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除了这四种缘之外,还有四种因而发心。
四种因,哪四种因呢?
第一个因,就是种姓圆满。就是说必须具备大乘的种姓。如果小乘的种姓,小乘的种姓,就是他每天只想到怎么样自己解脱,只管自家的事情,很少去过问别人,那个他是小乘的种姓。“自扫门前雪”,把自己管好,然后一切的修行成就,都是为了自利,那个就是小乘的发心,这是小乘种姓,所以他没有办法发菩提心。
小乘种姓,他一心只求自己的解脱,所以他不会发那个帮助众生解脱的菩提心,所以如果不具备大乘种姓,他是不可能发心的。这是第一个因、发心的因,是他必须是大乘的种姓,他才可能发菩提心。
第二个发心的因,是被善友所摄受。就算你今天是大乘种姓,可是如果你没有遇到大乘的善知识或者善友,来教导你发心的法门的话,你也一样没有发心的因。所以第二个发心的因就是被善友所摄受,就是有善友或者善知识教导你怎么发心的这个法门,你才有这个因来发心。
第三个因,就是你必须具备悲愍有情的心。悲愍有情的心,就是你有一颗悲愍众生的心,有悲愍众生的心,你才可能发菩提心嘛;
所以第三个发菩提心的因,就是你有一颗悲愍的心。
第四个,就是要不厌患生死难行。如果我们在修行的道路上,很害怕生死轮回,因为有一些道友,他就会说“我绝对不要再来了!我不要再来了!实在是太苦了、太苦了!”,那就知道他很怕轮回,懂吗?
可是发心的菩萨,就是说他要不断不断地来六道当中度众生,那他基本上是不是要不怕轮回才可以,他才有勇气来嘛,他才愿意发愿说“我还要再回入尘劳”,就是说我不管成就还是不成就,我都是发心还要再回娑婆世界来度众生,就是基本上他的心态是不怕生死轮回的,他才可能发菩提心,对不对?如果他没有这个勇气,他自己本身就很怕轮回的苦了,他不愿意再来的,像这种情况,他是不可能发菩提心的。那个发愿往生净土的,他们有没有发菩提心啊?他们好像也不太想再来六道轮回嘛,是不是?有啦,有发菩提心,不然没有办法往生成就。所以有一些他是很害怕生死轮回,有一些他会觉得菩萨道很难行,对不对?忍辱多难啊!我就是恨死他了,可是你跟我说不要跟他计较。那欠你钱的,就当作是布施啰,要感谢他成就我布施的功德;那个对你不起的,陷害你的,做了很多对不起你的事情的,你还要感谢他,成就我忍辱的功德,真的是蛮难的;
所以也很多修行人,他觉得说行菩萨道真的很难:“我发心为众生做牛做马,千辛万苦,然后花了时间、又花了力气,可是还是种种的毁谤啊、批评啊什么…”,他就不行了,就退心了。所以能够从初发心,一直坚持到成佛,这个中间都不退心,就是除非你有菩提心。菩提心能让你有勇气发愿再回到娑婆世界度众生之外,任何菩萨道路上的荆棘啊、坎坷啊、折磨啊、还是什么啦,一切的苦,难忍,你都能够忍,一切的难行,你都能行——要具备这样的条件,你才可能发菩提心。
所以这就是第四个发心的因,就是你能够不厌生死轮回,然后不害怕菩萨道的难行,你能行,这样你才可能发心。这个是四种因。另外还有四种力,让你发心。哪四种力呢?第一个就是自力,就是你自己要发心的,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力,就是他力。就是不是你自己心甘情愿发的,是人家怎么劝啊,像我们现在就是劝嘛,发菩提心有多么殊胜啊,大乘有多么殊胜啊,这就是劝嘛,劝导众生,你要发心啊。“好吧,发心吧”,这是第二种,他力。
第三种,是因力。就是过去世其实他已经修过了,像在座的各位,大部分都已经久修的,这一世是发愿来的啦,不是业力来的。所以过去曾经修习过大乘,所以他这一世一听闻大乘,怎样?他马上相应了,好像在复习一样,复习功课,过去已经熏习过,所以这一世他一听闻,就很好乐,就发心了。一听到发菩提心,就心生欢喜,这是第三种,就是宿习所追,过去世已经修过发菩提心了,所以这一世很容易就发心。
第四种,就是加行力。就是在这一世,因为亲近大乘的善知识,听闻大乘的教法,还有教导我们怎么发菩提心,那我们听了之后呢,也不断不断地思惟发菩提心有哪些利益啊,不断地思惟,然后不断地修、闻思修,在这一世不断不断地熏,不断不断地修,然后终于有一天能发心了。它是经由长时间的熏习、长时间的熏修才发心的,这是第四种加行力,加行就是用功,就是加行,然后能够发心。
那你们说,这四种力,哪一种比较坚固?哪一种比较不坚固?很容易退心的?那一定是自力,对不对?自己发、心甘情愿发、自己愿意发的,不是别人劝的,所以这个是比较容易坚固;还有呢,过去已经修过了,这个也很容易坚固,因为他等于一直在继续地累积,继续坚固他的菩提心,所以这时候的发心,是比较容易坚固的。另外两种就很容易退失,一个就是别人劝的嘛,他力;还有就是加行力,就说你不断透过闻思修,不断不断地熏,本来不太愿意发心的,后来可以慢慢、慢慢练习,一天一天的,菩提心慢慢、慢慢地增长;可是逆缘实在太多,因为是五浊恶世,懂吗?顺缘比较少,逆缘比较多,所以很容易让我们就退心,所以我们后面也会教导怎样让我们不退心的方法,这个也是很重要,不然好不容易发心,可是很快就退失了。所以我们知道,靠他力跟加行力而发心的,是比较不容易坚固,比较容易退心。所以,以上所说的,就是为什么要发菩提心的原因,一共有三大类:
第一类,就是四种缘而发心的;
第二类,是四种因而发心的;
第三类,就是四种力而发心的。
那今天就讲到这里,刚好一个段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