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道次第摄颂
妙乐根本谓善士,如理依止生利乐,不尔即断善聚本,如理依师愿加持。(一颂)
当知善师即真佛,断除分别师过心,愿见一切功德品,及无量恩祈加持。(二颂)
由猛信敬善意乐,行供身命一切财,特以如敬奉行供,专令欢喜愿加持。(三颂)
离难内外顺缘满,堪生戒律至双运,以后难得故此身,取净心要祈加持。(四颂)
死没怨敌决定至,彼复今日亦可来,故弃现乐修临终,定利正法愿加持。(五颂)
无始所集诸恶业,死后无主生恶趣,当念领受寒热等,难忍大苦祈加持。(六颂)
救大怖畏无余依,无欺三宝胜归处,至心归后当修学,粗细学处愿加持。(七颂)
黑白业受苦乐果,故当断恶勤修善,特依四力治无始,所集众恶祈加持。(八颂)
励力勤修善趣因,虽能一得善趣位,然亦未越自性苦,当厌生死愿加持。(九颂)
无主逼迫三有者,谓惑及业然诸业,依惑乃生于惑怨,勤修对治祈加持。(十颂)
若离惑业于生死,结生相续大系缚,当生欲受无漏乐,猛解脱心愿加持。(十一颂)
为脱三有修三学,尤于德依出家戒,愿一切生勤护持,犹如眼目勤加持。(十二颂)
勤修虽能得解脱,尚未能满自利乐,故当趣胜大乘道,双满二利愿加持。(十三颂)
现虽分别亲怨中,然诸亲怨实无定,故莫分党趣贪嗔,悉住等舍祈加持。(十四颂)
无始漂流生死中,故受胎生亦无始,当知有情皆是母,生知母心愿加持。(十五颂)
凡为母时如现母,最极爱惜善养获,一切皆养恩难保,生念恩心祈加持。(十六颂)
如是俱念及正知,故意舍弃罪更恶,报恩故当令离苦,安立胜乐愿加持。(十七颂)
有思诸母乏安乐,施与身命财善乐,愿诸有情皆具足,圆满安乐祈加持。(十八颂)
慈母众生遭苦逼,所受一切苦因果,我当尽取顾彼等,悉离忧苦愿加持。(十九颂)
我当定令诸众生,成就满圆无漏乐,永断一切极重苦,速能如是祈加持。(二十颂)
任运能满自他利,除正等觉更无余,为利一切有情故,速证佛位愿加持。(廿一颂)
自他均不忻痛苦,同求安乐愿了知,如是求乐他亦然,自他平等祈加持。(廿二颂)
爱着自乐为苦因,爱他是诸圆满本,劣胜差别由彼分,故自他换愿加持。(廿三颂)
将自善乐诸因果,与他感苦诸因果,以乘风息取舍教,修菩提心祈加持。(廿四颂)
为令发心增不退,忆念胜利六次发,断四黑法策勤修,四种白法愿加持。(廿五颂)
如是利他所立誓,为令立誓速圆满,受行心戒当勤学,诸广大行祈加持。(廿六颂)
如诸众生各所欲,身财三世诸善根,变化修施令增长,广大施心愿加特。(廿七颂)
别解脱等止恶戒,虽至命难不犯毁,羞作微细性遮罪,常不放逸祈加持。(廿八颂)
人及非人大种害,无边忧苦之所逼,观为业果无忿怨,安然忍受愿加持。(廿九颂)
为利他故修菩提,无量难行经劫海,愿披无怯无疲劳,大精进界祈加持。(三十颂)
稳固念知遮沉等,专注一缘引轻安,身心于诸善境界,如愿而住愿加持。(卅一颂)
善见诸法真实性,以妙观慧思择力,引发轻安所摄持,生甚深观祈加持。(卅二颂)
由施摄受诸有情,以法爱语令善行,自亦与彼同事修,四摄利他愿加持。(卅三颂)
如是共道修身心,成法器后从善师,受四灌顶入大密,无上大乘祈加持。(卅四颂)
尔时所受诸戒律,若护易得诸成就,不护定堕地狱烧,爱护如命愿加持。(卅五颂)
净凡死有中有生,能于道果二位中,速办法报化三身,生初次弟愿加持。(卅六颂)
业风悉入心无坏,现证幻身及光明,并双运道第二次,圆满诸行愿加持。(卅七颂)
如虹澄净金刚身,离障俱生空乐意,合和双运金刚持,愿速证得祈加持。(卅八颂)
菩提道次第修法笔记
善慧持教增广大师造
法 尊 法 师 译
民国丁丑年冬月观空法师在华北居士林讲
林友 朱杨寿梅笔记
菩提道次第为宗喀巴大师著。菩提道次第修法,系善慧持教增广大师造,自依止善知识起,乃至止观双运止,谓菩提道次第。所诠教法不外深见、广行二派 。(自释迦佛传至文殊乃至龙树等为深见派;自释迦佛传至弥勒乃至无著等为广行派。
宗喀巴依据阿底峡《菩提道炬论》而造《菩提道次第》。善慧持教增广依据《菩提道次第》而造此修法。《菩提道次第》又有广、略等摄颂,亦有很多修法。本修法前导加行,有六种修法。
《菩提道次第》首修依止法,即上师瑜伽。若依显密广修,须正修上师瑜迦法;次从略修,修六加行法。
首修依止法者,因一切善法,由依止上师而出生。最初依止善知识,得善知识引导,以後逐步去修,直至止观双运止,不致误入歧途。昔阿底峡依其师金洲大师,而发起大菩提心得成就,对金洲大师极恭敬而念恩。
菩提道次第释义
菩提者,觉也。觉什么?觉诸法法性,即缘起无自性。(无有一法有自性)即了达诸法空无自性,但有缘起。
道者,行道之道,向菩提道上行,道有声闻菩提道、缘觉菩提道、无上菩提道。向无上菩提道行,得证无上菩提果。
次第者比如行道之步骤,始至某地,後至某地,必然有次第,若无次第,就是乱走,或徘徊歧路。途有次第,则循次第而前进可速达到目的地。
所谓次第,自依止善知识起,至止观双运止,有三段大道:最初依止善知识,皈依发心等为下士道;次修四谛等法为中士道;後修积集二种资粮为上士道。修菩提道次第先有前导六加行法,後再正修菩提道次第。
菩提道六加行,有广、略、不广、不略数种,今所讲的系稍广一种,亦名《修菩提道次第前导六加行法仪轨法如意摩尼曼论》,即善慧持教增广大师所造,大师出生于西康六-合县,是甚有名的大德,他是修大威德主尊成就者。
顶礼恩师慈悲摄受
顶礼乃造书者皈敬恩师,为求师加被,令著书勿为魔障、如法成就,此即注重上师瑜伽法,顶礼恩师如同顶礼佛,因师具足了三宝功德故,是以皈敬恩师,祈请慈悲摄受,并得加被。
恩师须具足三种资格,密教恩师有三资格:一赐灌顶,二传经咒,三傅口诀;
显教恩师有三资格:一授戒,二传经,三传口诀。若普通为作皈依或讲经之法师虽亦是师不足称为恩师。
菩提道次第前导六加行法之仪轨中分二:
一,正修时如何修法;
二,未修之前与中间如何修法 。
一, 正修时如何修法又分三:
(一),加行,
(二),正行,
(三),结行。
加行,即正行之预备,比如食前预备米粮菜蔬。正行,即正修菩提道次第。结行,即修後收福田等。未修与中间即上座以前下座以後,对正修有一种帮助,如人平常起、居、饮、食、语、行、皆应如法,并多听闻开示经论,习修既纯,上座正修,心境清净。
前加行法有六,
一,净扫住室供身语意像。
二,以无谄曲而寻供养,端严陈设。
三,身具八法坐安乐座,或随宜威仪。既安住已,善观自心,从殊胜善心中,修皈依发心、四无量心,决定令与相续和合。
四,明想福田。
五,总摄集净宗要,修七支及供曼陀罗。
六,如教授祈祷,决定令与相续和合。
身语意像者,身,即一切佛、像;语,即一切经卷 (佛所说法);意,如释迦佛手托之钵,文殊菩萨手持之剑,观自在手中数珠等,又如塔,(塔系共相)无谄曲者,邪命所得乃自应分所得而作供。
身具八法者,即昆卢佛八法。注解详後,随宜威仪者,不能双跏跌坐可方便自在坐,总之适己所宜。
善观自心者,最初要观察自心或善或恶?若为自求福报等自利心故而修法者,即系不清净心,若为度众生故而修法者,即系清净心,最初发心,要发大菩提心,因发心为入道之根本故。比如树根,根是毒根,枝叶必毒,根是药根,枝叶亦是药也。
令与相续和合者,口与心念和合,比如:诵皈依时,须了知皈依因,所谓皈依因者二,(一),观想对三恶趣生怖畏相,出离相。
(二),信仰三宝能为我作救护。
诵发心四无量心时,想一切众生皆沉溺苦境,我为度众生,代众生受苦故修法,将功德回向与众生
所谓四无量心即慈、悲、喜、舍;一一如法观想;如修依止善知识,即想善知识种种德行,诵皈依上师,想上师之功德大恩,无论修何法门,心即注念何门之境。
所谓相续,即身口心相续,亦称三密相应是也。明想福田者,观想对面曼达拉,亦称资粮田,其意比如下种子于田,下何种子,得收何果,对三宝礼拜恭敬供养,能生功德,生福资故,
总摄集净者,集即积集资粮,净即净治罪障,总摄者,总摄此二种宗要修七支
及供曼陀罗,七支将积集忏悔等皆修完备。
七支者,
一,礼拜,
二,供养,
三,忏悔,
四,随喜,
五,请转法-轮,
六,请佛住世,
七,迥向是也。
如教授祈祷者,教授即宗喀巴大师,祈祷令依止善智识起乃至止观止,其中所有一切功德生起,所有一切罪障消除,作祈祷时要心生恭敬,如法思维,即所谓令与相续和合。
西藏修法者,有闭关专修菩提道次第者,亦如显教修法者在四方结界,他们在闭关之室的四方垒石(不令越界意)。这也只是结外界而已,内心防护尤其要注意,内心防护法有如下四种,
一,依善智识,去无知过。
二,具惭愧心,免放逸过。
三,恭敬师友,免不敬过。
四,修对治法,去己烦恼。
(一),依止善智识,得善知识督策指导,可对治无知。
(二),具惭愧心,常念自己乃受戒修法者,如何可犯过,此即惭心,又念我私作恶事,他人虽不知,何能欺佛菩萨、瞒师友,此即具愧心,修惭愧心,即对治放逸。
(三),恭敬师友常对师友维恭维敬,对治慢心。
(四),察已烦恼有贪,就修不净观;有嗔,就修慈悲观,有痴,就修缘起观,对治烦恼殊胜。以上四种为显密所共有之法,密宗尚有别种对治法。
最初先想自他一切有情在相续之中,贪嗔痴疑慢等烦恼,如诸灰尘,洒以菩提心水,令其润湿,再洒红花所泡香水,又想自他一切有情处在相续之中,二障习气,一切垢秽,以胜义菩提心扫帚扫除。
观烦恼是灰尘,灰尘是象征,不但观想自己一身之烦恼是灰尘,应同时观想一切有情的烦恼是灰尘,观水即世俗菩提心,以菩提心水润湿自他有情一切烦恼故,观扫帚即胜义菩提心,扫除自他有情二障习气,一切垢秽,常具如此心,作如此想,即能成就,故发菩提心,修菩提行,不一定必要上座来修,要知道随时随地皆是修行之机,只不要离菩提心。
二障习气
(一)习气--所知障
(二)烦恼---烦恼障,中观派别以烦恼障、习气为所知障,唯识派别以烦恼种子为所知障,粗烦恼易断,细习气难除,故欲以胜义菩提心帚扫除.
