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解说道的断心中有瑜伽。
此中分二:(一)总说词义与区分的建立;(二)别说所修义。
(一)总说词义与区分的建立。由于是在中有世界由光明和幻身中断了心识,以现起双运,因此称做道的断心瑜伽。因为不堕于二类或因为住于前后二者之间,故而称做中有。此中项目的分合甚多:至尊米拉定为胜义法性的中有、自性道位的中有、现分生死的中有、梦境睡眠的中有、最后有的中有和经过生的中有等六种。他又分成了见、修、行、梦境、生圆、末摩、三身和果等的八种中有后,讲给了岗布瓦。
尊者日琼巴说成了见、修、果三种、有贪无贪、有过无过和词义等的六种中有。尊者喀觉巴讲了“双运四身中有、自身智慧中有、分际自性中有、无误缘起中有。”等四种。《中阴如意藏安乐指导》中定为“生灭的中有寻觅、自他的中有一味、来去的中有辩别、是非的中有除关。”四种等分法甚多。其中唯尊者玛尔巴归摄为
“现分生死中有,梦境睡眠中有,及最后有中有。”等三种最有名。此中前两种是凭借根本四法转以为道用的。
所以,从此等中有的区分中,这里要讲的本题断心瑜伽是相关到中有世间的。复次,《大乘阿毗达摩集论》中所讲的“如枰杆一高一低,死殁而结生。”是将死有停止与中有幻化讲成了同时发生。此亦是将有情死后,未按生称做中有。此之性相,《摄行论》中讲道:“又由进入胜义谛曼陀罗之次第而遍舍了蕴,被风界收摄后具有了受;并为三有随缚又被法界之同类因所生的念而遍引摄。
由于具足了善与不善行相的心,故而等同五岁童,能见一切、诸根圆满、受用香食、不由金刚等而反复、具足一切性相、具足业的神通力和由于住至七日变迁后,成为由自身分别心所生的善与不善业所造作,故而获得因缘后,便于诸五趣[53]中就以筒车[54]之规而再再受取结生且成为随顺轮回之苦者。”这是详细讲说了中有的立论和如下乘论藏中也做的明确解说。
(二)别说所修义。能修学此中有的瑜伽就是诸上根者辨识第一中有(生死中有)的光明,中根者于第二中有(睡时中有)中对幻身修学能力,下根者于第三中有(后有中有)中遮止产门而选择。此中第一种瑜伽就是临终当四大和一切粗细相与分别心隐没,而四空和内外的征相显现时,将其与如先前忆持光明时的整持和随灭的现证等的妙行和合,特别当三现分连同光明现起时,要住于上师所指点的见解之上。死光明时风心若溶于肉心中脉,二现的戏论就息灭,一种如无云晴空便立刻出现。
此时具有先前串习的殊胜体验者在意境中就会出现如与熟人相遇或如行人返乡的感觉。辨认了此以后,虽能等持,但若住于断除了先前增益的见上而任持,就不成为通达实相,所以,此时应当对将这个空性见的抉择修成与大乐相结合的子光明或道位光明发起精进。复次,大多数人承许彼基位死时光明为母光明,修习道位昼夜光明为子光明。但是,尊者玛尔巴和米拉日巴的主张,是将一切法的实相那种自性光明承许为母光明,将由集五元气的因缘于此分位中三摩地清楚现起承许为子光明,因为是有所生能生的关系。
无论怎样,若能以现在觉醒时收摄气息入于中脉而串习四空和能将酣睡和合到光明的话,才能以风息之力在死有中和合母子光明。若能和合,就无疑会认识到于其外面中有现起,所以是忆持中有的方便,而且还特别优异。隐没次第圆满后,由于赤白(菩提心)和合,脉、风、明点和心等的一切功能和元气全都汇集于肉心中脉,所以生起空明大乐的三摩地。此时一切盖障全被智风吹起的猛厉火之暖而焚烧,菩提心精液移动。
