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吉祥喜金刚坛城解析

吉祥喜金刚坛城解析
一、前言
  自十三世纪中叶以降,「藏传佛教」历经蒙元、朱明、满清三代朝廷更迭的尊崇提倡,已发展臻至颠峰的时期,并逐渐地与中原地区原有的「汉传佛教」相互合流影响,遂产生了一种新的佛教艺术风格──「藏汉艺术」 (Tibeto-Chinese Art),而且迅速地、普遍地流行於当时的宫廷与民间。
《吉祥喜金刚集轮甘露泉》为藏传佛教萨迦派(Sa-skya-pa)入门的基础修行法,系晚期密典,属於印度怛特罗续部四部中的「无上瑜伽部」。约当元世祖忽必烈在位之际(1271-1294A.D.),萨迦派五祖发思巴(1235-1280A.D.)弟子莎南屹啰()将之译为汉文,而於有明英宗正统四年(1439A.D.)时,由宫廷作坊(疑是司礼监)御制手书成精緻雅丽的泥金写绘本佛经。而「吉祥喜金刚坛城」乃此经简首扉画,瓷青纸本色泽熠熠,典雅精美,韵味隽永无穷,令人赏玩无法释手;诸尊法相怖畏庄严,身行曼妙有致,手舞足蹈之间,莫不散发着慈悲与智慧的光辉;「高古游丝描法」的衣纹线条,宛如流水行云,曲畅直顺,飘逸柔和。在设色、尊像及纹饰三者之间,和谐融洽,浑然一体,彼此辉映,构筑出一幅完美绝轮的明代藏汉艺术之绘画佳作。
  是画不仅蕴含浓厚的神秘的藏密教义,颇受重视,如元世祖、明成祖等帝王均曾接受「吉祥喜金刚坛城」深奥成熟之灌顶;并且展现了缤纷灿烂、光彩夺目的藏汉艺术色彩,甚值得深加解析探讨。兹不揣谫陋,试撰文初探之。
二、梵我合一的「坛城」  
  坛城,梵文(man_d_ala)称为「曼荼罗」、「曼陀罗」、「曼挐罗」或「满荼罗」,藏文(dkyil-vkhor)名为「吉廓」、「集阔」或「金扣」,汉译时,又有「圆轮具足」、「坛场」、「坛」、「中围」或「聚集」等名称。
  坛城的观念,源於「梵我合一」之思想,为密教的中心要素。其梵名「曼荼罗」,原指乳酪制造的过程中,浮集於上层的最精醇者,由此引申为聚集发生、无比至极、或是获得本质之义,其后用以比喻大彻大悟、无上正觉之境界,或是密宗本尊及其眷属聚集证悟的场所。古代印度密宗於修法时,都会在道场建筑起一个或方或圆的祭坛,供奉诸佛菩萨,以防止魔障的入侵干扰,或藉以自我集中精神。因此,凡是聚集佛菩萨之像於一坛,或描绘诸尊於一处者,均可称为坛城;也可说是一种象徵超越的大宇宙(macrocosm,即「梵」Brahman或「大我」)与内在的小宇宙(microcosm,即「小我」或「人体」)二者相即相印的空间。
  坛城的种类形式颇多,一般主要的有所谓「四曼」,即:  
  1.大坛城(mahaman_d_ala,或称大曼荼罗、尊像曼荼罗)   
   为总集诸尊,并描绘其实际形体的坛城。
