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萨迦法王访问记

萨迦法王访问记- 序       


    吉祥萨迦巴素以代表文殊师利菩萨之传承而著称,而当代萨迦天津法王更被认为是文殊师利菩萨之化身,其所学所修无不圆满;藏人盛传法王证量极高,其《道果》教授加持力之大等同毗瓦巴亲传。
    本书以问答方式,由萨迦天津法王将大乘、小乘、金刚乘之精髓做清晰、简要与次第性的陈述;文词浅白却字字珠玑,无一言不与正法相应。广大、繁复、深奥的西藏佛教体系在法王的智慧箴言中,得以呈现出亲切易懂的风貌。是一部极适合初机者阅读,老参温故,堪受反复玩味的概论性专书。
    由于原英文访稿上并无注解,译者特自行搜罗多种佛学资料,将藏传佛教专有名词另加注解于每一章节之后,并在五个章节的问答之后,列出全书的纲要,使大家对全书架构有更为清晰的概念,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助益。


萨迦法王访问记-第一章 我们曾做了许多预言,都诉说着同样的事实       

    问:法王,请告诉我们您的生平故事。
    答:故事或许由我的出生讲起。"萨迦天津"这个头街,意思是"萨迦宝座的持有者",我的祖父曾是我们家族中的上一位天津。为了求子,我的双亲到冈底斯山、尼泊尔、拉萨和西藏南部朝圣,但并没有任何迹象。
    他们到达拉萨北部的一座萨迦派(注1)的重要寺院--那烂陀寺时,几乎放弃了所有的希望,并把这件事情告诉了该寺的住持。寺院的领导者非常震惊,并且十分忧心。因为我们的家族传承--卓玛宫(意即度母宫),持有极秘奥的萨迦教法传承;更有甚者,大部分寺院的领袖都曾从我祖父那儿接受这些教法,所以对他们而言,我们家族血脉的延续是极重要的。他们力劝我的双亲不要放弃希望,并勉为其难地让他们最好的老师之一--喇嘛拿旺罗卓仁钦伴随我的双亲旅行。这对该寺是极大的损失,因为他是位极具证量的大师,能够修持一切不同的仪轨,尤其他的祈愿能使难以受孕的女人得子。此后,他一直和我父亲一起为求子嗣而旅行,他们并且持许多的仪轨及祈祷。最后,这些祈求终于有了明确的回音,我的双亲留在策东,一个靠近日喀则的小城镇。它之所以被决定为孩子出生的吉地,或许是它的隆誉,因为它曾是拿琼干波拿旺贡噶仁钦等诸多伟大萨迦导师的诞生地。事实上,我诞生在拿琼干波所出生的同一个房间里。
    然而,进一步的问题是吉日难寻。我的双亲希望我出生在殊胜的日子里,于是便举行更多的祈愿仪式及修法。我在藏历八月初一(一九四五年九月七日)出生,被认为是个相当好的日子。据说有人看见我们家上面有许多彩虹出现,随后并有一尊莲花生大士(注2)的圣像呈供给我父亲。这些都是好的徵兆。当然啦!我一点也不知道这些事情。
    问:当孩子诞生在您尊贵的家族时,有没有什么特别的仪式?
    答:孩子诞生后,首先要将"迪"字--代表语言和智慧的文殊菩萨(注3、4),以西藏红花和其他许多东西做成的特殊甘露,尽快地写在孩子的舌头上。
    问:您第一次到萨迦城去是什么时候?
    答:那是后来的事了。我的第一个生日是在策东庆祝的。此后,我们一家人又到西藏南部一个著名的莲花生大士圣地做短途朝圣。然后,我们才返回萨迦,在萨迦盛大地庆祝我的第二个生日。
    问:您的双亲在您很小时便过世了?
    答:是的,我丝毫无法忆起我的母亲。她在我两岁或三岁时过世了。但我记得我阿姨,她就像我母亲一般。我父亲在一九五O年,我五岁时去世。这些我记得很清楚。
    问:您几岁开始学习呢?
    答:五岁。同年,喇嘛拿旺罗卓仁钦给我上了第一节字母课。在萨迦特殊的文殊师利佛堂里,他传我文殊师利及不动明王(注5)的灌顶(注6),和一副用金汁写成的古老藏字摹本,这是特别让我们家族的儿子们使用的。喇嘛拿旺在文殊师利菩萨的佛像前读诵字母,我跟着重复念诵,当然这只是个仪式而已,此后我又有另一位教我阅读的老师。
    问:您也在此时开始精神层面的学习吗?
    答:是的。我必须去记忆并持诵《文殊师利祈请文》。这些我都记得很清楚。在那个仪式之后,我一天要上七个小时的拼音课,每星期上六天课,进行了约两年之久。我们西藏人认为拼音练习愈多就愈有助于阅读能力的培养。
    问:您也同时开始接受教法传授吗?
    答:过去我经常接受灌顶。事实上,有人告诉我,我出生时即已领受我父亲长寿佛(注7)加持以求长寿。四岁时,我从父亲那儿接受普巴金刚(注8)的灌顶。这件事我也记得很清楚。我坐在近侍随从的膝上,当父亲给我忿怒部分的灌顶时,他穿戴成一个黑帽舞者,并依着仪轨起跳喇嘛舞(注9)。我甚至记得当时是谁负责乐器演奏呢!
    问:这些仪式都在哪儿举行?
    答:在卓玛宫中。卓玛宫是个大地方,有三间主要佛堂和其他许多房间,总共约有八十个房间。所有教法都是在三间佛堂中的一间传授的。
    问:您曾经到宫外吗?
    答:是的,但不常进城去。在宫殿四周有绵延广阔的土地,近处也有河流蜿蜒而过。我不读书时,通常都由一个随从跟着去和其他小孩玩。
    问:您的宗教学习始於何时?
    答:我在一九五O年夏天开始学习阅读。同年秋天我到哦贡寺接受"道果"(注10)的心髓教授。当时我的上师是喇嘛拿旺罗卓旋偏宁波,他是哦巴支派康萨大寺的住持,也就是所谓的康萨堪布。
    问:在您的记忆中,他是怎样的人?
    答:他是位非常神圣、精神层次极高的喇嘛,他总是非常沉静、动作极缓,他所作的一切都非常圆满。当时他年纪已经很大,他在自己的房间传授上述教法,参加的人数大约只有三十人。我当时还很小,几乎不会阅读,坐在康萨大寺住持继承人康萨夏忠(注12)的膝上,他拿着书在我面前,使我得以读诵每天的前行祈请文。当堪布教授大乘佛法时,我相当能够理解,但金刚乘部分我就无法理解得很好。我花许多时间和堪布在一起,藉由看些传记,我持续地练习拼音和阅读。我在那儿待了约四个月接受教法,然后返回萨迦。
    次年,我首度访问拉萨,在那里确认我为"萨迦天津的指定继承人"。我在拉萨待了四个月,访问当地以及中部西藏的许多寺院。我们也访问了那烂陀寺和桑耶寺,并在回程中经过西藏南部,除了朝访圣地外,也访问了许多寺院。在这些访问之间,我努力地记涌《喜金刚本续》(注14),那是萨迦派宗教修持的基本教典。然后,在一九五二年初,我先以简单的仪式升座(注15),由于年纪太小,完整、圆满的升座后来才举行。我必须在所有萨迦的僧官和密续学院的老师们面前持诵整部《喜金刚本续》。这是一个被认为一切僧众都须经历的能力测试。当时我年仅六岁,但我很高兴我完全正确地持诵而通过了。此后,我参加了该月全体密院僧众的密续持诵法会,这是我在那儿参加的的第一个仪式。后来我离开萨迦去参加第十世班禅喇嘛(注16)在日喀则的坐床典礼,典礼持续了好几个星期。这次我以萨迦天津的全套仪仗和侍从旅行。
    当年夏天,我回到哦寺接受堪布的道果心髓教授,在那期间他断断续续的给了其他教法,像金刚瑜珈女(注17)、《远离四种执著修心法》(注18)和其他许多重要教授,前后一年。一九五三年初,我再度回到哦寺继续学习。不幸,康萨堪布(注19)在他即将完成全部教授之前圆寂了,这个学习后来由他的继承人完成。我在当年九月之前回到了萨迦,同年我看到了新年庆典以及通常在藏历七月举行的普巴金刚舞。然后,我开始在卓玛宫闭喜金刚的关。
    问:这是您第一次闭关吗?
    答:也不能这么说。在我接受第一次"道果"的教授期间,我己闭过长寿佛的关,随后我的上师康萨堪布又授我灌顶。同时,在两次的"道果"教授之间,我闭了一个月的伏魔金刚手(注20)--一种特殊身形金刚手菩萨(1.ajrapanl)的关。在闭关期间,我们遇到许多困难。我有个非常严厉的老师,只准许我见我的阿姨、两个侍者和老师。我记得很清楚,我的老师在闭关前半段时间得了重病,非常非常地严重,我们因他的病而有一段艰辛的时期。虽然如此,到后来那个闭关仍相当成功。我说"我们",因为我姐姐--杰尊玛仁波切也同时在不远处的另一个房间闭同一个关。当然,我们不允许会面,但我们可藉由纸条联系。
    在这次闭关之后,我的老师又病了好几个月,使得我有了长假。我变得相当调皮,四处闲逛,做我高兴做的事。我的阿姨有点担心,便替我指定了一个临时老师,在他那儿我必须背诵《普巴金刚日修仪轨》以及《普巴金刚长轨修法》两种法本。
    一九五四年夏天,康萨堪布的继承人受邀到萨迦,传授《竹塔昆都》(即《成就法总集》),这是第一世萨迦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所结集的密宗禅修法与教法的总集。这教授持续了三或四个月,是一段非常愉快的时光;康萨夏忠以从容闲适的风格在卓玛宫的夏宫传法。此时,我的老师已痊愈,并教我普巴金刚修持中的舞蹈仪式。九月,我参加了长达一个月的普巴金刚法会。我并非当年法会中的金刚上师,但我参加了舞蹈,甚至每天的法会。接着,我接受了喇嘛拿旺罗卓仁钦的大黑天(注21)教法,并闭关禅修该护一个月。后来,我又从喇嘛拿旺接受更多的大黑天教法,并且从宁玛派大师竹千仁波切接受汤通宁觉的法要,那是非常伟大的派瑜珈女的一系列教法,她同时被认为是一位西藏圣者-汤通嘉波的转世。然后我闭关修了三个月的普巴金刚。此时,我十六岁的姐姐正在传授三个月的"道果"教授。她从未闭过普巴金刚的关,所以在我闭关结束后,我被请求给她灌顶。这是我此生所传授的第一个主要灌顶。大约有六十名僧侣前来接受"道果"法,但更多人是为了普巴金刚灌顶而来,我想大约有一千人。当时我才九岁。
    问:在您的记忆中,喇嘛拿旺罗卓仁钦是怎样的一位喇嘛?
    答:他是令我拥有人身的喇嘛(在他祈祷下我出生了)。他是一位非常完美的喇嘛,持戒精严,过午不食,从不着皮衣或有袖的衬衫。他的手臂总是赤裸的,无论萨迦有多冷--萨迦确实寒冷--他的房间总是好像有特定暖气般地温暖。在他的房中,我们可以养花、贮水。其他地方,我们绝不能在冬天贮水。如果我们将水放在瓶中,短短几分钟之内就会结冰,而且把瓶子冻裂!
    问:法王您的童年生活似乎相当严肃,您都做些什么消遣呢?
    答:通常我喜欢走出宫外,到周围的田野里。有一条河离宫殿很近,我喜欢到那儿走走。我记得当参加普巴金刚法会时,身边会有萨迦城的侍从护送返宫。只要他们一离开视线,我就脱下我的仪典装束,穿着最轻简的衣服跑到河里去。我喜欢洗澡,但即使在九月,水还是非常、非常冷,冷得可怕。有时候我喜欢到庭园中的夏宫去。我们有一部上发条的古董式手摇留声机和一叠旧唱片(大部分是英国军队进行曲,少部分是西藏民谣),我们很喜欢听。
    问:法王您曾再访拉萨吗?
    答:是的,一九五五年夏天,我接受了喇嘛拿旺罗卓仁钦的许多精要教法,秋天我又再次前往拉萨。但拉萨已有了改变。一九五一年第一次到拉萨时,我看到一个漂亮的早期传统西藏都会。
    我在拉萨待了大约六个月,做了一些简短的教授,并且主持一个神圣的金刚舞蹈做为祈愿。此时,我第一次遇见尊贵的蒋扬钦哲仁波切(注22),并且住在他们附近,时常拜访他。我从他所受的教法,大部分是宁玛派(注23)的法,也有许多萨迦教法。次年初,我另外造访了一次藏南,然后返回拉萨。夏天我回到萨迦。翌年,钦哲仁波切来到萨迦。稍后,我也到印度朝圣,造访了印度佛教的四个最主要圣地;菩提迦耶、蓝毗尼园、鹿野苑以及拘尸那国。我在印度停留两个月后返回萨迦。翌年(一九五七),我闭关禅修普巴金刚法,并且从萨迦大寺中的密宗学院院长--尊贵的蒋巴松波接受"道果"法。
    问:您于何时升座?
    答:一九五九年初。升座是需要诸多准备的盛事。一九五八年底,在举行宗教护法的神圣舞蹈之后,我就已坐上了主位。然后,在新年举行升座大典。
    问:升座大典如何举行?
    答:密宗学院有广大的庭园,位于一座金顶寺院前方。在这座寺院中,存放着萨迦四祖--萨迦班智达(注25)的精神宝座,上方则是萨迦五祖--大宝法王八思巴的世俗宝座。我必须坐在这些法座上,教授萨迦班智达所著的《佛陀明义》一书。这个教授包括一些解释,持续了三天。接着是十世班禅喇嘛的代表、萨迦代表,及其他许多西藏人的献供仪式,之后则是庄严的盛典仪式。
