像喜金刚与他的明妃,如此去修成生起道次第。然而,宗喀巴大师推荐,在刚开始修行时,应该以完整的曼荼罗来修行。修行达到一定稳定程度,才简化到只有男尊女尊双运的本尊曼荼罗,这样比较不会有问题。
他并不赞成我们在一开始,便使用简单化的曼荼罗,这里最重要的原则,就是对支持曼荼罗净化世界的觉知,进行静虑禅修,并且禅修于被坚定信仰的曼荼罗本尊灵气之中,以净化修行者的五蕴。
这可以藉禅修众多曼荼罗中的任何一种而达成,但是,修法用的曼荼罗,至少应该像甘闼巴传承的胜乐轮金刚曼荼罗一样复杂,这个曼荼罗共有五位主尊,因为要净化我们五种身心蕴体,并将五种内在不清净,转化成五大智慧。
除子“至少要有五位主尊的曼荼罗”之规定以外,宗喀巴大师在他好几篇著作中指出,威罗瓦金刚(大威德明王)之修行法,在修法过程,只要使用有单一主尊的曼荼罗就足够了。有许多来自其他宗派的上师,质疑宗喀巴大师,有关使用单尊威罗瓦金刚修行法的逻辑概念。
宗喀巴大师个人的想法是,威罗瓦金刚传承与父系檀陀罗、母系檀陀罗元素结合,因此,使用单尊曼荼罗就够了。
简而言之,因为那罗巴六瑜伽将父系与母系檀陀罗的元素具体化,可以接受来自最上秘密的教王(秘聚金刚)、遏罗迦胜乐轮金刚,或威罗瓦金刚,或威罗瓦金刚等,因此,任何一个主要檀陀罗的曼荼罗,都可以利用单尊曼荼罗,来修行生起道次第。
许多早期六瑜伽传承上师,使用喜金刚或是胜乐轮金刚,做为他们个人静虑观想的本尊,并结合这两者之中的一种曼荼罗,修成生起道次第瑜伽。
然后,杰先饶嘉措提到,不论我们使用那种曼荼罗修行起道次第,我们在从事真正的六瑜伽修行,即圆满道次第修行之前,最好都能先接受喜金刚或胜乐轮金刚灌顶,而且唯一最合适的,就是喜金刚四族中的任何一族。显然,从宗喀巴大师的语气里,可以听出许多弟子,在修六瑜伽之前,并没有先经历足够的生起道次第,以进行静虑禅修。他引用从前伟大上师的话,以及他自己在这方面所持的经验,点出不正确之处,并综合生起道次第修行的精华来印证,宣说如下:
一开始,生起道次第瑜伽,就有两种不同观点的修行法——圣性的荣耀与光辉的曼荼罗——就像补充品一样培养起来。我们面对信仰对象的曼荼罗和本尊,进行静虑观想,修成正果时,稍微注意一下,会发现有股绝妙感觉,这时,一般平凡现象不会生起。发自内心的能力,净化传承世界日常存在的凡俗现象。如果我们能够产生一股强烈感觉,便会由衷尊敬本尊,就像先前解释的,会有力量发自内心,去净化平常理解事情的庸俗习惯。
我们从正式的静虑观想中生起,进行日常活动,把世界与众生看成是曼荼罗,与檀陀罗本尊所呈现的面貌,这就是禅定,可以转换世界,使万物众生变成非凡的样子。此为“生起道次第瑜伽,净化日常现象与理解力”的意义所在。
杰先饶嘉措的释论,清楚呈现生起道次第瑜伽的两大要点:放光呈观及圣性荣耀。他在第二点加上备注,这个观点,我在其他地方都没有看过:
生起道次第瑜伽的过程,始于把自己当成是曼荼罗主尊,被侍从环绕著。
如果中心的本尊,有许多面孔和手臂,我们要先专注“主面(正面的脸)”,清楚明了地修行,然后再专注于两只主臂。在那之后,我们先慢慢地观想本尊其他小地方,再观想明妃、胁侍以及整座曼荼罗,直到全部都清晰为止。
我们必须培养出两大要素:我们自己的像曼荼罗主尊,而世界就像放光出现的曼荼罗,并感觉到圣性荣耀,很强烈地观想“我就是檀陀罗本尊”。
刚开始,须想办法产生这个想法,但是慢慢地,这个想法会自然而然产生,而后在生起道次第的修行,会修成圣性檀陀罗荣耀的禅态(身)。完成道次第瑜伽修行之后,所做的修行是“金刚诵”,可以修得圣性檀陀荣耀的圣言(语)。最后,圣性檀陀罗荣耀的神圣念头(意),便在明光瑜伽道次第中修成。
编注:金刚诵,是在九接佛风之后,修“气”与“空”相应方法。名词中虽然有“诵”字,其实和字面上的诵无关。金刚诵有许多不同传承,观想方法亦不尽相同。
作者:
金刚鱼
时间:
2007-3-7 03:08
心性本质释论
讨论过大众化的大乘佛教,与一些独特檀陀罗初级修行之后,作者将话题朝向讨论圆满道次第檀陀罗瑜伽一般性原则上,这是从事六瑜伽时,精神上的要求。
以讨论“基础性质”为发端,帮修行者说明“身与意”的檀陀罗观。首先教导“意”的本质,觉醒是檀陀罗瑜伽应用的根本要道,这里讨论的主题,是空性教义,为心性空性与内心历练的原动力,以及觉知与知识程的涵义。
宗喀巴大师处理“意”的本质主题,以玛尔巴上师的诗歌为开端,谈到他如何接受空性教义的开示:
向东游历行脚恒河岸
慈悲加被上师梅纪巴
领我证悟未现诸本质
空拳拎我心意本空性
亲睹形上原始真精髓
如母三身著实喜相遇
清净了悟至是断我执
宗喀巴大师对空性、诸法究竟等看法,都离不开印度的古典传承“中观甚深见学派”范畴,这点很重要。宗喀巴上大师曾经把玛尔巴译师写出资料,交给梅纪巴,因为在玛尔巴眼里,众多印度上师中,梅纪巴是与“中观见”最有关系的上师。
玛尔巴跟随大概五十印度和尼泊尔上师修法,其中有三位主要的上师,分别是那罗巴、吉纳那噶巴(意译为智藏)与梅纪巴(又名胜者梅纪巴,或名不二金刚)。从上师那罗巴处,他领受到六瑜伽。从上师智藏那儿,领受“佛说一切如来金刚三业最上秘密大教王经”传承。宗喀巴大师在“三信念书”中提到:玛尔巴籍此,增补他从那巴那儿领受到的幻身瑜伽,与明光瑜伽教义。从上师梅纪巴那儿,接受空性教义的开示,藉著修成大手印证悟,或是说,了解空性证悟的修行法。
然后,宗喀巴大师引述梅纪巴另一名弟子,即著名的沙赫迦金刚,(编注:沙赫迦金刚即俱生金刚,为四大弟子之一)所说,关于梅纪巴的“十真性论”,他在释论中提到:
我们应该仰赖空性的方法,这些方法是由伟大的中观派龙树菩萨、圣天(即提婆)、月称等上师所释论,他们强调物的现象,是共生共存本质。我们应该采用由这三位上师设定的指导方针。
龙树菩萨、提婆以及月称,这三位上师,为宗喀巴大师的伟大哲学导师。前两位是印度第二与第三世纪时,中观甚深见派的早期上师,第三位是中观思想晚近的阐扬者。
龙树菩萨早期作品出现开始,到月称成名之间数世纪,中观学派向外扩展,形成许多不同支系。月称最有名的论述之一,是“入中论”,为古典印度佛教哲学的指标,特别针对中观派展开的各种哲学潮流,加以分析评估。月称论师将龙树菩萨的开示,分门别类之后,出现新中观派传承,即中观应派(通称具缘派)。
宗喀巴大师认为,龙树菩萨、提婆与月称,将空性教义整理并加以传授之后,梅纪巴便成为十一世纪印度是伟大的空性教义代言人,并且是晚期印度中观派、中观应成派、最伟大的代表者之一。玛尔巴将修行法资料交给梅纪巴,使后来的宗喀巴大师,可以用中观应成派观点,陈述心性最终本质的主题。宗喀巴大师有关檀陀罗的方法,最显著的就是,总是在中观派中,保有空性观点。
籍著龙树菩萨的“六十颂如理论”,宗喀巴大师总结中观派的精义说:
诸有为法如是得体验
虚拟景象本为水中月
既非真来实情亦非假
识此奥妙不失自性观
宗喀巴大师接著说:
我们应该了解文中明喻所含的空性教义,以智慧觉知所有的事情,包括人与现象的缘起。根据这样的过程,我们对各种事物帖上既定印象的标签,但是,现象本身并没有真、没有假、也没有连续存在。它们没有自性……。
虽然所有事情,连一点点真的存在都没有,但是惯例上,被因果在当中操纵。轮回与涅般,所有现象似乎是存在的,如同幻觉、梦境与反射意象的出现。
对于心性真正本质的讨论,宗喀巴大师以玛尔巴最伟大的瑜伽弟子,密勒日巴的一些诗文做为结论,为展现密勒日巴也曾支持梅纪巴的中观甚深见,以及认同龙树菩萨的看法,密勒日巴唱道:
噫嘻世间若无有情众
佛陀无缘三化世俗身
不耕因地无由获果报
历代传承如实说注目
万物悉在轮回涅般中
佛陀如是在前已教示
诸相有无诸法皆离戏
心境品尝空性醍醐味
既无自觉亦无他觉在
如一不二增长生欢喜
智者深识此中存真理
不重凡心唯重智慧心
不视众生仅视诸佛尊
不理表象只理精华实
杰先饶嘉措的“三信念书释论”,更详细解释宗喀巴大师的地位:
这些日子在西藏,有许多喇嘛(上师)教导檀陀罗的空性哲学,并不同于龙树菩萨比较高度的空怀哲学。然而,二者传法各有不同法本,其中有些相同的是,包括龙树菩萨的“四赞颂”(编注:意指超世间赞、无譬赞、不可思议赞、胜义赞)”,如此,显示这两个传承处于和谐状态。
一些噶举派学者,甚至提到玛尔巴与密勒日巴的羯磨印哲学,高于龙树菩萨的中观空性教义。为展现这二个系统是平等地位,宗喀巴大师引述玛尔巴上师的诗歌,显示玛尔巴在梅纪巴之下,如何完成修行羯磨印教义。这位上师被认为是月称的追随者、是龙树菩萨空性教义的伟大阐释者,以梅纪巴的论述“十真性论”揭橥于世。然后,宗喀巴大师引述密勒日巴如何支持相同的看法。
所以,让我们面对此事:如果两位西藏早期的伟大六瑜伽传承上师,玛尔巴与密勒日巴,并不知道与传承有关的羯磨印空性哲学特性,那么谁会知道呢?宗喀巴大师如此优雅地建议,采用超乎玛尔巴以及密勒日巴所教导的羯磨印教义,这将会与噶举派传承根本基础相应。
杰先饶嘉措接著解释,为什么自然心性的主题,会在龙公树、提婆、月称、梅纪巴、玛尔巴与勒密勒日巴的空性哲学上被讨论。他说,那是心性最微细的范围,有能力直接体认最终的空性,亦即物的终极性质,格鲁派的无上瑜伽文献,使用“羯磨印”这个词汇,来表示自然心性。
作者:
金刚鱼
时间:
2007-3-7 03:10
世俗身本质的介绍
圆满道次第瑜伽描述的修行法,属于六瑜伽的一部分,身与意同时存在三个层面上,不同频率的意识,在三种世俗身基础中生起。这三个层面,包括身与意在内,可以略称为“粗糙”、“微细”与“极微细”。
粗糙身指我们血肉、骨髓与感官能量,所构成凡人身躯。“粗糙身”会产生“粗糙意识”,知觉状态,是由传递感觉的资讯,加上属于智慧与情感的官感经验而来。
“微细身”也称为“金刚身”,支持“微细意识”。微细身由能量脉道的组织纲、能量中心(轮宝)、流动的微细身(气或风),以及放置的性明点(滴)所构成。所有无上瑜伽檀陀罗的圆满道次第瑜伽,都要与轮宝、能量脉动等一起运作,因此,所有传承都提到如何观想身体内的能量要素,以及如何在控制下,带领能量动作。宗喀巴大师在他的文章后半部,有关灵热瑜伽的部分,曾解释这个过程。
宗喀巴大师的文章提到,所有无上瑜伽系统的圆满道次第,谈到身体的粗糙层从微细层分离的时候,就中是以檀陀的罗瑜伽与静虑观想的方法,使粗糙身趋于平稳,进而让微细身处于统筹的地位,接著,微细意识就会显现出来。
我们坚持檀陀瑜伽,最后极微细身就会出现。此“身”是微细身从宿居宅中生起,而宿宅则是由心轮之内的微细明点组合而成。就些形成为单一的明点,支撑微细身的能量,并切断所有与世俗身相关一般性的联系。
当此“身”与前身发离后,我们便经历了“极微细意识”。意识频率只有在心间明点出现时生起,而且,心间明点是以“极微细心性”的支持能量出现。
嘉华温萨巴对这些身与意三范畴的檀陀罗理论,做了说明,在“证悟之源:那罗巴六瑜伽印信”里,有非常详细解说:
