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性之在缠,如珠之在怀,水之在地,然虽固有,不指不知,不凿不得也。
是则善友知识,乃指珠之人;无量法门,特穿凿之方耳,岂实法哉。
如来出世为一大事因缘,所谓开示悟入佛之知见。
佛知见者,乃众生之佛性,即般若之真智也。
且此真智,吾人本自具足,曾无增减,正犹衣底之珠,本无明昧;地中之水,源有浅深。
此其法无顿渐,悟有易难,由根有利钝,障有厚薄耳。上根利智,障薄德厚者,一触便了,此悟之易,故称为顿。
如六祖大师,闻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一语,顿悟本有,便悟无生,是多劫般若缘熟,当机一触,即了然自信,如披襟见珠,原自本有,不假外求,此岂易见哉?
嗟乎人者,无明之地坚固,法性之水益深,疏凿之功未着,求其乘顺流而归智海,盖亦难矣。
是以圣人不得已而施设,因五性而立三乘,循利钝而开顿渐。此八部般若之谈,犹为创入大乘初步。而此经者,特八部之一,所称金刚,取其能断耳。
盖直指当人佛性,坚固不坏,顿断无明,离一切相,如如不动,正若衣珠从来不昧。第指示须人,悟之在己,是则经乃指知之方,注特穿凿之法耳。
若夫吸滴水而获清凉,除热恼而解渴爱,爽然意消神释处,是饮者自知,殆非可以向人吐露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