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三皈依观初修略法

三皈依观初修略法 释隆莲法师 
(一)何故修定
  一。一切成佛功德,皆由定生。二,不修定不能生智慧,一切佛法知见,皆成与世间学问知识无异,不能断烦恼,对境临事,不能起作用。三,不修定,持戒不能调柔,身心无止恶修善之大能力。四,修定能引生喜触及轻安,使人自然乐于修行。五,修定能引发神通前相,使人自于佛法生起信心(但非专为求得神通)。六,修定能调节精神,治疗疾病,补益体力;但使坐时姿势如法,即不能用心,亦有此作用(然不可一心注意求身体上之利益,应加入皈依三宝之信心,及四谛之了解,否则恐增加身执,且不得三宝加持力,身体所得利益亦小也。)
  (二)何谓三皈依观
  修观即是修定。依佛法中严格的定义,要得定以后所作的观方得名观。最初将三皈依观颂文记熟以后,依颂中所说的观境(月轮阿字上师三宝光明等),令心于所缘境,继续安住,不散乱,不昏沉,不掉动,能生身心轻安喜乐。生起喜乐方名得止。得止以后,所修的观,方名为观。止的作用在使心住于所缘境上,不驰散于其余的境。观的作用,在使心对所缘境上,起简择的作用(譬如头顶 字白色,如果现为黄色时,由观的力量,能纠正他,使他复为白色。如 字的o如果现为方形椭圆形等,由观的力量,能判别其错误而使之复为圆形。又如人是否可以永远不死,能判断其决不可能,都是观的力量。)由如法修观能得止,得止以后观更殊胜。再如法修观,止又更殊胜。如是互为因果,便名止观双运,亦名为禅,亦名为定。此定以三皈依为观境,故名三皈依观。
  (三)何故初修应观此三皈依观境
  一,皈依三宝为佛法入门故。二,三宝为一切佛法之总体故。三,观三宝境易得加持故。四,为生信故。五,为生起暖位故(佛言于我法中,但生欢喜,即名暖位。观三宝功德令生欢喜,易生暖触。)六,具摄一切四禅四空四无量生圆次第无边观法之基础故。
  (四)如何修三皈依观
  (一)积集资量 一,从敬信上师之前受三皈依。二,守护三皈依戒及所受别解脱戒不犯。三,从上师前听闻三宝功德及四谛道理,读诵思维,得其大要。(皈依发心摄要颂,菩提道次第科颂,无常颂等应读。)四,于财色名食睡,能见过患,能远能离。五,于饮食、衣服、卧具、医药随得喜足。六,不得追求事业,作诸杂务(在家人应于正当职业中抽出暇时,但能屏除非分妄想,无谓应酬及娱乐事,即有暇时矣。)(定道资粮颂应读)
  (二)选择处所 一,不当风。二,不潮湿。三,不妨碍他人。四,洒扫清洁。五,若有佛堂,即于佛堂中;若无佛堂,随适宜处均可敷座。座位应稳固,不可听其动摇不宁;不可太高,高则心易惊怖;愈低愈好,但以不受潮湿为度。敷座之物,以软草为宜,不可太厚,易生热故。座位不可太狭小,致两膝局促。座位应平坦,或后部稍高,决不可使前部高于后部。六,坐处光线不可太强,令心散乱;不可太黑暗,易生昏沉睡眠。
  (三)趣入方便 一,于上座修观前,饮食不可过饱。二,应于三宝前以身力修供事,礼拜供曼荼供水等,以此眼前所修福业,能速引生禅定福德之果。且由运动身体之故,易生暖触。三,应将手足头面洗沐清洁,涕唾排除净尽,宽衣缓带,使全身先有轻颂舒快之感。
  (四)坐时威仪 一,金刚跏趺如佛之威仪而坐,令两膝与尾闾三点,支持全身之重量。从两膝引一直线与两腿构成一正三角形。全身之重心,即在此三角形之中心。不能金刚跏趺者,半跏趺亦可;不能半跏趺者,架马亦可;但必不可舒脚坐。然欲禅定成就,终须学习金刚跏趺。如是坐者,姿势安稳,如大龙蟠,任坐若干时间无踝骨酸痛之病。以肢体盘曲故,全身之气,自然聚敛,于定极为有益。二,身不可太向前,亦不可太向后。从发际上四指顶门之处,垂一直线,令此线通过喉心丹田,与地面成垂直线即可。脊柱不可令曲,亦不可用力。挺直坐下之时,先将腰身伸直,然后放下,使脊柱节节相拄,自然身形端正,久坐不疲。三,两肩齐平,不可左右低昂。两臂置于身之两旁,令与身平。两手心向上,右手压左手,两手拇指端相拄。手掌边沿靠腹部,手背置两足上。