菩提心分二种
(一)世俗菩提心:具菩提心,持“无”、“空”的智慧,此谓世俗菩提心。
(二)胜义菩提心:为度一切众生故,欲成佛。
为度一切众生而成佛,实无佛可成,度一切众生,但众生无自性,实无一众生可度,虽度一切众生,而实无众生得度者,现量通达“无我”,“无我”慧所任持之菩提心,为胜义菩提心。
刚刚有初地菩萨的见地,仅仅与胜义菩提心相似,在资粮道中亦有些见地,但对於法无自性、缘起等说法,稍知一点,非真实胜义菩提心,显教亦说扫地有五种功德,
(一)令自心清净,
(二)令他心清净,
(三)诸天欢喜 ,
(四)积端正业,
(五)死後升天上。
扫尘除垢诵、(须诵七遍)
一切有情之一切罪障,阿跋那耶娑诃。一切病,一切祟,一切灾,一切怨,一切秽,一切差鬼,一切疫鬼,一切恶相,一切恶兆,一切不吉祥,一切侵扰,一切横死,一切宿曜忌,一切王贼难,一切摩罗索,一切阎罗使,一切碍神,毗奈耶迦,一切留难违缘阿跋那耶娑诃。
扫除令净。诵扫尘除垢时,想外魔驱除,灾祟消灭,阿跋者--消意,那耶者--除意。
次加持地基等,诵诸佛大悲加持力,性净法界谛实力,我净意乐胜解力,合聚庄严最希有。加持者,由佛之威力加持众生,因由佛大悲之功德,令众生生信心,故称加持,又佛光照入众生,加被众生为加,众生感佛显应为持。
加持地基变秽转净具足三力:
(一)诸佛大悲加持力—令不清净成清净。
( 二)法界无自性力—万法唯心造,心净佛土净。(假若执实则难转 )
(三).清净意乐力。—有清净意乐,信佛能加持,有胜解心,三力合起即可转变。想所住室一切地基众宝为性。变成圆满清净刹土。即於如是清净室中。高广妙座。供设身语意像,次第无乱,端列殊妙。
地基具足三德 :
(一 )体如琉璃
(二 )相极平坦
( 三) 质柔软有弹性如皮球。
地无自性,在佛视为金砖琉璃,在众生视成砖士瓦块,视为砖土瓦块者乃众生共业力所感,比如水,众生视为水,天视为甘露,饿鬼视为脓血有此差别,乃各各自业所感,虚妄分别,于法界体性无关系,地,土,水本无自性也,故佛有清净功德,即成清净佛土,众生业障妄执即成污浊世界,若能常常观想,观想成熟,想琉璃地即是琉璃地,比如不净观,本无骷髅,若观修成熟,眼前即见骷髅,他人亦见骷髅。
正修时之前加行法有六 ,
第一,供设身语意像。
供设佛像不以金银铜泥贵贱而分别高下,佛像供一尊者即依释迦牟尼佛,修菩提道次第者,供释迦佛或宗喀巴大师作福田像,法宝供八千颂般若,及菩提道次第等经书,意像最好供塔否则剑,等三昧耶物亦可,位置:塔供最高层,次经,下佛,佛像先须开光,因泥塑木雕佛像恐众生生不起信心,故必开光,免去分别不敬,然既开光,已请得智慧尊降临入像,切不可作泥木想,应视同真佛,供设佛像端列供养,当随力所及,无力不要勉强,有力不要悭吝。
供佛功德有三:
( 一) 生起福德
( 二) 免去灾难
( 三) 减除烦恼
第二,以无谄曲而寻供养,端严陈设。
无谄曲分二,
一,物无谄曲,—非造不善业所得来财物,
二,心无谄曲,—不为自求现世福禄,後世人天福报,惟以供养功德,回向众生速成佛,(先诵供养云陀罗尼三遍)
嗡,那摩跋迦,(口+缚)得班啰拉娑惹,扎摩打纳,达他加达耶,阿惹哈得,三姆涅三补打耶,得那他,嗡,班则班则,摩诃班则,摩诃得匝班则,摩诃毗耶班则,摩诃薄底集达班则,摩诃薄底门(王+蜀)巴,三扎摩娜班则,萨(口+缚)迦摩,阿(口+缚)惹娜,毗穴答拉班则娑诃。
仗承三宝谛实,一切诸佛菩萨加持,圆满二种资粮大势,及法界清净不可思议力故,愿成如是。
诵供养云咒,想供物,遍满虚空,因法界谛实无自性,想有即有,想无即无。
第三,身具八法坐安乐座或随宜威仪,既安住已,善观自心,从殊胜善心中,修皈依发心,四无量心决定令与相续和合。
身具八法者,
一,两足跏趺。
二,手结定印。
三,背脊端正。
四,两肩平坦。
五,眼观鼻端。
六,头不低不昂。
七,唇牙自然,(不大张不紧阖。)
八,舌顶上颚。
安乐座者,即舒适座(不太硬不动摇)。修法,应特作一修法座,座高有一定尺寸,高一肘,广二肘,六指叉见方,左右後三面有靠沿,高约半肘余,座上垫下画右旋万字,又四方置四根吉祥草,草尖向中心,草能辟除垢秽故,昔释迦佛在菩提树下成道亦坐如是草座故,(佛昔在雪山修行时,有卖草者名吉祥,持此草供佛,佛後成就,故名此草为吉祥也。)
殊胜善心,即发度一切众生而修法之心,决定令与相续和合云云,口诵心想:身具毗卢七法坐安乐座,善观自身诸恶,状如黑光,从右鼻孔与息俱出,想诸佛菩萨之加持,状如白光,自左鼻孔与息俱入,加持相续,三返调息等。
毗卢七法或云八法,事实无差别,毗卢为一切佛色蕴所显,为成就一切身功德,故照毗卢七法端坐,因修法者,第一为清净色蕴关系,希将来成就清净色蕴耳。对于诸恶,自己会有虚妄分别,但恶都是黑业,故其光黑,观黑光从右鼻孔出,先用手按左鼻孔,由右鼻孔出气,黑光随气息出到虚空中,渐渐散灭,继想诸佛之加持,状如白光,自左鼻孔入,此时用手按右鼻孔,由左鼻孔吸入气,白光随息俱入,(观相是白光体是诸佛之加持)三次後调转,即先由左鼻出息,右鼻入息,亦行三次,再二鼻同时出息,同时入息如是一出一入,亦行三次,共经九次,所谓九接风法,调息後,风无不调,而恶分别亦遣去矣。
遣去恶心后,转无记心,尚欲再令转善心,由善心始可诵下文三遍:
噫,我今一次得暇满时,於生死处不应贪著,此诸慈母一切有情於生死中,三苦逼恼,为度令速出生死狱故,决定当得正等觉位。(令此殊胜善心明了)从无始来流转生死,得到人身,甚为希有。现在偶而得到人身,应知无常,思维黑白业果(下士道)。
虽得人身,此身易坏,不应贪著,求下世福报。纵即生天上,亦无常住。须知三界皆具足苦,应当发起出离心,希求涅盘(中士道)。
又自身既知三界苦求出离,证涅盘乐。但一切众生当如何?一切众生皆是我过去父母,他们为苦苦,坏苦,行苦所迫恼,应速令出离此生死牢狱,我今无力不能救度。天人,声闻,皆不能救度。惟佛方能广度众生,故我欲度父母一切众生,决定必须成佛,因欲成佛故,必须修菩提道。(上土道)
次明想皈依境,(究竟成佛之因,佛法由何入门。当先皈依,并须明了皈依境,所皈依之境即三宝)面前普贤供云海中,八大狮子善擎持,众宝所成广座上,略後光然摩尼座,杂色莲花月日上,本师释迦牟尼相,色如纯金顶严髻,右手按地左定印,上持甘露充满钵,两足金刚跏趺坐,披三法衣红花色,相好圆明庄严身,能使观者不知足。
面前,高齐眉际,离己一弓之远,(太高生掉举散乱,太低生昏沉)虚空中有普贤供云海,海形容其广大也,八大狮子,表八大菩萨,
昔释迦佛於法界秘密宫习定,有魔来侵,八大菩萨,显八大狮子相,遣逐之,狮前两手举起,(手掌平向上)表挡天魔不敢害修行人,两足按地表抵地魔,两眼瞪视,表观对面空中魔不敢来害修行者,狮毛色青,四爪如铁钩,自如闪电,发红状猛,舌卷捷速。
众宝所成广座者,羯摩杵,金刚钻所成,上有金刚体所成广大宝座,八大狮子持擎之,於大座稍靠後有小宝座,亦系八狮子抬,座系摩尼宝所成,燃大光明,其上杂色莲花,八瓣,四方四瓣皆红色,东南,西北两角黄色,西南瓣绿色,东北瓣蓝色,中央花蕊黄色,其上月轮,月轮上日轮,在密宗月轮表世俗菩提心,因月光清凉消众生热恼之障,日轮表胜义菩提心,因日光炽盛黑暗尽消,消去众生二障,莲花表清净,在污浊而不染,日轮垫上,端坐本师释迦牟尼相,
(本师即自已上师,须有具如下之资格:以讲仪轨者、灌顶者、传咒者为本师。昔宗喀巴大师以令众生有出离心者为本师,亦有以讲菩提道次第者为本师,称本师释迦牟尼佛者,因体是上师,相是释迦佛,如是观者,得佛加待力速而大)释迦牟尼佛身本无量,我们现在观佛身,先观为十六肘高,观法衣离佛身四指,(不紧贴身)相好圆满庄严,令观者心无厌足(赞佛身功德)。
光照十方超胜日,具足六十妙音支,和美语言闻无厌
佛身生光蕴如百日之集,普照众生,具足六十妙音支者,佛一音说法,不分别答众问,而众闻者,各得如己所问之答,如此功德,惟佛乃有,(赞佛语功德)深广心意智悲藏,边底俱超於测量,离诸恶垢圆妙德,略念能除二衰恼。深,赞佛智;广,赞大悲;边,即无边,指广;底,指深。悲广智深俱超於测量(赞佛意功德)离诸恶垢,谓佛二障断尽,(赞佛断德)圆妙德谓佛所得智具足(赞佛智德)
二衰恼者
一,生死轮回,
二,小乘涅盘。(在佛看来小乘涅盘亦是衰恼)
心间金刚持及妃,受用空乐多宝严,善著天衣心蓝吽,三种萨缍为本体。
释迦佛心间金刚持,右手持杵,左手持铃,明妃右持勾刀,左持嘎巴拉(颅器),受用空无自性之乐,世间人不知乐无自性,故其乐是有漏乐。空乐系无漏乐。
心蓝吽者,金刚持心间吽字蓝色,三种萨缍者,
一,三昧耶萨缍,(释迦佛)
二,智慧萨缍,(释迦佛心间金刚持)
三,等持萨缍,(金刚持心间吽字。)
左右莲花日月座,尽传承师敷陈设,右边座上有慈尊,广行传承讲师绕,
左边座上妙音尊,深观传承诸师绕,能仁前面宝座上,根本师长朝时相,
亲受法益诸师长,座莲日月而围绕,能仁背後略高处,狮座莲月日轮上,
胜百部主金刚持,加持传承诸胜师,三藏灌顶讲教授,无量传承诸尊长,
坐莲日月而围绕。
左右莲花日月座,如何生出,观想由释迦佛心间放光,至右边,光端生莲花,花上日轮,日上月轮座,座上有慈尊弥勒,及广行派诸上师无著菩萨等围绕,又放光至左边,光端生莲花,花上日轮,日上月轮座,座上有妙音尊文殊,及深见派诸上师龙树菩萨等围绕,又释迦佛心间放光至前面,光端生莲花,花上月轮日轮,(与左右座不同)日轮座上根本上师朝时相,及亲受法益诸师长围绕,朝时相者,初见师面相,即戴金黄色班的达帽,身穿红黄三法衣,外披红衫,喜欢相如慈母颜,右手当心,拇食二指拈优波罗花,花枝出偏於右边高齐於耳,花上菩提道次第颂,上有宝剑(颂表广行,剑表深见,二者表令众生生起修深广二菩提道次第)左手定印托钵,内盛甘露,(表寿长,修法圆满及,上师久住世佛事增长,一切成就意)能仁背後稍高处,狮座莲月日轮上,坐胜百部主金刚持,(胜者赞殊胜吉祥意,百部主者,即密宗百部之主,金刚持是也。)
能仁主伴四方外,密畏乐喜及时轮,遍照毗卢遮那佛,建三昧耶四大部,
本尊天众外报化,诸佛菩萨及二乘,勇识空行护法众,无量静怒各安住,
彼等之前微妙座,上有各说真正法,光明自性经函相,归境充满虚空界,
彼诸离过功德聚,以大悲眼注视自,犹如慈母与爱子,呼善男子生死苦,
特三恶趣诸怖畏,若欲解脱我来救,以欢喜状而安慰。
能仁释迦主伴,东方文殊,南方本师,西方弥勒,北方金刚持,又四方外怖畏居右,密集在前,胜乐于左,喜立于后,及四大部,时轮无上部主尊,遍照瑜迦第三部主尊,毗卢第二部行续主尊,建三昧耶初部事续主尊。
本尊天众,“天”字赞自在与胜义,即出世间者,非指世间天,外报化者,佛报化身,二乘者,声闻缘觉,勇识空行无量静怒,静者寂静相,怒者忿怒相,各安住其位。
总以上所云皈依境,或如是简略观想之,观想于已面前虚空之中,有八大狮子所擎广大宝座,于大座上稍靠后,有小宝座,亦系八狮子抬,其上杂色莲花,花上月轮,日轮垫上,端坐自性根本上师所显释迦牟尼佛相,心间金刚持及妃,金刚持心间蓝色吽字为本体,右边莲花日月轮座上,慈尊弥勒,及广大行派诸上师无著菩萨等围绕,左边莲花日月轮座上,妙音尊文殊,及甚深见派诸上师龙树菩萨等围绕,前面莲花月轮日轮座上,根本上师朝时相,一切亲传诸师长,坐莲日月而围绕,于释迦佛后方稍高处,狮座莲月日轮上,坐金刚持,及加持传承诸胜师,灌顶讲教授无量传承诸师长,坐莲日月轮垫而围绕,主伴四方外,右畏,左乐,密前,喜后,及时轮,遍照毗卢遮那,建三昧耶四大部,下方周围,一切本尊,一切佛,一切菩萨,声闻,缘觉,勇识,空行,护法众,无量静怒,分数层围绕,各安住其位,彼等面前微妙座上,置有各所说真正法宝,光明为性,经函为相,此充满虚空界之资粮田,一一皆以大悲眼注视自己,犹如慈母视爱子,待爱子求援,即来救护,此时自己对归依境,要想三恶趣苦,如身临危境求佛慈悲救护,宛如临难,忽遇救者现前,当起至诚恳切求救之心,此时并想诸佛犹如慈母,以手抚众生之头,呼善男子云 [汝了知生死苦,怖畏三恶趣,若欲解脱,我来救汝。] 以欢喜状而安慰。