世俗身有三个层次:粗糙、微细以及极微细。“粗糙身”是普通的世俗身,由血、肉、骨构成,更原先是由父子精子与母之卵子结合而成。“微细身”指能量脉道、流动的能量与属于红菩的拙火,和属于白菩的明点。
“极微细身”则是支持四空意识的微细身,尤其是第四空,称为“净空”,就是明光瑜伽之一。
心性方面,也有三个范围。“粗糙心”与五种感官意识同时出现。“微细心”是六个重要的不净、二十四个次要的不净,以及八十个概念心识驱策力量同时出现。“极微细心”属于意识范围,与四空有相同性质,尤其是第四空,“净空”是为明光瑜伽。
圆满道次第瑜伽,主要目标是分离三种世俗身,以身躯为本,来分离意识。依照此方式,观想者会一点一点地,达到内在微细的禅修境地。
檀陀罗修行是快速证悟的修行。于静虑禅修期间,肉体越微细,所产生的意识也越微细。精神方面的意识越微细,成果就越有力量。这就是无上瑜伽檀陀罗的基本信条。
作者:
金刚鱼
时间:
2007-3-7 03:12
锻炼世俗身与禅修身
宗喀巴大师建议,进入真正六瑜伽修行之前,先要从事特别的锻炼,然后静虑禅修世俗身,成为一个空贝壳身。
这样做的目的,是当做六瑜伽每阶段禅修的热身运动。
我们静虑禅轮宝,有时候要产生三摩地境地(即三昧,意为远离昏沉、专注一境,俗称入定),控制生命能量、打开能量脉道,若只用温和的准备方法,会发生困难。做了这些有力的热身动作后,就很沙有意料之外的副作用产生。
锻炼的传承与那罗巴六瑜伽结合的传承,是很有意义的,少数西藏人,以修炼哈怛瑜伽(身体扭曲成不自然姿势的苦行法,汉译“逼遗方便”瑜伽)来锻炼世俗身。它是由六瑜伽承,向外传至西藏,流入其他檀陀罗传承中。
一些六瑜伽传承法本,谈到许多不同修行法。举例而言,贝玛嘎波,是噶举巴第三十四代住持,他的法本,曾列出许多不同的锻炼法,以“……六个、十个、二十个或五十个为一组”来练习。
原注:非常可惜,贝玛嘎波并没有说明各个锻炼法的具体内容,也没有说明这些修行法,到底源出何处。
杰先饶嘉措在“三信念书释论”里提到:
锻炼身体与六瑜伽结合的方法,各传承种类繁多,譬如有六个一组的、三十二个一组等。帕木竹巴与止贡巴噶举,都保持一0八个锻炼的传承……。然而,做完帕木竹巴推荐的六个锻炼法后,再做多少个,也不会增大效益。
这里所说的,六个帕木竹巴推荐的锻炼法,与宗喀巴大师在“三信念书”提到的六人锻炼法一致。宗喀巴大师在整篇论述内,有关锻炼法技巧,通常跟著帕木竹巴的思路走,因此,于细节上著墨甚多。我们应该记得,每项锻炼行法,在口头上没有说很清楚的话,就无法向处于修行炼的修行者,传达正确的修行之道。传承上,信徒要到达修行过程的恰当阶段,须由上师亲自示范这些锻炼法。
练习这些锻炼法时,要静虑观想世俗身,为一个空贝壳。宗喀巴大师提到这个修行过程,如下所示:
我们以观想自身为曼荼罗本尊的修行为开始。这里的特别修行法,是集中在世俗身上,从头顶一直到脚掌,为物质实体全然空性之物,就像充满气体、空的、透明的气球。
锻炼世俗身与禅修观想一起做的目的,杰先饶嘉措在“三信念释论”中解释:
如果,我们进入圆满道次第瑜伽,就像那罗巴六瑜伽,却没有先生起道次第瑜伽中修成禅定,因改变能量的流动,身体将有受伤不轻的危险。为避免这样的伤害,我们应该尽可能多运动,以锻炼身体,搭醒静虑禅修世身体为空的贝壳。到已修成禅定时,我们将体验到喜悦,这种感觉遍及全身,世俗身或心性发生痛苦的可能性,便消失无踪。这样的修行过程进行顺利,没有痛苦或困难时,就表示修行示正确无误。
照这样准备好基础后,宗喀巴大师接著介绍的主题,是如何修行真正的六瑜伽。论述的其余部分,是有关个别六瑜伽的处理方式。
作者:
金刚鱼
时间:
2007-3-7 03:13
宗喀巴大师著作的第二部分
宗喀巴大师的那罗巴六瑜伽,结构如下:
一、灵热瑜伽。
二、幻身瑜伽。
三、明光瑜伽。
四、迁识瑜伽。
五、梦观瑜伽。
六、中阴瑜伽。
就他所指,中阴瑜伽与幻身瑜伽教义是一起的,在他的著作后半部,会加以解释。接著,他提到六瑜伽的排列顺序,并不表示要按这样的顺序次修行,事实上,大部分的法本,都没有照这个顺序来解释。
六瑜伽中,之前曾提过,有两种是不可以分开的,那就是梦境与睡眠。宗喀巴大师的著作,谈到“白天的修行”与“睡眠的修行”。后者包括梦境瑜伽与睡眠瑜伽。就他解释,大部分有关那罗巴六瑜伽的修行法本,都把梦境瑜伽的解释,放在幻身瑜伽教义的章节中。而幻身瑜伽教义,通常被摆在明光瑜伽教义面前,如此一来,梦境瑜伽常常在睡眠瑜伽之前,就已经先教了。然而,实际真正的修行,我们必须先精通睡眠明光瑜伽后,才接著静虑禅修梦竟瑜伽。
宗喀巴大师在六瑜伽结构安排上的用意,其中至少有三项,分别属于上述的“加行”与“正行”。灵热瑜伽基础加行,用来净微细身带到中脉,融合微细明点,并产生檀陀罗大喜乐。之后,身体内压倒性的大喜乐被唤起。檀陀罗经典,指出这是百倍于普通性器官能的快乐。接著,产生特别的意识状态。这是专注于空性的观相生命体的最终本性,以及与空性智慧结合的大喜乐。这种心状态,是无上瑜伽檀陀罗的标志,因此,也是六瑜伽传承的标志,更是格鲁派檀陀罗文献,大手印一词所代表的意思。
“结合智慧空性的大喜乐”是一种力量,用于迈向“真正的修行”,例如幻身瑜伽与明光瑜伽修行。宗喀巴大师把建立与空性智慧结合的大喜乐,当做是内在的基础,而且非常直接:
一般而言,所有无上瑜伽檀陀罗圆满道次第的传承,都有一项预备修行,控制流经两边脉道的能量,并把它们改流到中脉上。这是自成一格的。
印度的大成就者,综合各方的檀陀罗系统,加上他们的传承修行法,发现有许多方法,可以把能量流到中脉,在这那罗巴六瑜伽传承里,最主要的方法,就是在脐轮中的生起灵热瑜伽,然后透过种子辽阿,来控制生命能量,牵动微细生命所需之能量到中脉。能量进入中脉,四喜就会产生,以此为基础,来培养禅修,按照这样的方式,产生内在的大手印智慧。
如果我们没有依赖深奥修行的(禅修的基础,并非与智慧觉知相结合的内在天喜乐),反而专注在三摩地,只维持非概念吸收状态一段时间,这样,不会出现让我感觉到进步的标竿。
为了在这观点上,进一步说明,宗喀巴大师以密勒日巴与冈波巴之间,第一次相遇的情形为例。冈波巴表示他可以不分心,一次进行好几天静虑禅修。密勒日巴却告诉他:
‘你不可能把沙碾碎,就得到油。光是修三摩地是不够的,你应该学习我的灵热瑜伽传承。’
方外之意,就是灵热瑜伽可以唤起内在大喜乐与智慧觉知,然而,这样的喜乐与觉知,是贫乏的,因此,冈波巴对三摩地的静虑禅修成果,缺乏真正的檀陀罗力量。“真正的檀陀罗力量”,是灵热瑜伽教义的主要功能,只有修行灵热瑜伽,才能唤起此力量。
灵热瑜伽
灵热瑜伽教义的目的,是要把量带到心轮的中脉上,融合“明点”,并产生特别的大喜乐。之后以不凡的方式,利用这个大喜乐。
梵文的灵热瑜伽的灵热是chandali,西藏人翻译为拙火(编注:在本书中,灵热与拙火、红菩提、智慧、空性等同义。红菩所,有时候被称为红菩提心)。它是阴性的名词,有“力”与“热”的感觉。六瑜伽传承中,灵热瑜伽修行法,源自喜金刚与胜乐轮金刚檀陀罗,它的力量,在西藏是由短“阿”种子字代表,而梵文为分词,有点像英文的惊叹号。沽丘达摩巴卓的“三信念头书礼赞”,形容这个种子字是:
‘有点像挺直的荆棘。’
或是说,它像以粗的一端,直放的牙签。秋江暾巴仁波切说是,像“阿字形笔划”。
原注:我使用“短阿”这个藏文译名,是为了对秋江暾巴仁波切表示敬意。他在前述有关玛尔巴的著作里面,使用到这个名词。因为他奇特的行为,悲剧性地结束了生命;死于酒精中毒。秋江暾巴仁波切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喇嘛之一,他把西藏佛教的精华部分,引介到西文化世界里。
如同宗喀巴大师所指,引燃灵热瑜伽的静虑禅修有三大要素:脉道的静虑禅修、种子安的静虑禅修,以及结合宝瓶吸气法的静虑禅修。
三个能最脉道的第一个,可以看成是在身体中心、四个上半部轮宝:顶轮、喉轮、心轮、脐轮之间流动。我们也可以看见四下半部轮宝,从脐轮往下延伸到珠宝轮。初修行者,通常以半层的四个轮宝为开始,而且大部分的六瑜伽法本,对下半层轮宝,并没有做太多说明。
编注:下半部四轮宝,到底是哪四个轮宝?几乎是各说各话。一般来说,或定义为脐轮生殖轮(护乐轮)、海底轮、珠宝轮。
灵热瑜伽的第二步,是把种子字置在每一个轮宝中心。宗喀巴大师有提出忠告:
我们应该集中在上层三个轮宝的种子上,此时,不需要用太长时间。接著,以整段时间,禅修及脐轮上的短阿。
杰先饶嘉措在他的释论中,针对这一点做说明,并提到不正确的修行,会导致发生危险的情况:
修灵热瑜伽,没有标准的修行法。例如,所观看到能量脉道的大小,会随著修行者的能力而改变。同样地,牵动能量到中脉的轮宝,也会改变。然而,我们运用脐轮时,很少产生不想要不得副作用,结果,通常会看到两边的脉道,在脉轮两侧往上升到中脉口,因此,最好先控制住脐轮上的微细身。我们在三个上层的轮宝,都应该试著这样做,并强而有力的应用技巧,否则,上层能量便有被干扰以及产生负面效应的危险之虞,就像心间能量,被密集扰乱等情形出现。同样的危险,可能发生秘处轮宝(生殖轮,或称秘轮)动作的时候。修灵热瑜伽,有许多方式可以看到种子字;或是滞留能量、或是产生活动力等情况之下。
第三步,要练习控制呼吸与止息的长度,增加专心的深度,以便改变生命能量。宗喀巴大师阐述这些方法。如下所示:
禅修灵热瑜伽,目的是要引发“四喜”。所以,在脉道上的菩提心识(意指白菩提),必须被消融、生命能量必须被带到顶髻上的轮宝。这样子,就产生第一个大喜乐,称为“喜”。
顶轮内的白菩提,继续流动,聚集在喉轮,产生第二大喜乐,是为“胜喜”。接著,白菩提流动到心轮上聚集,产生了第三大喜乐,称为“殊喜” 。
第四个大喜乐,是白菩提在脐轮上聚集时,被激发出来,称为“俱生喜”。
编注:四喜乐或称初喜、殊胜喜、极殊胜喜、俱生喜。极殊胜喜或称为超喜。
宗喀巴大师警告说:
留在上层轮宝的菩提心本体(意指白菩提)被融合,被带到四个轮宝中的每一个轮宝上,并且在当中滞留不动。如果我们不能把它留在轮宝上一段时间,将不能够逐一体验到四喜。尤其是,我们不能够办识出第四种大喜乐,即内在赋予的俱生喜。
接著他谈到,我们应该如何操纵微细身,使它们进入中脉、停留并消融(即入住融三阶段)。这篇论述的表达方式,或许可以称为“檀陀罗的精神讲话”,文中思路,强调身体与心识,两种本质相互交织的情形。并且又谈到,心识与身体二者之间,有关“脉道”、“气”和“明点”等微细身,都必须被融合,带到心间位置。这些,皆为金刚乘的基础修行之道。
西方学者已经就心理、精神、生理方面探讨轮宝系统,这此结论,在欧美人士讨论檀陀的过程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然而,传统的檀陀罗文献,却偏爱保留模陵两可性质的语言,以“象征”方式来说明过程,而不是使用口语,直接叙述。
