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色恩师殊胜教诫开示录
(以下是明色恩师在讲授《智慧上师》时,对出家僧众弟子的开示和教诫,由旦真桑波堪布等弟子记录。今译成汉文,摘录在恩师的传记中,定名为《明色恩师殊胜教诫开示录》。目的是通过此开示录,认识和了解恩师整顿佛法及教诫弟子是如此的严谨、负责。并希望有缘信众对此开示珍之重之,用心领悟,分清正法与邪道,树立起对佛法的正知、正见、正信。)
《顶金刚续》云:
"诸多分别心收束,具有甚善意闻法,
金刚心等三世佛,不予失念者加持。"
因此,闻法时,应当有纯洁的等次(动机)和行为。诸多分别心收束是指清除救难心、求乐心及私心等恶念。善意指必须具有菩提心。失念是指器的三过失等。要舍去一切坏的行为去闻法。这就是说我们讲法、闻法及修法时一定要具备三妙法。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
圣胜的无垢光尊者亦告诫道:
"前行发愿正行无所缘,结行回向引摄全善根,行往解脱之道三妙法。"
前行发愿妙:利他禅修菩提。这两个条件必须具备:利他、求正果。这不复杂,也没什么难题,不用怕搞错,前后什么时候都可以想。这很简单,但很重要。这就是菩提心。谁要是拥有了它,谁就是名符其实的菩萨。
寂天菩萨说到:
"生了菩提心的刹那间,轮回苦海中的诸众生,皆可号称诸佛之长子,世上天人皆应行礼拜。"
另外,有了它(菩提心)像有了一个英雄好汉的护送一样,使确定的罪过可以制服,又像末劫火一样使不定的罪过全部消灭。
菩提心的功德不可思议,这样的功德不会耗尽,如《入菩萨行》云:
"别的善业犹如芭蕉树,结了一次果即会枯萎;菩提心这宝树结了果,永不耗尽反而会增长。"
正行无所缘妙:上等根器者以中观、大手印及大圆满等的见为基础而禅修。没有这个境界者,就应保持清净、没杂念的心境,明白如幻如泡这道理进行修持,也可以说是正行的"代替品"。
结行回向妙:十方诸佛菩萨怎样回向,我也就怎样回向,就这么想也可以说是"同分回向"。这样的善业,好比是一滴水滴进了大海,所有的海水没干涸之前,这一滴水就不会干涸。就是说没成就之前是决不会消耗这种善业的。正因为如此,我们得到的结论是修行的方法比修行更为重要。
阿底峡尊者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喜金刚也许会把你送到地狱或饿鬼道,也许会把你送到佛的果位上。"
塔波仁波切也说了同样道理的话:
"法要如法地修,否则法会使你堕恶道。"
这些话都是强调修行方法的重要性。 所要修的佛法,在西藏就有八大传承系统,都是佛法,不要去分别。如无垢光法王、萨班大智者及宗喀巴至尊被称为"西藏三文殊"。不管是哪一宗派,都属于佛教。
应该懂得这样一个道理:
"证悟全佛经不相违;知明诸论著均教诫。"
好似一块白糖与一块黄糖,吃到哪块都是甜的,不偏向哪一宗派,这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佛与成就者的智慧是等同的。"如此说来,我们应当有正知正见。否则,贤哲们自立宗,辩论真理时,有人会以贪心与嗔心去诽谤,这样产生了偏见与邪见就要造恶了。因此,无论是哪一宗派,都应该用清净心、恭敬心来看待,虔诚供奉才是对的。但也要知道自己生长在哪一宗派门下,这法脉是自己的有缘之法,以此法为主而修行使你得法益快,成就究竟果位的把握性大。如果放弃这法门就断了法缘。因此宏扬各自的法脉是应该的。传承法脉是殊胜的,上师是有功有德的成就者,这还不够。这是因为自己没有成为禅修大圆满者。所以即使法脉是大圆满也没有用;上师再好,弟子不去修上师传的法,就不会有成就。所以说,有了食物还得吃才饱,有了衣裳还得穿才暖,闻了佛法得好好修行才受法益。
请大家记住无畏洲大自在说的这句话:
"只是听听法不得解脱,穿袈裟不一定是声闻,
没有了十二杜多功德,切忌行商谋利持家事。"
我重视你们才把《智慧上师》给予传授,这密法不可泄漏,要根器好才受益。我想你们与众不同,大有希望,大家努力吧! 你们回去后,我要一个一个地问:"这个在何处?"、"那个在干啥?"。今后你们不要到处去"化缘"、积累"资粮",要注意非分享受信财的罪障有碍于清净的修持。
遍知者无畏洲至尊说:
"信众布施的钱财物质,亡者关键时供的受用品,它会强断你的解脱之道,别浪费一针一线而供施。"
这是告诫我们不要太贪财。以前我们都有过或多或少的财产,连身上的衣服、兜里的碗也难以保住的时代都经历了。财物使人受了多少苦,我们自己的心里应该清楚。过去虽然是那样,但现在还没有一点对钱财的厌离心,拼命去追求享受物质的"大快乐"的人,他绝对不会得到究竟的快乐之果,这是因为物质本身是苦因组成的。
龙树菩萨归纳起来说到:
"积累守护失去的苦恼,要知财物无边的祸根。"
事实也是如此。先积蓄苦,中防守苦,后遗失苦,它具有这三种因素。相对来说,一个出家人,身不寒冻腹不饥饿就可以了。虽然清苦点,但这样心里轻松爽快得多。 现在就算是认识了明智(本来面目)的人们,若不是一心一意、认真努力地禅修的话,就仅仅是认识一下,决不会达到高一层次的境界。