    问:以后的经历是怎样的?
    答:从萨迦到锡金边境并不远。五天内安全到达。
我在锡金的拉千待了一个月;开始学习英文,并且很快就认得简单的字。后来,钦哲仁波切捎来讯息,说他在锡金首邑岗托生了重病,我就到那儿去看他。事实上,那个讯息,是由一位西藏医生带来的,他现在就是我的岳父,不过当时我并不认识他。钦哲仁波切的病况非常不好。我为他做了许多祈祷,但他仍无起色,终于在一九五九年七月圆寂。
    后来,我到大吉岭去,冬天又前往印度、尼泊尔朝圣。一九六O年回到印度噶林邦和大吉岭。我在那儿的一年及随后的两年,在极博学的萨迦大师--堪布仁千座下研习哲学。你知道,虽然我在西藏已接受了许多教法,并且闭过许多关,但我从来没有太多时间研习大乘哲学。所以,在那三年里,我学习中观哲学(注26)、因明(注27)、般若波罗蜜多(注28)、阿毗达磨(注29)和其他经论。一九六二年底,我们才离开大吉岭到慕苏里去。
    翌年,我多半在调养治疗结核病。一九六三年底,我已能够参加在达兰莎拉所举行的宗教会议。一九六四年三月,我们建立了位在慕苏里山脚的萨迦中心,做为因应时局的萨迦派主要寺院。此后我返回慕苏里,和一位非常伟大的萨迦派尊贵堪布--阿贝仁波切(注30)学习。起初,我在他的指导下研读密续,并且接受了许多圆满的释义,他是从他的老师--第一世德松安将仁波切--伟大的西藏神通大师领受教法。后来,我也在他的指导下研读了一些中观哲学、诗词、文法和算术。一九六四年,我参加了第二次在菩提迦耶举行的宗教会议。一九六六年,我到西南印度的山崎、阿姜塔和耶罗惹的洞窟朝圣。除此之外,在一九六七年堪布阿贝到锡金去以前,我的学习都没有中断过。一九六七年冬季,我二十二岁时,在鹿野苑向约四百位僧侣与一百位居士传了第一次道果教授。翌年年初,我们开始兴建位于普汝哇拉的萨迦屯垦重建区。这地方因外观酷似萨迦而被选上,不过气候比较热些。
    一九七O年,一次悲剧性的车祸,使我们尊贵的吐塔图库离世,他是一位非常年轻、非常能干的僧侣,几乎是他一手组织了中心和屯垦区。自从我通晓英文后,我负起了行政管理工作。当年秋天,我搬到萨迦中心,此后一直住在拉遮普。一九七一年和七二年是吉祥年,因为尊贵的秋吉崔钦仁波和我们一起
    在拉遮普,并且给予一个蒋扬钦哲旺波的主要结集灌顶--吉碟昆塔。一九七四年春天,我结婚了,不久首度访问西方。四个月中,我造访了瑞士、英国,加拿大、美国和日本,传予了宗教教授,并会见佛教徒。一九七四年十一月十九日,我的儿子--法王子宝金刚仁波切出生。翌年春天,我们前往秋吉崔钦仁波切在尼泊尔蓝毗尼园全新完工的寺院朝圣,其后用了一个月时间在加德满都波大的萨迦寺院传法。那年夏天,我的阿姨--曾在童年时抚养我长大、负起我一切工作、为我决定一切的阿姨去世了,使得我们十分伤心。一九七六年,我在大吉岭传法,前往拉达克再往克什米尔传授竹塔昆都,并在南印度的屯垦区旅行、传法。
    问:以后呢?
    答:我很希望能再到西方传法。
    问:法王,您认定谁是您的主要上师呢?
    答:我的主要上师是康萨堪布,从他那儿接受了"道果"法。然后是我的父亲、钦哲仁波切;康萨夏忠仁波切、喇嘛拿旺罗钦卓仁钦和萨迦堪布蒋巴松波。其次则是遍德堪布、竹千仁波切和其他许多人。
注 释
    1萨迦派:是西藏传教中历史仅次于宁玛派的派别,为西藏一古老贵族--昆氏家族所创立,其法王产生方式为世袭制。萨迦派的独特见解是"道果",即"明空无执"或"轮回涅槃无二无别",密法极多,最重要的是"道果",主要本尊是喜金刚。历来有萨迦五祖师、哦千、茶千、蒋扬钦哲旺波等大成者出世,后衍生出茶巴、哦巴、上下种巴等弟子传承的支派。主要道场有萨迦寺、哦寺、那烂陀寺与宗萨寺、桑耶寺等。
    2莲花生大士:原是印度的一位佛教大师,于第八世纪应邀到西藏,克服当时许多阻碍佛法宏扬的障碍,将密法传入西藏,被视为宁玛派的祖师。
    3 文殊菩萨:文殊师利菩萨的简称,亦称妙吉祥菩萨,以大智慧著称,其忿怒相为大威德金刚,圣地在中国山西五台山清凉世界。其修法为藏地各派所普遍重视,萨迦传承即被视为文殊师利菩萨之传承。西藏人认为汉地是文殊菩萨的化土。
    4 种子字:密宗修法常以一个字来代表本尊,本尊可由此字现出,或收摄融入宇中,称为种子字。
    5 不动明王: 明代表智慧,诸佛菩萨为度化恶神恶鬼,有的化现为忿怒身相,以智慧力摧伏魔障。不动明王亦谓之不动使者,或无动尊,为教令轮身,是奉大日如来教令示现忿怒形,降伏一切恶魔,有大威势之真言王。又此尊于大日华台虽久已成佛,旧以其本誓之故,现初发心之形,为如来之童仆而给使诸务,且给予真言行者,故称使者。修持此法之目的为降伏、爱敬、钩召等。
    6 灌顶:灌顶是密宗的一种宗教仪式。其目的在于学者心中撒下由浅到深的体悟种子,并由上师介绍本尊给弟子,以促成学者的体验成熟,使其具有修习金刚乘的基础。未受灌顶者不能修习密法和阅诵密宗经典,否则不仅不能得到成就,死后还坠入地狱。如宗喀巴在《密宗道次第广论》中说:"欲成闻修大密之器,要得清净灌项。是故灌顶即是成就根本,若无灌顶,纵能了达教义,精进修习,终不得殊胜成就,非但有不得大成就之失,纵得诸小成就,师徒亦俱坠地狱。,,同时,灌顶上师的资格必须具足,方能举行灌顶仪式。
    7 长寿佛:即无量寿佛,与阿弥陀佛在本质上无任何分别。
    8 普巴金刚:宁玛派无上瑜珈的主要本尊之一,由莲师亲传萨迦派先祖昆鲁依旺波,并被清净、完整地保存到今,是萨迦派的重要修法之一。
    9 喇嘛舞:西藏佛教的特殊宗教舞蹈仪式。
    l0 道果:萨迦传承的最重要教义与禅修体系,源自九世纪印度密宗圣者毗瓦巴。道果大部分深奥的精神方法是出自《喜金刚本续》,代表尊贵佛陀的全部显密教法之实践系统。道果中透露的哲学观点是轮回、涅盘无二别,其中说道:"舍弃轮回无法证悟涅槃。"心是明空双运,是轮回、涅槃的根本。障碍发生时,心为轮回的状态,而解脱障碍时它就是涅盘。究竟利益众生之源是成佛,诀要在其证悟。
    11哦巴支派:萨迦派的弟子传承支派之一,由佛陀在《阿罗汉功德根本经》与《持一切经义集经》中所授记出世的萨迦派大师--哦千贡噶桑波(19321456A.D)所创,主要道场为哦千于一四二九年所建的哦耶望秋登寺,及由蒋扬南卡塔果所建成的策东寺。哦巴派传承是由四大堪布所持有;以禄顶堪仁波切为该派主要领袖。
    12 康萨夏忠:萨迦哦巴支派四大堪布法王府中,康萨府的大堪布指定继承人。
    13 DL喇嘛:DL喇嘛是格鲁派行政地位最高的活佛,被认为是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的化身,第一世可溯至宗喀巴的弟子根敦主,他在一四四七年修建成了札什伦布寺,但自二世DL喇嘛起,历代都改以哲蚌寺作为自己的母寺,并成为全格鲁派实际上的领袖人物。第三世从蒙古俺达得汗赠"圣识一切瓦齐尔DL喇嘛"的封号,是DL喇嘛名号的开端;五世DL受清朝顺治皇帝的册封,正式取得西藏政教领袖的地位后,住处改到布达拉官。
    14 喜金刚本续:汉译全名为《佛说大悲空智金刚大教王经》,藏传本有无上瑜珈部二品,包括《喜金刚本续》广本七十万颂,稍略的五十万颂和更略的《喜金刚本续》、《喜金刚王经》二书。是无上瑜珈部无二续的最重要经典。
    15 升座:一种公开承认其宗教地位之仪式。
    16 班禅喇嘛:札什伦布寺主罗桑却吉蒋称(1567-1662A.D)是第四世班禅活佛,班禅的称号是从他开始,他在五世DL喇嘛年幼期间,实际上主持黄教教务,终于使格鲁派在藏族社会上取得了绝对优势的地位,为黄教的基业立有卓越功勋。一六四五年,蒙古固始汗在控制西藏后赠给他"班禅博克多"的封号,正式建立这个转世系统,并追溯至宗喀巴弟子克主杰为一世班禅。班禅喇嘛被认为是阿弥陀佛的化身,专精时轮金刚法,前几世班禅并有对大手印等教法的许多著述。本文中的班禅喇嘛是指第十世。
    17 金刚瑜珈女:为密宗本尊之一,或称"金刚亥母",为表示众生本有般若波罗密多自性的佛母,有多种传承及身形,此处应指由那洛巴所传之卡雀玛,简称那洛卡雀,是萨迦派主修法之一,亦为格鲁派所重视。
    18 远离四执著修心法:萨迦初祖萨千贡噶宁波(1092-1158A.D)十一岁时,依止拔日译师的教授,专一不移地修了六个月,亲见了文殊菩萨所得偈:"若执著此生,即非修行者;若执著轮回,即无出离心;执著己目的,即失菩提心;若执著生起,正见即丧失。"是含摄一切圆满教法的诗偈。后来,萨迦诸祖师们为此偈修法,写了多种注解。
    19 堪布:即寺院的住持或教授师。
    20 伏魔金刚手:金刚手菩萨为大势至菩萨的忿怒相,萨迦派特别的伏魔金刚手有二臂、四臂多种身形,是该派一切闭关修持前必修的本尊,可遣除日后修行障碍,保护行者免遭魔难。
    21 大黑天:藏音麻哈噶拉,密宗智慧护法,是佛之化现,有多种身形。萨迦派最主要的大黑天为横棍(红棒)麻哈噶拉,是一切大黑天之兄长、喜金刚之化身。
    22 蒋扬钦哲仁波切:第一世蒋扬钦哲旺波(1820-1892A.D)是位无与伦比的喇嘛,他和香巴噶举派第一世蒋贡康楚仁波切、宁玛派大掘宝者秋吉林巴等人,发起了一个遍及西藏的佛教复兴运动--"利美",所有当时的西藏大师们都从这个运动得到启示和加持。他的第二世化身有二世宗萨蒋扬钦哲、二世顶果钦哲、二世贝鲁钦哲(八邦亲尊)等人;此处所指是二世宗萨蒋扬钦哲秋吉罗卓。
    23 宁玛派八世纪由印度圣者莲花生大士传入西藏,其教法判为九乘,以大圆满阿底瑜珈而著名,后形成六大寺传统,名义上以敏珠林寺的宝座持有者为领袖。
    24 嘉华噶玛巴:第一世噶玛巴为罔波巴的主要弟子之一,曾经建立噶玛噶居的法系及祖普寺,他的转世噶玛巴西,为西藏第一位被认定的转世活佛,十六世的噶玛巴于一九八一年圆寂于美国,十七世噶玛巴则于一九九二年被寻获,认证之。
    25 萨迦班智达(1182-1251A.D):文殊师利化身萨迦班智达,是第一位在辩论中大败印度外道学者的西藏人,具有顶上肉髻,眉间白毫、马阴藏等佛之身相;除了精通学理、辩论、著述、教授外,并能持戒精严,精进禅修。他还写出了许多经论的注疏,翻译了许多梵文著作,以梵文著书立说,被认定是第一位西藏三因明和十明的逻辑探究传承的创始者。后应蒙古王子阔端之请,代表西藏前往凉州会面,以圆满的禅修境界令汉地幻术师法力失效,得到蒙古领袖的信赖。一二五一年,七十岁,终于经历五道十地而涅盘,进入东方妙喜佛土,成就无垢吉祥佛。后被尊为萨迦四祖,无量化身显现中,包括有蒋贡康楚、拿旺累巴等各派诸大活佛。
    26 中观哲学:印度中观派思想,"中"的立场是中观,即看全体一次,而后加以取舍选择的批判立场,或见两边时被把握的立场。亦即俗有真空、体虚如幻的见地。
    27 因明:五明之一,即论理学。五世纪末,印度瑜珈行派论师陈那完成佛教论理学,是开创因明学派的有名学者,著有《因明正理门论》等书。其弟子法称根据陈那表明唯识说的观念论见解,使因明更加精密化。他认为具体的知识,是靠感觉加上构想的思惟而成立的,若只靠感觉,知识就会显得没有内容;但必须连推论的思惟作用也一起运作,确知与对象一致时,才成为正确的认识。
    28 般若波罗蜜多:般若译义是智慧,波罗蜜译义是到彼岸,般若波罗蜜多是说般若如船,能将众生从生死之此岸,度到不生不灭之涅盘彼岸。
    29 阿毗达磨:是对"阿含"经典的解释说明,由于在阿毗达磨教学的差异,因此印度各部派佛教间的解释也互异。阿毗达磨特重列举和分析各种心理状态,其分析和小乘禅修的止观训练同时发展。
    30 堪布阿贝:印度萨迦佛学院首任院长,毕业于西藏宗萨学院,精通三律五明及藏密四派教义,并师承二世宗萨钦哲、德安将仁波切等大师,是一位众所敬重、名闻遐迩却不慕名利、淡然自处、精进不懈的当代高僧。现任萨迦法王、第三世宗萨钦哲等到诸大仁波切,与现任萨迦学院长等到诸大堪布都曾多参学于其门下。