地能量消融于水,会看到海市蜃楼(乾闼婆城)现象。水能量消融于火,而有烟出现的征兆。火能量消融于风,而有闪光征象出现,就像闪动的萤火一样。然后,思维能量消融于意,而有好像不会被风吹熄的油灯之征象出现。
据说,这些经验的强弱,是由征象所表示,最后,将带我们到完成证悟大手印的新阶段。
在使用象征性语言的另一方面,却又使用很明白的词汇,非常坚定地说,生命中的粗糙身,终究还是需要藉证悟大手印,亦即获得无上智慧,才能够解脱日常生活的桎梏。
照这样子修行灵热瑜伽,就可以退去粗糙身,转为微细身、融化明点,从生起的意识中,雕琢基础修行成果。宗喀巴大师总结这段过程如下:
就以前所解释的,各个过程融化菩提心,并到达顶髻的轮宝上。如果我们可以不射精而滞留它,将可唤起内在赋予的大喜乐(俱生喜)。在那个时候,我们必须用心去探险知空性的观点,而且必须要有坚定的信念,不轻易动摇,进入合而为一的大喜乐与空性智慧之中休息。即使你对空性教义没有深刻体认,至少也要避免所有外在干扰,有单一的大喜乐经验中休息,直到专注变成稻定为止,并且与形而上的意识相融合。
这样做时,珠宝轮的菩提心识会停留一些时候。然后会反方向,把它往回带到顶髻轮宝(顶轮)上。迷会产生“由下往上生起”的内在智慧。在觉知上,要分辨清楚,然后在与空性智慧结合的大喜乐中调整心态。如果可以的话,就试著让心性在大喜乐中休息,并将之与形而上的意识融合,尽可能保持那样的状态久一点,这就是禅修想正行时,培养经验的方法。
至于在禅修后期,如何培养修行?我们应该要注意,一般而言,禅修时内在极喜的出现,并不表示在禅修后期,会自动产生证悟。所经历的大喜乐,也并不一定出现在每天所发生的事情和活动上。事件本身,并不足以显现大喜乐经验。在禅修后期,我们必须用心养成体认大喜乐与空性的心志,并且对所有出现的红白菩提与发生的事件,都贴上大喜乐与空性的标记。这样会引燃特别的大喜乐;一种我们应该修行到的大喜乐。
因为修行而产生身体灵热,这件事,已经广受西方药学界与科学界注意。在西藏,三年“闭黑关”的最终重点,是对修行结束的瑜伽修行者,做身心方面的成果验收。这个测试,通常在零下低温,将所有“出关”的行者,用全湿被单,裹住赤裸身体,看谁可以在指定时间内,弄乾比较大而积的禅单。哈佛大学的赫伯特•班森博士,在一些瑜伽修行者身上,曾进行过重复试验,这些瑜伽修行者,事先经过法王DL喇嘛挑选,以证明瑜伽修行者,可以轻易提高外在身躯的温度,只要有少许蝉集中意识力,就可以把温度提高十五度。
原注:赫伯特•班森博士与西藏瑜伽修行者,一起进行这类“拙火定”研究,主要结论,都收灵在他的著作“超越松驰反应”里。此书于一九八四年,由纽约时代图书公司出版发行,并制成珍形容贵录影带。
宗喀巴大师并谈到,完成这项修行后,所附带而来的特异功能:
有各式各样的方法,可以唤起灵热瑜伽,例如,在中脉灵热,是第一对在脐轮与秘处上被唤起的灵热,以及在中脉外面燃烧,与增加的内在能量。第二对是从世俗身的最深处,唤起此灵热,并在表层、皮肉之间唤起灵热。
再来,是似乎遍及身体小部分的灵热,以及似乎有遍及大范围的灵热,在修行刚开始的阶段被唤起。然后,有的灵热会慢慢生起,有的会快速生起。有的灵热似乎很厚实,有的似乎就很溥弱。这三对灵热,第一对比第二对好,因此,表示第二对是较差的。
一位具有西方观点的禅修者,曾经向我表示他的意见。由于西藏气候严寒,使西藏人非常看重灵热瑜伽。西方人就不会如此,因为,西方人的住家,都有暖气设备。这位禅修者未能体认出:身体灵热,只是修行的附加效益而已,并非修行的目的与功用。从事灵热瑜伽教义,是为了能控制微细微的变化,做为融合明点与产生檀陀罗大喜乐的手段。
这个大喜乐,可被充当为修行檀陀罗时的燃料,有如太空梭要升空时的火箭燃料,控制太空梭的飞行过程。灵热功用,属于修行过程的一部分,并非修行的最主要的目标。如;宗喀巴大师所说,这种对细微身的控制过程,及引导微细身与明点的能量,是构成所有无上瑜伽修行,不可缺的功用,唤起这种控制能力,才是灵热瑜伽教义的根本目的。
作者:
金刚鱼
时间:
2007-3-7 03:16
羯摩印瑜伽
宗喀巴大师以最重要的羯磨印之“行为印(或称事业印)”来讨论,作为灵热瑜伽教义的结论,这是“双运本尊”的檀陀罗传承修行法。。
六瑜伽传承的早期上师,特别强调羯磨印修行法。玛尔巴谈到的教义,是他四个最珍贵指导里的一项。宗喀巴大师,引述密勒日巴六瑜伽的例子,其中,单独把羯磨印修行法,列为六瑜伽修行法之一。沽丘达摩巴卓喇嘛提到:宗喀巴大师虽然还有另一种六瑜伽传承,不这,仍然把羯磨印列为六瑜伽的结构之一,并把中阴瑜伽降级,放到幻身瑜伽教义底下。
然而,冈波巴传到帕木竹巴的传承,并没有抽离羯磨印,单独教导的情形,而是以灵热瑜伽支分的方式呈现。宗喀巴大师的论述,是按照帕木竹巴传承而来,所以,他的主要观点,也是受到自帕木竹巴影响。
杰先饶嘉措在他的“三信念书释论”中,解释为什么要连接灵热瑜伽与羯磨印瑜伽:
灵热瑜伽产生大喜乐,这大喜乐可以当做羯磨印修行时,一项同时要具备的条件,因此,有“灵热瑜伽羯磨印”来表示。
换言之,为了要成功地从事羯磨印修行,我们必须藉灵热瑜伽修行方法,来控制世俗身的粗糙身。确实做好之后,建立了内在大喜乐,就应用羯磨印修行,使粗糙身从灵热瑜伽阶段,跳到幻身瑜伽阶段。
沽丘达摩巴卓在有关六瑜伽的著作“三信念书礼赞”中,解释羯磨印修行与灵热瑜伽需要结合的原因。之前我们谈过,身体与心性三个范畴过程:粗糙、微细与极微细。这个过程不同的阶段,称为“三精炼”,分别是世俗身精炼、能量精炼与心性精炼。能量控制的过程,就是灵热瑜伽把能量引导进入“精炼”的作用。
这里的理念就是说,在控制之下,可以直接带领大部分的生命能量到中脉上,只要靠著灵热瑜伽修行,及宝瓶吸气法,就可以做到。然而“遍及全身的能量”很难控制,为了要克服这个困难,需要羯磨印修行。如沽丘达摩巴卓所言:
透过禅修灵热瑜伽,会对过整个程,造成基本的热练程度,接近完成表面上的明光瑜伽阶段,并实现最后心性上的精炼。灵热瑜伽本身,并不会产生跃进进阶段的作用,一定要靠羯磨印这个外在条件,或是性伴侣从旁辅助才行。
这段放的关键词是“最终心性上的精炼”。这是一个技术名词,意思是指,有足够能力,把遍及全身的能量,完全掌空。一旦精通于此,就可以使能量跳到“最终心必下的精炼”之完成阶段,让幻身显现出来。越过这个门槛,瑜祇(瑜伽的阴性名词)也就进入与羯磨印结合成一体了。
西藏大部分出家人,不分性别,并没有从事羯磨印修行,而是用“智慧印”,或是用观想本尊明妃的禅修方式进行。
原注:我这样说,是因为在一篇论文中可以明显看出,我在一九七四年,参加各式各样的手印修行法,是由资深与具有传承的格鲁派高僧传授。
宗喀巴大师谈过从事羯磨印瑜伽的人,所需要的物质是:
我们自身与羯磨印,应该都具有殊胜才能,而且,都接受过清净加持。两者都的要学过檀陀罗修行的根本与支分,有能力将这些“法”保持很好。两者都应该极熟练曼荼罗的瑜伽法,而且,可以自如运用四项日常瑜伽。
这些是修行者所应具备的特性,在早期檀陀罗与印度修行者的论述中,都提到如此的观念。
然而,羯磨印修行法,不应该随便为之,宗喀巴大师提到:
不够资格做羯磨印修的人,应该改为修行“智慧印”,观想明妃。当修行达到禅定,观想到全部景象与净光之后,才可以去和观想而生的明妃,进入双运状态,并唤起四喜。内在大喜乐出现之后,我们就以此与空性智慧相结合,瑜伽空性观点与大喜乐融合的心性,就是双运之中,大喜乐与空性的经验。
如果我们不能够这样做,只要仰赖大喜乐,与培养可以全面大喜乐中,休息的三摩地(禅定)即可。
事实上,瑜伽修行者要达到这层次的修行成就,可以仰赖四种印:羯磨印、智慧印、大手印与三是昧耶印。DL喇嘛一世(生于一三九一年),曾经对时轮金刚传承的圆满道次第,做了如下释论:
前三阶段会产生相同的大喜乐,第四阶段,据说是要先完成前三喜之后,才能够体验到俱生喜。
智慧印,是经由我们心性投射的力量,而观乡出来的明妃
至于大手印,是我们内心的意象,随著名式各样明妃同步生起……,然后,我们与这些明妃相应。
透过仰赖这三印,我们被引入大喜乐(大喜乐)经验之中。盘据上层位置的菩提心识,向下落到生殖轮上方,在那匀激荡与思转变者,而且会被滞留在那里,不允许溜走、改变或称动到他处。
如果瑜伽修行者不能透过禅修行力量,移动体内的父性与母性明点,就必须学习修行羯磨印。如此,羯磨印会给他力量,引导生命本体到密轮上方。她因此被称为“赋予堕落大喜乐的明妃”。
瑜伽行者有三种类型:敏锐型、中庸型与迟钝型。第一种类型,必须依赖羯磨印,始能够的经历不变的大喜乐;这只要透过与明妃父母合即可。
第二类型,必须仰赖观想智慧印,产生大喜乐基础,透过它们而得到羯磨印经验。
第三种类型,那些才能迟钝的人,没有力量或纯净的心性,所以必须先修羯磨印,直到他们获得伟大大喜乐经验为止,唯有如此,最终才能够进步到修羯磨印的程度。
这一段摘录自有关时轮金刚传承的文章,相较于喜金刚与胜乐轮金刚,是以六瑜伽之灵热瑜伽教义为基础而论,有相当明显的差异性存在。尽管如此,它仍明白地解释,以羯磨印做为修行的目的,以及哪些类型的修行者,应该利用羯磨印修行。
沽丘达摩巴卓在“三信念书礼赞”中,提供我们更多资料,详细介绍各种羯磨印,以及印度其他有关修行的论述,做类似的提示:
我们应该修的各种印,可以用各式各样方式来分类。
例如,按照社会地位来说,计有四种类:无家可归的人、舞者、花贩以及清洁女工。另外四种,是根据他们的光球形状来分类,例如莲花、海螺贝壳、羚羊以及大象。
这里以像莲花者最佳。有三项与证悟息息相关,分别是秘咒生、场所生以及内在俱生。
秘咒生的印,是指普通女性,靠著大乘佛教的修行,就可以净化心性,领受完整的檀陀罗灌顶,并维持檀陀罗觉知与教法。有了那些基础,她就能熟练生起道次第瑜伽,技巧纯熟,并完成圆满道次第瑜伽最被阶段的证悟,因此,成为在秘咒证悟诞生的瑜伽修行者。
场所生的印,就是我们住在秘密檀陀罗场所,像二十四处胜乐轮金刚场所的任何一处。内在俱生的印,是指瑜伽修行者,处在与明光证悟的结合。有资格的仰赖者与被仰赖,采行禅修活动,他们可以用这样的经验,引导生命能量进入中脉,停留并且消融。
明点被带到顶轮,在那儿滞留不动,不让它们离开。融合与大喜乐,因而引发可以用来马铃薯动禅修者经验,最终心性精炼的阶段。
由于格鲁派上师强调寺院纯洁,于是,格鲁派文献有关羯磨印修行的讨论态度,有点趋于谨慎保守。结果,这方面的知识,大部分只保存在口耳传承。这并不是说,在格鲁学派传承里,修行不被推崇、保留,而是说,格鲁派强调修行的秘密性。
灵热瑜伽针对这一点,第一次向修行者介绍羯磨印修行。在接下来的六瑜伽修行,它会一再出现,服来驱策修行者,从证悟阶段的最高点,到下阶段的开端。
作者:
金刚鱼
时间:
2007-3-7 03:17
幻身瑜伽
