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白话佛经]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语译白话佛经


这部《大乘本生心地观经》,是我所听说的,现在照样复说。
有一天,佛陀在王舍城耆阁崛山中,升座说法,当时参加法会的,有大比丘三万二千人,他们都是已证圣果的阿罗汉,心中没有任何挂碍,不再受贪爱的束缚;
智慧明澈,没有任何障蔽;以自利方面说,所应作的都作了,已经功行圆满,舍弃了一切生死重担,解除了一切生死症结,获得自由自在,常安住於清净的禁戒中,不会稍违犯,以善巧方便、智慧,美化自己的人生,亲自证到八种解脱,超越了生死苦海,踏上了觉悟的彼岸。

他们是长老阿若侨陈如、阿史被室多、摩诃摩那、波帝利迦、摩诃迦叶、侨梵波提、罗波多、优楼频螺迦叶、那提迦叶、伽耶迦叶、舍利弗、大目犍连、摩诃迦旃延、摩伽昆那、真提那、富楼那弥多罗尼子、阿尼楼驮、微妙臂、须菩提、薄拘罗陀、孙陀罗难陀、罗喉罗等,这些长老阿罗汉及尚在学地的阿难陀等,都各偕若干百千眷属,向佛顶礼後,退坐一侧,恭候佛陀说法。

另有很多大菩萨,也在座听法,他们都是一生候补佛位的大法王子,具有很大的威德,像大龙王一样,百福圆满;
身放光明,犹如千日同时普照,能破除一切昏暗;智慧澄澈,胜过大海,已能分明了解佛陀的秘密境界;
高举着大法的火炬,引导迷茫的众生,走向正觉的坦途;
在生死海中,作大船师,济度众生,使同登彼岸;他们怜爱众生,就像爱护自己的婴儿一般,不论任何时候,常常使众生能得到安乐。他们的名声,远播十方,以微妙的神通力,自由自在的游戏於十方世界,化度众生,并通达一切总持法门,具备了四种无碍辩才,能随意圆满成就大愿,能巧妙地自由成就各种事业,随时随地可自在地入於正定,能随心所欲,圆满福德,常为众生不请自来的善友。无量劫以来,都精进不懈,勤苦地修习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等六度,曾一一奉侍十方诸佛。
虽然断除了一切烦恼,但不愿独自安住寂然清净的涅槃境界,常至无佛世界,演说深妙大法,化导众生。能折服一切外道,消弭他们的邪恶心念,拔除他们执着断见与常见的原因,令生正见。这样的奔波济度众生,却没有往来奔波的形迹。这正是无心庄严十方佛土,而自然庄严了十方佛土,不说而说,妙理寂然,以无所住而住,广度人天大众,同时享受湛然常寂的广大法乐。
以精进为甲,以智慧为剑,破魔众而击法鼓,身常徧坐一切道场,吹大法螺,以觉悟各类众生,使一切众生,普皆蒙受利益。凡听到这些菩萨名号的,或见到这些菩萨身相的,都不会空过。因为他们具备了天眼、宿命、漏尽的三达智,明了过去、现在、未来的三世因果,善知各类众生的根机利钝,能够对症下药,使不再生疑惑。布大法云,澍甘露法雨,转不退转智印法-轮,封闭生地狱之路,开启清净涅槃之门,发大誓愿,要尽未来际,度脱群生,这些大菩萨,不久都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他们的名字是:无垢菩萨、弥勒菩萨、狮子吼菩萨、妙吉祥菩萨、维摩诘菩萨、观自在菩萨、得大势菩萨、金刚藏王菩萨、地藏王菩萨、虚空藏王菩萨、陀罗尼自在王菩萨、三昧自在王菩萨、妙高山王菩萨、大海深王菩萨、妙辩严王菩萨、欢喜高王菩萨、大神变王菩萨、法自在王菩萨、清净雨王菩萨、药王菩萨、药上菩萨、疗烦恼病菩萨、宝山菩萨、宝财菩萨、宝上菩萨、宝德菩萨、宝藏菩萨、宝积菩萨、宝手菩萨、宝印手菩萨、宝光菩萨、宝施菩萨、宝幢菩萨、大宝幢菩萨、宝雨菩萨、宝达菩萨、宝杖菩萨、宝髻笠萨、宝吉祥菩萨、宝自在菩萨、梅檀香菩萨、大宝炬菩萨、大宝严菩萨、日光菩萨、月光菩萨、星光菩萨、火光菩萨、电光菩萨、能念慧菩萨、破魔菩萨、胜魔菩萨、常精进菩萨、不休息菩萨、不断大愿菩萨、大名称菩萨、无碍辩才菩萨、无碍转法-轮菩萨等大菩萨,各各偕同若干百千眷属。
同时参加法席的,还有亿万六欲天子,他们是:善住天子、威德天子、普光天子、清净慧天子、吉祥天子、大吉祥天子、自在天子、大自在天子、日光天子、月光天子等,如是等天子,以释提桓因而为上首,并各偕若干百千眷属俱。他们都深深爱乐大乘妙法,愿追随事奉三世如来,入於不可思议的秘密境界,庄严一切佛陀的道场。
还有如恒河沙数的色界天子,他们的名字是:大光普照天子、无垢庄严天子、神通游戏天子、三昧自在天子、陀罗尼自在天子、大那罗延天子、圆满上愿天子、无碍辩才天子、吉祥福慧天子、常发大愿天子,如是等天子,以光明大梵天主而为上首。他们都具备了三昧神通,乐说辩才,曾经历事诸佛,不论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如来,在菩提树下,坐金刚座,破魔军後,证菩提道果时,他们都徧至众会道场,最先劝请如来演说妙法,开甘露门,度人天大众;自己也善体悟诸佛的秘密意趣,於菩提道上,永远不会再退转。他们都各偕若干百千眷属,参加法会。

还有很多很多的大龙王,也各率领若干百千眷属,参加法会。如摩那斯龙王、德叉迦龙王、难陀龙王、跋难陀龙王、阿耨达池龙王、大金面龙王、如意宝珠龙王、雨妙珍宝龙王、常澍甘雨龙王、有大威德龙王、强力自在龙王等,如是等龙王,以娑竭罗龙王为首。
他们都爱乐大乘妙法,皆发大誓愿,水远恭敬护持三宝。

还有五万八千药叉神,如大师子王药叉神、转轮光照药叉神、妙那罗延药叉神、甚可怖畏药叉神、莲花光色药叉神、诸根美妙药叉神、外护正法药叉神、供养三宝药叉神,这些药叉神等,以僧慎尔邪药叉神为首。
他们都具备了难以思议的智光,难以思议的智炬、难以思议的智行、难以思议的智聚,能制伏恶鬼,使众生获得安乐,增延福德智慧,也能守护大乘妙法,不让断绝。这些药叉神,也各偕有若干百千眷属,一同参与法会。
还有八万九千乾阔婆王,也各偕若干百千眷属等,参与了法会。如顶上宝冠乾阁婆王、普放光明乾阔婆王、金刚宝幢乾阔婆王、妙音清净乾阔婆王、徧至众会乾阔婆王、普现诸方乾阔婆王、爱乐大乘乾阔婆王、转不退轮乾阁婆王,这些乾阔婆王等,以诸根清净乾阁婆王为首。
他们都对大乘佛法,深深的爱乐恭敬,为了利乐众生,永不会懈怠,也不会感到厌倦。
还有千亿阿修罗王,也各偕同若干百千眷属与会。如罗喉罗阿修罗王、昆摩质多阿修罗王、出现威德阿修罗王、大坚固力阿修罗王、美妙音声阿修罗王、光明徧照阿修罗王、闘争恒胜阿修罗王、善巧幻化阿修罗王等,这些阿修罗王,以广大妙辩阿修罗王以为上首。
他们都善能修习舍离一切我慢的法门,受持大乘妙法,尊重佛、法、僧三宝。

还有五亿迦楼罗王,各偕若干百千眷属。如宝髻迦楼罗王、金刚净光迦楼罗王、速疾如风迦楼罗王、虚空净慧迦楼罗王、妙身广大迦楼罗王、心不退转迦楼罗王、广目清净迦楼罗王、大腹饱满迦楼罗王、有大威德迦楼罗王、智慧光明迦楼罗王等,这些迦楼罗王,以宝光迦楼罗王为上首。
他们都成就了不起法忍,善於利益一切众生。

还有九亿紧那罗王,各偕同若干百千眷属。如动地紧那罗王、妙宝花幢紧那罗王、宝树光明紧那罗王、善法光明紧那罗王、最胜庄严紧那罗王、火法光明紧那罗王、受持妙法紧那罗王、妙宝严饰紧那罗王、成就妙观紧那罗王等,这些紧那罗王,以悦意乐声紧那罗王而为上首。
他们都具备了清净妙慧,身心快乐,游戏自在。

复有九万八千摩睺罗伽王,各自率领若千百千眷属。如妙髻摩睺罗伽王、具大威德摩睺罗伽王、庄严宝髻摩睺罗伽王、净眼微妙摩睺罗伽王、光明宝幢摩睺罗伽王、师子胸臆摩睺罗伽王、如山不动摩睺罗伽王、可爱光明摩睺罗伽王等,这些摩睺罗伽王,以游戏神通摩睺罗伽王为首。
他们都能够修习善巧方便,令一切众生,永远脱离爱欲的缠缚。

还有他方世界,万亿国土的转轮圣王,也各偕若千百千眷属,恭临法会。如金轮圣王、银轮圣王、铜轮圣王、铁轮圣王,各与七宝千子,庄饰着很多的象车、马车,以及无数宝幢,悬挂着大宝幡,华鬘宝盖,缯彩白拂,并种种珍奇的妙宝璎珞,涂香末香,和合万种微妙殊香,各捧着无价的众宝香炉,烧大宝香,诚敬地供养世尊,以美妙的言词,颂扬如来的甚深智海,然後表示自己的愿望说:
「世尊!我现在不求三界以内,有漏的人天福报,唯一所求的,是出世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道果。我已知道,三界中的人天福乐,是不会永久的,现在虽处於尊贵的地位,一旦福报完了,还是难免要堕落恶道,受无量苦,那一个具有智慧的人,愿意贪恋世间短暂的福乐呢?」说毕,都一心合掌,恭敬地侍立一侧。

还有当时的十六大国的国王,以及诸小王,也都恭与法会,各偕眷属一万二万,以至百千万不等。如迦毘罗国的净饭大王、摩伽陀国的频婆娑罗王、波罗柰国的迦斯大王、有于陀国的于阐大王、娑罗国的迦毘那王等十六大王及诸小王,他们以舍卫国主波斯匿王月光为首。
他们都具备了福德、智慧和神通,有大威望。和转轮圣王一样,一切怨敌,自然顺服,国富兵强,人民安乐。

这些国王,都曾在无量佛所,种下了诸多善根,常受诸佛的爱护与怀念。在这庄严劫中,千佛出世,他们都是护法的施主。
将来在贤劫中,千佛相继出世的时代,这些国王,也是护法的施主。
再後的星宿劫中,也有千佛相继出世,他们仍是护法施主。以至未来的一切佛陀出现世间,这些国王因为本愿力的缘故,一样常为施主,利益一切众生,随宜善入各种方便法门。

他们在表面上看,虽作国王,却都不会贪恋世俗的五欲之乐,而都是厌弃生死,修解脱因,勤求佛道的行者。深深爱乐於大乘法,化利群生,且不执着一切相,继续撒播三宝种子,使永不断绝。当时他们为了听法,也恭至佛陀说法的道场,并广陈珍馐美食,严持香花,供养如来。

同时十六大国王的夫人,也各携带眷属若千千人,进入道场,她们是韦提希夫人、妙胜鬘夫人、甚可爱乐夫人、三界无比夫人、福报光明夫人、如意宝光夫人、末利夫人、妙德夫人等,以殊胜妙颜夫人而为上首。

她们都能善入无量正定,为了化度众生,特别以女身出现世间,以空、无相、无愿等三种解脱门,修习其心,具大智慧,福德圆满,由於无缘大慈,无碍大悲,怜悯众生,好像保护赤子一般。因本愿力,得遇世尊,为了听法,特至佛陀住处,瞻仰佛陀尊颜,眼也下眨一下,并以无量种人间的上妙供品,奉献世尊,以无数妙宝璎珞,供养如来。

复有无数的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以及很多的婆罗门、刹帝利、薛舍戍达罗,以及各国的长者居士,一切人民。这些僧俗大众,都有了清净的信仰,具殷重心,宿种善根,故此生得值佛法,为求出世正道,感到难逢难遇,特赶往佛陀居处,也各带着若千眷属等,一心合掌,恭敬侍立,静待法音。

也有无数的外道徒众,各偕若千百千眷属,来入道场,如苦行外道、多闻外道、世智外道、乐远离外道、路伽耶陀外道等,他们以路迦伽耶治迦你外道为上首。
他们虽是外道,但都已具备了天眼、天耳、宿命、他心、神足等五种神通,飞行自在。也感到佛陀说法,实在是希有难得的机缘,为了想听佛陀说法,特赶至佛陀的道场。

还有无数的非人饿鬼,也各携同若千百千眷属,参加法会,如无财鬼、食人吐鬼、恼众生鬼、食洟唾鬼、食不饱鬼、毘舍阇鬼、臭极臭鬼、食粪秽鬼、食人胎鬼、食生子鬼、食不净鬼、生吉祥鬼等等,他们以毘卢陀伽大鬼神王而为上首。
这些鬼界众生,都舍弃了恶毒心念,归依了佛法僧三宝,卫护如来正法,为了听法,来到佛前,五体投地的礼拜,渴望世尊开示正法。

还有无量无数的禽兽之王,也各与若千百千眷属,恭临佛所。如命命鸟王、鹦鹉鸟王,及师子王、象王、鹿王等,这些禽兽之王,以金色师子王而为首席。

他们都已经归依了如来大师,为了听法,各随愿力,供养世尊,并祈求说:「惟愿如来,哀悯我们,纳受这些微少的供养,使永远不造地狱、畜生、饿鬼等三恶道的业因,长得享受人天福乐的果报,愿开启大乘甘露法门,使我们速断愚痴,立即获得解脱。」他们虔敬祈请以後,都一心合掌,瞻仰如来,恭待开演正法。

还有百千琰魔罗王,以及无数的大罗刹,种种形类,各种恶王,幽冥官属,计较罪福的狱吏刑司等等,因受佛陀威神力的感召,都舍弃了恶毒的心念,跟随琰魔罗王,同来听法,并向佛陀祈请说:「
世间一切众生,因为愚昧无知,为了贪求虚幻的五欲之乐,致造五逆大罪,堕落各种地狱受苦,轮转无穷,难得脱离,自作业因,自受苦报,就像春蚕作茧自缚一样。惟愿如来怜悯,雨大法雨,灭地狱火,施清凉风,除一切热恼,开解脱之门,封闭三恶道的苦趣。」说毕,又献各种珍宝,供养如来,一心恭敬,绕佛百千次,再与百千眷属,各各礼佛,然後退至一侧,静待佛陀说法。

当圣凡大众云集的时候,世尊正坐在宝莲花师子座上。这师子座,是绀青的琉璃色,各种珍奇,交错装饰,花以颇梨宝珠为茎,紫磨黄金为叶,莲花台的花须,为摩尼宝珠,以八万四千阎浮檀金大宝莲花,作为陪衬,参与法席的大众,四面围绕,恭敬供养,尊重赞颂。

那时佛陀在师子座上,结跏趺坐,入有顶天极善三昧,这种定名为心璎珞宝庄严王,住此定中,身心不动。威仪非常特殊,就像在大海中,自然耸立的苏迷庐山一般。也如百千个太阳同时放光,照耀虚空,消除一切昏暗。亦似无数明月,众星拱卫放清凉光,朗照世界。

当时无色界一切天子,於虚空中,散无量微妙香花,如彩云随风飘飞。
色界诸天、十八梵王,也雨各色各样的香花,无数天花,五彩缤纷,百千种梵天妙香,弥漫虚空。
六欲诸天及天子众,也以天福力,纷散种种鲜花;如优鉢罗花、波头摩花、拘物头花、芬陀利花、瞻卜迦花、阿提目多花、波利尸迦花、苏摩那花、曼陀罗花、摩诃曼陀罗花、曼殊沙花等,在虚空中,纷纷乱坠,以供养佛及众法宝。
又雨天上无价宝香,且如香云,呈百宝色,以天人的神通力,使香气充满世界,以供养法会大众。

这时世尊,从有顶极善三昧中出,不离本座,又进入狮子奋迅三昧,现大神通,使这三千大千世界,立即发生六种震动——
动、极动、徧极动,涌、极涌、徧极涌,
振、极振、徧极振,击、极击、徧极击,
吼、极吼、徧极吼,爆、极爆、徧极爆。
又令这世界东涌西没,西涌东没,南涌北没,北涌南没,中涌边没,边涌中没,土地严净,普皆柔软,兹生花卉草木,利益众生,使这三千大千世界,没有地狱、饿鬼、畜生等三恶道,无闾地狱的众生,都脱离了罪苦,立舍恶道的报身,转生人道,或生六欲各天上,都获得了宿命通,非常欢喜地,争相来到佛前,以殷重心,恭敬顶礼,并捧着各种珍贵宝物,无数璎珞,以供养佛,且悟三轮体空,以报佛恩。
当时如来,於胸臆间,及全身毛孔,放大光明,这名菩萨游戏神通,使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道,永不退转,这光明的颜色,如阎浮檀金,这金色光明,普照三千大千世界,及其他世界,以至百亿妙高山王。一切雪山、香山、黑山、金山、宝山,及弥楼山、大弥楼山、目真隣陀山、摩诃目真隣陀山、小铁围山、大铁围山、江河大海、流泉浴池,以及百亿四大洲界,日月星辰,天宫龙宫,一切神宫并各国都邑,王宫聚落,琰魔罗界,所有一切八寒八热各地狱中,罪业众生,受苦的状况,以至十方畜生、饿鬼受苦情形,一切世间五道众生,受苦享乐等相状,皆在如来这金色光中,分明显现出来。

同时也影现出菩萨修学佛道的过程,如释迦佛在因地时,为光明王,从最初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开始,至菩提树下,亲证佛果,娑罗树林中,入大涅槃,这期间,经百万三大阿僧只劫中,所有一切慈、悲、喜、舍的妙行,八万四千波罗蜜,以至过去作金轮圣王时,统治四天下,土广民众,国家富饶,人民安乐,以正法化世,一切珍宝,充满国界。那时圣王,观察世间一切,皆是无常虚幻不实,因厌弃五欲之乐,舍离王位,出家学道。有时作大国王的爱子,却舍弃身命,以饱饿虎。或为尸毘王,割身肉以救鸽命。或为了救一孕鹿,甘愿以鹿王身而替死。或在雪山,为了求教半偈,甘舍全身。

又如佛陀的降生於净饭王家,舍弃後宫六万采女,及各种上妙伎乐,夜半逾城出家,修了六年的苦行,每日只吃些麻麦,以至降伏各种外道,於菩提树下,破魔军众,得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等过程。像这样百千恒河沙数的难思议愿行,一切经过都从金色光明中,历历分明,一一影现出来。

这金色的光明,不但能影现过去的一切,也同时影现未来的种种,如当时影现如来不可思议的八大宝塔:拘婆罗国净饭王宫的生处宝塔。摩伽耶城边,菩提树下的成佛宝塔。波罗柰国鹿野园中,初转法-轮的度人宝塔。舍卫国中,给孤独园,与各种外道,六个月的辩论,得一切智的声名宝塔。安达罗国,曲女城外,升忉利天,为母说法,与梵天王及天帝释,十二万众,从三十三天,现三道宝阶,返回这世界的神异宝塔。摩伽陀国,王舍城边,耆阇崛山中,说《大般若》、《法华》一乘、《心地》等经的大乘宝塔。
毘舍离国,庵罗卫林维摩长者,不可思议的现疾宝塔。拘尸罗国,跋提河边,娑罗树林中的圆寂宝塔。这八大宝塔,是大圣佛陀的化仪,人天有情的归依处,恭敬供养,为成佛因。如是音声及各种影像,都是三世难以思议的事迹,皆一一於大光明中显现。
十方世界,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诸佛,及大菩萨,道场会众,各种神通变化的希有事,以及如来所说妙法,都能如响斯应,在这大光明中,可见可闻。
一切众生,遇到这种光明,亲见这些祥瑞的景象,没有不发无等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的。
当时会中大众,亲见佛陀这种不可思议的神通力,实是前所未见未闻,互相议论说:「
如来今天入正定中,放这样大光明,照遍十方世界,使我们亲见如来过去种种不可思议的事迹,调伏这浊恶世界的邪见众生,使生正信正解,趣向於菩提大道,希有的如来,能为一切世间之父,无量劫中难得一见,我们是累劫勤苦修行,才得值遇三界人天大师,惟愿慈尊,哀悯世间的苦难众生,从定中起,演说高深大法,示教利喜。」大家议论之後,都虔敬地仰望慈颜,默默地期待佛陀出定说法。

那时会中有一位菩萨,名「狮子吼」,这位菩萨,已经三僧只耶,修诸福德智慧,在贤劫中,将要依次登上候补佛处,受灌顶位,作大法王。所以他能体会佛陀的密意,当时环视大众一周,高声宣告说:「
我在过去无量劫前,已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历事恒河沙数诸佛,曾在第一众会道场中,见过如来不可思议的神通变化,但没有见过像现在的金色光明,能影现一切菩萨愿行,以及如来的种种相貌,使能亲见三世难思议的事迹,希望诸位仁者,一心合掌,瞻仰尊颜,静待从定中起,授甘露法药,除热恼疾,让我们亲证法身常、乐、我、净。基於两种原因,一切如来,不会久住於正定之中;
第一是大慈,第二是大悲。以有大慈心的缘故,要使众生快乐,因大悲心的缘故,要解除众生的苦恼。由无量劫中,以这二法熏修其心,方得成为正觉的佛陀。

世间一切众生,苦恼是很多很多的,根据这个道理判断,不要多久,如来一定会从定中起,为我们演说心地观门的大乘妙法。希望各位不要求人天的福乐,趁早求出世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什么呢?
世尊今天,从胸臆间,放金色光明,所照之处,皆如金色,佛这样显示,意义是很深远的,一切世间的声闻、缘觉,尽一切智力去揣摩、思量,也不能够了解。你们凡夫,因为不观自心,所以常漂流生死海中,头出头没,不得解脱。诸佛菩萨,因能观自心,如幻如化,没有任何执着,所以能超越生死苦海,到达涅槃彼岸。三世如来,都是一样,今日如来放这样的金光,不是没有因缘的。」当时的会中大众,听了师子吼菩萨的话,都欢喜万分,无限兴奋。
这时师子吼菩萨,为重申仰赞,又以偈说:

敬礼天人大觉尊,恒沙福智皆圆满;金光百福庄严相,发起聚生爱乐心。
超过三界独居尊,功德最胜无比伦;普用神通自在力,随所造业现其前。
我以天眼观世间,一切无有如佛者;希有金容如满月,希有过於优昙花。
无边福智利群生,大光普照如千日;愚痴求生长夜苦,蒙光所照悉皆除。

我观如来昔所行,亲近供养无数佛;经历僧只无量劫,为众生故趣菩提。
常於生死苦海中,作大船师济群品;演说甘露真净法,令人无为解脱门。
三僧只劫度聚生,勤修八万波罗蜜;因圆满果成正觉,住世凝然无去来。
一一相好周法界,十方诸佛相皆然;甚深境界难思议,一切人天莫能测。

诸佛体用无差别,如千灯照互增明;智慧如空无有边,应物现形如水月。
无边法界常寂然,如如不动等虚空;如来清净妙法身,自然具足恒沙德。
周徧法界无穷尽,不生不灭无去来;法王常住妙法宫,法身光明靡不照。
如来法性无罣碍,随缘普应利群生;秉生各见在其前,为我宣说甘露法。

随心能灭诸烦恼,人天隶苦悉皆除;破有法王甚奇待,光明照耀如金山。
为度众生出世间,能燃法炬破昏暗;众生没在生死海,轮回五趣无出期。
善逝恒为妙法船,能截爱流超彼岸;大智方便不可量,恒与聚生无尽乐。
能为世间大慈父,怜悯一切诸有情;如来出世甚难值,无数亿劫时一现。

譬如优昙妙瑞花,一切人天所希有;於无量劫时一现,覩佛出世亦同然。
是诸众生无福慧,恒处沈沦生死海;亿劫不见诸如来,随诸恶业恒受苦。
我等无量百千劫,修四无量三解脱;今见大圣牟尼尊,犹如盲龟值浮木。
愿於来世恒沙劫,念念不舍人天师;如影随形不暂离,昼夜勤修於种智。

惟愿世尊哀悯我,常令得见大慈尊;三业无倦常奉持,愿共聚生成正觉。
今者三界大导师,座上跏趺入三昧;独处凝然空寂舍,身心不动如须弥。
世间一切梵天魔,莫能警觉如来定;此界他方凡圣众,悉知调御住於禅。
广设无边微妙供,奉献能仁最胜德;六欲诸天来供养,天华乱坠偏虚空。

十善报应无价香,变化香云百宝色;徧覆人天无量粟,雨杂妙宝献如来。
香气氛氲三宝前,百千位乐临空界;不鼓自鸣成妙曲,供养人中两足尊。
十八梵众雨天花,及雨杂宝千万种;梵摩尼珠妙璎珞,众宝严饰天妙衣。
大宝花幢悬胜幡,持以供养牟尼尊;无色界天雨宝花,其花广大如车轮。

雨微细香满世界,供养三昧难思议;龙王修罗人非人,奉献所戚珍妙宝。
各以供养天中天,乐闻最胜菩提道;时薄伽梵大医王,善治世间烦恼苦。
师子频伸三昧力,六种震动徧三千;以此觉悟诸有缘,於此无缘了不觉。
随彼人天应可度,见佛种种诸神通;瞻仰月面牟尼尊,以净三业如云集。

如来能以无缘慈,饶益众生成胜德;胸臆放此大光明,名诸菩萨不退转。
如劫尽时七日现,炽然照耀放千光;世间所有诸光明,不及一佛毛孔光。
无量无碍大神光,徧照十方诸佛刹;如来福智皆圆满,所放神光亦无比。
其光赫奕如金色,徧照十方诸国土;大圣金光影现中,悉见世间诸色像。

三千大千诸世界,所有一切诸山王,四宝所成妙高山,雪山香山七宝山,
目真邻陀弥楼山,大铁围山小山等,大海江河及浴池,无数百亿四大洲,
日月星辰众宝宫,天宫龙宫诸神宫,国邑王宫诸聚落,如是光中悉显现。
又现如来往昔因,积功累德求佛道。如来昔在尸毘国,曾居尊位作人王;

国界珍宝皆充盈,常以正法化於世。慈悲喜舍恒无倦,能舍难舍趣菩提;
割身救鸽尝无悔,深深悲悯救众生。时佛往昔在凡夫,入於雪山求佛道,
摄心猛勇勤精进,为求半偈舍全身;以求正法因缘故,十二劫超生死苦。
昔为摩纳仙人时,布发供养然灯佛;以是精追因缘故,八劫超於生死海。

昔为萨埵王子时,舍所爱身投饿虎;自利利他因缘故,十一劫超生死因。
流水长者大医王,平等救护众生故,济鱼各得生天上,天雨璎珞来报恩,
七日翘足赞如来,以精追故超九劫。昔为六牙白象王,其牙殊妙无能比,
舍身命故投猎者,求佛无上大菩提。或作圆满福智王,施眼精进求佛道;

又作金色大鹿王,舍身精进求佛道;为迦尸国慈力王,全身施与五夜叉;
又作大国庄严王,以妻子施无悋惜;或为最上身菩萨,头目髓脑施众生;
如是菩萨行慈悲,皆愿求证菩提道。佛昔曾作转轮王,四洲珍宝皆充满,
具足千子诸眷属,十善化人百千劫,国土安隐如天宫,受五欲乐无穷尽。

时彼轮王觉自身,及以世间不牢固;无想诸天八万岁,福尽还归诸恶道。
犹如梦幻与泡影,亦如朝露及电光;了达三界如火宅,八苦充满难可出。
未得解脱超彼岸,谁有智者乐轮回?唯有出世如来身,不生不灭常安乐。
如是难行菩萨行,一切悉现金光内;又此光中现八塔,皆是求生良福因。

净饭王宫生处塔,菩提树下成佛塔,鹿野园中法-轮塔,给孤独园名称塔,
曲女城边宝土皆塔,耆阖崛山般若塔,庵罗卫林维摩塔,娑罗林中圆寂塔。
如是世尊八宝塔,诸天龙神常供养;金刚密迹四天王,昼夜护持恒不离。
若造八塔而供养,现身福寿自延长;增长智慧众所尊,世出世愿皆圆满。

