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师五十法颂
嗡梭帝辛淡
上师与金刚萨垛我顶礼!
依尊恩德易获俱生乐 并能除去轮涅之怖畏
具善缘吾虔礼上师尊 祈安住于我心莲座上
印度圣地有千万大学者与成就者,受学于巴维拉大师,他的名声如同飘扬的宝幡。大师依尊圣度母之嘱付所著的<上师五十法颂>,有如众生最胜之益友般的稀有珍贵。
着论者洛萨姬加措依其上师之恩德,将详细的解说此<上师五十法颂>,愿具善缘智慧者,欢喜的聆听!
追求解脱并获得共与殊胜成就的唯一之门,即如法的承事上师。大阿奢黎巴维拉;又称为三本尊上师,他是于圆满大小五明的班智达。承事上师的方法,便要如大师所著的<上师五十法颂>般的去实践。
五十法颂分为三部分(一)前言 (二)正文 (三)结论
第一章 前言
第一偈
获具德金刚萨埵果之因 如法于上师莲足顶礼后
侍法师由众无垢密续传 简略述于此诚敬而谛听
<此偈颂前二句是赞颂,后二句是作者愿造的旨趣>
赞颂 :
获具德金刚萨垛果之因
如法于上师莲足顶礼后
以[顶礼]为此赞颂的基础,而所顶礼的对象为上师。<三普陀>(注一)云:[上师是真言、续部及口诀的持有者]。在古印度梵语上师称为咕噜,其含义如下:
[咕噜]有威重及压倒之意,即功德威重可压倒他人。
又[咕雅]为密秘;[噜巴]为三昧,亦即能开显密秘之本质。
又[咕那]为功德;[噜记]为众多,亦即具有众多功德。
咕噜含有[乌达拉]的音调,意为至高无上。
上师身体最低的部分为双足,我们顶礼于其足下的莲座,当然是最崇高的恭敬。而顶礼的方法是依经续所开示,以三门恭敬的方式去顶礼。
为何须要如此的恭敬呢?因为上师是让我们获具德金刚萨埵果之因。
<喜金刚本续云>:金刚为空性;萨垛为无缘大悲,当空性之智与大悲合一时所生之智;如同金刚般的三昧(金刚喻定),即是金刚萨垛。
获得金刚萨垛果位之因素中,最重要的是上师的口诀,而口诀的给予在于上师,因此须向上师顶礼。
顶礼的人是谁呢?是巴维拉和后世跟随的弟子,还有五十法颂的着论者。
在[顶礼后]要做些什么呢?即大师造此五十法颂的旨趣。
愿造 :
侍师法由众无垢密续传
简略述于此诚敬而谛听
首先巴维拉大师要我们[谛听],并非随意的耳闻,而是以最大的恭敬专心一致的注意听受。
要我们听受些什么呢?亦即如何承侍个人的尊圣上师(注二)之法。巴维拉大师本身尝各种方法承侍其尊圣上师,因上师欢喜故,依其恩德大师真正的了解承事上师的方法。
若问这些方法难道不是你凭空而作的吗?不是的!因为巴维拉大师说的这些方法,是依据<大日幻网>、<金刚顶髻>、<大黑阎摩敌>、<吉祥首胜>、<密集>、<金刚帐>等众多无垢(注三)的密续而述。
又问 : 既然如此我们直接从这些密续中学习就可以了,你大可不必再著作嘛!虽然许多密续中有说到,但是有些太繁索、有些前后顺序错误、有些则零星分布,因此巴维拉大师把这些缺点去除后,简略汇集成五十个偈颂,已离重复之过失,亦非无意义之作为。
注(一) 三普陀为喜金刚共的注释续,亦名卡究。
注(二) 圣尊上师给灌顶,使弟子的心续具真言誓句,向其祈请后,依其恩德,可使弟子于此生或中阴或十六生成就佛果位的上师而言。
注(三) 无垢的密续指完全由佛陀亲传之密续。
第三章 正文
上师五十法颂正文部分细分八节:
第一节 一般而言必须承事上师的原因 (第二偈)
第二节 特别于求法前须如何承事上师 (第三偈-第五偈)
第三节 上师与弟子须互相审视 (第六偈-第十六偈)
第四节 须尽力承事上师的原因 (第十七偈-第二十二偈)
第五节 视情况取舍应不应做之行(第二十三偈-第四十三偈)
第六节 应劝止他人不当之行为 (第四十四偈)
第七节 何时不当之行,并造成过失 (第四十五偈)
第八节 总结前七节之义 (第四十六偈-第四十七偈)
第一节 一般而言必须承事上师的原因
第二偈 :
于受殊胜灌顶之 尊圣金刚阿奢黎
十方如来诸佛亦 日中三时勤礼拜
[灌顶]指圆满的金刚阿奢黎灌顶。[殊胜]指依佛陀亲传之密续受灌,而非自行编造。
对授予殊胜灌顶的金刚阿奢黎,东、西、南、北等十方净土之如来佛陀,每日早、午、晚三时都要向上师顶礼承事。连诸佛都如此做了,更遑论一般的凡夫弟子呢?
<密集根本续十七品>云 :
[善男子!简言之,十方世界诸佛与其菩萨眷属,日中三时皆供养金刚阿奢黎。之后回各自净土,语金刚如是说。]诸佛的语金刚说什么呢?
即<金刚帐>(注一)云 :
[成为导师的金刚阿奢黎,诸佛皆礼拜,亦是我们(诸佛)的父母。]
<吉祥胜义近事>云 :
[没有比上师更尊圣的,无量诸佛时时向他献供,十方诸佛菩萨恒常向他礼拜。]
诸佛于密续中明示上师之重要,此即必须承事上师的原因。杰尊仁波切曹巴蒋称在他所作<上师五十法简略注释>中说道:[将密续中所陈述侍师之重要,全部聚集是非常的广大,但此处所举之例,已包括其要义。]
注(一)金刚帐为喜金刚不共注释续
第二节 特别于求法前须如何承事上师
(一)一般情况
第三偈 :
胜妙净信于三时 曼达鲜花并合掌
承事供养尊导师 顶接师足而礼拜
对于要传授我们密法的上师,不论是以前从未接受过法教,或仅授予大乘皈依的上师。应以为利众生愿成佛的胜妙菩提心,和不变的信心,每日早、午、晚,以头顶礼于上师的足下。
只是如此顶礼就够了吗?不止如此!在受法前要以丰富的财物供养,并且向坛城敬献曼达,然后虔的合掌祈请。
(二)特殊情况
在任何时地、任何情况下皆须向上师顶礼吗?