四,头微向前倾,作垂目观鼻之意。不可太倾太仰或偏左右。五,眼不太张太合,作注视鼻端之意(不可真用力观鼻端,久则目睛痛。)目光意注鼻端,鼻端与心垂直。两手心及两足心皆趣向聚合于肉团心,如是则全身精神皆聚矣。六唇齿随其自然;但不可张口呼吸。七,舌或言应令著上腭;但人舌有长短,亦不必强。八,息出入不可令作声,不可粗猛,不可急,不可滑,应令轻细至自己亦不感觉气息之出入;但不可注意令细。若注意令细,则气息反粗矣。别处所说数息之法此处亦不用,因光明之收放,即含调息之意。气息不仅从鼻孔出入,全身毛孔,亦有呼吸之作用也。坐时下部应覆令温暖;暑天至少亦应覆以一层单布。身之上部应稍凉,不可过暖,易生昏沉。头之后部及颈后不可使受风,天寒应以披单覆之;但头之前部顶门以前万不可盖覆。
  (五)发心大要 一,思维自身,人命无常,在呼吸间。一息不来,三途六道,流转何所,毫无把握。若不修定,临命终时,自己如何作得主宰?二,思维自身,无始以来,流转生死,备膺万苦,以至于今,不知出离之道。今幸得遇此殊胜禅定法门,真有断烦恼出生死之功能,云何不修。三,思维父母众生,与我同在三界火宅之中,无有解脱之道。今我幸遇此法,若不勤修自求证入,云何能以此展转教他共趣大般涅槃菩提之果。四,不可起名闻利养心。五,不可起求胜过他人之心。六,不可盲无目的,堕于愚痴。七,应发自利利他种种善愿。
  (六)正修观境
  (1)理观 一,总观三宝
  释尊既证觉 转四谛法-轮 五比丘得度
  三宝依次兴
  观想本师释迦牟尼佛,在鹿野苑,说四谛法,我即五比丘之一,亲闻说法,如对目前想。
  二,总观四谛
  知苦思断集 慕灭乃修道 四谛先说苦
  佛意至微妙
  思维三界中无一处不苦,苦的来源是烦恼与业,烦恼业苦完全寂灭的境界,应当希求修证。能证的方法,略则戒定慧,广则八万四千法门,摄之则为三十七道品,再摄之则为八正道。尤为重要之中心结晶,则为我现前所修之观法。(若广观者,应加入菩提道次第乃至法蕴足论四谛品。)
  三,别观苦谛
  我与诸有情 罪苦逼身心 三苦八苦等
  多劫恒相侵
  思维我与父母众生,往昔由烦恼炽盛,造诸罪业,感得现前苦果,逼恼身心。苦中有苦苦,乐中有坏苦,不苦不乐中有行苦。生有生活逼迫之苦,老有龙钟昏愦之苦,病有展转呻吟之苦,死有风刀解体四大分离之苦,更有悍妻逆子等,怨憎会遇之苦,如是皆苦苦也。兵燹流离,家庭惨变等,有恩爱别离之苦;求荣反辱,事与愿违,有所求不得之苦,皆坏苦也。而三界一切众生所不免者,则为五蕴迁流之苦,亦曰行苦。(参考菩提道次第)如是诸苦,我等无始以来,饱经痛楚,不知求出。
  四,别观行苦
  展转受诸苦 性迁流无常
  思维我等无始以来,受此诸苦,此息彼生,出水入火,无时暂息。
  五,无常想
  一期业报尽 终当谒死王 生者莫不死
  死时谁预知 临时何法避 死已何所之
  思维我身,报尽命终,定有死之一日。思维现生所见所闻,眷属亲朋,奄忽物化,不知凡几。以彼例此,知我决定亦不免死。又复思维现见婴孩夭丧,壮夫暴卒,种种横死,知我死期不知何时;出息虽存,入息难保。又复思维现见有财有势聪明勇健之人,临命终时,或医药罔效,或势穷力竭,无不束手就死,知我死期到时,决定无避免之道。一息不来,三途六道,漂流何所,前路茫茫;若不修行,毫无把握;修行而不刻实精进,亦无把握。(参考无常颂菩提道次第。)若修行有成就者,先能预知时至;欲留寿者,可修长寿之法;死后往生何所,因果分明;益以定力愿力,亦自可主宰也。
  (2)事观 六,死想
  我今作死想
  思维人命无常,在呼吸间。勿谓今日不修有来日,今年不修有来年,即现前此刻,一息不来,一切不能放下之事,不由你不放下;一切不得了之事,亦只有以不了了之。即此便是放下万缘,息心入定之唯一妙法。观想自身,身冷气绝,肢体僵直,现前便是一具死尸。
  七,不净观九想
  ①②③④⑤ ⑥ ⑦⑧⑨
  膀胀青瘀坏 血涂脓烂蛆 化蛾飞身外
  所余惟白骨 自他皆如此 历历观分明
  贪欲顿休止