若人礼拜及心念,如是八塔不思议;二人获福等无差,速证无上菩提道。
如是三世利益事,於此光中无不见;十方佛土诸菩萨,神通游戏众灵仙。
万亿国土转轮王,寻此光明普云集,各以神力来供养,雨如意宝奉慈尊。
诸天伎乐百千种,不鼓自然出妙音;天华乱坠满虚空,聚香普熏於大会。

宝幢无数诸璎珞,持以供养人中尊;微妙伽陀赞如来,善哉能入於三昧。
现不思议大神力,调伏难化诸有情;惟愿世尊从定起,为诸聚生转法-轮。
永断一切诸烦恼,令住无住大涅槃;如我竿类心清净,从万亿国来听法,
以三昧力常谛观,於我微供哀纳受。能施所施及施物,於三世中无所得;
我等安住最胜心,供养一切十方佛。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语译白话佛经
卷二

开示知恩报恩之道(上)

狮子吼菩萨,说偈赞佛後,世尊当即从正定中,安详而起,向弥勒菩萨等大菩萨说:「很好!很好!你与各位大士,诸善男子,为了想亲近世间的慈父,欲听闻出世间的大法,以思惟如实不二的真理,修证如实不二的智慧,所以来到佛所,供养恭敬。

我现在要演说根本心地、微妙难以思议的大法,以引导众生,皆能从闻、思、修,证入佛的智慧。这样的微妙大法,诸佛如来,於无量劫中,才得一说。而如来世尊的降世,又很难得值遇,正如优昙花一样,难得一见。就是如来出现世间,欲说这样的大法,也很不容易。为什么呢?因为一切众生,没有大乘菩萨的愿行,志在小乘的声闻、缘觉等道果,厌恶生死轮回,希望永远居於清净寂然的涅槃境界,不愿追求大乘常、乐、我、净的菩提妙果。但是诸佛说法,有一定的因缘,所以凡有所说,必上合真理,下合众生心理要求,因之有下列四种情形之一,佛陀就不会说法:一、不是说法的场所不说。二、不是说法的时机不说。三、不是受持佛法的对象不说。四、不合说法的仪轨下说。一旦如来说法,一定是对症下药,能令服食者药到病除,这是如来独具的功能德用。声闻、缘觉等二乘圣者,厌生死而欣涅槃,没有获得究竟的自由自在,不能与诸大菩萨安住於同一境界,由於众生的根性复杂,故佛陀虽出现於世,而说这种菩提正道心地法门的时机,当然也就不会太多,所以这菩提正道的心地法门,是千生万劫,难得见闻的大法。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听了这微妙的大法,能够有顷刻的时间,摒除妄念,返观本源心地,就可熏成无上大菩提道种,不久当可坐於菩提树王下的金刚宝座上,得亲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当时在座的有王舍城的五百位长者,如妙德长者、勇猛长者、善法长者、念佛长者、妙智长者、菩提长者、妙辩长者、法眼长者、光明长者、满愿长者等,这些大富长者,都确立了正知正见,特至会场供养如来,与会中诸圣贤众,听了世尊赞扬大乘的心地法门以後,却在心中这样想着:我见到了如来放金色光明,光中影现出菩萨各种难行的苦行。我不喜欢行苦行心,谁愿意永远留在生死苦海中,为一切众生,受这些痛苦烦恼呢?因有了这种想法,於是立即从座位上站起来,偏袒着右肩,右膝跪地,合掌恭敬,异口同声的对佛陀说:「世尊!我们不喜欢大乘的诸菩萨行,也不喜欢听到苦行的言说。为什么呢?一切菩萨所修的行愿,都不是知恩报恩的行为,因为他们远离父母,独自出家修道,以妻子儿女,施给所欲求的人,就是自己的头目脑髓,只要有人来求取,也一定满足别人的愿望,毫不爱惜地施舍。这样受各种千恼,需要三僧只劫那么长远的时间,同时又要修习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等六度,以及八万四千波罗蜜行,方能超越生死苦海,达到菩提彼岸的大安乐处。这样艰难辛苦,还不如追求二乘道果的好,只须三生百劫,修集资粮,就可断生死因,证涅槃圣果,速至安乐处,然後依此化度父母,才算是知恩报恩的人。」

当时佛慈和地告诉五百长者说:「很好!很好!你们听到我赞扬大乘菩萨道,虽然有畏惧退堕的心念,但是,却引起我说大乘的微妙义理,使将来世间不知恩德的一切众生,能够获得利益安乐。你们要仔细的听,好好地思惟,我现为你们分别讲述,世间以及出世间,那些是有恩於我们的。善男子!你们所说的道理,并不正确,是片面的,不是普遍而完善的,单以报父母恩而言,也是偏私而狭义的。须知世间有恩於我们的,共有四种:一是父母恩,二是众生恩,三是国王恩,四是佛、法、僧三宝恩。这四种恩德,一切众生,是平等地享受的,每一众生,都应报此四种大恩。

善男子!父母恩是什么?就是父有使你欢乐的慈恩,母有解除你苦痛的悲恩。尤其是母的悲恩,就是我住世说上一劫,也是说不完的,现在只为你们大略的说少部分。假若有人为了求得福德,特别恭敬地供养一百位净行的大婆罗门,一百位具备了五种神通(天眼、天耳、神足、宿命、他心)的仙人,以及一百位善友,请他们居於七宝建造的上妙堂内,以百千种珍馐美味,并各种璎珞、众宝衣服,各房舍皆熏以栴檀沈香,百宝装饰的床褥等卧具,以疗治百病的汤药等等,无所缺少,这样一心供养,满百千劫,所得的福德,应当是多到不可计算了。如果有人,於一念之间,心存孝顺,以微少的物质,供养悲母色身享用,随所侍奉,比前所得福德,要胜过百千万倍,甚至不可较量。

当知世间上的母亲,护念子女的情爱,是无与伦比的,恩泽加被於未成形,自受胎时开始,在十月怀胎期间,不论行住坐卧,所受的各种苦恼,不是言语可以形容的。纵然遇到欢乐的事,或锦衣玉食,也无心享受,常怀着忧虑恐惧等心情。想起将来生产的时候,必受许多痛苦,昼夜忧愁苦恼。若是难产,更如千刀割体,甚至因而致死;如果顺利生产,诸亲眷属,大家欢喜庆贺,母更若贫女忽得如意宝珠,说不出的喜悦,听到婴儿的哭声,就像闻美妙的音乐一般。子女以母的胸膛为床寝处,左右膝上,是子女的游乐场。饥饮母胸膛间的甘露泉,这种养育之恩,实在弥於普天,怜爱之德,广大无比。世间最高的,莫过於山岳,悲母的恩德,比须弥山还要高;世间最重的,莫过於大地,悲母的深恩,比大地还要重。

世间男女,若背弃父母的深恩厚德,而不孝顺,令他的父母生怨恨心。只要母亲发一恶言,子女就会入恶道受苦,或堕地狱、或堕饿鬼、或入畜生类。世间最快速的莫过於暴风,这一念怨恨之微,报应的快速,比暴风还要迅速,而且一切如来、金刚王等,以及具有五种神通的仙人,都没有办法救护他。

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谨遵悲母的教训,孝顺而不拂逆,必得一切天人顾念、庇护,福乐无尽。这样的男女,就名为尊贵的天人种类,也许是菩萨为了化度众生,示现男女,孝顺恭敬,饶益父母。

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为报母亲的深恩,就算在一劫长久的时间中,每日三餐,割自身的肉,以奉养父母,也不能报答父母对自己一日之恩。是何道理呢?一切男女,当处母胎时,即口吮乳根,吸饮母血,诞生以後,幼稚之前,所饮的母乳,多达百八十斛,母亲得到好吃的、好衣服等等,必先给子女,不论愚痴、鄙陋、美丑等等,情爱总是不变的。从前有一女人,远游他国,抱着自己的孩子,横度殑伽河的时候,没有料到河水忽然暴涨,因舍不得丢弃孩子,以致同遭溺毙,这个母亲就因为这慈心善根力的缘故,立即超升色究竟天,作大梵天王。

由以上所说归纳起来,当知母亲具备了十种德行:一名为大地——於母胎中,为子女所依托孕育。二名能生——经历各种痛苦而生产。三名能正——常以母手调理五根。四名养育——能随四季时宜,尽心抚养。五名智者——能以各种方便促使子女,俾生智慧。六名庄严——以妙璎珞而装饰之。七名安稳——以母怀抱为止息处,最为安全。八名教授——以善巧方便教导子女。九名教诫——以善巧的语言,使子女远离一切恶行。十名与业——能以家业,授与子女。

善男子!一切世间,以什么为最富?何者为最贫?悲母在堂就名之为富,悲母不在就名最贫。母在名为日中,母死就名为日没。悲母在时名月明,悲母亡时名夜暗。所以你们要精勤修习孝养父母之道。这和有人供养佛陀的福德一样,平等平等,没有丝毫差别,应当是这样去报父母的恩德。

众生对我们有什么恩德呢?当知自无始以来,一切众生,轮转五道,经过百千万劫,於这多生多劫中,曾互为父母,既曾互为父母,那么一切男子,即是慈父,一切女人,即是悲母。由於从前各生中,有大悲恩的缘故,亦如现生父母的恩相等无异。这样从前所受的恩泽,尚未能报答,或者因为妄业所使,有时孝顺,有时违逆,甚至因执着妄业,视为怨仇。这又是什么缘故呢?因为无明的障蔽,失去了宿命智,不能明白过去曾为父母;所以我们要对一切众生,常作报恩想,互利互助,不能利益一切众生的,名为不孝。因为这个缘故,各类众生,於一切时中,亦对我们有大恩德,实在难以报答。这样的事实,就名众生恩。

国王对人有什么恩呢?当知国王的福德最胜,虽生在人间,却能自主自在,三十三天的各位天子,常常给他力量。由於国王的保护,国界以内,山河大地,尽大海际 ,皆属国王所有,一人的福德,胜过全国一切众生的福德。这样的大圣王,以正法教化臣民,能令一切众生,统皆安居乐业。譬如世间的一切殿堂,以梁柱为根本;人民能享受丰乐的生活,当以国王为依赖,因为一切须赖国王才有。也像大梵天王,能生万物,圣王能制定治国的正法,利益一切众生。也如日光天子的光明,能照耀世间。圣王治世,也能观察天下,使人民安乐。国王若失政,人民就无所依靠。若以正法化世,勤政爱民,八大恐怖就不会入其国境:如他国的入侵、国内的叛逆、恶鬼疾病的流行、人民饥馑、非时的风雨、过时的风雨、日月薄蚀、星宿变怪等。国王能以正法化导,利益人民,以上所说的八种灾难,就不能侵损其国。

譬如长者,唯有一独生子,爱护照顾,自是无微下至。凡对独子有利益的事,无所不为,昼夜所想的,是怎样使儿子安适欢乐;国家的大圣王,对待人民,也是如此,等视群生,犹如赤子,护念人民的心,无分昼夜,从不会大意。

这样的人中之王,常令人民,勤修十种善行——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言、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不瞋、不痴。这样的人王,名为福德主。若是不教人民修以上十种善行,就名非福德主。为什么呢?若王国以内,有一人修善业,他所作的福德,皆分为七分,造善业的人,自得五分,他的国王,当得二分,因善是由於国王的教令而修的,所以福利同享;若造十恶业,也是如此,有祸同当。国内一切田地,园林所生产之物,也皆为七分,生产者五分,国王得二。

若有人王,成就了正见,依正道教民治国,名为天主,这是因为他以天道善法教化世人,各天的善神及护世天王,常护卫王宫,虽身在人间,而修行天业,赏善罚恶,没有偏党等等的缘故。

这样的圣主,名为正法王,以这些因缘,所以能成就如下的十德:一名能照——能以智慧眼观照世间。二名庄严——以大福德庄严国土。三名与业——能令人民安居乐业。四名伏怨——能使一切怨敌,自然慑伏,不敢为患。五名离怖——能使人民没有前说八难的恐怖。六名住贤——能令贤人集聚,详议国事。七名法本——能令百姓安分守己,谨遵王法。八名持世——以天王教法,护持世间。九名业主——为人民一切善恶业之主。十名人主——一切人民都以国王为主。世间一切国王,都是因前世所修的福德,感得现生果报,成就以上十种胜德。

大梵天王及忉利天,会常帮助人王享受优胜妙乐;诸罗刹王及各神只,虽不现身,但也常在暗中,卫护国王及其眷属。若是国王见人民造各种恶业,不加制止,这些天神等,就都会远离他而去。若见行善,就会欢喜赞扬地说:『我们的圣王!使龙天喜悦,澍甘露雨,使风调雨顺,五谷丰收,人民安乐。』

若是亲贤良而远恶人,普遍利益世间,使人民皆从正化,国内必出现如意宝珠,邻国皆会来归顺,人和非人,没有不称赞的。

假使王国之内,有恶人生叛逆心,这人会立刻福报衰退,命终之後,必堕地狱中,历经畜生各道,备受苦报。因为辜负圣王深恩,起这样叛逆的恶念,致招这样的恶报。

若有人民,发善心,起善行,恭敬诚实,辅佐仁王,尊重如佛,这人必然现生安乐,有所愿求,没有不称心如意的;因为一切国王,在过去世中,都曾受过如来的清净禁戒,故常为人之王,享受安稳快乐的果报。由於这样的因缘,当知拂心的苦报,或顺意的福报,都如影随形,如响斯应,毫厘不差的。综上所说,可知圣王的恩德,是如何的广大了!、

善男子!前说的三种功德,虽然深重,尚属世间的常法,是可以想像、测度、言说的。现在说到三宝恩,乃是属於超世间法,根本不可以心思言议而测度,所以又名不思议恩,自无始劫以来,三宝之利乐一切众生,从来没有休歇。诸佛的清净法身,真善无漏,是无数大劫因地修行之所证得,永远断尽了一切三有的业果,功德累积如巍峨的宝山,天上天下,无有可与伦比,世间一切凡夫、二乘圣者,以及大乘菩萨,都不能尽知尽见。

三宝的福德,深广莫测,犹如大海,智慧无碍,等於虚空,神通变化,充满世间,光明遍照十方世界。这三宝的功德,虽然无量无边,但一切众生,自无始以来,为烦恼障所蒙蔽,却是不识不知,不能察觉,以致常自沈沦生死苦海,永不出离;惟有三宝出世,作大船师,能载之横渡爱流,超登彼岸,故一切有智慧的人,都虔诚瞻仰,敬恭三宝。

诸善男子!唯一的佛宝,具有三种身相:一是自性身,二是受用身,三是变化身。

第一种自性佛身,是一切万物实相的理体,从来就没有生灭、净秽、去来、增减等相状,非经三大阿僧只劫修行,因圆果满,不能证得;因此必断烦恼、所知二障,净除我、法二执,才能显现,体遍法界,无所不在,这是诸佛的所共证,佛佛平等不二。

第二种受用佛身,为智德所成,是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大圆镜智等四智的总相,不再因受熏染而生变化,真常而无漏,但能常起应化妙用,度脱众生。因为诸佛各自恒审思量没有我性,故各自遍满法界,却不会互成障碍,平等平等。

第三种变化佛身,对众生有大恩德,这也是自受用身所显现,随机应化,利益众生,拔苦与乐,乃由禅定神通而变现者,现大现小,随类化身。

佛的三身体相,虽有不同,但体性是一,不即不离,无来无去,佛佛道同,是各各遍虚空,满法界的。

善男子!佛的自性身,没有任何相状,也不可以言语形容,文字论证,但确是周遍法界,圆满无缺,无所不在,凝然常存,绝对真实。

佛的受用身则有二种:一是自受用身,二是他受用身。

何以名自受用身呢?这是由於三僧只劫的漫长时间中,所修六度万行圆满,使一切众生皆得到利益和安乐後,超越十地菩萨而证等觉菩萨圣位时,即运身直往色究竟天,就在此天显现超越三界的净妙国土,坐在无数量的大宝莲花上,受不可说的海会菩萨围绕,证得第八识最极清净无垢的自性分,顶佩这无垢缯,受大众供养恭敬,尊重赞叹;这是三只修因,功德圆满所感的果报,名为後报利益。这时,菩萨入金刚定,断除一切微细的所知障和烦恼障,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亲证的妙觉佛果,名现在利益。

这真正的报身佛,是有始无终的,寿命劫数,没有限量,自初成正觉起,穷未来际,水远都是诸根相好,遍周法界。

四智圆满,是真报身受用的法乐。是那四智呢?

一是大圆镜智:这是由异熟识(有阿赖耶、八识、含藏识等异名)转变而成的智慧,好像大圆镜能映现各种色像一样;如来的镜智中,也能显现众生一切善恶各业,纤芥不遗,因此名为大圆镜智。

因受大悲心的驱使,恒缘众生,永不舍弃。但依大智,一切能常如法性,而无违逆。双观真俗,从不间断,常能执持真净无漏根身,为一切功德所依止。

二是平等性智:这是由执着我见的第七识,转化而成的智慧,我见既除,所以能识自他平等,并没有二种我性,因此名为平等性智。

三是妙观察智:这是由分别意识的第六识所转化,七识既转,我见已除,故能立於绝对的立场,观察世间一切的自相、共相,可在众会中,随机演说一切微妙大法,使众生都能向菩萨道前进,不再退堕,因之名为妙观察智。

四是成所作智:这是由眼、耳、鼻、舌、身等五识转化而成的智慧,有了这种智慧,就能示现各形各类,种种化身,引导一切众生,使善业成熟,所以名为成所作智。

以这四种智慧作前导,并具备八万四千智门,这一切一切的功德妙法,就叫做如来的自受用身。

各位善男子!如来的他受用身,则是指具备了八万四千相好,居於真正清净报土,只说一乘大法,令诸大菩萨,享受大乘的微妙法乐而言。

一切如来,为化导十地的菩萨众,示现有十种他受用身。

第一种他受用佛身,坐百叶莲花座,为初地菩萨,说百法明门,菩萨得到证悟以後,就起大神通变化,遍满百佛世界,利益安乐无数众生。

第二佛身,坐千叶莲花座,为二地菩萨,说千法明门,菩萨证悟以後,运用大神通变化,遍满千佛世界,利益安乐无量的众生。

第三佛身,坐万叶莲花座,为三地菩萨,说万法明门,菩萨证悟以後,即起大神通变化,千满万佛世界,利益安乐无数众生。

这样逐次增长,以至十地的他受用身,坐不可说妙宝莲花座上,为十地菩萨,说无量数诸法明门,菩萨证悟以後,起大神通变化,遍满於不可说诸佛微妙国土,利益安乐不可宣说无量无边的各类众生。

这十种他受用身,都曾坐七宝菩提树王下的金刚座上,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各位善男子!每二化叶,各为一三千大千世界,各有一百亿座妙高山王,以及四大部洲,日、月、星、辰,三界诸天,无不具足。

每一叶上,各南赡部洲,都有菩提树王和金刚座,有百千万以至不可说大小化佛,各於菩提树王下,破魔军後,同时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这些大小化佛的身相,各皆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为具有各种资粮及四种善根的诸菩萨等,并二乘凡夫,随宜宣说三乘妙法。

譬如对诸菩萨,就说相应的六波罗蜜,使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究竟佛慧。

为求辟支佛的,就说相应的十二因缘法。

为求声闻的,说相应的四圣谛法,使脱离生老病死,得究竟涅槃。

为其他的众生,就说人天乘的教法,使获得人天的安乐妙果。

所有这些大小化佛,都各自名为佛的变化身。

善男子!这样的二种应化身佛,虽示现灭度,但这佛身,却是相续不断,常住世间的。

各位善男子!只一佛宝,就有这样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利乐众生的广大恩德,因为这缘故所以名为如来、应供、正徧知、明行圆满、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善男子!一佛宝中,具足六种微妙的功德。第一是无上的大功德田。第二是有无上的大恩德。第三是无足二足及多足众生中尊。第四是极难值遇,如优昙花。第五是独一出现三千大千世界。第六是世出世的功德,一切义理圆满。具备了这六种功德,常能利乐一切众生,是名佛宝不思议恩。」

当时五百长者敬问佛陀:「世尊!如佛所说,一佛宝中,就有无量化佛,充满世界,利乐众生,为什么世间的众生,多不能见到佛,而受诸多苦恼呢?」

佛告诉五百长者说:「譬如日光天子,放百千光,照明世间,但是盲人,却不见光明。汝善男子,以为这是日光天子的过咎吗?」

长者回答说:「不是的,世尊!」

佛说:「善男子!诸佛如来,常常演说正法,利乐有情,但是一切众生,常造恶业,都不觉知,没有惭愧心,对於佛法僧,不喜欢亲近,这样的众生,罪根深重,经过无量劫,不能听到三宝的名字,就和盲人不能见到日光一样。若有众生,恭敬如来,喜爱大乘正法,尊重三宝,当知这种人,就会业障消除,福智增长,善根成就,速得见佛,并且永离生死,当证菩提。

诸善男子!如一佛宝,有无量佛。如来所说的法宝,也是一样,一法宝中,有无量的义理。

善男子!於法宝中,共分四种。一是教法,二是理法,三是行法,四是果法。

一切无漏法,能破无明、烦恼、业障、声名的文句,名为教法。有无等法,名为理法。戒定慧行,名为行法。无为妙果,名为果法。

这四种法,统名为法宝,引导众生,出生死海,到於彼岸。

善男子!诸佛所师从的,就是法宝,因为三世诸佛,依法修行,才能断除一切障碍,得成菩提,尽未来际,利益众生。所以三世如来,常能供养诸波罗蜜的微妙法宝,何况三界一切众生,未得解脱,岂能不敬重微妙法宝。

善男子!我过去曾为求法人王,为了求正法而入大火坑,所以永断生死,得大菩提。因为法宝,能破一切生死的牢狱,就像金刚能破坏万物一样。又法宝能除众生的痴闇,如日天子,能除世界的黑暗。法宝能救众生的贫乏,如摩尼珠能雨众宝。法宝能给予众生喜乐,就如天鼓,能使诸天喜乐一样。法宝能为诸天宝阶,听闻正法,得生天故。法宝如坚牢的大船,能使众生渡生死海,到达涅槃彼岸。法宝犹如转轮圣王,能除众生的三毒烦恼贼。法宝能为珍妙衣服,可以覆盖无惭心的一切众生。法宝犹如金刚甲胄,能使众生破四魔,证菩提。法宝犹如智慧利刃,能割断众生的生死系缚。法宝也正是三乘宝车,能载运众生,出生死火宅。法宝犹如一切明灯,能照亮三途的黑暗。法宝犹如天箭矛盾,能镇国界摧破仇敌。法宝犹如险路导师,能善为诱导众生,到达宝所。

善男子!三世如来,所说的妙法,有这样种种不可思议的事实,是名法宝不思议恩。

善男子!世出世间,有三种僧。一是菩萨僧,二是声闻僧,三是凡夫僧。

如文殊师利及弥勒等,是菩萨僧。舍利弗、目键连等是声闻僧。若有严持个别禁戒的真善凡夫,乃至具足一切正见,能广为他人演说、开示众圣的道法,利乐众生的名为凡夫僧。他们虽未能断除烦恼,获得清净戒、定、及慧解脱,但供养者,一样获得无量福德,所以这三种僧,都名真福田僧。

还有一类正见比丘,也名福田僧。何以名正见比丘呢?就是对佛的舍利、经像,并一切正法、僧、圣所制定的禁戒等,深生敬信,自己不起邪见,也使他人不生邪见,能宣说正法,赞叹一乘,深信因果,常发菩提大愿,随自己的过犯,悔除业障,这就名为正见比丘。当知这等人,深信三宝的力量,胜过一切外道百千万倍,也胜过四种转轮圣王,何况其他一切众生,就好像郁金花一样,虽然凋谢了,还是比一切杂花香。正见比丘,也是如此,胜过其他众生百千万倍,虽毁犯禁戒,但不失正见,因为这个缘故,仍然名为福田僧。善男子、善女人等,若供养这种福田僧,所得福德,也是没有穷尽的,和供养前说三种真福田僧的功德,完全一样,没有任何差别。这四类圣凡僧宝,利乐有情,永不休歇,这就名为僧宝不思议恩。」

当时五百长者,又向佛祈请说:「世尊!我们今日听了佛陀的法音,知道了三宝对世间的利益,可是尚不知佛、法、僧,何以称之为宝,愿佛解说,使在场的会众,及未来世敬信三宝的一切有情,信心坚定,永不怀疑,令人三宝不思议海。」

佛告诉他们说:「善哉!善哉!汝善男子!能问如来的甚深妙法,使未来世,一切众生,得到利益和安乐。

譬如世间第一等珍宝,具备了十种意义,庄严国界,饶益有情。佛法僧宝,也是如此,具备了如下十种意义。

一是坚牢——像摩尼珠宝一般,没有人能够破坏;佛法僧宝,也是如此,一切外道天魔,皆不能破坏。

二是无垢——世间胜宝,清净光洁,不杂尘垢;佛法僧宝,也是如此,皆能远离烦恼的尘垢。

三是与乐——如天德瓶,能施与安乐;佛法僧宝,也是如此,能施与众生世间乐和出世间乐。

四是难遇——如吉祥宝,希有难得;佛法僧宝,也是如此,业障深重的有情,亿劫难得值遇。

五是能破——如如意宝珠,能破贫穷;佛法僧宝,也是如此,能破世间一切贫苦。

六是威德——如转轮王,所有轮宝,能降伏一切怨敌;佛法僧宝,也是如此,具备了六种神通,能降伏四魔。

七是满愿——如摩尼珠,随心所求,能雨众宝;佛法僧宝,也是如此,能满足众生所修的一切善愿。

八是庄严——如世间的珍宝,能庄严王宫一样;佛法僧宝,也是如此,能庄严法王的菩提宝宫。

九是最妙——如天妙宝,最为微妙;佛法僧宝,也是如此,超过世间一切,最胜最妙的珍宝。

十是不变——譬如真金,入火不变;佛法僧宝,也是如此,世间的利、衰、苦、乐、称、讥、毁、誉等八风,不能动摇其心。

佛法僧宝,具备了无量神通变化,利乐有情,没有片刻休息,因为这个缘故,诸佛法僧,所以说名为宝。

善男子!我已为你们大略的说了,世间和出世间,四种有恩之处,你们应当知道,凡修菩萨行的,应该报答这四种大恩。」

当时五百长者,又再请问:「世尊!这四种恩,最难报答,要怎样的修行,才能酬报呢?」

佛当即告诉他们说:「善男子!为了求菩萨道,共有三类十种波罗蜜,也就是有深浅不同的三大层次。

一是十种布施波罗蜜多。二是十种亲近波罗蜜多。三是十种真实波罗蜜多。

若是有善男子、善女人,发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能够以堆满三千大千世界那样多的七宝,布施无量的贫穷众生,这样的布施,只能名布施波罗蜜多,不得名为真实波罗蜜多。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已发大悲心,为了求无上正等菩提,以妻儿施与他人,以至身肉手足,头目脑髓以及性命,施给所求的人,也心无吝惜,这样的布施,也只能名亲近波罗蜜多,仍不得名为真实波罗蜜多。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起无上的大菩提心,不怀任何自利希求,且劝诸众生,同发无上大菩提心,以真实法,甚至一四句偈施一众生,使趋向无上正等菩提,这就名真实波罗蜜多。前说第一二两种布施,不名报恩;若善男子、善女人,能修这第三种真实波罗蜜多,才是真正能酬报四恩。

因为前二布施,怀有所得心,第三种布施,是没有所得心的,以真实法,施一切有情,使发无上大菩提心,这人将来得菩提道果的时候,广度众生,没有穷尽,能使三宝的种子,永不会断绝,因为这个缘故,所以名为报恩。」

那时五百长者,听到从没有听过的报恩大法,内心充满了从没有过的喜悦,也都发心求取菩提,立即证得忍辱三昧,入不思议智,并且永不退转。

会中八万四千众生,皆发菩提心,得坚固信及忍辱三昧,海会大众,都得金刚忍辱三昧,悟无生忍,及柔顺忍,或证初地得不起忍。无量众生,发菩提心,住不退位。

随後佛再告诉五百长者说:「未来世中的一切众生,若有人得闻这《心地观经·报四恩品》,受持、读习、解说、书写,使广为传布,这等人一定福智增长,能得诸天护佑,当生身无疾病,寿命增延。若命终时,立即会往生弥勒内院,见到弥勒菩萨眉间白毫相光而超越生死,将来在龙华三会上,当得解脱。十方的净土,可以随意往生,见佛闻法,入正定聚,并将很快地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如来智慧。」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语译白话佛经
卷三
开示知恩报恩之道(下)
当佛陀在王舍城演说这《心地观经》的时候,在王舍大城的东北,八十由旬的地方,有一个小国名增长福,这个小国中,有一位长者名叫智光,已是衰老残年,只有一独生子,但是性情顽劣,不孝顺父母,任何教诲,他都不听。听说释迦如来,在王舍城的耆阇崛山,为这个浊恶世界的无量众生,宣讲大乘的报恩大法,为了听法的缘故,乃亲携恶子并他们的眷属,特别带着供品,到了佛的住所,恭敬供养之後,长者向佛祈求说:「我有一子,性情顽劣,不听父母教诲,今听佛说报四恩的大法,为了听法,特来到佛前,惟愿世尊,为我等及诸眷属,宣说四恩的高深义理,使我的恶子生孝顺心,使我们当生就得到安乐。」
当时,佛告诉智光说:「很好!很好!你为了听法,特别到我这里来,供养恭敬,既然喜欢听这报恩大法。你就用心的听,好好思量。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提心,为了听闻法要而奔走,这人举足下足,随其远近,他所经过的土地,皆化为微尘,因是为了听法的缘故,将会感得微尘数的金轮圣王果报。圣王报完了,会转为欲界天子,欲界天报尽,再为大梵天王,而且会见佛闻法,能速证妙果。
你大长者和眷属等,为了听法到我这里来,经过了八十由旬土地,将这些土地化作微尘,每一微尘都能感得人天轮王果报,闻法之後,将来一定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我虽然已经说过了甚深四恩的微妙义理,现在还是以偈为你再说一次:

最胜法王大圣主,一切人天非等伦;具诸相好以严身,智海如空无有量。
自他利行皆圆满,名称普闻诸国土;永断烦恼余习气,善持密行护诸根。
百四十种不共德,广大福海悉圆满;三昧神通皆具足,八自在宫常游乐。
十方人天及外道,无有能难调御师;金口能宣无碍辩,虽无能问而自说。

如大海潮时不失,亦如天鼓称天心,如是自在唯佛有,非五通仙魔梵等。
难思劫海修行愿,证获如是大神通;我入三昧大寂室,观察诸根及药病。
自出禅定而赞叹,三世佛法心地门,时诸长者退大心,乐住二乘自利行。
我开大智方便教,引入三空解脱门;如来意趣莫能量,唯佛能知真秘密。

利根声闻及独觉,勤求不退诸菩萨;十二劫数共度量,无有能知其少分。
假使十方凡圣智,受与一人为智者;如是智者如竹林,不能测量其少分。
世间凡夫无慧眼,迷於恩处失妙果;五浊恶世诸众生,不悟深恩恒背德。
我为开示於四恩,令入正见菩提道;慈父悲母长养恩,一切男女皆安乐。

慈父恩高如山王,悲母恩深如大海;若我住世於一劫,说悲母恩不能尽。
我今略说於少分,犹如蚊虻饮大海,假使有人为福德,供养净行婆罗门,
五通神仙自在者,大智师长及善友,安置七珍为堂殿,及以牛头栴檀房,
疗治万病诸汤药,盛满金银器物中,如是供养日三时,乃至数盈於百劫,

不如一念申少分,供养悲母大恩田,福德无边不可量,算分喻分皆无比。
世间悲母孕其子,十月怀胎长受苦,於五欲乐情不着,随时饮食亦同然。
昼夜常怀悲愍心,行住坐卧受诸苦。若正诞其胎藏子,如攅锋刀解肢节,
迷惑东西不能辩,遍身疼痛无所堪,或因此难而命终,六亲眷属咸悲恼,

如是众苦皆由子,忧悲痛切非口宣。若得平复身安乐,如贫获宝喜难量,
顾视容颜无厌足,怜念之心不暂舍。母予恩情常若是,出入不离胸臆前,
母乳犹如甘露泉,长养及时曾无竭;慈念之恩实难比,鞠育之德亦难量。
世间大地称为重,悲母恩重过於彼;世间须弥称为高,悲母恩高过於彼;

世间速疾唯猛风,举心一念过於彼。若有众生行不孝,令母暂时起恨心,
怨念之辞少分生,子乃随言遭苦难;一切佛与金刚天,神仙秘法无能救。
若有男女依母教,承顺颜色不相违;一切灾难尽消除,诸天拥护常安乐。
若能承顺於悲母,如是男女悉非凡,大悲菩萨化人间,示现报恩诸方便。

若有男子及女人,为报母恩行孝养,割肉刺血常供给,如是数盈於一劫,
种种勤修於孝道,犹未能报暂时恩。十月处於胎藏中,常街乳根饮胎血;
自为婴孩及童子,所饮母乳百斛余。饮食汤药妙衣服,子先母後为常则;
子若愚痴人所恶,母亦恩怜不弃遗。昔有女人抱其子,渡於恒河水瀑流;

以沈水故力难前,与于俱没无能舍;为是慈念善根力,命终上生於梵天;
长受梵天三昧乐,得遇如来受佛记。一名大地二能生,三能正者四养育,
五与智者六庄严,七名安稳入教授,九教诫者十与业,余恩不过於母恩。
何法世间最富有? 何法世间最贫无? 母在堂时为最富,母不在时为最贫,

母在之时为日中,悲母亡时为日没,母在之时皆圆满,悲母亡时悉空虚。
世间一切善男女,恩重父母如丘山,应当孝敬恒在心,知恩报恩是圣道。
不惜身命奉甘旨,未曾一念亏色养;如其父母奄丧时,将欲报恩诚不及。
佛昔修行为慈母,咸得相好金色身,名闻广大徧十方,一切人天咸稽首,

人与非人皆恭敬,自缘往昔报慈恩。我升三十三天宫,三月为母说真法,
令母听闻归正道,悟无生忍常不退。如是皆为报悲恩,虽报恩深犹未足。
神通第一目犍连,已断三界诸烦恼,以神通力观慈母,见在受苦饿鬼中。
目速自往报母恩,救免慈亲所受苦,上生他化诸天众,共为游乐处天宫,

当知父母恩最深,诸佛圣贤咸报德。若人至心供养佛,复有精勤修孝养,
如是二人福无异,三世受报亦无穷。世人为子造诸罪,堕在三涂长受苦,
男女非圣无神通,不见轮回难可报。哀哉世人无圣力,不能拔济於慈母,
以是因缘汝当知,勤修福利诸功德。以其男女追胜福,有大金光照地狱,

光中演说深妙音,开悟父母令发意。忆昔所生常造罪,一念悔心悉除灭,
口称南无三世佛,得脱无暇苦难身。往生人天长受乐,见佛闻法当成佛;
或生十方净土中,七宝莲华为父母;华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同学;
获六神通自在力,得入菩提微妙宫;皆是菩萨为男女,乘大愿力化人间;

是名真报父母恩,汝等众生共修学。有情轮回生六道,犹如车轮无始终,
或为父母为男女,世世生生互有恩,如见父母等无差,不证圣智无由识。
一切男子皆是父,一切女人皆是母,如何未报前世恩,却生异念成怨嫉。
常须报恩互饶益,不应打骂致怨嫌;若欲增修福智门,昼夜六时当发愿;

愿我生生无量劫,得宿住智大神通,能知过去百千生,更相忆识为父母。
循环六趣四生中,令我一念常至彼,为说妙法离苦因,使得人天长受乐。
劝发坚固菩提愿,修行菩萨六度门,永断二种生死因,疾证涅槃无上道。
十方一切诸国主,正法化人为圣主,国王福德为最胜,所作自在名为天。

三十三天及余天,恒将福力助王化,诸天拥护如一子,以是得称天子名。
世间以王为根本,一切人民为所依,犹如世间诸舍宅,柱为根本而成立。
王以正法化人民,如大梵王生万物,王行非法无政理,如琰魔王灭世间。
王所容受奸邪人,象蹋华池等无异;如日天子照世间,国王化世亦如是。

日光夜分虽不照,能使有情得安乐;王以非法化於世,一切人民无所依。
世间所有诸恐怖,依王福力不能生;人民所成安隐乐,当知是王福所及。
世间所有胜妙华,依王福力而开敷;世间所有妙园林,依王福力皆滋茂。
世间所有诸药草,依王福力差诸疾;世间百谷及苗稼,依王福力皆成实。

世间人民受丰乐,依王福力常自然;譬如长者有一子,智慧端严世无比,
父母恩爱如眼目,昼夜常生护念心,国大圣王亦如是,爱念聚生如一子。
养育耆年拯孤独,赏罚之心常不二;如是仁王为圣主,群生敬仰等如来。
仁王化治国无灾,万姓恭勤常安稳;国王无法化於世,疾疫流行灾有情。

如是一切人非人,罪福昭然无所覆;善恶法中分七分,造者获五王得二;
园林田宅悉皆然,所税等分亦如是。转轮圣王出现时,分作六分王得一;
时诸人民得五分,善恶业报亦皆然。若有人王修正见,如法化世名天主;
以依天法化世间,毘沙门王常拥护;及余三天罗刹聚,皆当守护圣王宫。
圣王出世理国时,饶益聚生成十德:一名能照於国界,二名庄严於国土,
三名能与诸安乐,四名能伏诸怨敌,五名能遮诸恐怖,六名修集诸圣贤,
七名诸法为根本,入名护持於世间,九名能作造化功,十名国界人民主。
若王成就十胜德,梵王帝释及诸天,夜叉罗刹鬼神王,隐身常来护国界。

龙王欢喜降甘雨,五谷成熟万姓安,国中处处生珍宝,人马缰力无怨敌,
如意宝珠现王前,境外诸王自宾伏。若生不善於国王,一念起心成众恶,
是人命终堕地狱,受苦永劫无出期,若有勤神助国王,诸天护念增荣禄。
智光长者汝应知,一切人王业所感,诸法无不因缘成,若无因缘无诸法。

说无生天及恶趣,如是之人不了因,无因无果大邪见,不知罪福生妄计。
王今所受诸福乐,往昔曾持三净戒,戒德熏修所招感,人天妙果获王身。
若人发起菩提心,愿力资成无上果,坚持上品清净戒,起居自在为法王,
神通变化满十方,随缘普济诸群品。中品受持菩萨戒,福得自在转轮王,

随心所作尽皆成,无量人天悉遵奉。下上品特大鬼王,一切非人咸率伏,
受持戒品虽缺犯,由戒胜故得为王。下中品持禽兽王,一切飞走皆归伏,
於清净戒有缺犯,由戒胜故得为王。下下品持琰魔王,处地狱中常自在,
虽毁禁戒生恶道,由戒胜故得为王。以是义故诸众生,应受菩萨清净戒,

善能护持无缺犯,随所生处作人王。若有不受如来戒,尚不能得野干身,
何况能感人天中,最胜快乐居王位? 是故王者非无因,戒业精勤成妙果。
国王自是人民主,慈恤如母养婴儿,如是人王有大恩,抚育之心难可报。
以是因缘诸有情,若能修证大菩提,於诸众生起大悲,应受如来三聚戒。

若欲如法受戒者,应当忏罪令消灭,起罪之因有十缘,身三口四及意三。
生死无始罪无穷,烦恼大海深无底,业障峻极如须弥,造业由因二种起。
所谓现行及种子,藏识持缘一切种,如影随形不离身,一切时中障圣道。
近障人天妙乐果,远障无上菩提果;在家能招烦恼因,出家亦玻清净戒。

若能如法忏悔者,所有烦恼悉皆除,犹如劫火坏世间,烧尽须弥并巨海。
忏悔能烧烦恼薪,忏悔能往生天路,忏悔能得四禅乐,忏悔雨宝摩尼珠,
忏悔能延金刚寿,忏悔能入常乐宫,忏悔能出三界狱,忏悔能开菩提华,
忏悔见佛大圆镜,忏悔能至於宝所。若能如法忏悔者,当依二种观门修:

一者观事灭罪门,二者观理灭罪门。观事灭罪有其三,上中下根为三品。
若有上根求净戒,发大精追心无退,悲泪泣血常精恳,哀感偏身皆血现;
系念十方三宝所,并余六道诸众生;长跪合掌心不乱,发露洗心求忏悔:
惟愿十方三世佛,以大慈悲哀愍我! 我处轮回无所依,生死长夜常不觉;

我在凡夫具诸缚,狂心颠倒徧攀缘;我处三界火宅中,妄染六尘无救护;
我生贫穷下贱家,不得自在常受苦;我生邪见父母家,造罪依於恶眷属;
惟愿诸佛大慈尊,哀愍护念如一子!  一忏不复造诸罪,三世如来当证明,
如是勇猛忏悔者,名为上品求净戒。涕泪交横不觉知,徧身流汗哀求佛,

发露无始生死业,愿大悲水洗尘劳,涤除罪障净六根,施我菩萨三聚戒。
我愿坚持不退转,精修度脱苦众生,自未得度先度他,尽未来际常无断。
如是精勤勇猛者,不惜身命求菩提。若有下根求净戒,发是无上菩提心,
涕泪悲泣身毛竖,於所造罪深惭愧,对於十方三宝所,及以六道众生前,

至诚发露无始来,所有恼乱诸众生,起於无碍大悲心,不惜身命悔三业。
已作之罪皆发露,未作之恶更不造,如是三品忏诸罪,皆名第一清净戒。
以惭愧水洗尘劳,身心俱为清净品,诸善男子汝当知,已说净观诸忏悔。
於其事理无差别,但以根缘应不同,若欲修习观正理,远离一切诸散乱,

着新净衣跏趺坐,摄心正念离诸缘,常观诸佛妙法身,体性如空不可得。
一切诸罪性皆如,颠倒因缘妄心起,如是罪相本来空,三世之中无所得。
非内非外非中间,性相如如俱不动,真如妙理绝名言,唯有圣智能通达。
非有非无非有无,非不有无离名相,周徧法界无生灭,诸佛本来同一体。

惟愿诸佛垂加护,能灭一切颠倒心,愿我早悟真性源,速证如来无上道!
若有清信善男子,日夜能观妙理空,一切罪障自消除,是名最上持净戒。
若人观知实相空,能灭一切诸重罪,犹如大风吹猛火,能烧无量诸草木;
诸善男子真实观,名为诸佛秘要门。若欲为他广分别,无智人中勿宣说;

一切凡愚众生类,闻必生疑心不信。若有智者生信解,念念观察悟真如;
十方诸佛皆现前,菩提妙果自然证。善男子等我灭後,未来世中净信者,
於二观门常忏悔,当受菩萨三聚戒。若欲受持上品戒,应请戒师佛菩萨:
请我释迦牟尼佛,当为菩萨戒和尚;龙种净智尊王佛,当为净戒阿阇黎;

未来导师弥勒佛,当为清净教授师;现在十方两足尊,当为清净证戒师;
十方一切诸菩萨,当为修学戒伴侣;释梵四王金刚天,当为学戒外护众;
奉请如是佛菩萨,及以现前传戒师,普为报於四恩故,发起清净菩提心。
应受菩萨三聚戒,饶益一切有情戒,修摄一切善法戒,修摄一切律仪戒。

如是三聚清净戒,三世如来所护念;无闻非法诸有情,无量劫中未闻见。
唯有过去十方佛,已受净戒常护持,二障烦恼永断除,获证无上菩提果。
未来一切诸世尊,守护三聚净戒宝,断除三障并习气,当证正等大菩提。
现在十方诸善逝,俱修三聚净戒因,永断生死苦轮回,得证三身菩提果。

超越生死深大海,菩萨净戒为船筏;永断贪瞋痴系缚,菩萨净戒为利剑。
生死睑道诸怖畏,菩萨净戒为舍宅;息除贫贱诸苦因,净戒能为如意宝。
鬼魅所着诸疾病,菩萨净戒为良药;人天为王得自在,三众净戒作良缘。
及余四趣诸王身,净戒为缘获胜果;是故能修自在因,当得为王受尊贵。

应先礼敬十方佛,日夜增修清净戒,诸佛护念常受持,戒等金刚无破坏。
三界诸天诸善神,卫护王身及眷属,一切怨敌皆归伏,万姓欢娱感王化。
是故受持菩萨戒,感世出世无为果;三宝常住化於世,恩德广大不思议。
过未及现劫海中,功德利生无休息;佛日千光恒照世,利益群生度有缘。

无缘不覩佛慈光,犹如盲者无所见;法宝一味无变易,前佛後佛说皆同。
如雨一味普能沾,草木滋荣大小别;众生随根各得解,草木禀润亦差殊。
菩萨声闻化众生,如大河水流不竭;求生无信化不被,如处幽冥日难照。
如来月光甚清凉,能除粟暗亦如是;犹如覆盆月不照,迷惑求生亦如是。

法宝甘露妙良药,能治一切烦恼病;有信服药证菩提,无信随缘堕恶道。
菩萨声闻常在世,无数方便度众生,能有聚生信乐心,各入三乘安乐位。
如来不出於世间,一切众生入邪道,永离甘露饮毒药,长溺苦海无出期。
佛日出现三千界,放大光明照长夜,众生如睡不觉知,蒙光得入无为室。

如来未说一乘法,十方国土悉空虚,发心修行成正觉,一切佛土皆严净。
一乘法宝诸佛母,三世如来从此生,般若方便无间修,解脱道成登妙觉。
若佛菩萨不出现,世间众生无导师,生死险难无由过,如何得至於宝所。
以大愿力为善友,常说妙法令修行,趣向十地证菩提,善入涅槃安乐处。

大悲菩萨化世间,方使引导众生故,内秘一乘真实行,外现缘觉及声闻。
钝根小智闻一乘,怖畏发心经多劫;不知身有如来藏,唯欣寂灭厌尘劳。
众生本有菩提种,悉在赖耶藏识中,若遇善友发大心,三种链磨修妙行。
永断烦恼所知障,证得如来常住身,菩提妙果不难成,真善知识实难遇。

一切菩萨修胜道,四种法要应当知:亲近善友为第一,听闻正法为第二,
如理思量为第三,如法修证为第四,十方一切大圣主,修是四法证菩提。
汝诸长者大会众,及未来世清信士,如是四法菩萨地,要当修习成佛道。
善男子等应谛听,如来所说四恩者,佛宝之恩最为上,为度众生发大心,

三僧企耶大劫中,具修百千诸苦行,功德圆满遍法界,十地究竟证三身。
法身体遍诸众生,万德凝然性常住,不生不灭无来去,不一不异非常断。
法界徧满如虚空,一切如来共修证,有为无为诸功德,依止法身常清净。
法身本性如虚空,远离六尘无所染,法身无形离诸相,能相所相悉皆空。

如是诸佛妙法身,戏论言辞相寂灭,远离一切诸分别,心行处灭体皆如。
为欲证得如来身,菩萨善修於万行,智体无为真法性,色心一切诸佛同。
譬如飞鸟至金山,能使鸟身同彼色,一切菩萨如飞鸟,法身佛体类金山。
自受用身诸相好,一一遍满十方刹,四智圆明受法乐,前佛後佛体皆同。

虽遍法界无障碍,如是妙境不思议,是身常住报佛土,自受法乐无间断。
他受用身诸相好,随机应现无增减,为化地上诸菩萨,一佛现於十种身。
随所应现各不同,展转倍增至无极,称根为说诸法要,令受法乐入一乘。
彼获神通渐增长,所悟法门亦如是,下地菩萨起智慧,不能了达於上地。

能化所化随地增,各随本缘为所属,或一菩萨多佛化,或多菩萨一佛化。
如是十佛成正觉,各坐七宝菩提树,前佛入灭後佛成,不同化佛经劫现。
十佛所坐莲花台,周遍各有百千叶,一一叶中一佛土,即是三千大千界。
一一界中有百亿,日月星辰四大洲,六欲诸天及四禅,空处识处非想等。

其四洲中南赡部,一一各有金刚座,及以菩提大树王,尔所变化诸佛身,
一时证得菩提道,转妙法-轮於大千,菩萨缘觉及声闻,随所根宜成圣果。
如是所说三身佛,最上无比名为宝;应化二身所说法,教理行果为法宝,
诸佛以法为大师,修心所证菩提道,法宝三世无变易,一切诸佛皆归学,

我今顶礼萨婆若,故说法宝为佛师。或入猛火不能烧,应时即得真解脱;
法宝能摧生死狱,犹如金刚碎万物;法宝能作坚牢船,能渡爱河超彼岸;
法宝能与众生乐,譬如天鼓应天心;法宝能济众生贫,如摩尼珠雨聚宝;
法宝能为三宝阶,闻法修因生上界;法宝金轮大圣王,以大法力破四魔;

法宝能为大宝车,能运众生出火宅;法宝能为大导师,能引众生至宝所;
法宝能吹大法螺,觉悟众生成佛道;法宝能为大法灯,能照生死诸黑闇;
法宝能为金刚箭,能镇国界伏诸怨。三世如来所说法,能利众生脱苦缚,
引入涅槃安乐城,是名法宝恩难报。智光长者汝谛听,世出世僧有三种,

菩萨声闻圣凡众,能益众生为福田。文殊师利大圣尊,三世诸佛以为母,
十方如来初发心,皆是文殊教化力。一切世界诸有情,闻名见身及光相,
并见随类诸化现,皆成佛道难思议。弥勒菩萨法王子,从初发心不食肉,
以是因缘名慈氏,为欲成熟诸众生,处於第四兜率天,四十九重如意殿,

昼夜恒说不退行,无数方便度人天。八功德水妙华池,诸有缘者悉同生,
我今弟子付弥勒,龙华会中得解脱。於末法中善男子,一搏之食施众生,
以是善根见弥勒,当得菩提究竟道。舍利弗等大声闻,智慧神通化群生。
若能成就解脱戒,真是修行正见人,为他说法传大乘,如是福田为第一。

或有一类凡夫僧,戒品不全生正见,赞咏一乘微妙法,随犯随悔障消除,
为诸众生成佛因,如是凡夫亦僧宝。如郁金华虽萎悴,犹胜一切诸妙华,
正见比丘亦如是,四种轮王所不及。如是四类圣凡僧,利乐有情无暂歇,
称为世间良福田,是名僧宝大恩德。如我所说四恩义,是名能造世间田,

一切万物从是生,若离四恩不可得。譬如世间诸色尘,能造四大而得生,
有情世间亦复然,由彼四恩得安立。

那时智光和他的儿子及眷属等,听了佛说四种大恩,都喜欢的了不得,长者合掌说:「太好了!太好了!大慈的世尊!为浊恶世界不信因果,不孝顺父母邪见众生,说真妙法,以利乐世间。惟愿世尊,说报恩的意义,我们既领悟了四恩的深广,但是尚不知道,要修什么善业,才能报答这种深恩厚德?」
佛开示智光长者说:「善男子!我已经为五百长者广说,现在再为你略说。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有所得心,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精勤修行十波罗蜜,未名报恩。若人以无所得心,於须臾之间,能行一善,乃名报恩。因为一切如来,以无所得心,方成佛道,化诸众生。若有净信男子等,能听闻这经,并信解受持,或为人解说、书写,以无所得的三轮体空,甚至私下为一人说四句法,使除邪见心,趣向菩提大道,就名为四恩总报。因为这人当得无上菩提,将能展转软化无量众生,令入佛道,使三宝种子,永不会断绝。」
当时智光长者,听了佛说的偈语以後,立即证得忍辱三昧,厌离世间,得不退转。他的儿子等八千人,都证得这三昧,并发无等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另四万八千人,也证三昧,远离尘垢,得法眼净。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语译白话佛经

卷四
舍俗出家的殊胜意义
当时智光长者,受了佛陀威神力的感召,立即从座位上站起来,虔诚的向佛陀顶礼致敬,然後合掌当胸,恭敬地对佛陀说:「我现在听了佛陀讲最高的报恩微妙大法,内心实在无比的欢喜,正像一个饥饿的人,忽然得到甘露和美好的食物一样。现在为了报答父母、众生、国王、三宝等四种大恩,我想归投佛法僧三宝,出家修道,以便常常勤苦精进,希望证得菩提道果。

可是大慈大悲的佛陀,从前在毘舍离城,曾嘉许无垢称居士说:『你无垢称,因知清净心,是善业的根本,不善的心,是恶业的根本。因为心清净,所以世界清净。心怀杂秽,所以世界也就杂秽了。在佛法中,心为主宰,一切善恶行为,没有不是由心来决定的。

你现在虽然是在家的居士,但是有大福德,一切财宝,都很充足,男女眷属,都平安和乐,也具备了正知正见,从不毁谤三宝,常以孝顺心,恭敬尊亲,常起大慈悲心,救助贫穷孤独;甚至蝼蚁一类的小生物,也不忍心加害。以忍辱为衣,以慈悲为室,对有德的人,常怀恭敬的心,从不起骄狂傲慢的意念。怜悯一切众生,如同父母爱护赤子一样。不贪钱财,且常乐善好施,殷懃供养三宝,从不感到厌烦,就是为法牺牲身家性命,也在所不惜。
这样的在家居士,虽然没有出家,但已具备了无量无边的功德,将来一定能够万行圆满,超出三界,证到大菩提道果。
你能这样的修心,就是真正的沙门,也是婆罗门,是真正的出家,这就叫做在家的出家人。』
世尊又曾在迦兰陀的竹林精舍,对六群恶性比丘教诫说:『你们比丘!仔细的听着,要想入佛法海,是以信为根本的,要想渡过生死河,戒就是船筏。一个出家的比丘,若不能严守禁戒,依然贪恋世俗的欢乐,损毁佛陀所订制的禁戒,或是失却正知正见,而入邪见林中,引导无数的人,随着堕入大深坑内,这样的比丘,虽然出家,但不能看做出家人,不配称为沙门,也不是婆罗门。因为这等人,外貌虽似沙门,实在心常在家,这样的沙门,没有远离世俗乐欲的行径。

远离世俗的乐欲,可从两方面去看,一是身远离,二是心远离。
所谓身远离,就是能身处空闲,不入世俗欲乐环境,没有享受世俗欲乐的行为。
所谓心远离,就是对於世俗的欲乐,不但不去沾染,而且在心理上,根本没有恋慕向往的意念,如果身虽远离欲乐环境,而心存贪恋爱慕,这样的人,也不能算是真正的远离行者。
如果净信男子,或净信女人,身在世俗群中,却能发无上道心,常以大慈大悲的胸怀,做济人利物的事业,这样修行,就是真正的远离行。』当时六群恶性比丘,听了世尊这样的教诫,都曾证得了柔顺忍。

现在我虽然敬信世尊所有的训诫,但不知到底在家好呢?还是出家好?伟大的世尊!您是能解决世间一切疑难的,对世间一切,无所不知,是说真实话的,是说一不二的,是知道的,是开道的,惟愿如来,为我们在会大众,以及千秋後世的一切众生,弃舍方便的说法,开示我们究竟应该怎么选择,使永离疑悔,令入佛道。
现在这会众中,有二种菩萨,一是出家菩萨,二是在家菩萨。这两种菩萨,都善能利益一切有情,永远没有休息。依我自己的想法,出家的菩萨,不如在家修菩萨行的好。

为什么呢?因为从前有位金轮王,发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觉悟到世间的一切,都是无常的,痛苦的,虚幻不实的,终於舍弃了王位,如弃涕唾,以清净心出家,入於佛道。当时後宫的夫人,以及八万四千名女眷,见王出家,都恋恋不舍,伤心已极,痛苦之情,如入地狱。
这位金轮王登位之初,所感得的宝女以及千子,还有大臣眷属等,因伤别离,都跟着舍俗出家,哀号哭泣,声震四天下,每个人都自言自语的问:『我王的福德智慧,无量无边,为什么要舍弃我们而出家?使我们在茫茫人世中,无依无靠,今後怎么办?』

如果有净信男女,归依佛法僧,发菩提心,也要割爱辞亲,出家修道,而父母爱子情深,必不忍别离,一定会悲痛哀号,如涸辙中鱼,宛转於地,痛苦不堪,也会如那位金轮王眷属的情形一样。
出家菩萨,原应利乐一切众生,为何反使父母妻子,六亲眷属,伤心痛苦,使无数众生,受大苦恼?因为这些缘故,我觉得出家菩萨,没有慈悲心,不能利益众生,反不如在家菩萨,具有大慈悲心,怜悯众生,利益一切。」
佛陀听完智光长者的申述,慈和地赞许说:「很好!很好!你以大慈大悲的心情,劝请我解说出家和在家二种菩萨的胜劣。

你的意思,以为出家菩萨不如在家菩萨,事实上不然。应知出家菩萨胜过在家菩萨无量无边,是无法相比的。因为出家菩萨,对在家的所有种种过恶,已用正智慧力,作过深入详尽的观察。所谓世间一切众生的舍宅,积聚其中,不知满足,就如大海,纳受一切大小河流,没有见到满溢一样。
善男子!在香山以南,雪山以北,有一阿耨池,池中有四大龙王,各居一角,东南的龙王白象头,西南龙王水牛头,西北龙王狮子头,东北龙王大马头。这四大龙王,从四角各涌出一条大河,一是殑伽河,这河流到那里,白象随着到那里。二是信度河,这河流到那里,水牛也就随到那里。三是薄蒭河,河流所经之处,狮子随至。四是私陀河,河流所经之处,大马随至。这四大河流,每河都汇聚了五百条中河,每条中河,又各汇聚五百条小河。这些大河小河,皆会流入海,但是从没有看见大海有满溢的时候。