萨迦法王访问记-第二章 欲知未来,请看你当下的行为       

    问:法王,我们为何需要修持佛陀的教法呢?
    答:我以三种学佛者类型来回答这个问题。一般而言,从极小昆虫乃至极具智慧的人类,他们全都希求快乐免除痛苦。而大多数人不了解引起痛苦的原因是什么,或因何导致快乐,但在佛法及修持中,你将会发现这些问题的答案。
    问:那么导致痛苦和快乐的原因是什么呢?
    答:龙树菩萨的《宝鬘论》中曾说,"一切从贪欲、嗔恨和无明愚痴所生起的行为产生了痛苦;从无贪、嗔、痴所生起的行为则产生幸福快乐。"
    如我前述,人分三种。如同其他一切众生一样,最下根的人希求快乐,不希望痛苦或投生下三道,因此他修习佛法以造投生人道或天道之因。他没有力量或勇气完全离开世俗。只希冀得到世俗美好的一面、避开悲惨的一面。这就是他修持佛法的原因:得以投生善道。中等根器的人透澈了知世俗真相:无论我们生在何处,自然就有痛苦,恰如热为火的本性一般。
    他希望跳出轮回,证得涅槃--完全脱离痛苦的境界。
    上根的人了解,一切众生同他自己一样,不希望痛苦而希求快乐,一切有情皆具有相同的恐惧和希冀。无始以来我们一再投生于三界(注1)中,没有一个众生不是一生或多生曾为我们的父母亲。正因为我们和众生如此亲密,所以最善根的人是为了无尽众生皆得离苦而修习佛法。
    问:那么我们应如何修习?
    答:所有佛教徒在修学之初有两件要事:四种思惟的禅修和皈依。
    四种思惟是(一)人身难得、(二)、所有轮回万物无常、(三)、世俗存在的痛苦和(四)业力法则--因果。
    能够生为人身是非常地困难的。平常,我们以为人类数目众多,但将人类数目和其他众生相比较,就可了解人类多稀有珍贵! (例如,每个人的身体有数以百万计的细菌、微生物、滤过性病毒等)。所以计算起来,得到人身的机会少得可怜。许多投生的地方对众生并无真正价值,因为这些地方无法得遇佛陀法教。八种不适出生之地是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外道与邪教、无佛之地、某些天道、或生而聋哑愚痴者。即使得以生而为人,仍有十种必要的先决条件:必须生在有佛出世之地,佛陀转动法-轮教授教法之地,教法住世,教师们具足慈悲愿力来施教,有出家众与在家居士等佛教的追随者。同时还要有五种行者自身具备之条件:未犯五无间罪(注2),因为这将造成极大障碍。
    也可从其他方面说明以上困难。获得人身的因缘是善行和持守正确的道德行为,但少有人觉知此理,因而人身甚为稀有;相较之下,投生他处自然是容易多了。举例来说:想像一只生活在海洋中的乌龟与漂浮在海面上的一节横木。乌龟一世纪仅浮出海面一次,但它将头放人横木的机率尚较得到人身来得多。
    下个思惟是"无常"。佛陀曾说:"三界幻化如秋云,生死轮回似舞影;寿似瀑流及电光,刹那不息终将灭。"万法万物都有在变动:季节变迁;春季更替为夏、秋冬。孩子长大成人,成人变老,头发由黑转白,皮肤皱萎乃至生命消褪。不是那样吗?万物持续变化。没有一个地方的人能逃避无常。万物不断变化,人们不知道何时死亡将会到来。一个人可能今日完全健康却在明天死亡。我们知道两件事:死亡一定会到来,但不知何时会来。它随时到来,加上许多内在外在因素导致死亡。如果你希望修习佛法,就必须了解它并且立刻开始。我们永远无法确知明天会发生什么事。
    问:这对我们有何助益?修习佛法并不能使我们减少无常的变化。
    答:修习佛法并不能减少无常的变化,但它能令我们未来生命中痛苦减少。修习佛法的宗教上意义,简言之:即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当你依此而行,显然,你的未来会快乐些。
    问:这是否意指,减少对此生的期望,痛苦也将减少?
    答:那也是。但更重要的是,藉由思惟无常,我们将可迅速转入修习佛法。无常的思惟令我们快速进展,助益极大。
    问:六道轮回和苦是什么?
    答:前面说过,无论你在三界何处,你都是苦的。苦有三种;纯然的苦(苦苦),变化的苦(坏苦),和因缘、环境迁流变化的苦(行苦)。
    当你头痛时的痛感即是苦苦。每个人皆可感受此种纯然之苦。坏苦是知觉到情境改变的痛苦。今日你和朋友一起,明日却不得不分离;一旦分开,却遭遇仇人。什么也留不住,因此,
    我们体验到坏苦。行苦意指我们对世事的不满意。我们在世间做了许多事但却从未真正满足过。总有更多的事要做,当我们不能做到便造成了挫折的痛苦,这就是行苦。
    六道(注3)中最恶趣是地狱道,在极冷、极热及近边地狱中,至为痛苦,苦之持续无法描述。痛苦之因即嗔。接着是无法吞咽,得不着食物和水的饿鬼道。畜生道是我们较为熟知 的,投生此道是因无明愚痴。人道亦然。第五道是阿修罗道,由于嫉妒,他们一直和天神不停地交战,来生自然也会遭受痛苦。天神似乎非常舒适。因为他们享受极大的快乐与寿命极长,但迟早也将经验衰老死亡。因为未做善事,仅是自我享乐以达成继续投生善趣,故终将堕入极大痛苦之境地。下三道的众生仅能经验苦苦,人道则有苦苦、坏苦和行苦,但主要是前二者,天神的苦主要是后二者。
    最后一种思惟是关于业力、因果的法则。就佛教的观点而言,今天所有的一切和所做的一切皆有过去的因。这就是说:如果你想知道过去做了什么,看看现今的处境便知(欲知过去因,现在受者是)。无论贫富、美丑,都是过去行为的结果,同样地,将来是否快乐也赖于你今日所为而定,一切都将在未来产生结果。一棵树的根是可做药的,那么花朵、树叶、树皮和树上所生的一切,都将可做药。依此类推,超越贪、嗔、痴之外的行为将可产生快乐。树根若是有毒的,那么树上所生的一切都将有毒,恰如贪、嗔、痴之源于痛苦。
    问:有那一种修行法门是建立在因果法则之上的?
    答:因果法则、业力,是佛教的主要教法之一。意指你应总是行持善事,因为不善的行为将为此生来世带来痛苦。如果你不希望得到痛苦,就应避免种下苦因;没有因就没有果。恰如树根拔除,就不会有果实,如果你希望得到快乐,就必须非常小心种下乐因。若希望树长大,就必须妥善照顾根部,不完全的根,树将不会长大。
    所以在开始禅修前,应非常仔细地思惟这四种忆念,然后应该皈依。皈依是佛教徒与非佛教徒之区别:意指你已被引渡,找到了避难所。
    问:我们以什么方式被救度呢?
    答:自己救度自己。如前所言,世俗充满痛苦。许多显而易见的痛苦,及一般人未能察觉、较不明显的痛苦。我们希望能从这些痛苦解脱出来,却没有足够的智慧或力量达到,因此目前能做的努力不多。当进行一件重要事情,你会寻求一位有力量的人协助生病时会去找医师诊疗法律问题就到律师那里处理。所以,当你希望从世俗存在的苦痛中获释,你必须皈依三宝,三宝是此项心灵誓约中真正对你有力的协助者。三宝包括:佛--引导者,法--成佛的道路,和僧--行者的精神伴侣。
    无论如何,终极的皈依处唯有佛。法有两部分:教法和证法。教法是三藏(经、律和论),但这是用以渡河的船:当你已达彼岸,自然弃它于后。证法亦分两部分,"灭"谛(注5)和"道"谛(注6)。灭苦后的涅檠是空性的,不能为究竟皈依处;而道--修行法的本身,亦为无常,所以也不能为究竟皈依处。同样对僧伽而言,即使极高的成员亦仍于道上,故不能为究竟皈依处。真正的皈依处仅有佛,不过我们总是皈依佛、法、僧。
    问:这意指佛是永恒的吗?
    答:是的,是的。佛当然是永恒的。法身(注7)--"真理身"是超越常(永恒)和无常,而报身(注8)--"乐身"常存。化身(注9)--"显见身"是佛在世界所示现之色身,虽然他总是随处显现,但他的外表(示现)是无常、没有固定形相的。
    问:请问如何皈依?
    答:尽管皈依的外在形式相同,但因皈依者内在意乐之差异--恐惧、信心或慈悲,而有三种不同内涵的皈依。真正的修持是持诵皈依祈请文。最简单的皈依祷文是"皈依佛、法、僧直至成等正觉;以此功德愿一切众生皆证佛果。"
    但仅以音声诵念此文是不够的,一定要打从心里念出来。如果你想避雨,仅口念"屋子,屋子"或"雨伞、雨伞"并无任何帮助。必须要找到房子、弄把伞,如果这样做了,无疑将可避开这场雨。所以必须非常认真地皈依,充满信心,进而想着,无论发生什么事,都将仅以三宝作为寻求皈依处,一直将三宝忆念在心。以这个方法念诵皈依文。这样的忆念是佛法的首要修持,一切修法的基础之一。皈依是佛教徒、非佛教徒之区别。
    虽然如此持诵足够使你成为一位佛教徒,但是我们通常在精神导师之前举行一个简短的仪式。他念出祈请皈依文的字句,弟子跟着念并誓愿护持佛教的基础道德教法。此后,每日 持续以极大的虔诚心持诵皈依文。
    问:动物真的可能投胎转生为人吗?
    答:是的,绝对有可能。有许多动物因善行而转生为人的果报故事,也有人因其恶行而转生为动物的故事。有些动物极其慈爱,特别是对他们的子孙,藉由善业积聚而可能有足够因缘得到人身。
    问:为什么生而为人如此地重要?
    答:人身是极为珍贵的,因为藉由人生,不仅可能投生更高的善道,更可以修持佛法证得佛果。
    问:好好思惟无常真的有益吗?我们都知道无常,但想多了可能会使人消沉?
    答:是的,确有帮助。宗喀巴大师(注10)曾说:"囚犯仅有一种念头:我何时可出狱?这个念头不断在他心中生起。你们思及无常该像这样,观修无常直到这个境界在心中生起。"
    问:我们真的如同囚犯之处境吗?但世间常可找到快乐。
    答:那样的快乐不是永恒的,对吗?乐极会生悲不是吗?现在快乐,但谁知道下个小时会发生什么事。也许是个惨剧!快乐是无常的,它是极不确定的,因此你并不真正快乐,你的
欢乐永远是带着焦虑不安的。事实上,你从未快乐,因为你并不知道将来会如何,所以不安是不可避免的。
    问:地狱是痛苦境地的隐喻,或如佛经所描述真实存在?
    答:我想某些是真实存在的。事实上佛经中说,真正存在的地狱比被描述的还可怕,因为据说佛陀并未完全描述。佛若真的完全描述出来,人们将会吓昏过去。
    问:他们如何地真实?
    答:就像我们今天的生活一样真实。是的,许多人以为地狱不真实,像梦一样。但在梦中,快乐和悲伤,真实地就像当我们清醒一般。这个当下的经验也不是真实的,但我们以为周遭的一切是真实的。地狱的真实性就像这样。当然,地狱在究竟上亦非真实。现实生活周遭一切都不真实。那么,这是什么?
    问:佛会痛苦吗?
    答:不,他们绝不痛苦。佛是绝对地自在解脱。
    问:他们看到痛苦吗?
    答:他们也不会看到痛苦。 问:那么佛如何能够帮助痛苦的人呢?
    答:他们并不痛苦。这个回答在萨迦派和格鲁派(注11)的教义上有所不同。格鲁派认为佛看到痛苦,但我们萨迦派认为佛并没有看到痛苦。已从睡眠中觉醒的人不会有梦。不净的轮回中,痛苦像是梦,如幻如觉。因此已从此幻觉中觉醒的人绝不会再做梦。但佛以其菩提心和慈悲心,他们自然会利益众生。但佛陀自己绝未看到痛苦。对佛而言,万事万物皆已转化为清净之相。
    问:佛存在于业力轮回之中吗?
    答:他已成就终极的业果--业力的至高完善圆满结果。
    问:有无可能任何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并非自己的行为果报?
    答:不,绝不可能。
    问:佛知道自己或别人的行为果报吗?
    答:可以的。例如,过去曾有过许多预言,但我不认为佛陀看到或觉知这些结果。需要预言的地方,它自然会现起。
    问:我们能改变过去行为的业果吗?
    答:当然。金刚萨埵(注12)禅修能够净化我们许多过去的恶行。无论如何,集聚善因、福田及功德是非常有帮助也是必须的。