答案是:也有不须顶礼的时候。
第四偈 :
师为居士或是初学释 为息世间疑议和讥毁
而将经典等物置于前 因持戒行以心作顶礼
当弟子是比丘,而传法的上师是居士或戒龄较轻的沙弥、比丘时,因为弟子具有出家的戒律,如果这位比丘弟子,要在声闻等智慧浅薄者中,为了求法而向上师顶礼祈请的话。此时世俗的愚痴众会毁谤说道 :[像这样的行为真是恶劣,比丘竟顶礼于在家人的脚下!]声闻们毁谤的说 :[那些大乘者,向在家人顶礼;由此可见大乘非佛说。
佛只说向两种对象顶礼,一是佛,二是戒腊高的比丘。]这些人会因此而招致深重的恶业,为了避免这种情形,我们可以把经书等,(等是指佛像等圣物)放在上师的近处。如此一来,当弟子顶礼时,他们会以为比丘是向经典等圣物顶礼,而事实上比丘弟子的心中,是向上师顶礼。
但是当这些人不在场时,或是不会有毁谤得环境,还是应该毫不犹豫的向上师顶礼。
如此身为比丘的弟子,就不必承事上师了吗?
第五偈 :
陈设座椅与站立 上师所需等承事
具戒弟子皆应作 除却礼拜与卑行
身为一位具戒的出家弟子,除了五体投地礼,卑下的洗足工作、处理大小便等事之外;其它的承事具戒弟子都应做。其它的承事是指 :上师莅临的地方”虽有声闻在场,具戒弟子应摆设座椅、上师莅临时先行站立、提供上师所需、献曼达等承事皆应力行。
对第五偈颂,有些学者认为 :[不须直接顶礼,是已接受密法的弟子在承事上师时,特殊的情况。]但如此的见解并不恰当;因为在第二偈说过,连诸佛都须向金刚阿奢黎顶礼,何况是凡夫众生呢?而且在说明求受密法前应如何承事上师后,才互相审视是否建立金刚师徒的关系;或是在接受不共皈依后,才教授五十法颂,因此所谓除却礼拜与卑行,是受法前非受法后的特殊情况。另外在说明完求法前应承事之行后,为避免世人无知的毁谤,而说第四偈,这些都是很合理的。
龙树菩萨<五次第论>云 :
[在徒众之前不理睬上师,只在独处时才顶礼,如此的弟子,即使是自己的儿子也应该屏弃;纵然是皇亲贵族,不但不能收为弟子,连身边都不要让他靠近!]
另钟必巴<俱成论>云 :
弟子虽已获成就,傲慢不顶礼上师,
越逾上师言教故,刹那堕入无间狱。
另佛智足阿奢黎与文殊菩萨的故事都说明了,对于授予金刚乘密法的上师,未证菩提前都须顶礼。这也是众清净密续所说的智誓言。
虽然无垢光和<胜乐赞释>中所说的论点和巴维拉大师有点不同,但这是作不同密续注释时方法不同,并非互相的破斥。
第三节 上师与弟子须互审视
一、须互审其器的原因:
如上述般承事后,在未建立金刚师徒关前,是须要观察呢?
第六偈 :
金刚上师与弟子 皆会违犯誓言故
勤勇首先作观察 师徒互相审其器
由此偈得知应仔细的观察。<金刚曼云>:
珍宝摩拭和黄金,融化磨切作明鉴,
同此于徒亦应审,仔细观察十二载。
而观察的方有三种 :上等以神通观察;中等以理观察;下等以问答而观察。
所谓[英雄]是指金刚弟子与金刚上师而言,在未授受金刚密法之前,应互相审视是否具足条件,再决定金刚师徒的关系。如果不作观念而草率的授受密法,那么上师即是泄漏密法于非器者;而弟子也无持守已发的誓言与戒律,因师徒皆会违犯三昧誓言,所以必仔细的互相审察。
如在审时,发现弟子并不具器,绝对不可传受金刚密法。
<注释金刚曼>云 :
狮子之乳汁,勿置土锅中;
同理无上续,勿传非器者。
如同圣者严明的开示,最金刚乘甚深密法的传授者与接受者,根本不作观察,就像狗见到肺脏般,毫不考虑直接就吃掉一样,是非常不恰当的。
二、实的条件 :分为(一)师徒应具的共通条件(二)上师应具的条件。
(一)共通的条件又分为 (1)不应有的特点 (2)应具的共通特点。
(1)不应有的特点 :
第七偈 :
具慧弟子拣择师 无悲易忿且凶狠
自大贪爱并放逸 炫耀此等当舍弃
此偈首对上师而言,如果一个上师具有上述的特点,弟子就不应该依止。
[无悲] :指具残害众生的心,除给众生苦因外,
根本无救渡之心。
[易忿] :因强烈的怒气,马上生起害心。
[凶狠] :指忿怒之后还记恨,而且怀有报复之心。
[自大] :指我慢。
[贪爱] :对自或他人富足的资财,有贪执的心。
[放逸] :对自的烦不警惕对治;所受的戒律也疏忽放任。
[炫耀] :从梵音阿马那之意,指以自我为中心,一切的作为只为
个人的利益;或自的一点点学识也要向他人夸耀。
相对的对弟子而言,如果具有上述的特征,上师也不应摄受。
<金刚空行次第三十二品>云 :
忿怒与狡诈、恶语并粗言、
所学自满足、此师勿依止。
(2)应具的共通特点
在第八偈的前两句是指共通特点,而后两句和第九偈则专指上师应具的特殊条件。
第八偈 :
坚定能修具智慧
能忍正直无谄诳
上师与弟子都应具有的特点 :
[坚定] :指三门不容易因外缘侵扰而心思变异。
[能修] :指具有口诀教授,能入三摩地等,堪能禅修者。
[具智慧] :指具有利根,善能分别善恶之业。
[能忍] :上师与弟子之间的事业,如教授、听法、承事等能忍受
辛苦而心不疲厌。
[谄] :狡曲的掩饰自己的过失。
[诳] :以欺的心思,传达不实的事。
[正直] :没诳谄之行。