修皈依因
眷属六道诸众生,自他皆受苦逼切,仰请师长及三宝,从彼救护作援助。皈依须具二条件,
一、出离三恶趣心,
二、信三宝能救护,方为真正皈依,故谓二条件为皈依因。
正皈依中共皈依
归依尊长,由祈祷故,从尊长能仁大金刚持,及其周围亲受疏传讲师身中,流注五色甘露,俱诸光明,体是诸师身语意功德事业之加持,灌入自他一切有情身心,从无始集一切罪障,特别的,比如捶恩师身,故意违师语,扰乱师意,不信轻毁,沾用师物,等总依一切罪障相如烟汁炭水,一切疾病犹如脓血大小便相,一切魔难如蛛蝎鱼蝌蛙蛇等,相继从根门及一切毛孔向外溢出,金刚地下有死主阎罗,状如红牛,张口獠牙,欲瞰自他一切有情之寿命,流入彼口,饱满下视,终无再起,一切地基成金刚性,自身澄净,光明为体,一切福寿教证功德,皆为增广,尤其诸师身语意密一切加持,流入自他一切有情之身心,故自他一切有情,皆入师长皈依之下。(归依尊长句诵七遍、全文诵一遍)
师现佛相,周围(见前皈依境)直接受传法者,远自释迦佛以下历代传承祖师,诵皈依师时,观想自己右父,左母,前冤,后亲,周围一切有情,与己同声念诵,由祈祷故,从资粮田能仁释迦佛金刚持及周围诸师,身中放五色光明,流注五色甘露,大者如雨,小者如雾,甘露由佛及师长身发出随光筒放射,到自己及一切众生,灌入顶门。净除无始以来一切罪障,特别对师所犯罪过,及不如法依止之一切罪过,化为烟汁炭水,从根门及一切毛孔向外流出净尽,自身澄净光明,福寿教证一切功德,尤其诸师身语意密一切加持,功德甘露流人自他一切有情之身心,故自他皆入师长保护之下。
皈依佛(诵七遍)由祈祷故,从尊长能仁大金刚持,及其周围密乐畏三欢喜时轮遍照毗卢,能仁建三三昧耶等,四部诸尊,贤劫千佛,三十五佛,过去七佛,等诸佛宝身中,流注五色甘露,俱诸光明。体是诸佛身语意功德事业之加持,灌入自他一切有情身心,从无始集一切罪障,特别的,比如恶意出佛身血,于像毁訾善恶,质当,抵押,贩卖佛像,恶意折塔,违背佛语,造此等业,总凡依佛一切罪障,……尤其佛宝一切加持,流入自他一切有情之身心,故自他一切有情皆入佛宝皈依之下。
(………同皈依师长文中,相如烟汁……….至福寿教证功德皆为增广一段文,这里文字省略 ,如前法观想,由一切佛身放光降甘露………)
对于佛所犯罪障,特别的,比如出佛身血,今世不作,前生或有,又于佛像毁訾,最易犯过,昔阿底峡尊者之弟子某,请得佛像一尊,持奉尊者面前问此佛像好否,尊者答言:[佛像怎有好劣,凡是佛像皆具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至于手工略粗] 故对佛像不得评论好劣,如造做不佳应加所塑手工二字,不可混言此佛像好或不好也。
皈依法(诵七遍)由祈祷故,从诸尊前法经函中,流注五色甘露俱诸光明,体是断证功德,灌入自他一切有情身心。从无始集一切罪障,特别的,比如诽谤正法,贩经为货,卖经而食,置经露地,质当,不敬,放跨越处,与鞋并持,讥议法师有无辩才等,总凡依法一切罪障。……尤其法宝一切加持流入自他一切有情之身心,故自他一切有情皆入法宝皈依之下。
归依僧(诵七遍)由祈祷故,从诸菩萨独觉声闻勇识空行护法神等,一切僧宝身中,流注五色甘露俱诸光明,体是悲智力三学等功德,灌入自他一切有 情身心。从无始集一切罪障,持如毁谤圣僧,破坏僧伽,夺僧财物,分别党类,不信邪见及缺时供,未酬谢等,总凡依僧一切罪障,……尤其僧宝一切加持,流入自他一切有情之身心,故自他一切有情,皆入僧宝皈依之下。
如前法观想,诽谤正法者,如学显毁密,学密诋显,又毁谤小乘法等,须知凡法皆是佛说之正法,无有优劣。但对各人根机而有差别,譬如病之与药,对症用药,药只要能治病,无有好坏分别也。
夺三宝物中,夺佛宝、法宝物,罪尚可忏悔,比如偷后生悔,悟非,即可忏悔,送还原处,偷僧宝物,其罪最重,无可悔赎。因僧人来往无定故, 虽偷后生悔,送还而本僧已他去,不能归还原主,无法忏悔。
广如上修,次明略修,
皈依师至皈依僧(诵七遍其降甘露净罪等广如下说而修)
无暇诵皈依时,可将归依师乃至归依僧,一起念诵。凡依上师三宝一切罪障……尤其上师三宝一切加持,( 上师之下加上三宝二字)
次不共皈依(共皈依者,小士中士之皈依,不共皈依者,大士之皈依也。)
诸佛正法众中尊,直至菩提我皈依(诵三遍)
由祈祷故,从一切归依境身中,流注五色甘露,俱诸光明,灌入自他一切有情身心,从无始集一切罪障。特由皈依三宝违越归依学处等,总凡依止三宝一切罪障,……尤其三 宝一切加持,流入一切有情之身心,故自他一切有情皆入三宝皈依之下。观想自己右父左母及一切有情同声诵前二句时,从对面资粮田一切归依境,同时放射五色光明,随光降五色甘露灌人自他一切有情顶门,充满全身净涤从无始以来所集一切罪障相如……(如前所说观想方法 )尤其三宝一切加持……入于自他有情身心相续之中。
次发心
我修施等诸资粮,为利众生愿成佛(三遍)
为利诸母一切有情,速当证得正等觉位,故从现在乃至菩提,受佛子戒学广大行,为利众生愿成佛心乃至成佛愿当受持。 于此中间,修以发心证果为道之法,极为切要,修彼之法,
发心果者,即发心所成之果,以果位为道而修。
如是猛修发心力,能仁欢喜分化身。入自净治诸罪障,自成能仁金刚持,
自身放光照十方,量等处空有情数,一一光端极分放,无数能仁金刚持,
净尽空量诸有情,二种世间皆清净,成如是已修欢喜,随能安住彼定中。
观想对面资粮田中,能仁释迦心间化出一分身释迦佛,先止于自己面前,与眉间齐,化光由自眉间入身,净治罪障,于自身心由加持故,自成能仁金刚持,自身即时放光遍照十方,光量等虚空有情数,一一光端极分放出 无数能仁金刚持,二金刚持加持净治一 一有情及器土之罪障垢秽,如是令所有情世界有情数皆成佛,令所有器世界器界皆成净土,如是观想时,略略入定。
诵已随能而定,次修四无量心。
我与父母六道众,无始流此三界中,恒受三苦所逼恼,总由无福未忏罪,
别由心随烦恼转,贪著自党嗔他类,由贪嗔力而受苦,今我及母诸有情,
云何能得离贪嗔,恒时安住四无量,维愿安住我令住,维愿加持能如是。
(随诵而想次诵)
恒受三苦,即苦苦,乐变坏苦,行苦所逼恼,总由无福未忏悔罪障 ,修积集资粮 ,流三界别由自心不能作主,随烦恼转,贪爱自己亲族眷属,对他类仇怨,生嗔,常有幸灾乐祸之心,即无仇怨,对他亦不生慈悲,不能摄他,由贪嗔造恶业而受苦。苦,烦恼也,为苦因,受三苦恼为苦果。
云何能得离贪嗔,先恒时安住於四无量,能得离贪嗔。安住於“舍”,是欲无量,愿其安住是愿无量,我令安住,是增上意乐无量,维愿加持,是祈祷无量一切有情云何能离亲疏贪嗔安住於舍,愿其安住,我令安住,维愿师长本尊加持,能得如是。
“舍”“安住无量”在前,是为了修习时,先今生起平等心故,若能怨亲平等舍贪嗔,对亲不贪恋,对他冤不嗔恚,而後慈悲等心方易生起也,离亲疏即平等,离贪嗔即舍,观现世所亲,过去生中未必亲,太贪爱即痴业,造业为堕落之因,现世虽为仇,过去生中,或是亲属,故对仇尤应生慈悲,亲疏无自性,应平等观,舍无量如地基,悲无量如种子,慈无量如水及肥料,喜无量如花果也。
一切有情云何能具乐及乐因,愿其具足,我令具足,维愿师长本尊加持能得如是,
一切有情云何能离苦及苦因,愿其远离,我令远离,维愿师长本尊加持能得如是,
一切有情云何不离善趣解脱最胜安乐,愿其不离,我令不离,维愿师长本尊加持,能得如是。 (三遍)
大悲为成菩提种子,愿有情离苦,即悲心,不但对受苦众生生悲心,尤其对造恶之人特别要生悲心,因受苦众生,苦受完了尚可转善,造恶者有恶因,必感恶果故,所以对他们特别生起悲心,他罪我代受,不令他感到苦果,悲心有初中後次第,初悲如种子,中间有悲心能修六度,如水与肥料,成佛後之悲心度众生,如果子成熟供众生食,故悲心自发心以至成佛,一法中具足一切法。
由祈祷故,从一切归依境身中,流注五色甘露俱诸光明,灌入自他一切有情身心,从无始集一切罪障,能障碍自他一切有情,修四无量清净一切罪障,……尤其皈境一切加持流入自他一切有情身心,故自他一切有情身中,皆生四无量之殊胜证德。
从一切归依境身中云云:观想见前,四部本尊及外围圣众,皆从上师生出,亦皆是佛之变化身,上师具足佛,菩萨,声闻,护法一切功德,体是上师,相是各各佛菩萨声闻,尤其归境一切加持者,总罪障清净一切加持,特别归境一切功德加持流入自他一切有情身心。相是甘露,体是加持。自他皆生四无量之殊胜证德者,对众生实实生起慈,悲,喜,舍四无量心,非徒空想。
次发殊胜心 即清净心(诵七遍或二十一遍)
特为利益一切有情,必须速速证得正等觉位,故当由甚深道尊长瑜伽门中修,菩提道次第。
速速解有二意,第一速,依密宗至迟十六生内成佛,第二速,现生即能成佛,又说:第一速即生成佛,第二速于六年或十二年内成佛,特为利益一切众生:( 所因 )必须成佛,( 所缘) 若但发度众生心无求成佛心,则有流入生死之过,若自求速成佛,无度众生之心,见地就落於小乘,故上二种心,必须具足方是成佛之因,有是因方得成佛之果,当由甚深道尊长瑜伽门中修者,甚深道即成佛之法,尊长指已上师,瑜伽门指如法,依止上师修习上师瑜伽法,菩提道次第,将上师瑜伽包括完善修,何本尊皆从菩提道次第成就,故如最初发心修菩提道次第,则一供一拜,皆是成佛之因。第四明想福田,以上福田或收摄已,更新观福田,或不收摄,重想彼福田令更明显,此为易修故,使於後派,奉请福田。
前空如前观福田,身放无量诸光明,遍无央刹现变化,作十二事调众生,
五部自性於五处,顶上嗡白喉啊红,心间吽蓝脐沙黄,密处哈绿五字严,
主尊心中种子字,放红色光犹如钩,从清净性法身界,请诸智尊入其中。
於此将以前所观想之福田,重复观想一次,令更明显,从一切资粮田能仁上师本尊诸佛菩萨等身中,放无量五色光明,遍无央刹现诸变化,作十二事调伏众生,再观五部自性於五处者,顶上嗡,白色毗卢佛自性,喉间啊,红色,无量光佛自性,心间吽,蓝色,不动佛自性,脐间沙,黄色,宝生佛自性,密处哈,绿色,不空佛自性,五字庄严,总一切佛菩萨皆放光,特别主尊心吽放红色光钩,从自性法身界请诸智慧尊入其中。从自性法身界,请智慧尊,从法身界请报身,从报身请变化身,又或从各本尊所住处请,各本尊各有住处,如洛伽山为观音住处,五台山为文殊住处,森登林为绿度母住处等。始初观想之诸尊名三昧耶尊,从十方佛土请来的名智慧尊,请来智慧尊入于三昧耶尊,合一无二,作十二佛事者:
一,生兜率天,
二,从彼下降,
三,入胎,
四,出胎,
五,善巧机密,
六,受用,
七,出家,
八,苦行,
九,降魔,
十,成佛,
十一,转法-轮,
十二,涅盘,
汉译诸经称八相成道,其内外含此十二事广略不同耳,显密不同之处,修显成就迟缓,修密成就利速,显教念佛,礼拜等不过一椿因上事,再若无方便,则修若干年不如密宗修一座功德大,密宗一座内将清障,成佛,度众生,种种事业,一起包括完全,所以显教成佛如渐次乘车乘舟,中途遇阻碍,尚须绕道,故迟,密教成佛如坐飞机,速达目的,而路程次第亦皆经过,惟速至耳。