  观想自身死已数日,渐渐变坏,如闻臭秽之气。初皮肤变紫;次肌肉肿胀;次一处一处变青色;次一处一处恶血浸出成紫黑色;次皮肉坏烂;次坏血涂满骨骼之上;次血腐成脓;次见肌肉脏腑溃烂,一块一块,脱落地上;次见坏烂血肉,尽生蛆虫,遍身钻吃,将腐肉食尽,化为飞蛾飞去不见。修此观者,能愈疾病。如身生疮者,想患处为虫所食,病即易愈。自己观成白骨。复观自己平时所爱之人,毕竟亦成白骨,贪欲自息。或有平时蓄恨之人,观彼与我毕竟皆成白骨,嗔心自息。试将刘邦项羽白骨置于一处,试观其复能斗争否。我与我之仇怨,势力及所争,均不如刘邦项羽,亦复皆成白骨,尚何争竞之有。(若不能观全身者,散乱重者,应从足大趾上指许大一块观起;昏沉重者,应从额际指许大一块观起,渐及全身。)
  八,白骨流光想
  粗重烦恼断 流光遍大千
  思维自身已成白骨,粗大之贪嗔悉皆止息。然后观想自身骨节,一一洁白光莹,如白玉所成。一一骨骼之中心,各有一红线,放出光明,如电灯泡中之铁丝。光明射出白骨之外,笼罩全身,成一白光团。初时前后左右上下各一舒手远(即使其光成一半径一舒手远之球形是)。以后每次修观逐渐加大,乃至遍于三千大千世界。放光加大之法,要有一定界限。譬如一舒手远,次加至满一室,次加至满一屋宇,次一村一邑一国一洲等。若不如是渐加,徒想遍于三千大千世界,实则心力仍只能及于极小之范围也。如是观者,能治骨骼中病,能使骨力强健。
  九,对治沉掉修止法
  散乱及昏沉 对治知止处 二病俱无时
  所止复相异
  如是观想之时,若心散乱,不观想所缘白骨光明之境,而想其他之境界,对治之法,应注心想二足心。若心昏沉,所观想之境不大明显,应注心想于眉间。头部有病之人,应多于下部注心。下部有病之人,应多于头部注心。初修定及用脑之人,以注心足心为宜。初修定不能即希望得定,应以长久工夫,对治散乱昏沉。散乱昏沉对治了,定就成了。对治散乱昏沉的方法很多(参考定道资粮,止观略法,菩提道次第)。最简单的,除上述方法外,坐的姿势,散乱多的,头应稍俯;昏沉多的,头应稍仰。散乱多应合目,昏沉多应张目。散乱多应坐光线稍暗处,昏沉多应坐光线稍强处,皆是也。散乱时应引心向内,使住于一简单之境;昏沉起时,应令心稍用力,增加观境显明之程度。不散乱不昏沉时,应注心于脊骨末端。随时注心此处,于体力之增强,及修定气道之调节,有大作用。
  十,童真想
  白骨渐生肌 复还假合躯
  观想白骨中红线放出光明,成为肌肉,丰腴润泽。放出之光明亦收回,成十五六岁童子相,勇健活跃,欣欣向荣,充满生活能力。如修黄文殊者,于此即修文殊观,持文殊咒。作是观者,能令延年不老。
  十一,白毫想
  眉间白毫光
  观想自己眉间,出一白光,平射向前,如手电筒。
  十二,月轮观
  月轮妙莲花
  观想白毫所射之处,蔚蓝净天空中,现一月球,清辉湛然,如中秋月,不高不下,正对自己眉间。其大如盘,在己面前一二丈远之处。作是观者,能增长白菩提。月轮之下,承以鲜洁之莲花,或作杂色。
  十三,阿字观
  观想月轮之中,现一阿字(梵文藏文汉文均可),作水晶色。阿字是无生义,是缘生性空义,是无我义,是一切法无自性义。
  十四,皈依上师观想法 (甲)观师相好
  阿字化师尊 三轮字安立 自体亦同安
  惭愧求加持
  观想月轮放大,直径丈余。月轮乃一大白光聚,并非质碍之物体。其中阿字转变成为恩德最重得法上师之相,著三法衣,现比丘相,跏趺而坐。其体性即是三世诸佛三宝及一切承恩上师之总集。如是坐于莲花座上,月轮光聚笼罩之中,观上师顶门有白色 (嗡字),表身轮之功德;喉间有红色 (阿字),表语轮之功德;心间有蓝色 (吽字),表意轮之功德。自身顶门喉间心间,亦有如是嗡阿吽三字安立。此三字,即是诸佛身语意三密之标相。安立此三字者,能得诸佛之加持。若魔于定中现作上师形相,来作损害,安此三字,彼相即不现。如是观想显现已,次应思维,上师与我,本来具足诸佛三轮功德之体性,平等无异。上师已修证,已成就,三轮功德,与佛齐等,而我尚于身语意三门,起惑造业。虽幸遇上师之悲愿摄引,而自身懈怠放逸,于本具之三轮功德,仍复不能现证。以此对上师前生大惭愧,虔诚祈请,恳乞加持。加者,谓由我虔诚恳祷故,感得上师三轮功德不可思议之力降入我身,增长我自身本具之三轮功德。持者,谓由彼不可思议力之作用摄持,能令我本具之三轮功德发起作用。加持之理,如无线电,装置之条件适合,即能起交互之作用。上师有如是愿力,我有如是如法之至诚祈请,即能发生加持之力用也。
