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 红铜鎏金 嵌宝石 分体浇铸 密集金刚,据说是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本尊守护神,在密教修行中,受到尊奉而为『密续之王』,位居崇高的神格尊位。如果能够真正了解至为高深的密集金刚,就能轻而易举,迎刃而解了悟任何其它的密续(密教经典Tantra)教法。 本件铜鎏金密集金刚,非凡殊胜之处在于:(一)密教修行法门,共分『事部』、『行部』、『瑜伽部』、『无上瑜伽部』、四重瑜伽密集法系统,各部又因强调成就法门不同,形成不同修行体系,像无上瑜伽部最出名的『五大金刚』,包括父续的『密集金刚』、『大威德金刚』、母续的『胜乐金刚』、无二续的『喜金刚』、『时轮金刚』等,他们具备的共同特点,就是多面、多手、多脚、多种法器、忿怒双身(参见《Light of Compassion》,Spink & Son Ltd, 1997, No.16)。 (二)密集金刚佛父佛母,皆为三面六臂,头戴五智宝冠,冠上有金刚杵(佛部阿閦佛象征),眉间第三眼(金刚部忿怒相),表明密集金刚(全称是『秘密集会坦特罗阿閦金刚』,或者是『秘密集会坦特罗不动金刚佛』Guhyasamaja Tantra Secret Union Aksobhyarajra Guhyasamaja),由兼具佛部和金刚部诸神集会的复合神格组成。 (三)就六臂手持不同法器而言,主尊佛父,中央双手,分持金刚杵和金刚铃,交叉置于胸前, 代表大圆镜智;右手二臂持莲花(代表妙观察智)、法-轮(法界体性智);左手二臂持宝剑(成所作智)、摩尼宝珠(平等性智);因此,有人认为密集金刚集五方佛之化现于一体,然而,令我们大为震撼的是,源自五方佛的阿閦佛(不动金刚)化现,密集金刚却又不断地扩充延伸神格,更与观音和文殊结合,出现密集观自在佛、密集文殊金刚佛等崭新尊个形象。密集金刚手持智慧剑、莲花、金刚杵、金刚铃,悉为文殊菩萨姿态的佛尊法器,如同尼泊尔库瓦巴哈斯佛塔,既有文殊菩萨特征的阿閦佛法相,文殊菩萨的神格『圣性』极强,使得阿閦佛不得不籍文殊形象出现。是故,密集金刚又再被认为与文殊菩萨渊源关系匪浅,除了是西藏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本尊之一,乾隆皇帝也把他自己当做文殊菩萨的转轮圣王,所以在西藏和清代宫廷,密集金刚被看做是政教修行最高本尊神之一(参见罗文华《图像与风格-故宫藏传佛造像》, 紫禁城出版社,2002年, 第141页)。 (四)面对五大金刚中唯一坐姿的密集金刚,主尊佛父菩萨装扮,交臂环抱难舍难分的佛母,触金刚母(Sparshavajra),我们直觉怀疑密教行法所强调的『即身成佛』,是否必须在『与佛同体』之前,要先经历过『双性同体』阶段呢!密宗思想基本概念认定,与其像大乘佛教一步一步,慢慢踏向成佛的路程,远不如搭乘超音速喷射机,迅速往来于佛和我们之间的世界,马上连接能量『立地成佛』,密宗不要求固执遵循:诸尊必须和我们长相同样都是一面双臂,密宗即使出现多面多臂的忿怒形象,也只是佛的象征性神力和性格,以『教令转身』的忿怒像,软的不吃来硬的方式,去打击遏阻邪恶。忿怒有威严相中更多的是大乘佛教菩萨的温和端庄表情。事实上,佛父和佛母双身拥抱的『双性同体』,表示『悲智合一』,摧毁调伏魔杖,自内心生成无垠大乐能量,引向『与佛同体』的佛智象征。 此外,面部采用低温鎏金的处理方式,是西藏常见的一种技法。所谓低温鎏金技法,是将黄金研磨成粉状,再混合胶状的粘着物,属于一般的俗称冷金的技法之一。它非常地脆弱,而且容易氧化,必须定期更新保养,通常直接重新平涂于雕塑的表面,而本件雕塑维持原有的冷金质感,呈现古朴风貌。低温鎏金技术经常与鎏金技法做对比,冷金的古朴质感与亮丽华美的鎏金效果各具奇趣。该雕像全身与以鎏金处理,其制作过程是将黄金混合水银涂在铜器的表面,烘烤之后,水银蒸发留下黄金。相较于低温处理的泥金技法,鎏金处理的金饰保存完整较不易脱落,而且色彩更为亮丽浑厚。该造像比例规则匀称,充分表现完美无瑕的腰身。细致雕銮的璎珞宝饰,强烈地对应该与轻柔流畅的衣褶,诸多特色形成了这尊充满喜悦、鲜活亲密的雕像。 台湾著名学者 张宏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