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禅修
我们要谈一下实修,尤其是当今所谓的禅修。现在对梵文 dhyan 或 dhyana(禅那)这个字的诠释、翻译和理解都非常不正确,令它完全失去了原意。
我想梵文 dhyana 在中文被翻译成“禅”,之后日本的汉字演变成 Zen,所以我们一 Google“Zen”这个字的时候,就很吓人地遍地开花,会看到禅乐之类的东西。
禅乐通常是大自然的声音,让人放松的音乐,但是对于日本的伟大禅师小林一茶来说,他会把放屁声也算在内。
禅是关于认识自己,是关于你自己的知识,是知道自己。
当我说到认识自己、了知自己的时候,一个人很容易会马上把外在世界给排除掉, 认为“我”仅限于自己身体里面某处的这个我。
但我说的一般人不是指农夫或没受教育的人,这里讲的普通人是哈佛毕业生和台大毕业生,是那些无法跳脱自己框架的人,他们实际上只是一部机器,大部分是 Android 操作系统,另一半是 iOS。
他们热爱舞台,他们喜欢步骤——他们爱极了。如果你对他们念任何一首小林一茶的诗,他们马上会问:“那又如何?接下来呢?然后呢?”总是会有一个“然后呢?”
因为他们完全欠缺对于观察当下这一刻的理解和欣赏,所以我们需要告诉这种受过教育的白痴们:坐直,把手掌放在一起。他们非常喜爱这样的指示。
大家有多少次看着一大块白布或者白纸上的几滴墨汁说:“啊!这就是禅的艺术。”
很多人这么说,但是没有太多人会在台北看到一个垃圾时跟你说那是一个禅的艺术品。然而禅从来不把混乱排除在外。
我们称之为禅的这个简单化实在是让人非常痛苦的一件事,非常难维持。 因为有人问我什么是禅修,这些是我今天的想法——明天也可能改变,我们永远不知道。
现在让我们花一分钟的时间做禅修。
因为你经常在做“微信”这个禅修的机会比较大,请拿着你的手机,打开微信,让我们来发一些信息,当然你要知道你正在发信息。我们时间有限,就只做一分钟。
好,现在开始。
时间到。我想这可能是你这辈子做的第一次禅修。如果你认为我在夸大,之后我们总是可以就此争论。
2、如何证得空性
有人非常希望了解空性,不止智识上了解,而是真正的了解。为此, 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这听起来或许有点不合逻辑,但这是佛陀亲口所言:
证得空性的唯一方式是通过虔心。
非常渴望证得空性,如此渴望已经是一个非常好的起步。就此,我们可以不断地反复进行听闻与思维,这总是会有帮助。
此外,我们现在没有办法对空性感到自在的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因为我们的心非常容易散乱,所以要做修心的训练。
修心可以让你不散乱,并且要记住,修心也是为了让你了知实相。
要试着做些让自己不散乱的事情,甚至是非常世俗的事情,像是昨天我有建议你们去注意七个裂缝。这里讲的是针对一个真的非常初学的人。
还有,基本上要运用止的原则,其实就是不散乱。而且实际运用那个技巧的时候,要有点创意。比如说你可以随机选择一个景象、一个声音、一个想法或一个味道。
例如我现在非常随机地选择这个纸杯,然后就只是看着这个纸杯一分钟的时间——
我心里正想着现在大家心里在想 什么,所以我尝试把心再带回到纸杯上。现在我又想到了自己今晚的行程,现在我在想接下来要讲什么,非常努力地把心带回来……
现在一分钟就结束了。
我是认真的,要做这样的修持。当然如果你一天能这样做上比如说二十次,会很好。所以对于非常普通的一般人来说,这是可以做的一件事。
你能做的第二件事是渴望理解空性,仅此而已。对初学者来说,这就足以作为你的内观修持:渴求了知实相。
3、脱离自我憎恨
我刚才讲的这些,也是对另一个问题的回答。
这位提问者非常严肃地告诉我,她对自己感到非常不满,基本上她是在憎恨自己,所以该怎么 办呢?
我们是会有憎恨,但是憎恨自己未必比热爱自己更糟糕,所以不要对此感到太过沮丧。
人之所以会自我憎恨,我想可能是因为我们有一个理想上的自我,我们认为自己应该是那个样子,然后你试图将这个理想作为参照点,以此衡量自己,继而认为自己没有达到那个理想,于是开始憎恨自己。
换句话说,你是因为自己在书中读到或从其他地方得来的参照点而变得散乱。
所以对此的答复也一样,只要看着一个杯子、一个门把或是一根牙签之类的东西,看上一分钟的时间。
我真的认为,我刚才告诉你们的这个方法是最可行、最经济也是最容易操作的一个方法。
4、担心自己会下地狱怎么办
还有一个提问者,不知道他做了什么 事情,但是他非常忧虑自己让佛教蒙羞,于是担心会下地狱。
我不认为你真的能令佛教蒙羞。
我相信你可能做了一些不太善良的事情,但是要知道,你是一个有情,这就是为什么你被称作修行人,否则你会高高坐在那里让人膜拜。
话虽如此, 这个问题让我觉得有些感动,因为这显示你非常关心佛法,你这么做是正确的。承认你的作为并且忏悔,这是最好的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