维愿一切有情依佛、法、僧,
摧恶魔军及眷属,正知诸法尽无馀,佛及眷属降临此,世尊於多无量劫,
哀愍众生修悲心,广大志愿皆圆满,佛欲度生今是时,故从任运法界宫,
现诸神变及加持,为度无边众生聚,同诸净眷降临此。
一切有情依者,佛为众生所依靠,此赞悲德,摧恶魔军者,佛能摧坏恶法之魔军及魔军眷属,此赞力德,正知诸法尽无馀者,佛於一切法尽知无馀,其馀菩萨,声闻等皆不能尽知,因境广智狭惟佛智与境等,此赞智德,佛有度生之愿者,故今请佛来度众生,此其时矣。
观想时:第一对佛观想明了,第二信佛如真实降临,第三信佛福田皆是功德田。
略修如是
若广修者
诸法自在尊,等同纯金色,威德过於日,信心而奉请,寂静具大悲,
调伏住定地,智观法无著,成就无尽力,善来寂静尊,能仁一切智,
善造诸影像,供献而来此,为利诸众生,与此像共住,愿给寿无病,
自在诸胜事,
吽---,想诸智尊各入诸三昧耶尊,成一切皈处共集体性。
诸法自在尊者,即不为法所束缚而能自在一切法,善来者,即乘悲愿而来,供献而来此者,应改为来此供献处,与此像共住者,谓即与开光佛像合一而住,念诵啰字时,想智慧尊住在三昧耶尊顶上,念诵吽字时,智慧尊人三昧耶尊,念诵晚字时,智慧尊与三昧耶尊和合,念诵嚯字时,两尊和合如水融乳无二无别,生起空乐安住,利益众生。
一切归处共集体,性者,上自佛乃至护法皆共集一体具足三宝自性。此处若修沐浴,能令行者自修道次第所缘行相,知慧明了,信解坚固,息除秽障病魔损恼,渐於师长能为沐浴按摩供养,承事侍奉等,极为殊胜。印度规矩,沐浴代师擦身,又如师远道之下,身体疲倦代为按摩息劳,(依地风俗而异) 所缘行相者,无常行相 (有为法)无我行相(无为法 )信解坚固者,信解有为法系无常苦空,信解无为法真实无自性。
奉浴者先启白云,
谨请沐浴,於此一切资具浴处,奉请一切世尊,如来,应正等觉,明行圆 满,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薄伽梵 。(佛十名号)
次观浴室,於此浴室异香馥,水晶为地极显耀,炽然宝柱最可意,真珠伞盖具光焰。於资粮田狮匹四方,观四浴室,众宝所成,水晶为地,宝石为柱,真珠伞盖,显耀庄严,室外环以草地,宝树围绕,每一浴室,四方各有一门,门前各有一水池,金沙铺底,内贮香水,周围妙宝庄严,池边安置宝梯。
浴云
如佛降诞时,诸天献沐浴,我以净天水,如是浴佛身。
嗡萨尔幹,达塔迦达,阿毗克迦达,萨摩耶,醯尔耶阿吽。
咒义:萨尔幹,此云一切,答塔迦达,此云如来,阿毗克迦达,此云沐浴,萨摩耶或译三昧耶,此云誓句,醯尔耶阿吽,此云吉祥,大意云,沐浴此一切如来三昧耶尊获得吉祥,佛本清净行沐浴供者,为令自心清净耳。
行者先备一盆,内置铜镜,为某尊佛沐浴时,观镜中所显某尊佛身,而以宝瓶香水沐浴之,如是口诵咒,手随注水,心作观想诸佛解衣入妙宝浴室,自心放出无数天女,手执宝瓶,注水于池,而献沐浴。虽佛三密无烦恼,为净有情三业障,於佛三密供浴水,愿净有情三业障。
嗡萨尔幹,达塔迦达,阿毗克迦达,萨摩耶,醯尔耶阿吽。
一切佛集身,金刚持体性,作三宝根本,沐浴诸尊长。
嗡萨尔幹,达塔迦达,阿毗克迦达,萨摩耶,醯尔耶阿吽。
俱胝妙善所生身。满足无边众生语。如实尽观所知意,沐浴能仁金刚持。
嗡萨尔幹,达塔迦达,阿毗克迦达,萨摩耶,醯尔耶阿吽。
沐浴传承广大行,沐浴传承甚深观,沐浴传承加持修,沐浴传承大势行,
嗡萨尔幹,达塔迦达,阿毗克迦达,萨摩耶,醯尔耶阿吽。
沐浴教授诸尊长,沐浴传行诸尊长。沐浴根本诸尊长,沐浴亲承诸尊长。
嗡萨尔幹,达塔迦达,阿毗克迦达,萨摩耶,醯尔耶阿吽。
沐浴本尊诸天众,沐浴报化诸佛陀,沐浴三乘正法宝,沐浴大乘诸僧伽,
嗡萨尔幹,达塔迦达,阿毗克迦达,萨摩耶,醯尔耶阿吽。
沐浴小乘诸僧伽。沐浴勇识空行众,沐浴正守诸护法,沐浴护世四王众。
嗡萨尔幹,达塔迦达,阿毗克迦达,萨摩耶,醯尔耶阿吽。
略修如是,若欲广者,可如下文礼敬支时所说而修,拭佛亦随时宜,
次总浴者,
以诸非一珍宝瓶,满蓄悦意妙香水,俱诸歌音及伎乐,沐浴如来及佛子。
嗡萨尔幹,达塔迦达,阿毗克迦达,萨摩耶,醯尔耶阿吽。
拭身云以诸无等净香衣,拭擦诸佛菩萨身,嗡,吽,(口+掌),(口+什)阿,迦耶,娑(口+穴)达拏耶娑阿。
观想:佛沐浴毕,原有之衣饰供具,为帝释,梵天,天龙等请去,供者此 时另献新妙衣饰供具。诵咒时,手捧哈达挥舞,如擦身状,嗡字,毗卢佛种子,吽,不动佛种子,(口+掌),宝生佛种子,(口+什)(即纥哩),阿弥陀佛种子,阿,不空佛种子,迦耶,成就意,娑(口+穴)达拏耶,清净意。
供涂香云
以诸胜妙香,薰满三千界,如摩金放光,涂诸能仁身。
供衣云
种种色显如虹云,随触何人生安乐,为净我心献宝衣,愿得忍辱妙衣严。
供庄严云
佛具相好性庄严,不须诸馀庄严饰,供宝庄严愿众生,得诸相好严饰身。
供诸宝具云
悲心轮围名称幡,正定宝盖辨才光,供此胜缘诸资具,愿诸众生得净智。
供献炒宝吉祥瓶,种种香水善充满,愿净诸业烦恼垢,菩提心水恒润泽。
圆满金光照十方,吉祥威德遍晃耀,以此真纯宝金冠,供释迦王为顶严。
愿正法宝弘十方,广大安乐遍世间,证得人天诸众生,顶戴庄严十力位。
供诸宝具者,法-轮,幡,宝盖,吉祥瓶,宝金冠,佛经。
请久住云
愍我及众生,愿佛以神力,乃至我能供,世尊住世间。若时忙促,或修四座,於後数座,亦可置此供浴法。
第五摄集净扼要,供七支及曼陀罗,最初为礼拜支。
若广修时,
一切佛集身,金刚持体性,作三宝根本,敬礼诸尊长。
六加行法前四种加行完,今第五加行,修七支及供曼陀罗为令二障清净,
二种资粮圆满,我今为度众生,欲成佛,修此资粮—又要摄取供七支及曼陀罗修法之扼要。
初礼拜支,叩长头或短头,叩头依西藏规矩,两手合掌,双大指纳掌内,合掌内略空,如摩尼宝,名摩尼宝合掌法。先举掌于顶,表令身障清净,思念佛之身功德,加持自身,清净自己身障。为将来具足清净法身。
次举掌於喉际,思念佛之语功德,加持自身。令自己语言得善巧辩才。
三,举掌当心,思念佛之意功德,加持自意,令自己具足智悲力,一面赞佛功德,一面观已三门,化出无量三门。而所礼境亦无量,如是作观,则礼拜一拜,等同无量数拜,具无量功德,总之,恭敬礼拜觐相,
身礼即得身功德加持,
语礼即得语功德加持,
意礼即得意功德加持,
敬礼诸尊长者,尊长即上师,一切佛集身云者,上师为一切佛所共显,自己业太重,修多劫,业不能消灭,今佛显凡夫身为我师,而来摄受我,故对师不能生平凡想,若作佛想,自己即感得佛功德,作声闻想,即感声闻功德,(类推)故同时一样礼拜,而观相差别,功德悬殊。作三宝根本者。三宝由上师生故,师不说法,佛不生—法不生--僧不生,故为三宝根本,先表敬功德,末礼本尊身。
俱胝妙善所生身,满足无边众生语,如实净观所知意,敬礼能仁金刚持。
慈氏无著及世亲,解脱胜调名称军,狮贤二善行金洲。敬礼传承广行师。
曼殊龙猛破有无,月称及大正理鹃。善护佛意圣父子,敬礼傅承深见师。
大悲善逝金刚持,胜观得罗孥热巴,胜种比巴阿底峡,敬礼加持诸尊长。
妙吉祥昔无尽慧。呕拉打日勇金刚。菩萨宝祥及金洲。敬礼传大势行师。
讲修教授阿底峡。教授法祖种敦结。四瑜伽师三昆仲,敬礼教授诸尊长。
诸佛至尊宗喀巴。妙吉祥海克主第。法金刚及闻萨等。敬礼正行诸师长。
(此处可添自己傅承诸师)
皈处总集金刚持,随机示现知识相,能给胜共二成就,敬礼有恩诸师长。
密怖乐喜及时轮,遍照大日建三昧,四部密法所系属,敬礼本尊诸天众。
略由持号及忆念。能消暴恶诸罪聚。释迦能等三五佛。专一恭敬诚意礼。
牟尼王等前七佛,兄弟七佛贤劫千。阿弥陀佛不动等。敬礼一切正等觉。
摧坏集谛冥暗种。拔除苦谛毒箭根。佛母慧到彼岸等。敬礼三乘诸正法。
妙音观音金刚手。地藏菩萨除盖障。慈氏普贤虚空藏。敬礼八大近佛子。
弥勒狮子金刚手。及妙音等修大行。广度众生出二边。敬礼一切菩萨众。
智上及光幢。如是愿意尊。根寂静妙音。我当恭敬礼。
天及非天冠。敬礼足下莲。度一切困难。我礼度母尊。
善修十二深缘起。不须依正师教力。自能证得独觉智。敬礼诸圣独胜尊。
罗汉胜慧诸根调。善住乃至有正法。受持增长护圣教。敬礼罗汉诸尊者。
八大尸林廿四境。三十七处空界等。善住无数希有刹。敬礼勇识空行众。
速疾依怙及法王。吉祥天女多闻子。幔及四面骄醉等。敬礼圣智护法众。
能仁十六尊者等。任往何处利众生。随从护教终无厌。敬礼护世四王众。
若有暇时亦应礼拜,(念一颂拜一拜)忙则可弃此广礼,略者可诵一颂云。
遍观无央经教目,善士趣向解脱阶,由悲发动巧开显,敬礼此诸善知识。
由悲发动巧开显者,由悲心发动度众生,以善巧方便观众生机,应以何乘得度者,即显何乘而为说法,礼善知识等同礼三宝,因由善知识具足三宝故。
所有十方世界中………赞佛甚深功德海。
(即普贤行愿品中礼佛偈)
次供养支,若广修时从佛海供所成办。刹土海中于伽海,於功德海佛眷属,以信海供愿摄受。此即修八供,奉献二水五供及药。如是於于伽处改诵浴水,妙花,烧香,灯明,涂香,饮食,伎乐,每供改换于伽二字,例如供浴水则诵:“刹土海中浴水海”。供
妙花则诵:“刹土海中妙花海”余类推,每供皆诵—"从佛海供所成办---愿摄受"—四句
次供五欲尘云 此五欲指色、声、香、味、触。
宝自在王吠琉璃。青等显色及形色。变为三色金刚身。 奉献师长本尊眼。 (此金刚身指天女)
无执大种所出生。离说音韵诸声聚。变成三声金刚身。奉献师长本尊耳。 (离言说无自性之音韵)
龙脑沉水豆蔻等。善和所出诸香聚。变成三香金刚身。奉献师长本尊鼻。
资益身体甘露食。甘酸辛苦淡等味。变成三昧金刚身。奉献师长本尊舌。
触身即能与安乐。如意衣等诸触尘。变成三触金刚身。奉献师长本尊身。
(吠琉璃者,青色宝为宝中王)
次供轮王七宝云
智者以轮宝。遍满此刹土,能与悉地故,聪慧每日奉。
如是每供一宝,於轮字处易为珠、妃、臣、象、马、将、各字而供诵。例如供珠宝则诵:“智者以珠宝。遍满此刹土。”
供妃宝则诵:“智者以妃宝,遍满此刹土。”……………
次供随七宝云
能胜敌险诸利剑,遮护寒暑宝皮衣,轻软离染诸卧具,爱乐游戏悦意园。
随欲而卧安乐室,精织妙衣难烧割,鞋不沈没无劳倦,以此七种随从宝,
供师能仁及眷属,愿诸众生受利乐。
次供八吉祥相
妙福宝柄所执扶,除烦恼焰白伞盖,纯瞻部金所成办,利乐河中所住鱼,
吉祥纹彩向右旋,声扬十方白法螺,离恶泥垢净解脱,瓣叶繁盛洁白莲,
圆满无尽如意藏,众宝所成贤善瓶,壮於观瞻胜妙画,悉能成熟吉祥结,
最胜解脱宫殿顶,树立三身尊胜幢,能召圆满安乐世,胜妙金轮千辐辋,
供献世尊及眷属,愿大安乐遍世间。
八吉祥相者,一,白伞,二,金鱼,三,法螺,四,白莲,五,彩瓶,六,结祥纹,七,尊胜幢,八,金轮。
次供八吉祥物
如理如量诸法影,无杂明现最胜镜,尽除三毒诸烦恼,心藏牛黄殊妙药,
犹如月融旋瓶中,洁白精味妙醍醐,能摧死事善成就,长金刚命上茅草,
能感大果闻思修,转成菩提毗罗婆,宣扬名称至有顶,微妙海螺向右旋,
世出世间坚动德,尽能召摄赤黄丹,勇猛摧碎魔军聚,金刚器杖芥子聚,
奉献世尊及眷属,众生皆享诸吉祥。
如理,胜义谛。如量,世俗谛。八吉祥物一,镜,二,牛黄,三,醍醐,四,茅草,五,毗罗婆(一种果子)六,法螺,七,黄丹(修爱敬法用以勾召)八,芥子。(修降伏法用)
