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题: 大圆满之门*秋吉林巴新岩藏法 [打印本页]
作者: 金刚鱼 时间: 2006-4-26 16:46 标题: 大圆满之门*秋吉林巴新岩藏法
大圆满之门——秋吉林巴新岩藏法
大圆满之门
——贝诺法王赐中译本序
我很高兴见到黄英杰将“大圆满之门——秋吉林巴新岩藏法”一书由英文译成中文。藉此,相信能使对于佛教、特别是对宁玛巴教法有兴趣的人,有很大的利益。
巴珠贝玛诺波(贝诺法王)签名、盖章1992.11.28
大圆满之门——秋吉尼玛仁波切英译本序
八万四千法门皆出于佛陀的大慈悲心,然皆不外解行两部分。为了去得到了悟人我法空的见地,我们需要依靠一些方法。而获得了悟的不可或缺方法为;净化自己的障碍与积聚福慧资粮。
凡是具足信心的人皆可依此修持;而了悟将自然地在个人的障碍、恶业被净化时生起。
由于我们的宿世习气,初学者难以了悟。这前行法便是为净化我们无始以来的习气而设计,如此将使我们更加接近本具的佛性。
请将其中文字及意义谨记在心,并应用于你的修法中。
愿一切教授、研读、修习、翻译以及读颂此书的功德,回向一切未成佛的众生。
秋吉尼玛仁波切
(Chokyi Nyima Rinpoche)
大圆满之门——英译本序
本书中的不同法本,是由上世纪的最伟大掘宝者秋吉林巴(1),所取出的一系列教法中,修行仪轨与注解的精选集。
这些教法总共超过十大册,如同《巴却昆些》(Barchey Kunsel)——《遣除一切障碍者》一样著名。
《大圆满之门》一书中所编选的法本,系为初修者的日常修习基础,任何对莲花生大士生起殊胜觉受的弟子,均可在具德传承上师的指导下修习之。
作者: 绛巴嘉措 时间: 2006-4-26 16:55
《巴却昆些》严藏法教授简介
第一世蒋扬钦哲旺波(1820~1892)指出《巴却昆些》一系列的教法如下:
这个现在的教法(Present teaching)属于岩传的近传承。在早先与晚年出现过的无量不同的岩藏传承中,我将陈述现今的岩传法。
文殊师利化身的藏王赤松德贞有三个儿子。二王子慕儒侧巴移喜瑞巴则由(Murub Tsepo Yeshe Rolpa Tsal)是一位十地菩萨,而他的转世,被三重的有效方法所认定,并为一切圣众所颂扬,是不容置疑的伟大掘宝者和法王,他——乌金秋吉德千林巴(Orgyen Chokgyur Dechen Lingpa),发现了如大海般的众多深奥岩藏。这些岩藏与金刚乘的密续紧密相系,建立在事实的逻辑上,以口耳教授的经验为装岩,并赋有不可思议的暖热加持力。
秋吉林巴是从身成就的圣地——达尼矢拉也然钩(Danyin Khala Rng Go)的巨大灿烂圣山之金刚足(山脚)(2)下取出这名为《巴却昆些》的岩藏。[1]时间是在他二十岁时,也就是阳土猴年十月初十(一八四八年七月十一日)发生的事。
在守护此秘密长达八年,以这个法来自修后;在完美的时间、地点组合下,他从荣耀的法王乌地雅那(Uddiyana)与其明妃的智慧身处,得到灌顶、口传,授记及印证。此后,秋吉林巴便逐渐将此《拉昧突竹巴却昆些》岩传法广传。
这个岩传法集(terma cycle)是莲花生大士的心髓,莲师——贝玛卡拉(Padmakara)是三时闻名者,西藏最稀有难得的地下宝藏。他如同宇宙统治者(大梵天)的巨大宝库般,完全且无误地充满著一切能得共与不共成就的方法。
在密续中,此圆满修法乃奠基于金刚乘的伟大国王上,国王是大幻化网诸持明上师,(Magical Net of the Vidyadhara Gurus)的寂静与忿怒化身(3),此法的加持根本源于《大幻化网金刚本续》的无疑口诀,毫无异议地,它也属于八大教授仪轨中的殊胜莲花语。