注 释:
    1 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欲界是有淫食二欲的众生所住的世界,上自六欲王, 中自人畜所居的四大洲,下至无间地狱皆属之;色界是无淫食二欲,但还有色相的众生所住的世界,四禅十八天皆属之;无色界是色相俱无,但住心识于深妙禅定的众生所住的世界,四空天属之。此三界都是凡夫生死往来的境界,所有佛教者是以跳出三界为目的。
    2 五无间:五无间业的简称,又名五逆罪,即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之僧,谁要是犯了其中一项,死后即堕入无间地狱,故名五无间罪。
    3 六道: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一切众生乘业而趣向之处,故又名六趣。
    4 阿修罗:六道之一,汉译非天。因其有天之福而无天之德,似天而非天。又译作无端,因其容貌很丑陋。又译作无酒,言其国酿酒不成。性好斗常与帝释战,国中男丑女美,宫殿在须弥山北,大海之下。
    5 休止的真理(灭)、6道的真理:请见第五章注1。
    7、8、9 法身、报身、化身:法身是真如的体现,它全免于观念的纠缠,完全清明而无所限。因此流出悟境的表现,开悟经验的充实和精神,这便是报身,大多数的本尊都有此种境界。化身是在人间开悟的形体,即悟境的内身示现,如释加牟尼佛。开悟或觉悟的法身就是透过报身和化身协助有情众生,使其离于生死轮回之苦。但这三身并非各不相干的实体;它们同时呈现,就像光与热同时出于一盏灯焰一般。
    10 宗喀巴(1357-1419A.D):格鲁派创教祖师。七岁时曾在青海西宁附近的甲琼寺,从噶当派顿珠仁钦学经九年,十六岁到西藏从仁达瓦大师学萨迦派教法,受其佛学观点的影响很大。此外,宗喀巴倡导必须在显宗浓厚的基础是进而系统地修习密法,先显后密的宗旨。宗喀巴完成了印度后期密教所提出,但未及组织化和实践的思想,这是密宗西藏地方化的重要表现之一。
    11 格鲁派:又称新噶当派,由宗喀巴所创建,其显密教法的基本思想是中观见。本派提倡显密三藏不可偏废,必须全部修学才能领会其义,对西藏佛教影响很大,自清初形成为西藏的主流教派至今。并传到四川、青海、甘肃、蒙古等地。格鲁派教主为历任甘丹寺法台,并有DL、班禅两大活佛系统,或加上内蒙的章嘉、外蒙的哲布尊丹巴为四大活佛系统;但后面两大活佛系统均已在民国后中断。以前藏之甘丹、哲蚌、色拉称三大寺,亦有加上后藏札什伦布寺,或青海塔尔寺,甘肃拉卜楞寺而称格鲁派四大寺或六大寺。另有上、下密院为该派弘扬密法之最重要寺院。
    12 金刚萨埵:是喜乐部(寂静部)的一位本尊,其修法与净化、忏罪有关。

萨迦法王访问记-第三章 菩萨是由慈心和悲心中所生       

    问:仅为个人救赎(注1)的小乘道中,"涅槃"与解脱(注2)是四圣谛之一,但在广大的大乘道(注3)中似乎较不重要。
    答:是的。这是两个极端--世俗存在和解脱,前者完全包括在痛苦中,后者已超越它。大乘道教导我们不应落入二者之中,代之的是追随中道:藉由智慧的力量,不住世俗,藉由慈悲的力量,不住解脱。若止于解脱,将无法行动去帮助众生。虽然自己已完全从痛苦中得到自在,但对他人却无助益。大乘道之证悟佛果--我们称之为大解脱,不仅从痛苦中解脱,并能帮助无量众生,这是其主要不同之处。
    问:大乘的修行原则是什么?
    答:三个主要修持:慈心,悲心和成佛之心(菩提心)。慈心即希望每一个六道中的众生都能快乐,悲心是愿一切痛苦中的众生悉能离苦。成佛之心,一般意指愿为一切众生而成佛。这三者非常重要。没有慈爱心和悲心,成佛之心就不会生起,没有成佛之心,就不能证得佛果,因此慈心和悲心是必要的。其中以悲心特别重要,悲心是大乘道初始之种子;在中途,它是令稻谷生长之水,最后,它使果实圆熟。因此清楚可知,悲心起于初始,且中途和结尾都非常重要。月称菩萨(注4)注解《中观论》时,把敬礼悲心放在最前面。佛陀曾说:"三世一切诸佛均从菩提萨埵所生,而菩提萨埵是由慈心和悲心中所生,特别是由悲心所出。"大乘道之主因即悲心。
    问:我们如何修持悲心呢?
    答:首先,研习是一定要的,随后并需禅修。一开始,观想你的亲人并愿他们快乐、从痛苦中解脱自在然后祈愿你拥有为他们成就的力量,使你有能力做到这些。观想那些非你亲友的人们,最后渐渐普及于一切众生。事实上,应从思惟四种忆念开始,然后皈依,接着观想你的母亲,清楚详细地想到她对你的慈爱,这些关照都是为了你。当你念及她仍在痛苦中造作苦因,此时,助她之心自会生起,当你希望助她脱离痛苦时,成佛之心生起。最后祈请上师和三宝,愿她快乐、无有痛苦。
    接着用上述方法继续去观想你的父亲、其他众生及你最坏的敌人。若有困难,想想嗔恨才是你真正敌人,它制造了极大痛苦境地。观想一切六道众生,直到能够毫无私心地对他们生起自然的慈悲心。最后,愿藉此修行积聚一切功德,平等利益众生以这功德回向圆满每一禅修。悲心是最最重要的基础,应尽可能多修习。它该是完全地自然--大悲之尊观世音菩萨,曾在佛经中说:"想得到佛果的行者不需修习太多,只要一种,就是悲心。"
    悲心的修习有下列三种:
    一、对众生的悲心须先从母亲做起,然后旁及其他无量众生,悉愿皆得离苦,祈求能够帮助他们(注5)。
    二、对法(因缘现象)的悲心:愿众生皆能舍弃痛苦的根本--无明(注6)。
    三、无对象的悲心--无缘大悲(注7):必须了解,究竟上,所有众生并非真实存在,众生是因无明与执着自我而痛苦。
    问:有情众生不是真实存在吗?
    答:不,事实上众生并不是真正存在的,乃是因为对自我的执着而生起幻相。因为贪求某些外相,而对别人起反感、嗔恨,只要无明地相信他们真实存在,就继续封闭在世俗循环中。
    第三项成佛之心(菩提心),是非常重要的修持。一般而言有两种菩提心:相对和绝对的。相对的菩提心分为愿、行两种。希望成佛是一种愿望,愿为众生成佛,就像盼望一趟旅行一样,这就是愿菩提心。行菩提心像是去旅行了:为达成佛所做一切即行菩提心。所以行菩提心包含一切佛教修持,例如布施、持戒(持守道德的行为)、忍辱、精进、禅定和般若等六波罗蜜(注8)。绝对菩提心是了知万物真实本性即空性。
    了解空性即绝对的成佛之心(胜义菩提心)。
    问:我们应如何了解空性?
    答:空性不仅是个名词。空性并不意味一切事物都是空无。每个宗教尝试解释现象的真实本质,无论肯定或否定,必归结到"存在"上。一般人对于现象和原始来处并没有做太多思考,较富宗教倾向的人会深思,怀疑事物为何存在,从何而来。
    基督信仰者的结论一切事物都由神所创。早期的佛教学派--说一切有部(注9)结论,粗大的东西并不真实存在,但原子--微小到不能有任何一边面对不同方向,是存在的基本元素。进一步的学派--说识部(唯识派),决断究竟无一外相存在,所似知觉仅是心灵的投射。
    中观哲学家检视现象,发现万法均似消融,并无任何一物真实存在。他们不满意上帝创造万物或极微存在的解说,而论证如果客体不存在,那么做为主体的心便不可能存在,因为心和客体如左右般相互依赖不可分离。因此,如果没有外在物质,就不可能有心。中观派小心谨慎、一丝不苟的检视后得到结论究竟上实无一物存在,然因众生执着而误认为真实存在。正面的东西无法发现,反面的东西无法找出,没有一个可接受为真实存在之物,万法的真实自性超越存在和不存在,超越思惟和表达的可能。寂天菩萨(注10)曾说:"胜义并不是心的对象物;它的存在超越于心识之外。""它是你无法描述的东西,是不能理解的惊奇。"当我们谈到事物,必须替他们命名,所以姑且称这为空性,但真正的空性不是我们能命名的,它是我们所无法表达的。
    上述是依究竟意义而言。就相对来说,中观派接受任何一般人接受的概念,但此派著作呈现的是万物超乎言诠的体验。
    问:这种现象的评论是否仅为逻辑上的诡论?它能用在日常生活中吗?
    答:当然可以。当你了悟究竟意义时,就从痛苦解脱。我们从未由相对的幻相中觉醒而痛苦。笼罩在相对幻相的迷惑中,执假为真,造作因而生出更多苦因。
    问:所以真正的重点是执着?
    答:不再执着事物为真,就不再造作未来之苦因。
    问:这是禅修的主题吗?
    答:大乘道,特别是在金刚乘中有许多与此相关的禅修方法。必须了解痛苦来自恶业,恶业来自染污,而染污从自我生起。如果我们是染污的,可能误执一捆绳子是条蛇,在假设有个自我实存中产生幻觉。有"自我"时,必定有"他人",有他人,就有自我的贪执和对他人的厌恶,这将导致进一步的污染并且障碍真实的本性。
    菩提心是根绝错误自我要领的最佳方法。首先尝试将他人和自己一视同仁,慈爱他们像爱自己一样,最后,将爱他人甚于爱自己。无论多痛苦,尝试不断地发愿,即使一切众生痛苦都到你身上,仍愿意把一切快乐之因给予他们。并且愿以此功德不断地利益一切众生。
    了悟空性的修持--胜义菩提心(绝对的成佛之心)有两个部分;专注的修习(止)和经验的分析(观),清楚呈现在中观体验中。这些修持需要更长的解释,无法在此详细解说。每个修法之前和之后,都必须皈依和分享功德(回向)。
    问:如果心、物不存在、那么外相是什么?何始何终?
    答:他们是无始的。在达到佛果时结束。一切是幻相、不真实的,像场梦。梦由何处生呢?梦往何处去呢?就像一个长梦。
    问:外相是什么呢?
    答:是一个很长的梦。
    问:慈心和悲心是好的,但在某些情况下,发怒对人反倒适宜,不是吗?嗔恨正当吗?
    答:如果动机是纯净的,即使行为是恶的,也可能是正当的。若为利益众生而起嗔怒,此愤怒即从悲心而生,那么所生出的一切都是好的。就像一棵植物,如果根部具疗效,纵使果实长得坏,还是可做药。
    问:佛教常被认为会引导人们行为趣向否定、消极?
    答:如果进入并滞留于解脱中,这就真的消极。但如进入大乘道,取代自我解脱的沉寂,悲心生起自会利益一切有情。
    问:佛教有时被称为无神论,认为上帝并不存在?
    答:佛教不相信上帝是世界的创造者,在此范畴内,可说它是无神论。如果上帝是由一种神圣的悲心或智慧化现之本尊,那么佛教并非无神论而是多神论。
    问:如果真的没有自我,那么何以转生呢?
    答:心识相续,一连串心识流(动)和行为结果造成另一个新的众生。转生是一个相对的真实。各学派各宗教对相对真实性的说明迥异。中观派认为所谓相对,即未经审量所见一切,也就是平常人一般之所见。相对地,有转生,但并非就不究竟层面而言。
    问:中观哲学(注11)如何兴起?是否在佛陀时代之后?
    答:当然它是佛教的,是般若波罗蜜多经的真义,清楚地解说任何落入极端的人将无法自痛苦中解脱出来。极端是指常见(正面、永恒)和断见(反面、断灭、空无)、相信存在或不存在等。中观哲学是从佛陀教授的经典发展出来的。
    问:如果因万法皆空而不接受众生的存在,那何必对众生慈悲呢?
    答:万法并不空;误以为"空"是意指空无也是一个错误的见解,是一种极端--但事物的真相是离于极端的。为证悟空性,必须积聚功德,最好的方式是修利益一切众生的慈心和悲心。直到功德积聚圆满,对空性的了悟才会生起。
注释:
    1 小乘:声闻缘觉的法门,以修身自利为宗旨,其最高果位为阿罗汉果及辟支佛果。声闻乘修四谛法,自凡夫至阿罗汉,论时间,速者三生,迟者六十劫;其修行的方便有三贤(五停心观、别相念处、总相念处)、四善根(暖、顶、忍、世第一法)之方便,得果有预流果、一来果、不还果、阿罗汉果等四。缘觉乘修十二因缘, 自凡夫至辟支佛,论时间,速者四生,迟者一百劫,其修行重在证悟,悟所到处,便是证所到处,故无明显的阶位可言。
    2 涅槃:汉译圆寂, 圆是圆满一切智慧,寂是寂灭一切惑业。又译作灭度,灭是灭见思、无明、尘沙三种惑,度是度分段、变易两种生死。又是不生不灭之意。
    3 大乘:即菩萨的法门,以救世利他为宗旨,最高的果位是佛果。大乘从凡夫修到成佛,立五十二个阶位,即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十信是由十住中的第一发心住内分开另立的,若将其缩入发心住内,则只有四十二位。其中十住、十行、十回向,称为三贤,仅算是资量位,十地才是修道位。大乘法门中又分显宗、密宗两大类。
    4 月称论师(600-650A.D):印度中观派在月称之师佛护和清辩时,由于在开示空性上所用的方法不同,因此中观派分裂;主张只有在否定对方见解时才使用论理的月称中观系统,叫做应成派。月称的思想见于他的主要著作《入中论》和《中论》的注释。
    5 生缘悲:即众生缘慈悲,以一慈悲心视十方六道众生,如父、如母、如兄弟姐妹子侄,缘之而常思与乐拔苦之心,名为众生缘慈悲。此多在凡夫或有学人之未断烦恼者而起。
    6 法缘悲:即法缘慈悲,既断烦恼之三乘圣人达于法空,破吾我之相,破一异之相,灭一异之相之人,但怜众生不知是法空,一心欲拔苦得乐, 随其意而拔苦与乐,名为法缘慈悲心。
    7 无缘悲:此慈悲惟在诸佛,盖诸佛之心,不住于有为无为性之中,不住于过去现在未来世之中,知诸缘不实,颠倒虚妄,故心无所缘,但佛以众生不知诸法实相,往来五道,心着诸法,取舍分别,故心无众生缘,使一切众生自然获拔苦与乐之益,名无缘慈悲心。
    8 六波罗密:汉译六度,即檀那(布施)、尸罗(持戒)、忍辱、毗离耶(精进)、禅那(禅定)、般若(智慧);是六种行之可以从生死苦恼此岸得度到涅槃安乐彼岸的法门。布施能度悭贪,持戒能度毁犯,忍辱能度嗔恚,精进能度懈怠,禅定能度散乱,般若度愚痴。
    9 说一切有部:简称有部,别名说因部,为小乘二十部之一,主张"一切法实有"。中国所传的小乘部派,即以说一切有部为主;特别在阿毗达磨等教学方面,几乎可以说有部成就最大。又大乘僧人,在教学与戒律方面,也有很多是学习说一切有部的。
    10 寂天菩萨(650-750A.D):西藏佛教中观教学主流派所依之印度大师月称的弟子,属于中观应成(归谬论证)派,著有《入菩萨行论》、《大乘集菩萨学论》等重要书籍。
    1l 中观哲学:见第一章之注释26。