宗喀巴大师,是以秘集金刚檀陀罗(编注:即佛说一切如来金刚三业最上秘密大教王经)传承的“幻身瑜伽”一词,来讨论幻身瑜伽教义,这个主题,自六瑜伽衍生而来。他也讨论到:如何将这主题。与大部分六瑜伽之口耳传承方法做比较。他并没出有特别受到标准版法本的影响,而明显地,偏爱比较精简的原始秘集金刚檀陀罗传承。
秘集金刚檀陀罗传承,谈到“身精炼”、“语精炼”与“意精炼”瑜伽。这些,是形体、能量与知觉的三层面,亦即粗糙、微细与极细微,互相离的过程。幻身瑜伽为这三种范畴的第三种,也就是说,我们只有在建立“身语意精炼”的前提下,才能够显现出幻身。倘若以幻身瑜伽教义,做为实际无上瑜伽檀陀罗修行的话,必须好好扎稳幻身瑜伽基础。
幻身瑜伽有两种层次:不净与清净。前者,被视为“第三道次第的幻身瑜伽”,后者则是“第五道次第的幻身瑜伽”。不净是随著圣者而完成,清净则是在最终证悟境界,随“虹光身”而生起。
宗喀巴大师认为:许多六瑜伽传承,过于简化幻身瑜伽的表现,而且,大都未能撷取秘集金刚檀字它罗教义的的精华所在,他指出:
这些,是玛尔巴传承秘集金刚檀陀罗之幻身瑜伽教义,要依据的原则,但是,我们并未在此传承中,看到它们被讨论。
反之,却讨论到不净的幻身瑜伽,利用观察我们在镜子里的形象来修行,以切断粗糙概念心性为方法,就像在喜欢与不喜欢之时,表现出愉快或不愉快的感受。然后,才讨论到清净的幻身瑜伽,它与禅修我们自己的世俗身,以及与曼荼罗本尊的幻身瑜伽修行有关。
这两个(不净与清净的)无上瑜伽檀陀罗,与普通的“幻身瑜伽”,都被归入“不净的幻身瑜伽”,为秘集金刚檀陀罗五道次第论的第三道次第,是“未现自性的幻身瑜伽”。而“清净的幻身瑜伽”,则是第五道次第,为“大结合道次第的幻身瑜伽”。
真正的幻身瑜伽,是无上瑜伽檀陀罗所独有。上述在镜中观察自己形象的第一个“幻身瑜伽”,不是普遍性的幻身瑜伽。第二个,禅修我们自身为曼荼罗本尊的幻身瑜伽,在下三界檀陀中出现,因此,与不无上瑜伽檀陀罗所独有。
按照宗喀巴大师的教法,嘉华温萨巴在“证悟之源:那罗巴六瑜伽印信”中,提到执行幻身瑜伽教义方法:
我们全力以赴,运用引导生命能量到中脉的技巧之后,在过程中,可以很圆满融专心禅修,很快地,我们觉知到接近道次第的端倪,就可以产生幻身。
这是来自与羯磨印双运而产生,要具备外在条件之前,我们要致力于内在支持的条件,亦即要静虑禅修中脉、轮宝等,并且要禅修燃烧与融合,使生命的能量因此进入中脉、滞留与消融,产生融合景象,从海市蜃楼到明光景象出现为止。
四空以四喜的性质出现。内在明光产生,我们静虑禅修,观想与空性结合的大喜乐。这是修行内在明光的技巧,也是修行幻身的基础。
明光出现的时候到了,我们会生起本能,把旧的“蕴”搁置一旁,而采用最胜佛(编注:又名跋折啰陀罗,即金刚持)的形体,也就是,男性与女性乐空双运结合状态的形体。然后,我们从明光中生起,五种净光的生命能量,将承载著内在表现的明光,做为本体之“因”。
根据这些现象,越过旧的蕴,我们以最胜佛之男女两性结合体,生起乐空双运形体,上方装饰圆满印记。这是“不净幻身瑜伽”的道次第,同时,我们以相反的顺序,经历消融过程,从明光到接近完成,一直到海市蜃楼景象出现为止。
秘集金刚檀陀罗传承里面,使用十二种明喻来阐释幻身。
那个时候,有三种情形会同时发生:内在表象停止(“表象的”或“暗喻的”明光瑜伽意识)、消融过程修行接近完成,以及产生“不净幻身”形体。
编注:阐述幻身的十二种明喻,称为“十二幻喻”。分别是幻术、水中月影、双影(眼睛昏 看见景物之叠影)、阳焰(烈日下,地面水气蒸发,远看有如积水或火焰)、梦幻、响(空谷回声)、海市蜃楼、魔术、彩虹、电光、光泡、镜中之影(简称影)等。
对大部分六瑜伽的口耳传承,宗喀巴大师认为,有关幻身瑜伽教义、明光教义、融合教义的使用机会,都一样多。分觉得,和他同时代的人,阅读秘集金刚檀陀罗典籍的用心功夫,帮得很好,因此,都有相同的证悟。其实,宗喀巴大师并没有直话直说。
就如同之前所指出的,幻身瑜伽教义与明光瑜伽教义,有的是来自秘集金刚檀陀罗。来自龙树菩萨,与共弟子的檀陀罗口耳传承,就是“贤者轮回”,只要生命能量没有被引到中脉,造成停留与消融,就不能生产生三摩地经验,亦即“出现、接近与接近完成”三种境界,此与心性精炼的完成息息相关。它是来自生命能量与意识的状态,以此产生心性精炼、智慧觉知的完整景象。在此境界之下,修行者才有足够资格,从事幻身瑜伽修行。
六瑜伽传承中,幻身瑜伽修行,可以为三大部分:
一、修行到看见一般性质的幻身,包括我们醒著时候,所经历的第一件事情。
二、修行到幻身瑜伽“梦境”的知觉。
三、修中阴身的幻身。
这里,我们可能再一次看到之前讨论过的“三个中阴身状态”。
在这当中的第一个,我们将生命能量导入心轮,产生元素消融的经验,直到大喜乐与明光意识生起为止。然后,全心全意静虑禅修空性之道。在禅修后期,我们把这“大喜乐与空性(喜乐与空无)”带到日常经验中。如宗喀巴大师所说的:
禅修时,我们引发大喜乐,以此做为全心全意,放在空性观点上的驱策力量,然后,形而上的心性,正在全禅贯注时,彻底放松。
文章的这部分,宗喀巴大师有一些关于空性方法,最精辟的表白,因为这里的关空性的禅修,在应用上是不可欠缺的。他说道:
认识空性,简单说,就是对事物根本的、非与生俱来的、不变的性质之认识能力。它不是心性捏造的现象,也不是局部的空性,或是只局限于某些现象,才有这种特性,而是遍及所有万事万物。藉著我们对物最终极状态的认知,可以强化想要消除“我执”的力量。
接下来的幻身瑜伽修行,是有关做梦状态的修行。真正应用梦观瑜伽时,一定要借用明光瑜伽教义的技巧,而此明光瑜伽教义,与睡眠明光瑜伽的禅修息息相关,因为多多少少,可以用结合传承禅修方法的意识消融为基础,来修行梦观瑜伽,例如禅修奢摩他(止)或毘婆舍那(观)。
六瑜伽的高深修法,需要从基本禅修中,了知灵热瑜伽教义。禅修者运用之后,才能够圆满完成幻身,并以瑜伽力量,引发基本元素的消融,在意识上,体认消融历程,从海市蜃楼景象,一直到明光出现为止。
在觉醒道次第禅修期间引发消融,与在各个阶段中滞留的力量,对于处在睡眠与做梦期间的应用技巧,有很大帮助。宗喀巴大师这点,是一而再、再而三地指示:当能量可以在清醒状态中出现时,若在睡眠与做梦时来操纵它们,就易如反掌了。宗喀巴大师做了如下说明:
首先……,在觉醒状态期间,我们聚集生命能量到中脉,加以消融,引发四大空性的经验。应用之道,在于滞留睡眠明光过程,我们要有眠觉四空的体认。在那之后,即使做梦时,我们也会看清它们。建立睡眠四空的共识,做梦时,就不需要其他方法来维系这种共识。
修梦观瑜伽,并没有能力滞留住禅修中的光明,这点在“三信念书”中有详尽解释。宗喀巴大师曾说过,如何运用轮宝修行,控制睡眠与梦的理论:睡得不熟,或是睡得太熟时,可以运用轮宝修行法。做梦太模糊或太密集,则要用能量来调整。
梦的解析,在西方是一门新科学,对密宗弟子而言,却是个古老的艺术。宗喀巴大师评论道:
如果我们在黄昏或黎明之后,于喉轮进行上述修行不,仍然不能够滞留住自己的梦境,这表示,修行者是睡得很熟的人。属于浅理睡型的人,应该把心识放在顶髻轮宝(顶轮)上面。
如果这样造成不能入睡,或不完全地入睡的话,就要反过来,集中心识在秘处的明点上。白天时候,我们在生殖轮,培养之前提到的消融法。睡眠之前,观想黑色胆点,透过宝瓶吸气法,结合生命能量二十一次。在那个范围内,没有杂念,我们很快就可以入睡。
有时候运用上层轮宝,会变得睡太浅。发生这种情形,应该要谨记:生殖轮上的轮宝,与睡眠状态有关,因此,心要放在影睡眠深浅的地方。我们必须知道:如何在黄昏与黎明时,运用不同的轮宝,如此才的把轮宝内的明点元素,带到平衡状态。
梦观瑜伽,刚开始地培养留住梦的能力,就是指在做梦时,具有了知“梦只是梦”的能力。换言之,我们要培养睡眠过程中,静虑禅修的能力。首先,全禅贯注在睡眠禅修的明光瑜伽,然后,梦开始要发生的时候,全禅贯注在梦观瑜伽里。
宗喀巴大师曾阐秋释,如何在过程中,以及在应用中,克服主要的障碍的大原则。之后更讨论一些方法,可以治愈在梦中出现的恐惧与梦魇,在睡眠里,学著培养脱离世俗身的经历。
作者:
金刚鱼
时间:
2007-3-7 03:19
中阴瑜伽
六瑜伽传承的梦观瑜伽和中阴瑜伽,通常与幻身瑜伽教义归为一类,如同宗喀巴大师所说,是“为了方便的缘故”。
这么归类比较方便,因为幻身、梦身与中阴身,有著共同要素。这三种身,有如此相似的修行经验:当某些所所有粗糙能量,从粗糙身退去的时候,三种身便会从微细身生起,粗糙的感官感觉与概念上的意识,都将退去,变成极微细身。根据世俗身的意识,相较于一般正常的觉醒意识而言,这三种身,多少是微细了些。
宗喀巴大师曾解释,在中阴身状态,所培养三个幻身瑜伽的修行性质:
……之前,我们已经变得很熟练睡眠有光瑜伽,以及做梦状态的幻身瑜伽之生起。熟悉这个技巧,可以强化觉醒状态的幻身修行,转而产生做梦状态的幻身,死亡会在崇高的证悟之前来临,我们想要应用瑜伽,在死亡之际得到证悟,那么,死亡过程发生时,我们须从事控制生命能量的瑜伽修行,才能认识到死亡一瞬间的明光,这又必须运用与前述相同的原则,即在睡眠有光瑜伽中所使用的方法。照这样的方式,我们所以进入中阴身的经验里,应用在梦境幻身瑜伽学过的技巧,产生同如幻身瑜伽的中阴身。
宗喀巴大师在这三要素中,及与三要素有关的世俗身,建立了联素关系。藉著密宗瑜伽的修行法,去体验觉醒明光、睡眠晚光,以及死亡瞬间的明光,这些都与法身有关。接著,有幻身、梦身以及中阴身,这三身与虹光身关系密切,而虹光身又有报身与应身等两种形式。
再者,为剖析中阴身教义,宗喀巴大师曾用更多篇幅,提到秘集金刚檀陀罗的传承:
秘集金刚檀陀罗传承的贤者轮回里,谈到根明光、道明光、果明光之四大空性的经验,以及如何产生明光。这里经验,事实上大同小异,在世俗身消融之后,就可以完全经历死亡明光。然后,瑜伽修行者藉著之前提过的四空与四乐,会产生幻身,在死亡明光后,与产生中阴身的情形类似。
这幻身变成微细的报身,采用粗糙的应身形体,与中阴身以世俗形体转生的行径大同小异。
“三信念书”对中阴有精辟分析,就如同佛教显宗的阿毗达磨(佛教圣典经律论三藏之一的“论”)记载的一样完美,并解释道,做为无上瑜伽檀陀罗传承的修行者,该如何修行。
原注:阿毗达磨是佛经三部文献之一。三部是“经典”、“阿毗达磨”与“戒律”,所有佛教经典教法,都归属在三部里。
西藏人一般都根据后来的印度上师所著之论,来研究阿毘达磨教法,并且把佛陀散见于不同经籍的话摘录出来,加以整理而成。有两部最受喜爱的阿毘达磨论述,分别是天亲(世亲)的“阿毗达磨俱舍论(略称俱舍论)”,及与著的“大乘阿毘达磨俱舍集论”。
如同先前解释过的,六瑜伽传承谈到三种中阴身状:觉醒状态的中阴身、做梦状态的中阴身,以及死亡状态的中阴身。
我们要如何进行这三种阴身修行呢?宗喀巴大师提出这个问题,并给了这问题的答案,如下所示:
觉醒状态时期,我们表静虑禅修灵热瑜伽,因而使生命能量进入中脉,停留与消融。透过这个经验力量,引发四空、四喜与明光意识经验。这经历就像死亡时候的感觉一样,当生命能量与意识自然地从世俗身退去,就进入中脉与死亡所显现的明光里。