  2.三昧耶坛城(samaya-mandala,或称三昧耶曼荼罗、象徵曼荼罗)   
   为描绘能明确象徵诸尊的持物与印相之坛城。  
  3.法坛城(dharma-man_d_ala,或称法曼荼罗、文字曼荼罗)   
   为描绘代表诸尊的种子文字之坛城。  
  4.羯磨坛城(karma-man_d_ala,或称羯磨曼荼罗、立体曼荼罗)   
   为描塑诸尊的威仪事业及其木像、铸像之坛城。
  「吉祥喜金刚坛城」系一总集、图绘吉祥喜金刚与诸尊的具体形像之坛城,应属於四曼中的「大坛城」。此种坛城与佛教图绘艺术关系最为密切,通过深刻具体的图像佈局建构,将玄秘的自然之美、深邃的精神之美、以及仪轨的秩序之美予以重新组合,展现出人生的永恆真理与终极意义。
  若以坛城尊像的配置形式而言,又可分为三种,即:  
  1.会聚三世十方诸尊的「都会坛城」(或称普门坛城)。  
  2.会聚密宗各部诸尊的「部会坛城」。  
  3.以一尊为中心的「别尊坛城」(或称一门坛城)。
  「吉祥喜金刚坛城」表现坛城本尊喜金刚及其眷属的配置形式,则属於别尊坛城一类。
  此外,坛城的形状,主要有方形、圆形、半圆形、三角形四种,各代表着不同的目的与意涵。如方形的坛城象徵「增益」(paustika),圆形象徵「息灾」(santika),半圆形象徵「敬爱」(vasikarana),三角形则代表「降伏」(abhicaraka)。而四方形的「吉祥喜金刚坛城」正蕴含「增益」的功德,能「发最上菩提心,饶益一切诸有情」,修作是法,可使修行者身心清净,悲智双运,利益自他,臻於精神圆满、证悟正觉的至高境界。
三、悲智互具的「吉祥喜金刚」
吉祥喜金刚,英文Eternal Thunder bolt,梵文Shri Hevajra音译为「嘿跋折啰」,藏文kye-ba-rdo-rje音译成「戒多傑」或「杰巴多傑」,意译则有「喜金刚」、「大悲空智金刚」、「欢喜金刚」、「饮血金刚」、「大乐金刚」、「意金刚」、「方便金刚」或「悲金刚」等不同名称,系藏传佛教无上瑜伽密中最常见的绘塑作品「五大本尊」(即上乐金刚、时轮金刚、密集金刚、大威德金刚、吉祥喜金刚)之一。「本尊」的藏文(Yidam)之意,原指对於觉性的执持与实践,是以具体有形的图像,来表达抽象玄虚的义理。其「吉祥」二字代表福慧圆满、具「不二智」,「喜」字的涵义为证得无我、利益有情的大悲(great compassion),「金刚」则象徵般若空性、具众胜相的智慧(wisdom)。所以「喜金刚本尊」蕴含了慈悲与智慧互具、「上求菩提,下度众生」的觉悟与抱负。智慧能使人洞悉透彻种种自我执迷的假像,为解脱诸苦桎梏的根本要素,亦是一种甚深极大的喜悦;而慈悲就是将这种无量法喜无私地分享给一切众生的具体表现。

