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佛陀是最伟大的现代者

要知道,在整个佛教的经典当中,在所有的论典当中,没有一个字提到佛教这个词汇,所谓的佛教也没有提到印度教这样的词汇,这样的词汇是由那些外国人所创造出来的,“HINDUISM”这个词,事实上是对“Hindu”的错误发音造成的。佛教从来就不是政治情况下的产物,事实上,佛教完全是对科学以及真理或者实相的好奇心与追求,因此而产生的。

但是在当今这个时代,佛教徒永远没有办法摆脱宗教的称呼,佛教徒的我们经常感到很无奈,但是我们也只能接受这样的情况。如果哪一天有人来说数学其实是一种宗教,你会怎么感觉,太空物理学也是一种宗教,这些科学家会感到非常的无奈,这也是我们现在佛教徒的感受。

但是我们也能够理解为什么佛教被归类为宗教,因为佛教中有很多看起来像是宗教的成分,尤其当哲学以及生活方式,和某种文化融合在一起的时候,那个文化对原来的哲学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很多佛教象征符号的使用,还有一些符号被现代的人看来很像宗教性的东西。

因为现代这个词,对我来说是非常迷惑的,其实我一直觉得很不公平的是,现代和西方文化老是被绑在一起,这其实是很不公平的一件事情。对我这样的佛教徒来说,佛陀是最伟大的现代者,他是最伟大的革命家,虽然佛陀没有戴着贝雷帽,或者是戴着一个红色的星星,但是他是最伟大的革命家。

2500年前,当大家都还相信有创物主、有神的时候,佛陀是反对那些的,佛说,在我们之前并没有一个神的存在,神的出现,是来自于能知者的创造,是知道神的人创造出神,这实际上是很大的一个革命,2500年前就这么说了,它是非常巨大的一种现代化思想。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云:善男子,假使有人于其弥勒及吉祥并观自在普贤之类而为上首殑伽沙等诸大菩萨摩诃萨所,于百却中至心归依称名念涌礼拜供养求诸所愿,不如有人于一食顷至心归依称名念诵礼拜供养地藏菩萨求诸所愿速得满足。
最容易做到的是看到别人的过失,最难做到的是观察自己。不要轻易评论他人的是非功过,你所看到的,只是业力允许你看到的。
强烈的爱与强烈的恨,在世人眼里,前者应当拥有,后者应当舍弃。而在佛法来看,这二者并没有什么不同,都是一模一样的执著,都会给自己带来巨大的苦,所以都需要避开。

          — — —
《法华经》乃经中之王,既然是经中之王,这种场境就不会常现。佛陀直到涅槃前才讲这部经,而且,虽然在座的都是祂的老弟子,但还是难以启口。 所以,这部经典不仅需要我们多读,还需要有一定的人生经历。尤其我们佛弟子们,人生经验丰富了,就会更加容易理解佛陀的经典,才会真正做到感同身受。






《法华经》开篇就很辉煌,佛陀入无量义处定,无量的智慧光芒照耀无边的世界。时间的局限、空间的局限、生命的局限,在佛光面前全然没有了障碍,各个轮回中的生命无法解决的巨大问题,在佛光面前顿时荡然无存。
法华会上的声闻缘觉,乃至弥勒菩萨都很震惊,这是怎么一回事啊?弥勒菩萨就想,这个只有请教见多识广、侍多千亿佛的文殊菩萨,可能会知道释迦佛陀要表什么法。文殊菩萨就说,佛陀这样子现大神变,一定是有极其殊胜的法要开演。
我于过去诸佛,曾见此瑞,放斯光已,即说大法。是故当知,今佛现光,亦复如是,欲令众生,咸得闻知一切世间难信之法,故现斯瑞。
——《妙法莲华经·序品第一》
佛陀的大弟子舍利弗尊者非常地踊跃,马上开始请法。但是佛陀制止他:“止止不须说。”舍利弗尊者一次、两次、三次地请法,佛陀还是说,“我法妙难思”,“不可以言宣”。






翻开经典扑面而来的这个场境,我们就很难理解。这是不是佛陀开场需要造势呢?用这种语境来形成一种反差,营造一种戏剧性效果。我很长一段时间也是这么想的,现在对这个“止止,莫须说”感受就不一样了。
不仅仅是这部经典难以开启,实际上在整部经典的叙述当中都暗含着这个道理。佛陀怎么讲这个殊胜的法呢?法越殊胜,有的众生功德就很大,有的众生来呢是堕落越快。
对如理如法的人来说,是“假饶造罪过山岳,不须妙法两三行”;对不懂规矩的人来说,有可能对这个经典的法会皱个眉头,罪过就无量无边。
佛陀在《法华经》讲到毁谤这部经典的果报:命终堕入地狱受无量苦,地狱苦尽了,一层一层上来,做畜生,做个狗都是癞皮狗,不受人待见;如果做人,也是诸根暗钝,没有威德。
这也是佛陀说“止止不须说”的原因。这个话题太殊胜,有些人“斯人尠(鲜)福德,不堪受是法”。
其人命终,入阿鼻狱,具足一劫,劫尽更生,如是展转,至无数劫。从地狱出,当堕畜生,若狗野干,其影枯瘦,黧黮疥癞,人所触娆,又复为人,之所恶贱,常困饥渴,骨肉枯竭,生受楚毒,死被瓦石,断佛种故,受斯罪报。若作骆驼,或生驴中,身常负重,加诸杖捶,但念水草,余无所知,谤斯经故,获罪如是。有作野干,来入聚落,身体疥癞,又无一目,为诸童子,之所打掷,受诸苦痛,或时致死。于此死已,更受蟒身,其形长大,五百由旬,聋騃无足,宛转腹行,为诸小虫,之所咂食,昼夜受苦,无有休息,谤斯经故,获罪如是。若得为人,诸根闇钝,矬陋挛躄,盲聋背伛,有所言说,人不信受,口气常臭,鬼魅所著,贫穷下贱,为人所使,多病痟瘦,无所依怙,虽亲附人,人不在意,若有所得,寻复忘失,若修医道,顺方治病,更增他疾,或复致死,若自有病,无人救疗,设服良药,而复增剧,若他反逆,抄劫窃盗,如是等罪,横罹其殃。
——《妙法莲华经·譬喻品第三》







我们就发现,轮回是有轮回的道理的。地狱有地狱的道理,饿鬼有饿鬼的道理。正如今年流行的这句:“当因果站出来,你会发现世上没有可怜人;当慈悲心起来的时候,你会发现这世上全是可怜人。”
法华会上佛陀是多么为难。如果用慈悲心来看,祂要怜悯众生,宣说妙法;但祂宣讲了,又有人会因此而堕落。佛陀的慈悲心怀下也会有因果,这个因果怎么抉择?怎样把一个弟子培养得如理如法?所以法会上五千退席,佛陀定定的,也不制止,实际上这也是一种慈悲啊!
功德越大,世间负面的力量也越大,这是具有两面性的。众生能受益很好,但不要因为这个功德而受害。
同样,一个道场越庄严,福德越大,越要小心。我们如法,进步会很快,但有些负面的力量是逻辑没办法遮挡的。要有强大的观照力,才能把它化解掉。
我们既然学佛了,我们在三宝地结的所有缘都是佛缘,那么,我们就要好好地忏罪,好好地持戒,如理如法地学修戒定慧。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