实修道位光明的瑜伽行者以先前串习之力尽夺蒙蔽和迷乱胜中脉之力,并由于在被罗睺[55]智金刚[56]吃掉能所二取的日月种子的一切现行的那个时候而修,所以,凡凭依前面所讲的分位光明来主修乐明无分别者,他于此时通达的光明体性就成为势力,对于以此势力摧伏刹那的二障和圆满二资粮,就像主人受用财富一样获得自在后,成佛为如五次第的直接教授者诸先师所讲的安乐报身、光明化身和无分别法身等三身的体性,这就是金刚身心的无欺征兆。
此中那证得的智慧虽是三身同体,但主要是成就了死时光明法身,所以诠说为此。第二种瑜伽。就是这个第一中有的光明虽然一切具六界的有情死殁时都会出现,但由于对教授的要领串习甚少,所以不认识;纵然认识了,也由于不能依止,故而集五元气之聚便分裂而消散,此后识及其所乘的持命风就从九门任一而出,一当远离色法心法[57],就马上端直地生为中有的意身,这就是中有世间的正事相。它的性相是如上面所讲。
在此分位大多数有情皆因可怖四声[58]和可怖的三深渊[59]等不可言说的罪心习气的原形幻景和畏惧的灾害而苦恼。而造福的士夫则无此等反感出现,反随着被天迎接、尊敬和供养等净相而从安乐往趋安乐。将此转为道用,必须认识中有,因此要以相应的业神通等确定的六征象之门来认识。而不论现起任何善恶之相也都要安立为独觉的学处、大乘的发心、密乘的生次和瑜伽行者之见等自所串习的妙行,并因仅一念此就能从怖畏中解救出来且诸灾难自散,所以,由于在凡常幻象之后刹那也不失地保持了明智——心的原状,因此识就成为势力而于风息获得自在。
此时幻象虽然依稀出现,但它总会入道的。能有如刚才那样的修持,熟练最为重要,所以应当认为从现在起就是中有地将它与妙行和合,特别是若出现在能生怖畏和忧苦等的境相和外因之上时,就观想为中有的幻象而安立为真实性的状态或认真修为无实如幻。有时候确定为中有的六征象也要观察有没有等从现在起要认真修学中有。忆持了中有来修道是较余法进度更大,即如尊者那若巴所讲:“此中有本为住于与报身相同的风心和合之身,故是最妙的所依。
识亦是梦境以七变较昼相显明,中有以七变较梦境显明,而且变化也容易。由于识无所依,所以,念和欲难依。而若以正念忆持了的话,道行便不费辛劳,于此中段以一座修便得解脱。”
但是,补特伽罗若是上根,就无需观待于这样的方法。这在《摄行论》和《文殊口教论》等中讲道:作为他人死后中有出现的代替品是于此中幻身成就为报身,彼所依身能成佛:其方法就是辨识具三现分的次第,由在何处等持了光明后,当逆起的三现分将近现起时以正念来增补起为幻身的引发,刹那间本尊身像便起为现空幻身,并由于此又以胜义光明修治,所以超越了不净轮回的中有而从光明中起立时,具有原始风息的逆起三观分便如鱼儿疾跃出水面起为双运后,就是于中段(有)中证得无学的殊胜悉地圆受身。
对此,诸先师称做懈怠者于中有成佛。第三种瑜伽。就是于第二中有中诸未得解脱者最长游泊到七七,最短漂泊至一七为止。也就是彼中有由于无身,所以最极厌离后,根基流浪者——识就被风息与习气驱赶,故而不自主地寻觅生处而食香。