据《吉祥喜金刚集轮甘露泉》经文的描述,吉祥喜金刚的形像,原是与其明妃「无我佛母」相拥的双身像,由於「为表悲智恆常融,故父母二尊现相合相。」母性的无我佛母代表着卓越非凡的智慧,父性的吉祥喜金刚则象徵着普遍法界的慈悲,这种男悲女智相拥的双身形像,具体地证明了悲智双运的胜味理趣,与一摄一切的圆融境界是存在的。然而吉祥喜金刚自雪域东传中土以来,或因揉合了汉民族特具的悠久的含蓄敦厚之传统后,改易了原有的双身像面貌,转变为此经扉画中所见的喜金刚单身形像,其明妃无我佛母则被安排与诸尊并列於坛城四周的方拱形佛龛之中。虽然喜金刚在画中的形像从双身像变易成单身像,然而由於:
  1.吉祥喜金刚的梵文音译「嘿跋折啰」之意,据《吉祥喜金刚本续》的解释,乃「嘿为大悲性,跋折啰说慧。」
  2喜金刚身上的五种装饰品,象徵着五佛的五种「智慧」,而其肉体与血液则代表着无量「慈悲」。(详见下文)
  3.坛城中,自喜金刚足下莲华座八片花瓣所化生的「瑜伽尼众」(八天母),即分别代表着「慈悲」与「智慧」的意涵。(详见下文)
职是之故,吉祥喜金刚仍为象徵悲智合一的守护尊。
  吉祥喜金刚除了具有悲与智和合的象徵意义外,从其容貌、手足,以至於服饰、姿态等,莫不充满着丰富独特的深层意涵,不仅表现了异彩纷呈、绚丽璀璨的艺术光芒,更是揭露出深奥隐晦的无上瑜伽密义理的神秘面纱。兹以表格方式,来介绍坛城中八面十六臂的吉祥喜金刚本尊诸部位的象徵意义。
部位象徵意义
「吉祥」 代表福慧圆满、具「不二智」。
「喜」 代表证得无我、利益有情的大悲。
「金刚」 代表般若空性、具众胜相的智慧。
忿怒相
(咬囓利牙 黄发上竖) 代表以大悲心示忿怒形象,降服有邪恶倾向的有情。
「黄发上竖」又代表佛德辗转增上。
八面 代表能舍弃对色与无色之贪欲的「八解脱」:初是有色观色解脱、无色观色解脱、净色解脱、空无边处解脱、识无边处解脱、无所处有解脱、非想非非想处解脱、灭受想解脱。
五骷髅冠 代表去除「五毒」:贪、瞋、痴、慢、疑之能力。
三目 代表具「身」结印、「口」诵咒、「意」观想三种清净之能力。
五饰 代表五佛五智之清净。
「手镯」代表中央毗庐遮那佛法界体性智。
「头环」代表东方不动佛大圆镜智。
「耳环」代表西方阿弥陀佛妙观察智。
「项炼」代表南方宝生佛平等性智;亦代表梵文的五十个字母。
「腰带」代表北方不空成就佛成所作智
十六持物 代表十六种空性:内空、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胜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无际空、毕竟空、无散空、自性空、一切法空、自相空、无所缘空、无性空。
足踏四人 代表摧碎「四种魔」:黄色「大梵天」、白色「帝释天」、青色「遍入天」、黑色「大自在天」;亦代表饶益众生的「四摄法」:布施摄、爱语摄、利行摄、同事摄。
九舞相 代表能降服具贪欲愚痴者的九种舞姿:属於「身姿」的娇媚、勇猛、丑陋,属於「语姿」的嬉笑、猛厉、可怖,属於「意姿」的悲悯、威吓、平和。
肉体 代表安住不动的「地大」。
血液 代表旋转自在的「水大」。
津液 代表烧除尘染垢障的「火大」。
肢髓 代表造作诸法的「风大」。
皮肤 代表能达到觉悟境界的「七觉支」:念觉支、择法觉支、勤觉支、喜觉支、轻安觉支、定觉支、舍觉支。
骨骼
(头骨 关节 骨肋 骨股骨) 代表能断烦恼、证涅槃的「四圣谛」:苦、集、灭、道之清净。
  吉祥喜金刚是极大慈悲与殊胜智慧具体形像化的象徵,身体诸部位处处蕴含独特深邃的意义,其终极目的在於:「以实有解脱,实有缚成缚」;亦即以有相的观修方式,来净化註华一切众生身心的本质;也就是以相破相,不执於相.不役於相.自在自如。