这三种光意识的静虑禅修——透过瑜伽修行,而经历觉醒明光、睡眠明光、以及死亡瞬间的明光——三种光明意识所体验的感觉,类似我们在死亡瞬间所体认到的。生命的能量与意识,进入中脉的消融过程,以及引发四空,还有四大喜乐的经验。
如果我们证悟到这三组的三种过程,在觉醒状态时应用微细幻身瑜伽,可成就粗糙应身的形体。在梦结束与醒过来之前的断层状态,使用梦观瑜伽,造成微细报身,成就粗糙应身的形体。同样的,在死亡瞬间明光消失之后,我们进入中阴身,可以使用同样的技巧,将中阴身转换成报身形体,而且,接著可以用来成就粗糙应身形体。
这个过程是复杂的,我们应该试著了解。如果我们能够证悟到消融的基本原理,那么这三种融合——死亡明光与法身、中阴身与报身,以及转世与应身,就可以完成了。
六瑜伽修行的排名,中阴身教义名列六瑜伽之末。然而,在解释次序上,却都把它与幻身瑜伽放在一起,因为中阴身有“幻身瑜伽”的性质。我们读过个章的节时,必须把这种特异的性质,牢记在心中。这里讨论的数个主师,也许不见得有道理,或许要到我们阅读下一个章节才会清楚,像是明光瑜伽,有些想法,就是从该教义借来的。
中阴身名列六瑜伽的最后一个,中阴身教义,便是适切地承续接下来的过程。灵热瑜伽是基础修行法,幻身瑜伽与光瑜伽是修行的主体,迁识瑜伽与(或)梦观瑜伽是修行的分支,只有在紧急的时候,或是我们晚年的时候才用得到。最后,如果这些修行,没有帮我们找到进入死亡大门的自己,没有关系,还有中阴瑜伽教义可以帮忙。
作者:
金刚鱼
时间:
2007-3-7 03:20
明光瑜伽
明光瑜伽教义有两种修行:在醒时禅修明光瑜伽,以及在睡时禅修明光瑜伽。
“三信念书”深入谈到“明光瑜伽”,这些名相,在各佛教典籍,都曾出现过。沽丘达摩巴卓总结宗喀巴大师“三信念书礼赞”的分析内容,做如下所示:
在许多不同的上下文中,使用到“明光瑜伽”一词,或是“平凡的”与“非凡的”明光瑜伽,或是“做受词”的明光瑜伽,与“做主词”的明光瑜伽,及“隐藏意义”的明光瑜伽,与“最终意义”的明光瑜伽。
这些当中,“受词的明光瑜伽”,指所有空性现象,为虑无主义的态度。“词的明光瑜伽”是受词觉知者的心态,这样的用法,对小乘佛教与大乘佛教,以及所有四次第檀陀罗乘而言,都很普遍,这也是“一般意义”明光瑜伽的用法。
出现在无上瑜伽檀陀罗的“非凡明光瑜伽”一词,有特别的用法,它是指当做主词的明光瑜伽,具有定内在四喜、全心全意觉知。当做受词的光瑜伽,即具有四空现象。无上瑜伽檀陀罗里,“主词的明光瑜伽”以根、道、果,三种不同情况,来谈论明光瑜伽。“基础的明光瑜伽”,是指睡眠明光瑜伽与死亡明光瑜伽,这些,甚至普通的众生都能够经验到;虽然众生并不认识它。
“修行的明光瑜伽”指表象明光瑜伽,与真实明光瑜伽。因为修行这项明光瑜伽,只有高度修行的瑜伽修行者,才能经验到,也长之为“隐藏的明光瑜伽”。
表象明光瑜伽,有“代理的表象明光瑜伽”以及“真正的表象明光瑜伽”。至于“真正的明光瑜伽”,则有“第四道次第的真正明光瑜伽”与“第五道次第的真正明光瑜伽”。
最后,“最终意义的明光瑜伽”指在大结合道次第,所经历的明光瑜伽心。这伟大结合的道次第,有个行与超越的修行两个层次。“明光瑜伽”等同这两大类,根据这两个层次,而有两种精神瑜伽。
产生“真正明光瑜伽”的经验,是地外瑜伽檀陀罗的主要目的。表象明光瑜伽只是达到目的的手段。“代理的幻身瑜伽”产生表象明光瑜伽的经验。而“真正的幻身瑜伽”,则产生真正的明光瑜伽经验。这经验很容易被唤起,只要在心轮禅修灵热瑜伽即可。
让我们以“平凡的”与“非凡的”为开头,检验沽丘达摩巴卓所列出的各种使用法。“平凡的明光瑜伽”指大乘佛教与金刚乘典籍中,以及四次第檀陀罗里面,藉“明光瑜伽”而证悟的成就。也就是说,这样的修行法,各乘都做得到,是很“平凡的”。“非凡的明光瑜伽”指无上瑜伽檀陀罗,独特的修行法。
如同沽丘达摩巴卓所解释,无上瑜伽檀陀罗用到“非凡的明光瑜伽”,是觉知空性的意识,或是“主词的明光瑜伽”。而“受词的明光瑜伽”,简单说,就是指空性,是意识所在要觉知的受词。宗喀巴大师的“三信念书”说,“非凡的明光瑜伽意识”就是“主词的明光瑜伽”就是“主词的明光瑜伽”,是禅修灵热瑜伽引发而出,并因此产生消融元素,直到产生大喜乐,以及生起明光心为止。接著,这大喜乐明光心滞留不动,带来全神贯注的空性。
沽丘达摩巴卓到“根、道、果明光瑜伽”。“根明光瑜伽”是芸芸众生都具有的,从高级知识分子到目不识丁的情众生、从无恶不作的匪徒的心地善良的凡人,全都具有根明光(编注:因为大家都具有,所以,大家都不去注意、没有察觉)。
“道明光瑜伽”是“基础明光瑜伽”,藉由檀陀罗瑜伽,而产生的意识经验。它产并不是普通众生所能觉知的,只有瑜伽修行者才有,因此中“隐藏的明光瑜伽”。
就像檀陀罗瑜伽的证悟,“道明光瑜伽”也有许多证悟层次,首先,分为“表象的”与“实际的”。这两者,又都有“代理的”以及“真正的”层次,意指整合幻身瑜伽各种阶段,而修成明光的方法。
“表象的”明光瑜伽,会在迈向证悟境界,五个道次第中的第三道次第里,体验到圣者成就的感觉。“实际的”明光瑜伽,是在第五道次第,体验“伟大结合”的感觉,它是证悟的最后一个道次第。沽丘达摩巴卓说,“伟大结合”也有两种道次第,因此便有两层明光的意识经验。
修行者所做的各种层级修行,都是应用灵热瑜伽为基础,显示证悟幻身与明光的道次第。因此,灵热瑜伽是“根修行”,而幻身瑜伽与明光瑜伽则是“实际修行”。
之前,我们看过这两个要素——证悟幻身与明光——共生共荣。这过程的动力,宗喀巴大师在他的论述中,提过好多次,于秘集金刚檀陀罗轮回的第五道次第论,有明确阐释过。杰先饶嘉措在“三信念书释论”中,建议我们:
为了灌顶轮证悟的本能,严格审视宗喀巴大师的教法很重要。特别是,他的三部檀陀罗作品:“三证悟书”、“五道次第论灯作明”,以及“悉是具足座”,应该拿来互相对考,然后,能以置信的证悟就会产生,这在获得幻身与明光教义的应用上,特别重要。
这三部作品的第一部,就是本书。
宗喀巴大师把那罗巴六瑜伽,所教的明光瑜伽教义,其中真正修行的部分,分成两个方面:如何在觉醒状态修行,以及如何在睡眠状态修行。
醒时修明光瑜伽,特别指参行灵热瑜伽,收集生命能量到中脉,使它停留,消融明点、产生大喜乐,体验四空。元素消融的征象,包括海市蜃楼等明光景象,都会出现。明光的大喜乐与空性禅修结合,明光就会滞留不动。宗喀巴大师说:
我们坚定心识,……造成能量从左右两边脉道进入中脉,停留并消融,唤起四空,产生修行之不可思议明光意识。这种情形发生时,我们观察伟大内在大喜乐之心,然后保有它。
这个应用法,似乎在伊文思•温慈与达瓦桑度的“西藏的瑜伽与秘密教义”中,运用并以“长吽瑜伽”来表示。
原注:“西藏的瑜伽与秘密教义”,是深奥的檀陀罗文章集成,由格西达瓦桑度与伊文思•温慈博士翻译,伦敦牛津大学出版于一九三五年出版,是第一本以英文写成的出版物,呈现那罗巴六瑜伽完整的,与高可信度的修行法。这些翻译内容,受限于两位译师当时译作的条件,确实有些小错误。但是,过了六十年之后,仍然堪称:描绘西藏密宗禅修与瑜伽的一流作品。
这是个万丈净光的世界,有情众生进入明光,而有情众生本身,又化成三昧耶萨垛,或“象征的印相”。这消融成我们心间的檀陀罗种子字吽,就是智萨垛,或称为“智慧印相”,为我们自性的最终象征印相。然后,印相消融成净光,由下往上而成明光(编注:先前的消融,是由上往下,现在是反方向,称为逆生)。种子字吽消融,引发出相对应的景象出现,以海市蜃楼开始,直到明光出现。明光大喜乐出现时,我们将之与空性禅修相结合,于是,获得“短阿”灵热,以及“长吽”明光。
培养睡时修明光瑜伽的方法,有比较特别的就用技巧,就像梦观瑜伽,也要运用不同轮宝,才能良好配合睡眠修行一样,必须与各轮宝的修行成就,和谐一致。
睡时修明光瑜伽教义的原则,就是“三信念书”所说的:
一般而言,支持熟睡状态经验的明点,原本就在心轮上,我们用这个做为修行基础,便可以引发不可思议的睡眠明光经验。甚至不是用来做为一种修行,当我们入睡时,生命能量会自然而然地退回这个明点。
因此,如果在觉醒状态期间,培养能力来引导生命能量到中脉搏,并于入睡时,应用上述的禅修之道,保持在心轮中脉的观想,再用先前解释过的技巧,要引导能量进入心轮中脉,就变得很容易了。
幻身瑜伽与明光瑜伽教义,因为应用灵热瑜伽,而具有不可思议力量,这在先前已经解释过,它是修行的主要部分,为产生证悟经验的大原则。宗喀巴大师指出,佛说一切如来金刚三业最上秘密大教经(编注:别称秘集金刚檀陀罗、秘密集会檀陀罗)轮回教义说,想要很清楚一起呈现幻身与明光两个方法,应该就此部经(秘集金刚檀陀罗)修行,一点一滴地醖酿。
这让我们想到,那罗巴六瑜伽的最后两个瑜伽,都被归入“修行的分支”,名称就迁识瑜伽与梦观瑜伽。
作者:
金刚鱼
时间:
2007-3-7 03:21
迁识瑜伽
迁识瑜伽教义的范围,是指我们身心在死记那一瞬间,因死亡及中阴身经验不同,而影响往后转生的结果。
编注“迁识”,一般俗称“破瓦”,为藏语译者。又称转识、开顶。
对于这方面,显宗及密宗都教过各式各样的技巧。六瑜伽传承提倡的技巧,来自密宗这无上瑜伽檀陀罗。它的重点是,要我们在生前用瑜伽修行,认识死亡之后的通道,当死亡那一刻来临,便可能不疾不徐,经由这个通道,离开世俗身,投射或是转换意识,到想要转生的时空里、到佛界的净土,或是到宇宙的人界。
这个死亡通道,很容易靠瑜伽修行而建立,尤其是,若修行灵热瑜伽完备的话,幻身与明光就已经建立好了。然而,如同“三信念书”所说:
‘我们最好不要被疾病逼入中阴,而要经过修行,进入中阴。’
为了准备好死亡通道,当还有力气在的时候,应该致力于瑜伽修行。宗喀巴大师说,还人更广义的迁识瑜伽技巧可供使用,这些技巧,出自显宗经典与密宗檀陀罗,甚至密宗无上瑜伽檀陀罗里,也有很多修行法存在,他指出:
在这个主题上,有许我口耳传承教法。如“迁识瑜伽修行法”,是用第四项技巧。翱喇嘛传承的迁识瑜伽,便对禅修做了非常翔实的表达,然而,在那罗巴六瑜伽传承中,大部分喇嘛,都使用口述传授迁识瑜伽。
宗喀巴大师接著,对这样的修行下结论说:
口耳传承建议我们,要观想自己是曼荼罗本尊,并把生命能量带到秘处与脐轮相接的地方。然后,我们看到脐轮上有个红色的短阿种子字、心轮上是深蓝色的吽种子字、顶轮缝隙上是白色的峡种子字。
现在,我们有力地把生命能量从下往上提,这会打击到在脐轮的短阿种子字,然后在心轮上生起,并撞击吽种子字,然后又生起撞击顶轮上的峡种子字。
有时候,据说生命能量向上移动,短阿种子字会消融而成吽,以及消融成种子字峡。上段描述的,是最有阴效的路径。我们应该全身投放此修行中,直到完成的景象显现为止,像是有小泡泡沫塑料在电磁波上的顶轮出现、有痒痒的感觉。