  (乙) 观师功德
  具德我师尊 悲智无伦比
  总观上师功德,与诸佛无异。别者,依菩提道次第所说善知识十种功德,及上师供所说密乘善知识十种功德,观上师于此二种十德无不具足。(若实不具足者,应作具足想。)一切诸佛功德总摄为悲智,上师悲智,与佛齐等,莫可比伦。又诸佛悲智业用,唯为度生,我由无始生死以来,诸佛出世,无福值遇,未蒙度脱,刚强难调,沉沦于生死大苦海中,唯有我具德上师,于无方便中巧设方便,多方摄引,开示此完全次第迅速易入之修定法门,使我由此渐次进修,得出生死,是于一切诸佛之中,于我尤有殊恩;悲智业用,即诸佛亦莫伦比也。
  (丙)观师传承
  上溯释迦佛 祖师相衔接 佛慈悲福智
  修证师悉承
  传承不断,法流清净,则加持之力亦殊胜。昔时有钦差至拉萨,患水土不服之病,医者谓应饮以汉地之水则愈。于是使人从成都运水至拉萨,每日只宿于有井水处,即将所运之水倾于井中。次晨复自井中汲水搬运前进。如是经数十站之路程,始达拉萨。钦差饮其水,其疾果愈。盖水性之不同,由于水中所含藏之微细生物不同而起差别,如江河之水及海中之水,其生物即不同也。成都之水,倾入沿途井中,其所含之生物,于夜间又复繁殖。次晨汲起之水,仍与成都之水所含生物无异,故能愈病。与成都新汲之水无异,承传之理亦复如是。若自释迦佛以下师师相授,有不断之传承者,其功德加持之力,即与佛相等。今此法之法流,得之藏地者,自释迦佛至阿底峡尊者,印度祖师,有不断之清净传承。阿底峡尊者到西藏之后,以三皈依法,救济西藏佛法之紊乱,有皈依喇嘛之称。阿底峡尊者以后之法流,宗喀巴大师集其大成。自释迦佛至老喇嘛康萨仁波卿共二十八代。中间历代传承祖师,无一人非大成就者。我等现前得法上师,受皈依修法于跑马山降巴仁波卿,老格西仁波卿,嘎登寺老嘎登尺巴,及老喇嘛康萨仁波卿。汉地之法流,则得于临济正宗第43代上佛下源老法师;实集合汉藏清净法流之汇归。是故释迦世尊所有功德,皆为师所承受。上师之功德即与佛无二无别也。
  (丁)忏罪求加持想 (子)忏师前所生罪 (初)忏罪想
  我违师言教 或扰乱师心 不信且轻蔑
  口毁谤辱骂 打师滥用物 等罪皆忏悔
  观想自己面对上师之前,追忆依止承事不如法所生一切巨细诸罪,克诚披露,痛切忏悔,作是念言:上师慈悲,愿忆念我,我于依止上师以来所有不能如教修行违师言教之罪,愚蒙无知扰乱师心之罪,不见功德腹诽不信之罪,不念恩德不敬轻蔑之罪,乃至口出毁辱之言,身为凌蔑之行,滥用师物不知护惜,所有一切依止承事未能如法之罪,如是等罪,应感三途极重苦果;设生人中,不得遇善知识,不得听闻法要。以是思维,生大恐怖,起大惭愧,诚心忏悔,后不复造。惟愿上师慈悲,许我忏悔,为作加持,令罪清净。
  (依事师五十颂,菩提道次第亲近善士法,别解脱戒依止法及事师法,检点自身每日言动,若有不如法处,一一忆念忏悔。)
  (次)加持甘露灌顶想
  师尊大慈悲 欣然加矜许 闻思修证德
  及佛加持力 照我妙光明 如甘露灌顶
  喉心及脐下 四射遍全身 一一毛孔间
  罪化黑气出
  观想上师博大慈悲,护念于我,犹如一子,闻我忏言,特加哀怜,熙怡微笑慰言:法子,汝能忏悔,是乃健儿。后当责心,慎莫放逸。作是语时,上师身中所有听闻读诵分别观察三藏十二分教闻慧功德,观察无常苦空无我等理思慧功德,暖顶忍等修慧功德,回向四果五道十地等实证功德,及得佛传承加持一切与佛齐等之三轮功德,悉化为光明之相,由顶上 字放出白光,喉间 字放出红光,心间 字放出蓝光。三处光明射我头顶。我之顶门有一小孔,如宝瓶口,直达脐下二指节处。光明至我顶上,化为甘露,如白乳汁,亦如溶酥,自顶门徐徐灌下,细细降流,不偏不曲,经过喉间心间,直达脐下。流经之处,悉生清凉之快感,如盛暑天,得饮清冷之泉水也。甘露流至脐下,四散遍灌全身。身中罪业魔障病患,悉被冲刷,从毛孔中,化为黑气之相而出,犹如夏雨时行,沟渠盈溢,所有积聚污泥垢秽,悉皆荡涤无余。黑气既出,全身悉为甘露充满,有充实膨胀之感。如炎热时,观想甘露充体,如披薰风,如浴清泉,烦热悉除,作清凉爽快想。如寒冷时,观想甘露充体,如拥薰炉,如浴热水,寒冻悉解,作温暖舒适想。且作师之一切功德,我已决定获得想。