简而言之,它正传是一切生起、圆满次第以及密续、仪轨的事业精要。
在《秋吉林巴的生平与教法》一书中,乌金多杰(Orgyen Tobgyal)仁波切叙述:
当秋吉林巴给蒋扬钦哲看了《突竹巴却昆些》、《些顿宁将》(Sheldam Nyingjang),与他的其他岩传教法的羊皮卷轴时,关于此钦哲说,“我也有一个称为《突竹德些都巴》(Thukdrub Desheg Dupa)的岩传教法,和你所取出的严传是用同样方式记载,甚至一字一句毫不差。因此我们应合而为一。我的是意的岩藏,你的是地下的岩藏,合者较为殊胜。”因此,蒋扬钦哲与秋吉林巴的岩传法合而为一,《突竹巴却昆些》便是对此二宝藏的通称。
后来蒋扬钦哲告诉秋吉林巴,要闭关将秋吉林巴所有尚未写下之岩藏法写出。于是钦哲身兼秘书,将大部分秋吉林巴的岩传法录写下来。这就是为什么蒋扬钦哲写下许多秋吉林巴的岩传法的原因。
他们曾经一起修一个岩传法,并且双双亲见莲花生大士与依喜措嘉(Yeshe Tsogyal)。蒋扬钦哲与秋吉林巴之间没有丝毫怀疑。钦哲仁波切接受了所有秋吉林巴的岩传灌顶与教授,他认为秋吉林巴与莲师无二无别。两者都成为如日、月般毫无异议的大掘宝者——德童。
全部《巴却昆些》岩传法的前面十册,都是秋吉林巴所搜集的宝藏,称为《秋林德萨》(Chokling Tersar秋林岩藏)
这些巨册中含有丰富的教授、成就法、与补充仪轨,足以使人藉之得证圆满佛果。
《秋林德萨》的第一册中有《些顿宁将根本密续》(Sheldam Nyingjang)。第一篇是这个密续的历史叙述,指出莲花生大士如何在一千一百年前,于桑耶寺(Samye)将《巴却昆些》教法传给他的入室(亲近)弟子。本书英文本第二十三页(中译本第三章:圆满殊胜成佛的大圆满之门)的注解即包含由此篇译出的文章。
《秋林德萨》第二册中有成就法及法身长寿佛廷命法,和报身洛给沙瓦拉(Lokeshvara)的多种利众法。第三册是莲师化身的上师相应法,勇父与空行母的四种火供仪轨,藉由听闻和阅读(6)的解脱法,以及第一世蒋扬钦哲旺波,第一世蒋贡康慈(一八一三——一八九九)和第一世秋吉林巴的注解。
其他各册包括有关于莲师十二化身的每一尊,以及四位除障本尊——(外)度母、(内)不动明王障碍多杰陪琼(Dorje Bechon)和美哇侧巴(Mewa Tsekpa)的成就法等特殊教法。
莲师修过十二个不同的本尊,全部圆满成就外,他自己也化身为十二种不同身形。在口诀的教授中,特别的是莲师此十二化身的四种事业(息、增、怀、诛)教法,以及一般生起、圆满次第、施身法、六法(Six Doctrines)与大圆满法,均十分齐备。
在本书《大圆满之门》中前行法的解释,是由第一世蒋扬钦哲旺波为准备使行者进入更高层次金刚乘修法而安排。对初学者,莲花生大士也慈悲地授予一个浓缩整个《巴却昆些》法为一简短修法的仪轨,即<日修简轨>,简轨中把上师的三身(法、报、化)与十二化身(本尊)合于同一坛城中。
《巴却昆些》岩藏法传承简介
作者: 金刚鱼 时间: 2006-9-24 19:13