又以十方世界,人天未持,诸可意物,而为供献,如入行论说。
人天未持者,即人天未据为已有之可意物摄来供献,即意供献。
为受最胜宝贵心。应善供养诸如来。及正法藏无垢宝。并诸佛子功德海。
曼陀罗花及莲花,及青莲等香馥花。穿为华鬘极悦意。供养能仁胜供处。
胜香可意气遍熏,烧烟成云亦供佛。种种饮食诸食物。及天妙食亦供佛。
又供纯金之所造,端严莲花诸宝灯。平坦地基妙香涂。遍布悦意诸散花。
无量宫殿具妙音,悬挂诸宝极炽然。如是无量虚空严。供养大悲自性尊。
微妙伞盖纯金柄,周围悦意妙庄严。形状善妙众乐见。恒常供养诸能仁。
尽其所有诸华果,尽其所有诸妙药。又号世间诺珍宝。及诸悦意清净水。
众宝山聚与园林,寂静可爱诸处所。树木庄饰诸华叶。有树甘果繁压枝。
天等世间所有香,烧香宝树如意树。未种自然生香稻。又凡堪供诸庄严。
海湖池沼饰莲花,具足鸿雁发妙音。遍满无央虚空界。凡诸无主摄持物。
由心取持奉能仁,最胜士夫及佛子。诸胜福田具大悲。为愍我故受此供。
我因无福最贫乏,全无余财堪供养。故希利他诸依估。为利我故佛受此。
我今决定将自身,供养诸佛及佛子。愿大菩萨纳受我。恭敬永作佛眷属。
诸余供养聚,伎乐微妙音,能息有情苦,供云常充满。
一切法宝处,塔及形像前,维愿恒无间,降树宝花雨。
犹如妙音等,供养诸佛陀,如是我供养,如来及佛子。
我以音声海,称赞功德海,维愿诸佛前,定生称赞云。
此於忙时亦可舍置,略云,以诸最胜妙华鬘………………普遍供养诸如来 普贤行显品中供养偈
忏悔支者,若广修时先诵三十五佛忏,後如集学论文。诵云:
成就悲力诸菩萨,勇士勤行利有情,彼救有罪无依我,我终皈依诸菩萨。
次诵总忏,及佛尊众生依等,略则诵云:
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忏悔恃四力:
一,依止力—皈依三宝得三宝加持。
二,对治力—诵咒、拜佛,以百字明消除罪障,其封治力最大。
三,破坏力—追悔心(作恶事後悟非追悔力求忏悔即能破坏罪障故)
四,还复力—既忏悔已,誓不再造,还复清净。
随喜支者
十方一切诸众生,二乘有学及无学,一切如来与菩萨,所有功德皆随喜。
随喜善事不但随人去作有功德,即一念同情心,便生同彼所有功德。
请转法-轮支者
十方所有世间灯,最初成就菩提者,我今一切皆劝请,转於无上妙法-轮。
佛出世说法,令众生止恶修善,众生如得明灯,向光明之道进行,否则众生念念无明,如在暗处,诵颂时,观想诸天献法-轮,佛受已,作允诺意。
请住世支
诸佛若欲示湼盘,我悉至诚而劝请,维愿久住刹尘劫,利乐一切诸众生。
佛示湼盘,因为众生常见佛,即生懈怠心,不肯信心精进,故佛示湼盘,令众生感希有想,欲速修佛法,诵颂时观想诸天女,供献诸狮子座,请佛住世,佛欣然纳受,供狮子座,勇猛坚固,表能久住。
回向支者
所有礼赞供养佛,请佛住世转法-轮,随喜忏悔诸善根,回向众生及佛道。
廻向无上佛菩提,增上广大功德,修善不作廻向,福报有尽,若廻向菩提,
如一滴水入於大海,海水不乾,滴水不乾,三种善事最要,
一,始初发菩提心为成佛之因。
二,中间修布施,三轮体空布施,感得空慧圆满资粮。
三,廻向无上菩提成正果。(三轮体空者。无施者相。无受者相。无所施物相。)
供曼陀罗者
请供刹界,嗡,班杂普弥阿吽。大自在金刚地基,嗡,班杂惹克阿吽。外铁围山所绕中间,须弥山王,东胜身洲,南瞻部洲,西牛贺洲,北俱卢洲,身及胜身,拂与妙拂,谄及胜道行,俱庐与俱卢月,众宝山,如意树,满欲牛,自然稻,轮宝,珠宝、妃宝、臣宝、象宝、马宝、将军宝、宝藏瓶、嬉女、鬘女、歌女、舞女、华女、香女、灯女、涂女、日、月、众宝伞、尊胜幢。
曼达面积最大一箭,次一肘,小一手叉,高四指,曼达质以红铜为最如法。(因红铜在西藏为宝中所摄)形式有圆、半圆、方、三尖四种,修息灾,增益,爱敬,降伏,四法,息法用半圆,增益法用方,爱敬用圆,降伏用尖,颜色有五彩者,各表各法曼达内先涂以牛物五种,所供米麦等洗净而用,拌以六香药料及奶子等更佳,四方方位,有二说,一,依自己面前为东方,表自积集资粮,速得圆满;另一种则依佛面前为东方,表得佛加持力速,供时先以左手撮米少许于掌内执持曼达底边,次以右手握米於曼达上撤米三次,复以右手腕脉部贴器,向外拂拭三次,观想清去三业罪障,所以用手腕脉部者,因彼处,系神通脉,亦称菩提脉故,次复撤米三次,以右腕脉都向内擦拭三次,观想佛三门功德入自身三门,而後将曼达置於盘中取米物供献,随堆随诵供文,观想成就大自在金刚地基,遍敷妙花,
依次堆米,依次作观,始堆中央须弥山,次即从东起,东胜神洲,南瞻部洲,西牛贺洲,北俱卢洲,次东南身洲,东北胜身洲,西南拂洲,东南妙拂洲,西北谄洲,西南胜道行洲,东北俱卢洲,西北俱卢月洲,再东方众宝山,南方如意树,西方满欲牛,北方自然稻,又东方轮宝,南方珠宝,西方妃宝,北方臣宝,东南角象宝,西南角马宝,西北角将军宝,东北角宝瓶,
又东方嬉女白色,南方鬘女黄色,西方歌女红色,北方舞女绿色,
东南角花女黄色,西南角香女白色,西北角灯女淡红色,东北角涂女杂色,
顶上东方日,西方月,南方众宝伞,北方尊胜幢,至此米物装满结顶,观轮坛广大,量等三千大千世界,随诵 :
其中人天圆满富乐无不具足,以此奉献根本传承诸胜恩师,总集三世归处为体,有恩本师善意能仁大金刚持,
诸天眷属,为利众生,愿哀纳受,又愿受己以大悲心加持自他一切有情。
香涂地基众花敷,须弥四洲日月严,观为佛土奉献此,众生成受清净刹。
自他身语意资财,三世福微妙宝坛,轮普贤供养聚心,持供师长本尊及。
三宝维愿哀纳受,加持自他等,
伊当姑茹、惹那、曼札拉、冈、尼耶达耶弥。 (曼达置供桌上手掌内米向空撒尽)
咒义:伊当,此云此。姑茹,此云上师。惹那,此云三宝。曼札拉,此云刹界。
冈,此云虚空。尼耶达耶弥,此云供献。以此圆满具足虚空刹界奉献於上师三宝。
供曼陀罗法,所供堆数,有数种不同,最简单者为七堆,通常修加行供十万曼达者,即用七堆修法,其上为二十三堆,二十七堆,及三十七堆,上列者即为三十七堆修法。
菩提道次第修法卷上笔记(终)
菩提道次第修法卷下笔记 加行内第六加行
第六如教授请白,与相续合,初约三大义以猛利欲乐三诵请白:
敬礼归依师长三宝,愿尊加持我内相续,我从不恭敬善知识起,乃至执著二种我相,加持速灭一切倒心。
从恭敬善知识起,乃至通达二种真实。加持速生一切不颠倒心,加持速疾息灭一切内外秘密违缘障碍。
首先皈依师长,因依止为修道根本故,初约三大义(广大派)
一,我从不如法依止善知识起,乃至不如法修菩提道次第三士道止观之倒心,祈加持速灭。
二,以如法依止善知识起,乃至通达二种真实之不颠倒心,祈加持速生。
三,内违缘者,自身一切疾病,外违缘者,外方人非人等,为我作损害。秘密违缘者,即烦恼。所有对修行一切违缘,祈加持速疾息灭,令功德生起。
乃至执着二种我相者:我执、法我执。
执五蕴和合之假相为我,即我执。五蕴和合假安立之我,系无常,不得极乐故。
真我恒常自在,於一切法,执为有自性,又证涅盘而以涅盘为有自性者,具是法我执。
乃至通达二种真实者,通达法我无自性之真实,即本体无自性之理,二种真实应通达,是不颠倒心,二执在三士道中亦应断,何故在此始出,因三士道修完再修止观,二我在观中破之,故列後。
次就道次第启白中,先启白广大行派诸师。
具足吉祥本师宝,安住我顶莲月座,由大恩门哀摄受,赐给身语意悉地。赐给身语意悉地。
吉祥者,或译德,依显教说福智二种资粮具足,密宗说得空乐不二。本师宝者,上师有如摩尼宝,能满弟子一切愿,(修道成佛之愿)安住我顶莲月座者,对上师启白後,上师喜欢,由对面上师身,分一化身安住我顶上,面朝外与已同向,合掌向资粮田启白,我弟子已发心,维愿加持我弟子,於相续之中,菩提道功德生起,赐给身语意悉地,念第二句赐给身语意悉地时,观想对面诸佛放光,顶上本师由心吽随降甘露,入自顶门,充满身中,涤除无始时来一切罪障,罪障被甘露一冲洗刷,如炭水脓血,从各毛孔及下道流出,如是三业清除,三门清净,而後功德甘露由足下起渐渐上升,溢满三门,如是依止上师一切功德生起,得身语意悉地,特别对依止师宝信心,得以生起。
无等导师释迦尊,至尊绍圣无能胜,佛记圣者无著足,启白佛及菩萨前。
无等者—无有比伦,绍圣者,绍继佛位,无能胜者,无有能胜,即指弥勒菩萨,佛记,此云得授记者,即指无著菩萨,启白佛及菩萨前,念第一句启白,观资粮田上师能仁,弥勒无著,降大甘露,其余佛降小甘露,从我顶灌入,将障碍修广大行之界障消去(不依止及不如法修之罪障消灭),念第二句启白时观想彼三尊欢喜各分一化身,自顶门入我身,由加持故,凡属于广大行二种菩提心一切功德生起。
时观想彼三尊欢喜各分一化身、自顶门入我身、由加持故凡属于广大行二种菩提心一切功德生起。
世亲瞻部顶上严,圣解脱军得中道,及住信地解脱军,启白三开世间眼,
世间眼
世亲为南瞻部最通达无我之大知识。圣解脱军者,得中观道之大解脱者,及住信地解脱军此三大知识是开世间眼目者,因世间众生无明障覆无异盲目而行,第一句启白三开世间眼,诸尊降甘露灌我顶门将无始二障消去,第二句启白时,彼三尊各分一化身自顶门入我身,加持同彼通达无我得中道解脱之功德生起。住希有处最胜军,身修深道调伏军,广大行藏遍照师,启白众生三亲友,(三亲友。弘智度道狮子贤,持佛教授孤萨黎,悲摄众生有善师)启白众生三商主,(三商主,领众生到湼盘宝山如亲友,如商主)
以上启白赞扬诸尊证果功德,而求加持,观想如前,
以下启白大阿阇黎。
护菩提心金洲师,持大辙轨燃灯智,光显善道敦巴宝,启白坚教三栋梁,
(三栋梁,大辙轨者--如实观照中观见之辙轨,燃灯智,即阿底峡名字,敦巴宝,即阿底峡弟子,瑜伽自在兰若师,深定坚固内苏巴,持毗尼藏塔玛巴,)启白边地三灯炬,启白边地三灯炬。精勤修习虚空狮,善士加持虚空王,离世八法狮子贤,启白佛子贤善足,启白佛子贤善足。
世八法者,即称、讥、苦、乐、利、衰、毁、誉、有说法者,觉悟众生,如众生之灯炬,精勤修习虚空狮。(修菩次止观)
菩提心视众如子,本尊摄受垂加持,导浊世众善智识,启白虚空幢师足,
(幢师足。虚生幢即宗喀巴之师,曾得本尊加持,具足菩提心。)
无缘悲藏观世音,无垢智王妙祥音,雪境智严宗喀巴,启白善意名称足。
悲有三种,生缘悲、法缘悲、无缘悲。见众生悲境当前以众生及苦为实有,而生起悲心,名生缘悲。观无常、苦、空、自己了解无我,但为随顺众生认为有我、有苦,而生悲,名法缘悲。了达法无自性、众生无自性、对无自性众生前,起无自性悲心,名无缘悲。无垢者清净,无垢智王妙祥音者,文珠菩萨。雪境者,雪山西藏之别名。善慧名称者,宗喀巴之尊称。雪境智严者,依地赞名,雪山智者之顶上庄严也。以上启白念第一句时观想彼诸尊放光,降甘露灌入我身,将障碍修菩次止观之罪障消去,念第二句启白时,诸尊各分一化身自顶入我身,加持生起一切功德,尤其菩提心及修菩提道次之功德生起。
此处加自己传承诸师之赞颂。最后诵云
摄归处师金刚持,随机示现知识相,赐与胜及共悉地,启白有恩诸师长。 (可诵一次)
次启白甚深观派诸师
无等导师释迦王,总集佛智妙音尊,观甚深义龙猛足,启白善说三顶严,
启白善说三顶严。月称光明圣意趣,大理杜鹃彼长子,次理杜鹃佛子足,
启白正理三自在,启白正理三自在。如实观照深缘起,持大辙轨燃灯智,
光显善道敦巴宝,启白瞻部二庄严,启白瞻部二庄严。绍隆佛种博朵瓦,