这样,顶轮的死亡通道就被打开了。然后,在“真正应用的时候”,这是指死亡的刹那,我们可能轻易在死亡通道打开之前,以瑜伽修行法,使意识离开世俗身。
宗喀巴大师引述“金刚空行交檀陀罗”的一段话说:
清净住所并及世俗身
一切清净易行迁识法
若染尘垢无益且招厄
他解释“清净住所”的住所一词,是指人类世俗身居住地方。接著他说道:
‘在没修行完成前面所解释过的灵热瑜伽,来净化世俗身之前,就想要修行迁识瑜伽的话,将不会得到意识的结果。’
换言之,用来清理死亡通道顺畅的力量,必须先从灵热瑜伽修行获得成就。宗喀巴大师继续论述迁识瑜伽教义,他在别的修行法上,针对这个主题,做了更翔实解说。
作者:
金刚鱼
时间:
2007-3-7 03:22
梦观瑜伽
大部分六瑜伽释论,在往后三、四百年之间,都没有说到梦观瑜伽或梦幻法。这也是六瑜伽之一,原本只在某一段,或某一行被提到,散见于各种迁识瑜伽释论里面。为递补它被删除的位置,羯磨印瑜伽或梦观瑜伽被提高地位,成为“六瑜伽”之一,以便在数目上,照样维持六瑜伽。在理论上,并不需要修行梦观瑜伽教义,或是说,如果要修的话,必段用最严密的方式来修行。一般的解释是说,梦观瑜伽修行法的真正传承,早已随著玛尔巴之子,达玛多迭的死亡而失传。
原注:关于这玛多迭的死亡,有许多不同传说。最普遍的说法就是,玛尔巴大师把那罗巴六瑜伽的第六个瑜伽——“换体”,传给弟子密勒日巴,并且要求需要以极秘密的方式去修行。玛尔巴同时又把换体瑜伽,传给他的儿子达玛多迭,这引起瑜伽修行者们的震惊,害怕此法会落入不肖分之圈内。
有位名为法札瓦的瑜伽修行者,在十一世纪西藏精神社会里,自命为密宗警察,他知道这件事,觉得事态非常严重,就去拜访玛尔巴,当面郑重斥责他,并且警告: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让他的儿子死掉。
玛尔巴基于父子亲情,无法这么做,因此,法罗札瓦就执行神秘的仪式,他自已变成一只乌鸦,去啄达玛多迭,让他从马背摔下死亡。
修行本身,有时候很奇特,比如可以转换我们的意识,到刚去世的人身上。若是能够心领神会这一点,就可籍著企图活化小动物世俗身的方法,做为修行技巧,来开始如实修行,最后,我们可以运用在真实的事物上,例如人类尸体。
宗喀巴大理由曾经详细描述,如何把尸体放在我们面前的曼荼罗,来进行静虑禅修。实际应用的时候,我们从停尸体的地方,打到刚死不久的(年轻)尸体,将双脚交叉放在桌上。面对著尸体坐著,投射我们的意识,迁入尸体,使尸体复活;意即内在的我,驻进新“住所”,继续活动。然后,火葬掉老旧世俗身(意指修行者原来的身躯)。
编注:如此修行,称为换体修行法,或称借体修行法,因为发生走火入魔的危险性极高,所以,一般上师并不鼓励此种修行法。
为什么我们要这么做呢?宗喀巴大师给我们答案:
以梦观瑜伽迁到另一个住所(编注:指另一个刚去世者的身躯)的原因很多,例如,有些传承发现,他们无法及时修成伟大成就,来造福世界,就是受到(面临自己已经老迈)形体限制,因此,觉得换体是个权宜之计,必须获得更适合的世俗身,才能够继续修行。
此外,或许身体上的疾病,使得我们不能够造福自己或别人,因此需要一个健康的世俗身(来替换)。同样的,我们可能对年老感到苦恼,因此,需用移到一个年轻的世俗身内。
由于一切听起来,匪夷所思,所以,在六瑜伽里,只能做为一种进阶进行,这种修行的风潮,似乎仅存留于十一世纪的印度与西藏。
举例而言,据说,当玛尔巴的儿子从马背摔下来,濒临死亡的时候,曾施展梦观瑜伽的技巧,很快投注射到意识的一只鸽子躯体上,并且飞到印度。这只从鸽子飞落到一名所轻男孩的胸口,当时,这名男孩安详躺在火葬用木柴堆。玛尔巴的儿子,将意识从他暂栖的鸽子躯体里,投射出去,进入男孩的体内。于是(男孩子突然活起来,长大成人后)他就成为有名的大成就才帝布巴,印度人称他为大成就者鸽子上师。
过了一代之后,密勒日巴派他的弟子惹琼巴,到印度跟随帝布巴学习佛法。
那个时期的印度上师,与瑜伽修行者的传记故事,都充满这类轶事。如是的传承与传说,在西藏继续传不断;特别在时节噶举巴上师之间。有成就的瑜伽修行者,随意把意识投入鹅、狐狸或基他或其他的生物身上,而留下的人身。他们精神活力处于飘浮状态,过一些时候才回来;也就是,意识离开借用的身体,回到旧有的自身肉体。据说,玛尔巴曾经向弟子示范换体修行法,而且有好几次。
在西藏,或许还有办法拿到做为修行的尸体。西藏习俗是,健康的人去世后,才可以火葬或天葬。大部分城乡附近,设有停尸体,死者被送到儿安放好,当做供养给野生动物与秃鹰的食物,算是有生最后布施供养。瑜伽修行者,可以人中挑远到修行用的新尸体。
这些停尸体处,对一些印度上师而言,是很好的禅修地点(编注:这样的场所,名相人称尸体或尸陀林。再者,坟场也称为尸林)。通常他们的修行处靠近丛林,有成群野生动物,从老虎到胡狼,都在找寻尸体,当做食物来源。许多上师进入尸体禅修静虑,这些地方离城市很近,因此有很多新尸体可供修行。据说,当下有腐败尸体在场,也有饥饿寻找腐肉的动物,这样的环境,对修行者而言,是最有帮助的场所。
一则关于意识投射(即换体)教义的谣言提到,原始的教义有两种方法:一是投射到尸体上,另一种是投射到活体上。就是这第二个修行方法,引起人们震惊不已,导致玛尔巴之子离奇死亡,以及此传承表面上的终止。
宗喀巴大师提到两种梦观瑜伽的应用:梦观我们的意识,换到刚死尸体上,在那儿找到新住所。第二种是,贡献出自己的身体,给那些需要的人,使用换体法,把身体让出去,使他们的意识进入我们体内。宗喀巴大师对第二种让身换体法,没有谈太多,因为他指出:
‘对于让身换体修行法,上师示会公开传授。’
迁识与换体的修行者,必须具备的资格,宗喀巴这么说:
所有这三种修行法——迁识瑜伽、梦观瑜伽转移意识到尸体,以及换掉某一个人的意识离开那人的身体,转而进入我们自己的身体——我们需要有能力释出口处的种子字,阻止能量作意流动。而且,还要有能力净化出口,加上运用宝瓶吸气,引导生命能量到中脉的修行法。我们还需要有能力控制住红色要素(即红菩提),以脐轮上的短阿种子字为象征代表,再利用灵热瑜伽,以心轮的吽种子字为象征代表,唤起驾驭微细身的意识。
作者:
金刚鱼
时间:
2007-3-7 03:24
总结
前面已经很翔实阐述那罗六巴瑜伽传承的主要原则,宗喀巴大师,还对如何把这些原则,变成证悟经验的方法,如以解释,做为结束的部分。
修行者完成大结合道次第,便进入明光瑜伽观想,当下所有执著、迷悟状态的本能都会被冲洗掉,接著,最后法身显现时刻,在修行者大结合道次第上,禅修的幻身瑜伽,会完全转变成超大结合幻身瑜伽修行。只要轮回存在,瑜伽修行成果就不会动摇。
在那一点上面,明光被当成拥有两个纯净物质的受词空性,变为非合成法身。明光做主词,做为觉知心,变成智慧法身、智慧真身,大喜身或成为殊喜身。
支持法身状态是虹光身,单独从生命形体最微细层的能量,与心性中创造出来的,就是报身……。大结合道次第的幻身瑜伽,转换成为应身,将有数不尽的净光向外放出。
嘉华温萨巴在“证悟之源:那罗巴六瑜伽印信”中,提供了类似的看法:
修行大结合道次第的瑜伽修行者,在正式禅修与后禅修时期,都要全禅贯注,并且还要在最后,看见超大结合瑜伽的修行过程景象。修行者从事结合羯磨印外在条件(即乐空双运),及全面禅修空性的内在条件,以造成生命能量进入中脉,停留与消融。此时景象出现,开始是海市蜃楼等,一直到最后,显现明光景象为止。四空性在四喜中生起,内在明光显现的瞬间,我们静虑禅修结合空性智慧的大喜乐。
明光出现的第一瞬间,是觉知为烦恼所覆之明盖障的清净阶段。第二瞬间,是一切智佛性的第一瞬间,当中,我们专注诸物的最终性质,可以直接看到所有传承的真实面,清楚地就像看握在手中的水果。
修行中大结合的世俗身,与修行的超大结合,使真正报身,被赋予卓越特性,并放射出数千个应身,嘉惠那些正在修行中的人。因此,我们在三身自性中,修成完整的佛性。
宗喀巴大师以一篇早期的传承摘要,以及与六瑜伽传承有关系的早期文献,做为本论述的结论,并说明为什么,以及为了谁而撰写这篇文章?
英文版那罗巴六瑜伽
作者:弥勒若巴喇嘛
第一本将藏文译为英文版的六瑜伽,似乎就是伊文思•温慈与达瓦桑度喇嘛之“西藏的瑜伽与秘密教义”。他们一共翻译四部作品,这是其中之一。他们有一组人马,包括够资格的西藏喇嘛帮派翻译,伊文思•温慈真正的工作就是编辑。四部翻译本的共同缺点是,在大部分资料译就,出版英文之前,达瓦桑度喇嘛就圆寂了,而伊文思•温慈是对西藏不很了解的人。
因此,“西藏的瑜伽与秘密教义”只好根据诸位喇嘛写的备注,加上从各方一点一滴收集的资料,综合而成。作品虽然不很正确,但是,却真实呈现原文精神诸多所在。他们翻译贝玛噶波(编注:噶举巴祖师之一,被尊称为白莲华祖师)撰述的那罗巴六瑜伽释论,堪称代表作。
当然,英文版那罗巴六瑜伽,最清楚合理的译本,就属赫伯特•甘瑟的“那罗巴的生平与教法”,为牛津大出版社,于一九六三年出版。书中有系统解读六瑜伽传承,结合那罗巴在帝洛巴门下修行的故事,以及赫伯特•甘瑟对六瑜伽意义的解析。
迦玛•张,或称为张琛驰(译音)(笨者之帚按:应即[张澄基]),一位中国禅学家,出版了两本译作,一本是有关噶玛塔希南嘉的论述,他是十六世纪噶玛举巴著作名作家。而外另一本,是针对宗喀巴大师论述的略译本。
后面这本译作,从一九五0年代就开始著手。当时,一位美国学者缪塞斯博士,需要许多藏文灌顶法本的手稿,于是,雇用迦玛张协助,在翻译过程,从美国国会图书馆,借来宗喀巴大师著述“三信念书”的影本,他拿到资料,便要迦玛张用最快速度,把影印稿翻译和打字。
问题很快发生了。迦玛张本身,对宗喀巴大师有很强烈的“佛教派系”反感。无可置疑的,这是由于他曾经以藏东康地,一个又小又偏僻的噶玛噶举寺,接受短期修行时,所到的感觉。他对宗喀巴大师的鄙视,贯穿全书,特别是在注释方面,更是用一种傲慢的、没有品味且无关紧要的笔调。更糟的事情,是因为他一向缺乏西藏佛学的薰陶,又没有接触过格鲁派任何文献。因此,他根本是在条件不足的情况下,接受这份翻译工作。
完成宗喀巴大师论述粗糙的译稿之后,迦玛张就跟缪塞斯在口角上起了争执,而让缪塞斯独自继续完成编辑工作。这份粗糙的草稿,没有校对与润饰,就交给鹰翼出版社,以“西藏檀陀罗深奥教法”之书名,于一九六一年出版。此外,由于翻译过程的粗糙不堪,书中光是字义,就有数百个错误。
雪狮出版社发行人,要我翻译恰当的宗喀巴大师六瑜伽论述,我犹豫要不要接受。然而,编者要求我,至少先看过迦玛张的译本之后,再做决定,于是我同意了。
为比较迦玛的译本,与宗喀巴大师原作的异同,我采用取样的方法,随意快速地浏览活页式西藏原文,每读一段,随即看看迦玛张的译本是如何翻译。
我找开“三信念书”,宗喀巴大师在第一段讨论到,继续圆满道次第修行之前,要先熟悉生起道次第的重要性。他引述摘自“喜金刚檀陀罗”的偈文说:
‘同样持久不变的二种密宗道次第修行法,……都是佛陀金刚持传的法吗?’