四、清净如莲的「瑜伽尼众」
  根据《吉祥喜金刚集轮甘露泉》经文的载述,「吉祥喜金刚坛城」中位於吉祥喜金刚本尊两侧方拱形佛龛、左右各四的「瑜伽尼众」(或称八天母),是吉祥喜金刚足下洁净不染之莲华的八片花瓣所蕴化而生的。诸尊形像怖畏,是要威镇邪魔,摧碎障蔽;寓意悲智,是要利益众生,证悟大乐。每一尊天母,各有其所属的方位、蕴义、种字、颜色、持物、台座等,形成独具的特色与多样的内涵,饶富趣味。兹作八天母综合比较表如下:
  戈哩天母 昨哩天母 微荅梨母 葛斯麻二合哩母 布葛细母 沙斡哩母 赞吒立母 锺必尼母
同义词
Gauri
高莉天女

高莉明妃

白母

遨哩
Cauri
卓莉天女

可莉明妃

劫盗母

盗母

作哩母
陬哩 Vetali
培答莉天女
伟塔莉明妃
起屍母

黄色母

微荅立母
尾多梨 Ghasmari
葛麻莉天女
高斯玛瑞明妃
渴斯麻二合哩母
葛思麻二合哩母
渴三摩哩 Pukasi
布嘎西天女
卜卡西明妃
怖形母

不割

不葛细
卜葛西 Savari
夏瓦莉天女
沙瓦瑞明妃
山林白母

设缚哩 Candali
旃陀离天女
军荼莉明妃
青色母

赞吒梨母

赞荅立母
脍母
魁母
赞拏哩 Domvini
东比尼天女
东比明妃

勇健母

咏摩

屠母
努弭哩
方位 东方 南方 西方 北方 东北方 东南方 西南方 西北方
颜色 黑色
表法界中不异 红色
表随贪诸有情 黄色
表佛功德辗转增上 绿色
表以事业利益众生 青色
表法界不变异 白色
表具二清净 青色
表随贪诸有情利益 众色
表以事业饶益众生
种字 甘字 咱字 傻字 龛字 钵奄二合字 衫字 蓝字 湛字
台座 净梵座 帝释座 近神座 紧恶座 狱帝座 财主座 罗叉座 妙织纹座
顶严 不动 毘卢 宝生 无量光 不动 毘卢 宝生 无量光
持物 右钩鎌
表切断有情烦恼

左戏怛鱼表拔出有情於轮回大海 右法鼓
表唤醒有情愚痴

左猪
表具愚痴之有情 右灵龟
表因贪而忧之有情

左头器
表能除彼忧之方便 右蛇
表受瞋逼迫之有情

左头器
表能除彼忧之方便 右狮子
表具我慢有情

左钺斧
表能断彼 右比丘
表不执我


左锡杖
表开解烦恼结 右法-轮
表转法-轮


左犁铧
表灭除烦恼荒漠 右金刚杵表摧灭二十我执山

左怖指
表威吓凶恶有情
内涵 色蕴清净
圆镜智 受蕴清净
平等智 想蕴清净
观察智 行蕴清净
所作智 地界清净
慈无量 水界清净
悲无量 火界清净
喜无量 风界清净
舍无量
法相 一面 表一切法本性真如一味
二臂 表内证二谛
三目 表得三金刚果位
黄发上竖 表佛一切功德辗转增上
服饰 裸露形体 表离烦恼障蔽
严五骨印 表五种姓清净
项挂五十骷髅头鬘 表梵文五十声母韵母
姿势 於大智最焰火中 舒展左足 半跏舞相而立