观慧无比霞惹瓦,菩提心主伽喀巴,启白三满众生愿,启白三满众生愿。
教证菩萨笈补巴,净教自在胜智者,三界众生依估宝,启白最大三上座,
启白最大三上座。净戒香馥桑勤巴,毗尼亿主错孥瓦,竟对法海门扎巴,
启白众生三导师,启白众生三导师。获得甚深广大法,具善众生之所依,
贤善事业弘圣教,启白吉祥师长足,启白吉祥师长足。修行自在尸罗然,
正依知识童子光,胜道净心杰公足,启白如来三佛子,启白如来三佛子。
持希德藏佛陀弟,善士加持虚空王,离世八法狮子贤,启白佛子贤善足,
启白佛子贤善足。菩提心视众如子,本尊摄受垂加持,导浊世众善知识,
启白虚空幢师足,启白虚空幢师足。三学财满智慧宫,贤善事业利所化,
名光遍照瞻部方,启白吉祥师长足,启白吉祥师长足。
观想同前,惟改广大行派为甚深见派,观其降甘露,将障碍修甚深观之罪障消去,入身加持得甚深观一切功德生起,广大行者修福资粮,甚深见者修智资粮,一总说菩提道次第,一别说无我。初深见广行二派,各有传承。自宗喀巴于此二见通达,并广深合为一传承,虽其后尚有分开修,而传承是一,启白两派诸师后,加传承诸师,乃至启白有恩诸师长,徐徐读诵,降甘露忏罪之观想,如前述。若略修者如前文云:
具足吉祥本师宝…………(此句下文同后二十页第一行故略之而以……表之)俱胝妙善所生身…………(此句下文同前十五页第十行起至后半页第一行敬礼正行诸师长,惟将敬礼改为启白。)加传承诸师,次诵云;摄为归处金刚持,随机示现知识相,赐与胜及共悉地,启白有恩诸师长。总摄资粮田归处为金则持,随众生机示现善知识相,赐与众生胜共二悉地,故师长之恩重如佛。
次就总加持门启白(总加持自依止善知识起至止观双运止之加持)
诸功德本为如理,依止恩师是道基,善了知已多策励,恭敬亲近祈加持。
观想对资粮田启白后,资粮田放光降甘露,净治自他一切罪障,加持自他得如理依止之加持。
一次得此暇满身,知极难得具大义,遍诸昼夜恒无间,生取坚心愿加持。
人身难得,今偶一次得此暇满身,藉此人身方可成佛,所以具大义利。恒无间者,念念相续不间歇,生取坚心者,修行佛法之坚决心令我生起。
身命动摇如水泡,速疾坏灭当念死,死后如影随于形,黑白业果恒随逐。
获定解巳于罪聚,虽诸小罪亦应除,勤修一切妙善聚,常不放逸祈加持。
此共下士道次第,念人生无常,黑白业果如影随形,获定解者,此云获涅盘。定解既获已,虽微细罪,亦不再作,勤修善行,常不放逸,祈求加持成就。
受用无饱众苦门,不可保信三有乐,见过思已当希求,解脱妙乐愿加持。
此共中士道,受用无饱者,五欲无厌足,实为众苦之门,三有乐即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之乐亦不可保、不可信。既见过患,即当希求解脱,如是解脱妙乐愿加持生起。
清净意乐所引发,正念正知不放逸,圣教根本即解脱,修为坚实祈加持。
此上士道,清净意乐所引发者,即为度众生、欲成佛,所引发起修行之心,别解脱者,即七众别解脱戒。祈加持修持坚实。
如自沉没三有海,慈母众生悉如是,见已荷度众生担,修菩提心愿加持。
慈母众生同己一样沉没三有苦海,我当荷起度众生之担子,如此为度生而成佛之菩提心,愿加持坚实。
发心若不学三戒,当知定不证菩提,故应勤发大精进,学菩萨戒祈加持。
三戒者—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学菩萨戒,包括六度、四摄。祈加持成就。
散驰邪境令寂灭,如理观察真实义,寂止妙观双运道,速当生起愿加持。
别修止观二道,散驰邪境者。即修此本尊,想到他本尊,生此邪境,即用止法止之。如理观察真实义者,观察无我,无自性,寂止即禅定,妙观即正观,双运道者,止观双运不可偏依,如是双运道,祈加持速生。
善修共道成法器,乘中最胜金刚乘,诸善丈夫胜道阶,愿速趣入祈加持。
共道者,即前三士道,为密宗显宗共修之道也。成法器者,成可修密法之器,金刚乘在诸乘中为最殊胜,善丈夫者,善知识。诸善知识之胜道阶,祈加持速趣入。以上每诵一颂,如法观想。
若于此中间受四灌顶加持,广则先受五部律仪,正受灌职者
总摄一切归依处,总诸福田特能仁,心中遍主金刚持,从顶嗡字注甘露。
净涤身障修生次,安立能成化身果,从喉啊字流甘露,净涤语障修幻身。
安立能成报身果,心吽字光流甘露,净涤意障修光明,安立能成法身果。
复从五处降甘露,净三业障修双运,安立能证金刚持,应想已得四灌顶。
尔时二种成就本,谓护净律三昧耶,愿获真实决定解,舍命守护祈加持。
次正通达续部心,二次宗要善勤习,四座瑜伽不散漫,如师教修愿加持。
愿说如是妙道师,及正修伴坚固住,内外一切诸障碍,速疾息灭祈加持。
显一切生不舍离,善师受用正法乐,圆满地道诸功德,速证胜位金刚持。
灌顶义藉一切如来智慧甘露灌顶,令生起殊胜三昧耶,于此观想对面总诸资粮田放诸光明,特别能仁心中遍主金刚持,从顶嗡字放光降射大甘露如小雨状,灌入自他有情顶门,净涤无始以来所有身障,身障消除,由加持故,顶上生嗡字,修生起次第安立能成化身果,又从金则持喉啊字放光,注流甘露入自他有情喉际,净涤无始以来所有语障,因加持故,喉生啊字,修幻身安立能成报身果,
又从金刚持心间吽字放光,随流甘露注入自他有情心间,净涤无始以来所有意障,意业清净,由加持故,心生吽字,修光明安立能成法身果,复从金刚持顶上嗡字,喉际啊字,心间吽字,脐间娑字,密处哈字,五处一同放五色光,甘露随光注射降入自他一切有情顶门,充溢全身,净涤无始以来三门一切业障,加持五处五字庄严,修双运道,安立能证金刚持,如是应想自身己得四种灌顶,得此四种灌顶,即己得毗卢佛、无量光佛、不动佛、宝生佛、不空佛五方五佛之灌顶矣,尔时二种成就本者,谓护净律三昧耶,及获真实决定解,此二者舍命守护祈加持。
此处若欲摄受亡者,观想亡者安住对面,如平常样,从总摄一切归依处起念诵,(想亡者一同念)至速疾息灭祈加持下诵,愿一切生不舍离………,此时随同观想上师能仁心间放红光钩,从亡者顶门下去,钩止明点,至诵,速证胜位金刚持句,将钩速速提起,直入上师能仁心间。(明点即识,详弥陀往生法)
次收福田诵
广大白净福田尊,能仁心吽放光明,照耀无央忿静众,从外渐入诸师长。
广大行派入慈尊,甚深观派入妙音,亲得法缘入本师,加持派入金刚持。
此收摄福田,观想能仁心间吽字放光,照耀外围无央忿静诸尊,先从外围渐渐向内次第收摄,先吽光照外围外围,勇识空行护法众化光入诸佛菩萨身,次吽光照诸佛菩萨,诸佛菩萨化光入四大部主尊身,再次吽光照四大部主尊主尊,化光入诸师长,凡属广行派诸传承师化光次第收摄,最后收入慈尊弥勒身,凡属甚深见派诸传承师化光次第收摄,最后收入妙音尊文殊身,亲承传承诸上师收入本师身,加持派收入金刚持身,如是暂成五尊,中央能仁,右弥勒,左文殊,前本师,后金刚持。
暂于五尊观令明显
二子化光入正尊,具足三恩根本师,由前融入能仁心,金则持尊从顶降。安住心中智萨缍,诸座入佛座莲月,总摄归处佛大日,想自现见具善根。能仁心间吽字放光照四方主伴,左右二子慈尊、妙音,各各融化,光自左右入于正中本尊身,前面根本师化光,自眉际融人能仁心,后面金刚持化光,自顶上降入能仁心间安住智慧萨缍身,然后观诸尊座,融化入佛座莲月。想自即是亲见师长善意能仁金刚持,具善根之士夫发大欢喜;次佛喜入顶上师狮子莲月日轮座上有能仁金刚持安住三种萨朵体 三种萨缍者,即三昧耶萨缍、智慧萨缍、等持萨缍是也。复于顶上师长善意能仁金刚持,以猛利信敬略供七支及曼陀罗,专恳启白;
俱泜妙善所生身,满无量众希愿语,如实尽观所知意,敬礼能仁金刚持。
尽奉实设意化供,无始造罪皆忏悔,随喜凡圣所修善,生死未空善安住。
为诸众生转法-轮,自他善回大菩提,四洲须弥日月宝,宝坛普贤供养聚。
供摄归处师本尊,哀愍纳受垂加持,启白四身为体性,师尊能仁金刚持。
启白离障法身体,师尊能仁金刚持,启白大乐报身体,师尊能仁金刚持。
启白种种化身体,师尊能仁金刚持,启白总摄诸师长,师尊能仁金刚持。
启白总摄诸本尊,师尊能仁金刚持,启白总摄诸佛陀,师尊能仁金刚持。
启白总摄诸正法,师尊能仁金刚持,启白总摄诸僧伽,师尊能仁金刚持。
启白总摄诸空行,师尊能仁金则持,启白总摄诸护法,师尊能仁金刚持。
特当三诵下二句
启白总摄诸归处,师尊能仁金刚持。
次启白云(此下启白分三,上段忏罪,中段生功德,末段请加持生起诸功德。)
我与慈母一切有情,生生死死,长夜领受种种猛利大苦,皆由意乐加行,未能如理亲近诸善知识,未思暇满义大难得,发生坚固取心要意,未思死没无常,未怖诸恶趣苦,至心皈依三宝。未能深信业果,于黑白业如理取舍。
大苦即八苦,三苦即苦苦、坏苦、行苦。意乐即生信心及恭敬心。加行即礼拜承事。
供养等。未思暇满义大难得者,于八暇、十圆满身之难得大义未思,暇者,闲暇也。谓有闲暇可以闻法修法也。
八无暇者,
一、三恶道。
二、盲聋暗哑。
三、世智邪辩。
四、正法灭尽时。
五、生北俱卢洲。
六、生无想天。
第一三恶道,分之为三无暇。即成八无暇。
十圆满者,
一、生在人中得丈夫身,众同分圆满。
二、生在中国,得四众处。(四众谓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处所圆满。
三、身体不缺根支,性不顽嚣。 解善恶,依正二报圆满。
四、于现生中不作五无间罪,无业障圆满。
五、不拨无因果,无信解障圆满。以上五者,名内圆满。
六、遇佛出世。
七、值佛教法,一、俗谛正法,施设圆满。
八、二胜义(真谛)正法,流转圆满。
九、二谛正法,犹存在未灭,证道有人,正行不灭圆满。
十、随顺资缘圆满。即衣食卧具汤药等缘具足,此后五为外圆满。
难得者,人身难得,善处如甲泥,恶趣如地土,既未思暇满,义大难得,即亦难发生坚固取心要意 ,(若知人身难得,当知宝贵,当发坚固取心要意,取心要意者,人身非徒具人相而己,须离八无暇,方是圆满人身,既得人身,应速力修佛法,不要再失人身) 未思死没无常,未怖诸恶趣,不发心皈依三宝,未能深信业果,于黑白业如理取舍,故生生死死,长夜领受猛利大苦,以上共下士道
未知生死皆是苦性,发生猛利欲解脱心,未能发生解脱心已,如理学习三学之道。共中士道
此生死者,包括三界,指三界皆是苦性,未知苦性,即不能发生求解脱心,是以不能如理学习三学之道,三学即戒、定、慧。
又于一切有情,未能远离亲、疏、贪、嗔、住等舍心,发起知母、念恩、报恩、慈、悲、增上意乐,菩提心宝,如理修学大菩萨行。上士道
此上士道修冤亲平等之舍心,知母者,谓已无始以来受过生命无数,即有父母无数,故父母皆是三界众生轮回流转,是故众生皆过现父母,不知此理故,不念恩报恩,慈心与乐,悲心拔苦,增上意乐者,此云度众生之事我来负担,修菩提心有七种次第,前六,是发菩提心,因后一菩提心为果。菩提心不生,不能如菩提道次第修习大菩萨行,所以招致生生死死,长夜领受猛利大苦矣。以上启白为忏罪
今我及慈母一切有情,意乐加行,愿能如理依善知识,思惟暇满大义难得,发生坚固欲取心要之意乐,念死无常,怖畏恶趣苦,归依三宝,深信业果止恶修善,如理修学。共下士道
欲取心要之意乐,心要者,在道中指成佛,欲修佛法,先明善、恶、因、果、有信心、方能如理止恶修善。了知生死皆是苦性,发生猛利欲解脱心,发起欲求解脱心己,于三学道如理修学。共中士道又于一切有情远离亲疏贪嗔,生等舍心,知母、念恩、报恩、慈、悲、增上意乐,菩提心宝,如理学习大菩萨行,维愿师长本尊加持。共上士道