萨迦法王访问记-第四章 上师重大的责任       

    问:法王:什么是"真言乘"?
    答:真言乘或金刚乘(注1),事实上极具善巧。其最初动机,和最终目标,都和大乘佛教完全一致,但金刚乘更具智慧方便,能从同样的起点更迅速直接地达成同一目标,两者差别如同搭乘火车或飞机旅行。大乘的修持主要在于透过思惟的禅定但在金刚乘中,身体也被广泛地运用。藉由认知和运用我们的身体,能快速地达到目的地。譬如,若要使飞机飞行,需要较火车更多的条件配合,如燃料、风、机器设计等。
    同样为了达到证悟,在金刚乘的修持中,不仅只有思惟,还有不同坛城(注2)的观想(注3)、持念咒语等,如果正确地随着这些修持,了悟自然生起。
    问:这是大乘和金刚乘唯一不同吗?
    答:大乘为"因乘",金刚乘是"果乘"。大乘藉布施、持戒等修持,造作正确的因,这些修持非常有价值且正确,但仍与佛的无量功德、特质极为不同。金刚乘一开始就观想自己为佛之果位形相。藉此修持,相同于佛之结果就会生起,困此金刚乘常被称为果位之道。不断观想自己如同佛陀具足一切功德,以及卅二相(注4)、八十随形好(注5)等。
    问:认为自己即是佛陀是否错误呢?
    答:一点也不。大乘中也谈到人心的本性,包括整个有机体,就是真正的佛陀,而且一直都是。只因未能了悟此点,而被缠裹在幻相中,所以导致痛苦。如果障碍和染污是心本有的一部分,净化将不可能。无论如何清洗黑炭也不会变白;心的本性纯净,才能被净化。因为已有其他众生证得佛果,很清楚地,我们也有此可能;我们的心也能被清净。
    金刚乘以下列方式处理这个问题有五类人--事实上有千百种不同类型,包括在这五类中。这五种又是可简括为一种,即金刚持佛,但为一般方便想成五种。将这五种观想在一个坛城中,它是一个为火所环绕的圣宅,有着特定比例和装饰。中央是白色的毗卢遮那佛--"创出一切相者"(注6)。东方是深蓝色的"不动佛"(注7)。南方是黄色的宝生佛--"自然珍宝的所有者"(注8)。西方是红色阿弥陀佛--"无量光"(注9),北方是绿色不空成就佛--"善巧成就者"(注10)。他们看起来都像释迦牟尼佛一样,除了有着不同手印(注11)和手势。
    不动佛结触地印,昆虞遮那佛结说法印(注12),宝生佛呈现施予印,阿弥陀佛结定印(注13),不空成就佛以施无畏印(注14)手上持十字金刚杵(注15)。五尊都有特别的功德特质,每一尊关联五种共同的染污:蓝色不动佛对应嗔,红色阿弥陀佛对应贪,绿色不空成就佛对应嫉妒,白色毗卢遮那佛对应无明愚痴,黄色宝生佛对应傲慢。这些颜色清楚地与烦恼染污相对应。
    英文常说"绿色嫉妒",情欲与红色,嗔恨和深蓝色相关。我们能够清楚的在个人身上看到这五种特质。肤色略黑,身上或有类似金刚杵的特征,时常生气,这种人属于不动佛的种性(金刚杵是不动佛的象征),与不动佛有深厚因缘,如果修持不动佛相关的法门,将特别容易成功。不动佛代表嗔恨的完全转化。金刚乘中绝不认为任何染污,嗔恨或贪心应被制止、压抑,相反地净化被染污系缚的能量,转换成五方佛的特质,五佛每一尊都是一种特定的智慧类型。这是金刚乘为何被称为果乘的另一原因。事实上,实相当然没有不净。不净的显现是因没有了悟实相,而常用主体、客体的分别去思惟。不净可说是从染污生起的。
    问:我们应如何修习金刚乘?
    答:金刚乘之道明显地较为殊胜,但不易正确了解。开始时必须确定纯净发心--菩提心的修习,唯有如此,才能接受五方佛的教法,在诸多本尊形相中,选择适合自己本性者。这种教法的传授是以灌顶的形式,藏文拼音为"旺"。其意为"净化、圣职任授"或"举行秘密仪式启蒙、传授秘诀"。灌顶是一种传承仪式,必须从具德的上师(Guru注16)那儿接受,然后依法学习、思惟并禅修以证得终极果位。接受灌顶后,行者必须每日无误的实行修持,学习清晰而完全认为自身如同果位本尊一般。然后,因为因果的关联,成果自会生起。
    问:传承重要吗?
    答:从上师而来的传承在金刚乘中特别重要。上师将教法传给你,他的传承必须可以一代一代地回溯至本初佛(注17)--金刚总持,由他首传教法而迄于你的传法上师。即使是一般大乘,你也不能毫无引导而修,这是金刚乘的特殊真义。
    问:是否表示除非以这种方式接受教法,否则无法证果?
    答:当然没人可以完全单凭阅读教本而了知一切。你必须领受可以回溯至金刚总持而毫无间断地口耳传承教法加持,没有这不共加持力,绝对得不到任何成就。虽然今日大部分的教法都已被写出来了,但你仍必须先接受他们的诵传,然后再研习之。
    问:所以上师极为重要?
    答:在密续中说:上师是一切成就的根源。因此找寻上师是重要的,必须找寻具有教授密续资格的合格上师。特别是必须和你有特殊宿缘的喇嘛。例如,密勒日巴(注18)首次听到玛尔巴(注19)时,感到一种特别渴望,想要立即会见他。茶千(注20)听到伟大的萨迦导师--朵玲巴(注21)时,感到一股特殊的渴望想要尽快见到他。发现这样地上师后,必须从他领受诵传和解说教授。在密法中接受灌顶是一定要的。灌顶是密法之门。没有灌顶什么也不能修。灌顶如同土地之施肥播种。造就适当的条件、环境。接受灌顶后,只须照料种子直到完全成长。
    问:如何能够认出和你有宿缘的上师呢?
    答:大多有清楚的征象。如茶千的例子:当他在一处岩穴禅定时,有个女人在他面前现身。那时他还是一个格鲁派的和尚。她给他一本书叫他去找朵玲巴。于是他便去萨迦找到了朵玲巴,发现他所得到的书来自朵玲巴的图书室。原来那个女子是位女性本尊--金刚瑜珈女的化现。茶千在朵玲巴座下接受教法,特别修持金刚瑜珈女,最后他达到伟大的证悟。一般而言,若你感觉想要见到或有和某喇嘛连络的渴望,遇见他时生起某些特殊感受,便是好的征兆。
    有时亦可藉占卜预言发现。当我非常年轻的时候,我的姑姑要求一些喇嘛用一个镜子做预言。结果他们看到一个奇怪的喇嘛在镜中,而我在他前面。那个喇嘛长耳,人中很宽,有一个疤。但我们不知道他是谁,后来发现他就是第二世宗萨钦哲仁波切。
    问:这是否意味唯有和具有宿缘的喇嘛一起,才能得到好的结果?
    答:不,并不一定。就拿我的例子来说,我并未从第二世宗萨钦哲仁波切那儿接受大量教法。任何具德上师都是好的,但将有一个特别的上师能比他人给你更多帮助。
    问:上师对弟子做无理的要求对吗?
    答:对的。例如当玛尔巴教导喇嘛哦巴时,问他是否带来一切财富供养上师。他回答说仅留一只跛脚老山羊未带来。玛尔巴便要他回去取来。玛尔巴说一只跛脚老山羊对他其实并无差别;他的要求仅为树立教法的尊严与珍贵。如果说是供养一切,就必须毫不保留。上师和弟子的关系并非主仆。它是父子关系,精神上的关系,如父子般温暖亲密。上师有巨大责任照顾他的法子,弟子方面必须遵随一切上师所给予的教法,持守一切誓愿。(注22)
    问:这些誓愿包括什么?
    答:相当复杂。接受灌顶之后,除了每日修持及研习外,有许多誓愿必须遵守。如果已受过小乘的别解脱戒,必须进一步受大乘戒律,而持守金刚乘的誓愿更是重要非凡的。没有持守这些戒律,修持不会产生任何效果。持守誓愿可创出有利条件,以正确培育灌顶中所植下的成佛种子。除了必须适当地持守戒律之外,每天还要修持金刚乘的观想、持咒,以及生起次第、圆满次第的禅修。
    问:密宗的本尊究竟是什么?
    答:因为众生具有不同嗜好、背景、观念和倾向,所以佛菩萨为适合不同的众生修行,而示现了不同身相。例如,贪爱的人可观修拥抱身形的双身本尊(注23)。愤恨较重的人适合修忿怒本尊(注24)。愚痴的人则适合观修有许多珍宝和装饰的多手多足化身本尊。事实上这些本尊都是同样卓越智慧的显现,不过是以不同身形来适应不同形态的人罢了。
    问:金刚乘教法和历史上的佛陀有何关连?
    答:我们称人类历史上的佛陀为"共"佛,而金刚乘的佛是"不共的",不过许多密续亦是由历史上的佛陀所宣说。《喜金刚本续》即是其一。
    问:什么是大手印(注25)?
    答:大手印是修习生起和圆满次第所了悟的卓越智慧。生起次第(注26)即:观想由一个种子字生出坛城,观想其本尊眷属。圆满次第(注27)通常是在生起次第修习结束时,观想万物融回到本来的种子字,然后连种子字也消失。事实上,生起次第净化出生,圆满次第则净化死亡。
    问:萨迦派主要修法是什么呢?
    答:萨迦派主要修法是"道果",他涵括小乘、大乘和金刚乘。是由公元六百五十年时一位伟大印度圣者"毗瓦巴"(注28)所传,由卓弥译师(一O七二年圆寂)(注29)传人西藏。"道果"是立基于《喜金刚本续》的灌顶和修法上,包括金刚乘的哲学,及一切瑜珈的修法,如拙火、气瑜珈(注30)、身瑜珈、梦瑜珈(注31)、破瓦(迁识)(注32)、中阴身修法(注33)等等;整部"道果"教法需费时三个月传授。此外萨迦派也修持一个那洛巴非常殊胜的精要教法一金刚瑜珈女(卡雀玛)十一支瑜珈教法。还有许多玛哈噶拉(大黑天)的教法;普巴金刚法,这是我们家族早先得自宁玛派传承的法;一切智佛母是对临命终和已死亡者特别有助益的法;大威德金刚(注34)一一文殊菩萨的忿怒相;萨迦派特有的十三金法(注35),及其他许多法。但"道果"法已包括了一切。
    问:在西方的道德概念中,性的能量被认为是通向精神之路的阻碍。金刚乘中是否承认这些能量,真能在道上对我们有所助益吗?
    答:如果有适合的人,适当的时间,并依法遵行无误,确能有极大助益。在常被谈到的国王因渣菩提的故事中,他告诉释迦牟尼佛,他宁愿转生为丛林中的狼,也不愿采行放弃在世俗中精神道路的修法,所以佛陀给他一个特别教法--密集金刚法(注36),直至今日萨迦派仍保有此法的传承。当然,单是外相的舍弃出离效用不大;一个人可能放弃一些外在事物却仍然执着于它。真正的舍弃是舍弃执着。上例中,国王因渣菩提是个最上根器的人,他和他所有朝臣在佛陀给予教法时,都真实地证悟佛果!
    然而大部分的金刚修行者都是出家众,不允许有世俗的欲乐,当然必定是独身的。虽然国王因渣菩提在瞬间证得佛果,但只要看看密勒日巴的故事,便可了解即使有天赋的人也得经历种种困难。
    问:不正确的修行有何危险?
