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白珍巴拉乘龙五尊水供仪轨



白珍巴拉乘龙五尊水供仪轨
土观洛桑却吉尼玛大师  著

  自观喀萨巴尼观自在 面前莲月珍生珍巴拉
  白色一面二臂具三眼 头发须眉鲜白光晃耀
  手持三尖喀张与宝杖 宝饰庄严上身披绸衣
  腰间善系班杂哩嘎裙 半跏趺状安住青龙上

  四方四部种子字帜生 金刚空行持杵缘起物
  珍宝空行持宝与贤瓶 莲华空行手持莲华勾
  事业空行手持交杵鼬 身色依次青黄与红绿
  宝饰庄严身披绸缎衣 双足右踡左伸状安住

  三种子字三处善标帜 主尊心间珍字放光明
  迎请诸智慧尊灌顶尊 融入授灌各各部主严
  奉献清净无垢八德水 成珍珠鬘充满主眷身
  息灭病痛具足大安乐 口中降澍珍珠悉地雨


  如是观想,同时将净水缓缓注入铜盘中

  唵 贝玛 卓达 阿里也 珍巴拉 舍达也 吽 呸(诵咒一百遍)
  om payma droda arya dzambhala hridaya hum phat

  唵 贝玛 卓达 阿里也 珍巴拉 舍达也 沙拍里华那(阿根 巴典 布别 杜别 阿路盖 甘地 涅地 夏达)拍的叉吽疏哈 
  om payma droda arya dzambhala hridaya sapariwara(argham/ padyam/pupe/dupe/aloke/gandhe/niude/shabda) praticcha hum soha

  虹霓缠绕水晶熔液聚 具足九种舞态乐叉王
  需求悉地如雨降澍者 吉祥珍巴拉前我敬礼


  若有所依,则请智慧尊坚住,三昧耶尊摄入自身。若无所依,则请智慧尊返回。以大拇指及无名指取水置自舌上受取悉也,并于四方弹洒少许。复诵百字明。剩水勿弃而作受用。
白珍巴拉水供仪轨导修开示
祈竹仁波切

  在这里开示的是土观罗笙却吉尼玛大师所撰之“乘龙白珍巴拉五尊水供法”仪轨的修持要点。在西藏,有所谓“五财尊”之法门,但这里所开示之传承并不属于上述较常听见之“五财尊”法门,而是由印度佛教大师阿底峡祖师所传的一个财尊法门。这个殊胜法门也属于一种观音菩萨的法门,其来源是这样的:约在九百多年前,阿底峡祖师住世的时间,有一天祖师正在入城途中,见到路边有一个乞丐因为饥渴而倒在地上,面临死亡。阿底峡祖师见到这样的情况,心料即使飞奔进城,待带回食物来到原地时,乞丐也必已断气,故此拿出了僧人随身带备的剃发刀,割下自己一块肉,用来救助乞丐。但垂死之乞丐却回答说:“我地位虽极为低下,但绝不敢做出啖食人肉的事情,何况食用一位受具足戒之功德比丘身上的肉?师父之心意我心领了,生死就由天吧!请师父勿为我残伤身体呀!”。阿底峡祖师心中生起了甚深微妙之大悲心,念及无量众生因其业力受贫苦所迫,涓滴饮食亦不能得,如何能救度这些众生免于贫苦呢?祖师心念处于此悲心中,同时迫切地向观音祈请不断。彼时天上忽然现出妙光及传来奇妙之声音,祖师仰头即见观音在面前上空化现,祖师马上连连恳求大士传授一个护持众生免于饥渴贫乏之法门,这时,观音大士因听到了祖师所述之乞丐的惨况,也心念众生之痛苦,眼中流出了悲泪。此时,由观音之左眼所流出之一颗泪珠化生出六臂相之摩诃黑怙主护法(梵文Mahakala),而右眼所流出之一颗泪珠变化成为了我们这里所将开示之白色身相乘龙珍巴拉财尊(梵文Dzambhala)。白珍巴拉发愿:“由我来助你救度众生免于贫困吧!”。六臂摩诃黑怙主则发愿:“由我来息除众生之障碍吧!”。这两尊一个是赐令免于贫苦之财尊,一个是护持正教之护法。但其实都是由观音之悲心所化现的种种不同形相,体性就是观音大士。