佛教化众生,循循善诱,次第引进,第一步,教众生明黑白业修善止恶离三途苦,但恐众生脱离三途苦生入天乐就此满足,再一步,又教众生了知三界皆是苦性,人天之乐亦是无常,应求涅盘,然后又劝诸声闻菩萨不应住涅盘,须发大菩提心精进修六度四摄等大菩萨行,以期成佛度众生。此段生起功德
由启白故,顶上师长本尊身中,流出五色甘露俱诸光明,灌入自他一切有情之身心,无始所集一切罪障,会障碍生起菩提道,特由意乐加行,如理依止善知识等,于相续中,一切所有罪障,疾病魔碍,悉皆清净。其身明净,光明为体,福寿教证一切功德,皆悉增广,特以意乐加行,如理依止善知识等,菩提道次一切证德,于自他一切有情之身皆得生起。此段为求加持以前诸功德
一面启白,一面观想上师本尊身中流出五色甘露降入自他一切有情之顶门,充满全身,净涤无始所集一切罪障,特别于相续中能障生起菩提道次一切证得所有罪障,化为烟水脓血从各毛孔及下二道流出净尽,即将毛孔闭住,其身明净,福寿教证一切功德甘露由足下升起,溢满周身,仍闭住毛孔,如是上师本尊之加被特以菩提道次一切功德于自他一切有情身心相续之中皆得生起。
第二正行,广如乐道、速道所说,圆满具修道次所缘,今为科不空虚,于一切道略为熏修。乐道及速道二种经论之名
妙乐根本谓善士,如理依止生利乐,不尔即断善聚本,如理依师愿加持。 (一颂)
当知善师即真佛,断除分别师过心,愿见一切功德品,及无量恩祈加持。 (二颂)
由猛信敬善意乐,行供身命一切财,特以如敬奉行供,专令欢喜愿加持。 (三颂)
离难内外顺缘满,堪生戒律至双运,以后难得故此身,取净心要祈加持。 (四颂)
死没怨敌决定至,彼复今日亦可来,故弃现乐修临终,定利正法愿加持。 (五颂)
无始所集诸恶业,死后无主生恶趣,当念领受寒热等,难忍大苦祈加持。 (六颂)
救大怖畏无余依,无欺三宝胜归处,至心归后当修学,粗细学处愿加持。 (七颂)
黑白业受苦乐果,故当断恶勤修善,特依四力治无始,所集众恶祈加持。 (八颂)
第二正行:
依善知识法分(三) 一、如理依止法。(观第一颂) 二、意乐依止法。(观第二颂) 三、加行依止法。(观第三颂)
依善知识以后如何修法次第分(二) —、于暇满行劝取心要。(观第四颂) 二、心要如何取法分(三)
甲、共下士道修法分(四)
一、思维无常 (观第五颂)
二、思维恶趣苦(观第六颂)
三、皈依三宝 (第七颂)
四、于业果生决定信心。(第八颂)
依善知识之法,思维依善知识之胜利,及不依止之过患,妙乐根本谓善士,善士者即善知识,如理依止生利乐者,有二义,
一、于善事善后有利,谓利。
二、于善事现有善利,谓乐。利乐必从善法生,而善恶应知,分别取舍,必赖善知识指导,无善指导,即盲行,必造恶事,断善聚本。第一颂如理依止法也,当知善师即真佛者,因师为佛之代表,故凡佛所行,皆善无过,如见师过,乃系自己业障所感出,故须断除分别师过之心,但愿见一切功德品及无量恩,如此祈加持,
第二颂意乐依止法也,(观师同佛,功德虽无分别,但予我之恩有差别,故有法师与根本师之别。)
由猛信敬善意乐,行供身命一切财者,外供养,内供养,特以依教奉行供者,依教止恶,修善,善知识摄弟子,为令离苦得乐成大乘,对修法上说,故依教奉行供,(即法供养) 为最上供养,专令上师欢喜,盖成悉地由师,全赖师悦乐也,
第三颂加行依止法也,上师称谓各地不同,印度对上师称姑鲁,西藏称喇嘛,称尊重者为汉称,现称尊长与上意同。谓上师之德尊,上师之恩重,离难内外顺圆满,离难者即离八无暇之难,内外顺缘满,五内自圆满,五外他圆满,堪生戒律至双运者,堪生密宗戒律之人身极难得也,取净心要者,清净意乐成佛之心,祈加持生起。(四颂) 死没冤敌决定至者,凡有情决定死,死没怨敌,今日亦可来,北俱卢州寿量有定数,活一千岁。西牛贺洲五百岁。东胜神洲寿二百五十岁。惟南瞻部州寿无定数,自出生以至百岁,死缘甚多,有下生即死亡者,俗语 [朝不保夕] 故不得等待,应弃现乐修临终,决定利益之正法,现乐者指现前五欲之乐,定利正法者即于我决定有利之法。(眷属财宝携不去,惟有佛法得加持。)第五颂定利正法愿加持。死后无主生恶趣者,即死后自不能主,被业果作主,三恶趣,即地狱、饿鬼、畜生。地狱有八寒八热苦,饿鬼腹大如山咽喉如针,欲食而口吐火焰,其苦可知。畜生,但看现世畜生,受宰割鞭打之苦,此等难忍大苦祈加持脱离 。(六颂) 救大怖畏无余依者,即无有别人可依,只有归依真实不虚三宝,具离恶趣及生怖畏二心,求皈依乃是真实归依,归依后当勤修学,粗细学处愿加持。(七颂)
断恶修善特依四力,
一、依止力。
二、对治力。
三、破坏力。
四、还净力。(八颂)
励力勤修善趣因,虽能一得善趣位,然亦未越自性苦,当厌生死愿加持。 (九颂)
无主逼迫三有者,谓惑及业然诸业,依惑乃生于惑怨,勤修对治祈加持。 (十颂)
若离惑业于生死,结生相续大系缚,当生欲受无漏乐,猛解脱心愿加持。 (十一颂)
为脱三有修三学,尤于德依出家戒,愿一切生勤护持,犹如眼目勤加持。(十二颂)
乙共中士道修法分 四
乙 一 思维苦谛 生死过思 观九颂
乙 二 思维集谛 流转生死次第 观十颂
乙 三 思维灭道 生起希求解脱心 观十一颂
乙 四 思维道谛 戒定慧三学修法 观十二颂
善趣因者,修五戒十善,未越自性苦者,谓下自三途,上至非非想天,不出三界自性苦,三界苦如火坑,对苦谛生死当厌离,出离心之量如何,应对一切作牢狱想,无主逼迫三有者,谓不能自主或自在,惑者烦恼,业为生死因,因有烦恼而后造业,故先须断烦恼,依惑乃生于惑怨者,因依惑如怨家,使我堕三恶趣故,勤修对治者,常起正知正念,片时亦不放逸,结生相续大系缚者,即受生轮回,母缚甫脱子缚又生,尤于德依出家戒者,谓功德所依出生之出家人所受之戒护戒犹如护目。
勤修虽能得解脱,尚未能满自利乐,故当趣胜大乘道,双满二利愿加持。 (十三颂)
现虽分别亲怨中,然诸亲怨实无定,故莫分党趣贪嗔,悉住等舍祈加持。 (十四颂)
无始漂流生死中,故受胎生亦无始,当知有情皆是母,生知母心愿加持。 (十五颂)
凡为母时如现母,最极爱惜善养获,一切皆养恩难保,生念恩心祈加持。 (十六颂)
如是俱念及正知,故意舍弃罪更恶,报恩故当令离苦,安立胜乐愿加持。 (十七颂)
有思诸母乏安乐,施与身命财善乐,愿诸有情皆具足,圆满安乐祈加持。 (十八颂)
慈母众生遭苦逼,所受一切苦因果,我当尽取顾彼等,悉离忧苦愿加持。 (十九颂)
我当定令诸众生,成就满圆无漏乐,永断一切极重苦,速能如是祈加持。 (二十颂)
任运能满自他利,除正等觉更无余,为利一切有情故,速证佛位愿加持。 (廿一颂)
自他均不忻痛苦,同求安乐愿了知,如是求乐他亦然,自他平等祈加持。 (廿二颂)
爱着自乐为苦因,爱他是诸圆满本,劣胜差别由彼分,故自他换愿加持。 (廿三颂)
将自善乐诸因果,与他感苦诸因果,以乘风息取舍教,修菩提心祈加持。 (廿四颂)
自十三颂起为上士道修法。
丙、上士道修法
分(二 )一、须入大乘之理趣。
二、发菩提心之规则(分三),观后面所列表。
勤修虽能得解脱,尚未能满自利乐者,若但修解脱自证涅盘而止,则落于小乘,其乐不究竟,故当趣胜大乘道,满自利利他之愿祈加持。(观十三颂)现虽分别亲怨中云云者,令于一切有情修等舍,冤亲平等观,昔有乌博尊者,已证阿罗汉,有天眼通,一时见有迎新娘者,尊者大笑,或问之故,曰[今世新娘即前世同伙冤家,现前婆母,乃前世婢女,地位颠倒,亲怨互换矣。](十四颂)无始漂流生死中云者,令于一切有情修悦意慈,分三
(一)生知母心者,无始漂流生死中之一切众生皆为我过去父母。(十五颂)
(二)念恩者,凡为母时如现母,母之恩德,过去不知,但观现母之恩爱其子女,愿舍生命,护养其子女,可知恩德之伟大。(十六颂)
(三)报恩者,如是具念及正知,既明白了知众生为我过现父母,若自证声闻等果,舍弃父母,不令父母离三界苦,得涅盘乐者,罪更恶,应恒常对父母说佛法,劝其止恶修善,命其离苦,安立胜乐。(十七颂)
有恩诸母乏安乐云云者,正生彼菩提心分三,
(一)修慈心(与乐)施与身命财善乐。(十八颂)
(二)修悲心,(拔苦)慈母众生所受一切之苦因果,我当尽取,我一人代受,愿彼等悉离忧苦。(十九颂)
(三)增上意乐,(作离苦得乐之事)成就众生圆满无漏乐。(二十颂)
任运能满自他利云云者,(利他心之修法)修菩提心,除为度众生而成佛希求菩提心之修法,更无余道。(二十一颂)
自他均不忻痛苦云云者,(自他平等之修法)自了知求安乐亦令他安乐。(二十二颂)
爱着自乐为苦因云云者,(自他互换之修法)如求不得苦,舍不得现乐,流转生死为苦因,爱自即凡夫,即劣,爱他可成佛,即胜、劣胜差别在此,互换看将爱己之心换转爱他。(二十三颂)
将自善乐诸因果云者,(以乘风息取舍法),自将恶心消灭,转无记,再转善心,将自善乐因果功德,化成白光乘风息舍出,加诸众生,众生罪障所感诸苦因果,状如黑光,乘风息取入我身。(二十四颂)
为令发心增不退,忆念胜利六次发,断四黑法策勤修,四种白法愿加持。(廿五颂)
如是利他所立誓,为令立誓速圆满,受行心戒当勤学,诸广大行祈加持。 (廿六颂)
如诸众生各所欲,身财三世诸善根,变化修施令增长,广大施心愿加特。 (廿七颂)
别解脱等止恶戒,虽至命难不犯毁,羞作微细性遮罪,常不放逸祈加持。 (廿八颂)
人及非人大种害,无边忧苦之所逼,观为业果无忿怨,安然忍受愿加持。 (廿九颂)
为利他故修菩提,无量难行经劫海,愿披无怯无疲劳,大精进界祈加持。 (三十颂)
稳固念知遮沉等,专注一缘引轻安,身心于诸善境界,如愿而住愿加持。 (卅一颂)
善见诸法真实性,以妙观慧思择力,引发轻安所摄持,生甚深观祈加持。 (卅二颂)
由施摄受诸有情,以法爱语令善行,自亦与彼同事修,四摄利他愿加持。 (卅三颂)
如是共道修身心,成法器后从善师,受四灌顶入大密,无上大乘祈加持。 (卅四颂)
尔时所受诸戒律,若护易得诸成就,不护定堕地狱烧,爱护如命愿加持。 (卅五颂)
净凡死有中有生,能于道果二位中,速办法报化三身,生初次弟愿加持。 (卅六颂)
业风悉入心无坏,现证幻身及光明,并双运道第二次,圆满诸行愿加持。 (卅七颂)
如虹澄净金刚身,离障俱生空乐意,合和双运金刚持,愿速证得祈加持。 (卅八颂)
为令发心增不退,忆念胜利六次发者,此受行菩提心,每日昼三夜三修六次,
断四黑法者,
一、诸师尊前作欺诳。
二、他人作善令悔疑。
三、嗔恨骂辱于菩萨。
四、心不正直作谄诳。
修四白法者,
一、于诸有情不谖诳。
二、于诸有情正直心。
三、于诸有情如来想。
四、令诸有情圆菩提。
如此断黑修白滪加持。(二十五颂)
如是利他所立誓云云。(二十六颂)此受己修学法分二,
一、为成熟自相续修六度法,分六,
(一)、修布施,如诸众生各所欲者,凡有希求所欲身或财,来现在前皆令满愿,如此并不能因布施令众生无一贫匮,其真意为薰习自己生起慈心,成就布施波罗密,身财三世诸善根者,不但财施,法施尤为要紧,以三世善根施他,变化修施令增长者,即观想发光降甘露施众生。(二十七颂)
(二)、修持戒,别解脱等止恶戒者,即别别解脱,修一善法,解脱一恶法之谓,等,指菩萨戒,密宗戒,虽至命难不犯毁,昔有二比丘同远行去见佛,途中苦渴,遇一水池,水面浮有无数小虫,饮水伤虫则犯戒,不饮则渴死,甲比丘宁可渴死,可犯戒,乙比丘想,不饮则渴死而不能见到佛,为愿见佛,即饮其水。彼行达到佛地,面佛,礼佛毕,佛故问曰[闻汝有二人来,今何只汝一人来,彼安在?]