(二) 上师应具的特殊条件:分为三点
(1)实际的特殊条件
(2)侮慢具相上师的过患
(3)恭敬具相上师的功德利益。
(1)实际的特殊条件 :
第八偈 :
咒及密续能解说 悲悯且通达经论
第九偈 :
十种真如瘸确娴 坛城慧制事业精
随类传解真言道 极清净信诸根调
上述即是上师应具备的特殊条件,
[咒] :能熟悉息、增、怀、诛四种事业,所须的咒语与物质。
[密续能解说] :能通达根本续及注释续等续部,于解说续部时,能以六法或六口诀或五支等讲解的方法。
[悲悯] :对众生具有慈悲之心。
[通达经论] :对波罗密乘之经典与典论能如时通达。
[十真如] :包含三种1.金刚阿奢黎必备的十真如
2.仪轨十真如 3.自行十真如。
1.首先金刚阿奢黎必备的十真如,<开光续>云 :
坛城等持结手印、金刚舞咒与坐姿、
诵念火供食子及、四种事业与收摄。
对上述十项熟练者。
2.仪轨十真如,<金刚帐>钟必巴云 :
护轮灌顶与食子、讼念跳神二禳解、
坛城忏罪与送神、此十真如佛所言。
对上述十项仪轨精通者。
3.自性十真如,<五百万续>仁千巴哇云 :
金刚铃杵和智慧、本尊坛城火供与、
真言粉彩食子及、罐顶十真如确知。
能了知上述十项之自性本质。
[坛城绘制事业精] :精通前行修念一直到结行喜庆赞颂之灌顶坛城的绘制。简言之,对禅修自现本身三昧耶之坛城;粉彩坛城之绘制;对面前虚空生起的本尊坛城行供赞;智慧本尊坛城融入等皆精通。
[随类传解真言道] :对上中下等根器不同的弟子,给予适合其根器的密乘教法。
[极清净信] :对于大乘,特别是金刚乘具坚定的恭敬信心。
[诸根调] :以正念及正知约束诸根。使其不放逸而造作恶行。
上述六个共通的条件及九个特殊的条件,若找不到具足此十五个条件的上师时该如何呢?
<胜义近修>云 :
于浊世时之上师,缺失功德过相掺,
没有完全无过者,功过二者互审时,
功德多于过失者,此师佛子可依止。
或功德与缺失各半;或功德虽小但无过失,这三种我们都可依止。但功德小过失大的上师就应舍弃了。
另外上师的条件<金刚帐>云 :
于后将如法宣说,金刚上师之性相,
具德上师之口诀,弟子修持定成就。
坚定且具甚深法,经论如实皆通达,
火供坛城咒续娴,开光食子皆彻知,
十种真如圆具足,别解脱戒能护守,
显密大乘次序敬,见有缘徒而欢喜,
绘制坛城闭关圆,根本堕戒不违犯,
真言密续仪轨使,世间众生得安乐,
如此可依为上师。
<喜金刚根本续>云 :
各自本尊之相应,现见真言皆圆满。
于<卡究>、<金刚空行>、<金刚四座>、<大日幻网>、<时轮别品续>、<智慧明点密续>….等,皆详的论述上师与弟子的性相,我们应好好的学习所述的这些性相。想摄受于弟子者,应观察自是否具足上师的功德,若未具足则当奋力的使其完备。而想依止上师者,也要把上师的条件谨记在心,努力的找寻具相的善知识。即使尚未寻获,也要心怀将会与具相上师相遇的希望,精勤的集聚资粮,并且一心的祈愿。此外也要了解弟子本身的条件,对于应具应断者,要致力完成断除。
此造论者洛萨加措感叹说道 :
如同笼中之鸟禽,走往他处无自由,
无法给法要之徒,恶师所摄时常见。
蠢汉如同路口犬,跟随衣食财多者;
另有追求空花者,衷心只爱富贵族;
如同盲人入暗室,愚夫脚下以头礼;
呜呼!近来此雪域,为善知识所摄者,
如同白日之星故,具智追求解脱者,
以三观察法四依, 对赐予今世来生,(注一)(注二)
一切安乐之圣师,如法取舍详审视。
注(一)三观察--上等以神通观察;中等以理观察;下等以问答观察。
注(二)法四依--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
(2)侮慢具相上师的过患 :分两点叙述
1.指出实际的过患
2.因有过患而不侮慢。
1.指出实际的过患
甲、总述实际过患 :
第十偈 :
于此怙主作评量 已成弟子又轻毁
轻毁一切诸佛故 此人经常遭痛苦
所谓于此怙主作评量,指毁谤具相上师,譬认为自己的上师犯戒行、不精进、很胡涂;而自比上师殊胜,不止心里想着上师的缺点,也实际作毁谤,这样的弟子便会经常遭受痛苦。所谓经常是指多生劫的长久时而言。
第三节之一当毁谤的对象没弄错,(对象弄错要毁谤某人时,说成自己的上师;或某人犯戒,错认自己上师犯戒等。)而作毁谤的人心性也没错乱,真存心想伤害上师。若已接受灌顶的金刚弟子,具有这的心思,便会遭受痛苦。因为经云 :
金刚上师是诸佛总即的本质,
因此轻毁金刚上师即是轻毁诸佛;
供养金刚阿奢黎即是供养诸佛。
详述实际过患 :1.于此生来世过患2.特指出于来世的过患。
于此生的过患又分二点 :只是诋毁的过患与只是极端烦扰上师之心的过患。
只是诋毁的过患 :
第十一偈 :
诋毁金刚阿奢黎 染疾伤害和病痛
魔与恶染及诸毒 将致愚人于死地
第十二偈 :
国王火与毒蛇及 水和空行匪盗与
鬼魅寻邪作杀害 而后堕入地狱中
诋诽金刚阿奢黎的弟子,将会遭受染疾、伤害、病痛等而致死。
[染疾] :指可怕的慢性传染病。
[伤害] :被残暴的动物所害。