世间众生,所有一切居处舍宅,也是如此,从四面八方,收集各种珍宝,聚积於舍宅之中,也未见满足的时候。而为了多众积聚,反广造种种罪业,一旦死期到来,自然舍弃舍宅,然而宅主却要随业受报,千生万劫,没有了期。
善男子!所谓舍宅,就是五蕴假合的身体,宅主就是你的本有神识。凡是有智慧的人,谁愿贪恋这有为易坏的舍宅?唯有菩提安乐宝宫,才能永离生老病死、忧悲苦恼。果真是智慧高,信心坚,善根深厚的善男子,要想化度父母妻子以及眷属,出生死海,令入无为永恒的甘露舍宅,就须归依三宝,出家学道。」
当时如来又以偈说:

出家菩萨胜在家,算分喻分莫能比;在家逼迫如牢狱,欲求解脱甚为难。
出家闲旷若虚空,自在无为离系着;谛观在家多过失,造诸罪业无有边。
营生贪求恒不足,犹如大海难可满;阿耨达池龙王等,四角涌出四大河;
大中小河所有水,昼夜流注无暂歇;然彼大海未尝满,所贪舍宅亦如是。

在家多起诸恶业,未尝洗忏令灭除,空知爱念危脆身,不觉命随朝露尽。
琰魔使者相催逼,妻子屋宅无所随;幽冥黑闇长夜中,独往死门随业受。
诸佛出现起悲愍,欲令众生厌世间;汝今已获难得身,当勤精追勿放逸。
在家屋宅深可厌,空寂宝舍难思议,永离病苦及忧恼,诸有智者善观察。

当来净信善男女,欲度父母及眷属,令入无为甘露城,愿众出家修妙道;
渐渐修行成正觉,当转无上大法-轮。

「复次,善男子!出家的菩萨,视世间舍宅,犹如石火,深生厌患。为什么呢?譬如星星之火,能焚烧一切草木。世间舍宅,也是如此,只因为一念贪心,四方奔走,纵有所得,总是不会感到满足,永远贪得无厌,仍像一无所得一样;因为日夜的追求满足,却永远得不到满足,以致产生无限烦恼,像火在内心燃烧一般。
世间一切舍宅,所以能产生无量烦恼之火,就是这一念贪心,贪心一起,就永远不会知足了。世间财宝,犹如草木,贪欲之心,如世舍宅。因为这个缘故,所以一切诸佛,说这三界名为火宅。善男子!出家菩萨,能作这样的观察,厌离世间,这才是真正的出家。」
当时佛陀并再以偈说:

出家菩萨观世宅,犹如人间微少火,一切草木渐能烧,世宅当知亦如是。
众生所有众财宝,更互追求常不足,求不得苦恒在心,老病死火无时灭。
以是因缘诸世尊,说於三界如火宅;若欲超过三界苦,应修梵行作沙门;
三昧神通得现前,自利利他悉圆满。

「其次,善男子!若真喜爱出家,要视世间的舍宅,好像在深山石窟中的大宝藏一样。
譬如有一长者,惟有一子,但家中豪富,金银财宝,不计其数,奴婢甚众,象马成群,後来长者忽患重病,名医良药,不能医治,长者自知不久当死,只好嘱咐儿子说:『我已经快要死了,所有的财产,你要勤加守护,不要使这个家衰败了。』

长者死後,他儿子不遵父亲的遗训,行为放荡,尽情挥霍,大好家业,很快的就败完了,僮仆星散,田舍易主,他的母亲也因之忧恼而死,剩下他一人,孤苦无以为生,只好到山中去拾柴采果,换些微薄小利维生。有一天到山中拾柴,忽遇天降大雪,偶然躲入一石窟,暂避风雪,没有想到这是古代国王的藏宝之所,金银财宝,堆积如山,因为数百年来,人迹不到,所以从来没有人发现,这位昔富今贫的浪子,忽然发现这么多金银财宝,真是说不出的欢喜,正在计算如何重起房舍,娶妻室,买奴仆;
不料来了一群贼寇,他们因追逐一只鹿,也是无意间发现这个宝所,见这位浪子正在分配金银,于是放弃追鹿,立刻杀了这个浪子,夺走全部金银财宝。
世间的愚痴凡夫,就和这贫穷浪子相似,深深地贪爱世间欲乐,不喜欢出离。

深山中的石窟,好比世间舍宅;所藏的金宝,好比善根,群贼好比琰魔使者,随业受报,堕三恶道,不能听到父母三宝的名字,丧失了善根。因为这个缘故,应当厌离世间舍宅,发无上菩提心,出家修道,希望修成妙觉。」
那时如来再以偈说:

爱乐在家诸菩萨,观於舍宅如宝藏;譬如长者有一子,其家大富饶财宝,
奴埤仆从及象马,一切所须无不丰。於後长者身有病,举世良医皆拱手,
临终告命诸亲族,咐嘱家财与其子,教诲令存孝养心,当勤享祀无断绝。
是时其子违父命,广纵愚痴多放逸,老母怀忧疾病身,又因恶子寻丧逝。

眷属乖离无所托,拾薪货鬻以为常,往彼山中遇风雪,入於石窟而暂息。
窟中往昔藏妙宝,已经久远无人知,樵人得遇真金藏,心怀踊跃生希有,
寻时分配真金宝,随意所欲悉用之,或以造舍或妻财,奴婢象马并车乘,
校计未来无能舍,群贼逐鹿到其前,是彼怨家会遇时,遂杀贫人取金去。

愚痴众生亦如是,石窟犹如世间宅,伏藏真金比善根,琰魔鬼使如劫贼;
以是因缘诸佛子,早趣出家修善品。应观身命类浮泡,勤修戒忍波罗蜜;
当诣七宝菩提树,金刚座上证如如;常住不灭难思议,转正法-轮化群品。

「再次,善男子!世间所有一切舍宅,就好像掺了毒药的甘露饮食。譬如长者,惟有一子,聪慧利根,而且了解迦楼罗的秘密观门,能辨认毒药,并知善巧方便,父母无比的怜爱。一天有事到市肆去了,尚未回家,他的父母和诸亲族,在家欢聚饮宴,不知有一怨家,秘密的将毒药掺在饮食中,他的父母以及亲族,不知食物已经下毒,照常吃暍。他回来之後,又将预为留着的美好食物,给儿子吃,他当时不饿,没有立刻食用,因念迦楼罗秘密观门,知食物中有毒,他虽知父母等,都中了毒,当时并未说破,因为怕父母知道之後,心中着急,反使毒性发作得更快,於是以方便对父母说:

『我现在不能吃,先要回到市上去,等回来再吃,因为我买了一颗无价的宝珠,放在柜子里,忘记上锁了。』父母听说儿子买了宝珠,非常高兴,也不阻拦,由他自去。
长者的儿子出门以後,就赶往一医生家,求取阿伽陀药,以便解除父母等的剧毒,得药後,飞奔回家,以乳酥和糖合煎阿伽陀。待药煎好後才告诉父母说:『请父母饮这甘露,这是雪山的阿伽陀药,因为父母都误服了毒药,我所以先要外出,就是要为父母及亲属求这不死妙药去的。』父母及亲族等,皆大欢喜,立服妙药,吐出毒气,不但没有被毒死,且因而延年益寿。

出家菩萨,就和这长者子外出求药一样。过去的父母,沈沦生死,现在的父母,不能出离,未来的生死,难得断尽,现在的烦恼,难以伏除,因为这些缘故,为了度父母及诸众生,激发同体大慈悲心,求大菩提,出家入道。善男子!这就名舍宅如杂毒药的甘美饮食。」
那时如来以偈重述说:

世间所有诸舍宅,说名杂毒甘美食;譬如长者有一子,聪明利智复多才,
善迦楼罗秘密门,能辨毒药巧方便。予有事缘往郦肆,暂时货易未还家,
父母宴乐会诸亲,百味珍羞皆具足。有一恶人持毒药,密来致之於饮食,
其子是时不在家,父母为儿留一分。举家误服杂毒药,子念观门知有毒,

三味和煎药已成,遂白诸亲速令服。如是所服如甘露,差诸杂毒皆安乐,
一切信心善男子,出家修道亦如是。为济父母及聚生,所服烦恼诸毒药,
狂心颠倒造诸罪,永沈生死忧悲海。割爱辞亲入佛道,得近调御大医王;
所服无漏阿伽陀,还生父母三界宅;令服法药断三障,当证无上菩提果。

尽未来际常不灭,能度聚生作归依,毕竟处於大涅槃,及佛菩提圆镜智。

「复次,善男子!出家的菩萨,常观世间一切舍宅,犹如大风,一刻也不能停留。为什么呢?善男子!在家人的心,常起妄想,执着虚幻的外境,不能彻底了解世间的员相,愚痴昏醉,在感触的境界中,颠倒一生。且又不常住一境,恶觉易起,善心难生,由於妄想的缘故,所以产生各种烦恼。因为有许多的烦恼,又造善恶诸业,依善恶业,自然就会招感五趣的果报,就这样的生死不断。惟具有正见的人,能使心下颠倒而作诸善业,因三种善根及信力等,增长法尔如是的无漏种子,便能起无漏种子三昧神通,如是如是的证圣相续。若能降伏妄想,修习正观,一切烦恼,自会完全永尽无余。」

当时智光长者向佛祈请说:「世尊!修习正观,有无尽法门,到底应该以那种正观,才能克服妄想。」
世尊告长者说:「善男子!应当修习无相正观,就能降伏妄想。唯观实性,不见实相,因为一切诸法的体性,本来空寂,无见无知,这才名为正观。若有佛子,安住於正念,这样的去观察,长时间的修习无为,妄想的猛风,自会寂然不动,自然圣智现前,证理圆成。善男子!这就名为贤圣,名菩萨,名为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因为这个缘故,一切菩萨,所以要降伏妄心,使永不再起,为了要报四恩,而成就四德,出家学道,息妄想心,经过无量劫,然後成佛道。」
那时如来并再以偈说:

出家菩萨观在家,犹如暴风不暂住;亦如妄执水中月,分别计度以为实。
水中本来月影无,净水为缘见本月;诸法缘生皆是假,凡愚妄计以为我。
即此从缘法非真,妄想分别计为有;若能断除於二执,当证无上大菩提。
凡情妄想如黑风,吹生死林念念起,四颠倒鬼常随逐,令造五种无间因,

三不善根现为缠,生死轮回镇相续。若人闻经深信解,正见能除颠倒心,
菩提种子念念生,大智神通三昧起。若能修习深妙观,惑业苦果无由起,
唯观实相真性如,能所俱亡离诸见。男女性相本来空,妄执随缘生二相,
如来永断妄想因,真性本无男女相。菩提妙果证皆同,妄计凡夫生异相,

三十二相本非相,了相非相为实相。若人出家修梵行,摄心寂静处空闲,
是为菩萨真净心,不久当证菩提果。

「复次,善男子!出家的菩萨,日夜常视世间舍宅,一切都是烦恼的产生处。为什么呢?如有一人,造立舍宅,以各种宝物加以装饰,造好之後,念念执着这舍宅是我所有,不属他人,我这舍宅,最为吉祥,是别人的舍宅所不能比的,这样的执着,就能产生烦恼。这自我意识和我所执着的一切,就是产生烦恼的根本,以致八万四千诸尘劳门,交相竞起,充满舍宅中。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在家凡夫,深深的贪着五欲之乐,妻子眷属,奴婢仆从,统皆具足。由於这些因缘,如是生老病死,忧悲苦恼,怨憎会合,恩爱别离,贫穷诸衰,以及求之而不得等苦,如影随形,如响应声,世世相续,永不断绝。如是众苦,非无所因,都是以大小烦恼而为根本。

一切财宝,固然可由追求而得,若是因缘不足,就不可强求,若要强求,也得不到。基於这个道理,一切烦恼的产生,是因追求而来。若没有追求的心,无量烦恼,都会断尽。然而现在这个身体,是众苦的依附之所,凡是有智慧的人,都应当厌离,如过去迦叶如来,为诸禽兽开示的偈语说:

是身为苦本,余苦为枝叶;若能断苦本,众苦悉皆除。
汝等先世业,造罪心不悔;感得不可爱,杂类受苦身。
若起殷重心,一念求忏悔,如火焚山泽,聚罪皆消灭。
是身苦不净,无我及无常;汝等咸应当,深生厌离心。

当时无量禽兽等,听了这偈语之後,因一念至诚忏悔,便舍恶道,转生第四天,觐见了一生补处的大菩萨,亲闻直趋究竟涅槃的不退大法。以是因缘,现在这个多苦的色身,犹如舍宅,一切烦恼,就是宅主。是故净信男子等,若发菩提心,出家入道,必得解脱众苦,都会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当时如来并再以偈说:

出家菩萨恒观察,舍宅所生诸烦恼。如有一人造舍宅,种种珍宝以严饰,
自念壮丽无能比,不属他人唯我有,工巧所修最殊妙,世间舍宅无能及。
如是分别生执着,以我我所为根本,入万四千诸烦恼,充满舍宅以为灾。
世间一切诸男女,六亲眷属皆圆满,以是因缘生众苦,所谓生老及病死,

忧悲苦恼常随逐,如影随形不暂离。诸苦所因贪欲生,若断追求尽诸苦。
是身能为诸苦本,勤修厌离趣菩提。三界身心如舍宅,烦恼宅主居其中;
汝等应发菩提心,舍离凡夫出三界。

「复次,善男子!出家菩萨,对於在家,当常作如下的观想。好像某大国中,有一大长者,家业豪富,财宝无量,由於多劫中的父子因缘,相续不断的修诸善行,声名远播。这位大长者,把所有的财宝,分作四分。
以一分生息,维持家业不衰;
以一分作为寻常日用所须;
以一分惠施贫穷孤独;
以一分救济宗亲以及往来客旅。
这样四分做法,从未改变,也无间断,父子相承,以成定制。後来有一子,愚痴顽劣,深深贪恋五欲之乐,任意胡为,大背父母教诫,不依四业旧规,大兴土木,亭台楼阁,倍於常制,众宝严饰,极尽侈华,以琉璃布地,宝窗交映,龙首鱼形,各尽奇巧,微妙音乐,昼夜不绝,享受五欲之乐,如同天宫,因此鬼神憎嫌,人天唾弃。

有一天邻家忽然起火,火势凶猛,随风蔓延,烧及库藏及诸楼阁,时长者子,见猛火起,极为愤怒,立即命妻子眷属并诸奴仆,进入楼阁,紧闭门窗;因为这愚蠢的处置,所有的人,全被烧死。在家凡夫,也和这情形一样,这世间的愚人,像长者子,诸佛如来,就像长者。世间凡夫,不遵从佛的教诫,造诸恶业,致坠三恶道,受大苦恼。因为这个缘故,出家菩萨,当观在家如长者子,不顺父母,致遭火灾,妻子俱死,善男子等,对人类世俗之乐,应生厌离之心,应当修清净行,求证菩提道果。」
那时如来又以偈说:

出家菩萨观在家,犹如长者生愚子,其家富有诸财宝,久远相承无阙乏。
先世家业传子孙,一切资产为四分,常修胜行无过恶,名称遍满诸国土。
金银珍宝数无边,出入息利遍他国,慈悲喜舍心无倦,惠施孤贫常不绝。
长者最後生一予,愚痴不孝无智慧,年齿已迈筋力衰,家财内外皆付子。

子违父命行放逸,四业不绍堕於家,造立七层珍宝楼,用绀瑠璃作窗牖。
歌吹管弦曾不歇,常以不善师於心,受五欲乐如天宫,一切龙神皆远离。
邻家欻然灾火起,猛焰随风难可禁,库藏珍财及妻子,层楼舍宅悉焚烧。
积恶招殃遂灭身,妻子眷属同殒殁,三世诸佛如长者,一切凡夫是愚子。

不修正道起邪心,命终堕在诸恶趣,长劫独受焚烧苦,如是展转无尽期。
在家佛子汝当知,不贪世乐勤修证,厌世出家修梵行,山林寂静离诸缘。
为报四恩修胜德,当於三界为法王,尽未来际度众生,作不请友常说法,
永截爱流超彼岸,住於清净涅槃城。

「复次,善男子!出家菩萨,应当把世间一切舍宅,看做一场大梦。譬如长者,有一童女,年方十五岁,端正秀美,时与父母共住於三层楼上,使爱女享受人间的欢乐,晚间与母同宿在宝床上,安然熟睡。不想这童女,梦见父母将他嫁与夫家,过了好几年,才生一子,五官端正,有聪慧相,全心抚养,日渐长大,已能学步。一日陪他在楼上玩,不慎从楼上跌下去,尚未坠地,就被一饿虎接着吞吃了。这时童女更加惊怖,大声哭叫,因而吓醒了。父母当即百般抚爱慰问,为何惊叫,童女羞涩地不肯说,她的母亲一再悄悄询问,童女才告诉她梦中的情形。

善男子!世间生死的有为舍宅,长处在轮回之中,未得真正的觉悟以前,你所经历的离合名位,常如梦中。生老病死、三界舍宅,也和那童女在梦中的虚妄分别一样。琰魔鬼使,忽然而至,也如饿虎於虚空中,接住婴孩而吞食之。一切众生,念念无常,老病死苦,也是如此。那有智者会爱乐这假合之身?以是因缘,在生死的长夜梦中,应该发菩提心,厌离世间,当得如来的常住妙果。」
那时如来又以偈重述说:

佛子至求无上道,当观舍宅如梦中。譬如富贵大长者,有一童女妙端严,
随其父母上高楼,观视游戏甚欢乐。女向楼中作是梦,分明梦见适他人,
後於夫家诞一子,其母爱念心怜愍。子上楼台耽喜乐,因危坠堕於虎口,
遂乃失声从梦觉,方知梦想本非真。无明闇障如长夜,未成正觉如梦中,

生死世间常不实,妄想分别亦如是。唯有四智大圆明,破合称为真妙觉。
无常念念如饿虎,有为虚假难久停,宿鸟平旦各分飞,命尽别离亦如是。
往来任业受诸报,父母恩情不相识,哀哉凡夫生死身,轮转三涂长受苦。
若知善恶随业感,应当忏悔令消灭,一切人天妙乐果,惭愧正见为所因,
应发坚固菩提心,被精进甲勤修学。

「复次,善男子!出家菩萨,当观想这世间舍宅,如牝马口海一样,喷出烈焰,吞纳四河,百川众流,无不烧尽。
譬如从前罗陀国中,有一位菩萨,名妙得彼岸,这位菩萨,有慈悲襟怀,常存利世之心,有一群商人,入海采宝,欲请这位菩萨同舟而行,使能顺利到达宝洲,即使遇到险难,也能安然渡过,不会发生阻碍。但这位菩萨年纪衰老,已到了百岁的高龄,起坐都要人扶持,行动已经无力。有一商主,亲至菩萨的住所,礼拜供养之後,向菩萨启请说:『我们欲入海采取珍宝,使永离贫穷,得大富贵,现在请菩萨和我一同前往。』

菩萨告诉商主说:『我现在已经衰老,体力微弱,四肢乏力,行动不便,不能入海了。』
商主恳求说:『惟愿大士,秉着慈悲心,哀悯我,接受我的请求,你只要安坐在船中,我就心满意足了。』
菩萨见他这样恳求,只好满他的愿,一同乘船入海,直向东南方向驶去。不想遇到了北风,把他们吹向了南海。风猛浪急,经过了七日七夜,发现海水,都成金黄色,好像熔化的金水一般。当时众商人问菩萨说:『这海水为什么都是黄金色呢?』

菩萨告诉他们:『你们应当知道,我们现在已经到了黄金大海,无量无边的紫磨真金,充满了大海,因为金宝交映,所以水都变成了金色。你们既然错了方向,漂到这黄金海中,应该各自勤求,设法归还北方。』
又经过了好几天,发现海水,完全是白色,就如航行在雪地上一般。菩萨又告诉他们说:『我们现在已到了真珠大海,白玉真珠,充满海中,珠映水色,所以纯白。你们应当努力同心,使船航向北方。』

又经过几天的奋闘,海水都变成了青色,像青色的琉璃一般。菩萨又告诉他们说:『你们现在又到了青玻璃海,无量无边的青玻璃宝,充满海中,水与玻璃之色交映,所以水成青色。』
又航行了好几天,海水变成了红色,像在血海中航行。菩萨又告诉大家说:『我们现在已到了红玻璃海,无量无边的红玻璃宝,充满海中,因宝色赤红,与水交映而成红色。』

又经数日,见海水变黑,像墨汁一般,遥闻猛火爆裂之声,好似大火焚烧乾燥的竹林,火猛声急,非常恐怖,这种情形,不但从来没有见过,也没有听说过。又见大火起自南方,火峰突起,高逾百丈,烈焰飞空,或合或散,火花四射,快如闪电,浓烟云涌,遮天蔽日,这样的惊险情状,也是从未曾见闻。船中商人,惊惶万状,以为身命难保。於是菩萨告众人说:『你们现在已陷於恐怖中,因为我们进入了牝马口海,都会被烧死。为什么呢?由诸众生的业增上力,自然天火能烧海水,若是天火不烧海水,在一日一夜之间,一切陆地,都要变成大海,所有众生,都会被洪水淹没。现在我们因遇着大暴风,漂流到了这里,我和你们都活不久了。』

那时船中,有千多人,同时悲号哀叫,挝胸顿足,号叫的说:『我们现在为了求取珍宝,漂流在大海中,又遇着这等险难,有什么办法,可以脱离此难啊!』这时同船的千多人,都至诚恳切,或称悲母,或称慈父,或求梵天,或求摩醯首罗天王,或求大力那罗延天,有的归依妙得彼岸菩萨,并祈求说:『惟愿菩萨,救济我们,得免此难。』
当时妙得彼岸菩萨,为了使众人脱离恐怖,特以偈开示说:

世间最上大丈夫,虽入死门不生畏;汝若忧悲失智慧,应当一心设方便。
若得善巧方便门,离诸入难超彼岸;是故安心勿忧惧,应当恳念大慈尊。

菩萨说偈後,就烧众名香,礼拜供养十万诸佛,发愿说:『南无十方诸佛,南无十方诸大菩萨摩诃萨众,四向四果一切贤圣,有天眼的,有天耳的,知他心的,众自在的。我为众生,运大悲心,弃舍身命,济诸苦难。现在我身,有一善根,就是受持如来不妄语戒,无量生中,未曾缺犯,若我一生有过妄语,现在这种暴风,就更加强劲。若是戒德非虚妄者,显以此善根回施一切,我与众生,当成佛道,若是真实不虚,愿此暴风,立刻停息,顺风随念而起,这些众生,就是我身,众生与我,等无差别。』

妙得彼岸菩萨,发起这等同体大悲的无碍大愿之後,暴风果然应念停止,便得顺风,使众人脱离了危难,到达了宝所,终於获得了各种珍宝。
那时菩萨告商人说:『这样的珍宝,是难逢难过的,你们因先世广行布施,所以得遇这等众妙珍宝;但是从前布施时,心存吝惜,故遇暴风。你们这些商人,采取珍宝,应该知所限量,不要放纵贪心,过份多取,以免又招致大难,应知众宝之中,还是以命宝为最珍贵,能保持性命,就是无价的珍宝。』

当时诸商人等,受了菩萨的教诲,都能知足,不敢多取,当时众生得免灾难,又获得了大珍宝,远离了贫穷,到达了彼岸。,
诸善男子!出家菩萨,也是这样亲近诸佛,以及善友知识,如彼商人,得遇菩萨,永离生死,到达彼岸,一如商主获得大富贵。世间所有的有为舍宅,如牝马口海,能烧众流,出家菩萨,也是这样审察谛观在家的过失。汝善男子,不染世间五欲之乐,厌离三界的生死苦难,所以得入清凉安乐大城。」
那时如来又以偈重述说:

出家菩萨观舍宅,如牝马海烧众流,譬如往昔罗陀国,有一菩萨名得岸。
具大富智巧方便,无缘慈悲摄有情,得是菩萨乘舶船,商人获宝超彼岸。
然是大士午衰老,不乐利他好禅寂,有一商主请菩萨,欲入大海求珍宝。
惟愿大士受我请,令我富饶无阙乏,於是菩萨运大悲,即使受请乘舶船。

时张大帆遇顺风,直往东南诣宝所,忽遇暴风吹舶船,漂堕南海迷所往。
经过七日大海水,悉皆变作黄金色,紫磨黄金满海中,宝映光现真金色。
复经数日大海水,变为白色如珂雪,真珠珍宝满海中,所以海水成白色。
又经数日大海水,变作绀青如瑠璃,青玻璃珠满大海,所以水作绀青色。

又经数日大海水,悉皆变作红赤色,红玻璃珠满海中,故变水色同於彼。
复经数日大海水,变为黑水如墨汁,如是天火所焚烧,海水尽皆如墨色。
此海名为牝马口,吞纳四海及众流,一切船舶若经过,有人到此多皆死。
天火炽盛如山积,爆裂之声如雷震,众人遥见心惊怖,号叫挞胸白大师。

於是菩萨起慈悲,不惜身命垂救护,暴风寻止顺风起,渡於险难至宝所。
各获珍奇达彼岸,永离贫穷受安乐,出家菩萨亦如是,亲近诸佛如商主。
永离火宅超真觉,犹如商人归本处,世间所有诸宅舍,如彼牝马大口海。
出家常厌於在家,不染世间离五欲,乐住空闲心不动,善达甚深真妙理。

或处人间聚落中,如蜂采华无所损,四威仪中恒利物,不贪世乐及名闻。
口中常出柔软音,粗鄙恶言断相续,知恩报恩修善业,自他俱得入真常。

那时智光及诸长者一万人等,异口同声对佛说:「善哉世尊!希有善逝!世尊所说的这些微妙第一、善巧方便、饶益有情的大法,我们都如佛所说的,已了解世间舍宅,犹如牢狱,一切恶法,都是从舍宅产生。出家的人,实在有无量无边的殊胜利益,由是我等,都极喜欢出家,希望现在将来,都享受清净法乐。」

那时世尊告诸长者说:「善哉!善哉!你们发心,乐欲出家。若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只要一日一夜,出家修道,就能在二百万劫中,不会堕入恶趣,常生善处,享受殊胜妙乐,值遇善知识,永不再退转,并得值遇诸佛授菩提记,终会坐金刚座,成正觉道。不过出家者,持戒最难,要能够持戒,才是真正的出家。」

时诸长者回答说:「世尊!我们愿持戒修诸梵行,愿我速出生死苦海,愿我速入常乐宝宫,愿我广度一切众生,愿我疾速证得无生智。」

世尊於是嘱咐弥勒菩萨及文殊师利说:「这些长者,付托给你们,劝令出家,受持净戒。」
时九千人,於弥勒前出家修道,受持佛戒。七千人等於文殊前出家修道,受佛禁戒。这些人既得出家,立即成就法忍,於如来秘密境界,不再退转。无量等人发菩提心,至不退转位,无数的天人,远离尘垢,证得法眼清净。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语译白话佛经
卷五
如何做一个清净比丘
当智光和诸长者,出家以後,他们立刻整理法服,五体投地,向如来顶礼,然後合掌恭敬地说:「世尊!我们听了佛陀开示在家的种种过失,真是前所未闻,现在已发菩提心,舍弃尘俗,剃除须发而作比丘。惟愿如来应正等觉,为我们及诸众生,演说出家的殊胜功德,使听到的人,都能发清净心,舍俗出家,远离垢秽之业,乐修梵行,使佛种不断。世尊的大恩,以无缘的慈悲,怜愍众生,就如对罗睺罗一样。仰祈佛陀开示出家的菩萨,应该怎样使道心坚定不移,怎样修习无垢的净业?怎样调伏这烦恼不安的妄心?」

当时世尊赞许智光及诸比丘说:「很好!很好!是真正的佛弟子,能为未来的一切众生,向如来请问这些事,是的,正如你所说,如来世尊,怜愍众生,犹如一子,平等无二。你现在仔细的听,好好的思量,我当为你分别演说。出家的菩萨,当如以下所说安住其心,以及修行无垢的净业,调伏烦恼的妄心。」
智光欢喜地说:「是的,世尊!我们很乐意恭听。」

佛告智光比丘说:「出家菩萨,应这样的安住其心,就是常作如下的观想:我现在已得人身,眼耳鼻舌等诸根具足,到底是从那里来,而在这里出生?我在三界中,将来又要生於何界?於四大洲中,又生於何处?六道之中,受生何道?是什么因缘,能够离开父母妻子以及眷属,出家修道,而後免受八难之身?
庄严劫中,过去千佛,都已涅槃。未来的星宿劫中,千佛尚未出世。现在贤劫中的千佛,几佛如来,已经出世,化缘已尽又入涅槃?尚有几佛,未曾出世?