五、染净一体的「忿怒尊」
忿怒尊,又称明王、持明王、威怒王、金刚。据密教的理论而言,诸佛可化现为「自性轮身」、「正法-轮身」及「教令轮身」三种轮身,其次第等同於「三密」。所谓自性轮身,为诸佛的真身,即「身密」。所谓正法-轮身,指诸佛为教化众生,以正法度人,而化现为菩萨,即「语密」。所谓教令轮身,即菩萨秉受如来的教义,欲摄召折伏法界难化愚闇之众生,而显现至极忿怒威猛、奋不顾身之相貌,也就是忿怒尊或明王,亦即「意密」。(有少数的明王呈柔和相,如孔雀明王。)当沉溺蒙蔽於内外魔障的众生、观此多面多臂的怖畏之「染像」时,犹如当头棒喝,智慧之光乍现,猛然苏醒,摒弃邪魔的障蔽,从而获得解脱。因此,忿怒尊实是凭藉着「染像」以调伏「染心」(受到魔障污染之心),在本质上仍为「净像」(未受魔障污染)。而忿怒尊在调伏内外魔障之际,将烦恼转化为解脱,由降魔转化为怀爱,正是象徵悲智精神的圆满展现,也是忿怒尊的图像艺术中最重要、显着的特色。
密教中的明王或忿怒尊众多,较常见的有四大明王、五大明王、八大明王、十大明王等,这些忿怒明王的具体名称与形象,各部经典的说法记载,多有殊异。根据《吉祥喜金刚集轮甘露泉》经文的叙述,「吉祥喜金刚坛城」中的忿怒尊,有下列诸尊:
1.中央黄色「顶髻轮转王尊」 或称「顶髻转轮明王」,右手执法-轮,左手於胸前作训诫印。
2.东方青色「狱帝」 或称「阎魔敌明王」,右手执鎚,左手於胸前作训诫印。
3.南方白色「慧智究竟」 或称「慧竟明王」,右手执棒,左手於胸前作训诫印。
4.西方红色「莲究竟」 或称「莲竟明王」,右手执莲华,左手於胸前作训诫印。
5.北方青色「魔究竟」 或称「障竟明王」,右手执金刚杵,左手於胸前作训诫印。
6.东北方青色「不动」 或称「不动明王」,右手执利剑,左手於胸前作训诫印。
7.东南方青色「欲王」 或称「欲帝明王」,右手执铁钩,左手於胸前作训诫印。
8.西南方青色「青杖」 或称「杖帝明王」,右手执捶杖,左手於胸前作训诫印。
9.西北方青色「大力」 或称「大力明王」,右手执三叉,左手於胸前作训诫印。
10.下方青色「妙害」 或称「损美明王」,右手执木杵,左手於胸前作训诫印。
11.上方青色「作吽」
或称「作吽明王」,右手执金刚杵,左手执金刚铃,二手交按於胸前。
其中四方、上下诸忿怒尊,皆三目圆睁赤红,身形矮胖,以蛇饰、虎皮为配件装扮,并且黄色的怒发上竖,显现出甚极忿怒之相;而四隅诸忿怒尊的颜容则微露和善,身瘦结实,头发黚黑,以众宝、杂彩为配件装扮。此十一忿怒尊与一般诸明王最大不同之处,在於祂们均是一面二臂二足,不似常见的多面多臂多足之形像。
六、观音化身的「绿度母」与「白度母」        
在「吉祥喜金刚坛城」上方的方拱形佛龛中,有二尊像溜肩细腰,比例匀称,姿态万千,美丽动人,祂们就是窈窕柔善、救苦救难的绿度母与白度母。
度母,我国古代称为「多罗菩萨」,「多罗」梵文原意为「眼睛」,相传由於观音菩萨悲悯尘世间未被救度的众生甚多,因此忧伤流泪,所滴落下来的泪珠即化做莲华,而度母就是从此莲华出现的;另一种说法为度母是从观音菩萨眼中所放射的光明而化生的。不管是哪一种说法,度母都是观音菩萨大慈大悲的化身,并以慈母怜愍呵护稚子般的心肠,广度芸芸众生脱离生死苦海,导引至光明的彼岸,所以度母即是「救度一切众生的佛母」。而「绿度母」与「白度母」是度母众多化身中最着名、常见的。相传度母曾化现为西藏国王松赞干布(Sron^-btsan sgam-po 569~650A.D.)的二位妃子:文成公主(?~680A.D.)与尺尊公主(Bhr_ikut_i,或作「墀尊」、「赤尊」、「波利库姬」,生卒年不详),而化身为文成公主者即白度母,化身成尺尊公主者即绿度母。文成公主是唐代太宗()的养女,而尺尊公主为尼婆罗(今尼泊尔)国王光胄(Amsuvarman,或称「鸯输伐摩」)之女,两位公主皆笃信佛教,於七世纪初嫁至西藏,对佛教传入西藏有很深远的影响。据说她们博学多才,容貌绝丽,温柔敦厚,乐善好施,因此藏民便将二人神格化,成为西藏的女守护神。