[病痛] :除了急、慢性病之外,如肺病、血病、消化性疾病、麻疯病等…。
[魔] :指非人、妖龙、金翅鸟等…。
[恶染] :只无可医治快速致死的急性传染病。
[毒] :只混合性毒药。
上述都是导致死亡的可怕因素。另外国王的处罚、火和毒蛇的伤、水和食肉空行、强盗和十方护法神的眷属、离魅和寻邪,他们会杀死诽谤金刚上师的人,死后此人将掉入地狱受苦。
极端烦扰上师之心的过患 :
第十三偈 :
无论何时莫亦要 烦扰金刚上师心
若有愚者作烦扰 定生地狱受煎熬
无论何时也不要以三门之行,使金刚上师的心烦乱。如果有不明业果的弟子,损扰上师之心,此人必定会堕入地狱受煎熬及焚烧之苦,此种恶业之业力强大,无疑的绝对须要尝受果报。但<八千释论>云 :[纵是如此之恶业,四力忏悔亦能净。]因此若不慎违犯时,应尽力忏悔。
特别指出于来世的过患 :
第十四偈 :
无间等等可畏之 地狱何人将堕入
毁骂金刚上师众 常住于此真实语
上述之地狱,密续称之为金刚地狱;经典中称为无间地狱,因为于此受苦无有间歇且所受之苦无可比拟,而得此名。阿底峡尊者曾于其论著中言及,金刚地狱即是无间地狱。而道果传承上师认为 :[若无间地狱喻村落,金刚地狱就如同庙寺,二者的距离只相差一个间距。]以无间地狱为喻,其它的大热地狱…等可怕地狱之情形,其持不变的痛苦,于很多经续都有记载。
经续云 :[何人会生于无间地狱?毁谤、烦扰金刚上师的愚痴弟子们,须长居住,饱受无法想象之无量痛苦,此言真实不虚。]
<注释续金刚帐>云 :
具相上师跟随后,何人毁谤金刚师,
若有弟子毁骂师,将入地狱受煎熬。
另云 :
已受圆满灌顶徒,违越金刚上师语,
将于此生变聋者,来世堕入地狱中;
狡诈谄曲之计策,谎称自力不能为,
腹燥麻疯严重疾,死后转生众地狱。
<密集金刚根本续>云 :
虽造五无间恶罪,殊胜金刚乘大海,
亦可使其得成就;由心毁谤上师者,
虽修密法无成就。
虽然造作了五无间等极重的恶业,以金刚乘之道,亦可得解脱;但是由心的毁损上师,无论如何修行密法,也不可获致成就。不只如此<广注明炬>云 :与损恼上师者共享资财、结交为友,亦不能得道成就。]因为毁损上师之罪行,将夺走一切成就,亦是堕入恶道尝受极端痛苦的因。所以珍贵的密续不止一次,再再的提醒;智者了解这些过患后,应谨慎而行。
对<欺凌金刚阿奢黎>等….<十四根本堕戒>,根本不作思惟,甚连誓言、戒律的数目有多少也不知道;或虽然知道但完全不重视,只扬言自己是修行甚深密法者,如此之人即是开启可怕恶道之门者。<金刚心严>云 :
何人严重欺上师,虽得甚深殊胜法,
远离睡眠与散漫,千劫精勤而修行,
亦只修筑地狱道。
<胜乐根本续>云 :
[违犯誓言入坛城,虽受灌顶无成就。]
因有过患而不侮慢
第十五偈 :
因此应尽一切力 金刚上师有智慧
所具功德不彰显 何时亦不作轻蔑
之前已说过轻慢毁谤上师的过患是非常严重,像这的痛苦绝对无法忍受。因此弟子须尽力一心的承事上师。金刚上师是具有智慧者,虽然他的学识不像班智大学者般的渊博;但内心所具的教证二功德,是不会为了自己的目的而表现彰显。纵然一个像乞丐般的瑜伽行者,无论何时也不能轻蔑侮慢。巴维拉大师悲悯那些无知的弟子,特别是金刚乘弟子,他们不论金刚密法有多少,皆努力的求取;但是没有一个如法承事上师的,大师因而特警惕我们不得侮慢上师。
不但自己不能毁谤金刚上师,也不能与毁谤上师者为伍。
<大日幻网>云 :
毁谤金刚上师者,勿使此人入梦来,
何人损毁金刚师,魔与寻邪将作害,
恶毒凶狠造业者,智者应该常舍弃。
像上述者,四大天王不但不会保护,反而会宰他。
<金刚心严>云 :
恶毒凶狠愚痴者,虽然行走于四方,
具智护法不救护,反持矛等众利器,
宰杀造作恶业人。
恭敬具相上师的功德利益
第十六偈 :
恭敬供养上师尊 师心所欲皆呈献
如此恶染等障难 之后不会再涌现
对于自己具有恩德的上师金刚阿奢黎,不论上师心中想要什么,弟子都应尽力供养。如此供养后,以前说过的急性传染病等…灾难,以后不会出现。在此可解释为,以前曾经毁慢上师,县现在心生忏以此方法迷弥补,之后灾难就不会出现。
第四节 须尽力承事上师的原因
此节有三点(一)实际指出尽承事的程度与原因
(二)其它应承事的事项与功德利益
(三)集前述二点要义,改变自心视本尊与上师无别
(四)实际指出尽力承事的程度与原因
(1)尽力承事的程度 :
第十七偈 :
于具誓言阿奢黎 最难施舍之妻儿
自身性命亦应献 何况一般富贵财
具誓阿奢黎指如法受灌的金刚阿奢黎,对如此的上师最难割舍、最为珍爱的儿子与太太和自己的生命,也要当作供养使上师欢喜的话;那么何况是马、牛等…外在的资产,这些无常的财富当然更应该供养取悦上师了。
<卡究>云 :
己之妻子与女儿,男女仆役及姐妹,
顶礼而后做供养;自所具有一切财,
诚心如法献于师,口诵今后自为仆,
呈献于师做承事,祈请而后真奉献。
(2)须尽力承事的原因 :
第十八偈 :
因为千万劫亦即 无量时难获得之
佛果亦可于此生 给予精进修习者
须尽力承事的原因是什么呢?
