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字大明咒
我最先接触的咒语,就是六字大明咒。
先是在《西游记》见到的,将孙猴定在五行山下的就是它。一张帖子,六个金字,最后在观音的安排下,由唐僧揭了金字,救出神猴。读这段故事时,我还是个村童,哪知道其中的含义。
1984年,我在进藏途中,看到了大量的用藏文书写、刻画的六字大明咒。但我并不认识它。
1985年,游本昌主演的电视剧《济公》风靡全国。济公作法时,口中念念有词,就有这六个字。但我并没有发现这其中之间的联系。
后来,在一次下乡途中,一位陪同我的藏族同胞告诉了我,那随处可见的藏文咒语就是压在孙猴头上的那六个字,也就是济公口中常念的那六个字。唵嘛呢叭[口+迷]吽。它里面有宝珠和莲花的意思。堆在山口上的玛尼石,就是取六字中的“嘛呢”两字,作为这些刻有六字真言石片的简称。它们堆在一起就叫玛尼堆。老人手中摇的刻有六字真言的转经筒,也叫玛尼筒。
即便有了这些了解,六字大明咒的修法一直没能引起我的兴趣。也许是因为它太著名,因而也就太普通了,就太容易得到了,反而不知道珍惜。结果在我回到内地之后若干年,当我读到了九世班禅大师的开示,才知道自己有眼无珠。
汉文与藏文的六字大明咒,均出自《大乘庄严宝王经》。根据此经的汉译本记载,
观自在菩萨曾说:未见曼荼罗者,不能闻此大明。
曼荼罗,意译坛、坛场。修密法时,为防止魔众侵入,而划出圆形、方形的区域,或建立土坛。有时还在坛内画佛、菩萨像,修法结束后,画像也要撤掉。由于坛内充满诸佛与菩萨,故亦称曼荼罗为聚集、轮圆具足。
观自在菩萨对此曼荼罗的描述是:于五肘四方之坛的中央,以五色宝粖画无量寿佛,其右画持大摩尼宝菩萨,其左画六字大明(即观自在菩萨),四臂肉色,白如月色种种宝庄严,左手持莲花,花上置摩尼宝,右手持数珠,下二手结一切王印。六字大明足下安天人,种种庄严,右手持香炉,左手掌钵满盛诸宝。曼荼罗四角安四大天王,执持种种器仗。外四角安四贤瓶,满盛种种摩尼之宝。
观自在菩萨说此曼荼罗后,才说此六字大明陀罗尼:
唵 么抳钵 讷铭(二合) 吽
按此曼陀罗的规定,配合此咒的图像是四臂观音。
此咒得来非常不易。释尊于过去世,为得此咒,遍历微尘数世界,供养无数如来,尚不能闻此明咒,后闻莲华上如来知此明咒,遂到彼如来处而得闻之。
对此六字大明,《大乘庄严宝王经》称赞说:
此六字大明,是观自在菩萨微妙本心。若有知是微妙本心,即知解脱。
若人持诵此咒,于持诵时有九十殑伽河数如来、微尘菩萨集会,天龙药叉虚空神等而来卫护,七代种族皆得解脱,腹中诸虫当得不退菩萨之位。
又若依法念诵,是人则得无尽辩才,清净智聚及大慈悲,日日得具六波罗蜜圆满功德。
是人口中所出之气,触在人身蒙所触者,即起慈心离诸嗔毒,当得不退菩萨,疾证阿耨菩提。
若以此咒戴持之者,则同如来金刚之身。以手触于余人之身,其蒙所触者及所见有情,皆速得入菩萨之位,而永不受生老病死爱别离苦。