  修持白珍巴拉法门有三项殊胜功德:
  (1) 善心与慈悲心自然生起。
  (2) 于今生衣食丰足。
  (3) 于未来生不堕三恶道,往生极乐净土。

  这三大功德来说,以第一个最为殊胜。我们心中若能生起善心,不论身在何时何处,都可坦然面对任何困境。一颗善良的心,不论在今生或来生、世俗上或修持上,都是最为难得而又具最大价值的个人财产。

  第二项功德并非单单指财富源源不绝而来的意思。世上有很多众生因过往业力所迫,今生贫困,再因种种烦恼及亡心驱使,便作种种不善业来换取温饱,如杀生、偷盗、邪淫、欺骗等等事业都属于这种情况,积集了更多之恶因,令未来生更苦更无依。修此白珍巴拉法门可以积善因缘,免于这样的“死路”,不需再作不善业以换取温饱,甚至有能力作广大布施来利益其他众生,同时自己也积聚功德资财令最终成就佛境。

  第三项功德是有关未来生的益处:前面说过了,白珍巴拉由观音悲泪所化,本质体性就是观音大士。观音大士之本师是阿弥陀佛,是故观音之普陀净土与阿弥陀佛之净土(极乐净土)并无分别。修这白珍巴拉法门也就是等于修观音的其中一个化相,所以最终成就是往生于弥陀及观音的净土之中。

  白珍巴拉的法门有三类别:一种是以食供(藏文Torma)。一种是供奉白珍巴拉“财瓶”。最后一种是以水来作供养。三种方法都是殊胜广大的修行,其功德都是一样的,我们现在要开示的仪轨属于以水供养的类别。

  这个法门既包含今生中之福报以方便修持,同时也是往生净土的深妙法门,种种利益没可能说得完。最重要的是:这些利益都源出于观音大士,是故我们当知观音之悲心无等。观音之化相及法门很多,若能一心依止观音的任何一个化相及法门,则于今生及未来生都可得大士之护持不断。

前行开示

  修水供的时间以早上为最佳,因为此仪轨属于“事密部”的法门,故特别注重外内的清净,在早上还没食荤、抽烟、用酒或作其他不净事业以前修最好。认真修持这个法门的人,若能素食及避免烟酒才为如法。此外,修法时衣服及身体都要很干净,手也要洗得清洁,指甲不要藏有污垢!这些都是修持“事密部”法门的要点。

  这个水供法需要一些法器,也就是水供皿器。水供皿以金、银、红铜、黄铜、水晶或玻璃、瓷、瓦造的都可以,不必一定要用藏传佛教的水供法器,只要是以上所述质料的一个小碟子及一个较大的盘子即可。小碟子下面可以用三支筷子以橡胶圈绑成一个三脚架支持,放在大盘中央。此外,也需要一个倒水的小壶,质料如前述或以新净的小茶壶也可以,里面装好干净的清水,用开水或水龙头放出的水都可以。小碟子中央最好能供放一尊小的白珍巴拉像,任何质料都可以,但是必须是没生锈而防水的。泥质的小像恐怕供一、两次就会溶散,所以不太适合。若以白珍巴拉画相置于防水小盒子中也可以代替着作供了。如果观想能力高的话,可以不具备此像,单用小碟子而观白珍巴拉在其上安坐即可。这些法器在每次修法前必须好好抹干净一次。另外若能具备一对小钹则最佳,这个仪轨一般是边诵边响钹配合的。若无钹也一样可以修,不是说没有钹就不如法,但既然这些法器都不难找得,最好尽量具备。有些人误以为:不拘外相,不执著外相才是修行。事实上,历史上很多大德的确什么法器都没有,也一样有很大的成就,但是我们必须自知不如这些大师,也没有他们的境界证量,所以还是老老实实地依祖师所示,好好地准备内外才最恰当。“事密部”尤其注重一切的清净庄严具足,我们不应忽视这些要点!