绿度母与白度母二者在坛城中的形像,皆是一面二臂二足,头部微向左倾,身躯略呈S型,顶戴象徵五智圆满的五佛宝冠(又称五智宝冠),右手垂置於右膝上、掌心朝外、作施与愿印,表示接受苦难众生的求助,左手平放於胸前结安慰印(又名说法印),并持莲华,右足舒展,左足跏趺卷曲,成游戏姿,安坐於洁净无垢的莲华座上,佩戴耳环、璎珞、腕钏、臂钏、足钏等各式瑰丽饰品,上身天衣披挂,下身重裙表示庄严。二尊度母最显着的差异在於:
1.绿度母全身为生意盎然的绿色,而白度母则肤色洁白如秋月,绿色象徵以事业利益芸芸众生,白色代表一切刹土清净不染。
2.绿度母左手所持为青莲华(utpala,或称乌巴拉花),而白度母所执系白莲华(padma,或称优钵花)。
3.绿度母的右足踩踏着莲华,为大王游戏姿,而白度母一面三目,於掌心、足心亦各具一目,共有七目,所以又称之为「七眼度母」(或称七眼女)。 若能修持听闻绿度母与白度母二尊密法,可消除一切魔障、业障,断绝生死轮回,并能开慧广智,添福延寿,所求皆能圆满如愿,命终往生极乐世界。据说如供奉绿度母,可解脱火、水、狮、象、蛇、贼、牢狱、非人等八种危难,因此也称之为「救八难度母」(或称八救度母)。白度母为象徵益寿延年的女神,常与无量寿佛、尊胜顶髻佛母并列,合称为「西藏三长寿佛」。
七、大成就者的「必哩斡巴」与「夏哇里巴」  
必哩斡巴与夏哇里巴为印度八十四位大成就者中的二位。大成就者(Great Adepts),是活佛、菩萨、阿罗汉三者的结合。他(她)们虽然仍保有昔日的旧生活、旧职业、旧皮囊,但藉由密续的灵修,却已经证悟成佛了。大成就者们皆各有其独具的、多彩的、神秘的特质与故事,不仅垂范於后人,给予深刻的启示,而且这些奇异人物的图像,不论是男或女,无不展现出别树一帜的造型与精湛的艺术手法。   
大成就者必哩斡巴(英文Birvapa,梵文Viru*pa 或Biru*pa,藏文bir-wa-pa),又名密理瓦巴、毕瓦巴、大力瑜伽士、邬那巴,生於印度西部瑞乍德哇帕拉市,於印度南部苏玛瑞寺出家,十二年间,修习念诵金刚亥母两百万次,最后证悟自心本性,获得殊胜的大手印成就。曾任那烂陀寺住持大师的护法,为萨迦派的祖师(或称传承师),深受敬重推崇。据记载,《喜金刚本续》集结成书后,传承至必哩斡巴始分为「疏释」与「口诀」二派。相传必哩斡巴曾多次显现神通,如在苏玛瑞寺时,将一撮鸽翼变做活生生、展翅高飞的鸽子;因向恆河女神托化食物未得,即怒将恆河分成两边;以神通定住太阳二日余,迫使达卡那萨国王为其偿还酒费;亦曾降伏应达国外道神祇大自在天,及东印度德维够吉国罗刹。坛城中,必哩斡巴一手指日的姿态,为其特有鲜明的造型,神情威严坚毅,身躯圆胖,嘴蓄鬚髭,披戴精巧饰物,双足左舒右跏,形像极具魅力。   
大成就者夏哇里巴(英文Shavaripa),或称夏哇巴、猎鹿者,因常住山林之中,亦称为山林怙主,又因常穿孔雀羽衣,所以也称之为孔雀衣上师。住在里曼作南伦居比乍马山中,以狩猎维生,造作恶业而不自知。观音菩萨心生悲悯,化身为猎人与鹿群,以传授箭术为由,诱导夏哇里巴夫妇两人悟道求佛;并幻化八大地狱坛城,现示以杀戮为业而坠入地狱的苦状。
夏哇里巴夫妇受感召后,始修习无妄大悲禅法,十二年后,终於获得殊胜大手印的成就,并回到故乡,以譬喻、道歌方式教化众生,利益无数。画中夏哇里巴头戴华丽宝冠,容貌清秀,神情专註,若有所思,双手执持宝箭的姿势,令人印象深刻,二足左舒右跏於莲华座上。