<卡究>云 :
法有八万与,四千之方便,
因不识身密,而不得成果。
圣天菩萨云 :[于千万劫时,虽广学无边经义,因不知自我加持,无法证印真如性。]因为金刚上师能给予行者,于此生即能成佛的方法,亦即无上金刚乘道的精要;这是小乘与显乘行者,在千万劫即无数劫,也难获得的障净、智圆双运之金刚果位。
上师要将此法给予何人呢?给予具精进修行,利根上器的行者;而无法获得佛果者,便是自己不精进的过失。依此方法,不只能获得殊胜的佛果,世间共通的成就也是此生即可获得。
(二)其它应承事的事项与功德利益
(1)其它应承事的事项
第十九偈 :
恒常持守三昧誓 恒常供养如来佛
亦恒常供养上师 因师等同于诸佛
第二十偈 :
欲得无尽之果者 从己所喜之微物
至极特殊珍贵品 此等悉数供上师
恒常指无论何时何种情况,行者应以正念及正知,如法的守护自己所具的三昧誓言和戒律;守戒是一切法行的根本基础。
<俱舍论云> :
守戒而后闻与思,闻思之后作修行,
此即殊胜之次第。
像这样的具戒誓弟子,应恒常的以内、外广大丰富之供品,供养金刚萨埵等,浩瀚的诸佛坛城。不仅如此,也要恒时的供养上师,视上师与坛城本尊无二般的供养,因为资粮田中,上师与诸佛无别,因此应经常以内、外、密三供以及上师喜爱的资具,无条件不吝惜的供养具德上师。
<金刚心严>云 :
具智金刚之弟子,欲获共与殊胜乐,
须具敬信作供养;上师所欲若不呈,
或已承诺不实践,饿鬼地狱此二道,
必定转身受痛苦。
无尽之果指等同虚空无尽的法身果位,想获此果位的弟子,必须将自己喜爱之物,从微不足道一直到价值连城的东西,全供养上师;而上师也要为去除弟子的贪执,而接供养。
<三普陀>云 :
经营而聚之财物,以无条件之心思,
将彼财物供上师;上师亦以慈悲心,
为除弟子贪爱故,利他之心而受用。
(2)承事的功德利益
第二十一偈 :
如是供养即如同 供养一切诸佛故
能得最胜福德粮 以此将证殊悉地
像上述般的供养上师后,会获得什么福德呢?
因为经常供养具德上师,即供养诸佛;由此行者的心续可得福德资粮;此资粮也是所有福德资粮中最为殊胜的,而广大的集聚殊胜的福德资粮,将可讯速成佛获得殊胜的成就。
<五次第> :云
一切供养皆不做,只是如法供养师,
因师欢喜能获致,殊胜遍知之智慧;
因供养金刚萨垛,无上金刚阿奢黎,
此行谁不尝辛苦,此行谁不获福德。
(3)集前述二点要义,改变自心视本尊与上师无别
第二十二偈 :
具有慈悲布施持戒及 忍辱此等功德之弟子
勿视阿奢黎与金刚持 二者之间有二有分别
具德上师和诸佛是相同的资粮田,因此具器的弟子以大乘的慈悲滋润心续后将身体、财物及三世所修善业,无缘求的回向于众生行布施;自己所承诺的三昧誓言及戒律皆清净的守持;利益众生时反遭其颠倒伤害及一切的辛苦,能不厌倦的忍辱;像如此具慈悲、布施、持戒、忍辱等功德弟子,还必须视金刚阿奢黎与金刚持无二,就如同机经典中称佛陀、密续中称金刚持一般,二者是毫分别的。
<密集金刚本续>云 :
[对赐予集诸薄伽梵如来的身、语、意金刚三密(密集金刚)灌顶的阿奢黎,诸佛菩萨如何看待,行者亦应仿效;善男子!诸如来菩萨如同菩提心金刚般的看待上师,行者亦应仿效!]
为什么呢?因此金刚阿奢黎与菩提心无二无别。
<金刚帐>云 :
谁称名金刚萨垛,持以阿奢黎身者,
利益众生之心思,而住凡俗之身躯。
<金刚心严>云 :
恒常恭敬上师之,上师等同诸佛陀,
上师恒是金刚持。
<碱河经>佛云 :
五百末世降临时,吾住金刚上师身,
须知须想即是佛,是时与彼生恭敬。
视上师即是佛的本质。
<金刚曼>云 :
金刚上师之身中,五佛之身次第住;
上师色等五蕴即,大日如来等五佛。
<金刚空行>云 :
一切佛之自性身,菩提萨垛是肢节,
毫毛皆为阿罗汉,顶髻五族之佛陀,
世间神为足下座,身放光芒药叉等,
如此功德本质身,瑜伽弟子应恒观。
出生于此时的凡夫众生们,无福缘亲见佛陀,因此诸佛示现凡俗的金刚上师之形象,藉以引导众生于成熟解脱之道。所以不论何时,都要视上师为佛,于自心增长上师身、语、意之功德。特别是当认为上师有过失的心生起时,应努力的对治与约束;如果违犯时应立刻忏悔,而且以后不再违犯。若眼中只见上师的功德,此即获暂时与究竟成就的因;若专挑上师微弱的过失,无疑的将损毁一切的成就。
<金刚心严>云 :
心怀上师诸功德,不思上师有过失,
若见功德获悉地,若见过失毁成就。
第五节 视情况而取舍应不应做之行
此节有三点:
(一)说明不跨越之誓的原因
(二)说明不违越之誓的原因、若无法遵行时应解释其因
(三)取舍应不应做之行取悦上师
(四)说明不跨越之誓的原因
第二十三偈 :
等同毁塔可怕罪 身影亦不可跨越
鞋与座椅坐骑等 不能骑跨何须言
以脚等跨越上师的身影,会招致如同毁坏舍利塔的罪业,损毁舍利塔是近五无间罪,是非可怕的重罪。因此连身影都不能跨越的话,何况是上师的鞋、座椅及马、车等坐骑,另外上师的衣服、用品等,更是不能跨越。
<大日幻网>云 :
[上师身影亦不越,佛说等同毁塔罪。]
另<金刚心严>、<金刚空行、<金刚四座>也说到此二者会招致相同的重罪。
跨上师身影等过患;
<金刚帐>云 :
上师伞盖与身影,鞋和垫褥及枕等;