  (后)转加父母有情想
  父右母则左 怨前恩亲后 地狱乃至天
  六分作围绕 功德诸光明 三度尽量施
  其相复如前 尽出诸黑业 皈依我本师
  定中诚恳念
  观想现在父母,在我左右。(凡作一切善法时,悉应观父母与我同作。)平生于我最有恩之人,在我背后。平生于我常作相违之人,在我面前,于彼亦作爱敬如父母想。在父母怨亲之外,有与我非怨非亲之六道众生,彼等亦皆是我父母。(参考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方便颂)面前天道在中,修罗在左,人道在右,背后地狱在中,饿鬼在左,畜生在右,成一大圆形,围绕而坐。法界众生,悉皆摄入,无一遗漏。思维我今受此甘露灌顶之乐,应令一切有情同我享受。我今具足上师一切功德,应令一切有情亦皆具足。如是思维,即时观想,己身周身毛孔,放出白光,照一切有情之顶,如上师为我灌顶之相。各各有情之罪障等,悉从彼身毛孔化为黑气散去。各各有情身分,悉为甘露充满,放出白色光明。我与父母有情,异口同音,念南无古 若干遍,将光明收入自身。(以下二段,亦如此作观。)
  (丑)忏违越诸律仪戒罪
  五逆及十恶 犯三皈五戒 乃至诸律仪
  次二忏如前
  如前观想,对师忏悔,作是念言:上师慈悲,愿忆念我,我名某某,所作罪堕,五无间罪所属之类,十不善道之类,违越皈依学处之类,别解脱戒相违之类。(五戒,八戒,沙弥十戒,比丘、比丘尼,各随所受之戒,思维戒相,追忆所作,如有违犯,应见罪见堕,说罪名数,别别忏悔。)如是等等,犯罪众多,应感极重苦果。今对师前,无覆藏心,发露忏悔,不敢复作。愿师慈悲,许我忏悔,为作加持,令戒清净。(甘露灌顶,转加有情,悉同前。)
  (寅)忏违越菩萨戒罪
  菩萨戒诸罪 次三至诚忏 安慰及加被
  一一同于初
  观想同前,面对上师,忆念所作违越菩萨戒之罪,而作忏悔之启请,作是念言:上师慈悲,愿忆念我,我名某某,作某某事,违越某某菩萨戒条,坏菩提因,障菩提果,失大义利,当堕苦趣,生大恐怖,起大惭愧,克诚忏悔。愿师慈悲,为作加持,令罪消灭,善根增长。 (应参考文殊五字真言念诵法菩萨戒略颂,菩萨戒颂,菩提道次第,瑜伽菩萨戒品,梵网经。)(甘露灌顶,转加有情,悉同前。)
  十五,皈依佛观想法 (甲)观佛功德及相好
  即师即是佛 无边相好现
  以前观想师之功德,即佛功德。(参考皈依发心摄要颂,宝相赞佛所行赞,法蕴足论四证净品,三尊胜赞供养法等所说佛宝功德。)以前观想师之相好,换成释迦佛面貌,即是佛相。如是观者,所观佛相,奕奕如生,不致成金泥造像,无有生气。又如是观者,易成佛师不二之想。
  (乙)忏罪求加持想 (卯)忏佛前所生罪
  昔曾以恶心 出佛身中血 或以轻慢语
  评佛像丑恶 质当贸易像 恶心毁坏塔
  违越佛语等 众罪悉忏悔 初中后复三
  三度佛光被 断德与智德 一切皆给与
  转加父母等 于佛尽皈依
  观想自己,面对佛前,五体投地,求哀忏悔,作是念言:大师慈悲,愿忆念我。我从无始以来,或以恶心毁坏佛像,或轻慢语评佛像丑恶,(只可说塑匠铜匠画匠技艺不好,不可说佛像不好。凡是佛像,没有不好的。)以像取利质当贸易,(佛像可送与具信者供养,不可取利;请佛像者酬工本时,应作供养想。)或以恶心坏佛塔庙,(好心改建庄严拆毁者不犯。)不遵经律,违越佛语,如是等罪,应感三途极大苦果。设生人中幸遇佛法,久不开悟,徒劳无果。以是思维,生大怖畏,克诚披露,求哀忏悔。惟愿大师,许我忏悔。(甘露灌顶,转加有情,悉同皈依上师观法。)灌顶已,想世尊断尽金刚习气,现证无上正觉之功德,我悉获得。我与父母有情异口同音,念南无布达耶若干遍。