《巴却昆些》教法是由秋吉林巴自己,和几个接受他这个岩传法的主要人物,如第一世蒋扬钦哲旺波,十四世噶玛巴秋多杰,(Thekchok Dojre,一七九八——一八六八),锡杜贝玛宁确(一七七四——一八五三),锡杜贝玛昆桑(Kunsang),第一世蒋贡康慈(一八一三——一八九九),杰炯仁波切(Jedrung Rinpoche),达桑仁波切(Dabzang),第九世巴渥仁波切(Pawo Rinpoche),白玉嘉楚(Pallyul Gyatrul),秋吉林巴的两个儿子——旺秋多杰(Wangchuk Dorje)和侧旺诺布(Sewang Norbu),卡米堪布,美娘一地的贝玛秋给(Pema Chogyal of Menyag,莲花法王)与其他许多人所传开来。其中第二代的传承持有者,多为现今噶举、萨迦和宁玛派的大成就者,根本上师,包括有十六世噶玛巴,法王敦珠仁波切,祖古桑顿嘉梭(Samten Gyatso)及第二世宗萨钦哲秋吉罗卓。
当第一世蒋贡康慈编纂他的名著——《仁钦德珠》(Rinchen Terdzo,珍贵心髓教法合集)时,他将《巴却昆些》岩传法的主要部分列入其中。由于本书《大圆满之门》中的“前行法”和“日修上师仪轨”均被含括在其中,因此任何接受《仁钦德珠》教法的人,便自然地持有此一传承。
近年来,这个著名的岩藏法《巴却昆些》的全部教法,曾被法王敦珠仁波切与尊贵的乌金仁波切,传给超过六十位现存的转世者和喇嘛。
《巴却昆些》之中,最主要的莲师成就法(7)灌顶,是在十六世噶玛巴、第二世顶果钦哲仁波切与祖古乌金仁波切,他们首次访问西方世界和东南亚时传出。更有甚者,十六世噶玛巴终身皆以简明方式(8),每日修习此成就法。这岩藏法也是祖古乌金仁波切传给他的弟子,做为个人修持的最重要成就之一。
在本书《大圆满之门》中强调两种修法,即“前行法”与“日修上师相应成就法”。前者系以<殊胜正觉的种子>为题,放在英译本第九至二十二页中(中译本第二章)。最初由第一世蒋扬钦哲旺波所著,稍后由侧旺诺波(Tsewing Norbu)——秋吉林巴的儿子,与卡米堪布仁钦达杰(Karme Khenpo Rinchen Darge)所补充。英文本二十三——七十五页(中译本第二章)的注释,说明了如何将这些前行法付诸实修。最后,祖古乌金仁波切将之浓缩成一个相当简短的叙述。(9)
第二部分在本书中题为“日修简轨”(中译本第五章),此为岩传法。乃是由莲花生大士浓绪全部《巴却昆些》法要所写出。英译本九十七至一O三页(中译本第六章)即是由卡米堪布仁钦达杰说明如何付诸实修的注解。
除了包含这两个主要的教法外,英译本八十三——八十五页(中译本第五章)是对莲师化身,亦即三宝的外、内、密义的补充说明,由敦珠仁波切所著。这个补充说明本身即是岩藏,它包括在上师相应法前的前行法之祈愿文中。
本书中亦包括了祖古乌金仁波切在兰吉贡巴寺(Nagi Gompa)——其尼泊尔的隐居处所,口头给予的多种解释。
法本中其他尚有许多慈悲、主要地传承祈请文,忏悔文与长寿祈祷文、发愿立和回向文。
这本书如果没有我的上师们的慈悲,如第二世顶果钦哲仁波切,祖古乌金仁波切,秋吉尼玛仁波切,秋林仁波切与乌金多杰仁波切(Orgyen Tobgyal),便无法存在。自始至终,他们的建议、教导与协助翻译困难处,以及鼓励等,都是本书得以出版的支持力量。
我也要谢谢,George MacDonald,Andreas Kretschmar和Michael Jacobsen等赞助者,及Marcia Schmidt,Judith Amtzis Mim Coulstock,Phinjo Sherps,Elizabeth Olmsted,Tom Kelly和Graham Sunstein等幕僚工作者在编辑、照相、设计和打字上的努力。
艾瑞克、贝玛、昆桑(Erik Pema Kunsang)、噶宁雪卓林寺
(Na-Nying Shedrup Ling Monastery)波大那,加德满都
注(1) 见《秋吉林巴的生平与教法》,Rangjung Yeshe出版社,一九八八。