当从产门潜行中五风[60]游动,并从汇集五毒[61]之心境的因缘中五清净光道、六趣的优劣胎脏和四生[62]之相等出现时,便集中坚守串习了何者的妙行,对于因——不自主地进入清净光道和缘——投胎受生,作意破除照了境[63]和照了者的三摩地,无论如何也不破灭,选择产门。
这在《方便道颂》中讲道:“第四选择产门者,因于生死梦中有,修学最极微劣故,中有若不得菩提,当修选胎之教授,此亦引发如是修,即当观想化生于,无量光佛之刹土,或者观世音刹土,发起如是猛厉愿,虽然进入母胎中,亦当发起如下:
欲想受取轮转王,以及婆罗门种姓,能办众利有福身,以此愿于何观想,即如发炮与幻轮,无疑定趋观想处,佛说菩提萨埵是,于正知中修照了,以此身修教授故,现世即身能成佛。”
如此所讲,应当对于由妙所依身来接续道的未完部分,一切生皆成佛为化身发起精进。
六、解说道的接续往生。
此中分二:(一)总说词义与区分的建立;(二)别说修习次第。
(一)总说词义与区分的建立。由于能从所取的障碍中解救出能成办上中下三根之道的余业的所依身,所以成为道的护送者和由于能行往他地位或者由于虽无自性但能通行,所以名为往生。《后分迦白》中讲道:“往生区分最极多,修而往生以等持,气与运气来往生,以身功夫而往生;心识往生于上人,于诸强制中往生,无戏法身之往生,有戏色身之往生,圆满报身之往生,以及化身之往生,
悦意空行之往生。”即讲了约十二种区分。
许多先师给定为法身、报身和化身的三种往生。又有修练而往生、整饬自身而往生和强制往生等三种;药物、气力和等持的三种往生;上流[64]入室两种和有相无相两种等。尊者喀觉巴定成所谓“胜义大密往生、本性原始往生和明相幻术往生”三种等有无数的区分。本道之所作在《文殊口教论》中讲道:“以此仪轨诸有情,
皆能行诸无间罪,愚纵日弑一梵志,以此全无不能成。”所以意义极大。
但是,这是由一个此生中虽行此诸罪业,但又受了灌顶,并能如理守护誓言和具备生次先行了的圆次——殊胜的脉风之加行者来成就。而平常的有罪者由于修学了零星的风息加行和往生所缘,以所缘的加持虽然获得一次少许效益,但这不是如理成就。经中所讲的不修能成佛的教授的意思也是在说,以往生要门的甚深差别,虽是一个堕入恶趣的大罪人也能将恶果一时抛得远远后,于上界受生为咒行[65]的最胜所依身。
由此看来,由于将这个所得的成佛的殊胜所依身假立为彼和凭依此所依身来修行,所以渐次成就也就与密意完全一致。《文殊口教论》中所讲的“三身若不成,能成持明王,次第成大印。”
也是将以往生获得持明并以彼持明寿来修习所余道后,获得如第一地[66]——堪起佛名之位说成了密意。成就合格的往生瑜伽,是需要一个由于精通了瓶相风的加行,故能以下行风使猛厉火炽燃,以炽燃的火风之力使肉心之不散的风心从原处起动,插至头顶的者。
《金刚空行》中所讲的:“清净脉轮际,后修有往生,否则成无益,以闭瓶风门,清净诸门道。”这在《四座》和《三补止》中也讲过。如薄瓦薄扎所讲:“胜义苦乐之处是身,其边际部分是究竟中脉。以猛厉火瑜伽于此脉用火风欲等三者来净治,以此若未使其清净,往生则不成就,故是徒劳无益。”
(二)别说所修义。大士让迥多吉等将《前后分迦白》的意趣归结为上品于光明中往生、中品于幻身中往生、下品于生起次第中往生等三种。其中第一种,就是若对如实通达实相义理的智慧与在其状态中一心安住的三摩地相结合的甚深要领已经熟习,便现前专注于非时横死,当四大隐没和收摄的诸征象出现时就在所往生和能往生三轮皆不可得——真实性的无误正见上,不待功用而安立所立能立,以使其如水中注水似地与基位光明和合为无别,于第一中有中修习假死成佛为法身。