宗喀巴的重点在于:生起道次第瑜伽,是圆满道次第瑜伽不可欠缺的修行法。迦玛张却翻译成:
‘如果说这两种瑜伽是相等的,……它就是最早传的法。’
天啊,我想,这只是冰山一角而已,除此之外,还有编辑上很糟糕的印刷错误,可能是迦玛张在那晚,宿醉未醒造成的结果。我又浏览了不同段落,如宗喀巴大师探讨曼荼罗的部分,曼荼罗最好是配合结合六瑜伽的生起道次第,他论述道:
因此,有这两种曼荼罗,喜金刚与遏罗迦胜乐轮金刚,过去伟大的传承上师都曾采用过。灵热瑜伽,对这两者都很普遍,因此,对哪一种曼荼罗修行法,都是合适的。
再看张的翻译本,他这么翻译:
虽然像这样两种传承:胜乐轮金刚和鲁易巴六十二本尊曼荼罗,都提供产生大喜乐与喜悦的方法,因此,哪一种修行都可以做。
基本上,他误解了胜乐轮金刚与,喜金刚檀陀罗本尊曼荼罗名称的藏文缩写,而翻译成“……大喜乐与喜悦”,因此失去原本要强调的重点。为了弥补他弄不清楚的部分,他把整段说成先前已经说过,鲁易巴传承之胜乐轮金刚曼荼罗,并希望这样说,是最正确,可是他的赌注并未发挥作用。宗喀巴大师说过,我们应该在生起道次第瑜伽,用喜金刚或胜乐轮金刚曼荼罗,因为灵热瑜伽跟这两种是相通的。
迦玛张的译本,使宗喀巴大师的说法,变成是印度上师鲁巴传承中,两个胜乐轮金刚传在中的任何一个,都可以互通有无,因为“他们都提供产生大喜乐与喜悦”。当然,并没有任何传承,谈过鲁巴传承的两个胜乐金刚曼荼罗,可惜得很,迦玛张似乎不能了解到这一点。
第三方面,可以看出张的译本非常糟糕。宗喀巴大师曾经讨论许多简单曼荼罗修行的传承,这些修行法,与胜乐轮金刚轮回有关,因此,如果我们发现,鲁巴传承的胜乐轮金刚檀陀罗,或者是喜金刚檀陀罗四派的那那派,修行法太过于复杂时,就可以采用此修行法。宗喀巴大师写道:
曼荼罗至少应该要有“甘达巴达”传承的五本尊胜乐轮金刚曼荼罗,采用上述五曼荼罗的其中一个做为基础,并在日常四瑜伽中,从事此修炼。
张却误译为:
‘因此,我们应该修四阶瑜伽,这将会导致曼荼罗五方佛与铃,从脚到头殿现。’
嗯嗯,我想,那是真的非常非常糟糕!他完全弄错甘达巴达的意识(编注:甘达巴达是印度大成就者的尊名)。其传承在西藏,被称为帝布峡,梵文是甘达巴达,字面的意思为“铃足”。这实在给迦玛张出了一个大难题。
事实上,大成就者甘达巴达的梵文尊名是“铃”,或是“甘达”。“足”,梵文人称脚,是包含在尊名里的一部分,为表示尊敬的“缀词”。通常,铃字几乎可被放在任何一位尊名的后面。此曼荼罗与它的传承,总是被称为“帝布拉嘎”,意即是“铃(的)五本尊”,铃是印度大成就者甘达巴达的名字,五本尊是具有五本尊的曼荼罗之略称。
迦玛张却像魔术师,只是把文字丢到帽子里面,随意摇个两三下,出来什么休养子就照著翻译,这真是令人惊呀,他竟然不认识甘达巴达的尊名。那罗巴的上师帝洛巴,就是以胜乐轮金刚曼荼罗为“铃五本尊”,而修炼生起道次第瑜伽。
接下来,是幻身瑜伽教义导言。六瑜伽传承里,据说是摘自“秘集金刚檀陀罗”,宗喀巴大师列出十二点教义,六瑜伽传承中没有讨论到,却是秘集金刚檀陀罗传承之传法的基本教义。这概念对迦玛张来说,显我太深了,于是他简单提到:
‘再说,有许多指导像这里所给的……。’
然后,他继续列出六瑜伽教法的内容,其中十二个项左右,都是宗喀巴大师说这,在六瑜伽里不用再讨论的。我随意挑到六个例子,可以在字里行间,找到大大小小错误。最后,我比对后记的部分,宗喀巴在师的评论这么说:
即使此六瑜伽传承,于过去几世代以来,仅在世界局部地区流传,仍然激起不凡的反应。最近,这方面的修行法,虽然没有特别广为流传,却有许多人对它感到兴趣,因此,我觉得,或许接受要求,写这篇论述,对传法会有帮助。
迦玛张却想出下列的后记片段:
这本著作之所以写成,只是想要推广此学派——格鲁派、低等学派——的传法之道,使之在这一地区蓬勃发展,然而,却未臻于成熟境界。
他完全误解这一段的本意。何以他要在文中加个括弧,写上“低等的学派”这一个愚蠢的形容词,来指摘格鲁派呢?真是一派胡言。
在翻译的注释中,我指出张最严重的一些错误,我已经指错误局限在离谱、扭曲历史或是哲学方面,此错误累积上百处。我认为,一定要说出这当中严重的部分,因为早期的翻译,就像他的译本一样,错误百出,却常常被引用,或使用为佛学参考资料,若没有好好地了解藏文,这些错误将会一直重复下去。
作者:
金刚鱼
时间:
2007-3-7 03:25
DL喇嘛七世六瑜伽传承祈请文
作者:弥勒若巴喇嘛
许多世DL喇嘛,都接受并且修行“那罗巴六瑜伽”。DL喇嘛二世(生于一四七五年),甚至写了两篇这方面的论述,一篇是这传承完整的呈现,另一篇是主要的禅修技巧的摘要。DL喇嘛三世(生于一五四三年),特地写印度上师提布巴,或是甘达巴达胜乐轮金刚传承的五本尊曼荼罗,這是剛開始踏上六瑜伽修行之路的人,在修生起道次第時,最常用到的曼荼罗。
DL喇嘛七世(生于一七0八年),从他年长的上师仁钦噶旺秋登那儿,领受不同的那罗巴六瑜伽传承。年长的上师,向年轻的DL喇嘛七世,传授六瑜伽三与最后成就法的传承之后,他要求弟子与再传弟子,写一篇祈请文给传承上师。DL喇嘛七世很快地,以韵文写好祈请文。我把这篇祈请文,撰录在“DL喇嘛七世作品选辑:心灵转识颂”里面,交给雪狮出版社,于一九八二年出版。那本书的译文,已经稍微更改过。
原文已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念诵传承上师尊名、第二部分是真正的六瑜伽传承上师祈请文,第三部分是题辞。
做为一篇传承祈请文,DL喇嘛七世列出每一代主要传承持有者的尊名。读者将可认识一些尊名,这些尊名在顺序上,都摆在宗喀巴大师前面。而这许多尊名,也在“三信念书”中引用过,像是那罗巴、玛尔巴、密勒日巴、冈波巴、帕木巴、止贡巴吉天颂恭尊者等。
祈请文讨论到“修行”,按照“三信念书”所提供的结构,包括:从共加行区隔出来的加行,密宗修行法独特加行、生起道次第瑜伽,以及圆满道次第六瑜伽。
在这部分,传承上师的尊名,是按照拼音来写,没有正式的拼写法可是日期。任何对日期有兴趣的人,可以查查标准的传承法本。我们可以推测,每一位上师平均代表二十五年的历史,因此,每一尊名都表示接续的一代。密勒日巴生于一0四0年,所以大概的推算,在他之后的每一代,执持多久时间?宗喀巴大师生于一三五七年,代表密勒日巴以后的第十二代,根据年代次序排列,DL喇嘛七世所列的传承,如下所示:
南无空行勇父缘及空行母 耶!
哦 曼荼罗暨大乐喜金刚
哦 帝洛巴为殊胜智上师
究竟洞悉空无大喜乐
胜乐金刚化身那罗巴
祈请加持赐福圆修行
喜乐结合虚无聚智慧
哦 玛乐巴持金刚顶髻者
哦 密勒源金刚地笑金刚
冈波巴乃达可波医者
三师聚足悉为金刚族
祈请加的赐福圆修行
喜乐结合虚无聚智慧
哦 帕木竹巴护卫有情众
哦 止贡巴吉天颂恭尊者
芸芸众生视为守护尊
藏巴惹琼世俗实践者
祈请加持刚福圆修行
喜乐结合虚无聚智慧
哦 蒋巴跋瓦佛法大译师
哦 索南旺波证悟大宝库
索南先人谈判大能者
祈请加持刚福圆修行
喜乐结合虚无聚智慧
哦 阳介瓦师了知开示义
哦 布顿大师顶髻诸智慧
堪如蒋巴贝师擅虚幻
祈请加持赐福圆修行
喜乐结合虚无聚智慧
哦 饶巴蒋波深具法之眼
哦 全知全能法王宗喀巴
法之传承克珠巴桑波
祈请加持赐福圆修行
喜乐结合虚无聚智慧
哦 殊胜智慧杰祝巴索瓦
哦 丘义多杰尽窥解脱境
精神上师手推温萨巴
祈请加持赐福圆修行
喜乐结合虚无聚智慧
原注:嘉华温萨巴,是格鲁派神秘历史中,诸六瑜伽传承早期持有人里,伟大的传奇人物之一,他写许多保存在格鲁派内,主要密宗传承的指导方针,这些,省略了修行的细节部分,直接切入个人传承的重要原则,他的“证悟之源:那罗巴六瑜伽印信”,就是作品的典型风格。
哦 桑耶也谢摧毁诸歧见
哦 罗禳秋吉如见克珠节
达确嘉千伟大修行士
祈请加持赐福圆修行
喜乐结合虚无聚智慧
哦 密宗瑜伽之主缅康巴
哦 师利上师修成无上密
仁钦噶旺秋登教义主
祈请加持赐福圆修行
喜乐结合虚无聚智慧
即此顶礼本尊曼荼罗
伟大喜乐胜乐轮金刚
金刚亥母四喜空行母
并及浸沉大喜诸天尊
祈请加持赐福圆修行
喜乐结合虚无聚智慧
珍宝生命如光短急促
最终遗留是为轮回结
如是了知心性及灵体
摒弃沉溺世俗无常间
如母众生繁多难尽数
世世代代多次为我母
一再为我忍受诸苦楚
激发崇高伟大菩提心
寻找自我顿悟不二情
如是倾力报答母恩情
敦促勤行不倦寻真义
启迪菩提萨垛大道路
精神上师根本大成就
牵系殊胜上师为启蒙
培养速得密宗深奥秘
行礼如仪坚定严戒律
密乘生起次长循善诱
觉知示现本尊曼荼罗
实践修行体得大喜乐
精进不懈圆成修行道
生命能量内外相并进
引至中脉引燃灵热火
如是瑜伽激发速证悟
缘终明点生起火喜乐
续以幻身瑜伽相激发
觉醒表象视若虚幻境
梦中幻身瑜伽精巧修
睡梦粗糙心性聚能量
睡眠明光瑜伽旋显现
应用梦观瑜伽精巧修
甚或临终之际中阴身
获得迁识瑜伽操控力
激发大喜明光瑜伽心
证悟原始生命之明点
乐空双运胜乐轮金刚
此生获得结合大境界
未竟智行业力带死讯
激发信心如实勤修行
母子明光不二为法身
中阴境地生起报身形
应身放光四射无尽数
勤奋精进悉为器世间
教义修行未竟噩耗至
激励修行正定三摩地
顶髻梵穴牵引心性出
直趋明妃群聚清净地
激励梦观瑜伽圆修行
诸遏罗迦以及瑜伽女
金刚空行以及空行母
赐惠加持直到得证悟
祈请清净现前诸孽障
营造有利成长喜悦境
有情众生轻易得超越
深奥密乘修行二次第
此所有传承祈请文里,拥有不同传承,是因为早期上师的诗文,并不都是出自于DL喇嘛七世之手,而是由一些已有的数段诗文组成,一代又一代地流传下来。DL喇嘛七世,或许只是加上他自己上师的尊名,仁钦噶旺秋登。剩下的取材资料,当然是流传下来的原来诗文。
我将DL喇嘛七世列出来的传承纪录,与其他数个传承法本的纪录,做核对比较,上至宗喀巴大师的时代,以及紧接著的继任者,其排列顺序都一致,除此之外,就不太一样了。似乎格鲁派自DL喇嘛七世起,就有主流地位的传承,此外,也有另一个传承,保留在中亚地区各寺院,以及闭关修行的地方。
作者:
金刚鱼
时间:
2007-3-7 03:26
历史传承的考量
格鲁派对早期噶举喇嘛的看法是:玛尔巴他的四大弟子,以及密勒日巴的两名大弟子,都是毫无瑕疵的阐释者,完美诠释玛尔巴印度收集的檀陀罗教义。
编注:玛尔巴的四大弟子为梅村波索南贤赞、楚敦邦俄、翱敦秋古多杰,以及密勒日巴。他们当中,上首弟子是密勒日巴。而密勒日巴的二大弟子,就是冈波巴与惹琼巴,以冈波巴为上首。