注(2) 藏东的忿怒本尊形状高山。
注(3) 大幻化网是无上瑜伽部玛哈瑜珈的八大密续之一,此续是《巴却昆些》体系教法,也就是《些顿宁将》(Sheldam Nyingiang)法要的基础。
注(6) 这个经由阅读多融解释而解脱的方法,将呈现在《莲花心要续》
(The Lotus Essence Tantra)中,该书系由Rangjung Yeshe出版社出版。
注(7) 此重要成就法的译本以《听列宁布》(Triney Nyingpo)为名,包括数种注释,已计画在不久的将来付梓。
注(8) 此法名为<日修简轨>,见英译本八十九页(中译本第六章)。
注(9) 简短叙述中包括皈依、发菩提心在<日修简轨>中。金刚萨垛修法也一样,但省略了一个忏悔文;供曼达则是以英译本第十八页的五行祈请文,上师相应法就是英译本十九页的观想,在三宝后,有金刚上师心咒,及接受四种灌顶的四支文,并保持在自性状态中。回向,发愿和赞颂则与日修简轨一致(以上参阅中译本第二章)。
作者: 金刚鱼 时间: 2006-9-24 19:16
大圆满之门——中译本序
由莲师与依喜措嘉所埋藏守护的岩藏法,为藏传佛教宁玛巴派所特有之秘密法要,拥有极近、极清净、圆满与广大的加持力,是速得成就的稀世法要。在历来许许多多的德童之中,无异莲师的宁玛派伟大取宝者秋吉林巴,是与萨迦派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噶玛噶举派蒋贡康慈仁波切并称的西藏近代三大成就者。虽然其法要在宁玛、噶举派中被广泛的传持著,而且此法脉主要传承持有者均以高超的证量著称,然因在台弘化活动几稀,相关的文史著作也一直付阙,以致汉地识者不多殊为遗憾。
这本“大圆满之门——秋吉林巴新岩藏法”即是伟大取宝者秋吉林巴新藏法要的第一部中文相关著述,同时也是笔者从事藏传佛教书籍笔译的第一部作品。时间、地点是一九九O年的东引岛,当时由于该法的当代最主要持有者之一的乌金祖古仁波切,即将来台传法,因此主办单位在台南左镇宝塔山噶居寺第三世洛本在波切的嘱托之下。特别寄来这本书的英译本,希望笔者能够及早译出,虽然时间紧迫,而且部队任务繁重,笔者仍幸能于一个月的工作天中完成这生平第一次的笔译作品;并因外岛船期延误而幸运地得以亲见乌金祖古于台湾,领受其灌顶,聆听、语译其自性流露之密秘大圆满教言。笔者乃一介凡俗,何堪此重任、却又何其幸运,想来一切均是上师、三宝之加披耳。
虽然这本书的初稿早已译出,然在当初主办单位只分批寄来文,而无注释部份,加上外岛参考资料贫乏,笔者学养有限、仅能凭著对藏密的一知半解著手翻译,因此难度倍增。乌金祖古来台期间笔者曾与英译者校对部份内容,但因忙于诸务以致未能及早修订。三年以来在多位堪布、藏籍翻译协助下,此书终经多次校正而问世。而原书翻译者在请示宁玛派乌金多杰仁波切、止贡噶举派秋吉宁玛仁波切后,蒙诸位仁波切之鼓励,认为该教法翻译与中文读者见面的时机已经成熟,因此允以版权,此亦是本书得能出版之重要因缘。
在原书之外,笔者根据乌金多杰仁波切所著、与其他多种参考资料综理出一篇秋吉林巴的生平传记,并翻译了乌金祖古之子——秋吉宁玛仁波切所传真的文章数篇,以及相关法本附于书后。
本书的性质实与蒋贡康慈仁波切所著“了义炬”雷同,但新岩藏法较之一般噶举四加行修法仪轨显然简要许多,却又不失其加持与释意之圆满,此点读者可自行参研。
密法首重传承,关于本书中所解释的仪轨部份,有心学习的读者务必由真正持有本传承的具德上师处,领受灌顶、口传、教授后方可修持;而一切修法讲解亦应以传法上师所述为准,万勿自恃世间聪颖而盲修瞎练,辜负传承悲愿、断自佛种。