现在这些众生,机缘尚未成熟,没有听闻过正法,要等到什么时候,弥勒菩萨才从兜率天下生人间,示现成佛?
在我身中,有什么善业?戒、定、慧学,当有何德?过去诸佛出世,既然都不曾遇到,将来出世的佛陀,我可以见得到吗?
我现在凡夫地,身、口、意三业烦恼,那一种最重?一生已来,造了些什么罪业,在什么佛前,曾种善根?我这个身命,还能活多久?

今天已过去了,寿命也就随着减少一天,像羊被牵着往屠场去一样,渐向死亡接近,没有办法逃避,身坏命终,又生於何处?如何能免除三恶道苦?我希望延年益寿,但却念念衰老,无时暂停,那有智者,会爱恋着这假合的身体。智光当知,出家的菩萨,不论昼夜,常是这样观察,所以不贪恋世间,享受五欲的乐趣,常精勤修习净业,一刻也不放松,像是要去掉压在头顶上的巨石,也好像救燃眉之急,心常忏悔过去所造成的罪业,安住如是四无垢性,一心修行十二种头陀行。调伏其心,如旃陀罗(印度阶级中的贱民),这样的佛子,才叫做真正的出家。

智光比丘,为什么说修行如旃陀罗,才是真实的修沙门行呢?由於旃陀罗於外出时,必须手执锡杖,不敢走路的正中,若有人接近他,就要振动锡杖,发出声音,使来人能听到,自己则背转身躯,避免与之照面,免损伤对方的尊贵。在大众中常怀着谦卑低贱的心,不敢轻慢任何人,被人呵责时,也不生怨恨心,从不想报复,受辱挨打,也默然接受,毫不瞋怒。

是什么缘故呢?因他自知种姓低贱,不能够和其他三种阶级平等,所以认为挨打受骂,乃理所当然,所以不会发怒而想报复。智光你当知道,出家修菩萨行的人,也应具备这样的心态。当知初出家的菩萨,剃除须发,如同初生的婴儿,好像另外换了一个人身。每天托鉢乞食,依靠施主活命,身着袈裟,如披甲胄,持锡杖而行,就好像手持戈矛,执智慧剑,破烦恼贼,修婴儿一般的心行,以求利益一切众生,所以一切贪、瞋、痴的三毒利箭,不能射入真正沙门的身中。

出家的菩萨,常以三种观想,修忍辱行,方名真正出家:一是观想一切众生,都是佛陀的化身,自己是实在的凡夫。二是观想一切有情众生,都是尊贵主人,将自己视作卑贱的僮仆。三是观想一切众生,皆如我的父母,我是他们的子女。出家菩萨,能常作这样观想,若是挨打受骂,自然就不会起报复的念头了,这就是善巧方便调伏其心。
智光比丘!你们仔细的听着,什么是四无垢性呢?即对衣服、饮食、卧具、汤药等四事,不论精粗,无所拣择,皆能心满意足,不贪求美好,这就名四无垢性。比丘们!为什么说这样四行是无垢性?智光当知,诸佛如来所说的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正道等三十七品菩提分法,皆是由这无垢性开展而来,有了三十七品菩提分法,才能使佛、法、僧三宝永不断绝,所以得名为无垢性。」
当时世尊并以偈说:

智光比丘汝谛听,出家菩萨所应作,无缘大慈摄弃生,犹如一子皆平等。
发菩提心求正觉,应作三种成佛法,心常住四无垢性,当修十二头陀行。
下心犹如旃陀罗,四威仪中作是念:十方无量诸菩萨,刹那刹那趣圣道。
彼既修证我亦尔,如何流转三界中? 恒居生死无量苦,我今是身住何界?

六道轮回处何道? 胎卵湿化受何生?  身口意业如何修?所造罪中何者重?
三性之心何心多? 如是微细观察已, 大慈大悲恒相续,大喜大舍为先心。
为有缘者说妙法,昼夜修心不暂停, 如去顶石救头燃,念三观门常不离。
观诸有情是佛身,唯我独处於凡类; 一切众生等尊贵,我为僮仆居卑贱;

世间众生同父母,我如男女行孝养。被他打骂不瞋嫌,勤修忍辱无怨嫉;
四事供养心不着,是则名为无垢性。三十七品菩提分,及以如来果报身,
如是殊胜无漏法,四无垢性为根本;不放逸行常修习,是名出家真佛子。
菩萨智种念念增,无漏圣道皆成就,速得超於无量劫,端坐华王法界中。

福智二严皆圆满,无边劫海利群生,由无垢性皆成就,证获如来常住果。

「复次,智光比丘!出家的菩萨,对於衣服,不应贪求美好,当不论粗细,随其所得,欢喜接受,使施者也生欢喜心而种福田。不要嫌弃粗恶,不能以巧妙的说词,诱使他人供施美衣华服,以符自己的贪心。
世间的凡夫,为贪求美衣华服,致造恶业,终堕恶道,经无量劫,不遇诸佛,不闻正法。受苦报完毕,再生人间,仍会贫穷困苦,所求不得,昼夜受苦恼逼迫,衣不蔽体,食不能养命。这样的众苦交迫,都是由於过去世,为了求贪美好的衣服,多杀生命,致造种种罪业的缘故。出家菩萨,就不是这样的,随其所得,不嫌粗恶,都以断愧心而接受,以充法衣,故能得十种优胜的利益:

一、能遮蔽身体,远离羞耻,具足惭愧,修行善法。
免受寒热,以及蚊蝇、恶兽、毒虫的侵害,能安然修道。
以能显现沙门的出家相貌,使见者欢喜,远离邪心。
袈裟就是人天宝幢之相,见者若尊重礼敬,得生梵天。
身披袈裟的时候,观想自如宝幢,这样能使众罪消灭,福德增长。
袈裟所以染成粗恶的颜色,可使不生贪爱,远离五欲火坑。
袈裟是三世诸佛所着的净衣,象徵烦恼永断,可作众生的福田。
身着袈裟,罪业消除,十善业道,念念增长。
袈裟好似肥沃的良田,能使菩萨增长道心。
袈裟犹如甲胄,一切烦恼毒箭,不能伤害。智光!你应当知道,因为这个缘故,三世诸佛,以及缘觉、声闻,现清净的出家相,都是身着袈裟,三种圣者,同坐解脱宝床,
执持智慧剑,破烦恼魔,同证入一味诸法实相之理,同证入清净的涅槃境界。」
当时世箪又以偈说:

智光比丘应善听! 大福田衣十胜利;世间衣服增欲染, 如来法服不如是。
法服能遮世羞耻,惭愧圆满生福田;远离寒暑及毒虫,道心坚固得究竟;
示现出家离贪欲,断除五见正修持;瞻礼袈裟宝幢相,恭敬生於梵王福;
佛子披衣生塔想,生福灭罪感人天;肃容致敬真沙门,所为不染诸尘俗;

诸佛称赞为良田,利乐群生此为最;袈裟神力不思议,能令修植菩提行;
道芽增长如春苗,菩提妙果类秋实;坚固金刚真甲胄,烦恼毒箭不能害。
我今略赞十胜利,历劫广说无有边。若有龙身披一缕,得脱金翅鸟王食。
若人渡海持此衣,不怖龙鱼诸鬼难;雷电霹雳天之怒,披袈裟者无恐畏。

白衣若能亲捧持,一切恶鬼无能近;若能发心求出家,厌离世间修佛道,
十方魔宫皆振动,是人速证法王身。
「复次,智光菩萨!出家的佛弟子,应当常以乞食自活,至死不改变这心志。什么缘故呢?一切有情,都须以食物而活命,是以乞食的利益无穷。你们应当知道,出家的菩萨,常行乞食,有十种殊胜的利益:
第一、常行乞食以自活命,自然出入自由,无所牵挂,灭除贪心。
第二、乞食的时候,先说妙法,使生善心,然後才自进食。
第三、为不肯施舍的人,发大悲心,为说正法,使能起施舍心而生胜福。
第四、依佛教示而行,提高持戒品行,使福德圆满,智慧无穷。
第五、因常乞食,不论七种傲慢心,或九种傲慢心,都会自然消失,由是众生恭敬是良福田。
第六、当乞食的时候,修忍辱三昧,降伏憍慢心,当得如来无见顶相,应受世间广大供养。
第七、你们佛子,随佛修学佛法,住持三宝,能广利有情。
第八、当乞食的时候,不为求美好饮食,以希望心,故意赞扬一切男子女人,诱使布施。
第九、当乞食时,须依次行乞,不应分别贫富贵贱的家庭。
第十、常行乞食,诸佛欢喜,是获得一切智的最佳因缘。

智光菩萨!我为你们略说乞食的殊胜利益,有如上十种,若详细的分别解说,是无量无边的。你们比丘等,以及将来凡发心求佛道的众生,都应该这样学习。」
随後又以偈说:
智光菩萨汝谛听!  出家大士应离贪;当发出世修行心,乞食头陀为根本。
凡夫住於有漏食,圣者悉依无漏食;有漏无漏诸圣凡,一切无不依食住。
我为汝等诸佛子,开演出世二利行;三世如来所称赞,乞食功德有十利:
偏称此行最为胜,出入自在无系缚;先令施主发初心,令趣菩提然後食;

为除悭贪说妙法,能趣大舍无量心;依大师教行乞食,增长无量诸梵行;
七九种慢自除灭,为诸人天所尊敬;如来顶相不可见,转妙法-轮化十方;
尽未来际传此法,使不断绝三宝种;若为饮食起妄心,不应赞叹诸男女;
起大慈悲平等意,不生分别贫与富;清净乞食佛所赞,一切种智从此生。

三世如来出於世,为诸求生说四食;段触思识为其四,皆是有漏世间食。
唯有法喜禅悦食,乃是圣贤所食者;汝等厌离世间味,当求出世无漏食。

「复次,智光菩萨!出家的佛弟子,对於医药,也不应贪求珍贵的药物,若是患了病,以别人煎过的弃药,或可治病的普通药物就可以了。或采用一般药用的野生果类,如诃梨、毘梨、阿摩勒等果。总之当以价钱低廉的为是,甚至终生只服弃药,不求珍贵,这样是名真实的沙门。出家佛弟子如果常服弃药,可获得十种殊胜利益。是那十种呢?
第一、不会为了药物而求人,水息贪心,安住正念。
第二、修不净观容易成就,使能坚定出世的道心。
第三、对於珍味不起贪着,能速证正智,餐禅悦法味。
第四、对於世间一切财物,常能知足,可早日获得解脱。
第五、不接近世间的一切凡夫,常亲近出世的清净善友。
第六、对於他人煎服过的弃药,尚不嫌恶,对於饮食精粗,当更不会计较,而获得解脱自在了。
第七、身有病时,尚不希望服用珍贵的药品,对其他一切,必然也看得很淡,能得一切世间的普遍尊敬。
第八、能很快的调伏一切烦恼病,证得如来常住不变的清净法身。
第九、永远断除欲、色、无色等三界的一切烦恼,能治疗众生身体上及心理上的重病。
第十、能遵照佛陀的教示修菩萨行,使福德智慧两皆渐趋圆满,终能证得大菩提圣果。

智光你应当知道,我现只为你略说服弃药的十种利益,这样的妙行,不论过去、现在、未来的出家菩萨,都要共同修学的。你们都应当为众生演说,广为弘扬,不要使这种妙法失传,就是为如来广设供养了;这是世间任何财物供养所不能及的。能这样,对於菩萨行,不会再生退堕心,将能很快的证得无上正等正觉的佛果。」
当时世尊并以偈说:

智光比丘汝善听!  出家所服无垢药,菩萨妙行此为先,众生有病如己病。
以大悲恩救众苦,复用慈心施安乐,最上妙药与他人,前人所弃而自服。
菩萨不择贵贱药,但疗众病令安稳,取他所弃之余药,饮服以充治所疾。
取他弃药有十利,三世如来共称赞。虽求医药不近他,永息追求住正念;

不净观门易成熟,而能远作菩提因;不着甘味离诸贪,当求法喜禅悦食;
於世财宝能知足,获得无漏七圣财;舍彼凡愚不共住,亲近圣贤为良友;
由是不嫌众弃药,亦於饮食断贪求;珍膳妙药不希望,世间所以咸尊重;
能疗身心烦恼病,悟得真如法性身;永断三界诸习气,证得无上真解脱;

能顺佛教趣菩提,福智圆成报身果。汝等佛予皆修学,当坐金刚真道场。

「再次,智光!出家的菩萨,当远离喧闹的环境,安住於清净幽寂的阿兰若,修摄身心,无量千岁,以求佛道。过去、现在、将来三世的如来,都要离开一切喧闹的环境,安居於寂静的处所,才能精勤用功,修习万行,得证菩提道果。缘觉、声闻及一切圣贤,能够证得圣果,也都是这样,要远避尘嚣的。寂静的阿兰若,有十种功德,能令人证得菩提道果。是那十种殊胜功德呢?
住阿兰若,能得自由自在,不受干扰。行、住、坐、卧四威仪中,皆能如法,不至以他人当前,才刻意收摄身心,因道心已坚,一举一动,无一不合——规范。
没有我所贪爱的东西,自然也没有自我的意念,这就名为阿兰若,因宿树下或岩洞之中,无所执着的缘故。三、对于衣服床座等,没有贪爱和分别,自然烦恼渐薄,於是当可卧四种无畏的床座;也就是佛陀登座说法的时候,具备的四种无畏心态,即
1一切智无所畏。因佛陀具备了一切智,再没有能胜过他的,所以无所畏怯。
2漏尽智无所畏。佛已断除一切烦恼,不再受一切世事所扰乱,所以无所畏。
3说障道无所畏。佛在外道邪师众中,说正法道,不会为邪师外道所蒙蔽,所以无所畏。
4尽苦道无所畏。佛为众生说苦谛法,令众生脱离苦海,所以无所畏。
阿兰若处,远离尘嚣,贪、瞋、痴三毒,自然微薄,因为没有引发贪瞋痴的外境。
因为住阿兰若,已舍弃追求人天的五欲乐趣,自能进修超欲界的禅定,甚至可得出世的闻、思、修慧。
六、能舍弃城市尘嚣闹区,安住幽寂的林泉,为修习佛道,不顾虑自身的危险。
七、能乐於安住幽寂的阿兰若,自因境静而心也易静,心与境都静了,当易得禅定,既得禅定,那么对世间一切事业,都易成就了;因为有了定力,自然可以克服一切艰难困苦。
八、既能克服世间一切困难,能成就世间事业,以这一切世间事业为基础,进而修出世间事业,当然也易於成就,因禅定力能克服障碍,这都是由於住阿兰若的缘故。
九、阿兰若处,好像虚空,虚空能包罗万物,阿兰若就似包罗三昧的虚空,百千种三昧,皆能於阿兰若中修得。十、住阿兰若,不但以阿兰若为舍宅,因心清净遏满虚空而无障碍,亦不异以虚空而为舍宅。

智光!你当知道,阿兰若处,有这样的无量功德。由於这个因缘,所以出家的佛弟子,宁愿舍弃生命,也不要离开山林寂静之处,若是为听讲佛法,或者为了供养病患、师僧、父母等原因,离开阿兰若,进入城市村庄中,也应事毕就速回。如果有特别原因,不能立刻返归阿兰若处,也应当这样想:现在寄身市镇中,也像在山林中一样,所得财物,皆虚假如梦,不应贪爱执着。这样的佛弟子,才能名为出家的菩萨。」
当时世尊并以偈说:

远离喧闹处寂静,此是神仙所居处;三世菩萨求菩提,於兰若中成正觉。
缘觉声闻诸圣众,亦於此处证菩提;住阿兰若获十利,能令证得三乘果。
自在游行如狮子,四威仪中无系缚;山林树下圣所乐,无我我所名兰若;
衣服卧具无系着,坐四无畏师子座;离诸烦恼名兰若,一切贪爱无所着;

常居物外厌尘劳,不乐世间五欲乐;远离愦闹寂静者,弃身舍命求佛道;
能住寂静无人声,於诸散乱心不起;世出世间诸善业,心无障碍皆成就;
由是兰若为根本,能生百千诸三昧;以大空寂为虚空,行者身心无障碍;
具足如是十胜利,是故聚圣常居止。智光汝等诸佛予,若欲速成一切智,

乃至梦中莫舍离,阿兰若处菩提道。我灭度後发心者,而能住於兰若处,
不久当坐宝华王,证得法身常乐果。

当时世尊说以上法要的时候,有无量百千初发心的人,於无上佛道,获得不退转的信心。智光等诸菩萨众,得陀罗尼,具大神通。百万人天发菩提意,悟三解脱。
这时候如来又告大众说:「若有净信的善男子、善女人,听了以上所说四无垢性的甚深法门,而能够受持,或读习、解说、书写,这样的人,所生之处,必会遇到善知识,对於修菩萨行,永不会再退堕,也不会受诸业烦恼的扰乱,并且现世就可获得大福报、大智慧,能住持三宝,得自在力,承继佛种,使不断绝。命终之後,必生知足天宫,觐见弥勒菩萨,证不退转,将来在龙华初会中,就得闻正法,受菩提记,速成佛道。如果愿生十方佛土,随他自己的意愿而得往生,见佛闻法,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道,永不会再退转。」
幽栖山林好修行

佛陀说完阿兰若十利等大法後,当时会中有一位大菩萨,名常精进,承佛的威神力,立刻从座位上站起来,偏袒着右肩,以右膝跪地,恭敬地合掌请问佛陀说:
「世尊!如佛所说的,阿兰若处是菩提道场,若是有发心求菩提道的,就不应该舍离阿兰若处。可是在阿兰若中,本来就有很多众生,如虎、豹、豺、狼、毒虫等恶兽,以至飞鸟猎人等,这些众生,既不认识如来,不曾听闻正法,又不尊敬僧宝,这些众生是没有善根的,只互相残害,离解脱道实在很遥远。为何不能速成佛道?佛陀为什么令修学人住阿兰若,说是能速得成佛呢?惟愿世尊为诸众生,分别解说,使断疑生信,令生欢喜,而发菩提心,依法修行,永不退转。」

当时佛告常精进菩萨:「很好!很好!善男子!你以大慈心,请问如来清净解脱之道,利益将来诸修行人,实在功德无量。你仔细听着,并好好的思惟分析,我现在为你分别演说阿兰若处种种功德。」
常精进菩萨恭顺地答:「是的,世尊!我们都会欢喜地恭听。」

随後佛开导常精进菩萨说:「如你所问,住阿兰若处,如果能够得成圣果,那么山林之中,很多的众生,又是什么缘故,不能够成佛?当知这两者是不可以相提并论的。是何道理呢?因为那些众生,不认识佛、法、僧三宝,不知厌足,又不能分别善恶,在山林中,虽然蕴藏着各种世间珍宝,也是不识不知。
菩萨就不是这样的,善男子!菩萨能知道佛、法、僧是出世的三宝,对於山林中蕴藏的世间七珍宝物,都能辨别各自的颜色形状,虽知蕴藏处所,但不会贪求,甚至不愿见到,何况求取据为已有?因菩萨出家修行,愿心坚定,不惜身家性命,舍离父母等六亲眷属,乐於安住山林。并常这样观察:『假使这三千大千世界,将要毁灭的时候,会同时出现七个太阳,高温笼罩之下,必普遍发生火灾,焚毁万物,日、月、星、辰,妙高山王以及七大金山和铁围山等,都会同时散灭;纵居三界顶端的非非想天,到八万劫的最後,仍然会堕落下界;转轮圣王,虽然有千子围绕,七宝眷属随侍,四洲归服,但福报享尽,大限到来时,也不能多留片刻。我现在也是这样,纵然能保持寿命百岁,七宝具足,享受人间各种快乐,一旦死神降临,终逃不出无常的定律。』

也常作这样思惟:『我现在不如代父母及愚痴众生,修超出三界的菩萨行,将来证得金刚不坏的身体,再来三界之内,精进不息,救度父母。』因发了这样的菩萨大心,所以安住阿兰若。
既发大愿,又立誓以自励,以求圆满愿行,於是上根的菩萨自誓说:『愿我在未成佛以前,不居屋舍,露天席地,刻苦精进,常坐不卧。』中根的菩萨自誓说:『愿我末成佛以前,於树林中,专心修道,常坐不卧。』下根的菩萨自誓说:『愿我在未成佛以前,只居石室,常坐不卧。』

上、中、下三等根机的出家菩萨,各坐本座,作如是念:『过去菩萨坐於此座,而能证得陀罗尼门,功德自在。过、现、未来诸菩萨等,都於此座得陀罗尼门,修证自在;我现在住此阿兰若,也是这样,必将成就陀罗尼而得自在,若是不能成就而得自在,就决不舍离阿兰若处。』

由於菩萨的根机不同,誓愿求证的道果也就不一样。
有等菩萨没有圆满证得慈、悲、喜、舍等四无量心以前,决不离开阿兰若处。
有等菩萨,在没有圆满证得天眼、天耳、神足、他心、宿命等五种神通力以前,决不离开阿兰若处。有等菩萨,在没有圆满成就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等六波罗蜜以前,是决不会离开阿兰若处。
有等菩萨,在没有圆满成就各种善巧方便以前,是决不会离开阿兰若处。
有等菩萨,若不能调和一切众生的身、口、意等三业,制止他们的各种恶行,就决不会离开阿兰若处。
有等菩萨,若不能圆满修习布施、爱语、利行、同事等四种摄受众生的法,就决不会离开阿兰若处。
有等菩萨,在没有修习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等六念方法以前,是决不会离开阿兰若处。
有等菩萨,在没有成就博学多闻及证得智慧以前,决不离开阿兰若处。
有等菩萨,在坚贞下栘的信力没有建立以前,决不会舍离阿兰若处。
有等菩萨,在没有断除六十二种邪见以前,决不会离开阿兰若处。
有等菩萨,在没修习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等八正道以前,是不会离开阿兰若处。
有等菩萨,在没有永远断绝烦恼、所知二障的习气以前,是决不会离开阿兰若处。
有等菩萨,在没有圆满证得应病与药的微妙智慧以前,就决不会离开阿兰若处。
有等菩萨,在没有圆满成就大菩提心以前,决不会离开阿兰若处。
有等菩萨,在没有圆满证得恒河沙数三昧以前,决不会离开阿兰若处。
有等菩萨,在没有成就无量的神通以前,永远不会离开阿兰若处。
有等菩萨,以禅定中的神通力,见内空、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第一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始空、散空、性空、自性空、诸法空、不可得空、无法空、有法空、无法有法空等十八种空,但心不惊疑,这等大事若没有成就以前,永远不会离开阿兰若处。
有等菩萨,在没有圆满证得一切智慧以前,决不会离开阿兰若处。
有等菩萨,在没有圆满证得一切种智以前,永不会离开阿兰若处。
有等菩萨,在尚没有修习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正道等三十七种菩提分法以前,永不会离开阿兰若处。
有等菩萨,在没有圆满六度万行,位登十地圣位以前,永远不会离开阿兰若处。
有等菩萨,於百劫之中,若不能修行相好善业以前,决不会离开阿兰若处。
有等菩萨,在没有圆满证得如来的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大圆镜智等四智,永不会离开阿兰若处。
有等菩萨,在没有圆满证得大涅槃以前,永不会离开阿兰若处。
有等菩萨,坐金刚座上,在没有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果以前,就永不起座,这就名为菩萨的阿兰若行。这是以大誓愿为根本,趋向解脱为目的,自与原住於山林的禽兽及猎人隐士之类不同。
善男子!出家的菩萨,因发菩提心,入住於山林中,以上说的三种座,旨在磨炼身心,经三大劫,修习六度万行的法门,最後必得无上正等菩提佛果。」
当时,世尊又以偈说:
昔诸如来因地时,住阿兰若离尘处,伏断烦恼所知障,超过三界证菩提。
过去菩萨修行愿,以阿兰若为舍宅,阿僧只劫修福智,十地究竟证三身。
未来菩萨求佛果,入於深山修妙行,断除二障生死因,当证三空真解脱。
现在十方诸菩萨,修持万行住空闲,不惜身命求菩提,念念证得无生智。

若欲速证深三昧,因修妙定超神通,阿兰若处心无诤,能变大地为七宝。
若欲游戏十方国,往来自在运神通,供养诸佛利群生,住阿兰若无畏处。
欲证有无如幻智,了达诸法本来空,住阿兰若菩提场,令众亦入真解脱。
若欲速得如如智,证会诸法如如性,尽大劫海利群生,当住兰若空寂处。

若人欲得难思智,妙高山王纳芥子,山王芥子不坏相,入於兰若神通室。
若人欲得无碍智,以一妙音演说法,随类众生各得解,当住兰若修妙观。
若欲无生及无灭,应现十方诸国土,放光说法利群生,莫离兰若空寂室。
若以足趾按大地,令十方界皆振动,观相发心除邪见,当住兰若观自心。

若欲诸佛出现时,最初献於微妙供,檀波罗蜜皆圆满,住阿兰若修妙行。
若人於佛涅槃时,最後供养成檀义,永断贫穷及八难,誓愿住於兰若中。
若欲福智皆圆满,未来诸佛临涅槃,受佛付嘱广弘愿,住阿兰若修六念。
若於诸佛涅槃後,结集遗法度众生,助於诸佛赞真乘,住阿兰若空寂舍。

人天大师薄伽梵,难见难遇过优昙,若欲奉觐修供养,当住兰若弘悲愿。
众宝之尊法为最,成佛化利皆由此,如人欲得常听法,住阿兰若修梵行。
始从今身至佛身,常愿发心弘正教,乃至未得大菩提,念念不舍阿兰若。
若人欲报父母恩,代於父母发誓愿,入阿兰若菩提场,昼夜常修於妙道。

若欲现世修福智,当来不堕八难中,如是有情发善心,住阿兰若修悲愿。
三世菩萨求真觉,得道涅槃兰若中,是故名为大道场,三乘圣众皆同处。
菩萨厌苦入山林,为度群生求圣道,自未成佛先度他,六度四生皆悲愍。
上根菩萨居露地,中根菩萨居叶中,下根菩萨居石室,未成佛道常不卧。

三世菩萨住兰若,得陀罗尼自在力,今我誓同菩萨心,未得总持恒止此。
得大菩提在兰若,入大圆寂由住处,菩萨起於金刚智,断惑证真成妙觉。
广化众生游聚落,为求寂灭乐山林,万行因满果亦圆,尽未来时度群品。

世尊演说这些出家菩萨的阿兰若行以後,当时有无量的菩萨,证入极喜地。有恒河沙数的菩萨,永远舍离了相用微细烦恼,得证不动地。有不可以言语说明的无数菩萨摩诃萨,断除了一切障碍,证登妙觉地。有无量无边的众生,发无等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有九万七千众生,远离尘垢,得法眼清净。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语译白话佛经
卷六
离世修行的因缘
世尊演说菩萨的阿兰若行以後,会中有位大菩萨名叫乐远离行,惟恐佛陀所说,会中的大众,尚有不完全明白的,当即秉承佛陀的威神力,从座位上起立,为诸菩萨,对阿兰若行,作补充演绎,於是普告一切菩萨说:「凡出家的菩萨,安住於阿兰若中,应当这样想:『我是什么因缘,远离世间一切,安住於阿兰若处,修清净妙行?各位佛子,一心谛听,我现在承佛力的加持,为你们分别演说阿兰若行。」

诸菩萨同声说:「太好了,大士!你能为我们及将来求菩萨道的人,说菩萨法,我们是很乐意听的。」
乐远离行菩萨继续对大家说:「一切世间,都有许多令人恐怖的事,出家的菩萨,厌恶世间种种恐怖,所以舍离父母及诸眷属,住於阿兰若处,修远离行。

到底有那些恐怖呢?由於观念的各自不同,所见也并不一样,有等菩萨以执着有一真实的自我,最为恐怖。因为一切烦恼,皆由这我而产生,若没有我,自然也就没有一切烦恼了。
有等菩萨,以执着我的所有,最为恐怖。因有这一占有欲,故起种种恶念,造种种恶业,乃产生种种烦恼。
有等菩萨,却说七种我慢心,为产生烦恼的主因,是很恐怖的。我慢的本质,是恃己凌人,既有此心,对一切善法,不能虚心接受;对一切善人,不能诚心恭敬尊重;於是产生种种烦恼,甚而导致相残相杀,而使自己身败名裂,人格堕落,所以我慢心是很恐怖的。

有等菩萨,认为贪、瞋、痴三毒是产生烦恼的根源,最为恐怖。因为这三毒能使人造种种恶业,以致轮回於三恶道中,受无量苦报,所以三毒是最令人恐怖的。

有等菩萨,以财、色、名、食、睡等五欲之乐,最为可怕。因为世人贪恋於五欲之乐,难免沦堕三恶道,或生没有佛法的世界,或生长寿天,或生而盲聋瘖哑,或为世智辩聪之士,或生於佛前佛後等八难处,不见佛,不闻法,永不得真正解脱。譬如世间有种七步蛇,毒性剧烈,若人被咬,走不出七步,必然毒发身死。一蛇的毒液尚能致人於死地,何况五条蛇,共同咬伤,中毒必更强烈,岂能保全性命?