冈波巴四大弟子,每位都自成一系,即有名的“四大噶举旧宗”。帕木竹巴是综合领受各方面教义的杰出者之中,最特别的,因此,被认为是冈波巴主要传承弟子。西藏历史学家认为,帕木竹巴系是四大噶举旧系理,最具权威性的一系,也是最足以完整代表玛尔巴的传承。
这是西藏伟大的历史学家桂译师所言。大译师挂罗札瓦(又称桂宣努贝),生于一三九二年,他的经典之作是著名的“青史”,英文版由乔治•罗律吉翻译,于一九四九年出版。桂罗札瓦提到“有一天,年老的冈波巴宣布,从今而后,帕木竹巴应该位居任何一座他名下寺院,座首(即住持)的地位,因此,任命帕木竹巴主为要继承者”。帕木竹巴有八大弟子,每一位又自成一支,合称为“噶举八大新支”。
桂释师的“青史”提到:获得最完整传承的止贡巴•吉天冈波(也就是吉天颂恭尊者,生于一一四三年),为止贡噶举系创始人。大部分格鲁派上师,都同意桂罗扎瓦的观点,认为止贡噶举派是八大系中最特别的,而且是八大新系中的佼佼者。因此,伟大修行者宗喀巴大师推荐的传承,如同上述DL喇嘛七世的祈请文,列出的传承一样。早期传承上师的顺序,依次为帝洛巴、那罗巴、玛尔巴、冈波巴、帕木竹巴然后是止贡巴吉天冈波。
伟大的行者宗喀巴大师,为格鲁派创始人,是西藏释论玛尔巴教义传承,最热忱、作品最多、释论最正确的一位,且被视为西藏噶举学派的上师,但是,格鲁派与十二个噶举系中的噶玛兴派,关系却急速恶化。许多学术报告,探讨二派引起的冲突的事件,一致认为,对西藏历史造成深远影响。
这里所研究的主题,重点是格鲁派与噶玛举派,一段令人感到混淆的历史,却没有妨碍从玛尔巴、密勒日巴与冈巴,早期噶举派创造人,分出来的格鲁派修行法,受欢迎的程度有灭低现象。玛尔巴的秘集金檀陀罗传承,几世纪以来,仍然保留在格鲁派的重要教义中。虽然玛尔巴那罗巴六瑜伽传承,没有在格鲁派教义的架构,扮演原来地位,像它在噶举派中的地位一样,但是,仍然不断地引起每一代人的兴趣。
格鲁派学僧先是推许帕木竹巴,然后是止贡噶举创始人止贡巴,这两位领受玛尔巴最有权威的传承。这并不表示其他十个噶举系,就比较次等,或是比较没有效力。这两派只是“最完美的传承”,宗喀巴大师在“三信念书”的总结评论中,做了清楚说明:
玛尔巴将他的那罗巴六瑜伽传承,传给他的三名弟子:楚敦邦俄、翱敦秋古多杰和密勒日巴。接著,密勒日巴把他的传承给两大弟子:冈波巴与惹琼巴。从冈波巴以降的传承。则分成许多不同形式,每一个在不同修行领域上,都有自己的特色、独特性与个别观点。
格鲁派的看法是,噶举派十二系的每位传承上师,都像帕木竹巴与止贡巴一样,有能力引领修行者进入证悟境界。因此,说法这两个学派“从冈波巴那儿领受最有权威的传承”,并不是暗示他们在精神感受上,是最优秀的。他们意思是,其他十个噶举系,自从接受密勒日巴口耳传承教法以来,悉皆专法于修行上,然而,帕木竹巴以及止贡巴,则是接受全部的玛尔巴传承,包括密勒日巴的“修行传承”,以及玛尔巴四大弟子的其他三位,(编注:此外指梅敦村波索南坚赞、楚敦邦俄、翱敦秋古多杰)传出来的“开示传承”。对宗喀巴大师而言,是把帕木竹与止贡巴,放在比较优秀的地位,来讨论所有传承的重要原则与哲学。
虽然,噶玛噶举与格鲁派的关系曾经很紧张过,但是,年长的噶玛噶举派与格鲁派的喇嘛,数世纪以来,都是互相尊重,这种不可思议的情形,在噶玛巴八世(生于一五0七年)赞美宗喀巴大师的短诗中可以窥见。
“噶玛巴”是当时噶玛派传大崇高的大家长,也是DL喇嘛二世的密友,写这篇短文时,他在旅途中与宗喀巴大师有一面之缘,他写道:
末法时候北方有情众
生活举止有违佛陀法
哦 扭转此情唯有宗喀巴
缘此赞颂冈登山圣尊
雪域定玛甘丹与萨迦
以及噶举教法皆式微
哦 佛法复苏皆赖宗喀巴
缘此赞颂冈登山圣尊
智慧文殊师利倾囊授
龙树菩萨传承得引导
哦 师为龙树中观护持者
缘此赞颂冈登山圣尊
表象心性形体似非空
真正心性形体却是空
哦 雪域空性上首空喀巴
缘此赞颂冈登山圣尊
电光石火尘世刹那时
弘法中国印度大地间
吸引无数红袍拥护者
缘此赞颂冈登山圣者
编注:红袍又称为红花衣,亦即僧衣。此处表示,很多人因此而皈依佛法。冈登山尊者,是宗喀巴大师的别名。
有情众生仰慕亦追随
意志崇高门人齐赞扬
从此不入歧途永无悔
缘此赞颂冈登山圣尊
众修行者勤勉踵莲足
呼吸伟大佛法清净风
牺牲小我造服大寰宇
缘此赞颂冈登山圣尊
无由毁法破坏传承者
忿怒护法疾速当前现
哦 真理力量归诸宗喀巴
缘此赞颂冈登山圣尊
尊眼所见尊身睡梦中
时时趋前搭救求援人
哦 大师关怀双眼视众生
缘此赞颂冈登山圣尊
救度众生宏业感天神
佛法传遍西藏与蒙古
哦 大师教化未识佛法者
缘此赞颂冈登山圣尊
心系无知远离正道者
治愈恶堕化解诸业障
哦 大师教诲修行日精进
缘此赞颂冈登山圣尊
惶恐求助本尊待援者
今生来世许愿难履者
哦 大师宽弘加持愿望现
缘此赞颂冈登山圣尊
纠正圣境误译诸法本
以免遮蔽佛陀正教法
因而坚定建立法传承
缘此赞颂冈登山圣尊
尊身源自崇高佛戒律
传世著作字字皆珠玑
哦 温和大师令佛得喜悦
缘此赞颂冈登山圣尊
经由传承尊贵诸上师
诚心敬献此篇赞颂诗
诸佛菩萨加持证悟力
激发寰宇有情喜修行
关于宗喀巴大师在六瑜伽传承中的地位,可以从杰先饶嘉措的“三信念书释论”之最后数行,得知一二。在这部释论里,杰先饶嘉措称赞六瑜伽传承,以及由宗喀巴大师所传出的传承:
那罗巴六瑜伽是早期噶举喇嘛(上师)独一无二的指导,伟大行者宗喀巴大师接受此传承,后来又写了这方面传承的论述,就是“三信念书”。因此,六瑜伽成为甘丹巴(后来的格鲁派)一员。
噶举派特别是以六瑜伽传承而闻名于世,而且,早期的传承上师,像玛尔巴、密勒日巴、冈波巴、帕木竹巴、止贡巴吉天颂恭尊者,都是这个传承零缺点的阐述者。然而,当传承一代又一代传下来,累积太多一点点的错误,与模棱两可、不清楚的地方,就在许多口耳传承中出现。
杰嘉佛宁巴(意为佛陀再纪,是对宗喀巴大师的尊称)拿掉这些错误,并厘订传承所有的重点与基本原则。基于这理由,那罗巴六瑜伽传承,在格鲁派中的修行法,变得特别有力量。
“三信念书”是那罗巴六瑜伽修行中,最完整的殊胜指导法本,即使我们在三界中寻找,也无法找到一本可能与宗喀巴大师著作相匹敌的作品。
作者:
大漠悲鸿
时间:
2007-10-11 21:26
南无空行勇父缘及空行母 耶!
哦 曼荼罗暨大乐喜金刚
哦 帝洛巴为殊胜智上师
究竟洞悉空无大喜乐
胜乐金刚化身那罗巴
祈请加持赐福圆修行
喜乐结合虚无聚智慧
哦 玛乐巴持金刚顶髻者
哦 密勒源金刚地笑金刚
冈波巴乃达可波医者
三师聚足悉为金刚族
祈请加的赐福圆修行
喜乐结合虚无聚智慧
哦 帕木竹巴护卫有情众
哦 止贡巴吉天颂恭尊者
芸芸众生视为守护尊
藏巴惹琼世俗实践者
祈请加持刚福圆修行
喜乐结合虚无聚智慧
哦 蒋巴跋瓦佛法大译师
哦 索南旺波证悟大宝库
索南先人谈判大能者
祈请加持刚福圆修行
喜乐结合虚无聚智慧
哦 阳介瓦师了知开示义
哦 布顿大师顶髻诸智慧
堪如蒋巴贝师擅虚幻
祈请加持赐福圆修行
喜乐结合虚无聚智慧
哦 饶巴蒋波深具法之眼
哦 全知全能法王宗喀巴
法之传承克珠巴桑波
祈请加持赐福圆修行
喜乐结合虚无聚智慧
哦 殊胜智慧杰祝巴索瓦
哦 丘义多杰尽窥解脱境
精神上师手推温萨巴
祈请加持赐福圆修行
喜乐结合虚无聚智慧
作者:
金刚震
时间:
2007-10-31 19:05
南无空行勇父缘及空行母 耶!
哦 曼荼罗暨大乐喜金刚
哦 帝洛巴为殊胜智上师
究竟洞悉空无大喜乐
胜乐金刚化身那罗巴
祈请加持赐福圆修行
喜乐结合虚无聚智慧
哦 玛乐巴持金刚顶髻者
哦 密勒源金刚地笑金刚
冈波巴乃达可波医者
三师聚足悉为金刚族
祈请加的赐福圆修行
喜乐结合虚无聚智慧
哦 帕木竹巴护卫有情众
哦 止贡巴吉天颂恭尊者
芸芸众生视为守护尊
藏巴惹琼世俗实践者
祈请加持刚福圆修行
喜乐结合虚无聚智慧
哦 蒋巴跋瓦佛法大译师
哦 索南旺波证悟大宝库
索南先人谈判大能者
祈请加持刚福圆修行
喜乐结合虚无聚智慧
哦 阳介瓦师了知开示义
哦 布顿大师顶髻诸智慧
堪如蒋巴贝师擅虚幻
祈请加持赐福圆修行
喜乐结合虚无聚智慧
哦 饶巴蒋波深具法之眼
哦 全知全能法王宗喀巴
法之传承克珠巴桑波
祈请加持赐福圆修行
喜乐结合虚无聚智慧
哦 殊胜智慧杰祝巴索瓦
哦 丘义多杰尽窥解脱境
精神上师手推温萨巴
祈请加持赐福圆修行
喜乐结合虚无聚智慧
作者:
断翼天使
时间:
2007-12-19 15:27
金刚寿师兄,真是了不起,发了很多好的贴,让我受益匪浅!~~~
作者:
修缘
时间:
2009-2-13 10:57
系统的介绍,太好了
谢谢了
作者:
觉知
时间:
2009-3-25 18:14
丘义多杰尽窥解脱境
精神上师手推温萨巴
祈请加持赐福圆修行
喜乐结合虚无聚智慧
作者:
大本
时间:
2009-4-9 21:36
太谢谢了
精神上师手推温萨巴
祈请加持赐福圆修行
喜乐结合虚无聚智慧
作者:
普賢菩薩
时间:
2009-8-26 16:09
文殊化現宗喀巴 金剛本母智慧尊
三界一切所有法 此是最勝妙明珠
作者:
贝嘛埵吉
时间:
2010-6-25 08:39
最上三宝我皈依 一切罪业皆忏悔
众生善根尽随喜 正觉菩提意中持
正觉妙法及僧伽 直至菩提我皈依
所为利益自他故 我今即发菩提心
既发最上菩提心 饶益一切诸有情
菩提妙行皆修作 为利众生愿成佛
作者:
山中
时间:
2011-4-7 20:00
南无空行勇父缘及空行母 耶!
哦 曼荼罗暨大乐喜金刚
哦 帝洛巴为殊胜智上师
究竟洞悉空无大喜乐
胜乐金刚化身那罗巴
祈请加持赐福圆修行
喜乐结合虚无聚智慧
哦 玛乐巴持金刚顶髻者
哦 密勒源金刚地笑金刚
冈波巴乃达可波医者
三师聚足悉为金刚族
祈请加的赐福圆修行
喜乐结合虚无聚智慧
哦 帕木竹巴护卫有情众
哦 止贡巴吉天颂恭尊者
芸芸众生视为守护尊
藏巴惹琼世俗实践者
祈请加持刚福圆修行
喜乐结合虚无聚智慧
哦 蒋巴跋瓦佛法大译师
哦 索南旺波证悟大宝库
索南先人谈判大能者
祈请加持刚福圆修行
喜乐结合虚无聚智慧
哦 阳介瓦师了知开示义
哦 布顿大师顶髻诸智慧
堪如蒋巴贝师擅虚幻
祈请加持赐福圆修行
喜乐结合虚无聚智慧
哦 饶巴蒋波深具法之眼
哦 全知全能法王宗喀巴
法之传承克珠巴桑波
祈请加持赐福圆修行
喜乐结合虚无聚智慧
哦 殊胜智慧杰祝巴索瓦
哦 丘义多杰尽窥解脱境
精神上师手推温萨巴
祈请加持赐福圆修行
喜乐结合虚无聚智慧
欢迎光临 藏密修海 (http://www.zmxh.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