  (辰)忏违越诸律仪戒罪 (巳)忏违越菩萨戒罪 (悉同前)
  十六,皈依法观想法 (甲)观法宝体相及功德
  佛前十二部 教证光炽盛
  观想佛前三藏经籍,玉函金帙,相极庄严。是佛四十九年金口所说名句文身十二分教,及诸佛菩萨声闻圣众内心所证功德光明。(参考皈依发心摄要颂,宝相赞,法蕴足论四证净品,三尊胜赞供养法等所说法宝功德。)
  (乙)忏罪求加持想 (午)忏法宝前所生罪
  愚迷谤正法 以经作货物 质当及取利
  以伪乱正法 露置及跨越 与秽物杂置
  评论说法人 辩才有无等 依法所生罪
  一一披诚忏 二番及三番 如前求忏悔
  佛音施安慰 法光三度临 转加诸有情
  于法尽皈依
  观想自己对大师前,至诚忏悔,作是念言:大师慈悲,愿忆念我,我从无始以来,所有执此轻彼,愚迷谤法之罪;货卖经典,质当取利之罪;断章取义,伪乱正法之罪;暴露经典,不知珍护之罪,跨越践踏,秽物杂置不敬之罪;评说法人辩才有无轻慢之罪。如是等罪,今皆忏悔。惟愿慈悲,许我忏悔,为作加持,令罪清净。如是白已,观想大师,欣然矜许,慈音安慰。法宝放光灌自顶门,观想同前。甘露充满全身,作三藏十二部教证功德皆获得想。教典不能解了者,悉能解了;不能记忆者,悉能记忆;不能现证者,悉能现证。如是想。次复观想己身光明,转加父母有情。我与父母有情,异口同音,默念南无达磨耶若干遍。
  (未)忏违越律仪戒罪 (申)悔违越菩萨戒罪 (悉同前)
  十七,皈依僧观想法 (酉)忏依僧宝所生罪
  文殊及普贤 观音金刚手 地藏虚空藏
  弥勒除盖障 佛侧八菩萨 次十六尊者   长老身子等 阿含经有名 毁谤贤圣僧   与破和合僧 夺物并分类 不信僧伽耶   因而取邪见 酬护法有阙 依僧所生罪   一一皆忏悔 五逆及破戒 如前依次忏   僧宝发慈音 三度垂加慰 光明无量集   黑尽白光出 父母及六道 于僧尽皈依
  观想八大菩萨十六尊者,阿含经中有名舍利弗等大阿罗汉及诸护法,侍立佛侧,自己面对诸贤圣前,作是念言:诸大菩萨现前圣众,愿忆念我。我从无始以来,所有分门别户毁谤贤圣之罪,我慢僻执,破和合僧之罪,夺僧资用侵损僧物之罪,于七众中分别党类之罪;观寻过失不信僧伽之罪;虽信佛法不信僧宝邪见之罪;酬谢护法供事阙略之罪,如是等等,犯罪众多,应堕三途;虽得为人,幸遇佛法,障入大众,不得享受僧中利益。以是思维,生大怖畏,惭愧忏悔。惟愿诸圣,听我忏悔。如是白已,僧宝各各三轮放光,异口同音作安慰语。其光集我顶上,甘露灌降,观想同前。转加父母有情,与我共同默念南无僧伽耶若干遍。
  (戌)忏违越律仪戒罪 (亥)忏违越菩萨戒罪 (悉同前)
  十八,三宝加持想
  三宝同放光 一一顶总集 甘露注如前
  如佛度一切
  观想三宝同时放光,光明皆集合于我顶上,化为甘露,灌我顶门,其相如前。观想自身病魔罪障,悉化黑气,冲刷而出。黑气既尽,全身光明充满,功德如佛无异。复从自己全身毛孔,放出光明,为父母有情灌顶。父母有情悉皆成佛。
  十九,法界光明想
  黑气已无余 光明照法界 各各身发光
  自他遍无碍
  观想我及有情,身中病魔罪障,悉已化黑气而出,消除净尽。各各身分皆光明蕴。我之心间有一明灯,光照尽法界一切有情。各各有情心间,亦各有一明灯,光明遍照法界。(若不能观心间灯明者,不作是观,但作光明互遍之观亦可。作是观者,只作数分钟,不可久。)我与一切有情,光明互遍互入,自他无碍。其光不放不收,湛然静住,作不来不去,无出无入想。
  二十,内曼荼拿想
  皈依三宝竟 众生归一心 法僧入佛心
  佛师体无二 乘光入我心 三者无差别