又如满四大洲男女等人,一切皆得七地菩萨之位。彼菩萨众所有功德,与念此咒一遍功德而无有异。
若人书写此六字大明陀罗尼,则同书写八万四千法藏而无有异。若人以天金宝造作,如微尘数如来形像,不如书写此六字中一字功德。
若有得此六字大明,是人贪嗔痴毒不能染著。其有戴持在身中者,是人亦不染著贪嗔痴病。
藏地因缘
成书于1388年的《西藏王统记[1] 》,记载了六字大明咒传至藏地的因缘。
昔佛世尊在竹林精舍,诸罗汉眷属围绕而住。佛眉间白毫,放五种光明,如虹霓聚。其光照射北方雪地,因而垂目谛视,怡然微笑。尔时除盖障菩萨见佛生乐,即启问所由。佛即告言:善男子,三世诸佛所未调化之处,此边地雪域,鬼魔充斥,当于未来,有微妙正法,如日光照临,大为显扬。令诸有情,悉得解脱,登菩提道。其时调化此边地雪域者,即圣观世音菩萨是也。
佛遂由心间放白毫光,照射世间。旋往西方极乐世界入于无量光佛心间。由无量光佛心间放一毫光,入放莲花海中,并授记云:将有如来化身来调化边地雪域云。
此极乐世界中,住有妙贤法王,欲以香花供佛,造其眷属,往莲花海边,采集鲜花。忽见一巨大莲茎,粗如牛轭,叶如张盖,千瓣花中,有一莲台,其大如瓮,放五色光。遂往白于王,王叹为稀有。特造大船,载诸供养,王及诸臣泛舟至于莲茎之前,献呈各种供养,并作祈愿。于是莲花裂为四瓣,其中忽然化生一调化边地雪域之化身菩萨,两足作金刚正坐,一头四臂,前二手合掌当心,后右手持水晶念珠,后左手持白莲花,曲达耳旁,作开放状。王及众臣发大欢喜,奏诸伎乐,迎回王宫。继而王至无量光佛前而作启白云:
莲花池内莲台中,变生发髻佛化生,如雪山色饰诸宝,睹此妙容能夺意。
希有相好变化身,是我苗裔诸小王,抑是利生化身佛?
如是白已。无量光佛即为说偈云:
具八功德广莲海,佛子化身自莲生,圣观自在大悲心,如睡莲色诸宝饰,
稀有相好胜妙身,非惟承祧汝王裔,而是大悲观世音,边鄙雪域利有情,
乃系随类示他身。
既而,无量光佛以手加于化身佛顶而为垂示曰:善男子,边地雪域众生横野,过去诸佛未能调化,未来诸佛尚未调化,现在诸佛难于调化,汝乃承昔日愿力,当往调化,善哉!善哉!若往雪域,诸有情众得见汝圣者之身,乃至闻六字咒声,立即解脱三途恶道,得善趣上界之身。若住雪域,诸鬼妖魔障、罗刹夜叉,劫夺光泽、伤害生命者,得见汝圣之身,闻六字明咒,作害之心,皆悉化解,生起饶益及慈悲菩提等心。若住雪域,诸虎豹熊罴,猛禽野兽,凶残狠毒,闻其吼声,则能生怖,残害生命,食肉饮血,如是等类,得见汝圣者之身,闻六字明咒,即能化除毒念,彼此发起犹如父母慈爱之心。若住雪域,诸有情众,受饥渴苦,烦恼颠连,得见汝圣者之身,闻六字明咒,即降甘露为食,如愿满足,化除饥渴等苦。若住雪域,诸不幸有情,如盲目病夫,六根不全等,无依无靠诸有情众,得见汝圣者之身,闻六字明咒,种种病苦皆得除治,诸根残缺皆得具足,获得神力佑助。若雪域有情等,见汝圣者之身,如寿将尽,愿得复延,如罹病患,愿得良药,立除痛苦。为诸无救者,作为怙主,为诸无依者,作为依处。边地雪域享有本尊之份者,即汝大悲观音是也。依汝本尊,于当来世,则能有无量如来菩萨来此示现,使佛圣教,宏扬丕显。享有正法份者,即此六字大明咒也。依此心咒,于当来世,在此边地,凡诸佛所说妙法,皆得宏扬,受用正教。