    答:"如果在金刚乘中走错了,只有一个方向:下地狱。"金刚乘的修习如同竹筒中的蛇,只能上或下。因此必定要寻求一位好的上师,并且非常小心地修持。
    问:为何金刚乘含有这么多秘密?
    答:我认为,一般来说是为了避免金刚乘教法产生怀疑不具信心、甚或反感。如果在错误时机或在没有正确解释下听到,将会震惊并认为金刚乘是不好的事,而丧失对佛法的信心于金刚乘道路中。如果人们看见坛城或者在书中读到真言,可能会尝试自己试着修习,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错误。在金刚乘中,任何事都不能由自己做主,一切教法都必须由你的上师传授。
    问:金刚乘是否不仅止于仪轨的修持?
    答:仪轨仅是金刚乘的一小部分,主要的修持是行者每天的禅修、观想和持咒,身瑜珈、气瑜珈的修持等。
    问:金刚乘修持最终的成果为何?
    答:一般而言成果是佛的三身、四身、或五身;但可总括在三身之电也就是色身与精神身,后者被称为法身--实相之身,它是已被完全转化之心的相续,它与空性完全无二无别。报身、大乐身是在"阿卡尼须达佛土"(注37)在那儿永恒居住之身,传授教法给大菩萨们。化身或幻化身是一种不同型态,殊胜化身如同历史上在印度示现的佛陀。这些"身"的结果从转化我们现有的有机体而成。我们现在的身体可成为色身、形相身,而我们现在的心可成法身或实相之身。
注释:
    l 金刚乘:亦称"密宗"或"秘密真言乘"。因金刚乘的教法坚利如金刚,其修法主要是将学者本身与外界作为一种悟境,而加以体验的法门,它的修法不公开予非根器之弟子,故名"秘密";其所得的领悟或体悟,可使学者超越要领或理智设计的公式范围,无法从自我的观点加以表达或理解,故为"秘密"。《瑜伽经》曰:"以金刚自性,光明遍照,清净不坏,种种业用,方便加持,救度有情,演金刚乘,唯一金刚断烦恼。"《金刚顶经》曰:"演说如来三密门,金刚一乘甚深教。"
    2 坛城:梵语汉译称"曼茶罗"又可译成"坛"、"道场"、 "聚集"等,均指诸佛菩萨聚集的处所。《演密钞》卷二如此指出:"曼茶罗,圣贤集会之处,万德交归"所以,坛城亦指一切圣贤、一切功德的集会处,或密乘修法时所布置的佛堂摆设。
    3 观想:相浮于心也。观想是密乘训练行者意密的特别方法。
    4 三十二相:又名三十二大人相。l、足安平,2、足千辐轮,3、手指纤长,4、手足柔软,5、手足缦网,6、足跟圆满,7、足趺高好,8、如鹿王,9、手长过膝,10、马阴藏,1l、身纵广,12、毛孔青色,13、身毛上靡,14、身金光,15、常光一丈,16、皮肤细滑,17、七处平满,18、两腋满,19、身如狮子,20、身端直,21、肩圆满,22、口四十齿,23、齿白齐密,24、四牙白净,25、颊车如狮子,26、咽中津得上味,27、广长舌,28、梵音深远,29、腿色绀青,30、睫如牛主,31、眉间白毫,32、顶成肉髻。
    5 八十随形好:又名作八十种好。1、无见顶相,2、鼻高不现孔,3、眉如初月,4、耳轮垂唾,5、身坚实如那罗延,6、骨际如钩锁,7、身一时回旋如象王,8、行时足去地四寸而现印文,9、爪如赤铜色薄而润泽,10、膝骨坚而圆好,11、身清洁,12、身柔软,13、身不曲,14、指圆而纤细,15、指文藏复,16、脉深不现,17、踝不现,18、身润泽,19、身自持不逶迤,20、身满足,21、容仪备足,22、容仪满足,23、任处安无能动者,24、威振一切,25、一切众生见之而乐,26、面不长大,27、正容貌而色不挠,28、面具足满,29、唇如频婆果之色,30、言音深远,31、脐深而圆好,32、毛右旋,33、手足满足,34、手足如意,35、手纹明直,36、手纹长,37、手纹不断,38、一切恶心之众生见者和悦,39、面广而殊好,40、面净满如月,41、众生之意和悦与语,42、自毛孔出香气,43、自口出无上香,44、仪容如狮子,45、进止如象王,46、行相如鹅王,47、头如摩陀那果,48、一切之声分具足,49、四牙白利,50、舌色赤,51、舌薄,52、毛红色,53、毛软净,54、眼广长,55、死门之相具,56、手足赤白如莲花之色,57、脐不出,58、腹不现,59、细腹,60、不倾动,6l、身持重,62、其身大,63、身长,64、手足净滑泽,65、四边之光长一丈,66、光照身而行,67、等视众生,68、不轻众生,69、随众生之音声不增不减,70、说法不著,71、随众生之语言而说法,72、发音应众生,73、次第以因缘说法,74、一切众生观相不能尽,75、观不厌足,76、发长好,77、发不乱,78、发旋好,79、发色如青珠,80、手足为有德之相。
    6、7、8、9、10 不动佛、毗卢遮那佛(大日如来)、宝生佛、阿弥陀佛、不空成就佛:五方佛代表转五识成五智,即中央大日如来的法界体性智(理智具足,觉道圆满,达到佛、我一致),东方不动佛的大圆镜智(觉悟人的本性,即具菩提心),南方宝生佛的平等性智(修行菩提心),西方阿弥陀佛的妙观察智(觉悟自身与诸佛间融通无碍),北方不空成就佛的成所作智(证得金刚身)。
    11 手印:手指所结成的印契,通常是指伴随着密宗禅定,修法而采用的象徵手势。
    12 说法印:说法之印契,其有法、报、化三身说法之印相。
    13 定印:标入定相之印契。有三部之别,即佛部大日如来之法界定印;莲花部弥陀定印成妙观察智定印;金刚部天鼓雷音如来之缚定印。
    14 施无畏印:举右手舒五指以向于外者。《大日经》四曰:"以智慧手(右手)上向作施无畏形。颂日。能施与一切众生类无畏。或结此大印名施无畏者。"
    15 金刚杵:密乘法器之一,常与金刚铃合用,代表非空,非有,方便、智慧;以标坚利之智,断烦恼,伏恶魔。
    16 上师:为了学密或金刚乘,尤其是想在圆满次第的观想中获得开示,就必须先接受上师的加持;而金刚上师必须是自己已经接受过完整的灌顶、口传及教授,并且如法闭关修持,获得某些证悟,而且有能力传授金刚乘教法的成就者。
    17 金刚总持佛:又译作"执金刚"、"持金刚"或"金刚持",为释迦牟尼佛在金刚乘中的显化,其身蓝色,手持金刚杵与金刚铃交叉置于心前,象徵善巧方便法门与智慧的合一。
    18 密勒日巴(1040-1123A.D):为玛尔巴译师的法嗣与冈波巴上师的老师。噶居派的这位著名禅修家,是西藏佛教史中最为突出、最为令人鼓舞的角色之一,因其不但能够全身投入,毫无保留地退居深山积极苦修,并且还有文学的秉赋,能以诗歌的形式表达教法的内容。密勒日巴尊者对佛法最伟大而不共的贡献,是以自己的生平来说明大、小、密三乘的不可分离性:若无小乘的出离和大乘的发心为基础,密宗的妙法无非是空中楼阁,他现身说法,以实例来说明如何同时实践并成就三乘教法。
    19 玛尔巴:十五岁从卓弥译师学习声明,后三赴印度从那洛巴、梅粹巴等大师广学密法,后把所学全部传给密勒日巴,密勒日巴再传冈波巴,由冈波巴传出四大八小派,即达波噶居;与来自印度祖师宁古玛等人所形成的香巴噶居,为噶居两大传承法系。
    20 茶千:朵玲巴之主要弟子,拥有一切学者和圣者的功德,在金刚瑜珈女的示现引导下,前往"康乌塔宗"向朵玲巴求得萨迦派口耳传承的精要教法;后来登上了布敦大师的宝座,其从学上师广含新、旧派传承,达三个位以上,并经实修而获得极高的证量。其再传弟子之一即五世DL喇嘛。
    21 朵玲巴:萨迦茶巴支派的大师,精于十三金法及大小玛哈噶拉法,在"康乌塔宗"独自闭关时,他获致证悟的顶峰。
    22 誓愿:佛法中的三种誓戒即别解脱戒、菩萨戒以及密乘戒。
    23 双身尊佛菩萨在密乘中为诠示智慧与方便不二所现之身形。
    24 忿怒尊:表佛道之光明性,是诸佛菩萨为调伏难调众生而特别慈悲示现之身形。
    25 大手印:直译就是"大印"。此"印"性空,而其所以称"大",乃因它能印合一切万法。大印一词原本用以表示究极的真理,指陈本来的空智与生死的解脱同时呈现的事实;亦用以表示体验此真理的观修技巧。
    26 生起次弟:在金刚乘中,以已悟的心作为修习的基础。"生起"一词,是指学者本身经验的发起,而被观为神圣的世界则为悟境的呈现。行者修此,必须使他自己与一位象征悟境的本尊合而为一。
    27 圆满次弟:所谓的"圆满",是指达到直接了知一切觉受皆无实质,而心灵与现象悉皆空寂的境地。到此阶段,学者消除了生起阶段所得的觉受,并突破修行途中可能生起的执着观念。
    28 毗瓦巴:印度那烂陀寺住持,精修密法后得喜金刚之佛母无我母现前灌顶而顿证六地菩萨,曾以神通力令恒河两度分开、太阳两天不落,是印度八十四大成就者之一,"道果"法之创始人,重要弟子有苏卡悉地、东比嘿鲁噶等。
    29 卓弥大译师(994-1078A.D):是印度佛教道果、时轮金刚等法在西藏的传播者,译著与门徒众多,萨迦派初祖恭却嘉波便曾向卓弥献贡黄金,以求学"道果"密法。
    30 气瑜珈:藏密无上瑜珈部之特别修法,藉着气瑜珈的修持,可依次开发行者本具的如来藏,将障碍层层清除。
    3l 梦瑜珈:是无上瑜珈部特殊的一部分,行者将其禅修之觉观推展至对梦的了解和转化。某些梦瑜珈与各种本尊有关:如阿弥陀佛和度母等;梦瑜珈也是那洛六法之一。和大幻化网金刚修法有特别相关。
    32 破瓦:藏密的弥陀净土往生法门,它是藉一种直接而简易的方法,来复甦我们意识本有的自然精纯境界,并能在我们死亡的一瞬间将意识转化到较高的次元。
    33 中阴身修法:中阴身是介于死亡和再生间的空间,在此阶段若认识到一切现象不异于心即可能解脱,这种修法称中阴身修法。
    34 大威德金刚:又称怖畏金刚、阎魔敌等,是无上瑜珈部父续的主要本尊之一,为文殊菩萨之忿怒相。
    35 十三金法:萨迦派祖师以重金供养所求得之十三种不传出该派门墙的大法,包括三红尊:那若、梅粹、因渣三空行;三红尊;咕噜咕哩佛母、红象头财神和大自在天;及次一级之三红尊等。是萨迦茶巴支派之闻名教法。
    36 密集金刚:无上瑜珈部密法中,父续部的重要本尊,其本续及修法极受格鲁派重视。
    37 阿卡尼须达佛土:金刚持法身佛之世界。