最后译者仅此祈愿乌金祖古仁波切能长久住世利众,殊胜秋吉林巴传承无间光显;众生皆能常观乌金祖古仁波切庄严法相,常观此清净、圆满成就上师,相信对我等凡俗众生之修持必有极大助益。
黄英杰
作者: 金刚鱼 时间: 2006-9-24 19:19
第一章 四种心的转化与四种修行法之前行教授
前行法及日修上师相应法仪轨
由秋吉林巴(Chokgyur Lingpa)与蒋扬钦哲旺波(Jamyang Khyentse Wangpo)所传之岩藏取出法要。
堪布卡米(Karmey Khenpo),敦珠仁波切(H.H Dudjom Rinpoche)与祖古乌金仁波切教授(Tulku Urgyen Rinpoche)。
艾瑞克贝玛昆桑(Erik Pema Kunsang)由藏译英。
注:本书内之“祖古乌金仁波切”与“乌金祖古仁波切”系指同一人。乌金祖古仁波切讲
一切印度班智达(精通五明的人)与西藏大成就者皆认为,要实修佛法,其人必须要忏罪集资。由于佛法众多,个人无法学遍一切法门,因此一切经典和密续的精要都被浓缩到四种思惟——四种心的转化,以及四种修行法——四十万遍的加行。
1、四种心的转化
四种心的转化即是:人身难得,生死无常,因果业报和轮回是苦——轮回的过患。
一、人身难得
人身难得所示意的是八种机缘或有暇和十种福报。所谓的八种不自由的境遇或八无暇是转生在地狱、恶鬼、畜生、阿修罗、长寿天,或出生在无佛出世时,或为具有邪见的人,或无法沟通的人(残障)。生在这八种环境中的任何一种,我们将受外在环境的束缚,并且缺乏修行的自由。
在三恶道:地狱、恶鬼和畜生道中,毫无修习佛法的机会。生为阿修罗、长寿天神、有邪见或极为愚痴的人,无法思惟也没有修行的能力,这些众生都不是修学佛法的具器者。瓶子是用来装东西的;没有(容器)盛具,你要如何倒茶呢?同样地,当生在八无暇的境地中,个人是没有修行的机会。
地狱众生无法修行是因为大寒、在热的极端痛苦。饿鬼道众生是因为饥、渴的逼迫而无法修行。畜生道则太愚痴而无法知道如何去修行。阿修罗则像居住在印藏边境的野蛮人,虽有人身却仅披二条小腰带而不穿著衣物,并且杀野生动物来生吃。
长寿天神们住在须弥山顶上的三十三天,寿命长达一两劫之久,他们对佛法修行毫无兴趣,修行的念头也从未进入他们心中。他们漫长的一生都转移在天界欲乐的专注上。总有一天,他们的生命将会弹指般地结束,如雨水般地由天界落入下三道中。甚至落入无间的地狱。
拥有错误的见解——邪见、是另一个不自由的境地。错误地认为:“没有业力、因果报应,佛土怎么可能存在?谁又见过佛菩萨们,谁又曾由地狱回来?任何人怎么会知道这些事?没有过去世和未来世,根本没有这一回事。”即使他亲见佛陀,他也一点兴趣也没有。
现在,我们并不是生在一个无佛出世的时代。这个殊胜的劫——贤劫中,有佛出世和教化,佛法并持续、存在一段时间。贤劫中将有千佛出世。直至现在,仅有四位佛陀出世过(迦叶佛第三,释迦佛第四),其他的佛将于未来降生。
一大劫分为成、住、坏、空四个时期。每一个时期时间等长,都非长久。我们现在是在住劫中。每一时期有十八个中劫。有时候寿命愈来愈长,福报愈来愈大,然后再缩短,寿命愈来愈短,什么事都愈来愈变愈糟了。每个中劫中有廿个小劫,也就是八十个小劫形成一大劫。
坏劫也持续像住劫这么久,在坏劫时万物都会被七个太阳毁灭。这些太阳会变得愈来愈热,枯竭江河、燃烧山岳、彻底地毁灭一切。万物终将全部归空。这个空劫持续如成劫一样长久。只有现在——住劫期间,我们能听闻到佛法。在成、坏劫都没有佛法;而在空劫中如何能有任何佛法、导师和闻法者?