唵、嘛、呢、叭、咪、吽,此六字咒,摄诸佛密意为其体性。摄八万四千法门为其心髓。摄五部如来及诸秘密主心咒之每一字为其总持陀罗尼。此咒是一切福善功德之本源,一切利乐悉地之基础。即此便是上界生及大解脱道也。
唵、嘛、呢、叭、咪、吽,此诸法心要,最胜开示之六字大明咒,若仅见一次,亦能获得不退转地,成为济度有情之舵手。若仅闻一次,亦能获生上界乐趣,成为济度有情之舵手。他如蝼蚁之尸,或已死畜牲,此咒一入其耳,立即解脱彼身,往生极乐世界。若能忆念此咒,则如日照雪山,从无始以来,所造罪障恶业悉得清净,往生极乐世界。若仅触及,则能蒙受无量诸佛菩萨为之灌顶。若仅观修一次,则可等同闻、思、修三者之功能。所显境界,皆成清净法身,开利众事业之宝藏。若佩于身,善男子!此身即变为如来舍利,四百零四种病患不能侵犯,水、火、毒物,刀兵器械,以及上下魔厉皆无能为害。此六字大明咒,或书于珍宝,或布,或纸,或木片,最下如土石等上,则与书写八万四千法门相等,现世受用安乐,今生即身获得佛果,对此切勿生起疑念犹豫。若夫须弥山王,尚可度量,若持此六字大明咒一次,其福德之量,无人能量。又如金刚岩石,以迦尸迦布(细纱布)拂拭,每百年一次,亦有罄尽之时,若持一次六字大明咒,其福德量,无有尽时。又如诸大海每一涓滴,皆可计量,若持六字大明咒一次,其福德量,无人能计。又如雪域微尘,花果林树,皆可数计,若持六字大明咒一次,其福德量无人能数。再如一百由旬之室充满芝麻,每日掷出一粒,其数有尽,若持六字大明咒一次,其福德量无有尽时。又十二月中,昼夜无间,天降滂沱,毫不中断,每一雨滴,亦可计量,若持六字大明咒一次,其福德量,亦无人能算也。如是等情,善男子,无烦广说,若人恭敬承侍如我之百亿诸佛,令生喜悦,其福德量,尚可比度,若持六字大明咒一次,其福德聚,亦无人能度也。
唵、嘛、呢、叭、咪、吽。“唵”,除天道生死之苦;“嘛”,除阿修罗道斗诤之苦;“呢”,除人道生老病死苦;“叭”,除畜生道劳役之苦;“咪”,除饿鬼道饥渴之苦;“吽”,除地狱道寒热之苦也。
是乃诸佛所赞咒,摄诸妙法之精英,成诸有情吉祥德,灌以六字咒灌顶。
此乃诸佛心灌顶,今则以此授与汝,总摄一切如来佛,灌以明咒王灌顶。
唵为布施波罗密,无有悭吝薄伽梵,总摄诸佛之法身,恳请灌顶赐加持!
嘛者忍辱波罗密,无有瞋恚薄伽梵,大乐圆满受用身,恳请灌顶赐加持!
呢者持戒波罗密,除烦恼过薄伽梵,三身顿成变化身,恳请灌顶赐加持!
叭者禅定波罗密,无有散乱薄伽梵!了达一切所知身,恳请灌顶赐加持!
咪者精进波罗密,无有懈怠薄伽梵,智悲偏覆有情语,恳请灌顶赐加持!
吽者智慧波罗密,摄诸事业薄伽梵!总集一切威力意,恳请灌顶赐加持!
所言六字金刚声,一切诸佛所加持!妙法心要至无上,恳请灌顶赐加持!