  在准备好这些外在的法器及身体、衣服等之清净之同时,我们还要观察内心是否清净。如果不具发心或不具信心的话,有怎么好的法器也没用!佛法是要用“心”去修的,若没有正确清净的修行动机,或欠缺对此法门的信心,修此仪轨就变得没有意义了,也不会有所成就。所以坐下来未念诵以前,先要观察自心,是否处于慈心、悲心与善心的状态之中?是否内心清净?是否在这刹那息灭了贪、嗔、痴等妄念?修持的人,要确保内心清净,这一点比外在身体上之干净还重要。佛教讲“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如心能清净,身体即使有一点污垢还只是次要的缺点过失而已。世俗上来说,我们以“外”取人,所以每个人都注重仪容穿着等等。但在佛法上而言,我们是以“内”取人的,故要内心清净。譬如一个瓶子,里面放着污水,即使天天勤拭瓶身,它的本质仍然是乏善可陈的一个脏瓶子!我们穷一生天天去保持外表端正整洁,但若内心充满污秽,则又有何可取之处呢?观察及调整发心清净以后,我们才可以开始修诵。

  作为佛教徒,在任何修行前,我们都要先念诵“皈依偈”三次,同时在心里生起依止心及大乘的发心。“皈依偈”在仪轨中没有列写出来,但我们仍要如法念诵汉文或藏文之皈依文三次:

  行者皈依直至成正觉 佛陀正法以及圣僧众
  因作布施等诸修持故 愿证佛境利普有情生


正行开示

  念诵“皈依偈”后就进入正行修持,念诵汉文或藏文都可以。这个仪轨是一个简化的仪轨,有些观想细节并没有详细列出,所以我们现在一句一句去讲解补充:

  自观喀萨巴尼观自在

  诵此句时,观自身之谛性并非真实单独地存在,而是依缘起而存在的,这即是观“我”之空性。若无此方面之了解者,可观自己凡俗之身蕴溶成虚空。由虚空之中变化成为“喀萨巴尼观自在”化相。“观自在”是观音的称号,“喀萨巴尼”是观音的其中一个化相的尊称。现在自己已非凡俗的身体,而是观为此化相之观音了。此为仪轨所述,若能力不足,观为四臂、千手观音或任何自己所能清楚观想之观音化相亦无不可。

  面前莲月珍生珍巴拉

  念此句时,要观想面前周围的一切事境也变为虚空,在面前虚空中出现了一个藏文“崩”字,这字变成一朵莲花,莲花中央有一个月座,即是像一个月亮平放于莲心如一蒲团坐垫的情况,这月座上有另一个藏文字——“珍”字,这字是白色的,字向十方放大光华请召诸佛悲、智、力加持。这些向十方诸佛伸延之光束勾召了诸佛之加持回到字上,然后这“珍”字变化成为珍巴拉财尊。那么,珍巴拉是什么样的身相呢?仪轨中跟着的六句就描述了出来

  白色一面二臂具三眼 头发须眉鲜白光晃耀
  手持三尖喀张与宝杖 宝饰庄严上身披绸衣
  腰间善系班杂哩嘎裙 半跏趺状安住青龙上


  珍巴拉身体是耀目的白色,一面二臂,两眼上方中间近眉心处另有竖睁的一眼,故共有三只眼睛。珍巴拉的头发、眼眉及胡须都是光华耀目之橙色,呈卷曲状向上竖立,就有一点点像女孩子“烫发”后的情况,但却十分威严。珍巴拉右手持三叉杖,这三叉杖称作“喀张”。左手拿着另一支宝杖,杖上是镶有宝石的。他的下身穿着漂亮的天袍,称为“班杂哩嘎裙”。珍巴拉以半坐半骑的姿势坐在一条蓝色的龙上面。全身有很多珠宝等饰物。

  四方四部种子字帜生 金刚空行持杵缘起物
  珍宝空行持宝与贤瓶 莲华空行手持莲华勾
  事业空行手持交杵鼬 身色依次青黄与红绿
  宝饰庄严身披绸缎衣 双足右踡左伸状安住
  三种子字三处善标帜