  观想从佛心间放光,光触法宝、僧宝。法宝化为光明收入佛心,僧宝化为光明收入佛身。我心放出光明,照触一切父母有情,悉化光明,自我身毛孔,收入我心中。我之心中,有一莲花月轮。六道众生,细如微尘,于月轮之上安住,其相如在外时。观想对面之佛,现比丘相,其体即是上师不异。观想佛相收小,高六寸许,乘光至己面前三四尺处,面对自己。佛座之高下,与我鼻端平。次观佛在己顶门之上,面向于前。莲座去顶上五六寸。次观佛相收小,大如橄榄核,自顶门孔中降下,坐于心间有情围绕之中,即佛即师,亦即是我之自心。观想佛心放光,为心间有情灌顶。有情身分放光,又收入佛心。如是三次作。心间有情,悉皆成佛。我心与佛,与一切有情体性是一,故曰心佛众生,三无差别。随时观此内曼荼那,则我与佛及法界众生,随时共住不离,利益甚大。
  二十一,二空观
  心境两俱空 即成二空观
  观想心间之佛,心中有一蓝色 (吽字)。其字放光,照触心间有情,悉化光明收入佛身。佛身亦化光明,唯余吽字。其字放光,照触腹中脏腑,悉化光明。腹中光明充遍。若火大盛者,观其光蓝色,作清凉想。若火大弱者,观其光红色,作温热想。平等无病者,光作白色想。其吽字或不观亦可,是名内空观。作是观者,能治愈脏腑中疾病。脏腑机能有不健全者,能为补治。次观光明向外发,身如凝酥遇热溶化,自身亦空。光明所触,身外器物,墙壁山河大地,亦复成光。是名外空观。
  二十二,大空观
  大空明无尽
  观想光明放出,先只一舒手远。(或由吽字放出,或不观吽字,唯观光明。)次再加一舒手远。如是加数次,以后每次加一里。如是加数次,以后每次加五里十里百里千里,乃至遍满三千大千世界,光明无尽。若第一舒手远光作白色,第二层作黄色,第三层作红色,第四层作绿色,第五层作蓝色,如虹彩形。如是色彩间别,则能分出远近矣。
  二十三,幻身显现想
  光明集座来 显现幻月莲 吽字化我身
  观想光明从边沿渐渐收回,如镜面呵气收缩之状。最后收至自己现在座位之上。座位莲花之上,平置月轮之垫。月轮之上,显现竖立红色 字,光明收入 字之中,转成自身之相。
  ?
  (七)出观须知 一,应将皈依观颂文,从头默念一遍。二,将二手心搓热,搓拭面部,然后张目。三,张目徐顾四周,了知我身现在何处。四,思维我今已出定,次复当至何处,当作何事。五,徐摄衣整带安详下座。
  (八)观境认识 一,初修观者,妄想甚多;入座修观,比不修时,妄想更多。此乃初修必经之阶段。如法修观,久久妄想自止。不可因入座便起妄想,便放弃不修。二,若身上某一部分发生跳动,或房屋振振作声,此乃将生触之相,不必恐怖,亦勿执著。三,若身上发生冷触或暖触感觉不适者,此是禅病,应禀承上师对治之;感觉舒适者,此是生触之相,不可执著,应作空观,或修菩提心,愿众生悉得此乐。再依自己所修之法,照旧修习,其乐自然渐更增长广大。四,观中见胜妙境界,应知悉是如幻显现,不应执著,著即成魔。如见佛及本尊现相,应修供养,发殊胜愿。五,若见可惊可怖境界,应作空观,并修忏悔。六,若定中受惊动,身上某一部分感觉不适,如法再修一次,其病即愈。
  (九)初修要诀 一,不可畏难。众生之心,无始以来,在世间法中转。世间应事接物,境极繁复,不觉其难,以熟习故。心难趣定者,以未练习故。若今不练习,始终无熟习之时。二,不可无恒。三,初修每次时间不可太长,每次至少五分钟亦可,以后渐渐加长。四,每日至少修四次。五,每次应将全部观法,略修一遍,于中提出一段专修。
  (五)三皈依观摄一切佛法
  (一)摄三十七道品 观不净、苦、无常、空,摄四念住。忏悔求加持摄四正勤。生起意乐,精进修习,能生止观,摄四神足。于上师三宝及戒皈依,即是修信等五根五力。七觉支是定之支分。八正道是修得成就之应用。故三十七道品,无不摄入此中。
  (二)摄一切禅法 一切观境,皆所以修寻伺,由寻伺引生喜乐,即入初禅。由修皈依三宝及戒,并观四谛理,得内证净,即入二禅。引生妙乐,即入三禅。修空观等舍念清净,即入四禅。修内外空、大空,即修空无边处。修诸观境,即修识无边处。心境俱空,即无所有处。观一切众生罪清净,即修悲无量。为一切众生加持功德,即修慈无量。观一切众生受禅悦解脱无上菩提之乐而生欣喜,即修喜无量。等观一切众生皆我父母,即修舍无量。皈依师修依止法,是三士道之前导。观无常,畏罪业,皈依三宝,是下士道。修四谛观法,是中士道。修加持众生离苦得乐,心佛众生无别,是上士道。自观与师佛不二,是密乘道。月轮阿字光明等,是法身修法。童真想自观成佛,是报身修法。幻身显现,自身放光加持众生,是化身修法。上师修法,是圆成次第上师瑜伽之基础。光明观是相明力明之基础。不净想对治贪欲,四无量对治嗔恚,光明观对治昏沉睡眠,修依止法及戒对治掉悔,皈依观对治疑盖。光明收放,所以修出入息。死想诸大分散即所以修界差别。观境转变,即所以修缘起性空也。