乙比丘答云,[彼己渴死道中。]佛复叹曰[汝虽见我,但己犯戒,造大罪业,面见我又何所谓哉,彼虽渴死,因持戒故,彼己立升天上,证果矣。]乙比丘大惭愧,羞作微细性遮罪者,所谓性罪,即根本罪,佛无遮,世俗亦制止,遮罪但佛有遮,世不禁,又性遮俱有,既为佛所遮,世俗亦禁。(二十八颂)
(三)、修忍辱,人及非人大种害,大种者,谓四大,地、水、火、风、之害,视逆境来作为三宝之加持,违缘心更固,比如受人打骂谤辱等损恼,想此可清除我之罪过,毫无忿怨安然忍受。(二十九颂)
(四)、精进,为利他故修菩提,云云者,精进波罗密,为度一众生故,虽堕地狱受无间苦,无怯无畏,如披无怯无疲劳之大精进甲。(三十颂)
(五)、修静虑,稳固念知者即正念正知,遮沉等者,即遮五欲盖,专注一缘,引轻安者,习定观相,初观对面佛像为一尺高,极庄严相好之释迦佛,( 任视何尊皆可 ) 专注一缘,依佛像修观,先观上部或专注眉际,白毫,引轻安者,引出身心轻安,不生粗重阻碍,昏沉者,昏系迷糊,起掉,病易除,沉系对境不明,常或误不明为得定,故须力除,身心于诸善境界者,观佛相,所缘事境能如意而止。(三十一颂)
(六)、慧度,善见诸法真实性者,了知诸法真实无我无自性,生甚深观得智资粮。(三十二颂)以上六度为成自利,
二、为成熟他相续修四摄法,由施摄受诸有情者,
(一)、布施摄,以法爱语令善行者,
(二)、爱语摄,自亦与彼同事修者,
(三)、同事摄,四摄利他愿加持,
(四)、利行摄,以上四摄为成他利(。三十三颂)
别修金刚乘法分四,
一、修成深器道器二法,如是共道修身心至无上大乘祈加持者,令身心清净成堪修密法之器,后从善师者,择师宜慎,密教阿阇黎若不如法,其罪甚大,师徒先须互相观察三年,既依止矣永毋违背。
二、修净三昧耶律仪法,尔时所受诸戒律至爱护如命愿加持,诸戒律者,
菩萨戒分三
(一)、律仪戒。
(二)、摄善法戒。
(三)、饶益有情戒。
密宗戒律约分二,
(一)、普通戒律。
(二)、特别戒律。
三、二次第之修法分二
(一)、生起次第之修法,净凡死有中有生,至生初次第愿加持,已受生为生有,己死为死有,生前死后为中有,能于道果二位中速办法、报、化三身,脱离三有身证三身。(二)、圆满次第之修法,业风悉入心无坏,至愿满诸行愿加持,
四发愿证果,如虹澄净金刚身,至愿速证得祈加持,
以上每诵一颂,至愿加持句,观想师长本尊放光降五色甘露灌入自他一切有情全身,净涤无始以来所积一切罪障,罪障被甘露一冲洗刷,如炭水脓血,从各毛孔及二根门流出,如是三门清净,而后功德甘露由足下起渐渐上升,溢满三门,福寿教证之一切功德具足,尤其于所祈愿,具修菩提道次第圆满诸行功德,皆能生起,想降甘露,徐徐而诵,忙则舍置,如是正行随其广略善修习已,至修完时,逆从双运,至净住室,当观能否如先发心,(即能否如文中所说而修)若能尔者,当发欢喜,更愿以后仍如是修,若未能者,当自责罚,誓后不尔,启白师长三宝等最为切要,说此是修狮子游戏三摩地法,能令善行极为增长。 逆从双运者,福智双运,逆修,从后回前,倒修,顺修,由前往后,修顺逆来回修,成就坚固,此是修狮子游戏三摩地法,言坚固而稳当也。
菩提道次第修法立表如左
菩提道次第前导六加行法分二
一 正修时如何修法分三
( 一) 加行
(二 )正行
(三) 结行
二 未修中间如何修法
三 正行 依善知识法分三
( 一 )如理依止法
(二 )意乐依止法
(三 )加行依止法
依善知识以後如何修法次第分二 一 於暇满行劲取心要 ;二 心要如何取法分三
甲 共下士遗修法 分四
乙 共中士道修法 分四
丙 上士道修法 分二
甲 共下士道修法分四 乙一 思维无常
乙二 思维恶趣苦
乙三 皈依三宝
乙四 於业果生决定信心
乙 共中士道修法分四
丙一 思维苦谛
丙二 思维集谛
丙三 生起希求解脱心灭谛
丙四 三学修法道谛
丙 上士道修法分二
丁一 须人大乘之理趣
丁二 发菩提心之规则分三
戊一 菩提心之修法分二
戊二 受愿菩提心之仪轨
戊三 菩萨行之修法分二
戊一 菩提心修法分二
己一 由因果七教授门修法分二
庚一 利他心之修法分二
庚二 希求菩提心之修法
己二 由自他互换门法分三
庚一 自他平等之修法
庚二 自他互换之修法
庚三修取舍法
庚一 利他心之修法分二
辛一 成立发心之基础分二
壬一 於一切有情修等摄
壬二 於一切有情修悦意慈分三
癸一 知母
癸二 念恩
癸三 报恩
辛二 正生彼菩提心分三
壬一 修慈心
壬二 修悲心
壬三 修增上意乐
戊三 菩萨行之修法分二
己一 总修大乘法分二
庚一 受行菩提心法
庚二 受己修学法分二
辛一 成熟自相续之六度修法分六
壬一 布施修法
壬二 净戒修法
壬三 安忍修法
壬四 精进修法
壬五 静虑修法
壬六 慧度修法
辛二 成熟他相续修四摄法
壬一 布施
壬二 利行
壬三 爱语
壬四 同事
己二 别修余刚乘法分四
庚一 修成深器道器之法
庚二 净三昧耶律仪法
庚三 二次第之修法分二
辛一 生起次第之修法
辛二 圆满次第之修法
庚四 发愿证果
第三结行
信解顶上师长本尊,为一切归处之共体,多返回白。
顶礼供养皈依,总摄三世归处为体,有恩本师,善意能仁大金刚持。至少诵三次
次观想云
能仁欢喜化二身,入自自身成能仁,心月轮上自阿字,黄吽庄严咒围绕,
放光净诸情器世,成清净刹及能仁,当缘自他一切身,心间种子诵诸咒。
先诵师长名号咒,次诵师长咒即自己上师之呪最好诵一百零八遍
嗡阿,姑茹,班杂,答惹,苏嘛底歌尔底,悉地吽吽。宗喀巴咒诵二十一遍
嗡牟尼,牟尼,磨诃牟那耶,娑哈。释迦牟尼佛咒至少诵二十一遍
嗡阿班杂,答惹吽吽。金刚持咒诵七遍或二十一遍
宗喀伯咒咒义,姑鲁,云上师,斑杂,云金刚,答惹,云持,苏嘛底,此云善慧,歌尔底,此云名称,悉地,成就。
於此已信解顶上师长为一切归处之共体虔诚返白,顶礼供养皈依……大金刚持,
诵三次後,观顶上能仁欢喜,一身化为二身,化出一身入自顶门,自身刹那转成能仁身,心间生起月轮,月轮上有一白阿字,又一黄吽字在阿字前,周围生起咒字,第一本师咒,次上师宗喀巴咒,再释迦佛咒,後金刚持咒,咒轮自内心右旋,依次第数匝围绕(咒字立体形),种子咒字放光,照触周围环绕之父母寃亲,及六道众生,净除彼等一切罪障,彼等亦皆刹那转成能仁身,心间皆具足咒轮,同时放光遍照十方世界所有有情及器土,一切器世皆成清净刹,一切有情皆成能仁,如是缘自他一切身心间种子诵咒。
以上诸咒随力多诵後发愿云
愿我承斯善,速成师长佛,不余一众生,尽立师佛地,
久修彼道(菩提道)所积集,二种资粮(福智二资粮)如虚空,
愿我成佛度一切,痴盲慧(无慧目)目诸众生来至彼位(佛位)一切生,
愿妙音尊哀摄受.此如宗喀巴大师之愿。
圆满教(正法)第(次第)最胜道,得己修习令佛喜,
如自所证道宗要,大悲引动善方便,除灭众生意中暗,长久住持如来教。
正法胜资所未遍,虽遍己灭诸方所,愿以大悲动我意,光显利益安(佛法)乐藏,
诸佛菩萨微妙业,善成菩提道次第,赐与诸求解脱者,令佛事业久增长,
为助善道诸顺缘,及除逆缘人非人,愿一切生不舍离,诸佛所赞清净道(菩提道),
若时我於最胜乘,如理勤修十法行,愿具力者恒护助吉祥大海遍十方。
具力者即大护法,由前所生一切善根,当以猛利欲乐,从普贤行愿等门,回向究竟诸希愿处,後诵云,从自心间吽字放光,照触一切有情器界,器化为光,入诸有情,有情化光,融入自身,自亦化光入心月轮(上下两头渐向中化)月入咒曼,咒曼入阿,阿字入吽,时足入哈,哈入哈头,头入半月,月入空点,点入那达,那达亦不可得,皆成空性。略为安住,又从空中刹那自成一面二臂吉祥金刚怖身,顶上嗡,喉间阿,心中吽。亦可观想其余本尊,或观想成师长能仁金刚持身,於不修时作诸事业。
第二未修中间所作事者,谓多观阅开示菩提道次第加行六法之经论,具念正知防护根门(六尘六门),饮食知量,精进修习觉悟瑜伽,於沐浴饮食等瑜伽,皆当勤学。嗡阿吽
菩提道次第修法卷下 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