无畏洲至尊写到:
"认识明智者,如果不常常去培养与熟悉它,就像一个弱小的婴儿上战场般,会被杂念的敌人消灭掉。"
又写道:
"认识自己(本性)而不惦念它,消除不了轮回因杂念,在贪嗔痴的圈子里常转,暇满之身无意义耗尽。"
自以为是认识了明智,一座也不修,整天都在热闹、懒散、漫游与朝山等等繁华复杂的生活中度过,心一点也静不下来,就像一屁股坐在蚂蚁窝上,坐立不安。这些现象据说是"贝卡尔"魔王占有了你的心。如果真的是中了魔,修证就会自然失去,临终时除了平庸的心境外毫无收获,这才是真正的一无所有了。因此,请大家在一个平静的地方,专注一趣,吃苦耐劳地常修持,如提炼酥油时,需要反复搅动一样,至少禅修十年方才稳定。这样的话,修行大圆满的窍诀成就就快。
要不然,就像赞巴·珠青尊者(珠旺向巴曲真)虚拟所说:
"如果有一个人一生中能念诵一亿遍《大藏经》的话,这功德不可思议,但他不会成就佛的果位。"
这就是说,贤劫千佛当中没有一尊是诵经及朝山得成就的。你们不要东奔西跑,就算是围绕着整个地球转一圈也不会成就佛果。
我记得有这么一句话:"走破了鞋子不如坐破了垫子。"米拉日巴尊者曾对冈波巴尊者说:"离别时,我有个最为殊胜的密诀传授给你。"于是给冈波巴看长了厚茧的臀部。 "如果你是遍知者无垢光尊者的传承,那就得长时间地依止上师,博闻广思,要得到全部的传承。"然而,现在有不少人给我讲:"闻佛法,学经论,太难懂,还不如直接闻大圆满。"等等不契合实际的话。我想他连心识可以享用的闻思都不懂的话,哪里会懂得超出心识的只有智慧才能享用的大圆满。这就是"杀不了山羊还说能杀牦牛"的大话。不要模仿这种人,要多闻勤思。
萨班大智者写道:
"不学就成遍知者,此事若对因果错。"
又写道:
"明日死亦学知识,这生虽然不成材,
来世好比寄存物,自己可去领取般。"
事实上,博闻广思是大圆满的前行,像报春的燕子一样。法得到后,在一个寂静的地方专心禅修,
"上等修行者每日增,中等者每月增,下等者每年增。"
这就是说禅修的境界渐渐增长。要不然,像小鸟喝水时抬起头来那么短暂的时间内修不出高层次的境界。 现在有些人说什么"无修大圆满",只要有了大圆满的见就够了,不用禅修。这话说得不切实际。虽然没有专注对境、执着的修行,但还是有持续禅修的本性。
莲花生大士也说到:
"虽然无禅可是有炼修。"
又说:
"瑜伽不是禅修是熟习,熟成自然则为禅修宝。"
要修持成自然之前,应当舍去掉举(散逸)、杂乱心等违缘。精进地禅修是很有必要的。
无畏洲至尊说到:
"贪爱情感是二取栓系桩,会面亲朋是善行的魔障,空话绮语是恶业之源泉。要注意这三大罪障的危险。"
我给你们再三地讲这些是因为"要事须当慎重",请大家记住。 这大圆满法门,除有缘的个别人能享用外,不是任何人都可以享用的。局·米旁仁波切写道:"超出'痴修心'的大圆满。"这就是说大圆满超出了心识所能享用的范围。现在修大圆满的不少人迷闭在清醒、昏沉、眼识及阿赖耶识等状态中,实是自以为是,枉费心机啊!如果是这样,还不如发慈悲心,修菩提心。
《佛说三摩地王经》里写到:
"身色似黄金,清净依怙主,
作意此缘境,菩提为禅定。"
如此说来,观想佛、刻经文、印幡文、顶礼、朝山及诵经等是最重要的行善积德。然而得到了大圆满法门、已证得明智的人,去刻经文、印幡文、顶礼、朝山及诵经等都不如禅修的功德大。如果禅修的功德少于刻经文等的功德的话,下一世用我自身的血肉来给你们补偿。为什么这样说呢?这是因为有着有漏与无漏之别,心识与智慧之别,世俗与胜义之别,所以出现了功德大小之别。请大家去找一个寂静的地方修持。入禅定时,明智本性要超出是与非、顾与虑、破与立、舍与取等,树立正见,持续修持。出禅定后,对上师三宝要恭敬,对可怜的乞丐要发布施,对众生要发慈悲心,因果取舍等行为即使是细微的一点过患也不能有。
讲这个道理的一句话是:
"己见要勇敢,行为要畏惧"。
莲花生大士也说到:
"我的见比天空还高,因果业比面粉还细。"
又说:
"见不依照行,行不依照见"、
"外依契经行,取舍因果业。
内照密宗修,二次第成就。
密按阿底禅,即身成虹化。"
无畏洲至尊也写到:
"一心向往上师是究竟的皈依,承担利他的责任是发心的性质,正念与正知时时抚育自己的心是显密乘共同的转为道用,不要作一个什么杂事都会的'中用'而'能干'的人。"
这善与恶、取与舍一定要如法地进行。然而现在有些人轻视因果,说什么"我的见证与天空等同,没因也没果"等不如法的话。
遍知者无垢光尊者告诫说到:
"本性向外的明智,示显庄严化身万物相,莫说因果没有,因果现象有为法无数,轮回幻景之乐也无数,这都具有因缘的正相。"
德落巴尊者对那若巴尊者说:
"儿啊,真实了因缘的景象,直到证得胜义无生时,千万不要离开福慧二资粮的车轮。"又说:"虽然有了不求俗谛佛的大把握,也不要放弃积累福资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