授灌顶已,垢障清净,所涌余水,在头顶中心变为阿弥陀佛而作顶严焉。
唵者乃其五智慧,嘛者乃大悲遍照,以呢能度六趣众,以叭解除一切苦,
以咪能销众罪障,以吽能聚诸功德,即此六字加持力,愿诸雪域有情众,
悉能登于极乐道。摄集诸佛加持力,心要之中最心要,此乃利乐诸本源,
一切悉地之根基,是登上界之阶梯,是防恶趣之门户,是度生死之津梁,
是除黑暗之明灯,是破五毒之勇士,是销罪障之火聚,是碎苦恼之铁锤,
是化边地对治法,是雪域人所享份。显密经论诸法藏,以及闻思修心要,
所有心要皆统摄,方法皆备宝中王。愿能诵持此六字,由总持咒加持力,
即此雪域边地中,度众成熟并解脱,无上妙法大宏扬。
以上文字摘自《西藏王统记》第四章“圣观世音菩萨自莲花中化生,宣讲六字真言功德”。
该书第八章记载,赤德托赞之子,拉托托日聂协执掌王政时,由天下降《宝箧经》(即《大乘庄严宝王经》)、六字大明心咒、《诸佛菩萨名称经》、一肘量黄金宝塔、旃陀嘛呢印模(十一面观音陀罗尼咒印模)、母札手印(上面有自然出现的六字真言)等,伴同日光降放王宫顶首。并从空中授记云:“汝五世后,将出一王,能了斯义”(原注:此指松赞干布)。王于此等宝物,虽生希有之心,然究属何义,未能晓达,遂名为“宁布桑瓦(玄密神物)”,供祀于宝台之上。
该书第九章“从圣观世音菩萨身中放出几种光明而降生法王之情”记载,观世音菩萨知教化有雪藏土之时机已至,从身放出四种光明。一光由右眼放出,射往尼婆罗地,入胎化为赤尊公主。一光由左眼放出,射往汉地,入胎化为文成公主(?~680)。一光自面门放出,往有雪邦土吐蕃境内,照于水所浸淹之悬崖上,变为教化边地之秘密法门六字大咒、成为法身形相。一毫光自心间放出,往有雪藏地,入胎化为松赞干布。西藏史书普遍认为,观音菩萨除化身为松赞干布外,还化身为仲敦巴·甲哇迥乃(1005~1064)、萨迦巴·贡噶宁布(尊称为萨钦,1092~1158)、一世DL根顿珠巴(1391~1474)等祖师。根据《土观宗派源流》的记载,观音的上述化身,均是五世DL(1617~1682)前生转世的圣身[2] 。
大多藏族史学家均认为,在藏地,六字大明咒的广泛传诵,始于松赞干布(?~650)。成书于七世纪,第一部系统阐述六字真言的藏文专著《嘛呢全集》,就传为由松赞干布所著。而前面提到的《大乘庄严宝王经》藏文译本,据说也是松赞干布与吞米桑布札(藏文的创立者)合译的。
按汉藏两地的传译,六字大明咒缘自四臂观音。论颜色,除两地共同的白观音外,藏地还有四臂红观音的传承。此四臂红观音法,传说由莲花生大师传承至米拉日巴(1040~1123)的两大弟子之一的惹琼巴,后为历代噶玛巴所持有。
吐蕃时期就已经传入的与观音有关的经典,除《大乘庄严宝王经》外,还有《不空罥索》、观世音二十一部经续、《莲花网不空罥索陀罗尼》、《如意轮千手千眼陀罗尼》、《莲花冠续》、《观世自在分别经》、《马头金刚殊胜游戏续》、《度母积经》、《莲顶真言续》、《密续莲冠经》、《观世音菩萨仪轨真言续》、《如意宝续》、《阿摩迦波舍不空罥索续》等[3] 。 到后来,大量的观音经典被翻译成藏文,前面介绍的《心经》、《首楞严经》、《法华经》、《华严经》、《不空罥索经》、《青颈观自在菩萨心陀罗尼经》、《叶衣观自在菩萨经》、《悲华经》、《观世音菩萨授记经》、《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都有对应的藏文译本。其中的《首楞严经》是由汉文藏译的,《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既有直接来自印度的译本,也有汉文藏译的译本。但《观世音菩萨往生净土本缘经》、《观无量寿经》、《请观音经》、《千光眼观自在菩萨秘密法经》,未见藏文译本[4] 。
上述部分经名中所含的“续”字,特指印度晚期密教的圣典,即怛特罗,意为持续者、相续或连续,又译为密续或本续,以表达密乘将因相、性相、果相等三相结合,成为统一无缺的相续教说。在怛特罗汉译的过程中,译经家还习惯于将其统译为“经”,而与一般的契经相混淆,这一点,不如藏文翻译的清楚。