第二种,就是由于根成中等,所以不认识死有隐没次第和三现分最后的光明;纵然认识了,若不能依止,就以心想使幻身起为报身的先前引发来增补,于三现分逆起的最后幻身就起为天身。而此亦是光明以胜义的次第来修练,使最极超越轮回中有的双运幻身如鱼儿疾跃出水面似地起立后,修习中有成佛为报身。此传承的诸先辈至尊将前两种往生和前两种中有的修持承许为无差别。第三种有四法:即练心往生、整饬往生、强制往生和夺舍往生。
练心往生,就是以外境内心的空氛围与吸入、忆持和发出气息的加行来发动心间的字母后,学习于气息往返获得自在,以征象来试验并断除非时横死,当时机成熟时再结合到业。整饬往生,就是修练得不妥当而突然由死达到的话,就在显灵的所依跟前以教信和发心来连结,并以如来涅槃的坐相和无生字母的加行进入净土。《大种甚深教授》中说:“(此法)于凡人和诸畜性利益甚大。”
强制往生,就是由于宿业恶劣,诸定被阎罗鬼卒杀死者以身的要领幻轮、心的要领超越三个修定阶段、语的要领二个半元音字母的加行,刹那间忆持殊胜的咒行所依。夺舍往生,如《摄类明论》中所讲“疾越道往生,夺舍是分支。”就是智慧上流的分支。即由于灵魂从自身之舍流走后,使进入他人死后未损坏的遗体,故名夺舍。这个名为夺舍的教授也是极多无上续部中所讲的。修习此教授的补特伽罗亦需是一个完受灌顶又如理守护誓言律仪并修学了生起次第者。这与一般的往生一样。
特殊的如《金刚空行》、《四座》和《三补止》等本续及其注释中所讲:“特殊的往生、使自己的灵魂进入他人的遗体和取出他人的灵魂,放进自己身体等三法,需要一个于九门安立字母后,能遮止风息,又能以瓶相风修练彼等诸门后将气息插入中脉,能以猛厉火瑜伽点燃短阿字,以短阿字炽燃之力能策动心间智慧的 (吽)字所乘的细分持命风者。”为何目的而修?就是由见此身不能成办自他之利后便受取胜过此的身,即为了平庸种性者受取贵胜种姓的所依身、有小病者受取无病者的所依身,年迈者受取年轻者的所依身等而修行。
由于凭依后一种身来接续所余道而能修行未来,所以经中亦说:“夺舍是道的接续。”此法的实修,在《耳传金刚句》中讲道:
“获得风心自在生圆坚,当发灵魂字于无损尸。”《六法露珠》中讲道:“自身期限已到故,合格他缘是要境,中间以如风字母,
明点风心和幻轮,舍弃自身如空舍,他身便是化身体,名亦称夺舍教授,译师堪能风事否?!”如此所讲,就是开始修练,中间试验和最后结合到业而接续所余道。
(3)果证得的方法。如是甚深道达到究竟的果,就是最终获得十征象、八贤德、八成就、四功业等诸共通悉地和七支[67]、八自在[68]、四身五智等殊胜悉地,特别是证得乐空双运无变化、虹身离障幻化状、现空白现妙观察、法身无边智广大、具五决定受用圆满、何处亦不迁流大空行等究竟六法。
注释:
[1] 三种现分:显乘的共通三现分道。即:不净现分、瑜伽景象现分和清净现分。
[2] 顺数:顺次,流转。按照天然次序发生,从因生果。
[3] 逆数:逆次,还灭。倒转天然次序。因灭则果灭,递减或趋于息灭的次序。
[4] 住同一:同一位置上,同成同住,同时生、存、坏灭又同质。
[5] 净所有的基:所净基。生有、死有和中有;如来藏。一切有情心相续中本来自然具有的成佛之因;人身。所净基因,即未经修治的不净五蕴等