萨迦法王访问记-第五章 佛陀洞悉自我并非真实存在       


    问:据说修习佛法要有所成就,最重要的条件即是大信心。请问具足何种信心是必要的?为何信心如此重要?
    答:信心当然非常重要,但它并非唯一重要的事。它是开始。若一开始便没有信心,就无法达到好的结果。例如种子被烧过,无法长出好的谷物。无论你修了多少佛法,若没有信心,将无法得到任何结果。但佛法并非要求盲目的信心。一般可把信心分为三种:第一种"自由意志的信心",听到或理解到在三宝之中有如此多的卓越特质,因此希望去接受它以利益一切有情众生。
    第二种,"清净的信心",见到佛陀伟大的特质,你的心变得清净、确定。
    第三种是"信任的信心",接受佛陀的教法为有价值者四圣谛(注1)等。研习这些教法并认定他们是正确的。
    问:因此信心不是仅接受特定的教条?
    答:是的,绝对不是。
    问:对西方而言,轮回转世的教法是陌生的。可能有人不接受转生之说而有效地修法吗?
    答:依照修学佛法的定义来说,那是不可能的。无论你修得多高多好,如果仅为了此生的希求而修,那并非佛法。佛法的修持是为未来世,因此转世的观念无法和佛法分开。业力法则是佛法的基础,未来世是现在所种因之果。
    问:许多西方人否认世间一切皆苦。
    答:佛教认为,无论世间任何地方都有痛苦。无视於痛苦的持续是错误的。一个人不该从痛苦中隐藏起来;应该认识它的原因并尝试避免再造苦因。
    问;什么是佛陀所教导的"无我"呢?
    答:佛陀洞见自我不存在于任何地方。心不是自我,身不是自我;自我只是一些事物,如形状、知觉、感情、冲动和意识等集聚的代名词。因此,在实相上,当你检视什么是所谓的自我时,会发现没有任何东西是。自我不过是聚合某些事物所给予的名称。
    问:即使没有不灭的灵魂,自我是否以某种方式存在呢?
    答:不,自我绝不存在,但相续之心存在。
    问:自我强烈意识何时生起?
    答:自无始以来,我们已在轮回中无数次地出生,而且带有强烈的习气,认为相续的心即是自我,并对其强烈的执着而活着。
    问:所以自我仅是一种意识的习气?
    答:是的。
    问:有些西方人认为死亡是完全的绝灭。
    答:那是不正确的;当你死亡时,虽然你的身体结束了,但你的心仍然相续。
    问:如果没有真实的自我,什么在相续呢?
    答:相续的心,它就像一串念珠--每一个小珠都不相同,但它是同一串念珠。
    问:什么是心?
    答:心有许多部分,但有个非常基本的部份叫阿赖耶识(注2),直译之,意为"一切的基础",它是一种透明的"自我观见"。它是世俗存在和能够解脱的基础,是真实无碍的心,这部分的心不抓住外相。它是光明的,而且从无始以来直至成佛都相续不断。
    问:这个也不存在于究竟、绝对之中吗?
    答:相对上它当然存在。在究竟上,它是空性,但在相对上它是存在的。实相中,你无法说它存在或不存在。
    问:心是个别的,抑或是一种总集意识,而为所有个别心识的共同基础呢?
    答:它是个别的。
    问:大乘的追随者和小乘的追随者有何不同?
    答:有七个不同点,主要的不同点是大乘行者愿为利益一切有情众生而成佛。
    问:所谓慈悲,仅是对众生的痛苦感到遗憾难过吗?
    答:不,慈悲是一个念头、想法,祈愿众生皆得离苦。
    问:慈悲必须了解痛苦的原因,或仅是一种情绪感受?
    答:我想二者都有。慈悲有三方面:愿众生的苦因皆被拔除,愿众生皆能了悟万法自性并且得以解脱。慈悲心的修习明显地包括对苦因的了解。
    问:生起慈悲心的修法须以观想母亲的慈爱为基础。如果我们的母亲并不慈爱该如何呢?
    答:每一个母亲都能被认为是慈爱的。例如她给你人身即是一种大慈爱。这足以令你认为她是慈爱的。如果这样禅修有困难,你应一直尝试思惟她慈爱的行为和好的特质,直到慈心生起。
    问:法王您曾说过"自我"意识,实际是个幻想。果真如此,为何我们难以了解这点?
    答:如先前所言,我们从无始以来不断地建立起习气,被假定"自我"实存的行为增强,这些染污的习气令我们了解"自我"的本性非常困难。
    问:洞见自我的不真实如同断除一种不好的习气?
    答:是的。
    问:法王您曾说轮回转世的教法是一种相对性的真理,许多事物系相对存在而非究竟;相对和绝对真理之区别何在?
    答:是的,有两种真理,相对和绝对的。相对上我们痛苦,相对上,事物有原因、过程和结果。但在究竟真理上,无所谓存在或不存在,非存在不存在,亦非不存在非不存在,这是四种可被驳斥的极端之说。之所以被驳斥,是因为可在此四种中举出有效、逻辑性的反证。
    问:究竟真理能以言语表达吗?
    答:不能,虽然可做某种程度的描述。事实上,我们仅能了悟和体验究竟真理。
    问:西藏所有佛教学派都教授中观空性教义,他们教的一样吗?
    答:是的,他们都教同样的东西,但教法有异。他们都有自己传承的特色且都达到同样结果。
    问:金刚乘的追随者接受一切大乘教法吗?
    答:是的,它的区别在于运用更多样、更直接的方法证得真理。
    问:金刚乘禅修和仪式中,使用铃、杵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答:铃、杵的使用各有许多情况,主要是象徵智慧和方便,二者在金刚乘中同样重要;并且还代表女性和男性的特质。
    问:仪轨在西藏佛教修习中是重要的,它有何效用?
    答:仪轨(注3)非常重要,藉其修习,可获长足进步。但不是每个人都有必要做复杂的仪轨。只有铃、杵和手印是必要的。
    问:手印的重要性何在?
    答:手印之外在、内在的意义都极为丰富,在观想修习中非常有助益。手印本身也有保护、加持、及痊愈疾病的力量。
    问:上师在堪能给予灌顶之前需要具备那些特质?
    答:依密续中所述,有下列三种灌顶上师:最高的是曾亲见本尊的上师,所谓的亲见是如同我们看见另一个人般地清晰。第二者是曾有某些精神成就的上师,他至少要得到一些征兆,即使是在梦中。第三种是现代常见的,即已从一个合格的上师完成所有必要的灌顶和教授,并曾闭过一些特定主要本尊的关,学得一切仪轨、手印、如何布置坛城等。然后他才能给予灌顶。
    问:从第三种上师那儿接受教法是否已够好了呢?
    答:是的,它会生出某些连系,即使不似第一种亲密。第一种上师能引你亲见本尊,如同把你介绍给朋友
    问:什么是闭关禅修?
    答:闭关(注4)有很多种。你可在修慈心、悲心,与下决心成佛时做一个简单的闭关。在金刚乘禅修中,有观想本尊,持诵真言,专注清晰地观想本尊的身形,或单纯禅定在空性上。有很多修法。
    问:闭关为何如此重要?
    答:透过闭关的禅修,行者得以正觉。没有闭过许多关,不可能达到究竟成就。西藏的许多瑜珈士为此目的多年独居闭关,这是广为人知的;现在印度仍有人这么做。除非有极高素质,不经长期闭关要在今生成佛是不可能的。
    问:在金刚乘的修习中,行者该修哪一本尊是否重要?
    答:最好是禅修和行者有宿世因缘的本尊(注5),称为守护本尊。
    问:每一尊皆能为本尊吗?
    答:不尽然。护法不能为本尊。只有某些等级之菩萨可为本尊,最好是选择和你有特别因缘的本尊。
    问:文殊师利、观世音菩萨可为本尊吗?
    答:是的,他们既为菩萨又是本尊。
    问:在我们能够接受灌顶前需要具备哪些特质?
答:具器弟子的特质有许多,最主要的特质是具足信心、慈悲心和菩提心。未生起菩提心的人不被允许接受喜金刚等主要本尊的灌顶。
    问:一个已生起菩提心的人要寻得上师是与幸运有关吗?
    答:不,必须去找。一个人总是能够找到上师并从他接受教法。
    问:若找不到上师怎么办?
    答:他应该多找找。
    问:什么是无上瑜珈?
    答:密续有四个等级,无上瑜珈(注6)最高。简言之,藉生活中的任何行为修持,即使在进食、呼吸,乃至禅修和非禅修中的每件世间事,每一个行为都转入修持中。
    问:佛教的修持意味必须放弃物质世界吗?
    答:依小乘和大乘而言,是的。但依金刚乘而言,未必如此。
    问:舍弃、出离,意指走入山林如隐士般生活吗?能不能继续住在城市中修持呢?
    答:在金刚乘中,当然可以。这就是为何尊贵的佛陀要把金刚乘法教给国王因渣菩提的原因。
    问:那么为何僧团寺院重要呢?
    答:为保持教法正确无误、佛法得以延续,僧团制度是重要的。在俗世间仍能修持,或许还非常有效、且佛法得以延续但一般而言,物质世界中有太多潜在的困扰,并且在家居士没有时间正确地修持或有效地研习。出家人则有较好的机会,专心修持及研习佛法外,别无牵绊。
    注释:
    1 四圣谛:见第一章5、6:又名四真谛或四谛法,即苦谛、集谛、灭谛、道谛。苦谛是说明人生多苦的真理,人生有三苦、八苦、无量诸苦,苦是现实宇宙人生的真相;集谛是集起的意思,说明人生痛苦是怎样来的,一切皆是由于凡夫愚痴无明,和贪欲嗔恨等烦恼的掀动,造作种种不善业,结果招集种种的痛苦;灭谛是说明涅榘境界才是多苦的人生最理想最究竟的归宿,因为涅榘是常住,安乐、寂静的;道谛是说明人要修道才能证得涅槃。道有多种, 要是修习八正道。此四圣谛括尽世间出世间的两种因果,集是因,苦是果,是迷界的因果,道是因,灭是果,是悟界的因果。
    2 阿赖耶识:八识中的第八识,汉译为藏识,藏字有三义:即能藏、所藏、执藏。能藏谓阿赖耶识能含藏一切法的善恶种子;所藏谓阿赖耶识为前七识熏习杂染法所覆藏;执藏谓阿赖耶识为第七识所执为自我。
    3 仪轨:密乘修法所使用的法本、仪规范本。
    4 闭关:系为想过观修生活和愿为金刚上师的行者而设的专修课程。闭关的实际计划,依据传承宗风及上师的作法而定,时间长短亦有不同;如三年三个月。其主要的旨趣,在使学者对大乘和金刚乘所用的主要观修法,获得一种健全的认识和实际的经验,使行者在此基础上,可自行研习以后的进修。
    5 本尊:与行者特别有缘的佛菩萨称之,是成就的根本。
    6 无上瑜珈:藏密新译派分密法为四部之最高的一部法要。

萨迦法王访问记-第六章       

顶礼大恩上师萨迦崔津仁波切!
顶礼大恩上师桑吉银登仁波切!
顶礼文殊智慧勇识!
译者前言
    公元2003年4月-6月间,伟大的萨迦教主、文殊菩萨的化身萨迦法王崔津仁波切及法王子宝金刚仁波切一行驾临澳大利亚传法。在近50天时间里,法王一行足迹遍及全澳洲,法王每天从早到晚不停地灌顶传法开示,而中间只作极短暂的休息。法王仁波切更是一直以英语作传法开示不需翻译,而于法本中所有精微难解之处揭示无余,所有目睹及亲身参与的人无不赞叹感佩法王的慈悲智慧与功德!
    译者有幸参加了法王在悉尼主持的灌顶和甚深加持。法会期间,译者亲见在商品经济发达的西方国家,有越来越多的西方人对于佛法生起了殊胜信心,其对上师清净的恭敬心与对法的精进心,及对待金刚道友的慈爱之心实有我等不及者,令译者自愧、感叹不已。
    法会期间译者得到这本萨迦法王访问记英文本。该书前5章已译成中文,本人发心将余下的第六和第七章翻译出来,以飧对萨迦法王和萨迦派教法具有信心的弟子。
    本人于佛法实在说不上精进,唯一可聊以自慰的是对上师及密法稍具信心。所以暂且以此译文作为对上师三宝所作的法供养,以期报答所有上师的恩德于万一。因这是本人第一次将上师的开示由英文译为汉语,如稍有功德,普皆回向一切众生速成佛道;如有错误之处,于上师金刚萨垛前发露忏悔!
    愿一切众生皆证双运金刚持之果位!
萨迦法王访问记