藏传佛教将怛特罗通常分成四部:
1.所作怛特罗,又称事续,指初期密教的经典,即成立于《大日经[5] 》、《金刚顶经[6] 》两部大经之前者,内容包含陀罗尼及经之口诵、印契法、观佛、诸尊供养等仪轨。
2.行怛特罗,即行续,指《大日经》系的密教经典,除仪轨之外,兼说瑜伽观法。
3.瑜伽怛特罗,即瑜伽续,指《金刚顶经》系的密教经典;重视瑜伽观法甚于仪轨。
4.无上瑜伽怛特罗,又称无上瑜伽续,可细分为方便父续、智慧母续、无上无二续等三类。简单的说,母续与转贪毒为觉力有关;父续与转嗔毒为觉力有关;无二续与转痴毒为觉力有关。
无上瑜伽续中以父怛特罗的《秘密集会》为最古。宋代施护(?~1017)于 1002年由梵汉译为《一切如来金刚三业最上秘密大教王经[7] 》。其后,成立各种母怛特罗,代表经典为《胜乐金刚根本续》。最后是无二续,代表经典《时轮本续》。
汉译的无上瑜伽部的经典很少。宋代除了上述施护的译本外,还有法护译的《大悲空智金刚大教王仪轨经[8] 》,即《喜金刚本续》,相当于不空(705~774)所译“金刚顶经瑜伽十八会指归之第九会”,即“一切佛集会拏吉尼戒网瑜伽”。成书于十九世纪的《怛特罗部集成》(三十卷)中,藏文的《喜金刚本续》被归类于不二怛特罗。
喜金刚,既是萨迦派“不共”最高的仪轨,也是“入门”的基础修法。喜金刚为毕哇巴(毗瓦巴)祖师亲传,萨迦派以此总集一切密续,因此称为“不共”;又因为萨迦派初学者必需获得此灌顶,方可起修其它密续,因此称为“入门”。
同一本典籍的藏文经名与汉文经名或多或少的有所不同,那么在内容上是否有较大差异呢?元世祖忽必烈(1215~1294)也曾有这样的疑问。经过两土名德的对辩,元世祖得出结论:文词少异,而义理攸同。由此,积年疑滞,一日决开。元世祖在与帝师八思巴(1235~1280)讨论这一问题时,就筹划着要对勘两土的佛典。在八思巴逝世后,一项史无前列的对勘汉藏文藏经异同的文化工程于至元二十二年(1285)正式开始。工程历时三年,最终凝聚成十卷本的《至元法宝勘同总录》,简称《至元录[9] 》。
--------------------------------------------------------------------------------
[1]藏文原名为《吐蕃王朝世系明鉴正法源流史》,作者是萨迦派索南坚赞,译言福幢,是萨迦四大拉章之一的仁钦岗拉章的继承人,曾兼任萨迦大寺的座主,尊称“喇嘛当巴”,意为贤德大师,曾从布敦大师学法,并作过宗喀巴的上师。汉译本名《西藏王统记》,译者刘立千。
[2]《土观宗派源流》,土观·罗桑却吉尼玛(1737~1801)著,刘立千译。见该书第二章第二节之“格鲁派的源流”。
[3]参阅索南才让《西藏密教史》第三章内“吐蕃时期的密典翻译”。
[4]参见《德格版西藏大藏经总目录》,宇井伯寿等编。
[5]《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七卷,唐善无畏、一行译,《金藏》帙号染,No.424。
[6]《金刚顶经》译本有三种。《金刚顶瑜伽中略出念诵经》四卷,唐金刚智译,《金藏》帙号诗,No.426;《金刚顶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大教王经》三卷,唐不空译,《金藏》帙号侈,No.1289;《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三昧教王经》三十卷,北宋施护译,《金藏》帙号绮~汉,No.1468。
[7]《佛说一切如来金刚三业最上秘密大教王经》七卷,《金藏》帙号阜,No.1420。
[8]《大悲空智金刚大教王仪轨经》五卷,《大正藏》第18册,No.892。
[9]参见黄明信《汉藏大藏经目录异同研究——至元法宝勘同总录及其藏译本笺证》。《至元录》,收在《大正藏》法宝总目录第二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