八、般若智慧的「无我佛母」   
无我佛母(梵文Nairatmya),或称金刚无我佛母、金刚无我母、无我母、无我明妃、一切佛陀之母,系般若智慧的人格化身,亦是吉祥喜金刚本尊的明妃,属於密宗萨迦派佛母。相传《喜金刚本续》是佛应无我佛母之请问而宣说的,其后流传出来集结成书,即由无我佛母亲授要法给大成就者必哩斡巴,所以无我佛母在萨迦派的传承源流上,佔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根据《吉祥喜金刚集轮甘露泉》经文的载述,为表示悲智合一的至高圆满境界,无我佛母原为与本尊吉祥喜金刚相拥相合的双身形像。然而经过藏汉艺术的融合交流后,改变了藏传佛教原有的男悲女智相拥的双身面貌,成为分置於坛城上方佛龛中的单身像。纸幅中的无我佛母身色藏青,一面二臂二足,冲竖的红发之上,戴着可怖的五骷髅冠,象徵聚集五佛五智於一身,项挂骷髅华鬘,代表战胜镇伏一切尘世间的我执妄念,左手平放胸前,捧着白色嘎巴拉碗(头器),右手挥舞着金刚钺刀,象徵断除八万四千烦恼,装饰着各式各样精巧细緻的物品,以虎皮为裙,结跏趺坐於清净不染的莲座之上。
九、智慧第一的「文殊菩萨」   
文殊菩萨,英文the Lord of Wisdom,梵文Manjusri音译为文殊师利、文殊室利、曼殊师利、曼殊室利、满殊尸利,藏文音译为坚贝央,意译为妙吉祥、妙德、妙音、妙首、濡首、敬首、普首,亦称为大智文殊师利菩萨、文殊师利童子、法王子、三世诸佛成道之母、三世佛母、吉祥金刚、般若金刚等。关於文殊的身世说法颇多,一般是根据《文殊室利涅槃经》的载述:文殊生於古印度舍卫国一户婆罗门之家,后随释迦牟尼出家学道。曾立誓以卓越的智慧遍及宇内,引导佛陀的信徒们探索自我,并追求真实的本质,如《华严经》中着名的「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即是受到祂的启迪而成行的。大乘佛教以文殊是智慧的化身,号「智慧第一」,并位居诸菩萨之首。在佛教绘塑作品中,通常作为释尊的左胁侍,与释尊、右胁侍普贤菩萨合称「释迦三尊」。另外,又与毘卢遮那佛、普贤并称为「华严三圣」,也是「八大菩萨」(观音、弥勒、虚空藏、普贤、金刚手、文殊、地藏、除盖障菩萨)之一。
文殊的形像多种,早期形似美男子,甚至蓄着微髭,自赵宋以来,转趋秀丽窈窕,换成美妇人的模样;又有象徵天真纯洁的童子形,与拥抱明妃的双身像。坛城上方佛龛中的文殊,为其主要形像之一。身呈白色,为传承於大日如来的缘故,头戴「五髻宝冠」,代表证悟大日如来的五种智慧,二手屈肘置於胸前结转法-轮印(或名说法印),身旁两侧的连华之上,分别载放着智慧宝剑(Khad_ga)与般若波罗蜜多心经(Prajn~a^pa^ramita^),此二物为其重要、鲜明的标志,宝剑比喻至高的智慧犹如锋利之剑,能斩断一切无明烦恼,与摧伏无数邪魔外道,莲上经书则象徵般若智慧浩瀚如书卷,且一尘不染,上身赤裸,佩挂各式瑰丽的璎珞宝饰,下身穿着高贵雅緻的丝质裙裳,双足结跏趺坐於清净无垢的莲座上。
据《文殊师利法宝藏陀罗尼经》的记载,在赡部洲东北方有一名为「大振那」之国,国中有座五顶山嶽,文殊即居止於斯,并为广众生灵宣说佛法。自唐代以后,一般认为佛经中所谓的五顶山道场,就是山西省的五台山,因此五台山乃成为以供奉文殊菩萨为主的佛教圣地,并称作「文殊净土」。在西藏地区,则盛传着祂曾化身为降伏死神阎魔的大威德明王与黄教的领袖宗喀巴(1357~1419A.D.)。