。
[6] 自性住佛性:一切有情可以成佛或成就自性身依住之处,即染污心的真如法性。
[7] 随增性:佛性之依于造作可成佛身者。以闻、思、修习为缘,造作长养,从而增长广大之性。
[8] 自证分理识:四种现识之一。离分别、不错乱的感觉,即心识之专一向内,以自体为对境者。
[9] 无二续:无上续乐空无二,以所诠为主,因名无二续。
[10] 鄂氏上师:指著名大译师鄂•洛丹协绕和鄂•勒巴协绕等。
[11] 溶迁:和合往生。法界心识融合一体,即于法性光明之中任运往生。
[12] 五征:忆念地、火、水、风、空气。
[13] 八贤德:如来八胜德。即:地德,具无欲子之力;水德,火不能毁;火德,可生灭万物,不畏水浸;风德,体轻可飞,可常住世;遍行功德,充塞身之九窍,成如意身;充塞语之四门,故得六十梵音;意分二门,可从眉间白毫处晓知一切;从意门胸口可了悟真如。
[14] 八大成就:解脱、善解脱、究竟解脱、成乐、喜态、极善、喜、胜喜。
[15] 四业:息业、消灭一切病魔之灾;兴业(增业),获得福、禄、寿、喜;摄业(怀业),能摄伏天、地、人三界;诛业,消灭一切敌人。
[16] 色苯热巴:米拉日巴一著名弟子。
[17] 能净道:能净洗道。即光明、幻身、化身三者。
[18] 整特随灭:是《六加行》中第四和第五阶段,主要是修在光明中化粗身为细身的幻身修法。
[19] 无分别全大勇:空性智名为法身无分别。全大勇是最后道位之中,有学双运功德之力究竟完全,故名全大勇。
[20] 三识:离见、离闻、离疑的三种识。
[21] 出世道:出世界道,出世圣道。
[22] 喀居旺布:(1350—1406)迦玛派中一位大佛学家。
[23] :垂直符。乌尔都文短音“ ”(阿)字常写作“|”形。藏音“阿协”。
[24] 薄伽:女性生殖器的异名。
[25] 不散明点:密乘所说永时不散的明点。此名点住于有情心莲之中。
[26] 赤白界:白界是男子精液的异名。赤界是血和月经的异名。
[27] 轮回者:指轮回在六趣中的一切众生。
[28] 末摩:人体中关系到生命的重要部位。即穴道。
[29] 绕玛;血脉。黑色命脉等一切血脉所依附的主要脉道之一。男在中脉之左,女在中脉之右,是运转血液的脉道。其色赤,其本性为修行之智慧分。
[30] 法胤:法种王。香拔拉的妙吉祥称法王传时轮金刚灌顶时,把日车仙人等许多不同法种的梵净仙人合为一个金刚法种兄弟同时传授,因而得到这个称号,其后世亦袭此称号,共二十五代。
[31] 三密:身密、语密和意密。谓此三功德他人难以了知之意。
[32] 有莲:1.遍入天妻子,2.观世音。此处指前者。
[33] 十征象:瑜伽师修习心中依次所得十种象征:1.忆念地气,现青烟象;2.忆念火气,现萤烛象;3.忆念水气,现阳焰象;4.忆念风气,现火焰象;5.忆念空气,现诸彩虹;6.心极亿念,见如来身;7.见六道处;8.彩虹绕身;9.如具天眼,一切皆明;10.知他心,忆念前位。
[34] 三远离:密乘圆满次第之一种瑜伽。即:依自加持起身远离、金刚念诵起语远离、缘心为境起意远离。
[35] 自加持道的正次第:指净治自身所有不净诸蕴,加被成为三金刚之仪轨。
[36] 四喜:喜、胜喜、殊胜喜、具生喜。