大愚痴汉若跨越,彼等将堕刀林狱。
<金刚空行>云 :
阿奢黎之寝具与、鞋及马和衣物等、
一切周边受用物、身影亦勿跨越及、
毁损之行皆务作,如若跨越于何时、
皆会遭受痛苦且、延迟圣果之证得。
如果在特殊的情况不得不跨越时,要观想金刚力菩萨,将跨越之物举于虚空,而行者从下方行走或作业。
(二) 说明不违越之誓的原因,若无法遵行时应解释其因 :
第二十四偈 :
具智者以欣喜心 致力受持上师语
若于智理无法为 不能之因言辞禀
第二十五偈 :
上师能赐成就与 能致善道之安乐
因此极尽一切力 上师之语勿违越
具有智慧的弟子,不论上师有何指示,不要不愿意接受或随意的听闻、敷衍行事;要非常的欢喜尽最大的努力,三门专一的闻持并且完成所交付之事。
若问,上师一切指示都要完成吗?答案是 :也有特别之例。
当上师交付如法之事,但弟子之身心能力根本无法完成;或交付违背三律仪不如法的事情,此时弟子应把不能完成的原因,好好的说明禀告后,即使未完成亦无过失。
<毗奈耶经>亦云 :[如说非法应婉谏];
<佛说除盖障菩萨所问经>云 :
[依循善法而行;不依不善法而行];
阿奢黎蒋巴札巴云 :
[不善业行以婉言,谏呈之后可放置];
法王萨迦班智达云 :
[若非具相师、虽是上师亦、漠然而放置],像上述上师给予不如法的指示时,不要失去信心或到处述说其过失,只须婉谏后放置一旁。
除了不如法或根本无力完成的指示之外,无论上师有何交付,都不要违越,而且须尽力去完成。因为完成上师的指示嘱咐,自己将能获得究的成就与暂时人、天善道圆满富足的安乐。
如果违越上师语将招致什么过患?
<金刚帐>云 :
众生导师阿奢黎,一切诸佛作赞颂、
诸佛吾等父与母、用心思惟此赞颂。
诸佛赞颂其金刚阿奢黎,如同自己的父母般,同时也要我们用心思惟,诸佛对上师的赞颂。诸佛为何要如此的赞颂上师呢?诸佛如来云
金刚心与觉者与、金刚法与威光及、
马之国王等成就、因何能得无困难;
眼药神行成就与、宝剑土行成就及、
妙丹空行成就和、隐形练丹八共通、
因为弟子使上师,欢喜之故速能得、
因此上师莅临时,一切如来皆顶礼。
上述之金刚心一直到马之国王的成就指,不动如来意的成就、不空成就佛事业的成就、阿弥陀佛语的成就、大日如来身的成就、宝生佛功德的成就;若能使上师欢喜,便能无困难且迅速的获致殊胜与共通的成就,因此诸佛皆相上师顶礼。
(三)取舍应不应做之行以取悦上师 :分为三部分
(1)珍惜上师的眷属与财物而取悦上师
(2)以行为的方式取悦上师
(3)以完成上师嘱咐而取悦上师
(1)以珍惜上师的眷属与财物而取悦上师
第二十六偈 :
上师之物如命视 师之爱眷如师敬
师之近侍如友待 弟子应当常思惟
自己最珍视的莫过于生命,而对于上师的财物,不要认为不是自己的就随意放置,要如同自己的生命般重视。不只对上师恭敬,对上师所疼爱的儿子,手印佛母等,要如同上师般恭敬;此外对上师的近侍也要如同朋友般慈爱,这是一心禅修实相义理之弟子,应当经常不断思惟的。
(2)以行为的方式取悦上师
分为1.以一般的行为使上师欢喜
2.特别以身语意三门的承事使上师欢喜
3.以一般的行为使上师欢喜分四点叙述
第二十七偈 :
坐于高床与先行 头顶盘缠发髻雨
足先至座手插腰 此等行持切莫作
第二十八偈 :
若是上师已起立 不应卧躺或坐座
经常注意师所须 动作轻快齐完成
第二十九偈 :
唾涕等等吐弃与 于座伸直双足与
无故行走与争论 勿于师之近处言
于具德上师面前,上述从坐于高床一直到争论,这些不当的行为都应该断除。坐于高床、先走于上师之前、盘缠发髻顶戴帽子、在上师未到座前时。弟子先到自己的座位、两手插腰、上师起立时弟子还卧躺或坐着、上师安坐时自己卧躺着,这些行为都不该有;应该经常的注意到上师须要的服侍,并且动作轻快的完成。
另外吐口水、擤鼻涕、吐痰、在座位上伸直双脚、无故的走来走去、争吵辩论等都不应该在上师面前发生。
第二点
第三十偈 :
搓动四肢与跳舞 唱歌敲钹等勿作
各种俗事杂染语 勿于师之近处云
以手搓动四肢,于会供时无意义的唱歌、或是忽然的敲打铙钹;另外战事、商谈生意、农耕等世俗言谈,都不要在上师能听到的近处谈论。
<金刚心严>云 :
[跳舞世俗杂染语、勿于上师近处言]
[先行与伸直双足、此等根本不应为]
[包缠头部持武器,上师尊前不应作]
第三点
第三十一偈 :
恭敬而从座位起 坐时亦是具礼敬
黑夜具险之道路 获指示后行于前
如果上师从座位起身时,弟子亦以恭敬的态度从座位上起立;同样的在上师尊前,弟子要坐下时,也要恭敬不能匆促的坐下。前面说到不能走于上师之前,但是在特殊的情况之下,如在黑夜的时候行走于水边、峡谷、有盗匪等危险之地,当上师吩咐弟子先走时,弟子便应走于上师之前。
<金刚心严>云 :
无光黑夜与渡水、峡谷深渊具险地、
听从师语之因故、行于师前无罪过。
第四点
第三十二偈 :
阿奢黎所能见处 有智徒身勿摇晃
墙柱等物勿倚靠 手指关节勿拉折
在阿奢黎能看见的地方,具智弟子不要摇晃、伸展、按摩身躯,也不要在上师的面前身倚柱子、墙等依靠物;另外也不要曲折、拉扯手指关节弄出响声。
2.特别以身语意三门的承事使上师欢喜
第一、身的承事使上师欢喜
第三十三偈 :