在此三劫中的任何一劫,众生都有无暇境地。仅有现在,我们不在八无暇中的任何一个境地中;我们有听闻佛法的自由机缘。
我们也具足十种财宝、十种有利的顺缘,其中五种来自自身与五种来自外在。五种外在顺缘是值佛出世、佛转法-轮、正法存在、上师住世并愿慈悲教授。这五项合称殊胜顺缘。
自身的五顺缘第一是身为人身;第二是生在“中国”——即有佛法传扬的地方;第三是五官完整具足;第四是正业入道;第五是具足信心皈依佛法僧三宝。有了这五项,身的五顺缘即具足。
现在我们具足了自他的五种顺缘。没有生在八无暇的境地中,并且得十种助缘,是真正的殊胜人生,如同如意宝珠般珍贵。藉此身,此珍贵人生,我们有幸得以修法。
作者: 金刚鱼 时间: 2006-9-24 19:20
二、生死无常
虽然我们获得了珍贵的人身,但这人身如同持有一个旧瓷器在手中,一碰便彻底粉碎,不再完整无缺。我常引用“生命是因缘的聚合,并非永恒”,来说明生命是无常的。外在宇宙(器世间)应将在此劫之最后,被七个太阳的热力所毁灭。宇宙的毁灭并不是唯一被肯定的,殊胜的个人也是无常。
为何佛菩萨在过去出世?并且金转轮圣王统治四大部洲,银转轮圣王统治三大洲,铜转轮圣王统治两大洲,铁转轮圣王统治南胆部洲——这些六神通众生现在在哪?
新多古印度的国王会飞,无需在地上走。他们可享受七宝,即轮宝、财宝、后宝、象宝、马宝、大臣宝、将军宝。其中一些可造访帝释天王(Indra,因渣)并坐在同一宝座上。关于这些传说中的国王,仅存其名。有神通力、大威势的人仍然归于无常。
进一步来说,无常遵源于多种死因。四百零四种疾病,和八万种邪恶力量是死亡的原委。由于死亡是不可避免的事实,我们必须去面对生命无常的天性。当死亡来临的那一刹那,你可以将自己放在一个由万名兵卒守卫的铁房中。如此便能免死吗?在死神降临的时候,谁也不能使自己免死。漂亮、英雄和财富都不能抵死。漂亮的面孔无法诱惑死神,勇敢也无法击败它,世间所有的黄金也不足以贿赂,什么办法也不行,死亡是无可避免的。
无常有四种结束。第一,生的结束是死亡。没有任何父母所生的人可免死;现在没有,也永远不会有。密勒日巴曾说:“当你拥有身体时,你就拥有死亡。”他又说:“人命呼吸间。”可怕的尸体——死人的身躯,令人厌恶,但那就是我们正在说话的那个身子。当疾病把我们马上带走,离开那将被分解的尸体时,什么东西帮得上忙?现在我们正呼吸著,我们是活著,但一口气上不来,就便一具尸体了。死亡伴随出生而来是无常的最显著特点。
其次,即使能够占有、积聚不可思议的财富,这一切你所贮藏的金钱终必散去。从前在西藏有个巨贾叫诺布山波(Norbu Sangpo),拥有骡之多,可从拉萨排成一线到中国去,如同念珠般地一路延伸而毫无间断。但除了他的名字,现在什么也没留下,他所占有的一切,一个也没有留下,一切皆已散灭。
爱别离——天下没有不散的晏席:相聚的结果是分离。聚集在城市、国家或任何团体一起的人们,例如待在兰吉贡巴寺的尼师们,或家庭的成员、丈夫、妻子与小孩,都好像市场中的顾客般地来来去去,他们的相聚并非永久的。虽然我们现在在一起,我们却没有永恒相聚的能力,我们像是在梦中交往的人一样,终必分离。
建筑物的最后终将毁坏,过去所建的房子至今从未存在超过几千年。它们全部倾塌了。即使一栋房子能耐上一两千年,也终将颓坏。
我们应该真正思惟这四种无常的结果,因为它们是真实的。逝去的年岁永不再回。我们过去聚在一起的日子已消逝,我们现在在兰吉贡巴寺,消逝的岁月仅会消失地愈来愈远。更甚者,我们时刻都在老化,时光流逝,我们的生命也愈来愈短。死期就像山影般地愈来愈近。死期是一秒也不迟缓;当我们寿命日减,它便更近一步,即使令它停留一秒钟的力量也没有。我们必须留心,否则死神在我们临命终时到来,并抓住我们时,在那弹指的片刻,我们便怎么也奈何不了它。时间到了,非走不可。