  这九句是描述白珍巴拉之前后左右共四位天女(空行母)的尊相。诵时要同时作观想。东方(即白珍巴拉前方)有金刚空行母,身蓝色,右手持金刚杵及左手持缘起宝物。南方(白珍巴拉之右手方向)为身相黄色之珍宝空行母,右手持一盘珠宝,左手持一个宝瓶,称为“贤瓶”。西方(即白珍巴拉之后方)为身相红色之莲华空行母,右手持一朵莲花及左手持一束绳钩。北方(即白珍巴拉之左手方向)为绿色身相之事业空行母,右手持一个呈十字型之金刚交杵,左手握托一只吐宝鼬鼠。四个空行母都穿绸缎织锦美衣,穿上很多华丽饰物,右脚缩起,以左脚单脚独立,而且全都在身上之“三处”,头、喉、心有“三种子字”来标帜着,即头有白“唵”字、喉轮红色“阿”字及心轮蓝色“吽”字。

  中央之白珍巴拉与四方之空行母合共五尊,所以这个仪轨称为“乘龙白珍巴拉五尊”的水供法。这五尊相应五佛部,而自己仍是观为观音之身相的。佛画中多把四空行母绘于画之四角,而非在白珍巴拉之前后左右,这只是为了方便看清之缘故。

  主尊心间珍字放光明 迎请诸智慧尊灌顶尊
  融入授灌各各部主严


  此时观想主尊白珍巴拉心间有一藏文字母“珍”字放大光明往极乐净土、普陀净土等住处,召请智慧尊前来。智慧尊由彼处化出,现白珍巴拉及四大空行母之相千千万万尊,小的如芥子,大的如须弥山般,全部降临融入观想出来之主尊及空行母身中。先前自己观出之五尊称为“三昧耶尊”,也叫作“誓尊”,现在诸佛心化现成五尊相之“智慧尊”融入而合一。同时,主尊心字“珍”亦召请了灌顶尊前临。“灌顶尊”是五方佛与眷属部众,一一来到为面前之五尊以宝瓶甘露灌入五尊之身中,五尊之身体似空瓶一般,注入了甘露慢慢由脚至顶充满,到最后甘露完全充满了五尊身躯,由顶溢出丁点甘露,化作各各之部主共五尊小佛作为五尊之顶饰庄严。“各各部主”是指五位财尊相对之五佛:白珍巴拉顶上化的是毗卢遮那佛,东方金刚空行母顶上化不动佛,南方珍宝空行母顶上为宝生佛,西方莲华空行母顶上化阿弥陀佛及北方事业空行母顶上为不空成就佛。大家可以在汉藏寺院参考造得如法的观音像,顶上都有一尊小的阿弥陀佛,五尊各有其佛部部主作为顶饰坐于其顶上之情节,就似观音大士像顶上有一小尊阿弥陀佛一般。除了表征该本尊属何佛部以外,这顶严亦表敬师之意义。

  奉献清净无垢八德水 成珍珠鬘充满主眷身
  息灭病痛具足大安乐 口中除澍珍珠悉地雨


  念此四句时观想五尊安坐于宝皿中,我们以水供养,而观水串化为体性实为观音之珍珠串来供奉,他们五尊之身上滚出一颗一颗的珍宝如下雨般,积聚在我们的身旁。

  唵 贝玛 卓达 阿里也 珍巴拉 舍达也 吽 呸
  om payma droda arya dzambhala hridaya hum phat


  我们保持以上之观想不断,同时以右手持壶慢慢把水注入小碟中,洒在小像上。如没供置小像则于观想之同时把水直接注流于小碟中即可。注水时以左手持念珠持诵,右手持壶洒水要连绵不断,如一细幼水柱般倾流。念珠可以用任何质料的。但由于这个法门属于观音法门,以透明水晶念珠为上佳,但这不是非要具备不可的。大家有条件的话可以备一串水晶念珠作任何观音法门之修行,譬如念大明六字、大悲咒或作薰烟供养仪轨等可以用得上。

  主尊之咒“唵贝玛卓达阿里也珍巴拉舍达也吽呸”要念一百遍或以上,同时作上述观想及洒水供养。念完后可以加诵四空行母的咒,也可以不念。要念的话就各诵二十一次,或只诵三次也可以。每一个空行母的咒念毕三或廿一次才念下一个的。在这简略水供仪轨中没列出四空行母的咒,大家在诵至仪轨中主尊咒后自行加诵即可,它们分别是:

  金刚空行母咒:
  唵 班渣 达基尼 吽 呸
  om vajra dakini hum phat

  珍宝空行母咒:
  唵 勒那 达基尼 吽 呸
  om ratna dakini hum phat

  莲华空行母咒:
  唵 贝玛 达基尼 吽 呸
  om payma dakini hum phat

  事业空行母咒:
  唵 卡玛 达基尼 吽 呸 
  om karma dakini hum phat

  用作供水之瓶或壶应该用可供贮两杯水左右之容量皿器。在念主尊咒或空行母咒之时间中,若壶中之水供完了即可放下,把未诵完之咒念完即可。若倒得太慢,全部咒念完了壶中却还有水的话,可以放下壶子,不必一定把壶水倒光。

  念完五尊咒(或单念主尊白珍巴拉咒)以后,应该加诵一次百字明,同时慢慢地响钹。在仪轨中虽然没有注明要念百字明,也没列出这百字明咒文,但在持咒后大都依传统念一次百字明作为填补过失的意思。很多人或已懂金刚萨埵百字明怎么念,但因为这里修持的是一个观音法门,所以念的是莲华部百字明,与普遍念诵的金刚萨埵百字明有少许异处。

  唵 贝玛萨华 三玛也 玛努怕啦也 贝玛萨华 爹努怕的斯他 只度未巴华 淑陀卡唷未巴华 淑婆卡唷未巴华 阿努勒陀未巴华 沙华悉地未怕也渣 沙华卡玛淑渣未 切谭舍理阴固路吽 哈哈哈哈嚎 巴加温 沙华 他化卡他 贝玛 玛未 门渣 贝玛 巴华 玛哈三玛也 萨华 阿 吽 呸 
  om paymasattva samaya manupalaya paymasattva teno patista drido me bhava sutokayo me bhava supokayo me bhava anurakto me bhava sarva siddhi me prayacha sarva karma sucha me chittam sriyam kuru hum haha haha hoh bhagavan sarva tathagata payma ma me muncha payma bhava mahasamaya sattva ah hum phat

  念完百字明后,应作八大供养:

  唵 贝玛 卓达 阿里也 珍巴拉 舍达也 沙怕里华那 (阿根  巴典 布别 杜别 阿路盖 甘地 涅地 夏达)拍的叉 吽 疏哈
  om payma droda arya dzambhala hridaya sapariwara (argham/padyam/pupe/dupe/aloke/gandhe/niude/shabda)praticcha hum soha

  先合掌念供养咒之前段“唵贝玛卓达阿里也珍巴拉舍达也沙拍里华那”,然后依内容一一念诵供品名称、作观想及作手印配合。
  “阿根”是净口水供,作配合之手印并观自心间化出天女向五尊奉净口水。
  “巴典”是净足水供,作此手印并观天女奉上净足水。
  “布别”是花供,作手印观天女供上种种鲜花。
  “杜别”是燃香供,作燃香印观天女供上珍贵燃香。
  “阿路盖”是明灯供,作明灯印观天女一一手持油灯作供。
  “甘地”是涂香供, 作涂香印观天女手捧香膏作供养。
  “涅地”是食供,作手印观天女以种种妙食作供养。
  “夏达”是乐供,响钹三数声观天女以种种乐器弹奏供养。

  七个手印加上响钹供乐、念诵八供名称及观想天女供养八种供品等三事应同时进行。作毕时,念供养咒之末段“拍的叉吽疏哈”,观天女回归自己心间。

  做了八大供养后,诵仪轨中之礼赞祈请:

  虹霓缠绕水晶熔液聚 具足九种舞态药叉王
  需求悉地如雨降澍者 吉祥珍巴拉前我敬礼


  诵此礼赞祈请之第四句时,应该同时响钹三声。

结行开示

  在仪轨念诵早段时,曾观想出白珍巴拉主尊及四空行母(“三昧耶尊”,亦称作“誓尊”),然后召请“智慧尊”融入。现在到修法结尾时,我们观想“智慧尊”融入所供置之白珍巴拉像中,或若未置此像者则观“智慧尊”返回原地十方诸佛之处,而剩下来之“三昧耶尊”则融入自己心间。再以右手拇指及无名指沾所供之净水,向四方弹洒少许,并又沾少许置于自己舌上受取。然后诵百字明三次,念的仍是前面所述之莲华部百字明,同时响钹一声一声地慢敲。诵毕再念以下仪轨中没列出的补缺偈文:

  修法不精不得法圆满 禅定不坚供养欠清净
  修持所犯种种之过失 祈愿众尊慈悲施礼谅


  这偈文在修诵不同仪轨中常重复见到,作用是填补修法上种种未能圆满如法之过失。

  最后取起小像抹干,小碟的水朝自己方向倒出于大盘中,盘中的水又倒于其他皿器中存好。小碟及大盘都要马上抹干净放好,不可延误。一般来说,在修法除障时我们会把供品向外方倒去。而修法祈求有所进益时则应向内、向己方倒。在修财尊法时,主旨是祈求增益,所以小碟中的水必须注意要向内倾倒,以生吉祥的缘起。倒出存好的水可以直接饮用、或煮沸冲茶、又或用作煮饭用途,总之必须自己与家人享用,不可倒去或给其他人饮用。

  最后要作如法的回向。我们修持中所生之功德,若不马上回向的话,就很容易会失去,譬如我们修法后,因为日常琐事而生出嗔心,即使只是一刹那的一个小小嗔念,也会把如山的大功德弹指间烧光,但是如果功德已经回向的话,则不论如何也不会消失,只会愈积愈多。除非我们已完全息灭了嗔心,否则一旦作了任何小小的善行或佛法上之修持,都宜即时回向,才不会失去修持的功德。修法或其他善行就似我们辛劳地去工作,在一天工作后得到的工资若不马上存进银行户口的话,很易丢失去或被人劫去,一旦存妥了就十分安全,而且还会生长利息。所谓“回向”,即是指修法中所生之功德,我们在心中指明要用在什么目的上。我们应该在心中回向令众生能消除贫苦、衣食丰足。再要回向以令成为于来生不堕三恶道,而得往生净土的因。有些人很精进地修持,但忽视了修持前之发心,也忽视了修法后之回向,所以他们之修持并不能圆满地生起最大的效用。修持前之发心是指确定自己将作之善行或修持是为了什么目的。我们是大乘佛子,修持的目的是要成就无上佛境,去救度有情众生,这一点要在修持前在内心确立生起。修持后之回向等于是指定修持所生之功德应作何种用途,我们可以发愿令这功德成为成佛之因、或往生净土之因、或愿恩师长住世间、或愿正法弘扬不息等等,总之这些不同种类之回向最终目的都是要去利益众生。有些人知道回向之效用,却只回向予一己之世间福报,不明白世间福报只是极为短暂之利益,不值得去执恋。我们回向时,不论作什么回向都应以众生之利益为前提,因为众生数目无量,功德也就变得无量。我们也是众生之一份子,自然也会受惠。这功德不会因为分予无量众生而变少,反而会变得无量之多。反之,若只回向予自己或自己亲友能得益的话,因为心量狭小,功德也不会太大。所以说,有些人在佛前上一支香,配合好的发心与回向则已能生如海功德。有些人广作供养,却因不知或不擅回向而得不到什么利益。另外有些人生起了误解,以为修持要做到无所求才是好,他们之见解是错误的,修持的正确目的是为了积聚功德与智慧,因为要成佛就需要圆满的功德与智慧,否则如何救度众生呢?

  这个法门十分深妙,大家请好好的去修。此法门由我之具恩师父——赤江仁宝哲传授予我,现已依传承如是开示完毕,大家必须具信心及清净发心地去修才有用处。如果没有内心上的修持,而单懂得依样画葫芦地去倒一倒水、比几个手印的话,只是像一种腕力运动,在佛法上而言是没有意义的。
此本尊法门,为藏传佛教中的(共通)本尊。曾依任何具同传承之具格上师得受此法门传承者,可依仪轨中内容观想修诵。

未得此法门灌顶者,可以按照仪轨闻思,念诵,但具体实修、观想则需依止具格明师求得完整的灌顶、教授,方可。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