洗足濯身与按摩 等等承事未作前
及与完成之时皆 顶礼而后安心作
当清洗上师莲足或帮上师沐浴,使用豆粉、毛巾等清洁用品搓洗、以油脂按摩等工作时,在未作之前必须先向上师顶礼,同样的在承事完后也要顶礼。如此弟子便可安心适意的从事这些服侍。
第二、语的承事使上师欢喜
第三十四偈 :
须言上师称谓时 明号之后加尊前
为令他人生敬故 而加特别之敬称
当须要直称上师名号时,必须要在名号后面加上[尊前]二字。不止如此,为令他人尊敬自己的上师,可以用尊圣、遍知、大金刚总持等特别的赞颂之词,来称呼上师。
第三、意断除我慢使上师欢喜
分为三点叙述1.听从指示断除我慢
第三十五偈 :
请示上师何所须 回言将遵指示作
双手合十心专注 聆听上师之嘱咐
第三十六偈 :
此时发笑或吐痰 应当以手遮掩口
所作完成并且以 恭敬之语作回禀
首先于上师面前请示有何应办之事,当上师指示工作后,弟子应非常荣幸、很愿意的回答 :[将遵照办理]。而且在接受指示或其它时间,只要有上师在面前时,弟子应双手合掌专心一致的聆听。在此时如果不自主的发笑或须吐痰,为了掩饰这些不雅的举止,应以手遮掩口不让上师看见。在完成交办的任何工作后,不要表现邀功,要非常恭敬的禀明上师 :[已完成所嘱]。
<金刚心严>云 :
因此上师之足前、如新嫁女持羞涩、
咳嗽嬉笑吐痰等、以手遮口恭敬语、
禀明完成之事宜。
另又云 :
承办上师任何事、或欲求授法教等、
合掌及从座起立、背面勿向上师前。
2.受法时断除我慢使上师欢喜
第三十七偈 :
上师之前驯服住 衣着等皆如法穿
足跪于地手合掌 欲闻法等三祈请
于求法时在上师面前,要去除我慢保持驯服的姿态,若是出家众应如法穿着法衣;不是出家众也应懂谨慎有礼的穿著,之后合掌跪地祈请三次。所祈请之事如闻法了解法性、求灌、求受戒律等事。
3.总而言之一切的承事皆应断除我慢
第三十八偈 :
一切承事之行持 心中不具我慢意
羞涩敬畏并谨慎 状似初嫁之新娘
第三十九偈 :
兴奋娇媚诸举止 导师尊前应戒除
同似不当之行为 各自判断后舍弃
以上面所举之例而言,弟子以身、语对上师的一切服侍,心里绝不能有完成了这些事,我对上师有恩的想法;而且诸佛也曾开示过,若以我慢对上师圣者,将招致极重的恶业。因此在上师跟前,放逸不拘的举止要懂得克制、惭愧;不要瞪大眼睛看着上师,要以畏敬之意约束自己三门一切之行为,如同新嫁的媳妇一般,完全顺于礼仪法制。
同样的也不要在传授自己法教的上师面前,有极度兴奋夸张或娇媚等不当之行为。除了所举之例子外,当自己认某些行为,可能不太恰当时,便应用心思惟,将一切不当之行为戒除舍弃。
(3)完成上师嘱咐而取悦上师
分四点论述;第一、行利他事业时先得上师允许
第四十偈 :
开光坛城火供与 收授弟子说法等
若师安住于彼处 未获恩准不应为
当弟子本身要为佛的身、语、意所依,如寺庙、经典舍利塔等开光;或修建粉彩、等持、智慧、神变等坛城,为他人灌顶;或做息、增、怀、诛四种事业的火供;总而言之,当弟子要收授徒众为其说法、行利他之事业时,如果上师安住于此地,就必须先得到上师的允许;否则就应放弃这些事业,但上师若不在此地的话就不须请示。
第二、利他所获之资财、应悉数供养上师
第四十一偈 :
开眼等行所获财 悉数皆供上师尊
师亦择取其供养 所余即可自受用
开眼为开光的另一种说法,为他人开光、灌顶等法行所获得的一切资财,应该悉数供养上师,而上师也合理的择取后,剩下的弟子即可自行使用。
第三、上师前不应接受他人的承事
第四十二偈 :
上师之徒已非徒 己之弟子于师前
供养承事起立与 顶礼等皆应制止
上师的弟子不能收自己的徒众,而且上师在场时,虽然是自己的弟子,也不能为其说法。
为什么不能摄受上师的弟子为徒呢?因为这个弟子如果对自己的供养比上师还丰富的是不合理的。由此例可知,在上师的面前,弟子若要承事自己,如披衣、由座位起立致敬、顶礼等,我们要立刻的加以制止。
第四、特别呈献与接受物品时应有的举止
第四十三偈 :
呈献于师任何物 及与上师之给予
恭敬顶礼以双手 具智弟子作呈接
若有任何东西要呈献给上师,或是上师有东西要给予自己时,具智慧的弟子,应以很恭敬的态度,先顶礼后再以双手献上或是接取。
<卡究>云 :
[师有何施予、顶礼而受取]。
由此偈可知,上师给予弟子物品时,弟子要先顶礼再拿取,这个观点是出自于卡究续。
第六节 应劝止他人不当之行为
第四十四偈 :
忆念上师不忘怀 己之行持勤奋作
金刚兄弟若逾矩 以慈相互作劝止
如上所云,要经常忆想上师,于白天观上师在自己的顶门;晚上就寝时观上师安住于心间,就如同母想念独子一般,绝对不会有忘怀之时。而且在承事上师时,不论事情有多微小,也要如救火般的立即付诸实行。不止如此,当金刚师兄弟们,不了解如何承事上师,或虽然了解却仍不谨慎、不敬信的违逾法制,此时应慈爱的劝止他们,互相成为道上法友。在劝止之时,不应生气忿怒,要和悦婉言以教经和道理来劝导,使其对上师的承事能如法实践。
第七节 何时不当行为并不造成过失
第四十五偈 :
因病无法作承事 具敬虽然未请准
戒制之行虽违犯 善心者并不获罪
之前所述个种应承事的事情,如果无法照办时,是否有特准的时候呢?