[37] 十二如幻喻:十二种不真实的虚渺之物。幻术、水中月影、双影、阳焰、梦幻、回声、海市蜃楼、魔术、彩虹、电光、水泡、镜中之花。
[38] 超越:大圆满修法之一。谓于前行位中,反复串习三要、四灯、次第究竟圆满四相,即于世俗诸法规分中,一切实体任运自然,达到光明清净。
[39] 境光明:谓无为法身。
[40] 有境光明:指大乐智慧法身。
[41] 覆无记:有覆无记,染污无记。色、无色界一切烦恼能障圣道,覆蔽无漏,故为有覆。不感苦果,故非不善法;譬如俱生萨迦耶见。
[42] 太阳风息:别名毒风。自脐下深处精血二脉,经右鼻孔外出,能力渐减之风息。方便以为性,语金刚以为体,每一昼夜流行一万零四百六十二次半。
[43] 太阴风息:自脐下深处精血二脉,经左鼻孔外出,大种渐增之风息。甘露智慧以为性,身金刚以为体,每一昼夜流行一万零四百六十二次半。
[44] 罗睺风息:智慧风息别名。无上密乘所说在中脉之外流行如罗睺而有力,故名。
[45] 增相:明增胜解。菩萨四胜解行之一。生起通达于内外所立名言如幻之慧。
[46] 明相:隐没次第中,首先现似秋夜晴空,月光满天,唯见白茫茫一片空明别无所有的细微意识景象。
[47] 得相:近得。隐没次第中,唯有深夜一片漆黑别无所见的微细意识慧。
[48] 第一菩提:菩提意译为“觉”、“智”或“断证”。指对佛教真理的觉悟。故译为第一觉悟亦可。
[49] 见所断:见道位中应断除者。谓一切遍计所执烦恼及粗分所知障。
[50] 修所断:修道位中,所有一切正分所断俱生烦恼或细分所知障。
[51] 罗瓦巴:罗婆师。为大乘佛教顺假相中观师之一,此人常衣毪子长衣,故名。
[52] 征相:指将自身所有风脉摄入丹田,经过摄入、止住、融合三个阶段,就能够得到殊胜境界。
[53] 五趣:阿修罗有属天趣,有属龙趣,即旁生趣,分别归属之后,即成天、人、地狱、饿鬼、旁生五趣。
[54] 筒车:从河下引水至高处的自转水车。
[55] 罗睺:藏历九曜之一。罗睺星。
[56] 智金刚:指心间不破明点。
[57] 色法心法:物质和精神。
[58] 可怖四声:中有可怖四声:上风大作,而有陷入崩山、塌屋下之感;水风大作,而生水冲沙土或沉入大海之感;火风大作,而有灼死之感;风风大作而生大风扬沙之感。
[59] 可怖的三深渊:贪、瞋、痴三毒产生之苦,使人身如堕白、红、黑三种深渊。
[60] 五风:流布人体内部五种根本气:持命,下泄、上行、行住和通行。
[61] 五毒:贪、瞋、痴、慢、妒。
[62] 四生:世界众生的出生有四大类:胎生,如人和其他哺乳动物;卵生,如鸟类;湿生,如昆虫等;化生,指无所依托,借业力或神力、佛力而忽然变化出现者,如天神。合称四生。
[63] 照了境:心识自己所了知之主要对境,如眼识照了之对境为色法。
[64] 上流:三种往趋色界之一,初生色界之身不证涅槃,须迁流上地而后涅槃。
[65] 咒行:指密咒三行:为使密乘证悟获得效益修习的戏论行、无戏论行和极无戏论行。
[66] 第一地:大乘菩萨十地中的欢喜地。
[67] 七支:密乘七支,即满报、结合、大乐、无性、慧满、不断和无灭。
[68] 八自在:身自在、语自在、意自在、神变自在、遍行自在、随欲自在、事业自在和功德自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