外在世界是无常的。昨天和今天是无常。现在,当我们在一起,亦在三时的变化中。时间在持续地运动著,我们每一分钟都在耗费我们的生命,而且也不可能使我们的生命持续更久。生命在消耗中,完全的无常和死亡,我们必须确认这点。
无常不属于死亡,也不属于仇敌、朋友和一切眷属,这些关系没有任何恒久或隐定性。我们知道没有任何东西可存留住,即使是一秒钟也不行。时间逝去我们变得更老、朋友和仇敌变了、城市变了、地方的人们变了、在家里的我们也变老了。世界万物没一样是恒久的,万物都在变化。
透过无常生起厌离心。例如,假设一个人的父母死了,或一对夫妇其中一个过世,留下的那个人必须忍受多大的悲哀啊!这是动物亦然的实情。例如,当小牛死了,母牛不痛苦吗?所以出离心和痛苦是一致的。因如此的无常心而生起:“现在我们的时间不多了,剩下的除了修习佛法还能做什么?除此之外啥事也没用,一点用处也没有。”在自己心中有了那种对遽变的清楚认识时,则未能成佛会变得不可忍受。这便是出离心的意义。
透过出离我们可体认:“轮回中有任何东西是永恒的。”五种感官对象欺骗了我们。眼,被外象所迷惑,如同飞蛾扑火。放置一盏酥油灯来做供养,飞虫们执着于其眼所见,直接飞入火焰中而死,不是吗?
耳,被音声所迷惑,同样地带来痛苦。从前在西藏,猎人们使用悦耳的横笛,到森林中吹奏得非常甜美,鹿羣倾听在甜美音乐时,猎人便慢慢地潜近并杀死鹿。耳识执着在音声上,正如被猎人以横笛和箭杀死的鹿一样。
鼻识对嗅味的执着,就像蜜蜂对花的执着一样。蜜蜂喜欢花蜜和花的香气。他们走进花朵中去吸食,恰好花朵合起来,蜜蜂便因此鼻识对嗅闻的迷惑与执着,而死在其中。
舌识对味觉的执着,好像鱼被钩上的饵所逮住般。鱼钩被抛在水中,鱼儿被美味的饵所迷惑而被逮到。
身体对触觉的执着,如同掉入泥淖中的大象。大象相当重,当它走进大池中,它很可能无法爬出而死在其中。
如上述所说,一个人若执着于五种感官对象,它们即成为敌人般。因此,必须认定它们是不重要和无益、徒劳的。
作者: 金刚鱼 时间: 2006-9-24 19:22
三、因果业报
若你认为没有因果存在,你对善行、恶行便缺乏了解。而这是必须要了解的。善有善报,因此可进入上三道,甚至能达到解脱和成佛。若种下恶因,为五毒所缚,便会漂泊在三恶道的轮回中。因果不坏,如影随形。业力随身也如影随形般。造白业是要修习正法的。造黑业便是从事不善行。结果历历不爽。你必须经验业力——你自己的行为的结果,你必须真正了解这点。
透过强烈的自制,努力于接受和拒绝因果。所谓“接受”意为:尽力多做白(善)业;“拒绝”意为:放弃黑(不善、恶)业。努力于此,白业归于十善:身三善,语四善,意三善。我们应行此十善。不修十善行,一个人的行为会自动地变成十不善行。个人无须开发或鼓励恶行,它便会自动地发生。我们必须克制十不善行并立刻放弃它们,十不善行是会自动产生的。放弃了十不善行,即是行十善。
四、轮回是苦
假如有人认真地修行十善法,以此为因的话,必须可投生享乐之上三道,终能究竟解脱、成佛。这些快乐、幸福的结果是由善因而来,是真正的高位,如投生人道、修罗道和天道,或达到佛、菩萨的层次。
藉付诸十不善行,个人得到轮回三恶道的痛苦。解脱之因乃由致力于十善行,远离十不善道而得。在地狱、恶鬼、畜生等三恶道中,永远毫无乐趣可言。在三善道中,快乐并不恒久,众生在苦乐间轮转不已。
三种痛苦是:苦苦——纯然的痛苦,坏苦——变异的痛苦,行苦——因缘和合的普遍痛苦。