如果弟子有意的欺凌、诋毁而烦扰上师之心的话,绝对有罪业毫无特准之时。但是弟子为病痛所苦,无法如理承事,如帮上师作农事、自己坐于高床、走于上师之前等,当这种情况发生,无法如戒制而行,此时弟子心中也非不敬信、不高兴,而是具足恭敬,心中并思惟着 :[若是病愈将如法承事],如此虽然现在所行是不合戒制,并不会因此而犯戒引招罪业,这是因为此弟子具有[若能力所及有意承事]的善心之故。
同样的,虽然未向上师请求允准,上述的行为也不会造成过失。
另还有不造成过失的情况,
<金刚心严>云 :
病痛残废与衰老、为利他人之大事;
无垢经论有明示、心力所欲与请准、
师之指示与障缘、应知彼等无过失。
第八节 总结前七节之义
第四十六偈 :
于此何须多言说 上师欢喜事全作
不悦之行当舍弃 勤于二事力实践
第四十七偈 :
成就跟随上师后 此为金刚持所示
解意而将一切财 圆满承事悦师心
在此已不须多说承事上师的方法了,总摄承事的要点即是,知道任何能使上师欢喜之事便尽力去做;而会使致上师不悦的事都该舍弃不为。而且不只是口头上说说而已,要以各种方法努力去实践。
必须努力承事的原因是 :金刚总持佛曾开示:“一切世间共通与出世间殊胜的成就,皆是跟随金刚阿奢黎之后,亦即皆由上师所赐予,如果上师欢喜便能获致成就、而上师不悦就无法得到。了解此因后,欲得成就之弟子就应该,以身、语、意三门之财,圆满的承事供养使上师欢喜。”
<金刚心严>云 :
因此应以一切法、事师金刚总持尊、
随顺其意欢喜作、上师悦故诸佛悦。
第三章 结论
(一)开演此法的时机
第四十八偈 :
心意清净之弟子 皈依敬信于三宝
事师五十法颂此 教授使其作诵念
第四十九偈 :
再以真言灌顶等 使成妙法之器后
所受根本十四堕 念诵并于意中持
此<上师五十法颂>讲述的时机,尊圣种米大译师认为,在接受了灌顶预备法的晚上,先让弟子禅修皈依与发菩提心;第二天灌顶正行之前,应该为弟子讲述此<上师五十法颂>。另外,尊圣那若达巴传于大师马尔译师的观点认为,在上师与弟子未结金刚乘法缘之下,应说此论,于此二种时机皆可。
一位具有菩提清净之心、并且也接受了皈依(皈依是别解脱戒的根本)的弟子,像这样有菩提心及接受皈依,即是具有不共皈依戒誓的弟子。对于这样的弟子,先不要给予灌顶而教授<上师五十法颂>,让弟子诵念不忘词句、明了不忘词义,使其能日夜六时忆念、知义,完全的如法承事,而说此论。
教授此论后,才给予真言道的根本即灌顶,偈颂中的等字包括加持等。在弟子完全如妙法得灌,成为能受法与实修的法器后,也要如法守护于灌顶时所接受的三昧誓言与戒律。所谓[妙]指金刚总持;[法]指金刚总持所说能诠的四部密续及所诠的生圆二次第道、有相、无相瑜伽等。若不具三昧誓言与戒律的,不无论自己如何的禅修二次第道,或是为他人传述,都只是造作堕入三恶道之因而已。
虽然密续中讲述了很多三昧誓言,若无法一一实践,只要守护十四根本堕戒亦可。所谓根本堕指,一经违犯便是从根本完全的丢弃了真言乘的戒誓而言。对于十四根堕戒,要以口念诵、以心持义,尽各种努力不使自己有违犯。不止如此,三昧誓言中的分支堕、八粗重罪等;也要如同爱护眼珠般的守护。
有些人未获得灌顶便自行修行密法;有些虽得灌但完全不了解如何守护誓言、戒律;有些虽然了解但咨意违犯;有些不但违犯誓言,还自诩金刚之奢黎、殊胜瑜伽士,自己认为成办自他二利之事业。这些人实际上是远离金刚乘道,并将成为无间地狱的柴薪,实在是值得悲悯同情。
因此自爱自珍之人,首先应从具德上师处,如法求得成熟解脱之灌顶,并且守护誓言、戒律,以此为基础后,若能如法的闻、思、修习金刚乘密法,便能于此生或中阴、七生、最迟十六生,在此短暂的时间中,必定可获得金刚总持果位。
(二)善业回向
第五十偈 :
此论专为追随上师徒 无余获利无过已着成
无量功德吾所集聚得 以此愿诸众生速成佛
<殊胜赞>云 :
所集福德众资粮、完全回向诸有情、
佛之经教皆具足、外道教典未言说。
将所作之功德完全回向,是佛教比外道殊胜之处。
此论能使如法追随上师,(非随意承事)的弟子们,获得暂时与究竟之利益;本论是远离自行编造、错误言说、繁复论述的三种过失。此上使五十法颂主要为金刚弟子及等同虚空的一切有情而作,而著作所集的无量功德,巴维拉我皆回向于一切有情,愿其不须久时便能迅速成就金刚总持佛的果位。
为增此论所生的功德,不使退失,而回向于有情众生。此种回向是外道所没有的,因此也是我们的导师佛陀特殊稀有之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