世间的五欲,就像五条毒蛇,每种欲乐,都能引起八万四千微细尘劳,迷惑愚人,使堕地狱、饿鬼、畜生等恶道,或使生於其他五种难处,受各种大苦恼。贪求五欲之乐,已经这样可怕,何况普遍贪恋世间一切尘境。虽然过去有如恒河沙数的佛陀,出现於世,说法教化,但都如白驹过隙,瞬息即逝,这些贪恋五欲之乐的愚痴众生,始终没有机缘见佛闻法。他们常以恶道为家,长住八难之处,以难处为乐园,永远舍不得离开。过去有佛,欲使众生厌弃五欲之乐,特以偈语教化说:

譬如飞蛾见火光,以爱火故而竞入;不知焰性烧燃力,委命火中甘自焚。
世间凡夫亦如是,贪爱好色而追求;不知色欲染着人,还被火烧众来苦。
譬如群鹿居林薮,贪於丰草而自养;猎师假作母鹿声,群鹿中箭皆致死。
世间凡夫亦如是,贪着种种可意声;不知声能染着人,还受三涂诸苦报。

譬如蜜蜂能飞远,游於春林采众花;为爱醉象颊上香,象耳因之而掩死。
世间凡夫亦如是,爱着一切受用香;不知香能染着心,生死轮回长夜苦。
譬如龙鱼处於水,游泳沈浮而自乐;为贪芳饵遂吞钩,爱味忘生皆致死。
世间凡夫亦如是,舌根躭味以资身;杀它自活心不平,感得三涂极重苦。

譬如白象居山泽,自在犹如师子王;欲心醉乱处昏-迷,追寻母象生贪染。
一切凡夫亦如是,趣彼妙触同狂象;恩爱缠绵不休息,死入地狱苦难量。
世间男女互贪求,皆由乐着诸色欲;人天由此故缠缚,堕坠三涂黑暗中。
若能舍离贪欲心,住阿兰若修梵行;必得超於生死苦,速入无为常乐宫。

有等菩萨,以贪求很多的财宝为恐怖。对自己的财宝,积聚惟恐不多,日夜不停的追求,且非常吝惜,自己也不肯享受,不要说施给贫穷的众生了。对於自己的财宝,百般保护,生怕有所损失;
对於别人的财宝,却又希望使他遭受损毁而减少。以这样的因缘,身死之後,堕大地狱,受无量的苦报,这种苦报,名为第一正感苦果。
这等众生,从地狱出来以後,又受畜生报,身常劳苦,水草都不易得饱食,这样也要经过很长的时间,以偿还损毁他人的财宝。这样所受的众苦,名为第二正感的苦果。畜生报後,再生於饿鬼道中,受饥渴苦,无量千劫中,听不到浆水饮食的名称,不要说是饥餐渴饮了。他的咽喉细如针尖,腹大有如山岳,纵然得到了饮食,立刻就会化为火焰,这样的苦痛,名为第三正感的苦果。
在三恶道中受苦完毕,才能再生於人间,但仍是贫穷下贱之身,听受别人使唤,追求任何财宝,都不能如愿,任何时地,都不能自由自在,这样的余报,名为相似果。一切菩萨,分明知见这种因果关系,因此常怀恐怖之心,所以急求解脱。由於以上所说种种恐怖心理,所以远离眷属,住於阿兰若处,静修清净梵行。
有等菩萨,以如饥如渴的贪爱心,是可怕的。因对於没有得到的一切财宝,日夜追求,贪而无厌,由是而起种种烦恼,造种种恶业,所以菩萨对渴爱心,心生恐怖。

有等菩萨,以出主入奴的各种法见,是令人恐怖的。因为这是所知障的根源,有了所知障,对一切事理、境界,都不能如实观察,更不能如实明了或亲证,所以菩萨对法见,心生恐怖。
有等菩萨,以六十二种外道见解,是令人恐怖的。因为众生一旦入邪见林,就会被各种邪见所迷惑,很难舍邪归正,易入难出,故菩萨对邪见,心怀戒惧。

有等菩萨,以疑心而为恐怖。因对真正的正法起疑惑,自不能信受奉行,所以菩萨对疑心,感到很可怕。
有等菩萨,以断见是令人恐怖的。因为断见的人,一定执着没有後世,否定因果,毁谤三宝,造各种恶业,生大邪见,必堕地狱,所以菩萨对断见,心生恐怖。

有等菩萨,以常见是令人恐怖的。凡具常见的人,认定人生生世世是人,畜生就生生世世都是畜生,其他各类众生,都是如此,不会因善恶业而有所变易,否定善恶因果变易,也会因此造恶,所以菩萨视断见为恐怖。
有等菩萨,观察嫉妬心是可怕的。因不愿见他人荣显,常怀恶心,见他人功德,不肯随喜赞叹等等,必招无量苦报,故菩萨对嫉妬心,感到恐怖。

有等菩萨,以掉举而为恐怖。因掉举而使心神散乱,致禅观不能成就,故菩萨对此,心怀恐怖。
有等菩萨,以不信心而为恐怖。对三宝没有信心,如人没有手一样,虽身入宝山,终不会有所获得,没有信心的人,虽遇三宝,也会一无所得。
有等菩萨,以没有惭心为恐怖。内无羞耻之念,瞒心昧己,广造恶业,而不重法,业障无明,难得见佛,所以菩萨视为恐怖。

有等菩萨,以没有愧疚心而为恐怖。若没有愧疚心,不明是非善恶,忘恩背义,胡作非为,忝不知耻,造恶必然受报,轮回生死,出入三恶道,受无量苦,所以菩萨心生恐怖。
有等菩萨,以忿恨心等为恐怖。忿恨心不但伤人,而且损己,互为仇怨,没有了时,多生多劫中,为进修佛道的障碍,所以菩萨以为恐怖。

有等菩萨,以彼忘失而为恐怖。对於所闻的善法,不能记忆而受持,忘失文意义理,增长愚痴,所以菩萨对此生恐怖心。
有等菩萨,甚至以一切不善的恶业而为恐怖。什么缘故呢?菩萨观一切恶业,为生死因,所以轮回三界,不得超脱,於是而生无量无边恐怖,这种种恐怖,皆能障碍出世胜法,所以菩萨心怀畏惧。
有等菩萨,以贪欲、瞋恚、昏睡、掉举、疑惑等五盖为恐怖的。因这五种烦恼,都能盖覆菩提心,阻碍菩提进路。

有等菩萨,以憎恶心是恐怖的。因憎恶众生,自然就对各种众生,没有怜悯心,既没有怜悯心,当然不会起大悲心,这样就不能普度众生,於菩提行必然退堕。
有等菩萨,以破戒垢为恐怖的。因戒为定慧的根本,若破戒必难成定慧之果,所以菩萨视破戒而生恐怖。
有等菩萨,以忧恼而为恐怖。因忧悲苦恼,必滋生诸多妄想,致心不能专一,妄想交织,一切善业,都难望有所成就,所以菩萨观忧恼而生恐怖。

有等菩萨,以恶作心而为恐怖。因有这恶作心,每有善行,事後必然懊悔,作善而生追悔心,则善业难成,所以菩萨观恶作心而生恐怖。
有等菩萨,认为狂醉是可怕的。因狂醉而失去常理知见,对於一切善恶是非,不能辨识,黑白不分,胡作非为,所以菩萨观此而生恐怖。

有等菩萨,以非时死而为恐怖。因死於意外,很难保持正念,不能随念往生,或随业而入三恶道中,所以菩萨观非时死而生恐怖。
有等菩萨,以妄语业而起恐怖。因为犯了妄语戒,将来生生世世,所有言说,一切众生,都不相信,即使到了果地,说真实语,众生也不信受,所以对妄语而生恐怖。

有等菩萨,认定无常是永恒,以不净为净,以不乐为乐,无我认为是真实的我等四种颠倒妄执为恐怖。因这四种颠倒妄计,是众生轮回生死的主要原因,所以菩萨观此而生恐怖。
有等菩萨,视恶友为恐怖。因结交不善的朋友,必为引诱而造恶业,退失善心,恶业增长,必然堕落,所以菩萨对恶友而生恐怖。
有等菩萨,以色、受、想、行、识等五蕴魔为恐怖。因为由这五蕴假合而成的身心,是从烦恼而生,既成身心,自起无量无边的烦恼,由於这许多的烦恼,广造不善业,受这些恶业的牵引,堕大深坑,求出难期,以此因缘,菩萨乃生恐怖。
有等菩萨,对烦恼感到恐怖。因为大小烦恼,能令生死相续,菩萨心退失,致堕恶道,所以菩萨心生恐怖。
有等菩萨,厌患死魔,对死魔感到恐怖。因生死不能自由,虽发了菩提心,但尚未获得不退转的地步,一旦身坏命终,难免退堕,所以菩萨对死魔心生恐怖。

有等菩萨,对诸天魔感到恐怖。因欲界之内,到处充满了天魔的眷属,阻碍行者修习圣道,诱使退失菩提心,故菩萨对天魔而生恐怖。
有等菩萨,对无记心感到恐怖。因无记心是处於恍惚状态,善恶不分,是非不明,悠悠忽忽,对一切善法,不能精诚进修,空过时日,退失善业,到头来一无成就,所以菩萨视为恐怖。
有等菩萨,对世间的八难,感到恐怖。因为一堕入八难之中,就展转於黑暗境界,生死长夜,难遇光明,不易超脱,所以菩萨心生恐怖。

有等菩萨,观地狱而生恐怖。一旦堕入地狱,就要经无量劫,受大苦恼,难得解脱,所以菩萨心生恐惧。
有等菩萨,观察堕畜生道而生恐怖。因为堕入傍生道中,受愚痴报,没有智慧,经无量劫,难得脱离畜生身,所以菩萨视之而生恐怖。
有等菩萨,见饿鬼道的惨状而生恐怖。因恒河沙数劫中,受饥渴之苦,不但听不到浆水的名称,且难得值遇佛法僧三宝,实在不易解脱饥渴之苦,所以菩萨心生恐怖。

有等菩萨,观想欲界生而感到恐怖。以生於欲界,烦恼纷起,因而造各种恶业,易堕落三恶道中,所以菩萨观欲界而感到恐怖。

有等菩萨,以彼色界而为恐怖。因生色界,虽能威仪具足,清净禁戒,但仍有潜伏的烦恼,能妨碍进入更深的禅定,所以菩萨观色界而感到恐怖。
有等菩萨,对无色界感到恐怖。因三界之中,以无色界最寂静,好像涅槃境界,众生不知,妄执为究竟解脱的涅槃境界,一旦劫尽命终,仍难免随所造恶业,堕落地狱,遭受苦报,所以菩萨观无色界而生恐怖。
有等菩萨,以数数生死而感到恐怖。因一旦生在邪见之家,就难得出离的缘故。

有等菩萨,厌离生死,对生死感到恐怖。因生死中,常有生老病死之苦,此死彼生,轮转不息,常受各种苦恼,障碍菩萨求涅槃道的行持,所以菩萨视为恐怖。
有等菩萨,对世间闲话,感到恐怖。因闲言闲语,常使心神散乱,荒废时日,妨碍善业的缘故。
有等菩萨,观察心、意、识三者而生恐怖。因为心意识三,都是虚妄分别心,因有此心,才有妄境,妄境又成妄因,展转循环,永无出期,而且妄心妄境,变化莫测,行相难知,所以菩萨对此感到恐怖。

若是在家的俗人,常受世俗因缘的牵连,昼夜扰乱,不得安宁,终难逃出五欲的缠缚,不能证到没有恐怖的境地。
过去的诸大菩萨,所以能断除种种恐怖,是因为能离开五欲交织的俗家,安住於清净的阿兰若中,故能证到无所恐怖,乃可收摄身心,求证无上菩提佛果。
将来的诸大菩萨,欲求证无上菩提佛果,也当安住於清净阿兰若中,先证得无恐怖法。
现在十方诸大菩萨,亦因安住於阿兰若中,摆脱一切障道因缘,得无恐怖法,方可求证无上菩提佛果。
你们应当知道,不论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菩萨,都须收摄身心,使万念归一,安住於阿兰若,调伏一切妄想,方能永离恐怖,得证究竟菩提圣果。

其次,出家的菩萨,到底应该作什么?想什么?不论昼夜,应当常作这样的思惟:
世间所有恐怖的事,皆是由我而产生,由於执着有一实在的自我,才有种种恐怖。
一切恐怖皆以我为根本,一切恐怖由我爱而生,
一切恐怖由我想而生,一切恐怖由我见而生,
一切恐怖有我才有着落。也就是以我为住处,
一切恐怖因我而起,一切恐怖由分别心生,
一切恐怖由烦恼生,而一切烦恼,由我爱而起。
若是我们住於阿兰若处,却不能舍弃自我,以及我所执着的一切,就不应住於这样清净的阿兰若中,倒不如住於俗家。什么缘故呢?若有人执着五蕴假合的肉身,为自我的体相,不应安住於阿兰若。
若人执有六道等补特伽罗相的,不应住於阿兰若。若人有自我的执着和我所执的,不应住於阿兰若。若人有法见存在,不应住於阿兰若。若人具有四种颠倒的执着,不应住於阿兰若。
你们仔细的听着,若人修行,执着有一涅槃相可以依恃,并可证得涅槃,尚不应住於阿兰若,何况是执着自我,以及我所有一切相而生诸烦恼,当然是更不能住於阿兰若了。

你们仔细的听着,若有人不着一切相,才应当住於阿兰若处,这就名坐无著道场,一切诸法,皆不可得。
如果能调伏烦恼,心性柔和,与世无所争论,就应当住阿兰若处。对於一切世俗境界,都没有任何执着,应当住於阿兰若处。对色、声、香、味、触等尘境,都无所依恋,应当安住阿兰若处。
对一切法,平等一视,没有差别,应当住於阿兰若处。於二六时中,不论行住坐卧四威仪中,都能善自调心,应当住於阿兰若处。若能舍离前说一切恐怖,就应当安住阿兰若处。

各位佛子!扼要的说,於一切烦恼,都获得解脱的,应当安住阿兰若处。若已成就四谛、十二因缘、六度乃至三十七道品等涅槃因的,应当安住阿兰若处。若能善自修行四无垢性的,应当住於阿兰若处。若是有少欲而知足的人,应当安住阿兰若处。若是博学多闻,而又有智慧的人,应当安於阿兰若处。若能修行空、无愿、无相等三种解脱门的,应当安住阿兰若处。
若能永远断除烦恼结,不再受烦恼束缚的人,应安住阿兰若处。若能谛审观察无明、行、识乃至老死等十二因缘的,应当住於阿兰若处。若是为了解脱生死所应作的,都已经做到了,不再流转生死苦海,应当住阿兰若处。凡已证悟见道位,通达诸法真实如如不动的深妙理体,应当安住阿兰若处。

你们应当知道,阿兰若处的种种药草、大小树木等,自生於阿兰若,从不曾感到有什么恐怖,也不曾起任何分别。菩萨摩诃萨,住阿兰若,也是这样,常观自己身心,好像枯树、墙壁、瓦砾一般,对於一切万象,不起分别,自观身心,犹如幻梦,虚而不实,念念衰老,一息不来,便成隔世,由善恶因,随业受报。这无常的身体,生灭极为迅速,这身虚假,终不能久住世间。
这个肉身中,并没有真正的自我主宰,也没有我所执着的什么,没有什么众生,没有什么生命,没有养育的,没有什么菩萨凡夫,没有什么数数受生,没有造业的,没有什么知见的。这样种种境相,本来空寂,好像泡沫一般,都是幻生幻灭,如果能念念不忘,常作这样的观察,就不会有任何恐怖感,像那些树木一样,没有恐怖。这时的诸菩萨,得大安乐的无畏生处,这就名为菩萨住阿兰若,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再次,住阿兰若的出家菩萨,不论昼夜,应当常作这样的观想:
这阿兰若,是最好修习四无垢性的安乐之处。
这阿兰若,是最好修习少欲知足之处。
这阿兰若,是对各种烦恼,获得解脱之处。
这阿兰若,是能令具足多闻智慧之处。
这阿兰若,是伏断烦恼和所知障之处。
这阿兰若,是能令人人三种解脱门之处。
这阿兰若,是最好证得八种解脱之处。
这阿兰若,是最好修习观察十二因缘之处。
这阿兰若,是善能断除业障之处。
这阿兰若,是证初果预流果之处。
这阿兰若,是能证得第二一来果之处。
这阿兰若,是能证得第三不还果之处。
这阿兰若,是能证得第四阿罗汉果之处。
这阿兰若,是能证得辟支佛果之处。
这阿兰若,是所作已办而得自在之处。
这阿兰若,是舍弃一切生死烦恼重担,证得轻安之处。
这阿兰若,是证得空空真如之处。
这阿兰若,是能够修习无量的大慈心之处。
这阿兰若,是修习无量大悲心之处。
这阿兰若,是最好修习喜无量之处。
这阿兰若,是最好修习舍无量之处。
这阿兰若,是能使人发菩提心之处。
这阿兰若,是能令菩萨修持到十信之处。
这阿兰若,是能令修持到十住之处。
这阿兰若,是能令菩萨展转增进,修到十信之处。
这阿兰若,是菩萨展转增进,修行到十回向处。
这阿兰若,是菩萨最好修习四种善根之处。
这阿兰若,是菩萨修行六度波罗蜜之处。
这阿兰若,是菩萨由初地修行至十地之处。
这阿兰若,是能证得六根清净之处。
这阿兰若,是最好修证天眼通之处。
这阿兰若,是证得天耳通、宿住智、生死智明,以及神境、他心等通之处。
这阿兰若,是能令人生惭愧心之处。
这阿兰若,是能使不会放纵身心之处。
这阿兰若,是修习信、勤、念、定、慧等五根之处。
这阿兰若,是能修证无量无边三昧之处。
这阿兰若,是能修得恒河沙数的陀罗尼门而证到自在之处。
这阿兰若,是能使悟无生忍之处。
这阿兰若,是能使超出三界,永远断除生死之处。
这阿兰若,是使勤修菩提圣道,永不会退堕之处。
这阿兰若,是降伏一切魔外怨敌,消除业障,能令见佛闻法之处。
这阿兰若,是能使证得佛不共最上法门之处。
这阿兰若,是修习戒蕴清净之处。
这阿兰若,是出生死无漏三摩地之处。
这阿兰若,是能够生般若慧证解脱之处。
这阿兰若,是能生解脱知见之处。
这阿兰若,是修得三十七种菩提分法之处。
这阿兰若,是能得解脱十二入之处。
这阿兰若,是永离有漏的十八界之处。
这阿兰若,是微妙观察十八空之处。
这阿兰若,是容受一切诸法空之处。
这阿兰若,是增长十善法生长之处。
这阿兰若,是增长坚固菩提心之处。
这阿兰若,是三世诸佛的赞叹之处。
这阿兰若处,毘婆尸佛,曾於尼陀树下成道。
这阿兰若处,尸弃如来,曾於尸利树下成道。
这阿兰若处,毘舍如来,曾於阿尸婆多树下成道。
这阿兰若处,俱留孙佛,曾於无忧树下成等正觉。
这阿兰若处,俱那含牟尼如来,曾於优昙树下成等正觉。
这阿兰若处,迦叶如来,曾於娑陀树下成等正觉。
这阿兰若处,释迦如来,於毕鉢罗树下成道。你们应当知道,阿兰若有如上所说,种种无量无边功德殊胜利益。」
当时乐远离行菩萨,并为大众以偈说:

出家菩萨住兰若,当作何念及何业? 世间所有诸恐怖,皆由我见我所生。
若能断除我我所,一切恐怖无所依;若有能执我见心,毕竟不成菩提道。
涅槃常住皆无相,何况烦恼非法相? 不着诸法及众生,心无诤论修正念。
四威仪中调伏心,应住兰若常寂静;能断烦恼心知足,住於兰若空寂舍。

入三解脱无相门,住於兰若离尘垢;能观十二因缘法,四谛二空真妙理,
世间八法不倾动,如是大士住兰若。能观自身如枯木,亦如水沫及幻梦,
不着二边平等相,如是萨埵住兰若。罪业缠缚无常身,本来虚假元无实;
我法二执及罪相,於三世中不可得。自身他身无有二,一切诸法亦如是;

谛观法性无去来,如是菩萨住兰若。栴檀涂身及赞叹,以刀屠割并骂辱,
於此二人无爱憎,如是菩萨住兰若。出家乐住阿兰若,昼夜应作如是观:
阿兰若处真道场,一切如来成正觉;阿兰若处妙法空,出世正法之所生;
阿兰若处圣所尊,能生三乘圣道故;阿兰若处圣所宅,一切圣贤常住故;

阿兰若处如来宫,十方诸佛所依故;阿兰若处金刚座,三世诸佛得道故;
阿兰若处涅槃宫,三世如来圆寂故;阿兰若处大慈室,菩萨住此修慈故;
阿兰若处是悲田,三世诸佛修悲故;阿兰若处六通室,菩萨於此游戏故;
阿兰若处大无畏,能断一切恐怖故;阿兰若处三摩地,诸求道者得定故;

阿兰若处陀罗尼,诸持咒人神力故;阿兰若处善法堂,增长一切善法故;
阿兰若处菩提室,菩萨修道得忍故。若欲永超三界苦,菩萨涅槃当修证,
徧周法界利群生,应居兰若菩提室。所修六度四摄法,回施三有及四恩,
自他俱入甘露城,同证一如真法界。

那时乐远离行菩萨摩诃萨,为大家说偈完毕,佛陀当即嘉许说:「很好!很好!善男子!你为会中大众,以及将来的求佛道者,分别演说阿兰若处的殊胜功德,利益安乐,使现在和将来的一切众生,都趣向菩提正直觉道。你所成就的无量功德,千佛共说,也说不完的。」
那时会中的智光菩萨,并无量阿僧只菩萨大众,听了上说阿兰若处的最胜功德,当即得闻持陀罗尼门。有无量众生,发无等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得不退转。千亿众生,远离尘垢,得法眼清净。
观身法要
当佛陀嘉许乐远离行菩萨之後,弥勒菩萨摩诃萨,接着从座位上站起来,偏袒右肩,跪着右膝,两手合掌,恭敬地对佛陀说:「我们已经领悟出家的大菩萨,厌离世俗环境,住阿兰若,能调伏自心,修无垢行;然而这些菩萨,安住清净的空闲处,对於自身,又应当怎么样观察呢?」
佛陀慈和地嘉许弥勒菩萨说:「很好!很好!善男子!你为了众生,发大悲心,请问如来人於圣智的观察妙行法门。你仔细的听着,我现在就为你说。」

弥勒菩萨恭敬地说:「是的,世尊!我非常乐意恭听。」
佛陀继续说:「善男子!出家的菩萨,住在阿兰若处,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於行、住、坐、卧四威仪,都要微细的观察,这个有漏的身体,有三十七种不净的秽恶之物,没有什么可爱的,是脆弱而不坚固的。当观想这个身体,犹如一件未经烧炼的坯器,外表以彩色金银等七宝装饰,看起来非常美观,可是内面却以粪秽等种种不净之物,填得满满的,两肩担着,随这坯器而行,凡是见到的人,皆生爱乐之心。

不知这坯器中,充满污秽之物,且有六条黑蛇,隐藏其中,只要有一蛇蠢动,坯器就会破坏,毒害恶臭,令人不堪忍受。
世间的人,庄严其身,就好像彩色的坯容器一样,外表美观,内藏污秽。贪、瞋、痴三,名为心病,风黄痰癊,名为身病,这内外六种病,能为害身心,就如同六蛇,潜藏於坯器内一样,一一蛇动,坯器就会破坏,一一病发,身体就会无常。善男子!出家的菩萨,处於空闲之处,这样观察自身,名为第一不净观相。

出家的菩萨,不论日夜,又观自身,臭秽不净,犹如死狗。什么道理呢?因为狗身也是以父母的不净缘而出生。
出家的菩萨,又观自身,如蚁子台,为群蚁集聚之处,时有白象来至台边,以身触台,台即崩碎。善男子!这台就是所谓五蕴之身,白象是为琰魔罗使,身归後世,即如白象毁台。
出家的菩萨,又观自身而作是念:我现这个身体,从头到足,无非是皮肉骨髓等共相和合,以成身体,犹如芭蕉,层层剥去,最後成空,中间并没有不变的实体。我们若将皮肉骨髓分解,也就没有了身体的相状。

出家的菩萨,又观察自身,这身体并非坚强有力,只是一层薄皮包裹着,如土墙涂上一层粉浆,亿万毛发,如草生於地面,微细风大,出入毛孔。这脆弱的身体,刹那不停地向衰老败坏转变,一个有智慧的人,哪里会贪恋这不坚实的身体。
出家的菩萨,又观察自身,好像饲养一条毒蛇,终归自受其害。我现虽以饮食衣服等,养护这身体,但不能知恩报恩,最後还是要使我堕落恶道。
出家的菩萨,又观察自身,譬如怨家仇敌,伪装亲友,一旦得到机会,便暗下毒药,害他性命。我身也是如此,并非真实,终致无常,非圣爱故。
出家的菩萨,又观想自身,犹如水上的泡沫,虽然五颜六色,像琉璃珠,美丽可爱,但是刹那不住,起灭无常。人身也是如此,念念变迁,不能长久的缘故。
出家的菩萨,又观察自身,和化现的城市一样,虽显现城市相状,但到底不是实有。现在我身,也是这样,不过四大假合,暂时的幻现。

出家的菩萨,又观想自身,犹如影像,似有而非真。
出家的菩萨,又观察自身,譬如强大的敌国,侵掠我领土。现在我身,也是这样,烦恼的怨敌,侵掠我善根。
出家的菩萨,又观想自身,犹如朽烂的舍宅,虽加修补,仍当崩塌。我身也是这样,虽百般爱惜保护,终难免死亡。
出家的菩萨,又观想自身,好像隣近怨敌强国,城邑人民,常怀着恐怖心理。现在我身,也是这样,时刻畏惧死神的降临。
出家的菩萨,又观自身,犹如无量的乾柴,猛火燃烧,越烧越盛。我身也是如此,以贪爱火,烧五欲乾柴,贪心增长,没有了时。
出家的菩萨,又观自身,如新生的婴儿,慈母怜爱,常加守护。我身也是这样,若不能奸奸守护这带病的身心,就不能有所修证。
出家的菩萨,又观自身,本性不净,譬如有人厌恶煤炭的黑色,用各种方法,以水去洗涤,不管怎样洗涤,黑色仍旧,甚至把炭洗完了,也是徒然。我身也是这样,诸多烦恼,身心不净,假使用大海水,尽未来际,洗之无益,亦如洗炭。
出家的菩萨,又观察自身,如以油浇於柴草上,引火焚烧,又遇大风,自是势不可止。这身体也是如此,名为五蕴薪,浇以贪爱油,纵瞋恚火,加以愚痴风,永没有熄灭的时候。

出家的菩萨,又观察自身,犹如恶疾,是四百四十种病的寄托之处。也好像大肠,是八万四千虫所寄生之所,是无常之处,一息不来,便成隔世。也像非情,神识易於脱离,即同瓦石的缘故。也像河中流水,刹那前後各异,不得暂住。也如压油,这身常受劳苦的压榨。也如失去父母的婴儿,无所依靠。也如被蛇所吞的虾蟆,没有救护者,永及心所法,皆不可知,如无底洞,深不可测。

观人对於五欲之乐,贪求无厌,常不知足。因观人受断见与常见的系缚,常常不得自在。
观人不知惭愧,虽蒙眷属养育恩爱,一旦死神到来,就撒手随死神而去。
观这身如死尸,现虽未死,但日夜不停,刹那刹那步向衰老接近死亡。
观这身唯受各种苦恼,没有真正快乐。
观这身乃苦的依托处,一切苦痛,都是因身而起,若没有这身体,众苦皆无所寄托。
观身如空寂的村落,中无主宰,身中也没有一真正的自我以为主宰。
观身毕竟是空幻的,因愚痴众生,遍计所执,妄自构画而成形影。如空谷传声,都是虚妄的显现,并非真实。观身也如船舶,若没有船师操纵,就会漂流而沈没。也如大车,能运载财宝,什么道理呢?乘於大乘,可到达菩提彼岸。

善男子:出家的菩萨,这样的月夜观察,并不是教人不爱惜这个身体、而是教人珍陪这身体,用这五蕴合的幻身,修出世的菩提圣道,将来广度众生,出生死苦海,便是自度度他的大乘身了。」
世尊演说以上法要之後,又再叮嘱弥勒菩萨说:
「善男子!照以上所说修行,这就名为出家佛弟子所观法要。若是有佛弟子,发菩提心,为了求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安住於阿兰若处,修习上说三十七种观法,也教他人依这法要修习,或是解说、书写、受持、读诵,舍弃自我意识及我所执着一切,永远断绝对世间五欲之乐的贪着心,就能成熟坚定不栘的信心;为求菩提大道,不惜身家性命,何况世间所有珍宝?更不会去重视了。这样必然能现身究竟圆满成就一切如来金刚智印,於无上圣道,将永不会再退转,六度万行,速得圆满,迅速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道果。」