什么是坏苦呢?假设有个地震而使房子崩碎了。你可以想像它的感觉如何。父母亲死了,大火烧尽一切,自己如同在战火中被遗弃般。如此的事情在这世界上发生著。昨天每个人在家中好好地团聚。但今天,由于某些突发状况,变得没吃没穿的,以致必须柱杖行乞而食。苦苦是,在这惨剧外,又得了麻疯,或癌症之类的疾病。
什么是行苦的例证呢?行苦是人一分一秒地迈向死亡。除了圣众知觉到此外,三界众生都没觉醒到这里。所有阿罗汉、菩萨及诸佛们知道行苦,但众生一点也不警觉于行苦。举例而言,众生像是手,放一丝头发在手掌中,我们感觉不出什么。但圣者如同眼睛,放一丝头发在眼中,会被立刻察觉,他们对长寿、永生毫无希求与意乐。
过去在西藏,有个从朗若塘(Langrothang)来的人,一生都沮丧著脸。他的面孔从未有哀伤以外的其他表情。为什么呢?因为他警觉到生命的消逝,所以他被称为朗若塘的黑脸。我们也应认定无常和痛苦,不仅是个单纯的理论。我们应自动将无常铭记在心。
2、四种修行法
关于修行,为净化一切恶行和个人无始以来由身所造作、积聚的障碍,我们要皈依并礼敬诸佛。为净化语业的不净化,我们修金刚菩萨垛禅修及念诵法。为净化我们心的不净,并积聚资粮,我们供曼达。为净化身、语、意的不净,我们修上师相应法。据说,当恶业被清净时,了悟将自然地生起。因此我们应忏罪集资。
作者: 金刚鱼 时间: 2006-9-24 19:23
第二章 殊胜正觉的种子
《拉昧突竹巴却昆些》前行法的注解
(莲师心要修法——遣除一切障碍者)
第一世蒋扬钦哲旺波著
顶礼上师莲花生大士贝玛卡拉雅(PADMAKARAYE)
这是伟大乌金(光耀三时的智者)的心要。它是所有西藏土地下所埋藏的宝藏中最珍贵、独特的,名为《拉昧突竹巴却昆些》(Lamey Thukdrub Barchey Kunsel),意为《莲师心要修法——遣除一切障碍者》。是为意图迅速达成个人成就,而写下的两个完美次第方法,而以下首先是破晓时从无明睡眠中觉醒之法。
一、破晓时从无明睡眠中觉醒之法
莲花生大士与其从多勇父、空行云集,伴随著手鼓和铃的乐音,在祥光中到达自己面前虚空。他们的身体呈现舞姿,他们的语发出赞颂的调子和真言歌曲,他们的心意如自我觉悟的精要般,直接地向我靠近。
尊贵的上师和空行眷属
以慈悲之眼凝视著我
此时三途众生正在熟睡
他们的心识停留在无记的状态
在那里,他们因迷惑的经验而神志昏-迷
因此我——您的孩子,
了悟自生觉悟的瑜伽行者。
祈愿引导六道如母众生。
到达净土
我将追随您,如父的上师。
无遗漏地把我的身、语、意、透过闻、思和修
将我的行为放在四时(破晓、早上、午后、晚上)的规范中
在这欢乐的山岳闭关境域里
我将圆满自利利他
祈请您,上师与空行眷属们
降下您的加持予我三门
然后吐出浊气三次
作者: 金刚鱼 时间: 2006-9-24 19:24
二、共加行
为修共加行,我们应生起热切的出离心,虔信心和大慈悲心。藉此变成出离的态度。
寻找自由和适宜环境的困难
哎呀!(Kyema)经由一切因缘
发现这些不受羁绊的自由与顺境是非常艰辛的。
死亡和无常
一段时过去了,另一段正在消逝了,死期也更近了。
假若我没有修善行的自由时间,
便有由这珍贵岛屿空手而回的危机。
假若我不能圆满完成佛法的利益,
我如何能在下一切再得人身
因果业报
现在,因恶行的重担
我将在无误的业报真理下步入恶道
轮回的痛苦
在无法忍受的痛苦轮回大海中
尽管我一再轮回,我仍顽愚地忍受五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