第六章
问:尊者,能否请您简要介绍一下萨迦巴的起源以及它与宁玛巴的关系?
答:萨迦派是由昆氏家族所创立的。昆氏家族被认为是天人的直系子孙。后来因为和罗刹有一些争执所以得到"昆"这个姓氏。昆•纳根达拉•拉西达与其兄弟都是莲花生大师的亲教弟子,从莲师处学法。所以一开始昆氏家族大约有十三代一直是修宁玛派的法。而后到了昆•贡确杰布的时候,他们觉得到了另外创立一个派别的时候,所以可以说萨迦派创始于公元1073年。
问:萨迦派下面还分为几个支派?
答:萨迦派里面有几个支派传承。主要的是由俄尔钦•昆嘎藏波创立的俄尔巴、由擦尔钦•罗萨尔嘉措创立的擦尔巴和贡嘎瓦•多吉丹巴昆嘎南杰创立的贡嘎巴。而且根据蒋扬钦哲秋吉洛卓的说法,还有夏鲁派、布顿派和觉囊派(也可以算是萨迦的支派)。虽然这些教派各有各的不共的修法和知见,但他们都源自于萨迦派的传承。
问:萨迦传承和教法的共同部分有何特点?其不共的"道果法"特点为何?
答:萨迦派传承的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所有的教法都来自于印度的大成就者毕哇巴,他开创了"道果法"。我们还有从那若巴和那噶举那传下来的极广的修法。你可以说他们就是我们在印度的根本传承祖师。萨迦派教法极其广博:最重要的是毕哇巴传下来的道果法。这是一种喜金刚的修法。还有十三金法,其中最重要的是那若空行的修法。这些教法都非常地广,还有其他无数教法。
问:道果法的独特之处是什么?
答:实际上道果法包括了一整套的修法,从适合初修者的法到究竟证悟的法都有。它包括了极多不同层次的教授,比如有些法适合那些具备直接进入金刚乘的根器的人,也有适合那些从小乘到大乘显宗再进入密宗的人的法。它既有显宗的内容,也有基础教法,也有密法部分,包括从生起次第、圆满次第、拙火定、扎龙、气功的所有修炼方法。
问:法王您如何看待利美运动?
答:这是件好事。毕竟佛陀所有的教法都是无二无别的。特别是在西藏,我们已知的四种教派:宁玛、萨迦、噶举和格鲁派,其最初发心、究竟见解和最终证悟的成就都是一样的。唯一的区别在于从印度的祖师那里通过不同的途径传下来的传承不尽相同。所以我个人认为各教派侧重点不同但基本上是一样的。
为达到利美传统的目标,我认为最好的办法是紧随那些近代大成就者的足迹,如蒋扬钦哲旺波、蒋贡康楚、秋吉德钦岭巴,这三位大师向我们示现了如何做到不分教派,他们接受各派的教法并加以实修,而且做了很多详细的注释和教言。如果我们也像他们那样去做,我想这是非常有益的。
问:仁波切,现在越来越多的西方人开始学佛法,根据您的经验,他们的文化背景对他们学佛有何影响?对他们来说最好的修行途径是怎样的呢?
答:我不觉得文化背景的不同对修行有多大的影响。全知的佛祖为所有不同根器的众生教授了八万四千法门。毕竟我们都是人,我们有相同的需要,我们的心的本质也是一样的。佛发源自印度,后来传遍各国。西藏本来不是一个"佛国",但后来接受了佛法并令其发扬光大。同理,对于西方我也不认为文化背景会造成多大的差异。西方人很聪明也很善于学习,所以对他们而言最好的途径就是深入闻思佛教哲理。西藏是个非常落后的地方,一般来说没有一个公共教育体系。所以藏人侧重实修。但在西方人人都上学,人人都必须学习,你们有这样一个学习的传统。所以对你们来讲最好的办法就是闻思教理。当然实修也很重要,但如果你不知道真正的教理和它们的内涵,那么即使你念很多咒语甚至长期闭关--这些当然也很好--但也许这些并不能改变你(的心)。即使你修了这么多的法,你可能还是个凡夫。这实际上就说明你更需要深入地闻思。当然我的意思不是说你要一辈子时间全用来闻思,一生的时间很短暂而我们有很多事情要做。但我想学一些基本的教法,特别是深入地学习《入菩萨行论》和《中观论》还是很重要、很有益的。
问:上师的重要性?
答:每个传承都很重视上师。上师是非常重要的!上师是一切功德之源。在密乘之中上师是最重要的,因为只有通过上师你才能得到佛的加持。现在我们无法面见佛陀、无法亲耳聆听佛的教言,所以没法得到佛的加持。虽然实际上佛每天都在加持我们,但由于我们自身的业障和染污,我们无法直接感受到这种加持。所以与佛结缘的唯一途径就是通过一位精神导师,他以人身化现,他教你佛的教言,通过他你能得到佛陀的教诲。所以找到一位真正的上师,而后依止他极为重要!如果你想无师自通,特别对金刚乘的教法来说,绝对是弊大于利。
问:尊者,如何区分(对上师)真正的信心和对上师的感情依赖?
答:真正的信心不会随环境改变而变化。而感情上的依赖会随环境而变化,而且随时会变。当你对上师生起真正的信心的时候,你就会像米拉日巴一样,不论遇到什么样的艰难险阻,对他的上师-马尔巴的信心都永远不会退转。
问:信心与悲心的关系是什么?
答:悲心是指你对受苦的有情众生感到一种同情,而且急于将这些有情众生从痛苦中解脱出来;?quot;信心"是真正的信心,在各种不同的信心之中,最重要的是对上师和教法的信心。
问:一个人如何确定他自己以菩提心摄持金刚乘的修习呢?
答:这点极其重要!密乘是佛陀教法的精华,所以每个密乘教法都首先强调要有正确的发心:不能只为了自己的利益或者达成有限的一点目标,而要发心为其他所有有情的利益而修持。所以在领受和修持密法时菩提心是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
问:法王能否请您谈一谈自己的生活?
答:我们有别于其他教派,我们不是活佛转世。我们是家族传承。我对你讲过萨迦被认为是天人种姓。所以它是世袭传承。当然它的历史很悠久。历史上有时候有很?quot;宫",有时候只有一个。现在我们有两个"宫":我自己这边是萨迦卓玛(度母)宫,在美国的是萨迦彭措(圆满)宫。我们当然有关系,本是一家,六代以前才分开。而且这两宫的创始人是亲兄弟。我出生在西藏,既然生在这个家族,自然,我从小就接受世俗与宗教方面的教授,并领受了各种层次的传承和灌顶。然后在我还很小的时候就接受萨迦法王的称号,成为萨迦派的领袖。这两个宫轮流担任教主。
问:后来您结了婚,现在您有一个家庭?
答:我有两个儿子。长子现在跟随在我身边,他已经完成了绝大部分宗教学习,将来和我一样继承法位。我的幼子是受具足戒的和尚,他将主要受持戒律。 问:能否请您谈谈(如何获得)"三种智慧"--闻所得慧、思所得慧和修所得慧--也请您解释一下传统的宗教修行与现代的教育手段在增长智慧方面有何不同?
答:不论人们是否信教,也不论他们信仰什么宗教,但对于世界每个角落,无论哪个种族或家族的人来说,有一件事是共同的:那就是每个人都希望离苦得乐。从这个意义来说,我就不觉得东方人或西方人、古代人还是现代人有多大不同。因为只要你希求快乐就必须具有智慧。如果没有智慧,虽然你希求快乐,但无论你怎么做结果只能是给自己带来更多的痛苦;而智慧增长以后,你就逐渐明白了什么是痛苦的根源,从而可以消除这些痛苦的根源而得到真正的永恒的安乐。
对于想进入宗教的人来说,佛法解释了三种智慧的重要性。对进入佛门寻求真理的人来说第一件事就是要闻思。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师一开始会给你讲解一些基本的佛法道理:诸行无常,诸受是苦,诸法无我,涅槃寂静。听到这些道理以后,你自己把它们一一对应到自己的日常生活。当然,即使不用听这些道理,我们自己也能感受得到,生活中的一切事物都是无常的。但别人告诉你这些道理以后,能够帮助你强化你内心对这些的理解。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听闻得到的智慧。然后你自己进一步去分析那些道理,并通过日常的生活和外部世界的体验去验证那些道理,这样你自己去发现你的老师讲的确实是真理,这就进一步加深了你内心的理解,这是通?quot;思"得到的智慧;在前两种智慧的基础上你开始禅修,来加深内心的领悟,这是"修"所得的智慧。
现代教育训练人们通过智力去听,所以很多人发现要把这些教育联系到他们日常的生活是很难的。你必须先具有一定的智力,否则你无法深入理解。可以说通过听和学习得来的"智慧"还是智力-意识层面上的。然后,在这个基础之上,你通过(深入地)思维和禅定得到的智慧才是更深层次的智慧。我想西方人一开始先通过智力或意识层面上加以理解没什么错。
问:如果这种教育能使我们具有更好的智力水平去理解佛法是不是也很好呢?
答:对的。在佛法中我们将人分为两类:一类很聪明,另一类主要靠信心。聪明的人往往有一定的优势,他/她不会只肤浅地接受老师的所有教言,他们会先仔细琢磨一番。释迦牟尼佛亲口讲过,我们应该象检验黄金一样地仔细检验他所说的话,只有我们确信那是真理了我们才会从心里接受它。我们得依靠自己的智力去检验佛法。只有你切实认识到它的真实不虚,你才会生起"定解",这比单凭信心而相信教法要稳固的多。当然两种途径各有其长处,但我觉得通过智力去理解能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问:在传统的教法中有个说法,有的弟子闻法时"耳不注如覆器之过",对初学者来说有时候是不是也不容易真正听懂所传教法?
答:其实这句话并不只是针对初学者。任何人闻法时只是坐在那里精神却不集中在上师的教言上就犯这种过失,而不论这个人是不是初学者。这就是为什么我尽量缩短每次讲法的时间,因为特别是现代人很难长时间地集中精神听法。所以这句话不是指针对初入门者,任何时候我们闻法都要把精力集中于上师的教言和含义上。
问:顶果钦哲仁波切说过:"所闻越多则理解越深"。您能否谈一点通过反复温习教言而加深理解的过程。
答:首先,只听一遍教言很难全都记得住。第二,即使你全都记住了,你还必须能够把教言运用到日常生活当中,而这就要求你必须通过反复闻思加深理解。拿我自己来说,虽然我接受了很多的教法,可能把一本书看了上百遍,但每次看还是能得到更多的领悟。随着你智慧的增长,对同一个教法会有更高一层次的领悟。可以这样来比喻:还是个婴儿的时候听到一个法,到了青年时期又听同样的法,到成年以后再听同样这个法,随着年龄的增长,你对这个法的领会肯定会越来越深。这个过程很难用语言准确地解释,但毫无疑问,听闻次数越多,加以深思及禅定,我们的领悟必然会加深。
问:可否请您解释一下"知识"与"智慧"的关系?
答:我们先说"知识"。我们谈"知识"的时候,实际上我们指的是通过智能来理解。比如有些大学教授,他们了解很多关于佛法的知识,但他们并不去修或者根本不信,而只把佛法当作学术研究来学习,这样他们就不具有真正的智慧。当然只有少部分学者是这样,不是全部。而"智慧",是实践得来的,即把你得到的所有知识都运用到你的日常生活中去。举个例子来说:西方的朋友告诉我说,在成为佛教徒之前,他们毫无顾忌地杀蟑螂和蚊子;但在听闻了佛法后他们不再杀它们了。这只是很小的一件事,是很多事例中的一个而已,但它说明了实践或修持之道。听闻教法之后,你逐渐地改变了以前的生活方式。虽然你做不到每天24小时地修法或一夜之间彻底改变一切,但你在潜移默化地改变自己。关键是通过如此地修持你能证得内在的智慧。
问:所以智慧是通过在生活中对教法的真谛进行个人体验而得来的?
答:没错!
问:在佛教当中如何"思"?
答:我们仔细考察我前面提到的那些基本的佛教观点,看看这些道理在我们自己的生活中,在我们周围以及在整个世界里是不是真实不虚的。我们一般专注在一个问题上思考24小时。经过这样的修证,你通过自己的分析和观察最终确信你所听到的教法确实是真实不虚的。
问:有没有一个单独正式的修行还是每天生活当中都这样修?
答:主要是每天的生活中都这样观修。对于"思"你不必专门找个时间正式地坐下来修持。你应该把教法和每天你所做的事或你遇见的人和事联系起来。这就是如何把佛法与生活结合起来。修禅定的时候我们就得专门有个时间坐下来修了。
问:在实修中我们的"闻思修"是不是一定是循序渐进的呢?
答:这个因人而异。有些人需要一步一步地慢慢经过这个过程。但有些人很幸运,而且积聚了很多善业资粮,可以极快地获得更深的理解。
问:您知道我们西方人很重视表达自我,在您所讲的学习过程中,是否也鼓励弟子把每个阶段的理解和疑惑表达出来呢?
答:这个要看环境。如果弟子把闻思修过程中的证境和疑惑告诉上师,上师可以进行必要的纠正和引导,这是很好的。但如果你把这些告诉别人,就会引起很多不好的念头:比如我慢心:你觉得自己比别人强。所以在自己没有得到很深的证悟的时候最好不要对别人讲,除非你自己有把握已经彻底搞清楚了。
问:在密宗里我们讲光明与智慧是心的两个方面,他们的关系为何?
答:智慧,在这里我们讲的是通过禅定而现量见到、或者至少已经了知实相。当你证悟到这种最高的见解的时候,你无法说这两者是一体还是异体,究竟的智慧远离言思,无法言说是实有还是虚无。它是空,但又不是像空无一物一样的虚空;虚空是空无一物,但实相不是这样,因为空性之中还有明分。"明分"就意味着有,而"空"则意味着没有。表面看来它们是相互矛盾的。但他们并不矛盾。正如你不能将火与火的热性分开,同理你也无法将明分同空性的智慧分开,或反过来把空性同光明分开。智慧与光明既非一亦非异,这就是究竟实相。
问:能否请您最后讲几句?
答:我想能够看到现代社会里有这么多人对宗教、特别是对佛法感兴趣真是令人振奋!我相信佛法是一切利乐之源。如果真正按佛法去修持,我们今生会获得真正的安乐,能利乐其他众生,来世也会获得安乐。但我想另外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不要去篡改佛法。现在有一种苗头,就是根据个人或当时某种社会的需要修改佛的教法。我认为这是不对的。保持佛法的纯净非常重要!这种智慧是由大彻大悟的佛祖传下来经过一代代的祖师传到我们这里的,它是非常神圣的,与一般的世间学问绝然不同!我们这些充满各种染污的凡夫怎么能去篡改佛的教法呢?所以我们必须保持传统的修持方式并尊重它的价值。

萨迦法王访问记本书纲要       
※修习佛法之基础
四种思惟
●人身难得
●苦空无常
●轮回唯苦
●因果业力
皈依
●三宝之意义
●皈依仪式、内涵
※大乘之修行原则及方法
慈心、悲心、菩提心之开展及圆足
●慈心
●生缘悲、法缘悲、无缘悲
●世俗菩提心(愿、行)、胜义菩提心
※法义释疑
●信心之内涵、层次
●空性之义
●自我
●无我之义
●转世轮回
●中观哲学/空性与慈悲
※金刚乘之修习
金刚乘之意义、内涵
●本质
●与大乘之异同
●本尊之义
●手印、仪轨之义
●无上瑜珈
金刚乘之修习方法、释疑
●传承之重要性
●上师之重要/上师之资格/如何寻找上师
●灌顶前之准备
●持守戒律的重要
●闭关
●大手印
●萨迦派主要修法--道果及其他金刚乘之修证果位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