佛陀说法完毕,当时会中就有八万四千新发意的菩萨,深厌世间,得大忍力,於菩提道上,不再退转。百千婆罗门,发了菩提道心,且信根成熟,得不退转。三万六千善男子、善女人,远离尘垢,得法眼净。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语译白话佛经
卷七
超越生死苦海的三大法门
弥勒菩萨,听了佛陀赞叹阿兰若行後,又进一步的请示说:「世尊!您由於什么因缘,这样殷勤称赞住阿兰若中,修菩萨行,而不鼓励安住他处修菩萨行?记得有一次,如来在灵鹫山上,为诸菩萨广说法要时,曾经这样说过:『菩萨有时止於淫女之家,或亲近屠夫,示教利喜,以无数方便,饶益众生,为他们演说妙法,令入佛道。』世尊!您现在为初发心的菩萨,所说的妙法,却不是这样。我们虽在佛前,亲自恭聆深法,对这样说法,不会有所疑惑,但後世众生,就难免生疑,惟愿如来,为未来世的求佛道者,演说甚深的微妙真理,令菩萨行者,不再退转。」

佛陀当即为弥勒菩萨解释说:「善男子!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求菩提道的,有二种菩萨,一是在家,一是出家。在家的菩萨,为了化导众生,不论是淫室、屠肆等处,都可以亲近,同事或同居。出家的菩萨就不然,不过无论在家菩萨或出家菩萨,各自部分上中下三等九品。上根的三品,不论在家、出家,都住阿兰若处,从无休歇的精进,利益众生。中下二根的诸菩萨等,就随遇而安,没有一定的处所,或住阿兰若处,或住村落城市,随缘利益安稳众生。这样行门,你应当观察明白。其次,善男子!出家的菩萨,修习佛道,已得无漏的法体,亲证诸法实相,具备无漏大智,道心坚贞,能化烦恼为菩提,不受一切烦恼所左右,可以随缘利乐一切众生,不必定要住於阿兰若处。

若有佛子,在没有得真实智慧以前,未曾亲证诸法实相之理,便应当住於阿兰若处,常亲近诸佛菩萨。若是值遇真正的善知识,对於菩萨的行持,就必然不会退转;因为这个缘故,所以诸佛子等,应当以至诚心,求见一佛及一菩萨。善男子!这就名为出世法要,你们都应当一心修学,依教奉持。
再次,善男子!出家的菩萨,厌离世间,住於阿兰若处,可省用功力,而得圆满八万四千波罗蜜行,速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什么呢?若是能舍弃名利,住於山林者,对於生命财物,必然不再吝惜,永远没有什么可以束缚他,自然就易於圆满三种波罗蜜多。」

弥勒菩萨又问:「世尊!住阿兰若的出家菩萨,既不积聚金银财宝,怎么能够圆满布施波罗蜜呢?」
佛告弥勒菩萨摩诃萨说:「善男子!住阿兰若的出家菩萨,虽无财物可以布施,但到城市村庄乞来的食物,先以少部分施给众生,又以余分施给所须要者,就可名布施波罗蜜。以自己的身命,供养三宝,以头目脑髓,施与来求者,就可名亲近波罗蜜。为求法的众生,说出世的妙法,能令发无上菩提心的缘故,即得名为真实波罗。善男子!是名出家的菩萨,成就布施波罗蜜多。

再其次,善男子!出家的菩萨,以住阿兰若的缘故,修十二种头陀苦行,若步行的时候,眼只看足前二肘地,举足下足,不伤害众生,即得名为持戒波罗蜜。坚持禁戒,不惜躯体性命,即得名为亲近波罗蜜。为求出世道的,说法教化,令发无上菩提道心,即得名为真实波罗蜜。善男子!是名出家菩萨,成就持戒波罗蜜多。

复次,善男子!出家的菩萨住阿兰若处,能灭除」恚,得证慈心三昧,亦不毁辱一切众生,即得名为忍辱波罗蜜。(原文缺亲近波罗蜜一段)若为人说一句法,令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即得名为真实波罗蜜。善男子!是名出家菩萨,成就忍辱波罗蜜多。

复次,善男子!出家的菩萨,为了使众生皆得成佛,所以精进修行。自未成佛以前,福德智慧,两皆羸弱,然不贪求安乐,不造众罪,於昔菩萨行的苦行中,深生欢喜,倾诚尊敬,钦仰效法,常无休息,因此即得名为精进波罗蜜。弃舍身命,如弃涕唾,一切时中,从不懈怠,即得名为亲近波罗蜜。遇有缘者,为说最上道法,令趣向无上正等菩提,即得名为真实波罗蜜。由於精进心,遍通十波罗蜜,为成就十波罗蜜行的原动力,过去不曾退转,现在坚固不栘,将来必速圆满波罗蜜行。善男子!是名出家菩萨摩诃萨,成就精进波罗蜜多。

复次,善男子!出家的菩萨,住阿兰若处,修习三昧,使心念专注一境,不令散乱而乱攀缘,於是入诸解脱,永断邪见而生正见,证得六种神通,化导众生,使得正智,断烦恼业障根本,亲证一真法界的理体,彻悟真如实道,当趣向菩提,以是因缘即得名禅定波罗蜜。欲使众生和自己一般,也都能得禅波罗蜜,并皆得满足,不惜辛劳,调伏有情,使不舍离三昧,不惜身命,修此三昧,这样即得名亲近波罗蜜。为诸众生,说深妙法,皆令趣向於无上菩提圣道,即得名为真实波罗蜜。善男子!这就叫做出家菩萨成就禅定波罗蜜多。

复次,善男子!出家的菩萨,安居於清幽之处,常亲近诸佛菩萨,或一切善知识,常常喜欢讲甚深妙法,渴望闻法的心,从不感到厌倦和满足;又善能观察真伪二谛的真理,断除烦恼、所知二障,通达了声明、医药、工巧、因明、内明等五明,能为众生说诸法要,决疑解惑,这样即得名为般若波罗蜜。为求半偈,甘愿舍弃身命,不畏任何艰苦,只求达到大菩提道果,即得名为亲近波罗蜜。於大会中,为人说法,对於高深的义理,知无不言,无所隐秘,能令闻法的人,都发起大菩提心,在菩萨行持上,得不退转,常能观察自身、兰若、菩提、真实法身等四法,平等不二,没有任何差别,因为能这样的观察妙理,即得名为真实波罗蜜。善男子!这就是出家的菩萨,成就般若波罗蜜多。

再次,善男子!出家的菩萨,住於清幽之处,常能修习方便胜智波罗蜜多,以他心智,能了解众生的喜乐或烦恼,心理的动态差别,然後对症下药,皆令乐意信受;自由自在地游戏於神通三昧,发大悲愿,成熟众生,对诸佛所说法要,完全通达等等,这样即得名为方便善巧波罗蜜。为了要有益於一切众生,对於自己的生命、财物,一切都不顾惜,即得名为亲近波罗蜜。对一切众生,不分怨亲,平等一视,为说微妙大法,令入佛智,即得名为真实波罗蜜。善男子!是名出家菩萨成就方便善巧波罗蜜多。

再次,善男子!出家的菩萨,入居山林之中,常能修习愿波罗蜜。以大悲心常观察诸法的真实性相,深深契合非空非有的中道妙理,於世间俗事,皆能分别通达,为了化导众生,常修慈悲观,以是因缘,即得名为愿波罗蜜。以四弘誓愿,摄受众生,乃至宁舍身命,也不放弃已立的悲愿,即得名为亲近波罗蜜。说微妙法,辩才无碍,若有听闻的,毕竟不会再退转,即得名为真实波罗蜜。善男子!是名出家菩萨成就愿波罗蜜多。

再其次,善男子!出家的菩萨,住阿兰若处,由於正智的观照力用,最善於了解众生的心理状态,善恶行为,所以能随机说法,适宜引导,令领会大乘法的甚深微妙义理,也就能使安住究竟涅槃的妙果,这样即得名为力波罗蜜。以正智的慧眼,以根本的无分别智,照见色、受、想、行、识等五蕴,本来空寂,生佛平等,物我一如的至理,所以能发起大悲智力,不惜舍身亡命,但求有益於众生,这样即得名为亲近波罗蜜。若再以妙智方便之力,化导邪见众生,破除他们的迷网,令生正见,断绝他们轮回生死的恶业,使迈向常乐究竟的涅槃圣境,即得名为真实波罗蜜。善男子!这就名为出家的菩萨成就力波罗蜜多。

复次,善男子!住阿兰若,对於一切善恶诸法的真理,皆能通达,对於众生心性,无不明了,远离邪见,摄受正法,不厌生死,不乐涅槃,这样即得名为智波罗蜜。进而不惜牺牲性命,怀怜悯心,以求利益众生,对於自己的生命财产,都可毫无吝惜,大施大舍,即得名为亲近波罗蜜。复以微妙的智慧,为诸众生说一乘法,使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是因缘,即得名为真实波罗蜜。善男子!这就名为出家菩萨成就智波罗蜜多。

善男子!以上所说各种波罗蜜多,是什么道理,说有八万四千种差别呢?你们应当知道,因众生的烦恼有八万四千之多,所以对治的方法也有八万四千之多。对贪心特别重一类的众生,分别演说二千一百种波罗蜜多。为瞋恨心特别重一类的众生,也分别演说二千一百种波罗蜜多。为愚痴特甚一类的众生,也分别演说二千一百种波罗蜜多。为贪、瞋、痴等,没有偏重的一类,也分别演说二千一百种波罗蜜多。善男子!以这样的各别二千一百种波罗蜜多为根本,展转倍增,於是就成为八万四千波罗蜜多。如是等法,都是利他行。

善男子!若有众生,心性顽劣,难於调顺,听了这样的波罗蜜法,仍不能调伏其心,任运自在而修行,就为他们说八万四千种三昧门,先使摄心入定。这等妙法,都是自利行。
若有众生,其性难调,听了以上二种法门,仍不能安心修习,就为他宣说八万四千陀罗尼门。这样的妙法,都是利他行。

善男子!我为了调伏一切众生,说这样教法,以各种方便善巧,用种种言词、文句譬喻,教化众生。善男子!基於这个理由,所以一切人天,普遍尊称如来名为导师。
善男子!未来以及现在的诸佛世尊,都曾修习八万四千波罗蜜门,八万四千种三昧门,八万四千陀罗尼门,永远断除八万四千微细烦恼,八万四千微细的知障,也都是在兰若处的菩提树下,坐金刚座上,入金刚定,降伏一切天魔怨敌後,才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当时世尊为了重申上说的义理,又以偈颂说:

超过三界大法王,出现世间化群品;恒河沙等诸菩萨,入佛甘露智慧门。
历劫得道慈氏尊,以大悲心而启问;善哉无垢法王子,智慧能开真佛乘。
我以师子无畏辩,说大乘中趣觉路;汝等一心善谛听,转授未来所应授。
十方世界可使空,无令断尽出世道;将求解脱出世道,不过三根九品类。

上根三品居兰若,中下随缘化世间,所求道果等无差,同说真如佛性海。
已获无漏真大士,随宜应现济群生;开示有空不二门,自利利他无间断。
未得无漏诸佛子,应正勤修三种学;善根回向施众生,一心专念佛菩萨。
愿我常睹佛菩萨,无边庄严功德身;若使恒闻法雨音,普得同沾心不退。

以身常处於地狱,非不亲近大慈尊;以身常处於轮回,非不亲闻微妙法;
以是因缘诸佛子,系心常念天人师。若有佛子修圣道,发起无上菩提心,
厌世住於兰若中,亦得名修三种度。每日自食先布施,兼将法宝施众生,
三轮清净是檀那,以此修因德圆满。当知证获波罗蜜,唯由心净不由财,

若有染心施珍财,不如净心施少分。财施即得名檀度,此波罗蜜非二三;
能施身命及妻子,如是得名亲近度。若有求法善男女,为说一切大乘经;
令发无上菩提心,乃名真实波罗蜜。慈悲净信具惭愧,摄受众生离於贪,
愿成如来无上智,财法二施名初度。坚持菩萨三聚戒,开发菩提离生死,

拥护佛法住世间,能悔误犯真持戒。伏瞋恚心慈悲观,当念宿因对怨害,
不惜躯命救众生,是名忍辱波罗蜜。能行难行不暂舍,三僧只劫常增进,
不共染污恒炼心,为度有情求解脱。出入三昧得自在,变化神通游十方,
为断众生烦恼因,三摩地门求解脱。若欲成就真智慧,亲近菩萨及如来,

乐闻出世妙理门,修达三明断二障。能知众生心差别,随病与药令服行,
慈悲善巧应根宜,方便利生度群有。观一切法真句义,不着中边离有无,
净智无间会真如,二利均平周法界。智力能了众生性,为说相应种种法;
智力能入众生心,令断轮回生死本。智力能分黑白法,随应取舍各了知,

生死涅槃本平等,成就有情离分别。如是十种殊胜行,摄入八万四千中,
随其品类胜法门,乃名菩萨波罗蜜。八万四千三摩地,能灭众生散乱心;
八万四千总持门,能除惑障锁魔众。大圣法王方便力,三种法要化众生;
教网垂於生死海,置彼人天安乐处。

世尊说偈之後,当即有八万四千忉利天的天子,断除了三界的障碍,证入欢喜地。无数百千六欲天天子,悟无生忍,得陀罗尼。十六大国王,得闻持陀罗尼。无量四众,闻说这菩萨行,有得不退地的,有得三昧门的,有得陀罗尼的,有得大神通的,并有菩萨证得三地乃至十地不等,个个欢喜踊跃。还有无量百千诸人天等,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复退转。另有八千人天,远离尘垢,得法眼清净。
住阿兰若的必具功德

佛陀说完前偈之後,弥勒菩萨再启请说:「世尊!如佛所说,住阿兰若的功德成就,当得作佛。那么菩萨应当怎样修诸功德,才能住这样的阿兰若中?惟愿世尊为我解说。」

当时佛告弥勒菩萨摩诃萨说:「你善男子!应当修学的,只要具备一德,此人就能安住阿兰若中,修诸功德而求无上菩提大道。是那一德呢?就是观察一切烦恼的根源,只在自心。能够了解这观心之法,就可以安住於阿兰若处了。为什么呢?譬如有一只恶狗,被人追打,狗只狠狠地追咬掷击它的瓦石,却不知去咬掷瓦石的人,以为是瓦石打它,於是随瓦石打转。

将来世中,住阿兰若的新发菩提心者,也是如此。若见色、声、香、味、触、法等尘境,他的心就染着於尘境,致迷失本性,这种人就是不知烦恼的根本所在,不知五尘外境,从自心生,这样就名为未能善住阿兰若处。因为这样乐住寂静之处,是想逃避尘境的干扰,不明了外境乃从心现,避有逃空,皆是昧却自心,何能求无上佛道?
一切菩萨摩诃萨,若五欲尘境现前的时候,当观察自心,应这样的思惟:『我从无始以来,直到今日,总在六道轮回展转,没有超越生死苦海的时限,这都是由於妄心作祟,迷失了本性,颠倒行事,对五欲尘境,贪爱执着。』这样的菩萨行者,名为堪住阿兰若处。

假若有人问,什么样的人,於未来世,当得作佛?就应当告诉他,上说这样的人,於将来之世,当超越三界苦海,破烦恼魔、五阴魔、死魔、自在天魔等四魔,速成菩提圣果,入佛智慧,一切世间天龙八部阿修罗等,皆应恭敬供养。若有善男子及善女人,以清净心,供养这样住阿兰若的真佛子,所获得的福德,无量无边。若复有人,以各种珍宝,供养悲母,所获得的功德,亦无量无边,与前者所得功德,没有差别。为什么呢?因为这人当得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演说正法,度人天众,绍三宝种,使不断绝,当为众生的归依处。

复次,善男子!有二种法系缚行者,使他不能安住於阿兰若。
一是爱好断见邪法。二是贪恋世俗财宝玩乐之具。
又善男子!有二种人,不能安住阿兰若。
一是骄狂傲慢者,这种人自恃学问功德,不肯虚心谦下三一是厌恶大乘佛法者,这种人只求自利及自己解脱,不敬有德,不顾悲苦众生,与大乘法,背道而驰。
又善男子!有二种人,不应居住阿兰若处。
一是邪见而不相信佛语的人。
二是自己破戒而不惭愧,反认为持戒的是浅薄凡夫,应该受他的役使驱策。像这样的人,就不应当住阿兰若,妄求无上佛道。
复次,善男子!具四种德者,应当住阿兰若处。是那四德呢?
一、名闻:对於听受的教法,不会忘记。
二、分明:能明了所闻的义理。
三、正念:依理行持,从不放逸。
四、随顺:如教奉行。善男子!若有佛子,成就了这四种胜德,就应当安住阿兰若处,修菩萨行,求证无上佛道。
复次,善男子!出家的菩萨,复有四德以庄严自身,住阿兰若,以求证佛的智慧。是那四种呢?就是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善男子!这慈、悲、喜、舍的四无量心,能产生一切福德智慧,利益安乐无量众生,是速证无上大菩提法。
再次,善男子!另有四德,持戒清净,能至菩提。是那四种呢?
第一是恒安住於前面曾说的四无垢性。
第二是常行十二种头陀行。
第三是远离俗家而出家。
第四是永离谄诳嫉妬等心念。
善男子!一切菩萨,能依四法,当能永离生死苦海,得证大菩提道。

(原经本尚有「复次,善男子!出家菩萨,复有四法,永离生死,得大菩提」 一段,如非衍文,即有缺漏,仍附录以备参考。)
复次,善男子!另有四法,能概括一切善。
即一、净持禁戒,且又博学多闻。
一、入诸三昧,能具备智慧。
二、得六种神通,兼修种智。
三、能善巧方便又不放逸。
四、善男子!这样四法,是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菩萨,共同所修学的,你们佛弟子,也应当修习,以求疾证广大无上菩提道果。

复次,善男子!出家的菩萨,具备了四种行持方法,对於菩萨行,当得不退转。是那四种呢?就是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善男子!这四种行持,是迈向菩提路和利益众生的根本,一切菩萨都应该修学。
复次,善男子!出家的菩萨,复具备四种德,住於阿兰若处,持戒清净,庄严自身。是那四种呢?一
是因观察自身,没有真实的本性,所以伏断二种执着,得证无我。
二是观察他身,也没有真实的本性,所以能怨亲一视,没有爱憎的差别。
三是心与心所法,平等一如,没有分别,所以身心快乐。
四是证得平等智,生死、涅槃,无二无别。善男子!这样四法,一切菩萨都应该修习的,你们佛子,也应当修习,以迈向无上正等菩提觉道。

复次,善男子!一切菩萨,复有四大愿行,能够成熟众生,住持佛、法、僧三宝,经大劫海,终不会退转。是那四大愿呢?即
一、誓度一切众生,
二、誓断一切烦恼,
三、誓学一切法门,
四、誓证一切佛果。
善男子!这四大愿,大小菩萨都应该修学,因为这是三世菩萨所学之处。

复次,善男子!出家的菩萨,复有四法,故能安住阿兰若,持戒清净。这四法就是:
一、爱乐空性。因依法空所显之理而修行的缘故。
二、得无恐怖。因证诸法法性的正定,了知生佛平等的缘故。
三、对一切众生,起大悲愿。因观自他平等,物我一体,所以发大悲愿,普度众生。
四、於二无我,无厌背心。
因空理所显,明了平等不二之理,通达缘生性空的缘故。善男子!这四法是一切菩萨入圣道的要门,因为依这四法而行,可以断除烦恼、所知二障的缘故。

复次,善男子!出家的菩萨,另有四法,使能安住阿兰若,善持禁戒,庄严其身。这四法就是:
一、永远舍弃我见,深知一切因缘所生,根本没有实在自主永存的自我。
二、舍弃我所见的一切,我尚没有不变的实体,那里会有我所见的一切,却是真实的呢?
三、脱离了断见与常见的拘缚。
四、深深地领悟了从无明起乃至老死的十二因缘法则,由惑、业、苦,与时间上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相交织,构成三世两重因果,以至生死相续,永远无穷无尽。
善男子!以上四法,能使人不至毁犯禁制,守护净戒以庄严自身。

复次,善男子!出家的菩萨,住阿兰若中,又观察四法,也能护持禁戒,使增修妙行,趣向求证佛智。观察那四法呢?
即一、观察色、受、想、行、识等五蕴,都是刹那刹那的生灭变易,皆没有真实的体性可得。
一、观察十二处,如空聚落。这眼、耳、鼻、舌、身、意的内六根,色、声、香、味、触、法等外六尘,所合成的十二处,也都是从因缘所生,缘生就没有自性,实在是空无所有的。
三、观察十八界,各皆互遍互融,体性等同法界。
四、观察世俗法,如幻如化,似有实无,自是无所谓舍弃,也不会有所执着而刻意追求。善男子!这样的四法,一切菩萨都应该修学,所以佛子住阿兰若,都应一心修习以求无上佛道。

复次,善男子!出家的菩萨,住阿兰若中,具备四观而持戒清净,庄严自身。是那四观呢?
即一、成就了不见身观。也就是观身是幻,舍弃了身见的执着,通达平等真如的法性。
二、成就了不见语观。观一切语言,本自性空,并没有实在的本质,由是不见有妄言、绮语、两舌、恶口等四恶业及四善业等差别的执着。
三、成就了不见意观。也就是观心及心所法,都是众缘和合而起,空无自性,没有可见可取的实在本质,故没有心及心所法的分别执着。
四、远离六十二种邪见,善能成就一切智观。
因舍弃了前说非正见的身、口、意三业,故能成就一切智观。
善男子!若有佛子,能成就这样四种清净观,现身就可获证真如实性,远离生灭无常之相,乃至速证无上菩提道果。由於这种因缘,你们佛子,若能观这样的四种法门,就可断绝修罗、地狱、饿鬼、畜生等四恶道,证自性、有余、无余、无住等四涅槃,尽未来际,普度各类众生,令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复次,善男子!出家的菩萨,住阿兰若,具备了八种三昧清净,庄严自身。是那八种呢?
一、独坐阿兰若三昧清净。因为独居静处,少有外境的干扰,身心易於清净,能专志修习三昧。
二、远离绮语三昧清净。因为阿兰若处,没有闲谈、嬉笑等喧嚣。
三、远离五欲三昧清净。因为阿兰若处,没有五欲乐境的诱惑。
四、调伏身心三昧清净。既没有诸外缘的干扰,自然容易调伏身心。
五、饮食知足三昧清净。
六、远离恶求三昧清净。
七、远离因声起爱三昧清净。
八、为众说法,不求利养三昧清净。善男子!以上八法,应当修习,以求速证无上正等菩提。

复次,善男子!出家的菩萨,住阿兰若,还具有八种清净智慧。有那八种呢?
即一、明察五蕴的善巧智慧清净。
二、通达十二处的善巧智慧清净。
三、明了十八界的善巧智慧清净。
四、了达眼等五根、意根、男女根、五受根、信等五根,及三无漏根等二十二根的善巧方便智慧清净。
五、明白三解脱门的善巧方便智慧清净。
六、能灭一切烦恼的善巧方便智慧清净。
七、能灭除随烦恼的善巧方便智慧清净。
八、能灭除六十二种邪见的善巧方便智慧清净。
善男子!这八种清净智慧,你们菩萨当勤加修习,以求速证无上正等菩提。

复次,善男子!出家的菩萨,住阿兰若,还有八种清净神通,以庄严自身。
即一、於一切色法,无所障碍,得天眼善巧方便神通清净。
二、对一切音声,远近皆闻,无所障碍,得天耳善巧方便神通清净。
三、对一切众生心及心所法,无所不知,得无碍他心智善巧方便神通清净。
四、能记忆过去世生处死处,无所障碍,得宿命智善巧方便神通清净。
五、能随意往来十方佛刹,无所障碍,得神境智善巧方便神通清净。
六、能知众生漏尽,或未漏尽,无所障碍,得漏尽智善巧方便神通清净。
七、能灭除一切烦恼,无所障碍,得无漏智的善巧方便神通清净。
八、现生即见自身一切善根,回向众生善巧方便神通清净。

善男子!这样八种神通清净,是十方菩萨共同所修学的,你们菩萨,也应当修习,以求速证无上正等菩提。
复次,善男子!出家的菩萨,住阿兰若中,当生就可获得八种清净。有那八种清净呢?
一是身业清净。
二是语业清净。
三是意业清净。
四是正性清净。也就是能安住於真如法性,随顺法性而真实修行。
五是正念清净。
六是头陀行清净。
七是离谄曲心清净。
八是一念不忘菩提心清净。
也就是念念以菩萨心为前导,利益一切众生,这是菩萨的根本所在
。善男子!若有佛弟子,住阿兰若,具备了这八种清净,现身已成就无边的善根,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必一往直前不会再退转的。

复次,善男子!出家的菩萨,还有八种多闻清净,庄严自身而修证佛果,也就是说,凡尚没有证得圣位的菩萨,或初发心的菩萨,常依诸佛菩萨清净无染心中流出的圣言教量,依文思义,依理起修。是那八种多闻呢?
即一、尊敬亲教师,多闻清净。
二、远离憍漫,以谦虚心,多闻清净。
三、精进勇猛,多闻清净。
四、安住於正念,多闻清净。
五、为求法者,说甚深的义理,多闻清净。
六、不爱自护己短而毁谤他人,多闻清净。
七、常能观察一切善法,多闻清净。
八、听闻正法,如说修行,多闻清净。
善男子!这样八种多闻清净,你们菩萨,都应当修习,以求速证无上菩提佛果。 」

当时佛陀说了以上的菩萨修行法以後,又再告诉弥勒菩萨说:
「善男子!我入涅槃以後,到末法时代的後五百年,佛法将灭之前,无量的众生,厌离这苦难的世间,渴仰如来,因而发菩提心,入阿兰若。为了求无上觉道,修习如上所说的菩萨愿行,於大菩提,得不退转,这样发心的无量众生,命终之後,必上生睹史天宫,得亲见你无边福智庄严的身相,超越生死苦海,证不退转,於将来世的大宝龙华菩提树下,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当时世尊说这样法要的时候,有三万五千新发意的菩萨,对於菩提行,原已有退转之意,但听了佛陀这样的教示以後,当即发坚固心,立刻超越十信位,进而至十住的第六不退位。另有三万八千修净行的婆罗门,永远断除邪见,得大法忍及陀罗尼。还有七万六千人,都发了无等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语译白话佛经
卷八
观心法要
当佛陀开示弥勒菩萨所问各节之後,文殊菩萨摩诃萨,为使众生能进一步的了解,也接着从座位上站起来,整理法服,偏袒着右肩、右膝跪地,躬身合掌,向佛请求开示说:「世尊!如佛告妙德等五百长者说:『我为你们演说心地微妙法门。』现在这道场中,无量无边的天、人大众,都非常仰慕,渴望详知,所以我想请问如来:
什么叫做心?为什么又叫做地?惟愿世尊,秉着无缘的大慈心,无碍的大悲心,为一切众生,分别解说,使街没有离苦的众生,能够排除苦恼,没有得到安乐的,获得安乐,没有发菩提心的,使发菩提心,没有证果的,使能证果,并同在这二空所显的妙理中,得证涅槃妙果。」

当时佛陀以无量劫中,修行一切福德智慧,所获清净决定胜法的大妙智慧,嘉许文殊师利说:
「很好!太好了!你真正是三世佛母,一切如来,在因地修行的时代,都曾是由你的引导,开始生起信心。因为这个缘故,十方国土,所有成等正觉的佛陀,都以文殊为母,若没有你文殊,就没有佛陀。你现在又依本愿力,示现菩萨身相,请问如来不可思议的法要,实在问得正是时候。你仔细的听着,好好地思惟,我当普为众生,分别解说。」
文殊菩萨恭敬地说:「是的,世尊!我们都很乐意地恭听!」

当时佛陀,特显现殊胜应身为说大乘大法,妙善成就一切如来的最胜住持平等性智,具种种希有的微妙功德。已经善获一切诸佛的决定胜法大乘智印,已善证一切如来的金刚秘密殊胜妙智,已能安住於无碍大悲心境,自然救济,摄受十方众生,已善证圆满的妙观察,不观而自观,不说而常说。以这样的胜应身佛相,告佛母无垢大圣者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说:
「大善男子!这心地法门,名为十方如来最胜秘密心地法门;不是二乘及地前菩萨之所能知,只有功圆果满的佛陀才能说。
这法门名为一切凡夫,入如来地的顿悟法门;上根利智的凡夫,依此法门而修,可以顿超三界,直入如来性海。这法门名为一切菩萨,进趣大菩提的真实正路,菩萨由此可证入大乘真实法性。
这法门名为三世诸佛自受法乐的微妙宝宫;是三世如来的自受用净土,安住於这心地宝宫,就是如来的一真法界。
这法门名为如来无尽宝藏,能饶益一切众生,能以出世的法宝,使一切众生脱离生死苦海。
这法门能引导菩萨众,到达色究竟的自在智境。
这法门能引导菩萨至菩提树下,坐金刚座,是为後身菩萨的真实导师。
这法门能雨世间财宝及出世的法财,像如意宝珠一样,能满足众生一切愿求。
这法门是十方三世诸佛功德的本源,能生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无漏功德。
这法门能消除一切众生各种恶业果报。这法门能满足一切众生各种愿望。

