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贤菩萨
[禅意人生] ——菩萨因何名为普贤?
梵语输跋陀,或三曼跋陀,汉译普贤。《悲华经》说:“我行应当胜诸菩萨。宝藏佛言,以是因缘,今改汝字。名曰普贤。”对普贤一名的解释,历代大师各抒己见,今取唐宗密大师《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略疏注》的解释。
(一)约自体说:体性周遍曰普,随缘成德曰贤。
(二)约诸位说:曲济无遗曰普,邻极亚圣曰贤。
(三)约当位说:德无不周曰普,调柔善顺曰贤。
普贤与文殊为释尊的二胁士,普贤侍右,主侍定德门,文殊侍左,主侍智德门。表示如来教法,是行解并进,定慧双修。唐清凉国师对此解释非常透彻。他在华严三圣圆融观中,明二圣三对表法:
(一)普贤表所信如来藏。故《理趣般若经》云:一切众生皆如来藏。普贤菩萨自体遍故,初会即入如来藏三昧。文殊表能信之心。《佛名经》说:“一切诸佛,皆因文殊发心故。如善财始见。即发大心。”
(二)普贤表所起万行,一切经中,皆说普贤行愿。文殊表能起之解。故弥勒对善财说:“汝先得见诸善知识,闻菩萨行,入解脱门,皆文殊之力也。”
(三)普贤表证空出缠法界,《华严经》说:身相如虚空故,善财见之,即得智波罗密者,依体起用故也。文殊表能证大智,显其有智方证理故。
然此二圣,各相融摄,依体起行,行能显理。普贤与文殊,象征学佛要有信有解。
信而无解,信是无明;
解而无信,解是邪见。
因此,这二位大菩萨,在释尊的常随的菩萨众中是不能分离的一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