  (三)摄法蕴足论 修戒忏悔,摄学处品。修依止法,摄预流支品。修皈依及戒,摄四证净品。修四谛四禅为证四圣果之因。依此修行,即入四通行数,随得喜足。勤修此定即四圣种,修戒忏悔即四正胜,修定即摄四神足。观不净、苦、无常、无我,即四念住。观四谛理即摄四谛品。依此修定,即是四静虑、四无量、四无色、定、觉支等品,依此对治烦恼,即摄杂事品。能修之作用关于根品,能修之所依体属处、蕴、多界品。观生死苦,依此修行而得解脱,属缘起品。
  略举数例,可见此法具摄大小显密说修一切法门也。
  海公上师 于民国十七年初传此法,至今将二十年。历次所传,除加详加细外,无丝毫之增减出入,可见法印决定,无改无疑。初传唯有口授,嗣由景诰初居士集为颂文,经
  上师鉴定。历次传法,以此为定本;惟颂文简括,次第转移,非经亲传,不能趣入。间有同学,年高事冗,无暇多闻
不动金刚广大智,金刚界中大善巧,金刚身语意坛城,于尔密界恭敬礼!
大日如来至清净,寂静金刚大欢喜,自性光明胜中胜,毘卢导师我敬礼!
宝生法王极甚深,如天中天无垢染,最胜金刚无自性,胜金刚身我敬礼!
弥陀无量寿金刚,胜中胜天无分别,离欲获证到彼岸,胜金刚语我敬礼!
不空金刚圆满佛,一切行思皆成就,清净自性胜中生,金刚勇士我敬礼!
最胜上师谨受我祈请
赐我满足如愿再加持
顶礼上师光明双足前
安住我心喜现莲花座

此生长随上师我祈请
永享佛法喜乐与荣耀
功德圆满佛道佛理中
速得证悟果位金刚持
不动金刚广大智,金刚界中大善巧,金刚身语意坛城,于尔密界恭敬礼!
大日如来至清净,寂静金刚大欢喜,自性光明胜中胜,毘卢导师我敬礼!
宝生法王极甚深,如天中天无垢染,最胜金刚无自性,胜金刚身我敬礼!
弥陀无量寿金刚,胜中胜天无分别,证得大贪波罗蜜,胜金刚语我敬礼!
不空金刚圆满佛,一切行思皆成就,清净自性胜中生,金刚勇士我敬礼!
最胜上师谨受我祈请
赐我满足如愿再加持
顶礼上师光明双足前
安住我心喜现莲花座

此生长随上师我祈请
永享佛法喜乐与荣耀
功德圆满佛道佛理中
速得证悟果位金刚持
最上三宝我皈依  一切罪业皆忏悔
众生善根尽随喜  正觉菩提意中持
正觉妙法及僧伽  直至菩提我皈依
所为利益自他故  我今即发菩提心
既发最上菩提心  饶益一切诸有情
菩提妙行皆修作  为利众生愿成佛
顶礼上师本尊!!!
那摩古如呗  皈依上师
那摩布达呀  皈依佛
那摩达嘛呀  皈依法
那摩僧嘎呀  皈依僧
弟子精进修行!
于诸佛前法供养!!!
随喜赞叹!
一切诸佛菩萨众  祈请于我垂护念
犹如三世诸依怙  决定趣入大菩提
所发无上菩提心  我亦真实而发起
祈求本尊诸佛众  为我弟子作明证
顶礼上师本尊!!!
那摩古如呗  皈依上师
那摩布达呀  皈依佛
那摩达嘛呀  皈依法
那摩僧嘎呀  皈依僧
弟子精进修行!
于诸佛前法供养!!!
随喜赞叹!
一切诸佛菩萨众  祈请于我垂护念
犹如三世诸依怙  决定趣入大菩提
所发无上菩提心  我亦真实而发起
祈求本尊诸佛众  为我弟子作明证
顶礼上师本尊!!!
那摩古如呗  皈依上师
那摩布达呀  皈依佛
那摩达嘛呀  皈依法
那摩僧嘎呀  皈依僧
弟子精进修行!
于诸佛前法供养!!!
随喜赞叹!
一切诸佛菩萨众  祈请于我垂护念
犹如三世诸依怙  决定趣入大菩提
所发无上菩提心  我亦真实而发起
祈求本尊诸佛众  为我弟子作明证
这个我懂,加我QQ171735378聊吧










喜欢辩论的朋友加我QQ171735378,一起讨论辩题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