这法门能使一切众生,渡过生死险难,平息众生苦海波浪,救助苦海众生急难。
这法门能使众生老病死海枯竭,得佛果的常乐。这法门能产生诸佛无漏亲因缘的种子。
这法门能作生死长夜的大智火炬,使众生心地光明。
这法门能作破四魔军的铠甲,使能灭除烦恼魔怨,不为魔怨所伤害。
这法门是真正勇猛军,战无不胜的旗帜。
这法门就是击大法鼓,吹大法螺,如将在阵前,激励三军奋勇杀敌。
这法门如大狮子王,百兽顺服;如大狮子吼,百兽闻声胆裂;
这法门也是如此,能使一切天魔外道顺服,能摧破一切邪说。
这法门犹如国家的大圣王,善於以正法治世,若顺从圣王教化,必获得大安乐,若违逆王化,立刻会遭受诛灭。
善男子!在欲、色、无色等三界之中,以心为主,能观察自心的,会获得究竟解脱,不知观察自心的,将永远处在缠缚之中,不得自由。
譬如万物,皆从地生,这心法也能产生世间及出世间,一切善恶五趣、有学、无学、缘觉、菩萨以至如来。由於这种因缘,故知三界唯心,也像大地能生万物,所以喻心为地而名心地。
一切凡夫,若能亲近善友,听了这心地法门,如理观察,遵照善友教说修行,自己这样作,并教别人也这样作,相互欣庆慰勉。这样的人,便能断除二障,很快的圆满众行,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果。」

当时大圣文殊师利菩萨再请示说:「世尊!如来所说,只有心法,是三界的主宰,然心法本来清净,不染尘秽,为何这心法又会染上贪、瞋、痴三毒呢?且於过、现、未来三世中,又指什么叫做心?
若以过去心为心,过去心已消失了;若指未来心为心,未来心尚没有生;若指现在心为心,现在心刹那不停,才生即灭。一切法之内,求其性不可得;一切法以外,求其相不可得;诸法中间,都不可得。心本来是没有形相可见,没有住处可寻,一切如来,尚且不见心,何况其他人,能得见心法?一切诸法,都是由妄想产生。是什么缘故,现在世尊却为大众说,三界唯心?愿佛怜悯大众,如实的解说。」
当时佛告文殊师利菩萨说:「是的,你的询问,是合理的。善男子!如你所问的,心及心所法,本性空寂,原没有形相,我只有以各种譬喻,来说明其中的义理。

善男子!心如幻化,像变戏法一样,并没有真实不变的体性,由於我人的虚妄分别,才显现种种心相,又不能了解这是幻显,致执为实有,因此而有种种苦乐感受。
心如流水,念念生灭,表面看似一致,实在前刹那的水,决不是後刹那的水,这样前後相续,求暂住也不可得。
心如大风,刹那之间吹遍各处,譬如耳识发生作用时,能听得到的音声,都能同时听到。
心如灯焰,必得油、灯等条件的配合,才有灯火的现象。
心如电光,一闪即逝,倾刻不住。
心如虚空,本来清净明朗,但被客尘烦恼所障蔽,致失去原有面目。
心像猿猴,常在财、色、名、食、睡的五欲树间,往来攀缘,跳跃不息。
心如画师,依着虚妄的想像,描绘种种苦乐境界。
心如僮仆,常受贪、瞋、痴等烦恼的驱使,忙碌不休,没有瞬息的自在。
心如独行者,没有侣伴,故一心没有二用。
心如国王,一切烦恼的所现起,都是由心王所统辖,一切事象,皆由心变现。

心如怨家仇敌,能使自身堕诸恶道,受大苦逼。
心如尘埃,能污染自身,使起种种烦恼,不得安乐。
心如影像,本来是无常的,却颠倒执以为常。
心如幻梦,对於各种幻化境界,执着以为自我。
心若夜叉,使生种种不善行为,损毁种种善行功德。
心如苍蝇,好腥逐秽。心如刽子手,能使堕落恶道,不管他人生死。
心若敌人,常伺机进攻,以图伤害。
心如盗贼,常劫取功德法财。心如大鼓,常激励众生战闘诤讼。
心如飞蛾扑火,因贪爱灯火光色,不顾焚身之祸。
心如野鹿,因追寻猎人假作鹿鸣声音,致被骗而丧身失命。
心如猪群,喜欢在污泥脏水中嬉戏,而不知其臭秽。
心如众蜂,群集采花酿蜜,不知为谁辛苦为谁忙。
心如醉象,只痴痴地贪恋着牝象,遂其淫欲,致遭猎人活擒,或丧身命。

善男子!这样所说的心及心所法,实在没有一定的相状可以指陈,也没有一定的处所可以寻觅,没有内、外,也没有中间,於一切法中,求心的真实体性,了不可得,於过去、未来、现在三世中求,也不可得,就是超越三世以求,仍不可得,不能说有,也不能说无。
这有漏心是染污的,由虚妄分别诸缘而显现,既是缘生,就没有不变的自性,所以心的体性本空。这个空性,不生不灭,无所从来,亦无所去,不一不异,非断非常。本来就没生起的处所,自然亦没有灭处;也非远离,非不远离。

上说的心等,体性本空,而无为法,体性亦空,所以心法即是无为法,两者并没有差异。但无为法,并非即是心法,不过,心法既没有体性可说,无为法也没有体性可说而已。为什么不能说无为即心呢?若说心即无为,就名为断见,因心有生灭,但也不可说离开心法,别有无为法,如果心外另有无为法,就名常见了。若能永远脱离断常二相的束缚,不执着断常二种偏见,这样证悟的名见真理,能证悟这中道真理的,名为贤圣。

这是就俗谛而言,说凡说圣。就真谛说,贤圣亦性本空寂。自无凡圣之名,所以无为法中,无所谓持戒犯戒,也没有所谓大乘戒、小乘戒,没有心王之名,也没有心所有法,无苦无乐等等的分别。这样离言说相的无为法界,自性本来净洁,没有任何垢秽的污染,自无上中下等差别,完全平等一相,就好像无数的大小河川,汇流入海,海水只是一样味道,并没有很多的差异。

这无垢性,非实非空,是最胜义谛,没有穷尽,也无生灭,体本不生,常住不变,是最胜涅槃。超绝对待,没有我及我所相,因为一体平等,所以没有一切差别之相。若有善男子,或善女人,欲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应当一心修习这样的心地观法。」
当时世尊为重复说明这些义理,又以偈颂说:

三世觉母妙吉祥,请问如来心地法;我今於此大会众,开演成佛观行门。
此法难遇过优昙,一切世间应渴仰;十方诸佛证大觉,无不从此法修成。
我是无上调御师,转正法-轮周世界;化度无量诸众生,当知由悟心地观。
一切有情闻此法,欣趣菩提得授记;一切有缘得记人,修此观门当作佛。

诸佛自受大法乐,住心地观妙宝宫;受职菩萨悟无生,观心地门遍法界。
後身菩萨坐觉树,入此观行证菩提;此法能雨七圣财,满来生愿摩尼宝。
此法名为佛本母,出生三世三佛身;此法名为金刚甲,能敌四众诸魔军。
此法能作大舟船,令渡中流至宝所;此法最胜大法鼓,此法高显大法幢,

此法金刚大法螺,此法照世大法炬;此法犹如大圣主,赏功罚过顺人心;
此法犹如沃润田,生成长养依时候;我以众喻明空义,是知三界唯一心。
心有大力世界生,自在能为变化主;恶想善心更造集,过现未来生死因。
依止妄业有世间,爱非爱果恒相续;心如流水不暂住,心如飘风过国土。

亦如猿猴依树戏,亦如幻事依幻成,如空飞鸟无所碍,如空聚落人奔走。
如是心法本非有,凡夫执迷谓非无,若能观心体性空,惑障不生便解脱。

当时如来对诸众生,起大悲心,犹如父母的爱护子女,为灭除世间的大力邪见,以利益一切众生,使能安乐,特又宣说观心神咒说:
唵—室佗二波罗二合底三吠惮四迦卢弭五
如来说了真言之後,并告诉文殊菩萨摩诃萨说:「这神咒,具有大威力,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当欲持念这神咒的时候,应先将手洗洁净,然後左右十指,交互相叉,以左手压右手,更相竖握,像缚在一起的形状,这叫做金刚缚印。结成这金刚缚印以後,修习前说真言,只要念满一遍,就胜过读诵十二部经,所得的功德,没有限量,乃至於直趋菩提,不再退转。」

发菩提心的教示
佛陀说完观心妙门之後,显现更殊胜的佛身,已能善获一切如来灌顶宝冠,超越三界,已得圆满陀罗尼自在,善圆证三摩地自在,妙善成熟一切智智、一切种智,能为众生作种种差别利益事业。
当时佛陀告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说:「大善男子!我已经为众生说了心地法门,也当再说发菩提心大陀罗尼,使一切众生,能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从速圆证妙果。」

文殊菩萨於是再向佛启请说:
「世尊!如佛所说,过去的已过去了,未来尚没有来,而所谓现在,又是刹那不住,三世所有一切心法,本性皆空,并没有真实存在不变的体性。
现在世尊要令众生发菩提心,到底说什么是心?如何叫做发?又以什么为菩提心?善哉!世尊!愿您为我们解说,以断除众生的疑网,使能趣向菩提觉道。」

佛告文殊师利说:「善男子!因为一切虚妄想心中,起各种分别,致产生种种邪见,为了欲破除六十二见等的种种邪见,所以我说心及心所法皆空,使各种邪见,无所依附。譬如森林,树木茂盛,隐藏狮子、大象、虎、狼等恶兽,时出为害,使行人绝迹,当时有一智者,为除去这些凶恶野兽,乃放火焚烧森林,使诸恶兽,没有藏身之所,不再危害行人。心空而邪见自灭,也像林空而兽绝迹一样。

又善男子!以什么因缘,建立空的义理呢?是为灭除烦恼啊!因一切烦恼,由妄心起,以妄心妄生执着,分别一切有无等法,是为烦恼的根本所在,为除烦恼,故说空义。
善男子!若执着空为究竟实有,而不知空性也是空的;这执空为究竟实有,一样成病,也应该除遣。什么缘故呢?若执着空义以为究竟实有,就等於否定因果法则,世间一切事象,就无因无果,这与无因外道,有何分别呢?善

男子!如阿伽陀药(万灵丹之意),能治百病,凡有病的人,服之必然痊愈,病愈当然不要再服药了。如果无病而服药,药是会使人致病的。
善男子!设空药,本来是为了治执有的病,执有的病既除,空药亦应当舍弃,如舍有执空,空也是病,一个有智慧的人,那里会去服药以求病呢?善男子!若起执有之见,比起执空来,还要好一点,因空药可以治有,但是无药可以治空病。

善男子!因为这个缘故,既服了空药,治愈了对有的执着,邪见已除,这舍弃一切妄执所愿的心,就是自悟心;这自觉悟心,能发菩提,这觉悟尽实即是菩提心,两者并无二相。
善男子!自觉悟心,由於凡圣不同,共有四种含义。有那四种含义呢?
就是凡夫有二种心,诸佛菩萨有二种心。善男子!凡夫二心是何相状呢?
第一、由眼识等前五识以至意识,因缘自境,名为自悟心。
第二、离五根心及心所法,和合缘自性境,名自悟心。这二种自悟心,都能发菩提心。

善男子!贤圣二心是什么相状呢?
即第一、舍离五根所对之境,以缘定中现量境,观真实理智,名自悟心。
观一切境智,即如量智,名自悟心。
善男子!以上所说四种心,虽有凡圣的分别,但皆名自悟心。」
文殊菩萨再问:「世尊!心既没有形象可见,又没有处所可寻,那么凡夫修行人,最初发心的时候,当依何等处所,观想什么相状以修呢?」

佛告文殊菩萨:「凡夫可观想菩提心相,好像清净圆满的月亮一样,明明朗朗,悬於胸臆之间,寂然不动。若欲速得不退转的,就在阿兰若中及空寂的净室,端正身心,手结前面所说的金刚缚印,冥目观察胸臆中的明月,并这样想像:这圆满的明月,使周围五十由旬内,明净晶莹,内外澄澈,无限清凉,月就是自心,心就是月亮,心月一如,纤尘不染,妄念不生,能使众生,身心清净,大菩提心,坚定不移。结这印後,即持念观察大菩提心微妙章句,一切菩萨最初发心清净真言:

唵—菩地二室多三牟致波四陀耶五弭六

这神咒,具有很大的威德,能使行者,於菩提道,不再退转,过去、将来以及现在的一切菩萨,在因地初发心的时候,都是专心持这个神咒而入不退转地,速得圆满正觉的。善男子!时彼行者,端身正念,都不动摇,系心於胸臆间的月亮,成熟观察,这就名菩萨观菩提心成佛三昧。若是有凡夫修习这种观想,在没有修习以前,所有的五逆十恶、四重及一阐提等罪,并一切邪魔境界,都会因修观而完全消灭;不但如此,且可当下获得五种三昧功德。是那五种呢?第一、刹那三昧,第二、微尘三昧,第三、白缕三昧,第四、起伏三昧,第五、安住三昧。
什么叫做刹那三昧?这是说因观想胸臆间的月亮,使心暂得安静,譬如腮猴,身被系着於一处,要远走不可能,但在系缚的本地,也不肯停止活动,总是蹦跳不歇,只有又饿又渴、疲劳不堪的时候,才得片刻的安静。凡夫观心,也是这样,才能暂得三昧,所以名为刹那三昧。

什么是微尘三昧?这是对於修习三昧,有了少分的相应。因为世俗尘劳无数,以能专心一境,偶得极短暂的时间,与三昧相应,比喻如微尘数中之一,可知短暂到什么地步。虽然是这样短暂,但好像一个经常吃食苦味的人,从不知甜味,今忽然尝到一点蜜糖,自是欢喜的不得了,当然希望求得更多的甜蜜。这样的行者,长劫以来,吃尽各种苦头,今始得与甘味三昧少分相应,所以名为微尘三昧。

什么叫做白缕三昧呢?这是指凡夫众生,自无始以来,以至尽未来际,今得此定,譬如染色的布,在全是黑色之中,得见一缕白色。这样的行者,於多生的长夜黑暗中,如今方得白净三昧之名,所以喻为白缕三昧。
什么名为起伏三昧?这是说行者观心尚没有成熟,有时定胜烦恼,有时烦恼胜定,这样的三昧,好像天秤两端,互相高低不定,所以名为起伏三昧。

什么叫做安住三昧呢?就是修前说四种定有了成就,心得安住,并善能守护,使不染诸尘。如人在暑热的夏天,远走沙漠之中,备受炎暑热毒的煎熬,身心疲劳,饥渴不堪,忽得雪山的甘美凉水、天酥陀等,顿除热恼,身心舒泰,所以名为安住三昧。入此定後,就远离惑障,发生无上菩提之芽,速登菩萨的十地功德。」
佛陀演说以上法要时,会中无量人天众,听了这甚深诸菩萨母不可思议大陀罗尼,九万八千菩萨等,证入欢喜地圣位,无量众生,都发了阿耨多罗三藐三笠提心。

即身成佛的大法
当时佛陀,三身齐显,善能安住清净法界,三世平等一如,没有过去、现在、未来等差别相,无始无终,彻今彻古,凝然不动,寂照常存,从没间歇的大智光明,普照无边世界。善巧方便,显现神通,化导十方国土,没有不周遍的。这样显现的佛陀,告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说:「
一个修习密法的瑜伽行者,观想圆满清净的月轮成就以後,应进一步,观三种大秘密法,
即一、心秘密,
二、语秘密,
三、身秘密。

何谓心秘密法呢?修瑜伽法的行者,观想自心如圆满的明月,由心月中金色的五钴金刚,光明焕然,好像熔金为液体一样,放射无数的大白光明,这样的观察,就名为心秘密。
什么是语言秘密?这是说秘密含容於下述真言中:
唵—地室多二合婆尔罗二合
这神咒具有大威力,是一切菩萨成佛的真言,所以名为语言秘密。
什么是身秘密法呢?就是於道场中,端身正念,手结无上菩提最第一印,安置於胸臆间的心月轮中。善男子!我现在说明这手印的相状,就是先以左右手的大拇指,各贴於左右掌心,然後其他四指,紧握拇指,成拳的形状,这就是坚牢金刚拳印。其次是不改变拳状,舒展左手食指,直竖虚空,以其左拳,贴着於心上,以右拳的小指,紧握左拳食指的一节;次以右拳头指的头,也就是右拳拇指一节,也贴着心前,这名引导无上菩提第一智印,也名为能灭无明黑暗大光明印。因为结此印的加持力,能得十方诸佛,摩行者头顶,授大菩提胜决定记,记其将来决定成佛,是大毘卢遮那如来无量福聚大妙智印。

那时的行者,结上手印後,即作这样的观想:一切众生,共结这手印,持念真言,十方世界,没有地狱、饿鬼、畜生等三恶道及八难的苦果,共同享受第一清净法乐。我现在头上有大宝冠,冠中有五如来,结跏趺坐,我是毘卢遮那如来,圆满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放大光明,普照十方世界,利益安乐一切众生。这样的观想,名为人毘卢遮那如来最胜三昧。

譬如有人,悟入迦卢微妙观门,自作这样观想:我身就是金翅鸟王,心、意、语言亦复如是。以这观想的力量,能消除毒药,一切恶毒,不能危害。凡夫行者,也是如此,作降魔坐,即以右足置左足上的跏趺坐,身不动摇,手结智印,密念真言,心作此观,就能灭贪、瞋、痴三毒,消除业障,增长福德智慧,不论世俗愿求,或求出世道果,都能速得圆满,八万四千诸烦恼障,不能现起,恒河沙数等的所知重障,都会渐渐消灭,无漏大智的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现前圆满,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当时文殊师利菩萨赞叹说:「希有世尊!希有善逝!如来的出世,比值遇优昙华还难,即使如来出世,要说这样的大法,也是难上加难,这样的心地三种秘密无上法-轮,实在能够利乐一切众生,是入如来地及菩萨地的真实正路。若是有众生不惜身命,修行此法,必得速证菩提。」

佛告文殊师利菩萨说:「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欲想修习三种秘密的成佛妙门,早日获得如来的功德法身,应当穿着菩萨的三十二种大金刚甲,然後修此妙观,必定得证如来的清净法身。

是那三十二种大金刚甲呢?
一、於无量劫中,菩萨为了广度众生,不畏生死大苦的受苦大甲。
二、为了求证佛果,发誓要广度无量众生,就是蝼蚁一类微小众生,也不愿轻视而舍弃的不舍大甲。
三、为觉悟众生的生死长梦,将之安置於三种秘密法门的大甲。
四、为了拥护佛法,如响应声,时刻不忘的护法大甲。
五、使永不起空有二见,灭除一切烦恼的金刚大甲。
六、头目髓脑、妻子珍宝,只要有来求取的,难舍能舍的金刚大甲。
七、家中所享受的一切乐具,永不贪恋的能施大甲
八、能严持菩萨的三聚净戒,也不舍弃头陀苦行的金刚大甲。
九、着忍辱衣,凡遇一切违逆、毁谤、辱骂、鞭打等,不思报复的忍辱大甲。
十、教化所有的一切缘觉、声闻,使他们趣向一乘菩提大道的回心大甲。
十一、譬如大风昼夜不歇,菩萨普度众生,也昼夜不歇的精进大甲。
十二、使身心寂静,口无过犯,修行解脱三昧大甲。
十三、为度众生,不厌生死,不贪着涅槃,对生死涅槃,没有二见,普遍饶益众生的平等大甲。
十四、以无缘大慈,普利群品,永远如是,从不厌弃的与乐大甲。
十五、以无碍大悲,救护一切众生,无有限量的拔苦大甲。
十六、对一切众生,没有怨结,常欢喜饶益的大喜大甲。
十七、虽行苦行,但不惜劳苦,从没有退转的大舍大甲。
十八、有苦众生来菩萨所,愿常代众生受苦的不厌大甲。
十九、观大千世界,如观掌中阿摩勒果一样清楚,这样能见的解脱大甲。
二十、见五蕴假合的身体,如旃陀罗(屠者),损害善业,亦如屠者的杀害生命,不贪着色身的无著大甲。
二十一、见十二处,如空荡的聚落,常怀恐怖的厌舍大甲。
二十二、见十八界犹如幻化,虚妄不实的大智大甲。
二十三、见一切法,皆是清净真如法界,没有二相的证真大甲。
二十四、对他人隐恶扬善,不掩饰己过,厌离三界的出世大甲。
二十五、如大医王,对症下药,菩萨随宜演化大甲。
二十六、见三乘菩提,同体无异,究竟回心归一大甲。
二十七、常说法度生,使三宝种子不断,转妙法-轮的度人大甲。
二十八、佛对众生,有大恩德,为报佛恩的修道大甲。
二十九、观一切法,本性空寂,不生不灭的无垢大甲。
三十、悟无生忍,得陀罗尼,乐说辩才的无碍大甲。
三十一、广化有情,坐菩提树,令证佛果的一味大甲。
三十二、於刹那间,一念与般若相应,悟三世法的无余大甲。
以上所举,是名菩萨摩诃萨三十二种金刚大甲。文殊师利菩萨!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身披这样的金刚甲胄,当精勤修习三种秘密法门,这样当生就可获得大福德、大智慧,速证无上正等菩提。』

当时大圣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以及法会大众,听了佛陀所说的三种秘密心地妙法,及三十二种金刚甲胄,一切菩萨所应学处,各脱无价的璎珞宝衣,供养毘卢遮那如来及十方尊而赞佛说:
「善哉!善哉!薄伽梵,演说无边菩萨的行愿,利益安乐一切众生,使舍凡夫身而入佛地,现在我们海会大众,为了报答佛恩,将不惜身家性命,遍至一切佛土,为一切众生,分别演说这微妙法门,使受持读诵,书写流传,令不断绝,惟愿我佛,遥垂护念。」

当时大会法众,听了这样的妙法,都得到很大的利益,不可计算的无整口萨,各得证悟不退转位,一切人天,也都获殊胜的利益,乃至五趣中一切有情,断诸重障,得无量乐,将来都会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咐嘱弘扬

佛陀演说以上妙法之後,告诉文殊师利菩萨及阿僧只海会大众说:
「我於无量那庾多百千大劫中,不惜身命,身上的头目手足,血肉骨髓,身外的妻子国城,一切珍宝,只要有人来取,都用布施,决不吝惜,曾修习百千难行的苦行,才得以亲自证到这大乘心地观法门。现在我将这大法,咐嘱於你们,当知这甚深的经法,是十方三世无上十力之所宣说,这样的经宝,是最极微妙的,能使有情的众生,得到一切利益和快乐。
对於这三千大千世界内,十方诸佛国土之中,所有无量无边的有情类,不论畜生、饿鬼、地狱的众生,都可由这《大乘心地观经》的殊胜功德威神之力,使脱离各种痛苦,得以享受安乐。这经的力量所生的福德,实在难以思议,能令这经所在的国土,丰富而安乐,没有任何怨敌的侵扰。譬如有人,获得如意宝珠,将它置於家中,能产生一切殊胜美妙的乐具。这微妙的经宝,也是如此,能给国界以内,无尽的安和乐利。

也像三十三天的末尼天鼓,能发出百千种声音,使各天人听了,感到非常快乐。这经法鼓,也是如此,能使国界以内人民,获得最殊胜的安乐。因为这个缘故,你们大众,应以最大的忍力,弘扬此经。」
当时文殊师利菩萨赞颂佛陀说:
「世尊!希有难遇的如来,希有难见的善逝!只有您能说这样甚深的大乘微妙《心地观经》,能广为利益大乘行者。是的,世尊!此经实在深妙,请问世尊,若有善男子,或善女人,能受持此经,乃至一四句偈,这样的人,能得到些什么福报呢?」

佛陀告诉文殊师利菩萨说:「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於恒河沙数那样多的三千大千世界,把所有的世界,都以七宝堆满,并用以供养十方诸佛以及菩萨,满恒河沙数劫那样长的时间,从不间断,对於诸佛所有的无量声闻弟子,亦同时供养一切所须,和供养佛陀一样,没有任何差别,等到诸佛及声闻涅槃後,又建宝塔供养舍利。若是有善男子、善女人,得闻此《心地观经》一四句偈,能暂时信解,并发菩提心,受持读念,解说书写,甚至最低只为一人说,以前说的种种功德,比这样说经所获得的功德,不及十六分之一,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何况能完全受持读习,广为人说,这样所得的福利,更是不可限量。

若有女人,发菩提心,能受持、读习、书写、解说这《心地观经》,这样的女人,就是最後一次受女身,以後将不再受女人身,也不会堕入恶道及八难之处,且於当生就可感得十种很好的福报:
一是增添寿命,
二是没有一切病痛,
三是能灭业障,
四是福德智慧倍增,
五是不缺资财,
六是皮肤润泽,
七是受人敬爱,
八是得孝顺的儿女,
九是眷属和睦,
十是善心坚固。

文殊师利!在在处处,或读或讽诵,或讲解,或书写,只要有这经所在之处,就是佛塔所在之处,一切天人及非人等,都应当以人间天上,上等的奇妙珍宝而供养之。为什么呢?这经典所在之处,即为有佛和诸菩萨,以及缘觉声闻等圣者。什么缘故?因为一切如来,都是依此经修行,才舍弃凡夫身,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一切贤圣,皆依此经修行,才获得解脱。

文殊师利!我涅槃之後,最後的五百年,佛法将灭时,若是有法师,能够受持读习、解说书写这经中之王的《心地观经》,这样的法师,就和我住世一样。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供养尊重这样的法师,就与供养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得福德,同等不二,是名真法供养如来,这样名为正行供养。这是什么道理呢?因为这大法师,能在没有佛住世的时代,为浊恶世界的邪见众生,演说这甚深的《心地观经》王,使舍离恶见,趣向菩提觉道,广为弘扬,令正法久住世间,这是名为无相好佛,一切人天,所应供养的。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合掌恭敬这样的法师,我就为他授无上大菩提记,这人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有人听了这《心地观经》,为了要报四恩,乃发菩提心,若自己书写此经,或使人书写,若读念通利,这样的人,所获得的福德,以佛陀的智力,筹量计算,不得其边,这人名为诸佛真子,一切诸天、梵王帝释、四大天王、诃利帝母五百眷属,以及你罗跋多大鬼神王、龙神八部、一切听法诸鬼神等,昼夜不离,常当拥护。这样的佛子,增长念慧与无碍辩才,教化众生,使种成佛正因。文殊师利!如是善男子、善女人,当临命终之时,现前就得见十方诸佛,身口意等三业不乱,先获十种身业清净:
一、身体没有苦痛的感受,
二、目不露睛,
三、手不掉动,
四、足无伸缩,
五、便溺不遗,
六、体不流汗,
七、不外扪摸,
八、手拳舒展,
九、颜容不改,
十、转侧自如。由於这经力的加持,有这样的十种良好相状。

其次是可获十种语业清净。是那十种呢?
即一、说微妙语,
二、说柔软语,
三、说吉祥诂,
四、说别人乐意听的话,
五、出随顺语,
六、说於人有益的话,
七、出威德语,
八、不背眷属,
九、人天敬爱,
十、赞叹佛法。如是善言美语,都是因此经加持之力。

再次可获十种意业清净。有那十种呢?就是:
一、不生瞋恚,
二、不记仇恨,
三、不生悭吝心,
四、不起嫉妬心,
五、不说别人的过恶,
六、不生怨憎心,
七、无颠倒心,
八、不贪众物,
九、远离七种傲慢心,
十、希望很快的证得一切佛法,圆满三昧。

文殊师利!这些功德,都是由於受持、读习通利、解说书写这深妙经典,所产生难以思议的力量。
这《心地观经》,於无量的处所,无量长的时间中,不可得闻,何况是亲得见闻,又完全照着修习,你们大会众,今得见闻,实在太难得了,应当珍惜这难得的机缘,一心奉持,速舍凡夫,当成佛道。」
佛陀咐嘱之後,当时文殊师利法王子等无量大菩萨,智光菩萨等新发意的菩萨,阿若憍陈如等诸大声闻,以及天龙八部、人非人众,各各一心受持佛的教诲,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