十、吉祥清净的「八宝」
八宝,又名八吉祥徵、八吉祥、吉祥八清静,是藏传佛教中最为常见的八件吉祥宝物,通常作庄严具供於佛前,或作图案装饰殿堂。它们从八个方面说明了佛法的八种意义,皆有深刻的寓意。
1.法-轮:英文Wheel,梵文chakra,象徵佛之「大法圆转,万劫不息」。法-轮共有八轴,代表佛法八正道。佛之说法,能摧破众生之恶,犹如轮王之轮宝,能辗摧山岳巖石,故谓之法-轮。又佛之说法,不停滞於一人一处,辗转传人,犹如车轮,因此譬喻为法-轮。
2.法螺:英文Conch shell,梵文sankha,象徵佛之「妙音吉祥」。螺贝之声远闻,以喻佛之说法广被大众。螺声勇猛,以表大法之雄猛。而吹螺号令三军,以譬说法降魔。又为佛之法音标帜,吹之则诸天善神欢喜而影向,且闻之者能灭诸罪障。
3.宝伞:英文Parasol,梵文chhatra,象徵佛之「张弛自如,荫覆众生」。伞原是古代印度皇室和贵族之象徵,为出巡时的仪仗器具,后来被佛教採用,代表着遮蔽魔障,守护佛法。
4.华盖:英文The standard of victory,梵文dhvaja,象徵佛之「遍覆三千净一切乐」。所谓盖即是幢,又名尊胜幢,原是古代印度的军旗。代表佛法战胜外道,解除烦恼,得到觉悟的象徵。
5.妙莲:英文Louts,梵文padma,象徵佛之「出五浊世,无所污染」。莲花出汙泥而不染,是高尚纯洁的象徵,如袈裟的别名为莲华衣,即是比喻清净无染之意。
6.双鱼:英文Fish,梵文matsya,象徵佛之「坚固活泼,能解坏劫」。鱼儿的优游自在、无拘无束,在佛教中象徵了坚固活泼,能跳脱於恶劫,得到解脱的意义。
7.宝瓶:英文The vase,梵文kulasa or dhana kumbha,象徵佛之「福智圆满,具空无漏」。宝瓶比喻佛说经典福智圆满,完备无漏。其造型似净瓶,盛装净水、甘露或诸宝物,也是修法灌顶时的法器。
8.盘长:英文Endless knot,梵文shrivasta,象徵佛之「回环贯彻,一切通明」。盘长是没有开端和结尾的结饰图案,象徵着佛法长久永恆,求无障碍。
十一、结语
以上所述,为「吉祥喜金刚坛城」中诸尊图像的各别解析。兹复综合归纳全画整体的艺术特色,并做为本文的总结。
「吉祥喜金刚坛城」整体的图绘艺术特点有四:
1.构图严整
主尊位於画幅中央,其余诸尊均是上下、左右对称,并以其背光、台座画分出相同大小的空间,全画构图明晰严整,犹如棋盘,秩序井然。
2.主尊突出
主尊因是全画中的焦点对象,居於主导地位,故所表现出的形体最大,四周的诸尊则较小,且诸尊形体的大小,不论菩萨、佛母或明王,一律相同。主尊除了体型突出外,在形像也较诸尊突出,如脩鼻绛唇,轮廓分明。
3.装饰繁複
主尊与诸尊身体所佩戴的宝冠、璎珞、臂钏、腕钏、足钏等,华丽繁複,又有天衣披挂飞舞,令人目不暇给。在画面的其他空间,亦是充满着多样与生动的装饰,如熊熊欲燃的火焰背光,生意盎然的卷草纹样,以及精巧典雅的八吉祥等。
4.重彩笔法
全画以石青、石绿、朱砂等矿物性颜料为主,色彩厚实浓艳,亮丽辉煌。另外,耀眼的金色勾线,也增添了高贵雅緻的气息。
返回列表